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12月19日
1.卢宠茂:盼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
中国器官移植的来源一直备受争议,不过在香港经「特事特办」完成首宗来自中国的器官移植手术后,中国官媒引述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称,盼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有香港医生直言中国存在买卖器官已是公开秘密,他质疑做法等同把香港纳入这个不法勾当。
年仅4个月大的香港女婴芷希患急性心衰竭,急待心脏移植。她终在上周六(17日)凌晨于香港儿童医院完成换心手术续命,而心脏来自名中国脑干死亡幼童,是次为全港首宗来自中国的器官移植手术。
中国官媒《新华社》周日(18日)报道说明今次器官「共享」的过程,称由捐赠幼儿身体取出心脏,到运抵香港儿童医院手术室,仅用了2小时49分钟。
报道引述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称,盼望能够借此案例建立长效机制,将香港的医院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最大限度利用公民逝世后爱心捐献器官,拯救香港和内地居民的生命。」
卢宠茂说,目前有超过3500名香港居民在COTRS中等待器官移植,有近千名香港居民接受了移植手术,另有9名香港居民在内地逝世后捐赠器官,救了24名内地人。
外界关注,中港两地日后是否有计划准许互相捐赠器官。化名为李医生的前香港医生对本台指,今次事件有可疑之处,在医学界心脏可谓是非常难求,但在捐赠者逝世后那么快便找到受益者,而且还远在香港,这样十分不寻常。他并说香港甚少从海外寻找器官和进行移植,因为交通和保存是一大难题。他认为这是「中央送的大礼,想把香港拉入局」。李医生指有别于中国大陆,香港器官捐赠系统是参照西方,两种模式完全不同,认为难作融入。而且他坦言不信任中国的器官捐赠制度,担心一旦中港融合,中国不正当的器官买卖会移至香港,香港变相「参与邪恶轴心」。
李医生说:你是医生,你做器官移植,你在香港拿到一个器官做手术根本无须担心这个器官是不正当。因为你在香港拿到的所有器官都是在正常途径,我们有很严谨的,甚么人捐赠、捐赠前有甚么事情要做、他是脑干死亡那如何证明等,整件事也有标准。我们香港医生帮人做手术并不怕器官不明不白,但你说我拿一个大陆器官,我就真的,香港医生无法证实这个器官是否正途。
对于香港人器官会否「被送中」,李医生就认为机会较少,因为香港人口数目比中国少。
除了道德问题,融合也会导致香港医学界的认受性受到国际质疑,外国会觉得香港和中国更无分别。
民主党医疗政策发言人袁海文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就此事港府应经广泛咨询,包括道德伦理的考虑,而且也要清楚向公众交代法规及机制。
袁海文说:可能涉及捐赠者是否自愿等,可能要很仔细去考虑。这是一个涉及很多道德的问题,也有很多法规的问题,一定要很小心地处理,不可以说可以就不理会很多存在的争议。
前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于2014年到台湾访问时曾公开表示,将建立两岸器官移植平台,让中国器官合法输台,也就是台湾人民可以就地移植器官。当时引起强烈舆论反弹,有医学界及立委也反对,其中包括国际医学联盟秘书长黄嵩立。他曾表示,在中国除了一些犯重罪被判死刑的,还包括良心犯、政治犯和许多因为宗教信仰而被迫害的所谓的「犯人」,如果接受了这些器官,「等于间接的杀害这些犯人,是违反人权」。
黄嵩立周一(19日)接受本台访问,指出当时他们最担心是中国的器官来源,而且资讯不够透明,即使是公开的资讯也不见得可信,而这个情况到目前也不见得有改善。
黄嵩立说:我们很害怕的是有他们滥用、滥取器官的问题。那个时候有法轮功的事情,然后有政治良心犯被判死刑的问题,所以我们根本不晓得那些器官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当然应该全面的拒绝从中国来的器官。
黄洁夫曾经公开承认,中国约有65%的器官来源于逝者,这其中超过9成来自死囚。中国执行死刑数目被列为国家机密,难以完整掌握实际情况。不过根据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统计,中国依然是世界头号死刑执行国,估算中国死刑犯每年有一千多宗。
中国涉器官买卖屡见不鲜,例如2016年山东16人嫌参与非法移植肾脏器官被判刑,刑罚最高者判监禁五年。在2014年,中国最大宗肾脏非法买卖案中15人判刑,贩肾集团主嫌被判12年有期徒刑。他们自2010年到2013年共非法交易51颗肾脏,金额高达1034万人民币。
虽然2014年中国官方宣布停止死囚器官,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多年来,中国也对外宣称已建立了一套器官捐献和分配系统。2012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由中央批准成立。据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不过国际方面,仍非常关注中国有否进行移植器官等非法行为,也有组织对中国器官捐赠「投下不信任一票」。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今年8月发表声明,呼吁会员不应使用来自中国的器官以进行移植。
另外去年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5个来自欧美亚洲的NGO组织联合举办「打击及防制活摘器官之世界峰会」,并发表《反活摘之世界宣言》。他们敦促各国司法系统积极调查活摘器官以及到中国进行移植器官等非法行为。
当中提到在中国为器官移植而杀害被拘留者的行为仍持续进行,主要受害者包括被囚禁的法轮功修炼者,这是对法轮功和维吾尔人犯下反人类罪。
今年国际人权日(10日)前夕,台湾多位立委与民间团体也召开「人权日反活摘器官立法起跑」国际记者会,宣布推动制订「打击及防制活摘器官法」,并呼吁国际共筑人权防火墙,共同制止中共活摘器官的暴行。
对于香港也有高官提出建立中国香港分配共机制,有份参与「打击及防制活摘器官法」提案的台湾时代力量立委陈椒华周一以书面回覆本台指,虽然器官移植可以遗爱人间,但中国器官移植向来有很大的疑虑,因为严重资讯不公开的问题,器官来源可能来自被中共政权迫害的捍卫人权人士,虽然中国声称已经改善了移植制度,不过仍然无从追踪,在这个案例上有可能会采用来源没问题的器官,作为形象宣传使用,但是在其他的案例,还是有很多的疑虑。陈椒华委员表示,中国器官移植制度,除非可以获得国际相关医学会的监督,否则仍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香港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上周六就女婴芷希换心一事强调,今次是特事特办,才联络国家卫健委帮忙,「大家都好想帮芷希,强调是争分夺秒」。医管局并说,日后若遇上类似情况,不排除采用同一途径,希望帮助到有需要的香港居民。邓耀铿透露,医管局收到内地通知,捐赠者为一名因头部严重创伤脑干死亡的儿童。他无进一步交代捐赠者受创的原因。
港大临牀医学学院教授及肝脏移植科主管陈智仁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相信特区政府、医务衞生局方面这次有清晰的渠道,与国家衞健委建立机制,确保心脏来源,最主要一定是无偿的捐赠。
这次器官移植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捐赠者为幼童。尽管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器官交易合法化有广泛讨论,但一般认为应该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器官买卖,原因是未成年人尚无自主能力以及成熟心智,容易成为器官交易的受害者。
据最新正式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发展报告(2021)》统计,中国去年完成民众逝世后器官捐赠达5272宗,器官移植手术1万9326宗。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9日,中国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已超过477万。不过要注意的是,登录自愿捐献器官的民众都必须要证实真正死亡后才可捐出器官。
记者:子悦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2.【疫情大爆发】北京深喉:医院早已崩溃 瞒报致大量长者死亡
北京体制内深喉举报称,北京因20大维稳,隐瞒其时已开始、医疗系统内的严重疫情,院内交叉感染,大量长者死亡,目前首都的医疗和殡葬系统陷入崩溃状态。官方藉「白纸运动」甩锅,本台向北京十馀间殡仪馆查询,证实都已不堪重负,尽管采取户籍限制,部份火化仍要排期到明年1月。
北京一名政法系统内的高层匿名对本台表示,首都北京在松绑防疫前已出现医疗系统内大面积感染,众多医务及老年人感染,死亡人数众多,殡仪馆超负荷,医疗系统崩溃,但当局一直隐瞒实情。
这名高层指,他的亲人就是在医院疗养期间感染,然后辗转了多家北京最好的医院,最终依然死于新冠,但医生写的死亡结论,却是尿道感染。而在其直系亲属在医院死亡5天之后才得以火化。
北京政法系统人士说:之前呢,是住在医院疗养,因为北京前一段时间开二十大,所有医院里的人基本上都不让出院了,说是外面有阳性危险。实际上这个时候医院已经大面积感染了。这个时候自己处于动态清零的阶段,感染的资料不但不能上报,还不能按照新冠去治疗。有被诊断为尿道感染的,有被诊断为无名发热的,反正他就是不说是新冠。我们家的这个人诊断的是尿道感染。因为我们家在医院是有一定关系的,医生给我们家的那个病人做了抗原,抗原显示阳性。
这名政法系高层为自我保护,要求对其身份及死者资讯保密。
这位北京政法系统人士称,北京在「白纸运动」之前,甚至是在20大开会期间,各大医院的院内感染就已经非常严重,到本月初,则已经完全失控,北京市卫健委和各医院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限制病人出院,并限制医护人员回家。但这一切都被官方严密封锁,在没有高层允许时,医院不敢报告新冠院内感染,甚至不对感染者按照新冠感染治疗。一直到官方宣布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去世后,关于北京新冠的感染资料,才逐渐向外界公开,但这时候大量的老年感染者要么已死亡,要么陷入危重。现时北京的医院内横尸遍野,情况惨不忍睹。
北京政法系统人士说:最早我们在一个比较好的私立医院,到天坛医院,最后到地坛医院。就是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医院死掉的都是老人,就是他们的感染都发生在放开前后的那段时间。包括医院,包括医院的那个太平间我们见到的真是惨不忍睹的。就现在所有的医院太平间都满了,而且地上,像快递货架上一个一个的摞著。北京的殡仪馆电话你随便查一家,然后你说我家里现在有一个去世的人,现在要拉过去行不行,他肯定告诉你,没有地方接收,而且排队至少要排到一周以后。
他还透露,这次大规模的疫情瞒报,还直接导致了大量退休的高级别官员死亡。这位北京政法系统人士对本台记者坦诚,他一直以为自己拥有极大社会资源,但这一次发生在眼前的著一切,瞬间让他醒悟,他甚至无力保护自己的亲人。他称,他已经是属于社会阶梯顶端1%的阶层,处境尚且狼狈,而普通民众的处境则更不堪了。
北京政法系统人士说:我可以说100个人里能有一个人做到我这个地步就不错了,1%我都已经很谦虚了。但是这一次并不是说,你有行政级别就能够达到,因为各个地方都是已经超过他的承载能力。就包括在医院里被耽误致死的那些老人,有些人级别都是很高的。厅级以上的,我至少知道的都有六个。更多的是普通人。
作为政法系统内的人,他称政府会将这次大规模的疫情的责任推给「白纸运动」。他称自己作为亲历者,很愤怒。
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本台记者逐一拨打北京市12家火葬场,以及北京周边数百公里外的承德、保定等城市的殡仪馆,但绝大多数的电话都一直占线。
而拨通的两家殡仪馆直接告诉本台记者,现在情况非常严峻,甚至连火化炉因超负荷运转,已难以为继。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门头沟殡仪馆更是直接指出,他们现在每天火化量比平时增加了约5倍,即便如此,等待火化的尸体已排到了本月31日。
门头沟殡仪馆:我这儿没有,赶紧联系八宝山。我这儿冰柜都是满的,没地方存。现在火化时间都已经排到31号了,不是钱的事儿。没有炉,火化炉都快烧坏了。咱们才三四台炉子百八十人(每天),原来每天我们才少二十多(具)。
而同样处于远郊的房山区殡仪馆则也表示,已经不能预约了,并且现在已无法进行跨区接运遗体。
房山区殡仪馆:约不了,现在,跨区也接运不了。咱们房山区区类的都已经约到五天以后了,都约不上呢。你看看其他殡仪馆。
此外,根据北京通州区殡仪馆的通知亦显示,早在本月10日,该馆就非该区户籍和非辖区医院死者的火化进行限制,并规定,辖区外来的火化遗体,每天不得超过20具。而现在以户籍限制已是各郊县火化场缓解压力的共同做法。
根据北京市12家殡仪馆的火化能力计算,北京市目前每天火化遗体至少在2000具以上,大约是往年同期的5倍,甚至更高。
但北京市民政局则以没有资料为由,拒绝透露今冬以来北京死亡并火化的总人数。
官方封锁疫情,并导致大量病人得不到对症治疗而死亡的说法,北京市卫健委则避而不谈。本台记者分别多次拨打该机构的多个办公室,但都没得到回应。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疫情大爆发】多地促党政机关不查核酸 评论:折腾百姓非据医学
中国多地政府近日宣布不再查核酸阴性证明,呼吁党政机关起带头表率作用,部分地区连高危的医院、养老院都取消检查核酸阴性证明。有评论人士李先生对本台说,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三年,现在又在鼓励民众不做核酸,可谓瞎折腾。很明显,在对付这场病毒过程中,根本不是医学说了算,是权力说了算。
中国大部分地区近期放弃查验居民的核酸证明。上海居民郑先生本周一告诉本台,他从上海驱车前往苏州扫墓,一路畅通无阻,没有核酸检测站,到苏州墓园后,仍然无人查验。
郑先生说:我现在苏州扫墓,整个墓区就我和哥哥两个人,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出门。以前是政府封门,现在是自己封自己。我一路上过来,高速公路上也很空,到了墓地见门也没开,问他们开吗,他们说开。原来封控,居民想著要出去,现在不封了,自己也不出去。
湖南时事评论人士李先生对本台说,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三年,民众每周接受多次核酸检测,甚至连水果、外来货物都要核酸筛查,现在又在鼓励民众不做核酸,可谓瞎折腾。
李先生说:瞎折腾,以前要坚持动态清零,现在又说不测核酸,他们做法是不是前后矛盾。很明显,在对付这场病毒过程中,根本不是医学说了算,也不是科学说了算,而是权力说了算。自乱阵脚,从深层次角度而言,他们是有意为之的。
李先生不认为,官方真的想放松疫情管控,而是通过病毒快速蔓延让民众觉得,还是此前的封控政策好。
李先生说:下一步继续封控造势。他觉得未来经济滑坡,社会持续动荡,怕老百姓上街。
据澎湃新闻周日(18日)报道,长三角地区近期已有多地宣布各级党政机关作为表率,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浙江方面表示,除养老院、福利院、托育托幼机构、中小学等场所,为方便群众办事,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同时保持现有便民核酸采样点布局不变、规模不变、效率不变,方便确有需要的群众进行核酸检测。
上周,合肥市举行疫情防控视像工作会议,其中要求,实行「两个不查验」。一是,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二是,市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上周六起,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表率,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同一天,「马鞍山发布」微信公众号也发出上述消息。
湖南省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上周六,倡导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做核酸,尽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确实需要做的,请合理安排时间,做好个人防护,就近采样检测。
另外,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周日通报,周一起,北京市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开尽开」,再次强调企业「愿复尽复、无需审批」,要求各区各部门不得设置复工复产前置审批条件,不得对复工复产提出限制性要求,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环境。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疫情大爆发】中国抢药潮蔓延台湾 当局吁勿量购转国外
中国放松疫情管制产生全国抢药潮并扩散到港澳后,台湾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周一(19日)证实退烧药缺货。中央流行疫情指挥官王必胜呼吁,民众购买最好以自用为主不要再寄往外国。本台查询多间药房发现货架上已找不到必理痛,有药剂师向本台指近期经常有顾客大量采购,并表示要寄给中国亲友。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官王必胜周一表示,近日针对药品市场和药房进行调查,并询问普拿疼(港译必理痛)原厂供货状况,确认台湾普拿疼缺货。
王必胜说:针对普拿疼这个品牌,目前国内普拿疼有出现部份大量收购的情形,架子上几乎是没有,或者说也剩下很少,导致有缺货情形,会叫货困难。这个部份我们已经洽请厂商,希望他们加速供货来因应市场的需求。
针对部份民众大量采购寄往中国等地,王必胜希望不要再有这种情况,否则会考虑采取相关限制措施。
王必胜说:在这里要提醒民众,像普拿疼这种药物,我们是因需求来适量购买,不要大量购买转寄国外,最好不要有这种状况。另外我们也会确保国内药物的储量,持续监测市场的供需状况,再评估是不是要采取另外的措施。
王必胜呼吁民众不要恐慌,台湾相关替代药品仍然库存充足。
王必胜说:我们国产相关的Acetaminophen,就是乙醯胺酚,是同类的药品。我们的药证有47张在持续生产,有2.7个月全民健康保险的用量,这个是指所有这一类的药。今天所说的,是指普拿疼这个厂牌,这是国外进口的,不是我们国产的药厂,这个部份它是有被抢购的情形。
本台记者走访台北市多间药房和连锁药店,货架上都找不到普拿痛。有些在货架上贴上每人限购两盒的连锁药店,存货一样被扫光。就连王必胜提及仍然有货的替代退消药,货架上不是只剩少量就是跟普拿痛一样卖光。
一间药房药剂师接受本台访问表示,两个星期前开始经常有民众询问,一次要购买10几盒普拿疼。
药剂师说:我问他们为甚么要买那么多普拿疼,他们都表示买来之后要寄去给中国的亲友。我有推荐同种类的退烧药,可是客人都表示大陆人只相信普拿疼这个牌子。
药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邱建强表示,台湾5月爆发疫情后,盒装普拿疼供货一直不稳定而且经常缺货。全联会目前已要求全台各药房,针对一次买5~10盒的异常购买行为,进行回报。根据回报显示,大量购买者多为外籍配偶、大陆配偶和台商。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澳外长本周破冰访华 分析指坎培拉在「踩钢线」
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本周将到访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晤。外界预料,此行有望促进两国冰封多年的经贸关系。有学者形容,在西方抵制中国霸凌主义时,澳大利亚在「踩钢丝」,但相信澳大利亚对中国仍有戒心,即使有经贸往来,两国亦难以回到过去的夥伴关系。
澳大利亚政府周一(19日)发声明指出,应中国政府邀请,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在本周二(20日)及周三(21日)出访北京,期间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晤,并会出席周三、即中澳建交50周年当天举行的第6次中澳外交和战略对话。今次将是2018年11月以来,首次有澳大利亚外长访华,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迹象。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周一(19日)接受本台访问指,中国与澳大利亚外长会晤,是各取所需。
冯崇义说:中国受西方民主国家包围而变得孤立,它(中国)很想突破,很想把澳大利亚当一个突破口;而澳大利亚方面,因为从2017年底、18年开始针对华为反对中国干涉,中国一直对澳大利亚经济制裁,澳大利亚政府也想解除这样的经济制裁。
冯崇义指,中澳领导人早在印尼峇里出席20国集团峰会(G20)时举行双边会晤,双方关系已经解冻,但相信澳大利亚仍会基于对中国的安全考虑,顾及与美国关系,以及作为「五眼联盟」、民主国家的一员,不可能与中国回到过去的夥伴关系。
冯崇义说:他们(澳大利亚)会踩钢丝,因为他两边都想要,在安全方面跟美国协成非常牢固的同盟,同时在经济方面想改善跟中国关系,多卖一些他们的产品,他们还是会找到一些平衡点,不可能一边倒,他不会跟中国有甚么建盟关系,现在不可能,但在经贸方面现在会有一点改善。
另外,外界认为,黄英贤访华,有机会促成包括中国环球电视网前主播成蕾在内、被中方以国家安全相关罪名拘押的澳籍人士获释。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丁树范同日接受本台访问,他认为中澳关系有望得到改善,但是澳大利亚对中国仍有戒心。
丁树范说:因为过去一方面中国在澳洲的影响力也在增加,令整个澳洲的政界对中国的渗透会高度警戒。另外中国在南太平洋找到立足点,譬如说在所罗门群岛,中国在南太平洋的活动,会让澳洲高度警戒,这就会让澳中关系不可能回到过去,因为中国不会从南太平洋撤出它的影响力。
近年澳大利亚与其主要贸易夥伴中国的外交关系恶化。2020年,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呼吁对新冠病毒疫情源头展开调查,这激怒了中国政府,北京随即对澳大利亚出口实施制裁,包括抵制澳牛肉、葡萄酒、中国人不再到澳大利亚旅游和读大学。2018年,澳大利亚因「国家安全」理由,禁止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也激怒了北京。
不过,今年5月上台的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Albanese)多次表示有意改善澳中关系。今年上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厘岛举行的G20嶙峰会期间会晤,是2016年以来,中澳领导人首次举行双边会晤。
澳大利亚政府在外长访华的声明中提到,黄英贤访华是建基于总理阿尔巴尼斯最近在印尼峇里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阿尔巴尼斯表示,希望与中国维持稳定的关系,会于可行的情况下合作,但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事情上,澳大利亚在有必要时一定挺身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同日表示,中方希望通过澳大利亚外长这次访华,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上个月在印尼巴厘岛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加强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确轨道。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港府拟规管众筹 评论:比国际「更辣」 政治犯电影新闻受打击
港府拟立法并设「众筹事务办公室」,「一条龙」规管众筹活动,打击违法众筹。届时所有向港人募捐的众筹均须事先申请,且须披露帐目等资料,非法众筹活动捐款者亦须负刑责。有学者和关注囚权人士质疑做法的政治目的,指措施比国际标准「更辣」,恐造成寒蝉效应,不但令政治犯更孤立无援,更令涉敏感题材的电影创作、独立媒体、人道救援机构众筹受打撃。
香港财库局周一(19日)公布有关加强规管众筹活动建议的谘询文件,并展开为期3个月的公众谘询,当中包括建议成立「众筹事务办公室」(下称「众筹办」),一站式处理众筹活动的规管及行政事宜,倡议「所有公开向香港人或团体」,或身处香港的人或团体的线上、线下筹款活动,不论举办的目的及地点,均须事先向「众筹办」申请且获得审批。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前助理教授黄伟国直言,港府规管众筹是「错误决定」,有政治目的,又指香港现行法例已足够打击洗黑钱、诈骗行为和规管集资、慈善筹款等,若规管过度且透明度不足、界限模糊下,恐令「Kickstarter」及「Indiegogo」等外国众筹平台以及其他人权组织离港,有损香港的国际形象。
黄伟国说:可见政府进一步干预公民社会活动,政府规管众筹亦立坏的先例,可随时为达政治目的而立法和成立相关委员会去监察公司、人士的活动。
对于现时不少在囚者开设Patreon筹款,关注囚权的立法会前议员邵家臻向本台称,留意到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日前在网志谈及规管众筹时,特别点名「612人道支援基金」、「真普选联盟有限公司」,指有团体以众筹方式支持一些危害公众以至国家安全的行为。他忧虑,新措施对正面对政治检控的在囚人士和「政治犯」造成打击,令其筹集律师费和狱中的物资变得困难。
邵家臻说:引起的寒蝉效应是很大的。现在已几乎没有支援组织或平台了,要支援者或在囚人士的家属申请,当中要公开不少个人资料、手续或繁复,还有谁够胆、会愿意申请?效果亦立竿见影,差不多是断绝了(政治犯)的支援。在「612人道支援基金」被检控后,现在已没有人会敢众筹打官司,而打官司的律师费动辄8、10万元,如「47人案」审讯达90天,律师费可高达过百万元,对政治犯来说是天价,付不了钱的人有时只好认罪。其实在法律审讯不只面对公义,其实很多时与钱是挂勾,以前可藉众筹去帮助大家团结,现在似乎政府不接受这做法。
除了囚权问题,香港过去不少涉政治敏感题材的获奖独立电影、纪录片经众筹平台筹集资金才得以完成,如《少年》、《忧郁之岛》等,而已被迫关闭的《众新闻》和《立场新闻》、新成立的《Channel
C》等独立媒体或新闻工作者由众筹维持营运,香港前有线新闻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向本台称,港府欲推出的新措施比国际社会的众筹规管「更辣」,恐涉及新闻和艺术创作的众筹将遇上阻碍。
颜宝刚说:港府要求提供的资料等同成立一间公司的要求,包括须有帐目、中期报告等,对创科发展、弱势社群等众筹活动将被扼杀。目前众筹活动上,香港已有一定法例规管,明显今次众筹办是针对政治目的、反对政府的人士。而独立媒体难以掌握新众筹法上的要求,这将有损香港的资讯自由,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为港府将危害国家安全为其中考虑点,而《国安法》红线处处。
对于新规定下众筹申请的审批标准,港府建议考虑包括申请者是否诚实、信誉良好及可靠、众筹目的与规模相称与否、活动对公众利益、公众及国家安全的风险。
当局将赋权执法部门包括可发出「活动禁止令」,停止非法众筹活动,甚至可要求网络服务商禁止接取网上众筹平台,向相关金融机构指示调查、冻结资金活动和银行户口。当局建议,将举办非法众筹活动的罪行纳入可公诉罪行,让执法部门能够引用《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
(第 455 章)第 25(1)条检控违法转移及使用非法众筹所得款项的人士,有关捐款者亦可能须负上刑责。
另当局建议,筹款人须披露众筹活动的目的及安排、使用本地银行户口及妥善保存资金活动纪录等,而且建议为众筹网上平台设立登记制度。
财库局表示,新规管制度不适用于目前已受金融监管机构按现行法例充分规管的市场商业集资行为,如股权及债务众筹、点对点(P2P)借贷。另仅4大项目获豁免,包括宗教团体奉献、认可组织会费募集、现成商品买卖、订阅或打赏媒体4大类活动,但款项亦不可用于涉及香港的政治目的。至于目前已受规管的筹款活动,如公众地方实体举行的捐款活动、售卖奖券,当局建议,众筹办与有关政府部门协调,以精简程序处理。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以岭医药否认「连花清瘟」致肝衰竭 新加坡禁以新冠疗效宣传
中国内地被指在准备不足下放宽防疫,目前疫情大爆发,引发多地抢药潮,退烧止痛药物价格被炒至2000元人民币一盒。而以岭医药研发的「连花清瘟胶囊」成为民间自救的抢手货,但其药性最近又传来引致肝损伤、肝衰竭的争议,以岭医药发声明否认。
被炒至逾百元人民币一盒的「连花清瘟胶囊」,其药性是否适合无处方下使用,最近再惹关注。近期内地网络再传出连花清瘟可引致肝损伤、肝衰竭。
其中,有山东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主任在网上公开警示,称接收多个服用「连花清瘟」造成的肝损伤患者。
过去有不少中国医务人员已是严厉警告,称连花清瘟不能预防,也不能治疗新冠。就连深圳卫健委近日亦在微博发帖,暗示连花清瘟功效不如黄桃罐头,但帖文最后被删。
最近内地网上再广为转发新加坡《联合早报》2021年11月17日报道,指在华人比例这么高的新加坡,其卫生局已称连花清瘟能够预防和治疗新冠「并不属实」,呼吁公众不要听信和散播,当局依据所记录的成分用途,只批准连花清瘟作为缓解伤风感冒症状的中成药。
新加坡当局还警告业者,若使用与新冠疗效有关的字眼进行虚假或误导性营销,可最高刑罚为罚款5000新加坡元或监禁两年,或两者兼施。
以岭医药近日发声明回应反驳指,网络谣言称连花清瘟可造成肝损伤、肝衰竭,属「不实消息」,重申连花清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用于新冠病毒轻型、普通型,又指经过大规模人群中不良反应监测等多方面均证实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关药品说明书针对不良反应有明确体现。
自新冠疫情以来,在中国知名抗疫专家吴以岭和锺南山宣传下,连花清瘟成为以岭医药的收入大增的主要动力。去年为公司注入40多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营业收入逾4成,今年首三季配方颗粒业务销售收入按年增长较好,收入可望较去年水平更高。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中国疯传恶搞文章:「中国骄傲」美斯原名梅建国
今届世界杯落幕,由阿根廷队长美斯(又作梅西,Lionel
Messi)在最后一战,率领阿根廷击败法国,一圆世界杯冠军梦。在全世界狂欢之际,中国民众亦参一脚,有网民指「梅西原名梅建国」,指中国人都捧起世界杯,有关帖文在大陆社交平台广传。
中国网民在抖音、小红书等影音平台发文,指出「梅西原名梅建国」,祖籍则是众说纷纭,山西、山东和广东都有人提,强调「梅西其实是中国人」,自幼随父移居阿根廷。
虽然这是网民的「恶搞」帖文,但却迅速在中国各大社群平台流传开来,有不少中国网友认同;亦有人笑称「睡醒了吗?」
虽然中国没有取得参加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2022 FIFA World
Cup)的资格,但中国民众以至政府官员,都在吹捧本届世足有许多「中国制造」,包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上月在Twitter连发8张图片,盘点本届卡塔尔世界杯的「中国元素」,例如中国球判、中国送大熊猫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立场案】控方再增6文称「煽动」 涉罗冠聪等作者
《立场新闻》涉串谋发布煽动刊物案周一(19日)踏入第8天审讯,续处理辩方提出的永久终止聆讯申请。控方早前欲呈上587篇文章的分类列表,并读出新披露的其中6篇文章,作者包括资深传媒人区家麟、《立场》时任采访主任林彦邦及前香港众志主席罗冠聪,内容与《港区国安法》及47人民主派初选案相关。
控方代表为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辩方代表为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大律师马维騉及黄卉仪,案件由法官郭伟健审理。伍淑娟在庭上表示,控方欲呈上一份有关新披露文章的列表,涉及的文章被分为4个类别,包括与《港区国安法》相关、与「35+」民主派初选案相关、《立场》时任采访主任林彦邦所撰写的文章,以及《立场》英国分部的文章,当中侦缉警员刘家伦(音译)标记了100多篇可能干犯煽动罪的文章,并将文章归纳成不同列表,伍并形容刘是「案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调查警员」,又指虽然标记文章属他的「主观思想」,但最终是否属煽动文章是交由法庭裁决。
控方续指,本案应聚焦在各被告是否知悉文章带有煽动性,若《立场》属政治平台,锺沛权及林绍桐作为总编,「自然知道《立场》嘅立场,咁系咪更大机会会知道文章嘅内容呢?而唔系太多文章喇,一时走漏眼,睇漏咗一两篇呢?」,当中林绍桐更与林彦邦隶属同一组别,二人均为组别主管,再反问「佢(林绍桐)对林彦邦发表嘅文章系咪会知情呢?」
控方欲传归纳文章列表警员作供
控方补充,涉案587篇文章均显示了浏览次数,质疑「无煽动既文章得几十人睇,具煽动既就有几万人,证明平台受众系边类人」。而辩方基于控方「没有或延迟披露」文件,以及选择性地将文件交予案件主管,因而向法庭申请永久终止聆讯,认为涉及这587篇文章究竟是甚么内容,控方没有或延迟披露甚么都能辅助法庭,故希望可将列表呈堂,并传召刘家伦出庭作供,惟他因感染新冠病毒,料最快要于本周五下午才可出庭作供。
辩方大律师马维騉反对申请,指出《港区国安法》在港实施的前后,各大传媒包括不同阵营,都有报道《港区国安法》及民主派「35+」初选,直言「我睇唔到一张报纸无谈论《国安法》,亦无电视台对《国安法》绝口不提」,他不争议《立场》文章下架通知,亦不争议文章列表,但质疑单凭提到上述议题有何证案价值。而文章阅览次数,亦与永久终止聆讯申请无关,《国安法》等议题是当时社会「每日都谈及嘅事情」,相关文章较多人阅览亦是自然不过。
此外,马维騉亦反驳,指控方称刘家伦标记文章是否具煽动性,是其「一己睇法」,明显地他不是专家身分,认为法庭不应接纳其证供。法官郭伟健表示,法庭重点考虑的,是控方没作披露是否对辩方不公,故此587篇文章与申请有关,不过文章是否具煽动性,仍取决于法庭的裁决,控方毋须传召刘出庭,但可采纳刘的意见,在陈辞阶段向法庭指出哪些属于煽动文章。
最终法庭批准控方将587篇文章的纸本呈堂,控方并指如果早已掌握当中6篇,在处理案情时或会改变铺排。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随后在庭上逐字读出以下6篇文章,而文章作者之一、资深传媒人区家麟亦有到庭旁听。
至于6篇控方新指涉嫌煽动的文章如下:
刊出日期|文章|作者|
1)2020年7月1日|速读《港区国安法》|林彦邦|
2)2021年1月6日|在反抗就是罪名的香港 我们该如何回应大搜捕?|罗冠聪|
3)2021年1月7日|歹毒清算 恶贯满盈|区家麟|
4)2021年3月2日|这是一场不义的审讯|林彦邦|
5)2021年3月2日|【特写】英国多个城市集会声援47人 参加者多申 BN(O):我们不会忘记|《立场》英国分部|
6)2021年3月4日|「任何人不能凌驾法律」,除了我|区家麟|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编辑被控管有雷射笔 被告争议不属于他
2019年反修例运动其间,一名报称职编辑的男子被搜出雷射笔等物品,事隔近3年后,被控一项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案件周一开审,被告争议现场捡获的雷射笔并不属于他。拘捕被告的警员则在盘问下坚称,被告纠缠间跌出雷射笔,但不记得跟被告纠缠情况,并承认现场或有行人路经。
有香港市民发起在2019年9月8日举行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同日旺角警署外发生警民冲突,26岁男子唐健丰在当晚于快富街及弥敦道一带被捕,控方称当时搜出雷射笔、雨伞及行山杖等物品,事隔近3年后,唐健丰被控一项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案件周一在九龙城裁判法院开审。
案件由裁判官叶启亮审理,唐健丰由大律师马藻玉代表,辩方在庭上表明,会争议证物,指其中一支在现场捡获的雷射笔并不属于被告;至于雨伞、行山杖及电筒连雷射装置,被告则有合理辩解携带。
拘捕被告的警员梁淇锋供称,他案发时隶属水警总区内部梯队第二队,当晚接报指「有200多名暴徒攻打旺角警署」,部份人由太子向尖沙咀方向逃走,他奉命到弥敦道追截。梁续称,他与同袍下车后,看见约有几十名示威者,身穿深色衣服、戴著头盔及过滤功能面罩等装备。
梁所属的大队当时向太子方向推进,行至快富街交界时,约有20名示威者由弥敦道转入快富街,梁于是从后追截。被告此时身穿短袖T裇和黑色长裤、脸戴过滤式面罩、手持蓝色长伞,向梁迎面跑来。梁称当时喝令「唔好走」,被告见状逃跑,于是他将被告「逼埋墙角」。
梁续指,被告当时用力反抗和「手舞足蹈」,双方纠缠一轮,被告最后遭按在地上制服,背脊朝天,双手被索带绑上。梁又称,纠缠间有一支雷射笔从被告手中跌出,跌到地上。梁最后以非法集结罪名把被告拘捕,然后将所有与被告有关的物件,交予另一名警员处理。
辩方盘问时询问,梁下车时第一眼看见有多少人聚集?梁回应谓:「第一眼见到好多人,但我冇印象喇。」在被追问下他又解释:「因为现场混乱,冇可能清楚记得边度有几多人、距离我几多。」
辩方又问及,警方曾否设立任何封锁线,将从旺角警署逃离的人士困在一个范围?梁表示不确定,但指没有看见该类防线。辩方续指,快富街上除示威者外,可能还有行人路经现场,梁表示「都有可能」,又在盘问下承认,由示威者逃走至他追入快富街,当中大概相差了10秒时间。
梁并补充,他当时喝令「唔好走」,对象是所有逃跑的人,并非只针对被告一人。对于大部分人都是背对从后追来的警员逃跑,辩方再追问:「被告就面对你跑?你话『唔好走啊』,佢就跑去你面前?」梁庭上迟疑半刻,然后确认说:「系」。
他在盘问下又承认,不清楚被告挣扎时哪一只手有动作,也不记得自己如何令被告「背脊朝天」,解释指:「只可以讲佢冇袭击我⋯⋯唔记得佢点郁法,但畀我感觉系佢想走」,他并不记得和被告纠缠的情况,亦表示不清楚现场其他被警方截获人士,有否携带雷射笔。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财经拆局】中港通关时间表将大幅提前,有利复原但前景充满政治隐忧
中国内地以惊人速度在七天之间完全扭转防疫限制,由全球最封闭的体系突然变成全面解封,这种急转弯的解封速度是全球前所未见,背后反映是十一月经济数据全面转弱,付出代价却将是数以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命损失。
讽刺的是,当内地民众在付出巨大生命代价,短期内却可获得群体免疫,相信将有利本港能与内地通关,有机会拯救已经深度衰退的香港经济,明年有机会重新踏上复常之路。
疲软的11月经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为何要迅速决定取消实施了近三年的严格防疫政策,原因是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由于封控导致消费者减少开支,中国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在工厂艰难应对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及海外需求放缓之际,工业生产失去了动能,出口大幅下跌。失业率上升,对建筑、机械和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放缓。
当中最令人意外,是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降幅远大于10月的0.5%,也大于经济学家预期的下滑3.3%,是半年低位,反映内地最大增长引擎,即是领导人说的「内循环」,已经全面失效。
透过这些令人沮丧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决定迅速取消实施了近三年的严格防疫政策的原因。对该政策的不满情绪之前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升温,甚至演变成了罕见的公开抗议「白纸运动」,现在却成了放宽措施最佳借口。
由上周五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可见经济崩溃的迹象:这个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高层会议更一度传出因疫情失控而要押后。外界特别关注中国会否由严格防疫的基调改为稳增长,会议提出,明年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当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这点正正突出内部需求已经到不得不率先拯救的地步。
因此尽管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过去年会议上提出「共同富裕」目标,甚至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套由习近平倡的平均主义,今年已经不见踪影,反映在经济寒冬之前,习近平亦不得不作出妥协。
经济学家表示,放松疫情管控意味著明年中国经济前景改善,重开时间早于预期料将刺激消费支出并带动经济增长,但这一切都要在中国熬过感染浪潮之后。目前中国许多大城市的疫情已开始迅速扩散,这个过程以欧美的开放重启的经验来看,可能需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
因此中国经济短期的动荡将相当大,眼下传染性新冠毒株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蔓延,导致大量劳动力患病,忧心忡忡的消费者不敢随心所欲地消费。经济学家预计这会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短期内依旧乏力,并提醒说,可能仍需要零星的限制措施,以确保中国的医疗系统不会崩溃。
由于内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启经济,因此对2023年全球特别是香港的经济前景,将产生深度的影响及变化,经济学界正努力评估及消化这种转变,意味明年经济环境预测亦要重新评估。
当然,对早已深陷深度经济衰退的香港,包括政府预测今年经济会出现3.2%的负增长,正面影响是可以预期,当中关键是与内地重启通关的时间。基于内地已全面放弃限制措施,相信通关时间表会大幅提前,有利已经连续三季负增长的香港经济重启「复常之路」。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本港及内地的严格防疫措施,外资公司已经启动撤出香港程序,这由投资推广署发表驻港公司统计调查可见到端倪:当中经济效益最大的外资地区总部数目连跌三年,按年减少46间或3.2%,整体较疫前少8%,而驻港公司跌穿9000间,为四年新低。这些地区总部公司不少是搬去新加坡,部分甚至因为对内地通关无期,索性撤销驻亚太地区总部,这些公司走了就不会回头。
券商摩根士丹利估计,香港放宽多项防疫政策和内地重启步伐较预期快,令中港两地于明年初免检疫通关的机会增加,较原预期明年夏季始正常重新通关的推算为早,相信本港明年经济表现更大机会出现该行的乐观情景预测,按年料增长2.8%。另一外资行高盛更加乐觐,报告分析3年以来的清零政策已打击中国在吸引外资及合作夥伴的能力,认为中国放宽边境防控可能在相对快的时间内发生。而对本港最明显受惠,将是中国的来港旅游人数回升,加上中国重开对商品贸易的推动,高盛估计,中国重新开放有望提振香港GDP多达7.6%。
以本港最新失业率回落至3.7%,创出疫下新低,有学者已经预计,一旦中港通关可以再令失业率下降0.5百分点,令本港重返全民就业状态。彭博经济研究则指出,内地游客可能在明年中便重返香港,假若时间能发生在明年第二季度,将提振香港明年的经济增长至接近3%的水平。
当然,对于香港未来经济能否快速反弹
,仍然有很多客觐因素掣肘,当中最关键是时间因素,即是放宽措施「来得太迟」,特别是错失了上月在港举行的金融峰会宣传时机,要与早一年已步入全面复常的新加坡竞争「难度很大」,而已经撤走的公司亦不会轻易重新启动返回本港。
但对国际投资者来说,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日益恶化,亦是重要考虑因素:他们要想在香港或内地投放更多投资,日后会否在自己国家面临政治风险?何况今日的香港已经与三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单看黎智英(被控涉嫌违反《国安法》)案即使在终审法院获胜诉,也要面对人大释法的风险,这种状况在过去习惯普通法的外资眼中,会如何衡量?
更重要是国安的红线已经令营商者要变得步步为营。强大如Google今天都要因为演算法将一首歌曲置顶,都要面临整个政府机器施予巨大政治压力,甚至有行政会议召集人提出要引用特权法传召Google代表解释,到底这个七百万人的市场是否仍然有吸引力?相信每一家外资心中都自有答案。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财经自由讲】2023经济展望
今集三位主持有中国大陆到香港,再到欧美各国情况,分析2023年经济展望。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 、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