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10月12日
1.【讽刺漫画】港警投诉「尊子漫画」损警队形象 明报:支持作家提供专业作品
香港警察去信港媒《明报》,指该报周二(11日)刊登的「尊子漫画」会令读者对警方产生错误观感,有损警队形象,促《明报》履行专业责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内容。就警方的「投诉」,《明报》编辑部称,会「本著专业,支持专栏作家提供专业作品」;尊子亦对《明报》澄清,有关漫画非针对警察。本台曾于《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专访尊子,他当时表示,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不妥协。
被港警投诉的是《明报》周二刊登的「尊子漫画」。该漫画中,两名穿上防暴装备的警员就当日学生的情况向校长查询,校长汇报:「6A班有人讲粗口,5C有同学唔见咗擦胶,3D班同学书包搜出雷射笔,2A班有同学顶撞老师涉嫌恐吓……」
据港媒公开警方的信件,这封信由警务处助理处长(公共关系)陈东周二发出,收件人是《明报》执行总编辑刘颂阳。警方在信中表示,该漫画可能会令读者联想到「荃湾圣芳济中学事件」,令人误会学校报警的原因,重申当日学校报案是因为校门有指示牌被毁坏,但漫画的描述极可能令读者对学校求助和警方调查产生错误观感,对校长和师生亦构成压力,甚至伤害。警方希望《明报》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有关校园的新闻及相关内容。
警方所批评的该幅漫画,周三仍在《明报》的网站上。该报周三亦继续刊登「尊子漫画」,内容为讽刺《基本法》23条延迟立法。
《明报》编辑部周三下午表示,收悉警务处信件,感谢警方意见,指编辑部将「本著专业,继续向读者提供准确可信的新闻内容,并支持专栏作家提供专业作品」。
同日下午,尊子对《明报》澄清,指该漫画不是针对警察,而是认为学校教导学生,应该尽量谆谆善诱,不应随便用高压方法处理;日常漫画,如其他评论般,也是只属作者对社会风气观察作出一般性评论和看法。
本台记者周三向尊子查询,对方称不作回应。
本台曾于《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专访尊子,他当时表示,港府配合中央政府硬推《港区国安法》,令不少港人忧虑误踩「红线」,出现寒蝉效应。不过,在白色恐怖下,他说仍会坚持不妥协。
尊子说:我们做传媒或画画(创作),尽量利用最大空间去做事,不会在他们未画红线,便先掉头走了去。当然如果我能够继续画下去的话,我会继续画下去,至于逼害去到甚么程度,可能有人拿把刀,把我的手放在砧板上,再画的话便把你的手斩掉,那便不画了,唯有这样。
尊子当时又指,政治讽刺、笑话的力量很大,极权国家会想尽方法去控制和灭声,而漫画家通过有技巧的表达,能将政治结合人文,创作出使人会心微笑、启迪民智的作品。
尊子说:现在笑也要笑得小心一点,因为笑也要笑得有点技巧。真真正正令人感受一件事的方法,不会直接每日都画拳头,或者画只手指指著某个人。其实漫画是可以显示到那个地方的人对生活的看法,你会将政治的东西、事件,与人生和整个社会的文化结合,才能产生上乘的、有启发性的作品出来。
「荃湾圣芳济中学事件」缘于上周三(5日)早上,该校举行升旗礼,14名学生被指吃早餐及无起立或违反《国安法》,被校方勒令停课3天,引起社会哗然。校方其后发声明称,涉事学生早会升旗前无返回课室及到操场集队,并作出「不尊重升旗礼仪式的行为」。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港中学生被指「不尊重」升旗仪式 遭校方以《国安法》停课引哗然
香港有14名中学生因在校内升旗仪式时在操场吃早餐和没有起立致敬,疑遭副校长指涉犯《国安法》,被校方勒令停课3天,引起各界讨论。有家长质疑,这是教职人员小题大做,重罚学生,借机向当权者表忠。有前老师表示,学校把白色恐怖引进校园,宁左勿右,又指鼓吹学生斗学生的风气已吹到香港。
香港荃湾圣芳济中学因为有学生在升旗典礼中,没有起立或在吃早餐,被要求停课3天和立即离开学校的事件,本周经网媒披露后,引起各界关注。
根据多家香港媒体报道,校方周一(10日)发声明交代,指是按教育局要求,每周在校内举行升旗仪式。在上周三(5日)早会前举行升旗仪式时,14名学生没有回到教室或到操场集合,行为不尊重,被处分停课3天。又说,事后有与家长沟通,有安排被停课的学生上网课及回校取作业,也有安排训导和辅导疏导学生情绪,但并没有提及学生犯《国安法》一事。
但被惩罚的学生对事件有不同说法,有学生向媒体表示,疫情停课太久,老师没有特意提醒,故忘记周三早会有升旗仪式,也没有听到播放国歌,知道后已起立,并非故意不尊重仪式,对学校指他们犯《国安法》感诧异。另有学生表示,除了被停课,也被校方记「警告」处分,担心有关纪录对日后升读大学有影响。
儿子就读中学的家长赵太太质疑在升旗仪式不站立是违反《国安法》的说法,认为情况反映校方不清楚法律的原则。她又认为,要求学生停课的惩罚过重。她指,学校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地方,对于校方因这种小错剥削学生学习的机会,认为是有人为了表忠而小题大做。
赵太太说:现在很多人可能为了表忠,让当权的人知道,表现自己是一个把法律守得很紧,会管教我学生的人,我觉得香港真的是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些人把一些法律都歪曲,然后造成一个好像是人人自危的情况,当然是不健康。
曾在香港中学担任老师的插画家vawongsir对本台表示,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学生犯了很严重的过错时,才会采取停课作惩罚。据他了解,当局没有要求学校在假如有学生的行为或违《国安法》时马上作出惩罚,而是要求学校通过教导,引指学生正确做法。他担心,今次事件后,其他学校也会仿效这种宁枉勿纵的处事态度,把白色恐怖带进校园。
vawongsir说:有《国安法》之后,学校的自由已越来越收紧,看到不同的学校已经有自我审查,就算政府不抓,学校自己也会抓和惩罚同学,形成白色恐怖,是很不健康,但是会变成常态。我觉得不同的学校会学这种做法,使学校环境变得越来越恐怖。
他认为,应该通过讨论和教导,提升学生的身份认同和对国家的情感,用惩罚的方法强迫学生尊重国旗和国歌,可能会有反效果。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事件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写照,学校重罚学生以表忠。他批评学校对事件的态度,使学生也要表态支持,事件反映宁左勿右、鼓吹学生斗学生的风气已吹到香港。
桑普说:有学生说对呀!重罚停学3日是正确的做法,又说爱国有何错,学校的处理等同在煽动群众斗群众、学生斗学生,肯定是一个寜左勿右的风气。共产党要做一,好多人就要做到十,爱国是一个产业,用这种方是非常可恶,也是香港今天的悲哀。
桑普又指,法律规定参加升旗礼时,要面向国旗,但这14名学生当时并没有参加升旗礼,他们没有站立不是犯法,更不会是犯《国安法》,最大可能只是犯校规。
这次事件在香港和中国的社交平台,也引发网民讨论。不少网民在香港讨论区批评校方的做法,有人指按学校的逻辑,每年10月1日中国有上亿人犯《国安法》,反问是否肚泻时听见国歌都要站立;也有网民说,香港的校长比中国的校长更爱国。
但在国内微博的留言,态度大不同。有网民认为「治乱世要用重典」,又说「学校以此立威,有更多爱国港人会把子女送到此校上学」。更有亲政府的香港专栏作家撰文,反驳批评的意见,指学校惩罚学生不用别人批准,并赞扬学校为香港学界建立好榜样,所有大、中、小学都应借鉴。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黎智英纪录片英伦上映 英议员吁各国警惕中共扩张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身负多项控罪,已被囚禁接近两年。讲述他奋斗历程的纪录片《香港人:黎智英为自由奋战》,在美、加等地放映后,近日登陆英伦。有英国上议员形容,黎智英的遭遇告诉世界「中国没有法治」可言,她呼吁各国政府警惕中共扩张。
「自由,于我而言,是一个很短的旅程。我以生命回报自由。」在纪录片《香港人:黎智英为自由奋战》当中,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在失去自由前的最后时光,娓娓道出他对自由的追求及对香港的热爱。
《香港人:黎智英为自由奋战》以黎智英陷狱前的演说和访问,以及黎智英好友等嘉宾的访谈,讲述这位香港民主斗士的传奇人生。该片在伦敦的放映会上,在英港人和本地观众坐满电影院。电影开始不久,现场即传来抽泣声;当影片落幕,现场响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向为香港牺牲个人自由的黎智英致敬。
在映后研讨会上,黎智英好友之一、香港前立法会议员李永达慨叹,电影让他想起两次和黎智英的对话。一次是在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不久,当时黎智英正拓展《苹果日报》英文版。他问黎智英是否担心中共会视此举为「勾结外国势力」?当时黎智英很快回答「我已经决定要做。」另一次是在2020年底,当时黎智英短暂获准保释,他问黎智英未来有何打算?黎智英回答「我已经决定,我已准备好坐牢。」这是李永达最后一次和黎智英用膳。
李永达说,《为自由奋战》一片让更多人认识黎智英及他的精神。
李永达说:黎智英很大胆,很勇敢。他不会冲动做决定,他用长时间去考虑,按原则做事。一旦他做了决定,他就不会再犹豫。他是一个非常勇敢善良的人,把价值和终身承诺放在首位。
黎智英虽然目前身陷牢狱,但仍继续循法律途径抗争,包括就香港警方是否有权查阅其手机涉及的新闻材料提出司法覆核。黎智英又申请聘用一名英国御用大律师为自己抗辩,但香港律政司和大律师公会都表明反对。
英国上议院议员、御用大律师海伦娜.肯尼迪女男爵(Baroness Helena Kennedy
KC)在映后研讨会上表示,被告不能按自己意愿委派律师,有违法治精神。她又认为,情况显示香港律师在代理政治类案件的过程中受压。
海伦娜.肯尼迪说:黎智英当然希望由一位外来律师代表他,这个我也有经验,因为作为外来律师,在庭上抗辩时的恐惧较少。政权对外来律师可做的不多,你可以把他们驱逐出境,但你不能以其他方法施压。在香港生活的律师正面对这样的压力,要考虑他们家人的安全,要考虑他们个人的发展。你可以看到,这在律师之中产生了寒蝉效应。
她表示,黎智英的遭遇,以及模糊不清的《港区国安法》,都告诉世界中国没有法治可言。她形容中共口中的「法治」,只是按政权需要制订法律,并以此施行管治,缺乏三权分立和独立法官等法治重要基础。她乐见英国最高法院正、副院长辞去香港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职务,认为其他海外法官都不应继续留在香港法院,呼吁他们辞去职务。
有英国观众问,为何西方国家不加大力度制衡中国,而要让成千上万香港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海伦娜.肯尼迪以「钱作怪」回应,认为不少国家仍然乐于和中国做生意。而作为被中国制裁的英国议员和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成员,她强调自己正和其他议员一同呼吁各国政府警惕中国在全球扩张的影响力。她又举例,西方国家在联合国提出针对新疆人权状况进行辩论,被中国及其「朋友」否决,也显示西方国家要不断在联合国进行游说。
《香港人:黎智英为自由奋战》一片的副制片人、美国智库阿克顿学院(Acton Institute)代表埃里克.科恩(Eric
Kohn)表示,制作该片的目的,是希望延续西方社会对黎智英和香港情况的关注度,欢迎热心人士和他们联络,把影片带到各地放映,让黎智英和香港人的故事在全球遍地开花。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当年在广州火车站搬行李的穷小子黎智英,只因一个香港旅客给了他一块朱古力,发现了人间美味,心想香港必是人间天堂,于是只身偷渡到港。他从基层杂工做起,凭努力和智慧,成为香港富商和传媒大亨,创立壹传媒集团和《苹果日报》。
直言不讳批评政权使黎智英成为中共「眼中钉」,更被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列为「祸港四人帮」之首,当局以「勾结外国势力」等多项罪名对其提告。即将75岁的他,至今已被囚禁近两年。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外媒:英国将把中国列为「威胁」 英情报负责人:中国监控危及世人
英媒引述消息披露,英国政府或很快将中国列为「威胁」。情报部门负责人也直斥中国正利用高科技威胁全球。分析相信,五眼联盟(Five
Eyes)盟国已就对华政策达成共识,期望欧盟跟进对极权中共有正确认识。
英国《太阳报》等媒体周二(11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披露,英国政府可能最快在几天内调整对华立场,新的审查肯定会提高中国的「威胁」定性,或将中国列为「威胁」。
对于英国新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
中国大陆译为特拉斯)正采取更为强硬的对华政策,一名英国政府发言人称,卓慧思要求政府对去年的报告进行更新,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
去年3月,英国前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报告中,将中国归类为「系统性竞争对手」(systemic
competitor)。
一些英国保守党议员对此表示欢迎。保守党议员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认为,这种对华政策的转变「姗姗来迟」,现在是意识到中国对英国的生活方式构成威胁的时候,应该像对待俄罗斯一样对待中国。
英国华人作家张朴向本台表示,中共长期渗透英国、镇压香港,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让英国认识到中共政权对英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长远更甚俄罗斯,终于从过去与中国的「黄金时代」走出。
张朴说:共产党在英国科技的渗透、政治的渗透、贸易上的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习近平执政后的咄咄逼人,蛮横把香港收回中国共产党的完全控制,对英国的冲击很大;当然还有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国越来越意识到中共政权是对英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长远来说胜过了俄国。因为它还想给全世界指引方向,大家看得很清楚。
卓慧思在担任英国外交大臣期间就表现出对华强硬立场,早前传闻她有意重塑英国未来十年的外交战略,并将把中国由「系统性竞争对手」提升至「迫切威胁」(acute
threat)级别。
张朴认为,卓慧思上任后正慢慢兑现竞选时承诺,至于中英关系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取决于英国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张朴说:我非常喜欢英国首相特拉斯对中国共产党的强硬态度,她本身能不能做到底?做到甚么程度?英国对共产党能不能真正硬起来,最重要的是看它跟脱钩脱到甚么程度。不让办孔子学院这很容易做到,但是在经济上脱钩很难做的。
对于英国可能将中国定性为「威胁」,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者冯崇义相信,当中可能涵盖中共对英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对全球秩序和民主制度的威胁。
冯崇义说:中共这个极权帝国它的统战、渗透已经进到了英国的政治体系、教育体系里头,英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破坏。英国深化把中国定为「威胁」,它是一个里程碑或更高程度的认知,就是不仅仅是说在地缘政治上、或者军事上、经济上受到中共的打击,而是中共对整个民主自由秩序、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削弱和威胁。
冯崇义指出,英国是「五眼联盟」成员,相信盟友间在对华政策上已达成共识。他又希望,英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能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的示范。
冯崇义说: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包括「四国联盟」他们这个认知共识达到同样高度了。他们对中共政权对整个民主世界的威胁彻底看清了,我希望同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
欧盟在去年的年度咨文中将中国列为「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2015年宣布与中国进入「黄金十年」;随著习近平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英国慢慢在调整对华政策,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周一(10日)的活动中,称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德国必须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令很多人士对欧洲对华政策是否能达成共识表示担忧。
另外,鲜少公开亮相的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讯总部(GCHQ)负责人杰里米·弗莱明(Jeremy
Fleming)周二在一个演讲中发出警示,指中国对技术主导地位的态度违背了「整个开放、民主的秩序和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他举例北京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等进行控制、监控。弗莱明说:中国的实力加上恐惧正在驱使它们对我们所有人构成巨大威胁。
中国外交部新晋发言人毛宁在周三(12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机遇,是正能量,绝不是威胁和挑战」,并警告英国新政府「如果抱守中国威胁的旧思维只会损人害己,没有出路」。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指责弗莱明的讲话「充满偏见」,「是对中国的恶意诽谤」。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铁腕清零】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登署名文章为清零政策辩护
《人民日报》周一(10日)起连续三天刊登文章,为习近平的「清零」政策辩护。分析认为,显示习近平在权斗中正处上风。又有评论指,对「清零」的态度已成党内审视官员是否忠于习核心的标准,相信二十大后中国仍难以「复常」。另一方面,外媒指中国经济摇摇欲坠,习近平仍不计成本拢权。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由周一起连续三天于第二版刊登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包括10月10日的《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10月11日的《「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以及10月12日的《「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三篇评论主要是重申习近平在「清零政策」上的立场,包括「坚持就是胜利」,「躺平没有出路」,「我国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是行之有效」等等。
很多人原本以为,二十大结束后,中国的防疫政策可能适度放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原医疗救助部部长任瑞红认为,目前言之尚早,关键要看中共内部权力博弈的结果。
任瑞红:一旦出现一些反弹或者局势动荡,它一定会以防疫这个手段来控制,就是说如果另外一派确实被打击得比较厉害,已经被清扫得差不多了,没有平反的力量的话,在某种角度上,清零政策会放松。在二十大之后的一两个月,我们会看到很微妙的变化。这在某种角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如果(到时)还是延续目前的严厉防疫手段的话,那么可能其中的复杂程度是超过我们所能想像的。
她认为,《人民日报》的社论反映习近平在二十大上得势。
任瑞红:一派势力一直都希望在这个(防疫政策)上面有一些松动,让他们感觉到经济在回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是代表希望习近平让位,或者让出部分权力,让大家维持平衡。在这时候,官媒《人民日报》坚持清零这种表态,其实是代表官方主流的声音,告诉我们「坚持清零」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我们不改变,也告诉你们,在政治博弈上我们是占上风的,不会给你留这种馀地。只是你们一厢情愿。事实上,所有的一切目前还掌握在习派这一边的手里的。
中国时评人维辛表示,「清零」做法并非基于科学防疫抗疫,它是一场政治运动,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反对「清零」被视为反对习核心。
维辛:一个就是,坚持动态清零已成为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动态清零也就是坚持「两个维护」,也就是坚持维护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威信;另一方面,在二十大之后,我相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要坚持动态清零。作为二十大之后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措施,事实上它已成为中国的所谓新举国体制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二十大体制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周二亦刊登了分析文章,题为《疫情下中国经济摇摇欲坠,习近平仍不计成本巩固权力》。
这篇由商业事务编辑维伦德(Ian
Verrender)撰写的文章指出:「习近平坚持清零的做法已经成了一场灾难。中国制造基地及其分销网络的很大一部分被长期关闭,代价巨大,中国也成为唯一继续严格封锁的国家。」「这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造成了负面影响,可能会进一步陷入倒退,这将对在加息重压下陷入困境的全球经济产生压力。」
记者:方德豪/高锋/胡凯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二十大】七中全会肯定习政绩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料入党章
中共七中全会周三(12日)在北京闭幕,决定二十大在周日(16日)召开。新华社周三傍晚刊登的全会公报,强调习近平在党内的「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地位。有学者认为,全会全面肯定习近平过去的政绩,为其连任奠定基础,早前流传的「两个确立」写入党章应无悬念。
一连四天的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本周三闭幕。官方公报称,过去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带领中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以及「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还特别提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等所谓「重大斗争」。
这份两千馀字的全会公报用了大量篇幅赞扬习近平在过去5年的功绩,多次强调,五年来各种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北京政治独立评论人士吴强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七中全会公报对在习近平领导下,政治局在过去5年的工作总结,奠定了习近平继续连任的稳固基础。
吴强说:对过去五年,习中央的全面肯定,对他在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处理以及在新冠疫情的处理上,给予全面肯定姿态来进行。那么,在排除党内外在这些问题上的异议和干扰,基本上确立了他在二十大上绝对的领导地位,也就是他的连任在党内达成共识和认同。
全会公告写道,「5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出,「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公报并三次提及习近平在对抗新冠疫情上的领导角色。
公告还称,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展示了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掌握了中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从七中全会的内容,吴强判断,中共二十大不会有意外情况,中共将继续走「战狼模式」的「强硬民族主义」。
吴强说:基本上可以从七中全会上看到,二十大不会有任何意外和惊奇,习对中共在中央委员层面上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这种姿态在二十大之后应该会继续下去。这种强硬的民族主义转型。
时事评论人士宗涛对本台表示,七中全会闭幕表明中共对二十大会议的定调和人事安排做了最后确定。
宗涛说:两个确定也写到公报里,估计党章里面也会加入。至于会不会有习思想,目前还不能断言。看来五年以来,抗疫成了最大的功劳,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把抗疫写进去,应该也是习的得意之作,其次把战狼外交,说反干涉、反分裂,双方是他的主要功绩。基本上与外界的预测没太大的差别。
全会公报结尾再次突出,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求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等。所谓「两个确立」是指「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以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所谓「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以及所谓「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公报声称,全会讨论并通过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二十大的报告,讨论并通过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二十大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二十大审查和审议。
另外,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傅政华、沈德咏、李佳、张敬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傅政华、沈德咏、张敬华开除党籍处分,给予李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网络审查】豆瓣突清空《死亡笔记》相关条目 评论:「都知道我们会写下谁的名字对吧」
中共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召开,网管当局如临大敌。有网民发现,中国影视平台「豆瓣」近日突然清空所有关于日本电影《死亡笔记》相关条目;就此,有网民在微博留言说:「都知道我们会写下谁的名字对吧」。
综合社媒资讯报道,现在于「豆瓣」搜寻《死亡笔记》一记,会得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请尝试其他查询词」的回应。
《死亡笔记》是由大场鸫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日本悬疑少年漫画,已经推出五部真人电影和一部电视剧。《死亡笔记》故事叙述天才高中生夜神月取得了一本允许任何人只要透过知道对方的姓名及长相,就能够杀死对方的死亡笔记本,他企图以笔记本杀死罪犯来创造没有犯罪者、只有善良和努力生活人存在的新世界,并因此与缉拿他的侦探L及其后继者展开斗智的过程。
对于《死亡笔记》被禁一事,网民也议论纷纷。有网民留言说:「豆瓣怎么知道我每天在我心中的死亡笔记上写他的名字啊?」「如果我有死亡笔记,第一个就写上您的名字。」「死亡笔记被禁了这件事真的太好笑了,简直就是在作品外完成了死亡笔记的一部份,好讽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二十大】天津殡葬馆谈「喜迎二十大」 网民热议文章被删
天津市第一殡葬馆周二(11日)高调庆祝中共二十大召开,于微信公众号发文《喜迎党的二十大,共畅殡葬新未来》,这篇文章在引发网民关注后,作者已将文章删除。
中国数字时代报道,《喜迎党的二十大,共畅殡葬新未来》一文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代又一代天津殡葬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将满腔热忱和无限智慧投入到天津殡葬事业的建设发展之中。」「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天津殡葬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喜迎党的二十大,共畅殡葬新未来》一文引来不少网民评论。有网民以嘲讽语气反问:「新时代死法?」也有网民认为:「也许只有他们是打心里高兴」,「在某些方言里『共畅殡葬』与『共产殡葬』是一样的发音」,「殡仪馆生意兴隆,令人捧腹!」,「这就是传说中的低级红高级黑,表错了情,主子不开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未普评论】二十大后习近平构建习天下
还有几天,中共二十大就要召开了。习近平,这个中国官媒口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将在全球的紧张、焦虑与狐疑的各种猜测中登场。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习近平将在两任之后继续在二十大上连任。邓小平当年为阻止这一时刻出现的政治安排将被彻底颠覆。
有人认为,20大后习近平会放松对中国的社会控制和经济控制,严厉的清零政策会放宽,中国会向美国示好,美中关系会有所改善。但法国赛尔奇.巴黎大学教授张伦说,要习近平改弦更张,除非习近平反习。我同意张伦教授的看法。我也认为,要习近平改弦更张比习近平被政变还要难。我还认为,二十大后,习近平会毫不迟疑地继续他的极权主义走向;即便有短暂的宽松,这个走向也不会改变。
毛泽东当年也搞过短暂的宽松。他把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搞成了大饥荒,饿死3000万人之后,曾退居二线,当时刘少奇等中共高官,都以为中国会为此宽松一些,未料两年之后,毛又搞起了文化大革命,正是文革给了毛机会,把党天下变成了毛天下。这个毛天下肆无忌惮,不可一世,不知祸害了多少干部和老百姓,刘少奇这个曾经祸害别人的人,最后隐姓埋名地惨死在毛天下手中。
有人说,习近平是毛泽东的孝子贤孙,这话不假。只要看他是如何虔诚地著毛的服装,用毛的口气,以毛的意识形态武装「东西南北中」、「工农兵学商」,就知道毛泽东在他骨子里和血液中占何等分量。二十大过后,习近平很有可能做的是,进一步巩固他的权力,把党天下变成习天下,就像当年毛泽东把党天下变成毛天下一样。我还敢肯定,根据习近平十年执政的前科,习会在第三任上,以「过河拆桥」和反腐清党的惯用手段,踢开他在第一任和第二任上曾经依靠的政治力量,和那些对他忠诚不二的家臣式人物和极少数亲信一起,建立一个他可以说一不二的习天下。建立习天下,是他学习毛泽东念兹在兹的榜样。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习天下将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继续「战狼外交」,向所有外国势力,「敢于亮剑,坚决斗争」。习近平和战狼外交是一体两面,只要习近平在,战狼外交就不会消失。看看王毅,这个曾经温文儒雅的外交官,在习近平执政期间是如何异化成一只言辞粗鄙、行为粗野、到处狂吠的恶狼,就知道战狼外交对中国外交人员的巨大诱惑和对人性的无情荼毒。
第二,习近平的治理模式将从独裁走向更独裁。对党内的清洗将会更疯狂,对社会的监控将会更严密,数字高科技将会被滥用于任何地方任何人群。中共「求是网」在10月1日发表习近平的文章,多次提到「伟大斗争」,强调「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要斗争谁?打倒谁?可以肯定的是,凡是不同意习近平理念和习近平思想的,都属于被斗的范畴,习要的就是习天下的一言堂。
第三,习近平会把吞并台湾放在统一大业议事日程的首位。近两年,中国官媒流行这样一种中共党史叙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习近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对此,习近平可能并不满意。他还要让中国人民统一起来。民主台湾是他碾碎「东方之珠」之后不惜摧毁的另一项人类瑰宝,把台湾纳入专制囊中,是他意欲超越毛泽东的志业,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使命。
第四,习还将向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发起最不自量力的攻击。习近平今年4月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就是试图重塑国际安全秩序,以确保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共及习近平本人维护长期统治,并以此作为军事冲突的借口。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连任第三期,绝不是习近平的终极目标。他要像毛泽东一样,统治中国统治到死,他要他的习天下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0.【金融中心之争】香港人才资金流失 为何台湾未能得益?
受《港区国安法》实施及严苛防疫措施等因素影响,香港人口创下60年来最大降幅,随著人才外逃及原本的优势不再,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渐渐被新加坡取代。与此同时,过往三年赴台的港人数字明显升高,间接为台湾注入人才,台湾能否从中得益?有学者指,台湾难以取代香港打造另一金融中心,而房地产市场上,即使港人是目前在台的外籍人士中买房之冠,但总体影响力仍有限。
在《港区国安法》实施、美国制裁、港府实施严格防疫措施等背景下,过去一年,香港有11.3万居民净移出,比上一年度增加超过两万人。根据港府统计处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人口连续第3年下跌,创下60年来最大降幅。今年年中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只有729.16万人,较上年减少12.15万人。
人口下降伴随人才流失的问题,现时招揽人才来港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过往「一般就业政策」吸引最多海外人才及专业人才来港,但近两年申请人数持续下跌,由2019年的4.5万跌至2020年的1.7万,然后再跌至2021年的1.5万,较2019年少逾65%。
近期,新加坡及香港在差不多同时举办金融科技活动,新加坡被指是有意「抢客」。虽然香港特首李家超仍自信地说香港「竞争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是强的」,但现实上人才、资金、外企这些香港过去珍重的资源正逐步流失,外界都关注新加坡这个与香港同样具备完善金融体系的地方,是不是能坐收渔人之利?而除了新加坡,邻近的台湾,又能从中有何得益?
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最新数据,近3年来台居留及定居的人数及成长率都有上升,以2021年为例,便有11,173人居留、1,685人定居,各自较2020年成长3.3%及6.9%。
这些人当中,就有从香港流失到台湾的人才。目前在台湾的艺术中心担任营运副总监一职的黄国威是其中之一。他以前在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做行政总监,当时CCDC是港府大力支持的香港9大艺团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现代舞团,在艺文界有一定成就。
不过去年5月,有超过20年艺文工作经验的黄国威决心以专业移民的方式移居台湾,他说:「我们经常会说创作表达自由,现在是有疑虑的。姑勿论现在以我认识的香港也好,因为大家对于创作的多元,是会谨慎了。我们怕已经很难做事。举例我做节目,我怕会否得罪人,会否有一些事情是不行。」
台湾兴建了很多剧院,为黄国威造就了工作机会。回首来时路,黄国威说,在香港做这行业人工不俗,而且做艺术文化要与当地连结很深,所以以往没想过要到香港以外地方发展。但香港社会环境改变迫令他离开,到台湾后他反而有了更好的发展。因为疫情下,台湾对表演艺术的打击没香港那么大,他能够继续做想做的艺术工作。
黄国威说,他亲眼见证整个香港的艺文界,包括表演者、后台、监制等,很多人才流失,他们主要去英国、台湾等地。他认识的人当中就至少有3、40名有资历的香港艺文界人才转移到台湾。
黄国威说:做我们这行没有想过要出去打工,我们不会特别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很多时是本地的表达,那我们也是香港出生,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难说走出去自己建立。但因为现在这个机会,我们会发现原来(香港)人才真的多,而且做到贡献。
除了艺文业,香港会计界也有人才来台。从事会计师工作超过20年的朱小姐(化名)因香港社会事件及环境改变,于2020年移民台湾。她觉得香港过去的优势是开放、税制简单、中西融合,也有很多国际活动、盛事等,外国人会觉得「去香港是一件有趣的事」,但疫下甚么也没有了。
不过朱小姐在台不容易做回「老本行」。她举例,文件语言方面,台湾以中文为主,香港以英文居多,以致很多中文用语她亦未能短时间内翻译过来。又例如,英国、新加坡与香港一样用普通法,但台湾就全然不同。作为不时接触到合约条文的会计师来说,需重新认识台湾法律系统要一定的时间。朱小姐认为,香港人来台发展,比较适合寻找有外资背景,而非纯本地公司。
朱小姐说:商业条例是怎样的呢?是否好像欧美般?香港除了法律,还可以参考案例法?有好多可应用,但台湾是怎样的呢?他们如何将比重按法例或案例(衡量),其实我们不太清晰。设身处地现在大家正面对的移民问题,要面对甚么法例原来都可以有这么多问题,可以投射如果你要做一间公司,那么做初级员工是可以,因为也不到你做更深入的工作。
据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统计,从2018年2月实施就业金卡以来,已批准5,821人的申请,其中香港累计达813人位居第2位,相较于2021年12月底共有567人,即短短约8个月便再有246人成功申请就业金卡,目前在台主要投入经济(321人)、金融(
150人)及文化艺术(142人)等工作领域,其馀为科技、教育、建筑、体育、法律等。
台方指,欢迎香港关键人才来台发展,为台湾「人才库注入活水」。
香港过去以国际金融中心闻名,台湾又能否趁机吸引香港金融人才,并趁机打造成另一个金融中心?曾在新加坡、香港与台北等3地工作,担任过多间跨国金融机构的犹太裔美籍律师方恩格(Ross
Feingold)说,台湾很多方面的法规环境比较严格,另外因为国家安全考虑,台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在国际化方面,台湾比起新加坡、香港差一大截,台湾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
方恩格指出,台湾长期以来的优势是制造业以及科技产品制造,并非金融。跨国企业要在印太地区做生意,若不选香港,第2选择便是新加坡。
方恩格说:不管是税率太高,或是交通比较不方便,如果你是一个亚太地区主管要飞来飞去,你要去印尼、马来西亚、印度,那当然新加坡是比较centrally
located(位于中央),台湾比较不适合。台湾不是一个不好的地方,台湾治安好、风景美丽,大家会说台湾人很有人情味等等。
香港人才落地台湾无疑有助「为台湾人才充血」,不过台湾坊间不时也有人指「香港人炒贵台湾楼价」。事实上,香港这一波移民潮,又是否真的带动到台湾的房地产市场?
从台湾内政部地政司统计数据来看,香港人在台湾买房的面积,自2018到2020年已经连续3年高居所有外籍买家之冠。港人2019年在台买楼面积,就比2018年突然激增两倍,高达4.8万坪。2015年到2018年,平均只有1.89万坪,而刚巧2019年香港正爆发社会运动。不过到2021年港人在台买楼面积则有所回落,至5.6万坪,比起2020年少4千多坪。
过去有关注港人在台置业情况的信义房屋不动产企划研究室研究员曾敬德向本台指,港人过去移民首选会是加拿大,自从「反送中」事件后引发港人移民潮,虽然台湾不是首选地,但因为与香港「语言通,生活文化接近,两地往返近」,所以也吸引到一些人移民来台。
对香港人而言,台湾楼价比香港便宜很多,曾敬德说:「在台湾用相对很便宜的价钱就可以住到很大的房子」。港人喜欢买楼投资,那这情况在台湾普遍吗?曾敬德指出,台湾国际化程度没那么高,主要是内需市场,港人来台再把房子卖出去,在台湾的整体市场比例上没那么大,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所以对台湾房市没有做成太大影响。
曾敬德说:其实说香港人来(在)台没那么方便,你的钱要怎样来?买房子要登记,它的困难度,没在香港买房子那么方便。比如说在市场上,人生地不熟就问很多,最后落实(买)的人变少。因为可能第一个,台北、台中、台南他都搞不清楚地理位置,按市场的交易习惯他也不。那钱要怎样进来,要先贷款,因为不像香港有律师楼买房子那么方便,那你来台湾要借钱,但台湾的银行也没有你的资料也不敢借钱给你。
以他观察,过去港人来台以退休为主,房子自用居多。而香港人喜欢楼房看到山水,这种楼一般在台湾偏远地区,所以移民来台的港人主要集中在林口、淡水,另外便是台中。整体来说,港人移台置业,未能带动台湾的房地产市场;而相比起新加坡,台湾在人才、资金方面可受惠的程度仍有限。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11.【离散美利坚】前苹果记者赴美进修 感受「久违了」的游行气氛
在香港,自从《国安法》实施,加上政府以「限聚令」为由打压,集会游行已经绝迹。赴美进修的前《苹果日报》记者梁嘉丽,离开压迫的香港后,初来美国做过的几件事之一,就是参加一场大型游行,观摩当地的游行气氛之馀,不禁感慨港人已失去应享有的自由集会的权利。
梁嘉丽表示,今次来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参加乔治城大学学人计划,将会留学半年探讨离散港人题目。被问到有甚么采访计划时,她表示自从《苹果日报》被迫结业后,自己投身公民记者行列,主要纪录「放学手足」,即完成法律程序的抗争者的近况。她认为,「反送中」运动爆发至今已经三年,不少人的生活或许已经回复正常,但社会不应忘记为运动而背负了牢狱之灾的手足,她会继续关注及报道流亡者的情况。
主持:胡凯文
嘉宾主持:许颖婷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