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1年6月10日
1.欧盟高层发声明谴责香港人权受打压 考虑派高级官员访港
香港市民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运动两周年,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发表声明,批评香港改动选举制度及推出《国安法》,违反《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声明还关切被捕泛民主派人士,考虑派欧盟高层官员访港。周五(11日
)在英国开幕的G7峰会上,料香港议题将成为焦点之一,多个国家的港人将于峰会开幕翌日,发起香港「反送中」抗议两周年集会。(吴亦桐/程文 报道)
身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的博雷利周三(9日)在声明中指出,香港立法会于上月底通过的选举制度改革,是中国人大就香港问题的其中一项决定,与香港《国安法》一样令人担忧香港的基本自由、民主原则和政治多元化能否维系。他指这些决定破坏了「一国两制」原则,也违背了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国际承诺,例如侵蚀了港人在 2047 年之前受到保护的权利和自由。博雷利表示,就这些问题,欧盟将考虑派出高级官员访港。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副主席Kelvin对博雷利的声明感到鼓舞,他认为,香港、维吾尔族等人权问题,加上疫情等因素,让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终于摆脱对华绥靖状态,开始强硬的对华政策。他期待欧盟能够采取更实际措施,对中国进行经济或政治的强力制裁。
Kelvin说:整个香港的机会真的没有很多了,只会越来越差。派欧盟的高层去香港,当然这是第一步了,如果欧盟愿意在经济上,或是政治上制裁中国,可能还是会发挥一些作用。近一年的趋势是,西方民主国家都会一起对抗中国,欧盟也会往这个立场走。
Kelvin预计周五(11日)在英国开幕的G7峰会上,香港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他又透露,G7峰会开幕翌日,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港人,将发起香港「反送中」抗议两周年集会。
曾发起要求德国议会就香港《国安法》制裁中港官员的德国香港留学生邝颂晴表示,香港《国安法》不但威胁香港、更是危害全球的人权和自由。她希望欧盟不仅仅是发出声明,而是要有具体的行动,包括废除逃犯移交及救援受迫害港人的政策。
邝颂晴说:港区《国安法》的立法,不止是香港人会受到中国的威胁,而是整个世界也会受那种白色恐怖的影响,欧盟除了声明以外,也要有实际的行动。要有Lifeboat计划,要是实际上废除逃犯移交的东西,去改革他们的对中政策,不能在经济上那么的依赖中国,他们必须要认清,跟中国的来往之下,金钱跟良心,你只能保有一个,你不可能两者都要。
邝颂晴也批评中国驻欧盟代表团发出「战狼外交」式的回应。她指人权无国界,欧盟和西方国家有权利就香港问题发声。
邝颂晴说:中国的那个反应就是一贯的强硬的中国式外交回应,指出外国无法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但是人权其实是一个普世的价值,中国这种回应是不合理的,而且当港区《国安法》会影响到外国人的时候,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国民,欧盟跟外国也有资格讨论这个事情。
英国非政府组织「香港观察」则冀望欧盟必须有配合措施,包括对港人的「救生艇计划」、透过「马格尼茨基人权法案」问责镇压香港的官员、设立联合国香港特使和暂停与中国的引渡条约等。
在博雷利发出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中,也表示关注香港泛民主派人士被捕状况。他认为,香港《国安法》被用来扼杀香港的政治多元化,以及香港法律和国际法保障下的人权和政治自由权利。这些改变也对欧盟的合理期待和利益有负面影响。
博雷利透露,欧盟将继续执行2020年7月的初步方案,并将加强对香港局势的应对,特别要增强对公民社会和媒体的支持,促进言论自由、香港公民的流动,确保观察针对香港民主活动人士的审判。
博雷利发出声明后,中国驻欧盟代表团在官网上以强烈态度回应,
批评欧方一再打著民主、人权和价值观的旗号插手香港事务、破坏一国两制和香港繁荣稳定,对中国和香港立法机关指手画脚。发言人敦促欧方停止针对中国搞小圈子,强调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举动都会遭到中国人民坚决有力的反击。
2.港人反抗运动「被灭声」? 狱中寄语:「邪不能胜正」「我们就没有输」
这个周六(6月12日),是香港人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抗争两周年的标志日子。据报,警方将部署逾千警力,应对612当日铜锣湾及旺角的情势。过去两年间,港人反抗运动的「号角声」,在中港政府联手镇压下几乎「被灭声」。至今,有多达10260名抗争者被捕,男性占了七成,女性有三成,被捕学生多达4000多人。身陷牢狱的民主派人士纪念日前纷纷发文:深信「邪不能胜正」,「我们就没有输」。(胡凯文
报道)
6月12日是香港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抗争两周年,网上讨论区出现贴子,表示当日全球都会声援香港示威者,呼吁港人612当日晚上7时,在铜锣湾及旺角街头相聚,纪念两年前在金钟一带发生的警民冲突。
香港亲建制传媒报道,警方初步评估,将部署逾千警力应对。
狱中的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透过友人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只要没有放弃,我们就没有输」。李卓人说,目前仍有很多人愿意默默坚持,对未来心存盼望。同样身陷狱中的民阵召集人陈皓桓,则在社交网站寄语支持者,「石在火种在,香港人加油」。社民连秘书长吴文远同样在狱中。吴文远的专页表示,两年前香港人创造历史,破纪录100万人上街反修例,现时「抗争阵营正在沉寂」,深信「邪不能胜正」。
两年过去,港人反抗运动的「号角声」,在中港政府联手镇压下几乎「被灭声」。警方数字显示,直至今年4月,一共有多达1万260名抗争者被捕,年纪最小的是11岁,最老的达到84岁。被捕人士当中,7500多人为男性,女性有2700多人。此外,有4000多名学生被捕,占了总人数的四成。
西方社会因应香港局势,已将武器禁运范围扩展至香港。前宗主国英国已暂停英国与香港之间的引渡协议。英国国会周三(9日)辩论香港人权状况。有议员提出给予在1997年以后出生的港人,申请BNO签证的资格。在港人移民的另一热门地点加拿大,加国进一步扩大「救生艇」。
英方数据显示,英国内政部的BNO签证计划开始十周,已收到超过3万5000份申请,平均每周3000人。加拿大在今年2月初已经推出第一波「救生艇」计划,3个月内已收到超过5700件申请,过去每年加国收到港人的工作许可申请约为1500至2000件。
加拿大移民部表示,期望年轻港人在当地开展事业及助当地复苏。第二波的「救生艇」计划,申请人需持有特区及BNO护照,已取得加拿大临时居留签证,申请永久居留权时身处加拿大,申请期限由即日起直到2026年8月31日。
3.中国人大常委通过《反外国制裁法》 学者奉劝北京勿自欺欺人高估自己实力
在G7峰会举行前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多项法案和决定,冀藉此迎战西方国家的惩罚。有学者批评北京自视过高、自欺欺人。有关法案无助沟通和解决问题,预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将会加深。(乔龙/程文
报道)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周四(10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反外国制裁法》。而一连三日的G7领袖峰会,则将于周五(11日)开幕,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将成为重点议题。
中国政治评论人吴强表示,中国在这时候通过《反制裁法》,就是要准备好应对国际社会日渐升级的压力。
吴强:中国试图以此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制裁,她在等待可能比之前贸易谈判,以及围绕香港、新疆人权问题所展开的各种制裁,未来可能有更多,比如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
吴强认为,中国的制裁虽然以对等反制为原则,但实际上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博弈。
吴强:加强这样一种对抗,也就是不断的增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对抗关系。这符合经典博弈论的结果,他不是寻求互相沟通、解决的方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跟国际社会进行沟通,缓解这种对抗,这可能是他未来的主要议题。
此前,中国已经反制裁了10位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批评中国的欧洲多国议员,以此作为报复,但最终遭欧盟「暂缓」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进行反制,而且欧洲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还在不断升级,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对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冯崇义对本台说,过去一年,中国在贸易上向澳方作出反制措施,但最后利益受损的反而是中国自己。他认为中国采取以牙还牙方式应对外国的制裁,但往往高估了自己实力。
冯崇义:他们的心态就是远远的高估习大大的威风,远远的高估中国的实力。他有时候是自己把自己骗了,认为他们真的那么强大。他对澳大利亚,对欧盟的制裁,认为欧盟和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很大。
另一方面,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7日)表示,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反外国制裁法》,称特区政府有「亲身体会」,香港更应该与国家共同进退。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则表示,《反外国制裁法》是反制外部干预的「法律武器」,并认为香港有必要作出配合。田飞龙相信,进行反制不会影响外资企业对香港的信心,认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更应该与国家共进退维护长远利益。
美国自去年8月开始,制裁多名中国及香港官员:包括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警务处处长邓炳强、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等。
4.潮语「躺平」反映大陆中青年群体压抑绝望 一旦爆煲社会危害巨大
网络潮语「躺平」近期受到大陆年轻族群热捧,不但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扬威海外。有律师认为,中国欠缺社会福利保障,「躺平」只是奢望,而且背后隐藏的问题,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而针对中国官方压制「躺平」之风,有社会学者认为,当局要透过舆论引导,将对执政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马立克/潘家晴
报道)
「躺平」作为最新网络流行语,近期火爆大陆。提出「躺平」生活方式的主体是时下大陆的中青年群体,主张「少工作、不买房、不购物、不结婚生子」的生活态度。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上海执业律师杨女士认为,「躺平」实际上不是一种自愿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带著无奈、失败消极、用自我封闭、自我毁灭的方式对社会的无声抗议。她指,这种消极负面情绪感染力很强,形成隐形的社会安全隐患。貌似不作为实为怨愤满满的「躺平」群体,压抑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是一个充满仇恨、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社会破坏力量。
杨女士:现在的年轻人在中国社会有普遍的焦虑感,这个焦虑感来自于各个方面。他们的成本就是他们能够奔到街上去,所以他们下手也狠,因为他们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当你「躺平」的时候,你相当于就跟这个社会隔绝了联络,漠视也是一种能量进来了,你会觉得很冰冷,你要反抗。冲出去危害社会,危害社区,杀狗呀,杀猫呀等极端的事件就会表现出来。
杨女士又指出,在充满竞争、人口众多的中国,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大机器的螺丝钉,里头没有「躺平」的容身之地。一个人如若选择「躺平」逃避,他只能无限地把底线越画越低。她慨叹,现实不容许人们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福利状态下,「躺平」的生活状态不可能实现。
杨女士:「躺平」想躺下去,你连个地方都没有。你就算「躺平」到你家里,你「躺平」的隐形成本,你没有估算在内。天灾人祸先不说,有一个通货膨胀,我都是付不起的,那只有继续「躺平」下去。我越躺越要把我的那个「躺平」底线往下拉一层。
对「躺平」的态度现时分裂成两派,反对的一派是在当今社会中的所谓成功人士。另一派对在社会竞争中失落不满的人士持理解、赞同甚至支持态度。
而中国政府则对中青年「躺平」持坚决打击态度。「躺平」成为网络热词后,官方立即发表了立场鲜明的批驳社论,社交网站豆瓣近日已关闭了多个与「躺平」有关的讨论组,微博的一些主张「躺平」用户也被禁言或封号。
旅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学博士秦晋表示,在中国大陆社会,大多数的社会竞争失败者是无奈的。但对当权者来说,他们是一种负面影响,必定要以各种舆论引导将对自己执政不利的潜在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另一些否定「躺平」主义的所谓社会成功人士,往往是近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既得利益者。
秦晋:从官方来说他当然不会希望社会出现这么大的人群颓废的作为,对整个国家当然不会有甚么益处的,对政权对政府的治理带来很大的伤害的。另外一群成功人士,站著说话不腰疼,因为他经济上比较成功了,能够过著优越的生活,所以说他们嘲笑这些「躺平」的人,你们这些就是属于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在社会上是loser,是失败者。
目前新浪微博上仍充斥大量有关「躺平」的讨论,大量的讨论组群包括躺平即是正义、躺平青年、躺平吧、躺平组、躺平学、躺平内卷、躺平族、躺平韭菜、躺平共青团、躺平了、躺平宣言、躺平态度、选择躺平可耻吗、认命可以不能躺平、清华大学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躺平白岩松等等。微信群里也传播大量表达对「躺平」观点的图片和小视频。
尽管年轻人现在高喊「躺平」口号,不过秦晋相信,情况不会持续。他说,人总是要站起来努力活著。
秦晋:「躺平」主义者出现以后,是为自己的生存做一些调整而已,如果调整下来发现生存不下去了,我想他们也躺不下去,还是要站起来继续努力,人活著总比死了好。
在「躺平」盛行的同时,近期国内民间发生的严重暴力事件数目激增,其中不少作案嫌疑人年纪均在三、四十岁间,情况引起广泛关注。
5.创作政治漫画遭裁定「专业失德」 优材教师萌退意
香港一名视觉艺术科中学老师「黄sir」,因在网上创作政治漫画而遭匿名投诉,4月底被教育局裁定专业失德,至今仍未收到当局裁决或处分。「黄sir」周四(10日)在其脸书表示,已辞去教师工作。他慨叹这年半来教育局对其困扰从未间断,「咄咄逼人」,他不得不选择离开。(胡凯文
报道)
「黄sir」的帖文表示,这年半来教育局对他的困扰,「令我个人身心俱疲,直至转换学校后仍咄咄逼人。为免加重学校压力及影响我的学生,我不得不选择离开」,他又指出,即使失去稳定收入,但仍会画下去,活下去,并呼吁网友继续支持他的创作理念。
前年起,「黄sir」以帐户名称「vawongsir」于脸书、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发布讽刺政权和警暴漫画,去年1月被当时学校的校长及副校长通知,校方接获教育局转介的投诉,有人指其创作的政治漫画「不恰当」,要求他回应「vawongsir」帐户是否属其所有,以及他画有关漫画的动机。
「黄sir」其后回覆学校说,因不知道投诉内容,难以回覆相关问题。校方之后再没有就该投诉接触他,但却在同年的6月底,以「资金不足」为由不与「黄sir」续约,并透露教育局不满意其答覆,当局亦曾就投诉接触校董会。
「黄sir」之后转至另一间中学任教,教育局在今年4月底裁定他「专业失德」,投诉成立。「黄sir」早前曾表示,教育局的「判词」指他的漫画对警察、政府提出「无理指控」,例如法治已死、警黑勾结。
事隔个半月,「黄sir」至今尚未收到当局裁决或处分,而感到饱受困扰、心力交瘁,毅然辞去日校教师工作。他早前亦坦言,已作最坏打算,包括有可能成为下一名被「钉牌」的教师。
教育局在今年4月中的一次立法会财委会特别会议质询文件中透露,自2019年6月中至2020年12月底,共收到269宗有关反条例运动的教师投诉,当局已大致完成244宗投诉的调查,当中95宗不成立。
另外,任教高中通识教育科近30年的香港老师张锐辉,毅然提早退休。他接受《苹果》访问表示,「现在是政府亲手断送教育发展重要方向」。他说,「通识科是教改很关键的科目,会看成香港走向进步,教育制度向前走的重要一步;现在是政府亲手断送教育发展重要方向……最后历史责任,是他们要负责,历史自有评价,现在发展是倒退,绝对有负我们下一代。」张锐辉曾担任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在学界为人熟悉。
6.【司法专业】郑若骅称律政人员优秀 应被委资深大状 回顾庭上争议甩辘事件
香港律政司长郑若骅建议修例,容许在律政司工作的律政人员(legal
officers),可被获委任为资深大律师。她形容律政司的律政人员在终审法院的讼辩工作做得非常好,应受到肯定。惟本台翻查过往纪录,代表律政司的律政人员多次引来批评。(刘少风
报道)
大律师公会向会员发信,指律政司长郑若骅建议修改《法律执业者条例》,容许在律政司工作的律政人员(Legal Officer),有资格获委任为资深大律师(Senior
Counsel)。外界担心对业界影响深远。
律政司庭上多次「甩辘」
郑若骅周三(9日)出席立法会会议后见记者,她认为律政司的律政人员在终审法院的仲辩工作良好,应予认证和肯定。
惟本台翻查过往纪录,发现代表律政司的律政人员在近期的表现多次引来社会批评。
8名白衣人被控参与暴动,案件今年2月开审。由多次处理《国安法》案件的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代表律政司担任控方。因控方准备文件不足,案件审理了3天,仍未传召第一位证人。
在开审首天,法官叶佐文用一天时间猛轰控方,在案件开审前三日的傍晚才将修订案情交予辩方及法庭。文件中,警员编号、警员所辨认到的被告出错;控方承认无看医疗报告,仅靠证人表述伤势撰写案情;控方无法提交受害人伤势列表,因为在开审前三日,警方才发现收错其中一名受害人的医疗报告。控方开案陈词又多次提到,「白衣人与一些黑衣人激烈争执和发生暴力冲突」,法官再三追问,先说「白衣人先动手」。
一名男生被控公众地⽅管有攻击性武器罪。裁判官温绍明处理案件时,提及中⽂大学内地生在校园持⼑,获律政司允守行为,建议律政司以其他方式处理该案男生。去年9月,律政司一度同意以签保守行为方式处理,惟一日后「弹弓手」。辩方批评出尔反尔,打击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心,申请永久终止聆讯。惟裁判官香淑娴拒绝辩方申请。
外界担心,当局现提出修改执业条例,令成为资深大律师的门槛降低,在庭上表现参差的律政人员,都有可能成为资深大律师。相反,律政司会否都有惩处机制?
对此,律政司没有正面回应本台查询,仅要求记者参阅周三发出的新闻公报。
对于修例是否影响现行司法分级制度?资深大律师、公民党主席梁家杰周四(10日)对本台指,做法「是从根本地矮化资深大律师」。他不清楚郑若骅修例的原因,但估计是因为律政司近来流失好几位资深大律师,修例能够填补空缺,他形容有关做法「霸道」。
梁家杰说:我觉得都几霸道,几嚣张,因为她(郑若骅)的手下已经不用做足10年,还想得一想二,还想不用做徒弟,不用大律师公会审批,就想做资深大律师?
梁家杰指,要担任资深大律师,不是那么随便,其中需获得法官及行家肯定,在行内有贡献,对公义有执著,成为后来者的典范。
执业大律师苏俊文认为,重点不在于律政人员的表现是否良好。苏俊文说,法官批评律政人员做得不好,当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背后的案件主管出错、警方所写的控罪书写得不好等,相信背后有机制衡量律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但他指事件更值得关注的是直接委任为资深大律师的头衔的做法,让人质疑是有特权。
7.蓝营立委倡政府包机送民众出外打针 民进党批评荒谬可笑
曾被誉为抗疫典范的台湾,近日疫情反覆,但因疫苗供应紧张,以致民众出现扑针潮。有国民党立委建议政府出资包机,接载民众到美国和日本接受注射,冀早日达到接种率百分之75群体免疫效果。但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批评,民众需要良性而正面的建议,身为立委不应提出这种荒谬可笑的说法。(锺广政
台北报道)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罗致政,就国民党立委陈玉珍提出政府包机去打针的建议,作出强烈批评。
罗致政说:我蛮希望所有立委在提具体的建议时,不要提出一些很荒谬不可行,而且让人家觉得很可笑的建议。我们需要的是良性的、正面的建议,这样建议当作玩笑就算了,一个堂堂的国会议员做这样的建议跟主张是非常可笑的。
民进党立委郑运鹏更认为,这种言论不值得以党团的名义回应。
郑运鹏说:这种很荒谬的建议,我相信党团也不需要去说明,如果说他们要旅行,这是他们个人的选择,而立法委员提出这样荒谬的网路建议,我相信其他国家也很难见到,这一点党团不需要去做补充。
台湾近日疫情反覆,死亡人数累积超过三百人,不少民众希望施打疫苗,但台湾目前包括自购和日本赠送的,总数不足300万剂,连医护人员和长者都不够用。
国民党立委陈玉珍早前建议,政府动用防疫舒困预算包机,让民众去美国和日本大量施打,早日达到群体免疫效果,比派钱更有实质效果。
陈玉珍说:到冲绳也不用一万块钱,就算有人算三万块,三万块2300万人民,我们也不可能2300万人去打,1500万就好,1500万乘以3就是四千五百亿新台币,再乘以两次,也就是三万块可以飞两次到日本去,如果飞去美国飞机也还好。重点不是在钱而已,重点是舒困的钱丢下去就会用掉,但是经济没有办法马上恢复。我们要打疫苗,是要让大家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赶快恢复经济。
台湾近日出现民众前往美国打针的现象。因受疫情影响本来冷清的桃园机场,本月初开始突然热闹起来,情况一直延续。
凤凰旅行社商务部总经理卞杰民接受访问时表示,从疫情爆发以来,询问去美国打针人数的确增加,而目的地以旧金山和西雅图最多。
卞杰民说:以现阶段台湾不能组团出游的,所以来询问个别这种需求,至于这种需求他买了机票到美国做甚么事情,其实我们也没办法干涉。不过,但在沟通过程当中,确实是感受到有一些旅客,他是要去那边打疫苗的需求。主要是在美国有亲戚的,或只是单纯想去,因为看到美国解封,或者是很多地方可以免费施打疫苗,确实对他们是有一些吸引力。
面对一针难求,部份民众绞尽脑汁祈求注射,有传言指这两天台北市有几家诊所,运用法律漏洞,非法替一千多名不符优先接种程序的民众接种疫苗。台湾媒体报道,市卫生局局长黄世杰承认要负最大责任,已向市长柯文哲请辞。
台湾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率先以禁止武汉航班来台,以及全面对中国封锁,让疫情一直处于全球低点,更被赞扬为抗疫典范。不过,近日疫情逆转受到外媒批评。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认为,台湾当局低估了新型变种病毒的传染威力。
8.【新冠疫苗】港台比较 爆疫后台湾人转接种态度 港人拒信港府不愿打针
台湾严守约一年,新冠疫情在5月中却突然社区爆发,情况严峻,疫苗「一针难求」。相较下,港府不满疫苗接种率低,出奇招「谷针」。以下将从政府、民间态度、疫苗效用等比较台港两地接种疫苗情况。(文海欣
台北报道)
台湾对新冠疫苗需求急升,指挥中心上周称目前已取得超过211万剂国外疫苗,8月底累计到货1000万剂。记者周四(10日)到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视察,门外已贴出告示指暂无疫苗,当值医护指未知等到何时,要待中央安排派发。
港府民望低迷,即使林郑月娥高调带领高官打疫苗,鼓励市民接种,但接种率仍低,疫苗开打约3个月仅约24%人口接种。之后林郑归咎传媒误导,其后宣布只会公布与接种疫苗「有潜在关联」的个别死亡个案,令港人更反感。而港府在北京通关压力下「谷针」,商界亦有利诱例如「送楼」。
相较下台湾官员主要力寻疫苗供应,总统蔡英文及副总统赖清德,亦未公开宣布接种。
疫情爆发前,香港正值反修例运动,市民对政府极反感。中大医学院6月初公布的调查发现,受访人士中只有4分1人愿未来半年接种疫苗。团队认为主要原因是市民认为接种疫苗后会死亡或者出现严重副作用、对港府以往的政策缺乏信心。另外,由于中国研发的科兴疫苗不断拖延第三期数据公布,而且保护力刚刚合格,社会对其质疑。
至于台湾方面,早于3月尾,台湾政府先让特定医护、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员等施打,但普遍不愿施打,后来只能扩大让民众自费接种,当时主要鼓励商务、出国工作、留学及就医等人接种,但反应依然不热烈,开打一个月只有1.29%接种率。
台湾护理师Crystal接受本台访问时坦言,疫情未爆发时医护接种意愿偏低,以她为例,她认为疫苗是外来物,较相信自身免疫力。但现在疫情爆发,作为第一线有责任施打,因此目前已接种。
Crystal说:说实话他(政府)非常快,几乎马上就请我们去打。一有疫苗就马上施打,甚至最早时一线医护已施打好,我觉得他就是有一步一步的概念。
台湾年轻人Andy对本台指,当初未有接种的原因是希望先让给有需要的人,惟疫情严峻当然希望尽快打,但疫苗量不足只好慢慢等待。
Andy说:对政府在严格把关购买疫苗方面有信心,因为我们防疫做了那么久。台湾人其实对中国那边的疫苗通常会有一些忧虑,政府也有做把关。所以只要是政府核准下来,我们都愿意相信。
本台翻看疫苗的资料数据,主要以台湾目前能接种的AZ及莫德纳;香港接种的科兴及复必泰作比较。
德国研发的复必泰与美国研发的莫德纳种类同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而英国研发的AZ是腺病毒载体;中国研发的科兴为灭活疫苗;四款疫苗同样要打两针。
在临床保护力上,科兴有50%、AZ为70%、 莫德纳及复必泰同为95%,是保护力最高。
4月初,欧洲药管局宣布AZ可能会造成极为罕见的血栓事件。此外,科兴疫苗早前再引起争议,由于其试验中60岁以上的人很少,世卫无法估计疫苗在老年群体体中表现如何,然而世卫仍批准作为紧急用途。
在接种地方上,香港市民可前往社区中心接种,另外亦可到指定私家诊所及医管局辖下的指定普通科门诊接种科兴疫苗。
目前台湾主要在医院施打,不过预计6月将有500家基层诊所加入疫苗接种据点,未来如体育馆、活动中心等都可能开放接种。
至周四(10日)为止,台湾本土病例已有10,766宗,短短半个多月死亡率急升至2.78%,超过世界平均值2%。
9.【新冠肺炎】G7领袖峰会应拜登意思 将要求世卫重新调查新冠病毒源头
美国总统拜登周三(9日)抵达英国,准备于周五(11日)开展一连三日的七大工业国组织(G7)领袖峰会。据《彭博》引述会议议程文件,G7将要求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源头。英国《卫报》指,议程属美国总统拜登的意思。(实习记者李颖/陈润南
综合报道)
上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长达1.2万字的调查报道,探讨美国主流舆论淡化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的「实验室外泄论」,当中提及世卫访华调查团专家成员达斯扎克(Peter
Daszak),他合作对象包括武汉病毒研究所,涉利益冲突。另外《新闻周刊》报道,达斯扎克跟石正丽合著十数份论文。
上月拜登下令美国情报机构,调查新冠病毒源头。拜登当时表示,美国情报部门在病毒来源自「人类与受感染动物的接触中自然产生的」,还是「实验室事故」,仍有分歧。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事件,就无故提出「2019年7月弗吉尼亚州北部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暗指美方才是病毒源头,引来哗然。
世卫今年一月曾到访中国,新冠病毒「非常可能」是通过另一种中间动物宿主,从蝙蝠传播给人类的,但是科学家们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
10.【中美贸易战】拜登解禁「抖音」「微信」后中美商务部长再通话
美国总统拜登周三(9日)解除了特朗普任内签署,禁止短片应用程式「Tiktok」、即时通信软件「微信」的行政命令。然而,拜登也通过新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商务部评估,禁止被外国对手(foreign
adversaries)控制,且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应用程式。新的行政命令与早前特朗普颁下的不同,拜登并没有特别表明针对任何企业。(实习记者陈彦 综合报道)
另外,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于周四(10日),应约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进行视讯通话。两人就中美双方在商务领域内的问题,「关切坦承,且务实地交换了意见」。双方亦表示,同意推动贸易投资合作的发展,妥善处理两国分歧,并继续沟通。
在中美两国商务部长的通话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上周三(2日)已经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
举行过视讯通话。中方之后称相关交流「都是专业、坦诚和有建设性的」,又称显示中美经贸领域开始正常沟通。
11.【同志平权】亲北京议员反对办「同乐运动会」:污糟钱 平机会主席:不应污名化
在香港,已经被亲北京议员垄断的立法会,于周三(9日)讨论明年举行推动性小众平等共融的「同乐运动会」。多位议员的反对言论引起社会哗然及讨论。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朱敏健今日(10日)于商台节目上表示,希望各界人士不要上纲上线,更不应污名化这个活动。(实习记者陈彦/陈润南
报道)
以极端言论及行动著称的何君尧批评:「唔想赚呢啲污糟钱,呢10亿元(同乐运动会收益)要唔要都罢。」又扬言:「(同志活动)闩埋房搞乜系你嘅事,但大庭广众就有失体面。」他认为政府不应插手运动会,否则等同推动同性婚姻。
经民联梁美芬声称,香港绝大部分市民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同乐运动会」推动同志运动,会激起很大的反对声音,认为政府应保持中立,撤回对活动的支持。」但事实上,香港社会近年对于性小众(LGBTQ+)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根据中文大学在2019年作出的调查,百分之60的香港人支持同性恋人士结婚的权利。
此外,2020年香港的同志游行,首次获得全港18区里17个区议会的支持,可见香港社会目前对于性小众人士的接受程度颇高。
然而,目前香港仍未有立法保护性小众的权利。平机会在2016年公布了「立法禁止性倾向、性别认同及双性人身份歧视的研究」,却因为不同界别人士的阻挠,迟迟未能立法禁止对于性小众人士的歧视。
12.【中澳交恶】葡萄酒大麦被强征关税 澳总理莫里森:或向WTO寻求解决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于周四(10日)在一电台节目中表示,澳大利亚现时的大麦农夫和葡萄酒庄,受到不合情理的贸易关税制裁,并扬言会将这些不合理的制裁,带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寻求解决方法。(实习记者陈彦
综合报道)
澳大利亚早前已积极考虑将自己和中国,有关葡萄酒的关税争议交给WTO解决,而关于中国对于大麦强征关税,澳大利亚已经将此起事件交给WTO解决。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自2018年起开始紧张。去年二月,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研究,对中国出口的铝制品征收反倾销税,并引来中方报复,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食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对此,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期望在今个在英国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寻求国际支持,对抗中国的「经济压迫」。对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四(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澳大利亚应该「停止动辄挥舞制裁的大棒,以经济手段施压他国」。
13.【专访】国安法下拒认输 拒地下化 专访「本土青年意志」:不能想像自己放弃
香港「反送中」运动踏入两周年,昔日民主抗争,换成爱国者威权治港,惟数名大专生仍拒绝认命,高调成立政治组织「本土青年意志」。该组织召集人罗子维接受本台专访,坦言「本土」、「青年」于国安时代非常危险,惟「愈封杀,愈要勇敢行动」。(实习记者陈彦/李智智
报道)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三年级学生罗子维,联同浸大文学院一年级学生朱慧盈、理大英文系一年级学生张心怡等十数名年轻人,近日组织「本土青年意志」(下称:本青意),宣扬本土思想,坚持抗争。曾任中大学生会「朔夜」外务副会长的罗子维,早已经历中大校方「割席」打压,其馀两人亦有相似经验。他们近日于深水埗筹办「反送中运动」纪念活动,提醒港人毋忘初衷。
采访在纪念活动上进行。在昔日抗争照片包围下,罗子维向记者笑言,组织名称将「本土」、「青年」两个最危险的标签都放在一起,做法被不少人提醒在「后国安时代」中如同「玩命」,惟他认为,两者愈被政权封杀,愈需要捍卫,不应轻言屈服,自我灭声。
罗子维说:因为「本土」推动社会改革和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青年」不论何地都是社会改革先锋。如果我们这么容易就轻易妥协,转向地下化,或令自己更加隐蔽,其实是正中下怀。
子维一脸严肃称,「青年新政」、「众志」和「本土民主前线」等本土政党或组织都已先后被逼解散,他们希望提出改革和保障青年权利,「补位」承传本土论述。
子维透露,未来会做更多实在的民生工作,目前聚焦青年囚权,填补在囚青年失却政治组织支持的空缺。
不过,本土派青年从政风险处处。本青意早前街头宣传「反送中运动」纪念活动,就已被亲中阵营猛烈狙击,亲中报章《文汇报》以头版标题写上「独青再组独帮,妄图招魂黑暴」,又将三人「起底」。
罗子维说:想像过一觉醒来会有警察拍门,然后就面对不知道多少年的刑期。为何如此难受、大压力,仍要继续走下去?对我而言,我不能想像自己放弃的样子。有很多好朋友、很尊敬的人、师兄坐牢,或在等待审判。我想继续努力证明给他们看,还有人支持他们,坚持他们的路线,即使他们进了监狱,甚至是死了,仍然会有人继续走。
子维望向墙上布满红线下的冲突照片,坦言在后国安时代抗争,昔日本土派主张的勇武抗争已不可再提。他认为,高压下「保存自己、积累实力」更为重要,亦要紧贴时势,增长知识装备自己,机动应变《国安法》带来「不断增生和变化的红线」,思考「应做甚么,能做甚么」。
子维强调,未来会与泛民、被政权打压的人「合流」,对抗「共同的敌人」。他说,就连「大中华」的支联会,亦绝对有合作空间,而今年「六四」便是很好的例子。
罗子维说:很多泛民,比更多人勇敢。例如邹幸彤,比起更多人坚持。而张昆阳都欣赏李卓人的坚持和勇气。虽然我们主张和信念有分歧,但已不需要分歧,而是合作。
问及港府常称会与青年人沟通,本青意会否尝试?子维反问:「这沟通有用吗?他们会听意见吗?」他认为,2014年「雨伞运动」,林郑月娥与学生运动领袖对话场面,不可能再重现。罗明言,本青意成员都不会参选,拒进入建制,与官方论述对抗,传承民间声音,「否则对不起在囚盟友」。他最后与香港同辈青年说:「这两年,大家都辛苦了。这时势很针对我们,但要香港更好,一定继续走下去,不要放弃,不应放弃。」
14.【杜耀明评论】民主派躺平有何不可?张炳良没说出的答案
想不到,博学多才的民主党创党副主席、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张炳良也沦为忠诚的废物,只顾政治正确,质问民主派没理由不参选,却错了重点,言不及义。
张炳良认为新选举制度下民主派仍有生存空间,又质疑他们不参选为何组党。不错,他要向民主派推销「选举制度」,以免他日的立法会变成清一色的「爱国」议会,当中就算加入几个如冯检基之流的人物,也于事无补。明白的,这确是你的生存空间,但幸勿误会参加这个被「完善」的选举是民主派政党的生存条件。
政治学者应有的常识是,组党的最终目的是执政,要是不能,起码也可参与政府决策,或者有力影响政府施政。基本法订下的政制蓝图如何不理想,也写明推行双普选的日期,让港人分享权力。即使这些承诺最后消失了,民主派人士以现行途径谋求取得过半议会席位,怎料四十七人因此被控以国安罪名,至今未审却已坐牢三个多月,他们有何过错,该否罪犯颠覆,张炳良只懂叫反对派参选,可有说过一句公道话,拉近大家的距离?
解慰说话也没有的话,代表统战工夫疏懒,也都算了,但没有具体分析新制度的要素,也没有详论民主派不参选的利弊,便认定其政党无价值可言,只能是武断和偏见。首先,即使说政党不参选便无价值,但新制度是否算得上选举,张炳良可否先有个说法?由政府组成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是甚么公正原则?候选人需要取得一定数目的全国人大或政协提名才能出选,是甚么公平原则?取得提名、经过筛选再成功当选,九十席的议会中「直选」议席只剩二十个,又是甚么民主原则?若全都不是,这还算选举、还算参选吗?不是选举的话,政党不参与还有甚么好质问?
张炳良不计较制度的公平公正,只在意反对派都应该参选,否则便指他们有失政党的职能。言下之意,不公平的制度千篇一律,超越时空,不管是英国殖民地年代的代议政制,九七后的政治体制,还是被「完善」后的选举制度,都没有分别,政党都有参选的必要。
这类见解除了不符合事实,也完全忽略历史因由。以立法机关为例,九一年首次推行立法局直选,虽然只有十八个议席,但市民的选举权平等而普及,而且可以伸张八九民运以来的民主诉求,也为「港人治港」早着先鞭。九七后直选议席数目循序渐进走向双普选,参选是政党落实「一国两制」的一着,也可把全港民意带入立法会,成为举足轻重的少数派。
反观被「完善」后的选举,市民只可从官方筛选的名单中挑选代议士,数目只占立法会议席不到23%,而且发展蓝图欠奉。远的不说,单与澳门立法会选举比较,被「完善」的制度不论从开放程度到公平程度看,都有不如,发展前景亦不明朗,张炳良质问民主派之前,可否先解释一下,参选究竟还有甚么民主派没法看到的意义?
张炳良唯一有见地之处,是指议会不能没有民主派的代表,因为认同民主派者多不认同政府,遇上巨大争议,若无法通过议会渠道由民主派代为发声,只有另觅表达途径,走上街头,影响社会稳定。无疑,议会民主为民发声,起社会维稳作用,但问题在于新制度离开民主愈来愈远,民主党派即使通过审查及完成提名最后成功当选,席数亦十分有限,难以收窄议会与民意的鸿沟。因此,张炳良应该努力游说官方扩大民主成份,让议会发挥维稳功能,而非要求民主党派承担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张炳良没说的一个理由才最合情合理,就是民主派参选可避免出现抗议票的尴尬和冲击。新的地区直选分十区每区两席,每人只能投一票,任何党派都难以囊括两席,民主派可入闸参选最多只能平分春色。相反,民主派人士不选,他们支持者的选票占总数六成,不会转到中间派,亲政府阵营就更不用说了,馀下的选择只剩不投票、投白票了。倘若选举冷清或者废票多过当选人票数,选举的公信力也陷于崩溃。
问题这麽严重,张炳良反而只字不提,更不要说晓以大义,看来忠诚两字也可以省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中国与世界】美军机与银弹齐出动 中共反制裁只属虚招
美国军用运输机多年来首次降落台湾,测试中共武力统一台湾的底线和意志。结果,中共只作公式的回应。此外,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投放二千五百亿美元,提升科技水平,不让中共反超。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将与中国谈判,可见美国文武齐动。日后战况如何?有待观察。
嘉宾:黄志伟(香港伍伦贡学院社会科学院讲师)
主持:刘锐绍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