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8月31日
1.【8.31三周年】记者及前区议员:众多谜团未解 重组真相困难重重
香港反修例标志性事件「8.31太子站恐袭」3周年。当年事发时,警方封锁案发现场30小时。事隔3年,有曾经追查事件的香港记者和要求港府独立调查事件的前区议员,仍对「8.31事件」的真相耿耿于怀。他们认为,当局不愿公开全部资料和启动独立调查,使事件成为公众心中的「悬案」。
「紧急广播,由于发生严重事故,本站需要关闭!」
「走开,不要阻警察工作……(有人在惨叫)」
「黑社会、黑社会、黑社会!」
2019年8月31日晚上,香港警方速龙小队的大批成员,在香港港铁太子站内,处理政见不同人士冲突期间,突然用警棍等殴打在车厢内一批怀疑是参与「反送中」示威的市民。当时,有人头破血流、有人跪地抱头痛哭的一幕,让香港市民难以忘怀。
当时港警以调查为理由,封锁太子站长达30小时,引发包括太子站有人被打死等众多传闻,不少记者曾参与追查,希望能还原真相,香港记者家欣是其中一人。
家欣对本台表示,案发现场被封锁30小时,有很多疑问需要警方、消防人员和港铁回应,例如被捕示威者和协助调查人数等资料,才能查清传闻的虚实。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只能拿到零散的资料。家欣表示,「8.31事件」虽已过了3年,但对她来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家欣说:解不开的谜团是,把所有记者赶走后,在太子站内究竟发生甚么事?为何要把车站封闭30小时?当晚港铁提供多少列车把在站内的人接走?当晚有多少警员在站内?警方做了甚么?在车站内的市民又发生了甚么事?究竟有没有人严重受伤或所谓的有危机的状况?警方或其他在场的人员,有没有人出错或做了不可告人的事?
家欣表示,港铁太子站的摄像纪录,对记者和公众来说,是追查真相最有力的资料,但当局和港铁不愿回应公众的诉求和期望,使事件的真相难以还原。
家欣说:过去几年,很多时候有大事发生,市民大众都会问有没有CCTV(摄像头纪录)拍下当时的情况,在陈彦琳和周梓乐的死亡事件,都有CCTV影片提供,但是在8.31太子站,大家对当时有那么多的疑问,政府每次交代当时有多少人受伤的数字,每次都有不同。就是这种不尽不实和含糊其辞,已让公众很难相信当局的说法。在信任已崩溃下,港铁最后也只提供CCTV的截图,不愿公开影片,没有人会相信当局的说法。整件事件的处理,你看到警方和港铁是放弃了市民对他们的信任,一直不交代,让事件变成一件「悬案」。
除了记者,不少香港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都曾要求港府启动独立调查,还原「8.31事件」的真相,前区议员朱江玮也是其中一人。他表示,「8.31事件」对香港人来说是集体的伤痛,需要具公信力的调查才能让公众消除疑问、抚平伤痛。
他表示,担任区议员时,曾联同其他民主派的区议员成立委员会,为「8.31事件」进行调查,但当局不容许委员会运作,他对不能协助市民解开谜团,感到遗憾。
朱江玮说:其实到目前为止,我都不能确定当天没有人死,要求独立调查就是为了厘清这件事。政府只是一直都说没有死人,但不容许其他人调查,只是用强权说没有死人,谁谣传有人死便拘捕谁,这样的处理只会让公众怀疑事件一定有内情。只要有真相,社会才能走出阴影,但很遗憾,我们已尽能力,都没有办法做到独立调查。
朱江玮表示,「8.31事件」对2019年的「反送中」示威,以至对整个香港社会,都具有标志意义,象征市民对香港政府和警察信任的崩溃。
朱江玮说:8.31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警察是保护市民,但在8.31事件看到,警察不是保护市民,只是保护支持政府的市民。如果7.21是当发生白衣人打人事件,警察是会失踪和不会保护市民;8.31更是封锁区域,直接攻击市民,标志著警察不是保护市民,甚至是打压市民的工具,完全令香港市民对警察失去信心。
「8.31事件」发生后有超过1年时间,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有大批市民在太子站外献花,纪念事件,朱江玮也曾在场。他表示,献花活动因为《港区国安法》实施和疫情不能聚集而结束,但市民不能以献花表达对还原真相的诉求,不代表会忘记事件,他相信,「8.31事件」在每个香港人心目中,是不能、也不会抹去的记忆。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台苹》8.31深夜起停更成历史 读者、员工不舍在门外留倩影
在台湾,扰攘多时的《台苹》交易案最终告吹,由黎智英创办的《壹传媒》旗下所有新闻平台将成历史。《台苹》负责人叶一坚出席「台苹珍重再见下午茶会」,鼓励员工到新平台后「好好努力,再创一番天地」。虽然潘杰贤将创新平台《壹苹新闻网》,招聘约96%前《台苹》员工,强调是「原汁原味打造」,不过也有决定离职、不到新平台的员工虽感到非常不舍,但表示「我们已经坚守到最后一刻,黎智英那么辛苦就是为了抵抗中资」。在最后一天,也有读者到《台苹》外留影,感激《苹果》为台湾人开了另一扇窗。
叶一坚周三(31日)下午来到《台苹》办公室,参与「台苹珍重再见下午茶会」,面带微笑与员工合照留念,他们都戴著《台苹》最后一期随刊附送的口罩,现场也有准备写上「苹安」的大奶油蛋糕。有员工向本台透露,早上因为大家都要收拾东西,所以或多或少弥漫一股低气压,但叶一坚的到来令现场气氛又高涨起来。叶一坚接受《苹果新闻网》采访时说:「大家好好珍惜,去那边好好努力,再创一番天地。」
本台记者在《台苹》营运最后一天到其办公大楼。随著《台苹》熄灯,其招牌可能会被拆走,现场有不少《台苹》员工与以招牌为背景合照。有在《台苹》工作了19年的记者忆述,从业以来印象最深刻是跑高雄气爆新闻,只差1分钟就被炸到。他说很喜欢《苹果》的精神与对团队合作的重视,未来希望新公司能赚钱。
已任职8年、将不会转到新公司的《台苹》财务部员工Mia对本台说,「我们已经坚守到最后一刻」,说著不禁落泪。她说一直都在想会否有人接手他们,让《苹果》这个品牌继续下去,遗憾最后仍要划上句号,「《苹果》对我们很好,我们的收入跟待遇都非常好」,她指新公司没有邀请她们部门,因此她离职后将稍作休息。
Mia说,潘杰贤主要邀请记者到新公司,她觉得是很有诚意。谈及当初潘杰贤想要收购《台苹》,Mia认为:「就中资,我们老板(黎智英)那么辛苦,就是为了抵抗中资。」
另一位在《台苹》工作18年的业务部员工陈小姐接受本台访问时说「非常不舍」,但基于个人生涯规划而不打算到新平台。她觉得心情很复杂,不晓得新平台能否延续《台苹》的精神,她说新旧之间「感觉很像但又好像不是同一个东西」。
另外有《台苹》员工有话想对黎智英说:「我很感谢黎智英先生所做的一切,释放黎智英!」
《台苹》解散前夕,除了《台苹》员工也有《台苹》读者专程到大楼外合照留影。其中彭小姐对本台指,《台苹》在台湾曾经创造过媒体历史,「带给台湾人不一样的新闻角度」,与传统台湾媒体不一样。她续指,很佩服黎智英,「他是一生反共,即使有能力都不离开香港,过他的太平日子」。
彭小姐说:开了另外一扇窗,让我们知道原来新闻跟我们以前想像的,因为台湾的历史你也应该清楚吧,台湾最早是戒严,所以其实最早的媒体只有三大报,然后每一篇登出来的文章都要经过审核的,其实是有一点思想控制。然后当然后来开放后有新的媒体加入,可是旧的习惯是不会改。然后可能因为《苹果》是香港来的,黎智英他们的做法是跟台湾传统媒体完全不一样,所以其实他是为台湾的受众打开了不一样的视野。
对于新平台《壹苹》,她觉得还要再观察,「一个媒体是怎么样的立场,在它的文章是可以很容易看到出来,所以都骗不了人」。
台湾《苹果新闻网》将于周三(31日)23时59分起「暂停更新」,17LIVE创办人、新加坡商人潘杰贤称,研判目前形势估计不能让交易继续进行,因此决定透过「龙丞资本」成立全新的《壹苹新闻网》,并于9月1日正式营运。他已招聘约96%、200多位前《台苹》员工加入新公司。新平台《壹苹新闻网》不会延用《台苹》地址,而会搬到台北市内湖区文湖街12号。这意味由黎智英创办的《壹传媒》旗下所有新闻平台将成历史。
而早在周二(30日),全新平台《壹苹新闻网》APP已经能下载。虽然说9月1日才正式营运,不过可见8月28日已率先有7篇财经、国际社会等新闻刊出。尽管潘杰贤在记者会上强调,新成立的《壹苹新闻网》与《台苹》是两个平台,然而《壹苹》的宣传广告写上「一天壹苹果」,与当初苹果打著「每日一苹果,冇人呃到我(没人能骗我)」的旗号甚似。
另外,潘杰贤强调《壹苹》由200多位前《台苹》采访团队「原汁原味打造」,点入《苹果新闻网》首页,已出现《壹苹新闻网》的连结;也有标语写上「《苹果》下一站《壹苹新闻网》」。
文化部:应订个资安全维护计划 或业务终止后个资处理方法
台湾文化部则再度重申,《台苹》应针对所保有的个资,具体订定个人资料档案安全维护计划,或业务终止后个人资料处理方法,9月5日前函送文化部。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台海局势】蔡英文令反制共军无人机 国军首度开枪射击驱离
近期中国无人机多次侵入金门领空拍摄空事基地动态,并将视频上传至微博影射台湾军方束手无策。总统蔡英文周二(30日)下令对无人机进行反制后,国防部周三(31日)证实,周二有4架中国无人机侵扰金门,驻军示警无效之后首度开枪射击驱离。民进党立委陈亭妃认为军方的反应仍然软弱,应该定立一套流程让第一线士兵可以立即应对无人机入侵。
中国无人机多次侵入金门军事基地,并将拍摄到驻军以石头投掷无人机视频上传至微博,引发台湾舆论关注。
总统蔡英文周二表示,已向国防部下达反击无人机的命令。
蔡英文表示,近来中国在军演后,仍然以无人机侵扰等灰色地带的冲突手法,并且结合认知作战的手段,持续对台湾进行文攻武吓。
蔡英文说:我要告诉大家,敌军愈是挑衅我们愈要冷静,我们不会让对岸有不当的藉口来制造冲突。我们不会挑起战端,我们自我克制,但不表示我们不会反制。我已经下令国防部,适时采取必要而且强力的反制措施,捍卫国家的领空安全。我们再一次强调,台湾捍卫主权及守护民主自由的决心,绝不会因为压力跟恫吓而退缩,政府也会做好充份的准备。
在蔡英文发表这番谈话不到一小时,马上再有3架中共无人机进入狮屿、大胆岛和二胆岛,驻军发射信号弹警告后,无人机往厦门方向离开。一个小时后,大约是傍晚接近6点,又有一架无人机飞到二胆岛水域上空,驻军示警后仍不离开,于是首度对无人机开火驱离。
微博帐号「台湾那点事儿」周三上传一段视频,显示中国无人机拍摄金门一个军事基地情况。画面看到驻军最后举枪瞄准无人机后,这架无人机马上飞离现场。
台湾国防部作计室联合作战计画处处长林文皇少将表示,对于中国的无人机,军方有既定的反制策略。
林文皇说:我们如果侦察到,中共的无人机进入我们的空域时,我们除了严厉的来监控掌握它的动态之外,并且会提升防空飞弹的警戒姿态来遂行追踪的监视。但是如果驱离无效的时候,我们判其对我造成威胁时,我们将按照程序来实施接战的航机,并且依例来遂行自卫权进行反击。
民进党立委陈亭妃表示,中国民用无人机已不断踩到台湾的底线,甚至是飞越到台湾领空,窃取相关相片跟资料。
陈亭妃说:我们国防部实在太软弱,而且反应也实在太慢,已经多久的时间?从第一架中国民用的飞越到我们金防部的上方,到现在还是束手无策。我们认为应该订定一套SOP,甚至该处理的就处理,我们如何调动所有的干扰器,还有可以干扰无人机的仪器,怎么样让我们金防部的士兵能够有武器,甚至有工具可以去处理无人机。
国民党前主席、立委江启臣表示,军方在金门、马祖军事设施都属于国防上的要塞堡垒,根据「要塞堡垒地带法」规定,不但人员进出须经许可,上空更列为禁航区禁止飞越,禁止任何侦察作为避免外人刺探军情,以确保国家安全。
江启臣认为,遇到中国无人机入侵,如果不能立即进行有效的反制作为,只会让对岸食髓知味、变本加厉,对台湾民心和军心产生严重影响。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英中关系】英「未来首相」卓慧思 据报列中国为「迫切威胁」
英国执政保守党新任党魁将于下周一(9月5日)诞生,大热门候选人、现任外相卓慧思(Liz
Truss)有望成为新任英国首相。英国传媒引述消息报道,卓慧思如果就任首相,将首次在官方层面,把中国列为英国国安「迫切威胁」(acute
threat),意味著英中可能不会再有经济夥伴关系。中方则批评卓慧思鼓噪「中国威胁论」,是不负责任的言论。
英国保守党新任党魁人选公布前一个星期,英国《泰晤士报》发布重磅报道,引起外界对英中关系未来走向的关注。报道引述消息表示,极可能成为下任英国首相的卓慧思,将于上任后首次从官方层面把中国列为英国国家安全的「迫切威胁」。
英国去年发布的《国防、安全及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把中国列为「系统性竞争对手」(systemic
competitor),提醒英国要保护自身繁荣和安全,但同时要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保持开放」。
然而《泰晤士报》最新引述卓慧思的盟友披露,卓慧思承诺若就任首相,将重新审视这份报告,重塑英国未来10年的外交战略,并将把中国由「系统性竞争对手」(systemic
competitor),提升至「迫切威胁」(acute threat)级别,即和俄罗斯相若。
《泰晤士报》引述的卓慧思阵营中人,挑明了若英国把中国从「系统性竞争对手」,变成「迫切威胁」的利害关系,指甚至可能出现「英中将不会再有经济夥伴关系。这一切在香港问题出现之后,本来都要被暂停。」
卓慧思去年就任英国外相以来,一直以对华态度强硬见称,她竞逐保守党党魁之位期间,也得到不少被中国视为「反华派」的英国国会议员支持。
不过她有意把中国列为「迫切威胁」的消息传出后,英国上议员、前国家安全顾问彼德.里基茨勋爵(Lord Peter
Ricketts)就警告,把中国列为和俄罗斯同级的「迫切威胁」,就意味著英国要和中国在经济上「脱钩」。他强调,中国乃英国的第3大贸易夥伴,英中关系远比英俄关系更为复杂,提醒英国政府把中国标签为「迫切威胁」前,必须非常小心。
彼德.里基茨勋爵说:我们需要的战略是要结合国安警惕、密切的盟友合作,以及清晰的价值观。同时在符合我们利益的领域上与中国合作,包括在与国安无关的贸易合作上,以及气候变化及卫生问题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不点名批评卓慧思散播「中国威胁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赵立坚说:我们对英国内政、包括保守党党首选举不予评论,也不感兴趣。我想奉劝英国个别政客,动辄拿中国说事、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这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也解决不了英国自身的问题。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英文版也发文,批评卓慧思此举是「不负责任的拉票行为」,并引述中国学者,表示英国的反华战略,是为了配合和支持美国的对华战略企图。
记者:吕熙/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中共二十大】各地政府严控访民进京 异议人士被禁受外媒采访
中共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公安提醒异议人士不得发表评论和接受外媒采访。目前,当局全面排查出租房及外来人口,各地驻京办人员忙于遣返在北京的访民。
中共二十大前夕,多位身处北京的外地人本周三(31日)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近期,北京公安开始排查外地人,并禁止业主将房屋借给无固定职业者或访民。
在京访民马女士告诉本台:北京警察在十几天前就开始清理访民,都抓回原籍了。十几天前,黑龙江的政府人员来抓人,我们跟派出所的人吵起来了,一幢楼60户,挨家挨户查,把我也抓进去了。地方来人都有在北京的执法权。昨天(30日),我住的这个村又整得稀里哗啦(清查),挺紧张的。他们开会(二十大),老百姓遭殃。
马女士透露,进京的访民东躲西藏,唯恐被抓回原籍再遭到软禁。她表示,有一名浙江台州访民被捉走后已经失联多日。
马女士说:昨天一个访民来说要藏在我这里,我说房东已经跟我打招呼了,要出卖人(举报),所以不敢留你住宿。我们在北京住如果超过7天,旅店都不给你登记。疫情前是15天,现在缩短到7天。
另一位辽宁访民张女士告诉本台,各地访民均被户籍地政府方人员软禁,甚至被拘留,严防他们进京上访。
张女士说:上访人都被看起来了,不准上北京。在北京的各省上访人基本上都被他们盯上了。你进国家信访局还是要被当地警察截走,就当你有疫情,把你隔离。
当局并对异议人士亦发出禁止发表时事评论和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提醒。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就被警告,二十大前不要乱说话。
一位独立学者说:警方就是一个意思,在二十大之前,不准许我发出任何声音,不能写文章,不能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这是他们反覆对我讲的。唉,这个国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有甚么办法呢?
微信视频号孙愿平在周三早上拍摄一段视频。
孙愿平说:今天是2022年8月31日上午8点57分,我所在的地点是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小区,这个小区连续7天每天做核酸,今天停止做核酸。疫情办公室通报,石家庄市长安区连续3天在静默管理过程中,没有核酸阳性报告,没有确诊病例。
他说,政府通告,如果连续三天没有阳性和确诊病例,就应该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低风险地区连续7日没有核酸阳性,不知道为何还要封锁小区,不让居民下楼。
网民说,中共为了确保二十大前,北京安保措施万无一失,天津、石家庄,保定、承德等周边数百万人已被当局以「实施疫情防控」的理由,限制自由。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二十大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议程预计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中国当局对进口图书粗暴审查 《1984》遭涂改撕页
「中华商务进出口图书」在京东商城促销英文政治寓言小说《1984》,期间注明因书中「个别内容与中国实际情况不符进行适当处理」。图书经销商向本台承认做法是为免受处罚制裁。分析指中国当前言论及出版审查收紧,情况反映《1984》的政治寓言正正折射中国现状。也有评论批评外国出版商自我审查。
周三(31日),「中华商务进出口图书」在中国电商巨头京东的网上旗舰店推出开学季进口原版书籍的打折活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代表作《1984》特价发售。经销商在显要位置提示称: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本书个别内容与中国实际情况不符,已做适当处理,但不影响任何整体阅读。
对于《1984》在中国遭到审查删改,网友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纷纷予以抨击,指正正反映出中国万马齐喑的实况。
纽约城市大学享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好的出版物中的自由思想可以推动公民意识觉醒,这些令中共政权恐惧,所以加大审查力度,被阉割的出版物让中国人整体精神状况荒漠化。
滕彪说:这种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促成的维权运动、和其他的推动民主、推动公民社会的运动让中共感到恐惧,所以中国政府对言论出版的审查比以前更严格、粗暴。任何一个专制体制下对言论出版的审查必然导致自我审查,以奥威尔的《1984》为例,关健的地方删减的话,会让很多人产生扭曲的、不全面的认识,对民众的精神的发展伤害很大的。
目前居住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秘书长张裕向本台表示,中共当局的审查已经到了简单粗暴的程度。
张裕说:中国当局对外国出版物的审查,已经从对中译本的删节、篡改到到对原版书直接的涂改覆盖和撕页,显示了习近平时代粗暴到极至的言论和思想审查现状。几年前,美国笔会曾谴责中国审查英文书籍时进行的删改。有些作家认为,为了在中国推广具有普世价值的作品,适当地有所妥协让步是必要的。事实上,被涂改覆盖「真理部」的《1984》,就随之失去了原本犀利而深刻地抨击极权的力量。
张裕也批评了面对中共审查,民主国家出版商的自我审查。
张裕说:自由国家的出版商和作者以及读者在多大程度能容忍和接受不断向全世界扩张的中国审查
。不久前有英国媒体报道,有两家英国出版社在中国印刷海外销售的非中文书籍,竟然首先自审,只是为了经济利益,将中国的审查恶法标准用于英国,损害了英国等民主国家的岀版自由度,当然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了。
在习近平时代,中国式审查范围从国内扩延到海外的影视和文化作品等。早在2015年美国笔会发表报告指,英文出版物中与台湾、西藏、六四大屠杀等相关的内容常常在中国译本中被删除或修改。
其中美国作家奥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日落公园》(Sunset
Park)中关于中国异见作家、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系狱的故事,刘晓波的名字被以L替代,中国也变成代号C;至2020年,中共当局甚至篡改了《圣经》读本。
很多海外出版商面对中国巨大的图书市场诱惑,也开始自我审查。2017年,澳大利亚出版社艾伦昂温(Allen &
Unwin)因担忧北京报复,延迟出版澳大利亚作者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无声入侵》一书。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两家英国出版社为了削减成本,拟在中国印刷。所以接受中国审查标准,对涉台湾和西藏的内容进行自我审查,如将台湾人(Taiwanese)改成「东亚人」(East
Asian),遭到西方舆论批评。
对于今次《1984》被公开阉割,有网友在推特上评论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本的《1984》」;也有网友认为「对号入座,此地无银三百两」;「中国的《1984》正在改革开放,现在是恢复千年帝制,当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个别情况不符,就是大部分内容都符合」。
本台与该图书经销商所属的「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广州办公室取得联系,向其询问如何做「适当处理」及原因。对方称,这样做是出于有关部门的压力。
「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工作人员说:我们在京东商城上面是有这本书,我们都是原版进品进来,然后在我们自己的公司内部会审读这本书,然后一些内容不合适我们会涂改一些东西,或者有时候会撕页,处理一下才会给客户。无论是哪个进口的书商都是这样处理的。因为我们都是按国家规定来处理的,所以客户不能接受的话我们也没办法,因为我们不这样处理的话就违反法律了,就要接受国家的处罚了。
根据中国《出版管理条例》第44条之规定,进口出版物不得含有危害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中国国家全全或损害中国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等内容。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要负责对其进口的出版物进行内容审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可以对进口出版物直接进行内容审查。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戈尔巴乔夫去世 胡锡进批其「用搞垮祖国苏联赢得了西方称颂」
俄罗斯传媒报道,苏联末代领导人、前总统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在当地时间周二(30日)晚因病逝,享年91岁。中共官方新华社当晚发表231字短稿,不附评论,但党媒《环球时报》评论员胡锡进则批评戈尔巴乔夫「用搞垮祖国苏联赢得了西方称颂」。
俄媒引中央临床医院的一份声明称,戈尔巴乔夫因患长期重病,最终医治无效离世,但无提供更多细节。他将被安葬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其亡妻赖莎(Raisa)的墓地旁。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对戈尔巴乔夫去世深感哀痛,将会向他的亲友发唁电。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年仅54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在1990年建立总统制,他也是1991年苏联解体前,第一任亦是唯一一任总统。
他任内面对上世纪80年代苏联与美国冷战期间,推行开放政策,支持控制军备竞赛,并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包括与美国达成军备控制协议,被西方国家视为「改革的建筑师」,为冷战结束创造条件。
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容许人民批评政府,但没料触发国内多个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个又一个前苏联共和国宣布独立,最终没力阻止苏联解体,使东欧各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结束持续数十年的东西方核对峙。
带动冷战结束,为戈尔巴乔夫赢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誉,晚年在国际社会享负赞誉,同时亦令他在俄国内背负「民族罪人」的骂名。不少俄罗斯人至今仍认为,他要为苏联解体负责。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评论员胡锡进周三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批评戈尔巴乔夫「用搞垮祖国苏联赢得了西方称颂」。胡锡进认为,戈尔巴乔夫「有某些知识分子常见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幼稚,严重低估了多民族大国改革的复杂性和风险挑战,而且对改革进程缺乏把控力。」
另据《纽约时报》2013年2月的报道,习近平于2012年12月在广东视察时,习近平对党内人士说,中国必须「深刻」记取前苏联的教训。
报道引述习近平的内部讲话稿指出:「苏联为甚么会解体?苏共为甚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最后戈尔巴乔夫轻轻一句话,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偌大一个党就没了,」这份文件引用习近平的话说。「最后,竟无一人是男儿,没甚么人出来抗争。」报道指习近平要求中共回到传统的列宁主义。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香港法庭】男子打逾万次电话予区院法官遭加控「藐视法庭」 庭上质疑法庭暗有判决
香港一名男子涉于去年5月至7月期间,打逾万次电话滋扰两名区域法院法官,他被控4项「不断打电话」罪,控方其后再向高等法院申请加控他「藐视法庭」罪,藐视法庭的案件周三(31日)在高等法院处理。法官押后案件3星期,让被告翻查文件,被告指法庭偏帮控方,质疑法庭暗有判决。
周三聆讯即将开始时,法庭书记多次询问被告或其代表是否已到庭,但未有人回应。法庭再等候数分钟后,被告手拉著放了数箱文件的手推车到达。
被告陆志荣(58岁)并没有律师代表,自行应讯。被告称,于上月21日才从警方手上收到约2500页、5个文件夹;上周再收多9个文件夹,被告指自己有工作,又需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自己身体不佳有病及抑郁,没有律师代表要自行翻查文件案例,故需时阅读文件才去找律师,申请将案押后一年。
控方则指,是次聆讯本应处理交付申请,控方反对被告申请案将押后一年,认为被告既已收妥文件,法庭应尽快处理案件,要求法庭颁下指示。
法官陈庆伟指,该些文件大部分只是通讯公司的电脑记录,不需太多时间细看;被告称他需要核对记录的日期及时间,但自己的手机被警方检取。陈官指「你连手机都冇埋,点check呀?」
聆讯期间,被告一度提及自己曾患新冠肺炎,「依家都未好返」,法官让坐在被告附近的传译主任及警察案件主管坐离被告附近范围。被告其后澄清他已经「阴性」,只是还有喉咙痛及咳等征状。
陈官提醒被告正面对严重的指控,一旦罪成或判监禁,建议被告严肃处理。陈官又指不知道被告是否有作出打电话的作为,「但听你话要核对,听上嚟似乎系你做」,如审视后证据强烈,建议被告考虑认罪,可获刑期扣减。
陈官又主动提到,「其实我成日都收呢啲电话,各式各样都有,好多人认为呢啲事好湿碎,其实唔系。唔好以为打个电话捉我唔到、最多罚几千」,「如果我系你,我就会好严肃处理呢个指控」。
陈官最后拒绝押后一年,称要在合理时间处理案件,最终押后3星期让被告看文件。被告一度不满并激动,指时间不够会对他不利及不公,向法官指「我唔希望因为呢单案涉及司法机构,你又系司法机构而偏帮控方」、「咁样即系虾我冇律师」、「你咁样即系逼死我啫」,又指「我系司法下牺牲者、无辜受害者,你哋玩哂啦」、「咁样唔使审架啦,玩完架啦,搵律师都冇用,法庭心里已经有判决」,质疑「法庭咁多案要审,点解唔俾多啲时间我?」
陈官指,不能阻止被告的想法,并解释「我唔系帮你、或者帮佢,我只系处理呢单案」,「控方叫我今日判添呀,我都俾你押后」,并指著控方代表说「我唔识佢呀,我俾面佢啲咩呀?」案件押后至9月20日再讯,届时被告须告诉法官是否会聘请律师。
报称广告设计员的被告陆志荣早前先被控4项「不断打电话」罪,其后控方申请加控他「藐视法庭」罪。他被指分别于2021年5月26日至5月31日之间;以及于2021年6月1日至7月6日之间在香港,无合理因由而不断打电话往一位区域法院10楼区域法官的办公室电话,旨在对该区域法院法官造成烦扰、不便或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另外两罪指他于2021年5月27日至5月31日之间;以及6月1日至7月6日之间,不断打电话往一位区域法院2楼区域法院法官的办公室电话。
新加控的「藐视法庭」罪,指他于2021年5月至7月期间,多次以电话及传真电话作出妨扰行为,即2名区域法区的书记收到多次与法庭工作无关的电话,干扰司法运作的妥善执行。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铁腕清零】大连规定乘车戴N95口罩 一搭客戴普通口罩被赶下车
中国东北辽宁省大连市近日出现多宗新冠肺炎个案,当局要求民众乘搭巴士必须佩戴N95或以上级别的口罩。网络流传短片,有大连人因为只是佩戴普通外科口罩被赶下巴士。就此,有网民就追问:N95生产商被大连市委书记的亲戚垄断了?」
据中共官方通报,8月30日,大连市报告3宗本土新冠肺炎确诊个案和62宗本土无症状感染个案。8月28日,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发布通告,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市民在早晚高峰期间佩戴N95或以上级别的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杭州日报官方抖音帐号周一发布了一条影片。影片中的画面发生在大连的一辆巴士上,一名男子因只佩戴了普通口罩,而不是N95级别的口罩,被同车乘客要求「赶紧下车」,并被辱骂「缺德」。最终,该男子被民警请下了公交车。
这条影片被发出后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网友「@富士山下」说:「我懂了N95口罩卖不完了」;「@11lxiany_」则嘲讽说:「下次穿宇航服」;「@当爸挺容易」亦揶揄说:「光带N95有甚么用,直接用84(消毒液)泡著算了」。
不过,更多的网民认为大连的「苛政」和利益集团有关。其中,网民「@郝多鱼」就反问:「如果一把雨伞卖到一百块钱,你觉得还会有晴天吗?」另一网友「@z橦橦」则直斥:「咋地,N95生产商被大连市委书记的亲戚垄断了?」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未普评论】美中高科技竞争进入混战阶段(上)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800亿美元的《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美中之间的高科技竞争,裹挟著地缘政治和台海危机,就此进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混战阶段。
有意思的是,从美国总统到国会两党议员,再到中国官媒和中国工程师都认为,这个《芯片和科技法案》是明显针对中国的。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法案禁止获得美国政府资助的公司在10年内向中国投资先进制程芯片,尤其是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拜登在法案签署仪式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他说,中国共产党积极游说美国企业反对这项法案,这不令人意外,但是美国必须在半导体生产方面引领世界。这个法案在严重分裂的华盛顿,产生了某种惊人的效果——民主党总统获得了17名共和党参议员和24名共和党众议员对该法案的支持。
当然,这也和中国传出已经成功制造出高阶芯片的消息有关。就在美国参众两院经过漫长的13个月的辩论,准备通过法案时,中国方面传出7纳米芯片制造成功的消息,而在2020年,中国制造商还难以造出40纳米以下的芯片。中国的飞速进展让美国两党议员深受刺激。本来,共和党人一贯反对干预市场,民主党人则总是批评政府把纳税人的钱投入私人公司。但现在,他们相当罕见地达成了共识。他们已经不在乎中国政府批评美国也在搞甚么产业政策了。参院民主党领袖舒默说,过去和苏联冷战时,政府可以袖手旁观,现在不行了。这一次「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对这个法案,西方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法广、BBC等和中国官媒等都刊发了评论文章。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看法也很接近。纽时说,这是为了抗衡中国,因为美国不想被中国打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认为,美国的法案就是以中国为目标,试图阻止中国获得加速其技术独立的高科技。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则表示,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和美国老批评中国搞产业扶持政策一样。
不过,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有巨大的优势,根本不怕美国打压。甚么「中国芯片制造优势短时间内不可取代」、「美国《芯片法案》无法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中国芯片规模量产中低端芯片兼有低价优势,美国芯片后悔不迭」这类豪言壮语似的的文章在大陆网站,随处可见。这些文章认为,中国在芯片市场竞争中有巨大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广泛的电子制造产业链、终端品牌和市场需求基础,带动国产芯片采用和本土芯片制造规模成长。中国大陆现在是全球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58%,达到296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高达41.6%。
但是,中国的芯片业优势,在西方人眼里,不值一文。中国为了快速发展自己的芯片业,不择手段地搞弯道超车,已经搞臭了自己的名声。他们的手段有这样几个:1)剽窃。中国科技公司如华为、中兴窃取美国的芯片业科技,早已臭名昭著。最近传出中芯国际生产出来的7纳米芯片,有专家说,就很像台湾公司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的复制品,台积电曾经两次起诉这家中国公司。2)挖墙脚,中国政府推出「千人计划」,用优厚的报酬挖走在美国和台湾公司从事高科技、尤其是芯片科技研发的华人。3)中国政府强力注资于芯片业,推出以芯片业投资为基石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近几年,中国政府挹注芯片研发的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
正是这些不择手段的弯道超车,让美国和欧洲国家心生警惕,严管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中国以后还想这么干,肯定没那么容易了。这也是为甚么中国的一些芯片业工程师,对中国的芯片业发展再次被美国管制,而感到相当悲观。他们说,中国的芯片研发,这几年根本就毫无寸进!国家的悲剧在于没有进步的希望,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下一篇评论的关注焦点将是,美中之间的高科技竞争,如何与地缘政治和台海危机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离散美利坚】美国港人社区中心投入运作 建构香港族群增强归属感
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激发起海外港人的身份认同,把原本离散各地的同路人连系起来。随著时间过去,如何延续及团结这股力量,成为离散港人的一大课题。
美国西岸湾区是其中一个最多离散港人聚居的地方。今年7月,一批当地港人成立了「真‧香港人社区中心」,每个星期六都有活动,例如打响头炮的文化活动「Art
Jam for Hong
Kong」、分享职场经验及技巧的实用小教室「办公室‧大战略」、以及打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不但让港人能够聚首一堂,联络感情,更可以透过各类型兴趣班及课程,让周末过得更充实。
有份负责成立中心的「Hong Kong Professional
Network」成员Matthew表示,定期举办活动对建构港人族群非常重要,认为港人需要一个有亲切感、有归属感的地方,让新知旧雨相识相聚。而主力负责中心运作的Derek则指出,虽然每次都要亲自到场打点,并招呼多达一百个参加者,很花私人时间和心力,但当他见证著中心面世时,那种香港的感觉及集体回忆,感动涌上心头。
嘉宾主持:邵岚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