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1月5日
1.上海舞台剧《无人生还》突被取消 疑被认定影射中国防疫无能
中国突然放松防疫措施,令全国死亡人数急升,民众对政府的无能怨声载道。在此背景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本推出舞台剧《无人生还》,但可能名字有影射政府之嫌,突然以演员生病为由取消演出。有文化评论人认为,《无人生还》被封杀全是政治原因。
周二(3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公告,因故取消即将上演的英国悬疑剧《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的演出场次。该剧原定于1月5日至1月29日上演。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本书几经易名,最后采用书中童谣中的一句话「无人生还」来命名。该小说内容跟疫情完全无关,只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荒岛之上的连环谋杀案。
有微博网友认为演员应该是感染新冠病毒,留言祝福演员早日康复;但也有网友提问:是有关部门的要求么?
本台查看该艺术中心其他剧目演出情况,发现一切如常进行,当本台记者打通该艺术中心电话,工作人员称取消原因是演员身体抱恙,但强调明天开始会有新的剧目上演。
上海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说:因为那个演员身体可能有点不舒服,明天应该会有新的啦。
这解释受到质疑,法国独立导演、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排练好的话剧都有A角、B角,其他剧目未停演,单单长时间停演《无人生还》剧目应该不是演员感染新冠病毒的缘故。
王龙蒙说:常规的话剧排演过程中都有A角、B角,足以应付突发情况;而且该中心只停掉《无人生还》剧目让人生疑。三年来,中共抗疫就是一场摒弃科学、常识的闹剧,他们根本不重视百姓的生命,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巩固其政权和利益集团分赃。他们担忧老百姓借题表达不满。
推特上的时评人士「Byron Wan」认为,鉴于当前中国疫情惨重情况,火葬场和殡仪馆不堪重负,《无人生还》的剧名可能成为中国当局的禁忌。
瑞典文学家、翻译家万之向本台表示,他的很多复旦大学校友已染疫,面对惨重的疫情,政府应对无策,完全失职。因此中共应该是担忧剧名影射其防疫无能而下令封杀演出。
万之说: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剧名《无人生还》,中共会以为这是影射它们「在它们的统治上没人生还」,这是它们感到很害怕的,你拿张白张它都不让你拿!你还敢说无人生还,在说谁呢?!这个政权已经高度紧张、草木皆兵,可以看出来它们绝无自信。
万之也谴责中共当局一面封杀真相和引发公众联想的舆论,一面在炮制抗疫虚假功绩。
万之说:现在中共的宣传变得越来越无耻!吹牛中国的防疫还是搞得最好的,而且第一个条件就是有人「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你说多可笑?!但是倒霉的是中国老百姓。
自疫情爆发以来,社交媒体上对习近平和中共当局表达不满的声音皆遭封杀,去年7月,上海融媒体中心记者宣克炅在微博上发表《致知了》打油诗,疑因被认为讽刺习近平,该打油诗遭全网封杀,宣克炅也遭内部通报批评;去年9月,中国自由作家胡闵之也因发表散文诗《等风来》,被疑暗讽中共20大,胡闵之被曝遭国安人员约谈。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2.【疫情大爆发】年内61院士亡 过半月内卒 外交老干部死逾60人
在中国爆发疫情的背景下,原政法大学教授滕彪指,有逾60人外交部老干部近期丧生。另外,中国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共有61位院士在近一年内死亡,其中,在最近1个月内去世的就多达32人。若按中国两院院士的死亡率计算,可能会有近700万65岁以上的长者在近一年内死亡。据了解,有养老院因长者密集死亡,甚至令营运者难以为继。在上海,有医院积压尸体,导致拉尸体涨价,拉一个尸体最高收3万元人民币(4401美元)。
中国新冠疫情大爆发,就连一直享有较多医疗资源的体制中人亦深受其害。原政法大学教授滕彪指出,他从外交部内部人士获悉,外交部老干部已死了60多人。
外交部离退休局干部局没有回应本台记者的查询。
在最近的一年内,「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至少已经有61名两院院士死亡;其中,在最近1个月内去世的就多达32人。中国院士一年内的死亡数字创下历年之最。
中国工程院在回应本台记者采访时,拒绝透露院士们的死亡原因,仅表示以他们已发布的消息为准。在问及为何死亡率急增时,他称自己不知情。
中国工程院职员:这个我们不清楚,具体情况我们也不了解,你可以看一下工程院官网,就以官网的资料为准。
中国科学院的总值班则拒绝回应此事,称关于院士的资讯,是由学部工作局负责。但学部工作局没有接通电话。
中国工程院拥有931名院士、平均年龄约64岁。去年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死亡率为3.34%,共有32名院士死亡。从2016年到2021年,该院院士死亡的平均数是11.5人,换言之去年的全年死亡人数较往年翻了两翻。尤其是在刚过去的12月,该院院士死亡16人,比过去5年12月间死亡人数平均值高出6倍。
中科院对院士死亡的资讯披露则比较简单,在最近一年内,死亡人数为29人,年死亡率达3.48%。在死亡的院士中,最年轻的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年仅57岁。因其生前曾宣称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疗新冠,其死亡本身也因此而敏感。中科院上海药研所不但遮罩了其此前发布的讣告,其官网上也没有其去世的任何消息。
据本台记者对北京市12家殡仪馆的调查显示,两院院士死亡率急增的幅度,和北京市火葬场火化遗体数在12月增加的幅度也基本吻合。
中国披露的最新的年度死亡率为7.18‰。根据中国发改委公布的2021年资料,中国有65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56万人,若按中国两院院士的死亡率计算,可能会有近700万65岁以上的长者在近一年内死亡。
但因为中国统计死于新冠的人数准则和外国不同;只有感染病毒的病人因肺炎和呼吸衰竭造成的死亡才被归类为「新冠死亡个案」,其他几种被广泛认可的潜在致命的新冠并发症,包括中风、心脏病、败血病和肾衰竭等,一律不算「新冠死亡个案」;因此这些死者有多少和新冠疫情有关,永远不为人知。
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次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依然是养老院,但外界却几乎不知道那里发生了甚么。她指,石家庄一家养老院老人密集死亡,甚至令养老院营运者也难以为继。因为由民政部门直接掌控并严密封锁资讯,迫于压力,她不能透露更多的资讯。
知情人士说:我刚问我那个朋友了,那个朋友说他准备不干了嘛,就十个、八个老人了。确实今年去世的也比较多。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知情人士也证实,继北京之后,上海也早已全面沦陷,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导致大量长者死亡,尸体严重积压。
上海知情人士说:上海现在也是的,就是医疗挤兑呀,医院都是人呀,都是老年人。死的蛮多的,医院的停尸房都停不下了呀,现在都来不及火化。人家来帮你拉尸体,都要加钱的。加得蛮厉害的,一个2、3万。因为太多人了,太多人了。
但这名知情人也表示,他们无法知道养老院的现状。
本台记者曾为此多次向国家统计局求证,但被告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卫生系统内部也许会有,但他们不确定。国家卫健委则没有回应此事。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港周日通关 港人入关需48小时核酸证明
经历三年疫情后,香港与中国大陆将于周日(8日)恢复通关。首阶段采取配额制,「北上南下」每日配额各6万。有港人指大陆疫情严重,要求疫情控制较理想的香港在市民北上时提供核酸证明,做法不符逻辑,加上核酸检测需时,料通关后港人会抱观望态度。
香港政府周四(5日)宣布与中国大陆首阶段通关的安排,周日起,每天北上和南下的配额各有6万人,当中陆路口岸深圳湾、文锦渡及落马洲支线口岸占5万人(深圳湾口岸1万人、落马洲支线口岸3.5万人,以及文锦渡口岸5000人);其馀1万为港澳码头、中港码头、机场和港珠澳大桥。至于来往香港和广州的高铁将不迟于下周日(15日)复运,港府表示,高铁香港段已经停止客运服务三年,需要时间为复运做准备,包括演练和试运,以确保运作安全。
通关后,申请人需要网上事先预约指定口岸及指定时间的配额。持海外护照的港人也可申请。另外为方便之前前往中国大陆的港人回港,以及在香港的大陆人返回大陆,他们将不会被算进配额。
此外为了减低通关下的疫情风险,由香港入境大陆的港人,以及入境香港的大陆人士,都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周四公布有关安排时则指,周日起不再对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香港居民入境大陆时若健康申报正常可以放行,出现发烧等症状则由海关做抗原测试;一旦检测阳性,属于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轻型病例可居家隔离,否则要尽快求医;如果由澳门入境,七天内没有到过其他国家或地区,无须做核酸检测。
年约40岁的香港人陈小姐疫情之前经常往返中国大陆和香港。她认为,内地疫情远较香港严重,现时要求港人入境大陆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有商榷馀地。她也担心,配额有限可能出现非法炒卖活动。
陈小姐:有一点不合逻辑,大陆的情况(疫情)比香港严重,要爆发的话在它们内部也已经爆发了,也不是从外面来的人引起的,感觉上有点多馀。核酸检测要拿到结果需要一两天时间,所以如果有甚么重要的事情要回去大陆,(首阶段)安排也不能马上解决他们的需要;也有可能出现黄牛的情况,可能会很混乱,申请的程序也可能很复杂。估计大部分港人都会选择等待,都已经等了两、三年了,也不会介意多等一会。
香港「复兴经济民生大联盟」成员任伟豪表示,疫情之前,每天前往中国大陆的港人高达20万人次,目前6万人的北上配额肯定不能应付需要,他建议把配额倍增甚至全面开放。相反,通关后预计大陆游客会蜂拥到香港,对于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可能构成沉重压力。因此,南下6万人的配额是合理的。
近期,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陆续收紧对来自中国旅客的防疫措施。其中,韩国从本周起规定搭乘飞机或坐船从中国大陆入境的外籍人士入境后马上接受核酸检测。他们在检测有结果之前,要留在指定场所。法国也随机抽验从中国入境的旅客。
任伟豪认为,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港府难以对中国大陆旅客作出类似规定。
任伟豪:从香港政府的立场绝对不会这样做,香港不能仿效其他国家对大陆人实施这样的围堵。事实上,香港已经撤销对海外旅客的落地检疫,香港已经历过多轮大规模感染,即使大批大陆游客来到香港,相信也不会构成新的危机。
目前通关的整个方案已获得中国中央政府批准。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日后会以安全为前提,调整两地通关安排。
李家超:一个月有近180万港人可进入内地,两个月超过360万人,差不多是人口一半。我们会密切留意通关情况,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以及口岸办共同检视实际运作,确保安全、有序和畅顺,决定进一步增加人数和相应安排的时间。
在香港宣布和中国大陆恢复免检疫通关的同时,澳门政府也公布疫情过渡期结束。周日起,从香港、大陆及台湾入境澳门旅客无需核酸检测;而台、港及外国旅客入境后7天内,只要持48小时内阴性证明就可前往大陆。
记者:高锋 网编:毕子默
4.【台海局势】北约前秘书长倡台欧联演 京若动武应施严厉经济制裁
访问台湾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表示,台湾面对独裁国家的威胁首要强化自我防卫能力,他建议北约提供台湾军事训练,并和台湾军队在欧洲举行联合演习,是防范中国侵略台湾的重要方式。如果中国对台动武,欧洲国家应和美国一起对中国实施严厉经济制裁,让中国从全球的经济体系全面脱钩。
拉斯穆森周四(5日)在台湾的外交部举行记者会表示,在台海可能冲突当中,他并没有把北约视为一个行为者(actor),但是如果中国武力攻打台湾,北约势必有所因应。他指,这个时候就应该以「战略清晰」取代「战略模糊」。
拉斯穆森说:第一个,是一定要提供台湾必要的军事援助,使得台湾有能力自己防卫自己。再来就是一定要向中国发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讯号,就是片面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会给中国带来非常重大而且全面的经济制裁,会使得中国从全球的经济体系全面脱勾。
拉斯穆森指,两岸如果发生战争,美国仍是台湾最大武器供应来源。他认为,如果要防范中国可能对台动武的话,欧洲其实可以事先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台湾。
拉斯穆森说:譬如像是军事演习或者是军事训练,基本上是很重要的工具,我们也看到欧洲国家对乌克兰,有这样子的军事训练方面的援助。台湾的军人其实也曾经跟欧洲的军人合作过,我相信在欧洲的土地上进行军事的演练,会是一个很好的作为。
拉斯穆森表示,欧洲在经济方面也可以对台湾有所贡献,譬如说跟著美国一起,如果中国对台湾进行武力攻击的话,可以祭出非常强而有力而且非常全面的经济制裁。
至于中国可能采取的经济报复,拉斯穆森建议北约,可使用「北约第五条」 (任一成员国遭受攻击被视整体的攻击)的模式团结合作。
拉斯穆森表示,在台海地区看到一个巨大的独裁国家,正在威胁一个比较小的民主国家,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非常相似。欧洲无法去忽视这样的对比,更不能让普京入侵乌克兰的情形,在习近平身上重蹈覆辙,台湾从俄乌战争中,应该学到重要的教训。
拉斯穆森说:首先第一就是要确保台湾有能力自我防卫,甚至能够进一步防患于未然,能够吓阻中国的入侵。我们必须要让中国知道,如果对台湾动用武力进行入侵的话,中国将会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而总统蔡英文日前也宣布,4个月的义务兵役延长为一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蔡明彦表示,拉斯穆森不仅是台湾真挚好友,更长年坚定支持台湾民主,在各种国际场合全力支持台湾,使国际社会更关注台湾民主。面对威权主义扩张,拉斯穆森强调民主国家的团结非常重要。台湾未来也将持续与民主夥伴合作,共同维护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事实查核 | 「台湾学人计划」是美国派官员到台湾「监军」?
美国总统拜登在去年底签署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除了对台湾的军事援助和贷款外,一项提供美国官员到台湾学习、工作的「台湾学人计划」(Taiwan
Fellowship
Program)在台湾舆论场引发讨论。部分评论者及媒体社论断言这项计划是美国政府派官员到台湾「监军」,甚至形容为「美国爸爸要深入你家,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过解读法案内容和访谈,发现「台湾学人计划」究其实质是一项美国培育资浅官员的公费留台、实习计划,获得奖助的官员如果无法完成学习计划,还要补还政府补助,并且加计利息。而法案中更明文严禁赴台湾学习官员涉入美国情报收集工作。
「台湾学人计划」来自美国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部分台湾媒体报道时仅简单引述法案内容,指参与计划的美国官员,依照方案可以到台湾两年:第一年学习中文及印太地区国际事务知识,第二年则可以到台湾政府或国会机构工作。许多评论围绕在这些简单叙述中展开。例如台湾《联合报》在去年12月27日的社论中写道:
「近两年,美国干预国安政策日渐直接......美方更安排官员明年藉学人计划进入台政府部门『交流』,此举也被解读为『监军』。」
网路媒体「风传媒」也引述政治评论者郭正亮的「个人判断」,认为「台湾学人计划」是起于「美国政府对台湾行政体系的政策制定与国会运作有不满之处,所以才想要派人来了解、介入。」郭正亮也断言,到台湾的「学人」,「背后一定代表著各种力量,包括美国军方、商务部与中情局等」。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视《国防授权法案》中关于「台湾学人计划」的规定,发现除了前述内容,还包括这些要求:
1. 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令人满意的进步」 (satisfactory progress) 。
2. 学员完成学人计划后,继续在联邦政府工作四年以上;如果领取奖助的时间少于一年,服务期限至少为两年。
3. 到台湾的学生修习一年中文及其它课程后,第二年工作的单位由主单位和台湾商定,除了政府机关、立法院,也可以到相关非政府组织工作。
4. 法案并明文规定,如果学员无法完成课程,必须向联邦政府赔还奖助学金,而且要加计利息。
5. 法案规定了「落日条款」:七年之后学人计划即告结束。
曾在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在台协会工作,目前已经退休的胡振东(Tony
Hu)接受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访问时表示,上述的「台湾学人计划」在美国外交工作中并不是特例,美国在对其它国家的外交工作中,都有非常类似的、训练资新官员的计划,包括学习语言,以及进入当地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工作。
胡振东受访时提及,例如美国和日本两国自1994年起就有一项「曼斯斐学人计划」(Mansfield Fellowship
Program),持续到今天。台湾外交部在一份对外公布的说帖中,也提到了相同的内容。
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国民党国际事务部主任黄介正受访时强调,政府以公费选派出国留学的人不可能是资深的员工。即使进入台湾政府部门或者立法院,他们实质上就是「实习人员」(intern)。
值得留意的是,《国防授权法案》明文规定到台湾学习、工作的美国官员,应该「避免涉入为美国政府从事任何情报或情报相关活动」(to refrain from
engaging in any intelligence or intelligence-related activity on behalf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黄介正说,如果真要考虑泄密问题,这些接受美国实习官员的部门,还有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安排,排除美国实习官员接触任何机密、敏感的信息。胡振东则说,这些实习的官员能接触到甚么资料,完全是他的台湾主管决定。
黄介正和胡振东受访时都表示,「台湾学人计划」究其实质是一项新进官员的实习计划,它可以让台湾和美国的官员在年轻时就相互认识,一起工作,未来各自升到高阶职位时,彼此都有一份在年轻时就建立的情谊和默契。长期而言,对台湾与美国的关系绝对有助力。
黄介正表示,把「台湾学人计划」挑拨成「美国总督」、
「美国人来监军」的说法,对台美关系毫无益处,甚至也误导了中国对台美关系的认知,扩大美中的嫌隙,对稳定西太平洋局势毫无帮助。
6.【香港法庭】速递员认发煽动帖文 官指言论威胁公共安全判囚8个月
一名香港男子涉前年初开始,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煽动内容,他上月承认「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案件周四(5日)判刑。《港区国安法》指定法官判被告入狱8个月。
被告王俊杰(速递员,42岁)自去年11月被捕后,即被法庭拒绝保释,然后一直被还押。他的代表大状求情时称,过去数年社会动荡,对被告造成极大冲击,惟被告未有觉察言论违法,现时已为自己的鲁莽行为深感悔意,承诺删除所有社交平台帐号。
大状又透露,被告与69岁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有心脏病、糖尿病及胆固醇超标等不同健康问题,盼法庭可酌情轻判,令被告尽快服毕刑期,可照顾家人。
案件由《国安法》指定法官、总裁判官苏惠德负责处理,他在判刑时指,被告使用作发表煽动言论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全球3大最广受欢迎的平台,而被告作为帐户拥有人,有权删除和编辑当中所发布的内容,亦可设定是否让公众浏览,但被告一直任由逾百名追踪者观看,直言煽动内容亦具持续性及永久性,影响亦具极强渗透力和传播力。
苏惠德强调,被告非只分享他人资讯,更亲自制作及撰写内容,且讯息针对国家领导人、港府部门及警方,内容更是宣扬独立,又以不文手势侮辱国旗,以及鼓吹他人不遵从防疫措施、呼吁有组织地上街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作出滋扰行为,更甚是还鼓吹采取武力进行「革命」及「打仗」,认为被告的言论,明显威胁公共安全,为防止他人会把这些极端违法主张实行,因此必须判以阻吓性刑罚。
苏官最后宣布,以12个月为量刑起点,除因为认罪而作出刑期扣减外,被告并没有任何减刑因素,故此判被告入狱8个月。
被告王俊杰被控一项「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指他于2021年1月30日至2022年11月21日期间,在香港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即在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发布、提供及/或持续提供陈述、相片、片段及/或图片,具意图:
(a) 引起憎恨或藐视中央及/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
(b) 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
(c) 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或
(d) 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案情指,被告拥有4个社交平台帐号,包括两个Facebook帐户、一个Instagram帐户及一个Twitter帐户,并在23个月内,共发布113个煽动讯息,而所有讯息均由被告发布,并容许公众浏览,涉案贴文包括侮辱「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国旗及有关「广东独立」的讯息,另被告亦以「黑警」作称呼,多次侮辱香港警察,以及指控天文台是「收黑钱」的部门。此外,被告亦煽惑公众不要接种疫苗、不用「安心出行」、不戴口罩、罢工罢课等。
案情又指,被告曾使用「革命」、「起义」及「开战」等字眼,怂恿他人在特定日子如7月21日上街集结,并煽惑他人承继一位刺杀警员失败后自杀的人士。被告去年11月21日在其办公室附近被捕,警诫下保持沉默。
记者:董舒悦/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涉「私了」拆路障男 男生认暴动、伤人还押候判
2020年初二当晚,有市民在旺角发起纪念2016年「旺角骚乱4周年」集会,期间有示威者作出堵路,一名男子拆路障后即遭示威者包围及「私了」袭击,其中一名18岁男学生参与其中,并4度脚踢该名男子,因而被控暴动、伤人及非法禁锢共3项罪名。被告周四(5日)在区域法院承认暴动及伤人罪,非法禁锢罪则存档法庭不予起诉,法官李俊文把案件押后至1月19日判刑,期间被告还押。
被告为现年21岁、报称学生的马俊棋,根据承认案情,案发于2020年1月26日,当天为农历正月年初二,「香港本土起义」向警方申请「勿忘鱼蛋、捍卫本土」的公众集会,遭警方反对,但示威人士仍在旺角一带举行「悼念鱼蛋革命4周年」集会,不少人响应网上号召,到达旺角砵兰街近山东街一带集结。及至当天晚上9时半,集会演变成暴动,砵兰街附近发生「私了」事件,包括有示威者在朗豪坊附近,先后两次「私了」,两名男子分别被现场多名穿黑衣的人士袭击,包括遭拳打脚踢及被长棍及长竹袭击。
本案被告未有参与两次的「私了」事件,防暴警察其后到场驱散聚集人士,并举起黑旗及蓝旗作警告,惟现场人士继续在砵兰街上聚集,并高叫「香港独立、唯一出路」、「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及「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口号。
案情指,被告在晚上约11时,在砵兰街近山东街一带与其他人聚集,在警方警告集会违法后仍不离开。至凌晨零时许,一名光头男子X因拆走堵塞行人路的发泡胶箱,引起示威者不满并呼喝他「走啦,醉酒佬」,并用粗口骂他,更用杂物掷向X,现场黑衣人士之后把X推倒在地又拳打脚踢。X遇袭后挣扎站起,惟再遭人指骂,其后有人以手提电话拍摄他,他用手拨开电话,结果引来大批黑衣人士再包围并殴打,又将X推倒在地上。
此时本案被告用脚「践踏及踢」已倒地的X共4次,另一人就以玻璃樽重击X的头部。被告之后联同其他示威者走进附近铁闸已半关的快餐店内躲避,但被到场警员发现,经翻查片段后,认为被告与施袭者衣著特征相似,于是把被告拘捕。
案情续指,被告在警诫下称:「我见个光头佬讲嘢咁串,咪帮手用脚系咁踢佢」;在与警方录影会面中,被告指案发当晚独自到旺角参与示威,承认当日曾脚踢X的左膝3至4下,其间见X曾推现场的记者或急救员,认为此行为不可原谅,惟知道殴打X是错误的。被告另从新闻片段中,指认出自己是其中一名对X施袭的人。
X的伤势报告就显示,其头部因受伤需缝7针,另右眉4厘米裂伤、双脚侧膝盖擦伤、右手掌指骨关节疼痛、左前胸壁受伤,同时脸上留下疤痕,他亦因伤无法工作4日,损失约6000元。
辩方的大律师周四未能出庭,故未有同时展开求情,辩方就在庭上透露,被告有自闭问题,另已把求情信及相关报告呈交法庭。法官李俊文之后宣布把案件押后至1月19日判刑,被告其间须还押。
控罪指,被告于2020年1月26至27日在旺角山东街及砵兰街一带,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参与暴动;以及在2020年1月27日在同一地点伤害男子X。至于同日同地涉非法禁锢男子X的控罪,则指他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将X非法及损害性禁锢,并违反其意愿而将他羁留,但该控罪现由法庭存档。控方早前曾以较严重、最高刑罚可判终身监禁的「有意图而伤人罪」作出起诉,后改控刑罚较轻的「伤人罪」。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中国「熊猫外交」再失利 继美、日后英国也将归还一对大熊猫
继日本、美国后,英国亦宣布,将一对今年底租约到期的大熊猫「阳光」与「甜甜」归还中国。英国方面称,大熊猫带来经济效益远追不上每年高达200万英磅的花费,每年的租借费用高达约100万英镑,加上新冠疫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又考虑到几经多年努力仍无法繁衍等因素,而决定将大熊猫送回中国。
据《法新社》报道,最快于今年10月底将这对大熊猫送离英国,具体运送细节仍有待公布。英国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亦表示,大熊猫会今年内离开英国,将为它们举办告别式。而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将于下周一(9日)开始举办一系列告别活动,所费不赀,收费最低从小朋友每人33英镑,到成人的5000英镑双人顶级旅游套票都有。
英国决定送走大熊猫的原因备受关注。综合外电报道,大熊猫「阳光」与「甜甜」在2011年12月,由中国抵达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租期为10年,即2021年到期。期间碰上2019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园方当时曾因考虑到疫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而不再续约,后来因运送等问题下再延期多2年。
综合英媒报道指,中国出借的大熊猫「阳光」和「甜甜」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包括旅游收入、自然保育资金等,但远追不上相当庞大的资金负担。爱丁堡动物园为这对大熊猫支付的养育、繁殖和医疗保健等费用,每月高达3.5万英镑,还不包括每年要支付中国50万美元赞助费,赞助该国保护、研究大熊猫,另有每年的租借费达约100万英镑。换言之,每年需要投入的总费用约为200万英镑。
另外,英国方面亦考虑到爱丁堡动物园10年来为「阳光」与「甜甜」进行8次人工授精均告失败,既然无法繁衍,为动物权益著想,决定将这对大熊猫送回中国。
中国在1940年代起向外国赠送或租借大熊猫,以增进国际友好关系,被称为「熊猫外交」,涉及地方包括前苏联、北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墨西哥等地。直至1982年受到动保组织批评后,中国才停止赠送大熊猫,到了1988年2月,美国带头宣布暂时中止签发大熊猫的入境许可。
最近多国的动物园宣布,将中国出借的大熊猫及其所生的幼子送还中国,包括去年12月底,美国方面宣布将大熊猫「丫丫」和「乐乐」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同时,日本方面亦宣布,旅日大熊猫「香香」、「永明」以及其双胞胎女儿「樱滨」和「桃滨」、将于今年2月被送回中国。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北京或停逾万亿元晶片扶植计划 彭博:花巨额遏疫难再集资
在美国的技术限制和晶片出口管制等打压下,据报中国正制定一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行业支援计划」以抗衡美国,
不过在中国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下,有关计划疑「胎死腹中」,原来是北京当局的财政状况不胜压力。
英媒《路透社》上月中引消息人士报道,中国正制定一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行业支援计划」,以抗衡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晶片出口管制,为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给自足」踏出重要一步。
不过,有关计划传「胎死腹中」。美媒《彭博社》周三(4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中国正暂缓这项晶片扶植方案,原因是全国新冠疫情再度爆发,为国内经济及北京当局的财政状况带来压力。
报道引知情人士指,内地高层官员正在讨论高额补贴以外的方法,因为这些补贴至今收效甚微,助长了贪污问题,并招来美国的制裁。知情人士又说,中国当局过去两年多斥巨资来遏制疫情传播后,中国政府已经很难汇集资金为国内半导体公司提供额外的资助;相反中国地方官员正要求当地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降价,以向他们的国内客户提供支援。
《彭博社》分析指出,这将标志著中国政府在维护经济和军事竞争力,这些至关重要的产业上出现态度转变,突显了中国经济动荡对北京资源造成的负担,并重挫北京发展晶片行业的雄心,而这是中国主席习近平的首要任务之一。分析又认为,从环境保护到国防,中国政府对其他一些关键领域的支出也可能受到波及。
据报原本计划将在5年内推行,最早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实施,将是短期内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之一,主要是通过补贴和减税,促进国内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活动,大部分财政援助将用于补贴中国企业购买国产半导体设备。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日经:戴尔计划逐步停用中国制晶片 惠普亦正评估
据《日经新闻》周四(5日)报道,戴尔科技公司(DELL)计划在2024年前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晶片,并告诉供应商减少其产品中其他中国制造零件数量,原因是外界对美中关系紧张感到担忧。
报道援引三位直接了解此事的人士的话说,这家电脑制造商去年年底告诉供应商,它的目标是降低其使用的中国制造的晶片数量,包括那些由非中国晶片制造商拥有的设施生产的晶片。
报道称,戴尔还要求电子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等其他零件的供应商以及产品组装商帮助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例如越南,准备产能。
此前,美国于2022年12月将中国内存晶片制造商「长江储存(YMTC)」和人工智能晶片领域的21间「主要」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
去年10月,美国升级对华高新科技出口限制,美国公司及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向管制名单上的中国企业供应、运输特定设备、技术、服务会受到限制,美国人向有关公司提供支持需向当局申报。
《日经新闻》称,戴尔的竞争对手之一--个人电脑制造商惠普公司(HP)也已开始调查其供应商,以衡量将生产和装配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可行性。
路透社曾就《日经新闻》报道向戴尔和惠普提出置评请求,但都没有获得立即回应。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中国评级机构将引入国际体系 引领中资「走出去」
《明报》周四(5日)报道,大陆评级机构中证鹏元国际首席评级官陈科说,目前大陆的一套评级体系与国际评级有较大差别,为增加国际投资者的认受性,大陆方面将会逐渐引入国际评级体系,引领中资「走出去」,期望日后以「双轨制」并行。
陈科认为,开放中国债券市场需取得国际认可,在评级体系上与国际靠拢,希望日后国内与国际评级同时并行。
他续解释,大陆评级与国际评级的差别在于大陆以国家政策体系为主要考虑因素,不考虑国际风险,在不同区域是不可比。
而且因为大陆监管要求需要在AA以上,因此很多企业的评级集中3个级别评级上,区分度较国际评级少。
陈科透露,该行已经向金管局申请了一至两年,当局要求足够的评级历史作评核,惟大多大陆评级机构因尚于发展初期,未有足够历史数据,令审批受到阻碍。
金管局发言人表示,欢迎所有合资格的信贷评级机构提出申请进入该认可名单,而该名单一直依据国际标准审核,包括客观性、独立性、国际通用性及透明度等。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疫情大爆发】世卫称中国低报疫情数据 拜登忧华如何处理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WHO)周三(4日)表示中国少报病毒死亡人数。数小时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对中国处理新冠疫情的方式表示关切。中国外交部周四(5日)声称,当前中国疫情形势「可控」,并称中方长期与世卫保持合作。
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紧急情况主任瑞安(Mike
Ryan)在周三(4日)的传媒发布会上说,目前中国公布的数字没有充分反映入院人数、重症监护室病人和死亡人数。
几个小时后,拜登说,他对中国如何处理疫情感到担忧。拜登在访问肯塔基州时对记者说:「他们(中国政府)非常敏感⋯⋯当我们提出他们没有那么积极主动(透露疫情数据)时。」
自从中国上个月取消了严苛「清零」防疫措施以来,美国是对来自中国的旅行者实施限制的十几个国家之一。
全球卫生官员现正对新一轮新冠疫情爆发严阵以待。中国疫情令医疗系统崩溃,并使一些殡仪馆不堪重负,这种情况与中国官方的低度病毒死亡人数不相符合。
路透社记者周四在上海青浦郊区的一家医院采访,看见病人躺在走廊的病床上,其中大多数是长者,有几个人带著氧气樽呼吸。一块告示牌上写著,病人平均需要等待五个小时才能就诊。
与此同时,公安在附近的一个火葬场外执勤,那里的哀悼者手持花圈,等待领取亲人的骨灰。
中国大陆周三报告录得一宗的新冠死亡个案,而一天前有五宗,使其官方死亡人数达到5,259人。
中国一直被指责为出于政治原因而少报感染和死亡人数。中国卫生官员表示,只有感染病毒的病人因肺炎和呼吸衰竭造成的死亡才被归类为新冠死亡个案。
自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首次爆发疫情以来,各国计算新冠死亡人数的方法各不相同。
然而,有海外疾病专家表示,中国的计算方法没有纳入其他几种被广泛认可的潜在致命的新冠并发症,包括中风、心脏病、败血病和肾衰竭等。
国际卫生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死亡个案。总部设在英国的健康数据公司Airfinity估计,中国每天可能有大约9000人死于新冠病毒。
猛增的新冠疫情令中国经济受到重击,周四的一项私人公司调查显示,12月份服务业活动有所萎缩。
但投资者仍然乐观地认为,中国取消清零限制将最终有助于恢复增长,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下滑到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路透社引述星展银行投资策略师Joanne
Goh指出:「中国重新开放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她补充说,此举将刺激旅游业和消费,并缓解去年出现的供应链紧缩。
中国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回升至四个月的高位。
当各国试图获得更多关于中国疫情范围和严重性的讯息时,一些国家已经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欧盟官员周三建议,从中国飞往27个欧盟成员国的旅客在启程前应出示新冠病毒的阴性测试结果。
这些官员还呼吁对从中国抵达的飞机和处理国际航班的机场的废水进行检测。
中国一直批评其他国家对中国公民民实施的边境管制「不合理」和「不科学」。
虽然中国将从1月8日起停止要求入境旅客进行检疫,但仍将要求他们在抵达前进行新冠病毒测试。
中国政府周四表示,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边界也将于周日重新开放,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四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方长期与世卫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新冠疫情报告以来,双方至少已经有60多次交流。毛宁声称,当前中国的疫情形势可控,又指中方也希望世卫组织秉持科学、客观、公正的立场。
中共《环球时报》在周三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医生表示,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几个城市的新冠感染「已经达到顶峰」。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思念「旧」香港(一)】香港主权移交25年 往事并不如烟
踏入新的一年,有人展望未来,亦有人缅怀过去。尤其是香港,经历了3年动荡岁月,不少人对前途一片迷茫,到要作出抉择、又或是裹足不前之际,总会回头凝望香港人的过去——享受过自由空气的岁月、沉醉过邻邦羡慕的目光……但仿佛一切的光辉岁月都只能在史册里找到半点的记忆。本台制作一系列特辑,从建筑、人物、制度,带大家回看香港这些年来的变迁,细味香港人又或是外国人心目中真正的「旧」香港。第一集,我们访问了一位90后香港军事历史学者,与及在上世纪香港最繁盛年代的知名英军裁缝师,看看他们如何描述「旧」香港的面貌。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25年,「去殖化」的步伐愈趋急速,伴随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驾崩,那百年英殖历史故事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眼见香港旧历史「清零」在即,90后港大毕业生Taurus
Yip与友人创立民间组织「Watershed Hong
Kong」,7年来推动普及香港故事和军事历史研究、社区公民义务,将香港开埠180年以来多个历史分水岭推尘出土,例如鲜为人所知的1941年「香港保卫战」,冀让港人鉴古知今。
访问当日,正值2022年9月底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驾崩不久,记者与Taurus穿过英国驻港领事馆门前的白色悼念花海和人龙。Taurus说,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对于当时年仅5岁的他来说,与大部分90后一样,能亲身感受的英殖回忆只馀那夜凌晨的移交仪式,尽管如此,他仍对香港昔日「事头婆」的离世感到失落。
Taurus说:我认为英女皇多年服务展示领袖风范、温厚长者的形象,(我对英女皇逝世)好似有少少失落的感觉,有少少惋惜,知道一个毕生为国家贡献的人,始终都要离世,服务至最后一刻。
香港脱离英殖时期25年,为何还有人怀念那些「旧时」?Taurus认为,或因旧时港人可安居乐业,「少点要怕的事」。
Taurus说:过往香港的经济发展,在70至90年代非常急速,对很多人来说是安居乐业、发展得很快的年代。这段成长经历伴随的是以前英国统治的时期,会有很多向往。以前会说「前港督麦理浩黄金十年」,大家将以前的回忆和感觉连结在一起,很怀念当时候顺风顺水的感觉。
沿路走到香港最「年轻」的法定古迹香港大会堂(Hong Kong City
Hall),Taurus说,门上英国皇室徽号和战后现代建筑设计,散发昔日的西方庄严详和氛围。他引路到位于纪念花园中央的12边形纪念龛,其为纪念「二战」中为港捐躯的军民,内存阵亡者名册和铸刻阵亡队伍名字的木匾,墙上镶有「英灵宛在、浩气长存」8个字,两扇铜门上镶有军队的军徽。
Taurus对原有水道的设计无获得保留深感遗憾。
Taurus说:1992年的原始设计,当时这里有一条水道,经过这棵树流出去。建筑师冯永基指出,水道侧望会有楼梯级,寓意引领英灵上天国。
言谈间,Taurus如数家珍地逐一展示从小到大的收藏品,包括英军皇家勋章、二战星章、二战战争奖章(War
Medal)、战役服务奖章以及义勇军期刊等,怀缅1941年二战日占时期的「香港保卫战」中,来自英国、加拿大、印度及香港,为保卫香港而英勇牺牲的每位军民。
Taurus更道出鲜人知道的历史,原来1941年12月9日,日军与英军在港人热爱郊游的城门水塘主霸附近山脉交战;印度裔安萨里上尉(Captain
Mateen Ahmed
Ansari)在香港沦陷、被日军关押后,宁死不屈拒出卖同僚,及拒供出任何对英军不利的情报,而惨遭日军饥饿虐打,最后更遭斩首行刑……
不少人好奇,年纪轻轻的Taurus,为何会醉心研究从不落墨于香港教科书上的「香港保卫战」史实。他说,书上没有的「不代表不存在、不值得保留」。
Taurus说:我大学修读日本研究历史,原来住的宿舍在1941年打仗的时候有大师兄死亡,感觉有点想像不了。大家看二战《诺曼第登陆》,好像事不关己的电影题材,突然之间战争却与自己很近。在现在的课程,我自己经历过,对于「香港保卫战」的过程并不多,可以说是没有,主要都是战争的原因和后果,如果我们仔细去处理本地历史,对凝聚社会、了解香港都是一件好事。
Taurus带记者再步上香港公园,「探访」躲藏在路边草丛的「奥士本铜像」,介绍其为纪加拿大军人奥士本在「香港保卫战」中,与日军激斗时引爆日军投掷的手榴弹英勇捐躯的事迹,而铜像随城市经「三迁」才到此地。他说,「融入社区」是可行的方式让港人接触这段历史。
不过,香港自主权移交后,历史洗刷的步伐似乎不饶人。昔日每年8月底纪念二战的「重光纪念日」,及昔日每年11月11日纪念一战的「和平纪念日」均被取消,改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香港保卫战」老兵慢慢离世;相关纪念建筑和古迹,如港大「赖廉士体育中心」逐一消失;香港纪律步队的英式步操更改为中式步操……别过「事头婆」英女皇后,2022年12月初,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指出,香港须「完全彻底摆脱殖民统治的影响」,为近年来中共官员首次表明香港要「去殖化」。
Taurus认为,毕竟香港过了1997年后,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脱离英国风格的发展轨迹是在所难免,但那过百年的战争史实、历史分水岭留下的足迹,都值得好好保存,好让港人去了解「香港是怎样一路走来」。
Taurus说:梳理清楚事实本身,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最重要是基于以前发生过的事实和纪录,忠于事实纪录,述说我们的故事,是这时代下应有的态度。香港一直很重视经济发展,这几年疫下各行各业都受冲击,香港人对于自己和香港的前途都很忧心,梳理好历史
,知道香港的发展轨迹是很重要,了解以前的人如何面对这抉择,有助这刻作艰难的决定。
由年轻一代Taurus对保存及重新发掘香港历史的执著,画面转向年近七旬的知名「阮氏洋服」店主裁缝阮邦冠,他活跃的时期正是香港上世纪最繁盛的年代。踏进其位于中环「大馆」的店铺,琳琅满目的英军兵团纪念牌、勋章、徽章和英式服装挂满四周,无声地诉说其逾半世纪的裁缝年华。
在工业蓬勃的七、八十年代,阮邦冠与大哥阮邦飞,藉阮父于石岗军营开杂货店的机遇,获英军军官赏识,1977年成功进驻石岗军营,成为唯一为英军做军服的华人裁缝,创立「阮氏洋服」,其后迁往赤柱军营服务。
不过,在军营谋生非易事。时值港英时期,华人地位低,阮邦冠称,初入军营饱受谩骂和欺压,加上每两年调防一次,每队兵团各有文化,制服要求各异,故经常碰钉,笑言「被英军用衣服掷面,是家常便饭」。后来,他深明军服「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由衣服颜色深浅、徽章、官阶「禾花」、钮扣车缝位置、距离、尺寸及数目,错一不可,否则他们捱骂,亦令军兵受罚。
阮邦冠笑言,被逼出香港人「求生本领」,咬紧牙关记熟和苦练,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甚至飞去英国布厂钻研苏格兰裙,「不知不觉对英国制服工艺的高雅品味、一丝不苟的执著著迷」。他自豪地说,当时自己更成为军服「活字典」,以手艺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友谊。
阮邦冠说:所属部队来了香港很短时间也好,临走时都送上小礼物。
他称,虽然经常捱骂,但英国人有一个好处是「实事求是,好就赞,错就骂,亦会认错」,他提及有一次被误会弄错车缝位置,重做工序繁复,一度气得差点要「劈炮」,没想获英军一名军官前来道歉。
虽然1994年英军迁出赤柱军营,「阮氏洋服」搬到旧中环街市,改为做西装生意,但到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英军离别之际仍不忘邀请他为英军在移交仪式上亲造最后一套军服,「英军主要要求做NO.3
Dress的白色制服,及修缝英格兰裙,包括缝制三军司令的制服」,「那晚的滂沱大雨,真得很难忘,亦有点失落感」。
走出军营转战平民市场,阮邦冠称见尽香港的制衣工业「威水」时光。
阮邦冠说:香港在70至80年代,基本上每个游客,需要穿西装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找裁缝。
阮邦冠补充,当时香港工艺在各国享负盛名,「洋服店、裁缝店开到成行成市」,「因为香港人肯学肯捱,在洋人身上吸收各样手艺和文化」,「『香港制造』是信心保证」。
除了工业兴旺,阮邦冠亦见证香港兴衰动荡。他说,当时「到处是黄金」,在九七股灾前,香港股票市场亦兴旺,「几乎周街都是有钱人」,要求用料名牌,手工精致,有客人曾订造约一套3000多港元的西装时,更自豪地透露「是股票送的」。
阮邦冠叹息,香港1997年后似乎很多东西都走了样,昔日引以为傲的工业沦为夕阳行业,经济环境大不如前,连造西装也变为一件很奢侈的事。不过,他最遗憾的是香港「少了品味,变得单调」。
阮邦冠说:其实我发觉现在很多政府官员,对于衣著也没有了品味。很多人也丧失自己判断的能力,这很重要。凡事别人说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你自己放进口里,好不好味只有自己才知。在我的年代,香港之所以蓬勃起来,是大家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令到这社会活生生。我觉得有时增加外国的元素,或增加不同的文化,会令到各有所取,不只是清一色、死气沉沉。
Taurus和阮邦冠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但却对香港有同一想法,就是「香港的中西合壁,殖民期时代留下的特色,都是香港很重要的经济特色,实在不希望令到港人引以为傲的特色,从此褪色」。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4.【杜耀明评论】特首引导国安审讯 《基本法》成历史文件
全国人大常委解释《港区国安法》,其实不外向特首面授机宜,指出该法规原来备有「万能key」(百合匙),只要特首敢于指证,特区政府控告谁触犯《国安法》,相信都有极高胜算,至于要阻止《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聘请外国大状来港替他辩护,更是小菜一碟。
既然是面授机宜,北京私下教导李家超特首便可,何须劳师动众,煞有介事呢?也许特首起初不为意甚至不认同自己握有如此大权,也许读过有关条文,却连自己也不敢信以为真,只怕一旦运用条文赋予的权力,便遭到司法覆核,所以首先提请人大,借用其权威一锤定音,才采取行动。但无论如何,人大常委等同法律,换上其他人讲同一番说话,就令人大惑不解了。
例如今次人大常委释法的三个重点。一是引用《国安法》第十四条,确定特区的「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所作的决定属于最后定案,不得司法覆核;二是特首根据第四十七条,可在法院审理国安案件时,对案件有关行为是否涉及国家安全,或者证据材料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发出证明书。最后才回到李家超特首提请释法的问题,即聘请海外律师出任国安案件辩护人会否引发国安风险,而答案是可根据上述条文,由特首决定律师能否来港,再以证据文件的形式交给法院,法院不能异议。
不过,上面的三段论未免牵强。首先,第四十七条限于提供证据,但海外律师可否出任被告辩护人,香港经过三次庭审,都在争议法律问题,而不是证据,如何可视之为证据问题而引用第四十七条?其次,第十四条及第四十七条各有不同的规范对象,前者是「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后者才是特首,同时两者涉及的职责亦有不同,委员会负责分析研判形势、规划及制订政策、推进国安制度及执行机制、协调特区国家安全的重大工作等,可谓兹事体大,有关决定不得司法覆核,而特首涉及的是具体工作(确认行为是否涉及国家安全及机密),他的决定有法律约束力,但没说不可覆核。两者重要性不同,又何以将他们等量齐观,同样享有不得司法覆核的特殊待遇呢?
认真说,人大常委释法遗漏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权保障与国家安全问题。《港区国安法》第四条规定,「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市民享有两条国际人权公约的权利。例如选用辩护人答辩以保障公平审讯,同时,有权传召及盘问不利被告的证人。人权不是不可限制,但需要有合理的目的,而且手段恰当,但根据第四十七条,特首的判断不用解释,不得质疑,只能信不要问,并没有任何途径让大家看到判断是否合理。看来,第四条不提也罢,但即使人权规定失效,是否也该宣布和解释一下?
另一问题是《国安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基本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特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干涉。但《国安法》第四十七条授权特首发出有法律约束力的证明书,经过今次释法,更升级为不得司法覆核的特首决定。可以预见,特首断定有关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及秘密的话,法庭除了判罪,还有甚么好做?假若特首不容挑战的法律权力不限于提供证据,更包括法律问题的判断,法庭的独立审判权是否形同虚设?
再者,《基本法》第八条亦订明香港会保留普通法制度,沿用香港刑事诉讼的原则。因此,例如法庭不但要伸张正义,更要让大家看见正义得到伸张的原则,必须贯彻到底。但当特首对案件是否涉及国安,可以提供不容推翻的主要证据甚至法律判断,而且无需给予理由,也不必接受辩方的查核和盘问,彷佛在两方面都将自己置身于法律之上。究竟审案的是法官还是特首,又如何与《基本法》第八条并行不悖呢?
当然,人大常委会权威至高无上,也不怕西方国家说三道四,何不名正言顺,通过释法,让《国安法》统领《基本法》,凡事以《国安法》优先。如是者,香港全面进入《国安法》年代,《基本法》终于退下火线,成为继《中英联合声明》之后的又一份历史文件。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文韬政论】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每年的年初都会有不同组织或名人对新一年提出预言或预测,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经济及民生问题。2022年是很难熬的一年,欧美通货膨胀自去年年初逐渐攀升,美国通胀最高超过9%,英国及部分欧洲国家更超过10%。为了压抑通胀,欧美央行决定大刀阔斧,不断加息,然而,通胀依然高企。美国联储局的目标是将通胀降至2%,其一举一动令股滙债市大幅波动,股市点数更动辄涨跌一千点。备受加息影响最大的科技股及企业债受到打击,有的科技股跌幅超过八成,特斯拉及苹果近日更屡创一年内新低,连脸书、谷歌、微软、亚马逊等重磅股跌幅亦超过五成。在从前的低利环境中,优质公司债的3-5%利息显得相当吸引,公司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长期公司债动辄120到140元不等,但在银行的美元定存上升至4%的当下,长期公司债价格跌去了三成,掉到100元甚至90元以下。
不确定性在过去一年大增,投资风险大幅增加。展望未来一年,经济下行的风险大增,联储局希望透过打击经济活动,继而减少就业,降低工资上涨速度,即使令经济出现衰退也在所不惜。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亦提出警告,今年经济衰退幅度可能超乎大家想像。科技股毫无疑问将会持续受压,传统产业的营运亦会因为经济衰退而受创。若然经济衰退幅度过太及时间过长,经济一旦下滑失速,要重拾升轨就会相当困难。
最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十多年复苏下于近几年因量化宽松政策而呈现泡沫化,而近两个月已经出现交投骤冷的现象,从卖方主导转为买方主导,而买方因升息不断下以观望态度看待,况且冬季的房市本来就比较冷。或许目前的状况并不完全跟2008年相比,毕竟像房地美(Freddie
Mac)跟房利美(Fannie
Mae)当年近乎破产的情况要好得多,不过,大家也不能过于乐观,万一通胀不改善,升息持续的话,房地产泡沫一旦爆破,那就极有可能导致经济硬著陆。美国经济出了状况,全球经济都会受到大冲击,以出口主导的中国、韩国及台湾所受的冲击最为严重。
目前的经济困境或多或少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特别是通胀问题,欧洲及英国因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而面对能源短缺的困境,粮食及原物料不足。战争除了令不少商品供应紧张外,更产生心理预期效果,大家预期物价上升,便会有所囤积,卖方亦会趁势拱抬价格。在恶性循环下,各种生活用品都有可能一直涨价。
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后,由于美国将提供更多武器给乌克兰,俄乌战争不单没有缓和的迹象,更有恶化的可能性,俄乌战争大概在未来半年都不会结束,地缘政治及战争所导致的通胀及经济问题尤其不易解决。加上近日中国放弃清零政策并正式解封,令大家担忧中国经济逐渐复苏会加大全球通胀压力,未来的日子有可能会越来越难熬。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