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日
1.港「五一游行」绝迹 社民连:千人贺「姜涛诞」就无被骑劫风险?
香港解除防疫限制后首个五一劳动节,昔日万人空巷的工运游行却未见「复常」。职工盟、劳联等多个劳工团体曾申请游行,均被迫告吹,仅能小量派员到政府总部请愿。相比之下,前日千人迫爆铜锣湾贺艺人姜涛生日。社民连主席陈宝莹质疑:「为何『姜涛诞』就没有被骑劫的风险,警方又可维持秩序,而工人搞百人游行就不能?」香港工会数目近年急跌,对于未来的工运发展,陈宝莹不乐观。
2020年前的香港,每逢五一劳动节,都会与国际社会同步举办游行,唤醒社会关注劳工权益。但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港府均以防疫为由拒绝所有游行申请。今年起防疫限制全面解除,不少团体尝试争取港人昔日游行的权利,但获批举行的游行仍寥寥可数。而今年「五一」更无任何工会或关注劳工团体成功举办游行,改为小量派员到政府总部请愿。其中昔日「五一游行」常客的社民连,主席陈宝莹等5位成员亦有到场。
陈宝莹发言时,对于今日香港「水尽鹅飞、没有游行」表示「失望、愤怒」。
陈宝莹说:今日在全港都找不到有一个游行,因为主办者都被警方劝退,被警方用一些子虚乌有的藉口,令主办者被迫撤销申请。……昨日有一千人在铜锣湾庆祝姜涛生日,警方都可以协助维持秩序,都没事发生。为何今日,5月1日,警方可以制造那么大的恐慌、暴力的威吓迫使游行没法进行呢?
回顾近月,前职工盟成员、和劳联等多个昔日「五一游行」常客,均有入纸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惟4月初,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时,开腔称「游行不是表达利益诉求的唯一方式」,且恐防「被人骑劫」。虽然亲中建制阵营解读称「不代表不准港人游行」,惟工联会和劳联先后已以同一口径称「怕被骑劫」,而宣布放弃办游行。而一直坚持申办游行的前职工盟主席黄乃元,上周三(4月26日)继被查问专页帖文的留言后,再突被港警带走问话,事后情绪崩溃,其后更宣布取消游行申请。
陈宝莹向本台提出,警方以「协助维持秩序」的态度,去面对逾千人迫爆铜锣湾祝贺艺人姜涛生日,质疑为何对于争取工人权益的活动,就不以同一态度处理,反而以「国安」为名,安上种种不合比例的限制?
陈宝莹说:五一游行、公众集会,警方更应去维持秩序,令活动顺利进行,才是警方应做的角色,而非是对「五一」、「三八」,用一个恐慌的理由(阻止)。昨日很明显,很多人聚集也没事发生,反映港人很清楚游行目的,并跟随行事。
陈宝莹忆述港人坚持办「五一游行」约20载,直至两年前,仍可与国际社会同步,不只是为发声和表达诉求,更是一个重要日子去凝聚工人的力量,迫使政府听取公民声音。反观如今立法会内铺天盖地都是雇主的声音,本地劳工却丧失了一个重大的发声平台,反映政府不尊重打工仔的权益及尊严。她亦对于工联会和劳联,作为亲政府的大型劳工团体,都主动放弃发声机会,感到失望。
陈宝莹说:以往上午是亲北京的团体如工联会游行,下午就是独立的前职工盟,基本上当天很热闹,整日劳工议题都不断提出来。现在看不出来香港劳工的诉求获政府重视,因为游行本身是工人展示力量的其一重要方法。
问到社民连未来会否尝试申办游行,陈宝莹提及,香港妇女劳工协会3月初趁「三八妇女节」前夕,申办妇权游行,并一度宣布获警方不反对通知书,原以为将成为香港疫后首个获批的大游行。惟到游行前,协会多次被警方约见后,遗憾宣布煞停。当时,社民连4名成员遭国安警察问话,警告不得参与游行,明言如坚持出席将遭拘捕,陈宝莹说,作为「已被国安盯紧的团体,要参与集会游行的机会甚微」。
翻查资料,2019年反修例运动一度引发新工会登记浪潮,惟至2020年《国安法》后,职工盟等60多个工会和团体被迫宣布解散。劳工处回覆立法会特别财委会质询的数字显示,过去3年新登记职工会数目持续减少,由2020年495个,大跌至2022年只馀40个,已登记职工会总数也由前年底1527个,跌至去年底1454个。申报会员亦逐年减少,由2019年的93万人跌至前年的89万人。
对于工运未来去向,陈宝莹指出,虽然发声机会减少,但仍有必要争取发声机会,又称「除非香港已解决所有劳工问题,否则就有工会存在的必要,而发声亦是必须的,有组织才有发声力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官方热炒淄博热点 学者:假日经济难持续 多项经济数据显疲态
「淄博烧烤」一词近期热爆大陆网络,各地游客便趁著「五一」长假涌向淄博体验。官方高调宣扬淄博繁荣景象。不过,有学者认为,假日经济难以持续。据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采购经理指数(PMI)跌破临界点,反映制造业持续萎缩。另外,今年一季度电商代运营公司业绩录得持续跌势。
连日来,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毫无疑问是山东淄博,原因是「淄博烧烤」近期意外在网上走红,大批各地民众趁长假涌往当地。
不少网友在微博分享淄博盛况。现场游客田先生说:在我出来的时候,入口处进行了人员限制,人员完全是饱和的,但不得不说淄博的安保人员、警察,包括一些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搭了人墙,每隔一到两米引导游客按照顺序往同一个方向走动。
据时代财经网站报道,人流量节节攀升,营业额也跟著水涨船高。王牌烧烤店主王小立透露,现在一家店1天的营业额大概是原来的3倍。「鲁小串」的老板孙刚也说,现在工作1天,抵得上原来工作3天。
当局也在淄博的热闹繁华上再添一把火。据称该市在20天之内在一片空地建成能容纳万人的烧烤城,自4月底揭开「淄博烧烤节」的序幕,邀请乐队、歌手表演,让游客能够一边喝啤酒、吃烧烤,一边享受表演。当局安排人流单向前行,以免发生意外。市文旅局上周三(4月26日)已向游客发出了「温馨提醒」,晒「五一」期间中心城区酒店已基本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表示「虽然我们已经全力以赴,但服务供给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官方估计,「五一」期间将有超12万人前往当地,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景区接待等相关行业都面临巨大挑战。根据美团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南—淄博」火车票开售1分钟即售罄,「五一」期间淄博旅游订单(含酒店、景点门票)同比增长超2000%。
青岛居民张先生告诉本台,淄博这次「出圈」,有意外成份,但也靠得到官方在背后加持。
张先生说:最有名的是济南烧烤,它(淄博)主要的赢点就在于去年疫情期间隔离了一批大学生,他们走的时候,区政府搞了一个小活动,给他们免费烧烤,然后淄博烧烤就火起来了。
早前外界均唱淡中国经济。这次淄博生意火红,媒体上即有扬眉吐气的景象。不过,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认为,「假日经济」带来的喧闹只是短暂的繁荣,节日假期过后必然是更长时间的冷清和萧条,如果单凭1年几个假期来乐观判断中国经济,纯粹是自欺欺人。
蔡慎坤说:这么多人跑到淄博去吃烧烤,也就是地摊经济的一次复兴。这种复兴对中国内需的拉动,我觉得没甚么太大的意义。很多人都说一票难求,酒店价格翻了三、五倍,就好像内需一下子被拉动起来了,实际上那是一个虚假的繁荣。
周日(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PMI指数,录得数字为49.2%,环比下降2.7%。统计局在公布中也承认,「数值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PMI指数中,大、中、小企业的表现均低于临界点;在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等也低于临界点。
另外,据财新网上周六(4月29日)报道,今年一季度电商代运营公司业绩延续2022年下滑趋势。截至4月28日晚,上市头部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丽人丽妆、壹网壹创、若羽臣陆续披露2022年财报或2023年一季报,收入利润双降成趋势。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北京维稳驱赶行动加剧 王峭岭李文足相继遭迫迁
北京当局进一步加强打压和驱赶维权人士。「709大抓捕」维权律师之一的王全璋,住所被断水电气后,出入更被大批便衣跟随,使他们找新居十分困难。他的妻子李文足表示,警察劝他们回山东,同时限制他们离境。同样是「709大抓捕」家属的王峭岭,让李文足母子暂住,竟也遭房东要求两周内搬离。评论指,这次行动,是有关部门想孤立和削弱维权人士的力量。
「709大抓捕」维权律师王全璋的住所被断水断电断气,同时,因为房东拒收租金,引发「欠租」之说。王全璋对本台表示,正尝试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又说在找新房时,遇到不同的阻挠。
王全璋说:原先居住的房子里,断水断电断气,不具备居住和生活的条件,我们只能去找地方,现在就是一帮人的围困,我们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就不让我们找到新的房子。至于诉讼的话,我们也不抱甚么希望,但是既然立上案了,我还要去应对。从法律上来讲,我们还有一些占优势的部分,但是这个案子,少不了权力的插手,对结果我们也不抱甚么希望,要求我们限期搬离,基本上就这一个结果吧。
他的太太李文足与儿子周六(4月29日)搬到民宿暂住,但李文足表示,所到之处都有大批便衣出现,并有警察出言劝她们回山东。
李文足说:出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都在后面跟著,跟踪我们的人在我旁边就说:「哎,你们那就是这个情况,还死扛著干甚么呢?山东多好呀!」从他的话当中,我认为他们这次的意图,是想把我们赶出北京。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人,就是这样对待的,他们也不允许我和全璋办护照,在国内的话,他们就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迫害我们。
李文足表示,会继续在北京找新的居所,不会离开北京,但她承认,这次事件对儿子上学和心理都造成负面影响。
李文足说:这样的情况,对泉泉肯定是有一些影响,他在情绪上有点烦躁,但是因为我们这个孩子特别的善良,他这两天跟我谈,他会压抑情绪,因为他说爸爸妈妈要去应对那么多人,他觉得我们也挺不容易,所以他要表现得乖一点。我们过一天看一天吧,我们去一个能扛得住压力的朋友家先住一下吧,但他家离学校比较远,上学的路途要好几个小时,辛苦一点,暂时是这样安排的。
同样是「709家属」的李和平太太王峭岭表示,周六到民宿探望李文足时,被3男3女的便衣跟随她到场,相信当局针对她们的维稳力度正在增加。
王峭岭说:我跟文足出去给她家的车充电时,发现跟我们的人也上车了,一直在旁边慢慢开著两辆汽车跟著我们。到停车场充电的地方时,我们下车为汽车充电,我们在旁边走一走,然后就跟著3个男人,就这样跟著我们,离得不远的距离。维稳也升级了,迫迁的力度,也比过去都要大,迫迁的手段也比过去要恶劣。
王峭岭表示,周六晚邀请李文足母子到她的家暂住一晚,但在她们抵达不久,她在通州的房东突然登门,要求李和平一家要在两周内搬走。
王峭岭说:因为他们家已经断电了断燃气的,就王全璋律师就在那个停水停电的房子里,住了一晚,李文足带儿子住在民宿里面。我正好昨天去找他们,我就说下午可以到我们家,晚上住在我们家,当时李文足女士还是很担心说,「我住在你们家,会不会让你们的房东也会迫迁?」我说,房东迫迁估计是早晚的事,我说不用担心了,包括我先生也说不用担心。就在文足上门不到2个小时之后,我们的房东就上门,给我们两个星期的期限了。
王全璋、李文足和王峭岭都表示,不会离开北京,担心若离开北京,地方政府对他们的维稳手法,会更加无法无天。
时事评论员李法天一直关注中国维权人士的情况,他认为这次针对北京维稳人士的行动,是想孤立和削弱维权人士的力量。
李法天说:当然是北京想达到的目的,可能北京太集中这些各种各样的人,想分散比较集中的那些敏感的维权人士,把这些人打散,分子化、原子化他们,让他们孤立无援,这样当局就达到目的,就觉得是维稳成功和安定,就是这样一个目的。
李法天表示,据了解,广州和杭州等地,早前也有维权人士被类似的手法迫迁,而再被迫离开当地的情况,不排除是当局的新维稳手段。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奔驰总裁称与中国脱钩纯属幻想 评论忧阻修正德国对华政策
德国知名汽车品牌奔驰(Mercedes-Benz,又译宾士)的总裁称与中国脱钩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评论指德国车企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唯利是图不顾人权价值,担忧会阻碍德国对中国「去风险化」进程。
奔驰总裁康林松(Ola
Källenius)接受《周日图片报》(BamS)采访,当被问及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时,康林松承认与中国存有分歧;他亦承认,新冠疫情曝露了德国供应链的脆弱,因此德国必须变得更有弹性,例如在锂电池方面,要独立于个别国家。不过,他仍然希望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因中国对德国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康林松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称奔驰在中国的销售数字正在增长,指中国人的购买力对公司有利。
他强调:欧洲、美国和中国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脱钩是不现实的。
双方都可以在(经济)增长和气候保护方面取得成功。与中国锐钩是一种幻想,也不可取。与中国决裂对整个德国工业界来说都是不可想像的。
中国媒体广泛对康林松这一说法进行报导,称「越来越多的欧洲政治和经济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利益在许多领域是重叠的,合作远远多于分歧」。
关注事件的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巴丢草向本台表示,从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在发生21世纪种族灭绝的新疆地区建厂,到奔驰反对与中国脱钩,都显示这些企业根本不在乎发生在中国的严重人道灾难,也不管中国政府是否为独裁政府,及其经济日渐衰落,全心只顾将中国的钱赚到最后一刻。
巴丢草说:这些企业唯一在乎的就是利润,以及在这片土地有多少时间能够谋取这样的利润,至于其他的价值方面,这些企业是不在乎的。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心态吧,只要它能在中国赚一天钱,它就会支持中国政府这种非人道政府的合法性,并不是它对中国经济没有判断,只是它希望把钱赚到最后一刻。
早在2018年,奔驰在其Instagram上引述了达赖喇嘛的一句与政治无关的名言,结果遭中国粉红抗议,奔驰马上便删除了相关内容并跪低认错。巴丢草更曾因此前往柏林,抗议奔驰为利益放弃价值。不料五年后奔驰仍无反省。巴丢草指,德国社会整体对华依赖态度是问题的症结。
巴丢草说:当然这也不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整个德国主流社会、政府也好,它们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俄罗斯的人权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它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到对中国市场与资源的依赖,这个都是一个逻辑,这是它们一贯而为的做法。
旅欧学者朱瑞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奔驰今天已经断绝了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但三年前,德国人也不能想像与俄罗斯脱钩,直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尝到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苦果,一年内便找到能源替代方案。朱瑞说,短视、唯利是图的德国车企必须意识到,欧洲已经开启「去风险化」(de-risking
)对华政策。
朱瑞:德国同中国的关系,在五年前看,真在毫无脱钩可能。但如果在2023仍然这样想,就是懒惰短视和拒绝面对现实。这个政治现实就是台湾。如果下一年中国出兵武统台湾,这样奔驰、大众这些德国企业,就必须施行之前无法想像的撤离,中国的供应链、市场,都是要say
bye bye。这个就是欧洲现在关于中国 de-risking 的意思。
朱瑞担忧的是,亲中德企可能会影响政府修正对华政策。
朱瑞说:短视、亲中的德国企业,他们对德国政府的影响实在令人担心的。德国交通灯联盟在上台之初话要推出中国政策,但现在还还没有能出街,就是因为亲中企业的反对。他们是德国政府的中国政策的巨大阻力。
目前,德国大众、宝马(BMW)以及奔驰的母公司等并没有停止对华业务的脚步,大众汽车还在中国加速电动化转型。
在新疆建有工厂的大众近年饱受批评,今年2月,大众中国区总裁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声称亲自考察了新疆工厂后,力证「没有人权侵犯的迹象」,被批为中共种族灭绝洗地。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中共阻欧记者查海外警局 栽赃称使馆遭放炸弹
中国跨境胁迫出新招,调查中国海外警察局的欧洲吹哨者不只接到恐吓要求噤声,更多次因有人举报放炸弹、绑架而遭拘留。吹哨者王靖渝告诉《中央社》,对象已扩及外国公民,严重影响国际秩序。
《中央社》报道,总部位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RSF)发出新闻稿,对在荷兰和德国的记者因调查中国而遭到新型手段跨境胁迫表示谴责,要求相关当局加速深入调查以揪出骚扰者。
曾驻中国近20年的荷兰大报《民众报》(De Volkskrant)资深记者瓦拉斯坎普(Marije
Vlaskamp),她因去年10月开始调查中国旅居荷兰异议人士王靖渝而成为中国恐吓目标。
根据她4月8日在民众报揭露的亲身经历,她先收到一连串恐吓短信,包括自称Alice的人要求她不得发稿。接著有人威胁她:「中国驻海牙使馆将出现炸弹威胁,然后你会成为主嫌遭到逮捕。」
不久后,有大批警察到使馆搜查炸弹,而瓦拉斯坎普和王靖渝也因匿名报案人的指控而被带到警局讯问。此外,瓦拉斯坎普也接到以她之名预订在中国海牙使馆附近的饭店。
事情还没完,之后瓦拉斯坎普和王靖渝再度被匿名报案人指控在挪威奥斯陆中国使馆安置炸弹。当然,经过调查审问,嫌疑很快解除,当地警方也要求中国当局提供解释。
王靖渝4月29日接受《中央社》电访时表示,奥斯陆中国大使馆只告诉挪威政府,消息来自中国外交部。
王靖渝说,记者已接受警方保护,但因报假案多次遭警方拘留,心情大受影响。「(瓦拉斯坎普)在中国没遇过这样的事,没想到竟在自己国家遭中国恐吓,荷兰政府还无能为力,让她很崩溃。」
此外,骚扰者经常以王靖渝之名在全球预订饭店。据王靖渝表示,有时一天就要付几万欧元,接著再以他们的名义发出炸弹威胁,「因这些事情,我们天天被警察传唤或拘留,搞得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压力非常大」。
王靖渝说,荷兰警方已清楚他们受害者的身分,但中国会向其他国家发出炸弹威胁,对方会透过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要求荷兰逮捕他,「欧盟很多国家,不是每个国家都知道状况,之前比利时警方就想要把我引渡过去」。
中共跨境迫害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王靖渝告诉《中央社》,「最近出现新方法,就是打报警电话举报我家里有人质、炸弹,还向比利时政府报案说我在中央车站放炸弹。」
王靖渝说,他们过去每天都收到人身威胁,已经无感,「现在中共用这些方式对我们骚扰恐吓,这是管用的。」
中国复制澳大利亚民运人士柏乐志(Drew
Pavlou)去年7月在中国驻英使馆抗议后,因涉嫌威胁炸弹袭击使馆遭逮捕的模式,用手段让当地执法部门逮捕异议人士,进入漫长的诉讼过程,消耗异议人士精力、扰乱情绪。
王靖渝严正表示,中国在海外设立秘密的警察局,是对外国主权和自由民主的严重侵犯,因为对异议人士的迫害已经超越国界。「如果今天不加以阻止、谴责,那么迫害目标就不仅是中国人了;现在已逐渐改变,开始迫害外国公民了,对国际秩序有重大影响。」
美国执法单位4月中旬在纽约逮捕涉嫌运作中国海外秘密警察局的两名男子,指控公然侵犯美国主权,但欧洲目前没有类似行动。
王靖渝无奈表示:「欧洲警方蛮无能的,即使我的案件已逮捕几位嫌犯,却没有把他们跟中国政府联系起来,认为只是个案,我感到很遗憾。」
瓦拉斯坎普在《民众报》自述中写道,不期待警方能逮捕任何嫌犯,「中国海外干涉的问题在于很难被证明。中共以制造混乱、迷惑警方、操控和施压他人、让他们彼此攻击的手段闻名,但就是缺乏实证」。
她指出,荷兰警方和司法单位对这种新手段大开眼界,称为「据测来自中国政府的恐吓」,且很多受害者不愿发声,但她在衡量个人安全与讲述攸关民主社会故事的记者责任后,选择公开经历。
无国界记者组织东亚办事处执行长艾玮昂(Cédric
Alviani)则表示,「这些方法相当恶毒,虽是匿名行事,但却具有中国政权恐吓手段的所有特色」,并呼吁德国和荷兰当局加速深入且透明的调查,「以指认、惩戒这些阴险行动的涉事者」。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菲总统访美 增印太合作围堵中共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周一(1日)将展开华府访问行程,这也是继上周韩国总统尹锡悦后,另一位到访华府的印太国家领袖,显示美国强化印太夥伴联盟关系及围堵中共的决心。
《中央社》报道,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周日抵达华府,展开4天访问行程,预计周一将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举行双边会谈,预料将触及扩大商业往来以及中国议题。
美方资深官员在电话背景简报时表示,美国正在强化与印太区域的往来与合作,包括上周尹锡悦的美国国事访问、即将举行的美菲领袖双边会谈、拜登5月前往日本出席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美日韩三边会谈,以及之后前往澳大利亚访问,「现在是我们与该区域盟友与合作夥伴互动的极为重要时期」。
这名官员表示,中共近来在菲律宾关切水域不断进行一系列挑衅行为,让菲律宾担忧。他也提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日前警告马尼拉别忘记在台菲国劳工安全,许多菲律宾人认为隐含威胁。对小马可斯而言,虽然和中共长久往来,但他对中共正在采取的行动深感忧心。
对于小马可斯的华府访问,另一名资深官员透露,预计将宣布双边防务指导方针,深化陆海空作战、太空与网路合作与互操作性;经济方面,将宣布美方一个贸易投资代表团访问菲律宾,针对洁净能源转型与关键矿产投资等。此外,美菲也将宣布教育倡议,培养年轻人。
至于美菲领袖是否也会公开提及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官员表示,菲律宾和其他印太夥伴一样了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同样符合其国家利益,不仅因为区域贸易可能因冲突中断、全球商业与金融可能面临挑战,也因为许多菲律宾人居住在台湾,他们的生计与生活都可能受到影响。
官员指出,菲律宾清楚表明准备强化自身武力,以协助并维护菲律宾领海的和平与稳定。菲律宾采取谨慎态度,并未挑衅,菲律宾期望与西太平洋各方维持良好关系,并寻求以谨慎负责方式强化与美国关系。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新加坡有条件支持AUKUS
新加坡外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周一(1日)表态,提出「有条件」支持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之间澳库斯协议(AUKUS)。根据AUKUS安全夥伴关系协定,澳大利亚最早在2030年代建立一支使用美国技术的核动力潜艇舰队。
《彭博社》报道,维文周一在在堪培拉举行的「新加坡-澳大利亚联合部长级委员会年度会议」后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维文说,只要奥库斯协议对地区安全做出「建设性」贡献,新加坡就会支持它。
他说,他希望看到美中关系能够稳定下来,以「使我们所有人的选择最大化」,但他承认华盛顿和北京需要时间来重建信任。
在中国和菲律宾的船只在这具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地区差点相撞之后,维文对南海局势升温表示「严重关切」。
维文说,新加坡政府希望所有国家,包括超级大国,能共同努力,确保东南亚及其海上通道的「自由进出和机会」。
他周一在堪培拉对记者说:「因此,很明显,我们对任何争吵,海上的事故,都表示严重关切。」
近几个月来,中国和菲律宾在有争议的、资源丰富的南海水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4月23日,,一艘中国海警船在南海逼近拦截一艘载有传媒记者的菲律宾海岸防卫队巡逻舰,双方船舰差点相撞。北京和马尼拉都为其船只的行动进行了辩护。
新加坡外长说,必须「制止这些情况」,并强调东盟正在进行的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的重要性。
他说:「这不会解决有关主权的争端,但它可以帮助建立信任」。
新加坡共和国海军(RSN)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4月28日至5月1日进行了海上合作演习。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巴拉圭大选亲台总统候选人胜出 蔡英文盼两国持续友好深化
台湾友邦巴拉圭共和国于周日(4月30日)举行总统、副总统及国会议员选举,由国家共和联盟(红党)的总统候选人潘尼亚(Santiago
Peña)当选新任巴拉圭总统。在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周一(1日)表示,蔡英文期盼两国邦谊持续友好深化。
《中央社》报道,林聿禅透过新闻稿指出,蔡英文代表政府与人民,诚挚祝贺潘尼亚顺利当选巴拉圭新任总统,并期盼未来巴国政府在潘尼亚总统领导下,各项施政顺利、国家发展昌盛,两国邦谊持续友好深化。
林聿禅表示,依据巴国最高选举法院公布逾99.89%的开票结果,潘尼亚及副总统候选人阿里亚纳已获得近42.74%选票,大幅领先位居第2位的在野「新巴拉圭联盟总统候选人艾里格里(Efraín
Alegre)约27.48%得票率,潘尼亚已发表胜选声明当选新任总统。
林聿禅指出,总统府诚挚祝贺友邦顺利完成民主大选,驻巴拉圭大使韩志正已于第一时间向巴国总统及副总统当选人表示祝贺,对于巴拉圭人民展现民主素养,顺利完成大选深感敬佩。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中共杯葛中美危机沟通热线 前五角大楼官员:刻意散播疑虑
《华尔街日报》报道,为避免美中任何一方军队误判引发冲突,美国政府尝试建立美中危机沟通机制,但中国一直在杯葛这个做法。有前五角大楼官员认为,中国拒绝沟通是为了在美国官员心中散播疑虑,中共希望「让人觉得局势一旦升级就会难以控制,或者让人觉得这种风险可能会失控」。
报道指出,中美两国已有一些可供双方领导人沟通的热线,包括2008年两国军方建立的直通电话。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有时在危机时刻拒绝使用这条热线,导致该热线在处理紧张局势方面并不能成为可靠的工具。此外,与荷李活电影中的红色电话不同,通过中美军事热线的会议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
今年2月,在美方击落了一个飘入美国大陆上空的疑似中国侦察气球后,中国方面拒绝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通话。当时,中国称美国没有为对话创造合适气氛。
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3月的一次智库活动中表示:「我们曾在冷战期间建立这些热线,我们认为现在也同样适用。」但坎贝尔承认,到目前为止,这些缓和美中关系的举措尚未见效。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也说,他忧心于无法迅速联系到中国军方的对等官员。
2021年上任后不久,阿奎利诺说他向中国发出了请求,希望与中国东部和南部战区的指挥官交谈。他说,中方从未作出回应。中国的这两个战区分别执行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行动。
阿奎利诺今年3月在新加坡参加一场活动时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我没有能力在一旦有必要的情况下与某人交谈。」至于该地区的其他指挥官,他说:「他们可以迅速联系到我,我也可以迅速联系到他们。」
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国防部中国事务副助理部长的斯布拉吉亚(Chad Sbragia)说,中国不开口是为了在美国官员心中播撒疑虑。
报道引述他表示:「如果在杂技演员身体下方放一张网,杂技演员会跃得更高」。相反,中国希望「让人觉得局势一旦升级就会难以控制,或者让人觉得这种风险可能会失控」。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美中建立可靠热线的一大障碍。
2008年建立的中美军事热线(被称为国防部直通保密电话通信线路)旨在建立两国最高国防官员之间的联络渠道。根据2008年的协议,该热线的中方负责机构是一个被称作中南海电信局的中共办事机构。
但在中国官员看来,这类热线为美国继续在中国的后院进行中方认为具有挑衅性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掩护。
台湾身处这一挑战的旋涡中心。美国希望改善与中国沟通渠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台湾周遭的重兵驻扎可能造成意外事件。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对台湾越来越多的支持破坏了两个大国之间建立可信沟通所需的信任基础。北京方面声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随著美国和中国的军机及海军舰艇在有争议的空域和水域附近活动,这种局势已更为严峻。中国寻求遏阻美国在南海的行动,两军时有对峙。中国对南海大部分地区宣称拥有主权。
中国利用军事演习对台湾施压的做法使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上升。今年4月,为回应美国众议院议长、加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麦卡锡(Kevin
McCarthy)与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加州的会面,中国在台湾周围实施了军演,当时,一艘美国航母在仅几百英里外的地方活动。
在对置评请求的书面回覆中,中国外交部指责两国军方关系受到困扰是美国造成的。中国外交部表示,不能为沟通而沟通。
中国外交部称,美国不应一边破坏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一边声称想要保持沟通。
中国国防部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美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表示,令人不安的是,中国「似乎将我们为改善沟通而开展的外联努力视为双边关系中可加以利用的点」。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财经拆局】「愈迟买愈平」 银主盘增加反映楼市将秏尽购买力
去年本港楼价大跌一成半,令负资产数量急增至逾1.2万宗,创十八年新高。惟随着今年第一季楼价回升7%,负资产个案亦减少。实际上,单单负资产本身不等于已构成问题,但真正令人担心是过去两个月,本港银主盘成交显著增加,反映部分业主开始陷入财困令物业被银行接管,如果情况持续恐将秏尽购买力,楼市复苏亦会成为「假象」。
香港楼价在首季度回升7%,令负资产个案减少,金管局数据显示,3月底止,负资产宗数按季大幅减少48%至6379宗。负资产宗数回落,不单令发展商及地产界松一口气,对政府财金官员来说,亦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如果楼价持续下跌,不单会拖垮楼市,甚至会成为银行体系的计时炸弹。
其实,单单负资产本身不等于已构成问题,还需视乎按揭用家的还款能力有否转弱,就业环境有否恶化而导致断供率上升、银主盘增加才会增加实质负面影响。现时负资产个案当中拖欠比率偏低、供款负担比率仍低、加上失业率跌至3%低水平,即使负资产宗数上升,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及市场风险仍低。
不过翻查今年以来银主盘拍卖消息,却是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是集中在楼市正在加快复苏的三、四月份,涉及层面广泛,由新入伙仅两年的居屋以至一些名牌屋苑,甚至有富豪海湾「十九按」、西半山罗便臣道「十二按」、蓝湾半岛「十四按」银主盘,亦有前主播转战商界后自用贝沙湾物业沦为银主盘,更有深圳富豪40亿物业被接管,涉及甲级商厦、港岛超级豪宅等等,反映银主盘范围广泛,而且很多都是贵重物业,往往涉及银码均数千万元。
理论上,如果物业沦为负资产,银行有权Call
Loan,甚至要求取消贷款,银行可以透过法律程序将物业收回变成银主盘。但银行现实上不会随便进行上述行为,因为银行不单要采取法律行动,涉及大量法律费用,需时亦长,而且会令银行坏帐上升,影响财务表现,银行可以的话是很少做得「咁尽」。
真正令银主盘数目急增,不单纯是因为美国加息因素,始终本港银行一直未有跟足美国的加息步伐,现时按揭利率未算偏高,反而影响楼市的基础因素,包括供应变化及楼市政策转变,才是当中关键:
1. 供应积存增加,新盘愈迟买愈平
港府持续增加土地供应,私楼潜在供应亦顺势增加;据房屋局最新公布,截至3月底,未来3至4年一手私宅潜在新供应增至约10.7万伙,按季增加2000伙,再创2004年有纪录以来新高。至于该10.7万伙新供应单位中,已落成货尾更有1.8万伙,按季增2000伙或近13%,再创2007年初后的新高。
货尾积存单位数量大增,直接影响是发展商未能做到「货如轮转」,加上利息开支近年不断提高,要增加去货速度,唯有「将货就价」,以减价促销,这亦做成近年少见怪现象:楼市愈升愈有时,新盘却爆发减价战,置业人士愈迟买愈平的矛盾景象。
翻查首季新盘成交3530宗,与去年第四季相比按季升3倍,但整体与去年第3季录约3585宗水平相若。当中又以四个「擘价」焦点盘沽货最多,当中就包括长实和新地合作的屯门飞扬货尾减价最多17%,更形成楼市「震撼弹」,令之前买家惨食「深水炸弹」,部分未入伙已经要「蚀几球」,被迫上街抗议,亦形成新盘愈迟买愈平的怪现象,与整体楼市气氛好转形成极大反差。
2. 通关因素失色 BSD辣税低近七成
本港于2月初与内地全面通关,惟原以为内地客会大举来港置业的预期并未实现。早前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反映公司客和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入市情况的买家印花税(BSD)个案共有92宗,虽属近14个月新高,但相对疫情前一年,即2019年的高位仍低近七成。
BSD个案连升两个月,3月有92宗,较2月的61宗增50%,不过,对比爆发疫情前的一年,即2019年10月最高录296宗,目前较当年高位仍相差69%;据税务局资料,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港购入住宅物业,都需要缴交楼价15%的BSD税款。
分析员表示,近期内地人来港置业不算多,上月BSD数字偏低,相比疫情前平均每月有约260宗,现时内地人来港买楼的需求颇弱,坦言3月份BSD个案仅92宗属低于预期。内地通关因素,一直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刺激香港经济及楼市的「强心针」,但尽管访港内地旅客增加,但不论零售及楼市的购买力均大不如疫情前,加上鉴于内地楼市本月再出现回落迹象,认为内地人经历去年楼市低迷后,不再视买楼为可靠的储蓄工具,削弱他们来港置业的信心。
3. 家庭负债增加 成银主盘增加主因
这个因素我认为是最被市场忽略,但却是银主盘急增的关键理由。金管局三月发表的《货币与金融稳定情况半年度报告》,指出本港家庭负债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4.2%,升至下半年的95.5%(见图2),比起2020年足足多了十五个百分点,创有纪录以来新高,其中有近70%比率负债是来自住宅按揭贷款。
翻查纪录,20年前香港人的年收入相对楼价负担比率仅约5倍,但近年却曾一度升至20倍,收入杠杆比率(即供楼开支相对收入中位数比例)也由03年只有约两成一度升至八成(见图3),反映因收入追不上楼价而令置业供楼负担急剧恶化。
金管局虽然强调银行新批按揭贷款的供款与入息比率仍处于健康水平,有足够缓冲应对潜在的冲击,但家庭负债急升,反映在反修例运动及三年防疫严格限制下,香港百业均难以复元,加上三年来移民人口达30万人,令同期间总就业人口减少逾20万人,经济显见有收缩迹象,市民整体收入减少而负债增加,这个正解释银主盘数目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
4. 「地主会」失势 地产商恐陷内地「共同富裕」后尘
这个因素未必与一般置业人士或小市民有很大关系,但正正可能是基于政策转变,令香港几十年来楼市长升长有的神话,会一夜转变。
众所周知,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收入,主要是靠三大来源:利得税及薪俸税、印花税及卖地收入,其中后两者均是与地产市场兴衰息息相关,好像去年卖地收入仅为711亿元,按年大跌四成,就令政府财赤增加至接近一千四百亿元,反映卖地收入对政府财政储备举足轻重。
正正是楼市升跌对政府收入影响巨大,俗称「地主会」的地产商会,对政府政经政策均有重大影响力,但这个「地产霸权」现象很可能在「新.香港」的新常态下,会出现翻天覆地改变。
其中一个迹象是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来港考察,留下的日数是历来最长,亦与众多社会各界人士会面,包括在政府总部会见商界代表,唯独地产建设商会却未获邀出席。地建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回应事件,指没有感到失望,「唔会话吃不到嘅葡萄就酸嘅」。
夏宝龙上任后,除了一直加强对香港控制,过去对香港的房屋问题亦非常关心,曾经表态香港要「告别劏房、笼房」,房屋问题要得到解决,今次来港行程亦花了很多时间考察未来的供应「重镇」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项目,显然今次行程刻意不会见地产商,就是向他们暗地施压,表明政府加大供应力度是势不可挡,甚至不排除使用内地的「共同富裕」及「房住不炒」的政策措施,到时不单地产商「无运行」盈利受压,过去楼市只升不跌神话亦会破灭。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