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20日
1.【人才流失】香港金融和科技专才持续流失 将多年用心裁培人才拱手让予新加坡?
香港现时全球金融和科技专才争夺战中恐大幅落后新加坡。本台跟进发现,今年首季数以万计人才撤港,劳动人口跌幅再创40年来新高,境外输港的专才占流失人口比例仅1%,当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金融和IT界闹「人才荒」,就连多个金融监管机构高层辞任后逾1年未有继任人。不少香港流失的外资和人才则转投「竞敌」新加坡,而早已实施「病毒共存」的新加坡最新公布数字显示,今年首季金融和IT界人才持续增长强劲,当地更因应社会忧外来就业人数过多,特别调高签证门槛,专门接收中高层人才。有香港经济学者向本台分析,形容香港在「清零政策」下将花费心血培养的人才「拱手让人」,进一步动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形象。
港首季逾14万人净流出 劳动人口亦持续下跌
香港去年底第5波新冠疫情爆发,港府紧随北京坚持实施严格「清零政策」,今年首季疫情仍持续上升,数以万计人染疫,同时亦导致大批人撤港。根据港府数字,香港今年首季录得逾14万人净流出,人口逐年下跌至741万人。
同时,劳动人口亦持续下跌,今年1月至3月有379.9万人,按年下跌2.3%;最新今年3至5月再扩大跌至约374.5万人,香港劳动人口比例仅占约5成,按年跌
3.8%,该跌幅为1982年有纪录以来最大。现时较2018年6至8月最高峰时的劳动人口约400.5万人,流失了约25万人,亦重回到10年前的水平。
港金融和科技专才「人才荒」愈趋严重
在金融和科技专才方面,香港「人才荒」愈趋严重。就连香港金融监管机构最近亦反映人才流失严重,金管局2021年人才流失率达7%,按年升3至4%。金管局回覆本台指,数字是近年高位,当中较多是具科技背景的员工;而证监会的流失率亦达12%,按年升近7%;保监局流失率最为严重,达16%,按年升7%。
多个金融监管机构高层离职后逾1至2年,仍未有继任人,包括保监局前执行董事浦伟光及谭伟民自2020年6月离任的空缺;积金局前行政总监罗盛梅2021年6月离任后的空缺。另外,原为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的魏建新,自今年5月离职后的空缺职位,以及另一位执行董事、掌管企业融资部的何贤通,于去年8月离任后的空缺职位,至今仍悬空。
据香港最新统计处数字,今年首季,金融及保险业就业人数只有不足28万人,按年少7000人,至于资讯及通讯业有约13.2万人,按年少2800人。今年首季各行业的经理级按年少近1.7万人,而专业人员则按年升3900人。
业内人士:港各行业都出现「断层」问题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向本台称,不止金融、科技业,相信香港各行业都出现「断层」问题。
方保侨说:所有行业正发生的是,中、高层都有人走,只是中层走了,第二梯上来补中层位置,但刚毕业的人欠缺经验,未能补足第二层的人,中层之下的阶级出现断层。世代更替下,下层赶不及补位,尤是人手欠缺下。
方保侨认为,香港若「清零政策」未放宽,将大大减少香港面对新加坡的竞争力,「到香港强制检疫7天,新加坡、英国好多其他国家都不用,比你会点拣」?
新加坡人才增长持续强势
在去年中已实施「病毒共存」的新加坡,人才增长则持续强势。当局日前公布数字,今年首季总就业人数(不包括外佣)保持增长,增加
4.2万人,达到约343.9万人,当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非本地居民带动,有3.6万人。整体劳动人口比例较香港多,占约7成。随着职位空缺的增加和失业人数的相应下降,新加坡职位空缺与失业人口的比例,在经季节性调整后于2022年3月达到2.42,达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当局最新人力资源数据指,今年首季新加坡居民就业人数按年增长约4.7万人,集中在金融及保险业、资讯及通讯业等,该两行业分别按年增加4000人及3700人。当中本地居民就业人数增长更高于非居民就业人数增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最近亦指,新加坡现有3000多名公民是金融业高阶人员,在金融业担任高阶职务的公民人数比2016年增加逾80%,料随通关防疫措施进一步放宽,相信增长进一步扩大。
学者:大家的首选都不会是香港 而是新加坡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向本台分析指,情况反映香港近年的政局动荡和防疫限制,令香港「留人」和「吸人」的能力在短中期内都大打折扣,尤其对全球炙手可热的金融和科技人才,比较教育、生活成本、住屋质素,资讯流动、疫情下的出入限制,「大家的首选都不会是香港,自然会是新加坡」。
李兆波说:不论是最近移民盘、租盘和卖盘数字、出入境、强积金数字,是反映人才正在离开,若情况再下去,中、高层具有经验人士都走了,有活力的下层都会成为下一个梯队,影响香港的竞争力。变相是将多年辛辛苦苦培育的人才拱手让人,这是很不值的。
港多个输入海外人才计划未见成效
至于引入海外人才,要补足金融的和科技行业人才空缺,香港现时主要靠多个计划输入海外人才来港,包括「一般就业政策」、「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近年港府多次将有关计划配额加倍,但申请人数未能达标。整体人才输入数目也由2019年约6.7万人,大幅下降至去年约3.2万人,跌幅主要见于短期签证数目。
就上述计划,据香港入境处数字,香港今年首季仅1405人获批,占同期净流出人数仅1%。当中8成来自中国大陆,从事金融的和科技行业的人均下跌约2成。
新加坡为保海外人才质素 9月起提高签证门槛
但新加坡当局冀保持海外人才的质素,媲美本地最顶尖的三分之一白领员工,新加坡政府也宣布将从今年9月起提高签证门槛,将就业准证的收入下限从现有的4500坡元提高至5000坡元,金融服务业则从5000坡元调高至5500坡元,更针对雇主引入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简称COMPASS),分数达标者才能聘请海外就业签证持有者。
港外资和人才 持续转移至新加坡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外资和人才有大批流入新加坡迹象。据新加坡入境数字,今年首季,香港入境新加坡人数增逾1倍。新加坡美国学校和东陵信托学校等多个新加坡国际学校指,今年初来自香港的申请人数以倍计激增。随着新加坡逐步放宽防疫措施及边境限制,加上香港坚持实行「清零政策」,当地预料来自香港的白领人数将回升。
另自2019年以来,已有数十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或办事处从香港迁出。多家大企业,包括法国兴业银行盛传准备跟随花旗、摩根大通等,将部分高层从香港移至新加坡,并以星国作为亚洲总部的后备地点。
学者: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形象进一步动摇
李兆波认为,即使现时香港在最新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保持亚洲第一,但仍难阻形象受损。
李兆波说:因为始终大企业在选择香港作总部会带来宣传作用,如果集团走了,规模走了,当大家一想就想起新加坡或东京,会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有很大影响。相对国际化程度,我认为新加坡国际化现时比香港更高,而香港所谓的国际化只是中国内地占较多,一味靠拢中国,主要服务不是国际,予人形象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的国际城市」。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日前的发表202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受惠经济表现提升,带动香港排名,较去年上升2位至第5位,但亦未能追上首次挤入第3位的新加坡,主要受「商业效率」大跌所拖累,过去4年间由榜首连跌至第7位,当中「高教育、高技术的人才外流不影响竞争力」评分的全球排名由22位降至35位,「企业优先吸引和保留人才」则由15位急泻至34位,「外来高技术劳动力」评分由16位跌至33位;去年排名第1的「金融技术」评分也跌至第9位。相反,新加坡有关项目表现均有改善。
猎头公司华德士表示,愿意来香港的只有跨国公司非常高阶的管理层,或者是没有家庭的年轻人,认为香港「金融服务人才库肯定会越来越小」,选择放弃香港转投新加坡的人会愈来愈多。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芬兰再斩中共渗透之手 赫尔辛基大学关闭孔子学院
瑞典、丹麦等多个国家相继续关闭孔子学院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也拒绝中方续约请求。当地公民记者指孔子学院是中国大使馆重点项目,芬兰民众已经意识到其为中共在海外的喉舌和渗透工具。
上周六(18日),芬兰广播公司(YLE)报道,赫尔辛基大学拒绝中方续约请求,决定关闭孔子学院。
该大学副校长汉娜·斯内尔曼透露,中国政府与该大学合办孔子学院的合同将于明年1月到期,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就续约事宜与他们联络,中方希望继续资助该项目。
斯内尔曼解释说:他们问我们是否会考虑就延续项目进行谈判,但我们说不会。
斯内尔曼表示,该校会继续加强汉语教学,但是会自主主导并提供中文课程。该校已经用聘两名教师来完成这项工作。
赫尔辛基孔子学院起于2007年,该项目已经运作15年。协议要求赫尔辛基大学选择并支付院长的工资,而中国政府将任命一名副院长和三名语言教师并承担费用。
芬兰广播公司获得的信息显示,赫尔辛基大学认为副院长的角色「缺乏学术性」,而与中国大使馆的关系过于密切。
德国青年学者穆达伟此前向多所德国大学致信,要求它们公开与中方合作孔子学院的合约内容、澄清合约如何被批准达成,并解释如何排除中共对教学内容的影响,并最终取消该合作。
穆达伟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当西方大学收到中国当局的资助后,大学和教授会自我审查,中方也会限制公共议题讨论范围,西方大学成为「孔子学院中共大外宣」背书的角色。
穆达伟说:西方大学收到中方的资助,这个就是威胁学术自由。它们拿到中方的钱,会导致大学和教授的自我审查;并且也会影响到在一些学术活动能讨论的课题的范围;而且西方大学和孔子学院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常化这些孔子学院,普通公众会觉得这个学院就是大学的一部分,并不会意识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个机构,所以我支持所有的决定不继续做这个合作的大学。
穆达伟也透露,德国早前总共有19所孔子学院,虽然一些大学不再与中方续约,但目前仍然有10所以上继续在推进这个项目,这非常令人担忧。
旅居芬兰的公民记者、民主人士李方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早在2020年,他曾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起底与孔子学院关联的机构和中共代理人的关系。他指出,芬兰的孔子学院是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重点项目。而芬兰政府和民众已经意识到孔子学院是中共在海外的喉舌。
李方说:芬兰孔子学院是中国大使馆的一个重点项目,使用国家经费养了一帮子老师。芬兰政府和民间一直在怀疑这个孔子学院的功能,认为它是中共文化渗透、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工具,芬兰广播电台2020年调查过孔子学院,同时还调查过中国的一个和平统一促进会,跟这个孔子学院也是有关系的,它们在芬兰这个社会起到替中共做喉舌的作用,就是芬兰人他们对中共的渗透认识得都是很清楚。
李方也表示,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官方到民间普遍对普京的支持更加令芬兰人警觉。但西方政府在对中共抵制措施方面还落后于民众的认识。因此李方呼吁政府对孔子学院推出阻击政策。
李方说:乌克兰战争,中共是跟俄罗斯站在一块儿,反对普世价值的,芬兰人对中国会更加看得清楚。西方国家民间对中共其实是警惕的,但是希望西方国家政府层面对中共能够有具体的防范措施,孔子学院这种东西不能让它在西方渗透,不能让它在西方存在。
中国驻赫尔辛基大使馆未回应本台置评请求。
对外宣称研究和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孔子学院,一直被认为是北京输出软实力的一部分,孔子学院已经出现在全球约500所大学校园中。
中国政府任命的孔子学院工作人员被质疑为中国做大外宣,试图重塑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两年前,芬兰广播公司调查节目「聚光灯」(Spotlight)的一份报告发现,赫尔辛基的孔子学院试图让公众对中共敏感话题的讨论,例如西藏问题。
去年10月,「德国书业周刊」也曝光,德国皮柏出版社拟于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孔子学院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习近平——全球最有权力的人》一书研讨会被取消。
芬兰并不是唯一一个决定退出「孔子学院网络」的国家。近年来,数十所西方大学因怀疑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宣传机器的一个分支而关闭孔子学院。瑞典和丹麦也关闭了孔子学院。
德国教育部长施塔克·瓦青格上周四(16日)接受德国《商报》访问时表示,民主国家应予独裁中国保持更远距离、拒绝中国对教学和学术的影响。她认为德国大学校长不应该接受孔子学院,因为这些机构是由北京出资,在政治上被中共当局所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中共出台规则禁领导家人经商 分析指属旧酒新瓶难收成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文件,对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作出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文件要求领导干部每年填报家人经商情况。违反者将被免职。但有分析指出,中国高层过去曾经出台过类似政策,但司法不能独立,没有舆论监督、没有选票监督,这种所谓「反腐」总是有限度的。
据新华社周日(19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党委及其人事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
《规定》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子女的配偶经商办企业,分别提出了禁止从业要求。其主要针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厅局级」及相当职务层次以上领导干部。所谓经商办企业是指投资开办企业、担任私企或外企等高级职务、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及从业、从事有偿社会仲介和法律服务等行为。
对于官方这项禁令,北京独立学者查建国表示,中国高层过去曾经出台过类似政策,但是未见具体实施,此次中办提出的上述规定,更加具体。
查建国说:现在提严禁领导干部的家属经商,而且要规范他们的经商。他有两个好处,一是对以前干部家属经商的企业,现在不用一刀切的方法将其全部砍掉,二是对以后经商的不是这样严格的一刀切,而是规范,这样就容易操作,也是表明反腐要继续进行。
查建国举例,如果交通部的高官配偶、子女就不能在与交通企业、施工项目中出任要职,如果是地方政府高官,其家属就不能在当地办企业、承包工程。不过他认为这仍然无法堵塞贪腐漏洞。
查建国说:但这个还是人治的方法,真正的方法还是要落实在法律层面,舆论、群众的监督。当你司法不能独立,没有舆论监督、没有选票监督,这种反腐总是有限度的。
网民批评上世纪的反贪规定再现
面对高官家属经商,中共高层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尉健行在任期间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并且对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审批权,或者施加职务上的重要影响,为其配偶、子女在其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经商办企业谋取非法利益,提出「禁止从业」的政策规定。但是这些政策停留在口头上。
微博网民李先生对本台表示,这些规定只是在骗民众,没有实际意义。
李先生说:一点用途都没有,都是骗人的事情。老大的姐姐、姐夫都在经商,巴拿马文件说得很清楚,他自己把自己搞得好像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多么清廉,只有彻底改变这个制度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对本台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任内提出依法治国,禁止军队经商,作为其政绩宣传,但高官家属经商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他说关键问题在于体制。
张建平说:还得要从体制上来解决,关于财产公示制度才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官员财产纳税人可查询的公示制度。如果说党能管好党就像一个大脑控制左右手,你说左手盗窃,右手是无辜的,右手能对左手进行监督吗?
禁领导干部配偶或子女经商办企业 将进行随机抽查
网民高先生对此表示,33年前在北京爆发的八九学潮,起源就是学生打出“打倒官倒”的横幅,现在这些措施,很少能让人相信是真。
高先生说:33年前的学生运动就为这个事,让全世界仰慕。此前也专门发过文,现在又发文,那么三十多年来,这件事怎么说⋯⋯那不是有点无聊。
《规定》提出,对领导干部报告的经商情况,要进行随机抽查和重点查核。发现有关情况违反禁业规定者,责令领导干部作出说明,由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退出经商办企业,或由领导干部本人退出现职、接受职务调整,并视情况给予领导干部相应处理、处分。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中国社会】网民投诉:中国农业银行限制每天1000元额度
近日河南四间村镇银行传出「爆煲」的消息,存户无法取现或转账,但就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最近也有存户在提款时,突被告知每日提款额度为1000元人民币;存户对此感到不满,更当场和职员理论对质。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在推特发布短片,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在未有事前告存户的情况之下,突然限制每天1000元额度。
该短片可见,一名存户在中国农业银行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一间分行内,跟银行职员对质。
存户:哪条法律规定你要禁止我一天才(提取)一千块钱?一千块干什么用啊?
银行职员:不是我规定,是系统自动设置的。
也有网民反映,北京的银行,普遍地实行「每天5000元人民币」的转账额度。
对于中国大陆银行传出降低每日提款额度的消息,有网民评论说:「这轮萎缩、压缩,可想而知」,「割韭菜上了一个新高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时机敏感】北戴河禁特斯拉电动车进入两个月
路透社周一(20日)报道,特斯拉汽车将从7月1日起至少两个月内被禁止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北戴河,外传中共领导人每年均会召开北戴河会议,讨论国家大政方针。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戴河交警大队官员没有向路透社提供此举的原因,但表示这涉及「国家事务」。该官员说,很快就会有一个公告。
在北戴河当局做出这一决定的几周前,特斯拉汽车也被禁止在中部城市成都的一些道路上行驶,当时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该市。
特斯拉公司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北戴河是北京东部的一个海滨度假胜地,传统上是中国高级领导人夏季会议的地点,他们在这里闭门讨论人事调动和政策想法。中国通常不会正式宣布会议的日期。由于今年秋季即将举行中共二十大,领导层将会换届,外界盛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寻求连任,因此时机更加敏感。
成都对特斯拉汽车的限制没有正式宣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特斯拉汽车被警察带离某些区域的视频后,才被曝光。
路透社当时援引看到该指令的消息来源报道,去年,中国军方禁止特斯拉汽车进入其建筑群,理由是对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头的安全担忧。
特斯拉老板马斯克(Elon
Musk)当时说,特斯拉汽车没有在中国或其他地方进行间谍活动,如果这样做,公司将被关闭。几个月后,特斯拉表示,其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储存在中国。
汽车制造商已经越来越多地在汽车上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以拍摄汽车周围的图像。控制这些图像的使用方式以及它们的发送和存储地点,是该行业和世界各地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
特斯拉汽车有几个外部摄像头,以协助司机停车、改变车道和其他功能。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美中脱钩】美国《两党创新法案》新条款或审查对海外投资 确保供应链不受中国等影响
近日,美国参众两院的7位议员发表了一份声明,披露了《两党创新法案》(Bipartisan Innovation
Act)的一个新条款,管制美国对海外投资,确保美国供应链「不受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如果这些条款得以实施,估计多达43%的美企对中投资将被审查,令美中脱钩的忧虑再起。
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将建立一个由贸易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机构组成的跨部门委员会,亦即「国家关键能力委员会」(Committee on National
Critical Capabilities);负责审查涉及晶片、AI、航空航天、机器人、能源、医疗、电子通讯、国防等领域的投资。
如果这些领域的对外投资,让美国供应链受制于例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委员会便会对相关投资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可向总统提出建议,实施暂停或禁止相关投资的法令。
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在美国国会层面酝酿的主要对华政策方案。去年6月,参议院通过了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法案之一」;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版本涉及投资金额甚至更大。
《两党创新法案》便是参议院和众议院协商下的最终版本,稍后需送交拜登签署后,方能生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美方不断强化不合理的投资审查,给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正常经贸投资合作制造困难和障碍,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贸易规则,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军情动态】中国称成功进行反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据中国国防部称,中国在周日(19日)晚上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弹道导弹试验。 CNN引述中国国防部的声明指,这是一枚在中国境内测试的陆基中段导弹。
据国营《环球时报》报道,这标志着中国对陆基反弹道导弹的第六次已知测试。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此类试验,通常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中国国防部声称,这次测试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据中共党媒报道,在周日之前,中国上一次发射反弹道导弹试验是在2021年2月。反弹道导弹系统是为了保护一个国家免受潜在的攻击,通过使用投射物拦截来袭的导弹,包括洲际弹道导弹(ICBM)。一些分析家将其比喻为用另一颗子弹击落一颗子弹。
在这次试验之际,印太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朝鲜最近进行了一系列导弹试验,包括短程弹道导弹和一枚假定的洲际弹道导弹。韩国和美国官员还警告说,朝鲜核试验场的新活动表明该国随时可能进行核试验,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第一次。
5月上任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誓要对朝鲜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并暗示他将寻求安装第二个反弹道导弹系统。
2016年,当韩国宣布它将部署美国建造的萨德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时,引发了与中国长达一年的外交争执,中国认为导弹防御系统将危及其国家安全。
THAAD旨在击落短程、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被美国军队用来保护关岛和夏威夷等地的部队。
5月早些时候,中国批评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称其对国际军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创下纪录】中国5月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飙升55% 超沙特供应量
2022年5月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去年同期猛增55%,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最大的供应国。莫斯科因入侵乌克兰而受到制裁,炼油商提供折扣务求套现。
路透社引述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指出,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包括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泵送的石油和来自俄罗斯欧洲和远东港口的海运石油,总计接近842万吨。
这大约相当于每日198万桶,比4月份的每日159万桶增加了四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包括国有炼油巨头中石化和国营振华石油在内的中国企业加大了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力度,在西方石油巨头和贸易公司因制裁而撤资后,大幅折扣成为增加进口石油的诱因。
沙特是第二大供应国,5月份的产量为782万吨,或每日184万桶,同比增长9%。这比4月份的每日217万桶有所下降。俄罗斯在相隔19个月后夺回了榜首位置。
周一(20日)公布的海关数据还显示,中国上个月进口了26万吨伊朗原油,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进口的第三批伊朗石油。
虽然美国对伊朗进行了制裁,但中国一直在购买伊朗石油,通常是冒充其他国家的供应。进口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7%。
中国5月份的整体原油进口量从一年前的低基数上升了近12%,达到每日1080万桶,而2021年的平均水平为每日1030万桶。
海关报告称从委内瑞拉的进口量为零。自2019年底以来,国有石油公司一直回避购买委内瑞拉石油,因为担心落入美国的次级制裁。
从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为220万吨,与4月份相比保持稳定,但比去年同期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过去两年马来西亚经常被用作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的转运点。
从巴西的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为220万吨,因为巴西石油较伊朗和俄罗斯石油昂贵。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柯文哲倡建大桥连金门厦门 绿营立委:无异于引解放军入关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提出,兴建连接金门和厦门大桥缓和两岸关系。民进党认为是柯文哲参选总统的起手式,政见要实现有相当难度。也有绿营立委将他比作吴三桂,兴建大桥最后引解放军「入关」。柯文哲周一(20日)解释指,兴建金厦大桥目的是解决当地经济、交通和医疗问题,而且是延伸蔡英文担任陆委会主委时的政策。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周日(19日)主持金门县党部开幕仪式时提出,兴建连接金门和厦门大桥,可以改善目前两岸关系。
柯文哲说:金门是解决两岸纷争的一个很好的示范地点,两岸关系那么紧张,你要一个缓冲所以我主张盖跨海大桥,就是厦门机场直接接金门。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周一回应表示,这些政见看起来比较像是柯文哲个人,迈向2024年总统大选的起手式。
郑运鹏说:所以他的金厦大桥,是他通往选举的政治大桥,是不是可行,我们就姑且不论它是否会造成国安,或者解放军入侵的疑虑。而是说在政治上做这个承诺、做这个政见你的目的是什么?我猜是为了选举而已,为了选举可能哗众取宠。要做一个跨海大桥并不是那么容易,包含大金(门)跟小金(门)中间的跨海大桥,其实也争议了很久后来才进行的,你要金门跨到厦门,工程更不容易。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副干事长林静仪认为,金门民众的需求,或者是对中国对台湾的交通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
林静仪说: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资料,包含中国那边也对于跟金门之间的交通,是不是用金厦大桥等等也做了一些规划。在2019年底金门县政府自己也做了相关的新闻稿或讨论。不过,2019年10月做了这个讨论,后来2019年12月就发生Covid的疫情一直到现在。过了这段期间,未来是不是所谓金门跟中国之间的「小三通」政策会有所调整等等,我想都是后疫情之后会重新来思考的。
金门选区国民党籍立委陈玉珍,在回应传媒询问时表示,从经济角度金门人支持兴建大桥。
陈玉珍说:主张说要建金厦大桥,事实上这也是我们金门人的盼望,事实上对金门的不管是经济发展、客流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是支持的。
对于提议兴建金厦大桥,被批评为政治和选举考量,柯文哲周一表示,他的提议除了能改善两岸关系之外,还能帮助金门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
柯文哲说:我说纯粹从经济上考量,当然做个金厦大桥对金门是好的,但是今天有很多人拿政治议题来讨论。你们都忘记「小三通」是谁做的?当今的总统蔡英文在当陆委会主委的时候做的。现在讲穿了金厦大桥就是使目前的「小三通」运作更有效率而已,那些民进党的徒子徒孙怎么反对他们的总统当年订的、她还引以为傲的政策。你说(金厦大桥)方便解放军进攻,你怎么不说方便我们国军反攻大陆?奇怪,怎么没有志气。
柯文哲解释,金门目前面临除了交通和医疗问题之外,还有水、电、瓦斯等经济难题。目前台湾电力公司,一年要补贴20亿新台币(6700万美元)费用运送燃油到金门发电,成本相当高,如果从厦门接电过来,一度电就便宜百分之75。
柯文哲指,建大桥纯粹是水、电、瓦斯、交通等方面的经济合作,让金门的社会营运成本降低。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太古港铁站堵路非法集结3男受审 带队督察凭听声估计有人向警盾射钢珠
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有示威者在2019年8月11日于香港岛太古港铁站外集结,警方一度在扶手电梯口近距离发射胡椒球弹。
5名男子被控当晚在太古站出口附近非法集结,其中3男不认罪,周一(20日)在东区法院受审。当时驻机动部队的督察供称,他当晚在鲗鱼涌站见上百名示威者在闸内,期间听到「啪啪」声,相信有人把钢珠射向警察防暴盾;其后他接报前往西湾河警署,途中再次遇上该百名示威者堵路,并称听到「嘭」一声,认为向警车掷物,遂下车拘捕示威者。
控辩双方承认事实透露,当晚3名被告在港铁太古站外被捕,3人当时身穿黑衣,携有头盔、防毒面罩、行山杖和雨伞等物。
带队督察:人群中有「啪啪」声传来 估计有人用钢珠射中警察防暴盾
控方传召案发时驻机动部队的督察曾俊镐出庭,他供称案发当晚约10时许,他带队到港铁鲗鱼涌站支援同袍,当时港铁站闸内有上百名示威者,他们大部分人身穿黑衣,多人叫嚣,当中有戴头盔的女子手持英国国旗、有人手持铁棍;其中有人用雷射笔照向警方防线,亦有人用站内消防喉向警方喷水。曾又指,他听到人群中有「啪啪」声传来,估计有人用钢珠射中警察防暴盾。约10时半示威者向月台方向后退,曾亦按指示转往西湾河警署。
曾指出,他乘坐的警车驶往西湾河警署途中,接报得悉早前那班人正前往太古方向,当驶至港铁太古站外一带时,他看见该些人正在堵路,期间有人叫「黑警」等口号,突然警车右边传来「嘭」一声巨响,曾称相信是有人把物品掷向警车。
带队督察:车右侧发现两个1厘米凹痕 相信与早前「嘭」声响有关
故其队伍在近太古站C出口外立即下车展开拘捕行动,期间有人用灭火筒向他喷烟,众人逃跑,有约40人留在站外掟铁棍和雨伞,其队员拘捕多人。曾供称,他事后着警车车长检视警车车身,于车右侧发现两个1厘米凹痕,相信与早前「嘭」声响有关,惟他承认他并没有亲自检视警车。
受审的3名被告依次为报称无业的谢天豪(24岁)、理发师何恩杰(20岁)及学生孟子锋(22岁)。控罪指,3人于2019年8月11日在西湾河康山道近港铁太古站C出口,参与非法集结,案件周二(21日)续审。案中其中两名被告陈启康(32岁)及程耀鞍(35岁)认罪,早前已被判囚半年。
案件编号:ESCC1789/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财经拆局】李班子与竞争力排名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司局长新班子获正式任命,「我选择的官员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来的」,颇有此地无银意味。从李家超的新班子组成可以看出,虽然北京会考虑李家超用人的意向,但最终的人选,仍要视乎能否执行北京的治港方针,而由财金官员基本上是陈茂波班底,反映中央有制衡权力的部署。
对于新班子组成,坊间有不同解读,不过有经济报章大字标题,标榜李班子的所谓三大特色:
1. 六个外来局长,热厨房「降温」。
2. 信任AO专业职系,作风务实。
3. 熟悉内地情况,良好联系。
这个「曲变直」说法,恕我不能认同。
整个新班子中,外来局长多达六人,但不要忘记,所谓外来局长有三人是来自立法会建制阵营,根本早在热厨房内,真正来自商界只有现任「大湾区航空」行政总裁丘应桦。早已有消息指出,商界不愿意加入新班子,是担心日后被制裁,这个代价太大了。
至于所谓新班子当中2名副司长、4名局长,都是政务官出身,是反驳了北京不再信任政务官的说法。
承上所说,外面无人肯入「热厨房」,没有选择下只有内部「拣卒」,而且由AO升任的几个政策局,都是争议较少的部门,如劳工、发展及房屋、环境及公务员事务。与其说是反驳不信任AO,更适当说法应是无兵可用,「边个得闲边个做」。根据现届政府,这些职位被制裁的机会也低。
至于说到熟悉内地情况,其实只是指两位外来局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孙东,来了香港廿多年,广东话一直不学,现在却被标榜是首位获邀加入问责班子的「新香港人」,这个亦是我最担心,观乎新立法会内有不少这类「新香港人」,建制阵营不断放大他们与内地联系的优势,却无视连基本香港民情都一无所知。孙东获委任,反映中央「留岛不留人」的心态,恐怕新一代本土香港人,根本不是在一个Level
Playing Field内竞争。至于卢宠茂,他街知巷闻的一句:「与病毒共存,等于共赴黄泉」已显示他政治立场早已凌驾专业。
大家对李班子的质素大概心中有数,今篇只集中评论财金班子。
三位司长中,现届只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留任,其副手则由现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升任;至于接替黄伟纶,是现任发展局常秘宁汉豪,房屋局局长则由建筑署署长何永贤接管。同时许正宇亦将留任财库局局长。
与整体班子组成不同,可以一眼看出,新一届财金官员任命,基本上陈茂波仍有一定话事权,亦反映出北京信任陈茂波的班底,甚至某程度上,是形成了一股内部可以制衡李家超的势力。一如当年曾俊华制衡梁振英一样。
这个部署早有先兆:总理李克强当日在北京向李家超颁发委任状时,表明希望新一届香港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李克强更向李家超提出具体任务:特区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
由此可见,中央对新一届政府,特别是财金官员如何提升金融、贸易及航运功能,还是相当上心,因此提升香港在国际竞争力排名,就是当务之急。
过往处理财经新闻时,我对于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一向较为重视,比起其他电视台花更多气力跟进,原因是竞争力排名反映的,不单是一个地区的高与低,更重要是能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指标。
我理解政府内部对两个竞争力排名特别上心:一个是「传统基金会」创立的经济自由指数排名,另一个就是由「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自从两年前「传统基金会」将香港「除名」,政府内部曾向「传统基金会」反映不满,但当然无补于事;至于「洛桑报告」去年亦一度将香港降级,由第五位降至第七位,亦一度引起政府内部有相当意见。
不过「洛桑」上周发布2022年的排名报告,可以说为陈茂波挽回一点面子:根据报告排名,香港重回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五位,主要源于「经济表现」分类指标,从第30位升至第15位,以及国际投资细项表现从第七位升至第三位,都是令香港排名回升的原因。
但「洛桑」亦指出,香港在教育方面得分则下降;而在控制疫情和提振经济、捕捉内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创新科技、解决土地等方面亦面临重重挑战。
当中政府效率排名,则从全球第一位跌落第二位,营商效率亦由第三位跌至第七位,反映的是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步流失。
更迫在眉睫是过去两年半的反修例运动以来,本港净移出人口多达32万人,今年首季叠加疫情的防控限制,令净移出人数增至14万人,当中不少移出的人口更是专业人士:香港总商会调查显示,移民最多是工程和技术,占28%,其次是财务和会计、资讯科技,分别有21%。
而根据英国内政部调查,移英港人69%持有学位或更高以上学历;在职业背景方面,最多人是专业人士,有39%,其次是副专业人士,有26%;其余为经理、董事或高级官员。
两个调查均反映,移民已影响香港竞争力,连进入最后倒数期的林郑月娥早前亦承认,香港出现人材流失、机构及企业高管离港是不争事实。但面对这个事实,她竟然可以说,对香港的未来乐观,香港的优势不易被取代,原因是北京对港的支持很大……
这个亦是建制派经常挂在口边,说服外界(其实是自己),尽管有再多香港人材离开,只要有中央的政策支持,没有什么好担心,未来香港仍然有优势。
但事实是这样吗?
近年所谓的利港政策,例如互联互通、理财通、债券通,这些政策其实更多是向内地倾斜,反而是吸收资金填补内地缺口。至于融入大湾区建设,在疫情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重启,一条港珠澳大桥加一个高铁站,早已废弃多时,恐变成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大白象工程。
何况请他们看看现在的上海,应该比香港更「亲生仔」吧?但一旦涉及政治任务,特别是习近平个人提倡的「动态清零」政策,中国唯一的金融中心一样可以牺牲。
香港?不要太看重自己。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