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1月25日
1.美驻港总领事忧香港不能复原 国安法将迫走更多精英人才
美国驻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在一个由华府智库主办的网上研讨会指出,香港的严苛防疫措施及《港区国安法》严重打击香港经济,造成的损失或许不能复原,他提醒公司要注意香港的营商环境与政治风险。梅儒瑞又担忧,在港版国安法下,北京会进一步逼使优秀的精英人才逃离香港。
美国智库组织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周三(25日)进行一个题为「评估香港作为世界商业中心的未来」的网上研讨会,探讨自北京收紧对港控制,尤其在2020年实施了《港区国安法》后,香港的政治环境及全球竞争力有何转变。
美国驻港总领事梅儒瑞表示,虽然自己只上任了4个月,但一到埗已感受到香港受制于中国「清零政策」而采取的严苛防疫措施,对香港的经济所带来的打击有多大,很多公司反映其业务营运遭受阻碍,即使香港现时已逐步开关,不少人仍然担心某些损失将不能恢复过来。他指出,过去两年有15000名在港美国人离开香港,占2019年在港美国人口的两成,加上《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他警惕公司要注意以往在中国大陆的营商风险会逐渐在香港出现。
梅儒瑞说:《港区国安法》以及北京和香港当局的行动,可能对公司、员工、财务、法律合规的声誉和运作造成负面影响,我们与美国私人机构合作,提高大家对这些风险的了解。为应对这个情况,一些在香港的国际公司已经搬走,其他公司则把关键员工或业务转移到其他地方,我们仍然认为北京的行动可能进一步迫使更多香港最优秀的精英人才逃离,我们继续看到香港人往外流走,当然,香港作为自由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也会因为人才流失而受到影响。
梅儒瑞重申,香港仍然是美国重要的经济伙伴,去年香港是美国的第7大食品出口市场,美国一共有300亿美元的食品及140亿美元服务出口到香港。他表示,看到香港人在逆境中的强烈愿望是维护香港的独特性,包括法治及公民社会,他呼吁当局释放及撤销被不公平起诉的人,并维护人权及法治精神。
香港紫荆党创始人之一、中播数据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黄秋智承认,近年大量资金及人少流失到新加坡,这可能与《国安法》有关系,但重点应该是《国安法》的执行有模糊的地方,而并非《国安法》不应该实施,因为《国安法》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他指出,香港过去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赖其法律制度以及人才与资金的自由流动,他认为这些成功因素没有改变,相信香港开关后,经济会渐渐复元。
但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CFHK)在同日发表题为「支持香港人民的政策路线图」报告中提出,香港已经由国际金融中心,变成中国金融中心。该机构华府总监Olivia
Enos在研讨会上指,香港的营商环境已改变的事实,早被美国国务院等部门,在2021年联合发表的一份在港经商风险报告中揭示出来,她又指出,在《港区国安法》时代下的香港,商界要特别留意5个风险。
Olivia
Enos说:一、我认为刚刚总领事已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香港法治的恶化,这是非常非常明显的,这不但打撃公民社会和政治自由度,连商业都受到影响;二、是商界面临的电子监控风险,我们在中国大陆看到的担忧,慢慢来到香港;三、是获取准确的在地情况信息的途径有限,这是由于新闻自由受打压而造成的;四、是与受制裁的个人接触的风险;五、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谴责所作出报复,我们在2020年已在香港看得很清楚。
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则表示,香港由以往担心其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等中国城市取代,转变到近年是忧虑被新加坡等世界其他国家取代,反映投资者及富豪愈来愈关注资金投放在中国是否安全的问题,这个议题非常值得探究。他又指出,香港的情况没有最差,可能只有更差,因为香港特首李家超在高呼「抢人才、抢企业」振兴经济的同时,在上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透露,期望今年或最迟明年完成整个《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工作,警告有可能为香港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记者:胡凯文 责编:潘加晴
2.【香港法庭】「隐世市集」3人被控煽动 商人提早出院上庭还押3.17再讯
香港「隐世市集」涉卖「煽动刊物」案,至少6人被捕,当中3人被控以「煽动罪」。其中,涉案52岁男商人周三(25日)提早出院应讯。他没有申请保释,还押至3月17日候讯,届时将与另外2名被告一同应讯。至于其馀被捕人仍被扣留调查。
该案早于上周四(19日)提堂,惟被告之一、52岁男商人李龙现,因病留院而未能上庭应讯。当时辩方曾指,从被告的主诊医生获悉被告需入院接受手术。李原定周四(26日)于西九龙法院应讯,惟突提早1日出院,随即被押解至东区裁判法院提讯。
3人同还押至3月17日再讯
李龙现暂毋须答辩,他没有提出保释申请。《港区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遂将案件押后至3月17日再讯,届时将与同案另外两名已被落案的被告姜嘉伟(31岁,牧师)和陈尚恩(48岁,宠物美容师)一同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应讯。
值得留意的是,姜嘉伟和陈尚恩早前提堂时曾申请保释,但被控方以《港区国安法》标准为由作出反对。最后,罗官宣布以「未能信纳被告不会继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为由,拒绝两人保释申请。两人同时放弃8日的保释覆核,一同还押候讯。
港警曾6度派员「放蛇」并购买涉案书籍
据悉,涉案3名被告为「影衰mi杂货店」店主及店员,疑出售一本反修例事件「图文简录」,当中含「光时」旗帜、侮辱国庆等图像,以及批评警察「作贼心虚」、「包庇罪犯」、「暴力清场」等,3人同被控「串谋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警方曾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间,6度派员「放蛇」,并以260元购买涉案书籍。
被告还押期间,警方将进一步调查,包括安排认人手续、检验店内搜出的逾1000件证物及翻查闭路电视片段等。
控罪指,该3人涉嫌于去年12月2日至本年1月17日期间,一同串谋和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在Facebook、Instagram和位于旺角银城广场地下的摊档内,推广、出售及或为出售而展示刊物,具意图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依法制定的事项等。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新年开枪案】港警处理噪音投诉向菲汉开3枪 事发片揭4大疑团
香港在大年初三(24日)发生港警开枪事件,两名警员处理一宗噪音投诉时,其中一名警员遇醉汉徒手施袭后开枪,一名菲律宾籍男子中3枪一度命危。事后,港警为开枪辩解,指施袭者「魁梧、凶暴」,当时警员生命受威胁,惟未释除社会对警方过度用武的质疑。本台发现至少4大疑团,包括警员开枪前是否采取其他警戒措施、
开枪警员晕倒的时间及原因、涉事菲汉友人跪地求饶原因,及为何现场并无人即时为伤者急救。
本台综合多间港媒报道和网上疯传疑似事发片段,发现当中至少4大疑团。
首先是警方案发时使用的武力是否恰当,社会有声音质疑警方过度用武,认为警方有警棍、胡椒喷雾等选择,今次却采用最高武力开枪处理,而且更是连开3枪,全数击中菲汉的左手及左腹部位置。
港媒《星岛日报》和《东网》报道指,事发时,涉事的高级警员遭拳打脚踢后,「曾使用胡椒喷雾」无果,遂拔枪连轰3枪。
不过,据港警周三(25日)下午的案情记者会和同日晚上6时发出的新闻稿内容,均并无提及过「警方曾使用胡椒喷雾」,亦未提及有采用警棍等其他应对措施。
而水警署理警司(刑事)欧阳基在案情记者会回应,涉事警员「开3枪」缘由时称,警方是在周二(24日)晚上8时接报,投诉坪洲永安街6号2楼一间劏房单位有噪音滋扰。警员到场发出噪音警告,但至10时40分再收投诉,1名高级警员及1名警员再上门处理,遭一名应门的菲律宾籍男子袭击。
欧阳基说:开门后,门口有一位同事被人在颈部施袭将我们同事推落楼,导致这位同事受伤,这位男子没有停止施袭,继续在街上追打。施袭者有1.8米高,身形魁梧、行为颇凶残,当时门口叉同事的颈时,令到我们同事的颈部有血印,又持续向军装同事施袭,当时怀疑受酒精影响……(警员)「在警告无效下」向这位男子开了3枪。(施袭者)是比较凶暴……该名同事的确可能会觉得受生命威胁,及他的身体可能会受严重伤害,所以他当时使用枪械是应该的。
警方回应中反覆强调施袭者「魁梧、凶暴」,其徒手攻击对警员造成严重伤害。各大港媒普遍引消息指,涉事开枪警员在「开火」后就不支晕倒。
不过,网上有片段所见,怀疑开枪的警员当时并无即时倒地。画面显示,一名身穿绿衣男子报称是中枪菲汉的朋友,向疑是开枪的警员跪地求饶,用不纯正的广东话连称「唔好意思」;疑似开枪警员更及后主动走向同僚交代事发经过,维时至少5分钟,当警员召唤救护车和人群聚集现场时,该警员就突然晕倒。
而据警方和港媒均指,案中有两名警员受轻伤,包括开枪的警员,当晚送院,次日早就回到警署录口供。
另据公开官方资料指,「警员亦应及时为现场或逮捕时受伤的人士安排治疗」。
不过,就多段网上片段所见,当时无人即时为伤者进行急救。当时,在场另一名警员以英文向绿衣男说:「Take care your
friend!」(照顾你的朋友),之后对方便转身急奔向中枪的菲汉。稍后才有警员代为呼召救护车,解释曾经「Open fire」(开枪)。
另一段网上片段显示,救护员到场后,脱掉中枪菲籍男子的上衣,之后替他包扎,并送上担架床,准备送院。伤者神色痛苦,忍不住将头挨向前方消防员的臂膀。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周三引述菲律宾驻港领事馆指,中枪男子经手术后已脱离危险。
本台就上述内容向警方查询,警方周三晚上回覆本台称,案件仍调查中,不会就案件细节作评论,要求记者参考当日警方的相关新闻稿。至于警方会否公开警员的随身摄影机以澄清事件,警方发言人指,并非所有警员会有随身摄影机执勤,调查仍需时跟进案发时所有情况。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逾40英国高校被揭和中国机构合作 包括中国「国防七校」
中国结束疫情封控后,预计将出现中国留学生出国潮。此际有英国传媒披露,包括剑桥等40间英国大学和中国机构有合作,而这些中国机构牵涉维吾尔种族灭绝、核武开发、间谍活动、国防研究及黑客活动等,引起英国朝野关注。
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披露,超过40间英国大学和中国机构有合作关系。这些机构被指和中国政府的「恶意活动」有关,包括参与维吾尔种族灭绝、核武开发、间谍活动、国防研究及黑客活动等。
名单上包括英国顶尖名校牛津、剑桥,其中剑桥大学曾和中国的清华大学签订协议。而清华大学被指开发声音辨识技术,用于侵害新疆人权,并参与中国网络攻击和国防研究,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母校。
另外4间上榜的苏格兰大学,包括罗伯特戈登大学(Robert Gordon)、亚伯丁大学(Aberdeen)、邓迪大学(Dundee)
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Strathclyde),都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达成协议。哈尔滨工程大学被指参与中国解放军潜艇、水下武器和军舰项目,并进行核潜艇研究。
还有一批英国大学和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中国「国防七校」有联系。中国「国防七校」被指充当中国解放军的「白手套」,为中国军方窃取外国科研成果,他们已经因此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如果要从美国企业进口产品,必须先获得美国当局批准。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创办人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英国高校和中国机构合作的情况由来已久,然而这次报道揭发参与合作的英国大学数量庞大,以及中国合作单位所涉及的恶行之广泛与严重,都让他感到震惊。他认为,英国政府及大学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罗杰斯说:我认为更大的问题是,这显示我们的大学有多依赖中国学生的资金,以及和中国学术机构的关系。我认为英国政府和大学应合作停止某些合作项目,我们不应和参与种族灭绝等暴行,以及为我们带来威胁的中国机构合作。
《泰晤士报》的报道说,英国高校和中国机构的合作,是前首相卡梅伦任内、英中关系「黄金时代」留下的。虽然大部分合作都没有风险,然而根据国防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评估,在过去5年,有42家英国高校和「令人忧虑」的中国机构合作,当中22个合作项目更被形容为「非常高危」(deemed very
high risk),参与的中国合作单位和中国政府及军方有密切关系。
事件引起英国国会议员的关注,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形容事件令人非常不安。她表示,虽然国际研究合作有利于英国知识型经济,然而英国的大学必须清楚明白,他们正与助长中国军事能力、协助侵犯人权的机构合作。
英国国会议员塞利(Bob Seely)则表示,英国大学不能协助中共压迫其人民。
塞利说:这是中国政府和英国大学合作,利用英国知识建立有害于中国人民的东西,协助压迫中国人民,并帮助中共镇压其人民。这里有一个更大的道德背景,英国的大学不应协助一党专政的国家压迫其子民,并建立有朝一日或被用来攻击我们的科技。
事件也引来英国学术界关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Steve
Tsang)投书《泰晤士报》,表示缺乏政府的清晰指引,校方难以界定甚么情况下不能和中国夥伴合作。
他建议政府成立由科技、国安和研究中国的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以制订及审查英国高校和中国合作的规范,以及增加大学拨款,减少它们对中国学生的依赖。
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就事件回应指,《泰晤士报》将两国正常的教育交流政治化和污名化,强调中英高校间的联系有助两国人民增进了解。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港出版社总编大陆失踪数月疑被捕 曾关切「锁链女」和疫情真相
香港《独家人物》总编陈志明于去年9月与外界失联,有杂志社记者近日透露,陈志明在大陆被以「非法经营罪」拘捕。有曾接受《独家人物》访问的华人作家相信,陈志明身陷囹圄「三宗罪」包括:关注「锁链女」、揭穿疫情真相、采访境外异见华文作家。曾遭中共跨境抓捕的前铜锣湾书店创办人林荣基表示,近年情况反映香港新闻、出版业在《国安法》后更凋零,同时,当局罗织罪名打压言论自由。
旅居德国的诗人杨炼近日从友人处获悉,香港「独家出版社」总编陈志明疑遭逮捕。他指陈志明在中国大陆「被失联」已达数月,其微博由去年9月21日已停止更新。杨炼接受本台采访时说,相信陈志明受到当局打压,跟《独家人物》杂志关注「铁链女」及国内疫情,以及发表当局眼中「境外势力」的文章有关。
杨炼说:根据中国大陆现在的气氛,特别是「白纸革命」的代表性人物都被警察上门带走这样一个情况,和陈先生在香港《独家人物》所做的事情,在香港《国安法》以后,香港《独家人物》是唯一的能够发出思想信号的杂志,这种「被失联」基本上可以判断「他被警方带走了」。针对政府关于「铁链女」、疫情的谎言,这一期杂志发出了清晰的声音,然后像我们这些人又是和香港反对《国安法》活动背景联在一起的,也因此让这个杂志显得特别突出,所以这期杂志也是让陈先生获罪的主要原因。
去年1月,「锁链女事件」爆发。2月《独家人物》主打「锁链女」议题,并全文刊载知名华裔作家严歌苓为「锁链女」疾呼之作《母亲啊
母亲》,亦发表《围剿徐州解救「锁链妈妈」,一名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都重》时评。杨炼为当期封面人物,访谈记者则为「庄园」,陈志明亲自为该访谈定下标题「诗歌是锁链的天敌」。之外,当期杂志还关注了中国疫情和封城议题。
记者「庄园」除夕夜在朋友圈以「天敌」为题发文,表示当天惊闻陈志明身陷囹圄,罪名为「非法经营罪」;「庄园」特别强调,陈志明为坚守正义良知的传媒人。
杨炼也表示,陈志明是非常具有人文精神的学者,从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出版社离开后在香港创办「独家出版社」,曾专访过自由派知识分子李泽厚等人。
他认为陈志明案也是香港历史大倒退中打压言论自由的典型案例。他吁西方正视这一现实并采取应对措施。
杨炼说:这种所谓的「非法经营罪」完全是罗织罪名,只要你开口,就是非法;陈先生这个案例是这一系列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香港沦落、历史大倒退,代表了中共政权特别是习政权反文明的本质,西方国家必须采取像对待普京那样所采取的做法。
移居台湾的香港「铜锣湾书店」前创办人林荣基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细数近年类似陈志明这样的出版人遭中共当局报复的案例,包括不久前香港警方在新年市集上查抄所谓的「煽动刊物案」。林荣基指,过去作为「禁书天堂」的香港没有出版审查,在习近平政权下,香港的出版自由已消弥殆尽。
林荣基说:这个「非法经营」是口袋罪名!你看过去发生的事情,都证明习近平当政(后),出版自由是没有了!《苹果日报》、「立场」、「众新闻」都没有了,都已经是亲中、红色的传媒了,香港往后也是跟大陆一模一样的。我以前在香港邮寄所谓的禁书去中国大陆,那现在我要在台湾邮寄禁书去香港啊。
2013年10月,香港晨钟书局出版人姚文田拟出版作家余杰的著作《中国教父习近平》,遭中共当局在深圳诱捕,后被以「走私罪」判处10年重刑;2014年,香港政论刊物《新维月刊》、《脸谱》创办人王健民与编辑呙中校,亦在深圳被捕并以「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判刑5年3个月及2年3个月;至2015年,震惊世界的香港「铜锣湾书店」事件爆发,包括桂民海、林荣基在内的5名出版人被掳至大陆,他们的罪名之一亦是「非法经营罪」。
据公开资料,出生于1975年的陈志明为文史学者和金庸研究专家,曾任「人民日报出版社」传记编辑室主任,后在香港创立「独家出版社」。本台未能联络到其生活在北京的家人;中国检察院和法院审判信息公开网页上皆未搜索到有关他的案件信息。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美媒:美质疑中企助俄入侵乌克兰 向北京交涉
在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一事上,俄罗斯多次轰炸民宅等造成严重伤亡,国际间一直要求声称与俄罗斯「友谊无上限」的中国表达立场,并向俄提出交涉,以停止战争。中国一直对外宣称反对动用核武,但却从未公开批评不断威胁动用核武的俄罗斯;另外也称愿意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作用,不过至今亦未见有效。然而有传媒引述知情人士指,美国已向中国提出证据,证明部分中国国营企业可能正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提供援助,美方提出交涉以厘清北京是否知情。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周二(24日)报道,美国政府掌握的情报显示,有部分中国国有企业或为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提供支援,涉及向俄方出售防弹衣和头盔等非致命装备,但没有提供更强力的军事援助。
《彭博社》周二(24日)报道,消息人士指出,美国官员认为目前的活动令人感到担忧,并认为这是「中国(援助俄罗斯)原计划的大幅缩减版,原计划是出售用于战场的致命武器系统」。另外,报道指虽然目前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美国官员认同俄中关系目前非常密切,中国给予俄罗斯的支援更甚于以往。
对此,白宫新闻秘书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说:「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就为俄罗斯的对乌战争提供物质支持沟通。」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表示,华府一直明确向中国说明提供材料以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影响,但他拒绝证实这个报道。普莱斯说:「但如果我们不仅看到中国政府本身参与其中,包括中国企业也这么做,我们会感到担忧。」
美国国家安全会议(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发言人、中央情报局(CIA)发言人与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皆未回覆置评请求。
美国亦曾警告中国政府,若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用于乌克兰战争的武器,后果自负。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新疆人权】外交事务:维吾尔族「教育营」被改造成正式监狱
最新一期美国《外交事务》期刊刊登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历史学教授米华健(James
Millward)的文章,指在中国新疆,不少「维吾尔族教育营」已被改造成正式的监狱,被拘留者被判处长期监禁。
《外交事务》指出,许多被拘留者被从营地转移到新疆或中国其他地区的工厂。一些在国外的维吾尔族家庭报告说,他们的亲属已经回家,但被软禁。在所谓「扶贫运动」的幌子下,中国政府一直在迫使数以万计的农村维吾尔人离开他们的村庄,进入工厂。
米华健指出,中国共产党(CCP)批评并限制使用维吾尔语,禁止伊斯兰教习俗;夷平清真寺、神庙和墓地;改写历史,否认维吾尔文化的悠久性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区别;并从教科书中删除本土文学。
他又认为,几年前使新疆南部看起来像一个战区的监控基础设施,即公安站岗、军事巡逻和检查站,现在已不那么明显。但这是因为基于手机、面部识别、生物识别数据库、二维码以及其他识别和定位人口的工具的数码监控系统已被证明在监测和控制当地居民方面同样有效。
从2017年底开始,来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移民开始从亲戚和朋友那里听到可怕的消息,或者开始与这些亲戚和朋友完全失去联络。
在2018年初,记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发现,中国政府正在围捕不属于该国汉族多数的人,包括突厥族中的维吾尔人,并将他们关在营地里。
在高峰期,这些设施关押了100万到200万人,被拘留者遭受了心理和身体上的折磨、强奸和性侵犯、强迫服药和注射、持续的饥饿和睡眠不足。
北京起初否认存在中国政府文件和设施上的标志所标示的「集中教育改造中心」,但官员后来承认建立了「职业培训中心」,他们声称这是用以打击「极端主义」并有灭贫功能。
米华健认为,这些营地明显与20世纪的种族灭绝事件类似,引起了国际组织、人权团体和政府的愤怒。其中一些政府制裁了中国的公司和官员以示回应。虽然中国共产党将这些批评斥为「谎言」,但它似乎做出了回应。到2019年,当局已将许多被拘留者迁出难民营,宣布他们已经「毕业」。
米华健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新疆历史》一书的作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教宗方济各:中国问题须耐心 陈日君有「温柔灵魂」
美联社周二(24日)在梵蒂冈对教宗方济各进行专访,问到梵中外交下一步往何处走。教宗方济各回答说:「我们必须耐心地在中国行走」。他认为与北京继续对话是他努力保护天主教信徒的指导原则,而天主教信徒在中国属于小众。
报道引述方济各说:「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每个案例(主教的提名)都要用放大镜来审视」。教皇补充说,「这是最主要的事情,对话不会中断。」
至于中国当局,方济各说:「有时他们有点封闭,有时不封闭。」
教皇回避了一个关于梵蒂冈与台湾的关系如何影响对话的问题。罗马教廷是少数几个与台湾而不是与中国保持正式关系的国家之一,也是欧洲唯一和台湾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鉴于中国共产党当局有时会监禁牧师,方济各受到了天主教会中更多保守派的批评,因为他在2018年与北京就中国的主教任命达成了协议。在他最严厉的批评者中,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
在采访中,方济各称91岁的陈日君为「有魅力的长者」和具有「温柔的灵魂」。他讲述了当这位红衣主教本月来罗马参加教皇本笃十六世的葬礼时,教皇邀请他到方济各居住的梵蒂冈酒店。在教皇的私人书房前有一座描绘佘山圣母的雕像。方济各说,当这位红衣主教看到它时,「他开始哭了,像个孩子」。
去年,陈日君因担任已停运和解散的「612人道支援基金」的信托人而被捕。
另外,台湾总统蔡英文致函方济各,强调只有当北京尊重该岛的主权时,才能与中国建立和平关系。
蔡英文在总统府周一发布的给教宗的信中说,俄罗斯对乌克兰近一年的入侵突显了寻求和平和维护地区安全的必要性。
她告诉教宗,与中国的武装冲突「绝对不是一个选项」,这是她在去年10月的年度国庆节演讲中提出的观点。蔡英文还说,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是与北京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疫情大爆发】BBC:山西农村棺材卖断市 殡葬品销量倍升
英国广播公司周三(25日)报道,中国农村地区有相当数量的与新冠疫情有关的死亡的证据。有农村居民表示棺材数次卖至断市,葬礼装饰品的需求亦激增,销量是平时的两三倍。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疫情正从大城市传播到人口较多的偏远地区。
在山西省北部的忻州地区,棺材制造商一直在忙碌。棺材工匠表示,近几个月来,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
一位村民是顾客,他向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表示,不止一次棺材卖至断市。他带著该地区的黑色幽默笑著说,那些从事殡葬业的人已经「赚了一笔小钱」。
在病毒席卷中国各大城市之后,外界对新冠疫情的真实死亡人数有很多争论。
据中国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说,自从中国在12月取消「清零」政策以来,大约80%的人口,即超过10亿人,已被感染。上周末,中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报告了13,000宗与新冠疫情有关的死亡个案,之前官方另一次公告则称自12月以来有60,000宗死亡个案。
但是,上述数字只包括那些在医院里死亡的个案。在农村地区,只有稀疏的医疗设施,那些死在家里的人大多没有被计算在内。中国官方甚至没有一个官方估计的乡村死亡人数。
但BBC发现,中国农村死亡人数正在增加。
在山西一个火葬场,挤满了为家人举殡的亲属,身著白衣的送葬者擡著最终会装著亲人遗体的礼盒向前走。
在另一个村庄,我们看到一对男女把巨大的纸制仙鹤装到一辆平板卡车的后面。死者家属向BBC记者解释:「这是寓意希望先人骑著仙鹤进入来世。」
当他们收拾其他精心制作的佛教图像时,他们说对他们的葬礼装饰品的需求激增,价格是平时的两三倍。
报道指出,山西每一个与殡葬业有关的人都告诉记者一个类似的情况,即死亡人数的增加,他们都把它归咎于新冠疫情。
王培伟(译音)的小姨刚刚去世。这位小姨50多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多年来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然后她感染了冠状病毒。
王先生说:「在她得病后,一直发高烧,她的器官开始衰竭。」
在忻州主理一间小型乡村诊所的医生董永明(译音)认为,当地至少有80%的居民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他说:「所有的村民在生病的时候都会来找我们。我们是这里唯一的诊所。」
他说,大多数在当地死亡的人都有慢性疾病。
在新冠疫情来袭该村时,在管理药品方面,董医生说他们不会向人们出售超出其需求的药品。
他说:「例如,我只会给每个人发放四片布洛芬片。他们不需要两盒。这只会造成浪费。」
每年这个时候,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都会回到他们的家乡,庆祝农历新年。
他们返回的村庄现在主要是长者居住的地方,而长者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
外界一直非常担心,今年春运可能会使冠状病毒迅速扩散到更偏远的地区,造成致命的影响。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团圆难(下)】律师斥台移民署带头违法:法律无授权增观察期
上集节目介绍了部分港人「依亲」移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对此,有曾任台湾移民署的律师表示,近期台湾当局在处理一些港人移民申请时,提出的新要求及做法有违法之嫌,认为监察院应作纠正。台湾移民署和陆委会则反驳,是由于有港人滥用台湾移民机制,故需加强审查。
「团圆难」系列(上)中介绍了多个港人「依亲」移台个案被「加监」(即加观察期)3个月至半年不等的情况,原因包括「依亲」对象长期未来台或不在台,有透过投资移民已入籍台湾的家庭,当申请「依亲」时,生意被台湾移民署重新审视。另外也有申请人即使已过「加监期」,也没有收到审批结果,而是继续无限期等待。
专长移民政策的立扬法律事务所律师林日春就情况接受本台访问,分享据他在台湾移民署工作6年多的经验,表示过去港人「依亲移民」定居申请一般几星期便审批成功,但近期这类申请也不太顺利,尤其如果申请人是大陆出生或任职过香港政府机关及大陆政军机构等,通过机率更低。
根据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第22条第1款第4目及第3款,有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从事恐怖活动之虞、原为大陆地区人民,不予许可在台湾地区居留,移民署需会同国家安全局、大陆委员会及相关机关审查。
对于有港人依亲申请对象不在或长期没有回台湾,被移民署质疑申请定居意图,而要求再「加监」观察,林日春认为,这些解释并不合理亦无法律依据,「只是说出来的理由」,他强调,中华民国人民有自由移动的权利
。
对于有一些申请的老人被「加监」及要求写「生活规划」,以及有申请人子女即使已经表明有足够能力提供照顾,其早年投资移民的生意仍受移民署重新审视,林日春指,《行政程序法》禁止不断连结,「所有案件申请者才是主角,你应该主要是看这个申请人到底是否符合资格,不要不断连结。证明到是直系亲属且台湾户籍没有被除掉就好」。他相信,当局提出相关要求,主要是要了解申请人日后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但林日春认为这不是政府要管的,「他们要怎样照顾是他们的事情。」
也有「依亲」申请人被要求半年或1年后再向移民署说明这段时期在台湾的情况。对此,林日春说,这等于移民署变相再加「观察期」。林日春强调《港澳地区定居许可办法》订明,合资格申请人在台居留1年才可申请定居,这段时间其实就是观察期。林日春批评,当移民署要求港人期满后半年或1年再交在台生活,其实是对未知的事情一并审查,令申请人承受无限未知风险,让人在无限期等待结果的情况下,难做人生规划,做法不合法不合理。
林日春说:1年以后我有这个资格申请,为甚么还增加我这个观察期?其实很不合理的,因为观察期愈久,发生风险愈大。可能我在台湾路上不小心撞到人,我就有刑事纪录了,不可以申请台湾地区的定居证。时间就是风险,我也不晓得未来发生甚么事情。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观察期愈短愈好,法律只有规定1年,你把1年的时间变成3年,凭甚么?你的裁量权只有准驳,如果我可以就给我,不行就把我拒绝,法律没有规定说让你加观察时间。
林日春续指,只要申请人申请了定居,「你(移民署)要查、要审、或要去审查会,你要怎样安排也不能把时间拖超过4个月」,否则违反《行政程序法》订明的处理期限。他说,行政机关包括移民署都要遵守《行政程序法》,对于依法申请,除非法规另有规定,否则应按章办事,其处理期为两个月,并最多只可延长一次,亦即4个月,延长理由必须告知申请人。
他又批评,移民署提出延长观察期半年或1年,却又未指明观察期后定必批准申请,执法欠明确,申请人可谓「肉随砧板上」。
林日春说:如果他说给你两年时间,两年后我就让你通过,其实那就是一个条件,你要不要接受这个条件?如果愿意接受当然就没问题,裁量权上面可以做一个附款,就说我跟你签约,两年后没有甚么事情,你就一定会给我,那我们接受,我愿意跟你签。但是这个合理性在哪里可以探讨。但是你跟我说再观察两年,到时候再决定要或不要,这件事就不对。法律上没有说你有观察期,法律上只有说你有准跟驳。
那么除了香港个案,其他国籍人士在台申请定居,是否也同样会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处理过不同移民案件的林日春说,外国人甚至大陆人也不会有这些「观察期」的情况出现。例如外国人向内政部申请国籍归化,60天内就会准驳,不会超出这个期限。
林日春批评移民署提出的理由站不住脚,「根本就是不想让你1年就拿到身分而已,所谓的理由都是空话」。他觉得监察院应予以纠正。他并建议可修改「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第29条第2项,把规定订明。
另外林日春建议,申请人在等待审批的观察期间,可向行政院要求提供一个行政处分。林日春说,当局不能知法犯法,不应不当使用或违反比例使用一些法律条款,以达到其特殊目的。不过他也坦言,申请人行使相关法律程序维权也相当耗时。
林日春说:不要让大家都申请进来才发现原来不是1年,而是3年或4年,甚至有可能拿不到,让人放弃。法律既然已经公诸于外(世),那你还不遵守的话,怎么会政府带头不遵守法律呢?
依《行政程序法》第93条第二项,行政处分之附款分5种,包括期限、条件、负担、保留行政处分之废止权及保留负担之事后附加或变更。当中所谓「条件」,指的是以将来不确定的事实作为确定行政处分效力的附款。「条件」分「停止条件」,当停止条件成就时,行政处分的内部效力发生(即是达到某个条件后,行政处分便生效);及「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行政处分的内部效力消灭(即是行政处分便生效,若不达条件便撤回处分)。
就林日春提出的相关理据,本台向移民署查询。移民署回覆指,香港局势急剧恶化,台湾当局已修补法规,对涉及「原大陆地区人民、曾任党政军职或有危害国家利益」的申请,要经由相关机关共同审查,如有国家安全疑虑将不予许可。至于投资定居案件则要经过实地访查及各相关机关审查,各相关机关整合意见后,方会提送定居审查会。审查会依个案情形综合各项因素,逐一审认,过程需时。移民署强调有完整的审查机制,并且指「已核准众多香港居民定居」,又表示「就类此案件,如有疑虑会先予保留,当事人仍可继续在台居留,待其补件后,即可续行审查」。
陆委会回覆本台查询时则就加长观察期解释,「旨在核实确符申请事由,无涉人道且与处分附款无关」,陆委会又提醒「港澳居民应循正当程序申请移居,非以『加监』名义刻意模糊焦点」,陆委会回覆中表示,在港人移台申请中出现违反台湾立法本意的乱象。当局因应加强审查。陆委会重申,台湾当局鼓励港人继续在台发展,因此「以保留观察方式,亦即若定居未获许可,只要当事人的居留事由仍继续存在,仍可在台居留,其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未普评论】习近平面临重大信任危机
最近有迹象显示,习近平在经济复苏、民企发展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做了一些让步。这些让步能否产生效果,外界将信将疑,我亦不看好。
我的理由是,习近平现在恐怕面临自上任以来最深重的信任危机,他想要上述几个方面产生效益,就必须重新获取信任,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党外,国内还是在国外。而这似乎很难。习近平并不承认,从他上台开始,到三年抗疫清零突然解封止,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和习近平的个人信用,已经被他自己的独断专行严重损害。现在看,对习近平的严重不信任感至少来自四个方面:党内、社会上、民企和国际商界。
中共党内对习近平有很多意见,这反映在习1月9日在中纪委会议上的抱怨。他对党内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颇伤脑筋,认为这是「大党独有难题」。在会上,习近平放出狠话,声称要严打「有背景」的「政治骗子」,「要及时准确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等。习近平口中的「有背景」的「政治骗子」是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党内的信任危机和一些人搞小动作,习近平很不满意,想以此来恐吓全党。
社会上对习的不信任感,主要来自习近平的政策朝令夕改、反覆无常,这让许多中国民众无法再信任他,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想再服从他。即便那些始终捍卫清零政策的中国民众,也不能忍受习近平政府说躺平就躺平的政策突变,他们更不相信习的那套说辞,甚么「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这些捍卫清零政策的人对突然解封感到失望,他们中有亲属因患新冠病毒而去世。他们也不喜欢习近平的团结一致的号召。他们问,
「请告诉我,凭甚么逼我团结?」许多民众曾经相信中国的举国体制有效,这次疫情爆发他们终于发现,原来这个体制有很大问题。
而民营企业家可能是最不愿意再相信习近平的中国阶层。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对商界释出温和友好的调子,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云云。但是现在还有多少民营企业家愿意相信他?昨天,习用各种手段把民企整的死去活来,今天却说,民企是自己人,他是支持民企的。习的出尔反尔让民营企业家明白:民企在习近平的中国没有出路,因为习骨子里相信,民企一旦壮大就会挑战党的执政。这就是为甚么许多企业家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了中国。袁莉在《纽约时报》刊文「陷入『政治抑郁』的中国商界精英」,描绘了企业家痛心疾首的焦虑感。文章说,中国企业家们自20大后就处于「政治抑郁」期,他们发誓不再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而考虑移民到欧美国家,或者「润」到其他可以用钱买到护照的国家。其中一位在经营硬件技术的高管说「在这个独裁者的带领下,这个国家在走向深渊」、「你看著它下坠,那种无力感让我痛心、抑郁。」
国际社会也不看好习近平会改弦更张。习近平派刘鹤出席1月17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试图让国际商界放心,称中国仍然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中国对外国投资者仍然具有吸引力。可惜的是,刘鹤演说时,大厅里约有四分之一的座位是空的,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的演讲座无虚席。国际商界显然对中国充满疑虑:中国的疫情高峰似乎还没过去,中国经济疲软的迹象随处可见。几年前,习近平认为世界需要中国,中国要引领全球经济了;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中国显然迫切需要世界,而世界对中国充满不信任感。
总之,习近平面临的信任危机非常严重。中共党内对习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和恐惧,不知他们当中谁会成为「有背景的政治骗子」被清除出党;老百姓不再笃信,习近平的治理能力会领导中国迅速崛起;中国民企几乎彻底丧失对领导层的信心,宁愿润出去也不愿在中国投资;国际社会也不看好习,毕竟习政府倒行逆施,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离散美利坚】美国三地「香港人社区中心」同日开幕 舞龙舞狮助庆增气氛
在美港人共同建立的「香港人社区中心」网络愈来愈大,上周六(21日)有三个社区中心,分别在达拉斯、密歇根及芝加哥开幕,再加上洛杉矶的社区中心将于周六(28日)投入运作,令全美的「香港人社区中心」数目达到8个,足迹遍及美国东岸、西岸及中部,不但继续对内团结离散港人,更加对外宣扬香港文化。
其中,在达拉斯的社区中心开幕当日,适逢农历年三十,中心举办「新年市集」,超出预期吸引到800人排队进场,现场有舞龙舞狮、港式美食及摊位展览。普诺莱市(Plano)副市长曹祖芳(Maria
Tu)亲临支持,并承诺协助中心寻找资源持续发展,而中心负责人Julian则希望,鼓励在美港人投入社区,回馈社会,建立港人良好形象。
主持:胡凯文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