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10月17日
1.港示威者被拖进中国驻曼城领事馆围殴 英中外交风波一触即发
中共「二十大」开幕同日,一批香港示威者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中国领事馆外抗议,期间有疑似使馆人员冲出领事馆毁坏示威横幅,一名香港示威者一度被拖进使馆范围内,并遭拳打脚踢,后被当地警员救出。事件引起在英港人忧虑,更上升至外交层面,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谴责事件,新任外委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促请英国外交部,传召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
在英国中部城市曼彻斯特,一场在中国领事馆外的和平示威,最后在一片混乱中收场,更使本已紧张的英中外交关系再掀波澜。事原曼城港人组织「捍卫港人阵线」在周日(16日)中共「二十大」开幕同一天,发起「对准政权,包围中国领事馆行动」,反对习近平连任继续打压人权。
习近平漫画海报引起冲突
综合目击者口述、现场图片及影片资料,中国领事馆两名非华裔保安在活动开始前,即表示使馆外行人路属「私人地方」,表示要按馆方指示移除示威海报。当地警员向示威者澄清,使馆外行人路属公众地方,示威者有权放置示威物品
,示威者于是在使馆外行人路放置写有「天灭中共」等字句的直幡,以及一幅讽刺习近平的巨型漫画海报。
主办方开始发言后不久,即有约10名身份不明人士从使馆步出。其中一名戴口罩的银发男子把直幡踢倒
,另有两名身穿避弹衣和头盔的男子,把讽刺习近平的巨型海报搬进使馆,触发激烈冲突。混乱期间,一名香港示威者被多名疑似使馆人员拖进中国使馆闸内。现场片段所见,多名戴口罩的疑似中方人员向他拳打脚踢,其后一名当地警员把他拉走。
被殴港人生死一线间 被英国警察救起
遇袭受伤的香港示威者Bob周日(16日)晚接受本台访问,在医院等候验伤的他,仍然惊魂未定。
Bob
说:4个人把我扯进使馆闸内,然后把我按在地上不断打,打了整整1分多钟。最后有一个警察冲进来,一把将我拉走,不然我被打死都不足为奇,大家可能就眼睁睁看着我被活活打死,不被打死也会重伤,因为他们当时准备关上大闸,一旦大闸关上了,警察就不能进来救我了。我现在的伤主要在头和背部,脸被抓花了,眼角和颈都有伤痕,背部有些瘀伤和抓痕。
Bob表示事后翻看现场照片和影片,才发现有一位警员一度想阻止他被拖进使馆范围,但一人难敌5名大汉,又迟疑不敢踏进中国领事馆范围,只能看着他被拖进使馆闸内。幸而有另一位警员勇敢踏进使馆,才把他救出。他表示,他向该名警员道谢时,对方回覆「我其实不能进去」,然而情况危急,只能先救人。
虽然险被抓走,但Bob无悔参与示威,并计划继续追究责任。
Bob说:我也会有恐惧,但当时也不能想那么多,因为坦白说,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我害怕的话,我也不会出来示威。现在也是等验伤,我会另外报警记录口供,进一步追究责任。我明白这件事之后会上升到外交层面,也轮不到我发声了,但至少程序上是要这样做。
目击者:被拖进中国使馆后或「被送中」
当时在现场进行网络直播的港人CSL向本台表示,他也一度被疑似中方人员控制,而当时闸外其他港人曾经反击,把几名戴头盔的疑似中方人员按倒在地。他表示,当日中国领事馆并不对外开放,因此没有料到会有使馆人员在众目睽睽下以暴力方式处理事件。他表示若非当地警方迅速介入,后果不堪设想。
CSL说:被抓进去的香港人可能会被继续殴打,打完以后可能不会被放出来,甚至有机会把他洗脑、送中。这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可以把人拉进去殴打,你其实已经制止了事件,你已经拆了标语,那你应该回到使馆,而不是继续捉人殴打,打到他受伤。
现场影片所见,冲突开始时踢倒示威直幡的银发男子,在袭击事件后和其他人回到使馆内,并轻拍其中一名施袭者的肩膀。有目击者比对现场影片和资料相片,认为该名银发男子无论身型、发型和样貌,都和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相似。本台已去信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了解,至截稿前未获回覆。
中国使馆:侮辱中国元首画像不能接受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引述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表示事件是「一小撮『港独』分子未经批准」在领事馆外聚集,并悬挂「侮辱中国国家元首的画像」,形容「这种恶劣行径是任何国家的外交领事机构都不能容忍和接受」,对此「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要求英方「确保我领事机构和人员的安全与尊严」。不过对于施袭者是否中方人员,领事馆未有回应。
英国大曼彻斯特警察(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回覆本台查询,发言人表示事件发生时,现场警员即时化解局面,目前正进行调查。发言人补充,事后警方在该地区制订了巡逻计划。对于事件中怀疑有英国警员进入中国领事馆范围,曼城警方最近回应,基于担心该示威者的安全,警员进行了干预并将受害者从领事馆拉走。暂时没有逮捕任何人,调查仍在继续。
英议员谴责中方 外委会主席凯恩斯促传召郑泽光
事件即日迅速上升至外交层面,英国广播公司引述英国外交部消息,表示正就事件寻求紧急回应。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也群起谴责中方所为,新任英国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即晚在推特转发相关相片及影片,表示中国驻曼城总领事很可能参与袭击香港示威者,促请英国外交部传召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
凯恩斯说:中共不能把殴打示威者、否定言论自由的做法带到英国街头。中国驻英国大使应被传召,如果有任何中方官员殴打示威者,他们必须被驱逐出境或被起诉。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创办人、英国保守党前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又译史密斯),就敦促英国政府要求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道歉,并把涉事者送回中国。多名工党议员及上议员,都纷纷批评中方在英国土地上打压和平示威。
在英港人群体联署 促英方彻查
事件也引起在英港人社群的愤怒,示威主办方对事件表示震惊,谴责中共在英国境内以暴力干预和平集会,促请世界各国重新审视中国海外使领馆的合法性。曼彻斯特港人及组织发起联署,要求英国外交部及外相柯维立(James
Cleverly,又译祁湛明),立案调查涉事中国领事馆职员有否违反英国法律及国际法,目前已有大批港人组织及个人参与联署。
联署人之一、「英国港侨协会」创办人郑文杰向本台表示,事件令人难过、震惊及愤怒,认为中方人员践踏和平发声自由,更涉及刑事毁坏和人身袭击等刑事罪行,促请英国警方彻查事件,并寄望英国政府传召中方代表阐明立场,禁止中方代表继续在英国肆无忌惮威胁港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一(17日)例行记者会上说并不了解情况,中国政府驻英使领馆一贯遵守驻在国法律,希望英方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和维也纳外交领事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为中国驻英使领馆正常履职提供便利。但发言人汪文彬的回复内容却没有出现在中国外交部的网站上。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香港「言论自由年报」改由海外发表 《国安法》下小型独立媒体举步维艰
过去 29
年由香港记协发表的「言论自由年报」,今年改由一群独立记者接棒撰写,并由国际记者联会在海外发表。报告「记下了表达自由日渐消亡中的最新发展」,并直言「报告无法在香港境内发表,其讽刺是无人能够视而不见的」。报告当中提到,部分港媒已移师海外,另有新兴小型媒体成立,但难说这种营运模式是否可行。
国际记者联会(国际记联)上周五(14日)发布由一群独立记者撰写的香港「言论自由报告」,题为《无法封嘴的故事》,「记下了表达自由日渐消亡中的最新发展」。报告起首提及,这应是「记协第30份言论自由年报,但在北京为香港订定的《港区国安法》威胁下,可以想见,这是不可能实现了」,因此由国际记联提供平台发布。他们认为「报告无法在香港境内发表,其讽刺是无人能够视而不见的」,许多怀抱新闻自由和人民知情权理想的新闻工作者,「不得不逃亡海外,或自我审查,或仅因自己的新闻工作而面临多年的牢狱之灾」,是香港的哀歌。不过仍然有许多新闻工作者继续专业工作,「为黑暗带来一点光明」。
报告共5个章节,包括「恐惧成真」、「《港区国安法》淘空香港新闻自由」、「异议新闻媒体冒起
惟前景未明」、「法庭裁定《国安法》打败言论自由」及「公共广播的消亡」。内容提及,在报告涵盖的时期内,起码有12间传媒机构直接或间接因《港区国安法》的实施而结束经营,包括香港《苹果日报》、《加山传播》、《立场新闻》、《众新闻》及《传真社》等等。报告形容,这「在香港是史无前例的」。报告续提及根据现有纪录,10名新闻工作者及4间机构因从事新闻工作,被当局根据《国安法》或《刑事罪行条例》的煽动罪加以起诉,「一举重创新闻自由」。
部分港媒移师海外 新兴小型媒体成立
报告续指,香港媒体也面临多元化的分水岭,有新闻媒体重整旗鼓,于台湾、新加坡、加拿大或英国等地提供网上新闻。报告认为,移师海外可提高新闻自由度,但在做即时报道上也遇到困难,因为无法到现场采访而失去即时反应。香港还出现许多以评论和分析时事为主的小型新闻媒体,其中很多媒体人来自被迫停业的传媒。不过对于这种模式是否可行,报告说仍然是未知数。原因是难以评估新媒体的接触率,而且很受它们依赖的社交平台的政策和大数据演算法所影响。
创立新媒体 只盼填补资讯空隙
曾任《立场新闻》采访主任的林彦邦,今年4月创立一人新闻平台ReNews,他周一(17日)接受本台访问,说记协曾经也处于风眼之中,在香港政治现实下,记协很难再去实现「言论自由年报」及「人权新闻奖」等,要由海外接手似乎也是迫于无奈的选项。他慨叹「一份出版了29年的报告,要由海外发布,已经反映到现在香港的言论自由有多差」。
至于为何辛苦也要独自一人创办自媒体,他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做新闻,加上前同事被指煽动罪,他认为大家只是专业地做新闻工作,令他更决心想继续做下去。加上自从《苹果日报》、《众新闻》及《立场新闻》消失后,他认为网络上的舆论及消息来源偏向一方,由亲政府的声音主导,因此他希望能填补资讯上的空隙。
林彦邦说:因为公众也需要有相关的资讯,以及即使立场不同的市民也好,其实他们也一样需要有其他观点去平衡他们的角度,令他们看事物可以广阔一点,不要偏向一方。我希望至少在资讯源的分野上做到这个功能。
新媒体前路难行 影响力有限只能尽做
不过即使成为其中一间新媒体,他坦言实际上无可能填补到《苹果日报》消失后在新闻业界上所造成的「巨大真空」。他说《苹果日报》结业前,其追踪人数达200万,但他们所有新兴媒体集合起来的追踪人数也不及《苹果》一半。
对于新媒体的前景,他都说其实经营很困难,在红线下很难捉摸危险区域在哪。
林彦邦说:其实在现在的法令底下,你好难大张旗鼓。直接地说,你抱着一个随时可能被拉人封艇的预想,怎可能设立到一个好有规模的机构出来呢?而且反过来说,如果设立一个好有规模的机构,是否等同邀请警方去关注你甚至审视你,这是迫于无奈。当你人手资源如此缺乏的情况下,其实你能做的事很有限,你的影响力也有限。
报告:港市民现仅表达意见亦可被视为犯罪 公民论政文化备受摧毁
除了媒体言论自由,报告又指,「在独立媒体遭到镇压的时候,香港普通民众亦受到极之恶劣的对待」。例如有人因分发传单、高呼口号等而被裁定触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罪行。法官的裁决表明,仅仅表达意见亦可被视为犯罪。报告强调,对媒体自由和个人言论自由的攻击,已令一度活跃的公民论政文化备受摧毁。但港府及北京「使法律腐化为镇压工具,将国家安全重新定义为执政党至上,并将重要的人权臣服于保护政权这单一目标」。
国际记联促请港府立法 赋权市民自由获取资讯
最后,国际记联促请港府立法,赋权市民得以自由获取资讯、促请政界和社会领袖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联手,要求港府废除《港区国安法》和《刑事罪行条例》中的煽动罪。
香港记者协会自1994年起每年发表年度言论自由报告,并会上传到其官网,惟本台记者周一(17日)发现,该网站目前已不能查阅,显示为「404 Page
not found」。
记协:基于政治压力 暂停撰写年报并将所有年报下架
记协主席陈朗升回覆本台查询时说,记协并不知悉是次报告也无参与,感激有关组织关心香港新闻自由,「惟目前香港新闻自由状况已经显而易见」;并说基于政治压力,记协今年年初起暂停撰写年报,并同时将历年年报下架。不过在今年9月尾,记协仍有公布2021「新闻自由指数调查」结果。
曾有份撰写记协「言论自由年报」,因安全问题而不愿具名的传媒人士对本台指,理解面对不明朗,具官方背景人士媒体批评下,任何如实记录新闻自由及传媒发展,亦带风险。他认为「不出报告本身亦可说明新闻自由状况,令人感到无奈、悲哀」。
记协去年7月发表第29份年报,以《破碎的自由》为题,指出《国安法》生效下的香港满布「红线」恐惧弥漫,传媒环境急速恶化,自由在极权下被摧毁,支离破碎;对香港新闻自由而言,是最坏的一年。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二十大】治港高压政策不变 分析:北京仍牢牢掌握全面管治权
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日(16日)在北京开幕,其中香港部分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在「一国两制」等方针下,展望香港未来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爱国者治港」原则。分析认为,报告反映北京仍牢牢掌握全面管治权,中共对香港问题不会松动,即使香港走向「由治及兴」,高压的治港政策都不会改变。
习近平:香港未来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爱国者治港
习近平在工作报告中3次提到港澳政策,他指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总结过去5年,提到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实现「由乱到治」。在展望未来的港澳方针,习近平强调,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
习近平说: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
分析:中央不会改变治港政策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本台访问,他指报告反映北京仍牢牢掌握全面管治权,中央不会改变治港政策。
刘锐绍说:显示着他(习近平)对香港的政策不会有什么的改变,不会改变现状,不要想「由乱到治」之后就会松,「由治及兴」都是在确保全面管治权之下的措施,这只会在经济或民生事务上的放松,包括如何开放大湾区等等,都是要香港人为国内服务,这个大方向无论是他公开说出来,或他读出来的文字里,都显示了出来。
习近平口头报告未提港国安部分 分析:怕引起外界反感
这是习近平第二次在全国党代表大会发表报告,他今次报告仅花了约1小时45分钟就读毕,比起2017年「十九大」的短了一半的时间。
刘锐绍指,习近平在口头报告中未有读出国安部分,而在全文报告中有提及,他认为习近平不读出来是不想吓怕外界,包括港人、国际社会及外资。
刘锐绍说:管治权、爱国者治港都有,没有国安部分,但报告有提及;第二是讲人才,他都没有公开读出来,另一个解读是他不读出来的才重要,不读出来的(内容)可能会引起敏感,更多人关注,所以他才不读出来,国安这点肯定重要,只不过怕引起外界反感或联想。
中共治港方针不变下 松绑防疫政策亦「胎死腹中」?
早前多位建制派人士都传出消息指,当局有望在「二十大」召开后即11月松绑「动态清零」,港府有可能进一步放宽入境限制至「0+0」,即抵港人士不用再隔离或接受医学监察;而香港与内地亦有望通关。
不过,这项松绑政策疑「胎死腹中」。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周一(17日)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二十大」报告明确反映党及中央对港方针不变。他曾经引述「内地朋友」消息称,「二十大」后香港与内地有机会通关,不过他周一改了口风。
谭耀宗说:我们不要希望一下子通关,或「二十大」会议后立即通关,这个大家都不会这样想,因为这想法不太实际。因为疫情仍然很反覆,最惨是不断有新的变异病毒株,又指这些的传染力更强,令别人很困扰。
香港防疫政策令外资却步,至今未进一步松绑,刘锐绍认为北京是掌握了大局。
刘锐绍说:他已经控制了一切,连疫情的方向都是他控制,香港政府本来已经听取建制的声音想推「0+0」,但都不可以做,这很明显(中共)垂直管治的方向是更明确。
刘锐绍分析,在北京眼中,「由治及兴」是特区政府的责任,包括如何「抢人才」。而对于今次「二十大」报告发表后,会否进一步吓怕一众外资,有损香港经济前景?刘锐绍认为,相信他们对习近平连任已有准备,外资仍然会观察香港未来的方向,视乎整体的政策布局而行动。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二十大】报告「安全」「稳定」频率较以往多 学者:习力求巩固个人权力多于社会发展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二十大」开幕式发表的工作报告时间大幅缩短,完整版内容迄今罕有地仍未被完全公开,而当中提及的字眼令人关注。本台综合各方媒体,并对比中共过去3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现习近平于最新报告中提及「安全」、「稳定」频率较以往多,而「改革」、「开放」、「市场」等相应减少。有多位学者向本台分析,习近平力求个人权力巩固多于社会发展,忧虑恐当中有「不详之音」,包括中、港民众将面临更严格的管控和打压。
中共官网罕有未上载完整版内容
习近平周日(16日)在「二十大」开幕式发表仅约2小时的工作报告,不但口头宣读时间罕有地较上次大幅缩短逾1小时,内容亦较记者会后向在场传媒派发的逾70页纸本完整版报告,精简了约一半,大众只能依赖在场传媒和官方消息了解完整内容。不过,迄周一(17日),中共官网罕有地仍未上载报告完整版内容。
本台综合习近平「二十大」的宣读内容,以及港媒《明报》、美媒《路透社》等多个中外媒体获取的消息,并对比习在上次「十九大」的报告,以及前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任的「十七大」、「十八大」的报告,发现多处地方值得留意。
更少「改革」「开放」「市场」「民主」字词
整体而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更重「安全」、「稳定」、「国家安全」、「斗争」,比胡锦涛在任的「十七大」、「十八大」的报告,更少「改革」、「开放」、「市场」、「民主」字词。
习近平「二十大」工作报告中,使用「安全」字样达89次,远多于「十九大」报告中的55次;本台亦发现更比「十七大」、「十八大」分别多逾2倍和4倍。另「国家安全」、「稳定」「斗争」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亦较以往多。另「二十大」完整版中提及宣读版中未出现的「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更明确表明「祖国统一」决心。
学者:「安全」字眼频率多 或与近日「反习」声音有关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向本台分析指,要解读报告先要知道「领导人认为缺什么就会提什么」,又直言今次提及的「安全」频率多得「超出不少人的想像」,当中不排除与近日「反习」声音冒起有关。
司令说:习近平提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表明对民众的管控,也就是借安全之名,行控制之实,进一步打压中国民众各种声音。你也知道,在召开「二十大」的前3天,北京发生「四通桥」事件,非常罕见地要求习近平下台,以及结束「动态清零」不人道政策,要求政府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想这些是中国政府感到最不安全的因素。所以习近平提到的「安全」,向外界传递的信号,是以后中国可能会更加压制在中国政府口中的「不安定」因素,自由可能会被进一步打压,包括独立参选人、人权律师、维权的群体等。
学者:预料中国更为趋向严格的计划经济
至于「改革」、「开放」、「市场」在「二十大」出现频率大减,司令认为,反映习近平政府趋向缩小改革规模,「把改革逐步的往回走」,与市场自由资源配置和经济自由体制将「愈走愈远」,预料更为趋向严格的计划经济,亦跟国际社会所追求的「开放、自由」发展方向脱节。
澳洲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冯崇义向本台指,由于近来疫情下的社会不稳、「烂尾」经济危机等,令官场以至民间「反习」怨声载道,加上官方要使劲地才能阻止资本外流,可见习近平感到权力不稳。
冯崇义说:他(习近平)还特别强调「斗争」,就是要把反对他和中共的力量打掉,就如打压2014年香港「雨伞革命」和2019年「反送中运动」一样,把管制香港的刀把子来镇压反对力量,所以这报告是「不详之音」,当他在把「安全」和「斗争」放在那么高的位置。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二十大】电贺中共反被贬为「台湾地区政党」 国民党被批国家认同有问题
中共20大于周日(16日)举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政治报告涉台部分重申「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后,国民党仍致贺电给共产党表达祝贺引发批评。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分别以简体和繁体报道,并将国民党贬为「台湾地区政党」。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批评,国民党对国家认同有问题,迟早会送进历史的焚化炉。
对于习近平宣布对台「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后,国民党仍发出贺电,民进党立委赵天麟周一(17日)受访时指出,国民党每次跟中共交手,被矮化已经不是第一次,他们看起来也甘之如饴。
赵天麟说:我觉得比较严重的是这次20大所进行的文告,彻彻底底的把中国以及两岸关系倒退了20年,上一次提到动武已经是2002年16大的事情。这20年来因为习近平的穷兵黩武,把两岸关系、中国的形象重重的打倒退20年。
赵天麟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仍以膝盖式的思考发出贺电,完全没有顾虑到习近平对台言论的严重性。
赵天麟说:而不是很严正的对于中国透过习近平,明白的、有条件的会对台湾进行武力的攻击提出严正的抗议,以及强烈不接受的态度。这样的文告我觉得会在历史上留下很重要的记录,就是当习近平要进入到第三个任期,他要变成一人独裁的国家,而对台湾去发出这样极不尊重而且是语带威胁的文告时,国民党发出了贺电。而这个贺电一如往常的还是被矮化为台湾地区,我觉得这样的耻辱会永远留在国民党历史当中。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批评,国民党的做法会让这个政党在台湾消失。
柯建铭说:中国国民党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这个政党坦白讲在国家认同上面,没有办法去彻底翻转的话,这个政党是会被消灭的,会送进历史的焚化炉。
面对外界质疑,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表示,这样的回应是依照过去惯例,国民党不要兵戎相见,希望两岸能好好沟通,朝良性方向发展。
曾铭宗说:我代表国民党团来回应,国民党确实有回应,回应的主要内容是有提及「九二共识」、「反台独」。为什么做这样回应,主要是依照过去惯例。国民党团也要强调,我们要的是捍卫「中华民国」,我们要的是自由民主制度,我们不要兵戎相见。所以依照惯例希望两岸能够好好沟通,朝良性的方向来发展。
国民党立委江启臣指出,20大并非发布新的对台政策场合,主要是对内宣示。他指,习近平再次强调和平统一是基本原则,「反台独、反外力」是目前的重点,至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相信会让冲突的预期相对提高。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二十大】严防学生转发四通桥相片 陆校勒令学生关闭苹果手机Airdrop功能
中共举行二十大前夕,北京居民彭立发在中关村四通桥拉起「反习」标语,事件震惊中外,但中共当局则力图阻止国民特别是学生转发相关相片。除了在社交平台禁止转发外,近日更传出有大陆院校勒令学生关闭苹果手机的「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防止事件继续发酵。
综合社媒资讯报道,有大陆院校近日发出「紧急通知」,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借口,要求有苹果手机的同学关闭「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通知又说,如同学收到「不当」或「有害」信息,要「迅速删除,不得转发或转播」。
由于近日中国墙内社媒已不允许网络用户转发四通桥事件,有很多人改为通过「隔空投送」Airdrop传播四通桥抗议相片。
有向墙外透露相关禁令的同学认为:它们知道下面的人都在想什么,它们在害怕。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二十大】北京四通桥抗议后 网民发起声援海报接力行动
北京四通桥抗议发生后,在海内外激起不少反响。不仅多地出现了反对习近平连任的标语,更有网民发起了声援海报制作和张贴的接力行动。
中国数字时代报道这些声援海报之中,有的呼吁习近平「到站下车」,「引咎辞职」。亦有海报呼吁中国公民「不当哑巴,和平抗议」,也有海报语带双关提出要「革除陋『习』」。
另外,也有海报以「一键三连,贻害万年」来形容习近平连任,亦有海报重申不承认习近平是其国家主席。
此外,亦有海报针对中国的严苛防疫,提出「反清零政治迫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中国第六代导演胡雪杨新作法国上映 制片人严歌苓致敬「四通桥勇士」
上周六(15日),旅法中国导演胡雪杨的两部新片《SOS 》(Save Our Sister 拯救我们的姐妹)和《交错》(La
Croix)在巴黎「星辰影院俱乐部」(Club de l'Etoile cinéma)上映。
这是《SOS》今年3月7日以展映方式声援「锁链女」、紧急呼吁拯救中国乃至全球绑架的女性后,首次在戏院上映。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作为两部影片的制片人与其经纪人、丈夫王乐仁(Lawrence
Walker)、演职人员到场并与数百名观众互动。
严歌苓在致词中表示,艺术性很高的电影总是会深刻的刻画和剖析人性,特别是极致的时期人性中最本能的表现、裂变等。而现今的中国、《SOS》影片背景中的朝鲜都让人犹如身处绝境。
严歌苓致敬身处绝境时展现巨大勇气的人,包括「四通桥勇士」彭立发。
严歌苓说:「人类有各种美德,但最伟大的美德就是勇敢,《SOS》的完成就是因为有一位勇敢的导演。最近北京四通桥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如果这个电影是关于逃离朝鲜,我们现在所有人的勇敢,包括艺术家和我自己的勇敢,加上刚刚发生的姓彭的(彭立发)这位英雄的勇敢,都是为了避免这个国家走向朝鲜,这样的国家所有人都想逃离,我不希望我的祖国变成这样一个地方,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给出自己的勇敢、自己的力量」。
《SOS》讲述了朝鲜女性朴金玉与弟弟逃出劳改营,但很快和其他逃北者落入中国东北遭黑社会集团手中,朴金玉被迫沦为性发廊性工作者,而其他逃北者被囚禁,从而成为地下器官交易的供体。
以营救逃北者为名,假扮韩国教会人士的朝鲜特工也在押解朴金玉和弟弟回朝鲜的路途中,打开朴金玉手铐并向抛向天空,显现出极权国家里洗脑强控下的工具人依然可以在关键时刻彰显人性。
今年3月,胡雪杨、严歌苓以展映《SOS》抗议「锁链女事件」中政府的不作为。影片中有多片黑色幽默的台词,比如黑社会强调要讲「诚信」、「中朝友谊」等。
胡雪杨表示,《SOS》这部电影从2015年开始筹划并拍摄,并未想到有一天电影会照见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更加具象和残酷的现实。他呼吁大家不要遗忘「锁链女」,而艺术创作者勿忘良知。
胡雪杨说:虽然我们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徐州丰县「铁链女」的事儿,但是所有的创作都根据于生活,根据于我们所有的经历,和我们观察、认知生活的敏感度跟深刻度,所以后来发生的「铁链女」对于艺术家来说,其实前前后后都是贯通的。这个吻合本身就预知著任何一个艺术家、任何一个导演、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必须有担当,「铁链女」到现在都没音儿,我们不能忘了「铁链女」。
专程到巴黎观影的德国时评人成世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深谙极权制度黑暗的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勇气应时应景,也呼应彭立发抗暴的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救赎,也是对极权下中国民众的整体救赎。
成世光说:整个电影看得让人非常感动!佩服制片人严歌苓女士、导演胡雪杨的勇气,胡雪杨把片中各式人物的勇气表现出来,这个勇气成为他们个人的救赎,也是整体救赎的开始。很凑巧,我们知道北京四通桥彭立发他个人的勇气,我相信会带给中国一个很大的改变,其实也是在拯救我们沦丧已久的灵魂。
另一个法式风格的电影《交错》中,以多个感人小故事藉由相同背景的事件和时空交错联结,展现了永恒的爱与救赎。
法国独立电影人王龙蒙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因哪怕是父母相继逝去,也无法回家奔丧的流亡者。因过度悲痛几近失忆的他,只有在离巴黎百公里郊外的草场回想内蒙大草原上的故乡。他在观影后的互动中表示,这几乎是每个「八九学运」流亡者的共同命运。
在《交错》其中一个故事中饰演母亲的法国演员穆尔通(Veronique
Multon)告诉本台,她喜欢胡雪杨的表达方式,透过个人命运折射社会现实、或者整个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她被胡雪杨以前的电影《上海1976》打动,亦喜欢与《交错》同时上映的《SOS》,她亦为中国不自由、被拐卖的女性呼吁。
胡雪杨为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作品包括《童年往事》、《留守女士》、《湮没的青春》、《冰与火》、《上海1976》等电影,以及《半生缘》、《白领公寓》等电视剧。其中讲述文革历史的《上海1976》在中国为禁片。
严歌苓在武汉疫情爆发后,撰文《瞒瞒瞒》批评中国掩盖疫情真相;又在「锁链女事件」发生后,写下《母亲啊母亲》一文声援「八孩母亲」;今年2月11日,严歌苓在与旅美人大教授周孝正的一个视频连线中,斥「习近平就是人贩子」,其后她遭到中国政府全面封杀,在张艺谋的电影《一秒钟》里,也将原作者严歌苓的名字删除。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马立克 网编:苏旋
9.中国统计局突押后公布10月及三季度GDP
过往中国经济有所谓「金九银十」的说法,但中国统计局却在周一(17日)公布,多项有关10月和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将押后公布。就此,有网民诘问:(数据)实在太差了?造假需要更多时间?
综合陆媒资讯报道,国家统计局更新的日程表显示,原定本月发布的10月及三季度GDP、工业、投资、消费、房地产等数据推迟公布。
10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也宣布延期。
据报道,多项中国经济相关数据,包括「季度主要行业增加值初步核算报告」、「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月度报告」、「能源生产情况月度报告」、「固定资产投资月度报告」、「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报报告」、「全国居民收支情况季度报告」、「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季度报告」、以及「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全部一律延期公报。另外,也有网民留意到,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也一直没公布。
过往中国经济有所谓「金九银十」的说法,即9月和10月这两个月份是销售旺季,一般各行各业都在这段时间降价促销。一般来说,9月和10月也是假期比较多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大家「钱袋子比较鼓」(荷包比较肿胀)的时候,但今年中国全国厉行「清零」抗疫政策,经济大受打击,不少人更因封控而无法上班导致失业。
对于中国当局押后公布多项经济数据,网民亦议论纷纷。有网民诘问:(数据)实在太差了?造假需要更多时间?
」也有网民把这个现象和刻下正在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相提并论,说「忙着组织学习老大讲话,哪有空干技术活?
亦有网民认为,统计局「保持以前的漂亮数据?明显太假,难以糊弄;弄低点?不成!这等于是否定当朝圣上的数千年未有之盛世;难啊!」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财经拆局】「抢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缓
在内地通关无望、「0+0」要求又被指过分进取,今届的施政报告唯一寄望,就只有放在特区政府如何「抢人才」,措施据报包括放宽买楼辣税及签证限制等「老掉牙」手法,但在外国专才过去两年因政治理由及复常无望下,锐减六成半,政府的「抢人才」成效实在令人不予厚望。
先回顾一下特区政府过去几年「抢人才」的成绩,目前特区政府要「抢人才」,主要透过三大计划:
针对内地专才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号称以全球为目标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填补香港部分行业人手不足,亦是向全球招募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该计划并不包括内地居民。
值得注意是,首两个项目实际上均是针对内地专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固然全部是内地居民,即使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过去几年内地居民比重均超过九成,今年上半年更增加至95%。
由图表可见,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数目出现显著下跌,由当年高峰的一万四千人「腰斩」一半,至2020年大跌至不足七千人。即使在2020年中通过国安法「由乱及治」,但吸引的内地专才数目未见显著反弹,今年上半年只有5600多人,只是2019年的四成左右。
至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是一项设有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以计分制度进行审批,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从批准数目来看,虽然数字是稳步增长,但去年获批只有2000人,加上九成多均是来自内地,其余就有澳洲、加拿大及美国,但占比各仅1%左右,因此可以断言「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只是比多一个渠道内地居民申请来港工作。
真正出现「断崖式」下跌是向全球招手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按当局要求,这个计划是针对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申请人,并不设名额限制,申请人只要获得聘用就符合资格。
从图表可见,这个「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是特区政府过去「抢人才」的主力,2017-19年人数每年都有近四万人,占整体输入人数多达七成半,其中以英日美及印度人才最多,分别占比在一成至7%之间。不过在2020年,数目就出现急跌,按年大跌近七成,今年上半年整体占比更进一步下跌至四成半,换言之,目前香港输入人才的比重,是国际人才对中国人才已变成一半半。
当然香港还有一个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但去年以来只有不足一百个名额,不提也罢。
列举一大埋数据其实是想引伸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2020年《国安法》生效后,加上防疫限制,外国引入的人才数目急跌,相比之下,内地引入人才比例就逐步增加,目前已经占比一半水平。
行政长官李家超即将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据他之前透露,「抢人才」是整分施政报告的重中之重╴《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称,政府正考虑放宽针对非永久居民买楼时需额外支付15%印花税的规定,当这类买家在港停留一定年期后,有机会获退还部分或全数税款。
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派发消费券时估算,现时有逾30万名在港外地人有意定居,若能吸引一部分人置业,或许对楼市有少许帮助。不过正如之前文章「托市第一击」指出,本港楼市已经确定步入下行周期,目前较高峰已跌逾一成,专才来港定居置业与否,会考虑市场环境、资产配置、以及文化、教育等因素,买楼属大额投资,目前息口趋升,不及租楼具弹性,相信这样的措施是噱头多于实际,未必再吸引到海外人才。
政府吸引人才的另一手段,是在现有的四个入境计划中,引入一种新签证形式,包括考虑宽免13类专业来港程序,包括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环保等,公司招聘毋须再证明曾尝试招聘同类人才等繁复程序。
但由过去三年外国人才入境数目大减,政府抢人才目标显而易见就是内地专才,但这个与国家要求香港重建对外联系是有根本矛盾,甚至变成与内地地方政府对立,在特区政府高举大湾区建设的策略上不可能融合。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在8月至9月就「大离职潮」进行调查,发现有37%管理层是以移民理由辞职,批评香港的人才缺口正在扩大。
更重要是,外国专才是否仍然有兴趣来香港工作?
「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表的白皮书形容香港的光辉正变得暗淡,风险评分明显较2018年时提高,显示商业营运风险高于当年。报告提到,香港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下降,于2019至2021年间的政治动荡,以及疫情期间的旅游限制等不确定性,令企业较难招聘海外雇员来港,海外人才亦不愿到港工作,再加上本地人移居海外增加,均削弱香港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其实政府一味说要「抢人才」,是将问题本末倒置,更根本的问题应是「留人才」:由过去半年净移出人口破纪录逾十一万、几年间总劳动人口减少二十多万,具经验的中层已经到了可怕的断层程度,你问任何一家大企业高层都是有苦自己知,采取措施「留人才」才应是刻不容缓。
可惜政府对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政治理由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到了荒谬的自欺欺人程度:不承认香港有移民潮,对挽留本地人才采取可笑的驼鸟政策,反而不断以高压手段向公务员、教师、社工甚至传媒进行压迫,令大量人才流失至海外,现在却宁愿花资源浪费公帑去抢外国人才,但这些往往「水土不服」的外国或内地专才,过去调查均显示留港发展的比例极低,恐怕新政府最终花巨大气力做一场「大龙凤」,但倒头来只会「得个桔」。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财经自由讲】俄罗斯欲借香港做白手套,二十大后对经济有乜影响?
有消息指,俄罗斯企业想借香港继续做白手套,继续国际贸易以及资本市场操作。但世界局势今非昔比,香港是否可以继续在强国狭缝中,左右逢源?
另一边厢,中共已经吹奏二十大。之前坊间普遍预期,二十大之后,不论抗疫抑或财金经济政策,都可能会略为宽松。但过去几日《人民日报》一连三篇社论,强论「躺平不可取」,似乎有意管理公众预期,意味各种限制将持续下去。究竟再继续清零,对中、港两地经济、金融市场等,又会有什么影响?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