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3日
1.【俄乌战争周年】中国民众不满习政权亲俄立场 网民为乌克兰募捐遭官方打压
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近日访问莫斯科,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还说「中俄关系稳如泰山」。疑似将整个国家绑在俄罗斯的战车。但大批的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却表达了和官方完全相反的立场,有网络作者为乌克兰募捐,一个小时筹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但这种民间自发援助乌克兰的行动,迅速遭中国官方压制。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周年在即,而中国官方至今不但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主权国家乌克兰,最近更是摆出一副和俄罗斯「深度战略捆绑」的态势,不但引发欧美高度警惕,也让中国绝大多数的知识份子深感忧虑和不满。
网民一个小时为乌克兰捐10万
知名网路作者「二大爷」周三在自媒体上指出,与中国官方结盟俄罗斯的立场相反,大量的中国民众实际上一直在用行动说明他们不满官方的亲俄立场。他表示,受国内读者的所托,在去年3月底,为乌克兰军民转捐了10万元人民币。
「二大爷」透露,自去年2月24日战争开始后,他就持续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到去年7月所有备用帐号都被封时,一共写了70多篇力挺乌克兰的评论文章。而他的读者群为了帮助乌克兰人抗击俄罗斯,在短短一个小时就以打赏的方式捐了107000元人民币,委托他转交给乌克兰。
二大爷:当时那个乌克兰战争应该是最激烈的时候,就是我在我的公众号,叫伍子胥的复仇,写了一系列的俄乌战争的评论文章,基本上都是挺乌(克兰)的。我的读者就是墙内的,主动提出来,要为乌克兰人捐款。墙内没有正规的捐款管道,因为他们知道我在美国,所以希望我来代捐。是3月25号那天写的,我就说,今天打赏的金额,我会全部作为你们的心意,捐给乌克兰。就因为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一个小时,给我的文章打赏是10.7万(人民币)。一个小时之后,文章就被删除了。
绝大多数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不认同北京对俄乌战立场
他透露,因为自己的信用卡刷不了这么多钱,所以他分成了七次才全部转给乌克兰红十字会和乌克兰救济基金(GlobalGiving)。他认为,虽然也有小粉红和低素质的人挺普京,但从自己读者的构成和行为显示,虽然中国官方挺俄罗斯,但绝大多数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根本不认同。
二大爷:我的读者以高知和中产为主。在乌克兰本土的人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批中国人,还是很惦记他们的。
二大爷还称,他曾在广州干了7年刑警,又在政府机关干了10年,几年前被广州官方以写文章反党的名义开除党籍和公职,最后迫不得已带着家人逃到了美国,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庇护,目前在加州做库管谋生。
他坦诚,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有1500人捐款,有的人还是一个小时内连续捐了5次,让他也很感动。这说明民众心里是能辨是非。遗憾的是,在官方的封锁下,他失去了所有国内的写作平台。
知识份子反俄是共识
旅美的原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唯辛说,即便是三岁小孩,也能看得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是不对!从战争爆发到现在,这也是中国知识份子的基本认同。很多人,甚至是体制内有一定级别的人,也支持乌克兰,他们只是因为压力无法公开发声而已。
徐唯辛说:乌克兰这个事情,反正我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支持乌克兰的。只要是受过比较好教育的,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乌克兰的,但是有些人不方便说,就是。这还是让人欣慰的。比方说包括那个国家XX馆副馆长,他在我那点了几次赞。他们还是很害怕就是。
徐唯辛还透露,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他就开始用画笔记录乌克兰军民抵抗侵略的震撼的瞬间,到今天已经画了362幅画,以此声援乌克兰军民。
而据中国最大的传媒人和律师社群的讨论区显示,在王毅访俄以及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要访俄的消息后,他们集体表达了忧虑和不满。他们担心
,这可能标志着中国和文明世界的彻底脱钩,由此带来的伤害,将波及到每一个中国人。
原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笑蜀」表示,支持反侵略,还是支持侵略,这是大是大非。他还指出,反美反西方没有出路,祸国殃民。义和团如此,日本军国主义如此,中东的伊斯兰国亦如此。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
本台记者亦专门就此事多次联络中宣部,希望了解官方封锁声援乌克拉的文章的原因,但该机构拒绝接听电话。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中国官方版ChatGPT「只此一家」 分析:只为监控意识形态传播
继社交平台的科技资讯战后,美国OpenAI的ChatGPT迅速冒起,中国亦不甘示弱推国产版本。目前唯一获官方「认可」的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料将下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当中涉及近300家企业,不少有国企背景。有分析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只是为「监控」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垄断式发展,类似起初中国的微博「参考」美国的脸书来诞生。
近来爆红的美国初创企业OpenAI创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吸引全球数以亿人使用,更获微软注资100
亿美元加持。而中国方面,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目前为唯一获官方「认可」、国内唯一拥有全栈AI技术架构的「国产ChatGPT」,正蓄势待发,料将下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消息带动过去一个月股价,逆市累升约4%。其业积上季净利润超预期转亏为盈,约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日前公布业积指,计划首先将「文心一言」置入百度搜索引擎,亦会与多项主流业务整合,包括与搜索整合,并通过百度智慧云对外提供服务,其模型还将搭载到Apollo智舱系列产品,并与小度进行集成。
李彦宏称,通过向公众开放「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可帮助更多企业在云端构建个人模型和应用程序,提高生产效率,相信「文心一言」将较海外开发的模型更适合内地市场,又认为内地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而百度作为内地AI市场长期增长的代表,正站在浪潮之巅」。
金融学者:国产ChatGPT」难与美国匹敌
不过,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对于中国「国产ChatGPT」的发展并不乐观,认为只属受中国监控、限制的「畸形产物」,亦难与美国匹敌,指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自由度、人才储备和技术已远远落后于美国。
司令说: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当无法得到一个自由的编程环境,开发出来的程序产品就必然畸形,而且是经过政府审查、时刻考虑政府喜好。人工智能在整个程序框架语言的巧妙运用,离不开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参与,这过程体现出一个社会自由度及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一定会释放出很多烟雾弹来迷惑国际学界、投资界,因为中国希望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和美国搏一下。事实上,由于中国缺乏人才储备、创新机制、自由环境等,中国只能开发出畸形的、带有党国特色或从国外的先进技术「偷来的」产品。
司令重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只是为「监控」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会牢牢掌握在资讯科技上内容的话语权、控制权,以垄断式发展,其类似起初中国的微博「参考」美国的脸书来诞生,「建立中共自己一套的可防可控工具」。
报告:中国人工智慧关注「监视相关」任务
根据2022年人工智能投资者撰写的《人工智慧现状2022报告》(State of AI Report
2022)分析指,与美国的人工智慧研究相比,「中国的研究论文更多地关注与『监视相关』的任务。这些技术包括自主、目标检测、跟踪、场景理解、动作和说话人识别。
事实上,中国官方为首个「国产ChatGPT」作不少「部署」。据统计,目前近300家企业成为「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涉及互联网、传媒、金融、保险、汽车、旅游、企业软件等行业,包括邮储银行、新浪财经、澎湃新闻、爱奇艺、新京报、新潮传媒、美的集团、巨人网络、携程、36氪等,当中不少有国企或中共背景,为产品奠定「垄断」基础。
中国监管禁令出台:民企与ChatGPT「割席」
同时,中国官方出手降温ChatGPT牵起的中资AI概念股炒作。中国大陆多个AI行业龙头由本月8日起陆续收到中国官方的「监管工作函」;事后纷发公告,以一致口径与ChatGPT「割席」:「公司未与OpenAI开展合作,ChatGPT的产品和服务未给公司带来业务收入」。
当中包括「云从科技」、「海天瑞声」、「汉王科技」等,其过去数周股价跌幅持续扩大,周四(22日)跌约10%,「北京格灵深瞳信息」「中国电信」、「浪潮信息」、「三六零」、「万兴科技」等企业,连日跟随向下「潜水」。
另中国官方禁止授权美国OpenAI的ChatGPT在国内使用,又在中国微信上封杀一批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其主要产自多间大陆民企向ChatGPT付费而取得的功能。
美委员会:中国加入ChatGPT机器人战局「是政治问题」
本台早前于微信实测多款国产山寨「ChatGPT」,提问「习近平」和「蔡英文」以及「1989年6月4日」等均被指为「敏感内容」,部分更触发「黑名单」。不少外国媒体亦曾类似的实测,反映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在中国面对的复杂内容审查和监控。
曾与Google合作反制假讯息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海柏格委员(Jacob
Helberg),一年多前发文指,中国会加入发展类似ChatGPT机器人的战局,「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政府有让国内的头部企业加速赶上的内在动机」,警告「在中国,科技公司最终都形同(推动)公共政策的工具」,故中国可能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一个符合中国官方审查需求、强化其偏爱论点的中国版ChatGPT,而在国际上,美国和中国将继续竞争AI霸主地位,寻求让自家出产的技术获得更大的市占率、被更多国家采用」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传中共公安国安两部将脱国务院系统 分析:习近平名正言顺专政独裁
中共「二中全会」下周初举行,将会审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稿,虽然相关内容尚未披露,但有传今届将有重大改革,包括中共公安部与国安部将脱离国务院系统,改为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央内务委员会」(暂名);整合反恐、反间谍等功能。评论认为一旦消息属实,反映习近平「摆正棋局」,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是为推动「数码极权」、防范民变。
中共「二中全会」下周初举行,外界预料党和国家机构有重大改革。港媒《明报》周四(23日)刊文指出,在这次改革中,有传公安部与国安部将脱离国务院系统,转为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内委会。
文章表示,这个内委会还会整合公安、移民、户籍、交通、反恐、反间谍,甚至民政部的社会组织管理等功能;这个「超级委员会」既借鉴了中共建政之初的内务部名称,又吸取了俄罗斯联邦内务部的功能框架。
评论:习近平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四对本台指,消息一旦属实,反映中共权力大搬迁,目的是将公安部及国安部权力打散,避免出现反习势力,此举国务院更有名无实,亦反映习近平「摆正棋局」,将权力集于一身,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
桑普说:基本上在以前的情况下,李克强已没有办法主管公安、国安,这次的计划只不过将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看,就是国安、公安的诸多功能直属于党中央,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即使是(下任)国务院总理(李强),都没有办法管理,这是将以前一直以来挖空了的权力,将它证明,而且更加表面上集权。
评论:更易推动「数码极权」防范民变
桑普指出,中共今次新成立的「内务委员会」是仿效了俄罗斯,预料「中央内务委员会」权力相当大,横跨多个范畴,是配合当局推动「数码极权」,以防范民变。
桑普说:民政方面的户籍、交通、公安、国安,甚至其他方面都放进去(内务委员会),交通最重要是什么?安装摄像头,人工智能,推出机器人,这点是更加强数位极权,各部门的整合是为了中共如何防范民变,操控人民的反抗,这正正是内务部要做的事。
评论:与「党政分开」背道而驰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同日对本台指,国务院机构改革反映,中共党政进一步二合为一,这与以往国家领导人、「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党政分开」背道而驰。现时党对各方面的领导会更加明显,而国家安全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反映中央认为国家安全的问题需调整应对方法。
刘锐绍说:从官方的角度解读,他们认为现时国际上的所谓反华势力或敌对势力,构成的威胁更大,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仅次于对俄罗斯的压力,从种种迹象反映,北京的判断反映国家安全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及机构调整来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本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20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二中全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明报》文章称,「中央内务委员会」将由现任公安部长王小洪主管。目前还不清楚的是,这个中央内务委未来与中央政法委的关系如何,以及国安部的对外情报功能是否也并入内委会。除了公安部门的转隶整编外,传言中的机构改革还涉及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的整合,以及人社部、广电总局、网信办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美台互动】台军营级部队下半年赴美交流 强化地面防卫成重点
中共军机近年频繁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且不时逾越台湾海峡中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据报台湾军队下半年,将首次以营级部队规模赴美交流。军事专家分析,台美军事交流大幅提升,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成重点。而且从俄乌战争可见,若战略落后将成台湾一大隐忧。
台媒「中央社」周四(22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台湾陆军第542旅、第333旅联合兵种营(Combined Arms
Battalion,CAB),今年下半年将赴美国交流;过去海军陆战队、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官兵赴美交流,都是以「排级」、或最多「连级」赴美,此次交流首次达到「营级」规模,深具意义。
陆军司令部对此表示,各项涉外军事交流均依规划办理,相关细节援例不予评论。
军事专家:交流大幅提升 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成重点
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周四(23日)对本台指,今次的突破主要是台军的地面部队。台湾虽然从2009年就开始派少规模的地面部队去美国观摩或训练或联合演练,但大概都是在「排级」左右,不超过40个人,这次却以「营级」可能会有3、400人,等于就是提升了两级,而且他是作战部队是完整的作战单位,所以这次交流是有很大的提升。他估计促成今次改动有以下原因。
揭仲说:华府确实对于这个台湾国军本岛进行国土防卫作战,他认为必须要强化。再加上近几年的国防预算确实有增加。第三个就是在这几年,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也变成一个重点。
台军在海上跟空中就把共军挡下来的机率不大
揭仲并说,华府的确担心2027年台湾海峡军事风险会增加。
揭仲说:因为共军这几年经济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华府是不是认为说我们要在海上跟空中就把共军挡下来的机率不大。那既然你没办法在海上跟空中就把他挡下来,你就使得台湾本岛地面作战也是有可能。美军这几年会特别关切台湾包括后备动员能力的量等等,这都是要提升我们的地面防卫作战能力。
揭仲并表示,目前联兵营已成为台湾陆军的基本战术单位,可实施兵种联合作战。若联兵营能前往美国移地训练,不仅可获得更广阔、专业的训练空间,提升联兵营的作战能力与战术水准,也能汲取美军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台军既有的战术、战技与训练方式进行修改。甚至能增加双方的互通性。
军事专家:从俄乌战争可见 台军有必要加强军事交流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军事专家李正修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因国际因素,基本上台湾难以与其他国家有军事联合演练,长期下来在现代化战争准备自然落后与其他国家。这次赴美实际交流有莫大帮助,以前只以「排级」赴美交流,回来再传授给其他人,速度并不足够。而且在俄乌战争也可见,台军有必要加强军事交流。
李正修说:大家都认为(俄罗斯)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的军事强国。可是一开战之后,竟然连一个乌克兰也打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仅仅是他的装备,最主要是战法已经过时,所以这是台湾必须要赶上的。你训练是要配合现代化的武器。
台国防部长:海峡天险看似有利 一旦作战支援可能会中断
另一方面,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二(21日)接受传媒访问时,就外界认为「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一事,他直言台湾与乌克兰状况看似一样,但有很大差别,只要内部补给充足,中国没有强大到能在两周内拿下台湾。
但他同时认为台湾是海岛,「海峡天险看来对我们有利;可是一旦作战,外国支援、补给和战略物资有可能会中断。看俄乌战争,要想好未来会面临什么状况」。
其实因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台湾方面几乎不会证实台美军事训练交流相关议题。不过台湾总统蔡英文去年10月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则承认美军在台协助训练国军,但国防部长邱国正随即强调,双方仅属交流范畴。
而蔡英文日前接见美国联邦众议员康纳访团才提到要加强台美军事合作。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移英读书要面对什么? 调查发现在英港人面对多重教育难题
英国政府推出BNO签证计划两年,已有超过14万港人获批签证,包括不少学生。有在英港人组织的研究发现,在英港人受制于目前政策,必须邀交高昂国际生学费才可入读英国的大学。而中小学生也面对语言、文化等冲击,当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学生尤其需要协助。
在英港人组织「英国港侨协会」(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去年年底以问卷及焦点小组方式进行研究,以了解香港人在英国的教育需求。调查分别关注中小学学童及年轻成年人两个不同群体,其中学童问卷由家长代答。超过7成受访家长的子女,正在英国就读中小学;约6成受访年轻成年人现正就读或已完成大学课程。
高昂大学国际生学费使移英港人却步
值得留意的是,近7成受访香港学童家长认为,子女学费压力只是很小;不过有近6成年轻成年人反映,他们不能负担大学国际生学费。有超过5成半年轻成年人受访者认为,BNO签证持有人应以本地生学费入读大学,更有超过9成人认为,英国政府应向BNO签证持有人提供低息贷款,以协助他们负担高昂的大学学费。
根据英国现行政策,BNO签证持有人在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前,需以国际生学费入读英国本地大学,亦不得申请学生贷款。现时英国大学国际生学费约为每年2.3万英镑(约22.3万港元),远高于本地学生的每年9,250英镑。
负责监督是次研究计划的英国港侨协会联合创办人Julian
Chan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他们过往曾在不同场合向政府反映意见,希望政府考虑让BNO签证持有人以本地学生身份入读大学。据他们了解,该建议早前已达部长级官员层面,但最终被否决,他们对此感到失望。
他们希望是次研究可以提供新的数据,让移英港人大学学费压力的问题得到关注,期望官员重新考虑修订政策:「我们这次的报告希望可以踏出新一步,提供新的证据。我相信不能单以此报告作为证据,我们要集合其他不同人仕和团体持续关注这个议题,和不同的政策制订者重新讨论。」
他们建议政府及学校至少应向港人提供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的资讯和支援,及为有经济困难的香港学生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协助他们解决燃眉以急,以免陷于失学困境。
去年6月,11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曾联同一批大学学者,以及英国公民社会代表发起联署,要求英国政府向BNO签证持有人授予本地学生身份,让他们以本地生学费入读英国的大学。
组织吁整合现有资源解决港人学童学习困难
另外研究又发现,只有约3成受访香港学童的家长,表示学校有措施协助新移民适应英语学习环境。而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港人学童的家长中,有近6成人认为学校未有向其子女提供适切的特殊需要。部分家长也在焦点小组讨论中提到,担心子女难以保持中文书写水平。
英国港侨协会董事周庭希向本台表示,他们在报告中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多项建议,但并不涉及新的政策,而是希望地方政府、学校及相关机构关注到港人学童的学习需要,整合现有政策和资源向港人学童提供协助,并加强沟通,以让港人家长掌握相关资讯。
周庭希说:比如现在有一个普通话卓越计划,我们的报告也有提及,明年将会作重新检讨。我们向政府建议可否把这些计划延伸到粤语?又例如应更清晰地让家长知道,子女有特殊学习需要,可以如何接受帮助?各个地方议会和学校都应做得更多。
英国港侨协会建议地方政府和学校可以增设懂粤语、熟悉香港文化的双语助理,协助香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及向教职员提供培训,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度。他们又建议学校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残障学童的家长提供清晰指引,让他们知道如何寻求适切服务,并可举办迎新计划,增进香港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认识。
而在中文教学方面,现时部分英国中学针对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提供中文课程,但多以简体字及普通话授课。英国港侨协会希望学校考虑增加以繁体字及粤语授课的中文课程,让港人学童传承文化。
记者:吕熙 责编:温晓平
6.【立场案】不停提猜测问题的检控官伍淑娟发难 反指钟沛权倾向猜测控方问题
《立场新闻》案周四踏入第35日审讯。在过去审讯中不时向被告钟沛权提猜测性问题的检控官伍淑娟,反指前总编辑钟沛权经常误会她的问题,又倾向猜测控方提问,盘问过程被「不必要拉长」,要求钟沛权在澄清问题后不必再纠缠下去。但伍淑娟之后在提交立场博客文章作为证据时,又不断提出个人观感,及以猜测问题引导钟沛权回答。
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开庭后随即批评钟沛权,指双方在过去十多日的盘问中,不时互相误会,令盘问「不必要拉长咗」。伍淑娟提到,盘问时自然会问及对控方有利的事项,控方亦有责任向钟沛权指出相关事项,「有时我无问你啲问题,你话我rephrase
,希望你可以尽量简洁」,澄清后不必再纠缠下去。
伍淑娟又指,钟沛权倾向猜测控方问题,但「你答啲我唔想问你慨嘢,会影响你慨可信性」,指此举会延长盘问,强调「唔系我想你点答,系你自己想点答」。伍淑娟指,会尽量将问题讲清楚,在尽可能下告诉钟提问目的,又要求钟沛权先给予直接回应,再作详细解释,他亦可在辩方覆问时再解释。
钟沛权表示,控方强调要视乎他在案发时的想法,但他当时每日审批大量文章,加上已事隔一段时间,现时回想已有模糊及不确定之处。他表示,难以区分是「当时的判断」,或是「宜家设身处地回想当时点判断」,期望控方在盘问时可讲清楚,是否问及他在案发时的判断,「惊好多时无印象或者记得唔准确,勉强俾答案唔系诚实作供。」
法官郭伟健称,若钟沛权忘记案发时的想法,可以直接回应称「唔记得」,毋需每点作修饰。
伍淑娟曾把「星星之火」联想到「星火基金」
在上月27日的审讯中,伍淑娟就《立场》特刊内一张员工卡片印有「星星之火」字眼,称可联想到「星火基金」。钟沛权当场反驳控方提出的检控证据薄弱,认为将「无边无际」的联想用于刑事检控盘问中,令传媒机构关闭、有人要还押,对言论自由的寒蝉效应大得不符比例。
在星期四的审讯中,控辩双方仍然在对一些文章的理解和控方联想出来的问题进行争论。伍淑娟先引述《立场》曾刊登的一篇报道英国集会的文章,标题为〈【特写】英国多个城市集会声援
47人参加者多申
BN(O):我们不会忘记〉,问钟是否记得在民主派人士因初选案被捕后,多国表示会制裁中港官员?钟称记得曾有外国制裁中港官员一事,但对是否跟初选案有关则没有印象。
伍淑娟称律政司「跟程序做」 钟指不一定合乎公义
控方之后就初选案首度提堂情况盘问钟,包括当时法庭处理各被告保释申请情况,指有人会认为聆讯过程令各被告难受,但同时称《立场》报道当时法庭「系尽快处理、尽踩慨……符合《国安法》所讲慨原则?」即危害国家安全控罪要公正、及时办理。钟称没有印象自己当时审批文章时有此判断。伍之后续指,被告潜逃风险大,「一定好大潜逃风险,终身监禁……我惊都会走啦」,钟就表示自己当时完全没有此想法。
控方之后提到,当时从新闻报道各人对初选案提堂观感很差,然后问钟直至他被捕,是否「从来冇(人或报道)话有违反程序」?钟表示自己没有印象。伍之后指,律政司提覆核亦是「跟程序做」,而终审法院于2021年就《国安法》保释门槛作解释后,黎智英申请保释被拒,终院只「处理法律」而非处理黎的申请,问钟会否同意。钟沛权就回应,指官方爱用的说法是「依法、依程序」,惟据他认知,法律界及民间有很多争议。但控方再坚持称:「至少睇到现时,都系跟晒程序。你唔同意演绎系一回事,但程序上面跟足。」
钟就指出,如很狭义指依程序、依法,他是同意,但指大家本身已认为有争议,而《国安法》立法过程没经咨询、辩论,围绕国安法保释门槛大幅度收紧,质疑持续至今,强调「依法唔代表一定合乎公义,唔代表一定合理。」
钟沛权指涉案文章言论自由下应容许发布
控方之后的盘问围绕涉案的第4篇文章,由罗冠聪撰写的〈香港-美丽岛〉,钟同意罗是受关注人物,其博客文章亦会引人共鸣。伍之后引述文章其中一段,指罗提到47名参加初选人士面对的是「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但质疑罗提及35+谋划时,没提及47人的行为或与《基本法》赋予他们行使的职权不符,亦没有提及无差别或否决财政预算案、逐步瘫痪及解散立法会,以及迫特首下台等几个「事实」。
钟回应时就指,大众仍广泛地对有关控罪元素有争议,且案件仍在审讯中,「系咪可以盖棺定论?」而即使日后有结论,对公众或非建制派支持者会否接受仍抱疑问。
伍之后再指,罗在文章中表达47人纯想选入立法会否决预算案,最终即使选举未发生,各人仍被检控,并举例类比有人串谋在飞机放炸弹,即便炸弹被发现,爆炸没有发生,「系咪唔可以告串谋?」钟就回应,自己对此假设性法理问题「畀唔到意见」,但补充《基本法》中赋予立法会议员的权利没写明限制,故不存在「有冇差别否决」分野,质疑该合法手段为何会构成非法的行为,并指这正是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纵然分析未必周全,但文章没意思不清或欠缺事实根据,且观点非单一罕见,在言论自由下应容许发布。
评论文章会借历史或外地同类事件比较
不过,伍随即质疑罗的文章至少是资料不全?惟钟不同意,认为评论文章很多写法都较简洁精练,在叙事中会反映意见。伍就续指,文章变相令读者将事实及评论混为一谈,认为意见加在事实上时,不应有资料不全情况,钟再次表示他不同意。
伍之后询问钟为何罗在文中指「审讯无关法律,只是中共赤裸地滥用权力」?钟回应,作者把初选案跟台湾美丽岛事件作对比,视初选案审讯为北京政府针对香港民主派人士的政治审讯。此时伍即追问,为何初选案是来自北京的政治审讯?钟指此属作者判断,理解罗会认为,47人被拘控是北京政府针对香港非建制派的政治大打压。他在控方追问下,再补充按其观察,如此规模的拘控一定要得北京政府支持才可作拘控,并认为《国安法》赋予许多有关保释、法官安排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司法安排,相信在罗眼中,因而会视为国家级审讯。
伍就再次指,评论文章作批评时应有基础,质疑罗的文章资料不齐全,「唔知来龙去脉慨人,咪好易接受渠慨睇法?」钟就表示不同意,又指当时有人对罗的观点持相同看法,但认同基础不是源自该文章,又解释评论文章会借历史或外地同类事件比较,而为方便读者吸收,作者一般不会将比较对象的细节长篇大论铺排出来。
钟反驳感好奇读者会自行搜寻资料了解
惟伍淑娟就指这是评论文章危险之处,再形容该文章「资料不全,个人演绎,文不对题,误导失实,咪好易误导人」;但钟均表示不同意,更认为如此形式的评论文章都被视为危险,如想法落实在政府政策或法例,会是很危险的事,会令言论自由萎缩到很恐怖的地步。
两人之后争辩该文的最显眼中心思想,伍淑娟认为包括控告35+非常荒谬、中共只手遮天和一网打尽,以及法庭会配合中共进行国家级审讯,认为是最抢眼观点,并问钟是否同意。但钟沛权就认为,文章最抢眼应是以台湾美丽岛事件作类比,认为对关注政治议题的读者而言,是最深刻的比较。
不过,伍就指如不知美丽岛事件,「根本唔知你讲乜㗎喎」;钟就回应,文章效果会令好奇读者自行搜寻资料了解,但伍再指出,不明白美丽岛意义的读者,只会看到是中共干预、打压异见。钟沛权再次表示不同意,而他同时亦不同意控方指他作为对民情有掌握,可预计文章会引起对政府的憎恨。
控方举区家麟博文指「文不对题,误导失实」
控方之后再列举3篇《立场》博客区家麟及林彦邦撰写的文章,指控除罗冠聪的博客文章外,《立场》在国安法生效后,仍不停发布类似负面抨击法庭、中央的文章,引起读者仇恨中央及司法。其中一篇由区家麟撰写的文章,题为〈「任何人不能凌驾法律」,除了我〉的文章,当中提及「新时代的法律,早已正名为法律武器,属军火类,由国家权力垄断,你们不要自作多情⋯⋯」,伍指作者以武器来形容法律,问钟沛权认为有关字眼是否激烈。钟指单从阅读理解,有关文字只是比喻,而伍另提及的「赶尽杀绝」字眼,则指是很普通的一个写法,回应一度引来旁听人士窃笑。
至于另一篇同由区家麟撰写的博客文章〈有一口饭,叫反港独饭〉,伍指区批评律政司「心狠手辣、丑陋、冇初心、冇良心」令读者印象深刻,但指文章一面倒批评,指内容可用「猜测」形容;钟解释,区为资深新闻工作者,亦是很出色学者,而文中看不到评论背后引用的材料,不代表作者判断是恶意或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对方广泛及深厚知识基础而作出的判断。
伍及后续指出区的文章是「文不对题,误导失实」,更一度误形容是「以概偏全」,需由身旁的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提点才更正为「以偏概全」;钟就回应指评论文章会归纳及综合,有意见会认为是以偏概全,但亦有人会认为是「举一反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辩方强烈反对控方再有新文章呈堂
至于另一篇由林彦邦撰写的文章〈这是一场不义的审讯〉,伍称自己睇完文章后,会觉得「司法信唔过慨、水过鸭背、被告系政权眼中钉、法院又唔公开慨,至少会睇到呢几个信息」,但钟就回应,自己不会质疑有人如主控般,「好似你咁睇到呢啲信息」。
法庭去年12月处理辩方的永久终止聆讯时,曾有国安处警员供称共存取587篇《立场》文章,两度审视后筛选出30篇交予案件主管,控方最终决定以其中17篇作为检控基础,因此是直至当时,始披露尚有557篇未被使用文章没交予辩方。
控方今天在散庭前,就表示欲就早于罗冠聪文章发布的另外5篇《立场》文章作盘问,以推论钟沛权发布文章的意图,该些文章包括于2020年6月30日刊登的〈法律只是一种仪式〉。基于有关文章不包括在永久终止聆讯间新披露的557篇文章中,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遂提出强烈反对。伍就回应,指文章全部从网站时光机取得,又表示「钟先生有时间可睇完先接受盘问;法官郭伟健就回应,着钟沛权花时间重读有关文章。审讯明天继续。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 : 吴婷康/程文 责编 : 温晓平
7.【47人案】法官批检控官周天行时序混乱 拒绝让控方就同一问题提问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23日)展开第14天审讯,在审讯期间,检控官周天行在庭上的表现引起三位法官不满,指他处理时序混乱,法官陈庆伟很不客气的对周天行说「我不想再与你争辩」,要求终止周天行就同一问题继续提问。
拟认罪被告之一的区诺轩继续作供,他提及当时在九龙东选区,参选人亦有在提交提名表格时夹附声明,区表示为该区协调后的「共同纲领」,当时九东成立一个推动初选的秘书处,但他不知道秘书处状况,只知道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会向组织者报告九龙东状况,他没有印象有初选组织者为秘书处成员。
控方之后展示一份由九龙东参选人施德来签署、夹附在提名表格的「共同纲领」,区确认正是戴耀廷讯息曾提及协议。控方之后追问组织者有否要求参选者签署协议,区回应「我们没有要求他们签署共同纲领」;控方一度欲再追问为何没有要求签署时,就被法官陈庆伟以「Next,
next」截停,另一法官李运腾亦指早前已提及相关议题。
法官关注控方问题「跳来跳去」难以跟上
此时控方再展示WhatsApp群组内6月14日的讯息,三名法官均开腔向控方表达关注,法官陈庆伟指,如案件是设有陪审团的审讯,质疑「他们怎能跟得上?」控方回应是因证人提及6月14日的事宜,惟法官李运腾就认为控方问题「跳来跳去」:「5分钟前我们谈6月19日的事,现在又跳去6月14日,我们觉得有点难跟上」;法官陈仲衡亦向控方指出,「你是控方负责案情的说书人(storyteller),最好当然是你的故事引起我的兴趣,但至少应该要比较易跟从。」控方一度作出回应,最终法官陈庆伟称「我不想再与你争辩」,着控方紧记此案的议题是什么,并指「我们对初选的历史不感兴趣。」有被告闻言就先后发笑。
区诺轩确认组织者没有要求参加者签署共同纲领
在这天审讯中,控方庭上引述另一被告赵家贤在组织者WhatsApp群组转载〈墨落无悔〉声明书及所发出的讯息,点名张可森等人「队到行」,又称参与协调者曾「白纸黑字」传阅文件,同时提及参选者间的协议。区诺轩庭上就确认,初选组织者没有要求参加者签署共同纲领,而提及的「协调共识」,是指各区协调后的协议文件,当中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等字句。盘问期间,法官关注控方提及的证供非按时序,直指「跳来跳去」令人难以跟从。区诺轩庭上又披露,当时在中联办已谴责初选有机会犯法后,戴耀廷曾发布讯息,区称目的是「规避法律风险」,讯息其后有发布至其他举办初选的选区,庭上又播放「35+
协调机制」记者会片段,当中有赵家贤及戴耀廷回应初选被指涉违法的说法。
区确认从没要求大家签署任何文件
控方今在盘问区诺轩时,续引初选组织者的「PfD
35+计划」WhatsApp群组讯息发问,当中显示赵家贤曾在6月19日转发〈墨落无悔〉声明书,然后在群组内称:「屯门张可森依几条友就摆到明要队到行啦,仲有大家之前开咗会慨协议」,又指区及戴耀廷有「白纸黑字」把协议传阅大家确认,虽然最后没有签纸,但属「mututally
agreed consents」。法官陈庆伟就问区,组织者当时有否要求参与者对协调机制初稿提意见,但最终没要求大家签署任何文件?说法获区确认。
控方之后指,戴耀廷在赵家贤发出讯息后,曾在回应时提及新界西选区各参选人已决定由他们自行签署一份协议再交予民主动力。然后民主动力会公布有哪些人交回协议,另九龙东则由秘书处提出一份共同纲领,包括原先协议内容,各参选人均已同意签署。区确认戴耀廷提及的「协议」,是指新界西参选人报名时所签署的「民主派新西协调机制协议」,而该份协议与参选人报名时夹附的文件一样。
控方之后续以6月14日的讯息,并请区解释。区指出,他当时曾收到蔡泽鸿的电话,对方向他表示,九龙东开完会后,与会者就是否公布一份文件表达异议,区同时补充,曾与民主党胡志伟会面,对方曾表明不希望签一些非官方协议,因民主党对处理立法会议案的立场,认为没理由政府全部否决议案,亦认为如不断有一些公开协议,「恐怕会被人抽秤」,并指蔡泽鸿在通话中强调,希望大会可以接纳,否则担心会「兵变」。
各区或自行发布共同纲领区指自己有把关不力责任
控方之后引述区诺轩发出的讯息,称「地区的共识,我认为大会无权威左右,故顺从是唯一选择。沙盘推演,五区随时有类近的动作,换言之我方最初的善意(防止DQ),最差局面不但不奏效,而且衍生了争端,而且最后也白纸黑字化。」并请他再作解释。
区诺轩回应,当时是因九龙东欲自行发布一个共同纲领,忧虑其他选区都会有类似行动,而原来没有一份文件要求参与者签署,目的之一是不希望增加他们被取消参选资格的风险,故当时认为只能被动地应对,而由于当时认为大会已无权威左右大家的决定,故有把关不力的责任。
法官李运腾就希望区可说明「35+」的目标,为何会担心被取消资格;区解释,当时依赖一些舆论的睇法,如有人参选及运用《基本法》赋予的否决权,是罔顾后果,会被视为不尊重《基本法》。
公开地不断表态「斗黄」戴修正字眼规避法律风险
李官之后再就区在讯息中用上「斗黄」的字眼作出讨论,要求区解释意思。区回应,初选参加者有不同光谱,大家均理解,大家对初选机制亦有不同诠释,如公开地不断作出表态,就会收窄了一些模糊的风险,「我讲『斗黄』系呢个意思」。
控方之后提及多日的记者会片段作出举证,合共多于6小时,但不打算全部播放,惟辩方争议片段的真实性。控方随后继续就WhatsApp群组内的讯息作出提问,其中包括戴耀廷在2020年7月14日发出的讯息,提及「不提瘫痪政府,供大家参考」等字眼,请区作出解释。
区指出,当时中联办已谴责初选有机会犯法,戴耀廷的讯息发布至候选发布区,按他的理解,是希望「35+」的说法可规避法律风险。法官李运腾就问及修正字眼是否会跟原意不同;区认为,戴耀廷曾发布不同文章,对否决《财政预算案》有其看法,「只能够话渠喺呢个时间,让各位参考渠对35+目的慨表述」。
初选较早阶段戴耀廷曾提及有跟李伯卢联络
控方其后开始另一个关于吴政亨或李伯卢的议题,问区是否认识对方;区回应指,直至被捕前也不认识;至于是否知道吴参与初选工作?区就反问指,如果是指李伯卢,「系咪就系举办过三投三不投?」吴政亨为不认罪受审被告之一,其代表大律师石书铭此时关注,控方应问证人是否认识吴政亨;控方遂改问区除「三投三不投」,是否知道吴政亨做过的事?区就回应,只知道在案发期间,吴有透过三投三不投计划,在网上宣传;区在法官李运腾提问下,称不知道李伯卢为「35+」的组织者,而他只记得在初选较早期阶段,戴耀廷曾向他提及,有跟李伯卢或三投三不投的组织联络。
控方之后播出2020年7月9日的记者会片段,为「35+
协调机制」记者会,区在控方要求下,确认当日出席者包括黄之锋、谭文豪、许智峰、张可森、刘凯文、范国威、杨雪盈、余慧明、张嘉莉、李永财、刘泽锋、李芝融、徐子见及安德里,另外就有他本人、戴耀廷及赵家贤。
戴耀廷当日记者会指没有人提出过涉及分裂国家的言论
片段中的记者会,赵家贤回应时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关于初选违法的言论,称自己作为民主动力召集人,「要喺好强烈指出,民主动力系协助民主派举办唔同形式慨初选」,又回应当时刚任局长未够半年的曾国卫的指控
:「这样关切我赵家贤统筹选举实务工作超过12年,觉得好莫名其妙」;重申在很大压力气氛下,大家更要坚定意志,反映市民的意见,作出表态,「呢个慨表态系为咗香港系合法、合宪慨公民权利嚟慨。」
另外,戴耀廷亦有发言,回应关于初选违反《国安法》的指控,称每一位参选人,都没有人提出过涉及分裂国家的言论,「35+计划」也没有相关主张,「咁所以我见唔到点样同呢个《国安法》第20条有任何违法,至于35+目标,系争取能够攞到立法会慨控制权。」为行使宪制权力逼使特区政府问责,属《基本法》赋予的权力,「我见唔到点样会符合到《国安法》第22条所讲慨『非法手段』。」吊补充即使《财政预算案》被否决,行政长官仍能继续行使职能解散立法会,质疑「点样严重阻挠渠去行使职能呢?」
聆讯星期五将继续播放记者会片段,然后法官将先行离席,供区诺轩在庭上自行阅读另一记者会的内容誊本,下午才再续审讯,法庭期间将开放供公众自行决定是否逗留。
案件编号:HCCC69/2022
记者 : 吴婷康 责编: 温晓平
8.美国至少花150万美金击落3个侦察气球 其公布新照片清晰可见中国侦察气球样貌
美国2月初指控一枚中国侦察气球闯入其领空,美出动战机击落,续引发美中外交风波。美国国防部官员在当地时间周三(22日)披露,美军花了至少150万美元(约1,170万港元)击落3个在北美领空发现的侦察气球。它们分别是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育空地区(Yukon)及美加交界的休伦湖(Lake
Huron)被发现。
官员指,款项只计算战机发射的4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还没包括美国海军、海岸防卫队、阿拉斯加国民警卫军和加拿大军方搜索残骸,以及战机升空调查和执行击落任务的开支。
此外,美国国防部周三披露2月3日,由飞行员在美国蒙大拿州约于1.8万米上空,
在U-2侦察机驾驶舱内拍摄的照片,画面清晰可见白色侦察气球面貌,气球下方悬挂疑似是太阳能板及电子仪器等。
美国国防官员指,这是由北美防空司令部派侦察机飞行调查,当时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已经一个星期。
在照片拍摄后一日,即2月4日,美军战机在南卡罗来纳州对出海域上空将气球击落。而中国侦察气球是1月28日首次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北方侵入美国领空。
美国先前表示,已经完成打捞击落的中国气球残骸,送往联邦调查局实验室分析,了解气球可以监控和收集的讯息内容。中国则一直坚称这是民用气球,批评美方反应过度。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中共下令中俄边境8地名加注中国旧称 网民:准备收复失土?
俄乌战争将于周五(24日)满一周年,局势引发全球关注。此前中国当局针对中俄边境作出「小动作」。中国自然资源部近日发表有关地图内容的新规范,其中针对中俄边境的8个地名,要求在现行俄式发音的地理名称之外,还要再加注中国旧称,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人解读说,这是要「铭记历史上的耻辱、将来收复失土」。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上周二(14日)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这8个地点分别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外界热烈讨论。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资深传媒人矢板明夫周三(22日)在facebook分享此事,指这8个地名都是在中国历史书上经常出现的,过去都属于大清的领土。但在最近两百年内,陆续丢失,现在都是俄罗斯的领土。
他又指,中共制作的地图一直都是用俄语的现在名称标记。
「这一次,在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沼之际,中国突然宣布地图上要注明旧称,引发了很多的遐想。」矢板明夫又说,「趁人之危、占一些小便宜」,是中国的常用手段。如果俄罗斯这次真的垮掉了,习近平大手一挥,命令「立刻收复失地」也是有可能的,正是所谓的「趁你病、要你命」。
矢板明夫最后说道,这几天,中国负责外交的政治局委员王毅,正好在莫斯科访问。到处拍着胸脯说:「中俄友谊、坚若磐石」。但是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俄关系史就是一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骗术大全」。
中国网友亦热烈讨论,甚至有人解读,这是中国政府希望大家「铭记历史上的耻辱,将来收复失土」。大批网民亦到矢板明夫帖文下留言,「中国要去打俄罗斯把领土讨回来吗?」、「强了,我的国」、
「哈⋯⋯趁火打劫中国本色」。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加军方去年秋天在北极发现疑似中国监控浮标
继美国揭中国「监控气球」后,加拿大传媒报道,加拿大军方早前在北极曾发现疑似属于中国的「监控浮标」。
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日前报道,军方去年在北极侦察到中国的监控浮标。
加拿大国防部发言人发言人明登(Daniel
Minden)证实消息,形容军方「充分掌握」中国最近在加拿大领空和领海进行监视行动,并发现中国利用军民两用技术来侦察,又指军方自去年始已持续阻止中方的监控企图,但未有提供更多细节。
加拿大和美国早前表示,中国气球飞越北美上空监视,最终美国派战机将气球击落。中国外交部已多次重申,事件是因「不可抗力引发的意外情况」,指责美国过度反应。
加拿大外长赵美兰(Melanie Joly)向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表示,加拿大会与北美防空司令部合作,保护北美领空,并就加拿大的北冰洋主权采取坚定立场。
中国驻渥太华大使馆暂未有回应。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营造备战气氛 人大审议战时军队适用法律
中国再为战争作进一步准备,继去年底通过「预备役人员法」后,全国大人亦正在审议「军队战时调整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决定草案」。大陆网民形容,北京很可能十分认真在备战。
《新华社》周四(23日)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主持。
报道指,「会议审议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受中央军委委托,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王仁华作了说明。」
报道并没有说明草案内容,但根据国外的做法,这类战时法律是给与军警人员更大权力去执行任务,也就是免受和平时期部分法律规限。
中国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取代199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外界解读是一种控制国内退伍军人的手段,以及为实行可能的军管而做准备。
责编:温晓平
12.【俄乌战争周年】传美国考虑公开情报 证中国「拟向俄转让武器」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三引述美国官员,指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公布它认为显示中国正在权衡是否提供武器以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的情报。
据美国和欧洲官员称,最近几周,西方国家获得的情报显示,北京可能会结束之前不向俄罗斯供应武器的限制;不过,中国似乎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这些官员说,北京此前一直谨慎地将其支持限制在财政援助和石油采购上,但根据最新的情报评估,这种立场现在似乎正在发生转变。
报道引述一位「西方高级官员」说:「直到现在,对于中国可能给予俄罗斯的实际帮助,一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这位官员说,美国及其盟友现在掌握的情报显示中国可能不再「那么含糊了」。
本周五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联合国安理会届时将开会讨论俄乌政局。关于公开披露北京考虑军援莫斯科的讨论是在此之前进行。此前,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的协调下,一些西方官员,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周末在慕尼黑向中国高级外交政策官员王毅发出了正式警告。
布林肯在会晤后公开发出警告,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说,中国正在认真探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根据熟悉这次会议的人士的描述,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布林肯跟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进行场边会晤,但会议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的迹象中结束。其中一个消息来源将会议气氛形容为「紧张」,最近中国侦察气球被击落的事件亦给会谈蒙上了阴影。
布林肯将在安全理事会发言,纪念乌克兰战争周年。一年前,布林肯也在安理会发言,分享了指向俄罗斯入侵的美国情报。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拒绝发表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三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向俄罗斯的战争提供致命武器时,没有直接回答。汪文斌说:「众所周知,美国等北约国家是向乌克兰战场输送武器的最大源头,现在却不断散布中方可能向俄提供武器。」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杜耀明评论】开源无道节流无方 香港走向财政危机
特区当局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虽然面对财政严重入不敷支,经济前景一片灰暗,但收录在财政预算案内的所有问题原来都不成问题,因为财政司长笔下的香港,经济衰退只是流年不利,来年便会由衰转盛,之后更持续增长,而政府赤字累累也不外如是,大可举债度日,甚至视此为公共财政来源。
去年香港经济体积收缩3.5%,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由于货物出口下降14%,楼价及物业交投量分别下降15%及40%,同时整体投资下降8.5%。经济低潮之际,来年情况稍为改善并不困难,但在欧美经济环境不稳定,利率持续高企,香港经济能否单凭中国经济改善,便取得财政司长期望的3.5至5.5%增长,而且往后三年每年平均增幅达3.7%,则颇成疑问。
改变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格局同样不容易。去年地价收入(710亿元)及印花税(670亿元)都比预期少了四成左右,但开支方面,经济刺激措施加上防疫抗疫所费巨大,令政府整体开支比前年大幅增加17%左右,结果是2022至23年度政府开支上升至国民生产总值28%的历史纪录,而财政赤字亦高达1400亿元。比起十年前(2012-13年度),财政储备等于23个月的政府开支(当时国民生产总值36%),如今仅及12个月。
特区当局若不开源节流,政府财政将进一步恶化,最终陷入财政危机。不过,政府欠缺扭转形势的措施,来年收入主要寄望于经济快速复苏,从而令地价收入大幅增加20%,印花税的收入更增加27%,但即使如愿以偿,赤字也高达1200亿元。政府稍有新意的办法,不是开源而是借债,例如来年计划发行政府债券650亿元,当作政府收入,从而账面上赤字可减至544亿元,但将资本账的负债(借款)变成流动账的收入,只是自欺欺人,并没有解决入不敷支的问题。
用贷款减赤字,反映政府束手无策。经济低迷下,加征利得税及薪俸税,势必遭到全民反对,到时很难说得上「由治及兴」了。但如今开征的两个新税项,仅仅增加政府收入0.5%,只是聊胜于无。至于节流,除了宣布公务员人数继续「零增长」之外,财政预算案并无着墨,甚至高薪厚禄的特区领导班子,也不酌量减减人工,或者将薪酬捐给弱势社群,以示共渡时艰。
相反,未来五年,政府基本工程如常推进,开支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元,确有需要开诚布公,否则又如何避免防疫抗疫措施的大白象错误重演,导致庞大浪费?过去三年,当局用于抗疫防疫总共6000亿元,其中兴建和营运五万多张床位的九个社区隔离设施,虽然政府没有交代已经耗费多少公帑,但使用率竟不到25%。换言之,政府做好成本效益计算和监管,只需要减四分一开支,今年财政预算案就不会出现赤字。
其实趁着经济衰退,政府财政紧绌,是时候检讨一下那些「划时代工程」,谋定而后动。例如「明日大屿」计划,动用大约6000亿元,填海造地1000公顷,声称提供400万平方米商业楼宇面积以及20万个就业职位,但计划是否可行又是否物有所值?本土研究社曾经比较分析全球各地填海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的十三个项目,发现烂尾居多,其中至少10个出现工程停滞丶半途腰斩、破坏环境、建成后空置等等严重问题。但发展局除了破口大骂批评者,根本没有回应问题。即使只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政府也该审慎论证才最后决定,因为假使失败,四分三财政储备便付诸东流,大大削弱特区政府应急的财政能力,以今日香港的标准看,有损害国家安全之嫌。
又例如「北部都会区」计划,也许有助香港深圳一体化,属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国家级任务,所以非做不可。但以旧机场为主的「启德发展计划」为例,只涉及328公顷土地,不用填海,发展了20多年,到今天还在继续努力之中。现在同时发展「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总共2000多公顷,若要二十年内完成,又不仅仅是平整土地,还要有交通运输、住屋、人流、商业丶就业、康乐等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起码是启德计划的十倍八倍不可。
当政府开源无道,节流无方,更可以画饼充饥,不顾国家安全,香港离开传说中的「由治及兴」,是愈走愈远还是相距不远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财经自由讲】入不敷出成新常态 赤字最少延续多五年
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布,赤字达到1398亿港元,差不多是原本563亿元预算赤字的两倍半。
过去一年,一方面防疫相关开支庞大,达到8千多亿,政府总收入低预算近一成六,只有6038亿元,当中地价收入连同印花税都较预期低四成。可见将来地产市度看不到复原迹象,政府亦要面对庞大基建开支,入不敷支局面相信不容易扭转过来。
面对赤字成为新常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两个方法,一是调高未来经济增长预测,二是提出举债选项。
但问题是,经济增长预测能否实现?大量举债会否影响港元?
至于吸引外资和人才,在今天的香港,人才和资金的首选地会否仍是香港?
这种种未知之数,似乎没有多少人能给出乐观的答案。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