-  1   加中互逐外交官,两国关系再度恶化

 

-   2  中国掀起抓间谍运动 境内咨询公司首当其冲

 

-   3   “有信必复”? 709案律师周世锋致信最高法院

 

-   4   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2019年衰退15%

 

-   5   日韩不因历史问题阻碍共识 学者:国家安全为重

 

  加中互逐外交官,两国关系再度恶化

 

因为中国针对加拿大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和其家人进行恐吓威胁,渥太华宣布驱逐中国驻多伦多领事赵巍。作为报复,中国也宣布驱逐加拿大驻上海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alonde)。有专家表示,这是孟晚舟事件後,加中关系恶化升级,加拿大对中国已没有太多顾忌。

经过一星期的喧嚣,在国会反对党的压力下,加拿大宣布驱逐中国外交官赵巍,外交部国会秘书奥利凡(Rob Oliphant)在议会上表示:“加拿大宣布将此人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加拿大很清楚表达了不容许一切形式的外国干预行为。”

赵巍是中国驻多伦多负责新闻和侨务工作的领事。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1日报道,根据加拿大安全情报局一份机密文件以及知情人士说法,因为2021年庄文浩发起维吾尔人遭种族灭绝的动议案,因此赵巍收集庄文浩在香港亲人资料,计划采取威胁措施,目的是要「杀一儆百」,阻吓其他人采取反华立场。

庄文浩说早就该驱逐中国外交官了,因为不仅是他,太多在加拿大的华人,无论是来自香港丶维吾尔或西藏社区,都有很多类似的不幸遭遇。“这不应该花那麽久的时间,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中国利用驻加拿大的外交官对加拿大人和他们在中国的亲人进行威胁。”

中国对加拿大的决定表示强烈抗议,外交部周二随即宣布采取反制措施,将加拿大驻上海领事甄逸慧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已要求其5月13日前离华。甄逸慧是在上海领事馆负责政治丶经济和公共关系事务。

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周二说:“我们知道有报复行动,但我们不会接受恫吓,而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作为,确保加拿大人免於受到外国干扰。”

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说,这是继孟晚舟事件之後最严重的两国外交危机。上一次孟晚舟事件中,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曾出言不逊地批评加拿大是“白人至上主义” “西方国家自大”,渥太华曾一度讨论要不要驱逐卢沙野,最後作罢,这一次却没有太多犹豫。

“这次事件感觉上并没有上次人质外交事件那麽严重,但却达到了驱逐外交官的程度,也就表示加拿大政府和国会对中国的态度有一些转变,变得越来越坚定。”

加拿大政府去年底出炉的印太战略直指中国,今年国会出炉的《台湾报告书》也不避讳挑动中国敏感神经。

加拿大众议院周一还通过一项动议,包括:政府须建立外国代理人登记制;对外国干预加拿大选举展开公开调查;关闭加拿大境内的中国警察站;驱逐所有卷入渗透干预活动的中国外交官。

渥太华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凯格-约翰斯顿(Margaret McCuaig-Johnston)说,总理特鲁多已经委派前总督约翰斯顿顿 (David Johnston)担任中国干预加拿大问题的特别报告员,目前正在等待更多调查信息,相信最後他会建议更多反制中国干预的措施。


Preview image

中间商 |“动物庄园”动画剧场


 若非政策倾斜,何来贫富不均?中间商赚差价,百姓

念党恩情。


 


2     中国掀起抓间谍运动  境内咨询公司首当其冲


中国情报部门正在掀起一场对境内咨询公司的反间谍运动。苏州市的国家安全机构调查了凯盛融英在当地的分公司。

据FX168财经报社援引中国官媒报道,中国针对咨询公司的违规行为展开了一场反间谍行动,并指责提供专业咨询和研究服务的凯盛融英为泄露国家机密提供了便利。本周一(8日)江苏省电视台报道,苏州市的国家安全机构访问了凯盛融英在当地的分公司,并询问了该公司的员工。据称,此次联合执法行动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在上海、北京、苏州、深圳等多地同步开展。

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季风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当局此举是为了对外警告西方,对内进行恐吓:“一个是恐吓老百姓,一个是对西方提一个醒,这是跟西方进行博弈的筹码,跟西方讨价还价。”

官媒报道引述一名警官说,一些公司通过频繁联系政府机构和国防部门的工作人员来非法获取敏感数据,并以高额报酬聘请行业咨询专家之名,非法获取中国各类敏感数据,这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风险。

掌握及出售机密牟利的多是前体制内官员

虽然官媒并未解释“境外情报机构”是指哪一个国家,但有评论认为主要指的是美国。旅居美国的张胜其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据他在北京生活多年的经验,泄密事件大概率发生在体制内,那些掌握秘密的大部分是军转民企业退休人员。他说:“体制内的有科技军工方面的企业,很多出售的技术都是军转民的,他们再把这些技术出售赚钱。中国军转民企业很多有合作关系的人。他们千方百计在寻找外面的买家。”

张胜其说,这些买家向外国出售制造技术以缅甸、柬埔寨、伊朗等国为主:“我在北京的时候见到这些老干部在找买家,说这些技术是我们从美国偷过来的,现在国家解密,军转民用。我们看看国际上那些国家想买这些技术和产品。这些技术产品本来就是从西方偷的,他卖给比中国更落后的国家。”

中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将于7月1日生效,评论认为这让中国与西方的外交和商业关系变得更加孤立。张胜其认为,这主要是对国内民众进行爱国主要教育,而非针对海外,但客观上将进一步弱化中国的营商环境。

新版《反间谍法》7月1日生效前震慑西方

另外,中央电视台报道援引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干警称:“凯盛融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000多家客户,遍布境内境外。”还指“仅2017年到2020年,凯盛融英就接受上百家境外公司汇款2000多次,金额高达7000多万美元。”

资深时事评论人士马聚认为,中国安全部门近期对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在北京及上海等地多家企业办事处展开调查等行动,原因是这些咨询公司向外提供了客观的经济数据,可能影响到各大财团在中国投资的安全性考虑。他说:“这些咨询公司在世界各国都有分公司,而且在中国这么多年都没问题,突然之间现在有问题,我相信每一个了解中国体制的人都非常清楚,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么多公司出了问题。”

凯盛融英周一(5月8日)晚间在其微信账户上发布声明称,公司将坚决坚持国家安全政策,带头引导咨询行业健康发展。

资料显示,凯盛融英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领先的行业专家知识服务供应商,专家网络及客户群遍布全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2020年,凯盛融英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专家知识服务供应商。

 

3   “有信必复”? 709案律师周世锋致信最高法院


近日,中国“709大抓捕”事件遭判刑律师周世锋致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重申该案是由“孙力军政治团伙” 主导制造的假案,审判过程严重违法。那么,声称“有信必复”的最高法院会怎么回复呢?

原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世锋因“709案”被当局以“颠覆国家政权罪”拘捕、判刑,直到去年9月才刑满出狱。近日,他致信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重申“709案”是孙力军“政治团伙”制造的假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根据周世锋发给本台的信件内容,该案在审判阶段就存在审判人员、公安人员、检察人员严重践踏宪法法律,对核心证据故意不记录被告人的意见。据熟悉该案的知情人士透露,周世锋曾表示“一切以原始录音为准”,但相关内容并没有被写进判决书中,明显违反法律程序。

周世锋还在信中表示,当时他被剥夺最后陈述权及上诉权,当局不仅强迫他在已事先写好的最终陈述书上签字,在送达判决书时也没有询问他是否上诉。不仅如此,周世锋还指控审判人员在开庭前威胁他认罪,而不是按照法律进行审判。

“这些都是严重违反中国制订的刑事诉讼法,”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信件中就是把这些情况说了一下。另外也告诉最高法院院长张军,当时所有人看了周世锋的案件都不认为他构成任何犯罪,连违法都不构成,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出于安全原因,这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还向本台透露,当年对于周世锋的判决竟是由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市高级法院副院长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一同在休息室商量而出,甚至告诉周世锋,“判几年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曾创办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的周世锋被外界视为“709案”核心人物之一,也是该案首位被判刑的律师。他因被控“颠覆国家政权罪”遭判刑7年。有消息显示,周世锋当时在庭审上认罪悔罪,并表示永远不会上诉。2022年9月24日,周世锋刑满获释。

“709案”的另一涉案律师王全璋曾告诉本台,周世锋当年在庭审上之所以认罪,是为了配合公检法。

旅美中国人权律师滕彪则告诉本台:“这些案件都是不可能按照法律程序来处理的,本来就是政治治罪。这些律师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地方,他们是在利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他们做的是推动中国人权法治进步。今天要抓他们、判他们,必然要违反程序、违反法律。”

最高法院会回信吗?怎么回信?

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台表示:“最高法院院长张军召开党组会议,说‘有信必复’。他(周世锋)就抓住这个机会写个信,看(最高法院)回不回复。站在法律宪法层面上、共产党层面上,(法院)都要回复;站在基本道理、人性上,更要给个回复。因此周世锋就给他们写了信,看看他们回不回复、怎么回复。”

滕彪预测,当局的反应一种就是法院不予回复、不予理睬;另一种可能性是法院针对信件予以回复,但对于周世锋案件或整个“709案件”的审理结果不会有任何影响或改变。

中国当局自2015年7月9日起,针对多达23个省份的维权律师和人权捍卫者实施大抓捕行动,导致包括家属在内的数百人被警方传唤、刑拘或被强制失踪,该案也被称为“709大抓捕”。

周世锋在信中指出,“709案”将律师正常的代理案件、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当事人合法权益,指控成这些律师构成犯罪,这是公安、检察单位践踏宪法、对抗中央、公检法司搞法律朋党的铁证。

根据法院判决,周世锋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否则将受到处罚。

周世锋要求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启动再审程序,以及由专案组彻查相关法官在该案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等。4月25日,中国最高法院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信访案件“有信必复”。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这封信预计在本周稍晚送达,最高法院是否会回复周世锋,外界将予以关注。

 

  4   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2019年衰退15%



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春季广交会)日前落幕,这是中国疫情以来第一个线下大型贸易活动。在展览期间,主办方不断释出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盛况空前的景象,但结果交出的成绩单却显示,今年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比2019年减少约15%。

本届广交会春季展期为4月15日至5月5日,是中国疫情三年来首度恢复实体举行。官方宣称,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高达3.5万家,累计进馆超过290万人次,均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参展厂商上传的影片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我们这里人都没有,这主办方咋情况?你过来看看,大家都在,大家都在数蚊子。”

据新浪财经报道,广交会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近13万人,线上参会的境外采购商超过39万人。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好于预期,线上加上现场出口成交合计251.1亿美元,但是这比2019年的297.3亿美元,减少了约15%。他表示,“由于欧美的资金成本急剧上升,打击了其对中国制造的商品的需求。”

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采购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也被视为是观察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势的晴雨表。

在展会前,中国的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曾公开表示,“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贸易风险仍在上升、经营压力增加”。

中国消费不振 吸引外资诱因降低

“中国市场要吸引世界来投资,必须提升消费的信心。”台湾的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中国虽走出疫情,在五一长假看到一波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但大都是短期、金额较少的消费行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加上房地产未见起色,中国百姓仍倾向以储蓄为主。

赖荣伟:“目前,(中国)市场是信心不足的。一方面美欧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戒慎恐惧,虽然一部分主张要与中国的经济持续交往,但是大家也警醒不要过度依赖中国。因为中国内部非经济性与经济性的风险实在是太多”。

博主“政经杂谈”援引台州市一灯具公司代表的话说,“今年的订单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0%。”此外,广东中山一家生产抽风扇的电子公司的销售经理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减半后,也有同样的裁人计划。

广交会外国人流量仅18% 欧美大客户骤减

专门提供化工行业信息的“化浪网”报道,广交会全天进场人次37万,其中外国人6.7万;“他们期待的外国人只占了人流量的18%左右。”该报道引用部分参展人士的说法,“大部分来现场的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客户,他们不会大量采购生活消费品和轻工业产品,只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设备器械感兴趣;昔日的欧美消费品大客户则少了很多”。

金融学者司令认为,表面上看,欧美市场不像过去那样青睐中国产品,但是背后折射出中国正在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拱手让给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周边国家。他认为,中国过去几年动态清零防控弄得鸡飞狗跳,已经让市场、欧美进口商对中国政府能否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有关贸易自由度的承诺丧失信心。

“即使疫情放开后,(中国)外贸政策没有外界预料的宽松。”司令进一步说道,“做外贸,民营经济占了半壁江山,现在的民营经济被中国政府并购的并购、收拾的收拾、下架的下架、破产的破产,没有几个民营经济在中国能依靠外贸撑得下去。这将导致中国长期依靠外贸出口创汇维持它的经济运行这条路,恐怕以后再也走不通了。”

本月6号,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23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中国计划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预计每年需要将经济增速维持在4.6%以上;但在2009年至2019年中,中国经济增速每年平均下降0.43个百分点。按照这个趋势,不出三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就会跌到4.6%以下。“拼经济、稳增长是未来工作的常态。”他说。

他提出四个方向,首先经济“偏冷”,要适当维护消费者信心;其次是进行地方债务重组;第三则是碳市场;最后是针对人口变化推行灵活退休体制。

赖荣伟表示,目前美欧对中国进行经济防范与围堵,力求干净自主的供应链,外商和台商基于多元的投资布局纷纷离开中国,此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不振、出口衰退,经济必然不能再维持高增速,而且会持续下修。

 

 5  日韩不因历史问题阻碍共识  学者:国家   安全为重


正在韩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公开表示,他对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给当地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到心痛。韩国总统尹锡悦则指出,双方不应因历史问题未获解决就不肯合作,韩日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因素。与此同时,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因批评尹锡悦盲从美国而引发韩国使馆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一就此表示,“有关媒体观点不代表中国政府立场,但反映了当前中国国内的民意。”

岸田文雄7日抵韩进行为期两天一夜访问,首站参拜供奉韩战中牺牲烈士的显忠院。岸田文雄与尹锡悦进行首脑峰会后,在联合记者会表示:“对我个人来说,当我想到许多人在那个时代艰苦的环境下所遭受的可怕的痛苦和创伤时,我非常心痛。”

韩联社报道,尹锡悦会中提到,在严峻国际情势和全球复合危机之下,韩日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及繁荣不可或缺的因素。尹锡悦表示,韩国需要摆脱对日外交思维的长期模式,只因历史问题没有完全获得解决就不肯为迈向未来的合作而踏出一步,这是不可取的。

尹锡悦在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隔50天后岸田回访韩国。这是继2011年野田佳彦访韩12年后,再有日相对韩国进行回访。

12年后 日韩重启两国元首“穿梭外交”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尊彦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解读:“重启两国元首之间的‘穿梭外交’,在两国因为历史问题,长期以来关系不睦的情况下,自然是颇具意义。上次尹锡悦访日就已经是跨出一大步,这次岸田访韩,表达了日本的确要与韩国改善关系的决心。”

王尊彦提及,安保领域方面,双方推动美日同盟、美韩同盟、日韩、美日韩等双边与三边的安全合作,强化因应朝鲜的挑衅。另外,两人还提及日韩经济安保合作、经贸上调整出口限制的进展等问题。

针对日韩改善关系的战略意涵,台湾的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陈文甲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分析,为因应中国霸权扩张、乌俄战争和朝鲜的核武威胁,日韩有共识先搁置历史摩擦。

陈文甲说:“放弃文在寅、特朗普时代的绥靖主义,他们现在已经铁了心,一定要从军事、外交、经贸、安保来遏止中国跟朝鲜、俄罗斯的结盟。现在已经是对抗竞争大过于跟中国的合作、跟朝鲜谈判和对俄罗斯的期待。这是重要的转变。”

日韩在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时期有关征用工、慰安妇等历史议题存在分歧。路透社报道,岸田7日未再次道歉,提及3月曾对尹锡悦表达,他的政府继承前几届内阁关于承认历史的立场,包括对殖民时代发生的苦难道歉,日本政府立场不会动摇。

有韩国团体抗议岸田到访。韩国主要在野党民主党也批评尹锡悦态度唯诺、搞“屈辱外交”、“忘却历史”。

陈文甲说:“这次重点不在谈历史事件、道歉与否,因为他们的国家安全受到中国跟朝鲜的威胁,加上美国的主导,这次重点一定谈双方持续性合作,以及如何跟美国链结,及如何确保台海安全。”

陈文甲指出,台海一旦有事,中国可能会联合朝鲜、俄罗斯,对韩国和日本进行攻击,才能做到所谓区域拒止和反介入的力量。当国家安全凌驾一切,历史、经贸、利益都会变得不重要。

中共党媒攻击韩国总统风波延烧 韩外馆斥无礼低俗

尹锡悦日前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并发表《华盛顿宣言》。尹锡悦曾提及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真相,也曾对美媒表示,不能拿百年前日本侵略朝鲜的事情要求日本下跪。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中英文版接连发表社评及相关文章,指责尹锡悦的言论罔顾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在政治上盲从美国和日本;并指其可能是对美国“最不具有民族独立意识”的韩国政府。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5日致函《环时》,抗议相关文章十分无礼、“以低俗到难以启齿的表达方式,无端指责韩国元首”、“以偏颇视角和煽动性、刺激性的失当措辞”,并指这无助韩中关系健康成熟发展,只会助长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负面认知。

韩国使馆罕见公开表达对中国媒体的抗议后,《环时》8日再发文,反批不能接受韩使馆“以堪称粗暴的方式干涉别国媒体的独立报道”。

学者:岸田访韩 淡化台海及对中国针对性

王尊彦提及,岸田在联合记者会上提到“仍可看到尝试凭藉武力改变现状”,多少算是在暗批中国;此外,两国元首会谈似乎没有讨论中国或台海。

王尊彦解读:“整体上,日韩两国政府没打算让岸田的韩国访问有太明显针对中国的味道。中国的鹰派官媒《环球时报》社论却拿美国媒体的说法来批评韩国,说日韩峰会有利美国对中国施压。从日韩峰会的相关资讯来看,《环球时报》简直是对号入座,实在大可不必。”

陈文甲分析,在美国主导下构筑东亚军事安全网过程,中国当然受到压力,以文攻武吓表达不满。

陈文甲说:“透过外交分化韩国,说‘不要罔顾历史’,就是在历史事件上伤口洒盐巴;但是对美国急着组安全联盟没效果,反而有反效果。中国一定会继续抗议。”

陈文甲认为,中方透过外交部、《环时》反制,突显美国跟中国为首的阵营正在进行一个围堵反围堵、遏止反遏止的博奕关系。

播客

自由亚洲电台手机与平板应用程序

破网系列

发送给我们您的新闻

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对自由亚洲电台(RFA)至关重要, 我们有责任去保护所有用户的隐私。     除了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之外,  RFA不会存储您的任何个人数据。

我们仅使用电子邮件地址向您发送订阅的新闻简报。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已受到保护,不会被用于任何其他目的。建议您查  看RFA最新的个人数据隐私政策。请注意, 若在2018年7月18日后继续订阅任何RFA的新闻简报, 即表示您确认已阅读 并接受这些条款。

热线参与节目

如果你认为这是错误邮件,或不要再收到类似邮件, 请发一封空邮件至
mnews-leave@rfanews.org
     即可自动取消订阅。

   感谢您对RFA的持续支持。

FacebookTwitterYouTubeE-Mail
mandarine-newsletters-5-titles .txt Displaying mandarine-newsletters-5-titles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