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8日
1.美智库详述香港营商风险 吁外企重估应否留守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就香港营商环境发表详细报告,指在《港区国安法》下,香港法治基础变质,加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备受动摇,呼吁外资重新评估在香港投资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报告甚至说,北京或会为国内稳定而牺牲香港联系汇率。分析认为,香港基础制度被认定开始变质,信贷问题会首当其冲。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周二(7日)就香港营商环境发表详细报告,结论警告仍然留守在香港的外资企业,必须重估在香港投资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原因是香港的法治基础已变质,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这都会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报告更以较长篇幅研究香港联系汇率能否维持下去,强调香港政府已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金融政策,所有重大决定都是建基于北京的政治需要。
报告指出,联汇制度是建基于具可信性的领导组织,与及一国两制的表现,原本外界以为到2047年才需要担心联汇制度的稳定性,但过去3年香港出现了巨变,北京直接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令这种担忧提前至今天出现。而从理论层面看,香港政府是不愿意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但问题是,当中国走资情况失控,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眼前金融稳定,很可能不惜将港元脱离美元,转而跟人民币挂勾,甚至禁止香港资金自由流动,到时候香港政府无能力阻止北京这做法。现时最大的问题,是外界已经不再相信香港政府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承诺,因为大家只会看北京的最终意愿。
香港时评人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指出,就报告提及北京或有一天为了阻止其资金外流,或影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他对此不完全同意。
利世民说:当然他要阻止资金外流有100种方法,是否要用联系汇率这个方法呢?而且这个方法是否有用呢?可以理性讨论,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愈来愈多机构,如联合国这些比较有认受性,到个别民间组织,大家一直对香港的看法,如果开始说(香港)基础制度开始变质,第一个直接影响的,肯定是香港信贷问题。
利世民续指,报告亦强调过去几年以亚太区作为总部的跨国企业,好多已离开香港,而且下跌迅速。他提及联合国近日根据《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提交的第4次报告,当中提及《港区国安法》令港司法独立废除等,他认为这些是国际企业衡量政治、经济风险的考虑因素。
利世民说:你的政治、经济风险高,便要打(折扣),日后拿外国资金的成本便高一点。整件事就是一环扣一环,令你香港现在所卖的股票、商业收租物业等,全部都要打折扣。
本台再翻查资料,投资推广署及政府统计处今年发表的「2022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统计调查」,显示境外驻港公司数目为8978间,为近4年来首次跌穿9千间,当中2022年以香港为地区总部的境外公司共1411间,较去年少46间,为连续3年下跌,较2019年统计时累减130间。
此外,大西洋理事会也在报告指出,《港区国安法》凌驾于按照《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成立的政府机关,不论个人与商界均不容对《港区国安法》提出质疑。在《港区国安法》下,独立媒体和民主派政治人物受到打压,令到资讯自由受到损害,但这正正是一个现代商业金融系统的基本条件。
报告认为,过去两年香港复制中国大陆的防疫政策,说明了香港的施政已受到北京影响,也就是政治考量已凌驾于技术官僚系统和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报告提出香港另一个重大营商风险,是夹在美、中两国激烈竞争之中,任何一方施加经济制裁,另一方都可能采取报复措施,外资公司,尤其是国际金融机构,会暴露在双重制裁的巨大风险之下,首当其冲的,是仍留在香港78家大型国际金融机构。
报告引述一些仍留在香港的商人一些看法 ,以为只要不触犯《国安法》,就可以如常做生意
,但实际上,按照中国的界定,《国安法》权力巨大到可以涉及所有经济活动,在大陆,连股票交易都可以说成与国家安全有关,这套定义随时都可以套用在香港。
报道认为,跟商界关系最密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然而香港国安委随时可以介入任何案件,也就是司法决定权最终都是掌控在北京手上,而不是香港的法治系统。报告提出另一个风险,是私人企业的数据安全,因为国安执法人员有权力检查所有企业的数据库,甚至把数据传送至中国大陆。
报告最后一段总结说,要衡量香港商业金融中心地位是否仍被看重,只需看留在香港的本地和国际传媒的数量是否在萎缩,因为两者应该是成正比的。
本台亦向商经局查询回应,至截稿前暂未获回覆。
近日,美国甚至有两名参议员重提《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HKETO Certification
Act),提出重新评估香港失去自治地位后,如认为香港经贸办不应再享有相关特权、例外和豁免,便应关闭,此举明显要对香港投下不信任一票。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全球民主报告」中国排倒数第8 香港受累跌至第139名
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机构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最新公布的「全球民主报告」警告全球民主程度下跌,倒退到35年前水平。在179国家或地区中,中国排名倒数第8名,成为人口最多的封闭专制国家;香港受到拖累,跌到全球第139名,变成封闭专制地区。
该报告以自由民主、选举民主、封闭专制等程度进行评分,研究所形容「目前全球民主程度已跌至1986年水平,过去35年取得的民主进步已被抹杀。」
其中,香港被列为全球民主程度最低的20%至30%地区,在179国家或地区中,排倒数41位,跌到全球第139名。报告指出,香港在过去十年间,除了整体的自由民主指数(Liberal
Democracy Index)下降,在选举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 Index)、自由民主元素(Liberal
Component Index)、参与式民主元素(Participatory Component
Index)、审议式民主元素(Deliberative Component Index)四方面的指数都下跌。
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指出表示,报告反映国际社会没有被中共的大外宣,或香港政府的「说好香港」所蒙蔽。
郭凤仪说:因为最担心的是,现在香港失去了那么多可以说真相的媒体,要向外界说明香港发生甚么事有一定难度,但幸好国际社会一早已认清中共的真面目,以及香港实际上一直都在进行专制制度。报告亦有提到其实全球的民主自由度,都回到大概1986年代的情况,这是非常令人担心,同时亦反映一个事实,就是在香港发生的事,即民主自由的倒退,不只是香港人的事,而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及困难,所以见到最近几年见到一个全球围堵中共的趋势,或者全球一起尝试反击极权者的联盟。
郭凤仪认为,在香港以至全球民主倒退的情况下,香港人权倡议者更加有责任,透过香港受打压的遭遇,向国际说明真实情况,并与不同地方的人权倡议者合作,警醒民主世界提防极权的扩张。
另外,报告又点名香港的媒体受政府审查的情况,以及学术自由度均有所恶化,HKDC顾问张昆阳表示,《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急速地相继倒下,都让国际社会震惊。
张昆阳说:香港的媒体,尤其有很多人觉得香港过去一直都是自由的地方,媒体算是整个区域内其中一个做得最好的地方,但现在一下子被打压镇压,令全世界都非常关注,因为令资讯自由不流通,我相信随著香港政府如果未来再进行《廿三条》立法、传闻有《假新闻法》,甚至亦都有一个《网络安全法》的出现,当不同类型的苛法,用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法律精神去诠释及演绎时,只会令香港社会更动荡及人心惶惶。
而流亡美国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梁颂恒则指出,该报告与其他机构最近所发表的报告如出一辙,反映国际社会不同界别的人士,都对香港的信心及印象大减。
梁颂恒说:其实都不单只学术机构,单讲今个星期其实有联合国出了报告,刚刚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都有发表报告——那个就较为给商界看,但都开宗明义指现在香港的法律制度,这个状况对于营商的人的风险是否提高了呢?你见到不同领域的人士或组织,不论智库还是学术组织,其实大家的看法非常类似,就是今日香港人的人身安全及人权情况,都是相当严峻。
除了香港,该报告一共涵盖了1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欧四国的丹麦、瑞典和挪威排首3位。而全球民主程度最低的3个地区分别为朝鲜、东非国家厄利垂亚(Eritrea)和阿富汗。
至于亚洲,中国排名全球倒数第8名,是人口最多的封闭专制国家,排名比白罗斯、沙地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更低。台湾位居全球第30名,是亚洲第3,次于全球27名的日本和28名的韩国。
报告又指,去年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封闭专制国家多于自由民主国家的情况,独裁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全球约有28%人口,即约22亿人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中,只有约10亿人生活在民主国家。
记者:董舒悦/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3.「蔡天凤碎尸案」续发酵 前家翁及大伯疑在内地开7000万资本公司
香港28岁模特儿「蔡天凤碎尸案」轰动全球,死者前夫一家除了被控涉嫌谋杀等罪名,前家翁「邝球」、前大伯「邝港杰」同名同姓的人,近日更被发现曾在大陆开设公司,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这间公司资料、业务来往甚少,令人质疑是「空壳公司」。有熟悉大陆法制的律师指出,公司注册资本未必等如实际投入金额,有机会是「报大数」,
又指在大陆开公司相对宽松,无须证明「身家清白」。
据大陆公司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企查查」及「爱企查」等资料显示,与死者前家翁同名的「邝球」,于2020年12月23日,在大陆成立「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属商业服务类企业,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邝球」任执行董事兼经理,是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最终受益人,持股比例为80%。
至公司成立约一个月后,新增了「邝港杰」为股东及公司监事,持股比例为20%。而两人均显示来自「中国香港」。该公司(邝信投资)并全资持有在2021年3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的「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本台翻查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及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亦在国家证记名单之列。两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邝球」,并显示为「在营企业」,属港澳台投资公司。
对于两人是否真的实缴7000万在大陆开公司,本台翻查各大查册平台结果有所有不同。「企查查」网站显示,「邝信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但实缴出资额为0元,「天眼查」亦未有实缴;「爱企查」就显示注册及实缴都是5000万。
熟悉中国法律的香港律师伍毅文接受本台访问指,在大陆,公司注册资本未必等如实际投入金额。
伍毅文说:在国内开公司,你说投资多少,不过是否有验资程序?我不理解他们在甚么地方开设甚么公司,投入股本是否需要7000万?理论上这个两人都不会有7000万,因为验资不是你拿层价值7000万的楼过来就当验资。所以说有7000万来投资公司,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笃手指」,说投入几多但只是在「笃数」(报大数)。
大陆法律服务平台《快法务》资料显示,「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或者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总和。大陆2014年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行后,就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同时也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定。
死者蔡天凤前家翁邝球,曾卷入强奸案而辞任警长;前大伯邝港杰在香港欠债过百万,可谓「劣迹斑斑」。两人如正是「邝信投资」的法人,他们能够在大陆「畅通无阻」开设公司则令人吃惊。伍毅文对本台指,在大陆开设公司条件相对宽松,无须证明「身家清白」。
伍毅文说:国内不需要证明你是否有「良民证」、乾净清白才让你开公司,国内好像没有这个要求,在国内社会未控制到那么严格,即做每一件事都要检查你背景,如果他国内要检查怎么会做不到,本地人有户口,如果香港人的话,就算你在香港,即使有刑事犯罪纪录,都可以照开公司,没有问题。
本台翻查资料,大陆的《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中,对有负债、犯罪记录的人担任公司法人、企业注册有限令。
邝球一家被指「背景复杂」,他自己于2005年任职侦缉警长,驻守旺角警署刑事侦缉队,但其后卷入一宗强奸案,并于当年离职。死者前大伯邝港杰,于2019年被花旗银行入禀法庭,追债款逾23.8万元;去年他与死者因「粉红佳人公司」被另一公司入禀追讨128万元。
据内地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资料显示,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及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所描述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融资谘询服务、劳务服务、广告制作、物业服务评估、企业管理、社会经济谘询服务、技术交流、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等近30种类别。
伍毅文指,这些工作范围都是自行申报,不过国内对公司的成立比较认真,不像香港只要挂一个办公地址就可以,在国内会派人到公司实地视察。
翻查资料,「邝信投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68号的一间办公室,即是环球国际广场。资料显示,环球国际广场是一栋超高层摩天大楼,是广州顶尖甲级写字楼之一,
与邻近的商业办公楼组成广州市最高端的国际商务区,月租每平方米约120至230元人民币。
本台翻查资料,「邝信投资公司」的业务资讯很少,全公司员工只有邝球及邝港杰2个人,与外界鲜有业务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间公司在去年1月,投资过「海南军盈新桐林业有限公司」,占股55%。但在投资的8个月后,即去年9月退股。资料显示,该「海南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在2021年9月3日成立,从事林木业相关工作,注册地址为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长新街一单位。
有网民揣测,海南这间公司跟蔡天凤一家是否有关联。据香港传媒报道,蔡天凤母亲人称「五姐」,原名张燕花,为海南文昌市锦山镇榄坡村人。
本台致电「海南军盈新桐林业有限公司」查询,接听的职员承认「邝信投资公司」曾经跟他们合作,但表示不认识邝球,亦未有听闻他在香港卷入杀人案。至于他们公司从事甚么业务等,对方未有透露。
职员说:(邝信公司有跟你们合作吗?)是的,(请问你们公司从事甚么业务?)我不认识你,不能随便告诉你。
「蔡天凤碎尸案」在香港持续发酵,她的母亲张燕花周一(6日)入禀高等法院,要求持有该物业、蔡天凤的前家翁邝球作出声明,指蔡天凤是加多利山一个物业的实益拥有人,并禁止邝球转售物业。
资料显示,原告为死者蔡天凤的母亲及拟遗产管理人张燕花(Cheung Yin Fa),被告为邝球(Kwong
Kau)。根据入禀状,蔡天凤是何文田嘉道理道117号Kadooria一个物业的实益拥有人,原告要求被告就此作出声明,并指被告以信托方式持有该物业的法定业权。
另外,香港警方周二(7日)再就蔡天凤案拘捕多一人。29岁姓潘女子涉嫌协助罪犯,近日被内地执法人员截获,周二被遣返香港及移交警方拘捕。港媒报道,潘女为死者前夫邝港智的女性友人,她涉嫌为被告介绍游艇公司负责人,案件至今共7人被捕。
记者:董舒悦/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47人案】区诺轩:参选人信否决预算案合法 戴耀廷揽炒文疯狂
香港「初选案」周三(8日)续审,区诺轩接受辩方盘问,确认初选参选人在初选记者会前,仍相信否决《预算案》是合法。区更谈到自己举办初选的初心,认为不应捆绑各人对否决《预算案》的立场,而初选在《港区国安法》立法后,犯法风险愈来愈高。他又认为,戴耀廷撰写的《揽炒十步曲》文章,挑动了国家情绪,「认为系过份咗。」
「初选案」踏入第21天审讯,控方首名污点证人区诺轩续接受辩方盘问。辨方分别由代表梁国雄和郑达鸿的辩方资深大状潘熙,以及由代表吴政亨和余慧明的辩方大状石书铭,先后作出提问。
区诺轩在两名惩教人员陪同下出庭,甫在证人席坐下,即举手要求发言,提及在上一次审讯中,庭上曾展示其私人信件,对他有一定伤害,他不想对第三者造成伤害,望之后「可免则免」。
法官陈仲衡回应,指展示信件是因可助盘问及需问及相关问题;区即回应称「我会从容面对」。另一法官李运腾则指,信件不一定向公众展示,或可仅展示予证人,指辩方或可跟控方商讨。就该信件作出盘问的辩方资深大状潘熙则重申,信件为控方的不使用文件(unused
material),而他已就信件完成询问。
潘熙随后向区展示两篇由戴耀廷撰写、均是在2020年5月于《明报》刊登的文章,文中指出否决《财政预算案》以迫使行政长官解散立法会及请辞,并无抵触《基本法》。区诺轩同意是戴耀廷的观点,至于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是否有参与初选的候选人担心,如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或会违反《国安法》?区再指,戴耀廷曾尝试向初选参选人解释,否决《财政预算案》没有犯法,惟有关对话多以一对一形式发生,他没有参与有关的对话,又指当时候选人只担心初选是否会触犯《国安法》,未有仔细考虑到否决《预算案》的问题。他之后在潘熙盘问下再确认,直至7月11日初选记者会前,仍相信否决《财政预算案》合法,又称看不到有初选参选人表达异议。他又同时指,对被告郑达鸿有否曾同意在当选后会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对此并不肯定。
潘熙最后展示区手提电话所载的行事历,区同意曾有部份功能组别参选人参与「沈旭晖35+交流会」,有关会面于2020年3月20日举行,而同年5月6日晚,则有功能组别参选人,包括参选饮食界的公民党林瑞华,与沈旭晖相约饭聚,作非正式交流,又指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讨论非当日交流主题,林曾表示,对当选后否决《财政预算案》有担心,而与沈旭晖见面的人中,没有人有参加民主派35+初选,潘熙之后完成盘问。
盘问之后由代表吴政亨及余慧明的大律师石书铭接力,惟中间曾发生小插曲,由于吴政亨为最后一名被交付被告,根据公诉书,他是最后一名不认罪被告,而余则是尾二,故石书铭误以为自己排在最后才盘问区诺轩。不过,法官就坚持石要即时开始展开盘问,拒绝他希望向被告再索取指示的请求。
区诺轩之后在石书铭盘问下确认,自己只曾在7月的初选记者会唯一一次与余慧明见面,但他没与余有特别对话。他又同意卫生服务界没有召开过协调会议,也没有讨论有关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议题;他只知道有数个卫生服务界的参选人,曾于2020年5月左右接触戴耀廷,表示有意举办初选,最后在戴与香港民研沟通后,接纳卫生服务界成为初选一部分。他又确认,自己没有参与卫生服务界初选的工作,虽然是该界别的资讯发布WhatsApp群组成员,惟在群组中「几乎不发一言」,而群组也没有讨论卫生服务界参选人就否决《财政预算案》的立场。
石书铭之后问到区,作为初选组织者,注意力是否放在地方选区及超级区议会的选区上,而功能组别只是次要?区称自己主要负责地方选区及超区的工作,但不代表不关心功能组别的事,他并特别提到,自己所接触的功能组别参选人,是主要与沈旭晖有联络的有关人士,这些人没有参与初选,更称在本案而言,甚至唔应该被视为谋划嘅一部分。」法官李运腾此时随即向区诺轩指,是否被视为谋划一部分,由法庭决定,不是由区说了算,同时又在李官提问下,确认在卫生服务界中,没有就「积极运用」、「会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预算案》等作讨论,「的确无一个会议系触及过相关嘅讨论」。
由于区诺轩在早前作供时,曾标签余慧明为「抗争派」,石书铭问区是否因为余曾出席抗争派记者会?区回答:「正确」;石书铭之后尝试追问,惟法官就指出,如果石认为余慧明非「抗争派」,就应要指出辩方案情。
石书铭之后提及区诺轩在其中一份口供中,曾提及在退出初选工作后,获邀跟梁美芬一同出席电台节目做嘉宾,并指自己「于节目上很鲜明地反对戴耀廷文章的言论,公开声明初选活动与耀廷的文章应该分开审视」。法官陈庆伟就问,区所指的反对「戴耀廷文章」是指那些文章?区回答称,是题为《真揽炒十步
这是香港人的宿命》的一篇,并随即自行解释,指自己举办初选的「初心」,是不应捆绑参选人否决《预算案》的立场,但系好可惜,喺初选嘅发展过程,戴耀廷发表过唔少嘅文章,鼓励唔同参加者运用否决权,去到6、7月嘅时候开始有唔同嘅舆论声音指初选犯法,特别系6月30日,开始有唔同嘅舆论声音指初选犯法,特别系6月30日《港区国安法》立法,初选犯法风险越嚟越高,呢个就系点解我喺节目里面,讲戴耀廷嘅文章,应该要同初选分开。」
法官李运腾闻言就指,根据区早前证供,他与戴耀廷在
3月就协调会议作出讨论,其后开设初选WhatsApp群组,就每区的协调会议准备文件,近乎每份协调会议文件,均有「积极运用」或「会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预算案,质疑区不是在4月才知道否决《财政预算案》是「35+计划」的元素,以及当时若不同意戴耀廷的说法,为何没有向戴表达?
区回应指,当时知道否决《财政预算案》是「35+计划」的元素,而没有跟戴提及,是因为协调会议确存在不同的意见,「我曾经相信,呢个系初选者自己嘅选择,但当佢喺
4 月份陆续出几篇有关揽炒嘅文章后,我开始觉得佢嘅睇法,令到初选有质性上嘅变化,亦系点解喺佢发表《揽炒十步曲》后,我话佢篇文章想法太疯狂。」
法官陈庆伟再追问,戴耀廷的揽炒十步中,区是认为十步曲「疯狂」,或是有部分步骤,并不疯狂?
区再回应,记得文章提及一句要「揽住中共跳出悬崖」,陈官即指「那是第十步」,区续称,「我哋系生活喺一国两制嘅香港,你发表一篇文章挑动国家情绪,我认为系过份咗」,又同意陈官所指,是整篇文章的观感让他觉得戴「疯狂」。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德国料秋季前从移动网络中拆除华为中兴设备
多家德国传媒引述官员消息,指当局为从移动网络中铲除中国设备,已要求境内电讯营运商提供使用华为、中兴设备情况的清单。德官员认为这些技术「让中国有能力施加政治压力」。移除计划估计最迟会在今年秋前执行。分析认为,俄乌战争令德国觉醒,事件反映德中政治互信坍塌,料会辐射至其他西方国家。
德国多家媒体周二(7日)引述官员披露,德国联邦内政部要求德国电信(Telecom)、沃达丰(Vodafone)和在德国的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列出已使用的华为和中兴设备清单,为从移动网络中移除这些组件做好准备。据估计,现时德国移动网络中近
60% 组件来自华为。内政部将在夏季前对此进行严格审查并与电信商洽谈,最迟将于今年秋正式禁用中国科技公司设备。
一名德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这些技术「可以让一个国家行使政治权力」;德国基民盟籍联邦议员罗特根( Norbert
Röttgen)表示:华为和其他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供应商对我们的网络安全构成风险。如果德国内政部最终禁止这些不可信供应商的5G组件,将是一个好消息。
华为、中兴否认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华为回应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时再撇清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称不受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的影响;中兴则称产品安全,指今年1月,中兴5G设备已获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
(BSI) 的安全认证。
德国法学学者、《欧华导报》前主编钱跃君向本台表示,即使华为如何自辩为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私企,其帮助中共极权在海外进行渗透的真面目已被德国认清。
钱跃君说:华为是中共的一个附庸,也肩负著中共向海外渗透的一部分任务。德国社会早就达成取消华为产品的共识,只是为了减少通讯领域的经济损失,在三、五年之内逐步地取消。但现在中国对西方的政治对抗、甚至潜在的军事对抗越来越强烈。所以无论从德国国家利益出发,还是受到社会民众的舆论压力,德国都必须断然地拒绝中国通讯产品。
在德国的华人政治学者张俊华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德国为过去依赖俄罗斯能源付出代价,俄乌战争促使他们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被纳入最高考量。
张俊华说:这次乌克兰战争本身就是对政治智商的考验,欧洲国家都开始觉醒,大家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很警觉。德国态度转变就是一种政治智商的提高,必竟谁都不想有外来的一方监视、控制自己,那这个5G都是敏感的东西。
张俊华认为,今次事件是中国与德国乃至西方政治互信坍塌的信号。
张俊华说:安全涉及到各个方面,华为只不过是一部分,如果在政治互信很好的情况下,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政治互信一存在问题的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传染给西方。
德国新《 IT
安全法》于2021年7月生效,该法规定电信运营商必须获得5G敏感网络组件的批准。德国的电信运营商预计中国科技公司的设备不会被通过,因此一直以来没有提交华为设备的新申请。但此间留有巨大漏洞,在新法生效以前,电信商在4G网络中安装了大量华为、中兴设备,通过软件升级将获得5G功能。
德国政府的新审查计划显然是针对这个漏洞。德国联邦政府指出,技术审查虽具有意义,而科技公司是否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影响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的《安全法》要求公司必须与政府合作,虽然中国科技公司否认必须遵守中国安全机构的指示,但德国政府显然认为不可信。
周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表声明,称近年来不断有国家和反华势力以莫须有罪名抹黑华为。中方坚决反对德国在对华合作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干预市场。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大陆船只接连切断两条马祖海底电缆 专家忧涉国家安全
接连台湾主岛及其外岛马祖的两条海底电缆近日先后被中国船只撞断,马祖的互联网服务几近中断。除了扰乱生活,看似无害的网络事故对国家安全亦有巨大影响。一些专家甚至怀疑,中国可能故意切断电缆。据电缆所有者指出,在过去五年里,这些电缆总共被切断了27次。
《美联社》引述台湾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和电缆的所有者「中华电信」指出,马祖的14,000名居民依靠两条通往台湾主岛的海底电缆;但第一条电缆于2月2日在距离马祖大约50公里(31英里)的海面上被一艘中国渔船切断了。六天后,即2月8日,另一艘中国货船切断了第二条电缆。
在此期间,岛上居民被迫通过「微波无线电传输」才能连接到有限的互联网。这意味著岛上居民可能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发送一条短信。通话会中断,影片也无法观看。马祖居民亦不得不为支付电费、预约医生或接收包裹而大费周章。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民宿老板陈玉林(译音)不得不告诉他的客人,他不能为他们提供互联网。
住在马祖北岸的陈玉林说,很多游客会因为没有互联网而取消他们的预订。「现在,互联网在旅客的生活中发挥著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扰乱生活,看似无害的网络事故对国家安全有巨大影响。
正如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所表明的那样,俄罗斯已将拆除互联网基础设施作为其战略的关键部份之一。
一些专家怀疑,中国可能故意切断电缆,作为其骚扰台湾的一项措施;中共表明,如果有「必要」,将通过武力实现统一。
报道引述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所长苏紫云指出:「我们不能排除中国故意破坏这些东西。」他引用的研究表明,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台湾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修复和保护这些电缆。」
中国经常向台湾派出战机和军舰,作为恐吓台湾策略的一部份。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人们对中国发动入侵的担忧,以及对台湾抵御入侵的准备程度的担忧,都在增加。
据「中华电信」指出,在过去五年里,这些电缆总共被切断了27次。
《美联社》引述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称,台湾海巡船曾于2月2日试图追赶切断第一条电缆的渔船,但它又回到了中国水域。
但到目前为止,台湾政府还没有直接指责北京。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中大撒粉案3被告续审 法官判1人表证不成立当庭放
2021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新学期开课日,多名身穿黑衣人士,涉嫌在大学站外推跌保安检查站铁栏,并向保安员投掷白色粉末,事后前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倬僖及另外两名学生,被控一项非法集结罪,各人早前否认控罪,案件周三(8日)在沙田裁判法院续审。作供警员透露,耗用1个月时间翻看闭路电视片段,同时比对宿舍拍卡记录等,最终锁定案中3名被告。控方陈词指,虽不能证明被告捣乱或投掷粉末,但相关片段显示各人与事件有关,是以「夥同犯罪」形式参与非法集结。辩方就反驳,根据终审法院案件,「夥同犯罪」不适用于非法集结案,而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身处集结现场。裁判官考虑后,裁定其中1名被告梁溢希表证不成立,获当庭释放,惟其馀两名被告则需继续受审。
3名被告为区倬僖(23岁,学生)、梁溢希(23岁,法律助理)及梁颢维(26岁,学生),他们被指于2021年1月11日,在港铁大学站A出口外近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的出入口保安检测站参与非法集结;同案另一名被告曹德熙则在去年8月认罪,被判入狱6星期。
案件周三续审,作供的侦缉警员李宇豪在庭上供称,自己耗用1个月时间,每天花8小时翻看中文大学的闭路电视片段,同时比对行走路径、衣著外观及学生宿舍的拍卡记录,最终成功追踪及锁定3人,分别是男子2、男子3及男子4,而拍卡记录显示,3人名字分别是「区倬僖」、「梁溢希」及「梁颢维」。警方之后亦从各人的宿舍或住所,搜出与涉案影片中相似的衣著服饰。
辩方在中段陈词前,就要求控方就各被告以何种形式参与非法集结说明立场;控方回应,本案证据不能证明被告直接参与捣乱保安站岗或投掷白色粉末,但指案发现场片段中的3人就是本案3名被告,认为以环境证供,可显示各人与事件有关,并以「夥同犯罪」原则,指控他们参与非法集结。
控方引述警员证供,指其中男子2即区倬僖,曾被拍到与另一嫌疑人在事发前,各持一红色胶袋走入山径,及后有两名黑衣人同样手持同样胶袋从山径步出,两人最后在案发现场外出现,而有关胶袋未在其他片段出现。控方故依赖有关证供,认为区倬僖与其中一名黑衣人属同一人,曾身在集结现场。
至于另一被告梁溢希,控方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他曾在集结现场出现,但指他与其他被告互有联系,事发后手持地拖及水桶现身,推论是要消灭证据,故属被告同夥。控方又指,被告梁颢维案发前曾出现在港铁中大站A出口外石壆位置,一直逗留现场,事发时「似乎」与在场其他黑衣人有沟通及动作,而黑衣人逃走后则仍在场逗留。
不过,辩方就回应,针对区倬僖及梁溢希的指控,指出终审法院于卢建民上诉案中,已厘清「夥同犯罪」原则,并不适用于非法集结或暴动案件,强调控方必须证明犯案者是集结在一起,具有行为及意图犯案。惟在本案中,控方确认未能证明任何投掷白色粉末人士为被告,又指从片段中辨认疑犯的警员,只是以怀疑去判断另一怀疑,认为不可能只依赖一个胶袋,即把黑衣人跟区倬僖两人连系一起;控方更确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告梁溢希曾在现场出现。
至于被指曾在集结现场逗留的梁颢维,辩方争议相关拍卡记录只属「传闻证供」,不能证明他就是男子4,而即使梁是现场影片中人,他亦跟案发现场距离甚远,不可能为集结人士壮大声势,更难谈提供协助,其行为绝对未达参与集结的标准。
裁判官朱文瀚休庭考虑后,裁定梁溢希案件表证不成立,可获当庭释放;至于区倬僖及梁颢维则表证成立,两人需出庭答辩。辩方透露,两名被告均选择不会出庭作供,但辩方将会传召证人。
获当庭释放的梁溢希之后离开被告坐位,期间在旁的区倬僖微笑轻拍其肩膀,梁则点头回应,再带同手提电脑转到公众席上继续旁听案件。他在庭后在称,今次结果属意料之外,向律师团队致谢,惟涉及案件细节则现阶段不便评论。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游行「被取消」 港妇女团体续发声明「抗争」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定在刚过去的周日(5日),发起疫情「复常」后的首次游行集会,惟最终「被迫取消」。协会在周三(8日)「三八妇女节」当天发声明,指「纵使行动取消,妇女声音不灭」。另一团体「妇女参政网络」亦发声明,表示「无惧白色风雨,坚守女声正道」。在《港区国安法》下,香港近年出现不少女性抗争者,她们的影像被投射在纽约的摩天大厦,纪念她们为港争取自由而被囚禁的日子。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美国纽约一栋摩天大厦,在夜色之中投射出一批为香港争取民主自由,而正被港府囚禁的女性抗争者影像,包括在囚超过500天的邹幸彤、黄沅琳、朱慧盈,还有超过700天的何桂蓝与毛孟静等。
香港各妇女团体亦发表声明,其中香港妇女劳工协会的声明说,感谢曾参与讨论政策意见与制作示威牌的妇女;也感谢曾对行动表示支持和计划参与的人士,行动原本获港警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惟及后警方多次约见,协会已竭力为落实行动而作出修订协议,但结果仍不能如愿,不能落实举办为妇女发声的游行和集会。
协会对于要取消日前的活动,形容是艰难、遗憾和无奈的决定。协会又指,对于有支持的团体或市民遭受压力和警告,「曾令我们的心情跌入谷底,感到愤怒、无奈、难过」,但香港社会仍有不公平状况,妇女和劳工处境仍在恶化,会争取发声和政策改善空间。
另一团体「妇女参政网络」亦趁「三八妇女节」发表声明,指以前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夕,关注妇女权益、性别平权或女性劳工议题的民间团体,都会发起游行及集会,藉此倡议各样改善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及提升妇女劳动尊严的政策改革。
声明指,但这些权利近年已被打压得体无完肤,港府对于反对声音加以压制,言论自由受限,让香港的基本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政」认为当前急务,是更需要捍卫香港的公民权利,才能真正「说好香港故事」。
「女政」的声明又指,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必须坚定地重新向各位夥伴们挥手与拥抱,我们依然在香港坚守初心,愿彼此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努力,继续为人权发声,为黑夜前行者铺出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早前获港警发出「不反对通知书」,原定周日(5日)游行争取妇女权益,其后煞停。港媒《明报》发现,至少9个社交媒体帐号在游行前两日,连续在女工协会及社运人帐号「洗版式」留言鼓励上街,声言「逼爆修顿」、「终于可以出嚟行吓玩吓」,约占留言65%。
《明报》指,这批留言帐户中,其中两个过去曾在建制专页多次留言,包括「支持保安局长邓炳强」、「SaveHK」等多个facebook专页发帖,当中一个帐号涉盗用他人头像。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就蔡英文过境晤美议长传闻 北京表「严重关切」
中国周三(8日)表示对台湾总统蔡英文的「过境」计划表达「严重关切」,并已要求华盛顿方面作出澄清,因为有报道称她将在美国过境期间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
《路透社》报道,麦卡锡计划在未来几周在美国会见蔡英文。这可能是代替这位共和党议长访问台湾。
据《彭博社》报道,麦卡锡周二(7日)确认了今年在美国会见蔡英文的计划,并强调这并不排除以后访问台湾的可能性。
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台湾总统有在前往其他国家途中经过美国的记录,通常是一两天,但美国政府通常避免在华盛顿会见台湾高级官员。
台湾总统府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回应了它所说的关于蔡英文海外访问的传媒询问,表示「过境安排」已经存在多年,但它没有直接提到美国。
声明指出:「目前,各部门正在就相关计划进行沟通和准备,相关行程的规划将在计划确定后及时说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北京说,大陆方面「严重关切这一消息」。她补充说:「我们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他们作出澄清。」
她说,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和台湾之间任何形式的官方交流,并补充说:「任何人都不应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对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真正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
自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来,中国一直回绝了她的对谈呼吁,并认为她是一个「台独」份子。
中国从未排除过使用武力将台湾置于其控制之下。台湾政府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过该岛,因此无权要求该岛和大陆「统一」,只有其2300万人民可以决定他们的未来。
台湾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不断摩擦的根源。中国外交部长周二形容,台湾是中美关系中不可逾越的「第一条红线」。
在当时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北后,中国于8月在台湾周围举行了军事演习。
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根据法律规定,美国必须协助台湾自卫。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事实查核|美国对台军售违反《八一七公报》规定吗?
一分钟完读: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二(7日)在「两会」记者会提出「中国人民有权三问美国」,不仅再度指控美方长期违反《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售武,也质疑美方暗地里制定了所谓「毁灭台湾」的计划。
有关所谓「毁灭台湾」计划,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已于早前发表文章,说明消息源头嘉兰·尼克森(Garland
Nixon)在2月25日透过影片自承「毁灭台湾计划」推文为嘲讽文;既然推文内容为虚构,相关报导也就无事实根据,中方官员却一再引用错误资讯,制造假议题。
至于美国对台军售,《八一七公报》确实载明「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售台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编按:1979年)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对台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也就是说,双方有条件地同意美国继续售台武器,且并未设定美国停止对台出售武器的日期。
而且,公报与相关电报也载明,减少乃至停止军售的前提,是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不提「和平方式」这个前提,单单指控美国违反《八一七公报》,仅是中国片面立场。
深度分析: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二在「两会」记者会说,中国人民有权问:为甚么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大谈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却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甚么一边要求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一边却长期违反《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售武?为甚么一边口口声声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一边却暗地里制定了所谓「摧毁台湾」的计划?
秦刚上个月才说,有关国家应停止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却在「两会」记者会上,将乌克兰情势与台湾议题相比。除了自相矛盾之外,秦刚的发言还有错误讯息及片面主张。
所谓「毁灭台湾」计划,是美国广播节目主持人嘉兰·尼克森2月16日的推文内容,经台湾政治人物转传,再经媒体引用报导,但他本人已于2月25日在影片中自认推文为嘲讽文,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已于早前发表文章详细说明这起因嘲讽文而制造假议题的事件。然而,在尼克森说明后,包括秦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等官员却一再引用此虚构的内容,无视当事人的说法及相关事实查核。
最近一次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是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上周三(1日)宣布,行政部门已通知国会将对台出售包括F-16战机配备的飞弹等军备,总价值约6.19亿美元。台湾的国防部随即发布新闻稿表示,面对中共常态性派遣军机与无人机袭扰防空识别区,影响台湾空域行动自由,已对台形成严峻的军事威胁,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持续提供台湾防卫性武器,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基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上周四(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台海稳定;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上周四说:「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美方的售武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
中国声称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中政策」,这项政策以《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和政策文件《对台六项保证》为指南。
美国的「一中政策」与北京的「一中原则」不同,「一中原则」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而美国政府只表示「认知」中国的主张,但本身对台湾主权问题不采取立场。除此之外,双方对于《八一七公报》也有不同理解。
美中在谈判建交的过程中,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双方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并于1982年8月17日签署《八一七公报》。根据公报第五点,「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1月1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9月30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以及公报第六点:「考虑到双方的上述声明,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中国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在前,美国政府有关对台军售的声明在后,第六点明示以前述声明为前提。但近年来中国多次以《八一七公报》第六点的文字指控美方违背承诺,却不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另一个重点是,《八一七公报》并未设定美国停止对台出售武器的日期。
而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2年进一步讨论对台军售问题时,也向台湾方面提供保证,以及美国对《八一七公报》的解释。美国政府于2019年、2020年陆续解密相关文件。
在美中签署《八一七公报》之前,1982年7月10日,时任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的劳伦斯.伊格尔伯格(Lawrence Sidney
Eagleburger)发送给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李洁明(James Roderick Lilley)的一封电报,提供了美国对《八一七公报》的解释。
电报写道,美方已提议可以声明,美国对台军售无论在性能或数量上皆不会超过近年来美中建交后所提供的水准,以及美国预期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其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延续寻求和平解决台湾议题的政策。
倘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行动上有任何重大改变,朝向对台湾采取更为敌对态度的方向,所有可能与北京达成的、关于美国未来对台军售之任何理解,都将因此失效。
「最后,我想提供您最后一项保证,那就是:美国将持续对台军售。」
美中签署《八一七公报》当天,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舒兹(George Shultz)又发送电报给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李洁明,告知美国对台六项保证,包括:
.未同意设定终止对台军售的日期
.未同意就对台军售议题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征询意见
.不会在台北与北京之间担任斡旋角色
.未同意修订《台湾关系法》
.未改变关于台湾主权的立场
.不会对台施压,要求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谈判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给国务卿舒兹与国防部长温柏格(Caspar
Weinberger)的备忘录指出:美国减少对台军售的意愿,完全取决于中国和平解决两岸分歧的持续承诺;中国应该明确理解,这两件事之间的连结,在美国外交政策是件「永久必须执行的命令」。
备忘录写道,美国提供给台湾武器的性能和数量将完全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带来的威胁。
结论:
当今两岸情势紧张,面对中国强化对台军事威胁,美国持续供台防御性武器,并于近年解密有关对台军售的重要电报作为依据。在解密相关电报后,2020年,时任国务院亚太助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曾说:「像这样进行历史回顾非常重要,因为北京有扭曲历史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经常回顾并查阅史实。」
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打压日益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如此情势并不符合美国政府当年签署《八一七公报》的前提,因此美国透过提供必要的防御物资和其他支持,以帮助台北因应来自中国的威胁。
这次美国向台湾出售飞弹等军备,北京又指控美国违反《八一七公报》规定,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北京企图以片面立场误导大众,再度展现其扭曲历史的「习惯」。
11.美驻日大使:北京「攻击」反使区内国家更团结抗中
美国驻日本大使周三(8日)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专访时指出,鉴于北京对其许多邻国的侵略行为,中国不应该对华盛顿及其在亚洲的盟友加深军事关系感到惊讶。
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在他位于东京的住所接受采访时向CNN表示:「你看看印度,你看看菲律宾,你看看澳大利亚,你看看美国、加拿大或日本。他们(中国)在过去三个月里就与每个国家发生了军事冲突或某种类型的对抗。然后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各国正在采取自己的步骤进行威慑以保护自己。他们(中共)以为他们(其他国家)会做甚么?」
伊曼纽尔列举了一连串他所说的中国的侵略性军事行动,包括在中国于中印边界地区的「攻击」,中国海警船在南海用激光瞄准菲律宾船只,向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发射导弹,以及解放军的船只和飞机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飞机进行骚扰。
北京否认在所有这些事件中是侵略者,并指责华盛顿是该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主要煽动者。
周二,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警告说,如果华盛顿不改变方向,与美国的「冲突和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秦刚在新职位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声称要竞争中国但不寻求冲突。但实际上,美方的所谓『竞争』,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遏制打压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更阻挡不了中国迈向复兴的步伐。」
就秦刚言论,伊曼纽尔周三反驳说,美国及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夥伴的军事集结和演习并不是像北京所指控的那样是遏制行为,而是对中国进一步--而且可能更危险--的侵略的威慑行为。」
《有线新闻网络》引述伊曼纽尔说:「他们一起认识到(中国的侵略)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所以每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既在联盟内(也在他们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威慑联盟。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事实查核|与150多国家免签?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一分钟完读:
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目前正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戴斌上周六(4日)在政协14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接受集体采访时说道:目前,中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目的地越来越多。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戴斌的说法是误导。事实上,包括中国官方自己的公开资讯都明确指出,中国与150多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限于中国的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及公务普通护照,多数民众出国旅游持用的普通护照并不在其中。戴斌身为具官方色彩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却有这样的说法,明显为误导。
深度分析:
戴斌使用的「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词上周六经过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上标注为话题、引发讨论后,当天单日阅读量一度冲高至1.1亿次。随后,例如中国驻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也在个人推特上,以中、英文双语转发「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的相关信息。张美芳仅依据中国媒体的报导转发这一信息,在她的推特下,同样也出现许多网民嘲讽与批评的留言。
不管是报道戴斌谈话的新闻评论区,或者张美芳的推特留言区,都出现「大翻车」的现象,中国民众对于所持护照方便程度的感受,与两人的良好感觉大不相同。
有微博网民质疑:「这是指外交护照与公务护照吧?」还有人问:「和我们普通人有毛关系?」、「这个委员真会逗我们玩,我们的普通护照没那么多免签的,即使是外交公务护照,也不能『说走就走』去旅行吧!」
根据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的官方网站「中国领事服务网」,中国护照共六种:包括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公务普通护照、香港特区护照、澳门特区护照及多数中国公民持有的普通护照。
即使持前三种,也就是外交护照、公务护照与公务普通护照,按照中国官方自己的规定,使用相关护照公务出国都须报备,无法「说走就走」。
领事司官网今年2月22日发布最新《关于中外互免签证协定一览表》中则明确指出,在152个与中国互免签证的国家中,中国护照适用免签的多为外交部照、公务及公务普通护照。
全球主要两个专门研究各国护照方便程度的专业谘询机构一是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阿尔顿资本(Arton Capital)旗下的 「护照指数」(Passport
Index),一为总部位于英国的「亨利护照指数」(The Henley Passport
Index)。这两家机构在统计一国护照移动便利的流动性(Mobility Score)时,都将一国普通护照获得的「免签证」与「落地签证」数量纳入指标。
阿尔顿资本执行长阿尔曼·阿尔顿(Armand
Arton)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外交和公务护照的签发是「非常有选择性」的,各国都只有很小部分的人曾获得这类护照。
而鉴于外交和公务护照持有者的工作性质,他们移动的便利性几乎是不受限制。 考虑到这一点,「护照指数」在衡量一国护照实力与便利性时,只以传统的普通护照为主。
在2023年的统计里,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中,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排行显示,中国普通护照的个体实力排名第118,给予中国普通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证的国家或地区共84个,在这个排名系统中,香港排名47,有156个国家或地区给予免签或落地签;澳门则排名64。
亨利护照指数的全球护照实力排名中,中国则排名第66,给予中国普通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证的国家或地区共81个。香港排名第19,有172个国家或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免签或落地签;澳门排名34。
由此可见,若在中国不同种类的护照中相比较,中国普通护照的含金量远不及香港与澳门特区护照。
阿尔曼·阿尔顿评价说,持有中国普通护照的移动便利与流动性得分是相对较低的。
若看这两大机构的逐年统计数据,中国普通护照的实力排名确实呈现逐渐提升趋势,但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在2019年年末、也就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后,针对护照流动性有过特别研究。中国普通护照2019年底的方便程度,也就是流动性一度大幅下滑,2020-2022年才逐步回升。
阿尔曼·阿尔顿表示,考虑到新冠疫情后中国边境才重新开放,预计随著时间推移,中国护照的流动性得分有逐渐提高的机会,但中国普通护照要想成为排上「前段班」的方便护照,他认为,除非中国与像是欧洲联盟(EU)那样的多国集团签署免签证新协议,才有可能快速提升。
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排名中最方便的护照是阿联酋,有181个国家给予阿联酋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亨利护照指数排名中最方便的护照是日本,有193个国家给予免签或落地签。
这里只探讨多数中国公民使用的普通护照。根据领事司官网,与中国签有普通护照互免签证优惠的国家与地区共23个:阿联酋、巴巴多斯、巴哈马、白罗斯、波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卡塔尔、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尔维亚、塞舌尔、圣马力诺、苏里南、汤加、亚美尼亚;而阿塞拜疆、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仅限参加团体旅游的中国普通护照持有者才适用免签。这不包括给予中国普通护照落地签的待遇。
另据环球网报道,中国的邻国朝鲜未对中国普通护照开放免签,反倒是韩国针对从济州岛入境的中国个人与团体游客实行单方面免签证措施。
结论: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若是以相关机构研究的护照实力与便利程度来看,的确是有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给予不同条件的免签或落地签趋势,但戴斌明确指出中国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却不提最关键的资讯、也就是适用的护照种类多为中国外交与公务类护照,明显存在误导,也难怪中国民意在网上有如此强烈的不同看法。
13.中国学生翻墙用ChatGPT做功课
中国学童流行求助于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以减少他们的家庭作业时间。他们需要「翻墙」才能使用ChatGPT,主要用于撰写读书报告和修饰语言。这一趋势不单引发「作弊」和「剽窃」的大辩论,亦对中国的补习社生意带来进一步冲击。中国政府表明,很快将出台新的规则来管理人工智能。
《法新社》报道,ChatGPT有能力在几秒钟内写出A级论文、诗歌和编程代码,它引发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淘金热。
但它也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他们担心作弊和剽窃的可能性。
在中国,如果没有虚拟私人网络(VPN),就无法使用这项服务,十多名学生告诉《法新社》,他们用它来写论文,解决科学和数学问题,以及生成电脑代码。
11岁的Esther
Chen在南方大城市深圳一所以催谷学生闻名的学校上学,她说ChatGPT使她在家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一半,而她的妹妹Nicole则用它来学习英语。
她说,以前她每天要花四到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
报道引述她说:「我妈妈会熬夜,直到我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我们会不断地吵架。」「现在,ChatGPT帮助我快速完成习作。」
一些学生告诉《法新社》,他们在网上购买了外国电话号码,或使用VPN翻墙,进入ChatGPT。
一个零售商允许用户只花5.5元(1.07新元)就能买到一个美国号码,而在印度注册的号码价格不到1元。
对于那些无法「翻墙」的人来说,无处不在的微信应用中的AI Life和其他服务一样,向ChatGPT提问要收取一元。
中国传媒上个月报道说,包括微信母公司腾讯和竞争对手蚂蚁金服在内的主要科技公司已被命令切断其平台上的ChatGPT接入,国家传媒将其斥为传播「外国政治宣传」的工具。
但Esther的母亲王晶晶说,她并不担心。她告诉法新社:「我们已经使用VPN多年了。」「我们鼓励女孩从不同的来源广泛阅读。」她补充说,她更担心剽窃,并密切关注她的女儿。
Esther坚持认为,她没有让聊天机器人为她做工作,她指出最近的一项任务是,她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刘慈欣小说《擎天》的读书报告,刘慈欣是全球知名的中国科幻作家。
她说,她每周的日程表都被钢琴练习、游泳、国际象棋和艺术体操塞满了,她没有时间完成这本书。
于是,她要求ChatGPT给她一个关于主要人物和主题的摘要和段落,并以此为基础写了报告。
学生们也在使用ChatGPT来绕过中国利润丰厚的英语家教行业,在进入美国、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大学所需的考试之前,申请人在昂贵的家教社死记硬背成千上万的单词。
17岁的Stella Zhang向《法新社》表示:「我不想背诵单词表或整个对话。」
因此,她不再花费每小时高达600元的补习金,现在通过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来学习。
她解释说:「它的压力更小⋯⋯它还为我的论文提供即时反馈,我可以提交不同的版本。」
苏州的大学招生顾问Thomas Lau说,与他合作的二十多个学生已经放弃了语言补习学校,选择用ChatGPT来准备。
但是这个工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报道引述Thomas
Lau说:「我通过软件检视所有学生提交的个人陈述和其他申请材料,以察看其中是否有部份内容是用人工智能写的。」「许多人没有通过测试。」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JD.com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科技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开发跟ChatGPT类似的软件。
但中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作出管制,并表示将很快出台新的规则来管理人工智能。
虽然在中国可以获得检测文本是否是用人工智能写的工具,但学校也在培训教师,以确保学术道德得到维护。
北京的一名教师华莱士(Tim Wallace)说:「教室里关于ChatGPT的大辩论是,是禁止它还是接受它。」
但由于一些教师自己也在使用这项技术,告诉学生不要这样做是很难的。
他说:「教师使用该工具在几秒钟内生成定制的教案。我们不能告诉学生不要使用它,而自己却在使用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未普评论】民企大佬集体缺席两会说明甚么?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又热闹登场。今年的热点之一,是大批知名的民企大佬集体缺席,一些新兴的产业新贵登门入场。其背后的动向,引发《华尔街日报》、BBC、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的争先报道和讨论。
我们先来看看,谁缺席了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单上,缺席的民企大佬包括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网易的丁磊、联想的杨元庆、恒大的许家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京东的刘强东、搜狗的王小川,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等,这些人是大陆百姓耳熟能详,在商界呼风唤雨的民营企业家。其中一些人已经连任十馀年的两会代表。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缺席是因为没有被选上,还是他们不想被选上,还是上边不想让他们被选上?他们出局,有人进局,甚么人进局了?有人在背后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吗?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是不管是甚么原因,他们的集体缺席说明好几个问题。首先,习近平一方面把民企整的七荤八素,一方面却说他们是「自己人」,如此自相矛盾,说明习近平面临的经济难题非常大。这些难题大到习近平根本顾不上自己是否左右互搏,是否出尔反尔。当然,习近平也会觉得,自己今天是「一尊」了,想说甚么就说甚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你们谁能奈何我?不过从民企大佬的角度看,他们已经被他整的伤了心,明知习近平素喜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谁还会愿意再次或再再次上当呢?
其次,这些民企大佬的缺席似乎被一支杂牌军的入席取代。根据胡润排行榜,本届两会代表中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富豪有81人,其中47人没有连任,31人是新人。新人中大多来自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AI和电动车等,他们中既有民企像小鹏汽车的头儿,也有国企半国企的头儿,如晶片制造商华虹半导体,—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国企、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等;还有政府直接支持的部门专家。显然,今年出席两会的新富豪们代表了中国政府扶持的产业指向,这倒符合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华尔街日报》的解释亦有道理,它说,这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政策重心发生了变化。
第三,民企大佬参政议政不再是两会的风景线。虽说两会代表并无实权,但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参加两会这个「橡皮图章」,几乎是他们可以参政议政的唯一官方机会。这些大佬们在每年的两会上都要提交政策建议,试图使自己的商业利益与中共的政策重点挂钩,也能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出一点儿力。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互联网+」的议案,被那年李克强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据称,马化腾连续近十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献策,一共递交了大约50份建议。许家印也积极参政,关注扶贫等问题,时常谈一些政治热点;俞敏洪呼吁关注乡村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等。
对这些民营企业家来说,参政不易,议政更难。任志强、孙大午都是因为「妄议中央」而被习近平痛下狠手,都被判了18年徒刑,腾讯被罚180亿元,马云被迫浪迹海外。习近平对民企严重不放心,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家既有勇气又有资源还有思想,想为这个国家做点儿有价值的事儿。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最需要的。却是习近平最不能容忍的。习近平还不能容忍他们当中有人连党员都不是,对党肯定怀揣二心,比如,俞敏洪是民盟中央文员,马化腾是无党派人士等。而马云最冤了,前两年中共党媒披露,这个中国头号资本家其实是中共党员,但可能是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忽悠下入的党。习近平从骨子里对他们不放心不信任,所以非要派他的党组织进驻民企不可。
现在这些民企大佬们自身难保,谈何参政议政。习近平的出尔反尔可能仍然能吸引一些人回心转意,但很难吸引所有大佬回心转意。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