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8日
1.中港拟落实「共享」捐赠器官 医学联盟及病人组织提4大忧虑
港府正与内地商讨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包括当器官在香港无人适合将捐往内地。本台访问台湾国际医学联盟和香港病人组织等,他们质疑在供不应求下「很难多出来」,又指出至少4大疑虑,包括中国的器官移植来源成疑;有别于香港,中国至今仍未就「脑死亡」立法;香港器官捐赠者的意愿和「选择权」,会否因器官有机会「送中」而退却;以及监察和运行机制等。另参考澳门6年前已加入国家「共享」器官系统,至今仍未有一宗成功个案,器官捐赠者则持续放缓,仅约5600人登记。
中国器官移植的来源一直备受争议,不过去年12月,香港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后,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随即加快推动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卢宠茂今年3月中,曾到访北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交流,商讨与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协作机制。
日前,卢宠茂出席香港移植学会活动后见传媒透露,医管局正与COTRS讨论,包括电脑系统如何通知双方、安排跨境运输等,需时拟定细节。
问及外界关注,中港两地日后是否有计划准许互相捐赠器官。卢宠茂称,中港两地本身各自有器官分派机制,当局正考虑设立第二层分配机制,当没有本地病人适合有关器官,无法配对本地轮候系统,即可启动第二层机制,将器官捐赠至内地,或从内地捐赠来港。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接受本台访问称,当局有计划减少器官捐赠的浪费固然是好事,但在器官跨境运输和配对时间之馀,还有许多其他实际问题仍有待港府详情解释清楚。
林首先提出,在中国内地大肆宣传下,国内仍受制于传统观念,其器官捐赠人数比例和意愿都较香港低。国内14亿人口对比香港700多万人口而言,其器官需求绝不逊于香港,「共享器官」又如何确保港人的利益受到保障?
林志釉说:国内的捐赠人数比例较香港低,而且器官需求高企。我很质疑的是,国内有一个器官可用的(available),基于国内有那么多人要轮候,器官又怎会没人适合,额外多出来,然后送来香港?
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林志釉亦关注,未来港府会否让捐赠者有选择,例如只供港人使用,抑或港府会强制要求捐赠者的器官予中港两地共享。他解释,考虑到中港两地仍存有一定矛盾和差异,港府充分谘询和了解香港器官捐赠者和受惠者的意见「非常重要」,否则有可能令人退出计划。
林志釉说:不能说我有好东西给你,你就要接受。港府曾否研究捐赠者的想法呢?如果有一半捐赠者不愿意将器官送往大陆,那有可能令他们退出计划,这就麻烦了,因这会影响香港受赠者得到器官的机会。局长爱国爱港,亦不可以忽视捐赠者意愿,因为他们当时捐赠时旨在香港的受惠者,当计划改变了,他们想法应获尊重。
另林志釉又指出,在计划的机制上分配决定权、运算、先后次序,均涉及监察和法律等复杂问题,港府需要释除公众疑虑。
参考邻近的澳门,早于2017年就加入国家「共享」器官系统,但至今仍未有一宗成功个案,器官捐赠者却持续放缓,仅约5600人登记。综合澳门立法会文件,当中指出除了当地移植手术落后外,最大原因是受制是器官来源、运输问题等。
身兼人权公约施行监督联盟召集人、台湾国际医学联盟秘书长黄嵩立向本台称,在区内需求庞大下,「难以想像器官有多出来的情况」,而且还牵涉运输和法律差异,以他所知,国际社会跨境「共享」器官的做法并不普遍。
黄嵩立提及,前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于2014年到台湾访问时曾公开表示,将建立两岸器官移植平台,引起强烈舆论反弹;以及近年台湾加入申报制度后,台湾人赴内地移植器官的人数逐年减少,正因中国的资讯不透明和可信度低,一直无法释除器官来源不明问题,令病人担心违法和人权风险,「心理也不好受」。
黄嵩立说:到底器官是从哪里来?是从意外,或是良心犯、政治犯等一些死刑犯,还是活摘器官?我们都不清楚。查证是有困难的。例如中国一年执行多少次死刑,我们也不晓得。死刑犯是哪些人,我们也没法查证。
事实上,黄洁夫曾经公开承认,中国约有65%的器官来源于逝者,这其中超过9成来自死囚。中国执行死刑数目被列为国家机密,难以完整掌握实际情况。而且中国涉器官买卖屡见不鲜,备受国际人权组织关注。
美国日前发表2022年中国人权报告指,再提及美国移植杂志曾发表了一篇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表明,中国违反了「死亡捐赠者规则」,当中对发表在中国科学期刊上的2838篇,与中国移植相关的医学论文进行取证,最后从71篇中证实被摘取心脏或肺的供体,未被正确宣布已经「脑死亡」。
而参考芷希「先例」,由港府去年11月中因「紧急情况」向中央政府寻求协助,中央政府连同衞健委等内地相关单位协助透过COTRS,应急审批、配对、手术和运输等,整个器官移植过程一日内就完成。器官的来源和合法性,以及局方如何取得捐赠者同意等,成为不少公众的疑问。
据港府12月17日的新闻稿称,「内地一名脑死亡的幼儿患者无私捐献心脏,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多轮自动匹配后,确认该心脏于内地并没有合适的受赠者」。
值得留意是,有别于香港,目前中国内地一直未就「脑死亡」明确立法,连标准、规范、流程都不明晰,当局又如何判断器官合法性?本台再向医务卫生局查询,对方要求记者翻查港府12月17日的新闻稿,当中称「特区政府遂向中央政府寻求协助,恳请允许若在内地出现符合有关医学需求的脑死亡捐献者、而内地没有合适接受者的情况下,协调器官共享」。
黄嵩立认为,在医学和法律体系上,中港对「脑死亡」定义、器官移植的法例和技术,都存有差异。他不揣测中国一直未就「脑死亡」立法的原因,但认为中港「共享」器官的计划「协商」,难免要受中国的「一套」,变相令香港独特性消失。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采访自由】记协疑跟踪男子为便衣 港警批「捕风捉影」误导市民
相继有香港记者疑在法庭采访期间被人跟踪,香港记者协会(下称「记协」)发文强烈谴责涉事跟踪男子,更指「疑为便衣执法人员」;港警随即发文批评是「捕风捉影」揣测且「误导市民」;记协则向本台指警方的批评「并不合理」,声明是基于事实已作出的「合理怀疑」。本台再向警方查询,警方一概称「没有补充」。
继Hong Kong Free
Press(HKFP)一名主力从事法庭新闻的女记者上周三(22日)遭两男子由住所外跟踪至工作地点,记协周一(27日)发声明指,上周收到不同新闻机构及记者反映,上周二(21日)下午「立场新闻案」审讯后,两男子曾于区域法院记者室外徘徊,并曾向法庭保安出示证件,其中一人于记者室前守候逾1小时,有记者称该男子曾试图跟随记者离开法院。
记协称对此「非常忧虑」,强烈谴责有人试图针对新闻工作者作出骚扰或恫吓的行为,重申绝不容忍针对传媒及新闻工作者的威吓及胁迫。
记协引述相关新闻工作者称,基于男子衣著及行为,怀疑他们是便衣执法人员。记协称正向警方及司法机构查询有关男子是否执法人员,及近日曾否有针对记者的执法行动,又说如涉事者非执法人员,促警方严肃调查及跟进。
对此,港警务处助理处长(公共关系)陈东随即出澄清声明向记协反击,批评是「捕风捉影」揣测且「误导市民」,促请记协「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避免发放未经查证及失实的报道和评论误导市民」,但无正面回应区域法院记者室外两男子是否执法人员;另称就两男子在区域法院记者室外公众地方徘徊事件,警方未有接获报案。至于HKFP记者被跟踪事件,警方称案件经初步调查列「求警调查」,交由葵青警区刑事部跟进。
本台再向记协查询,记协执委梁祖饶代表回应时,认为警方的批评「并不合理」,重申记协的声明是基于事实已作出的「合理怀疑」。
梁祖饶说:我们说的话并非捕风捉影,亦非无凭无据。我们是基于有2名记者目击涉事不明来历的跟踪者向(法院)保安人员展示证件,而作出的合理怀疑。
梁祖饶质疑警方一直拒绝交代跟踪者是否执法人员,以及更多实情,更难以释除公众疑虑。他又指出,警方批评记协的作为令传媒公信力下降,其说法是「断章取义」。
梁祖饶说:记协作为工会,亦是传媒业界,我们亦会捍卫会员的权益,不论采访权利和会员忧虑。我们在声明最后一段写明,「当跟踪者并不是执法人员,促请警方跟进事件」,我们并没有断言这一定是执法人员。
对于据业内盛传,有记者被跟踪与早前《明报》记者在区域法院拍照「立场新闻案」主控官伍淑娟有关。梁祖饶称未能够证实此事,但他指出当时警方对待记者的态度有问题。
梁祖饶说:(《明报》记者)在事件中没有做错,却遭警员粗言对待和肢体碰撞,而事后警方拉橙带,对记者采访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不便,变相是惩罚记者。而今次(记协)被警方斥捕风捉影,亦是同一道理。我们只是提供线索、提出合理怀疑,希望警方跟进,而不应只斟酌某一句,而忽略我们曾要求警方去调查事实。记者和警方从来都不是敌对身分,只希望警方可以正视事件。
本台再向警方查询一系列问题,包括HKFP记者被跟踪案件的调查进展,涉事跟踪男子的年龄和身分;区域法院记者室外两男子的身分及行为属违法与否;以及是否与早前《明报》记者在区域法院拍照「立场新闻案」主控官伍淑娟有关等,警方一概称「没有补充」,并要求参阅日前的声明。
近来记者与警方的关系矛盾不断。早在3月17日,《明报》记者在湾仔区域法院采访期间,遭《立场新闻》案件主管小队其中一名警员两度撞开及粗言辱骂;记协发声明谴责,警方回覆时重申,「一直以来尽量协助传媒采访」,同时呼吁传媒采访时采取「互相尊重及专业态度」。
事后数日,「立场案」审讯展开期间,区域法院内外明显加强保安,并加派警员驻守,又以「搬证物」为由,在停车场拉起封锁线围封,护送控方两名代表及案件主管小队代表登上多辆七人车。传媒不但无法走近,更被逐一登记身分证及记者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你好,香港】内地平价团涌港 疑配套不足旅客街头吃饭惹批
港府发起「你好,香港」等活动希望力推旅客来港,上月访港旅客是3年来首次单月破百万,当中7成半属内地客。除了大批旅客在街头排队等食饭,令周边街道、交通挤塞之外,近日更被发现有内地团友站立在街头,吃疫情时流行的「两餸饭」。业内人士指出,很多配套设施未完善,才衍生乱像。旅监局则承认,旅客站立街头吃饭「唔好睇」,称会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香港开关后访港游客大增,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上月初访港旅客人数为146万人次,当中7成半属内地客。这是2020年2月疫情开始以来,单月访港旅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然而,内地旅客上升的同时,近日有指平价内地团重临红磡、土瓜湾等地区,除了重现3年前混乱的情况,例如大批旅客在街头排队等吃饭,阻碍居民甚至令周边街道交通挤塞之外,近日更被发现有内地团友站立在街头站吃「两餸饭」。除了红磡及土瓜湾,上周日(26日)网上更流传数张图片,可见疑似数10名内地团友在浅水湾公厕外吃杯面等情况。
身兼九龙城区议员的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指出,最高峰一度约有40架旅游巴在区内游走,人数众多加上违泊问题,令区内交通瘫痪;另外游客吃一餐饭40港元,「连茶餐厅都吃不了,还要15分钟吃一轮」,他质疑这些旅游体验对旅客而言是否好。
内地旅行团所造成的区内乱像,香港旅游业雇员总会总干事林志挺同日对本台指,主因是刚开关,很多配套未完善。例如很多主力供应给旅行团的酒楼,因疫情原因由约10间倒闭至剩下约3间,旅客只能集中在仍营业的酒楼,变相轮候需时。
市道看似重现生机,但到底来港的是否主要也是低价旅行团?林志挺说,现时每天约有40至50个访港旅行团,但没有具体数字得悉平价旅行团的占比,不过他留意到目前来港的内地旅行团以一、两天为主,非常匆忙,与疫情前三至四天留在香港的旅行团不同。
林志挺说:没有看到甚么景点就要走,差不多就是过境性质。变成他们觉得时间比较宝贵,如果你说酒楼没有开齐,你等吃饭要一、两个小时,他不如简单吃饭便继续行程,可能有这种考虑。
本台周二(28日)查阅「携程」这个内地大旅行综合平台,可见主要是两到三天的短程香港旅行团,更有不少是香港澳门一起玩,行程相当紧凑。当中最便宜的旅行团只需每人约375元人民币起,两天一夜,团费包一顿酒楼午餐跟一晚住宿,行程包括到黄大仙、星光大道、西九龙艺术公园、金紫荆广场等不用入场费的景点;第二天则是自由活动,更要团友自行返回内地。其馀的短程旅行团主要维持约1000元人民币起,部分更标榜保障「纯玩无购物」;此外也有旅行团标明是带旅客到快餐店「大家乐」吃午餐,似乎消费力有限。
旅游业监管局行政总裁方安妮周二出席电台节目时,承认旅客要站立街头吃饭「唔好睇」,经旅监局了解,当时有长者等待进入食肆期间感到很肚饿,于是领队转而买「两餸饭」给团友。他们每日也派员到土瓜湾一带视察,亦与旅游界多次开会沟通,看到业界有持续改善。她强调,旅监局会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方安妮说:我们已经和业界开了很多会,希望令到道路上不要令当区的市民,仍觉得与3年前的恶劣环境一样,其实现在不是的。我们每一天除了局方、警方还有很多人做很多事情。
行政长官李家超同日表示,香港旅游业正处于刚复常的阶段,要做好运力及管理。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研究:「一带一路」告急:中国救援贷款利息为IMF一倍以上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一带一路」以极高利率向债务国提供「救援贷款」。有学者批评,中国的救助贷款方案以不透明和不协调的方式进行,中国政府的「救援」最终目的,只是要拯救自己的银行。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AidData、世界银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尝试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中国救援贷款总额。研究指出,从2019年到2021年底的3年间,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发放了价值104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这几年的数字几乎与该国过去20年的救助贷款一样大。此前约廿年(2000年到2021年底),中国在22个债务国进行了128次救助行动,总价值达2400亿美元。
全球利率的上升和美元的强劲升值引起了人们对发展中国家偿还其债权人能力的担忧。一些主权国家已经陷入困境,债权人之间缺乏协调,被指责为延长了一些危机。
北京没有向所有陷入困境的「一带一路」借款人提供救助。「一带一路」融资的大项目,代表著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大风险,更有可能获得紧急援助。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世界银行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说:「中国政府最终是要拯救自己的银行。这就是为甚么它进入了国际救助贷款的高风险行业。」
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最后贷款人」的出现,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主导的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机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在努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美国威廉和玛丽学院AidData项目主任帕克斯(Brad
Parks)向《金融时报》指出:「全球金融架构正变得不那么连贯,不那么制度化,也不那么透明。北京为跨境救援贷款创建了一个新的全球系统,但它是以不透明和不协调的方式进行的。」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该国30亿美元的四年期贷款计划后,斯里兰卡总统拉维克拉马辛格(Ranil
Wickremesinghe)上周呼吁,中国和其他债权人迅速就债务重组达成妥协。
尽管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但它一直拒绝参与多边债务解决计划。加纳、巴基斯坦和其他欠中国大量债务的问题债务国正在密切关注斯里兰卡的例子。
帕克斯说:「(中国)严格的双边方式使得协调所有主要紧急贷款人的活动更加困难。」
在中国提供救援贷款的22个国家中,有几个国家——包括阿根廷、白罗斯、厄瓜多尔、埃及、老挝、蒙古、巴基斯坦、苏里南、斯里兰卡、土耳其、乌克兰和委内瑞拉——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对象。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和中国的救助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中国的救助贷款利息极高。研究报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典型救援贷款有2%的利率。中国救援贷款的平均利率是5%。」
责编:方德豪/程文 网编:江复
5.【马英九访中】国台办拒港澳媒体跟团报道 外媒中亦只有驻京台媒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首访大陆,备受海内外传媒关注。不过此次随团采访限制严格,亦不包括港澳传媒。另外除了马英九基金会行前发出简略行程表外,具体行程甚至要当日才揭晓。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中国大陆进行第二天访问,周二(28日)上午敬谒南京中山陵,在参观中山纪念馆时,当导览人员提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马英九建议,展览板上要加一句「割让了台湾」。
马英九哽咽地说:要写上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百万人同一苦,你可以想像,当时台胞是多么地痛苦多么地遗憾,这个地方要加进去,否则好像觉得无关紧要,很严重。
马英九又用毛笔写下「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落款年份以民国和西元写「百十二 二〇二三
三二八」。他事后受访时,被台湾媒体问到对于大陆的接待觉得如何?马英九回答:「非常满意,超乎预期。」记者追问哪些方面超乎预期?马英九说:「就是大家对我们的热烈的欢迎。」
不过,不是所有中外媒体都可以随团访问。港媒《明报》周二(28日)报道,指出曾致电国台办,了解港澳传媒参与采访的可能性,然而获回应「不考虑港澳媒」,只有常驻北京的台湾传媒能跟团报道。
不能随团的外围记者,除了尽可能打听各方消息,也只能「碰运气」,例如有外媒直接去浦东机场、南京的高铁站,希望拍到马英九抵达的画面。
获准随行采访的媒体亦非一帆风顺,据《世界日报》报道,载著台媒的媒体车未能在官方开道引导下,赶上马英九一同搭乘的高铁班次前往南京,期间并出现司机迷路等情况,以致上海市台办主任锺晓敏要登车亲自向台湾记者致歉。
有份跟团的台媒《中央社》也指出,具体安排也要前一天或当天才知道,且并非每一场行程都能采访,仍要等著收官方的「通知」。
过去台湾政治人物访问大陆,例如2015年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洪秀柱2016年参加国共论坛,台北前市长柯文哲在2015年和2017年参加上海双城论坛,都有中外媒体随团采访,规格相对没有那么严格。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事实查核|马英九带著学生去大陆谈统一?
一分钟完读:
台湾前任总统马英九周一(27日)启程访问中国大陆,行前有台湾电视评论员称:马英九办公室主任萧旭岑受访时公开表示「这次去就是要谈统一的。」「(中华民国)宪法中本来就有统一的主张。」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过采访当事人及查证现场录音,确认当时萧旭岑是被记者问道:「如果行程中碰到大陆年轻人提出统一议题,该怎么接招?」时,才回答:「『统一』不必是禁忌话题。」这样的表述和「马英九此行就是去谈统一」语义相差极大,明显为断章取义。
深度分析:
马英九办公室在3月19日晚间发出新闻,证实马英九即将访问中国大陆。此行除了祭袓,也带著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的青年学生与大陆学生交流。过去一个星期以来,马英九的访陆计划成了报道焦点及热议话题。
上周五(24日),在台湾三立电视台制播的政论节目「前进新台湾」中,包括台湾智库谘询委员董立文在内的多位评论员,先后根据媒体报道,批评马英九办公室主任萧旭岑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公开说:「这次去就是要谈统一的。」「马英九此行要踏出(统一)『关键的第一步』。」
董立文及多位评论人接连痛批:情况非常严重,马办现在也「不装了」,现在就是要带学生去谈统一。
「前进新台湾」在网络上有19万名订阅者,本则视频也有近3万人观看。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上述评论员所提到的媒体访问,并不是萧旭岑接受个别媒体的专访,而是上周三(22日)马英九办公室针对驻台外籍媒体召开的一场背景说明会。会后,包括网媒香港01、新加坡《联合早报》都刊出报道。
萧旭岑对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表示,「统一」并不是他主动提起的「访中目的」,之所以说起「统一」话题,其实是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当时有记者问道,如果这次交流中大陆学生抛出「统一」的话题,访问团会不会回避?
萧旭岑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他当时回答的是,交流就是百无禁忌,如果对方要提「统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当然敢回应。毕竟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的前言也有「统一」字眼,况且台湾是有言论自由的地方,没有甚么议题是禁忌的。
萧旭岑强调上述电视评论员扭曲了他的说法。原本他是回应媒体的假设性问题,不能被扭曲理解为「马英九方面主动想和大陆方面谈统一」。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分别向两位当时在说明会现场的人士查询,两个独立信源都表示萧旭岑的谈话确实是回答问题,被动提及「统一」话题。实验室也取得了当天现场录音,验证了萧旭岑的解释:
录音中,一个女声问道:大陆现在言论多元,而这几年两岸敌对、仇视之下,「小粉红武统的声音很高了」,如果有人提到统一方面的问题,马英九一行该怎么应对。
萧旭岑在回答时提到,「统一」事实上也写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的前言之中。他说:「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必须可以去辩论或是讨论的问题,如果今天大陆说我们要统一,那我们也可以跟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好,你如果要统一,(我们)要如何同意,有甚么条件(让我们)同意……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禁忌,就是属于可以讨论、辩论的议题。」萧旭岑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跨出那一步,一直在台湾抗中或者叫嚣,永远不会有解决问题的一天。」
7.卡巴斯基曝「拼多多」窃用户个资 或配合中共国内外大数据监控
继谷歌上周从应用商店下架中国购物应用程式「拼多多」后,有软件杀毒公司再发现「拼多多」隐含恶意代码,在用户手机上收集数据及对手应用中的数据等。分析认为,有数亿用户的「拼多多」很可能与中共分享数据,对内实行维稳监控,对外推进扩张。目前海外版「拼多多」是美国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但并未如TikTok般引起立法者关注。评论呼吁民主国家采取措施禁止。
彭博社周一(27日)报道,俄罗斯杀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实验室的安全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中国购物应用程式「拼多多」中包含恶意代码,利用已知的
Android
漏洞来提升权限、下载和执行其他恶意模块,获得了访问用户通知和文件的权限,然后主要进行以下几类行为:保活、诱导和欺骗用户、防止用户卸载、违规收集用户数据、收集竞争对手
App 数据等。
匿名专业人士向本台解释,当用户安装拼多多应用程序后,该公司可以通过云控发出命令,在用户完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完成提权,让用户手机变成「任宰肉鸡」。
知名博主「墙国蛙蛤蛤」向本台表示,中国从上至下,侵犯公民隐私已常态化,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形同虚设。中国应用程式走出国门后仍然不择手段、蔑视法律、无视国际规则。
「墙国蛙蛤蛤」:拼多多这样的「战狼App」能在国内大行其道,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的身份户籍、快递订单、开房记录等各类隐私信息被随意曝光、廉价出售,出卖隐私的人就算被逮到,违法代价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公安执法部门本身就是隐私泄露的主要来源。中国法律对隐私的保护就是个笑话!
「墙国蛙蛤蛤」担忧「拼多多」的恶意代码背后除了收集用户数据达致商业利益外,甚至可能还会被用以配合当局的大数据监控。
「墙国蛙蛤蛤」:这件事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爆出的「学习强国App」的「超级后门」,让它可以读取用户手机任意数据。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拼多多」的恶意代码除了商业用途外,是否还会用来配合中共当局维稳,通过出卖用户来获得讨好中共的「投名状」?
澳大利亚计算机博士张晓刚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达了担忧。他指,窃密已成中国应用程式的共性,这样中共当局对内可作社会控制,对外可作扩张,因此民主国家应该封杀这些应用。
张晓刚说:「拼多多」这种有数亿用户的公司受中共指令是必然结果,它们如果收集了客户的资料,可以帮中共做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这种信息,中共一直在做这种事情,对它需要监控的人监控;对西方进行战略性对抗。西方国家一定要把像「拼多多」这种软件给禁止掉。
「拼多多」拒绝承认其应用程序包含恶意代码,并四处投诉以逼迫自媒体删除对其不利的内容。本台通过电话询问该公司是否看到相关报道,工作人员给出非常机械化的回答。
拼多多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我们非常重视,我们深知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啊,我们也会按照法律法规的一个要求,采取非常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谷歌在上周已透露,其系统漏洞遭「拼多多」利用,谷歌因此在Android 应用商店中暂时下架了「拼多多」的程式,并敦促已下载的用户卸载,同时利用
Google Play Protect
模块自动卸载了拼多多APP。但令人担心的是,「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在过去几个月内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程序,但这款程序还未进入审查视野。
据称「拼多多」活跃用户超过数亿。其恶意代码被曝,会让全球对中国应用程序的安全隐忧加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8.曾因中国打压被迫改名 台驻斐济代表处复用中华民国台湾名称
台湾外交部周二(28日)表示,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正式知会台湾驻斐济代表处,恢复该处名称为「中华民国(台湾)驻斐济商务代表团」。驻斐济代表处是中国打压台湾,多个台湾驻外馆处改名后,首个恢复名称有中华民国或台湾的外馆。
台湾外交部亚东太平洋司司长周民淦在例行记者会表示,斐济共和国外交部24日正式知会台湾驻斐济代表处,恢复代表处名称为「中华民国(台湾)驻斐济商务代表团」(Trade
Mi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to the Republic of
Fiji),并享有依据1971年《斐济外交特权及豁免法》的外交特权。
台湾驻巴林、杜拜、尼日利亚、厄瓜多尔,以及约旦、巴布亚新畿内亚的馆处,分别于2017、2018年被迫改名,其中仅驻巴林代表处原名只用台湾,其馀驻馆的原名称有中华民国。另外,1996年,斐济与台湾签署《相互承认联合公报》,是第3个和台湾建立相互承认关系的国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美众议院一致通过法案 要求除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美国众议院周一(27日)一致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将指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除去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该法案提出者认为,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地位钻空子,伤害真正有需要的国家。
《国会山庄报》报道,该法案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并以415比0的投票结果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该法案将指示国务卿「争取」将中国在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从「发展中国家」改为「中上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并提出一个实施机制。
此外,它将指示布林肯「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因为拥有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在该组织内获得优惠待遇或援助」。
该措施的提案人、加州共和党议员金映玉(Young
Kim)周一在众议院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18.6%,他们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美国被视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应如此。」「而且在条约和国际组织中也被视为高收入国家,所以中国也应被视为发达国家。」
她补充说:「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他们利用这种地位来钻空子,伤害真正有需要的国家。」
尽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立场案】辩方呈多则报道反驳指控 煽动字眼官方均曾使用
香港「立场案」周二(28日)续审,辩方律师引用多项材料就煽动指控提出反驳,包括引用《文汇报》一则涉及前线小队作「众筹」的报道,指按控方说法,是否「直情帮佢宣传,直情系引起煽动仇恨」?另就控方指《立场》以「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辩方呈上港大学者文章,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
「立场案」踏入第48天审讯,辩方今天第2日对锺沛权作覆问,就前一天审讯中提及《立场》曾发布关于北爱尔兰抗争文章争议,锺重申文章非与大律师公会前主席夏博义的专访呼应,强调如有预谋,便不会把文章发布数小时后即下架。
至于控方早前在盘问时,曾指控《立场》在许智峯专访中,提及对方开设
Patreon,目的是推广「国际线」及「卖广告」,辩方今引用两篇《文汇报》涉及反修例运动前线小队的报道,当中包括提及「屠龙小队」设Telegram频道又「众筹」收集资金,亦有报道「V
小队」扬言杀警事件,以及陈述「V小队」很多未来计划。
余指建制派媒体不但没批评《立场》报道,问锺如按控方说法,《文汇报》的报道是否属煽动暴力?锺回应时笑言,难猜测其他传媒的动机和意图,不会轻易下定论,同时坦言事态发展令人忧虑,故认同需报道事件,「不可做鸵鸟」,并同意余指,传媒若收到该类型消息理应报道,但报道可有不同手法。
锺之后补充,反修例运动的暴力程度愈见升级,尤其经历中大、理大事件后,区选结果却反映民情未有转向。他认为传媒需持续探讨背后原因及政治矛盾,并非消灭最激进声音就可解决问题。
就控方质疑《立场》特刊《立志》中的「美术经典作品回顾」漫画具煽动性,辩方亦逐一作出覆问,余若薇就指出,控方曾质疑《立场》故意在7.21白衣人照片加上安全帽及劳工手套,「将白衣人变成暴徒」,当时锺澄清那是《香港电台》拍摄的照片,主控其后致歉及更正说法。但控方仍指控该照片连同当中的文字解说会引起他人憎恨,惟余接续指,该照片在「监警会」报告多次出现,亦有其他传媒刊载警员跟白衣人搭膊头照片,有关动作因而惹来「警黑勾结」争议与警方回应,故足以解释为何照片是「经典图片」及在《立志》出现。锺表示同意。
另外,控方曾在盘问中指出,《立场》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锺沛权曾回应指当时传媒于疫情初期,曾普遍使用有关字眼,亦有港大教授认为字眼合理,惟至2021年尾终因政治压力才转用其他字眼。辩方今呈上港大医学院教授袁国勇及龙振邦发表的《大流行缘起武汉
十七年教训尽忘》文章,当中便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但当时作者于发表同日宣布撤回文章。锺指出,文章被撤回是因作者备受压力和批评,因当中批评中国人进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又指出两次冠状病毒均源自进食野味,认为有关文化不改,将来必有另一次病毒爆发,而文章观点「刺痛好多人」,结果惹来官方及亲建制媒体的批评。
锺另指,当时中国官方透过舆论否认病毒源自武汉,甚至指控病毒最先于欧美爆发,相关说法经事实查核后为虚假资讯,故有评论作家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不愿附和中国宣传,试图将病毒起源含糊化,改写历史;但锺强调此非《立场》持续使用「武汉肺炎」的目的。
至于《立场》文章《【武汉肺炎】世卫更新疫情事件簿 揭爆发初期中国无主动通报
两度要求才提供资料》的配图,《立场》曾把世卫总干事谭德塞的样子换上习近平,余若薇就引《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世卫组织为何被批为「中国卫生组织」》,指出当时许多外国媒体均质疑世卫受中国控制,又引述中国官员说法指2020年年初时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故先不论疫情控制如何及中国是否有隐瞒,《立场》漫画刊出时,确有人质疑中国隐瞒。
对于控方早前质疑《立场》博客在《国安法》实施前已多番发文批评,辩方今在覆问时,就引用大律师公会声明及多篇文章,以证明法律界、商界、新闻界早已提出忧虑,包括忧虑一国两制变为「一国一制」,故《立场》博客的忧虑并非天马行空,锺对此表示同意。
余亦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不单是法律界,香港美国商会于2020年6月初发布的调查亦发现,近六成受访会员认为《国安法》有损营商环境。余指出,就《国安法》对一国两制的影响,并非只有《立场》博客感到忧虑,而有关忧虑亦非「天马行空」。锺同意,并指《立场》博客的光谱多元,他们就议题上的批评某程度反映重大民意,政府需要正视。
此外,就控方盘问时将《立场》员工卡片上的四字「星星之火」联想为「星火基金」,辩方引卡片持有人陈朗升的Facebook帖文,说明为「升升之火」的谐音,指锺早前称「星星之火」意指新闻工作者的热诚属为正确推论。
而在回应控方于盘问时质疑《立场》博客「三不信」,即不信任《国安法》、一国两制及《基本法》,锺回应时称,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人正因对内地司法制度不信任,才希望维持一国两制,而《立场》博客就因忧虑《国安法》冲击本港司法制度,故一直提出担忧,认为博客基于期盼一国两制得以实践、《基本法》得以落实,从而提出对《国安法》的批评,绝非所谓「三不信」。
另外,控方早前指《立场》员工卡片上有人印上「星星之火」,可联想到「星火基金」,锺沛权当时曾质疑「点解刑事检控攞出嚟嘅证据,咁薄弱之馀,系加诸咁多主观嘅联想、猜测」,余若薇今在庭上指出,该卡片持有人为《立场》员工陈朗升,指他之后曾于Facebook发文解释,「星星之火」实是「升升之火」的谐音,希望保持自己一份想做记者的火,又指自己的英文名跟一Ronson牌的打火机专用气同名,引来旁听席一阵笑声。
至于控方指出「有种责任」及「齐上齐落」似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时期出现,辩方就指从网上搜寻得知前者出自由歌手何韵诗主唱的歌曲《艳光四射》,并早在2014年同志游行已出现。至于后者,辩方指警方及政府官员亦曾使用该说法,就连问责官员亦有使用,而警方Facebook帖文亦曾写「齐上齐落・止暴制乱・纪律部队特务警察」,说法再次引起旁听人士发笑。
锺之后在覆问中指出,传媒角色仅为「中介、传讯者」,报道大众受关注的议题,强调难凭空创造或带领议题,而独立的媒体在议题设定的资源远低于政府,认为若政府因大众不接受其说法而归咎于传媒带动议题,则是「卸责嘅说法」。就控方指《立场》没顾及心智未成熟读者或会受政治评论文章影响,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指,传媒有别于电影有机构评级,问锺应否在新闻提醒儿童「要家长陪同下先睇得?」锺回应,传媒有一定的自律,相信若要评级,会「比色情电影难上万倍」,又指即使是三级电影,也非代表违法,更称:「三级片可能系传世艺术钜作」。
聆讯将于周四(30日)早上9时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1.【梁京评论】中国经济形势为何比预料更严峻?
习近平在莫斯科临别时对普京的「豪言壮语」,既是对西方的恫吓,也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习近平知道没有满足普京的关键要求,普京很沮丧,需要给他打气。此行习近平不敢给普京更大支援,不仅有利己的盘算,也有出于不得已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严峻。
与国内朋友交流,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闷和压抑,所有人对经济的预期都非常不好。影响这种情绪的有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外企和出口导向的私企撤出中国的速度远比预料的更快。许多人原以为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不易动摇,他们没想到,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并不像想像的那样难,尤其是越南,竟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中国吸引如此多的劳动密集企业,出乎许多人预料;第二个因素于此有关,那就是外企撤离对中国经济的就业和景气的冲击,比预料要强烈;为甚么会这样呢?这会不会是一种心理和舆论的过度反应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被中国失业潮的各种短视频报道所震撼,现代传媒手段无疑会放大对各种坏消息的负面效应。不过,我相信多数人都明白,因失业和求职不易而引发的负面预期,有人所共知的深层根源,那就是中国经济积累了几十年的结构性失衡。也就是说,外资意外加速撤离引发的失业潮,只不过是压倒中国经济长期预期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是,习近平和他的执行班子,为甚么没能及时扭转对稳定经济极为不利的预期恶化呢?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对终止「清零」后,外资工厂大量撤出,订单急剧下降,完全没有预料到,而随后,权力交替又耽搁了不少时间。不过,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有更为系统性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我看到新班子管理经济的知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他们明知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十分紧迫,居然下令扣减退休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这不仅是一个不义的决策,而且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愚蠢决策。这个决策暴露了管理中国经济的新团队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退休职工和老人,应该是社会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在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危机时刻,政府不仅不应减少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反而应增加他们的福利收入。即便是在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有可能令经济危机更加恶化。
客观方面,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就是多年来高度依赖农民工的体制,供养出一个极为庞大的寄生性权贵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拥有巨额的私人财产,而且在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中占有难以想像的高份额。高官、高管和专家的退休金,月收入可达数万,是农村低保的几十倍。最近有消息透露,每月退休金超过一万元的人数,可能高达数百万。
很明显,这是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来养出来的一个巨大肿瘤,这个结构性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外界知之甚少。也正因如此,中外专家在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时候,都不得不假设这个巨大的肿瘤不存在。而现在,北京管理经济的团队,已经无法绕开这个地雷。坦率说,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可以拖下去,但这种地雷不能不排除。不难想像的是,中国经济还会有类似这样的地雷被发现。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