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2日
1.中港拟「共享」器官移植后港取消捐赠人数急升 港府批「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
港府正与内地商讨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不少香港市民担忧影响本地器官移植分配,引致近日取消「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数字急升,港府称有关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
有病人组织表示,对取消捐赠人数增加感到可惜,认为情况反映市民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部分人强烈反抗捐赠器官到内地。
针对公众对「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及「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关注,港府周一(22日)主动发新闻稿回应。香港医务卫生局表示,卫生署留意到近期到器官捐赠中央名册网站内,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由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93个取消登记的申请,远较过去数字为高,然而其中超过一半的2,907宗取消登记申请,申请人根本从未登记捐赠器官,或属重覆取消,其中2月份单月无效取消登记比率达74%。
本台周一向卫生署查询,由2008年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成立至今,取消登记的人数,正等候回覆。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一直采用「自愿捐赠」模式。港府指中央名册自2008年设立以来,登记人数一直持续增长,由2009年的45,150人增至现时超过357,000人,反映器官捐赠受广大市民支持。
港府发言人指,不排除少数人意图扰乱中央名册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员的行政负担,特区政府认为有关行径「极不负责任并予以谴责」。又呼吁市民「不要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动,而破坏香港多年建立、得来不易的器官捐赠氛围」。对于同期取消登记的有效申请有2880宗,也远较过去数字高,港府指背后原因多样,「医卫局及卫生署重视每一个登记,会积极加强推广器官捐赠」。
发言人指,可幸的是,同期新增登记人数为5,091人,中央名册数字仍然录得正增长,反映广大市民对器官捐赠的支持。
病人组织:市民对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周一对本台指,取消器官捐赠人数急升,最直接原因可能与中港器官互通机制有关,但同时新增登记人数仍然录得正增长,难以单凭取消及新增人数来判断本地病人权益受剥削。不过从数字反映,的确多了市民退出器官捐赠计划,除了移民等因素,亦源于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部分人对于捐赠器官到内地的意欲出现强烈反抗。
林志釉说:因为他们(捐赠者)都不知道,这个机制是如何,有些人可能对国内的捐赠感抗拒,觉得不是他原先的想法,而有退却。其实这可能也影响到,帮香港人的事情,因为他一退出,原先可以救活其他人的器官,本身可能救活香港人,但因为这样退出,这其实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林志釉指出,站在病人权益的角度,器官捐赠不分国籍,惟香港对有关计划缺乏讨论及咨询,未能取信于港人。
林志釉说:配对计划中,会不会有一个很小的比率,(公布)这个器官在香港的名单是完全没有人可以受惠,因此器官可能会在国内受惠到,这都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政府如何取信于香港人,机制不会被滥用,或者机制不公平使用,因而导致捐赠者的意欲剥减?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一直高于中国
中港「共享」器官计划令人关注,包括如何确保港人利益受保障。大陆器官捐赠人数比例和意愿都较香港低,国内14亿人口对比香港700多万人口而言,其器官需求不逊于香港,港府如何确保港人利益受保障?
林志釉亦质疑,在国内供不应求下,是否真的有多余器官捐至香港,「因为国内捐赠者低,所以开诚布公是重要的。」
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港府:个别人士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
针前公众对「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及「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关注,港府发言人又指,留意近日互联网上有少数人歪曲器官捐赠的利他奉献精神,宣扬登记器官捐赠者应审视受惠者身分,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完全违背器官捐赠的精神,医卫局表示遗憾。发言人又批评「个别人士肆意贬损内地与本港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的积极意义,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及过往各种无私捐献互助,以至内地捐赠器官挽救香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实,漠视两地轮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亦曲解国家的器官捐赠及移植的发展和分配制度」。
中国器官移植来源备受争议。去年12月,香港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后,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随即加快推动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今年3月中,卢宠茂曾到访北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交流,商讨与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协作机制。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2.G7峰会形成围堵中国格局 学者:各国对华经济制裁仍有保留
为期3天的G7峰会周日落幕,峰会虽然没有如外界猜测「严厉」批评中国,但各国仍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胁迫,公报强调要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英国首相已直言,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当今时代最大的挑战」。其实今次作为主办国的日本,特别邀请一些非成员国参与峰会,整个格局可见,进一步围堵中国的格局已成形。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正式闭幕,峰会两大重点主题分别是讨论对俄罗斯实施更严格的制裁;以及防止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
G7:各国将采取措施 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 但不寻求脱钩
七国领袖公报指,经济上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或内转」,而是随时准备与中国建立稳定而且具建设性的关系。并指:「我们的政策手段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也不是为了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虽然字眼上看似温和,但强调,各国将采取措施,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
G7对「经济胁迫」感忧虑
另外,峰会其中一场会议讨论「经济安全保障」议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因应经济安保课题的重要性急剧提高,所以今年有是次讨论。他们并首次发表经济安保领袖声明,声明没有明确指是中国,只提到对「经济胁迫」感忧虑。岸田文雄表示他们达成共识,认为有必要加强供应链及基础建设的强韧化,对于非市场性的政策及惯行、对经济的威胁有必要加强因应等。
英: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当今时代最大的挑战」
英、美两国领袖在峰会结束后也提到关于对中的态度。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形容:「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在国内越来越独裁,在国外越来越强硬,我们跟七国集团将采取措施,阻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干涉其他地方的主权事务。」
美国总统拜登则透露G7各国已达成共识,他们无意与中国脱钩,但同意在对中关系上必须去风险化,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免过度仰赖一个国家。
此外,在台海议题上,拜登说大部分盟国有明确共识,即如果中国片面对台湾采取行动,将会有所回应,他强调「我们会让台湾处于他们能够自卫的地位」。一切的言行和措施,其实明显就是针对中国而设。
日本别出心裁邀请一些非成员国参与峰会 进一步围堵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今次岸田文雄还邀请了一些非成员国参加峰会,包括澳大利亚、巴西、科摩罗、库克群岛、印度、印尼、南韩和越南。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接受本台访问,指这些非成员国中,南韩与中国半导体贸易有重要交往;越南因为廉价劳动力,在部分半导体成品的低端装嵌方面能取代中国,因而可见日本在邀请国家上也下了功夫。
郑宇硕说:的确希望在G7
的对话之际,影响这些跟中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从而发挥美国及日本在科技上多加围堵中国的力量。所以我相信在美国及日本的部署下,第一方面当然希望说服欧洲的强国,即使说服不了,也希望拉着自己传统的友好国家,日本、印度、南韩、越南,来对中国设防。
分析:全球对中国经济制裁仍然是有限度
虽然国际围堵格局进一步成形,然而从公报及声明等可见,各国对中国经济制裁的态度仍有一定程度上的保留。那更进一步的是,面对如此局势,中国有什么谈判筹码?郑宇硕认为,中国过去几年也积极部署应对,例如提高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特别在半导体及人工智能上。外交上,在俄乌战争期间更加强与俄罗斯关系、能源供应提高;又举行中亚峰会,提供人民币融资及无偿援助;促进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和谈。郑宇硕觉得全球对中国经济制裁仍然是有限度,因为任何经济制裁对原本的国家也有代价。
郑宇硕说:西方国家对中国提高警惕之际,和中国的贸易往来,除了个别高科技环境外,一般影响不太大。我们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虽然紧跟美国,但中国最近也恢复和澳大利亚进口木材等。甚至看中美贸易的数字,过去两、三年除了因为疫情的关系,基本上中美贸易没有怎样下降。
分析:国防上美国想在东亚以自己为轴心
不过从军事角度,郑宇硕说美国在东亚希望发挥过去以自己为轴心,再与不同国家协防,目前则有不同程度进展。例如美英澳签署合作协议,为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美日印澳的国防初商机制逐步加强;美国舰只访问越南,大规模参与海军演习等,可见美国不断提升与盟友的国防合作,提升震慑力量。
原本要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四方安全对话」,也改在广岛举行场边会谈。成员国美国、日本、澳洲和印度周六发表联合声明称「我们坚定维护印太海域和平稳定,强烈反对透过武力或要挟意图改变现状破坏稳定或单方面行动。」
中国多方面反击表达不满
就今次G7峰会,中国多方面从外交及言语上反击。中国外交部、驻日大使、驻加拿大大使,以及党媒《环球时报》等,出尽全力反击,批评是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及损害地区稳定等。
中国网信办在G7闭幕当天宣布国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而中国网信办更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周日晚即G7闭幕当日宣布,美国半导体大厂美光(Micron)的产品存在较严重网路安全隐患,影响中国国家安全,要求国内营运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3.G7峰会闭幕多国加强支援乌克兰 泽连斯基大丰收
一连三日于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周日(21日)中午闭幕。周六才赶到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不足24小时之内,与多个大国领袖面谈局势及寻求支援。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加强军事支援;而英国首相辛伟诚发声明支持乌克兰,表示G7峰会向泽连斯基及世界发出强烈信息,是G7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
在G7峰会最后一天的会议,七国领袖于上午举行有关乌克兰问题的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泽连斯基的出席是「游戏的转捩点及建设和平的方式」。而泽连斯基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展现的领导力,以及G7成员国给予的支持致上深深谢意。
泽连斯基周六下午抵达日本广岛后,先后与多国领袖会面,除了G7成员国外,亦与被邀参加会议的印尼总统及印度总理会谈。美国总统拜登与泽连斯基见面时,承诺美国会竭力加强乌克兰防御力量,包括弹药、大炮和装甲车。
英国首相辛伟诚亦发表声明支持乌克兰,指G7峰会向泽连斯基及全世界,发出G7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的强烈信息,共同面对乌克兰承受的可怕攻击,以显示歞蛮力量与压迫,战胜不到自由和主权。辛伟诚强调,英国对乌克兰在军事上的支持永远不会动摇。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国内的电视会议上表示,G7的讨论和决议,目的是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双重遏制,更指美国利用乌克兰局势,迫使其他西方国家完全屈服于美国的意志。
至于中国,虽然七国领袖公报中并没有「谴责」中国,相反用了一些较温和字眼,但中国仍感到酸溜溜,驻日大使馆发声明,对G7峰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指领袖公报操弄涉华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执意对华施压,更直指日本作为今次会议主办国,更应反思所作所为,不可一再违背信义,并称中方已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4.中国不满G7「抹黑攻击中国」召大使交涉 日使馆反驳:议题有理有据
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导人周六(20日)发表「联合公报」,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提出警告,惹来中方不满,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周日召见日本驻中国大使垂秀夫,形容七国集团「炒作涉中议题」并提出交涉,但垂秀夫则反驳,强调七国关切有理有据,并重申中国改变军事扩张及经济胁迫等行为,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中国外交部官网周日发布讯息,指副部长孙卫东当天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作出「严正交涉」,指控日方作为今年G7轮值主席国,在峰会系列活动和联合宣言中「伙同有关国家抹黑攻击中国」,认为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也在网站上发出垂秀夫的三点说明反驳,指关于G7广岛领袖声明所提出与中国相关的议题,包括东海与南海、台湾、人权、经济胁迫等问题,均属有理有据。垂秀夫强调,如果中国不改变行为,G7提及共同关切自属理所当然;声明重申,如果中方要求七国不提这些关切,中国首先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作出改变。
垂秀夫也提到,关于近期日中民间交流的情况,在日中关系严峻的时刻才更需要推进民间交流,中方也经常说日中民间交流很重要,但实际上每当日中关系氛围恶化之时,中方就阻碍日中民间和文化交流,望中方妥善处理此事。
中共近日全力开动党国宣传机器反击七国集团峰会。在峰会揭幕前一日,中国驻日大使馆于上周四(18日)发表声明,称对峰会的涉华问题表达严重关切,要求停止峰会成为反华的「政治表演」。一日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布驻加大使丛培武接受《彭博社》专访的内容,表示中方强烈敦促七国集团深刻反躬自省,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共党媒《新华社》周一(22日)发表文章,除了访问日本亲中学者及亲共团体外,还指控美国是「怂恿七国集团炒作『经济胁迫』的主要黑手」;另一党媒《环球时报》的社评亦指,G7峰会是借「炒作中国议题刷一刷存在感」。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5.美光产品在中国被禁销售 转投36亿美元日本设厂两年后投产
中国网信办日前宣布,美国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隐患,要求中国国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分析指,美光的关键产品早已停止向中国销售,网信办的禁令没有实际意义。而上周,美光公司宣布在日本投资36亿美元,用于先进制程存储晶片生产。
在3月31日,中国网信办表示,将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路安全审查。至本周日(21日)晚,网信办公布审查结果,指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中国关键资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因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还称,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国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半导体业人士陈女士,周一(22日)接受本台查询时说,美国、日本等国,一早限制高端晶片和一部分半导体材料卖给中国企业,包括美光公司。
陈女士说:美光在华公司也在执行美国的政策,不会卖受美国政府管制的高阶纳米晶片和高新技术给中国。这次网信办禁止国内企业购买美光的产品,美光在华销售金额会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企业购买美光同类产品的成本将会上升。
禁美光产品 转购同类产品更贵
陈女士还说,禁国内业者购买美光产品,转购同类产品会更贵,得不偿失。
陈女士说:比如最普通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等产品,都是当前业内急需品,现在要向外国其它公司购买,价格可能更贵,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现在看来可能不止「八千」。
禁美光在华销售 做给国内百姓看
关注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李昂接受本台采访时说,美光的关键产品早已停止向中国销售,因此网信办的禁令没有实际意义。
李昂说:人家美国人早就说了不给中国提供晶片了,如果你在美国没说之前这么说,我认为你(中国)可能是在抵制他。它是做个姿态而已,主要是做给国内的民众看的,它给国内百姓要有一个交代。
美光公司晶片制造移师日本 将在2025年投产
《法新社》报道,美光发布声明说,已接获中国网信办通知上述审查结论,美光将评估结论内容与后续行动。记者询问美光是否会提出申诉时,美光发言人表示:「我们期待继续与中国当局进行讨论。」
而美光公司代表上周四(18日)在日本宣布,在日本政府支持下,该公司将在日本投资约36亿美元,用于先进制程存储晶片生产,将在2025年投产。
美光在中国销售产品 大多由外国制造商购买
美光公司去年营业额在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第6,去年营收达308亿美元,其中约10%来自中国。不过,分析师指出,美光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有很大部分是由外国制造商购买,目前还不清楚网信办的决定是否会影响这些外国买家。
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晶片用以生产手机、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去年,中国用于向外国购买晶片的金额达数千亿美元,相同于购买原油、天然气的金额。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香港法庭】男子涉刑毁地铁设施案件开审 女警作供否认曾「跟错人」
《港区国安法》2020年正式生效后翌日为每年七一,有示威者在港岛区集结,两名男子被指控以雨伞,企图破坏天后站内闭路电视镜头等,被控企图刑事损坏、刑事损坏及企图纵火等罪,一名18岁男生早前否认控罪,案件周一(22日)开审。女警署警长庭上供称,当日独自在天后站附近视察,见到两名黑衣人士遂尾随对方,辩方就质疑为何女警长在炮台山才作出截停,女警长回应当时人手不足以采取行动,否认曾「跟错人」,又指「我哋畀人打返转头大过我哋能拘捕渠哋」。
同案另一被告早前认罪判囚16个月
涉案被告为黎俊熙(18岁),被控两项企图刑事损坏罪及一项刑事损坏罪,控罪指他于2020年7月1日,在港铁天后站B出口外,无合法辩解而企图损坏属于港铁公司的闭路电视和电子显示屏,以及属于港铁公司的四支荧光灯管。他另外再被控一项企图纵火罪,控罪指被告同日在北角英皇道14号外,企图用火损坏纸箱,以及被指管有打火机意图损坏财产作交替控罪。至于同案另一被告张世康(案发时17岁),早前则承认所有控罪,并被判入狱16个月。
控方在开案陈词中透露,案发当日下午4时许,两名涉案被告并排行至港铁天后站B出口外,其中黎当时头戴黑色鸭嘴帽,以及一个只露眼的黑色面罩,全身穿黑衣,手持一把长伞。两人双双用各自长伞遮头,再击打B出口外闭路电视镜头两至三下,惟并没有造成损坏。两人之后进入站内,同用长伞敲打天花板4支萤光灯光管,令光管碎片散落一地,又以伞拍打站内的LED显示屏,惟没有造成损坏。
作供警指见两人衣着脗合示威者装束故开始尾随
案情续透露,两人之后离开港铁站,而当时站外英皇道已被铁栏、雪糕筒等杂物堵塞,两人在行车线上蹲下,尝试利用打火机点燃地上纸箱但不果;随后有人高叫「警察」,两人即马上逃跑,同时边跑边脱下帽子、面罩及黑色衣服,放入各自背包内;其中黎因此露出金色短发及青绿色T恤。两人最后逃跑至炮台山地铁站附近,并被警员截停及带至站内警务室调查。黎被搜出黑色布巾、3M手套、打火机、防毒面具及护目镜等物品,警员当场宣布把他拘捕。
警署警长李玉霞今在庭上供称,案发时她为铁路警区特遣队主管,当天以便装当值,接报指网上有人鼓吹到港岛区聚集破坏,于是与队员分布各处观察,而在当日下午,她独自在天后站B出口附近视察,其间在人群中看见两名全身黑衣人士,衣着脗合示威者装束,与身边普通穿着市民不同,于是开始尾随跟踪两人。
称由天后至炮台山跟踪过程没有相同装束人士
辩方大律师伍頴珊就在盘问时质疑,伞阵可能阻挡其视线,惟李否认,指自己会按环境随时走位,不会「企定定」,「渠哋移动,我都会移动」;对于为何要在炮台山才截停被告,而不是在目睹两人烧纸箱时上前拘捕,李回应指根据自己处理「黑暴」经验,必须有足够人手才能制服示威者,而当时只有自己与两名同袍,现场则有许多支持示威者人士,直言:「我谂我哋畀人打返转头,大于我哋能够拘捕渠哋」,因担心同袍遇袭,故决定继续跟踪及观察,至其他同袍到场支援。伍就质疑,李在过程中或会「跟错人」,但李再次否认。法官王诗丽就问及,由她于天后站见到两人,整个过程是否有看到其他相同装束人士?李表示没有。
记者:吴婷康 责编: 温晓平
案件编号:DCCC154/2022
7.劳权组织指中国今年至少爆130宗工潮 为去年全年三倍多
总部设在香港的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通讯」汇编的数据,今年首5个月,中国至少已爆130宗工潮,是2022年全年的三倍多。该组织估计,他们所掌握的数字,可能仅代表中国实际工潮总数的5%至10%。
上周三(17日),福建厦门市的一间空气清新机工厂工人为欠薪问题爆发示威,已是本月累已有近30次工潮。
《卫报》报道指,中国工潮多属小规模。由于没有任何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劳工通讯」的数字提供了中国各地工潮的轮廓。对于大多数罢工,其根本原因是钱。虽然中国于去年年底停止了三年来的严苛清零措施,但工厂仍在争扎求存,加上中美之间不断恶化的政治关系也开始波及经济。
中国政府对国内3000家工厂的月度调查中,所有13项经济活动指标,包括新订单和价格,在4月份都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上周一(15日)公布的数据,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年仅增5.6%,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6%增幅。
由于资金短缺,不少工厂想出各种手段剥削工人,包括停发、拖欠薪金或想办法在不支付遣散费的情况下解雇工人,例如将工人搬迁到无法前往的地方就业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和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弗里德曼(Eli
Friedman)指出,中国今年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后清零时期的工潮「新时代」。讽刺的是,中国共产党号称代表工人阶级,却容不下独立工会。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教系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向《卫报》指出:「这和一个拥护消费主义的共产主义制度一样具有讽刺意味。」中国的所有工人都有权加入工会,但该工会必须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这一政府机构,他认为这导致了工人和工会之间互不信任。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权威研究指1/3中国人反对攻打台湾 仅1%认为要直接开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过,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但真的是「全体」吗?一项由权威学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份之一中国人反对北京挥军攻打台湾,支持全面开战的仅占55%,较外界预料的要低;更有25%受访者认为两岸最终不一定要统一。
这项关于台海战争的民意调查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分两阶段进行,上周一(15日)刊载于著名的《当代中国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在1824份有效回应中,55%赞成必要时以武力统一台湾,33%反对,12%称不确定,仅1%的人认为不必再尝试其他方法,现在就可以开战。
被问到有哪些手段可以逼迫台湾接受统一,58%认为在台湾外围发动有限的军事行动是可行的,包括收复金门和马祖,逼台湾接受统一;57%人认同透过经济施压,例如经济制裁,甚至断台湾的经贸及人员往来;另有55%中国受访者认为应该一面维持现状、一面增强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直到台湾同意统一。
至于最核心的话题,两岸究竟需不需要统一?调查得出令人惊讶的答案,虽然71%人表示无法接受最后没统一,但同时有22%受访者明确认为「两岸最终不必然是要统一」,各自维持自己的政治体制就好。
负责研究的学者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刘遥(Adam Y. Liu)、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副教授李晓隽(Xiaojun
Li),他们表示,这份调查挑战了「收复台湾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意愿」这种主流说法。虽然中国领导人不是透过选举而上台掌权,但仍会尝试确保他们的政策和舆论尽可能一致,避免引发内部强烈反弹,「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政权合法性的关键是民族主义,尤其在领土和主权议题上」。
报告也提到,受访者的学历大多是大学毕业,教育程度较高。考虑到强行统一台湾要付出的经济、人力和名声等成本,还有美国可能介入,都降低了受访者选择激进手段的意愿。
这项调查还试用其他问题来衡量受访者的民族主义程度,发现有受访者的民族主义受同侪压力影响,形成了放大效应,驱使他们去支持更激进的选项,并迫使温和派的人服从。
调查更发现,年纪较大的受访者更倾向选择激进策略,例如全面开战或军事压迫。两位学者指出,「也许年长的中国人现在变得更没耐心、更想看到台湾问题在他们有生之年就解决,无论什么方式,都比无止境的等待好」。
台海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拜登周日(21日)在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进一步承诺继续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强调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共识,即西方盟友必定回应中国大陆任何单边行动。他强调,虽然美中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华府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仍然坚定。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9.马来西亚栋笃笑艺人罗杰叔叔 嘲讽中国被微博封杀
继House之后,中国再传出封杀栋笃笑艺人的消息。马来西亚籍栋笃笑演员、以「罗杰叔叔」(Uncle Roger)为艺名的黄瑾瑜(Nigel
Ng),上周四(18日)在推特上载短片,以中国严密的社会监控开玩笑,并反嘲恳求中国共产党不要「让他消失」,被小粉红质疑辱华,现在他于内地社媒微博已被封杀。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黄瑾瑜上周二(16日)在推特上上载其最近单人巡回栋笃笑表演的其中一段的片段,在片中,在得知一位观众来自中国广州后,「罗杰叔叔」以反讽言气说中国是一个「好国家」。他说:「我们现在必须这么说,对吗?他们(中国人)的手机都被监听」,引来观众哄堂大笑。然后他说「习主席万岁」,然后开并玩笑说他的「社会信用分数上升」。
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黄瑾瑜还谈到了台湾问题,说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有一天会重回祖国的怀抱」。然后他以嘲讽语气要求来自广州的观众为他向当局「说好话」。他反嘲地说:「罗杰叔叔是个好同志,请不要让他消失。」他更并且自嘲一番,称「罗杰叔叔快要消失了」。
结果被自己的「预言」料中,到周六(20日),他在中国微博平台上的帐户已被禁止发布新帖。微博上的一条消息说,黄瑾瑜被封杀是「由于违反了相关法律和法规」,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已经联络黄瑾瑜和微博,暂未获回应。
黄瑾瑜被的完整单人栋笃笑节目定于6月4日发布,这一天是1989年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民主抗议者的纪念日,对中国当局来说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日子。
32岁的黄瑾瑜的短片涉及很多政治话题,三年前一片成名,片中的「罗杰叔叔」是一个「每事踢爆」的中年男子,说着浓重的马来语口音,恶搞BBC美食节目主持人帕特尔(Hersha
Patel)的中国式蛋炒饭烹饪方式。该片点击至今已经超过3400万次。
中国官方对言论的监控,连楝笃笑都不放过,早前中国大陆知名脱口秀演员House
(李昊石)在北京演出,用解放军口号「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野狗,其后被一名官媒记者发微博指「侮辱人民子弟兵」,事件登上热搜。大陆当局于上周三(17日)宣布对House立案,暂停其所属的笑果文化在北京的一切演出,并罚款逾1335万人民币。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国安法》生效翌日湾仔纸箱冒烟 男文员承认对公众妨扰罪
《港区国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晚正式生效,翌日七一当天,港岛多处有人示威,而在湾仔集成中心外,更有一纸箱突然冒烟,令警方一度大为紧张。事件最终有两名男子被捕,被控一项对公众造成妨扰罪,案件周一(22日)在区域法院开审,其中一名被告在审前改为认罪。
警闻「爆炸」巨响 集成中心外发现纸箱冒烟
本案两名被告,分别为30岁报称任职文员的原柱健,以及31岁报称任兴趣班导师的李浩琛。原柱健表示承认控罪,法庭宣布他须即时被还押;至同案另一被告完成审讯后,届时再作求情及判刑,其间将为其索取背景报告。两人同被控于2020年7月1
日,在湾仔轩尼诗道集成中心,与对方借在中心外行人路上非法引致烟雾发放,对公众造成妨扰。
案情指,事发于2020年7月1日,当天有大批人士在港岛区聚集,有人在湾仔一带掘砖堵路,至晚上约7时半,警员9511听到一声似是「爆炸」巨响,并看到湾仔集成中心外冒出白烟,警员到发出声响位置查看,嗅到现场散发出酸性味气体,有白烟从一个啡色「Vita」纸箱冒出,而纸箱内有4个胶樽,其中一个已烧焦,另一个则变形,同时附有白色固体状物体。
闭路电视拍到认罪被告现场行径
警方事后翻查闭路电视片段,发现被告原柱健,与另一男子当日下午2时许,曾在炮台山永升中心出现。及至当日傍晚约6时,一名不知名人士把一个「Vita」樽装水纸箱放于湾仔集成中心走火通道外,并在现场派发樽装水,被告与该名男子一度在附近徘徊,及后曾进入不远处位于轩尼诗道的「快乐蜂」(Jollibee)餐厅,而当被告离开时,有镜头拍到他的右后裤袋,疑有樽装物体凸起。被告之后不久把一支樽装物放到相关的「Vita」纸箱内,同行男子则在附近徘徊,约10分钟后,上述樽装物发生「爆炸」并冒出白烟,同行男子两人则进到「快乐蜂」内用膳,两人同时不时望向集成中心。
警方在同月23日以「制造或管有炸药」罪拘捕被告,在其住所搜查后,找出涉案衣物、八达通等。当天同行男子亦同样被捕,警方在其住所检获以不同容器盛载的的白色、灰色及黑色粉末,以及消毒漂白九和嗅粉砂等,又在其位于炮台山永升中心的工作单位搜出白色粉末、带机油味淡茶色液体及多个饮品胶樽。专家化验后,证实涉案「Vita」纸箱内有「聚乙二醇」的碎屑及微量「三聚氰酸」,惟警方爆炸品专家指,所检取的残留物并没有爆炸性物质。
辩方提醒法庭可留意案件爆炸性质 非碎片四飞
而在控方读出案情期间,曾提及由被告原柱健放进纸箱的樽装物「爆炸」,代表原柱健的大律师石书铭就指出,有关说法涉及「爆炸」二字,「就咁睇可以好严重」,惟强调本案非「令到碎片四飞嗰种爆炸」情况,希望法庭可在阅毕闭路电视后才留意和考虑。暂委法官王兴伟就指,相信辩方会于求情时再详述。
至于同行被捕男子,警方就在其家中检获含「聚乙二醇」、「三氯异三聚氰酸」、「次氯酸钙」等物品,其中白色粉末为「高氯酸钾」,属爆炸品常见成分。法证及化学专家陈凯耀博士指出,当混合「聚乙二醇」、「三氯异三聚氰酸」及「次氯酸钙」时会产生火焰及烟雾,而「三氯异三聚氰酸」被燃烧时,或会产生有毒氯气。医药及法证病理学专家英浩云就指出,人接触氯气会影响呼吸道及眼睛,可引致皮肤损伤、恶心、流鼻水及头痛,以及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严重者甚至会因急性肺部受损害而死亡。
案件编号:DCCC959/2021、DCCC960/2021(合并)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财经拆局】人才清单「乱抢人」 全面「换血」 「留岛不留人」一步步成真
去年十月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抢人才」,当时我写下「抢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缓」,认为政府与其花费巨额公帑「抢人才」,更重要应是采取措施留下一批本地培训人才。但大半年过去了,政府一个「留人才」的政策都没有,反而继「高才通」后,又扩大「人才清单」三倍,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换言之连同「高才通」一年将有七万名「新血」由外地来港,当中绝大部分均会是内地专才,显然政府「换血」目标明显,前港督彭定康担心的「留岛不留人」,已经一步步实现。
继早前推出吸引全球百大名校毕业的「高才通」计划,政府再宣布扩大「人才清单」,涵盖的专业工种增加三倍,由原来13项增至51项,涉及9个行业,并即时应用于三个引入海外专才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政府的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逗留不少于一年。
我自己一直有追踪这三个入境处引入海外专才的计划细节,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这三个计划的分别:
1. 针对内地专才的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2. 号称以全球为目标,以计分制为标准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3. 向全球招募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惟该计划并不包括内地居民。
值得注意是,首两个项目实际上均是针对内地专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固然全部是内地居民,即使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过去几年内地居民比重均超过九成。
由图表可见,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数目一度显著下跌,由当年高峰的一万四千人「腰斩」一半,至2020年大跌至不足七千人。不过去年在香港「由乱入治」以后,输入内地专才人数明显反弹,已经回复至疫情前的八成三。
至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劳工及福利局表示,自今年取消优才计划的限额后,加上全面通关影响,政府所接获申请数目已超过2万宗,较以往大增,今年首几个月有约3000宗批出,这个数目已经超出去年全年的水平。
真正出现「断崖式」下跌是除内地以外、向全球招手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按当局要求,这个计划是针对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申请人,并不设名额限制,申请人只要获得聘用就符合资格。
从图表可见,这个「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是特区政府昔日「抢人才」的主力,2017-19年人数每年都有近四万人,占整体输入人数多达七成半。不过在2020年,数目就出现急跌,按年大跌近七成,去年整体仍低于一万四千人水平,反映外国人才已经再无兴趣来港工作。
今次政府放宽的人才清单,于由原来的13项扩展至51项专业工种,新清单涵盖9个行业领域,包括热门的「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及「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同时亦包括「创意产业、艺术文化、表演艺术」,并全新加入「医疗服务」和「发展及建造」两个行业,显然正是要弥补过去三年本港大量流失的专才。
特区政府提出扩大「人才清单」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虽然表面上比过去三年的输入计划都要多,但如果比较2017-19年,实际上反而减少了近三至四成。
当中关键正是向全球招聘的「一般就业政策」,过去三年一直呈下跌趋势,而且比起2018年的高峰跌了67%,反映香港昔日的国际大都会及金融中心形象已经彻底改变,很难再吸引外国专才来港,唯有将注意力放到国内。
这个扩大「人才清单」计划被不少业界批评是「闭门造车」,事前没有向所属商会或界别咨询,甚至身为建制派的工联会亦批评港府没有咨询劳工界,质疑计划门槛低、人数无上限,形容目前是「中门大开」,令本地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限制本地雇员上流的机会。
至于这三个计划以外,去年底才推出并一度闹出丑闻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上月底表示已收到2.4万申请,至今批出超过1.5万份申请,「非常有信心」达成各项措施合共每年吸纳3.5万人才的目标。入境处曾表示截至今年二月获批的申请中,来自内地申请数目占整体近95%。
为了尽快填补因移民离港失去的劳动力,这个在去年12月28才推出的「高才通」,其中一项申请条件为须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在计划推出不足3个月,特首李家超已透露拟检讨,考虑在「百强大学」名单加入海外或国内的「优秀学校」,料更多内地重点学府将纳政府考虑之列,有评论已指,计划只是执行不足半年已经要放宽审批条件,担心由「抢人才」变成「乱抢人」。
换言之连同扩大「人才清单」连同「高才通」计划,未来每年将有七万名「新血」由外地来港,当中绝大部分均是内地专才。我无意贬低这批内地人士能力,但他们绝对是对当权者言听计从、绝对听话的「专才」。
值得注视是香港的总劳动人口由2018年的高峰逾400万人,跌至最新只剩下377万人,五年间减少了23万人,跌幅5.7%。此消彼长的是,新加坡劳动市场同期却显著改善,去年整体就业人口创纪录新增22.7万人,12月就业人数达362.9万人,到今年首季进一步增加到365.9万人。这一数据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还增加3.9%。
同一时间,报税季节来临,税务局表示23/24年度暂时发出约240万份报税表,较对上年度再减少33万份,如果与2020至2021年度的297万份报税表比较,减少数目更达到57万分,跌幅近两成,可谓相当夸张。
令政府「乱抢人」原因很简单,就是特区政府一直不愿意承认事实:过去三年多时间,有逾三十万人因为不满不断收紧的自由被迫离开自己的出生地,选择移民到其他地方,面对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政府不得不启动众多「抢人才」计划,而且目标清晰:就是抢内地专才。
前港督彭定康早前接受前港台主持韦安仕(Steve Vines)访问,提出一个说法很值得参考:他认为共产党在2019年后提出的治港构思,就是「Hong
Kong without
Hongkonger」,我会意译为「留岛不留人」。彭定康形容情况就如向一个城市投下一颗中子弹:不错你是夺得了一个城市,但当中已空无一人,那个城市亦已经不再欣欣向荣。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于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