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8日
1.港促Google删183项包括《羊村》绘本 评论忧港府借机「封网」
美国科技公司Google指港府在去年下半年提出56次移除内容要求,涉及183个项目,当中55项被指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包括涉《羊村》系列书籍的网页和云端储存。Google对港府要求的近半项目未作移除。香港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对本台表示,香港要认真考虑是否立法进行规管,最坏情况是Google撤出香港市场;有评论关注港府会否借机「封网」,限制港人言论及资讯自由。
Google最新一期《资讯公开报告》显示,香港政府在2022年7月至12月期间,提出56次「移除要求」,涉及183个项目,当中55个涉及「国家安全」,52项涉及「隐私权和安全性」,其馀与「冒用他人身份」、「欺诈」、「管制商品和服务」等有关。而183个项目,有128个项目是由香港警方要求移除。
Google又披露,其中2项来自香港警方的移除要求,涉及包含《羊村》系列书籍的网页和云端硬碟资料夹。Google表示,未有对相关云端硬碟资料夹采取行动,该协作平台网页已找不到相关内容。
本台记者周一(8日)在香港从Google上仍搜寻到与《羊村》有关的云端硬碟资料夹(Google Drive)。
Google的报告显示,在183个被要求移除项目中,48%项目(88个)Google未采取移除行动;共44%已移除、包括因法律、政策规定而移除;其馀的则是资讯不足及找不到内容。
本台周一就事件向香港警方查询,获回覆指,不会就个别案件作出评论。
又指在调查各类型案件时,会向有关人士或机构(包括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要求提供资料或作出配合,有关要求均按照相关法例、程序及守则行事。
而根据法例,任何人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或输入煽动刊物;或无合法辩解而管有煽动刊物,即属犯罪。
警方又呼吁市民「与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或其他香港法律的非法行为,划清界线,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周一对本台表示,目前香港法例仍有很大的「漏洞」,无足够程序和权利处理相关的违法项目。他认为香港可认真考虑效法英国订立《网络安全法》,网络服务商若违反法例,有机会受全球性罚款,但有关做法恐令包括Google的科技巨头撤出当地市场。
汤家骅说:我觉得主要是生活习惯,我不用Gmail、用Yahoo,是否可以?可以的,我不用Facebook,用微信是否可以?可以的,不会死人,只不过是香港人生活是否习惯?最终是可以习惯的。但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香港不用Google,用Facebook,是可跟内地一样?是否给人一个感觉「香港是否变成内地?」、「一国两制在哪里?」,都会这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对于一旦Google撤出香港,会否影响外国或港人营商?汤家骅指出,这个问题可以克服,而内地不少人都用「翻墙」的方式。
汤家骅说:初初来讲可能不习惯,但绝对不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阻碍,内地都很多外国商人做生意,他们都可以处理到,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翻墙的技巧、科技,内地一样很多人在用Google,我们回内地都在用Google,可以用翻墙、VPN等,我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要小心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可以立法就立法,或者不需要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几严肃的问题。
港府多次表明今年底或最迟明年初就《基本法》23条立法,届时是否会涵盖「网络安全」一并立法?汤家骅指,暂时未知23条立法会否触及「网络安全」,例如一旦涉及「国家机密」在网上披露或进行就可能违法,但认为不会是全面监管网上的法例。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同日对本台指,港府多次以《国安法》为由,要求Google删除内容,质疑港府是要Google成为执行《港区国安法》的「白手套」。在今次《羊村》的案例里面,桑普说,Google
drive并非香港境内所管豁的系统,即使当局提出删除要求,惟做法未能「一了百了」。他担心港府利用事件借机「封网」。
桑普说:因为离开香港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香港不及新加坡,很多投资安全及自由度高,关键是香港人是否能在香港使用Google服务,而港府会否失心疯,将整个Google服务,无论VPN、网络搜寻、cloud、drive的服务设限?对部分或全面设限?这是香港未来相当大的挑战。
桑普指,一旦香港被「封网」,会变成另一个内地城市,言论自由、资讯流通度与中国看齐。
近年Google多次被卷入香港政治风波,例如港队有份参与的国际运动赛事,屡次发生主办方播错国歌事件,引起港府强烈不满,要求Google于用户搜寻国歌时,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置顶」,惟遭Google拒绝。事件更升级至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支持港府坚定维护国歌尊严」。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传美拟军援台湾5亿美元 分析指能增强飞弹防卫战力
多间外国传媒近日报道,美国拟比照乌克兰模式,军援台湾5亿美元。在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一(8日)表示,已与美方商谈援助内容且军援武器并不算军购项目。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认为,军援显示台湾是美国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伙伴,学者则希望拨交武器能增强飞弹防卫战力。
台湾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一(8日)前往立法院报告前,回应传媒关于美国国会批准透过总统拨款权(PDA)对台提供5亿美元武器援助表示,5亿美元军援并不算在军购项目当中。他指,因为台湾购买武器装备延宕,美国可能将现货或者以其他替代方式,先做救急或者弥补。
邱国正说:这个没有在军购里面,譬如说有那个武器没有来,他就先把模拟器或者有关的弹种先送过来,这是他以现货来作取代。比照这个价码,在5亿美元以内作一个提供。
对于外国传媒报道,这项军援美国将比照援助乌克兰方式处理,邱国正认为,是否比照乌克兰并不重要。
邱国正说:人家怎样看我们台湾有没有比照乌克兰,我觉得都不重要。台湾我们自己国家,我们要守护好。至于人家怎样譬喻,现在有很多不管学者专家和很多人讨论,国防部从来不参与意见。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很清楚,自己国家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集委员、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指出,军援的源头是《台湾政策法案》,后来融入到年度的美国《国防授权法案(NDAA)》里面,把对台湾每年20亿美元的军援、20亿融资借款,以及10亿美元的总统拨款权,都绑在《国防授权法》里面。
王定宇表示,如果美国真的透过总统拨款权对台军援,将显示出多重意义。
王定宇说:第一,台美之间的国家安全高层必然有所沟通,才知道彼此需要甚么。这是根据打造防卫台湾需求所进行的拨款,所以两边当然要讨论。第二,也代表了台湾在整个美国战略部署里面,是重要的战略伙伴,是直接可以由总统拨交装备跟服务,不用再经过国会同意,用最快速的方法提供给台湾。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长苏紫云表示,5亿美元约可购买3千枚标枪飞弹或6千枚刺针飞弹,或是500枚鱼叉反舰飞弹,或120枚爱国3型飞弹,可快速增强防卫战力。
苏紫云表示,基于俄乌战争经验以及5亿美元额度,预估品项将以飞弹援助为主。
台湾国防部周一(6日)发布新闻稿回应表示,美国的总统拨款权(PDA)为2023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NDAA)「强化台湾韧性法案」之一,主要内容为提供美军库存弥补军售延迟交运的防卫缺口,对于友盟国家协助,国防部乐观其成。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2月23日曾签署《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授权未来5年提供台湾100亿美元军援,并要求加速处理台湾军购请求。
总统拨款权是加速提供安全援助的授权办法,过去美国援助乌克兰亦采用这种方式,让美国总统得以在紧急情况下,不经国会许可即转移美国库存中的物品和服务。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中外长见美驻华使指要稳定中美关系 学者:两国关系回暖仍不乐观
中国外长秦刚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北京会面,秦刚指要避免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促美国深刻反思,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外交部只字未提伯恩斯的说法或回应。学者对中美关系回暖仍不乐观,认为中国此言只为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面对美国围堵有压力,需与美改善关系,估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快要7、8月后才可访中。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周一(8日)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秦刚表示,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成功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但此后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了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双方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两国关系再遇寒冰,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又指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应该是中美之间最基本的共识,也是国与国、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他重申,中方将坚持按照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希望美方深刻反思,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困境,重回正轨。
秦刚又指,「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同时美方必须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停止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纵容「台独」分裂势力。
不过中国外交部官网只详述秦刚之说,只字未提伯恩斯的说法或回应。伯恩斯则在其Twitter上发布与秦刚会面的合照,并简单表示与秦刚「讨论了美中关系中的挑战,以及稳定关系并扩大高级别沟通的必要性」。
原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在今年2月访中,却发生「侦察气球」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至今仍未成行。布林肯访中行程,是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的会谈共识。布林肯上周三(3日)再被问及此事,虽然他未有透露下一步规划,但表示要建构美中关系的基础与护栏,都必须透过交往。
伯恩斯上星期接受美国智库专访时也指,自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访台后,中方主动切断很多与美国的官方联络管道,其后又出现气球事件,加剧美中分歧,但美方已准备好与中国对话。
种种迹象,是否意味中美目前胶著的状态将会回暖?台湾政大名誉教授丁树范周一接受本台访问时说并不乐观。他认为,秦刚之所以说「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仍为中国原本基调,并不见扭转对美国策的迹象。他指,美国对台军售及不同国会议员到台湾访问,这些在中国眼里,就是美方在「说一套做一套」。中国会希望美国在关键议题特别是对台议题,有所改变。如果中方持续认为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相信布林肯访中难度很高。
丁树范说:因为大家都知道美中关系不好,对全世界也不好,那么要避免美中持续的冲突。这也可以是中国用来对全世界宣传,像伊朗跟沙地阿拉伯恢复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就以此为例,一直在国际上宣传「你看中国是多讲究和平」等。我觉得在某种程度来讲,等于是中国想在国际上,把自己描绘成一个非常正面的国际形象。
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说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努力重构美中之间的沟通管道,设法进行危机控管,希望中国不要误判形势。至于秦刚这次的表态,他认为反映中国在当前美国围堵下感到压力,因此有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
吴瑟致说:进出口贸易、在半导体的产业以及晶片的限制之下,加上拜登近期也传出有意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相关AI产业,以及相关高科技产业的一个行政命令措施,所以其实中国的压力是大的。毕竟在这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却是仰赖外资以及技术的引进,这部分的依赖度其实是很高的。
吴瑟致预计,布林肯最快也要7、8月后访中,因为中国在6、7月会有重要会议,例如国家发展会议,这是一个时间点观察中国是否释放政策,让美中关系有突破空间。
去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到台湾访问,令中国相当不满,中美关系跌至低谷。中国并切断了与美国的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两国军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过至去年11月,美中元首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上会面,并承诺进行更频繁的对话,令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外媒:欧盟拟制裁援俄中国公司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制裁七间中国公司,理由是它们被指控对俄罗斯出售武器配件,可用于俄国入侵乌克兰战争。
报道指出,欧盟国家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讨论的制裁提案,该名单需要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才能生效。在被列入提案的公司之中,有些已被美国制裁。
报道称,总部位于内地的「三合成半导体」和「金派科技」,都在拟议的制裁名单上。名单亦包括五间香港公司,包括新诺电子、希马科技、Asia Pacific
Links、Tordan Industry和Alpha Trading Investments。
金派科技等公司已经被美国制裁,美国称其为俄罗斯军工企业多个实体的中国供应商。
报道称,该提案指责电脑晶片制造商「三合成半导体」试图逃避出口管制,获取美国原产物品以支持俄罗斯的军事或国防工业基地。据报道,还有一项建议是制裁一些参与制造和向俄罗斯供应无人机的伊朗公司,以及扩大禁止向俄罗斯出口的范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一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贸易是「完全公开的」。
他补充说:「如果你提到的报道是真的,欧盟的行为将严重破坏中欧互信与合作,加深世界的分裂和对抗」。「这是很危险的。我们敦促欧盟不要走上这条错误的道路,否则中国将采取坚决行动,维护我们的合法和正当利益。」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传播观察|俄乌战争一年多来, 中国怎样讲战争故事?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迟迟未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触,直到今年春季传出乌克兰准备反攻,习近平于4月26日与泽连斯基通话,这也是俄乌开战后两人首次通话;中方坚持劝和促谈,并将派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与各方深入沟通。习泽通话当天,联合国大会一项议案提到「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中国在全案表决时仍投下了赞成票,此举让外界猜测中国对俄乌战的态度有所改变。
过去一年多,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强烈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俄罗斯「友好无止境」的中国则始终宣称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但相关研究与数据显示,中俄叙事存在一致性,中国政府及其控制的舆论环境,实际上协助宣扬俄罗斯关于战争的论点。
近日,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与台湾民主实验室(DoubleThink Lab)、乌克兰公民组织Detector Media和研究机构IRI Beacon
Project联合发布研究——「入侵乌克兰的一百天:中俄两国战争叙事比较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从俄军侵乌后100天内,中文信息空间的叙事以低成本的方式重复俄语叙事,并且,中俄两个信息空间中可观察到共同主题︰反美主义与反西方情绪、认定俄罗斯为受害者和英雄。
俄乌战事进入第二年,类似传播现象仍在持续。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观察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叙事,发现,中国媒体仍经常转载俄方论点,但宣传重点有所调整,两个主题逐渐成为主流叙事:中国为「劝和促谈」的「英雄」、美国为「拱火浇油」的「反派」。
上述报告收集了2022年2月12日至5月31日的叙事,选择三个话题进行分析:生物武器实验室理论、布查大屠杀、制裁俄罗斯。根据角色、故事寓意和操纵技巧分析叙事,其中将西方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角色进一步细分为英雄、反派、受害者、棋子。
叙事分析表明,中国叙事在普通话信息空间中以低成本的方式重复俄语叙事,一种方法是在中文语境中间接或直接引用俄罗斯官员或媒体的言论。在生物武器实验室阴谋论中,俄罗斯在两个信息空间中都扮演了英雄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中俄宣传都旨在推动一个叙事,即美国和乌克兰正在合作攻击俄罗斯。
在针对俄罗斯制裁的叙事中,俄罗斯通常被描绘成受害者,且在中俄两个信息空间观察到的叙事都突出了西方机构和国际社会在俄罗斯制裁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例如,在布查大屠杀的叙事中,很多媒体报道将西方社会描绘为反派,俄罗斯则被描绘为受害者,这些叙事格外注意将布查大屠杀的责任转嫁给乌克兰和西方。
亦有其他机构发现,俄罗斯虚假信息使用的主要叙事在俄乌战争期间持续进行。美国国务院为揭露和打击外国宣传和虚假信息所设立的「全球参与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
GEC),在俄乌战周年之际发布「克里姆林宫为无理战争诡辩的谎言之年」报告,介绍俄罗斯虚假信息和宣传生态系统所采用的五种最主要的虚假言论:1)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以及俄罗斯「不是侵略者」;2)「
乌克兰挑衅」和「对顿巴斯的种族灭绝」;3)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4)将战争从「去纳粹化」重新描述为「去撒旦化」;5)「捍卫俄罗斯主权」对抗西方。
「全球参与中心」特使暨协调员鲁宾(James
Rubin)日前接受英国广播电台(BBC)访问时表示,中国一遍遍重复俄罗斯关于这场战争的谎言,重复俄罗斯对于生物武器主张的谎言,还称美国推动这场战争,这都是他们的虚假陈述。另据德国之声报导,鲁宾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花费数十亿传播虚假信息,包括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与俄罗斯保持一致的虚假信息。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逾14个月,据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Taiwan AI
Labs)所设置的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观测发现,中国外交部提到乌克兰、俄罗斯的次数在战争初期出现高峰,当年5月后减少,今年2月至4月显著增加。
今年2月至4月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包括俄乌战周年、习近平访问俄罗斯、芬兰加入北约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视中国外交官员近期有关俄乌冲突的发言,发现他们经常提及中国「劝和促谈」、美国「拱火」。这些高级别官员的观点,也经过中国国内媒体进一步传播、放大。
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查询中国外交部使用「劝和促谈」、「拱火」等关键字的次数,发现中国外交部在俄乌战初期说过,但今年2月至4月出现使用高峰。要注意的是,中方常用这两个词回应俄乌议题,但谈论台海情势时,也会指控美国拱火。
今年2月以来,中国陆续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前在俄媒发表文章,都可看出中国将自己角色定调为政治解决危机的倡导者、劝和促谈的推动者,站在正义和正确一边。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后的中方声明更明确指出「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方将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若套用本文开头所列举,按照报告中定义的角色类别,中国正塑造自己为「英雄」。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指控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中国否认向冲突的任一方提供武器,并塑造自己为遭污蔑抹黑的「受害者」。
有关军援争议,中国一方面澄清,一方面藉机传播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向乌克兰战场输送致命性武器、大发战争财的「拱火」反派。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4月6日例行记者会直说,「美国还有北约这样的军事集团对乌克兰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也经常以「拱火」为题报导,例如新华网「一年了,美国还在给乌克兰危机拱火」,中新网「美国继续拱火,为乌克兰办『兵棋推演』」等。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观察到,在俄乌战争中,中方立场站在批评美国、北约,但外交官员在正式场合发言时,对某些较敏感议题表现相对克制。然而,不少有官方背景的媒体会在官方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并增添误导、虚假的细节报道(参考:事实查核
| 中国促俄乌和谈,美国主张「战争不应停止」?);而在观点评述时,中媒则经常直接单方面地引述俄国媒体、专家的评论。
例如,美国总统拜登2月密访乌克兰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仅简短回应:「各方尤其是大国,应采取负责任态度,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多做有利于政治解决的事,而不应火上浇油,更不能趁机牟利。」
而环球网自2月20日至21日对拜登密访乌克兰发布多则具针对性的报导,以下列举三则:
「拜登突访基辅再次宣布军援,梅德韦杰夫回应,提到一个问题」指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媒发文,指西方向基辅提供大量武器和资金,允许北约国家的「军事工业综合体」赚取大量资金,并「隐藏」武器以将其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
「白宫谎报行程之后,拜登闪访基辅送5亿美元礼包」指俄新社称,俄罗斯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古谢夫认为,拜登此次访问乌克兰证明美西方已成为乌克兰冲突的直接参与方,意味著在美西方国家支持下,俄乌冲突对抗将继续进行下去。塔斯社称,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扎里欣认为,拜登此举意在挑战俄罗斯总统普京。
「拜登突访基辅在社交媒体引馀波:网友质问『为甚么不去俄亥俄』?
」一文大量引用推特网友说法,质疑拜登为何不去近日发生「毒列车事件」的俄亥俄州,并搭配嘲讽拜登的漫画、照片等。而且,这一篇又出现上述报导引用的俄国学者古谢夫与扎里欣。
上列几则新闻,有的仅报导单一俄罗斯官员说法,有的虽然引述《卫报》、《纽时》等英美媒体报导拜登行程的内容,但在观点评述上,明显以俄罗斯媒体报导所访问的俄国学者为主。
另一个案例是芬兰加入北约。中国外交官过去曾多次公开抨击北约东扩,但去年5月谈及有关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时,中方称「重大的进展」,并表示会给中芬关系带来新的因素;芬兰于今年4月正式加入北约,中国官方并未对此表态。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中国官方相对冷处理芬兰入北约,但《中国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报导了俄罗斯官方立场,俄罗斯官媒也引述所谓中国专家的分析,指芬兰加入北约将损害欧洲安全。
从上述报导可见中国官媒持续引用俄罗斯官员或媒体的言论,以及中俄宣传协作的痕迹;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中国官员、官媒在宣传工作上的角色与分工。
结论:
透过上述研究、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的数据资料,以及深入分析中国针对俄乌冲突的发言要点,我们发现,俄乌开战至今,中国对这场战争的叙事有其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中国媒体的战争叙事始终和俄国媒体舆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变化的是,在中国媒体和官方发言的战争叙事中,中国对自身角色定位随战事出现微妙转变,从初期官方表面上维持中立,欲置身事外,到后期更变为积极打造和平维护者的「人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总结观察到的现象:1)从俄乌开战至今,中国一直透过引述、转载等方式协助俄罗斯宣传,也持续将责任归咎于美国和西方;2)中国今年尤其频繁传播自己「劝和促谈」,指控美国「拱火浇油」,包括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后的中方声明,也使用这两个词;3)涉及美国领导人出访、特定国家加入北约等较敏感议题,官方正式发言相对克制,由官媒借引述俄国官方、媒体说法,或是所谓国际专家分析,以达到批判目的。
6.《人民日报》大洋洲负责人为新西兰最大反对党捐款华人之冠
近日新西兰选举委员会公开的捐款文件显示,与中国驻新西兰使馆互动频繁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澳新(大洋洲)负责人陆欣宴,为去年向新西兰国家党捐款最多的华人。时评人指中共代理人长期透过政治献金渗透新西兰,影响其内外国策。促立法堵塞漏洞。
据新西兰选举委员会(Electoral Commission)上月末公开的捐款纪录,新西兰国家党(The New Zealand National
Party)2022年度的捐款者中,有多名与中共关系密切的华人。
其中原籍上海的陆欣宴(Vicky
Lu)以近两万纽币问鼎捐款最多华人。公开资料显示,陆欣宴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代理处负责人、其另外一个身份为新西兰彼岸国际传媒总裁兼董事长。
捐款名录中,另一位捐款者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老板王立立(Lili Wang)。官网在北京注册的《
先驱报》在2019年被曝光由中共官媒中新社旗下公司运营管理。
中国和统会新西兰分会前会长、现任新西兰华人联合会的黄伟璋(Steven Wong)也出现在捐款名单上。他经常在中国官方和中国驻新西兰使馆的活动上曝光。
生活在新西兰的《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向本台表示,中共长期在新西兰透过个人名义的捐献渗透政党,继而达到干预该国政府目的。
陈维健说:共产党的白手套、这些代理人捐款还是没有收手。《人民日报》海外的代理不是一般普通人,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当捐款,但是法律上找不到甚么问题的,她只要在《捐款法》中间的话,你也没有办法!新西兰到现在还没有《外国人代理法》;最关键的问题:整个新西兰政府都相当亲共,对这种事情只要你没有明显违法的话,它不会管。
澳大利亚时评人皇甫静接受本台采访时,批评中共利用政治献金加大外宣,影响西方的华人乃至他国政治。
皇甫静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绝对是大外宣,陆欣宴一边干著中共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对海外华人进行洗脑,又要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政治献金,几乎找不到他们的麻烦,他们的这些动作都会对所在国的主要政党里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一项长期的中共渗透。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也认为,与澳大利亚相比,邻国新西兰至今未立法填补有关漏洞,令中共代理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政治献金活动,毫无收敛。
冯崇义说:新西兰还没有制定这样的法律,这里的法律漏洞很大,所以中共的这些代理人,这些大使馆的红人很露骨,政治献金还是跟以前那样活跃。
早在2017年、2018年,新西兰华人富商张乙坤及其助手郑时佳、郑恒佳虚构假的捐献者,分别给新西兰捐出两笔逾10万纽币的捐款,以避开
1万5千纽币的捐款披露门槛,2022年该案判三人政治捐献欺诈罪名成立,但都只判社区羁留数月和社区劳动。未能对中共背景的政治捐献者起到威慑作用。
而这次被曝光的陆欣宴,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已两次获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和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会见,期间中国使领馆承诺将继续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携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早在2015年9月9日,陆欣宴创办的彼岸传媒与「人民日报海外网」合作开设海外网新西兰频道,并将之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7月,陆欣宴前往中国参观《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并再向中共表忠,承诺「不忘初心,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成蕾被扣千日 澳「深切关注」
中国国家广播公司CGTN的前主播成蕾于2020年8月13日失踪,后来被指控「向海外提供国家机密」。至周一(8日)成蕾在中国已被拘留了1000日,堪培拉再次呼吁释放这位澳大利亚籍记者,让她与家人团聚。
《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对成蕾案的拖延宣判表示「深切关注」,许多人认为该案件是出于政治动机。
黄英贤发表声明说:「尽管与她的家人分离了这么久,但她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和勇气。」「所有澳大利亚人都希望看到她与孩子们团聚。」
成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黄英贤此前曾表示,在澳中两国试图修复关系的过程中,在中国被监禁的澳大利亚国民的命运是一个绊脚石。
在被问及成蕾被拘留一事时,中国外交部周一表示,她的「各种合法权利得到了依法保障」。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发布会上说:「成蕾的犯罪嫌疑由中国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自她失踪以来,成蕾与外界的联系有限,只有每月一次的领事探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作品疑涉上海封城敏感字句 深圳艺术展开幕2天后即闭馆
深圳「2023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上周四(4日)举行开幕仪式,其中有内地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你」,疑因涉及去年上海封城的敏感字句,主办方在展览开幕2天后,突然宣布「闭馆维修」并即日关闭,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今次是「湾区当代艺术联展」第3次举办,主题为「时间的分岔」,展出23位艺术家、70多件作品。其中一位参展艺术家黎薇来自北京,她的作品《宣言》用泥土摆成一句话,「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你」,以中英文对照出现的几行大字,吸引许多民众驻足观看。
这句话源于去年上海封城,当时有警察要求一个核酸检测呈阴性的青年去方舱隔离,并称「不去方舱影响三代」,青年回应称「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相关片段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不少网友批评当局防疫过严,又被指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不愿再生育和对现实的绝望。
展览原定展出时间为1个月,至6月25日,但开幕仅仅2天之后,主办方「燕晗高地404空间」就突然发出《闭馆通知》,声称「因场地原因」从当天起「闭馆维修」,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网民:中国容不下这些「泥巴」
展览闭馆的消息受网民热议,在推特上,有网友留言:「泥土已经寻衅滋事,中国容不下这堆泥巴」、「官方一次完美参与完成了这件作品」、「可以再出个绿色版,用韭菜摆在地上」。
另有网友猜测,艺术展出现「敏感」作品,可能是「场地维修」的原因,目前未知这次展览是否还有其它触动当局敏感神经的作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
10.【47人案】锺锦麟称戴耀廷「超级大好友」 下一控方证人获准匿名
香港「47人初选案」本周一(8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续审,踏入第54日审讯。控方第3名证人、时任民主动力副召集人锺锦麟完成作供,其间锺被问及对民主派在原定立法会换届选举中,能否取得逾35席之评估,锺指当时估计是会较困难。法官陈仲衡就追问确认,这是否其看法而非戴耀廷的看法;锺回应指戴耀廷为「超级大好友」。另外,法庭亦处理一名控方证人的匿名令申请,法官陈庆伟最终颁下匿名令,将以「X先生」称呼该控方证人。换言之,被告、法律代表及传媒不得发布、公开或广播任何有可能令公众悉别出「X」身分的资讯,「X」亦会在屏风后作供。
代表何桂蓝的大律师Trevor
Beel周一继续盘问锺锦麟,问及他是否因为不同媒体的亲政府或亲中央政府人士,对初选的评论会对选举主任有影响,并导致参选人被取消参选资格,锺表示同意。
Beel
之后续指,「35+计划」是戴耀廷的愿景,希望透过取得立会过半议席,令政府回应民主派诉求;锺锦麟认同,对指Beel提问时形容「为争取五大诉求而去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说法,较贴近实际情况,同时坦言不能就「五大诉求」如何被回应,跟议员取态之分别提供答案。Beel再问及锺,是否认为民主派不可能在原定于2020年9月举行的立法会换届选举中,取得超过35席?
锺直言,自己当时估计会较困难,因当时大家根据2019年区议会换届选举评估选情,当时的选举结果,表面是民主派有压倒性胜利,但其实反对民主派票数创新高,得票率方面没有大改变,故认为不能简单下结论认为民主派能在立法选举一样大胜,并指自己「个人睇得比较保守啲」。法官陈仲衡就问,这是锺的个人看法而非戴耀廷的看法?锺就称戴「佢系超级大好友」。
Beel其后亦有问到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情况,锺指当日就决定举行初选而非弃选,以及新界东目标议席数目是「6+1」已有共识。至于为何理解当时有「共识」?锺解释,因当时所有原提倡弃选方案的参加者,都已接受初选方案,且戴耀廷当时曾说过「大家有共识系初选方案」,会上没有因多人同时发言而出现混乱情况,亦没有举手投票等做法,并再次确认会上没有参加者提及否决财政案事宜。
在何桂蓝一方完成盘问后,柯耀林一方就简单问及锺,因柯同为西贡区区议员,根据区议会会议记录,柯在新界东第2次协调会议当天,由早至晚均有出席区议会会议,而锺当日以主席身份负责主持该会议。惟锺庭上指,不记得柯耀林当天离席时间。由于控方之后没有覆问,锺锦麟随即完成作供,控方之后读出黄碧云、林卓廷及何桂蓝的第二份承认事实。
控方之后向法庭表示,欲就一名控方证人申请匿名令,同时表示收到部分被告反对,其中代表李予信的大律师关文渭指,该证人的资料已被公开,认为没理由下令保密已公开的资料。
不过,法官陈庆伟指知悉有关情况,惟仍认为需要禁止进一步公开该证人的资料;法官李运腾就指,证人曾表达担心自己在庭上作供的事情,会引来网络欺凌等,最终法官陈庆伟颁下匿名令,将以「X先生」称呼该名控方证人,而被告、法律代表及传媒不得发布、公开或广播任何有可能令公众识别出「X先生」身份的资讯,直至有另行通知;「X先生」可在屏风后作供,以及可使用特别通道出入法庭。陈官同时另加一项命令,任何违反有关规定人士,有机会干犯藐视法庭罪,并可能被判处相应刑罚。
至于控方早前曾称有4名从犯证人(accomplice witnesses),当中包括区诺轩、赵家贤、锺锦麟及林景楠,据知控方现不打算传召林景楠出庭作供。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港府研与内地设恒常器官移植互助 料捐受双方不知器官去向来源
香港女婴芷希成为香港首宗内地器官捐赠移植至香港病人的个案,港府正研究与内地设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据《明报》周一(8日)引述消息指,港府将安排香港移植专家下周前往广东省交流,助拟定互助机制安排,并指捐赠者和受赠者将不知道器官去向和来源地。
《明报》报道指,香港捐赠者和受赠者互相不知身分,虽然芷希的个案有对外公布获移植心脏来自内地,但日后互助机制推出后,消息人士称,捐赠者和受赠者料不会知道器官去向和来源地,当事人或其家属亦不会知道器官来自内地或输往内地,强调这与现行在香港进行移植的安排一致。
拟设互助机制下,如内地遗体器官无法配对合适病人,将捐赠来港配对移植,香港器官亦然。至于日后若有跨境器官移植个案,会否如芷希个案般对外公布?消息人士表示,移植前公布捐赠者身分有违伦理,但可考虑事后公布所捐赠的器官,以及在捐赠者家属及移植者同意下公布概括资料。
立法会医疗卫生界议员林哲玄认为,只要两地确保器官是自愿捐赠、满足医学配对和运送质素,毋须每宗个案逐一向公众交代,但器官来源并非敏感资料,港府可按需要弹性公布,不用刻意保密,例如有多少宗器官捐赠来自内地。
消息并指,港府正邀请香港移植专家前往广东省,到访国家衞生健康委员会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以便了解内地器官捐赠的情况,同时或会试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届时料会与中心主任王海波会面探讨。据知香港随行人员包括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以及不多于10名移植医生参与,名单待定。
医院管理局回覆表示,为跟进探讨加强两地器官移植合作,正与医卫局、香港及内地相关单位和组织安排进一步交流,举办交流活动为恒常沟通其中一环,而互助机制建议细节仍在磋商中。
医务衞生局早前回覆提到,内地去年有5628名遗体器官捐赠者,捐出逾1.7万个器官,当中有逾千个器官因不同原因未能分配;而香港现有逾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每年遗体器官捐赠者仅「寥寥三数十」,香港过去则仅有2宗器官向境外捐赠。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2.日韩峰会强调「共同价值」 分析:两国加强合作应对中国竞争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日(7日)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举行会谈,这是两国领导人十几年来首次在首尔举行正式峰会,二人商讨多项议题。外媒分析指出,日韩允诺加强合作有助应对朝鲜威胁与中国竞争。
综合外电报道,尹锡悦在与岸田文雄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韩国和日本领导人之间的穿梭外交现在正在全面展开,这一点很重要。」由于近年来在向殖民统治时期被迫在日本矿山和工厂工作的韩国人支付赔偿金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定期访问已停止多时。
岸田文雄的两天之行是在尹锡悦3月份访问东京之后进行的。这意味著,在两国领导人因历史问题分歧而于2011年结束定期交流后,日韩穿梭外交重新走上正轨。他们在周日誓言要深化关系,这对华盛顿来说是另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华盛顿一直在敦促东京和首尔放下过去的仇恨,进行更多合作。
岸田文雄提到日本过去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时说「感到痛心」。岸田还说,「作为日本首相,我有责任与尹(锡悦)总统和韩国合作,继续我们的前任为克服困难时期所做的努力。」
虽然岸田文雄没有作出正式道歉,但他和尹锡悦确实就愈合历史创伤和改善关系的更多步骤达成一致。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们说,当尹锡悦出席本月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时,他和岸田文雄将参观一座1945年原子弹爆炸的韩国受害者纪念碑。岸田文雄还表示,日本将允许韩国专家检查被海啸摧毁的福岛核电站,以确保计划从那里向海中排放的100万吨水是安全的。
许多韩国人,包括主要反对党领袖要求日本作出明确和直接的道歉。虽然岸田的话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但尹锡悦说,他不会纠缠于寻求道歉一事上面。尹锡悦表示:「这不是我们可以单方面要求的事情;这应该是对方的诚意所自然产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放弃这样的观念,即在过去的历史得到解决之前,我们不能为未来的合作迈出一步。」
尹锡悦表示,目前形势太紧迫,日韩都必须放下历史包袱。他说:「韩国和日本都面临著东北亚严峻的安全形势,岸田首相和我都认为,我们正站在历史性转变的十字路口。」他指的是朝鲜日益增长的核和导弹威胁以及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加深的竞争关系。「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韩国和日本必须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
岸田文雄说,他的立场跟尹锡悦是一致的,他赞扬韩国领导人改善双边关系的「决心和行动能力」。
尹锡悦改善与东京关系的决心部分得到了韩国公众舆论变化的支持。在最近的调查中,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他们心目中「最不友好国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上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会见尹锡悦时,感谢他「勇敢、有原则地与日本开展外交」。日韩摩擦使美国感到头疼,因为美国需要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合作来推进华盛顿的全球经济议程,以加强应对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威胁。拜登政府也一直在寻求其合作夥伴的帮助,以全面遏制向中国出售先进的晶片设备,这一政策旨在防止中国在一系列尖端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尹锡悦和岸田文雄表示,同意在晶片方面进行合作,但没有详细说明细节。
《法新社》引述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授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表示,虽然尹锡悦和岸田文雄在联合记者会上没有提到与中国的纷争议题,但他们确实谈到人权、法治和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等共同价值。
他还说:「这代表首尔和东京当局,在加强供应链安全、抵制经济胁迫及吓阻亚洲地区单方面使用武力等层面越来越一致。」
《路透社》报道,日韩领袖允诺加强合作受到美国的欢迎,因为这将有助更能应对朝鲜威胁和中国竞争。
《纽约时报》指出,韩国、日本和美国在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有著强烈的共同利益。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可能会像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那样试图侵略台湾。如果发生这种状况,部分专家警告,朝鲜可能会趁机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如此会使美国军队在这个地区同时开辟两条战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财经拆局】「揽抄加速」 以《反间谍法》封闭经济数据,外资加速撒离
习近平在上一任的十年当中,政权对政治异见人士的高度打压,这是公认事实,但对经济资讯的流通和商业报道还是相对开放,相当于默认这个仅存的自由。可是这个被认为相对资讯公开的领域,今天已经面临挑战,内地通过修订《反间谍法》,限制外资企业不能取得经济及企业信息,多家外资均有内地高层及人员被带走调查,「揽抄加速」将令外资加速撒离,更重要是,香港未来会走上同一条路吗?
《彭博》及《华尔街日报》均引述消息称,内地讯息公司「万得资讯数据」Wind
最近数月不再允许在中国以外地区客户,使用其平台进入公司注册数据库,称有关改变主要是基于监管要求。同时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企查查」和「天眼查」,其用户于中国以外地区亦有一段时间未能进入数据库。
在我仍处理财经新闻期间,万得资讯Wind是中国最重要的数据库之一,其中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被中国国内外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广泛使用。万得能提供广泛企业及资金流向资讯,而天眼查更是内地的企业注册资料库,可以翻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两者均是重要新闻资讯来源。据Wind网站资料显示,他们收集了超过2亿家企业和2.7亿法定代表和高管的数据。包括有关公司股东和关联公司、筹资和投资活动、法律纠纷和经营风险等讯息。
显然,这一切都是在中国最近扩大《反间谍法》适用范围以应对所认为的外国威胁后,许多外国智库、研究机构和其他非金融实体发现无法续订万得资讯,原因正是「合规」问题。
中国在五月初修订了《反间谍法》,将所有「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纳入保护,相比之前「国家机密和情报」的范围要大得多,「间谍」的定义已被无限扩大。更重要是这些事件释出的整体信号:在中国,独立收集资讯面临的风险大大上升,即使是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等相对常规的工作也是如此。这似乎很有可能对外资产生直接的寒蝉效应。
这一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越来越坚信,西方、尤其是美国,威胁到中共权力掌控的存续。习近平最近主持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党内术语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一个信号,即要将抵御外国威胁的重要性放在欢迎外资的前面。
这种对外资取态的根本性改收变,还反映在今年以来,更多外资企业已被中国公安部门盯上: 美国谘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称其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最近受到中国公安盘问;对晶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在华销售产品启动了网络安全审查,当局并拘留了日本药企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 Pharma
Inc.)的一名高管,理由是怀疑这名日籍男子从事间谍活动,这令外国公司高管颇为惶恐。
其中还有是美国尽职调查业者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称其北京办事处遭到突击搜查,其工作人员被拘留;四大会计师行之一德勤(Deloitte)的北京分所因涉嫌在对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存在缺陷,被处以罚款约3,100万美元,该办事处业务已被暂停至6月。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警方最近几个月对凯盛融英(Capvision)的上海办事处进行了突击检查,该公司是一家驻纽约和上海的专家谘询和研究服务提供商,公安向凯盛融英当地员工询问了他们的中国专家名字。
虽然在中国工作的外企高管称,有关部门的约见或造访一直存在,但上述拘留事件以及行动的总体强度颇为引人注目,特别考虑到对万得资讯等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已被收紧。
经济资讯自由过去十多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唯一容许自由流通的资讯,尽管内地的经济数据往往被指存在「水份」,但企业仍然期望透过掌握这些数据为进军内地庞大市场做好部署。
但今天这个最后的资讯「自由堡垒」正在崩塌:眼下这场整顿运动表明,中国政府及习近平本人已很有把握地认为,很多外资公司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不可能说走就走。
不过投资者显然已经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全球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跨境交易环节从中国股票中净撤出近32亿美元。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最长的一次资金外流。而根据中国两个清算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减持了相当于260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同时,2022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锐减48%,至1,800亿美元,为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在一个月前写下《「走先啦系咁先啦!」
资本大逃亡撤离中港市场》,当时已提及全球最大基金领航、以至主权基金如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GIC)正在撒离中国或减少内地投资,但这个趋势未有停止,据报加拿大第三大养老基金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OTPP),上周已经将其驻港的中国股票投资团队停运,以其规模高达1800亿美元,这消息在投资界引起巨大震撼。
更重要的问题是,香港会否走上这条封闭资讯的道路?三年前我应该满有信心答绝对不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嘛,中央不是说香港是联通内地与国际的重要桥梁吗?资讯封锁正正是资金流通的最大天敌,两者只能二取其一。
不过在今天的新‧香港,这个答案我就不太肯定:两年前政府落实公司登记查册新安排,公司登记册上的董事资料可以由通讯地址取代住址,同时只披露身份证字母加3个数字,当时我已撰文批评这只会损害金融中心地位,好像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借此隐瞒身分,进行关连交易,甚至David
Webb发表著名的《谜网50》报告,背后亦需要大量公司查册及核对个人资料,实际上这个改动影响深远。
但政府显然没有理会这些批评,之后更进一步收紧车辆登记查册,令香港仅馀可以进行的调查报道,亦失去了重要工具,律政司甚至以此为理由将正当监察社会的记者告上法庭。这一切都显示,今天强调所谓国家安全盖过一切的新‧香港,好有可能逐步走上内地的资讯封锁道路。更重要是当局表明会参考内地《反间谍法》进行《基本法》廿三条立法,一旦启动现时仍然可以进行的尽职审查、公司查册以至一些被视为敏感的经济数据,日后能否仍然可以合法掌握?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