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12月15日
1.中国留学生涉恐吓民主人士被捕 在美港人:具阻吓作用
一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因涉嫌向一名张贴支持中国民主海报的人作出跟踪及发出威胁和骚扰信息等行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拘捕。有在美国的港人与华人指这类恐吓情况普遍,他们对这次美国执法部门迅速行动感到鼓舞。
美国司法部新闻稿显示,被捕的中国留学生吴晓雷(Xiaolei
Wu,音译)现年25岁,是一名中国公民,原于波士顿柏克莱音乐学院读书,他被控一项跟踪罪,周三(14日)下午在波士顿联邦法院首次出庭应讯。
了解案情的中国民主党全委会执行长陈闯创律师指,被捕的中国学生,有计划地作出恐吓行为。
陈闯创:他不仅仅在微信上骂,他还有威胁说:我已经报告给国内的公安了,公安会找你的家人啦,他不仅仅说言论的问题,找了别的人,不恰当的了解到他不应该获得的信息,而且威胁明确的说:听说你要回国了,你最好把机票取消吧,不然你到了机场就会被抓,在他的微信里面都说了。
据案情透露,今年10月22日,有人在波士顿柏克莱音乐学院校园内张贴海报,上面写道「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我们渴望自由、我们渴望民主」等字句,相信是声援中国「四通桥孤勇者」彭立发。其后在10月22日至24日,吴晓雷透过微信、电邮和Instagram向张贴海报的人,发出威胁信息,内容包括「再贴海报,我会砍掉你那该死的手」,并称「我已经投诉检举专线,公安会去找你的家人」,吴晓雷又唆使他人,到处打听受害人住处,并在网上公开其电邮地址,企图进一步作出网上欺凌。
受害者活在中共阴影下不敢报案
人道中国主席周锋锁向本台透露,今次受害的中国女生因为恐惧而一直没有报案,这助长了犯案者的气焰。
周锋锁:这个事情只是冰山一角,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而那些支持共产党的,为共产党作恶的,这些小粉红战狼,有持无恐很多年,经常有各种各样很疯狂的行为,打人、生命威胁。
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CFHK)政策和倡议专员许颖婷在波士顿留学期间,因声援香港抗争而屡遭小粉红骚扰。她表示,今次美国当局迅速的检控行动对所有人权倡议者来说,都是鼓舞。
许颖婷说:我相信大家如果知道或者经历过在美国被骚扰,甚至曾经举报过,都知道FBI的调查可以很漫长,即是以年计。但今次其实是一件好近期发生的事,所讲的是四通桥事件,然后骚扰人或者恐吓人,所以今次检控行动很快,以至亦有阻吓作用,要让小粉红及中国政府知道,无论是小粉红自愿做也好,又或者安排中国人过来(美国)去进行这些骚扰也好,其实他们都不会成功。
许颖婷又指出,由于波士顿是一个高等学府集中地,有大量国际留学生聚首一堂,加上是一个非常主张自由的地方,所以容易出现年轻学生因意见交流而产生冲突,她自己亦曾经因高调声援香港,而收过「杀光你全家」等的恐吓信息。她亦试过向FBI举报,并呼吁所有受害者不要哑忍,遇到威胁时必须举报,否则只会助长小粉红的不法行为。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报道,检察官办公室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吴晓雷已在出庭后被释放,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否已经认罪。
吴晓雷已被柏克莱音乐学院停学。学校发表声明说:「相关行为对柏克莱来说是令人不安的。然而,我们不能对正在进行的执法调查发表评论。」
记者:方德豪/胡凯文/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2.北京称曼城领事「任期已满」回国 官网揭一周前仍为「白纸运动」警告留学生
中国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等外交官,涉嫌殴打香港示威者的事件至今已近两个月,英国外相突然宣布,中方已自行撤走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外交官,意味著他们不用承担刑责。而中方更连发两篇声明,反咬英方包庇「港独」暴徒,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更声称调走外交官是「正常人员轮换」。不过,中国驻曼城领事馆官网却揭郑曦原上周仍出席公开活动,呼吁中国留学生「自觉抵制歪曲抹黑中国防疫政策的言论」。
英国外相祈湛明(James
Cleverly)周三(14日)在推特发布预先录制的视像讲话,宣布中国已把6名中国驻曼彻斯特外交官调离英国,包括总领事郑曦原。
祈湛明说:这表明我们遵守法治,我们处理这次事件的认真程度已经发挥作用,我们会在国际舞台和国内继续奉行法治原则,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一样。
祈湛明在帖文再次以
「不可接受」(unacceptable)形容中国使官涉打人事件,并透露曼城警方本月初通知外交部,表示希望对6名外交官进行查问,请外交部要求中国政府撤销涉事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权,以使警方得以传召他们问话。英国外交部于是要求中国政府在一个星期内回应,中国政府最终在周三限期届满前自行撤走6名外交官。
据悉,6名涉嫌施袭的中国外交官,部分已离开英国,另有部分即将离开,这意味著他们可以逃过英国警方的查问以及刑事责任。曼城警方在最新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会继续调查事件,并重申已确认事件涉及多项袭击和公共秩序罪行。
祈湛明在书面声明中透露,对于未能查问涉事者并迫使他们面对司法正义,他感到失望。
中方一方面紧急撤离涉事外交官,另一方面则努力改写事件。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连发两则声明,批评英国外相「颠倒黑白」,反指事件是「反华势力蓄意策划的非法冲闯总领馆馆舍、袭击总领馆人员的暴力滋扰事件」,并指控英国政府未能保护好中方人员,反而「包庇反华分子」,强调中方完全不能接受,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又警告,任何侵犯中方利益的行径,都必将遭到中方「有力反击」,又声称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任期已满,不久前已奉调回国,强调是中方「正常的人员轮换」。
不过本台翻查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的官网,上周二(6日)仍有报道郑曦原出席公开活动,表示他在4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座谈会,强调中国学生、学者是总领馆「工作的主要对象」,又吹捧中共防疫政策的成功,并向留学生发出警告:「请广大同学要充分理解和相信党和政府每项决策背后的重大意义,自觉抵制歪曲抹黑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的言论」。
这一番话,明显是针对「白纸运动」爆发后,有在英中国留学生参与示威反对中国防疫政策。从时间上推算,显示英方要求中方撤销郑曦原的外交豁免权前,他仍被委以重任。
袭击事件当日在现场拍下整个过程的前香港《明报》突发组记者梁铭康(Matthew
Leung)接受本台访问,他对英国外交部的处理手法感到失望,认为无法反映外国外交官在英国领土出手打人事件的严重性,反让中方得以用另一个方式诠释事件。
梁铭康说:大曼彻斯特警方一直在调查,为何英国政府不可以早点行动?中方现在就可以大条道理,说这6个人因为任期届满而离开英国,就不再提袭击事件了。我对英国外交部的处理手法和态度是失望的,一些外交官在英国犯了刑事案件,政府是否至少应该主动驱逐他们、撤销他们的外交官资格呢?
他认为中方自行撤离涉事外交官,是为了保存颜面,不想事件进入刑事阶段后,结果会「好肉酸」。
人权组织「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方公布撤离涉事外交官的时机,正值英国外交部要求撤销外交豁免权的期限届满,明确显示中方受到英国压力,明白若不自行撤离外交官,他们就将会被驱逐出境。
罗杰斯说:我想这不单是外交宣传,也是中共的大外宣。个人而言,我认为英国政府应该早点行动,把他们驱逐出境。我想他们可能一直在尝试达至外交上可接受的妥协,让中国看似是自己撤离这些外交官,我想这是英中双方保全颜面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英国政府应该更果断迅速行事。我肯定这些外交官不是因为正常轮换而被撤,我肯定这是因为曼城事件。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分析,中国自行撤换外交官,也被视为试图缓和争端、避免英中进一步针锋相对的行径。
当日遇袭受伤的香港示威者Bob
Chan透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发表声明,表示虽然涉事外交官在两个月后才被送回中国,但相信这是「解决复杂外交问题的一个简单方式」,又感谢英国议员的支持。
Bob
Chan说:我和家人搬到这个国家,寻求自由的生活。2022年10月16日发生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也是违法的。这些中国外交官被撤离,让我有一种事件结束的感觉。
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形容涉事中国外交官「像懦夫一样逃离英国」,突显他们的罪恶,更拒绝还遇袭示威者一个公道,促请英国外交部立即把他们列为「不受欢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明确表示不再欢迎他们踏足英国。
一向对华强硬的前保守党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则批评,英国政府早应主动把参与施暴的中国外交官赶走,现在让中国把他们领回中国,让他们得以不受检控、昂首挺胸扬长而去,这并不是正义。
事件发生在10月16日,一批香港示威者在中共「二十大」开幕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中国领事馆外抗议,期间有疑似使馆人员冲出领事馆毁坏示威横额,并一度把香港示威者Bob
Chan拖进使馆范围内拳打脚踢,后被当地警员救出。
事后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访问时,承认参与袭击,辩称「这是我的责任」(It's my
duty),又狠批示威者侮辱中国领导人,更声称当时是要「拯救同事的生命」。
英国外交部早前曾表示,如果警方证据充分,将要求中方撤销涉事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权,并警告若中方拒绝,将会有外交后果。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疫情大爆发】传连花清瘟致肝损伤 官方续限国外药物疫苗
中国新冠疫情全面爆发,官方继续拒让民众接种外国疫苗。美国表示愿提供援助,但被中国下令禁传媒报此敏感消息。由于中国操控进口药物定价权,辉瑞新冠特效药定价高至近3000元。民间继续盲抢连花清瘟图自救,有医生冒险公开警告,滥用连花清瘟已导致多宗肝损伤,连深圳卫健委也在微博发帖,暗示连花清瘟功效不如黄桃罐头,但帖文最后被删。
全国各地都出现因新冠疫情爆发的医疗告急,北京等地甚至连火葬场亦爆满。现时中国各地医疗机构已不堪重负,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情况将继续恶化。不过,中国官方依然没有对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全面进入中国开绿灯。
另外,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周三(14日)表示:我们准备以他们认为可以接受的任何方式提供帮助。
但据本台记者从中国中央级媒体获悉,此事被认为是高度敏感,宣传部门已禁止披露该消息。
另一方面,被证明治疗新冠有效的辉瑞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在中国网站上要价2980元,并且没有证据显示,能真正买到。
原中国红十字会大病救助项目高管任瑞红指出,辉瑞口服药在美国的价格大约是60美元一盒,在中国价格那么高,原因是中国政府控制了这些进口特效药的定价权。
任瑞红说:那个是辉瑞原装的,2980元。甚么药到了中国不贵?国外进口药品的定价,不是辉瑞来制定的。它辉瑞公司比如向中国申请这个药在中国销售的许可权之后,由国家定价。以前我们跟这些公司回去谈这个合作,我们会经常抱怨这个定价高嘛,但人家告诉我们,不要抱怨我们,这个定价权不在我们这儿,在中国政府手里呢。他们有意愿想定低一点嘛,走薄利多销,但他们没有办法决定。
任瑞红指出,多年来,无论是从国外治疗癌症的标靶药,还是现在的新冠疫苗、新冠口服药,中国政府不希望这些欧美先进的药物和疫苗大量进入中国,更不允许它们以低价进入中国市场,认为这会对中国的国产制药产业造成冲击。后果就是民众买不到有效的药,被迫使用那些弄虚作假的国内药企的无效,甚至是毒副作用明显的伪劣药品。
现时,连花清瘟成为中国普通民众抢夺的稀缺资源,即便是每盒一度被炒到了100多元,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这个疗效成疑的药品依然一盒难求。
几天前,山东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主任,即在网上公开警示,称当天上午即接待了第三个因连花清瘟造成的肝损伤患者。
还有医生更是严厉警告,称连花清瘟不能预防,也不能治疗新冠,这在医生中是常识,但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是压力,他们只能在公众平台保持沉默。
一位甘肃的资深律师蒋先生对本台记者指出,锺南山的误导性宣传,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蒋先生说:那个连花清瘟都已经断货了,好多人都买不上。那是一个傻子,忽悠了一大群傻子啊。今天中午我有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是现在一盒要四、五十块钱了。县里面的那些药店都已经抢光了,没有了。洗脑洗坏了。
江苏一位基层医生亦告诉本台记者,他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要吃连花清瘟,也会提醒病人,不要轻易服用。但别的医生,不一定会提醒病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药的背后,涉及到吴以岭和锺南山两位院士。
此前就已经有中国医务人员和知识份子质疑这款药品没有疗效,甚至认为背后涉及腐败因素和学术造假。但迄今为止,唯一来自官方背景批评连花清瘟的,则只有深圳卫健委官微,周三(14日)以其和黄桃罐头对比,讽刺连花清瘟甚至不如黄桃罐头有用。但随后,该贴文被删除。
连花清瘟的生产商以岭药业暂时仍没有公开回应相关指责。本台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电话,但都无人接听。
本台记者亦专门就此多次致电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健委医政司,但都未能得到回覆。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港教育局要教师护国安、支持国民教育 前教师:沦「讲书机器」
香港教育局公布专业操守指引,要求教师自觉护国安、支持国民教育,以及慎用社交平台等。两名前香港教师接受本台访问指,爱国及推广国家安全变成教师专业的一部分,是进一步加重老师的负担。而当局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操守规范,只会令教师完全噤声,沦为「讲书机器」。
经历2019年「反修例」事件后,香港教育局逐步加强教师的操守规范,在周四(15日),当局公布《教师专业操守指引》。
这份指引有30页,详细列出教师「应该」与「不应该」做的行为。在「恪守法治」章节,提到教师应该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正确理解《宪法》、《基本法》及《港区国安法》,尊重国家基本制度。若在校内发现任何潜在违法违规行为,应向学校管理层、警方举报。
指引列明,教师不应参与违反《基本法》、《港区国安法》等的活动,若被控、涉及任何刑事诉讼或调查、被警方拘捕时,要即时向学校申报;而面对严重专业失当个案,教师可被终身停牌。
移居加拿大的前中文及中史科教师Ada(化名)周四(15日)接受本台访问指,教育局发布的新指引只是一种「政治工具」,目的是将国安意识与教师专业直接挂勾,而爱国、推广国家安全,已变成教师专业的一部分,进一步加重教师的负担。
Ada说:今次政府颁发的新指引,进一步告诉老师,作为一个专业的老师,要做些甚么,之前持有不同意见的老师,都可以选择对某些事件或行为避开不做,但现时提到教师应该要做些甚么的时候,变相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另一移居英国、同样是前中文及中史科教师阿花(化名)同日对本台指,教育局最新公布的操守令教师无所适从,只是列一些笼统的操守,令教师动辄得咎。
阿花说:它从来没有,亦都不够胆去定一个清晰的定义,现在是一个很笼统的操守,但实际内容是甚么,它没有指引,一说到「灌输偏颇的观念」就惨了,何为偏颇?它有些是老生常谈,都是强调平时的东西,但有些位置就根本无所适从。
阿花又指,当局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操守规范,只为令教师沦为「讲书机器」,教师在课堂上不会再作个人演绎,并影响师生关系。
阿花说:我听到在香港的同工都说「大家收声」,其实(教师)不再是教育,只是一个讲书的机器,学生有问题就不会解答,因为如果答任何事,有机会答错事,最严重是破坏信任及师生关系,因为我们不知道学生是否会报串(举报),或者学生家长会否报国安?在这情况下,其实没有一个还想在香港教书,不会再肯拿心出来与学生说话,不只是寒蝉效应那么简单,连普通的师生关系都会受影响。
港媒报道,香港教育界议员朱国强欢迎有关指引,他指以往条文不是很清晰,现在增加申报机制,相信法团、校董会都会执行。有教师工会则希望,当局厘清教师被控告要即时申报的定义。
新指引在「尽忠职守」的章节列明,教师不应因个人立场,选取不符合教育局指引的教材,向学生灌输偏颇观念,举例2年前有小学教授错误的鸦片战争历史,指是妨碍学生建立国民身分认同,教师当时被取消注册,科主任就收谴责信。
另外,指引同时要求教师谨慎运用及妥善管理社交网络平台,不应宣扬或表达仇恨及暴力,使用粗言秽语、传递或转发不雅、不真确或意识不良的信息或资料。
除了香港,其他地方都有制定教师行为守则,惟不及香港的指引详细,而且不是针对政治、国家安全等问题。
例如在新加坡,当地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教育工作者专业行为守则》(Cod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for
Educators),当中规定教师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不得在校内饮酒、赌博或吸烟,以及避免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以及关于使用社交媒体等行为的指引。至于严重失德行为,如涉及性侵学生或吸毒等,就必须取消教师注册的资格。
而为了增强学生民族感情,日本及新加坡教育部都设有国民加育。新加坡在1997年逐步于学校推行国教,新加坡将国教融入正式及非正式课程,以提升学生与国家之间的凝聚力;而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12年,提出将道德教育独立成科,部分原因是当地青年人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欺凌及个人主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
6.【香港法庭】41岁男涉九龙塘站串谋纵火判4年半 申上诉被驳回
反修例运动期间,香港九龙塘港铁站入闸机遭人以汽油弹破坏,4名男子被控串谋纵火等罪名,其中一名男被告被裁定串谋纵火罪成被判囚4年半。该被告不服定罪,周四(15日)向高等法院申请上诉许可,法官以理据属全新证供为由,驳回上诉申请。
上诉人王锦发(41岁)在原审时报称任职地盘工人,他没有律师代表,自行陈词提出上诉,但整个申请上诉许可聆讯,仅花约10分钟便即结束。
王在庭上提出其上诉理据,指涉案的闭路电视片段,并没有拍到他,又解释在原审时呈堂的被告WhatsApp对话,涉案讯息内容另有解读,实指他当日只打算参加位于红磡的示威活动,没有计划参与纵火。不过,控方就回应,指上诉人对WhatsApp讯息的解读属「断章取义」,认为原审的解读并没有错误。
处理聆讯的上诉庭法官潘敏琦听毕陈词后指,被告在原审时选择不作供自辩,现时申请上诉,却提出新证据,法庭不会接纳考虑,认为被告并没有任何合理可成功上诉的机会,即时驳回其申请。
潘官最后更特别提出警告,指被告可以再次提出上诉,但如果法庭认为是没有合理基础,便有权作出「减时命令」。
根据《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83W条,除非上诉庭有相反指示,否则上诉人听取裁定时的扣押时间,须作为刑期计算。「相反指示」即「减时命令」,换言之,上诉人在提出上诉其间的扣押时间,在法庭未给予上诉许可前,法官有权下令扣押时间不计算入刑期之内,此举将变相令被告的刑期加长。
被告判囚54个月比两名直接参与纵火的被告刑期更长
原审案情指,涉案4人于2019年10月12日下午在香港,串谋而用火摧毁或损毁他人财产,及意图藉此危害他人生命,或罔顾他人生命会否受到危害。4名被告中,两名有直接参与纵火的被告认罪,分别被判囚50及52个月;王锦发跟另一人不认罪,经审讯后另一人被裁定罪名不成立,而王锦发罪成。
王锦发原被判囚5年,但经辩方求情,指王为两名10岁及3岁女儿的好爸爸,是家中经济支柱,并呈上20封亲友等人撰写的求情信,称他为人勤力、乐于助人,最终主审法官李庆年以王没有直接参与纵火,考虑其角色较次要及被动,子女也因他参与暴力社运而失去父亲照顾一段时间,酌情扣减半年刑期,最终判入狱4年半、即是54个月,比两名直接参与纵火的认罪被告刑期更长。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铁腕清零】中国松绑防疫措施后疫情再爆 世卫:与松绑清零无关
中国放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约一星期后,中国染疫人数暴增,北京的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引发外界揣测。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在中国开始放宽防疫措施之前,境内感染病例就已经激增。
中国上周突然取消严厉的清零措施,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隔离等,而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三(14日)亦宣布,即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外界认为,虽然中国民众得到解封,但由于缺乏配套措施,令一时感染人数暴增,而今次感染速度之快,是自从出现新冠疫情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就作出反驳。世卫突发卫生事件规划主任瑞安(Mike
Ryan)周三(14日)会见传媒时提到,中国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并非当地确诊个案近日大幅增加的原因;相反,中国在放宽限制前已无法阻止新冠病毒广泛传播,相信北京政府调整政策是策略性决定,认为「清零」已非最佳选项。
中国首都北京正遭受新一波疫情冲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表示,新冠疫情染疫人数在首都快速增加,而众多的北京市民通过社交网宣布染疫;一些企业甚至表示,将近9成员工不能上班。
北京疫情的严重程度难以判断,因为中国正在拆除大规模核酸检测系统,不掌握实际感染人数。当局最近一次公布,周日新增5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609例无症状感染者;低于12月5日通报的1163例确诊病例,和3503例无症状感染者。12月5日是当局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需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最后一天。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黄桃罐头后柠檬也遭哄抢
中国降低新冠病毒防疫等级,却引爆抢药潮,甚至连柠檬也抢。继黄桃罐头后,多个电商平台柠檬「告急」,不少网友表示柠檬涨价、遭抢购,甚至有柠檬卖到10元人民币一颗。
《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民众一听到有专家表示,轻症者可喝新鲜柠檬泡的水缓解症状,便开始疯狂抢购柠檬。电商平台「叮咚买菜」一名发言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消费者对柠檬的需求超预期,正在组织货源,预计需要2至3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供应。
报道又指,在「叮咚买菜」平台,上海市静安区范围内多个柠檬品种均显示补货中,柠檬片、柠檬百香果茶,甚至柠檬味糖果、柠檬味气泡水,均已显示售罄。
据报道,在12月8日的上海市政府发布的记者会,请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宣导防疫;宁光说:「没有症状或有一点鼻塞,用新鲜柠檬泡温水喝就行了」。就是这句话,引爆抢柠檬潮。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9.传日本新国安政策称中国为「前所未有战略挑战」
《彭博社》周四(15日)报道,日本将在其新国家安全政策中把中国描述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
报道指出,新战略预计将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周五内阁会议获批,这相当于对日本的安全和国防政策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改变。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台湾局势紧张,包括中国向日本岛屿附近水域投掷导弹,以及朝鲜加紧发射导弹,都属引发修订的因素。
政府在文件中提到,由于区内导弹部署「显著」增加,仅仅通过加强日本现有的导弹防御网络来应对这种情况已经变得困难。日本在描述其最大贸易夥伴中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时小心翼翼,而东京在国防部文件中对朝鲜等国家使用了「威胁」一词。
在日本政府这三份涉及日本安全和防御战略的修订文件中,东京要求获得「反击能力」,使其能够瞄准敌人的军事设施,这对一个自1947年以来实施《和平宪法》的日本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
根据这些文件,政府计划为此目的购买洛歇马丁公司的战斧式导弹。它还打算在未来十年内获得足够的导弹供应,其射程足以打击其拥有核武的邻国。
根据这些文件,日本将保持其「完全防御」的态势,以及禁止使用核武器。
岸田文雄已经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将国防开支增加约60%,达到43万亿日元(3150亿美元)。他正面临著来自其执政的自民党内部的反对意见,反对他通过提高税收来资助部份增长军费的政策。
由于日本与英国和意大利启动了一个开发下一代隐形战斗机的三方项目,相关国防设备转让的规则也将根据该战略进行审查。
文件中包括的其他项目还包括:建立一个监督网络安全政策的新组织、加强日本的海岸警卫队、根据自卫队和海岸警卫队的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安全、公私合作,促进国防设备的转让;确保到2027年建立强大的国防制造基地,以及开发和制造高超音速导弹。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10.美参议员法案:把香港驻美经贸辧「铲除」出美国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周四(15日)宣布已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考虑是否承认香港驻美国经贸办地位。
香港驻美国经贸办现时在美国享有多项外交豁免权。鲁比奥的新闻稿指出,当初让香港经贸办拥有这些特权,是因为香港远离中国大陆极权的控制,但自从2020年香港实施「港版国安法」后,一切已经改变,根据美国的《香港人权民主法案》,美国不再承认香港的自治地位。
鲁比奥说 : 「香港经贸辧已成为中共的喉舌,我建议把它铲除出我们的国家。」
法案一旦获得参众两院通过,美国政府就要在三十日后决定,是否继续给与香港经贸办特权地位,若果决定不延续,香港经贸办就要在六个月之内撤出美国。
英国民间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今年10月发表报告,批评香港驻海外经贸办为中共代言,并要求各国政府重新检视香港经贸办的地位和特权,终止和经贸办的合作,甚至关闭经贸办。
编辑:温晓平
11.【专访】港作家沐羽《烟街》在台获奖 冀作品「与港人站在一起」
香港作家沐羽小说处女作《烟街》勇夺两项台湾大奖。他接受本台专访时指,虽然自己未在现场亲历「反送中」,仍望透过《烟街》这部提及「反送中」的小说与港人站在一起。沐羽形容,香港已变成一个魔幻的城市,现实比小说更荒谬,但愈荒谬愈要以笑面对。
香港作家沐羽,留有络腮胡,架起幼框眼镜,手上常有香烟。骤眼看很难想像他还没到30岁,其实称呼他为年轻作家绝不为过。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烟街》,继夺得2022
Openbook年度中文创作奖之后再下一城,日前夺得2023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奖」首奖,在台湾崭露头角。评审团形容,沐羽透过《烟街》再现香港后抗争时期的生命状态,带出香港社会议题,与在台港人的情感历劫与惶然。
沐羽是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创意写作课程首届毕业生,其后在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做硕士生,正式学写小说只有4年时间。他认为自己在写小说上「还只是新手」。对于获奖,他自言感到非常意外,并说以往的作家可能出了2至3本书才有机会夺得这个首奖,例如与他获得同样殊荣的赖香吟更是知名作家,令他觉得自己「未够班」。他觉得,得奖有一种被承认的感觉,同时释出一个讯息:「只要香港人写得好,其实可以在台湾的舞台上备受肯定,香港人是可以在这里再次站起来。」
沐羽认为,台湾有透明公开的比赛评审制度,香港人在台湾写作,不用担心写作的内容会否带来危险,只需考虑怎样才能将创作发挥得更好,即使「香港议题也能同场竞技」。他说自己一向走「没有顾忌的路线」,愈是不能说,他愈想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踩那条界」。除了社会议题,两性关系及上班的意义等也是他的选题。
《烟街》内含8个虚构故事,写到2019至2020年间香港的抗争运动,及如何走下去等最受关注的议题,一些故事由高中生组成的抗争小队的经历贯穿。
沐羽表示,其实专写香港抗争的只有其中两个故事。他笑说,《烟街》在台湾出版后,当时有传这本书在香港买不到。他澄清,其实这本书并非禁书,「如果大家(在香港)看不到,应该只是因为销量不好被下架」。他又笑言台湾的朋友要珍惜能购买的机会。
「反送中」时期,文化界曾讨论以记录还是创作的方式「说香港故事」,沐羽就选择了创作小说,原因是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时期他并不在港,但希望可以透过这本书「与香港人站在一起」。
沐羽说:不在现场时,我写散文或理论的批判,真实性便会出现问题,所以我就考虑小说。但写小说就会想一个问题,如果我写得好轻易或不好,是否就剥削了现场的人?由这个思考去想然后写到这本书。
沐羽指,那时候每天在社交平台看到荒谬的事发生,为他的虚构故事提供了灵感,「小说如果要跟现实比赛谁更荒谬,基本上没有可能会赢,因为香港是一个很魔幻的城市」,他举例说「哪有事情比『安心出行』更荒谬?小说或理论也很难创作出如此疯狂的事」。
《烟街》的后记写道:希望大家通过烟街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沐羽希望读者看这本小说时不要那么沉重,因为文学不一定是严肃及沉闷,也可以是滑稽的,这也是他面对荒谬的方式。他引用存在主义说,「只要你选择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主动性便在你的手上」。
沐羽说:特别是愈荒谬的时候,用笑来面对荒谬是一件好事,因为黑色幽默就是这样运转。如果极权对你很严肃,然后你又好严肃地对它是,你的人的动能会好被动。但如果你用笑面对这么荒谬的事、毫无理由的压迫时,极权便不能控制你的情绪,这个时候便反转了权力落差。
沐羽也是离散港人的一份子,在台湾生活的这6年,他无疑已融入当地生活。骑著电单车在台湾小巷穿梭、娶了一位台湾老婆,沐羽说自己现在连讲广东话也歪掉。《烟街》最后写到「『烟街』或者不过是一个坏掉的广东话,一个带口音的『应该』」。这也许是一个滑稽的误会,但背后的复杂情感、对乡愁的体会,唯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今年沐羽从新竹回到大城市台北,加上不少港人流散到台湾,他与香港人的接触率增加了。经历这一年,他觉得很多人改变了,包括自己,他希望花时间去消化这种改变。他认为香港人的本质都是由不同的走难构成,现在是新的走难。
作品获得台北国际书展这种大奖,对沐羽来说一切来得太快,反而令他原本想来年出书的计划暂缓,「不求太过进步,但我想至少不令自己脱离《烟街》这个等级太远」。他希望从今次的港人移动抓到题材,「是新的社群形成、还是会融入当地变成当地的养份?」他想以香港人为主体创作下一本书。
沐羽说:返回吕大乐的研究,他在90年代问过香港人是否喜欢香港,绝大部分也是不喜欢的。所以2019年时一班人说「我好捻锺意香港」时,是有些转变的,但这个转变不会存在很久,现在就是回到原本的状态。但回到原本状态的意思是,他经历过好喜欢香港的情况,然后回到现在对于香港一般感觉的情况,这个位置就要消化。但我还在看身边这么多人快速移动时,我觉得我还未理解他们的心理,所以我想用时间慢慢去理解现在的在台港人想些甚么。
谈及书中的故事,沐羽认为「制图」这一章节最能表达现今的自己及离散港人,当中讲述不同港人因不同原因来到台湾,讨论在台湾建立一个「香港村」凝聚香港人,不过只有一个人赞成,并说:「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要互相帮助」,然后便被嘲讽「这不像香港人会说的话」,这违背港人天性。沐羽认为,当有迫切的事情发生,香港人便会团结,就如「雨伞运动」、「鱼蛋革命」及「反送中」时期,但其他时候很难。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杜耀明评论】政治审判嫌疑自招:陈广池法官的法理和中文
《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因违反租约,法院裁定欺诈罪成,判刑五年九个月,立即引起国际舆论严厉指责审判不公不义,北京及香港当局则还以颜色,猛烈抨击外国势力粗暴干涉内政。其实孰是孰非,答案就在判词,主审法官若是解说不清,惹人疑虑,最后讲不好香港法治的故事,便难辞其咎了。
问题首先是刑期长短。法官陈广池指出,欺诈罪没有判刑指引,一切视乎案情。这样说,不是减轻反而是增加他解说的责任,因为需要根据案情,仔细论述黎智英判刑五年九个月的依据,而非单纯援引规则。奇怪的是,法官说判刑没有指引后,便提出以五年为量刑标准,由于被告没有「实则(质)求情」,因此第一项罪判刑五年,但何以不长不短是五年,法官没引案例也没有解释。
判刑没指引,
不等于没依据、没比较,便能令人口服心服。网上追查一下,判刑六年左右的欺诈案,骗取款项都过千万。例如,一位公司董事以虚假文件骗取两间银行1900万元(2021年11月)判刑六年。另一宗是,地产代理促成两宗物业买卖,先将物业转售自己名下公司,再抬高价钱,欺诈买家多付1500万元,最后判刑六年半(22年8月)。
反观黎智英,其私人公司未经许可,在科技园批给《苹果日报》的用地内设置办公室,据官方估计,他因此会少交二百万元租金。黎智英案涉及金额只及上述两案的少部份,何以得到类近的判刑?若如法官所说,黎的欺诈行为会打击科技园的工业邨政策,影响(土地)市场运作,因此加以重罚,那么上述两案,一者挑战银行制度,一者冲击地产代理制度,而且涉及金额是黎智英案的七至十倍,如今只判六年至六年半,岂非轻判?
没比较,没伤害。涉及金钱利益几百万的案件,判刑都远轻于黎智英。例如,一名警司通过购屋贷款计划,购入单位后出租,讹称供家人自住,诈骗政府及银行贷款六百万元,期间并收取租金116万,最后只判监18个月(21年11月)。另一宗如健身教练讹称协助客人退回课程费,骗取410万,判刑三年四个月(22年11月)。他们得到的刑罚都不及黎智英,是否法院认为科技园比政府购屋贷款计划、银行楼宇按揭制度、消费者权益等等,更值得更需要保护,因此必须施以异常巨大的惩罚式判刑,以起阻吓作用?还是警务人员、地产代理、公司董事、健身教练、传媒大亨等等背景差异,才是判刑轻重的关键?
不错,陈法官是看中黎智英的传媒背景而施以重罚。他直言,黎智英未经科技园许可,擅自占用地方,正是「滥用他的传媒形象作为『保护伞』,使科技园不敢『贸然行事』」,所以需要加刑。不过,这样说不是不知所云,就是毫无根据。
试问:传媒形象是市民脑海中的观感和印象,如何可以拿别人对《苹果日报》的印象用来做护卫自己的「保护伞」?滥用传媒形象究竟指黎智英做过甚么,又甚么才是正常用途?再者,「贸然」的意思是轻率冒失、考虑不周、不明方向等等,科技园不敢「贸然行事」,是合理的处事态度,有何值得陈法官批评?传媒形象(暂且不论他指甚么意思)若可使科技园不「贸然行事」,是否应该得到嘉许,而不是加刑呢?
就当陈法官没说清楚的意思是,传媒机构令人觉得难以轻易对付,因此即使科技园起了疑心,也不会轻易行动。很明显,传媒从来没有享有多于法律赋予的权力,《苹果日报》也不例外。其他人不冒犯传媒是考虑法律多于一切,不是传媒有特权所致。若说科技园怀疑黎智英出问题,却不敢采取行动,那是科技园而不是黎智英的责任,要追究的是前者,不是后者。更何况,法官若毫无根据,只是大胆假设并无实证,便指科技园该行动也不敢行动,亦等同指责它失职,真不得不佩服陈法官竟可身体力行,亲自示范何谓「贸然行动」。
在判词的最后一段,陈广池法官强调案件是「一宗简单的欺诈案」,奉劝大家勿扣「政治帽子」,因为法庭是审讯传媒大亨而不是针对新闻自由。但当黎智英的刑期无法圆满解释,更正因他是传媒大亨,法庭要他孭上并不存在的滥用传媒保护伞的责任,因此得接受更重的刑罚,那么今次审判被公众误解为政治审判,也是法官自招嫌疑,与人无尤。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