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4月13日
1.泼水节向警射水两男被捕 前警司:警民不信任成反送中后遗症
香港九龙城泼水节早前复办,被港府视为向国际「说好香港故事」和「与众同乐」的机会。但活动中有两名男子却因不断向警员及亲中港媒《无线电视》(TVB)记者射水,遭港警以「公众地方扰乱秩序行为」拘捕且被指「别有用心」。但同时另有声音质疑警方过度执法。有前香港退休警司向本台分析指,事件反映2019年社会运动后「警民互不信任」;亦有律师批评,「新香港」事事都会被「上纲上线」至国安层面。
警方九龙城警区刑事部总督察张乐泉周三(12日)向传媒简报案情时称,警方就案件目前拘捕两名分别25岁及26岁本地男子,涉嫌干犯《公安条例》下「公众地方扰乱秩序行为」,指两人疑「别有用心」地针对警员且「恶意挑衅」,重案组已接手跟进。
张乐泉说:当时两名被捕男子与另外4名男子,不断使用水枪及水樽,近距离向现场执法的警务人员及媒体工作者射水,企图意图破坏社会安宁。整个过程维持3分钟。其后他们更加将影片加入煽动字眼制成影片,放在网上分享平台。警方不排除今次是有预谋的安排,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周四(13日)下午回覆本台指,两人仍正被拘查。据了解,事件疑来自一名YouTuber「Bravedogdog」在网上分享一条题为「绝地大反击」的片段。片段显示多名男子走向现场警务人员及TVB记者和摄影师,并近距离射水及泼水,又不断叫嚣和指骂。背景歌为著名港产片《古惑仔》的主题曲《我话事》,片中注有「DiXXTVB」和中国国旗图像符号。
警方是次执法再引起社会争议。不少意见指,香港九龙城泼水节除了过去3年因新冠疫情而停办,自2002年起一直是当地传统年度盛事。回顾2019年前港媒报道,均显示不少活动参与者按传统,「无差别」或向某特定目标向人射水或涂抹白粉,以送上祝福。不乏警员成为目标,亦与市民打成一片。为何今年却有人因射水而被捕?
香港退休警司黎家智向本台分析指,过往警方处理这类喜庆活动时,除了维持秩序和必要的执法,亦会特别指引要「配合」气氛需要,「如泼水节,早有准备会被淋湿和画花面」。但以现有公开片段,不排除当时前线警员认为被捕人士的行为「有针对性」。
黎家智说:要视乎当时现场情况,例如(警民)双方态度、有否叫停。不排除在玩乐过程中,出现有可能令人误会的针对性动作,是很主观的。以前玩得,今次是否发生了一些事而不能玩?虽然预计会湿身,但当时警员不断被包围淋身,有机会令警方认为要执法,加上片段亦被上载社交平台,贴上挑衅性字句。而周边市民反应,会否当时都有人认为过火,都可能是触发点。
不过,今次被捕人士被警方以按《公安条例》拘捕,甚至指出煽动意图,「企图意图破坏社会安宁」,再引社会质疑警方过份执法,「一支水枪都被指危害国家安全」,事件由民生层面演变带有政治敏感。黎家智认为,皆因社会释除不了「2019年后遗症」,尤其是警民互不信任的关系。
黎家智说:2019年后,警察被针对得很厉害。大家都有不同记忆,不多不少都牵连2019年的情况,市民思维亦改变。对警方的态度,或执法的理由,都抱有怀疑,亦是不可避免。这考验警方是否公正执法,和资讯透明度。
黎家智认同,《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官方执法上著眼行为「意图」,前线执法者无法避免会「想多一点,多点猜测」,尤是担心他们所强调的「黑暴死灰复燃」。
日前,亲中知名专栏作家屈颖妍曾撰文,批评泼水节网民追击警员、TVB记者「假泼水,真搞事」,行为已属犯罪,「谁敢担保,他们的水枪下次装的不是水,而是其他东西?」,恐「黑暴」重临。同时亲共港媒《大公文汇》亦以同一口径报道。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向本台指,在「后国安时代下」的「新香港」,「事事都会被上纲上线至国安层面」。
桑普说:先结论犯法,再罗织罪名。这情况与以前基于常识、人与人的尊重已经不同。去沙岭公墓献白花又被人问,想去办游行又要挂牌。现时香港都今非昔比,你以为安全的事,别人都认为你有攻击他的心态。只要被当权者、执法者认为你有此意图,都可以罗织罪名。
桑普又指,今次被捕者的行为亦值得大家思考,「是发泄?是戏弄或是意图攻击?」,以及「为何要这样做?港人是否没有了表达不满的方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全球港人周末联合行动 声援「47人」等政治犯
香港的「反送中运动」爆发至今已近4年,随著缅甸政变及俄乌战争爆发,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关注逐步降温,然而北京的「秋后算帐」却从未停止。有海外港人组织发起全球联合声援行动,并将在本周末在英、美、澳、加及台湾多地举行默站等行动,声援47名正受审的香港民主派人士,以及其他无名政治犯。
2020年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民间立法会初选,使4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身陷囹圄,被控《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这场《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最大规模、几乎涵盖香港民主派所有政治光谱代表人物的审讯,而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却逐步下降。
有海外港人组织发起「初选无罪——全球港人声援47人案联合行动」,将在本周末在全球多地举行默站等行动。发起这次行动的英国港人组织「列斯手足连线」成员Chloe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这次联合行动本打算集中在英国,然而消息传开后,全球各地港人组织一呼百应,因而发展成全球联合行动。
Chloe说:我们留意到自从初选案开审以来,其实香港本土甚至海外的关注度都不是很高。英国本土关于47人案的报道,其实五只手指都数得完,所以我们希望透过这次的联合行动,引起本地社会及在英港人对47人案的注意和讨论。
在即将到来的周末,也即15和16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台湾将有至少19场默站等行动,声援47名正受审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及其他政治犯,包括曼彻斯特、萨顿、伯明翰、温哥华、三藩市、纽约和悉尼等,将是近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港人行动。
Chloe表示,她们希望各地能召集47名参加者戴上「47人」的面具,手持「囚牢」或扣上锁链等道具默站,但考虑到各地港人组织未必有足够资源或人手,最终会交由各地组织自行决定默站形式。
在美港人组织「美国香港人会馆」、「Students For Hong
Kong」及「北加州香港会」周六(15日)在三藩市举行的集会,将征集47位参加者戴上白色面具默站,象征「47人可以是我们任何一个」。
Students For Hong Kong成员Ariel向本台表示,希望以此方式吸引当地人注意。
Ariel说:我们戴上白色面具,在各个城市一些比较多人流的地方默站,其中一个最大的目的,是很想在街头做到一个视觉效果,让不同的人看到后想:这些人戴著面具,是在做甚么?我们就有机会向他们解释,我们今天是想唤起社会对香港47人初选案的关注,也想带出一个讯息,就是香港和世界各地其他同样正在争取民主自由的人民,是站在同一阵线的。
「美国香港人会馆」成员J认为,有必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共的势力同时影响著他们。
J说:除了要让我们的人知道以外,每一个美国人都要知道。政治打压不单在香港发生,中共在美国的渗透其实愈来愈多。比如你用TikTok,也有很多政治因素,让中共管控他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中共也在美国进行间谍活动,比如我住的那一区,也有一个中国女间谍去刺探一个国会议员。这是要让美国公众关注的。
而除了周末的默站外,各地港人组织也根据所在国家的情况,呼吁当地港人响应不同行动。在英港人组织就呼吁在英港人登记成为选民,在今年5月的英国地方选举中,选出能代表自己价值观的议员,并以「一人一信」方式向所属选区国会议员表达意见等。
在美港人组织也发起联署行动,呼吁美国政府回应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报告的建议,制裁参与香港政治检控的检控官,以及参与破坏香港法治的国安法指定法官。
他们都呼吁,无论港人身在何方,仍可继续写信给香港在囚政治犯,直接表达关心和支持。
Chloe说:未来将有愈来愈多手足被判刑,无论是比较有名气的47人案被告,甚至是没那么多人关注的手足,我们都希望能给他们支持和鼓励。虽然我们相隔半个地球,但我们仍希望我们的支持可以接触到所有手足。所以我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可以做「写信师」,成为墙内手足的笔友,令他们知道,离散的港人对他们仍是不离不弃。
Ariel表示,中国维权律师许志永和丁家喜,近日同样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重判14年和12年有期待刑。她担心日后香港法官会以同一标准重判47名民主派人士,认为有必要保持国际社会对「47人案」的关注度,以警诫香港法官「全世界都在看著,不要乱来」。
她表示,作为海外港人,这也是应有之义。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整肃李先念女婿刘亚洲 评论:习除异己或为开战准备
中国解放军前空军上将、前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婿刘亚洲被指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落马,可能被判重刑的传言甚嚣尘上,外界质疑事件更是对「红二代」的整肃。分析认为,习近平权力巩固后,进一步排除异己,亦显示中共清除军中反战势力,不排除为日后开战做准备。
香港传媒《明报》、《星岛日报》周四(13日)报道,确认解放军国防大学前政委刘亚洲上将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落马,中央军委纪委已经完成调查,当中涉案金额巨大,已移交军队司法系统办理。
报道更指出,军队正掀起「肃清刘亚洲馀毒」运动。军方2月底下发通知,要求在3月份清除「刘亚洲有害讯息」,各单位以自查的方式,对照《涉刘信息资料统计表》,包括涉及刘亚洲的图书、报纸、期刊、文章、题字、讲稿等,确保清理清查全面彻底。
早在上月,已传出刘亚洲被判死缓的消息,虽官方未有迹象,但官媒的报道侧证有关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周三(12日),有官方背景的《红色文化网》痛批刘亚洲,从刘亚洲诸多著作和文章中,寻找他「反党」、「反习」,被称刘亚洲为「中国军队的头号汉奸」、「带路党的带头人」等。
外界关心,被视为「开明派」人物的刘亚洲,会面临甚么处境。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冯崇义周四对本台指,认识刘亚洲多年,认为他是军队中最有思想,而且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将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刘亚洲曾给中国军方提供「战略」,指在中国在现代民主国家包围下,解围方法是中国自身民主化。
刘亚洲会否被死刑或死缓?冯崇义绝不排除此可能,他认为只要习近平在位,就会将刘亚洲置于死地,不会让他「重见天日」,因为刘亚洲是习近平很大的「眼中钉」。
冯崇义说:当时习近平的权力没有那么胀之前,没有去动他(刘亚洲),但是现在把其他派系都清除乾净了,他(习近平)认为他绝对稳固了,所以去动,他(刘亚洲)跟习近平不是一路人,思想上差别非常大,他在军中有一定影响力,加上是「太子党」的人,所以对习近平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早就决定要清除他,现在这个「腐败案件」,只是习惯用的手般,只是用个方式来清除政敌、对手。
冯崇义又称,中共清除刘亚洲,亦与清除军中反战势力有关系,习近平是在军事动员,这不排除为开战做准备。
冯崇义说:因为刘亚洲本身也是反对习近平吞并台湾,武力犯台的重要人物,所以他(习近平)现在要排除任何的干扰,所以也有这个考量。习近平随时都准备开战,但这要看时机,他需要一些条件,例如美国里头政级发生某些转变,或者是台湾国民党上台有人跟他内应。他现在做军事动员,做军事安排,他随时都可以动手。
刘亚洲的情况,令不少人联想起同是「红二代」的任志强,认为刘亚洲会如任志强同样结局。绰号「任大炮」的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因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共而闻名。在2020年,北京一家法院判处任志强有期徒刑18年,称他在担任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主管期间和卸任后,犯有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
任志强2020年被重判18年,有指是中共要对党内「反习」力量「杀鸡儆猴」,即使是「红二代」也不能幸免,事件当时引起社会舆论和同情。
冯崇义指,刘亚洲与任志强都有可比之处,他们都属于在「红二代」中觉醒的人,「如果说任志强是当时开明派代表,刘亚洲就是现今的代表。」
熟悉中国政治文化的香港时事评论员陶杰同日对本台指,「红二代」本来对习近平有很大期望,刘亚洲本倾向民主化,如今有可能面临重刑,很可能是除了在公开场合之外,私下得罪了习近平。
陶杰说:民间现时没有甚么同情,「红二代」、即「太子党」本来对习近平有很大期望,包括权力分享,进一步改革,但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所以现在都是收声,以刘亚洲来说,是他锋芒太露,个人性格太过鲜明,加上对于外交、施政、军事太过有主见,在大陆愈是高层,有梭角的人都很难生存。
今年10月19日满71岁的刘亚洲是前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也被称为著名作家、战略家,长期在军队服役,曾任空军副政委,发表过《金门战役检讨》、《我愿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等文章,引起轰动,还推出九卷的《刘亚洲文集》。他出身革命军人家庭,其夫人李小林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爱女,曾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2017年年初,刘亚洲未满65岁提早退休,之后也没有在全国人大或政协担上任何公职,有关安排被外界认为是不寻常。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民调显示台湾人「亲美远中」立场明确 6成7认为中国威胁比美国大
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周四(13日)举行「双英出访后的美中台关系」民调座谈会,民调反映台湾总统蔡英文访美及台湾前总统马英九访中后,台湾民众对于「双英出访」的看法。有与会的学者认为,台湾没有跟美、中等距的可能性,一直只有民主、自由与人权这一边。
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指出,其实台湾一直没有美中等距的可能性,尤其中国是与俄罗斯、北韩等极权政权走在一起的国家,台湾民主转型后,社会共识就是深化民主、拥抱自由以及强化人权。他相信台湾有非常明确的主流价值跟意识,「我们不会放弃这些东西去选择破坏民主、破坏和平、或者是破坏人权这样的方向去靠拢」。
调查显示,有67%民众认为中国对于台湾的威胁比较严重、也有53%的民众认为美国与台湾的利益较为接近。过半(51%)民众认为台湾不能和美国、中国保持等距;若假设台湾不能和美中保持等距,更有超过60.8%的民众希望台湾靠近美国、只有25%希望靠近中国。
另外民调也显示,有61.6%认为蔡英文出访对台美关系有帮助、72.2%认为蔡英文出访对于世界看到台湾有帮助,更有高达8成以上的民众认为台湾人感到光荣。
比较「双英出访」的表现,有47.9%民众认为蔡英文的表现好,仅有25%民众认为马英九的表现好,蔡英文出访评价远胜马英九;若各自分开询问,则有60.6%民众满意蔡英文出访的表现,只有35%满意马英九出访的表现。
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指出,从民众对美中的态度或从双英出访的满意度来看,台湾民众「亲美远中」、「趋吉避凶」的立场明确,年轻人亲美态度更为明显。预期这对接下来2024总统大选会各政党总统候选人的两岸政策将有定锚效应。
是次民调于今年4月10日至4月11日进行访问,并成功访问1001位全国22县市年满20岁以上的民众。调查方法则以市电话与手机并行访问。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贸易壁垒调查至大选前一天 台斥中共经贸议题政治化
中国大陆商务部周三(12日)公布自周四(13日),就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展开贸易壁垒调查,有效期至台湾明年总统大选前一天。在台北,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周四批评,中国把经贸议题政治化,指政府相关部门会做好因应措施。经济部长王美花表示,愿意在不设前题下与北京方面协商。民进党立委陈亭妃认为,中国是要借由经济来干扰台湾的政治方向。
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周四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国实在不宜把贸易议题复杂化、工具化乃至政治化,来干扰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
罗秉成说:这个对我们两岸的交流没有帮助,如果有相关的问题,就应该循相关的机制来磋商跟讨论,大家可以坐下来谈,没有必要做这样的过度操作,乃至被有政治的联想,这无助于两岸的往来跟交流。
经济部长王美花回应传媒提问表示,两岸贸易由1993年就订定两岸贸易办法,针对没有影响国家安全、对经济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者开放进口,至今台湾已开放9800多项进口。她指,两岸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未就相关货品进行磋商,一直到现在。
王美花说:现在中国突然提出调查,这个贸易壁叠调查要跟对方的政府等等来做磋商。我想,经济部的立场就是,经贸的往来应该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处理,如果在不设前题之下,中方要跟我们来磋商,我们也愿意跟他来做磋商。
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接受传媒访问表示,产业界非常担忧后续的发展情况。他指,两岸经贸目前非常热络,就算疫情期间仍有3千多亿美元,但两岸贸易长期存在不平等状态,台湾很多产品可以输入到中国,相对大陆很多产品被台湾限制入口。不过,这种情况并未影响到在大陆发展的台商。
吴家莹说:但问题是两岸的紧张关系一直无法缓和下来,加上最近的各项活动,也造成不安和紧张更加剧。所以在大陆方面有这些商品的调查,我觉得就目前来讲,针对政治上的工作大于实质上的影响,有浓厚警告意味。
民进党立委陈亭妃认为,中国选在民进党公布赖清德出马角逐明年总统大选时,公布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就是要刻意用这些小动作,来干扰台湾的政治方向。
陈亭妃说:他已经是很清楚,就是要用经济去干扰你的政治,从过去2022年我们的「九合一选举」,就已经不断的做这些小动作。用农渔产品,然后片面更改、片面阻挡。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颜慧欣分析,中国的公告表面上看来,是从产业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台湾基于国家的经济安全考量,禁止中国2000多项产品进口也确实存在,但已经持续20多年的措施中国现在才提出调查,看起来不太像是为了产业损害而展开。
颜慧欣推测,中国展开调查背后考量,是对蔡英文访美表达不满,这也是中国惯于使用的经济胁迫措施。她认为,在这个时机给台湾压力,主要是政治上的攻击。
中国商务部周三宣布,对台湾2455项商品展开贸易壁叠调查,效期最长到明年1月20日,亦即台湾总统大选前一天。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马克龙灭火强调对台立场未变 但外交官爆料称其不满「蔡麦会」
近日主张欧洲应「避免因台湾议题被卷入美中冲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三再现身说法,重申成为盟友并不意味成为附庸,又重申自己支持台湾维持现状。此外法国官员也纷纷为马克龙解画,但有外交官爆料指「马克龙不满『蔡麦会』」。有评论认为,马克龙现时遭盟友质疑,国内亦因强行通过养老金改革而焦头烂额,避免内外交迫,已成其当务之急。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称欧洲国家必须「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避免因台湾议题被卷入美中冲突的言论,连日来被政界抨击,还有馀波。
至当地时间周三(12日),他结束访问荷兰行程时,被记者问到其对台湾的态度。他重申成为盟友并不意味成为附庸,也不意味法国没权利独立思考。不过他强调法国与欧洲对台政策不变,法国支持台湾维持现状,赞同一个中国,以及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
马克龙说:法国不支持挑衅,不支持政治幻想,认为(维持)现状、尊重和清晰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最佳盟友。
马克龙此言被认为是对他此前关于台湾问题所做的有争议表述,进行澄清。
据《路透》周三报道,有匿名法国外交官透露,马克龙的讲话内容很明确,他力主推行「欧洲战略自主」概念,而他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也告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台湾问题只应该被和平解决。尽管解放军上周末举行环台军演,法国军舰依然穿越台湾海峡,这就是该国坚定捍卫国际法的证据。
但同时外交官爆料,马克龙认为「蔡麦会」是一种「挑衅行为」,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共和党高层,试图操弄台湾问题对中国施压,但「欧洲不会被拖入其中,也不意味欧洲会脱离(台湾问题)。」
法国在台协会周三也发表声明指出,法国在台湾议题上维持一致立场,法国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争端。
法国在台协会续解释,「政治报」(Politico)整篇比较像是评论,而不是对法国总统的专访。他们认为「政治报」的评论完全可以被接受,这是在民主国家享有的言论自由,然而仍须澄清,该文所呈现的「评论」,并不能代表法国政府之立场,法国政府在远东外交及安全事务的立场上,特别是针对台湾海峡局势,无论是五年、十年走来皆保持著前后一致性,就是支持和平、稳定、法治及航行自由,这些从未改变。
台湾政大外交系主任卢业中周四(13日)接受本台访问,指出马克龙对台海议题作出不同表述,主要原因是在不同场合发言。他在中国发言时想要将法国及欧盟本身,于台海争端稍为拉开距离。但他在荷兰发言时又重提台海和平稳定,因为若符合中国所说的「一个中国原则」的话,恐怕不符合欧盟认知的国际现实。另一方面,在法国国内,马克龙强行通过养老金改革,法国八大工会和学生组织发起示威,反对马克龙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两年至六十四岁。卢业中认为,马克龙想要避免内外交迫。
卢业中说: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马克龙本身,因为在欧洲包括在法国内部,现在因为罢工引起的风潮,对马克龙来说应该都是属于政治上的挑战。所以我想他在欧盟的发言,应该是试图避免,他在那内交已受到批评,外交上如果又继续被质疑,恐怕对他的执政效能不是一件好事。
卢业中并说,要探讨马克龙作出不一致言论的根源。法国过去不管在冷战时期或结束以后也好,法国本身跟欧盟及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并不永远在同一条线上,他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马克龙说要有「战略自主性」,在法国立场上来说是没有错。而自主性的意思也不一定等于要与美国背道而驰,这会随国际大环境变化,而有调整。
卢业中续指,相信即使马克龙主张「战略自主性」,如果两岸真的开战,恐怕法国也必须要选择立场。即使法国与中国达成很多经济交易,但他不会悲观认定若台海发生战争法国一定不会介入,并指国家形塑利益的考虑面向很多,经济利益只是其中之一。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同日对本台指,马克龙访问中国后,可能会作出一些让两国关系友好的谈话,而且他认为法国长期而来,觉得自己是欧洲外交政策的领导者,所以不愿意被美国牵著鼻子走。对于欧盟现在让人觉得不一致、不团结,严震生认为欧盟本来在这件事上不一定要跟美国一致。
严震生说:外界或者说美国会觉得,你好像在美中之间要保持等距,他觉得这是不应该的,因为你欧盟是民主国家,应该站在美国这个民主阵营。可是欧盟也有他自己的商务利益,如果今天站在美国这一边,如果美国有对欧盟特别好,在经济、贸易方面,那他们可以接受吧。法国跟德国可能跟其他欧盟的小国在外交政策上面,会有一些不一样,但至少也是从欧洲的利益来出发。
至周四,台湾外交部对于马克龙公开表态支持维持台海现状事表示,「肯定法国政府重申支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立场」。
台湾将与法国等理念相近国际夥伴共同持续维护印太区域和平稳定,及全球自由民主发展与繁荣。
台湾外交部一度要求法国作出澄清,外交部长吴钊燮周二(11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访时表示「我们仍试图透过法国政府理解马克龙究竟说了甚么、意思是甚么?」。
英国前首相卓慧思周三在美国华盛顿出席活动时也发声批评马克龙示弱,她反对马克龙指台湾问题不涉及欧洲直接利益,强调欧洲必须竭尽所能,确保台湾在自我防卫上得到支援。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受访时并表示,「这个疯狂的世界快要爆炸,美国绝对没有发言权。我的朋友马克龙,已经去过了中国,奉承中国。」
欧美政界也批评马克龙,来自法国、瑞典、立陶宛等15个国家的30多位「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国会议员发联合声明,称对于马克龙的发言感到非常失望,强调马克龙的涉台言论不代表欧洲,并且说,如果北京进犯台湾,国际社会应该对中共做出敌对回应,声明中强调,台湾人民声音应该被尊重。
刚结束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上周五(7日)乘专机从北京南下广州时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报」(Politico)的访问,称欧洲国家必须「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避免因台湾议题被卷入美中冲突,不应在世界各地的议题都只配合其他国家的政策。
他并称,中国人执著于与美国的对抗,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作为欧洲人,关心的是整个欧洲的团结;而中国也关心它们的统一,从中国的角度看,台湾是其中的一部分。欧洲人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兴趣加快台湾问题的进程?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欧洲加入其中,会令紧张局势加剧。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2019年金钟警民冲突 5男被判刑最多28个月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大批示威者于7月1日在金钟一带集结,其后发生警民冲突,警方当时拘捕5人,他们之前承认「暴动罪」,区域法院判其中4人监禁26至28个月,而另一被告则被判入教导所。
涉案5名被告,包括黎姓男生(案发时17岁,现20岁)、陈姓男生(案发时17岁,现21岁)、另一陈姓男生(案发时17岁,现21岁)、黄家祈(案发时26岁,现30岁)及何宇轩(案发时25岁,现29岁),各人承认于2019年7月1日,于演艺道、分域码头街、龙汇道及龙合街一带参与「暴动」。
法官李庆年在判刑前,先后引述辩方为各被告的求情陈词,其中现年20岁的黎姓男生,案发时就读中学,称因「年少无知」、「受社交媒体影响而踌成大错」,并因本案法律程序及学业压力,于今年初患上抑郁症需持续服药,但被告不曾放弃,望日后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助人自助。
至于两名陈姓男生,其中一人在2019年开始关心时事,同受社交媒体影响而参与集会;他生于新加坡,案发后曾回家乡服兵役两年,现已有所成长,冀服刑后继续学业报答父母;另一人就因「不理解局势」而参与运动,表示现时已作「深切反省」。
至于馀下两名被告的求情理由,包括黄家祈自2013年起患精神病,并需照顾患危疾的母亲;何宇轩则已有悔意,重犯风险低,冀法庭尽量给予刑期扣减。辩方又指,5名被告及早认罪,愿为过错承担责任,除黄家祈曾向警方掷水樽,惟亦非致命物品,而其馀4人没有证据在案中有作暴力行为,仅留守现场壮大声势。
李官判刑时形容,本案为「一连串暴力事件的开端」,当日大部分示威者均戴上口罩、配有装备,「明显有备而来」,参与「暴动」人数最高峰时多达200至300人,亦波及演艺道与龙汇道交界,规模颇大,严重影响市民出入该区,对公众造成滋扰。惟本案不涉纵火、使用砖头及汽油弹等,亦没有证据有人受伤,认为本案的「暴动」规模及情节,属「中度严重」。
李官又指,多宗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的人士均为年轻人,当中本案被告,直言他们「虽怀着改变社会的理念,但以违法方式表达,害人害己」,并留意有不少参与者被煽动作出违法行为,表示涉案片段中,有一名带有通讯装备及穿军鞋的男子,曾带领现场人士,并将本案其中两名被告拉向前线,认为各被告对法律认识不深,不知即使没有作出暴力行为,但「蓄意到场鼓励暴动已属有罪」,且罪责非轻。
实际判刑方面,李官引述黎姓男生的医疗文件,指其精神健康值得关注,考虑他在案发时年仅17岁、家庭背景良好,而等候长达3年半才能判刑的延误折磨,而法庭早前索取教导所报告,在平衡案情及更生需要后,认为教导所是合理及相称判刑。
辩方早前曾建议其中一名陈姓男生适合判入劳教中心,惟李官指同类案件获判入劳教中心的被告多为14至15岁,被告不属此类,加上劳教中心刑期一般由半年至一年不等,并非相称判刑。
李官又认为,两名陈姓男生及何宇轩罪责相若,故以监禁3年6个月作量刑起点,而投掷水樽的黄家祈就以3年9个月监禁作量刑起点,考虑多个因素下,把各人刑期下调3个月,再给予认罪扣减,最后黄家祈被判囚28个月,其馀3人则被判囚26个月。
案情指,当日有人在网上呼吁群众集结,以中断案发日在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的升旗仪式,集结于早上约5时开始,历时约99分钟,当中分三个阶段,首阶段有数百名示威者在演艺道及龙汇道交界聚集,大叫口号及辱骂警方,部分人并把金属栏杆移除,再利用胶索将其绑成三角形以架置路障,其中有片段拍到何宇轩站在人群中与另一人交谈。
而在第二阶段,部分示威者把障碍物推向警方,警方随即推进,示威者曾多次向警方投掷鸡蛋、雨伞、水樽等物体,前排示威者亦以雨伞袭击警员,部分人就退至龙汇道及逃往龙和道再与警方对峙,而黄家祈在演艺道及龙汇道交界被制服,他被拍摄到曾向警方投掷水樽,及行向警方后接走另一示威者再一同撤退;片段另拍到黎姓被告当时在前线手持黄色雨伞指向警方。
至于最后一个阶段,是身在龙汇道的示威者续向警方投掷物件,包括散发刺激性气体的烟雾饼。警方展开驱散行动时先后制服黎姓男生、两名陈姓男生及何宇轩。
法官李庆年今在散庭前,特别提及本案原定本月17日判刑,考虑个别被告或需判入教导所,无法扣减已还柙的日数,因此他决定销假处理本案,最后更寄语各被告好好服毕刑期后,「去达成你哋自己人生规划嘅目标。」而各被告在散庭后,就向亲友道别。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47人案】两控方证人证供现分歧 法官质疑辩方提问「没有意义」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13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续审,控方第二证人赵家贤续接受辩方盘问。由于赵家贤与区诺轩就港岛区协调会议的日期及内容,在证供上有分歧,代表彭卓棋的大律师卢敏仪一度作出提问希望厘清,却引来法官陈庆伟和辩方讨论盘问方向,并质疑提问「没有意义」和「并不重要」,陈官更向问辩方:「难道你认为去到审讯结束,我们会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吗?」
审讯踏入第42日,代表被告杨雪盈的大律师张耀良盘问赵家贤;赵表示,自己仅出席过一次香港岛协调会议。但由于赵曾在主问阶段供称曾出席两次会议,代表被告彭卓棋的大律师卢敏仪于是问到,赵家贤可否确认自己是出席首次香港岛协调会议,或是第二次会议?同时展示民主动力总干事黎敬辉与赵的对话讯息,以协助赵记忆厘清问题。不过,赵家贤最后没有明确回答,而控方一度表示,指赵曾在主问阶段供称曾出席两次会议。
法官陈庆伟之后让赵家贤避席,并跟辩方讨论赵的证供及盘问方向,卢敏仪解释,因为根据区诺轩的证供,司马文在首次会议上反对运用否决权,跟赵家贤在证供上有分歧,而又曾确认自己仅出席过一次香港岛协调会议,故辩方希望厘清赵出席会议的情况。
法官陈庆伟关注卢敏仪提问背后的用意,以及有关提问没有意义,而卢就重申,不希望在陈词时引用混乱的证供,此时法官陈庆伟闻言即高声质疑「那有甚么问题?」并反问:「你认为这场审讯完结后,我们会知道一切真相吗?」指即使在陪审团审讯,法官亦会提醒陪审团仅决定控罪事宜,强调「到最后,我们无法断言我们已知道所有真相」。
赵家贤之后续作供,陈庆伟直接提问,赵最后确认在所有协调会议中,有听过司马文表明反对否决财政预算案。
此外,选择自行抗辩的刘伟聪亦作盘问,赵家贤同意「35+公民投票计划」原定在立法会官方选举后便正式完结。至于如有候选人被取消资格将如何跟进?赵表示有关部份,由戴耀廷和区诺轩负责,民主动力只是「服务提供者」。
赵之后在法官追问下,解释民动只负责公民投票部分,及在初选选举日后协助举办民调,推荐候选人出选官方选举,「民动角色就完」。
刘伟聪之后再问及初选选举按金问题,指收据写明按金会在立法会选举后退回。赵回应如立法会选举没延期,投票日应在9月中后,至于最迟应会否在首份财政预算案推出前才向参选人退还按金,赵就表示完全没有相关思考。
另外,代表被告杨雪盈的大律师张耀良盘问赵家贤,赵形容杨雪盈跟自己一样,「都系理性、温和、务实的性格」,又指对方关注艺术相关政策、社区文化及美学,深得居民欢心。
他表示,自己仅出席过一次香港岛协调会议,会后与杨在另一埸合曾讨论会议内容,两人亦提及戴耀廷又带出新想法,著赵先让戴表述,及指「选到入立法会后,议员都系自主行使个权力㗎嘛」。惟赵亦指,杨从未与他谈论过有关「35+计划」迫使特首下台及瘫痪政府等议题。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杜耀明评论】宣传即新闻、政治即专业:伍淑娟检察官移党媒之花接《立场》之木
政府检控网媒《立场新闻》,盘问证人26天,不外要证明《立场》有意煽动,但不论最后能否成功定罪,控方的盘问策略早已透露,当局目无新闻只有宣传,只计政治不谈专业,所谓新闻自由,只可用于宣传官方认为无害的讯息和观点。
检控官伍淑娟的盘问策略和意图简单不过,就是证明受访者及评论人的主张有煽动意图,而《立场》刊登有关的访问内容及评论文章,等于同意他们的想法,也就同样带有煽动意图,因此触犯了煽动罪。
伍淑娟的盘问不外假设,传媒只会刊登自己同意的观点,并且不论通过报道或文章,都是借别人的口来宣传自己的立场。她眼中的《立场》,只是办报人的喉舌,不是社会公器,提供公众所需的资讯及观点以服务公众,完全超出她的想像。这套宣传喉舌论,本源自一世纪前的苏联报刊理论,重点是权力就是真理、传媒功能就是宣扬真理,也就等于宣传掌权者的思想以至一切,以便官方垄断思想、打击异己。这套理论来自他方,其实也近在眼前,只要好好学习香港两份党报,伍检控官自然心领神会,党媒就是喉舌的硬道理,因为报章内举目都是党喜见乐闻的消息和声音,没有其他噪音。
不过,将党媒喉舌论的模式强加于民间的传媒,视之为办报者的宣传工具,未免过分褒奖又不分皂白,将《立场》与党媒等量齐观,同时也过分低贬,完全抹杀传媒可通过新闻报道及评论促进社会发展。例如控方指为煽动违法言行的六篇人物访问中,其中三位年青人,两位九七年才出生,他们的政治诉求和愿景虽然比主流民主派激进,但在反修例运动中迅速冒起,并赢得民主派初选,可见这些新生代政治人物有庞大的民众基础,绝非等闲之辈。因此访问不但有助明白他们的看法及个性,或者让他们发声而已,更可认识最新社会趋势,加强不同政治群体的互相理解,若能引发深入讨论,更有助促进社会寻求共识及和解。
另三篇访问流亡海外的三位政治人物,他们在2016年立法会选举当选,其中两位被取消资格,但不能抹煞三人确有其代表性。国安法实施后,三人流亡海外,相信都不会沉寂下来,因此通过访问他们海外有何抗争行动和计划,其他不详说了,单是支持者以至中港政府都有兴趣知道,已带有充份的新闻价值。
关键始终在于新闻价值。《立场》列明的三大原则,即言论自由、监察权力、及为小众无权者和边缘人士发声,正是从新闻的社会价值去定义新闻价值。除此之外,新闻价值多少也取决于能否帮助不同群体相互理解及建立共识、解决社会问题、探讨真相、促进个人发展等等。总言之,新闻机构不同政府新闻处,决定是否刊登一篇文章,可以出于不同的新闻价值考虑,不必同意发表的内容及观点,更不会把新闻报道当作宣传工具。
同样,传媒是否发表某篇新闻评论,也是取决于其新闻价值或社会价值,如能否发挥言论自由的作用,以切中时弊,引起关注,形成公众压力,监督权力机构。不论批评的是特区政府、国安法、警权、律政司还是法官,只要符合上述的价值要求就是好文章,传媒是否同意其观点,不是重点。
有常识的都知道,独立自主的新闻机构不是党媒,有其独特的社会使命,不从属于受访者或政党,受访者、从政者或评论人的观点当然不代表传媒,正如法院有其有独立的司法功能,不从属于作供人,因此《立场》总编辑锺沛权在法庭作供,供词内容也不等于法庭需要认同。
伍淑娟贵为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説她连这点常识也没有,怕且没有人相信。不过,法庭内她老是常假设《立场》是供「煽动者」做宣传喉舌的政治平台,
但却欠缺真凭实据,甚至连十七篇文章法律上是否属于煽动刊物,也没有首先确立,结果26天的盘问只有拿《立场》刊载的一大堆文字来做话题,对它努力实践传媒的不同社会职志,一概视而不见。
控方技止此矣,也许反映出今次检控的困难,因此唯有迎难而上,施展浑身解数,一面透出脑雾一样的迷离力量来模糊常识,一面超时盘问来证明一个不存在的事实,还同场加映错误翻译误导证人、充满猜想的提问、乱指惯常采访技巧是政治宣传技俩等等,大大加深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的认识,真是说好香港故事。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0.【文韬政论】习总书记的「大龙鳯」反令国际社会力挺台湾
不管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原因,抑或是不想看到的原因,台湾都成了全球的焦点。蔡英文总统出访「盟邦」时过境美国,并跟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高调会面,引来北京政府的强烈抗议。为了反制蔡总统以外访名义「倚美谋独」,北京先是策反在美国「后花园」的洪都拉斯政府宣布跟中华民国断交,后来又邀请马英九回乡祭祖。最令国际瞩目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中并发表「弃台论」。
根据中央社引述「Politico」的报道,马克龙认为,欧洲的大危机就是「被卷入不属于我们的危机之中,这将让我们无法建构战略自主」,面对欧洲在武器和能源上日益依赖美国的处境,他鼓吹欧洲战略自主,并应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他更强调「避免因台湾议题被卷入美中冲突之中」。这些言论当然是非常迎合习总书记的想法,不过,最为得罪美国的想法是马克龙指出欧洲应该减少「美元的治外法权」。美国政界人士万万没想到法国总统会背后插刀,附和中俄的全球去美元化大计,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是「不与美国为伍」的心态不断扩散。
马克龙这些作为及言论尽管招来各国的部分政要猛烈批评,但他之所以兵行险著跟他在国内因为养老金制度而弄得灰头土脸有关。藉著这次出访中国,他讨好了原为他政敌的不少右倾法国人——法国是法国,不能过份依赖美国;这样同时亦讨好了商界人士——对习总书记叩头为法国换来了大批订单,仅是中国购买160架民航机一项,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马克龙应该是相信他叩头的成果可以帮助他舒缓国内的政治压力。
与其说马克龙是要讨好右翼民族主义者,不如说他是国际现实主义者,但这样的「弃台论」无疑背离了他所属的追求普世价值之中间偏左路线。鼓吹放弃支持民主自由的台湾,让独裁中国肆意并吞,就等于是屈从现实主义而抛弃民主自由价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理由其实是跟中国准备侵台的理由相若——普京及相当多俄罗斯人都认为乌克兰是兄弟之邦,有著相同的祖先。
既然可以由于现实考量而放弃支持民主自由的台湾,为甚么不能放弃乌克兰?一个相信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的人是不应也不会采取这种双重标准,当然大部分西方政要都不会跟马克龙一样。跟马克龙同时访问中国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认为「台海安全至关重要,欧盟具明确利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现状,任一方均不应以武力或威胁方式改变台海安全现状,应透过对话解决可能冲突。」
马克龙的「弃台论」反而令国际更关心台湾,近日访台的加拿大跨党派国会议员对台湾表达明确支持,率团的国防委员会主席马凯直言「台湾的议题就是加拿大的议题,加拿大的议题也是台湾的议题」,力挺台湾到底。台湾驻法代表吴志中更表示目前法国舆论一面倒都在支持台湾,「台湾从来没有获得如此强大的曝光度与支持!」习总书记万万没有想到,很多事情在他刻意操弄下反而带来反效果,东部战区的解放军持续围台军演亦只会令国际社会一面倒挺台,为美国加大对台军售带来机会。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财经自由讲】北京企图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吸金 对不尊重市场的政府谈何容易
过去几年明显见到,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其背后目的是建构一个国际的人民币债市。由去年的债券通到将会推出的互换通,其实建立在中共的主观愿望。
核心问题是中共一直想建立这种一个货币,两个市场的操作,当中存在极多问题。例如所谓的互换通,一直迟迟不能推出,最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担心,互换通可能会引发更多制度风险。
最近另一宗事件,亦反映中共对财经市场的规管手段,仍然停留在粗暴干预的水平。今年3月15日,有两个债券报价平台忽然被中国银保监勒令停止运作,令债券交易员要在微信聊天室群组交换资讯,中国大陆的债券交易量亦一度暴跌六成。
归根究底,中共希望得到金融市场带来的各种好处,却不愿意负担相关的代价和风险。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很多时都是零和游戏;即是有人获利的同时,意味另一方承担了损失。专业的金融机构,就是透过制度内的不完美来赚取利润,而且往往将风险转嫁到央行和政府获利。这个根本的问题,也是中共为何一直无法建立出一个可以替代模式,挑战现时以美国为本位的国际金融秩序。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