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12月21日
1.港媒:中国将「通关」 分析:经济临崩溃弃清零以稳政权
近日多间亲中港媒引消息指,明年1月初境外人士入境内地将毋须隔离。学者分析,情况反映中国面对严重经济衰退,政策转向全力拼经济为求「稳经济、稳政权」。中国大陆地方政府传财困,经济数据亦显示,持续的封城防控措施令政府收入大减,部分地方当局已处于破产边缘。
北京当局在两周前叫停了持续3年的清零措施,中国新冠疫情随即大爆发,惟对外通关消息愈吹愈烈。香港亲中媒体《香港卫视》周三(21日)引述消息报道,明年1月3日起,中国将改为向所有入境人士实施「0+3」,意味经历3年疫情「封关」后,中国将全面向世界「开关」。亲中媒体《香港01》早于上周则以独家报道指,从广东省相关部门获悉,中、港两地最快可在明年1月9日通关,届时将会采取「0+3」安排,即入境人士抵埗后毋须隔离,只须3天家居监察。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周三向传媒称,「相信通关在望」。
谭耀宗说:留意到各方面消息指(通关)相关工作正准备当中,希望做好准备,安排妥当,以免通关时出现混乱,让市民既可实现3年以来的愿望,免隔离回到内地,同时安全有序地进行。
对此,中国金融学者司令认为,谭耀宗的说法反映香港内部出现对内地急于通关的忧虑,故特别强调「安全有序地进行」。他向本台分析指,中国不顾染疫数字急升,急需引外资为内地「输血」以求「稳经济、稳政权」,反映中国经济衰退程度严重。
司令说:中国已经长期陷入衰退的经济了,如果经济上不去,特别是GDP的增速保不住的话,大大降低中国政治稳定、政权稳定以及共产党将来执政的可能性。事实上为了保住政权维持统治,给外界传递中国政府仍能稳住局面的印象,她绝对希望采取任何措施来使经济出现小阳春,或者避免进入长期衰退。
外界普遍观望,周三下午首次赴北京述职的香港特首李家超,会为中、港两地在农历新年前恢复免检疫通关带来好消息。
港府在去年中趁实现多个月本地「零感染」,并在「加辣」防疫、采取与内地互通的「健康码」等措施下,都未能与大陆通关,而中国内地却在疫情进一步升温下放宽「清零」,又向世界通关。
早前包括由香港特首委任的6位港府抗疫专家顾问之一、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等多位中、外专家已警告,中国在长者疫苗接种率、全国疫苗加强剂接种率低、缺乏群体免疫、医院重症监护能力资源缺乏、以及抗病毒药物储备不足情况下仓促解封,染疫死亡人数恐高达近100万至200万人,疫情高峰或至明年首季。
另一港府抗疫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向本台称,并无就明年初与内地通关事宜参与讨论。对于中国明年1月向世界通关是否仓卒,许树昌认为「无一个完美时机」。
许树昌说:我没有参与讨论,我亦不知道细节。(疫情爆发)是必然发生,Omicron进入社区会渗透每个地方,无法追踪源头,好快变成流行病(endemic)。始终都要通关,无可能等到……一个最好时机,没那么理想的。当然一个社区有9成人打齐针才通关是最好的,但是很难做到的。
许树昌又指新加坡、日本等邻国通关时亦经过一轮大爆发,但在提高疫苗接种率下,已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相信内地疫苗接种率会「急起直追」。他建议,目前中国可为免疫通关加上一定必要条件,包括不论内地、香港或其他地方人士,应须具备疫苗通行证,以减少疫情风险,「起码打了3针疫苗,少些重症,亦减少医疗系统负荷」。
早几个月前,特首李家超指内地来港人士毋须接种疫苗,因「内地疫情风险是全世界最低,风险相对较香港低很多」。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但成人加强剂接种率仅57.9%,80岁及以上长者加强剂接种率更只有42.3%。
《路透社》近日报道指,现时中国内地仍未批准施打国外的mRNA疫苗,仅依赖国药集团(Sinopharm)、科兴生物(Sinovac)的科兴疫苗(Coronavac)等国产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而且不少中国民众因质疑国产疫苗效力和副作用而不愿打针,为中国疫情带来潜在隐忧。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最近更警告,中国疫情失控扩散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又担心疫情爆发会出现新的变种病毒。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捐赠国,已经准备协助中国应对急增的新冠病毒确诊个案。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疫情大爆发】抢药潮烧至台湾 立委吁禁寄药中国
中国抢药潮蔓延台湾,导致退烧药普拿疼(港译:必理痛)缺货。台湾民众党举行记者会,要求政府限制民众以包裹方式将相关药品寄往中国。卫福部长薛瑞元承认市面上有抢货行为,但医疗体系中同一成份其他牌子退烧药仍然有货,呼吁民众不必恐慌。
中国放宽防疫措施后,民间出现退烧药抢购潮,在上星期蔓延到香港导致必理痛缺货后,台湾也出现抢购潮。
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周三(21日)举行记者会,立委张其禄指出,党团最近观察,台湾退烧药品已经出现缺货现象,非常夸张。张其禄表示,台湾过去曾发生缺口罩、疫苗、快测剂,难道现在又要缺退烧药品,政府如果真有决心,应该直接禁止将相关药品,以包裹方式寄往中国。
卫福部长薛瑞元周三前往立法院出席一项公听会前承认,市面上普拿疼缺货,的确有抢货情形。
薛瑞元说:普拿疼这特定品牌的解热镇痛剂的话,的确有抢货,但是同一成份的药目前是不缺的。所以我们目前正密切注意,观察整个药的市场变化。如果只是单一这个品牌的话,是证实国外有抢货或者是国人有抢货寄送国外的行为。
薛瑞元指出,同一成份的退烧药仍然有货,而且在医疗体系中还够用,民众不必恐慌。
本台记者向台湾的医生了解,医疗体系中的普拿疼是否仍然足够。一间耳鼻喉专科诊所赵医生表示,因为医疗体系买的药,是一千粒一罐,包装同民用10几20粒不同。而且一般人无法买到这种包装的普拿疼,所以目前开退烧药比病人暂时没问题。但他也表示,因担忧大陆在台湾抢药情况恶化,已增加存货以防万一。
赵医生说:我觉得台湾的需求没问题,如果大陆走来挖的话就不知道他们要拿多少,大陆那么大的市场,当然是要多少挖多少回去。最重要是时机,这个时间如果过了之后,这些药就不值钱,现在大陆缺货,未来一个月都是非常不乐观。我们都怕会缺货,不会用三天就只存三天药,我都有超过一个月的存量。
另外,台大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施景也在社交网站贴文,提到有在上海的朋友分享群组内流传的消息,一瓶15元人民币的退烧药,已经飙涨到4000到4500元人民币。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官王必胜表示,有看到这篇贴文,但实际状况台湾不好掌握,中国当地实际发生情形还是要靠朋友、网路上的传递,在这方面指挥中心没有确实的数据。他指,一个疾病刚开始传递,速度非常快,很多物资都容易缺乏,当然药物一定也是,应该难以避免。
对中国疫情,王必胜坦承,依现在状况他没办法判断,正因为掌握疫情更加困难,只能用假设的、或依照国际经验及人口数来看。台湾评估中国内部状况现在应该是非常严重。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荷兰:中国指已关在荷非法警局 人权人士、组织吁盟国联手反渗透
中共被曝在海外多国设立「海外警局」后,荷兰外长日前证实,中方确认已关闭在该国的有关机构。荷兰的调查中尚未发现这些机构涉及针对当地华人的犯罪,但仍继续就事件采取进一步调查。有流亡荷兰中国异见者举证中共「海外警局」在当地进行非法活动。认为中方关闭相关组织远不足够,要求荷兰及民主国家联手采取更强硬措施。
荷兰媒体RTL新闻周二(20日)报道,荷兰外长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在回覆荷兰众议院问询时,证实中国已经关闭了在荷兰的非法警察局。
胡克斯特拉表示: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在今年的巴厘岛G20峰会期间,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及中国的海外警局,此后中国驻荷大使馆向荷兰外交部确认,这些机构已关闭。
胡克斯特拉又在回覆信函中表示,荷兰方面「尚未」发现这些机构参与恐吓该国的中国人。他指,虽然荷兰华人社区偶尔会发出不受欢迎的外国干预的信息,但尚未与中国警局建立关联。
中国异见人士王靖渝现正流亡荷兰并持续受到死亡威胁和骚扰,他指,其经历足以说明中国海外警局确有在当地进行非法活动。
王靖渝说:荷兰外交部声明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荷兰的异议人士,包括我被骚扰和中共设立在海外的警局有直接关系。这是完全不顾事实的声明,我表示非常的愤慨!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今年2月份,由中共鹿特丹海外警局官方号码给我打来的数百个电话,再至今年6月自称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人持刀滋扰我,再到11月有自称海外警察的人到海牙火车站来骚扰我,并且被荷兰警察逮捕……这些都证明一系列的骚扰行动和中国非法海外警察局有关系。
胡克斯特拉在回覆议员问询的信函中表示,目前正就中国海外警局问题与其他欧盟国家进行磋商。而荷兰当局也仍在对中国非法警局及周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目前尚不清楚调查何时完成。胡克斯特拉写道:毕竟,目前尚不清楚他们(中国驻荷非法警局)是如何获得资金?以及他们在荷兰究竟做了甚么?
对此,王靖渝敦促荷兰当局彻查资金来源。他指,警方调查中发现有来自中国、香港的资金以数字货币转帐方式对嫌疑人进行支持。他认为,针对他及其他异见人士的打压涉及庞大资金,他断定背后有国家级支持。
王靖渝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资金,根据现有的荷兰执法部门的一些调查,证实有一个团伙,通过虚拟货币的形式给那些犯罪分子提供资金。如果没有中共当局的支持,个人是没法支付这些昂贵的费用的,这一定是和中共当局有关系的。
本台致电另一名流亡荷兰的异见人士王兆清,其时他正前往荷兰警局的路上,近期他受到了很多骚扰和抹黑。他要求荷兰方面彻查,认为关闭中国非法警局远远不够。
王兆清说:海外110被关闭并不能够完全清除中共在国外的荼毒,不能低估了中共的手段。
荷兰政党「民主66」(D66)议员舍尔茨玛(Sjoerd
Sjoerdsma)有份就中国非法海外警局问题向荷兰外长胡克斯特拉发出问询,他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共在荷非法警察局已经关闭。
他表示事件仍然令人非常不安:这些机构可能是在荷兰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立并活跃的。中国政府还在秘密地在我们国家做甚么?以影响和恐吓中国侨民。
西班牙人权组织「保卫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早前发表报告,披露中共在53个国家共设有102个警侨服务站,其中有两家设在荷兰。
中共当局首先否认它的存在,然后淡化事件,称这些机构只是海外华人的「服务点」。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也向荷兰外交部坚称他们没有参与这些机构,而是由志愿者设立的。比如,很多在荷华人因为新冠病毒无法前往中国,但他们透过这些机构可以更新驾照。
这些说法令人质疑,因为在荷兰的其中一个中共警局是于2018年成立,远远早于新冠病毒出现的时间。
就事件最新进展,「保卫卫士」项目官员劳拉·哈思(Laura Harth)向本台表示,很高兴看到荷兰政府已将此事提到最高层,并积极调查中共的跨国镇压。
我们继续呼吁民主国家联盟做出更协同的反应,以全面应对这些严重影响全球基本自由和民主进程的威胁。她建议各国在进行调查时,范围不应局限于「海外警察服务中心」,而应成为调查中共跨国镇压策略和底层统一战线网络的起点。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4.港府新设「特首政策组」 评论:旧酒新瓶但政治光谱变得单一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早前《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特首政策组」,以提升政府对长远和策略性议题的研究和倡议能力。港媒报该小组筹备已杀青。前港府「中央政策组」成员刘梦熊认为,「特首政策组」只是旧酒新瓶,而且预料新班子会「清一色」,倾向与中央保持一致,不像当年「中央政策组」能够反映香港民意。香港官员近来屡被质疑不懂揣摩北京上意,制订政策又备受市民批评。
李家超在今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成立「特首政策组」。港媒《星岛日报》周三(21日)报道,「特首政策组」的筹组工作已大致完成,将会由香港智库组织「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立法会议员黄元山执掌,待特首上京述职完毕后,最快下周正式公布政策组班子名单。
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曾于2006至2007年在曾荫权政府中出任「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他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时认为,「特首政策组」的性质与「中央政策组」分别不大,「只是换了个名」,不过现时社会环境不同,预料政策组成员成份「清一色」。
刘梦熊说:当时「中央政策组」的分布,政界、商界、学界都有人选,左、中、右(派)都有,整个「一国两制」当时的运行得比较正常,基本符合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初衷,「一国两制」的环境有包容性,容纳社会多元化的声音,所以当时立法会或地区直选,基本上都能反映香港民意的比例,但现时当然不同,搞成清一色。
刘梦熊相信融入国家会是「特首政策组」未来其中一个工作重心,另外也要解决深层次问题,包括如何吸引资金以及人心回归。
对于近日社会上批评港官不懂揣摩北京上意,尤其在抗疫问题上「跟车太贴」,刘梦熊认为,「特首政策组」不应只做传声筒或应声虫,否则只会破解一国两制,损害香港核心利益。
刘梦熊说:「特首政策组」顾问应该要按习近平的指示,坚持一国原则,尊重两制差异,在这方面拿捏好分寸,给特首提出中肯的意见。现在单纯与中央保持一致,只是强调一国原则,没有尊重两制差异,走向一左二窄的错误倾向,对香港保持金融国际航运中心不利。
刘梦熊又指,过往港府是按「精兵简政」原则办事,但目前增设职位众多,质疑增加行政开支,是否能达到办实事的效果。
除了「特首政策组」,李家超今届政府进行架构重组,并增添多个公务员职位,新政府由三司十三局,扩大至「三司、三副司长、十五局」。按有关方案,港府要额外增添13名政治委任官员和57个公务员职位,比原本架构每年额外增加9500万港元薪酬开支。
据报,「特首政策组首席智囊」黄元山的职级会是首长薪级第八级,即月薪约31万港元,略低于局长及特首办主任的约36万。资料显示,黄元山是「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曾在多家国际银行任职。李家超竞逐特首时,黄元山是他的竞选办副主任,主力协助撰写政纲,表现深受李家超赏识。由于黄元山是现任立法会选委界别议员,他加盟政府后,立法会选委界别将要进行另一次补选。
「中央政策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于1989年成立,当时职能为负责审视特定政策议题,辅助当时布政司署(Government
Secretariat)的工作。1997年7月起,主要职能为向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提供意见。2018年4月1日,前特首林郑月娥将「中央政策组」改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主要负责政策研究及创新和跨部门协调工作。
过往出任「中央政策组」(中策组)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例如2002至2012年,中策组首席顾问为刘兆佳,曾德成、李明堃甚至是资深媒体人、政论家刘细良等,亦在不同时期担任过顾问。
而在1989年,首任中策组首席顾问顾汝德(Leo
Goodstadt)是没有公务员背景的经济学家,他邀请出任非全职顾问的人士来自不同党派,包括前工联会陈婉娴、民建联程介南、民权党陆恭蕙、目前因涉「支联会案」被控煽颠的前职工盟李卓人等都名列其间,至于全职顾问更找来民建联总干事郑艾伦。香港时事评论员、经济学者练乙铮亦于1998年至2004年,即董建华时期担任过中策组全职顾问,他曾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任教,随后担任科大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香港法庭】黎智英聘英大状案律政司上诉被驳回 需付讼费85.5万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早前获高院原讼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抗辩,律政司3度提出上诉均被驳回,上诉庭下令律政司需付讼费共85.5万港元。过去几年律政司不时就「反送中」相关案件作出上诉或覆核,例如2020年相关案例就达14宗,上诉庭全部受理改判刑罚。有律师批评,律政司不惜耗用公帑,无所不用其极对被告施以最大阻吓性刑罚。
黎智英涉违反《港区国安法》勾结外国势力一案,黎智英早前获原讼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赴港代表抗辩,惟律政司不服提出上诉。上诉庭早于11月9日驳回律政司的上诉,不过律政司再申请终审法院上诉许可,但亦在11月21日遭驳回。
上诉庭周三(21日)颁布书面判词,认同无特殊情况证明Tim
Owen一方须聘请4名大状去处理两案,故只批准两名大状的讼费,而考虑到两案耗时过长及工作有可能重叠的情况,评定上诉案的讼费为51.17万元,终审法院上诉许可申请的讼费为34.33万,即律政司需向Tim
Owen一方共支付85.5万元讼费。
律师桑普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虽然上诉是司法上的权利,但他较关注这是否符合程序上的公义及有没有在程序上浪费劳力、时间及费用。对于黎智英此案,律政司提出的上诉理由毫不合理,而且在最后阶段才提出反对Tim
Owen来港,令人无法准备上诉,等同防碍公正审判的机会。
桑普说:你不论道理如何,结果就是要被告有罪。不惜(耗用)任何公帑,浪费资源,也要撑到最后一个里程碑,也要这样做下去。换言之不讲道理,硬放一个理由出来就要上诉,那么这个是否「战狼」律政司、「战狼」控方的角色使然?是否等同连律政司也是猜度上意,或者遵行共产党的指令做出这样的行为?显然与司法独立或检控独立无关。
除了黎智英的案件,过去2年多宗反修例案件也曾面临律政司上诉或覆核刑罚。根据《香港刑事检控2020》,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的数字是十年以来新高,一共向上诉庭提出了17宗刑期覆核,14宗涉及示威案件,上诉庭全部受理改判刑罚;至于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诉则为零。
本台亦向律政司查询2021年的相关数字,正候回覆。
桑普批评,现时情况可见律政司「无所不用其极」,誓要对被告施以最大阻吓性的刑罚,用所有法律空间去覆核,有时甚至违背「一罪不能两罚」的基本刑事司法原则。他又指,「不确定性」才是对被告最大的折磨。
桑普说:如果你一开始说清楚刑罚多少,大家有预算,知道甚么时候可以出来重见天日,人生容易规划。如果当他不断好像一只被困在大监狱中的蟋蟀在斗,放你吃一些东西突然又不让你呼吸空气,会使那个人的精神陷于萎靡。我想他用这样的方法,明白人的心理弱点,然后施于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很多人陷于迷惘。
包括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理事陈虹秀被控参与湾仔暴动,早前获法庭裁定表面证供不成立而获释,同案其馀7人亦被裁定罪脱。然而律政司不服裁决,向8人提出上诉;案件将于明年1月处理。
另外,民主党主席罗健熙也涉于理大外集结被控一项非法集结罪,经审讯后他原被区院裁定罪名不成立,但律政司不服并提出案件呈述上诉,不过法院至今仍未就该案排期作聆讯。
除了社运人士,也有市民的案件被律政司提出上诉。例如摄影师蔡健瑜,被指在前年3月8日市民于大埔悼念周梓乐,跟随拍摄时涉追骂便衣警,被主任裁判官苏文隆裁定非法集结罪成,判囚3个月。蔡其后上诉,高院法官黄崇厚裁定上诉得直,定罪获撤销。惟律政司指法官错用「卢建民案」原则,遂向终审法院申请上诉,最终律政司上诉得直,蔡健瑜维持罪成囚3个月。
除了就案件呈述上诉,律政司也会就已定罪被告提出覆核刑罚,当中包括首宗侮辱国旗案。当时被告罗敏聪认罪被判200小时社会服务令,然而律政司认为原审裁判官在判刑原则上犯错,而且明显不足,未能反映罪行的严重性。最终律政司获判得直,被告被改判囚20日。
不过律政司也并非所有覆核刑罚得直。职训局男学生涉在2020年5月于旺角参与示威,并向便衣警投掷铁罐,被裁定一项非法集结及两项袭警罪成,判处120小时社会服务令。律政司不满刑罚过轻,提出刑期覆核。上诉庭法官也认为原审判刑不合理,但驳回律政司的刑期覆核申请。法官彭伟昌关注,被告已完成逾9成半的社服令时数,一旦改判入狱,「反而面对多一重刑罚,可能对佢唔公平」。
另外,2019年圣诞节,有示威者号召商场「和你shop」,7人被裁定两项非法集结罪成,分别判监禁及社服令。但律政司就其中4名获判240小时社服令的青年提出刑罚覆核。覆核聆讯距离判刑日已超过1年,4人已经完成社会服务令,最终上诉庭认为原判的确过轻,但改判刑罚并不合适,故驳回覆核维持原判。
黎智英涉勾结外国势力一案,现正等候人大释法结果而押后至明年9月25日开审。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香港法庭】「12港人」郑子豪就两罪刑期申上诉 获批保释等候
「12港人」案被告之一郑子豪,涉管有汽油弹原材料等物品及偷渡潜逃案,早前与同案另一被告廖子文各被判囚31个月,二人分别提刑期上诉。郑子豪周三(21日)申请保释等候上诉,法官考虑书面陈词后,批准郑担保外出。他随后离开囚室,一度跟传媒挥手。
申请保释的郑子豪(20岁)约中午后,手持「包头袋」步出高等法院囚室,然后步向一辆在现场等待他之的士,在数步距离间,曾一度向在场等候的记者挥手,却即时遭现场惩教人员喝止:「唔好挥手,快啲上车!」另有少量警员在场戒备。
郑子豪周三由大律师吴霭仪和高麟代表,申请等候就刑期上诉期间保释,控方代表为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并没有反对。上诉庭法官彭伟昌批准郑子豪保释等候上诉,保释条件与同案早前获批保释的另一被告廖子文相同,包括现金2万元保释金、不得离开香港、交出所有旅游证件、每周到警署报到3次、居于报称住址,以及若地址更改,须24小时内通知警署,彭官更特别叮嘱郑说:「麻烦你喇,唔好有任何走动喇!」否则可能再次被捕及须关押。
「12港人」案中,郑子豪与另外多人在内地法院承认偷越边境罪,之后被判监7个月,并于2021年3月22日服刑完毕,再从内地被移交香港,此后一直被还押。而郑子豪跟廖子文两人早前先后因「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及「妨碍司法公正罪」罪成被判刑,其中郑子豪就两项罪行,分别囚28个月及10个月,原审区院法官游德康当时下令两案部分刑期同期执行,总刑期为31个月。惟因为他无权再更改刑期,故建议廖子文及郑子豪考虑上诉修补判刑上的缺陷。
不过,由于当时郑及廖其实已服毕「12
港人」案妨碍司法公正罪的刑期,惩教署因而无法遵循相关命令,令两人须服多半年刑期。游官判刑后补充,指若事前知悉刑期未能分期执行,会将「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刑期下调至21个月、总刑期仍为31个月。
至于同案另一被告廖子文,早前已获准保释等候上诉。翻查上月25日颁下的决定理由,惩教署指在扣减还押日子后,廖在判刑当日已被视作服毕「妨碍司法公正」案的刑期,故没法遵从翌日由法官游德康就案件作出部分刑期同期执行的命令,换言之,廖的总刑期仍是37个月。廖子文的保释同样由上诉庭法官彭伟昌处理,判词中指出假如上诉庭最终按原审法官原意下调刑期,廖又因狱中行为良好而获三分一刑期扣减,其最早获释日子可以是12月27日,惟案件的上诉聆讯尚未排期定下,故决定批出保释。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一带一路】印尼高铁试车期间出轨 中国籍工人2死4伤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发生悲剧。中国在印尼的重点项目「雅加达—万隆高铁」(雅万高铁),有工程车运行期间疑发生脱轨事故,造成中国籍工人2死4伤。印尼交通部下令暂停项目以待调查。
印尼传媒报道,建造商印尼中国高铁公司(KCIC)的声明指,事发于周日(18日)下午5时左右,西万隆县百打拉冷乡(Padalarang)一条乡村的施工现场有工程车翻侧。
印尼交通部发言人确认,事故造成2死4伤,当中两人伤势严重,另外两人轻伤。当地传媒引警方消息指,2名死者是中国公民,而其馀4名伤者亦相信是中国公民。交通部已下令项目暂时停工以待调查。
资料介绍,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府雅加达与第4大城市万隆,全长142.3公里,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明年年中之前通车营运,届时雅加达到万隆的车程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雅万高铁属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自2016年1月正式开工,预定2019年下半年完工,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上土地征收、环境破坏等争议,完工进度延至明年,印尼政府被迫投入预算,目前预算已严重超支达到75亿美元。外界认为,事故源于赶工心切,质疑负责公司KCIC为求加快进度而漠视安全程序。
印尼总统佐科上月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承诺项目结束的死线是明年6月,两人当时亦以视像形式观看雅万高铁试运。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涉曼城中领馆袭击事件 伦敦「不欢迎」郑曦原等六人回英
一名英国国务大臣(又译作副大臣)表示,伦敦「不欢迎」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等六人回英,原因是他们涉及10月曼市中领馆外的袭击事件。
英国独立电视台报道,艾哈迈德(Tariq Ahmad)周二(20日)在国会被问到,包括总领事郑曦原在内的外交官是否被宣布为「不受欢迎人物」。
艾哈迈德表示:「我可以确认,总领事和警方认定的其他五名工作人员现在已经离开了英国,不再是英国认可的领事人员。」「他们不再在这里是正确的。」「我们已经明确表示,不欢迎总领事和其他人在英国这里做任何其他职务。」
艾哈迈德的职衔全称为「中东、南亚和联合国事务国务大臣,首相防止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
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此前曾表示,他对这些人未有因袭击香港民主运动人士Bob Chan而受到惩罚感到「失望」。
北京坚持认为,郑曦原离开英国为「正常轮换」。
大曼彻斯特地区警方希望就10月份的袭击事件约谈郑曦原和他的五名工作人员。英国外交部当时曾要求北京放弃这些人的外交豁免权,以允许进行问话。
工党前座议员柯林斯(Ray Collins)说:「(中方)撤回他们显然等同承认罪行。」
他要求艾哈迈德公开他们的身份,以「避免这些人能够在这个国家重复这种对和平示威者的攻击」。
艾哈迈德在回答时说:「在我们与中国大使馆的沟通之中,我们从未要求他们撤走他们的外交人员。」「警方进行了调查,然后根据警方的建议,我们要求放弃豁免权,这是正确的。」
自由民主党上议院议员珀维斯(Jeremy Purvis)说:「我想我从国务大臣那里了解到,他们实际上将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但他的语言很谨慎。」
10月16日,在曼彻斯特的中国领事馆外发生了暴力事件,此前有人在领事馆外举行支持民主示威。
大曼彻斯特警方于12月14日发布最新消息称,他们正在继续调查这一事件,警方「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与内政部和政府其他部门密切联络」。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澳中外长会晤 谈人权及贸易问题
在中澳建交50周年之际,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在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周三(21日)进行三年来首次会谈,会晤中澳方提出了人权和贸易封杀问题。
综合澳媒报道,黄英贤是三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澳大利亚部长,她宣称该地区的中小国家希望中国和美国负责任地管理它们的紧张关系。
黄英贤说:「国务委员,我们上次谈话时,你说一个健全的澳中关系与维护国家利益并不矛盾。我同意。」「如果两国明智地驾驭我们的分歧,我们可以发展我们的双边关系并维护我们双方的国家利益。」
她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会谈中表示:「考虑到这一点,今天我想在这次会议过程中讨论对澳大利亚很重要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领事事务、贸易封杀、人权以及支撑我们安全和繁荣的全球规则和规范。」
黄英贤所指的「贸易封杀」关乎北京对包括葡萄酒和大麦在内的一系列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关税、禁令和其他限制,而领事案件包括被拘留的澳大利亚记者成蕾和作家杨恒均。
黄英贤说,50年前,在中澳建立外交关系时,当时的工党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曾提出:「当时各国必须共同努力,防止地缘政治竞争陷入冲突和混乱」。
她说,世界现正面临包括气候和新冠疫情等「巨大挑战」。黄英贤说,对话「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挑战」。
黄英贤呼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建立护栏」。
黄说:「我们地区的中等国家和小国在敦促负责任地管理这一问题方面有根本的利益。」「国务委员,我们都对一个尊重主权、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地区有共同的兴趣。」
黄英贤感谢王毅「今年为稳定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个人贡献」。
早些时候,王毅形容黄英贤的访问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此行表明澳大利亚政府「重视并积极维护改善和发展中澳关系,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王毅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关系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必须吸取教训。」
王毅说,中国和澳大利亚有「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没有历史怨恨或根本利益冲突。」
他说,中国已准备好「重新开始这一旅程,以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双边关系,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将其向前推进。」
周三的会谈预计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斯(Anthony Albanese)上个月在峇里岛举行的会谈中达成的协议要点采取后续行动。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习晤梅德韦杰夫促各方谈乌问题 泽连斯基同日访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21日)告诉俄罗斯前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称北京希望看到各方就乌克兰问题展开和谈。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证实同日访问美国。
综合外电报道,习近平在北京告诉梅德韦杰夫,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促进和平与会谈」。
外电引述习近平表示:「中国希望有关各方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进行全面会谈,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双方的安全关切。他补充说,北京仍然希望与俄罗斯合作,发展两国关系。」
中国避免在乌克兰战争中批评俄罗斯,将莫斯科的行动归咎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扩张。北京在11月在印尼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签署了一份公报,称「大多数成员强烈谴责乌克兰战事」。
自10月份中国共产党举行二十届党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一直在努力防止与欧盟已经紧张的关系恶化。去年,欧盟停止了与中国的一项投资协议,双方在新疆问题上彼此制裁对方,美国指责北京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中国否认了这些指控。
11月,习近平告诉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他反对在欧洲使用核力量,强调了北京希望阻止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升级。本月,他利用与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的会谈,呼吁努力解决危机。
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证实访问华盛顿。他透露,到华府是要寻求增强乌克兰的防卫能力。
泽连斯基将会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是俄罗斯挥军乌克兰10个月以来,泽连斯基首次外访。预料他将会向拜登及美国国会寻求武器支援,抵御俄罗斯攻击。
白宫表示,泽连斯基到访,显示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坚定承诺。
较早前,有报道指,美国考虑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协助乌克兰防卫,避免基础设施受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官员亦一直要求西方提供更强力的防御系统。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香港法庭】助刺警男友离港 女子图碍司法公正罪成判囚1年
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生效后首天,有市民在维园一带集结,有防暴警员制服一名示威者时被刺伤,袭击者翌日在机场被捕,早前已承认暴动及伤人罪被判囚5年;其女友亦因涉嫌协助他离港,被裁定意图妨碍司法公正罪成。案件周三(21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指如非警方迅速拘捕,施袭者或已在被告协助下逃出法网,会严重打击司法公义,最终判入狱1年。
辩方周三求情时指,被告张芷程的背景报告内容相当正面,获感化主任高度评价,以「出类拔萃」(outstanding)及「卓越」(excellence)等字眼形容其个性及学术成就,力陈被告是独立、有礼及有爱心的年青人,而涉案行为在当日刺警案后数小时发生,不涉及长时间周详策划,无证据显示被告有参与刺警罪行亦不涉及暴力,也非出于利益或恶意,而被告角色非关键,只因跟黄钧华为情侣才干犯本案,行为亦只涉及网上搜寻航班资料及购买由伦敦飞往台湾的机票等等,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希望法庭给予较轻量刑起点。
法官姚勋智判刑时指,黄钧华刺伤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员,干犯非常严重的伤人罪,如非警方在机场迅速成功拘捕,黄或已在被告协助下逃离法网,会严重打击司法公义,表示判刑以15个月为量刑起点,惟被告没预谋或组织犯案,亦承认大部分控方案情,求情显示背景也非常正面,决定把量刑起点下调至12个月,故判她入狱1年。法官又对被告寄语,指已把量刑起点减至最低,希望被告能在狱中反省,未来贡献社会。
被告张芷程(现年26岁,见习工程师)被控一项意图妨碍司法公正罪,为前年7.1维园外刺警案被告黄钧华(当时24岁,工程师)的女友,她被指在2020年7月1日,作出一项或一连串有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即意图协助黄钧华逃避香港警务处逮捕的行为。控方案情指,案发当日下午约4时,黄钧华逃离现场后,张芷程为他寻找航班资料,黄最后购买当晚前往伦敦的机票,并在翌日凌晨成功登机,但最终在航班起飞前于机上被捕。
黄钧华一案另涉及两名被告,周霈霖(20岁,学生)事发时曾包围警员及试图抢犯,早前承认暴动及阻差罪,判囚33个月;案发时防暴警正在制服的罗珏琛(20岁),早前则承认暴动及拒捕罪,被判入教导所。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未普评论】习近平主义的美国内容
去年9月,笔者曾写过一篇「拜登主义的中国内容」。本篇将讨论习近平主义的美国内容。将二者联系起来看,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拜登主义正式诞生于2021年8月美军狼狈撤出阿富汗之际,其重要内核与中国有关。对撤军之举,拜登解释说,这并非是关于阿富汗的决定,而是关于美国将开启「实力使用新时代」的决定;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将专注于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对正在崛起的威权主义,美国将联合盟友共同对抗。这就是拜登主义。拜登主义的确立,标志著美国对华战略正式发生了180°的转变,从克林顿、小布什总统时期以接触为主的战略,经过特朗普,转换为拜登主政政的以竞争为主的战略。
另一方面,在习近平执政这段期间,中国的对美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一种可以称之为习近平主义的中国对外关系思想应运而生。本文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甚么是习近平主义?习近平主义的对外关系是何时产生的?其主要内核是甚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本文借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深讲师张峰的习近平主义(The Xi Jinping
Doctrine)概念。张峰于2019年7月30日在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刊文「中国对外关系的习近平主义」(The Xi Jinping Doctrin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从习近平主义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对美战略的思考与变化。他说,习近平主义是体现在习近平言论、著作和指示中的思想体系,其表层参考框架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内设三个认知框架:「民族复兴」、「命运共同体」和「中国贡献」。张锋认为,习近平主义凸显了21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挑战。
在我看来,谈对外关系的习近平主义不能不谈习近平不同于前任的思维转换。和江泽民和胡锦涛相比,习近平在自己任期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对外关系理念,如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平视世界、中国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等等,都是习近平酝酿数年的思路。特别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都是习上任不久就提出来的。习近平主义的对外关系新思路,并非是被动地应对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的逻辑转换,而是习近平的主动转换。
这种转换,从时间上看,实际上从习近平上位时就已经开始了。2012年,习近平刚上台时,国内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认为,新领导层在外交方面,应会延续以前的政策,不会特别积极。但习在外交上的新战略和主动出击的大动作让他的智囊们很快跌破了眼镜。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这样解释习的外交新思维︰「习近平的积极外交政策主要源于他自身的志向、信念和战略要求。」习近平的「大国外交」战略最早披露于2012年,旨在立足世界,谋求中国利益。2014年,习提出中国要努力赢得「国际地位」,「让中国梦走向国际舞台」。之后,他又屡次表示,「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等等。
那么,习近平主义的重要内核又是甚么呢?依我之见,拜登主义的重要内核是对抗崛起的威权主义中国,而习近平主义的内核则侧重于美中争霸,实现共产党的使命。这个习近平主义解释了,为甚么习近平的对外政策在他上任不久,就放弃了「韬光养晦」,转为主动出击;也解释了为甚么习不厌其烦地要讲好中国故事,强调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还解释了为何习总是强调美中之争是制度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争。最后,习近平主义还解释了,为何习认为这个世界越来越危险,中国的敌人正试图对中国「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同时,它还解释了为何习近平坚持和普京建立不是联盟胜似联盟的关系,等等。挑战美国霸权,是习近平主义核心中的核心。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和中国在两国关系上都发生了思维转换;2)中国的转换早于美国,习近平自上任起就有备而来,而美国则是经历了三任总统,从奥巴马、特朗普到拜登才完成转换;3)美中关系的现状是美国被动反应中国转换的结果,而不是相反。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3.【离散美利坚】实地参观「黄圈」Airbnb 与华府港人「做冬」并预祝圣诞
正所谓「冬大过年」,加上临近圣诞,一班华府港人相约「围炉取暖」,以港式烧烤来渡过节日。为了还原香港那种烧烤气氛,主办的许颖婷在选择烧烤炉、烧烤叉方面都花了一些功夫。
更特别的是,选址是一个在美港人投资合办的Airbnb,该项目以「黄色经济圈」概念营运,不但让流亡手足「打工换宿」,更拨出一定比例收益支持同路人组织。
现时负责打理该Airbnb的流亡手足Kenny表示,工作大半年后,基本运作已上轨道,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亦因而安稳下来,并慢慢储蓄未雨绸缪,同时透过营运Airbnb,在学懂在美国买卖及租赁楼宇的知识。
主持:胡凯文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