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0日
1.【习普会】习近平见「战犯」普京 布林肯:世界不会被中国支持的俄国策略愚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抵达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普京跟习近平会面时,表示会「小心地研究」中国提出终止乌克兰战事的建议,并会尊重中方的提议。而习近平就表示,相信俄罗斯民众会支持普京在2024年连任总统。习近平是国际刑事法院(ICC)上周五(17日)对普京发出拘捕令以来第一位与普京握手的外国元首,该拘捕令涉及战争开始以来莫斯科将乌克兰儿童驱逐到俄罗斯。莫斯科拒绝接受这一指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见「通缉犯」,显示习近平认为普京不需要为战争罪行负责。
布林肯说: 全世界不会让由中国支持的俄罗斯策略所愚弄。
俄罗斯国营《塔斯社》报道了习近平抵达后的发言。报道引述习近平说:「我非常高兴,应普京总统的邀请,回到我们近邻的土地上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和俄罗斯是好邻居,是山水相连的可靠夥伴。」
这次访问是普京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习近平首次访问俄罗斯,这是习普二人第40次会面,最近一次是在去年9月的中亚峰会期间。一支军乐团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欢迎习近平,俄罗斯负责旅游、体育、文化和通信的副总理切尔尼申科在机场迎接他。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周一(20日)接受本台访问时形容,习近平要「硬著头皮」跟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的普京会面,主要是因为面对美国及西方的包围压力。
李正修说:虽然国际法庭向普丁(京)发布了战争罪通缉令,可是因为习近平早先就安排了这几天去国事访问,所以他当然在这个关键点不可能退缩。如果他认为这样(不要跟「战犯」会面握手)的话,是对他跟普京的私人情谊还有中俄关系是一个大打击。中国大陆现在要面对美国跟其他国家的包围压力之下,他更不可能放弃跟俄罗斯建立关系,所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硬著头皮过去。
中国试图将习近平塑造成一个能够「促成和平」的调停人,但西方领导人普遍对此表示怀疑,并担心他的访问实际上可能为莫斯科的战争煽风点火。对此,李正修强调西方正密切观察「习普会」的结果。
李正修说:中国大陆在2月24号发布了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一个十二点声明,希望促成俄乌停火的决议,所以大家都在看你习近平今天有没有办法说服普京停火,甚至撤军。因为目前能够跟普丁说话的大概只剩包括习近平在内的极少数的国家领导人。中国大陆就是唯一有办法有能力去说服普丁停火撤军的(外国领导人)。
中国作为俄罗斯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夥伴,既没有谴责入侵,也没有直接支持入侵。去年9月,习近平和普京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区域安全峰会时,普京隐晦地承认北京对战争的担忧。当时普京亦赞扬了中国的「平衡方法」,但补充说:「我们理解你们在这方面的问题和担忧。」
在接待习近平之前,普京特意展示了他的掌控力。在国际刑事法院指控他在乌克兰犯有战争罪并发出逮捕令的第二天,他于上周六(18日)访问了被俄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并继续前往乌克兰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俄罗斯在去年基本摧毁了该城市后占领了该城市。
据俄罗斯官员称,普京和习近平将于周一对记者发表讲话,并举行闭门会议,讨论包括国际事务在内的敏感问题。星期二(21日),习近平将出席与俄罗斯总理的会议,参加会谈,并在克里姆林宫出席国宴。
作为回应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的拘捕令,俄罗斯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一名检察官和三名法官展开刑事调查,《纽约时报》指这种象征性动作可能是针对俄罗斯公众。俄罗斯调查委员会是该国相当于联邦调查局的机构,它说,国际法规定国家元首「对外国的司法管辖享有绝对豁免权」。
中国国营传媒报道,陪同习近平前往莫斯科的高级官员包括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外交部长秦刚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
记者:方德豪/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2.【习普会】习出访前中俄领导同步发署名文章 挺中俄关系巩固发展
出访俄罗斯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发表了署名文章,显示中俄关系巩固。
评论认为,中俄联盟令中方初尝国际反美阵营领军滋味,为巩固中俄联盟反美,习近平不会也不能对俄乌劝和,料提高中俄经济和军事技术合作,将令俄乌战争持久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展开对俄罗斯的3日访问,出发前他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等发表署名文章,以《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为题,表示10年前当选国家主席时,俄罗斯是首访国,10年后已到访俄罗斯8次,强调中俄关系位于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习近平表示,世界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点名批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对世界的危害深重,形容在乌克兰危机上,中方积极劝和促谈,是体现国际社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重申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相信务实对话协商,一定能找到解决危机的合理途径。
他表示,期待与普京共同擘画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发展新愿景、蓝图和举措。
普京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批评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采取双重遏制政策,愈加横行,俄罗斯被宣布为「迫切的威胁」,中国被称为「战略竞争对手」,又指责西方挑起乌克兰危机。指俄方对以政治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保持开放的态度,感谢中方对乌克兰问题采取的态度,欢迎中方发挥建设性作用解决问题,俄方对习近平此行寄予厚望,认为访问意义重大。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国诚表示,从两国领导人的署名文章看到,中俄战略思维高度吻合,已形成全方位合作格局,认为中方希望塑造的和平大使形象只属姿态,中方更希望俄罗斯陷入战争当中。
宋国诚说:这是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等于是建构一个21世纪的邪恶轴心同盟,对抗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只要俄罗斯一直是陷入战争里面,他就一定会产生经济上的短缺,中共就一定会在俄乌战争的危机之下,发所谓的「战争财」,应用这样的一个联盟,继续无论是在外交和经济方面,稳定中国跟俄罗斯之间一种石油的供应链,以这样的联盟,完成未来发动台海战争。
中国问题专家林飞表示,对中方而言,习近平是次出访,最重要展示中国领导人重返国际舞台,对国际局势起重要作用。习近平此行的目的,更想与俄方建立软性反美和反西方联盟,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林飞说:中国第一次发现可以居于当年苏联老大哥的地位,居于世界的反西方联盟的领导者的地位,他们会不遗馀力地策应性地支持俄罗斯,把这场战争长期化、持续化下去,这样有利于一种长期对抗格局的展开,有利于中国扮演著国际反美、反西方联盟阵营领导者的角色,更有助于中国领导人的长期的执政。
中俄关系观察员鲁斯滨表示,中方在不可能完成劝和停火的国际期望,亦不可能直接军事支援俄罗斯的情况下,相信习近平会向俄方提出,加强两国在经济和军事技术的合作。
鲁斯滨说:习近平这次访问俄罗斯,主要的行程还是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现在中方对俄罗斯的最高阶的科技和飞弹,跟俄罗斯在战场上面得到实战经验,获得西方武器里面的技术,是相当感兴趣。习近平会寻求跟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共同的研发新的武器。另外,你看到中国大量的汽车制造商,进入到俄罗斯境内,汽车制造很容易可以立刻转变为军事上的技术。目前,中俄之间的合作,比较会采取弹性和灰色地带的合作,不会明目张胆的提供实际上的军事援助给予俄罗斯。
鲁斯滨表示,习近平更有可能借今次访问,协助普京完成远东地区开发的计划,但中国远比俄罗斯依赖国际市场,估计中俄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乌军从缴械中发现中国制零件 分析:中俄军事合作恐「无底线」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首次访俄,据报将谈及军事技术合作。不过,日前乌克兰军方公布指,俄军坦克T-90M「无敌」神话破灭,在西方制裁下,竟要「旧车扮新车」,当中更有以中文简体字样写有中资「高芯科技」的探测零件,再加上美国证实中国弹药被用在乌克兰战场,有专家分析忧虑,俄军坚决打持久战,中国亦全面加大投入军工产业,在今次习普会面后,中俄的军事合作发展恐「无底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访俄4天前(1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战利品和未来武器和军事装备研究中心的代表、高级中尉安德烈(Andriy
Rudyk),在军事媒体中心的记者会上表示,迄今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至少损失了15辆T-90M,形容俄军号称最先进的主战坦克T-90M,其「无敌」和「完美」的神话已被乌军打破。
安德烈又展示相片和数据指,经拆解虏获的T-90M,发现俄国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重击下,已无法量产军备,只能被迫重用已退役、前苏联研制的T-62和T-72坦克,而部分原本产自西方的零件,则由中国产品代替,当中更有「偷来的」美国和西方国家零件。
据有关资料显示,T-90M出现以中文简体字样写有中资「高芯科技」的红外线探测器零件,型号为MADC-24A5,序列号为7C218,生产日期为17/12。
据内地查册网显示,「高芯科技」全名为「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红外线探测器,应用于国防安全、测温检测、安全监控、个人视觉等领域,其最大股东为A股上市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辖下国有企业「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亦是主要股东。
据中国专家评论指,上述具「夜视」功能的仪器,一直是俄国自前苏联以来的「弱项」。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向本台称,不只红外线探测器,相信目前俄军各方的军事设备匮乏,在失去欧美的支持下,有必要依赖盟友中国、伊朗的大力支援,以增强军备。
侍建宇指出,随中国近年进入「军工时代2.0」,全面加大投入军工产业,相信大部分输出对象为俄罗斯。侍又指,俄军坚决打持久战,直至乌克兰投降,在新一轮习普会面后,中俄的军事合作发展恐将是「无底线」,并非如中国所言促进「俄乌和谈」。
侍建宇说:(习普会面)真正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国和俄国的高科技上的合作,尤其是军工合作。俄罗斯在困境时很乐意作技术转移,及把产业经验交给中国。其实中国很早就说了,中俄之间合作是无底线的。中国在外交层面上还是会说,希望俄乌坐下来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可是中国还是会趁此时和俄罗斯作高科技交流,这交流可能真是没有底线的。只要俄罗斯愿意输出技术,中国只要出钱、出物资就可以换来。
事实上,刚公布新一届中国高层人事布局中,半数副总理具有军工背景,是中国过去20年来罕见的现象。在今年GDP增长目标只有5%的背景下,国防预算却逆势按年增长7.2%,连续3年增长。而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围绕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最新数据,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逾1年以来,俄军损失惨重,包括至少3,500辆坦克, 逾6,800
架战斗装甲车。俄国防部指,T-90M正加强训练摧毁乌克兰北约坦克,包括美国M1艾布拉姆斯、德国豹2型及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
目前习近平已抵达俄罗斯访问,据俄国克里姆林宫指,中俄两方将在会谈上讨论有关能源、军事技术合作(military-technical
cooperation)的议题、以及乌克兰冲突问题等,届时也会签署两份重要联合文件,包括俄中关于加深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讲述发展中俄经济合作重点领域至2030年的计划。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日本《共同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国政府在乌克兰战场上发现产自中国的弹药,怀疑是由俄罗斯军队发射,并已将相关讯息通报夥伴国家时,汪文斌再次否认中国向俄军提供军备的指控,更反指「向乌克兰战场提供武器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两岸关系】马英九访大陆「祭祖」 分析:为中共塑造和平角色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下周将赴大陆,成为两岸分开统治74年来,首位去大陆的台湾卸任总统。虽然他强调没有太大政治意味,是单纯「祭祖」及「学生交流」。不过分析认为,现时正值习近平访俄及蔡英文访美时期,马英九此行一定有政治目的,似乎在为中共塑造和平的角色。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将于下周一(27日)至4月7日赴中国大陆,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开统治74年以来,首位踏入大陆的中华民国卸任总统。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周一(20日)召开记者会,指出马英九此行是「祭祖」,并会率领约30位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青年学子,与中国学生交流。他们预计会访问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与上海,但并不包括北京。
马英九将带领学子到相关省分参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遗迹,也会与湖北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的中国学生进行交流。
他并提到,目前没有参加甚么当地邀请的活动,如果有当地的朋友希望会面或吃饭,他们也会客随主便。
不过据台湾《联合报》引北京消息人士表示,按上次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问模式,马英九此次到访的中国各省市,当地中共「一把手」即省市委书记都将出面会见并宴请。尽管不会有「习马会」,但王沪宁、宋涛则可能分别在上海及南京与马前总统会面。
此行定性为「祭祖」及「学生交流」,亦不会举行「习马会」。据报道指出,原因是马英九深知此行会引发政治效应,甚至成为国内部分阵营所用的政治攻击手段,藉此影响明年总统大选。
萧旭岑指,马英九认为两岸因为政治纷扰与疫情因素,学生交流中断已数年,两岸人民敌意上升,让他忧心。如今两岸因政治因素冰封中断,民间交流与学生交流更加刻不容缓。如果能够为两岸和平尽一分心意,马英九责无旁贷。
萧旭岑说:当年青人愈认识彼此,每增一分情谊,风险就会减少一分。我想我们买再多武器,都不如让两岸年青人认识彼此,深入交流。马前总统认为这应该是解决当前两岸敌意上升,人民对立的一个基本解法。
萧旭岑并强调,马英九今年7月将届满73岁,从事两岸工作近40年,从未去过中国,「中华文化讲究慎终追远,基于为人子孙孝道,马英九此时赴中国祭祖实属必要」。
萧旭岑并表示,今次他也会一同前往,而随行成员还包括总统府前秘书长曾永权、总统府前专门委员王光慈、政治大学东亚所名誉教授邱坤玄及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
对于马英九何以选择在此时前往大陆,萧旭岑指出,因为马英九被台湾总统蔡英文延长了两年的管制期限,之后又遇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所以也无法到中国祭祖。现在中国已经解封,他相信是「春暖花开」的好时机。另外,他强调今次行程自农历新年已开始规划,并不知道蔡英文有访美的行程,「只是巧合」。
对于此行会否影响到2024年总统选举,萧旭岑称马英九是顾全大局的人,国际、国内情势都很复杂,既然是到大陆祭祖这么单纯的事,就单纯化处理。
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周一(20日)对本台分析,马英九此行跟政治有一定的关联性,「祭祖」等都只是推诿之词。另一方面,习近平正要出访俄罗斯及蔡英文也要去美国,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安排明显有政治目的。
吴瑟致说:再来是说,明年即将要总统大选,那这个时间点也不得不让人家想像到2005年当时,(台湾前副总统)连战风尘仆仆到中国进行相关交流,所以其实这样的铺陈是不是有一定程度的为国民党选举上任何的遐想,我觉得一定是存在的,不会是如同马英九幕僚说得那么简单。
他认为马英九难以与前总统这个身分切割,而且享有国安待遇、维护安全的准备,因此无论用甚么身分去中国也难以让大众信服。
至于马英九此行有甚么政治目的,吴瑟致指出,马英九过去一直提出「疑美论」,展示出应该跟中国进行谋和,而这个立场也呼应了习近平近期在处理俄乌战争的「和平」倡议。
吴瑟致说:马前总统似乎在替中共塑造一个和平的角色,在习近平到俄罗斯访问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是在去塑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形象,这个形象当然是想要打造促进和平的面向。所以马总统这个时候选择到中国去,我觉得也是要试图去为中国粉饰对台军事上的威胁及状况。
其实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即仍就任总统期间,曾与习近平在新加坡会晤。虽然当时并无签署协议或共同声明,只就两岸关系交换意见,不过因是两岸分开统治66年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所以也被视为象征两岸历史上最大的突破。
本台同日向台湾总统府查询回应,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表示,总统府已于周一早上收到马英九的出访申报,基于马英九出境管制期限已届满,总统府尊重马英九祭祖规划,「了解相关安排后,并洽相关单位,就马英九此行的安全等事宜,给予必要协助」。
林聿禅并说,这段期间适逢国际社会正聚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中国于台海、印太周边持续军事扩张的敏感时刻,马英九前往中国访问,「仍期盼作为前任国家元首,此行能向对岸及世界展现符合国家利益与国民情感的作为,以及台湾民主自由的价值与两岸交流对等尊严的立场」。
陆委会回覆本台指,台湾政府的两岸政策一贯,任何交流互动应秉持对等尊严、合于规范,真正促进相互理解,「不应片面设置任何政治前提与终局」。在当前台湾人民及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质疑中共对台胁迫及持续扩张威胁之际,「希望马前总统此行,能充分反映台湾民意坚持民主自由、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共同维护台湾最大利益」。另外并说,政府高阶官员在任期间,担负国家政策拟定与机敏公务的推动及处理,离职后依法仍负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与一般民众有所不同,即便于解除赴陆管制身分后,赴陆从事相关活动,「仍应考量国际视听与社会观感,并谨守两岸条例及相关法令规范,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中国国台办同日发新闻稿,不过未提台湾、前总统等字眼,仅称「大陆方面欢迎马英九先生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交往,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国民党:交流取代交恶对话代替对抗 可维护区域和平
国民党表示尊重马前总统办公室规划,也对此「致上祝福之意」。国民党称不断透过行动实践
「亲美,友日,和陆」方针,证明以「交流取代交恶,对话代替对抗」的方式,可以有效捍卫中华民国、守护台湾民主及维护区域和平。
民进党立委范云同日表示,马英九当然有去中国祭祖的自由,但作为台湾「仍享有卸任元首礼遇的前总统,希望他不要变成中共的统战最大样本,不要伤害台湾主权,不要让其曾经作为总统的国家被中共矮化、羞辱」。
时代力量发言人余佳蒨表示尊重马英九祭祖自由,呼吁他诚心祭祖,谨言慎行,「避免成为中国宣扬两岸一家亲的样本,而变相为政治利益而消费祖先」。
余佳蒨并说,马英九往年都是到苗栗马家庄祭祖,这次却特别选在习近平刚获连任及台湾总统大选年赴中,行程绝大多数又与祭祖无关,这种「祭祖政治学」相信社会大众都看在眼里。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国共合作均以国民党吃亏告终 学者:马英九没汲取历史教训
国民党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合作,都是以决裂告终,第一次令中共坐大,第二次间接令国民党失去了中国大陆。有台湾学者认为,马英九这次访问大陆,很明显是没有汲取历史教训。按照以往经验,国民党与北京走得越近,对选情越不利。
1923年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达成协议,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历史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但在1923年至1927年间,共产党利用这次机会,全方位渗透进国民党内部,并且得以壮大,最后两党决裂告终。之后国民党全面围捕共产党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挟持蒋中正(蒋介石),国民政府被迫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原来被国民党赶到去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日战争增强了自己军力,国民党反而损兵折将,间接促成了1949年中共统治中国大陆。
2015年,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在与中国大陆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会面,但这样对国民党选情没有多大帮助,一年后民进党蔡英文接任台湾总统后,北京对台湾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态度。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副教授吴建忠指出,每次国共合作,国民党都吃亏,马英九很明显没有熟读历史。
吴建忠:在过去时间点里,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其实都在国共合作之下吃了亏,马英九没有从历史经验里,再去重蹈覆辙,所以说仇恨可以蒙蔽双眼,因为(国民党)讨厌民进党,所以才跟共产党合作。
吴建忠分析,以往每次国民党得到北京加持,在随后选举中都会惨败收场,所以这次马英九访问大陆,也会令国民党下年总统举选产生负面变数。
历史学者魏京生指出,当下的国民党忘记了历史的教训,为内斗引狼入室,不去保卫台湾的民主体制,势必会对台湾产生危险。
魏京生:现在的情况是共产党已经不得人心了,而且在对抗整个西方,越来越独裁专制。在这个形势下,为甚么国民党有些人还是要跟共产党合作,要以外敌来进行内斗,这就是一种劣根性了。国民党这些官升迁道路也跟共产党那边也差不多,都是在一个专制体制下,靠拍马屁升上来的。他们自己也没本事跟人家民进党斗,也没有甚么能真正吸引老百姓的口号。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大陆对台湾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很多老百姓也害怕大陆来打台湾,那么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吸引老百姓。你不说去保卫她,你还又去跟共产党摇尾乞怜,引共产党来插手,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魏京生指出马英九现在的举动是在为一己之私出卖整体台湾的安全利益。并不能代表当下整体国民党的共同立场。
记者:淳音/程文 责编:温晓平
6.今年中国税收锐减官方放水地产救急 中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
中国今年前两月,在主要的13个税收大项中,9个大项大幅下跌,其中证券印花税更下降61.7%。面对严峻形势,官方拟以「大规模放水」刺激经济,不过,新增部分近九成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吞食。有前国有房企高管告诉本台,「放水地产」只是饮鸩止渴;又指,由于担心地产市场暴雷,国内中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
据财政部上周五(17日)发布的最新财政收支资料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人民币(655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人民币(5682亿美元),同比下降3.4%。
在其主要的13个税收大项中,9个大项大幅下跌。如国内消费税下降18.4%、进出口消费增值税下降21.6%、关税下降27%、车辆购置税下降32.8%,印花税下降31.3%、证券印花税下降61.7%。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三项出现增长,但于整个税源的影响有限。
而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资讯是,自2000年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零售市场晴雨表之一的化妆品销售,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意味著内需、就业、交易、大宗商品销售都出现大幅下滑。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进出口贸易海运商告诉本台记者,目前中国的经济有问题,第一线的营运者都有切身的感受,但在一些经济数据上却显现耐人寻味的变动,他认为,官方图以经济放水支撑楼市,及大搞基建拉动就业。
资深进出口贸易海运商说:因为我这边是做进出口海运的嘛,我们海运这一块的话,下降得很厉害。经理人采购指数为甚么会上涨得那么厉害,我们海运这一块波罗的海指数也是暴涨嘛,从500多点涨到1600多点,重要的原因是铁矿,煤炭这两样东西呀。另外一部份原因是那个南美的粮食,要运粮了,这块是季节性的上涨嘛。后来我也一直在探究到底是甚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海运指数的上涨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又要搞大基建。昨天有个房地产的业内人士说,房价下半年可能还会涨,原因是经济放水。他们除了会搞房地产,还会搞甚么嘛?
央行放水一说似有迹可寻。10天前中国央行发布的资料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馀额同比增速创下自2016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增部分的89%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拿走。
但在国内城镇住房超3.6亿套之后,放水地产能否持续,成了大家都在追问的事情。
一位刚辞职转投移民领域的前国有房企高管匿名告诉本台记者,政府挽救经济黔驴技穷,唯有继续吹谷地产泡沫。
前国有房企高管说:刚刚听那个讲,就是国资的这个体系下来的,他说现在中国主要的财政收入45%以上,还是要依靠房地产。所以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说中国人才多少?这个大环境,除了靠地可以卖,还有甚么可做的?这个下去的话,迟早还是要暴(雷)嘛。我觉得自己还是要自己寻找出路。
她还透露,习近平连任之后,国内中产阶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包括她自己也已加入移民大军。
她说:我是2014年在做这个事情,那时候量还可以,但现在的话,经过疫情三年以后,再加上二十大和那个两会,谘询这一块的量呢很大,一下子涨上去了。现在大家对海外的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看好,但是觉得相对而言,把自己的钱放在海外,自己家人在海外,保障相对要多一些,是这个样子的。
本台记者就此采访财政部,但财政部新闻办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直接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中港矛盾】港拟禁中港民众「互相歧视」 评论:震慑港人新法宝
疫情后中港全面通关,两地人的磨擦亦随之再度增加。香港平机会拟修例,禁止港人与内地人「互相歧视」。评论认为,中港矛盾是深层次问题,以法例规管只会带来反效果,是治标不治本,忧虑是埋下更大的「心理炸弹」。
香港平机会2年前透露计划修订《种族歧视条例》禁止「族内歧视」,即包括禁止港人及内地人「互相歧视」。平机会主席朱敏健周一(20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称,相关建议修例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
他强调,以立法处理歧视问题是最后手段,但考虑到内地居民在雇佣范畴及使用公共设施上,的确受到不必要的侮辱、敌视,因此希望以「族内歧视」的方式去处理。
朱敏健说:立法方面,我们绝对同意立法应该是最后手段,以「族内歧视」的方式这个问题,是希望内地居民的权利和受到的遭遇能够正式作出规范,现在目前到最后的细节,其实我们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有密切联系,一旦有成果会再与立法会议员互相交流。
有议员关注近期内地人在港受歧视情况,朱敏健表示,自两地恢复正常通关以来,平机会收到有关的投诉及查询数字未有提升。他指平机会2022至2023年度首10个月,收到749宗投诉个案,并于6个月内完成处理85%的投诉,而个案成功调停率为86%。另外,平机会处理了10宗法律协助申请。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一对本台指,修例做法治标不治本,不但未能有利中港融合,反而会带来反效果,令每个人都失去免于恐惧的自由,并质疑今次修例是整个《国安法》系统中,打压香港的另一个「法宝」。
桑普说:一直以来香港有《国安法》、《刑事罪行条例》的煽惑罪,都是针对国家或政权的仇恨、敌视、煽动颠覆、污蔑,这(修例)最大的重点是,结果涉及言论,涉及中国大陆人不敬的话,是否都会被法网所网罗?我认为这件事只会将彼此文化差距、价值观差别卷在心中,无办法或被禁止用言论,以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只会治标不治本,将不满潜藏起来,只会造成一种更大的心理炸弹,等待时机爆发。
他指出,「歧视」定义广阔,可能引起执法问题,预料有关修例会令很多人堕入法网, 例如一些「黄店」表明不招待大陆人都会受影响。
桑普指出,中港矛盾问题深远,不是单靠立法可以改善,而是新移民需要认同香港原有的文化及价值观;而在「新香港」下,「真香港人」被迫作出配合。
桑普说:问题在于结果要促进中国大陆的人,要融入香港成为新移民,关键的地方是要认同香港的价值,包括自由、民主、法治普世价值,问题是在「新香港」下,这种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不是说煽动彼此的敌视问题,而是最后香港人要配合「新香港」的论述,过一套不同价值观的生活,这是最悲哀的地方,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歧视,而是用新的法律制服、慑服香港人,这才是真正目的。
香港对大陆开放「自由行」后,为各区市民日常生活带来滋扰,发生多次示威游行。早在2009年4月,香港对大陆开放「一签多行」,大量「水货客」出现;2012年起,香港民间组织多次发起反水货客示威,包括「光复上水」、「捍卫沙田」等行动。
大陆食品的安全问题,亦触发大量陆客来港「抢资源」。在2014年,港人在尖沙咀广东道发起「驱蝗行动」,要求减少「自由行」,不满他们来港抢奶粉
,抗议大陆旅客霸占香港人的生活空间及抢夺资源。
另外,新移民来港表演卖艺,亦造成噪音滋扰问题,引起港人不满。2019年7月,香港出现「光复屯门公园大游行」,抗议包括康文署在内的香港政府部门,长年放任「大妈」于屯门公园非法卖唱下所造成的噪音及风化问题。
香港对大陆人的称呼亦成为争议。在2000年代后期起,「强国人」、「支那人」、「蝗虫」成为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新贬称,「支那人」被视为对中国人的污辱性代名词,亦有香港人将中国大陆游客比喻为「蝗虫」,责备他们扫空商店货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美国务院报告关注47人案 批北京持续破坏香港自治
美国国务院周一(20日)发布《2022年度各国人权报告》,有关香港的部分独立成章,直指北京在过去一年持续破坏香港的政治自由和自治,违反中方在《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中的承诺。
报告提到香港的选举制度在2021年后被北京从根本上改变,阻止任何北京不认同的人士参与政治,并特别提到李家超去年当选香港特首的过程。报告指出作为前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去年以唯一候选人的姿态参选特首,并获得选举委员会的99%支持。而选举委员会的1500名成员,全部都经由政府审查产生。报告指这场选举被批评违反民主原则,而且离香港《基本法》下的普选目标愈来愈远。
报告又提到在《港区国安法》成立后,香港警务处成立的国安处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并容许中国大陆的国安人员加人,又指港府新成立的国安委员会,不受香港法律规管。报告直指,外界已无法确定港府的文官能否有效、自主地管理香港的保安事务。
报告又关注「47人案」,指大部分被告在2021年2月后一直不准保释,部分被告「未审先囚」超过700天,亦难以得到公平审讯。报告提到在《国安法》下,港府官员直接指定法官审讯,而非由陪审团处理,让人质疑做法限制被告权利。
报告指出,自「47人案」后,大量泛民主派政党和组织都在《国安法》实施后相继散,担心成员受到政治压迫,而亲北京传媒及政客亦不断指控反对党「勾结外国势力」。
报告列举列子,指香港护士协会和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对大陆赴港抗疫医疗人员的语言和专业能力提出担忧后,遭到北京控制的《大公报》的攻击。报告又关注香港传媒被审查、公民组织瓦解的情况,并列举《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独立媒体被迫关停的例子。
记者:吕熙(华盛顿) 网编:毕子默
9.【立场案】锺否认串谋林绍桐 控方质疑《立场》就《国安法》征询
香港「立场案」周一(20日)续审,控方推论《立场》跟前总编辑锺沛权及署任总编辑林绍桐间有犯罪协议。锺回应指不希望同事承受压力及风险,林亦「仔细老婆嫩」,故本打算寻求「街外人」接手惟不成功,他同意在行政上最信任对方。
周一开庭,主控伍淑娟即透露会就控罪中关于「串谋」的元素向锺作出盘问,从而推论《立场新闻》、作为公司董事及前总编辑的锺沛权,及署任总编辑林绍桐间存在犯罪协议,又指自己在担任本案主控前「唔识《立场》」,仅靠警方现场搜证、截图及锺的口供等证据撰写开案陈词,坦言在听取锺庭上作供后,确影响控方最初评估,而接下来她的盘问将集中具争议的事实,及会测试锺证供的可信性。
伍的盘问由《立场》母公司成立等背景开始,提及当时《主场新闻》由蔡东豪创办,锺沛权为时任总编辑,并与林绍桐、余家辉等人一同工作,并问锺公司透过秘书公司成立海外公司及进行信托安排,而实际受益人是信托人,「即系边个?」锺指自己已忘记,及后再进一步解释,有关安排由秘书公司负责,文件列明如清盘并放弃资产,资产只捐给不点名的慈善及非牟利团体,没个别受益人,又指《立场》办公室应有相关文件,但他个人没有保留。
至于《立场》报刊注册、银行户口管理及英国设立分社借贷等事务,以及《立场》停办是否有与蔡东豪商议,锺回应自己当时已被扣押,没有参与决定,但有透过其他人,通知同事自行决定;另他又以总编身分在谘询同事后,就文章下架、遣散员工及要求董事局成员辞职等向董事交代,而董事会完全尊重编采权,当中包括行政权力及编采自由。
对于另一被告林绍桐的角色,伍淑娟指根据《立场》2015年至2021年报税表,林的薪金仅次于锺沛权及余家辉,甚至较艺术总监及其他编辑高,是否反映其工作能力及锺对其信任?锺简单回应称:「都可以咁讲」。
而林自2021年7月起获授权签发公司支票,伍就问锺是否当时已打算叫对方顶替自己?锺回应在《苹果日报》高层被捕后,其太太陈沛敏被落案起诉及还柙,他一直有危机感自觉有机会被捕,或因而无法继续履行职务,故打算寻找他人接替总编辑职务,他并形容林是「好出色、有能力、有承担嘅新闻工作者」,不过对方「仔细老婆嫩……唔想同事冒呢个险。」
伍之后指,留意到林被编为副主管,但锺指公司实际上没有「副主管」此工作职位,而警方在《立场》办公室及林绍桐桌上检获的工作时间表,显示锺跟林两人的假期没有重叠,伍遂问:「系咪希望你放假时D3(林)帮你睇住个场?」锺回应林只是其中一名俗称采主的「坐堂」,但伍就指林「直情系你副手」。
锺之后解释,每更会安排两至三名资深同事担任「坐堂」,负责审稿及把关,林是其中之一,但非由他决定所有文章内容,因其工作本身已相当繁忙,且希望「坐堂」透过集体决定跟互相提醒做好把关工作,而同事一般能够自行「拍板」。
不过,伍质疑此说法有违锺早前指「即时新闻要快、狠、准」的原则;锺反指,由于一般即时新闻非独家新闻,鲜有同事会争持不下,且新闻没有「一定要出」,若有争议大可「唔出住」。而在行政工作上,锺就同意自己最信任林。
然而,伍继续向锺指出他把最重要的把关工作交予一众「坐堂」处理属不合理;锺重申,此为中小型传媒机构常见安排,但伍再质疑「坐堂」处理即时新闻时间紧迫,实如何互相协调及分配审阅稿件工作。锺沛权就指为免重覆审阅,同事一般会「直接大嗌」,虽看似混乱,但同事工作模式经磨合下,实际确是如此运作,更形容「系有啲山寨嘅,但我哋so
far so good啦。」
主控伍淑娟下午转为就锺沛权在《苹果日报》的专访,以及林绍桐曾以副总编身分出席网上高峰会作盘问,亦触及《立场》曾在《国安法》生效后向律师谘询法律意见的情况。
锺在盘问下指,没确切记忆是否因他推却出席由林代替参与「我们的知与未知」的网络媒体高峰会,而林在出席前,也没事先跟他讨论发言内容,直言自己基本上信任同事。
至于林在会上发言指《立场》希望读者愈接近事实,更理解运动本身,甚至参与运动,伍指林的意思是推动读者参与反修例运动,但锺表示不认同,并指据控方就相关片段的腾本,他理解林的意思是希望《立场》提供最接近事实的资讯,给希望讨论、评价及参与运动的读者参考,没鼓动或推动人参与的意思。
控方另已停运的《苹果日报》在《国安法》草案发表后两天的文章「【苹果25】《立场》总编辑锺沛权:言论自由空间
体现在《苹果》存活」,当中专访锺沛权,当中他提及13岁记者被警方带走调查引起争议事件,认为不论对方是否记者,任何人在公开场合都可以自由观察及记录,认为这是言论自由一部份。惟伍就追问锺,指在混乱场面下,对13岁儿童在现场采访有何意见。锺重申,访问中仅表达不论年龄、性别或背景,如在现场和平及没阻碍执法下旁观,是否需被带走或辱骂。
伍之后问及《立场》曾就《国安法》索取法律意见,向锺提问当时会面的形式。锺忆述,由于法例相当新,故当时邀请一名相熟律师到《立场》办公室与几位经常审批文章、对新法例有疑虑的「坐堂」同事交流意见。伍就关注对方是否真的提供法律意见及有收费,还是双方纯粹倾谈。锺指对方没有收费,此时伍闻言即指:「咁唔系法律意见喎!」质疑《立场》为何不到律师楼索取「正式意见」。锺就反问:「做咗呢样嘢会好啲?」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此时就发言提出疑虑,质疑或会涉及法律专业保密保障问题,又对控方认为没有收费就不属法律意见的说法表示非常反对,更指自己没有收钱都是提供法律意见。
审讯周二(21日)再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0.【香港法庭】隐世市集摊档涉卖煽动刊物 三被告认罪囚5至10月
香港「隐世市集」涉售煽动刊物案,3人被控「串谋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周一(20日)判刑,判官指被告经连串精心策划,「出钱出力」,借佳节档期人流吸引过路人,而购买刊物的人士会同情甚至认同示威者行为,如同埋下「计时炸弹」,判3人入狱5至10个月。
本案3名被告分别为李龙现(52岁)、姜嘉伟(31岁)及陈尚恩(48岁),3人本于上周五(17日)已认罪,但由于控方把摊档另外逾2千件货物都纳入案情,被裁判官质疑或需要在判刑时考虑,做法对被告可能不公,最终控方同意修订案情,案件押后至今天重新处理答辩,再一拼处理求情及判刑。
辩方大律师黄锦娟今早求情时,强调第三被告陈尚恩坦承印刷涉案刊物是其主意,被告只是从网上下载已有图片及资讯等作刊物内容,没有任何呼吁行动,又指香港在案发时已进入「由治及兴」阶段,社会气氛回复正常,不见因刊物有任何「死灰复燃」情况,而涉案时段较短、规模较小、刊物数量亦不多。
辩方续指,三人虽被控同一控罪,但各人在案中角色不同,如李龙现及姜嘉伟只负责推广及销售,认为法庭判刑时应有相应考虑。此外,辩方补充指首被告于去年9月曾接受心导管手术,术后大腿产生血管瘤,需使用拐杖或轮椅行动,同时引致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今年3月还柙期间便曾突然晕倒,撞脱上排牙齿,因血糖低需送院治理,上周四(16日)才出院,现时仍需住在羁留病房。
主任裁判官罗德泉指,本案非只局限利用社交媒体的「一唱一和」式煽动行为,是有实质行动,形容各被告经一连串精心策划,由设计、生产到印刷刊物,再于实体摊挡上展销,并分工合作借佳节档期,吸引顾客,强调虽然混乱违法示威现时已沉寂,但部份人心情尚未平复,有人甚至仍耿耿于怀,易受刺激挑起情绪。
罗官续指,大部分愿意购买者均属「志同道合」人士,他们同情甚至认同示威者行为,于是更容引起死灰复燃,形容各被告行为如同埋下「计时炸弹」,明言需判处阻吓式刑罚。
对于首被告为刊物提供销售平台,考虑在案发时身体欠佳,没积极参与犯案,角色最轻,以10个半月为量刑起点,认罪扣减后,再因被捕后身体急剧转差等获酌情减刑两个月,判监禁5个月。
次被告姜嘉伟在销售以外,亦于个人Facebook专页积极推广刊物,罗官指社交媒体传播力强,认为姜角色重要,以12个月为量刑起点,经认罪减刑判监禁8个月;至于第3被告陈尚恩,其角色最重,是「始作俑者」及核心犯案者,刻意没有提供书刊的作者和出版社资料,是为逃避侦查及搜证,故以15个月为量刑起点,经认罪扣减后,被判入狱10个月。
案情透露,李龙现为「影衰Mi杂货店」东主,与陈尚恩为夫妇,店铺由陈与姜嘉伟协助经营;「影衰Mi」经社交平台推广一本没有书名、超过300页的书籍,内容有关2019年6月起香港社会动荡发生的暴动及暴力事件,邀请公众订购刊物,而该本刊物内有讯息具意图引起对香港政府及警方的憎恨、藐视或离叛,另有图片内容激起香港居民企图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以及有认同示威者非法行为的内容。
控罪指他们于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间,一同串谋和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在Facebook、Instagram以及位于旺角西洋菜南街2A号银城广场地下的摊档内,推广、出售及或为出售而展示刊物,具意图:(a)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激起对其离叛;(b)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c)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或(d)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1.「孔乙己文学」VS「正能量」 分析:习近平治下年轻人前途绝望
中国年轻人以「孔乙己文学」发泄对就业形势的不满,官媒发「正能量」文章,告诫年轻人要挣脱「孔乙己的长衫」投入现实。结果引起民愤,网友指体制性原因造成就业难。有评论更直指习近平斩断年轻人前程。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年轻人自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以表达绝望心境,令「孔乙己文学」上周登上社交媒体热榜。
「央视网」和「共青团中央」上周四(16日)发文,要求年轻人不要困在「孔乙己的长衫中」,警告年轻人:面对就业困难要平衡理想与现实,不要宣泄情绪和甘于躺平,更不要一味站在高处批判。
「共青团中央」文章更为年轻人指点「返乡出路」,称习近平在两会期间聆听了一位「新农人」代表返乡就业的故事,指「乡村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不料引起网民反感,在有关文章下留下大量负评,有网友甚至要求官方先解决「当代孔乙己出现的制度性问题」。
一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Jacob向本台表示,年轻人不甘于「韭菜」命运,也无力改变现实,于是衍生出「孔乙己文学」,中共不容消极抵抗,故图以「正能量」进行洗脑,但认清现实的年轻人已不再相信这套说辞。
Jacob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庞氏骗局似的东西,然后它在错误的环境下让你奋斗,结果就是你白给它干活。别人只要不想当它们的韭菜,它们就用「上进」这个词就骗你。在这个环境下,你越上进,你得到的结果却会越坏,如果你犯蠢的话,你相信这套的话,你会被剥夺得更多。到最后,完全没有人会再去相信这套故事。
旅居德国的知名诗人杨炼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习近平执政以来致中国内忧外患、经济崩溃,关闭了年轻人通住未来之门。中共的愚民教育失效,年轻人的觉醒让官方感到紧张。
杨炼说:像习近平这种倒行逆施,让中国经济崩溃,也让年轻人的出路处在崩溃状态,年轻人准备打开整个世界的时候,但恰恰面对的是被关掉的世界,已经看不到可能性,怎么可能不迷惘、不愤怒啊?躺平已经是很不错了,要不是在高压之下早应该上街了。很长时间里头,人们还觉得至少通过奋斗还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洗脑绝对不可能压住年轻人。
据中国官方数字,今年中国将有1158万新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已向体力劳动阶层迁移,很多希望通过读书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梦想破碎。有两会人大代表就曾提议当局还魂「上山下乡运动」,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鲁迅于1918年塑造的没落读书人孔乙己形象在1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2.英议员访台赞民主灯塔 中国抗议
在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一(20日)接见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她希望台英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创造双赢的发展。台英国会小组主席史都华(Bob
Stewart)则称赞台湾是世界的民主灯塔、世界的典范。中国驻英大使馆周一表达不满,扬言要作出「反击」。
《中央社》报道,蔡英文下午在总统府接见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蔡英文致词表示,这是国会小组这届会期第一次访问台湾,她相信将为台英双方带来更加紧密的交流。
蔡英文说,近年来英国国会挺台湾的力量越来越大,例如,去年2月,英国下议院由史都华发起举行台英友谊与合作的辩论,当时多名议员为增进台英关系积极发声,去年11月,英国国会的外交委员会也来台湾访问,展现对台湾的重视。
蔡英文感谢史都华对台湾的情谊,她同时感谢英国从2021年起就多次透过G7等多边及双边的平台,重申维护台海的和平及稳定的重要性,她期待台湾和英国不论是在维护区域和平或各领域发展,都能够有更多合作交流。
史都华致词时表示,这次访团6名国会议员,有一半是保守党、一半是工党,共同点在于大家都是台湾坚定的友人。
他说,台湾跟英国还有更多共通之处,英国是欧洲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屿,台湾是亚洲这块大陆之外的岛屿,虽然台湾的人口约英国的一半,但态度与相信的价值是相似的。
史都华表示,台湾比英国还要民主,经济学人的民主指数排名当中,英国排名全球第18名,台湾排名全球第10名,这显示台湾过去30年来民主蓬勃发展、历经非常大的变化,英国在800年内的变化可能都还不及台湾的变化。
史都华说,台湾是世界的民主灯塔、世界的典范,他很高兴看到台湾跟英国有非常深刻的经贸连结。他说,很高兴看到有许多台湾人民到英国生活、工作或就读大学,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英国学生来到台湾。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周日谴责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访问台湾。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的一份声明说,议员们「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坚持要访问中国的台湾地区」。大使馆说,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错误信号」。
它补充说:「我们要告诉相关的英国政客,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肯定会受到中国的有力反击。」但它没有详细说明「反击」是指甚么。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俄罗斯成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
根据中国政府数据,在2023年前两个月,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有业内人士指,中方以大幅折扣买入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
《路透社》引述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来自俄罗斯的到货量共计1568万吨,或每日194万桶,比2022年同期的每日157万桶增长23.8%。
俄罗斯是中国去年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合共对中供油8620万吨。
两个月期间,沙特原油的进口量共计1392万吨,相当于每日172万桶,低于去年同期的每日181万桶。
2022年,沙特是中国的第一大供应商,在这一年里销售了8749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175万桶。
在莫斯科入侵乌克兰之后,西方的制裁和对俄罗斯原油海运的价格上限限制了俄罗斯供应的买方群体,导致俄罗斯原油的交易价格比国际基准价格低很多。
中国的独立炼油商是这种定价权转变的主要受益者。在这些炼油商中,许多位于山东省。
2月抵达山东港口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原油」在1月以相对于「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基准价」低约8美元的折扣买入。但由于印度私营炼油商亦进入ESPO市场,中方的定价优势已被削弱。
然而,随著中国取消「清零」政策后国内燃料需求上升,国有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在2022年底短暂暂停后,即欧盟开始对俄罗斯石油禁运前,于2月恢复购买俄罗斯乌拉尔级原油。
中国炼油厂利用中间贸易商处理俄罗斯原油的运输和保险,以避免违反西方制裁。
海关数据还显示,在此期间,从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为每日65万桶,比去年同期增长144.2%。马来西亚经常被用作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受制裁原油的中介点。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事实查核|照片里的美军正在「偷窃」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吗?
一分钟完读:
近日,一些中国官方媒体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新浪、网易等中国门户网站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热转一张图片,并将其称为是「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的证据。经查证,该照片来源于美国陆军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为美国士兵在土耳其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场面。美国国际开发署回应亚洲事实查核中心表示:所谓「美军偷物资」的说法「明显错误」。
完整分析:
最近网路上流传「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主要依据是这张照片:
美国陆军官方Instagram帐号3月7日发布这张照片,一名美国陆军士兵扛著白色袋子,袋上印有「应急救灾」、「数量:1套」等简体中文字。配文写道:看看第101空降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士兵们持续工作,以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对土耳其地震灾民的救援工作。
这篇IG文底下有不少人以中文留言嘲讽,像是「震惊,美军通中证据找到」、「偷中国的救灾物资?」、「搞笑,扛著中国的物资来宣扬他的人道主义」等。
另有网民将照片转发至推特,直接指控美国窃取了中国提供给叙利亚的援助物资,然后以人道救援为藉口将其运往土耳其。还有网民在自媒体平台「网易号」发文,称「习惯偷盗叙利亚石油和粮食的美军,即便在百年一遇天灾的背景下,也未停止自己的罪恶行径,公然掠夺中国援叙物资,并将其转头送给土耳其,自己则收获美名。」
甚至隶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通传媒也在推特发文质疑,「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
但美国陆军IG发布的照片与配文,呈现的资讯只有士兵搬运物资以支持对土耳其地震的救灾工作,网络上的各种指控也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能证明士兵所搬运的物资是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
美国「国防影片与影像发布系统」(DVIDS)其它照片、影片也可见到同一位士兵。其中一张照片,他与另名士兵搬运貌似装有帐篷的白色袋子,上面写著UNHCR(联合国难民署),配文介绍了士兵所属的美国军事单位,其工作支持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行动。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再根据美国军媒「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的报道,以及美国陆军的新闻稿:在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强震后,土耳其南部的因吉利克空军基地(Incirlik Air
Base)成为全球向土耳其援助物资的枢纽,这些物资包括来自德州的医疗设备、来自中国的毯子、来自哈萨克的睡袋等。美军直升机协助将援助物资从因吉利克空军基地运送至受影响的埃尔比斯坦(Elbistan)、帕扎西克(Pazarcik)等地。
经比对相关照片、影片与新闻报道,已可知包括该名士兵在内的多位美军执行的任务,是协同土耳其内政部灾害与应变管理署(AFAD)等合作单位,搬运从国际涌入土耳其的援助物资,许多物品的外包装都出现了不同国家的语言、国旗。
美军IG发文中提及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发言人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提供背景说明表示,没有理由相信「美军偷物资」这种明显错误的说法(we
have no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se claims are anything but patently
false);美国政府专注于为土耳其与叙利亚人民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以拯救生命和减轻痛苦,已承诺提供超过1.85亿美元的援助。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向美国国防部、陆军部(Department of the Army)、美国中央陆军(United States Army
Central)发信询问,但至截稿时尚未获得回覆。一旦获得回覆,将即时更新补充本文。
结论:在社交媒体和中国媒体上流传的「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一说并无根据,为错误讯息。
15.【财经拆局】香港楼市「逃生门」正在关上,「大阳春」仅幻象?
去年十二月中在此栏发表《中港通关时间表将大幅提前,有利复原但前景充满政治隐忧》一文,指出提早通关「有机会拯救已经深度衰退的香港经济」,有利资产市场。之后在一月再发文《「新香港人」离弃,香港楼市「小阳春」实为最后「逃生门」》,指两地通关之后楼市出现的「小阳春」,实为卖家最后的「逃生门」。
事隔两个月,我自己身边有朋友,已成功透过楼市反弹成功卖楼套现,并计划稍后移民英国。在社交媒体亦见不少家庭近日成功以理想价钱卖出手头物业,并陆续移民离开香港。可见不少「离开的人」,真的把握了这道「逃生门」,衷心祝福他们一切顺利。
现在剩下要问的问题是,到底这道「逃生门」还可以开放多久?真的有心卖楼的朋友,能否再等一下能套现更多吗?近日西方出现的金融危机,又会否令联储局放慢加息步伐,对香港楼市有利吗?
由农历年后的楼市成交数据反映,二手楼价指数连升四周,中原城市领先指数创20周新高,连升4周共4.2%,以去年全年下跌一成半计算,楼价「筑底回升」似乎成了市场共识。而根据戴德梁行统计,龙头屋苑如太古城及沙田第一城的楼价更是按季急弹了11%和20%。面对楼市气势如虹,代理当然发表乐观言论,称楼市由「小阳春」变成「大阳春」,指楼价升势会持续。
不过由发展商的部署,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另一个「故事」:事实上,新盘近期出现劈价潮,例如上月会德丰开售的观塘蓝田站《KOKO
ROSSO》,首批单位较第一期折实均价平约10%。到近日由华懋及港铁合作发展的何文田站项目《瑜一》公布首张价单,定价比同区二手楼盘平两成,亦为近三年半以来售价最平市区铁路盘。
之后到长实及新地合作发展的屯门第55区《飞扬》第2期,折实平均尺价低至约12500元,较去年6月的第一期平近17%,劈价幅度更深,反映发展商去货决心大,是全港近3年以来首批折实均价最低项目,发展商自己形容为「深水炸弹价」,如果说楼市正值反弹期,那么发展商定价如此克制,实际上是有违常理。
近日美国矽谷银行因存款流出需沽出长债引发亏损而倒闭,连锁效应引发全球金融信心崩溃,连欧洲最大投行瑞信,市场亦忧虑会出现流动性问题,估计联储局在「对抗通胀」及「稳定金融」两个双任务中,有机会放缓加息步伐,利率期货反映约一半人估计今个星期当局不会加息,部分则预料最多加0.25厘,但普遍共识是认为这一轮加息周期已经见顶,息率逐步回落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利率可能见顶,不单代理发表利好言论,甚至有经济学家称有机会令本港提早完结加息周期,因为美汇指数转弱降至近月新低,令港元转强创大半个月新高,按过去经验甚至有机会令资金重新流入本港,有机会令港息比美息更早回落,将有利楼市复苏云云。
但回顾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第一波,当时资金避险,实际上有大量外资是先流入新兴市场避险,当时香港资本市场一度亦以为能「避过一劫」,但当外国银行出现「火烧连环船」,香港不单无险可避,甚至成为外资「提款机」,不单重挫股市楼市,之后引发的「雷曼迷债」风波,不单令销售银行为「千夫所指」,对监管当局以至整个政府,都引发了一个「政治炸弹」。
因此,今次西方的金融危机,对香港来说可能只是前奏,单单以为美国可能提早完结加息周期就认为对楼市有利,似乎是过于片面及短视。
我去年底提及经济及楼市有利重要因素,是本港和内地封关达三年之久,一旦通关复常,内地客有望赴港置业。
事实是否如此?内地与本港通关,加上楼市反弹,二月份辣税成交增加。据税局资料显示,2月份涉及买家印花税(BSD)成交共有61宗,较1月弹升79%,并创8个月新高,涉及税款则约1.8亿元,较1月份升94%,反映期内非本地买家入市个案大增。
据美联物业统计,封关期间被压抑的BSD购买力合共约7200宗,相信全面通关后,具内地背景买家的购买力将会陆续释放,推动相关成交。
我不敢说这个推论是否正确,但正如本栏一直强调,2020年《港区国安法》订立后的新‧香港,不单政治及法律环境有巨大转变,甚至投资市场亦因为外资撤出及移民加剧人材流失,即使内地资金在重新开放后,亦情愿转至新加坡,内地客是否会持续在港置业,实在令人怀疑。
同一时间,作为最大全球谘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发表调查发现,指未来三年约有10%至15%内地旅客表示将减少在港消费,转到海南或澳门购买奢侈品,或透过「代购」买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麦肯锡分析,结果显示香港或失去作为购物、金融服务和医疗中心的优势。
值得留意是,尽管因中港恢复通关和疫情消退等因素而反弹,出现了所谓楼巿复苏,而且今回利好消息远多于去年,但成交量却未能回复甚至升破去年4月时水平,反映小阳春未必持久。
那边厢,中国经济未有出现外界预计的「报复式反弹」,一、二月合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仅增3.5%,虽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现正增长,但只仅符合预期,反映疫情过后消费情绪未见显著改善,部分领先指标如汽车销售更大跌9.4%。
而且去年以来一直疲弱的出口亦对工业生产造成影响,首两个月工业生产增2.4%,差过市场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生产单计2月仅按月微增0.12%,显示出口非常疲弱,亦解释了新一任政府为何只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约5%的保守目标。
更重要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2月的5.5%升至5.6%,青年失业率更自12月的16.7%增至18.1%,恐怕实际情况只会比官方数据更严峻,日后可能会成为内地不稳的「计时炸弹」。
香港官员由特首李家超至财爷陈茂波,过去几个月不断强调香港可以依靠内地通关,能够出现「追赶式」增长,甚至估计全年GDP最乐观可达5.5%,同时调高未来四年的中期经济增长预测至回归以来最高水平。但随著内地经济因内部因素及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令经济失速甚至要处理庞大的失业大军,实在有需要开始担心香港依赖通关令经济复常可能最终事与愿违,近日楼市「大阳春」可能只是一个幻象,楼市「逃生门」恐怕会提早关上。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