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3日
1.【新闻自由】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 香港跌至148位与卢旺达同级
周二(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自由亚洲电台台长Bay
Fang发声明,指近年来,亚洲地区的新闻自由明显恶化,我们亲眼目睹独立媒体在香港及缅甸逐一崩溃,本台所面对的威胁亦与日俱增。在这个历史性关键时刻,我们更加认识到我们使命的迫切性,自由亚洲电台定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捍卫新闻自由。
「无国界记者」在世界新闻自由日发表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以「分化的新时代」来形容过去一年全球新闻自由的发展趋势,其中香港成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区,而中国则是依旧垫底。组织指,随著全球新闻自由急遽恶化,中国也想趁机扩散其资讯控制模式。
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香港于全球180个国家及地区中位列148位,较去年排第80名再下跌,成为排名跌幅最大的地区,排名亦为有纪录以来新低,与东南亚的菲律宾、非洲国家苏丹、卢旺达等地方,同被归类为「新闻自由情况艰难」。
「无国界记者」组织表示,中国持续于海内外扩展其资讯控制模式,因此「现由北京政府掌控的半自治区」香港属排名下跌最多者。随著全球新闻自由急遽恶化,中国也想趁机扩散其资讯控制模式。
就香港的情况,组织指出香港两大主要独立媒体,包括《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均于去年被迫停刊,令近860人失业,另外一批小规模运作的传媒亦因法律风险而停运,去年亦有一批新闻工作者涉及国安罪行被捕。组织认为《港区国安法》条文模糊,无论是否身处香港,只要报道涉及香港的记者,均有机会受影响。
「无国界记者」东亚办事处的代表艾玮昂(Cedric Alviani)向《德国之声》表示,在2021年至2022年,记者和任何捍卫香港新闻自由的人都成为香港政府镇压的主要目标。
艾玮昂指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从《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法治在香港不再得到充分的应用。新闻自由在香港已不再存于现实,因为香港政府透过攻击记者或新闻自由捍卫者来证明这点。
根据2022年的最新指数,排名前三名的国家是挪威、丹麦与瑞典,而排名最后三名的则是朝鲜、厄立特里亚与伊朗。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是香港,从2021年的第80名下滑至2022年的第148名,而中国则是在持续使用立法为武器来限制人民,并将其隔离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下,在180个国家中排在第175名。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美大学接手「人权新闻奖」 港记者忧参赛或被控勾结外国势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周一(2日)宣布将接手举办下年度的「人权新闻奖」,但有本届人权新闻奖得主表示,担心在《国安法》下,若参加由美国机构举办的评选,将被港府冠以勾结外国势力的罪名。「人权新闻奖」历年由香港外国记者会举办,今年该组织原定在「世界新闻自由日」公布得奖名单,早前却因《港区国安法》的压力而叫停颁奖。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在周一「世界新闻自由日」宣布,有幸将会从2023年起接办「人权新闻奖」,并会适时公布其他在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
声明中,该学院院长巴兹(Battinto L. Batts)表示,「由于新闻自由在世界各地所面对的威胁愈来愈多,对杰出的人权报道予以肯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而香港外国记者会主席瑞凯德(Keith
Richburg)则表示,「很高兴知道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接手这个重任,让人权新闻奖在继续举办下去」。下届「人权新闻奖」将会在今年12月开始接受报名。
前《立场新闻》记者陈小姐(化名)是今届人权新闻奖的得奖者,虽然因《国安法》压力主办方香港外国记者会未正式公布奖项,但她早已接到获奖通知。对于有外国的大学愿意承办人权新闻奖,陈小姐表示很开心,认为是反映国际社会关注香港新闻自由。不过,对于未来是否会参与竞逐由美国大学举办的「人权新闻奖」,陈小姐就有所顾虑。她担心参与外国举行的奖项,可能会被港府冠以勾结外国势力、煽动等强加于人的罪名,她慨叹「香港的时局变化太急太快,可能愈来愈恶劣,我也不知道是否仍然有胆量参赛」。她又指出,对记者而言,报道人权新闻需要资源和评估风险,但在《立场新闻》关闭后,她已失去报道的平台,难以保证能以个人力量参赛。
另一位曾经得奖的张先生(化名)指,「人权新闻奖」撤出香港到外国举办,反映香港自由大倒退,他形容自己现时心情复杂,「当然是有比没有好,有少许的鼓舞,但你也看到大形势,是因为香港人权状况极度倒退,『人权新闻奖』才不能存在」。他又指,过往香港记者因为能够放心采访和报道,以致很多不公义的事情得以被揭发,但现在记者推动人权议题的机会被削,是一种悲哀。
而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人权新闻奖是一个堡垒,保护一些新闻自由的权利,人权新闻奖在香港解体,也象征自由的支柱,已在香港瓦解」,虽然杜耀明相信香港仍有很多记者会坚持继续关注及报道人权新闻,但他亦担心在《港区国安法》下参加类似比赛的记者,可能因树大招风而成为被针对的目标,最终导致香港记者减少参加比赛。
记者:陈子非/胡凯文 责编:潘加晴
3.【台海局势】台湾渔民钓鱼岛水域捕鱼撞见辽宁号航母战斗群
解放军辽宁号航母战斗群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和台湾渔船近距离接触,渔船随即通报台湾海军和海巡处理。台湾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孙立方表示,军方全程掌握目前状况正常。民进党立委赵天麟认为,辽宁号出现台海周边是一种挑衅行为,中国可能因此成为国际抵制的对象。
兰阳渔业电台工作人员接受传媒访问表示,周一(2日)在钓鱼岛附近作业台湾渔船回报,发现一批大陆军舰编队航行,后面疑是有日本军舰跟随。
工作人员说:他们告诉我们说,大概在北纬25度56分,东经124度47分这个海域,有发现大陆航母战斗群。
兰阳渔业电台收到消息后,马上转告海巡署以及海军单位处理。
苏澳区渔会总干事陈春生表示,苏澳籍渔船与中国舰队大约距离3公里,应是首次最近距离接触。他指,以往渔民都从远方看到中国军舰回报,从来没有在目视范围出现。渔民如果在海面碰上外国军舰,有套标准作业流程,包括:保持安全距离、即时向岸上回报。
陈春生说: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不再影响到我们渔民的作业范围之内,也希望他们有所节制。
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孙立方表示,对于共军可能行动,都以料敌从宽原则,列入可能行动方案并妥为应处。
孙立方说:针对台海周边所有海空域的动态,国军运用联合情监侦作为,都能够全程的掌握。有关于中共航舰航经我周边海域的这种情形,国军都会依据突发状况的处置规定来监控应处,状况正常。
民进党立委赵天麟认为,台海并不是宽敞的海域,不管北边接近日本海域,抑或南边的巴士海峡都是非常繁忙的航道。
赵天麟说:共军的共机和共舰频繁的在这里进行绕行,其实不只是一种挑衅,也会造成航行上的不安全,所以他已经挤进灰色挑衅、灰色冲突的状态。所以我们正告对岸,在这样的演训过程,千万不要变成常态。这样的常态不仅在我们的工商贸易上,会造成国际上的不便以及大家抵制的对象,我们现在连渔船都有可能会遇到航母,这样的情形之下,当然是一种挑衅,当然是一种威胁。可是这样的威胁,其实对台湾,对国际理念相近国家来讲,我们都认为是一种要反制、要围堵的对象,会得不偿失。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周一表示,上午11时左右,海上自卫队确认在长崎县男女群岛西方约350公里海域,中国海军航空母舰辽宁号(舷号16)、055型飞弹驱逐舰南昌舰(舷号101),052D型飞弹驱逐舰西宁号(舷号117)、乌鲁木齐号(舷号118)与成都号(舷号120),以及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舷号901)由北向南航行。
日本防卫省表示,日方派出包括配备全通式甲板的「出云号」护卫舰在内舰只监视。
根据资料显示,隶属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2015年服役,满载排水量2万7千吨,配备全通式甲板为,最多可搭载28架直升机,因此也被称为「直升机航舰」。该舰于去年完成第一阶段改装后,可起降美制F-35B战机。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杭州马某危害国安遭查 误传「马云出事」阿里股暴跌 分析:当局炮制境外势力案以吓百姓不料翻车
中国官媒周二(3日)集体发消息,称杭州「马某」因与「境外反华势力勾结」被拘捕,「马云出事」随即登上微博热搜,阿里巴巴港股急跌。《环球时报》见此即接二连三发文澄清「马某」非马云,其它官媒也急急改稿护航。评论人士分析,当局无效而高压的清零措施引起强烈民愤,当局将矛头指向「境外反华势力」,再量身定制「马某」一案以恐吓百姓,不料「翻车」成为一出讽刺剧。
北京时间周二早上9时,包括央视在内的中国各大官媒和门户网站发布消息,称上周一(4月25日),浙江省杭州市国家安全局对「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马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此案正在深入调查中。
一时间引发网友对「马某」身份的猜想,随后「马云被抓」消息也不胫而走,受此消息影响,港股低迷,阿里巴巴的最大跌幅至9%。
曾任新浪微博审查员,目前就职于加州「中国数字时代」的刘力朋就事件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当局本身的办案目的,是要恐吓百姓。但由于通稿语焉不详,令人联想到「马云」,导致民间资本和市场的非理性恐慌,阿里股价暴跌,而这种恐慌恰恰可以造成对当局的反噬。
刘力朋说:官方为甚么发这种时间、地点、人物甚么都没有的信息,当然是为了恐吓老百姓了,敲打那些心中有不满的人,然后他说得不详细的话,也就方便让你更恐惧,让你套到自己身上,但是没有真的恐吓到老百姓。它们最后做完以后就反噬了,中国的股市波动,阿里巴巴在港股那边蒸发了多少亿,反倒引起了这种非理性的恐慌,这就是在一个信息不透明的警察国家闹的笑话。
阿里股价受消息影响大跌后,中共喉舌《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急在微博上辟谣灭火,指经与国家权威部门确认,被捕者是「马某某」而非「马某」。半个小时后,《环球时报》再将报道中的「马某」更正为「马某某」,中共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微「中国长安」等也对微博重新编辑。阿里巴巴港股才停止跌势,但已令股市波动。
接下来,《环球时报》英文版再独家公布相关案件细节,称「马某某」在一家IT公司担任硬件研究部门总监,「被外部反华势力洗脑」后,从2022年3月起,在「反华人士」的怂恿下,创建匿名网络群组,充当「外部势力的代理人」,「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发布所谓的独立宣言分裂国家、颠覆国家」。
刘力朋指,《环球时报》英文版常常配合当局释放烟雾弹,以强化传播恐惧,但如果其所曝光的细节为真的话,当事人有可能指向被官媒追逐撕咬2个月的「大翻译运动」。
刘力朋说:3月份开始,能让官媒全都急眼的这种「大翻译运动」。这次国安事件规格太高了,它们就是那种对「大翻译运动」莫名其妙的恐惧。「大翻译运动」就踩中中国宣传的死穴了。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前身Reddit 「冲浪TV」的「大翻译运动」因将中共外交官、官媒、及中国民间民粹主义言论翻译并发至网上,引发中共当局连续挞伐和抹黑。
「大翻译运动」负责人透过安全联络方式告诉本台,指「大翻译运动」完全在正常运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此篇报道的内容也与「大翻译运动」不符。这名负责人指,「大翻译运动」有极高的安全措施,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美国纽约「上海民族党」创始人何岸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上海封城期间,民众敲锅要物资的行动都会被官方甩锅为「境外势力」,令国际社会挞伐中共专制管控手段,此次国安事件应该是中国当局炮制以警告国内百姓不要发帖控诉和向国际社会求救。
何岸泉说:中国当局往境外势力方面扯,把这个事情用于恐吓、威胁百姓行使他们正当的这个言论自由权、行使市民权利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上海封城的人道灾难、上海市民的求救,境外势力确实是应该站出来,理直气壮的干涉中国的人道问题。
令当局始料未及的是,一场恐怖戏码变成了嘲讽剧,「马某某」成热词。网友仍乐此不疲猜测官方通告中「马某某」的真实身份,有网民翻出为中共「净网行动」提供服务的「净协在线」早在2021年7月的帖文,认为「马某某」疑为去年5月9日起与外界失联的「编程随想」,据「净协在线」当时公开的一个打有马赛克的身份证图片,称「编程随想」为来自山东的「马某某」,已于当年5月被捕及正在接受国安部门调查。地点与《环球时报》英文版的细节不符。也有网友以各种试调侃官方这一通告,有网友说:「马某某」的真名被证实了,就是「马赛克」;亦有网友指「马克思」才是正解。
在事件中「躺枪」的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也是生于杭州,其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也是设于杭州最近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4月30日。当天马云再次当选浙商总会会长。陆媒当时形容:「自从垄断被罚,退出阿里,三年来,马云似乎『销声匿迹』了。如今马云再次归来,却与先前大不相同。他原来的『精气神』荡然无存,逢人稳重低调,做事波澜不惊。欲言又止的演讲一改往日的风范!」
记者:吴亦桐/方德豪/程文 责编:毕子默 网编:江复
5.【上海封城】网络疯传民众与「大白」对话:有本事把苍蝇蚊子清零!
因为爆发Omicorn疫情,上海自3月下旬起实施严苛封控措施,惹来上海居民强烈不满。中国网络周二疯传一条据称是「上海曹家渡一住户」与「街道工作人员」的对话录音。居民质疑中国当局的清零政策,甚至向中共政权放话:你有本事把苍蝇蚊子这些给我清了呀!
在这段对话录音之中,居民以「令人发指」来形容当今中共的封控措施和清零政策。
居民:你为甚么封闭到现在为止所有阳性还不断,不断在冒出来,你告诉我!这是不是很奇怪呀?
街道工作人员:我也很奇怪,说实话……
居民:不能低估一个人的智商到这种地步,令人发指了都……今天冒一个阳性,明天冒一个阳性,你就是没完没了的搞下去……问起,问谁都不知道甚么时候能解封!
街道工作人员:我也想早日解封,我早日回家,你可以早日……
居民:不是早日解封,我跟你说不是早日解封的问题,而是甚么时候你们玩够了,对吧?你病毒怎么解……怎么清零,你告诉我!你有本事把苍蝇蚊子这些给我清了呀!
这名「曹家渡住户」又指出,政权坚持清零政策,形同「开玩笑」。
居民:病毒是连肉眼都看不到的,病毒存在在这个地球上,比我们人类长久的多得多得多了,我们才多少年!人家存在多少年,你能把人家给清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上海居民」又指出,他楼下有人感染了Omicorn,但病征轻微;而街道工作人员则强调他只是执行上方的指令。
我们楼下就一个阳性,从始至终人家没事儿,就跟普通感冒一样,三天之后才拉走,我们这种老房子,要是传染的话,早就一栋楼都嗝屁了。
街道工作人员:先生,我跟你讲,你说的这些我其实是感同身受,真的,但是我们现在作为街道(工作人员)来说,也只是一个执行部门……
居民:我理解的,真的,我们现在不是上海人在管上海人……
街道工作人员: ……
居民:我理解你的,你们现在睡在单位里面,也没法洗澡,也没法换衣服……
在二人的对话之中,也讨论到不断做社区检测,「浪费多少民脂民膏」的问题。
街道工作人员:做核酸啊,做抗原,这些都是区里安排的,就是根据统一的安排来做的……
居民:你算算看,这样浪费多少民脂民膏啊⋯⋯
街道工作人员:对啊,我们也没办法……
居民:还多少人没有医保,看不起病,只能死在医院的门口,你们还这么折腾,这么有限的社保基金,不断的在做核酸,有意思吗?有必要吗?我们算配合的,虽然心里边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你们每回叫(做核酸检测),我们都积极配合,你还要我们上海人怎么样?对吧?没事儿就在那捅,你捅出个啥来了呀?是捅归零了?还是把这个城市的疫情控制住啊?
除了上述「真情对话」令曹家渡街道办成为焦点外,近日该街道办也因为「发放问题肉」而被居民投诉。原本曹家渡街道于上周六(4月30日)起开始发放第五批物资,但一些屋苑住户投诉收到「问题肉」,街道办周一(5月2日)公告停止发放物资。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上海封城】长者揭捐赠物资被转卖图利 公安抓捕消音民众保护爆警民冲突
中国社交平台周二(3日)疯传短片,显示一名长者在超市购得猪肉,上面竟然有外省捐赠并检验合格的盖章;长者向民众展示该猪肉后,随即被公安抓捕押上警车,但有民众起而反抗保护,警民爆发肢体碰撞,场面激烈。
据网民指出,该警民冲突发生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一位长者买到捐赠物资后向众人展示,揭露有人黑箱操作发不义之财。而后,老人被公安抓捕,民众起哄反对,并与公安爆发肢体碰撞;一名女子甚至躺在警车前面,不让警车离开现场。
在周日(5月1日),即有网民投诉,在金泽镇,没有物资,没有团购,「30天没有发过一次绿叶菜,肉更别谈」,认为被封控的生活「太难了」,质问「金泽人民的物质(资)在哪里」。
也有网民发帖表示:很难不怀疑是因为要圈地卖高价物资;物资没有一次绿色蔬菜,发点乾粮打发谁;以为要冲清零第一名配合你们工作,原来一切都是为了卖高价物资嘛。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中国经济】华尔街日报:中国临「衰退」风险 或拖累全球增长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一(2日)报道,受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抗疫策略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局面。报道形容,经济学家正「不那么严谨地」使用「衰退」一词来描述中国的现况。
报道强调,「衰退」通常意味著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而许多经济学家都相信中国仍然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报道引述经济学家指出,受上海等地的封控影响,基本情况恶化,开始令人感觉到,这更像是一场好几十年未经历过的衰退。
据报道,中国政府上周六(4月30日)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4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萎缩。相关指数跌至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水泥产量还不到全部产能的四成;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4月份,中国境内的铲泥机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1%,这些数字都反映中国经济活力欠佳。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其封控措施。乌克兰战争推高了中国企业的成本,并导致海外需求减弱;监管部门的整顿措施打击了科技和补教等高增长行业;地产业本来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但去年该行业却陷入滑坡,地产商被沉重的债务所拖累,房屋销售下滑;数以百万计的新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遇到困难;据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目前为16%;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超过2020年武汉封城时的水平。企业信心已经下降;进口大幅下挫;中国民众亦紧缩消费,储蓄金钱应付时艰。
报道指出,一旦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将会影响全球;今年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和战争正在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第一季度折合年率萎缩了1.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发布的数据,在截至2026年的五年中,中国料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四分之一的份额。
4月,IMF将对中国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早些时候的4.8%下调至4.4%,这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2022年经济增长5.5%左右的目标。IMF的预测如果准确,那么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将创下除了2020年增长2.2%之外,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巴克莱银行在4月29日表示,如果封控措施延续到今年下半年,其预计中国全年的GDP增速可能会降至4%以下。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民研调查】港人对「两岸统一」信心净值创新高 分析指结果符官方意愿但非压倒性
香港民意研究所就台湾及西藏问题的最新调查显示,在问到港人对两岸统一的信心,以及「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等等的比率,虽然整体的负面比例仍比正面多,但投票赞成的比率分别创10年及5年来新高。分析认为,数据符合官方意愿,但依然不是官方意志压倒性得胜。
香港民研周二(3日)公布「台湾及西藏问题」调查结果,调查在4月19日至22日进行,访问了1,001名香港市民。问及对两岸统一的信心、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一国两制」是否适用于台湾、台湾及西藏独立的意见。
结果显示,市民对两岸统一信心正面比率是38%,负面比率是42%,信心净值为负4个百分点,较半年前上升5个百分点,虽然变化未超过抽样误差,但就创2012年以来新高。另外,受访市民认为「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的比率为33%,不适用的为45%,适用净值为负12个百分点,较半年前上升6个百分点,亦创2017年以来新高。
台湾独立方面,22%表示赞成,反对的占57%,赞成净值为负35个百分点,较半年前下跌7个百分点,净值变化未超过抽样误差,但再创2017年以来新低。
至于西藏问题方面,59%被访的香港市民反对西藏独立,赞成者占17%,赞成净值为负42个百分点,较半年前下跌5个百分点,净值变化未超过抽样误差,但创2018年以来新低。
对于数字显示有更多人较过去支持两岸统一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刘锐绍指,新闻报道会影响市民对议题的关注度,一旦这方面新闻消声,普罗大众接触议题的机会少,而传统传媒及官方的主导能力不容忽视。
刘锐绍说:数字本身显示了官方比较希望见到的趋势出现,不过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如何负面的比例比正面多。这不能单单说增长,此消彼长的速度符合官方意愿,即使符合官方的愿望,但仍然不是官方主流希望压倒性,与官方一模一样意向,暂时不是这样。
刘锐绍指,结果某程度上反映香港人有一个主流意见,就是认为「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因此负面比例仍然近半。
刘锐绍指,新闻报道会影响市民对议题的关注度,一旦没有新闻,普罗大众接触议题的机会少,而传统传媒及官方的主导能力不容忽视。
他指民意调查结果的上升及下跌都是民意慢慢转化的过程,部分市民心里认为现实不能改变,亦可能因表达不畅,导致接受调查都有心理压力,在涉及被视为敏感问题上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而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官方如何影响传媒,包括压低敏感话题的关注度。
另外,香港民研亦在4月4日至7日期间,访问了1,014名市民,要求他们说出最熟悉的议员。结果显示,市民最熟悉的议员依次为民建联李慧琼、新民党叶刘淑仪、何君尧、实政圆桌田北辰、经民联梁美芬和民建联周浩鼎。
民研再于4月19日至22日,访问了1,001名市民要求他们就上述立法会议员评分。结果发现各最为人熟悉的议员评分都有上升。以100分为满分,第一名是田北辰,得分达50.9分,较2021年10月4日至7日调查的47.7分高3.2分,是2019年3月以来最高;第二名是叶刘淑仪,有47.7分,较上次调查高5分;第三名是李慧琼,得到43.7分上升4.6分;第四名是梁美芬,得到42.7分上升5.6分;而何君尧得到35.8分上升2.9分。至于周浩鼎则得到38分,但由于认知率较低而被剔除。
另外,香港民意研究所在上月底就港人移民计划进行调查,其时有24%受访者表示有计划移民,当中有35%自称民主派支持者表示有计划移民。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香港法庭】「理大围城」三男女暴动罪成 被捕时只搜出口罩、生理盐水等装备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警方在11月围堵理工大学多日,有市民在油尖旺区发起「围魏救赵」声援行动,并爆发警民冲突。两名案发时未成年的学生及一名女平面设计师,于尖沙嘴厚福街一幢唐楼被捕,受审后暴动罪成,周二(3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林伟权称,暴动罪行不能姑息,香港是法治社会,不容许此暴动行为,即使是附和者也不能轻判,判两名学生进入教导所,而平面设计师则被判囚35个月。
法庭内座无虚席,不少被告的同学亲友前来旁听。判刑后,旁听席多人用手做「心」型,逗被告们笑。散庭时亲友向被告称「照顾自己呀!」、「等你呀!」、「顶住!」
三名被告为东华学院护理系男生伍振丰(现年18岁)、岭大心理学系女学生罗芷澄(19岁)及平面设计师的梁琼升(25岁)。他们被指于2019年11月19日,在尖沙嘴天文台道与漆咸道南、金巴利街与金巴利道交界,以及厚福街一带,连同其他人参与暴动。
辩方周二(3日)进一步求情指,第一被告伍振丰事发后感到后悔,在其自行撰写的求情信中,向公众及法庭致歉,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专业的医护人员贡献社会;而第二被告罗芷澄过往是好学生,她在事件中并非领导角色,希望可以继续学业日后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两人的代表律师均建议法庭考虑到两人年纪,接纳「教导所适合性报告」建议,判两人进入教导所;而辩方本身则建议,判二人入羁留期较短的更生或劳教中心。
至于第三被告梁琼升案发时22岁,辩方指,被告案发时只是「企系度」,属暴动案中案情较轻,过往是个「乖女」,并不是法庭常处理社会上的坏份子,又指现时社会气氛已经不需要重判年轻人,已经有很大的阻吓性,冀法庭判刑时从轻发落。惟法官林伟权称,被告选择成为暴动人群的一份子,不介意他人「暴起来」,使本来一小撮的暴力人士衍生一大群人,反问「那么不动手的人是否可以轻判?」
法官林伟权判刑时指,虽然三名被告均没有任何证据指他们作出暴力行为,但在涉案唐楼被捕时搜出口罩、生理盐水、防毒面罩等装备,显示他们在凌晨到场并非「路过」,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是蓄意装备自己参与集结,他们跟随暴动者游走时遇上警员掉头,情急之下进入唐楼,及后被捕。
法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附和者亦不能轻判
法官续指,三名被告均是在审讯后被定罪,案发当日示威人数不少、为时不短,被告透过现身示威现场壮大声威,恃著人多势众非法行事,他们与投掷汽油弹的人士联群结党,不阻止、又不介意暴力行为。法官称,虽然本案情节不算严重,但不应说案情较轻,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认为任何情况都不应姑息暴动者,即使是附和者亦不能轻判。
法官以监禁39个月为第三被告梁琼升的量刑起点,其背景良好没有案底减刑3个月,同意部分案情节省法庭审讯时间再减1个月,总刑期35个月;至于两名较年轻的被告,法官称需要考虑告更生需要及罪责,拒绝接纳辩方建议判处进入更生或劳教中心,遂判两人入可羁留长达3年的教导所。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苹果》大楼涉租务「欺诈」案开审 控方指黎智英意图向科技园作出「欺骗」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集团行政总监黄伟强,被指违反租契而被控两项「欺诈」罪,案件周二(3日)在区域法院开审。控方开案陈词指,涉案工业邨地段《苹果》大楼的指明用途为「出版及印刷报纸及杂志」,但《苹果》在没有申请牌照下在大楼营运的力高顾问有限公司,却是为黎智英及其家人提供公司秘书、管理资产等服务。
周二(3日)早上,担任主控的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花了约两小时朗读开案陈词,期间戴住耳机的第一被告黎智英(74岁)一直挨住墙壁闭目,同样戴耳机的第三被告黄伟强(60岁)就侧耳聆听。当有亲友进庭,向黎智英挥手问好,黎即扬手点头示意。上周六(30日)出狱的吴文远亦有到庭旁听,吴待黎从囚室步出后,随即唤他「Jimmy!出返嚟喇!」两人微笑挥手。散庭时黎向太太飞吻,精神不错。
控方开案陈词指,将军澳工业邨的用地由科技园(前身为「工业邨」)管理。1995年10月工业邨与壹传媒印刷有限公司(「苹果印刷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涉案的将军澳工业邨骏盈街8号签署正式租契协议,据租契协议订明,涉案地段的指明用途为「出版及印刷报纸及杂志」。1998年4月1日,力高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更改为骏盈街8号,其业务性质是提供顾问及管理服务,包括为黎智英及其儿子黎耀恩出任董事的公司担任公司秘书。
控方又指,承租人须向工业邨申请牌照,方可让获批牌照的公司占用或共用部分处所,作与指明用途相同的业务。1997年2019期间,《苹果》印刷公司先后65次向科技园申请或续版27间相关公司使用处所的牌照,但《苹果》印刷有限公司从没有向工业邨和科技园公司,就力高占用或共用处所而申请牌照。
而力高自 1988年成立起,黎智英便一直担任力高的董事及最终决策人,直接及间接持有力高50%至100%股权,其他董事包括周达权、Mark Simon
等人。周达权每月从力高的助理财务总监收到黎的私人开支报告后,会整理并向黎报告。1998年至2020年期间,力高至少聘请33名雇员,其中Mark
Simon为总经理,直接向黎智英汇报力高的业务及执行黎的指示。
控方指,力高一直在骏盈街8号营运,并曾由一楼搬到四楼。2016年至2020年期间,力高为22间以黎智英及其儿子黎耀恩作董事的香港公司担任公司秘书。另外力高又分别投保78份保单,包括为黎及其家人居住的嘉道理道81号住所工作的雇员投保雇员补偿、私家车保、游艇保、企业收藏品保、财产保等等;另又采购清洁、园艺、维修等服务。
而力高在2013年至2020期间,至少27次支付予《苹果》印刷公司,占力高总支出金额1.4%。2011至2020年期间,力高向《苹果》缴付占用该处所的租金差饷及地租等的租金为约109万元。
控方又提到,工业邨于1999年曾收到一间传媒查询,有关「苹果速销旅游有限公司」在《苹果》大楼营运事宜,工业邨随即向《苹果》查询,其后《苹果》更改注册地址及回覆该公司没在《苹果》大楼营运,事件告一段落。控方称,黎身为《苹果》印刷公司的董事股东,必然知悉事件,并知道若处所非按指明用途使用,工业邨公司会作出跟进。
而在2020年3月科技园未接获传媒查询前,从未察觉力高在该公司营运,当注意到力高涉违规使用该处所后,立即向第三被告黄伟强查询事件。黄把电邮转寄给Mark Simon
及周达权等人,Mark Simon 回覆「要非常小心处理这个问题」。其后黄伟强、Mark Simon、周达权及内部法律顾问人员Rosa Ho曾就此事开会商讨,会中Mark
Simon转达黎的指示,指要将力高搬走。
其后周达权负责向公司注册处提交更改力高公司地址的通知书,黄伟强则负责安排新的注册地址,以及在同年4月9日回覆科技园,指力高是由主席黎智英拥有的私人公司,公司使用地段作为公司地址,并没有占用地段任何部分,基于科技园的忧虑,已更改法定注册地址及邮寄地址,并确认《苹果》印刷公司完全遵守租契条款及条件。
2020年8月10日黎智英及黄伟强被拘捕,而警方搜查《苹果》大楼时,在保安部的锁匙箱内检取写上「430 力高办工室」字样的锁匙。
控方称,力高的业务与报业印刷完全无关,亦不是《苹果》印刷公司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科技园以远低于市价的租金将地段租予申请人,但《苹果》有就力高使用《苹果》大楼收取租金,据专家证人专业测量师吴世熙意见,力高所占用单位面积646平方尺计算,所需付写字楼巿值租金为最少为约592万,科技园有权获得1.1亿元补缴地价,而大楼地段2020年的地段估价为5.16亿港元。
控方指控,黎智英一直清楚工业邨公司就土地用途有明确限制,但一直把他全权控制的力高注册地址转到该处所,力高雇员亦在《苹果》大楼工作,其业务与出版用途完全无关,但与黎及其家人的权益有紧密联系。而第三被告黄伟强作为公司的行政总监,一直以此身份向科技园接洽及处理牌照申请及续期申请,他清楚知悉处所的用途限制,有责任向科技园披露事实;在力高被揭发在《苹果》大楼营运后作出一连串行为试图掩饰,包括东窗事发后向科技园公司作出虚假陈述,并按黎的指示更改力高的注册办事处地址,及搬迁力高的实体办公室。
控方指两人向科技园公司隐瞒力高营运的事实,虚假地表示按指明用途使用,连同其他人作出「欺骗」并且意图「诈骗」。案件将于本周内再开庭续审,料审25天。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疾风中的新闻自由(上):香港记者今何在?
联合国在29年前,把每年的5月3日订为「世界新闻自由日」;讽刺的是,原订在这一天公布结果的「人权新闻奖」,却在一周前被主办方香港外国记者会以「不想误堕法网」为由紧急煞停,再为香港新闻自由敲响丧钟。过去一年间,在高压底下,香港敢言媒体纷纷倒下。有香港新闻工作者失去自由,大批香港记者相继失业、转行或移民;也有人选择到海外重整旗鼓,继续为香港发声。这一集,我们先来倾听几位香港新闻工作者的故事。在职业生涯的分叉路上,他们如何作出选择?
「来了三个月,我现在帮市议会做外判交通督导员,负责抄牌,做了一个月左右。」前《明报》突发组记者梁铭康年初移居英国曼彻斯特后,放下拿了六年多的相机,转而穿起制服、拿起对讲机,成为一名交通督导员,专责向违例泊车者发告票。
和过去六年紧张刺激的记者生涯相比,这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让他感受到巨大落差。
「工作不难,薪水不差,但就觉得工作没甚么意义,和以前的生活比较是完全没有意义,连带觉得人生没有甚么目标,到了一个barely holding
together的状态。每天起来都不知道是为了甚么。」
从2019年「反送中运动」开始,梁铭康就一直拿著相机,在新闻前线追赶跑跳,捕捉第一时间的新闻镜头,也亲身感受到港府如何藉棍棒和武力打压新闻自由。防毒面罩、头盔,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开工装备。
到《港区国安法》于2020年生效,他见证港府如何高举《国安法》和「煽动罪」等法律武器,刀不血刃地把香港一个个敢言媒体「凌迟处死」。在《苹果日报》关停前的最后一夜,他和大批香港记者在苹果大楼留守,见证编采人员坚持印刷出最后一份《苹果日报》,他们与大批港人在雨中痛别陪伴这位陪伴了大家26载的「老朋友」,走完最后一哩路。
包括创办人黎智英在内的七名壹传媒集团及《苹果日报》高层相继被捕,被控以《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其后再被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同年年底,《立场新闻》六名高层及前高层同样被当局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促使《立场新闻》即日下午宣布停止运作。事隔数日,香港《众新闻》也宣布停运。
短短半年间,三家香港敢言传媒相继倒下,新闻工作者被定义不清的《国安法》和「煽动罪」拘捕扣押,也在其他港媒中产生寒蝉效应,相继「温馨提醒」记者下笔时要注意避险。梁铭康发现,自己已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梁铭康:我所知道的是,有报馆召集所有负责写文章的记者,「提醒」他们要「专业持平」。我看不到有任何机会,我们可以用2019年前的新闻自由标准去做这一份工作,最终我都是要转行。既然这样,不如趁我未到30岁、有BNO,到一个自由度较大的地方转行。
抵达英国后,他马不停蹄找房子、找工作。当一切安顿下来,他反而不能安心。
梁铭康:就是安顿好以后,我开始进入一个比较抑郁的状态,没想到来这边后,情绪状态比在香港时还要差。感觉无法和香港切割,比如早前明爱医院把疑似确诊者放在急症室门口,我就会想该怎么拍。比如昨天银行劫案,我又会想如果我去采访的话,我会怎么拍,好像还有很多留恋在香港。我会形容是无法抽离,你完全变成一个旁观者了,但你还会不断想,如果你在采访现场,你会怎么做?
本来已打算移民后转行,不再做记者,却发现自己始终放不下新闻理想。梁铭康总想起前上司跟他说过,一个记者在入行五、六年后,才会真正理解自己在做甚么。然而在这个里程碑到临之际,他却被迫离开香港和锺爱的新闻行业。
在一份无法割舍的记者本能下,他近日以特约记者身份撰写移英港人故事,亦以在英国重投新闻行业为目标,计划考取驾骑执照、磨炼英语和攻读学士学位装备自己。即使深知路难行,他仍愿意一试。
然而对于香港新闻界的未来,他不敢乐观。
梁铭康:可以预视的是情况会继续差下去,现在港府都已经在讨论基本法23条立法,还有《假新闻法》。可以预视的结果就是香港会像现在中国的新闻传媒业情况一样,很多东西不能报导,或者报导后会有后果。当香港情况慢慢比现在更衰落
,我估计会有更多同行移民。
不过,仍然有很多香港记者坚持留下。
去年12月29日,《立场新闻》在高层被捕、资产被冻结后即日宣布停运。当晚在办公室关灯的,是记者林彦邦。
林彦邦:有种「要完了」的感觉,虽说是意料之内,但原来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当晚我们大家都不愿离开,你知道过了那一天,一切都不一样了。是留恋,但你也知道留恋没有用,你留恋也留不住。
十几年记者生涯一夜终结,记者身份也被硬生生夺走,他顿觉生活失去重心。
林彦邦:开初那几天,会觉得自己十几年来作为一个职业记者的身份和生活模式被剥夺了。它早已不单纯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但突然之间,你发现自己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了,它完全消失了,这种感觉很难受。
失去记者的身份固让他感到生活无法适应,他更无法适应的,是失去《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后,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死寂,真正重要的新闻隐没于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官方消息中。
最震动他的一次,是今年三月香港疫情大规模爆发期间,港府在落马洲边境兴建「方舱医院」,并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兴建了一座「临时桥」,让中国工程人员及物资直达香港工地。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动用《紧急法》,豁免工地范围内的工程人员及物资,不受香港法例规管。
林彦邦:好大件事喎!香港和深圳之间突然多咗一条桥喎!而且有治外法权,不受香港法律规管。为甚么会这样?为甚么没有人关心这个新闻?我想了很久,于是就自己写了。我发现原来只要有人提,有人说,大家会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我就想,其实世界需要这样的资讯。我希望自己即使能做的不多,也能够做一点点,提醒大家香港发生了甚么。
于是,从半个月前开始,林彦邦毅然成立一人自媒体「ReNews」。平台介绍说,这是「解构新闻、前因后果、当中脉络,由失业前记者创立的一人新闻平台」。林彦邦说,平台取名为「ReNews」,是希望从泛滥的资讯中抽丝剥茧,把重要新闻重新演绎,让读者知道如何去理解,同时希望为香港「消亡史」记上一笔。
林彦邦:如果大家经常说「香港死了」、「香港正在死亡」,或者「香港已经死了」,你作为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你应该要知道她是怎么死的,过程是怎样。而不是单单说一句,「冇得救架啦!都唔会有咩改变架啦!」即使你无法改变,起码你也知道,不要让她在你眼皮下急剧变坏,而你却毫无察觉。我不想这样。
平台推出短短十几天,脸书上已有超过25000人追踪;内容涵盖人物专访、即时新闻、法庭消息,乃至文化评论,所有内容及配图,都由林彦邦一手包办。为了让平台持续运作,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在接受本台访问的当下,他同时还在忙著制作日圆贬值新闻的配图。
平台现时未设付费专区,所有内容免费阅读,读者亦可自由选择付费订阅支持。林彦邦说,在现时政治环境下,不肯定平台可以营运多久,所以没有刻意寻找营利模式。现时靠读者捐款加上自己的积蓄,估计仍可支持一段时间。
虽然经营「一人自媒体」这条路艰难,林彦邦却并没有想过要找人一起做。他苦笑说,一是没有钱请人,二是不想其他人和他一同走这条「不归路」。一人自媒体,一切责任自负,他反倒觉得轻松。
林彦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一个人做,所有事情都是我自己问责自负。当我不需要顾虑其他人,即使出事了,都是我自己的事,我其实是轻松舒服很多。我不用怕自己写了一篇很危险的文章,结果我上司要坐牢。不用想了,如果出甚么事,就我自己承担吧。虽然好像很扭曲,但我觉得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扭曲的时代,我们唯有用扭曲的方法去思考。
对于政治风险,他表示自己不会「故意撞墙」,不会去写必然会召致牢狱之灾的题材,但他亦不会在政治「红线」下缘木求鱼,刻意寻求绝对的「安全地带」。他说 「一系就唔做,要做就唔好怕。」
在大时代下,林彦邦形容,所有香港记者都面对去与留的两难。而他果断选择留下,只是希望能继续在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和触感,并将其倾注笔锋。他已有心理准备,或要为此承担后果。
林彦邦:我们面对一个两难的选项,要不你就留在香港面对那些红线,一定有些东西不能写。你总会有恐惧,担心你写了某些东西,会带来某些后果,甚至最终你可能要坐牢。要不你去一个完全自由的地方,拥抱自由的空间,但你就会失去温度和触感,你只能够二择其一。两个其实都不好,但你就要选择。我给自己的选择就是留下,我想要亲身去感受,同一时间我就接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最新公布的2022
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香港排名从第80位急跌至第148位,排在菲律宾(147位)和土耳其(149位)中间。无国界记者组织又点名提到《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被强行关闭,造成近
860名新闻工作者失业,部分小型媒体亦因法律风险中止业务。
「他们一下子涌出去,市场完全没有足够空缺容纳他们,很难得才有部分传媒愿意收留一些人。」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是前《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
《立场新闻》停运后,他一度短暂失业,其后经同行介绍,加入由前《苹果日报》记者开设的网上媒体「Channel C HK」。
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现时工作著重民生议题,和昔日工作内容大有不同,但他理解在香港「新形势」下,这是必要的转变。他表示,自己可以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已属少数幸运儿。其他同行「被失业」后若想重投新闻行业,均面对不同困难。
以《苹果日报》为例,过去在业内一向以「人工高、福利好」见称。
《苹果日报》关闭后,报社资深记者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能提供相应待遇的新闻工作岗位。相较之下,年轻记者则较有弹性转投其他新闻机构,但部分年轻记者或习惯自由的工作环境,转投其他传媒机构后或有期望落差,大批记者因而转行,造成转重流失问题。
以《立场新闻》为例,陈朗升表示,只有约三分一记者能重操故业,包括以兼职或特约形式继续报导的记者。
「有些同事开网上服装店,在网上卖衣服;有些继续做一些影像或摄影工作,但和新闻无关,有些就去做撰稿员。」
香港记者协会为失业记者提供的支援,包括发布招聘资讯、发放市民捐赠的购物券及失业救济金。然而不少记者放下笔杆后,选择靠自己双手糊口,在餐厅做待应、在麦当劳做收银员、做的士司机、做公关等。
陈朗升说,有能力移民的记者,也很难在海外加入当地传媒,而海外华文媒体亦更倾向于选用中国人或台湾人,使香港记者在海外重拾笔杆的机会少之又少。
当香港本地的新闻空间愈来愈小,有香港记者、传媒人和评论员就选择在海外自立门户,继续为香港发声。下一集,我们继续倾听香港记者的故事。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毕子默
12.【梁京评论】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自毁的文化逻辑(上)
我发现自己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孙女赫鲁晓娃教授,对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做出了相同的判断,那就是当下世界爆发核战争的风险有可能超过了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直接原因就是普京和习近平,也就是俄中这两个核大国的领导人在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中面临灭顶之灾,显示出远超赫鲁晓夫的自杀倾向。
如何解释21世纪的人类会走到这一步?越来越多的的人想到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也就是说文化差异,会成为后冷战地缘冲突的主导因素。问题是,亨廷顿并没有讲清楚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相同的人性,为甚么会演变出如此不同的文化?讲不清楚这个问题,给理解基于文化差异的身份政治和冲突带来了很大困难。应该说,自「文明冲突论」出世以来,高度全球化的历史和人类学研究和交流,为回答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基础,而这次中国引发的病毒全球大流行和俄国侵乌战争,给世界秩序带来的重大冲击,则为我们理解文明冲突提供了极深刻的启示。尽管在简短的时评中,不可能展开如此宏大复杂的问题,但我还是决定把自己从这次历史性冲突中获得的一些启示,与读者分享。因为我相信,这种思考和交流有助于未来中国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启示之一:文明冲突的本质其实不是文化身份差异导致的冲突,而是政治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当然,政治文化差异与历史上的地缘政治冲突有很深刻的关联,理解这种关联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理解历史上不同帝国政治秩序的演变,如何塑造了不同的政治文化。
启示之二:历史没有目的,现代世界的诞生有很多偶然因素,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地中海世界的海权国家在与陆权国家的漫长竞争中竟然占了上风,催生了大英帝国这样空前绝后的全球性海权帝国。而没有海权国家特别是海权帝国的兴起,就不会有现代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海权国家内生的政治文化,因具有很大开放性和政治包容性,有利于推动法治和民主自治的政治秩序在全球扩展,但陆权帝国内生的政治文化,虽不利于法治和政治自由,却不会放弃与海权政治文化的对抗和竞争。
启示之三:陆权帝国内生的政治文化拥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从而意味著海权文化的秩序理想未必一定会在全球实现。相反,海权与陆权两种帝国内生的政治文化在全球展开对抗与竞争,带来了人类未曾有过的整体自杀风险。进步主义的历史主义倾向,低估了这个风险。
那么,为甚么先是欧洲大陆,后是俄国,现在是中国,成为现代世界人类文明自杀风险的主要震源?从宏观的角度看不难理解,海权国家的弱点是人口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这也正是海权政治文化比较理智也比较节制最根本的原因,海权的政治包容和鼓励个人自由带来的创新活力,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知识的活水之源,而陆权国家要与之对抗,基本策略就是技术赶超,同时不惜以拼人口来取胜或保种。这种生存策略固然给海洋霸权带来致命威胁,但在陆权国家和陆权帝国之间,更带来了难以控制的相互摧毁的风险。这种风险从西欧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是地缘政治自然的空间逻辑。这种逻辑如何催化俄中两个超级陆权帝国的政治文化演变,将在下篇讨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