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6日
1.「国安条款」适用港府所有部门 评论:恐外资进一步「弃港」
港媒经招标文件揭发香港地政总署于去年8月在《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加入《港区国安法》适用条文。本台再跟进了解,发现国安条款正「大包围」香港各范畴。港府回覆本台指,有关更新的规例不只适用于地政总署和物流署,而是「所有政府部门」。换言之,所有参与政府招标项目的企业若触碰「国安红线」,将可能被禁投标或中止合约。有分析指,外资恐因风险成本过高进一步「弃港」。
本台翻查过去1年的港府官方公告,并不见当局事前有主动向公众交代《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下称《规例》)加入国安元素的内容,而是多次由港媒经港府的招标文件中发现和报道,再被官方证实消息。
最早见于去年9月,多间港媒纷引述多份政府物流服务署的招标采购文件,发现港府在8月加入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条款。财库局回覆指,据《港区国安法》,港府基于宪制责任,去年8月29日将这原则加入《规例》,将适用于所有种类及形式的政府采购。
惟当局当时只针对物流署作回应,指该署已修改其部门采购时使用的合约范本,并订明港府有权以「国家安全」为由取消入标资格,亦有权因国安考虑中止短期租约。而更新前招标的采购,部门可透过发出附录,或透过标书协商,将相关条款加入标书。
上周,再有港媒据多份卖地和短期租约的招标文件,才发现地政总署在有关文件中加入国安元素,可以即时取消入标资格、租约、买地资格,甚至收回土地,才令社会广泛知悉和关注有关消息。港府回覆传媒查询时称,地政总署是因应去年8月更新的《规例》而加入国安条款。
究竟《规例》的条款修订影响范围有多广?财库局代表回覆本台查询时,指去年8月《规例》加入国安元素的条款,是「适用于所有政策局/部门」,订明各部门在进行采购时维护国家安全。至于问及由去年8月至今,有多少个案因该新增条款而被中止合约,当局指由各部门各自处理,故物流署「没有相关数据」。
据港府资料,财库局辖下的政府物流服务署,是港府的中央采购代理,负责所有政府部门的货品、服务、物料和设备。但当中建造服务部分由工务部门自行采购,由发展局全面监督。
前有线新闻助理总监兼有线财经台台长、财经评论员颜宝刚,于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指,各部门主动迎合《港区国安法》要求「并不意外」,「但亦对外界而言也是很敏感,当然不会主动讲」,「而事实上出来的效果是很吓人的」,恐进一步吓走外资,加大「复常困难」。
颜宝刚说:不只是在香港的公司,就连在外国的总部,如被视为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其土地都有可能被收回,我相信是他们(外资)之前没想到的。除了卖地条款外,政府说要吸引外资、西方大型独角兽、芯片、新能源汽车来港,这些都是外资公司,在他们的优惠条款上又会否加入国安条款呢?例如,你去批数据中心予Google,当中又有否国安条款?这都是自相矛盾的,加大「复常」的困难。
他又指,不只是外资,面对《国安法》地产商也「躺平」,悲观应对香港市况。过去半年,香港罕有地出现多块地王流标,即使是防疫措施松绑,地产商仍然没有积极投地,可见一斑。
事实上,原订今年1月1日租约届满的香港外国记者会(FCC)会址,在去年11月30日公布获港府批准续租3年,并透露租约条款包括容许政府在提前3个月通知下随时中止租约,若涉及国家安全因素可立即中止租约。
自《港区国安法》后,外资撤走潮不断。尤其受中美紧张关系下,截至去年中,美企驻港总部创20年新低,仅有240间。
值得留意的是,自《港区国安法》后,除了港府部门外,市场商业活动亦随不同范畴的法例、法规,加入国安元素而须承担一定《国安法》风险和限制。例如前年修订的《电检条例》,任何被视为「不利国安」的电影可被撤销上映资格。过去除多套香港涉社运的电影在港被禁播,去年10月台湾电影《逃跑的人》、《唬烂三小》和《隔离丁尼》疑因「台湾主权」内容被禁止在港上映。就连曾于港取景《蝙蝠侠:黑夜之神》都被港府禁止户外放映。
而港府亦拟成立「网上众筹法」、「网络安全法」等,被指令各行各业都有机会堕入「国安法网」,严重打击媒体、文创、科技产业等各行业的营商环境。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港澳建制团体「洗白报告」涌向联合国 社运人士:自毁信誉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正审议中国及港澳人权。港澳政府分别派代表团出席,大批亲北京团体早前也相继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唱好」港澳人权。部分报告背后怀疑有政府身影。有民间人士表示,港澳政府假借「公民社会团体」之名,在联合国「洗白」,只会自毁信誉。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周三(15日)至周四(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审议香港、澳门及中国的人权情况。约30个公民社会团体早前已向联合国提交报告,介绍香港在实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的情况。
这些团体除了有国际特赦组织、人权观察及香港监察等国际人权组织外,也包括香港劳权监察、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及29原则等由海外港人新成立的公民团体。一批身在海外的前区议员也撰写报告,由海外港人组织「苏格兰香港人」提交,讲述香港在实施《港区国安法》后,港人教育权利及参与文化生活权受到严重侵蚀的情况。不过他们发现,约30个提交报告的团体当中,至少有15个都是亲北京团体,它们的报告纷纷唱好《港区国安法》。
正在日内瓦出席会议的「苏格兰香港人」发起人、前区议员郭子健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以往不少真正关心香港经社文状况的公民团体,都会向联合国提交报告,然而随著近年香港公民社会瓦解,大批公民团体相继解散或处于「弥留」状态,大量亲北京团体涌现,以「人海战术」向联合国递交内容类近的「洗白报告」。
郭子健说:联合国原意是邀请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去交报告,但这些所谓的亲北京团体,它们并非普通的基层民间团体,它们撰写报告的人是亲北京政党的人士。而我们这次看到,这些亲北京团体的报告,有部分报告只有两版纸,报告9成都是围绕《国安法》的内容。
他们逐一研究这些亲北京团体的背景,发现不少都是由前港府高官、亲北京商人及亲北京政党人士控制。例如当中的「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创立成员包括前政协常委、地产商郑家纯,以及前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而其中的「元朗青年协会」,其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启立,是民建联的元朗支部委员。他们更发现,至少有3份报告的档案,作者名一栏同为「Jonathan
Chow」,怀疑3份报告均出自建制组织「新社联青委会」总监周元谷之手。
而部分报告的背后,更怀疑有香港政府部门的身影。《明报》发现,其中一份由地区组织「明基金会」提交的报告,档案追踪修订功能显示两处曾经「CMAB」修改,与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英文缩写相同。局方回应查询时,承认曾就该报告「提出建议」,但强调并无参与撰写报告。
而同样的情况,也在澳门的相关报告中出现。今年共有4个团体就澳门的经社文状况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其中3个都是亲北京团体,包括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青年联合会及澳门妇女联合总会。而澳门青联和妇联的报告,档案作者一栏同为「Betty,
Lam Mong Chi」。
本台翻查澳门印务局过去的公报,有一位英文名为「Lam Mong
Chi」、中文名为「林梦芝」的人士,曾历任澳门国际法事务办公室及法务局,并于2017年在法务局升为第一职阶顾问高级技术员,属澳门高级公务员。
本台再翻查澳门妇联去年提交的报告,档案作者名为「DSAJ」,和澳门法务局的缩写一致。
正在日内瓦出席会议的澳门社运人士周庭希,也有向联合国提交报告。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质疑两份由亲北京团体提交的报告,到底出自谁人之手?他认为外界有合理理由怀疑,澳门政府直接向亲北京团体提供报告初稿,并借「公民团体」之名向联合国提交。
过去已有研究发现,包括中国等人权纪录欠佳的国家,会利用政府资助的非政府组织(Government-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GONGO),以「民间社会组织」身份「轰炸式」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报告,意图瞒骗联合国。
周庭希表示,联合国的委员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认为港、澳政府重施故技,不能扭转委员对港、澳真实人权情况的评估,只会拖慢委员会的审议进度。
周庭希说:政府认为一些官办非政府组织的报告可以帮忙说好香港故事、说好中国故事,但其实联合国委员看完报告后,发现和在正审议的事情无关,或和事实不符,其实政府是自己毁坏自己的信誉,或使联合国委员对这些报告更加憎恨。
澳门法务局回覆本台查询时表示,尊重联合国相关委员会的机制,不会要求非政府机构将报告提交政府审阅或作出任何指示,但就补充,若非政府机构就「报告格式或程序」有疑问,政府愿意提供协助。
澳门妇联回应,表示所有报告均由会方「独立起草和提交」,但就表示「为确保提交的报告符合国际标准」,会就「报告格式」谘询有关政府部门。
澳门青联回应,报告由会方独立撰写,强调政府不会作出任何指示。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中共自我吹嘘防疫「重大胜利」 评论:中国政府不要脸
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16日)会议后公布,为过3年抗疫评定为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更声称防疫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在同一天,《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结果,在过去两个月,全中国因为染疫死亡人数高达100至150万,而中国官方公布的疫情总死亡人数只有8万多人。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根本没有人相信。
中央电视台周四晚报道,由习近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全党全国同心抗疫,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防疫措施有力,群众认可,成效巨大。
时政评论人士李恒青表示,中共这个说法在国内国外都没有人会相信。
李恒青:
11月底12月初,在中国大陆各个城市爆发的抗议活动,白纸运动的这件事情,在很多地区民众喊的口号是甚么?要求共产党下台,要求习近平下台。呼喊过口号,发表过演讲这些人,都给抓起来了。能够统计的就已经超过200人。抓了人后现在又反过来说群众是认可的。他简直是毫无道理,但是他呐已经到了无耻的地步了,那就只能是自说自话了。
在同一天,《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团体的推算数据,在过去短短在两个月间,中国染疫死亡人数达100至150万,比官方公布的多出近20倍。
李恒青表示,现在中国政府通过严控保密和抓人,来掩盖疫情真相。他估计,真实死亡人数比150万还要多。
李恒青:新冠到底造成中国民众有多少死亡?都不知道,而且不敢公布,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机密。卫健委已经说了,超过80%的中国民众,已经被感染了,那言外之意是超过10亿人被感染。火葬场已经排队,有的地方甚至90天以后才能火化,北京郊区的火化炉,一直连续工作呀,不停的运转,最后炉子烧坏了。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如果按中国官方数字来看,中国在整个大流行期间的人均死亡率在所有主要国家中最低。但按照估计的死亡率水平,中国已经超过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官方死亡率,而这些国家从未采取过如此激进的压制措施,或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记者: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4.全球千顷填海项目烂尾近8成 促煞停5800亿「明日大屿」填海计划
港府传出财政危机之际,却拟继续推出「明日大屿」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计划,有关工程估算涉最少5,800亿港元,被批评是倒钱落海的「大白象」工程。香港有团体发表研究报告,指全球面积约1千公顷或以上的填海工程,「烂尾」比率接近8成,忧虑香港的「明日大屿」会步后尘,引起财政和生态危机,促请港府煞停计划。
香港「明日大屿」交椅州人工岛填海项目,公众谘询期将于下月底完结。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与研究组织「本土研究社」周四(16日)发表研究报告,在全球超过200个有海岸线的国家,筛选出52个规模和用途与「明日大屿」有可比性的大型填海项目,包括中国、韩国、印尼、丹麦等地。其中13个项目的填海面积达到1000公顷或以上,至少有10个项目出现空置、停滞、被腰斩等,「烂尾」比率达77%。
研究亦发现,大型填海工程普遍出现规划、财务或环境等问题。以韩国松岛国际都市为例,案例与「明日大屿」最具可比性,两者都出现重复规划的问题。韩国政府宣布短时间内填海增设3个性质相近的「经济自由区」,重复规划令商业地供应过剩,未能吸引外资进驻松岛,工程延误逾10年,大量土地空置,发展商亦发展利润更大的私楼项目,令规划愿景走样;最终市政府需动用公帑为这个烂尾项目「埋单」,更录得财赤。
报告显示,大型填海项目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私人主导」和「公私合营」。研究亦发现「明日大屿」所采用的「公私合营」模式,是失败率最高的大型填海项目,最后得不偿失。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表示, 从外国例子可见,人工岛项目失败率高,「烂尾」不是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非常普遍,忧虑香港「明日大屿」计划将步后尘。
黄肇鸿说:我们不明白政府哪来的信心,觉得「明日大屿」能独善其身,因为它(明日大屿)很多条件,与外国失败的例子很相近,政府的态度就是不理会,「我现时是赌一铺,迎难而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做一个有意义的公众谘询,如果没有公众论坛,让社会有一个正规渠道去表达意见,去表达外国的惨痛经验,很有机会政府只会重步后尘。
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陈可淳形容,政府动用庞大的土地储备去兴建人工岛,是一场胜算极低的赌博。
陈可淳说:问题是机率和成本,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到?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赌赢的机率极细,而且风险及成本极之高,无论是财政、环境的付出,还是公众利益方面,都是输的机会大过赢,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用土地储备,做一个那么高成本的赌博?
陈可淳指,多个环保团体多次批评,港府的「明日大屿」填海计划是「历来最鬼祟的3无谘询」,缺乏公布、谘询、公信力,质疑「3大愿景」变「3大危机」,质疑港府填海没有必要性。
陈可淳说:我们看到3大危机,就是核心商业区(CBD)未必做得成,与「北都会」抢资源,「绿色宜居」其实是公屋随时走数,变豪宅,所谓的前瞻创新一点也不创新,因为似乎步向的路途,都是一个重复犯错的命运,所以如果原本的愿景或目标都做不到时,为何还要填海?
团体批评,当局以「斩件」形式为「明日大屿」做环评,有淡化积累的环境影响之嫌。团体又指,「北部都会区」已有至少433公顷快熟棕地,当中100公顷更是闲置土地,政府须优先规划并善用,释放大量土地潜力,以助持续增加房屋供应,无须硬推「明日大屿」。
「明日大屿」是香港前任特首林郑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大屿山发展计划,以解决土地及住房不足的问题。港府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屿」计划的最新方案,建议1千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由3个岛屿组成,整个项目的总工程造价估算5,780亿港元,最保守估计相关卖地收益达7,500亿港元。
港府预料岛上会兴建19万至21万个住宅单位,料可容纳最多55万人口,并提供27万个就业职位,居民将无须跨区工作;同时,期望打造成香港第3个核心商业区,并采用15分钟生活圈规划概念,拟兴建途经人工岛、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以及人工岛连接港岛西和洪水桥的铁路,联通「北部都会区」、前海、深圳和港岛区,令香港交通运输网络更完善。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47人案】区诺轩认筹办初选论坛 称戴耀廷提跟《苹果》合作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16日)续审,拟认罪被告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份作供,称自己负责筹备选举论坛,当时在戴耀廷提议下接触《苹果日报》,论坛举行地点由《苹果日报》提供。庭上播放初选论坛片段,当中社民连岑子杰提及「未来最恐怖系《国安法》」,又指「我哋一定系齐上齐落」;民主党黄碧云高呼「一齐冲」,又被问「识唔识得唱愿荣光」。期间,旁听人士及被告栏内多次传来大笑。
「初选案」踏入第9天审讯,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高等法院)进行。继前一日控方向区诺轩问及新界东协调会议的情况,区供称会上邹家成曾质问戴耀廷为何「35+计划」中关于「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是用「积极」而非「会」的字眼,而戴耀廷尝试说服时,指字眼是希望可以「写得弹性少少」,并能够行前一步。控方今续提问当时的争辩情况,区诺轩提及,当时会议中,有人对民主党及街工过去的表现作出批评,「讲民主派过往太行礼如仪」,而当时邹家成建议即场就字眼投票但不成事,相关争辩最终亦没有相关共识,最终会议转为讨论该区应派出6张还是7张名单出选。
而针对「行礼如仪」一词,法庭传译员一度未能翻译,辩方大律师沈士文就建议译为「just go through the motion and
rituals」,法官陈庆伟再提议为「(just go through the)formalities」,此时各方均表示同意。
区之后续指,自己只曾出席两次新界东协调会议,并不清楚是否有第三次;法官陈仲衡就问区新界东是否跟其他区一样,同样有WhatsApp群组,获区确认,但同时表示自己没有特别印象,称自己只能覆看赵家贤的手机才能记得相关内容。
法官再向区求证他是否在有关群组中,以及为何需要查看赵家贤的手机?区再确认自己在该群组内,同时解释自己电话的WhatsApp纪录已被删走,「关于我嘅任何记录都已经铲走晒,喺被捕之前」,并透露他在被捕后,正协助警方调查时,就曾获展示赵的WhatsApp纪录。
控方之后一度欲问区诺轩是否能列出新界东WhatsApp群组内的成员名单,他就回应如能向他展示该群组名单,「我能睇番知有咩成员参与」,引来被告栏内部分被告大笑。法官李运腾则指,理解事发至今已一段时间,提醒庭上不是进行记忆游戏(not
a memory game),并跟区确认他是已忘记所有成员名单,抑或只记得部分成员;区就回应称:「要我逐一数出恐怕有错漏。」
区诺轩之后供述关于超级区议会的协调会议情况,称约在2020年5月8日之后,当时只举行过一次会议,除他跟戴耀廷外,其他出席者包括涂谨申、邝俊宇、王百羽及李予信。控方之后追问是否仍有其他人士出席,区一度称「应该暂时系……」,之后才提及岑敖晖的名字。他又指,有关会议很快结束,因当时各区协调会议已有共识,「我会形容系大局已定」,并补充戴耀廷在会上未有提及任何关于否决《财政预算案》的主张。他之后又确认,自己没有出席和参与新界西的协调会议。
控方随后就6次初选论坛的安排向区诺轩提问,区确认自己负责筹办初选论坛,忆述早在2020年3月跟戴耀廷讨论初选时,已预计要举办初选论坛,并指当时戴耀廷提议可联络《苹果日报》及其他媒体商讨合作。区指自己之后联络了一位《苹果日报》记者,表达希望举办论坛的意愿,另亦联络了「立场新闻」、「城寨」及「D100」,询问是否有意合作,与有关媒体代表开会后,落实决定在《苹果日报》大楼录制论坛,再分发予有关媒体,并在议定时间一同播放。
此外,区又供称,自己制作了「35+计划」的论坛须知文件,当中包括论坛的规则、主持及嘉宾名单、论坛的环节和流程等,并透过WhatsApp将文件个别发送予每个初选参加者或其代表,另亦发送至一个名为「PfD
35+计划」的WhatsApp群组,内有戴耀廷、赵家贤及锺锦麟。
至于初选论坛涉及的开支问题,区指虽然曾在记者会上表达不会以「35+」名义举办论坛,但谘询《苹果日报》一方的法律意见后,认为论坛应该要作选举开支申报,故最后都是以「35+」名义举办,相关开支则交由民主动力申报和安排。区续指,他有出席大部分的论坛,惟只是在场观察,而戴耀廷就「应该无去过」,惟及后在控方询问下,补充戴曾出席过一次,而赵家贤则全部没有出席。
控方其后播放选举论坛的片段,有辩方律师建议为善用时间,可先播放所有选举论坛片段,但控方就指不打算播放所有片段,而首个播出的选区为九龙西,期间引来庭上多次笑声。控方在庭上播出的片段长约1小时20分钟,区诺轩庭上确认出席者包括刘伟聪、黄碧云、刘泽锋、何启明、毛孟静、印度裔注册社工Jeffrey
Andrews(安德里)、冯达浚、岑子杰及张昆阳,主持人为吕秉权,其中刘伟聪、黄碧云及何启明为本案中不认罪被告,另安德里未有被起诉,而张昆阳则早已离港。
而在论坛的自由搏击环节,每个初选名单各有3分钟向对手提问,黄碧云成为被重点「招呼」目标,包括被冯达浚问及是否愿意在议会「一齐冲」,黄碧云在论坛中就回应称「一齐冲!希望一齐赢!」,此时即引来庭上一阵笑声,在被告栏内的黄碧云亦尴尬地笑,其他被告亦边笑边望向坐在最左方的黄碧云。
另外,刘泽锋就问黄碧云「民主党系咪会一齐揽炒?」黄碧云当时则回应指,「我哋系会用尽宪制里面所有嘅权力同埋手段,争取五大诉求」,又指如果否决《财政预算案》能促成此事,「我哋一定会做」;黄碧云之后再被刘问:「你识唔识得唱愿荣光?」黄就以回「我哋一齐唱呀」回应,再次引起旁听人士及被告大笑。
九西论坛片段中,亦有社民连岑子杰提及不相信政权永续,及以疫情为由打压香港人的示威权力,同时直指「未来最恐怖系《国安法》」;他另亦回应为何未有签署坚定抗争声明,直言「夹泛民意味太重」、「会创造一种撕裂」,强调社民连从没对《财政预算案》投赞成票,又指「社民连系第一个讲议会抗争嘅!宜家有
35个同我哋一齐喺议会积极抗争,我哋一定系齐上齐落!」;而刘伟聪就先后向岑子杰及张昆阳提问,包括向前者称:「你当我梁美芬丫,砌我丫」,指自己完全赞同任何性别人士可以结婚,但就扮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称「一男一女先系婚姻!」惹来庭上众人发笑。
九龙西民主派初选举论坛的片段今在庭上已播放完毕,聆讯周五(17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大陆山寨「ChatGPT」拒回应政治话题 党媒曾发文呼吁勿使用
本台于微信实测多款国产山寨「ChatGPT」,提问「习近平」和「蔡英文」以及「1989年6月4日」等均被指为敏感内容,部分触发「黑名单」。上周,中共党媒呼吁勿使用山寨「ChatGPT」。
近来爆红的美国初创企业OpenAI创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目前仍未获授权在中国使用,亦无相关公司在中国国内营运,但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向该公司支付少量费以取得有关功能,并接入自己的应用程式。在中国微信涌现一批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来自多间大陆科企。
本台实测其中2款版本,在对话前就被提示「使用微信服务需遵守
《腾讯微信软体许可及服务协议》及《微信隐私保护指引》」。记者问及「习近平是谁?」、「蔡英文是谁?」、「1989年6月4日是甚么日子?」、「白纸运动是甚么?」,均被对方分别以涉「你分享的内容可能包含敏感词汇,系统无法处理,请修正并重新发送你的问题」、「涉政治敏感不合规」或「存在自定义文本黑名单不合规」为由拒答。
而问到「李家超是谁」,有关程式则分别回答「李家超是中国大陆著名歌手、演员。他的代表作品有《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只在乎你》等」,或是「中国著名政治家」,但问到「香港特首是谁」、「介绍香港特首李家超」,对方就以涉「敏感」为由拒答。
美媒《彭博社》日前报道,于微信实测一个中国山寨版「ChatGPT」,提问「习近平是谁?」,获回覆指因内容「可能包含敏感字符」而要求重问,反映「中国AI研发的尴尬处境」。报道指,
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要应付中国复杂的审查机制是「困难重重」。
而《央视网》、《澎湃新闻》等中共党媒、官媒上周纷发文呼吁「山寨ChatGPT别再用了」,指当中或涉及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甚至《刑法》相关规定的可能。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日前防长:中国气球让日台有理由分享情报
日本执政自民党大老、前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近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指「疑似中国侦察气球」事件表明,日本和台湾需要分享有关潜在的共同空中威胁的「关键」情报。与此同时,在中国间谍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后,荷兰警方亦采取防范风险措施,减少使用中国制无人机。
报道引述小野寺五典说:「我们与台湾没有那些双边关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合作,但日本政府将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日本的岛屿与台湾的距离在100公里(62英里)以内,因此他们的飞机和船只经常在近距离运作。
虽然日本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东京担心,如果北京获得对这个自治岛屿的控制权,中国将危及日本的国家安全。
小野寺补充说,日本可以与台湾分享讯息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其亲密盟友美国,他说他在1月份访问了台湾,在那里他听取了关于中国对该岛构成的威胁的介绍。
日本周二表示,它怀疑中国的间谍气球至少有三次飞过日本上空,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
小野寺说,日本国防军没有拦截任何一个,但东京可能会放宽交战规则,允许日本战斗机击落它们,就像美国本月所做的那样。
他说:「如果一个物体下降到商业飞机使用的高度或坠毁,即使风险很小,它仍然对人们构成危险。」
日本周三表示,它已警告中国,监视气球侵犯其领空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说,2月4日被击落的气球是一架民用气象监测飞机。北京指责华盛顿将自己的气球送入中国领空,并在周二称这些物体也在其他国家上空飞行。
美国在其领空发现可疑的气球后,荷兰警方正在采取措施,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利用这些气球进行间谍活动。该国警方的一位发言人告诉荷兰《电讯报》(De
Telegraaf),荷兰警方将减少使用全部或部分由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这位女发言人说,这种危险是「真实的」。她说:「我们意识到了间谍活动的风险。」「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我们密切关注它们,并在必要时相应调整我们的措施。」
她强调,虽然警方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但他们并不使用中国的应用程式来控制它们。
在过去一年中,警方使用无人机进行执法、调查或援助提供2350次。这是前一年的两倍多。警方武器库中的一些无人机是由中国技术公司大疆制造的。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传中美商布林肯王毅于慕尼黑会晤
在美国军方击落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将同场出席在2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和中国近日一直在讨论安排布林肯和王毅的会晤。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说,目前还没有任何决定,会谈是否成事也属言之尚早。美国官员说,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上周在华盛顿的大使馆与中国高级特使就一个气球侵入美国领空一事进行了交谈,美国称该气球是为中国收集情报。美国官员说,克里滕布林克试图传达华府愿意恢复与中国的外交谈判的讯息,但前提是双方有一项共识,即美国的主权不会受到侵犯。
拜登政府一直试图在与北京的关系设立下官员们所说的「底线」,以防止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发现疑似间谍气球后不久,拜登政府推迟了布林肯的北京之行。布林肯原订在2月5日到中国,商讨有关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峰会。美国告诉中方,该气球对美国主权的侵犯跟访问的布林肯中国之旅目的背道而驰。
中国官员说,气球是用于研究目的,被「不可抗力」吹离了航道。
最近几天,北京的外交部指责美国自去年以来至少10次在中国的领空飞行高空气球。周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重申了这一说法,称自2022年5月以来,美国从其境内释放了大量此类气球,这些气球不断绕过地球,非法飞越中国的领空,包括西藏和新疆上空。布林肯和其他美国官员否认美国在中国上空放飞任何气球或侵犯中国领空。
《华尔街日报》引述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主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素(Daniel
Russel)表示:「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布林肯和拜登政府希望在他们都在慕尼黑的时候与王毅坐下来谈谈。」「这很可能会发生;中国人通常对这类会议装模作样,直到最后一刻才锁定这些细节。」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拒绝回答有关布林肯日程安排的问题,但表示布林肯在慕尼黑「将参加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乌克兰、对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受害者的援助以及美国对安全和国际规则的承诺。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将成为官员、立法者和安全专业人士在慕尼黑年度聚会上的主要议题,该聚会通常关注欧洲和华盛顿的优先事项。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慕尼黑的会议上预告了他反对华盛顿在世界秩序中的作用的政策。
现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的罗素说,美国官员也可能对中国及其监控项目进行一些公开抨击,同时私下与王毅或其他官员合作,以保持与北京的「工作关系」。他说,美国可能会就中国公司对俄罗斯战争的支持向北京发出警告。
无论布林肯和王毅是否会面,中国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都将对慕尼黑会议产生影响,美国议员对中国气球事件感到愤怒。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说,美国注意到与中国的外交挑战,包括间谍活动的指控。普莱斯周三在华盛顿对记者说:「我们也高度重视需要尽一切努力确保我们两国之间的竞争和潜在的冲突因素不至于实际演变成冲突,确保这种关系有护栏。」
气球争端对北京来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尴尬来源。中国一直在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以重置其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中国政府没有透露王毅在慕尼黑停留的细节,这是他在欧洲一周的行程中的一部分,但报道引述熟悉他行程的人说,预计他将在周六上午的演讲中谈到气球争端。报道称,这次演讲还将谈到中国对乌克兰持续冲突的立场以及中美关系。在北京最近取消了「清零防疫政策」并积极重返全球舞台之后,他可能会表达北京渴望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
据熟悉计划的人士称,王毅预计将在慕尼黑举行一系列双边会议,包括与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Dmytro
Kuleba)的会议。王毅在欧洲之行中还将访问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罗斯。
另一方面,布林肯还计划在慕尼黑之后访问土耳其和希腊,这也是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努力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一年前入侵乌克兰之后,北约将扩大到包括芬兰和瑞典,前提是得到土耳其同意。
在土耳其,布林肯将在安卡拉会见官员,并参观该国南部地区的地震救援工作。
官员们说,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将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就支持乌克兰问题发表演讲。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报复美国 中国制裁洛歇马丁雷神
中国周四(16日)宣布对洛歇马丁(Lockheed
Martin,大陆译作「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Raytheon)公司两间美国国防公司实施「罚款」和「制裁」,令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彭博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周四于官网发布公告表示,洛歇马丁公司和雷神科技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原因是它们参与了对台军售。根据该声明,这些公司被处以自2020年9月该名单首次生效以来对台湾武器销售合同价值两倍的罚款,并将被要求在15天内支付。
中国认为民主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长期抱怨美国向该岛提供武器。
在声明发布的前一天,中国曾警告说,它将对美国侵犯其主权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并在周四指责美国在目前关于气球的争议中「反应过度」,从而危及两国关系。然而,中国最新宣布的制裁措施可能会使这一争端进一步升级。
华盛顿指出,该国高空的中国气球涉及间谍活动并将其击落,而中国则声称它是一艘收集天气数据的民用飞艇,只是偏离了航线。
目前还不清楚最新的制裁是否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在本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的会晤。当气球争议爆发时,布林肯取消了原订在2月5日到访北京的行程。
《彭博社》引述香港城市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政治的助理教授刘冬舒指出:「这是向美国发出的讯息,但也是为了向国内民众交待,以展示中国的『强硬立场』。」「经济后果可能不像政治后果那麽强烈--这些公司不在中国做生意。他们可能会因为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而面临一些限制,但仍然主要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与之前宣布的对这两间公司和其他美国国防公司的「制裁」一样,这些措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因为这两间公司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很少。《彭博社》在工作时间以外给雷神公司的电子邮件没有得到回覆,给洛歇马丁公司的电话也没有得到回覆。
中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政府将禁止与这两间公司的贸易,并禁止这两间公司对中国的新投资。声明说,如果他们不在15天内支付罚款,中国外交部可能会增加罚款。
此外,它将取消和禁止这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居留许可,并禁止他们进入中国。
独立顾问公司Plenum的北京合夥人冯楚成向《彭博社》表示:这一行动「表明中国的报复行动仍然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克制的,是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回应,中国在过去曾多次对此提出抗议。」「中国没有将其制裁武器化,这与中国的长期政策是一致的。」
中国过去曾威胁要对损害其国家安全的美国实体进行制裁。2020年,它表示,在美国国务院批准向台湾出售武器后,它将对波音公司的国防部门、洛歇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实施未具体说明的制裁。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事实查核│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是「美版切尔诺贝利」和「史诗级的灾难」吗?
一分钟完读:
最近,美国俄亥俄一列脱轨的火车及其后续的危化品爆燃事件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事故发生一周多后,中国的官方媒体持续聚焦这一事件,称其为「美版切尔诺贝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谴责美国媒体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鲜有报道」。多个外宣媒体极力渲染污染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将其描述为一场或将持续数十年,影响范围覆盖俄亥俄、宾州乃至纽约州的「史诗级生态灾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与美国国家环保局联系,了解事故进展,并采访化工专家和查阅类似事故的历史资料,发现部分中国媒体的报道和外交部评论脱离事实、夸大误导受众,与中国国内类似事故的对待方式采用「双重标准」。
完整版:
2023年2月3日晚8点55分左右,美国俄亥俄州东部小镇东巴勒斯坦发生一起火车脱轨事故,50节车厢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0节车厢内装载有危险化学品,包括5节车厢内的液化氯乙烯。
2月6日,为防止次生灾害,当地强制疏散了周边居民,并对易燃易爆的氯乙烯进行人为的控制燃烧。爆燃的大火引发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质疑和担忧的声音,引来美国本土及国际媒体相继报道。
事故发生一周多之后,诸多中国国内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账号开始聚焦此事件。
《北京日报》公号平台「长安街知事」和《观察者网》等媒体称其为「美版切尔诺贝利」,CCTV在新闻联播、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社会与法频道等多个栏目和频道滚动播报了这一场「毒云漫天」的灾难。「北美省钱快报」等以北美留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史诗级灾难」,「一亩三分地」等留学生论坛公号则称「华人都在囤水」。
在本周二(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并在会上表示:
「我们想问的倒是为甚么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对『北溪』管线遇袭的最新调查以及美国火车事故致化学品泄漏,危及美国居民生命安全的这样重大的事件鲜有报道。据我们了解,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事实上,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福克斯等媒体均持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关注和报道。中国媒体在报道时候使用的图片、视频、居民访谈内容等基本来自于这些媒体。
但与美国主流媒体不同的是,中国媒体的报道在几个方面存在不实之处或夸大事实之嫌:
关于「封锁消息」:环球网等媒体将「非裔记者现场报道被捕」写进新闻标题,谴责美国政府试图隐瞒真相,封杀报道,甚至涉嫌用「气球事件」来转移视线。但事实上,记者Evan
Lambert被捕是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做直播时,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所致,并非因为政府阻挠媒体报道该事件。由于言论自由在美国受宪法保护,美国各级政府也没有机构能够干预媒体报道行为。
关于化学品的泄漏量:「纽约消费指南」、「一亩三分地」等媒体在标题中强调「万吨致癌物泄漏」,但据查核,事故火车5节车厢载重量总共达数百吨,官方并未通告所涉氯乙烯准确的量,但美国媒体多采用10万加仑(约462公吨)的估算量。事故现场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品,与氯乙烯一样,绝大多数已经被控制燃烧掉,并非尽数泄漏至环境中。
关于环境影响:中国多家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和网络自媒体都使用了「美版切尔诺贝利」、「毒云漫天」、「史诗级灾难」等词来描述俄亥俄州的此次事件,然而根据亚洲事实查核中心向环保局和专业人士的求证,这些形容词都有明显的夸大之嫌。
周二,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报事件相关情况,称EPA在火车脱轨后5个小时内就赶到了事发现场,参与应急处置。2月6日,5节车厢中装载的氯乙烯被引导进沟渠中,进行了「受控燃烧」。
环保局在事发地周边设置了12个空气污染物连续采样点,检测项目包括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在内的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
和燃烧可能产生的光气、硫化氢、氰化氢和氯化氢等有害物质。截至8日,任何与事故相关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都没有达到足以引起关注的浓度。
在这期间,EPA还检测了空气的可燃性和一氧化碳、颗粒物等多种物质,氯乙烯受控燃烧期间,检测到细颗粒物PM2.5有所超标。至周二,环保局也根据当地居民提出的要求,帮助396户居民完成了室内的空气质量检测,没有检测出氯乙烯和氯化氢等物质。
环保局解释称,该地区和数十英里外的居民可能会闻到从现场传来的气味。
这是因为受控燃烧的副产品具有低气味阈值,人们能闻到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远低于被认为有害的浓度。
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方面,环保局第五区分局也在与地方环保部门配合,开展进一步的检测,迄今为止所有的环境检测报告都可以在EPA官网查看并下载。同时,环保局向事故责任方Norfolk
Southern铁路公司发了函件,通知了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环境清理和修复成本,也向当地公众公布了谘询电话和即时更新的信息公开页面。
就职于中国氯硷工业协会一位匿名化工专家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氯乙烯和大多数石油化工类的VOCs一样,既有毒有害并且易燃易爆,如果发生泄漏,一旦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破坏力极大的爆炸。同时,它又是易挥发和降解的污染物,泄漏到大气环境中很快就会扩散和降解,或者参与到光化学反应中生成臭氧和雾霾。所以,其事故风险主要是易燃易爆属性带来的破坏性风险,还有高浓度条件下的急性毒性风险。而其慢性的致癌风险主要是长期接触这类化工品的专业人士才可能有的职业病风险。
中国氯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氯乙烯等特征污染物有严格的限制,但也不是不允许排放,主要是排放浓度控制,不会做排放总量的控制。近年来,行业针对包括氯乙烯在内的VOCs会有总量的控制,也是因为控制雾霾的需要。氯乙烯本身不稳定,发生爆炸后,也会有大量氯乙烯被瞬间燃烧掉,环境空气中很快检测不出来也是正常现象。
2018年11月28日凌晨,中国化工集团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大量氯乙烯扩散到厂区外公路上,遇明火导致发生爆燃,造成24人死亡,21人受伤。当时,爆炸产生的浓烟、火焰和刺鼻的气味让很多居民连夜逃离,而张家口市环保局当日上午的检测结果也是相关污染物未检出。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在电视上说:「现场的环境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大家可以回到自己家里,不要担心了。」
不过,在本周三(15日)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中央电视台则质疑俄亥俄州当地政府「两天后就宣布事故区域居民空气质量符合空气质量标准,疏散居民可以安全回家。」并详细解读氯乙烯的危害,称当地民众担忧生存环境遭到污染。
同样「双重标准」报道两个国家类似事故的还有新华社,在报道张家口事件时,新华社向民众解释氯乙烯「不会造成持久的环境危害」,而报道俄亥俄州事件时,新华社则强调民众对环境可能遭到严重污染的担忧,并解释称氯乙烯燃烧产生的光气曾在一战中被用作化学武器。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媒体在报道俄亥俄州化学品泄漏事件的环境风险时扩大和渲染了其影响,误导中文媒体的受众。同一种化学品氯乙烯的危险性,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呈现了双重标准,在报道中国国内事件时解读为「容易降解」、「不会造成持久污染」,而此次事件中的则解读为「剧毒」、「化学武器」。
11.【立场案】控方指何桂蓝专访配合初选 邹家成专访近乎「港独」
香港「立场案」周四(16日)续审,控方继续围绕涉案文章盘问前总编锺沛权,质疑《立场》为配合参加初选的前《立场》记者何桂蓝,重推她的专访,指报道写法「将事实同埋意见捞埋一齐讲」。锺沛权强调一向是配合新闻事件重推报道,绝无吹捧或赞扬意图,又指人物专访是希望受访者可如实交代自己想法,就算主张激烈,亦不是煽动;控方另外又质疑邹家成的专访倡议「香港民族」近乎「香港独立」,锺沛权认为两者有别,更指即使邹的言论激烈,不等于主张港独,对邹是否要港独或有否干犯颠覆罪行,他不作判断。
立场案于区域法院踏入第31日审讯,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在庭上续就《立场》访问初选候选人何桂蓝的文章盘问锺沛权,质疑文章的焦点角度及内容刻意铺排。锺沛权就回应,做新闻不会有意图吹捧或有利于受访者,重申访问何是因对方是瞩目政治人物,而她最大的政治资产,是从做记者累积下来的声誉民望,故文章作者重点放在何角色上的转变。
伍淑娟就质疑,若焦点是跟何桂蓝的记者角色有关,文章中可以不提及有政客贪钱,称有人「当选是为名、利、权」;锺解释文章风格五光十色、百花齐放,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带读者进入记者角色转变的焦点」,重申传媒的角色是让参选人详细交代其政治主张,绝无意图吹捧或赞扬某政治人物。
至于该文章的发布日期和时间,首次为7月7日,然后于7月12日初选前夕,即7月11日的凌晨再于《立场》的Facebook
专页重推,伍质疑是故意安排。锺就回答指Facebook有时间掣功能,当时《立场》想维持社交媒体24小时运作,而非港人的读者最活跃接收资讯的时间多在香港的凌晨,故部分文章会配合重大新闻事件于深夜再次发布。惟此说法引来伍淑娟反覆质疑,指《立场》「一早谂定」要重推何的文章,锺就多次重申,只是配合新闻事件而发布。
控方之后转为引述该专访内容,逐句向锺沛权提问,包括引述该文章最后段落,当中提到「如果那安静是建基于六百几人被告暴动,那不是平静吧」,指该段落予人感觉「总之600几人被控暴动系唔啱嘅」,指文章「将事实同埋意见捞埋一齐讲」。锺沛权就回应,人物专访就是希望受访者可如实交代自己想法,,何桂蓝当时作为主要角色,选择某条政治路线,为何会对本港局势有如此结论,可呈现其当时的精神面貌。
不过,控方续指,应在事实基础下才发布相关内容,惟锺认为,政治人物解释其思想变化的根源,不论认同与否,都需要如实纪录,不能断章取义。惟控方续质疑指此类内容或令读者接受「香港差到甚么地步」此说法为事实,锺沛权就再次解释,涉及政治人物的专访,会希望呈现对方真实想法,该政治人物以甚么手段达致政治目的,港人只有在充分资讯下,才可决定有关主张和行动是否值得支持。
至于控方又指,如当中涉及非法或煽动言论和主张,是否都如实报道时,锺就回应,只要有关言行不会引发即时暴力、损害公众健康,或诽谤他人,便应尽量如实报道,并认为「提出嘅意见主张,即使激烈嘅,我唔觉得系煽动」。
对于《立场》把同系列另外两篇有关邹家成及梁晃维的报道下架,但保留何桂蓝的专访,伍淑娟质疑是否因该文章是「招牌文章」,或「立场姐姐何桂蓝系招牌」?锺沛权作出否认,一度哽咽回应若非无可奈何,「唔想将历史记录删走,咁嘅环境下做传媒,有人说法系留个历史初稿,可能千疮百孔,都叫一部份,(文章)可以留得低都想留低」,并反问:「点样可以令你明白,我哋做传媒、做新闻系点样思考、珍惜自己做返嚟嘅内容呢?」
控方再追问,锺是否认为何桂蓝专访「无问题」?又质疑为何不加入「受访者言论不代表媒体立场」等免责声明「加个『头盔』咪可以保护自己罗」。锺沛权就回应,指香港如果有真正履行《人权法》、《基本法》承诺或赋予的言论自由空间,有关文章是可以发布,并不会有问题,亦否认是以此文章欲测试政府的底线,并强调正常读者不会觉得被访者言论是代表机构立场。
至于何桂蓝曾在专访中提倡「同中共周旋,要同佢打过」,控方指会严重引起读者憎恨中央、讨厌港府,锺就回应指批评当权者及政府的声音,在开放社会中属普遍,回归前后亦曾容许激烈批评中央的声音存在,反指「可能正正系政府点对待批评声音,如果批评异见,更加会惹起憎恨」。
伍之后转为以邹家成的专访文章《【专访】由「无人识你喎」到新东初选出线
邹家成:证明本土理念系有得赢(卢斯达)》一文展开盘问,锺指访问邹,是因对方在初选中高票胜出,票数甚至比传统民主派人士多,是值得关注人物,加上他的政治主张激烈,极可能被取消参选资格,故认同应采访他作详细的记录。
不过,伍指邹家成否认一国两制,表示香港民族要对抗中华民族,是年轻的本土主义者,高举「香港民族」一词,同时指该词用法「有好多人都唔同」。
锺回应称,过去有人提倡香港民族主义要「中港区隔」,认为有人提倡香港民族主义,建立更强的香港人身份,争取更全面的香港自治,进一步「中港区隔」,但不等于主张香港独立。不过,控方就指,邹表明要反中国殖民、反一国两制,认为是指向香港要脱离中国成为一个更大的民族,近乎香港独立。不过,锺重申指邹的言论虽有强烈族群主义,但相信只是想强调族群利益,未必有宪制上港独的意思。
至于邹的政治主张提出要夺权,控方质疑是属颠覆,但锺沛权认为,当中要有具体行为才可构成罪行,单凭言论能否构成犯罪他则不懂判断,并补充邹的用字会较激烈,惟亦要考虑他具体的手法。对于邹下一步是否想港独,锺拒绝判断,又指因为不想影响邹家成正在审讯中的案件,并补充指香港民族主义跟他认同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有冲突,故自己对此抱有怀疑,但作为传媒,只会留意提倡有关概念人士往后的发展。
立场案将于周五(17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香港人口持续下跌去年减少近7万人 6万居民净移出
香港人口持续下跌,港府公布2022年底人口数字,去年底香港人口为733万3200人,较2021年减少6.99万人,跌幅0.9%,并录得6万名香港居民净移出。港府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预期与世界各地恢复正常往来,疫情对人才流入的影响将会消散。
根据港府统计处的数据,香港居民净移出趋势持续,去年香港居民净移出为6万人,较2021年的2.73万人增加,亦创2019年以来新高,若计及2.12万名单程证移入,仍录得3.88万净移出。
港府重申,净迁移涵盖香港居民以工作、读书和移民等各种目的进出香港的流动,香港居民离境时亦无须向政府申报外游目的,因此政府没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统计数字。又重申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
港府发言人指,疫情令跨境行程受到影响,移入香港的人数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继续处于低水平,于防控措施逐步放宽后,直至年底慢慢回升。又相信疫情影响人才流入,尤其是持有短期工作签证或进入许可者,指去年下半年人口跌幅已较上半年有所收窄,反映香港人口流动已开始逐步复常。
港府预期,随著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各地恢复正常往来,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将进一步复常,影响人才流入的有关因素会逐渐消散。
香港已连续3年录得人口净迁出,合计减少13.52万人,若撇除单程证移入人士,3年累流失18.53万人。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澳运煤船未确定能通关离开中国 两国部长稍后晤将提公民被扣问题
由于中国放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禁令后海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至少有一艘运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船只被迫改道离开中国。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中国官员将在未来几天举行会议,讨论放宽贸易限制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强调,届时将再次提出澳籍华裔记者成蕾和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在中国被拘留的问题。
《路透社》引述金融市场数据公司路孚特(Refinitiv)和商品数据网站Kpler的资讯指出,「BBC马里兰号」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码头拖运了约1.2万吨动力煤,在中国江苏省常熟港等待了五天没有卸货后,于周四前往越南的头顿市
(Vũng Tàu)。
常熟海关官员和中国海关总署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这艘运煤船的改道显示恢复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进展并不顺利。两年前,当澳大利亚政府要求独立调查新冠病毒起源,以及在5G电讯基建上以国安理由封杀中企后,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煤炭实施非正式禁令;但去年澳大利亚大选之中执政自由党败选工党上台,近日中国政府终于部分放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BBC马里兰号」是首批从澳大利亚抵达中国的船只之一。
目前还不知道是谁购买了「BBC马里兰号」的煤炭。三名煤炭交易商说,这批货物不是由获得北京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许可的四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拿走的。
一位匿名中国煤炭交易商向《路透社》表示:「那艘船的目的地改变向市场发出了一个讯号,即中国当局并没有完全取消对澳大利亚煤炭的进口限制。」
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官员之间的会晤表明两国外交关系正在改善,市场期待更多公司被允许引进澳大利亚煤炭。一些中国煤炭贸易商已经下了订单。
据中国当地传媒和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能源投资公司在「虎东」号(Tiger
East)上装载的一批澳大利亚煤炭已经通过了海关检查,中国宝武集团在「魔蚀」号(Magic Eclipse)上装载的另一批货物已经在湛江港卸货。
未能获得清关的贸易商将不得不重新安排货物的运输方向,或者在等待政策变化的同时,在中国港口寻求卸货空间。
虽然有货船已把煤炭卸货,但《路透社》援引另一位不具名贸易商表示:「我们还没有听说过任何煤炭贸易商成功通过清关的案例。」
由于需求疲软导致库存增加,中国国内煤炭价格暴跌,因此贸易商认为引进澳大利亚煤炭的窗口期很窄。
按成本加运费计算,发热量为5500千卡的澳大利亚动力煤在中国的交易价格约为每吨135美元,而中国国内的煤炭价格约为每吨1000元人民币(146.00美元)。
另据《彭博社》报道,在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表示两国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之后,澳大利亚和中国官员将在未来几天举行会议,讨论放宽贸易限制的问题。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Don
Farrell)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紧张局势「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尽管部长确实对我说,『冰冻期已经过去,我们现在正走向温暖的春天』。」
王文涛在2月6日的会谈中对法雷尔说了这番话,这是2019年以来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之间的第一次会谈。法雷尔还表示,他希望在向中国出售木材、葡萄酒和乳制品方面取得突破。
鉴于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夥伴,这样的结果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是一剂强心针。这对上台8个月的工党政府来说也是一个胜利,与中右翼的上届自由党政府相比,工党政府对北京立场较为温和。
此外,美联社报道,澳籍华裔记者成蕾和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在中国被拘留的问题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政府的优先事项,释放他们的问题在所有部长级会议上都被提出。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在周四的国会听证会上说:「由于这些案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优先事项,我们确保而且总理也确保在与中方的双边接触中提出这些案件。」
这包括在2022年20国集团会议期间,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斯(Anthony Albanese)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直接向他提出这些案件。
黄英贤在去年年底的北京之行也提出了这一问题,贸易部长法雷尔在本月与王文涛举行视像会议时也提出了这些问题。
成蕾的判决已被第四次推迟,现在推迟到4月19日,而杨恒均的判决则定在4月9日。
澳大利亚外交部助理部长杰拉尔德(Ian
Gerald)在听证会上说,二人的判决一再拖延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很有问题,而且对澳大利亚人面临的指控也没有进一步的澄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杜耀明评论】立法会初选案,法庭在审讯甚么?
立法会初选47人案堪称是香港的世纪审判。受审问的不仅是众多追求民主的政治人物,不仅是香港人的政治自由和宿命,更有那些视法庭代表法治,是庄严神圣之地的法官。
整件事源于法律学者戴耀廷倡议民主派集中力量,通过选举夺取立法会过半议席,以否决财政预算案迫使行政长官下台为手段,要求特区政府回应反修例运动的「五大诉求」,包括落实《基本法》对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全面普选的承诺。
计划是以政治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反对派意图按照《基本法》的游戏规则与北京博弈,即否决预算案,行政长官须按规定解散立法会再重选,新议会再次否决预算案的话,行政长官得马上辞职。反对派相信,北京若要避免政治危机,或会从善如流,认真回应「五大诉求」。
立法会按既定程序罢免行政长官,形成政治压力,做法不涉暴力更合宪合法,但在当局眼中却是大逆不道。根据控方的指控,该计划是通过非法手段,严重扰乱、破坏特区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无差别否决政府财政预算,迫政府解散立法会,导致行政长官辞职,以达致颠覆政权的目的。
但连串问题就来了。有关否决财政预算案的一条,《基本法》没有改过,人大常委会也没有解释过,何时变了「非法手段」?否决财政预算案若都会扰乱、破坏政权职能,何不老实写明不得否决财政预算案?若说有些情况否决了也不会扰乱政府职能,那又是甚么情况呢?既然没有厘清,又怎能说是非法手段呢?
指控中的「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看来是违法行为,若是「无差别支持财政预算案」(如议员批评简约公屋又通过建屋拨款),又是否合法?不过,《基本法》没有记载,若说《国安法》不容许,因为此举颠覆国家政权,但问题首先是,要求政府回应「五大诉求」否则否决预算案,事出有因,目标明确,即使你不同意,怎能说是无差别的否决呢?再者,支持或否决预算案是执行立法机关的职能,政权机关若包括立法机关,那么否决何尝不是发挥其职能,又怎能说破坏政权职能?退一万步说,即使政府施政受到干扰,但不等于颠覆政权,或者意图颠覆,因为否决的目的是要政府面对现实,回应「五大诉求」。再多退一万步,即使政权给「颠覆」了,但否决预算案始终是合法手段,但可以用合法手段去「颠覆」的,又是否颠覆呢?
控方指控千疮百孔,对十四名被告的罪行简述也流于片言只语,加上47名被告意见纷繁,目标不一定相同,控方能否实证各人有共同目标丶共同行动,或者凭着「合谋者原则」(或称共同串谋者原则),由个别组织者的想法推断其他人,当中有否穿凿附会,而法庭最后如何裁断,尚待观察,这里暂且不表。
不过,十分明确的是,戴耀廷倡议的计划,根本是言过其实又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真正目标是延续反修例运动的声势,多于对政府施加实际威胁。政府检控的47人之中,五人负责组织初选,其馀42人有意参与立法会选举,其中33人初选胜出。据组织者的估计,胜出者将会取得27至29个议席(直选23席、超级区议会三至四席、卫生服务界一席)。
换言之,在直选采用比例代表制和欠缺功能组别候选人的支持下,倡议者不可能不知,就算达标全取29席,离开过半数议席(36席)的目标远甚,根本无法否决预算案。倘若结果就是目的,否决预算案不是他们的目的,所谓夺取立法会过半的计划,不外是民主派及本土派合力争取最多议席的宣传声势。因此,再多退一万步,就算否定预算案可以颠覆政权,但计划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因为没有足够票数。
眼下的法庭审讯丝毫不苟,例如一再要求证人澄清,戴耀廷推动立法会初选时,是推销否决财政预算案或是一般的否决政府议案,看来法官都全神贯注于戴耀廷的「揽炒论」,在空中楼阁之中努力研究否决财政预算案如何导致立法会解散及一国两制瓦解。不过,现实中,议会没有也不可能因为戴耀廷倡议的计划而解散,反而北京只须一个决定,符合国际人权规范选举方法所产生的立法机关,也可一朝连根拔起,改由官员批核参选人资格,成就政治光谱近乎清一色的议会,香港也从此不一样。
但这又与你何关呢,庄严的法庭。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文韬政论】中共在全球范围侵犯各国隐私成瘾
近年中共的扩张野心已经逐渐外露,无法再躲躲藏藏。近日发生多宗美国击落中共间谍气球的事件,令中共处于十分尴尬的状况。北京政府极力否认这是故意安排的,而且这些都是气象气球。美军在2月4日派出一架F-22战机将第一颗气球击落,在击落后,美国国防部表示,这是中国近年来至少第5次使用类似技术入侵美国领空,在德州、夏威夷、关岛和佛罗里达等四地上空都曾发现类似的气球,其中三次是在前总统特朗普任内发生,但直到近期这些气球才被确认为间谍气球。
为甚么连美国国防部都只是近期才发现这些气球是间谍气球?间谍的精粹是伪装,无论是人或物体,伪装就是掩饰原来面目及行动的真实目的。中国的伪装是相当独到的,渔船实际上是军用艇所伪装的,间谍气球伪装为气象气球也不足为奇,他们能做到令具有高度警觉性的美军都掉以轻心,真的以为那些是气象气球。
美国国务院于2月9日指出气球不是一般的「气象气球」,气球是中国解放军所指挥,并拥有资讯蒐集能力。美国众议院同日针对此事一致通过谴责决议,认定中国间谍气球公然侵犯美国主权。国防部担心类似事件可能仍会发生,事实上,据报道,在拉丁美洲、欧洲、东南亚、东亚和太平洋也都发现过其他的中国间谍气球。
拥有资讯蒐集能力的间谍气球进入领空在政治上的语言是「侵犯主权」,但如果是气象气球的话,算不算侵犯主权?对美国而言,如果只是气象气球,他们根本不介意。令美国人不安及不满的是,他们不晓得这些间谍气球是用作甚么用途。常识告诉我们,相对于精密的间谍衞星,那些气球的构造即使再复杂,也不会有太大的军事威胁。所以重点在于美国人感到隐私权被侵犯,不管侵犯者的目的是甚么,隐私是要得到充分保障。中共刚好是最不尊重隐私的政权,他们以掌握他者资讯为乐,中国对科技的掌控能力足以令他们乐此不疲地侵犯他国隐私。
当然在和平时期,这种间谍气球作用不大,但若处于备战状态,那么就相当重要。故此,这些间谍气球有否入侵台湾领空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宣称台湾有不具名官员披露「其实每个月都出现」,但国防部情报将领公开否认,并声称台海周边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气球,若是有而又进入领空的话,一定被会击落。即便如此,大家亦不能掉以轻心,时刻防范中共的间谍活动。
- 梁文韬(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6.【财经自由讲】中国会否步入长期衰退 两项数据足以预视未来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居民贷款只有35000亿人民币,同比下挫逾一半,并创下自2014年以来最低累计新增量。到今年一月,防疫措施基本上已全面放松,但1月居民信贷只新增2,572亿元,是2013年以来的新低,居民按揭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
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却暴涨,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6.87万亿元,比对上一年同期增加接近一倍,总存款额再破纪录。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两项数据均向相反方向发展,显示中国经济不但无法复常,更指向步入上世纪日本长期经济衰退旧路。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