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rfanews.org
Sign In
Sign Up
Sign In
Sign Up
Manage this list
×
Keyboard Shortcuts
Thread View
j
: Next unread message
k
: Previous unread message
j a
: Jump to all threads
j l
: Jump to MailingList overview
2025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7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6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5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List overview
Download
Cnews
----- 2025 -----
April 2025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 2024 -----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 2023 -----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 2022 -----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 2021 -----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 2020 -----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 2019 -----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 2018 -----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 2017 -----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 2016 -----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 2015 -----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 2014 -----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 2013 -----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 2012 -----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July 2012
June 2012
May 2012
April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 2011 -----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June 2011
Ma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January 2011
----- 2010 -----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 2009 -----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 2008 -----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cnews@rfanews.org
4599 discussions
Start a n
N
ew thread
(无主题)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8日 1.美智库详述香港营商风险 吁外企重估应否留守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就香港营商环境发表详细报告,指在《港区国安法》下,香港法治基础变质,加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备受动摇,呼吁外资重新评估在香港投资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报告甚至说,北京或会为国内稳定而牺牲香港联系汇率。分析认为,香港基础制度被认定开始变质,信贷问题会首当其冲。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周二(7日)就香港营商环境发表详细报告,结论警告仍然留守在香港的外资企业,必须重估在香港投资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原因是香港的法治基础已变质,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这都会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报告更以较长篇幅研究香港联系汇率能否维持下去,强调香港政府已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金融政策,所有重大决定都是建基于北京的政治需要。 报告指出,联汇制度是建基于具可信性的领导组织,与及一国两制的表现,原本外界以为到2047年才需要担心联汇制度的稳定性,但过去3年香港出现了巨变,北京直接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令这种担忧提前至今天出现。而从理论层面看,香港政府是不愿意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但问题是,当中国走资情况失控,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眼前金融稳定,很可能不惜将港元脱离美元,转而跟人民币挂勾,甚至禁止香港资金自由流动,到时候香港政府无能力阻止北京这做法。现时最大的问题,是外界已经不再相信香港政府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承诺,因为大家只会看北京的最终意愿。 香港时评人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指出,就报告提及北京或有一天为了阻止其资金外流,或影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他对此不完全同意。 利世民说:当然他要阻止资金外流有100种方法,是否要用联系汇率这个方法呢?而且这个方法是否有用呢?可以理性讨论,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愈来愈多机构,如联合国这些比较有认受性,到个别民间组织,大家一直对香港的看法,如果开始说(香港)基础制度开始变质,第一个直接影响的,肯定是香港信贷问题。 利世民续指,报告亦强调过去几年以亚太区作为总部的跨国企业,好多已离开香港,而且下跌迅速。他提及联合国近日根据《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提交的第4次报告,当中提及《港区国安法》令港司法独立废除等,他认为这些是国际企业衡量政治、经济风险的考虑因素。 利世民说:你的政治、经济风险高,便要打(折扣),日后拿外国资金的成本便高一点。整件事就是一环扣一环,令你香港现在所卖的股票、商业收租物业等,全部都要打折扣。 本台再翻查资料,投资推广署及政府统计处今年发表的「2022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统计调查」,显示境外驻港公司数目为8978间,为近4年来首次跌穿9千间,当中2022年以香港为地区总部的境外公司共1411间,较去年少46间,为连续3年下跌,较2019年统计时累减130间。 此外,大西洋理事会也在报告指出,《港区国安法》凌驾于按照《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成立的政府机关,不论个人与商界均不容对《港区国安法》提出质疑。在《港区国安法》下,独立媒体和民主派政治人物受到打压,令到资讯自由受到损害,但这正正是一个现代商业金融系统的基本条件。 报告认为,过去两年香港复制中国大陆的防疫政策,说明了香港的施政已受到北京影响,也就是政治考量已凌驾于技术官僚系统和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报告提出香港另一个重大营商风险,是夹在美、中两国激烈竞争之中,任何一方施加经济制裁,另一方都可能采取报复措施,外资公司,尤其是国际金融机构,会暴露在双重制裁的巨大风险之下,首当其冲的,是仍留在香港78家大型国际金融机构。 报告引述一些仍留在香港的商人一些看法 ,以为只要不触犯《国安法》,就可以如常做生意 ,但实际上,按照中国的界定,《国安法》权力巨大到可以涉及所有经济活动,在大陆,连股票交易都可以说成与国家安全有关,这套定义随时都可以套用在香港。 报道认为,跟商界关系最密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然而香港国安委随时可以介入任何案件,也就是司法决定权最终都是掌控在北京手上,而不是香港的法治系统。报告提出另一个风险,是私人企业的数据安全,因为国安执法人员有权力检查所有企业的数据库,甚至把数据传送至中国大陆。 报告最后一段总结说,要衡量香港商业金融中心地位是否仍被看重,只需看留在香港的本地和国际传媒的数量是否在萎缩,因为两者应该是成正比的。 本台亦向商经局查询回应,至截稿前暂未获回覆。 近日,美国甚至有两名参议员重提《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HKETO Certification Act),提出重新评估香港失去自治地位后,如认为香港经贸办不应再享有相关特权、例外和豁免,便应关闭,此举明显要对香港投下不信任一票。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全球民主报告」中国排倒数第8 香港受累跌至第139名 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机构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最新公布的「全球民主报告」警告全球民主程度下跌,倒退到35年前水平。在179国家或地区中,中国排名倒数第8名,成为人口最多的封闭专制国家;香港受到拖累,跌到全球第139名,变成封闭专制地区。 该报告以自由民主、选举民主、封闭专制等程度进行评分,研究所形容「目前全球民主程度已跌至1986年水平,过去35年取得的民主进步已被抹杀。」 其中,香港被列为全球民主程度最低的20%至30%地区,在179国家或地区中,排倒数41位,跌到全球第139名。报告指出,香港在过去十年间,除了整体的自由民主指数(Liberal Democracy Index)下降,在选举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 Index)、自由民主元素(Liberal Component Index)、参与式民主元素(Participatory Component Index)、审议式民主元素(Deliberative Component Index)四方面的指数都下跌。 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指出表示,报告反映国际社会没有被中共的大外宣,或香港政府的「说好香港」所蒙蔽。 郭凤仪说:因为最担心的是,现在香港失去了那么多可以说真相的媒体,要向外界说明香港发生甚么事有一定难度,但幸好国际社会一早已认清中共的真面目,以及香港实际上一直都在进行专制制度。报告亦有提到其实全球的民主自由度,都回到大概1986年代的情况,这是非常令人担心,同时亦反映一个事实,就是在香港发生的事,即民主自由的倒退,不只是香港人的事,而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及困难,所以见到最近几年见到一个全球围堵中共的趋势,或者全球一起尝试反击极权者的联盟。 郭凤仪认为,在香港以至全球民主倒退的情况下,香港人权倡议者更加有责任,透过香港受打压的遭遇,向国际说明真实情况,并与不同地方的人权倡议者合作,警醒民主世界提防极权的扩张。 另外,报告又点名香港的媒体受政府审查的情况,以及学术自由度均有所恶化,HKDC顾问张昆阳表示,《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急速地相继倒下,都让国际社会震惊。 张昆阳说:香港的媒体,尤其有很多人觉得香港过去一直都是自由的地方,媒体算是整个区域内其中一个做得最好的地方,但现在一下子被打压镇压,令全世界都非常关注,因为令资讯自由不流通,我相信随著香港政府如果未来再进行《廿三条》立法、传闻有《假新闻法》,甚至亦都有一个《网络安全法》的出现,当不同类型的苛法,用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法律精神去诠释及演绎时,只会令香港社会更动荡及人心惶惶。 而流亡美国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梁颂恒则指出,该报告与其他机构最近所发表的报告如出一辙,反映国际社会不同界别的人士,都对香港的信心及印象大减。 梁颂恒说:其实都不单只学术机构,单讲今个星期其实有联合国出了报告,刚刚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都有发表报告——那个就较为给商界看,但都开宗明义指现在香港的法律制度,这个状况对于营商的人的风险是否提高了呢?你见到不同领域的人士或组织,不论智库还是学术组织,其实大家的看法非常类似,就是今日香港人的人身安全及人权情况,都是相当严峻。 除了香港,该报告一共涵盖了1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欧四国的丹麦、瑞典和挪威排首3位。而全球民主程度最低的3个地区分别为朝鲜、东非国家厄利垂亚(Eritrea)和阿富汗。 至于亚洲,中国排名全球倒数第8名,是人口最多的封闭专制国家,排名比白罗斯、沙地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更低。台湾位居全球第30名,是亚洲第3,次于全球27名的日本和28名的韩国。 报告又指,去年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封闭专制国家多于自由民主国家的情况,独裁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全球约有28%人口,即约22亿人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中,只有约10亿人生活在民主国家。 记者:董舒悦/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3.「蔡天凤碎尸案」续发酵 前家翁及大伯疑在内地开7000万资本公司 香港28岁模特儿「蔡天凤碎尸案」轰动全球,死者前夫一家除了被控涉嫌谋杀等罪名,前家翁「邝球」、前大伯「邝港杰」同名同姓的人,近日更被发现曾在大陆开设公司,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这间公司资料、业务来往甚少,令人质疑是「空壳公司」。有熟悉大陆法制的律师指出,公司注册资本未必等如实际投入金额,有机会是「报大数」, 又指在大陆开公司相对宽松,无须证明「身家清白」。 据大陆公司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企查查」及「爱企查」等资料显示,与死者前家翁同名的「邝球」,于2020年12月23日,在大陆成立「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属商业服务类企业,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邝球」任执行董事兼经理,是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最终受益人,持股比例为80%。 至公司成立约一个月后,新增了「邝港杰」为股东及公司监事,持股比例为20%。而两人均显示来自「中国香港」。该公司(邝信投资)并全资持有在2021年3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的「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本台翻查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及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亦在国家证记名单之列。两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邝球」,并显示为「在营企业」,属港澳台投资公司。 对于两人是否真的实缴7000万在大陆开公司,本台翻查各大查册平台结果有所有不同。「企查查」网站显示,「邝信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但实缴出资额为0元,「天眼查」亦未有实缴;「爱企查」就显示注册及实缴都是5000万。 熟悉中国法律的香港律师伍毅文接受本台访问指,在大陆,公司注册资本未必等如实际投入金额。 伍毅文说:在国内开公司,你说投资多少,不过是否有验资程序?我不理解他们在甚么地方开设甚么公司,投入股本是否需要7000万?理论上这个两人都不会有7000万,因为验资不是你拿层价值7000万的楼过来就当验资。所以说有7000万来投资公司,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笃手指」,说投入几多但只是在「笃数」(报大数)。 大陆法律服务平台《快法务》资料显示,「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或者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总和。大陆2014年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行后,就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同时也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定。 死者蔡天凤前家翁邝球,曾卷入强奸案而辞任警长;前大伯邝港杰在香港欠债过百万,可谓「劣迹斑斑」。两人如正是「邝信投资」的法人,他们能够在大陆「畅通无阻」开设公司则令人吃惊。伍毅文对本台指,在大陆开设公司条件相对宽松,无须证明「身家清白」。 伍毅文说:国内不需要证明你是否有「良民证」、乾净清白才让你开公司,国内好像没有这个要求,在国内社会未控制到那么严格,即做每一件事都要检查你背景,如果他国内要检查怎么会做不到,本地人有户口,如果香港人的话,就算你在香港,即使有刑事犯罪纪录,都可以照开公司,没有问题。 本台翻查资料,大陆的《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中,对有负债、犯罪记录的人担任公司法人、企业注册有限令。 邝球一家被指「背景复杂」,他自己于2005年任职侦缉警长,驻守旺角警署刑事侦缉队,但其后卷入一宗强奸案,并于当年离职。死者前大伯邝港杰,于2019年被花旗银行入禀法庭,追债款逾23.8万元;去年他与死者因「粉红佳人公司」被另一公司入禀追讨128万元。 据内地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资料显示,邝信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及广州冠熊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所描述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融资谘询服务、劳务服务、广告制作、物业服务评估、企业管理、社会经济谘询服务、技术交流、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等近30种类别。 伍毅文指,这些工作范围都是自行申报,不过国内对公司的成立比较认真,不像香港只要挂一个办公地址就可以,在国内会派人到公司实地视察。 翻查资料,「邝信投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68号的一间办公室,即是环球国际广场。资料显示,环球国际广场是一栋超高层摩天大楼,是广州顶尖甲级写字楼之一, 与邻近的商业办公楼组成广州市最高端的国际商务区,月租每平方米约120至230元人民币。 本台翻查资料,「邝信投资公司」的业务资讯很少,全公司员工只有邝球及邝港杰2个人,与外界鲜有业务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间公司在去年1月,投资过「海南军盈新桐林业有限公司」,占股55%。但在投资的8个月后,即去年9月退股。资料显示,该「海南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在2021年9月3日成立,从事林木业相关工作,注册地址为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长新街一单位。 有网民揣测,海南这间公司跟蔡天凤一家是否有关联。据香港传媒报道,蔡天凤母亲人称「五姐」,原名张燕花,为海南文昌市锦山镇榄坡村人。 本台致电「海南军盈新桐林业有限公司」查询,接听的职员承认「邝信投资公司」曾经跟他们合作,但表示不认识邝球,亦未有听闻他在香港卷入杀人案。至于他们公司从事甚么业务等,对方未有透露。 职员说:(邝信公司有跟你们合作吗?)是的,(请问你们公司从事甚么业务?)我不认识你,不能随便告诉你。 「蔡天凤碎尸案」在香港持续发酵,她的母亲张燕花周一(6日)入禀高等法院,要求持有该物业、蔡天凤的前家翁邝球作出声明,指蔡天凤是加多利山一个物业的实益拥有人,并禁止邝球转售物业。 资料显示,原告为死者蔡天凤的母亲及拟遗产管理人张燕花(Cheung Yin Fa),被告为邝球(Kwong Kau)。根据入禀状,蔡天凤是何文田嘉道理道117号Kadooria一个物业的实益拥有人,原告要求被告就此作出声明,并指被告以信托方式持有该物业的法定业权。 另外,香港警方周二(7日)再就蔡天凤案拘捕多一人。29岁姓潘女子涉嫌协助罪犯,近日被内地执法人员截获,周二被遣返香港及移交警方拘捕。港媒报道,潘女为死者前夫邝港智的女性友人,她涉嫌为被告介绍游艇公司负责人,案件至今共7人被捕。 记者:董舒悦/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47人案】区诺轩:参选人信否决预算案合法 戴耀廷揽炒文疯狂 香港「初选案」周三(8日)续审,区诺轩接受辩方盘问,确认初选参选人在初选记者会前,仍相信否决《预算案》是合法。区更谈到自己举办初选的初心,认为不应捆绑各人对否决《预算案》的立场,而初选在《港区国安法》立法后,犯法风险愈来愈高。他又认为,戴耀廷撰写的《揽炒十步曲》文章,挑动了国家情绪,「认为系过份咗。」 「初选案」踏入第21天审讯,控方首名污点证人区诺轩续接受辩方盘问。辨方分别由代表梁国雄和郑达鸿的辩方资深大状潘熙,以及由代表吴政亨和余慧明的辩方大状石书铭,先后作出提问。 区诺轩在两名惩教人员陪同下出庭,甫在证人席坐下,即举手要求发言,提及在上一次审讯中,庭上曾展示其私人信件,对他有一定伤害,他不想对第三者造成伤害,望之后「可免则免」。 法官陈仲衡回应,指展示信件是因可助盘问及需问及相关问题;区即回应称「我会从容面对」。另一法官李运腾则指,信件不一定向公众展示,或可仅展示予证人,指辩方或可跟控方商讨。就该信件作出盘问的辩方资深大状潘熙则重申,信件为控方的不使用文件(unused material),而他已就信件完成询问。 潘熙随后向区展示两篇由戴耀廷撰写、均是在2020年5月于《明报》刊登的文章,文中指出否决《财政预算案》以迫使行政长官解散立法会及请辞,并无抵触《基本法》。区诺轩同意是戴耀廷的观点,至于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是否有参与初选的候选人担心,如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或会违反《国安法》?区再指,戴耀廷曾尝试向初选参选人解释,否决《财政预算案》没有犯法,惟有关对话多以一对一形式发生,他没有参与有关的对话,又指当时候选人只担心初选是否会触犯《国安法》,未有仔细考虑到否决《预算案》的问题。他之后在潘熙盘问下再确认,直至7月11日初选记者会前,仍相信否决《财政预算案》合法,又称看不到有初选参选人表达异议。他又同时指,对被告郑达鸿有否曾同意在当选后会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对此并不肯定。 潘熙最后展示区手提电话所载的行事历,区同意曾有部份功能组别参选人参与「沈旭晖35+交流会」,有关会面于2020年3月20日举行,而同年5月6日晚,则有功能组别参选人,包括参选饮食界的公民党林瑞华,与沈旭晖相约饭聚,作非正式交流,又指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讨论非当日交流主题,林曾表示,对当选后否决《财政预算案》有担心,而与沈旭晖见面的人中,没有人有参加民主派35+初选,潘熙之后完成盘问。 盘问之后由代表吴政亨及余慧明的大律师石书铭接力,惟中间曾发生小插曲,由于吴政亨为最后一名被交付被告,根据公诉书,他是最后一名不认罪被告,而余则是尾二,故石书铭误以为自己排在最后才盘问区诺轩。不过,法官就坚持石要即时开始展开盘问,拒绝他希望向被告再索取指示的请求。 区诺轩之后在石书铭盘问下确认,自己只曾在7月的初选记者会唯一一次与余慧明见面,但他没与余有特别对话。他又同意卫生服务界没有召开过协调会议,也没有讨论有关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议题;他只知道有数个卫生服务界的参选人,曾于2020年5月左右接触戴耀廷,表示有意举办初选,最后在戴与香港民研沟通后,接纳卫生服务界成为初选一部分。他又确认,自己没有参与卫生服务界初选的工作,虽然是该界别的资讯发布WhatsApp群组成员,惟在群组中「几乎不发一言」,而群组也没有讨论卫生服务界参选人就否决《财政预算案》的立场。 石书铭之后问到区,作为初选组织者,注意力是否放在地方选区及超级区议会的选区上,而功能组别只是次要?区称自己主要负责地方选区及超区的工作,但不代表不关心功能组别的事,他并特别提到,自己所接触的功能组别参选人,是主要与沈旭晖有联络的有关人士,这些人没有参与初选,更称在本案而言,甚至唔应该被视为谋划嘅一部分。」法官李运腾此时随即向区诺轩指,是否被视为谋划一部分,由法庭决定,不是由区说了算,同时又在李官提问下,确认在卫生服务界中,没有就「积极运用」、「会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预算案》等作讨论,「的确无一个会议系触及过相关嘅讨论」。 由于区诺轩在早前作供时,曾标签余慧明为「抗争派」,石书铭问区是否因为余曾出席抗争派记者会?区回答:「正确」;石书铭之后尝试追问,惟法官就指出,如果石认为余慧明非「抗争派」,就应要指出辩方案情。 石书铭之后提及区诺轩在其中一份口供中,曾提及在退出初选工作后,获邀跟梁美芬一同出席电台节目做嘉宾,并指自己「于节目上很鲜明地反对戴耀廷文章的言论,公开声明初选活动与耀廷的文章应该分开审视」。法官陈庆伟就问,区所指的反对「戴耀廷文章」是指那些文章?区回答称,是题为《真揽炒十步 这是香港人的宿命》的一篇,并随即自行解释,指自己举办初选的「初心」,是不应捆绑参选人否决《预算案》的立场,但系好可惜,喺初选嘅发展过程,戴耀廷发表过唔少嘅文章,鼓励唔同参加者运用否决权,去到6、7月嘅时候开始有唔同嘅舆论声音指初选犯法,特别系6月30日,开始有唔同嘅舆论声音指初选犯法,特别系6月30日《港区国安法》立法,初选犯法风险越嚟越高,呢个就系点解我喺节目里面,讲戴耀廷嘅文章,应该要同初选分开。」 法官李运腾闻言就指,根据区早前证供,他与戴耀廷在 3月就协调会议作出讨论,其后开设初选WhatsApp群组,就每区的协调会议准备文件,近乎每份协调会议文件,均有「积极运用」或「会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预算案,质疑区不是在4月才知道否决《财政预算案》是「35+计划」的元素,以及当时若不同意戴耀廷的说法,为何没有向戴表达? 区回应指,当时知道否决《财政预算案》是「35+计划」的元素,而没有跟戴提及,是因为协调会议确存在不同的意见,「我曾经相信,呢个系初选者自己嘅选择,但当佢喺 4 月份陆续出几篇有关揽炒嘅文章后,我开始觉得佢嘅睇法,令到初选有质性上嘅变化,亦系点解喺佢发表《揽炒十步曲》后,我话佢篇文章想法太疯狂。」 法官陈庆伟再追问,戴耀廷的揽炒十步中,区是认为十步曲「疯狂」,或是有部分步骤,并不疯狂? 区再回应,记得文章提及一句要「揽住中共跳出悬崖」,陈官即指「那是第十步」,区续称,「我哋系生活喺一国两制嘅香港,你发表一篇文章挑动国家情绪,我认为系过份咗」,又同意陈官所指,是整篇文章的观感让他觉得戴「疯狂」。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德国料秋季前从移动网络中拆除华为中兴设备 多家德国传媒引述官员消息,指当局为从移动网络中铲除中国设备,已要求境内电讯营运商提供使用华为、中兴设备情况的清单。德官员认为这些技术「让中国有能力施加政治压力」。移除计划估计最迟会在今年秋前执行。分析认为,俄乌战争令德国觉醒,事件反映德中政治互信坍塌,料会辐射至其他西方国家。 德国多家媒体周二(7日)引述官员披露,德国联邦内政部要求德国电信(Telecom)、沃达丰(Vodafone)和在德国的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列出已使用的华为和中兴设备清单,为从移动网络中移除这些组件做好准备。据估计,现时德国移动网络中近 60% 组件来自华为。内政部将在夏季前对此进行严格审查并与电信商洽谈,最迟将于今年秋正式禁用中国科技公司设备。 一名德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这些技术「可以让一个国家行使政治权力」;德国基民盟籍联邦议员罗特根( Norbert Röttgen)表示:华为和其他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供应商对我们的网络安全构成风险。如果德国内政部最终禁止这些不可信供应商的5G组件,将是一个好消息。 华为、中兴否认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华为回应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时再撇清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称不受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的影响;中兴则称产品安全,指今年1月,中兴5G设备已获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 (BSI) 的安全认证。 德国法学学者、《欧华导报》前主编钱跃君向本台表示,即使华为如何自辩为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私企,其帮助中共极权在海外进行渗透的真面目已被德国认清。 钱跃君说:华为是中共的一个附庸,也肩负著中共向海外渗透的一部分任务。德国社会早就达成取消华为产品的共识,只是为了减少通讯领域的经济损失,在三、五年之内逐步地取消。但现在中国对西方的政治对抗、甚至潜在的军事对抗越来越强烈。所以无论从德国国家利益出发,还是受到社会民众的舆论压力,德国都必须断然地拒绝中国通讯产品。 在德国的华人政治学者张俊华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德国为过去依赖俄罗斯能源付出代价,俄乌战争促使他们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被纳入最高考量。 张俊华说:这次乌克兰战争本身就是对政治智商的考验,欧洲国家都开始觉醒,大家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很警觉。德国态度转变就是一种政治智商的提高,必竟谁都不想有外来的一方监视、控制自己,那这个5G都是敏感的东西。 张俊华认为,今次事件是中国与德国乃至西方政治互信坍塌的信号。 张俊华说:安全涉及到各个方面,华为只不过是一部分,如果在政治互信很好的情况下,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政治互信一存在问题的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传染给西方。 德国新《 IT 安全法》于2021年7月生效,该法规定电信运营商必须获得5G敏感网络组件的批准。德国的电信运营商预计中国科技公司的设备不会被通过,因此一直以来没有提交华为设备的新申请。但此间留有巨大漏洞,在新法生效以前,电信商在4G网络中安装了大量华为、中兴设备,通过软件升级将获得5G功能。 德国政府的新审查计划显然是针对这个漏洞。德国联邦政府指出,技术审查虽具有意义,而科技公司是否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影响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的《安全法》要求公司必须与政府合作,虽然中国科技公司否认必须遵守中国安全机构的指示,但德国政府显然认为不可信。 周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表声明,称近年来不断有国家和反华势力以莫须有罪名抹黑华为。中方坚决反对德国在对华合作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干预市场。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大陆船只接连切断两条马祖海底电缆 专家忧涉国家安全 接连台湾主岛及其外岛马祖的两条海底电缆近日先后被中国船只撞断,马祖的互联网服务几近中断。除了扰乱生活,看似无害的网络事故对国家安全亦有巨大影响。一些专家甚至怀疑,中国可能故意切断电缆。据电缆所有者指出,在过去五年里,这些电缆总共被切断了27次。 《美联社》引述台湾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和电缆的所有者「中华电信」指出,马祖的14,000名居民依靠两条通往台湾主岛的海底电缆;但第一条电缆于2月2日在距离马祖大约50公里(31英里)的海面上被一艘中国渔船切断了。六天后,即2月8日,另一艘中国货船切断了第二条电缆。 在此期间,岛上居民被迫通过「微波无线电传输」才能连接到有限的互联网。这意味著岛上居民可能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发送一条短信。通话会中断,影片也无法观看。马祖居民亦不得不为支付电费、预约医生或接收包裹而大费周章。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民宿老板陈玉林(译音)不得不告诉他的客人,他不能为他们提供互联网。 住在马祖北岸的陈玉林说,很多游客会因为没有互联网而取消他们的预订。「现在,互联网在旅客的生活中发挥著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扰乱生活,看似无害的网络事故对国家安全有巨大影响。 正如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所表明的那样,俄罗斯已将拆除互联网基础设施作为其战略的关键部份之一。 一些专家怀疑,中国可能故意切断电缆,作为其骚扰台湾的一项措施;中共表明,如果有「必要」,将通过武力实现统一。 报道引述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所长苏紫云指出:「我们不能排除中国故意破坏这些东西。」他引用的研究表明,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台湾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修复和保护这些电缆。」 中国经常向台湾派出战机和军舰,作为恐吓台湾策略的一部份。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人们对中国发动入侵的担忧,以及对台湾抵御入侵的准备程度的担忧,都在增加。 据「中华电信」指出,在过去五年里,这些电缆总共被切断了27次。 《美联社》引述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称,台湾海巡船曾于2月2日试图追赶切断第一条电缆的渔船,但它又回到了中国水域。 但到目前为止,台湾政府还没有直接指责北京。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中大撒粉案3被告续审 法官判1人表证不成立当庭放 2021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新学期开课日,多名身穿黑衣人士,涉嫌在大学站外推跌保安检查站铁栏,并向保安员投掷白色粉末,事后前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倬僖及另外两名学生,被控一项非法集结罪,各人早前否认控罪,案件周三(8日)在沙田裁判法院续审。作供警员透露,耗用1个月时间翻看闭路电视片段,同时比对宿舍拍卡记录等,最终锁定案中3名被告。控方陈词指,虽不能证明被告捣乱或投掷粉末,但相关片段显示各人与事件有关,是以「夥同犯罪」形式参与非法集结。辩方就反驳,根据终审法院案件,「夥同犯罪」不适用于非法集结案,而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身处集结现场。裁判官考虑后,裁定其中1名被告梁溢希表证不成立,获当庭释放,惟其馀两名被告则需继续受审。 3名被告为区倬僖(23岁,学生)、梁溢希(23岁,法律助理)及梁颢维(26岁,学生),他们被指于2021年1月11日,在港铁大学站A出口外近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的出入口保安检测站参与非法集结;同案另一名被告曹德熙则在去年8月认罪,被判入狱6星期。 案件周三续审,作供的侦缉警员李宇豪在庭上供称,自己耗用1个月时间,每天花8小时翻看中文大学的闭路电视片段,同时比对行走路径、衣著外观及学生宿舍的拍卡记录,最终成功追踪及锁定3人,分别是男子2、男子3及男子4,而拍卡记录显示,3人名字分别是「区倬僖」、「梁溢希」及「梁颢维」。警方之后亦从各人的宿舍或住所,搜出与涉案影片中相似的衣著服饰。 辩方在中段陈词前,就要求控方就各被告以何种形式参与非法集结说明立场;控方回应,本案证据不能证明被告直接参与捣乱保安站岗或投掷白色粉末,但指案发现场片段中的3人就是本案3名被告,认为以环境证供,可显示各人与事件有关,并以「夥同犯罪」原则,指控他们参与非法集结。 控方引述警员证供,指其中男子2即区倬僖,曾被拍到与另一嫌疑人在事发前,各持一红色胶袋走入山径,及后有两名黑衣人同样手持同样胶袋从山径步出,两人最后在案发现场外出现,而有关胶袋未在其他片段出现。控方故依赖有关证供,认为区倬僖与其中一名黑衣人属同一人,曾身在集结现场。 至于另一被告梁溢希,控方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他曾在集结现场出现,但指他与其他被告互有联系,事发后手持地拖及水桶现身,推论是要消灭证据,故属被告同夥。控方又指,被告梁颢维案发前曾出现在港铁中大站A出口外石壆位置,一直逗留现场,事发时「似乎」与在场其他黑衣人有沟通及动作,而黑衣人逃走后则仍在场逗留。 不过,辩方就回应,针对区倬僖及梁溢希的指控,指出终审法院于卢建民上诉案中,已厘清「夥同犯罪」原则,并不适用于非法集结或暴动案件,强调控方必须证明犯案者是集结在一起,具有行为及意图犯案。惟在本案中,控方确认未能证明任何投掷白色粉末人士为被告,又指从片段中辨认疑犯的警员,只是以怀疑去判断另一怀疑,认为不可能只依赖一个胶袋,即把黑衣人跟区倬僖两人连系一起;控方更确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告梁溢希曾在现场出现。 至于被指曾在集结现场逗留的梁颢维,辩方争议相关拍卡记录只属「传闻证供」,不能证明他就是男子4,而即使梁是现场影片中人,他亦跟案发现场距离甚远,不可能为集结人士壮大声势,更难谈提供协助,其行为绝对未达参与集结的标准。 裁判官朱文瀚休庭考虑后,裁定梁溢希案件表证不成立,可获当庭释放;至于区倬僖及梁颢维则表证成立,两人需出庭答辩。辩方透露,两名被告均选择不会出庭作供,但辩方将会传召证人。 获当庭释放的梁溢希之后离开被告坐位,期间在旁的区倬僖微笑轻拍其肩膀,梁则点头回应,再带同手提电脑转到公众席上继续旁听案件。他在庭后在称,今次结果属意料之外,向律师团队致谢,惟涉及案件细节则现阶段不便评论。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游行「被取消」 港妇女团体续发声明「抗争」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定在刚过去的周日(5日),发起疫情「复常」后的首次游行集会,惟最终「被迫取消」。协会在周三(8日)「三八妇女节」当天发声明,指「纵使行动取消,妇女声音不灭」。另一团体「妇女参政网络」亦发声明,表示「无惧白色风雨,坚守女声正道」。在《港区国安法》下,香港近年出现不少女性抗争者,她们的影像被投射在纽约的摩天大厦,纪念她们为港争取自由而被囚禁的日子。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美国纽约一栋摩天大厦,在夜色之中投射出一批为香港争取民主自由,而正被港府囚禁的女性抗争者影像,包括在囚超过500天的邹幸彤、黄沅琳、朱慧盈,还有超过700天的何桂蓝与毛孟静等。 香港各妇女团体亦发表声明,其中香港妇女劳工协会的声明说,感谢曾参与讨论政策意见与制作示威牌的妇女;也感谢曾对行动表示支持和计划参与的人士,行动原本获港警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惟及后警方多次约见,协会已竭力为落实行动而作出修订协议,但结果仍不能如愿,不能落实举办为妇女发声的游行和集会。 协会对于要取消日前的活动,形容是艰难、遗憾和无奈的决定。协会又指,对于有支持的团体或市民遭受压力和警告,「曾令我们的心情跌入谷底,感到愤怒、无奈、难过」,但香港社会仍有不公平状况,妇女和劳工处境仍在恶化,会争取发声和政策改善空间。 另一团体「妇女参政网络」亦趁「三八妇女节」发表声明,指以前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夕,关注妇女权益、性别平权或女性劳工议题的民间团体,都会发起游行及集会,藉此倡议各样改善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及提升妇女劳动尊严的政策改革。 声明指,但这些权利近年已被打压得体无完肤,港府对于反对声音加以压制,言论自由受限,让香港的基本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政」认为当前急务,是更需要捍卫香港的公民权利,才能真正「说好香港故事」。 「女政」的声明又指,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必须坚定地重新向各位夥伴们挥手与拥抱,我们依然在香港坚守初心,愿彼此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努力,继续为人权发声,为黑夜前行者铺出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早前获港警发出「不反对通知书」,原定周日(5日)游行争取妇女权益,其后煞停。港媒《明报》发现,至少9个社交媒体帐号在游行前两日,连续在女工协会及社运人帐号「洗版式」留言鼓励上街,声言「逼爆修顿」、「终于可以出嚟行吓玩吓」,约占留言65%。 《明报》指,这批留言帐户中,其中两个过去曾在建制专页多次留言,包括「支持保安局长邓炳强」、「SaveHK」等多个facebook专页发帖,当中一个帐号涉盗用他人头像。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就蔡英文过境晤美议长传闻 北京表「严重关切」 中国周三(8日)表示对台湾总统蔡英文的「过境」计划表达「严重关切」,并已要求华盛顿方面作出澄清,因为有报道称她将在美国过境期间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 《路透社》报道,麦卡锡计划在未来几周在美国会见蔡英文。这可能是代替这位共和党议长访问台湾。 据《彭博社》报道,麦卡锡周二(7日)确认了今年在美国会见蔡英文的计划,并强调这并不排除以后访问台湾的可能性。 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台湾总统有在前往其他国家途中经过美国的记录,通常是一两天,但美国政府通常避免在华盛顿会见台湾高级官员。 台湾总统府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回应了它所说的关于蔡英文海外访问的传媒询问,表示「过境安排」已经存在多年,但它没有直接提到美国。 声明指出:「目前,各部门正在就相关计划进行沟通和准备,相关行程的规划将在计划确定后及时说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北京说,大陆方面「严重关切这一消息」。她补充说:「我们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他们作出澄清。」 她说,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和台湾之间任何形式的官方交流,并补充说:「任何人都不应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对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真正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 自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来,中国一直回绝了她的对谈呼吁,并认为她是一个「台独」份子。 中国从未排除过使用武力将台湾置于其控制之下。台湾政府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过该岛,因此无权要求该岛和大陆「统一」,只有其2300万人民可以决定他们的未来。 台湾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不断摩擦的根源。中国外交部长周二形容,台湾是中美关系中不可逾越的「第一条红线」。 在当时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北后,中国于8月在台湾周围举行了军事演习。 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根据法律规定,美国必须协助台湾自卫。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事实查核|美国对台军售违反《八一七公报》规定吗? 一分钟完读: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二(7日)在「两会」记者会提出「中国人民有权三问美国」,不仅再度指控美方长期违反《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售武,也质疑美方暗地里制定了所谓「毁灭台湾」的计划。 有关所谓「毁灭台湾」计划,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已于早前发表文章,说明消息源头嘉兰·尼克森(Garland Nixon)在2月25日透过影片自承「毁灭台湾计划」推文为嘲讽文;既然推文内容为虚构,相关报导也就无事实根据,中方官员却一再引用错误资讯,制造假议题。 至于美国对台军售,《八一七公报》确实载明「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售台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编按:1979年)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对台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也就是说,双方有条件地同意美国继续售台武器,且并未设定美国停止对台出售武器的日期。 而且,公报与相关电报也载明,减少乃至停止军售的前提,是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不提「和平方式」这个前提,单单指控美国违反《八一七公报》,仅是中国片面立场。 深度分析: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二在「两会」记者会说,中国人民有权问:为甚么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大谈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却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甚么一边要求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一边却长期违反《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售武?为甚么一边口口声声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一边却暗地里制定了所谓「摧毁台湾」的计划? 秦刚上个月才说,有关国家应停止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却在「两会」记者会上,将乌克兰情势与台湾议题相比。除了自相矛盾之外,秦刚的发言还有错误讯息及片面主张。 所谓「毁灭台湾」计划,是美国广播节目主持人嘉兰·尼克森2月16日的推文内容,经台湾政治人物转传,再经媒体引用报导,但他本人已于2月25日在影片中自认推文为嘲讽文,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已于早前发表文章详细说明这起因嘲讽文而制造假议题的事件。然而,在尼克森说明后,包括秦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等官员却一再引用此虚构的内容,无视当事人的说法及相关事实查核。 最近一次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是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上周三(1日)宣布,行政部门已通知国会将对台出售包括F-16战机配备的飞弹等军备,总价值约6.19亿美元。台湾的国防部随即发布新闻稿表示,面对中共常态性派遣军机与无人机袭扰防空识别区,影响台湾空域行动自由,已对台形成严峻的军事威胁,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持续提供台湾防卫性武器,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基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上周四(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台海稳定;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上周四说:「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美方的售武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 中国声称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中政策」,这项政策以《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和政策文件《对台六项保证》为指南。 美国的「一中政策」与北京的「一中原则」不同,「一中原则」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而美国政府只表示「认知」中国的主张,但本身对台湾主权问题不采取立场。除此之外,双方对于《八一七公报》也有不同理解。 美中在谈判建交的过程中,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双方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并于1982年8月17日签署《八一七公报》。根据公报第五点,「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1月1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9月30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以及公报第六点:「考虑到双方的上述声明,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中国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在前,美国政府有关对台军售的声明在后,第六点明示以前述声明为前提。但近年来中国多次以《八一七公报》第六点的文字指控美方违背承诺,却不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另一个重点是,《八一七公报》并未设定美国停止对台出售武器的日期。 而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2年进一步讨论对台军售问题时,也向台湾方面提供保证,以及美国对《八一七公报》的解释。美国政府于2019年、2020年陆续解密相关文件。 在美中签署《八一七公报》之前,1982年7月10日,时任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的劳伦斯.伊格尔伯格(Lawrence Sidney Eagleburger)发送给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李洁明(James Roderick Lilley)的一封电报,提供了美国对《八一七公报》的解释。 电报写道,美方已提议可以声明,美国对台军售无论在性能或数量上皆不会超过近年来美中建交后所提供的水准,以及美国预期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其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延续寻求和平解决台湾议题的政策。 倘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行动上有任何重大改变,朝向对台湾采取更为敌对态度的方向,所有可能与北京达成的、关于美国未来对台军售之任何理解,都将因此失效。 「最后,我想提供您最后一项保证,那就是:美国将持续对台军售。」 美中签署《八一七公报》当天,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舒兹(George Shultz)又发送电报给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李洁明,告知美国对台六项保证,包括: .未同意设定终止对台军售的日期 .未同意就对台军售议题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征询意见 .不会在台北与北京之间担任斡旋角色 .未同意修订《台湾关系法》 .未改变关于台湾主权的立场 .不会对台施压,要求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谈判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给国务卿舒兹与国防部长温柏格(Caspar Weinberger)的备忘录指出:美国减少对台军售的意愿,完全取决于中国和平解决两岸分歧的持续承诺;中国应该明确理解,这两件事之间的连结,在美国外交政策是件「永久必须执行的命令」。 备忘录写道,美国提供给台湾武器的性能和数量将完全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带来的威胁。 结论: 当今两岸情势紧张,面对中国强化对台军事威胁,美国持续供台防御性武器,并于近年解密有关对台军售的重要电报作为依据。在解密相关电报后,2020年,时任国务院亚太助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曾说:「像这样进行历史回顾非常重要,因为北京有扭曲历史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经常回顾并查阅史实。」 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打压日益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如此情势并不符合美国政府当年签署《八一七公报》的前提,因此美国透过提供必要的防御物资和其他支持,以帮助台北因应来自中国的威胁。 这次美国向台湾出售飞弹等军备,北京又指控美国违反《八一七公报》规定,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北京企图以片面立场误导大众,再度展现其扭曲历史的「习惯」。 11.美驻日大使:北京「攻击」反使区内国家更团结抗中 美国驻日本大使周三(8日)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专访时指出,鉴于北京对其许多邻国的侵略行为,中国不应该对华盛顿及其在亚洲的盟友加深军事关系感到惊讶。 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在他位于东京的住所接受采访时向CNN表示:「你看看印度,你看看菲律宾,你看看澳大利亚,你看看美国、加拿大或日本。他们(中国)在过去三个月里就与每个国家发生了军事冲突或某种类型的对抗。然后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各国正在采取自己的步骤进行威慑以保护自己。他们(中共)以为他们(其他国家)会做甚么?」 伊曼纽尔列举了一连串他所说的中国的侵略性军事行动,包括在中国于中印边界地区的「攻击」,中国海警船在南海用激光瞄准菲律宾船只,向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发射导弹,以及解放军的船只和飞机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飞机进行骚扰。 北京否认在所有这些事件中是侵略者,并指责华盛顿是该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主要煽动者。 周二,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警告说,如果华盛顿不改变方向,与美国的「冲突和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秦刚在新职位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声称要竞争中国但不寻求冲突。但实际上,美方的所谓『竞争』,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遏制打压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更阻挡不了中国迈向复兴的步伐。」 就秦刚言论,伊曼纽尔周三反驳说,美国及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夥伴的军事集结和演习并不是像北京所指控的那样是遏制行为,而是对中国进一步--而且可能更危险--的侵略的威慑行为。」 《有线新闻网络》引述伊曼纽尔说:「他们一起认识到(中国的侵略)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所以每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既在联盟内(也在他们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威慑联盟。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事实查核|与150多国家免签?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一分钟完读: 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目前正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戴斌上周六(4日)在政协14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接受集体采访时说道:目前,中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目的地越来越多。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戴斌的说法是误导。事实上,包括中国官方自己的公开资讯都明确指出,中国与150多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限于中国的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及公务普通护照,多数民众出国旅游持用的普通护照并不在其中。戴斌身为具官方色彩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却有这样的说法,明显为误导。 深度分析: 戴斌使用的「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词上周六经过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上标注为话题、引发讨论后,当天单日阅读量一度冲高至1.1亿次。随后,例如中国驻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也在个人推特上,以中、英文双语转发「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的相关信息。张美芳仅依据中国媒体的报导转发这一信息,在她的推特下,同样也出现许多网民嘲讽与批评的留言。 不管是报道戴斌谈话的新闻评论区,或者张美芳的推特留言区,都出现「大翻车」的现象,中国民众对于所持护照方便程度的感受,与两人的良好感觉大不相同。 有微博网民质疑:「这是指外交护照与公务护照吧?」还有人问:「和我们普通人有毛关系?」、「这个委员真会逗我们玩,我们的普通护照没那么多免签的,即使是外交公务护照,也不能『说走就走』去旅行吧!」 根据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的官方网站「中国领事服务网」,中国护照共六种:包括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公务普通护照、香港特区护照、澳门特区护照及多数中国公民持有的普通护照。 即使持前三种,也就是外交护照、公务护照与公务普通护照,按照中国官方自己的规定,使用相关护照公务出国都须报备,无法「说走就走」。 领事司官网今年2月22日发布最新《关于中外互免签证协定一览表》中则明确指出,在152个与中国互免签证的国家中,中国护照适用免签的多为外交部照、公务及公务普通护照。 全球主要两个专门研究各国护照方便程度的专业谘询机构一是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阿尔顿资本(Arton Capital)旗下的 「护照指数」(Passport Index),一为总部位于英国的「亨利护照指数」(The Henley Passport Index)。这两家机构在统计一国护照移动便利的流动性(Mobility Score)时,都将一国普通护照获得的「免签证」与「落地签证」数量纳入指标。 阿尔顿资本执行长阿尔曼·阿尔顿(Armand Arton)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外交和公务护照的签发是「非常有选择性」的,各国都只有很小部分的人曾获得这类护照。 而鉴于外交和公务护照持有者的工作性质,他们移动的便利性几乎是不受限制。 考虑到这一点,「护照指数」在衡量一国护照实力与便利性时,只以传统的普通护照为主。 在2023年的统计里,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中,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排行显示,中国普通护照的个体实力排名第118,给予中国普通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证的国家或地区共84个,在这个排名系统中,香港排名47,有156个国家或地区给予免签或落地签;澳门则排名64。 亨利护照指数的全球护照实力排名中,中国则排名第66,给予中国普通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证的国家或地区共81个。香港排名第19,有172个国家或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免签或落地签;澳门排名34。 由此可见,若在中国不同种类的护照中相比较,中国普通护照的含金量远不及香港与澳门特区护照。 阿尔曼·阿尔顿评价说,持有中国普通护照的移动便利与流动性得分是相对较低的。 若看这两大机构的逐年统计数据,中国普通护照的实力排名确实呈现逐渐提升趋势,但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在2019年年末、也就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后,针对护照流动性有过特别研究。中国普通护照2019年底的方便程度,也就是流动性一度大幅下滑,2020-2022年才逐步回升。 阿尔曼·阿尔顿表示,考虑到新冠疫情后中国边境才重新开放,预计随著时间推移,中国护照的流动性得分有逐渐提高的机会,但中国普通护照要想成为排上「前段班」的方便护照,他认为,除非中国与像是欧洲联盟(EU)那样的多国集团签署免签证新协议,才有可能快速提升。 阿尔顿资本的护照指数排名中最方便的护照是阿联酋,有181个国家给予阿联酋护照免签或是落地签;亨利护照指数排名中最方便的护照是日本,有193个国家给予免签或落地签。 这里只探讨多数中国公民使用的普通护照。根据领事司官网,与中国签有普通护照互免签证优惠的国家与地区共23个:阿联酋、巴巴多斯、巴哈马、白罗斯、波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卡塔尔、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尔维亚、塞舌尔、圣马力诺、苏里南、汤加、亚美尼亚;而阿塞拜疆、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仅限参加团体旅游的中国普通护照持有者才适用免签。这不包括给予中国普通护照落地签的待遇。 另据环球网报道,中国的邻国朝鲜未对中国普通护照开放免签,反倒是韩国针对从济州岛入境的中国个人与团体游客实行单方面免签证措施。 结论: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若是以相关机构研究的护照实力与便利程度来看,的确是有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给予不同条件的免签或落地签趋势,但戴斌明确指出中国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却不提最关键的资讯、也就是适用的护照种类多为中国外交与公务类护照,明显存在误导,也难怪中国民意在网上有如此强烈的不同看法。 13.中国学生翻墙用ChatGPT做功课 中国学童流行求助于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以减少他们的家庭作业时间。他们需要「翻墙」才能使用ChatGPT,主要用于撰写读书报告和修饰语言。这一趋势不单引发「作弊」和「剽窃」的大辩论,亦对中国的补习社生意带来进一步冲击。中国政府表明,很快将出台新的规则来管理人工智能。 《法新社》报道,ChatGPT有能力在几秒钟内写出A级论文、诗歌和编程代码,它引发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淘金热。 但它也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他们担心作弊和剽窃的可能性。 在中国,如果没有虚拟私人网络(VPN),就无法使用这项服务,十多名学生告诉《法新社》,他们用它来写论文,解决科学和数学问题,以及生成电脑代码。 11岁的Esther Chen在南方大城市深圳一所以催谷学生闻名的学校上学,她说ChatGPT使她在家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一半,而她的妹妹Nicole则用它来学习英语。 她说,以前她每天要花四到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 报道引述她说:「我妈妈会熬夜,直到我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我们会不断地吵架。」「现在,ChatGPT帮助我快速完成习作。」 一些学生告诉《法新社》,他们在网上购买了外国电话号码,或使用VPN翻墙,进入ChatGPT。 一个零售商允许用户只花5.5元(1.07新元)就能买到一个美国号码,而在印度注册的号码价格不到1元。 对于那些无法「翻墙」的人来说,无处不在的微信应用中的AI Life和其他服务一样,向ChatGPT提问要收取一元。 中国传媒上个月报道说,包括微信母公司腾讯和竞争对手蚂蚁金服在内的主要科技公司已被命令切断其平台上的ChatGPT接入,国家传媒将其斥为传播「外国政治宣传」的工具。 但Esther的母亲王晶晶说,她并不担心。她告诉法新社:「我们已经使用VPN多年了。」「我们鼓励女孩从不同的来源广泛阅读。」她补充说,她更担心剽窃,并密切关注她的女儿。 Esther坚持认为,她没有让聊天机器人为她做工作,她指出最近的一项任务是,她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刘慈欣小说《擎天》的读书报告,刘慈欣是全球知名的中国科幻作家。 她说,她每周的日程表都被钢琴练习、游泳、国际象棋和艺术体操塞满了,她没有时间完成这本书。 于是,她要求ChatGPT给她一个关于主要人物和主题的摘要和段落,并以此为基础写了报告。 学生们也在使用ChatGPT来绕过中国利润丰厚的英语家教行业,在进入美国、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大学所需的考试之前,申请人在昂贵的家教社死记硬背成千上万的单词。 17岁的Stella Zhang向《法新社》表示:「我不想背诵单词表或整个对话。」 因此,她不再花费每小时高达600元的补习金,现在通过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来学习。 她解释说:「它的压力更小⋯⋯它还为我的论文提供即时反馈,我可以提交不同的版本。」 苏州的大学招生顾问Thomas Lau说,与他合作的二十多个学生已经放弃了语言补习学校,选择用ChatGPT来准备。 但是这个工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报道引述Thomas Lau说:「我通过软件检视所有学生提交的个人陈述和其他申请材料,以察看其中是否有部份内容是用人工智能写的。」「许多人没有通过测试。」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JD.com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科技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开发跟ChatGPT类似的软件。 但中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作出管制,并表示将很快出台新的规则来管理人工智能。 虽然在中国可以获得检测文本是否是用人工智能写的工具,但学校也在培训教师,以确保学术道德得到维护。 北京的一名教师华莱士(Tim Wallace)说:「教室里关于ChatGPT的大辩论是,是禁止它还是接受它。」 但由于一些教师自己也在使用这项技术,告诉学生不要这样做是很难的。 他说:「教师使用该工具在几秒钟内生成定制的教案。我们不能告诉学生不要使用它,而自己却在使用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未普评论】民企大佬集体缺席两会说明甚么?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又热闹登场。今年的热点之一,是大批知名的民企大佬集体缺席,一些新兴的产业新贵登门入场。其背后的动向,引发《华尔街日报》、BBC、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的争先报道和讨论。 我们先来看看,谁缺席了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单上,缺席的民企大佬包括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网易的丁磊、联想的杨元庆、恒大的许家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京东的刘强东、搜狗的王小川,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等,这些人是大陆百姓耳熟能详,在商界呼风唤雨的民营企业家。其中一些人已经连任十馀年的两会代表。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缺席是因为没有被选上,还是他们不想被选上,还是上边不想让他们被选上?他们出局,有人进局,甚么人进局了?有人在背后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吗?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是不管是甚么原因,他们的集体缺席说明好几个问题。首先,习近平一方面把民企整的七荤八素,一方面却说他们是「自己人」,如此自相矛盾,说明习近平面临的经济难题非常大。这些难题大到习近平根本顾不上自己是否左右互搏,是否出尔反尔。当然,习近平也会觉得,自己今天是「一尊」了,想说甚么就说甚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你们谁能奈何我?不过从民企大佬的角度看,他们已经被他整的伤了心,明知习近平素喜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谁还会愿意再次或再再次上当呢? 其次,这些民企大佬的缺席似乎被一支杂牌军的入席取代。根据胡润排行榜,本届两会代表中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富豪有81人,其中47人没有连任,31人是新人。新人中大多来自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AI和电动车等,他们中既有民企像小鹏汽车的头儿,也有国企半国企的头儿,如晶片制造商华虹半导体,—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国企、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等;还有政府直接支持的部门专家。显然,今年出席两会的新富豪们代表了中国政府扶持的产业指向,这倒符合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华尔街日报》的解释亦有道理,它说,这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政策重心发生了变化。 第三,民企大佬参政议政不再是两会的风景线。虽说两会代表并无实权,但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参加两会这个「橡皮图章」,几乎是他们可以参政议政的唯一官方机会。这些大佬们在每年的两会上都要提交政策建议,试图使自己的商业利益与中共的政策重点挂钩,也能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出一点儿力。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互联网+」的议案,被那年李克强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据称,马化腾连续近十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献策,一共递交了大约50份建议。许家印也积极参政,关注扶贫等问题,时常谈一些政治热点;俞敏洪呼吁关注乡村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等。 对这些民营企业家来说,参政不易,议政更难。任志强、孙大午都是因为「妄议中央」而被习近平痛下狠手,都被判了18年徒刑,腾讯被罚180亿元,马云被迫浪迹海外。习近平对民企严重不放心,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家既有勇气又有资源还有思想,想为这个国家做点儿有价值的事儿。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最需要的。却是习近平最不能容忍的。习近平还不能容忍他们当中有人连党员都不是,对党肯定怀揣二心,比如,俞敏洪是民盟中央文员,马化腾是无党派人士等。而马云最冤了,前两年中共党媒披露,这个中国头号资本家其实是中共党员,但可能是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忽悠下入的党。习近平从骨子里对他们不放心不信任,所以非要派他的党组织进驻民企不可。 现在这些民企大佬们自身难保,谈何参政议政。习近平的出尔反尔可能仍然能吸引一些人回心转意,但很难吸引所有大佬回心转意。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无主题)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7日 1.联合国报告:《国安法》令港司法独立废除 评论:开埠来最大警号 联合国最新一份报告指,《港区国安法》实际已令香港司法独立被废除。评论认为,去年联合国已敦促港府采取行动废除《国安法》,今次的报告用词则显得更为强硬。即使中共多年渗透联合国各组织,仍能得出是次不温不火的报告,可见得到绝大部分民主自由世界的共同支持,各国更有基础进行反制。 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CESCR),日前就香港根据《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提交的第4次报告,当中提及《港区国安法》令香港司法独立实际已被废除(de facto abolish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of Hong Kong SAR),并要求检讨《国安法》,以确保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其干预。(ensure that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is not arbitrarily used to interfere with it.)另一方面,委员会担心「国家安全热线」被广泛使用,可能会对公民社会、工会、教师和其他行为者的工作不利,因此委员会也建议废除「国安热线」。 教育权利方面,报告也指出《港区国安法》被用来向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做审查,影响学术自由,甚至导致他们被解雇及或被捕。 时事评论员、律师桑普周二(7日)接受本台访问,表示即使中共多年来渗透联合国各组织,仍能得出是次不温不火的报告,可见得到绝大部分民主自由世界的共同支持,认同香港已无真正司法独立。 桑普说:中共认为司法独立不受欢迎,香港有没有,他(中共)已经无所谓,这种情况对香港来说是相当大的冲击。普通法最重要基于逻辑与经验去做审判,但我看到很多案件,例如「47人案」、黎智英「苹果日报案」、锺沛权的「立场新闻案」、2019年前线很多抗争者,他们被审判,甚至好多已经逾期羁押,对于审判方面的一些虚有其表及专门说一些无关议题,而不对人权作出著落,香港的司法就是这样沦落。 他不认为中国及港府会因这份报告而改变,但这是历史印记。他续指,是次报告正正提供了一个基础及资料来源,使各国更有原因采取反制措施,因此值得关注。 翻查资料,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去年7月发表的有关香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也敦促港府采取行动废除《国家安全法》并停止适用该法律。 香港立法会前议员许智峯同日对本台指,今次报告直接表明《港区国安法》将香港司法独立废除,语气比起去年的《公约》更强硬。 许智峯说:他没有将香港的自由、司法独立恶化的情况停止,他看到相较于上年是一个升级的人权侵犯,这个报告很准确地反映出来,我是完全认同。 他续指,若没有司法独立,投资风险极大,这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警号。另外香港各方面的评级如自由、营商环境亦会因这份报告清晰写明「香港司法独立实际已被废除」而受影响。 许智峯说:我觉得会是一个雪球式滚动,当司法独立倒下,我想好多方面例如民生、营商等各方面的指标都会降低,是影响各方面,例如大学学术自由可能也会受牵连。 针对是次报告,港府周一(6日)深夜发声明,强烈反对这个审议结论。港府发言人表示,委员会提出检讨《港区国安法》的建议,「非但毫无事实根据,也令人费解」。发言人称「委员会全然漠视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已根据《基本法》在宪制层面获得保障。《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居民继续享有各项权利与自由,包括审议结论中提到的组织职工会的权利和自由、学术自由、艺术自由,以及享有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权利。 特区政府重申,建立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机制「不会损害独立司法权,香港司法制度继续受《基本法》保障」。「法官处理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时,都是独立公正履行司法职责,不受任何干涉」。 对于委员会建议废除「国安处举报热线」,特区政府表示,开设热线便利市民透过不同平台提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资料或举报,委员会的建议实属无理。 委员会就香港特区提交的第4次报告,在上月15日及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港府发言人形容,「代表团当时本著开放、尊重、合作和负责任的态度与委员会对话,并积极回应提问,同时澄清其对香港人权状况的误解」。 除了联合国的报告直言香港的司法独立实际被废除,美国国会辖下的「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早前也提出,要对香港司法机关人士作出制裁。他们于「初选案47人」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两周年发表声明,引述去年7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再次呼吁美国总统拜登制裁负责「初选案」及其他民主派人士相关案件、参与政治检控的律政司检控官,包括周天行,杨美琪,伍淑娟、萧启业、罗天玮、张卓勤等。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立场案】锺沛权忧逐句挑剔欲设红线 主控指提「刘晓波」已不妥 在香港,「立场案」周二(7日)续审,控方围绕区家麟的《穿官袍戴假发演一台烂戏》一文,质疑作者将意见写成事实,写法不公道。前总编辑锺沛权反驳并质疑控方在检控中,一直透过评论文章逐句挑剔,如想形成一种香港未来写评论文章的红线及限制,欲订出一套新框架,他对此感疑虑和担忧。 「立场案」审讯踏入第37日审讯,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在庭上引述区家麟的文章段落,指文章中批评法庭轻判、律政司沉默是金,但实际是律政司当时有提出提刑期覆核,最终上诉庭改判,文章如同令律政司「食咗只死猫」,对律政司「好唔公道」。 锺沛权就回应,指是否公道要公众讨论,又指文章反映普遍社会舆论,不限于作者自己,同时重申提出批评,不代表煽动他人憎恨司法机构。 伍淑娟之后呈上另外两篇由区家麟撰写的文章,分别是《战狼培训十二年》及《战狼的盛宴》,而文章并非属控方用以检控的17篇文章之一,再就「战狼」一词盘问锺沛权。锺指中国不时自称为战狼,一般理解为中国态度强硬、以我为主,惟伍闻言,就指狼意指「本身就系狼心狗肺」,但锺回应没有这个演绎,「你嘅演绎啦」,又指就有关文章而言,泛指敌视西方、排外、高举爱国主义,拥有此思想的人可统称为「战狼」,而区家麟认为「战狼」既对中国社会制度有信心,便不应恐惧批评、控制传媒。 伍之后问锺是否同意文中所指,若战狼具制度自信,则不应管理他人使用微信?锺回应指能理解区家麟撰文背后有事实基础,因内地对社媒监控,「呢个系常识嚟」,对传媒的操控亦相当全面。伍追问他是否同意上述为事实,锺再称,理解不代表同意,是知悉有关说法有事实基础。 对文中有一句指「对维权律师赶尽杀绝」,伍问锺的看法,锺沛权回应自己知悉内地打压维权律师情况严重,更一度反问主控:「你认为冇呢个事实?你挑战内地冇打压维权律师?」伍于是重组问题,改问锺是否同意文章所指「中央对维权律师赶尽杀绝」,锺再次重申,认为在言论自由原则下,如此演绎及写法绝对应被接受,不应被审查。 伍淑娟之后续问《穿官袍戴假发演一台烂戏》一文,指文中提到《国安法》条文中有多个「等」和「其他」字眼,又形容权力没有边界,惟控方指有关字眼在本港法例都有使用,质疑区家麟的文章会令读者认为《国安法》空泛、百搭。锺沛权回应,指《国安法》没经本港立法机关通过,最终解释权落在全国人大,具凌驾性,条文写法不明确,认为时至今日,就算重看文章,仍相信作者的疑虑值得提出,重申评论文章在具事实基础下,提出合理质疑,政府需正视及回应。 不过,伍淑娟反驳指自己知道区的担忧,惟她是质疑其写法,认为没法律知识的读者,会理解文章指《国安法》条文「无所不包」,反驳指细心看《国安法》,不会做到扩权,「事实上都冇」。 锺沛权就回应,指有关理解是观点角度问题:「你觉得冇,但当时大部分人觉得有……政府有咁多资源,有段时间睇住媒体讲《国安法》嘅文章,佢可以即时出声明,去解释反驳,但冇喎,冇回咁嘅事……」,更指主控官是想透过对评论文章逐句挑剔,形成一种对撰写评论文章的红线、风格,并定下一套前所未有的框架,形容自己「一路好疑虑同担忧」。 对于有关文章另外提到「律政司手执利剑,操检控生杀大权,告或不告,从不主动解释」、「警察作为权力手臂的延伸,有恃无恐,纵使证据薄弱,先滥捕恫吓,手握没有边界之调查权力」等段落,伍淑娟指按法例规定,律政司不用解释检控决定,又举例指律政司在 2021年至少曾就两宗案件作出解释。锺沛权回应,指公众关注有案件最终无被检控,认为没有合理解释,疑虑一直存在。 法官郭伟健就加入提问,问锺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需要有事实基础,但未在文章交代,又指如询问作者,对方应可以回答,要有事实基础,获锺同意。法官之后再追问,认为不单作者需有事实基础,锺亦需要知道作者依据的事实,锺就回应,指在阅读文章时,可联想作者所指的事件,能理解其提出的观点及评论的原因。惟就换来伍淑娟质疑,指读者不会知道那么多。 伍淑娟另外又再呈上多篇新闻报道,证明2019年后港人对法庭、法官及司法机关的信心低落,有人更把批评转化为公开恐吓行为,包括至少有90名司法人员遭起底,指出如若文章提出不实指控,会进一步削弱公众信心。 锺沛权同意港人对法治信心低落,认为法治是受政府由立法、执法、检控到司法「一连串过程」的影响,同时重申伍提及的例子,不足以证明信心下滑与攻击司法人员的因果关系,反驳指「90人被起底可能系一人所为」。 控方又指,香港法官不会公开回应针对自己的指控,若有文章攻击法官,他们「冇得答辩冇得反驳」,惟锺指司法机构会为法官作回应,同时指作者没有针对个别法官或案件,仅提出概括的质疑或担忧,认为有关的批评、讨论的出发点很正当。 对于控方认为如文章对法庭、法官或司法制度有不实指控,会削弱大众对司法的信心,锺就表示不同意,认为假使有不实指控,如政府能迅速以理据反驳澄清,作出令人信服的回应,反能巩固公众的信心,但相反不容许公开反映意见,就会令不实指控继续发酵,影响大众的信心。他又被问到有关文章中,以缅甸军政府比喻香港情况,锺沛权就重申,缅甸政府非有法不依,但「依法唔代表系法治」。 控方再就区家麟另一文章《「煽动」作为一种法律武器》盘问,为案中第7篇检控文章,当中提及「刘晓波发表《零八宪章》要求政治改革,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囚禁至死」,被控方引述及质疑「仲唔系(中国)嗰个疮疤?」 惟锺沛权认为控方过份演绎,并指其字面意思非常清晰。控方盘问时,曾一度提及「刘晓波听个名都知道唔妥当啦」,此时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表示对此感不解,反问「刘晓波咩地方唔妥?」但控方没作回应,只称会在周四(9日)续审时就刘晓波议题继续提问。 区家麟的有关文章中,另亦提及支联会喊「结束一党专政」被控煽动,但控方指支联会实际上的所为不止于此,质疑作者没有披露全部事实,容易误导读者。锺沛权对此亦不同意,指文章反映社会担忧的气氛及提出质疑,反问是否叫了十多年的一句口号,在新法例、新香港政治局势底下,一句如此的政治诉求应被指控为煽动? 聆讯将于周四继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3.国务院建金融监督和数据管理机构 评论:大数据治国时代来临 中国国务院周二(7日)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机构改革方案,建议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数据局。学者认为,反映中国经济衰退,政府财政收入锐减,金融和数据关乎到中共政权的安全,需要牢牢掌握,相信中国大数据治国时代来临。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提出《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建议组建「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新机构将负责协调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数字经济及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国务院同时提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也会划入该局。 对此,时事评论人士毕海涛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反映了经历3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央财政面临困难。新组建国务院直属的金融管理机构,表明中共拢权对金融经济采取更严厉规管。 毕海涛说:预防所谓金融风险,组建新的金融管理总局把证监会、保监会统合成为国务院直属的金融管理总局,这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说,是趋向严格。 对于原先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承担的职责,被纳入国务院系统,当局称,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户互联互通等。 对此,毕海涛表示,可见当局早有规划,大数据治国时代将成为现实。 毕海涛说:数字平台将掌管的各自运营数据进行统合,相信这是在网信办之外,直接对中国的各种互联网数据进行归口管理。我相信它对未来中国对公安、国民经济、互联网产业的影响非常深渊,虽然他是静悄悄的。 江西金融学者宋德富认为,中共要将金融和数据安全直接、全盘掌握在手,以确保政权安全。 宋德富说:国家政权的安全和金融的安全都在数据中,你个人账号每转一笔资金,大数据马上显示,而且去向也知道了。大数据是一张天网,实际上管控不可能放松。他们早就演练过,在疫情期间,数字起的作用大到可影响我们的智力。 他相信,当局对金融和大数据的控制措施很快就会落实到银行等金融机构。 记者:古亭/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政协周小平倡设「台独黑名单」 攻台期间「将其逮捕击毙可授勋」 曾获习近平钦点的网红周小平声称在两会上的提案获通过,他建议设立「台湾分裂势力黑名单」,声称击毙台独者可授勋章。其疯狂言论被批违法及涉嫌「恐怖主义」。有学者认为习近平藉民意试图分化台湾、影响选情,又讥周小平粗鄙低俗,正对习近平口味。 御称「正能量写手」的周小平以政协代表身份参加两会,称其提案「建议国家发布台省分裂势力人物黑名单惩戒令、制裁支独台企」已获通过。 周在提案中,建议制作整理「台省分裂势力黑名单」并公之于众,勒令黑名单人物通过公开渠道供认罪行或主动投诚,否则就在中国对台特别行动期间「任何人可以将其逮捕或击毙,而不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还能获得促进统一荣誉勋章」。他还建议中共当局整理支持台湾民进党或台湾独立的台企、基金会名单,并作出制裁,以及招抚统派人士等。 在接受香港《明报》专访时,周小平将台湾副总统赖清德类比恐怖组织前领导人本·拉登,鼓励台军甚至赖清德的护卫「将其击毙,以做民族英雄」。 台湾政治学者李酉潭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批周小平的言论宣扬国家恐怖主义。他并质疑习近平假借「民意代表」之口恫吓分化台湾,呼吁台湾朝野团结一致发声反驳。 李酉潭说:中共长期洗脑之下,产生像周小平这种大五毛,我们第一个就要逼问它们:甚么叫台独?中共从不将甚么叫台独讲清楚,中共就是想要分化台湾,台湾的两大政党,他们应该共同发声。中共是一个国家恐怖主义的政权,他现在说「要将台独击毙」,自由民主国家应该同时控告中共违反《联合国宪章》,就应该用国际法庭来制裁。 周小平的极端民粹言论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有台湾学者批周小平言论涉嫌恐怖主义,周小平在微博上祭出《反分裂国家法》,称该法是上位法,而台湾的刑法是下位法,此番荒唐言论再引争议。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认为,习近平透过周小平的荒唐言论恐吓台湾民众并试图影响台湾选情。 冯崇义说:习近平下这个赌注,他用周小平,用这种很荒唐的、非理性的话术,制造这种恐惧,去让台湾还有一部分人担心战争,影响这个选情,这就是现在习近平它们的战略。 冯崇义指粗鄙、无文化的周小平反映了习近平的喜好,传达了习近平的想法和声音。 冯崇义说:周小平这一次重新受重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体现习近平的风格「无知无畏」,习近平本身和这些人有共鸣。像周小平这类的非理性的、狂热的声音,才是习近平爱听的,而且认为它们是有效的话术。习近平需要这种缺乏教养、教育水平也很低,但是对被洗脑的这些中国民众又有一定吸引力的这种人,这种声音转过头来是习近平的声音。 周小平初中毕业,早年混迹网络,后发现「爱国财富密码」;在被习近平点名为「正能量网络作家」后,于2015年成为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但其缺少常识的洗地和反西方文章,遭网友嘲讽。2018年后周小平渐被当局冷落。 不甘心成为弃子的周小平于去年6月,建议中共当局成立「意识形态管理局」,炮轰一些文艺界人士反共、媚外。近年日渐沉寂的周小平今次则再次凭藉两会提案风光大陆网络、咸鱼翻生。 「人民政协网」早在2月28日发表了对周小平的专访,盛赞其过往「走在舆论阵地前线」,报道还特别提及周小平于2014年10月15日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受到习近平钦点之事。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港人冒雪到渥太华请愿 促调整申请永久居留规定 加拿大当局在上月公布延长及扩大救生艇政策的详情,但当中没有提及调整透过「Stream B」通道申请永久居留的规定。一批受影响的港人于周二(7日)到渥太华请愿,并一连两日与约十位国会议员会面,促请当局尽快推出相关调整,让他们能够正式移民加拿大,落地生根。 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大约20名港人冒雪请愿,有人更携带初生的下一代到场,他们先到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拉起横额表达诉求, 然后再到国会向议员詹努斯(Garnett Genuis MP)递信,促请加拿大政府调整开放式工作签证(OWP)持有人透过救生艇计划移民政策中的「Stream B」通道申请在加永久居留的规定。 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联合创办人兼信托人Aileen Calverley接受本台访问时指,「Stream B」在设计上存有先天缺憾。Aileen解释,「Stream B」通道规定OWP持有人需要在过去5年内毕业才合资格申请永久居留,但时间计算上并不合理,因为申请人要花时间等待OWP审批、由香港移居、到加国落地、再工作一年,才可以开展透过「Stream B」通道申请永久居留的程序,变相可能只在过去两、三年内毕业的人才可受惠。 Aileen说:你试想像下,你5年内毕业,申请到OWP过来加拿大,到埗都需要一年,又要找工作做满一年,那么都已经花了两年,所以变成16/17学年毕业的人就不合资格了。我们见了议员,我们去了国会三次,每次都见了十多位议员,个个都不明白,包括移民委员会的议员上上下下都不明白为甚么会有一个5年(内毕业的规定),个个都说没有理由,最少要8年。 Aileen又指,过去一年香港监察在「Stream B」的问题上,一直游说当局扩大或最好取消5年内毕业这个规定,而当局亦回覆表示相关调整正在商议中,她期望在两、三个月之内会有好消息。 Aileen说:当局在2月6日公布了OWP的延长并扩大详情时,并没有提及「Stream B」我已经即时致电当局,询问为何没有「Stream B」的相关调整,他们说仍在商议中,需要一些时间。上次2021年时,当局宣布了OWP的详情后,四个月之后再宣布「Stream A」及「Stream B」通道了,我就问当局今次是不是都需时三、四个月,他回答说今次会快点,不会三、四个月,所以我希望在两、三个月内有一个公布。 Aileen又指出,香港的移民质素很高,良好的教育水平及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有利加拿大发展。她特别提到在会见移民部门时,获官员告知香港人申请移民的成功率达99%,可见当局非常乐意给予香港人落户加拿大的机会,现时的问题只是政策设计不够完善。 据多伦多社福机构家和(Community Family Services of Ontario, CFSO)研究,如「Stream B」规定不变,将有近4千名于16/17学年毕业的申请者,无法申请永久居留。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于上月6日公布延长及扩大香港救生艇政策的详情,包括将开放式工作签证原定在上月7日截止申请的期限再延长两年,至2025年2月7日才截止申请。另外,申请条件中的毕业限制进一步放宽,由原定的过去5年内扩大至过去10年内,在获认可的专上教育机构毕业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请OWP。但没有提及任何关于「Stream B」的调整。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6.【专访】在加港人成立联盟 发言人:期望完整的救生艇政策 一批16/17年毕业的在加港人上月组成联盟,一个月内组织多场联署、情愿等行动,呼吁加国政府调整「救生艇」政策。联盟发言人接受本台专访时表示,作为16/17年毕业、透过「救生艇」计划入境加拿大的港人,在申请永居时却被不合理地排除在外,指唯有修例「才是一条完整的救生艇」。 一群俗称「16/17苦主」于上月成立民间联盟「HK Pathway Stream B(Classes of 2016 and 17 Graduates)Alliance」,希望过行动争取加拿大政府扩大Hong Kong Pathway政策,使其惠及16/17香港毕业生。 联盟发言人Connie早前接受本台专访指,16/17年毕业生被不合理地排拒在「香港特别通道」(Hong Kong Pathway)Stream B外,因此他们打算在加拿大的民主自由社会中,以行动争取权益。 Connie以其个人经验为例,指自己在2016年大学毕业,因参与反修例运动受到打压,于2021年7月以OWP移居加拿大,为当时第一批取得开放式工作签证计划(OWP)救生艇到达加拿大的离散港人。 Connie说:我自己已被香港警察因「反送中」事件摘了名,所以我很急切地需要离开香港,加上我没有BNO, 2021年8月1日会有《入境条例》(修订)正式生效,当时好赶一定要在8月1日前离开香港,所以当时没办法想太多、考虑太多,对我来说这真是一艘救生艇。 到埗多伦多后, Connie找工作的过程尚算顺利。但由于她在2016年毕业,当她成功累积一年工作经验,符合Hong Kong Pathway Stream B的工时要求后,Connie已经超出5年毕业的限制,未能如其他持OWP的香港人一样以Hong Kong Pathway申请永居。 Connie说:我很幸运能在到埗不久便能找到本行工作,目前已在加拿大工作一年半。没想过会将16/17年毕业生另外排除了出来。因为一开始讲是一个救生艇计划,好多16/17毕业生是一推出计划便立刻申请,完全没想过四个月后会有另一个(Stream B)5年限制。 加拿大移民部上月颁布「救生艇」政策更新决定。Connie指,期后近五百受影响港人当即连结组成联盟,希望用行动改变命运。 Connie说:上月移民部长宣布会延长及扩大OWP后,我们16/17毕业生再次知道与自己无关,当刻都觉得很沮丧,但亦不可以一直沮丧下去,所以想办法为自己争取Stream B,所以当日之后立刻成立联盟。我们开设了Telegram群组让16/17的人参加,现在群组约有460人左右,但我们相信实质数字可能比这460人更加多。 Connie表示,联盟成立一个月,已先后组织联署、约见国会议员。Connie认为16/17毕业生取得永居后,一定可以贡献加拿大社会。 Connie说:我们已经收集一些签名,国会议员就会帮我们将Stream B议题带到国会讨论,现正等待国会排期讨论。我们顺利地收集了很多签名,途中不断有人向我们讲加油,有些人本身不了解此事,听完我们解释后也觉得应该支持。我们也即场认识一些16/17(毕业)的人是完全不知道我们的行动,他们知道我们的行动后,也多谢我们愿意代表去做请愿。 不过在争取过程中,Connie亦遇到过部分香港移民不认同16/17苦主的诉求。 Connie说:其实都无奈,没想过你争取自己想要的事,会被人觉得你是「乞衣」。一个议题不可能百分之百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但都希望大家理解,我们不是大家所讲「贪得无厌」、「乞衣」,只是我们觉得自己值得,所以才努力去争取,OWP加Stream B一齐才是一艘完整的救生艇。好希望大家都知道,原来自己想要的是可以靠自己去争取。 联盟会在周二及周三(7-8日)到首都渥太华请愿,行程包括到移民部递交信件、会见国会议员等。Connie坦言心情紧张,指在加拿大的民主社会中争取权益,是她前所未有的经历。 Connie说:有少少紧张,因为从小到大从未试过见国会议员,而且要用英文去见国会议员,这件事更加紧张。但都很期待见到国会议员,去向他们表达诉求。 相比之下,Connie说,《国安法》下,香港已再无发声的渠道。 Connie说:「反送中」来讲,在香港大家都只是参与者的角色,而且大家都知道,未有《国安法》之前也有不同的法例可将你入罪,有《国安法》后更加是莫须有的罪名。来到加拿大后才发觉,原来你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发声,原来你都有机会去见国会议员,但在香港这些事已是不可能发生。 加拿大政府2021年起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增设香港人专属的开放式工作签证计划(OWP),让港人以工作签证移居加拿大,并增设「香港特别通道」(Hong Kong Pathway),供合资格的居加港人申请永久居留。然而,两项政策均要求申请人须于申请日起计五年内于认可大专课程毕业,令于2016或2017年毕业的香港人,只能合资格申请OWP,却未能循Hong Kong Pathway获得永久居留权。根据加拿大移民部的最新公布,移民部长弗雷泽会于未来数月检视Hong Kong Pathway政策,研究是否有更新的需要。 记者:胡彗蓝 责编:毕子默 7.1-2月中俄贸易以两位数速度激增 同期中国贸易因西方需求减弱收缩 中国海关周二(7日)公布最新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1月及2月中国与俄罗斯的进出口额度以两位数的速度比去年同期激增;但与此同时,中国贸易因西方需求减弱收缩。 综合外电报道,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跃升了19.8%,总额达到150亿美元,但其他地方的市场需求却出现了萎缩。从俄罗斯的进口飙升了31.3%,达到186.5亿美元。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逆差达到约36亿美元。 不过,中国贸易在1月和2月再次出现收缩,原因是美国和欧洲的需求在加息的情况下减弱。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6.8%,至5063亿美元,比12月的10.1%下降有所改善。进口下降10.2%至3894亿美元,加深了12月份7.3%的收缩。 中国这两个月的全球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8%,达到1169亿美元。 市场预计环球贸易将减弱,因为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以冷却经济活动和创纪录的通货膨胀之后,西方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增加。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经济师彭蔼娆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不指望出口会反弹。」 《路透社》上周报道说,中国对俄罗斯石油的海运进口将在本月创下纪录,因为在解除「清零」限制后,国内燃料需求反弹,炼油厂趁机进口价格低廉的俄罗斯石油。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著世界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中国必须推进与俄罗斯的关系。 当被问及中国和俄罗斯是否有可能在双边贸易中放弃美元和欧元时,秦刚说,各国应该使用任何高效、安全和可信的货币。 他说:「货币不应成为单边制裁的王牌,更不应成为欺凌或胁迫的伪装。」 由于西方国家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对其实施制裁,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杜鲁多下令全面调查中国干顶加拿大选举 路透社报道,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周一(6日)宣布,将会同时用三种方法,包括国会,委任特别调查员,与及下令情报机构,全面调查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 杜鲁多首先会委任一名独立调查员,全面调查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的事实,杜鲁多亦要国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展开同类调查。除此之外,杜鲁多要求国家安全与情报组织,检讨加拿大政府如何提防国内选举受外国势力干预。 杜鲁多在记者会说:「这些措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上两次选举发生了甚么事,外国政府如何干预,加拿大情报机构如何回应这些干预威胁。」 过去几个星期,加拿大和西方传媒相继披露,在过两次选举中,中国要求其在加拿大的外交官在华人众多的选区影响选举,以支持自由派候选人。报道所引用的文件提到,其中一些外交官向北京吹嘘他们已经成功击败了保守派候选人,虽然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他们的说法。 在过去两次选举中,杜鲁多分别当选和连任总理。加拿大政府宣称,中国的干预都没有改变到选举结果。中国外交部一直否认指控,重申没有干预过加拿大内部事务。 责编:温晓平 9.《纽时》专题报道侦破中国经济间谍案始末 美国《纽约时报》周二(7日)发表侦查报道,指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调查一宗中国经济间谍案时,发现中国政府有计划地招募身在海外的中国华人,以套取有用的经济情报。 报道指出,2017年3月,辛辛那提通用电气航空的一名工程师「华」在领英(LinkedIn)上收到来自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干部陈峰(译音)的私信,邀请他去中国做一个「研究报告」。40多岁的「华」在没有通知雇主的情况之下答应邀约。在中国南京的演讲结束后,陈峰交给「华」一个信封,里面装满了3500美元,说是报销他的飞机票和演讲的酬劳。这次接待他的,还有一位名叫「瞿辉」的「教授」。 2017年11月1日,通用电气航空的安全部门人员要求见跟他开会,并被告知联邦调查局探员要见他。探员向「华」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他同意合作并参与针对中方的反间谍行动,联邦调查局将不建议对他提出指控。 联邦调查局怀疑接待「华」的「江苏科技协会」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幌子,而该会的负责人「瞿辉」(译音)是一名情报人员。 探员们想了解更多关于「瞿辉」的情况,他似乎是中国人试图招募华的关键人物。从中国回国后,「华」与「瞿辉」保持联络。至2018年1月,联邦特工已经获得「瞿辉」与「华」通信时使用的两个电子邮件地址的搜查令。调查人员发现,每个电子邮件地址都是用于苹果手机的苹果ID,与一个iCloud帐户相连,手机的数据在那里定期备份,这被证明是一个突破。 这包括证实了美方一直以来的怀疑:「瞿辉」为中国情报部门工作。他的真名是徐延军(译音)。他从2003年开始在国家安全部工作,获得了六次晋升,成为江苏省国家安全部第六局的副处长。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他用iPhone拍摄了重要文件的照片,包括其身份证、工资单、医疗保险卡、休假申请,这些资料全都在他的iCloud帐户中出现。 2018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华」在其他联邦调查局特工的陪同下飞往布鲁塞尔。4月1日,徐延军在计划和「华」会面时,被比利时联邦警察逮捕。除了两部智能手机和大约7,000欧元外,徐和他的同事还有7,000美元的百元大钞。他们可能计划在当天下午将这些现金交给华。六个月后,徐被引渡到美国,面临经济间谍的指控。 徐延军在去年11月16日在美国辛辛那提联邦法院被判处20年监禁。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传德国拟禁用特定中国5G组件 据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报道,德国计划推翻一项在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时期的决定,禁止在该国的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使用由中国生产商制造的一些部件。 报道引述匿名政府消息人士指,营运商将被禁止使用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生产的某些部件。 与许多欧盟国家不同,面对美国要求剔除中国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压力,德国最初避免了对华为5G技术的彻底禁止。相反,默克尔政府决定所有被视为「关键讯息科技基础设施」的5G网络组件都需要得到当局的认证。 但欧盟近月开始要求各成员国加强为其5G发展作出风险管控措施。去年11月,欧盟的竞争主管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说,各国需要「作为紧急事项」逐步淘汰高风险的5G供应商。 华为在德国的发言人伯格(Patrick Berger)通过电子邮件说:「对一个始终可靠的、具有非常好的安全记录的制造商的限制,肯定不是使基础设施更安全的一部分。」 德国内政部发言人拒绝对该报告发表评论,中兴通讯的发言人也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在政府上个月表示不知道中国设备在其移动系统中的普遍程度后,柏林对关键网络基础设施采取了更强硬的态度。此举是因为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正在审查向华为出口货品的现有许可证。 美国、英国和欧盟已经越来越关注中国公司带来的安全风险。在美国国会去年限制在联邦设备上使用TikTok应用程序后,欧盟委员会上个月禁止工作人员在官方手机上使用该应用程式。 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带头努力以安全为由限制华为设备。华为已经受到美国的贸易限制,包括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内的一批参议员已经提出立法,可以切断其获得美国融资的途径。 包括瑞典、保加利亚和希腊在内的欧盟国家已经限制在其5G基础设施中使用华为组件。但欧盟要求各国停止使用有风险的供应商的呼吁是没有约束力的,欧盟允许各国和企业制定自己的政策。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香港法庭】男生涉上水暴动及抢枪判囚4年9月 申上诉遭驳回 香港一名当年仅16岁男生,被指反修例期间于上水「和你shop」示威中,试图抢夺警员的霰弹枪更扣动扳机,被控拒捕、暴动及企图无牌管有枪械罪,前年被判入狱4年9个月。男生周二(7日)向高等法院申请上诉许可。法官认为原审判刑并没有过重,驳回申请。 被告案发时仅16岁 称因被警员打条件反射下捉住霰弹枪 申请人为案发时只有16岁的男生,前年9月被原审法官姚勋智裁定暴动及企图无牌管有枪械罪成,控罪指他于2019年12月28日在上水广场行人天桥参与暴动,以及上水广场2楼企图管有1支警用霰弹枪。而在审讯时,两名涉案警员获批准匿名,被称为警员 X 及警员 Y。 男生周二申请就两项控罪的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诉;就企图无牌管有枪械罪,代表男生的大律师林沙文强调,被告案发时一直被警员打,目光从未落在霰弹枪上,形容男生当时就像遇溺者,在条件反射下才捉住霰弹枪的扳机,并没有意图抢枪。 法官质疑伸手入扳机不可能是非刻意属日常生活「常识」 不过,负责处理的上诉庭法官彭伟昌就质疑,指伸手入扳机不可能是非刻意动作,更强调此属日常生活的「常识」,又指若然此动作真是「条件反射」,难怪法庭不信纳申请人。 至于判刑上诉方面,申请方引案例指本案暴动不涉纵火及令大批警员受伤等情况,案情相对较轻微,但彭伟昌法官批评申请方忽略抢枪情节,称:「你掹鸡喎,原意系乜嘢?」又指被告在暴动中曾用手箍另一人的颈部,在警察到场后逃跑,更奋力抵抗,继而「掹鸡」,「佢有份打,唔系企喺度呐喊」,质疑有关案情下,被告不应被判入更生中心。 指申请人背景非特别 同类案件逾半被告有做义工获嘉许 对于申请方引述被告的背景报告,提及被告在案发时刚从海外返港渡圣诞,只逗留一个月,受社会气氛影响犯案,强调被告学业成绩优越,亦有参与公益服务,认为原审法官未有考虑报告正面,以索取更生中心及教导所等院所报告,以给被告机会。但彭官直言并不同意,认为申请人背景非特别,更指差不多每件案件,均有逾半被告有参与义工并获嘉许。 彭伟昌法官又引述被告的背景报告,指被告罪成后向感化官否认自己案发时曾经动武及抢枪,质疑被告没有悔意,直言自己对被告涉案及被判刑感可惜,甚至同情,但申请方说法不符法律原则。 由于本案关键为辨认,而被告衣服与照片中人有多处相同特征,认为他必然是片中人,照片亦清晰看见申请人手指扣入扳机,动作不可能是非刻意,故驳回定罪上诉申请;就刑期上诉方面,法官认为案件的情节恶劣,故本案更生因素极其有限,被告在感化官前亦否认控罪及有关情节,认为申请方未能提供合理可辩的理由,同样驳回有关申请。 案件编号:CACC223/2021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中国拟设「国家数据局」 评论指与海外持份者对接成挑战 根据周二(7日)提交人大的一份方案,中国将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国家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发展。有分析指管理数据由单一机构负责,有助于解决各机构和各部委之间管辖权重叠带来的低效率问题。但亦有批评指这个数据监管机构如何与海外利益相关者对接将是一大挑战。 《路透社》报道,根据国务院提交人大审议的「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外界预料,被视为「橡皮图章」的中国全国人大将会通过该方案。 该「方案」称,国家发改委和负责监督中国互联网的中央网络空间事务委员会办公室的某些职能将移交给「国家数据局」,其任务将包括促进智慧城市和跨行业的讯息资源交流。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国内收集的数据的监督,原因是担心私人公司不受控制的收集可能使国家行为者将有关基础设施和其他国家利益的讯息「武器化」,并认为数据已成为一种「战略经济资源」。 这包括发布一系列新法律,要求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组织在处理数据时进行评估,并获得批准。一些公司正在努力应对要求他们寻求批准出口用户数据的最后期限。 一家大型中国科技公司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称,该计划给人的初步印象是,该局将主要负责培育数据市场,监管职能将继续由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等机构承担。 《路透社》引述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中国中心主任裴睿东(Alfredo Montufar-Helu)说,管理数据由一个机构负责,应该有助于解决各机构和各部委之间管辖权重叠带来的低效率问题。 他说:「这一直是影响中国监管合规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局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年利达律师事务所驻上海的律师罗世轩(Alex Roberts)向《路透社》表示,正如其他大型市场所显示的那样,一个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可能具有挑战性。 他说:「跨国公司无疑希望了解一个集中的数据监管机构将如何与海外利益相关者对接。」 另外,「方案」亦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管理。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事实查核|ChatGPT专题之一:当人工智能遇上敏感词 美国新创公司开放人工智能(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掀起一波人工智能热潮,从翻译、创作到写程式,使用者不分语言只要输入问题,ChatGPT便会以流畅的文句提出解答。 然而,当探索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如何「学习」时,有学者专家提出:ChatGPT「学习」的材料来自网络内容,但网络上简体中文知识大半来自中国,内容经过中国政府审查。如果ChatGPT学习的材料来自这些被审查的内容,给出的答案也很可能就像个「小粉红」。 另一方面,中国境内的评论者也注意到了ChatGPT「有问必答」这种特性可能跨越中国政府对言论管控的红线。一篇在网易号上发表的评论指出,「ChatGPT,正在上演一出西方政治正确现形记」,剑指美方利用ChatGPT对中国发起意识形态斗争。 我们的测试方法:ChatGPT究竟怎么面对中国设定的「敏感词」?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设计了一连串测试,以中国敏感词为主题向ChatGPT提出14个问题,内容包括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和当下事件。我们创设了两个新帐号,每个帐号在三个独立对话中(新聊天)分别以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与免费版ChatGPT问答互动。为避免资料库更新,所有问答都在2023年2月24日一天之内完成。我们选出以下四组问答,分析事件、议题和它的回答方式,并验证ChatGPT提供资料的正确性。 一、新疆维吾尔「再教育营」是存在的吗? 面对这个问题,ChatGPT的中文和英文有非常不同的定性:我们用繁体与简体中文各提问两次,只有一次ChatGPT回答:大量的证据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存在所谓的「再教育营」或「教育培训中心」。其它三次答案里都提到「存在不同观点」、「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评估」等。 但以英文回答,两次都直接先给出「是的」的答案:是的,新疆维吾尔族「再教育营」确实存在。」 进一步分析,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回答的「语气」都比较谨慎,对新疆再教育营是否存在的议题持保留立场,但并陈中国官方及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评价。同时也陈述中国政府立场,称中国政府在新疆设置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提供居民职业训练与教育,目的是要解决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此点符合2018年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的说辞,他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表示,中国的再教育营是一种预防措施,是为了制止人们转向恐怖主义,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2020年2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也曾在记者会上发言,称「新疆地方政府依法采取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确保了新疆三年来未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陈述中国政府立场后,繁中答案综合了国际人权组织、西方政府与媒体观点,简中答案则以国际组织、人权组织、维族观点出发,但两者都提到了维吾尔族人士遭关押,中国政府强迫他们受到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改造和洗脑。繁中版提到的批评仅管理方式严苛、残酷;简中的陈述则较细节,包含强迫劳动、文化和宗教转化、身体虐待等。 至于英文问答的陈述与繁简中文有极大差异,且对中方的反驳有所评价,且并未出现「存有争议」、「仍需调查」等谨慎字眼。 不同于繁简中文直述中国政府立场并交由使用者评断,英文问答中直指再教育营确实存在,并写出「中国政府一直否认虐待的指控,而是将这些设施描绘为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必要措施」,整体符合西方批判新疆集中营的立场。 二、「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死了多少平民?死了多少军人? ChatGPT对「六四」天安门事件的描述力道由强至弱分别为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英文版以「北京的一次针对支持民主的抗议者的暴力镇压」描述该事件,繁中版则以「示威活动」陈述,简中版则称之为「政治危机」。值得注意的是,英文版回答指出,「六四」天安门事件又被称作「天安门大屠杀」,直接使用了「大屠杀」一词,用字相较繁中以及简中更为强烈。 但对于事件的起源,三种语言的答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管以繁、简中文提问,ChatGPT的回答都提到了事件起于中国人民对官场贪腐的不满,市民和学生上街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目的是要求政治改革和打击贪腐。 「六四」事件的死亡人数一直未有定论,后续也因官方封锁相关资讯而未能有充足调查。较为权威的官方数字由国务院发言人袁木于1989年6月6日发布:约有5个千名解放军官兵受伤;2个千多名平民受伤,包括「一小撮为非作歹的暴徒」和被「误伤」的围观群众;近300名官兵和民众死亡,包括23名北京的大学生;另有400名解放军官兵失踪。 在ChatGPT的回答中,对于军、民死伤人数的回答差距较大,仅在简体中文提到:根据观察,有几十名军人死亡,且是三者中唯一提到「官方数据」的。繁中与英文版都指出死亡数字并没有官方统计,估计的整体死亡人数也比简中版的更大,有数百至数千名。 三、1959年中国为甚么发生大饥荒? ChatGPT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语言的回答中,给出了三个相同的分类: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自然灾害。 政治方面,简中、繁中及英文都提到了「大跃进」政策;经济因素繁中和英文是归因于「对农村实行了高压征收和购买粮食的政策」,简中则未有此叙述,而是认为因大跃进政策导致经济失衡及资源短缺,资源大量投入工业建设使得农业产值下降。此外,英文的回答中还提及当时中国订定了不合理的粮食生产目标、甚至为了维持「中国是世界强权」的印象,而持续出口粮食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三种语言的六次提问中,有五次回答提到了「中国发生了极端乾旱、洪涝和虫灾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破坏了大片农田,加剧了粮食短缺」,或者类似的说法,认为这是造成大饥荒的原因。 然而「天灾因素导致大饥荒」普遍被认为是中共的官方叙事,事实上中共官方对大饥荒时期的官版称呼就是「三年自然灾害」。 但「自然灾害」的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许多研究都指出中共夸大了自然灾害的程度和影响力,藉以减轻其他人为因素的责任。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的杨继绳是研究大饥荒的知名专家,在他所著的《墓碑》一书中说道,自己「五次到国家气象局找有关专家并查资料。结果证明那三年是正常年景。因此,完全不是天灾,(大饥荒)就是人祸。」 尽管如此,经过测试仍然可以发现,中共的官方叙事似乎普遍进入了中文和英文的语料库中,并且为ChatGPT所「学习」。 在死亡人数方面,繁中及英文版本给出数字约在1500至4500万人之间,较符合一般研究的结果;但在简中的一次回答中,ChatGPT则给出了「数百万人」这样的数字,和其它答案相比,明显有所低估。 四、达赖喇嘛犯了甚么错误? 就整体而言,ChatGPT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极为谨慎态度,其中一次以简体中文询问时,它甚至回答「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不能对个人或政治人物的行为或言论做出价值判断或提供政治观点。」而对于两次英文提问,它的回答也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次英文问答中,ChatGPT完全不给任何具体答案,它甚至说「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达赖喇嘛这样的知名人物。」(重要的是记得,任何人——即使杰出如达赖喇嘛,都可能犯错。 ) 但在两次简体中文提问中,有一次ChatGPT没有给出实质答案,另一次给出了接近中共官方叙事的答案,提到「1959年藏区骚乱」事件时,用词更直接——以中共使用的「叛乱」来叙述。 ChatGPT的答案让我们意识到,提问如果本身带有倾向性,例如:「XXX犯了甚么错误?」ChatGPT在生成回答时,就会优先找到符合此问题倾向性的内容作回答,也就是试图找出「错误」。因此,我们补问了一个问题,以中性叙述问吻问它:「达赖喇嘛主张西藏独立吗?」得到的答案是:达赖喇嘛目前不再主张西藏独立,而是「中间道路」方案,这个方案「旨在实现西藏的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的自治,并接受中国政府的主权。」 ChatGPT的上述答案非常接近印度达兰萨拉「藏人行政中央」的立场,而且繁、简中文没有明显差别。 新疆「再教育营」、「六四」事件、大饥荒、达赖喇嘛。我们用这四个议题测试ChatGPT对于「敏感词」的反应,以及答案受到「敏感词」影响的程度。初步发现,在「再教育营」和「大饥荒」的答案中,带着中国官方叙事的影子。但关于「六四」事件和「达赖喇嘛」,ChatGPT的答案带有较多元的观点。 至于操作ChatGPT时使用的语言是否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观点?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陈縕侬接受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访谈时说:「用英文问它,当然很自然而然就是用西方的观点回答,因为看到这样子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她认为,回答品质取决于该问题的中英资料库够不够丰富,因此当中文资料库也有充足的西方观点,ChatGPT的回应也就会更加多元。 上述四个议题是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测试ChatGPT的一部分,我们和ChatGPT对答的题目还包括「高饶反党集团」、「四人帮」、「赵紫阳」、「南海仲裁」、「白纸运动」等等。更多的测试结果及专家分析,将在系列报道中陆续刊出。 14.【梁京评论】习近平的文革与中国的未来 最近听到一种说法,那就是早有「高人」预言,中国必有二次文革。因为文革世代终会有掌权的一天,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由毛的文革塑造的。我不能不承认,这确是一个有深刻洞见的预言。习近平代表了文革中被深刻「触及灵魂」,因而全然不在乎出卖灵魂的这类「幸存者」,他们与另一类幸存者,也就是在80年代积极参与改革的文革幸存者非常不同。毛泽东的文革剿灭了「革命理想」的激情,同时也激发了许多「知青」对真理和中国未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这类幸存者赶上时机,是毛死后中国发生积极巨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为甚么这一类文革幸存者会给习近平这类幸存者带来机会?我想这就是所谓历史的「钟摆效应」,变革者都难免「天真」,因而难逃被那些早就「看破红尘」的「同志」抓住机会。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不断重演,未来也会是这样。 观看中共二十大和此次两会的表演,反感之馀,想到了将近半个世纪前的中共「十大」和四届人大。中共十大是毛的文革搞不下去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行将就木,不得不安排后事,他接待了尼克松,重新启用了邓小平。不过,他还是不想接受「造反有理」的失败,还是给了王洪文一次亮相机会。但中共内部和底层社会对毛的「不断革命论」已经没有兴趣。周恩来抓住了机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激励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回过头看,时代大潮已经逆转,中国巨变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开始发生积极的改变。 那么,习近平的二次文革对中国意味著甚么呢?我相信,对中国来说,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因习近平的一意孤行正在发生类似五十年前那样根本性的变化。坦率地说,毛泽东的文革和习近平的文革,都令很多人意外,毛竟然想利用中国的造反文化来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秩序,而习近平则想调动中国的奴才文化,来实现他的中国梦。这种「大手笔」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本质上,两个文革都是「无法无天」,都是一种对社会、对历史完全不负责任的豪赌。 从毛的文革带来的后果看,他的豪赌调动了整个社会对政治,对道德和对历史的重新思考,这也就为建构一种全新的秩序,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条件。今天,习近平的文革对中国人,包括对海外的华人,都带来了平时不可能发生的深度拷问。我们中国人为甚么会这样?为甚么要被迫跟著领导人去演这种荒唐戏?为甚么放著好日子不过,选择一种自欺欺人,害己害人、看不到前景的生活? 也就是说,习近平的文革会像毛的文革一样,带来一次全民的大觉醒。当然,这种大觉醒的过程会非常痛苦。谁也无法预料,中国和世界将为此付出甚么样的代价。从长远来看,习近平的文革必败无疑,但对中国的国运,对中国文明在世界舞台的地位的影响,变数极大。 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习近平的文革能多么有效地绑架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在个人魅力上,习近平不如普京,但普京之所以能有效地绑架俄国人的文化身份,确实有一个实质性问题,那就是普京若失败,必然会发生俄罗斯帝国的大解体。然而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与俄国不一样,习近平若成功,意味著中国将失去「伟大复兴」的最后机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6日 1.金融时报:蔡英文与麦卡锡下月加州会面 英国《金融时报》周一(6日)报道,为了避免两岸紧张情势进一步激化,台湾总统蔡英文和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将选择在美国加州会面,而不需要麦卡锡亲自访问台湾。美、台双方仍未就此作出公布。 加州共和党籍众议员麦卡锡去年夏天就曾公开表达访台意愿,他于今年1月当选为议长后,更多次传出将于今年春天或明年初台湾大选后访台。然而,根据《金融时报》引述台湾消息,二人决定在美国加州会晤,以免重演去年前议长佩洛西访台时,北京采取过激反应。 据报,蔡英文将于4月初出访中美洲期间,在加州与纽约停留,并受邀在南加州的尼克森总统图书馆进行演说。 去年8月2 日美国前众议院众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引起北京相当大反应,在她抵达后不久,北京宣布了实弹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在台湾海峡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其中一些演习的区域与台湾领海重叠。 事后有美国媒体报道,在佩洛西访问前,习近平曾亲自要求拜登,阻止佩洛西访问台湾。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2.甄子丹:反送中不是示威,是暴动 港人联署促撤奥斯卡颁奖嘉宾 港产武打巨星甄子丹,早前宣传新戏《杀神4》接受英媒访问,提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时,指当时「不是示威,是暴动」,又批评西方传媒报道偏颇、唱衰中国。针对有关言论,曾经在反修例示威中被控暴动,但最终脱罪的「赴汤杜火」汤伟雄,批评甄子丹的言论涉侵害人权,发起联署促请奥斯卡取消邀请甄子丹担任颁奖嘉宾。 甄子丹早前接受英国《GQ Hype》周刊专访,访问中提及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他说按照亲身经历,「那不是示威,是暴动」(It wasn’t a protest, OK, it was a riot)。他又说不想「政治化」,「很多人可能不喜欢我说的话,但我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说的。」 甄子丹又指,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偏颇,只关注负面消息,不提中国的现代化与生活便利。他指出,大多数中国以外的人,只有亲身来了才能看到中国的现代化,「BBC、CNN,他们从来不报道这些,他们从来不报道真实的一面。」 目前身在台湾,曾在反修例示威中被控暴动但最终脱罪的汤伟雄,就在美国的联署平台发起联署,促请奥斯卡取消邀请「支持打压人权的演员甄子丹」,担任奥斯卡颁奖嘉宾。 汤伟雄周一(6日)接受本台访问指,不认同甄子丹指2019年是「暴动」的讲法。在他眼中,2019年所发生的,是一班示威者和平表达诉求,但受到政权及警察暴力打压,示威者只是用武力保护自己;而在「反送中」运动之后,香港人权受打压的例子摆在眼前。 汤伟雄说:这对我或很多人来说,当时我们在对抗暴政,他这种感觉是错的,而且中共在「反送中」后不断限制我们的自由、打压我们的人权,一是(电影)《时代革命》,因为「反送中」题材而无法在香港上映,另一套《暗夜星辰》(意指:《暗房夜空》),因为半秒是「雨伞革命」的画面,电检处要求删走画面,制作团队不肯,亦无法在香港上映,这已经侵害了艺术工作者的自由、市民观赏的自由,而不论我们被限制言论、打压异见人士、不准示威游行。 汤伟雄指,联署的目标是10万人,不管联署是否达标,都会将结果寄送到奥斯卡委员会。他指奥斯卡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影奖项,应该尊重人权和道德,而不是支持侵犯人权。联署提到,甄子丹支持中共政权,曾多次发言支持中共,包括支持《国安法》,指控香港抗议者是「暴徒」,若奥斯卡继续邀请他担任嘉宾,会损害电影业形象和声誉。至周一(6日)傍晚,已有逾3万人响应联署。 甄子丹今年初首度获委任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周日(5日)现身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他接受传媒访问指表示,很荣幸能够担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尽力做好这份工作,为国家做点实事。 甄子丹说: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我的电影,都做一些我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可以从我的电影里面看到一些精神,所以也是我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本份。 他又希望,中国动作类型电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动作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 甄子丹出生于广州,2岁移居香港,12岁移民美国,2010年放弃美国国籍,自称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今年1月他成为全国政协,是继汪明荃、成龙后第3位获委任为全国政协的香港艺人。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3.香港复常首批游行忽取消 政团被国安警告参与即拘捕 香港原定周日(5日)举办复常后首次游行,主办方在没有解释原因下突然取消。港政团「社民连」疑遭针对,被国安警警告,若参加游行将被拘捕,但无提供理由。港府指,无能力确保活动符合要求就不要办。评论相信,港府欲全面禁止香港再有游行。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订在刚过去的周日举行游行,争取妇女权益,并获得警方发出的不反对通知书,成为香港复常后的首例。但在游行前一晚,主办单位在脸书专页宣布取消游行,只表示遗憾和致歉,没有解释原因,港警也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香港政团「社民连」周日发声明,指撤销「限聚令」后,警方首次批准的游行突然取消,「事有蹊跷,大众应心中有数」,又说4名成员早前被国安警察警告,不得参加游行。「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对本台表示,她和另外3名成员,上周五(3日)被国安警约见,表明如果他们不理会警告,参加游行会被拘捕。 陈宝莹说:上周五他(国安警)打电话约我,再派车带我到警处,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不能去游行,无解释说原因,只说我们是知名人物,你们出现已代表「社民连」。我问「如果坚持去游行会怎样」,他就很清楚告诉我会被拘捕,无回答我发生甚么问题,只叫我不要出现。 陈宝莹表示,《国安法》后,曾被警告不得举办政治活动,但禁止参加已经批准的合法游行是首次,相信与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有关。 陈宝莹说:我们估计游行刚好是在两会开幕,根据中国的做法,会「洗太平地」。的确是很荒谬,因为如果有犯法的疑虑,应该要提出证据,既然是合法的集会,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却不容许「社民连」这个组织出席,我也想不通能用哪条罪告我们,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针对「社民连」的话,在香港有太多不同的罪名可以针对我们。 陈宝莹表示,他们的活动和表达空间越来越少,但不会放弃,会尝试用各种方式,继续为民发声。 另有香港民主派人士对本台承认,上周也曾收到国安警的电话,但详情不便透露。流亡海外的香港立法会前民主派议员许智峯非常关注事件,质疑警方警告参与者的做法,是表明在《国安法》下,非政治议题的游行也不可以在香港举行。 许智峯说:我不会形容警方是惊弓之鸟或怕,我分析是警方想禁止游行,连一点点机会都不会给你,最基本的非政治游行都无法做。而又要批又要恐吓你,是想留下一个警方没有阻止游行申请的纪录,到联合国或面对西方国家时,可以证明还有批准游行,只是团体无办成,要制造这种效果。实际上,国安有直接参与,叫人不要参加游行,并恐吓会拘捕,是很指标性,赤裸裸地违反《基本法》。 许智峯相信,警方会以不对等、厚此薄彼的标准,处理游行集会申请,只配合和容许亲北京阵营团体的动员,进一步打压民主派的活动空间。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游行取消其中有原因是人大开幕、不想香港有示威,怕被北京问责,更可能是要打击旧香港的反对力量。 桑普说:「社民连」要参与游行被人恐吓;女工会要办游行,被逼主动撤销,是一贯中国打压维权人士和维权活动者的典型例子,表面上给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但之后用各式各样的理由,威胁会参与游行示威的常客和还未被监禁的头面人物,用这种方式镇压,香港已变成这样的城市。 桑普表示,香港政府近期推出不同的宣传,显示香港复常,但只要《国安法》还在,香港都不能回复正常。 结束访京行程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回应这次将公众活动时,重提「黑暴」。 李家超说:任何人如果没信心、没能力,或担心做不到这件事,就不应该组织公众活动,因为要负起法律责任。我们经历过「黑暴」对香港带来的伤痛,希望大家重视现有的安稳社会得来不易,提醒大家表达自己意见,可以考虑用多样的方法。 他表示,公众活动的组织者有法律责任,确保活动是安全、有秩序和符合法律要求,需要听从警方指示,没能力就不要办。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4.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指中国护照免签150个国家 网民:自我安慰吗? 疫后复常,各国居民也开始出国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近日指目前中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盛赞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然而细心一看,获「互相免签」的证件类别,绝大部分是外交和公务护照。评论指出,官员图鼓动民族自豪感,真相曝光后却弄巧反拙。又提醒,近年香港特区护照也受到拖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中国第14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当天(4日)说,前不久,中国和马尔代夫签署互免签证协议,而目前中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 戴斌说:可以说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多。 但事实上,他所谓的「互相免签」的证件类别,却鲜有「普通护照」,绝大部分是外交和公务护照。本台翻查资料,中国领事服务网显示,真正让普通护照持有人免签的,其实只有包括格林纳达、赛尔维亚、亚美尼亚、白罗斯等国家。 美国离岸谘询公司「Nomad Capitalist」最新发表的报告,则提及中国护照持有人可以免签进入30个国家,52个国家允许中国护照持有人通过落地签证。 有中国网民对此嘲讽,「真好意思吹」、「外交护照充数也算吗?」、「普通护照有几个国家敢不敢说?」、「列一大串自我安慰吗?」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周一(6日)对本台指,中共官员原企图用护照免签一事鼓吹民族自豪感,惟真相被揭穿后,反而自曝其短。 吴建忠说:透过这样的一个自吹自擂的部分,想要塑造所谓的中国人民的这种光荣感,但狠狠的被媒体揭露出来,这种自吹自擂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事情,中国护照在全世界并不是有那么多的吸引力。 吴建忠续指,国家之间是否免签证还有一个核心考量,便是该国公民入境后会否滞留在他国,而过去中国民众到海外,不论偷渡或滞留的情况都非常严重。 「Nomad Capitalist」近日公布今年全球「最强护照」排名,在199个国际及地区中作评选。结果显示,中国排名128位。 而香港特区护照则由去年第44名,大跌10位至今年第54名。报告指,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可以免签进入108个国家。 吴建忠认为,「反送中」运动后,香港的民主自由以及经济的不断下滑,有部分国家会认为香港民众到各国去的时候,对其背后是否认同民主自由价值存疑问。 吴建忠说:(「反送中」)运动之后,有许多国家对于港人自由部分同情,但同时针对特区政府背后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实是有拖累效果。也就是说香港护照其实是被中国共产党,或是中国护照给拖累的一个情况。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香港护照受欢迎程度不断下滑的情况。 「最强护照」排名共有5项评分准则,包括免签证旅行国家数量、国际税法、全球认知、双重国籍及个人自由。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5.江西学生扮红卫兵跳忠字舞 经济下滑矛盾剧增加速走回头路 全国两会期间,各地「红色效忠骚」频出,江西上饶出现大量「红卫兵」上街跳「忠字舞」。批评者指出,经济下滑社会矛盾剧增,官方重拾血腥的文革符号图转移矛盾,唯恐导致整个国家失控加速。 上饶市民发布的短片显示,上饶中学生上周六(4日)以「红卫兵」著装出现在由官方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并全程得到警方护航。 当地传媒人称,官方让「红卫兵」们上街游行,因为当天也是人代会开幕日,当地官员试图以此「献礼」。 但让上饶方面没有想到的是,这段短片迅速在中国社媒洗版,虽然有官方组织的水军力挺,但还是招来了铺天盖地的骂声。 上饶市民徐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称,这场「表演」是在当地的复古街东门路进行的,但当地市民对此并不买帐。学生也并不会从心里去认同这种形式主义的表演。 徐先生说:因为昨天3月5号是「全民学雷锋日」嘛,造一下声势嘛,前天嘛。在游行那条街,东门路,它本身就被打造成80年代的那种场景的。然后像那种红卫兵模式的,这只是一阵风,只要没有高层的人的授意,就不可能行成风气的。 一位要求匿名的广东律师指出,随著经济下滑,从青年人的白纸运动到老人医保抗争,都显示社会矛盾加剧。这种背景下,习近平希望用更为严厉的手段管控社会。他无法预测中国是否会倒退到文革状态,但就目前而言,社会普遍难以接受这种愚昧荒唐的做法。 他说:是否是习近平的意思,还是他自发的,不得而知。但起码呢,在广东这地方看这种东西就是一个笑话,绝对不可能发展成重庆薄熙来时代那种铺天盖地的红色运动。虽然我是觉得不可能,但是呢,在过去的十年确实是变化很大。估计他也想,面临各种危机,各种利益诉求主体上街,他当然希望大家都可以洗脑成跳忠字舞、唱红歌。但是,40年的市场经济的活动下来,在短时间里,他在举国范围内这么做,肯定困难重重。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企业家则认为,随著财政赤字日趋严重,各地的官员压力比较大,但这种危机会在社会的各层面发酵。而随著压力剧增,没有全面反思毛式治理悲剧的社会,重回到那种悲剧也是必然。 他说:下面的人做一把手不是那么好做的呀,大家都伸手向你要钱的呀。以前随著经济发展,大家你好我好大家都能赚钱,这种日子一去不返了。钱发不出来,问题就很严重了。北韩化是不可避免的呀,这个现象是更加恶化了。没有建立文革纪念碑,没有建立大饥荒纪念碑,文革和大饥荒都会重来的呀。 对于外界的质疑下,上饶官方在回应本台记者的采访时,则各自和该活动划清界线。上饶市教育局称,此事与他们无关,而是信州区教体局组织的。 而信州区教体局则称,他们也不知道是哪些学校组织了这个活动,因为信州区是上饶市主城区,辖区内有的学校是属于市上直管的。 信州区教育局:红卫兵的服装啊?学习雷锋是正常的嘛。我是不知道有这个事情,但是各个学校如果是组织学习雷锋的活动,那是比较正常的。学习雷锋穿的衣服可能是到红色教育基地去的,它不是形式主义的。不是我们组织的,我们这里有区属学校,也有市属学校,我也不知道你讲的是那所学校。 信州区政府和上饶市政府则一直没有回应此事。本台记者未能联络上参加街头演出的学生和组织老师对此置评。该市多所学校都否认参与了此次「红卫兵」忠字舞游行。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毕子默 6.美台商美军东亚军备库存台 邱国正指将击落犯台12里共军 在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一(6日)首度证实,正磋商美军东亚军备库存放台湾。对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可能访台,邱国正预料解放军行动将比去年佩洛西访台更激烈,指军方已预作准备,如中国军机突破12里将马上击落。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底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其中要求行政部门强化与台湾的军事合作和培训,授权美国总统为台湾打造区域应变军备库。 在台湾,国民党立委江启臣周一以此质询前往立法院报告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军备库计划是否正在进行时,邱国正首度承认正与美方磋商。 邱国正说:不见得等到美军介入以后我们才跟他做讨论。 江启臣说:所以你的意思是说,这部份是有在进行的? 邱国正说:对,我们本身就在进行这些工作,不是因为你美方讲了甚么以后我们才做。 江启臣问:会不会加大?比如说美方把在东亚的军备库存放到台湾来,比如:永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的,会不会要求增加放在台湾? 邱国正:对,这也正在谈当中。 对于中国2023年军费增加百分之7.2,邱国正回应指,中国军费增加不只是今年,而是历年来都不断增加。 邱国正说:在今年他(大陆)特别强调这些话,我觉得他是在准备当中,准备将来一旦有必要的话,该要动武他也会动武的,比以前强烈。我们最近看到台海周边,他不管是机舰的运行,你看到每天保持大概有10架左右,一旦有甚么议题的话,他会加倍。 邱国正认为,综合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讲话、增加军费和解放军近期动作,中国正为将来进行军事动作寻找立论基础,并等待动武时机,例如:去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等。 邱国正说:我觉得他(大陆)一直在等待,我们这边有甚么让他师出有名的,例如说有别的国家高层到这里来,还有我们军方如果跟外面动作太频繁,我觉得他都包含在里面。 对于立委质询,佩洛西去年8月访台,引发中国大规模围台军演,和发射导弹,如果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访台,军方是否有预作准备。 邱国正指,军方也要超前部署,麦卡锡如来访,有可能比去年佩洛西来访的状况还更严重,解放军甚至可能会迫近台湾12海里,一旦中国军机突破这条界线,将立即击落。 邱国正说:现在因为第一枪的界定,已经被他无人机、航空实体、气球等等所取代了,所以我们不再做第一枪的反应。假如有航空实体,不管你是甚么东西,我们一定在一个界线以内就射击,把它打掉。 江启臣问:那一个界线? 邱国正说:我们有领空。 江启臣说:领空、领海是12里。 邱国正说:对没有错。 邱国正重申,只要解放军机和军舰接近就要准备,就算在模糊地带,亦有一套处理方法。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毕子默 7.华为十亿镑「剑桥科技园区」项目流产 分析:习近平海外扩张止步 华为5年前花巨资在剑桥购入500亩地,拟投入十亿英镑建科技园。英媒曝规划许可8月到期但至今无动工迹象。时评人认为随著英国首相宣布中英「黄金时代」终结,加上中国经济衰退,华为乃至习近平的海外扩张大计难以为继。 英国《每日电讯报》周日(5日)报道,陷入困境的中国电信巨头华为逐渐减少在英国的业务,包括悄然搁置了原定投资10亿英镑建造的「剑桥科技园区」计划。 2018 年,华为耗资 3700 万英镑在剑桥大学附近购买了500英亩土地用作该计划,声称会作宽带通讯技术、微芯片和人工智能软件等尖端设施的研发和制造。原计划在 2021 年完成一期建设。 该项目在2020 年获得规划许可。许可将在今年8月到期。但现场仍未破土动工。华为回应称,对「华为剑桥科技园区」的评估正在进行中,但拒透露是否打算在未来五个月内动工。 英国华裔作家、时评人马建向本台表示,随著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宣布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终结,在英国现有保守党执政的政治氛围下,华为及习近平对外扩张的「中国梦」必将终结。 马建说:中国政府其实是努力了很多年突破剑桥。英国首相已经提出(中英)「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这些项目应该是没有办法再往下延续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个趋势3年、5年内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办法翻身,像华为这种它想努力发展确实比较困难。中国政府这种极权统治人们已经极端反感,习近平全球「中国梦」最后都要被叫停。 华为此前声称,在剑桥地区的投资代表了「对英国投出的重大金融信任票」。不过,《每日电讯报》报道,自新冠疫情以来,华为「剑桥科技园区」计划一直在「审查中」。 南剑桥郡区议员们向英媒表示,他们请求了解项目进展,但一直未得到华为回应。 地方议员米尔内斯(Brian Milnes)表示,尽管他和其他议员多次尝试联系华为代表,但该公司对此「非常沉默」。他对项目的搁置表示遗憾,认为应该是政治问题使项目停滞不前。 法国时评人王龙蒙批评南剑桥郡区议员没有认识到华为是中国政府对外扩张的工具。 王龙蒙说:华为是中国政府向海外开疆辟土的工具型企业,10亿英镑的剑桥科技园区项目,中共的目的是依托英国硅谷之称的剑桥,将这里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窃为已有,助力其极权统治和扩张。很遗憾南剑桥郡区议员还盼望华为继续投资,他们没有把华为投资放入中共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背景来看。 王龙蒙认为,不但是英国,整个西方开始警觉华为带来的安全危险并对其进行封锁;加之华为背后的中国政府在经济衰退下,旧日以举国之力支持华为的做法难以为继。 王龙蒙说:华为在西方已成「人人喊打」之势,英国作为「五眼联盟」国家,整体上与美国步调一致,华为项目不得不考虑在西方国家被封锁的前景;加之中国经济衰退,几年前以举国之力扶持华为在海外占域的大撒币政策难以为继,所以华为剑桥项目很大可能不会动工了。 据华为官网介绍,「剑桥科技园区」设400多个工作岗位,落成后将成为华为海外光电子业务总部。华为还称将依托该基地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英国技术」在全球的应用。 2020年中,英国政府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已禁止华为设备进入英国5G网络。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支联会案邹幸彤等罪成 裁决理由大量被涂黑 已解散的香港支联会部分前常委成员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国安法》指定法官罗德泉周六(4日)裁定3人罪名成立。 裁决理由书包括一份被标示为「机密」的警方国安处调查报告,另有一份提交资料通知书的申请书,惟当中有大量内容被涂黑处理,部分页面甚至完全没有显示任何内容。 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及另外4名常委,被控「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违反《港区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前常委梁锦威及陈多伟早前已先后认罪,另邹幸彤、前常委邓岳君及徐汉光3人则否认控罪受审。 《国安法》指定法官罗德泉在裁决中指,《实施细则》附表5的目的,是用作预防及调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基础是要真诚相信当时已有的资料是真确、分析是信实的,以及警务处处长在决定发出要求提交资料通知书时,是根据当时掌握的资讯。 对于控方证人、负责调查支联会的国安处署理高级警司洪毅在作供时,因有机会披露已获「公众利益豁免权」的资料,拒绝回答部份范畴问题,罗官认为由于洪毅负责整个调查,较适合评估潜在泄漏资料的风险,认为他拒绝回答是恰当,又认为他是真诚相信调查资料是真实,及就调查资料作出信实的分析。 他在判词中又指出,外国代理人在香港是「新概念」,没有相关案例,作为外国代理人不属罪行,本案只处理没有遵从通知规定的事项,而支联会基于其背景及政治目的,以及多年来与本地及海外组织的联系,认为足令警务处处长有合理理由,相信支联会是外国代理人;又指一个专业的调查机构,必会有自己的判断及策略应对不同情况的需要,形容是次调查所用的策略与平时不一样,惟除非是明显属荒谬,否则不应被质疑是不合理。 对于辩方指,受人手及资源有限,要提供大量资料有困难,罗官就反驳,指通知书中有提供联络方法,必要时可寻求辅助,惟被告公开清晰表示拒绝提交相关资料,最终亦没有提交任何资料,亦没有实际行为尝试提供一些较易取得的资料,因此不接纳辩方称提交该些资料有困难的说法。 他在衡量国家安全对公众利益的重要性,以及警方的要求,再整体审视证据后,认为现时警方做法已取得平衡,并经分析各项因素后,裁定涉案通知书在送达当刻具合法性,而本案不存在任何理据,让法庭须行使酌情权将其否决,即各被告有责任回应该通知书,由于各被告毫无意图,亦从没有提交任何资料,故裁定各被告人罪成。 至于辩方在审讯中,曾多次指支联会非「外国代理人」,故国安处要求提交资料的通知没有合理基础,因而无须遵从,其中邹幸彤亦多次要求控方说明「代理人」的身份等,但由于控方以「公众利益豁免权 (Public Interest Immunity, PII)」为由,申请豁免披露警方的调查报告,故邹幸彤曾在庭上指,获得的调查报告及由洪毅撰写的申请书,绝大部份内容已被隐去,形容是「只获发很多页的黑色墨水」。 根据司法机构上载的判刑理由书,就同时夹附3个附件,包括警方国安处的调查报告;洪毅撰写的申请书;以及一张A3纸大小,以蓝、黑字编印,提及5个组织、1名人士与支联会的关系图,当中内容为警务处处长在考虑申请书时获提供的资料,以及洪毅所倚赖的相关调查报告内容,该图就根据上述内容绘制而成。 不过,从公开的「调查报告」及「申请书」可见,两份文件中,调查报告共有27页中,但有最少16页有大量内容被涂黑遮盖,甚至有部分页面是被全页涂黑;而在申请书中,12页中有一半,即6页的1内容是完全被涂黑遮盖。 至于被遮盖部份究竟涉及甚么内容?从部分未被涂黑的字句估计,当中涉及组织与人士名称及金额,亦有部分被涂黑整个段落,之后只留下一句内容如「As such, political ends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the above purposes.」(因此,政治目的可被解释为以上的目的),但外界未能知悉是基于甚么原因而达至有关「结论」。 另外,涉及支联会举办的维园六四晚会,亦有被涂黑处理,其中提及2014年晚会上所播放的一名男性民运人士发言,文件中有引述其发言内容,但就遮去该人士的身分,旁边只标注为「Org (2)」(即组织2),与此同时,在其他部分涉及「组织2」的背景就几乎全被涂黑,另有其他组织的背景及活动,亦获类似的处理。 不过,报告中就可见有不少段落,讲述「八九运动」,提及198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促使「天安门事件」发生;同年5月13日有学生示威者在天安门广场绝食抗议,引发全国各地加入示威及抗议;至同年5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颁下戒严令,其后解放军被派至北京,而支联会就于翌日,即5月21日成立。而关于支联会的背景调查,报告中列出该会的成立日期、地址等外,亦提及五大纲领,并指支联会透过左右公众舆论,以悼念天安门事件及复兴「1989年的运动(1989 movement)」,来追求与延续「八九民主运动」。 案件被押后至下周六(11日)判刑,其中邓岳君及徐汉光续准保释,而较早前认罪的梁锦威及陈多伟,认罪后被判囚3个月,两人已完成服刑。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网编:苏旋 12.【香港法庭】黄子悦涉理大冲突认暴动罪 弃保释须即时还柙 2019年香港理工大学冲突期间,多人被捕及被控暴动罪,其中一案15被告中包括「初选案」被告之一的黄子悦,案件周一(6日)开审,控方需时修订案情,申请押后读出案情撮要,意味各认罪被告尚未被正式定罪。另外,黄子悦跟另一被告,主动撤销担保,故须即时还柙。 黄子悦周一早约8时许抵达法院外,身穿蓝色牛仔褛及黑裤应讯,并以以一头短发示人。她在步入法院前,与在场20多名亲友逐一拍照留念及拥抱道别,又面带笑容摆出多个「心心」姿势,最后与朋友挥手说再见。而在散庭后,她再向旁听的亲友挥手道别,此时站在旁听席后排的丈夫就向她做出心形手势。 本案共15名被告,其中9名认罪被告为翁芷茵(19岁)、周耀天(22岁)、锺永祥(45岁)、苏浩然(25岁)、孙嘉豪(22岁)、曾绍鹏(21岁)、黄康瑜(22岁)、黄子悦(22岁)及王汶珊(28岁)。各人承认于或约于2019年11月18日,在油麻地窝打老道与咸美顿街之间的弥敦道一带,连同其他人参与暴动。 另苏浩然被控一项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指他同日在九龙油麻地弥敦道525至543号或其附近的公众地方,携有一个能发出雷射光束的装置(即一支雷射笔),控方申请把控罪存档法庭不予起诉获批准。 馀下6名不认罪被告,则为锺曜禧(34岁)、罗泽琛(19岁)、吴仲贤(18岁)、邓建欢(27岁)、甄念贤(16岁)及李子聪(25岁),他们继续获准保释受审。 代表首被告翁芷茵的大状就表示,翁经多番考虑后,至周日(5日)晚才选择认罪,因此控方需时处理案情;代表控方的大律师张锦荣就指,增加一人表示认罪,会影响认罪者的案情撮要等,故需时修订文件,希望法庭把案件押后至周二(7日)续审,届时将读出9名被告的案情撮要,获暂委法官崔美霞批准。 本案中除第7被告苏浩然外,控方不反对各认罪被告继续保释,暂委法官崔美霞亦批准各认罪被告保释至明天,以便处理求情相关事宜。不过,在「初选案」认罪但获准保释的黄子悦,以及另一被告孙嘉豪,周一主动申请撤销保释,加上苏浩然,3人须即时还柙。 崔官在庭上关注案件进度,向各方查询目前所定的35天审期是否充裕,而控方就透露,本案证人列表原有逾50位证人,惟相信现时只需传召当中约30人。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网编:苏旋 13.资深国际投资者:未能将资金从内地汇出境外 素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Mark Mobius)表示,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他不能把钱带出中国,并提醒投资者对投资一个被政府严格控制的经济体要「非常、非常小心」。 《路透社》报道,Mobius Capital Partners的创始人麦朴思在3月2日播放的访问中告诉《霍士财经》:「我在上海的汇丰银行有一个帐户。我不能把我的钱取出来。政府正在限制资金流出该国。」 「我无法得到他们为甚么这样做的解释⋯⋯。他们正在设置各种障碍。他们并没有说。不,你不能把你的钱拿出来。但他们说:给我们20年来的所有记录,你是如何赚到这些钱的......。这太疯狂了」。 麦朴思的评论周末在中国社交媒体网站微信上疯传。 麦朴思在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领导新兴市场投资三十年,以看好中国而闻名。但现在,他说,他在中国的投资「会非常、非常小心」。他说:「中国正朝著与邓小平开始大改革计划时制定的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政府在中国各地的公司中占有黄金份额。这意味著他们将试图控制所有这些公司⋯⋯。所以我不认为当你看到政府在经济中变得越来越注重控制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 麦朴思告诉《霍士财经》,他正在增加对印度和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的投资。 汇丰发言人回应香港《信报》查询时解释,「无论是否本行的客户,我们不能评论个别人士或企业的言论。汇丰在履行所营运市场监管规则的同时,会继续满足客户对跨境银行服务的需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温晓平 14.「维稳费」破2000亿大关增6.4% 评论:跟民间爆抗争运动有关 周日(5日)人大会议上,财政部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公共安全预算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增长6.4%,较今年预期经济增幅5%更高,反观教育开支增长只有2%。有评论指出,「维稳费」的开支大幅增加,跟去年底「白纸运动」及今年初「白发运动」有关,实质「维稳」开支更多。 今年中国公共安全支出(维稳费)2089.72亿元(301.46亿美元),增长6.4%。2022年的「公安安全支出」预算为1950亿元,比2021年增长4.7%。2021年,中国公共安全支出1890.02亿元(272.57亿美元),完成预算的102.1%。相对之下,教育的支出增长就很少。今年教育支出预算为1554.79亿元(224.21亿美元),增长2%。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周一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中国「维稳费」的开支大幅增加,跟去年年底的「白纸运动」以及今年年初的「白发运动」有关。 李正修说:中国大陆对今年度的社会维稳预算会增加这么多,突破两千亿人民币的主要因素,应该就是去年跟今年爆发的两个社会运动(有关)。第一个就是「白纸运动」,当时自发性的群众,一般老百姓在各城市发起要求解封的这样一个社会运动,让中国共产党吓到,因为它是一个非组织性的群众运动,而且它所引起的范围跟广度是历年来很少看见的。而且它也吸引全球各地的华人,甚至于很多国家一般民众的支持。这对中共来说是一个警讯,因为它知道它对社会的控制力其实是越来越薄弱,所以它就想要强化对一般人民的管控。今年初,因为它删减了老年人的健康保险的支出嘛,也引发运动,这也让中国共产党深感威胁。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亦认为,北京研判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他又强调,中共实质上用于「维稳」的数字可能较官方所说的更多。 刘锐绍说:「公共安全」里面有许多其他的「维稳(开支),比如说武警,因为它现在拨入军队的单一领导;这笔费用现在究竟是多少?而公安下面又有「国保」,即国内保安,这笔费用一定是公安部的资源⋯⋯实际上内涵是怎样?怎么调配?外界完全不知,只能反映一件事:中国(政府)现在觉得国内外安全都要投放大量资源,以维持稳定。 官方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维稳费首度超过军费,2011至2013年连续3年维稳费超过军费。2014年起中国不再公布全国公共安全预算,只提中央公共安全预算。此后全国公共安全预算为推估,而且2014至2016年连续3年维稳费低于军费。2017至2020年连续维稳费超过军费。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15.【财经拆局】Family Business?家族办公室星港谁领风骚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刚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中,其中一个焦点是要在新加坡手上,抢夺「家族办公室」的生意,预算案提出会在未来3年向投资推广署提供1亿元,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港,重点项目包括于3月底举办「裕泽香江」高峰论坛。但那边厢,狮城已开大口「落闸」限制投资移民,表明生意早已应接不暇,问题是香港有本事来抢吗? 这个称为「裕泽香江」(Wealth for Good in Hong Kong)的高峰论坛,是当局继去年底举行的「金融峰会」后,相当重视的金融高峰论坛,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指,峰会将由特首李家超署名发邀请,活动「仅限受邀人士(invitation only)」出席,目标会请中国和中东的最大型家族办公室,另会有小量来自欧美的来宾。 其实早在去年十月的施政报告,李家超已设定KPI(关键绩效指标)目标,要在2025年年底前,要吸引不少于200个家族办公室在香港开设营业部或扩大业务。 香港到底有多少家「家族办公室」?一直未有官方正式统计。翻查今年一月,立法会文件显示(注1),在2020年,约有50间家族办公室获证监会发牌。另外财经事务局在去年的立法会会议上表示,由投资推广署属下的FamilyOfficeHK专责团队,正积极处理超过50个家族办公室个案。 按此推算,本港最少已有过百间家族办公室设立,加上特首提出的200家KPI指标,粗略估计目前有逾二至四百家族办公室,是合理推算。 相反,新加坡家族办公室数目就有较完整统计,亦见证了「井喷式」增长。数据分析公司Handshakes资料显示,当地家族办公室数目已经从2018年的27家增长到去年年底的估计1500个,即是四年间增长了整整54倍,亦比香港高出最少三倍。 新加坡之所以能吸纳如此多家族办公室成立,是得力于政府很早已采取措施,提升该市作为财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早在2019年,即是香港正陷入水深火热之际,新加坡金管局和经济发展局成立了一个家族办公室发展小组,以吸引更多的家族基金。 坊间很多时会将香港股市规模与新加坡作比较,认为不论市值及成交量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因此认为新加坡无法跟香港作竞争。这其实是「误导视听」,因为作为家族办公室设立的考虑因素,当地金融市场规模只是其中一个指标,即使办公室设在新加坡,交易员仍然可以按指示,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进行落盘交易。 相反,家族办公室选址最首要考虑因素,是为财富寻找安全的「避风港」,亦是高净值富豪选择新加坡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的金融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司法管辖区,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法治。新加坡政府借鉴了瑞士金融机构为客户严格保守秘密的做法,打造一个优良、健康的金融环境。同时随著去年俄乌战争以及地缘冲突加剧,高净值人士群体需要找一个资产相对安全的地方,新加坡此时就突显出与瑞士及杜拜一样,扮演了这样一个安全点。 这个安全性考虑,不单吸引欧美富裕阶层进行投资,甚至连内地富豪,亦看重这点,根据2022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排名榜,前10大富豪有半数均来自内地。当中包括香港上市的海底捞创办人张勇、有东南亚「小腾讯」的冬海集团掌门人李小冬,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移民新加坡后,先后刷新了新加坡富豪榜,成为新晋首富。 去年8月,阿里巴巴18名创始人与合夥人之一、被誉为「支付宝女王」的彭蕾,也在去年8月被曝携巨资移民新加坡,此外,冬海集团的首席运营官叶刚、SOHO创始人潘石屹的妻子张欣、融创董事长孙宏斌、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币圈大佬赵长鹏等都被曝光已移民新加坡。 另外越来越多字节跳动高管也开始常驻新加坡。从TikTok CEO周受资、字节跳动CFO高准,到抖音集团CEO张楠、最近转岗的抖音副总裁支颖,都去了新加坡。 《华尔街日报》上周亦有专题报道,称在疫情受控内地重新开放后,中国富人正离开中国,但他们的目的地已不是昔日的东方之珠——香港,而是前往新加坡,据统计在当地已设立共约1500家的家族办公室中,其中约四成是中国人。 华兴资本包凡被调查,失联前正往新加坡转移资产 值得注意是,内地富人这一轮的迁移潮,已经引起中央高度关注,而令事件添上神秘感,正是内地「资本大佬」包凡失联前,据报正是准备将个人资产转移至新加坡,目标正是成立家族办公室。 套用内地说法,包凡失联事件「信息量巨大」,因为作为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包凡在创投圈的地位,仅次于红杉资本执行合夥人沈南鹏、以及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也因此,包凡失联的消息引起了投资圈的震动和高度关注。 曾协助腾讯、京东、美团、滴滴等数十家科企上市、融资或并购,包凡人脉极深厚,与「腾讯系」尤其关系密切,被称为「马化腾背后的男人」,有人笑说,中国人现在手机首页上的程式,超过七成与包凡有关,可见其影响力巨大。 据《金融时报》引述消息,包凡「出事」前几个月,一直在筹备把资产转移至新加坡,包括在狮城成立家族基金办公室,以保障其个人财富安全。虽然官方未有披露包凡「失联」及「被调查」的时机,跟其「走资」行动有否直接关系,但内地富豪圈早已人人自危,恐怕反而加速走资潮。 狮城开大口「落闸」投资移民,但香港有本事抢吗? 香港这边既要抢「家族办公室」生意,要「抢钱、抢人材、抢企业」,但那边厢,新加坡反而要「落闸」,上周宣布「全球投资者入境计划」将会提升门槛,申请者共有三个选项:一、投资一千万坡元(相当于约5800万港元)成立商业实体公司,并须雇用至少三十名员工;二、向指定基金投资二千五百万坡元;三、向家族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五千万坡元(约二亿九千万港元)。 此前这三个选项的「入场费」皆为二百五十万坡元(约1500万港元),换言之「加价」幅度达到三倍至十九倍,背后反映的正是生意早已应接不暇,你香港有本事就随便攞走。 香港此时亦宣布时隔八年重启投资移民计划,入场门槛料较八年前的一千万港元显著倍升,尽管港府已表明,新的投资移民计划将一如以往,不接受内地户籍居民直接申请,惟根据过往经验,内地富人们通常会先弄来一本小国护照,再以外国人身份申请投资移民来港。 据入境处统计,上一次投资移民计划由2003至2015年结束,累计批出约三万五千宗申请,当中超过九成,属于「中国籍而已经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士」,即是持海外护照的中国人为主力。但在2023年的「新香港」,不论政治环境及国安红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你是内地富豪,今天还有信心将资产转移至不断强调要与内地融合的「国际金融中心」吗? 家族办公室处理的是私人家族资产,套用英谚就是Family Business,理论上不涉及家族以外的人,俗语说就是家事与你何干?讽刺的是,正是香港加快「二次回归」,昔日内地富豪看重的「一国两制」愈趋「一国一制」,他们要保障资产安全,更不愿意将资金留在这个「家内」,反而千方百计甚至冒牢狱之灾都将资金调往海外,特别是看重新加坡的安全性。由此看来,香港要与新加坡争夺家族办公室的生意,谁可以独领风骚恐怕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5日 1.李克强最后工作报告:反独促统解决台湾问题 陆委会:北京应面对两岸互不隶属事实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日(5日)在人大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两岸关系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和「坚定反独促统」。 陆委会随即响应表示,针对中共方面重申其既定对台政策及延续「二十大」以来的工作主张,陆委会再次呼吁北京当局正视与面对「两岸互不隶属」的事实,尊重台湾人民坚守主权、民主自由的核心理念,放弃强加的政治框架与胁迫作为等统战分化,以理性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务实处理两岸事务,才能为双方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陆委会指出,对于后续对岸可能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政府将密切关注评估,并加强政策法规的安全管理,防范可能风险及维护健康有序的互动往来。 陆委会分析指,今年中共「两会」是内部政府等人事换届及年度例行会议;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主轴在强化并稳定其面临当前内外部冲击变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等困境的疫后振兴工作,后续亦将透过党政机构的改革,强化管控治理。 陆委会认为,北京当局应以更开放态度及投入资源改善其民众真正关切的民生福祉权利、推动民主改革及制衡监督、尊重公民社会力量,同时承担维护区域和平责任,才有助防范决策治理风险、应对当前复杂情势挑战。 学者:对台策略求稳定 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中国目前对内是活络经济优先,营造经济发展基础必须有一个安全环境。为了追求这个「安全」,中国必须集中力道、资源处理中美关系、振兴经济,这才是中国大陆目前最重要课题。 他说,同样是在追求「安全」核心架构下,对台策略力求稳定。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反独促统」都是过往就提过的旧论调,没有更新的倡议;其中较不同的是提到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赵春山指出,在外部、内部等多重挑战夹击下,中国大陆对于台湾后续工作方向论调是求稳定、多交流,这与国台办主任宋涛上任后会见多个来自台湾的访问团做法方向一致,这些作为目的也是避免两岸有突发事件。 李克强:贯彻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两岸议题表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中国今年军费涨幅7.2% 金额为台湾11倍 中国第14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日(5日)上午开幕,根据中国财政部提出的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官方编列的2023年国防支出为人民币1兆 5537亿元,年增7.2%,是近5年次高。对照2019年到2022年,中国编列的国防支出年增率分别为7.5%、6.6%、6.8%、7.1%。 这份预算报告草案并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支持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善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报告中也提到,2022年编列的国防支出全数执行完毕。 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国防相关事务时表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实战化军事训练,统筹抓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加强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是台湾国防预算的16倍,去年差距扩大变成17倍。为了对应中国武力扩张,台湾将2023年度国防预算增加百分之12.9% ,达到新台币5863亿元,但两岸军费差距仍达11倍。 学者分析:稳军队等于稳内部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颖佑表示,军事预算增加也有可能是要把军队待遇拉高、军事战舰维护费用提高,例如,航空母舰不是打造完成就好,后面还有庞大维护费用。 林颖佑认为,军费增加对于北京领导人来说是掌握军权、握住国防力量的方式。 他说,中国去年经济状况欠佳,仍然愿意投入资源在军事预算上,因为解放军长期以来是个对外传递讯息重要「工具」,让解放军「吃得饱、穿得暖」是第一要务。稳住军队有助于军权掌握,这是北京领导人可以持续稳固地位的方式。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所长苏紫云则表示,中国去年经济成长率仅有3%,军费预算成长率却是7.2% ,这样的规划是在军事扩张主义大架构下。中国整体军事资源会优先部署在海军、空军和火箭军。海军战舰载人出去就「可以打下一块地方」、空军能够支持海军、火箭军投射火箭以执行国家任务。 苏紫云指出,中国军事重点仍在东海、南海、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周边,透过军事力量发挥国家影响力,周边国家必须相对应增加军事硬实力,有足够的防卫力量才可以阻绝侵略意图。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拜登将颁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对中科技投资 据熟悉商议内容的美国官员指出,拜登政府即将加强美国企业在海外的若干投资规范,以限制中国取得相关技术来增强自身军事实力。 美联社引述一名匿名官员消息报道表示,总统拜登(Joe Biden )这项即将发布的行政命令,将限缩美国在具有国安应用层面的先进技术上的投资,例如:可以协助中国提升军事决策速度与准确性的次世代军事能力。 这名官员表示,拜登政府官员在制定美国最新投资规范时,持续与盟友沟通协商。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指,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3 日向议员提交报告,详述新的监管计划将如何因应美国在海外先进技术的投资。预期将涵盖先进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私募股权和创投。 这两大部门表示,预计将在白宫预算中寻求更多款项来投入这项投资筛选计划。总统拜登准备在3月9日提出2024会计年度预算案时,向国会要求相关资金。 白宫国家安全会议(NSC)发言人婉拒评论财政部和商务部的报告,但指出拜登政府官员持续向国会通报它们在制定海外投资办法上的进程。 这项举措预期将遭遇美国企业反弹。拜登政府官员先前已向商界示意说,在检视美国各项对中投资的规范之余,会注意不会管过头。 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在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不久前的活动中指出:「依我之见,我们所作所为最重要的,便是确保划分清楚竞争和国安之间的界线。」他说:「我的观点是,当美国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公平竞争环境中较劲时,我们表现得很好。」 他说:「但我们同时希望,当我们在这狭窄空间中查觉到国安风险时,能有工具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去年,一个由跨党派议员组成的团体,敦促拜登建立一套更为严苛的审核系统,来审查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投资,而中国是首要考虑因素。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作家魏金树满身伤痕惨死派出所 亲属追问真相遭噤声 河北作家魏金树本月1日深夜多处伤痕死在派出所,尽管有证据显示警方隐瞒了基本事实并有暴力嫌疑,但亲属追查真相的努力迅速遭强力维稳。 作家魏金树在沧州市车站派出所死亡3天后,他的妻子刘女士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拍摄了一段求助视频。 刘女士在这段1分44秒的求助视频介绍了一个清晰的时间线:1日晚22:55,拨打丈夫无人接听。2日凌晨0时30 分,电话终于接通,一个自称路人者称魏金树喝醉在一个小区路边。其前往找寻丈夫,却被叫到另一个地方,最后又被警察直接接到了车站派出所,称其丈夫还在讯问中。 但根据事后医院的记录显示,她丈夫早在1日晚11点30分即宣告死亡,但警察一直瞒着她。2日凌晨四点,警察才告诉她丈夫已死亡。此后,要求见尸体无果,直到2 日上午11点才见到尸体,亲属发现魏金树头、颈部、腕等部位多处严重外伤,但亲属试图拍摄相关伤情的证据时遭警察阻止。 据悉,魏金树是沧州作坛名人,又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本台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沧州市文联,希望了解事件的详情。该机构的官员称她本人不了解情况,但答应提供帮助。 沧州文联官员说:魏老师不在这儿。他已经退休了应该是。你想要魏老师他家属的联系方式是吗?那这样吧,我帮你问一下,看看怎么着帮你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但仅几分钟后,该机构的多名官员迅速改口,否认认识魏金树,更拒绝提供当事人家属的联系方式。 本台记者又多次联系河北省作协,但该机构一直没有接听电话。 沧州市车站派出所在响应本台记者采访时,承认确有其事,但称并不了解详情,因为即便是在派出所内部,相关信息也是封锁的。 车站派出所人员称目前沧州市纪委已经介入,但详情不明。 车站派出所人员说:(纪委)介入了已经,那个沧州市的也已经介入了吧。作家协会?没有(过问)。我们这是那个车站派出所,这个你应该得问分局的吧。现在这个消息也封锁,那个具体的什么事,我具体的也闹不清。你得问那个上面的领导。 据检索发现,现年55岁的魏金树是当地的知名作家,出版过多部作品,其是作协会员,但不属于体制内的文宣机构在编人士。 即便是生前写过数以百万计的文字,但魏金树莫名死亡之后,即便是传播他的死讯也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据一位率先披露此事的媒体人透露,媒体人周日早上传播此事后,迅速遭官方封杀。他认为,可能和两会维稳有关。 其次,文联的欲语还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此事真相遭隐瞒了。 沧州文联官员说:我今天在群里看到了,我就在那个视频号里发了个视频嘛,给我删了,被删掉了。有哪位两会,估计是。作协不可能没有作协会员的联系方式,说明证明这个事是真的。 有消息称,周日(5日)上午,就在魏金树的妻子和亲属也已经被重点管控,相关微博被删除的同一时段,在200 公里以外的北京,人代会正在开幕。按照官方的说法,在这次会议中,将产生新一届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 记者:黄小山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4日 1.人大即将揭幕 聚焦国防费续创新高以及经济成长 中国14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日(5日)上午揭幕,大会发言人王超周六(4日)在新闻发布会表示,今次大会会期8天半,今个月13日上午闭幕。 传媒关注中国今年国防预算增幅,王超在回应提问时,并未透露今年军费增幅,他指,人大代表即将审议预算草案,国防预算具体数字届时就能知道。 王超说,国防费的增长既是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来保持基本稳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幅度也是比较适度和合理。 王超表示,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军事的现代化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反而是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中国财政部在去年13届人大表示,2022年国防支出预算人民币一兆四千五百亿元人民币,增长百分之7点1,是连续6年突破人民币兆元,增速比2021年提高 0.3个百分点,且高于中国2022年设定的百分之5.5经济增长目标。 李克强工作报告聚焦中国经济成长率目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 日将在人大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向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成长率目标数字,被认为对于当年度各级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市场的风向球。除此之外,国际分析、投资机构也将此视为中国政府释放的讯号。 去年中国经济成长率目标订5.5%左右,当时李克强坦言“必须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然而最终在疫情蔓延、严格封控、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之下,仅维持住3% 。相较官方目标,几乎是腰斩。 随着疫情管制于去年底陆续松绑、比较基期较低,加上从中国央行、商务部、银保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会陆续发声,从刺激消费举措到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等,释放各项讯号显示“拚经济是今年重中之重”。 此外新一届的政府将要走马上任,在新人新政的期待之下,不论是中国国内的智库,或是国际投行、分析机构都对于今年的目标数字抱持相对乐观。 截至目前为止,普遍的共识是5%为楼地板,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松绑,数字可望再上调。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中国当年经济成长率仅2.24%,创下1976年以来最差的成绩。2021 年时,由于比较基期过低,加上施行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虽然当时疫情阴影仍垄罩全球,然而中国经济成长率达到8.11%,创下自2012年以来最亮眼的数字。 但2023年的情况和2021 年截然不同,中国国内的疫情管制完全松绑,随着国境解封势必面对更强大的贸易竞争,此外国际局势与地域冲突的情形也难同日而语。因此,要完美复制2021年的“ 奇迹”,挑战不小。 过去3年间,根据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所设下的经济成长率目标,其中2020年以“ 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为由未设目标,2021年与2022年则分别设下6%、5.5%。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汪洋全国政协工作报告 台湾事务仅提两段 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周六(4日)登场,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工作报告,总结过去5 年的成果与体会。然而针对外界关注的台湾事务,报告中仅提及两段,并未多加着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4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日下午开幕,汪洋代表政协13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首先回顾过去5 年的工作成果,接着发表过去5年工作的主要体会,最后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 原先外界预期这份工作报告将会对台湾与两岸相关事务加以陈述,特别是近期中国不断强调「大交流」的立场。然而,汪洋在报告中仅有两段提到台湾。 在全国政协过去5年工作回顾,汪洋提到,「参与举办纪念台湾光复75 周年主题展和海峡论坛、两岸基层治理论坛等,加强与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人士联系」,以及「针对美欧炮制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裴洛西窜台等发表严正声明,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香港事务工作上,汪洋提及围绕提升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能力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务实建言,鼓励港区委员就推动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以及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今年中国两会为换届年,这是汪洋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工作报告,全国政协主席将由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接任。一般预期,王沪宁将加强建构统战理论,以及对台统战的工作与论述。 全国政协14届一次会议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预计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半。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美政府考虑加码限制对华为出口 路透:英伟达恐受波及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正推进一项修订,加强限制授权当地公司向华为(Huawei )出口商品。若美国进一步扩大限制半导体输出黑名单里的企业,英伟达(Nvidia)向华为出售技术的计划将可能受阻。 《路透社》根据美国政府承包商的报告报道指,华为2019年被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但前总统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出口许可规范,允许低于「5G 水平」的美国技术输出,令华为可继续购入总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商品。 英伟达向华为出口技术的计划,之前没有传媒报道过。英伟达发言人拒绝对该文件发表评论,只强调中国市场为美国半导体行业提供重大机遇,重申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合作,以遵守所有适用的出口管制并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商务部一名官员承认,政府正在审视特朗普时期允许美国公司,可向华为交付低于5G 等级技术的政策。又指,该文件是初稿,政府会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撰写多份报告。 报道引述多位消息人士指,美国政府针对限制华为有不同声音,部份官员主张全面禁止对华为出口美国商品,撤销所有许可和现有授权,但也有人希望,只将限制扩大至4G 芯片和其他未来技术。 中国外交部早前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香港法庭】支联会拒交资料案邹幸彤、邓岳君、徐汉光罪成 押后下周求情 已解散的支联会前年被国安处指控为「外国代理人」,前副主席邹幸彤(36岁,律师),及两名前常委邓岳君(53岁,无业)和徐汉光(72 岁,退休人士),因拒按警方国安处要求提交资料,周六(4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被裁定一项「没有遵从通知的规定递交资料」罪成,押后至下周六(11 日)听取辩方求情。 《国安法》指定法官罗德泉认为,警方在有合理理由相信支联会为「外国代理人」下,按《国安法》实施细则附表5 ,向时任副主席邹幸彤及常委邓岳君及徐汉光发通知,要求支联会14日内提供警方合理地相信为防止及侦查危害国安罪行所需数据文件。罗官表示,3 人拒交任何数据,亦有公开信显示无意遵守规定,裁定3人罪名成立。被告获准保释,邹幸彤因另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继续还押。 至于早前已认罪的前常委梁锦威(36岁,区议员)及前干事陈多伟(57岁,司机),去年5月认罪后被判监3个月。余下3 人包括邹幸彤、邓岳君及徐汉光不认罪,案件自去年7月中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开审,法官罗德泉4日裁定3名被告均罪名成立。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5.10.1尖沙咀冲突 10人暴动罪成判囚4年4个月 1人判入教导所 2019年10月1日有人在多区发起集会,其后有集会人士向尖沙咀警署投掷汽油弹,12名男女被捕,被控暴动罪。其中11人早前经审讯后被裁定罪成,10人周六( 4日)于西九龙裁判法院被判监4年4个月,另一被告案发时未成年,被判入教导所。 法官王诗丽于判刑时指出,今次事件是严重、规模大及具杀伤力的暴动,明显是针对警方而来,严重之处为挑战警方权威,更批评示威者「目无法纪」。 王官表示,暴动罪是十分严重,即使辩方称各被告不是积极参与暴动,但必然是共同行事,加上不能忽视随身物品,例如身穿深色衣物、戴上口罩或防毒面罩,令他们更加放胆及放肆。 王官判刑时指,暴动罪以4年7个月为量刑起点,考虑各被告曾参与建设性活动,包括义工等,可酌情扣减3个月。另外,就案发时年仅17 岁的被告,感化官指被告仍维持自己为旁观者角色的说法,没有悔意,判处入教导所可以收阻吓性及更生作用。 11名罪成被告为为:袁均颖(电影公司文员;案发时31岁、现34岁)、黄蔚霖(电影制作人;案发时23岁,现26岁)、黎颖霖(学生;案发时23岁,现26 岁)、吴沛伶(学生;案发时18岁,现21岁)、彭汉深(地盘工;案发时29岁,现32岁)、韦珍儿(尼泊尔籍学生;案发时22岁,现24 岁)、梅卓羚(会计师;案发时24岁,现26岁)、林耀基(摄影师;案发时26岁,现29岁)及郑子健(售货员;案发时27岁,现30岁)、甄卫儿(学生;案发时 18岁,现21岁)和张俊轩(学生;案发时17岁,现20岁)。 控罪指,民阵2019年申请国庆游行及集会被拒,有人发起「六区开花」集会,在弥敦道有人向尖沙咀警署投掷汽油弹,12人当场被捕。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3日 1.美国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制裁 28实体被指暗助俄伊违反人权 美国政府周四(2日)将28个中国实体列为出口限制对象,理由是这些中企涉及暗中援助向被国际社会制裁的俄罗斯、伊朗、缅甸。另外,发展中国超级电脑、芯片和生物科技的公司,亦在最新的制裁名单之内,部分被制裁公司正计划在香港上市。而名单上的「华大基因」相关机构,曾在香港被质疑「基因送中」。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担忧中共对某些种族有针对性地进行生育改造。 负责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及安全局」将这28家中国公司和个人列入其实体名单,安全局指,这些公司代表了一系列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 中国知名大型基因公司「华大基因」旗下两间子公司、中国云端计算及伺服器企业「浪潮集团」等28个大陆企业及个人均榜上有名。这些公司也包括去年9月第三度递交香港上市申请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第四范式」、「龙芯中科技术」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 此外,「浪潮集团」被指试图采购美国商品,以支援中国军事现代化。「浪潮」是一间受惠于中国全国数据中心建设的国有伺服器制造商。至于「龙芯中科」则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央处理器(CPU)制造商。 另外,美国亦将开发超级电脑「神威·太湖之光」的「国家平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中国机构列入贸易黑名单。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商务部的文件把信息科技问题和国家安全明确在一起;这个在以前是不常见的。 司令说:美国商务部做这么一个决定,代表(美国)政府对包括「浪潮」这样一些服务器(伺服器)的企业,还有信息科技的一些企业,商务部的文件确实也把这个(信息科技)问题和「国家安全」明确在一起;这个在以前是不常见的。虽然以前也有一些中国的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它有解放军的总参谋部这样的军工背景,只有这样的「准军事」的单位以前才会被美国以「国家安全」理由列入制裁。现在连中国的这些IT(信讯科技)企业也被纳入其中;对中国(信息科技)相关行业,美国越来越以「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 美国商务部将「华大基因」旗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香港华大基因科技服务」纳入出口管制名单,指控他们收集及分析的基因数据存在转移到中国军事项目的重大风险,可能协助中国政府进行监控,以压迫少数民族。 司令认为,「华大基因」旗下两间子公司被列入名单,反映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可能滥用生命科学感到忧心。 司令说:事实上,确凿证据显示「华大基因」它这个行业属于生命工程,或是生命基因技术,你也可以说是生命科学;这个行业以前被美国列入管制清单的例子不多。这次呢,实质上是美国收集到证据,发现「华大基因」对新疆的维吾尔人,哈萨克人,用中国的公共财政基金建立一个维吾尔人以至少数民族的基因库。 他认为,美国政府可能担心,中国政府或在新疆建设兵团和在维吾尔人之间,按照中国政府的意图方向,进行某种计划性的生育。 司令说:然后用这个基因数据,可能对包括维吾尔人的生育情况采取某种生物控制,进行某种生物方向上的引导,从而按照中国政府的统治意图,包括可能采取在新疆建设兵团和在维吾尔人之间,按照中国政府的意图方向,进行某种计划性的生育。中国政府可能想改造或稀释维吾尔人相关的基因。 资料显示,香港在2000年8月推出「普及社区检测」,由三家中国大陆机构在香港进行测试,当中就包括华大基因。其后港府外判检测工作,在设立的社区检测中心里面,三分一由华大基因承办,但多次被曝屡屡犯错出现「假阳性」。 根据规定,一旦一间公司被添加到美国实体清单,即代表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其出售技术。美国供应商必须获得特别的出口许可证,才能向该公司运送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该出口许可证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获得。 美国政府亦列举其他对相关公司的具体关切,更包括「对弹道导弹计划的贡献」。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坎德勒(Thea Kendler)透过声明表示,当发现在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方面引发美国关切的实体时,将其加入到实体清单中,以确保能够审查他们的交易。 中美外交紧张关系近期不断加剧。中国与俄罗斯和伊朗的交易,以及最近发现的中国疑似监视气球计划,都促使政界要求拜登政府更有力地行使其制裁权,并加强对美中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就美国再对28个中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五(3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美方尊重基本事实,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停止滥用各种藉口,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待遇。中方也将继续坚定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支持中国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另外,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研究人员在几十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中领先于美国同行。 这份于周四发表的报告指出,在所考察的44项技术中,中国研究人员在37项技术上领先于美国人,涉及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和量子技术等领域。 ASPI得出结论称:「从长远来看,中国领先的科研地位,意味著该国不仅会在几乎所有领域的当前技术发展方面表现出色,而且也会在尚不存在的未来技术方面出类拔萃。」 这间总部位于堪培拉、主要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智库表示,中国和美国在科研竞赛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该报告认为,位列中美之后的印度和英国在大多数科研领域明显落后,排在印度和英国之后的分别是韩国和德国。 记者:方德豪/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2.美防长致函美军:中国破坏国际规则乃世代挑战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周四告诉全体美军,应对「专制」中国带来「步步进迫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仍然是军方今年的优先事项。 日本《共同社》报道,奥斯汀在发给国防部仝人的备忘录中表示:「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正试图改造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以适应其独裁主义的偏好。这是一代人的挑战(generational challenge)。」他呼吁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态势。 他在五角大楼披露的讯息中说,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国应该发展新的概念和能力,促进与盟友的合作并扩大活动。 除了中国,奥斯汀还谈到了保卫国家免受来自伊朗、朝鲜和俄罗斯以及全球恐怖组织威胁的必要性。 在拜登政府通知国会向台湾出售6.19亿美元的F-16战斗机导弹和设备的计划的翌日,奥斯汀还表示,华盛顿将继续依法协防台湾,并提到不断变化的中国威胁。 而对于美国国务院据报在周三(3月1日)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回应指,「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美方行径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要求美方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停止插手台湾问题,停止加剧台海局势紧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严阵以待,随时回击一切谋『独』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大湾区航空不选国产客机C919 反购15架「竞敌」波音737-9客机 以香港为主基地的中资航空公司「大湾区航空」(Greater Bay Airlines),周五(3日)公布与美国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签署协议,订购15架波音737MAX系列的737-9客机,对于为何选择购入波音客机,而非中国产客机C919,大湾区航空主席黄楚标表示,是考虑到波音的成本效益及安全性能。本台上月曾报道,国产C919被爆发生引擎故障,100小时验证飞行计划随即搁置,但制造商和唯一购入该机的东航均对此事绝口不提。 波音公司及大湾区航空周五(3日)在香港举行协议签署仪式,除了两间公司代表,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等港官都有出席。 大湾区航空主席黄楚标表示,引入737-9客机可带来更佳经济效益,开拓更多航点,扩充飞行网络,认为737-9具备更佳运载力及续航力,有助减低营运成本及拓展飞行网络。 外界关注,大湾区航空作为中资公司,为何不支持中国产的C919,而选择波音?黄楚标指,与波音已「交往」多年,他持有的东海航空同样使用波音737客机,考虑到「湾区效应」,如深圳和香港使用同一款客机,能够方便维修及减低成本,但同时未来不排除会购买国产机C919。 黄楚标说:与波音「交往」多年,深圳东海航空20个机型都是波音737-800,我们经营了那么多年,它的成本效益、安全性能都是好的,它之前有些问题,但我相信他们现在所有问题都处理好,它是一个悭油和舒适的飞机。你说到C919,我们不排除将来会用,但暂时交货能力都没有波音那么强,因为它(C919)新,之前被很多订单订了,我们订都要很长时间,但波音明年就可交付飞机。 对于近年美中关系转差,对于向美资公司购买新机队,港媒引述大湾区航空主席黄楚标称,香港是「一国两制」的地方,商务往来与政治拉不上关系,今次只不过是飞机制造厂是美国,大湾区航空的用家是香港,相信与政治不会扯上太大关系。 资料显示,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内地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并称与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上的空客320、波音737机型属同级别。 近年多间美资公司撤离香港,香港在外商眼中,是否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环境?波音公司商业销售和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Brad McMullen会后接受本台访问指,仍对香港航空市场有信心,亦不担心「中国因素」的影响,认为双边贸易对美中两国都有利。 Brad McMullen说:从我们角度,我们喜欢香港市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航空市场,有很多机会,就像大湾区航空订购波音737MAX系列的737-9客机。我们支持双边贸易,双边贸易对两国都有利,对大湾区及波音都有好处,这是我们在这里的原因。 737 MAX系列过往涉及多宗空难事故,曾被多个国家停飞。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出席签约仪式后回应,民航署会做好把关工作,国际民航界已经完成对事件的调查,对客机安全有信心。 黄楚标致辞时则指,目前公司机队采用波音737-800客机,已考虑到安全、可靠性、效能和设备,扩充机队亦有考虑制造商及不同机型的表现。 黄楚标指,新的飞机客舱能提供更大空间,以便引进商务舱服务,此外亦会有客舱Wi-Fi娱乐设施,以及透过卫星连接互联网等先进设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黄楚标认为,疫情始终有一天完结,加上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独特地位,作为一个国际城市、金融及航运中心地位不会改变,而且香港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扮演更重要角色,因此成立大湾区航空公司。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47人案】区诺轩:不同光谱意见不一 有政党对否决预算案有保留 香港「初选案」周五(3日)续审,区诺轩开始接受辩方盘问,提及他在2021年7至8月间,接受了警方7次口供录影,其间提及在公民党主席梁家杰的办公室会面,区表示不同政治光谱在落实「五大诉求」上有不同想法,指有民主派政党对否决预算案表示担心。他在盘问下同意,公民党成员曾表达不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另外,周五庭上控方读出黄碧云、何桂蓝及林卓廷的承认事实。 「初选案」第19个审讯日,控方续由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读出16名被告中,馀下3人的承认事实,包括黄碧云、何桂蓝及林卓廷,内容不少与昨日其他13名被告同意的控辩双方承认事实版本相若,但承认的内容则较少。 其中同属民主党的黄碧云及林卓廷,两人在承认事实中,只同意有提交初选提名表格并参与初选,以及在各自的Facebook专页发表贴文,以及有制作选举竞选单张等,惟并没有涉及戴耀廷、区诺轩、赵家贤、锺锦麟及吴政亨的Facebook 贴文、文章、YouTube 发布的影片等,亦没有提及香港民意研究所所处理的初选投票数据及结果。 至于涉及「民主动力」的部份,两人的承认事实中,只涉及两人曾参加所属选区的初选选举论坛,其他没有出席的初选选举论坛,并没有包含在两人的承认事实中。而黄碧云亦未有提及其他42名被告参选,只称「黄碧云以参选人身分竞逐初选」。 至于何桂蓝的承认事实,虽然有提及区诺轩及吴政亨的Facebook 贴文、文章、YouTube 发布影片等,但并没有提及戴耀廷、赵家贤、锺锦麟所发布的文章及影片;其中关于吴政亨以网名「李伯卢」发布文章及发起「三投三不投」运动部分,承认事实提及「三投三不投」除架设网站外,亦开设Facebook专页,及后改称「街头议会」,有关部分跟之前一日读出的另一承认事实内容相若。 另外,就本案有组织举办或协助举办初选部分,关于香港民意研究所处理初选的投票数据及结果,以及涉及「民主动力」资料及文件等,亦包括在何桂蓝的承认事实中。不过,在昨日读出的 13名被告同意的承认事实版本,其中一句提及「除吴政亨、何桂蓝、邹家成、余慧明,其他被告案发时为前任或时任立法会议员、区议员」,惟在何桂蓝的承认事实中,未有提及邹家成的名字,法官关注为何有此差别?何桂蓝的代表大律师Trevor Beel就回应,自己仅有涉及其当事人的承认事实,不知其他版本有出入。 另外,法官李运腾就关注,何桂蓝的承认事实中,没包括在她被捕后,于其住所搜出的一些选举材料。何的代表大律师Trevor Beel一度回应,又称若控方有意呈堂,则可能需传召警员,但此为控方所需考虑事项,一度重申不会在承认事实中同意被检取的物品,并透露当中包括一些与案无关的衣物。法官陈庆伟其后下令休庭30分钟,并让双方处理相关情况,结果在休庭后,控方指何一方已同意把部份被搜出的物料加入到承认事实中。 至于在Facebook撷取的《墨落无悔坚定抗争 抗争派立场声明书》、以及2020年7月15日的「抗争派立法会参选人记者会」出席者,以及同日发布的《抗争派立法会参选人立场声明》的签署人等,并不见包括在黄碧云、林卓廷及何桂蓝的3份承认事实内。 此外,3人的「背景」今早亦在庭上引来讨论,涉及是否有案底问题,由于黄碧云及林卓廷的承认事实中,其中一个段落提及两人截至2021年1月7日没有案底,何桂蓝的版本,就指截至2021年12月12日她没有案底;法官李运腾一度问及,有关段落是否期望法庭给予各被告有良好品格的考虑,另一法官陈仲衡就问,如被告在本案案发后时间犯案,是否仍应作考虑。控方回应指,有案例提及此情况下,法庭在考虑被告犯罪倾向性时,可不把有关被告视作没案底考虑。 最终控辩双方同意,就承认事实中的字眼作出部分修改,另亦就13 人同意的承认事实中,修正部分字眼内容,法官其后逐一向各被告询问是否明白及是否同意内容,有被告称「明白、承认」,有人称「法官阁下,明白,承认」,另有被告就以英文回应称「yes my lord」。 下午开庭完成所有承认事实的处理程序后,控方首名证人、已认罪被告区诺轩再被带进法庭作供,接受辩方的盘问,法官同时提醒区,其宣誓仍然有效。盘问由代表郑达鸿及梁国雄的资深大律师潘熙开始,先问及区是否曾于2021年7月至8月间,录影录取了共7份口供,获区确认。庭上披露,该7次口供,首份录取日期为2021年7月27日;第二及三份为2021年8月3日;然后在2021年8月6日这天录取了3份,以及于2021年8月12日录取最后一份。 潘熙之后问及区诺轩,在他的首份录影会面中,提及曾到梁家杰的办公室,当时提过有一「重点争议」,为如何落实「五大诉求」。他指对戴耀廷而言,说法细致、具体,但很多民主派人物的想法不只在议会上的行动或主张,亦未必用上瘫痪政府的想法,区当时指,根据不同政治光谱的人,会有不同想法。潘熙问区所称的「不同政治光谱的人」,是否包括公民党及社民连?获区同意。潘熙之后引述区曾供称,民主派有不同光谱,包括传统泛民、激进泛民、本土派,区回应指「佢哋系唔同嘅政治光谱」。 潘熙接续引用区诺轩的口供誊本继续盘问,并在庭上展示部分段落,当中提及区曾称:「咁会导致佢哋对否唔否决预算案嘅压力会比较大」,又提及如教育界获拨款增聘教师,作为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很难去否决,「好难会背弃业界去否决呢个财政预算案」;潘之后问及区诺轩,对于否决《财政预算案》,是否会视乎参选人的政治看法,而功能组别对否决更有困难,而政党关注的此项问题,是否伸延至同年5月尾到6月。区回答称,「如果你话我个根据系协调会嘅话呢,咁就我会话6月、5月中。」 潘熙随后再展示区诺轩另一录影会面誊本,区当时曾供称「(公民党)林瑞华都有提及喇,虽然佢有公民党身分,但同时间都积极考虑参选饮食界,都系表达过呢个关心,即系呢个都忧虑」,问区是否意指不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区表示同意。至于据他理解,是否可视为公民党无法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并于2020年均持有同一想法?区则称:「唔能够咁武断」,及后提问修正为2020年2月至7月,区就称按该次会议各人的意见,难以推断他们及后想法是否有转变。 由于之后有被告希望上洗手间,法官认为现时休庭之后再续审,时间安排上未必理想,指今日审讯可提早结束,之后下令休庭,惟在尚未散庭之时,法官陈庆伟先望向旁听席,嘱大家安静,继而连番提醒律师团队不要在庭上以水樽喝水。聆讯下周一(6日)续审,区诺轩继续接受辩方盘问。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中国科企再遇阻 英国禁华为、中兴参与援乌项目 全球多国对中国科企的抵制声此起彼落之际,英国传媒报道,包括华为、中兴等5家中国科企,被英国政府禁止参与援助乌克兰重建的项目,投标者不得使用这5家企业所生产的设备。有人权关注者认为,英国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科企的禁制范围,而不应只限于援助乌克兰的项目。 英国传媒inews最新报道,5家和中国政府有关连的科技企业,被英国政府禁止参与援助乌克兰重建的计划。该计划由英国政府牵头,和乌克兰、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国家合作。计划的其中一部分,是向乌克兰提供运输车辆和排雷设备。 英国外交部向企业发送的合约列明条款,表示不接受任何由这5家中国企业生产的零件;若投标者被发现使用来自这些企业的设备,都将被剔除,不得参与投标。 5家被点名的中国科企包括华为、中兴、大华、海康威视及海能达,全部都在去年被美国政府列入「受管制清单」(Covered list),禁止其通讯设备入口美国及在美国销售,原因是指这些企业为美国带来「不可接受的国安风险」。 inews引述专家表示,英国政府在合约中指名道姓针对特定企业,做法极不寻常。 英国政府禁止5家中国科企参与援助乌克兰项目,是否意味将对中国科企更强硬?事实却并非如此。英国国会下议院正审议《采购法案》(Procurement Bill),外界原本预期将对大华和海康威视的产品制订针对性措施,然而英国政府却突然转向,删除法案部分条款,拒绝为移除大华和海康威视的设备订出时间表。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 (Hong Kong Watch)政策及倡议总监古德曼(Sam Goodman)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英国政府应把中国监控设备从公营机构供应链中移除,并应明确在《采购法案》中作出承诺。 古德曼说:现在政府在处理国内政府采购合约时,做法并不统一,并有点混乱。现在的情况是,英国中央政府部门已被禁止使用大华和海康威视的设备,然而警队、医院、学校和就业中心仍然可以采用,这个做法不能持续。 他认为英国外交部这次禁止中国科企参与援助乌克兰项目,是因为有关计划是和美国政府合作,必须遵从美国禁令。 这个说法也获得官方证实。英国外交部回覆inews表示,相关合约由美国公司Chemonics International制订,必须遵守一切美国相关政策和法规,也是同类商业采购的标准做法。 实际上,英国政府近期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上,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态度也含糊不清。以中国影音程式TikTok为例,欧盟、加拿大和美国都相继祭出禁令,要求从政府机构设备上删除,或禁止员工以工作手机下载。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执行董事裴伦德(Luke de Pulford)向本台表示,英国国会商业、能源和产业策略委员会两年前已要求TikTok交代如何使用数据,并向英国政府提出建议 ,但被政府忽视。如今欧盟和美国都已超越英国,他批评英国在防范中国科企的威胁上裹足不前。 裴伦德说:这告诉我们,英国政府对TikTok转移数据的风险视而不见,这问题必须解决。然而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混乱,这个部门做了应做的事,然而另一个部门却在全力做生意。 他认为这次英国政府并不是主动禁制中国科企,而是因为要和美国合作,才必须遵从美国法规,认为英国政府所做的并不足够。裴伦德表示,这个情况不能持续,呼吁英国政府立即制订全方位对华政策。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大众中国总裁:新疆工厂无侵犯人权证据 被批见利忘义 贝瑞德称:这里有现代化、高标准的厂房,还有一个供穆斯林少数民族使用的清真食堂和一个员工需要的健身房。而员工工作条件与中国大陆其他地方相当,因此内部报告的新疆工厂情况与其所见没有任何矛盾之处。 中国官媒随之纷纷报道贝瑞德的言论。但世维会和德国「受威胁民族协会」(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 , GfbV)等人权关注团体则强烈批评贝瑞德的说法,质疑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客观了解当地情况。 世维会主席伊利夏提向本台表示,纳粹当年在捷克建有一个「模范集中营」,以蒙蔽来此参观的国际红十字会及国际考察团,中共目前的做法犹如纳粹,大众中国总裁也犹如当年的红十字会,选择相信这种表演,无非是贪图中国市场的利益。 伊利夏提说:纳粹在捷克曾经有一个「模范集中营」,每次尤其是红十字会要来检查的时候,犹太人都可以在那里「悠闲地读报纸、看书、画画」等等。红十字会在那纳粹那几年每年发表报告上都说「犹太人在那里享受生活」。中国政府就像纳粹一样表演,大众经理也愿意相信这种表演。《布拉格「模范集中营」回忆录》的作者当时就说,红十字会每年来,它们相信吗?有一个老的犹太人告诉他,它们愿意相信德国宣传,肯定是经济利益;大众的经理装听不见、装看不见,也是因经济利益。 世维会柏林负责人海珠尔(Haiyuer Kuerban)则表示,大众集团对数百万维吾尔人苦难的无知是无耻的。他敦促德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大众集团的压力,以确保遵守德国《新供应链法》和联合国相关法规。 对于外界批评,大众公关部负责人斯特格(Thomas Steg)接受德国《商报》电话采访时说:过去我们没有,现在也没有乌鲁木齐工厂侵犯人权或强迫劳动的证据。 斯特格也表示对联合国人权高专去年发布的《新疆人权报告》中的发现深感担忧,大众从未忽视,也不容忍强迫劳动或其他形式的歧视。 早在2019年4月,时任大众总裁的迪斯(Herbert Diess)声称不知道新疆有集中营,引发轩然大波;至去年9月,上任的大众新任总裁奥博穆(Oliver Blume)不理国际社会对中共新疆暴行的指控,力挺新疆工厂。 大众新疆工厂于2012年5月奠基,并于翌年8月底投产。现有不到240名员工在工厂内工作,比新冠疫情前少很多。据称该厂29%的员工为少数民族,17%为维吾尔人。这与大众集团宣称该厂为新疆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有很大的差距,少数民族在新疆占比约为60%。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人大代表倡删「寻衅滋事罪」 被视为惩罚异见口袋罪 中国两会将于本周末开幕,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师朱征夫再次提出取消「寻衅滋事罪」引发关注。「寻衅滋事罪」在中国已经几十年,一直被视为惩罚异议人士的口袋罪而备受批评。 据中国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朱征夫再次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他指这项罪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惩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于一些无故寻衅、滋事,情节严重的行为,有一定惩戒价值;但该罪名种种弊端时刻侵蚀著法律的根基,其模糊性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权利义务的合理预期,也会导致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 他在接受《财新》采访时称,「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网络发言者也被按此罪名定罪,严重侵蚀了言论自由的边界;且各地执行标凖很不统一,定性严重缺乏严肃性,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减损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朱征夫2008到2022年期间,曾两度当选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一直呼吁取消该罪。他今年年初,在广东当选第十四届中国全国人大代表。 「寻衅滋事罪」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批评为口袋罪,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中国政府打压异议人士的工具,不少维权人士和律师都曾被判此项罪名。 例如在2015年,中国维权律师浦志强被认定「煽动民族仇恨罪」、「寻衅滋事罪」罪成,两罪并罚,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2020年,中国公民记者张展因「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 中国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包括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脱钩中国】富士康投资七亿美元印度建厂 苹果公司的合作夥伴「富士康科技集团」计划斥资约7亿美元在印度建立新厂,以加强当地生产。有外电认为,随著华盛顿和北京紧张关系加剧,制造业正在加速从中国外移。 《彭博社》周五引述消息人士说,「富士康」计划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机场附近的300英亩土地上建造工厂,生产iPhone零件。其中一些人说,该工厂还可能组装苹果手机,富士康还可能利用该厂为其新生的电动汽车业务生产一些零件。 这项投资是「富士康」迄今为止在印度的最大单笔支出之一,也突显了中国有可能失去其作为世界最大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的地位。苹果和其他美国品牌正指望其中国供应商探索把业务外迁其他地方,如印度和越南。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方公司对全球供应链有「重新思考」,并可能重塑全球电子产品的生产方式。 这些人说,印度的新生产基地预计将创造约10万个就业机会。该公司在中国郑州的庞大的iPhone组装厂目前雇用了约20万名员工,在生产旺季会甚至更多。 受到中国「清零」防疫管控影响,郑州工厂的产量在年底假期前骤降,促使苹果重新审视其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富士康的决定是最新的举措,表明供应商可能会以远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将产能转移出中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香港法庭】18岁男生事隔三年被控非法集结 罪成判囚5个月 2019年11月10日全港多区有示威活动,一名18岁男学生被捕近3年后,再遭落案起诉1项参与非法集结罪,早前被裁决罪成,案件周五(3日)判刑。裁判官指,以半年监禁为起点,因应检控延误减刑1个月,判被告入狱5个月。 现年20岁的被告黄晓鸿,早前否认1项参与非法集结罪,控罪指他于2019年11月10日,在荃湾荃新天地1期地下G16B铺外参与非法集结。 裁判官早前在案件裁定被告罪成后,押后判刑,为被告索取劳教中心报告,惟报告指被告不适宜被判入劳教中心。辩方周五在庭上求情,指被告与家人感情要好,近年学业成绩大有进步,经副学士于去年考进大学的学士课程;被告另获两名浸会大学教授撰写求情信,形容被告热心学习及帮助同学,是社会的资产,校方会全力支持他继续学业。 辩方又表示,案件延误对年轻的被告有很大影响,本案集结历时较短,不涉暴力,集结者在警方到场后即散去,没作出对抗行为,望法庭可作出轻判。控方则回应,指本案没有出现重大延误,只因为2019年出现大量相关案件,加上疫情因素才令审讯延后。 裁判官李志豪判刑时就指,被告于审讯后被定罪,并无悔意,虽然本案涉及人数不多,但规模亦非小,当时亦正值社运高峰,直言判监是唯一量刑考虑,并以监禁半年作量刑起点。李官续指,本案证供并不复杂,警方亦在2019年11月拘捕被告时,已搜出所有证据,惟接纳本案案发时间不长,范围不大,亦没证据显示被告曾使用暴力或武器,考虑案件检控有所延误,故减刑1个月,最终判被告入狱5个月。 根据早前审讯,当日负责拘捕被告的警员叶广全(译音)供称,当日下午近6时奉召到杨屋道扫荡,在赶到禾笛街时,看见有约150名黑衣示威者在行人路及马路上集结,向警方叫嚣辱骂,当时附近没有途人,警方在驱散时,示威者即四散而逃,他当时见到戴口罩、穿白色上衣的被告,持长伞及朝警方防线方向跑来,因而把他制服在地,并在被告身上及背囊内,搜出围巾和皮手套等物。 不过,在辩方盘问下,警员同意自己不清楚被告被捕前的行为,包括在场时间多久,以及有否有参与叫嚣等。辩方另提及当日警方只拘捕被告一人,警员就指不清楚为何其他警员没有作出拘捕,亦否认警方是在被告被捕后,才举蓝旗警告,不认同当日现场未曾发生多人聚集及叫嚣。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0.【翻墙问答】华为手机爱国功能 监控用户强删敏感照片 问:两会即将开幕,京城气氛紧张。近日一名北京网民在使用其于国内购买的华为荣耀手机拍摄「知名大桥护桥员」时,手机突然关机,照片亦自动遭到删除。当他尝试再开机时,明明电量充足的手机,亦会显示电量不足然后很快就关闭。事件在网上公布后引起热议,网民讥之为「华为爱国功能」。究竟华为手机内有何乾坤? 李建军:华为的作业系统,无论中国版还是海外版,都载有很多专为中国共产党政治目的而设计的程式。一般而言,在华为海外版中,常见问题是以隐藏的木马程式将用家的个资偷偷传至中国。而在中国版上,会留有后门,强行阻止民众翻墙,或启用其它一些令百姓得知真相的程式。其实,上述北京网民身上发生的情景,相信一早存在,只不过大部分人未有公开。 这次事件再次为世人敲响警钟——华为或其他中国品牌的手机并不安全,因为中国公司一定为了顺应和中国当局合作,暗中加载了很多有损用户安全的监控功能。 为保障个人私隐,最好是在海外买西方品牌的手机,这样就能避免受到中国当局监控所影响。因为假若西方国家品牌的手机加上监控功能,则涉及违法,势必会惹上很大的麻烦。但并非人人都乐意为了买外国手机而专门出国,退而求之的方法是在国内购买西方品牌的手机——中国当局怕西方国家的公司将有关监控功能的技术数据告知他们的政府,因此不敢对落地中国的西方手机肆无忌惮上下其手。 问:如果别无选择只能使用华为或其他中国品牌的手机,有甚么方法确保用手机拍摄敏感内容时,不会被强行删除照片及关机呢? 李建军:首先,要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理论上手机LTE或5G讯号、Wi-Fi讯号以至蓝芽讯号都不会发射或接收,此时手机相当于变身成一部离线的相机。当就敏感内容拍摄后,要将相片就储存于Micro SD卡中而非云端相册,然后立即取出Micro SD卡。如果遇上维权运动,想用手机记录现场的话,建议带多几张Micro SD卡是有备无患。而如果你要将情况上网,就必须等回到家中,或在安全地点利用电脑传出去,千万不要贪图一时方便,用华为或中国品牌手机将相片传出去,因为不知中国当局到底在手机之中安装了甚么程式,轻则会自动删除相片与关机,严重的话,可能会将你甚至联系人的个资、行动轨迹通通上报公安。 如果照我的辧法去做,应该会最大程度上保得住你拍的东西,当然,这样一来,想将现场实况直播上网就会困难得多。 如果你的手机进行飞行模式后仍然有相片被删的问题:反映华为手机的飞行模式,并非真的飞行模式,即纵使在飞行模式下,仍然启动GPS定位等功能暗中监控。换言之,这些手机的飞行模式根本是假的,当你乘搭飞机时,就可能因为持续发出干扰信号,危及自己及其他乘客的安全。若然如此,你更应该停用有关手机,改用西方国家品牌的手机,特别是海外原装手机。 问:对于公民记者,一部手机应该有甚么条件,可以为维权事件留下纪录的?同时令用户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李建军:最好是用西方国家品牌海外原装并且容许插入Micro SD卡拍照的Android手机。苹果手机虽然以高度保安著称,但不能插Micro SD卡,一旦你的手机被没收,就几乎肯定你的照片和影片不保。但如果用Android机,由于Micro SD十分之小,所以就算遇到紧急情况要抛弃手机,只要取出Micro SD收藏在特定地方,日后再由本人或指定的人领回Micro SD卡,再设法传到海外都会容易得多。因此,纵使作业系统整体安全程度是苹果比较好,只不过如果考虑到要将资料和手机分开储存这个问题时,Android手机明显远胜一筹,因此有些事情,是苹果iOS设备永远都做不到,像Micro SD卡的支援,就是短期内苹果的iOS设备都不大可能胜出的地方之一。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日 1.香港一商业地贬值8成卖出 分析:「贱卖」恐成趋势冲击库房 一幅位于香港旺角、被称为「商业地王」的大型商业地皮,由新鸿基地产(新地)以约47亿港元夺标,比一年前估价228亿元贬值近8成,消息为香港楼市投下「震撼弹」。分析认为,港府「贱价卖地」恐成趋势,忧虑打击香港库房收入,一旦香港财政储备跌破12个月开支警戒线,更有机会被调低主权评级,甚至冲击联汇制度。 香港地政总署周三(1日)公布,旺角洗衣街与亚皆老街交界大型商业地皮,由新地(0016)夺得,成交价47.29亿港元。以项目最高可建楼面152万平方尺计算,每尺楼面地价仅约3,103元,较市场下限56.4亿元、每尺楼面地价约3,700元再低16%,比新界区的工业地皮更平。 这幅商业地自被纳入卖地表后,估值一直下跌。一年前,地皮进入本年度卖地计划时最高估值为228亿元,一年之间大跌至47亿元,贬值近8成。这块土地去年2月估值182亿至228亿元,到去年底的73.2亿至121.9亿元;到今年2月正式推出招标,估值已跌至约56.4亿至109.7亿元,每方尺楼面估值约3,700至7,200元。 外界关注,为何这幅商业地皮夺标价远低于预期?对于香港楼市及经济会否有影响? 香港前《有线新闻》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周四(2日)对本台表示,洗衣街地皮估值变化追不上发展商的出价,最后新地以超低价投得,结果令人意外,为楼市投下一颗「震撼弹」,并反映「贱价卖地」可能成为趋势。 颜宝刚说:一方面就是地政总署官员应该心领神会知道,财爷的意思,所以接下来的土地卖得出就卖;另一方面发展商来说, 他们见到如果用「执死鸡」(平价)都投到地,未来他们就不会高价投地,相信地价一浪低于一浪,会成为一个趋势。 颜宝刚指出,发展商出价相当保守,原因是近来商业地皮流标情况严重,加上外来投资减少,甲级商厦空置率高;更重要是港府将推「明日大屿」及「北部都会区」项目, 届时土地供应多。 外界关注,政府卖地收入减少,对香港库房有何影响?颜宝刚指,卖地一直是港府重要收入来源,但按目前楼市发展,对港府财政收入会带来影响,并可能连带拖累降低香港的主权信用评级。 颜宝刚说:以现时政府的预测,未来3年的财政储备,占政府开支跌到只剩12个月,如果跌穿这个水平,其实已到达警戒线水平,现在譬如惠誉(信贷评级机构)是给香港AA-,但惠誉都表明AA-的前提是财政储备要有12个月开支,如果跌出这个水平,香港主权评级可能会被调低,这对炒家来说有理由冲击港元,这对联系汇率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根据香港《财政预算案》,政府卖地及补地价是重要的库房收入之一,以上个财政年度(2021/22年)为例,占约4分之1,上年度卖地及补地价收入合共约1,411亿元,占该年度总预算收入5,911亿元的24%。 而今年度(2022/23年)预算案显示,政府地价收入仅711亿,按年跌5成。这比原本港府的预算大幅减少4成,港府指收入减少主因是部分土地成交价较预期低,以及部分地皮流标收场。 香港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年响起警号,去年外汇基金亏损2000亿港元,创下最差投资纪录;同时财政储备急跌,大幅下降到8000亿港元的水平,仅相当于约12个月的政府开支。 对于旺角商业地由新地以47亿港元低价夺标,地政总署指出,有关出价为地皮最高的投标者;发展局回应指,政府卖地项目估价由地政总署的专业测量师负责,以标书内所容许的发展及要求为基础,并参考市场的土地和物业成交及最新市况作出底价的估值,在收到起码达到底价的入标价才出售。土地的价值往往受不同因素影响,发展商亦会就其自身情况和发展策略等考虑出价。 发展局又指,政府推地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稳定及持续的私人房屋和商业用地供应,无论是市升或市跌,卖地目标维持不变,亦会继续经专业判断订定一块土地的底价,确保以合理的价钱推售用地。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54英议员及彭定康等吁外相与港府交涉 要求释放毛孟静探望病危夫 香港「民主派初选47人案」两周年之际,54名英国国会议员及知名人士包括前港督彭定康联署,促请英国外相和港府交涉,要求释放被还押的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让她可以探望病危的英籍丈夫。不过有海外港人组织担心,港府处理政治犯案件的手法愈趋中国化,或使中国维权人士的家庭惨剧在香港上演。 54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及知名人士联署,敦促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和港府交涉,要求港府以人道理由,立即释放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Claudia Mo)。 联署信引述有报道指,毛孟静的丈夫、80岁的英籍记者菲腊·宝灵(Philip Bowring)月初因肺炎入院,正在深切治疗部留医。 促成这次行动的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行政总监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毛孟静的丈夫和子女都是英国公民,而毛孟静本人也曾是英国公民,但因参与香港立法会选举而在2012年放弃英国护照,因此英国政府有责任介入事件。 罗杰斯说:我认为国会议员基于这些原因,认为英国外相有可能,也有责任特别关注她的个案。也因为她的丈夫正病危留医,我估计国会议员认为她应基于人道理由获释。即使不是完全获释,至少也应暂时获释,让她可探望留医的丈夫。 参与联署的包括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前英国外相芮夫金(Sir Malcolm Rifkind KC)、上议员奥尔顿(Lord Alton of Liverpool)、英国首相宗教信仰自由特使布鲁斯(Fiona Bruce),以及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等。 联署信又提到,47名正被港府以《港区国安法》起诉的民主派人士当中,不少人拥有BNO身分,强调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和外交部不应忽略这一点:「鉴于我们和港人有法律和历史联系,外交部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以支持47名民主派人士,并确保他们获得释放。」 4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因参与2020年的民间立法会初选,被控以《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大部分被告在2021年2月28日被捕后,一直未获准保释,已被囚禁两年,包括毛孟静。她早前和黄之锋等31名被告认罪,正等候另外16名不认罪的被告于审讯后一并判刑,预料审讯将持续至6月。 海外港人法律组织「29原则」执行总监叶七轮接受本台访问,担心香港在处理政治犯的外出申请时,手法会愈趋中国化,忽视人道考虑:「中国的在囚维权律师或维权者,他们的家人若死亡或病危,中国官方仍没有有效途径立刻释放或暂准他去探望,这些情况在过去10年也看不到改善。香港处理在囚人士外出探访的方式如果像中国一样的话,这是让人担心的。」 她向本台列举多个例子。中国维权律师余文生的父亲去年病重时,亲属曾请求狱方让余文生离开监狱探视,被狱方以各种理由阻止,最终父子阴阳相隔。而中国维权人士郭飞雄(原名杨茂东)曾两度尝试赴美,希望照顾病危的妻子张青,但最终失败,夫妻至死不得相见。 根据香港的《监狱规则》第17条,所有在囚人士可向惩教署署长申请外出许可,惩教署会考虑在囚人士的罪行、公众关注、与家人关系等因素批核。在囚人士如因亲属病重或离世向院所申请外出探望或拜祭,院所也会根据上述因素评估。如申请获批,在囚人士会由惩教人员安排并押解去探望或拜祭他们的亲人。 2021年5月,同案被囚的民主党前主席胡志伟,曾向惩教署申请外出,以出席父亲丧礼,被惩教署以「保安因素」拒绝,反建议安排胡志伟「视像奔丧」。胡志伟最终向高等法院申请短暂保释成功,才得以送别父亲。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传港澳办拨归党中央直控 分析:外国质疑一国两制是否存在 中国人大会议将于周日(3月5日)开幕,预料将通过十年来最大的政府改组方案。有港媒报道,在相关改组之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有可能脱离国务院系统,成为直属中央的「中共中央港澳办公室」。有分析指,相关改组落实,反映中共进一步集权,势将惹来西方国家批评甚至抵制,但中共已经不介意国际社会的看法。 据中国国营传媒周二(3月1日)报道,在为期三天的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之后,这次人大会议还将「审议」及「表决」所谓「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是习近平对政府和共产党进行「密集和广泛」重组的计划。 据多家亲北京香港媒体报道,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办)亦有可能脱离国务院系统,成为直属中央的「中共中央港澳办公室」,如同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为「一套人马,两块招牌」。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假如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脱离国务院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集权。 刘锐绍说:以前还是两个招牌,一套班子,而现在则直接把两个机构合二为一;以前还是两个不同名机构同地办公,实际上同一批人;整个中国共产党对国家领导进一步集权。 他又强调,如果相关改组成为事实,势将惹来西方国家批评,并可能进一步抵制香港。 刘锐绍说:毕竟港澳工作都有涉外成份⋯⋯如果将这一类机构完全纳入党,而没有了政府机构的角色的话,那么在海外自然会引起很多猜测议论。港澳办纳入党的范围,而国家角色越来越小,即给人(外国)口实指责,「两制」角色越来越模糊。从执行上来讲就没那么好,以致有很多不方便和不利的地方。 自从《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西方国家已不断批评香港自治程度削弱,但北京并没有理会外界批评,刘锐绍认为,中共已经不介意国际社会如何看香港,香港过去的运作模式和在海外形象,只会越来越令到香港人感到陌生。 记者:方德豪/温晓平 责编:温晓平 4.人大代表倡大学生入职农民队伍 分析:经济衰退「上山下乡」回魂 两会开幕在即,有人大代表预备提案,要求从国家层面引导大学生入职农民队伍,分析指,反映在经济衰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下,习近平无计可施,唯有照抄毛泽东,发起「上山下乡2.0」。 中国媒体周四(3月2日)报道,浙江人大代表张天任拟提交《关于引导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构建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农民的政策体系,以拓宽农村创业就业渠道。 张天任称,近年,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他指,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为乡村发展输血。 相关话题引起热议,旋即冲上热搜。清华大学社会学者李楯向本台表示,面对中国经济衰退,大学生就业尤其严峻,官方早有把大学生转移至农村的想法。这项提案反映中共欲发起新上山下乡运动。 李楯说:现在整个就业都是大问题,大学生就业尤其严重。本身经济在萎缩,这个萎缩不是从疫情才有的,是早就在萎缩。再加上疫情这3年,整个就业状况不好。官方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把人都弄到农村,就是所谓的「新上山下乡」。 李楯指,去年12月,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曾提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他批评,被称作「橡皮图章」的两会代表,近年提案愈加空洞和荒唐,目的只为逢迎上意。 李楯说:政协和人大本身就是摆设,进去和代表和委员吹牛拍马的一大堆,那可能会跟著揣摩上意,人大的议案和政协的提案很多都是莫名其妙的,在本质上不起作用。 流亡法国的北京四通公司创办人万润南当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发配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对于这次人大提案,万润南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毛泽时代为解决当时的经济困难问题,推出「上山下乡」,习近平依样画葫芦。 万润南说:现在中共遇到很多经济困难,年轻人在家躺平。中国遇到过很多这种困难,一个办法就是农村是一个大的蓄水池,有过好几次上山下乡啊。那么现在动这个脑子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再一次把农村当成解决当前困难的法宝。当然了任何一个政策要讲一个美丽的故事,叫新农村建设。这种专制的力量不叫群众运动,叫运动群众。 起于上世纪50年代、终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政治运动早成一代人的恶梦。但近年在习近平时代有回潮之势。早在2019年,中共共青团中央就曾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计划2022年前动员上千万大中专学生下乡;2020年秋,中共7部委同时发出「大学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倡议。当年底,中共官方学者为「上山下乡」造势,曾称该运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壮举」,呼吁政府重启「上山下乡」运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中国经济】去年财赤6万亿 各地举债挪用医保搞清零 官员自肥 中国财政部部长承认,去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20万亿馀元,支出26万亿馀元,呼吁党政机构继续「过紧日子」。舆论认为,中国过度防疫,各地政府大量举债及挪用医保金,贪腐浪费严重。 两会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周三(3月1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说,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 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周四(2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根据各省市公布的防疫支出数据,估计去年公共财政支出有三分之一用于疫情防控。各地政府为了完成中央政府的「清零」任务,采取封社区封路、建方舱医院等隔离设施,导致债台高筑。 蔡慎坤说:清零措施,你地方政府不这样搞的话,你就丢掉了乌纱帽。东莞就因此免去不少官员,广州也免去不少官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逼迫地方政府官员拚命举债,封城、清零。 蔡慎坤披露,地方政府除了向银行举债,还挪用医保基金,导致今年政府推出所谓的「医保改革」,大幅削减居民医疗费。 蔡慎坤说: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地方动用了医保基金,所以导致今年的医保兑付不能像往年那样正常支付了。所以今年所谓的「医保改革」,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钱被(政府)侵蚀掉了。 翻查资料,去年11月29日,山东省政府宣布投资230亿元建永久性方舱医院,其中150亿元为专项债券,也就是借钱都要建设方舱;但不久前又宣布,将已建成的方舱医院拆除。这种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 对此,山东德州居民胡建军对本台表示,过度防控政策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浪费和腐败行为。 胡建军说:大量的资金被浪费,比方说,我所在的社区,我的朋友任社区负责人,我们一个小社区,用于疫情防控一天的支出就要50万元人民币,这太恐怖了。那些一、二线城市的社区花钱更恐怖,这种花钱方式老百姓是心痛的,我也心痛。敛财得来的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花的是冤枉钱,第二部分是上报政府的项目水分太大,官员趁机捞一笔。 财长刘昆公布去年公共财政收支之馀,更表示,今年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严禁超预算、超标准安排支出;将及时清理收回结馀资金,以及对结转资金较多的项目相应减少预算安排。他说,财政部门将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党政机关继续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更好节用裕民」。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美台互动】美今年首对台军售涉逾六亿美元 共机两天大规模扰台 对于美国准备售台两款共300枚飞弹,总值约6.19亿美元 ,台湾的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对拜登政府今年首度对台军售表示欢迎。国防部前部长冯世宽认为,面对中共常态性派遣军机与无人机袭扰台湾防空识别区,军售有助提升军方战力。台湾国防部周四(3月2日)表示,中共接连第二天大规模入侵其防空识别区。 在台北,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周四在例行记者会表示,收到美国政府的正式通知,行政部门已通知国会,将对台湾出售200枚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100枚高速反辐射飞弹、发射架、训练弹和技术服务等。 刘永健说:外交部对此表示高度欢迎,并感谢美国政府持续依据《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落实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这是拜登政府今年首度对台军售,也是任内第九度公开宣布军售。 刘永健指出,美方持续实践近年来对台军售常态化的政策,充分展现美国政府对台湾国防需求的高度重视。 刘永健说:协助台湾即时获取防卫所需装备,提升国防战力。面对中国持续的军事扩张与挑衅行为,台湾将持续积极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同时深化台美紧密安全夥伴关系,以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台湾国防部发表声明表示,面对中共常态性派遣军机与无人机袭扰台湾防空识别区,影响台湾空域行动自由,已形成严峻的军事威胁。美国持续提供防卫性武器,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基础,国防部对美方军售决定,表示诚挚的感谢。 国防部指出,美方这次同意供售的2款飞弹,均为空军已完备作战能力之弹种,并针对部分功能强化升级,除可有效捍卫领空应对共军威胁挑衅,亦彰显台湾预囤作战需求强化防卫韧性,备战而不求战、自助而后人助之自我防卫决心。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周三(3月1日)晚间宣布,国务院批准售台F-16战机使用的AGM-88B飞弹100枚,以及AIM-120C飞弹200枚,金额约6.19亿美元 。 台湾国防部前部长冯世宽表示,在这些飞弹卖给台湾之后,军方更有信心保护台湾的安全。 冯世宽说:他(美国)不但把飞机这个载台卖给我们,同样的把防空飞弹也卖给我们,因此我觉得,对于我们战力的增长是有很明显的提升。另外,对于我们保卫我们台湾领土以及周边的海域,都会增大了我们的信心。 冯世宽指出,从他担任空军飞行员开始,所有飞行载具都是美国制造,从来没有听过美国威胁论,美国将战机卖给台湾,也是台湾周边海域遇到许多危险的状况,希望增强台湾的防御能力,不牵涉到美国要不要来帮台湾打仗,应该是要台湾民众凝聚信心。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揭仲表示,依据未来共军可能犯台的情境,提高必须预存的弹药量,方向是正确的。 揭仲指出,获得AGM-88B高速反辐射飞弹后,除了能让空军在战时攻击解放军舰的雷达、迫使退出战场外,也能有效压制中国东南沿岸的雷达系统,若成功压制便能制造防空网空隙,让空军经国号战机(IDF)挂载台制万剑弹进行打击,迫使共军不敢前进部署防空飞弹,有助避免空军战机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台湾国防部周四表示,中共空军接连第二天大规模入侵其防空识别区,在过去24小时内,合共有21架共机扰台。 台湾国防部表示,这些飞机包括17架次「歼-10」战斗机和4架次「歼-16」战斗机,它们闯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西南空域。其中在周三发现19架次中共飞机闯入台湾防空识别区。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事实查核│查核笔记:当嘲讽变成新闻—— 一则推文如何「毁灭台湾」? 近期,中国大陆和港台媒体相继报导美国总统拜登曾说出「毁灭台湾」计划。消息源头是美国广播节目主持人嘉兰·尼克森(Garland Nixon)的推文,经台湾前立委蔡正元在脸书转发,再经媒体引用,制成一篇篇「拜登又失言」、「惊吐真心话」的毁灭台湾内幕报导,台湾的外交部发声明澄清,而中国外交部要求美方解释。 尼克森上周六(2月25日)在推特发布影片,谈论「毁灭台湾计划」推文被疯传的现象,他坦言自己常发嘲讽(satire)推文,只是为搞笑、有趣。 「毁灭台湾说」经蔡正元转发后,进一步引发热议,大批媒体跟进报导,紧接著官方也表态。然而,自尼克森上周六发布影片自认「搞笑」后,至今却未见先前大肆报导「毁灭台湾」计划的媒体报导他的「说明」。 「毁灭台湾说」如何从嘲讽推文演变成内幕新闻? 2月16日,尼克森在推特发文,大致译文如下: 「突发新闻:白宫内线透露,当被问及有甚么比『新保守主义乌克兰计划』更大的灾难是,拜登总统回应道,你等著看我们的『台湾毁灭计划』吧。」 尼克森的推特自介为美国华府广播节目主持人与政治分析人士,虽然他未介绍所属媒体,但可从俄罗斯媒体Sputnik网站找到尼克森的资讯,而其节目播放电台「WZHF-AM」遭美国法院判定为「俄罗斯政府代理人」。检视尼克森的推文,发现他多以耸动谩骂方式评论政治。 截至周三(3月1日)为止,这则推文已经有近47万的阅读量,680次转推,以及超过两百次引用。蔡正元就是其中一位转发者,上周二(2月21日),他在脸书转发尼克森的推文,并附上中译: 毁灭台湾?!美国华府广播节目著名主持人嘉兰尼克森说,白宫内线消息透露,当被问到有甚么比「新保守乌克兰方案」更具灾难性的?拜登回答「等一下当你看到我们『毁灭台湾』的计划就知道」。 蔡正元发文后,部分台湾媒体随即跟进,陆续发表「惊吐真心话?拜登『毁灭台湾计划』脱口而出 白宫内线全说了」、「拜登又失言?美媒体人揭『毁灭台湾计划』」等报导。耸动、吸睛的标题引起注意,但内容仅以蔡正元脸书发文为主,搭配网友留言,并无其他消息来源,也未交代是否询问尼克森本人或相关单位回应。 蔡正元也上政论节目谈论这个话题,他认为尼克森知名度非常高,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主持人。蔡正元还说,即使拜登是口误或闲聊,但这种心态「是拿我们的生命财产开玩笑吗?」 经过蔡正元的转发和台湾媒体跟进报导,「毁灭台湾计划」成了热门话题,美中台官方也陆续表态。上周三(2月22日),台湾的行政院长陈建仁被媒体问到此事,以「台美关系史上最好,请大家勿轻信谣言」回应。外交部当天两度发布声明,第一则声明指该消息来源未经查证,第二则声明说明尼克森所属媒体背景。 美国在台协会(AIT)同天发布声明,表示拜登曾亲自投票支持《台湾关系法》,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若磐石」。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于上周三分别致函白宫国安会、美国国务院、AIT询问此事,未获白宫与国务院回覆,AIT则提供了上述声明。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上周三在线上记者会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个假设的说法是他见过最令人困惑的事情之一,他并重申美国会持续努力推动并强化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 民进党质疑尼克森发文是为俄罗斯大外宣,并指国内有心人士刻意放大、散布疑美论。蔡正元再度发文反击,「民进党小狗仔有甚么证据说他造谣?美国白宫至今都没说他造谣,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民进党小狗仔忙著帮拜登辟谣」。 即使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认为这是谣言,仍未动摇蔡正元的立场,他又为此发文,称朱立伦是「亲美派」,善于发扬美国的善良与光明,不愿意正视美国的邪恶与堕落。 而「毁灭台湾说」不仅在台湾引起热议,不少中国、香港媒体也跟进,包括央视「台媒惊爆拜登有毁灭台湾计划」、环球网「美国毁灭台湾计划震惊岛内!台当局紧急澄清却引发更多质疑」、中评网发表「快评:华府准备毁灭台湾?台独是帮凶」等相关报导、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彬上周五(2月24日)在例行记者会回应相关提问时说,「我也很想知道甚么叫『毁灭台湾的计划』,美方应该作出明明白白的解释。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我们将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名发言人华春莹上周五转发尼克森的推文,并称对于华府而言,总是美国利益优先,根本不在乎毁灭谁。在白宫、拜登尚未出面辟谣,尼克森也未进一步说明时,「毁灭台湾说」属未经证实的消息。但尼克森上周六在推特发布影片自认其推文属嘲讽文,台湾争论多日的所谓「毁灭台湾计划」只是虚构。 时长56分钟的影片,尼克森企图引用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去年在节目上声称「若入侵台湾,他们会战到最后一刻」的说法,以及美国智库兵推台海战争的结果等资料,举了许多例子以合理化他的观点,但也坦承他很多推文内容都只是开玩笑。 在影片13:05处,尼克森说,任何有在追踪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写「突发新闻:白宫内线消息透露」、「突发新闻:克里姆林宫内线消息透露」这类的嘲讽文(satire)。 然而尼克森发布影片后三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周二(2月28日)例行记者会仍称,美方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甚至有媒体爆出美政府制定了「毁灭台湾」计划。「人们不禁要问,美方究竟意欲为何?」 也许对尼克森而言,发布这类政治嘲讽文开个玩笑,再平常不过;但讯息传到台湾,透过某些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名嘴传播,媒体跟进报导,政论节目深入讨论,中国官方与媒体持续炒作,让玩笑话变了调,成「疑美论」题材,惊动官方出面回应。 回头检视嘉兰·尼克森的推文事件,自始就存在几项疑点。首先:据推文,他是听「白宫内线消息」转述,在新闻作业上属于「单一消息来源」新闻(single source news),一般新闻机构对这类消息都高度存疑,并且要求再查证,至少找到另一个独立消息来源。 其二:推文称「突发新闻」,身为媒体人的尼克森为何没有在自己主持的节目,或者藉助其它的新闻平台迅速发布这条「独家新闻」? 第三:若尼克森所言有可信度,为何未见美国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福斯新闻等跟进报道? 但检视这一连串消息在台湾的传播径:蔡正元脸书发文仅转发尼克森的推文,没有提供更多证据,然而第一波跟进报导的媒体并不存疑,在消息未经证实之下,甚至直接以「拜登又失言」为标题。即使尼克森上周六发布影片后真相大白,但伤害已经造成。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虽然人们有在社羣平台撰写嘲讽文章、转发讯息的自由,但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引用应更谨慎,媒体须多方查证,否则这类因嘲讽文而制造假议题的事件恐一再重演,不但有损转发者、报导媒体的权威与信誉,更虚耗社会资源。 8.习近平强推「党管一切」改革 「习家军」处理「后疫情」烂摊子 中国人大会议将于周日(3月5日)开幕,外界预期,习近平的旧部、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将会成为下任中国总理。有分析指出,由「习家军」主导的新班子管治经验不足,李强和可望成为常务副总理的丁薛祥均缺乏中央一级的管理经验,加上新政府要面临经济下滑、美国制裁、人口萎缩等难题,形势不容乐观。 中共二中全会周二(2月28日)闭幕,新华社发布会议公报,会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海内外媒体引述消息,今次改革,将会改变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党政分开」的大方向,重回到毛泽东时代「党管一切」治理模式。 据香港《明报》报道,公安部与国安部将脱离国务院系统,改为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央内务委员会」。 在金融系统方面,习近平会安插亲信进驻关键金融部门,包括李强为总理,丁薛祥为常务副总理,何立峰为副总理,朱鹤新为央行行长。 另外亦会重设「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绕过国务院系统,由党直接领导金融工作。 两个月前,财经界曾经以为,习近平为了缓解当前经济危机,会顺应民意,重投市场经济怀抱,所以过去两个月,中国和香港投资市场出现大幅反弹。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是在中国和习近平面临挑战的时候召开的,去年年底,中国各地爆发「白纸运动」,抗议中国严苛的「清零」防疫政策,习近平终于在去年12月放弃了这个坚持了三年的方针。 习近平的另一挑战是中国人口结构转变,即人口自1961年以来首次缩减,而去年城镇就业率在60年来首次下降,人均支出也有所下降。 出于国家安全考量,美国正在提防中国获得尖端技术,而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给习近平增加了阻力,在2018年取消宪法规定的任期限制后,习近平被确认第三次担任中国国家主席。 现年63岁的李强是习近平在浙江书记任内的旧部,他在去年处理为期两个月的上海封城时出现诸多状况,但他的前景没有受到影响。他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从未在中央政府任职的总理。 《路透社》援引研究机构Trivium China的联合创始人罗杰(Trey McArver)说:「他(李强)任期的开始可能会有点坎坷,因为他试图在国务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真正了解如何让国务院为他工作。」 习近平的前助手丁薛祥可望成为常务副总理,他也缺乏中央一级的管理经验。 大会通常持续一到两周,首先由即将离任的李克强发表2023年工作报告,预计报告将侧重于刺激经济。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告诉《路透社》:「我们将努力刺激增长,并有政策工具来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将资金引入大项目。」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9.中共向国内最大内存晶片制造商注资19亿美元 中国已承诺向该国最大的内存晶片制造商「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存储)追加投资19亿美元,这项交易可能预示著政府资本将重新涌入这个受美国制裁影响的行业。 《彭博社》报道,根据披露公司注册讯息的政府网站「天眼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将向「长江存储」投入129亿元人民币。据该网站资料,这项注资定于1月31日完成。 这项投资的规模表明,中国政府正再次加大对其陷入困境的晶片行业的支出,该行业正努力规避美国对技术的限制,同时努力应对全球需求的下滑。 据报道,大共高层对本地晶片替代品的开发缺乏进展感到沮丧。2022年,一批与「大基金」有关高级官员和高管被扣留并接受贪污调查。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反弹,有可能缓解政府因长达数年的「清零」封控而导致的紧张财政状况。 总部位于湖北的「长江存储」是国内仅有的几家与全球领先企业相距不远的晶片制造商之一,他们与韩国巨头「三星电子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竞争,为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服务器提供内存晶片。该公司被视为国家冠军,但去年被列入华盛顿的美国贸易黑名单。 「长江存储」的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彭博社》评论请求。「大基金」也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中德外长会晤料谈俄乌战争 德方:中立等同奖励侵略者 德国外交部周四(2日)在推特上说,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印度举行的20国集团(G20)会议前会见了中国外长秦刚。德国外交部于会后在推特上补充说:「面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攻击和无视《联合国宪章》,中立等同奖励侵略者。」另外,中印外长亦趁G20会议的机会举行场边会谈,论及「边境和平的挑战」。 综合外电报道,这次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会议的内容和结果的细节在周四没有对外公开。然而,外界预计,贝尔博克可能就中国在上周五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周年之际发表的立场文件向秦刚表达德方立场。 西方外交官和专家对中国的文件表示怀疑和失望,因为这十二点文件并没有表明任何新的举措。此外,中国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亲密盟友,从未明确谴责过对乌克兰的入侵。 另外,印度和中国的外长周四在新德里举行的20国集团会议期间举行双边会谈,论及「境境和平挑战」。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与中国外长秦刚会面后在推特上说:「我们的讨论侧重于解决当前双边关系面临的挑战,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自2020年首次爆发中印边境部队之间的混战以来,两个之间的关系出现恶化。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47人案】控方读承认案情包括民研角色 警以国安法要传媒交物证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3月2日)续审,控方在庭上读出4份控辩双方承认事实中,提及初选的背景和案中42名被告以参选人身分竞逐,另亦提及戴耀廷、区诺轩及吴政亨的文章、吴政亨发起的「三投三不投」运动,及「民主动力」跟「香港民研」等的工作及角色。 「初选案」踏入第18天审讯,之前一天因怀疑受脑震荡影响而不适的李予信,周四在下午2时前抵达法院,未见有大碍。而其他被还柙被告,就在下午2时半被被带入法庭,其间被告之一梁国雄向前来旁听的妻子陈宝莹高呼「生日快乐」,另有旁听人士就向被告何桂蓝高呼,包括赞她「靓咗呀!」何闻言以微笑回应,并以手势向对方示意安静。 周三(3月1日)由于获准保释被告的李予信,疑因早前打泰拳受伤出现脑震荡,故缺席审讯,李予信的大律师关文渭周四甫开庭,即透露李在周三已经出院,换来法官李运腾质疑,指若辩方当时知情,可构成藐视法庭,又重申因押后而浪费百万元的资源。关文渭则回应指自己并不知情,代表李予信向法庭致歉,又表示提醒李予信,不要再进行相关运动。 周四法庭安排由控方读出承认事实,主控罗天玮透露,16名不认罪被告,共有4份承认事实,当中之一获13名被告同意及签署,涉及被告包括吴政亨、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施德来、陈志全、邹家成、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及余慧明,之后即开始读出有关内容。 控方指,该承认事实首部分,涉及初选背景,指初选名为「香港民主派初选」或「民主派35+公民投票(初选)」,于2020年7月11至12日举行。而同年立法会换届选举原订在9月6日举行投票,惟政府在7月31日宣布因疫情严重,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押后选举,选举需顺延举行。该届立法会换届选举共涉70个议席,地区直选及功能界别各占一半,而民主派初选的选区对应立法会选举,涉及5个地区直选选区,另外亦涉及区议会(第二)及卫生服务界两个功能界别。而本案中有42名被告,是以参选人身分参与初选。 控方之后提及被列入附表的资料,包括戴耀廷、区诺轩及吴政亨的文章、三人的社交媒体帖文、戴耀廷在 YouTube发布的片段等,警方曾在2021年1月6拘捕区诺轩后,搜查其电脑及检取与案相关资料。 此外,被告之一的吴政亨当时发起「三投三不投」运动,曾在2020年7月3日在《苹果日报》刊登全版头版广告,警方在吴被捕后,于其住所搜获吴转帐予《苹果日报》的纪录,又提及「三投三不投」在不同阶段曾被使用不同名字,开设的 Facebook专页截至同年11月底,获6311人赞好及6734人追踪。吴政亨同时以网名「李伯卢」于网上发布文章,他亦于2020年4月营运 YouTube频道,及曾在《独立媒体》和《立场新闻》等平台发表文章。 读出的承认事实亦提及「民主动力」案发时的召集人,即属本案被告之一的赵家贤及锺锦麟,指出本案有组织举办或协助举办初选,其中「民主动力」在案发时期,委员名单中除赵、锺分任正、副召集人外,本案其他被告如谭文豪及尹兆坚任执委。控方同时把赵家贤的「民主动力」卡片及「民动」Facebook专页帐户截图。另「民动」名下银行帐户资料显示,户口签署人在其时为赵家贤、锺锦麟及时任司库、律师关尚义。而警方曾在2020年12月24日根据《国安法》实施细则,曾向《独立媒体》、《立场新闻》、《苹果日报》及《壹传媒》发出「提交物料令」,要求提交资料予警方。 另一被提及的组织为「香港民研」,负责收集初选投票数据及发布结果;庭上指香港民研于2019年2月19日注册成公司,由锺庭耀全资拥有,他是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而锺剑华就在2020年出任副行政总裁。 控方指,每名初选参选人在提名期内,需亲自向「民主动力」提交提名表格及支付1万元的选举按金,而地方选区参选人,提名表格须附有100名合资格选民签署。 42名被告当时在提交初选提名后,获分配参选人编号,并获「民主动力」发出选举按金收据;及至立法会选举延期,各被告获退还按金及相关收据。各人同时曾签署一份「民主派35+公民投票备忘录:捐款、收入和开出」文件,披露由「民主动力」收到跟初选有关的资金,均透过众筹获得。承认事实又指,各被告的提名表格、收据及上述备忘录,均由警方在赵家贤的区议员办公室中检取,已列入证物附表。 承认事实又指《墨落无悔 坚定抗争 抗争派立场声明》被列入为证物,亦提及初选的选举论坛,于2020年6月25日至7月4日举行,由《苹果日报》、《立场新闻》、「D100」 及「城寨」协助制作及直播,「民主动力」向《苹果日报》支付30万元制作费。各参选者被告中,除尹兆坚、余慧明外,其他人均有出席,而论坛的片段及誊本等均已被列入为证物。 控方之后续读出初选结果,指据香港民研统计,共录得约59万张电子选票及两 万张实体选票,结果被刊登于香港民意研究所网页,相关截图及参选人所获票数同被列为证物。 承认事实又指出,初选后有14 名「抗争派」曾出席记者会及发布声明,包括袁嘉蔚、梁晃维、冯达浚、黄之锋、李嘉达、朱凯廸、张可森、黄子悦、何桂蓝、刘頴匡、邹家成、岑敖晖、王百羽及余慧明,同日再发布《抗争派立法会参选人立场声明》,各人连同伍健伟有作签署。之后有33名被告提交选举提名表格参与立法会换届选举,当中9人被裁定提名无效,另有9人未有参选。各被告向选举事务处提交的表格及文件,之后被警方检取。 控方亦在承认事实中读出部分被告的背景,提及戴耀廷在案发时为法律系教授、区诺轩为前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梁国雄则为前立法会议员,其他被告中,除吴政亨、何桂蓝、邹家成及余慧明外,在案发时为前任或时任立法会议员或区议员。 审讯周五(3月3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香港法庭】男生涉9.29金钟冲突被控暴动 开审前认罪判入教导所 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有人发起在9月29日举行「全球反极权游行」,惟事件之后演变成严重警民冲突,近百人被捕。而在金钟道一带就有52名被捕人士,最后被控暴动罪,被分拆成多案处理。其中一宗案件涉及8名被告,各人在开审前认罪,7名成年被告上月被判囚30.5至36个月,另一案发时16岁男学生,周四(2日)在区域法院被判入教导所。法官判刑时指,考虑被告认罪,勇于面对后果,案发时年纪尚轻,易受社会气氛及他人影响,考虑教导所能提供全面品格培训及价值观塑造训练,认为对被告而言,是合适的判刑。 本案原有 9 名被告,各人同被控于2019年9月29日在金钟道一带,连同其他身份不明的人士参与暴动。其中一名被告因在另案承认同日在金钟道一带参与暴动,早前获撤销本案控罪。另同案有7名成年被告,上月已分别被判囚,馀下一名案发时只有16岁、现年19岁的男学生,因需要索取教导所报告,故判刑被押后至今。 辩方就法庭早前为被告索取的教导所报告作进一步求情陈词,指被告的报告内容正面,当中提及被告父母因需外出工作,故自幼交由祖母照顾,或许管教不太严格,令被告对法律观点有误。而在本案发生后,被告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努力考入城大就读副学士,报告显示被告表现有礼及态度合作,精神及身体上均适合,希望法庭判他入教导所。 暂委法官张志伟判刑时就指,本案整个暴动分为3阶段、历时约2小时,至少500名示威者在政总外集结,暴动人数众多,暴力程度高,且针对政总,影响金钟商业区域,有人占据夏慤道,瘫痪香港政商核心地带的交通;另有示威者向政总投掷汽油弹、砖头等物品,并筑起伞阵与警方对峙,阻碍警方驱散,显示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及策划。另现场地面布满砖块及汽油弹,对市民威胁大,亦对附近商铺造成无可计算的损失。 法官之后续指,片段拍到被告于红棉路近金钟道手持雨伞,与其他示威者在前线一同蹲下、筑起雨伞,另右手持砖头,曾上下抛掷数次,虽引述辩方指被告没有作出攻击及挑衅性行为,曾与警方对峙约6分钟,被截停时只是在逃跑,非与警方正面冲突,是因冲动犯案,没有预谋。但法官认为,被告当时戴上防毒面罩,能抵御催泪烟,方便留守前线,可见是有备而来。 此外,法官又指,伞阵能促成示威者与警方的攻防战,让示威者在「保护伞」内功击警方,直指即使被告并非担当领导角色,但一定程度可起带领作用,令其他人跟从,互相支持并壮大声势,裁定被告在暴动中,属协助及鼓励的角色,考虑整体情况,认为本案暴动情节严重,指如果被告为成年人,本案应以 4年或以上作量刑起点。 不过,张官指,考虑到被告认罪,勇于面对后果,而在案发时年纪尚轻,仅得16岁,容易受社会气氛及他人影响,失去应有判断力,低估法律后果,在考虑教导所的性质后,相信能提供全面品格培训及价值观塑造训练,认为对被告是合适的判刑,不会过重或过轻,故接纳报告建议,判处被告入教导所。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杜耀明评论】缔造世界和平欢迎 姑息侵略罪行免问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北京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以和平发展之名,呼吁双方停战,却不问情由不讲原则,也不追究战争责任。空泛的立场无助解决危机,以和平压倒一切,迹近无条件的议和,客观上等于原谅侵略者,甚至姑息战争罪行,世界局势只会变得更不稳定。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涂炭生灵,属于战争罪行,没有地方可以争议。根据联合国人权高专估计,俄军至今不仅占领17%乌克兰的领土,更造成严重的损害。过去一年,俄罗斯以炮弹、导弹、空中轰炸及其他方法,导致八千名乌克兰平民死亡,一万三千人受伤,一千八百万人需要人道救援,一千三百万人流离失所。 战事也为乌克兰带来严重的经济萧条及环境破坏。《经济学人》报道,乌克兰去年除了经济收缩了三分之一,由战争引起的火警高达一万四千宗左右,广布于与俄罗斯接壤的省份,战情激烈的地区,更有五成至八成的城镇饱受炮火煎熬。加上俄罗斯军队遇上顽强抵抗,更会加强火力,不惜玉石俱焚也要攻城掠地,结果破坏大量建筑物,如马里乌波尔(Mariupoli),高达45%建筑物遭到损毁。 沉重的人命伤亡及财物损毁,只源于普京为首的莫斯科顶层领袖的幻想,即俄国正处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NATO)向东扩张造成的致命威胁之中,因此先发制人,挥军南侵,不惜大开杀戒,也要避免乌克兰落入美国手上。不过,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妄想,只能视为自欺欺人的侵略藉口。 面对残酷的侵略事实,北京一直态度暧昧,既没有批评莫斯科半句,又不敢公开支持。关键在于北京重申中俄友好关系无上限,而莫斯科的侵略行为更可分散美国对中国的注意力,但莫斯科的谎言也实在太烂,北京怎样也不能为它公开背书,因此只好端出一份和稀泥的声明,扮演和平使者,提出停火息战,结束战争以利世界经济发展。 不过,和稀泥的声明毫无说服力,首先由于北京牺牲政治原则,而且自打嘴巴。声明第一点主张尊重各国主权丶独立和领土完整,但眼下只有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俄罗斯所谓受到北约组织的威胁,即使假设是真,莫斯科的军事行动应该针对北约组织而不是乌克兰。北京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实属理所当然,否则第一点声明又有何意义?同样莫名其妙是,中共向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主义呼唤为号召,却不站在领土被侵略、家园遭破毁的乌克兰民族一边,是否另有苦衷? 再者,俄罗斯侵略一年,长期炮火连天,造成乌克兰民不聊生,家园破碎和人命伤亡,是第二次大战以来罕见的人道灾难,必须认真追究侵略者的罪责,并予以重罚,才能避免历史重演。眼下的乌克兰损毁严重,即使停止战争,开始重建工作,估计费用也需要以万亿美元计,侵略者对此责无旁贷,理应赔偿一切费用。北京的声明恍似战争刚才爆发,一切破坏还没有发生,双方首先停战再和谈,已经解决了大部份问题。但如今已造成伤害,除非普京承认罪责,立即赔偿一切损失,否则怎可能当作甚么也没有发生,一切重新开始?侵略者不用付任何代价,又如何保证他日不会卷土重来? 北京的声明又强调结束战争有助发展经济,也未免不尽不实。不错,乌克兰战争初起之时,推高能源、食物价格,导致全球经济混乱,增加生活成本,有碍社会发展及灭贫等等,但战事持续一年后,欧洲天然气价格比高峰期回落85%,小麦价格亦跟开战前差不多,看来大家已找到稳定物价的方法,停战的经济论据不能成立。更基本的是,发展经济先要免受侵略的威胁,前提是保障国家的独立自主,但停战并不足够,投降也不是办法,更需要想方设法,事先制止战争,事后则须认真追究侵略者,并让他付出沉重代价,才可保障长治久安,发展经济。 北京的和平建议,不能缔造和平,对乌克兰及欧美国家根本不是建议,反而建议透露了北京对主权问题不置可否,对侵略者姑息纵容,对和平发展理解偏狭,倒令国际社会大开眼界,加深认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文韬政论】大国博奕下俄乌终战遥遥无期 日前俄侵乌一周年之际,多国呼吁停战,俄罗斯、美国及中国动作频频。一直将俄罗斯作为美国头号敌人的拜登突然出访乌克兰,除了表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外,他更对普京开呛,指普京认为俄罗斯可以比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坚持得更久是「大错特错」。拜登及后访问波兰,该国总统杜达在发言时强调,北约的角色是「保卫和支持自由世界」,乌克兰「必须赢得这场战争」。普京则在发布年度国情咨文中继续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作出辩护,并指摘西方曾纵容了纳粹德国,目前则把乌克兰变成了「反俄罗斯」的「新纳粹政权」。 普京更宣布暂停与美国在2010年签署用以限制了核弹头数量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北约和英国领导人敦促他重新考虑。大家一直都担心,俄罗斯在乌克兰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甚至在部分地区遭到击退后,有可能动用更大杀伤力的武器。去年,他声言要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保卫俄罗斯及其在乌克兰占领的领土,核战风险似乎一直在提升中。 俄美双方剑拔弩张,普京宣布他已将新的地面系统投入战斗任务。事实上,俄军近周加强围攻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城市巴赫穆特,企图切断乌军补给线,逼迫其投降或撤退。另外,普京取消了2012年一项支持摩尔多瓦主权的法令,令摩尔多瓦的局势更为紧张,该法令用以解决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问题。由于俄罗斯军队一直驻紥在该地区,不支持摩尔多瓦主权后,普京会否对摩尔多瓦进行侵略,将备受关注。 拜登前脚刚走,美国财长耶伦在2月27日访问乌克兰,送出12.5亿美元援助大礼,协助乌国政府维持基本运作。她在发言时表示「拜登总统要我带给你们的讯息很简单,不管多久美国都会支持乌克兰到底。」同时她警告「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国家,系统性的违反我们设定的制裁,而这些制裁的目的在于,禁止俄国取得发动这场战争的军事装备。」这被视为是对中国的警告,的确,当布林肯于2月28日访问哈萨克并跟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等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长会晤时强调,如果提供致命武器帮助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美国将会严惩相关中国企业和个人。 美国官员警告北京政府事出有因,毕竟中国继续一贯作法,对外呼吁停战,但实际上支持俄罗斯。外事办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晤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表达对局势的关切,2月20日到访俄罗斯,跟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帕特鲁舍夫会面,王毅大赞中俄关系「坚若磐石」,「能够经受住国际形势中的任何考验」。帕特鲁舍夫则回应,北京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两国必须团结一致对抗西方」。跟俄罗斯「眉来眼去」的王毅结束访俄后,外交部形式上提出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声明,呼吁「停火止战、启动和谈」,不过,之后遭到俄罗斯回绝,俨然双方是在演一场戏而已,俄乌终战看来是遥遥无期。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财经自由讲】美国国会议员突高调声援香港政治犯 制裁风险急升港人应如何自保 新成立的美国国会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问题特别委员会」周二(28日)在国会举行首场听证会,表现对中国相当强硬的立场,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更高调评论香港事务,更表示委员会可以提出很多方法制裁香港,包括针对美国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往来。 香港在毫无选择下向中、俄两个靠边站,加上香港人权状况没有改善,香港面对美国制裁的风险正急剧增加? 香港人又应该做好甚么准备,迎接美中关系的狂风暴雨式的变化? 本节目三位嘉宾和主持,为大家出谋献策。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2-2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8日 1.上海封城后遗症持续 中国海运坠入深谷 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直接波及海运业陷入低谷,官方发布的海运价格指数下滑不止并创有纪录新低,有业界人士向本台透露,空柜压港的情况比比皆是;中国三年疫情防控,给海运业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期间产业链加速外移,各国亦趁此机会培训技术人员。 农历年大假结束后,中国官方发布的海运价格指数依然没有停止下滑。上海航运交易所本月24日发布,上海出口货柜价格指数为946.68美元,而持续14个月的下滑,以及长达半年以上的低迷状态,刷新了交通部可查询的2015年以来的资料库的新低。 而来自上海港和广东现场图片显示,大量空货柜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出现严重的积压,并导致了货柜场紧缺,并一度波及到港口的基本营运。 一位有著20年从业经历的船长和知名的海运营运商匿名接受本台专访时透露,因疫情和防疫政策的影响,短短3年内,整个中国的海运业经历从人间到天堂,再到坠入地狱的过山车般的历程。 他透露,疫情爆发之后,随著整个欧美因疫情隔离,对来自中国的商品的需求剧增,海运价格迅速飙升了4到5倍。但到2022年初开始,随著欧美恢复正常,价格迅速回落。但中国官方严苛的防疫政策,给海运业甚至是整个经济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海运营运商说:因为我这边是做海运嘛,钢材和成套设备出口下降很厉害。我这边做的是散货这一块,上海运到新加坡,最高的时候,我能够做到50多美元一吨,现在是9块多。中国三年疫情防控,给海运业造成了很大的灾难,现在是陷入了普遍性的亏损。船舶的管理成本是居高不下。一条一万吨的船,每天的管理成本大约是5000多美元。疫情防控三年,恰好把外国技术工人(船员)培养起来了。离开了中国人,海运市场它也会转。 他认为,导致如今一片惨淡的原因很多,但几大主要因素是产业链的外移。而导致产业外移的,又是因为动则一票否决的行政管理手段,官员的敲诈勒索,但最致命的是疫情三年,严苛的管控政策,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和中国的外向经济的龙头上海封城,重创了整个经济界的信心。 海运营运商说:你比如说像粗钢(钢坯),现在越南、印尼那些工厂建立之后呢,这些产业就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物流方向都发生改变了。我一直说,上海封城是国运的转变。本来呀,2021年,好多流失出去的订单又回流,(封城)之后,订单又出去了。还有转移出去的大多是内资呀,中国的本土企业家把这个产业转移出去了。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来自深圳的多位资深经济和法律界人士的证实。据透露,目前深圳盐田港因为货柜堆放区不够用,大量的空货柜积压可能创下开港29年来的最高记录,同时已经影响到了港口的营运。此外,南沙港、蛇口的空柜压港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深圳市交通局在回应本台记者采访时,称政府有出台货柜堆积装卸载吊运的收费标准,大约是每柜的吊装费用是27元多。但具体的详情他并不清楚。 深圳市交通局职员说:是有一个集装箱(货柜)堆积收费的标准,但是我们这边没有一个相关的内容。你这个问题我帮你进行登记,让相关部门给到你一个答覆。 上海港方面则只是表示营运还在正常进行,但拒绝正面回应空货柜积压的规模。 上海港职员:现在能堆放,这个具体的资料我没有的,我们这不是很清楚。我们这边是现场作业室,你说的这些具体资料的话,我们不清楚的。好吧。 继去年底中国官方突然躺平,彻底放弃疫情管控之后,三年疫情管控的后遗症持续发作。继包括上海、浙江、广东这三个经济前沿地区亦出现财政危机后,挽救经济成为中国官方现今最紧迫的事情。各省市亦受压,要去扭转经济大幅萎缩的颓势。但迄今为止,效果依然不明。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香港出口创70年来最大跌幅 学者: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时代告终 中国和香港已解除疫情严格防控一段时间,香港作为中国产品主要出口点,最新的进出口表现差强人意,出口货值创70年最大的单月跌幅。评论表示,香港进出口数据和深圳港口空置率,属中国外贸寒暑表,最新的数字反映,贸易战打击中国外贸,恶果要香港共同负担,也显示中国靠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告终。 香港进出口表现,在疫情后的新一年未见起色,跌势未止。港府统计处周一(27日)公布的最新数字,1月香港的整体进出口货值,跌幅持续扩大,整体出口货值为2909亿港元,同比跌36.7%,表现比市场预期差,更是自1953年9月后,70年以来最大的跌幅,出口金额缩减至2020年2月的水平。 进口的情况未见好转,1月的进口货值为3163亿港元,同比降30.2%,同样比市场预期差,也是自1967年9月后,56年来最大单月跌幅,进口金额是2020年2月后的最少。 香港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下跌逾4成,对日、台的出口萎缩最严重,分别同比减少50%及45.1%,出口到中国的货值也下跌43.7%。除了亚洲,香港出口到欧美,出现双位数的倒退,其中,向德国出口的货值减少幅度最大,达到40%。进口货值也出现连续7个月下跌的情况,从中国进口的货值同比减少近4成。 港政府发言人表示,受疲弱的外围环境和春节假期影响,香港1月的商品出口货值,进一步下跌,但预期中国经济未来会加快增长,中国和香港的跨境陆路货运限制已撤销,可缓减压力。 熟悉中港情况的财经评论人利世民对本台表示,香港最新的进出口表现,比市场预期更差,受多项因素影响,环球经济环境差是其中原因,但不是最让人担忧的因素。他认为,中美贸易战未见缓和,不少企业把供应链撤离中国的影响浮现,使过去太依赖中国市场的香港,要承受中国外贸变差的后果。 利世民说:中美关系变差已经5年,其他国家因地缘政治因素,转移到其他地方生产,使整个中国的出口转为疲弱,并非深圳盐田港把香港的进出口生意抢了,而是深圳自己都没有生意,反映香港单靠中国的出口,现在已变成对香港经济的负面因素,现在才是变差的开始。 他认为这不止发生在进出口业,也会打击香港的金融业,难以认同港府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超过3%的乐观预测。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香港进出口表现,对观察中国的外汇情况有指标意义。他表示,香港以往转口贸易繁忙,与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有密切关系,中国出口外国的产品,多会经过香港转口和结算,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进出口数字变差,以及深圳港口集装箱空箱率等数据,足以证明中国出口订单全线下滑,不仅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保,靠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旧路,已到尽头。 司令说:中美开始打贸易战之前,深圳以前的出口都非常繁忙,箱子不够用。现在恰恰相反,而是进口比出口要多。这个贸易战让中国出口的话就严重受限,商品就被迫的要大量滞销,外贸现在都是举步维艰。过去靠贸易顺差赚外汇,给自己这个经济发展筹集资金的这条渠道,恐怕以后就被堵死了。中国事实上正在经历,从一个贸易顺差的大国,变成中国会出现贸易逆差。 司令表示,中国坚持清零,错过与世界同步开放,也加快了外贸订单流向印度和东亚南市场,加上中国人口红利已失效,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前景,只有悲观,难以乐观。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中国各地企业关闭失业率高企 东莞工厂招工时薪9元 加工业发达的广东东莞,由于大量工厂倒闭,近期聚集著大批外省农民工,导致当地劳动力供过于求。有仍未倒闭的工厂,也由于订单严重不足,只能到一批订单就开一次工,更以时薪9元人民币招聘临时工。低工资、开工不足甚至失业的情况在各地比比皆是。 中国政府自解除疫情封控措施后,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并未如当局所料出现繁荣景象。相反企业倒闭,裁员、失业情况严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许多工厂以底薪聘请临时工。 农历新年过后,不少农民工赶到广东找工作。上周网上流传一段影片显示,一批年轻人在东莞排队应聘,一名中介向排队者大喊,「 9块钱一个小时。我这边给大家重申一下工资,9块钱一个小时,你们能接受的就做。」 据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为每小时22元。 赵先生正在东莞横沥镇找工作,他周二(28日)告诉本台,当地百业萧条,工厂出现倒闭潮。 赵姓网民说:真的很可惜,工厂说关闭就关闭,又要失业了。走到这边我有点惊讶和不敢相信。我曾经来这边打过工,怎么会这样?现在已经人去楼空。 在江苏「长三角」中心城市苏州,年轻人原以为疫情封控措施结束后,可以重新就业,但发现每月薪水很低。 一位影片拍摄者说:很多人觉得工价低就自己走了,回老家。要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从来没想到985毕业的学历找工作会这么难,一个人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软件测试,去年元旦被裁员。很多人说有能力就不怕失业,可年后找工作半个多月了,只接到一个面试通知,以前只要刷新简历就有很多HR联系他。 一位失业5个月的大学毕业生李小姐发影片说,她在郑州失业后,已经花光了积蓄。 李小姐说:我真的没有钱了,但是我不想告诉他们(父母)没有钱了,我怕他们担心我,如果真的没办法,我也只能跟他们开口。我爸这个人不善言谈,平时不会跟我打电话嘘寒问暖,但是在上个月他突然跟我联系了,他挂断电话直接转给了我一千块钱。他可能感觉到我现在经济上有点困难,我真的没想到这次口罩事件把我搞得这么惨。 李小姐说,她工作后从未花过家里的钱,但这一次实属无奈。另一位失业一个多月的大学毕业生在影片中说,失业让她开始焦虑。 她说:我很难过,啊呀怎么办哪!我们家真的倒楣,一家三口也没做过甚么坏事…… 河南开封网民刘先生说,3年来,他大部分时间做临时工,没有社保,他抱怨看不到希望。 刘先生说:就是看不到人生希望,我这辈子对人生没有甚么希望了。我回家这段时间在猪圈里逃避人生。 中国实施疫情清零政策3年来,导致数百万家企业倒闭,大量外资撤离中国。去年开始,已有许多地方企业不再招聘正式雇员,而改用临时工,不但薪酬低,而且企业因此节省了支付给社保局的「五险一金」。有学者分析未来的就业环境只会更差。 有舆论认为,中国虽然已经结束疫情,但是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已经形成。一旦这个群体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时候,后果将变得非常严重。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4.中国就业及人均消费去年罕见下降 受到「动态清零」政策拖累,国家统计局的新数据还显示,中国去年的城镇就业率在60年来首次下降,人均支出也出现了罕见的下降。中国收入增长是三十多年来最小的。 路透社报道,中国的城镇就业人数减少了840万,至4.5931亿,是196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保银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智威在给客户的一份说明中写道:「城市劳动力的下降反映了中国去年面临的严峻经济挑战。」他列举了几个城市劳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劳动力规模萎缩、疫情导致的工作流失、以及农村工人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减慢等。 然而,张智威补充说,他预计这只是暂时的下降,因为中国已经放弃了「清零」政策。 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弱的水平之一。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支出按实际价值计算下降了0.2%。这是自1980年该数据点开始记录以来的第三次此类下降。中国人均支出按实际价值计算在2021年跃升12.6%。零售额也下降了0.2%,是1968年以来第二糟糕的表现。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徐天辰向《路透社》指出,中国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急剧下降是消费数据疲软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他表示:「在大流行之前,最低收入群体是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但现在,很明显,它已经成为最慢的收入群体,从10.1%(收入增长)下降到5.2%。」 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实际价值计算仅增长了2.9%,是1989年以来第二小的增长。 未经调整,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36,883元人民币(5,310美元),而人均支出增加到24,538元(3419美元)。 农村地区的表现好于城镇地区,农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按实际价值计算增长了4.2%,而城镇居民的增长为1.9%。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中国加强游说欧盟图解冻《中欧投资协定》 分析:美梦难成 外媒报道,中国正加大力度游说欧盟,急欲让搁置两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新启航。分析认为,俄乌战争令欧洲觉醒,加上新疆人权问题无改善,以及中国经济失去吸引力,相信中共的如意算盘难打响。 《日经新闻》报道,中国正加大游说欧盟决策者的力度,以图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已中断两年的最后投票议程。 本月,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更提议和欧盟同时取消对双方的制裁措施,以使《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解冻。傅聪更摆出低姿态,指就算同时解除制裁行不通的话,仍愿意对欧盟的协议持开放态度。事实上,从他去年12 月就任以来就已频频向欧盟示好,提议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议程。但傅聪继续驳斥欧盟对中国新疆镇压政策的批评。 许多观察人士怀疑《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否重启,政治障碍包括中共恶劣 的新疆人权纪录、俄乌战争的影响等。 流亡荷兰的维吾尔人、「中国电文」吹哨人阿斯雅(Asiye Abdulahed)向本台表示,中欧贸易背后是中共意识形态的入侵,在俄乌战争后,欧盟已汲取教训,加之中共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依然没有停止,相信欧盟不会与中国达成该协定。 阿斯雅说:目前欧洲与中国达成这种协议的可能性不是很高。虽然欧洲与中国有很大的贸易联系,但是通过俄乌战争教训来看,他们不希望再次面临这种问题。欧盟这边如果不考虑维吾尔种族灭绝,与中国达成这个贸易协议的话,只能说它对中国了解不全,不清楚自己处在甚么危机当中。 法国的大学教授张伦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认为美中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急冻状态,此时中国急欲拉拢欧盟。但是现在欧中关系同样处于冰冷期,因此看不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解冻的转机。 张伦说:中方试图推动这个事情的解扣,为了更好的拉住欧洲,抵御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但实际上欧中关系现在也并不好。一方面与欧中结构性问题相连,另外也跟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大氛围有关。我看不出来欧洲方面有甚么氛围有助于这个事情的化解,更何况这是民主体制下做出的制裁决定,欧洲不可能打脸。 张伦表示,随著与中国经济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德国的觉醒,前总理默克尔力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更何况现时中国经济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不复当年。 张伦说:默克尔时代是过去的一个时代!整个的欧洲全部在做调整,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欧盟当中最亲北京的、利益连带最大的就是德国的,但是你现在看看即便德中关系也不复以往了,德国是这样,那么欧洲其他国家怎么可能跟中国重建一个热络的蜜月期?不可能的事情。 被中共当局列入制裁名单的欧洲议员、欧洲议会对华政策小组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则将中共比喻著穿著伪装衣服的「大灰狼」,警示它们「小红帽」已识破其企图,欧盟不会将自己出卖。 而德国外交部则表示,定期审查欧盟的制裁措施,主要看人权状况是否有明显改善。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Joerg Wuttke) 认为,鉴于新疆情况没有改善,中国试图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举措不切实际。 经过7年的谈判,2020年年末,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最后时间里,中欧在原则上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其后进入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投票程序。 但在2021年3月,在欧盟因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的4名中共官员和一个实体进行制裁后;中共当局对欧盟进行报复性制裁,制裁名单中包括多名欧洲议会议员和智库等。 欧洲议会于2021年5月21日,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决议,同意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议程。2021年11月24日,欧盟成员国大使级会议再批准动议,将延长对侵犯新疆人权的中共官员和实体的制裁。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碎尸名媛前夫及前家翁疑曾犯事未起诉 前警司忧港成「逃犯天堂」 香港28岁模特儿蔡天凤遭杀害碎尸,案件震惊全球。随著细节揭愈来愈多,这宗谋财害命的案件,背后被指是牵涉到香港执法部门的漏洞。其中死者前夫8年前犯案被控却弃保潜逃,成功在香港「消遥法外」;而死者家翁作为前警长,疑涉及强奸却未被起诉。种种疑团令人忧虑香港是否成为「逃犯天堂」?有前警司对本台指出,事件不单纯是普通家庭式谋杀案,而是香港执法部门一个很大的警号,打击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 香港28岁模特儿蔡天凤被发现遭杀害,尸体遭肢解,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连日来各地传媒都有重点报道,而当中的种种疑团,亦引起社会大众反思及讨论。 其中受公众关注的,是死者前家翁、邝港智父亲邝球是前警长,他曾驻守旺角警署刑事侦缉队,但2004年在调查一宗刑事案时,涉嫌强奸一名查案时认识的女子。邝球被捕后获准保释,之后递辞职信,案件之后似是不了了之,至今未见邝球有被捕或被落案起诉的纪录。 市民关注到,警察涉强奸,是否辞职就可豁免刑责?香港前警司黎家智向本台指出,不论邝球强奸罪名是否成立,他亦涉违反警队操守,一旦警队展开纪律聆讯,邝球有可能面临包括革职的处分,在考虑到退休金或福利的情况下,对于被调查的警务人员来说,主动离职是保住声名及利益的方法,而不少人都会采用。 黎家智说:纪律程序有分很多种惩罚,有些是警告、书面警告、严重谴责、最后是革职,革职是很多警察都害怕的事,因为做了那么多年的退休金,在警队守则里面,你已经不再拥有,这条条例是好的,让同事不要胡乱犯法,被革职就甚么都没有,不如在调查时辞职,那么纪律程序就会马上停止,因为不再是警队的一份子,那么到55岁就可以取退休金。 至于死者前夫邝港智,亦于2015年间涉盗窃案后弃保潜逃,他涉嫌偷取39条项鍊、逾13条金条、102颗金粒等首饰,至周二(28日)被押往区域法院处理「依令缉捕归案」程序。外界关注,为何邝港智作为一个「通缉犯」,却能够如常在香港生活8年,而不被拘捕。 曾长年驻守于特种警察部队的香港前警司黎家智对本台指,邝港智成为通缉犯后,理应被列入「通缉名单」(wanted list)之上,只要在街上一查到其身份证,就要通知负责相关案件的队伍,但如今邝港智在香港「消遥法外」8年,可能是有执法部门「做漏野」。 黎家智说:同样地如果一宗法庭案件判出来,你也是一个逃犯,应该是受到惩罚,应该是被通缉,入境处不会知你是否被通缉,由警察、法庭办事,法官判案后会将档案交给警察部,警察部都会循例到(逃犯)报住的的住宅寻找他,如果能够过境,即有人做漏野,我不敢说哪个部门,有人做漏野,没有在电脑系统输入他(邝港智)是被通缉的人士。 网上流传一篇疑是港警所写的文章,作者自称是当年逮捕诈骗犯邝港智的警员,说他保释后,邝港智的父亲邝球帮他「搭路著草返大陆」。这令公众关注,为何邝港智在弃保期间能够自出自入大陆,却不被执法部门拘捕。 黎家智亦对此感到惊讶,因为邝港智原被控诈骗案,牵涉几名受害人,合共为数不少的金额,却能避过把关。黎家智估计,原因可能是邝港智不在通缉名单之上,或者邝港智使用「假身份证」,而当年不用扫瞄手指模辨识身份。加上,邝港智爸爸邝球曾任刑事侦缉队,就像家中犯案「智囊」,熟悉整个办案或执法程序,亦令邝港智容易消遥法外。 黎家智认为,香港过去长时间建立一个基础,「犯罪者理应受到惩罚」,但这宗案例是开了一个坏的先例,忧虑香港成为「逃犯天堂」,打击国际对香港的信心。 黎家智说:这是一个先例,否则任何人(犯罪)都可以逃走,这是很重要,如何向世界宣布香港是一个安全城市,放心来香港投资?「骗你后逃走不用负责」,香港经济都受影响,不单是法律或执法程序,我都觉得这是一个警号,大家要审视清楚,有关所有的执法部门都要讨论一下,是否可以做得更加准确? 针对种种疑团,黎家智认为警队亦有责任出来解释,以释除公众以至国际间对香港治安的疑虑。黎家智又称,如果当初邝港智在2015年犯下盗窃案时未能弃保潜逃,反而受到应有惩罚,或者会起阻吓作用,避免这宗杀人案的发生。 本台周二向香港警方查询,截稿前未获回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香港法庭】碎尸案死者前夫8年前偷盗后弃保 押至法庭还押候讯 轰动全港的模特儿蔡天凤被杀害碎尸案,死者前夫邝港智连同他的3名家人,周一(27日)被押至法庭首度提堂,随后即被还押至5月再度提讯,而被告之一的前夫邝港智,被捕后被揭涉及另一宗多年前的盗窃案,更因弃保潜逃而遭法庭发出拘捕令,他周二(28日)早上再被押送至区域法院处理「依令缉捕归案」程序。被告没有律师代表,亦没有申请保释,而在庭上被法官询问下,就表示没有其他发言。控方就以需重新检视证据及考虑增加控罪为由,申请押后再讯,获法官批准把案件押后至5月9日,期间被告须被还押。 报称无业的28岁被告邝港智,身穿黑色长袖上衣出庭应讯,表现平静,不时望向法官。他原被控7项盗窃罪,指他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间,于红磡都会海逸酒店、油麻地濠江麻雀馆外、油麻地白加士街及上海街永盛大厦外,偷窃属于7人的财物,合共39条项鍊、32条手鍊、逾13条金条、6个吊坠及102颗金粒。 早上甫开庭,控方即申请把案件押后至5月9日再讯,以让控方重新检视证据,以及考虑是否会增加新控罪。 邝港智没有律师代表,法官高劲修在庭上指,被告就本案被控的7项控罪,因被告不认罪,法庭当时已将案件排期在2015年审讯,惟被告之后弃保潜逃,于是被法庭发出拘捕令,并于同年11月19日,将被害人的保释金连同人事担保金一并充公。 法官之后问被告,是否明白控方申请押后的情况,被告表示「明白」。法官之后再问被告「有咩想讲?」被告只回应「无嘢想讲」;至于是否有保释申请,被告就称「无」,法官之后再问被告「仲有无其他嘢想讲?」他再表示「无」。 在散庭前,法官特别提醒被告,如欲申请法援应尽早办理,并表示「希望下一次有律师代表你」,随即宣布案件押后至5月9日再讯,被告期间须被惩教还押看管。 邝港智、其兄邝港杰及其父亲邝球,周一被控于2023年2月21日在大埔汀角路龙尾村某村屋地下内谋杀女子蔡天凤;而其母亲李瑞香,则被控作出倾向并意图妨害司法公正的作为罪。案件于九龙城法院提堂,4人中只有李瑞香一人申请保释但被拒绝,一同须还押至5月8日候讯,并待警方进一步调查案件。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二二八76周年】蒋万安:身为台北市长愿为228事件致歉 二二八事件76周年,多个团体周二(28日)在台北市发起「拆除威权、起造新国家」游行。蒋家后代台北市长蒋万安为二二八事件道歉,他重申,身为市长,愿意为76年前发生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马茶房旁边的事情,致上歉意。人权律师李胜雄认为被害者不必存有仇恨,更希望台湾成立新的国家。总统蔡英文在台南主持中枢二二八纪念仪式时表示,台湾人尊严的活是纪念二二八最好的方式。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6周年,由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与郑南榕基金会共同发起「拆除威权,起造新国家」游行,吸引超过50个民间团体参加。五、六百名穿著黑衣民众,拉著悼念死难者的白色布条,从当年冲突引爆点的「天马茶房」出发走到行政院。 有民众用扁担挂著蒋介石头像参加游行,直指二二八元凶就是蒋介石。 去年当选台北市长、蒋介石曾孙蒋万安更成为游行关注焦点。民主斗士郑南榕的女儿郑竹梅表示,蒋万安应该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家族作为,并呼吁政府应该尽速排除威权象征,例如:如何处理党国时期威权象征残留下来的痕迹,包括路名铜像以及纪念牌等等。 郑竹梅说:希望做为现代的政治人物,能够诚实面对过去历史,以及自己家族过去,对于这个土地的所作所为唯有诚实面对,才能够取信于现代的公民。 蒋万安上任后28日首次出席228纪念会,他致词时表示,「身为台北市长,我深深为76年前发生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马茶房附近的缉菸事件,进而导致全台228事件的历史伤痛,致上诚挚的歉意。」 蒋万安会后接受传媒联合采访时,被问及致词中的「致歉」是针对查缉私菸,还是整个228事件,以及是否以「蒋家后代」身分致歉等问题。 蒋万安仅反覆表示,「身为市长,也愿意为76年前发生的事情,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马茶房旁边,致上真挚的歉意。」 联访过程中有人大喊提问,「你觉得蒋家人需要负责任吗」,蒋万安则未回应。 对于蒋万安是否要就祖先犯的错误道歉,人权律师李胜雄认为,蒋万安应该为此表态,否则会受到连累。 李胜雄说:这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自己要表示问题,他如果认为他的祖先是对的,他要承受他的罪恶,不要变成共犯。 李胜雄认为,犯罪者若要被赦免,必须要真正悔改,台湾人也要化悲愤为力量,建造一个新的国家。 李胜雄说:这个悲愤要变成力量,这个力量不是甚么要报复的力量,我觉得爱的力量最大。威权是腐败的、是罪恶的,建立新的国家是好的,是有爱的国家。不但台湾、世界能够享受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样人生的生活才有意义,而且能够存到永远。 台北市长蒋万安周二(28日)出席公开活动时,对于传媒询问会不会在台北市政府举办的二二八纪念活动道歉、独派团体要求拆除慈湖园区等威权象征物、转型正义下一步该怎么做等问题,蒋万安只以「谢谢」回应。 总统蔡英文在台南主持中枢纪念二二八事件表示,二二八事件不只是书本上的历史,它是活生生的事件。只要我们记取这段教训,它将带给台湾人正义和勇气,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蔡英文说:让台湾人尊严地追求自由与繁荣、尊严地跟世界来往、尊严地做自己,是我做为总统的责任。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更为了世世代代的台湾人。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查缉私菸,造成民众伤亡后,第二天引起民众抗议,激发本省人对外省人不满,之后演变为民众攻击政府与攻占官署,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请求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派遣当时在大陆的军队,逮捕、镇压和杀害台湾民众。根据行政院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估计事件中死亡人数有1万8千人至2万8千人左右。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香港「口罩令」终全面撤销 所有社交距离措施亦正式结束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28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宣布「口罩令」周三(3月1日)起全面撤销,不论室内、户外,以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亦毋须戴口罩,所有社交距离措施亦正式结束。 李家超说,取消「口罩令」基于几点考虑,包括数据显示香港疫情受控、并无大反弹的迹象;香港已建立广泛及全面防疫屏障;重点人群无出现爆发,包括医院、院舍及学校等;病毒变异并无变坏;冬季流感及呼吸道感染高峰期已临近尾声,风险可控。他认为是适当时间取消「口罩令」。 不过,李家超说高风险地方例如医院、院舍等,负责人可以用「行政指令」方式要求职员及访客戴口罩。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如果局部保留「口罩令」,防疫效果不大,而且执行上相对复杂困难,所以决定全面撤销而不是分阶段做。他又说,全面撤销「口罩令」,代表所有社交距离措施正式结束,香港全面回复正常,期待明天会更好,大家可以展露笑容,讲声「你好,香港」。 教育局表示,撤销「口罩令」的安排适用于全港学校,即学生终于可以不用戴口罩上学,局方会发出更新的《学校健康指引》。至于小学、幼稚园及特殊学校学生,每日回校前必须完成快速抗原测试的要求,会维持至3月15日。 在港府宣布撤销「口罩令」前,澳门早于香港在周一(27日)亦撤销,被问到是否紧随澳门当局做法,有「人做我又做」观感?李家超表示,任何措施推出都是以本港实际情况为依归,他并指早在 2 个月前已被问及何时取消「口罩令」,当时他已经指会「积极考虑」。他并且说,往后日子,社会就要全力拼经济,「活起来、动起来」。 港府2019年订立「禁止蒙面规例」,被视为阻止示威者蒙面的工具之一。如今「口罩令」废除,被问到「禁止蒙面规例」是否需要废除,李家超回覆指,「口罩令」属于公共衞生范畴,与「禁止蒙面规例」不同,是否要废除「禁止蒙面规例」,港府会适时检讨。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两男涉9.29金钟冲突 被裁暴动罪成还柙候判 2019年9月29日「全球反极权游行」演变成警民冲突并有多人被捕。其中一案涉及11名被告被控参与暴动,当中两名被告不认罪,案件周二(28日)裁决。法官推论二人在场鼓励他人破坏社会安宁,裁定暴动罪成,案件押后至3月底判刑。 本案其中两名被告分别是报称为电脑技术员冯嘉文(案发时39岁)及商人陈海蓬(案发时27岁),两人同否认于2019年9月29日,在金钟夏悫道政府总部外一带参与暴动。 根据早前审讯,曾出庭自辩的冯嘉文称,自己任职的资讯科技公司,位于铜锣湾利园三期,他在往公司途中经过铜锣湾鹅颈桥底,期间听到希慎广场传来声响,另目睹有烟,相信为催泪烟,因此打算进入商场暂避,及后从电视直播得悉金钟道冲突已完结,故经金钟道回家。惟他在夏慤道跨过分隔马路东、西行线的石壆后,突有一群人冲向湾仔方向,同时有多名警员从政府总部冲出,他因此亦跑向湾仔方向,惟不久即被警员截停。 不过,本案暂委法官郑纪航在判词中就对冯嘉文的自辩内容逐一作出批评。他指当日示威者从不同位置攻击政总,有人于夏慤道行车天桥向政总右翼投掷汽油弹及发射雷射光,另在近添美道位置,就有示威者肆无忌惮地在夏慤道东、西行车线上行走,令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裁定该处社会安宁已被破坏,当日暴动最迟于下午4时22分发生,直至警方于4时48分从政总不同位置冲出才结束。 郑纪航指,被告理应熟悉公司周围环境,不相信他不知道希慎广场有另一入口,他可毋须途经轩尼诗道入内,指其说法「完全是砌词狡辩,强词夺理」。至于被告自辩时指因为铜锣湾有催泪弹,因而感到「整个铜锣湾未必安全」,郑纪航就指被告在未有听说铜锣湾发生甚么危险事情下,便有上述结论,认为其说法属夸张失实、混淆视听。 郑纪航又指,被告一方面表示顾及安全,却向更有机会发生危险的金钟前进,没有采取安全及快捷路线经罗素街时代广场返回公司,直斥其证供「绝对是匪夷所思、自欺欺人」。 至于被告其后在金钟的情况,郑官「分析」其证供指,他在目睹发生的冲突后,仍毫不畏惧横过车道,更打算经冲突现场到添美道,直指被告心态逆转难令人接受,加上他本有迫切性回公司工作,却突选举放下工作回家,认为其证供不尽不实,故裁定他的证供不可信和不可靠,拒绝接纳其供词。 郑官最后指,根据被告当时被截停位置,需一定时间才能到达,故推论他必定早已身处暴动范围,并耳闻目睹所发生的暴动,及有充足机会离开,但指被告选择置身其中,手持的雨伞可供他人设伞阵与警方对峙,推论指他是意图藉身处人群,从而令群众可壮大声势,因此裁定他暴动罪成。 至于另一名没有作供的被告陈海蓬,他被制服时正身处政总的夏悫道,郑官就指他当时一身黑衣打扮,其右手戴有两只劳工手套,正是示威者极为普遍的装束,而黑色背囊内藏有五张写上「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及「光时」口号的黄色纸张,认为有关物件反映被告的信念与其他示威者相同,而劳工手套可保护双手免在破坏物件时受伤。 而案发时,政总中间位置,在下午约4时44分被攻击,距之后警方冲出相隔约5分钟时间,指被告当时有充足时间及方法离开现场,但最后却是在该处一带被截停,认为「唯一而不可抗拒的推论」,是被告必定目睹政总外发生的破坏社会安宁情景后,仍选择逗留现场,同样是透过置身其中,图壮大暴动声势,故亦裁定他暴动罪成。 控方案情指,2019年9月29日有人发起「全球反极权大游行」,下午1时许警方重复警告不果,约2万名示威者由铜锣湾崇光百货游行到金钟政府总部,期间有人挥舞英国、美国和德国国旗。约500名示威者下午4时许在政总外堵路,举伞阵与警方对峙,不断向政总投掷汽油弹、砖块及石头,示威者亦在天桥下纵火,使用巨型橡筋作投射硬物,并照射雷射光。警方在现场施放催泪弹及蓝色水炮驱散示威者不果,近5时政总内警员从夏悫道及添美道出入口冲出,并在夏悫道一带制服并拘捕涉案本案各被告。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1.中国令学校在法律教育中反对和抵制「西方观点」 中国近日下令在法律教育中更紧密地遵守执政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指令,要求学校 「反对和抵制西方的错误观点」,而所谓的「西方错误观点」包括宪政、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 美联社报道,该《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于周日发出,刚好在中国召开人大和政协会议前一周。相关文件强调习近平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作用,「习近平」的名字被提到了不下25次。 这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文件说,要「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中共向其9600万党员下达该指令,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题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一节中,指示说教师和学生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著力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过去也曾发布过类似的指令,鼓励学生举报那些对西方治理理念持正面态度的教授。 法律界一直是中共著力针对的目标,2015年7月9日凌晨,在习近平作为中共总书记的第一个任期的三年里,全国范围内的一系列突击检查导致约300名人权律师和相关活动人士被拘留,这次事件被称为「709大抓捕」。在这种无情的压力下,活跃的律师被恐吓得噤若寒蝉,有效地阻止了独立于党的不同声音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 虽然中国经济已紧扣全球经济,但习近平试图从教育系统中清除崇尚自由的西方观念。中国宪法明文提及「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但中共一直将党的利益置于首位,对「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只说不做。过去在村一级促进基层民主的尝试,也因为中共尝试操控选举,甚至使用武力胁迫选民的投票取向而没有成功。 在对外方面,习近平亦实行更加强硬的战狼外交,该政策旨在挑战并可能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提倡的国际秩序主张多党民主、公民社会和人权。 除了极少数受到不断打压的持不同政见者群体,中国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愿意接受党的全面控制,以换取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然而,这种安排有时受到挑战,因为经济急剧放缓,地方政府财政出现危机,严厉执行「清零」措施,以及调整医保政策等问题,近月中国相继出现「白纸运动」和「白发运动」等抗议事件。 尽管中国有严格网络审查制度,而且撰写和传播这些讯息的人有可能受到惩罚,但近月民众对中共和政府政策的批评在网上更加活跃。 由2977名钦点成员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于周日开幕,即将离任的总理李克强将提交一份关于政府工作的年度报告。另一位即将离任的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也将发表报告。过去几年中,人大报告亦包含了摒弃西方政治观念的论述,如「坚决抵制三权分立和独立的司法机构」。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加拿大多党吁查「中国干预选举」 有加拿大传媒上周引述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密件,称中共曾企图干预202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支持特鲁多(Justin Trudeau),令自由党得以在2021年联邦大选后继续以少数政府执政的加拿大新民主党周一公开呼吁,要求对中国干预选举的指控进行公开调查。 加拿大「环球新闻网」报道,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辛格(Jagmeet Singh)在周一(27日)的一份声明中说,虽然他的政党接受2021年的大选结果,但最近传媒报道中提出的关于外国干预选举的严重指控需要进行「彻底、透明和独立的调查」。 辛格在声明中写道:「当加拿大人通过泄露的文件了解到可能的外国干预时,对我们民主的信心就会受到威胁」。辛格称:「阻止据称的中国秘密干预的方法是拒绝为他们保守秘密。一个完全独立和无党派的公共调查是照亮阴暗处的方法。」 加拿大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则指责特鲁多政府无视中国的干预指控。保守党于周日(26日)发表声明,再次要求特鲁多的主要助手、总理办公室主任特尔福德(Katie Telford)出席加拿大下议院相关委员会的公听会。 加媒《环球邮报》上周报道,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秘密和绝密文件称,北京曾试图确保在202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中「自由党」的少数政府得以继续执政,最大反对党「保守党」的数名候选人在竞选中失败。 该消息登报后,特鲁多一直坚称,只有加拿大选民才能决定上一次联邦选举的结果。他上周四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我们对泄密事件非常关注,特别是因为这些泄密事件中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此前,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通过声明否认了干预加联邦大选、干涉加国内政的指控,并称「这纯属抹黑毁谤,完全是一派胡言。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美国网络官员:中国黑客常「未被识别未被阻止」 美国一位高级网络官员周一(27日)表示,在多宗网络攻击事件之中,中国黑客「既未被识别,也不被阻止」,她认为这情况实在「过于频繁」。她认为软件公司在保护其产品免受网络攻击方面做得不够。她亦警告,中共对台湾的任何入侵都可能伴随著对西方和美国的大规模网络攻击。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伊斯特利(Jen Easterly)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坦率地说,不安全的技术给我们所有人带来的风险比间谍气球要危险和普遍得多,但不知为何我们允许自己接受它。」 伊斯特利指的是在美国军方于2月4日将其击落之前飞越美国多个州的疑似中国监视气球。这一事件加剧了美中关系的紧张,导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迟了对北京的访问。 伊斯特利的讲话反映了美国官员对数百万人使用的主要软件程序经常存在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而感到沮丧。在一系列高调的黑客攻击之后,拜登政府对管道等部门出台了网络安全法规。美国官员不排除为提高防御能力而制定更多法规的可能性。 虽然气球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但美国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官员多年来一直警告说,中国一直在通过黑客攻击悄悄积累美国政府和企业的机密。北京否认了这些指控。 所谓的中国网络间谍活动往往利用了流行的软件,使他们能够在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中站稳脚跟。例如,据研究人员称,在2021年末,疑似黑客利用一个流行的密码管理软件侵入多个美国国防承包商。 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从事多年进攻性网络行动的伊斯特利说,中国和其他外国政府及犯罪集团频繁入侵美国组织只是美国网络空间不安全的一个「征状」,而不是一个原因。 她说,更大的问题是,太多的主要软件制造商没有安全地设计他们的产品,也没有让用户轻松地维护这种安全。 伊斯特利没有单独指出那些公司的软件设计不佳,而是引用了Twitter和微软的统计数据,说只有一小部分用户或企业客户在登录他们的帐户时使用了额外的安全认证。 伊斯特利说:「安全的重任不应该只落在客户身上。」「技术制造商必须对其客户的安全结果承担起责任」。 另据《美国之音》报道,伊斯特利亦在同一场合表示,华盛顿及其盟国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中国在网络空间制造「恐慌和混乱」。 报道引述伊斯特利指出:「不幸的是,如果中国入侵台湾,它将对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的情景并不是牵强附会的揣测。」 她补充道,入侵「很可能伴随著多条天然气管道的爆炸,我们供水系统的大规模污染,我们的电信系统的劫持,以及对我们交通节点的瘫痪。她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我国煽动混乱和恐慌,并威慑我们调动军事力量和公民意志的能力。」 美国情报机构和军方官员警告说,中国正在积极准备其计划,以便在2027年之前以武力夺取台湾。 不过,华盛顿最高情报官员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北京希望将这些计划付诸行动。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事实查核│面对记者质问,美国务院发言人默认监控40国? 标签:误导 一分钟完读: 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则短片,内容为一名记者在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质疑美国是否通过「监控」其他国家,才得知中国无人飞艇飞过40个国家领空。华春莹同时写下注解,对记者的推论十分赞赏。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阅记者会全文和完整录影,发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做出了回答:「资讯来自公开报道和外交管道」,只是该名记者不接受,并不断提问相同问题。而在华春莹所分享的影片中,发言人回答问题的部分已被删去,让发言人看起来像是被问得手足无措。但完整情况并非如此。华春莹的观点,并没有事实支持。 深度分析: 本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平台Twitter上发布一则推文,为一部长约一分半钟、带有「澎湃新闻」水印的短片,影片内容是一名美国记者在2月9日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的提问。他质疑美国是否透过「监控」其他国家,才得知中国无人飞艇侵犯(breach)40个国家的领空。 华春莹在推文上写下:「Good point! Unless the US itself has been spying on other countries all along, it's another made-up story.(说得好!除非美国本身一直在监视其他国家,否则这又是一个编造的故事。)」截至上周二(21日),影片已获得48.5万次观看数。 这部影片内容是美联社记者马修·李(Matthew Lee)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的问答过程。影片后段更加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妄称,中国的无人飞艇足迹遍布全球40个国家,美联社记者随即质问数据何来,并表示这意味著美国在监视其他国家」的字卡。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搜索影片来源,发现这是一部来自「澎湃新闻」、经过剪辑的短片。影片来自美国国务院例行记者会的一段实录,但发言人的回答已经被删去。 根据完整纪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在2月9日美国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透过无人飞艇在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监视活动,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约40个国家,并认为中国政府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美国的主权,更对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美联社记者李就此提出疑问,询问发言人美国政府是如何得知其他 39 个国家也受到中国无人飞艇入侵的影响,以及能否提供其馀39国家的名字。发言人回覆这些资讯可以在公开报道及图片、影片看到,但不愿公布国家名单。 Lee认为这样代表美国政府正在对这些国家进行监视,就如同他们指责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一样,并继续追问:「你们究竟是如何得知中国气球飞越其他国家上空?」 普莱斯接著回答,美国政府持续与其他国家保持对话,并且透过各种外交手段及公开报告获得这些资讯。也强调美国政府过去几天已与世界各地的盟友就中国带来的各种挑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对话,其中也包括中国在世界各地进行的间谍与监视行动。 「我们认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分享这些资讯很重要,因为我们不是唯一受到这些活动影响的国家。」 但在华春莹发布的短片中,上述普莱斯的解释与回答已经被剪辑删去,造成发言人无法辩驳的印象。该剪辑片段也在网上以「美记者质疑美国在全球40国实施监视:不然怎么知道它们上空有气球?」为标题广为流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3日的记者会上,也应和了华春莹推文中的论述,直称「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监控侦查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间谍网路」,并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的对象包括德国、法国、挪威、瑞典、荷兰等欧洲多国政要的简讯和通话内容,美国在其100个驻外使领馆内暗自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 结论: 华春莹发布的国务院记者会问答影片,是将发言人普赖斯完整回答剪辑过后的版本。普赖斯的说法是否能昭公信,可以有不同解读,但华春莹发布的影片剪去了关键段落,造成的印象实属误导。 15.事实查核│一张百元美钞只值17美分吗? 一分钟完读: 上周一(2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点评一份题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报告时称,美国用「大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购买其他国家的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印钞成本不等于货币价值,是现代金融常识。世界各国的纸币本身都不具有价值。美国、中国和其它主要经济体都不例外。因此,称美国用「成本只有17美分」的美元纸币购买对应币值的商品是「掠夺行为」,是完全不符现代金融知识的错误信息。 完整版: 上周一,新浪微博「央视新闻」账号发布的一则短视频中,央视主持人康辉介绍了一份名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该报告列举批评了美国在多个方面的霸权。 在介绍美国的「经济霸权」时,康辉举例称:「美国凭藉著一张只有大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就让其它国家向美国提供价值相当于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不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又是甚么?」 根据货币原理,纸币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而是一种货币符号,其代表的货币价值是由国家定义的。纸币本身印制成本很低,康辉所提及的「17美分」是美联储公布的印钞成本,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也披露,英镑纸币的制造成本在7-8便士左右。然而,一个国家央行发行的纸币作为法定货币,具有国家赋予的货币价值, 纸币取代大面值金属货币,是现代金融业形成的标志。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发行的「成本很低」的纸币就诞生在中国,北宋年间,四川商人第一次发明了名为「交子」的纸币,代替铜钱流通,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虽然中国并没有公布人民币的印钞成本,问答网站知乎有用户发文推测, 一百元人民币批量印制的成本,应该在0.8-0.9元,大约12美分左右。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表示:实物、金属铸币、纸币均是相应历史时期发展进步的产物, 而目前中国正在研究发行数字人民币, 未来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而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进一步降低制币成本。到时候的数字「百元大钞」,也许一分不值,但仍然具有货币价值。 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一笔交易能够成立,货币只是媒介,今天不会有人以为交易媒介有实际价值,这又不是商品货币的时代,我们已经脱离商品货币时代很久了。 邱俊荣说,外界当然可以批评美元有某种程度的霸权,但这绝对不是建立于印制成本,而是国际对美元的强势需求,让美国利用它在国际金融上的霸权地位牟利。 邱俊荣批评中方对美国的有关指控非常浅薄,是自曝其短,他认为在美中关系紧张之际,这种说法应该是出自政治动机。 结论: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央视新闻」称美国用「17美分的百元美钞」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是对其他国家的「掠夺」,违背最基本的金融常识,是完全荒谬、错误的说法。这是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针对《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内容的第一份查核报道,我们仍持续关注、查对这份由中国官方宣布的报告。 16.【梁京评论】习近平会去救普京吗?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习近平会不会伸出援手去救普京?我的判断是,他一定会。道理很简单,如果普京垮台了,习近平相信自己也将难保大位,问题是,习近平会舍命救普京吗?我的判断是,他还没有下决心,不仅是因为他可能遭到美国的强力反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中国经济的风险非常之大。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发生崩盘,习近平全力救普京等于自杀。 因此,习近平当前最紧迫的挑战,就是建立一个能应对经济和社会危机全面爆发的非常体制。他虽然对普京很讲义气,完全不想背叛他的这位极为敬重的朋友,但习近平并不想与普京同归于尽。按照这个逻辑,习近平要救普京,同时还要保自己,他会做甚么选择呢,这些选择又会带来甚么样的可能后果呢? 美国和欧洲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习近平选择支持普京继续打消耗战,以分化欧洲和美国的民意,逼乌克兰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从而让普京可以保住一点面子,停止俄国发动的这场可耻的不义之战。我相信,这很可能是习近平的首选,尽管他很可能不去莫斯科见普京,但他会加大对普京的支持力度,从而给乌克兰带来更多的伤害。问题是,美国和西方会接受习近平的这个选择吗?我认为美国和西方不会接受,但危险在于,习近平很可能做出误判,认为美国和西方会接受。 习近平为自己辩护的一个可能逻辑就是,我支持普京打下去,可以避免普京狗急跳墙,使用核武器,因为大家都看到,没有中国支持,普京的消耗战打不下去,而核战一旦爆发,只有输家,没有赢家。那么,美国和西方会接受习近平的这个逻辑吗?我认为不会,因为接受了这个逻辑,其实是助长习近平未来搞核讹诈。那么,美国和欧洲就不怕普京真的动用核武器吗?我相信,美国有能力判断,普京现在还不会做这样极端的选择,因为俄国的民意和经济状况,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加上习近平的外援,普京还能再拖一段时间。 问题是,这个僵局能拖很长时间吗?我相信,各方都看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摊牌到来的时刻不会很远,因此,各方其实对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因此,未来几个月,形势的发展将非常关键,任何一方的误判都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具有高度讽刺意义的一个事实就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首脑未曾有过习近平这样的机会,也就是通过智慧的外交斡旋和灵活地运用国家实力,在世界舞台中扮演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角色,不仅把世界从一场巨大的危机中解救出来,而且帮中国也走出困境。换言之,如果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或是印度总理莫迪,掌握了中国现在的实力,一定会做出比习近平更高明的选择,或者,如果习近平的能力堪虞,世界就有可能躲过一劫,但现实是,习近平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希望,这意味著,他选择救普京,不论他如何盘算、如何为自己辩护,都不可避免地把所有不利因素叠加到一起,这也就意味著,2023和未来几年的世界和中国,他救普京的选择,都会是导致一场全球性灾难的一个节点。正在美国大出风头的地缘政治专家Peter Zeihan,对这场灾难展开的中国逻辑,值得关注。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2-2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6日 1.中国大学生争抢铁饭碗 官批满脑子「央国政」 中国两会即将登场,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提案指出,中国的大学生和中学生都求稳,拼命挤进公家单位,他鼓励学生们挑战科创企业,「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言论迅速登上热搜。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向全国两会提交两份提案:青少年科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 倪闽景提到,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来看,不是岗位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现在,不仅仅大学生求稳,中学生都求稳,人生目标就是稳稳地拥有生活。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做公务员,进入以后一眼看到了头;但在科创企业里,前途是看不到头的,很难想象的。 倪闽景提案马上引来大批网友吐槽,有网友讽刺说,「我们的倪同志很搞笑。自己在体制内稳稳地待着,却忽悠别人不要朝体制内钻,忽悠别人『车已经满了,你们别往上挤了』」。 有年轻的网友批评他:甭给我们灌鸡汤了。领导在机关食堂吃五元一份的工作餐吃的太久,已经不能理解民间的疾苦了。 腾讯网发表评论文章指,鼓励大家下海,也要看海里有没有鱼。如果不选择「稳定」,每月的房贷、生活成本该怎么办?相比公务员,没有996 ,工资稳定、节假双休才是「真香」定律。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中国报考公务员人数屡创新高,2023年近260万人报考,最热门职位竞争比超过20000比1,平均竞争比为60.5比1。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坦承 中国养老金基础欠佳易有资金缺口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周六(25 日)坦承,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太好,原因是人口多且高龄化,使养老金涵盖面不断扩大,资金很容易有缺口,未来较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个人养老金」补充。 《界面新闻》报道,周小川25日在财经杂志主办的「第5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作上述表示。 周小川指出,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人口多」,同时养老金「面不断扩大」。由于高龄化,养老金资金储备很容易有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统筹安排的养老金只能「保基本,不会太高」。 他表示,可以说,中国养老金比较大的缺口,会较大程度依靠个人养老金加以补充。 周小川说,中国新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从社会上的讨论来看是好的,但激励机制偏弱。首先是现有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定缺陷,中国有太大比重的个人,属于不交个人所得税的范围。 他针对企业对个人养老金制度配合意愿不高指出,中国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资金数量并不少,前几年缴纳比率是20% ,这个水平使得企业的成本负担过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后来虽然调降4个百分点,但16%在全球也是相当高的水平。 至于延长退休年龄,周小川认为,虽有空间,但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这涉及到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企业也会在成本上有所考虑。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CIA局长:不认为习近平已做出是否侵台决定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Bill Burns )表示,中情局不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做出是否侵略台湾决定,而且美方分析,习近平与中国军方高层对能否达成侵台任务仍有疑虑。 伯恩斯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节目「面对全国」(Face the Nation)主持人布瑞南(Margaret Brennan)独家访问时表示,中情局不认为习近平已经做出是否侵略台湾的决定。 他表示:「我们有必要非常认真看待习近平最终要控制台湾的企图心。然而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意味一场军事冲突不可避免。」 他又说:「我们最基本的判断是,习主席与他的军方干部今日对于中国能否达成侵台任务存有疑虑。」 伯恩斯还提到,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以及后续全球反应,令习近平特别关注。 「没有其他外国领袖,比习近平更密切注视(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在乌克兰的经验、战事的发展。我认为从许多方面来说,他(习近平)的所见令他不安而趋审慎。」 *伯恩斯:中国正考虑提供俄罗斯杀伤性武器* 伯恩斯也证实,中国可能提供致命武器来协助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他说:「我们深信,中国领导阶层正在考虑提供(俄罗斯)致命装备。但我们还没看到最终的决定,也没有证据显示运送杀伤性武器这件事已经发生。」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则重申,美国已经直接警告北京,若付诸行动会面临后果。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防范中国发动认知战 台修法战时管制传媒言论 对应中国威胁不断,台湾军方预告修正「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增订在战时动员阶段,传媒或个人散播不实讯息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网络传播加重刑期至二分之一;哄抬物价或无正当理由囤积物资者,处有期徒刑并科罚金。 军方21日预告修正「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预告日为14天,草案仍须报备行政院审查后函送立法院审议。 针对动员时期不实讯息影响国安与社会安定,草案增订动员实施时期,散播有关动员、征购、征用之谣言或不实讯息,足以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万元以下罚金。 军方提到,以广播电视、电子通讯、因特网或其他传播工具散播不实讯息,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草案也参考「灾防法」增订,动员实施时期,犯窃盗、诈欺、侵占、恐吓取财、抢夺、强盗之罪者,得依刑法或其特别法之规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根据说明,「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自2001年11月14日公布施行,曾于2014年6月4日、2019年6月19 日修正施行。为符合达成「动员准备阶段」及「动员实施阶段」任务的目的,增订动员实施阶段组织与权责及任务、动员实施阶段征购、征用及罚则等规定。 军方指出,因应法规的范围涵盖「动员准备阶段」外,尚包括「动员实施阶段」,因此修正名称为「全民防卫动员法」。而「动员准备阶段」是指平时实施动员准备时期;「动员实施阶段」是指战事发生、将发生或发生紧急危难时,总统依照宪法发布紧急命令,实施全国动员或局部动员。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2-2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5日 1.日媒:蔡英文或8月前访美 形式3选1 日本《产经新闻》引述多位官员消息报道指,总统蔡英文已决定今年8 月前访问美国,台湾当局已与美国进行协调。顾及中国可能会有强烈反应,美台双方正考虑蔡英文访美的时间和形式。 报道指,目前蔡英文访美方式有3个选项,包括:应邀参加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举办的活动,并进行演讲;参加美国智库主办的活动;8 月赴南美出席巴拉圭总统就职典礼并访美。 报道认为,蔡英文如果在美中关系,以及中台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访美,将遭到中国强烈反对。去年8 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期间,中国军方在台海周边进行了大规模军演。如果蔡英文访美,中方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 台湾外长吴钊燮和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顾立雄21 日访美,与多位美国高官举行非正式会谈。《产经新闻》相信,议程包括蔡英文访问美国的计划。执政的民进党消息人士称,「台海附近的军事紧张局势正在升温,很多人担心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依靠美国。如果蔡英文访美成为事实,证明美国对台湾的高度重视,将是一个很大的定心丸」。 台外交部:报道属揣测与事实不符 台湾的外交部对传媒报道响应表示,近日若干特定政党人士、时事评论员或媒体报道,总统蔡英文将在近期访问美国,进行校园公开演说,并揣测各种可能节目规画等。外交部郑重澄清,这些说法或报道都属揣测,且与事实不符。 外交部指,蔡英文上任后已多次出访并过境美国,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7 月率团访问拉丁美洲友邦,并在去程、返程分别过境美国纽约及丹佛,获得美方提供高规格礼遇接待,也创下许多良好先例。 外交部表示,安排高层出访一向是外交部重点工作,如果有总统出访的具体规画,总统府及外交部会适时主动对外说明。外交部并呼吁各界勿过度揣测,并应善尽查证的责任。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特区政府批评美驻港总领事馆抹黑香港 美领事馆:对香港自治崩坏深表关切 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刘光源,早前约见美国驻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C. May),除了就其一系列言行提出严正交涉,更划出3 条「红线」促勿搞政治渗透等。 美国领事馆周六(25 日)就这次会面回复本台记者提问表示,美国领事馆通常不评论私下的外交会面,但是美方向来毫不犹豫的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达对香港自治逐步崩坏的深刻关切。(While the United States Consulate General does not generally comment on private diplomatic meetings, we do not hesitate to express publicly or privately the United States’ deep concern over the erosion of Hong Kong’s autonomy.) 香港特区政府周六(25 日)下午发表声明,批评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发言人近日响应传媒查询时,对香港情况的肆意抹黑,更公然指会毫不犹豫表达所谓「深切关注」,特区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说,自香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于美国政府及其驻港总领事馆任何就特区事务的不实指控和污蔑抹黑,特区政府都坚决反对。发言人指,美方执意危言耸听,以为把偏见而自我创作的失实情况重复一百次就会变成事实,只反映诚信问题和小人之心。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拜登:不预期中国提供武器援助俄罗斯 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满周年,美国总统拜登周五(24日)表示,他不预期中国会采取重大行动提供武器给俄罗斯,若中国「越线」,美国会作出响应。 拜登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访问中表示,「我们还没看到迹象,我不认为,中国会采取重大措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拜登解释,去年夏天他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次谈话中,已明确表明提供武器给俄罗斯的后果。 拜登表示,他对习近平说:「在没有任何政府推动的情况下,600家美国企业全面撤离俄罗斯,从麦当劳(McDonald's)到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 「接着我说,如果你做出同样的暴行,或支持正在发生的暴行,你可能会遭遇同样后果。」 拜登被问到,如果北京当局提供武器给俄罗斯是否会「越线」,拜登表示美国「会作出响应」。 拜登说:「这条线一体适用于每个人,换句话说,我们将对任何越线的人祭出严厉制裁。」 CNN:美情报显示中国正考虑供俄弹药及无人机 3名知情人士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方掌握情报,认为中国政府正考虑提供俄罗斯用于乌克兰战争的无人机和弹药。 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当局似乎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但中俄正就设备的价格和规模磋商。 熟悉相关情报的人士指出,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俄方一再要求中国提供无人机和弹药,中国领导阶层过去数月一直在积极讨论是否要提供致命武器的援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采访时表示,中国「正考虑(向莫斯科当局)提供致命的支持」,范围「遍及弹药到武器本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有关中国可能贩卖致命装备给俄罗斯一事时表示,中国在军品出口上一向采取谨慎和负责任的做法,且不向冲突地区和交战方提供任何军售。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香港法庭】理大冲突8人涉围魏救赵暴动罪成 判囚42至57个月 2019年11月理大冲突事件中,有示威者发起「围魏救赵」行动,在多区聚集试图分散警力营救其他示威者,警方当晚在油麻地以暴动罪拘捕213人,分为17 宗案件处理。其中1宗在尖沙咀一带被捕的11名被告中,有6人承认暴动罪,2人经审讯后定罪,周六(25日)在区域法院判刑。 暂委法官叶启亮判刑时指出,理大冲突是修例风波中最大规模的暴动之一,示威者的行为明显挑战法治,判监是唯一选择。叶官指,除黎钧尧外,其余被告都有装备,明显是有备而来,但各被告相对年轻,相信他们是一时冲动犯案。判 8名被告中,早前认罪的6人囚3年半,两名经审讯被定罪被告则分别入狱4年半及4年9个月。 叶官认为,暴动有相当预谋和一定计划,案发时2000名示威者筑成防线,与警方对峙及投掷杂物、砖头等,更在1小时内投掷至少251 枚汽油弹,暴力情况如同小型战场。 8名判囚被告分别是:陈卓贤(21岁)、张绰元(21岁)、张凯𦲀(22岁)、冯兴榆(24岁)、黎钧尧(28岁)、刘沛彦(24岁)、梁俊杰(25 岁)及梁刚玮(24岁)。陈卓贤和黎钧尧经审讯后被裁定罪名成立。其余6人均认罪。 至于在逃3名被告:陈亮儒(25岁)、郑伟乐(19岁)、洪主龙(21岁),法庭已发出拘捕令。 警方东九龙总区公众活动调查组主管、高级督察潘崇礼在庭外见记者表示,在213名被捕人中,已有68人被法庭裁定暴动罪成,其余正等候审讯或裁决。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02-2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3日 1.【俄乌战争周年】中国民众不满习政权亲俄立场 网民为乌克兰募捐遭官方打压 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近日访问莫斯科,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还说「中俄关系稳如泰山」。疑似将整个国家绑在俄罗斯的战车。但大批的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却表达了和官方完全相反的立场,有网络作者为乌克兰募捐,一个小时筹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但这种民间自发援助乌克兰的行动,迅速遭中国官方压制。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周年在即,而中国官方至今不但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主权国家乌克兰,最近更是摆出一副和俄罗斯「深度战略捆绑」的态势,不但引发欧美高度警惕,也让中国绝大多数的知识份子深感忧虑和不满。 网民一个小时为乌克兰捐10万 知名网路作者「二大爷」周三在自媒体上指出,与中国官方结盟俄罗斯的立场相反,大量的中国民众实际上一直在用行动说明他们不满官方的亲俄立场。他表示,受国内读者的所托,在去年3月底,为乌克兰军民转捐了10万元人民币。 「二大爷」透露,自去年2月24日战争开始后,他就持续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到去年7月所有备用帐号都被封时,一共写了70多篇力挺乌克兰的评论文章。而他的读者群为了帮助乌克兰人抗击俄罗斯,在短短一个小时就以打赏的方式捐了107000元人民币,委托他转交给乌克兰。 二大爷:当时那个乌克兰战争应该是最激烈的时候,就是我在我的公众号,叫伍子胥的复仇,写了一系列的俄乌战争的评论文章,基本上都是挺乌(克兰)的。我的读者就是墙内的,主动提出来,要为乌克兰人捐款。墙内没有正规的捐款管道,因为他们知道我在美国,所以希望我来代捐。是3月25号那天写的,我就说,今天打赏的金额,我会全部作为你们的心意,捐给乌克兰。就因为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一个小时,给我的文章打赏是10.7万(人民币)。一个小时之后,文章就被删除了。 绝大多数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不认同北京对俄乌战立场 他透露,因为自己的信用卡刷不了这么多钱,所以他分成了七次才全部转给乌克兰红十字会和乌克兰救济基金(GlobalGiving)。他认为,虽然也有小粉红和低素质的人挺普京,但从自己读者的构成和行为显示,虽然中国官方挺俄罗斯,但绝大多数知识份子和中产阶级根本不认同。 二大爷:我的读者以高知和中产为主。在乌克兰本土的人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批中国人,还是很惦记他们的。 二大爷还称,他曾在广州干了7年刑警,又在政府机关干了10年,几年前被广州官方以写文章反党的名义开除党籍和公职,最后迫不得已带着家人逃到了美国,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庇护,目前在加州做库管谋生。 他坦诚,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有1500人捐款,有的人还是一个小时内连续捐了5次,让他也很感动。这说明民众心里是能辨是非。遗憾的是,在官方的封锁下,他失去了所有国内的写作平台。 知识份子反俄是共识 旅美的原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唯辛说,即便是三岁小孩,也能看得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是不对!从战争爆发到现在,这也是中国知识份子的基本认同。很多人,甚至是体制内有一定级别的人,也支持乌克兰,他们只是因为压力无法公开发声而已。 徐唯辛说:乌克兰这个事情,反正我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支持乌克兰的。只要是受过比较好教育的,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乌克兰的,但是有些人不方便说,就是。这还是让人欣慰的。比方说包括那个国家XX馆副馆长,他在我那点了几次赞。他们还是很害怕就是。 徐唯辛还透露,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他就开始用画笔记录乌克兰军民抵抗侵略的震撼的瞬间,到今天已经画了362幅画,以此声援乌克兰军民。 而据中国最大的传媒人和律师社群的讨论区显示,在王毅访俄以及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要访俄的消息后,他们集体表达了忧虑和不满。他们担心 ,这可能标志着中国和文明世界的彻底脱钩,由此带来的伤害,将波及到每一个中国人。 原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笑蜀」表示,支持反侵略,还是支持侵略,这是大是大非。他还指出,反美反西方没有出路,祸国殃民。义和团如此,日本军国主义如此,中东的伊斯兰国亦如此。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 本台记者亦专门就此事多次联络中宣部,希望了解官方封锁声援乌克拉的文章的原因,但该机构拒绝接听电话。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中国官方版ChatGPT「只此一家」 分析:只为监控意识形态传播 继社交平台的科技资讯战后,美国OpenAI的ChatGPT迅速冒起,中国亦不甘示弱推国产版本。目前唯一获官方「认可」的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料将下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当中涉及近300家企业,不少有国企背景。有分析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只是为「监控」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垄断式发展,类似起初中国的微博「参考」美国的脸书来诞生。 近来爆红的美国初创企业OpenAI创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吸引全球数以亿人使用,更获微软注资100 亿美元加持。而中国方面,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目前为唯一获官方「认可」、国内唯一拥有全栈AI技术架构的「国产ChatGPT」,正蓄势待发,料将下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消息带动过去一个月股价,逆市累升约4%。其业积上季净利润超预期转亏为盈,约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日前公布业积指,计划首先将「文心一言」置入百度搜索引擎,亦会与多项主流业务整合,包括与搜索整合,并通过百度智慧云对外提供服务,其模型还将搭载到Apollo智舱系列产品,并与小度进行集成。 李彦宏称,通过向公众开放「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可帮助更多企业在云端构建个人模型和应用程序,提高生产效率,相信「文心一言」将较海外开发的模型更适合内地市场,又认为内地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而百度作为内地AI市场长期增长的代表,正站在浪潮之巅」。 金融学者:国产ChatGPT」难与美国匹敌 不过,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对于中国「国产ChatGPT」的发展并不乐观,认为只属受中国监控、限制的「畸形产物」,亦难与美国匹敌,指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自由度、人才储备和技术已远远落后于美国。 司令说: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当无法得到一个自由的编程环境,开发出来的程序产品就必然畸形,而且是经过政府审查、时刻考虑政府喜好。人工智能在整个程序框架语言的巧妙运用,离不开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参与,这过程体现出一个社会自由度及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一定会释放出很多烟雾弹来迷惑国际学界、投资界,因为中国希望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和美国搏一下。事实上,由于中国缺乏人才储备、创新机制、自由环境等,中国只能开发出畸形的、带有党国特色或从国外的先进技术「偷来的」产品。 司令重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只是为「监控」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会牢牢掌握在资讯科技上内容的话语权、控制权,以垄断式发展,其类似起初中国的微博「参考」美国的脸书来诞生,「建立中共自己一套的可防可控工具」。 报告:中国人工智慧关注「监视相关」任务 根据2022年人工智能投资者撰写的《人工智慧现状2022报告》(State of AI Report 2022)分析指,与美国的人工智慧研究相比,「中国的研究论文更多地关注与『监视相关』的任务。这些技术包括自主、目标检测、跟踪、场景理解、动作和说话人识别。 事实上,中国官方为首个「国产ChatGPT」作不少「部署」。据统计,目前近300家企业成为「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涉及互联网、传媒、金融、保险、汽车、旅游、企业软件等行业,包括邮储银行、新浪财经、澎湃新闻、爱奇艺、新京报、新潮传媒、美的集团、巨人网络、携程、36氪等,当中不少有国企或中共背景,为产品奠定「垄断」基础。 中国监管禁令出台:民企与ChatGPT「割席」 同时,中国官方出手降温ChatGPT牵起的中资AI概念股炒作。中国大陆多个AI行业龙头由本月8日起陆续收到中国官方的「监管工作函」;事后纷发公告,以一致口径与ChatGPT「割席」:「公司未与OpenAI开展合作,ChatGPT的产品和服务未给公司带来业务收入」。 当中包括「云从科技」、「海天瑞声」、「汉王科技」等,其过去数周股价跌幅持续扩大,周四(22日)跌约10%,「北京格灵深瞳信息」「中国电信」、「浪潮信息」、「三六零」、「万兴科技」等企业,连日跟随向下「潜水」。 另中国官方禁止授权美国OpenAI的ChatGPT在国内使用,又在中国微信上封杀一批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其主要产自多间大陆民企向ChatGPT付费而取得的功能。 美委员会:中国加入ChatGPT机器人战局「是政治问题」 本台早前于微信实测多款国产山寨「ChatGPT」,提问「习近平」和「蔡英文」以及「1989年6月4日」等均被指为「敏感内容」,部分更触发「黑名单」。不少外国媒体亦曾类似的实测,反映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在中国面对的复杂内容审查和监控。 曾与Google合作反制假讯息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海柏格委员(Jacob Helberg),一年多前发文指,中国会加入发展类似ChatGPT机器人的战局,「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政府有让国内的头部企业加速赶上的内在动机」,警告「在中国,科技公司最终都形同(推动)公共政策的工具」,故中国可能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一个符合中国官方审查需求、强化其偏爱论点的中国版ChatGPT,而在国际上,美国和中国将继续竞争AI霸主地位,寻求让自家出产的技术获得更大的市占率、被更多国家采用」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传中共公安国安两部将脱国务院系统 分析:习近平名正言顺专政独裁 中共「二中全会」下周初举行,将会审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稿,虽然相关内容尚未披露,但有传今届将有重大改革,包括中共公安部与国安部将脱离国务院系统,改为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央内务委员会」(暂名);整合反恐、反间谍等功能。评论认为一旦消息属实,反映习近平「摆正棋局」,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是为推动「数码极权」、防范民变。 中共「二中全会」下周初举行,外界预料党和国家机构有重大改革。港媒《明报》周四(23日)刊文指出,在这次改革中,有传公安部与国安部将脱离国务院系统,转为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内委会。 文章表示,这个内委会还会整合公安、移民、户籍、交通、反恐、反间谍,甚至民政部的社会组织管理等功能;这个「超级委员会」既借鉴了中共建政之初的内务部名称,又吸取了俄罗斯联邦内务部的功能框架。 评论:习近平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四对本台指,消息一旦属实,反映中共权力大搬迁,目的是将公安部及国安部权力打散,避免出现反习势力,此举国务院更有名无实,亦反映习近平「摆正棋局」,将权力集于一身,名正言顺指挥专政独裁。 桑普说:基本上在以前的情况下,李克强已没有办法主管公安、国安,这次的计划只不过将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看,就是国安、公安的诸多功能直属于党中央,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即使是(下任)国务院总理(李强),都没有办法管理,这是将以前一直以来挖空了的权力,将它证明,而且更加表面上集权。 评论:更易推动「数码极权」防范民变 桑普指出,中共今次新成立的「内务委员会」是仿效了俄罗斯,预料「中央内务委员会」权力相当大,横跨多个范畴,是配合当局推动「数码极权」,以防范民变。 桑普说:民政方面的户籍、交通、公安、国安,甚至其他方面都放进去(内务委员会),交通最重要是什么?安装摄像头,人工智能,推出机器人,这点是更加强数位极权,各部门的整合是为了中共如何防范民变,操控人民的反抗,这正正是内务部要做的事。 评论:与「党政分开」背道而驰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同日对本台指,国务院机构改革反映,中共党政进一步二合为一,这与以往国家领导人、「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党政分开」背道而驰。现时党对各方面的领导会更加明显,而国家安全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反映中央认为国家安全的问题需调整应对方法。 刘锐绍说:从官方的角度解读,他们认为现时国际上的所谓反华势力或敌对势力,构成的威胁更大,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仅次于对俄罗斯的压力,从种种迹象反映,北京的判断反映国家安全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及机构调整来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本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20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二中全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明报》文章称,「中央内务委员会」将由现任公安部长王小洪主管。目前还不清楚的是,这个中央内务委未来与中央政法委的关系如何,以及国安部的对外情报功能是否也并入内委会。除了公安部门的转隶整编外,传言中的机构改革还涉及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的整合,以及人社部、广电总局、网信办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美台互动】台军营级部队下半年赴美交流 强化地面防卫成重点 中共军机近年频繁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且不时逾越台湾海峡中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据报台湾军队下半年,将首次以营级部队规模赴美交流。军事专家分析,台美军事交流大幅提升,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成重点。而且从俄乌战争可见,若战略落后将成台湾一大隐忧。 台媒「中央社」周四(22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台湾陆军第542旅、第333旅联合兵种营(Combined Arms Battalion,CAB),今年下半年将赴美国交流;过去海军陆战队、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官兵赴美交流,都是以「排级」、或最多「连级」赴美,此次交流首次达到「营级」规模,深具意义。 陆军司令部对此表示,各项涉外军事交流均依规划办理,相关细节援例不予评论。 军事专家:交流大幅提升 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成重点 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周四(23日)对本台指,今次的突破主要是台军的地面部队。台湾虽然从2009年就开始派少规模的地面部队去美国观摩或训练或联合演练,但大概都是在「排级」左右,不超过40个人,这次却以「营级」可能会有3、400人,等于就是提升了两级,而且他是作战部队是完整的作战单位,所以这次交流是有很大的提升。他估计促成今次改动有以下原因。 揭仲说:华府确实对于这个台湾国军本岛进行国土防卫作战,他认为必须要强化。再加上近几年的国防预算确实有增加。第三个就是在这几年,强化地面防卫作战能力,也变成一个重点。 台军在海上跟空中就把共军挡下来的机率不大 揭仲并说,华府的确担心2027年台湾海峡军事风险会增加。 揭仲说:因为共军这几年经济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华府是不是认为说我们要在海上跟空中就把共军挡下来的机率不大。那既然你没办法在海上跟空中就把他挡下来,你就使得台湾本岛地面作战也是有可能。美军这几年会特别关切台湾包括后备动员能力的量等等,这都是要提升我们的地面防卫作战能力。 揭仲并表示,目前联兵营已成为台湾陆军的基本战术单位,可实施兵种联合作战。若联兵营能前往美国移地训练,不仅可获得更广阔、专业的训练空间,提升联兵营的作战能力与战术水准,也能汲取美军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台军既有的战术、战技与训练方式进行修改。甚至能增加双方的互通性。 军事专家:从俄乌战争可见 台军有必要加强军事交流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军事专家李正修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因国际因素,基本上台湾难以与其他国家有军事联合演练,长期下来在现代化战争准备自然落后与其他国家。这次赴美实际交流有莫大帮助,以前只以「排级」赴美交流,回来再传授给其他人,速度并不足够。而且在俄乌战争也可见,台军有必要加强军事交流。 李正修说:大家都认为(俄罗斯)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的军事强国。可是一开战之后,竟然连一个乌克兰也打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仅仅是他的装备,最主要是战法已经过时,所以这是台湾必须要赶上的。你训练是要配合现代化的武器。 台国防部长:海峡天险看似有利 一旦作战支援可能会中断 另一方面,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二(21日)接受传媒访问时,就外界认为「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一事,他直言台湾与乌克兰状况看似一样,但有很大差别,只要内部补给充足,中国没有强大到能在两周内拿下台湾。 但他同时认为台湾是海岛,「海峡天险看来对我们有利;可是一旦作战,外国支援、补给和战略物资有可能会中断。看俄乌战争,要想好未来会面临什么状况」。 其实因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台湾方面几乎不会证实台美军事训练交流相关议题。不过台湾总统蔡英文去年10月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则承认美军在台协助训练国军,但国防部长邱国正随即强调,双方仅属交流范畴。 而蔡英文日前接见美国联邦众议员康纳访团才提到要加强台美军事合作。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移英读书要面对什么? 调查发现在英港人面对多重教育难题 英国政府推出BNO签证计划两年,已有超过14万港人获批签证,包括不少学生。有在英港人组织的研究发现,在英港人受制于目前政策,必须邀交高昂国际生学费才可入读英国的大学。而中小学生也面对语言、文化等冲击,当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学生尤其需要协助。 在英港人组织「英国港侨协会」(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去年年底以问卷及焦点小组方式进行研究,以了解香港人在英国的教育需求。调查分别关注中小学学童及年轻成年人两个不同群体,其中学童问卷由家长代答。超过7成受访家长的子女,正在英国就读中小学;约6成受访年轻成年人现正就读或已完成大学课程。 高昂大学国际生学费使移英港人却步 值得留意的是,近7成受访香港学童家长认为,子女学费压力只是很小;不过有近6成年轻成年人反映,他们不能负担大学国际生学费。有超过5成半年轻成年人受访者认为,BNO签证持有人应以本地生学费入读大学,更有超过9成人认为,英国政府应向BNO签证持有人提供低息贷款,以协助他们负担高昂的大学学费。 根据英国现行政策,BNO签证持有人在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前,需以国际生学费入读英国本地大学,亦不得申请学生贷款。现时英国大学国际生学费约为每年2.3万英镑(约22.3万港元),远高于本地学生的每年9,250英镑。 负责监督是次研究计划的英国港侨协会联合创办人Julian Chan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他们过往曾在不同场合向政府反映意见,希望政府考虑让BNO签证持有人以本地学生身份入读大学。据他们了解,该建议早前已达部长级官员层面,但最终被否决,他们对此感到失望。 他们希望是次研究可以提供新的数据,让移英港人大学学费压力的问题得到关注,期望官员重新考虑修订政策:「我们这次的报告希望可以踏出新一步,提供新的证据。我相信不能单以此报告作为证据,我们要集合其他不同人仕和团体持续关注这个议题,和不同的政策制订者重新讨论。」 他们建议政府及学校至少应向港人提供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的资讯和支援,及为有经济困难的香港学生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协助他们解决燃眉以急,以免陷于失学困境。 去年6月,11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曾联同一批大学学者,以及英国公民社会代表发起联署,要求英国政府向BNO签证持有人授予本地学生身份,让他们以本地生学费入读英国的大学。 组织吁整合现有资源解决港人学童学习困难 另外研究又发现,只有约3成受访香港学童的家长,表示学校有措施协助新移民适应英语学习环境。而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港人学童的家长中,有近6成人认为学校未有向其子女提供适切的特殊需要。部分家长也在焦点小组讨论中提到,担心子女难以保持中文书写水平。 英国港侨协会董事周庭希向本台表示,他们在报告中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多项建议,但并不涉及新的政策,而是希望地方政府、学校及相关机构关注到港人学童的学习需要,整合现有政策和资源向港人学童提供协助,并加强沟通,以让港人家长掌握相关资讯。 周庭希说:比如现在有一个普通话卓越计划,我们的报告也有提及,明年将会作重新检讨。我们向政府建议可否把这些计划延伸到粤语?又例如应更清晰地让家长知道,子女有特殊学习需要,可以如何接受帮助?各个地方议会和学校都应做得更多。 英国港侨协会建议地方政府和学校可以增设懂粤语、熟悉香港文化的双语助理,协助香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及向教职员提供培训,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度。他们又建议学校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残障学童的家长提供清晰指引,让他们知道如何寻求适切服务,并可举办迎新计划,增进香港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认识。 而在中文教学方面,现时部分英国中学针对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提供中文课程,但多以简体字及普通话授课。英国港侨协会希望学校考虑增加以繁体字及粤语授课的中文课程,让港人学童传承文化。 记者:吕熙 责编:温晓平 6.【立场案】不停提猜测问题的检控官伍淑娟发难 反指钟沛权倾向猜测控方问题 《立场新闻》案周四踏入第35日审讯。在过去审讯中不时向被告钟沛权提猜测性问题的检控官伍淑娟,反指前总编辑钟沛权经常误会她的问题,又倾向猜测控方提问,盘问过程被「不必要拉长」,要求钟沛权在澄清问题后不必再纠缠下去。但伍淑娟之后在提交立场博客文章作为证据时,又不断提出个人观感,及以猜测问题引导钟沛权回答。 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开庭后随即批评钟沛权,指双方在过去十多日的盘问中,不时互相误会,令盘问「不必要拉长咗」。伍淑娟提到,盘问时自然会问及对控方有利的事项,控方亦有责任向钟沛权指出相关事项,「有时我无问你啲问题,你话我rephrase ,希望你可以尽量简洁」,澄清后不必再纠缠下去。 伍淑娟又指,钟沛权倾向猜测控方问题,但「你答啲我唔想问你慨嘢,会影响你慨可信性」,指此举会延长盘问,强调「唔系我想你点答,系你自己想点答」。伍淑娟指,会尽量将问题讲清楚,在尽可能下告诉钟提问目的,又要求钟沛权先给予直接回应,再作详细解释,他亦可在辩方覆问时再解释。 钟沛权表示,控方强调要视乎他在案发时的想法,但他当时每日审批大量文章,加上已事隔一段时间,现时回想已有模糊及不确定之处。他表示,难以区分是「当时的判断」,或是「宜家设身处地回想当时点判断」,期望控方在盘问时可讲清楚,是否问及他在案发时的判断,「惊好多时无印象或者记得唔准确,勉强俾答案唔系诚实作供。」 法官郭伟健称,若钟沛权忘记案发时的想法,可以直接回应称「唔记得」,毋需每点作修饰。 伍淑娟曾把「星星之火」联想到「星火基金」 在上月27日的审讯中,伍淑娟就《立场》特刊内一张员工卡片印有「星星之火」字眼,称可联想到「星火基金」。钟沛权当场反驳控方提出的检控证据薄弱,认为将「无边无际」的联想用于刑事检控盘问中,令传媒机构关闭、有人要还押,对言论自由的寒蝉效应大得不符比例。 在星期四的审讯中,控辩双方仍然在对一些文章的理解和控方联想出来的问题进行争论。伍淑娟先引述《立场》曾刊登的一篇报道英国集会的文章,标题为〈【特写】英国多个城市集会声援 47人参加者多申 BN(O):我们不会忘记〉,问钟是否记得在民主派人士因初选案被捕后,多国表示会制裁中港官员?钟称记得曾有外国制裁中港官员一事,但对是否跟初选案有关则没有印象。 伍淑娟称律政司「跟程序做」 钟指不一定合乎公义 控方之后就初选案首度提堂情况盘问钟,包括当时法庭处理各被告保释申请情况,指有人会认为聆讯过程令各被告难受,但同时称《立场》报道当时法庭「系尽快处理、尽踩慨……符合《国安法》所讲慨原则?」即危害国家安全控罪要公正、及时办理。钟称没有印象自己当时审批文章时有此判断。伍之后续指,被告潜逃风险大,「一定好大潜逃风险,终身监禁……我惊都会走啦」,钟就表示自己当时完全没有此想法。 控方之后提到,当时从新闻报道各人对初选案提堂观感很差,然后问钟直至他被捕,是否「从来冇(人或报道)话有违反程序」?钟表示自己没有印象。伍之后指,律政司提覆核亦是「跟程序做」,而终审法院于2021年就《国安法》保释门槛作解释后,黎智英申请保释被拒,终院只「处理法律」而非处理黎的申请,问钟会否同意。钟沛权就回应,指官方爱用的说法是「依法、依程序」,惟据他认知,法律界及民间有很多争议。但控方再坚持称:「至少睇到现时,都系跟晒程序。你唔同意演绎系一回事,但程序上面跟足。」 钟就指出,如很狭义指依程序、依法,他是同意,但指大家本身已认为有争议,而《国安法》立法过程没经咨询、辩论,围绕国安法保释门槛大幅度收紧,质疑持续至今,强调「依法唔代表一定合乎公义,唔代表一定合理。」 钟沛权指涉案文章言论自由下应容许发布 控方之后的盘问围绕涉案的第4篇文章,由罗冠聪撰写的〈香港-美丽岛〉,钟同意罗是受关注人物,其博客文章亦会引人共鸣。伍之后引述文章其中一段,指罗提到47名参加初选人士面对的是「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但质疑罗提及35+谋划时,没提及47人的行为或与《基本法》赋予他们行使的职权不符,亦没有提及无差别或否决财政预算案、逐步瘫痪及解散立法会,以及迫特首下台等几个「事实」。 钟回应时就指,大众仍广泛地对有关控罪元素有争议,且案件仍在审讯中,「系咪可以盖棺定论?」而即使日后有结论,对公众或非建制派支持者会否接受仍抱疑问。 伍之后再指,罗在文章中表达47人纯想选入立法会否决预算案,最终即使选举未发生,各人仍被检控,并举例类比有人串谋在飞机放炸弹,即便炸弹被发现,爆炸没有发生,「系咪唔可以告串谋?」钟就回应,自己对此假设性法理问题「畀唔到意见」,但补充《基本法》中赋予立法会议员的权利没写明限制,故不存在「有冇差别否决」分野,质疑该合法手段为何会构成非法的行为,并指这正是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纵然分析未必周全,但文章没意思不清或欠缺事实根据,且观点非单一罕见,在言论自由下应容许发布。 评论文章会借历史或外地同类事件比较 不过,伍随即质疑罗的文章至少是资料不全?惟钟不同意,认为评论文章很多写法都较简洁精练,在叙事中会反映意见。伍就续指,文章变相令读者将事实及评论混为一谈,认为意见加在事实上时,不应有资料不全情况,钟再次表示他不同意。 伍之后询问钟为何罗在文中指「审讯无关法律,只是中共赤裸地滥用权力」?钟回应,作者把初选案跟台湾美丽岛事件作对比,视初选案审讯为北京政府针对香港民主派人士的政治审讯。此时伍即追问,为何初选案是来自北京的政治审讯?钟指此属作者判断,理解罗会认为,47人被拘控是北京政府针对香港非建制派的政治大打压。他在控方追问下,再补充按其观察,如此规模的拘控一定要得北京政府支持才可作拘控,并认为《国安法》赋予许多有关保释、法官安排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司法安排,相信在罗眼中,因而会视为国家级审讯。 伍就再次指,评论文章作批评时应有基础,质疑罗的文章资料不齐全,「唔知来龙去脉慨人,咪好易接受渠慨睇法?」钟就表示不同意,又指当时有人对罗的观点持相同看法,但认同基础不是源自该文章,又解释评论文章会借历史或外地同类事件比较,而为方便读者吸收,作者一般不会将比较对象的细节长篇大论铺排出来。 钟反驳感好奇读者会自行搜寻资料了解 惟伍淑娟就指这是评论文章危险之处,再形容该文章「资料不全,个人演绎,文不对题,误导失实,咪好易误导人」;但钟均表示不同意,更认为如此形式的评论文章都被视为危险,如想法落实在政府政策或法例,会是很危险的事,会令言论自由萎缩到很恐怖的地步。 两人之后争辩该文的最显眼中心思想,伍淑娟认为包括控告35+非常荒谬、中共只手遮天和一网打尽,以及法庭会配合中共进行国家级审讯,认为是最抢眼观点,并问钟是否同意。但钟沛权就认为,文章最抢眼应是以台湾美丽岛事件作类比,认为对关注政治议题的读者而言,是最深刻的比较。 不过,伍就指如不知美丽岛事件,「根本唔知你讲乜㗎喎」;钟就回应,文章效果会令好奇读者自行搜寻资料了解,但伍再指出,不明白美丽岛意义的读者,只会看到是中共干预、打压异见。钟沛权再次表示不同意,而他同时亦不同意控方指他作为对民情有掌握,可预计文章会引起对政府的憎恨。 控方举区家麟博文指「文不对题,误导失实」 控方之后再列举3篇《立场》博客区家麟及林彦邦撰写的文章,指控除罗冠聪的博客文章外,《立场》在国安法生效后,仍不停发布类似负面抨击法庭、中央的文章,引起读者仇恨中央及司法。其中一篇由区家麟撰写的文章,题为〈「任何人不能凌驾法律」,除了我〉的文章,当中提及「新时代的法律,早已正名为法律武器,属军火类,由国家权力垄断,你们不要自作多情⋯⋯」,伍指作者以武器来形容法律,问钟沛权认为有关字眼是否激烈。钟指单从阅读理解,有关文字只是比喻,而伍另提及的「赶尽杀绝」字眼,则指是很普通的一个写法,回应一度引来旁听人士窃笑。 至于另一篇同由区家麟撰写的博客文章〈有一口饭,叫反港独饭〉,伍指区批评律政司「心狠手辣、丑陋、冇初心、冇良心」令读者印象深刻,但指文章一面倒批评,指内容可用「猜测」形容;钟解释,区为资深新闻工作者,亦是很出色学者,而文中看不到评论背后引用的材料,不代表作者判断是恶意或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对方广泛及深厚知识基础而作出的判断。 伍及后续指出区的文章是「文不对题,误导失实」,更一度误形容是「以概偏全」,需由身旁的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提点才更正为「以偏概全」;钟就回应指评论文章会归纳及综合,有意见会认为是以偏概全,但亦有人会认为是「举一反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辩方强烈反对控方再有新文章呈堂 至于另一篇由林彦邦撰写的文章〈这是一场不义的审讯〉,伍称自己睇完文章后,会觉得「司法信唔过慨、水过鸭背、被告系政权眼中钉、法院又唔公开慨,至少会睇到呢几个信息」,但钟就回应,自己不会质疑有人如主控般,「好似你咁睇到呢啲信息」。 法庭去年12月处理辩方的永久终止聆讯时,曾有国安处警员供称共存取587篇《立场》文章,两度审视后筛选出30篇交予案件主管,控方最终决定以其中17篇作为检控基础,因此是直至当时,始披露尚有557篇未被使用文章没交予辩方。 控方今天在散庭前,就表示欲就早于罗冠聪文章发布的另外5篇《立场》文章作盘问,以推论钟沛权发布文章的意图,该些文章包括于2020年6月30日刊登的〈法律只是一种仪式〉。基于有关文章不包括在永久终止聆讯间新披露的557篇文章中,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遂提出强烈反对。伍就回应,指文章全部从网站时光机取得,又表示「钟先生有时间可睇完先接受盘问;法官郭伟健就回应,着钟沛权花时间重读有关文章。审讯明天继续。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 : 吴婷康/程文 责编 : 温晓平 7.【47人案】法官批检控官周天行时序混乱 拒绝让控方就同一问题提问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23日)展开第14天审讯,在审讯期间,检控官周天行在庭上的表现引起三位法官不满,指他处理时序混乱,法官陈庆伟很不客气的对周天行说「我不想再与你争辩」,要求终止周天行就同一问题继续提问。 拟认罪被告之一的区诺轩继续作供,他提及当时在九龙东选区,参选人亦有在提交提名表格时夹附声明,区表示为该区协调后的「共同纲领」,当时九东成立一个推动初选的秘书处,但他不知道秘书处状况,只知道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会向组织者报告九龙东状况,他没有印象有初选组织者为秘书处成员。 控方之后展示一份由九龙东参选人施德来签署、夹附在提名表格的「共同纲领」,区确认正是戴耀廷讯息曾提及协议。控方之后追问组织者有否要求参选者签署协议,区回应「我们没有要求他们签署共同纲领」;控方一度欲再追问为何没有要求签署时,就被法官陈庆伟以「Next, next」截停,另一法官李运腾亦指早前已提及相关议题。 法官关注控方问题「跳来跳去」难以跟上 此时控方再展示WhatsApp群组内6月14日的讯息,三名法官均开腔向控方表达关注,法官陈庆伟指,如案件是设有陪审团的审讯,质疑「他们怎能跟得上?」控方回应是因证人提及6月14日的事宜,惟法官李运腾就认为控方问题「跳来跳去」:「5分钟前我们谈6月19日的事,现在又跳去6月14日,我们觉得有点难跟上」;法官陈仲衡亦向控方指出,「你是控方负责案情的说书人(storyteller),最好当然是你的故事引起我的兴趣,但至少应该要比较易跟从。」控方一度作出回应,最终法官陈庆伟称「我不想再与你争辩」,着控方紧记此案的议题是什么,并指「我们对初选的历史不感兴趣。」有被告闻言就先后发笑。 区诺轩确认组织者没有要求参加者签署共同纲领 在这天审讯中,控方庭上引述另一被告赵家贤在组织者WhatsApp群组转载〈墨落无悔〉声明书及所发出的讯息,点名张可森等人「队到行」,又称参与协调者曾「白纸黑字」传阅文件,同时提及参选者间的协议。区诺轩庭上就确认,初选组织者没有要求参加者签署共同纲领,而提及的「协调共识」,是指各区协调后的协议文件,当中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等字句。盘问期间,法官关注控方提及的证供非按时序,直指「跳来跳去」令人难以跟从。区诺轩庭上又披露,当时在中联办已谴责初选有机会犯法后,戴耀廷曾发布讯息,区称目的是「规避法律风险」,讯息其后有发布至其他举办初选的选区,庭上又播放「35+ 协调机制」记者会片段,当中有赵家贤及戴耀廷回应初选被指涉违法的说法。 区确认从没要求大家签署任何文件 控方今在盘问区诺轩时,续引初选组织者的「PfD 35+计划」WhatsApp群组讯息发问,当中显示赵家贤曾在6月19日转发〈墨落无悔〉声明书,然后在群组内称:「屯门张可森依几条友就摆到明要队到行啦,仲有大家之前开咗会慨协议」,又指区及戴耀廷有「白纸黑字」把协议传阅大家确认,虽然最后没有签纸,但属「mututally agreed consents」。法官陈庆伟就问区,组织者当时有否要求参与者对协调机制初稿提意见,但最终没要求大家签署任何文件?说法获区确认。 控方之后指,戴耀廷在赵家贤发出讯息后,曾在回应时提及新界西选区各参选人已决定由他们自行签署一份协议再交予民主动力。然后民主动力会公布有哪些人交回协议,另九龙东则由秘书处提出一份共同纲领,包括原先协议内容,各参选人均已同意签署。区确认戴耀廷提及的「协议」,是指新界西参选人报名时所签署的「民主派新西协调机制协议」,而该份协议与参选人报名时夹附的文件一样。 控方之后续以6月14日的讯息,并请区解释。区指出,他当时曾收到蔡泽鸿的电话,对方向他表示,九龙东开完会后,与会者就是否公布一份文件表达异议,区同时补充,曾与民主党胡志伟会面,对方曾表明不希望签一些非官方协议,因民主党对处理立法会议案的立场,认为没理由政府全部否决议案,亦认为如不断有一些公开协议,「恐怕会被人抽秤」,并指蔡泽鸿在通话中强调,希望大会可以接纳,否则担心会「兵变」。 各区或自行发布共同纲领区指自己有把关不力责任 控方之后引述区诺轩发出的讯息,称「地区的共识,我认为大会无权威左右,故顺从是唯一选择。沙盘推演,五区随时有类近的动作,换言之我方最初的善意(防止DQ),最差局面不但不奏效,而且衍生了争端,而且最后也白纸黑字化。」并请他再作解释。 区诺轩回应,当时是因九龙东欲自行发布一个共同纲领,忧虑其他选区都会有类似行动,而原来没有一份文件要求参与者签署,目的之一是不希望增加他们被取消参选资格的风险,故当时认为只能被动地应对,而由于当时认为大会已无权威左右大家的决定,故有把关不力的责任。 法官李运腾就希望区可说明「35+」的目标,为何会担心被取消资格;区解释,当时依赖一些舆论的睇法,如有人参选及运用《基本法》赋予的否决权,是罔顾后果,会被视为不尊重《基本法》。 公开地不断表态「斗黄」戴修正字眼规避法律风险 李官之后再就区在讯息中用上「斗黄」的字眼作出讨论,要求区解释意思。区回应,初选参加者有不同光谱,大家均理解,大家对初选机制亦有不同诠释,如公开地不断作出表态,就会收窄了一些模糊的风险,「我讲『斗黄』系呢个意思」。 控方之后提及多日的记者会片段作出举证,合共多于6小时,但不打算全部播放,惟辩方争议片段的真实性。控方随后继续就WhatsApp群组内的讯息作出提问,其中包括戴耀廷在2020年7月14日发出的讯息,提及「不提瘫痪政府,供大家参考」等字眼,请区作出解释。 区指出,当时中联办已谴责初选有机会犯法,戴耀廷的讯息发布至候选发布区,按他的理解,是希望「35+」的说法可规避法律风险。法官李运腾就问及修正字眼是否会跟原意不同;区认为,戴耀廷曾发布不同文章,对否决《财政预算案》有其看法,「只能够话渠喺呢个时间,让各位参考渠对35+目的慨表述」。 初选较早阶段戴耀廷曾提及有跟李伯卢联络 控方其后开始另一个关于吴政亨或李伯卢的议题,问区是否认识对方;区回应指,直至被捕前也不认识;至于是否知道吴参与初选工作?区就反问指,如果是指李伯卢,「系咪就系举办过三投三不投?」吴政亨为不认罪受审被告之一,其代表大律师石书铭此时关注,控方应问证人是否认识吴政亨;控方遂改问区除「三投三不投」,是否知道吴政亨做过的事?区就回应,只知道在案发期间,吴有透过三投三不投计划,在网上宣传;区在法官李运腾提问下,称不知道李伯卢为「35+」的组织者,而他只记得在初选较早期阶段,戴耀廷曾向他提及,有跟李伯卢或三投三不投的组织联络。 控方之后播出2020年7月9日的记者会片段,为「35+ 协调机制」记者会,区在控方要求下,确认当日出席者包括黄之锋、谭文豪、许智峰、张可森、刘凯文、范国威、杨雪盈、余慧明、张嘉莉、李永财、刘泽锋、李芝融、徐子见及安德里,另外就有他本人、戴耀廷及赵家贤。 戴耀廷当日记者会指没有人提出过涉及分裂国家的言论 片段中的记者会,赵家贤回应时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关于初选违法的言论,称自己作为民主动力召集人,「要喺好强烈指出,民主动力系协助民主派举办唔同形式慨初选」,又回应当时刚任局长未够半年的曾国卫的指控 :「这样关切我赵家贤统筹选举实务工作超过12年,觉得好莫名其妙」;重申在很大压力气氛下,大家更要坚定意志,反映市民的意见,作出表态,「呢个慨表态系为咗香港系合法、合宪慨公民权利嚟慨。」 另外,戴耀廷亦有发言,回应关于初选违反《国安法》的指控,称每一位参选人,都没有人提出过涉及分裂国家的言论,「35+计划」也没有相关主张,「咁所以我见唔到点样同呢个《国安法》第20条有任何违法,至于35+目标,系争取能够攞到立法会慨控制权。」为行使宪制权力逼使特区政府问责,属《基本法》赋予的权力,「我见唔到点样会符合到《国安法》第22条所讲慨『非法手段』。」吊补充即使《财政预算案》被否决,行政长官仍能继续行使职能解散立法会,质疑「点样严重阻挠渠去行使职能呢?」 聆讯星期五将继续播放记者会片段,然后法官将先行离席,供区诺轩在庭上自行阅读另一记者会的内容誊本,下午才再续审讯,法庭期间将开放供公众自行决定是否逗留。 案件编号:HCCC69/2022 记者 : 吴婷康 责编: 温晓平 8.美国至少花150万美金击落3个侦察气球 其公布新照片清晰可见中国侦察气球样貌 美国2月初指控一枚中国侦察气球闯入其领空,美出动战机击落,续引发美中外交风波。美国国防部官员在当地时间周三(22日)披露,美军花了至少150万美元(约1,170万港元)击落3个在北美领空发现的侦察气球。它们分别是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的育空地区(Yukon)及美加交界的休伦湖(Lake Huron)被发现。 官员指,款项只计算战机发射的4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还没包括美国海军、海岸防卫队、阿拉斯加国民警卫军和加拿大军方搜索残骸,以及战机升空调查和执行击落任务的开支。 此外,美国国防部周三披露2月3日,由飞行员在美国蒙大拿州约于1.8万米上空, 在U-2侦察机驾驶舱内拍摄的照片,画面清晰可见白色侦察气球面貌,气球下方悬挂疑似是太阳能板及电子仪器等。 美国国防官员指,这是由北美防空司令部派侦察机飞行调查,当时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已经一个星期。 在照片拍摄后一日,即2月4日,美军战机在南卡罗来纳州对出海域上空将气球击落。而中国侦察气球是1月28日首次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北方侵入美国领空。 美国先前表示,已经完成打捞击落的中国气球残骸,送往联邦调查局实验室分析,了解气球可以监控和收集的讯息内容。中国则一直坚称这是民用气球,批评美方反应过度。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中共下令中俄边境8地名加注中国旧称 网民:准备收复失土? 俄乌战争将于周五(24日)满一周年,局势引发全球关注。此前中国当局针对中俄边境作出「小动作」。中国自然资源部近日发表有关地图内容的新规范,其中针对中俄边境的8个地名,要求在现行俄式发音的地理名称之外,还要再加注中国旧称,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人解读说,这是要「铭记历史上的耻辱、将来收复失土」。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上周二(14日)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这8个地点分别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外界热烈讨论。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资深传媒人矢板明夫周三(22日)在facebook分享此事,指这8个地名都是在中国历史书上经常出现的,过去都属于大清的领土。但在最近两百年内,陆续丢失,现在都是俄罗斯的领土。 他又指,中共制作的地图一直都是用俄语的现在名称标记。 「这一次,在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沼之际,中国突然宣布地图上要注明旧称,引发了很多的遐想。」矢板明夫又说,「趁人之危、占一些小便宜」,是中国的常用手段。如果俄罗斯这次真的垮掉了,习近平大手一挥,命令「立刻收复失地」也是有可能的,正是所谓的「趁你病、要你命」。 矢板明夫最后说道,这几天,中国负责外交的政治局委员王毅,正好在莫斯科访问。到处拍着胸脯说:「中俄友谊、坚若磐石」。但是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俄关系史就是一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骗术大全」。 中国网友亦热烈讨论,甚至有人解读,这是中国政府希望大家「铭记历史上的耻辱,将来收复失土」。大批网民亦到矢板明夫帖文下留言,「中国要去打俄罗斯把领土讨回来吗?」、「强了,我的国」、 「哈⋯⋯趁火打劫中国本色」。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加军方去年秋天在北极发现疑似中国监控浮标 继美国揭中国「监控气球」后,加拿大传媒报道,加拿大军方早前在北极曾发现疑似属于中国的「监控浮标」。 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日前报道,军方去年在北极侦察到中国的监控浮标。 加拿大国防部发言人发言人明登(Daniel Minden)证实消息,形容军方「充分掌握」中国最近在加拿大领空和领海进行监视行动,并发现中国利用军民两用技术来侦察,又指军方自去年始已持续阻止中方的监控企图,但未有提供更多细节。 加拿大和美国早前表示,中国气球飞越北美上空监视,最终美国派战机将气球击落。中国外交部已多次重申,事件是因「不可抗力引发的意外情况」,指责美国过度反应。 加拿大外长赵美兰(Melanie Joly)向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表示,加拿大会与北美防空司令部合作,保护北美领空,并就加拿大的北冰洋主权采取坚定立场。 中国驻渥太华大使馆暂未有回应。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营造备战气氛 人大审议战时军队适用法律 中国再为战争作进一步准备,继去年底通过「预备役人员法」后,全国大人亦正在审议「军队战时调整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决定草案」。大陆网民形容,北京很可能十分认真在备战。 《新华社》周四(23日)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主持。 报道指,「会议审议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受中央军委委托,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王仁华作了说明。」 报道并没有说明草案内容,但根据国外的做法,这类战时法律是给与军警人员更大权力去执行任务,也就是免受和平时期部分法律规限。 中国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取代199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外界解读是一种控制国内退伍军人的手段,以及为实行可能的军管而做准备。 责编:温晓平 12.【俄乌战争周年】传美国考虑公开情报 证中国「拟向俄转让武器」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三引述美国官员,指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公布它认为显示中国正在权衡是否提供武器以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的情报。 据美国和欧洲官员称,最近几周,西方国家获得的情报显示,北京可能会结束之前不向俄罗斯供应武器的限制;不过,中国似乎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这些官员说,北京此前一直谨慎地将其支持限制在财政援助和石油采购上,但根据最新的情报评估,这种立场现在似乎正在发生转变。 报道引述一位「西方高级官员」说:「直到现在,对于中国可能给予俄罗斯的实际帮助,一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这位官员说,美国及其盟友现在掌握的情报显示中国可能不再「那么含糊了」。 本周五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联合国安理会届时将开会讨论俄乌政局。关于公开披露北京考虑军援莫斯科的讨论是在此之前进行。此前,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的协调下,一些西方官员,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周末在慕尼黑向中国高级外交政策官员王毅发出了正式警告。 布林肯在会晤后公开发出警告,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说,中国正在认真探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根据熟悉这次会议的人士的描述,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布林肯跟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进行场边会晤,但会议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的迹象中结束。其中一个消息来源将会议气氛形容为「紧张」,最近中国侦察气球被击落的事件亦给会谈蒙上了阴影。 布林肯将在安全理事会发言,纪念乌克兰战争周年。一年前,布林肯也在安理会发言,分享了指向俄罗斯入侵的美国情报。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拒绝发表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三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向俄罗斯的战争提供致命武器时,没有直接回答。汪文斌说:「众所周知,美国等北约国家是向乌克兰战场输送武器的最大源头,现在却不断散布中方可能向俄提供武器。」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杜耀明评论】开源无道节流无方 香港走向财政危机 特区当局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虽然面对财政严重入不敷支,经济前景一片灰暗,但收录在财政预算案内的所有问题原来都不成问题,因为财政司长笔下的香港,经济衰退只是流年不利,来年便会由衰转盛,之后更持续增长,而政府赤字累累也不外如是,大可举债度日,甚至视此为公共财政来源。 去年香港经济体积收缩3.5%,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由于货物出口下降14%,楼价及物业交投量分别下降15%及40%,同时整体投资下降8.5%。经济低潮之际,来年情况稍为改善并不困难,但在欧美经济环境不稳定,利率持续高企,香港经济能否单凭中国经济改善,便取得财政司长期望的3.5至5.5%增长,而且往后三年每年平均增幅达3.7%,则颇成疑问。 改变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格局同样不容易。去年地价收入(710亿元)及印花税(670亿元)都比预期少了四成左右,但开支方面,经济刺激措施加上防疫抗疫所费巨大,令政府整体开支比前年大幅增加17%左右,结果是2022至23年度政府开支上升至国民生产总值28%的历史纪录,而财政赤字亦高达1400亿元。比起十年前(2012-13年度),财政储备等于23个月的政府开支(当时国民生产总值36%),如今仅及12个月。 特区当局若不开源节流,政府财政将进一步恶化,最终陷入财政危机。不过,政府欠缺扭转形势的措施,来年收入主要寄望于经济快速复苏,从而令地价收入大幅增加20%,印花税的收入更增加27%,但即使如愿以偿,赤字也高达1200亿元。政府稍有新意的办法,不是开源而是借债,例如来年计划发行政府债券650亿元,当作政府收入,从而账面上赤字可减至544亿元,但将资本账的负债(借款)变成流动账的收入,只是自欺欺人,并没有解决入不敷支的问题。 用贷款减赤字,反映政府束手无策。经济低迷下,加征利得税及薪俸税,势必遭到全民反对,到时很难说得上「由治及兴」了。但如今开征的两个新税项,仅仅增加政府收入0.5%,只是聊胜于无。至于节流,除了宣布公务员人数继续「零增长」之外,财政预算案并无着墨,甚至高薪厚禄的特区领导班子,也不酌量减减人工,或者将薪酬捐给弱势社群,以示共渡时艰。 相反,未来五年,政府基本工程如常推进,开支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元,确有需要开诚布公,否则又如何避免防疫抗疫措施的大白象错误重演,导致庞大浪费?过去三年,当局用于抗疫防疫总共6000亿元,其中兴建和营运五万多张床位的九个社区隔离设施,虽然政府没有交代已经耗费多少公帑,但使用率竟不到25%。换言之,政府做好成本效益计算和监管,只需要减四分一开支,今年财政预算案就不会出现赤字。 其实趁着经济衰退,政府财政紧绌,是时候检讨一下那些「划时代工程」,谋定而后动。例如「明日大屿」计划,动用大约6000亿元,填海造地1000公顷,声称提供400万平方米商业楼宇面积以及20万个就业职位,但计划是否可行又是否物有所值?本土研究社曾经比较分析全球各地填海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的十三个项目,发现烂尾居多,其中至少10个出现工程停滞丶半途腰斩、破坏环境、建成后空置等等严重问题。但发展局除了破口大骂批评者,根本没有回应问题。即使只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政府也该审慎论证才最后决定,因为假使失败,四分三财政储备便付诸东流,大大削弱特区政府应急的财政能力,以今日香港的标准看,有损害国家安全之嫌。 又例如「北部都会区」计划,也许有助香港深圳一体化,属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国家级任务,所以非做不可。但以旧机场为主的「启德发展计划」为例,只涉及328公顷土地,不用填海,发展了20多年,到今天还在继续努力之中。现在同时发展「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总共2000多公顷,若要二十年内完成,又不仅仅是平整土地,还要有交通运输、住屋、人流、商业丶就业、康乐等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起码是启德计划的十倍八倍不可。 当政府开源无道,节流无方,更可以画饼充饥,不顾国家安全,香港离开传说中的「由治及兴」,是愈走愈远还是相距不远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财经自由讲】入不敷出成新常态 赤字最少延续多五年 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布,赤字达到1398亿港元,差不多是原本563亿元预算赤字的两倍半。 过去一年,一方面防疫相关开支庞大,达到8千多亿,政府总收入低预算近一成六,只有6038亿元,当中地价收入连同印花税都较预期低四成。可见将来地产市度看不到复原迹象,政府亦要面对庞大基建开支,入不敷支局面相信不容易扭转过来。 面对赤字成为新常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两个方法,一是调高未来经济增长预测,二是提出举债选项。 但问题是,经济增长预测能否实现?大量举债会否影响港元? 至于吸引外资和人才,在今天的香港,人才和资金的首选地会否仍是香港? 这种种未知之数,似乎没有多少人能给出乐观的答案。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2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1日 1.编辑婴儿科学家获批「高才通」引争议 港府反责申请人虚假陈述判签证无效 香港去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曾涉基因编辑婴儿被判囚3年的中国科学家贺建奎,近日透过计划获批来港。事件引起社会争议后,香港当局急改口,入境处周二(21日)深夜发稿称,怀疑有人虚假陈述,处长已宣告签证无效,将刑事调查。另外,原本「高才通」申请者毋须填报刑事定罪纪录,周三(22日)起将作修改。评论认为,事件反映当局为抢人才「急就章」,却缺乏审慎思考。 港府在接近周三凌晨就事件发表声明,期间就贺建奎获「高才通」签证一事回应,指怀疑有人以虚假陈述获得签证,入境处处长已依法宣告其签证无效,会进行刑事调查。入境处强调,申请人在办理申请时必须提供正确、完备和真实的资料。 香港劳福局长孙玉菡周二较早时明确表示,「高才通」毋须申报犯罪纪录。 孙玉菡说:现在申请「高才通」的过程中,不需要申报有无犯罪纪录,如我刚才所说,会不时调整工作流程以及看看要填的资料,是否需要有地方要增加、要改变,我们会不时做这个调整。 不过,孙玉菡周二晚即改口,他在Facebook发文表示,港府高度重视近日社会有关「高才通计划」申报要求的关注,入境处调整申请流程,周三(22日)开始,申请人须在电子申请表申报是否有刑事定罪纪录,入境处亦会要求已递交但未批出申请的申请人补交相关资料。 香港时事评论员、前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接受本台访问指,港府大推人才计划,是希望吸纳内地人以替补香港流失的人才。他认为,申请者毋须申报案底是港府的漏洞,恐令香港成为犯罪者的一条「出路」。 杜耀明说:在内地如果犯事,出事后日后很难在内地发展,香港为这批人提供一个出路,而如果这个漏洞没有修补的话,只会继续招引更多这方面的人来香港。计划不只是大陆,它是一个漏招,是做错事,不能够说单纯为迁就大陆而没有做(犯罪审批),亦都反映它们(港府)的做法太多只是急就章,李家超的「红队」不知道到哪里,没有人帮他收拾、思考,一想到就做,都不是一个团队,不是整个政府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根据香港入境处网页改例前刊登的资料,如果「高才通」申请人符合申请资格、而年度配额未爆满,并且「没有保安理由拒绝申请,而申请人亦没有任何已知的严重犯罪记录」,其申请「可获考虑批准」。 今次事件被揭发,是由于贺建奎周二(21日)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宣布获批「高才通」计划来港。他说本月初在网上向港府提交「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一星期后获批。 贺建奎说:我一直认为香港是一个自由、繁荣、包容、开放的城市,我看好香港的未来,我现在正在和香港的大学科研机关和公司联系,如果有确定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赴香港工作,在研究方向上,我计划开展罕见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有记者追问贺建奎,提交「高才通」申请时有没有提及他的案底,贺建奎并没有回答就离开。 香港无线新闻周三报道指,贺建奎只收到通知信获批,但由于仍有程序未完成,暂时未获发签证。 贺建奎在2018年11月任职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时,在香港宣布研究团队利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让天生对爱滋病免疫的双胞胎女婴「露露」与「娜娜」在中国诞生,成为全球首宗「基因编辑婴儿」个案,事件曝光后随即引起道德争议。2019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裁定,贺建奎等3名被告因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判处3年徒刑,罚款300万元人民币。贺建奎在去年4月刑满出狱,并且在北京建立实验室,从事罕见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科学研究。 社会对贺建奎获批「高才通」有不同意见。立法会议员狄志远认为「高才通」旨在吸纳人才,但「不是要盲目批准」,港府不应「有学历就甚么都不理会」,也要考虑人的质素和诚信。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周二则在电台节目表示,以他理解「高才通」计划并不是一项移民计划。按他个人理解,「高才通」申请人是否犯罪,未必在审批过程中占有较大考虑因素;但如果涉及移民计划,一般做法都不会接受申请人有严重罪行纪录。 除了香港,新加坡同样推出签证计划吸引顶尖人才,但有要求申请人申报是否有犯罪纪录。去年8月29日,新加坡宣布推出新的「海外网络和专业签证」(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计划,签证需每5年续期一次,据当地传媒指,申请人若获批签证,他们的配偶若想前往新加坡工作,也只需同意书而不用申请工作签证。 记者翻查资料,新加坡的签证除了要求申请人填写工作状况、年薪,家庭及个人背景等资料,亦提供档目让申请人列明过去5年参与的社团或组织,以及在声明部分,回答申请人是否曾被任何国家拒绝入境或驱逐出境,或是否曾在任何国家的法庭上被定罪。 不论是否「人才签证」,在外国,申请人办理入境签证时都需要申报犯罪纪录。例如在加拿大,申请电子旅行证(ETA)时,除了一般个人资料,在个人背景上,都要作出是否有被定罪的纪录声明,包括「是否在任何国家或地区有过犯罪,因犯罪被捕、被指控或被判刑?」如果曾经犯罪,必须请提供发生的地点、时间及犯罪性质和判决结果。至于有犯罪纪录,是否能入境加拿大工作,当局指要视乎罪行、发生时间及日后表现,需要满足被视为「改过自新」的法律条款,或持有「临时居民签证」或「法律意见书」。 记者:董舒悦/淳音/胡凯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中国失业问题严重致连环血案 官方疑瞒失地农民超亿 农历正月结束,中国官方期待的就业回归却没有如期到来,大批求职的民工和白领阶层都成了过剩劳动力。湖南有官员透露,过去一周国内发生至少7宗致命连环血案,主因是就业形势严峻,底层民众已处于崩溃状态,举例当地有县城招聘10名老师,结果近3000人报名。官方未有救助措施,且疑似数据造假。目前中国失地农民人口估计远超1亿。 湖南桃江的一位刘姓官员向本台表示,从上周一至本周一(13日到20日),国内至少发生的7宗、疑似已致至少12人死亡的连环杀人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三年下来,大多数底层人实在是太苦了,哪怕几千块钱都能导致他们瞬间崩溃,并最终酿成底层互害的血案。 她透露,作为体制内的人,这些惨剧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但即便是体制内也绝不通报这些案件。至于她所在的地方,目前工作机会更少,县里招10个老师,结果2800多个人报名。 刘科长说:就是我们去年下半年招10个老师,2800多个人报名。我们桃江主要的支柱产业就是槟榔厂,几个手袋厂。槟榔厂工资高一点,就两三千的样子,还要加班,至少要12个小时。 面对同样的寒意还有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们。记者从国企一汽大众内部职工了解到,该公司也已经大幅裁员,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已裁了好几轮。现在大家压力都比较大。 湖北十堰人周培的遭遇则是打工人的缩影。辗转各地,虽然他熬过3年疫情,事实上是失业了。虽然,他自称跟著一个做互联网电商老板在创业。 他绝不是一个懒惰和懦弱的人。2020年,全世界都谈疫色变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雷神山建设。虽然建成后,他没拿到全部薪酬,也没有奖章,申诉还被抓,最后被公安监视著赶出了湖北境。 2022年春,上海封城后,他又去了上海会展中心当抗疫志愿者,负责清洁。他坦诚,这次只是为了钱。但最后也没拿到全额的补偿,还在上海市政府门口申诉的时候挨了公安殴打。 周培解释自己现在的处境,今年想进厂的人太多,但合适的工作太少,虽然他在广东打工了多年,看了这个局势,只能选择了放弃。 说到自己的现状,他描述为「老板不发工资,发股份」。他否认自己是在搞传销,但旁观者都能看到,对于他这样一个甚至连中学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只是遇到了一个疑似的骗子给他画了一张饼,还要他自己买。 周培说:今年找工作不太好找,看去武汉进厂的,人都过剩了,就是去的人太多,但岗位就那么些。我今年在河北呀,河北省,我现在在做这个电子商务,互联网这一块。我们现在还是发展毕竟的这个阶段,我们是合夥人制度,分得一小点股,知道吧? 一直关注劳工问题的左翼传媒人陈洪涛认为,目前从身边人得到的资讯,基本可以得出就业困难的结论。但并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他认为,官方没在乎这些底层民众的生计问题。 陈洪涛说:肯定不好找啊,周围的人讲的肯定是今年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嘛。不好找,这是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国家统计局和就业有关的资料,只有2022年12月发布的当年前11个月的资料,称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称当年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 但这个说法一直备受诟病。中共官媒《人民日报》理论版早在2004年,就公开指出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并且以每年2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2020年,官媒《中青报》援引资料,称失地农民为一亿人。但即便是严苛的疫情封控期间,中国政府亦没基本的统计,更谈不上基本的失业或疫情期间纾困救助。 本台记者亦专门就此事多次致电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多个司局,但都没能得到回应。 但从官方公布的本月上旬中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资料,能隐约窥见开工不足的证据,2023年2月上旬与1月下旬相比,12种产品价格上涨,35种下降,3种持平。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晋六县裁撤逾千职位保政府财政 分析:习总治下地方债务危机严峻 山西省启动「党政机构改革」试点,六个县缩减编制超过一千个,事业机构缩减率达七成,数千人将被下岗或转岗。分析认为,习近平治下供应链外移、房地产行业一落千丈,依靠土地财政收入维持运转的政府机构的压力愈来愈大。煤矿大省山西的政府收入入不敷出,只是全国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缩影。 山西六个县的党政机关正在缩小编制,裁撤数千人。据《澎湃新闻》上周六(18日)报道,山西省前后推动6个试点县探索「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其中长治市黎城县公布,改革后党政机构减少31%、事业单位减少76%,全县科级领导职数核减134 名。山西河曲县、浮山县的党政部门分别从36个、35个整合成22个,平均精简38%。党政群机关科级领导职数总量则分别由改革前的151名、154名均精简为128名,平均精简16%。除学校、医院外,直营事业机构人数精简78%;事业编制精简58%。 河北时事评论人士毕鑫本周二(21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山西是煤矿大省,此番缩小党政机构编制的先是人口小县,财政收入也相应更少。其实地方政府早已入不敷出。 毕鑫说:人口多的县还是靠人口红利支撑著,包括存款。其实政府财政早就空了,他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能看出来山西这次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山西原来的支柱产业是煤,其后升级改造精煤细采,后来山西发展电动汽车等。 《澎湃》报道引述山西省委编办表示,山西省15万人口以下的人口小县数量较多,普遍存在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失衡、人浮于事等问题。改革主要方向有重组整合功能相近的党政机构,简化部门中间层次,大幅精简压缩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县直事业机构实行限额管理。 不过,毕鑫认为,假如体制不变,精兵简政只能沦为口号,而且处理不慎,甚至会有反噬效果,造成包括社会稳定问题。 毕鑫说:体制如果不变,再怎么精简都没用。只会是增大反弹的力度,可能成为编制外人员。 山西媒体人李思海认为,山西的问题也是当下中国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些问题与国际国内的环境有关,罪魁祸首是习近平治下与西方交恶以及他亲自指挥的抗疫清零。 李思海说:以前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卖地收入,而且过往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友好,现在与西方慢慢脱钩,甚至与美国成为战略竞争者,而且这几年新冠疫情防控追求动态清零,以及打压房地产行业,所以政府要卖地也很难,所以地方政府相对比较缺钱。这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他们只能减少公务人员或事业编制人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政系统曾经历多次大的机构精简,但机构越减越多。据初步统计,一个县除了有县委县政府、政协人大,检察院法院、还有发改委、科技局、规划局、文化局、广播局、新闻出版局、老龄委、防雷办、精神文明办公室及档案局等约一百六十个机构。一个县长,六至九个副县长职位,甚至有的是十多个。中国财政每年要支付约七千万人的薪水、医疗等费用。 有网民评论说,政府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是领导干部的亲朋好友,每天上班喝茶看手机,聊微信,无所事事。因此必须精简机构。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毕子默 4.美媒爆习近平计划访俄高调反美 评论指北京转移国内不满情绪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二(21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在几个月内到访俄罗斯,并与普京会谈。除此之外,中国外交部最近多次以强硬姿态抨击美国内部和外交政策﹐令不少人对美中关系不敢乐观。有学者认为,北京突然把美中紧张关系升级,其实是反映中国内政出了很大问题,要转移民众对中共的不满。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中方期望在结束乌克兰战事中担当更积极角色,习近平和普京会面可以推动多方和谈,中国会重申避免使用核武,目前会面安排仍在早期阶段,未确定时间,但可能在四月或五月初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期间进行访问。 中国政治局委员王毅上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德国会面后,双方在不同场合互相公开指骂,周一(20日)中国外交部发出一份《美国的霸权霸道霸淩及其危害》报告,用词相当严厉。报告列出美国五大「霸权」行为,包括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谋求霸权、大搞颠覆渗透,动辄发动战争。」又打著民主旗号,大搞颜色革命。 报告又批评美国操作一种巧取豪夺的经济霸权,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在高科技领域大搞垄断、技术封锁,遏阻其他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 习近平在拜登面前说尽好话 国民面前扮成「东方不败」 针对这个报告,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这是中共所谓外交斗争中的舆论战和心理战。习近平现在出这样的报告,主要是给其国内民众看的,在内政失败中调高嗓门,掩饰自己的失误,在国民面前显示自己的威严。 夏明:中国经常重复的,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战争是内政的另外一种政治延续,中国今天的外交叫嚣,做的一切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了他(习近平)一己之私、一党之私在做的。习近平不是真的想翻脸,他在台下跟美国不断的说好话,去年11月份,他在巴厘岛,想邀请拜登到中国来访问,私下说了很多的好话。但是他给中国的老百姓,要装出一副我是世界东方不败的样子,他的这种心虚,让他必须要以东方不败的面具去恐吓自己的老百姓,获得他的威严。不断的渲染外部敌人的到来,强化他对自己内部人民的控制,同时对他内部的反叛者,把他作为敌人来整肃,这就是服务于习近平整个内政的目标。 夏明指出,在中美较量的中,面对中共强势的针对大陆民众的舆论和心理方面,美国的重视和应对方面,美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提升和改进, 夏明:美国要清醒的意识到,中国是没有实力来跟美国对抗的,美国对中国目前进行的心理战、信息战、网络战没有足够的注意,尤其是这种宣战战、心理战。他没有做到就是像在跟苏联,当时打交道的时候,能够有这么大的努力和这么多的投入,和这么多的人才在工作。像拜登说的,民主和专制对决, 那一定要在冷战、心理战、信息战上。那一定要跟上。 布林肯向王毅提出过警告,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杀伤性」武器,必将对美中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记者:马立克/潘加晴 责编:温晓平 5.【47人案】区诺轩:因忧违法没公开戴耀廷的「积极否决财算」文件 香港「初选案」周二(21日)进入第12日,拟认罪被告之一的区诺轩继续作供。他供称,当时没有公开有关「积极运用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文件,正正因为担心会违法。 47名民主派因参与及组织初选,因而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当中16人否认控罪,本周二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高院)展开第12天审讯,控方续传召控方证人、拟认罪被告之一的区诺轩作供,区诺轩身穿灰色冷衫、深蓝色裇衫现身,并在2名惩教人员陪同下步入法庭。 控方先后播放了多区的直选论坛片段,之后再播放了超级区议会初选论坛片段,继而开始播放在2020年3月时,戴耀廷出席初选记者会的片段,区诺轩庭上确认,该次是首次初选记者会,并讲述民主派希望争取立法会过半的愿景,戴耀廷在记者会上透露,跟区诺轩一直进行协调工作,又抛出「66443」一说,作为民主派在五区争取的当选席位目标。 发言的戴耀廷当时就透露称,望能把「光谱宽阔的阵营各方拉埋一齐」,称「有组数字呢,我就觉得好容易记嘅,就系『66443』,就系新界东,新界西,我哋目标希望能够争取到 6 席,九龙西同香港岛能够争取到4席,九龙东可以争到 3 席,咁『66443』呢,加埋就 23 。」 出席者除戴耀廷外,亦有数名区议会主席代表、时任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莫乃光,以及部分区议员或民间团队代表。控方随后再把影片定格,让区逐一辨认出席者,获区最后确认。 控方引述由区诺轩发布的《以正视听——假如我有资格回应抗争派立场声明书发起人》文章,区在控方提问下透露,文中提及没有出台的「文件」及「协议」,是指由戴耀廷撰写关于各地方选区的协调机制文件,当中包含「积极运用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而当时没公开文件,是因忧虑公开文件后会令候选人被取消参选资格及令参选人触犯选举舞弊条例,并供称「就算搞初选都好,基本伦理系唔应该令参加者犯法」。 控方在庭上播放超级区议会的论坛片段中,有参选人王百羽问本案中不认罪的李予信,法治是否已死,李当时回应,称「我必须好郑重咁讲,喺《国安法》底下,香港已经冇法治可言。」同时指有关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是否要放弃对法治的追求,及在最终回应称「香港系需要法治。」 另一参选人岑敖晖亦问李予信,议会战线对他有何重大意义;李予信回应指,立法会议员可在议会及街头发挥作用,并在总结时重申,「香港人顶住,我哋一定要一齐赢,五大诉求,缺一不可,我系公民党李予信。」 王百羽之后向另一参选人、没有被检控的涂谨申,问及民主党的第三条党纲,涂称「对唔住我冇背」,立即引起被告发笑;王就引述内容为「我们关心中国,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香港人有权利及责任去参与及评议国家事务」,质疑那是个包袱,但涂当时大声表示并不同意,回应称:「作为中国人呢,我哋系应该可以评议中共佢点样治国……对唔住你话我大中华胶都好,我系中国人。」期间出庭的黄之锋曾回头望向梁晃维等人笑。 案中除16名不认罪被告外,连日来均有认罪被告列席聆讯,当中包括冯达浚、朱凯廸、梁晃维、谭凯邦、岑敖晖、黄之锋、袁嘉蔚及吴敏儿。而在上周至昨日的审讯中,被分拆至两组分别安排于两个延伸庭就坐,但至今日再有新安排,列席被告被合并再一同坐于2号庭内。 继续作供的区诺轩,今天续身穿灰色冷衫、深蓝色裇衫现身,并在2名惩教人员陪同下步入法庭。 控方原打算播放于2020年6月9日举办、关于介绍35+初选计划的记者会片段,惟被法官陈庆伟打断,问控方播放片段的目的。控方一度回应,指有内容想向区诺轩厘清,法官于是再要求控方说明要厘清的内容,又指不想浪费时间观看片段,认为控方应善用法庭时间,质疑如播出的片段不会加强控方举证,为何要播放有关片段,及后再著控方直接向区提问有关问题。控方就指,会稍后再处理涉及有关记者会的事宜,转向区诺轩查问区在Facebook专页所发布的贴文。聆讯明天继续。 记者: 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6.【台湾开关】港澳自由行重开首日近万申请 台学者:最快明年复常 相隔3年,台湾终在周一(20日)开放港澳人士自由行,较其他国家较迟对港澳恢复自由行,港人来台旅游意欲有否改变?本台记者首日到机场视察,发现来台自由行港旅客不多,据记者了解,主要原因是非假期,有港人表示,来台旅游只是时间问题,意欲未变。疫情前,港澳旅客来台人数占观光客第3名,消费能力排第二位,是非常重要的客源,学者指出,台湾因较迟开关,需多加宣传。 周一(20日)是台湾开放港澳人士来台自由行首日,港澳人士最快早上9时起,便可在网上办理观光签证来台,跟旅行团限制亦已取消。 本台记者当天下午到桃园国际机场视察,发现来台旅行的港人不多,其中本台随机访问下午3点10分抵台的班机,乘客主要是从香港回台的台湾人,来台开学或公干的港人,并没见来台自由行的香港旅客。台湾人李先生对本台指,飞机上只有百多人,并没有坐满。 据本台了解,即使有意来台旅游的港人,也因开关首日是工作日而非假期,或早前已率先去了其他国家旅游,短期内难以再请假等因素,而不会即时来台。本台采访了一名香港市民余先生,他指,因为公司请假不容易,台湾突然宣布开放自由行,他未来得及准备。虽然他本月已率先去了日本,但他说仍希望来台旅游,只是不会短期内出发。 余先生说:不是没有兴趣,始终夜市只有台湾有,所以也会想去。而且也有朋友在(台湾),也会想探望他们。 港人廖小姐则对本台指,台湾太晚开关,但对到台湾旅游的心态不减。 廖小姐说:这么迟开关也不会影响是否去那个地方旅行,因为好多地方也迟开关。所以早开关便早些去,迟开关就陆续去。 不过也有非常期待来台的港人,选择搭首班机出发。其中温小姐向媒体称,隔了3年再次访台很兴奋,疫情前已常常到台湾游玩,今次打算在台湾玩7天。港人叶先生则向媒体指,来台办公之馀也会探望朋友及品尝台湾小吃。 本台翻查桃园国际机场网页,周一早上9点后从香港来台的有13班航班。首架符合规定并降落桃园国际机场的班机,是在上午9时22分抵台的国泰航空CX488航班,据台媒《联合报》指机上约有147名乘客。 另一方面,有港人早上因未能登入申请入台证系统,而要改为落地签证,不过过程顺畅。 本台向移民署查询有关自由行开放首日,共有多少港人申请来台观光的短暂停留签证。移民署周二(21日)回覆本台查询指,恢复自由行首日上午9时至24时,共有9,697名港澳居民申请临时停留许可(网签)、申请落地签者则有88人,总共9,785人。不过,这个数据并不只是观光事由来台,还包括商务、求学、展览及宗教等目的。 到底港澳旅客对台湾观光经济有多大影响?过去港澳人士也是台湾旅客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台翻查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数据,疫情前即2019年,来自中国的旅客最多,为271万4065人次、第二名是日本216万7952人次、第三名就是港澳175万8006人次。 中华民国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公关主委、台北城市大学观光系助理教授李奇岳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疫情前,港澳旅客来台人数占观光客第3名,所以非常重要。然而台湾比起其他国家较迟对港澳人士开关,因此有需要多加宣传,吸引他们来台。 李奇岳说:所以港澳客人对我们台湾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前3名的境外旅客源。而且来的旅客,大部分都是自由行,不是跟团,他可以有效补充我们在都市地区的这些旅馆、交通、餐饮、住宿的一些观光客源。他们的消费区域大部分会落在都会区,特别是双北区。 李奇岳指出,之前即使开放港澳人士以旅行团方式来台,但因为团数不多所以对本地旅游业作用不太大。他相信现在开放自由行,也要到2024年才有办法恢复到疫情前港澳旅客来台的景况。 本台翻查台湾交通部观光局观光市场调查报告,港澳人士在台消费能力在疫情前几乎稳居头4位。2019年港澳人士来台平均停留4.2天,平均每人每日消费209美金(约1639港元),在台消费能力占第2位,并较2018年再增加 6.27 美金(约49港元)。另外港澳在台总消费金额排第3(不计新南向18国),共有15.47亿美元,占10.73%;第1名是中国旅客,消费金额共38.85亿美元,占全体的26.96%。 至2020年疫情开始,台湾边境实施严管措施,其后更限制旅客入境。至2022年11月开放港澳人士以旅行团方式来台观光,数据显示2022年也只有5854香港人来台观光。 为了吸引香港观光旅客,高雄市政府将于4月与业者合作,规画「高雄—香港」双邮轮母港游程,全力发展邮轮观光,并积极抢攻港澳及东南亚市场,提供最便利的交通服务,让港澳游客旅行台湾、首选高雄。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立场案】控方质疑专访无事实基础 初选本土派支持者易受误导 香港「立场案」周二(21 日)续审,控方对前总编辑锺沛权提及政治人物真诚发表政治主张不属煽动一说,质疑若受访者非政治人物,或非真诚发表政治主张,是否即属煽动?又如何判断受访者是真诚相信自己的主张?锺质疑控方多次重覆提问,「中间一定搵到我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地方,呢个唔系好好嘅操作」。辩方律师也不满控方问题重覆及与本案无关,但法官认为问题有关连,只提醒控方若证人忘记或没印象,就不得再追问。 「立场案」于区域法院踏入第 34 日审讯。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在盘问时,引述梁晃维在专访中提及「35+令中共黐线」说法,指梁视中央为敌人,字面上令人憎恨中央,但锺沛权回应,审阅文章时,未曾想过某些主张及陈述会令人憎恨政府;伍随后再引述专访另外一段,认为从中可见梁晃维为激烈抗争者。锺沛权认为字面清晰,毋须多加演绎,被伍反问「即系你同意我说法?」锺就表示,单从两句无法判断梁晃维激烈与否,但「唔想纯粹辩论」,故基于一向对梁的政治路线判断,认为对方是走相对激烈路线。 伍之后指,曾参与雨伞革命、「反送中」抗争的人士容易认同梁晃维的理念,容易起共鸣,故文章能够「Sell俾抗争者,仲喺比较激烈嘅」,惟锺并不同意,指梁晃维只是交代自己政治决定根源,「唔觉得sell俾咩激烈抗争者」。伍再称学生、年青人或支持激烈抗争者,会更接受文章理念;锺就强调在审批文章时不会考虑有关角度。 锺在作供期间,曾在提及文章是否属煽动时,多次指若政治人物真诚表达其政治主张,不属于煽动。有关说法今在庭上就被控方质疑,指如有关人士不是政治人物,不是真诚发表政治主张,是否就属煽动?锺沛权在回应时,指要考虑是否有鼓吹引致即时暴力的风险,而观察政治人物是否真诚相信自己的政治信念,也是他的编辑触觉,惟却被伍质疑那代表并非「根据事实」,并再次以梁晃维的专访文章,质疑「有冇事实基础?」 锺沛权就回应,指自己已经作答,「我反覆讲嘅嘢,我觉得我答咗你喇……你不断问我,我不断组织,有啲问题问接近十次,中间一定搵到我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嘅地方,呢个唔系好好嘅操作。」又称:「我再答一次,我相信佢真诚地(发表)」,惟却被伍「总结」为「一唔需要事实基础,二都冇事实基础?」而锺就再次称「唔系一回咁嘅事」。 控方其后指梁晃维在专访中提到梁天琦,包括梁在补选中表现出的勇气、志气,同时呈上三篇声称「噚日散庭时搵返嚟」的《立场》报道,当中提及梁天琦宣布参选 2016年立法会新界东补选,宣传包括「以本土主义为纲,以勇武抗争为实」,又指梁的单张以「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为口号,并要求锺读出单张部分内容。控方之后称,梁天琦最终在补选落败,得票超过6万,当时曾在支持者在场大喊「香港建国」,问锺是否支持者了解梁的政纲是「建国、港独」? 锺多次表示不记得当时想法,惟伍仍追问:「依家呢?」锺就回应,指梁天琦一直予人有分离主义的说法或主张,但最后因参选,曾公开声明调整主张或路线。锺沛权又自言,据自己了解,城邦派亦会用上「香港建国」口号,惟「城邦派」提倡文化建国,支持永续《基本法》,反对香港独立,而当时由于梁天琦是本土路线唯一参选人,故广泛本土派别人士都会支持他。 伍随后欲就梁天琦在竞选单张指要「揭竿而起」作出提问,即被辩方大律师余若薇打断,指控方新呈上的证物都不能成为反证,同时质疑提问重复、无关重要,与本案无关,更形容自己「我其实好克制……我觉得真系好远好远好远,寻日就拉登、普京、今日就梁天琦,同我哋文章真系太远,问题重覆又重覆,我都冇企起身反对,唔代表我认同,而系我知道法官立场,但我觉得系需要少少限度。」 控方就回应,指关于梁天琦的提问,因梁晃维在专访提及「本土派之后被 DQ、领袖坐监」等说法,锺在盘问时曾交代「被DQ 、坐监」所指为梁天琦,故要作出相关提问。此时法官郭伟健就同意,控方问题有关连,容许继续发问,但就提醒证人若已忘记或无印象,就不得再追问或跟进。控方最后回应称「铺排紧事实,我尽快。」 伍之后续指,有关资料说明要了解梁天琦参与补选及被DQ等背景,才能理解梁晃维在专访中的言论,质疑专访在没有提供相关资料下,会令读者更易接受梁的说法。惟锺则指,审批文章时不会想到要参考不同材料,而政治人物非宗教领袖,读者不会对他们「讲乜就信乜」,就算教徒都不会「毫无保留、毫无质疑、毫无判断」单向接受灌输,重申政治人物有其主张倡议,如官方不认同不接受,认为不正当就不应发表,或一旦发表就觉得会有人接纳、会带来危险,变相所有政治主张只能由官方审查能否发表,结果是不会再有反对声音。 伍淑娟其后以初选结果作出连串推论,称从非建制派在初选及2019年区议会所得票数推算,指控方整合数据,发现曾出席抗争派记者会的参选人在初选中共获30万票,占初选总数60万投票人数的一半,将比例应用在区选的投票情况,得出约有80万人支持抗争派路线。锺就认为,推论或有不准确之处。 她之后续指,投票予曾签署「墨落无悔」声明的参选人数字为46万人,故认为至少有46万人支持本土抗争派,得票占总票数四分之三,再指如把比率放在香港整体民情上,「呢个数喺大好多」;锺沛权认为,本土派、抗争派在初选成绩十分好,甚至较传统民主派参选人得票多,承认控方推论不无道理,但可能有盲点,他无法判断是否可靠。不过,伍之后再提出,进一步假设抗争派支持者与相信「831有人死」、「新屋岭有性侵」等人属同一政治光谱,从而推论这些支持者易受不正确资讯误导。 锺明确表明并不同意,伍就回应:「啲资料不正确,咁仲唔系误导?」锺重申自己不同意控方概括认为,投票给本土派或抗争派的人,易受不正确资料误导,更直指伍的论证「有啲风马牛不相及,说明唔到你想确立嘅论点」;他又举特朗普为例,最初竞选美国总统时不被看好,结果在「天时地利人和」有民情跟社会问题配合下,最终胜出,提出可能过去长时间累积的社会及政治问题,由于得不到正视,人们最后支持能为他们发表政治诉求的人,即本土路线政治人物,认为伍假设有人易受误导,再假设他们是某路线支持者,从而论证某路线的人易受误导,质疑如此推论「好难讨论落去」。 伍随后在盘问中触及初选是否受国际关注的问题,引述黄之锋在初选出线参选人联合记者会上发言,指如政府大规模取消民主派参选资格,会引起国际高度关注。锺只回应,国际社会一直关注香港政治发展,认为初选是其中一件事,故可推论国际会关注,惟因为国际社会一般关注较宏观发展,他并不肯定当时国际是否「高度关注」初选。不过,有关说法再次换来控方连番追问,锺最终称:「为免纠缠落去,我不如认咗佢,国际社会系咪高度关注初选⋯⋯对我辩护嚟讲分别唔系好大,因为我真系冇记忆」。 伍在今天盘问最后,问钟沛权是否同意黄之锋指政府DQ是引火自焚。锺指这是黄之锋的判断,自言对政治人物寻求外国制裁或力量争取政治诉求有保留,「太过一厢情愿」。 对于外国政要作出的批评,锺最后解释,外国团体不论所掌握的资讯是否有限,在官方或政府眼中,批评都是不合理。 聆讯本周四(23日)再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豆腐渣工程】斥资逾1400万兴建 广西步头大桥通车8年桥面坍塌 中国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步头大桥,耗资逾千万,通车不到8年,日前突然坍塌,被质疑是中国「豆腐渣工程」又一实例。当局就声称,意外未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车辆受损。 据中共党媒《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上周日(19日)晚上约9时40分接报,当地步头大桥桥面发生坍塌,翌日恐怖崩塌画面曝光。 据相片所见,步头大桥步头端桥台前墙及部分侧墙,从拱座顶面以上部分全部倒塌,震惊众人。 据报,当地相关部门接报后,紧急派员赶往现场处置,针对大桥两侧路段实施管制,声称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车辆受损。至于大桥的主结构是否受损,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综合内地媒体报道,由于以前贺江步头段没有桥梁,直到进入21世纪,贺州建市后加快兴建各项基建。2009年底,耗资1433万元人民币动工建设贺江步头大桥,到2015年7月竣工通车。 该桥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桥台为浆砌片石桥台,桥面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钢筋混凝土立柱。对于斥巨额兴建的大桥通车仅8年便崩塌,外界普遍质疑施工兴建过程是否有偷工减料。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中共推「安全」文件剑指美国 学者恐习用以开启战端 中国官方周二(21日)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重申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提出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有专家认为,美国及其盟国应警惕中共将安全这一概念泛化,并以此作为武装冲突的藉口。 综合外电报道,「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是习近平的旗舰安全提案,它提及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得到莫斯科的认可。俄罗斯坚持要求西方各国尊重1999年基于「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协议,即「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为代价来加强自己的安全」。 「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习近平于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但多位西方学者提出警告,指该原则旨在对内进一步巩固党对权力的控制,否认美国作为全球安全参与者的合法性;对外针对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甚至会成为武装冲突的藉口。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林登.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喜娜(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去年10月曾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称中共正在通过「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巩固党对权力的控制,对内以「维稳」为由,加大在新疆和香港地区的管控。现在中共试图将这一概念外化,以重塑地区和全球安全秩序。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中国项目研究员科瓦拉马尼(Manoj Kewalramani)去年在回覆本台查询时亦表达了相同看法:「『全球安全倡议』的基本议程是确保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共维护长期统治。」 另外,「美国之音」亦引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傅泰林(M. Taylor Fravel)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否认美国作为全球安全参与者的合法性,「主要都是针对美国,针对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 华盛顿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中国研究资深专家傅瑞珍(Carla Freeman)与中国项目专员斯蒂芬森(Alex Stephenson)去年8月也联合撰文警告,「美国必须防止其(「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成为武装冲突的藉口。鉴于俄罗斯滥用这一概念,这一点至关重要。」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俄乌战争周年】拜登访乌克兰 王毅访莫斯科 多国拟加码制裁俄 本周五(24日)是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一周年。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周一访问基辅,期间承诺向乌克兰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并表示本周将宣布对俄罗斯精英和公司的更多制裁,多国响应美国呼吁决定或研究加码制裁莫斯科。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已经抵达莫斯科。 综合外电报道,在拜登到访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警告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泽连斯基说这样做「会带来一场世界大战」。泽伦斯基在他的夜间视像演讲指出,基于规则和人性的世界秩序取决于他的国家的事件如何发展。 拜登在访问乌克兰后访访问波兰。拜登计划在华沙与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以及其他北约国家领导人会面。波兰总统的外交事务顾问说,拜登和杜达将讨论加强波兰的安全和增加北约驻军该国。 与此同时,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七国集团(G7)的财政领导人将于周四举行会议,讨论针对俄罗斯的措施,向其施加压力以结束乌克兰战争。乌克兰总理什米尔(Denys Shmyhal)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后表示,乌克兰希望能够达成一项至少150亿美元的多年期支持计划。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波瑞尔(Josep Borrell)表示,欧盟成员国将在本周批准对俄罗斯的第10套制裁方案。英国政府的一份声明说,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承诺支持禁止俄罗斯和白罗斯的运动员参加国际体育赛事。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继续出访欧洲之旅,俄罗斯是最后一站,俄媒《工商日报》(Kommersant)指他已经抵达莫斯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二在例行记者会谈到王毅访问莫斯科,表示中方愿藉此机会同俄方一道,沿着两国元首设定的方向,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俄国《工商日报》周日曾指,王毅此行主要目的是增加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作用。 克里姆林宫周一未有讲述王毅到访的具体日期,但指不排除王毅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会面的可能,又指「议程很明确,范围很广,所以有很多东西要谈。」 另外,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声称,中国对乌克兰冲突可能失控「深感忧虑」,他呼吁「有关国家」停止「火上浇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于周日播出的国家广播公司(NBC)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说,美国非常担心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将于周二发表演说,阐述他入侵乌克兰的第二年的目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日本晶片生产商「京瓷」:中国不再适合当世界工厂 日本晶片生产商「京瓷公司(Kyocera)」总裁谷本秀夫表示,该公司正将其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并在日本国内大量投资于生产设施;中国不再适合当世界工厂。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谷本秀夫指出,「京瓷公司」正在重组晶京片供应链,包括在日本建造其近二十年来的第一家工厂。 《金融时报》引述谷本表示:「在中国制造(产品)只有在中国销售,它才能发挥作用,在中国生产并向国外出口的商业模式不再可行。」「不仅工资上涨了,而且很明显,随著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的一切,从中国出口到一些地区很困难。」 10月,美国宣布了出口管制,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公司开发尖端科技。上个月,日本和荷兰也与美国达成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晶片制造工具。 京瓷的产品包括电话、打印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该公司在用于晶片制造设备的陶瓷部件方面占据了70%的全球市场份额。 谷本秀夫表示,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京瓷本月已将全年的营业利益率预测降低31%。「如果晶片制造设备商无法出货到中国,我们的订单多少会受影响……他们现在甚至要求,连非先进设备都不要出口(到中国)。」 事实上,京瓷早在2019年就将针对美国市场的影印机产线自中国移往越南,因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京瓷也已将车内摄影机产线自中国移至泰国。 谷本秀夫表示,如今要在中国制造硬体,几乎不可能不使用到受美国禁令影响的晶片技术。但他表示,中国在软体及人工智慧领域仍具竞争优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梁京评论】 习近平与「中国式现代化」(下) 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崛起,无论在规模扩张还是在技术升级方面,速度都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更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对「中国工厂」的依赖似乎也走上难以逆转的轨道。虽然有不少精英都看到「中国模式」内涵著严重的道德和结构性问题,危机不可避免,但他们发现,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失衡,美国和西方的民主体制反而更为脆弱。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大大强化了他们的这个判断。这是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信心满满最重要的历史背景。 应该说,信心满满不只习近平一人,而是整个权贵阶层,因此,即使不是习近平,而是另一个红二代或胡锦涛指定的人接班,中国其实都不可能利用经济崛起这个历史性的机会,系统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一些根本问题,包括全民社会权利保障的体制问题,更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国体难题。对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而言,其实这些才是「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不回答的真问题。 那么,习近平上台后选择不惜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来实现自己独裁的中国梦,对「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对解决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真难题,带来甚么影响呢?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习近平是「加速师」,也就是他加速了中共的政权危机,从而加速了中国解决根本问题的历史进程。但问题是,加速危机会不会带来更大的动乱和灾难呢?必须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与19和20世纪相比,毕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意味著习近平的执政失败也给中国带来一个改良的历史窗口?我相信这个机会是存在的。 我的根据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些基本难题,如台湾、香港问题,国民社会基本权利,如司法公正、教育和医疗保障在广大的国土内如何公平落实的问题,必须找到「中国式」的路径和方案。习近平没有这个能力,但这并不意味著改良的路已被完全堵死,一切变革都只能等待政治革命的完成。相反,把改良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不希望中国乱的意愿。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当前中国的「医保」危机。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不仅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而且像美国一样,走上了「以药养医」的邪路。美国的体制虽然比中国公平很多,但因为「以药养医」带来极大浪费,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制度、政治和社会困境。从技术层面看,新的知识和技术突破已经为全新的医疗体制奠定了基础,但美国由于体制惯性和既得利益问题非常难解,医改举步维艰。这实际上为中国在医保问题上「弯道超车」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 中国能抓住这个机会吗?关注这个问题会成为理解中国内部的变革潜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从最近武汉等地发生的「白纸运动」来看,中共若不能解决医改这个急迫的问题,将加剧中国的各种危机和社会灾难。有一点是显然的,那就是习近平和他信任的人没有改革的想像力,但整个中国的知识和权力精英也完全失去变革的想像力了吗?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证明果真如此,那就意味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还是结不出正果,而只能结出苦果。这将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2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20日 1.【创作自由】杜琪峯:电影代发声 微博被封 评论:恐更多审查 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峯在德国柏林影展,提及在极权时电影首当其冲被针对,又称「全球争取自由的国家与人民都要支持电影」,被大陆「小粉红」批评是「不当言论」。转发杜琪峯言论的微博帐号突然被封,有指杜琪峯参与的9部电影亦可能遭大陆封杀。评论认为,事件反映「红线」由大陆进一步迫近香港,提醒香港的文艺创作者,「极权统治下不再有个人创作的自由空间」,「政治先行」的风气,恐令香港电影日后面临更多审查。 杜琪峯说:当有极权崛起的时候,人们失去自由的时候,电影通常是首当其冲。我觉得香港,不对,抱歉,我呼吁全球争取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都要支持电影(发展),因为电影可以替你发声。 杜琪峯这一番言论引发大陆网民抨击,转发杜琪峯消息及言论的微博帐号「杜琪峰bot」内容被清空,网页仅显示「该帐号因被投诉违反《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并会自动转到微博首页。 大陆传媒报道指「杜琪峯发表不当言论!离封杀不远了」,指他有9部担任导演、监制的作品恐未能在大陆上映,包括《大时代》、《三命》、《花街泪》、《命案》、《捂著眼睛看红光》、《天掎与师》及《在清朝》,香港演员林家栋、杨乐文、惠英红等均在这些电影的主演之列。 至周一(20日),大陆官方未有进一步「封杀」行动。但事件令社会反思,大陆「政治先行」、「对号入座」的风气,对中港电影产业有何影响。 移居台湾的香港传媒人、港台前主持曾志豪对本台指,杜琪峯言论触及政权的「红线」,在大陆眼中,文艺不是个人的创作自由空间,而是意识形态的「战线」、巩固政权的工具;而杜琪峯提到「对抗极权」,反映出与中国大陆主旋律不同的价值观。 曾志豪又说,这事件对香港的文艺创作者是一个警惕。 曾志豪说:因为大陆已不用提醒,他们已经知道那条(红)线是存在,亦都知道在创作方面的意志很不同,但是香港的电影工作者,有时会希望避开,或觉得「我不讲政治,只是拍戏会否都可以呢?」服务政权的一部分呢?有没有做好「主旋律」?对于个人的意义或自由可能变得很小,杜琪峯这件事是令大家不能再视而不见。 香港著名专栏作家、时评人陶杰同日对本台指,杜琪峯言论中根本没有指明谈论对象是香港或中国,但中国在「战狼外交」下全线出击,「对号入座」,而这种「政治先行」的风气,长远对电影界有深远影响,预料港产片进入大陆市场会有更严厉的审查。 陶杰说:长远来说肯定有影响,网民在欢呼将电影政治化,中国一定会制订一套策略来拦截、来压抑这种倾向,大陆市场批准香港电影会有更严厉的审查,以及香港电影(制作人)要签《国安法》等,电影、监制、导演,不准发表违反《国安法》(言论),这方面一定会加强。 陶杰指,外国较少投资中港电影,未必对电影业界有直接影响,但在金融等行业上,近年外国投资者对大陆及香港持审慎态度,这件事可能会成为投资者对香港国际评级的一个指标。 在第73届德国柏林影展,有记者在会上向一众评审发问,「为何电影如此重要?可否分享电影的特别之处,为何电影不死?」杜琪峯发言时用广东话表示,「电影首当其冲被针对。全球争取自由的国家同人民都要支持电影,它会代你发声。」有关言论被针对,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两知名「辱包频道」被下架 博主质疑Youtube染红助北京维稳 近年海外社交媒体兴起恶搞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辱包文化」,以幽默及低成本的手段瓦解中共「权威」。但以辱包驰名的「乳透社」旗下两个油管(Youtube)频道遭下架。疑是中共再派水军出征,触发举报机制。「乳透社」参与者质疑,海外社媒遭中共渗透。 近年海外社交媒体上恶搞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辱包文化」让中共如芒在背。Youtube两大最知名的「辱包频道」—「乳透社 小池塘」和「乳透社 小反旗」于1月13日和上周五(2月17日)被下架,有博主质疑,海外社交媒体遭中共染红渗透,助北京打压批评言论。 不愿透露实名的「乳透社」前参与者「易碎品编年史」向本台表示,「辱包文化」相比较传统的抗争方式,会在年轻人中迅速蔓延,是一种低成本解构中共威权的方式,因此中共当局不惜出动维稳机器定向剿杀。 「易碎编年史」说:这件事反映中共高度重视「辱包文化」,辱包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参与辱包的网友能够以一种低成本的手段瓦解中共的权威,一条三分多种的恶搞影片,显然比起一本长篇大论中共恶行的书更具吸引力,辱包能在短时间内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把中共的体制之恶呈现了出来,这对中共维稳机器的杀伤力非常巨大,因此它们才会千方百计想要把辱包圈子里面最具影响力的频道消灭掉。 「易碎品编年史」透露,作为油管上最知名的「辱包频道」,「乳透社」一直受到中共当局打压,中共派出人马以「侵权」作为藉口进行举报,亦不排除西方社媒染红。而「辱包博主」以「合理引用」进行申诉程序都需要几周或数月的时间,令中共成功利用举报机制压制反抗言论。早前「乳透社」多次向Youtube和谷歌高层申诉,帐号一度得以恢复。加上考虑到帐号安全和多方压力,「乳透社」也主动取消了2023年「辱包拜年祭」,但终难逃下架命运。 「易碎编年史」说:那些中国公司肯定是受到了中共的指示,才会利用版权作为武器。YouTube虽然是美国公司,但是和其他科网公司一样有很多华人雇员,人,不排除里面有小粉红利用职权协助中共的打压。 另一位生活在德国的活跃「辱包博主」——「墙国蛙蛤蛤」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指「乳透社」两个频道被下架,应该是有中共国安介入;亦不排除最悲观的情况,即有国安人员已控制「乳透社」在中国大陆的工作人员,勒令其删除帐号。 「墙国蛙蛤蛤」说:从2021年起,连续3年两会前乳透社等键政恶搞相关平台帐号都出现了突发状况,我更相信这是中共的国保国安人员追求业绩有意为之。目前我尚不了解是由于甚么原因导致乳透社两个YouTube频道被关停,个人猜测是和之前一样,中共再次利用YouTube平台规则漏洞,安排水军进行集中举报;而悲观的情况则有可能是乳透社帐号被黑客入侵,甚至是其成员被中共国保国安控制,勒令其删除帐号。 「墙国蛙蛤蛤」也谴责中共的审查触角已伸向海外。 「墙国蛙蛤蛤」说:中共的红色恐怖触角早已不局限于墙内,中共利用平台漏洞及黑客手段使在墙外平台噤声,我们必须要向世界各国民众及政府更全面地揭露中共的卑鄙手段,让它们加强对中共恐怖势力渗透的警惕及反制力度。 「乳透社小反旗」建立于2017年1月,「乳透社小池塘」则建于2020年2月;在此次被封杀之前,有订阅受众数十万人,其中被称为镇店之宝的《庆丰话》等影片点击量逾百万。 2021年2月,「乳透社」联合其他辱包博主举办首次拜年祭,即遭网警入侵并对「乳透社」的Telegram群组屠群;两名「乳透社」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参与者及合作者失联;其影片也遭来自中国的多家机构大规模举报,致两个频道被封号。 至2022年2月,「乳透社」第二次举办拜年祭时,遭至中国视频网站bilibili(即B站)、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China music copyright association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博生兄弟文化传播公司、甚至是台湾亲共企业旺旺集团上海分公司的侵权举报,这些机构和企业的举报邮箱为同一个,令人质疑其配合中共进行维稳。 早前经过申诉后,虽然「乳透社」帐号得以恢复,但逾百万人点赞的《习包子也想挑战念诗之王》和《秦城欢迎你》等视频遭永久删除。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立场案】控方假设问题:会否专访拉登 锺沛权:如实记录不回避 香港「立场案」周一(20日)续审,控方就《立场》曾刊登的梁晃维专访列举多个假设性例子,控方提及包括拉登、纳粹德军等。前《立场》总编辑锺沛权回应时形容「言论自由对我嚟讲系接近一种信仰」,如果拉登愿意,亦会访问,即使对方为恐布分子,若涉重大公众利益,应如实记录。伍淑娟其后多次质疑梁晃维的言论没有事实基础,并多次问锺是否认同「嗌『光时』就会被拉」才会容许内容发布,锺沛权表示不同意。 控方今天踏入第12天盘问锺沛权,接续上周五的聆讯,以涉案17篇文章中的第三篇,即梁晃维的专访报道展开盘问。 续由被告之一、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出庭作供,接受控方盘问。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伍淑娟指,梁在专访中称「本土理念在 2016 年之后确实是越来越多人支持,甚至成为唯一的政治信仰。我对中国没有任何幻想」,以该段落质疑本土派对「中港区隔」、「港人优先」及「香港自治」等诉求,不应跟中国扯上关系。 锺沛权就解释,本土派认为在追求有关政治诉求时,中国政府一定会作出阻挠,故需透过抗争手段去争取,又指以抵抗及反对执政者的姿态表达信念,是在野反对派普遍会使用的手段。至于梁在专访中另提及中国压制西藏、新疆少数民族的看法,伍质疑对方作为只是23岁的学生,应不是亲身认知有关资讯。锺回应指,不猜度梁会否受交流团或书本等影响,惟伍反指交流团应会宣传国家美好一面,不解为何令年轻人有负面看法。 不过,控方继而问及,案发时期有否考虑部分读者思想或不成熟,而社会气氛高涨和不稳定等因素。锺回应指,认为只可在罕有、具充分理由下才可限制言论自由,亦相信人们是自主及理性个体,有能力自行作判断,非经权威、权贵或精英审查和判断。不过,他最终在控方再三追问下,同意当时没考虑有关因素,并称认为当时社会非不稳定。 控方之后列举多个假设性例子,藉此欲厘清锺发表文章的界线,包括称若在二战时期,会否发布以美术角度赞赏纳粹德军军服的文章;911恐袭事件发生后,应否报道拉登的专访;以及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媒体会否报道普京出兵攻打乌克兰等。 锺沛权就逐一回应,针对德军军服的问题,他称自己会有犹豫,同时形容「言论自由对我嚟讲系接近一种信仰,就算系极端下都要谂」,惟之后在法官郭伟健追问为何犹豫时就解释,只是认为纯从个人美感判断,有关议题没有公共性,但此说法即被伍淑娟闻言反驳:「冇乜公共性?同德军打紧仗喎,敌人喎,赞人军服靓喎。」锺之后举例回应,指越战时美国国内亦有不少反战声音,当时有媒体披露美军在战场的暴行,不少人曾认为危害美军安全,打击美军士气,惟当时不少媒体仍坚持发表报道和评论。 另外,锺又直言如拉登愿意接受访问,「我哋会做呢个访问。」而在伍淑娟最少三度指「刊登文章会否危害国安」,包括称「美国国民听咗觉得抵炸喎」、「好危险喎啱啱炸完仲发表,唔会左右国民情绪?」后,钟仍重申,不论主张是否错误,因为911是有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故恐布分子的说法及主张都应被记录下来,又解释传媒在铺排上,可思考如何不危害国家安全,如恰当及持平地报道其他反对声音,以及在专访中质问拉登,惟原则上不可回避访问。 至于报道普京,锺直言此假设问题值得思考,原因是当时已出现即时暴力风险,他经犹豫后或仍会发布,但会提供其他持平内容,包括针对普京指控,或罗列其他事实作反驳等,强调自己作为编辑,不会因个人立场影响发布文章的准则,只要事实并非错误或子虚乌有,编辑都应容许有关主张在公众领域讨论。 伍淑娟之后再就梁晃维专访中提及「35+初选」的部分盘问锺沛权,如质疑梁晃维举梁继昌及杨岳桥被DQ的例子,指两人事实上各有原因而被DQ,惟梁晃维只将DQ归咎为政府容不下反对声音,非正确的事实基础,或最少「系一个唔公平嘅意见」。锺就表示不同意,指以当时民情,不少公众同意DQ是因政府容不下异见,而这属梁晃维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判断。 盘问之后触及《国安法》,伍举梁在专访中称:「好像每一日国安都只是等大家讲『那四个字』,就去捉人」的一句,锺沛权就估计提及的四字应是指「光复香港」或「时代革命」,换来伍淑娟引述《文汇报》,强调警方没有单凭叫「光时」口号就作出即时拘捕。锺解释,当时不少人有担忧和理解,梁亦用「好像」一词表达忧虑,认为此担忧实属合理。 伍淑娟跟锺沛权继而就担忧的基础争辩,对于锺认为有传媒报道曾有人展示光时旗「涉违国安法」,伍就以「涉违啫,讲啫」回应,又质疑何以会由展示光时旗涉及违法,引伸至担忧叫喊口号被捕。随后以近10次追问方式,询问锺是否认同「嗌光时就会被拉」这担忧,「因为你心中有嗰四个字,先理解到有呢个担忧?」 锺就回答指自己没有此担忧,因自己不会公开表达此类政治主张,惟理解及观察到不少港人有此担忧。此时伍再接连反驳称:「你个人冇咁嘅担忧,佢(梁)嘅观察咪冇事实基础;你发表担忧呢个评论,系因为你有同样看法、担忧?」锺再次重申,容许发布不需他个人同意担忧与否。 伍淑娟其后又指,梁的专访不但只平铺直述,亦包含其心路历程,认为彷如提供平台予梁推销他的政治观点。锺沛权则回应,专访仅如实纪录梁的说法,又指政治人物一般会用自己的立场去演绎或陈述事件。 「立场案」周一(20日)踏入第33日审讯,审讯已远超原定审期但仍在继续,案件仍未完成,将在周二(21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4.【香港法庭】黎智英要求律政司宣布人大释法不影响其聘英御状抗辩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指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因而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在去年原获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代表抗辩,律政司不服决定先后向高等法院、上诉庭及终审法院提出反对,最终在去年11月被终审法院终极驳回。惟特首李家超随即表示向中央建议,提请人大就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资格作出释法。人大常委去年12月底最终完成释法,惟只是厘清没有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如要参与国安案件,法院须先取得特首发出的证明书,否则交由国安委作决定。黎智英上周五(17日)入禀高等法院,要求律政司作出声明,指人大释法不会影响各级法院早前批准其聘请Tim Owen来港抗辩的决定,并促请法庭按《国安法》第47条,向行政长官取得有关证明书。 入禀原告为黎智英,被告为律政司司长。根据入禀状,黎智英要求律政司司长作出声明,就人大常委于去年12月30日就《港区国安法》第14条及47条的释法,宣布不会影响高等法院、上诉庭及终审法院于去年10月19日、11月9日及11月28日,先后批准黎智英聘请Tim Owen代表抗辩所颁下的决定。 另外,黎智英亦提出另一个交替选项申请,如法庭不要求律政司司长作出上述声明,则希望要求法院根据《国安法》第47条,就两个事项向特首申请及取得证明书,包括: 早前就黎智英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的案件(案件编号:HCCC51/2022),已获批、承认及登记在香港本地执业的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向黎智英就该案所提供的法律意见,以及在该案中以法律代表或辩护律师身分代表黎智英,是否牵涉国家安全事宜;以及其他不具本地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在案件HCCC51/2022 中,以法律代表或辩护律师身分代表黎智英,是否涉及国家安全事宜。 黎智英并要求法庭批出许可,以尽早就此申请安排迅速处理其聆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于去年12月30日闭幕,当中包括表决通过《港区国安法》第14条和第47条的解释,是人大常委会首度解释《港区国安法》。议案中指明没有香港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可否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由香港法院根据《国安法》第47条,向行政长官取得证明书;如法院未有向特首提出,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应按照《国安法》第14条的规定,对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及决定。 根据司法机构网站资料显示,黎智英与《苹果日报》3间相关公司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违反《港区国安法》的案件(HCCC51/2022),暂安排于5月2日在高等法院进行「暂停进行法律程序」(stay of proceedings)聆讯,然后在5月30日则安排案件管理聆讯,而案件的审讯,则排期在今年9月25日开审,预计审期为40日。 黎智英这单案件原订去年12月1日开审,但因涉及聘用Tim Owen的争议及引发的释法事宜,法庭最后在去年12月中旬,考虑Tim Owen于今年5月初需来港处理另一宗审期达100天的案件,最终宣布将案件押后至2023年9月25日开审。 而因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港区国安法》作出释法,港府同时确认,将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以处理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 根据港府最新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就交代相关修例建议,提出法院在任何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在以专案方式认许前,须向特首提出及取得证明书,特首会决定有关人士于相关国安案件中,以大律师身分执业或行事,是否涉及国家安全,以及有关人士以有关身分执业或行事,会否不利于国家安全。 文件又指,就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委员的意见,港府计划尽快在2023年第一或第二季,向立法会提交该项立法建议的条例草案。 记者:吴婷康/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港府土耳其救援队罕有高调宣传 被疑「做政治骚」多于救人为本 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地震救援,香港救援队与中国大陆步调一致,一改以往默默耕耘,罕有地高调宣传救灾「英雄功绩」。抵埗非先救人,而是举行升旗礼,被质疑「做政治骚」。香港救援队周一(20日)举行记者会时,强调无延误救援,「中国人升国旗是无问题」,又反驳「我们不是做骚 ,不是做英雄」。同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特别于礼宾府宴请救援队,称该队「为国家对外事务作出贡献,迈出意义深远的步伐」。 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在本月6日发生7.8级地震,酿逾4万人死亡。以香港消防队为主力的香港救援队,周一(20日)举行记者会总结救灾工作,称一行59人在地震灾区,共出动19批次和269人次,搜索30多座建筑物,并救出4名幸存者。 不过,中国大陆和香港救援队分别于地震发生2日后才出发当地,港队于2月10日才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哈塔伊省,被质疑恐错过「救人黄金72小时」之馀,港队到埗后非即时救人,而是先花至少数小时会合大陆队伍,毗邻驻扎,并举行升旗仪式,惹来批评未有争分夺秒救人,而分心「做政治骚」。 香港消防救援队指挥官于文阳回应时强调无延误救援,指当日抵埗即时执好行装并报到,至傍晚才收到首个任务。 于文阳说:中国人升国旗是无问题……我可以保证我们在整个过程未曾有一刻迟缓,我们到现场已尽快报到,而升旗仪式就如消防局每日的升旗,我们不会因此会延误救人。 于文阳又否认「做政治骚」。 于文阳说:至于做政治骚方面,我要强调,我们真的不是要做英雄,我们所做的只是做平时做的事、本来是我们专业一部分。只是这次不是在香港,而是在海外一处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去做。 同场的消防处高级救护主任杨强生再强调「不是英雄,坚持到底的灾民才是自身的英雄」。 但值得留意的是,连日来,中、港两地官方和传媒不但大肆报道救援工作,亦特别高调宣传香港与国家的关系。而今次记者会上,香港救援队多次感谢国家的支持,又形容中国救援队「如同公司前辈带领实习生」,为香港救援队提供宝贵的搜救合作经验,当获悉救出幸存者时,在基地与同僚以「作为中国香港队为荣」。 同日,救援队亦获特首李家超宴请在礼宾府共进午餐。李家超发言时,引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话,赞扬救援队「勇于担当、排除万难」,「行动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 李家超说:今次是香港救援队首次参与海外救援任务,与国家救援队合作,救援队的工作亦体现了特区政府为国家对外事务作出贡献,迈出意义深远的步伐,同时亦体现中央政府为香港特区拓展国际联系的大力支持。 事实上,香港救援队回程时非直接回港,而是先随大陆队伍的包机赴北京,出席上周五(17日)的「国家救援队及香港特区救援队归国欢迎仪式」。当日,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更联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和消防处处长杨恩健,亲自上京出席接机。 该一行人与港队即日回港,又在机场出席港府安排的「救灾返港仪式」,在场的特首李家超致词时特别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救援队的肯定和照顾」。消防救援队更罕有高调公开接受传媒访问,并拍摄与家属见面一刻。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国民党夏立言访中毕 陆委会指不应附和「一中」和「统一」要求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结束访中行程返台,民进党周一(20日)举行记者会,批评夏立言对中方要求「一个中国」一声不吭,重申未来两岸应以国与国方式交流。基进党主席王兴焕认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以武力威胁台湾的国家,政党与中国交流必须被严格规范。陆委会发表声明表示,在野政党不应呼应接受「一中原则」和「一国两制」。 民进党周一)举行「中美官方升级,国共互通款曲」记者会,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表示,对比外交部长吴钊燮、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将访白宫与美官员对谈,象征台美官方交流增加,夏立言赴中有很多不透明、没有公开的行程。 郑运鹏指,夏立言对中方要求「一个中国」一声不吭,民进党团对夏立言此行表达遗憾。 郑运鹏说:民进党一向主张,台湾跟中国、台湾跟其他国家都一样,应该是要官方对官方,这最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则。我们跟任何国家都应该一样,中国不应该只挑台湾的特殊政党、统派政党、接受中国「一中原则」的政党,进行政党之间的交流。 台湾基进党主席王兴焕表示,无中生有的「九二共识」曾禁锢台湾很长时间,国共在未来可能就新的「统战共识」里外唱和,利用情报渗透、怀柔胁迫扩大在台亲中势力,台湾必须留意。 王兴焕说:王沪宁是中共的大脑,随著「九二共识、一国两制」这套论述不再有效,习近平在20大之后,已经责承王沪宁提出新的「统一」对台论述。夏立言去见王沪宁,我们猜测极有可能是去「预演」,去对一下新的统战剧本。 陆委会周一重申政府政策一贯,两岸交流互动应秉持对等尊严、真正促进相互理解,不应片面设置任何政治前提。台湾政党良性竞争、对外团结,与陆方进行交流,应遵循政策规范、充分反映台湾民意对维护主权民主、和平处理两岸关系的坚持,才能有利双方良性互动及确实保障台湾人民利益福祉。 陆委会强调,北京方面应以理性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务实处理两岸事务,在疫后逐步开展的交流往来中,应先排除此前因政治及人为干预所设置的交流限制与阻碍,放弃对台分化操弄的意图,更不应片面设置损害台湾的主权、矮化台湾的任何政治前提与终局安排。 陆委会指,特别是中共当局定义「一中原则、谋求统一、接受一国两制」的「九二共识」,在野政党不应对此政治立场予以呼应,台湾人民也不会接受。 对于各界批评,夏立言回应表示,在与中方高层会面过程中,都申诉了台湾人民的心声。 夏立言说:我就记得我自己绝对跟对方表示过,我们对于两岸最近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两岸的紧张情势,台湾一般民众的心里是非常不安的,我们都有充份表达。大陆有大陆他们的政策,我们有我们的立场,都是大家心知肚明非常清楚,我们在那边作客,是去做交流不是跟对岸吵架。 夏立言相信,求同存异是国民党的方向,他指,在大陆期间,该表达的立场都表达得非常清楚。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香港库房】港府将发表新《财政预算案》 料本年度财赤高企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周三(22日)将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他早前预告本财政年度财赤或逾千亿港元,远高于原本预计一倍,但按港府最新数据,首3季赤字已达1832亿元(港币,下同)。而财政储备减至7739亿元,主要受累于占比重的地价收入和印花税收强差人意。多幅地皮以「贱价」出售或流标,地价收入仅达预期的35%。同时,防疫开支暴增亦令库房大缩水。 香港主要收入比重依次分别是利得税、地价收入、印花税、薪俸税及投资收入。根据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预计全年港府总收入为7159亿元。不过,截至去年底,本财政年度首9个月收入为3901亿元,仅达预算的约55%,较前一年度同期少约20%。 其中地价收入及印花税收入下跌最多。本财年地价收入原本目标为1200亿,惟目前首9个月只有415亿元,仅达预期的35%,较去年同期少约5成。 据地政总署卖地纪录,港府暂卖出12幅地皮,卖地收入约260.8港元,惟当中有不少以低价成交,包括屯门大榄住宅地及启德商住地,另有多块估值逾百亿元的豪宅地流标。 至于印花税收入,除卖地减少外,亦随股票成交额减少而下跌。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首9个月股票成交额较上年度同期跌两成,同时印花税收较上年同期少4成,只有504亿元。 港府收入减少,开支亦暴增。陈茂波早前在网志透露,港府过去3年抗疫开支逾6000多亿元,若以平均每年2000亿元计,该开支已高于税收占比最大的利得税。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创作自由】香港影片节入围两作品 被要求删社运、黄头盔画面 香港第28届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节下月初举行,两部入围作品遭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电检处)要求删减情节,在未能放映完整版本下,导演决定取消放映。 香港传媒报道,两部作品分别为含有社运、送囚车等场面的公开组短片《失去的部分》,以及呈现佩戴黄色头盔人物画面的动画组作品《城堡里的大象》。其中,《失去的部分》去年9月曾获准在港放映,但送检下月公映时,却被要求删除部分内容。 电检处就此回应表示,不会就个别影片申请及检片决定作评论。 《失去的部分》由纪录片导演陈巧真执导,原定下月10日放映,全片长30分钟,以大量碎片影像组成,片中有社运现场、漏水行人隧道及送囚车等场面,导演陈巧真向港媒《明报》指,今次送检处方则称未能通过因涉政治敏感题材,需删减部分内容才能放映, 不了解为何两次送检结果不一样。 巧真是香港摄影师及独立电影制作人,2013年开始投身拍摄纪录片,2014 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她的摄影作品《32+4》曾入围2015 年金马奖,并获第61届德国奥柏豪森短片展第二大奖。 另一作品《城堡里的大象》全长4分45秒,由动画师李钰淇制作,网站介绍,该片以2019及2020年为背景制作,作品描绘制作者内心世界变化及对香港情感,亦为对当代政治和社会转变的反思。 李钰淇是一位动画艺术家、平面设计师,2016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并于2021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艺术硕士学位,她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及艺术机构播映。去年,她受香港M+博物馆委约制作动画短片《Park Voyage》,在精选的放映和活动中播出。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港警叫许智峯返港自首 指其涉违《国安法》 香港民主派初选47人案开审至今两周,曾参与是次初选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早于2020年末赴丹麦后宣布流亡。日前他在社交平台撰文,表示其香港代表律师收到香港警方上周五(17日)寄出的公函,称他于2021年8月12日涉违反《港区国安法》「煽动分裂国家」及「勾结外国势力」,并被法庭颁通缉令,警方建议他带同该信及身份证明文件,回港自首。 现居澳大利亚的许智峯在帖文表示,过去两年警方「已经习惯同我做笔友」,曾多次亲自发电邮要求他出庭。他并说「47人案」审讯正进行中,警方却「煞有介事」发信,「这次又何必出信给我律师呢,不如直接FaceTime或Google Chat吧」。最后他问「大家认为我应写甚么回信好呢?」 「47人案」月初开审当日,许智峯亦有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自己其实是案中的第48人,「若没有离开香港,还押两年、明天需要上庭受审的,也包括我」。他在文中表示,自己虽然身处海外却难以抽离,一直视初选案为自己的案件,并记挂昔日在议会和街头的战友。他并说:「无论政权如何噤声,发生过的,总不会磨灭,香港人也不会忘记」,并希望47名被告及亲友平安。 警方周日(19日)回覆传媒称,不评论个别个案,又称一如既往会根据案件实况,依法循不同途径追查在逃疑犯下落,并将其缉拿归案。 牵涉民主派议会藐视案等案件的许智峯,于2020年获法庭批准保释期间赴丹麦公务外访,许智峯抵达后宣布流亡。律政司其后加控许智峯4项刑事藐视法庭罪,高院在他缺席下审理案件,去年裁定4罪成立,判囚3年半及须付惩罚讼费。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布林肯:不论习近平知情与否都应为侦察气球负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六(18日)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会晤,布林肯周日(19日)受访表示,他认为身为中共总书记的习近平应对侦察气球负责,无论他知情与否。 中央社报道,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日接受多间美国传媒访问,包括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 布林肯表示,习近平对气球计划知情与否没有差别,这件事是中国做的,身为中国领导人的习近平归根究底应该负责。 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卡尔(Colin Kahl)17日告诉《纽约时报》,习近平可能知道中国整体高空侦察气球计划,但对入侵美国领空的那颗特定气球并不知情,直到事件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卡尔指出,中国体制内军民分裂严重,习近平不信任他的军队。对此,布林肯不愿直接评论。 面对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批美国处理侦察气球的方式「近乎歇斯底里」,布林肯说,美国不是唯一遭中国间谍气球入侵的国家,超过40个国家曾受害;他指出,中国侦察气球计划已存在多年,许多国家对此表达真切担忧,感谢美国揭露这一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美卿指中方考虑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武器 拜登突访基辅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已经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拟为乌克兰战争讨论「可能的和平方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美国媒体表示,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武器支持,并将很快公布更多细节。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20日突然现身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访问。 路透社引述俄罗斯《工商日报》指,王毅此行「主要目的是让北京在乌克兰解决方案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毅在今年度「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再度呼吁对话,并建议欧洲国家「冷静思考如何结束战争」。王毅还不点名说,「有些势力」不想让谈判成功、让战争停下来。王毅未详细说明他指的是谁。 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跟王毅会面后向美国媒体表示,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武器支持。布林肯在于周日播出的国家广播公司(NBC)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说,美国非常担心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支持,他向王毅明确表示,「这将在我们的关系中产生严重后果」。 布林肯说,并补充说华盛顿将很快公布更多细节。「他们至少在考虑提供各种致命的援助,包括武器。」 中国外交部和俄罗斯外交部都拒绝向《路透社》立即发表评论。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20日突然现身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访问。拜登这次出访欧洲,原定准备到波兰,但他突然到基辅进行访问。 包括英国首相在内,西方国家主要领袖多在过去一年内已经亲访基辅,但是美国总统是第一次在战争爆发后访问基辅。 包括基辅在内,乌克兰全境20日响起防空警报,俄军又在进行飞弹与无人机袭击。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台湾开放港澳人士自由行首日港旅客不多 经历3年多的疫情后,周一(20日)是台湾开放港澳人士来台自由行首日,港澳人士最快早上9时起,便可在网上办理观光签证来台,跟旅行团限制亦已取消。本台记者下午到桃园国际机场视察,发现来台旅行的港人不多,主要是回台的台湾人、来台开学或公干的港人。 其中本台随机访问下午3点10分抵台的班机,乘客主要是从香港回台的台湾人,并没见来台自由行的香港旅客。台湾人李先生对本台指,飞机上只有100多人,并没有坐满。据本台了解,即使有意来台旅游的港人,也因开关首日是工作日非假期,或早前已率先去了其他国家旅游,短期内难以再请假等因素,而不会即时来台。 不过也有非常期待来台的港人,选择搭首班机出发。温小姐向媒体称,隔了3年再次访台很兴奋,疫情前已常常到台湾游玩,今次打算在台湾玩7天。港人叶先生则向媒体指,来台办公之馀也会探望朋友及品尝台湾小吃。 本台翻查桃园国际机场网页,周一早上9点后,从香港来台的有13班航班。首架符合规定并降落桃园国际机场的班机,是在上午9时22分抵台的国泰航空CX488航班,据台媒《联合报》指,机上约有147名乘客。 另一方面,有港人早上因未能登入申请入台证系统,而要改为落地签证,不过过程顺畅。 为了吸引香港观光旅客,高雄市政府将于4月与业者合作,规画「高雄—香港」双邮轮母港游程,全力发展邮轮观光,并积极抢攻港澳及东南亚市场,提供最便利的交通服务,让港澳游客旅行台湾、首选高雄。台媒周一报道也指出,疫情前港澳旅客在台平均每人每天消费6,100元新台币(约1,600港元),单是住宿花费占3成。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3.美国会代表团访台晤台积电张忠谋 美国国会跨党派代表团周一(20日)会见了台湾立法院院长游锡堃,这是该代表团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的一部份。 美联社报道,周日(19日)抵达台湾的代表团成员包括众议员、加利福尼亚州的卡纳(Ro Khanna,民主党)、德克萨斯州的冈萨雷斯(Tony Gonzales,共和党)、马萨诸塞州的欧清杰(Jake Auchincloss,民主党)和伊利诺伊州的杰克逊(Jonathan Jackson,民主党)。 预计他们将会见台湾总统蔡英文以及商界人士。周一,他们与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举行了会谈,他被认为是该岛的晶片产业之父。 代表矽谷的民主党人卡纳说,他来是为了了解台湾在半导体行业的作用。卡纳和欧清杰都是新成立的专注于与中国竞争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成员。 他谈到了他们访问所面临的隐性威胁,因为中国反对台湾与外国政府之间有任何形式的交流。中国声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必要时可通过武力统一,并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和外交骚扰。 卡纳说:我们来到这里绝不是对中国的挑衅,而是与总统(拜登)的外交政策相一致,即承认像台湾这样的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仍然寻求该地区的最终和平。 台湾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利用这次演讲回击了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的言论。王毅在周末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将来也不会是一个国家」。 游锡堃说:中国无视历史事实,声称对台湾拥有主权。台湾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台湾从来没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过一天。 据《金融时报》报道,该代表团的访问是在五角大楼一名高级官员周五的敏感访问之后进行的。 五角大楼发言人没有对负责中国事务的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Michael Chase)的访问发表评论,他重申:「我们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有助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台湾的外交部说,它没有关于任何此类访问的讯息。 在华盛顿指责北京派出一个在美国东海岸上空被击落的间谍气球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上个月再次加剧,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取消了对北京的访问。布林肯在周末还表示,美国担心中国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用于其在乌克兰的战争。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事实查核│中国海警船在仁爱礁周边执法,是捍卫主权的合法行动吗? 标签:误导 一分钟完读: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上周一(13日)发表声明,指控中国朝阿荣金浅滩(Ayungin Shoal,中文习惯称仁爱礁)附近的菲律宾海警船发射军用镭射光,更导致船员暂时性失明。中国外交部与菲律宾外交部皆认为主权遭侵犯,互控对方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核查后发现,海牙国际法庭于2016年做出的南海仲裁,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相关地形的定义,裁定仁爱礁是「低潮高地」,中国及其他国家无权主张领土主权。中国称仁爱礁是其领土属于单方面的政治主张;而称其执法行为的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则属于与国际法事实不符的误导讯息。 深度分析: 事发经过 2月6日,菲律宾编号MRRV-4403海警船正在执行对马德雷山号登陆舰(BRP Sierra Madre (LT-57))的运补,海警船距离仁爱礁约10海里时,一艘编号5205的中国海警船朝该船只发射两次绿色镭射光,导致菲律宾海警船员暂时失明,且中国海警船一度逼近MRRV-4403右舷约150码处。 菲律宾海警队认为中国海警对企图阻挠运补行动,是公然无视且侵犯菲律宾的主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同日回应,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菲律宾海警船擅闯仁爱礁海域,中国海警船依据中国国内法及《联合国海洋公约》维护主权,现场操作专业克制。 上周二(14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新闻稿回应,谴责中国侵犯菲律宾经济海域,呼吁中国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 2016年南海仲裁的裁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在其领海内享有主权,在其专属经济区中享有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南海蕴藏丰富油气资源,亦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航道,但该区域海洋地貌的定义及主权屡发争议。 2013年菲律宾向海牙国际法庭常设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菲律宾便要求审理包括仁爱礁、美济礁等中国与菲律宾都宣称有主权的地域属于岛屿、礁岩还是低潮高地(LTEs),因为以上三种海洋地貌,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自有不同的主权规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海洋地貌分为三种型态: 第一种是岛屿,拥有12海里的领海与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第二种是礁岩,满潮时可露出海面,拥有12海里领海,但不能享有专属经济区。 第三种是低潮高地,满潮时会被淹没,不享有领海、专属经济区。 南海仲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最终裁定渚碧礁(Subi Reef)、东门礁(Hughes Reef)、美济礁(Mischief Reef)、仁爱礁属于低潮高地,不拥有12海里领海。但海牙法院认定美济礁和仁爱礁是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一部分。 因此海牙法院裁定中国建设人工岛屿、未阻止中国渔民在该区域捕鱼、妨碍菲律宾渔民及石油开采等行为,皆违反菲律宾在专属经济海域享有的主权权利。海牙法院进一步认为中国执法船拦截菲律宾船只的行为属于非法,且造成严重碰撞危险。 中菲在南海再次爆发冲突,美国国务院也在上周二记者会中表达立场。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表示美国与菲律宾盟友站在一起,认为中国的行动干扰菲律宾在仁爱礁周边的合法行动,重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16年仲裁裁决对中国和菲律宾具有法律约束力,呼吁中国遵守裁决。 中国政府自1953年以来,持续以「九段线」声索南沙群岛大多数地区的主权,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以及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皆将南沙群岛列入领土范围。 基于上述主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反击称:「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是美国一手炮制的,完全是一场政治闹剧,所谓的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不会对中方在南海的权利主张产生任何影响。」 事实上早在2013年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时,中国就已表态拒绝参与仲裁。当时海牙法院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7第9条,如争端一方不出庭或不辩护,他方可请示仲裁法庭继续进行程序并作出裁决。中国与菲律宾皆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中国多次宣称南海仲裁无效也没有约束力。 国际法学者、牛津大学国际法博士候选人宋承恩表示,南海长期处在争议状态,此次事件中国宣称行动是基于维护仁爱礁主权,并不受国际法所支持,且的确侵犯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范在一国专属经济区内,所有国家船只皆可自由航行,但并不能有执法行为。 结论: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定义和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此次事发的仁爱礁属于低潮高地,中国及菲律宾双方都不能宣称拥有其主权和主张12海里的领海权,但仁爱礁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中。 中国外交部称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菲律宾海警船擅闯仁爱礁海域,中国海警船是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维护主权,属于单方面的政治主张。 15.【财经拆局】留钱傍身「恶意储蓄」对政府不信任?中港经济恐难复常 在去年底取消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后,中央正试图推动经济增长,但这个如意算盘正面临人民消极抵制:中国民众去年减少了举债、增加了储蓄,这种「积谷防饥」的审慎心态,背后反映的,是内地居民经历三年疫情封控及随后灾难式全国感染,已对政府不再信任,面对不明朗宁愿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而这对一直强调靠内地通关重启经济的香港,这条「复常之路」恐怕并非官员想得这么容易。 据人行数据,2022年中国累计新增居民贷款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挫逾一半,并创下自2014年以来最低累计新增量。这种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住房销售下降,进而导致对新房贷的需求减弱。另外,在中国城市的封控实施期间,日常消费支出受到了冲击,削弱了短期借款的需求。 与此同时,人们转而积存现金,推动2022年中国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增至17.84万亿元,创新高,并较2021年同比增加了八成,同时定期存款明显多增,近八成是不可随意提取使用的定期存款。由于在大陆基本没甚么有吸引力的投资选项——特别是楼市仍然一潭死水——一些业主将手头多馀的资金提前向银行还了房贷,令全国出现「还贷潮」。若把17.8万亿元除以中国约10亿成年人口,相当于每人银行户口进账约1.7万元。 当然,「弹药」储起可以留作解封之后才进行「报复式消费」,不幸的是,初步迹象显示,纵使零售支出和旅行活动开始反弹,看电影和外出用餐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不过经济学家们称,由于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买楼等大额支出活动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储蓄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可能反映出消费者缺乏信心,这可能会继续抑制消费。 由人行公布一月的金融数据,备受关注的一月份存款却是不减反增,单月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反映的是大量资金仍然留在银行帐户,「报复式消费」未有出现,居民宁愿「储多个钱」无心消费。 与此同时,纵使一月内地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4.9万亿元,创历史纪录,但当中居民部门贷款的增幅,同比反而少增了5,80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亦同比少增约5,200亿元。专家指出,1月企业信贷需求大幅回升,但仍对冲不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紧缩效应,反映微观主体信心仍然不足。 三年的疫情封控,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上海大规模封城以至随后无秩序式解封,据《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学术研究,在过去两个月,全中国因为染疫死亡人数高达100至150万,比官方数据多18倍。政治和社会的高度不稳,令个人和企业的信心大幅下降,当人们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存钱。 有经济师更加指出,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这一代中国人,可能与从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中走出来的一代美国人有相似之处,这些人的储蓄意愿可能会长期转变。 人行去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者对自己工作前景感到不确定,同时接近四分之一的人称收入已减少。该调查覆盖了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约62%的受访者选择储蓄,仅23%的人选择消费,只有约六分之一的人打算增加投资。2019年的一项类似调查中,约45%的人计划增加储蓄。 这种缺乏安全感、留积蓄傍身心态,反过来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弱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或更多,一些大行更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增长5.5%以上。但如果中国第一、二季度的消费增长逊于预期,一些经济学家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预测。 显然当局明白这种「留钱傍身」的存钱心态,不利经济发展,因此千方百计希望提振消费信心,甚至以「恶意储蓄」来形容居民的存钱行为,与去年地方政府说有钱人「恶意不买房」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内地经济学家估算,内地居民去年储蓄率高达36%,较2013至2019年平均数字高出5个百分点,意味人们每100元税后收入会储起36元。作为比较,欧美储蓄率分别为18%及26%、全球平均储蓄率约27%。中国人向来出名「爱储钱」,去年储蓄率进一步飙升,可解释说是内地民众去年因疫情「有钱无处使」,惟防疫政策松绑后,他们依然不愿消费,很大程度因为对前景缺乏信心,例如担忧「饭碗」不稳,万一失业亦缺乏福利安全网救助,故宁愿「储多个钱」以备不时之需。 必须要指出,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内地经济复苏,特别是去年四个季度均经历深度衰退,近日政府高调宣传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特区政府予以厚望希望能重演2003年沙士后启动自由行的「盛宴」。 虽然全面通关过境人数大增,不过连日由商界及中小企均反映,通关后最受惠只是药房化妆品店等小店,昔日人流最旺的尖沙咀铜锣湾名店,均未见踊跃人流,连铜锣湾大地主希慎亦承认,农历年后商场人流虽有明显增长,但未见销售大升或反弹至2018年疫前水平。 通关后楼市亦不似预期有大量资金涌入,反映新春长假当周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按周仍然下跌,并结束连续两周升势。如前所述,内地居民宁愿留钱傍身,又怎会花巨资来香港置业? 最近香港楼巿出现小阳春,主要是巿场憧憬会有大批内地人到香港买楼,以至不少本地人率先入巿,不过,据了解北水暂仍未见身影,况且北水要买香港楼,要付高达三成的辣税,或许这正解释了尽管二手楼市成交虽有改善,可是卖地情况却是另一幅光景,接连有三幅地皮或项目流标,包括赤柱豪宅地皮、市建局观塘重建项目,以及港铁小蚝湾项目,这正是反映了敏感度更高的发展商如何看待后市以至经济前景。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6.【声如洪锺】医保改革引爆「白发运动」,「需求不足」反映经济千疮百孔 自动态清零完结之后,人们担心抗疫三年全国花费数千亿计的抗疫开支会否令地方政府财政提早透支了医保基金。2月8日起,武汉出现了一批长者上街抗议新落实的医保改革,及后大连、广州等市的民众,以及辽宁鞍山市鞍钢的退休职工也举行类似的示威游行。示威的尽是长者们,他们不惜在寒冬也要上街抗议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医保改革大砍退休人员的医疗福利与补贴,从每月每人260元缩水至十多元人民币。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此医保改革目的在于统合住院及大病、慢性病补贴的「统筹基金」,以及补助门诊费用的「个人帐户」,有助于改善过往「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窘境。长者们退休医疗开支没保障,生病没安全感,恐怕会令老百姓长远而言更热衷于积谷防饥,令中国人储蓄率更高,更不愿消费。 如此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国家主席习近平好像并没有概念。刚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主席在去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习主席在文章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文章指出,要著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文章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明明医保改革就是会打击消费信心,「总需求不足」自然变成必然的果,那是习主席知道还是不知道的简单因果关系呢?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9日 1.美中高层会面互相指责 布林肯警告不可向俄提供杀伤武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六(18 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在场边与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主任王毅在「场边」会面。双方并没有公布确实会面场合和时间,但从会后两人向传媒披露双方立场,显示会面气氛并不友好。 布林肯在会后接受美国NBC访问时表示,美方非常关注,北京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具杀伤力支持武器lethal support 」,布林肯已向王毅提出警告,这将会对美中关系造成「严重后果」。布林肯还说,美方将会披露这些杀伤武器更多的具体细节。 在美军于美国境内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一事上,希林肯表示,已在会面中向王毅明确表明,美国不会再容许这类事情发生。王毅并没有在此事上作出道歉。 至于新华社19 日亦报道,王毅是应美方请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王毅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新华社报道,美方击落中国「无人飞艇」,是美国制造的一场「政治闹剧」。王毅还说: 「中方要求美方以理性、冷静和专业的态度与中方一道妥善处理。但遗憾的是,美方无视基本事实,悍然出动战机,用导弹击落一艘毫无威胁的飞艇。这种行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是百分之百的滥用武力,明显违反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已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地球上空每天都飘着很多气球,难道美国都要打下来吗?」 王毅表示,美国声称要与中国进行竞争,中国从不怕竞争,但竞争应当是公平、讲规则的。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这是百分之百的单边主义和自私自利,百分之百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干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王毅形容,「今天的美国撕下一切伪装,连巧取都不屑做了,只剩下明火执仗地豪夺。这种作法不仅损害各国的正当合法权益,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信誉和利益。」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2.布林肯王毅间谍气球事件后首会面 布林肯:王毅没有道歉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周六(18日),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期间进行场边会谈。 布林肯在会谈结束后受访表示,双方进行了坦诚沟通,王毅在会面中未有就气球事件道歉。布林肯并未说明会谈内容,重申已直接向王毅表示,有关事件是不可接受亦绝对不能再发生,强调中国气球侦察美国领土,是违反主权及国际法。又指,向王毅表示美中应该有开放的沟通管道,全球都期待美中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 )透过新闻稿表示,布林肯告诉王毅,中国高空侦察气球入侵美国领空之举,不仅侵犯美国主权也违反国际法,这种行为「不可接受」,并强调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绝不能再发生。 布林肯明确指出,美国不会容忍任何侵犯美国主权的行为;中国入侵5大洲、超过40个国家的高空侦察气球计划已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新闻稿指出,针对两岸议题,布林肯也重申美国长期以来的「一中政策」不变,并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新华社报道指,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美方请求」,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 报道说,「王毅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中国间谍气球在1月底被发现入侵美国领空,导致原定2月5日至6日首度以国务卿身分访问北京的布林肯延后访中;侦察气球并于2月4 日在美国东岸遭到美军击落。这是中美关系因气球事件出现新嫌隙后,美中高层首度面对面会谈。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剑指中国 美日离岛防卫联合军演首度移师日本 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军陆战队针对离岛防卫实施的联合训练,一直以来都在美国举行,但面对中国军队在日本西南群岛附近频繁活动,今年首度移师日本举行。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美日双方这次总计将派出约1700人,投入从2月16日起到3月12日止在日本九州岛及冲绳等地举行的离岛防卫联合训练。 2月18日对媒体公开的是位于九州岛大分县「日出生台演习场」的部分训练过程,主要内容以美日连手夺回被侵占的离岛作为想定。 过程中可以看到搭载美军陆战队员的鱼鹰运输机(MV-22 Osprey)及直升机降落,美日双方确认彼此成员合力前往前线的程序等。 美日为强化离岛防卫,从2006 年开始实施这项联合训练,此前都在美国举行,但随着中国军队在日本西南群岛附近频繁活动,美日这次离岛防卫联合训练是首度移师日本举行。 联合训练项目包括在日本鹿儿岛县离岛及驻冲绳美军陆战队基地等地,实施两栖车辆登陆训练及实弹射击训练等。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北美巡演透露维族人遭系统压制 脱口秀演员池子遭中宣部全面封杀 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真名王越池)日前在北美五城巡演因言论迅速招致报复,中宣部日前下令封杀池子并疑似已波及到黄西,官方震怒缘于他在演出中提及维族人在中国处处受限触及了红线,以及公开调侃中国的防疫政策时,间接地影射了习近平本人。 在遭海外小粉红持续举报之后,正在北美巡演的脱口秀演员池子的小红书已遭封禁。与此同时,他巡演的搭档黄西,亦删除了这次巡演的相关内容。 但迄今为止,池子和黄西的行程还没有被外界披露。此前,中国的媒体人都担心,因为这次巡演的言论,他回国之后是否会有麻烦,目前都不得而知。本台记者亦没能联系上池子本人对此事置评。 据本台记者从央媒人士处获悉,从现流出的有限视频来看,这次池子的演出言论,谈不上有多敏感,但他触及了一个让官方感到不安的信息,就是披露了他还在笑果文化旗下时,该公司一名颇具才华的维族演员(疑似卡姆)和他们一起出行时,都受到限制。 而另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确是,卡姆在脱口秀演艺事业获得成功之后不久,就被以涉毒品而入狱。此前,即有传闻称维族人卡姆是遭到了官方的报复甚至是构陷。 一个要求匿名的资深媒体人告诉本台记者,池子的遭遇实际上已经是很多演艺界人士的共同遭遇,他们只要有一点不顺着官方的口径说话,都可能遭小粉红的群起攻击,并被扣上辱华的帽子,导致事业彻底被封杀,甚至连基本的谋生之路都被堵死。 资深媒体人说:就是最近几天嘛,反正,在被一些小粉红在怼嘛,然后也有一些视频流出来。我只是了解他跟往期的任何一个出现的情况一模一样。反正出点什么所谓的辱华呀,什么反华呀这种言论呀,遭遇的待遇就一样。 此外,因池子以前参与了很多综艺节目,这也导致各方大为紧张。但据一位业内的说法是,目前可能的做法,是从这些节目里屏蔽调池子本人的影像信息,以保留节目本身。 资深媒体人说:是不是全部下架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有影响吧,因为最近这个事情传开了嘛。因为他好多都是参与的那个综艺,如果全部下架的话,涉及到好多作品都(被牵连)了,有可能是做一些屏蔽什么的。 另据知情人告知,池子和黄西的这次北美巡演,是以中国官方大外宣的口径“文化输出” 的名义进行的,但池子的现场吐槽,让官方很尴尬,因此池子迅速遭到了海外大外宣中文媒体的猛烈抨击。 其中,一个名为西班牙《华仁中文》的微信公众,更是以「池子自毁人生」为题,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国内大批小粉红和民族主义者亦大量转发,并要求官方给予池子严厉的打击。 本台记者亦多次试图联系《华仁中文》,了解围攻池子的详情,但对方没有响应。本台记者亦多次致电中宣部,希望了解此事,但该机构也拒绝正面响应此事。 记者:黄小山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5.美众议员康纳率团访台 讨论加强经贸与安全关系 美国联邦众议员康纳周日(19日)至23 日率团访问台湾,期间将拜会总统蔡英文,就强化台美安全与经贸伙伴关系等议题交换意见外,也将和相关产业人士会面,交流台美产业及科技合作议题。 外交部表示,美国联邦众议员康纳(Ro Khanna, D-CA)于2月19日到23日率团来台访问,访团成员包括联邦众议员冈萨雷斯(Tony Gonzales, R-TX)、联邦众议员欧清杰(Jake Auchincloss, D-MA)及联邦众议员杰克森(Jonathan Jackson, D-IL)。 外交部发布新闻稿表示,康纳众议员等人在台期将拜会总统蔡英文,以及政府相关部会首长,就强化台美安全与经贸伙伴关系等议题交换意见。此外,访团此行也将拜会相关产业人士,就如何强化台美产业及科技合作交换意见。 外交部指,对于4位跨党派美国联邦众议员联袂到访,表达诚挚欢迎。 外交部强调,这次访台的4位联邦众议员,都是台湾在美国国会的重要友人,过去几年在强化台美安全合作、台湾参与「印太经济架构」(IPEF )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等重要议题上,也都坚定为台湾发声。其中冈萨雷斯众议员于去年底全球疫情严峻时就曾访台,展现对台湾的坚定支持。 康纳众议员则曾于去年提出目的在强台美公卫合作的《美台公共卫生保护法案》(The U.S.-Taiwan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Act),法案核心内容已获纳入《2023会计年度国防授权法》并完成立法程序。 外交部认为,美国国会刚开议不久就再度有跨党派议员团来访,彰显美国对台湾不分党派的强劲支持。相信康纳等4 位众议员将能透过此行更深入了解我国现况,并协助持续推动深化台美在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8日 1.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传访台 解放军24军机扰台 英国传媒报道,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Michael Chase)已抵达台北访问后,台湾的国防部周六(18日)表示,从17日上午6时到18 日上午为止,解放军派出24架次军机扰台,其中逾越海峡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西南空域15架次,4艘军舰在台海外围活动。 国防部表示,军方以执行任务战机、军舰及岸置飞弹系统严密监控与应处。 根据军方公布最新解放军进入台海周边空域活动示意图显示,越过海峡中线军机包括:北部空域有1架次彩虹4无人机、2架次歼-10战机、4架次歼-11 战机;中部空域2架次歼-10战机;南部空域2架次歼16战机。 对于传媒询问,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是否抵达台湾访问,国防部并未回应也没有发出声明否认。另外,总统府和外交部亦未响应和证实蔡斯是否访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17日已从蒙古飞抵台湾进行访问。这是继2019 年后再有五角大厦高级官员访台,也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的首次。上一次美国国防部资深官员访台,是特朗普(Donald Trump )政府时期,担任东亚事务副助理部长柯林克(Heino Klinck),于2019年11月抵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五(17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响应蔡斯访台相关提问表示,坚决反对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立场一贯、明确,大陆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切实将美国领导人作出的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停止插手台湾问题,停止制造新的台海局势紧张因素。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大客户怒揭比亚迪电动汽车严重缺陷 图弯道超车政府补贴催生怪胎 深圳大客户网络炮轰比亚迪电动汽车质量缺陷引发围观,比亚迪方面虽证实有纠纷但对质量缺陷的指控避而不谈,特别是政府巨额补贴并为国产电车贴上了国家战略的标签,注定导致消费者弱势甚至沦为韭菜的命运更加明显。 继本月10日和11日分别在IGO公号发出视频和文字版声明后,深圳IGO出行的创始人吴建明就保持了沉默。 而与之对应的是,比亚迪方面发声明称,相关事宜正在司法程序中,但对IGO创始人吴建明指控,比亚迪新能源车电池续航严重不足,则没有正面响应。 一个资深汽车行业人士指出,IGO 的公开抗议,再次让备受诟病的国产新能源车暴露在了公众面前。因为随着舆论管控的收紧,近年来,媒体已经不太敢触及国产电动车的质量问题,原因是新能源车产业被视为是弯道超车的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即便是出现停滞状态自燃,或行驶中起火等严重的事故,一般也不允许媒体提及。 比亚迪被视为这个国家战略的龙头,官方的资料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售全球第一。 原南方都市报创始人程益中即在推特指出,因比亚迪车质量问题导致损失6 亿多的苦主,不但上网投诉索赔不成,甚至可能会遭抓捕。因为公检法同时还受命为各地龙头企业保驾护航。而被司机称为烂车的比亚迪,本身就是受政府恩宠保护的怪胎。 程益中说:深圳所有的大型公交车,还有的士,基本上用的好像都是比亚迪。反正我在深圳经常打的,基本上我碰到的都是比亚迪的汽车,问他们司机,没有一个司机说它的好话。只这种车才能上(运营)牌。 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家明确告诉本台记者,政府补贴和站台,加上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催生了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但从现有的众多质量案例可以看出,正是有了官方的站台,很多所谓国产新能源车厂家并不在乎质量,更不在乎客户。 企业家说:在中国,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呢,政府行政的力量会高度介入,再加上民族主义营销这种概念,这种做法短期可能会维护一个企业,但是长期导致企业内部也会有错误的价值观盛行,产品不重要,但是会花很多的精力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哪怕把这个规模做起来,将来这种问题还是会曝出来。最近还有一个老总也在攻击,就是比亚迪的水军要管管好。 该知情人还指出,因为电池的质量问题,比亚迪车爆炸或起火的案例很多,但大多数都被禁止报道。但即便如此,比亚迪的实际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并不被专业人士看好。 知情人说:比亚迪的市值要超过上汽加广汽,摊子已经做到很大很大了,但是我觉得泡沫更大。工艺上比亚迪实际上是刀片电池,切片,它的横截面会很大,这种横截面积利于散热,但是它稳定性不好,容易爆。比亚迪的事故率是比那个特斯拉远远要高,但是在中国,它的舆情是要控制。它一辆车哪怕是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包括大量的地方政府性的采购的情况下,它单车的利润才只有 1万块钱。那个特斯拉单车的利润是6.5万。 此外,因为骗补严重,名义上从今年开始国家停止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但各地地方政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并没有停止。因为对于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企来说,补贴几乎是他们唯一可能的利润来源。 本台记者亦多次就此事分别联系了IGO和比亚迪方面,但双方都没有响应记者的采访请求。 事实上,就在IGO和比亚迪纠纷遭围观之际,国产新能源车的困境,在一些地方已显露无疑。 曾被称为新能源车新势力的威马汽车,在成立7年后,多轮融资总额达300 多亿元后,陷入困境。其位于黄冈的生产基地已经停产多日。大批曾以支持名族品牌的购车人,发现他们的国产新能源车连基本的维修都难以进行。 记者:黄小山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美完成打捞中国间谍气球残骸 发现光学及电子仪器 美国北方司令部(Northern Command)周五(17日)表示,已完成搜寻本月稍早击落的1个据称是中国侦察气球碎片的作业。 美国北方司令部声明指出,「美国海军成功定位,并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空侦察气球的碎片后,在南卡罗来纳州外海的搜寻作业已于2月16日结束。」 美国北方司令部表示,「(气球)最后的几块碎片送往维珍尼亚州(Virginia)的联邦调查局(FBI)实验室,进行反情报调查。」 白宫指,打捞到的残骸,包括电子和光学器材。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从打捞到的残骸中发现电子及光学器材,但他并未有进一步说明器材的内容。 柯比表示,美中关系呈现紧张,尤其前众院议长佩洛西去年(2022年)访台后,美中军事对话就此中断。但柯比仍强调,总统拜登(Joe Biden )仍希望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对话沟通。 这颗气球2月4日在大西洋上空被美军F-22战机击落前,已经飞越美国许多地区空域。 北京坚称这个装置用于气象侦测且已迷航偏离,华府则称这是一个精密的高空侦察器。 由于气球事件,美国和中国间紧张关系加剧。 美国军机接下来几天击落3个不明飞行物体。不过华府表示,初步证据显示这些物体未涉更广泛的中国间谍计划。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欧中恢复人权对话 欧盟关切新疆、西藏、香港情况 欧盟与中国周五(17日)恢复中国中断近4 年的人权对话。欧盟对外事务部表示,欧盟在对话中关切新疆、西藏、香港及中国民众抗议疫情封控事后遭限制自由等情况,中国则提出欧盟对待难民及移民的种族歧视问题。 欧盟与中国自从2019年4月进行第37届人权对话后,便因北京对新疆、香港的人权压迫,以及随后欧中互相制裁对方官员和议员,关系降至冰点而停办。直到去年12 月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访中,双方才同意恢复对话。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孙磊率代表团,17日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对外事务部(EEAS)亚太总司副司长帕姆帕罗尼(Paola Pampaloni )等官员进行对话。 根据欧盟稍后发表的新闻稿表示,欧中双方针对彼此的人权发展状况「深度交换意见」。欧盟对中国持续限制人民基本自由、施加强迫劳动、缺乏程序正义及司法独立表达「严重关切」,并提及联合国人权高级代表所作出新疆人权报告的内容,要求中国尽快落实这份报告的改善建议。 欧盟并点名要求释放具欧盟公民身分的香港出版人桂民海和新疆、西藏等维权人士,以及去年11月抗议中国政府解除封控,事后却遭到官方逮捕或限制自由的公民。 新闻稿也提到,中国代表「聚焦在欧盟对待难民和移民的情况,及其显示的种族歧视和仇外现象」。 欧盟与中国并同意在今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第67届会议期间,共同举办「强化科技及数字领域的女性创业精神」场边活动。 此外,欧盟也向中国表达在任何情况下都反对死刑的明确立场。 会谈前,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World Uyghur Congress)、国际支持西藏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等10个人权团体在15 日发表联合公开信,呼吁欧盟停止与中国的人权对话。 这封收信对象为欧盟最高外交官,也就是对外事务部首长波瑞尔(Josep Borrell)。信中指出,欧中过去37 次人权对话都未设定能够衡量人权改善情况的具体标准和履行做法,但近年来中国人权状况持续恶化,此时恢复对话只会重复过去单纯交换意见而无进展的状况,反有损于欧盟在人权领域的威信。 人权观察组织欧盟负责人达姆(Philippe Dam )表示:「欧盟在明知对话无效之下仍急切于重启,恐怕会传达出为了确保与北京更密切的贸易及合作,而将人权扫到一边去的讯号。」 前述公开信并要求欧盟与设在欧洲的中国人权组织定期对话,才能有助于掌握中国内部的人权状况。 欧盟与中国2019年的人权对话是以2 天为期,首日与中国代表团谈论广泛的人权议题,次日则在中国官员未出席下,与中国民间团体座谈。本届人权对话只安排欧中官员会谈。 针对外界质疑欧盟何必急于此时恢复对话,对外事务部发言人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 )在今天例行记者会表示,正是由于双方有许多议题要谈,且对许多议题立场分歧,所以才有重启对话的必要。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7日 1.消费投资与海外订单同步萎缩 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无法复原 中国终止「清零」,正当中国政府全力拼经济,国际投资界亦期望中国经济会从谷底反弹之际,本台综合多项数据,显示中国昔日出口大国地位已进一步被东南亚「抢滩」,更失去欧美「大客户」,最令人担忧的,是大陆民间对政治经济前景悲观,普遍倾向储蓄而不是消费和投资。 在内需方面,当局借不断调降存款利率、松绑贷款限制等,以促进消费投资。不过,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数字,居民存款规模反而大幅飙升。 数据指,1月份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疫情3年来,居民存款有增无减,2022年全年住户存款再创新高,增至17.84万亿元,远高于2021年9.9万亿元的规模,同时定期存款明显多增,近8成是定期存款。而去年「超额储蓄」规模增至约7.4万亿元,其会否转化至消费、地产、资本市场等,备受关注。 香港前有线财经台台长颜宝刚于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指,中国人的储蓄情况「极不寻常」,他质疑资金恐难「复常」回流市场,经济无法复苏。 颜宝刚说:而中国储蓄率由3成至3成6,远高于西方国家的1至2成,反映过去1年上海封城以来,中国政治社会状况不稳,而(中国人)宁愿多储蓄,不消费。即使去年10月「新十条」出台,当局展开复常,新春消费档次包括饮食、旅游、娱乐等,惟只是小额消费。而大额消费上,人行、银保监都很紧张,见不到有恢复,尤其置业需求不见回升、买车需求疲弱,严重打击中国经济重启步伐。 事实上,以往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多以「房地产」作为主要扩大内需的手段。 但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本周初发布报告,显示房地产业没有复苏迹象,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2022年居民部门存款增长规模远超贷款增长规模,存款比贷款多增了14.01万亿元,两者差距扩大,反映居民更加倾向减少房贷和一般债务,把现金放在银行内以备不时之需。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2022年全年出口增长7%,达到3.59万亿美元新高,不过,去年下半年中国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12月中国出口同比骤降9.9%,为连续第3个月下降,并创下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后最大跌幅。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创新低,财新/Markit联合公布1月指数,跌至49.1,按月下跌1.8,创23个月低位,亦低过市场预期的50.4。数据自去年12月的半年高位回落,并于近3个月内,第2次跌入50以下的收缩范围。 据全球线上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上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至美国和欧盟的货运量分别下降了19.5%和17.5%,但中国至俄罗斯的出口却增长了8.3%,预计今年首季度中国的出口和集装箱离港量仍会保持低位。 本台日前报导上海、宁波北仑港一片冷清,货柜车司机和员工几乎消失,全国企业倒闭潮、失业潮持续。在广东深圳一做外贸生意的肖女士向本台称,受到中美关系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响,产业链已经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肖女士说:外贸生意在大转向,(外商)订单都取消了。人家的订单去了越南、印尼,还有泰国,直接在那边下单了。产业链移到东南亚了。这样一来,货柜运输也就不行了,所以外贸公司要想其他办法。 事实上,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关系恶化,加上中国的清零政策,欧美倾向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在中美方面,中美之间的集装箱货运价格已经断崖式下跌,最近跌逾8成。目前,欧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北美国家,中国降至第三。同时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生产需要亦大增。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承诺将对东南亚地区投资 100 亿欧元,以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德国之声》早前报道,引述欧盟东协商会执行董事韩福瑞(Chris Humphrey)的谈话,指欧洲商人与中国脱欧和供应链多元化却「已成定局」(the die is already cast),不会因中国的政策而改变。 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则「渔人得利」。自2022年3月以来,印尼的出口同比增长超过40%,越南超过30%,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都超过20%,同时带动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而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GDP增长达8%或以上,远超中国。 同时「工业大国」版图亦大翻盘,东盟国家不但抢走中国订单,亦带走外资。苹果、三星、Google等巨擘都将大批生产线改往越南、印度。随需求和投资倍增,东盟和印度的劳动密集型配套供应链和设厂已基本成形。 外界分析指,东盟和印度的人力成本以及反映工人质素的人力资本指数(HCI),较中国优胜,是除了欧美科技贸易战问题上,另一吸引之处。 据各国官方数字,东南亚国家普通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显著低于中国,加上更高的出生率和不俗的劳动参与率,东南亚工厂能够随时接触到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劳动力人均国际直接投资(FDI)来看,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水平都超越中国。全球半导体封测重地马来西亚为最高额,约12,013美元/人,越南3,045美元/人,均高于中国2,327美元/人,反映该国吸引外资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度。 记者:李若如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2.中国牵头「国际调解院」港立筹备办公室 评论:港卷入政治漩涡 中国和多个国家共同发起建立「国际调解院」,周四(16日)在香港成立筹备办公室,旨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港府指,这对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但有评论认为,会贬损香港司法地位,并将香港卷入政治漩涡。 「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周四在香港举行成立仪式,办公室设于前政府总部西座香港法律枢纽,是根据中国去年与相关国家签署的《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联合声明》在香港成立,开展建立「国际调解院」的筹备工作,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视像致辞。 李家超说:国际调解院由中国和多个国家共同发起建立,将为国际争议提供友好、灵活、经济、便捷的调解服务,并为解决国际争议提供一个新平台。 李家超指,在港设立「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充分体现3个特点,首先是体现国家对香港的信任和支持,确立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定位;其次体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及体现香港专业服务能为全球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作出的贡献。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五(17日)接受本台访问指,国际调解与民主国家推行「以规则为本」的国际秩序大相迳庭,而在香港设立「国际调解院」,不但无助提升香港司法地位,反而是贬损。 桑普说:这是欠缺法律、司法的背书,用香港的司法人才去处理问题更可笑,调解人才与司法人员是两件事。调解等于用政治的利益和权力,去作为支撑,而不是以规则为本的国际规则,香港的司法人员是讲规则,现在是利用香港司法人员为幌子,来做一些以权力及利益为本的调解事务,完全牛头不搭马嘴,两件事本质完全不同,在自由民主国家看来,不认为会将香港司法地位提高,而是将之卷入漩涡或黑洞里面。 中国去年与相关国家签署的《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联合声明》,据中国外交部介绍,参与国大多是「一带一路」国家,包括印尼、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塞尔维亚、白俄罗斯、苏丹、阿尔及利亚、吉布提等均是《联合声明》的签署国。 桑普形容,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争端调解院,主要用以处理商业、基建纠纷等问题,但他指出,这类争端以调解的方式处理较罕见,因为调解是司法的边缘、先导,并无国际执行效力;一旦要以规则来判断,就只能透过仲裁或诉讼方式。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同日对本台指,中央选择香港为选址,是考虑到与其他大陆城市相比,香港实行《普通法》,在国际上较易被接受,加上香港在港英政府年代,与其他国家有仲裁经验,过往几届政府都想推动香港作国际调解中心,中央希望继续推动香港国际化。不过,在外国眼中,香港已是中国的一部分,「一国两制」已经转变,想得到西方世界认同有一定难度。 刘锐绍说:官方觉得回归后,有很多国际或商业上的纠纷,中国只能够寄望于世贸,它认为都是外国垄断,所以仲裁时持一个共同点较大的地方,自然就想到香港,不过在推动上,它们(外国)都需要时间去观察,但是发觉香港在很多方面,尤其是过去5年里面很多事变得很快,所以它们(外国)对于香港设国际仲裁(调解)中心,都有一定疑虑。 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联合声明》签署国各国代表、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光源,以及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都在成立仪式上致贺辞。 其中,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发表视像致词,对筹备工作提出4点建议,强调要集众智、滙群力、增互信,共同打造一个权威可信、高效专业的国际调解机构,为和平解决国际端提供新选择。他指「国际调解院」将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是践行《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重要实践,也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全球法治公共产品」,将超越「司法和仲裁你输我赢的局限性」,为各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的选择。 亲身出席仪式的林定国则表示,建立「国际调解院」对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调解以互相尊重和寻求共识的态度去解决国际争议,反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价值。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中国连称出现气球但无图为证 民众:演技逼真煽动反美情绪 周四(16日)中午,中国民航当局指空中发现气球,石家庄机场一度关闭,各地飞往石家庄的航班突然改变航向异地降落。「石家庄」一度登上热搜第一位,不少网民促当局公开气球图片。有分析认为,中共自编自导受害者形象,以期煽动反美情绪。 周四中午一时许,石家庄机场一度关闭,导致多架航班备降。机场方面表示,这是因为受到「其他空域用户占用,导致临时空中管制。有旅客称收到机场方面的短信,指由于军事活动原因,改变航线。而民航华北局则称,是发现了一颗气球。 事件继续发酵,但无人见到官方发布气球图片。而网民上传的图片显示有军机在空中掠过,但也看不到气球。两个多小时后,当局宣布机场恢复正常运作。事后对发现气球一事,未交代处理结果。 不少网民质问当局:「为何不见气球,连一张气球图片也没有?」甚至有网友嘲讽道:「演技逼真」。 石家庄媒体人王正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他不相信石家庄上空真的出现气球。他认为这是一出中共自导自演给国内人看的戏,为了表明中国也是间谍气球的受害者,以图激发反美情绪。 王正说:现在各国都开始打这些气球,日本在三年前就发现了气球。现在中国没办法了,胡弄老百姓。他们也不说(气球)是哪里来的,他也不说是哪一个国家的,让这些不去思考的民众仇视美国。 王正指,中共惯常以制造外部假想敌的手段来巩固政权。 王正说:他们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所以必须要编造出一些故事来。让人们觉得我们有一个敌人就是美国,我们有一个敌人是日本。这基本上就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行为。 过去两周,美国空军曾击落多个进入美国和加拿大领空的气球,美中关系再一次进入紧张时刻。 偏偏就在这段时间,中国空域也连返出现不明飞行物。五天前,传出山东青岛附近海域发现不明飞行物,其后被击落。即墨海洋发展局发短信给渔民,呼吁海上作业渔船注意避险。 青岛居民张先生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当地居民一直在讨论所谓的不明飞行物。 张先生说:中国在以这个方式试图激起民愤,对美国抗争,牵动老百姓的反美情绪。国内上空出现那么多的气球、不明飞行物,不仅仅是即墨,还有日照,但是没有相关照片证据。 由于中国至今未提供击落不明飞行物的图片等相关证据,各方都在怀疑官方公布所谓不明飞行物的真实性。众多网民要求当局提供「不明飞行物」相关图片。有眼尖的网民发现所谓不明飞行物是一个气球,该气球几年前曾出现在珠海航展,两者的「长相一模一样」。 周四,中国A股早间指数走高,午后各股集体跳水,创业板指跌超2%。截至收盘,沪指跌0.96%,深成指跌1.3%,创业板指跌1.36%。全日有四千五百多只股票下跌,仅508只股票上升。有网民怀疑股市似乎受到石家庄气球事件影响。 记者:古亭/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4.【47人案】控方播两区初选论坛片段 确认将以「共谋者原则」举证 香港「47人初选案」继审,控方播放九龙东及香港岛的选举论坛的片段,又确认将会使用「共谋者原则」,利用其他出席被告的发言,指控不认罪被告。 案件周五(16日)踏入第10日审讯,拟认罪并列席审讯的被告,续被分批安排在西九龙裁判法院的1号及2号法庭内,以观看视像直播方式旁听审讯,部分被告的座位亦有所调动,其中谭凯邦由原来的1号庭转至2号庭。而由于根据司法机构安排,需在派发所有2号庭的旁听筹才派发1号庭,故公众及传媒均未能进入1号庭。 而周五审讯期间就发生了小插曲,在下午2时多,法院大楼突响起消防警钟,大楼即时禁止任何人出入,同时把大楼内的人疏散至地面,大批市民、律师团队及记者均需在庭外等候。及后消防人员到场,调查后确认事件因警钟误鸣引起,大楼随即解封。而原本在下午2时半再开庭的「初选案」,最终延至3时多才重开。 在日前的审讯中,区诺轩供称他负责选举论坛的筹备工作,包括设计流程及制作相关的文件资料,而他亦确认自己有出席大部分的选举论坛,惟未能肯定究竟没有出席哪一次的论坛。控方周五在审讯甫开始,就问区诺轩周四(16日)所播放的九龙西选举论坛,流程最终是否跟他其设计脗合,获区确认。 控方之后原准备播放九龙东选举论坛的片段,法官李运腾就指,留意到九龙东选举论坛的出席者中,只有施德来不认罪受审,故询问控方播放片段的原因,希望控方澄清,除依赖被告的个别发言指控他们自身外,是否打算使用「共谋者原则」(co-conspirator rule),亦依赖其他被告的个别发言,以指控受审被告,并提醒控方最迟应在结案前,向辩方清晰表明有关立场及其基础。主控之一、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就向法官确认,会依赖被告发言指控,而在「共谋者原则」方面,就将向辩方表明针对被告的个别证据。 代表施德来的大律师就回应,感谢法庭观察,并指当控方提出此议题时将会及时作回应。法官陈庆伟就再补充,应用有关原则是指所有论坛。 而在播放九龙东选举论坛片段前,控方先要区诺轩确认出席者的身份,区之后由左至右、上而下依次把各参加者辨认,包括李嘉达、胡志伟、谭文豪、黄之锋、施德来及谭得志,当中只有施德来于本案不认罪,同时亦辨认了论坛当时的主持人,为资深传媒人梁家权。 九龙东选举论坛片段约1小时14分钟,于2020年6月26日在《苹果日报》大楼录制。论坛中施德来曾强调与政府没有谈判馀地,要否决政府所有议案,「揽炒呢个政府」,并一度质问胡志伟,民主党会否有「全面揽炒嘅决心」;而当被问及民协如何摆脱「又倾又砌」的形象时,施就坚定地称「入到议会里面,我哋一定会两次否决《财政预算案》,今日系要抗争,唔抗争嘅就行开」。 黄之锋就被主持问及会否担心被控违反《国安法》,黄在片段中回应,指《国安法》立法与否,「中央一直有把刀喺我颈上面」,并多次表明要推动国际线「反击北京」;被多名参选者针对发问的胡志伟,在被连番质问时,就曾称「『揽炒』就系运用《基本法》所赋予嘅否决权」,指政府剥夺市民人身自由、个人意志的法案,「我哋都一定会反对」。 而在论坛中最后一个发言的李嘉达,则表示现时已进入全民抗争时代,又称要「将抗争带入立法会」,而议会抗争只是其中一条战线,并以「揽炒唔系一个手段,唔系一个目标,系一个态度」作结语。 控方之后在下午接续播放香港岛初选选举论坛片段,长约1小时25分钟,该次论坛在2020年6月27日于《苹果日报》大楼录制,主持为为另一资深传媒人区家麟,区诺轩就同样协助确认出席者,包括梁晃维、杨雪盈、徐子见、罗冠聪、郑达鸿、张嘉莉、彭卓棋、许智峯及袁嘉蔚,当中杨雪盈、郑达鸿及彭卓棋3人为现时案中不认罪被告。 参与初选者在论坛上多度激辩,例如彭卓棋及杨雪盈,一度引来被告栏内传出笑声,当杨雪盈邀请其他初选对手讲出心中的4人出选名单时,彭卓棋当时以「anyone but you」作回应,引来众人在庭上大笑。 公民党郑达鸿就被多人质问和揶揄,其中梁晃维就问他「社工只不过喺警察防线前举高社工证,叫警察放慢脚步,已经要面临一年监禁,点解公民党同郑达鸿你仲未敢讲法治已死呢?」另外,又被问及为何公民党支持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的任命等,此时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未见有特别反应,只专注望向电脑萤幕。 聆讯下周一(20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立场案】控方指专访提非法主张 锺沛权驳传媒载戴耀廷倡公民抗命 香港「立场案」周五(17日)续审,控方续以邹家成的专访盘问前总编锺沛权,指文中提及的「义士」意为街头抗争的牺牲者,更逐一列出专访内的配相。锺沛权回应,审批文章时不会逐字逐句斟酌被访者的话是否正确。控方质疑《立场》没交代邹家成「反共」原因,问「点解对中国有咁大仇恨?」指文章中讲述「反共思想、围堵中国、反一国两制」政治主张,是「不合理不正确无根据」,不符「非煽动情况」。锺沛权回应,不应「以危险思想为藉口禁止言论自由」。 案中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周五续就《【专访】由「无人识你喎」到新东初选出线 邹家成:证明本土理念系有得赢(卢斯达)》一文盘问锺沛权,锺指卢斯达为特约记者,访问前曾向他提出专访基本要求,而邹家成跟梁晃维的初选成绩较意料好,亦是年轻政治人物,彼此很快就两人值得采访达成共识。 控方继而引述文章提及邹家成的主张和理念,然后在提问时一度称2016年的社会背景为发生「雨伞运动」,又提及一个本土派组织「本民」,惟随即被锺沛权更正,包括指是「本民前」及全名为「本土民主前线」。控方之后续引述该文章提及「释放义士」,并向锺沛权问及当中「义士」的意思。锺称是参与街头运动的人,但伍却质疑,「义士系一定有牺牲?如果唔系点解叫义士?」锺就认为,「义士」较安全的解释是被捕的人,并指「牺牲」的含义相对含糊,惟伍闻言反加重语气否认,指文章中有提及有如此民情。不过,锺重申「义士」最「稳阵」演绎是被捕者。 控方随后再就「撤回暴动定性」、邹家成的主张、「理念何时开始」,以及邹家成提出的「反共」有将国家变成敌人之意等内容部分盘问锺。锺重申,在审批文章时,不会逐句逐字斟酌被访者的说话是否正确,而是著重记录是否准确问到被访者的政治主张、根源、具体提倡的行动。 他又认为,邹家成所指是对中央政府抱不满,同意邹抗拒政府,惟他对煽动的理解,应包含恶意、欺骗、具有隐藏目的,直言「如果真诚相信自己政治主张、理念,唔觉得叫做煽动」。 控方随后多次就邹家成憎恨中国的原因提问,称:「有咩令到佢咁憎恨中国大陆呢?我睇完系唔明白,点解对中国有咁大仇恨?」但锺在回应时,明言不知有关情感是否属仇恨,手上亦没有资料解答控方。 控方继而关注有何例子证明港人提心吊胆,锺沛权认为,港人最大的政治诉求是根据《基本法》落实双普选,然而经历数次政改,始终未能成功,亦可能觉得自由反而萎缩,并举例如港台节目《头条新闻》频密地遭建制派针对、铜锣湾书店事件、香港民族党被取缔、「中出羊子」被DQ等事件,均反映港人的担忧。 控方此时一度提出质疑,锺就回应指自己只是尝试作出解释,提出例子非为有关人士辩护,又重申港人认知上只要没具体违法行为及没有使用非法手段推动,香港仍容许激烈政治主张,惟不同的细微变化,却触动港人神经。 然而控方却指出,有关事件均在香港发生,质疑「关大陆咩事?」、「点解会同中央拉上关系?」锺解释,政治参与权利不获开放或被收紧,不少港人均归咎于中央的意向。 伍淑娟亦就邹家成专访文章中讲述「反共思想、围堵中国、反一国两制」等政治主张,指是「不合理不正确无根据」,并没有指出政府错误或缺点、矫正错误,故不符合煽动罪条文的「例外情况」。锺沛权就认为,受访者所表达的内容,或看不到具体改善、建议,但他们的声音是对政府及当权者的警惕、提醒,而单纯纪录民情亦可警剔当权者,不应「以危险思想为藉口禁止言论自由」,并指「唔带偏见、开放地接受意见,好多时政府会搵到(问题)根源」,又表示,若政府压制反而会为政治主张戴上光环,使它们经过更隐蔽渠道传播。 控方之后指,邹家成打算进入立法会否决《财政预算案》,属非法手段,但锺反驳,以戴耀廷提出公民抗命为例,指当时不少主流媒体都有报道及刊出戴耀廷倡议公民抗命的文章全文,因主张关乎公共利益、公共性,惟控方质疑公众毋须知道违法、激烈主张,不过锺对此表示并不同意。 伍淑娟下午转为以另一涉案文章,即《【专访】高歌《热爱基本法》仍被DQ 梁晃维:可能连区议员都时日无多(卢斯达)》一文续盘问锺沛权,问锺沛权是否看到梁晃维跟中国持对立面,同时亦提及DQ(取消资格)梁晃维参选资格的问题,锺表示梁晃维不信任中国政府,此时控方闻言即称「即系对立啦」。 就文中提及「连公民党和梁继昌都要 DQ,可见北京对国际社会的反应,是完全不理会」,伍就问锺是否记得梁继昌有份到美国游说,质疑文章写法无法让人得悉梁继昌曾到美国做游说工作,更指「连事实基础都无写落去,就有个咁嘅批评」。锺回应称有印象,惟重申即使主张被视为非法,亦应被讨论,更指盘问过程多次被要求交代个人想法,他自言自己「唔赞同香港政治人物提香港独立」,但作为传媒,仍有责任报道,甚至容许辩论交锋,不会因个人看法审查言论。 本案原订审期为20天,但现时审讯已踏入第32日。控方周五在庭上表示,案件原预留下周一、二(20、21日)续审,但时间明显不足,控辩双方商讨后,将再预留下周四及五(23、24日)审讯,之后安排则尽快处理。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6.【移台港人】前港台班底联台湾团队开Show 港人角度感受台湾 移居台湾的香港电台前主持曾志豪,最近获邀主持台湾央广新节目《歹势 打搅晒》。因受政治打压难以再于香港做媒体工作的曾志豪认为,就像上天为他开了另一扇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曾志豪指,节目由前香港电台制作班底与台湾拍摄队伍合作而成,他希望能让台湾知道,香港传媒人很有热诚在台湾贡献,港人也努力想在台湾生活。 香港电台前主持曾志豪2021年6月以专才方式移居台湾,在台创立并主持多个网上直播节目。近期台湾中央广播电台邀请他连同前香港电台制作班底,与台湾拍摄队伍合作制作影视广播节目《歹势 打搅晒》。节目名称结合台语和粤语,意指「不好意思,打扰了」。由曾志豪以港人「新移民」的角度,「用好奇的眼睛,看台湾如常的生活」。 曾志豪周五(17日)在节目放映会暨记者会受访时表示,这个节目除了想连结台、港,同时更想让人知道,很多香港传媒人还是很有热诚想在台湾贡献,只是差一个机会。他庆幸今次央广给出这个机会,希望将来有更大的空间。 在《港区国安法》生效后香港新闻自由受严重冲击,不少传媒人也选择移民,离开香港,但要在海外重操旧业实属不易。节目制作的背后,有香港传媒人是无偿帮忙,除了把握在台重操旧业的机会,更是想出一分力。同时多了台湾同事的加入,因他们较了解当地文化而令拍摄变得更立体,补充了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曾志豪分享,制作过程中出现不少文化上的差异而产生的火花,例如台、港传媒术语不同,对拍摄速度也有不同。 受政治打压,曾志豪虽然难以再于香港做传媒工作,早前甚至连报章专栏也在港府两度批评后被暂停,不过来台后能再做主持人,走在镜头前,曾志豪认为就像上天为他开了另一扇窗。 曾志豪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也是有想证明的愿望,除了想证明自己,也是想帮其他香港人证明,我们是有贡献,很多事可以做到。而且因为香港政府经常断定移民的人(生活不好),所以某程度我觉得,虽然(港府)也不会理会,但这个节目也想让(港府)知道,不是的,其实你当我们是草,但至少其他地方是把我们当作正常人看待。 近期港人移台困难重重,曾志豪指出,今次节目不是直接探讨港人移民问题,但当中也触及移民元素,他希望节目能令留在台湾的人,不论多艰苦也能找到鼓励。同时也让台湾知道,香港人好努力想在台湾生活,希望移民政策得以改善。 曾志豪说:其实台湾应该适合所有想寻找自由地方的人,其实我觉得本来不会分甚么行业,而我好希望(台湾政府)最后做到这件事。因为不止文化传媒人,各行各业其实好多人也是为了追求自由来台,所以我好希望不止是某些人能留下来,而是大家也能在这里好好生活。 中央广播电台董事长赖秀如曾在香港《明报》工作,她形容今次能够策划港台合制的节目,对她来说是报恩,因为「香港以前不管是新闻自由、国际连结都远超过台湾,给了台湾很多经验」。会后她接受访问时,说从历史来看,台湾发生过「二二八事件」,都是不同文化造成冲突。虽然台湾已经民主化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但还是有很多沟通不良而造成彼此抱怨。她希望这个节目就像是第一道门,让台湾人跟香港人增进认识,之后希望能把节目更为推广到社区、学校。 赖秀如说:有些(台湾)人会担心香港人是否会抢走我的工作?有些香港人会觉得说我在台湾为甚么一直都还没有办法把心定下来?我到底能不能长期居住在这里,应该第二次移民吗?那我觉得这些沟通很多时候是,只要把小小的误会说清楚,或者是把一些政策讲得更明白,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过去缺乏这样的一个沟通平台,所以我才讲说这个节目只是一个开始。 节目受访者也有出席是次记者会,包括吃茶之音老板枝枝、小岛慢游Let It Slow老板蓝佩琪、茶档餐车老板Thomas & Emily、台湾单车教练Nelson等。其中谷东俱乐部创办人赖青松认为,来台湾的香港人是真心喜欢台湾,移民是人生中巨大的决策。如果能够到农村体验,相信更能与土地接壤血脉。台湾农村也已经人去楼空,他觉得在台湾农田留下来的人,跟香港移民的人,选择非常相似,他感慨地说「有我们血汗浇灌的地方,就叫做家乡」。 《歹势 打搅晒》筹备近一年,一连5集,将于3月3日起,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5集节目的主题分别是台湾垃圾车文化、宜兰深沟村不一样的农村生态、盛行的咖啡厅现象、台湾独有的夜市与市集,以及自行车融入生活的文化,曾志豪均亲身体验个中的工作和生活,透过深入对话,带出台港文化的异同,希望藉此促进香港和台湾人的交流和了解。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中国居民超额储蓄创新高 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际,民众在疫情下储蓄热情高涨,消费意欲大减,中国今年1月份民间储蓄额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今年1月份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在人均住户存款指标中,北京的人均住户存款高居榜首,达到26.7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21.16万元人民币居次,直辖市外其他省份则是浙江省以人均12.74万元人民币夺冠。 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逾6成,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 大陆传媒引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分析指,大陆民众存款增速显著加快,反映出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官媒发文表示,要多措并举促进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包括择机降低利率水平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曾任滴滴美团等并购顾问 华兴资本创办人包凡失联 港股上市公司「华兴资本」称其暂时无法联络其董事会主席和控股股东包凡。包凡因担任滴滴、美团等中国科技公司并购案的顾问而在金融界声名大噪。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价周五在香港交易中暴跌,市值蒸发超过四分之一。 《华尔街日报》报道,「华兴资本」在周四(16日)晚间发表声明指出:「董事会并不知悉任何资料显示包先生失去联络一事与或可能与本集团的业务和╱或运作有关,而本集团目前业务及运作维持正常。」 包凡今年50岁出头,曾在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任职。「华兴资本」曾为中国主要科技公司的合并提供谘询,并在其年度报告中列出了一些投资基金。 使得包凡在中国金融界声名鹊起的个案包括他曾担任顾问,促成两间网约车服务公司合并,成为现名为「滴滴」的科技巨头。与其他一些中国科技公司一样,「滴滴」后来也面临政府的监管审查,中国当局整顿导致该公司近年来市值大幅下滑。包凡还曾为美团的并购交易提供顾问服务。 据香港证交所的数据,包凡控制著华兴资本近50%的股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美台互动】美国防部中国事务副助理部长抵台访问 美国国防部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查斯(Michael Chase)周五(17日)抵达台湾访问。他是自2019年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克林克(Heino Klinck)之后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国防官员。 《金融时报》报道,查斯访台之前在蒙古。这次访问是在美中关系降至新低之际进行的,此前中国军方在北美上空飞行了一个大型气球8天,直到一架F-22战斗机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将其击落。 中国说该气球是进行气象研究的民用飞行器,但美国坚持认为它是用于监视敏感的军事地点,包括蒙大拿州的核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16日)表示,他计划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以「弄清」这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国会引发了要求美国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的呼吁。 五角大楼拒绝就此次台湾之行发表评论。但它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以及与台湾的防务关系仍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构成的威胁保持一致」。五角大楼发言人迈纳斯(Martin Meiners)补充说:「我们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有助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和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次访问是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一个敏感时刻进行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试图在本周末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会见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但《金融时报》引述两位消息人士说,王毅还没有同意这样的会面。美国国务院拒绝发表评论。 三周前,由于气球事件,布林肯在短时间内取消了计划中的中国之行。他原本计划与习近平会面。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关系也依然紧张。一位美国空军高级将领最近说,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很可能在2025年为台湾问题开战。五角大楼迅速表示,他的评论并不反映官方的观点。 北京反对美国官员和议员访问台湾。去年8月,在佩洛西(Nancy Pelosi)成为25年来第一位访问台湾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后,中共军方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包括在台湾上空飞行弹道导弹。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间谍气球】彭博:北航教授武哲是「气球事件」关键人物 《彭博社》周五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武哲是中国气球计划的其中一个关键人物。报道指出,在上周因「间谍气球事件」被美国制裁的六间公司中,至少有四间与武哲有关。 报道指出,和武哲有关而被美国制裁的公司,包括「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凌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据指出,武哲在2015年和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合组「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北航官网站一份现已被删除的研究人员简介,武哲曾从事战斗机、无人机和直升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对隐型技术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报道引述2015年的陆媒报道,指「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临近空间飞行器创新团队负责研发的中国首个临近空间飞艇「圆梦号」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试飞成功。 《彭博》亦引述陆媒《舰载武器》去年的报道,指平流层飞艇能够在目标地域上空悬停,如果其上安装了各种传感器,就可以对目标进行持续、定点探测。报道再次列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的试验,指中国「开展了近空间宽带数据传输、语音图像传输、对地观测与空中态势感知等初步应用试验」,「标志著中国在近空间飞艇研制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国营传媒的官方评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近空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舞台。《彭博》援引2005年9月21日《解放军报》的报道,指「近空间飞行器」是「空战新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2007年到2015年就「近空间飞行器」发起了一个人民币1.9亿元(2800万美元)的计划。 然而,2015年「圆梦号」的发射似乎也是武哲与北京南江合作的高峰。四年后,北京南江的近空项目结束了。北京南江于2022年11月21日宣布破产。 但本月刚满66岁的武哲继续他的活动。据中国国营传媒报道,2019年,武哲已转任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院长,同年7月,该院新建飞艇团队发射了另一艘无人驾驶飞艇,飞越美国和世界各地。武哲透露,那艘名为「追云号」的飞艇是一个「大家伙」,长约100米,重达数吨。 武哲在接受东莞传媒访问时表示,「平流层飞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监控」及「空中侦察」。 武哲并没有就此罢休。根据提供中国公司数据的网站「企查查」,他还被列为「东莞凌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的监事。东莞凌空上周也被美国制裁,该公司专门从事飞艇遥感、飞艇销售和太阳能电池组装。 在东莞凌空公司,武哲和他的团队拥有多项专利,包括从飞艇设计到「可调整航线的平流层气球」的发明。 《彭博社》多次试图通过大学和他所属的公司联络武哲,但都没有成功。没有一间被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回覆了要求回应的电子邮件。此外,打给北京南江、山西鹰门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在《彭博社》记者表明身份后,鹰门的一名员工挂断了电话。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美国参议员重提案要求关香港经贸办 批其已成「中共喉舌」 美国参议院来自民主、共和两党的参议员,日前重新提出法案,要求关闭中共控制的香港驻美国经贸办事处,形容该处已成为「中共喉舌」之地。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和民主党籍的参议员默克利(Jeff Merkley)再次提出《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HKETO)Certification Act),以重新评估香港失去自治地位后美国对该机构的承认。 综合两人有关声明指,香港驻美经贸办目前在美国享有多项外交特权,惟当时被授予这些特权的前提是,香港不受中国共产党的威权控制。但是,北京2020年在香港实施严厉的《港区国安法》后,一切已经改变,根据其有份推出的《香港人权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颁布后,美国不再承认香港的自治地位。 他们又认为,香港从一个开放的社会转变为北京专制控制下的另一个中国城市,而香港驻美经贸办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用来掩盖和模糊其长期侵犯香港人权,和其它北京视为威胁团体和人士权利的事实,建议将香港经贸办在美国「铲除」。 若法案获通过 港经贸办或要在6个月内撤出美国 有关法案与鲁比奥于去年12月提出的内容相同,惟当时在国会会议结束前未能完成投票。若今次法案一旦获得参众两院通过,美国政府就要在30日后决定,是否继续给与香港经贸办特权地位,若决定不延续,香港经贸办就要在6个月内撤出美国。 过去多个人权组织,包括英国民间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和在美港人组织「香港民主委员会」,去年底纷揭露香港驻美经贸办成为中共的大外宣工具,不但洗白其打压人权的恶行,更怀疑涉及游说及收集香港民主人士资料,要求美国政府关闭香港驻美经贸办。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翻墙问答】Tor翻墙变慢 小心国产物联设备沦DDoS帮凶 问:不少人都会用Tor浏览器翻墙,不过,过去半年Tor浏览器的速度越来越慢,Tor方面解释是由于他们的网络节点受到DDoS攻击,导致效能大幅下降。为甚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建军:根据Tor网络所公开的资料,这次因为Tor网络一些重要节点为人所知,而不希望Tor网络存在的个别组织或国家,就利用大量不同的主机,针对这些关键节点作出攻击,从而令Tor变得相当慢。由于Tor始终未完全做到去中化,所以只要有关键节点被打到,虽然不会令Tor网络全面崩溃,但会令Tor网速慢得令用户难以接受。 问:Tor浏览器过往也长期受到攻击,为何最近的攻击却会造成较大影响?其实现时比起过去,黑客要做大规模DDoS攻击是否容易得多? 李建军:这点是很肯定,因为过去互联网设备没那么多,网速亦无现在那么快,黑客要作出DDoS攻击都要花费气力去感染大量装置。但现时情况不同,由于有太多有后门的物联网设备、手机 平板电脑甚至电脑,令搜集大量连接互联网进行DDoS攻击都变容易好多。因此,作为一般人,必须小心购置互联网装置,因为如果有漏洞的话,就难防在无意间成为僵尸电脑,后果相当之麻烦。 问:会有哪些国家最有动机对Tor作出这类大规模攻击? 李建军:会作出这类大规模攻击的国家,好大机会是中国、俄罗斯、伊朗一类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都十分仇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Tor作为一种翻墙的工具,令这些独裁国家的人民能够突破信息封锁,所以这些国家很有诱因去作出攻击行动。 而中国的嫌疑比其他国家要更大,理由之一是中国在西方相对宽松的监管下,仍然能买到一些包含美国技术的资讯科技工具作研究之用。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大品牌的物联网设备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当局对这些设备背后的漏洞相当熟悉。而俄罗斯同伊朗,由于长年被西方国家经济封裁以及贸易禁运,除非向中国买,否则他们未必有足够数量和效应的电脑去进行DDoS工作。不排除这件事是中国新一轮阻止国民翻墙的行动,特别是有关情况由约半年前起发生,有可能是习近平为了永续执政作出的资讯封锁。 这件事提醒我们,不能够只用一种翻墙工具,而需要学四至五种不同的翻墙手段,以便在某些翻墙工具失效后,仍然能以其他手段与外界保持信息流通。 问:现时Tor用户有甚么方法,可以尽量减低自己受到影响? 李建军:基本上,用户在这次事件中处于被动受害者的角色,并无任何方法可以令Tor网络加快。 只不过,用户其实有必要加强保安意识,以免自己无意间成为了帮凶。做法包括应该留意你自己的电脑有无古怪、有毒的软件,因为DDoS要成功,就一定要有成千上万的僵尸电脑去配合,而那些僵尸电脑,就是感染了木马软件那些电脑。当然,选购物联网设备都要小心,因为物联网设备容易受到感染,沦为DDoS爪牙。黑客利用物联网设备数目庞大的特征,即使它们并不具备相当之高的运算效率,也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DDoS攻击中发挥奇效。如果用户购买的物联网设备是中国制造,应该特别留意观察当中有否奇怪的网络活动,例如安装之后,全家的网速都变得相当慢之类的问题。 问:现时有相当多技术都标榜去中心化,为何Tor现时都未完全做到高度去中心化? 李建军:虽然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时髦的用词,但去中心并非这样容易,做得不好,就会令一项产品或服务变得又难用又无效率。而Tor要做到去中心化,Tor社群就要对Tor技术作出根本上的革新,这项研发不但要耗用多时间,而技术难度不少。目前之所以用节点这种技术,因为这能大大减低Tor的使用难度,亦令软件更易作出配合。若要在Tor上真正做到去中心化,有可能要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6日 1.「国安条款」适用港府所有部门 评论:恐外资进一步「弃港」 港媒经招标文件揭发香港地政总署于去年8月在《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加入《港区国安法》适用条文。本台再跟进了解,发现国安条款正「大包围」香港各范畴。港府回覆本台指,有关更新的规例不只适用于地政总署和物流署,而是「所有政府部门」。换言之,所有参与政府招标项目的企业若触碰「国安红线」,将可能被禁投标或中止合约。有分析指,外资恐因风险成本过高进一步「弃港」。 本台翻查过去1年的港府官方公告,并不见当局事前有主动向公众交代《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下称《规例》)加入国安元素的内容,而是多次由港媒经港府的招标文件中发现和报道,再被官方证实消息。 最早见于去年9月,多间港媒纷引述多份政府物流服务署的招标采购文件,发现港府在8月加入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条款。财库局回覆指,据《港区国安法》,港府基于宪制责任,去年8月29日将这原则加入《规例》,将适用于所有种类及形式的政府采购。 惟当局当时只针对物流署作回应,指该署已修改其部门采购时使用的合约范本,并订明港府有权以「国家安全」为由取消入标资格,亦有权因国安考虑中止短期租约。而更新前招标的采购,部门可透过发出附录,或透过标书协商,将相关条款加入标书。 上周,再有港媒据多份卖地和短期租约的招标文件,才发现地政总署在有关文件中加入国安元素,可以即时取消入标资格、租约、买地资格,甚至收回土地,才令社会广泛知悉和关注有关消息。港府回覆传媒查询时称,地政总署是因应去年8月更新的《规例》而加入国安条款。 究竟《规例》的条款修订影响范围有多广?财库局代表回覆本台查询时,指去年8月《规例》加入国安元素的条款,是「适用于所有政策局/部门」,订明各部门在进行采购时维护国家安全。至于问及由去年8月至今,有多少个案因该新增条款而被中止合约,当局指由各部门各自处理,故物流署「没有相关数据」。 据港府资料,财库局辖下的政府物流服务署,是港府的中央采购代理,负责所有政府部门的货品、服务、物料和设备。但当中建造服务部分由工务部门自行采购,由发展局全面监督。 前有线新闻助理总监兼有线财经台台长、财经评论员颜宝刚,于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指,各部门主动迎合《港区国安法》要求「并不意外」,「但亦对外界而言也是很敏感,当然不会主动讲」,「而事实上出来的效果是很吓人的」,恐进一步吓走外资,加大「复常困难」。 颜宝刚说:不只是在香港的公司,就连在外国的总部,如被视为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其土地都有可能被收回,我相信是他们(外资)之前没想到的。除了卖地条款外,政府说要吸引外资、西方大型独角兽、芯片、新能源汽车来港,这些都是外资公司,在他们的优惠条款上又会否加入国安条款呢?例如,你去批数据中心予Google,当中又有否国安条款?这都是自相矛盾的,加大「复常」的困难。 他又指,不只是外资,面对《国安法》地产商也「躺平」,悲观应对香港市况。过去半年,香港罕有地出现多块地王流标,即使是防疫措施松绑,地产商仍然没有积极投地,可见一斑。 事实上,原订今年1月1日租约届满的香港外国记者会(FCC)会址,在去年11月30日公布获港府批准续租3年,并透露租约条款包括容许政府在提前3个月通知下随时中止租约,若涉及国家安全因素可立即中止租约。 自《港区国安法》后,外资撤走潮不断。尤其受中美紧张关系下,截至去年中,美企驻港总部创20年新低,仅有240间。 值得留意的是,自《港区国安法》后,除了港府部门外,市场商业活动亦随不同范畴的法例、法规,加入国安元素而须承担一定《国安法》风险和限制。例如前年修订的《电检条例》,任何被视为「不利国安」的电影可被撤销上映资格。过去除多套香港涉社运的电影在港被禁播,去年10月台湾电影《逃跑的人》、《唬烂三小》和《隔离丁尼》疑因「台湾主权」内容被禁止在港上映。就连曾于港取景《蝙蝠侠:黑夜之神》都被港府禁止户外放映。 而港府亦拟成立「网上众筹法」、「网络安全法」等,被指令各行各业都有机会堕入「国安法网」,严重打击媒体、文创、科技产业等各行业的营商环境。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港澳建制团体「洗白报告」涌向联合国 社运人士:自毁信誉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正审议中国及港澳人权。港澳政府分别派代表团出席,大批亲北京团体早前也相继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唱好」港澳人权。部分报告背后怀疑有政府身影。有民间人士表示,港澳政府假借「公民社会团体」之名,在联合国「洗白」,只会自毁信誉。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周三(15日)至周四(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审议香港、澳门及中国的人权情况。约30个公民社会团体早前已向联合国提交报告,介绍香港在实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的情况。 这些团体除了有国际特赦组织、人权观察及香港监察等国际人权组织外,也包括香港劳权监察、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及29原则等由海外港人新成立的公民团体。一批身在海外的前区议员也撰写报告,由海外港人组织「苏格兰香港人」提交,讲述香港在实施《港区国安法》后,港人教育权利及参与文化生活权受到严重侵蚀的情况。不过他们发现,约30个提交报告的团体当中,至少有15个都是亲北京团体,它们的报告纷纷唱好《港区国安法》。 正在日内瓦出席会议的「苏格兰香港人」发起人、前区议员郭子健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以往不少真正关心香港经社文状况的公民团体,都会向联合国提交报告,然而随著近年香港公民社会瓦解,大批公民团体相继解散或处于「弥留」状态,大量亲北京团体涌现,以「人海战术」向联合国递交内容类近的「洗白报告」。 郭子健说:联合国原意是邀请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去交报告,但这些所谓的亲北京团体,它们并非普通的基层民间团体,它们撰写报告的人是亲北京政党的人士。而我们这次看到,这些亲北京团体的报告,有部分报告只有两版纸,报告9成都是围绕《国安法》的内容。 他们逐一研究这些亲北京团体的背景,发现不少都是由前港府高官、亲北京商人及亲北京政党人士控制。例如当中的「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创立成员包括前政协常委、地产商郑家纯,以及前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而其中的「元朗青年协会」,其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启立,是民建联的元朗支部委员。他们更发现,至少有3份报告的档案,作者名一栏同为「Jonathan Chow」,怀疑3份报告均出自建制组织「新社联青委会」总监周元谷之手。 而部分报告的背后,更怀疑有香港政府部门的身影。《明报》发现,其中一份由地区组织「明基金会」提交的报告,档案追踪修订功能显示两处曾经「CMAB」修改,与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英文缩写相同。局方回应查询时,承认曾就该报告「提出建议」,但强调并无参与撰写报告。 而同样的情况,也在澳门的相关报告中出现。今年共有4个团体就澳门的经社文状况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其中3个都是亲北京团体,包括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青年联合会及澳门妇女联合总会。而澳门青联和妇联的报告,档案作者一栏同为「Betty, Lam Mong Chi」。 本台翻查澳门印务局过去的公报,有一位英文名为「Lam Mong Chi」、中文名为「林梦芝」的人士,曾历任澳门国际法事务办公室及法务局,并于2017年在法务局升为第一职阶顾问高级技术员,属澳门高级公务员。 本台再翻查澳门妇联去年提交的报告,档案作者名为「DSAJ」,和澳门法务局的缩写一致。 正在日内瓦出席会议的澳门社运人士周庭希,也有向联合国提交报告。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质疑两份由亲北京团体提交的报告,到底出自谁人之手?他认为外界有合理理由怀疑,澳门政府直接向亲北京团体提供报告初稿,并借「公民团体」之名向联合国提交。 过去已有研究发现,包括中国等人权纪录欠佳的国家,会利用政府资助的非政府组织(Government-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GONGO),以「民间社会组织」身份「轰炸式」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报告,意图瞒骗联合国。 周庭希表示,联合国的委员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认为港、澳政府重施故技,不能扭转委员对港、澳真实人权情况的评估,只会拖慢委员会的审议进度。 周庭希说:政府认为一些官办非政府组织的报告可以帮忙说好香港故事、说好中国故事,但其实联合国委员看完报告后,发现和在正审议的事情无关,或和事实不符,其实政府是自己毁坏自己的信誉,或使联合国委员对这些报告更加憎恨。 澳门法务局回覆本台查询时表示,尊重联合国相关委员会的机制,不会要求非政府机构将报告提交政府审阅或作出任何指示,但就补充,若非政府机构就「报告格式或程序」有疑问,政府愿意提供协助。 澳门妇联回应,表示所有报告均由会方「独立起草和提交」,但就表示「为确保提交的报告符合国际标准」,会就「报告格式」谘询有关政府部门。 澳门青联回应,报告由会方独立撰写,强调政府不会作出任何指示。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中共自我吹嘘防疫「重大胜利」 评论:中国政府不要脸 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16日)会议后公布,为过3年抗疫评定为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更声称防疫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在同一天,《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结果,在过去两个月,全中国因为染疫死亡人数高达100至150万,而中国官方公布的疫情总死亡人数只有8万多人。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根本没有人相信。 中央电视台周四晚报道,由习近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全党全国同心抗疫,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防疫措施有力,群众认可,成效巨大。 时政评论人士李恒青表示,中共这个说法在国内国外都没有人会相信。 李恒青: 11月底12月初,在中国大陆各个城市爆发的抗议活动,白纸运动的这件事情,在很多地区民众喊的口号是甚么?要求共产党下台,要求习近平下台。呼喊过口号,发表过演讲这些人,都给抓起来了。能够统计的就已经超过200人。抓了人后现在又反过来说群众是认可的。他简直是毫无道理,但是他呐已经到了无耻的地步了,那就只能是自说自话了。 在同一天,《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团体的推算数据,在过去短短在两个月间,中国染疫死亡人数达100至150万,比官方公布的多出近20倍。 李恒青表示,现在中国政府通过严控保密和抓人,来掩盖疫情真相。他估计,真实死亡人数比150万还要多。 李恒青:新冠到底造成中国民众有多少死亡?都不知道,而且不敢公布,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机密。卫健委已经说了,超过80%的中国民众,已经被感染了,那言外之意是超过10亿人被感染。火葬场已经排队,有的地方甚至90天以后才能火化,北京郊区的火化炉,一直连续工作呀,不停的运转,最后炉子烧坏了。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如果按中国官方数字来看,中国在整个大流行期间的人均死亡率在所有主要国家中最低。但按照估计的死亡率水平,中国已经超过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官方死亡率,而这些国家从未采取过如此激进的压制措施,或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记者: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4.全球千顷填海项目烂尾近8成 促煞停5800亿「明日大屿」填海计划 港府传出财政危机之际,却拟继续推出「明日大屿」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计划,有关工程估算涉最少5,800亿港元,被批评是倒钱落海的「大白象」工程。香港有团体发表研究报告,指全球面积约1千公顷或以上的填海工程,「烂尾」比率接近8成,忧虑香港的「明日大屿」会步后尘,引起财政和生态危机,促请港府煞停计划。 香港「明日大屿」交椅州人工岛填海项目,公众谘询期将于下月底完结。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与研究组织「本土研究社」周四(16日)发表研究报告,在全球超过200个有海岸线的国家,筛选出52个规模和用途与「明日大屿」有可比性的大型填海项目,包括中国、韩国、印尼、丹麦等地。其中13个项目的填海面积达到1000公顷或以上,至少有10个项目出现空置、停滞、被腰斩等,「烂尾」比率达77%。 研究亦发现,大型填海工程普遍出现规划、财务或环境等问题。以韩国松岛国际都市为例,案例与「明日大屿」最具可比性,两者都出现重复规划的问题。韩国政府宣布短时间内填海增设3个性质相近的「经济自由区」,重复规划令商业地供应过剩,未能吸引外资进驻松岛,工程延误逾10年,大量土地空置,发展商亦发展利润更大的私楼项目,令规划愿景走样;最终市政府需动用公帑为这个烂尾项目「埋单」,更录得财赤。 报告显示,大型填海项目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私人主导」和「公私合营」。研究亦发现「明日大屿」所采用的「公私合营」模式,是失败率最高的大型填海项目,最后得不偿失。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表示, 从外国例子可见,人工岛项目失败率高,「烂尾」不是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非常普遍,忧虑香港「明日大屿」计划将步后尘。 黄肇鸿说:我们不明白政府哪来的信心,觉得「明日大屿」能独善其身,因为它(明日大屿)很多条件,与外国失败的例子很相近,政府的态度就是不理会,「我现时是赌一铺,迎难而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做一个有意义的公众谘询,如果没有公众论坛,让社会有一个正规渠道去表达意见,去表达外国的惨痛经验,很有机会政府只会重步后尘。 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陈可淳形容,政府动用庞大的土地储备去兴建人工岛,是一场胜算极低的赌博。 陈可淳说:问题是机率和成本,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到?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赌赢的机率极细,而且风险及成本极之高,无论是财政、环境的付出,还是公众利益方面,都是输的机会大过赢,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用土地储备,做一个那么高成本的赌博? 陈可淳指,多个环保团体多次批评,港府的「明日大屿」填海计划是「历来最鬼祟的3无谘询」,缺乏公布、谘询、公信力,质疑「3大愿景」变「3大危机」,质疑港府填海没有必要性。 陈可淳说:我们看到3大危机,就是核心商业区(CBD)未必做得成,与「北都会」抢资源,「绿色宜居」其实是公屋随时走数,变豪宅,所谓的前瞻创新一点也不创新,因为似乎步向的路途,都是一个重复犯错的命运,所以如果原本的愿景或目标都做不到时,为何还要填海? 团体批评,当局以「斩件」形式为「明日大屿」做环评,有淡化积累的环境影响之嫌。团体又指,「北部都会区」已有至少433公顷快熟棕地,当中100公顷更是闲置土地,政府须优先规划并善用,释放大量土地潜力,以助持续增加房屋供应,无须硬推「明日大屿」。 「明日大屿」是香港前任特首林郑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大屿山发展计划,以解决土地及住房不足的问题。港府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屿」计划的最新方案,建议1千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由3个岛屿组成,整个项目的总工程造价估算5,780亿港元,最保守估计相关卖地收益达7,500亿港元。 港府预料岛上会兴建19万至21万个住宅单位,料可容纳最多55万人口,并提供27万个就业职位,居民将无须跨区工作;同时,期望打造成香港第3个核心商业区,并采用15分钟生活圈规划概念,拟兴建途经人工岛、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以及人工岛连接港岛西和洪水桥的铁路,联通「北部都会区」、前海、深圳和港岛区,令香港交通运输网络更完善。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47人案】区诺轩认筹办初选论坛 称戴耀廷提跟《苹果》合作 香港「47人初选案」周四(16日)续审,拟认罪被告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份作供,称自己负责筹备选举论坛,当时在戴耀廷提议下接触《苹果日报》,论坛举行地点由《苹果日报》提供。庭上播放初选论坛片段,当中社民连岑子杰提及「未来最恐怖系《国安法》」,又指「我哋一定系齐上齐落」;民主党黄碧云高呼「一齐冲」,又被问「识唔识得唱愿荣光」。期间,旁听人士及被告栏内多次传来大笑。 「初选案」踏入第9天审讯,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高等法院)进行。继前一日控方向区诺轩问及新界东协调会议的情况,区供称会上邹家成曾质问戴耀廷为何「35+计划」中关于「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是用「积极」而非「会」的字眼,而戴耀廷尝试说服时,指字眼是希望可以「写得弹性少少」,并能够行前一步。控方今续提问当时的争辩情况,区诺轩提及,当时会议中,有人对民主党及街工过去的表现作出批评,「讲民主派过往太行礼如仪」,而当时邹家成建议即场就字眼投票但不成事,相关争辩最终亦没有相关共识,最终会议转为讨论该区应派出6张还是7张名单出选。 而针对「行礼如仪」一词,法庭传译员一度未能翻译,辩方大律师沈士文就建议译为「just go through the motion and rituals」,法官陈庆伟再提议为「(just go through the)formalities」,此时各方均表示同意。 区之后续指,自己只曾出席两次新界东协调会议,并不清楚是否有第三次;法官陈仲衡就问区新界东是否跟其他区一样,同样有WhatsApp群组,获区确认,但同时表示自己没有特别印象,称自己只能覆看赵家贤的手机才能记得相关内容。 法官再向区求证他是否在有关群组中,以及为何需要查看赵家贤的手机?区再确认自己在该群组内,同时解释自己电话的WhatsApp纪录已被删走,「关于我嘅任何记录都已经铲走晒,喺被捕之前」,并透露他在被捕后,正协助警方调查时,就曾获展示赵的WhatsApp纪录。 控方之后一度欲问区诺轩是否能列出新界东WhatsApp群组内的成员名单,他就回应如能向他展示该群组名单,「我能睇番知有咩成员参与」,引来被告栏内部分被告大笑。法官李运腾则指,理解事发至今已一段时间,提醒庭上不是进行记忆游戏(not a memory game),并跟区确认他是已忘记所有成员名单,抑或只记得部分成员;区就回应称:「要我逐一数出恐怕有错漏。」 区诺轩之后供述关于超级区议会的协调会议情况,称约在2020年5月8日之后,当时只举行过一次会议,除他跟戴耀廷外,其他出席者包括涂谨申、邝俊宇、王百羽及李予信。控方之后追问是否仍有其他人士出席,区一度称「应该暂时系……」,之后才提及岑敖晖的名字。他又指,有关会议很快结束,因当时各区协调会议已有共识,「我会形容系大局已定」,并补充戴耀廷在会上未有提及任何关于否决《财政预算案》的主张。他之后又确认,自己没有出席和参与新界西的协调会议。 控方随后就6次初选论坛的安排向区诺轩提问,区确认自己负责筹办初选论坛,忆述早在2020年3月跟戴耀廷讨论初选时,已预计要举办初选论坛,并指当时戴耀廷提议可联络《苹果日报》及其他媒体商讨合作。区指自己之后联络了一位《苹果日报》记者,表达希望举办论坛的意愿,另亦联络了「立场新闻」、「城寨」及「D100」,询问是否有意合作,与有关媒体代表开会后,落实决定在《苹果日报》大楼录制论坛,再分发予有关媒体,并在议定时间一同播放。 此外,区又供称,自己制作了「35+计划」的论坛须知文件,当中包括论坛的规则、主持及嘉宾名单、论坛的环节和流程等,并透过WhatsApp将文件个别发送予每个初选参加者或其代表,另亦发送至一个名为「PfD 35+计划」的WhatsApp群组,内有戴耀廷、赵家贤及锺锦麟。 至于初选论坛涉及的开支问题,区指虽然曾在记者会上表达不会以「35+」名义举办论坛,但谘询《苹果日报》一方的法律意见后,认为论坛应该要作选举开支申报,故最后都是以「35+」名义举办,相关开支则交由民主动力申报和安排。区续指,他有出席大部分的论坛,惟只是在场观察,而戴耀廷就「应该无去过」,惟及后在控方询问下,补充戴曾出席过一次,而赵家贤则全部没有出席。 控方其后播放选举论坛的片段,有辩方律师建议为善用时间,可先播放所有选举论坛片段,但控方就指不打算播放所有片段,而首个播出的选区为九龙西,期间引来庭上多次笑声。控方在庭上播出的片段长约1小时20分钟,区诺轩庭上确认出席者包括刘伟聪、黄碧云、刘泽锋、何启明、毛孟静、印度裔注册社工Jeffrey Andrews(安德里)、冯达浚、岑子杰及张昆阳,主持人为吕秉权,其中刘伟聪、黄碧云及何启明为本案中不认罪被告,另安德里未有被起诉,而张昆阳则早已离港。 而在论坛的自由搏击环节,每个初选名单各有3分钟向对手提问,黄碧云成为被重点「招呼」目标,包括被冯达浚问及是否愿意在议会「一齐冲」,黄碧云在论坛中就回应称「一齐冲!希望一齐赢!」,此时即引来庭上一阵笑声,在被告栏内的黄碧云亦尴尬地笑,其他被告亦边笑边望向坐在最左方的黄碧云。 另外,刘泽锋就问黄碧云「民主党系咪会一齐揽炒?」黄碧云当时则回应指,「我哋系会用尽宪制里面所有嘅权力同埋手段,争取五大诉求」,又指如果否决《财政预算案》能促成此事,「我哋一定会做」;黄碧云之后再被刘问:「你识唔识得唱愿荣光?」黄就以回「我哋一齐唱呀」回应,再次引起旁听人士及被告大笑。 九西论坛片段中,亦有社民连岑子杰提及不相信政权永续,及以疫情为由打压香港人的示威权力,同时直指「未来最恐怖系《国安法》」;他另亦回应为何未有签署坚定抗争声明,直言「夹泛民意味太重」、「会创造一种撕裂」,强调社民连从没对《财政预算案》投赞成票,又指「社民连系第一个讲议会抗争嘅!宜家有 35个同我哋一齐喺议会积极抗争,我哋一定系齐上齐落!」;而刘伟聪就先后向岑子杰及张昆阳提问,包括向前者称:「你当我梁美芬丫,砌我丫」,指自己完全赞同任何性别人士可以结婚,但就扮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称「一男一女先系婚姻!」惹来庭上众人发笑。 九龙西民主派初选举论坛的片段今在庭上已播放完毕,聆讯周五(17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大陆山寨「ChatGPT」拒回应政治话题 党媒曾发文呼吁勿使用 本台于微信实测多款国产山寨「ChatGPT」,提问「习近平」和「蔡英文」以及「1989年6月4日」等均被指为敏感内容,部分触发「黑名单」。上周,中共党媒呼吁勿使用山寨「ChatGPT」。 近来爆红的美国初创企业OpenAI创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目前仍未获授权在中国使用,亦无相关公司在中国国内营运,但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向该公司支付少量费以取得有关功能,并接入自己的应用程式。在中国微信涌现一批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来自多间大陆科企。 本台实测其中2款版本,在对话前就被提示「使用微信服务需遵守 《腾讯微信软体许可及服务协议》及《微信隐私保护指引》」。记者问及「习近平是谁?」、「蔡英文是谁?」、「1989年6月4日是甚么日子?」、「白纸运动是甚么?」,均被对方分别以涉「你分享的内容可能包含敏感词汇,系统无法处理,请修正并重新发送你的问题」、「涉政治敏感不合规」或「存在自定义文本黑名单不合规」为由拒答。 而问到「李家超是谁」,有关程式则分别回答「李家超是中国大陆著名歌手、演员。他的代表作品有《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只在乎你》等」,或是「中国著名政治家」,但问到「香港特首是谁」、「介绍香港特首李家超」,对方就以涉「敏感」为由拒答。 美媒《彭博社》日前报道,于微信实测一个中国山寨版「ChatGPT」,提问「习近平是谁?」,获回覆指因内容「可能包含敏感字符」而要求重问,反映「中国AI研发的尴尬处境」。报道指, 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要应付中国复杂的审查机制是「困难重重」。 而《央视网》、《澎湃新闻》等中共党媒、官媒上周纷发文呼吁「山寨ChatGPT别再用了」,指当中或涉及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甚至《刑法》相关规定的可能。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日前防长:中国气球让日台有理由分享情报 日本执政自民党大老、前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近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指「疑似中国侦察气球」事件表明,日本和台湾需要分享有关潜在的共同空中威胁的「关键」情报。与此同时,在中国间谍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后,荷兰警方亦采取防范风险措施,减少使用中国制无人机。 报道引述小野寺五典说:「我们与台湾没有那些双边关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合作,但日本政府将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日本的岛屿与台湾的距离在100公里(62英里)以内,因此他们的飞机和船只经常在近距离运作。 虽然日本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东京担心,如果北京获得对这个自治岛屿的控制权,中国将危及日本的国家安全。 小野寺补充说,日本可以与台湾分享讯息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其亲密盟友美国,他说他在1月份访问了台湾,在那里他听取了关于中国对该岛构成的威胁的介绍。 日本周二表示,它怀疑中国的间谍气球至少有三次飞过日本上空,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 小野寺说,日本国防军没有拦截任何一个,但东京可能会放宽交战规则,允许日本战斗机击落它们,就像美国本月所做的那样。 他说:「如果一个物体下降到商业飞机使用的高度或坠毁,即使风险很小,它仍然对人们构成危险。」 日本周三表示,它已警告中国,监视气球侵犯其领空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说,2月4日被击落的气球是一架民用气象监测飞机。北京指责华盛顿将自己的气球送入中国领空,并在周二称这些物体也在其他国家上空飞行。 美国在其领空发现可疑的气球后,荷兰警方正在采取措施,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利用这些气球进行间谍活动。该国警方的一位发言人告诉荷兰《电讯报》(De Telegraaf),荷兰警方将减少使用全部或部分由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这位女发言人说,这种危险是「真实的」。她说:「我们意识到了间谍活动的风险。」「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我们密切关注它们,并在必要时相应调整我们的措施。」 她强调,虽然警方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但他们并不使用中国的应用程式来控制它们。 在过去一年中,警方使用无人机进行执法、调查或援助提供2350次。这是前一年的两倍多。警方武器库中的一些无人机是由中国技术公司大疆制造的。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传中美商布林肯王毅于慕尼黑会晤 在美国军方击落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将同场出席在2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和中国近日一直在讨论安排布林肯和王毅的会晤。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说,目前还没有任何决定,会谈是否成事也属言之尚早。美国官员说,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上周在华盛顿的大使馆与中国高级特使就一个气球侵入美国领空一事进行了交谈,美国称该气球是为中国收集情报。美国官员说,克里滕布林克试图传达华府愿意恢复与中国的外交谈判的讯息,但前提是双方有一项共识,即美国的主权不会受到侵犯。 拜登政府一直试图在与北京的关系设立下官员们所说的「底线」,以防止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发现疑似间谍气球后不久,拜登政府推迟了布林肯的北京之行。布林肯原订在2月5日到中国,商讨有关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峰会。美国告诉中方,该气球对美国主权的侵犯跟访问的布林肯中国之旅目的背道而驰。 中国官员说,气球是用于研究目的,被「不可抗力」吹离了航道。 最近几天,北京的外交部指责美国自去年以来至少10次在中国的领空飞行高空气球。周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重申了这一说法,称自2022年5月以来,美国从其境内释放了大量此类气球,这些气球不断绕过地球,非法飞越中国的领空,包括西藏和新疆上空。布林肯和其他美国官员否认美国在中国上空放飞任何气球或侵犯中国领空。 《华尔街日报》引述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主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素(Daniel Russel)表示:「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布林肯和拜登政府希望在他们都在慕尼黑的时候与王毅坐下来谈谈。」「这很可能会发生;中国人通常对这类会议装模作样,直到最后一刻才锁定这些细节。」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拒绝回答有关布林肯日程安排的问题,但表示布林肯在慕尼黑「将参加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乌克兰、对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受害者的援助以及美国对安全和国际规则的承诺。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将成为官员、立法者和安全专业人士在慕尼黑年度聚会上的主要议题,该聚会通常关注欧洲和华盛顿的优先事项。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慕尼黑的会议上预告了他反对华盛顿在世界秩序中的作用的政策。 现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的罗素说,美国官员也可能对中国及其监控项目进行一些公开抨击,同时私下与王毅或其他官员合作,以保持与北京的「工作关系」。他说,美国可能会就中国公司对俄罗斯战争的支持向北京发出警告。 无论布林肯和王毅是否会面,中国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都将对慕尼黑会议产生影响,美国议员对中国气球事件感到愤怒。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说,美国注意到与中国的外交挑战,包括间谍活动的指控。普莱斯周三在华盛顿对记者说:「我们也高度重视需要尽一切努力确保我们两国之间的竞争和潜在的冲突因素不至于实际演变成冲突,确保这种关系有护栏。」 气球争端对北京来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尴尬来源。中国一直在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以重置其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中国政府没有透露王毅在慕尼黑停留的细节,这是他在欧洲一周的行程中的一部分,但报道引述熟悉他行程的人说,预计他将在周六上午的演讲中谈到气球争端。报道称,这次演讲还将谈到中国对乌克兰持续冲突的立场以及中美关系。在北京最近取消了「清零防疫政策」并积极重返全球舞台之后,他可能会表达北京渴望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 据熟悉计划的人士称,王毅预计将在慕尼黑举行一系列双边会议,包括与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Dmytro Kuleba)的会议。王毅在欧洲之行中还将访问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罗斯。 另一方面,布林肯还计划在慕尼黑之后访问土耳其和希腊,这也是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努力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一年前入侵乌克兰之后,北约将扩大到包括芬兰和瑞典,前提是得到土耳其同意。 在土耳其,布林肯将在安卡拉会见官员,并参观该国南部地区的地震救援工作。 官员们说,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将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就支持乌克兰问题发表演讲。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报复美国 中国制裁洛歇马丁雷神 中国周四(16日)宣布对洛歇马丁(Lockheed Martin,大陆译作「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Raytheon)公司两间美国国防公司实施「罚款」和「制裁」,令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彭博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周四于官网发布公告表示,洛歇马丁公司和雷神科技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原因是它们参与了对台军售。根据该声明,这些公司被处以自2020年9月该名单首次生效以来对台湾武器销售合同价值两倍的罚款,并将被要求在15天内支付。 中国认为民主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长期抱怨美国向该岛提供武器。 在声明发布的前一天,中国曾警告说,它将对美国侵犯其主权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并在周四指责美国在目前关于气球的争议中「反应过度」,从而危及两国关系。然而,中国最新宣布的制裁措施可能会使这一争端进一步升级。 华盛顿指出,该国高空的中国气球涉及间谍活动并将其击落,而中国则声称它是一艘收集天气数据的民用飞艇,只是偏离了航线。 目前还不清楚最新的制裁是否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在本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的会晤。当气球争议爆发时,布林肯取消了原订在2月5日到访北京的行程。 《彭博社》引述香港城市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政治的助理教授刘冬舒指出:「这是向美国发出的讯息,但也是为了向国内民众交待,以展示中国的『强硬立场』。」「经济后果可能不像政治后果那麽强烈--这些公司不在中国做生意。他们可能会因为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而面临一些限制,但仍然主要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与之前宣布的对这两间公司和其他美国国防公司的「制裁」一样,这些措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因为这两间公司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很少。《彭博社》在工作时间以外给雷神公司的电子邮件没有得到回覆,给洛歇马丁公司的电话也没有得到回覆。 中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政府将禁止与这两间公司的贸易,并禁止这两间公司对中国的新投资。声明说,如果他们不在15天内支付罚款,中国外交部可能会增加罚款。 此外,它将取消和禁止这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居留许可,并禁止他们进入中国。 独立顾问公司Plenum的北京合夥人冯楚成向《彭博社》表示:这一行动「表明中国的报复行动仍然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克制的,是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回应,中国在过去曾多次对此提出抗议。」「中国没有将其制裁武器化,这与中国的长期政策是一致的。」 中国过去曾威胁要对损害其国家安全的美国实体进行制裁。2020年,它表示,在美国国务院批准向台湾出售武器后,它将对波音公司的国防部门、洛歇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实施未具体说明的制裁。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事实查核│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是「美版切尔诺贝利」和「史诗级的灾难」吗? 一分钟完读: 最近,美国俄亥俄一列脱轨的火车及其后续的危化品爆燃事件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事故发生一周多后,中国的官方媒体持续聚焦这一事件,称其为「美版切尔诺贝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谴责美国媒体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鲜有报道」。多个外宣媒体极力渲染污染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将其描述为一场或将持续数十年,影响范围覆盖俄亥俄、宾州乃至纽约州的「史诗级生态灾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与美国国家环保局联系,了解事故进展,并采访化工专家和查阅类似事故的历史资料,发现部分中国媒体的报道和外交部评论脱离事实、夸大误导受众,与中国国内类似事故的对待方式采用「双重标准」。 完整版: 2023年2月3日晚8点55分左右,美国俄亥俄州东部小镇东巴勒斯坦发生一起火车脱轨事故,50节车厢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0节车厢内装载有危险化学品,包括5节车厢内的液化氯乙烯。 2月6日,为防止次生灾害,当地强制疏散了周边居民,并对易燃易爆的氯乙烯进行人为的控制燃烧。爆燃的大火引发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质疑和担忧的声音,引来美国本土及国际媒体相继报道。 事故发生一周多之后,诸多中国国内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账号开始聚焦此事件。 《北京日报》公号平台「长安街知事」和《观察者网》等媒体称其为「美版切尔诺贝利」,CCTV在新闻联播、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社会与法频道等多个栏目和频道滚动播报了这一场「毒云漫天」的灾难。「北美省钱快报」等以北美留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史诗级灾难」,「一亩三分地」等留学生论坛公号则称「华人都在囤水」。 在本周二(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并在会上表示: 「我们想问的倒是为甚么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对『北溪』管线遇袭的最新调查以及美国火车事故致化学品泄漏,危及美国居民生命安全的这样重大的事件鲜有报道。据我们了解,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事实上,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福克斯等媒体均持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关注和报道。中国媒体在报道时候使用的图片、视频、居民访谈内容等基本来自于这些媒体。 但与美国主流媒体不同的是,中国媒体的报道在几个方面存在不实之处或夸大事实之嫌: 关于「封锁消息」:环球网等媒体将「非裔记者现场报道被捕」写进新闻标题,谴责美国政府试图隐瞒真相,封杀报道,甚至涉嫌用「气球事件」来转移视线。但事实上,记者Evan Lambert被捕是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做直播时,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所致,并非因为政府阻挠媒体报道该事件。由于言论自由在美国受宪法保护,美国各级政府也没有机构能够干预媒体报道行为。 关于化学品的泄漏量:「纽约消费指南」、「一亩三分地」等媒体在标题中强调「万吨致癌物泄漏」,但据查核,事故火车5节车厢载重量总共达数百吨,官方并未通告所涉氯乙烯准确的量,但美国媒体多采用10万加仑(约462公吨)的估算量。事故现场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品,与氯乙烯一样,绝大多数已经被控制燃烧掉,并非尽数泄漏至环境中。 关于环境影响:中国多家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和网络自媒体都使用了「美版切尔诺贝利」、「毒云漫天」、「史诗级灾难」等词来描述俄亥俄州的此次事件,然而根据亚洲事实查核中心向环保局和专业人士的求证,这些形容词都有明显的夸大之嫌。 周二,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报事件相关情况,称EPA在火车脱轨后5个小时内就赶到了事发现场,参与应急处置。2月6日,5节车厢中装载的氯乙烯被引导进沟渠中,进行了「受控燃烧」。 环保局在事发地周边设置了12个空气污染物连续采样点,检测项目包括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在内的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 和燃烧可能产生的光气、硫化氢、氰化氢和氯化氢等有害物质。截至8日,任何与事故相关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都没有达到足以引起关注的浓度。 在这期间,EPA还检测了空气的可燃性和一氧化碳、颗粒物等多种物质,氯乙烯受控燃烧期间,检测到细颗粒物PM2.5有所超标。至周二,环保局也根据当地居民提出的要求,帮助396户居民完成了室内的空气质量检测,没有检测出氯乙烯和氯化氢等物质。 环保局解释称,该地区和数十英里外的居民可能会闻到从现场传来的气味。 这是因为受控燃烧的副产品具有低气味阈值,人们能闻到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远低于被认为有害的浓度。 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方面,环保局第五区分局也在与地方环保部门配合,开展进一步的检测,迄今为止所有的环境检测报告都可以在EPA官网查看并下载。同时,环保局向事故责任方Norfolk Southern铁路公司发了函件,通知了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环境清理和修复成本,也向当地公众公布了谘询电话和即时更新的信息公开页面。 就职于中国氯硷工业协会一位匿名化工专家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氯乙烯和大多数石油化工类的VOCs一样,既有毒有害并且易燃易爆,如果发生泄漏,一旦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破坏力极大的爆炸。同时,它又是易挥发和降解的污染物,泄漏到大气环境中很快就会扩散和降解,或者参与到光化学反应中生成臭氧和雾霾。所以,其事故风险主要是易燃易爆属性带来的破坏性风险,还有高浓度条件下的急性毒性风险。而其慢性的致癌风险主要是长期接触这类化工品的专业人士才可能有的职业病风险。 中国氯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氯乙烯等特征污染物有严格的限制,但也不是不允许排放,主要是排放浓度控制,不会做排放总量的控制。近年来,行业针对包括氯乙烯在内的VOCs会有总量的控制,也是因为控制雾霾的需要。氯乙烯本身不稳定,发生爆炸后,也会有大量氯乙烯被瞬间燃烧掉,环境空气中很快检测不出来也是正常现象。 2018年11月28日凌晨,中国化工集团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大量氯乙烯扩散到厂区外公路上,遇明火导致发生爆燃,造成24人死亡,21人受伤。当时,爆炸产生的浓烟、火焰和刺鼻的气味让很多居民连夜逃离,而张家口市环保局当日上午的检测结果也是相关污染物未检出。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在电视上说:「现场的环境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大家可以回到自己家里,不要担心了。」 不过,在本周三(15日)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中央电视台则质疑俄亥俄州当地政府「两天后就宣布事故区域居民空气质量符合空气质量标准,疏散居民可以安全回家。」并详细解读氯乙烯的危害,称当地民众担忧生存环境遭到污染。 同样「双重标准」报道两个国家类似事故的还有新华社,在报道张家口事件时,新华社向民众解释氯乙烯「不会造成持久的环境危害」,而报道俄亥俄州事件时,新华社则强调民众对环境可能遭到严重污染的担忧,并解释称氯乙烯燃烧产生的光气曾在一战中被用作化学武器。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媒体在报道俄亥俄州化学品泄漏事件的环境风险时扩大和渲染了其影响,误导中文媒体的受众。同一种化学品氯乙烯的危险性,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呈现了双重标准,在报道中国国内事件时解读为「容易降解」、「不会造成持久污染」,而此次事件中的则解读为「剧毒」、「化学武器」。 11.【立场案】控方指何桂蓝专访配合初选 邹家成专访近乎「港独」 香港「立场案」周四(16日)续审,控方继续围绕涉案文章盘问前总编锺沛权,质疑《立场》为配合参加初选的前《立场》记者何桂蓝,重推她的专访,指报道写法「将事实同埋意见捞埋一齐讲」。锺沛权强调一向是配合新闻事件重推报道,绝无吹捧或赞扬意图,又指人物专访是希望受访者可如实交代自己想法,就算主张激烈,亦不是煽动;控方另外又质疑邹家成的专访倡议「香港民族」近乎「香港独立」,锺沛权认为两者有别,更指即使邹的言论激烈,不等于主张港独,对邹是否要港独或有否干犯颠覆罪行,他不作判断。 立场案于区域法院踏入第31日审讯,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在庭上续就《立场》访问初选候选人何桂蓝的文章盘问锺沛权,质疑文章的焦点角度及内容刻意铺排。锺沛权就回应,做新闻不会有意图吹捧或有利于受访者,重申访问何是因对方是瞩目政治人物,而她最大的政治资产,是从做记者累积下来的声誉民望,故文章作者重点放在何角色上的转变。 伍淑娟就质疑,若焦点是跟何桂蓝的记者角色有关,文章中可以不提及有政客贪钱,称有人「当选是为名、利、权」;锺解释文章风格五光十色、百花齐放,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带读者进入记者角色转变的焦点」,重申传媒的角色是让参选人详细交代其政治主张,绝无意图吹捧或赞扬某政治人物。 至于该文章的发布日期和时间,首次为7月7日,然后于7月12日初选前夕,即7月11日的凌晨再于《立场》的Facebook 专页重推,伍质疑是故意安排。锺就回答指Facebook有时间掣功能,当时《立场》想维持社交媒体24小时运作,而非港人的读者最活跃接收资讯的时间多在香港的凌晨,故部分文章会配合重大新闻事件于深夜再次发布。惟此说法引来伍淑娟反覆质疑,指《立场》「一早谂定」要重推何的文章,锺就多次重申,只是配合新闻事件而发布。 控方之后转为引述该专访内容,逐句向锺沛权提问,包括引述该文章最后段落,当中提到「如果那安静是建基于六百几人被告暴动,那不是平静吧」,指该段落予人感觉「总之600几人被控暴动系唔啱嘅」,指文章「将事实同埋意见捞埋一齐讲」。锺沛权就回应,人物专访就是希望受访者可如实交代自己想法,,何桂蓝当时作为主要角色,选择某条政治路线,为何会对本港局势有如此结论,可呈现其当时的精神面貌。 不过,控方续指,应在事实基础下才发布相关内容,惟锺认为,政治人物解释其思想变化的根源,不论认同与否,都需要如实纪录,不能断章取义。惟控方续质疑指此类内容或令读者接受「香港差到甚么地步」此说法为事实,锺沛权就再次解释,涉及政治人物的专访,会希望呈现对方真实想法,该政治人物以甚么手段达致政治目的,港人只有在充分资讯下,才可决定有关主张和行动是否值得支持。 至于控方又指,如当中涉及非法或煽动言论和主张,是否都如实报道时,锺就回应,只要有关言行不会引发即时暴力、损害公众健康,或诽谤他人,便应尽量如实报道,并认为「提出嘅意见主张,即使激烈嘅,我唔觉得系煽动」。 对于《立场》把同系列另外两篇有关邹家成及梁晃维的报道下架,但保留何桂蓝的专访,伍淑娟质疑是否因该文章是「招牌文章」,或「立场姐姐何桂蓝系招牌」?锺沛权作出否认,一度哽咽回应若非无可奈何,「唔想将历史记录删走,咁嘅环境下做传媒,有人说法系留个历史初稿,可能千疮百孔,都叫一部份,(文章)可以留得低都想留低」,并反问:「点样可以令你明白,我哋做传媒、做新闻系点样思考、珍惜自己做返嚟嘅内容呢?」 控方再追问,锺是否认为何桂蓝专访「无问题」?又质疑为何不加入「受访者言论不代表媒体立场」等免责声明「加个『头盔』咪可以保护自己罗」。锺沛权就回应,指香港如果有真正履行《人权法》、《基本法》承诺或赋予的言论自由空间,有关文章是可以发布,并不会有问题,亦否认是以此文章欲测试政府的底线,并强调正常读者不会觉得被访者言论是代表机构立场。 至于何桂蓝曾在专访中提倡「同中共周旋,要同佢打过」,控方指会严重引起读者憎恨中央、讨厌港府,锺就回应指批评当权者及政府的声音,在开放社会中属普遍,回归前后亦曾容许激烈批评中央的声音存在,反指「可能正正系政府点对待批评声音,如果批评异见,更加会惹起憎恨」。 伍之后转为以邹家成的专访文章《【专访】由「无人识你喎」到新东初选出线 邹家成:证明本土理念系有得赢(卢斯达)》一文展开盘问,锺指访问邹,是因对方在初选中高票胜出,票数甚至比传统民主派人士多,是值得关注人物,加上他的政治主张激烈,极可能被取消参选资格,故认同应采访他作详细的记录。 不过,伍指邹家成否认一国两制,表示香港民族要对抗中华民族,是年轻的本土主义者,高举「香港民族」一词,同时指该词用法「有好多人都唔同」。 锺回应称,过去有人提倡香港民族主义要「中港区隔」,认为有人提倡香港民族主义,建立更强的香港人身份,争取更全面的香港自治,进一步「中港区隔」,但不等于主张香港独立。不过,控方就指,邹表明要反中国殖民、反一国两制,认为是指向香港要脱离中国成为一个更大的民族,近乎香港独立。不过,锺重申指邹的言论虽有强烈族群主义,但相信只是想强调族群利益,未必有宪制上港独的意思。 至于邹的政治主张提出要夺权,控方质疑是属颠覆,但锺沛权认为,当中要有具体行为才可构成罪行,单凭言论能否构成犯罪他则不懂判断,并补充邹的用字会较激烈,惟亦要考虑他具体的手法。对于邹下一步是否想港独,锺拒绝判断,又指因为不想影响邹家成正在审讯中的案件,并补充指香港民族主义跟他认同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有冲突,故自己对此抱有怀疑,但作为传媒,只会留意提倡有关概念人士往后的发展。 立场案将于周五(17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香港人口持续下跌去年减少近7万人 6万居民净移出 香港人口持续下跌,港府公布2022年底人口数字,去年底香港人口为733万3200人,较2021年减少6.99万人,跌幅0.9%,并录得6万名香港居民净移出。港府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预期与世界各地恢复正常往来,疫情对人才流入的影响将会消散。 根据港府统计处的数据,香港居民净移出趋势持续,去年香港居民净移出为6万人,较2021年的2.73万人增加,亦创2019年以来新高,若计及2.12万名单程证移入,仍录得3.88万净移出。 港府重申,净迁移涵盖香港居民以工作、读书和移民等各种目的进出香港的流动,香港居民离境时亦无须向政府申报外游目的,因此政府没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统计数字。又重申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 港府发言人指,疫情令跨境行程受到影响,移入香港的人数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继续处于低水平,于防控措施逐步放宽后,直至年底慢慢回升。又相信疫情影响人才流入,尤其是持有短期工作签证或进入许可者,指去年下半年人口跌幅已较上半年有所收窄,反映香港人口流动已开始逐步复常。 港府预期,随著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各地恢复正常往来,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将进一步复常,影响人才流入的有关因素会逐渐消散。 香港已连续3年录得人口净迁出,合计减少13.52万人,若撇除单程证移入人士,3年累流失18.53万人。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澳运煤船未确定能通关离开中国 两国部长稍后晤将提公民被扣问题 由于中国放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禁令后海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至少有一艘运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船只被迫改道离开中国。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中国官员将在未来几天举行会议,讨论放宽贸易限制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强调,届时将再次提出澳籍华裔记者成蕾和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在中国被拘留的问题。 《路透社》引述金融市场数据公司路孚特(Refinitiv)和商品数据网站Kpler的资讯指出,「BBC马里兰号」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码头拖运了约1.2万吨动力煤,在中国江苏省常熟港等待了五天没有卸货后,于周四前往越南的头顿市 (Vũng Tàu)。 常熟海关官员和中国海关总署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这艘运煤船的改道显示恢复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进展并不顺利。两年前,当澳大利亚政府要求独立调查新冠病毒起源,以及在5G电讯基建上以国安理由封杀中企后,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煤炭实施非正式禁令;但去年澳大利亚大选之中执政自由党败选工党上台,近日中国政府终于部分放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BBC马里兰号」是首批从澳大利亚抵达中国的船只之一。 目前还不知道是谁购买了「BBC马里兰号」的煤炭。三名煤炭交易商说,这批货物不是由获得北京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许可的四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拿走的。 一位匿名中国煤炭交易商向《路透社》表示:「那艘船的目的地改变向市场发出了一个讯号,即中国当局并没有完全取消对澳大利亚煤炭的进口限制。」 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官员之间的会晤表明两国外交关系正在改善,市场期待更多公司被允许引进澳大利亚煤炭。一些中国煤炭贸易商已经下了订单。 据中国当地传媒和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能源投资公司在「虎东」号(Tiger East)上装载的一批澳大利亚煤炭已经通过了海关检查,中国宝武集团在「魔蚀」号(Magic Eclipse)上装载的另一批货物已经在湛江港卸货。 未能获得清关的贸易商将不得不重新安排货物的运输方向,或者在等待政策变化的同时,在中国港口寻求卸货空间。 虽然有货船已把煤炭卸货,但《路透社》援引另一位不具名贸易商表示:「我们还没有听说过任何煤炭贸易商成功通过清关的案例。」 由于需求疲软导致库存增加,中国国内煤炭价格暴跌,因此贸易商认为引进澳大利亚煤炭的窗口期很窄。 按成本加运费计算,发热量为5500千卡的澳大利亚动力煤在中国的交易价格约为每吨135美元,而中国国内的煤炭价格约为每吨1000元人民币(146.00美元)。 另据《彭博社》报道,在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表示两国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之后,澳大利亚和中国官员将在未来几天举行会议,讨论放宽贸易限制的问题。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Don Farrell)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紧张局势「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尽管部长确实对我说,『冰冻期已经过去,我们现在正走向温暖的春天』。」 王文涛在2月6日的会谈中对法雷尔说了这番话,这是2019年以来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之间的第一次会谈。法雷尔还表示,他希望在向中国出售木材、葡萄酒和乳制品方面取得突破。 鉴于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夥伴,这样的结果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是一剂强心针。这对上台8个月的工党政府来说也是一个胜利,与中右翼的上届自由党政府相比,工党政府对北京立场较为温和。 此外,美联社报道,澳籍华裔记者成蕾和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在中国被拘留的问题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政府的优先事项,释放他们的问题在所有部长级会议上都被提出。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在周四的国会听证会上说:「由于这些案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优先事项,我们确保而且总理也确保在与中方的双边接触中提出这些案件。」 这包括在2022年20国集团会议期间,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斯(Anthony Albanese)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直接向他提出这些案件。 黄英贤在去年年底的北京之行也提出了这一问题,贸易部长法雷尔在本月与王文涛举行视像会议时也提出了这些问题。 成蕾的判决已被第四次推迟,现在推迟到4月19日,而杨恒均的判决则定在4月9日。 澳大利亚外交部助理部长杰拉尔德(Ian Gerald)在听证会上说,二人的判决一再拖延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很有问题,而且对澳大利亚人面临的指控也没有进一步的澄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杜耀明评论】立法会初选案,法庭在审讯甚么? 立法会初选47人案堪称是香港的世纪审判。受审问的不仅是众多追求民主的政治人物,不仅是香港人的政治自由和宿命,更有那些视法庭代表法治,是庄严神圣之地的法官。 整件事源于法律学者戴耀廷倡议民主派集中力量,通过选举夺取立法会过半议席,以否决财政预算案迫使行政长官下台为手段,要求特区政府回应反修例运动的「五大诉求」,包括落实《基本法》对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全面普选的承诺。 计划是以政治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反对派意图按照《基本法》的游戏规则与北京博弈,即否决预算案,行政长官须按规定解散立法会再重选,新议会再次否决预算案的话,行政长官得马上辞职。反对派相信,北京若要避免政治危机,或会从善如流,认真回应「五大诉求」。 立法会按既定程序罢免行政长官,形成政治压力,做法不涉暴力更合宪合法,但在当局眼中却是大逆不道。根据控方的指控,该计划是通过非法手段,严重扰乱、破坏特区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无差别否决政府财政预算,迫政府解散立法会,导致行政长官辞职,以达致颠覆政权的目的。 但连串问题就来了。有关否决财政预算案的一条,《基本法》没有改过,人大常委会也没有解释过,何时变了「非法手段」?否决财政预算案若都会扰乱、破坏政权职能,何不老实写明不得否决财政预算案?若说有些情况否决了也不会扰乱政府职能,那又是甚么情况呢?既然没有厘清,又怎能说是非法手段呢? 指控中的「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看来是违法行为,若是「无差别支持财政预算案」(如议员批评简约公屋又通过建屋拨款),又是否合法?不过,《基本法》没有记载,若说《国安法》不容许,因为此举颠覆国家政权,但问题首先是,要求政府回应「五大诉求」否则否决预算案,事出有因,目标明确,即使你不同意,怎能说是无差别的否决呢?再者,支持或否决预算案是执行立法机关的职能,政权机关若包括立法机关,那么否决何尝不是发挥其职能,又怎能说破坏政权职能?退一万步说,即使政府施政受到干扰,但不等于颠覆政权,或者意图颠覆,因为否决的目的是要政府面对现实,回应「五大诉求」。再多退一万步,即使政权给「颠覆」了,但否决预算案始终是合法手段,但可以用合法手段去「颠覆」的,又是否颠覆呢? 控方指控千疮百孔,对十四名被告的罪行简述也流于片言只语,加上47名被告意见纷繁,目标不一定相同,控方能否实证各人有共同目标丶共同行动,或者凭着「合谋者原则」(或称共同串谋者原则),由个别组织者的想法推断其他人,当中有否穿凿附会,而法庭最后如何裁断,尚待观察,这里暂且不表。 不过,十分明确的是,戴耀廷倡议的计划,根本是言过其实又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真正目标是延续反修例运动的声势,多于对政府施加实际威胁。政府检控的47人之中,五人负责组织初选,其馀42人有意参与立法会选举,其中33人初选胜出。据组织者的估计,胜出者将会取得27至29个议席(直选23席、超级区议会三至四席、卫生服务界一席)。 换言之,在直选采用比例代表制和欠缺功能组别候选人的支持下,倡议者不可能不知,就算达标全取29席,离开过半数议席(36席)的目标远甚,根本无法否决预算案。倘若结果就是目的,否决预算案不是他们的目的,所谓夺取立法会过半的计划,不外是民主派及本土派合力争取最多议席的宣传声势。因此,再多退一万步,就算否定预算案可以颠覆政权,但计划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因为没有足够票数。 眼下的法庭审讯丝毫不苟,例如一再要求证人澄清,戴耀廷推动立法会初选时,是推销否决财政预算案或是一般的否决政府议案,看来法官都全神贯注于戴耀廷的「揽炒论」,在空中楼阁之中努力研究否决财政预算案如何导致立法会解散及一国两制瓦解。不过,现实中,议会没有也不可能因为戴耀廷倡议的计划而解散,反而北京只须一个决定,符合国际人权规范选举方法所产生的立法机关,也可一朝连根拔起,改由官员批核参选人资格,成就政治光谱近乎清一色的议会,香港也从此不一样。 但这又与你何关呢,庄严的法庭。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文韬政论】中共在全球范围侵犯各国隐私成瘾 近年中共的扩张野心已经逐渐外露,无法再躲躲藏藏。近日发生多宗美国击落中共间谍气球的事件,令中共处于十分尴尬的状况。北京政府极力否认这是故意安排的,而且这些都是气象气球。美军在2月4日派出一架F-22战机将第一颗气球击落,在击落后,美国国防部表示,这是中国近年来至少第5次使用类似技术入侵美国领空,在德州、夏威夷、关岛和佛罗里达等四地上空都曾发现类似的气球,其中三次是在前总统特朗普任内发生,但直到近期这些气球才被确认为间谍气球。 为甚么连美国国防部都只是近期才发现这些气球是间谍气球?间谍的精粹是伪装,无论是人或物体,伪装就是掩饰原来面目及行动的真实目的。中国的伪装是相当独到的,渔船实际上是军用艇所伪装的,间谍气球伪装为气象气球也不足为奇,他们能做到令具有高度警觉性的美军都掉以轻心,真的以为那些是气象气球。 美国国务院于2月9日指出气球不是一般的「气象气球」,气球是中国解放军所指挥,并拥有资讯蒐集能力。美国众议院同日针对此事一致通过谴责决议,认定中国间谍气球公然侵犯美国主权。国防部担心类似事件可能仍会发生,事实上,据报道,在拉丁美洲、欧洲、东南亚、东亚和太平洋也都发现过其他的中国间谍气球。 拥有资讯蒐集能力的间谍气球进入领空在政治上的语言是「侵犯主权」,但如果是气象气球的话,算不算侵犯主权?对美国而言,如果只是气象气球,他们根本不介意。令美国人不安及不满的是,他们不晓得这些间谍气球是用作甚么用途。常识告诉我们,相对于精密的间谍衞星,那些气球的构造即使再复杂,也不会有太大的军事威胁。所以重点在于美国人感到隐私权被侵犯,不管侵犯者的目的是甚么,隐私是要得到充分保障。中共刚好是最不尊重隐私的政权,他们以掌握他者资讯为乐,中国对科技的掌控能力足以令他们乐此不疲地侵犯他国隐私。 当然在和平时期,这种间谍气球作用不大,但若处于备战状态,那么就相当重要。故此,这些间谍气球有否入侵台湾领空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宣称台湾有不具名官员披露「其实每个月都出现」,但国防部情报将领公开否认,并声称台海周边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气球,若是有而又进入领空的话,一定被会击落。即便如此,大家亦不能掉以轻心,时刻防范中共的间谍活动。 - 梁文韬(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6.【财经自由讲】中国会否步入长期衰退 两项数据足以预视未来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居民贷款只有35000亿人民币,同比下挫逾一半,并创下自2014年以来最低累计新增量。到今年一月,防疫措施基本上已全面放松,但1月居民信贷只新增2,572亿元,是2013年以来的新低,居民按揭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 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却暴涨,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6.87万亿元,比对上一年同期增加接近一倍,总存款额再破纪录。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两项数据均向相反方向发展,显示中国经济不但无法复常,更指向步入上世纪日本长期经济衰退旧路。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5日 1.港医管局拟大湾区输入外劳? 劳工组织:抢港人饭碗 香港多个行业都面临人手流失而出现短缺的问题,其中港媒引述消息指,医院管理局正研究从大湾区输入外地劳工,以填补病人服务助理的空缺。有关注劳工问题的组织成员,质疑当局未有充分利用本地劳工,认为输入外劳做法并不可取,忧虑本地工人饭碗不保。 港媒《香港01》周三(15日)引述消息指,医院管理局正研究输入外地劳工,从事非医疗专业工作,局内专责小组稍后将向劳工处申请,目标在大湾区输入1,600人,到公立医院担任病人服务助理。 针对有关消息,本台周三向医管局查询,截稿前未获回覆。 医管局发言人回覆港媒表示,目前全港公立医院有约1.7万名病人服务助理,但未有正面回应是否计划输入外劳,仅表示十分关注公立医院的人手情况,指香港整体医疗行业均出现人手短缺,正透过不同途径尽量加强招聘员工。 劳顾会劳方委员、工联会副理事长林伟江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如果直接从大湾区输入人手做法不可取,是过份简单直接,担心会影响本地工人就业情况。 林伟江说:第一,会否影响本地原有工人就业?因为有大湾区同胞来港后,令他们饭碗不保,因为有时他们都是合约的聘用;第二是薪酬待遇情况不会有提升的空间,原先每年的通胀或生活压力,都会随著人手调整,但如果用输入大湾区的同胞或其他人来补充的话,会否令工资待遇不能提升?这是我们比较担心。 林伟江说,从工会听闻不少人想入行,但医管局却说请不到人,质疑当局未有充分利用本地劳工,有很多功夫都未做,但简单化说请不到人然后输入外劳。 林伟江说:(病人服务助理)始终算是公务员身份,已经比出面私人,例如安老、护老院的(职位)相类似,但出面私人市场是相对人工偏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比较辛苦,我们觉得没有理由,连政府相类似的职位,这个人工都请不到人,我们觉得有点奇怪。 林伟江又指,香港失业率不是特别低,经济又未复常,应多作宣传或培训,协助有意者入行。 前民主党医疗政策发言人、现任深水埗区议员袁海文同日对本台指,希望当局交代清楚花了几多功夫在招聘上,他亦担心中港两地医护会否出现沟通问题。 袁海文说:在沟通上,与护士、医生,是否需要一定英文语言能力水平?即沟通用的字眼是否能够理解?更重要是对本地劳动人口是否公平。 袁海文认为,病人服务助理工作量多,薪酬应有调升空间,在外来输入劳工时,应思考对本地劳动人口是否公平。 根据医管局职位空缺通告,病人服务助理月薪落在约1.7万至2.3万港币之间,需要分别协助医生及护士诊症、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临床个人护理服务、照顾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清洁消毒及处理杂务等工作。申请人依据应征病人服务助理级别不同,需要持有认可之「健康服务助理训练课程」或「医护支援人员(临床病人服务)」证书,以及要完成医院部门的训练课程。 从新加坡可见,过份依赖外劳可能会引伸社会问题。资料显示,新加坡目前全国超过560万人口中,近7成属劳动人口,当中3分之1是外籍劳工。而新加坡过去一直持续引进不同种类外劳,从巴士司机、建筑和科技业工人,到管理和专业人士皆有。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21年8月提到,新加坡广纳外籍劳工对本地人的就业机会构成挑战,同时外籍劳工因未能完全适应新加坡的社会规范及融入本地社会,加剧了与新加坡人摩擦,引发本地人的不满。因此当局决定调整外籍劳工政策,以在接纳外籍劳工和解决国民的经济社会问题之间取得平衡。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香港成「举报之都」? 国安热线近3年收逾40万举报 香港的《港区国安法》实施不足3年,但为《国安法》设立的举报热线,已收到逾40万条举报讯息。另外,半年内收到逾万的反恐举报,港警表明应建立「全民反恐,见疑即报」的意识。评论表示,港警将举报数量视为他们的工作成绩表,忽略了这些数字也是香港「白色恐怖」严重程度的成绩表;又说,举报之风相信已漫延海外港人圈子。 香港警方周二(14日)举行香港整体治安情况记者会,《港区国安法》执行的状况成为焦点。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示,《港区国安法》在2020年实施,至去年底共拘捕236人,年龄从15至90岁,已有140人被检控。同时,他透露2020年推出「国安处举报热线」,2年多已收到超过40万个讯息,去年6月推出「反恐举报热线」,有接近1.3万个讯息。他赞扬市民提供的国安和反恐讯息的贡献,并透露有2宗案件,是借助举报线索,协助警方拘捕疑犯。 对于《国安法》被指是用作打压人权的工具,萧泽颐表示,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有法例处理国安,强调维护国安属头等大事,要确保国安家好,不能只靠警方之力,鼓励市民举报。 萧泽颐说:虽然在《国安法》成立后,香港整体状况已回复平静,但不排除本土恐怖主义地下化,有些人会用软对抗的方式,尝试在线上、线下从事煽动行为。对抗本土恐怖主义,单靠警方绝对不足够,希望能建立「全民反恐,见疑即报」的意识,市民发现有可疑的,都要尽快通知警方。 如何处理还未起诉的反送中事件被捕人,以及会否选择不起诉「大和解」,萧泽颐表示,正在检视有关案件,争取本月内公布处理方式。 香港立法会法律界前议员郭荣铿表示,「国安举报热线」的数字,可以视为衡量香港社会白色恐怖严重程度的指标。 郭荣铿说:这个数字简直是匪夷所思,40万宗举报,平均每天最少有几千宗,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为何警方没有执法呢?这种举报只是白色恐怖的一种体现。 香港立法会民主派前议员许智峯形容,「国安举报热线」应改名为「恐怖热线」,因为40万的国安举报与香港人口对比,实在是太吓人,突显香港白色恐怖和举报的风气,不止渗透香港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连在海外的港人都有被举报的机会。 许智峯说:整个情况让人担忧,《国安法》影响的范围不只在香港,你人在海外,甚至不止是香港人,所有对港府有批评,或持不同和尖锐意见的人,都会跌入举报和白色恐怖的影响范围,这也是政权的目的,因为已有很多香港人移居海外,用举报热线形造无形的张力,威胁在海外继续发声的人。 熟悉香港局势的著名专栏作家陶杰在本台节目《亚洲很想聊》表示,香港警方把相关的举报数据,视为他们工作有效率的「成绩表」。 陶杰说: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说,告密热线是40万人,如果我是警方,从行政角度、视野和利益,可以说是现在警方做事很有效率,《国安法》很有成绩,也很有必要,甚至我可以考虑说,我人手应付不过来这40万个电话,需要多一点的资源和人手。 陶杰表示,虽然举报不等同是成案,但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显示警方没有顾及数据背后,对香港社会所造成的心理影响。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47人案】区诺轩供各区协调会 指有人激烈辩论及否定戴耀廷观点 香港「47人初选案」周三(15日)续审,被告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份作供。对于协调会议通讯群组内曾传阅一份会议摘要,区解释自己「有铲机习惯」,档案已不存在。区续披露在各协调会议上,有与会者对戴耀廷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持质疑保留态度,并曾在会上激烈辩论,其中邹家成曾质问戴耀廷为何使用「积极运用」字眼而弃用「会」字。 「初选案」案中16名不认罪被告,分别为吴政亨、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及余慧明,被指组织及参与初选,因而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而根据控方开案陈词及本周区诺轩的作供情况,「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为案中其中一个关键字词。 第三日作供的区诺轩,周二(14日)谈及九龙东协调会议之情况,控方提及经过三次会议后,戴耀廷曾提出加入「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在文件中,获区确认;控方继而问区是否有相关文件,他就指记忆中当时在会后,在Whatsapp群组内曾有一份会议摘要被传阅,并指在档案内,有关句子应有出现。 区续供称,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曾在会后把一份题为「35+九东final.docx」的会议摘要发至「35+九东立选座谈会」的Whatsapp群组,此时本案法官李运腾指看不到该文件,及问控方会否展示该文件,控方回应指没有该份完整文件,又问区是否能确认文件内容。 区诺轩就回应,自己没法记得文件全部内容,但可确认「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有加入至文件中。法官李运腾此时再追问,指区是该群组成员,故电话内理应有该文件,惟区就回应:「我有铲机的习惯,文件在被捕之后就冇咗」。李官之后问区,原本信息是否已被他删除及「因为你,我们现在没有该份文件?(because of you, we do not have the document now?)」获区回答:「是」,并再重申「我几乎每个月都有删机嘅习惯,只能确认当时我系有收过同埋睇过个档案。」 控方在提问时,多次提及「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包括问区是否能确认有开字句是否在有关会议摘要中,区就称「应该存在」,惟却引来何桂蓝代表大律师 Trevor Beel关注控方的引导方向,法官李运腾指有同样关注,更称在等候辩方提出反对。法官陈庆伟及李运腾之后先后指示控方要避免引导性问题。 控方之后指,文件显示蔡泽鸿曾发出讯息,指经3次会议后,各成员初步达成共识。区就供称,于2020年5月收到讯息,「我相信当时蔡所讲嘅共识,系我之前所讲档案(会议摘要)内嘅讯息。」又指忆述之后九东再有两次会议,但因「已经上咗轨道」,他已没有再出席。 控方之后转问及其他直选地区的协调会议情况,首先问及港岛区。区披露首次会议于2020年3月26日在《香港独立媒体》位于湾仔富德楼的办公室举行,出席人士除他及戴耀廷外,还包括郑达鸿、徐子见、罗冠聪、许智峯、罗健熙、梁晃维、司马文及杨雪盈的代表,又指该区的 Whatsapp 群组应以「35+港岛」命名。 对于是否大部分出席协调会议的人士均有参与初选,区回应指「绝大部分都系」,惟补充指由于没有参与新界西的协调会,故不能评价该区。控方然后指彭卓棋有参与初选,同时要求区确认对方是否有出席协调会议,区就供称对方曾连同团队一同出席首次会议,并透露成员为李永财及何志宏两人。 至于港岛区协调会议的情况,区供称会上戴耀廷曾介绍其「35+」计划,亦记得曾传阅「35+project」的文件及介绍相关内容,又指戴建议加入「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利,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字句,但会上司马文表明反对,戴耀廷则尝试针对「积极」字眼作诠释,解释如政府拒听民意,议员就可行使有关的宪制权力,以尝试迎合对方的意见。 控方之后在庭上展示,区诺轩电脑中撷取的该份文件,区指当时会议主要讨论港岛区目标议席数目,对戴耀廷有否在会上介绍该文件「没有鲜明印象」,但指自己有介绍涉及选举论坛的内容,因该部分主要由他负责安排。控方之后引述另一份会后产生的文件,名为「35+立会过半计划 民主派港岛协调机制(初稿)」,区解释该文件为戴耀廷在会后总结会议上意见而准备,并个别传予每一当日与会者。控方比对两份文件,指后者新增段内容为「⋯⋯会积极运用立法会的权力,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迫使行政长官回应五大诉求⋯⋯」的文字。 法官李运腾就表示不解,询问区为何会议上大家对「否决财政预算案」等内容没有共识,但在会议后文件却又加入有关段落;区就解释是因为戴耀廷坚持加入有关文件,而当时与会者没就此积极讨论,更形容当时与会人士对此「漠不关心」。控方一度欲追问会上是否有人曾表达不关心有关内容,区回应指没有印象,控方再欲追问其意思,此时法官陈庆伟就介入,指知道控方不喜欢有关答案,「但这就是答案」,引来庭上人士一度大笑。 区诺轩之后供称,港岛区共进行了4次协调会议,他曾出席及主持,而协调机制文件就在首次会议后收到,而他无法清楚区分第二及第三次会议的出席人士名单,亦不肯定戴耀廷有否出席。不过,最后尝试点名列出名单,并提名杨雪盈、梁晃维、郑达鸿、罗冠聪、许智峯及彭卓棋和他的团队,另袁嘉蔚就在第三次会议才出席,至于司马文及罗健熙,虽然没有参与初选,但亦曾出席。而在这两次会议中,较大争议事宜则跟替补机制有关,其中杨雪盈及徐子见较倾向「排名制」,但罗冠聪有较大保留,由于罗预算自己很大机会被取消参选资料,而他就倾向可指定袁嘉蔚参选,最后协调会议决定以「灵童制」作为替补机制。 港岛区涉及的另一讨论,为在第四次协调会议中,曾讨论初选一人投四票的问题,区诺轩供称,由于戴一直有跟「香港民意研究所」合作,并设计了用作初选投票的程式,惟技术上无法处理投四票的做法,故戴耀廷希望港岛区最终能改回一人一票,与会者最终无奈接受。 九龙西的协调会议方面,区诺轩指出席者除戴耀廷外,尚包括油尖旺区议会主席林建文、何启明、刘伟聪、岑子杰、冯达浚及黄碧云,而毛孟静就由助理代表出席,另张昆阳及刘小丽亦有参与会议。而在首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如有政治立场上较尴尬人士欲参加初选是否可能,更在庭上指如狄智远,他就引述戴耀廷当时的回应,称只要认同五大诉求即可参选。 他又指,戴耀廷认为九龙西当选目标为6席中最多只可取4席,惟有与会者认为可预留较宽松名额,推选4至6张名单参选,及在选举时后期才弃选。区亦确认,戴耀廷在会上曾讨论「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利,否决《财政预算案》」,包括传阅「35+」的文件,同时亦如其他选区,在会后传阅一份「35+九西」的文件,并指戴耀廷在会上介绍时,曾指「若果政府唔听民意,就可以行使呢个权力。」惟他没有印象是否有其他人加入讨论。 区诺轩续供称,在九龙西协调会议中,张昆阳曾提及〈揽炒十步曲〉一文,戴耀廷于是曾在会上讲述文章理念,并认为参选立法会者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完成四年任期;又引述张昆阳当时的回应,称支持否决《财政预算案》。 然而,社民连岑子杰就不支持,更指「讲抗争边有人及得上社民连」,惟一些跟民生相关议案,如全民退休保障是需要支持,戴耀廷最后就重申,因为有不同意见,故用上「积极运用」字眼。至于是否仍有人发表看法,他就回应自己「无其他印象。」 控方之后转为问及新界东的协调会议情况,区诺轩供称自己曾出席两次会议,会上有近20人参与,其中林景楠没有出席该两次会议,另外有多人被人点名证实有出席或派代表出席,包括邹家成、何桂蓝、李芝融等,另有多个没参选初选的人如赵家贤、锺锦麟、沙田区议会主席程张迎、罗庭德、罗庭辉及街工代表卢艺贤等亦有出席,更回应控方称「人名太多,暂时记得咁多。」 他续指,协调会议主要介绍新界东的当选目标及介绍「35+」计划,又确认戴耀廷曾提及五大诉求。控方之后追问戴提及的相关具体内容,区就指戴只是重覆初选是为争取五大诉求这目标。 区诺轩之后就提及,在新东的协调会议上,邹家成曾质问戴耀廷为何要用「积极运用」字眼而不是用「会」字,并引伸到与会人士开始有激烈辩论。区诺轩在庭上就指,忆述不到当时邹提出有关质疑时背后的理据,他指,当时戴耀廷在不同选区的协调会议上,不断建议加入「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利,否决《财政预算案》的『条款』」。区称邹家成当时曾建议即场就「积极」及「会」两个字眼投票,但最后不成事。而据他理解,当时戴耀廷就以「不如用『积极』,『积极』都比乜都唔用行前一步,希望可以写得弹性少少」作回应。法官陈庆伟之后追问,是否代表邹家成希望以较「确定」的字眼,处理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说法?区就同意有此含意。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4.台北市政府邀上海台办副主任出席灯会 疫后首有中国官员到台交流 台湾政府同意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等一行人,以专案方式来台出席灯会,这将是疫情后首个到台湾交流的中国官员。这次是台北市政府主动邀请,他们解释这是依照惯例。陆委会则表示支持合于规范、不设政治前提的两岸交流。近日事件是否可视为两岸关系开始缓和的迹象?及背后有甚么目的?学者分析指,中国急于与台湾交流,是想塑造自己不是和平威胁者的形象,同时对台湾也有政治目的。 继台湾陆委会周二(14日)宣布,将会开放港澳人士自由行,虽然并没包括中国居民,但已被问及这是否象征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发言人梁文杰说也想「春暖花开」。至周三(15日),陆委会再宣布,台湾政府同意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等一行人以专案方式来台。该团由上海市台办副主任李骁东带队,至台北参加灯会及进行市政交流。 陆委会重申,任何交流互动应基于理性平等、相互尊重;台湾政府「支持合于规范、不设政治前提的两岸交流」。希望今次中国官员来台,在台湾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下,有助未来开展两岸健康有序交流、促进彼此善意理解。 陆委会指出,有关日前台北市政府提出专案申请,邀请中国上海市政府人员来台参加「台湾灯会」及市政交流,在台北市政府表达相关规划充分配合政府政策及法令规范,以及访团在台交流「低调、单纯、安全」等原则下,经陆委会及主管机关整体评估,政府同意以专案方式许可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等一行于近日入境来台。 陆委会并说,目前台湾政府尚未开放中国人士来台专业交流,相关人员来台须符合专案申请规定。 近日事件是否可视为两岸关系开始缓和的迹象,及背后有甚么目的?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时,认为中国过去对台的策略都是「来了一波很硬的做法之后又放软」。在去年中国已对台湾定调,认为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台湾人民要民生,中国此举明显也有其政治目的。 赖荣伟说:这个时间点刚好又是在国民党代表团到中国后回来,显然这也有政治上的目的。是不是透过跟在野党讲好一些两岸的事情,然后又在在野党回来台湾之后做这个动作(来台参加灯会),是否凸显民进党政府的无能,是否显然要进行对台湾的人民分化、挑拨、离间,这个可想而知。 而对蔡英文政府来说,她过去一直说维持自由现状,只要中国不威胁台湾,她也不会阻碍两岸交流。而且绿营也对选举结果有所检讨,现在都从「抗中保台」到「和平保台」,给外界看到只要中国不威胁台湾,也没有要阻碍人民做交流、生意。 另外,赖荣伟认为,中国也想要在国际上塑造自己不是和平威胁者。 赖荣伟说:他(中国)其实在两岸上、台海上,他有和平的一面。这个也是想要做给国际社会看,这个是政治上的一个目的。 从经济上,赖荣伟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认知到国际上近年对中国经济封锁,而且疫下国际也不明朗,加上内循环消费力又不高,因此透过进一步与台湾交往也有经济考量。 另一学者同样谈及中国想用台湾缓和自身在国际上的形象。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对本台指:「当然地缘政治上,台海局势的紧张、中美的对抗、乌俄战争的冲突,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这个战狼外交之后,其实让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外部形象上是非常鹰派的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部分,中国当然在这个时间点,是急于能够跟台湾透过这种对话或者是交流的方式,来缓和国际形象。」 而对于台湾来说,吴建忠指出,在民主社会,除非有特殊的理由,否则也不会阻挠交流,而且疫情前其实两岸交流也频繁。至于现在是否「春暖花开」,台湾一直也有递出橄榄枝,关键是符合法规且有尊严、对等的对话。 台北市政府发言人罗旺哲周三表示,上海市过去为台北灯节策展城市之一,因此依惯例主动邀请上海代表团参加,至于台北市长、国民党蒋万安是否亲自接待,相关行程都尚在安排中。 台北市政府并表示,自2016年起,上海市每年都参与台北灯节活动,已连续7年设展花灯,只有过去3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设展而没有代表团来访。在2019年2月,时任上海市台办主任李文辉也曾受邀来台北参加灯会,为上海市灯区点灯。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事实查核│和蔡英文通电话,捷克准总统违背了「一中原则」的政治承诺? 一分钟完读: 捷克总统当选人彼得·帕维尔(Petr Pavel)1月30日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中国外交部指帕维尔此举公然违背捷方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承诺,并敦促捷方立即纠正错误,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捷克方面回应,坚持自己的「一个中国政策」。 世界各国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时,都会应中国的要求,对于「一个中国」做出表态。许多国家将相关政策称为「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但不同国家的政策内涵各不相同,有时和中国定义的「一中原则」(One China Principle)差异很大。中方却经常单方面宣称其他国家已经承诺坚持、恪守「一中原则」,实属误导讯息。 深度分析: 帕维尔1月30日在推特发文表示已与蔡英文通话,感谢她致贺当选,并表达希望未来能亲自见面。台湾的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转述,蔡英文与帕维尔于30日晚间6时举行电话会议,通话近15分钟。 捷克与台湾不具正式外交关系,路透社报道指两人通话「非比寻常」,是台湾外交工作的突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月31日例行记者会被问及相关问题。她说:「帕维尔罔顾中方多次劝阻和交涉,执意与蔡英文通电话,同台湾当局开展官方往来,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背捷方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承诺,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毛宁并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方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国同建交国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敦促捷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消除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毛宁回答全文使用的都是「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措辞,是中国对「一中原则」的标准表述。 路透1月31日报道,捷克总理费亚拉(Petr Fiala)透过声明指出,「捷克尊重并坚持自己的一个中国政策。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我们自己决定与谁通电话以及与谁会面。」 捷克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网站表明,捷克与欧盟采行「一个中国政策」。 捷克与台湾未建交,但在非官方层面合作,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学和旅游等领域。 身为欧盟一员的捷克,在「一中政策」的表述上,和欧盟立场一致。欧盟执委会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答覆提问时表示,欧盟及会员国长期采取「一个中国政策」,并在其架构下与台湾交往。 欧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欧盟与台湾在广泛领域发展坚实的关系与密切合作。 除了欧盟会员国,美国的「一中政策」已实行数十年,其历史与实质内容较为复杂,与中国采行的「一中原则」差异甚大。 美方长期实行「一中政策」,它由国内法、外交公报及政策文件来定义。包括:《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上海公报》、1979年《建交公报》、1982年《八一七公报》,以及被称为「对台六项保证」的政策文件。 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公报》记载: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但《建交公报》对于中方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之立场,中、英版本用字不同而有所歧异。 在英文版里,美国认知(acknowledges)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中文版的用字并非「认知」,而是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 2006到2016年担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的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 曾解释,「美国明白表示『认知』不代表认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认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义。过去37年来,有许多场合都有人对美国施压,要求美国在台湾主权问题上采取更明确的立场,美国从来不曾同意。」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2022年5月21日推文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公开错误描述美国的政策。美国并不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原则」——我们仍然致力于我们长久以来、不分党派、在《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指引下的一个中国政策。 中方也并不全然同意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于2022年8月2日例行记者会上说,「近年来,美方口头上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行动上不断倒退,甚至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不仅先后将其单方面炮制的、中方从未承认且坚决反对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塞入其一个中国政策表述,还违背仅与台保持非官方关系的承诺,不断提升美台接触水平,并持续加大对台军售。」 中方始终主张各国应尊重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多数西方国家坚持其自身的「一中政策」,但也有国家奉行「一中原则」,如俄罗斯、土库曼曾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承诺该国奉行「一中原则」。 台湾的外交部曾表示,中国政府无权在国际上代表台湾,更不应将其虚构的「一个中国原则」,强迫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及国际企业做出违背意愿与事实的不实论述。 结论: 各国有权制定该国政策,也有权不同意、不接受他国的外交政策;虽然「一中政策」、「一中原则」部分内容存在歧异已久,但过去数十年,各方在「一中」框架之下互相保留某种程度的模糊空间。 然而近年来,中方愈来愈强势宣传自己的「一中原则」定义,不仅单方面宣称「一中原则」为中国与建交国之间的政治基础,还会指控他国违反「一中原则」,而这些说法并不属实。因此,捷克等欧盟会员国多次重申奉行「一中政策」,中国仍宣称捷方违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承诺,属误导性的说法。 6.悉尼中国学生反共示威遭「离岸粉红」踩场 吁校方政府守底线 悉尼大学有中国留学生发起反共示威声援「白纸运动」被捕者,遭到多名「离岸粉红」踩场及威胁,校方和警方对破坏行动「只眼开,只眼闭」,引起示威者不满。他们吁澳大利亚当局以及学界不要向中国资金下跪。 周三(15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数名中国留学生在校门前举办活动,一方面是希望招募更多热爱自民主由的中国留学生加入他们的反共学生组织,同时活动也是要声援「白纸运动」被捕人士,以及反对习近平的永续连任、抗议中共专制政权。 活动期间,发起人Aaron打扮成「维尼熊」,活动人士展示了「四通桥标语」、声援「白纸运动」被捕者海报,以及大幅的身穿龙袍的习近平海报。而「悉尼大学反贼民主招新会」的横幅尤其引人注目,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围观者。 至下午时分,多名悉尼大学的「小粉红」前来踩场,他们粗暴撕毁示威海报及横幅,剪断现场音响电源,并拍摄抗议者的影像,还一度威胁要对方摘下口罩展露真面目。 Aaron说:整个下午一些粉红过来骚扰。第一个把我们的poster给撕掉了,粉红情绪非常激动,撕我海报时他也在拍视频、拍我的照片,在等Security guard的时候,他还问我为甚么不摘下口罩,说实话我也不想蒙面,但是毕竟中国政府,你懂的。我在追那个小粉红的时候,还有别的人过来把两个大的poster撕掉了,把我的电视的电源拔掉了…… 令Aaron不解的是,赶至现场的校内保安明显偏袒砸场的粉红,悉尼警方也迟迟未出现,他只好亲自前往警局报案,不料警察并未对破坏者追责。Aaron告诉本台,他们原计划在校内的中国学联外抗议,校方以活动未向警方申请为由,未支持其抗议活动。几位抗议者于是移师校门前公交车站,并得到了警察许可。 连番遭遇令他感到澳大利亚学校乃至当局面对一些中国留学生破坏民主价值的行为时,采取退让态度。Aaron认为,中国留学生已俨然成为澳高校的「现金奶牛」。 Aaron说:对这么一个不尊重Freedom of speech、不尊重基本人权的学生,学校和警察甚么都没有做。现在澳洲大学确实非常依赖大笔的来自中国学生的学费,chinese money (中国资金)真的很香,但是真的应该被控制了,我真的理解澳洲政府对Chinese money 做的一些妥协,但是一些底线还是要遵守的。 澳大利亚上届政府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提出疫情溯源,中国随之以经济手段进行报复。两国关系陷入僵局。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去年上台后,两国关系有解冻迹象,继两国首脑和外长去年相机举行会谈后,本月初,两国商贸部长举行了3年来首度对话。不过中澳关系仍有阴霾,包括澳大利亚近期移除国防部内的中国制闭路电视镜头,引起中国不满。 另一方面,疫情三年也改变了部分海外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对中共的观感。去年北京出现「四通桥抗议事件」,以及年底在大陆爆发的「白纸运动」均引起中国留学生关注,不少人上街集会作出声援。 一名有份参与悉尼大学本次抗议的中国留学生Noah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疫情三年来,很多中国留学生渐趋觉醒,但留学生群体中仍然有不少「离岸粉红」。 Noah说:国内经历防疫这3年,特别是2022年这一系列悲剧事件,让很多人对中共体制和领导层的看法产生了转变,然而在刚刚恢复留学的当下,依然在海外街头出现了粉红为了维护中共统治,而出手破坏别人表达的事,还挺令人唏嘘的。 澳大利亚一直是不少中国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地。近年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多次因冲击破坏民主集会登上新闻,其中2019年多所学校发生粉红暴力冲击声援香港「反送中」抗议现场事件。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美报告揭俄关押逾6千名乌克兰儿童 进行「政治再教育」 俄乌战争爆发即将届满一年,根据受美国国务院资助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人道主义研究实验室(Humanitarian Research Lab)周三(15日)发表的报告,俄罗斯将至少6千名乌克兰儿童关押在莫斯科兼并的克里米亚(Crimea)和俄国的营地中,但实际数字「可能要高得许多」,而主要目的似乎是「政治再教育」。 据《路透》报道,研究人员确认自近一年前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至少有43个关押乌克兰儿童的集中营和其他设施,是属于莫斯科去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运营的「大规模系统化网路组织」的一部分,俄方让他们「接受亲俄爱国主义和军事相关教育」。 研究人员芮孟(Nathaniel Raymond)向媒体简报时直接说:「这些营地设施设立的主要目的,似乎是进行政治再教育。」 芮孟并表示,被关押的儿童最小只有4个月大,一些营地也提供14岁少年军事训练,但并没有证据显示有儿童被派到战场。这些儿童背景不同,有的人有父母或监护人,也有人是孤儿,还有一些人寄养在乌克兰的政府机构,而部分人被转送至俄罗斯政府机构寄养,或是由俄罗斯家庭收养,显然这些行动似乎有俄罗斯高层长官们的授权、协调。 这份报告所记录出的俄罗斯行为,或违反日内瓦第4公约(4th Geneva Convention)的行径,也就是在战时保护平民的协议。芮孟认为这也能成为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犯下种族灭绝罪的证据,因为以改变或抹除国家认同为由移送儿童,成了种族灭绝罪的构成要件。 乌克兰政府最近亦表示,已超过1万4700名儿童被遣送到俄罗斯,其中一些儿童遭到性剥削。当地检察官说,正审查有关强制驱逐儿童的指控,这是乌方致力起诉俄国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一环。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自然》:因无法进入中国 世卫放弃新冠源头第二阶段调查 经历3年多的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已走向复常,惟病毒源头问题仍备受争议。世界科学期刊最新消息指,世界卫生组织(WHO)放弃了关键的COVID起源调查第二阶段计划,原因是在中国进行的研究备受挑战,包括无法进入中国。 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周二(14日)引消息指,世卫悄悄搁置(quietly shelved)了对COVID-19大流行起源的第二阶段科学研究,理由是在中国进行重要研究的尝试面临持续挑战。 研究人员指出,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首次感染人类,对预防未来疫情爆发十分重要,因此对调查工作无法进行感到失望。文中引述加拿大一所大学的病毒专家说,如果无法进入中国,世卫几乎无力再进行研究,「他们的手真的被绑住了。」 文中指,世卫第二段阶调查迟迟未能展开,而到今天因已失去太多时间,即使回去采集血液样本,也未必能采集到足够数据。 中国过往强烈反对把武汉实验室事故当作病毒调查原因,并反对世卫调查实验室工作是否违规的建议。自2021年1月世卫专家组首次前往中国武汉,完成第一段阶调查后,世卫再未能进入中国继续调查。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英国推演中共攻台经济落差 研议供应链遭波及应变措施 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官员已就一旦中国大陆入侵台湾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案。据指出,由于中国和全球供应链息息相关,台湾更是微型晶片主要生产地,因此制裁中国将比制裁俄罗斯要复杂得多。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作为例行「前瞻性检视」演习的一部分,公务员队伍审视了台海战事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以及任何西方联合反制及制裁行动的后果。据指出,白厅官员一直在勾画解放军入侵台湾的影响。外界担心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正在增加,对台海战事可能发生的时间的预测远至2049年。 报道引述英国政府消息人士说,官员们正在考虑,如果中国发动入侵台湾,并引起西方国家的报复性经济和贸易制裁,「我们会怎么做,这对我们的经济意味著甚么」。 另一名政府消息人士向《卫报》强调,制裁中共比制裁俄罗斯明显更复杂。针对俄罗斯和与总统普京关系密切的人士的制裁,主要是扣押资产,但中国现在和全球供应链关系密切,因此影响更深更广。 报道引述该政府消息人士说:「你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仅仅照搬你在其他地方(俄罗斯)所做的事情。」「供应链的问题会更大,这不是甚么秘密,但这很复杂,并不意味著它不可能。」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台海战争对微型晶片分配的干扰,台湾主导了微型晶片的制造,而微型晶片已经供不应求。但消息人士强调,中国大陆入侵台湾是英国政府定期沙盘推演的一些「黑天鹅事件」的情景计划之一,而且这项工作是「理论性的」。 报道亦引述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表示,她欢迎政府承认「台海战事对全球经济安全的威胁的严重性」。她呼吁英国的沙盘推演能全面反映问题,并认为英国政府在对中国外交上应该采取更强硬立场,以起震摄效果。 在对英国国防和安全战略进行更新,即所谓的综合审查之前,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中国译作苏纳克)正面临著来自其党内中国鹰派的压力,要求将该国重新归类为「威胁」而不是「系统性挑战」。尽管辛伟诚在11月上任时就发出了与中国关系「黄金时代」结束的讯号,但他对中国政府的敌意明显少于其前任卓慧思(Liz Truss,中国译作特拉斯)。 周五,卓慧思即将在日本发表演讲。在美国击落「间谍气球」、中国涉嫌侵犯人权等抗议声中,卓慧思的表态将被视为试图向辛伟诚施压,令他同意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报道指出,英国外交部内部人士表示,俄罗斯去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使其预见到台海局势也有同类担忧,但「内部人士」强调,这项工作的规模或紧迫性没有改变,。 中国政府声称台湾是中国一个省。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曾强调:「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报道:中国增南极卫星地面站设施 专家忧能助核弹瞄准美国 美国《霍士新闻》报道,中国将在南极洲增设「海洋观测卫星地面系统」,以作收集数据之用。外界对北京的监视计划和针对美国的安全威胁感到担忧。有军事专家更警告,中国可能藉该地面站发展「分轨轰击系统」,令核弹头或高音速导弹在打击美国境内的目标时达到最高的精确度。 《霍士新闻》引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旗下《中国航天报》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4395万元人民币(652万美元)的价格中标,建造一个「海洋观测卫星地面系统」。中国在南极洲东部已有一个「中国南极中山站」,新增设施将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内。 中国卫星实力近年一直提升,这促使外界关注北京的监视项目以及扩大其数据收集能力如何通过这一南极项目得到加强。美国智库「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费舍尔(Rick Fisher)告诉《霍士新闻》,「中国南极中山站」多年来一直存在「令人担忧的活动」。 「中国南极中山站」于1989年启用,是为研究海洋、冰川、地质和大气科学而建。但是,据费舍尔指称,到2021年,在民用研究的幌子下,中国据说开始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 费舍尔告诉《霍士新闻数码频道》:「2021年,国营传媒披露,中国在中山站放置了激光雷达,以进行『大气研究』。」「任何一种激光器都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激光雷达可能被升级为更强大的激光。」费舍尔解释说,在「中山站」使用更强大的激光将使中国能够损害或摧毁目标卫星;用来破坏卫星的技术还可以将设备的碎片打散,增加低地球轨道上的碎片数量,从而进一步损害现有卫星。 「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建设符合1959年的《国际南极条约》,该条约规定世界上最南端的大陆将严格用于和平科学研究,禁止任何军事演习,中国和其他51个国家已经签署了这一协议。美国及其军方在近七十年来一直支持南极的研究任务,但费舍尔说有一个重大区别。 《霍士新闻》引述费舍尔表示:「美国、德国、挪威,也许其他国家也在南极洲有太空探测设施。然而,他们都没有像中国一样开发『分轨轰击系统(FOBS)』。」 「分轨轰击系统」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一项导弹计划,该计划希望通过从南美洲上空发射核弹头,而不是从西方的俄罗斯上空发射,来规避美国的早期预警探测系统。 据费舍尔说,随著深空预警探测器的发展,该计划已经过时,但这位专家警告说,中国已经恢复发展这项技术,并在2021年两次测试其「分轨轰击系统」。 报道援引费舍尔指出:「如果你要以穿越南极洲的方式攻击美国,拥有更新版『分轨轰击系统』是非常有用的。」他认为「分轨轰击系统」能作为发射核弹头或高音速导弹的平台,并能在打击美国境内的目标时达到最高的精确度。 关于将在中国南极基地开发的新地面站的细节很少被公布,但北京对其太空项目的军事影响已促使外界广泛关注其太空野心。 费舍尔说:「『中国南极中山站』正在成为⋯⋯一个监视点,从那里能够更好地瞄准美国卫星。」「这是一个能够引导中国新的太空武器攻击美国目标的基地。」 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都没有对《霍士数码新闻》做出回应。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香港法庭】社民连5人认警总示威违限聚令 称「无违背良心」 香港政府已放松大部分防疫措施,但部分涉及防疫规例的检控案件仍未完结,其中社民连8名成员,3年前因申请在5月1日游行遭警方拒绝,于是到湾仔警察总部外抗议,被票控违反限聚令,被分被告一直未有认罪,希望待同类案件上诉结果后才答辩,结果涉及5人周三(15日)在东区裁判法院承认控罪,而在答辩时,有人就称「承认违法,但无违背良心」及「迫于无奈要认罪」等,裁判官最后判各人罚款4500港元。 5名被告分别为黄浩铭、陈宝莹、周树荣、梁国雄及曾健成,他们承认一项违反限聚令传票控罪,指他们于2020年4月30日,在香港军器厂街1号外参与受禁群组聚集。本案原有8名被告,另外3人包括李善芝、辛浩铭及梁智辉,早前已认罪,各被判罚4500港元。 案情显示,2020年4月30日下午4时许,各被告一行8人到湾仔警察总部举行公众集会,集会事前并没有通知警方,而当时有4人限聚令要求。警员到场向8人发出口头劝喻,指他们不得在公众地方进行多于4人聚集,又提醒众人保持距离,以及该公众集会不属豁免群组聚集,若各人继续或被检控。 黄浩铭及梁国雄期间曾与警员讨论公众集会的合法性,惟警员只重申集会不受豁免。各人之后曾相隔约1公尺站在横额前,梁国雄以扬声器带领他人叫口号。警员两度警告不果后上前制止,再向每人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 梁国雄由于正面对「初选案」审讯,周三未能亲身出庭,法庭接纳他的书面认罪。至于其馀4人,黄浩铭在认罪时指:「我承认违反法例,但我无违背良心。」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则指,当时已有1.5米距离,惟仍然被指违法,「无办法,我只能认罪」;周树荣亦称已做到1.5米距离,「我无办法我认罪」;曾健成认罪时亦指:「迫于无奈要认罪,希望法官体谅防疫基本上系压制我哋嘅自由,希望轻判。」 不过,裁判官就提出疑问,控方就回覆指案情提及各人当时距离少于1.5米。辩方法律代表就指,根据高等法院就同类案件上诉早前所颁的判辞,有关人士只要有共同目的,就算相隔超过1.5米仍足以构成违法。 黄浩铭之后求情,称和平示威权不容剥夺,虽不同意高院的判决,但不再争持,会「从容接受法庭判决」;代表陈宝莹、周树荣及曾健成的法律代表就指,各被告真诚相信保持1.5米距离就不会违法,但他们对限聚令理解与法院不同,非有意挑战法纪。最后裁判官判各被告罚款4500港元。 社民连另牵涉一宗同年「五一劳动节」当日的限聚令,并拟上诉至终审法院,故本案早前押后至周三处理,以待该案有结果,但高院最终经考虑后拒绝批出上诉许可。 另一方面,同年5月时,职工盟属下建筑地盘职工总会有义工,在金钟海富与政府总部之间行人天桥派发防疫物资,被指违反限聚令一案,亦于周三再讯,该案原有10名被告,6人已认罪,被判罚款4000至4500元;馀下4人包括曾浩源、翁家文、黄俊宇及林小薇,否认控罪,案件将押后至5月8日至10日进行3天审讯,控方透露拟传召6名证人,不依赖警诫供词,并会播放约190分钟现场录影片段。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中国异见人士董广平越南失踪 女儿斥河内拒回应联合国查询 中国异见人士董广平去年夏天在越南失联,联合国和加拿大官员曾分别查询他的下落,其中联合国给予60日时间希望河内回应;但至周二限期结束,联合国仍未收到越南政府回覆。董广平在多伦多攻读大学的女儿形容,其父亲失踪一事对她们全家都是折磨。 董广平女儿董雪睿(Katherine Dong)周二发表新闻稿,指「越南政府继续折磨我的家人,拒绝解释他们为甚么在几乎六个月前逮捕我的父亲,以及他后来发生了甚么。」「我曾希望他现在能在加拿大与我们安全团聚,但我们却不得不为他的安全而苦恼。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在哪里。」「(越南政府)不回答我的问题。」 现年64岁的董广平是一位民运人士,因谴责中国审查有关1989年天安门镇压行动的资讯而闻名。 董广平于2020年1月逃离中国后曾前往河内,他于去年8月22日在越南首都河内被捕。加拿大政府愿意为董广平提供庇护,但渥太华未能说服越南官员让他离开该国。他的家人在2015年在加拿大定居。 12月,三名联合国人权官员向越南发出信函,称他们「严重关切」似乎是「任意拘留、强迫失踪和遣返的风险」的董广平。 根据他们的信函,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董广平,是他被戴上手铐和眼睛,进入一辆警车,由几十名警察护送到他的公寓外。 官员们说,如果越南当局决定将他送回中国,董广平将面临迫害的危险,而且没有人,包括他的家人和法律代表,收到关于他所在之处的准确信息。 信中说,如果对越南的指控属实,它将违反人权条约,包括《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公约》。 联合国官员敦促越南告诉他们董广平的下落,以及拘留他的法律依据,他们的行动如何符合越南的国际人权义务,以及人权运动家在越南如何受到保护等要求。 他们为越南提供了60天的答覆时间,但截至周二,该国官员错过了最后期限。联合国因此公开了其信件。 辩护律师在11月告诉加拿大「CTV新闻网」,家属已被告知,加国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和外交部长乔利(Melanie Joly)在去年印尼的G20峰会上以及在柬埔寨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提出了这个案件。 加拿大全球事务局还在11月告诉CTV新闻网,它「对董先生的安全和福祉深感担忧,并一直在最高级别提出我们的关切。官员们正在努力确定他的下落,包括通过与越南和中国的外交接触。」 董雪睿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越南「不回答加拿大总理和外交部长提出的问题。现在他们拒绝回答联合国的问题」。 「这是不可接受的,是对国际法的侮辱。她说:「越南官员必须回答我们的简单问题,『董广平在哪里?』 据联合国报道,在越南被拘留之前,董光平曾因支持人权和民主的工作,主张和平集会以纪念1989年天安门广场事件,而在中国被刑事起诉过三次。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事实查核│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严重阻碍」人道救援工作? 一分钟完读: 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地带2月6日发生强震,死伤惨重,亟需国际援助。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和中国批评美国与欧盟不取消现有的制裁,使得叙利亚灾民难以获得国际援助。多家中文媒体称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严重阻碍」救援工作,「欧美令世界遗忘叙利亚地震、美国无情」,网路上还出现写着「美国冷血」、「见死不救」等字句的图卡。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分析认为,美国虽未解除对阿萨德政府的制裁,但官方同时表明提供救援并不受制裁措施的影响,并会透过国际非政府组织援助遭地震波及的民众。 叙利亚震后救援不易,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还包括内部冲突等其它原因。亚洲事实查核中心认为,指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举措「严重阻碍」地震救援工作,非事实全貌,属误导讯息。 深度分析: 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2月6日发生强震,联合国官员估计死亡可能超过五万人。叙利亚政府在震灾后即要求美国等西方国家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外交部2月7日发布声明,指美国试图误导世界舆论以及声称对叙利亚的制裁不妨碍对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官员可以撒谎,但叙利亚地震灾区的照片不会说谎。尽管面临制裁,叙利亚人民依然以充满力量和坚定的意志来应对灾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2月8日例行记者会批评美国长期介入叙利亚危机,频繁进行军事干预,施加严酷经济制裁,造成叙利亚大量平民伤亡,人民难以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大灾当前,美国应当放下地缘政治执念,立即解除对叙利亚的单边制裁,为人道主义救援敞开大门。」 这些言论在中文媒体中热转,报道称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严重阻碍」救援工作,「欧美令世界遗忘叙利亚地震、美国无情」,香港中通社等一些媒体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写着「美国冷血」、「见死不救」等大标题的图片。 美国于1979年将叙利亚政府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2004年,美国对其实施额外制裁与限制。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与西方盟友支持叙利亚民主军,并不承认阿萨德政府的正当性,且认为阿萨德政府为叙利亚内战主因,对叙利亚政府常年实施经济制裁。相对地俄罗斯、伊朗等国支持阿萨德政府,而中国与叙利亚关系传统友好。 美国政府在2011年叙国内战期间大力实施经过调整的制裁,使叙利亚政权丧失继续对平民施暴所需的资源,包括冻结叙利亚官员以及其他应对侵犯人权行为负责之人的在美资产,禁止美国公民与叙利亚方面交易或在叙投资,禁止进口叙利亚石油等。 上述资料列举部分获许可的活动和交易,这包括支持叙利亚的人道主义,以及美国与第三国之非政府组织在叙利亚所进行的非营利活动等。 但美国和欧盟的制裁的确对叙利亚经济造成影响,物资缺乏,许多民众依赖人道主义援助。具有联合国特别报告员身份的阿列娜·多汉(Alena Douhan)曾呼吁取消对叙利亚的长期单边制裁。 强震发生后,美国总统拜登指示官员提供任何一切所需援助。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6日表示,会透过国际政府组织援助当地灾民,但不会与阿萨德政府联络。普莱斯说,「如果现在援助在内战中残害人民的叙利亚政府,就太讽刺了。」 据美方资料,截至2月8日,美国国际发展署支持的叙利亚急救组织「白头盔」(White Helmets)已从废墟中救出1000多名幸存者。美国的其他人道救援合作伙伴也在向需要帮助的叙利亚人提供食物、水、临时住所和医疗援助。 美国财政部2月9日宣布暂时放宽美国对叙利亚制裁措施,为期180天,仅限与叙利亚地震救灾、赈灾需求相关的交易。但美国国务院表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就是人道援助叙利亚人民主要捐赠者,已向在叙利亚和该地区的叙利亚人民提供超过150亿美元。这些经费用在叙利亚人民身上,不是落在该政权手里。 在欧洲方面,德国之声报道中引述德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说,欧盟实施的制裁针对的不是叙利亚人民,而是阿萨德政权及其支持者、战争经济的获利者以及对最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制裁只禁止少数商品的进口,食品、用于挖掘重型机械和其他人道主义援助都是被豁免的。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卫报》等媒体访问的专家、分析人士,皆点出交通不便和政局复杂,也是造成叙利亚灾后救援困难的重要因素。 因内战分裂的叙利亚,分为阿萨德政府、反对派及其他武装控制的地区。据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由反对派控制的叙利亚西北部,在震前情况就很艰困,超过400万人依赖国际援助,但此处很难到达,土耳其边境只有一个小的过境点可以将资源运送到叙利亚反对派控制的地区。 6日强震后,路线受损,使得这个过境点无法发挥功能。无国界医生组织曾呼吁让这个过境点保持开放,并提供更多过境点让人道救援得以进入叙利亚西北部。 然而阿萨德政府长期反对这种跨境机制,声称透过土耳其向叙利亚西北部提供援助侵犯叙利亚主权,要求国际透过其控制的领土提供援助。 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巴萨姆·萨巴格(Bassam Sabbagh)在震后向联合国秘书长请求援助,但坚持援助必须与叙利亚政府协调,并且是透过叙利亚,而非经土耳其跨境运送。 不过,这种主张引来部分质疑,忧心阿萨德政府可能借灾难解除制裁,却不会将国际援助送到西北部灾民手中。《卫报》访问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专家Qutaiba Idlbi表示,阿萨德坚持从政府控制区向其它区域提供援助,此举无关援助如何进入受灾地区,而是关于谁能分配援助以及控制西北部的经济援助。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共和党参议员吉姆·里施(Jim Risch)在推特表示,有关西方制裁导致国际援助无法进入叙利亚西北部的谣言是错误的,阿萨德才是造成援助无法送达需要之人手中的唯一原因。阿萨德要求解除制裁只是为了想让其政权卸责。 本周一(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同意开放两个额外口岸,使得从土耳其向叙利亚西北部运送救援物资成为可能。 结论: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发生强震后,国际援助涌入土耳其,相较之下,叙利亚所获关注与资源相对少,有复杂国内外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实施的制裁,也许直接或间接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并非唯一原因。然而,叙利亚政府将矛头指向西方国家,指控美国的制裁「严重阻碍」人道主义救援,相关发言并获中国等友好国家政府与官媒大量传播,有误导舆论之嫌。 14.【未普评论】中国军方为何拒接五角大楼的热线电话? 美国军方已经从技术上确定,中方所谓的气象气球是间谍用途。已坠入海底的气球悬挂部件也将被打捞起来,进一步分析具体数据,详情最终会告知民众,也会和美国所有盟国分享情报。 美国2月4日击落入侵领空的间谍气球,当天五角大楼就拨通中美军事特别危机专线电话,国防部长奥斯汀试图直接和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通话,却被拒绝。中美之间的军事热线电话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设置,比如意外的冲突、误会、不准确的信息和错误报道等等,都有可能升级为敌对行为。但当间谍气球这个危机来临,中国却拒用这条热线。外人可能觉得费解,但美国军方已经熟知中国这一套路。这条热线已经设立了很多年,这期间发生过不少小型的意外事件,比如南海国际水域的军舰对峙和摩擦,美国军事指挥官试图与中方对口单位通话或者视讯联系,但都得不到回应。 其实国家之间的热线电话对北京来说,只有象征意义,而无实质用处。中美热线电话是应江泽民的要求建立的,对于虚荣心强的江泽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终于得到超级大国的青睐了。但是实际上这个电话用处不大,当然这和中共僵硬的政治体制有关。中共体制没有任何官员能够独挡一面,具备与别国即时通话的能力。无论是文官还是军队将领,都没有这种智慧、决断,最关键的是没有权限。即使碰到大事儿,最高领导也要开多轮会议,做足功夫。在这种时刻,就显出体制低效了。所以中美之间每次通热线电话,官方传媒都称是应美方要求,这一方面是面子宣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方缺乏使用热线直接通话的意愿,既没有反应能力也没有拍板能力。 查历史记录,五十年代中苏之间首先设立热线电话,但两国关系恶化,那条热线变成双方都互不「来电」的冷线。1969年3月2日,中苏爆发珍宝岛之战,双方出动坦克和大炮,血溅冰河。那时沈寂多年的热线电话铃声大作,原来是苏联总理柯西金打电话要与周恩来紧急磋商。当时中国外交部被革命造反派夺权,这部机要电话接线员当即呵斥对方,说苏修头子没有资格和中国总理通话! 通话被拒之后,苏联大规模调集军队,在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危机一触即发!到了9月胡志明逝世,柯西金到河内出席葬礼,他通过越共中央传话,希望回程到北京与周恩来会晤。9月11日两国总理在首都机场会商,并达成停止武装冲突,维持边界现状的临时性协议。 回想当年,如果不是拒接电话,这场战争冲突完全可以在可控范围。但想不到,隔了三十年,1999年巴尔干危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美国总统克林顿紧急致电江泽民,再度被拒绝接听。当时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被邀上美国电视,电视主持人问为何中方拒接电话,李大使激动地说:「你知道克林顿要说甚么?」主持人说:「就是不知道他要说甚么,才应该听听呀!」李大使不便说出口的是,在中共词典理,所有外交都是国际斗争的一部分,而拒绝来电就是一种政治姿态。 这次间谍气球事件,北京军方再次拒接电话。据美国历届政府官员回顾,中美热线电话在例行测试都会被接听,礼仪性节日道贺也会接听。但每逢敏感事件,美方打电话都没有下文。岂不知两国热线本来就是为应付紧急事态而设,危机突发之际,偏偏弃而不用,把它作为政治表演的道具。这就是中共一以贯之的游戏规则。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离散美利坚】华府唯一粤语学校 疫后重新开学传承文化 在香港人的文化中,无论饮食、歌曲、电影、以至网络潮语,广东话都占著重要地位。移居海外的港人亦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在华府一批家长十多年前自发办学,组成该区唯一一间粤语文化学校,以「合作教育」(cooperative school)形式营运,疫情期间一度被迫暂停,最终在去年9月再次开学。 校长Jenny表示,虽然父母来自香港,但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她从小没有机会认真学习广东话,长大后非常渴望找回自己有归属感的文化,所以希望透过办学,让下一代早些有机会接触广东话,认识自己的根源文化。 而负责学校联络工作的Annie则来自香港,她认为作为香港人不但有责任传承广东话,办学更可以凝聚区内的香港家庭,与孩子一起渡过香港人会庆祝的节日,共同服务粤语社群。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4日 1.台开放港澳居民赴台自由行 陆委会:未对中国开放基于疫情研判 台湾下周一(20日)起开放港澳居民赴台自由行,台湾陆委会说,香港开放部分已研议很久,「其实应该要早一点」,但因中国突然全面开关造成不确定性延迟至今,这也是今次开放自由行并没包括中国的原因,台湾方面要基于疫情研判。 台湾陆委会周二(14日)宣布,下周一(20日)开放港澳居民赴台自由行,台方并在同日上午9时起,恢复受理港澳居民网络申请临时停留许可(亦即网签)。符合资格者可透过网签方式申请赴台,或事先到内政部移民署「境外人士线上申办系统」申请入出境证。至于疫情期间对港澳居民实施的入境管制措施都会取消,以专案开放及以团体方式来台观光措施不再办理,一切回归常态申请。 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在记者会上表示,考虑台湾疫情稳定趋缓,为推动疫后健康有序交流,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自下周一进一步放宽防疫管制措施,经综合评估作出以上决定。 他提到,当局一直也是根据疫情判断做渐进式开放,香港部分其实已研议很久,但中国突然完全解封,造成他们对疫情判断的不确定性,所以到现在才宣布。 梁文杰说:完全是要看对疫情的掌控程度,香港方面的措施及数字,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透明及开放,所以我们今天宣布(开放)。其实应该要早一点,但相关机制要做得比较完备,抱歉让好多香港朋友没办法来台湾过情人节。 港澳人士来台受限「九不得」? 陆委会:本应从事与许可目的相符活动 早前,台湾移民署公告港澳人士「九不得」清单,禁止港澳居民停留台湾期间的9项行为,局方其后已表明这是「误植」事件。本台问到今次若开放自由行,来台旅游的香港人是否不会受清单所限?梁文杰回应指,港澳居民来台本来就应该从事与许可目的相符之活动,也要遵守法律规范,并重申他们没有新增加的规定。至于港澳人士来台国安审查部分,梁文杰说,政府本来已有一套很严谨的机制,会继续按机制走,一定会确保国家安全。 对于港澳人士可以来台自由行,中国观光客现不能来台,梁文杰说,是基于对疫情的判断。对于现时开放港澳人士来台自由行,是否象征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梁文杰指也想春暖花开,但不管怎样也要基于疫情研判跟掌握,但现在对中国疫情还是不确定。 梁文杰说:我再次强调,推动疫后健康有序的两岸交流,是我们政府的既定政策。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考虑,我们对疫情的掌控跟把握。那一旦有把握,政府就会做出最快速的决策。 梁文杰也提到,中国在1月20日公布试点恢复出境旅游团,其中开放试点没有台湾,中国方面其实也没有开放旅行社到台湾来。而中国早在2019年8月1日已经暂停陆客来台自由行。 在北京,国台办发言人日前应询时表示,新冠疫情发生3年来,「中国方面克服疫情因素及民进党当局人为设置障碍的影响,坚持促进两岸交流」。在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形势下,早日恢复两岸之间的线下交流,实现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望」。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管浩鸣:陈同佳赴台自首意愿没变 台:两地政府有互通才能让陈赴台 港人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死女友,在周五(17日)将届5周年,虽他称「自首意愿没变」,但迄今未赴台自首。台湾正式宣布,下周一(20日)起开放港澳居民赴台自由行,是否意味陈同佳能以「自由行」方式赴台自首?陆委会回应时强调,事件非单纯签证问题,重申希望港府务实回应台方提出的司法互助请求。一直协助陈同佳的香港立法会议员管浩鸣则表示,无论通关与否,只要台湾当局愿意给签证,事件就能完满解决。两地继续就此问题互相推卸、未达共识。 台湾陆委会周二(14日)宣布,下周一起开放港澳居民赴台自由行,涉嫌在台杀人的港人陈同佳,是否能赴台自首再成关注。本台向陆委会查询,陈同佳是否已被列入黑名单,如果以自由行方式申请来台,台方会否驳回?另外与港府有否再进一步协调? 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回应时,重申台湾政府立场没有改变,陈同佳来台投案并非单纯签证问题,还有涉及双方管辖权等公权力行使。 梁文杰说:为了确保全案后续侦查与审判顺利进行,希望港府务实回应我方提出的司法互助请求,才能落实司法正义。 在台湾杀害女友的港人陈同佳,虽然曾承诺会就杀人一事赴台自首,惟至今仍未兑现。早前据报他从未离开住处,平日上网打机渡日,协助他的立法会议员管浩鸣,当时更叹「这种生活对陈同佳最煎熬」。管浩鸣一直强调陈同佳自首意愿未变,但深明两岸政治形势问题,加上疫情问题下港台未完全通关,称「想倾一倾进展都难」。那么陆委会如今宣布恢复港澳人士自由行,是否等同陈同佳赴台自首一事有进展?他又会否尝试赴台? 管浩鸣周二见记者时表示,其实问题不在于台湾是否开关,台湾当局也说明,问题在于两地政府有互通才能让陈同佳赴台。 管浩鸣说:无论通关与否,只要台湾当局愿意给签证,或者不禁制佳仔回去(台湾),我相信这件事情都可以完满解决。我也呼吁台湾方面,可以按照人道立场让佳仔回去,另一方面亦不用他好像在香港软禁般。另一方面潘妈妈也希望这件事可以得到了结,所以希望这件事情能尽快处理得到。 他并透露同日早上有电联陈同佳,了解到陈同佳自首意愿没变。另外,他目前仍然住在「偏远的山上」。管浩鸣续指,近日没有和台湾政府联络,但相信在台委托的律师一直在等政府的答覆。 对于台湾提出的司法互助和管辖权的问题,据管浩鸣了解,如果陈同佳不愿意赴台,两地就要司法互助,而如果陈同佳愿意赴台,则不必经过司法互助。以管浩鸣理解,案件所有证据都不在香港,在香港的只有陈同佳拿取了潘晓颖金钱的口供,而相信就算台湾得到这份口供,按程序也要重录,所以不存在有任何证据要从香港移交台湾。 管浩鸣重申,陈同佳愿意去台湾,就没有先要两地沟通的前提。他又说特首李家超「很关心佳仔」。强调陈同佳是香港人,不存在于香港犯法,因此无法递解出境。他认为如果陈同佳能自行上机到台湾就是最好的做法。 死者潘晓颖的妈妈亦多次公开要求陈同佳尽快兑现自首的承诺。本台周二尝试再联络潘太,她回覆本台时向特区政府和管浩鸣控诉:「法律面前市民含x。」她说意思就是「如果我不是权贵,不要奢想可以受惠于法律服务」、「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 去年10月,亦即陈同佳在港出狱3年后,潘妈妈经友人回覆本台时,批评陈同佳「缩头乌龟无胆做,继续逃避现实,偷生!」 根据香港法例规定,杀人案在台湾发生,陈同佳无法就此在香港受审,然而香港与台湾并没有签署引渡条约,因此未能引渡陈同佳赴台受审。台、港政府已多次就事件隔空驳火,互批政治操弄。 现任香港特首、时任保安局长的李家超,当初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他今年4月参选特首时曾表示,要处理事件非常简单,台湾当局应立即接受陈同佳自首。 本台周二再向保安局查询有关事宜,获回覆指「希望陈同佳能够早日赴台承担法律责任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而批准陈同佳入境的决定权和主导权完全在台湾,只要台湾尽快批准陈同佳入境,双方警务单位便可随即展开行程安排研究,案件便能得到了结。保安局指特区政府多次强调,「司法互助从来不是接受通缉犯投案的先决条件」。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大湾区「人才」赴港签注大陆主导 评论:为「一国两制」拆墙松绑 中国人出行港澳再多一种新途径,由内地当局推出的大湾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将在下星期一(20日)实施,惟未知是否设有配额及门槛如何。评论指出,当中的「人才」由中国当局定义,反映决策权全在中央,为将「一国两制」拆墙松绑铺路。 中国出入境管理局上周四(9日)宣布,由下周一(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下称「人才签注」)政策,6类内地人才可获发1年至5年有效期的「人才签注」,其间可多次来往港澳,每次停留不超过30天。有关人才可来港澳进行科研、文教、卫健、法律、商务等交流访问。 港府上周四晚上亦发新闻稿回应,对新政策表示欢迎,形容新措施促进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便利人才在香港汇聚交流。而刚结束中东访问的李家超,回港后周一(13日)亦在《大公报》撰文,说很欢迎内地公布的大湾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相信措施将促进区内人才互动,为香港以至整个大湾区注入更大发展动能。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二(14日)对本台指,中国当局单方面公布新政策,当中的「人才」由中国当局定义,就像以往单程证、双程证审批权的问题,港府并没有权力审批个案,决策权全在中央。 桑普说:香港人是没有任何权力去说不,亦没有任何审批权力,加上现时香港政府没有任何民意代表性,更加见到它(中国)都不信任香港政府做任何事,李家超访问完中东回来说多谢,多谢中国政府做这件事。只要中国政府发出签注,香港就要收,以前都可以有讨论的空间——在曾荫权、梁振英的年代,现在连讨论空间都不再存在,可见香港今非昔比。 桑普认为,新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反映「一国两制」荡然无存,是为香港完全融入中国铺路。 桑普说:香港已经不是能够置外于大湾区之外,它(中共)要让全世界及香港人知道,香港就是大湾区的一部分,它是为后面一个阶段,想将一国两制拆墙松绑,再加剧香港融入大湾区,融入共产中国作准备。 桑普指,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贸易战下,当局开放大陆科研及法律等人才来港,是否想借香港作为「白手套」,以规避美国制裁,有关情况需要警惕。 本台向入境处查询,周一(13日)晚获保安局及入境事务处发言人回覆指,有关「人才签注」的详情,包括申请办法、各类人才的具体申请资格等,需参阅内地当局的相关公布。访港内地居民必须持有有效的《往来港澳通行证》(俗称《双程证》)及相关赴港签注(包括「人才签注」),而其受理、审批及签发,则属内地当局的职权范围。 有知情人士对本台指,前线入境处职员都是这几天看新闻才知道有「人才签注」,具体执行细节内部仍未公布,而「人才签注」有别于探亲、商务等原因,是多了一种新途径来港,在目前中港通关下,预料有更多大陆人赴港。 以往《双程证》签注未曾包括「人才」类别。《双程证》是由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签发给中国公民,因私往来香港或澳门旅游、探亲、从事商务、培训、就业及留学等非公务活动的旅行证件,也是内地居民在香港和澳门境内常用的身份证件。来港澳前,必须根据旅行目的取得国家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对应类别的签注,如团队旅游、个人旅游、商务等。 根据港府公布,符合内地当局订定资格可申请「人才签注」的6类人才为: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卫健人才、法律人才及其他人才。 至于人才签证是否设有限额,如何界定「人才」准则?以及港府何时收到大陆当局的新政策通知?本台再向特首办查询,至截稿前未有回覆。而公布有关新政策的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记者周二(14日)多次致电都没人接听。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14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香港已与内地全面通关,亦已向世界开放,他将全力聚焦拼经济,继续向内地及海外说好香港故事,并加强与内地联系,而香港作为大湾区一分子,他将于短期内与广东省、大湾区城市及澳门商讨合作,提升至更高台阶,推进高质量发展。 李家超说:我短期内会拜访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以及到访各大湾区内地城市及澳门,共同进一步将彼此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台阶,共同推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出入境管理局公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6类内地人才可以申请办理「往来港澳人才签注」,6类人才包括:杰出人才,即对湾区建设发展作出重大突出贡献,或者湾区急需的顶尖人才;科研人才,即湾区科研机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文教人才,即湾区高等院校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卫健人才,即湾区副高级职称以上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及卫生研究人才;法律人才,即参与在香港、澳门法律仲裁程序的内地仲裁员,处理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投资争端的内地调解员等;其他人才,即由湾区人才、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47人案】区诺轩披露筹备初选经过 九东协调有共识别具意义 香港「47人初选案」周二(14日)续审,被指控为组织者的区诺轩出庭作供,讲述筹备初选经过。他称,于2020年1月在初选源起的饭局中,戴耀廷指立会取得过半是「大杀伤力的宪制武器」,会后他跟戴耀廷先后跟多个不同民主派政团及有意参选者见面。区诺轩又披露不同选区的协调会议情况,九龙东协调会议上,黄之锋跟谭得志曾就替补机制争拗,但最终达共识,形容是别具意义。 本案16名否认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被告,当中获准保释者周二早上陆续到达法庭,被还押被告就由囚车押送到庭。踏入第7天审讯,法院外虽然仍有排队人龙,但周一(13日)曾出现的南亚裔排队人士却未再现身。而审讯时各被告座位一如前一日安排,拟认罪的被告均未能在正庭听审,被分配至不同延伸庭收看视像直播。 以控方证人身份出庭的被告区诺轩周二第二天作供,透露更多最终促成初选的民主派饭局细节,提及在饭局中,戴耀廷指立会取得过半是「大杀伤力的宪制武器」,大家亦讨论如举行初选,相关的行政工作等应由哪一机构处理,而众人的共识为由「民主动力」负责,包括收集报名表及宣传,他更指在饭局中,李永达提议应由他(区诺轩)担任协调人与戴耀廷合作推动「初选」,他当时同意担任此工作。 不过,当日饭局大家有一个「重点分歧」,就是李永达及李卓人都不同意办「初选」,因为公民投票资源较民调贵,选举申报都会更多,由于讨论中大家有不同看法,故打算会后找其他团体谘询意见,于是他跟戴耀廷先后跟不同民主派政团及有意参选者见面,而首个接触团体为公民党。 区指,他跟戴耀廷经公民党梁家杰转介,向公民党执委介绍「立会过半」愿景及初选计划,参与会面的包括公民党谭文豪、陈淑庄及余若薇等,戴指计划的最坏后果是令特首下台,惟陈淑庄对说法有保留,另公民党亦关注如举办初选使用电子票事宜,公民党当时最终只表示会考虑。 除公民党外,区透露跟戴耀廷两人亦曾跟彭卓棋和刘颖匡会面,而戴耀廷曾单独接触张可森、天水连线人士、区政联盟人士、民主党人士、吕智恒及邹家成;他则会见梁晃维、黄之锋、朱凯廸及黄子悦4人。 他续透露,跟黄之锋和朱凯廸的见面是一同进行,地点为朱凯廸于立法会的议员办公室,惟当时由于朱正参与立会会议,故朱只顾开会,「唔系好关心」,形容会面「很不正式」;而黄之锋当时知悉他将赴日留学,故席间一度「以朋友身分去忠告」,认为他「其实无必要去搞初选」。在延伸庭列席旁听的黄之锋闻言后就低头摇头。 区诺轩又指,在2020年2至3月间跟有意参选的彭卓棋见面时,对方不太关心民主派议席过半后如何运用否决权力,只关注初选采取的投票方式。被问到为何彭有如此想法,区指自己有两点观察,包括运用权力的问题为《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大家觉得很理所当然;且过去不少民主派政党及议员,均对每次预算案投反对票,而「一路都系相安无事」。 不过,有关说法就引来法官关注,法官李运腾表示区需要尊重其证人身份,应直接回答问题,不应再发表个人言论,才可协助法庭善用时间,否则本案可能拖延至明年(otherwise we will be here until next year)。 由于不同有意参选人士就初选投票方式、替补被「DQ」人士等的机制有分歧,区指,他遂与戴耀廷举办了6场协调会议,跟不同选区的民主派商讨及寻找共识,其中九龙东的协调会议于2020年3月2日举行,控方一度问区有谁出席协调会议,区就直言「我惊我背漏」,其他被告随即哗然,法官就著他只需讲述记得的内容。 区诺轩然后谈到九龙东的协调会议。该选区被视为协调指标选区之一,区亦强调九龙东协调会议具有意义,庭上称「如果九龙东都无办法倾得成一个机制,其他区只会更难」,透露潜在参选人内部有不少分歧,在大家商讨如何赢取该选区的3个议席时,拟参选的黄之锋及谭得志就为替补方式的机制产生争拗。区指黄认为应采用「灵童制」,由被「DQ」参选人指定替补者出选,谭就认为应按初选结果作「排名制」,由名单上第二名补上参选,不过,大家最后在第二次会议中,就「灵童制」达成共识,并在商讨后决定九龙东可以安排5名候选人于初选出选,最终3人参加立会选举寻求当选。 区又供称,戴耀廷曾倡议在地区协调文件中加入「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句子,并指对方曾解释是「你可以用,可以唔用,但若果政府唔听民意,就要拎呢个宪制权力出嚟」,此时法官就追问,字句是否指宪制权力「应被行使(should be exercised)」区认为两者相符。另一法官李运腾则追问句子最终有否加入文件?区回应称有关句子一度出现在文件内,而自己没有鲜明印象对方如何在九东「推销」句子,惟记得对方在各区都有推动,并成为会议文件一部分。审讯周三(15日)将继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伊朗强硬派总统莱希国事访问中国 美中关系紧张之际,中国跟受美国制裁的伊朗提升合作关系。周二至周四(14-16日),伊朗强硬派领袖莱希国事访问中国,中国以最高规格接待,他更是20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伊朗总统,随行的还有掌管经济、石油、外交、贸易、交通、城市发展的部长。 中方在天安门广场鸣放21礼炮,中伊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检阅解放军仪仗队。 时政评论人士马聚向本台分析,中共之所以如此高调隆重,一方面是因伊朗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地缘和石油资源举足轻重,另外,用合纵连横的外交关系手段能对美国产生威胁敲诈效果。 马聚:伊朗总统莱西访问北京的高规格,的确是北京方面刻意要营造和制造一种中国和伊朗、俄罗斯之间的亲密关系,伊朗这个国家的重点就在于伊朗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的位置是非常非常的关键和重要。能否将俄罗斯这头灰熊和影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国家放倒,核心点实际上是将里海的资源能不能找到第二个或第三个出海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点,中国的所谓的一带一路,中国利用俄罗斯、伊朗这样的极权专制国家,从而能够控制整个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消费国都会转移到中国去。 习近平指出,中伊两国传统友好,两国关系经受住各种国际风云变幻考验。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复杂局面,中伊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携手抗击新冠疫情,战略互信不断巩固,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促进了共同利益,维护了国际公平正义,谱写了中伊友谊新篇章。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中伊关系,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毫不动摇发展同伊朗的友好合作,推动中伊全面战略夥伴关系不断得到新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伊朗、俄罗斯和中国高调合作,以其对美国进行敲打和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但马聚认为,中国实际上没有底气走到被全面长期制裁的境地,三国只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马聚:美国总统拜登也是竭尽全力希望中国和俄罗斯不要结盟,中国当然也不能够和伊朗结盟,这对于整个西方世界和整个世界来讲的话,都会是一个相对危险的一个存在。他们真的会结盟吗?那么我们现在也看到中国经济的问题,事实上不容许他结盟。如果结盟意味著对于中国来讲,将会被彻底的踢出WTO 组织,或者世界贸易的秩序的参与者将没有中国这个概念。而实际上伊朗也是在利用中国,双方共同在利用,伊朗也很清楚,他如果继续和中国和俄罗斯站在一起的话,伊朗将难以重新突破出来。 莱希表示,伊中友谊历经考验,历久弥坚。作为两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伊中关系基于相互尊重精神,是值得彼此信任的真诚战略夥伴。伊方感谢中方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等问题上主持公道。伊中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霸淩,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伊方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伊方愿同中方就国际和地区事务加强沟通,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场合保持良好合作。 记者: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6.新疆主席拟访欧引抗议潮 英法欧盟宣布取消会见 遭美国制裁、并在联合国「新疆人权报告」中点名批评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吐尼亚孜,原定访问欧洲并与英法、欧盟等外交官员会面,在引发海外维吾尔人及人权人士广泛抗议后,相关行程泡汤。要求对中共追责。 英国天空新闻周二(14日)报道,在多名资深议员发声反对后,英国方面取消了官员与新疆主席吐尼亚孜的会面。 英国保守党议员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 ,大陆译为伊恩·邓肯·史密斯)早前谴责吐尼亚孜是参与谋杀者,而英国政府官员可能会见应对维吾尔种族灭绝负责的人,此举不可接受的。他指,在中国停止针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并恢复维吾尔人的权利和自由之前,英国政府不应该与之有任何谈判。 另外,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周一(13日)援引知情人报道,新疆自治区主席吐尼亚孜(Erkin Tuniyaz)已在一片抗议声中,取消了巴黎和布鲁塞尔之行。欧盟并在早些时候表示,已拒绝了吐尼亚孜会见更多欧盟高级官员的要求。 此前,欧洲议会议员和活动人士纷纷对欧洲计划向吐尼亚孜铺开红地毯表示担忧,指他在联合国「新疆人权报告」中被认定为实施危害人类罪的中共官员。 周一,数十名在英国的维吾尔人、人权活动人士在英国外交部门前举行抗议,批评英国和欧盟外交部门在吐尼亚孜访欧期间计划与其会面。他们要求对吐尼亚孜展开法律追责。 生活在英国的维吾尔活动人士安华托帝参加了抗议活动,他认为巴黎和欧盟取消与吐尼亚孜会面,一方面有来自维吾尔人抗议的压力;一方面也反映这些国家有所觉醒。 安华托帝说:巴黎跟欧盟取消了这个行程,一方面是有抗议;另一方面它们可能是觉得实在是没有办法说过去,在目前中共的名声这么恶劣、丑陋的这种情况下,还接待它们的官员,是对自己的侮辱。我认为英国更应该早早的取消。 有份组织抗议活动的维吾尔人权活动家拉希玛(Rahima Mahmut)表示,尚不清楚英国外交部是否取消了与吐尼亚孜的会面。而虽然巴黎和布鲁塞尔最终取消了相关会面,拉希玛认为,民主国家最初同意与执行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政策的傀儡会面,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她感到背叛与伤害。 生活在美国的维吾尔学者、「世维会」副主席伊利夏提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欧盟、法国虽然在抗议压力下取消会见,但依然在维吾尔人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把盐。 伊利夏提说:这件事从本身,西方国家去邀请一个既不能代表维吾尔人、也不能够参与任何决策层的一个傀儡去谈人权和种族灭绝问题,能谈出甚么呢?他只是一个共产党的宣传机器而已!准许他到英国来、欧盟来,本身就是它们的胜利,尽管法国和欧盟取消了,却等于在维吾尔人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英国保守党议员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 ,大陆译为伊恩·邓肯·史密斯)谴责吐尼亚孜是参与谋杀者,而英国政府官员可能会见应对维吾尔种族灭绝负责的人,此举不可接受的。他指,在中国停止针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并恢复维吾尔人的权利和自由之前,英国政府不应该与之有任何谈判。 目前,吐尼亚孜取消行程的消息已传达给受邀参加中国驻法国及驻比利时使馆招待会的人士,不过邮件声称是由于日程安排原因,一项重要的议程将推迟。 中国外交部没有证实吐尼亚孜最初的出访计划。但他们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政策负责人王毅将访问俄罗斯和四个欧盟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消息。 预计王毅还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另外一名欧盟外交政策官员表示,预计欧盟将于本月晚些时候重启与中国的人权对话,这是自北京 2020 年对欧洲外交官、议员和学者实施制裁以来的首次对话。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立场案】控方控锺沛权知初选图瘫痪议会仍支持 为何桂蓝供平台 香港「立场案」周二(14日)续审,控方作检控基础的17篇文章,当中3篇为民主派35+初选候选人专访,控方质疑《立场》的访问是为前《立场》记者何桂蓝提供平台,沛权否认,指何桂蓝为新晋瞩目政治人物,具很高新闻价值。指自己支持不同阵营的协调机制,「建制派初选我都会支持」,又强调个人看法不会影响作为传媒的判断。 「立场案」踏入第30天审讯,代表控方的律政司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继续盘问锺沛权,引述被指具煽动性的17篇文章中之一,即《【立会选战】何桂蓝专访—除下记者证后,还有人与她同行吗?》一文展开盘问。该文章作者为杨天帅,访问前《立场》记者、初选参选人何桂蓝。锺沛权称,何在《立场》2014年成立时已是员工之一,至2017年中,何转职另一传媒机构,之后赴欧洲读书,于2019年6月初回港时曾担任《立场》短期员工,至同年9月或10月辞职。 他表示,过往曾与何桂蓝有交流,故知道她「大体政治取向」,但初选期间提及的主张,有部份是首次了解她的具体想法。对于该报道描述了何由记者转为从政的原因,控方在庭上同时播放初选论坛片段,当中何同被问及为何放下记者身份从政,控方此时质疑,何桂蓝在论坛中「被招呼」,故《立场》的专访是为她提供一个平台,供她解释争议。 锺沛权就否认有关说法,解释指何桂蓝为瞩目的新晋政治人物,有很高新闻价值,亦预期她可在初选中获高票数,故希望透过专访介绍她的政治主张,当时何桂蓝以「除低记者证,成为抗争者」为参选口号,故焦点自然放在她的记者身份转变上。辩方亦澄清,指何桂蓝专访的日期,早于初选论坛发生。 伍淑娟之后续问,何桂蓝是会「无差别」反对政府所有议案,惟锺沛权指不记得何有否使用「无差别」字眼,但承认抗争派过去的公开言论确予他如此印象;伍再追问,在如此理解下,是否仍然支持初选。 锺就回应,表示支持不同派系建立协调机制,更直言「若果建制派有一个公开的初选,我都会支持」;伍再指出,锺沛权明知协调机制的目的是进入议会后瘫痪议会,仍支持初选,惟锺否认,解释初选只为令各阵营间不要分薄票源,令议席数目能反映得票,认为以初选作为协调机制是好事,并重申支持初选作为手段的协调机制,是他自己的政治看法,又强调个人政治看法与传媒工作分开,并传媒判断不受个人看法影响。 控方之后在盘问中,跟锺沛权触及传媒立场问题,伍指不同传媒有不同核心价值和议程,锺就解释希望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传媒可以共存,应该百花齐放及多元,亦明言没有一家传媒机构可完美担当第四权角色。伍再质疑,指传媒有能力影响公众,导向舆论,故要中立、没有立场,但锺沛权反驳很难有传媒是完全中立,亦不觉得传媒要中立,反而更重要是持平。 伍淑娟随后再质疑,指《立场》在专访文章中,嵌入何桂蓝YouTube频道的一段影片,内容涉及分析立法会内委会的形势,更指影片评论空泛、不合适。 锺沛权就回应,有关做法在外国媒体专访中很普遍,同意影片是特地嵌入文章,又指就算不是影片,若何桂蓝把内容转成文字投稿《立场》他亦会容许刊出,强调因当时公众关注内会选主席事件,涉及公众利益,跟是否认为何的主张合理无关。 现时审讯已较原定审期超出10天,惟尚未知何时完结,但周三(15日)未有安排继续,案件将在周四(16日)再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陆媒疑收买土国灾民赞中国 网民:到国外还做假新闻,真丢脸! 土耳其救灾行动持续,世国各国都有派救援队到当地搜救,而中共「大外宣」亦疑浸透至当地。有土耳其民众在网上爆料,指称中国政府媒体想以「捐钱」方式,「让我们人民反对我们的国家」;并赞扬中国政府的救灾行动。 Instagram 网民「Mutlu Aile Sırları」上周发布了一段影片,内容是土耳其灾民向当地媒体爆料,指连同他在内的不少灾民,在地震后遇到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拿著钱给他们,要求在镜头面前说出对自己政府的不满,批评土耳其政府救灾不力,接著试图引导他们说「感谢中国政府、中国的救援队多么有效率、救了多少人之类的言论。」 这段影片的内文写上:「现在是土耳其人民一起克服痛苦的时候,他们试图破坏我们的团结,不要来这种政治游戏」,又呼吁民众团结一致克服痛苦。 外媒报道,许多灾民听到这些无理要求后,纷纷拒绝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即便有中国记者企图在现场开手机直播进行报道,也立即遭到当地灾民阻止,并将这些无礼的中国记者赶走,或者是直接群殴对方后,再报警请警方将他们带走。 中国官方至今未有回应,惟不少网民留言批评表达不满,「你们的良心何在!」、「自己国内做假新闻,到国外还想做假新闻,真是丢脸!」。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间谍气球】美国找到关键传感器 拜登令全面评估中共情报实力 美国战斗机于2023年2月4日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击落的疑似中国间谍气球。美国军方周一(13日)表示,它已经从该气球上找到了关键的电子设备,包括据推测用于情报收集的关键传感器。另一方面,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已下令全面检视中共的情报实力。 综合外电报道,美国军方北方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工作人员已经能够从现场找到重要的碎片,包括确定所有的主要传感器、电子装置以及整体结构的大块物件。」 这个中国气球在拜登下令将其击落之前,在美国和加拿大上空飞行了一周,北京方面否认这是一个政府间谍船。这一事件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迟访问中国。 气球事件还导致美国军方在天空中搜寻没有被雷达捕捉到的其他物体,在周五(10日)和周日(12日)之间的三天内,又击落另外三个气球,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美国军方和拜登政府承认,关于最近的无人驾驶物体的许多情况仍然不明,包括它们如何保持在高空,谁建造了它们,以及它们是否可能在收集情报。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周一强调,击落这些不明物体不会对平民构成危险。他在降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会议时对记者说:「我想向美国人保证,这些物体不会对地面上的任何人构成军事威胁。」「然而,它们确实对民航构成了风险,并可能对情报收集构成威胁。」 美国军方表示,鉴于最新击落的三个不明飞行物体积较小,且缺乏传统的雷达讯号,瞄准它们比击落第一个中国间谍气球更困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说,在周日,一架F-16战斗机最近一次击落一个不明物体时,使用了两枚侧卫导弹,因为其中一枚导弹未能击落目标。 奥斯汀说,美国军方尚未从最近击落的三个不明飞行物中找到任何碎片,其中一个落在阿拉斯加海岸的冰雪中。另一个被击落的不明飞行物在加拿大的育空地区上空被发现。 美国官员拒绝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 但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周一表示,最近几天被击落的四个空中物体有某种关联,但没有详细说明。 杜鲁多在育空地区首府怀特霍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显然,这里面有某种模式,我们在过去一周里在很大程度上看到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密切关注的原因。」 另外,白宫表示,拜登已指示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的情报能力做一次「全面评估」。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通信协调员科比(John Kirby)周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拜登总统上任时(2021年),他指示美国情报界对中国的情报能力和保证做一个广泛的评估--并确保我们正在努力发现和防范它们。」 他说:「我想出于你们都会理解的原因,我们不能公开谈论关于我们如何发现和反击外国情报收集工作的许多细节,因为我们已经和正在做的许多事情当然是敏感的。但我们能够确定,中国有一个用于情报收集的高空气球计划,该计划与人民解放军有关。」 柯比说:「我们知道这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监视气球已经越过了全世界多个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包括我们一些最亲密的盟友和夥伴。」 他指出,根据美国的评估,目前这些气球为中国在美国上空使用的其他情报平台提供了「有限的附加情报」。但在未来,如果中国继续推进这项技术,它肯定会对他们变得更有价值。他说,拜登还指示情报界广泛关注不明飞行物的现象。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装于政治人物办公室惹国安疑虑 澳大利亚移除中国制闭路电视镜头 澳大利亚上周承认,至少有913个中国制的闭路电视镜头被安装在250多座澳大利亚政府大楼里,包括国防部的设施,事件惹来国家安全疑虑并持续发酵。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Richard Marles)周二(14日)表示,国防部大楼已移除数十个中国制造的保安系统镜头,但至少仍有另外40个镜头未拆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财政部亦证实,在该部办公室有另外65个中国制闭路电视镜头。北京方面则指责澳大利亚「滥用国家力量,歧视和压制中国企业」。 综合外电报道,马尔斯上周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其部门建筑物内的所有这些摄像头都将被拆除,他说这是为了「确保我们的设施完全安全」。该部门表示,作为更广泛的安全升级的一部分,该部门一直在逐步更换镜头,但至少有40个镜头仍然需要被拆除,并补充说,这些镜头将在4月前被替换。该部门强调,这些闭路电视镜头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但作为预防措施仍会被拆除。 同一天,澳大利亚财政部证实,88名议员的办公室装有中国制造的保安设备。其中65名议员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而多达88名议员同时安装了保安镜头和对讲机。财政部官员证实,该部于去年7月致函受影响的国会议员,提醒他们正计划升级安保。但他们不能说这些议员是否被告知他们的办公室安装了与中国有关的安全设备。 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奥尼尔(Clare O’Neil)周二表示,被发现在澳大利亚针对政治家、学者和社区领袖的行动背后的外国政府将被公开是好事,因为这种威胁「在暗处运作,我们最好的防御是将其暴露在阳光下」。 奥尼尔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仅需要捣破这些行动,而且要通过尽可能地揭露他们,让他们的幕后黑手付出代价,以阻止未来的行动。」 美国和英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它们已采取措施禁止政府部门在敏感地点安装中国制造的镜机。这两个国家都表示担心,中国公司可能被迫与北京的安全部门分享这些镜头收集的情报。 这些闭路电视镜头由同样是总部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制造,这两家公司在美国被列入黑名单,因为它们被指控帮助中国政府开展「镇压行动」。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说法,海康威视和大华被牵涉到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高科技监控」。 美国于去年11月禁止进口这两间公司生产的监控设备,称其对「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海康威视表示,将该公司描绘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绝对错误的」。 在马尔斯上周发表关于移除中国制造镜头的声明后,北京指责澳大利亚「滥用国家力量,歧视和压制中国企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我们希望澳大利亚为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非歧视性的环境。」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马尼拉抗议中国激光射向菲国南海补给船 美警告将保卫盟友 马尼拉周一(13日)公布,中国海警船曾于2月6日使用「军事级激光」射向菲国南海补给船;美国同日表态警告说,如果任何菲律宾部队在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受到武装袭击,它将保卫其盟友。与此同时,菲律宾周二(14日)正式就事件提出外交抗议,呼吁北京停止最近在南海的「侵略行为」。 综合外电报道,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周一发布声明,指责中国试图用「军事级别的激光灯」来阻挡一艘菲国南海补给船。就这次中菲海事冲突,美国警告说,如果任何菲律宾部队在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受到武装袭击,它将保卫其盟友。1951年的一项条约规定,盟国有义务在受到外部攻击时帮助保卫对方。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周一(13日)发表声明说,中国的「危险行动行为」违反了国际法,「直接威胁到地区和平、稳定」。 除中国和菲律宾外,越南、马来西亚、台湾和汶莱也对这一资源丰富的水道提出主权声索。华盛顿对该海域没有提出主权声索,但一直有派出海军在该地区巡逻以促进航行自由。北京此前曾要求美国停止插手它所说的「纯粹亚洲争端」。 与此同时,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达萨(Teresita Daza)周二将中方使用「军事级激光」行为形容为「令人不安和失望」。 根据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说法,该国巡逻艇在进行一项「轮换和补给任务」时,一艘中国海警船用绿色激光照向菲律宾船只,迫使其偏离航线。马尼拉说,中国海警船「采取了危险动作」,「有可能发生碰撞」,并危及到菲律宾船员。 它说中国的行动是「对菲律宾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威胁,是对其主权权利和对其专属经济区管辖权的侵犯」。马尼拉还提醒北京,当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在1月份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两人「同意通过外交和对话来处理海上分歧」。 中国外交部周一为其海警辩护,并表示其所有行动都符合法律规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将中方人员的行动形容为「专业和克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梁京评论】习近平与「中国式现代化」(上) 可以预料,在北京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将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他以独裁方式治理中国的主打口号,他将用这个口号为自己对抗普世价值,打压国内反抗的各种国策,做正当性辩护。那么,这种通过绑架中国人文化身份来推行独裁的策略,将带来甚么样的后果和机会呢? 30年前,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横空出世,引起全球思想界一场大争论,批驳他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异途同归的现代化将遏止文明冲突。若干年后,反驳亨廷顿的人承认是自己错了,因为忽视了这样一个危险:由政治文化差异带来冲突,有可能让人类文明自毁。我相信,王沪宁对当年的争论仍记忆犹新,而他能成为「三朝国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功地向最高领导人贩卖了经他改造的「文明冲突论」。中国版「文明冲突论」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中国人搞不了「西方这一套」,而西方人明明知道这一点,仍不择手段推行「人权政治」,其实是一种打压乃至毁掉中国的阴谋。这种西方阴谋论在中国很有市场,因为其基本判断,也就是中国人搞不来民主和法治,不仅与当权者的经验和利益高度一致,也与许多中国人生存竞争的体验高度一致。 王沪宁的一大优势,就是他曾经游学美国,受到当时大牌汉学家的重视,这给了他很大的话语优势,再加上,他不难从「白人至上者」的言行中获得支持中国版「文明冲突论」的「证据」。其中包括西方政客言行不一,也包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不知所措。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邓小平下决心「抱住美国大腿」不放的韬光养晦,不仅给中国人带来致富机会,也给美国资本带来了无法抵御的发财机会。两个大国经济互补的红利实在太大,令所有精英都失去理智。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政治和文化精英,严重低估了文明冲突的风险,而中国精英更是高估了中国争霸的实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畅销书《下一个百年:预测21世纪》(The Next 100 Years: A Forecast for the 21st Century)的作者弗里德曼(George Freidman)认为,中国人擅长内斗,因此不会对美国和世界构成真正的威胁,这代表了不少自以为了解中国的西方精英的观点。但他们忽略了,擅长内斗的中国,因与美国经济相互依赖,而带来一种特殊的危险,那就是中国若选择自毁,如今有了前所未有的毁人能力。美国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是较早醒悟到这种风险的精英,他最近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人学会了用资本主义来对付我们。 这其实就是习近平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的本钱,但以美国为敌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文明自杀之路,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中国人,都已经看清了这个大势。自杀者的基本心态,就是他以为别无选择,陷入文化宿命的中国人,普遍都有这种倾向。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别的利己利人、自救救人的选择了吗?我的看法是,即便是在习近平已经把中国经济全面搞砸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依然存在非常积极的可能性,我将在下篇评论中更具体地讨论这种可能性。基本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良性选择,需要想像力。那种以为中国可凭借「世界工场」的制造能力来讹诈美国和西方的思路,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2日 1.美军击落加拿大上空不明物体 拜登杜鲁多共同授权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周六(11日)在加拿大上空发现不明物体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 )共同授权击落,并由美军F-22战机执行这项行动。拜登与杜鲁多并且讨论回收物体的重要性,以便了解它的用途与来源。 杜鲁多11日下午透过推特表示,「加拿大和美国飞机紧急升空,一架美国F-22战机成功向这个物体开火」,加拿大西部育空(Yukon )的加国军队「正在回收并分析这个物体的残骸」。 根据白宫释出的对话纪要,北美防空司令部在过去24 小时内,密切跟踪与监控在加拿大上空发现的物体,总统拜登也一直在听取国安团队简报。出于谨慎考虑与国防部的建议,拜登与杜鲁多授权将它击落,并由美军F-22 战机执行这项任务。 拜登与杜鲁多在通话中讨论回收此物体的重要性,以确定它的用途与来源等更多细节。两人也同意继续密切协商以探测、跟踪和捍卫两国领空。 美国国防部也透过发言人赖德(Pat Ryder)发出声明表示,美军10日晚间在阿拉斯加上空探测到此物体,阿拉斯加美军基地的2架F-22 战机密切跟踪,在此物体进入加拿大领空后也持续监测,加拿大CF-18与CP-140战机也加入编队共同评估此物体。 在拜登与杜鲁多通话后,拜登授权美军战机与加拿大合作,由美军F-22战机击落这个物体。加拿大当局将展开回收行动,并分析与了解这个物体。 今天的行动是美军近期第3度击落在北美上空的物体。1月28日,中国侦察气球首次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 )北方侵入美国领空,美军2月4日派出军机,在大西洋上空将它击落;美军10日下午也在阿拉斯加上空击落另一不明物体,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物体的来源。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美参院推新法案 阻中国购买邻近美军事设施土地 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克鲁兹10日宣布推出新法案,限制中国、俄罗斯、伊朗或北韩等敌对政府的相关人士购买邻近美国军事设施土地,以确保国家安全。 这部由参议院外委会成员克鲁兹(Ted Cruz)提出的法案全名为「保护军事设施和区域法案」(Protecting Military Installations and Ranges Act),获得卢比奥(Marco Rubio)、施密特(Eric Schmidt)、戴恩斯(Steve Daines)、布劳恩(Mike Braun)及特本维尔(Tommy Tuberville)等5位同党参议员背书。 法案限制任何与中国、俄国、伊朗或北韩等敌对政府相关联人士,购买距离美国军事设施100英里或距离军事区域50英里的土地,要求美国外来投资审查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对相关销售或租赁案进行逐一审查。 代表美国德州的克鲁兹10日透过新闻稿表示,中国政府对美国造成严重、持续性的间谍威胁,屡屡危及德州乃至全美人民安全。 他强调:「我们不能允许中共购买邻近攸关美国国安设施的土地,扩大这些企图。」 克鲁兹2021年4 月曾提出同样法案,但未在国会获得进展。目前德州、佛罗里达、阿肯色等全美多州基于国安考虑,纷纷考虑推出法案禁止中国公民购买房地产,克鲁兹法案可望获得较多关注。 此外,克鲁兹10日同步宣布重新提出「保护美国免于间谍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 from Spies Act ),欲确保曾对美国从事间谍工作或窃取知识产权的人士及其亲属,5年内无法获得入美签证。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中国驻英超级使馆建案 伦敦市府维持驳回决议 中国原计划在名胜古迹「伦敦塔」一带兴建规模在欧洲数一数二的大使馆,去年12 月遭地方议会驳回。历经数周法定审议期,伦敦市政府决定维持原驳回决议,中国使馆建案被迫搁置。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及使馆区预定地皆位于东伦敦「塔村」(Tower Hamlets)行政区,区议会去年12月1 日投票否决中国使馆建案申请。 决议案转呈大伦敦市政府后,市政府有6周时间参酌是否维持原决议。塔村行政区一名发言人10日表示,伦敦市长沙迪克汗(Sadiq Khan )已决定不介入,地方政府因此将正式公告否决中国使馆兴建申请,申请方可在公告发布后向都市建设监察单位提出上诉。 一旦中方提出上诉,此案将交由英国中央政府裁决。 伦敦市政府指出,目前未发现有任何足以促使市长介入的有力事由。 自19世纪70年代向英国派驻使节以来,中国即以西伦敦市中心波特兰坊(Portland Place)为基地。由于现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中国2018 年买下位于东伦敦的英国皇家铸币厂区旧址(Royal Mint Court)。一旦建案顺利通过,这将是英国境内最大的使馆区之一。 不过,尽管主管都市建设规划的地方官员对建案多所美言,自2020年法定公共咨商程序启动以来,地方政府至去年12月总计接获近60件抗议和意见表达书。 各方反对建案的理由包括:大使馆可能成为恐怖攻击目标或秘密警察站、监视摄影系统数量大增将妨碍隐私、抗议活动恐冲击周边区域、曼彻斯特总领事馆事件可能重演、中国对待其他国家的方式和人权纪录引发疑虑、电话和网络恐遭监听、周边不动产市值恐下降。 去年10月有数十名旅英港人在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外抗议,遭自领事馆走出的人员破坏道具,双方爆发冲突,一名港人并被拖入领馆区围殴。 时任总领事郑曦原事后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坦承,曾对参与抗议的港人施暴,但坚称这么做是他身为外交官的「责任」。郑曦原后来在未经英方宣告为「不受欢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的情况下,被「轮调」回国。 曼城总领事馆事件在英国引发轩然大波。塔村区议员艾哈迈德(Shafi Ahmed )曾表示,曼城事件让英国各界质疑,中国政府管控工作人员行为的能力。此外,事件爆发后,大使馆临时决定取消与塔村区居民的咨商会议,显示使馆方缺乏与居民沟通的意愿。 艾哈迈德说,这对标榜善于倾听民意的地方政府而言,简直像是「脸上被吐了口水」。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中国测量舰入侵日本领海 日外务省表达严重关切 日本政府防卫省表示,一艘中国海军测量舰周日(12日)凌晨在日本鹿儿岛县屋久岛周边的日本领海内航行,日方已透过外交管道向中国传达「强烈忧虑」。 日本放送协会(NHK)引述防卫省官员报道指,12日凌晨0时50分左右,海上自卫队发现一艘中国海军测量舰,正经屋久岛南方领海邻接区向北航行。 这艘测量舰在凌晨2时30分左右侵入屋久岛西南方的日本领海,并在领海内航行约1小时40分后,于凌晨4时10分左右离开领海往西航行。 这是中国海军测量舰,今年首度在屋久岛附近领海内航行,日方已透过外交管道向中国传达「强烈忧虑」。 防卫省表示,中国海军测量舰2022年曾5度在日本领海内航行,将持续分析其航行目的并进行警戒监视。 共同社报道,中国海军测量舰上次侵入日本领海是在2022年12月。测量舰一般任务被认为是为潜舰航行调查海底地形。 朝日新闻报道,这是防卫省从2021年以来第7次公布中国海军测量舰侵入领海。从共军舰艇侵入领海来看,防卫省2004年11月首度公布,今天是第10次。 领海是从沿海起算约22公里内海域,邻接区则是领海外侧起算约22 公里内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国船舶在未从事军事及经济等活动可「无害通过」他国领海,但不包括调查海底地形。防卫省正在分析测量舰的活动。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1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11日 1.中国行乞大军再现香港街头? 全面通关后首查获中国乞丐 香港与中国6日全面恢复通关后,周五(10日)一对持双程证的中国男女涉嫌「在公众地方乞取施舍」被警方扣查。 警方表示,10日下午5时左右接获市民报案,这两名男女在长沙湾顺宁道一个街市对面卖唱,期间有途人将钱放入放置在两人前面的纸皮盒。 警员初步调查后,拘捕39岁钟姓中国籍男子及34岁李姓中国籍女子,检获一支麦克风、一个扩音器、一个纸皮盒及约港币190 元现金,案件由长沙湾分区巡逻小队跟进。 香港传媒报道指,全面通关后,港九多区街头突涌现不少行乞者,活动似有升势,部分更操普通话,疑为大陆人或假扮残疾人士。 「中国乞儿」话题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少香港市民讨论,发现街头乞丐近日明显增加,脸书群组「我哋真系好x钟意香港」更刊出多张街头乞丐照片,吸引3 百多则留言。有网友回应指:「香港政府抢人才,大陆来港人才挤满街头」、「呢啲咪年薪250 万既专才」、「通返关后,又见到好多奇能异士」、「乞丐之都!」、「行乞系犯法,呢度咁多不法份子,真系影响国家安全,要报国安先得」。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周六(11日)响应中国乞丐话题表示,一直有留意相关黑点,如有发现,警方定会果断执法。 萧泽颐表示,与中国通关后,一直在水货客活动的黑点加强打击,各部门有一连串行动,至今已发出19张告票,强调行动会持续,不会让有关情况萌芽。 中国乞丐话题因新冠肺炎沉寂3年 中国乞丐赴港行乞话题,2016年已引起传媒关注,时任保安局局长黎栋国表示,过去5 年,中国人士因行乞而被香港警方拘捕、检控及判刑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中区、油尖区(油麻地及尖沙咀)及旺角区一带,被拘捕人士主要持《往来港澳通行证》来港。 保安局表示,2015年1至9月,因在香港公众区域行乞而被拘捕或检控的内地人分别有96人和82人,两项数字较2014年均有上升,且都创下2011 年以来新高。 本台2018年报道,中国开放自由行政策,准许广东省及28个城市的居民,以「个人」方式到香港旅游,其中有不少人是以行乞为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港两地限制通关,香港街头乞丐因此大幅减少。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香港法庭】理大冲突郑锦满暴动罪成囚44个月 另7被告判监7至13个月 2019年11月理大围城期间,前热血公民成员郑锦满协助示威者从校内爬渠离开,受审时被加控暴动并裁定罪成,周六(11日)在区域法院被判监44个月,另外有7 人在理大附近以「家长车」兜截接载逃出示威者,妨碍司法公正罪被判监禁7至13个月。 法官郑念慈表示,理大暴动规模不少人数极多,不少人使用杀伤力强大的汽油弹,遂以4 年半为量刑起点。他认为,控方延误检控,原可更早起诉郑锦满暴动罪,却直至审讯中途完成控方案情才加控,酌情减刑9个月,郑锦满同意大部分案情再减刑1个月至3年 8个月。 郑官批评其他被告协助罪犯逃走,对象显然是理大内的人士,一旦得逞对方就可逍遥法外,然而无论助人爬出渠口或义载,犯案没有复杂计划或持续性,被告不认识其他人,没有获益,重犯机会低,虽然伙同犯案属加刑因素,但各被告没有前科及同意大部分案情,因此获得减刑 1至2个月。各以12个月为量刑起点,惟众人伙同犯案,加刑2个月。 郑官判处陈启贤、冯思睿及林泳汶监禁12个月,何志豪监禁13个月,叶嘉祺、黄逸滔及梁祖光因认罪分别扣减至7、10及9个月。 8名被告依次为:34岁物流公司营运总监郑锦满、29岁司机叶嘉祺、30岁装修公司东主何志豪、35岁民政事务总署行政主任陈启贤、26岁咖啡店主任黄逸滔、31 岁舞台灯光工人冯思睿、33岁广告导演林泳汶及26岁售货员梁祖光。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间谍气球事件 美制裁6中国实体 受中国气球入侵美国领空事件影响,美国商务部周五(10日)宣布,将6个中国实体列入贸易黑名单,包括:5间企业和1间研究机构。 商务部指,这些机构涉及闯入美国领空的中国高空气球,并和解放军的航空航天计划有关联,包含飞行船、气球以及相关材料和零件。中国军方利用高空气球进行情报和侦察活动的行为,已违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5家列入列入贸易黑名单的实体企业包括: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Nanjia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东莞凌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Guangzhou Tian-Hai-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山西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Shanxi 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另外,研究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48th Research Institute)也列入制裁名单。 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早前表示,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 )的政府已经确定,上周入侵并飞越美国本土的中国侦察气球,具备能够监控美国通信的电子监视科技。 官员指出,这枚气球「能够执行讯号情报(signals intelligence)搜集作业」,属于飞越「5大洲逾40 个国家」的中国气球舰队,并认为气球的制造商与解放军有直接关系。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德情报首长:中国增加对德国间谍活动 德国对内情报机构「联邦宪法保卫局」(BfV)局长哈尔登旺周六(11 日)在报纸刊登的访谈中表示,他担心中国正对德国扩大间谍活动;并说,中国日益专注于侦搜政治情报。 路透社报道,哈尔登旺(Thomas Haldenwang)在接受「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访问时表示,「中国正广泛地扩大侦搜情报并拓展影响力,对于这些行动会在未来数年间加强,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他警告,德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可能会被中国用来施加政治影响力。 哈尔登旺说:「中国执行长期战略以达成目标,他们的政治领导阶层正藉用经济实力以图达成政治目标;而他们的经济实力也是来自与德国及欧洲其他经济体建立的密切关系。」 在俄乌战争暴露德国多年来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的弱点后,德国政府即重新评估与威权国家的经济关系。 在记者看到的一份战略文件中,德国经济部建议对企业与中国打交道实施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必须接受定期压力测试。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9日 1.美确定中国气球具监测通讯功能 前解放军情报官:美军低估了威胁 被美军击落的中国间谍气球,美国高空侦察机认定气球装上多组天线,有能力监测接近地面的通讯和雷达讯号。美方还确认,制造商跟解放军有关系,美国正考虑制裁该制造商。中方一直坚称该气球是用作监测气象。 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周四(9日)上午,引述国务员官员消息,指美军早前派出U-2高空侦察机监视入侵美国国境的中国气球,发现气球装配了多组天线,加上有太阳能板发电,足以令气球多组设备同时运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引述该名官员说,这些设备「有能力进行讯号情报收集任务。」该名官员更说,该气球只是整个监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的间谍气球监视范围覆盖了全球超过40个国家。 CNN报道说,所谓「讯号情报收集」,就是监测接近地面的通讯和雷达讯号。 该名国务院官员还透露,已确定气球制造商是属于中国解放军的外判制造商,美国政府正考虑向该制造商作出制裁。 前中共海军情报官姚诚中校向本台分析,解放军早已把气球纳入到了空军的战斗序列,不但作监测之用,还能投放炸弹。 姚诚说:最重要的,它是新型发展出来的一套武器系统。如果到打仗需要的情况下,中国的弹道导弹容易被拦截的情况下,他可以放无数个气球,气球里面都可以放炸弹,甚至放一些重量不是很大的核武器,包括生物武器,气球都可以做传送的工具。 不过最令姚诚担心的,是美军不但低估了军用气球的威胁,而且还未作好应对的策略,因为如果有无数的气球升至几万尺高空,美军现有的装备很难应付。 姚诚说:中共用这个气球,它是一种超限战。是一种不对称作战,弹道导弹突防能力不够,容易被拦截,他没招,他用气球。如果一旦开战,中共用无数的气球向美国这边飘,对美国的威胁是相当大的,气球成本低。 美国国会周四(9日)以419对零票,一致通过决议,讉责中国的间谍气球入侵美国国境。 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于同一天出席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时,批评中国的间谍气球再一次显示北京企图改变国际秩序的野心。 舍曼说:我们坚定了我们的核心优先事项,正如总统在周二晚上所说,我们会一直采取果断行动来保护美国人民,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捍卫美国的利益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我们会坚决应对中国带来的威胁,并让中国知道侵犯任何国家主权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充分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认识,就是中国在国内变得更加专制,在国外变得更加咄咄逼人。 舍曼又指出,中国是「唯一有意图和手段来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并强调华府将会继续阻止中国利用美国科技,来实现其军事现代化。与此同时,舍曼亦表示,希望华府和北京能够在这个困难时期,继续就气候变化等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合作。 根据美国军方描述,该个中国间谍气球高约60米(即大约有20层楼高),有效载荷部分的大小与一架支线客机相当,重达数千磅。 美军解释,早前没有在美国陆地上空击落该气球,就是恐防数千磅重的巨大碎片会对民众造成威胁。 美国认为气球被用来监视敏感的军事地点,而中国则声称该气球是民用飞艇,用于气象等科研目的,由于不可抗力进入美国。 记者:马立克/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2.中共大外宣引入「深伪技术」 高仿真英文主播说好中国故事 最新分析报告揭示中国使用英国公司的深伪技术,制作大外宣视频,期间几可假乱真的虚拟主播用英语唱衰西方唱好中国。评论吁海外公司勿向中共提供意识形态扩张工具。 周二(7日)美国社交媒体帐户分析公司Graphika发布报告,披露中国政府首次使用「深伪技术」(Deepfake)制作宣传视频,是首次观察到通过深伪技术生成虚构人物用于国家信息运动。 报告指,调查人员最初以为片中的主播是真人,后来几乎可以确认是使用 AI创建的「新闻主播」。这些视频长度在一分半到三分钟之间,由在线资源图片和新闻片段汇编而成,并附有宣传中共的机器人英语配音,报告以两段视频举例,其中一段指责美国无力解决枪支暴力问题, 另一段则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称双方合作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这些视频使用了「沃尔夫新闻」(Wolf News)的媒体机构标识。 据查明,这些由「深伪技术」制成的视频,背后技术是由英国伦敦的人工智能视频创作平台Synthesia提供,该公司声称可以在几分钟内将纯文本创建成视频。 中国资深IT人士Tinyfool向本台表示,他亲自在Synthesia网站上测试,非常容易就可以获得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而商业用户每月只需30美元,就可以使用其技术制作30段视频。Tinyfool说,不排除有大外宣团队利用这样的技术,轻松骗取国家预算。 Tinyfool说:英国那家公司直接生成一个虚拟人做出视频,给中国和国外的人看,(让)他上当受骗,太简单了。1个月30美金做30个视频,肯定比你雇个老外、搞个摄像棚,便宜太多了。真是的拿了政府的钱的大外宣是为了骗预算的,很多就被大外宣分肥了嘛,上面的大佬根本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搞出很多笑话来。 Graphika的报告称,「深伪技术」制成的中共大外宣视频,点击量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没有一个获得超过300次以上的观看量。 对此,Tinyfool认为中国使用人工智能简单生成的这种宣传视频,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深伪技术」,也不具影响力。成熟的深伪技术常常是伪装政界或社会名人发声,带有很强的欺骗性。 Tinyfool说:那两个视频上的「人」是名不见经传的,只不过是给它弄了两个很像真人的虚拟人,它本身没有任何的身份,所以它不会带来一种权威性。它跟Deepfake还不太一样。 中国政府去年4月警告,深伪技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挑战。上个月,北京发布新规,规定提供深伪技术的企业要取得用户的真实身份,且对深伪技术的内容进行标记。 一直追踪中共海外扩张和渗透的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担忧深伪技术被用来解构其政权权威,因此严格加以限制,但它们却在海外悄然将该技术作为大外宣工具。 王龙蒙说:其实中国国内的一些反抗人士,讽刺中共政权或领导人时,也会使用深伪技术,比如不久前就有人推出「习近平语音生成器」等。这也使得中国政府对深伪技术非常警戒,但是它们自己却对这种技术加以利用,来炮制虚假宣传。 王龙蒙认为鉴于中共经济疲软和大外宣经费的减少,预计中共会继续使用这种低廉成本的外宣术。他呼吁海外科技公司勿向独裁国家提供这些技术。 王龙蒙说:中国现在经济不景气,预计大外宣的经费越来越少,所以当它们看到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后,毫无疑问会加以利用,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大外宣的人力、物力。关键是,西方的技术公司应该遵守基本价值和底线,即不得为中共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扩张提供服务。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官方尚未对Graphika的报告发表评论。 目前,Synthesia拒绝透露有关「沃尔夫新闻」视频幕后人员信息,但表示「沃尔夫新闻」的帐号已被封停。Synthesia称其技术不应用于「政治、色情、私人、犯罪和歧视内容」。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3.陆「交流基地」增棒球项 学者:统战精准化图影响台大选 中国大陆近日批准新设9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当中将棒球纳入其中,明显是针对台湾文化作出调整。学者认为中共新的统战方式更为精准化、区块化,来年台湾总统大选,要多管齐下影响选举。 中国国台办周三(8日)表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最近批准设立9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包括庙宇、棒球场、文化旅游风景区等。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深圳中山公园棒球场等8个棒球场地成功举办3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两岸共有116队学生棒球队伍近3千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加。 她并说,漳州东山关帝庙自1992年起连续举办30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承载两岸同胞共同历史文化记忆,每年吸引50多家台湾宫庙、团体参加,接待台湾同胞近6万人次。 在台湾,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周四(9日)对本台指,疫情后可见中国对台统战扩大强度,过去交流基地主要以吸引台商、台生到中国「发大财」等,新的方式更为精准化、区块化。 王智盛说:都知道台湾人很迷棒球,今天如果跟你讲说有一个交流基地在中国,欢迎台湾的学生也好、球队也好,来这边交流打棒球,感觉上是无害,问题是你会不知道说在这过程当中你跟他互动,是不是进一步会被其他周边的行为做统战。更不用讲宫庙,这是信仰的问题,大家都拜妈祖、关公,所以来交流很合适也很正常,我觉得接下来还会有类似这种交流基地不断的出现,而且是针对性很强的,针对特定组群、对象,来进行所谓的统战工作。 王智盛认为,中共正多管齐下图影响台湾大选。国台办主任宋涛上任以来动作频繁,例如希望台湾开放16个航点、加上这种交流基地、又见了夏立言等,透过「各式各样的善意」,营造出「北京希望两岸和平、交流,只是台湾不接受」的形象。 王智盛:包括农业产品的禁止、统战工作等,本来北京是加害者,现在变成好像是给糖吃的施惠者的角色。这会给台湾民众形成一种新的认知作战的错误影响,让台湾民众觉得说「你看,其实都是民进党在逢中必反,如果是民进党执政,恐怕两岸会变战场」。我觉得北京要用这种反差的形象,继续营造去年底开始出现的所谓票投民进党,两岸变战场的一个错误形象,这个形象当然会间接影响2024年总统大选中间选民投票的氛围。 除了设立交流基地,近日也有国民党人访中。近年两岸关系愈渐紧张,台湾访客难见到中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于传出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中时或会见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沪宁,日本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解读为二十大后习近平团队开始调整对台政策的一种表现。 台湾的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则留意到中国对台策略有所调整,不过并不代表大方向会变得柔软。 吴瑟致说:这过这样的改变台湾民众对于中国的观感,是说能够用软的一面促进两岸之间有进一步交流。明年就要大选,大选的结果怎么样,中国现在类似说先给你好处,看看未来这个结果会否改变。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说,其实老共在这一年,一开年动作就非常多,包括希望两岸恢复航点,然后再来是「小三通」等等,这些动作其实也是有一个渐进式的铺陈。 吴瑟致认为,两岸之间的问题不是单纯透过民间往来就能改变,中共对台的威胁及「惩罚动作」依旧没有停止,而且过去中共一直想要改变台湾政治发展,但介入愈多给台湾民众负面观感越强。 陆委会周三(8日)晚上呼吁,「陆方与其耗费钜资建设台湾民众不感兴趣的所谓『交流基地』,不如放弃僵化意识型态、停止政治操作,以务实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共同建构善意互动、良性发展的两岸关系」。陆委会并提醒,「各界从事两岸交流应符合现行政策和相关法令,注意陆方在交流活动背后政治意图,避免落入陆方统战圈套,或成为陆方对台统战宣传样版」。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从2009年至今,先后批准在山东、湖北、福建等24个省区市设立91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最近批准设立的这9个地点分别为,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福建漳州云霄开漳圣王祖地、山东烟台长岛显应宫、广东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馆、广东深圳中山公园棒球场等棒球场、广东揭阳三山国王祖庙、重庆关岳庙、广西桂林桃花江文化旅游风景区。 台湾行政院上月送达立法院的《中国大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观察及我方因应作为》书面报告指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近年成为中国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主要目的在强化台湾人对陆方文化认可和民族认同。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印太战略】美英澳「红旗联演」登场 学者:剑指中国专制政权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周三(8日)在美国内华达沙漠及其他地区进行联合空中演习,模拟针对中国战斗机和防空系统的高端作战行动。分析认为,今次联合演习是为了日后对付中国而做好准备,中美关系紧张,相信美国日后会加强全球布局,以壮大民主联盟对付专制政权。 今次美英澳三国共同参与的「红旗军演」(Red Flag)为期3周,由美国主办。负责「红旗」演习的美国空军上校哈钦森(Jared J. Hutchinson)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年度演习与最近的任何事件都没有关系,他指中国只是一项「步步进迫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他们需要做好准备。 哈钦森说:(中国)只是我们训练时的步步进迫挑战,以便我们做好准备。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为中国准备好了,我们就为任何敌人准备好了。 他指,今次演习的核心是解决美国、英国和澳洲在跨太平洋行动时将面临的巨大距离问题,以及提高3国空军的交互操作能力。 上周,一架美国战斗机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击落了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加剧了紧张局势。 军事专家、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周四(9日)接受本台访问指,美、英、澳在2021年签署AUKUS安全协议,其中美国与英国协助澳大利亚打造核动力潜艇,以因应印太地局的军事冲突,特别是解放军的势力扩张,联合军演是后续行动,今次演练相信只是一个开端。 李正修说:这一连串的联合演习,就是剑指中国大陆,因为他们(3国)认为中国大陆就是现在印太地区,唯一具备能挑战民主同盟,或是颠覆整个现行区域安全的一个崛起中霸权,所以他们必须先做好准备。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同日对本台指,美、英、澳3国加强在军事上的配合度,是为了预防有一天跟中国交战,或应付南太北洋持续紧张的局势。他认为,这场联合演习有重大象征意义。 冯崇义说:在中美关系紧张底下,美国在全球布局,它(美国)需要英国在欧洲使重大作用,也需要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起重要作用。按照拜登的话,是要建立民主联盟对付专制政权,从最具体的地缘政治上,就是对付中国和俄国,但是美国一直在讲是中国,哪怕是俄国在交战,它还是把重点放在中国。 冯崇义指,近期气球事件反映中美双方欠缺互信基础,不容易重新交好。美国会在全球布局持续扩大,并加强军事联合演练。 冯崇义说:中国前阵子在南太平洋势头很猛,引起美国高度紧张,所以它现在要控制南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从日本海、南海,一直到南太平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都是海洋国家,它(美国)对航海,海上的自由空航看成是「命根子」,他们要维持国际秩序、自由航行,如果动这些命根子,是在玩命。 《路透社》报道指,根据「红旗」空中军演资料,英国派出KC-2 Voyager加油机、「台风」战机 (Eurofighter Typhoon)参与演习。澳大利亚派出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EA-18G Growler)。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中国多省出生人口暴跌 学者:走回头路带来强烈不安感 去年中国出生人口出现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近日多个省市陆续公布人口数据,其中有3个省份的出生人口降幅超过一成,重庆有区域新生婴儿数量同比下跌过半。有评论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尤其政改走回头路,让年轻人对国家的前途打上问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月公布去年全国人口数据,全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同比减少超过100万人。 近日多个省市陆续公布各自的人口数据。贵州、青海、江西、重庆、甘肃、广西去年出生人口同比出现下跌,其中的一半更下跌超过一成。 去年疫情重灾区之一的直辖市重庆出现自1997年以来首次新生婴儿跌破20万,其中大足区的出生人数同比减少超过一半。 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创办人、现旅居美国的陆军认为,中国人不愿意养小孩与中国政治改革走回头路有关。 陆军:习近平打破了任期制,在二十大上开启了第三个任期。还有对于言论的压制,对于结社自由和公益律师的镇压都越演越烈。整整一代人的政治观念都被颠覆了,带给人们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还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情:基层 政府官员拿孩子来要挟自己小区维权的居民。对于这一代人来讲,他们没有多大的信心去生很多孩子,(难以)期待自己的孩子在这国家有光明的前途。 陆军相信,中国人并不是不想要小孩,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在中国生小孩。 陆军:中国人「润」出国这些年已经是蔚然成风。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还是非常在意。为了自己的孩子有更光明的未来,很多人用脚投票。 中国经济评论员「金山」认为, 除了政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倒退。对于不少中产阶级来说,生小孩与否是艰难的抉择。 「金山」:发展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过去式。这些年可能更注重对权力的巩固,把发展和改革开放放到了第二位。经过这三年高强度的防疫以后,经济可以说已到了崩溃边缘。过去十年当中尤其最近三年的发展,对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构成了致命的冲击。 近期有专家建议,把中国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不过,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般缺乏事业基础,抚养下一代会有困难。把法定结婚年龄向国际看齐对于促进结婚生育,成效有限。 记者:高锋/程文 责编:温晓平 6.【47人案】宣扬「把立法会变成人民武器」成为罪证 香港「初选案」周四(9日)展开第4天聆讯,控方接续宣读开案陈词,读出各被告在案中的角色及行为,内容集中针对5名新界东初选参选人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及梁国雄。其中何桂蓝曾经宣扬「把立法会变成人民武器」,也成为主要罪证。 控方在开庭后,随即播放何桂蓝选举宣传片,又读出她在2020年7月8日街头集会上的发言,又指何出席了2020年7月15日的抗争派记者会,当中抗争派重申会行使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此时何的代表大律师Trevor Beel发言,提醒指控方的出席名单中没有何桂蓝,她亦没作发言。不过,法官李运腾就回应,指控方读出的开案陈词出现很多被告的声明(declaration),认为控方可基于串谋作出指控,何有否出席记者会是证据的问题,不应在现阶段处理。 控方续指,何桂蓝案发时为《立场新闻》前记者及报称为独立民主派,曾签署《墨落无悔》声明,其发布的参选宣言,表示有决心要参与「议会战线」,及不会在《国安法》的「逼害及抗压」下放弃抵抗;她同时被指先后在选举宣传短片、选举论坛等场合发言或发帖,「将立法会变成人民嘅武器」,又称需要民主派阵营团结,并藉初选向国际反映港人反抗意志。控方指,何桂蓝其后在「初选」胜出,惟之后参选立法会时被选举主任取消参选资格,但何指会继续「国际战线」,游说外国政府介入,又在Los Angeles Times发表文章,呼吁要有勇气继续对抗政权。 另一参与新界东初选的陈志全,为时任人民力量主席及立法会议员,人民力量曾发声明确认会全力投入初选,并表示受《共同纲领》约束。控方指,陈当时曾偕同人力副主席谭得志出席D100网台节目,在节目中显示全面认知戴耀廷的政治议程,他亦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主张市民支持不同「战线」,包括街头、网上、国际等。控方续指,陈倡议争取更多抗争派选入立法会,又强调会运用《基本法》赋予立法会议员的权力否决预算案。 陈志全其后胜出初选,并报名参选立法会,被捕后警方在其寓所检取一本记事簿,上写有他为初选准备的笔记,包括提及「揽炒面对强权要有置诸死地而后决心」的句子。 控方又指,在案发时报称为抗争派的邹家成,与同案两名认罪被告梁晃维及张可森,共同草拟《墨落无悔》声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行使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以及逼使特首回应五大诉求。邹家成其后在2020年6月签署及发布《墨落无悔》声明书,并报名参加初选,又在新东选举论坛上称自己参选的目的旗帜鲜明,要宣扬香港民族主义,及形容香港需要「具备揽炒意志嘅抗争者,为大家冲击体制,撕下香港政治上最后一块画皮」。 控方续指,邹家成曾指《国安法》把特区政府变成极权政体,称每位代议士一旦当选要有心理准备,做任何手段瘫痪议会进行;他之后在初选胜出,联同另外13名被告出席抗争派记者会,重申会无差别否决预算案,又在会上指有多名抗争派在初选胜出,应致力「让本土成为主流」。 至于林卓廷案发时为民主党副主席,亦是时任立法会议员及北区区议员,控方指他的选举文宣标签中共、港府为「极权」,呼吁团结抗争,争取五大诉求及对抗警暴。而林卓廷在新东初选论坛上,散播涉及警察但未经证实的指控,又承诺一旦当选会反击警察。控方陈词又透露,警方在林家中搜出一份题为「初选 Debate Notes」文件,提及他完全同意「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理念,亦认同时任党主席胡志伟提出要否决财政预算案。另一份文件则指他认为要坚守议会、街头及国际战线,可相辅相成对抗政权。 控方指林卓廷在初选胜出,并报名参加立法会选举,但之后选举押后,林被指继续诋毁政府,要求他人继续对抗政府。庭上又播放新东初选论坛片段,期间画面一度播出将出任控方证人的林景楠提及「支持黄色经济圈」,此时被告栏内一度传出笑声,吴政亨更对屏幕画面举起中指。 另一被告梁国雄的相关开案陈词,控方指梁案发时为社民连副主席及前立法会议员,其选举文宣题为《五大诉求 缺一不可 抵抗恶法 您我同行》,社民连除主张议会、街头、法庭三面抗争,梁国雄亦决志达成五大诉求,在街站强调达成35+的重要性。控方指梁国雄曾在Facebook发表题为《【争夺全面否决权 持续不断抗暴政】社会民主连线回应当前香港政治形势变化的决议文》,指会支持《共同纲领》,尽力反抗,否决财政预算案,又指社民连会尝试组织更大规模公民抗命或罢工,引起国际社会支援。 控方指,梁国雄在选举论坛上,主张坚决在立法会上抗争,他虽然没签署《墨落无悔》,但解释是因声明提及否决财政预算案等,而他出任立法会议员多年来都一直否决。梁最终在初选中落败,曾发声明指社民连承诺会受初选约束,他不会参加立法会选举。 案发时是组织「区政联盟」前召集人、西贡区议员的柯耀林,控方指他曾发帖呼吁要在议会战线坚定抗争,并在抗争派协调下达成 35+,他本人就承诺会参与协调及支持抗争派阵营。控方指,柯耀林参加初选的选举文宣,传播对政权的不满,呼吁抗争派团结,参选宣言则提及知道参加初选有机会被指违反《国安法》和判监,但他不会退缩,又提及「光复香港」。 柯耀林在选举论坛上,曾承诺会与「香港齐上齐落,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又愿意受反映民意的初选约束,他亦曾批评警方突击搜查香港民研办公室是制造「白色恐怖」。柯最终在初选落败,没报名参选立法会,但就呼吁支持者改投初选胜出者,以继续议会抗争。 至于参与超级初选的李予信,时为公民党党员及东区区议员。控方指他跟同案被告谭文豪、郭家麒、杨岳桥,曾出席公民党记者会,公民党会上承诺若政府未能回应五大诉求,则否决包括施政报告、财政拨款申请。另公民党亦代表参与初选党员以政党名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 控方又指,李予信初选的宣传单张,重申公民党承诺争取立法会夺 35+议席以行使否决权,逼使政府回应五大诉求,他又曾在街站表示会在街头及国际战线抗争。而李予信出席选举论坛时,曾指即使《国安法》实施,仍会在议会战线及街头战线中抗争。他在初选中落败,宣布不会参选立法会,但由于港岛区3名参选人被取消参选资格,李于是以「Plan B」身分报名参选立法会港岛直选。 案发时为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的余慧明,就报称抗争派,控方指余曾撰文及接受访问,表达对戴耀廷提出「35+」及「揽炒十步曲」构想的支持,包括曾在《独立媒体》发表题为《踏上这揽炒旅途》的文章,提及「揽炒」议会,全面否决所有政府提出的议案,藉此制造宪政危机,造成制度内「揽炒」。 控方又指,她曾在受访中提及结合三罢、国际线,逼使政府回应五大诉求,并曾呼吁大规模罢工、及配合国际战线。控方指,余慧明有份签署《墨落无悔》声明及初选,文宣指若当选会「行使反对权利反对一切议案,直至香港政府全面回应五大诉求,缺一不可为止」。《国安法》生效后,余续为自己及其他参选人站台,承诺会拥抱「揽炒」原则。余最终在初选胜出,并出席抗争派记者会,她之后报名参选立法会,被捕后被搜出光时等文宣。 控方已读毕开案陈词,料下周一(13日)将传召控方证人出庭,法官陈庆伟今日在休庭前特别提醒,任何人如骚扰或干扰证人作证,会被视为藐视法庭,将被请离法院大楼,并须负上藐视法庭罪责。 周四审讯时就发生一些小插曲,包括控方陈词期间,法官陈庆伟一度提醒在庭内饮水人士,不可以使用水樽直接饮用而需要使用杯,另一法官李运腾即时补充,指是法庭长久的传统,且只可饮用冻水。另外,在上午休庭休息后,部份还柙中被告在犯人栏内的位置被调动,列席的被告被调至坐在右方一旁,与其他不认罪被告分隔。 案中16名不认罪被告,包括吴政亨、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及余慧明,继续出庭应讯;另6名认罪被告,包括岑敖晖、袁嘉蔚、吴敏儿、黄之锋、冯达浚及朱凯廸,就继续列席。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7.传大连机场要韩客挂白牌 事件曝光航空公司及入境部门互推责 由于中国疫情资讯不透明,常被质疑其确诊数字真确性等原因下,中国解封后,多国随即对中国旅客推出检疫措施,当中包括南韩,早前因要求中国入境旅客配戴黄色牌子及做筛检而引发议论,有入境南韩的内地民众形容过程充满「屈辱、愤怒」。 不过近期有中国网友爆料,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也对韩籍入境大陆乘客要求配戴专属白色牌子,并走单独通道去做核酸检测,令人联想这是报复式手段。 网上片段可见,空姐拿著白色牌子,不断核对手上名单,接著将白牌交给特定乘客,中国网友公布画面爆料,空姐这发牌动作只针对韩国人。 《封面新闻》报道,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接线人员回应称,机场只负责做落地接引工作,旅客在飞机上戴白牌是由航空公司负责,落地做核酸则由海关负责。但大韩航空客服人员解释,「有落地前挂白牌的行为,非航空公司要求做,自身没有这么大的权利,是入境相关部门的要求」,而上述行为并非针对韩籍入境人员,所有入境非中国籍人员均要配戴白牌。显然双方各说各话。 另一方面,南韩自上月2日起,暂停签发中国公民赴韩短期签证措施原本实施至本月底,但韩联社报道,南韩政府最快在周五(10日)或下周开会,商讨开放中国公民赴韩短期签证事项。 报道引述南韩政府消息人士指,鉴于南韩的新冠疫情趋于稳定,加上由中国入境的短期居留外籍人员确诊新冠病毒比率降至1%,相信恢复向中国公民签发短期签证,但将维持对中国入境人士实施核酸检测。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欧洲取代中国成美国第一贸易伙伴 2019年中美贸易战来首次 美国商务部周二(7日)公布的2022年外贸数据显示,中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夥伴国,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战首次发生。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从中国进口5,370亿美元产品,低于美国从欧盟进口的5,530亿美元。 分析认为,导致中国丧失美国第一大贸易国地位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北京严酷的「清零」政策,以及美国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供应增加。 不过,相比2021年,美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总体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为5,050亿美元。同时,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额时隔3年再创历史新高。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双方进出口合计达到6905亿美元,超过此前最多的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总体数量也较2021年有所增加。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与世界其他最大经济体的商品和服务逆差为9481亿美元。比2021年的历史性纪录还多出1030亿美元,即12.2%。 根据中国大陆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对美国进出口人民币5.05兆元,美国是中国大陆的第三大贸易夥伴。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给十九岁的我》退出角逐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项 触发隐私风波的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宣布退出角逐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项;但《给》将继续角逐「最佳导演」及「最佳剪接」两个奖项。金像奖主席尔冬升回应会跟董事局讨论处理方案。 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周四宣布,《给19岁的我》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张婉婷、郭伟伦)、最佳剪接(郭伟伦、陈序庆)三项提名。但在宣告入围名单后,英华女学校发声明,指《给》片引起社会关注,经考虑后决定退出金像奖「最佳电影」的遴选。英华女学校又指,校方将续与制作团队与曾参与出镜的校友沟通,以及深入检讨事件。 《给十九岁的我》为张婉婷及郭伟伦联合导演作品。多间港媒周四引述《给十九岁的我》联合导演郭伟伦回应事件指:「电影和人一样,拥有其生命,作为导演,我们的工作已完成,但作品的生命依然继续。感谢香港电影金像奖及电影业各界选民的支持,对摄制队团对这十年的努力得到肯定!」港媒报道指郭伟伦清晰表态会继续接受提名。据称张婉婷表示尊重及配合郭伟伦的决定,但同时表示她本人不会现身颁奖礼。 在回应港媒提问时,金像奖主席尔冬升回应会跟董事局讨论处理方案。尔冬升亦表示:「待大会收到正式通知才作回应,我都要跟董事局开会才可以作出回应及处理方法,我不会以个人回应,我们都好被动,等一步一步行。」 《给十九岁的我》片长2小时16分钟,电影于于2月2日正式上映,这作品本来为英华校内部项目,以纪录片形式拍摄6位英华女校学生由2011年起的10年青春光景,电影完成后,有女生陪同导演返母校出席公映宣传,但原来当中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成长纪录被公开,更向传媒公开当中的内心挣扎,令校方处手法被质疑。在闹出争议后,该片于本周一起停止公开放映。 香港私隐专员锺丽玲周四指非常关注事件,尤其涉及未成年人个人私隐,并已主动联络和去信涉事学校,期望了解事件详情和搜集相关资料,才能判断事件有否违反《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由于正等待校方回覆,现阶段不再作评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国安审讯】两男「串谋煽颠」官裁「情节严重」囚5年及5年3个月 在香港,组织「光城者」7名成员涉前年派传单张及发表言论,倡以「武装起义」推翻政权,被控串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两名成年人被告分别被判5年及5年3个月。 本案7名被告早前承认控罪,其中5名被告为中学生,属首宗有未成年人因违反《国安法》被定罪案件,他们去年被判入教导所,馀下两名成年被告,周四(9 日)在区域法院判刑。《国安法》指定法官郭伟健判刑时指,两人在案中角色同属「情节严重」,一人更曾在记者会上担任英文翻译,明显是「试图向国际人士宣扬理念」;而另一人则为组织创办人,提出「无底线流血革命」主张及煽惑其他被告加入,判二人分别监禁5年及5年3个月。 本案共有7名被告,包括17岁中六男生、21岁仓务员蔡永杰、16岁女生、17岁中四女生、26岁男售货员陈右津、17岁中五男生及19岁中六女生,而7人在案发时,年龄就介乎15至25岁。 他们同承认一项「串谋煽动他人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罪」,即于2021年1月10日至5月6日期间(包括首尾两日),在香港,一同串谋和与其他人串谋,煽动他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下以武力、威胁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颠覆国家政权行为。蔡永杰另涉及爆窃将军澳一间中学,并就该案承认一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即两支伸缩棍。 5名未成年被告早前被判刑,《国安法》指定法官郭伟健指他们案发时年轻、不成熟、或受误导,故裁定即使案件属「情节严重」,犯罪情节亦降低为「情节较轻」,最终5人被判入教导所。 至于馀下两名成年被告,代表第二被告蔡永杰的大律师周四在在判刑前作进一步求情,指蔡案发时仅得19岁,可视为年轻被告,指就本案的情节而言,年轻人在法庭眼中应获机会,望法庭考虑社会氛围及大环境对被告的影响,而被告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或受不同媒介或人士言论影响,令思想行为与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有偏差亦不足为奇。 辩方求情时,引述被告的教师之评语,指被害人对一科与假新闻相关的科目十分感兴趣,被告案发时社会氛围及不同人士言论,均对他造成很大影响,望法庭视被害人属「情节较轻」者判刑。 根据《港区国安法》第23条,「煽动他人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罪」如属情节严重,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则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另根据「吕世瑜案」,上诉庭确认针对「情节严重」的案件,5年的最低刑期属强制性,即使被告认罪,被扣减后的刑期亦不能减至低于5年。 对此,本案辩方提出,由于控方是以《刑事罪行条例》中的串谋罪提控,认为与吕案不同,影响法庭在本案量刑中的权力,故法庭就算裁定蔡的案情属「情节严重」,《国安法》中所订立的10年最高刑期限制仍适用本案,惟5年最低刑期限制理应不适用。 翻查资料,有关条例订明,串谋可处的刑罚与有关罪行的严重程度相称,罚则亦可处相关罪行所规定的最高刑期,但并没有提到「最低刑期」。 法官郭伟健在判刑时表示接纳辩方陈词,认为法庭有权行使酌情权,不受5年最低刑罚所限,惟他认为各被告在案中相关的非法协议,事实经已付诸实行,并持续执行协议,裁定两名被告的判刑,与干犯实质的《国安法》第23条控罪无异,即受第23条的刑罚准则所限。 他在判刑时指,被告蔡永杰较其他被告年长,为「光城者」创办人,提出「无底线流血革命」主张,亦邀请其他被告加入组织,是「组成这个串谋团伙的人」,而单是煽惑他人进行「无底线流血革命」已是严重,甚至相当严重的罪行。 此外,蔡又管有组织的社交帐户,能无限地向他人发送组织的煽动主张,他亦现身街站及记者会,以演讲煽动,积极执行与他人达成的非法协议,认为蔡干犯的罪行情节严重,遂以6年监禁为量刑起点,又指「无底线抗争」及「流血革命」等主张绝不可在社会出现,更遑论散播,故明言判刑必须具阻吓,但考虑他案发时未满21岁,刑责因此下调6个月,另认罪及求情获扣减6个月刑期,连同他在另一爆窃案中的「管有攻击性武器罪」以9个月作量刑起点,经认罪刑期扣减,总刑期为5年3个月。 至于另一被告陈右津案发时已超过24岁,已完成大学及曾离开父母,到加拿大及美国独立生活约8年,相信他思想成熟,不会受人唆摆犯案。虽然陈在街站没有发言,但有派发单张,相信他认同组织理念而参与,也在记者会上担当英文翻译,明显「试图向国际人士宣扬理念」,故其部分亦属「情节严重」,故以5年半监禁作量刑起点,参照《国安法》第23条的刑期规定,只会把经认罪及求情等因素减低刑期6个月,最终刑期为监禁5年,不低于《国安法》的规定。 记者:吴婷康 责编:温晓平 11.【杜耀明评论】《东方》批评政府免于恐惧 爱国也须反对以言入罪 《东方日报》旗下《东网视频》批评警方表现不济,反遭警方指责言论偏颇,更表示「极度遗憾」及「强烈不满」,反映特区当局尤其是警方,对传媒批评摆出「零容忍」的姿势,并且不分亲疏,由过去集中对付被视为眼中钉的传媒,扩张到自称爱国的媒体。 该视频仿效以前香港电台节目《头条新闻》惯用的讽刺手法,以改编流行曲的歌词,嘲笑警员体能欠佳及训练不足,导致执法行动引起争议,但警方随即来函警告,批评《东方》偏颇,并将警告信抄送政府新闻处、香港报业评议会、香港报业公会,《东方》痛斥此举是向其施压,企图灭声。 警方批评传媒,反映其器量狭隘,本末倒置,既害怕警队因公众劣评而形象受损,却不去根除引起传媒批评的种种问题,也就是不解决问题,只尝试解决提出问题的传媒。其实《东方》只针对两宗事件加以嘲弄,已算手下留情,因为警队表现其实可议事例极多,《东方》没有大事渲染,直至接到警方的警告信后,才连续两天(二月三日及四日),以全版篇幅还击,尽数警员知法犯法的种种乖异行径,包括「渎职、偷拍、偷窃、闹事、酒后驾驶、行为失德、滥用职权」等等。 奇怪是,警方既然认定《东方》较早时评论偏颇,令人错怪警队,但当该报以大篇幅举出连串的警员失范行为,更归咎于警方不「反躬自省」,警方连日来竟然沉默,又是否自惭形秽,承认《东方》批评有理?若是如此,应该公开收回对《东方》的指责,并且致歉。 再者,警方把警告信抄送三个机构,向《东方》施压,也是莫名其妙。例如香港报业公会共有14家报章会员,但《东方》从不参加,当然不受其管辖。同时,该会目的是争取会员利益多于批评行家行为,更何况十份销售的会员报章,本地销量有限,其总和也未必及得上《东方》,即使他们站在政府一边,也无法形成公众的压力。 又如香港报业评议会,是报章自愿参与的民间平台,没有法定权力制裁他们认定违反规矩的传媒,而《东方》从不支持评议会,也不理会该会的任何决议。同时,评议会的审议范围也只限「报刊侵犯私隐、刊登色情淫亵、不雅或煽情的内容及失实报道」,而今次涉及时事评论是否偏颇,并不在该会议程之内。 至于警方向政府新闻处申述遭到偏颇负评,也是向《东方》示弱多于示威,因为新闻处负责与新闻机构的日常交往,无权裁定谁是谁非,更非执法机关,不能依法对付传媒,因此找新闻处来调停纷争还可以,找它来制裁《东方》,未免找错对象。 其实真正的威胁,《东方》没提及,警方也没指出,就是《国安法》和《煽动法》。国安机关通过上述两法以言入罪,检控《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同时冻结财产、扣押高层人员不得保释,令两间机构未审讯先倒闭,不少网媒闻风丧胆而停运,寒蝉效应随之而生。一年半以来,当局并未罢休,继续向刊登异见声音的传媒施压,一些作者(如曾志豪)因此被迫停笔,因为传媒感受到的威胁,相信不是来信警告,再抄送相关机构而已,而是令人惶恐的执法行动。 无疑,《东方》的政治本钱与别不同,因为它是最有群众基础的建制报章。若因警方指责而与政府交恶,日后更毫不留情批评政府的话,支持建制群众必走向分裂,反修例运动以来只有少数人支持的特区政府,只会亦变得更孤立。不过,只有少数人支持的政府也该看到,最有群众基础的报章更需要支持政府,唱好香港,才能稳住少数中的多数人对警察对政府的信任,也因此,相信不排除以一切「合法」手段,杜绝不敬的言论。 因此,为免于恐惧,安心批评,《东方》必须反对以言入罪,更须要求将传媒发挥监督政府的功能,置于人权公约有关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之内。否则《东方》即使有丰富的「爱国」资历,也曾经嘉许近两任的警务处长,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只好跟其他媒体一样,活在以言入罪的阴影之中。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财经自由讲】美中脱勾香港繁荣还能走多远? 香港人如何从经济角度作出最终抉择 香港政治高压在可见将来未有转机,西方国家亦开始质疑香港是否已完全跟随北京政策,对香港实施跟大陆同等级制裁的可能性逐步增加,在这国际大环境下,香港剩下的繁荣还能走多远?仍留下的香港人是时候作出最终抉择。 继美国之后,加拿大亦延长给予香港人的救生艇计划,直至现在,香港人移居英国和加拿大的门槛最低,而且是针对香港的年轻人。 搜索加拿大和英国的生活成本,在个人和家庭开支、租金、食物、交通等各方面,其实都相差无几。剩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机会。 早两年因为第一波中产移民潮,令到一批人可以迅速上位,这批正在享受高薪厚䘵的专业人士,是否可以安寝无忧,长远在香港安居乐业么? 对于「新香港」的出现,「真」香港人的地位,又会否很快被「新」香港人取代呢? 本集财经自由讲,来自英国、美国的主持人,跟大家详细分享这个问题,并且从经济角度,帮大家做一个明智的人生抉择。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 、梁颂恒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8-2023 CNEWS
by Bee Shan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8日 1.拜登国情咨文:要团结跟中国竞争 学者:美对中政策只能硬不能软 美中关系近期因侦察气球事件愈发紧张,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行程也被「杀停」,虽然总统拜登(Joe Biden)说会「适时再安排」,说事件无影响两国关系,不过在拜登发表任内第2次国情咨文演说时,就激昂地说「如果中国威胁到我们的主权,我们将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国家,而我们也做到了」。他也重申「我们寻求竞争,不是冲突」。态度似乎比以往强硬,学者分析,美国两党团结一致抗中,拜登对中政策只能强硬不能软。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当地时间周二(7日)晚上,在新一届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说,当中特别提到美中关系。拜登说,在他上任前,人们经常说中国实力正在增强,美国正在没落。就此,他反驳「东升西降」这个说法,他说上任后,致力投资于美国的创新科技,令美国强大起来,美国的未来就是工业,但中国政府只懂支配一切。他并说,只要对美国和世界有利,就愿意跟中国合作,并说「我要向习近平清楚表明,我们寻求竞争,不是冲突!」 与此同时,他也清晰表明「我们要团结一致跟中国竞争,我们在全球均面临严峻挑战。」拜登说,过去两年,民主国家已变得更强大,独裁政权变得更弱。他严正警告中国若侵犯美国主权,他会采取行动保卫国家。 拜登说:我们致力与中国合作——只要是可以促进美国的利益并造福世界。但不要误会,正如我们上周明确表示的那样,如果中国威胁到我们的主权,我们将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国家,而我们也做到了。 拜登演说时也一度脱稿,说「对我说出一个会想与习近平交换位子的世界领袖,对我说出一个!」,似乎暗指中国此刻在全球的处境不利,没有人会想待在习近平的位子,强调了中方不受欢迎的立场。最后拜登更强势地说「绝不要赌美国会输」。 在2021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拜登进行视像会谈时,习近平以「老朋友」称呼拜登,令外界一度关注这个「老朋友」的意味。白宫当时则急解画指「拜登已经很明确提到,他与习近平的关系很长久,但拜登不认为习主席是个老朋友」。 拜登今次的国情咨文是否显出对中国态度比以往更为强势?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周三(8日)对本台指,目前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针对中国,不管是锐实力的入侵或者是经贸的冲突,甚至是地缘政治上的威胁,也认为要团结一致地跟中国竞争。接下来便是美国总统大选,拜登对中政策只能强硬而不能软。加上国内如通货膨胀等问题升温的情况下,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中政策更不能软弱。 吴建忠说:拜登也是希望跟盟友结合,来确保它的科技不会被人利用来对付美国。这句话隐藏的对象其实也是因为中国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拜登来说,他现在的部分对中的政策来讲只能强硬不能软。 拜登也提到「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吴建忠解释,从逻辑上来说,也没有人会想冲突,因此不能因这句话判断中美关系一如以往。 不过另一位学者则认为,美国对中态度没有太大改变,是近年对华政策的延续。国立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大概在2017年,在现阶段的地缘政治结构下,美国已开始转趋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拜登今次声明还是一如以往的表明「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这一点是没有改变。但从印太战略、每年的国防授权法及创新竞争法等,已可见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已经制度化,即使发生侦察气球事件,亦不见得短期内会轻易改变对中态度。 黄兆年说:其实就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说他在安全、经济、意识形态、制度、价值上,就是美中之间在争霸。当然这个竞争,虽然我想是非常的全方位,可是目前美国并没有意愿,中国应该也没有意愿把他上升到冲突的程度。 早在2022年拜登与习近平通话时,拜登已表明「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习近平对此也表示十分重视。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47人案】控方呈堂疑「偷拍」片者身分曝光 潜伏戴耀庭旁逾两年 香港「47人初选案」呈堂的一段疑似偷拍协调内部会议影片,除了其「证据」的合法性,拍摄者身分亦惹争议。海外网媒《棱角》引消息指,该片由疑名叫「陈鑫」的前民建联议员助理拍摄。本台获更多可靠知情人士透露,陈鑫先透过参加无背景门槛、戴耀廷的「风云计划」,再经戴耀廷的介绍渗入泛民圈,并「潜伏」于戴身边逾2年。他一度消失政坛后却突现身涉事内部会议,据指是经前退休警察、人民力量执委会梁家声「带人」入场;梁家声发声明否认。而被指涉事的前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就反驳外界指其协助「引狼入室」。另有指,陈鑫近月销声匿迹,疑成警方保护证人。 「47人民主派初选案」在周二(7日)展开第2日的审讯时,控方在庭上首次播出一段2020年5月初,新界西选区协调内部会议的片段。片中拍下戴耀廷发言,提及否决财政预算案是令解散立法会出现「最紧要」的一步,又提议新界西可跟随新界东的协议。惟该影片镜头不断晃动及画质欠佳,且大部分时间镜头只拍摄枱下,惹来质疑是「偷拍」,而控方未有披露影片来源和拍摄者的身分。 「偷拍」是否可作呈堂证供?前「法政汇思」召集人、律师任建峰向本台称,不论是否「偷拍」,法庭主要的斟酌点,是会否影响被告的公平审讯。 任建峰说:如果是用不恰当的手法而取得的证据,对于被告的受损是否达到根本性的地步,而无可能得到一个公平审讯?但这标准是很难达到。如以往有部分案件中,涉及警方或廉政公署在没取得任何批准下,偷录电话或会议等,法庭多数会认虽然手法不太恰当,但不至于令被告的公平审讯不能达到。 据《棱角》周三(8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涉事片段是来自名叫「陈鑫」的男子,英文名Kim Chan,他曾任辅警及前民建联的区议员助理。在英国申请政治庇护的屯门前区议员巫堃泰在Twitter揭露,陈鑫曾参与戴耀廷提倡的「风云计划」,潜伏在戴耀廷身边多年,陈鑫出席新西协调会议后,亲中港媒《大公文汇报》随即详细报道会议情况。 本台再跟进了解,获多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更多详情。其中「A君」(化名)指,多位案中被告早于1年前从控方书面文件获悉,当中有一份注明作供者是「陈鑫」的口供纸,「当日会议对话,警方都全部逐一记录。初时以为只是录音,直至早几日才知悉被人拍下片段」,强调「并非所谓前区议员揭发」。 另一消息人士「B君」指,涉事片段至少有2、3段,每段长达20至30分钟。他指出,一般泛民各个选区协调内部会议都「不批准亦不期望被人录音、摄录」,以防敏感的内部资料,包括参选的部署被公开,而部分政党更会要求交出手机,故今次的片段「理论上是不应出现」。 至于陈鑫,B君称,他居于属新东选区的将军澳20年,不少街坊都认识他。不过,陈近日无故「失踪」,「事件爆出后,很多人想找他,但其母指他已多日没回家」。据街坊了解,最后陈现身公众场合,是去年底的区内强制检测,质疑陈已成警方保护证人。 B君又回顾对陈鑫的认识,形容陈的「渗透」是早有部署。他称,早已知悉陈在2014/15年出任一名姓邱的民建联西贡议助,后来2017年加入戴耀廷的「风云计划」,并经常出席戴的公开讲座、及戴于D100主持的电台节目。陈亦因而得以渗入泛民圈,包括2019年加入「观塘秀达服务团队」,担任社区主任,惟行事非常低调。至2019年中,试图代表「人民力量」出选新界东的区选,但9月突抽身而退,改由李梓成代表以「素人」身分出选。而陈之后亦消失政坛 ,不过却「出奇地」突现身「新界西选区协调内部会议」。 B君续说,获邀出席的与会者只会是参选的议员和其助理,「不明白陈鑫为何会有资格出现会议」,不排除有人「带」他进入会场。 本台再获可靠消息指,「带」陈鑫进入会场的,是前退休警察、「人民力量」执委梁家声,当时陈鑫向戴耀廷承认是「家声的人」。据悉,梁家声2019年曾参选观塘区选,不排除当时与陈有接触。 面对指控,梁家声周三(8日)晚于社交平台称,陈鑫「绝对不是人民力量会员或支持者,亦都从来没有参与人民力量的活动,更加没有代表「人民力量」参与任何议会的选举。他的一切举动都与「人民力量」无任何关连。 对于外界质疑,当初为何戴耀廷会「引狼入室」?B君指,由于当时戴耀廷的「风云计划」概念希望广纳百川,为不同有志之士建立网络,培训参政、参选的能力,为区选准备,故有建制人士加入亦无可厚非。至于为何陈鑫可以加入「观塘秀达服务团队」,他就深感奇怪。 据政圈消息,不少质疑指是作为团队领袖的前观塘区议会正主席蔡泽鸿,当时将陈鑫「带入」团队,甚至协助陈「埋身」戴耀廷。 而蔡泽鸿则以文字向本台澄清:「陈鑫是戴教授『风云计划』一员,2018年戴教授带他到观塘参选,要求我帮手。他于选前忽然退选,之后没有联络。严格而言,陈不是我的团队,我们没有从属关系。按戴教授要求,我向『风云计划』成员提供顾问及地区事务安排及援助」,而整个过程全凭「相信戴教授」,故没有特别审查。 至于陈鑫与戴耀廷的关系,蔡称,据事后所知,陈鑫自称受戴教授「号召」填白区,加入「风云计划」,两人事前并不认识。对于事件中有否疏忽,蔡指:「与戴耀廷是深交,下次有机会探监问他。」 蔡认为,渗透本来就「防不胜防」,不过事实上他们早有警惕,一般可公开就公开,「要保密的,当然不会随便说」。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47人案】控方读被告角色行为 签《墨落无悔》及公开发言成罪证 香港「47人初选案」周三(8日)踏入第3天审讯。控方针对每名被告在案中的相关行为及角色,先后提到参选港岛区、九龙西及九龙东直选初选的被告,除指出各人是否曾签署《墨落无悔》声明书外,亦引述各人当时公开宣传及初选论坛中的发言内容。 初选案16名不认罪被告,包括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余慧明及吴政亨。另岑敖晖、袁嘉蔚、吴敏儿、黄之锋、冯达浚及朱凯廸6名认罪被告则继续列席。 早上法院外排队轮候旁听人数略减,只馀下数十人,警方部署的人数亦有减少,现场只有数十名警员在法院外及排队轮候位置巡逻及戒备。法庭亦就旁听作新安排,针对审讯期间正庭内旁听席不时出现空位情况,派出保安员在庭外记录离庭人士的筹号及时间,并提及如离开超过15分钟,则筹号将作废,空位会由其他轮候人士补上。不过,在新安排下,需先派发所有延伸庭筹号才重新安排轮候人士进入正庭,故如果延伸庭仍有空缺,则不会有人填补正庭内旁听席的空位。 控方继续逐一读出与各不认罪被告相关的开案陈词,并按直选地区排序,先接续已开始涉及前公民党成员郑达鸿的部门,另亦读出参与港岛区初选的杨雪盈及彭卓棋在案中的角色及行为。 控方陈词指,郑案发时为东区区议员,以个人及公民党成员支持「串谋计划」,涉案行为证据包括他在2020年3月25日,出席公民党的「全面进攻 议会过半 实现五大诉求」的记者会,会上同案另一被告、时任公民党党魁杨岳桥称,该党承诺运用议会权力,否决每一法案及财政拨款申请,该党亦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书。控方指,郑曾接受网台D100访问,提及不论有无签署一份共同纲领,不会影响他们的目标及协议。 郑于同年6月19日参加「初选」,最终胜出,并在7月22日递交参与立法会换届选举的提名表格,惟选举主任因他主张请求外国制裁香港政府及官员,取消其参选资格。他在被捕后,警方于其电子装置及家中搜出文件或资料,内容显示他承诺会行使议会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逼使政府回应「五大诉求」。 至于杨雪盈,案发时为湾仔区议会主席,控方指她同样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书,其政纲包括承诺继续抗争、抗议建制派的打压、及取得议会过半议席等。控方引述杨在6月27日出席选举论坛时,表示会坚定支持涉案的「谋划」,与民主派阵营团结一致,又指她举行集会及出席记者会,表示「35+」计划的目标是争取立法会的控制权,从而行使《基本法》赋予立法会的宪制权力,向特区政府问责。庭上播放杨雪盈出席港岛区「初选」参选人记者会的发言,包括在《国安法》阴霾下,希望市民可在「初选」中投票。 控方续指,杨在「初选」中落败,惟因3名「初选」胜出者在报名参加换届选举时被取消参选资格,她翌日以「Plan B」身份递交提名表。而杨雪盈在被捕后,警方于其办公室及电脑搜出参选的单张及一些文件,包括一份名为「35+计划:立法会大多数 港岛区民主派协调机制(草拟本)(Project 35+: Majority in LegCo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mocratic Camp in Hong Kong Island (Draft))」的文件,提及任何参与协调机制的人或机构,同意在赢得立法会选举后的协议,即行使议会权力否决预算案,以以逼使行政长官回应「五大诉求」。 另一被告彭卓祺案发时为南区区议员,同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书,控方指他曾在「初选」选举论坛中,表明如能当选会「不惜以肢体抗争、瘫痪政府、否决财政预算案」,又强调要达至「35+」,表示会全力抗争,对抗共产党。 控方指他的选举单张政纲提及要「对抗极权」,并形容香港警察是极权的执行者、滥用权力及与香港人为敌,促请重组警队及为「手足」取回公义。而在被捕后,警方在其办公室电脑中,找到参选单张,当中提及要「35+」及「揽炒」,及以否决财政预算案,逼使政府回应「五大诉求」。 而在九龙西直选选区,同样有3名初选参与者不认罪,分别为何启明、刘伟聪及黄碧云,3人中只有黄没签署《墨落无悔》声明。控方指控何启明案发时为深水埗区议员,亦是民协副会长,其初选提名表格附有竞选单张,上有「反暴政」及「衞我城」等口号,他亦在初选选举论坛上表明「反抗极权」,同时散播针对警方的仇恨,错误地指控警方行动为「警暴」。 陈词又指,何是当区首位签署《墨落无悔》声明的候选人,曾表示希望团结民主派阵营,并呼吁市民「foul走」不愿签署声明的候选人;控方亦指他曾呼吁公众捐出iPad及iPhone等电子设备以配合初选票站运作。在初选前夕,何再于Facebook发文,批评警方搜查香港民意研究所,表明自己会坚定反抗。陈词指何最后在初选中胜出,他继续承诺在议会中反抗,重申会与其政治阵营的其他成员一同战斗至最后,不向「暴政」屈服。 同区另一初选案被告是刘伟聪,案发时为深水埗区议员,自称独立候选人,有签署《墨落无悔》声明,陈词指他在选举论坛上,明确地支持「谋划」,强调要在立法会取得大多数议席,以修改「打压人权」的严苛法例;陈词又指他美化前线暴动者,称他们为「手足」,表示期望做到「里应外合」,建立议会与前线抗争两条战线。 不过,刘最后在初选中落败,他表示尊重结果,会支持所有胜出的候选人;控方引述从他办公室内捡获的竞选单张,政治纲领显示为「反恶法 抗警暴 民权重光」,并自言自己见证香港司法系统持续受专制压力及暴政打压。庭上亦播放刘伟聪参与选举论坛的片段,他曾承诺当选后会争取「炒晒啲(立法会)保安,跟住请返晒自己啲手足」,被告栏内此时一度传出笑声。 至于民主党成员黄碧云,为时任立法会(九龙西)议员,她有份参与选举论坛,表明拥护初选计划及承诺如当选,会运用一切权力及方法争取「五大诉求」,当中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陈词指,黄曾在脸书专页发文澄清,否认自己会无视初选结果的传言,重申民主党及她本人都会遵守初选承诺。 黄最后在初选中落败后,并宣布不参选立法会,从而推进初选谋划。陈词指,警方在她的住所搜出名为「议会战线留一线光」及「民主党反对国安法」的竞选小册子,警方亦在她办公室取走的电子器材内,撷取多份文件,其中文件《黄碧云工作报告2016-2020》,指自己会团结民主派全力争取2020年立法会选举「35+」,另亦有初选及竞逐初选的宣传文件和截图。 控方之后开始读出属九龙东选区唯一不认罪被告施德来在案中的角色,他为时任黄大仙区议员及民协主席,曾在社交媒体公司宣布代表民协参与初选,并声称已签署《墨落无悔》声明,强调如当选立法会议员,会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逼使行政长官回应「五大诉求」,并曾形容初选是团结民主派的重要一步。 不过,控方在引述施的Facebook帖文时,误加「无差别」(indiscriminate)一词,被法官陈庆伟纠正,控方就回应会修正。陈词续指,施呈交初选提名表格时,附有已签署的《共同纲领(九龙东)》;而他出席九龙东选举论坛时,提及「要否决《财政预算案》,大家都要否决政府所有议案,同呢个政府抗争到底,揽炒呢个政府」,又重申民协一定会两次否决《财政预算案》。控方亦播放他出席初选论坛之片段,片中他同样指民协会否决财政预算案及政府拨款。 控方陈词指,施最终于初选落败,他事后感谢支持者、戴耀廷及区诺轩等人,同时表明会继续抗争,而他会信守承诺停止竞选活动,全力支持其他参选人。 控方原欲接续读出涉及何桂蓝的部分,但法官认为时间不足,宣布休庭,审讯周四(9日)早上再续。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香港法庭】立场案控方指社会失智 锺:港人拒牺牲价值换假稳定 香港「立场案」周三(8日)续审,控方盘问前总编辑锺沛权,提及少女陈彦霖母亲遭人质疑身分等事件,问锺沛权会否认为部分人「失智」,锺称社会上有这些声音。控方又指反修例示威者严重破坏社会安宁,锺沛权以2019年区议会选举回应,指显示大多数港人支持运动,或反映港人不愿以他们希望追求的价值,交换社会表面稳定。 「立场案」法官郭伟健上周五(3日)批准控方使用突然呈请的大批文章及社会事件时序表辅助盘问后,案件押后至周三在区域法院再度开审。 踏入第27日审讯,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以「时代背景」续盘问锺沛权,呈上监警会于2022年5月发布的报告,当中审视了自2019年6月起因修例事件而引发的多场大型公众活动及警方的行动情况,指有传少女陈彦霖因参与示威遭政府杀害,并称:「部分人士当作警暴控诉之一」。 锺反驳在印象中与警暴无关,当时坊间是质疑警方快速地把陈的死因列为无可疑;伍就指陈母曾接受访问,亦指女儿死因无可疑,却被人质疑身分,并问及锺沛权「会唔会觉得好失智呀个社会?」锺就称,社会当时确有质疑声音。 伍之后又提及到报告内列出2019年10月发生的不同事件,包括国庆日有学生被警员实弹撃中、政府颁布《禁蒙面法》,亦有人呼吁把示威口号由「香港人加油」改为「香港人反抗」,把「追究警暴」改为「解散警队」等,亦有个别集团旗下食肆、警署及纪律部队宿舍等被示威者破坏,更有一连串「私了」事件,甚至曾有男子「畀人放火烧」,伍再次指出部分行为「系相当失智」。锺就表示自己不加其他评论,只重申「我有印象有呢啲声音」。 伍亦提及上诉庭在《禁蒙面法》的司法覆核判词中,指出激进示威者冲撃警方封锁线、破坏滋扰民居、商场店铺,更出现抢劫及盗窃。锺称仅记得某次有商店被破坏后,有非示威者乘机入内盗窃,另只有零星袭撃事件有人持刀,而群众示威场面不见有致命武器,破坏民居亦仅属零星情况。 锺同意,有示威活动地区的交通或社会秩序会受影响,至于是否对公众构成危险,「似乎香港人唔觉得系」,并提及同年底举行的区议会选举,结果显示大多数港人支持、理解及同情运动,或反映即使社会秩序及经济活动受影响,但港人不愿意以他们想追求的价值,交换社会表面的稳定。 对于反修例运动的暴力升级,锺沛权认同是罕见,惟同时指出传媒有责任跟进事件,包括探讨社会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公民在充分知情权下参与讨论公共议题,强调不代表是其意图或支持这些行为。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5.南京艺术家失联百日疑遭捕 疫情防控艺术创作震撼人心 中国艺术家司原逐冀失联逾百天,怀疑与他过去几年间创作关于疫情的艺术作品有关,其中他以行为艺术作品「哨」纪念李文亮,热传网络。有活动人士发起网上「寻人」,呼吁国际关注司原逐冀和其他因白纸运动失踪人士。 南京艺术家司原逐冀的微博和Instagram从去年10月10日停更,本人与外界完全失联,至今已超过百日,怀疑他已遭当局逮捕,原因很可能是他创作与新冠疫情和中国清零政策有关的一系列艺术作品刺激到当局敏感神经。 本台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不愿具名的司原逐冀友人,他告诉本台,司原逐冀从去年10月失联,他们向警方报警和查询,警方以友人不是亲属身份拒绝请求。 友人说:(去年)10月联系不上,我想了所有的办法都联系不上,我也很担心他,我不知道发生了甚么?报警,警方必须说是家人才能报警。 疫情以来,司原逐冀用极具创意和冲击力的表现方式,记录中共当局清零政策下民众的挣扎、痛苦和麻木的生活、精神状态。 两年前,在中国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逝世一周年时,司原逐冀发起了名为「哨」的行为艺术:在漆黑的夜色里,他身著闪光衣,在南京燕子矶长江边持续吹响哨子,直至精疲力竭,希望透唤醒生活在谎言中的人们。 去年9月,当核酸检测成为中国人生活常态时,司原逐冀将一部迷你摄像机放进嘴里,用镜头记录了自己接受40馀次核酸检测的全过程。他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望执政者能推出人性化的政策。 在他创作的实验动画作品《疫时代》中,城市上空是大片的乌鸦,口罩遮蔽下的人群似乎失去了抗争的本能,怪兽袭过,城市一片废墟。司原逐冀的其他作品《血色控制》、《升级》也纷纷呈现了中国人的被禁锢的状态,及他们所展现的麻木感。 新冠「吹哨人」李文亮逝世三周年之际,「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发布网络「寻人启事」,呼吁网友关注、寻找司原逐冀。周锋锁认为,毫无疑问,司原逐冀的艺术作品记录了中共想抹去的历史记忆,司原逐冀因此被失踪。 周锋锁说:很多人在高压黑暗的情况下,失去了人的良知、尊严、敏感。但是司原逐冀的作品、悲壮的呐喊,代表了像白纸运动啊、像张展、方斌、李文亮这些人的声音,他在不断表现暴政下非常荒诞的现实,这些事情中共都想抹去了,但是艺术家让我们还能记著,这也是为甚么中共容不下他的原因。 周锋锁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及声援司原逐冀,以及其他白纸运动被捕者和失踪者。 周锋锁说:100多天没有消息,这也是这种典型的黑帮政权能做出来的事情,所以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司原逐冀,至少在这个时候和白纸运动那些被捕者人士得到同样的关注。 上周日(5日)全球多个城市发起运动纪念吹哨人李文亮。中国留学生小熊上在柏林参与了纪念集会。他向本台表示,司原逐冀是坚守艺术自由,在艺术圈一片噤声中发出孤独的呐喊。小熊说,真正的艺术就应该敢于挑战权力禁区。 小熊说:司原逐冀选择做一个孤勇者,艺术不能回避批评不正当或不正义的政治。这件事情就证明那句话:艺术如果你不批评政治,那政治就会杀死艺术。 本台致电南京公安局查询司原逐冀的下落,对方未回应本台置评请求。本台亦未能联系到司原逐冀的家人。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纪念西藏抗暴日64周年 台湾团体「为西藏而骑」 西藏抗暴日64周年前夕,西藏台湾人权连线等团体周三(8日)发起「为西藏自由而骑」活动,透过单车骑乘象征循环、不止,持续不断为自由人权努力,期待唤起台湾和国际社会对于西藏受迫苦难的关注。 由西藏台湾人权连线、在台藏人福利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和香港边城青年等多个团体参与的「为西藏自由而骑」活动,周三上午从台北二二八公园出发,前往立法院举行记者会,车队沿途高呼西藏自由等口号。 在台藏人福利协会会长札西慈仁表示,作为一个流亡藏人,从来没有去过自己的国家,但是知道自己将会出生在未来的西藏;「为西藏自由而骑」除了让民众了解西藏情况,也要让在台的中国人知道究竟西藏发生了甚么事。 札西慈仁说:我们在一起,要代表6百万的西藏人,要讲西藏里面的情况,所以世界要知道中共对人民是不公平的,但是中共一直会以洗脑的方式控制西藏。现在来讲中共应该用DNA的方式来控制西藏人,但是藏人根本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我们知道,在流亡的西藏人跟在西藏里面的西藏人,我们在团结,我们在一起努力,有一天改变中共。 藏人记者慈仁卓玛表示,自己在西藏境内长大,作为五星红旗下成长的孩子,曾将真诚崇敬中共的领导人,直到去印度才发现有雪山狮子旗,知道自己不是所谓中共所称的中国人。 慈仁卓玛说:早在2012年开始,我就在流亡政府当了一个媒体人,虽然我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慢慢的我接触了很多真相,现在我们西藏巳经有156起藏人自焚事件。请问你们作为一个媒体,除了西藏宣传以外,你们有在每个中国大陆媒体里看到有关西藏的真相吗?有吗?有看到藏人自焚事件吗?没有!这都是被中共所骗的。 立委洪申翰表示,再过一个月就是西藏抗暴64周年,也代表著这么多藏人被迫离开64年,但大家都没有放弃。 洪申翰说:我们看到中共对西藏同化的政策,包括宗教、语言,包括各式的文化,只有愈来愈强硬、愈来愈缩紧控制。从西藏这块土地过去长出来的精神物质的内容,可是现在中共用更高压的同化政策要改变这一切,这是为甚么有那么多人,迫不及待的必须要站出来最重要的原因。 香港边城青年秘书长冯诏天指出,香港人说话的权利已经受限制,今日的活动不只为西藏而骑,亦为香港而骑。 冯诏天说:为甚么一个香港人需要来支持西藏呢?因为其实过去作为一个香港人会觉得,这些事情跟我们非常遥远,你会觉得这是其他地方的事情,跟我们都没有关系。但其实时间过久了,我们慢僈发现,中国对于他想要控制的野心是不会终止的,甚至我们说他的野心不会被满足,他只会变本加厉。 今年3月10日是西藏抗暴日64周年,台湾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大游行;「为西藏自由而骑」则是札西慈仁在2011年发起的活动,每年抗暴日前举行。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美国向四十国说明中国气球事件 涉中企「军民两用」技术 就1月底进入美国领空的中国「间谍气球」,美国在华盛顿和北京与来自40个国家的外国外交官就举行了简报会。简报会指出,「间谍气球」与中共解放军的一个庞大监视计划有关,该计划自2018年起在五大洲执行了几十次任务,以海南岛为中心,涉及一间中国私营公司的「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收集有关其他国家军队的情报。 综合《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报道,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周一向40个使馆的近150名外国外交官介绍了「间谍气球」事件始末;而在北京,美国大使馆在周一和周二召集外国外交官,介绍美国关于气球的调查结果。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这个间谍气球与以中国南海海南岛为中心的大型军事侦察活动有关。 虽然美国情报分析专家还未确定中国气球舰队的规模,但美国官员谈到自2018年以来在五大洲执行了几十次任务,其中一些目标是日本、印度、越南、台湾和菲律宾。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次军事行动涉及一家中国私营公司的技术,该公司是中国军民融合机构的一部分。报道引述一位官员说:「中方所做的是采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古老技术,并基本上与现代通讯和侦察能力相结合,以试图收集有关其他国家军队的情报。」「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路透社》引述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说:「我们希望确保我们尽可能多地与世界各国分享,这些国家可能也容易受到这些类型行动的影响。」 美国国务院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路透社》周一报道,中国军事研究人员最近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认为,应该进一步开发气球和飞艇,并在一系列任务中进行部署。 上周中国气球出现在美国上空引起了华盛顿的不满,并促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取消了对北京的访问,两国原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来修补破裂的关系。布林肯本应于周日抵达北京。 一架美国空军战斗机周六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击落了这个气球,这是它首次进入美国领空一周后。 中国表示,这是一个偏离航线进入美国领空的气象气球,是一个「意外的、个别的事件」。它谴责了这次击落事件,并指责美国反应过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美高级将领告知国会: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比美国还多 美国军方通知国会,中国现在拥有的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比美国还多。中国「监视气球」最近穿越美国蒙大拿州上空,美国军队的一部分洲际弹道导弹库部署在那里。 《华尔街日报》报道,负责监督核力量的美国战略司令部指挥官1月26日给参议院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写信说:「中国的陆基固定和移动洲际导弹发射器的数量超过了美国的洲际导弹发射器数量。」 这一通知是在美国正面临著威慑俄罗斯的大量核力量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核武库的挑战时发出的。 美国正在对其陆基、海基和空基核武库进行现代化改造,其核力量比中国大得多。 但据美国官员和政府以外的专家说,中国的许多「陆基发射装置」其实只是一个内里空空如也的发射井。战略司令部还通知国会,美国拥有比中国更多的陆基洲际导弹,以及安装在这些导弹上的核弹头。 美国官员说,司令部的通知也不包括潜艇发射的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在这方面美国有绝对的优势。 拜登政府承认,拥有核武器的对手所带来的挑战是「复杂」的,并希望美国利用军备控制安排和升级后的核力量来应对这些挑战。 五角大楼在去年一份名为《核态势评估》的政策文件中说:「到2030年代,美国将在其历史上首次面临两个主要核大国的战略竞争者和潜在对手。」 政府面临的一个直接挑战是维护《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拜登政府上周说,莫斯科正在违反该协议,拒绝允许现场检查。俄罗斯官员说,莫斯科仍在遵守对弹头、导弹、轰炸机和发射器的限制。 根据五角大楼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拒绝与美国进行军备控制谈判的中国,有望在2035年之前部署约1500枚核弹头,而2021年的估计作战库存为400多枚。 中国的核建设引起了各国的担忧,即它可能利用核升级的威胁来阻吓华盛顿在台海战事中援助台湾。美国一直避免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或向该国派遣美军,因为它想避免与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 虽然五角大楼表示,在台湾战事并非迫在眉睫,但中国核力量的增长也提高了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任何潜在的常规冲突可能变成核冲突的风险。中国拥有一支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舰队,并拥有约20枚液体燃料的井式导弹。五角大楼说,它还在建造三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场,打算容纳至少300枚现代固体燃料导弹。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事实查核│美国最近大幅增加了核弹头装备吗? 一分钟完读: 近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下属网站「中国网」发表文章,称美国核弹头的总数自2017年以来增加了1700多枚,谴责美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玩「双标」,大肆扩充核武库。最近一年来,这一指控屡次被中国媒体及评论员提及。 经核查,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中国网」等媒体引用的「证据」原文中没有支持这一指控的内容。而所有可靠信源都显示,美国的核弹头存量在过去五年中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削减。 深度分析: 亚洲事实查核找到找到的最早批评美国自2017年以来增加核武库的是军事新闻博主「南疆战旗红」。2021年10月12日,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署名为吕游的文章:《美国为何愿意公布核弹数量了?看似坦诚,实则别有用心》。这篇文章在描述美国核力量的统计数据时说: 「美国再次公布了其储存核弹头的数量。在四年时间里,美国的核弹头增加了1728枚,平均每年超过400枚。」 1,728枚「新增核弹头」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去12月以来,有一些报道和评论引用了「南疆战旗红」提出的美国增持核弹头的这一数据,而最近的中国网评论文章则援引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来试图支持「1727枚核弹头」的说法。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查了过去几年SIPRI国际安全总结报告的英文和中文版本,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数字。该机构最新的报告估算,美国在2022年1月的核弹头为3708枚,少于2017年公布的数字。 此外,「南江战旗红」在其微信公号中表示其数据来源为美国国务院的报告。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阅了美国国务院的公开报告,也没有发现承认增加了1728枚核弹头的内容。 相反,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明确显示,美国现役核弹头的总数从2017年的3822枚下降到2020年的3750枚。与此同时,美国解除了1065枚退役核弹头。这些数字与SIPRI的报告相符,并被原子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等可信第三方组织引用。 亚洲事实查核中心发现,2021年SIPRI的报告中有提及美国的核弹头库存(inventory)总数是5550枚,其中包括现役和退役的。中文媒体疑似是用这个总数减去2017年现役的核弹头数量(3822枚),从而刚好得到了「新增」1728枚的数字。 如果是按总数计算,2017年的现役和退役核弹头的总数应该是6,450枚,2021年的5550枚与之比较减少了900枚。 美国核武库自2017年以来有过扩张吗? 虽然美国核武器的总数在过去五年来有所减少,但拆除速度并不快,且过程中存在一些反覆。 上述国务院报告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之间,美国现役核弹头的储备增加了20枚,从3785枚增加到3805枚。这是自1997年以来,美国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年度核弹头增加,但是2020年又减少了55枚,整体呈削减趋势。 结论:最近五年来,国际国内的权威报告和数据均显示美国并没有在「大肆扩充核武军备」,尽管在减核过程中存在一些波动,但整体来说核武器数量是在不断削减。「中国网」和军事博主关于美国增加1728枚核弹头的指控没有任何依据,属于虚假信息。 10.报告:港输俄集成电路货值急增 疑助莫斯科规避制裁 自去年2月莫斯科发动战争入侵乌克兰并遭遇西方制裁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建立「上不封顶」伙伴关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何「策应」俄方成为西方关注焦点。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智囊机构上月发表研究报告,指中国输俄货值大增,特别是在可转为军用的集成电路方面,大部分从香港转运,令香港一跃成为俄国入口集成电路的第二大运输地;单是去年11月,中港出口便占了俄国集成电路总量中位数的55%。 「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研究报告以海关数据看,集成电路丶手机丶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丶客用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五种货品的输俄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及一些前苏联成员国增加了对俄出口,不单令俄国整体入口得以复兴,更使俄国得以入口在制裁中无法入口或再入口的货品。 在输入集成电路方面,报告结论指,中港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报告称,俄罗斯去年的集成电路入口量虽已大减,但从中国和香港的入口却大幅增加,以去年11月贷值计算,中港占了俄国战前出口中位数的55%;而在2019年,中港入口只占45%;2021年时更只占33%。报告续称,有关集成电路由跨国生产商制造,然后由未受制裁的第三国运入俄国;而购入这些集成电路的俄罗斯公司,被指是军方供应商。至于入口贪品则主要是处理器丶控制器及以「其他」类别入口。 报告图表亦显示,在2021年,中国是俄国最大的集成电路来源地,占入口总量约两成七;而香港则是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转运地,约占出口俄国的两成三。事实上,香港出口往俄国的集成电路货值自四年前起逐步增加,由2019年1月的1000万(美元,下同)呈上升趋势,在2021年底达致高峰的三千多万,但随藉俄乌战争爆发而插水式下跌至500万,并在同年内「V」形反弹至过往的高峰。 报告认为,当局要加强协调和执行力,以堵塞制裁漏洞,以免俄国藉新贸易夥伴和供应网络来规避制裁,特别是有关集成电路的入口,因为先进的商用集成电路可同时作民事和军事用途。团体建议美国及其盟友,查出俄罗斯的新供应商后,可考虑扩大制裁范围。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未普评论】谈气球事件,这「蚊子」该不该打? 1月28日,一个硕大无比的中国气球大摇大摆地飘进美国领空。此事过去也发生过,不了了之过。这次却不一样,被美国战机F-22打下来了。北京政府称,这是「明显过度反应」;中国网民说,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 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呢?肯定不是!这「蚊子」该不该打?当然该打!跟你关系好的时候,也许可以睁眼闭眼让你那些个不成气候的、逗留时间不长的侦察气球,以UFO的名义蒙混过关;如今跟你关系紧张成这样,你一天到晚地喊打喊杀喊斗争,四处狂吠,吹嘘自己的实力,推销自己的制度优势,到处霸蛮,那个架势好像你明天就是全球霸主了;这一次欺负到世界老大头上,老大焉能让你轻易过关? 当然,高射炮打蚊子是有点儿得不偿失,但是老大有非打不可的理由。理由至少有三个:第一,你中国借气球事件给美国出难题,又想显示自己的制度优势,老大有来无往非礼也。第二,国会多数党严词批评白宫没有在发现气球时立即作为,是对中国软弱,这对80岁还想连任的拜登来说,有不可承受之重。第三,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国防官员还是智囊精英,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出门遛狗还是在自家后院即能看到中国气球高挂美国领空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统统认为,这个气球是对美国主权的侵犯,是活生生的「中国威胁」。这会儿,美国应该再次感谢习近平,他再次把分裂的美国团结了起来。 那么,这个「蚊子」如果是民用的不是军用的,是不是就不该打下?中国官方说,这是民用飞艇,主要研究气象,偏离航向非常远。有人信吗?反正我不信。中国政府近年来已深陷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特别从2020年新冠病毒流行以来,这个世界已经鲜有人再信他们了。若非说这是气象气球,那么中国官方能否解释一下,为何这个气象气球在美国蒙大拿敏感军事设施——洲际弹道导弹空军基地上空逗留?用五角大楼官员的话,这分明是一次明目张胆、隐蔽不力的侦查活动。所以不管这个气球甚么来历,都该打下。 诡异的是,谁在这个「蚊子」背后发号施令、谁该负责?按照中国官方的说辞,气球飘进美国是风向的错,是气流的错,是企业的错,是「不可控力」之错;当美军把它打下时,是美国滥用武力的错,反正不是中国政府的错。美国政府显然不信这些说法,立马推迟了布林肯的访华计划。更诡异的是,习近平不是想多少缓和一下和美国的紧张关系吗?此时让气球飘进美国,图的是甚么?是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下的一盘大棋吗?若不是,难不成中共内部有人要看习近平的笑话,让习出国际大丑? 再有,中国不能像正常国家一样对这类事件有正常反应吗?对正常国家来说,凡是碰到此类事件,先老老实实地安民告示,然后道歉,再然后就如何处理被打下气球,和当事国好好商量。可惜的是,中国政府对气球事件的反应,俨然是一个非理性非正常的国家,就像它对新冠疫情的处理一样。这个国家一如既往地满嘴假话,前言不搭后语,自己掴自己的耳光,自己给自己挖陷阱。明明自己在捏造事实,却说别人歪曲事实;明明自己在破坏稳定两国关系,却恶人先告状。明明自己侵犯了别国领空,却摆出一副被霸凌的模样。如此无赖,如何做一个正常国家? 最后,这个「高射炮打蚊子」事件对美中关系究竟有何影响?如果说过去屡次发生「蚊子」事件美国方面不了了之,部分原因是美国国防部在姑息,那么从现在起,这种姑息行为大概率不会再发生了。这类「蚊子」不会再以各种名义在美国领空大摇大摆地游荡了。这表明,美中之间的冷战可能真的拉开了序幕。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离散美利坚】离散记者成立媒体《棱角》 刘祖廸坦言压力大团队搏尽 上月,一个由香港的离散记者组成的媒体《棱角》正式成立,全天候廿四小时为港人提供免费新闻资讯。执行总监「揽炒巴」刘祖廸坦言,营运初期感到极大压力,编采团队亦每日尽全力工作,希望建立口碑,重燃港人对阅读新闻的热情。 刘祖廸表示,15个月前已萌生成立新媒体的念头,并著手联络离散世界各地的记者,研究其可行性,他指出,《苹果日报》、《立场》及《众新闻》等相继倒下,让他觉得有需要填补港人的新闻断层,但过程中难免遇到阻滞,除了资金紧张之外,亦发生过推特帐户无故被禁等问题。他感谢有心人捐助,让《棱角》踏出创刊的第一步,往后希望香港人支持香港人媒体,让《棱角》以及一众同行媒体得以持续发展。 主持:胡凯文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7日 1.联合国专家:百万藏族儿童与家人分离受同化教育 违国际人权标准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三名专家周一(6日)警告,中国政府近年将百万藏区儿童送入寄宿学校,旨在透过教育系统进行同化政策,有违国际人权标准。而藏人行政中央专家则批评该计划完全是民族文化灭绝政策,希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藏人处境。 联合国人权理事三位专家周一在联合发表的声明中指出,「近年对藏族儿童实施的寄宿学校制度令我们非常担心,这似乎是个强制性的大规模计划,旨在将藏族与主流汉族文化同化,有违国际人权准则」。 专家指出,寄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环境以汉族文化为主,而藏族儿童被迫以普通话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课程。政府所开设的这些学校没有对藏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提供实质性的学习。 专家认为,藏族儿童正在丧失使用母语的能力,这导致了他们被同化,身份被侵蚀。这一系列压制行动,将藏人的身份强行同化为占有主导地位的汉族人。这些政策违背了禁止歧视的规定,也侵犯了西藏人民的教育权、语言和文化权、宗教或信仰自由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权利。 专家们也指出,中共当局在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这种基调使推广藏语语言和文化的倡议遭到压制,倡导西藏语言和教育的人受到迫害。 近年,中共当局近年关闭了藏族人口聚集区的农村学校,取而代之的是乡镇或县级寄宿学校,这些学校都位于远离学生家庭的地方。在藏区开办的寄宿学校数量,及寄宿的藏族儿童数量大幅增加,而且这一比例近年来逐年上升。绝大多数的西藏儿童都在寄宿学校就读,总数接近100万。 藏人行政中央驻台湾代表格桑坚参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近年,不仅是在西藏自治区,包括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藏区都在推行针对藏人儿童的寄宿学校,因此100万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数字。而中共打著针对藏区儿童的「三包政策」,推行灭绝藏人文化的罪恶计划。 格桑坚参说:大概从2012年以后,中共对外宣传的是西藏的儿童受教育「三包政策」,加强了那种所谓的寄宿制学校,让(藏人)小孩远离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只能学国家通用的语言,就形成了一个像集中营式的寄宿制学校,完全是民族灭绝、文化灭绝的一个政策。 格桑坚参希望籍由联合国专家警告,重燃国际社会对藏人处境的重视和关注。 藏人行政中央官方智库「西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达瓦才仁也指出,从2009年2月起,相继有一百多名藏人以自焚的方式抗议中共高压及同化政策;此后中共变本加厉,几乎将所有藏人儿童送入寄宿学校,有的地区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进行洗脑教育。他认为这是中共针对藏人进行的系统的民族和文化灭绝政策。 达瓦才仁说:中国政府变本加厉,几乎是把所有西藏孩子都收集到学校里面,进行中文的教育。把学校的院墙作为监狱的墙,把西藏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传统、语言、文化、宗教等等全部都做隔离,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非常彻底的民族灭绝政策。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常会将于本月底开幕,达瓦才仁希望能在联合国层面讨论这个问题。 此次联合发表声明的专家包括:少数群体问题特别报告员德瓦雷纳(Fernand de Varennes)、受教育权特别报告员沙希德(Farida Shaheed)、文化权利领域特别报告员尚塔基(Alexandra Xanthaki),三名专家早在2022年11月11日就已经就该问题向中国政府发出质询信函。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潘加晴 2.新冠「吹哨人」李文亮逝世3周年 大陆网民涌微博留言悼念 被喻为新冠疫情「吹哨人」、中国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逝世3周年,除了全球各地华人举办集会悼念,在「墙内」的大陆网民亦未忘记,纷纷涌到李文亮微博留言,感激李文亮3年前的付出。 周二(7日)是大陆官方通报李文亮逝世3周年的日子,大批网民到他微博留言,系统显示,这些民众来自大陆各地,包括北京、逝江、江苏、广东、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省市。有关留言每分钟都在不断刷新,累计之前留言数量,李文亮生前最后一则微博帖文已超过100万人留言。 不少网民感激他3年前敢于发声,留言写道:「3年了,缅怀您」、「不敢忘、未能忘」、「你坚守的目光正是我们缺少的。希望以后,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只有一种声音」。又有网民形容「3年了,恍如大梦一场」、「李医生,春天来了!而您却永远停留在冬天」。 事隔3年,中国全面放宽防疫,走向复常。有网民分享最新生活:「李医生,来看看您,最近我都不戴口罩了」、「电影院和健身房已经可以营业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谢谢你」,又称每次看留言都忍不住落泪。 李文亮生前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2020年曾于疫情爆发之初示警却被警方训诫,官媒《新华社》斥责他造谣,之后李文亮不幸染疫去世,享年34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香港法庭】民主派有人偷拍内部会议 证戴耀庭为「揽抄」发起人 香港「47人案」审讯进入第二日,主控官在聆讯中继续读出开案陈词,矛头主要针对戴耀庭,证据除了戴耀庭在报章发表的文章,还有疑是偷拍民主派内部会议的片段,证明戴耀庭是初选的主要发起人,并提出「揽炒十个步骤」。 香港47名民主派人士涉组织及参与初选,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周二(7日)展开第二日审讯,案中16名不认罪被告到西九龙裁判法院出席聆讯。控方指,戴耀廷于2020年4月28日在《苹果日报》发表〈真揽炒十步这是香港宿命〉一文,当中详列「揽炒十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一步(2020年7至8月):政府广泛DQ民主派,由Plan B继续参选; 第二步(2020年9月):两办干预及DQ刺激更多港人投票,民主派成功取得35+; 第三步(2020年10月):政府开展司法程序DQ民主派,但因需时处理,民主派继续主导立法会; 第四步(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政府向立法会提出的所有拨款申请都被否决,只能维持一般运作; 第五步(2021年5月):立法会否决财政预算案,特首解散立法会,并以临时拨款方式维持政府运作; 第六步(2021年10月):立法会重选,民主派以Plan C参选,仍取得35+; 第七步(2021年11月):立法会再次否决财政预算案,特首辞职及特区政府停摆; 第八步(202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中央政府把《国安法》直接适用于香港,解散立法会、成立临时立法会、下届特首由协商产生,大举拘押民主派领袖; 第九步(2021年12月后):香港街头抗争变得更激烈,镇压也非常血腥,港人发动三罢,令香港社会陷入停顿; 第十步(2022年1月后):西方国家对中共实行政治及经济制裁。 另外控方亦在庭上播放多条影片,包括2020年5月初新界西地方选区的协调会议片段,当中拍下戴耀廷发言,惟镜头晃动及画质欠佳,且大部分时间镜头只拍摄枱下。 控方未有透露拍摄者的身份,而从片段估计,似乎是由当时一名与会者以偷拍方式作纪录,会上戴耀廷提及否决财政预算案是令解散立法会出现「最紧要」一步,他又提议新界西可跟随新界东的协议。控方指,当时会议出席者,包括张可森、伍健伟、尹兆坚的代表、谭凯邦、王百羽及其他人士。 控方然后指,同月30日,区诺轩在facebook专页分享自己接受《苹果日报》的访问,提及知悉市民视「35+」为取得更大话语权的手段,并透过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达至「揽炒」,向中央施压。戴耀廷同年5月5日则于《苹果日报》及其facebook发表「怯就输成世!」一文,回应中联办同月较早时对他提出「真揽炒十步」的谴责。开案陈词指,戴耀廷认为,如中共尝试强行全面接管香港、剥夺香港人的自由、自尊及自主,香港人会抱坚定信念,被逼踏上「揽炒」的道路;温和守法的香港人会被逼步向公民抗命甚至勇武抗争。 周二庭上发生小插曲,法官陈庆伟一度打断法庭传译主任,认为对方两度没翻译出「indiscriminate(无差别)」一词,并指该字为案中「重要字眼(important word)」。 控方之后提及初选记者会,指在2020年6月9日,戴耀廷、区诺轩与民主动力的赵家贤及锺锦麟召开「民主派35+ 公民投票及众筹行动」记者会,交代初选安排。戴耀廷确认地区直选、超级区议会及卫生服务界别经多次会议后,达成35+共识,同时表明为免有文件证据留下,不想列出各「初选」参选人的承诺,并指香港民意研究所会为「初选」提供技术支援及委托民主动力负责统筹及举行「初选」。控方在庭上播放另一片段,当中戴耀廷一度称「大贪啲,唔系讲35+,系讲40+㗎啦」,被告栏内一度传出笑声。 控方陈词续指,戴耀廷及赵家贤提及就初选发起众筹,戴估计需约400万港元。赵则提及目标是筹集350万元,并提醒支持者每笔捐款不要超过1000元,才能归类为「小额众筹(small-sum crowdfunding)」,以规避有关选举条例。戴耀廷和区诺轩另呼吁「黄店」提供地方用作「初选」票站。 2020年6月30日《港区国安法》正式生效,控方指戴耀廷与初选组织者曾作出讨论,就初选是否违犯《国安法》向毛孟静索取建议。戴耀廷其后在7月6日记者会上,以自己身为法律学者的身份,认为计划不会违反《国安法》,并向公众确保初选合法。 不过,中联办之后在同年7月14日公开谴责初选违反《国安法》,控方就指在初选中当选的参选人继续坚持立场,并递交提名表格报名参加立法会选举。 另外,在该案首日审讯时,法庭外疑似出现排队党通宵轮候旁听筹,现场更传出这批排队人士可获报酬,而首日聆讯结束后,法院外再次有人开始排队,而今早法院尚未开门,现场再有逾百人排队轮候旁听,惟他们都拒绝回应记者提问,又一度转身面向墙壁。此外,警方继续在现场高度设防,续派出近百警员在场驻守及巡逻。 「初选案」各获准保释被告周二如常在9时多陆续到达法庭,而被还押被告则于10时逐一入庭,并跟旁听人士挥手;另社民连主席、被告之一梁国雄妻子陈宝莹,以及立法会前议员邵家臻和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等周二就有旁听支持。 本案16名不认罪被告,分别为吴政亨、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及余慧明。其中6人正被还押,当中4人已被押逾700天。而同案6名拟认罪被告,包括岑敖晖、袁嘉蔚、吴敏儿、黄之锋、冯达浚及朱凯廸今天则列席审讯。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4.在台港生联署声援香港「47人」 盼唤醒台湾人认清中共本质 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的香港「47人初选案」已正式开审,有在台港生发起联署声援被告,多位台湾学者也有参与。发起人希望透过联署唤醒台湾人。认为台港同被中共打压,台湾人可透过香港,认清中共是一个怎样的敌人。指台湾「九合一选举」后,「和平协议」被重提,希望台湾人要有戒心。 「47人初选案」正式开审首日(6日)晚上,身在台湾的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副会长罗子维,及《如水》编辑委员江旻谚发起「香港国安法大审判日——反对港府迫害民主运动人士」联署声明,声援47名被告。截至周二(7日)下午2时半,联署人数已达82人,当中包括新竹市议员廖子齐,以及10多名学者如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睿人、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客座教授陈健民、港裔新住民民间学者徐承恩等;另外也有7个民间团体参与。 声明发起人之一罗子维周二接受本台访问,他指出「47人初选案」在台湾社会关注度较低,因此希望透过联署唤醒台湾人关注。台湾与香港除了共同追求民主、自由,同时也面对同一敌人,同样被中共打压。 罗子维说:在台湾讲香港政治、做香港倡议,目的是在他们(台湾)支持香港的时候,他们同时正在提醒自己身边的人、台湾社会的公众。其实透过了解香港社会的经验,便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敌人,应该用怎样的策略去面对。 罗子维续指,留意到「和平协议」在「九合一选举」后被重提,他希望台湾人小心。 罗子维说:小心所谓「和平协议」、「一国两制」的不同叙事,所谓的苗头兴起。希望大家可以再看香港的例子,要再小心「和平协议」及不同版本的论述。 联署声明中指出,一旦台湾盲目相信中国承诺的「和平」或「繁荣」,最终将会「导致整个国家主权的灭亡,无数平民百姓动辄被捕,以往稳定的生活反而消失」。声明续指,近来台湾面对新政治局势,一中框架的「和平协议」竟重返公共讨论,他们希望台湾社会「毋忘香港前车之鉴,审慎应对中国共产党抛来的糖衣毒药」。 声明又提到,「47人初选案」是《港区国安法》通过后「规模最大的政治迫害」,并透过「设立国安法官、取消陪审团、剥夺被告公开审讯权利等手段,彻底践踏了香港的司法制度。中国政府只求营造一场政治秀,以扑灭香港人的希望和勇气」。 罗子维表示,「47人初选案」开审当天,港警在法院外如临大敌,且疑似有「排队党」一事,明显是当局要制造白色恐怖气氛。 罗子维说:警告那些仍然会出来听的人,跟他们说仍然有很多警察会看著你们,去制造一种恐惧,告诉这班仍然支持47人的人听,香港现在是在警察统治底下,所以要更加不要出来搞事情。我觉得已是一种威吓。 尽管如此,多国领事周一(6日)也有到场旁听,包括法国、英国、义大利、加拿大、纽西兰、澳洲、捷克、德国、瑞典等。 除了台湾有民间团体关注,多间外国大媒体都有报道「47人案」。其中英国《金融时报》称,47名最知名的民主运动人士,将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中面临最高无期徒刑」,这可以意味著香港「曾经充满活力的政治反对派之终结」。《彭博》称,这宗国安案件是对支援这城市金融中心成功的「法治」一次考验,并说当港府在多年孤立状态下,向全球推广香港以图振兴其声誉时,如此多的关键反对派被起诉,将令人们关注「具争议的《国安法》及香港作为国际中心的未来」。 「47人初选案」各被告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周一正式开审,审期预计长达90日。主审法官为《港区国安法》3名指定法官。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中国女炫耀购得冲绳无人岛 分析:中共幕后操控引国安忧虑 一名中国女子在抖音发视频,炫耀其购买的冲绳小岛风景,消息传到日本后引发巨大反响,有日媒忧中国由此获得鸟瞰冲绳美军基地的战略位置。分析认为,一系列海外购地行为背后或有中共身影,因此会带来国安威胁,建议日本参考美国修改法例,对外国人购买土地增加限制。 网名「天呐老张」的中国女子两周前在抖音上发视频,展示她于三年前购买的一座日本小岛上的风景。视频指,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屋那霸岛是日本冲绳最大的无人岛,该岛被分割为逾220块土地出售,「天呐老张」于2020年3月购得其中的60%左右,即177块土地。 事件引起大批中国网友关注。国内媒体报道也对事件进行报道,包括中国《红星报》上周五(3日)对「天呐老张」进行了专访。 因此消息很快传到了日本。日本网站「SAKISIRU」周日( 5 日)报道中指出,屋那霸岛虽不是限制重要土地利用的对象区域,但若被转卖给中国国企,那么中国将获得俯瞰冲绳岛的战略位置,而冲绳岛上有驻日美军基地。 有日本网友在社媒上表达不满,认为这是「中国侵略冲绳的第一步」;亦有网友冀日本政府尽快修法,阻止或限制外国人购买本国土地。 日本「维吾尔人协会」会长伊力哈木(Ilham Mahmut)向本台表示,中国在日本军事设施等敏感地区周边购地,早前已引起日本民众关注,现加上该无人岛事件,更令民众担忧日本国土悄然落入中共手中。 伊力哈木说:在日本,大家都关注的是中国人购买水源地、和日本的自卫队设施周边的这些土地;还有一些就是被放弃的农田被中国公司买去做太阳光发电的设施。但是这次对日本人是很强烈的冲击,无人岛也成为中国人采购的对象,让日本人的危机感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来中国可以不打仗,就把日本的领土完全买下来了。 伊力哈木质疑,中国资本海外购地的目的并不单纯,因为他们似乎根本不在意商业利益,怀疑背后有中共当局之手。他吁日本学习美国一些州份,立法阻止或限制中国人的购地行为。 伊力哈木说:有没有中共的手?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也很难说这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在中共统治下的土地,它可以随便进出,所以用这种方式买断一个国家,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最近我们可以关注到美国在法律上阻止中国资金购买土地,我想日本也会加入到探讨最新法律的行列里去。 中国问题专家、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局长矢板明夫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表示,日本土地交易遵循市场经济自由交易规则,未将国家安全和政治上的判断纳入考量,而购得土地后,拥有者可以开发地下甚至领空资源,这会对日本造成资源和安全风险。 矢板明夫说:就是说在日本买完土地的话,地下资源或者说是上空的资源可能就完全被它买走了,这就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军事设施的附近,它买完以后就可以把你看得很清楚,这一点也是有问题的。 矢板明夫指,目前日本民众在有关问题上的反对声音高涨,但由于政府担忧损害市场经济原则,导致数年来有关限制外国人购买土地的立法讨论停滞不前。 矢板明夫说:只能是修改法律限制外国人购买,这样的话就是把日本的自由经济、自由交易的原则给破坏了。所以说日本要修法,已经谈了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个法律一直没办法修的。 在今次事件引发巨大争议后,周一(6日),「天呐老张」在其抖音上表示「不回应任何质疑」。 新冠疫情爆发前,有大量中国资本在日本北海道购买土地。直至日媒曝光2020年8月9月间,中资在邻近北海道的水源地及九州自卫队基地周边地区收购土地,遂引起日本政府的警惕和日本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台海局势】若间谍气球进台怎应对? 台国防部:各种手段都可能 美军近日击落中国间谍气球,台湾也传出两年前有疑是中国气球入侵。台湾的国防部周二(7日)举行记者会,如何应对中国间谍气球入侵成焦点,国防部官员表示,军方有能力侦测到中国气球,如发现具威胁会依相关规定处置,强调采取任何手段都有可能。 近日因间谍气球事件导致美中关系紧张,如果中国继续使用间谍气球刺探情报,气球很可能在台湾上空出现,军方如何处置?是否会像美军一样采取行动击落,成为周二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主要询问的议题之一。 作计室防空暨资战处长庄鸿文表示,空方有能力掌握台海周边动态,可以发现中国的空飘气球。 庄鸿文说:针对空飘气球的部份,军方目前所有的联合情监侦系统可以有效的掌握。相关的应处部份,我们会按照各种威胁的程度,还有威胁的种类,我们会使用适当的手段来应处。至于相关应处的作为,我们在军方的突发状况处置规定里面都有详细的律定,供各部队来参考。 对于国防部长邱国正早前对于中国无人机越境时提及,只要进入领空就会采取「第一击」,如果中国气球进入台湾领空,是否符合邱国正所讲「第一击」的定议。庄鸿文表示,如果气球具有威胁,不排除采取各种手段。 庄鸿文说:当然这个空飘气球飘到我方来,我们的情监侦系统如果掌握到之后,会针对它的威胁程度来判断,一旦判断具有威胁,我们就会按照我们相关处置规定来应处,包含各种手段我们都会来采用。 对于有专家指出,两年前就有疑是中国气球出现在台湾上空,情报次长室情报整备处长黄冠诚表示,有关气球的型别,牵涉到国防部后来的情监侦手段,这些细节没有办法公开透露。 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补充表示,有关于接战的规定,属于军事机密的范围,军方不会公开说明。 孙立方说:对于这些空飘物我们的处置规定,在我们的规则里面都有相关的明确规范。我们的步队都是依照这些规范来去做相对应的处置。但是对于细部的处置、如何处置,这在规则里面属于机密的范畴,在这边就不会做详细的说明。 在美国发现中国间谍气球后,台湾的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上周六(4日)在脸书发文表示,2021年9月、2022年3月,台北上空也出现同样的气球,停留时间约3小时;2021年那次,气象局有人员拍下照片,2022年那次出现在松山机场上空,也有民众拍到,还要求民航局取缔。 郑明典说,台湾上空出现的气球与日本宫城县出现的比对,完全相同,和在美国领空出现的也一样,不是气象探测气球。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台海局势】美国防副部长:大陆攻台非迫在眉睫 负责政策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卡尔(Colin Kahl)近日表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试图立即攻占台湾。 卡尔在1月31日接受美国《国防新闻》采访时指出:「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共攻打台湾)这件事在未来几年内即将发生。」 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司令米尼汉上将(Mike Minihan)近日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警告,美国最快恐在2025年与中国爆发冲突,最有可能是因为台湾,并敦促旗下指挥官,在今年推动麾下部队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卡尔是在回应米尼汉的评论。 米尼汉认为,美国和台湾都将在2024年举行总统选举,这可能为中国「制造麻烦」创造机会。 美国军方周六在卡罗莱纳州海岸击落了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该气球穿越了北美的敏感军事地点。该访问是在「间谍气球」事件曝光之前进行的。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上个月说,他严重怀疑中国在台湾周围加强军事演习意味著北京正在计划即将发生的入侵。 美国已经加强了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军事关系,以应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奥斯汀上周访问了菲律宾和首尔以加强关系。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简约公屋】港拟斥260亿建3万单位恐5年即弃 评论:治标不治本 香港房屋政策再次引起争议,港府提出以260多亿港元兴建「简约公屋」,以解决公屋轮候时间过长的问题,惟民间对选址及造价过高的反对声音不断,质疑是浪费公帑。有本地研究组织认为,港府方案治标不治本,亦反映在公共决策上,欠谨慎的财政纪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兴建「简约公屋」,目的是缩短公屋轮候时间,改善「劏房」的恶劣居住环境。计划预计最快于2024至2025年落成首批2100个单位,其馀单位分别在2025至2027年分阶段落成。 港府近日敲定8幅用地兴建「简约公屋」,当中逾万个单位来自启德世运道,计划引起区内居民反对。几十名启德居民周二(7日)到政府总部外请愿,他们称至今收集了逾1.5万名居民签名,反对在世运道兴建「简约公屋」。 口号:反对启德世运道,选址为「简约公屋」! 特首李家超正率团在中东访问,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周二代主持行政会议时重申,「简约公屋」使用期完结后会还原土地用途,又指「简约公屋」的社会价值非金钱可衡量,促请社会体谅。 陈国基说:我希望大家能够本著这些住在「劏房」,或居住环境不好的人,是急需要政府帮他们。对小朋友而言,「简约公屋」的环境一定好得多,我希望这方面的社会价值,大家不可用金钱衡量。 香港现时有约14万户居民住在「劏房」,但「简约公屋」只能供应约3万个单位,而且某些地段的使用期只有5年。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接受本台访问指出,港府的政策工具及目标不匹配,而且比兴建公营房屋成本更高,比上一届林郑月娥政府提出的过渡性房屋使用期更短。 陈剑青说:因为有些过渡性房屋可以用7至8年,但它(简约公屋)现在只有5年,甚至启德那块(土地),最多单位数量的提供,都要承诺5年交还发展局。它(港府)投放那么多资源,贵过一个一般的、可能可以用50年以上的公营房屋单位,但它(简约公屋)只用得5年,在成本效益上很多公众都讨论就是很不化算。花了200多亿,最后落了谁的口袋?在公共政策角度来说,除了是不符合(成本效益)之外,第二就是它(政府)没有一个很谨慎的财政纪律。 陈剑青指,早前香港社会曾经倡议参考外国过渡性房屋,惟港府提出的方案中,过渡性房屋在规格上与外国存有差异,香港只得140尺,且没有完善社区环境、配套。 陈剑青说:我觉得是政府有一个思维,就是房屋不是一个权利,是福利,它是恩恤给你,所以它觉得你上不了公屋,但快要上公屋,我不能给那么好,虽然这是低于标准,政府绝对有条件、有资源做得更好,无论在房屋规格上,在香港仍有很多不同的短租地、政府用地去做这些,但它找了8块(地)就好像交了货。 「简约公屋」成本过高的问题为人咎病。房屋局最新公布,简约公屋5年计划总开支为264.4亿港元,若除以3万个单位,平均每间「简约公屋」投入约88万港元,被质疑较传统公屋及过渡性房屋平均造价高,过渡性房屋的平均成本为55万元;每个公屋单位的建筑成本约65万元。 当局就声称「简约公屋」每个单位造价介乎53万至65万港元,至于造价细项就难以解释,未详列单位造价计算方法,而有关说法被市民质疑。 翻查资料,外国都有推出公屋及过渡性房屋,社会争议不及香港大,而外国不少公屋设计别具特色,形象正面。例如荷兰、英国都有引入货柜屋作临时过渡性房屋。 荷兰公屋称为「社会房屋」,由9间自负盈亏的非牟利组织「社会房企」承建;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知名货柜村Keetwonen更是全球最大的货柜住宅群,以旧货柜建成,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当地在2005年动工兴建这些临时青年公寓,用货柜叠成1000个320尺单位,单位内均有独立厨厕及露台,以低至3000港元的租金出租,吸引大批移民家庭和学生入住,深受年轻人欢迎。 在亚洲,韩国、新加坡及台湾都有公营房屋。新加坡「组屋」是当地的公营房屋,由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承建,超过8成新加坡人都入住「组屋」,远超于香港住公屋的约3成人口。「组屋」常以前后错落、高矮不一的方式排开,避免形成香港的「屏风楼」。 韩国公屋虽起步较迟,但政府积极推动下,2017至2022年5年内,全国公屋数量已达200万户,占全国住宅总数的9%。设计亦较讨好,够阔落,也设露台。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港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无事主同意即公映 引未成年人私隐争议 香港导演张婉婷的获奖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公映4天就被「腰斩」,原因是多位片中女学生控诉受不公对待。其中,事主对校方和导演的质问:「是学生重要还是作品重要?」引来各界反响。有学者指电影方为求效果而忽视「被拍摄的学生并非演员,是活生生的人要面对社会现实」,又指出「同意书不代表是『卖身契』」,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应循「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应予对方反对的机会,而非以「默许」为辩解。事件亦反映,香港对于媒体处理未成年人的保障和私隐认知,落后于国际社会。 香港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讲述6位「00后」英华女校生,由中一开始的10年成长故事,记录个人、家庭和校园生活。电影原本备受赞誉,属本地罕有纪录片,荣获第29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又参展多个国际电影节。 不过,近日片中多位事主王卓聆、佘丽薇、江冰滢,先后公开控诉校方、导演张婉婷及制作团队,指他们漠视其多次反对公映的要求,在未获全部6位主角同意下擅自公映。其中,有人疑被校方和制作团队「误导」而签署「同意书(consent form)」,或以当初事主父母签署的通告同意拍摄作「法理基础」,威胁拒绝公映将承受法律后果,更指事主成年后仍有继续参与拍摄已经给了「silent consent」(默许同意),甚至疑以「若放弃公映将令长年拍摄心血泡汤」等理由向主角情绪勒索,导致片中女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成长私隐被公诸于世。而长期以「狗仔队式偷拍」及剪辑手法,更令多位事前懵然不知的事主情绪受困。 香港知名单车运动员李慧诗更发文炮轰,该片的导演和团队「无经知会和同意下」擅用其访问片段。 该片随即成为社会谩骂的话题之作,公映4天后,张婉婷宣布于周一(6日)刹停放映。 同日,张婉婷于港媒《商台》一个节目中向有关事主致歉,并承认从无经王卓聆本人同意就公映。 张婉婷说:不好意思,阿聆(王卓聆)。你开心一点啦,我们现在不做了。你知不知道?所以令那些女生困扰,我要道歉……那一定是我们做得不足,人是比电影重要。任何女生想随时离开不拍,这是随便的。 张又对公映解释指,过去一段时间在优先播放的「包场」期间,观众反应正面,故认为即使公映不会有负面影响。又指参演学生于2011年曾签署公映同意书,随后的放映活动,阿聆的家人亦有到场观影,故认为阿聆已解开心结,于是在阿聆无签署第二份同意书下决定公映。 事件中,电影团队是否真的顾及「人比作品更重要」?具资深新闻采访经验的香港传媒法学者甄美玲接受本台访问,她认为事件中电影团队「似乎将纪录片当成剧情片去拍摄」,「可能较侧重作品的浪漫和感染力,而忽略了学生们不是演员,是活生生的人要面对社会现实」。 甄美玲说:他们(电影团队)向来习惯拍摄剧情片,今次他们是当作文献纪录片(docudrama)抑或是剧情片来拍摄呢?演员要收通告要配合(拍摄),但他们(被拍摄的学生)并非演员,就要考虑即使是跟出跟入拍摄,引致不快,都有可能侵犯私隐。(团队)亦没有考虑被拍摄的是未成年人,其承受能力有多高。当然,要筹备一部电影至上映不简单。团队较为关注的是,将来电影能否拍成、剪成,到何处放映,而较为忽略他们(被拍摄的学生)不是演员。 甄又称,纪录片近似新闻纪录,追求写实,该片以质素而言「的确好流畅、好真,但问题正是出在『真』。」 甄美玲说:太真都不要紧,而是这些如此真实的面貌,到底当事人有否机会可以提出反对?这套所谓的纪录片,那些(女学生)不是演员,是否能承受冲击,把自己非常私人的一面(曝光)?而当初并不知最终用处。当初知道会拍摄,但拍得多深入,她们并不知道。创作者用多少片段,她们又不知道。你有经验,但被访者没经验——一般人是没有被访经验的,作为编导,你有创作自由、新闻自由,但要把关的。 甄美玲亦认为,不排除校方对纪录片的私隐和儿童保护的认知不足,处理学生的申诉时,倾向依赖对作为校友且是资深导演张婉婷的信任,以及「同意书」的效力。她指出,据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不论校方和电影团队,在涉及未成年人的范畴上,应以循「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将儿童福祉置于首位。 谈及备受争议的「同意书」,甄美玲称,这在香港并非强制性,一般而言,媒体行内在采访拍摄前均甚少要求签署书面同意书,除非内容的涉及范围广、敏感复杂。不过,以新闻界为例,记者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会与受访者详细沟通,以免令受访者承受不必要的困扰、风险和后果。 甄又指,在事件中,就算制作方得到家长「同意」和学生「配合」,但「同意书」并非「合约」、更不是「卖身契」,而作用主要是协助双方日后若有争拗,甚至上法庭时,「厘清大家当时同意的事实」。她重申事主非合约演员,和电影方非雇佣关系,更有权「说不」。 而据今次事主向媒体提供的同意书内容,当中主要涉及拍摄范围、版权和播放权。甄认为,有关同意书内容「写得太阔」,质疑事主和其父母未必详细知悉「对方想点」,只能靠「信」字。而校方和导演依赖个人主观「以为对方会同意」,而非得到事主明确清楚地表达的「同意」。 甄指出,较先进的欧盟和英国,当地已不断针对未成年人的私隐保护去更新法规、法例,注明对儿童享有发言权、福祉、身心健康和安全等权利,要求制作人事前必须取得儿童、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书。而内容上亦会平衡言论自由下,详情列明内容确保对方知悉自己的权益,例如在何情况下可反对、删改,确保对双方公平。此外,更额外有肖像权,以及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近年均有不少成功的相关案例。 但相比之下,香港就较为落后,社会整体未成年人和私隐的保障、认知均存有不足。香港只有一条成文法《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负责的私隐专员公署仅引欧盟、英国等先进国家的最新发展和指引供业界参考。而本地执法上,公署主要依赖投诉,再据现有条例演绎去判断是否违法,继而要求停止、更正和罚款。甄又指,香港甚少针对媒体的私隐官司,「告诽谤较多」,加上打官司成本高,面对庞大媒体机构,对未成年人而言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她强调「今次值得社会重新思考法律、道德规范应如何与时并进」。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拜登称侦察气球事件不碍美中关系 布林肯访华之行适时重新安排 中国侦察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押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之行。外界关注美中关系会否因而再恶化,然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表示,事件不会影响美中关系。 《路透社》报道,拜登在当地时间周一(6日)在白宫外告诉记者,他一向认为必须「尽早在适当时机」击落这颗气球。被问到气球事件是否会削弱美中关系时,拜登回答:「不会,我们要做甚么都对中国说得很清楚。他们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不会让步。」并说:「我们做了正确的事,这不是削弱或加强的问题,这是现实。」 那么布林肯的访华行程会否继续?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会议(NSC)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透露,布林肯会在适当时机重新安排访华行程。白宫新闻秘书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则表示,美国对于中国关系仍维持冷静态度,中方是否愿以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的会谈为基础来发展关系,由中国决定「他们想要怎样的关系」。 至于气球残骸方面,柯比说美方不打算归还中方。美方人员「已从海面上回收一些残骸」,不过天气不佳,无法在残骸区进行更多的水下侦测。他们「接下来几天将能下到水底,进一步观察海底的情况,但一切才刚开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一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此次飞艇误入美国领空完全是「意外偶发」事件,但考验的是美方对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以及处理危机的方式,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误解误判,破坏互信。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印太局势】所罗门罢免「友台反中」省长 学者:中国是幕后黑手 据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报道,南太平洋国家所罗门群岛人口最多的马莱塔省省长苏伊达尼(Daniel Suidani)因为反对该国亲中路线被免职,事件随即引发民众示威,警方施放催泪弹镇压。有学者指出,岛内流传阴谋论,称这次罢免事件背后可能涉及中国政府黑金。 报道指出,苏伊达尼长期「友台反中」。在周二(7日)上午,17名省议会议员投票,罢免他的省长职务。苏伊达尼和支持他的议会成员没有参加周二上午对他的投票,投票结果是全票通过。他还没有向传媒谈及这一结果。 苏伊达尼的支持者说,他向所罗门群岛高级法院提出上诉动议,质疑议长允许举行不信任投票的决定。 投票结束后,马莱塔省首府奥基爆发警民冲突,抗议者要求议会保留苏伊达尼的职位。当百多名抗议者试图通过警方封锁线时,骚乱升级,警方发射了催泪弹驱散人群。 目前还没有受伤的报告,但奥基已经处于封锁状态,离开该岛的航班也被推迟。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所罗门群岛问题专家索拉(Mihai Sora)向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表示,苏伊达尼在2021年曾面对过不信任动议,马莱塔和中央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困扰著所罗门群岛。 他说:「有人猜测,总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资助了这些针对苏伊达尼的动议,并得到了中国的资金支持,中国很乐意看到省长被撤职。」「需要注意的是,马莱塔和霍尼亚拉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比目前的地缘政治争夺还要早。」 索拉认为,不信任动议消除了索加瓦雷的「心腹大患」,但也警告说这也可能「进一步激化所罗门群岛的内部分歧」。 自从索加瓦雷跟台湾断交转向中国大陆后,所罗门群岛中央政府与马莱塔省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持续恶化。苏伊达尼多次推动马莱塔从所罗门群岛宣布独立,并拒绝中国公司进入其省份的要求。 苏伊达尼在反对有争议的《中国-所罗门群岛安全条约》运动中打响国际知名度,他指责北京利用贿赂和腐败来控制索加瓦雷政府。 苏伊达尼还与台湾外交官保持联系,同时指责索加瓦雷政府在首都霍尼亚拉囤积资源,而忽视了马莱塔岛的发展。 2021年11月,马莱塔省的抗议者从马莱塔省去到首都霍尼亚拉,要求索加瓦雷辞职。抗议最终酿成骚乱。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印太局势】澳智库:中国整体实力下降 本世纪内难超越美国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疫情期间严厉的封控政策导致中国在亚洲的综合实力大幅下降,令其赶超美国的进度停滞不前。尽管报告说,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不太可能到本世纪末超过美国,但是报告也注意到,去年底中共忽然放弃了「清零政策」,而「重新开放可能成为其重振旗鼓的重要机会之窗」。 《美国之音》报道,「洛伊研究所」自2018年首次发表《亚太实力指数》以来,中国在多项领域一直在稳步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然而他们6日发布的报告说,这一趋势似乎已出现逆转。报告说:「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世纪』不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中国现在不太可能在本世纪末超越其竞争对手。」 近年来,随著中国经济大幅下滑、各种深层矛盾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观察人士质疑,中国经济及综合国力是否能像人们曾普遍预计的那样,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洛伊研究所的这一报告为这一质疑提供了最新的论证。 这份2023年版的《亚太实力指数》以亚太2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分析对象,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军事能力、以及外交影响力等8个领域的表现打分,美国的综合实力80.7分(满分100分),中国为72.5分,相差达到8.2分。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相对于中国来说曾在多年里逐渐趋向劣势。在2018年公布的指数中,美国领先中国10分,但在2019年差距缩小到8.6分。在2020年的版本中,美国得分81.6,中国76.1,差距再次缩小,仅为5.5分。 这份新的报告说,综合来看,最大的意外是,在综合实力方面,「中共一直无法追上、真正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更不用说超过美国了」,美国一直保持著不多、但持久的优势。 美国今年在8项衡量指标之中,共有6项排名第一,并在经济能力方面重新排名首位。中国在2019年时的经济能力指数首次略微领先于美国,然而在最新的评估中被美国反超。报告认为,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共在2022年实施严格的「清零政策」政策导致中国得分下降。 地缘政治多极化是近年来人们普遍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新的报告说,至少在亚洲他们的数据没有为地区权力分布更加多极化这一看法提供证据。报告显示,亚洲其他国家相对美中两强来说实力相距甚远,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的日本、印度和俄罗斯得分都仅为30多分。 尽管中国崛起的速度似乎正在放慢,但是报告说,「事实上,中国与该地区下一个最重要的参与者之间的鸿沟正在扩大。」 「洛伊研究所」的报告说,中共严厉的疫情封控政策对其在整体实力造成沉重打击,但与前些年相比,其军事实力在2022年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据该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军力仍在稳步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2018年时相差27分,现已缩小到23分。 在8项衡量指标中,美国有2项落后于中国。一个是「经济关系」,一个是「外交影响力」。中国常年来一直是地区最大贸易夥伴国,其「一带一路」等项目遍及绝大多数亚太国家,美国在「经济关系」这项落后20来分。不仅如此,在拜登政府竭力广结盟友的努力之下,华盛顿仍在「外交影响力」稍逊于北京。 美国去年大大加强了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之间的四方「四方安全对话」,极大地推进了美、英、澳三国的「三边安全夥伴关系」(「奥库斯」,AUKUS),并在美国总统拜登5月份访问日本期间启动了备受关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在外交上影响力这一项上的打分仍然输给了中国。 报告说,中共前外长王毅跟亚洲国家外长会晤的次数超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外,即使受疫情限制,中国仍然比美国接待了更多的亚洲国家领导人。 在「洛伊研究所」的报告中,在衡量核心经济实力的「经济能力」这一项,中国今年的得分是2018年以来最低的,美国在这一项目的得分88分反超中国,中国以87分一分之差屈居第二。 「洛伊研究所」的最新报告似乎引起了中共官媒相当的不满。《环球时报》针对「洛伊研究所」的报告发表英文评论说,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不是对短时间内的一些衡量指标就能改变的。这篇评论援引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话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因为一年的事就发生根本变化。评论抨击说,洛伊亚太实力指数被「工具化」,成为「反华势力的工具」。 尽管报告说,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不太可能到本世纪末超过美国,但是报告也注意到,今年年初中共忽然放弃了「清零政策」,而「重新开放可能成为其重振旗鼓的重要机会之窗」。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香港法庭】理大冲突21岁生认暴动囚38个月 已押近两年料快刑满 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运动时,在理工大学的冲突事件中,多名示威者尝试从理大「突围而出」,其中18人被当场截停及拘捕,其中一名现年21岁的IVE学生,早前承认暴动、拒捕等3罪,案件周二(7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郭启安指,被告当时跟约百人突围后与警方对峙,有人向警员投掷汽油弹及以弓箭攻击,直言案情非常严重,实不应轻判,强调被告需为自己行为负责,最终判被告入狱38个月。不过,由于被告至今已被还押逾23个月,郭官判刑后亦指,相信被告可能接近完成服刑,并相信他可重新做人。 被告余文博案发时18岁,他早前承认于2019年11月18日,在理工大学外畅运道连同其他人参与暴动、管有雷射笔及抗拒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23249等3项罪名。至于另一项指他在理大参与暴动的控罪,则获存档法庭。 辩方早前求情指,被告展示真诚悔意,及早认罪,在还押期间不断自修,为「勤奋上进的年青人」。同时引述另一理大突围案判刑,指该案主审法官陈广池以监禁2年作暴动罪量刑起点。 辩方同时指,被告于2019年11月被捕,但之后「踢保」,然后于2021年3月1日重新被捕,惟提堂后法庭拒绝他的保释申请,故一直被还押至今,历时约23个月,如计及认罪刑期扣减及狱中行为良好等因素,已如同服满4年4个月的刑期。控方就指,另一理大突围案的暴动历时只有8分钟,而本案的暴动时间较长。 法官郭启安判刑时就指,本案虽同属理大冲突中的突围事件,但参与人数、时段跟前述案例「明显两个阶段」,认为即使不理会被告有否参与理大内暴动,当时他连同约百人参与突围,并跟警方对峙,有人更向警员投掷汽油弹和利用弓箭攻击,都显示案情非常严重,故此「实在不应轻判」,强调量刑需以整体作考虑,即使无证据显示被告使用暴力,他在场仍是壮大声势。 郭官此时又指,对于自己需要判处被告不短刑期感「难过、无奈」,但即使被告当时是受人煽动或唆摆,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以4年为暴动罪量刑起点;至于其他两项控罪,管有雷射笔就以6个月为量刑起点,而拒捕罪因被告当时挣扎,并试图弃置暴动装备令自己脱罪,案情更严重,故以3个月为量刑起点,最终基于3罪性质完全不同,拥有独立案情,下令3罪刑期完全分期执行,故共判被告入狱38个月。他在判刑后表示,计及还押时间,被告已接近服毕刑期,并指现时已事过境迁,相信他亦有吸取教训,可重新做人,同时寄语社会大众,对因一时迷失而身陷囹圄的年轻罪犯,给予更生机会。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4.【梁京评论】间谍气球事件与美中俄三角博弈 对美中俄三角博弈而言,2023年有两个非常紧要的变数,一个就是普京在乌克兰战争会不会遭遇决定性失败,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发生灾难性崩溃。前一个事件若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核战争的风险,而若后一个事件发生,则意味著世界经济将遭遇类似核战争级别的冲击,至少,世界上会有更多人死于饥荒,也会加剧全球地域性冲突和难民危机。 因此,拜登若能稳住习近平,不让他彻底倒向普京一边,无疑有重大意义。美国有一张重要的牌,就是可以帮习近平稳住中国经济,习近平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在是否去莫斯科的问题上,尚未表态,明显是想打俄国牌。因此,此次发生的间谍气球事件,对习近平的直接打击,就是让他失去了这一次利用布林肯访问北京,在谈判中打俄国牌的机会。那么,由此带来的一个世界都关注的问题就是,习近平会不会来一个破罐破摔,乾脆与普京公开联手抗美呢?我的看法是,这个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太危险了,而在这个问题上,普京帮不了习近平的忙。也就是说,习近平还不敢把事做绝,因为一旦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习近平个人的政治风险就会激增。 当然,在关键时刻,完全用理性主义来分析历史走向,也不靠谱。习近平虽然不大可能选择今年就与美国全面摊牌,但间谍气球事件的发生表明,他的行事风格,加上中国国内的系统状态,会令大局失控的可能大大增加。我同意这一判断,习近平完全没有料到间谍气球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北京有理由相信,在中美即将进行高层会晤之即,拜登不会「小题大做」,而正如世界所看到的,中共间谍卫星在美国领空「招摇过市」,激怒了整个美国舆论,而中共为了国内政治的考量,绝不能认错,更不能认怂。因此,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已几乎没有悬念,从而加大了另外一个变数,那就是普京与习近平不寻常的「交情」。 没有这一层,单纯从俄中两国的利害计,习近平此时根本不该去莫斯科,若不是「二十大」夺位成功,习近平也去不了莫斯科。我相信,习近平原打算见布林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安抚美国,他的莫斯科行,「不会针对第三方」。布林肯当然不会相信习近平,但拜登很想借布林肯北京行,向习近平和普京传话,这是很自然的。现在,由于间谍气球事件的发生,三方最高层面的一次沟通,被迫取消。习近平若去会普京,将成为恶化乌克兰战局的一个催化因素。 不过,即使习近平加大对普京的战争支援,美国和西方对乌克兰战局还是能保住很大的掌控能力。因此,2023最大的黑天鹅,就是中国经济会坏到甚么程度。美国和西方虽然正在与习近平的中国进行一场科技战,但并不希望中国经济陷入自由落体式崩溃。问题是,当下的中国经济到底糟到甚么程度,习近平的经济班子,有没有能力救经济,谁也看不清楚。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反而可能为外界提供一个参照。如果习近平最后不敢去莫斯科,或去了莫斯科也不敢与普京结盟抗美,那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很不乐观,他没有本钱联俄抗美,也不敢放弃求救于美国的机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2-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2月6日 1.【香港法庭】47人案还押两年后开审 长毛:无罪可认,抗暴政无罪 香港47名民主派人士涉组织及参与初选,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案,周一(6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开审,这是香港实施《国安法》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起诉。审讯前有4名被告认罪,但仍有16名初告坚持不认罪,其中长毛在庭上高呼「无罪可认,抗拒暴政无罪」,被法官即时打断。 有4名被告早前认罪,并以控方证人身分作供,他们是区诺轩、赵家贤、锺锦麟及林景楠,控方在随后几日将会首先传召他们作供。另外,有16名被告明确表明不认罪,包括何桂蓝、林卓廷和黄碧云、梁国雄(长毛)等。 到《国安法》法官陈庆伟逐一询问被告是否认罪时,其中一名被告伍健伟改为认罪,他高声回答:「法官大人,我颠覆极权国家政权未成功,我承认控罪。」 另一被告邹家成逐字高声读出:「我、不、认、罪」,引来其他被告闻言起哄;「长毛」梁国雄在答辩时就高呼:「无罪可认,抗拒暴政无罪」,法官陈庆伟即时打断,指法庭是庄严场合,希望被告尊重。 47人初选案是《港区国安法》下「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首宗案件。47名被告2021年3月初首度提堂,至今13人获准准保释;馀下34人还押,截至开审日,当中32人已还押逾700天。 《港区国安法》列明,该控罪一旦罪成,「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者面临10年以上至终身监禁,「积极参加」者可判囚3至10年,「其他参加」者则判囚3年以下。 不肯认罪的被告周一正式答辩,先由法庭书记以中文及英文读出控罪,各人继而逐一作答辩。不认罪的被告包括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李予信、余慧明及吴政亨。 不认罪的何桂蓝在答辩时就提出质疑,指律政司当日早上交予她的开案陈词中删除了指控被告「威胁使用武力」的字眼,惟却跟法庭书记读出的控罪内容不符,质问称:「你仲告唔告我哋使用武力㗎而家?」法官然后询问她的律师代表,获回应需时先向何索取指示。及后在最后一名被告吴政亨答辩时,吴就给机会何桂蓝发言,何就称自己「好尊重法庭」,惟再次在答辩当日连控罪都尚未清楚,继而说「总之我唔认罪,唔驶再浪费时间。」 法庭之后处理一系列由被告提出的申请,当中有被告就申请在审讯期间使用电脑摘录笔记获法官批准,惟同时下令被告不能以电脑与外界或其他被告接触,电脑亦不能带回收押所。 另一方面,控方就表明欲呈递一名身份为警长的新专家证人供词,内容涉及解释网上平台YouTube及Facebook的机制,又解释控方原期望能就供词与辩方达成共识但未能如愿,故有所延误。在法官跟控方对话期间,有被告起哄取笑称:「Too simple, sometime naive(太简单有时太天真。原话出自已故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法官陈庆伟即再次介入,警告若再有被告滋扰聆讯,会下令将有关人士安排在羁留室门后听审,更称自己有此安排的先例。法官随后宣布休庭45分钟。期间获准继续保释、认罪被告之一林景楠,就在身份不明人士护送下从法院停车场直接乘车离开。 控方代表、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下午开始读出开案陈词,指16名被告在2020年7月1日(即《国安法》实施翌日)至2021年1月7日(各被告被捕日)在香港与其他人串谋一起,以威胁使用武力或其他非法手段,组织、策划、实施或参与实施他们的行动,目的是颠覆国家政权。 控罪书指,这场初选是众被告宣扬或参与的一个计划,旨在当选立法会议员后,利用《基本法》赋予的职权——取得过半席次以无差别地否决政府预算案,迫使行政长官依例解散立法会而瘫痪政府运作,重选后再度否决预算案,最终要令行政长官辞职。 控方指,「串谋计划」的重要条款,是各名被告同意对任何《财政预算案》公共开支,均不予区别地否决,逼使行政长官解散立法会及或令行政长官请辞;「串谋计划」是以武力或要胁武力以外的非法手段(unlawful means other than force of threat of force),颠覆国家政权。 而证据显示,自2019年12月以来,被告中的戴耀廷和区诺轩透过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发布相当多的文章,游说各界支持他们的计划。戴耀廷在2020年4月提出「真揽炒十步」的路线图,当中包括否决任何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及公共开支。而他们的「串谋计划」主要步骤之一,是在立法会取得大多数控制权,并透过在全港设投票站进行「初选」投票,按哪些参选人能在地区直选及功能组别中获得最高支持比率,以决定让他们参加立法会换届选举,以便获得更大机会赢得立法会选举及议会大比数控制权。 控方认为被告当中戴耀廷、区诺轩、赵家贤、锺锦麟及吴政亨的角色,是「初选」的组织者,制定初选框架并与参加的候选人讨论条款,在「初选」各个必要范畴都有参与,包括监督、安排及管理「初选」的财务,以及负责「初选」的后勤工作和宣传;民主力量及香港民意研究所则受托执行「初选」后勤和安排工作;至于其馀被告为「初选」候选人,参加「初选」并公开承诺并同意会拥护「串谋计划」的目标,及受初选结果约束。 控方又指,《港区国安法》于2020年6月30日起实施,时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也于同年7月9日发声明指初选为串谋行为,各被告为了促使「串谋计划」,仍继续按照约定行事,在同年7月11至12日期间进行「初选」。「初选」总共设251个投票站,超过60万人在「初选」中投票。74名参选人当中,有31人当选,其中包括27名被告。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2.【香港法庭】47人案开审警方高度设防 法院外通宵人龙疑现排队党 香港「初选案」周一(6日)开审,大批「市民」参加旁听,排头位轮候的是一名来自法国的港大交换生,他于周日(5日)傍晚6时到场,期望旁听能了解后《国安法》时代香港的社会情况。至于他身后近百名排队人士,据悉在前一晚忽然到场,当中不少人对为何排队及旁听的案件毫无头绪,但就异口同声表示是自发参加旁听。周一早上,陆续再有附近长者被动员到场,有人称收到电话,开价每小时150元到场听审。不少旁听者开庭后在延伸庭倒头大睡。周一庭审期间,港警派出大批警员到场戒备,甚至出动爆炸品处理课专用车到场,同时有警犬在场来回巡查。本案预料审期长达90日。 「初选案」不设陪审团,原安排由高院《国安法》指定法官陈庆伟、陈仲衡及陈嘉信审理,原定在上月底开审,但陈嘉信因健康理由退审,改由另一《国安法》指定法官李运腾接手,李官因需时准备,故案件最终押后一周才正式开审。而主控则为律政司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及署理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 本案是《港区国安法》下「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首宗检控案件,法庭外警方高度戒备。现场所见,警方在法院外围行人路、花糟一带及囚车出入路口,架设多个新款式较坚固的围栏,取代平常所见的铁马;同时出动大量警力,有近百身穿避弹衣的军装警员在场驻守及巡逻,附近多个街口亦停泊警车及警员在场戒备,多辆冲锋车、一辆爆炸品处理课的专用车、多架运员车及指挥车就停泊在法院对开马路。此外,有警员就牵引警犬在场来回巡查,最少有6只不同警犬曾先后出现。及至法院早上打开闸门,大批警员更率先进入法院范围,再以电筒检查法院内外花槽位置。 而在早上约8时半,法院大楼上空一度出现直升机盘旋,根据航班追踪网站数据显示,有关直升机属飞行服务队,当时曾在区内绕圈飞行,并最少在西九龙法院上空盘旋两圈。 司法机构就47人案的旁听安排,在正庭只设39张公众旁听票,另设有4个延伸区域作聆讯直播,共设367个旁听席。近月旁听涉及反修例运动案件的人数大减,惟今次案件再次引来数以百计市民到场通宵排队轮候,但当中疑似出现「排队党」。 其中在队伍较前列位置,有近百人均有备而来,带备座椅甚至睡袋轮候旁听,但他们多次拒绝回应在场记者的提问,包括拒绝回应自己何时到场以及排队的原因,只称是「自己嚟」,有人就指「唔记得咗」,甚至有人称自己「得闲咪嚟排队罗」,又指自己是「无聊嚟排队、我唔知做咩㗎」;而有部分排队人士如尝试回应记者提问时,身旁亦会有人即时提示不要再作回应。 至轮候队尾另有一大批长者,他们透露是居于附近公共屋邨的居民,在清早时收到朋友通知到场排队,又声称对方开出每小时150元的酬劳,「到场听3至4小时就得」,惟却对涉及甚么案件毫无头绪,更不熟悉法庭程序,包括不知道不能携带液体经过安检,有人于是狼狈地连忙把带在身上的饮品分发及饮用。 至于排头位的市民,是来自法国的香港大学交换生Robin,他正修读社会科学及新闻系课程,于周日傍晚6时多到场。他表示,自己自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开始关注香港,特意选择来港当交换生,希望了解后《国安法》时代香港的社会情况。他又指,因外国人在港的日常生活没有特别感到受威胁,故特意到法庭观察,希望有另一体验。他过去曾到高等法院旁听「黎智英案」,感觉既奇怪又激动,而他就希望在今次「初选案」中,亲睹过去只是曾听闻的人物,如戴耀廷及黄之锋等。 另外,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副主席周嘉发及成员曾健成,早上就带同横额到西九龙裁判法院外示威,重申「初选无罪,打压可耻」,促当局立即释放所有政治犯,但3人到达法院外,即被警方要求他们前往指定示威区内,其间周嘉发一度脱下口罩质疑在场警力过多,随后有便衣警员把周嘉发拉走再带上警车,而陈宝莹及曾健成就被警方包围再「护送」进入示威区内。周嘉发之后获释,透露自己被票控违反口罩令,被一名军装警员发出口罩令告票,需被罚款5000元。 记者:吴婷康/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加「救生艇」延长申请期两年 扩宽至十年内毕业港人 加拿大联邦政府移民部周一(6日)宣布香港救生艇政策将延长两年至2025年,并扩大申请资格至十年内毕业的香港居民。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周一召开记者会,公布延长及扩大香港救生艇政策的详情,包括将原定在周二(7日)届满的开放式工作签证(OWP)申请截止日期再延长两年,至2025年2月7日。另外,申请条件中的毕业限制进一步放宽,过去十年内从获认可专上教育机构毕业的香港居民,都可申请OWP。此外,申请人配偶及受抚养子女也有资格申请学习及工作许可。 联邦移民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于记者会上表示,延长及扩大开放式工作签证体现加拿大会继续支持香港人,及支持许多人所珍视的自由和民主,为香港人民挺身而出。而延长及扩大计划亦让加拿大雇主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雇用更多技术工人,是双赢的做法。 被问及为OWP持有人提供申请永久居留的香港特别通道,俗称Stream B的政策会否相应调整,弗雷泽就指移民部未有决定,又指目前未掌握足够数据决定是否调整。 一直协助香港人移民的慈善机构、协办记者会的家和总干事黄晓莹形容OWP的延长及扩大是「阶段性胜利」,延长申请期限可让即将毕业的香港学生申请,而扩大五年毕业限制亦令更多人受惠,但她认为未能惠及所有香港人。 黄晓莹说:挤牙膏是预期之中,不过这之挤牙膏也确实挤得少。刚才我们也有向部长提问,他说得很清楚,若将全部政策一次过修改,会令人手负担很重,工作量无理地增加。他亦说若果有数据支持,他们是会考虑其他方案。即是移民部很清楚指出,他们并非只想你们(香港人)来工作,而是真正得到永久居留,但不是一次过开放所有政策。 黄晓莹建议合资格的申请人可在取得工作签证到埗后,在加拿大以半工读的方式,同时获取工作时数及认可学位,以符合Stream B要求。 这次宣布的政策更新中,暂未见加拿大相应调整申请永久居民的香港特别通道,意味目前超过五年毕业限制要求、俗称「16/17年毕业苦主」的人士未能在今次政策更新中受惠,而部分在新政策下合资格申请OWP的香港人,亦未必能循Stream B取得永久居民身分。 香港监察联合创办人兼信托人Aileen Calverley接受本台访问时指,香港监察欢迎移民部接纳其建议,又指对移民部修改Stream B政策保持乐观。 Aileen Calverley说:(OWP)延长十年是我们最初的要求,其实都符合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所以他们亦接受此建议。但因为Stream B并没有死线,而OWP最初推出时是临时政策,是有两年的日落条件,他(移民部)没有一个迫切性要今日去宣布,而以我与移民部沟通的了解,他们都是很赶急。我个人态度都是乐观,能够令16/17苦主都能拿到永久居民。 一直向香港年轻人提供救生艇资讯的网上平台负责人便当(化名)表示,自己收到很多「16/17苦主」的查询,他们不约而同对结果感到失望。 便当说:我的受众不少都是在香港刚毕业或正在读书,他们都很关心能否透过这个计划来到加拿大,对于他们这些年轻的、二十多岁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本身是有期望可扩大让多些人可直接以Stream B来加拿大,但今次未有Stream B的更新,亦有少少失望。 加拿大于2021年针对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为港人推出救生艇计划,放宽对香港人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的要求。该计划让过去五年于大专毕业的港人申请开放式工作签证,并于工作一年后以「香港通道」(Hong Kong Pathway)取得永久居留身份(Stream B),惟同样规定申请人不得毕业超过五年,造成不少人即使符合资格取得工作签证,仍无法透过Stream B取得永久居留权。 记者:胡彗蓝 责编:毕子默 4.中国「严正抗议」美国击落侦察气球 学者:美中关系恶化升级 美国空军周日(5日)击落进入该国的中国间谍气球,中国外交部对「民用无人飞艇」被击落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中国国防部更提出严正交涉。学者指,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实质上处于敌对状态。 周日傍晚,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拜登总统的指示,美国北方司令部配备的美国战斗机,成功于南卡罗来纳州沿海水域上方的美国领空,击落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发射的高空侦察气球,中国正在利用该气球来试图侦察美国大陆的战略位点。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空军F22战机向中国间谍气球发射一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顷刻间,气球在空中解体。 中国外交部就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辩称是「民用飞艇」,在声明中表示,中方对美方使用武力袭击民用无人飞艇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中方经核查后已多次告知美方,该飞艇属民用性质,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完全是意外情况。其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指责美方动用武力袭击中国民用无人飞艇,是「过度反应」,中方表示「严正抗议,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 中国科技业内人士赵仁毅本周一(6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的民用产品首先要服务于国家,许多科技产品都可用于军事。 赵仁毅说:民用并不等是自民间的(气球),即便它现在搭载的是气象监测设备,但是它随时转换成军事侦察设备。此时究竟是民用或非民用不是重要问题,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态度,就是中美之间已经是实施上的敌对国关系,如果非敌对国不是这种态度。 周一(6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奉命代表中国政府,再度向美国驻华使馆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谢锋说,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领空完全是由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偶发事件。并批评美国「损害巴厘岛会晤以来双方稳定中美关系的努力和进程」。同时敦促美方不得采取进一步行动损害中方利益,不得升级、扩大紧张局势。 中国学者魏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明显是不想将事件升级,但又不得不在国人面前作做出强硬姿态。 魏涛说:北京急于找一个突破口,就是内外交困的突破口,它的内忧比外困要大得多。它要故意制造一种外困比内忧大的假象。动不动说统一台湾的时间要提前等等、东部战区如何在春节期间不休息,为祖国看好东大门等等,很可笑。 就这次事件,中国部分网民也跟随官方,谴责美军击落无人飞艇。网民「就叫思己过」留言写道,「以后美国入台湾海峡,南海就击落」;另一网民留言,「美国军舰和飞机只要进入中国南海12海里内,立即击沉击落」;山西网民写道,「中国下次也要霸气一点,对于美国闯入中国的一切战机或舰艇,果断攻击」。 北京政治独立评论人士吴强认为,气球事件已对美中关系造成严重后果,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迟访华,以及中美各部门恢复对话均处于搁置状态。 吴强说:意味著中美关系陷入危机当中,这个危机是从中美贸易战以来,到拜登政府上任之后以及中共「二十大」之后,一连串事件之后,最新的事件所表明的中美关系的恶化,现在已经到了一种危机化的程度。 学者吴强说,最糟糕的是目前的美中两个大国处在互不接触状态。他指在冷战时期,美苏都几乎都未曾出现眼前这种「隔离外交」的模式。 去年2月11日,《解放军报》报道提到,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使高空气球可以直达平流层,避开一些防空武器的威胁;导航系统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气球能藉力改变高度和方向,到达目标空域;依靠气囊内的浮升气体获得浮力的「系留气球」的出现,使它能够在一个空域长期坚守,执行监视侦察任务。 记者:古亭/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中「间谍气球舰队」疑遍5大洲 学者:出现时机诡异或为中共戏码 中国侦察气球风波引起国际关注,而类似的事件原来不止一次,也不止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空军日前证实,其防空系统中发现一个「具有类似气球特征的物体」,中国外交部周一承认,这颗气球也属于中国。有美国官员更爆出,此前就试过有中国气球侵入美国,中国「间谍气球舰队」甚至可能早已遍布5大洲,台湾也曾发现这种气球。有大陆科技人士指,中国无分军民,相信气球是中共收集资讯用。中方在事件上的反应,显示中共在中美关系上有一套剧本,目的是煽动民族主义、转移国内矛盾。事件其中一个关注点是北美陆基雷达网络辨识空中威胁的能力。有台湾学者就认为,正好趁事件加强台湾民众国防教育。 中国侦察气球日前入侵美国领空,引起轩然大波。然而除了这个气球,原来还有其他气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哥伦比亚空军上周五(3日)证实其防空系统中发现一个「具有类似气球特征的物体」,空军一直对其进行监视,直至其离开哥伦比亚领空;哥斯达黎加也证实,首都圣约瑟(San Jose)上空有人目击一颗巨大白色气球,外观与美国击落的间谍气球外型相似。 中国外交部再承认 飞到哥伦比亚上空的气球属中国 本周一(6日),中国外交部证实,哥伦比亚上空所发现的气球,也是属于中国。跟在回应美国境内发现的气球时的说法类似,中国外交部声称,这枚气球是来自中国的「无人飞艇」,属民用性质,用于飞行试验。 中国「间谍气球舰队」疑早已遍布5大洲 有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有一整队「侦察气球舰队」,足迹遍及拉美、欧洲及亚洲。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今次引发风波的气球只是中国气球舰队的一环,用途是执行侦察任务,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该名官员指出,「这类活动通常是在中国解放军的指示下进行,而在过去几年,五大洲的国家上空都曾看过中国气球,包括东亚、南亚与欧洲。」 多地均出现过不知名侦察气球 日本及台湾其实也曾出现过类似气球的神秘飞行物。2020年曾出现在日本宫城县上空;台湾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上周六(4日)则表示,2021年9月也拍过类似的气球,在台湾上空停留半天,同年12月31日在合欢山鸢峰停车场也再见到,而去年3月也再出现过一次,但无法确定是否来自中国。 科技人士:中国民用及军用基本上都通用 中国官方连翻在有关气球的回应上强调属民用性质,受到「不可抗力」因素才会进入美国,但这说法明显不被接受。 中国科技业内人士赵仁毅周一对本台指,中国没有分军民,气象局也归国家管。他又指,侦察气球可以一直传讯息回中国。 赵仁毅说: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低轨道卫星,可能在两万多公里到四万多公里的高度。比卫星好用,因为卫星在轨道的速度不可控、很快。但气球在大气层可以控制速度,甚至可以停(留)。 学者:此时弄一个气球正是中共策略 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赖荣伟怀疑今次事件是中共转移内政的困境的策略。他说,原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即将访中,及有传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访台,在这时间点出现气球,引起美国不满。他又说,中国气象局局长疑因「侦察气球」事件遭免职,是有意用来强化高空气球「气象用途」、「民用」的说法,并突出美国的指责不理性,令中国人民撑中国政府。他指,中共去年底开始营造的姿态放软,如今看来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美国防官员:此前就试过有中国气球侵入美国本土 但未被侦察 日前美国上空出现的中国侦察气球已遭美军F-22匿踪战机以AIM-9X响尾蛇飞弹击落,美方正打捞残骸以作分析。 不过,中国气球入侵美国领土并非近期发生的事,《华尔街日报》周一(6日)报道,美国国防官员透露,此前就试过有中国气球侵入美国本土,当中至少3次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也有官员透露,其中一次在2019年。另外,不计这次事件,拜登上任后也有过1次侦察气球闯入。 拜登政府高层则表示,前几次气球闯入停留的时间都很短,很可能有些因此未能第一时间侦测到;一名官员表示,很多气球闯入的资讯都是事后拼凑所得出,基于保护情报资料,相关细节不便透露。 此外,《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官员报道,1月时提交国会的机密报告,至少讨论两宗竞争对手使用似乎是未知尖端技术进行的空中侦察事件。报告虽然未有点名是甚么国家,但两名熟悉研究的美国官员表示,监视行动可能是由中国进行。 不过,几位特朗普时期的国安高层称,任内从未获告知任何中方气球闯入事件。《华尔街日报》引述2019到2021年担任特朗普政府最后一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说:「无论是在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期间还是之前,我都不知道有任何气球入侵美国领空的事,也没人向我简报过这类中国问题。」另外两位前国安顾问波顿(John Bolton)及麦马斯特(H.R. McMaster)也说,他们从未被告知任何气球闯入。 有关说法令外界对北美陆基雷达网络辨识空中威胁的能力表达关注。 在目前台海敏感局势下,台湾有甚么也值得关注? 台湾做好全民国防教育的好时机 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接受本台访问,认为陆续有不同国家反映出现过类似的气球,正是大家对国土安全提高防护,也是台湾做好全民国防教育的好时机。 赖荣伟说:让大家对国土安全的认识更加提升,因为一个气球让美国老百姓知道了这个国土安全。因为很多时候老百姓的认知、警觉性是不够的。透过间谍气球这样的事件,可以让……你看很多美国人、日本人就会很担心,台湾的老百姓在平常的时候安逸的日子过惯了,没有甚么国土安全防护的基本认知,甚至觉得没有甚么重要。 台湾立法院民进党团周一(6日)举行记者会,干事长郑运鹏表示,中国对台侵略绝对不是只有气球而已。对于台湾还有统派人士、国民党认为,台湾不要利用该事件,甚至认为此时才是台湾和中国友好的契机,郑运鹏认为,这对台湾是很大的污辱。 郑运鹏说:中国对台湾的野心、侵略绝对不是只有气球而已,他们用在台湾的假讯息、情治系统,跟实际上面的飞弹、战斗机等实质武力,对台湾进行长期威胁。如果今天有中国气象气球,不管任何原因,飘到台湾的领空,我也会主张要把它打下来。 台湾外交部周一则表示,中方侵犯他国领空以及主权的行为,如同其军机舰屡次在台海、东海及南海的种种灰色地带挑衅行径,台湾感同身受,这些危险而不当的做法,本应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国产机C919验飞疑现引擎故障 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被爆发生引擎故障,100小时验证飞行计划随即搁置,制造商和唯一购入该机的东航均对此事绝口不提。C919研发时间长达十多年,传说采用国产发动机。知情人透露,事实上C919靠外国零件组装而成,但业内对其安全性并不乐观。有旅客也表明会避免乘搭该「民族骄傲」国产客机。 据航空业内人士曝料,此次出现疑似引擎故障的飞机,是机身编号为B-919A的国产C919(B为中国民航的代号,A则是指第一架C919飞机)。 知情人透露,该飞机上周三(1日)才正式开始100小时的验证飞行,上周四(2日)早上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北京大兴机场后,左侧引擎反推失效,随后,该机取消了接下来的验证飞行。知情人指,购买了C919的东方航空,对此事闭口不提。至于传说中要装配在C919上的国产发动机CJ-1000A,其基本的技术参数外界更是不得而知。 知情人士说:前两天本来说是飞合肥的,但是好像左边发动机出问题了。东航(宣传部)的人自己都不提C919了,他反正一点都没有提。因为目前这飞机也没有商飞,只是一个类似于转场那样的东西,理论上来说,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我估计可能2月底都不一定能商(业)运(营)。 C919被视为「民族骄傲」,研发时间长达十多年,现时更被提到一个极高的战略地位,被视为是一旦和欧美脱钩之后的备用方案。不过该知情人还透露,但迄今为止,因为担心出事,该飞机基本采用各种进口部件的组装,业内对C919的基本安全性并不乐观。 知情人士说:因为担心一旦和美国发生冲突之后被制裁,然后,对于CHINA这边就需要一个替代方案。所以C919这种类型的飞机,就是为了搞一个备用方案。核心部件都不是国产的。他们一方面在搞逆向攻克,另一方面在仿制,说第二批第三批再试著把国产的东西加上去。而且C919的商业运行一开始也是限制范围的。 这名知情人还透露,迄今为止,只有东航接盘C919,其它航空公司无意去蹚这个浑水。 有大陆传媒此前报道,中国商飞于全球取得815份C919临时订单,最终只有东方航空确定了5架订单。东航原料中2021年接收首架客机,然后在去年和今年再各接收两架。但是直到去年12月,商飞才向东航交付了首台量产机。《路透社》去年9月引述消息人士报道,受美国收紧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C919面临零件短缺。 试飞中出现引擎故障的C919飞机目前状态不明。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和东方航空都没有对此进行说明。 本台记者就此事专门多次致电中国商飞公司上海总部,但该机构回应称,如果没有具体联络人的姓名,他们无法转接到媒体对接部门。同时,她称自己不知道这次的C919发动机故障一事。 商飞公司:负责人我们这边不清楚,然后每个部门都有好几个部长。我们这边没有部门电话的,我是实名制转接处长级以下的。对公的话,我们这边只有一个传真,办公室的,他们会转交的。 东方航空公司则一直没有回应采访请求。其宣传部一位李姓人员的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 在本台记者随机对一些常乘飞机出行的人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几乎无人会选择乘搭C919。原资深调查记者何光伟明确表示,他肯定不会选择C919。 何光伟说:那个C919目前国内只有东航才开始配了嘛,其它航空公司好像还没有。反正我是不会坐的,我肯定避开,然后我肯定选空客或波音。没得选,我能不坐就尽量不坐。 据央视新闻报道,全球首架C919去年12月26日开启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其后验证飞行将持续到这个月中,起降的机场设计9省市、10座机场。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新冠「吹哨人」李文亮逝世3周年 伦敦华人以艺术形式悼念 2月5日是有新冠「吹哨人」之称、中国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逝世3周年的日子,约50名在英华人,当天晚上聚集在伦敦一个室内活动场地,纪念李文亮逝世3周年。 活动由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China Deviants」(暂译「中国反贼」)主办,组织成员以在英中国留学生为主。 主办方在场内设置各种小活动,以让参加者以不同方式表达情感,包括让参加者向小熊维尼公仔「施暴」、践踏各式习近平头像海报、写信给中国在囚人士等。现场同时展出主办方早前收集的艺术品,包括纪念李文亮,以及声援「铁链女」的画作,并以演讲、诗歌和音乐悼念。 活动主办者之一、在英华人威廉(化名)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白纸运动」被捕者之一、曾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留学的李思琪,是他的好友,现已被捕超过37天,按中国程序,估计已被正式批捕。 威廉认为,从李文亮去世的悲剧,到「白纸运动」参与者的遭遇,显示中国未有停止对言论自由和民主的打压。因此他认为要继续举办活动纪念李文亮,也希望外界持续关注「白纸运动」被捕者。 参与活动的在英华人Claudia(化名)不认同把李文亮作为反强权的偶像来神化,认为这是另一种由掌握话语权的阶级「从上而下」主导的对中共的斗争。她更希望通过类似活动,展现对每个个体的关怀,而这次悼念李文亮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契机。 参与活动的在英华人小洋(化名)认为,疫情爆发几年后,现在正是好的时机,用艺术化的形式纪录和反思这场瘟疫。 而除了伦敦,柏林、慕尼黑和巴黎等欧洲城市,以及纽约、波士顿等地,同日也有悼念李文亮的活动。 在武汉出现新冠病毒之初,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首先向同行发出警告,因而有新冠「吹哨人」之称,却被当地警方以「发布不实言论」警示和训诫。他其后感染新冠病毒,武汉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2月7日凌晨通报其死讯,终年34岁。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中国气象局局长遭免职 疑成「间谍气球」事件替罪羊 「间谍气球」风波考验中、美两国政府的内政外交,中国坚称气球是「中国民用飞艇」因不可抗力飞入美国领空,乃为研究气象用途;拜登政府仍指控中国派遣间谍舰队搜集情资。就在美国披露气球在其领土上空飞行后,中国撤换了国家气象局局长庄国泰。 《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周五宣布涉及庄国泰的人事变动,不过声明中没有给出他被解职的原因。中国在宣布庄国泰被解职的几个小时后说,气球「意外」进入美国领土。中国气象局没有指定替代他的人选。 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决定是否与该气球有关。中国各政府部门正进行换届人事改组,在3月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之前,这一过程应该完成。 庄国泰今年60岁,通常是中国官员在65岁退休前进入立法机构或转当政协任职的年龄。今年1月,他被任命为甘肃省政协主席。 但《彭博社》强调,庄国泰解职的宣告时机仍然令人好奇。因为这项发布就在美国国防部说它正在监测蒙大拿州敏感核导弹基地上空的一个疑似中国侦察气球之后。中国称该气球正在收集气候数据,美国后来将其击落。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一在北京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她对庄国泰被解职的消息没有任何补充。《彭博社》给国家气象局的多次电话都没有得到答覆。 「中国间谍气球事件」促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推迟了对北京的访问,这本来是四年多来的首次访问。 布林肯的行程可能包括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习近平曾在11月峇厘岛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拜登的会谈,双方同意保持接触沟通,控制中美矛盾擦枪走火的风险。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澳中部长会谈望复「无障碍贸易」 澳吁中美外交解决「气球事件」 中国和澳大利亚周一(6日)举行部长视像会谈,澳方要求中方恢复「畅通无阻的贸易」,两国部长同意稍后在中国亲自会晤,以修复两国紧张的关系。另外,就中国「间谍气球」在美国上空出现一事,坎培拉呼吁中美使用外交渠道解决问题,避免局势升级。 法新社报道,2020年,在前保守党政府要求在电讯发展中封杀中国,并要求独立调查新冠病毒来源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和葡萄酒等关键出口产品征收了高额关税。近年来,双方还在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报道指,澳大利亚中左翼政府自5月当选以来,采取了「不太对抗」的立场,并在周一与中国官员讨论了最终「全面恢复贸易」的问题。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Don Farrell)说,他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视像连线,强调了「澳大利亚出口商的贸易不受阻碍」的必要性。二人同意在未指定的时间在中国亲自会面。 关税以及对澳大利亚煤炭的非官方禁令,估计使澳大利亚从中国市场损失了超过50亿澳元(34.7亿美元)的收入。 法雷尔说,这次会议代表著「稳定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重要一步」。 在五角大楼指责中国在蒙大拿州上空飞行「间谍气球」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五取消了对北京的访问。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周一敦促这两个大国由外交渠道解决问题。 黄英贤说:「非常重要的是,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要确保竞争不会继续升级。」「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地区,而这意味著,除其他(竞争)外,大国之间保持对话。」 黄英贤于去年12月访问了北京,这是四年来澳大利亚外长的首次访问。 在澳大利亚政府轮替之前,中国政府官员一度拒绝接听澳大利亚官员的电话。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资安风险】报道:全面禁止TIKTOK渐成美国两党共识 美国《国会山庄报》报道,反对中资影音分享平台TikTok的压力在美国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增加,立法者提议采取法律措施,禁止在美国使用TikTok,并要求主流应用程式商店将之下架。 基于对TikTok能够收集用户在其设备上的活动数据的担忧,加上TikTok由总部设在北京的字节跳动公司拥有,TikTok被认为「带来国家安全和隐私风险」。 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和众议员巴克(Ken Buck)近日提出一项法案,将在美国禁止TikTok。 霍利对《国会山庄报》说:「TikTok的最大问题是,它是中共进入每个使用它的美国人的个人数据和个人生活的后门,这尤其包括我们的孩子。」 安全专家对该应用程序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R街研究所」(R Street Institute)网络安全和新兴威胁团队的政策主管皮尤(Brandon Pugh)表示,TikTok应用程式在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针对美国人,存在隐私问题和安全威胁,特别是那些「在敏感位置或我们最脆弱的人群,如儿童」。 「作为一般原则,中国(中共)有积累大量关于本国公民和世界各地公民数据的历史,包括美国人。」皮尤说,「这些数据可以揭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敏感部分,包括健康和位置信息」 。 民主党人也有一些这样的担忧,但他们警告说,只关注TikTok可能会忽略更广泛的问题,例如由外国对手营运的应用程式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应用程式收集数据的用途等。 霍利和巴克的立法将指示总统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阻止和禁止与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交易,并对试图逃避制裁的实体进行处罚。 该法案还将要求国家情报总监提交一份报告,并向国会简要介绍立法者所说的TikTok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该法案称,TikTok可能允许中国(中共)访问美国用户数据,并将其用于「情报或军事目的,包括监视、微目标定位、深度造假或勒索」。 这是霍利第二次提出禁止TikTok的立法。他之前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该应用程式的法案已于去年年底成功纳入政府资助计划,并由拜登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另外,包括德克萨斯州、马里兰州、新泽西州和俄亥俄州在内的多个州已禁止政府设备使用该应用程式。 上周早些时候,民主党参议员班纳特(Michael Bennet)要求苹果和谷歌的行政总裁从他们的应用程式商店中删除TikTok,警告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激进的数据收集构成了特定的威胁」。 班纳特说,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根据中国法律必须遵守政府关于访问此类应用程式数据的要求,这可能允许中国政府访问和收集有关美国公民的讯息。 从长远来看,班纳特告诉《国会山庄报》,他认为国会应该通过采纳他的提议来解决TikTok提出的担忧,即建立一个负责监督数码平台的联邦数码平台委员会。 「我认为,如果可以避免的话,我们不应该一次性地这样做。我们需要一个连贯而全面的方法吗?这就是获得明确和全面方法的方法。」他说。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也是来自民主党的华纳(Mark Warner)提出了与霍利类似的问题,涉及TikTok的数据收集以及TikTok被用作潜在宣传工具的可能性。 网络安全公司Data Defenders的创始人兼管理负责人沃克(Cyrus Walker)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他说,中国政府可以使用这款应用来影响美国用户,让他们以某种方式思考特定主题或政策。 他解释说,由于TikTok由一家中国公司所有,(中国)政府可能会利用该应用程式传播虚假信息或分享放大对美国负面看法的影片,或破坏美国价值观。 「令人担忧的是,应用程式本身如何被用作中国努力影响美国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情绪的战略工具。」沃克说,例如,他说中国政府可以在TikTok上使用特定算法来增加影片的观看次数,从而让更多用户看到它。 他补充说:可以操纵该算法来提高影片在整个平台上的曝光率,而不是通常在一般状态下的曝光率。 华纳计划提出一项提案,建立一个全面的、基于风险的流程来审查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外资技术服务。华纳发言人表示,除了TikTok之外,该提案还可能针对俄罗斯卡巴斯基(Kaspersky)病毒软件等技术的审查。 沃克还表示,他不会反对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该应用程式,特别是如果该公司不完全脱离中国所有权并成为美国全资子公司或实体。 他补充说:仅仅因为它背后的真正控制实体将有能力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不会对全面禁令有任何问题。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财经拆局】外来投资大跌,商业地皮流标,核心商业区恐烂尾收场 选址启德兴建简约公屋,居然引发了建制派内部争议,甚至是中产与基层对立,差一些就成为三年来首次有公众集会,当然最后是胡混闹剧收场,不过背后反映的,实际是外来投资大跌,香港的商业需求显著减少,令启德发展核心商业区与其长期丢空「晒太阳」,不如「废地利用」。 现实是外资投资减少,在港设地区总部数目降至四年新低,由最新公布的第四季GDP数据,反映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连跌五个季度,令本港多幅商业地皮均出现流标,特区政府花巨额公帑要吸引外商回流,甚至要在「明日大屿」再建新的核心商业区,恐怕最终只是烂尾收场,更花光香港市民的财富,甚至要面对更重税务负担。 中国重启复常之路,官方声称全国有八成人已受到感染,死亡人数仅仅是八万人,但大家都知这是一个谎言。不过现实是市民开始「阳过」之后,更关心是经济复苏及就业机会,「春江鸭」的资金市场当然更早捕捉这个机会。 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每天净流入的新资金逾11亿美元,其中8亿流入中国,速度和力度皆为近年罕见,为2020年底至2021年初的新高,并已超越过去20年的速度,反映的是投资者对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回复增长非常期待。 而根据彭博统计的资料所得,外国投资者在1月合共买入165亿美元中国境内股票,创资金流入的最高月度纪录,当然港股亦受惠,由去年十月低位累升七千点,单计今年一月分就飙升2060点,为11年最强一月。 美银的调查更是「牛气冲天」,豪称投资者预料中国股市「半年内不见顶」。 但必须要认清的是,流入股市债市的资金均是热钱,08年以后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表现可以完全脱节,股市回暖只是热钱流入的结果,实体经济仍是一潭死水,这由政府公布去年经济预估数字可以证实:2022年第四季本地生产总值(GDP)按年挫4.2%,差过市场预期收缩2.9%,并连续4个季度录得按年负增长,反映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年计,GDP按年跌3.5%,较市场预期逊色,也比去年11月政府预测的3.2%跌幅为差。 去年经济差过预期,表面原因是第四季货品出口及进口皆显著恶化,按年分别急降24.8%及22.8%,拖累整体GDP表现。但必须要指出,反映本地商业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下图)按年亦大跌11.2%,为连续5季倒退,全年计仍下跌8.5%,仅次于2020年全年11%跌幅,显示本港通关速度较其他主要经济体系为慢,而且利率显著上升,不利商界投资意欲,楼市和土地相关交易可能持续收缩。 值得注意是与民间投资收缩相反,支持经济表现的却是来自政府开支,继去年第三季上升5.3%后,在第四季实质上升9.1%,全年与2021年比较,政府消费开支实质上升8.1%,更加连续4季录得正增长,反映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一向是赖以成功的「大市场、小政府」自由经济体系,实在是非常讽刺。 商界投资萎缩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令最开放城市变成全球最封闭,更重要是正如美国驻港澳总领事梅儒瑞指出,《港区国安法》及北京的干预正对香港金融及法律名声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国际企业撤离在港员工;过去两年约有1.5万名在港美国人以不同原因选择离港,约占美国在港社群的两成,目前尽管香港已取消多项防疫政策,但他关注香港能否在法治维持国际标准。 特别是人大常委会去年底解释《港区国安法》,梅儒瑞认为释法扩大行政当局权力,或进一步损害香港司法独立。他提醒美国公司须留意过去于中国面对的风险,在香港亦可能出现,又批评港府公开要求Google更改搜寻引擎结果,不利新科技投资。 美资撤出香港绝不是单一现象,投资推广署及政府统计处发表去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统计调查」,驻港公司数目为8978间,按年减少71间或0.8%,为2018年来首次跌穿九千间水平。当中经济效益最大的地区总部数目连跌第三年,按年减少46间或3.2%,至1411间,较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大跌130间或8.4%。 当中又以欧美流失显著,美资公司明显流失,按年减14间或5.5%,至240间,过去两年本港已流失42间美资公司地区总部;创十八年来新低。欧洲方面,英国公司减少4间,法国亦跌9间或一成。 疫情困扰本港逾3年,全面打击房地产市场气氛,土地市场亦受牵连,多个地王级项目流标收场,最新一宗涉及市区重建局1月中旬截标的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第四及第五发展区,该个估值最高达130亿元的项目截标时仅接获新地一份标书。相隔约三星期时间,市建局宣告收回项目。 于2007年启动的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分为5个发展区,是次流标的观塘第四及五区,属于压轴登场的期数,位置邻近同属新地的APM商场,毗邻港铁观塘站,可建楼面面积约216万方尺,理论上唯一入标的新地应志在必得,但最终仍流标反映新地出价应是相当保守。 综合市建局、港铁物业发展项目及政府卖地表近年推地的表现,2019年以来最少有8幅土地流标,当中有4幅商业地均坐落于九龙东,其中2019年至2020年更先后有3幅卖地表中的九龙东启德商业地流标;事隔近3年,如今再次有九龙东地皮流标,反映的正是香港眼前的实况:基于私人投资意欲下降,商业楼面空置量维持高水平,而且大量甲级写字楼新供应登场,影响非核心区地段写字楼的吸引力。 第一太平戴维斯发表的2022年第四季香港写字楼报告指出,期内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位回落多达30%,空置楼面则急增至660万平方尺,空置率由2021年年底的9.9%上升至10.4%。 对于外界质疑在启德建简约公屋,影响九龙东作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CBD2),当区居民要求政府承诺在七年期满后要释出土地,用作原有用途发展。但更根本要问的问题是,在七年之后,这个核心商业区仍有存在需要吗? 翻查启德用地近年的规划转变,不少原来的商业地因为无人问津已被改划或计划改成住宅地,减幅为原有规划的约四成,足以显示政府对启德核心商业区的定位而有所动摇,加上区内建成的商厦也不少空置,尺租甚至比贴近九龙乙级商厦尺租低,「本土研究社」已经提出现时启德可能已呈现初期烂尾迹象,政府现在却一味强调对九龙东作为核心商业区的愿景没变,恐怕只是拖延时间,邻近居民应要有心理准备,简约公屋在五、七年的承诺期后仍会永续存在。 更可怕是做价达5800亿元的明日大屿核心商业区规划,一旦长远经济特别是投资环境无起色,明日大屿日后的财政状况能否以依赖卖地填补赤字,恐怕有很大疑问,在今天财政储备跌至只足够政府一年的使费,这些「大白象」一旦烂尾收场,届时很可能需要以加税形式搵市民埋单。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2 months
1
0
0
0
← Newer
1
2
3
4
5
6
7
...
184
Older →
Jump 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Results per page:
10
25
50
1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