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1月10日
1.【立场案】锺沛权自辩:博客文章承诺「来稿必登」以体现言论自由
在香港,已停运的《立场新闻》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案件,周二(10日)踏入第17天审讯,前总编辑锺沛权出庭自辩,承认曾因《立场》营运困难停薪半年,之后亦一直减薪。他又提及营运媒体的原则,强调「唔可以因为金钱、利益、权力各样嘢而去改变」,强调《立场》承诺博客文章「来稿必登」,以体现言论自由。
锺沛权周二身穿黑色外套、卡其色长裤、背著背包出庭作供。他表示,《立场》母公司 Best
Pencil于2014年12月成立,他跟蔡东豪及余家辉三人担任董事,但不曾收过股息或报酬。
他解释,参考《主场新闻》的经验,当年由蔡东豪持有一间私人公司,「好容易受到各种压力而终止」,故决定改为通过信托安排持有《立场》股权,「就算有人针对我哋3个创办人其中一个,其实无咩作用,因为无权力同能力结束公司」,亦因此3人放弃股权经济利益和处置股份的权利。至于《立场》在2015年初再委任多5人出任董事,锺沛权就解释,是如《立场》创刊辞所言,希望引入社会人士监察他们履行约章。
锺沛权又透露,由于《立场》在2016年出现财政困难,需开源节流,故他自2016年9月开始停薪,半年后才恢复支薪,但就减薪35%。此外,为增加《立场》收入,曾供稿予应用程式「LINE」及替《苹果日报》承接外判工作,参与制作财经专题或人物专访等。
辩方代表之一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听毕后就形容:「比较罕见啦,打份工啫,唔出粮点生活呢?点解要继续做总编辑?」此时锺沛权微微抬头思考数秒,然后笑著回答:「锺意做罗」,并进一步解释「觉得去到嗰时有啲成绩,如果咁样结束,只系觉得好可惜」,加上跟太太没有子女,太太有其工作,故此「无咩财政上嘅压力,咁所以……所以继续做。」
当《立场》面对经营困难,余若薇就问及锺沛权能否迎合读者以吸引更多会员,「哗众取宠、迎合口味嘅内容,咁咪会吸引多啲会员,《立场》会唔会做呢?」锺沛权随即回应,肯定称:「唔得啦,一定唔会」,明言「做得媒体,会好多原则畀自己……唔可以因为金钱、利益、权力各样嘢而去改变」,又笑言「好易咋,标题党,条题哗众取宠、断章取义」,惟即使在《立场》的艰难时期,「我唔觉得自己有任何因为要增加收入,而牺牲放弃原则。」
锺沛权又指,机构成立后有十几名同事,其减薪可令同事「有粮出」,甚至可以加薪,而《立场》财政状况其后渐趋稳定,惟及至2019年后《立场》收入大增,其平均月入仍未回复最初水平,锺沛权就解释,不应因收入增加而大幅增加恒常性开支,加上工作很忙,其他同事薪酬调整可由他决定,但他调整薪酬则要谘询董事会,故直至他离职时,薪酬仍未回到原有水平,但就获花红160万,以此形式一次过补回「欠薪」。
余若薇亦在庭上展示警方从《立场》办公室搜获的架构图,锺沛权就解释,只为应付行政同事而制作,因传媒工作者对行政工作「好懒惰去理,做到好乱」,故同事请假等行政工作安排曾多次需要他直接处理,最终于是定下「部门主管」,方便行政工作,「有一个主管嘅人可以追。」
另一方面,锺沛权亦提及日常的编采工作安排,强调自己是《立场新闻》内容上唯一决策人,拥有最终决策权。他会视乎报道内容调配人手,但实际在制作内容时很「机动」,会由资深同事带领较年轻同事一同构思,作资料搜集和采访,惟「最后内容可唔可以出街,就我决定」;他亦承认,由于《立场》网站一天发布40至50篇文章,社交平台更有80至90个帖文,不可能全部仔细审阅才刊出,但他会审视较重要的文章,如刊出后发现有问题,会要求先下架,修改后再发布,甚至不发布。
余若薇就引述控方开案陈辞,指《立场》于2019年7月及10月的入帐次数达到最高峰,询问锺沛权原因为何。锺沛权指,估计不少市民依赖直播关注当时反修例运动的发展,而《立场》记者在七一冲撃立法会、7.21日元朗站事件直播中均表现专业,其时《立场》亦因前特首梁振英欲提告故筹集讼费,相信成为公众捐款的主因。至于10月,他相信是因当时误传《立场》因资源问题需停止直播,故令赞助突然急升,但当时《立场》已在翌日发声明澄清。
对于开案陈词中提到,《立场》受志同道合、政治理念相同的人吹捧,
余若薇问锺沛权有何回应,他就表示「我无乜资料估计系咪志同道合,如果系支持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可能系嘅」。至于控方用以举证的17篇涉及煽动的文章,当中包括不少博客文章,锺沛权就指出,《立场》欢迎不同声音,直言「尽量做到来稿必登,充分体现言论自由」,即使有读者表明若《立场》继续刊登某些博客文章会取消订阅,但《立场》仍一直坚持转载。
他又透露,美国总统大选时,曾有博客在文章中猛烈批评特朗普,有读者就反映不再支持《立场》,惟最终「基本上无审查过任何一篇批评或反对特朗普嘅文章」,强调「刊登文章唔一定代表同意(作者意见),有道理咪攞出嚟辩论罗。」
政府在2017年9月中旬后,容许纯网媒经登记后可采访政府记者会和活动,及收发政府新闻稿和采访通知,《立场》亦有作申请并于同年10月获批,余若薇就关注此前运作对《立场》的采访是否有影响。
锺沛权指,安排生效前网媒受很大限制,不容许采访政府记者会及特首「落区」的活动,虽然当时已有众多传媒报道政府新闻,但他始终希望报道更全面,若无法进入政府记者会,便没法在重大或具争议社会事件时向官员提问,故一直都想争取被承认拥有传统媒体的权力。
锺沛权在下午继续作供时,就谈及创办《立场》的原则,指自己由首天起已谨记原则是言论自由、发挥第四权监察及为小众和无权者发声,只要文章不会引致即时暴力风险、不会损害公众健康,以及不会针对他人作没有根据的指控或诽谤,即会刊登有关文章,故即使有部分影评水准「唔系好得」,但《立场》依会遵守刊登的承诺,以捍卫言论自由,并言:「唔好用破除危险思想禁制言论自由,应该要用自由去破除危险思想。」
在被余若薇问及香港的言论自由在回归前后有没有分别,锺沛权就指在2019年前「大致跟97年前相若」,加上《人权法》及《基本法》的落实令言论自由进一步得到保障,并明言「有咗呢两条法律,告我嘅呢条控罪(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好多人认为唔应该仲可以存在。」
余若薇席间又尝试引述内地维权人士刘晓波作例,问锺沛权有没有媒体因报道「零八宪章」而惹上官非,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闻言一度提出反对,锺就称「以我所知无」,另亦引述戴耀廷撰写与公民抗命相关的文章等,表示,九七后的一段长时间,或许全中国只有香港有「反共言论」,如今却「每日都好似测试紧,今日多咗定少咗」。
至于《立场》为何成立英国分社,锺沛权称他在2020年底发现不少新闻工作者陆续移英,从商业角度,在英建立分支能开拓新市场,能写出更深入的特写报道,加上一位即将于英国大学毕业的行家愿配合安排,余若薇就跟锺确认该人为「杨天帅」。对于控方指《立场》与罗冠聪及许智峯等人合作,「宣扬激进及违法的政治理念」,锺沛权回应:「我唔会为咗几个人特登开个分社」,并再次明言传媒工作者的原则:「做传媒、新闻机构其实几天真简单,有新闻价人值嘅人物、事件,受公众关注,有公共性、关乎公众利益,我哋就好有动力去做。」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中国将实施记者统一考试 前北京记者:培训人说谎
中国7月起将实施全国统一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办法明言报考者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前中国记者认为是要「培训人怎样说谎」,又指做记者门槛愈来愈高,导致新闻行业日渐萎缩。学者分析,新考核办法是中国当局对新闻人发出的提醒警告,目的是进一步控制舆论。
「传媒特训营」微信公众号周二(10日)发文,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去年12月30日发布「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和「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办法」提到,报考者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等。
新规定实施前,中国新闻记者证都由国家核发,并且每5年换发一次,每年都要验核一次,没通过就撤销。
北京前记者黄先生(化名)向本台表示,过往的培训考试内容政治挂帅,基本上与新闻无关。他认为新的全国统一考试将更为严格,基本上就是要「培训人怎样说谎」。
他续指中国新闻媒体这个行业是被管控最早也是最严格的,日后相信新闻自由会进一步受阉割。
黄先生说:不准说话、不准乱说话、不准说自己要说的话、不准说真话。所以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当年还怀抱著无冕之王的理想,到最后变成了太监。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结局,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悲哀吧。估计以后干那个行业愈来愈难做,动不动就给你吊照。
前中国记者陈先生(化名)对本台指,当年做记者不要求考试,只要在报社工作便有记者证。他认为当局故意提高门槛,会导致中国记者人数下降,突发事件、社会问题等只会更难呈现。他相信中国当局目的是透过此做法进一步控制舆论。
陈先生说:好多地方就会说你没有记者证就是假记者,那假记者他就可以限制你的人身自由,可以报警。记者少了的话,舆论监督就更难,媒体少了(共产党)就更好控制他们。一个嘴巴你还好控制,十个嘴巴你还能控制,但若有一万个嘴巴你就很难控制了吧。
在中国从事记者行业20多年的小琼周二对本台指,以前是在所在城市里参加培训和考试,取得「记者资格证书」,再从国家新闻出版署申领记者证。小琼忆述以前考试的内容,指出:「必须爱国爱党,拥护中国共产党。新闻媒体必须是党的喉舌。这是最基础的,然后你才能回答其他问题。」
小琼指,与过去的发牌制度不同,今次新颁布的通知就改为要求准记者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林福岳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今次「办法」及「细则」更像是一种提醒,旨在重新强调过去的规范。他提及「白纸运动」有中国媒体出现不同调的情况,指习近平上台后对媒体政策及掌控愈来愈严格。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指出,相关考试适用于已入职新闻单位的从业人员,考核是否具备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考试设立《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编实务》两个科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国家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
不过附则也有提到,「本办法」实施前已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或者持有有效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视同通过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中国中宣部也曾在2019年8月规定,全国新闻编采人员须通过「习思想」的培训和考试,才可领取新版记者证,被认为是测试他们对党的政策及主席习近平的忠诚度。考试内容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与政策法规以及新闻采编业务。
现时,获中国认证的记者数量已有下降现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共有19万4263名记者持有有效的新闻记者证;不过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通报则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中国共有18万75名新闻记者通过2021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24家新闻单位、353名新闻记者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暂缓核验。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中国反制日、韩引发仇中情绪 评论:中国又搬石头砸自己脚
中国外交部过去几日不断警告,会对限制中国旅客入境的国家进行反制,中国果然言出必行,周二(10日)宣布,停止办理日本和韩国人的签证申请。消息公布后,日本随即提出抗议。日本和韩国人都对中国的做法表示反感。有经济学者说,中国的过度反应会阻碍经济复苏。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周二宣布,即日起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其后,中国亦已通知日本国内旅行社,从周二起停止在日本的签证核发手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二再次批评,部分国家针对中国旅客的措施具歧视性,重申中国会采取反制。
汪文斌:少数国家妄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绝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任洙奭周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韩国政府加强针对来自中国旅客的防疫措施,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韩方一直与国际社会公开透明地共享疫情信息,也一直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传达这一立场。而日本政府亦在同日作出抗议。
旅居日本的华人相林告诉本台,中国这种做法,已激起了日本国民的不满。他指责中方采取这种不讲科学依据、只为面子的措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为。
相林:评论最多的是,日本也应该立即停止中国来的所有的签证。他们觉得中国政府这么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习近平独裁者个人的面子,对中国的经济会非常的不利。
韩国韩檀国大学国际法教授扑正焕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决定在韩国引发了愤怒,韩国人无法理解。他认为,韩国政府只是基于科学理据阻止病毒输入,纯粹保护国民。
经济学者李恒青表示,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损人不利己,如同绑架百姓且有损国体。
李恒青:习近平现在执政快11年了,这么长时间里他做了多少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结果害的中国老百姓吃瓜罗。各方面都会受影响。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欧洲民众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这个政府巨婴,动不动就跟人家发发脾气,示示威,还希望要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都吓坏了。
韩国和日本上周末起强化对来自中国大陆入境旅客的边境防疫措施,中国旅客抵达韩国机场时,必需载上黄色牌,而且要被防疫人员「护送」到检测点。而除了日、韩,美国、加拿大、南非、英国、欧盟一些成员国等,都要求从中国入境的旅客出示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
记者:马立兄/温晓平 责编:温晓平
4.澳法院驳回「中国间谍」王立强政庇 评论:工党政府以此表态
澳大利亚上诉法庭近日驳回中国男子王立强的政治庇护申请,理由是他涉嫌「严重欺诈」。王立强于2019年逃往澳大利亚,他自称是卧底港台的「中共间谍」曾大爆中共如何干预香港民主和台湾政治,他被中共指涉嫌诈骗问题。有分析认为,澳中可能正就澳大利亚公民成蕾、杨恒均等案进行谈判,因此不排除王立强案是澳大利亚当局的政治姿态,但澳大利亚从人道出发,应对王立强提供庇护。
《每日邮报》(Daily Mail
)上周日(8日)报道,一名曾披露中国情报部门干预香港和台湾政治秘辛的「中国间谍」王立强,被澳大利亚上诉法庭驳回政庇申请,理由是他涉嫌「严重欺诈」。但上诉法庭也表示,王立强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回到中国后的处境。
该结果可能导致王立强被遣返中国。
曾透过中间人与王立强有过联络的中国驻悉尼前政治领事陈用林向本台表示,中国指控王立强诈骗,但所举的证据并不可靠,而且澳大利亚应该将涉及经济诈骗类的案件与政庇裁决分开。
陈用林说:移民部早期就没有接收他(王立强),后来他上诉,那么上诉庭根据法院的案件来判断,中国来的证据澳洲法院应该谨慎采纳,不应该把中国提供的证据当作可靠的证据。涉及到其它经济案件,跟他的庇护申请不应该挂钩。
陈用林也认为,王立强早前披露的情况,有部分得到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和台湾方面的确认。一旦他被引渡回中国,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澳大利亚从人道出发,有义务对其提供庇护。
陈用林说:当初他说的这些有关中国的情报,有一部分细节得到了澳洲情报局、台湾那边的确认,所以从这点上澳洲政府有义务、有责任不让他重新回到危险之中。特别是涉及到间谍情报,有可能是终身监禁或死刑;那麽中国那边正在庆祝,实际上如果真的把他送回去,那是中共的胜利。
2019年11月,王立强向澳媒披露自己是一名中国特工,曾受命前往香港和台湾从事卧底工作,包括操纵台湾政治选举,参与策划香港「铜锣湾事件」并绑架当事人李波、渗透香港大专院校、窃取军事和武器情报、破坏香港的民主运动等。
王立强当时还向澳大利亚情报组织(ASIO)声称,在澳大利亚卧底时碰到了中共间谍行动的负责人,此人在澳大利亚能源部门工作。
北京一直否认王立强的指控,上海警方发布公告称其是一名有诈骗前科的在逃人员。但国际刑警组织并未对他发出通缉令。
王立强接受澳媒采访后不久,一位在澳大利亚居住持中国护照的商人「束辛」(Filip Shu)指控王立强诈骗。澳高等法院随后临时冻结王立强的资产。
据悉,事发近2年后,澳大利亚内政部早前致信王立强,拒绝了其政庇申请。随后,王立强向法庭提出上诉;但澳大利亚上诉法庭裁定,王立强持旅游签证入境之前犯有「欺诈罪」,因此不能在澳申请政庇。
曾直接采访王立强的澳大利亚《看中国》主编夏言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正在与北京重建关系,双方有可能正就澳大利亚记者和公民成蕾、杨恒均遭中国扣押一事进行谈判,因此不排除王立强案是澳大利亚工党政府的政治姿态。夏言相信王立强不会被遣返。
夏言说:这可能是澳洲工党政府对中共的一种表态,现在澳洲有两位被中共扣押在那边,现在双方也在为这个事情进行讨论。王立强事件对中共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它们可能会拿这个事情说事。那澳洲政府也就是以这种方式表个姿态。但把王立强遣送回去我认为肯定不可能,王立强被送回去的路,就是死路一条,这种事情澳洲是要承担责任的。
中共喉舌传媒《环球时报》及「共青团中央」等官方机构,周一(9日)就王立强政庇上诉被驳回一事发文弹冠相庆。
周二(10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堪培拉举行的大使馆新春新闻会上称,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的北京之行非常成功,暗示中澳关系已有转机,双方关系走向改善。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疫情大爆发】豫冀鲁蜀新冠感染率逾九成 辉瑞特效药库存不足
中国当局将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河南省政府公开承认该省感染率近九成。但有当地居民认为当局数据造假,相信感染率逾九成。另有河北医护人员称,新冠感染率在河北、四川、山东达九成以上。有山东青岛居民告诉记者,当地医院仍然爆满。据业内人士披露,中国库存辉瑞抗新冠药物不足维持两个月。
本周一,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上周五(6日),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以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为主。
河南居民贾灵敏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当地实际的感染率可能比当局所承认的数字更高,在她所认识的朋友中,大部分人已经感染。
贾灵敏说:这里绝大部分人都阳过了,很少人没感染过的。
河北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肆虐中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为主,其潜伏期短,平均一至三天,而且传播速度快,人类无法防范。
河北医护人员说:现阶段山东、河北、四川省感染率基本上达90%以上,以此推算,全国的新冠病毒率也在90%以上。
山东青岛居民约翰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根据他的亲身体验,估计当地的感染率在九成以上。约翰又指,青岛当地医院几乎爆满。
约翰说:我看到了河南的报告数字了,这个89%的数字不太准,肯定超过90%。最严重的三个省份就是河北、河南、山东重症率比较多,严重的是老人。我周边的亲戚、朋友,还有我的同学,凡是我认识的人(感染率)100%。目前,我们当地每一个医院都被肺炎患者爆满,包括医院走廊里都是人,以老年人为多。中年人中有基础病的有肺炎,要住院,人比较多。
官方突然放弃实施了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导致医疗系统崩溃。新冠病毒感染者缺医少药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医保局本周与美国辉瑞药厂谈判破裂,辉瑞药未纳入医保目录。中国官方的解释是辉瑞抗新冠药太贵。对此,网民质问当局「核酸3年贵不贵?」
在安徽从事医疗器械代理的刘女士告诉本台,去年进口的辉瑞抗新冠药,其库存将在两个月内用完,重症感染者将面临无药可救的境地。
刘女士说:上次进口一批救急的药可能有几百万份,估计到3月31日就没有了。现在坊间,你想去要这款药,哪里有药?没有药。而且现在重症的又多。我爸爸的药是三个朋友帮忙凑的一个疗程5天。
河南网民「晓君」留言写道,其父亲之前有心血管基础病,感染新冠病毒后联络河南多家县医院但都被拒绝入院,而他朋友的父亲几天前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昏迷。目前住进县医院。
中国防疫政策再次做出重大调整。周日(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即当局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监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而不再实行隔离。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英国公务用车被揭藏中国追踪装置 中方否认反斥「贼喊捉贼」
英国传媒引述安全部门披露,有英国政府公务车辆被发现藏有中国追踪装置,可把定位等数据「送中」,消息震惊英国朝野。有英国议员促请政府把中国列为「系统性威胁」(systemic
threat),消息也使正在下议院进行审议的《采购法案》(Procurement Bill)备受关注。不过中方否认指控,并反斥英方「贼喊捉贼」。
英国传媒inews近日发布的独家报道,震动英国朝野。报道引述英国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表示官员对一批政府公务车辆进行「手术式拆解」后,发现至少一张中国制识别卡(SIM卡),可追踪车辆行驶路线,并把定位等资料送回中国国有供应商。
inews引述两个情报消息,表示安全部门这次拆解公务车辆并特意搜寻中国跟踪SIM卡,是为抗衡来自「敌对国家」的间谍活动。而这批车辆,是用作接载政府部长和外交官。
情报部门消息人士向inews表示,中国政府未必是针对特定官员的车辆,而是正建立对西方进行窃听的全方位系统。而这些跟踪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将使中国掌握追踪英国官员活动的能力。而另一个情报部门消息证实,一个负责保护国家基建的政府官员团队,近月正「彻底搜查」政府车辆中的中国硬件。
消息引发英国朝野对英国国安的疑虑,跨党派议员高度关注事件。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呼吁英国政府保护数据免被窃取,并批评中国正利用从世界各地窃取的数据,建立「科技极权国家」。
凯恩斯说:我们的数据揭示了关于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定位、社交圈子以至我们的习惯网络、弱点和活动,这些信息可能被中共利用,对付政府部长和官员。如果这些
SIM 卡是被恶意安装,那就是中共的间谍活动。
执政保守党前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促请英国政府把中国列为「系统性威胁」(systemic
threat)。不过唐宁街首相府及内阁办公室均拒绝回应事件。
而同一时间,英国国会下议院正就《采购法案》(Procurement
Bill)进行辩论,该法案规管公营部门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方式,预计议员将针对英国警队等政府部门广泛使用中国监控设备商海康威视(Hikvision)和大华科技(Dahua
Technology)监控镜头的情况,提出质疑。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政策及倡议总监古德曼(Sam
Goodman)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英国政府公务车辆被发现藏有中国追踪装置的事件被揭发后,预计议员会在法案讨论期间要求扩大中国入口产品的审查范围。
古德曼说:这次事件被揭发后,议会或希望更广泛地审查其他由中国入口的科技产品,审视被中国间谍活动渗透的风险和漏洞,这不限于政府官员,也包括人权活动家、流亡英国的异见者,以及普通市民。
他表示 ,事件显示来自中国的国安风险和间谍活动威胁正在增加,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英国国安威胁的单一来源。
inews的报道引述多名消息人士警告,英国政府公务用车上发现隐藏的中国SIM卡,显示中国正渗透主要车辆制造商的供应链。
英国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表示,这些SIM 卡隐藏在中国制造的「电子控制器」内(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s),并密封起来送往汽车制造商。然而根据维修和商业协议,制造商把这些零件装到车辆时不得打开零件。因此中国零件供应商得以在汽车制造商不知情下,把定位设备安装在车辆上。
近年包括宝马、福士、富豪等汽车制造商都和中国联通合作,发展车用5G技术。而美国早于2021年已因国安及间谍活动疑虑制裁中国联通。
古德曼认为,部分汽车制造商容许中国零件供应商参与其供应链,就必需为隐藏的间谍活动负上责任。
中国驻英大使馆则发声明否认相关指控,强调中国做事一向「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没必要也没兴趣蒐集英国车辆定位的信息,更反批英方一些人「患上被害妄想症」、「贼喊捉贼」,指控有势力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诬蔑和打压,企图「搞脱钩断链」,形容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记者:吕熙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许智峯遇袭案:施袭者判社区矫正令及罚款
前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去年8月在澳大利亚被袭,施袭者Billy
Kwok其后被当地警方起诉,被控袭击及刑事恐吓罪。许智峯周二(10日)在社交平台表示当地法院同日宣判被告Billy Kwok两罪成立。
就两项刑事恐吓罪,Billy Kwok被判社区矫正令(Community Correction
Order)12个月。许智峯解释这类似香港的缓刑与社会服务令,亦可附带不准离开所住州份等条件,详细条款由法官颁布,需留案底。至于袭击罪判罚款5百澳元(约港币3000元),亦需留案底。
许智峯认为今次案件带出两个重要讯息。第一,「离散港人在民主国家继续为香港的自由发声是基本权利,必须受尊重及保护」。而「协助共产党在海外打压异见者,必承担个人后果」。第二,「既身处有真正法治的国家,就应让法治彰显,不应姑息作恶的蓝丝小粉红,否则只会鼓励他们以更暴力的手法,打击争取自由的香港人」。
去年8月,许智峯在悉尼一间餐厅与朋友用餐,期间一名华裔男子突然将一杯水泼向许智峯身上,并大声指骂许是「人渣」,并以流利广东话表示「下次再让我见到你,就打你!」。
案发后,被告所任职的珠宝店表示,不容许被告损害公司声誉,因此已即时中止他的雇员合约。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资安风险】政府装置禁用TikTok 美新泽西、俄亥俄最新加入
美国新泽西州和俄亥俄州周一(9日)宣布,将加入其他州的行列,禁止在政府拥有和管理的设备上使用和安装影音分享软件TikTok。
路透社报道,新泽西州州长墨菲(Phil
Murphy)表示除了在州政府层面禁止TikTok外,包括华为、海康威视和腾讯等超过10家软件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也被列在禁止名单中,墨菲的州政府办公室表示「中国政府可能要求Tiktok提供用户的数据,这引发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
除新泽西州外,俄亥俄州也跟进禁止Tiktok,威斯康辛州州长艾佛斯(Tony Evers)上周五(6日)也表示计划与其他州一起禁止使用这款应用程式。
美国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去年11月表示TikTok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后引发全美对该应用程式的反弹,克里斯托弗雷当时指出「中国政府可能利用该应用程式影响用户或控制他们的设备」。
此前全美已有超过14州响应禁止Tiktok,包括阿拉巴马州、爱达荷州、马里兰州等。
路透社上周五报道,TikTok试图制定一项招聘安全顾问的计划,以向美国政府保证它将遵守他们的安全协议,然而,由于美国政界反对由美国官员出任TikTok安全顾问的声音越来越强,TikTok已经叫停了这一招聘计划。
TikTok坚决否认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香港法庭】9.29金钟冲突4人「暴动罪」成周五判刑
在香港,2019年9月29日「全球反极权游行」期间,金钟一带爆发警民冲突,近百人被捕,被控「暴动罪」,案件分拆多案处理,其中一宗涉及9名被告案件,案中4名被告否认控罪,但周二(10日)被裁定罪名成立。法官把案件押后至周五(13日)求情,连同其他同案五名认罪被告一同判刑,其间各人须被还押。
4名罪成被告为学生邓颂城(20岁)、女教师林翠雯(32岁)、工程师林志豪(30岁)及音乐人刘彦昭(36岁);其中林翠雯跟林志豪两人为姊弟,4人同被控一项「暴动罪」。
区域法院法官练锦鸿裁决指,当日自下午3时半起,在金钟道、乐礼街至夏慤道一带,至少有300人在集结,令交通瘫痪,加上现场满地硬物及火种,认为金钟已不能如常运作,裁定该处正发生暴动。
被告之一邓颂城当日在跑向湾仔时遭截停,被搜出头盔、防毒面具、护目镜、手套等物品。他在自辩时,称自己当时不巧混入示威者群中,而身上装备是旁人给予。但练官不接纳被告邓颂城的证供。
练官质疑,凭邓当时在暴动现场、衣著及装备,皆与当日大部份示威者相同,而他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当时炽热的社会气氛,「不可能不察自己衣著装备与示威者相同」,练官认为邓颂城到金钟的「唯一目的」,「就是与其他在场人士一同参与暴动」,「其装束亦是向其他参与暴动的人作出鼓励」。
至于两人为姊弟关系的被告林翠雯及林志豪,练锦鸿认为他们「并非恰巧出现在现场」,「因案发当日两人均身穿黑色衣物」。他又引述警员证供,指当天林志豪在金钟道曾向警方抛掷长伞及砖块,但并无命中,而警员是在上前拉住林志豪时,被告林翠雯才上前拉扯警员,企图协助林志豪逃脱而被警方拘捕。法官认为,两人当天身穿黑衣黑裤,是为了显示自己与示威者有共同理念,并认定两人是故意到场参与「非法集会」。
其馀一名被告刘彦昭,当天在乐礼街及金钟道交界向轩尼诗道方向逃跑时被警员制服,身上被搜出头盔、护目镜、手套等物品。练官认为,刘曾被拍摄到手持长竹,刘彦昭解释,他是出于一片好心,正把杂物移走,以免伤及途人。但法官认为,被告是「全副装备地」站在添马街路口,「在路中劈腿而立」,不接受被告说法,并指被告难以解释为何要穿上两对手套才拾起竹枝,并称其证供是「按照案情无法争议的事实剪裁杜撰」。
对于刘彦昭的T恤上印有对警方及共产主义有低贬之意的图案,练官就指单凭这点,不足以在毫无合理疑点下,引伸被告有意到场及实际上参与暴动,并指「香港是一个极为自由的法治社会,巿民不会因为带有非主流的思想或意见而入罪」。
同案共涉及8男1女共9名被告,其中5人早前已表明认罪,馀下4人则受审,法官练锦鸿指,按各被告的年纪,看不到有其他处理判刑的方法,宣布把案件押后至本周五(13日)作求情及判刑,而5人认罪被告,案件早前亦同样押后至周五处理判刑,料各人届时将一同面对判刑。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梁京评论】习近平的进退与中国经济(上)
全世界的有识之士现在都看清楚了这个基本事实:经历了这场全球大疫的中国经济大势已去,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越过了由盛而衰的历史拐点。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机构,对2023年中国经济反弹做出了相当乐观的预测,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连中国体制内的顶级专家都对中国经济做了病入膏肓的诊断。(见《议报》刊载经济学者魏加宁﹕中国经济面临「僵尸化」风险)
那么,2023年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如这些乐观分析所预测的那样做出强劲反弹呢?我认为,连发布这些预测的分析师们自己也不相信。那如何解释他们的选择呢?我的看法是,他们的乐观预测并非仅仅是自私的策略,也有相当的「大局」考量。考量之一,悲观的预测已经太多,对稳定全球经济不利,考量之二,中国的变数太大,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依然太大。而最大的变数,就是习近平的进退。也就是说,如果习近平真的下决心不再亲自抓经济,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反弹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如果习近平彻底失去权力,中共就可能以某种方式恢复任期有限的安排,这将极大地减少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经济的大趋势是增长放缓,但增长放缓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灾难,而中国政治和决策之高度不确定性才是经济灾难的主要根源。无须讳言,习近平的进退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源头之一。
就2023年中国经济的前景而言,可以说基本的现实就是经济下行的风险深不见底。倘若各种不利的因素和可能性叠加在一起,完全可能引发「完美风暴」。最大的风险因素其实不是来自经济本身,而是来自习近平的人事安排并未搞定,而距离两会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内,中共高层会不会出现大变故,这是所有分析中国经济的人现在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的就是权力的交接是否顺利。一个可以想见的挑战就是,即将离任的高官不敢提出重大政策建议,尽管他们对实际的风险知道的比即将上任的新人要更全面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想不插手也难,但只要他一插手,就会极大地增加决策风险,因为他其实没有能力把握中国经济的风险,正如他不能把握疫情的风险一样。
目前中国救经济的主流思路一个是激励私人企业家,这完全是作秀,因为习近平已经完全没有了信誉。另一条思路就是救房地产市场,这个思路其实也很难奏效。把地方的巨额债务展期,虽然是饮鸩止渴,但对于缓解中国经济今年就发生断崖式崩塌的风险,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不过,在目前混乱的决策格局下,这样做只会增加明年经济崩盘的风险,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将会完全不负责任。
我认为观察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北京当局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迟滞外资产能撤出中国的速度。如果当局有本事有效减慢外资产业撤离中国的速度,就不仅说明中国地方的经济官员还有人在认真干活、还有能力与外资沟通,而且,说明中国经济还有较大的空间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出现。但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或者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那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发生比此次防疫失败更大的灾难,因为,习近平乃至整个中国,都没有准备。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