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启读者,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 | RFA Cantonese
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
2020年6月16日
1.中印45年来最严重冲突 死伤数字「莫测高深」
中国和印度周一(15日)发生边境冲突,早前消息指冲突造成印方3名军人死亡,解放军则有5人死亡、11人受伤。其后《环球时报》以英文发推,表示从未报道过中方的确切伤亡情况。而有印度的传媒则报道,冲突中印方有20人死,中方超过43士兵伤亡,但数字并未得到中方的表态说明。今次是自1975年以来首次在该边境沿线冲突中有士兵死亡。有军事专家表示,中国近年的「战狼式」外交,引致中印长期积压的边界问题爆发,终导致人命伤亡。(黄乐涛
报道)
印度陆军发声明表示,中国与印度周一(15日)在拉达克山区的加尔万河谷发生边境冲突,印方一名军官和两名士兵被杀。消息人士说,死亡的上校军官和2名士兵都是被石头砸死,双方没有使用枪枝等武器。
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社交媒体推特表示,中方在冲突中亦有伤亡;该报另一名记者亦在推特发帖,指解放军有5死11伤。中共解放军西部战区发言人张水利周二(16日)晚发表声明,指印军违背承诺,周一晚间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表示不了解印度军队在与中印有争议的边界上发生「暴力对峙」时,造成印度士兵伤亡的情况。他指责印度军方于周一两次越过具有争议的边界作出挑衅,攻击中方人员,导致双方边防人员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中国已向印度表达强烈抗议,重申中方有意维护与印度边境的和平。
赵立坚说︰我没有得到你有关的讯息……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在此郑重要求印方,切实按照有关精神,严格约束一线部队,不得越线活动,不得挑衅滋事,不得采取任何导致边境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举动,中印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有关问题。
有趣的是,到了傍晚《环球时报》官方英文帐号在推特发文,表示《环球时报》官方账户从未报道过中方的确切伤亡情况,该报也无法核实(伤亡)数字。
本台致电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希望了解情况,但大使馆多个电话都无人接听。
澳门国际军事学会会长黄东对本台表示,中国与印度一直存在边界争议的问题,多年来两国都没有发生过大冲突,而这次罕有地发生伤亡事件,他认为是中国近年来以强硬的外交手法处理事件有关。
黄东说︰打到今天终于出现了伤亡,这个是很少有的,会否演变成继62年之后第二次的中印战争呢?这个尚待观察,而根据习近平的性格,「战狼外交」这种方式及风气来说,这个可能性不可以排除,亦都令人担忧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既然已流了血的话,大家已经去到那个回旋馀地空间来说,较以前更细了。
中印曾在1962年发生边界战争,当时印度战败、死伤惨重,但两国的领土问题并没有解决,其后一直爆发多次边境冲突。目前,两国对大部分边界都有不同的看法,两国边防人员经常发生冲突。
于2017年,中国在中印边界附近试图修筑公路,两国曾因此发生冲突,至今年5月,数十名印度和中国士兵在印度东北部锡金邦(state of
Sikkim)爆发肢体冲突。虽然如此,双方40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发射子弹的严重冲突。
2.香港抗争者再扬威国际 获奥地利媒体大奖
香港的示威者获奥地利新媒体颁授金尼卡奖,以表彰他们在反修例运动中的创意和艺术性。这是该奖是历史上首次授予不具名的团体。主办方称赞香港抗议者成为「电子社区」的典范。他们也表示政治与艺术是不可割裂的。香港抗议者感谢主办方顶住中共压力与港人同在。(吴亦桐/程文
报导)
奥地利新媒体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er)周一宣布:五位国际评审一致决定将「电子社区」(Digital
Community)单元最高奖——金尼卡奖(Golden Nica
Award)授予香港抗争者,以表彰他们在整个「反送中运动」数位化抗争的创意和艺术性。奥地利新媒体电子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斯托克(Gerfried
Stocker)及小川绘美子也向传媒表示,该奖不只是为表扬香港人的创意,也是表彰其勇气。香港抗争可以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如何在数位时代、用艺术和创意推动社会变革的示范。
电子艺术大奖的负责人小川绘美子(Emiko
Ogawa)介绍了香港「反送中运动」的背景,她表示今次是这个奖项在历史上首次颁发给不具名的公民团体,她称赞香港抗争者在很多方面成为「电子社区」的典范,特别是在武汉肺炎病毒蔓延世界的背景下。
目前人在香港的大陆独立导演黄文海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香港人的抗争从审美、创意都带给他极大的震撼,他从中读懂「自由」的意义。
黄文海说:这是香港自由的人对抗一个极权非常厉害的一点,所以他变化莫测,他充满著想像力,从创意的角度讲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觉得他对很多人都有启发,他给我们一种示范,展现一种自由的可能性。
黄文海也赞赏主办方作为艺术机构,对社会政治议题并未回避。
黄文海说:奥地利给予这个奖,她是对艺术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捍卫,艺术一定是政治的艺术,摆在香港这样一个环境里面,那就更加的是政治的艺术。
多次参与海外声援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德国艺术家丹旸也表示,香港抗争不是政治权力操纵下的集体意志,而是个体自由和一种与专制不同的审美,西方艺术机构从香港的抗议中看到民主价值。
丹旸说:香港抗争者能获得这个奖,是因为他们的抗争运动在西方社会唤起了深刻的共鸣,不是国际政治利益角逐层面的,而是一种更本质的作为人追求自由和个体权利的共鸣。因为他们的抗争本身就体现出勇气、团结、创造力和行动力,这些人性中的美。
人类要创造和维护一个能保护这种人性之美的社会,正是民主的价值。
香港抗争者Afred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被推到退无可退境地的香港人为了捍守家园,被激发了所有创意和凝聚力,他们这些行动被世界看见,他们以文明、和平的方式参照的中共的野蛮。他感谢奥地利的艺术机构有勇气与香港人站在一起。在对抗中共极权方面,欧洲艺术机构走在政治家前面。
Afred说:我们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抗争、觉醒、ideas比较容易让别国接受,有这么一个奖,艺术家用他们的话语权召唤大家去行动,对中共出声。我肯定是感谢主办单位的,他顶住中共的政治压力。
香港艺术家萧子文(Eric Siu)和策展人邝佳玲(Joel Kwong)早前以「Be Water by Hong
Kongers」为主题,为所有的香港抗争者申请该奖,展现香港人利用不同的电子媒体、通讯软体,通过网路讨论社区、网上连署、众筹等多元的活动、并以创意连侬墙、《愿荣光归香港》等传播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歌曲等,进行了具有审美、创意和持续的抗争。
萧子文和邝佳玲向主办方阐释「Be
Water」主题时表示,如同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无形无状,适应任何情况」,香港的抗议运动接受了这一理念,将数位技术贯穿整个运动,数位化抗议运动已成为维护民主自由的示范案例。
金尼卡奖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斯卡」,主办方表示政治与艺术不可割裂,赞赏香港年轻人在中国政府用高科技进行监控和审查时,用电子科技反抗的合法性。目前尚不知中国方面是否复制2010年挪威将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后的报复行动。
香港抗争者此前还获得美国议员和挪威议员提名竞逐诺贝尔和平奖。
3.「六一六」周年:港人不忘初心上街纪念
香港「反送中」运动一周年,去年6.16二百万零一位市民上街,争取五大诉求。一年后有市民在6.16发起各类纪念活动,呼吁市民毋忘初心。(刘少风 报道)
「6.16二百万零一人大游行」一周年,香港市民周二(16日)发起多项纪念活动。近百人傍晚在中环国际金融中心举行「和你唱」;而中午就在中环置地广场举行「和你lunch」活动,表明「誓不屈服,坚决抵抗」,他们展示标语、叫口号及唱反修例歌曲,近百名市民在不同楼层和应,叫口号及举起标语,商场保安人员在场戒备,手持宣传牌,呼吁民众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口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
参与活动的市民吴小姐接受本台访问,她认为6.16这个日子令香港人醒觉,香港人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抗争。
吴小姐说:我觉得香港人这一天(6.16)之后醒觉了,真的要为自己的自由争取,要有没有恐惧的自由。梁先生(梁凌杰)令很多香港人醒觉,所以我觉得是要坚持的,争取有时候是要牺牲的,当然有些人会走得比较前,有些人会走在中间,但是我觉得每一个人清楚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走在自己可以的位置,出一分力。
参加示威人士当中有人挥动蓝白色旗帜,意为「临时香港共和国国旗」,表示希望透过旗帜宣扬「香港独立」的政治理念。
参与的市民梁先生表示,过去一年,香港人抗争的出发点相同,但诉求略有改变。
梁先生说:上年的今天(6月16日)可能有少少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样,都是要继续去(抗争),中国共产党一直打压香港,香港这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其实一直蚕食香港人的时候,我觉得「香港独立,唯一出路」。
去年6月16日,民阵发起「谴责镇压,撤回恶法」大游行,大会公布有200万零一人参与,当中的「一人」象征在反修例运动中坠楼身亡的抗争者梁凌杰。原本周二(16日)有网民发起「616毋忘义士遗志,争取五大诉求一周年游行」,但警方以限聚令为由发出反对通知书,因此游行取消,但主办者呼吁市民以自己方式参与。
警方近日多次以限聚令为理由,禁止游行集会,8人群组的限聚令原定周四(18日)结束。港府周二宣布,放宽限聚令人数,上限为50人。市民高先生认为,即使放宽限聚令,香港人亦不能够掉以轻心。
高先生说:它(港府)还是会继续打压我们,只不过少了用限聚令这个藉口,实际上怎样也会有其他藉口去打压我们,照样会用警察来打压、驱散我们,我觉得不应该因为限聚令放宽而掉以轻心。
为应对网民自发的群众活动,大批防暴警员周二在铜锣湾一带巡逻及截查可疑人士,派出水炮车及锐武装甲车于高士威道近中央图书馆对开戒备。记者现场所见,下午未见有示威者聚集;但有至少7名年轻男子在维园一带被防暴警员截查,有身穿反光衣的人被警方截查近一小时后被带走。
4.中国发行万亿抗疫国债揭开序幕 首批1000亿国债周四招标
中国在承担超过半年沉重的抗疫经费及持续花费庞大资源用于社会管控后,陷入国库空虚,财政持续恶化。财政部公布发行1000亿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周四(18日)招标,下周二(23日)起上市交易。早前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已透露财政部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黄小山/程文
报道)
据财政部官网显示,此次发行年限5年和7年期、总额1000亿元的抗疫国债,发行通知于周一(15日)发到相关的金融机构,并要求主要由国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组成的承销团于周四落标竞投,并从周五开始计息,下周二上市交易。
通知书还要求,中标机构必须在周五前或当天,将发行款项存入财政部指定的帐户。
消息发布后,评论人士指出,年初时爆出抗疫闹钱荒的传闻,终于得到应验。
早在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已经提到了这个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并称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李克强同时还指出,财政赤字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
江苏是国内经济发展最蓬勃的省区之一,当地媒体人士吴女士也指出,财政压力近几年已比较突出,靠基建拉增长,财政持续欠债,已是常态。
吴女士说:政府没钱了,不然也不会发国债呀。中国这边很多就是财政拨款会搞各种基建啊,它财政收入抵不了财政支出的呀,每年都是财政赤字呀。
来自西南地区的饶先生指,政府透过发行国债以解财政危机,然而随著通货膨胀水平升高,国债本身的收益缩水,但国内投资渠道有限,故国债仍然有价有市。
饶先生说:以这个名发行债券啦。没钱嘛,财政收入的确锐减。买国债主要亏在物价上涨的幅度啊,但是从帐面上讲,它是有保障的嘛。中国的老百姓,是没有这些意识的,中国的老百姓的投资管道是很窄的,他都是更愿意选择储蓄,或者买国债,本身供老百姓选择的投资的产品是很少的。
本台记者致电财政部,该机构指出,此次抗疫特殊国债是向具有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的定向发行,但这些机构在接手后,可以向银行融资、交易,甚至是在柜台进行销售。但该国债不属于针对个人的储蓄类国债。
但被追问为何如此大规模发行专项国债时,财政部的官员则拒绝讨论。
财政部:那是对招标团成员的,给机构的。那些承销团成员他们才可以招标,或者叫拍卖方式发行的。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机构都可以的。应该是量比较大,至少也有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的那么大的量。为啥那么多呢?这是人大会呀定的,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好吗?我这边不是对记者的。
《新华视点》周二(16日)在报道中引述业内人士消息,表示今次发行的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将采取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个人也可以购买。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导致不少底层民众很难从高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而高昂的社会管控成本,也严重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今年两会闭幕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披露全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引发广泛讨论。
5.中央打压不断:九成香港老师对教育未来失信心
自香港反修例风波以来,教育界被卷入政治漩涡,屡次受到政府和爱国团体批评。最新一份调查显示,香港有九成老师表示对教育界未来失去信心。教协亦忧虑教育变成高风险行业,更难再吸引年青人投身教育行业。(文海欣
报道)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于六月初向中学、小学、幼稚园及特殊学校教师发问卷,了解教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的政治压力和会否对日常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共有1185个有效回覆。
调查结果显示,就教育局在教育范畴的处理手法下,超过九成被访教师对教育专业自主、教育发展及对教育局或政府失信心。有教师坦言「恐怕日后要所有老师宣誓效忠国家,才能成为合资格检定老师」。
就有关情况,教协会长冯伟华忧虑教师将变成高风险行业,教师亦要处处自我审查,将来会少了人愿意投入这行业。
冯伟华说:这个行业过往给年青人看,都是觉得稳定而且相对专业的行业。但现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慢慢会变成高风险的行业,动辄得咎。里面有很多「红线」、禁区,很多无论正在上学或已经放学的言论,都没有了自由,自己要处处自我审查。那么这个行业还会是吸引的行业吗?对于我们的年轻人,其吸引力会愈来愈低,将来其实就少了很多人愿意投身教育行业。
他批评,政府将管治失误推去教育界,认为教育局不能成为此压力的源头,用高压手段阻吓老师学生表达。他呼吁教师谨言慎行,但仍要坚守教育专业原则,不要因压力让教育目标有偏离。
冯伟华说:政府其实在过去一年,做了很多错的问题,他管治的失误,但没有去尝试用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个是他的责任,但他就把过失诿过于教育。教育局本来应该持守专业,去维护他们的专业,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做好教育。但他反而参与打压,带头打压,制造很多压力,令教育界、我们的教师承受史无前例的压力。
冯伟华上周六(13日)遭内地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称他是反对派一员,形容教协是香港教育界的一大「病灶」。此外,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强调,教育不可以是「无掩鸡笼」,批评有人在学校散播歪理。另外老师又被指煽动学生参与示威活动;教育局更将会加入新的培训课程内容,新入职及拟获晋升的中小学教师将须接受价值观、操守、国家及国际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界在过去一年可说是卷入多事之秋,受到不少批评。
对比起去年九月份的调查,逾八成受访教育工作者认为政府和教育局令他们感到非常大政治压力;而今次调查结果更上升至92.4%。当中有超过七成受访教师因政府及其他社会人士的压力感到情绪困扰。而教通识、常识及历史的老师更感无比压力。老师选取文章教材均忧虑「踩到红线」。有老师表示,有怀孕教师因需要长期带口罩,但当时没有白色口罩、只有黑色,都被家长投诉,她对此感到愤怒。
另外,调查又发现逾八成受访教师表示「在教学时避开敏感议题」,同时有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曾被上司要求避免教授与政治相关的课题。
教协副会长、中学通识科教师田方泽透露,教师担心因政治立场被「起底」、甚至投诉,有相熟老师要不断转换社交平台帐号、又要退出朋友圈群组,私人生活大受影响,有的更曾因此考虑离职。
田方泽说:其实不单是网上社交平台,一些手机群组的内容甚至我有听过手机群组的名字都要担心。害怕被人看到、知道,然后投诉,其实是非常惶恐。有些甚至认为直接影响教学,害怕选取文章、教材时,会踩到「红线」,这些都是老师最实际的担忧。
教育局最新数据显示,由去年6月至今年3月,教育局接获192宗教师可能涉及社会事件中专业失当的投诉,并已大致完成调查144宗,其中51宗不成立。另外,一名小学男教师上周五(12日)则被裁定袭警罪成,等候判刑。
另外,教育局向全港中学发通告,促请校方就社会事件加强对学生的「支援及跟进」,特别若有学生被捕或检控,应为其及早制定「个人化的长期训辅计划」,声称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守法意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6.港府官员续硬销「港版国安法」 律政司拟插手议员私人检控
新华社周二(16日)报导,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周四至周六(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介绍,本次会议将增加加快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而港府官员则继续硬销「港版国安法」,特首林郑月娥重申有关立法合宪合理,强调国家安全凌驾个人自由。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则表示,执法工作由警队负责。但有人权组织担心,警方以强硬的手段去执行任务,严重侵犯市民的私隐及自由。(黄乐涛
报道)
林郑月娥周二(16日)出席行会前会见传媒,重申订立「港版国安法」是合情合理且符合宪法,强调国家的安全事宜,都是中央事权,不会由地方政府来制订国家安全有关的法律,她又认为国家安全应凌驾于国际公约所保障的个人自由。
林郑月娥说︰这条全国性法律保障的不单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内自己的安全问题,它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令我们更加有能力去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所以涉及的是全国性的事务。在国际公约内个人享有各方各面的自由,但他们都会受制于国家安全。所以它本身在国际层面,国家安全的事大到它真是有根本性及凌驾性存在。
林郑月娥呼吁反对派人士不要「妖魔化」及「污名化」「港版国安法」,指如无国家安全,香港难以长治久安,又表示香港及海外的反对声音都没有理据,立法不应该受到外国政府挑战。
香港民权观察发言人王浩贤批评林郑月娥指国家安全凌驾个人自由的说法,他表示港人的自由在立法后或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王浩贤说︰市民很多人参与一些游行示威,都可以在新的国安法下,会否被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呢?有些人为了公众利益,去披露政府一些文件或资讯,这样会否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呢?很多市民担心在「港版国安法」颁布下,会令到香港人公民自由受到影响。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出席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本港执法单位准备就绪,当「港版国安法」实施后,就可以履行责任,表示有关执法工作专责由警队负责,相信警队有充分人才,执法单位可以吸纳不同人员。他又指,外国曾经出现一些特工在社会内潜伏数年,才作出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动,所以执行「港版国安法」的人员必须要专业。
李家超说︰目前为止我觉得在警队设立专责队伍,是理所当然,以及较容易去发挥。第一,警队已经有一些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因为以前我们取缔了香港民族党。第二点就是专责队伍怎样更有效?除了本身专业化之外,亦都可以与其他执法部门合作,而合作是可以多元的。
王浩贤反驳李家超的说法,指若果「港版国安法」的执法工作由警队负责,他担心警方的权力会不断坐大,市民的私隐亦容易被侵犯。
王浩贤说︰警方的执法调查方面,我相当担心当这个「国安法」引入后,警方以更大的权力去进行一些调查,警方可以说因为这个国家安全的理由,向法庭申请搜令去进行一些搜查,甚至向法庭申请命令要进行一些截取通讯或者秘密监察的行动。
根据「港版国安法」草案,中央政府可根据需要,在香港港设立机构,以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至于这个单位与警队会否有从属关系,李家超表示,警队处理的案件,会沿用一贯的做法,包括按香港法律,而检控工作由律政司负责等。
另外,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峯早前分别提出两宗私人检控,针对于去年反修例示威中,未被律政司起诉的人士,并获法庭接纳。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周二发表网志,表示私人检控是普通法制度的重要一环,但这项权利或会遭人滥用,指不应该容忍有人提出毫无事实根据,甚至琐碎无聊的私人检控,强调律政司司长有权于任何阶段介入私人检控程序,包括撤回检控,甚至申请永久搁置程序等。
7.政治风险上升汇控三方受袭 英外相:不会为银行家牺牲港人
华为「太子女」孟晚舟的引渡案周一(15日)继续在加拿大聆讯。提供关键证据的汇丰银行成为角力的焦点,孟晚舟团队指,汇丰有关华为与Skycom之间关系的陈述「有重大不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说,加拿大扮演了美方的「帮凶」。在英国,外相蓝韬文亦批评汇丰银行,重申英国政府不会「为了银行家的花红而牺牲香港人」。(霍亮乔
报道)
总部设在伦敦的汇丰银行近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英国外相蓝韬文(Dominic
Raab)批评汇丰银行,认为汇丰公开表态支持「港版国安法」的行为,抵触英国政府对「港版国安法」的反对立场。蓝韬文周一(15日)在记者会上,被问到英国政府有甚么回应时说,相信企业会作出自己的判断,但重申英国政府不会「为了银行家的花红而牺牲香港人」。
在加拿大,孟晚舟引渡美国的聆讯周一继续审理。孟的律师团队亦对准汇丰银行,向法院提交的备忘录显示,汇丰银行提供的证据存有误导。孟的团队指,2012年12月汇丰银行因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被罚款19亿美元。2013年8月22日,孟晚舟在香港向汇丰银行的演讲稿,被汇丰转交美国,成为孟欺诈银行的证据。孟的团队指,汇丰的证据有重大不实陈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则左右开弓,继批美国蓄意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又批评加拿大扮演了美方的帮凶角色。
早前,汇丰银行公开表态支持「港版国安法」,引发外界极大回响。汇控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6月初曾经到街站签名支持订立「港区国安法」,更引来英国及美国多名政要批评。有消息就指,汇丰正策动英国大型上市公司,联合向英国政府展开游说,警告与中国关系恶化可能产生的风险。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报道,以汇丰控股牵头公共事务部总监牵头的英中贸易协会(CBBC)现时正游说在中国有较大业务的蓝筹上市公司加入游说团。目前该协会的会员有包括汇丰、渣打、英国石油和葛兰素史克等富时100指数上的跨国大企业。劝谕英国不要忽略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
不过,英国外相蓝韬文强调,英国在维护港人自治与保障自由方面,作出了历史性承诺,这个是原则,会恪守历史责任,强调会坚定支持香港人,又认为中国仍然有机会不执行有争议的「港区国安法」。
另外,英国前驻港澳总领事吴若兰获委任为英国驻华大使,将于9月展开任期,接替现任大使吴百纳。吴若兰在2012至2016年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期间经历了2014年香港的雨伞运动,当时她被港人批评对中国的态度太软弱。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表示,中国加强对香港的管控涉及人权问题,值得在联合国进行讨论。不过美中关系似乎有机会迎来转机。美国国务院公布,国务卿蓬佩奥周二及周三(16至17日)会前往夏威夷,副国务卿毕根(Stephen
Biegun)亦将陪同前往。此前有消息指,彭佩奥将在夏威夷的美军基地跟中国代表团会面,讨论自今年初恶化的美中关系。
8.【耳边风】中国共产党和毒品犯罪
中澳关系近月因为澳大利亚要求独立调查新冠肺炎而陷入低谷。上星期,澳大利亚公民吉莱斯皮(Karm
Gilespie)因走私毒品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中国政府死口不认事件跟中澳关系低迷有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还振振有词地说:「毒品犯罪是世界公认的严重犯罪;对危害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适用死刑,有利于震慑与预防毒品犯罪。」
吹哨人想说,「战狼发言人」这次真是讲得「好」,但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陜北中共八路军也曾经生产和贩卖鸦片。大陆《炎黄春秋》杂志2013年8月刊登洪振快的文章《延安时期的「特产」贸易》,当中所谓「特产」,就是指鸦片,而且这些鸦片都贩运至国统区或日占区毒害中国人。文章引用内部资料指出中共种植罂粟、贩卖鸦片的行为,延安时期党政军学、部队机关多有参与。
另据学者陈永发著《延安的「革命鸦片」:毛泽东的秘密武器》一文,至抗战后期,中共有二成五至五成收入是来自走私鸦片生意。
中共当年视走私鸦片为大生意,甚至委任高层任弼时当起「鸦片专员」。原塔斯社记者、莫斯科驻延安特派员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记》就曾提到:「(中共)到处在做非法的鸦片交易。例如,在茶陵,远在后方的一二零师部,拨出一间房子来加工原料,制成鸦片后就从这里运往市场……政治局更任命任弼时为鸦片问题专员。」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卫团成员张思德在烧制鸦片的过程中被活埋在窑洞里面致死,毛泽东竟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讲话,「高度赞扬」,「表彰」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9.【梁京评论】中国病毒彻底毁了习近平的「中国梦」
本周,全世界的政治观察家最关注的事件,就是《南华早报》透露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夏威夷举行的会见。实际上,直到周一(15日),中国官方也没有正面确认这个安排,而是采取了不否认也不确认的暧昧态度,这就更加让人感到这个安排不同寻常。
普遍认为,这一安排不可能出于美方主动,而只可能是中方主动,且有紧急原因。因为美方刚刚针对中共「港版国安法」,出台了一系列强硬的制裁措施,所以许多人对会见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措施打痛了北京,才有了杨洁篪紧急约见蓬佩奥这一戏剧性的发展。这个判断有道理,但北京这么快就示弱,还是让我有些吃惊。特别是这种姿态与中共最近的宣传太不协调。自从两周前美国爆发大规模抗议警察对黑人滥用暴力的热潮以来,北京的「战狼」外交更加肆无忌惮,极大地激怒了以蓬佩奥为代表的对华鹰派。现在习近平又突然让杨洁篪去见蓬佩奥,不是自取其辱吗?
随著有关北京疫情二次爆发的更多细节传出来,我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这次北京疫情的突然恶化,会不会是促成习近平向特朗普示弱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病毒肆虐全球,令习近平陷入了空前的政治困境,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事实,但习近平却再次让所有人震惊,他不仅对全球的追责索赔压力毫不在乎,更终结了香港的「一国两制」,拉开了中国与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进行全面冷战的大幕。有些人认为这是习近平对香港问题乃至对美中对抗新形势的又一次严重误判,这种说法隐含著一个假设,那就是在香港问题、乃至台湾问题和美中关系问题上,习近平其实有对自己更有利,因而也更加理性的选择。真是这样吗?
我的看法是,在中国病毒造成全球大灾难之前,习近平确实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在这场大灾难发生后,在他的无知和无能给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之后,他其实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一个就是承担责任,这就意味著改弦更张,将功补过,或者干脆把权力交出来,「给国家一个机会」;另一个选择,就是继续赌下去,直到彻底失去权力,除此外,他没有别的选择。现在已经很清楚,习近平不可能承担责任,而只会赌下去。在这个前提下,习出台「港版国安法」是不是误判呢?也就是说,他这样做是否对他长久保住权位更不利呢?
习的基本逻辑就是,不能对港人抗争让步,否则就会危及他的政治权威。有人认为,习出台「港版国安法」没有想到美国和西方会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制,这当然是可能的,但现在看来,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性,那就是北京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带来的「有利形势」,低估了这场大瘟疫给世界带来的根本变化。习近平最大的判断错误,就是他完全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后的世界和中国,已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世界和中国。我们现在并不确切知道,杨洁篪求见蓬佩奥原本是为了甚么,是为了示弱还是私下要价?如果这次会见是在北京疫情二次爆发之前安排的,那北京最新爆发的疫情将令中方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北京疫情的最新发展说明,中国病毒并没有像北京所希望的那样给习近平带来某种机会,而是彻底毁了他的「中国梦」。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0.【香港醒晨】国安法杀到,网媒仲有冇得做?
自从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为「港版国安法」立法之后已超过半个月,距港区人大叶国谦扬言指《国安法》在本月底立法还只有半个月大限,香港人未被谘询,也不见法律条文,所谓立法是彻底的黑箱作业。
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上周一(8日)发表讲话训斥香港人,指香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问题,如今香港社会高度政治化,国民教育难以推行,媒体对国家各种负面报导等,本质就是反华反共势力蓄意制造政治对立,目标不只是搞乱香港,而且是要推翻国家政权及颠覆中共领导。如果张晓明认定负面报导就是颠覆中共领导,那么是否表示立法后所有对中共的负面报导都会犯上「颠覆国家政权罪」,香港还有新闻自由吗?
本周节目请来了《众新闻》总编辑李月华,她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这个未知的法律,以及这个将布满国安法网的香港未来做好准备。
嘉宾:李月华(《众新闻》总编辑)
主持:黎加路、李世庄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人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