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1年6月17日
1、【狙击苹果】五高层被拘 警指文章串谋勾结外国势力 苹果日报:会紧守岗位奋战到底
「七一」中共一百周年临近,香港警方再以《国安法》狙击壹传媒集团。警方周四(17日)动员500警力突击搜查《苹果日报》大楼,以涉违「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拘捕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等5名高层。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拒正面回应《苹果》会否7月1日前停刊,但称「法律容许都会做」。
《苹果日报》同日晚上宣布,周五(18日)日报数量将加印至50万份(李智智 报道)
据《苹果》直播片段,周四早上7时许警方动员500人,直入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苹果日报》大楼,封锁附近范围和出入口。记者赶赴现场,见十多架警车现场戒备,所有进入大楼的人士均须登记身份证、职员证、电话等个人资料。
《苹果日报》4男1女公司董事被拘
港府新闻处早上约7时半称,国安处上门拘捕《苹果日报》4男1女公司董事,年龄介乎47至63岁,涉违《港区国安法》第29条「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5人正被扣查。
据《苹果》报道指,该5人是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副社长陈沛敏、总编辑罗伟光、苹果动新闻平台总监张志伟。
早上8时许,当局再发稿称,国安处当日行动是由法院按《港区国安法》发出的法庭手令,授予警方搜查包括新闻材料的权力。
事后本台获悉,警方向大楼内员工称,只能离开或到5楼以下位置,不能进入大楼其他范围。据《苹果》报道,警方又指现场正进行搜证,阻止记者返回岗位工作,并禁止拍摄,要求记者离开编采部,当时有探员打开记者电脑搜证。经过逾5小时调查后,警方检走大批物品,包括38部属新闻工作者的电脑。
李桂华:5人对公司运作相当重要
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早上11时见记者时称,警方已冻结苹果日报、苹果印刷及AD INTERNET
COMPANY,合共1,800万港元资产,并指《苹果》2019年至今,有数十篇文章呼吁外国制裁中国和港府,包括实体报纸和网上内容,「被捕5人对公司运作相当重要,对文章的内容风格及方针是责无旁贷,不排除再有人被捕」。
本台问及今次案件,撰写有关文章的记者,甚至全港其他媒体,以至曾转发有关文章的市民,会否有机会犯法?李桂华称,今次行动只针对一间机构,警方向来「相当重视新闻自由」,惟叫《苹果》员工「要小心」,吁市民应免招惹嫌疑。对李称《苹果》大楼已属犯罪现场,多位重要高层被捕,该报会否因而停运,他称不评论。
李桂华说:为什么我们要在传媒机构内执法,都是无可选择的,因为他们违法了。身为一个执法者,我都想给一个劝喻给大家,不要给自己招惹嫌疑,如果这些不是你想传出去,没有特别情况要传出去的话,我就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做。或者我借此机会,入面的员工可能都要小心一点,切勿再犯这个罪行,因为这个罪行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罪行。
现场记者多番追问,有关涉案内容究竟是新闻报道抑或评论,以及什么字眼犯《国安法》,惟李桂华拒正面回应。
李家超避谈被指违法文章详情
紧接当日中午,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会见传媒,同样避谈有关详情,重申相信警方已依法搜证。
李家超指出,《苹果》借新闻作保护伞危害国安,港府必定严打。至于苹果日报能否继续运作,以及7月1日前仍否可出版,他称应由公司自行决定,惟称「法律方面系容许都会做」,并形容冻结资产为「黑钱」,吁市民勿与危害国家安全人士同流合污。
李家超:我期望警方搜集多些证据向所有参与、协助、教唆或资助这些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人追究到底。这次行动与一般正常新闻工作无关。任何人或公司尝试利用新闻工作作为保护伞或者掩护,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特区必定以最严厉的措施依法打击。
壹传媒工会随即发声明,强烈谴责警方粗暴侵犯新闻自由,行动充分反映警方在《国安法》下的权力膨胀,「只需单方面声称以往发表的报道有观点违法,即可将编采人员视为罪犯」、「将新闻室当作犯罪现场」,并对法庭决定授予警方搜查包括新闻材料的权力,表示遗憾。工会称,即使情况恶劣,仍会尽力维持报纸如常出版。
《苹果》:会紧守岗位
《苹果》亦向读者发信称,「当光明正大获得的新闻材料,被执法当局公然标签为犯罪证据;当履行天职的传媒工作者,也被政权公开呼吁同业要跟他们划清界线,今天的香港,我们陌生、无言,更似令人无力应对,难阻政权为所欲为」,但《苹果》同人仍必定紧守岗位,「好让无愧于读者,无愧于时代」,为迎接黎明「奋战到底」。
自《国安法》实施后,壹传媒就成为香港警方重锤打击的对象。去年中,警方以国安法动员200人搜查壹传媒大楼,并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壹传媒多名高层包括张剑虹、前执董财务总裁丁家裕等。保安局上月冻结黎智英持有的壹传媒股份,估值逾3亿港元,张剑虹当时称现有资金仍可运作18个月。惟连同今次警方行动,再有多位高层被捕和涷结资产,壹传媒同日宣布停牌,《苹果》日后运作令人关注。
2、50万份《苹果》献礼国安风暴 副社长:以智慧创意回应时代职责
《苹果日报》宣布,周五(18日)日报数量将加印至50万份,创了《苹果日报》发行近26年来的巅峰。被港府以「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扣查的副社长陈沛敏日前向读者发表公开信,表示在困境中,将以智慧、创意与专业,履行记录和回应时代的职责。
(信件由胡凯文读出)
读者们: 转眼间,来到2021年的六月,希望你们一切安好。
在刚过去的六四32周年,尽管政权禁制烛光集会,警方重兵围封维园,全城气氛高压,草木皆兵,但香港人再次展现了让人吃惊的意志与创意。在街上、在教堂、在家中,以自己的方式,悼念死者,同时展现生者坚守真相与人性的勇气。
今年六月四日的《苹果》,A1 跨底版刊出32年来维园烛光的照片,其中 25 帧是创刊以来自 1996 年每年六月五日的要闻版面。这 31
帧照片代表的,除了是香港人的坚持,也是《苹果》的坚持。翌日头版,空无一人的维园的荒谬画面,与街上行人手上点点光芒的动人风景,「封得了维园 锁不住人心」,对比出今年六四的历史意义。
正如香港人一样,今年的处境虽然艰难,但作为新闻机构,《苹果》仍紧守岗位,尽力做好每个采访、报道,提供相关资讯、故事、分析及评论。在困境中,希望用我们的智慧、创意与专业,履行记录和回应这个时代的职责。
6月20日将是苹果创刊26年。未来,还有很多个香港人难忘记的日子,我们会一同渡过。未来,还有很多重要的新闻,无论是47人案的审讯、疫情的最新发展,香港电视业、乐坛的创新和突破,希望大家继续订阅和购买《苹果》,并鞭策我们进步。谢谢。
3、【狙击苹果】港府拒明言红线 中外传媒均曾报道涉制裁中港言论 记协:自我审查将更严重
在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周四(17日)拘捕壹传媒5名公司董事,称他们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惟警方多翻拒绝明言哪一篇文章「违法」。事件引来传媒界担心「移动」红线,翻查资料,多间媒体2019年后都有报道涉及中港被制裁的专访。另外,近年苹果不时受匿名「放风」取缔而打击士气,多名记者在事前离职。
(郑日尧/陈润南 报道)
港府拘捕壹传媒5名公司董事引来关注,多名记者问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要求讲明文章因评论还是引述而「触犯」《国安法》。惟李只回应涉事行为有犯罪「目的、意图」,拒绝讲明文章。只称涉案人士透过《苹果日报》发布文章勾结外国,「警方有强烈证据显示,该些文章是串谋计划重点,借以予外国或境外机构口实作制裁。」
李家超说:行动针对涉嫌利用新闻工作作工具,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一般新闻工作者,同渠地不一样。唔好同他们扯上关系,要同他们保持距离,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危害国家安全罪行是极度严重罪行......任何人、公司尝试利用新闻工作,作为保护伞,或掩护,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特区政府必定会以最严厉的措施,依法打击。
被问及《苹果》员工应否自行离职,李说:「如果渠参与协助教唆、或者资助呢啲危害国家安全慨行为呢,渠系违法慨,所以每个人渠自己慨决定,系由渠作出选择。」他虽然称今次事件与新闻工作无关,但煞有介事指重覆:「我想强调系仍是串谋行为,所以每个人都自己作出决定。」
外国及本地媒体 亦曾访问涉国安法人士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不少外国媒体、本地媒体亦曾访问,多名被警方以国安法通缉或拘捕的民主派人士。在《国安法》生效后,英国广播公司电台(BBC)曾专访过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英国港侨协会主席郑文杰,以及学生动源前召集人钟翰林。而本地亲北京媒体《香港01》其后亦有重新刊登,其与钟翰林在16岁时做的访问,讲述他对「港独」的看法。
而在2019年社运期间,不少传媒都有撰写及引述有关「呼吁制裁」的新闻,例如就19年8月大专学界举办集会一事,《经济日报》有引述前民间外交网络发言人,张昆阳主张外国制裁香港的说法。
近年亲北京势力多次匿名「放风」,称壹传媒将遭取缔,但都一直无消息具体解释壹传媒员工的「犯罪事实」。据了解,过去数月已有多名中高层编采人员,相继辞职,甚至有员工要求管理层解散公司。至5月,警务处处长邓炳强更不点名批评《苹果日报》「生安白造」,质疑是否想煽动仇恨。其后壹传媒高层办行员工大会,当时出席就包括今次被捕5名高层。当时副社长陈沛敏称,她会留守至最后一刻,「今时今日做《苹果》,唔系纯粹只想做记者,系more
than一份工」,称决定留下的员工是作出「政治决定」。
民主党斥「红线」模糊得已成「红海」
民主党资讯科技及广播政策发言人冼卓岚,直斥警方两度搜查苹果日报大楼,不断制造恐惧,让港人和新闻界噤声,情况令人发指。对于政府拒绝表明「红线」的具体内容,他不评论当局背后动机,但认为现时「红线」已成「红海」。
冼卓岚:警方只交代(苹果日报)有些报道和文章,涉及关于外国报道,指控其勾结外国势力。但一个报章如何勾结外国势力,是公众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国安法》的红线,或者我们叫它做红海,令普通市民和媒体无所适从,现在连界限在哪里也不知道,执法的标准何在,我们要求政府或国安处交代。
记协主席表示事件应验业界忧虑
香港记者协会表示极度关注事件。主席杨健兴形容警方今天的行动相当恐怖,不但动用500名警员搜查大楼,法庭手令更赋予警方搜查新闻材料之权,反映国安法严重影响新闻自由,新闻界对法例的忧虑现已成真。他促请当局尽快澄清。
杨健兴说:当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材料不受保护的时候,市民会担心和传媒说话、透露一些信息,会不会出事,至少会感觉不安心,更加不敢说话。传媒也会担心,如果保护不了提供新闻消息来源的话,自我审查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被问到记协会否采取法律行动,杨健兴提到壹传媒早前入禀高等法院,要求警方归还新闻材料不果,坦言司法挑战「空间有限」,因为在《国安法》下,「似乎无机构、无人能够制衡得到。」
4、【狙击苹果】中共党庆前夕 拜登欧洲之行后 港警大动作针对壹传媒 时间有何玄机?
港警去年8月以《国安法》等罪名,拘捕壹传媒集团创办人黎智英及多名高层,并闯入壹传媒大楼搜查。事隔不足一年,港警再以同类手法采取行动,是次更搜查记者新闻资料。上次港警大动作针对壹传媒,时值《国安法》实施后不久,也是美国宣布制裁11名中港官员后几天。是次港警再出手整治壹传媒,时间有何玄机?
(吕熙/文海欣 报道)
香港警方周四(17日)早上拘捕5名壹传媒高层,过百警员闯入《苹果日报》大楼搜查,更搜查记者新闻资料。包括《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多家中国官媒,几乎同一时间推送相关新闻。而香港中联办、北京驻港国安公署都迅速发声,表示「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和警方严格执法的正义之举」。
中国网络充斥着「小粉红」欢天喜地的言论──「今天令我开心的事是神州十二号升空成功和毒苹果日报总编辑等人被捕」、「干的漂亮」、「大快人心」、 「捉得好,国安法真好」。
港警去年8月首查壹传媒 时值美国制裁
翻查资料,港警上一次大动作针对壹传媒,是在去年8月10日。港警国安以涉嫌「勾结外国势力」、违反《国安法》为由,拘捕壹传媒集团创办人黎智英、其两名儿子及4名壹传媒高层,并高调派出大批警员闯入《苹果日报》大楼内搜查。
事件震惊国际社会,被外界视为北京以《国安法》打压异议声音的「第一枪」。分析指,警方当时采取行动的时机,正值北京在港强推《国安法》后一个多月。而就在3天前,也就是2020年8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11名侵犯人权及损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包括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警务处处长邓炳强等人。
港警二度闯壹传媒 学者: 七一党庆前打压民间不同声音
港警在不到一年后,以同类手法整治壹传媒。时间点刚好在7月1日前不到两个星期,这天将是香港主权移交24周年、以《国安法》实现香港「二次回归」的一周年,更是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
中国政治学者冯先生向本台分析,在当前的香港,壹传媒及《苹果日报》,几乎是硕果仅存能持独立立场的传统媒体,所以早已成为香港和北京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早晚的问题。他认为香港警方蓄谋已久,选在这一天动手,是精心策划。
冯先生说:每年七一香港市民都要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这当然是中共及香港当局不愿看到的。另外今年的7月1日是中共当局所谓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中共当局在这个日子也会举办盛大庆典,宣传鼓吹中共建党100周年来的所谓丰功伟绩。在这个日子来临之前,中共当局对于大陆及香港民众有可能采取的一些抗议和表达异议的行动非常紧张,所以在这日子前夕,他们肯定要采取一些高级别的打压措施,重手出击打压民间社会的不同声音。
拜登欧洲之行后动手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是港警是此大动作,时值美国总统拜登欧洲之行后。在这一周内,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及美俄峰会轮番登场。除了俄罗斯,各国达成一致共识,就是要联手应对中国挑战。声明内容更直刺中国软肋─香港及新疆问题,促请中国尊重新疆人权与基本权利,尊重香港权利、自由与《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订明的高度自治。
台大新闻研究所教授张锦华接受本台访问表示,这次拘捕可见中共要把整个《苹果日报》封锁,令「代表香港新闻自由最后的灯熄灭」。她表示中共百年党庆将近,所以要把所有反对声音除掉,维持极权控制。
张锦华说:表现出其实中共这几年来其实内部非常不安定,所以他是非常没有自信,才要用这种抓人的方式来压制不同的声音,在香港不同的声音对他而言,他都觉得可能对他是威胁。看起来很厉害,但其实是内心极端的虚弱,否则他不需要用这种强制的方式。因为可以想像,他随便抓捕苹果的董事,再威胁记者。
台湾《苹果》能否接手?
眼见香港《苹果日报》的遭遇,不愿具名的台湾《苹果日报》员工Nick(化名)对本台表示,台苹员工更要坚守岗位,如常工作,「继续将台湾正确资讯传递给读者们。」另外,一名不愿具名的前台苹高层对本台表示,他们曾讨论台苹有没有可能接替港苹的工作或进行员工调动等,但表示:「因为本来两者商业营运模式已不一样,不易接手。」
5、陆委会:打压港人新闻自由行径恶质 只让中港形象「更加不堪」
台湾陆委会周四(17日)傍晚,回应香港警方搜查《苹果日报》大楼,并拘捕行政总裁张剑虹等5名高层。陆委会表示打压港人言论、新闻自由的恶质行径,只会使港人更加离心离德,让中共和香港的国际形象更加不堪。在台港人团体边城青年呼吁台湾当局审视法令,让受迫害香港传媒工作者来台继续反共。
(钟广政 台北报道)
陆委会表示,「港版国安法」自实施以来,已拘捕逾百人,引发国际社会对其侵害自由、人权之批评。如今港府再度动用恶法对付新闻媒体,这在民主国家实难想像。陆委会认为,不断打压港人言论、新闻自由及公民权利的恶质行径,只会使港人更加离心离德,让中共及香港的国际形象更加不堪。
香港边城青年创办人江旻谚认为,由于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明年习近平第三次连任,为向中国人民交待能控制香港,才会有这些动作。
江旻谚说:今年中共建党百年,七月一号是他们所谓的生日,往那个时间点接近可能情势会愈来愈不妙。中共就是会借由打压香港,来向世界持续表达,就是他们价值观是不同的,他们是不愿意看到香港有自由跟民主的,同时也是对他们国内的情势一个交待。
江旻谚猜测,港府在清算苹果之后,下一个很有可能就是立场新闻,以及其他国际媒体在香港的据点,因此他呼吁台湾当局,定出政策为受迫害的香港传媒界人士提供庇护。
江旻谚说:本来在现在这种线上网路非常发达的时代,做媒体并不是只有在境内有办法去影响到香港人或者中国内部,其实在境外也有很多的空间,我认为台湾可以做更多。其实陆委会的港澳交流办公室,也帮助了很多香港的庇护者,我会期待政府,除了陆委会这个庇护之外,对于香港传媒或者移民政策的放宽或者重新盘点,让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来到台湾。这其实不会造成台湾的资源排挤,因为就传媒这个领域来说,整个网路的生态是无远弗届的、是全世界的。
流亡台湾的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对香港新闻界前景感到悲观,认为大陆将续步收紧香港新闻出版等行业的管制,未来香港将和中国境内一样,完全没有出版和新闻自由。
林荣基说:香港现在那有未来?香港是一家一家关门的,苹果代表言论自由的指标性消失,跟着牵涉到言论自由的文化、音乐、艺术所有都包括在里面。再说出版未来是不是会跟大陆一样发牌,也就是买书号?传媒未来会不会收紧发牌制度。在中国宪法里面,人民有出版言论自由,但是中国套上一个附加条件在上面,要买书号。
《基本法》说香港有言论及出版自由,现在《国安法》是在附件三里面,和大陆内部的做法是不是一样?
民进党发表声明表示,港府选在七一香港主权移交前夕再大动作拘捕媒体人士,并套用「勾结境外势力」等罪名,无非是在七一前再次恫吓香港人民,但如此举措也只会让中共七一的百年党庆蒙上阴影。民进党强调,香港情势的恶化严峻,民进党也会与国际社会一同,持续密切关注情势发展。
6、【历史冷知识】今日香港新闻自由不如满清
香港警方周四(17日)清晨出动五百警力,以涉嫌违反国安法第29条
「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先后拘捕5名高层,其中三名是新闻工作者。这是继警方去年8月突击搜查《苹果日报》大楼,以违反港版《国安法》等罪名,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四名壹传媒高层后,另一次涉及新闻自由的重大案件。观乎今日的香港的新闻自由,实在不如晚清时期。
(方德豪 报道)
1898年6月13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中一条新政就是准许民间办报办刊,中国近代报刊业亦出现蓬勃发展。王韬、康有为、梁启超、唐才常、黄遵宪、汪康年、麦孟华等俱为名重一时的独立报人。
到了二十世纪初,满清政府筹备立宪期间,由于「通上下之情」被当成立宪的一个重要目标,办报被视为开启民智的一个重要手段,清政府对民间办报不但继续持鼓励态度,而且还第一次用法律确认和保障了国民自由办报的权利。
1908年3月14日颁布的《大清报律》第2条明确规定,只要是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中国人都有创办报纸的资格,即「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在《钦定报律中》,将上述第三个要件修改为没有被「褫夺公权或现在停止公权者」。
《大清报律》还规定,凡具备办报资格的人,只需于发行20日以前,将报刊的名称、体例、发行人、编辑人和印刷人的姓名、履历与住址以及发行所、印刷所的名称、地址各项,「呈由该管地方衙门申报本省督抚,咨明民政部存案」即可。
随着清政府对私人办报禁令的取消,迅速发展起来的民间报刊逐渐成为晚清知识份子表达自己思想、议论社会事务的自由论坛和公共空间,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士人自主言说的精神觉醒,开创了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不依附任何党派,独立自主地运用自由的原则发表政见的所谓「文人论政」的传统。翻开那时的报纸杂志,鼓吹改良的有之,宣扬革命的有之,主张保皇的也不乏其人,可以说各种观点意见在报纸杂志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抚今追昔,我们能不唏嘘?
7、【中美关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指中国「恶意推广」威权主义:美国需重拾领导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汤玛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周三(16日)于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表示中国正于国际机构「恶意推广」威权主义,认为美国需重拾「领导角色」逐步对抗中国势力。 (实习记者李颖
综合报道)
汤玛斯-葛林斐德批评中国以「疫苗外交」向台湾邦交国家「施压」。被问到台湾应否参与联合国,她明言「支持台湾」,并且「希望看到台湾『非凡民主』被承认」;虽然美国一直在国际社会倡议,希望让台湾参加,如世界卫生大会等毋须成员国身份的机构,但她形容这些努力都通通失败。
汤玛斯-葛林斐德认为,「一旦美国失去领导角色,违反人权(的势力)便会逍遥法外,有关行为也不为人知」。
汤玛斯-葛林斐德形容,三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包括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电讯联盟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由中国国民指挥。她认为,「中国国民『明显』与联合国价值观不合」;即使不是美国国民担任有关职位,也应确保价值雷同的盟友国家领导机构。
8、【专访】流亡抗争者三闯美墨边境 后97前线手足庇护之路
曾在「理大围城」中被捕的香港「反送中」抗争者「锤佬」,经历重重波折,在经历大半年的漂泊后,终于成功经墨西哥偷渡到美国。如同运动中大多数年轻的前线抗争者一样,「锤佬」在香港回归后出生,没有俗称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他说,香港后97一代,流亡的唯一出路是政治庇护。他回顾这段艰险历程,感叹自由得来不易。
(胡凯文 报道)
今年19岁的「锤佬」体型魁梧,带着陪他「出生入死」的「猪嘴」(防毒面具)和简单行李,2021年5月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这一程已经是他自去年8月离开香港后的第7程飞行。
「锤佬」曾在「理大围城」中被捕,遭扣押48小时。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他开始流亡生涯。第一站先飞抵英国。他说,由于在97后出生,没有BNO,无法长期居英,一番考量后决定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
「锤佬」说:自己又没有BNO,无论如何都要申请政治庇护,只是在哪个国家的问题而已?英国政治庇护门槛高,中国人的个案,如果真是受到迫害,是真实个案的话,美国可能很快就批。
他说,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申请赴美旅游签证的预约被一再拖延,眼见逗留英国的签证期限将至,于是孤注一掷,决定冒险经墨西哥偷渡美国。
2021年1月,他抵达墨西哥,并先后三次试闯美墨边境,最终被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逮捕,关进加州的拘留中心。
「锤佬」说:头7日环境恶劣,一过7日之后把我转送到联邦监狱,联邦监狱环境非常不同,可以洗澡、有电视看,要什么有什么,病了有医生看。我(在香港)曾被扣押48小时,里面又无聊,医院要被恶言对待才可以去,真是完全不同。香港的监狱有放风时间,但我在(美国的联邦监狱)里面没有(限制),你想何时出去就出去。有篮球场,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又可以打乒乓球。怎可以比较,一个民主国家、一个极权国家,怎能比较,是吗?
「锤佬」最后在「新黄雀行动」美西民运人士郑存柱协助下,4月成功获得政庇。他说,自己有幸最终如愿以偿,但告诫手足不要轻易尝试,否则随时命丧黄泉。
「锤佬」说:这真是很危险,在墨西哥的时候,偷渡边境城市有些位置没有围墙,那一定有人守着,我就是行那些位置,那些一定是蛇头地盘,那时幸好没有被勒索。你又未问过他们,就行了他的路线,他觉得你不尊重他,可能他拖了你去山头杀了你,你不能预计的,所以都尽量不要(偷渡)。
被问到将来有什么打算?
「锤佬」说对前路未有太多计划,暂住华盛顿是希望帮助其他手足,参与一些游说工作,继续为香港抗争。他说,在香港曾经立志当警察,到了美国则希望参军,日后尽公民责任。
「锤佬」说向往小镇生活,希望到乡郊地方平静一下。在香港只完成中学学业的他又表示希望继续读书,攻读西班牙语,将来一日再以合法身份,重返美墨边境缅怀这一高风险旅程。
*编按:BNO于1980年代中英就香港回归谈判时设立,是一种英国国籍,但此身分不具备英国居留权。但凡在1997年6月30日或以前在香港出生的人士可直接申请。去年7月,英国政府认定《港区国安法》违反《中英联合声明》,随后进一步放宽BNO持有人的待遇。
9、潘石屹用脚股票 「SOHO中国」降价被黑石收购
中国地产大享潘石屹将以30亿美元出售旗下「SOHO中国」给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有时评人认为,自马云惨遭收割后中国政府已向民营企业开启「斩肥鸭」模式,潘石屹出售旗下地产,疑为套现止损为跑路做准备。而与中共当局关系密切的黑石亦可继续在中国布局捞金。
(吴亦桐/程文 报道)
「SOHO中国」周三(16日)晚称,黑石集团已提出以236.6亿港元(合30.5亿美元),每股5港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47.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1%;其中,潘石屹夫妇将合计出售28.56亿股股份,套现143亿港币;他们亦将合计保留9%股权,「SOHO中国」也将继续在港交所上市。
与潘石屹打过交道的中国经济学者贺江兵向本台表示,相比较去年传言的40亿美元收购价,当前的30.5亿美元的收购价显然大幅缩水。但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地产陷入困境,加之无法言说的政治因素等,对潘石屹来讲,该交易是落袋为安的及时止损之举。
贺江兵说:新冠之后,商业地产、折损价格,这是个趋势,越朝后它可能估值越低,老潘这样降价卖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对双方都是好事,潘石屹他也可以套现成功,软着陆了嘛!
据报道,2014至2019年间,潘石屹陆续通过出售资产已套现近300亿元。已出售资产包括上海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上海虹口SOHO等。潘石屹在出售「SOHO中国」后,他基本已清空了在中国境内的资产。
澳大利亚时政评论人皇甫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作为依傍中共权力而起家的民营企业家潘石屹,此番抛售并非缘于地产经济低迷,而是因为习近平政权正向民营企业家们下手斩肥鸭,精明且深感恐惧的潘石屹显示出彻底逃离中国的态度。
皇甫静说:潘石屹是心存恐惧的,没准下一步就割到他头上了,他准备走人了。中共对商界大佬们不会手软的,马云是一个前车之鉴,分分钟要你死就死!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巨大的不安全感,中国大陆是「危邦不能留」,他们都会考虑到打包出售走人,除非完全和中共利益交错、无法脱身的人,参走得了的或者是已经把自己的家全部都移民在外了,他们不会留在中国的。
此次交易是美国黑石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房地产投资,皇甫静认为美国黑石逆势进军中国房地产,是因为黑石作为与中共政权关系密切的华尔街的代表,在中国的市场上不用担心被割韭菜,甚至可以再借助中共权力大捞资本。
皇甫静说:华尔街跟中共的勾结,使得华尔街大赚特赚。黑石买下SOHO,是华尔街整体对中国未来布局的一部分。中共可能跟黑石达成一个桌底下的交易,你来帮我忙,我会给你好处的,我会让你来中国赚钱。黑石集团趁着这个机会再继续捞一把,黑石这是一个投机的赌注。
黑石集团为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专注于私募股权、房地产、对冲基金、信贷等。
2019年11月,传出「SOHO中国」有意出售八处核心资产,交易对象为黑石集团的消息,三个月后,再传出黑石拟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私有化「SOHO中国」,交易价值40亿美元,期间数度传潘石屹套现离场的预测。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当年4月,中共喉舌媒体《环球时报》英文版,引述黑石集团创办人之一、总裁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与中国投资人沉南鹏对谈报道,称苏世民赞扬中国摆脱疫情后的低迷,成为全球增长最强劲的国家。黑石也大举押注中国市场。
10、美国两党众议院将提交《台湾和平与稳定法案》 承认台湾贡献国际社会
《路透社报道》周四(17日) 报道,美国联邦众议院民主与共和两党议员本周将提出「台湾和平与稳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
,在「外交、经济及实质环境上」支持台湾。 (实习记者李颖 报道)
与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共和党领袖夏波(Steve Chabot)共同倡导法案的民主党领袖贝拉(Ami
Bera)接受访问时强调,法案并不代表推翻美国多年来的「战略模糊」政策。贝拉解释,不应该让「中国误解美国和世界对『一中政策』的立场」。 」
若法案通过,拜登政府将要在90天以内提交「整体」政府策略,以在海峡两岸冲突议题上提升威慑,并且加强盟友合作。值得关注的是,法案承认台湾为国际社会带来「重大贡献」,要求拜登政府提交策略,以提升台湾在国际机构中的「建设性参与」。
贝拉接受访问时指出,希望法案列入上周二(8日)通过的《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力与参与法案》 (EAGLE
Act)。此法案提出一连串措施维护美国「领导地位」,包括禁止美国官员参与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回应法案,表示「坚决反对」,明言「将坚定捍卫自身利益」。
11、美台签署总值17.5亿美元军售合约
中央社报道,台湾驻美军事代表团已与美国在台协会(AIT)签署两项军购案合约;当中包括金额超过96亿元新台币(3亿450万美元)的「海马士多管火箭系统」
(HIMARS)以及金额为390亿7506万元新台币(14.03亿美元)的「岸置鱼叉飞弹系统」。 (方德豪 报道)
据报道,「海马士多管火箭系统」(HIMARS)及「岸置鱼叉飞弹系统」均具备国军近年诉求机动、不对称战力的能力。
根据报道,「海马士多管火箭系统」合约在6月1日起生效,预计2027年完成,履约执行机关为陆军司令部、地点为桃园;「岸置鱼叉飞弹系统」则于5月19日生效,预计2028年完成,履约执行机关为海军司令部、地点为高雄。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去年10月宣布,向台湾出售11套「海马士多管火箭系统」(HIMARS)M142发射器、64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M57战术飞弹、7辆M1152A1高机动性多功能轮式车辆(HMMWVs)、11支M240B通用机枪、17个国际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IFATDS)等。
HIMARS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最大速度每小时85公里,可有效执行反制作战,且精度、机动能力都有助于精准打击能力的发挥。
此外,同样在去年10月,美国在一个月两度军售台湾,项目为100枚鱼叉反舰飞弹,弹重540公斤、最大速度0.9马赫,射程可达200公里至300公里,由美国波音整合防卫系统公司制造,采岸置型机动发射,每辆发射车可装载4枚鱼叉,具备所谓「岸置目标压制模式」,可对沿岸、港湾及路上目标执行攻击,符合台湾近年机动、不对称战力的需求。
12、彭博:习近平起用刘鹤领军晶片大战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起用其亲信、副总理刘鹤领军所谓的第三代晶片开发,他将领导制定一系列和晶片技术有关的财政措施和政策支援。 (方德豪 报道)
报道指出,第三代晶片是一个新领域,依赖于传统矽以外的新型材料和设备,目前尚没有任何公司或国家能占得主导地位,因此北京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可以避开美国及其盟友对其晶片制造行业设置的障碍。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出台一系列制裁,已经令中国企业如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大受影响。
彭博又引述研究公司「芯谋研究(ICwise)」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用户,所以供应链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控制整个供应链,但一国之力肯定比单个公司更强大。」
报道认为,由习近平最信任的副手之一刘鹤参与中国的晶片工作,突显了中国政府对这一领域的重视,随着从美国到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对手争相支持自己的产业,晶片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
报道形容刘鹤是习近平的「经济沙皇」,他的工作范围包括贸易、金融和技术。习近平长期以来一直要求哈佛大学毕业的刘鹤处理国家最高优先事项,使他成为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首席代表以及金融稳定和发展委员会的主席,在该委员会中,刘鹤负责管理中国超过5万亿美元的金融部门。
根据一份政府声明,今年5月,刘鹤带头召开了一次技术工作组会议,讨论如何发展下一代半导体技术。报道引述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
69岁的刘鹤自2018年以来一直领导该国的技术改革工作组,他也在监督可能导致传统晶片制造突破的项目,包括开发中国自己的晶片设计软件和光刻机,由于他们未被授权向媒体发言,因此要求不透露身份。
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没有回应彭博的评论请求。
13、美俄峰会结束 同意互派大使重返首都 结果「正面」「有成效」
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的首次峰会结束,虽然两国仍有分歧,但气氛良好。双方同意就裁减武器展开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并磋商网络安全问题。两国又同意派大使重返华盛顿和莫斯科。
(胡力汉 报道)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指,双方在减低军事冲突和核战争风险上取得进展,未来将展开双边战略稳定对话。
拜登和普京则各自召开记者会,拜登形容会谈气氛良好和正面。
普京亦指会谈具有成效,双方都没有敌意。他表示俄方已就美国提出的网络攻击指控,提供了相关资料。在人权问题方面,普京指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自知触犯法律,而且是故意犯法,又批评美国亦有枪械暴力和人权问题。
【杜耀明评论】电检新指引冲击电影行业秩序
特区当局修订电影检查员指引,加入国家安全准则,立即刊宪上马,刻不容缓。
过往政府都会先咨询业界才定案,确保新例可以畅顺运作,但今次修订电影界事前全不知情,立法会文化界代表也蒙在鼓里,电影界即使按下表达自由问题不谈,投资者和制作人也烦恼不堪。因为新审查指引涉及国家安全,观念欠缺说明,但牴触的话,又后果严重。
例如新指引规定,检查员应小心留意影片如何描绘「可能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又如何刻划「可能以其他方式损害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或活动」,然后再按电检条例,决定是否禁映。问题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红线不明确,已令业界头痛,而「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范围更加扩大,创作空间就更少。为免白费金钱和心血,他们得跟当局摸摸底,认清实际含义和规范,但政府立例快速却解释困难,电影要拍下去真是谈何容易。
今趟修例来如疾风,据说是有法可依,让特区政府尽显有权用尽的霸气。政府新闻处表示,当局按照《电影检查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即商务及经济局长可不时「拟备与本条例不相矛盾的检查员指引,就检查员根据电检条例行使职能时采取的方式提出建议,并将该指引在宪报公布」。言下之意,政府做足法律的要求,可以一步到位,而无须事前咨询,事后解释了。
不过,当局不可大安旨意,因为香港仍然有人对法治深信不疑,认真追究政府此举是否违法。不错,人权法容许政府在国家安全和表达自由之间寻求平衡,但必须以法律规定两者的界线,因此关键在于检查员指引涉及国安那部分,可否通过刊宪形式,一举成为香港法律,以规管电影内容。
仔细看,电检条例虽然授权商经局长拟备审查指引,但目的很清楚,只限于检查员执行电检条例时使用,而条例有关内容审查的标准只有两项(见该法例第十(二)条),一是涉及不雅或令人厌恶的语言、残暴、罪恶、恐怖、色情等等场面,二是涉及歧视,即对某类公众人士的肤色、种族、宗教信仰、民族来源、性别、国籍等,加以污蔑或侮辱。换言之,新指引所谓有助于审查员的电检工作,也该限于此两项,倘要加上国安考虑,当然可以,但需要修改电检条例,在第十条第二项加料。
当局不修改法律,加入定义清晰的国安内容,只单凭原有法例所载的内容审查标准,便可引申到涉及国安的影片,未免令人摸不着头脑。现行法律只规管猥亵不雅和歧视侮辱的内容,但新指引下,检查员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认定整部电影有所抵触此两项准则,即可禁影。问题是,这两项准则早已成规,不必通过新指引也能应用于某些国安场面,反而以猥亵和歧视界定何谓国安,未免以偏概全。言下之意,影片只要不猥亵、不带歧视、不令人厌恶,也不鼓励暴力和犯罪,即可通过审查。
另一方面,新指引的规限又超过现行法例的权限。例如新指引包括规管纪录片的要求,检查员如认为影片有任何偏颇、未经核实或有误导的叙述或评论,都在规管之列,但究竟规管的法律源自电检条例哪个章节,又有否违反言论自由的原则,新指引都没有说明。
新指引又规定,检查员负有国家安全任务,他们须考虑影片公映会否削弱观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扭曲何谓合法的观念,或者变得不太遵守法纪,因而导致或鼓励观众干犯《国安法》。这一切看来都是政治正确,但是否符合电检条例的立法原意,并不包括国家安全,同时缺乏明确仔细的指引下,又是否适合由电检人员担任国安审查,都值得商榷。
眼下特区班子视国安为头等任务,因为他们相信解决国安隐患有助恢复社会秩序,但一步到位的审查新指引,行事仓卒,正反其道而行,压缩表达自由之余,更急速损毁行之有效的行业秩序,令疫情下挣扎求存的香港电影业百上加斤。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文韬政论】「躺平」与「内卷」:中国人民真的不想再当「韭菜」?
「韭菜」是近年中国「老百姓」自嘲的用语,跟「待宰羔羊」的意思差不多,当人民富起来成了丰美韭菜时,就会成为官员及商人收割的对象。近年在中国不断上演各种大大小小金融骗局及股市坑杀股民等等贪官跟奸商同流合污的剧码,中产阶级能被剥皮的都剥皮了;另外,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卖地收入,与发展商合力不断拱抬地价,间接推高房价,奋发向上的人无法真的富起来,为了买房只成为一束束被割的「韭菜」。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鼓吹的物质主义下,少数暴发户成了高价消费品的爱好者,前些年在香港甚至经常出现中国贵客在精品店门外排队的画面。但对于90后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这种追求是不切实际的。中产阶级贫穷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产家庭的孩子长大后相当清楚富人的生活方式高不可攀,说到底就是花不起钱。
近月「躺平主义」突然冒出来,正是反映90后对目前生存状态的一种无声抗议。简单来说,「躺平主义」倡议「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等所谓的六不主义,其实这不是一种什么政治主张,而是一种生活哲学,目标乃「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虽然遭到官方打压及删文,但是这股风潮在年轻人中间迅速扩散。
官员们当然视这种消极态度为一种政治上的叛逆,面对叛逆的年轻人,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的共产党,一定要出来训斥一番并打压相关言论,官媒异口同声地说出「认命可以,躺平不行」之类的话,并谴责「躺平」论调乃有害的「毒鸡汤」。官方提醒年轻人「低欲望的本质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但「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足够勤奋依然能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可惜的是,中国劳动人口比重其实于
2010 年后已经反转下降,人口危机更是迫在眉睫。
「躺平主义」的大流行比武汉肺炎大流行对人口结构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无疑是雪上加霜,不想自己及下一代当韭菜的千禧世代会有自己的方式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躺平主义」的大流行跟更早些年中国出现的「内卷化」现象有一定的关系,青年人为何逐渐看清他们的处境?正是因为「内卷化」的现象在二千年起逐渐浮现,所谓「内卷化」是指投入不意味着发展,多劳也不一定多得,这也是「内卷」概念在过去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内卷」概念之流行是企业、家庭或个人越发感受到大家都在投入到一种同质性高但无太大效用的竞争中,而这种竞争没有促进对团体或个人更大回报及生活上的实际改善。
千禧世代在二十年前大多都是独生孩子,在长大的过程看到他们父母辈这上一世代的独生儿,在不断打拼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社会「内卷化」而遇到瓶颈,往上流的机会本来就越来越小,又遇到都市中的压力,父母都不想自己成为失败者,更不想独生儿女失败,结果是掉入恶性循环,越想成功就发现努力跟收获不成正比。更可悲的是,辛苦赚来的钱不是在被坑就是投入去买房。
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家后发现不单要养育儿女,更要抚养父母,千禧世代作为第二代独生子女正是看到父母的「可怜状况」才了解「躺平」的必要性。面对这种表面上不合作态度,中共毫无对策,说教或者干脆不当一回事。可是,随着高龄化加速,未来主要的劳动人口若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恐怕会加大维持中共所迷信的「经济发展」中之难度。
- 梁文韬(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中国与世界】探监师破精神枷锁 爱情故事人性激励
在香港,大批抗争者被判入狱或羁押,身心受创。其中一些无亲无故,精神受损。一批无私奉献的人士主动送暖,竟然发现不少人性故事,包括跨国爱情故事。这些都是打压之下的反弹结果,说明压力愈大,反抗愈大。请听彼此激励互勉的真人真事。
嘉宾:林兆彬(香港旺角东区议员、探监师)
主持:刘锐绍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Show replies by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