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9日
1.默克尔亲华政策走到尽头? 德政党提德中「系统性竞争」
德国最大反对党联盟正试图改变前总理默克尔「重经济轻人权」的对华立场,预料近日将提议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吁德政府推出全新战略。分析认为,以俄乌战争为导火索,德国对华政策转向是大势所趋,惟德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新提案中也未彻底放弃对中国的期待。
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 上周日(26日)报道,德国最大在野党正计划改变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执政16年期间对华政策的立场。据新的强硬对华政策提案将在复活节前后由德国联邦议院的「基民盟」和「基社盟」(CDU/CSU) 议会小组通过。
Politico看到一份22页有关此提案的纲领性文件草案,中国被视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文件前言即写道:「对于所有寻求维护、强化及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国家来说,共产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核心与划时代挑战」。
文件指出,通过贸易维持和平的做法在中国越来越失败。提到是中国主动打破了平衡,并明确将两国关系的核心推向了系统性竞争。建议新政策应该摆脱对北京友好、务实的立场,尤其是在贸易方面。
德国法学学者钱跃君向本台表示,尽管早年德国执政党在经贸外交上提到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制度的区别。但施政过程中,德国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钱跃君说:早在2008年,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政的保守党,就明确指出德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中,必须考虑到对不同国家制度的区别。但这样的党内共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德国对外的经济交流中。相反与中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多。现在居然高达50%的德国企业,其原料或中间产品来自于中国,德国工业完全被中国经济所绑架。
钱跃君认为,德国当政者对华政策的转向是大势所趋。
钱跃君说:在中俄两国独裁者这样的威胁下,西方国家才彻底醒悟过来,分别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将以前把中国看作是经济伙伴、到现在明确地指出,中国与西方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竞争,而是制度性的对峙。德国各党派在德国社会的压力下,也将顺应潮流。
据报,这份对德中关系未来方向具指导意义的文件呼吁制定「中国政策」,认为德国应该在中国寻求和强迫竞争的任何地方「以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做出回应;应增强其弹性和防御能力,并在价值观和利益相同的基础上形成伙伴关系,但在中国公开、透明和可靠地接受这些规则的基础上可以展现合作意愿。文件还呼吁制定欧洲中国战略,并与欧盟邻国建立「欧洲中国理事会」以加强合作。
核心是加强互惠和欧洲以及德国的主权。
文件建议议院设立专家委员会,每年提交一份「中国检查报告」,检视德国在交易、科技、原物料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对中依赖程度。
但该文件强调: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应该。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文件的一些细节似乎反映德国对中国仍有所期待。
成世光说:德国最大反对党修改对中国的政策,一方面很可喜;但是我们还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他们强调,在中国公开、透明程度里头,还是要继续把中国视为伙伴,继续来合作;而且认为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魔鬼藏在细节里面,德国最大反对党并没有实际放弃对中国抱有期待,CDU它不能只靠这样的标题,想要争取选民的好感。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任期间曾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进程,2021年3月,因为北京对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该协议在欧洲议会层面一直被冻结。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后,德国总理舒尔茨(Olaf
Scholz)去年宣布:德国国家安全政策进入「划时代转折」(Zeitenwende);来自绿党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和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也特别强调制定全新中国战略的必要性,这一设想已在联合组阁的协议中提及,但目前还未出台一个全面性的对华战略。
德国基民党负责外交政策的国会议员瓦德普(JohannWadephul)批评德国现执政联盟在关键的重大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进度方面严重落后,因此在野党才提交有关文件。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美参议员提911后最辣国安法案 分析:中港科企或同受影响
美国参议院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在本月初提出《限制法》(RESTRICT
Act),建议授权商务部长审查及禁止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外国对手的通信技术产品及服务。有分析认为法案是为禁止TikTok等外国敌对技术而铺路。财经评论人士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中,形容法案是911后美国最辣的国安条例,中港科技企业都可能受影响。
该法案全名为《限制出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安全威胁法》(Restricting the Emergence of Security Threats that
Ris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ct),简称为《限制法》(RESTRICT
Act),于3月7日由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华纳(Mark Warner)与共和党参议员图恩(John
Thune)提出,至今已获20名跨党派参议员联名支持。
在法案中,「外国敌对对手」一栏(foreign
adversary)点名6个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和古巴。华纳在新闻稿中更多次点名TikTok,指「今天,大家谈论的威胁是TikTok,以及它如何协助中共进行监视,或促使恶意活动在美国散播。不过,在TikTok之前,威胁我们国家的是华为和中兴通讯。再之前的威胁就有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华纳表示,有需要在这些潜在危险技术在美国站稳阵脚前,就主动解决它们的来源。
财经评论人士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中表示,如果法案获得通过,所有中资乃至香港的科技公司、设备生产商、服务供应商都会受到限制。
利世民说:因为法案的门槛是,只要商务部认定是由这些境外势力操控的话,就已经可以提出禁令。这条法案的涵盖范围就不单止TikTok,是阔很多,如果我简易讲就是任何经过美国商务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转介予商务部或白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尤其是影响到资讯及通讯科技的任何产品,即可以下一个禁令。所以条例就很辣的,有人形容是911后在美国最辣的国安条例。
而前香港有线新闻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则认为,法案亦有可能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今年港股IPO市场的集资额能否力保全球三甲十分关键。
他又提到,自2020年一直有传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准备来港上市,但后续IPO进程没有实质进展。到2022年5月,字节跳动(香港)公司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公司,市场随即认为与字节跳动考虑将抖音等业务重组,为赴港上市铺路有关。
颜宝刚说:如果根据现在最新的国会的变化,包括政策落实之后,TikTok无法在美国应用,对整个字节跳动上市的进程,我相信都有几大致命的打击,它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暂停上市,另一个是将股值进一步压低,压低至可能只有一千多亿美元,那个时候到底还上不上市呢?
这是一个颇大的疑问。
《限制法》提出,授权商务部识别、阻止、瓦解、防止、禁止、调查和减轻任何涉及通信技术产品及服务的交易,避免任何外国敌对对手从中得到利益,及对美国国家安全或美国人的安全构成风险。
商务部需要确定并向总统汇报任何对美国国安构成风险的持股,例如股票或证券等。如果总统认同,则可以强制撤资或以其他方式减轻与持股相关的风险。商务部亦有权认定任何外国政府为「外国敌对对手」。如要删除这个认定,商务部必须通知国会,国会有权反对。该法案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民事和刑事处罚。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3.事实查核|美国通过系列「排华」措施,禁止买房、没收资产?
标签:误导
一分钟完读:
美国要「没收中国人资产了、不管你是不是中国籍」——3月初,「美国通过系列『排华』措施」的话题在中国的新浪微博、各平台自媒体号热议。其由头是美国多个地方议会和联邦国会接连出台针对中国人与中国实体在内的法律草案。例如,知名新浪微博主「孤烟暮蝉」就发文指出,美国加大「反华排华」力度,是「反贼、港独台独势力怂恿鼓动。」
近几个月,尽管美国国会和一些州确实有一些议员提出针对华人的一些法律草案(bill),但这些文件离成为法律(Act
或Law)非常遥远,且通过生效的几率很低。这些法律草案的出现,也许确实代表了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对华态度的紧张,然而,中国网络世界流传的说法称这些草案「已经通过」是错误的,与历史上早已废除的《排华法》类比也有失偏颇,坊间对一些草案的细节的解读也属断章取义,误导读者。
深度解析:
这一波被热议的「排华」话题的第一项,就是「一旦台海开展冲突,华人资产不保」。
2月28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以40比0的票数通过《2023年台湾冲突阻遏法(草案)》(Bill of 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 of 2023, H.R.
554),之后几天,包括「明抢中国的财富,补美帝经济危机」的论调,再到是「美国弥补国债危机、一旦事发,全部没收在美华系的资产」,这些说辞至今还再流传,被说成是「排华」和「反华」的举动,另微博热点话题#漂亮国通过《台湾冲突遏制法》#中的讨论,也存在明显错误。
首先,《台湾冲突遏制法》还处在法律草案(bill,又译为议案)阶段,美国联邦众院单一委员会通过的草案,要成为全美国适用的法律(law),还很遥远。按照美国立法规则,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过关后,接下来还得要送交众院全院表决、再到联邦参院相关委员会通过、交参院全院表决过关,这才算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国会最后还得将这部法(Act,又译为法令、或法案)送交白宫、由美国总统签署,才会成为生效法律(Law)。
美国立法:从法律草案(Bill)到法律(Act或Law)有多远?
美国联邦层面,一年有多少法律草案(bill)最终能生效成法律(law)呢?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根据美国国会数据库统计,2021年——2022年、也就是美国国会第117届会期,参、众两院共提出2万2027项法案与修正案(Amendment),最终生效成为法律的仅有358个,生效成法的比率为1.6%。进一步细查,同一会期涉及中国的法律草案则有1151个,最终只有14项生效成为法律,成法率仅约1.2%;涉及台湾的草案共有180件,最终生效成法的仅为6个,成法率约为3.3%。
其次,即使《台湾冲突阻遏法(草案)》未来能通过,华人的资产会没收吗?该法律草案相关条款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的高阶官员,第二、三条写道,适用对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或是任何直接或间接执行涉及台湾事务的中国官员;而一旦美国总统依现行《台湾关系法》、就中国威胁美国利益的行动通报国会后,国会将指示财政部长提交报告,报告内容须列明提供上述中国政府高官服务的金融机构名单,并将报告翻译成中文、对外公开,同时,财政部长将获授权、禁止这些金融机构对相关中国官员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就算该草案最终真通过了百里挑一的立法程序、由总统签署生效成法律,一旦中国武力犯台,可能遭冻结在美资产的人会是少数的中国党政高官,而不是所有华人企业或华人。
州级法律草案歧视华人?立法路漫长 公民反抗力量大
亦有不少网帖提及,德克萨斯州等地议员提议禁止华人购买房地产、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就读州立大学。这些动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界对华态度的紧张。和上述联邦立法程序一样,这些法律草案真要生效成法律都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美国的公民社会反抗力量,和最高法院的释宪权都会成为这些法律草案的制约。
在德克萨斯州,SB147法律草案于2022年底提出,草案原本寻求禁止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等四国公民、企业及政府机构在当地购买房地产,原本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直到今年初州长阿博特(Greg
Abbott)在立法程序尚未完成前、就通过推特公开表态支持,引发当地亚裔社区扩大到全美华人社区的关切与反弹,掀起多次的抗议游行,也使得草案的州参议员尔克霍斯特(Lois
Kolkhorst)在当地立法听证会前提出修正版本,排除已有美国永久居留权或公民资格的上述四国民众受到草案限制。
此后,德州相继还有关于禁止上述四国公民、企业及政府实体购买当地农地的SB 552草案,以及禁止上述四国公民就读享有州政府预算支持的州立大学HB
4736草案,这些同样被称为「排华法案」的系列草案,受到全美媒体的关切以及民意反弹。德州当地媒体《圣安东尼奥快报》(San Antonio
Express News)的最新分析认为,一些草案过关机率非常小。
德州当地的非营利组织「亚太裔崛起」(RiseAAPI)执行主任曼瑟(Nabila Mansoor)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他们仍对SB 147 和HB
4736这两项州立法机构审议中的草案感到担忧。
但曼瑟对通过公民运动改变立法抱持希望。她说,德州的泛亚裔美国人藉由游行、动员、参与立法听证等方式团结起来,已经对社会变革产生持久的影响力。藉由持续努力与行动,她乐观地认为,许多具有歧视性的草案最终不会成为法律。
结论:
美国确实曾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Chinese Exclusion
Act)的黑暗历史。1943年该法废除之后,美国国会曾三次以正式国会决议案形式,对这段历史表达遗憾并道歉。
美国政坛一直不缺乏各种搏眼球的立法草案,但法律草案并不等于法律,最终生效需要经过漫长的立法过程,也需要经受公民力量的检视和制衡。
最近中国社交媒体上关于所谓新一轮「排华法」的讨论,将法律草案(bill)与法律(law)混淆,是错误的,对于草案细节的一些讨论,也存在断章取义,误导读者的问题。
4.蔡英文访中美洲过境美国 传晤麦卡锡大陆扬言「反击」
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三(29日)出访中美洲邦交国,来回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过境。在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蔡英文出发前警告,坚决反对蔡英文和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会面,否则中方必将采取措施坚决回击。蔡英文出发时重申,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只会越来越坚定。陆委会回应表示,「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中共无权置喙,呼吁北京平常心看待蔡英文出访切勿误判情势。
在台北,陆委会回应朱凤莲谈话表示,总统出访台湾的邦交国及过境美国安排,过去已有惯例。「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与友好国家互动往来是正当权利,也是台湾民众的期待,中共无权置喙。
陆委会指,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荣之旅」,深化和友邦交流合作,展现台湾是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也是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不会因为外来压力阻挠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
陆委会呼吁北京当局,对蔡英文出访应平常心看待,切勿误判情势,刻意升高台海紧张、破坏两岸关系。
总统蔡英文登机前在机场发表讲话表示,透过这次出访要告诉全世界,民主的台湾,坚定地捍卫自由民主价值,更会持续作为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延续「善的循环」,强化全球民主韧性。
蔡英文说:台湾是世界的台湾。带领台湾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台湾,是我们执政的重要目标。外来的压力,不会阻挠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我们冷静自信、不屈服、不挑衅。台湾会坚定走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走向世界。这条路虽然崎岖,但台湾并不孤单。
外交部长吴钊燮在出访专机上回应表示,对中国来说甚么都是挑衅。其实台湾领导人出访每一年都会有,总统出访是经常性的作为,总统出访跟其他国家贵宾有甚么互动,这也是正常,中共是过度反应,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台湾是跟其他国家正常往来。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院李正修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北京方面对蔡英文和麦卡锡会面反应那么激烈,是因为麦卡锡是美国政坛第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尤其共和党目前掌握众议院多数,随时可以杯葛拜登政府的法案。
李正修说:而且共和党里面,现在有一股非常强的仇共或者仇中的力量存在,所以中国大陆非常担心,这股力量跟他们眼中所谓偏台独、偏独的蔡英文政府合流,成为围堵中国大陆的一股力量。
对于麦卡锡如果和蔡英文会面,北京方面的反应,李正修认为,不会比去年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的军演严重,但预料会加强在外交上的打压。
李正修说:中共我相信他们看蔡英文在过境美国,跟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会谈,回程在列根图书馆进行演讲,然后跟麦卡锡碰面。中共会斟酌蔡英文这两个公开行程,来看怎样采取反制措施。因为已经把战场搬到美国了,中共的反制应该不致于高于佩洛西离台之后的军演。
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荣之旅」,去程预定在美国纽约过境,然后转往中美洲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访问,回程在洛杉矶过境,预计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访问团预定下周五(4月7日)返抵台湾。
另外,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周二首个行程赴南京中山陵谒陵,期间他提及国父孙中山创建民国,发表公开致词提及中华民国,以及落款题民国纪年,但中共官媒央视全都不报并剪掉。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国际特赦《全球人权报告》关注港府持续镇压民运人士、记者等
国际特赦组织发布2022年度全球人权报告,其中关注港府继续镇压民运人士、记者等,对于香港是否如港府所说「回归正常」,组织表示要持续监察才知道。就香港「复常」后首次游行,需参加者戴「号码牌」等多方面限制,组织专员认为,香港现在的集会规模确实比过去小,可见言论自由受局限。
此外,报告也直指中国藉防疫侵害人权打压异议声音。
国际特赦组织发布2022年度全球人权报告,分析2022年156个国家的人权问题。台湾分会于周三(29日)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强调国际社会未能依据一致适用的人权和普遍价值而团结行动。他们直言「国际体系处理全球危机失当」,高呼「全球危机,国际体系与世界各国应共同面对」。
在香港方面,报告继续关注到当局仍继续镇压民主活动人士、记者、人权捍卫者等。国际特赦组织中国议题倡议专员Gwen
Lee特别说明,许多记者、出版人等都被以《港区国安法》及其他压迫性法例起诉甚至入狱。与此同时,香港海内外的公民社团也因其合法举办的活动,受到刑事追诉及骚扰。
被本台问到,港府一直强调香港已「复常」,国际社会是否接受这一说法?Gwen
Lee指出,所谓的「回归正常」有不同诠释方法,国际特赦组织的立场是持续监察香港的人权状况才能知道。
上周,有香港居民组织游行反对将军澳区内填海,属《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的首次游行。然而,限制极严苛,除了人数上限100人,参加者更需要佩戴挂颈号码牌。本台问及这些行为又是否游行自由的表现呢?Gwen
Lee回应指,香港现在的集会规模确实比过去小,言论自由受局限。
Gwen Lee说:去比较时要从不同的面向来看,以《港区国安法》来说,至少有230人因而遭到逮捕,言论自由的确有倒退。
与会的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则认为,香港受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范,其中第21条完整保护人民有和平集会权。当和平集会也要向警方核准,本质上就违反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于这次游行还有大量限制,他认为就是拿走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施逸翔说:他严格的限制参与者的行动和言论,甚至可笑的用号码牌,试图要辨识,相当于要监控现场每一个人的言行,这个都是严重违反国际公约。我觉得港府核准这次游行,想要放出去的讯息是说「我们香港在改变了,不是之前『反送中』运动这么的暴力」,但实际上他还是拿走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全球人权报告中提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也敦促港府废除《港区国安法》以及《刑事罪行条例》中有关煽动叛乱的条文,同时避免应用这些条文。自2020年《国安法》颁布至去年10月31日,至少有230人根据该法被捕。
另外至少11人去年「因和平表达言论,而被依据殖民时代的煽动罪法律判刑入狱」。当中包括5名言语治疗师因出版「羊村」系列儿童读物,被判煽动罪,每人被判处19个月监禁。
另外,广播节目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尹耀升(又名:杰斯)因批评政府,以及为2019年抗议活动后逃往台湾的香港年轻活动人士筹集学费,被判煽动及洗黑钱罪成,判囚32个月。
在结社自由方面,报告指出香港当局「继续将合法的公民社会活动定为犯罪行为,或以其他方式加以阻止此类活动」。《国安法》和《社团条例》等压制性法律,授予警方过多权力来拒绝、取消社团的注册或禁止社团,这对公民社会组织产生寒蝉效应。自2020年7月颁布《国安法》以来,超过100个公民团体被迫解散或搬迁。
报告留意到针对香港境外活动团体的攻击也有所扩大,英国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即使在香港域外,但去年3月也收到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的信函,被指其「游说外国实施制裁」并从事「其他敌对活动」,从而「危害国家安全」,该组织被指控违反了《国安法》第29条「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香港警方还封锁了「香港监察」的网站。
另外,报告亦有大篇幅关于中国人权部分。Gwen
Lee指出,中国严格的Covid-19「清零政策」,包括广泛的封控和强制隔离措施,损害到民众的健康权及取得充足食物的权利。一些封控地区食物短缺,医疗急救延迟或被拒,他们不确定多少人因被拒绝入院而死亡。
中国政府也持续透过无所不在的线上审查,压制对政府政策或行动的批评及相关讨论。当中包括彭立发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于北京一条桥上展开横幅,批评政府的「清零政策」,并称习近平为「独裁者」,警方随后拘捕了他。
在乌鲁木齐住宅发生致命火灾后,大批群众参加反对新冠疫情措施的和平抗议活动,但都被拘留。截至去年年底,仍未清楚知道拘留数字。网上流传的影片显示,警察在逮捕期间殴打抗议者。
报告亦谈及新疆及西藏,指针对少数族群的系统性压迫仍在持续。中国也使用高压手段,阻止国际社会对其犯下的危害人类罪采取行动。例如试图阻挠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出版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内容与在新疆发生的潜在人权侵害罪与其他国际犯罪相关。
国际方面,去年乌俄战争爆发,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提到,尽管《世界人权宣言》已发表75年,很遗憾俄乌战争仍未结束,但也很高兴国际刑事法院(ICC)有针对战争罪发布调查,并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拘捕令。
邱伊翎说:很遗憾我们看到其实每年还是有这么多特别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状况不断发生,我们特别要指出是说,其实在全球上,我想大家也看到乌俄战争的冲突,这是很明确违反国际人道法的暴行。
报告并说,俄乌战争凸显出西方国家的伪善。因为他们虽然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做出了强力的反应,但却纵容或参与其他地区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
根据国际特赦组织统计,156个国家有94国使用酷刑或虐待、20国遭反人道法或战争罪影响、76国恣意逮捕人权捍卫者。他们呼吁各国都应该履行其国际人权义务,而国际体系应扮演更积极角色,以解决全球各地的人权侵害。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海南民企老板涉案可不捕 网民讽海南搞独立
海南省政府日前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26项措施,指明「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网民嘲讽海南省要「搞独立」。胡锡进则为政策辩护。有评论指,相关措施撕开了所谓「依法治国」的遮羞布。
据《海南日报》网站周日(26日)报道,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26条具体措施中包括要「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指明「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习近平早几年反覆谈及「依法治国」。时事评论人士郑旭光周三(29日)对本台说,但也正是在过去这些年,当局抓了许多「能抓就抓的」民营企业家,包括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孙大午,他被判刑18年。现时海南省政府出台的所谓惠民企措施,扯下了当局的遮羞布。
郑旭光说:它一直存在的,只不过现在变成官方文件正式披露,这不是一个法制行为。过去这些年强调法制化,当局总觉得不应该这样搞。因此你表面能看到的文本少。这都是由共产党来决定的。『能不抓就不抓』,现在这么赤裸裸的表述,有点惹眼,好久不见的感觉。
舆论对于海南省政府的政策哗然,新浪微博网民「秃头半夜不睡觉」留言写道,难怪海南宰客时有发生,原来有恃无恐。还有网民留言:原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法律,海南省是想搞分裂?
时事评论人士王正认为,受经济下行影响,海南当局通过对民营企业家所谓宽容,来增加产值和经济就业。他又指,中国历来只有人治没有法治。
王正说:说白了就是领导一句话,法律就靠边站,说不判你就不判你。如果你出现了问题,他们很可能该捕就捕,该诉就诉,该判就判。你必须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违背了他的意思,可能就像孙大午一样,全家诉,全家都给你判刑。中国没有法律。
不过,也有人找到角度为海南的新规定唱赞歌。《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周三发文写道
,少捕慎诉最早是针对民营企业家轻罪提出来的,但后来形成的刑事司法政策都是针对所有轻罪的,并非单独局限于民营经济领域,只是轻罪的问题在民营经济领域最为突出而已……由此可见,海南省出台这个政策不是为了在当前安抚民营企业家搞出的新动作,而是一项已经酝酿并且实施三四年的政策。
但他强调海南省出台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只是互联网的简单截取和不准确的标题带偏离人民的感受,形成错觉。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换血计划】港府研建造业输入外劳计划 评论:料蔓延多个专业
香港劳动人口萎缩。消息指,港府打算准许建造及运输业以「特别计划」输入数千名外劳,并毋须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外界关注,港府为香港进行「大换血」。评论认为,港府下月从大湾区引入医护来港工作,已打开了「缺口」,预料「外劳计划」日后将蔓延至多个专业,忧虑长远会破坏「一国两制」
。
香港传媒引消息指,政府正考虑参考社会福利署的「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打算准许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外地劳工,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发展局将于内地举行毕业生招聘日,邀请香港建造业界参与。
有立法会议员周三(29日)在立法会大会提出口头质询,问到港府会否检讨及改革「补充劳工计划」。香港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在会上直言,政府正就建造业及运输业人力需求进行整体规划,透露会在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情况下,针对明显人力不足的行业,积极考虑输入劳工。孙玉菡指,如推出有关特别计划,相关政策局会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
孙玉菡说:设有一个限额,现时最高是7千名(外劳),4千名是现有的,额外增加多3千名,有较灵活方法处理。这个办法目前只适用于院舍护理员。至于接下来由发展局主导的关于建造业的应对措施,和由运输及物流局主导应对运输业的措施,具体办法要留待相关政策局提出,当然其中一个参考是院舍的办法。
发展局发言人表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提到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权益主任吴伟梁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收到不少工友反映开工不足的情况,而疫情过后香港市道刚复常,政府就立即输入外劳,忧虑影响本地工人就业情况。
吴伟梁说:之前林郑可能推出很多大型工程,其实都有点勘察、事前程序、顾问程序还未需要工人,需要的工人量都可能不多。这段时间既然知道有那么多的大型基建,为何不尝试将工人训练到一技多能,一个师傅有几个工种的施工能力,延长他在地盘施工的寿命或工作能力?输入外劳是解决人手紧张的一个方法,但这个方法亦都最影响我们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吴伟梁认为,政府除了可以为本地工人提供短期培训,发展局亦可进行统筹工作,安排工序的先后次序,加上现时工业意外多,政府亦应设法改善建筑业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港媒报道指,建造业及运输业是人手不足重灾区,因此获政府优先考虑,名额暂未有定案。不过由于情况在多个行业皆存在,因此不排除会再扩展至其他服务性的行业,如饮食、旅游等。
外界担心,港府输入外劳将延伸至各行各业,不但令本地工人饭碗不保,甚至是为香港「换血」。
评论:忧日蔓延至多个专业 恐长远破坏「一国两制」
社会学者锺剑华对本台指,事实上香港过去一直都有在建造或饮食等行业输入外劳,建造业更是一直都有,现时港府是突然大规模引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港府从大湾区引入医护来港工作,打开了引入外地专业人士来港的「缺口」,相信日后会扩大至多个专业,甚至带来质素问题。
锺剑华说:难保以后其他专业,包括会计、社工、法律这类专业,都可能用这作为一个突破点。最大问题就是香港专业服务质素受到损害,始终标准不同,国内的工作文化也不同,所以有很多人担心会造成一些问题,这唯有拭目以待。你守著香港专业的标准,这是香港成为国际城市的主要关键,除了法律体制、议会之外,本身专业服务体制与中国不同都很重要,对「一国两制」长远破坏可以很大。
针对香港公立医院人手紧绌,医院管理局经「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成功招募大湾区9名医生及70名护士,于下月来港到公立医院工作,部分护士年资超过20年,平均年资超过8年。
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移民及离职潮严重,医护离职人数也有上升趋势。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本月中回应立法会议员质询,指最近3年合共流失逾1,247名全职医生,只有191人为退休。有现职医护指出,政治氛围及移民等因素,导致近3年离职率甚高,人手进一步流失,大多前线只有3年以内年资,难以维持高质素的护理及诊断。
港府早前传出在其他行业计划大规模输入外劳,包括医院管理局研究从大湾区输入外地劳工,从事非医疗专业工作,目标在大湾区输入1,600人,到公立医院担任病人服务助理。惟医管局当时回应表示,未有计划从内地输入病人服务助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47案】赵家贤:戴耀廷从区议会推宪制抗争 再有「共谋者」曝光
香港「初选案」周三(29日)踏入第34日审讯,控方第二名污点证人赵家贤开始作供,他指民主动力是为减少民主派政党在选举上的冲突及进行协调成立,副召集人锺锦麟为其「副手」。赵家贤称,戴耀廷在2017年提倡「风云计划」,并在2018至2019年欲推动将区议会政治化,欲从区议会著手,把利用宪制作抗争的概念营造出来。在赵家贤作供期间,再次引发「共谋者」争议,法官最后建议控方提供一份「共谋者」名单。
赵家贤今身穿黑色外套、戴黑框眼镜出庭,进庭时未有望向旁听席或被告席,迳自步往证人席位置,并表示自己信奉基督教,然后手执圣经读出证人誓词。他在作供时,又不时在回答中加入「系嘅法官大人」、「法官阁下」等用字。
控方今由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负责向赵家贤提问,首先确认其背景,赵确认自己先后取得公共行政硕士及博士学位,于2004年时加入民主党,在2007、2011、2015及2019年区议会选举均成功当选区议员,亦于2020年任东区区议会副主席。另外,赵家贤又确认,他在2020年时任民主动力的召集人。
关于民主动力的背景,赵指出民动自2002年成立,负责民主派间就选举进行协调,形容是个「蚊型组织」,主要员工只有一位总干事黎劲辉,另会按工作量聘请兼职员工,而他作为召集人会带领组织,透过总干事去管理民主动力秘书处及兼职员工。
他又提及,民动副召集人锺锦麟(本案拟认罪被告之一)是其副手,两人均没有受薪,一同主力负责选举协调工作,会互相汇报、紧密联系以处理工作,而他本身安排锺锦麟继任其民主动力召集人位置。至于为何需要协调选举?赵解释指,如有两个民主派政党在同一选区出选,会分薄选票,导致建制派当选。
控方之后问及赵家贤与戴耀廷的相识时间,赵透露于2012年因「占领中环(占中)」而认识戴耀廷,他当时是香港一调解组织的副会长,亦为认可调解员,与调解员朋友曾协助「占中」商讨日进行。至于跟戴耀廷的关系,赵称对方在「占中」后变成民主派中,对民主发展较前进概念的带领者,很多时有很多新想法,会经常跟民主派政党领导层建议,民动亦会在政党要求下,与戴耀廷有接触。
赵家贤之后指,选举协调工作需在选举前数年已开始,因涉及在社区服务市民,不能突然跳入社区,而各大政党一些地区代表都会出席协调工作会议,如有「撞区」时,自2013年开始,会有一个「大党让细党」机制,但至2018年因耀廷提倡「风云计划」而出现变化,解释称戴当时提倡「风云计划」,找认同民主派信念的人出选没有民主派人士参选的选区,以推动民主派在2019年区选赢取更多议席,惟赵直指戴的做法与民动过往与政党协调的模式有冲突。
法官李运腾一度欲追问计划是否成功,赵则称自己要「讲多少少内情,指戴计划背后是想透过取得区议会过半数主导权,从而利用区议会拨款权以推展公民社会,特别是推展民主概念工作,并在「未完善选举制度」前,可取得特首选委相关议席,并称「我想带出呢个位畀法庭知道,戴耀廷当时已经系想喺区议会著手,将佢用宪制做抗争嘅概念就开始营造出来」。
他又指,自己在2018至2019年间与戴接受传媒访问时会针锋相对,因民动当时获各民主派政党授权观察地区工作,深信选区要花时间服务市民,如「空降」选区对社区发展不利,因空降者不会熟悉社区及与不同部门合作,而本土派及政治素人进入区议会,亦令整个区议会文化出现很大变化,赵直指新当选的政治素人及本土派「以口号式政治表态居多」,将一些由建制派提出的社区拨款全部否决。
法官陈庆伟就问,区议会是否愈来愈不理性及政治化?赵回答称:「大致上系嘅法官大人」,指当时整个区议会文化变更,很难协作,有本土抗争派或素人的人数甚至较传统政党多,故只可以「顺住个形势而行」。
赵续指,本土抗争派及素人乘市民在反修例运动的不满,因当选获高票数而变得心雄,法官陈庆伟就称,简而言之,戴耀廷是想把区议会选举的成功「复制(copy)」到立法会选举。赵回应,当时整个形势大胜后,戴耀廷「乘势以佢作为『大学者、大文豪』嗰种做法,然后去写文章……将个形势更加进一步去推」,在立法会再进一步,而当时社会想议会过半、作出改变,因此戴开始有「35+」的说法,「可叫做顺住民意」。陈官再问赵指戴耀廷是否想把区议会的成功「复制(copy)」到立法会选举上?赵最后称「没错」。
控方上周覆问区诺轩时,曾首度确认前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为「共谋者」,控方今在庭上,就展示前民主动力总干事黎敬辉与赵家贤的对话讯息,惟同时触发法庭再次出现「共谋者」争议,因为辩方大律师马维騉此时即表示关注,黎敬辉本为控方证人之一,理应在不获豁免起诉情况下出庭作供,但黎没有出庭、亦未被起诉,故此不可能被视为「共谋者」,认为有关讯息内容为传闻证供。
法官之后著赵家贤先行离席,以处理有关争议。法官李运腾指,无论黎是否获豁免起诉,或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如控方指控为「共谋者」,就应把其姓名放入公诉书,强调继控方表明蔡泽鸿是「共谋者」后,已是第二次出现有关情况,直言控方做法为辩方及法庭带来困难,因辩方无法得知控方依赖谁人的言论作出指控,建议控方向法庭及辩方提供一份「共谋者」名单,以便审讯进行。
不过,主控万德豪就回应,指辩方早前已收到一份有关「共谋者原则」的证供列表,理应已清楚控方立场,透露黎在2021年7月已离港,故无法传召他出庭,惟李官反驳,黎离港不妨碍控方把其加入公诉书,重申如有「共谋者」名单,各方会更清晰控方指控。而法官陈庆伟就补充,一个人是否共谋者,与有否被起诉无关,控方理应透露谁是共谋者。控方最终同意法官建议。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香港法庭】侮辱国歌首案 专家:《愿荣光》与《愿平安》无异
剑击运动员张家朗在东京奥运颁奖礼夺金片段,背景的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乐被人换为歌曲《愿荣光归香港》再上载网上,一名27岁男子事后因此被捕,被控一项侮辱国歌罪及作为交替控罪的侮辱区旗罪,男子否认控罪,成为香港首宗被控侮辱国歌而需审讯的案件。案件周三(29日)在东区裁判法院续审,负责「研究」有关歌曲的警署警长接受辩方盘问,同意《愿荣光》跟曾被何君尧改编的《愿平安》,两首乐曲「无大不同」。裁判官之后裁定案件表证成立,被告选择不作供,案件将押后至6月1日裁决。
本案被告为郑荣进(27岁),他被控于2021年7月26日,在香港以任何方式公开及故意地侮辱中国国歌;另他亦被控一项侮辱区旗罪的交替控罪,指称于同日同地,公开及故意以玷污或践踏的方式侮辱区旗。
控方在今年1月19日案件开审时,曾表明欲传召一名专家证人身分出庭作供,而该「专家」实为网络及罪案调查科警署警长徐志声,控方称徐为《愿荣光》歌曲专家,以解说歌曲意涵,辩方当时虽曾反对,并指警长只是于案件开审前数星期才奉命研究,对歌曲节拍、调子等细节一无所知,仅对网上未经核实的资讯「照单全收」,质疑其「专家」资格,惟最终反对无效,裁判官屈丽雯最后裁定该警长具专家证人资格可出庭作供。
法庭传召徐出庭,徐在庭上全数采纳自己所撰写的报告,没有进一步读出报告内容,惟控方就有问题需由徐确认,包括指于2019年9月,曾有自称为《愿荣光》的作曲者Thomas接受外媒专访,提及有人称《愿荣光》为新「国歌」,故当时开始已有此「错误说法」,徐表示确认。控方继而再于庭上播出涉案片段,并问徐当中究竟是何音乐?徐指出为《愿荣光》。
辩方其实对徐展开盘问,代表被告的大律师冯振华称,徐在报告指自己于网上巡逻时,发现两个YouTube频道(「Dgx
Music」及「黑方格BlackBlog」)均曾发布《愿荣光》一曲,问及徐的搜寻过程。徐回应,自己在YouTube上搜寻《愿荣光》,从搜寻结果中,看一片段点击率较高,并指当时出现上述两个频道,判断案中片段出的为《愿荣光》一曲。
不过,辩方随即指,报告同时显示,徐亦曾以另一关键字,即由何君尧改词后版本的《愿平安》作搜寻,惟事前在筛选器中却选下以「观看次数」排序显示结果,被辩方质疑「点解会设条件先?」而最终徐在报告,指「Dgx
Music」及「黑方格BlackBlog」的两段《愿荣光》片段,合共录得1300万次观看次数,但《愿平安》只有50万观看次数,徐在盘问下同意,有关比较并不全面。
辩方之后又指,徐既然是研究乐曲的专家,故要求他指出《愿荣光》跟《愿平安》两者间,乐曲有否不同?徐此时直言:「无大唔同」,但就补充指,当配合歌词及画面就有分别。
辩方接续指,即视乎场合,举例如在支持政府的集会上播放此曲,就不属反对政府?徐表示「不同意」,更指该首歌曲代表反修例,故有关场合「会播放(机会)都好微」,并指自己当时是在综合所有资讯后,判断案中片段出的为《愿荣光》一曲。
辩方于是再质疑,认为徐既认为《愿荣光》及《愿平安》本身没有大分别,为何会判断当时播放的为《愿荣光》而非《愿平安》?徐就回应,指是「第一个感觉」,又指可能是有人利用得奖,透过该首歌曲以表达不满;但有关回应被辩方质疑「除咗你觉得之外,睇唔到你理由。」
徐回应,指不同意辩方的说法;辩方于是再提问:「既然两首歌一样、纯音乐播放,点知佢讲紧《荣光》,唔系《平安》呢?」徐再称,「一首音乐喺网上流传、普及性、代表性……(这首)音乐系代表支持反修例人士、反香港政府」;辩方于是再质疑他并非从客观上作出判断,最后徐表示同意。
辩方完成盘问后,裁判官屈丽雯裁定案件表证成立,由于被告选择不作供,亦不会传召证人,就案件馀下的安排,裁判官坦言,因条例较新颖,希望控辩双方以书面陈词协助法庭,而基于辩方透露法援署尚未确认下月案件安排,裁判官暂定安排在5月12日听取双方口头结案陈词,并视乎辩方日志,再考虑是否提前一个月进行;另把裁决日期订于6月1日,被告获准继续保释。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外交事务》:习近平正为作战做准备
最新一期美国《外交事务》期刊刊登由前《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潘文(John Pomfret)及前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联名撰写的文章,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为作战做准备。两位作者强调,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四次提及为作战做好准备,加上军费大幅提高,中国提速战争立法、在台海城市新建防空洞,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国防动员」办公室,不相信他的话将是愚蠢的做法。
文章指出,在今3月举行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习近平总共在四个不同场合四次阐述为战争准备的主题。他的政府还宣布将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加7.2%,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一倍,并计划使中国减少对外国粮食进口的依赖。最近几个月,北京公布了新的军《预备役人员法》,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城市新建防空洞,以及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新建「国防动员」办公室。
文章强调,现在说这些发展意味著甚么还为时过早。作者指出,虽然冲突未必迫在眉睫,但北京发生了一些变化,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都不能忽视。如果习近平说他正在为战争做准备,不相信他的话将是愚蠢的做法。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泽连斯基放话:准备好在乌克兰见习近平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喊话,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这里(乌克兰)与他(习近平)见面。」「我想和他谈谈。」他又认为,习近平访俄并未有对莫斯科给予「足够保证」,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才会在白罗斯部署核武。
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周二(28日)接受《美联社》专访。该专访在周三(29日)发布。在专访之中,泽连斯基向习近平喊话,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这里(乌克兰)与他(习近平)见面。」「我想和他谈谈。在全面战争之前,我与他有过接触。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
就本月习近平访俄一事,泽连斯基认为,中国未有给予俄罗斯足够的保证,普京在白罗斯部署核武是为了转移这件事的注意力。泽连斯基向《美联社》表示:「这意味著甚么呢?这意味著这次访问对俄罗斯不利。」
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结盟,在政治上偏向俄罗斯,通过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官方立场,为普京提供外交掩护。习近平上周在俄罗斯访问了普京,令外界怀疑北京可能准备向莫斯科提供它所需的武器和弹药以补充其耗尽的库存的前景。但习近平的行程结束时没有作出任何此类宣布。
上周六,普京宣布他将在白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白罗斯与俄罗斯相邻,在白罗斯部署核武意味著克里姆林宫的核储备将推向北约领土方向。
泽连斯基没有对「战争将如何结束」做出预测。然而,他表示相信,他的国家将通过一系列「小胜利」和「小步骤」来战胜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大的敌人、大的军队」--他又形容,这支军队「心胸狭小」。
虽然泽连斯基承认战争「改变了我们」,但他说,最终,战争使他的社会变得更加强大。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影星李察基尔出席美听证会:中国西藏政策「残酷」
荷李活影星李察基尔(Richard
Gere)周二(28日)出席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会议,和以视像形式与会的藏人行政中央(CTA)司政边巴次仁(Penpa
Tsering)一起,就中国在西藏的人权侵害作证,以「残酷」来形容中共的西藏政策。
《法新社》报道,曾主演《美国舞男》、《风月俏佳人》、《棉花俱乐部》等名片的李察基尔作证时,指责中国当局拆散藏族家庭,禁止他们的语言,破坏宗教场所,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采集DNA样本。
73岁的李察基尔说:「几十年来,正如我们所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遏制、否定、破坏和同化为前提的。李察基尔是西藏的长期支持者,曾多次在国会作证。
李察基尔以「残酷、集体暴力和迫害」来形容中共的西藏政策,他说西藏人民受到「普遍的监视系统」的压制。
几个世纪以来,西藏部份时间独立,亦有部份时间在中国管治之下,中国说它在1951年「和平解放」了这高原地区,并声称为这个以前不发达的地区带来基础设施和教育。
但是许多流亡的藏人指责中国执政的共产党镇压、酷刑和侵蚀他们的文化。
负责民主和人权事务的美国国务院次卿泽亚(Uzra
Zeya)在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持续「发动镇压运动,试图强行汉化」该国的600万藏人,并清除西藏的宗教、文化和语言遗产。
作为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的泽亚已被中国当局拒绝往来,她表示围绕中国政府迫害藏人人权的一系列报道——开办寄宿学校、藉以汉化100万名藏族学童,以及藏区发生非自愿大规模DNA采集的事件等——都令世人的「良心深受震撼」。
国际特赦组织周一(27日)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世界人权状况报告,揭示全球152个国家的最新人权状况。
该报告指,中国政府以「反分裂」、「反极端主义」名义,对新疆和西藏的少数民族实施系统性镇压,并严格限制这两个地区的人出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报告指AI将抢走全球3亿职位 港近3成职位易被取代最受创
近来美国聊天机械人ChatGPT不但引起全球人工智能(AI)热潮,亦引起取代人类的忧虑。美国跨国投资银行高盛近日发表研究报告,预测生成式AI将抢走全球3亿个职位,其中行政人员和律师最高危。而香港有近30%的职位容易被AI取代,劳工市场的冲击将是全球之最。
根据高盛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及Devesh
Kodnani发表的研究报告,虽然在AI主导的新时代,未来10年世界GDP有望增长7%,相当于带来约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不过同时令大批人「丢失饭碗」。
报告指,全球有18%的职位可能会被AI取代,涉及3亿个全职工作职位。高危工种主要集中是资料分析、运算和整理的行业,其中行政人员和法律相关职位依次属最高危;相反,需要密集式体力劳动的行业,包括建筑和维修保养,被淘汰的风险最低。
报告又图表列出了AI对全球30个地区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最易受重创的是香港,近30%职位受影响,其次4地分别是以色列、日本、美国和英国。而最难受影响的5个国家则主要是工业或劳动业为主的地方,依次印度、肯亚、越南、尼日利亚和中国内地。
另该报告花大部分篇幅描述AI对欧美地区的影响,包括欧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或将被AI取代。在美国,有63%工作可利用AI提升生产力,有7%人所从事的工作中,一半任务能转交内容生成的AI处理,而30%从事体力或户外工作的人不会受影响,欧洲情况亦相若。
报告只是假设AI能够为小型企业执行部分进阶的文件工作,如报税、保险索赔评估、记录犯罪现场调查结果等,但并未包括研究用于具争议敏感工作,如法庭裁决、为重病病人检查身体等。
研发ChatGPT的美国科企OpenAI上周亦发文称,基于研究人员和公司的机器大型语言模型(LLM)分析,AI聊天机器人技术可能会严重影响美国19%的工作机会,而80%的美国劳动力中,有至少10%的工作将受到ChatGPT的影响。最影响职业集中高收入工作,如翻译、作家、记者、数学家、财务工作者、区块链工程师、数学家、税务人员、会计师、审计人员等。同样地,体力劳动较多的行业,如社会工作、食品、林业等受影响最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4.【未普评论】秦刚的吹捧隐约显露习近平的大棋局
习近平为何不管不顾一定要和国际通缉战犯普京站在一起?各种解读众说纷纭。中方的逻辑是:是美国把习近平逼向普京的。而西方的逻辑是,中国选边站是要和俄国一起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则给了一个隐约的暗示。
秦刚陪同习近平访俄结束之际,向随行记者介绍了习的这次国事访问。秦刚的介绍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不遗馀力:一是吹捧习近平不遗馀力,吹捧之中隐约显露习近平的大棋局;二是攻击「个别国家」不遗馀力,显示中国已经不把这些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放在眼里了;三是不遗馀力地把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定位于发展与遏制发展的斗争,从而否认民主与威权之争的定位。
从秦刚的说明看,在国际舞台上当「中流砥柱」,是习近平大棋局中的一招。秦刚用各种大词好词高调赞扬习近平,称习在国际社会迷茫焦虑的关键当口,洞察大势、举旗定向、砥柱中流,以中国外交政策的确定性为动乱中的国际形势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展现了世界级大国领袖非凡的战略定力、政治智慧和魄力担当。还赞颂习的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凛然风骨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宏阔胸怀,称中国没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缘操弄等。这些贴金和吹捧,把习近平塑造成一个超凡的世界级大国领袖,世界各国应当仰视他。
秦刚的介绍显示了习近平大棋局的另一招,即诋毁「个别国家」。秦刚在吹捧习近平和中国的同时,作为对照,他对「个别国家」不假辞色地予以抨击。他口中的「个别国家」是谁,相信无人不知。他说,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处心积虑阻挠和谈努力,甚至炮制各种谣言谬论,攻击抹黑中国。但公道自在人心。谁在递刀拱火,谁在劝和促谈,世人有目共睹。他还特别说,习近平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云云。
习近平大棋局的第三招便是,改变由「个别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这个「个别国家」是说给欧盟听的,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不是民主对威权的斗争,也是说给欧盟听的,秦刚想劝他们不要跟著美国起舞。事实上,他的话反映了习近平对俄乌战争和执意挺俄的认知逻辑: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是北约和美国,而不是侵略方普京;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逼人太甚,三番五次地警告中国不得援助俄罗斯,是美国最终把习近平逼向普京。因此,中国不仅不会再按照美欧的规则行事,还要改变美欧规则。
习近平大棋局还隐含著中俄之间的超越军事政治同盟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习近平访俄一个重要任务是给普京打气,叫俄国别输。秦刚在他自己的介绍中称,中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却绝口不提习近平与普京二人的联合声明所称:「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这句话最值得玩味,两国的真实关系难道是,不是军事政治同盟胜似军事政治同盟?至于那个「三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最好反著听,他们的实际关系可能是:结盟,对抗,针对第三国。普京辩称,俄中之间没有「军事同盟」,西方国家不可能当真。
秦刚不愧为习近平看重的并越级提拔的外交长才。他的三部曲——捧习,毁美和主要矛盾的定位,生生造出一个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形象。看来,习近平的大棋局可能是这样的:铁下心来与美国对著干;离间美国和欧盟的关系;充当世界中流砥柱,改变国际秩序。至于和俄罗斯的关系,那是一种口头不结盟实际却结盟的紧密关系。
可是,棋局越大,会摔得越狠。现在的习近平已经顾不上想后果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离散美利坚】华府春天樱花盛放 龙舟队乘胜再准备出赛
美国已踏入春天,各种户外活动再次热闹起来。华府港人龙舟队「Hongkongers」承接去年勇夺一金一铜的气势,今年再报名参赛,并开始准备训练。
队长Gordon表示,今年有6至8名新队员,希望以旧带新把经验传承下去,让「Hongkongers」龙舟队得以持续发展。今年目标是至少保持上年佳绩,暂时一切筹划,包括队衣、物资等安排顺利,而筹款则仍在进行之中。
另外,在华府的春天里,最受注目的当然就是潮汐湖(Tidal
Basin)一带的樱花树群,不少港人朋友趁上星期开花高峰期去打卡,而嘉宾主持许颖婷则有另类推介,马上去片看看。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