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3日
1.港警接逾1.4万反恐举报讯息 评论:以「反恐」为名施全民监控
香港警方去年6月成立「反恐」举报热线,最新公布共接获超过14,500条举报讯息,有市民举报后更获发赏金。评论认为,警方向举报人士发放赏金的做法荒谬,质疑当局是以「反恐」为名,对香港进行全民监控、政治清洗。
香港警务处刊物《警声》周三(22日)出版最新一期,提及「反恐举报热线」自去年6月推出,以推广「全民反恐、见疑即报」,截至本月12日,已接获逾14,500条讯息。当中不少内容有助调查涉恐涉暴事件,部分举报经转介后更成功协助侦破案件及拘捕涉案人士。
文章指,其中有1名职业司机的举报,协助警方拘捕2名涉及炸弹吓诈案件的人士,专责组在严格审批后,于3月向该司机发放赏金。
文章又称,警方目前正调查多宗有可能符合赏金发放原则的举报,当完成法庭程序后,专责组会积极检视有关个案并考虑向举报人发放赏金。而专责组收到的举报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居民发现可疑物、员工在公司社交平台专页发现恐吓留言等。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及珠海学院教授有关「恐怖主义」议题的课程。他周四(23日)接受本台访问指,警方接获报举线索的数量并没有意义,因为一般市民并不了解「恐怖主义」,「见疑即报」亦没有需要,警方接获逾万条举报热线,却只向个别人士发赏金,代表其他举报讯息绝大部分都是虚假,当局只是鼓励市民举报;而警方向举报人士发放赏金的做法荒谬,质疑是以「反恐」为名,进行全民监控、政治清洗。
侍建宇说:这个事情其实是很荒谬的,香港警察过去几十年被称为是非常专业的警察,甚至在亚洲都有很好的表率,现在坠落成这个样子。这个基本上就是全民监控的作为,他以恐怖主义威胁为名,叫所有的人监视所有的人,跟北京那种「朝阳大妈」,人盯人的做法完全没有甚么两样。警察怎么可以鼓励?让大家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那种恐惧是莫须有的。
侍建宇指出,按一般情况,在未经过司法程序前不能将疑犯定罪,当局应针对特定的嫌疑犯来进行悬赏,但在没有对象或组织的情况下,却以「恐怖主义」之名来对举报人士发奖金,做法不伦不类。他亦忧虑日后香港街头会装满监视器。
外界关注,到底香港受恐袭的危险程度有多高?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早前表示,目前香港受恐袭的威胁评估为「中等」,代表虽然有受袭的可能性,但没有具体情报显示香港可能成为袭击目标。
侍建宇指出,到目前为止,港警对「反恐」、「恐怖主义」未有明确资料,令人有所质疑。但中共及港府就将香港2019年「反送中」运动定性为「恐怖主义」,尤其是将2021年铜锣湾7.1刺警案,定义为「孤狼式」恐怖袭击。
侍建宇说:到了现在,经过3年疫情后,有这样(中等)的定义,我觉得是很令人质疑的,我也不知道香港警察是怎么样定义「中等」,恐怖的威胁是在哪里?那些人在进行甚么活动?有可能进行甚么样的攻击?并没有公布任何资料。(恐怖主义定义)没有模糊,只是他不能讲清楚而已,他讲清楚的话就会把事情重新导入到原来的政治主张,就是为甚么有2019年反送中运动,他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所以用「恐怖主义」的藉口去处罚所有有这样背景的人。
香港立法会2018年文件显示,港府于2018至2019年度,额外投放2.65亿港元加强反恐工作,包括成立新的跨部门反恐专责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警务处2023/24年度预计人手编制38,265人,新财政年度预算开支268亿港元,再创新高,在警方四大网领开支中,最多是「维持社会治安」预算,占129亿元;其次为「行动单位的工作」预算57.7亿元,以调派曾接受内部保安、人群管理及反恐技巧训练的警务人员,在重大保安事故及公众活动中维持公共秩序和确保公众安全。
「跨部门反恐专责组」将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5周年。资料显示,专责组旨在加强香港整体「反恐」能力,成员来自6大纪律部队,即警务处、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惩教署、消防处及政府飞行服务队。
专责组负责向保安局局长提供反恐相关事宜的建议,而日常运作则由警务处副处长(行动)负责监督。专责组日常工作可分为四大范畴,分别为情报收集及分析、策略性研究、反恐意识培训及演练、公众教育及宣传。
针对「反恐」,保安局曾指出,全球恐怖活动形势复杂多变,加上「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持续,政府各部门及相关机构,尤其是与反恐工作相关的队伍,将重点强化及完善反恐策略、部署和行动计划等,务求提高香港整体的反恐应对能力。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秋后算帐】港国安拘多名职工盟骨干 评论:打压海内外异见声音
香港国安两周内拘捕和带走多名前「职工盟」骨干成员,更以《国安法》限制相关人士对外披露助查情况。在海外的港人倡议者指出,连串行动反映已解散团体,只要有成员在海外继续倡议,其他留港人士都会成为针对目标。评论相信,中共以「拔草焦土」和无休止拘捕等方式,打压在海外和在港的异见声音。
香港警方国安处在本月初,以涉嫌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在监狱外拘捕已解散的香港著名工会职工盟前总干事邓燕娥后,周三(22日)再采取行动,带走职工盟多名前骨干成员。综合多家港媒的报道,国安连续2天带走最少6名前职工盟成员,要求他们协助调查,包括前主席黄乃元、前副主席邓建华和前干事杜振豪等。
但国安处未解释行动的目的和理据,称不会评论个别个案的情况;又说,是按实际情况依法处理。
邓建华周三在Facebook发帖,表示人已安全,但基于《港区国安法》第63条,配合办案的有关机构、组织和个人,应当对案件有关情况予以保密的限制,只能以「无可奉告」回应外界的关注。
根据香港警方公开的资料,从3月开始,香港国安最少采取6次行动,其中5次被拘捕和带走的人士,均是在《国安法》生效前,已在港活跃的政治和公民团体骨干成员,情况备受海外港人关注,特别是移居海外,继续从事香港事务倡议的人士。
已移居海外的「香港众志」前副主席郑家朗对本台表示,近期针对职工盟的行动,显示香港政治团体在已解散后,留在香港的旧成员,继续被当局视为针对和打压的目标。
郑家朗说:《国安法》如同一把大刀,最恐怖的情况是很多人都可能被纳入拘捕的范围中,例如过往很多政党的人或组织的工作者,即使团体已解散,能保障部分人的安全,但政府也可以用其他因素进行拘捕,使仍在港的人士要活在恐惧和自我审查当中。
郑家朗表示,拘捕、骚扰身边人或前合作夥伴,以约束在海外反政府人士的言行,是中国惯用针对异见人士的手法。从拘捕邓燕娥,以及撤销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保释等情况可见,港府打击的目标,是曾对香港有影响力的人士,再把他们与其他的海外活动扣连。
郑家朗说:政府是针对有能力发起campaign(活动)的人,包括政治和工会的组织者,所以《国安法》是同时牵制著在海外的港人。很坦白地说,在海外有很多人以往都曾在港参与组织,即使我们已没有与香港的人联系,政府会否把海外港人的行为,与在港的人扣连呢?或者基于一些过往的联系往迹,判断海外的行动与香港是有连结,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
香港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表示,针对职工盟的行动反映,港府打压异见者的行动,从没有停止。他表示,在海外继续做倡议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存在的风险,但值得留意是否已出现「诛连」的情况。又说,他早已断绝与香港的所有联系,以免其他人受影响。
罗冠聪说:接近两年半,我已没有与以往香港的工作夥伴联系,这就是我用的方法,我不会形容是划清界线,但这是我采取的措施,防止或希望在香港的同伴,不会因此而受到任何压力。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虽然中共已派警察到海外,但在海外行动风险较大,针对留港前组织成员的行动成本较低,以无休止随时抓捕的方式,希望不断减弱海外内的香港异见声音。
桑普说:在中共眼中,虽然那个组织解散了,但是那些人还留著,这个人本身就是党的敌人嘛,共产党当然不放心。2021年那个时候的解散是「拔草」,现在是「焦土」,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定期来斗争一下,整治他们口上的反对派,采取好像中国共产党口中的严打一样,抓一批、放一批,不能够一刻恐惧,烧完之后,后面就没有恐惧,使这个极权没有办法维持,所以一定要找人来打,使斗争永不止息,制造更大的恐惧。
另外,桑普指出,香港国安利用《国安法》第63条的条文含糊,可以不用给予理由,要求协助调查者,不得对外发声,否则等同违反《国安法》,是严重限制和剥夺协助调查者的言论自由,同时,也给予国安借法律打压相关人士的操作空间。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港府拟修《保护海港条例》毋须再证「凌驾公众需要」 评论:未来更趋「中央集权」
香港发展局提出修订《保护海港条例》,建议至少16项工程,毋须再证明工程须具「凌驾性公众需要」,并由司长级官员审批。曾就维港填海司法覆核的保护海港协会副主席徐嘉慎表明反对,形容等同废除现行条例,恐维港将就此消失。本土研究社向本台称,批评修例是「自己制衡自己」,为自己权力延伸「开路」,变相收回「还港于民」的承诺,又同意连同港府相继推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等条例修订,反映香港未来发展更趋向「中央集权」,矮化公众「话事权」。
港府指《保护海港条例》「过紧」阻碍发展,日前向立法会提出修订草案「拆墙松绑」,提出影响海港不多于3年、范围不多于3公顷的「非永久性填海工程」,或不多于0.8公顷的海港改善工程,可由司长级政府官员批出豁免,不需证明工程须具「凌驾性公众需要」。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向本台指出,《保护海港条例》立法原意基于确立「海港是公众资产,而非任何一人的资产」,而今次修订范围形同「钻了一洞」,削弱公众「话事权」,「无差别豁免」港府和私人发展商,去进行超出「实际所需、逼切性以至公众利益」的工程。
黄肇鸿说:过去有关《保护海港条例》的诉讼判决之后出来的结论是,要「还港于民」。这是过去20多年来,民间社会的努力而得出的成果慢慢收回。未来的规划亦毋须再以民为本,因为政府不用再问市民,亦没有法例上的限权,基本上是司长决定甚么就是甚么。
黄肇鸿补充,港府在修例建议所要豁免的16项小型工程清单(见下图),包括兴建海滨长廊、小码头、观景台等工程,以及餐饮等相关公众市容设施,形容综合起来「规模一点也不少」。
他指出,值得留意,清单上特别加入《2022 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
)(杂项修订)条例草案》建议添加到《保护海港条例》附表中指定的项目,变相「法定清单」将能够「无限延伸」,但任何变动均透过附属法例「先订立、后审议」,立法会省览后即通过,削弱《保护海港条例》的功用,未来海港恐将被过分填平。
《2022 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
)(杂项修订)条例草案》拟目标今年上半年通过,当中按特首李家超的施政要求「以结果为目标」,在审批程序大篇幅「精简」,包括在城规上大减公众谘询和申诉环节等,又拟在《收回土地条例》中新增第16AA条,即容许政府将收回土地用作任何临时用途,不设时限,及可改变已收回土地原拟公共用途,用作其他替代的公用用途。而政府亦不需向土地前业主交代,亦无上诉或申索等配套监管机制,政府只需刊宪及在网页发出公告,知会有关更改土地用途。
黄肇鸿认为,两条法例修订通过后,权力将高度集中在政府,削弱公众「话事权」。
黄肇鸿说:其实都是中央集权,将(市民)监察和制衡权力收回。港府内部制衡,日后市民将失去申诉和反对的机会。原有两个保护罩都没有了,居民对公共资产和城市空间的话事权将被失去。
保护海港协会副主席徐嘉慎,日前于《香港电台》一节目指,今时今日仍有维港,正因条例能保障「还港于民」,但这次《保护海港条例》修订形同废除现行条例,表明反对修例。
徐嘉慎说:我们在高等法院有3个判词是赢了,就是判市民有权反对政府填海成功,须将海港交还。现在海港只馀一半,我们救了600公顷(相等于九龙半岛面积),现在条例是开倒车。填海计划由政府提出,而批准合法的亦是政府,等于市民丧失这权利,如此下去,迟早维港会消失。
徐嘉慎又指,如果条例按港府建议而改变,保护海港协会就会取消,因为已没法再为市民保护海港。他重申,港府所要放宽的16项小型工程,协会由2008年至今均予以支持,有关工程亦顺利完成,不认为有需要修例。
《保护海港条例草案》由前任立法局议员、前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于1996年因应市民对保护维港关注增强而提出,并于香港主权移交前完成立法。条例订明一个禁止填海的推定,同时,保护海港协会以非牟利慈善团体成立,跟进条例实施,陆恭蕙亦成为其中成员。
据该协会过去就条例提出诉讼,包括2003年具影响力的「湾仔绕仔填海计划」司法覆核,获终审法院颁下判词指,填海须先3个「凌驾性公众需要」测试准则,包括「有迫切性、具充分理由及有即时需要」(compelling,
overriding and present need)、「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选择」(no viable
alternative)及「对海港造成的损害减至最少」(minimum impairment to the Harbour)。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德国电信与华为秘密协议避美制裁
美国政府不断增加力度制裁华为之际,德国媒体曝光,政府占股3成的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四年前与华为签署协议,为规避美国制裁,提前在欧洲储备华为组件。事件在德国、欧盟乃至美国引起关注。欧中问题专家批评前默克尔政府利益至上的对华政策下,国内企业将利润凌驾国安,呼吁西方觉醒,加强监管,将华为连根拔起。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周三(22日)披露,德国电信与中国华为集团早于2019年就达成了一项可以规避美国制裁的协议。合同称,为「防止含有美国组件的华为产品潜在供应风险,重要的部件应该在华为欧洲仓库存储和管理」。
本月初,媒体透露,美国拜登政府考虑撤销向美国供应商发放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证。
德国联邦政府持有德国电信30%的股份,事件在政治层面具有爆炸性。德国内政部长费泽尔(Nancy
Faeser)在接受德媒采访时,呼吁联邦政府对此进行调查;基民盟联邦议员罗特根(Norbert
Röttgen)表示德国电信所有决策都应该考虑德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欧洲议会对华小组主席包瑞瀚(Reinhard
Bütikofer)认为,该协议超越了德国的基本利益,指德国联邦政府和议会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美国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称这一协议令人担忧:德国和在德国经营的公司应该与我们合作,而不是帮助专政政权破坏国际安全。
德国的欧中问题专家吴文昕表示,导致德国电信与华为签署该协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默克尔政府经济利益至上的对华政策。
吴文昕说:从深层的角度来看,很大的问题就是德国当时的默克尔政府,重视中国市场,对国家安全不吭声,不管人权。总理就是这么一个态度,德国电信怎么会主动比政府先走一步呢?虽然企业就是要赚钱,可是一个企业应该有一个国家安全的概念。
一直关注中共海外扩张问题的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
,不仅是德国电信,在英国、德国、法国均传出电信企业紧急储备华为产品的消息,企业试图巧妙躲避国家层面的制裁令。他批评有短视的企业为了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安全。
王龙蒙说:早在2020年,在美国不断推动对华为制裁之时,英国电信企业就储备很多华为零部件,以免受制裁影响。华为多年海外占域,早已在举国之力加持下,占据很大的海外电信设备市场,美欧的制裁令生效,电信运营商就会加大成本,所以它们想出的招术提前储备很多零部件以逃避制裁。这些企业根本不会考虑国家安全。
王龙蒙认为,民主国家应该推出更加彻底的制裁令,不仅要禁止华为进入5G,而是要将华为连根拔起。
王龙蒙说:有业内人士说,尽管很多国家5G中禁用华为,但4G中华为设备可以进行升级,禁令就形同虚设,因此民主国家必须得推出更为彻底的制裁令。
本月初德媒披露,德国政府已要求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使用华为、中兴设备的清单,为从移动网络中移除这些组件做好准备。传闻德国拟于今年秋天前正式禁用两家科技公司产品,因这些设备「让中国有能力对德国施加政治压力」。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外防西方内防颜色革命 中俄公安部及内务部联保政权
中俄两国元首本周签署联合声明,其中包括中俄两国公安部、内务部举行年度会晤,加强防范「颜色革命」,打击「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等。评论认为,反映了中俄内忧外患下,独裁者内心的隐忧。又有分析指,中俄合作已跳离经贸、外交层面,扩展至对内维稳和对外扩张。
中国政府网站周三(22日)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显示,中俄两国合作领域除了共同对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还提出防范国内的颜色革命。
上述声明写道,双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双方同意协商举行公安、内务部部长年度会晤,加强在防范「颜色革命」,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执法领域合作。
对此,美国资深媒体人马聚本周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俄在习近平这次访问后全面加强合作,其中一个范畴是分享反政府情报,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对付国内例如颜色革命,白纸运动等带有政治色彩的反政府活动。
马聚说: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又和俄罗斯强调防范颜色革命,这和公安部、内务部的领导就要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包括(中俄建立)定期的会议机制,并和普京双方共同在情报方面。特别是俄罗斯情报委员会等,都会和中国就各种情报进行分享。
中俄深化协作联合声明还提到,双方高度重视维护两国海外人员和机构安全及权益,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多边机制建设和对口交流,不断拓展海外公民、项目、机构安全保护合作方式和领域。该声明还采用了习近平的口语说,双方将「夯实两国关系物质基础」等。
马聚认为,种种迹像表明中俄合作已不仅仅在于两国间的政治和外交、经济等领域,而是扩展至两国国内问题,甚至扩大到海外。
马聚说:而是双方在共同控制社会的能力方面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取经。还提到「三股势力」指的是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双方这种合作会不会出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于各种少数民族在苏联境内的打压,双方共同掩护和配合彼此,这都是值得关注的。
不过,时事评论人士毕鑫认为,这次中俄貌似全面深化合作,背后其实只是反映习近平和普京两个独裁者内心的虚怯,他们为了维持专政,必须进一步防范各自国内的所谓不稳定因素。
毕鑫说:可能更多的是防范颜色革命,怕他们两个国家的政权不稳。在我看来,这两个没有底气的人想抱团取暖。俄罗斯的传统核心概念是个人服从国家,这和中国如出一辙。
中国官媒新华社本周三发文力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新华社的标题是《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不过,在新浪微博热搜榜上,前八十排行中,未见中俄两国相关新闻。
记者:古亭 /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布林肯:中国在乌战中未过「底线」 参议员要求尽快采取行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三(22日)出席参议院一个公听会时表示,中国正在观察全世界对俄乌战争的回应,从中汲取经验,若任由俄罗斯攻击邻国而不受惩罚,将为潜在侵略者「打开潘朵拉的盒子」,灾难冲突后随而来。但有参议员对布林肯迟迟未对中国采取行动表示不满,认为现在已到了临界点,美国政府必需采取行动。
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美国参院拨款委员会(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公听会上指出,中国正「非常谨慎地」观察美国政府及全世界如何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亚洲正感受到这股冲击。布林肯提及,世界在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秩序,各国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主权、独立及完整性,美国不喜欢看到大国欺负小国,若任由俄罗斯攻击邻国而不受惩罚,将会后患无穷。
布林肯说:如果我们允许俄罗斯在乌克兰违反这些规定而不受惩罚,我们将会在世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到处都充满侵略性,他们(侵略者)会说看看这个,然后说如果他们(俄罗斯)都能摆脱规定,那么我都可以,那将会是一个冲突的世界,一个战争的世界。
会上,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Lindsey
Graham)问到布林肯如何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严重性,布林肯斩钉截铁地表明立场,表示「我们都看到了在乌克兰犯下的暴行和战争罪行,我们坚信有必要向俄罗斯追究责任」,当葛兰姆追问如果普京进入美国,当局会否把他捉拿到国际刑事法院(ICC)时,布林肯只是回答了美国不是ICC的成员,但认为所有ICC的成员国有此责任。
葛兰姆又提到布林肯曾公开表示相信中国有可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并指出如果向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提供致命援助,即属美国法律下以物资支持恐怖份子的定义,并质问布林肯为甚么没有直接向中国说明此严重性,又问布林肯会否考虑将俄罗斯定性为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以阻止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
布林肯说:我们会看看每一个合理的威慑方式,但当讲到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SST)时,我们应该进一步讨论,我认为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相同的结果。我们有直接与我们的中国对口表达了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物质支援的严重问题,截至我们今天的讨论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中国)越过这条底线。
但葛兰姆对布林肯未有对中国采取实际行动表示不满,认为应该汲取侵乌战争教训,及早采取阻吓行动。
他说:无论采取甚么方法, 都等了超过一年了,我们要采取行动,我以朋友身分告诉你,我乐意跟你合作,我不想再袖手旁观了。
布林肯说,在乌克兰的利害关系影响远超过其国界,举例来说,他认为这对亚洲产生深远影响,在俄乌冲突中,日本及韩国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布林肯指称,他认为中国正在非常谨慎地观察,对于世界是否团结对抗这种侵略,中国将会汲取经验。
时政评论人士李恒青表示,葛兰姆对林肯的质询非常尖锐,对政府起著制衡压力。
李恒青:现在西方国家几乎一边倒的都在批评中国拉偏架。国会的这些议员,不管是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代表的是民意,
美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民意大于天。议员们不断的质疑政府,最后就会改变政府操作。国会议员的作用非常的大,他会让政府不断的调整他的政策。
另外,布林肯在听证会中介绍了2024年美国国务院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预算案时,首先提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包括俄罗斯的专制和侵略,以及来自中国的长期挑战,都为美国构成挑战。故此,在今次的预算中,当局计划在印太地区增拨资源,用于该地区的预算比2023年度增加18%,包括预留4亿美元资金应对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通过「抗衡中国影响基金」(Countering
PRC Influence
Fund)在全球抗衡中国。又新增一项多方面、跨机构的强制性的建议,旨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胜,包括拨款20亿美元加强印太经济体及支持美国的伙伴国家、20亿美元用于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一笔新的循环基金以加强股权投资、以及在20年内投入71亿美元支持延续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签署的《自由联系契约》(COFA)。
记者:马立克/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7.【立场案】锺沛权否认辞任仍以总编身分指挥 指主控刻意曲解
香港「立场案」周四(23日)续审,控方引《BBC
新闻约章》盘问前总编辑锺沛权,锺认为控方把其中部分重要内容曲解。控方又指,根据锺沛权WhatsApp纪录,锺辞任后,仍给予林绍桐指示,指锺当时仍是总编辑。锺表示自己「职业病、忍唔住」,给予建议「唔代表我做紧总编工作」。控方再就《立场》英国分社的财务安排,质疑分社无财务需要,锺以人工开支举例反驳。
「立场案」踏入第46天审讯。为确保锺沛权能于本月内完成作供,各方经讨论后,决定把每天审讯时间延长,提早至早上9时开庭,且每天散庭时间延长一小时至下午5时半,另再把午饭时间缩减半小时。
主控伍淑娟今就多个议题向锺沛权继续作出盘问,先由英国广播公司的《编辑约章》开始,指记者的公众表现及公开取态,会影响机构的「中立性」,惟有关用字即被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质疑,指伍将「Impartiality」译作「中立」不正确,应译作「持平」。
伍之后用英文读出段落再以中英双语夹杂作提问,并把其中一句「fairly represent opposing viewpoints when
included」译作「公平地包括相反声音」,问锺是否同意?但锺即质疑伍曲解有关英文,指出其意思应为如文章包括反对观点时,反对观点表述要公平。两人之后一度持续争论,最终法官郭伟健介入称:「呢个议题大家唔好再讲落去,好冇?」
对于控方就记者应否表达意见的提问,锺直言是「全世界好多媒体面对紧呢个问题」,认为任何记者、主持人均有立场,在公开渠道发表意见,反可让读者有更充分资讯理解访问、思考主持的专业有否受政治观点影响,又指自社交媒体出现后,「个人观点一定要假设系被公开」,近年英美媒体都开始接受记者在社交媒体发表意见,甚至有记者在个人专页,发布未公开的采访材料。
控方之后问及锺跟林绍桐交接总编的工作,质疑为何没有谈及编采方针。锺回应指两人一直持续沟通,故毋须特别交接,惟伍指出,两人不用交接是因知悉锺会继续「mon(监察)住公司」,锺不同意,更认为控方推论匪夷所思,反驳指「点可以用我哋冇做某啲嘢,去推断我哋动机、原因」。
锺之后在盘问下表示,自己辞任后「由朝到晚」不断看《立场》的文章,惟整个11月没有与林沟通,及至12月生活稍为平静,在「职业病」加上著紧《立场》下,在见到错漏或配图不够美观等时,才忍不住提建议,惟由于林已上任,他不能直接向撰稿同事反映,否则褫夺林总编角色,无可奈何下便只告知林,重申不代表自己在做总编工作。
控方之后一度基于锺的手机WhatsApp纪录作推论,指从2021年10月的纪录可见,锺及林曾就稿件沟通,包括向林称「假新闻专题可以再推」,而林亦有向锺申请放假,林于同月又向锺汇报招聘员工进度,林的口吻犹如请示锺能否请人,可见锺仍然坐阵于《立场》。锺就直言,无法忆起具体日子,但他于10月底向公司内部发消息,相信在10月底前确实接任安排,而当时自己尚未离任,林是出于尊重而知会他。
伍淑娟然后就锺沛权被捕当日的情况盘问,指锺在警方查问下,很快便承认文章由他审批,质疑锺「一心想揽哂所有职责」。锺回应指,对被捕「点都有啲准备、有思考过程」,包括对事情的判断和控罪的理解,亦曾跟律师了解控罪情况及警方证据。而他在被捕后,有时间速读被指控的20篇文章,当时大感意外及惊讶,同时感到愤怒。对于没有保持缄默,他解释,因顾虑警方会再拘捕其他同事,故「我宁愿我讲晒畀你哋听,唔好搞其他人喇。」又指从文章作者及性质,能确定是由其审批,不解控方所指何谓「一心揽晒」,直言作为一个媒体的总编辑,就要对内容负责,故不难确认当中15篇文章是由他审批。
控方另提及,锺首次被拒保释后未有再提申请,再三质疑他于主问谈及《立场》持平报道等说法,「完全可以开脱自己嘅罪名」并有利保释,质疑他为何不再作申请。锺回应指自己最大考虑,是太太陈沛敏的还柙情况,希望如果太太陈沛敏因《苹果》案定被罪,由还柙转为在囚人士时,他能尽最大努力照顾她,而最终因《苹果》案审期出现重大变化,他才决定申请保释。
控方在盘问中另问到《立场》英国分社的事宜,对《立场》把5年资金、即1200万元汇至英国提出质疑,问及分社有何财务需要。锺沛权此时就即场计算人工成本反驳控方,指「每个月得20万到,20万请到几多人呀?律政精英请得嗰一个两个?当然新闻工作报酬未必好高,但20万请到几多人?200几万你话好高?」又补充英国税率较香港高,故一并考虑同事个人入息税后有调整同事薪金。
案件将于下周一(27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理大冲突外围两男涉暴动罪成上诉被拒 官指无说服力
2019年香港理工大学爆发冲突期间,两名男子被捕,经审讯被裁定暴动罪成,判囚38个月。二人不服定罪,早前提出上诉,指在警方驱散行动后才被发现,原审时没有证据两人从何处及何时进入暴动现场,有可能是在暴动结束后才到场。上诉庭周四(23日)驳回二人上诉,维持原判。
两名上诉人,分别为陈子谦(29岁)及黄适哲(22岁),被控于2019年11月18日,在九龙加士居道拔萃女书院外,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士参与暴动。两人当场被捕,与另外7人一同受审,并于去年1月被裁定罪成,陈与黄被判囚38个月。
上诉方由大律师马维騉代表,早前在聆讯中力陈,原审时并没有证据证明两名被告,是由弥敦道进入涉案路段;又指虽然两人身上装备极度可疑,但亦可能只是参与了其他地方的非法集结,在现场暴动结束后才到达,希望法庭把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上诉庭法官彭伟昌、潘敏琦及彭宝琴今颁下书面判词,引述上诉方理据,指原审法官林伟权不能肯定两名被告是从弥敦道走入加士居道的暴动范围,故不能推断他们进入暴动范围时,暴动是否仍在发生。另外,又指两人在警方开始扫荡后数分钟才相继被捕,其中黄适哲是在5至6分钟后才被警员发现,故有机会在暴动结束后才抵达现场。
不过,三名上诉庭法官认为,指原审法官已作极仔细分析,排除被告由其他街道进入涉案路段的可能性,包括排除被告从佐敦道或志和街进入加士居道,因有关说法与相关片段的实况不符,指从片段可见,从佐敦道走进暴动范围的示威者,最迟当日下午1时半出现,假设该批示威者包含两名被告,他们不可能在数分钟后,仍被发现在距离很近的劳资审裁处外逃跑。
判词续指,原审法官明确指出,当时示威者和警方已对峙一段时间,期间多次发射催泪弹,现场烟雾弥漫,身处附近任何一条横街的人,难以想像有何清白无辜的理由,且还要进入涉案路段加士居道,形容上诉方有关说法根本毫无半点说服力。
针对上诉方指黄适哲在速龙小队驱散暴动5至6分钟后才到场,当时上诉庭法官曾指此说法是「一把双刃剑」,判词认为,黄越迟被捕,就越有必要解释为何迟至当时才跑离现场,又强调若妻被告被发现满身装备身处暴动现场,必须出庭作供解释原因并接受控方盘问,否则便难以抵御证据产生的有力推论。由于上诉庭认为原审法官的分析钜细无遗,没有任何地方出错,故驳回上诉。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No Rioters》现身铜锣湾大屏幕「支持反送中」 港府要求下架
美国数码艺术家Patrick Amadon作品《No
Rioters》(没有暴徒),近日获于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展出,内容涉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而被定罪的香港示威者。惟Patrick周四(23日)于Twitter宣布,作品因收到港府要求而遭下架。对于被亲中媒体《大公文汇》点名批评,疑借艺术作品撑香港「黑暴」,Patrick直接称「这是对的」。Art
Innovation Gallery创办人回覆本台称,决定由SOGO提出,证实作品因涉及政治而被移除,「不肯定当中有否受政府干预」。
《No Rioters》为艺术公司Art Innovation Gallery
举办的「像素之声」艺术周的数码影像展品之一,于3月17至23日在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展出。该作品以红黑色为主调,显示一个监控摄像头正左右摇摆,并闪出文字讯息。
Patrick Amadon日前接受《Hong Kong Free
Press》访问称,作品中隐藏因反送中运动被捕及定罪人士的姓名、年龄及刑期等资料,藉此以示支持,称「他们面对政府这个庞然巨物,即使注定失败,但仍有这么多人挺身而出示威、反抗」。
Patrick说:「我不想让那些为了原则而作出牺牲的人被遗忘,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提醒大家,香港已经变成甚么样子,以及许多被人忽视的悲剧。」
Patrick又透露并不担心引起法律问题。另主办的Art Innovation Gallery回覆《Hong Kong Free
Press》时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其信息」。
不过,《No Rioters》上架数日,Patrick周四(23日)于Twitter宣布,《No Rioters》因收到港府要求而遭下架(was
taken down today at the request of the government)。
日前,亲中媒体《大公文汇》报道有关Patrick Amadon作品《No
Rioters》,指疑似借艺术作品撑香港「黑暴」事件,更「逐帧观看」,称发闪现「戴耀廷」、「邵家臻」、「李永达」、「黄浩铭」等人的名字。Patrick就此回应称,「据亲北京的媒体所说,我是撑「暴徒」(pro-rioters),这是对的(This
is correct)」。
Art Innovation Gallery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cesca
Boffetti同日回覆本台称,不知道事件「是否涉及政府干预」(government intervention),认为Patrick
Amadon作品被移除是「因为它包含政治信息」。
Francesca指,经中介才获悉作品被删,仅知悉「决定是来自业主崇光百货SOGO」,并无更多资料。又称有关「像素之声」艺术周的数码影像展品仍会继续,但「遗憾的是没有
Patrick的作品(unfortunately without Patrick's work)。
本台正就事件向Patrick Amadon和崇光百货SOGO查询。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抢人才】加拿大去年人口增105万人 创下该国历史纪录
近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数有增无减。加拿大当局最新公布,当地2022年的年度人口增长数达105万人,创下该国历史纪录。
加拿大统计局周三(22日)表示,当地人口在今年1月1日为3956万人,而从去年1月1日到今年1月1日,加拿大增加了105万人,同时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度有年度人口增长数突破百万大关。
统计报告指出,2022年人口年增率达到2.7%,是自从1957年的3.3%以来的新高。这是自1950年代战后婴儿潮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可观的成长数目。而当局统计人口增长数时,新生儿、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以及非永久居民都在统计之内。
报告显示,今次人口增长与国际移民高度相关,由于加拿大政府寻求引进更多移民填补劳动力缺口,几乎所有的成长人口都来自国际移民,占95.9%。加拿大在2022年迎来43.7万名移民,去年在加拿大获得工作或求学许可的非永久居民,则增加60.8万人。
报告未有具体公布移民及非永久居民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加拿大统计局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加国对成千上万逃离战事的人表示欢迎,也是原因之一。
事实上,加拿大政府2021年起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对港人提供「救生艇计划」亦是原因之一。港人可以透过「香港特别通道」(Hong Kong
Pathway)stream A、stream B 两个计划,在符合条件后申请成为移民。
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于2020年11月就香港学生及其家属宣布「开放式工作签证」计划,过去5年内从专上教育机构毕业的学生,均可申请开放式工签(OWP)赴加国工作,截至2022年6月已有约1.8万人入纸申请。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自2015年上台后,推出积极的移民政策,以提振加拿大经济和支撑正在老化的人口,移民已成为加拿大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加拿大总人口中移民约占23%,比例在七大工业国中居首位。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抗议洪都拉斯外长访中 台召回驻洪大使
台湾周四(23日)召回其驻洪都拉斯大使,抗议洪都拉斯外交部长访问中国大陆协商建交一事。
台湾外交部的一份声明说:「针对宏(洪)都拉斯政府罔顾两国超过80年的传统邦谊,漠视台湾长年援助宏(洪)国的合作成果与协助解决宏(洪)国问题的善意,坚持派遣外长赴中国大陆洽商建交,严重伤害台湾政府与人民感情的举措,决定立即召回驻宏(洪)大使,以表达强烈不满。」
这一声明是在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依纳(Eduardo Enrique Reina)正前往中国大陆就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进行会谈时作出的。
如果洪都拉斯真的和台湾断交,台湾将只剩下13个与它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近年来,台湾已经失去了几个拉丁美洲的盟友。
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和外交官员告诉《法新社》,陪同雷依纳访问中国大陆的随行人员包括洪国总统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的女儿。
总统府部长帕斯托尔(Rodolfo Pastor)告诉洪都拉斯《先驱报》(El Heraldo),洪都拉斯代表团将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秦刚。
北京没有证实这次访问,但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四说,中国大陆「准备」与洪都拉斯建立联系。
汪文斌说:「中国欢迎洪都拉斯政府关于发展与中国关系的积极言论,并随时准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洪都拉斯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
台湾外交部下午发布新闻稿指出,政府自从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就任以来,即在能力范围内积极与洪国政府洽商双边合作,展现台湾协助洪国发展的最大善意。台湾外交部指出,卡斯特罗14日推文指示洪国外长推动与中国大陆发展官方关系以来,台湾仍持续与宏方就维系两国邦交进行沟通,并一再提醒洪国政府轻信中国建交承诺的风险。
台湾外交部表示,目前双方关系确实面临困难,但外交部及驻洪都拉斯共和国大使馆全体同仁仍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但绝不会与中国大陆进行金钱竞逐,外交部再次呼吁并提醒洪国政府勿陷入中国债务陷阱。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北京称于南海驱逐美军舰 美第七舰队:没这回事
中国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周四(23日)表示,美国勃克级飞弹驱逐舰「米利厄斯号」(USS
Milius)23日非法闯入中国领海,予以警告和驱离。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回应,「米利厄斯号」正在南海进行例行航行,其后自行离开该水域,没有被驱逐这回事。
陆媒《澎拜新闻》引述田军里称,米利厄斯号「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闯入中国西沙群岛附近领海,共军进行跟监后,予以警告驱离,强调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南海和平稳定」。
但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指中方说法有误。《路透》引述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声明指出:「米利厄斯号正在南海进行例行行动,没被驱逐」。声明强调,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
「米利厄斯号」母港是驻日美军所在的横须贺港,2021年11月曾通过台海。美日上周末进行海空联合训练,「米利厄斯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爱宕号」护卫舰19日在日本海进行了联合演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事实查核|中国促俄乌和谈,美国主张「战争不应停止」?
标签:错误
一分钟完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莫斯科,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声明促俄乌两国和谈。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近日有中国外交官在社群媒体发布美国反对俄乌停火、美国是「战争贩子(warmonger)」等言论;中媒「海峡卫视」的节目「今日海峡」在社媒发布短影音,字幕打上「美国务卿布林肯的回答是:战争不应停止」等错误资讯。
经查核发现,美国声明反对的是「按照中俄开出的条件止战」,并非反对俄乌停止战争,部分中国外交官、媒体明显扭曲事实、误导受众。
深度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本周一至三(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宣传为「和平之旅」。外界预期习近平将提出中方的乌克兰和平方案,基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中国支持俄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逐步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但中方声明并未提及俄罗斯应从乌克兰撤军。
「普习会」之际,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秘书长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于周一发推文表示,中国的「和平计划」若要成功落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俄罗斯占领部队须根据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投降或撤离乌克兰领土。
美国官方支持乌克兰所提出的和平方案,也就是以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为前提。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就2022年度各国人权报告发表讲话时表示:如果停火呼吁的内容不包括把俄罗斯军队赶出乌克兰领土,实际上是在支持、认可俄罗斯的征服行径。它将承认俄罗斯以武力夺取主权邻国的领土的企图。这将使俄罗斯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乌克兰的地位。若没有持久的解决方案而现在就停火,普京总统可以趁机休整并重整他的军队,然后在对俄罗斯更有利的时候重新发动战争。
「世界不应当被俄罗斯——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协助下——采取按照它自己条件冻结战事的任何战术手段所愚弄。」布林肯说。
在中国,福建广电「台海时刻」新媒体官方YouTube频道将布林肯上述这段话剪成短影音,包括中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张和清、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都在推特上转传,影片字幕写著「美国反对俄乌停火」,张和清推文还加上自己的评论。但逐句查核布林肯当天的发言,他并未说出「美国反对俄乌停火」这句话。
「今日海峡」脸书、抖音帐号也使用「台海时刻」影片,在这则31秒的短影音中,前22秒的画面是中国外交部周二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回应「中方是否愿意与美方共同推动俄乌和谈?」的问题。汪文斌说:「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议你也问一问美方,是否愿意推动和谈。」
接下来9秒的画面是布林肯说:「世界不应当被俄罗斯--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协助下--采取按照它自己条件冻结战事的任何战术手段所愚弄。」
这则短影音的标题却打上「中方问美方是否愿意停止战争,美国布林肯的回答是『战争不应停止』」。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这个标题就有两个错误:其一是布林肯并没说这句话,其二是布林肯发言并非针对中方问题「回答」。
海峡卫视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卫星电视国际频道,「今日海峡」为海峡卫视新闻通栏节目。「今日海峡」脸书粉丝专页现有逾365万人追踪,抖音有2126多万粉丝。
结论:
美国并未反对俄乌停止战争,且多次呼吁普京从乌克兰撤军,以结束这场战争。美方也建议中国在这个基础上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接触,并利用其影响力迫使莫斯科撤回其军队。对于中国提出的「停火呼吁」,美国官方完整的立场表述为:无法接受中方所谓的和平提议。因为若停火呼吁不包括俄罗斯军队离开乌克兰领土,实际上是支持认可俄罗斯的征服行径。
中国官员、官方媒体散播所谓美国反对俄乌停火、布林肯称俄乌战争不应停止等言论,皆为不实讯息。
14.【杜耀明评论】中央领导香港降格 问责官员该拿多少人工?
中共下令改造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转由中央直接领导,名称改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倘若名符其实,亦等于四十年前约定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正式宣布走样变形。
亲政府传媒都强调,今次改组是港澳办升格,代表中央更重视香港,有利香港「由治及兴」。这样说,难道中央过去不够重视香港?当然不是。1967年暴动,中共没有收回香港,是重视它对封闭年代大陆的作用。香港前途谈判,北京与伦敦签订《联合声明》,确保香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是重视他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回归之后《国安法》之前,通过代理人治港,不论是商人、公务员还是党员,尽量保持香港的法治和自由,也是基于重视香港对国家发展的价值。
不同时期,中共对香港都非常重视,只是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落实香港政策的组织和行动也按不同需要而先后有分别而已。可见关键不是重视与否,而是重视甚么,由于每时期的任务重点以至规模不同,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工作组织去达成目的。其实不同时期不同工作任务的转移,而组织因应作出转变,这也是中共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厉害所在。
回归头七年,治港任务主要交给特区政府,中联办及港澳办从旁协助。2003年,
50万人示威,特区当局撤回23条(即国家安全)立法,北京成立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从宪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改变香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联办更担当介入香港政治的角色,在选举工程、群众组织及统一战线等等担当重任。
2019年反修例运动风起云涌,11月底区议会选举亲北京政团崩盘式落败,中共应对形势,于2020年初,由协调小组改为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办公室,主任一职由港澳办主任兼任。《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除了由特区政府成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由特首任主席,中联办主任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北京亦在香港设立中央国安公署。
演变至今,涉及香港事务的大陆部门包括中联办、港澳办、国家安全部、部级的经济工作及发展规划部门丶外交部、解放军,还有毗邻的广东省委等等。若再像过往由中联办主任为香港党委书记,级别不一定比来自其他部委的成员高,同时不少国家安全以至经济策略的具体措施都来自中共顶层的决定,部分亦牵涉广东省的利益,香港党委不能一锤定音。但若果事事向中央领导小组禀报,倒不如由决策到执行都由领导小组自己一手负责。更何况已设置的办公室,与国务院港澳办的功能重叠,因此不论从效率到权威,由中央领导的港澳部门全权负责更顺理成章。
自然不过,伴随港澳办的升格,就是特区政府的降格。首先是发展方向,香港当局无权主导,因为中央港澳办的出现,正式代表香港未来是国家的任务,牵涉众多国家级部门的努力和协作,香港只能参与其中,接受中央派给的角色。今后行政长官每年一度的施政报告,若不事先奏准中央,便只能在国家对香港既定的发展决策之中,寻找剩下的空间。
今次香港事务机构改组也显示中央对特区政府欠缺信心。改组的目的,据称除了落实一国两制、掌握全面管治权、方便香港融入国家大局等等,还包括保障民生福祉。换言之,中央不相信没有他们的指挥,特区政府可凭一己之力,保障民生福祉。但事实也确是如此,报载简约公屋如无中联办居中「箍票」(拉票),立法会能否通过拨款要求也是疑问。
如是者,由中央主导香港的内政,问题不仅关乎香港高度自治的存亡,或者香港与大陆利益之间是否偏重后者,更是香港的公帑是否用得其所。例如简约公屋,造价昂贵固然无法令人信服,同样值得留意是,特首(每月约四十五万港元)甚至负责官员(每月约三十六万元)支取的人工,都比英美日三国首相人工还要高(年薪二十至四十万美元),施政却招致社会不满,何不废取整个问责班子省回大量公帑,反正决策由中央港澳办拍板,具体工作由公务员执行,他们还有何存在价值呢?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财经自由讲】欧、美银行相继爆煲 香港可以独善其身?
全球收水,债息倒挂接近一年,对银行及其他金融基构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都有相当影响。
过去两星期欧美都终于有银行「爆煲」。在如此大环境下,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否独善其身?香港银行仍然安全么?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