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rfanews.org
Sign In
Sign Up
Sign In
Sign Up
Manage this list
×
Keyboard Shortcuts
Thread View
j
: Next unread message
k
: Previous unread message
j a
: Jump to all threads
j l
: Jump to MailingList overview
2025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7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6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5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List overview
Download
Cnews
----- 2025 -----
April 2025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 2024 -----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 2023 -----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 2022 -----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 2021 -----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 2020 -----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 2019 -----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 2018 -----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 2017 -----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 2016 -----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 2015 -----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 2014 -----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 2013 -----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 2012 -----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July 2012
June 2012
May 2012
April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 2011 -----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June 2011
Ma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January 2011
----- 2010 -----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 2009 -----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 2008 -----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cnews@rfanews.org
4599 discussions
Start a n
N
ew thread
4-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4月3日 1.【创作自由】港保安局长再批「尊子漫画」误导及挑动市民不满政府 「后国安时代下」香港政治漫画备受法律风险。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再次点名批评于《明报》专栏刊载的「尊子漫画」,指其近日谈及纪律部队更新器材须预留200亿元,而非52亿元属「误导性指控」,挑动市民对政府不满,又指行为「过去6个月不止一次」。 港警近日向立法会提出斥资52亿元建立新一代通讯系统基础设施,另亦包括斥资约3.9亿元建构数码影像处理平台,其配置人工智能(AI)影像分析工具,辨识可疑人物及车等,提升警方在各类骗案、涉及国家安全及公众安全案件的侦查及情报分析能力。 邓炳强周日(2日)出席香港都会大学的活动后主动提到,周二(4日)将出席保安事务委员会会议讲述有关内容,又特别点名批评《明报》周六(1日)副刊世纪版《乜议员》的「尊子漫画」 邓指涉事「尊子漫画」中人物对话,谈及纪律部队更新器材须预留200亿元,而非指政府用52亿元,「其他的钱是用来起监狱、找相关的惩教人员对付你们」,认为有关指控误导市民以为相关科技是监察和针对市民。邓强调相关科技是方便紧急救援用途,而有关系统会使用5G技术,除了有语音,亦会有图像,在紧急时可确保执法或救护人员不会因为大气电波被人占用而阻碍工作。 邓炳强说:这是纯粹误导性的指控,误导市民以为我们这些科技是要用来监察市民,以及用来针对市民,完全不是。我刚才说得很清楚,这资讯科技是方便我们紧急救援,是这样的用途,但就被尊子说到那样。 邓又批评,「尊子漫画」过往6个月不止一次针对政府作出误导指控,政务司长办公室、劳工及福利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和警队已先后谴责及澄清。他说政府非常乐意接受批评,但若批评非基于事实,而是用误导指控来挑动市民对政府的不满,他有责任「将真相讲出嚟」及公开谴责。 翻查资料,去年10月,尊子漫画于《明报》曾发表一张「人才办」告示,列明「急聘世界级人才薪高粮准接受苛政管治者优先录用」,及后遭劳福局长孙玉菡于社交平台不点名批评漫画「荒谬而严重偏离事实」;同月,香港警察去信港媒《明报》投诉当时一副「尊子漫画」会令读者对警方产生错误观感,有损警队形象,惟《明报》编辑部称,会「本著专业,支持专栏作家提供专业作品」;同年11月,尊子漫画曾刊登描绘一个展览馆藏内容显示「censored」(审查),事后文体旅局以同样方式不点名批评有报章漫画「哗众取宠、恣意抹黑」。 年届68岁的尊子,原名黄纪钧,为香港著名漫画家,以时事政治讽刺漫画闻名,于《明报》刊载漫画长达40年,作品亦曾长年连载于已被迫结业的《苹果日报》及《壹周刊》。本台曾于《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专访尊子,他当时表示,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不妥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美指责港府用国安法打压异见 港律政司批美说谎 美国最新的《香港政策法案》报告,批评中港当局用《国安法》打压异见人士,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要求港府释放遭不公正对待的被拘留人士,却被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反批美国「谎话连篇」,又强调《国安法》只影响极少数人。海外港人倡议者举证港府才是说谎者。 美国国会发表《2023香港政策法案》,评估2022年4月至今年1月香港的状况,指责北京和港府持续以「国家安全」为藉口,拘捕及检控与民主运动相关、甚至在网上表达政见的人士,实施长期审前拘留、限制聘用律师,和剥夺可获陪审团审讯的权利等,损害香港法治及港人应受保障的自由。 报告列举多宗案例,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等「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被拘捕,《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及《立场新闻》案等,批评中港当局以怀疑涉嫌「勾结外国势力」,不断针对政党、工会、社运人士、异见老师、学者、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等。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报告列举北京和港府侵害香港司法独立和法治的事实,又说因政治信仰被港府使用《国安法》羁押的异见者,最少有1200人,要求港府释放遭不公正对待的拘留人士,尊重法治人权。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周日(2日)出席香港商业电台节目,指《国安法》实施近3年,只有20多人被定罪,约250人被拘捕,人数相对700万人口只是极少数人,反指报告中的指控是「谎言」。 林定国就:你说有些人是因为政治言论被拘捕,真是乱说,我天天都在说我追求民主自由,不见得我会担心会被拘捕。真正被拘捕而判有罪的,是煽动他人「搞」自己的国家,破坏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并不是学术性讨论。是在煽动,不只在说,是鼓励他人认同你的思想,改变他人的思想,再以行动落实破坏社会的行为。怎会只因为政治言论就拘捕呢?这种说法绝对是谎话连篇。 林定国批评美国不断利用《国安法》批评香港,是要围堵中国、压制中国的发展,破坏香港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强调港府会积极反驳带有政治目的、不实不公平的批评。又说,律政司和保安局已成立《基本法》23条立法的特别小组,检视和优化现有法律,确保能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希望今年会有成绩。 在美港人团体「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表示,新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会对香港状况的关注,认清《国安法》影响力不限于港人,也有美国公民被查问。对于林定国的反驳,郭凤仪指,香港多宗正在审讯的案件,已证实港府以言入罪。 郭凤仪说:直至3月底,香港政治犯最新的数据,已增至1415个人,未来几个月,我们会继续看到「47人案」,还有「黎智英案」,必定会继续使用法律制度,合理化一些很荒谬的滥捕问题。而在「47人案」我们也看到,现在香港政府是不停使用以言入罪,过分解读一些不同人在过去的发言。在法庭上,把一些以往其他人说的不同的话,翻译成一些他们可以用来控诉的证据。 郭凤仪关注林定国指将来《基本法》23条立法,会填补《国安法》的漏洞,显示23条会是《国安法》的B队,为当局提供更多方法制造更多政治犯,影响力更不只在香港,海外港人也可能因白色恐怖,言论自由也被剥削。 香港立法会民主派前议员许智峯批评,林定国用人口比例为《国安法》下的滥捕辩护是荒谬和不可信,又说过去3年,港府利用《国安法》等打压港人是铁一般的事实。 许智峯说:就算《国安法》只有20人被定罪,但全世界都看到全是冤狱,冤狱一宗也嫌多。在《国安法》下,因协助调查无故被没收护照的人不计其数,大大影响到人身自由,还没有计算动用《公安条例》告你煽动的人数,肯定惊为天人。这都让全世界看《国安法》或煽动罪,针对的绝对是政见。作为香港法治的第一人,他(林定国)捍衞国家机器,用司法工具做政治打压。 许智峯担心,在《基本法》23条立法后,会加强法律武器的杀伤力,加剧和深化对香港人权的打压,会有更多人因为煽动和国家秘密等罪被拘捕。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港媒指前艳星彭丹促成中洪建交 评论:真正原因是中共金钱诱惑 洪都拉斯最近宣布与台湾断交,改与中共建交。有亲中媒体报道,中洪建交竟是因「香港前艳星彭丹担任民间外交家发挥作用」。有分析质疑,彭丹在毫无相关背景下,获任命为「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本台跟进了解,涉事研究所去年11月才成立,获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李保东撑场。机构前身来自知名直销公司「天狮集团」(TIENS),过去10多年被指卷入诈骗、贿赂官员等风波,惟集团至今依然屹立不摇。 洪都拉斯与台湾于3月26日正式宣布断交,中断长达82年的外交关系,同日宣布与中共建交。亲共港媒《星岛日报》上周六(1日)发表专访报道指,中国青联常委、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上周四(3月30日)出席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女性圆桌」会议时受访,透露自己在中洪建交发挥「民间外交家」的积极作用。 报道引述彭丹指,彭今年2月出访陷入政局动荡的洪都拉斯,考察两国企业能否有更多贸易往来,更获有意与中国建交的总统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招待,形容「两名女性相谈甚欢」、「女性更为敏感、更为厌恶战争」,「交谈话题围绕家庭、教育、慈善、和平,效果显著」。当彭丹返回中国10天后,卡斯特罗就于社交媒体宣布,将推进与中国建交事宜。 卡斯特罗访华行程尚未公布,但彭丹已透露,洪都拉斯商务部今年5月将率商界精英来华,期间会到访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探讨两国在商业上的合作如何「更上一层楼」,并邀请研究院前往中美洲设立分院。 对于90年代拍摄多部「三级片」色情电影留下的「艳星」形象,彭丹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拍摄商业片娱乐大众,与她千禧年代时参演中共红色电影弘扬的社会核心价值,「意义并无不同」,因电影「不应有高低贵贱」。 有关报道刊出后,引起中、港两地反响和广泛转载,惟不少人认为当中疑点重重。而在公开资料上未见彭丹访洪相片或与卡斯特罗的合照。 旅居日本的中国知名时评人「五岳散人」向本台分析,中共透过金元外交收买洪都拉斯,相信彭丹有强硬后台,捞得此肥差。 「五岳散人」说:在中国大陆的政治「洁癖」上来看,一般不会用此模式来做。她(彭丹)如何可以这样上去,肯定背后有一定势力在推动她,走上这种「擦边球」的仕途,她(彭丹)只是搭了一个顺风车而已。(中共)给洪都拉斯大量的援助,说白的是用钱买的(关系),这钱一定要有出口,而且回到决策人的手中,变相的贪污。洪都拉斯找台湾要25亿美元不成,中国就给洪都拉斯60亿美金,中间就找个「白手套」的人接回扣,就看是谁接了。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向本台分析时说,不排除事件高调曝光后,导致「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重演,令贪腐罪行曝光。他关注彭丹「背后到底是谁?」 侍建宇说:可能彭丹是艺人,她不知道树大招风的事情。她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专业的实力,但却做这机构(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的院长,是非常令人匪夷所思。她现在把这基调唱得那么大声,令所有媒体去关注她作为一个香港过去的艳星、三级片的女郎,摇身一变成一个智库研究院的院长,当中是经过了怎样的转折,是否涉及贪腐?她到底有甚么专业的能力坐上这个位置呢?我想,习近平和中共官员们应好好去调查。 翻查资料,彭丹1972年出生于中国湖南长沙,外公曾任遵义市副市长。14岁移居美国半工半读,曾获美国的华裔小姐、中国小姐、亚裔小姐3项冠军,及活跃于香港90年代「三级片」色情电影。她千禧年后回归大陆,为中共爱国题材电影任演员、导演,继而踏入政圈,2013年成为第11届甘肃省政协委员,及后由中直机关单位推荐当选中共全国青联常委。 去年11月12日,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在北京揭牌成立,同时彭丹获出任院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以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包括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和捷克的多位前总统以影片致辞祝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亦有到场致辞。彭丹在最近的博鳌亚洲论坛曾与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合照。 至于「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据其官方资料,它前身来自知名直销公司「天狮集团」(TIENS),成立于1995年,由早年的保健品,至今横跨生物科技、健康管理、酒店旅游、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扩至全球各地,包括香港,曾打入国家民企500强。创办人李金元被称为「中国直销第一人」及「天津首富」,曾与中共官员关系密切。最为人熟知是,集团在2015年,安排多达6500名员工集体到法国旅游,不但包下巴黎及尼斯超过140间酒店,董事长李金元更破例获法国外交部长接见。 综合中国内地媒体报道、政府和法院文件,多年以来,「天狮集团」一直深陷「传销」丑闻。自2009年以来,中国以「天津天狮」名义进行的传销活动,引发各类刑事案件2781例,除了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定罪的案件,包括2019年的「天津权健集团」事件,其它案件主要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抢劫、过失致人死、故意杀人等,共致155人死亡。过去多达逾200人在中国各城市被判刑,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至8个月不等。惟「天狮集团」多次否认指控,又声称被人冒认行骗。 2018至2019年间,李金元曾因「炫富」登上新闻,惹来贪污风波。广为人知的便是其位于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的「行宫」——华堂,占地近百亩、红墙金瓦的仿古宫殿,不但曾是李金元的住所,同时也是天狮公司接待来宾、供经销商参观的景点,仅名贵家具就价值近10亿元。 2019年4月,一则《陈华贪污、受贿二审刑事判决书》显示,某市某机关部门党组成员陈华于2004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为天狮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在互联网信息管控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共收受李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87.91万元。 在上述期间,李金元担任天狮集团法定代表人。同时,天津市武清区政府发布通报称,天狮集团已开始自行组织拆除「华堂」建筑。 当时,李金元一度「消失」,惟2020年重新活跃公开活动,包括多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和见证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成立,其「天狮集团」至今业务仍屹立不摇。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4.甄子丹回应「奥斯卡抵制风波」 反问「我为甚么不能爱国?」 甄子丹因早前批评「反送中运动」是「暴动」,被超过10万人联署反对。他近日受访时回应,指「我为甚么不能爱国?」并说联署是对他的网络欺凌。联署发起人批评甄子丹不明白民主体制,对中共打压异见声音选择性失明。 香港武打巨星甄子丹近日接受美国杂志《Variety》访问,重谈早前超过10万人联署要求奥斯卡主办单位取消邀请他做颁奖礼嘉宾一事。 他说,「我可以热爱自己的文化,爱我自己的国家,为甚么我不能爱国?」(I'm allowed to love my own culture. Love my own country. Why cannot I be patriotic?)他并批评联署是网络欺凌、是取消文化,必须制止。(This whole online cyber-bullying/cancel culture has got to stop)他续指「你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要别人收口,根本就很虚伪」。 访问中甄子丹还谈及自己难以接受美国电影丑化「自己祖国的文化」,并引用电影《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作为例子。甄子丹认为,电影在嘲笑李小龙,并形容这是卡通式的夸张手法。他说「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导演,他有资格获得现在的地位,我也有权表达我的观点」。 有关联署的发起人「赴汤」汤伟雄周一(3日)接受本台访问,他否认联署是网络欺凌,大家只是各自表态,是表达的自由。他认为事件正正体现甄子丹根本不尊重及不明白民主体制就是大家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汤伟雄说:他有他发表言论的自由,我们市民亦有用我们的方法去表达反对甄子丹这个人的这番言论、他做的行为的自由。更何况他是艺人,他会受到公众注目,而他说一些不实言论时,其实会令到好多人对事实的真相扭曲及误解了,这是不负责任。 汤伟雄说并无要将甄子丹噤声,也从来没有阻止其他人爱中国、阻止别人陈述中国好的地方只是希望表达不同意甄子丹将争取民主自由的抗争说为「暴动」。相反,他指,当港人表达反对声音时,遭中国用尽方法打压、禁言甚至拘禁。 汤伟雄说:我反而想问现在好多在香港的人,甚至电影业、他行内,连反对声音也不能说,电影上不了,观众想看的电影亦看不到,这些又是否他所说的噤声,还是他觉得牵涉到自己,就是一个网络欺凌、噤声?而贫苦大众及市民被噤声,就不是噤声?我觉得他反而好好检讨这件事。 虽然甄子丹最终能如常出席奥斯卡做嘉宾,但汤伟雄认为联署仍带来一定效果。 汤伟雄说:现在其实很少一些关注香港人权的议题能带到国际上,今次却做到,虽然不圆满。 甄子丹早前接受英国《GQ Hype》周刊专访,提及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不是示威,是暴动」(It wasn’t a protest, OK, it was a riot),又指西方媒体如BBC、CNN等对中国报道偏颇,只关注负面消息,不提中国的现代化与生活便利。事件引起香港人反感,身在台湾的汤伟雄于Change.org发起联署,要求奥斯卡主办机构影艺学院,取消邀请甄子丹为奥斯卡颁奖礼嘉宾。超过10万人响应联署,可惜影艺学院未有应联署要求,甄子丹如期上台做嘉宾。 公开资料显示,甄子丹出生于广州,2岁移居香港,12岁移民美国,2010年放弃美国国籍,他自称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今年1月,他成为全国政协,是继汪明荃、成龙后第3位获委任为全国政协的香港艺人。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5.意中「一带一路」协议将届满 政治家警告勿让战略港口落中国之手 意大利和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将于年底到期,意大利正评估是否继签。项目涉及意大利具有战略位置的港口,意大利老牌政治人物公开反对,指绝不能让重要的战略港口落入中国之手。分析指,经济衰退下,中共仍意图透过「一带一路」拉拢民主阵营中较薄弱的国家。关注中共扩张的专家呼吁各国汲取新冠疫情教训,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 意大利媒体《Decode39》上周五(3月31日)报道,意大利政府正考虑与中国续签「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意大利在2019年签署了有关备忘录,至今年底,意大利必须就是否续签做出决定,如果在限期前三个月不正式通知对方,该备忘录将自动续签。 意大利现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表示,问题仍在评估中。梅洛尼没有直接提及北京已将目标投向「的里雅斯特港」(The port of Trieste)和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港(Taranto)。但她强调的里雅斯特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将意大利投射到东方及打通东北欧到地中海的天然平台。 梅洛尼的主要政治伙伴、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已明确反对让里雅斯特港落入中国之手,他强调,意大利「不能在不友好的情况下丢掉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他说,对于以贸易为生的意大利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但与中国不能是结构性从属关系。 在意大利从事地产项目交易的Gu Yang 向本台表示,的里雅斯特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落入中国手中,会成为中国向东北欧辐射的跳板。他提醒意大利要汲取「新冠病毒」的教训,认清中国这些扩张项目的危害性,不要只著眼短期利益。 Gu Yang说:Trieste这个港口是直接通向欧洲的内陆,如果是配合中国一带一路这个大的战略的话,这个港口的战略位置的凸显就非常明显了。意大利是G7国家第一个被一带一路突破的,中国共产党用的是温水煮青蛙似的这种扩张或者渗透,它们根本不可能察觉到的;意大利也没有吸取病毒的教训,它觉得眼前的利益能得到,它们就去做。 近期意大利工业部长乌尔索(Adolfo Urso)表示,准备将「的里雅斯特港」作为战时进出口的主要港口。意大利总理也表示,乌克兰对意大利来说是和平的希望和未来的机会,意大利已做好准备重振基辅经济。这个月底,乌克兰重建会议将在罗马举行。 Gu Yang认为,在老牌政治人物纷纷反对下,中共很难占到意大利人的便宜。加上中国经济衰落,「一带一路」项目也将难以为继。 Gu Yang说:意大利老牌政治家把这个漏洞看到了,提出了反对声音,执政党就有可能去补救。「一带一路」跟那个雄安工程实际上就已经烂尾了嘛,现在就只是空架子,但是空架子只要它们力所能及的话还是会去继续做的。中国它要想达成不是那么简单,既让它花了钱、花了精力,想办的事还没办成,步子迈得大了,还要把中国国家人拖垮了。 中共在欧洲的「一带一路」投资背后,似乎有战略性部署。 据早前中意协议,中国政府控制的中国交通建设总公司(CCCC)成为包括的里雅斯特港和「蒙法尔科内港」(Monfalcone)等港口系统管理局的建设承包商。而中交建因为与中国军方的联系,在2020年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另外,中远集团对德国汉堡一货运码头控投24.9%,事件在去年引起关注,汉堡港去年初收购了的里雅斯特港50.01% 的股份,令其与意大利「一带一路」项目扯上关系。 德国「墨卡托中心」(Merics)研究员吉芙兰(Francesca Ghiretti)认为,中远集团依靠强大的中国政府资金,成为北京潜在的地缘政治工具。 一直研究中共对外扩张的旅美律师、纽约大学教授滕彪向本台表示,中国正转向拉拢民主阵营中容易攻破的国家。他认为,意大利应该从长远的国家安全利益考虑,放弃与中国的政治工程续约。 滕彪说:一带一路看起来是个经济项目,但它背后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明显的;2019年意大利不顾盟友的反对,成为正式签约一带一路的第一个七国集团国家,它对中国一带一路对其他国家安全的威胁都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意大利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牺牲国家安全。中共拉拢像意大利、德国等等一些重要的国家,这些国家它们在国际上,无论在经济、政治或其他方面重要性都要远远超出亚非拉这些小的国家,所以中共要不惜代价攻破这些国家。 上周四(3月30日),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警告:欧洲国家如果在美国施压下限制对华贸易,将要承担风险。 意大利媒体认为,从一带一路项目退出可能会引发北京的制裁,就像早前北京对澳大利亚、立陶宛的经济威胁。 但反对人士指出,意大利是七国集国成员之一,如果中国采取制裁也会遭到七国集团的严厉反制。意大利农业部长洛洛布里吉达(Francesco Lollobrigida)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罗马应当与欧洲国家、美国及北约国家采取一致的行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立场案】辩方引多间传媒类似报道 锺沛权重申文章没危害国安 香港「立场案」周一(3日)续审。辩方就涉及罗冠聪、梁颂恒及张昆阳的检控文章,指罗亦曾接受其他传媒访问;另有多间传媒对梁和张流亡进行报道。前总编辑锺沛权重申不认为文章有危害国安的实际风险,同有刊出报道的传媒亦没把文章下架。另就控方多次质疑锺沛权容许文章发布等于认同当中观点,辩方问及总编在传媒机构能否「一言堂」,锺回应指《立场》并非如此。 「立场案」踏入第51天审讯,亦是辩方第5天覆问。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指,聆讯其间提及检控文章以外的大量内容,希望澄清如《从北爱尔兰抗争经验看香港抗争运动的未来》一文,并非检控文章。 余之后就3篇涉及罗冠聪的专访及博客文章的检控文章提问,问及一间传媒机构,总编能否为「一言堂」?锺回应,有媒体的政治新闻仅得单方面意见,惟因他十分重视言论自由,故《立场》绝非如此。 法官郭伟健就指,从锺证供可见,传媒总编实际上可「一言堂」,仅视乎总编采取甚么尺度。锺表示同意;郭官之后追问,传媒老板若不容许总编决定编采方针,总编或会被解雇,故老板是否有最终决定权?锺以「可以咁讲」回应,但强调《立场》「我哋冇乜老板呢个概念」,创办人信任总编能决定有何内容对香港最好。 针对锺沛权上周作供时指警方以「大包围」方式截取《立场》文章再搜证,余若薇在庭上指,被下载的文章包括影评、科技等题材共587篇文章,甚至包括日本动漫「天竺鼠车车」,最后虽没有被用作检控,但文章原来亦被视为敏感内容,同时引述罗冠聪博客文章内一句「各项『非政治』化的组织更应该在这种政治风暴中蔓延开去」,问锺:「你理解咩组织先叫安全,唔犯法呢?」 锺回应自己「今时今日我讲唔到」,而据其理解,罗旨在提出《国安法》下社会产生互不信任氛围,惟民间自我组织能力不可瓦解,藉以鼓励港人,并重申涉案文章发布逾大半年,直至下架并没有收到执法部门投诉内容危害国家安全。 至于控方曾质疑《立场》得知罗赴英后首次出席的活动,受访亦反映他特别信任《立场》;余呈上罗冠聪Facebook的帖文,指罗早向「全世界」宣布自己会出席有关集会,非只有《立场》得知事件;罗亦非只接受《立场》访问,其中《明报》、《星岛》及《有线》亦有访问他,而罗更曾公开指自己离开香港后,首个答允受访的香港媒体正是《有线》。余又引述两篇《明报》的报道,并指根据控方的标准,罗冠聪信任《明报》程度多于《立场》。锺回应称不懂判断,但指罗流亡后相当谨慎,是在考虑一段时间后,才决定接受《立场》访问。 而就17篇检控文章之一的《【专访】流亡美国 誓争取金融制裁、救生艇计划 梁颂恒:盼重返属于港人的香港》,控方曾撰文记者林彦邦为梁铺排及带领他回答提问,塑造梁愧疚、有承担、唔系「鬼」的形象。辩方今同样引包括《明报》、《信报》、《HK01》、《有线电视》、《香港电台》及《文汇报》在内有关梁颂恒宣布流亡及寻求美国政府庇护的报道,指内容与《立场》大同小异,当中亦有报道引述梁流亡后愧疚、矛盾心情,又指《文汇报》亦有报道制裁主张,并问锺如以控方说法,「呢啲系违法非法,唔应该报道,系咪?」锺重申,事件关乎公众利益,故需要作报道,亦不认为文章对国家安全造成实际风险,并质疑如同样元素会造成风险,其他传媒是否亦要把文章下架。 此外,辩方又同样引多家传媒曾就张昆阳宣布流亡海外声明作出报道,并提及他流亡的原因等,有媒体亦提及张的心情,余若薇就问锺有关报道是否「美化推销」?锺就断言指有关传媒「唔会有意图畀光环张昆阳。」 余之后续问及,香港有多家传媒报道有关事件,「点解唯独你哋《立场》?其他全部人冇事,你哋又会被指煽动仇恨,有危害国家安全风险呢?」锺重申,报道文章没有煽动仇恨意图,指政治人物发声明真诚交代主张并回应被通辑,作为媒体需要转载,让公众知悉事件。 另外,周一庭上余若薇也就新兴网媒详细报道她的提问及证人回答表示关注,澄清相关提问仅探讨内容是否具煽动意图,无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作者或受访者,为若因而引起他人感冒犯公开致歉。 本案将于周二(4 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7.【香港法庭】地盘工涉袭警罪成还柙候判 官指警证供有分歧可理解 2020年元旦日,有香港市民在旺角堵路示威,期间有便衣警员偷拍被发现后遭围殴,事隔逾年后,一名地盘工人被起诉,案件周一(3日)裁决,被告被裁定袭警罪成、普通袭击罪脱。被告需还押至月底判刑。 本案被告苏俊杰(案发时26岁,地盘工人),被控一项袭击正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及一项普通袭击罪。控罪指他在2020年1月1日,在旺角山东街与通菜街交界,与其他人士袭击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即警员19597及警员 10879。 控方案情指,当日有便衣警员按上级指示在旺角巡逻,目击一行黑衣人在奶路臣道和花园街交界向马路投掷杂物,再往金鸡广场附近一后巷走去。警员遂尾随,并欲拍摄以汇报,其后双方发生冲突。 裁判官施祖尧今在裁决时指,接纳当时便衣打扮的受袭侦缉警员19597何思骏为诚实可靠证人,形容其证供持平,指当时何遭被告发现后逃跑,被告追赶并3度指骂,何随即表露警员身份,但遭被告斥「影相吖嗱,死黑警」,并以右手挥拳打向其左边脚,再将其推落地,续拳打其头部,及后有其他警员到场支援,被告逃逸。 对于辩方指何曾因晕倒一度「断片」,导致记忆不可靠,影响其证供,施官认为何的证供,情节与闭路电视片段吻合,认为何已将所有记得的事情描述,未有打击整体证供的可信性。 另外,就辩方指无证据显示被告一行人投杂物,反有市民把路上雪糕筒拿走,与警员证供不符,裁判官认为当时警员距现场逾10米观察,看错不足为奇,认为其解释合乎情理,且此部分案情非控罪焦点,认为警员没有必要夸大其辞;至于辩方曾质疑现场灯光昏暗、事发仓卒,警员或未有足够时间认出被告,裁判官就指现场附近仍有充足灯光,且何曾3度回头望看被告,又曾表明身份近距离观察,总结认为其证供虽有分歧但亦可以理解,接纳他为诚实可靠的证人,没有为令被告被定罪而夸大。 至于案中另一便衣女警,虽然曾在同一事件的另一案件中,被裁定为不可靠的证人,辩方就批评她当时有佩枪,不可能在见到何遇袭后旁观,认为显示她在事后才到场。惟施官认为,现场情况难以预计,不可能事后论断警员应有何等参与,该女警在本案供词无重大矛盾,故亦接纳她为诚实可靠证人,信纳两名便衣警员指被告辱骂并追赶他们,更施以袭击,明显是属故意和非法袭击正当执行巡逻和侦查警务的警员,裁定被告袭警罪成。 而就另一项普通袭击罪,施官今向控辩再厘清,指出就控方依赖的唯一一名警员,证供仅显示他推开正袭击便衣男警的被告后,被告曾两度举起手冲向他,而他挥动警棍驱散。 施官认为,警员作供时对关键情况不清晰,证供前后不一致,在记事册没有提及挥拳的其中一人是被告,加上不能确定被告曾袭击他,故拒绝接纳其供词,又认为当时在电光火石之间,在场的总督察对被告的辨认不可靠,故裁定被告普通袭击罪名不成立。 辩方求情时指,本案并非有预谋犯案,被告须供养已退休的母亲及妻子,而被告于2020年12月被捕,在2022年3月才被正式落案,相隔1年4个月,指被告被捕前,涉及同一事件的其他被告已受审、甚至被定罪,证据与本案如出一辙,不能理解控方为何耗时甚久,望法庭接纳本案存在延误,酌情扣减刑期。施官最后将案押后至4月24日判刑,以待索取背景报告,其间被告须还押。 资料显示,涉及同一事件的另案四名被告,于2020年9月裁决,其中两人为「把风者」角色,被裁定袭警罪成,被判监 3 个月,其馀两人罪脱。不过,及后遭律政司覆核成功,两名罪成被告被改判10个月监禁。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俄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泽连斯基斥机构公信力「彻底破产」 俄乌战争仍未结束,俄罗斯的侵略者行为与联合国安理会相违背,但俄罗斯将于4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乌克兰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周六(1日)批评俄罗斯出任轮值主席国「荒谬」。他指,俄军日前的袭击令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死亡,「与此同时,俄罗斯出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很难想像还有甚么事比这更能证明这些机构(的权威与公信力)已经彻底破产。」他认为「改革显然有其必要,以防止恐怖主义国家,以及其他想成为恐怖主义国家者破坏和平。」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强调:「经常系统性违反所有国际安全基本规则的国家,正在主持一个唯一使命是保护国际安全的机构。」他认为,这如同掌掴了国际社会一巴,并形容这是全球最差的愚人节笑话。他促请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阻止俄罗斯滥用轮值主席国地位。 不过俄罗斯方面,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将行使主席国「一切权利」。 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由15个成员国担任,并按照国家名称自母顺序每月进行轮流调任,俄罗斯上一次出任轮值主席国是去年2月。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冯德莱恩马克龙将访华拟打「友情牌」 传美国未寄厚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一(3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举行工作午餐,欧盟委员会表示,两人正准备在周三至周五(5至7日)一道访问中国。美媒报道,马克龙准备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友情牌」,但美国和其他国家对马克龙这次出访是否会带来重大成果表示怀疑。 综合外电报道,欧盟委员会首席发言人马梅(Eric Mamer)在一条推文中说,两位领导人将讨论的问题包括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能源部门和他们的中国之行的准备工作,包括他们一起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 美媒《POLITICO》报道,马克龙希望劝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走得太近,并希望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发挥调解作用。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马克龙有甚么筹码。欧洲继续受到切断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影响,同时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加剧。 报道又指,马克龙希望跟习近平打「友情牌」。去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前夕,马克龙亦与普京进行了数小时的电话交谈,由于这一努力未能阻止战争爆发,马克龙招致了猛烈的批评。 鉴于马克龙多次尝试解决冲突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停止乌克兰战争或挽救伊朗核协议,美国和其他国家对马克龙这次出访是否会带来重大成果表示怀疑。 据三位未获授权公开谈论私人谈话的政府官员向《POLITICO》说,白宫对马克龙实现突破的期望不大。这些官员说,习近平不太可能对马克龙的要求采取行动,也不可能削减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强硬举措。 在本周与马克龙一起访问中国之前,冯德莱恩于上周就中国政策发表演讲,称中国在国内变得更加专制,在国外变得更加自信及咄咄迫人。她又指中国改革开放走回头路,以国家安全之名厉行监控,在中国的公司更被要求协助政府收集情报。 此番言论引起中方不满,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傅聪上周五(31日)表示感到失望,指讲话对中国政策及立场存在歪曲、曲解,希望冯德莱恩在访华期间,透过与中国领导人对话,更好地了解中国。 傅聪表示,「无论是谁为冯德莱恩撰写讲话稿,(这个人)都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或是故意歪曲中国的立场」。 责编:方德豪 网编:毕子默 10.取消清零反弹效应消失 中国3月制造业放缓 一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占有中国经济体价值三分之一的制造业于3月份出现放缓,分析指全球需求疲软导致中国的出口订单减少,而中国取消清零防疫政策所带来的反弹亦正消失。 路透社报道, 3月份财新/标准普尔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0。此前,2月份的读数为51.6,是7个月来首次出现月度活动扩张。财新/标普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主要追踪中小型私营企业。 相关调查结果远低于路透社调查的51.7的预期,并与周五公布的官方PMI的增长放缓相呼应。50点指数为当月增长或收缩的分水岭。 凯投宏观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第一季度制造业PMI相对温和且短暂的回升表明,工业只从重新开放中获得了有限的提振。」 「这部分是由于全球生产疲弱,但这也符合我们的观点,即大部分重新开放的复苏将来自于服务业,而服务业是受清零政策打击最严重的。」 北京为今年的经济增长设定5%左右的目标。去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弱的表现之一。 据国营《证券时报》周一报道,由于消费回升和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可能增长了4.0%左右。 投资公司华宝信托驻上海的经济学家聂文向路透社说:「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需求复苏的情况。 然而,聂文预计第一季度GDP数据将充份反映年初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看到的反弹,并将GDP预测从之前的3.5%提高到3.7%。 中国经济在今年头两个月显示出逐步复苏,在解除严格的清零措施的推动下,服务业出现强劲回升。 然而,地产市道低迷、全球需求的疲软和金融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经济反弹的力度产生了怀疑。 路透社引述财新观察集团高级经济学家王哲说:「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展望未来,经济增长仍将依赖于国内需求的提振,尤其是家庭消费的改善。」 3月份工厂活动受到生产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打击,分项指数比上个月有所下降。 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在2月份短暂地摇身一变成为增长后,3月再降至49.0,表明全球需求仍然疲软。 上周五(3月31日)的官方数据显示,服务业更加强劲,其活动以近12年来的最快速度扩张,在全球需求低迷削弱出口的情况下,提高了由消费带动经济复苏的希望。 为了支撑增长,中国总理李强上周表示要支持消费和投资。中央银行上个月还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 最近几天,中国高层官员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有所缓和。 花旗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新的经济团队正式上任,我们可能会看到未来有更多的亲商政策,但我们对刺激措施的期望值很低。」 责编:方德豪 网编:毕子默 11.【晶片大战】疑似报复西方围堵 中国调查美资晶片生产商美光 在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盟友宣布对向北京出售关键半导体技术实施新的限制后,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内存晶片制造商之一美光科技展开网络安全调查。有美媒形容,这「显然是一种报复」。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周五(31日)晚些时候的一份声明,该局将审查美光在国内销售的产品。 声明指出,此举旨在「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安全,防止产品隐患导致的网络安全风险,并维护国家安全」。 就在这一天,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表示,它将限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出口先进的晶片制造设备,此前美国和荷兰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报道形容,中国的举措「显然是报复」。 华盛顿及其盟友已经宣布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行限制,半导体是北京成为一个科技超级大国的战略行业。 上个月,荷兰也公布了对半导体技术海外销售的新限制,理由是需要保护国家安全。去年10月,美国禁止中国公司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先进的晶片和晶片制造设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资安风险】传「拼多多」具监控客户功能 关闭后仍在后台活动 「拼多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购物应用程式之一,每月向超过7.5亿用户销售各样东西。但是根据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的说法,它也可以绕过用户的手机安全设定,监测其他应用程式的活动,检查通知,阅读私人信息和改变设置。而且一旦安装,就很难删除。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虽然许多应用程式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有时未经明确同意,但专家说电子商务巨头「拼多多」已经将侵犯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行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拼多多」成立了一个百人团队,负责寻找安卓手机的漏洞,并让APP收集用户数据,公司就能针对用户偏好更精准推送商品,而APP装有恶意程式被揭露后,团队即在3月初解散。 CNN访问专家指出,「拼多多」在关掉之后还能在后台继续运行,并追踪用户使用其他购物APP的活动,以便于监视竞争对手动态。除此之外,「拼多多」还可在未经用户同意下,得知用户定位、手机联络人、行事历和相簿,还能更改系统设置,看到用户的聊天纪录。 在一次详细的调查中,CNN在接到举报后采访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多个网络安全团队,以及「拼多多」的多名前任和现任员工。 报道引述芬兰网络安全公司WithSecure的首席研究官海波宁(Mikko Hyppönen)说:「我们还没有看到像这样的主流应用程式试图升级他们的权限,以获得他们不应该获得的东西的访问权。」「这是非常不寻常的,这对『拼多多』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拼多多」应用程式被指存在复杂的恶意软件之前,中国开发的应用程式如TikTok亦因外国担心数据安全而受到严格审查。 一些美国立法者正在推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TikTok这一流行的短片应用程式,其首席执行官周受资上周在国会就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接受了五个小时的质询。 这些消息也可能引起人们对「拼多多」的国际姐妹应用Temu的更多关注,Temu在美国下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并在其他西方市场快速扩张。两者都属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PDD,这是一家扎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 虽然Temu没有受到牵连,但「拼多多」被指控的行为有可能给其姐妹应用的全球扩张带来阴影。 没有证据表明「拼多多」将数据交给了中国政府。但由于中国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享有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立法者担心任何在中国经营的公司都可能被迫配合广泛的安全活动。 责编:方德豪 网编:毕子默 13.【财经拆局】Hello HK!旅客仅回复疫情前三成,「新.香港」对国际还具吸引力么? 本港二月与内地全面通关后,内地入境旅行团重临,旅游业重现生机,但疫前屡惹诟病的乱象也故态复萌。新闻画面近日不断出现大量团友聚集在土瓜湾及红磡一带街头,由排长龙等候用膳,到公厕门口站著食两餸饭等,引起各界关注。 为免再次令中港矛盾扩大,政府第一时间「拆弹」,采取管理手段,包括政府、旅游业监管局、旅游业代界、饮食业代表等开会提出缓解措施,包括分流团客,而旅游巴限时限点上落客,避免堵塞行人路及马路,初步收到成效,暂时算是成功拆弹。 2003年中央为刺激香港经济,包括为长达六年的通缩及当时「沙士」重创各行各业,推出了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及内地居民「自由行」访港,其中又以「自由行」力度最大,也收到立杆见影效果,但同时也酿成加深内地与香港矛盾,导致港人不满内地客滋扰,内地人又有民怨抵制。 如今二十年过去,中港通关之后旅游业不单丝毫未见改善或升级,实际是百病丛生,旅游卖点缺乏新意,过度侧重购物,行业生态扭曲,零团费、强迫购物等乱象,不断透支香港旅游声誉,以低成本招徕带来大量客流,但就占用本地公共空间及交通设施,影响地区居民生活,惹来本地人讨厌。 到底在全面解封及中港通关之后,所引发的经济刺激效应是否一如当局预期,能有效吸引内地及全球旅客,以推动整体经济甚至解决政府的财政赤字?抑或只是带来一批团费只有二、三千元的平价团,团餐仅40-60元的低消费旅客? 值得注意是,近日较有系统整理旅客访港复苏的研究,不是来自旅发局或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而是来自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货币与金融稳定情况半年度报告》,这分半年发表一次的金融及经济报告,除了有丰富的经济及金融数据,是我经常搜集资料的重要来源,同时亦有不少精辟的经济专题报告,过去就包括有专题讲及气候变化或绿色经济定价的问题,而三月发出的半年报告,就有专题探讨《香港疫后重启相对滞后会否对访港旅客人数造成疤痕效应?》 随着本地疫情趋于稳定,政府相继宣布放宽防疫抗疫措施,包括于去年9月实施「0+3」安排、12月取消「黄码」限制,以及于今年1月及2月恢复香港与内地正常通关。但报告提出,由于区内部分经济体(例如新加坡)早已于2022年初逐步重启,香港疫后重启相对滞后引起了本港入境旅游可能出现所谓「疤痕效应」(scarring effect)的忧虑。 所谓「疤痕效应」,经济学家认为,是过去疫情客观上会对经济、人类心理以及其他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疫情高峰过后的一段时间,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仍不乐观,旅客到访的心理也受到影响,消费行为受到抑制。 报告称,疫情爆发前访港旅客的高峰为 2019 年 1 月的约 680万人次(或每天近22万人次),当中约八成来自内地。疫情期间,受严格防疫抗疫措施所限,访港旅客人数急剧下跌至每月只有数千人。随着防疫抗疫措施自去年9月起逐步放宽,尤其是内地自今年1月放宽出入境限制,访港旅客人数有所回升,但人数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只回复高峰期的三成。 如果只集中内地旅客,按2019年初的高峰,1月内地旅客来港人次多达550万人,即每日有18万人次。而随著去年底实施「0+3」安排至12月取消「黄码」限制,内地旅客仍未见显著增长(图一),情况要到一月底内地正式取消外游限制后,旅客才逐步回升。 再翻查出出入境事务处的数据(必须要再次表扬这个部门的数据统计是非常认真及即时,几乎是每日公布及有详细分类,是统计新闻的重要资料来源),留意到内地居民是在二月初才首次突破每日入境人次超过二万人(图二),之后就出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在周末时间会出现高峰,在3月18日的一天更一度突破十万人次,是逾三年新高,但总计三月分亦只有190万人次,是高峰时的三成三。 相反,特区政府一直在向全世界宣布「复常」,但内地以外的其他国家入境旅客,却一直未见明显反弹,由图二看到,在今年初解除入境限制后,每日入境人数保持只有万多人的水平,当中只有一日能突破二万人,平均只是2019年1月高峰时的不足三成,即使刚过去的周末有国际七人榄球赛,但入境外国旅客未见显著上升,可见香港政府花费巨大金钱向外宣传「Hello Hong Kong」的活动,实际上只是「倒钱落海」,既浪费公帑,亦丝毫无法改善香港的对外形像。 金管局在报告中,为了探讨访港旅客人数的复苏步伐,较其他亚太区经济体滞后,编制了一个旅客指数,尝试量化当中的影响,由于当中涉及大量数学模型,我就不再详述,但报告的结论是,香港入境旅客人数于2月只恢复到疫情前约31%的水平,而其他亚太区经济体则已恢复至五至七成的旅客人数。 数学模型亦发现,香港相对滞后的解封,引起入境旅游可能出现的「疤痕效应」,相对受影响程度仅在三个月内较为有影响,但随后并不显著,因此金管局的报告表明,香港疫后重启相对滞后的不利影响只属短暂。 尽管金管局的报告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作推论,我亦无意挑战当中的立论,但报告存在明显缺陷,是假设今天的「新.香港」,仍然能一如以往吸引世界旅客,但实际上无论国际或内地较富裕的中产,都明白今天的「新.香港」已经今非昔比,有调查则显示,现在八成的内地旅行团,都是以低廉价格招徕的平价旅行团,反映即使是内地较富裕阶层,亦宁愿选择新加坡或东南亚外游。 更重要是访港旅客人数的复苏步伐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最近访港旅客人数明显增加,但近期供应面的限制,包括部分反映在机票价格上涨,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近日机管局开始透过航空公司送出五十万张免费机票,有抽中的外国旅客已反映,机票不是完全免费,当中要付出过千港元的手续费、机场税以及行李费用,还未计本港的酒店及其他旅行使费,因此最终未必会成行。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由土瓜湾及红磡一带的乱象反映,现在入境旅客只是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但旅游配套严重落后,入境接待人手严重不足,加上三年来疫情打击,本港几乎无新增旅游景点,那么我们又要问自己一句,香港凭甚么去吸引外国游客重临?是用一部《国安法》宣传「由乱及治、由治入兴」,还是告诉他们我们的新闻记者及前立法会议员正在每日接受当局的控告及审判?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4-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4月2日 1.港周日10场游行参与者禁蒙面须配戴标志 律师:较大陆更苛刻 香港周日(2日)有10场游行集会,港警方继此前对反对将军澳填海游行加入参加者要戴颈牌等限制后,再对2 日的活动施加有关服饰等条件,有港律师称,现在香港对游行集会的要求较中国更苛刻。 香港「将军澳都会駅业主委员会」3月26 日举行反对政府填海的集会游行,在警方作出多项限制下,参加者要颈挂号码牌及不可戴口罩等。游行期间主办方更用胶带包围游行队伍。 主办方事后批评警方要求参加者挂号码牌等要求是「极度侮辱性」、「荒谬」、「损害港人尊严」,感觉似「犹太人戴臂章」。 随着香港复常,申请游行集会增加。周日有10个游行集会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但是警方继续施加不同条件。 根据香港警务处官网,该10个游行集会中,最少有6个属宗教性质,另外有些是庆祝复活节。警方对全部10 个活动施加国安条款,列明必须符合「香港国安法」,及确保不会构成不利国家安全。 警方批准有关活动的参加人数,由数十至1000人不等,如圣若瑟英文小学步行筹款及游艺会获准1000人参加。最少5 个活动被警方要求参加者要遵从「禁止蒙面规例」,不可以戴口罩。 警方对部份活动施加服饰的限制,如在杭州旅港同乡会主办的「喜迎杭州第19 届亚运会」集会及游行中,警方列明「根据过往经验,不法分子有可能会混入公众集会及公众游行扰乱公共秩序或甚至作出违法暴力行为」,为确保集会游行和平进行,要求所有参加者穿着大会 T恤及于身上贴有识别贴纸。 发展局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庆祝复活节游行,警方也要求所有参加者要戴上主办方提供的帽子及襟章。 *学者:国安委权力凌驾一切 港游行遭严控* 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亚洲法律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律师任建峰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香港目前的游行限制较中国大陆更苛刻。 他说,中国大陆仍很多关于民生的游行集会,如早前医保改革引发的「白发运动」,当局仍容许大批民众聚集表达要求,「大陆示威都可以一群人走出来,最重要是不要有冲突,表达完要求便散去,但香港现在的集会自由较大陆还低。」 任建峰表示,根据「基本法」第27 条,香港居民享有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类似警方在反对将军澳填海游行施加的限制,如果在以往的香港发生,早已有市民申请司法复核挑战警方的做法,相信法院也会作出合理的判决。 「但在今时今日的香港,有没有人还敢申请司法复核,又有没有信心法院会作出公平的裁决?」任建峰说,即使法院作出维护游行示威自由的裁决,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可以作出指示,要求警方对游行施加限制,以维护国家安全。 他说,2022 年底人大释法已表明,国安委的工作不受香港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干涉,国安委的决定也不受司法复核,「有了国安法这把尚方宝剑,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真正的游行。」 以往香港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游行集会,如元旦游行、「六四」集会及7月1日主权移交游行,「7.1游行」曾有50万人参加。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自卫队石垣设飞弹基地 日防相:提高对中国阻吓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3月16日在冲绳县石垣岛新开设驻屯地,部署距台湾最近的飞弹部队。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周日(2 日)出席相关仪式时表示,考虑中国近期行为,部署部队就是要提高阻吓力及应处能力。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滨田周日前往石垣驻屯地,针对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等地频繁活动的中国,表达了做好万全警戒监视工作的想法。 日本政府为强化西南群岛防卫,在3月16日新开设的陆上自卫队石垣驻屯地部署约570名队员,及反舰跟地对空飞弹。 石垣驻屯地2日举行开设纪念仪式,滨田出席致词时说,「队员们肩负了包含石垣岛在内西南群岛的万全防卫体制」。 滨田受访时说,考虑到中国在钓鱼台列屿附近频繁活动,也强化对台湾施压,「在西南地区部署部队,就是为了表明日本不容许藉由武力片面改变现状的想法,并提高吓阻力及应处能力」,表达将做好万全警戒监视的看法。 至于外界关注是否会在石垣驻屯地部署作为「反击能力」的飞弹,滨田仅说,「尚未决定具体的部署地点,还不到可以回答的阶段」。 继与那国岛及宫古岛后,石垣岛上开设驻屯地后已完成部队部署,防卫省当初在西南群岛部署部队的计划到此告一段落。 不过,石垣岛居民对岛上驻屯地未来可能部署作为「反击能力」的飞弹,唯恐卷入战火,则是愈来愈感到不安。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中国海警船进入钓岛海域逾72小时 2012年后最长纪录 中国海警船3月30日进入钓鱼岛外围海域(日方称尖阁诸岛)后,至今已超过72小时45分,创2012年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后最长纪录。 日本电视台(Nippon TV)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表示,中国4艘海警船3月30日上午11 时过后,相继航行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也就是日本所认为的「领海」范围内。 4艘海警船看似要接近作业中的日本渔船,其中2艘持续滞留「领海」内,另2艘则不断进出「领海」。 中国海警船在此之前创下的连续「侵入」时间,是2022年12月的72小时45分,但这次到周日(2日)上午11时54分止已来到72小时46 分,创下日本政府将钓鱼台列屿「国有化」以来最长纪录。 海上保安厅巡逻船要求海警船离开「领海」,并确保日本渔船安全。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正在北京访问的日本外相林芳正,2 日中午和外长秦刚会面时表示,两人同意在各层面保持密切沟通,建立具建设性和稳定的日中关系,林芳正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 林芳正又要求中方早日释放在华遭扣押的5名日本人,包括被指从事间谍活动日本企业高层。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台湾人赴中工作人数逐年递减 学者:疫后也难恢复 台湾民众赴中国工作人数连8 年递减。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战后,台商布局转移,带动人才转往东南亚,疫情只是赴中工作意愿降低的部分原因,疫情影响消失后,仍难带动西进工作动机。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人数约31.9万人,其中赴中国(含港澳)人数约16.3万人,比重51.1% ;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019年尚有约39.5万人大减7.6万人,减幅19.2%。 台湾人赴中工作人数,从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递减。2021年赴中工作人数约16.3万人,较10年前、2011年(42.4万人)骤减26.1万人,减幅 61.6%。赴东南亚国家工作人数于2017至2019年连续3年成长。 学者:台湾撤离中国让台人赴中工作人数下降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台湾人赴海外就业大多为跟着台商布局,台商往哪儿走、人才往哪儿动;疫情只是降低前往中国工作意愿的部分原因。 辛炳隆指出,许多台商将生产线转移东南亚国家、减少对中投资,所以会看到国人前往东南亚国家工作人数增加,前往美国、日本工作人数也有增加,这也是台企前往投资、带动人才流向的结果。 辛炳隆强调,疫后中国经济情势欠佳,台商或是外资前往投资意愿降低,连带地会影响就业分布。 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邱俊荣表示,中美贸易战后,很多台商重新布局,转移生产线到越南、泰国等其他国家或是回台投资,加上这些年中国政经环境加严、加紧,后又有疫情冲击,中国已经不是首选投资地。 邱俊荣说,过去台湾人在中国工作多是以台资企业为主,随着台资逐渐撤离,赴中工作人数渐下降,疫后也难以反转。他指,设点中国的厂商着重2 个要件,包括中国市场扩张性以及低廉经营成本,如今这两个原有红利逐渐消退中,所以对于外资吸引力大减;反观印度却具备了人口、市场、低廉经营成本等条件,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个适合投资的环境。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0
0
0
4-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4月1日 1.广州预约扫墓规定「先人名字不能包括敏感字」 网友:要先人改名? 清明节将至,广州市政府推出「清明祭扫网上预约平台」,要求至4 月底前到区内殡仪馆、公墓、骨灰楼等殡葬服务场所祭扫,要办理实名预约登记。不过,网友依照指示预约,到填写先人姓名时,却跳出「先人名字不能包括敏感字」的字样卡关,让网友质疑是否要让「先人改名」才能预约。 广州市政府网站3月17日发布《广州市2023年清明现场祭扫网上预约指引》,要求市民4月底前扫墓要提前7 日预约。指引随后公布了预约入口,即「广州民政」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及预约步骤、网上预约开放时间、预约实名制、预约车辆、入场验证、服务地址电话等。 不过,从上月30日起,陆续有市民反映,预约系统出现「先人名字不能包括敏感字」,填写后仍预约失败。市政府则响应称,如遇到这种情况,可打电话反映。 有市民留言指,市政府连去世先人名字都要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批评清明节扫自家祖先坟墓还要预约,而且不准先人名字有敏感字眼,实在管得太宽了。 有网友讽刺说,莫非要让先人改名才能扫墓?也有人留言:应该让先人本人来预约。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中国6经济大省出生数降 人口危机冲击经济 中国传媒澎湃新闻报道,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号称中国6 个经济大省,向来也被视为人口大省,但是去年出生数都不增反减,山东与河南甚至通报人口负成长。 报道说,依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去年全中国出生人口956万,比2021年减少106万,而且是61年来首次负成长。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曾分析,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从2012 年就开始减少,经济成长率也是从那时起同步下滑,今后还会继续,中国人口提前进入下降期意味着经济前景黯淡。 易富贤说,目前中国出生人口每年只有800、900 万,意味着中国的很多产业将后继无人,制造业越过顶峰后将骤降,必然导致经济持续疲软,以及制造业与养老危机,还有国际地位下滑和地缘环境恶化等。 6个经济大省的出生人口数也不增反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尤其号称经济第一大省也是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出生数减少13万1100人,堪称6 省之最,同时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都不如2021年。 估计6省人口共约5亿6200万,占全中国总人口数近4成。 另就人口自然成长率而论,广东与浙江虽是正成长也只有0.04‰,其余4省都是负,山东和河南更是首次转负,而以往河南及山东都是「最敢生」的省份。 统计显示,山东与河南曾多年维持出生数逾百万,2020年两省出生数却双双跌破100万且续降。 尽管中共中央宣布实施「二孩」政策,使得山东2016年出生数从2015年的124万骤增至177万,2017年维持175万,但随着「二孩生育势能基本释放」, 2018年出生数大跌至133万,之后来到2020年的不及百万。 另个敢生的广东,出生数自1978年起维持每年逾百万,2017年出生数达到峰值151万6300,随后两年维持约莫143万,2020年降至129万800 后一路走下坡,至去年快要跌破百万关卡仅105万2000。 至于常住人口统计,据3月31日公布的「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底,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亿2656万8000,与2021 年相比,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减少27万2000,这是自1978年以来首次下降。 河南及山东2022年的常住人口也少于2021年,分别减11万人和7万2000人,虽然河南的常住人口降幅减缓,但山东如同广东也通报1978 年以来常住人口首次转降。 浙江、江苏、四川常住人口虽比2021年增37万、10万、2万,不过浙江和江苏的常住人口增量也比2021年缩减。 尽管中国浮现人口负成长危机,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曾辩称,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9亿,每年续新增1500万,人力资源仍是中国显著优势。 他还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共2亿40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可见「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 学者:中国人养不起 不愿生 生不了 人口结构趋势悲观 但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坦言,中国人口问题严重,更有三大难题:养不起、不愿意生和生不了孩子。养不起是因为物质条件不满足,中国民众不愿生则是出自于心理因素,平均每个女性只愿意生 1.6个,低于台湾的2.1和香港的1.8。 易富贤指,生不了则是生理因素。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80年代初期仅1%到3%,至2020年剧增至18% 。对于不愿生、生不了,政府能做的就更加有限,「所以我对中国人口结构的未来趋势非常悲观」。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假球风暴 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涉严重违纪违法受查 中国当局近日表示对国家体育总局展开机动巡视后,据中共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网站周六(1 日)消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澎湃新闻报道,作为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兼副主席,63岁的的杜兆才此前曾任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2023 年亚足联亚洲杯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东亚足联主席。 报道说,杜兆才最近一次在中国足协公开露面是在3月24 日下午。当天上午,有关中国足协竞赛部部长黄松、协会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带走接受调查的消息获官方管道证实;当天下午,中国足协在内部对两人的情况做了通报,并借机再次对足协全体中层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形式与当初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原秘书长刘奕、常务副秘书长陈永亮被带走调查后召开的反腐警示会议形式相同。 据报道,杜兆才3月24 日下午出席中国足协有关黄松、王小平两人被带走调查的内部警示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后,再也没有出现在足协办公地点。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一行这星期赴辽宁调研,杜兆才也未在其中。 湖北省纪委监委稍早前通报,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于洪臣、中超联赛公司前总经理董铮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外界预期于洪臣被查显示这波中国男足反腐风暴恐在体坛持续扩大,上升至国家体育总局。 自去年11月26日前,中国男足主帅李铁涉嫌假球案被查后,至今已有9名足坛高层落马。 中共中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希3月27 日下令,对国家体育总局展开机动巡视,要求深入查找、推动解决体育领域、特别是足球领域腐败问题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美国将于瓦努阿图设大使馆 抗衡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影响力 美国国务院周五(31 日)宣布,将在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开设大使馆。中国一直寻求在南太平洋扩大影响力,在瓦努阿图开设大使馆将是美国在这个区域加强势力的最新举措。 国务院表示,在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Port Vila )设立大使馆,能让美国加深与瓦努阿图官员及民众的关系,符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亦可促进两国双边合作及发展援助,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国务院并未提供开设大使馆的时间表。 瓦努阿图约由80座岛屿组成,拥有31.9万人口。根据美国国务院资料,美国和瓦努阿图有正式邦交,但未在当地开设大使馆。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在国会民主党与共和党支持下,一直在扩大美国于南太平洋一带所扮演的角色。这块区域过去鲜少受人关注,直到中国去年与所罗门群岛达成安全协议,震惊各界。 法新社报道,尽管所罗门群岛否认,美国和澳洲官员仍担心中所安全协议可能会向中共解放军开放广大水域。 美国今年2月在所罗门群岛开设大使馆;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去年在一场峰会上宣布,美国也会在基里巴斯和汤加开设大使馆。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0
0
0
3-3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31日 1.港财政储备27年最低仍坚持推「明日大屿」 评论:恐5年掏空库房 香港财政储备大跌至27年来最低水平,库房危急之际,港府拟照推涉造价逾5,800亿港元的「明日大屿」填海计划,有关项目谘询期周五(31日)结束。民间组织批评港府漠视民意,形容「明日大屿」是「有毒资产」,将赔上香港下一代的未来,恐怕5年内会掏空库房,并将香港拖入逾7万亿港元的债务危机。 香港立法会秘书处周四(30日)发表有关2023至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的《研究简报》,指在疫情持续影响下,香港公共财政状况出现重大变化,香港2023年的财政储备跌至7,630亿港元,相较2019年3月高峰,减少3,536亿港元,跌幅高达3成。 港府的财政储备由2018年的11,709亿元,下跌至2020年疫情爆发的9,278亿元,2021年回升至9,571亿元,随后再大跌至2023年的7,630亿元。 港府在2018年的财政储备,相等于26.4个月的政府开支;但现时的财政储备仅足以应付12个月的政府开支,至少是27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库房紧绌的情况下,港府拟继续推出「明日大屿」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计划,有关工程估算涉最少5,800亿港元。 「明日大屿」填海计划的公众谘询于周五(31日)结束。香港社会一直有反对声音,担心这个项目只是倒钱落海的「大白象」工程。 环保团体「绿色和平」早前联同中文大学经济系前副教授、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发布《明日大屿对香港的公共财政危机》报告,研究香港未来的公共财政状况及「明日大屿」填海工程对其影响。 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陈可淳周五接受本台访问指,港府是「断错症、用错药」,她引用报告指出,香港公共财政已出现结构性财赤,若政府强推「明日大屿」,香港经济将陷入困境。 陈可淳说:5年,讲是2028至2029年财政年度,即使借债都是会掏空库房,债务到2041年甚至达到7万亿。政府常常说到好像不用还,但其实发债只不过都是借钱的一种,你要付利息,连本带利还的时候,变相是增加「明日大屿」的成本,这种情况下纯粹是推迟了,但库房掏空仍然会发生,加上债务到2041年仍然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民间组织「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质疑港府所做的谘询缺乏公众参与,强推「明日大屿」是漠视民意,形容政府将持有「有毒资产」,对库房影响深远,甚至将赔上香港下一代的未来。 黄肇鸿说:政府要面壁思过想想,究竟是否真的还要推?真的要再做的话,赔上的是香港下一代的未来,这一代可能把钱都带走,即工程师、建筑商,最能够受惠于「明日大屿」的就是这批人,兴建完成后,看看世界各国那么巨型的工程,其实都是7、8成烂尾,香港「明日大屿」都很有机会,最后父债子还,未来人的一股债。 事实上,港府推行「明日大屿」亦受到香港部分建制派质疑,不过港府无意煞停计划。 港府早前公布「明日大屿」填海工程的新细节,建议兴建全长约30公里的铁路,由洪水桥接驳至港岛西。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称,若政府坚持这方案,会「誓死反对」。他认为新铁路明显以服务日后北部都会区人口和跨境客为主,将屯门的50万人口弃之不顾,未能物尽其用,欠缺成本效益。 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近日接受传媒访问指,以港府现时财政状况,推展「北部都会区」发展,应先于「明日大屿」交椅洲填海。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28日)出席行会前回应表示,「明日大屿」及「北部都会区」两个均已纳入《施政报告》,直言两个项目都会做。又指两个项目涉及香港未来30年至50年的土地供应、效益及竞争力,强调「眼光要愈睇愈远、愈睇愈大」。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人民日报》疑耗资百万回收报纸 只因第五版「习近平」没了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周四(30日)在全国范围紧急召回当日已出版并分发的数百万份报纸,原因仅因第五版的万字评论中一处漏掉了习近平的名字。有网民以「习近平没了」调侃;「错体版」《人民日报》立即被炒卖至百元。《人民日报》上层高度紧张,生怕被定性为敏感政治事件遭整肃。而本台记者采访时发现,中共文宣系统的人士,都抱以看热闹的心态。国内很多记者更希望,事件能将《人民日报》社长庹震拉下台。 尽管中国当局严厉警告对于参与回收《人民日报》的人要保密,但有关内部通报仍在下发之后的几个小时流出。该通报要求邮电投递系统紧急停止向档摊投递周四(30日)的《人民日报》,已发出的则要进行回收,回收数量估计高达300多万份。根据该报当天的版面和印量,全部回收会导致至少百万元的损失。 一位曾经负责重点官方报道的报社夜班编辑匿名告诉本台记者,这次被指惹祸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以部门公用笔名「任平」刊发在第五版的万字长篇评论,文中原本应该写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一句,但在最后呈现在印刷版的报纸上,漏了「习近平」三个字。 根据央媒的把关流程,该文从定稿、到最后的出报,必须要经过评论部负责人、夜班编辑、编辑部负责人,夜班值班签版的编委(或副总编),以及校对和印刷厂核验等五、六道审核关才能出报。 这名编辑表示,出事以后,涉事者会否遭整肃,完全看习近平本人的心情而定。因此官方的文宣系统内人心惶惶,恐惧因此而来的政治风险,甚至是整肃。他认为,可以从近期《人民日报》领导层是否有变化,观察到上层对此事的态度。 他说:《人民日报》那个它没有出来那个人的名字嘛,就《人民日报》评论嘛。按理说他们的校对就像机器人一样,他们的领导也会挨个看的,看几遍。一份报纸,20个版,光印刷、纸张,应该是3毛钱吧,还要看印量嘛。收回三百万,至少(损失)一百万嘛。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不算甚么,但是呢,这个重大的事故,就看中宣部以上的、甚至是某人本人是怎么看吧。反正这个事至少都是中办那些问他本人的意见。如果要是大发雷霆呢,那就是大事。 据本台记者获悉,事发后,很多人戏谑指「《人民日报》把习近平整没了」。另外,北京地下收藏市场也闻风而动。涉事《人民日报》迅速从废品收购价,飙升到数十元、甚至百元左右,但依然一报难求。这都让《人民日报》上下大为紧张,担忧官方或将此视为最严重的政治事故。 但本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场让《人民日报》高层战战兢兢的大麻烦中,党内重要文宣系统的人士,却都以「看热闹」的心态置身事外。 中宣部的一位官员在回应本台记者的采访时,先是忍俊不禁,然后迅速以不知情为由,将皮球踢回给了《人民日报》。 中宣部:抱歉我真不知道(笑),我不太掌握你说的那个情况,你要是想知道,你问问《人民日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表示这事不归他们管,也迅速推回给了《人民日报》。 国新办:你甚么事?你是哪儿啊?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你这不归我们局管,这个问题你可以联系《人民日报》,好吧? 《人民日报》则出现了极为罕见的集体沉默。该报的总编室两部电话、总值班电话、评论部的电话,两部举报电话、甚至包括四川、江苏、山西、重庆等分社的电话,也都一直无人接听。 国内很多记者则希望此事能让《人民日报》社长庹震下台,原因是十年前《南方周末》因新年特刊事件,编辑记者遭整肃,当时庹震就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其后更被提拔为中宣部副部长。 自中共建政以来,就对舆论实行严厉的意识形态管控。其中,媒体报道中对官员的姓名、职务、级别、位置排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国家领导人的报导,则更是被视为政治任务,如果出现名字和职务的差错,会被视为政治事故。在毛时代,甚至会因此被以反革命罪课以重刑。 不过也有例外。此前《人民日报》曾写错温家宝的名字,但被温家宝下令不对编辑作处分。但这种一度宽松的现象,在习近平时代已经消失。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美期刊举习近平为战争准备4迹象 分析:为巩固国内势力 美国期刊《外交事务》列举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战争准备的4个迹象,包括过去十年军事预算年增7.2%,及在福建省各个城市建造新的防空洞等,文章认为,应该认真看待、不要掉以轻心。分析就指,习近平认为中国在国际上不被重视因枪杆子不够大,因而强调建军备战,但不代表要发动战争,是要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势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的两会期间,在4场讲话中说明「备战」主轴,其中一次更向共军将领喊出要「敢于斗争」,令人再关注习近平是否要准备出战如攻打台湾。美国期刊《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周三(29日)发布一篇由前《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潘文(John Pomfret),及前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联名撰写的文章,列举了习近平为战争准备的4个迹象,包括中国政府过去十年军事预算年增7.2%,并且计划降低对外国进口谷物的依赖;公布新的预备役人员法;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各个城市建造新的防空洞;并在多个省市挂牌成立「国防动员」办公室。 文章指出,这些动作的意义为何目前仍难以确定,冲突并非迫在眉睫,也无法确定会否发生。但是情况有变,不容全球各国决策者和商业领袖忽视。若习近平真的宣示他在为战争作准备,不把他的话当真是愚蠢之举。 台湾军事专家施孝玮周五(31日)接受本台访问,指出中国2005年才开始做军事装备现代化,这些装备到现在还未完整,自然要增加军事预算。他认为,要关注意中共这一系列军事作为,但还不至于要为中国扣上「出战」的帽子。 针对台湾防卫需求,施孝玮认为,台湾现在要做的是强化空军跟海军的战线,最重要延长义务役期。 施孝玮说:现在(义务役)总算是回到一年,但我个人认为台湾所面临到的防卫状况,我们应该要让义务役至少服役到两年,才有可能让军事训练、对军队的文化熟悉度,还有未来对战事命令的服从度,才有可能达到军人的标准。在政治上来说,不完全给对方任何可接受空间的话,自然就要把我们的军队准备做得最好。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军事专家李正修同日对本台指,中国在习近平打造「中国梦」的远程目标下,在强化解放军的军事备战上有很大的推进。习近平提过国家富强了,军队战力自然也要提升,就像美国经济强大后发展军事,外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有了军力的支撑,所以他认为习近平是在走美国大国崛起的那条路。 李正修说:显然习近平了解说「我有钱了,我有影响力了,可是我缺了甚么?枪杆子作为我的后盾。所以我说话再大声也没有人理我,因为我枪杆子不够大不够厚不够长」,所以为甚么他这十多年来一直强调建军备战。 然而,李正修指出即使备战不代表一定会发动战争,而是习近平要让解放军了解他们的任务就是随时备战,对外要「敢于斗争」,对内就是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既然不一定要发动战争为何还要动作频频去备战?李正修分析,这与习近平思考自己整个历史高度有关。因为在中共整个历史上,真正掌控解放军的领导人,只有毛泽东和邓小平。他认为江泽民和胡锦涛是利用给予解放军特殊允许,例如让他们有多一份收入,才有办法让他们效忠。不过习近平看到这造成整个军队贪腐,所以刚上任就打贪。习近平要利用军队的效忠,来塑造他能超越江泽民和胡锦涛,甚至是能与毛泽东并驾齐驱的中国领导人,其实备战也是在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势力,李正修并不认为习近平短期内会发动战争。 李正修说:我认为习近平再怎样独裁也好,可是我认为他对于对外发动战争上,他的头脑还算清楚,特别是这一次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这一场战役,更让习近平清楚一个事实,你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及充分准备,他没可能轻易发动战争,特别是对台湾。 《外交事务》这篇文章并提及,在去年12月北京公布新的《预备役人员法》,让解放军动用预备部队更容易,并将「战时补充作战部队作法」制度化。分析家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与瓦希特(Nathan Waechter)认为,这些措施意味习近平可能已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克兰的失败中得到教训。 与此同时,在兴建或升级防空洞方面,中国还设置至少一个「战时紧急医院」。另外3月起,福建省与福建多个城市政府官网开始禁止海外IP地址访问政府网站,笔者认为可能藉以阻止对中国备战作为进行追踪。 《外交事务》期刊是对美国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由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出版,该协会为美前总统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等于1920年创办,成员涵盖全美各界菁英。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习近平献礼普京 中国专家赴莫斯科助封YouTube 俄媒报道,习近平向普京送大礼,派出一队中国安全专家往莫斯科,并将由解放军提供部分技术,以其年内助俄罗斯截断YouTube「油管」。学者称中国以「老大哥」姿态向俄罗斯输出网络监控技术,中俄邪恶联盟是新冷战推动者。 俄媒「Oktagon」周三(29日)援引知情人士称,习近平与普京会面期间同意帮俄罗斯加强网络审查,包括会派遣一组中国网络专家往莫斯科,与俄罗斯专家一起,由中国军方提供部分技术,其馀技术基于俄罗斯和白罗斯自主研发,双方会分析和准备一个技术路线图,目标是今年第4季俄罗斯封锁 YouTube。 「Oktagon」透露,该计划会先由俄罗斯最大电信服务商 Rostelecom 试点实施,如果成功,范围将扩大到所有电信商。俄罗斯社交平台VKontakte 称已经准备屏蔽Youtube。 知名博主「墙国反贼」向本台表示,封杀自由媒体是两个独裁者的共同需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YouTube成为最重要的反战平台,普京深感不悦,故有意向在管控言论方面堪称「老大哥」的中国取经。 「墙国反贼」说:俄罗斯对内的压制程度、限制自由程度并没有中国这么夸张,俄罗斯其实这些社交平台都是可以用的,但是普京他肯定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威权或极权政府的统治者都希望可以屏蔽掉西方社交媒体,中国在这方面确实「一枝独秀」。这次也是跟习近平去俄罗斯访问有很大的关系,两边可能就这个事情谈好了,所以俄罗斯和中国合流,要用中国的技术封禁互联网。 「墙国反贼」认为,近年中国利用偷窃西方技术建立高科技极权,现在更输出极权,其危害性甚至高于发动热战的俄罗斯。 「墙国反贼」说:中国跟俄罗斯,哪个独裁国家对文明世界的威胁更大,就是说需要引起更大、更高的重视呢?我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和平的威胁、对民主世界的威胁更大的,更加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把中国的威胁放得更高。 「Oktagon」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来源称,俄罗斯安全部队和总统办公厅负责信息事务的负责人格罗莫夫 (Alexei Gromov) 要求封锁YouTube 网站,但总统办负责内政事务的第一副主任基里延科(Sergei Kiriyenko)及许多内阁成员都认为应该保留 YouTube,因为即使屏蔽该网站,人民还是会用VPN 获得政治内容。最终决定由普京做出。他此前称互联网是西方情报部门的发明,并建议为俄罗斯开发一个单独的、封闭的「内部网」。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指俄罗斯在地缘上也与欧洲接壤,受到西方文明影响,公民社会的基础胜于中国。但随著中俄越走越近,俄罗斯将走向堕落。 杨海英说:俄罗斯西部地区接近欧洲,它有一部分很强的理解西方这种民主、人权、平等思想的人,这个比中国要多。俄罗斯相对来说要比中国好一些,但是最后这点希望都因为普京向中国靠拢,已经到了风卷残烛这样一个地步了。 杨海英认为,中国助俄罗斯封杀Youtube是习普会其中一项「成果」,两人这次会谈,相当于宣示中俄结盟对抗西方。 杨海英说:中国一直说,西方没有摆脱冷战思维,但是推动和加强冷战思维的正是中国、正是习近平。远比过去五六十年代东西冷战时期更要严峻,全世界都看到中俄是一个邪恶的势力集团。 中国自2007年10月起,多次间断性封禁YouTube,其网址亦被加入中国防火长城的关键字过滤系统。至2009年3月,YouTube在中国彻底被封杀。当年8月中国军方报纸《中国国防报》曾发文指推特、脸书和YouTube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宣传与颠覆工具」。 据谷歌透明度报告统计数据,Youtube成为谷歌产品中被中国封锁时间最长的网站;另外封锁YouTube的国家还包括伊朗、巴基斯坦、苏丹等国。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港警拟斥58亿建新系统配合国安需要 评论:引进中国式大数据监控 香港警方向立法会要求增拨58亿港元,建置新的通讯设备、增添具人工智能的数码影像处理平台,以及防止警员被起底等。香港政团质疑,在港财政储备减少至27年来最低的水平时,警方花巨额更新系统是否适合?评论指,港警大花公帑背后的目的,是借国安之名,行监察之实,把中国社会监察系统引进香港。 香港警方要求加强数码警政能力,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初步评估要动用52亿公帑,建立的新通讯系统设施。另外建议拨款3.9亿元,设立数码影像处理平台,配合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的工具,能储存和分享具有证据或情报价值的影像,协助警员锁定可疑人士。同时,为防止再发生警员被起底,申请1.9元亿更新人事资讯通用系统。 香港保安局和警务处在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中解释,为应对国家安全需求,以及降低地缘政治角力带来的潜在风险,警方需要有更安全、稳定和可靠的通讯系统。 港警表示,2016年斥资8亿多元更新的系统技术,现已不足应付工作需求,须引用欧美和中国如上海和杭州等主要城市执法机构使用的流动宽频通讯,新系统需要提升使用5G技术,购买3万多个能实时传递声、影、画等讯息的新无线电对讲机,配合系统运作。 香港政团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表示,香港的财政储备已减少至27年来最低的水平,质疑警方选择在香港复常时,花巨额更新系统是否适合。他又批评在「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会已失去监察政府、使用公共财政的能力, 吴文远说:一项装备拨款已动用几十亿元,如何衡量花这几十亿后,能为香港社会带来正面效果呢?是否物有所值,我们无从查考,只是看到政府把立法会,视作不需要使用密码的提款机,80亿给国安公署还不够,又要几十亿,只是增加人工智能和建立通讯系统。我真的很想知道,香港是否真的那么危险?如果香港治安真的有如此大的问题,不如花钱请更多警察,有更多人接听报案热线,不是更好吗? 吴文远表示,不断增加对警方的拨款,使警权无限扩大,只会把香港变成一个警察都市,制造更多的恐惧。 目前流亡澳大利亚的香港立法会民主派前议员许智峯担忧,现时警方计划引入的新系统,比之前引起社会反对的智慧灯柱监察能力更强,认为警方是想提高在香港监控强度,与中国看齐。 许智峯说:《国安法》下,它(港府)常说香港已复常,社会动荡也过去了,没有社会运动的风险,是否现在有其他因素,例如有外国资金成立新的系统,所以警方需要买新系统做监控,需要提升科技能力好几倍?比起智能灯柱的情况更为严重,等同是升级版,全港3万多个警员,全部身上都有一个,随时监察所有人的举动,好像以往的警方的政治部,以查案为名,有没有罪案发生都进行监控,是极权控制社会的工具,通过AI和大数据做评级的一套搬到香港,是彻底的大陆化。 许智峯表示,这次更新系统的金额属天文数字,批评港府和警方的做法,是违反《基本法》动用公共财政的原则。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狱中「洗米华」两夥伴疑涉朝鲜走私石油 部分公司仍在港运作 绰号「洗米华」的澳门商人周焯华,正就「黑社会」和「不法经营赌博」等罪服刑,英媒《金融时报》日前以侦查报道揭露,周与其生意拍档公然违反联合国的制裁令,替朝鲜走私石油,其中太阳国际车业董事兼股东孙铁勋被指是朝鲜特工的孙子。报道直指港澳是朝鲜走私活动的「白手套」,亦质疑中国违反执行联合国对朝鲜制裁的承诺。本台查册发现,部分涉事公司仍在香港运作,更从事石油相关业务,部分更疑与中资公司有关。 据《金融时报》周三(29日)联同智库「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合作发布的侦查报道指,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的情报和融资活动,为金正恩政权提供经济支撑,且为该国的导弹及核计划提供资金。 《金融时报》报道指,自2019年起,一艘名为「Unica」的运油船,至少23次前往朝鲜及其专属经济区。根据资讯服务机构NK Pro的分析,与前一年相比,2022年朝鲜非法进口的精炼石油增加了70%,而仅Unica一艘油轮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间,向朝鲜运送14次货物时,每次都满载大约48.9万桶石油,相当于朝鲜每年获允许的全部石油运输量的98%配额。 报道又指,该船的持有人来自英属维京群岛注册(BVI)公司「Prospera Pacific International」,其董事为从事石油买卖的港人杜家轩(TO Ka Hin, Gary)。 杜家轩为「太阳金业」的行政总裁,公司亦是澳门商人周焯华创办的「太阳国际金融集团」的成员之一。杜家轩一直是周焯华的生意拍档,更有黑社会的背景。 但杜家轩向《金融时报》一律否认指控,称只见过周焯华一、两次。 本台据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发现杜家轩与周焯华有不少合作关系,不时一同出席商业活动。杜在香港为10多间注册公司出任董事,其中拥有多间以「永泰丰金业」、「太阳金业」命名的公司,过去10年间不断改名,甚至互用名字。例如,其中「永丰金业」曾用「太阳金」、「帝国金有限公司」和「太阳金业」等,周焯华曾任董事,并于2016年4月辞任。 同时据英国官方公司注册纪录,杜家轩于2020年在英国成立并用10万英镑注册至少2间公司,包括「Tech Oil Trading Pte Ltd」及「Golden Sunway Limited」,主要从事批发石油及其产品的业务。不过,2021年12月,2间公司因并未缴付股本而成为不活动的「休眠公司」。至今年1月,2间公司申请撤销注册,但除名程序逾法定2个月仍未完成。 值得留意是,杜家轩于2021年6月,辞去Golden Sunway Limited董事一职,并将公司转让至一名叫SIU Ho Lun的香港女子。香港亦有同名「Golden Sunway Limited」注册公司,中文名为「金新华有限公司」,同样有一名SIU Ho Lun(中文名:萧灏伦)的港人董事,另有一董事为法国人Charles Maulino,而股东为英属处女岛(BVI)公司KB Holdings Limited,但是于2014年5月成立。 「金新华」官网显示的资料并不多,只称由「一名在香港和台湾之间进行石油贸易、有逾20年经验的成功商人」在2014年成立。公司于2018年被KB Group收购,与同一集团旗下的新加坡公司Distinction Oil Trading,于东亚及南亚从事石油贸易,两间公司的董事为法国人Charles Maulino。而Distinction Oil Trading亦见有「SIU Ho Lun」名字出任助理CEO。 以「金新华有限公司」搜索,不但见列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网页的成员,报称从事「柴油批发」业务。同时,亦在中资上市公司「瑞年国际有限公司」2020年公布的董事委员会变动文件发现,当时获委任为「瑞年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位的魏华生,其简介写是「现为金新华有限公司(一间石油贸易公司)的行政总裁」及上市公司「天安中国投资」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惟魏华生未见于「金新华」官网的介绍中。 至于被《金融时报》揭发与朝鲜走私石油有关的孙铁勋,与周焯华同为澳门注册的「太阳国际车业有限公司」(Sun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Company Limited)股东,各占股30%。二人曾于2018年6月,一同出席太阳国际车业的活动。孙铁勋的妻子对《金融时报》承认有与朝鲜做生意,但否认有违反制裁。 据香港公司注册处,孙铁勋曾在香港开设4间公司,包括「连兴商贸有限公司」(Rengo Commercial Company Limited),股东包括被指朝鲜派驻到澳门的特工孙建华(SON Kon Hwa)、孙传本(SUEN Chuen Pun)。孙建华以朝鲜护照和平壤地址登记,被指与孙铁勋是爷孙关系;孙传本以香港身份证登记,2008年逝世,终年89岁;孙铁勋则以澳门证件和香港地址登记。 本台亦见,孙铁勋、孙建华、孙传本分别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在成立香港多间神秘公司,惟后来在2008至2011年间先后均告解散。翻查资料,朝鲜在2006年首次核试后,遭联合国七轮制裁,包括原油及精炼石油产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美国年度《香港政策法报告》批港府持续打压公民自由 美国国务院根据《香港政策法》(Hong Kong Policy Act),于周五(31日)发表年度《香港政策法报告》,总括香港过去一年的情况。 报告批评中国持续剥夺港人参与管治香港的机会,特别指出去年只允许一名候选人竞选香港行政长官一职。报告又提到去年12月,中国人大常委会首度对《国安法》进行释法,表明行政长官和香港国安委有权就国安相关问题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断和决定,而不受司法审查,批评这次释法会让香港的行政机关拥有比司法机关更大的权力。 报告亦批评香港当局继续逮捕及起诉异己,包括一些在网上发布或转发涉反对政府的和平言论的人士,又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中,持续损害被告的权利,包括拒绝保释并对其进行长期审前拘留等,报告指出,一旦当局声称案件与国家安全有关,被告几乎或根本没有得到公平审判或法律保障的希望。报告又关注不少香港的民间团体、媒体、倡议者、记者、政党、工会被当局针对的情况。 报告重申了一些美国帮助港人的措施,包括在今年1 月,总统拜登延长了对在美港人的「延迟强制离境」(DED)待遇两年。报告亦总括了自《国安法》实施以来,美国政府一共对42名中港官员实施制裁。而就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对国际传媒表示,香港只会实施联合国的制裁,而不会实施美国的「单边」制裁一事,美国国务院已透过行动和通知与香港当局沟通,说明美国财政部的制裁是针对涉及中国和反恐而对某些香港注册的实体采取的行动。 美国务卿布林肯在声明中表示,香港政府坚持执行《国安法》,并以煽动为由镇压反对声音,据报已有1,200多人因其政治而被拘留。美国敦促中国当局恢复港人受保障的权利和自由,释放那些被不公正拘留或监禁的人,并尊重香港的法治和人权。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8.【立场案】辩方呈各传媒何桂蓝专访驳煽动一说 引政府声明证「光时」涉违法忧虑有依据 香港「立场案」周五(31日)续审,辩方律师就涉及何桂蓝的专访,呈上其他传媒的报道,内容与《立场》大同小异。前总编辑锺沛权相信,反映大家一致不同意文章会造成实际国安风险,他并批警方以「大包围」方式下载文章后从中搜证。另就控方指梁晃维在专访中,认为「光时」口号会引来被捕的担忧毫无根据,辩方引述政府2020年的声明,提及「光时」口号有港独含意;另亦发生多宗拘捕事件,锺认为引证梁的担忧有事实基础。 就涉案《立场》文章〈【立会选战】何桂蓝专访 — 除下记者证后,还有人与她同行吗?〉,余若薇在覆问中指,控方曾指控《立场》透过文章为何桂蓝增加曝光率及「捧佢」,锺曾否认,她于是列举4篇其他传媒访问何桂蓝的文章,指同时期亦有数间传媒访问何,而这些访问与《立场》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同提及何由记者身分转变至政客及其「破局」政治主张,问锺有关传媒发布文章的意图。 锺指当中《众新闻》及《端传媒》的文章都是有质素,是行内被推崇、被肯定的传媒机构,相信《立场》与他们的意图和动机一致,认为需要记录及报道政治人物的背景、政治思想的来源、其主张和未来的计划。 他在覆问亦指文章「绝对唔会」引起憎恨及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有即时及实际的风险(real risk)。他并指,警方早于2021年6月22日因收到《立场》可能把文章下架的消息,开始大量下载文章,惟在当日前,《立场》无收过来自执法部门的信件或声明,指控文章造成即时危险、内容不实;而警方在《苹果日报》倒闭后,才根据情报以大包围方式先下载数量不明的文章,继而拣选多篇文章找证据,故认为警方不是因为文章实际制造风险,或有任何客观现象、事件或资讯,显示文章煽动具体仇恨或叛离行为。 另外,控方曾指称案发时间本港社会不稳,《立场》文章的批评引起市民憎恨中央政府,辩方就向法庭呈上《香港民意研究所》进行的「市民对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1992年2023年)调查,余若薇并指出,当中显示《国安法》通过后,港人对中央信任程度由-43%升至-29.4%,2021年上半年更进一步上升至-2%,锺就确认,上述结果肯定无法支持控方的说法。 至于另一检控文章,〈【专访】高歌《热爱基本法》仍被DQ 梁晃维:可能连区议员都时日无多〉(刊于2020年8月12日),控方曾问及锺沛权对专访中梁称:「《国安法》无孔不入,好像每一日国安都只是等大家讲『那四个字』,就去捉人」的四字何解;锺当时估计是「光复香港」。控方就指警方不曾表示单凭叫「光时」口号会即时作出拘捕,质疑有关担忧没有根据。 不过,余今天呈上政府于2020年7月2日刊出的〈特区政府声明〉,指当中提及「光时」口号有港独、颠覆国家政权等含意;另外,亦有多篇传媒报道,显示有人因展示「光时」而被捕。锺回应,上述报道引证梁的担忧有充分事实基础,直指:「唔知点解控方搵资料会搵唔到出嚟,但又要质疑呢样嘢。」 而就专访邹家成的文章〈【专访】由「无人识你喎」到新东初选出线 邹家成:证明本土理念系有得赢〉(刊于2020年7月27日),余引述邹家成的访问及其Facebook帖文,反驳控方指邹视政权为敌人,指邹的敌人为「政棍」、「大中华胶」、「过气或老派嘅民主派」,并着锺解释「大中华胶」何解。 锺指「大中华胶」可指认同中国文化、中国身分和在政治议题上,会一并考虑香港及内地利益的人,其间一度引起法官郭伟健关注,问及「『胶』系咪一定负面?」锺于是回答,有人会用以自嘲,但亦有人不介意,甚至认为「你话我胶都好,我就系胶」。 对于控方在盘问时,曾多次提到DQ立法会议员或参选资格是有法可依,余若薇在覆问中引前香港大律师公会时任主席石永泰于2015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这的演辞,指「法治」概念不仅是只懂盲目地「守法」,更包括尊重独立的司法机构,演辞并提及公众或传媒评论、批评政府行政举措,是希望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回应,官方不断重覆「依法办事」,有低贬法律、混淆视听之嫌。锺同意石所言,认为对法治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依法执法」的层次。 另外,控方盘问时曾问锺会否在911恐袭后访问拉登,余若薇今问锺是否知悉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将拉登访问刊出?锺表示有印象,并指不会理解为CNN因支持拉登而作出报道,指当时在美国,有不少异见人士及知识分子,曾批评恐袭事件的深层原因,并惹来他人批评是「叛国」,惟这些「叛国」声音没被限制发表及讨论,且911后美国社会气氛较2019的香港更敏感,但当地传媒不仅有转载拉登访问,亦容许为恐怖主义提供理由的论述自由发表和讨论。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47人案】赵家贤:若看清戴耀廷煽动文章 民动不会承办初选 香港「初选案」周五(31日)续由控方第二名污点证人赵家贤作供,称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上有本土派不想民主动力出现。而控方引述会议笔记,提及「共同纲领」及否决预算案和迫使政府解散立法会等,赵指那是戴耀廷当时说法。赵指戴在协调时写出一些煽动性及如预言家的文章,「我睇到呢啲字眼好火滚」,批未有共识下「完全系一个自负、不负责任嘅行为」,指若看清戴耀廷的文章及发言,自己跟民主动力都不会同意承办初选。 控方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续负责主问赵家贤,而法官今早甫开庭,就关注赵家贤的证人供词是否由惩教看管,在获悉在其房间内时,法官李运腾即要求移走,并提醒除非得到法庭批准,否则赵不得阅读供词协助记忆,同时强调非针对赵,而是所有控方证人。 赵之后在控方主问下确认,曾列席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但当时因事迟到,于晚上8时后才到场,但仍要用个人电脑续处理区议会事务,遂托黎敬辉把与会者名称及记录会议重点内容发送给他。赵指,当日有不同政治光谱的团体或人士参与会议,对如何协调举办初选或有不同意见,但称自己整体没有特别留意会议过程。 赵之后在法官追问下忆述,当时部份与会者留意到民主动力的代表列席,曾在会上表达意见,他指有本土派认为民主动力为民主派大台,不想民主动力参与,而他当时曾作回应,但未能忆述详细内容,只解释当时有特别关注与民主动力相关的讨论。控方之后引述会议笔记,指当中曾写「共同纲领原则是否决财政预算案,迫政府解散立法会,今次任期可能只有7个月」,赵就解读指后句是戴耀廷在会上说法的延伸,由戴耀廷在会上说出。 控方之后要求赵讲述会议上就有关「积极运用」否决权的讨论,赵指当时戴耀廷表示,可做民意调查或举办初选作协调,又提到「大家应该要有个共同纲领」,而戴会收集大家意见及帮手起草,再个别发给有关人士,戴当时有提倡要「积极运用基本法赋予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但一些传统泛民主派政党如民主党表示疑虑,形容「当时开会有少少火花」,又点名指邹家成对传统民主派的顾虑作出很强力的批评,认为字眼上应该更进取,而有关讨论至下一次会议都有继续。 控方又在庭上展示及读出戴耀廷在2020年4月20日于台湾《苹果日报》网站刊登的文章〈香港揽炒大对决〉,赵在庭上看毕文章后,指当时他所知的各区协调会议中,戴耀廷曾带出建议要运用否决权否决财政预算案,而他的概括认知是民主阵营政治光谱中,有人很支持该做法,传统民主派则有疑问。赵接续指,戴在协调时写一些如此煽动性及如同预言家的文章,指戴当时根本没有获得任何清楚明确的授权,更称自己现时才第一次看到,直言:「我睇到呢啲字眼,我系好火滚,因为根本佢喺未有处理好所有人嘅共识底下,佢都已经好似系民主派全港唯一领导人,就讲话民主派会咁做喇,完全系一个自负、不负责任嘅行为」。 赵之后指,他本人欠缺尽职审查的责任,又指如果2020年5月底民主动力承办初选前,他跟组织成员有仔细看清楚戴耀廷的文章及发言,就深信不会同意承办初选,解释因承办初选的初心,是希望协助民主派在立法会取得过半议席,从而取得主导权,推动民主派倡议利民惠港的政策,令政府回应「五大诉求」,而非戴耀廷提出的角度,以「揽炒」逼中共及特区政府让步,反之是透过议会架构和现有机制反映民意,直指戴耀廷明显已很「躁动地」透过民主派参选去取过半议席,跟中央及政府顶到行,而这绝不是民主动力过往多年来进行协调初选的初心。 另外,赵家贤今亦确认有出席2020年4月17日香港岛协调会议,但「迟到早走」,只在席约一小时,同由黎敬辉协助记录会议内容,就笔记指区诺轩曾在会上表示,「要区议员知道选举形势不乐观,要有战意斗志去否决财政预算案」,赵称没有印象听过有关说话,只记得司马文反对否决财政预算案,而戴耀廷则回应指否决权是《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并解释可能因议题在会议上未有跟进,故笔记没有相关记录。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0.英国成功加入CPTPP 会增加台湾加入机会么? 英国政府周五(31日)宣布,经过近两年的谈判, 终获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是CPTPP在2018年生效后首个加入的新成员。由于加入CPTPP需要全体成员国同意,英国成为CPTPP第12个成员国后,中国和台湾的申请案或会发生变数。 「我们刚达成了英国有史以来其中一个最大的贸易协议。经过多个月的谈判,英国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为了彰显成功加入CPTPP这项重要政绩,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和商贸大臣巴栢丹娜(Kemi Badenoch)亲上火线拍摄宣传片,推销加入CPTPP将为英国带来的经济利益。 辛伟诚表示,这项协议证明英国脱欧得到自由后,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让英国在全球经济处于领先地位,并把握就业、经济增长和创新机会。 辛伟诚说:加入 CPTPP使英国成为太平洋经济体的中心,这个经济体充满活力,且不断发展。英国成为第一个新加入CPTPP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加入的欧洲国家。从欧洲到南太平洋,英国企业现在享有无与伦比的市场准入。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协定」(TPP),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在任内力推,目的是为制衡中国。然而继任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17年宣布退出TPP后,TPP就改组成为CPTPP,共有11个创始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而英国成为CPTPP首个新成员国后,外界的焦点,在于谁会紧随其后?目前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都已提出申请,而中国和台湾也相继在2021年9月提出申请案。值得留意的是,加入CPTPP需要获得全体成员国同意,意味著中国和台湾谁先打入CPTPP,就可以阻止对方加入。而英国作为CPTPP的新成员国,其取态就成为中国和台湾加入CPTPP的关键。 在周五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在英国政府把中国描述为「挑战」的情况下,中方是否担忧英国加入CPTPP,会有利于台湾加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阐明中方立场,反对台湾加入任何官方协议和组织。 毛宁说: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同台湾进行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湾地区加入任何官方性质的协议和组织。 台湾总统蔡英文上周在台北会见访台的「英台国会小组」代表团时,已预祝英国顺利加入CPTPP,并呼吁英国支持台湾加入,让台湾和英国能持续深化夥伴关系。 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日前面对立委质询时,表示一定会积极接触各会员国,希望台湾能够排上相关议程。 不过即使台湾得到英国的支持,也不代表能顺利入会。日媒引述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教授岛田洋一表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走得近,很难让他们全部支持台湾;而如果台湾能入会,将把东南亚国家纳入「对中包围网」,中国会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实际上,在台湾提出申请后,中国已对墨西哥、新西兰、越南等成员国积极展开外交工作。外界认为,中国除了希望在CPTPP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外,也是为了力阻台湾加入。 记者:吕熙 责编:温晓平 11.【晶片大战】日本宣布将限制23项半导体设备出口 日本政府周五(31日)宣布,将在出口管制清单中新增23项半导体制造设备,其中也包括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以配合美国限制中国制造先进晶片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综合外电报道,根据《外国交易及贸易法》,日本能对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民用产品出口进行管制。这次行动针对用于晶片制造的6类设备,包括清洁、沉积、曝光、蚀刻等技术,在完成条令修定后,今年7月将正式开始实施新措施。 在周五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表示,这些限制是日本作为一个技术国家对国际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的责任的一部分。 西村声称:「我们的这些措施并没有考虑到某个特定的国家。」但他强调,设备制造商向所有地区出口都需要经许可。出口限制预计将影响10几家制造设备的日企,包括尼康(Nikon)、东京威力科创(Tokyo Electron)等。 美国在去年10月出手,限制先进半导体设备、技术对中出口,并积极拉拢日本、荷兰加入封锁中国半导体发展的行列。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由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荷兰艾司摩尔(ASML)和日本东京威力科创主导。 荷兰贸易部长施莱纳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日前表示,将在夏季前扩大出口限制范围。目前荷兰已限制了EUV(极紫外光)制程技术曝光机的出口,目前正计划将限制扩大到DUV(深紫外光)曝光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五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全球晶片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破坏全球产供链的稳定,这种行为只会损人害己。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事实查核|哀悼校园枪击案前,拜登先开玩笑大谈吃冰淇淋? 一分钟完读: 观察者网、通传媒等中国媒体最近在微博、推特等平台发布短影音或贴文,指美国总统拜登就田纳西州校园枪击案发表讲话前,开了玩笑说:「我来这是因为听说有巧克力冰淇淋」。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视完整过程后发现,这是拜登周一(27日)于校园枪击案后不久,依行程在白宫出席一场女性企业家峰会活动,开场时开了个爱吃冰淇淋的应景玩笑,发言2分钟后才主动谈到校园枪击案。但剪辑后不到30秒的短影音,看起来就像是拜登在针对枪击案发表声明的场合开玩笑。部分媒体、网民发布的影片或文章因资讯不全而误导受众;一些中国媒体跟进此事时,也同样有所误导。 深度解析: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Nashville)周一上午发生校园枪击案,一名年轻女子持枪闯入圣约小学(The Covenant School)校园,造成3名成人和3名儿童死亡,枪手遭警方击毙。 拜登于华府时间周一下午2时许,按照日程在白宫出席小型企业女性企业家峰会并发表谈话,他开场时说,「谢谢。我的名字是乔·拜登,我是吉儿·拜登博士的丈夫,我吃珍妮冰淇淋的巧克力脆片口味,我来这里是因为我听说有巧克力脆片冰淇淋。对了,我在楼上有一整个冰箱的冰淇淋。你们以为我在开玩笑,我不是开玩笑。」 拜登所说的「这里」指女性企业家峰会,而珍妮冰淇淋的创办人正是一名女性企业家。 接著拜登向台下的国会议员等来宾打招呼,也问候陪同与会者出席的儿童。拜登花了点时间聊家庭、兄弟姊妹、儿童等话题,然后解释他之所以谈论儿童,是因为他接著要讲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 「这令人心碎,是家庭最可怕的恶梦。」拜登说,正在密切关注情势,必须采取更多措施阻止枪枝暴力,也必须做更多工作来保护校园;拜登并再度呼吁国会通过对于攻击性武器的禁令。 拜登又说,「很抱歉以这种方式开始(活动),但我无法在不说明这件事之下开始。」之后,拜登继续向与会者问好,并谈及几位企业家的贡献,以及拜登政府在促进小型企业发展的作为等。 拜登当天发言约20分钟,但被剪辑为一则22秒的短影音在推特广传,画面是霍士的突发新闻报导,字幕写著「拜登针对纳什维尔枪击案发言」,而在这22秒内,画面里唯一的主角——拜登正在开场谈冰淇淋。这则短片的观看数在短时间内破百万,许多网友看了不敢相信,直问「这是真的吗?」 事件让拜登招致不少批评,德国之声周二(28日)即针对此事进行事实查核,《新闻周刊》(Newsweek)也发布事实查核报告,查核结论是:虽然短影音为真,拜登确实在开场谈了冰淇淋,但剪辑后的短影音没有呈现拜登发言的背景,他发言的场合并非针对枪击案,而是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事件——女性企业家峰会。若观看完整的活动影片,可知活动气氛轻松愉悦,开场讲者的致词就笑声不断,接著才是拜登的冰淇淋玩笑。 部分中国媒体注意到事件,观察者网周二在微博发布仅18秒的短影音,配文为「校园枪击案致6死,拜登:我来这是因为听说有巧克力冰淇淋」。截至周四(30日),观察者网发的这则短影音已有超过18万次观看,底下不少网民留言批拜登老年痴呆、胡言乱语,还有人说「6条人命没有权贵的冰淇淋重要」。 「中国网直播」则在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发布14秒的短影音,字幕写著「就校园枪击案发表演说前,拜登先开玩笑:我来这里是因为听说有巧克力冰淇淋」。据百度百科,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隶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通传媒周三(29日)在推特发布一张拜登吃冰淇淋的照片,并写道:「美国田纳西州教会学校枪击案共7人死亡,总统拜登当天在白宫就校园枪击案发表声明前,却大谈自己爱吃雪糕的玩笑」。 结论: 拜登在相对轻松的场合谈论枪击案,这样的情绪转变是否适宜,也许有讨论空间;但无论如何,拜登是在女性企业家峰会发言时开玩笑,然后谈到校园枪击案,并非「就校园枪击案发表声明」的场合开玩笑。 拜登完整讲稿与活动影片都在网路公开,也很容易查到该场活动的性质。然而即使已有英文媒体迅速完成事实查核,但部分中国媒体在社媒发布相关短影音或短文时,却仍提供受众去脉络化的误导资讯。 13.逾60中国基督徒泰国被扣 回国恐遭迫害 关注中国宗教自由人士周五(31日)指出,一个中国基督教会的60多名教徒在泰国被拘留,这使人们担心他们可能被遣返回国,而一旦返回中国他们可能面临迫害。 《美联社》报道,有两名协助这批中国基督徒的美国基督徒也和中国教徒一起被带走,并一度被扣留。其中一名美国基督布朗(Deana Brown)获释后告诉《美联社》,泰国当局周四在沿海城市芭堤雅拘留了63名教会成员,其中许多是儿童。 芭堤雅地区Nong Prue警察局局长库特塔拉英(Tawee Kutthalaeng)表示,32名成年中国人被指控签证逾期居留。他说,儿童没有被指控。他说,这两名美国公民没有被逮捕。 深圳圣道教会(又称五月花教会)的教徒于2022年来到泰国寻求庇护。他们的请求目前的状况还不清楚。 他们于2019年逃离中国,声称其教徒受到政府迫害,最初定居在韩国的济州岛。在与当地和美国官员会面后,他们离开韩国前往泰国,这表明在那里避难的前景很暗淡。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自由寻求者国际组织的首席执行官布朗说,该组织的任务声明说,它寻求拯救「在敌对和限制性国家中受迫害最严重的基督徒」,该组织被告知,他们将在周五晚些时候得知开庭日期。 布朗说,她正在努力将这些基督徒安置在她的组织所在的德克萨斯州泰勒市,但他们在泰国遇到了签证问题。她说,她认为她和另一名美国人(一名护士)被拘留了,因为在教徒被拘留的时候他们就在那里。 她说,当他们研究续签问题时,他们被告知有一项新的要求,即任何在泰国续签的中国公民必须先向中国大使馆报告。 布朗说,她在被拘留期间被允许保留她的手机。「当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时,我们知道没有人能拿到签证。」 中国驻曼谷大使馆的新闻处没有接听电话,大使馆也没有立即回覆电子邮件的评论请求。 美国大使馆表示,它对此案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这批基督徒在抵达泰国后曾告诉记者,他们在韩国时就被跟踪、骚扰,并收到威胁电话和讯息。他们说在中国的亲属被传唤、审问和恐吓。 当时,中国外交部表示此事「不属于外交问题」,并拒绝进一步评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成蕾案闭门审理一周年未有判决 澳大利亚表关切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周五(31日)表示,澳大利亚记者成蕾因国家安全指控在中国受审一年后仍未得知判决结果,澳大利亚对此深表关切。 《美联社》报道,黄英贤在北京举行闭门审讯成蕾案一周年之际发表声明说,澳大利亚政府将「利用一切机会促成成蕾女士与家人团聚」。 黄英贤表示:「她仍在等待审判结果,我们与成女士的家人和朋友一样,对她的案件的持续拖延深感担忧。」 她补充说:「我们今天对成女士和她所爱的人,特别是她的两个孩子表示同情。成蕾的孩子们与家人一起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 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自黄英贤的中左翼工党在去年的选举中上台以来,中澳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47岁的成蕾出生在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GTN的记者。她于2019年8月被拘留,被中国指控「泄漏国家机密」。 今年1月,黄英贤还纪念了中国拘留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和博客作者杨恒均的周年纪念日,杨恒均自2019年与妻子和14岁的继女从纽约抵达广州以来一直被关押。 她在声明中比说,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拖延解决间谍指控「深感不安」。2021年5月,57岁的杨恒均因间谍罪在北京面临闭门审讯,目前仍在等待判决。 去年12月,当她成为四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澳大利亚外长时,黄英贤向时任中国外长的王毅提出了杨恒均和成蕾的案件。 去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参加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领导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正式双边会晤时也提出了他们的案件。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5.北京限制境外人士使用中国最大学术数据库 中国最大的学术数据库最近以数据出境新法为理由,向多所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出通知,将从4月起取消他们的部分访问权限。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表示,这是中国与外界的进一步脱钩,也将使研究中国的工作难上加难。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证实,该校在3月17日收到来自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管理方的通知,表示从4月1日开始,他们将无法取阅数据库的部份资料。 该校图书馆公关部经理格林(April Green)通过电邮告诉《美国之音》:「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是受影响的学术机构之一。」她补充说,学校在4月1日后还可以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其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则被取消。 根据《日经亚洲》报道,受影响的图书馆还包括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和哲学研究所等至少十多个研究机构。 中国知网数据库创建于1999年,是中国最大的学术数据库。该数据库储存了从1915年至今的中国政府报告、学术期刊和论文,涵盖政治、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对于那些无法亲自到中国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来说,知网数据库提供的资源对他们的研究格外重要。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在其推文说,「不幸的是,迄今为止,在脱钩方面最活跃的是中国。最新一宗案例就是中国关闭了外国对中国知网许多重要数据库的访问。」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喜娜(Sheena Chestnut Greitens)也发帖说,「全美(甚至美国以外?)的研究型图书馆都收到这些通知。中国知网是学者们研究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所以这令人担忧。(希望这个禁令是暂时的,但我对此保持怀疑。)」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6.【翻墙问答】「火山档案」揭俄情报员渗透西方科企假新闻影响选情 问:经西方国情报机构核实,一间名为「火山」的资讯保安顾问公司,长期替俄罗斯情报部门工作,由在美国散播关于选举的假新闻,到在入侵乌克兰期间破坏电厂,几乎无恶不作。欧美传媒近日公布了这份「火山档案」(Vulkan Files),能否介绍一下? 李建军: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有火山公司内部员工无法忍受普京的所作所为,因此将大量公司内部的档案,包括火山公司所设计的攻击软件和技术等资料,交予西方传媒,世人这才看清楚其真面目。 由于资料数量庞大,而且全部用俄文写成,又涉及大量极为专业的技术知识,因此德国明镜周刊、英国卫报等十多个传媒,联手将资料整理解译,再与谷歌公司的保安专家,以及西方主要国家情报部门官员合作,才能大致上了解俄罗斯错综复杂的黑客网络。 根据现时传媒披露的「火山档案」,俄国政府多个部门,包括联邦安全局、军方的情报机构等等,聘用一间名叫「火山」的公司,设计多种不同的攻击工具和计划,包括在乌克兰受欢迎的税务软件上加装木马,及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大肆发放假新闻,意图令对俄国比较友善的政客当选。计划中甚至包括派人混入亚马逊(Amazon)一类的大型西方科技公司,了解关键资讯基建的运作,以便作出攻击。你可以将这间火山公司视为网络版的华格纳佣兵集团(或译瓦格纳集团,是西方对一俄罗斯私人军事服务网络的代号,于国际上广泛牵涉不法行为,包括镇压民主抗议、传播假信息及从事准军事活动)。 问:我们一般都认为亚马逊只是一个网购平台,刚才提到,火山公司派员混入其中,有甚么目的?对普通人又会有甚么影响? 李建军:火山公司派员混入亚马逊,并非针对其电子商贸部门,而是重要得多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云端服务部门)。亚马逊AWS对世界各国的资讯基建十分之重要,由美国政府到世界各国一流的大企业都有使用,甚至有部分人翻墙都是用了AWS的服务都不自知。如果火山公司掌握AWS的内部结构,甚至拥有控制部分关键功能的权限,火山公司的黑客就可以轻而易举攻破AWS的网络。另一方面,亦可能有资料被偷,而受害者完全懵然不知,甚至连AWS都未必知发生甚么事,因为这类内部员工所进行的破坏,并非如此容易可以查出来。 由此推论,火山公司在谷歌或脸书有卧底员工,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问:火山公司的作为,对大中华地区的用户,其实有甚么启示? 李建军:一如我刚才所讲,火山公司的运作模式类似华格纳佣兵集团,是一间盈利公司,现时中俄所谓「友谊无上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局会否聘用火山公司作出攻击十分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现时俄国受到制裁,要取得顶级电脑硬件难度相当高,会否以提供火山公司各类服务,换取中国提供先进硬件,这点是值得关注的。既然中国可以向俄国提供各类晶片,那提供电脑以及伺服器主机就更加不令人感到奇怪。 此外,火山公司的一些手法,亦可能为中国所仿效,例如向西方主要资讯科技公司派出大量的卧底员工,掌握这些系统的架构,甚至以卧底身份直接偷走相关资料等等。甚至中国有可能建立类似火山公司的企业掩人耳目。因此,西方的大公司有或应对华裔或俄裔员工的背景作出更深入的审查,以防类似的渗透情况出现,影响客户的安全和私隐。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3-3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30日 1.台国安局长:中国出钱收买黑帮在纽约向蔡英文抗议 台湾国安局长蔡明彦周四(30日)证实,根据美方提供情报,中国以每天200美元收买黑帮份子,美东时间周三(29日)在纽约向过境美国前往中美洲访问的台湾总统蔡英文抗议。至于蔡英文回程在洛杉矶过境预计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蔡明彦预估北京反应不会比去年8月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激烈。 在台湾,国家安全局长蔡明彦周四前往立法院国防及外交委员会报告,立委关注焦点集中在蔡英文出访行程。 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质询蔡明彦,是否知道中国政府收买黑帮份子对蔡英文抗议,蔡明彦回应表示,已收到相关情报,但因为支付抗议费用太高,中国已缩减规模。 蔡明彦说:这次中国动员相关的团体来抗争,是有给他们费用的,一天200块美金,不含食宿、不含交通。因为要付钱,所以他们也考量到经费,所以他们的陈抗重点就放在今天(美东时间)3月29号,总统要在当地入住饭店,以及侨宴的过程当中进行集结式的陈抗(陈情抗议)。 对于中国发动的抗议是否会影响蔡英文行程,蔡明彦指,美国已把相关抗议资讯转交台方因应。 蔡明彦说:美方会把相关的情资即时的给我们来分享跟通报,也提我们在安排相关的行程要注意到,可能有这些陈抗活动的干扰。第二点,他们也会针对相关的陈抗有没有依法进行申报,他们也会来审核。包括:可不可以使用扩音器等等,美方都会做必要的管制,而且也会让相关的陈抗(陈情抗议),不会干扰到蔡英文的相关行进动线(行经路线)。 国民党立委江启臣质询重点,集中在蔡英文回程在洛杉矶过境,预定和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江启臣询问蔡明彦,中国已提出如果两人会面,「中方必将采取措施坚决回击」,国安局预期中国会有甚么强烈反应。 蔡明彦说:我们认为中共这一次可能采取的举动,应该不致于像去年8月佩洛西议长来台湾那么大。主要原因在于,这次总统过境美国过程中,去会见了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她是在美国来会见,跟美国议长到台湾来的政治复杂度没有那么高。 蔡明彦指,对于蔡英文和麦卡锡会面后,中国的各种可能反应都会作出预估和准备。 蔡明彦说:两种状况,一种是他的战备警巡的强度数量会增加,第二种部份就会进行一些可能的军事演训。我们现在关注的包括他的陆、海、空、二炮、电战、陆航所有的情资我们都在严密监控,目前没有异常。但是我们要注意,最近刚好是中共的演训季节,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到他们的相关动态。 台湾的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中,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批评蔡英文出访是「制造问题、挑起事端」时表示,总统出访过境都行之有年,都是依照惯例作安排。「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国际上任何友好国家交往互动是正当且自然,任何国家无权置喙。 刘永健指出,蔡英文出访前发表谈话时清楚表示,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只会越来越坚定,台湾是世界的台湾,带领台湾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台湾,外来压力不会阻挠我们走向世界的决心。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马英九访中】访「武汉抗疫展」赞中国抗疫 台批:人类大灾难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周四(30日),在武汉参观「英雄城市抗疫保卫战展」,大赞中国防疫成果,没有大幅向外扩张病毒,更称中共抗疫「是对人类的贡献」。马英九被批为中国背书,「替世界罪人开脱」。台湾疫情指挥官直言,「只知道这是人类的大灾难」。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周四继续他的中国访问行程,上午他临时增加行程,到访武汉市档案馆「英雄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参观这个介绍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如何「掌舵对抗新冠疫情」、介绍方舱医院,以及当时在武汉的台湾民众状况等的展览。在聆听讲解员介绍时,马英九几度鼓掌。当讲解员提到「当时千名台湾同胞滞留武汉,想回台湾却遭民进党政府阻挠,真的是有家归不得」,马英九更感叹「不好意思,我们政府给你们造成困扰」。 马英九参观后受访表示,看到大家在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领导之下,疫情初步做到好的控制,使得它不会大幅地向外扩张,对此感到非常敬佩,并说:「这不是对中国大陆,而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被问到对疫后两岸交流有何期待,马英九说两岸有医疗技术合作协议,希望能充分运用。 马英九说:我想大家都努力的把抗疫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完整,所以双方有很大可以合作的空间,我们跟大陆之间也有在医疗方面技术合作的协议,我们希望能够充分的运用。 被问到为何突然新增此行程,马英九笑说这是给记者「一个惊喜」。 民进党发言人卓冠廷周四对本台说,台湾人不会忘记「当初马英九和国民党如何扯国家防疫的后腿」,以及中共在世卫组织和疫苗采购上如何打压台湾,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不会忘记正是因为中共隐匿疫情,才造成无法计算的生命财产伤害」。 卓冠廷说:马英九前总统为了拍习近平马屁,不惜公然违背自己昨天才写下的一个理念叫做「历史绝不能遗忘」。 台湾的时代力量发言人余佳蒨同日对本台指,中国政府隐藏疫情、藉防疫侵害人权的劣迹斑斑,「马前总统背离常识、为中国防疫不当行径擦脂抹粉的发言」,令人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当全世界都在关切新冠肺炎起源时,马前总统的说法彷佛处在平行时空,已完全与社会大众的认知背道而驰。余佳蒨相信马英九突然参观「抗疫保卫战展」是由中国安排,马英九出访前也提过「客随主便」。 余佳蒨说:就等于是说想要帮中国大外宣或美化的含意在。世界各国的数据,美国也有通过法案要求公布中国武汉肺炎的相关情报,包括世卫组织秘书长也要求说要公布相关的资料。其实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很关注Covid-19的起源,所以等于说马前总统这个说法其实跟一般民众的认知是不太一样。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王必胜同日出席疫情记者会时被问及此事,他说「只知道这是人类的大灾难!」对于马英九就当时台湾派包机到武汉撤侨,说不好意思台湾给中国造成困扰,王必胜认为,马英九是基于大陆的角度说话。 王必胜说:我也不知道这个贡献的点在哪?不过有一个事实跟大家分享,这疫情从中国武汉开始传染到全世界,接近7亿人被感染、700多万人死亡,当然我们知道这数字是远远被低估。而且持续了3年半,对我们这个全球的健康、经济、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我是不明白贡献,但我知道是人类的大灾难! 马英九同日上午还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黄鹤楼,期间有中国民众在外等候马英九、并对其挥手与欢呼,马英九听闻后,随即拉下车窗并说「欢迎大家来台湾玩」。下午,他率领学生抵达武汉大学。 外界传出,马英九并将于同日晚上在湖北武汉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 马英九同日晚上在武汉东湖宾馆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马英九首先感谢宋涛代为转达习近平的问候,他并请宋涛代向习近平问候。 其后他重谈「九二共识」,称在他任内,两岸拥有共同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能够实现三通直航,两岸交流畅通,这让两岸人民都受惠;并称「海峡两岸分享及传承共同的血缘、语文、历史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他说自己于2015年11月「马习会」会上,与习近平再次确认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1992年11月16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两岸授权下,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两岸能够继续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础。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共同追求和平发展」。 他认为,「两岸主事者共同的责任,是凡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福利的事都要做,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和缓的机会都要争取。两岸一定要维持交流,共同合作,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冲突,致力振兴中华」。 宋涛致词时,对马英九一行表达欢迎外,还强调「两岸同胞一家亲」。他说「马英九先生素有民主情怀和振兴中华的信念,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他任内与大陆一道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晤,利在两岸、功在民族,我们充分肯定。」 他并转达习近平的谈话,说「衷心希望两岸同胞相向而行、协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等。 宋涛最后主张,两岸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家里的事好商量、多商量」,他们愿意广泛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藉这个机会,他愿意先轻取马英九的意见。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彭定康: 在英港人已完全融入英国社会 自英国开放BNO「救生艇」计划后,已有超过15万港人移居英国,全国各地涌现大批港人组织。超过60个海外港人组织近日齐集伦敦参与「英国港人公民组织会议」,并和国会议员会面,直接反映港人关注的议题。 「末代港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现身会议时,表示相信有一天,英国会出现一位港人首相,又痛批习近平是「终身独裁者」(lifetime dictator)。 来自28个城市共62个海外港人组织齐集英国伦敦,参加首个「英国港人公民组织会议」。会议从过去的周末开始,一连3天,活动包括一系列演讲、讲座和研讨会,探讨在英港人公民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策略。 参加会议的在英港人组织代表在国会和多名议员会面,包括影子亚太事务国务大臣韦斯特(Catherine West)、保守党议员格林(Damian Green)、被中国制裁的保守党议员劳顿(Tim Loughton),以及多名上议员。 会面期间,港人组织代表直接向议员提出多项港人关注议题,包括「47人案」、「黎智英案」等政治检控案件;并要求英国政府关注中共在英国的渗透行为,包括处理中共在伦敦设立的「海外警局」。 在野工党下议员、影子入境事务国务大臣金诺克(Stephen Kinnock)周一(27日)在活动上发言,并直接向港人争取选票,他承诺:「你们当中可能有些朋友留意到,英国明年将举行大选,我当然希望工党胜出。而我可以保证,我们对港人的支持只会愈来愈强,我们会与你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我必须强调,你们现在是完全融入的公民,也是英国的一份子。」 金诺克又主动提到在英港人目前面对的3大问题,包括新移英港人无法以本地学费入读大学,以及无法取回在港强积金的问题。他批评滙丰银行作为英资银行,却阻止港人取回强积金,情况不可接受。 他又提到港人入籍前在英国诞下的子女,只能到中国驻英使领馆申请香港特区护照。然而去年10月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涉嫌殴打香港示威者的事件,使港人对进入中国使领馆感到忧虑。金诺克强调,工党留意到港人面对的问题,并正致力研究解决方案。 他又炮轰保守党政府在曼城事件上过于软弱,未有立即驱逐涉事中国外交官,又指保守党政府使英国供应链过份倚赖中国。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周一也现身会议,获全场人士起立鼓掌致敬。他在演说中提到,当年无数像黎智英一样希望逃离中共统治的中国人,坐船到了英国殖民地治下的香港,然而今天的香港人却必须放弃亲友及事业,离开曾是世上其中一个最伟大城市的香港,他对此表示同情。 不过他深信港人会在英国作出重要贡献,甚至表示相信有一天,英国会出现一位港人首相。然而已年届78岁的彭定康表示,他未必能亲眼见证:「我不一定能活著看到这一天,但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有一位香港的皇家学会会长、法官、内阁官员。我也希望,我们会有一位香港出生的港人首相。」 彭定康又形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终身独裁者」(lifetime dictator),而香港所代表的法治、分权和言论自由,正是习近平及其党友迫切想要消灭的。 对于辛伟诚政府上周发布的英国国防及外交评估报告,未把中国定义为「威胁」(threat),作为执政保守党元老的彭定康隔空回应,形容中共是英国安全的长期威胁,持续威胁英国制度及价值。 他又以中共的海外统战工作为例子,并指出去年的曼城事件,显示中国海外使馆人员仍在继续压迫港人。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港府边「抢人才」边办大湾区招聘会 鼓励港青北上寻机遇 近年,香港在「移民潮」影响下流失不少人才,港府要出招「抢人才」的同时,为吸引年轻人到大湾区就业,劳工处举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招聘博览,对象为2021至今年,获学士或以上学位的香港青年,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头年半政府每月补贴1万。本台现场访问,求职者多数并非在香港土生土长。有调查显示,一般大陆毕业生平均薪俸仅约6千港元,只是大湾区计划的三分之一。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招聘博览周四(30日)在香港湾仔的会展举行,20多间机构提供逾400个大湾区城市职位空缺,涵盖银行、地产、科技和饮食等行业,招聘于2021至今年获学士或以上学位,并可合法在港受雇工作的香港居民皆可参加计划,设即场面试。 获聘者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港府会按聘用人数,向企业发放每人每月1万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本台记者周四到招聘展视察,多间知名企业都有参与此计划,包括汇丰、中银、腾讯等,工作地方主要为深圳、广州等地。据现场职员介绍,除了基本月薪,获聘者更设有住宿津贴,金额视情况而定。 记者在现场访问约4名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都曾经在内地生活或读书。 其中陈同学在内地就读金融学,来招聘博览主要想寻找银行工作,他认为大湾区环境好、机遇多。 陈同学说:我觉得大湾区的文化冲撞比较好一点,有比较多外国人来经商,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大湾区现在那么多地区,可能大家会遍布发展下,不像停留以前,在香港、澳门寻找机会,多些空间会让多点年轻人,选择多一点。 自2019年反修例事件后,不少港人因政治事件对大湾区反感。陈同学不视这为一个问题,亦无改变他对经济、香港特区的看法,又称「始终大家都是中国人」。 另一位林同学就在香港生活了6年,最近在内地的大学毕业,她周四带同50份履历表到场,希望加入新媒体行业,不排除在中、港两地工作。 林同学说:哪里机会多就留哪里,我看这个政策都是有利于我们这些,在大陆读大学的港人。单纯是工作我会选择香港,我喜欢香港的工作氛围及专业性,但如果要生活,大陆舒服一点,方便、生活水平物价低一点。 毕业生陈同学对本台表示,曾经在内地找工作,但内地就业形势太艰难,所以想从不同渠道去找寻机会。 而另一位黄同学就透过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得悉大湾区招聘博览,她本身在大陆生活,今年就在香港读硕士学位,她认为计划起薪1.8万元,在大陆是比较有竞争力。 香港劳工处网站显示,港府自2021年试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城市工作。据介绍,参与计划的企业及毕业生对试行计划的评价非常正面,故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于今年开始恒常推行该计划。 出席博览启幕礼的劳工事务主任伍威廉对本台指,2021年的试行计划吸引近1000名港人参加,他认为1.8万元对香港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薪,但未有解释是如何设定这个金额。 伍威廉说:对于毕业生,一来有不错的人工,亦都是一个合理水平,用甚么设定我不敢回答。初毕业生在内地没有那么高人工,所以我这个计划相信对香港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起薪。 中国高教管理数据与谘询公司「麦可思」(Mycos)今年头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届应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满一年,平均薪资为5833元人民币(6653港元),这是近10年的最高水平;比起2012年平均薪资仅为3366元人民币(3844港元),增幅达73.2%。即使如此,亦只是大湾区计划1.8万港元的三分之一。而2021年仅6.1%毕业生,月薪逾1万元人民币(11,406港元)。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周四亦有出席博览启幕礼,他指至今共收到逾80间企业,提供800多个职位空缺,由传统的金融、地产至到新兴的科技工种都有,相信只要青年愿意挑战新尝试,将有无限机遇。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美亚柏科」黑科技助中共审查人工智能内容 评论吁加大封锁力度 因被指监控维吾尔人遭美国列入管制名单的中国网安公司「美亚柏科」近日再次受到关注。该公司被曝配合中共国安和科技部门,推出人工智能时代审查技术,以防民众利用ChatGPT等科技制造政治笑话、传递真相。评论呼吁民主国家对这类审查言论的中国公司进行封杀。 周四(30日),「美亚柏科」配合中国公安部、科技部的「科技兴警」计划,在线上开讲《浅谈大数据建模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视频图像智能技术等。上周一(2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首届生成智能产业峰会,「美亚柏科」被授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标准编写单位」证书。 「美亚柏科」总部位于厦门,是一间电子取证和网络安全公司,业务包括针对利用「人工智能违法」的取证溯源,比如对人工智能合成、生成的视频图像、文本内容等内容进行检测鉴定;另外该公司还将对人工智能算法、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方面,布局评测技术。相关技术相信是为中共因应ChatGPT等人工智能进行审查。 今年2月,美国微软帮助初创公司OpenAI 推出ChatGPT。尽管ChatGPT不对中国大陆、香港用户提供服务;但其强大的语言模型及不被审查的「有问必答」引起了中国的恐慌,据报中国监管部门已经要求各科技公司,不得让用户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业者在其平台上使用ChatGPT。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王威向本台表示,很多中国年轻一代为人工智能的拥趸者,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将习近平的图像生成很多二次元图片进行嘲讽,因此中共开始重视人工智能生成对审查系统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美亚柏科」再次成为中共当局的「打手」。 王威说:人人都可以很简单利用这些AIGC的技术海量制作一些对共产党不利 的东西,会给它的监管部门带来巨大的问题。「美亚柏科」这就是打手嘛!它并不拥有核心技术,甚至它没有核心技术,它用的就是简单的监控技术,但是它的业务是专注于干坏事这一块,拿这个再去骗共产党的钱。 王威也认为,ChatGPT问世打破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先的「神话」,而且在价值层面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专制国家审查人们的言论、控制公众思想后,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丧失。他指,虽然ChatGPT在中国不能直接使用,但中国开始进入大跃进式人工智能时代,但其自我创新能力不足,只能依赖西方国家开源的人工智能服务。 百度本月中宣布推出「文心一言」,事后被质疑利用海外开源的人工智能来工作以及进行自我审查。 澳大利亚公民记者杨涵早前用ChatGPT编写了一个关于习近平的政治笑话,随即引发很多网友仿效。 杨涵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美亚柏科」协助中共,扮演了「防火墙」和「杀手」的角色,防止人工智能制造政治笑话,过滤敏感词,阻止人民了解真相。杨涵支持民主国家对这类中国高科技公司进行封杀。 杨涵说:中国的政权为了保护政权的稳定,它可以花很大的投资,在安全方面上「创新」,其它方面创新不了,但在安全技术上、防火墙技术上还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包括互联网平台替强权政权服务,这种公司在西方国家制裁名单上就是应该的。 创立于1999年的「美亚柏科」在2019年被中国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控股。 早在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8家涉及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安防监控的中国企业列入美国贸易部管制黑名单,其中就包括「美亚柏科」;2021年12月,美国商务部再将「美亚柏科」等八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该公司;它被指控协助中共当局监控维吾尔人。 「美亚柏科」开发的一款软件MFsocket,被曝光可以读取手机内资料,被指帮助当局监控民众。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专访】加拿大港人艺术家合办画展冀保存抗争记忆 五名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港人艺术家近日宣告将合办艺术展,以各自的作品展示中共持续打压香港自由情况下,港人在西方世界追求自由梦的故事。其中三位艺术家接受本台专访,讲述他们以艺术留记忆,延续港人抗争的策展动机。 随著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移居海外,英国、加拿大等地有关香港人的活动亦一年比一年多。近日,五位驻多伦多的香港艺术家HUMA、Ricker Choi、黄丽文(Fiona Yellow)、Planet Sponge、RockFrogger (Ian)便宣告在五月合办艺术展,Ricker、Fiona及Ian接受本台访问,坦言自己虽移居异地,仍然心系香港,希望以艺术留住记忆及感情,保持香港人的抗争火苗。 几位艺术家开始艺术创作的路各有不同,最终都因为香港的「反送中」运动而走在一起。 Fiona曾于2004年从加拿大回流香港,原本没想过会用画作为香港抗争出力,直至经历2019年一连串社运,她的创作之路从此改写。 Fiona说:一开始画画是纯兴趣,后来慢慢有一些商业合作,所以是客户想要甚么,我就画甚么。但到了社会运动时,画画便开始成为我的个人心灵调节。(2019年)我当时在香港,每一日有好多情况令我回家后睡不著觉,于是我就将我自己的情绪、想法变成画作。 Fiona说,起初创作有关社会话题的作品时也没打算跟其他人分享,直至2019年10月1日荃湾的反修例示威中发生示威者健仔被港警枪伤的事件后,才令她改变想法。 Fiona说:我记得10月1日健仔被枪伤时,我当晚一直到二时都睡不著,我就画了一幅画,在这幅画中健仔躺在医院病床上,床边有位天使说道:「我已经尽力帮你推开子弹了。」结果这幅画被很多人转载,我翌日起床已见到画出现在新闻上,然后Joe(郑敬基)便跟我说,你不如开立个人专页,可能其他人睇完(画作)都会舒服些。 至于另一名艺术家Ian同样早年移民加拿大,2014年回流香港后,见证其后一连串的社会不公,他直言721事件对他的影响最大,令他萌生自己要寻找角色贡献香港的想法。而《国安法》窒息香港自由创作的空间,令他觉得从异国为香港发声的意义和责任变得更重大。 Ian说:去到721时,我觉得黑白、公义已很明确,那时便尽量找方法去看看可做甚么。到疫情时期,开始接触很多香港的文宣手足,他们跟我说现在因《国安法》,很多人已不敢再画,我开始有这个新角色定向,在加拿大我可以发声。 Ian说,他的画作累积了他在两年社会运动以来的记忆,创出是因为拒绝遗忘。 Ian说:因为我唔想忘记,我要去记得。其实我当时那种愤怒、内心的不安、对社会不公不义的讨厌感觉,我惊会忘记,当我惊的时候我就会去画。我脑里面不断创作了的故事,我估足够我画二十年。每个人物里面多多少少有我一份的思想。 Ricker、Fiona、Ian之所以互相认识,都是因为在加拿大的社会运动,Ricker跟Ian在反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游行中,因「光时旗」而相结识;Fiona及Ricker亦是在前年多伦多612集会中认识。Ricker说,今次合作画展是机缘。 Ricker说:是HUMA最先说想办画展,见到伦敦有好多(活动)讲关于艺术创作、关于香港,这边(多伦多)好像就少一些,反正我认识几位(艺术家),就不如尝试做一次在多伦多的(画展)。其实我见几位仍有不断画关于香港的事,我自己也有继续创作,及很多创作是关于现在回顾2019年的感觉,我觉得是有需要做画展,及联系在这里的香港人,好多人仍然觉得19年好像刚刚发生,仍记得哪年哪月哪日自己在哪里食过催泪弹,19年仍在心中,不如找个方法大家凝聚一齐。 Fiona 表示,五位艺术家风格各异,他们都希望在抗争运动暂时静止的状态下,希望以艺术令大家保持抗争火苗。她又形容自己及Ian都是第一次参与艺术画展,连画展需要的作品尺寸都要从头学起。 Fiona说:我画的画是不太愤怒,有时有些搞笑,将我的情绪转化成一种幽默及希望。例如Sponge画的画很可爱,像打机公仔,你也不会觉得是超抗争(风格);Ian的表达方式则是漫画,HUMA的作画则是黑白色(风格)。 Ricker期望观众入场欣赏作品之馀,亦继续支持留在香港的人。又期望观众观展后,继续向外宣扬香港寻求民主自由的故事,保持香港人精神。 Ricker说:除了欣赏之外,大家也可以买一些艺术印刷品,这些艺术印刷品都是由我们五位捐赠,全数卖出所得都会捐赠细叶榕人道支援基金,以支援在囚政治犯。 五位艺术家合办的画展《Revolution in Color:颠倒黑白》将于5月13日在多伦多举行,画展免费入场,几位艺术家会在场与观众分享,同场亦会安排音乐表演。 记者:胡彗蓝 责编:毕子默 7.【47人案】赵家贤:民动获邀承办初选惟被排除在首场记招外 香港「初选案」周四(30 日)续审,控方第二名证人赵家贤称,他与民主动力在之前立法会议员被禠夺议席后的补选中协调民主派和本土派达成共识,故在2020年5月初,在戴耀廷及区诺轩邀请下承办初选,初心是协助民主阵营取得立法会过半议席,推行利民政策。赵称透过直播才知悉戴耀廷举办首次初选记者会,当时民动仍是「排除在外、完全冇角色」。 控方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周四续向赵家贤作主问,赵家贤指在2020年头、区议会选举大胜后,戴耀廷提出希望立会过半以达至「35+」,并写了很多文章及接受访问,又与不同政党和新兴政治组织等联络,希望集中票源令每个选区能有最多民主阵营人士当选。 控方其后问到民主动力为何会参与在「35+计划」,但赵没有直接回答,反续谈民动在2004年立法会换届选举后的工作,包括选民登记及民意研究调查等,法官李运腾最后开腔,望赵可直接回应民主动力的参与情况。赵提及戴耀廷当时想与九龙东作讨论时,由区诺轩邀请民主动力一起参与。 赵忆述,区诺轩当时只说是关于九龙东,惟戴耀廷当然希望在香港5大选区一同进行计划,而选择在九龙东开始,是因属较小的选区,望从中能「倾到个方向」,而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及时任黄大仙区议会副主席黄逸旭亦有邀请他参与商讨。 他之后在控方提问下指出,民主动力于2017年底至2018年初,因青年新政两名议员被禠夺议席须进行补选,故他跟民动曾协调民主派及本土派达成共识进行初选,有设立地区投票站及举办选举论坛经验,故是「一个合适角色」提供意见,因而代表民动接受区诺轩的邀请,列席九龙东的座谈会。惟他同时强调,当时民主动力未答应或获同意承办初选,要至2020年5月初,在戴耀廷及区诺轩与多区商讨后,民动才在戴及区邀请下承办初选。 赵家贤另外主动提及,民主动力获「资深传媒人萧若元」赞助推行选民登记活动,因为当时民意希望立法会民主派议席过半,惟他之后自行续指,民主阵营要在立会过半,技术上有一定困难,仍需要增加多个议席才能有「35+」,而「萧若元前辈」提及批发及零售界、饮食界及进出口界,望透过选民登记活动增加功能组别选民。法官李运腾一度质疑关于萧若元的证供与本案有何关系,控方其后未有作出追问。 控方之后展示赵家贤与民主动力总干事黎敬辉间的WhatsApp对话,显示黎曾发过一则信息予赵,内容有关邀请谭文豪参与九龙东协调会议。赵回应,指会议非由民主动力召开,而是由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或戴耀廷表示想邀请政党人士加入,民主动力因而帮手联络。赵家贤之后在法官李运腾提问下,回应蔡泽鸿的角色,指对方「系一个好心去帮手嘅大义工」,但不认为蔡是会议的组织者。 赵之后提到,在众多协调会议中,听到戴耀廷及其他与会者很著重地说要运用《基本法》赋予的权力,而过半议席就可以否决财政预算案,是个很好的筹码与政府谈判。他又称民主动力的初心「系做一个初选去协助民主阵营」,而取得立法会过半议席是等同取得主导权时,民主派就可推行一些利民政策。 控方之后提及戴耀廷跟区诺轩等人,在2020年3月26日举行首次初选记者会,赵就回应自己是透过直播才知悉,而当时清晰听到戴使用「大杀伤力宪制武器」字眼,是透过直播第一次知悉有关字眼。 他之后形容,当日记者会阵容是「重量级」,涉及不同板块、功能组别、专业界别的立法会议员出席,惟民主动力却没有收到任何邀请。他解释,在记者会前后曾向区诺轩了解,区指戴耀廷已获「民主派元老」充份支持,即民主动力当时绝对没有获得授权做任何协调角色,而民主动力只有透过转载贴文让公众看见他们有持续跟进事件,重申民动在记者会中完全被排除在外。 李官之后追问,是否意愚味直至2020年3月19日,民动仍不是「35+计划」的一部分?赵同意,又透露戴于同年5月初,才口头邀请他参与协调工作,他当时表示会考虑,两人至5月中后见面,他当时要求戴耀廷承诺整个初选运作要由民主动力全权处理及控制,获对方「口轻轻答冇问题」。 他之后在法官追问下补充,在未答应戴前,对方已在一些协调会议上告知与会者已邀请民主动力协调初选,惟他批评戴「冇讲事实嘅后半段」,即民主动力仍在考虑中,故此他曾要求戴不要再在会议上如此表述,惟客观上与会人士的认知,已是认为民主动力会协助初选。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48岁主妇涉网上发煽动言论 保释遭拒还押候讯 港警国安处日前拘捕一名女子,指她涉嫌在网上发布煽动讯息,该女子周四(30日)首度提堂,由《国安法》指定法官处理。案情透露,被告自去年6月起,使用Facebook及Twitter持续发布包括「要黑警垫尸底」等煽动言论,及以「光时」口号宣扬港独讯息,被告申请保释被拒,案件押后至下月底再讯,期间被告需还柙。 有传媒在本案提堂前向法庭申请豁免《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9P条的限制,惟《国安法》指定法官苏惠德表明为保障审讯公正性,不批准有关申请,即传媒不得披露本案的保释程序内容。 本案被告为48岁女子罗爱华,报称是家庭主妇,她被指控于2022年6月6日至2023年3月8日期间,包括首尾两日,触犯刑事罪行条例第10(1)(a)条罪行,在香港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即在Twitter和Facebook发布、提供及/或持续提供陈述、相片、图片及/或影片,具意图: (a) 引起憎恨或藐视中央及/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 (b) 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 (c) 煽惑他人使用暴力; (e) 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据悉,本案被告主要透过Twitter平台发布涉案讯息,大部分均属转贴性质,内容则针对包括中国共产党、香港政府及警方,当中内容包括发文指要警察「垫尸底」,亦谈及「光时」口号并涉嫌宣扬港独讯息,另外亦曾称《愿荣光》为香港国歌,以及曾转发黑色紫荆旗,涉嫌侮辱国旗及区旗。 国安处周二拘捕被告今提堂暂毋须答辩 案件周四于西九龙裁判法院首次提堂,被告暂时毋须答辩,总裁判官苏惠德把案件押后至4月27日再讯,以待警方作进一步调查,被告今提出有保释申请,但苏惠德听毕双方陈词后,拒绝被告申请,被告因此需即时还柙被惩教看管候讯。 警方国安处本周二(28日)下午采取执法行动,于西区采取执法行动,拘捕罗爱华,涉嫌违反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条例》第9和10条「作出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又持庭手令搜查其在西区的住所,并获怀疑曾用作发布具煽动意图讯息的电子通讯工具。警方当时透露,该名被捕女子涉嫌多次透过不同社交平台持续发布具有煽动意图的讯息,内容涉及煽动他人引起对中央及香港特区政府憎恨、带有口号、鼓吹香港独立、煽动武力对抗及侮辱国旗和国歌等。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人民日报》7千字长文赞中国3年抗疫 批西方国家「恶意抹黑」 中国正被中外社会质疑新冠防疫政策导致数以十万计民众死亡,惟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周四(30日)发文反击,以近7000字强调,3年多抗疫「充分证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判断、决策、调整」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是被群众「认可的」,批评一些西方国家「恶意抹黑」中国:「在他们立场上,中国疫情防控怎么做都是错」。 《人民日报》周四(30日)以题为「创造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人民要论)」发稿,大力表扬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以及其为核心的党中央,过去3年多的抗疫表现,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文中暗示指,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是「随著」一些国家以「躺平」方式应对而来。相反,中共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政策方向,「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顶住多轮疫情冲击」。 早前不少中外专家和媒体纷发文批评,去年底中国无预警地松绑新冠病毒「清零」防疫措施,并非如官方所言据科学和专家分析而作出决定,而是仅基于示威抗议爆发而急「转軚」,事前并无全盘准备,不少长者未及时接种疫苗,医院和药房未准备好抗病毒药物,医院亦欠缺大量物资或人手,导致至少多达20万至30万中国人枉死。中国过去一直被国际社会质疑隐瞒实情,世卫更批评中国的疫情报告,未能反映实况,包括住院人数与死亡人数等。 今次《人民日报》的文章亦特别反驳,指去年10月至12月「新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松绑防疫,令「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称「作为人口超过14亿、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能短时间内平稳度过感染和重症高峰,及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这是十分了不起」,充分说明抗疫举措「科学有效」,「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完全正确」。 文中继而力斥「一些西方政客」为打压中国,「把疫情防控政治化、工具化,大肆抹黑中国疫情防控,企图影响甚至主导中国抗疫叙事。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中国疫情防控怎么做都是错」。 文中更特别针对美国的防疫成效反击指,当世卫估算,仅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全世界新冠疫情死亡人数高达近1500万人,「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3月22日,死亡病例超过97万,而中国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过去3年,中国GDP增长达到年均4.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称这都是「客观的判断」,反映「一些西方政客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攻击抹黑」。 文末不忘赞扬中国的「无私」贡献,称「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又「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反观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做法「自私自利、甩锅推责、颠倒是非、霸道强权」。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报告:中国侵害全球人权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未能应对」 根据一份最新报告,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对国际人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报告认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未能应对这种风险。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报道,这份由英国风险管理顾问公司「Verisk Maplecroft」撰写的研究报告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标准的战场」,有迹象表明,中国和其盟国正「淡化国际行动」,并推广他们「自己的人权品牌」。 报告还发现,北京正在利用其经济实力来左右理事会的投票,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受赠方最容易受到影响。 研究报告指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47个成员国中至少有35个属于「一带一路」国家。其中许多是亚洲或非洲国家,它们在「Verisk Maplecroft」的人权指数上的得分相似,都很糟糕。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代理发言人西姆(Pascal Sim)拒绝了这一说法,他说:「没有一个国家管理理事会或主导议程。」西姆在给CNBC的电子邮件评论中补充说:「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有平等的声音和巨大的潜力来告知和影响这个负责促进和保护全世界人权的政府间机构的行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说中国正在向安理会成员推行「国家主义的『发展第一』人权观」,并通过「强调经济发展高于所有其他权利」来破坏个人自由。 中国外交部没有立即回应CNBC关于对该报告进行评论的请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伊俄合作将成「未来多年重大问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周三(29日)告诉国会议员,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将是美国「未来许多年」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三国正在更紧密地合作。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米利(Mark Milley)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与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一起作证时说,俄罗斯和中国「越来越紧密」。 米利说:「我不会把它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联盟,但我们看到它们正向一起靠近,这很麻烦。然后⋯⋯伊朗是第三个(加入和中俄合作的国家)。因此,我认为这三个国家加在一起将在未来许多年内成为问题,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因为它们的能力。」 美国多年来一直明确表示,这三个国家是军事的重点--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近几个月甚至几周来,华府与这三个国家的紧张关系一直在上升。 美国继续帮助资助乌克兰防御俄罗斯的入侵,米利周三说,「这(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本身就是一种战争罪行。」在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在美国大陆上空飞行后,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最近上升。它最终被美国军方在美国东部海岸击落;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拒绝就该事件与奥斯汀通话。 而就在上周,美国对叙利亚境内由伊朗支持的组织发动了报复性打击,此前一架疑似伊朗的无人机袭击了美国人员居住的设施,造成一名美国承包商死亡,五名军人受伤。在美国的打击之后,又有火箭弹和无人机针对美国和联盟在叙利亚的人员进行了攻击。 米利在周二的听证会上警告说,伊朗可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生产出足够的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并最终在「此后几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 他说:「美国军方已经制定了多种方案,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伊朗决定发展核武器时考虑。」 但他周三补充说,中国和俄罗斯具体拥有「威胁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手段」,并标志著美国首次「面对两个主要核大国」。 而且,尽管米利周三还说,中国的核能力「无法与美国的核能力相提并论」,但他补充说,中国的核能力仍然很重要。 米利说:「我们可能无法做任何事情来阻止、减缓、破坏、拦截或摧毁中国的核发展计划,他们在未来10到20年里预计会有这样的计划。」「他们将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来做。而且,我认为,我们在外部能做的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杠杆作用很小。」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美太空总署署长批中国太空计划缺透明度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署长纳尔逊(Bill Nelson)周三(29日)批评中国航天当局,称其缺乏透明度,并已危及其他国家。 《Axios》报道,纳尔逊在周三举行的第二届「下一步峰会」上表示:「中国根本不合作,也不透明。」 纳尔逊说:「例如,他们(中方)已经提出了他们空间站的三个要素。而每一次,在他们的助推火箭中,他们没有预留足够的燃料,以便重返大气层时能受到控制;因此,它在大气层中翻滚著回来。」「在他们第二次这样做时,我们认为它将进入希腊,然后进入沙特阿拉伯。谢天谢地,它进入了印度洋。」 他在周三分享了一个关于他与中国驻美国大使会面的故事。在会面中,纳尔逊说他告诉大使,中国的航天局可以通过分享它在2020年从月球返回的月球样本来增加其透明度,就像美国在阿波罗登月任务后所做的那样。但一年后,甚么都没有。」 近年来,中国发射的火箭不受控制地返回大气层,引起了外界对安全的关注,并促使专家呼吁为航天国家制定更多的行为规范。 然而,这些既定规范的有效性将取决于各国航天机构的开放程度以及它们与其他航天机构合作的意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欧委会主席:中国将自置于「新世界秩序中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四(30日)表示,中国正在寻求一个以北京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欧盟集团必须更加坚定地捍卫其安全和经济利益,包括可能在欧盟范围内对境外投资进行管制。她警告成员国,他们必须改变与中国的关系,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 综合外电报道,冯德莱恩在下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一起访问中国之前的一次演讲中说,欧盟必须继续与北京接触,但需要制定一项战略来降低其与中国的关系和依赖性。 冯德莱恩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在寻求让世界--包括俄罗斯--依赖中国。她还将欧洲与中国关系的未来与北京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行动相提并论,并唱淡2020年的「欧盟-中国投资协议」。 冯德莱恩以「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其「一带一路全球基础设施倡议」及「北京在多边机构中的强硬态度」为例证,说中国共产党的明确目标是以中国为中心对国际秩序进行系统性的改变。 她补充说,中国对小国的经济胁迫,包括澳大利亚和欧盟成员国立陶宛,都是欧洲需要改变其交易策略的例子,以便与在对抗中国方面站得更前的盟友保持一致。 她在由两个欧洲智囊团主办的演讲中说:「其一,(中国主张)个人权利从属于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的重要性高于政治和公民权利。」其中一个主办这演讲的智囊团,即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已被中国政府制裁。 冯德莱恩的评论是在欧洲与中国关系处于关键时刻发表的,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因多年的经济摩擦而变得脆弱,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面对来自华盛顿的跨领域压力,即加强对北京的立场,以及来自中国的压力,即不要将其巨大的经济利益置于危险之中,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渴望继续与北京接触,不要直接被卷入美中对抗。 欧盟和中国每天的贸易额接近10亿欧元(10.8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最大进口市场。 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即将进行的访问是未来几周欧洲主要官员对中国的一系列访问之一。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事实查核|耳念珠菌肆虐美国,近半感染者90天内死亡? 一分钟完读: 上周二(21日),新浪微博上出现话题标签「#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一条由《第一财经》制作的短视频指出:「据CDC,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且「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最终会死亡」。 对此,亚洲事实查核实验查阅了美国疾病管制中心(下称CDC)新闻稿及论文,并采访了纽约医学中心感染防控中心主任。根据他们的解释,目前美国的耳念珠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安养中心及医疗机构,快速死亡的患者多半有多重疾病,但难以断定死亡原因就是耳念珠菌。因此,「近半感染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的说法属于误导。 深度分析: 近日,中国知名财经媒体《第一财经》制作了一段有关美国耳念珠菌疫情的短视频,并在微博上发起「#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话题。此话题迅速在微博上掀起热议,累积超过1.3亿阅读次数,转载了相关内容的媒体有100家左右。 《第一财经》的短视频以惊悚的配乐和耳念珠菌的显微镜影像,搭配解释性的字幕,宣称耳念珠菌在美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州,并以不具名专家说法描述该菌株难以诊断、致死率高,最后更借CDC之名称「近半感染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 「#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州#」迅速成为热点话题,被阅读1.3亿次,讨论超5千次,有1420人对此发布了原创帖。不少网民嘲讽美国「又在放毒」「耳念珠菌是新一代美国杀手」等。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微博上的讨论源自美国CDC在3月20日发布的一则新闻稿:《医疗设施中抗生素抗药性真菌扩散的威胁日益增加》。 新闻稿中提到,根据CDC在《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2020年至2021年期间,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在美国医疗机构中以惊人速度扩散。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兴真菌,具有多重抗药性;针对于最常被用于治疗耳念珠菌的药物「echinocandins」,其抗药性病例在2021年增长了三倍。 论文中也提出,2019至2021年,共有17个州首次出现耳念珠菌感染案例,总临床案例更是从2019年的476例上升至2021年的1474例,成长率超过200%。根据CDC耳念珠菌监控网站,2022年,累计感染案例已经达到2377例,共有29州出现个案。 CDC指出,COVID-19的大流行转移了临床对耳念珠菌筛检的注意力,可能是耳念珠菌疫情上升的主因。该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流行病学家Meghan Lyman博士提出预警:「病例数的快速增加和传播令人担忧,显示持续监测、扩大实验室容量、快速诊断以及防控措施的必要性。」 根据CDC最新资料以及相关论文,截至2022年12月31日,耳念珠菌确实在美国超过一半以上州出现,内华达州、加州、佛州、纽约州最为严重,皆有超过300个案。 耳念珠菌传播在美国境内升温属实,不过《第一财经》的短视频提到的「近半感染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以及「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最终会死亡」是否夸大的论述? 我们并未在3月20日CDC发布的新闻稿中发现以上论述,但从CDC其它的公开论文及新闻稿中,找到两个可能的来源。 第一,「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最终会死亡」可在CDC网站中有关耳念珠菌的问答集中发现。其中提到「感染耳念珠菌是否会死亡?」CDC解释,根据有限的患者数据,有3至6成的耳念珠菌感染者死亡,但其中许多人有其他严重疾病,这些疾病也增加了他们死亡的风险。 第二,「近半感染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出现在上周一(20日)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但两者的说法稍有差异。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根据CDC的数据,近一半的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在90天内死亡」,此数据并非预测,而是根据现有病例的统计。 为了找寻更直接的证据,我们在CDC找到了一篇可能是这项数据的原始出处,这篇2018年的论文统计美国2013至2017年的耳念珠菌个案,结论指出:51名临床个案中,有23人(45%)在90天内死亡。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耳念珠菌的实际流行情况,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向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感染防控中心查证。该中心主任Waleed Javaid医生告诉我们,大多数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已经有其他疾病在身,「很难确定耳念珠菌是许多病例中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 该如何看待耳念珠菌在美国的传播?Javaid医生表示,感染耳念珠菌的高风险人群为有留置医疗器械的其他疾病患者,如尿道导管、气管插管等,他们较容易面临真菌侵袭感染的风险,一般的健康人士不必担心。 结论:根据以上资料,《第一财经》的两点描述有误导之嫌,错把临床的观察当作耳念珠菌的风险预估,且忽略了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多半有其他基础疾病,死因难以归咎为耳念珠菌。且耳念珠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需要用到辅助医疗器械的特殊人群身上,对一般健康人士的威胁极低。 15.【杜耀明评论】和平使者只闻楼梯响 中俄友好慎防走歪路 北京扮演和平使者,平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诚属好事,但又不忘与俄罗斯发展无上限的外交关系,不仅是匪夷所思,更要提防弄巧反拙。 战事至今一年多,北京高高举起主权原则不可侵犯,却又从不指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主权及领土,本身已属怪事一宗。今次呼吁停战,北京又不要求俄罗斯交还侵占乌克兰的六分一领土,不追究战争责任及赔偿,也不提出如何保障侵略不会卷土重来,看来乌克兰人民的想法和感受,都不在考虑之中。甚至外交界流传,总书记习近平会居中调停,先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再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但结果中俄元首会面后仍未有下文,所谓和平使者,真不知是从何说起。 如果中国力有不逮,无法说服普京放弃侵略,也许还好些,但和平任务若只说不做,便会被人质疑姑息俄罗斯,使中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的局面。过去一年,联合国先后三度通过议案,首先是表明联合国对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承诺,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并要求俄罗斯撤走所有军队,结果有近四分三会员国投票赞成;其次是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组织的非法公投,并要求俄罗斯放弃侵略乌克兰,同样取得接近四分三会员国的赞成;其三是追究俄罗斯在战争中违反国际法的责任,包括向乌克兰赔偿。 中国每次都站在联合国少数国家的一边,在前两项议案投弃权票,第三项则投票否决。中国一直呼吁以外交努力,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因此保持暧昧态度,大有忍辱负重之意,以便从中斡旋交战双方。但事到如今,不仅和平不见端倪,中国的和平行动也是只闻楼梯响,反而中俄关系日趋巩固,与同盟国的差别不大,却令人侧目。中俄两国去年的贸易额刷新纪录(1,902.71亿美元),按年增幅达到29.3%,其中俄罗斯出口中国的货物过千亿美元(1,141.49亿美元),增长43.4%。欧美国家禁运或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中国则以折扣价,大幅增加由俄罗斯进口煤炭丶石油丶天然气等等,而核能方面亦有多个合作项目。在多个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丶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等,中俄的观点类同,继续合作无间。 中俄关系异常紧密,但保持不结盟,是要避免受欧美国家及其盟国的制裁。不过,乌克兰及欧美国家不接受中方提出的无条件停火方案,未来一年,只会倾全力将俄罗斯逐出乌克兰,看来对俄罗斯的友邦也不会客气。另一方面,俄罗斯也不会放弃据为己有的领土,因此需要压倒对手,以保住占领乌克兰的现状,加上面对严重的制裁压力,更须速战速决,否则便难撑下去,而速战速决,势必向友邦伸手求助,但中国应援的话,等于介入战争,难免被欧美视为俄罗斯的战争夥伴。 过去一年,俄罗斯绝不好过,中国要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必须避免坐上同一条船。眼下的侵略者俄罗斯,声名狼藉,除了联合国大会三度通过议案予以谴责,一些国际多边合作组织亦开除或暂停它的会员资格,而海牙国际法院裁定俄罗斯立即停止侵略行动,国际刑事法庭更向普京发出拘捕令。外交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倒退,顿时失去合作基础,更且成为众矢之的,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遭到谴责。经济上,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产、贸易管制、融资规限、禁止俄罗斯银行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等等,加上一千多间跨国企业退出俄罗斯,经济不衰退才怪。 在「后苏联空间」(苏联解体前的领土范围),本属于俄罗斯主导的舒适区,但不少国家都开始离心离德,更有些要求加入欧盟(如格鲁吉亚),因为大家都害怕命运与乌克兰相同。他们没有制裁俄罗斯,但为表示中立,不容许领土被用来规避制裁。在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的议案中,他们表明不承认乌克兰的「入俄公投」,普京本想以侵略来复辟帝国梦,却引起邻近国家的更大警惕,日后只会对俄罗斯敬而远之。 当国家元首是战争罪犯,俄罗斯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中国又何必迎难以上,与它相伴相随无止境呢?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6.【文韬政论】美、中角力升温下的台湾处境 一边厢蔡英文总统出访「友邦」,要过境美国并打算跟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另一边厢,前总统马英九则出访中国,并被安排去祭拜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等行程。中国邀请马英九的目的大概有两个,第一、马英九的地位在北京眼中只是一个地方领导人,接待方式自然是以「矮化的」形式进行,换个方式看,北京要让全世界知道,若以国家领导人而非中国一省领导人的身份接待蔡英文,是一种支持「台独」的行为。事实上,在蔡英文出访前夕,中国外交部批评「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过境」本质上是「倚美谋独」的「挑衅行径」,企图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等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事件。 第二、北京欢迎马英九的「和平之旅」,其实是用以比对蔡英文的「挑衅行径」,一个是爱好和平的「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中共统战技俩,就是如此。邀来的「好孩子」马英九任内一个邦交国都没有丢失,反观跑去美国的「坏孩子」蔡英文则一个又一个的丢失邦交国。听话的当然不会被亏待,中共要凸显的是,台湾人要了解爱「和平」还是爱「挑衅」已经非常明显,明年大选若再投绿营的话,则台湾人后果自负。 北京批评蔡英文「谋求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表面上是批评蔡英文,但其实也是在警告美国议员及官员,谁跟蔡英文「眉来眼去」的就是反华势力。北京更进一步警告,蔡英文如果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接触,便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挑衅」。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本来在蔡英文到访前开记者会做简报,但却临时取消,原因很有可能是来自北京的压力。 北京特别针对麦卡锡的原因或许跟近日众议院以415票无异议通过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开发中国家」的法案有关,该法案要求国务卿致力消除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开发中国家」待遇。另外,美国国会及行政部门中国问题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于今年一月跟另一共和党众议员蒂凡尼(Tom Tiffany),提出2023年版本「中国贸易关系法案」,要求撤销中国21年来享有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以反制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的侵犯人权和种族灭绝行为,这些共和党议员跟麦卡锡一样,在北京眼中正是那些反华势力。 去年三月众议院以压倒性通过类似的法案,中止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常贸易关系。当时撤销俄罗斯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做法,固然是反制俄罗斯侵乌,但也被认为是美国向中国表达挺台抗中的讯息。故此,上面提到的2023年版本「中国贸易关系法案」可以说是先下手为强,若美国在中国可能侵台前就通过此法案,表示一旦中国侵台,美国将使出另外更严厉的制裁方式。当然台湾能否幸免于难,靠的不是跪地求饶,或是完全依赖他人,而是自强不息,展现强大求存欲望。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7.【财经自由讲】马云出走吓跑民企 回国就能起死回生么? 马云虽然卸任阿里巴巴一切职务,但他仍然是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里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身处何地,仍然受到国内外关注,甚至对民企股价产生短期刺激作用。 今次马云回国,究竟是自愿、利诱,还有是有其他原因呢? 在「党管一切」政策大方向没有改变下,马云一个人回国,又是否能令到成千上万个企业家回复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呢?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3-2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9日 1.默克尔亲华政策走到尽头? 德政党提德中「系统性竞争」 德国最大反对党联盟正试图改变前总理默克尔「重经济轻人权」的对华立场,预料近日将提议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吁德政府推出全新战略。分析认为,以俄乌战争为导火索,德国对华政策转向是大势所趋,惟德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新提案中也未彻底放弃对中国的期待。 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 上周日(26日)报道,德国最大在野党正计划改变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执政16年期间对华政策的立场。据新的强硬对华政策提案将在复活节前后由德国联邦议院的「基民盟」和「基社盟」(CDU/CSU) 议会小组通过。 Politico看到一份22页有关此提案的纲领性文件草案,中国被视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文件前言即写道:「对于所有寻求维护、强化及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国家来说,共产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核心与划时代挑战」。 文件指出,通过贸易维持和平的做法在中国越来越失败。提到是中国主动打破了平衡,并明确将两国关系的核心推向了系统性竞争。建议新政策应该摆脱对北京友好、务实的立场,尤其是在贸易方面。 德国法学学者钱跃君向本台表示,尽管早年德国执政党在经贸外交上提到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制度的区别。但施政过程中,德国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钱跃君说:早在2008年,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政的保守党,就明确指出德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中,必须考虑到对不同国家制度的区别。但这样的党内共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德国对外的经济交流中。相反与中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多。现在居然高达50%的德国企业,其原料或中间产品来自于中国,德国工业完全被中国经济所绑架。 钱跃君认为,德国当政者对华政策的转向是大势所趋。 钱跃君说:在中俄两国独裁者这样的威胁下,西方国家才彻底醒悟过来,分别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将以前把中国看作是经济伙伴、到现在明确地指出,中国与西方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竞争,而是制度性的对峙。德国各党派在德国社会的压力下,也将顺应潮流。 据报,这份对德中关系未来方向具指导意义的文件呼吁制定「中国政策」,认为德国应该在中国寻求和强迫竞争的任何地方「以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做出回应;应增强其弹性和防御能力,并在价值观和利益相同的基础上形成伙伴关系,但在中国公开、透明和可靠地接受这些规则的基础上可以展现合作意愿。文件还呼吁制定欧洲中国战略,并与欧盟邻国建立「欧洲中国理事会」以加强合作。 核心是加强互惠和欧洲以及德国的主权。 文件建议议院设立专家委员会,每年提交一份「中国检查报告」,检视德国在交易、科技、原物料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对中依赖程度。 但该文件强调: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应该。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文件的一些细节似乎反映德国对中国仍有所期待。 成世光说:德国最大反对党修改对中国的政策,一方面很可喜;但是我们还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他们强调,在中国公开、透明程度里头,还是要继续把中国视为伙伴,继续来合作;而且认为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魔鬼藏在细节里面,德国最大反对党并没有实际放弃对中国抱有期待,CDU它不能只靠这样的标题,想要争取选民的好感。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任期间曾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进程,2021年3月,因为北京对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该协议在欧洲议会层面一直被冻结。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后,德国总理舒尔茨(Olaf Scholz)去年宣布:德国国家安全政策进入「划时代转折」(Zeitenwende);来自绿党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和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也特别强调制定全新中国战略的必要性,这一设想已在联合组阁的协议中提及,但目前还未出台一个全面性的对华战略。 德国基民党负责外交政策的国会议员瓦德普(JohannWadephul)批评德国现执政联盟在关键的重大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进度方面严重落后,因此在野党才提交有关文件。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美参议员提911后最辣国安法案 分析:中港科企或同受影响 美国参议院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在本月初提出《限制法》(RESTRICT Act),建议授权商务部长审查及禁止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外国对手的通信技术产品及服务。有分析认为法案是为禁止TikTok等外国敌对技术而铺路。财经评论人士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中,形容法案是911后美国最辣的国安条例,中港科技企业都可能受影响。 该法案全名为《限制出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安全威胁法》(Restricting the Emergence of Security Threats that Ris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ct),简称为《限制法》(RESTRICT Act),于3月7日由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华纳(Mark Warner)与共和党参议员图恩(John Thune)提出,至今已获20名跨党派参议员联名支持。 在法案中,「外国敌对对手」一栏(foreign adversary)点名6个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和古巴。华纳在新闻稿中更多次点名TikTok,指「今天,大家谈论的威胁是TikTok,以及它如何协助中共进行监视,或促使恶意活动在美国散播。不过,在TikTok之前,威胁我们国家的是华为和中兴通讯。再之前的威胁就有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华纳表示,有需要在这些潜在危险技术在美国站稳阵脚前,就主动解决它们的来源。 财经评论人士利世民在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中表示,如果法案获得通过,所有中资乃至香港的科技公司、设备生产商、服务供应商都会受到限制。 利世民说:因为法案的门槛是,只要商务部认定是由这些境外势力操控的话,就已经可以提出禁令。这条法案的涵盖范围就不单止TikTok,是阔很多,如果我简易讲就是任何经过美国商务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转介予商务部或白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尤其是影响到资讯及通讯科技的任何产品,即可以下一个禁令。所以条例就很辣的,有人形容是911后在美国最辣的国安条例。 而前香港有线新闻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则认为,法案亦有可能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今年港股IPO市场的集资额能否力保全球三甲十分关键。 他又提到,自2020年一直有传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准备来港上市,但后续IPO进程没有实质进展。到2022年5月,字节跳动(香港)公司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公司,市场随即认为与字节跳动考虑将抖音等业务重组,为赴港上市铺路有关。 颜宝刚说:如果根据现在最新的国会的变化,包括政策落实之后,TikTok无法在美国应用,对整个字节跳动上市的进程,我相信都有几大致命的打击,它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暂停上市,另一个是将股值进一步压低,压低至可能只有一千多亿美元,那个时候到底还上不上市呢? 这是一个颇大的疑问。 《限制法》提出,授权商务部识别、阻止、瓦解、防止、禁止、调查和减轻任何涉及通信技术产品及服务的交易,避免任何外国敌对对手从中得到利益,及对美国国家安全或美国人的安全构成风险。 商务部需要确定并向总统汇报任何对美国国安构成风险的持股,例如股票或证券等。如果总统认同,则可以强制撤资或以其他方式减轻与持股相关的风险。商务部亦有权认定任何外国政府为「外国敌对对手」。如要删除这个认定,商务部必须通知国会,国会有权反对。该法案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民事和刑事处罚。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3.事实查核|美国通过系列「排华」措施,禁止买房、没收资产? 标签:误导 一分钟完读: 美国要「没收中国人资产了、不管你是不是中国籍」——3月初,「美国通过系列『排华』措施」的话题在中国的新浪微博、各平台自媒体号热议。其由头是美国多个地方议会和联邦国会接连出台针对中国人与中国实体在内的法律草案。例如,知名新浪微博主「孤烟暮蝉」就发文指出,美国加大「反华排华」力度,是「反贼、港独台独势力怂恿鼓动。」 近几个月,尽管美国国会和一些州确实有一些议员提出针对华人的一些法律草案(bill),但这些文件离成为法律(Act 或Law)非常遥远,且通过生效的几率很低。这些法律草案的出现,也许确实代表了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对华态度的紧张,然而,中国网络世界流传的说法称这些草案「已经通过」是错误的,与历史上早已废除的《排华法》类比也有失偏颇,坊间对一些草案的细节的解读也属断章取义,误导读者。 深度解析: 这一波被热议的「排华」话题的第一项,就是「一旦台海开展冲突,华人资产不保」。 2月28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以40比0的票数通过《2023年台湾冲突阻遏法(草案)》(Bill of 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 of 2023, H.R. 554),之后几天,包括「明抢中国的财富,补美帝经济危机」的论调,再到是「美国弥补国债危机、一旦事发,全部没收在美华系的资产」,这些说辞至今还再流传,被说成是「排华」和「反华」的举动,另微博热点话题#漂亮国通过《台湾冲突遏制法》#中的讨论,也存在明显错误。 首先,《台湾冲突遏制法》还处在法律草案(bill,又译为议案)阶段,美国联邦众院单一委员会通过的草案,要成为全美国适用的法律(law),还很遥远。按照美国立法规则,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过关后,接下来还得要送交众院全院表决、再到联邦参院相关委员会通过、交参院全院表决过关,这才算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国会最后还得将这部法(Act,又译为法令、或法案)送交白宫、由美国总统签署,才会成为生效法律(Law)。 美国立法:从法律草案(Bill)到法律(Act或Law)有多远? 美国联邦层面,一年有多少法律草案(bill)最终能生效成法律(law)呢?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根据美国国会数据库统计,2021年——2022年、也就是美国国会第117届会期,参、众两院共提出2万2027项法案与修正案(Amendment),最终生效成为法律的仅有358个,生效成法的比率为1.6%。进一步细查,同一会期涉及中国的法律草案则有1151个,最终只有14项生效成为法律,成法率仅约1.2%;涉及台湾的草案共有180件,最终生效成法的仅为6个,成法率约为3.3%。 其次,即使《台湾冲突阻遏法(草案)》未来能通过,华人的资产会没收吗?该法律草案相关条款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的高阶官员,第二、三条写道,适用对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或是任何直接或间接执行涉及台湾事务的中国官员;而一旦美国总统依现行《台湾关系法》、就中国威胁美国利益的行动通报国会后,国会将指示财政部长提交报告,报告内容须列明提供上述中国政府高官服务的金融机构名单,并将报告翻译成中文、对外公开,同时,财政部长将获授权、禁止这些金融机构对相关中国官员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就算该草案最终真通过了百里挑一的立法程序、由总统签署生效成法律,一旦中国武力犯台,可能遭冻结在美资产的人会是少数的中国党政高官,而不是所有华人企业或华人。 州级法律草案歧视华人?立法路漫长 公民反抗力量大 亦有不少网帖提及,德克萨斯州等地议员提议禁止华人购买房地产、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就读州立大学。这些动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界对华态度的紧张。和上述联邦立法程序一样,这些法律草案真要生效成法律都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美国的公民社会反抗力量,和最高法院的释宪权都会成为这些法律草案的制约。 在德克萨斯州,SB147法律草案于2022年底提出,草案原本寻求禁止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等四国公民、企业及政府机构在当地购买房地产,原本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直到今年初州长阿博特(Greg Abbott)在立法程序尚未完成前、就通过推特公开表态支持,引发当地亚裔社区扩大到全美华人社区的关切与反弹,掀起多次的抗议游行,也使得草案的州参议员尔克霍斯特(Lois Kolkhorst)在当地立法听证会前提出修正版本,排除已有美国永久居留权或公民资格的上述四国民众受到草案限制。 此后,德州相继还有关于禁止上述四国公民、企业及政府实体购买当地农地的SB 552草案,以及禁止上述四国公民就读享有州政府预算支持的州立大学HB 4736草案,这些同样被称为「排华法案」的系列草案,受到全美媒体的关切以及民意反弹。德州当地媒体《圣安东尼奥快报》(San Antonio Express News)的最新分析认为,一些草案过关机率非常小。 德州当地的非营利组织「亚太裔崛起」(RiseAAPI)执行主任曼瑟(Nabila Mansoor)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他们仍对SB 147 和HB 4736这两项州立法机构审议中的草案感到担忧。 但曼瑟对通过公民运动改变立法抱持希望。她说,德州的泛亚裔美国人藉由游行、动员、参与立法听证等方式团结起来,已经对社会变革产生持久的影响力。藉由持续努力与行动,她乐观地认为,许多具有歧视性的草案最终不会成为法律。 结论: 美国确实曾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Chinese Exclusion Act)的黑暗历史。1943年该法废除之后,美国国会曾三次以正式国会决议案形式,对这段历史表达遗憾并道歉。 美国政坛一直不缺乏各种搏眼球的立法草案,但法律草案并不等于法律,最终生效需要经过漫长的立法过程,也需要经受公民力量的检视和制衡。 最近中国社交媒体上关于所谓新一轮「排华法」的讨论,将法律草案(bill)与法律(law)混淆,是错误的,对于草案细节的一些讨论,也存在断章取义,误导读者的问题。 4.蔡英文访中美洲过境美国 传晤麦卡锡大陆扬言「反击」 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三(29日)出访中美洲邦交国,来回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过境。在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蔡英文出发前警告,坚决反对蔡英文和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会面,否则中方必将采取措施坚决回击。蔡英文出发时重申,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只会越来越坚定。陆委会回应表示,「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中共无权置喙,呼吁北京平常心看待蔡英文出访切勿误判情势。 在台北,陆委会回应朱凤莲谈话表示,总统出访台湾的邦交国及过境美国安排,过去已有惯例。「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与友好国家互动往来是正当权利,也是台湾民众的期待,中共无权置喙。 陆委会指,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荣之旅」,深化和友邦交流合作,展现台湾是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也是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不会因为外来压力阻挠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 陆委会呼吁北京当局,对蔡英文出访应平常心看待,切勿误判情势,刻意升高台海紧张、破坏两岸关系。 总统蔡英文登机前在机场发表讲话表示,透过这次出访要告诉全世界,民主的台湾,坚定地捍卫自由民主价值,更会持续作为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延续「善的循环」,强化全球民主韧性。 蔡英文说:台湾是世界的台湾。带领台湾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台湾,是我们执政的重要目标。外来的压力,不会阻挠台湾走向世界的决心,我们冷静自信、不屈服、不挑衅。台湾会坚定走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走向世界。这条路虽然崎岖,但台湾并不孤单。 外交部长吴钊燮在出访专机上回应表示,对中国来说甚么都是挑衅。其实台湾领导人出访每一年都会有,总统出访是经常性的作为,总统出访跟其他国家贵宾有甚么互动,这也是正常,中共是过度反应,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台湾是跟其他国家正常往来。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院李正修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北京方面对蔡英文和麦卡锡会面反应那么激烈,是因为麦卡锡是美国政坛第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尤其共和党目前掌握众议院多数,随时可以杯葛拜登政府的法案。 李正修说:而且共和党里面,现在有一股非常强的仇共或者仇中的力量存在,所以中国大陆非常担心,这股力量跟他们眼中所谓偏台独、偏独的蔡英文政府合流,成为围堵中国大陆的一股力量。 对于麦卡锡如果和蔡英文会面,北京方面的反应,李正修认为,不会比去年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的军演严重,但预料会加强在外交上的打压。 李正修说:中共我相信他们看蔡英文在过境美国,跟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会谈,回程在列根图书馆进行演讲,然后跟麦卡锡碰面。中共会斟酌蔡英文这两个公开行程,来看怎样采取反制措施。因为已经把战场搬到美国了,中共的反制应该不致于高于佩洛西离台之后的军演。 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荣之旅」,去程预定在美国纽约过境,然后转往中美洲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访问,回程在洛杉矶过境,预计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访问团预定下周五(4月7日)返抵台湾。 另外,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周二首个行程赴南京中山陵谒陵,期间他提及国父孙中山创建民国,发表公开致词提及中华民国,以及落款题民国纪年,但中共官媒央视全都不报并剪掉。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国际特赦《全球人权报告》关注港府持续镇压民运人士、记者等 国际特赦组织发布2022年度全球人权报告,其中关注港府继续镇压民运人士、记者等,对于香港是否如港府所说「回归正常」,组织表示要持续监察才知道。就香港「复常」后首次游行,需参加者戴「号码牌」等多方面限制,组织专员认为,香港现在的集会规模确实比过去小,可见言论自由受局限。 此外,报告也直指中国藉防疫侵害人权打压异议声音。 国际特赦组织发布2022年度全球人权报告,分析2022年156个国家的人权问题。台湾分会于周三(29日)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强调国际社会未能依据一致适用的人权和普遍价值而团结行动。他们直言「国际体系处理全球危机失当」,高呼「全球危机,国际体系与世界各国应共同面对」。 在香港方面,报告继续关注到当局仍继续镇压民主活动人士、记者、人权捍卫者等。国际特赦组织中国议题倡议专员Gwen Lee特别说明,许多记者、出版人等都被以《港区国安法》及其他压迫性法例起诉甚至入狱。与此同时,香港海内外的公民社团也因其合法举办的活动,受到刑事追诉及骚扰。 被本台问到,港府一直强调香港已「复常」,国际社会是否接受这一说法?Gwen Lee指出,所谓的「回归正常」有不同诠释方法,国际特赦组织的立场是持续监察香港的人权状况才能知道。 上周,有香港居民组织游行反对将军澳区内填海,属《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的首次游行。然而,限制极严苛,除了人数上限100人,参加者更需要佩戴挂颈号码牌。本台问及这些行为又是否游行自由的表现呢?Gwen Lee回应指,香港现在的集会规模确实比过去小,言论自由受局限。 Gwen Lee说:去比较时要从不同的面向来看,以《港区国安法》来说,至少有230人因而遭到逮捕,言论自由的确有倒退。 与会的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则认为,香港受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范,其中第21条完整保护人民有和平集会权。当和平集会也要向警方核准,本质上就违反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于这次游行还有大量限制,他认为就是拿走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施逸翔说:他严格的限制参与者的行动和言论,甚至可笑的用号码牌,试图要辨识,相当于要监控现场每一个人的言行,这个都是严重违反国际公约。我觉得港府核准这次游行,想要放出去的讯息是说「我们香港在改变了,不是之前『反送中』运动这么的暴力」,但实际上他还是拿走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全球人权报告中提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也敦促港府废除《港区国安法》以及《刑事罪行条例》中有关煽动叛乱的条文,同时避免应用这些条文。自2020年《国安法》颁布至去年10月31日,至少有230人根据该法被捕。 另外至少11人去年「因和平表达言论,而被依据殖民时代的煽动罪法律判刑入狱」。当中包括5名言语治疗师因出版「羊村」系列儿童读物,被判煽动罪,每人被判处19个月监禁。 另外,广播节目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尹耀升(又名:杰斯)因批评政府,以及为2019年抗议活动后逃往台湾的香港年轻活动人士筹集学费,被判煽动及洗黑钱罪成,判囚32个月。 在结社自由方面,报告指出香港当局「继续将合法的公民社会活动定为犯罪行为,或以其他方式加以阻止此类活动」。《国安法》和《社团条例》等压制性法律,授予警方过多权力来拒绝、取消社团的注册或禁止社团,这对公民社会组织产生寒蝉效应。自2020年7月颁布《国安法》以来,超过100个公民团体被迫解散或搬迁。 报告留意到针对香港境外活动团体的攻击也有所扩大,英国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即使在香港域外,但去年3月也收到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的信函,被指其「游说外国实施制裁」并从事「其他敌对活动」,从而「危害国家安全」,该组织被指控违反了《国安法》第29条「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香港警方还封锁了「香港监察」的网站。 另外,报告亦有大篇幅关于中国人权部分。Gwen Lee指出,中国严格的Covid-19「清零政策」,包括广泛的封控和强制隔离措施,损害到民众的健康权及取得充足食物的权利。一些封控地区食物短缺,医疗急救延迟或被拒,他们不确定多少人因被拒绝入院而死亡。 中国政府也持续透过无所不在的线上审查,压制对政府政策或行动的批评及相关讨论。当中包括彭立发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于北京一条桥上展开横幅,批评政府的「清零政策」,并称习近平为「独裁者」,警方随后拘捕了他。 在乌鲁木齐住宅发生致命火灾后,大批群众参加反对新冠疫情措施的和平抗议活动,但都被拘留。截至去年年底,仍未清楚知道拘留数字。网上流传的影片显示,警察在逮捕期间殴打抗议者。 报告亦谈及新疆及西藏,指针对少数族群的系统性压迫仍在持续。中国也使用高压手段,阻止国际社会对其犯下的危害人类罪采取行动。例如试图阻挠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出版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内容与在新疆发生的潜在人权侵害罪与其他国际犯罪相关。 国际方面,去年乌俄战争爆发,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提到,尽管《世界人权宣言》已发表75年,很遗憾俄乌战争仍未结束,但也很高兴国际刑事法院(ICC)有针对战争罪发布调查,并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拘捕令。 邱伊翎说:很遗憾我们看到其实每年还是有这么多特别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状况不断发生,我们特别要指出是说,其实在全球上,我想大家也看到乌俄战争的冲突,这是很明确违反国际人道法的暴行。 报告并说,俄乌战争凸显出西方国家的伪善。因为他们虽然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做出了强力的反应,但却纵容或参与其他地区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 根据国际特赦组织统计,156个国家有94国使用酷刑或虐待、20国遭反人道法或战争罪影响、76国恣意逮捕人权捍卫者。他们呼吁各国都应该履行其国际人权义务,而国际体系应扮演更积极角色,以解决全球各地的人权侵害。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海南民企老板涉案可不捕 网民讽海南搞独立 海南省政府日前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26项措施,指明「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网民嘲讽海南省要「搞独立」。胡锡进则为政策辩护。有评论指,相关措施撕开了所谓「依法治国」的遮羞布。 据《海南日报》网站周日(26日)报道,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26条具体措施中包括要「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指明「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习近平早几年反覆谈及「依法治国」。时事评论人士郑旭光周三(29日)对本台说,但也正是在过去这些年,当局抓了许多「能抓就抓的」民营企业家,包括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孙大午,他被判刑18年。现时海南省政府出台的所谓惠民企措施,扯下了当局的遮羞布。 郑旭光说:它一直存在的,只不过现在变成官方文件正式披露,这不是一个法制行为。过去这些年强调法制化,当局总觉得不应该这样搞。因此你表面能看到的文本少。这都是由共产党来决定的。『能不抓就不抓』,现在这么赤裸裸的表述,有点惹眼,好久不见的感觉。 舆论对于海南省政府的政策哗然,新浪微博网民「秃头半夜不睡觉」留言写道,难怪海南宰客时有发生,原来有恃无恐。还有网民留言:原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法律,海南省是想搞分裂? 时事评论人士王正认为,受经济下行影响,海南当局通过对民营企业家所谓宽容,来增加产值和经济就业。他又指,中国历来只有人治没有法治。 王正说:说白了就是领导一句话,法律就靠边站,说不判你就不判你。如果你出现了问题,他们很可能该捕就捕,该诉就诉,该判就判。你必须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违背了他的意思,可能就像孙大午一样,全家诉,全家都给你判刑。中国没有法律。 不过,也有人找到角度为海南的新规定唱赞歌。《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周三发文写道 ,少捕慎诉最早是针对民营企业家轻罪提出来的,但后来形成的刑事司法政策都是针对所有轻罪的,并非单独局限于民营经济领域,只是轻罪的问题在民营经济领域最为突出而已……由此可见,海南省出台这个政策不是为了在当前安抚民营企业家搞出的新动作,而是一项已经酝酿并且实施三四年的政策。 但他强调海南省出台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只是互联网的简单截取和不准确的标题带偏离人民的感受,形成错觉。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换血计划】港府研建造业输入外劳计划 评论:料蔓延多个专业 香港劳动人口萎缩。消息指,港府打算准许建造及运输业以「特别计划」输入数千名外劳,并毋须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外界关注,港府为香港进行「大换血」。评论认为,港府下月从大湾区引入医护来港工作,已打开了「缺口」,预料「外劳计划」日后将蔓延至多个专业,忧虑长远会破坏「一国两制」 。 香港传媒引消息指,政府正考虑参考社会福利署的「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打算准许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外地劳工,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发展局将于内地举行毕业生招聘日,邀请香港建造业界参与。 有立法会议员周三(29日)在立法会大会提出口头质询,问到港府会否检讨及改革「补充劳工计划」。香港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在会上直言,政府正就建造业及运输业人力需求进行整体规划,透露会在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情况下,针对明显人力不足的行业,积极考虑输入劳工。孙玉菡指,如推出有关特别计划,相关政策局会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 孙玉菡说:设有一个限额,现时最高是7千名(外劳),4千名是现有的,额外增加多3千名,有较灵活方法处理。这个办法目前只适用于院舍护理员。至于接下来由发展局主导的关于建造业的应对措施,和由运输及物流局主导应对运输业的措施,具体办法要留待相关政策局提出,当然其中一个参考是院舍的办法。 发展局发言人表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提到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权益主任吴伟梁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收到不少工友反映开工不足的情况,而疫情过后香港市道刚复常,政府就立即输入外劳,忧虑影响本地工人就业情况。 吴伟梁说:之前林郑可能推出很多大型工程,其实都有点勘察、事前程序、顾问程序还未需要工人,需要的工人量都可能不多。这段时间既然知道有那么多的大型基建,为何不尝试将工人训练到一技多能,一个师傅有几个工种的施工能力,延长他在地盘施工的寿命或工作能力?输入外劳是解决人手紧张的一个方法,但这个方法亦都最影响我们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吴伟梁认为,政府除了可以为本地工人提供短期培训,发展局亦可进行统筹工作,安排工序的先后次序,加上现时工业意外多,政府亦应设法改善建筑业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港媒报道指,建造业及运输业是人手不足重灾区,因此获政府优先考虑,名额暂未有定案。不过由于情况在多个行业皆存在,因此不排除会再扩展至其他服务性的行业,如饮食、旅游等。 外界担心,港府输入外劳将延伸至各行各业,不但令本地工人饭碗不保,甚至是为香港「换血」。 评论:忧日蔓延至多个专业 恐长远破坏「一国两制」 社会学者锺剑华对本台指,事实上香港过去一直都有在建造或饮食等行业输入外劳,建造业更是一直都有,现时港府是突然大规模引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港府从大湾区引入医护来港工作,打开了引入外地专业人士来港的「缺口」,相信日后会扩大至多个专业,甚至带来质素问题。 锺剑华说:难保以后其他专业,包括会计、社工、法律这类专业,都可能用这作为一个突破点。最大问题就是香港专业服务质素受到损害,始终标准不同,国内的工作文化也不同,所以有很多人担心会造成一些问题,这唯有拭目以待。你守著香港专业的标准,这是香港成为国际城市的主要关键,除了法律体制、议会之外,本身专业服务体制与中国不同都很重要,对「一国两制」长远破坏可以很大。 针对香港公立医院人手紧绌,医院管理局经「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成功招募大湾区9名医生及70名护士,于下月来港到公立医院工作,部分护士年资超过20年,平均年资超过8年。 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移民及离职潮严重,医护离职人数也有上升趋势。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本月中回应立法会议员质询,指最近3年合共流失逾1,247名全职医生,只有191人为退休。有现职医护指出,政治氛围及移民等因素,导致近3年离职率甚高,人手进一步流失,大多前线只有3年以内年资,难以维持高质素的护理及诊断。 港府早前传出在其他行业计划大规模输入外劳,包括医院管理局研究从大湾区输入外地劳工,从事非医疗专业工作,目标在大湾区输入1,600人,到公立医院担任病人服务助理。惟医管局当时回应表示,未有计划从内地输入病人服务助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47案】赵家贤:戴耀廷从区议会推宪制抗争 再有「共谋者」曝光 香港「初选案」周三(29日)踏入第34日审讯,控方第二名污点证人赵家贤开始作供,他指民主动力是为减少民主派政党在选举上的冲突及进行协调成立,副召集人锺锦麟为其「副手」。赵家贤称,戴耀廷在2017年提倡「风云计划」,并在2018至2019年欲推动将区议会政治化,欲从区议会著手,把利用宪制作抗争的概念营造出来。在赵家贤作供期间,再次引发「共谋者」争议,法官最后建议控方提供一份「共谋者」名单。 赵家贤今身穿黑色外套、戴黑框眼镜出庭,进庭时未有望向旁听席或被告席,迳自步往证人席位置,并表示自己信奉基督教,然后手执圣经读出证人誓词。他在作供时,又不时在回答中加入「系嘅法官大人」、「法官阁下」等用字。 控方今由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负责向赵家贤提问,首先确认其背景,赵确认自己先后取得公共行政硕士及博士学位,于2004年时加入民主党,在2007、2011、2015及2019年区议会选举均成功当选区议员,亦于2020年任东区区议会副主席。另外,赵家贤又确认,他在2020年时任民主动力的召集人。 关于民主动力的背景,赵指出民动自2002年成立,负责民主派间就选举进行协调,形容是个「蚊型组织」,主要员工只有一位总干事黎劲辉,另会按工作量聘请兼职员工,而他作为召集人会带领组织,透过总干事去管理民主动力秘书处及兼职员工。 他又提及,民动副召集人锺锦麟(本案拟认罪被告之一)是其副手,两人均没有受薪,一同主力负责选举协调工作,会互相汇报、紧密联系以处理工作,而他本身安排锺锦麟继任其民主动力召集人位置。至于为何需要协调选举?赵解释指,如有两个民主派政党在同一选区出选,会分薄选票,导致建制派当选。 控方之后问及赵家贤与戴耀廷的相识时间,赵透露于2012年因「占领中环(占中)」而认识戴耀廷,他当时是香港一调解组织的副会长,亦为认可调解员,与调解员朋友曾协助「占中」商讨日进行。至于跟戴耀廷的关系,赵称对方在「占中」后变成民主派中,对民主发展较前进概念的带领者,很多时有很多新想法,会经常跟民主派政党领导层建议,民动亦会在政党要求下,与戴耀廷有接触。 赵家贤之后指,选举协调工作需在选举前数年已开始,因涉及在社区服务市民,不能突然跳入社区,而各大政党一些地区代表都会出席协调工作会议,如有「撞区」时,自2013年开始,会有一个「大党让细党」机制,但至2018年因耀廷提倡「风云计划」而出现变化,解释称戴当时提倡「风云计划」,找认同民主派信念的人出选没有民主派人士参选的选区,以推动民主派在2019年区选赢取更多议席,惟赵直指戴的做法与民动过往与政党协调的模式有冲突。 法官李运腾一度欲追问计划是否成功,赵则称自己要「讲多少少内情,指戴计划背后是想透过取得区议会过半数主导权,从而利用区议会拨款权以推展公民社会,特别是推展民主概念工作,并在「未完善选举制度」前,可取得特首选委相关议席,并称「我想带出呢个位畀法庭知道,戴耀廷当时已经系想喺区议会著手,将佢用宪制做抗争嘅概念就开始营造出来」。 他又指,自己在2018至2019年间与戴接受传媒访问时会针锋相对,因民动当时获各民主派政党授权观察地区工作,深信选区要花时间服务市民,如「空降」选区对社区发展不利,因空降者不会熟悉社区及与不同部门合作,而本土派及政治素人进入区议会,亦令整个区议会文化出现很大变化,赵直指新当选的政治素人及本土派「以口号式政治表态居多」,将一些由建制派提出的社区拨款全部否决。 法官陈庆伟就问,区议会是否愈来愈不理性及政治化?赵回答称:「大致上系嘅法官大人」,指当时整个区议会文化变更,很难协作,有本土抗争派或素人的人数甚至较传统政党多,故只可以「顺住个形势而行」。 赵续指,本土抗争派及素人乘市民在反修例运动的不满,因当选获高票数而变得心雄,法官陈庆伟就称,简而言之,戴耀廷是想把区议会选举的成功「复制(copy)」到立法会选举。赵回应,当时整个形势大胜后,戴耀廷「乘势以佢作为『大学者、大文豪』嗰种做法,然后去写文章……将个形势更加进一步去推」,在立法会再进一步,而当时社会想议会过半、作出改变,因此戴开始有「35+」的说法,「可叫做顺住民意」。陈官再问赵指戴耀廷是否想把区议会的成功「复制(copy)」到立法会选举上?赵最后称「没错」。 控方上周覆问区诺轩时,曾首度确认前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为「共谋者」,控方今在庭上,就展示前民主动力总干事黎敬辉与赵家贤的对话讯息,惟同时触发法庭再次出现「共谋者」争议,因为辩方大律师马维騉此时即表示关注,黎敬辉本为控方证人之一,理应在不获豁免起诉情况下出庭作供,但黎没有出庭、亦未被起诉,故此不可能被视为「共谋者」,认为有关讯息内容为传闻证供。 法官之后著赵家贤先行离席,以处理有关争议。法官李运腾指,无论黎是否获豁免起诉,或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如控方指控为「共谋者」,就应把其姓名放入公诉书,强调继控方表明蔡泽鸿是「共谋者」后,已是第二次出现有关情况,直言控方做法为辩方及法庭带来困难,因辩方无法得知控方依赖谁人的言论作出指控,建议控方向法庭及辩方提供一份「共谋者」名单,以便审讯进行。 不过,主控万德豪就回应,指辩方早前已收到一份有关「共谋者原则」的证供列表,理应已清楚控方立场,透露黎在2021年7月已离港,故无法传召他出庭,惟李官反驳,黎离港不妨碍控方把其加入公诉书,重申如有「共谋者」名单,各方会更清晰控方指控。而法官陈庆伟就补充,一个人是否共谋者,与有否被起诉无关,控方理应透露谁是共谋者。控方最终同意法官建议。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香港法庭】侮辱国歌首案 专家:《愿荣光》与《愿平安》无异 剑击运动员张家朗在东京奥运颁奖礼夺金片段,背景的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乐被人换为歌曲《愿荣光归香港》再上载网上,一名27岁男子事后因此被捕,被控一项侮辱国歌罪及作为交替控罪的侮辱区旗罪,男子否认控罪,成为香港首宗被控侮辱国歌而需审讯的案件。案件周三(29日)在东区裁判法院续审,负责「研究」有关歌曲的警署警长接受辩方盘问,同意《愿荣光》跟曾被何君尧改编的《愿平安》,两首乐曲「无大不同」。裁判官之后裁定案件表证成立,被告选择不作供,案件将押后至6月1日裁决。 本案被告为郑荣进(27岁),他被控于2021年7月26日,在香港以任何方式公开及故意地侮辱中国国歌;另他亦被控一项侮辱区旗罪的交替控罪,指称于同日同地,公开及故意以玷污或践踏的方式侮辱区旗。 控方在今年1月19日案件开审时,曾表明欲传召一名专家证人身分出庭作供,而该「专家」实为网络及罪案调查科警署警长徐志声,控方称徐为《愿荣光》歌曲专家,以解说歌曲意涵,辩方当时虽曾反对,并指警长只是于案件开审前数星期才奉命研究,对歌曲节拍、调子等细节一无所知,仅对网上未经核实的资讯「照单全收」,质疑其「专家」资格,惟最终反对无效,裁判官屈丽雯最后裁定该警长具专家证人资格可出庭作供。 法庭传召徐出庭,徐在庭上全数采纳自己所撰写的报告,没有进一步读出报告内容,惟控方就有问题需由徐确认,包括指于2019年9月,曾有自称为《愿荣光》的作曲者Thomas接受外媒专访,提及有人称《愿荣光》为新「国歌」,故当时开始已有此「错误说法」,徐表示确认。控方继而再于庭上播出涉案片段,并问徐当中究竟是何音乐?徐指出为《愿荣光》。 辩方其实对徐展开盘问,代表被告的大律师冯振华称,徐在报告指自己于网上巡逻时,发现两个YouTube频道(「Dgx Music」及「黑方格BlackBlog」)均曾发布《愿荣光》一曲,问及徐的搜寻过程。徐回应,自己在YouTube上搜寻《愿荣光》,从搜寻结果中,看一片段点击率较高,并指当时出现上述两个频道,判断案中片段出的为《愿荣光》一曲。 不过,辩方随即指,报告同时显示,徐亦曾以另一关键字,即由何君尧改词后版本的《愿平安》作搜寻,惟事前在筛选器中却选下以「观看次数」排序显示结果,被辩方质疑「点解会设条件先?」而最终徐在报告,指「Dgx Music」及「黑方格BlackBlog」的两段《愿荣光》片段,合共录得1300万次观看次数,但《愿平安》只有50万观看次数,徐在盘问下同意,有关比较并不全面。 辩方之后又指,徐既然是研究乐曲的专家,故要求他指出《愿荣光》跟《愿平安》两者间,乐曲有否不同?徐此时直言:「无大唔同」,但就补充指,当配合歌词及画面就有分别。 辩方接续指,即视乎场合,举例如在支持政府的集会上播放此曲,就不属反对政府?徐表示「不同意」,更指该首歌曲代表反修例,故有关场合「会播放(机会)都好微」,并指自己当时是在综合所有资讯后,判断案中片段出的为《愿荣光》一曲。 辩方于是再质疑,认为徐既认为《愿荣光》及《愿平安》本身没有大分别,为何会判断当时播放的为《愿荣光》而非《愿平安》?徐就回应,指是「第一个感觉」,又指可能是有人利用得奖,透过该首歌曲以表达不满;但有关回应被辩方质疑「除咗你觉得之外,睇唔到你理由。」 徐回应,指不同意辩方的说法;辩方于是再提问:「既然两首歌一样、纯音乐播放,点知佢讲紧《荣光》,唔系《平安》呢?」徐再称,「一首音乐喺网上流传、普及性、代表性……(这首)音乐系代表支持反修例人士、反香港政府」;辩方于是再质疑他并非从客观上作出判断,最后徐表示同意。 辩方完成盘问后,裁判官屈丽雯裁定案件表证成立,由于被告选择不作供,亦不会传召证人,就案件馀下的安排,裁判官坦言,因条例较新颖,希望控辩双方以书面陈词协助法庭,而基于辩方透露法援署尚未确认下月案件安排,裁判官暂定安排在5月12日听取双方口头结案陈词,并视乎辩方日志,再考虑是否提前一个月进行;另把裁决日期订于6月1日,被告获准继续保释。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外交事务》:习近平正为作战做准备 最新一期美国《外交事务》期刊刊登由前《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潘文(John Pomfret)及前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联名撰写的文章,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为作战做准备。两位作者强调,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四次提及为作战做好准备,加上军费大幅提高,中国提速战争立法、在台海城市新建防空洞,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国防动员」办公室,不相信他的话将是愚蠢的做法。 文章指出,在今3月举行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习近平总共在四个不同场合四次阐述为战争准备的主题。他的政府还宣布将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加7.2%,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一倍,并计划使中国减少对外国粮食进口的依赖。最近几个月,北京公布了新的军《预备役人员法》,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城市新建防空洞,以及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新建「国防动员」办公室。 文章强调,现在说这些发展意味著甚么还为时过早。作者指出,虽然冲突未必迫在眉睫,但北京发生了一些变化,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都不能忽视。如果习近平说他正在为战争做准备,不相信他的话将是愚蠢的做法。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泽连斯基放话:准备好在乌克兰见习近平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喊话,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这里(乌克兰)与他(习近平)见面。」「我想和他谈谈。」他又认为,习近平访俄并未有对莫斯科给予「足够保证」,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才会在白罗斯部署核武。 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周二(28日)接受《美联社》专访。该专访在周三(29日)发布。在专访之中,泽连斯基向习近平喊话,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这里(乌克兰)与他(习近平)见面。」「我想和他谈谈。在全面战争之前,我与他有过接触。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 就本月习近平访俄一事,泽连斯基认为,中国未有给予俄罗斯足够的保证,普京在白罗斯部署核武是为了转移这件事的注意力。泽连斯基向《美联社》表示:「这意味著甚么呢?这意味著这次访问对俄罗斯不利。」 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结盟,在政治上偏向俄罗斯,通过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官方立场,为普京提供外交掩护。习近平上周在俄罗斯访问了普京,令外界怀疑北京可能准备向莫斯科提供它所需的武器和弹药以补充其耗尽的库存的前景。但习近平的行程结束时没有作出任何此类宣布。 上周六,普京宣布他将在白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白罗斯与俄罗斯相邻,在白罗斯部署核武意味著克里姆林宫的核储备将推向北约领土方向。 泽连斯基没有对「战争将如何结束」做出预测。然而,他表示相信,他的国家将通过一系列「小胜利」和「小步骤」来战胜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大的敌人、大的军队」--他又形容,这支军队「心胸狭小」。 虽然泽连斯基承认战争「改变了我们」,但他说,最终,战争使他的社会变得更加强大。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影星李察基尔出席美听证会:中国西藏政策「残酷」 荷李活影星李察基尔(Richard Gere)周二(28日)出席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会议,和以视像形式与会的藏人行政中央(CTA)司政边巴次仁(Penpa Tsering)一起,就中国在西藏的人权侵害作证,以「残酷」来形容中共的西藏政策。 《法新社》报道,曾主演《美国舞男》、《风月俏佳人》、《棉花俱乐部》等名片的李察基尔作证时,指责中国当局拆散藏族家庭,禁止他们的语言,破坏宗教场所,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采集DNA样本。 73岁的李察基尔说:「几十年来,正如我们所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遏制、否定、破坏和同化为前提的。李察基尔是西藏的长期支持者,曾多次在国会作证。 李察基尔以「残酷、集体暴力和迫害」来形容中共的西藏政策,他说西藏人民受到「普遍的监视系统」的压制。 几个世纪以来,西藏部份时间独立,亦有部份时间在中国管治之下,中国说它在1951年「和平解放」了这高原地区,并声称为这个以前不发达的地区带来基础设施和教育。 但是许多流亡的藏人指责中国执政的共产党镇压、酷刑和侵蚀他们的文化。 负责民主和人权事务的美国国务院次卿泽亚(Uzra Zeya)在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持续「发动镇压运动,试图强行汉化」该国的600万藏人,并清除西藏的宗教、文化和语言遗产。 作为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的泽亚已被中国当局拒绝往来,她表示围绕中国政府迫害藏人人权的一系列报道——开办寄宿学校、藉以汉化100万名藏族学童,以及藏区发生非自愿大规模DNA采集的事件等——都令世人的「良心深受震撼」。 国际特赦组织周一(27日)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世界人权状况报告,揭示全球152个国家的最新人权状况。 该报告指,中国政府以「反分裂」、「反极端主义」名义,对新疆和西藏的少数民族实施系统性镇压,并严格限制这两个地区的人出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报告指AI将抢走全球3亿职位 港近3成职位易被取代最受创 近来美国聊天机械人ChatGPT不但引起全球人工智能(AI)热潮,亦引起取代人类的忧虑。美国跨国投资银行高盛近日发表研究报告,预测生成式AI将抢走全球3亿个职位,其中行政人员和律师最高危。而香港有近30%的职位容易被AI取代,劳工市场的冲击将是全球之最。 根据高盛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及Devesh Kodnani发表的研究报告,虽然在AI主导的新时代,未来10年世界GDP有望增长7%,相当于带来约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不过同时令大批人「丢失饭碗」。 报告指,全球有18%的职位可能会被AI取代,涉及3亿个全职工作职位。高危工种主要集中是资料分析、运算和整理的行业,其中行政人员和法律相关职位依次属最高危;相反,需要密集式体力劳动的行业,包括建筑和维修保养,被淘汰的风险最低。 报告又图表列出了AI对全球30个地区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最易受重创的是香港,近30%职位受影响,其次4地分别是以色列、日本、美国和英国。而最难受影响的5个国家则主要是工业或劳动业为主的地方,依次印度、肯亚、越南、尼日利亚和中国内地。 另该报告花大部分篇幅描述AI对欧美地区的影响,包括欧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或将被AI取代。在美国,有63%工作可利用AI提升生产力,有7%人所从事的工作中,一半任务能转交内容生成的AI处理,而30%从事体力或户外工作的人不会受影响,欧洲情况亦相若。 报告只是假设AI能够为小型企业执行部分进阶的文件工作,如报税、保险索赔评估、记录犯罪现场调查结果等,但并未包括研究用于具争议敏感工作,如法庭裁决、为重病病人检查身体等。 研发ChatGPT的美国科企OpenAI上周亦发文称,基于研究人员和公司的机器大型语言模型(LLM)分析,AI聊天机器人技术可能会严重影响美国19%的工作机会,而80%的美国劳动力中,有至少10%的工作将受到ChatGPT的影响。最影响职业集中高收入工作,如翻译、作家、记者、数学家、财务工作者、区块链工程师、数学家、税务人员、会计师、审计人员等。同样地,体力劳动较多的行业,如社会工作、食品、林业等受影响最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4.【未普评论】秦刚的吹捧隐约显露习近平的大棋局 习近平为何不管不顾一定要和国际通缉战犯普京站在一起?各种解读众说纷纭。中方的逻辑是:是美国把习近平逼向普京的。而西方的逻辑是,中国选边站是要和俄国一起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则给了一个隐约的暗示。 秦刚陪同习近平访俄结束之际,向随行记者介绍了习的这次国事访问。秦刚的介绍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不遗馀力:一是吹捧习近平不遗馀力,吹捧之中隐约显露习近平的大棋局;二是攻击「个别国家」不遗馀力,显示中国已经不把这些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放在眼里了;三是不遗馀力地把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定位于发展与遏制发展的斗争,从而否认民主与威权之争的定位。 从秦刚的说明看,在国际舞台上当「中流砥柱」,是习近平大棋局中的一招。秦刚用各种大词好词高调赞扬习近平,称习在国际社会迷茫焦虑的关键当口,洞察大势、举旗定向、砥柱中流,以中国外交政策的确定性为动乱中的国际形势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展现了世界级大国领袖非凡的战略定力、政治智慧和魄力担当。还赞颂习的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凛然风骨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宏阔胸怀,称中国没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缘操弄等。这些贴金和吹捧,把习近平塑造成一个超凡的世界级大国领袖,世界各国应当仰视他。 秦刚的介绍显示了习近平大棋局的另一招,即诋毁「个别国家」。秦刚在吹捧习近平和中国的同时,作为对照,他对「个别国家」不假辞色地予以抨击。他口中的「个别国家」是谁,相信无人不知。他说,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处心积虑阻挠和谈努力,甚至炮制各种谣言谬论,攻击抹黑中国。但公道自在人心。谁在递刀拱火,谁在劝和促谈,世人有目共睹。他还特别说,习近平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云云。 习近平大棋局的第三招便是,改变由「个别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这个「个别国家」是说给欧盟听的,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不是民主对威权的斗争,也是说给欧盟听的,秦刚想劝他们不要跟著美国起舞。事实上,他的话反映了习近平对俄乌战争和执意挺俄的认知逻辑: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是北约和美国,而不是侵略方普京;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逼人太甚,三番五次地警告中国不得援助俄罗斯,是美国最终把习近平逼向普京。因此,中国不仅不会再按照美欧的规则行事,还要改变美欧规则。 习近平大棋局还隐含著中俄之间的超越军事政治同盟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习近平访俄一个重要任务是给普京打气,叫俄国别输。秦刚在他自己的介绍中称,中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却绝口不提习近平与普京二人的联合声明所称:「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这句话最值得玩味,两国的真实关系难道是,不是军事政治同盟胜似军事政治同盟?至于那个「三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最好反著听,他们的实际关系可能是:结盟,对抗,针对第三国。普京辩称,俄中之间没有「军事同盟」,西方国家不可能当真。 秦刚不愧为习近平看重的并越级提拔的外交长才。他的三部曲——捧习,毁美和主要矛盾的定位,生生造出一个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形象。看来,习近平的大棋局可能是这样的:铁下心来与美国对著干;离间美国和欧盟的关系;充当世界中流砥柱,改变国际秩序。至于和俄罗斯的关系,那是一种口头不结盟实际却结盟的紧密关系。 可是,棋局越大,会摔得越狠。现在的习近平已经顾不上想后果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离散美利坚】华府春天樱花盛放 龙舟队乘胜再准备出赛 美国已踏入春天,各种户外活动再次热闹起来。华府港人龙舟队「Hongkongers」承接去年勇夺一金一铜的气势,今年再报名参赛,并开始准备训练。 队长Gordon表示,今年有6至8名新队员,希望以旧带新把经验传承下去,让「Hongkongers」龙舟队得以持续发展。今年目标是至少保持上年佳绩,暂时一切筹划,包括队衣、物资等安排顺利,而筹款则仍在进行之中。 另外,在华府的春天里,最受注目的当然就是潮汐湖(Tidal Basin)一带的樱花树群,不少港人朋友趁上星期开花高峰期去打卡,而嘉宾主持许颖婷则有另类推介,马上去片看看。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3-2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8日 1.中港拟落实「共享」捐赠器官 医学联盟及病人组织提4大忧虑 港府正与内地商讨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包括当器官在香港无人适合将捐往内地。本台访问台湾国际医学联盟和香港病人组织等,他们质疑在供不应求下「很难多出来」,又指出至少4大疑虑,包括中国的器官移植来源成疑;有别于香港,中国至今仍未就「脑死亡」立法;香港器官捐赠者的意愿和「选择权」,会否因器官有机会「送中」而退却;以及监察和运行机制等。另参考澳门6年前已加入国家「共享」器官系统,至今仍未有一宗成功个案,器官捐赠者则持续放缓,仅约5600人登记。 中国器官移植的来源一直备受争议,不过去年12月,香港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后,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随即加快推动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卢宠茂今年3月中,曾到访北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交流,商讨与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协作机制。 日前,卢宠茂出席香港移植学会活动后见传媒透露,医管局正与COTRS讨论,包括电脑系统如何通知双方、安排跨境运输等,需时拟定细节。 问及外界关注,中港两地日后是否有计划准许互相捐赠器官。卢宠茂称,中港两地本身各自有器官分派机制,当局正考虑设立第二层分配机制,当没有本地病人适合有关器官,无法配对本地轮候系统,即可启动第二层机制,将器官捐赠至内地,或从内地捐赠来港。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接受本台访问称,当局有计划减少器官捐赠的浪费固然是好事,但在器官跨境运输和配对时间之馀,还有许多其他实际问题仍有待港府详情解释清楚。 林首先提出,在中国内地大肆宣传下,国内仍受制于传统观念,其器官捐赠人数比例和意愿都较香港低。国内14亿人口对比香港700多万人口而言,其器官需求绝不逊于香港,「共享器官」又如何确保港人的利益受到保障? 林志釉说:国内的捐赠人数比例较香港低,而且器官需求高企。我很质疑的是,国内有一个器官可用的(available),基于国内有那么多人要轮候,器官又怎会没人适合,额外多出来,然后送来香港? 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林志釉亦关注,未来港府会否让捐赠者有选择,例如只供港人使用,抑或港府会强制要求捐赠者的器官予中港两地共享。他解释,考虑到中港两地仍存有一定矛盾和差异,港府充分谘询和了解香港器官捐赠者和受惠者的意见「非常重要」,否则有可能令人退出计划。 林志釉说:不能说我有好东西给你,你就要接受。港府曾否研究捐赠者的想法呢?如果有一半捐赠者不愿意将器官送往大陆,那有可能令他们退出计划,这就麻烦了,因这会影响香港受赠者得到器官的机会。局长爱国爱港,亦不可以忽视捐赠者意愿,因为他们当时捐赠时旨在香港的受惠者,当计划改变了,他们想法应获尊重。 另林志釉又指出,在计划的机制上分配决定权、运算、先后次序,均涉及监察和法律等复杂问题,港府需要释除公众疑虑。 参考邻近的澳门,早于2017年就加入国家「共享」器官系统,但至今仍未有一宗成功个案,器官捐赠者却持续放缓,仅约5600人登记。综合澳门立法会文件,当中指出除了当地移植手术落后外,最大原因是受制是器官来源、运输问题等。 身兼人权公约施行监督联盟召集人、台湾国际医学联盟秘书长黄嵩立向本台称,在区内需求庞大下,「难以想像器官有多出来的情况」,而且还牵涉运输和法律差异,以他所知,国际社会跨境「共享」器官的做法并不普遍。 黄嵩立提及,前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于2014年到台湾访问时曾公开表示,将建立两岸器官移植平台,引起强烈舆论反弹;以及近年台湾加入申报制度后,台湾人赴内地移植器官的人数逐年减少,正因中国的资讯不透明和可信度低,一直无法释除器官来源不明问题,令病人担心违法和人权风险,「心理也不好受」。 黄嵩立说:到底器官是从哪里来?是从意外,或是良心犯、政治犯等一些死刑犯,还是活摘器官?我们都不清楚。查证是有困难的。例如中国一年执行多少次死刑,我们也不晓得。死刑犯是哪些人,我们也没法查证。 事实上,黄洁夫曾经公开承认,中国约有65%的器官来源于逝者,这其中超过9成来自死囚。中国执行死刑数目被列为国家机密,难以完整掌握实际情况。而且中国涉器官买卖屡见不鲜,备受国际人权组织关注。 美国日前发表2022年中国人权报告指,再提及美国移植杂志曾发表了一篇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表明,中国违反了「死亡捐赠者规则」,当中对发表在中国科学期刊上的2838篇,与中国移植相关的医学论文进行取证,最后从71篇中证实被摘取心脏或肺的供体,未被正确宣布已经「脑死亡」。 而参考芷希「先例」,由港府去年11月中因「紧急情况」向中央政府寻求协助,中央政府连同衞健委等内地相关单位协助透过COTRS,应急审批、配对、手术和运输等,整个器官移植过程一日内就完成。器官的来源和合法性,以及局方如何取得捐赠者同意等,成为不少公众的疑问。 据港府12月17日的新闻稿称,「内地一名脑死亡的幼儿患者无私捐献心脏,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多轮自动匹配后,确认该心脏于内地并没有合适的受赠者」。 值得留意是,有别于香港,目前中国内地一直未就「脑死亡」明确立法,连标准、规范、流程都不明晰,当局又如何判断器官合法性?本台再向医务卫生局查询,对方要求记者翻查港府12月17日的新闻稿,当中称「特区政府遂向中央政府寻求协助,恳请允许若在内地出现符合有关医学需求的脑死亡捐献者、而内地没有合适接受者的情况下,协调器官共享」。 黄嵩立认为,在医学和法律体系上,中港对「脑死亡」定义、器官移植的法例和技术,都存有差异。他不揣测中国一直未就「脑死亡」立法的原因,但认为中港「共享」器官的计划「协商」,难免要受中国的「一套」,变相令香港独特性消失。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采访自由】记协疑跟踪男子为便衣 港警批「捕风捉影」误导市民 相继有香港记者疑在法庭采访期间被人跟踪,香港记者协会(下称「记协」)发文强烈谴责涉事跟踪男子,更指「疑为便衣执法人员」;港警随即发文批评是「捕风捉影」揣测且「误导市民」;记协则向本台指警方的批评「并不合理」,声明是基于事实已作出的「合理怀疑」。本台再向警方查询,警方一概称「没有补充」。 继Hong Kong Free Press(HKFP)一名主力从事法庭新闻的女记者上周三(22日)遭两男子由住所外跟踪至工作地点,记协周一(27日)发声明指,上周收到不同新闻机构及记者反映,上周二(21日)下午「立场新闻案」审讯后,两男子曾于区域法院记者室外徘徊,并曾向法庭保安出示证件,其中一人于记者室前守候逾1小时,有记者称该男子曾试图跟随记者离开法院。 记协称对此「非常忧虑」,强烈谴责有人试图针对新闻工作者作出骚扰或恫吓的行为,重申绝不容忍针对传媒及新闻工作者的威吓及胁迫。 记协引述相关新闻工作者称,基于男子衣著及行为,怀疑他们是便衣执法人员。记协称正向警方及司法机构查询有关男子是否执法人员,及近日曾否有针对记者的执法行动,又说如涉事者非执法人员,促警方严肃调查及跟进。 对此,港警务处助理处长(公共关系)陈东随即出澄清声明向记协反击,批评是「捕风捉影」揣测且「误导市民」,促请记协「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避免发放未经查证及失实的报道和评论误导市民」,但无正面回应区域法院记者室外两男子是否执法人员;另称就两男子在区域法院记者室外公众地方徘徊事件,警方未有接获报案。至于HKFP记者被跟踪事件,警方称案件经初步调查列「求警调查」,交由葵青警区刑事部跟进。 本台再向记协查询,记协执委梁祖饶代表回应时,认为警方的批评「并不合理」,重申记协的声明是基于事实已作出的「合理怀疑」。 梁祖饶说:我们说的话并非捕风捉影,亦非无凭无据。我们是基于有2名记者目击涉事不明来历的跟踪者向(法院)保安人员展示证件,而作出的合理怀疑。 梁祖饶质疑警方一直拒绝交代跟踪者是否执法人员,以及更多实情,更难以释除公众疑虑。他又指出,警方批评记协的作为令传媒公信力下降,其说法是「断章取义」。 梁祖饶说:记协作为工会,亦是传媒业界,我们亦会捍卫会员的权益,不论采访权利和会员忧虑。我们在声明最后一段写明,「当跟踪者并不是执法人员,促请警方跟进事件」,我们并没有断言这一定是执法人员。 对于据业内盛传,有记者被跟踪与早前《明报》记者在区域法院拍照「立场新闻案」主控官伍淑娟有关。梁祖饶称未能够证实此事,但他指出当时警方对待记者的态度有问题。 梁祖饶说:(《明报》记者)在事件中没有做错,却遭警员粗言对待和肢体碰撞,而事后警方拉橙带,对记者采访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不便,变相是惩罚记者。而今次(记协)被警方斥捕风捉影,亦是同一道理。我们只是提供线索、提出合理怀疑,希望警方跟进,而不应只斟酌某一句,而忽略我们曾要求警方去调查事实。记者和警方从来都不是敌对身分,只希望警方可以正视事件。 本台再向警方查询一系列问题,包括HKFP记者被跟踪案件的调查进展,涉事跟踪男子的年龄和身分;区域法院记者室外两男子的身分及行为属违法与否;以及是否与早前《明报》记者在区域法院拍照「立场新闻案」主控官伍淑娟有关等,警方一概称「没有补充」,并要求参阅日前的声明。 近来记者与警方的关系矛盾不断。早在3月17日,《明报》记者在湾仔区域法院采访期间,遭《立场新闻》案件主管小队其中一名警员两度撞开及粗言辱骂;记协发声明谴责,警方回覆时重申,「一直以来尽量协助传媒采访」,同时呼吁传媒采访时采取「互相尊重及专业态度」。 事后数日,「立场案」审讯展开期间,区域法院内外明显加强保安,并加派警员驻守,又以「搬证物」为由,在停车场拉起封锁线围封,护送控方两名代表及案件主管小队代表登上多辆七人车。传媒不但无法走近,更被逐一登记身分证及记者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你好,香港】内地平价团涌港 疑配套不足旅客街头吃饭惹批 港府发起「你好,香港」等活动希望力推旅客来港,上月访港旅客是3年来首次单月破百万,当中7成半属内地客。除了大批旅客在街头排队等食饭,令周边街道、交通挤塞之外,近日更被发现有内地团友站立在街头,吃疫情时流行的「两餸饭」。业内人士指出,很多配套设施未完善,才衍生乱像。旅监局则承认,旅客站立街头吃饭「唔好睇」,称会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香港开关后访港游客大增,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上月初访港旅客人数为146万人次,当中7成半属内地客。这是2020年2月疫情开始以来,单月访港旅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然而,内地旅客上升的同时,近日有指平价内地团重临红磡、土瓜湾等地区,除了重现3年前混乱的情况,例如大批旅客在街头排队等吃饭,阻碍居民甚至令周边街道交通挤塞之外,近日更被发现有内地团友站立在街头站吃「两餸饭」。除了红磡及土瓜湾,上周日(26日)网上更流传数张图片,可见疑似数10名内地团友在浅水湾公厕外吃杯面等情况。 身兼九龙城区议员的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指出,最高峰一度约有40架旅游巴在区内游走,人数众多加上违泊问题,令区内交通瘫痪;另外游客吃一餐饭40港元,「连茶餐厅都吃不了,还要15分钟吃一轮」,他质疑这些旅游体验对旅客而言是否好。 内地旅行团所造成的区内乱像,香港旅游业雇员总会总干事林志挺同日对本台指,主因是刚开关,很多配套未完善。例如很多主力供应给旅行团的酒楼,因疫情原因由约10间倒闭至剩下约3间,旅客只能集中在仍营业的酒楼,变相轮候需时。 市道看似重现生机,但到底来港的是否主要也是低价旅行团?林志挺说,现时每天约有40至50个访港旅行团,但没有具体数字得悉平价旅行团的占比,不过他留意到目前来港的内地旅行团以一、两天为主,非常匆忙,与疫情前三至四天留在香港的旅行团不同。 林志挺说:没有看到甚么景点就要走,差不多就是过境性质。变成他们觉得时间比较宝贵,如果你说酒楼没有开齐,你等吃饭要一、两个小时,他不如简单吃饭便继续行程,可能有这种考虑。 本台周二(28日)查阅「携程」这个内地大旅行综合平台,可见主要是两到三天的短程香港旅行团,更有不少是香港澳门一起玩,行程相当紧凑。当中最便宜的旅行团只需每人约375元人民币起,两天一夜,团费包一顿酒楼午餐跟一晚住宿,行程包括到黄大仙、星光大道、西九龙艺术公园、金紫荆广场等不用入场费的景点;第二天则是自由活动,更要团友自行返回内地。其馀的短程旅行团主要维持约1000元人民币起,部分更标榜保障「纯玩无购物」;此外也有旅行团标明是带旅客到快餐店「大家乐」吃午餐,似乎消费力有限。 旅游业监管局行政总裁方安妮周二出席电台节目时,承认旅客要站立街头吃饭「唔好睇」,经旅监局了解,当时有长者等待进入食肆期间感到很肚饿,于是领队转而买「两餸饭」给团友。他们每日也派员到土瓜湾一带视察,亦与旅游界多次开会沟通,看到业界有持续改善。她强调,旅监局会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方安妮说:我们已经和业界开了很多会,希望令到道路上不要令当区的市民,仍觉得与3年前的恶劣环境一样,其实现在不是的。我们每一天除了局方、警方还有很多人做很多事情。 行政长官李家超同日表示,香港旅游业正处于刚复常的阶段,要做好运力及管理。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研究:「一带一路」告急:中国救援贷款利息为IMF一倍以上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一带一路」以极高利率向债务国提供「救援贷款」。有学者批评,中国的救助贷款方案以不透明和不协调的方式进行,中国政府的「救援」最终目的,只是要拯救自己的银行。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AidData、世界银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尝试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中国救援贷款总额。研究指出,从2019年到2021年底的3年间,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发放了价值104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这几年的数字几乎与该国过去20年的救助贷款一样大。此前约廿年(2000年到2021年底),中国在22个债务国进行了128次救助行动,总价值达2400亿美元。 全球利率的上升和美元的强劲升值引起了人们对发展中国家偿还其债权人能力的担忧。一些主权国家已经陷入困境,债权人之间缺乏协调,被指责为延长了一些危机。 北京没有向所有陷入困境的「一带一路」借款人提供救助。「一带一路」融资的大项目,代表著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大风险,更有可能获得紧急援助。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世界银行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说:「中国政府最终是要拯救自己的银行。这就是为甚么它进入了国际救助贷款的高风险行业。」 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最后贷款人」的出现,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主导的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机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在努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美国威廉和玛丽学院AidData项目主任帕克斯(Brad Parks)向《金融时报》指出:「全球金融架构正变得不那么连贯,不那么制度化,也不那么透明。北京为跨境救援贷款创建了一个新的全球系统,但它是以不透明和不协调的方式进行的。」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该国30亿美元的四年期贷款计划后,斯里兰卡总统拉维克拉马辛格(Ranil Wickremesinghe)上周呼吁,中国和其他债权人迅速就债务重组达成妥协。 尽管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但它一直拒绝参与多边债务解决计划。加纳、巴基斯坦和其他欠中国大量债务的问题债务国正在密切关注斯里兰卡的例子。 帕克斯说:「(中国)严格的双边方式使得协调所有主要紧急贷款人的活动更加困难。」 在中国提供救援贷款的22个国家中,有几个国家——包括阿根廷、白罗斯、厄瓜多尔、埃及、老挝、蒙古、巴基斯坦、苏里南、斯里兰卡、土耳其、乌克兰和委内瑞拉——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对象。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和中国的救助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中国的救助贷款利息极高。研究报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典型救援贷款有2%的利率。中国救援贷款的平均利率是5%。」 责编:方德豪/程文 网编:江复 5.【马英九访中】国台办拒港澳媒体跟团报道 外媒中亦只有驻京台媒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首访大陆,备受海内外传媒关注。不过此次随团采访限制严格,亦不包括港澳传媒。另外除了马英九基金会行前发出简略行程表外,具体行程甚至要当日才揭晓。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中国大陆进行第二天访问,周二(28日)上午敬谒南京中山陵,在参观中山纪念馆时,当导览人员提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马英九建议,展览板上要加一句「割让了台湾」。 马英九哽咽地说:要写上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百万人同一苦,你可以想像,当时台胞是多么地痛苦多么地遗憾,这个地方要加进去,否则好像觉得无关紧要,很严重。 马英九又用毛笔写下「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落款年份以民国和西元写「百十二 二〇二三 三二八」。他事后受访时,被台湾媒体问到对于大陆的接待觉得如何?马英九回答:「非常满意,超乎预期。」记者追问哪些方面超乎预期?马英九说:「就是大家对我们的热烈的欢迎。」 不过,不是所有中外媒体都可以随团访问。港媒《明报》周二(28日)报道,指出曾致电国台办,了解港澳传媒参与采访的可能性,然而获回应「不考虑港澳媒」,只有常驻北京的台湾传媒能跟团报道。 不能随团的外围记者,除了尽可能打听各方消息,也只能「碰运气」,例如有外媒直接去浦东机场、南京的高铁站,希望拍到马英九抵达的画面。 获准随行采访的媒体亦非一帆风顺,据《世界日报》报道,载著台媒的媒体车未能在官方开道引导下,赶上马英九一同搭乘的高铁班次前往南京,期间并出现司机迷路等情况,以致上海市台办主任锺晓敏要登车亲自向台湾记者致歉。 有份跟团的台媒《中央社》也指出,具体安排也要前一天或当天才知道,且并非每一场行程都能采访,仍要等著收官方的「通知」。 过去台湾政治人物访问大陆,例如2015年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洪秀柱2016年参加国共论坛,台北前市长柯文哲在2015年和2017年参加上海双城论坛,都有中外媒体随团采访,规格相对没有那么严格。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事实查核|马英九带著学生去大陆谈统一? 一分钟完读: 台湾前任总统马英九周一(27日)启程访问中国大陆,行前有台湾电视评论员称:马英九办公室主任萧旭岑受访时公开表示「这次去就是要谈统一的。」「(中华民国)宪法中本来就有统一的主张。」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过采访当事人及查证现场录音,确认当时萧旭岑是被记者问道:「如果行程中碰到大陆年轻人提出统一议题,该怎么接招?」时,才回答:「『统一』不必是禁忌话题。」这样的表述和「马英九此行就是去谈统一」语义相差极大,明显为断章取义。 深度分析: 马英九办公室在3月19日晚间发出新闻,证实马英九即将访问中国大陆。此行除了祭袓,也带著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的青年学生与大陆学生交流。过去一个星期以来,马英九的访陆计划成了报道焦点及热议话题。 上周五(24日),在台湾三立电视台制播的政论节目「前进新台湾」中,包括台湾智库谘询委员董立文在内的多位评论员,先后根据媒体报道,批评马英九办公室主任萧旭岑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公开说:「这次去就是要谈统一的。」「马英九此行要踏出(统一)『关键的第一步』。」 董立文及多位评论人接连痛批:情况非常严重,马办现在也「不装了」,现在就是要带学生去谈统一。 「前进新台湾」在网络上有19万名订阅者,本则视频也有近3万人观看。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上述评论员所提到的媒体访问,并不是萧旭岑接受个别媒体的专访,而是上周三(22日)马英九办公室针对驻台外籍媒体召开的一场背景说明会。会后,包括网媒香港01、新加坡《联合早报》都刊出报道。 萧旭岑对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表示,「统一」并不是他主动提起的「访中目的」,之所以说起「统一」话题,其实是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当时有记者问道,如果这次交流中大陆学生抛出「统一」的话题,访问团会不会回避? 萧旭岑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他当时回答的是,交流就是百无禁忌,如果对方要提「统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当然敢回应。毕竟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的前言也有「统一」字眼,况且台湾是有言论自由的地方,没有甚么议题是禁忌的。 萧旭岑强调上述电视评论员扭曲了他的说法。原本他是回应媒体的假设性问题,不能被扭曲理解为「马英九方面主动想和大陆方面谈统一」。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分别向两位当时在说明会现场的人士查询,两个独立信源都表示萧旭岑的谈话确实是回答问题,被动提及「统一」话题。实验室也取得了当天现场录音,验证了萧旭岑的解释: 录音中,一个女声问道:大陆现在言论多元,而这几年两岸敌对、仇视之下,「小粉红武统的声音很高了」,如果有人提到统一方面的问题,马英九一行该怎么应对。 萧旭岑在回答时提到,「统一」事实上也写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的前言之中。他说:「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必须可以去辩论或是讨论的问题,如果今天大陆说我们要统一,那我们也可以跟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好,你如果要统一,(我们)要如何同意,有甚么条件(让我们)同意……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禁忌,就是属于可以讨论、辩论的议题。」萧旭岑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跨出那一步,一直在台湾抗中或者叫嚣,永远不会有解决问题的一天。」 7.卡巴斯基曝「拼多多」窃用户个资 或配合中共国内外大数据监控 继谷歌上周从应用商店下架中国购物应用程式「拼多多」后,有软件杀毒公司再发现「拼多多」隐含恶意代码,在用户手机上收集数据及对手应用中的数据等。分析认为,有数亿用户的「拼多多」很可能与中共分享数据,对内实行维稳监控,对外推进扩张。目前海外版「拼多多」是美国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但并未如TikTok般引起立法者关注。评论呼吁民主国家采取措施禁止。 彭博社周一(27日)报道,俄罗斯杀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实验室的安全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中国购物应用程式「拼多多」中包含恶意代码,利用已知的 Android 漏洞来提升权限、下载和执行其他恶意模块,获得了访问用户通知和文件的权限,然后主要进行以下几类行为:保活、诱导和欺骗用户、防止用户卸载、违规收集用户数据、收集竞争对手 App 数据等。 匿名专业人士向本台解释,当用户安装拼多多应用程序后,该公司可以通过云控发出命令,在用户完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完成提权,让用户手机变成「任宰肉鸡」。 知名博主「墙国蛙蛤蛤」向本台表示,中国从上至下,侵犯公民隐私已常态化,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形同虚设。中国应用程式走出国门后仍然不择手段、蔑视法律、无视国际规则。 「墙国蛙蛤蛤」:拼多多这样的「战狼App」能在国内大行其道,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的身份户籍、快递订单、开房记录等各类隐私信息被随意曝光、廉价出售,出卖隐私的人就算被逮到,违法代价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公安执法部门本身就是隐私泄露的主要来源。中国法律对隐私的保护就是个笑话! 「墙国蛙蛤蛤」担忧「拼多多」的恶意代码背后除了收集用户数据达致商业利益外,甚至可能还会被用以配合当局的大数据监控。 「墙国蛙蛤蛤」:这件事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爆出的「学习强国App」的「超级后门」,让它可以读取用户手机任意数据。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拼多多」的恶意代码除了商业用途外,是否还会用来配合中共当局维稳,通过出卖用户来获得讨好中共的「投名状」? 澳大利亚计算机博士张晓刚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达了担忧。他指,窃密已成中国应用程式的共性,这样中共当局对内可作社会控制,对外可作扩张,因此民主国家应该封杀这些应用。 张晓刚说:「拼多多」这种有数亿用户的公司受中共指令是必然结果,它们如果收集了客户的资料,可以帮中共做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这种信息,中共一直在做这种事情,对它需要监控的人监控;对西方进行战略性对抗。西方国家一定要把像「拼多多」这种软件给禁止掉。 「拼多多」拒绝承认其应用程序包含恶意代码,并四处投诉以逼迫自媒体删除对其不利的内容。本台通过电话询问该公司是否看到相关报道,工作人员给出非常机械化的回答。 拼多多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我们非常重视,我们深知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啊,我们也会按照法律法规的一个要求,采取非常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谷歌在上周已透露,其系统漏洞遭「拼多多」利用,谷歌因此在Android 应用商店中暂时下架了「拼多多」的程式,并敦促已下载的用户卸载,同时利用 Google Play Protect 模块自动卸载了拼多多APP。但令人担心的是,「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在过去几个月内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程序,但这款程序还未进入审查视野。 据称「拼多多」活跃用户超过数亿。其恶意代码被曝,会让全球对中国应用程序的安全隐忧加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8.曾因中国打压被迫改名 台驻斐济代表处复用中华民国台湾名称 台湾外交部周二(28日)表示,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正式知会台湾驻斐济代表处,恢复该处名称为「中华民国(台湾)驻斐济商务代表团」。驻斐济代表处是中国打压台湾,多个台湾驻外馆处改名后,首个恢复名称有中华民国或台湾的外馆。 台湾外交部亚东太平洋司司长周民淦在例行记者会表示,斐济共和国外交部24日正式知会台湾驻斐济代表处,恢复代表处名称为「中华民国(台湾)驻斐济商务代表团」(Trade Mi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to the Republic of Fiji),并享有依据1971年《斐济外交特权及豁免法》的外交特权。 台湾驻巴林、杜拜、尼日利亚、厄瓜多尔,以及约旦、巴布亚新畿内亚的馆处,分别于2017、2018年被迫改名,其中仅驻巴林代表处原名只用台湾,其馀驻馆的原名称有中华民国。另外,1996年,斐济与台湾签署《相互承认联合公报》,是第3个和台湾建立相互承认关系的国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美众议院一致通过法案 要求除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美国众议院周一(27日)一致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将指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除去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该法案提出者认为,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地位钻空子,伤害真正有需要的国家。 《国会山庄报》报道,该法案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并以415比0的投票结果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该法案将指示国务卿「争取」将中国在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从「发展中国家」改为「中上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并提出一个实施机制。 此外,它将指示布林肯「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因为拥有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在该组织内获得优惠待遇或援助」。 该措施的提案人、加州共和党议员金映玉(Young Kim)周一在众议院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18.6%,他们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美国被视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应如此。」「而且在条约和国际组织中也被视为高收入国家,所以中国也应被视为发达国家。」 她补充说:「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他们利用这种地位来钻空子,伤害真正有需要的国家。」 尽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立场案】辩方呈多则报道反驳指控 煽动字眼官方均曾使用 香港「立场案」周二(28日)续审,辩方律师引用多项材料就煽动指控提出反驳,包括引用《文汇报》一则涉及前线小队作「众筹」的报道,指按控方说法,是否「直情帮佢宣传,直情系引起煽动仇恨」?另就控方指《立场》以「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辩方呈上港大学者文章,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 「立场案」踏入第48天审讯,辩方今天第2日对锺沛权作覆问,就前一天审讯中提及《立场》曾发布关于北爱尔兰抗争文章争议,锺重申文章非与大律师公会前主席夏博义的专访呼应,强调如有预谋,便不会把文章发布数小时后即下架。 至于控方早前在盘问时,曾指控《立场》在许智峯专访中,提及对方开设 Patreon,目的是推广「国际线」及「卖广告」,辩方今引用两篇《文汇报》涉及反修例运动前线小队的报道,当中包括提及「屠龙小队」设Telegram频道又「众筹」收集资金,亦有报道「V 小队」扬言杀警事件,以及陈述「V小队」很多未来计划。 余指建制派媒体不但没批评《立场》报道,问锺如按控方说法,《文汇报》的报道是否属煽动暴力?锺回应时笑言,难猜测其他传媒的动机和意图,不会轻易下定论,同时坦言事态发展令人忧虑,故认同需报道事件,「不可做鸵鸟」,并同意余指,传媒若收到该类型消息理应报道,但报道可有不同手法。 锺之后补充,反修例运动的暴力程度愈见升级,尤其经历中大、理大事件后,区选结果却反映民情未有转向。他认为传媒需持续探讨背后原因及政治矛盾,并非消灭最激进声音就可解决问题。 就控方质疑《立场》特刊《立志》中的「美术经典作品回顾」漫画具煽动性,辩方亦逐一作出覆问,余若薇就指出,控方曾质疑《立场》故意在7.21白衣人照片加上安全帽及劳工手套,「将白衣人变成暴徒」,当时锺澄清那是《香港电台》拍摄的照片,主控其后致歉及更正说法。但控方仍指控该照片连同当中的文字解说会引起他人憎恨,惟余接续指,该照片在「监警会」报告多次出现,亦有其他传媒刊载警员跟白衣人搭膊头照片,有关动作因而惹来「警黑勾结」争议与警方回应,故足以解释为何照片是「经典图片」及在《立志》出现。锺表示同意。 另外,控方曾在盘问中指出,《立场》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锺沛权曾回应指当时传媒于疫情初期,曾普遍使用有关字眼,亦有港大教授认为字眼合理,惟至2021年尾终因政治压力才转用其他字眼。辩方今呈上港大医学院教授袁国勇及龙振邦发表的《大流行缘起武汉 十七年教训尽忘》文章,当中便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但当时作者于发表同日宣布撤回文章。锺指出,文章被撤回是因作者备受压力和批评,因当中批评中国人进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又指出两次冠状病毒均源自进食野味,认为有关文化不改,将来必有另一次病毒爆发,而文章观点「刺痛好多人」,结果惹来官方及亲建制媒体的批评。 锺另指,当时中国官方透过舆论否认病毒源自武汉,甚至指控病毒最先于欧美爆发,相关说法经事实查核后为虚假资讯,故有评论作家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不愿附和中国宣传,试图将病毒起源含糊化,改写历史;但锺强调此非《立场》持续使用「武汉肺炎」的目的。 至于《立场》文章《【武汉肺炎】世卫更新疫情事件簿 揭爆发初期中国无主动通报 两度要求才提供资料》的配图,《立场》曾把世卫总干事谭德塞的样子换上习近平,余若薇就引《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世卫组织为何被批为「中国卫生组织」》,指出当时许多外国媒体均质疑世卫受中国控制,又引述中国官员说法指2020年年初时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故先不论疫情控制如何及中国是否有隐瞒,《立场》漫画刊出时,确有人质疑中国隐瞒。 对于控方早前质疑《立场》博客在《国安法》实施前已多番发文批评,辩方今在覆问时,就引用大律师公会声明及多篇文章,以证明法律界、商界、新闻界早已提出忧虑,包括忧虑一国两制变为「一国一制」,故《立场》博客的忧虑并非天马行空,锺对此表示同意。 余亦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不单是法律界,香港美国商会于2020年6月初发布的调查亦发现,近六成受访会员认为《国安法》有损营商环境。余指出,就《国安法》对一国两制的影响,并非只有《立场》博客感到忧虑,而有关忧虑亦非「天马行空」。锺同意,并指《立场》博客的光谱多元,他们就议题上的批评某程度反映重大民意,政府需要正视。 此外,就控方盘问时将《立场》员工卡片上的四字「星星之火」联想为「星火基金」,辩方引卡片持有人陈朗升的Facebook帖文,说明为「升升之火」的谐音,指锺早前称「星星之火」意指新闻工作者的热诚属为正确推论。 而在回应控方于盘问时质疑《立场》博客「三不信」,即不信任《国安法》、一国两制及《基本法》,锺回应时称,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人正因对内地司法制度不信任,才希望维持一国两制,而《立场》博客就因忧虑《国安法》冲击本港司法制度,故一直提出担忧,认为博客基于期盼一国两制得以实践、《基本法》得以落实,从而提出对《国安法》的批评,绝非所谓「三不信」。 另外,控方早前指《立场》员工卡片上有人印上「星星之火」,可联想到「星火基金」,锺沛权当时曾质疑「点解刑事检控攞出嚟嘅证据,咁薄弱之馀,系加诸咁多主观嘅联想、猜测」,余若薇今在庭上指出,该卡片持有人为《立场》员工陈朗升,指他之后曾于Facebook发文解释,「星星之火」实是「升升之火」的谐音,希望保持自己一份想做记者的火,又指自己的英文名跟一Ronson牌的打火机专用气同名,引来旁听席一阵笑声。 至于控方指出「有种责任」及「齐上齐落」似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时期出现,辩方就指从网上搜寻得知前者出自由歌手何韵诗主唱的歌曲《艳光四射》,并早在2014年同志游行已出现。至于后者,辩方指警方及政府官员亦曾使用该说法,就连问责官员亦有使用,而警方Facebook帖文亦曾写「齐上齐落・止暴制乱・纪律部队特务警察」,说法再次引起旁听人士发笑。 锺之后在覆问中指出,传媒角色仅为「中介、传讯者」,报道大众受关注的议题,强调难凭空创造或带领议题,而独立的媒体在议题设定的资源远低于政府,认为若政府因大众不接受其说法而归咎于传媒带动议题,则是「卸责嘅说法」。就控方指《立场》没顾及心智未成熟读者或会受政治评论文章影响,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指,传媒有别于电影有机构评级,问锺应否在新闻提醒儿童「要家长陪同下先睇得?」锺回应,传媒有一定的自律,相信若要评级,会「比色情电影难上万倍」,又指即使是三级电影,也非代表违法,更称:「三级片可能系传世艺术钜作」。 聆讯将于周四(30日)早上9时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1.【梁京评论】中国经济形势为何比预料更严峻? 习近平在莫斯科临别时对普京的「豪言壮语」,既是对西方的恫吓,也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习近平知道没有满足普京的关键要求,普京很沮丧,需要给他打气。此行习近平不敢给普京更大支援,不仅有利己的盘算,也有出于不得已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严峻。 与国内朋友交流,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闷和压抑,所有人对经济的预期都非常不好。影响这种情绪的有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外企和出口导向的私企撤出中国的速度远比预料的更快。许多人原以为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不易动摇,他们没想到,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并不像想像的那样难,尤其是越南,竟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中国吸引如此多的劳动密集企业,出乎许多人预料;第二个因素于此有关,那就是外企撤离对中国经济的就业和景气的冲击,比预料要强烈;为甚么会这样呢?这会不会是一种心理和舆论的过度反应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被中国失业潮的各种短视频报道所震撼,现代传媒手段无疑会放大对各种坏消息的负面效应。不过,我相信多数人都明白,因失业和求职不易而引发的负面预期,有人所共知的深层根源,那就是中国经济积累了几十年的结构性失衡。也就是说,外资意外加速撤离引发的失业潮,只不过是压倒中国经济长期预期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是,习近平和他的执行班子,为甚么没能及时扭转对稳定经济极为不利的预期恶化呢?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对终止「清零」后,外资工厂大量撤出,订单急剧下降,完全没有预料到,而随后,权力交替又耽搁了不少时间。不过,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有更为系统性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我看到新班子管理经济的知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他们明知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十分紧迫,居然下令扣减退休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这不仅是一个不义的决策,而且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愚蠢决策。这个决策暴露了管理中国经济的新团队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退休职工和老人,应该是社会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在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危机时刻,政府不仅不应减少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反而应增加他们的福利收入。即便是在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有可能令经济危机更加恶化。 客观方面,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就是多年来高度依赖农民工的体制,供养出一个极为庞大的寄生性权贵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拥有巨额的私人财产,而且在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中占有难以想像的高份额。高官、高管和专家的退休金,月收入可达数万,是农村低保的几十倍。最近有消息透露,每月退休金超过一万元的人数,可能高达数百万。 很明显,这是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来养出来的一个巨大肿瘤,这个结构性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外界知之甚少。也正因如此,中外专家在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时候,都不得不假设这个巨大的肿瘤不存在。而现在,北京管理经济的团队,已经无法绕开这个地雷。坦率说,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可以拖下去,但这种地雷不能不排除。不难想像的是,中国经济还会有类似这样的地雷被发现。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3-2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7日 1.港「复常」后首次游行被轰「极侮辱」 评论:体现中共新管治模式 香港周日(26日)有居民组织游行,反对将军澳区内填海,这场针对民生议题的游行,属《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的首次游行。惟游行限制极严苛, 除了人数上限100人,参加者更需要佩戴挂颈号码牌。游行申请人形容,限制极度侮辱性,参加者有「被圈养」的感觉。评论形容,这种「鸟笼式」示威游行,体现了中共试验的新管治模式,中港两地打压游行示威的做法看齐。 香港将军澳都会駅业主委员会周日发起游行集会,反对该区填海及兴建厌恶性设施。期间,香港警方要求每名游行参加者,须佩戴印有独立编号的挂颈卡牌,人数上限为100;还要求参加者须遵守《禁蒙面法》的规定,不能佩戴口罩。 游行申请人之一、将军澳民生关注组召集人周日表示,这次是2019年社会运动后的首次游行,认为警方要求他们挂颈卡牌的做法严厉,为顺利举办和表达居民诉求,只好无奈接受。 陈展浚说:我们明白香港警方因为今次是运动后第一次游行,所以有很多限制,但我们希望这只是个别事件,告诉他们,香港社会是绝对有能力和平游行,不需要那么多条款限制我们。 陈展浚周一(27日)再在电台节目表示,这次游行限制可谓「史上最严厉」,他透露自己于3月7日提交申请,前后交过两份表,与警方开会不少于7次。 他指警方针对游行的限制措施荒谬及极度侮辱,更形容戴颈牌感觉似「犹太人戴臂章」,参加者有「被标签、圈养」的感觉,而且在沿途有人加入游行乃正常的事,不明白为何要禁止;若日后再有类似的规限,不会再办游行。他又期望,透过游行突显香港现时的荒谬。 港警施加的游行限制备受争议,外界批评是打压《基本法》所保障港人游行集会的自由。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一对本台指,香港打压游行集会的做法更趋向大陆,虽然港警批准今次游行,却诸多限制,包括用胶带及号码牌,体现中港两个地方「看齐」,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试验的新管治模式,而这种「鸟笼式」游行示威,只能按官方可视见的方式进行,这些游行限制预料日后会成为通例。 桑普说:就像饥饿游戏,基本上每个区,每个人有号码,基本上让全世界看到,这样的游行已经去到一种荒谬的地步,起码让全世界看到香港有几荒谬。最后这种情况更可笑、更悲凉,本质与中国已经没有分别,是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不得中途加入」的这一点放进去,成为限制条件之一,很多时这是前所未闻,挂号码牌、用胶带围住整个队伍,这是在执行「不得中途有人加入」。 桑普指,中港两地一样,民众游行示威后,都会有秋后算帐的风险。不同之处是香港与大陆相比,管制更严厉,游行难以成型。 桑普说:与很多(大陆城市)比,其实比香港极权的情况是更严峻,去做任何事都要套进那种「养猪」的方式去处理任何事,中国有些人跳出来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如果在香港就立即拘捕、立即棍棒、拉回警局,是不可能形成(示威),中国很多的城市如河南示威,都持续僵持了整晚,才被禁止,当然最后也是秋后算帐,香港都是一样。 针对游行限制,港警表示,在接获主办方举办活动的通知后,会就活动的目的、性质、参与人数、过往经验及最新形势等因素,作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有关公众活动。 香港监警会成员陈锦荣周一在电台节目上回应事件,认为执法部门要求以胶带分隔游行队伍与传媒并无问题,警方有自己考量。他又认为挂号码牌可理解,但不必认为今次安排会套用到所有游行。他指,监警会是次并无讨论需要到现场视察,但如果日后对审视投诉执法部门个案有帮助,一定会考虑。 今次是《港区国安法》生效近3年以来,香港公民社会首次举办游行。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拟3月5日举行争取妇女权益游行,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原本可望成为香港疫情后第一场游行,但在游行前一晚突然宣布取消。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No Rioters》疑撑「反送中」被下架 艺术家:港言论自由受挟制 美国数码艺术家Patrick Amadon作品《No Rioters》(没有暴徒),疑因在港府施压下而遭从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下架,事件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主办展出的Art Innovation Gallery创办人回覆本台称,下架决定由SOGO提出,「不肯定当中有否受政府干预」。本台再获Patrick Amadon详细回覆指,当中知悉有关单位受到法律责任威胁而作出的推测,事实上已反映香港的言论自由受到挟制。 事件中港府有否直接施压,备受关注。Patrick Amadon近日就事件回覆本台时,未有透露曾否直接获来自港府的要求。但他指,据其了解,SOGO当时面对被「重罚」(heave fines)和法律责任的威胁,而这「威胁」来自未知「第三方」。 Patrick又指,SOGO和Art Innovation Gallery的律师曾介入事件。其中Art Innovation Gallery一方要求他撰写一段文字,证实画廊事前并不知悉,且被他隐瞒作品所展示的隐藏讯息。故他估计,这来自未知「第三方」的「威胁」是政府。 Patrick 承认,明知道如今分享示威者的姓名、年龄和刑期「是违法的」( against the law),亦有可能引起争议,因而没有告知画廊有关作品闪烁文字中隐藏的内容。但他指出,「但……这是艺术,而且在几年前,这是一种容许和合法的表达方式。( But... it's art and a few years ago, this would have been an acceptable and legal expression)只是「没有预料作品引起会有这么大反应,明显是触动了某种神经( touched a nerve)」。 Patrick认为,从各方回应已证明了一点,当不能分享有关民主运动的基本事实时,反映香港的言论自由已受到压制(Freedom of speech has been crushed),这是悲惨的(tragic)。 至于SOGO一方至今仍未回覆本台查询,而Art Innovation Gallery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cesca Boffetti上周四(23日)回覆本台称,不知道事件「是否涉及政府干预」(government intervention),认为Patrick Amadon作品被移除是「因为它包含政治信息」。 Francesca指,经中介才获悉作品被删,仅知悉「决定是来自业主崇光百货SOGO」,并无更多资料补充。 目前港府仍未就指控作具体回应,仅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口头回应港媒《明报》称事件与该局无关。 《No Rioters》为艺术公司Art Innovation Gallery 举办的「像素之声」艺术周的数码影像展品之一,于3月17至23日在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展出。该作品以红黑色为主调,显示一个监控摄像头正左右摇摆全方位监控,并闪出文字讯息,包括因2019年反送中运动而被定罪的香港示威者姓名、年龄和刑期,如「戴耀廷」、「邵家臻」、「李永达」、「黄浩铭」等人的名字。Patrick Amadon指创作此作品的原因,是「不想让那些为了原则而作出牺牲的人被遗忘,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提醒大家,香港已经变成甚么样子,以及许多被人忽视的悲剧」,惟其作品在展期即将完结前就遭到下架。 事件引起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美联社》、《华盛顿邮报》、《ABC News》以及艺术界权威平台《Artnet》,均形容此事「一件关于被囚香港抗争者的艺术品被移除或审查」。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马英九抵沪称盼两岸和平 台当局吁京保卸任元首尊严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周一(27日)前往中国祭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卸任领导人。台湾总统府发表声明,期待中国政府依照国际间接待卸任元首的基本原则,确保马英九此行尊严。马英九出发前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表示此行期盼两岸关系改善。数十名独派人士到机场抗议高呼马英九卖台。时代力量举行记者会,呼吁在洪都拉斯与台湾断交之际,马英九应该停止访问行程。 前总统马英九抵达桃园机场时,遇上几十名独派人士拿著标语,高呼「马英九卖台」等口号,最后警方将部份人士拖离机场大厅。 抗议人士:马英九违背全民的意志,在这里跟中国搞不清不楚的勾当。 警员:拉出去,拉出去。 马英九随后在机场大厅发表简短讲话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国大陆访问,事实上他37岁时在政府里面就处理两岸事务,他今年已经73岁。 马英九说: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去访问,的确是待了久了一点。我很高兴能去,因为除了祭祖之外,也带了台湾的大学生到大陆去跟他们交流。希望透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能够改善目的两岸的氛围,让和平能够更快更早的来到我们这里。所以今天很高兴,能够进行这次的访问。 对于马英九在台湾与洪都拉斯断交时刻访问中国,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表示,马英九访问中国的行程,包括这个时机,外界都有许多不同的评价,他认为这是马英九的选择。 郑文灿说:不过我想最重要,中国不断地对台湾进行包括外交围堵、军事威胁,也在这几年进行了许多的认知作战,这是我们国家生存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相信马前总统过去担任过8年的总统,他对中华民国台湾的处境,应该有深切的体会。 时代力量举行记者会,党主席王婉谕表示,马英九作为卸任领导人,在中国抢夺台湾邦交国的此时此刻,更应取消访中行程,对中国的行为表达严正抗议。如果马英九执意访中,导致国际社会接收错误讯息,马英九及所属阵营,未来必将承受台湾人民最严厉的检验与批判。 王婉谕说:中国是非常恶意的、有系统性的在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我觉得这样的动作,必须给予严厉的谴责。然而我们却看到马前总统选在这个时间出访,而且显然是没有为了台湾而作努力。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对马英九访问中国表示祝福,相信马英九到对岸后能坚持主权立场,亦会符合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更和平的期待。 马英九乘搭航班大约在下午4点半前抵达上海浦东机场,由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以及副主任李骁东等人接机。行前曾传出接机的可能是常务副总理丁薛祥,不过他并没有在机场出现。马英九下机时,面带微笑向两岸媒体挥手致意后,便上车前往虹桥高铁站搭车到南京。 根据马英九基金会公布的行程,马英九周二(28日)拜谒中山陵;周六(4月1日)将前往湖南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祭祖。此外,马英九也将带领30多名学生,参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遗迹,并访问湖北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中共召马云回国做show救经济 评论:习天下马作笼中鸟 中国民企标志人物马云周一(27日)忽高调现身杭州,马云因在国内遭受打压,过去几年云游世界。传中共当局见中国经济衰退,劝马云回国以助政府展示对民企的支持。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独揽大权,无意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马云再次向官方妥协,返国后恐成「笼中鸟」。 阿里巴巴集团收购的《南华早报》周一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返回中国大陆,访问他于2017年建立的私校——云谷学校。报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经过一年多的海外旅行,马云在香港短暂停留后返回中国大陆,并与学校讨论了教育问题和 ChatGPT 技术。 当日,杭州云谷学校也在在官方微博帐号发布马云参观学校的视频。《科创板日报》称,有网友在杭州文一路隧道中看到马云。曝光的视频显示,马云乘坐一辆丰田考斯特,与车内其他人不时进行交谈,车内有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以及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邵晓锋。 因支持「八九学运」被迫流亡法国的北京「四通公司」创始人万润南向本台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衰退,就业形势严峻,中共在两会上表态重视民企,因此急需马云这样一个中国民企标志性人物来重振民企信心,向外界呈现中国企业家的整体处境,以激活中国经济活力。他相信中共估计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吸引马云回巢。 万润南说:马云应该是作为民企的标志性人物,马云在国内还是在外边漂著不回去,这是中国的营商环境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经是很难看了,这次两会期间特别讲到对民营企业要重视起来。马云这次回来,有关方面肯定是做了工作的。如果纯从个人,马云何必趟浑水呢!共产党所作所为已经足够伤心了。在蚂蚁金服这件事上,对他来讲,他如果回去能够在这件事上有一个转机,马云则有一个妥协。 不过,万润南指出,习近平正在重复「毛时代」历史,中共只是利用马云释放善意,并不是要作出制度性变革。 万润南说:实际上这样的教训,共产党已经尝过一回了,文革的时候就是「毛天下」嘛,现在又回归到了一人天下「习天下」,甚至他现在的集权比当年的毛更厉害,把整个国家带入了经济上崩溃的边缘。 马云从公众视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曾被发现现身西班牙、荷兰等国,后被曝已定居日本东京。近期再在泰国、澳大利亚、斐济、香港等地现身。周一较早时,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共领导人对民企表示「坚定不移的支持」,为此,当局试图游说一直在境外旅行的马云返回大陆,以帮助政府展示对商界的「支持」。 这次马云重返大陆引起关注,有网友呼吁马云继续做「地球流浪者」,认为这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2013年,马云向媒体谈及「六四大屠杀」时,曾表示中共镇压是当时「最正确的决定」。前学生领袖周锋锁和其他六四亲历者曾发出联署反对行动。周锋锁在周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历史上无数被中共招募后回国者到头来都落得悲惨下场,现时中共于经济困境中向马云抛出橄榄枝,马云无汲取教训,再成中共表演中的棋子。 周锋锁说:中共现在急于拉马云作秀,马云可能也被迫配合了,因为他是共产党员,不可能抗命的。他这个时候回去,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了,前车之鉴非常多。当然大家也都普遍地认识到这一点,即使马云回去了,给人们展示的也只是一个「笼中鸟」的形象,显示的就是企业家处境的普遍情况。 《南华早报》报道强调马云于2019年55周岁时从阿里巴巴董事长的位置上退出,但淡化了其于2020年10月在上海一次金融会议上,因喊话中共当局放宽金融管制触怒中共当局,导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上市受阻。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新《国务院规则》删马毛邓江 重申习核心增重大决定请示中央 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对前总理李克强时期的规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总则中删除了中共前四代领导人的思想体系,改为拥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另增加了「重大决策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分析认为,情况反映了习近平一人独尊,未来国务院将失去独立性。 中国政府网站上周五(24日)公布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在第一条总则中,删除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保留并修改为「国务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在新增的两条「工作原则」中,增加了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另外,原第六章「推进政务公开」等相关内容也被删除。 澳大利亚时事评论人士张光中本周一(27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新出台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内容大量删除李克强执掌国务院期间的有关规定,显示国务院的许多权限被收归中共中央。 张光中说:修改规则突出对习的效忠,淡化毛、江、胡等的影响,来收复国务院、控制国务院。工作规则的修改不仅限制了国务院颁布很多政策的自由,同时把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大之后所确立的中共中央的(领导)集中化趋势,克隆到国务院,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突出习对国务院工作的指导。 与2018年6月15日李克强出任总理后公布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比,新版本由此前的64条减至43条,并删除了「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务实清廉」 以及「加强行政复议指导监督,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等。新增了第七章「工作落实」,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国务院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等。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17日,中国总理李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说,本届政府任期五年的工作就是要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还说,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作出部署。 评论人士黄常根认为,从新《规则》可见,国务院已经不再有独立决策的空间。他又估计,下一步可能中共党章中也会将马列主义和毛邓江胡的表述删除。 黄常根说:不像过去,过去几年国务院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现在没有了。党章内容迟早是要被替换掉的,那是一个虚的东西。我一直在讲现在只剩下党的一块招牌还在,其他的东西都已经不存在了,甚么党中央都不存在了。 中共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第二段的文字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官方每一次公开的重要文件均会加入上述内容,作为该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毕子默 6.【立场案】锺沛权完成控方盘问 主控重复危险假设性盘问遭质疑 香港「立场案」周一(27日)续审,控方盘问前总编辑锺锺沛权《立场》董事蔡东豪得悉林绍桐署任总编的反应,遭辩方律师质疑;控方其后再提出假设性情况,指基于锺、林二人审批稿件的想法一致,首涉案煽动文章交由林审批,问锺最终是否亦会刊出?提问同遭辩方反对。辩方之后展开覆问。预计锺的作供可在本周结束。 「立场案」周一踏入第47天审讯。 代表律政司的主控伍淑娟在早上盘问中,多次问及蔡东豪、锺沛权及余家辉3人之分工;另亦问及锺在2019年把林绍桐升任为副总编的原因,以及他没找副手协助审批文章的原因等。 伍在盘问中问锺,蔡东豪得悉将由林绍桐署任总编工作时有何反应?蔡是否信任锺的选择?此时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即提出异议,直指控方不停重复提问,又表示辩方忧虑无法在馀下时间内完成覆问,更直言:「重复又重复又重复都要有个限度罗」,并恳请伍预留时间由辩方作出覆问。 锺沛权之后在盘问中同意,于2021年12月29日被捕及接受警方录影会面时,已知悉林同牵本案的串谋控罪,及后亦知悉林被检控,伍接续指,林于2021年11月1日才署任总编辑,即就之前的「串谋」指控,林实是「无辜」,问锺曾否打算提供口供告知警方有关事情以帮助林? 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再次提出质疑,表示不明白有关问题的目的及关连,更反问:「系咪被告喺证人台上宣誓之下讲晒所有情况,控方就会接受D3(林绍桐)系无辜,前面15篇文章唔关佢事,接受系控方案情?」法官郭伟健亦称:「关联性喺边?」 伍就解释,如事情如锺所言,相信他会跟警方说明,但法官认为如此问法「好危险」,而锺亦有权保持缄默;不过,伍仍坚持要锺回答,最终在郭官重申问法危险且对控方没帮助下,伍才没有再作追问。 锺沛权之后在盘问下又同意,他与林绍桐在审批文章的想法上一致,然后伍遂问,若首15篇检控文章非由锺审批,而是由林审批,基于二人想法一致,文章是否仍会刊出?余若薇随即再次开腔反对提问,直指属假设性问题,对本案无帮助,更批评指有关问题完全不恰当及非常不公平。 伍回应,指问题可测试二人想法是否一致,惟余认为锺已作出回应,又指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应向证人提假设性问题,而法官亦接纳辩方说法。 伍随后向锺沛权指出控方案情,提及17篇涉案文章本身具煽动性,而锺是知悉,而锺作为总编辑,及对时事社会的认知和其个人经验,能预见文章可引起煽动后果,如令人憎恨中央及政府等,而且未能显示该些文章有指出或纠正政府错误的目的。锺均表示不同意。 另就「串谋」元素,控方指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 公司负责提供平台、资金发布文章,而锺作为董事及总编辑有主导角色,并主动制作具煽动性文章,当《立场》提供平台予博客发表煽动文章时就是一个政治平台。而林绍桐则明知《立场》及锺主动制作煽动刊物下,以副总编辑身分协助,包括安排制作及审批文章。林于2021年11月1日没全面接替锺,于是锺续以总编身分控制《立场》,并指出是持续串谋,三名被告在整个串谋均参与其中,另有其他人独立制作煽动性刊物,在串谋某些阶段加入。锺对此再一概表示不同意。 至此,控方终于结束控方对锺沛权历时长达26天的盘问。 审讯随后进入辩方覆问阶段,而法官透露,基于案件进度及辩方忧虑,已调配下周一、二(3日及4日)的日程,预留供辩方覆问。 而在辩方覆问中,辩方引述一份由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发表的新闻论理守则(Ethics of journalism)(1993),指出意见必然是主观,而传媒有责任确保提出意见者真诚相信其意见并正确反映出来,锺同意这与其想法相似。辩方另引述控方曾呈递的《香港记者协会新闻从业员专业操守守则》及《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守则》,当中指出「新闻从业员不应因政治压力或经济利益而自我审查」,并指《立场》将2021年5月及之前发布的评论文章下架的决定,属违反该守则,锺对此表示同意,并指自主的媒体如非必要,都不愿自我审查,无奈当时为机构、同事及作者的安全,需作出政治判断并将文章下架,承认做法是违反《立场》多年来的坚持及拒绝自我审查的原则。 另外,针对控方曾就《立场》发布「从北爱尔兰抗争经验看香港抗争运动的未来」一文提出的指控,并指文章显示发布时间为2021年5月4日下午6时18分,质疑锺称文章在其下班前仍未上架的说法。辩方今在庭上展示由「网站时光机」(Wayback machine)找到《立场》网页版面在有关日子的截图,显示在5月4日下午约6时许的截图中不见该文章,仅于5月5日早上约7时许的截图出现,而在5月5日早上约9时,网站又再不见该文章,以引证锺在盘问时,指自己下班前仍未审批该文章,却因翌日清晨看见有人在Facebook分享,经判断内容认为不应发布,故要求同事将文章下架的说法。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7.【47人案】控方确认蔡泽鸿为一共谋者 区诺轩作供完赵家贤明出庭 香港「初选案」周一(27日)续审,控方首度确认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是共谋。以控方证人身份作供的被告区诺轩完成作供。控方下一位证人为另一被告赵家贤,料周二(28日)将正式出庭作供。 「初选案」周一踏入第32日聆讯,区诺轩先接受代表彭卓棋的大律师卢敏仪补充盘问,提出曾有人在港岛区协议会议上提出,限制每张参加初选名单人数不多于3人,当时会议上没有人提出反对,区表示同意;卢之后续指,但彭卓棋参加初选的名单却填报了4人,并问区诺轩指彭是否故意不跟从协议共识?区回应自己无法得知,法官李运腾就加入提问,要求澄清辩方的案情是否指彭故意不跟从共识,获卢确认。 在完成辩方盘问后,区诺轩即接受控方代表、律政司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的覆问,提及区曾提过,否决预算案的三种可能性,包括视乎议题否决,为争取五大诉求而否决,以及无差别否决。区在覆问下厘清,第一种可能性可基于很多可能,如不满政府施政及质疑某项开支等;第二种可能性则「如果财政预算案系同五大诉求有关,咁(立法会议员)就应该会睇(预算案)」。法官陈庆伟就追问,如没有关于五大诉求内容,议员是否会投反对票?区回应指可推论议员会投反对票。 周天行又指,区称自己在2020年7月15日宣布退出初选计划,大会是否有就此发出任何官方声明?区回应,只有他、戴耀廷及赵家贤三人在Facebook发布公开贴文,没进一步资讯。 法官李运腾就追问,情况是否如一架驾驶中的车辆,而司机突中途跳车?区回应,因事件仍在行进,亦不知接下来立法会选举情况,「我会话即使啲司机跳咗车都好,我都有谨慎留意事态发展」;李官再追问:「但车子仍在前进?(But the car is still moving?)」区指因时间过得很快,而大会一直有留意情况,但最后选举延期,又解释即使初选组织者相继退出,不少参加者为政圈人士,大家最终都是会参与立法会选举。 主控周天行之后欲向区确认,他与胡志伟会面、《墨落无悔》声明出现等事件的先后次序,惟遭法官质疑提问没有必要,并让区先行离席以询问控方立场。周天行指,会指控民主党一直同意否决预算案,立场始终不变,又指区称胡志伟对否决预算案有保留,但胡在初选论坛上,则表示民主党立场不变,法官最后著周天行直接向区指出有关分歧。 控方指公诉书有提及「其他人」为共谋 区之后重返证人台,周天行就展示「Pfd 民主派35+计划」Whatsapp群组的讯息,当中涉及时任观塘区议会主席蔡泽鸿托他汇报的内容,包括民主党愿意签署公开声明。法官李运腾此时再介入,问控方是否指控蔡为共谋者之一,周先指控方的公诉书,有提及「其他人」,在李官追问蔡是否包括在内下,周再沉默数秒,继而确认蔡是串谋者,并指他曾参与多次协调会议,可推论他对串谋计划知情。被告栏内闻言,即传出「吓」声,不少人亦面露惊讶。 控方于今天上午完成覆问,区诺轩正式作供完毕。法官陈仲衡就提醒,区之后不要接触任何控方证人,区就回应自己不会接触到他们,亦不会接触他们。法官陈庆伟则再提醒他不要接触本案被告,区表示明白。控方之后将传召另一被告赵家贤作供,他先获安排在周一下午在法庭内阅读文件,据控方透露,共有约4000页,赵最终阅毕,料明周二正式出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华府认阻4通讯海底电缆经港直连美国 以防其被中共用作间谍活动 海底电缆为美中科技大战的主战场之一。《路透社》近日引述多名官员和消息人士,指鉴于北京自2019年反修例运动后全面监控香港,美国组队出手阻止至少4宗涉海缆项目经香港连接美国领土,同时协助美企从中企手上夺走重要通讯电缆合约,以防止海底电缆被中共利用作间谍活动或截取敏感资料。 《路透社》报道指,美国在香港反修例运动爆发后,2020年4月按时任总统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成立由跨部门组成的「电讯团队」(Team Telecom),由司法部辖下国家安全司负责日常运作,保卫美国电讯网络免受间谍和网络攻击,包括阻止电缆从中国大陆或香港直接连接到美国领土,或出手设法迫使中资撤出项目,至今最少涉6个亚太地区海底电缆项目,当中香港成为主要目标。 据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资料,香港作为连接亚太区的重心目前有12个海缆系统,另有数个正在规划中,系统分布于8个登陆站。 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司外来投资评估科的主管德巴克(Devin DeBacker)向《路透社》承认,「电讯团队」至今已成功协助阻止至少4宗连接香港到美国本土的海底电缆项目,「这(直接连接香港到美国领土的海底电缆)会在实际上的中方领土提供实体接入点。出于中方侵蚀香港自治程度的方式,这将容许中国政府拥有直接、予取予携(all access)路径,实际上成为美国个人数据和通讯的收集平台。」 报道又指,上述项目包括Google和Meta的太平洋光缆网络(PLCN),以及由亚马逊、Meta和中移动合组财团筹建、由新加坡到美国的Bay to Bay Express海缆系统(BtoBE)。 另美国政府以游说或金钱优惠等方式,出手从中企手上夺走多个重要海底电缆项目。包括由新加坡到法国的「东南亚—中东—西欧六号光缆」(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6)的国际招标,击败原本出价较便宜的中国华海集团,而由美国SubCom LLC夺标,2月已开始铺设缆线。该电缆被视为未来10年重要的战略和经济项目,连接12国,行经3个海域及印度洋,预计2025年完成。 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以及上述提到的企业暂未对报道回覆查询。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事实查核|事实快答:关于字节跳动与TikTok的五个问题 上周四(23日),美国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举行针对TikTok的听证会,TikTok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经历两党国会议员的质询超过四小时。 TikTok身为美国注册的企业,在美创造每月活跃用户达1.5亿的成功故事,却因为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的中国血统,饱受两党议员质疑。 这场听证的焦点是,TikTok是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及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其中就TikTok与其母公司的关系、股权结构和与中国政府的问题被反覆提及。对此,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引述公开信息,为这几个问题提供客观答案。 1.TikTok是中国公司吗? 拥有TikTok帐号的民主党籍联邦众议员卡德纳斯(Tony Cardenas)在听证会上质问,TikTok是否为中国公司? 周受资明白指出,TikTok不是中国公司,TikTok在美国注册成立,在美国洛杉矶、以及周受资的家乡新加坡都设有企业总部。周受资特别强调,TikTok在中国也遭禁用,而TikTok的业务是由美国和新加坡的执行团队所主导。 根据美国专研资本市场与企业资讯的机构Pitchbook的公开数据,TikTok是属于创投初期(Early Stage VC)的私募企业,在美登记地址位于加州。 而字节跳动的英文官网官方介绍,TikTok是公司创办的全球短视频产品,在2017年与同类产品Musical.ly合并成为今天的TikTok平台,在中国以外地区运作。 在字节跳动的企业介绍中,TikTok也与今日头条等产品一起,被称为字节跳动旗下主要产品。在其官网展示的企业结构图中,TikTok在全球各处的子公司均在字节跳动旗下。 因此,TikTok确实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注册,但其母公司为字节跳动。 2.字节跳动是不是中国公司? 卡德纳斯持续追问周受资,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不是中国公司? 周受资的答案并不直接了当。他先回答,字节跳动在中国经营许多业务,然后不断强调,字节跳动是一家全球化的私人企业。并列举,公司有6成投资者来自全球机构,2成股份由创办人张一鸣持有,另外2成由所有员工共持。他还指出,字节跳动5名董事会成员中有3名是美国人。 根据字节跳动官网,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年张一鸣在一间四房公寓里打造出的中国互联网技术公司。字节跳动中文官网上的右下角也有该公司在北京公安部门备案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天眼查资讯,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的登记名称已经改为抖音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利东,注册资本达人民币1亿元。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再以「抖音有限公司」的名称查询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核准日期是2022年8月8日,是向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取得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 综上,公开信息显示,字节跳动确实是创始于中国,目前总部位于北京。 3.中国共产党是否持有或掌控字节跳动或TikTok? 「TikTok是中国共产党可以用来监视我们所有人、操控我们整个美国的工具。」这是美国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籍的罗杰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的基本观点。听证中,其他几位议员也再三诘问周受资:TikTok是否受中国共产党控制? 周受资回答称,「没有」。 公开资讯则显示,与很多中国科技公司一样,字节跳动公司也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字节跳动党委书记、副总裁张辅评带领公司成员党建学习,公司创始人兼时任CEO张一鸣和高管团队也曾专门学习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股权方面,虽然字节跳动是非上市公司,不披露股权结构,然而根据其历年来的融资声明,媒体梳理了一些股东名称中包括海纳国际集团(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红杉资本这样的美国投资公司,也有建银国际、春华资本这样的中国公司。 此外,与很多科技公司一样,字节公司确实也接受了有中国官方背景实体的少量持股。此前,路透社曾报道,中国政府通过网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入股字节跳动,而该公司背后的三家实体都有政府背景。一位接近字节跳动内部的人士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 抖音信息服务公司确实有1%的股权来自于政府实体,但这位人士也表示,控股实体是为了保障字节跳动的国内产品获得相关执照,与字节跳动的国际业务无关。 因此,据公开信息,字节跳动大部分股权由私人公司和员工持有,中国政府背景的实体持有少量约1%的股份。 4.中国籍工程师与中国政府接触不到用户资料吗? 听证中受关注另一个核心问题是,美国的用户资料是否能够被中国国内获取。 周受资的说法是,TikTok将建立一道防火墙,待TikTok的「德克萨斯项目」(Project Texas)完成后,将能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外国访问,Tiktok仍将是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不受任何政府的操纵。但有议员质问「那现在中国政府与工程师能接触到用户资料吗?」周受资连续两次强调的是:未来不可以。 这个回答意味深长,因为此前,TikTok确实有中国员工获取数据的事件发生。 2022年,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的独家报道就披露,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中国团队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以TikTok内部的应用程式监控一些特定美国公民的个人资讯,其中包括了《福布斯》的科技记者贝克怀特(Emily Baker-White)。贝克怀特长期追踪TikTok用户数据外泄的问题,根据她当时的报道,TikTok内部有一个被员工称为「绿色通道」的数据请求系统,她取得这些文件和记录显示,位于中国的工程师能通过这一绿色通道接触到美国用户的数据。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此前报道,Tiktok的隐私政策也写到,该公司的集团内的其他实体可能会有访问权限。 因此,就目前信息分析,字节跳动、TikTok在中国的工程师是有可能接触到美国的用户数据的。 5.中国政府可以操纵TikTok吗? 在听证会上,多位众议员提到中国2018年通过的《国家情报法》,质问中国政府对TikTok的母公司的控制权。 在是否受控于中国政府的问题上,周受资的回应,TikTok是一个表达自由的平台,不会被任何政府操纵。 然而,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作为中国公司,受到中国许多法律的限制。根据《国家情报法》,在中国境内的公司,有配合国家情报工作的义务。该法第七条规定,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当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国家情报工作秘密。 此外,中国《数据安全法》规定,在中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网络安全法》则规定,国家会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这些模糊而宽泛的法条,很有可能会用于监管技术公司。 就在这场听证会召开前夕,美国政府曾施压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中国政府多个部门也进行了强硬表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出售或者剥离TikTok涉及技术出口问题,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履行行政许可程序,中国政府将依法作出决定。」 因此,根据中国的多条法律和有关部门对其境内的商业公司的行政管制,位于中国的科技公司确实有被国家操纵的可能。 10.捷克议长率团访台 强调加强民主国家合作 捷克众议院议长艾达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率领160人访问团访问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一(27日)下午在总统府接见部分访宾,双方都强调加强民主国家合作。 蔡英文致词首先欢迎访团来台访问。蔡英文强调,台湾、捷克都历经威权统治,也深知民主得来不易,所以在坚持民主自由道路更能够成为彼此坚定夥伴。相信未来台湾与更多共享民主理念国家,当然也包括捷克,能够在科技、文化、区域安全展开更广泛合作,共同强化民主阵营的团结机会,促进区域和平稳定。 艾达莫娃则回应说,捷克的对台政策一直都是长期、稳定,相信共同共享的普世价值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民主、保护人权,这可以确保对抗外来压力。 她强调,捷克政府施政宣言提到台湾是他们亚洲优先合作的民主夥伴之一,同样捷克共和国新的印太战略也强调这一点。艾达莫娃坚信和平稳定在台湾海峡是全球安全和繁荣的必要条件,这符合国际社会民主派的利益,捷克共和国当然属于这个团体,「对此,我们深深感到自豪」。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日吁放日籍公民 京称涉间谍活动 日本政府周一(27日)表示,东京已敦促北京尽快释放其在北京被拘留的一名公民,并允许领事与他会面。中国政府称这名日本公民是涉嫌间谍活动而被扣留。 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本政府正在试图接触这名50多岁的男子。 松野说,中国当局本月通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他们在首都拘留了这名男子,他们说该名日本公民「违反中国法律」。 虽然松野没有提供这名男子的个人详细资料,但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已确认他是其员工之一。 安斯泰来制药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出于隐私考虑,不能公布该男子的职位、年龄和他被拘留的情况,也因为「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 一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向共同社称,该男子在计划本月返回日本之前被中国当局扣留。他可能面临著间谍活动的指控。 中国外交部周一表示,该名被扣查日本公民涉嫌间谍罪。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有关部门本月依法对一名日本公民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这位日本公民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和反间谍法。」 北京一直在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加强对外国组织和个人的审查,在2014年出台反间谍法和2015年出台国家安全法后,一些外国公民被关押。 自2015年以来,至少有16名日本国民因涉嫌参与间谍活动而在中国被拘留,其中不包括最近的安斯泰来公司雇员的案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美国与盟友周二开第二届民主峰会 美国将于周二(28日)召开第二届民主峰会,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和中国发动外交攻势之际,华府正寻求反对独裁主义的统一战线。 法新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任时承诺拥护民主,并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就举行了首届民主峰会,该峰会试图重振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 这一次,为了消除人们对第一届峰会过于关注美国的忧虑,拜登在各大洲挑选了联合主持人,包括尚比亚总统、哥斯大黎加总统和韩国总统以及荷兰首相将一起主持会议。 拜登总共邀请了121位领导人参加这次为期三天、主要是视像会议的峰会,比2021年首届时多了8位领导人参加。 法新社引述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人权倡议主任弗拉克斯(Marti Flacks)说,这场峰会登场之际,正值民主面临的威胁从一个被视为重要的议题,发展为如今一个既重要又极其迫切的问题。 这场会议将邀请公民社会代表齐聚一堂,讨论民主面临的一连串挑战,包括监控技术。随著中国技术快速进步,美国将此视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威胁。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俄于白罗斯部署核武涉违中俄协定 前美驻俄大使:普京羞辱习近平 俄罗斯周六(25日)宣布将于白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对此,前美国驻俄大使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此举无疑是羞辱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理由是俄中曾同意不在本国领土以外部署核武。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麦克福尔周日于其推特帐号发帖,直言「普京与卢卡申科一起羞辱了习近平」。麦克福尔认为,卢卡申科刚刚接受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习近平刚刚出访莫斯科;因此很难想象这个决定对北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习近平曾于2023年3月20日至22日访问俄罗斯。在第40次「习普会」后,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其中一点提及两国都不会在其国界之外部署核武。普京周六宣布在白罗斯部署战术核武,一年多前俄罗斯军队在白罗斯为入侵乌克兰进行训练。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财经拆局】黄色经济圈是错误示范?消费者「有得拣先系老板」! 还记得在2020年的时间,我在新闻部提出要做一个「黄色经济圈」的系列报道,当时上司质疑为何要突出这个主题,认为是否有必要作新闻报道。我还记得当时说这个题目在社会有高度关注,市民消费开始渗入政治表态,迫使企业要开始面对政治选择,单是这个现象就已经值得深入报道。 这背后到底是否有新闻审查,我到今天也不知道,虽然还是感到一定压力,但现在看来最终新闻仍然能够完成,其实都要感谢新闻部当时的包容,这个题目换转在今时今日的香港媒体,恐怕真是一个「错误示范」。 由阿布泰生活百货创办人林景楠于Facebook指「黄色经济圈是错误示范」,强调「阿布泰将与黄色经济圈不再有任何关系」,消息在香港引起巨大震荡,有不少供应商及消费者感觉被出卖及背叛,认为错信「同路人」。 我还记得在2021年阿布泰被控货品欠缺中英文警告,遭海关检走40万元货物,促使港人发起「爆买潮」支持,当时自己亦排大队去「惩罚」阿布泰,甚至要费煞思良去买一些平日根本不会用的货物。 受惠「黄色经济圈」的光环,阿布泰过去3年多以来,分店已急增至26间,遍布全港各区,当中进驻不少大型商场,据报营业额高达过千万元,可说与HKTVmall一样获得空前成功。今天阿布泰「由黄转蓝」,背后当然有个人安全及政治考虑,但这个转变还是震撼了不少人的心情,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黄色经济圈」是否真的是「错误示范」,今天真的要「寿终正寝」? 对于「黄色经济圈」的规模及经济效益,不论新闻界或学术界都没有有一个较完整统计,部分原因很可能是话题「敏感」,更不好说是现在公开出来认证自己是「黄店」,可能已被视为触犯《国安法》,就算学界要在学术层面讨论也会被扣上宣传及煽动反政府的罪名。 另一个较难处理的,可能亦是要具体界定「黄店」、「蓝店」在定义上较为模糊:「蓝店」还容易处理,那些老板或管理层曾经出来高调「撑警」、「撑政府」、「撑国安法」应是很容易归类,但一些企业一直未有明显表态,在连登上的争论亦一直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又如何分类? 最简单处理方法,就是不处理争议性大的企业,例如大家乐就好难定位。在下面列出的图表,只将大家较有共识的「黄店」企业HKTVmall视为上市「黄店」代表。至于大快活我明白亦有很大争议,但姑且以「良心企业」的较广阔定义纳入为「黄店」代表作讨论。 至于「蓝店」代表,当然最容易比较是美心集团,由于持有美心一半股权的新加坡牛奶公司每半年业绩都会披露美心经营帐目,因此较容易取得数据做比较,亦看得出以美心规模,身为「蓝店」旗舰,业绩亦是最受影响。 美心2019年全年盈利高达1.64亿美元,即约12.8亿港元,比起其他上市快餐集团的盈利总和仍要高出七成,可见已是行内龙头一哥。不过好景不常,在2019年爆发反修例运动,美心在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均出现前所未见的亏损,分别是蚀了5000万美元及2600万美元,虽然全年业绩仍然可以录得盈利,但很大程度是依靠政府支付疫情推出的「保就业」支援,据David Webb 统计美心正是全港获得最多支援的首三大企业,两轮「保就业」就获得6.43亿元。(排第一位的是牛奶公司,正是持有美心五成股权,涉及资助8亿元) 即使到2022年,即是政府口中「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新.香港」, 美心上半年仍然亏损逾五千万美元,到全年才回复有7600万盈利,但仍然不及2019年盈利的一半。 正如牛奶公司在全年业绩会上所言,美心之所以能够在全年业绩扭转上半年的亏损,很大程度是靠品牌「多元化」:有媒体计算过旗下品牌就有逾八十个,而且不少均是隐藏了美心的名称。这个「洗底」式经营手法,的确容易「掩人耳目」,有利降低食客介心。 但美心管理层经过努力「洗底」,加上政治环境转趋稳定,同时去年第四季疫情开始减退,但全年盈利不单比2021年减少27%,而且营业额对比2021年几乎没有增长,可见美心最光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至于其他被视为「蓝店」代表的上市公司,包括已于2021年底除牌、经营「吉野家」的合兴,以及翠华(上市编号1314),期内业绩多次「见红」,基本上引证早被本地消费者唾弃。 至于一度成为被「装修」目标的优品360 (上市编号2360)的确是「蓝店」上市企业中,表现最好的异数,过去三年不单从未「见红」,更是有稳定增长,相信要归功管理层集中发展民生区零售店,以及以新品牌拓展大湾区市场。 那么黄店表现又如何?我很明白当中有很大差异,大家都记得一句金句:「黄蓝是政见,好食是良知」,即使被界定为黄店,但当中经营及食品/产品质素才是吸引消费者关键,很多在运动初期被指是黄店的食肆,最终都因为食品质素没有保证,都要倒闭收场。 而且更重要是,这些黄店都是以小店为主,根本难以整合统计数据,学者沈旭辉曾在接受彭博访问时估计香港「黄色经济圈」规模大约有一千亿元,我不清楚统计资料来源,可能都是沈教授一个粗略推算,大概只能作一个参考。 但这正突显出统计困难,所以只能由两间上市企业入手,包括王维基创办的HKTVmall(上市公司是香港科技探索,编号1137),以及连锁快餐店大快活(上市编号52)。 由HKTVmall母公司业绩反映,在经历2019年的亏损后,之后公司是连年赚钱,但必须要指出,很大理由亦是源于疫情恶化,包括在2020年及2022年的上半年,由于市民担心出外染疫,因此选择网上购物,因此造就HKTVmall母公司在这段时间盈利特别突出。 因此这当中有几多生意是出自政治理由?还是疫情变化?更重要是这几年HKTVmall的经营模式愈见成熟,无论购物平台科技以至物流运输都成了行业龙头,其实根本很难分清楚有几多生意是真正来自「黄店」身分。 同样的理由亦可以应用在大快活身上,因为大快活的管理层表现一向是深受投资界推崇,因此这几年下来,盈利可说是保持平稳,不过与同是餐饮业的翠华比较,就明显高下立见,甚至与龙头大家乐(上市编号341)比较,去年盈利出现严重倒退,但大快活就仍能保持稳定,当中又有几多是「黄店」因素? 说到底,2020年7月中央出手订立《港区国安法》,公民社会瓦解,「黄店」不少已结业或改变经营模式,在港府严厉执法下,任何被视为「黄店」,已受到特别针对,以最近一个「隐世市集」为例,主事人更因被指出售「煽动刊物」被判刑,「黄店」风险增加,是客观现实。 但「黄店」被打压并不代表「黄色经济圈」的基本概念有问题,背后是更好运用每个人作为消费者所拥有的选择权,俗语说「有得拣先系老板」。由网上的反应及市民的消费变化,阿布泰品牌结业及倒闭恐怕只是时间问题,「黄色经济圈」或许名和实都不会再存在,但作为一个消费者购物洗钱,个人根据情感消费也并非一个不理性选择,这在经济学界早有行为经济学的深入研究。 更重要是「黄色经济圈」已经由香港这个细少市场,随著港人陆续移居全世界,黄店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单是英国在曼城、诺定咸甚至伦敦均开至成行成市,其他国家如台湾、日本及加拿大亦遍布「黄店」踪迹。部分经营状况理想的「黄店」,不单成为凝聚香港人的小社区,甚至能吸引本地人帮衬,趁机向他们述说过去几年香港发生的真实故事。 如果日后真的有学术系统性研究「黄色经济圈」,恐怕要跳出香港这个小岛,在全世界各地「寻找黄店的故事」。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0
0
0
3-2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6日 1.台湾与洪都拉斯断交邦交国剩13个白宫:中国常开外交空头支票 洪都拉斯在当地时间周六(25日)宣布结束和台湾的外交关系后,台湾的外交部长吴钊燮随即在周日(26日)上午举行记者会,宣布和洪都拉斯断交。 吴钊燮表示,洪国要求台湾经济援助包括出资盖医院、水库以及代偿还洪国债务,3项要求合计24.5 亿美元,「感觉是要钱而不是要医院」,台湾外交政策向来以计划导向协助,「直接给钱就像是贿赂」。 吴钊燮指出,中国对洪国利诱并未曾停歇,外交部及驻馆对相关情资均有所掌握并妥慎应处,然而洪国亦同时向台湾索求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援助,并就台湾及中国提供的援助方案进行比价。台湾基于传统友谊,虽秉持最大诚意,在能力范围内提出协助方案,但洪方仍恣意作态需索,甚至公开释放错误讯息,造成对台湾政府伤害。 *蔡英文:中国打压无法改变两岸互不隶属事实* 总统蔡英文发表录像谈话,对与洪都拉斯断交表示遗憾。 蔡英文表示,长久以来,台湾秉持的信念就是在最大的能力范围内,透过前瞻、务实的做法,支持友邦长期、实质发展。台湾不会和中国进行无意义的金钱外交竞逐。 蔡英文指,过去几年,中国不断利用各种方式打压台湾的国际参与,升高对我们的军事侵扰,冲击区域的和平稳定。她认为,这些打压与威胁都不会改变两岸互不隶属的事实,也无法减损台湾人民坚持自由民主,大步走向世界的意志。 台湾人民已经向世界证明,从不因威胁而退缩,台湾和友邦以及理念相近国家的合作与连结,共同促进国际福祉与安全的努力,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行政院长陈建仁:中国对台打压无所不用其极* 行政院长陈建仁响应传媒提问,怎么看待台湾与洪都拉斯断交时表示,今天中断与洪都拉斯82 年的外交关系,实在是令人遗憾。过去台湾秉持着务实,而且在能力范围内加强跟友邦之间合作,促进他们实质的发展,但是洪都拉斯政府漠视了双方长期以来的合作关系,开始跟中国进行外交的谈判,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损害了对台湾政府还有人民的感情,漠视长期的友谊关系,所以台湾不得不主动做出断交的决定。 陈建仁指出,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中国对于台湾的打压是无所不用其极,在这样的时刻,他呼吁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坚守民主、自由的生活和价值,并且巩固及捍卫整个国际民主、自由阵营。 *白宫:中国外交承诺经常未兑现* 白宫国安会发言人表示,虽然洪都拉斯的行动是主权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常做出承诺以换取外交承认,但最终未兑现,在拉丁美洲与世界各地都有「近期以及正在发生」的许多例子。 发言人表示,虽然洪都拉斯决定与台湾断交,美国将依循长期以来的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深化与扩大和台湾的往来。 发言人指出,台湾是可靠、理念相近与民主伙伴,台湾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伙伴关系,为这些国家公民提供重大且可持续的利益。美方强烈鼓励所有国家扩大与台湾往来,持续站在民主、良好治理、透明与遵守法治的一方。 *中国和洪都拉斯建交*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周日(26 日)在北京与洪都拉斯外长雷纳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提到根据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决定自公报签署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香港疫情后首场游行参加者须挂号码卡参与 居民︰荒谬无奈 香港将军澳都会駅业主委员会周日(26 日)举办一场反对政府填海的集会游行,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成为香港疫情后第一场成功举办的游行。不过,申请人形容,这场游行限制「史上最严」。 发起游行的将军澳民生关注组召集人陈展浚形容,这次游行限制可谓「史上最harsh(严厉)」,透露自己于3月7日提交申请,前后交过两份表,与警方开会不少于7 次。 陈展浚表示,按原先计划希望申请300人游行,最终减至100人,而且参加者要在颈上挂上号码牌供警方识别。 有参加游行市民表示,挂号码牌才能参加游行不合理而且荒谬,但为了体现公民权利,透过游行发表意见,无奈地接受规定。也有参加者表示,拿号码牌并没有登记个人资料,如果要登记就不参加。 陈展浚指,原本警方批准100人参加游行,最终约有80人领号码牌,人数不太理想。他相信,和警方的限制条件有关。 陈展浚认为,挂号码卡的做法严厉,但并没有记录游行人士的个人资料。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拟3月5日举行争取妇女权益游行,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原本可望成为香港疫情后第一场游行,但在游行前一晚突然宣布取消。 妇女工会事后表示,因为警方多次约见,已竭力作出修订建议,但结果都不能如愿举行,支持该会的团体与市民都遭到压力与警告,令女工会感到愤怒及泄气。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马英九赴中祭祖两岸分治74年首位卸任领导人登陆 时代力量:台洪断交之际应取消访中 前总统马英九预定周一(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国祭祖,并将在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发表谈话,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首位到中国访问的台湾卸任领导人。 适逢和台湾有82年外交关系的洪都拉斯,周日(26 日)宣布与台湾断交并在同日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时代力量党主席王婉谕举行记者会表示,作为卸任领导人,在中国抢夺台湾邦交的时刻,马英九应取消中国访问行程,并对中国行为表达严正抗议。 王婉谕认为,马英九如执意继续访中行,将对国际社会释放错误讯息,而且更会承受来自台湾人民的批判与检验。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周日(26日)重申,马英九此行单纯就是祭祖与带学生交流,未预期会见到谁,至于陆方有谁要来见,他们则是客随主便。 马英九27日将启程前往中国大陆祭祖,并率多名青年学子与中国大陆学生交流,此行预计访问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城市。 根据马英九基金会公布的行程规划,马英九27日下午将从桃园搭机前往上海,随即转往南京,并于28日拜谒中山陵;4月1日将前往湖南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祭祖。 除祭祖外,马英九也将带领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的30 多名青年学子,参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遗迹,并访问湖北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与中国大陆学生进行交流。 外传中共涉台二把手、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沪宁与国台办主任宋涛,将分别在上海、南京与马英九见面。萧旭岑表示表示,马英九此行单纯就是祭祖与带学生交流,未预期会见到谁,至于陆方有谁要来见,他们则是客随主便。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日本拟改装8神盾舰搭载战斧巡弋飞弹 射程涵盖北京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有关将采购的美制战斧巡弋飞弹,已知日本政府有意在2027年度前,完成海上自卫队8 艘神盾舰改装作业,让这些配备神盾战斗系统的舰艇具备搭载战斧能力。 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考虑维持可破坏他国飞弹基地等设施的反击能力(敌基地攻击能力),希望尽可能增加长程飞弹部署地点,但相对日本神盾舰基地,恐怕也可能变成对手国攻击目标。 相关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将采购的战斧巡弋飞弹是最新型的Block 5,最大射程约1600公里。从日本神盾舰基地之一的佐世保基地,到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400 公里,表示届时日本将具有打击北京的能力。 日本政府已表明将在2023年度预算案编列2113亿日圆,预计采购400枚。 日本政府目前预想,从2026年度起正式部署到部队,但也在考虑与美协商能否提前部署。 日本现役神盾舰分别有:4艘金刚级、2艘爱宕级、2艘摩耶级,目前在横须贺基地(神奈川县)及舞鹤基地(京都府)各部署2艘、佐世保基地(长崎县)部署4 艘。为了让这些神盾舰可发射战斧飞弹,预计在2024年度预算案中编列「舰载垂直发射系统」(VLS)相关改装经费。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0
0
0
3-2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5日 1.美驻华大使探望3名被中国囚禁美国公民逾5年来首次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过去一个月,获准至少与3名被中国关押在监狱的美国公民会面,是5 年多来首度有美国官员获得见面权。 2018年被中国以间谍罪名指控,判囚十年的美籍华人李凯(Kai Li),中方同意伯恩斯16日与李凯在上海一所监狱会见,李凯的儿子哈里森(Harrison Li)证实这次会见。哈里森指,伯恩斯和李凯隔着落地玻璃会见约一小时,他们能对话,但中方不准两人握手。 伯恩斯问李凯出狱后想做什么,李凯回答说他希望改善美中关系,并敦促美国政府继续努力争取让他获释。 上海市公安2016年9月,以涉嫌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从事间谍活动拘捕李凯,2018年7月被判处监禁10年。 《路透社》引述一名不具名官员消息指,伯恩斯还会见了2019年被中国关押的德克萨斯州商人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和自2006 年以来一直被中国拘留的美国牧师林大卫(David Lin)。 不具名官员并未说明伯恩斯与两人会面日期,只提及在“过去几周之内”,“这实际上是伯恩斯第一次有面对面探视的机会”。 报道指,中国拘押美国公民的问题,经常被更为紧迫的中美关系议题所压过。被拘押美国人的家属说,他们亲人的自由,不应与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捆绑在一起,最好以关注人道主义的方向来解决。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蔡英文过境美国前料 拜登习近平不会通话 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指,因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官员预计总统拜登(Joe Biden )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不会像他们希望的在短期内发生。美方预计或要等台湾总统蔡英文过境美国前往中美洲访问后,美中元首才有机会通话。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领导人仍未回应美国提出通话的要求,美国官员曾表示,通话将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月13 日结束后不久进行。又指,美方目前估计,在台湾总统蔡英文4月过境美国之前,两国元首不会进行通话。 美国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沃特森(Adrienne Watson )驳斥,有关报道只是不具名官员的猜测,又指美中元首会在未来数周内通话,但现时未有具体消息向大众公布。有美国官员表示,美中恢复沟通是现时两国关系的重中之重,因为击落中方高空气球而押后访华的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一直寻求重新安排行程,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财长耶伦(Janet Yellen)亦正争取访华。 据《中央社》与《路透社》报道指,拜登若能与习近平通话固然会是重要的起步,一旦实现,将是两人自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岛出席20国集团(G20 )峰会后首次公开互动。但消息人士透露,即便美方外交人员努力,中方仍对安排拜习通话兴趣缺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4 日被问到有无安排拜习通话时说:“我们认为,沟通的价值和意义在增进理解、管控分歧,不能为沟通而沟通。美方应当拿出诚意,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正轨。”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台驻洪都拉斯大使返台称已尽最大善意 AIT:美鼓励所有国家与台扩大交往 台湾驻洪都拉斯共和国大使张俊菲周六(25 日)上午返台,在桃园国际机场被媒体询及洪国是否向台湾申请援助、贷款等时说:“谢谢,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善意”,相关问题统一由外交部回应。 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回应传媒询问,驻洪都拉斯大使返台,面对目前双边的关系,外交部是否尽力时表示,尽最大的努力、尽最大的善意、尽最大的合作,当然台湾对外,还是要秉持着对等、互惠、尊严的立场来处理外交关系。 郑文灿指出,这段时间大家看得到,中国是用金钱外交来围堵台湾,台湾的处境面对的,就是一个以经济力要胁迫其他的国家就范,这个已经很清楚。 台湾外交部周四(23日)表示,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 )日前指示与中国发展关系以来,台方持续与洪方沟通,但洪国坚持派外交部长前往中国洽商建交,严重伤害台湾政府与人民感情举措,决定立即召回驻洪大使,以表达强烈不满。 此外,洪都拉斯副外交部长证实,曾多次向台湾要求20亿美元援助,用于外债重组,当地投资工厂及协助建设医院。 AIT:美强烈鼓励所有国家与台扩大交往 站在民主一方 美国在台协会(AIT)发言人表示,虽然洪都拉斯有意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是一项主权决定(sovereign decision ),重要的是须注意,中国经常做出许多承诺换取外交承认,但最终却未兑现,在拉美和世界各地,最近都可见许多此类案例。 AIT发言人在声明中指出,无论洪都拉斯的决定如何,美国都将根据长期以来的“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深化扩大与台湾的交往。 AIT发言人表示,台湾是一个可靠与理念相近的民主伙伴,台湾在世界各地的伙伴关系,都为那些国家人民带来具重大意义与持续性的助益。 AIT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美国强烈鼓励(strongly encourage)所有国家扩大与台湾的交往,并继续站在民主、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透明化以及遵守法治的一方。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香港法庭】涉嫌参与9.29政总暴动 12被告判囚48至63个月 2019年9月29日有网友发起“全球反极权游行”,大批市民在金钟政府总部外与警方发生冲突,近百名示威者被捕,分成多案起诉。其中12 名在政总外被捕人士被控暴动罪,当中包括一名注册医生共10人认罪,其余两名受审后裁定罪成。12被告周六(25日)于区域法院分别被判入狱4年至5年3 个月不等。 暂委法官郑纪航判刑时批评,本案至少有500 名暴动者参与,被告携带雨伞及呼吸过滤器等装备,可见早有计划,有一定组织及训练。案发时,被告将汽油弹投掷到政总范围内等,即使警方喷射蓝色水剂及释发催泪弹仍不肯散去并恶意挑衅,行为甚为严重。 郑官认为,政总是政府运作的核心,被告在光天化日之下目无法纪,肆无忌惮作出违法行为,挑战政府的意味昭然若揭,破坏前人辛苦建立的法治基石。郑官指,如果说被告没有参与破坏是脱离现实及自欺欺人,有需要以儆效尤,因此以监禁 5年4个月为量刑起点。 12名被告依次为:冯嘉文(42岁,电脑技术员)、欧阳志坚(45岁,广告从业员)、古家华(31岁,测量员)、李德轩(28岁,程式设计员)、张馨文(23 岁,学生)、谭宇权(25岁,客户服务员)、陈澍峰(23岁,学生)、邱伟涛(27岁,商人)、林昊生(25岁,学生)、林耀俊(26岁,学生)、谢达志(31 岁,医生),以及陈海蓬(28岁,商人),他们同被控于2019年9月29日,在金钟政府总部外,与其他身份不详的人参与暴动。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2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4日 1.北京突击搜查驻华美资公司 被拘捕5名当地雇员去向未明 美国企业尽职调查业者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周五(24日)向路透社证实,北京办公室突然遭到搜查,5名中国员工被拘留,目前下落不明。该公司在华业务已即时停止。 路透社报道,中国公安部门本周一(20日)突然搜查了美思明智集团的北京办事处,5名员工遭拘留,去向未明。美思明智向传媒发出书面声明,指北京办事处雇用的5名中国公民,在未经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拘留,该办事处被勒令关闭。 声明说:当务之急是考虑我们中国同事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已聘请法律顾问与有关部门接触,并为员工和他们的家人提供支持。 路透社向中国外交部查询时,对方表示对事件并不知情。 财经评论人利世民向本台表示,尽职调查一向属于较为高风险的行业,尤其在北京营运就更高危。他解释,近年爆出多宗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的丑闻,关键原因不外乎大陆资讯不流通,导致一些公司需要调查在中国社会内发生的各种近乎经济罪行的事,结果成为了被当局针对的对象。 利世民说:最终如果这些尽职公司得到可靠消息,令这些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会有刑责,严格来说对中国大陆的监管机构,一路都觉得这些差不多是境外执法,一路都当他们是眼中钉。 美思明智驻京办遭查正好出现在台湾总统蔡英文下周访美,与及苹果和辉瑞等跨国公司的高层即将抵达北京,出席周六(25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的前夕。利世民认为不排除事件有关联,但他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尤其在两会之后,中共将金融看成是国家安全事宜。 利世民说:问题是当党机器说,要做一些事的时候,可能这一个指令真的由最高层发下来,由两会到现在都不是太久之前,反而我觉得时机真是,可能要告诉全世界,由现在开始在中国大陆入面,哪怕他有任何金融财经相关要做资讯的事,都会紧紧控制在他们的国家安全的体系内。 利世民举例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Ernst & Young)早前传出被要求显示政治忠诚,他觉得中国政府正在接二连三地拒绝国际的经济秩序常规,反而要世界跟随他的一套规矩做事,此做法无疑会加速外资撤走。但这也正正有可能是中共的目的——因为中共已经没有办法让穷的地方、穷的人民「富起来」,唯有将问题归咎于外国说三道四、帝国主义不让我们上位,或者将矛头指向有钱人。 利世民说:其实他们(中共)不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经济低增长,而是不知道怎样解决而已。当不知道怎样解决的时候,他就担心如果你继续让一部份地方,可以透过外经贸、透过这些金融财经的活动,赚很多钱的话,你是不是会令到穷人又没有办法追上来的那部份人觉得更加气馁、更加不满政府呢?那我就不如索性,如果不能「共富」,就「共产」只有「共贫」,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未来经济路向。 今次事件的主角美思明智强调,该公司具备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法定许可,并且以透明和遵守当地法律的方式运作。但是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针对公司案件的正式法律通知,也无法知道哪个部门负责,更不知道被捕雇员扣留在哪里。 美思明智强调:我们愿意与中国当局合作,解决可能导致这些事件的任何误解。 根据美思明智官方网站,该公司在全球拥有18个办事处和数百名员工,业务主要是进行企业背景审查、搜集数据与及进行核实工作。 2.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国会听证会上受猛烈抨击 短片分享平台TikTok被指涉及资安风险,其执行长周受资周四(23日)前往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作证,遭到两党议员轮番严厉抨击。 综合外电报道,在大约五个小时的听证会上,TikTok与母公司、中国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的关系,以及中国对该平台可能存在的影响,均成为议员追问的焦点。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立法者反覆询问周受资,TikTok是否代表中国政府对美国人进行间谍活动,而且中途打断他的回应,并愤怒地要求他回答「是」或「否」。 在周受资作证前几个小时,中国商务部表示反对出售TikTok,公开谴责拜登政府。华府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否则美国可能禁止该应用程式。 中国政府力挺「字节跳动」反令40岁的周受资陷入困境。他在听证会上表示:「字节跳动不归中国政府所有或控制。」「这是一家私人公司。」但这一回应显然让议员感到不满。 周受资强调自己出生在新加坡,和出生在维吉尼亚州的妻子以及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在那里。但他承认,他直接向字节跳动的首席执行官梁汝波汇报,一些TikTok员工参加了字节跳动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华盛顿共和党人、主持听证会的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罗杰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说:「我们不相信TikTok会接受美国价值观,」「TikTok一再选择了更多控制、更多监视和更多操纵的道路。你的平台应该被禁止。」 纽泽西州资深民主党人帕隆(Frank Pallone)在谈到TikTok时说「我不相信它的好处多于它以目前的形式带给美国人的风险,」「TikTok在北京的所有权,加上它的受欢迎程度,加剧了它对我们国家和我们隐私的危险。」 《纽约时报》引述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技术和地缘政治负责人、拜登政府前技术顾问高尔曼(Lindsay Gorman)表示:「TikTok在美国的未来肯定比之前还要暗淡和不确定。」「不仅仅是一方要求TikTok解决这些国家安全问题,但现在各方都提出了这个要求。」 TikTok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听证会「被政治哗众取宠所支配」。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事实查核|TikTok能与中国政府共享美国用户数据吗? 一分钟完读: TikTok从未与中国政府共享美国的用户数据, TikTok的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周四在美国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时一再表示。这些声明重申了Tiktok在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上长期以来的立场。 尽管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TikTok曾与中国政府分享用户数据,或是未来这家公司会这么做。但是,TikTok的隐私政策显示,该公司确实可能与其母公司分享数据。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一家在中国注册、受中国法律约束的公司,这使得它确实有可能为中国政府收集美国Tiktok用户的数据。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TikTok隐私政策还规定,在某些情况下,该软件可以对用户数据作跨国境转移;在收到各国法律部门的质询的时候,也会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数据。 深入分析: 在由美国众议院罗杰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主持的听证会上,周受资一开始面对的问题就是:中国政府是否可以利用TikTok或其总部位于北京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监视美国人或操纵美国人所看到的内容? 尽管TikTok以前已经多次表示,它没有与中国政府分享数据。 TikTok的高管进一步表示,如果被要求,他们将拒绝向中国交出任何数据。 然而,美国议员关心的更重要问题是,在目前的各种条款和政策下,TikTok能否与中国政府共享美国用户数据? TikTok能否与中国政府共享数据? 答案是可以。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分析了TikTok的隐私政策,该文件中表示,在一定情况下,它有权向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和其他部门提供这些数据。 TikTok是中国公司字节跳动的国际子公司。字节跳动总部位于中国,在中国注册。与中国许多公司一样,字节跳动受政府管理,企业内部还设立了党委,由公司副总裁张辅评担任党委书记。 此外,中国法律规定,企业在被要求提供任何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信息时与国家当局合作。中国在2017年颁布的《网络安全法》要求企业将选定的数据存储在中国,政府也有权在自由裁量权下检查此类数据。在国家收集到的信息方面,中国的法律经常使用较模糊的语言,给政府广泛获取信息的权力。 TikTok 的「隐私政策」明确指出了,该集团内的其他实体可能会有访问权限,虽然这些访问权限是有限制的。这项「政策文件」是这么写的: 「作为一家全球公司,平台得到我们公司集团内某些实体的支持,他们将获得有限的远程访问我们收集的信息,以便为某些重要功能提供支持。」 因此,根据该条款,TikTok 确实可以与字节跳动共享数据,而且,在中国的国家法律下,如果受到压力,字节跳动将需要交出数据给政府。 TikTok 的美国数据是否可以在美国以外共享? 答案也是可以。 虽然TikTok表示,美国用户的数据都在美国实体保管。然而,用户协议显示 在一定情况下,数据也可能会与美国以外的实体分享和传输。在 TikTok 的隐私政策中,名为「数据安全和保留」的部分指出: 「TikTok 可能会将您的数据传输到美国以外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或处理。与 TikTok 可能分享您的数据的其他实体,可能位于美国以外。」 TikTok 的数据是否可以与中国的执法机构分享? 答案同样是,可以。 TikTok 的政策指出,不同国家的执法机构可能会请求数据,并且请求的具体程序将因国家而异。 「我们可能会披露我们收集的任何信息,以回应传票、法院命令、法律程序、执法部门的请求、法律索赔或政府查询,并保护和捍卫平台、我们的关联公司、用户或公众的权利、利益、安全和安全。我们还可能分享我们收集的任何信息以执行适用于平台的任何条款,行使或捍卫任何法律索赔并遵守任何适用的法律。」 正如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法专家唐纳德·克拉克此前在一篇评论华为的安全问题的文章中所指出的,「中国的党/国家不受中国法律的实质限制。」克拉克的论断,和一般多数认知相同,中国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执法机构和法院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其指令行使职权。 结论:TikTok也许从未与中国政府分享其数据,但它确实有这样做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的监管部门对这部份的担忧是合理的。 4.「大台」TVB宣布裁员近200人 评论:中资收购后与世界潮流脱节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TVB)公布,由于电视市场大环境不佳,决定将裁员5%以节省成本。有评论认为,香港电视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无线」被中资控制后,在中、港两面不是人,忧虑日后亦「凶多吉少」。 「无线」周五(24日)公布,裁员约5%的员工,以节省2.6亿元的年度营运现金支出,公司人力架构将作调整,部分职位将被终止且不予重置,受影响的员工会根据香港《雇佣条例》给予合理补偿。但公告中未提及涉及哪些部门及职位。 港媒报道指,TVB截至去年6月底,集团共有3907名全职雇员,包括合约艺人及海外附属公司职员,意味今次裁员5%,将涉及约195人。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许涛周五向员工发内部通告,指疫情及抗疫措施对经济及巿场带来冲击,加上电视业正面临新时代洗礼,希望节省2.6亿港元的年度营运现金支出,将大幅调节节目制作预算,终止未能达到预期收视及经济收益的节目,转型旧有的节目制作模式。信中又指,将减低依赖外判工作,通过自身的创作能力及自有资源,利用合理成本完成同等质量的工作。 许涛形容,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作为有责任的管理层,必须坚守职责,在充满挑战的风险管理上,正确地引导资金流向最有效益的地方发展。 裁员消息传出后的周五,电视广播(00511)收市报9.76元,跌超过1成。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无线」的收益及股价亦不如预期。早在1980年代上市的TVB,曾经是香港蓝筹股之一,但是公司股价近年低迷,近两年持续下试历史新低,去年10月更低见2.66港元。本月中更曾发出盈利警告,指广告表现疲弱及需要就旧有投资减值,去年亏损扩大至7.9亿至8.3亿港元,而公司在2021年度的股东应占亏损为6.47亿元。 「无线」在香港成立逾半世纪,开台后独霸香港电视业数十年,是香港的「大台」。但近几年香港电视业低迷,广告不足,加上在2019年爆发的「反送中」运动,有示威者不满该台的报道方式,质疑是亲政府立场,有港人发起杯葛行动,令无线电视业务笼罩阴霾。 近年「无线」积极发展大陆市场,兼顾内地民众口味,包括与淘宝合作,在网路平台促销产品,组织艺人「带货」直播。最近无线的附属公司亦与大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影片平台「优酷」合作,签订为期2年协议,料合共可带来约7亿人民币收益,当时有关消息刺激股价,从3港元水平左右上升至10元水平。 香港浸会大学前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周五接受本台访问指,「无线」自从被中资控制后,在香港及内地亦两面不讨好,一方面新闻报道属官方角度;另一方面只制作「方程式」剧集,不符合主流,而且商业价值低,各方面收益削减,忧虑日后亦「凶多吉少」。 杜耀明说:由他拥有控制权后,根本已经出现这个情形,大陆都帮不到他。本身有严格的控制,TVB制作的剧不能靠吸大陆资金,变了只能够本地市场为主,但本地市场已经脱离了香港人的需要,海外市场根本声名狼藉。他们靠电视剧,愈做愈缩,有百多万人看已经很不错,与以前几百万观众完全两个世界。广告削减,海外收入削减,中国不能成为一个收入来源,还有甚么可以做?难听一点是等结业。 杜耀明指,在目前困境之下,「无线」只能以「开源节流」的方式继续营运,「节流」方面是靠裁员、节目外判,但节目质素可能会受影响。长远来说「无线」亦难以「开源」,因为始终打不开大陆市场,在东南亚市场亦难以有新的进展。 除了「无线」,「有线电视」亦因应近年环球及本地媒体市场结构急速改变,将于今年6月1起提早向港府交还收费电视牌照。外界关注,香港电视业是否已经开始式微。 杜耀明指出,近年香港电视制作受限,亦有政治限制,而且观众习惯改变,又有其他媒体的竞争,无可否认电视广播已走向衰落,「即使一台独大,亦无法垄断,这个台只会愈来愈小。」 另一香港著名专栏作家、时评人陶杰对本台指出,香港电视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无线」是当时的产物,如今已经与整个世界潮流脱节,再加上中资入股,不论是民间企业或官方收购,都没有可能经营到资金制度的电视。而「无线」亦难在大陆市场瓜分收益。 陶杰说:大陆有很多国营电视台,而且势力雄厚,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而且大陆有地方保护主义,它不会分市场一杯给你香港市场,除非是中央政府指令去救,但是不会永久。现时香港人在大陆人的心、形象及地位一落千丈,大陆电视台又开市场、广告营利,而且全部国营电视台,大陆怎么会让你一间私营电视台走进来瓜分他的广告收益?是绝不可能。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是香港的一间商营电视台,首间免费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于1967年11月19日启播。 针对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计划裁员约5%。香港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周五表示,政府关注有公司裁员的资讯,会确保有关公司按劳工法例向员工作出合理赔偿,又指若被裁员工有需要可向劳工处劳资关系科求助。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央视炮制「夜市摆摊日入近万」新闻 被指给年轻人「画饼充饥」 中共喉舌央视报导有一对义乌年轻夫妻夜市摆摊日入近万,网友透过推敲查证后戳破央视炮制假新闻。学者指大陆经济衰退、失业严重,官媒带风向为年轻人画饼充饥。 央视报导,浙江义乌一对95后年轻夫妻夜市摆摊日入九千。该报导指,这对夫妇一边摆摊,一边进行直播。因生意火爆,一晚上总计销售土豆五百斤,豆腐二百五十斤,毛销售额逾9千元。 不过,网友经过详细推敲后,戳破央视假新闻。有网友指,逾9千的营收额,如果一份10元的话,至少要炸出900份豆腐或土豆,如果10小时不间断工作,意味著这对小夫妻子每45秒就能卖出一份,完胜机械化的麦当奴等快餐店速度,惟凭藉人手根本不可能45秒处理食材;亦有网友翻查《中投顾问:中国地摊经济数据分析(2020)》,据该报告,地摊的日营业额一般为100-800元,利润率一般在30-40%之间,期间还要有各种运营成本和意外情况;此外夜间经济的增量趋势,赶不上需要摆摊的人数增长趋势,行业内卷严重,很难出现央视所描绘的「盛况」。 有网友嘲讽,「央视劝诫年轻人脱掉『孔乙己长衫』后,马上炮制了脱掉长衫摆夜摊的『正能量』实例」;「央视给我们做鸡汤,我们可以喝,但喝之前我们要先活著」。 北京「六四艺术家」季风向本台表示,中国目前经济衰败,就业形势严峻。内忧外患下,官媒弃常识于不顾,炮制虚假新闻为当局带风向。 季风说:现在失业人数增加,经济下滑,很多人已经很艰难了,接下来是灾难性的。当局要解决困境,主流媒体要带风向说「不能躺平」,「出路是有的」,那个补裤裆一年赚百万,摆个摊一晚上挣9千,这是带风向的。现在应该是西方的施压,再加上国内内部的民怨共同促成变化,但是能不能踢垮它们我不知道。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疫情以来,当局的折腾令经济活力尽失,加之产业链外移,房地产经济崩溃,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的萎缩,致失业加剧,为了压制失业可能导致的年轻人的反抗,当局使出「画饼术」。 贺江兵说:根源在折腾了好几年,经济肯定是不行了,外资折腾跑了,合资企业也跑了,内地的企业也在往外迁,特别是民营企业说一套做一套,民营企业是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都关门了,失业暴增是必然的。你让年轻人就业,问题是他是找不到工作啊,并不说青年人懒惰。年轻人没有活路,还是不稳定的因素,于是官媒就拼命的画饼,这个宣传编得没有过脑子。 早在2020年6月,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称赞「地摊经济」,令中国大有全民练摊之势,但当时中国官媒连连为其降温,未料,李克强下台后,经济形势逼迫当局再提「地摊经济」解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恒大危机】恒大重组境外债 为「保交楼」需融资2千多亿 被外界喻为全球负债最多的中国房地产公司中国恒大集团,终于公布新债务重组方案和最新财政情况,恒大提出需再融资以「保交楼」,引发中国网民热议。学者关注,恒大境外债重组或影响其他债权人现金流,担心会出现「瑞信」效应;又说,中国政府不肯相助,恒大需自行解决债务问题的情况,会使市场对中国经济状况产生更大疑虑。 中国龙头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周三深夜(22日),公布最新的债务重组方案和财务状况,直到2021年底,集团的资产总额近1.7万亿元人民币,但负债总额达到1.9万亿元,负资产2000亿元。 恒大表示,债权人可按偿金比率,选择1比1,换新发行期限10至12年票据。另一个方案是债权人可以选择5至9年的新票据,以及5笔与恒大物业、恒大新能源汽车或公司上市股票挂鈎的股权挂鈎票据构成的组合,或结合2种方法,更换原有票据。 恒大表示,已与境外的债权人达成具有约束力协议,通过重组,可缓解境外债务偿还的压力,为恢复正常营运提供条件。集团未来3年的核心任务是「保交楼」,将努力保持「复工复产」,维持有序运营,为此预计需要额外融资2500亿至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网民关注恒大就处理境外债新披露的财政状况,指出恒大若再融资不果,则会爆煲。 博主说:恒大发公告亮了最新的家底出来,未来如果还想正常经营的话,要再借3000亿,确实的资不抵债。这份公告的意思,大致上在说,「继续救我的话,我是九死一生,要是不救我的话,我就死定,债主们继续给我打钱,要不然的话,你100块就只能拿回2块了」。 有博主指出,恒大距离还款死线只剩年半,现在又要筹措3000亿,不容乐观。。 博主说:现在恒大重中之重,是要「保交楼」,但「保交楼」也是要钱,欠的钱还没还,还要再借3000亿,境内更多的债务的展期,股票也得要复牌,港交所给的停牌期限就18个月,留给许家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恒大境外债重组成功,只能为恒大换取时间,要起死回生必须有新资金。他关注在恒大延迟债务还款期限,会否影响其他债权人。 李兆波说:你的债务原本已到期,但要延迟还款,对其他债权人的现金流会不会有影响,这方面都值得留意。我以最近瑞信的事作比喻,我相信都要评估,债权人的利益会否受损,因为你把火头转移了,使其他人都被火烧,这是相当的危险。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恒大这次重组披露的资料,是把债台高筑的严重程度、需要自救才能暂缓境外债的问题呈现,也等同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不会出手救恒大,可能外界对中国经济状况,造成更大疑虑。 司令说:其实现在中国政府想接手不是说不可能,国务院可以指使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直接用100亿去买债券就可以了,做一个示范,现在中国政府连对的示范都不愿意做,那谁愿意去接手恒大?这不就等于是说,谁接手这个东西,谁就遭殃。恒大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通过自己亲身讲述中国经济的情况,以他自己作为中国经济的缩影,不把恒大的这个问题接手的话,市场的疑虑也会很大,猜疑的问题会很严重,反而是对于整个中国的投资环境,也会有消极的影响。 司令表示,恒大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说,等同是癌细胞,中国政府已过了最佳解决问题的时机,再延后处理,对其他供应应会造成更大影响。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知名军方影视出品人李学政公开举报中宣部高官 原本有军方背景的知名军方影视出品人李学政近日公开举报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宣部舆情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学习强国」总编辑的刘汉俊涉嫌玩弄职权、贪污腐败。李学政营运的「金盾影视」官微、官网迅速遭删。评论认为,事件属体制中人因利益纠纷互相厮杀。 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周四(23日)在金盾影视官方微博公开举报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宣部舆情中心主任刘汉俊涉嫌腐败,利用掌管新闻舆论权力大量违规卖书。李学政称自2021年11月以来,他自己及金盾影视遭刘汉俊恶意打压,因此他宣布从即日起退出影视圈,专职举报刘汉俊。 被举报的刘汉俊本身亦是习近平网路政治造神运动「学习强国」的总编辑。 李学政的举报声明发出后,金盾影视官微迅速被封。李学政随后将举报声明以粗黑体放在金盾影视中心官网的首页。但到周五(24日)下午2时,连金盾影视官网也遭彻底遮罩。 本台记者第一时间即尝试联络李学政本人,但金盾影视中心的电话,依然延续了军方电话的保密程度。从境外拨打,则被语音告知无通话许可权。 金盾影视公司的法律顾问袁新建则称,他并不了解此事,并称他虽然答应做法律顾问,但并没有真正做该公司的业务。 袁新建说:我没有联系过他,我不知道。答应他们当了名誉的法律顾问,但是我没有涉及到他们的业务。 本台记者获悉,在2018年前,金盾影视和其上级管理部门金盾出版社,是隶属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的军方文宣机构,其拍摄的影视作品,基本都是歌颂中共军队和政法系统的「正能量剧」,其中,李学政还是2017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制片人,并在片中饰演一个配角。 据业内人士曝料,也正是「金盾」的军方背景,让该公司的作品在官方严苛的审查下得以幸存。而其他大量影视作品因无法过审,动辄上亿的投资血本无归。 但2018年,根据整军运动,军方和所有的商业运营脱离,金盾出版社因此和军方脱钩,重新挂靠了一个央企性质的文化出版类机构,金盾影视和李学政本人的军方体制内优势不再,以至于处境困难。 熟悉中宣部舆论审查运作模式的原《南方都市报》创始人程益中称,被举报的刘汉俊所属的舆情研究中心,本质就是舆论审查部门。相信事件是体制中人因利益不均故以反腐名义相互搏杀。 程益中:这个舆情局呢,就是监控中国所有的媒体它的内容,叫刊后审查。这个报告呢,就是印成像文件一样的东西,就会送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抄报给相关的省的省委书记,它是这样的东西。也谈不上甚么政治反对的层面,只不过是说,他对他的审核不满而已。肯定的,这中间肯定有腐败的。 本台记者致电中宣部舆情研究中心,两名官员听说是关于其领导的腐败举报,不是直接挂电话,就是称他们需要了解情况,不予作答。 中宣部舆情研究中心:你是甚么单位?你是甚么记者?你找他是有甚么事?这我不清楚,不太清楚。 中宣部官员: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具体标题有吗?这边核实一下。哦,李学政实名举报,这边是需要先核实一下,目前是暂时无法答覆你。 中国的意识形态审查不但严格针对报纸、电视、广播、出版这样的传统媒介,还全面覆盖了互联网内容和影视作品。其中,针对影视还专门设置了复杂的前置审查,从剧本报批开始,即进行了严苛的政治、甚至是社会维稳类审查。 原来并不列为敏感内容的民告官、拆迁、底层生活描述,如今在剧本审查阶段即可能触礁。即便是「主旋律剧」,也可能因为马屁拍得不够彻底,而无法过审。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调查指纽约居全球金融中心榜首 香港排第4续输新加坡 英国智库Z/Yen集团周四(23日)公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估全球120个金融中心地位,纽约保住榜首位置,伦敦和新加坡继续分列第2、3位,香港亦维持在第4位。 报告显示,在综合竞争力及排名方面,纽约有760分排第1,伦敦有731分排第2;香港的整体评分为722分,比上次调查下跌3分,虽然新加坡同样下跌3分,只得723分,但与上次报告排名一样,比香港高1分,刚好迎头赶上。 在金融科技中心排名上,纽约保持领先地位,其次是三藩市,伦敦上升1位至第3位,而深圳上升3位至第4位;香港比上次下跌4位至第14位;新加坡上升4位至第9位。受访者认为,能否为金融科技提供商创造竞争环境、融资渠道、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是最主要的评分因素。 这项每年两次的调查综合了10,252名金融专业人士的61,449项评估和量化数据,对120个金融中心进行评估。 Z/Yen董事长Michael Mainell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纽约守住第一的位置,其他5个美国城市也进入前10名。尽管英国脱欧和其他政治因素引发不确定性,伦敦仍保持其地位,显示出在金融方面的实力。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香港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声誉和综合等4方面的排名,均较上一期上升2位,反映香港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实力与优势;又指,相对其他主要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从业员对所属城市的展望和竞争力,最为充满信心。 发言人又说,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港府正采取更积极、更主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制度优化、政策革新和加强宣传推广香港已全面复常,并会继续善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包括优良法治传统、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资讯及资金自由流通等,有信心香港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外围冲击,继续保持稳健。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自2007年起,由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每年3月和9月联合发表。对上一次报告在9月,依旧是纽约与伦敦位列1、2位,但新加坡挤下香港位列第3,香港位列第4。 据公开资料显示,Z/Yen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英国知名的智库机构;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9年2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台民调:84%民众不认同中共挖台湾邦交国 蔡英文下周三将访友邦 在台湾,陆委会周四(23日)公布今年度第一次例行民调结果显示,对于中共长期透过经济利诱台湾邦交国与台断交,阻碍台湾参与国际,84.3%民众不认同这种作法、并有72.1%民众认为中共军机持续在台周边活动,已危害台海及区域安全稳定;可见民意对于中共政治、军事及外交等胁迫施压表达坚决反对。 近期有指洪都拉斯恐弃台转向与中国建交,陆委会副主委、发言人詹志宏同日表示,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财政状况皆欠佳,连退休老人医疗保险金都被大幅删减,如果真如外传要花100、200亿元人民币去买一个国家的外交,他「没办法评论」。 与此同时,台湾总统蔡英文即将于下周三(29日)展开「民主夥伴共荣之旅」,过境美国、出访友邦。 民调也就两岸关系作出调查,高达88.9%民众倾向「广义维持现状」。对于中共提出「一国两制」,将台湾看作地方政府及特别行政区,中华民国将不再存在,83.6%表示不赞成;85.1%民众支持政府强调台湾的未来及两岸关系发展由台湾2300万人决定。 近期中共强调要贯彻所谓「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等,75.5%民众表示不认同;仅有12%表示认同。 「民众对当前两岸关系之看法」调查是由陆委会委托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执行,在今年3月16至20日期间,以电话访问台湾20岁以上成年民众,有效样本1072份。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日经:俄向中共提供大批高浓缩铀 美忧助扩大核武库 《日本经济新闻》周五(24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可能在支持中国的核能力建设越来越感到震惊。由于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高浓缩铀,美国国会已经呼吁政府采取反制措施。 报道指出,华府的最新担忧源于中俄近期加强核合作,美媒上月底公开英国智库报告显示,去年9月至12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批高浓缩铀,这批铀是应用在福建省一个核反应堆,按计划该反应堆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据报道,负责太空和核子政策的美国助理防长普伦普(John Plump)本月初表明,中俄在核子领域合作令人困扰。普伦普警告,俄罗斯提供浓缩铀可能导致中国扩大其核武库。 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向《日经》表示,负责任的拥核国不应该在不了解升级潜力、破坏稳定的性质及这种转移的后果下,向中国的核计划提供裂变材料。 他还透露,美国在与中国就核能力问题建立对话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呼吁北京提高其核计划的透明度。早前,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特纳(Mike Turner)等人去信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指中俄核合作远超民生项目,建议华府动用所有办法阻止中俄的「危险合作」。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47案】区诺轩料下周初完成作供 法官关注《墨》暗示否决权有共识 香港「初选案」周五(24日)续审,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分接受盘问,期间法官多次提问,包括从戴耀廷文章中「大杀伤力宪制武器」一词,联想到「大杀伤力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及推翻其政府。法官又关注《墨落无悔》就否暗示就否决权达成共识。区诺轩重申所有初选文件都没有提及参加者要支持「揽炒」。区诺轩料下周初完成作供,下一控方证人将是赵家贤。 区诺轩周五续接受代表邹家成的大律师陈世杰盘问,提及就当选后如何运用否决权,大家没有在协调会议中达成协议;区诺轩就回应,需视乎如何理解共同纲领中,有关运用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条款,直指各区共同纲领的最终版内,大家不能否认,同时同意在新界东的协调会议上,各方没就此达成共识,但有关条款有出现在该区共同纲领的最终版内。 辩方之后提到,区曾称戴耀廷「揽炒十步」想法疯狂,问「揽炒」是否与「35+计划」没有连系?区称虽然「揽炒」是戴耀廷的个人立场,但该文章确提及初选,惟区最后指出,自己已多次表示,所有初选文件都没有提及参加者要支持「揽炒」或包括「揽炒十步」的内容。 法官陈仲衡之后加入向区提问,对民主派如取得过半议席后,两度否决财政预算案,是否可视作「揽炒」?区就回应:「我真系唔想将『揽炒』同《基本法》机制混为一谈。」指自己没有想过有关问题,只重申这将是香港不理想的后果,及同意会成为一个宪制危机,但仍称不想把该情况再引伸至「揽炒」,又补充指即便是戴耀廷说的「揽炒」,亦是根据很多假设之沙盘推演。 此时法官陈庆伟突称,指戴耀廷使用「大杀伤力宪制武器」一词,另跟最早于20多年前伊拉克战争中出现的「大杀伤力武器(the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字眼相近,美国当时以伊拉克有「大杀伤力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及推翻其政府,问区对「大杀伤力宪制武器」字眼的理解是甚么。 在被告栏内有人闻言就称「痴线」;被告之一的吴政亨就皱眉称:「What!?」而区就回答:「我冇谂到之前法官阁下讲嗰啲历史背景,我会视为佢(戴)对《基本法》宪制权力嘅论述框架,系佢对于使用呢种权力嘅一种包装。」 辩方随后问到在新界东第2次协调会议中,当时邹家成提出运用否决权的句子,是应该用「会运用」而不应用「积极运用」,而此说法是因否决权为《基本法》授予,区一度称无法忆述更多当时情况。辩方续指,当时邹家成在会上称对《基本法》议案只会是「投票或不投票」,质问为何要用「积极运用」这个「无说服力」字眼,应用肯定点的用词。 区就表示,这与他记忆中的句子有出入,重申当时邹在质疑戴耀廷时,其句子是「点解用『积极』而唔系用『会』」。辩方亦问区,指「35+计划」从来都不是要不予区别地否决预算案。区回应,要视乎参与者如何看,他只能代表自己作答,就是拣选民主派立法会代表进入议会。然后辩方再指出,「35+计划」亦从不是要特首下台及解散立法会,区回应这不是他本人的目的。 辩方又提及,初选提名表格声明条款中有拥护《基本法》部分,字眼为「我会拥护《基本法》和保证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官李运腾就加入提问,指第6项声明条款提及拥护《基本法》,问及是指拥护整份《基本法》还是只有关立法会否决权的部份?区回答是整份《基本法》。李官再追问:「包括第23条?」区再回应称是,此时被告席上,多人均点头同意或称「系呀」,其中林卓廷更称「梗系啦」。 区亦回应,当时大会不想触犯任何法例,初选期间组织者一直尽全力防止初选违法,又指结合表格上其他条款,会显示组织者的意愿,是希望初选参选人都妥为参选,而一个参选人如参选并能妥为当选,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就是必要条件。 盘问亦触及《墨落无悔》声明,区在盘问下同意《墨落无悔》是由邹家成所撰写的网上声明,以回应戴耀廷在2020年6月9日初选记者会上,指参加者毋须签署共同纲领的说法,邹希望参加者能签署文件,向公众展示继续抗争的决心。 法官李运腾就引述《墨落无悔》内容一段:「我们认为,在初选协调会议上所取得共识的共同纲领……」,关注区早前曾供述,新界东会议没有就有关否决权的内容达成共识,但邹却似乎在声明中,暗示该点已有共识,问区是否代表邹的声明超越共识内容;区回应称:「所以我嘅睇法系,喺当日协调会议之后,系咪有一个『黑盒』,系咪有一个过程,令邹家成认为系会用『会运用』嘅。」 代表柯耀林的大律师叶海琅就在盘问中提出,新界东举办的两次协调会议,柯耀林第1次会议是中途离开,第2次会议则没有出席,而第1次会议上,是充满与会者互相人身攻击及私人恩怨;区回应指「应该系冇,但我真系唔记得具体系咩嚟。」 庭上就发生小插曲,法庭传译员把柯耀林中途离开(left)错译为「柯先生中途瞓著咗」,引来法官跟旁听人士大笑,法庭传译员随后尴尬地重译为「柯先生中途离开咗」。 叶海琅完成盘问区诺轩后,代表李予信的大律师关文渭表示没有问题要问区诺轩。另代表彭卓棋的大律师卢敏仪,则因在她盘问区诺轩后,收到控方一些新文件,故虽再补问区一些问题,均会安排在下周一(27日)处理。 控方今庭上表示,料下周一会花约2小时对区作覆问,他随后将会完成作供。控方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就指,下一名控方证人为赵家贤,并提出安排赵于下周一下午到法庭,先行阅读约8000页需呈堂的文件。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香港法庭】中大撒粉案2被告非法集结罪不成 批检控基础薄弱 2021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新学期开课日,多名身穿黑衣人士,涉嫌在大学站外推跌保安检查站铁栏,并向保安员投掷白色粉末,事后前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倬僖及另外两名学生,被控一项非法集结罪,3人否认控罪受审,其中1名被告早前被裁定表证不成立,获当庭释放;馀下两人案件周五(24日)在沙田裁判法院裁决。裁判官指,控方没有证据证明区倬僖在现场出现,另一被告虽身处现场,但没参与捣乱,遂裁定两人罪名不成立。区倬僖之后在庭外受访时形容,脱罪只是幸运,认为香港仍存在司法不公,批评控方基于薄弱证据和武断估算提告。 裁判官朱文瀚在裁决时表示,根据案中闭路电视片段及保安员证供,案发时有多名黑衣人,在大学站外的保安检查站投掷白色粉末捣乱,衣著及行动具集体性,破坏社会安宁,属非法集结。 不过,裁判官续指出,即使发生非法集结,仍要考虑被告是否身在现场,而控方主要依赖一名警员透过观看闭路电视,再比对片中人衣著、行走路线及学生宿舍拍卡记录,继而锁定疑为本案两名被告的片中人。而裁判官指,控方并没有按《证据条例》,证明拍卡记录属真确,故裁定有关证据仅属传闻证供,没有给予任何比重。 至于针对个别被告的证据方面,根据闭路电视片段,显示有一名身穿红色连帽上衣人士,跟另一人曾各自手持红色背心胶袋,再走入山径,其后有两名黑衣人,就手持相同胶袋步出山径,最后于大学站外的检查站出现,而控方指红衣人即是黑衣人,亦是被告区倬僖。 裁判官认为,警方从区家中搜出红色连帽上衣,但不具独特性,因为所有中大学生均可购买,而即使接纳区为红衣人,但由于山径可通往校园任何地方,不一定通往保安检查站,加上闭路电视画面没有连贯性,红衣人一度消失,另外红色胶袋亦不具独特性,控方亦没有证据证明袋内物品,强调由于区非当场被捕,而控方没有证据证明区在场出现,故法庭无法作出任何有罪推论,裁定区罪名不成立,区之后申请讼费亦获裁判官批准。 至于针对另一被告梁颢维的闭路电视片段,显示他当天早上身穿灰色连帽上衣、头戴黑色鸭嘴帽,于大学站外一直逗留,其间疑似与黑衣人交谈,及后在非法集结发生时,疑似手持手机拍摄。不过,裁判官指,即使片中人是梁,惟法庭无从得知他与黑衣人的讨论内容,他亦跟集结现场有一段距离,并没有参与捣乱,难推论他手持手机,就是参与非法集结,强调上诉庭案例指出,单纯身处非法集结现场本身,不会招致任何刑事法律责任,故同样裁定其罪名不成立。 区倬僖之后在法院外接受传媒访问,直言自己今次成功脱罪,会形容是一种幸运,「今次我甩到,我会形容系一种幸运……不代表香港不存在司法不公嘅情况,呢一刻都有好多香港人喺漫长嘅司法程序入面受紧折磨,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去关心呢啲香港人。」他又批评,本案检控过程只基于薄弱证据和武断估算,但控方仍坚持提告,直言对事情感到「好荒谬」,亦浪费很多金钱和时间。 至于被问及会否担心律政司上诉时,他就回应称:「我都冇得谂咁多,毕竟而家喺香港,真系乜都有可能。」 被告为区倬僖(23岁,学生)及梁颢维(26岁,学生),他们被指于2021年1月11日,在港铁大学站A出口外近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的出入口保安检测站参与非法集结;同案被告梁溢希(23岁,法律助理)早前获裁定表证不成立,获当庭释放。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麦卡锡加州会蔡英文 美众院中国委员会主席拟加入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盖拉格(Mike Gallagher)表示,他将随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一起与「过境美国」的台湾总统蔡英文会面。 《中央社》报道,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周四晚间召开成立以来第2场公听会,聚焦中国在新疆种族灭绝行径。身为主席的共和党籍众议员盖拉格会后接受传媒访问,被问到是否计划于蔡英文过境美国期间与她会面,他直接表明,将随麦卡锡一起与蔡英文会晤。 蔡英文下周将出访中美洲,期间过境美国纽约与洛杉矶。 至于他想当面向蔡英文说些甚么,盖拉格指出,他近期访台曾与蔡英文谈话,对她提出的认知作战概念印象深刻,希望这次会面能让蔡英文向其他议员说明中共所作所为,是如何恫吓胁迫台湾,破坏台湾自由。 盖拉格曾于2月下旬秘密访问台湾4天,期间晋见蔡英文,也与副总统赖清德、国防部长邱国正及情报首长会面。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近日发起连署,呼吁台美人透过选区议员,游说麦卡锡及参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邀请蔡英文访问华府。 对此,盖拉格未有明确表态,仅表示要看蔡英文想不想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4.【练乙铮评论】香港沉沦对台湾有何教训意义 近日有不少外国朋友问:香港的厄运对台湾有何意义?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搞清楚为甚么香港会沉沦。例如:如果是陨石把香港一举击沉,那就对台湾没有任何教训意义;如果是因为新兴的港独运动太激进,台湾或者要低调一些;又如果是因为老牌泛民主派太温和,台湾就不妨激进一点。 其实,香港沉沦,一个更可信的解释是,中国太强了,形成一种不可抗力。但便是如此,也有两个可能性:一是,中国强大也不必搞垮香港,是习近平个人的问题,导致香港完蛋;一是,中国强大了,必然要搞垮香港,不是因为习近平这个人太坏。哪个比较接近真相呢? 国际上流行的看法是前者,即认为中国今天最大问题是习近平这个人,甚么坏事都源于他;换了李克强当政,或者设想胡锦涛、江泽民、或者邓小平当政,改革开放会继续走下去,香港会平安无事。两种人有这个看法,一种是西方的商界势力;另一种是在西方的一些「恋邓派」KOL(意见领袖)。 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后者才是对的,即是说,中国强大了,必然要搞垮香港,不同的领导人都一样,顶多是时间上有一些差异,而习近平选择的时间,从共产党的角度看,已经是最好的了。我列举一些论据。 首先注意,无论是胡锦涛、江泽民或者是邓小平,和习近平比,并不更可亲。 胡锦涛是有名的西藏刽子手。1989年3月,西藏发生反抗运动,胡当时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亲自拿机关枪站在坦克车上带领解放军屠杀至少几百名藏人。时间上比天安门事件早了差不多三个月,开了解放军屠杀民众的先河。其后有藏人在印度自焚的新闻,就是抗议此事;香港人那时都是统派,不关心、不上心。 江泽民是有名的法轮功刽子手。法轮功最大的罪状就是围在北京中南海外面练功抗议迫害,结果是被迫害得更惨,练功的人因为身体好,被特供系统活摘器官。也是在江泽民时代,中国的一孩政策进入高潮,「非法」怀胎的妇女都给堕胎;当时第一句流行口号是:「宁可血流成河、不许多生一个」。 邓小平则是出了名的天安门刽子手。 反而,我们还未听说过习近平搞屠杀。(这不表示他以后不会) 习之前的三个凶残领导人给人的印象竟然是改革开放开明派,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共的宣传了得,一是因为邓小平搞开放欺骗西方的资金技术,要摆笑脸,那即是他说的「韬晦」。但既然是韬晦,就总有一天暴露真面目。这样变脸,在2008年之后就每天都可能发生,因为2008年中国经济实力达到高峰,世上无人能及。 其次要知道,共产党要用强硬手段对付香港的想法,其实最迟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开始,那时候,中国还是江泽民时期。当时,我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高级顾问,知道特区政府要强推《基本法》23条立法,态度非常强硬,那其实就是2020年《国安法》的原型。正式在立法会推动,是2003年。那个时候,是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久,国力还未到高峰,所以23条立法遇到强大阻力,政权还是得收回草案。 2008年,中国还处于胡锦涛时期。那年,中国在香港设立「第二管治队伍」,实质上取代特区政府。在中国之内,经济政策也开始强硬化,搞「国进民退」;思想界出现寒流。中国对西方的入侵性渗透大计「孔子学院」、「千人计划」(Thousand Talents Plan) 、华为国际化等,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让香港特区第一次由「地下党」梁振英当上行政长官,是胡锦涛在任内最后一年发的功。 习近平2013年起完全执政,之后只不过沿著他的几个前任设置的抛物线走。他的管治不仅对内日益高压,对外更全力扩张,在南海在东海、对台湾对香港,处处进逼。因为中国强大到了顶峰,眼看GDP增幅要从高位下降,人口红利渐次消失,日中则昃,再不强硬出击就没有机会。所以,韬晦最终要变脸,最好时机差不多就是这几年。因此习近平不过是邓小平策略的现阶段诠释者。换任何一个人,结果不会大不同。 这样理解,根据的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如果大家用一些西方观点看表面,会得出相反结论,认为习近平背叛了邓小平路线,对他特别痛恨,对他的前任会抱有好感,甚至对他去年底在党大会现场赶走胡锦涛不齿,同情后者,忘记了胡锦涛十年前怎样在同一个场合更残酷地对待薄熙来。那是因为韬晦策略在摆笑脸阶段时的领导人很讨好,变脸的就很恶心。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 一直以来,有各种观点解释香港沉沦,一是认为泛民主派太软弱,一是认为本土勇武派太激进、惹恼了北京,但这些都是脱离了中国本身政治经济逻辑的说法,没有最低限度的凭据。香港发生的事,是中国国力达到顶峰、邓小平的韬晦政策走到尽头、中国发出不可抗力这三因素合一的结果,沉沦是命定了的,最后必须如此。按此观点我们看台湾。 首先,我们看台湾和香港的相同点,都是对台湾不利的。两地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中国渗透容易;两地的坚决反中国力量,都只占人口的微小大多数; 两地的经济体积相对中国都很小,而且都与中国高度整合;两地都有一股强大的亲中、促统势力,随时准备出卖本土利益。 再看台、港两地的不同点,都是对台湾有利的。台湾与中国有一水之隔;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一向有自己的国防实力;有其他强大国家愿意军事上支持台湾;台湾有不可替代的高科技产业。 中国国力已开始回落,经济实力和人口都在急促萎缩,外国已经开始高科技禁运,所以中国只有很短的一个攻打台湾时间窗口,因此有专家认为北京最迟会在2027年采取行动。这个想法的另一面就是,如果习近平第三任党主席任内不攻打台湾,以后就很可能没有机会了。 因此,最重要的是能够由现在起的五年里,成功阻吓中国对台湾动武、成功击退中国在台湾境内的渗透和认知战,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后的局势会对台湾比较有利 。这五年里,台湾人本身的努力、友好国家的支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面只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年代即1978年说起,但如果从1949年开始看,结论就更加清晰。1949-1977年间,中国国力从战争年代恢复之后稍有提升,但社会主义化开始就不振,1958年之后越来越坏,中国更加依赖香港,香港得以高度发展。但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国力日增,香港的重要性减低,中国就对香港越来越不客气,最后置之于死地。可以说,四十多年来外国对中国发展的慷概支持,间接加速了香港沦亡。如果今天各国要帮助台湾,最好停止对中国经济的投资和依赖,逐步撤出中国市场,以免一个极具野心的中国继续坐大。 (本文是我三月份在东京大学主办的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经整理而成)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翻墙问答】谷歌下架拼多多程式 慎防中国应用暗藏后门监控用户 问:谷歌较早前指中国电商应用拼多多(PDD)当中含木马程式,已暂时将该程式从谷歌Play Store下架。不过美版拼多多Temu就暂时不受影响。此外拼多多旗下有很多程式和小程式,也未收到警报,是否有必要一并停用? 李建军:当然,拼多多应用程式在苹果iOS平台版本,以及美版拼多多的应用程式都应立即删除。其实中国公司的应用程式都应停止,不单止拼多多的其他程式。因为中国应用程式加木马偷取用户资料这种陋习由来已久,而且屡次出现。过往是民企为了得到私隐法律以外所容许的资讯,冀望得到更大的市场优势,因此暗藏木马。但现时暗藏木马的目的,有可能是协助中国当局监控民众以至搜集情报。不论苹果或谷歌有否发现木马程式,购买中国制手机、安装中国公司的程式都是引狼入室,更何况这次谷歌真的发现有问题的代码。因此,就算谷歌之后认为拼多多应用程式无问题,可以恢复在Google Play Store供用户下载,都不要再使用相关应用程式,因为有可能只是这些公司偷窃用户资料手段变得更高明,可以避过谷歌的规管,并不代表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问:世界多国政府都陆续禁止员工使用Tiktok,其实Tiktok现时在苹果和谷歌的应用程式商店都可供下载,照道理应该是安全的,为何还是受到质疑? 李建军:苹果App Store同谷歌Play Store审查应用程式时,其实只能就应用程式码的内容作出模拟同审查,但应用程式的后台主机程式码内容,由于涉及相当之多的商业机密,因此,苹果和谷歌基本上是无能为力,苹果和谷歌可以确保前台的应用程式并无病毒和木马,但如果后台应用程式利用其他方式进行资料偷窃,或作出一些不见得光的遥控动作,苹果和谷歌是阻止不到。相信美国政府的人员已经分析到Tiktok后台主机一些可疑动作,因此最终美国政府要高调介入,与各国政府分享后而同步行动。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有这种危险做法,拼多多甚至其他中国公司恐怕也存在这种做法。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使用中国公司的应用程式,因为中国公司和政府,明显捉到谷歌和苹果的盲点,透过回避这两间公司保安人员的审查,继续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情报。 问:但遇上中国公司在海外使用其他公司名义推出应用程式,用户如何能进行识别呢? 李建军:如果中国公司用香港公司,或英属处女岛公司名义推出应用程式,你是很难查得到,因为英属处女岛一直都未有开放公司注册档案供公众查阅。至于香港本来很透明,但由于中国要利用香港公司名义所从事很多不见得光的活动,现时已经大大限制查册,你只能假定有不少所谓香港注册有限公司,根本是中国公司。因此,这两个地方注册公司推出的应用程式,你都应该加倍小心提防。 更无良的招数,当举利用一些欧洲或美国公司名义推出的应用程式,如果你不懂得当地的公司注册法律,根本无从得知这些公司的真实身份,这种招数过往俄罗斯人用得很多,我相信随中俄交流越来越多,这类招数中国人都会用,甚至乾脆以俄裔人士来控制有关公司,等你不知道这些公司实际上由中国公司所控制。说到底,对于不明来历的应用程式,必须有警惕的态度。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03-23-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3日 1.港警接逾1.4万反恐举报讯息 评论:以「反恐」为名施全民监控 香港警方去年6月成立「反恐」举报热线,最新公布共接获超过14,500条举报讯息,有市民举报后更获发赏金。评论认为,警方向举报人士发放赏金的做法荒谬,质疑当局是以「反恐」为名,对香港进行全民监控、政治清洗。 香港警务处刊物《警声》周三(22日)出版最新一期,提及「反恐举报热线」自去年6月推出,以推广「全民反恐、见疑即报」,截至本月12日,已接获逾14,500条讯息。当中不少内容有助调查涉恐涉暴事件,部分举报经转介后更成功协助侦破案件及拘捕涉案人士。 文章指,其中有1名职业司机的举报,协助警方拘捕2名涉及炸弹吓诈案件的人士,专责组在严格审批后,于3月向该司机发放赏金。 文章又称,警方目前正调查多宗有可能符合赏金发放原则的举报,当完成法庭程序后,专责组会积极检视有关个案并考虑向举报人发放赏金。而专责组收到的举报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居民发现可疑物、员工在公司社交平台专页发现恐吓留言等。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及珠海学院教授有关「恐怖主义」议题的课程。他周四(23日)接受本台访问指,警方接获报举线索的数量并没有意义,因为一般市民并不了解「恐怖主义」,「见疑即报」亦没有需要,警方接获逾万条举报热线,却只向个别人士发赏金,代表其他举报讯息绝大部分都是虚假,当局只是鼓励市民举报;而警方向举报人士发放赏金的做法荒谬,质疑是以「反恐」为名,进行全民监控、政治清洗。 侍建宇说:这个事情其实是很荒谬的,香港警察过去几十年被称为是非常专业的警察,甚至在亚洲都有很好的表率,现在坠落成这个样子。这个基本上就是全民监控的作为,他以恐怖主义威胁为名,叫所有的人监视所有的人,跟北京那种「朝阳大妈」,人盯人的做法完全没有甚么两样。警察怎么可以鼓励?让大家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那种恐惧是莫须有的。 侍建宇指出,按一般情况,在未经过司法程序前不能将疑犯定罪,当局应针对特定的嫌疑犯来进行悬赏,但在没有对象或组织的情况下,却以「恐怖主义」之名来对举报人士发奖金,做法不伦不类。他亦忧虑日后香港街头会装满监视器。 外界关注,到底香港受恐袭的危险程度有多高?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早前表示,目前香港受恐袭的威胁评估为「中等」,代表虽然有受袭的可能性,但没有具体情报显示香港可能成为袭击目标。 侍建宇指出,到目前为止,港警对「反恐」、「恐怖主义」未有明确资料,令人有所质疑。但中共及港府就将香港2019年「反送中」运动定性为「恐怖主义」,尤其是将2021年铜锣湾7.1刺警案,定义为「孤狼式」恐怖袭击。 侍建宇说:到了现在,经过3年疫情后,有这样(中等)的定义,我觉得是很令人质疑的,我也不知道香港警察是怎么样定义「中等」,恐怖的威胁是在哪里?那些人在进行甚么活动?有可能进行甚么样的攻击?并没有公布任何资料。(恐怖主义定义)没有模糊,只是他不能讲清楚而已,他讲清楚的话就会把事情重新导入到原来的政治主张,就是为甚么有2019年反送中运动,他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所以用「恐怖主义」的藉口去处罚所有有这样背景的人。 香港立法会2018年文件显示,港府于2018至2019年度,额外投放2.65亿港元加强反恐工作,包括成立新的跨部门反恐专责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警务处2023/24年度预计人手编制38,265人,新财政年度预算开支268亿港元,再创新高,在警方四大网领开支中,最多是「维持社会治安」预算,占129亿元;其次为「行动单位的工作」预算57.7亿元,以调派曾接受内部保安、人群管理及反恐技巧训练的警务人员,在重大保安事故及公众活动中维持公共秩序和确保公众安全。 「跨部门反恐专责组」将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5周年。资料显示,专责组旨在加强香港整体「反恐」能力,成员来自6大纪律部队,即警务处、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惩教署、消防处及政府飞行服务队。 专责组负责向保安局局长提供反恐相关事宜的建议,而日常运作则由警务处副处长(行动)负责监督。专责组日常工作可分为四大范畴,分别为情报收集及分析、策略性研究、反恐意识培训及演练、公众教育及宣传。 针对「反恐」,保安局曾指出,全球恐怖活动形势复杂多变,加上「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持续,政府各部门及相关机构,尤其是与反恐工作相关的队伍,将重点强化及完善反恐策略、部署和行动计划等,务求提高香港整体的反恐应对能力。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秋后算帐】港国安拘多名职工盟骨干 评论:打压海内外异见声音 香港国安两周内拘捕和带走多名前「职工盟」骨干成员,更以《国安法》限制相关人士对外披露助查情况。在海外的港人倡议者指出,连串行动反映已解散团体,只要有成员在海外继续倡议,其他留港人士都会成为针对目标。评论相信,中共以「拔草焦土」和无休止拘捕等方式,打压在海外和在港的异见声音。 香港警方国安处在本月初,以涉嫌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在监狱外拘捕已解散的香港著名工会职工盟前总干事邓燕娥后,周三(22日)再采取行动,带走职工盟多名前骨干成员。综合多家港媒的报道,国安连续2天带走最少6名前职工盟成员,要求他们协助调查,包括前主席黄乃元、前副主席邓建华和前干事杜振豪等。 但国安处未解释行动的目的和理据,称不会评论个别个案的情况;又说,是按实际情况依法处理。 邓建华周三在Facebook发帖,表示人已安全,但基于《港区国安法》第63条,配合办案的有关机构、组织和个人,应当对案件有关情况予以保密的限制,只能以「无可奉告」回应外界的关注。 根据香港警方公开的资料,从3月开始,香港国安最少采取6次行动,其中5次被拘捕和带走的人士,均是在《国安法》生效前,已在港活跃的政治和公民团体骨干成员,情况备受海外港人关注,特别是移居海外,继续从事香港事务倡议的人士。 已移居海外的「香港众志」前副主席郑家朗对本台表示,近期针对职工盟的行动,显示香港政治团体在已解散后,留在香港的旧成员,继续被当局视为针对和打压的目标。 郑家朗说:《国安法》如同一把大刀,最恐怖的情况是很多人都可能被纳入拘捕的范围中,例如过往很多政党的人或组织的工作者,即使团体已解散,能保障部分人的安全,但政府也可以用其他因素进行拘捕,使仍在港的人士要活在恐惧和自我审查当中。 郑家朗表示,拘捕、骚扰身边人或前合作夥伴,以约束在海外反政府人士的言行,是中国惯用针对异见人士的手法。从拘捕邓燕娥,以及撤销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保释等情况可见,港府打击的目标,是曾对香港有影响力的人士,再把他们与其他的海外活动扣连。 郑家朗说:政府是针对有能力发起campaign(活动)的人,包括政治和工会的组织者,所以《国安法》是同时牵制著在海外的港人。很坦白地说,在海外有很多人以往都曾在港参与组织,即使我们已没有与香港的人联系,政府会否把海外港人的行为,与在港的人扣连呢?或者基于一些过往的联系往迹,判断海外的行动与香港是有连结,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 香港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表示,针对职工盟的行动反映,港府打压异见者的行动,从没有停止。他表示,在海外继续做倡议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存在的风险,但值得留意是否已出现「诛连」的情况。又说,他早已断绝与香港的所有联系,以免其他人受影响。 罗冠聪说:接近两年半,我已没有与以往香港的工作夥伴联系,这就是我用的方法,我不会形容是划清界线,但这是我采取的措施,防止或希望在香港的同伴,不会因此而受到任何压力。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虽然中共已派警察到海外,但在海外行动风险较大,针对留港前组织成员的行动成本较低,以无休止随时抓捕的方式,希望不断减弱海外内的香港异见声音。 桑普说:在中共眼中,虽然那个组织解散了,但是那些人还留著,这个人本身就是党的敌人嘛,共产党当然不放心。2021年那个时候的解散是「拔草」,现在是「焦土」,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定期来斗争一下,整治他们口上的反对派,采取好像中国共产党口中的严打一样,抓一批、放一批,不能够一刻恐惧,烧完之后,后面就没有恐惧,使这个极权没有办法维持,所以一定要找人来打,使斗争永不止息,制造更大的恐惧。 另外,桑普指出,香港国安利用《国安法》第63条的条文含糊,可以不用给予理由,要求协助调查者,不得对外发声,否则等同违反《国安法》,是严重限制和剥夺协助调查者的言论自由,同时,也给予国安借法律打压相关人士的操作空间。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港府拟修《保护海港条例》毋须再证「凌驾公众需要」 评论:未来更趋「中央集权」 香港发展局提出修订《保护海港条例》,建议至少16项工程,毋须再证明工程须具「凌驾性公众需要」,并由司长级官员审批。曾就维港填海司法覆核的保护海港协会副主席徐嘉慎表明反对,形容等同废除现行条例,恐维港将就此消失。本土研究社向本台称,批评修例是「自己制衡自己」,为自己权力延伸「开路」,变相收回「还港于民」的承诺,又同意连同港府相继推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等条例修订,反映香港未来发展更趋向「中央集权」,矮化公众「话事权」。 港府指《保护海港条例》「过紧」阻碍发展,日前向立法会提出修订草案「拆墙松绑」,提出影响海港不多于3年、范围不多于3公顷的「非永久性填海工程」,或不多于0.8公顷的海港改善工程,可由司长级政府官员批出豁免,不需证明工程须具「凌驾性公众需要」。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向本台指出,《保护海港条例》立法原意基于确立「海港是公众资产,而非任何一人的资产」,而今次修订范围形同「钻了一洞」,削弱公众「话事权」,「无差别豁免」港府和私人发展商,去进行超出「实际所需、逼切性以至公众利益」的工程。 黄肇鸿说:过去有关《保护海港条例》的诉讼判决之后出来的结论是,要「还港于民」。这是过去20多年来,民间社会的努力而得出的成果慢慢收回。未来的规划亦毋须再以民为本,因为政府不用再问市民,亦没有法例上的限权,基本上是司长决定甚么就是甚么。 黄肇鸿补充,港府在修例建议所要豁免的16项小型工程清单(见下图),包括兴建海滨长廊、小码头、观景台等工程,以及餐饮等相关公众市容设施,形容综合起来「规模一点也不少」。 他指出,值得留意,清单上特别加入《2022 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 )(杂项修订)条例草案》建议添加到《保护海港条例》附表中指定的项目,变相「法定清单」将能够「无限延伸」,但任何变动均透过附属法例「先订立、后审议」,立法会省览后即通过,削弱《保护海港条例》的功用,未来海港恐将被过分填平。 《2022 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 )(杂项修订)条例草案》拟目标今年上半年通过,当中按特首李家超的施政要求「以结果为目标」,在审批程序大篇幅「精简」,包括在城规上大减公众谘询和申诉环节等,又拟在《收回土地条例》中新增第16AA条,即容许政府将收回土地用作任何临时用途,不设时限,及可改变已收回土地原拟公共用途,用作其他替代的公用用途。而政府亦不需向土地前业主交代,亦无上诉或申索等配套监管机制,政府只需刊宪及在网页发出公告,知会有关更改土地用途。 黄肇鸿认为,两条法例修订通过后,权力将高度集中在政府,削弱公众「话事权」。 黄肇鸿说:其实都是中央集权,将(市民)监察和制衡权力收回。港府内部制衡,日后市民将失去申诉和反对的机会。原有两个保护罩都没有了,居民对公共资产和城市空间的话事权将被失去。 保护海港协会副主席徐嘉慎,日前于《香港电台》一节目指,今时今日仍有维港,正因条例能保障「还港于民」,但这次《保护海港条例》修订形同废除现行条例,表明反对修例。 徐嘉慎说:我们在高等法院有3个判词是赢了,就是判市民有权反对政府填海成功,须将海港交还。现在海港只馀一半,我们救了600公顷(相等于九龙半岛面积),现在条例是开倒车。填海计划由政府提出,而批准合法的亦是政府,等于市民丧失这权利,如此下去,迟早维港会消失。 徐嘉慎又指,如果条例按港府建议而改变,保护海港协会就会取消,因为已没法再为市民保护海港。他重申,港府所要放宽的16项小型工程,协会由2008年至今均予以支持,有关工程亦顺利完成,不认为有需要修例。 《保护海港条例草案》由前任立法局议员、前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于1996年因应市民对保护维港关注增强而提出,并于香港主权移交前完成立法。条例订明一个禁止填海的推定,同时,保护海港协会以非牟利慈善团体成立,跟进条例实施,陆恭蕙亦成为其中成员。 据该协会过去就条例提出诉讼,包括2003年具影响力的「湾仔绕仔填海计划」司法覆核,获终审法院颁下判词指,填海须先3个「凌驾性公众需要」测试准则,包括「有迫切性、具充分理由及有即时需要」(compelling, overriding and present need)、「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选择」(no viable alternative)及「对海港造成的损害减至最少」(minimum impairment to the Harbour)。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德国电信与华为秘密协议避美制裁 美国政府不断增加力度制裁华为之际,德国媒体曝光,政府占股3成的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四年前与华为签署协议,为规避美国制裁,提前在欧洲储备华为组件。事件在德国、欧盟乃至美国引起关注。欧中问题专家批评前默克尔政府利益至上的对华政策下,国内企业将利润凌驾国安,呼吁西方觉醒,加强监管,将华为连根拔起。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周三(22日)披露,德国电信与中国华为集团早于2019年就达成了一项可以规避美国制裁的协议。合同称,为「防止含有美国组件的华为产品潜在供应风险,重要的部件应该在华为欧洲仓库存储和管理」。 本月初,媒体透露,美国拜登政府考虑撤销向美国供应商发放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证。 德国联邦政府持有德国电信30%的股份,事件在政治层面具有爆炸性。德国内政部长费泽尔(Nancy Faeser)在接受德媒采访时,呼吁联邦政府对此进行调查;基民盟联邦议员罗特根(Norbert Röttgen)表示德国电信所有决策都应该考虑德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欧洲议会对华小组主席包瑞瀚(Reinhard Bütikofer)认为,该协议超越了德国的基本利益,指德国联邦政府和议会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美国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称这一协议令人担忧:德国和在德国经营的公司应该与我们合作,而不是帮助专政政权破坏国际安全。 德国的欧中问题专家吴文昕表示,导致德国电信与华为签署该协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默克尔政府经济利益至上的对华政策。 吴文昕说:从深层的角度来看,很大的问题就是德国当时的默克尔政府,重视中国市场,对国家安全不吭声,不管人权。总理就是这么一个态度,德国电信怎么会主动比政府先走一步呢?虽然企业就是要赚钱,可是一个企业应该有一个国家安全的概念。 一直关注中共海外扩张问题的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 ,不仅是德国电信,在英国、德国、法国均传出电信企业紧急储备华为产品的消息,企业试图巧妙躲避国家层面的制裁令。他批评有短视的企业为了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安全。 王龙蒙说:早在2020年,在美国不断推动对华为制裁之时,英国电信企业就储备很多华为零部件,以免受制裁影响。华为多年海外占域,早已在举国之力加持下,占据很大的海外电信设备市场,美欧的制裁令生效,电信运营商就会加大成本,所以它们想出的招术提前储备很多零部件以逃避制裁。这些企业根本不会考虑国家安全。 王龙蒙认为,民主国家应该推出更加彻底的制裁令,不仅要禁止华为进入5G,而是要将华为连根拔起。 王龙蒙说:有业内人士说,尽管很多国家5G中禁用华为,但4G中华为设备可以进行升级,禁令就形同虚设,因此民主国家必须得推出更为彻底的制裁令。 本月初德媒披露,德国政府已要求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使用华为、中兴设备的清单,为从移动网络中移除这些组件做好准备。传闻德国拟于今年秋天前正式禁用两家科技公司产品,因这些设备「让中国有能力对德国施加政治压力」。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外防西方内防颜色革命 中俄公安部及内务部联保政权 中俄两国元首本周签署联合声明,其中包括中俄两国公安部、内务部举行年度会晤,加强防范「颜色革命」,打击「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等。评论认为,反映了中俄内忧外患下,独裁者内心的隐忧。又有分析指,中俄合作已跳离经贸、外交层面,扩展至对内维稳和对外扩张。 中国政府网站周三(22日)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显示,中俄两国合作领域除了共同对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还提出防范国内的颜色革命。 上述声明写道,双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双方同意协商举行公安、内务部部长年度会晤,加强在防范「颜色革命」,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执法领域合作。 对此,美国资深媒体人马聚本周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俄在习近平这次访问后全面加强合作,其中一个范畴是分享反政府情报,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对付国内例如颜色革命,白纸运动等带有政治色彩的反政府活动。 马聚说: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又和俄罗斯强调防范颜色革命,这和公安部、内务部的领导就要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包括(中俄建立)定期的会议机制,并和普京双方共同在情报方面。特别是俄罗斯情报委员会等,都会和中国就各种情报进行分享。 中俄深化协作联合声明还提到,双方高度重视维护两国海外人员和机构安全及权益,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多边机制建设和对口交流,不断拓展海外公民、项目、机构安全保护合作方式和领域。该声明还采用了习近平的口语说,双方将「夯实两国关系物质基础」等。 马聚认为,种种迹像表明中俄合作已不仅仅在于两国间的政治和外交、经济等领域,而是扩展至两国国内问题,甚至扩大到海外。 马聚说:而是双方在共同控制社会的能力方面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取经。还提到「三股势力」指的是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双方这种合作会不会出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于各种少数民族在苏联境内的打压,双方共同掩护和配合彼此,这都是值得关注的。 不过,时事评论人士毕鑫认为,这次中俄貌似全面深化合作,背后其实只是反映习近平和普京两个独裁者内心的虚怯,他们为了维持专政,必须进一步防范各自国内的所谓不稳定因素。 毕鑫说:可能更多的是防范颜色革命,怕他们两个国家的政权不稳。在我看来,这两个没有底气的人想抱团取暖。俄罗斯的传统核心概念是个人服从国家,这和中国如出一辙。 中国官媒新华社本周三发文力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新华社的标题是《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不过,在新浪微博热搜榜上,前八十排行中,未见中俄两国相关新闻。 记者:古亭 /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布林肯:中国在乌战中未过「底线」 参议员要求尽快采取行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三(22日)出席参议院一个公听会时表示,中国正在观察全世界对俄乌战争的回应,从中汲取经验,若任由俄罗斯攻击邻国而不受惩罚,将为潜在侵略者「打开潘朵拉的盒子」,灾难冲突后随而来。但有参议员对布林肯迟迟未对中国采取行动表示不满,认为现在已到了临界点,美国政府必需采取行动。 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美国参院拨款委员会(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公听会上指出,中国正「非常谨慎地」观察美国政府及全世界如何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亚洲正感受到这股冲击。布林肯提及,世界在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秩序,各国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主权、独立及完整性,美国不喜欢看到大国欺负小国,若任由俄罗斯攻击邻国而不受惩罚,将会后患无穷。 布林肯说:如果我们允许俄罗斯在乌克兰违反这些规定而不受惩罚,我们将会在世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到处都充满侵略性,他们(侵略者)会说看看这个,然后说如果他们(俄罗斯)都能摆脱规定,那么我都可以,那将会是一个冲突的世界,一个战争的世界。 会上,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Lindsey Graham)问到布林肯如何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严重性,布林肯斩钉截铁地表明立场,表示「我们都看到了在乌克兰犯下的暴行和战争罪行,我们坚信有必要向俄罗斯追究责任」,当葛兰姆追问如果普京进入美国,当局会否把他捉拿到国际刑事法院(ICC)时,布林肯只是回答了美国不是ICC的成员,但认为所有ICC的成员国有此责任。 葛兰姆又提到布林肯曾公开表示相信中国有可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并指出如果向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提供致命援助,即属美国法律下以物资支持恐怖份子的定义,并质问布林肯为甚么没有直接向中国说明此严重性,又问布林肯会否考虑将俄罗斯定性为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以阻止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 布林肯说:我们会看看每一个合理的威慑方式,但当讲到国家资助的恐怖主义(SST)时,我们应该进一步讨论,我认为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相同的结果。我们有直接与我们的中国对口表达了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物质支援的严重问题,截至我们今天的讨论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中国)越过这条底线。 但葛兰姆对布林肯未有对中国采取实际行动表示不满,认为应该汲取侵乌战争教训,及早采取阻吓行动。 他说:无论采取甚么方法, 都等了超过一年了,我们要采取行动,我以朋友身分告诉你,我乐意跟你合作,我不想再袖手旁观了。 布林肯说,在乌克兰的利害关系影响远超过其国界,举例来说,他认为这对亚洲产生深远影响,在俄乌冲突中,日本及韩国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布林肯指称,他认为中国正在非常谨慎地观察,对于世界是否团结对抗这种侵略,中国将会汲取经验。 时政评论人士李恒青表示,葛兰姆对林肯的质询非常尖锐,对政府起著制衡压力。 李恒青:现在西方国家几乎一边倒的都在批评中国拉偏架。国会的这些议员,不管是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代表的是民意, 美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民意大于天。议员们不断的质疑政府,最后就会改变政府操作。国会议员的作用非常的大,他会让政府不断的调整他的政策。 另外,布林肯在听证会中介绍了2024年美国国务院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预算案时,首先提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包括俄罗斯的专制和侵略,以及来自中国的长期挑战,都为美国构成挑战。故此,在今次的预算中,当局计划在印太地区增拨资源,用于该地区的预算比2023年度增加18%,包括预留4亿美元资金应对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通过「抗衡中国影响基金」(Countering PRC Influence Fund)在全球抗衡中国。又新增一项多方面、跨机构的强制性的建议,旨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胜,包括拨款20亿美元加强印太经济体及支持美国的伙伴国家、20亿美元用于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一笔新的循环基金以加强股权投资、以及在20年内投入71亿美元支持延续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签署的《自由联系契约》(COFA)。 记者:马立克/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7.【立场案】锺沛权否认辞任仍以总编身分指挥 指主控刻意曲解 香港「立场案」周四(23日)续审,控方引《BBC 新闻约章》盘问前总编辑锺沛权,锺认为控方把其中部分重要内容曲解。控方又指,根据锺沛权WhatsApp纪录,锺辞任后,仍给予林绍桐指示,指锺当时仍是总编辑。锺表示自己「职业病、忍唔住」,给予建议「唔代表我做紧总编工作」。控方再就《立场》英国分社的财务安排,质疑分社无财务需要,锺以人工开支举例反驳。 「立场案」踏入第46天审讯。为确保锺沛权能于本月内完成作供,各方经讨论后,决定把每天审讯时间延长,提早至早上9时开庭,且每天散庭时间延长一小时至下午5时半,另再把午饭时间缩减半小时。 主控伍淑娟今就多个议题向锺沛权继续作出盘问,先由英国广播公司的《编辑约章》开始,指记者的公众表现及公开取态,会影响机构的「中立性」,惟有关用字即被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质疑,指伍将「Impartiality」译作「中立」不正确,应译作「持平」。 伍之后用英文读出段落再以中英双语夹杂作提问,并把其中一句「fairly represent opposing viewpoints when included」译作「公平地包括相反声音」,问锺是否同意?但锺即质疑伍曲解有关英文,指出其意思应为如文章包括反对观点时,反对观点表述要公平。两人之后一度持续争论,最终法官郭伟健介入称:「呢个议题大家唔好再讲落去,好冇?」 对于控方就记者应否表达意见的提问,锺直言是「全世界好多媒体面对紧呢个问题」,认为任何记者、主持人均有立场,在公开渠道发表意见,反可让读者有更充分资讯理解访问、思考主持的专业有否受政治观点影响,又指自社交媒体出现后,「个人观点一定要假设系被公开」,近年英美媒体都开始接受记者在社交媒体发表意见,甚至有记者在个人专页,发布未公开的采访材料。 控方之后问及锺跟林绍桐交接总编的工作,质疑为何没有谈及编采方针。锺回应指两人一直持续沟通,故毋须特别交接,惟伍指出,两人不用交接是因知悉锺会继续「mon(监察)住公司」,锺不同意,更认为控方推论匪夷所思,反驳指「点可以用我哋冇做某啲嘢,去推断我哋动机、原因」。 锺之后在盘问下表示,自己辞任后「由朝到晚」不断看《立场》的文章,惟整个11月没有与林沟通,及至12月生活稍为平静,在「职业病」加上著紧《立场》下,在见到错漏或配图不够美观等时,才忍不住提建议,惟由于林已上任,他不能直接向撰稿同事反映,否则褫夺林总编角色,无可奈何下便只告知林,重申不代表自己在做总编工作。 控方之后一度基于锺的手机WhatsApp纪录作推论,指从2021年10月的纪录可见,锺及林曾就稿件沟通,包括向林称「假新闻专题可以再推」,而林亦有向锺申请放假,林于同月又向锺汇报招聘员工进度,林的口吻犹如请示锺能否请人,可见锺仍然坐阵于《立场》。锺就直言,无法忆起具体日子,但他于10月底向公司内部发消息,相信在10月底前确实接任安排,而当时自己尚未离任,林是出于尊重而知会他。 伍淑娟然后就锺沛权被捕当日的情况盘问,指锺在警方查问下,很快便承认文章由他审批,质疑锺「一心想揽哂所有职责」。锺回应指,对被捕「点都有啲准备、有思考过程」,包括对事情的判断和控罪的理解,亦曾跟律师了解控罪情况及警方证据。而他在被捕后,有时间速读被指控的20篇文章,当时大感意外及惊讶,同时感到愤怒。对于没有保持缄默,他解释,因顾虑警方会再拘捕其他同事,故「我宁愿我讲晒畀你哋听,唔好搞其他人喇。」又指从文章作者及性质,能确定是由其审批,不解控方所指何谓「一心揽晒」,直言作为一个媒体的总编辑,就要对内容负责,故不难确认当中15篇文章是由他审批。 控方另提及,锺首次被拒保释后未有再提申请,再三质疑他于主问谈及《立场》持平报道等说法,「完全可以开脱自己嘅罪名」并有利保释,质疑他为何不再作申请。锺回应指自己最大考虑,是太太陈沛敏的还柙情况,希望如果太太陈沛敏因《苹果》案定被罪,由还柙转为在囚人士时,他能尽最大努力照顾她,而最终因《苹果》案审期出现重大变化,他才决定申请保释。 控方在盘问中另问到《立场》英国分社的事宜,对《立场》把5年资金、即1200万元汇至英国提出质疑,问及分社有何财务需要。锺沛权此时就即场计算人工成本反驳控方,指「每个月得20万到,20万请到几多人呀?律政精英请得嗰一个两个?当然新闻工作报酬未必好高,但20万请到几多人?200几万你话好高?」又补充英国税率较香港高,故一并考虑同事个人入息税后有调整同事薪金。 案件将于下周一(27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理大冲突外围两男涉暴动罪成上诉被拒 官指无说服力 2019年香港理工大学爆发冲突期间,两名男子被捕,经审讯被裁定暴动罪成,判囚38个月。二人不服定罪,早前提出上诉,指在警方驱散行动后才被发现,原审时没有证据两人从何处及何时进入暴动现场,有可能是在暴动结束后才到场。上诉庭周四(23日)驳回二人上诉,维持原判。 两名上诉人,分别为陈子谦(29岁)及黄适哲(22岁),被控于2019年11月18日,在九龙加士居道拔萃女书院外,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士参与暴动。两人当场被捕,与另外7人一同受审,并于去年1月被裁定罪成,陈与黄被判囚38个月。 上诉方由大律师马维騉代表,早前在聆讯中力陈,原审时并没有证据证明两名被告,是由弥敦道进入涉案路段;又指虽然两人身上装备极度可疑,但亦可能只是参与了其他地方的非法集结,在现场暴动结束后才到达,希望法庭把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上诉庭法官彭伟昌、潘敏琦及彭宝琴今颁下书面判词,引述上诉方理据,指原审法官林伟权不能肯定两名被告是从弥敦道走入加士居道的暴动范围,故不能推断他们进入暴动范围时,暴动是否仍在发生。另外,又指两人在警方开始扫荡后数分钟才相继被捕,其中黄适哲是在5至6分钟后才被警员发现,故有机会在暴动结束后才抵达现场。 不过,三名上诉庭法官认为,指原审法官已作极仔细分析,排除被告由其他街道进入涉案路段的可能性,包括排除被告从佐敦道或志和街进入加士居道,因有关说法与相关片段的实况不符,指从片段可见,从佐敦道走进暴动范围的示威者,最迟当日下午1时半出现,假设该批示威者包含两名被告,他们不可能在数分钟后,仍被发现在距离很近的劳资审裁处外逃跑。 判词续指,原审法官明确指出,当时示威者和警方已对峙一段时间,期间多次发射催泪弹,现场烟雾弥漫,身处附近任何一条横街的人,难以想像有何清白无辜的理由,且还要进入涉案路段加士居道,形容上诉方有关说法根本毫无半点说服力。 针对上诉方指黄适哲在速龙小队驱散暴动5至6分钟后才到场,当时上诉庭法官曾指此说法是「一把双刃剑」,判词认为,黄越迟被捕,就越有必要解释为何迟至当时才跑离现场,又强调若妻被告被发现满身装备身处暴动现场,必须出庭作供解释原因并接受控方盘问,否则便难以抵御证据产生的有力推论。由于上诉庭认为原审法官的分析钜细无遗,没有任何地方出错,故驳回上诉。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No Rioters》现身铜锣湾大屏幕「支持反送中」 港府要求下架 美国数码艺术家Patrick Amadon作品《No Rioters》(没有暴徒),近日获于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展出,内容涉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而被定罪的香港示威者。惟Patrick周四(23日)于Twitter宣布,作品因收到港府要求而遭下架。对于被亲中媒体《大公文汇》点名批评,疑借艺术作品撑香港「黑暴」,Patrick直接称「这是对的」。Art Innovation Gallery创办人回覆本台称,决定由SOGO提出,证实作品因涉及政治而被移除,「不肯定当中有否受政府干预」。 《No Rioters》为艺术公司Art Innovation Gallery 举办的「像素之声」艺术周的数码影像展品之一,于3月17至23日在铜锣湾SOGO商场外大屏幕展出。该作品以红黑色为主调,显示一个监控摄像头正左右摇摆,并闪出文字讯息。 Patrick Amadon日前接受《Hong Kong Free Press》访问称,作品中隐藏因反送中运动被捕及定罪人士的姓名、年龄及刑期等资料,藉此以示支持,称「他们面对政府这个庞然巨物,即使注定失败,但仍有这么多人挺身而出示威、反抗」。 Patrick说:「我不想让那些为了原则而作出牺牲的人被遗忘,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提醒大家,香港已经变成甚么样子,以及许多被人忽视的悲剧。」 Patrick又透露并不担心引起法律问题。另主办的Art Innovation Gallery回覆《Hong Kong Free Press》时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其信息」。 不过,《No Rioters》上架数日,Patrick周四(23日)于Twitter宣布,《No Rioters》因收到港府要求而遭下架(was taken down today at the request of the government)。 日前,亲中媒体《大公文汇》报道有关Patrick Amadon作品《No Rioters》,指疑似借艺术作品撑香港「黑暴」事件,更「逐帧观看」,称发闪现「戴耀廷」、「邵家臻」、「李永达」、「黄浩铭」等人的名字。Patrick就此回应称,「据亲北京的媒体所说,我是撑「暴徒」(pro-rioters),这是对的(This is correct)」。 Art Innovation Gallery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cesca Boffetti同日回覆本台称,不知道事件「是否涉及政府干预」(government intervention),认为Patrick Amadon作品被移除是「因为它包含政治信息」。 Francesca指,经中介才获悉作品被删,仅知悉「决定是来自业主崇光百货SOGO」,并无更多资料。又称有关「像素之声」艺术周的数码影像展品仍会继续,但「遗憾的是没有 Patrick的作品(unfortunately without Patrick's work)。 本台正就事件向Patrick Amadon和崇光百货SOGO查询。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抢人才】加拿大去年人口增105万人 创下该国历史纪录 近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数有增无减。加拿大当局最新公布,当地2022年的年度人口增长数达105万人,创下该国历史纪录。 加拿大统计局周三(22日)表示,当地人口在今年1月1日为3956万人,而从去年1月1日到今年1月1日,加拿大增加了105万人,同时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度有年度人口增长数突破百万大关。 统计报告指出,2022年人口年增率达到2.7%,是自从1957年的3.3%以来的新高。这是自1950年代战后婴儿潮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可观的成长数目。而当局统计人口增长数时,新生儿、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以及非永久居民都在统计之内。 报告显示,今次人口增长与国际移民高度相关,由于加拿大政府寻求引进更多移民填补劳动力缺口,几乎所有的成长人口都来自国际移民,占95.9%。加拿大在2022年迎来43.7万名移民,去年在加拿大获得工作或求学许可的非永久居民,则增加60.8万人。 报告未有具体公布移民及非永久居民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加拿大统计局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加国对成千上万逃离战事的人表示欢迎,也是原因之一。 事实上,加拿大政府2021年起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对港人提供「救生艇计划」亦是原因之一。港人可以透过「香港特别通道」(Hong Kong Pathway)stream A、stream B 两个计划,在符合条件后申请成为移民。 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于2020年11月就香港学生及其家属宣布「开放式工作签证」计划,过去5年内从专上教育机构毕业的学生,均可申请开放式工签(OWP)赴加国工作,截至2022年6月已有约1.8万人入纸申请。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自2015年上台后,推出积极的移民政策,以提振加拿大经济和支撑正在老化的人口,移民已成为加拿大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加拿大总人口中移民约占23%,比例在七大工业国中居首位。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抗议洪都拉斯外长访中 台召回驻洪大使 台湾周四(23日)召回其驻洪都拉斯大使,抗议洪都拉斯外交部长访问中国大陆协商建交一事。 台湾外交部的一份声明说:「针对宏(洪)都拉斯政府罔顾两国超过80年的传统邦谊,漠视台湾长年援助宏(洪)国的合作成果与协助解决宏(洪)国问题的善意,坚持派遣外长赴中国大陆洽商建交,严重伤害台湾政府与人民感情的举措,决定立即召回驻宏(洪)大使,以表达强烈不满。」 这一声明是在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依纳(Eduardo Enrique Reina)正前往中国大陆就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进行会谈时作出的。 如果洪都拉斯真的和台湾断交,台湾将只剩下13个与它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近年来,台湾已经失去了几个拉丁美洲的盟友。 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和外交官员告诉《法新社》,陪同雷依纳访问中国大陆的随行人员包括洪国总统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的女儿。 总统府部长帕斯托尔(Rodolfo Pastor)告诉洪都拉斯《先驱报》(El Heraldo),洪都拉斯代表团将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秦刚。 北京没有证实这次访问,但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四说,中国大陆「准备」与洪都拉斯建立联系。 汪文斌说:「中国欢迎洪都拉斯政府关于发展与中国关系的积极言论,并随时准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洪都拉斯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 台湾外交部下午发布新闻稿指出,政府自从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就任以来,即在能力范围内积极与洪国政府洽商双边合作,展现台湾协助洪国发展的最大善意。台湾外交部指出,卡斯特罗14日推文指示洪国外长推动与中国大陆发展官方关系以来,台湾仍持续与宏方就维系两国邦交进行沟通,并一再提醒洪国政府轻信中国建交承诺的风险。 台湾外交部表示,目前双方关系确实面临困难,但外交部及驻洪都拉斯共和国大使馆全体同仁仍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但绝不会与中国大陆进行金钱竞逐,外交部再次呼吁并提醒洪国政府勿陷入中国债务陷阱。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北京称于南海驱逐美军舰 美第七舰队:没这回事 中国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周四(23日)表示,美国勃克级飞弹驱逐舰「米利厄斯号」(USS Milius)23日非法闯入中国领海,予以警告和驱离。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回应,「米利厄斯号」正在南海进行例行航行,其后自行离开该水域,没有被驱逐这回事。 陆媒《澎拜新闻》引述田军里称,米利厄斯号「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闯入中国西沙群岛附近领海,共军进行跟监后,予以警告驱离,强调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南海和平稳定」。 但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指中方说法有误。《路透》引述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声明指出:「米利厄斯号正在南海进行例行行动,没被驱逐」。声明强调,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 「米利厄斯号」母港是驻日美军所在的横须贺港,2021年11月曾通过台海。美日上周末进行海空联合训练,「米利厄斯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爱宕号」护卫舰19日在日本海进行了联合演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事实查核|中国促俄乌和谈,美国主张「战争不应停止」? 标签:错误 一分钟完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莫斯科,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声明促俄乌两国和谈。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近日有中国外交官在社群媒体发布美国反对俄乌停火、美国是「战争贩子(warmonger)」等言论;中媒「海峡卫视」的节目「今日海峡」在社媒发布短影音,字幕打上「美国务卿布林肯的回答是:战争不应停止」等错误资讯。 经查核发现,美国声明反对的是「按照中俄开出的条件止战」,并非反对俄乌停止战争,部分中国外交官、媒体明显扭曲事实、误导受众。 深度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本周一至三(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宣传为「和平之旅」。外界预期习近平将提出中方的乌克兰和平方案,基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中国支持俄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逐步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但中方声明并未提及俄罗斯应从乌克兰撤军。 「普习会」之际,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秘书长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于周一发推文表示,中国的「和平计划」若要成功落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俄罗斯占领部队须根据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投降或撤离乌克兰领土。 美国官方支持乌克兰所提出的和平方案,也就是以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为前提。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就2022年度各国人权报告发表讲话时表示:如果停火呼吁的内容不包括把俄罗斯军队赶出乌克兰领土,实际上是在支持、认可俄罗斯的征服行径。它将承认俄罗斯以武力夺取主权邻国的领土的企图。这将使俄罗斯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乌克兰的地位。若没有持久的解决方案而现在就停火,普京总统可以趁机休整并重整他的军队,然后在对俄罗斯更有利的时候重新发动战争。 「世界不应当被俄罗斯——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协助下——采取按照它自己条件冻结战事的任何战术手段所愚弄。」布林肯说。 在中国,福建广电「台海时刻」新媒体官方YouTube频道将布林肯上述这段话剪成短影音,包括中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张和清、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都在推特上转传,影片字幕写著「美国反对俄乌停火」,张和清推文还加上自己的评论。但逐句查核布林肯当天的发言,他并未说出「美国反对俄乌停火」这句话。 「今日海峡」脸书、抖音帐号也使用「台海时刻」影片,在这则31秒的短影音中,前22秒的画面是中国外交部周二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回应「中方是否愿意与美方共同推动俄乌和谈?」的问题。汪文斌说:「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议你也问一问美方,是否愿意推动和谈。」 接下来9秒的画面是布林肯说:「世界不应当被俄罗斯--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协助下--采取按照它自己条件冻结战事的任何战术手段所愚弄。」 这则短影音的标题却打上「中方问美方是否愿意停止战争,美国布林肯的回答是『战争不应停止』」。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这个标题就有两个错误:其一是布林肯并没说这句话,其二是布林肯发言并非针对中方问题「回答」。 海峡卫视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卫星电视国际频道,「今日海峡」为海峡卫视新闻通栏节目。「今日海峡」脸书粉丝专页现有逾365万人追踪,抖音有2126多万粉丝。 结论: 美国并未反对俄乌停止战争,且多次呼吁普京从乌克兰撤军,以结束这场战争。美方也建议中国在这个基础上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接触,并利用其影响力迫使莫斯科撤回其军队。对于中国提出的「停火呼吁」,美国官方完整的立场表述为:无法接受中方所谓的和平提议。因为若停火呼吁不包括俄罗斯军队离开乌克兰领土,实际上是支持认可俄罗斯的征服行径。 中国官员、官方媒体散播所谓美国反对俄乌停火、布林肯称俄乌战争不应停止等言论,皆为不实讯息。 14.【杜耀明评论】中央领导香港降格 问责官员该拿多少人工? 中共下令改造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转由中央直接领导,名称改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倘若名符其实,亦等于四十年前约定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正式宣布走样变形。 亲政府传媒都强调,今次改组是港澳办升格,代表中央更重视香港,有利香港「由治及兴」。这样说,难道中央过去不够重视香港?当然不是。1967年暴动,中共没有收回香港,是重视它对封闭年代大陆的作用。香港前途谈判,北京与伦敦签订《联合声明》,确保香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是重视他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回归之后《国安法》之前,通过代理人治港,不论是商人、公务员还是党员,尽量保持香港的法治和自由,也是基于重视香港对国家发展的价值。 不同时期,中共对香港都非常重视,只是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落实香港政策的组织和行动也按不同需要而先后有分别而已。可见关键不是重视与否,而是重视甚么,由于每时期的任务重点以至规模不同,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工作组织去达成目的。其实不同时期不同工作任务的转移,而组织因应作出转变,这也是中共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厉害所在。 回归头七年,治港任务主要交给特区政府,中联办及港澳办从旁协助。2003年, 50万人示威,特区当局撤回23条(即国家安全)立法,北京成立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从宪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改变香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联办更担当介入香港政治的角色,在选举工程、群众组织及统一战线等等担当重任。 2019年反修例运动风起云涌,11月底区议会选举亲北京政团崩盘式落败,中共应对形势,于2020年初,由协调小组改为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办公室,主任一职由港澳办主任兼任。《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除了由特区政府成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由特首任主席,中联办主任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北京亦在香港设立中央国安公署。 演变至今,涉及香港事务的大陆部门包括中联办、港澳办、国家安全部、部级的经济工作及发展规划部门丶外交部、解放军,还有毗邻的广东省委等等。若再像过往由中联办主任为香港党委书记,级别不一定比来自其他部委的成员高,同时不少国家安全以至经济策略的具体措施都来自中共顶层的决定,部分亦牵涉广东省的利益,香港党委不能一锤定音。但若果事事向中央领导小组禀报,倒不如由决策到执行都由领导小组自己一手负责。更何况已设置的办公室,与国务院港澳办的功能重叠,因此不论从效率到权威,由中央领导的港澳部门全权负责更顺理成章。 自然不过,伴随港澳办的升格,就是特区政府的降格。首先是发展方向,香港当局无权主导,因为中央港澳办的出现,正式代表香港未来是国家的任务,牵涉众多国家级部门的努力和协作,香港只能参与其中,接受中央派给的角色。今后行政长官每年一度的施政报告,若不事先奏准中央,便只能在国家对香港既定的发展决策之中,寻找剩下的空间。 今次香港事务机构改组也显示中央对特区政府欠缺信心。改组的目的,据称除了落实一国两制、掌握全面管治权、方便香港融入国家大局等等,还包括保障民生福祉。换言之,中央不相信没有他们的指挥,特区政府可凭一己之力,保障民生福祉。但事实也确是如此,报载简约公屋如无中联办居中「箍票」(拉票),立法会能否通过拨款要求也是疑问。 如是者,由中央主导香港的内政,问题不仅关乎香港高度自治的存亡,或者香港与大陆利益之间是否偏重后者,更是香港的公帑是否用得其所。例如简约公屋,造价昂贵固然无法令人信服,同样值得留意是,特首(每月约四十五万港元)甚至负责官员(每月约三十六万元)支取的人工,都比英美日三国首相人工还要高(年薪二十至四十万美元),施政却招致社会不满,何不废取整个问责班子省回大量公帑,反正决策由中央港澳办拍板,具体工作由公务员执行,他们还有何存在价值呢?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财经自由讲】欧、美银行相继爆煲 香港可以独善其身? 全球收水,债息倒挂接近一年,对银行及其他金融基构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都有相当影响。 过去两星期欧美都终于有银行「爆煲」。在如此大环境下,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否独善其身?香港银行仍然安全么?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2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2日 1.中国传奇博主「编程随想」「煽颠」判7年 网民联署要求放人 中国大陆网络自由抗争传奇博主「编程随想」被证实于上月被以「煽颠」罪判7年监禁。其妻子向本台透露,丈夫失踪近两年,当局办案全程黑箱作业,庭审现场所见丈夫体重减半,大半头发已变白,上诉再遭遇中共当局设置重重阻碍。目前,曾被「编程随想」启蒙的一众网友发起联署要求放人。 本名阮晓寰的大陆知名博客「编程随想」自2021年5月9日停止更新博客。他的太太接受本台访问,透露丈夫经过近两年秘密羁押后,在上月被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以及没收财产2万元。 贝女士说:我的老公是2021年5月10号中午被带走的,2021年10月左右提到了上海的法院,法院用了1年4个月才公开宣判,不管是侦查期,还是检察院阶段,都是秘密进行的。2月10号,我老公因为博客里面时政的言论,被判了「煽动国家政权罪」,而且属于罪行重大,判了有期徒刑7年。 贝女士透露,她在庭审现场目测丈夫的体重减半,大半头发已经变白。她不敢想像丈夫在看守所中如何度过。她读懂丈夫的眼神是在表达判案不公。 贝女士说:开庭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看到我老公,他已经瘦得只有原来的一半,而且头发大半都已经花白了,他被抓走的时候,他有两颗是用假牙的,但看守所是不能用假牙的,没有假牙的情况下能不能吃够嘛?他还有哮喘,不知道这将近两年,他在里面是如何过的。他被宣判当场,从眼神我就能够看到,他就觉得非常不公平。 「编程随想」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政治启蒙传奇博主。但贝女士向本台透露,她是在丈夫被捕一年多后,才辗转获知网上的「编程随想」即是丈夫阮晓寰,因为从拘捕到判刑,全过程完全是暗箱操作。 阮晓寰于2021年5月10日遭上海市杨浦区公安局抄家,翌日被正式刑事拘留;2021年6月17日被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批捕;2021年10月该案移交法院。上海第二中级法院的判决书只字未提「编程随想」博客,但检方指控阮晓寰在200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编写百馀篇造谣、诽谤的煽动性文章」,「透过境外平台发布攻击、抹黑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意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定」涉政博客,造成大量网民浏览、评论、转发、效仿等「恶劣后果」, 判决上的8条证据无一列出所涉博文内容,起诉书还称阮晓寰对于起诉指控的基本事实及罪名「不持异议」,而其为自己辩护,所写涉政类文章的目的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好。 贝女士也质疑判决书上的诸多不能自掐(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之处,并透露法官在宣判后,以案件涉及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她对判决书保密。但她认为,这是一份公开判决书,且判决书中根本没有涉秘内容和认定,为此她保有依法公开判决书,并寻求法律帮助的权利。 贝女士说:这个判决书里面,连他的个人博客号也没有;他到底写了哪些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也没有,里面还有很多不能自掐的点。但是法官当时还让我对这个公开判决书进行保密。他们说,因为这是属于国家安全类的。我当时质疑那你在判决书里面界定国家机密了吗?那我说,既然这样,这是公开判决书,我保留公开它去寻求社会援助的权利。 据悉,一审判决后,阮晓寰于判决当日在看守所内提交上诉;贝女士也于2月20日委托北京知名人权律师莫少平和尚宝军担任丈夫的上诉律师,但上海高院立案庭承办法官以各种理由推托,迟迟不予处理。 3月9日,尚宝军上海杨浦看守所申请会见阮晓寰遭拒,并被告知上海高院已经为阮晓寰指定了两位法律援助律师。其中一位即为阮晓寰一审代理律师陆培煜,该名律师早前疑在压力下妥协,并配合官方演出。 尚宝军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这是当局常用的「占位」套路,因每个当事人最多可以有两名辩护律师,这样即可阻止家属聘请的律师介入。 尚宝军说:3月9号我去了看守所,但是没有见到阮晓寰,理由是(上海)高院给他指定了两个法援律师,把辩护人的席位给占了,这是常用套路吧。他们肯定是不想让我们介入进去,家属现在正在跟他们交涉,当然家属希望有自己信任的人为阮晓寰辩护。 周二(21日),尚宝军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编程随想」妻子贝女士的求助信息。 阮晓寰被判刑消息传出后,无数网友在网上表示曾受其博文启蒙,认为他是争取中国网络自由的传奇人物,并让一代人回归常识、独立思考及认清中共极权运作方式。 有网友迅即发起联署行动,喊话中共当局「分享知识不是罪」,「如果一个政权可以被事实和知识颠覆,那它一定是犯罪组织」。 近日,贝女士已向上海高院投诉承办法官须梅华渎职,并以欺骗的方式侵犯被告的合法辩护权利,要求其澄清「法援律师」占位一事。本台反覆拨打须梅华办公电话,皆无人应答。 出生于1977年的阮晓寰现年46岁,与妻子同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学生,酷爱计算机科技的阮晓寰后来放弃大学文凭,从事了喜欢的网络技术工作,其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信息安全总工程师。 阮晓寰于2009年1月15日开设博客「编程随想」,最初以分享电脑技术、软件开发内容为主。当年「六四大屠杀」20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当局大规模封杀海外网络,「编程随想」开始利用专业知识,向公众普及翻墙技术、及如何隐匿身份、规避当局追捕的网络安全知识。 在2010年底和2011年2月的「钱云会事件」(注一)和「中国茉莉花革命」(注二),促使「编程随想」转向政治博文写作,他曾发表多篇博文,呼吁公众走上街头抗议。 其后,他的博客内容分为六大类,包括提升思维能力、普及政治常识、扫盲翻墙知识、揭露党国嘴脸、网络安全教程、软件开发技术等。并在其博客分享数百本中英文电子书籍。 2013年,「编程随想」获「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最佳中文博客」奖,他未出现在颁奖现场,仅在一篇自述中表示,希望公众可以明白「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会来关心你」。 早在2017年,「编程随想」与网友谈及安全问题时曾表示,若其在全平台无任何活动超过14天,则意味著遭到当局抓捕或人身遭到意外。有网友认为他在12年间匿名单兵作战,已是奇迹。 「编程随想」已发表712篇博文。其中他还营运了Github上知名的开源项目《太美子党关系网络》,以揭露中国政府系统性的腐败;即使被捕后,他的主博客站点和其他平台上的项目依然未被当局攻破。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习普会】中俄结盟塑造世界新秩序 习向普道别:亲爱朋友,请照顾好自己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22日)结束国事访问离开莫斯科,他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目光投向塑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没有迹象表明,习近平扮演和平缔造者角色的努力取得了成果。有学者指出,俄乌双方正就今年春季战争作出部署,各自希望届时形势对自己有利;习近平此行只不过是铺垫未来一年的大国博弈。 习近平大力声援普京,反对西方,但他几乎没有提到俄国入侵乌克兰,并在周二(21日)表示,中国有一个「公正的立场」。 然而,在习近平离开时,他对普京说:「现在出现了百年未见的变局。当我们在一起时,我们会推动这些变化。」 普京说:「我同意。」对此,习近平回应说:「亲爱的朋友,请照顾好自己。」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沈旭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俄乌双方正就今年春季战争作出部署,各自希望届时形势对自己有利。 沈旭辉说:本身在战场上(乌俄)双方各自的期望都比较清晰:乌军希望有个「春季大反攻」,美国、英国、欧盟亦提供很多尖端武器。全部都看「春季大反攻」和之后在战场上是否可以收复东部和南部失地。这就是乌克兰一方想看到的结果。如果(春季大反攻)有比较大进展,之后再去和谈,会较容易争取比较有利结局,亦可以在明年美国大选前可以有比较乐观研判;这是乌克兰和盟友的算盘。俄罗斯也很清楚,对俄方来说只要今年捱过去,继续胶著,到时和谈压力就会去到对方身上,起码没有明确优势在对方那边;如果到时中国才去调解俄乌冲突(战争),普京会去见他,而泽连斯基也相信不会不见习近平;如果一年之后战事仍是胶著而中国有这个角色,那就会比现在(调解)更有价值。 他又强调,习近平的俄国国事访问,为的是铺垫未来一年的大国博弈。 沈旭辉说:我相信他(习近平)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想铺垫现在这刻。他现在调解了伊朗沙特,跟著继续全力支持俄罗斯;他亦都会在态度上今年会用尽不同方式去令俄军可以挺过今年。这个就是中方今年的算盘。所以整个布局(我)都不会相信这一刻会有甚么突破,只不过是铺垫未来一年的大国博弈。 沈旭辉又指出,俄乌战争期间,美国不能有第二战线,因此中国争取到一定空间达到一些自身目的。 沈旭辉说:对他(习近平)来说,俄乌战争的持续,美俄都不能有第二战线,中国可以在类似中东的地方拓展影响力,亦可以利用一些「中间力量」慢慢去渗透填补,去减轻中国一旦有一日要去面对台海有大动作时候会受到的压力,这个是(中国大陆)既定政策。你可以说这是BUY TIME(争取时间),但你亦可以说这是他真正目的。举个例说,如果在中东慢慢做到石油人民币(交易),虽然我个人觉得不容易;但他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类突破的话,当然对中国的其他政策都有一些优势。 他亦表示,中俄在能源问题上合作,是各取所需的互补关系。 沈旭辉说:实质就是(中俄)有非常多的合作,这是清晰的。对俄罗斯来说,现在有甚么国家会去买它的能源都很明显:中国、印度、土耳其可能是暂时的。对俄罗斯来说一定会抓紧这些市场,而中国本身能源又不足够,当然大家有一个互补的关系。 白宫在评论习近平与普京的会晤时说,中国的立场并不公正,并敦促北京向俄罗斯施压,让其撤出乌克兰的领土,以结束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冲突。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周三表示,习近平在莫斯科最后一夜,俄罗斯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发射了21架「见证者-136型」自杀式无人机。 当习近平准备离开莫斯科时,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及乌克兰北部和东部地区响起了空袭警报,并有无人机袭击的报告,但没有造成重大破坏。 习近平对莫斯科的访问被克里姆林宫誉为来自其最强大的朋友的支持,其特点是精心策划的盛况和仪式。 习近平和普京互相称对方为挚友,承诺进行经济合作,并将两国关系描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关系。 中国发表的一份声明说:「他们(领导人)共同认为,这种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范围,对全球格局和人类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网站上说:「我们正在为形成一个更加公正和民主的多极世界秩序而团结努力,这个秩序应该建立在联合国、其安理会、国际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核心作用之上。」 在早些时候的一份联合声明中,两国领导人指责西方国家破坏全球稳定,指责北约闯入亚太地区,但宣称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密切夥伴关系并不构成「军事政治联盟」。 记者:方德豪/程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3.日相「习普会」时突访乌克兰 评论:证日本不向强权低头决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国事访问之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二(21日)突袭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举行会晤,令岸田文雄成为二战后,首位踏入战争国度的日本首相。评论认为,岸田文雄访问乌克兰承受很大风险,但此举向世界宣告了日本不向强权低头的决心。 综合传媒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结束在印度的访问行程后,周二突然到访乌克兰。据日本外务省表示,岸田在首都基辅与总统泽连斯基会谈,并举行联合记者会,表达对于与乌克兰合作以及决不动摇的支持。 岸田批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破坏国际秩序,承诺透过北约基金提供3千万美元,协助乌克兰获得非致命装备;泽连斯基赞扬岸田是国际秩序的真正强大捍卫者,亦是乌克兰的长期朋友。他接受岸田邀请,5月以视像形式出席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 日本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周三(22日)对本台指,岸田此次冒著极大风险访问基辅,除了是因为G7峰会即将举行,其他领导人都去过了乌克兰,岸田亦需要展示自己有发言权,而且拥护自由、民主价值;另外亦想证明,日本在支持乌克兰这件事情上不落人后,也宣告日本不向强权低头的决心。 矢板明夫说:中国和俄罗斯的首脑会谈,习近平去了莫斯科,这种事情对于日本来讲压力很大,日本周围的两个巨大无比的邻居都对日本充满敌意,而且都是拥核国家,这两个国家联手对日本是有很大的压力。岸田去乌克兰也是向外表示日本决不屈服于强权,绝不接受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方式,所以这也是对中国和俄罗斯元首的一种回应。 原本除了日本之外,七国集团其馀首脑都曾访问过基辅。日媒报道指,岸田力争在5月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前实现到访乌克兰,以向国际社会展现七国集团团结、坚持对俄制裁以及支持乌克兰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是乌克兰战事爆发1年多以来,岸田首次到访乌克兰。为确保安全,此行事先没有对外公布,岸田结束印度访问后,周二凌晨乘坐包机而非政府专机,由印度飞往波兰,再转乘火车前往基辅。日本《共同社》报道指,日本首相秘密访问外国的做法极其罕见。 对于今次行程保密,矢板明夫指出,日本实行「和平宪法」、「非武装中立」,岸田出访乌克兰战区有很大风险,因此行程必须保密。 矢板明夫说:日本有和平宪法,日本的军警不可以在海外携带及使用武器,这日本的法例有规定,所以岸田这次去乌克兰如果被袭击,日本是没办法保护自己,岸田也没办法反击,如果出国也没办法营救,所以在这种很大的风险之下,只能用完全保密的形式出发。 矢板明夫指,岸田这次的「闪电外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岸田此行只带了不到10个随从。一行人赤手空拳,在没有武装保护的情况之下,秘密进入乌克兰,这亦是二战后,日本首相第一次踏入战争中的国度。 岸田文雄秘密访乌,被喻为是「历史性」时刻。乌克兰外交部形容岸田文雄的历史性访问是「团结的标志」,又感谢日本为两国未来的胜利提供大力支持和贡献。 岸田抵达基辅后,先到访去年被俄军占领、曾有多名平民死亡的布查镇,在一个教堂前献上花圈,并鞠躬默哀。岸田指,对布查镇有无辜平民被杀感到非常愤怒,他代表日本向受害者致以慰问,强调日本会继续支援乌克兰恢复和平。 《美联社》报道,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认为,岸田文雄与习近平同日出访俄乌,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夥伴关系,形容「岸田与自由站在一起,习与战犯站在一起」。 而对于岸田出访乌克兰,中国外交部则指责加剧紧张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批评岸田,称「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的正确方向,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创造条件。我们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局势降温的事,而不是相反。」 对于美方指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难言公正,汪文斌回应指,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危机的当事方,更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也是一次和平之旅,中方奉劝美方审视检视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纠正错误行径,停止向中方甩锅推责。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美太平洋空军司令:与中冲突各方损耗都将达近二战水准 美国太平洋空军(US Pacific Air Forces)司令维巴赫(Kenneth S. Wilsbach)周二(21日)表示,若与中爆发任何冲突,各方损耗都将达到「接近于二战」的水准。他还指出,若要保卫台湾,美台必须具备配备地对空飞弹的能力,以便击沉中共战舰。 《中央社》报道,维巴赫在与美国空军协会(AFA)智库密契尔航太研究所(The 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的线上会议中说:「我们需要更好的武器来摧毁这些船舰。」 他提到,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访问台湾,引发中共不满,共军随后在台海周边举行大规模军演,展示其建立「反介入」或「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的能力。 维巴赫在会议中说:「谈到空中优势,人们通常不会考虑到扼杀船只的武器。」 他同时主张在台湾东部署先进雷达。 他指出俄罗斯在乌克兰因欠缺空中优势,后勤和地面战双双出现问题。他补充说,中共若要侵台必得发动两栖入侵,而这比跨越陆地边境要困难得多。 他说,俄国无法充分运用空中优势,导致了庞大的人命损失。维巴赫估计,自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俄军伤亡已逾10万。 维巴赫表示,如果美国太平洋空军有额外一块钱,他都会花在空中优势上。 维巴赫说,尽管中国领导层「很难摆脱对统一台湾的执著」,但他认为中国不想卷入这场战争,「台湾当然也不想」。他说,一旦与中国发生任何冲突,各方的损耗都将达到「更接近于二战」的水准。 为了阻止中国的野心,美国空军正寻找尽可能多的机场来分散部队,并在太平洋找到预先部署设备和燃料的地点。 维巴赫同时提到冲突一旦发生,「距离」成了能否持续提供后勤的一个难题。维巴赫强调,美军战斗机返回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Clark Air Base),便是分散作战的例子之一。 维巴赫说,2023财年预算的资金,将用来「扩建跑道、停机坪以及武器和燃料储存设施」,使部队更加分散,以便在庞大的作战区域发挥影响力。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事实查核|一见习近平,普京跪了? 习近平周一(20日)抵达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推特上发现一个有著5万多追踪者的推特帐号,张贴出普京向习近平下跪,并紧牵著习的手的「照片」流出。接著《基辅邮报》特约记者Jason Jay Smart也在自己的推特贴出此张照片,并写下「Putin attempting to persuade Xi.(普京尝试说服习近平)」同一张影像当日在推特上大量流传。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透过照片中的6处细节,确定此张「照片」属于伪造。 一、会面地点不同 习近平与普京周一的会面地点在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将会面照片对照推特上流传的下跪照,从桌椅、地毯至墙面,全都不一致。 二、墙壁歪曲 细看普京身后的墙面,出现不自然的歪曲,显示照片有遭人为变造的可能。 三、鞋子款式不同 仔细观察照片中三人穿著的鞋子,皆呈现黑色雾面且没有鞋带的样貌。但对照会面当天由美联社所拍摄的照片,习近平穿著的黑色皮鞋楦头较宽且鞋底较厚,普京皮鞋的楦头则较尖,且明显配有鞋带。 另外可以发现,普京在真实会面照片中也作出了踮脚尖的动作,下跪照中右脚踮脚的角度与皮鞋凹折时呈现的形状怪异,并不自然。 四、头发与头部曲线 接著检视两人的头部形状,先是发丝过于平滑,不像是真实照片所呈现出的样态。且下跪照中习近平的发际分线显然与真实照片有差异。两人的头型也似乎都被过度放大,侧脸的轮廓线也有遭抹平的迹象,另外普京的手变得过于圆润光滑,手背清晰的血管亦没有在下跪照中呈现出来。 我们找到2022年央视网上习近平向中国国家英雄献花篮的活动照片,画面中习近平也做出了向前弯腰的动作,对照下跪照片,后颈部的线条有显著差异。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透过照片中的6处细节,确定此张「照片」属于伪造。 五、普京消失的手表 另外也可从会面当天的照片发现,普京的右手手腕上配戴有手表,但下跪照中的右手仅露出白色衬衫袖口,并未看见手表。 六、主流媒体未跟进报道 国家元首下跪俯首的行为在外交惯例上实属罕见,若普京真的在会面时向习近平下跪,全球主流媒体应会跟进报道,且会有从不同角度捕捉的各种照片,但目前仅有此张照片流出,且没有国际媒体报道。 6.港澳无故取消《小熊维尼:血与蜜》上映 评论:揣摩上意盖过「依法办事」 获香港电检处通过并被评为三级的英国恐怖电影《小熊维尼:血与蜜》,原本安排周四(23日)于香港上映,然而,本周初突然取消,包场放映活动也被传出因「技术问题」而「被取消」,惹来禁映疑云。有评论认为,因当局不可认「习近平」就是「小熊维尼」,便用「黑白脸」方式处理。也有评论指出,但连原因也说不出口,可见揣摩上意与顾及政治形象已完全盖过「依法办事」。 英国恐怖电影《小熊维尼:血与蜜》原本安排于周四在香港上映,约30多间戏院已编排上映场次,并早已有宣传活动;然而,本周初突然全部取消。 香港电影专页「电影疗伤志」(Moviematic)原定周二(21日)包场播放,但周一(20日)突然在社交平台称基于「技术原因」,包场被取消。根据《香港独立媒体》较早前的截图,原本这篇贴文有一段「相信大家都明白身于现今的香港,的确有很多事情是不可抗力的」、「痛心是除了再次见证有其他原因凌驾于电影之上」的文字,后却遭到删除。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周三(22日)在立法会被记者问到,事件会否对香港艺术创作自由有影响,杨润雄称「是发行商自行的决定」。 杨润雄说:最近有一部电影,我也是早两天看新闻说决定不再上映,以我所知其实通过了电检处被评为三级的电影,最后电影发行商暂时决定不播放这套电影,我想这也是发行商自己的决定。 电影发行商「七柱娱乐」(VII Pillars)周二(21日)晚上在社交平台发公告,表示《小熊维尼:血与蜜》将取消于香港及澳门地区上映。但未有解释原因,仅表示「未能与观众见面。希望各位见谅!未来我们仍会持续寻找质量优良、独具特色的电影,为大家呈献更多选择。感谢一路以来的支持!」 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则表示,已向影片申请人发出核准证明书,又指戏院安排哪些电影在其院内上映,纯属其商业决定,电影报刊办不作评论。 资深传媒人、时事评论员曾志豪周三(22日)对本台指,电影无故被取消放映,却讲不到一个可以公开的原因,难免令人猜疑。 曾志豪说:你找不到任何与法例有冲撞的地方,又不是没有办齐手续。即是说可能对政府部门来说,表面上手续是无可挑衅、是齐备,不能不让他上(映),就像之前有些游行申请不反对通知书时,表面上不能反对,但到这套戏过了程序手续,就会有人在旁边可能用「气氛」、「影响」、「危害性」这些不著边际,也不是与政策法规有关的,作出一些「要求」。 他认为这是很荒谬的自我审查,文字狱可能也有可以说出口的「禁区」,但现在揣摩上意与顾及政治形象已完全盖过「依法办事」,并影响香港一些商业活动。 曾志豪说:如果你是依法办事,你可以好清楚告诉我们,这个字是犯了哪条规例。例如《羊村》,无论你有多不接受,他至少告诉了「我觉得《羊村》是煽动」,说明是犯了煽动罪。但如果以维尼这件事,他连这句说话也说不出来,只说「总之不可以」,你如果继续做可能有些后果。这个是再可怕一些,因为连规矩都可以跳过。 时事评论员桑普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认为今次连澳门也突然不能上映,有可能是港澳办、国安的层次施压,由上至下的命令,不理会港府与电检处。而且当局不能出面承认「小熊维尼」就等于「习近平」对号入座,所以要用「黑白脸」手法处理,不需原因,就可造成噤若寒蝉,他相信这是未来的新常态。 桑普说:香港政府变成闲角,只做白脸,关键的地方是这件事,他(当局)不可以认「习近平」就是「小熊维尼」,不可以认「小猪」就是「普京」,这个时候一定是白脸方面要做到滴水不漏,批出所有东西,然后用黑脸的方式,可能恐吓、威逼、利诱的方式,使有些人驯服。 他并指出,电影最重要是自由,包括自由创作、演出、放映,只有真正自由的世界才有电影,如果没有自由的世界,这些只会变成是宣传片。 「小熊维尼」长期成为中国「禁语」,因为有网友用这个卡通角色来影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习近平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会晤,当时网路就出现许多改图,将两人描绘为小熊维尼与跳跳虎。 2018年,既不血腥暴力亦无色情内容的电影《维尼与我》(Christopher Robin)也在中国被禁,当时中国官方也没有作出解释。其实今次《小熊维尼:血与蜜》的内容与政治难以挂钩,内容只是讲述小熊维尼和小猪被人类朋友克里斯多福罗宾遗弃后,开始变得凶残又嗜血,并展开一场逃亡与猎杀。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阿布泰割席「黄色经济圈」 47人案被告林景楠:香港不能也乱不起 香港民主派初选「47 人案」被告之一、被列为「控方证人」的阿布泰创办人林景楠,周三在Facebook发声明,表示「与黄色经济圈不再有任何关系」,形容加入黄圈是「错误示范」,又表明「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专页并清除了过去的帖文。同时阿布泰部分官方专页已被移除。林近来与黄圈「割席」惹来「罢买潮」。而多间分店正被入禀追讨130万元租金欠款。 阿布泰国生活百货创办人林景楠涉及「47人泛民初选案」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继近月认罪,跟前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区诺轩、前民主动力召集人赵家贤,以及前西贡区议会主席锺锦麟等,正式转为「控方证人」后,林再于周三于其Facebook 个人专页发表「割席」声明。 该声明先以特大字体称「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再指「黄色经济圈就是一个错误的示范,阿布泰在此声明与黄色经济圈不再有任何关系」,强调「香港由治及兴,阿布泰接著的日子,会继续服务香港,说好香港故事,为香港,为国家出一份力」。 本台亦发现,林景楠Facebook个人专页早已清空过去帖文。阿布泰Facebook官方专页亦被移除,惟该店的Instagram官方专页截至周三傍晚仍运作。 数以千计网民涌进有关贴文留言,批评林景楠「两面不是人」,表明不会支持林景楠,并「罢卖」阿布泰,「唔系你放弃香港人,宜家系香港人放弃你」,同时亦有多位泛民人士,包括屯门区议会副主席黄丹晴、前沙田区议员赵柱帮等留言,力斥林景楠向政权「跪低」。 事实上,「阿布泰罢卖潮」早于今年1月底林景楠承认会成为控方证人后掀起,不少「黄店」都宣布割席,其中网上平台「惩罚Mee」宣布下架阿布泰,而艺人杜汶泽亦宣布自家品牌产品不会再在阿布泰销售。 林景楠虽当时曾网上发帖「澄清不实言论」,指自己「没有出卖」其他被告,要求外界留意他的供词,又叹留低在香港的人,「只可以选择用留低的生活方式」,惟似乎未有挽回劣势。 亲中港媒《香港01》引述多份法庭文件指,至少5间「阿布泰」因分别欠租1至3个月不等,近月遭业主入禀追讨近130万港元。 脱离「黄圈」的林景楠,近来亦积极转投亲政府的活动。今年1月初,林景楠于社交平台上载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合照,称香港「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要说好香港故事。同时,林宣布推出特许经营计划,助「说好香港故事」,抢人才、抢商机。 值得留意是,去年8月,当「初选案」被告自被起诉后,鉴于国安案件保释限制,甚少使用社交平台发表政见时,林景楠突然在Facebook发文,分享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发表的「七一讲话」的见解,形容讲话「具有深层意义」,又认为习近平提到的「四个必须」,是指要避免接触「港独思想」,相信「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等。他又透露,泰籍妻子和两个女儿已经在泰国开展新生活。 现年34岁的林景楠的政见立场转变,令不少人对于这位昔日被称为「撑民主的良心商人」大跌眼镜。 翻查资料,林景楠早年曾是海关关员,因2015年参与「光复沙田」反内地水货客行动时接受传媒访问,而被亲中及建制人士起底,及后更被海关解雇。其后,林景楠同年创立「阿布泰国生活百货」,并于2019年成立阿布泰(香港)有限公司。据公司注册处,林景楠并未出任公司董事或持股,而是由林妻担任董事兼唯一股东,另一董事为港人彭广荣。 林景楠和旗下的阿布泰曾公开支持2019年反修例运动、「纪念六四」等不少被视为争取民主、自由的活动,因而被视为「黄店」,成为「黄色经济圈」一员,与「蓝营」(亲中及政府、支持警察的阵营)对立,获大批港人和泛民人士力撑。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香港出现「口罩荒」时,阿布泰采购到大批口罩给市民和医护人员购买和领取,进一步建立「良心店铺」形象。2021年,阿布泰被控货品欠缺中英警告,遭海关动员百人检走40万元货,促使港人发起「爆买潮」支持。过去3年多以来,分店已急增至26间,遍布全港各区,当中进驻不少大型商场,据报营业额高达过千万元,惟如今光景似乎难复当初。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立场案】锺沛权指《国安法》红线模糊 由林绍桐署任总编属过渡 香港「立场案」周三(22日)踏入第45天续审,控方聚焦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决定把网站文章下架一事作出盘问,追问锺为何对《国安法》感担忧,锺回应反问:「我太太都畀人拉埋,点会冇忧虑?」。控方之后问锺是否「黄营」,锺形容自己是追求自由主义公民,质疑控方不应以「黄营」、「和理非」、「反建制」等标签。 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今第24天盘问锺沛权,她在庭上指出,锺在前一天曾供称,在《国安法》实施前曾约见一位律师到《立场》办公室,让同事提问,另在太太被捕当天于警署通宵等候时,亦联络了另一位律师。她周三庭上向锺问及,是否经过谘询律师后,才决定把文章下架? 锺回应称,当时开始思考要否要将文章下架,故联络一位律师朋友,并指当时《苹果》高层被捕,亦见执法机构似针对《苹果》的文章内容,故致电该名有资深法律背景、相当了解传媒运作的律师朋友,商讨《立场》是否有必要将文章下架事宜。 不过,伍就质疑对方「要好了解《立场》运作背景先讲到畀你听」;锺再回应,指「《苹果》案」当时有两个元素令人意外及担忧,包括检控材料中不少属「好平淡、寻常嘅新闻报道」,另一是追溯期问题,部分检控材料早于《国安法》生效前发布。伍继而问锺:「啫系嗰时系惊《国安法》……点解对《国安法》有忧虑?」换来锺反问:「点解当时会冇忧虑呀?发生《苹果》案件,我太太都畀人拉埋,点会冇忧虑?」 锺续指,是因不知具体会涉及《国安法》下哪条控罪、红线模糊,执法依据亦不清晰,而《苹果》案正好印证大众的忧虑,强调传媒作为意见发布渠道,反映社会声音,本来不认为会被《国安法》针对,惟他承认曾心存侥幸,但《苹果》案后令他更担忧《立场》亦会被针对,「问担忧《国安法》啲乜,正正系唔知担忧乜,好含糊。」 锺沛权又补充,《立场》每年发布逾两万篇文章,不可能逐篇询问律师意见,属不切实际,故当时认为应以政治判断多于法理因素,去决定下一步行动,故未有索取法律意见。控方一度欲再追问为何没再征询律师意见,法官郭伟健就打断,指锺已清楚讲明认为寻找律师没有用。 伍淑娟亦指,对「新闻」理解有别于锺认为包含专访专题的「新闻报道」,称「新闻」是指按事实报道法庭、社会、时事及国际新闻,「只讲事件经过,我哋叫新闻,控方话呢啲唔会出事」,并提出锺沛权遣散员工再重新聘用,是关注员工的福祉,担心一旦公司出事,员工会受牵连,故会思考哪类文章会「出事」,而专访专题属高风险文章,访问是由《立场》同事做,故锺应更关注会否「出事」,质疑锺为何把文章下架时,是先将博客文章下架,反而最有机会「中招」的专访,于事后才逐篇检视需否下架? 锺同意,专访文章较控方所指的「一般新闻」有较高风险,但强调当时思考下架的原则非基于作者背景,而是文章的性质、类型和内容,因评论文章内容特别易受针对,性质有别于其他报道,绝大部分亦非《立场》独家,即使下架亦不会完成消失,反而不少访问只属《立场》独有「得我哋有,冇咗呢,外面就冇咗㗎喇」,故此才先处理博客文章的下架。 此外,控方亦问及锺的政治立场,包括问锺是否「黄营」及与《立场》另一董事蔡东豪有否相同理念。锺表示连日作供已交代自己的认知,包括对港独及制裁的看法,又自嘲自己没对所有事情持既定观点,「可能我水平低、冇胆、学养唔够,对事情冇固有既定立场,讲得难听啲系冇立场、冇判断、唔识分析,好听啲系包容、开放。」 锺又认为自己是「和理非」,但控方闻言直问:「你会唔会话自己系黄营?」锺回应指质疑伍不应用「黄营」、「反建制」等字眼叫人简单自我标签,因要视乎脉络、议题及处境,重申自己是追求自由主义的香港公民,并称自己不介意控方作思想审查,他会全面交代其思想。 控方今天盘问的另一范围,是涉及锺沛权物色接任总编辑人选的议题,锺指如要在公司内部选择由谁接任总编,林绍桐是唯一适合人选,而当时亦曾考虑香港情况日后或会明朗化,届时或有人愿意接任,故决定由林署任以作过渡。 不过,控方就一度质疑,林的资历与锺相距廿年,惟锺强调,林在同龄香港新闻工作者当中属「特别优秀、出色」,为人成熟、能独立作决定,相信其能力、热诚、在《立场》累积的经验等能补足资历差距,而在寻觅人选过程中,他有向林交代进度,又认为若林不答应接任也没有问题,但他深知林不愿《立场》结束、亦不甘心。就交接工作方面,锺指出,《立场》团队在逾一年间一直衡量风险、互相交流提醒,相信林充分了解媒体面对的风险,毋须额外倾谈,就遭控方质疑没有交接,是因为他继续监察公司运作,但锺就否认。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香港法庭】法官:可能违反保释条件 何俊仁被撤保释即时再还押 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何俊仁被指涉嫌在保释期间干扰另案证人家属,即在保释期间作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周二(21日)被警方国安处再次拘捕,周三(22日)被带上西九龙裁判法院应讯。控方反对何俊仁继续保释外出,《国安法》指定法官、总裁判官苏惠德听取双方陈词后,认为如果控方指控属实,可信纳何俊仁已违反或相当可能违反其中一项保释条件,故撤销其保释,何俊仁须即时再还押候讯。 何俊仁因为涉及已解散的支联会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去年8月才获高等法院的《国安法》指定法官陈仲衡批准保释外出。他周三由大律师黄锦娟代表,何俊仁的胞弟何俊麒为辩方指示律师,控方代表则为律政司高级检控官李庭伟。何俊仁精神看来不俗,被带进法庭时,先向旁听席微笑及挥手,前支联会常委邓岳君、社民连成员「阿牛」曾健成等人,均有到庭旁听。 由于涉及保释程序,有传媒早上申请放宽《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9P条的传媒报道限制,但总裁判官苏惠德考虑双方陈词后,称为免影响《国安法》案件的公正性,拒绝豁免申请,即传媒不得披露是次保释程序的内容。 何俊仁前年5月因支联会案被还押,期间再涉及4宗未经批准集结等罪名的示威案件,包括「8.18流水式集结」、「10.1集结」、「6.4集结」及「10.20九龙游行」,分别被判监10至18个月,但获准同期执行,故共需服刑18个月。 他之后服刑完毕,然后在去年8月,向高等法院原讼庭申请保释,最后获《国安法》指定法官陈仲衡批准,以现金70万元及40万元人事担保保释外出,同时附带多项保释条件,包括不得离港、宵禁令、「不得直接或间接以任何方式,作出、发放或转载任何可能被视为违反《国安法》,或香港法例中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言论或行为」等,陈仲衡当时更特别向获准保释的何俊仁称:「不要证明我错而张先生(当时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张卓勤)是对的」。 根据传媒早前引述消息报道,何俊仁被指在保释期间,干扰「47人初选案」还押证人赵家贤的家属,以影响证人作供,家属疑在探监时向有关被告「传话」。 至于何俊仁本身,连同已解散的支联会及前支联会主席李卓人跟副主席邹幸彤,亦正被控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期间,煽动他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非法手段推翻、破坏中国宪法所确立的中国根本制度,或推翻中国中央政权机关。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习普会】加拿大乌裔副总理警告:北京莫站错误一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称「亲密朋友」,乌克兰裔的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提醒中国,俄罗斯注定会失败,因为普京入侵乌克兰是严重挑战世界各国依赖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综合外电报道,方慧兰说,「中国和其领导人需要了解其利害关系,需要了解普京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普京入侵乌克兰是非法和野蛮的行为,他是战争罪犯。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责任非常清楚这一点并谴责俄罗斯。」 方慧兰的外祖父母均在乌克兰出生,之后移民加拿大。身为第三代乌克兰裔移民家庭,方慧兰能说流利乌克兰语和俄罗斯语,曾在乌俄两国工作过,对于两国情况非常了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加拿大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力堪称快狠准,也是最早呼吁国际刑事法庭调查俄罗斯军队涉嫌犯下战争罪的国家,这都是方慧兰操盘下的结果。 不仅是方慧兰,整个加拿大朝野对俄乌战争的定调都一致,就是呼吁俄罗斯尽快撤出乌克兰丶停止战争。因此当中国上个月提出所谓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文件」丶这个月又到俄罗斯展开所谓的「和平之旅」,渥太华提出了质疑。 外交部长乔美兰(Melanie Joly)表示,中国可能只是帮助了俄罗斯重新武装并延长冲突,她发出的声明说:「别搞错了,俄罗斯政权正在寻求时间来补给丶招募和重新进攻。」 本月稍早,乔美兰再度强调力挺乌克兰。「乌克兰对抗的不仅是邪恶的普京政权,他们也捍卫著联合国宪章所彰显的人权和我们所重视的民主自由,加拿大会持续地支持乌克兰。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加拿大会协助乌克兰重建家园。」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习普会】《金融时报》:俄罗斯正渐成中国资源殖民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21日)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普京保证有能力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形容,「事情的发展似乎表示著俄罗斯正在逐渐成为中共的资源殖民地。」 《金融时报》报道,该消息人士称:「我们的伺服器将来自华为。我们将成为中国所有东西的主要供应商。他们将从西伯利亚的电力公司获得天然气。到2023年底,人民币将成为我们的主要贸易货币。」 报道亦引述俄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沙吉娜(Maria Shagina)表示,俄中关系的不对称性正逐渐扩大,「很难掩盖俄罗斯现在是中共『小弟』的事实。」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未普评论】重塑国际新秩序,习近平豪赌不计后果 最近,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在历来属于美国地盘的中东,居然打胜了一场外交战,让两个宿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建交。另一件是,普京刚成为国际通缉的战犯,习近平旋即在众目睽睽之下访俄。习近平好像真的在下一场大棋,他图的是甚么呢? 依我之见,习近平促沙伊建交和执意挺俄,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众目睽睽之下,众说纷纭之中,习近平图的是,直接对美国亮剑。他对美国的挑战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显而易见的:1)在美中关系上,由美国说了算、中国被美国牵著鼻子走的两国关系在习近平那儿,似乎画上了句点;2)在某些极具争议的地缘政治议题上,习近平公开挑战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不想再让美国说了算;3)在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中,中国要说了算,要改变美国说了算的现状。为了对付美国和美国主导的民主联盟,中国情愿甚至急于与世界专制独裁体制结盟。 在美中关系上,北京方面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显示,中共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乎美国方面在想甚么在做甚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确立他的第三个任期之后,即以国家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公开挑明美中关系是对抗关系,美国是中国的对手。中国新外长秦刚一反过去相对温和的姿态,猛烈批评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和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和中国的强硬指责相比,美国国务院的反应相当温和。美国国内因此有人批评说,拜登政府对中国太软弱,有人则为拜登辩解,称美国在顾全大局。美国现在处于一种对中国软不得又硬不得的尴尬局面。而中国原来对美国的任何脱钩倾向都要批评,近来有迹象显示,中国方面已经不在乎了,甚至传出要主动脱钩的信号。 关于习近平挑战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莫过于最近发生的沙伊建交。在这个中东问题上,中国是典型的下山摘桃派,而美国则吃了一记闷棍。正如基辛格所说,华盛顿耕耘中东问题多年来辛辛苦苦,披荆斩棘,开山筑路,最后成功之际却由北京出来剪彩。这次沙伊建交是由习近平主导斡旋的。去年年底习近平访问沙特时,与沙特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使中沙两国关系从石油领域扩展到武器、技术和基础设施和经济领域。习近平此举表明,中东不再是美国说了算的地方,中东问题不再是美国说了算的国际议题。对美国而言,这一次恐怕是首次尝到中东苦果。 此外,习近平意欲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反映在不计一切代价地与普京和普京的侵略行径站在一起。外媒说,习近平此次访俄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强化中俄关系。这是肯定的。但是在习近平的改变现存国际秩序的大棋局中,强化中俄关系恐怕也只是表象,最终目的是为了和美国分庭抗礼继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老大。关于中方提出的12点俄乌停火提议,普京已经承诺要研究。谁都知道,中国停火提议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因为乌克兰已经排除以承认俄罗斯割让领土来换取和平的可能性,而西方根本不相信从不谴责俄罗斯侵略的习近平能达到停火的目的。对此,习近平焉能不知?不过,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造访俄罗斯,似乎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过程。而美国在沙伊建交和中国挺俄两大事件中,恐怕也真正见识到,中国不仅有意愿而且有能力与美国抗衡,并以此改变国际秩序。 不过,习近平的豪赌有致命的缺陷:过高地估计自己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世界反专制反独裁联盟的抵抗和反制能力。习近平选择和世界专制独裁政权站在一起,不计后果不计代价,最终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2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1日 1.普京保证满足中国能源需求 望中资取代撤走的外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21日)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强调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普京保证有能力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习近平在莫斯科第二日行程,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二楼的乔治大厅为他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习近平与普京以及两国代表团,先举行小范围的闭门会议,再在另一个会议厅举行扩大会谈。 习近平感谢普京邀请访问,他强调中俄政治互信、利益交融,两国关系一直保持蓬勃稳定的发展势头。 习近平:双方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对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作出规划部署,助力两国各自的发展振兴。 普京保证,俄国有能力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他指俄罗斯愿意支持中国企业,取代撤出俄罗斯的企业。他又说,中俄应进一步鼓励以本国货币相互结算的实践。普京表示期待俄罗斯对中国市场的食品出口增长。 中俄首脑会谈另一焦点是乌克兰问题,习近平表示,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不能放弃对话的努力。中方愿继续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至关重要。 双方其后签署深化全面夥伴关系和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及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关键方向发展计划的声明,最后普京设国宴,接待习近平。 习近平于同一天,亦与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会谈,习近平表示疫情关系,三年没有来俄罗斯,所以这次来访「倍感亲切」,他希望米舒斯京访问中国,与中国新任总理李强定期会面。 责编:温晓平 2.【习普会】港俄经济联系愈来愈密 分析:必增香港受西方制裁风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强化两国的夥伴关系。随著中俄关系走近,多项数据都反映,香港与俄罗斯过去大半年的经济联系变得紧密,令人质疑香港成为俄罗斯逃避西方制裁的「白手套」。分析认为,必然增加香港受西方制裁的风险,最终恐损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21日)继续访问俄罗斯,两国的经贸合作备受关注,有指双方再签署新的经贸协议,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 多项数据反映,自去年俄乌战争期间,香港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变得紧密,令人质疑香港成为俄罗斯逃避西方制裁的「白手套」。外界关注,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会否将香港卷入漩涡,令香港面临受西方制裁的同一命运。 美国智囊机构「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今年1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输俄货值大增,特别是在可转为军用的集成电路方面,大部分从香港转运,令香港一跃成为俄国入口集成电路的第二大运输地。 报告显示,香港出口往俄国的集成电路货值自4年前起逐步增加,由2019年1月约1000万美元,到2022年爆发俄乌战事以来,跳升至3500万美元,4年间增长达3.5倍。而香港出口至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在去年10月更达4亿美元,令香港成为俄罗斯第7大贸易夥伴,排名仅次于中国、欧盟、白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及韩国之后。 香港本土研究社去年10月的报告指,由去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去年10月,短短约8个月,名称含有「俄罗斯」或「Russia」的新公司在香港注册已有35间,比去年同期仅13间急升近2倍。这半年中亦有多达4间俄罗斯能源公司在港注册,多于入侵前半年2倍。 本土研究社成员早前对本台指,有关数字可视作香港与俄罗斯之间更紧密经济联系的「某种反映」。 香港贸发局资料显示,俄罗斯是香港在中东欧的最大贸易夥伴、出口和进口市场。2021年,香港出口到中东欧的国家中,俄罗斯排第一,出口货值4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8.2%。其次是波兰的22亿,占17.5%,以及匈牙利18亿,占14%。 在投资方面,截至2021年底,对俄罗斯投资者来说,香港是他们在亚洲的第3大热门目的地;而俄罗斯的第5大亚洲投资者是香港。 香港前《有线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周二对本台指,中俄贸易加强,而香港作为中国重要的转口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去年香港出口俄罗斯的集成电路突然大幅增加,虽然未知用途是否用于军事上,但这亦令西方对香港的角色有所质疑。 颜宝刚说:西方国家一直存疑,到底香港的角色如何,万一证实集成电路是应用于武器或入侵乌克兰的军备上,这很大机会令西方国家先对香港相关贸易公司作出制裁,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回应,连香港这个地区的制裁风险都会增加。 颜宝刚认为,多个迹象反映,香港有愈来愈大风险被西方制裁。他指,按照国际对伊朗的制裁为例,一旦香港被列入制裁名单,相信首阶段会将相关企业列入「黑名单」,或限制相关地区或国家对港输出「敏感技术」,而一旦西方证实中国是支援俄罗斯而作出全面制裁,对香港影响将会很大,最后的结果是撼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颜宝刚说:无论是出口半导体,集成电路,用香港的金融平台、贸易连系,包括有消息说过俄罗斯曾经都利用香港作登记的巨型邮轮去运输石油,这几方面如果单一来说,可能只是制裁相关公司,但是几件事合起来,香港作为间接支援俄罗斯的角色就呼之欲出,如果这个情况没有改变或继续加强,香港面临的制裁风险就愈来愈大。 美国智囊机构「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今年1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输俄货值大增,特别是在可转为军用的集成电路方面,大部分从香港转运,令香港一跃成为俄国入口集成电路的第二大运输地。 报告显示,香港出口往俄国的集成电路货值自4年前起逐步增加,由2019年1月约1000万美元,到2022年爆发俄乌战事以来,跳升至3500万美元,4年间增长达3.5倍。而香港出口至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在去年10月更达4亿美元,令香港成为俄罗斯第7大贸易夥伴,排名仅次于中国、欧盟、白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及韩国之后。 香港统计处贸易及货物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是继印尼后,香港煤炭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去年香港进口俄煤货值约12亿港元,较前年6.1亿元大幅增加近9成。在2020年,香港仅进口俄煤近4.9亿元。 自俄乌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包括禁止进口石油和出口高科技产品,中国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夥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度统计数据显示,中俄两国贸易额为190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年增幅达29.3%。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习普会】习近平邀普京今年访中 分析指二人「唇齿相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21日)在莫斯科展开精心编排的第二天行程,会见了俄罗斯总理米修斯廷。习近平说,他已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访问中国,他希望俄罗斯总理也能「尽快」前来。 习近平周二在莫斯科与普京开始了第二天的会晤。中国试图将这次国事访问描绘成一次「和平之旅」,但两位领导人只是粗略地公开提到了俄乌战争。 根据中国官方的会议摘要,习近平和普京周一(20日)的四小时面对面会谈,涉及加强双边关系的计划,以及乌克兰的战争。摘要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战争问题上达成了任何突破。 普京在欢迎习近平时承诺,俄罗斯将「尊重」地研究中国领导人对乌克兰的和平建议。作为回应,习近平在镜头前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根本没有提到乌克兰。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会谈摘要,习近平引用了中国上个月发布的和平谈判框架,告诉普京,这种谈判是结束长达一年的战争的唯一可行方式。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周二对本台指,习近平想展现「和平使者」的形象,但是乌克兰和国际社会都不可能会接受他的方案。 冯崇义说:习近平想在国际社会面前展现一个「和平使者」的形象,但是他在之前提出的十二点声明,既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也没有把俄罗斯撤军当成达成和平的条件;对这些指标,乌克兰和国际社会都不可能会接受的。 冯崇义又指出,习近平的「斡旋」其实另有目的。 冯崇义说:在国家层面,他要跟俄国联手来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或者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他不愿看到普京失败;他想借普京和俄国的利益来改变他心目中的国际秩序;要仗他作为独裁者还有俄国这一个欧亚大陆国家,来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实力。 他又认为,习普二人都将独裁者和专制政权利益置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 冯崇义说:普京和习近平这样的独裁者是绑架了中俄两个国家。这是独裁者他们巩固政权的利益,不是国家的利益。一旦他们去挑战国际秩序,挑战国际法,让整个国家民族遭受国际社会或西方民主国家的打击,这个国家利益受损,受非常大的损害,它是有利于巩固他们的专制政权,但是是以国家民族为代价。 冯崇义指出,习普二人存在「唇亡齿寒」的关系。 冯崇义说:习近平非常看重他和普京的个人关系,两个独裁者之间惺惺相惜,有唇亡齿寒,同病相怜的关系;所以他(习)在之前普京面临很大艰难,特别是被国际法庭作为通缉犯的条件底下,他还要冒著全世界看低他的风险去看;他心底里头把他跟普京的个人友谊,独裁者要维持他的地位,看得比别的东西都重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一表示,习近平在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的几天后到访莫斯科,显示北京为「俄罗斯继续犯下战争罪行提供外交掩护」。 白宫发言人告诉记者,美国官员不确定北京是否会向莫斯科提供武器,以进一步推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而布林肯最近曾警告说这是可能的。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4.【香港法庭】被指保释期间干扰证人 何俊仁再被港警国安处拘捕 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何俊仁,周二(21日)在住所被港警国安处拘捕,有指他涉嫌在保释期间干扰证人。 香港传媒报道,周二早上近11时,国安处人员到天后飞龙台上门将何俊仁拘捕。消息指,何俊仁涉嫌在保释期间干扰证人、妨碍司法公正。何俊仁被反手锁上手铐,由警员押上私家车离开。 香港《东方日报》引述消息,何俊仁干扰对象是「47人初选案」中其中一名重要被告家属,家属在探监时向被告传话。 另外,《大公报》于今年1月曾报道,指何俊仁在保释期间,不但没有专心治疗癌病,还到处跟「反中乱港头目」会面,分别是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刘慧卿,前支联会常委蔡耀昌、邓岳君、黄志强等人。当时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已指出何俊仁违反保释条件。 现年71岁的何俊仁,被控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期间,在香港煽动他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非法手段旨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即推翻、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或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权机关。 何俊仁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直被还押,直至去年8月向高等法院申请保释获批。保释条件包括70万元现金担保及40万人事担保外出,他须交出旅游证件,不得离开香港,遵守宵禁令及每周到警署报到3次,不得发放或转载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得联络任何外国官员及议员等。 记者:董舒悦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5.【立场案】控方指锺沛权曾批警方「721有勾结」 锺批「老屈」 香港「立场案」周二(21日)续审,控方指,从锺沛权的口供可见,他对警察观感很差,认为警方与白衣人「721有勾结」。锺严词反驳从没此言论,批评控方对其说话的演绎、总结「可以错得咁离谱、完全不符事实」。锺指,有预计《立场》在风暴下或遭针对,哽咽称作为传媒「最大、甚至系最后嘅使命,就系做个记录、做个报道」。 「立场案」踏入第44天审讯,控方展开第23日盘问前总编辑锺沛权,延续前一天盘问,提到《立场》曾就《国安法》征询律师意见,锺指根据当时律师意见,认为一般新闻工作及评论不会违法,另亦提及如当局要求《立场》提供资料,及有执法人员上门时如何应对的问题,《立场》亦作出一些决定,包括不刊登提倡港独的文章。 锺在盘问下指,虽然《国安法》实施后有人被捕,法庭亦作聆讯,但《立场》没有再询问律师意见,因他判断事件为政治决定,但相信会彻底影响香港政局及自由环境。锺沛权续指,早预期可能在在风暴下遭针对,更哽咽称在当时环境下,《立场》作为传媒「最大、最后的使命是记录和报道」,希望把握时机尽量多做报道,同时重申《立场》的使命是在环境大变前,尽量善用新闻、言论自由空间记录变化,营造接近百分百自由的舆论平台。 伍淑娟之后指出,从锺沛权的证供可见,他对警察观感很差,曾批评监警会报告没有公信力,更提出「721有勾结、831有暴力」,惟锺闻言即表示「不同意」,指自己从没讲过「721有勾结」,更反驳谓:「呢个就正正系危险地方,咁严谨嘅刑事检控中,检控官你对我说话嘅演绎、总结,可以错得咁离谱、完全唔符合个事实……可以想像一般政治评论我哋要包容,尤其针对公权力嘅评论,要包容好多唔同风格、程度嘅评论。」 期间伍一度欲打断锺发言发问,但锺就称:「我仲答紧你,畀我讲埋先,你唔好叠声。」然后续指,评论就算激烈,在某些人眼中被视为以偏概全,属冒犯甚至攻击,「但如果针对对象系行使公权力,公权力做错嘢影响系好大件事,会影响公众利益、福祉,所以应用最大尺度包容,言论可能有错,就交畀公开、多元、自由嘅公共舆论环境做讨论,老土啲讲句,咪愈辩愈明罗。」 他并重申,在严谨刑事程序中,主控多次错误总结或演绎其说法,「好似检控官你对我多次总结都系错,对我哋材料我觉得系匪夷所思、天马行空嘅联想,特别系对我哋卡片嘅联想,」惟也是其中一种评论。 伍就反驳,指控方「系推论唔系评论」,锺则回应,伍用开放式问题来推论,带领人思考「锺沛权点谂」也属评论,强调针对公权力的言论不应有含糊不清的红线及限制,亦不应动辄刑事化,不然造成的寒蝉效应将不利社会,更举李文亮医生为例,指对方若身处有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或许可避免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 不过,伍就质疑锺是欲透过法庭制造舆论,锺再反斥控方「我会形容你系老屈我嘅意图」,表示自己是在解释如何思考,为何如此重视言论自由,而发布文章最大亦接近唯一意图,是体现捍卫言论自由环境。 伍淑娟之后引述《立场新闻》社论「为何我们『针对』警察」(2019年6月14日),图证明控方没有「老屈」锺的意图,指文中提及「我们可以自豪地表明立场:我们『针对』警察。」而当时仍未发生721、831等事,但《立场》已表明针对警察及整个执法部门。 但锺亦读出文章一段,解释文中「针对」的意思,「我们所『针对』的,不是警察个人,而是警察作为香港唯一可以合法对公众使用武力的执法部队」,指出在文明、现代、民主的社会,大家会同意警队、警权「必须被最严格的标准审视」,强调是指「权力必须受到监察」实理所当然,更反问是何错之有?同时指文章针对一词有用引号,意指会监察、审视警方各种执法过程,绝无意图煽动他人仇警。 不过,伍淑娟再以另一《立场》社论「记者遇袭事大 制度崩坏事更大」(2019年7月23日),指当中内文反映锺的看法,是白衣人与警方勾结。但锺再反驳,指当中只是客观描述当时记者在现场的观察,尽传媒责任表达批评和质疑,结论指警方与白衣人有「勾结」,并指传媒至今仍未能作出「勾结」的结论,因此才会有传媒坚持调查当日警员收到的情报和调配。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6.荷兰管制光刻机出口 中驻荷兰大使威胁:会有后果 对于荷兰确认对华光刻机出口实施管制,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威胁,称会有后果。分析指,荷兰不会被中国战狼威胁吓到,习近平访俄,令民主国家更连成一线。技术制裁下,中国根本无实力自制芯片突围。 荷兰《金融日报》(Het Financieele Dagblad)周一(20日)报道,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宣称,如果荷兰对阿斯麦高端光刻机实施出口管制,中国不会等闲视之,事件肯定会损害中荷两国之间的关系,并对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谈践无讲明具体反制措施,但就称荷兰是一个小国,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售产品来保持领先地位。如果荷兰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将切断与世界最大市场的联系,其在芯片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将面临风险。谈践说,「如果中国买不到阿斯麦的机器,中国别无选择,只能自己制造」。他说中国的芯片发展不会对西方造成军事威胁,中国「从未损害过欧洲的利益」。他并再次指称美国对盟友国家施压,以压制中国发展,而荷兰显然向这种施压投降。 澳大利亚华人计算机博士张晓刚向本台相信,荷兰不会被中国的「战狼」威胁吓到。他指,中国过去靠偷窃技术「弯道超车」,事实上根本没有实力突破民主国家的芯片管制。 张晓刚说:这个大使战狼外交的霸道,这个威胁,我不认为它能够奏效。中共这么多年靠著偷盗人家的技术所谓的「弯道超车」。他说能够自己做光刻机,从中国本身的技术来讲,它是没有能力做到这点,像光刻机这种东西,靠大跃进的方式还是造不出来。 张晓刚认为,习近平政权利用高科技进行极权扩张,而透过芯片制裁,可以看到民主国家已然觉醒,并渐渐达成价值联盟。 张晓刚说:习近平政权把高科技作为一个武器,要建立「中国秩序」,以它的意志掌控世界,西方国家越来越看清楚了中国对这个世界的威胁,民主国家开始结成了联盟。 3月8日,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Liesje Schreinemacher)在给议会的一封信中表示,荷兰希望阻止其产品用于不受欢迎的最终用途,特别是军事系统或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荷兰将进一步管制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的高端光刻机的出口。 目前荷兰对华芯片制裁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包括「最先进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该机型是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ASML)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之一。 对于谈践的表态,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反对荷兰的芯片出口限制「可以理解」。 旅美法学者、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荷兰作为欧盟国家,中共很难有对其有效反制。加上习近平访俄,会更令民主国家团结。 滕彪说:中国当局用经济威胁的方式报复其他国家,这个例子很多了,估计中国可能对荷兰采取类似措施,但是荷兰作为欧盟国家,中国禁止进口荷兰的一些东西,对荷兰起不到多大作用。现在习近平还在莫斯科,专制联盟全世界也看得 很清晰了,所以民主国家加强团结,对中国经济制裁技术为主,是会非常有效的。 今年1月,日本、荷兰两个芯片技术强国与美国达成协议,禁止向中国出口最高端的芯片制造设备。至今年3月,荷兰政府首次明确确认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前批荷兰「以行政手段干预中荷正常经贸」。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 香港「幸福感」连跌3年至第82位 联合国发表本年度「世界幸福报告」,香港幸福感连续3年下跌,在137个国家及地区排第82位;亚洲最幸福的首两位则是新加坡和台湾。 首三甲最幸福国家,排名与去年一样,分别是芬兰、丹麦和冰岛,而芬兰连续6年蝉联冠军。 以色列急升5位,排第4;第5至10位依次是荷兰、瑞典、挪威、瑞士、卢森堡及新西兰;美国排15位,英国19位。 香港较去年再跌1位,排第82名。亚洲榜首的新加坡排第25位,台湾排第27位,日本排第47位、韩国排第57位。近年受「清零」防疫打击的中国大陆,排名却连续上升,排第64位。正处于战争的俄罗斯及乌克兰,分别排70及92位。 阿富汗及黎巴嫩继续排包尾及尾二。 这份报告由联合国的资助机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表,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寿命、生活自由、社会援助、清廉印象等多项因素得出指数。报告指,虽然经历3年新冠疫情,但积极情绪仍高于消极情绪。对人友善,尤其是「帮助陌生人」在2021年急升,至去年仍然保持高位。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习普会」之际 岸田文雄秘密抵波兰 将访乌克兰晤泽连斯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日(19日)晚间出访印度,周一(20日)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展开会谈。不过就在「习普会」举行之际,岸田文雄周二(21日)已从印度出发前往波兰,预计从波兰抵达基辅,将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据《日本电视台》报道指出,周二上午岸田文雄现身波兰东南部的普热梅希尔,在护卫陪同下搭乘前往基辅的列车。 日本政府周二也确实此事。政府宣布,岸田文雄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访问,将与泽连斯基举行领袖会谈。岸田文雄周三(22日)还将访问波兰并举行领袖会谈,包括因应乌克兰情势在内,将确认在日本与波兰两国间及在国际社会强化合作。岸田文雄预计周四(23日)上午返回日本。 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指岸田文雄将会直接向泽连斯基表达对乌克兰人民保卫家园的勇气的尊重,以及日本和七国集团对乌克兰的团结与坚定支持。 《日本共同社》说,日本领导人对外国进行突击性访问实属罕见。《西日本新闻》则指出,由于乌克兰形势将是5月举行的G7广岛峰会最重要议题,岸田积极盼望能在峰会前访问基辅。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的正确方向,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创造条件。中方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局势降温的事,而不是相反。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香港法庭】律政司覆核刑期得直 涉「私了」的士司机男加监13月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有市民发起在10月6日抗议《禁蒙面法》,一辆的士在深水埗被围堵,然后铲上行人路撞向人群导致两名女途人受伤,涉事的士司机郑国泉其后遭拉出车厢被群殴,其中一名参与「私了」男子,事后承认暴动罪及使用蒙面物品罪,去年被判囚3年,惟律政司不满刑期过轻申请覆核,周二(21日)在高等法院刑处理,上诉庭听毕双方陈词后,认为原审法官判刑明显过轻或法律原则有错,批准律政司申请,把量刑起点上调至6年半,即被告需被加刑13个月。 申请方律政司在陈词期间透露,答辩人张子龙(34岁)现已服刑1年7个月,原定最早今年7月20日刑满出狱。他在去年5月,承认暴动罪及使用蒙面物品罪,当时原审法官李庆年就暴动罪以4年半为量刑起点,除认罪以外没有其他刑期扣减因素,故判他入狱3年。 律政司由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代表,他在陈词时强调,包括多人使用致命武器,向涉案的士司机施袭,认为暴动定性非原审法官所指的「中度」,而明显属「严重」。律政司一方亦在庭上播片,指涉事司机郑国泉案发时血流披脸,失去保护自己的能力,惟现场人士仍「丧失理智」使用槌、金属指示牌、削尖铁通等武器施袭,可见本案袭击的凶残程度。至于本案被告,当时则是上前利用疑似缩骨伞伞柄,抽打及用脚踢郑。 罗天玮续指,原审法官以4年半为量刑起点,明显过轻,会带给社会极错误讯息,又指即使本案严重程度属「中度」,同类案件亦以5至6年作量刑起点。 答辩方由资深大律师潘熙代表,指本案案发前,现场只有非法集结,而本案暴动为时只有5分钟,在的士撞到两名女途人后才发生,属没有预谋或准备,只属偶发性事件。惟另一上诉庭法官潘敏琦质疑,非法集结只需一点火花即可变为暴动,认为当时现场已是一个「如箭在弦、一触即发」的局面。 法官彭伟昌就笑言:「如果我喺中环见到有架巴士喺路中心停低咗,我点会冲埋去打个司机啫?」质疑被告当时没有救助两名受伤女途人,反而接过他人的口罩,再拾起雨伞上前打人,认为难以解释是属偶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法官彭宝琴亦质疑,指被告声称当时在回家路上,担心母亲安全,但却在人群中挤身上前,没尽快取道回家,直指不可能是「误打误撞」的偶发事件,又指只要怀有意图威胁使用武力,已足以构成暴动,即使袭击是突然发生,不一定代表没有预谋。 潘熙就回应,相信原审法官已考虑所有环境因素,作出最合适的判刑,认为案情确包含偶发元素,原审法官有权作相关裁定,又强调从被告衣著及回家时间可见,被告并没有意图参与暴动前的非法集结,而即使上诉庭认为量刑过轻,也可考虑酌情不对被告加刑。 律政司代表罗天玮回应时就称,短时间的暴动亦可以很严重,不一定需要有人投掷汽油弹或有警员受伤,认为原审法官未充份考虑案件的「私了」元素属同类案中最严重。 法庭最终在休庭考虑约20分钟后即颁下裁决,认为原审法官判刑明显过轻或法律原则有错,批准律政司覆核申请,把量刑起点改为6年半,被告获认罪扣减3分1刑期后,再因案件覆核另获酌情减刑3个月,新刑期为4年1个月,即被加刑13个月。 记者:吴婷康/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中大生去年六四街头贴纸 认刑损罪罚8千 香港一名21岁中大男学生于去年6月4日,在旺角街头张贴多张「真嘢唔怕讲@852_4life」贴纸,因而被控一项刑事损坏罪,他周二(21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认罪,并自行作求情陈词,表示自己犯案并非因为记挂在中国发生的民运事件,并不是想煽动任何人,直言在2020年后的香港,最多人说是「有咩唔讲得」,是只要克服恐惧,坦言「面对少少代价,我更没有理由噤声。」他最终被判罚款8000元。 本案被告为关靖丰(21岁),案情指警方去年在6月4日巡逻时,发现在旺角西洋菜南街与山东街交界的交通标志,发现贴有写著「真嘢唔怕讲@852_4life」贴纸,其后在附近扫荡,发现共18张相同的贴纸,贴在不同的政府财物上,包括1个街道牌、2枝灯柱、4枝交通灯柱及7个交通标志。警方其后到上址一带索取闭路电视片段,发现被告2022年6月3日晚上11时55分离开住所,在6月4日凌晨3时10分至41分期间,将贴纸贴上灯柱及交通标志等物后返回住所。 被告其后被捕,在与警方的录影会面中,表示不记得案发时身在何处,对涉案贴纸表示不知情,亦否定干犯控罪;警方事后在涉案贴纸上发现被告右手食指指模。 被告原欲争议是否构成刑事损坏 被告原本欲就贴纸是否构成「刑事损坏」提出争议并否认控罪,但其代表律师周二表示,由于周一晚收到控方新增的证人供词,当中包括涉案物品的损坏情况,被告故决定认罪,又透露被告有意自行作求情陈词。而据知路政署负责移除涉案贴纸,有部分残馀未能完全清除,维修费达28,800元。 不过,裁判官曾庆东就指斥被告「你宜家上嚟唔系做表演」,指被告一部分程序由律师代表,另一部分程序却没有律师,著被告考虑清楚,并一度休庭把案件押后,要求被告与律师沟通。再次审讯后,被告最终决定即时解聘律师,自行作求情陈词。 被告之后取出一张写满字的纸张,为早已准备的陈词内容,直指执法部门不可能杜绝控方眼中的「刑毁」事件,而警方在本案花心机取得多段闭路电视片段,以证明他在街头张贴一共18张贴纸,直言无非是因为案发日期在6月4日有关。 被告之后解释自己的犯案原因,称自己并非因为记挂在中国发生的民运事件而犯案,亦不是想煽动任何人,惟他因为感到2022年的香港无比压抑。又称在2020年后的香港,「香港人最感受到的可能是空虚同缺失」,包括缺失集会、民间领袖,又指最多人说的话是「有咩唔讲得」,惟他续指,只要克服恐惧,没有东西是不能说,并坦言「面对少少代价,我更没有理由噤声,发声本身更证明真嘢系可以唔怕讲嘅」,也因此没有理由后悔。 裁判官判刑时就指,相信被告在社会氛围及其政治上的看法而干犯本案,虽然不感后悔,但希望被告在事件中汲取教训,最后判被告罚款8000元,扣除保释金后,馀款须在一个月内缴交;而控方并没有申请赔偿令。 控罪指,被告于2022年6月4日在香港,无合法辩解而损坏属于香港特区政府的财产,即1个街道牌、2枝灯柱、4枝交通灯柱及7个交通标志,意图损坏该财产或罔顾该财产是否会被损坏。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梁京评论】习近平访俄:和平之旅?战争之旅?还是冷战之旅? 有朋友认为,习近平此次访俄,有促成和平的诚意,也有促成和平的机会。他的主要依据,就是习近平促成和平会得到欧洲的支持,而对美国不利。当然,前提是习近平提出的和平条件会被俄乌两国接受,而目前的现实是,俄乌两国似乎都打不下去了,中国则有实力让俄乌都从停战得到实惠,因此,习近平访俄成为和平之旅,有相当的胜算。我认为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有太多人都不愿意俄乌继续打下去,因为害怕增加第三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风险。 我的看法是,如果习近平确实能压普京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全面撤军,而把克里米亚问题搁置起来,则有可能实现停战,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访俄成为和平之旅的机会是存在的,因为中国有实力对普京施压,俄国的处境也非常困难。但普京会走这么远吗?我相信多数人会像我一样,对此高度质疑。根据我对习近平的理解,他此番访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救普京,同时也救自己。 因此,真正的问题是,习近平为了救普京和救自己,有没有可能利用乌克兰和欧洲的困境,施压成功,从而实现事实上的停战呢?这是当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泽连斯基确实给习近平留下了对话的空间,让人不得不想到,为了减少战争给乌克兰人民带来的生命损失和苦难,也为了减少欧洲支持乌克兰自卫的政治领袖们面对的国内压力,泽连斯基在多大程度上会抓住习近平访俄的机会,做出一个困难的决定,从而导致事实上的停战呢? 很自然地,当下的格局会让很多人想到当年朝鲜战争的僵局最后带来了长期的冷战。从习近平和普京的角度看,这是他们现在最希望实现的格局,而美国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我们现在不清楚的是,泽连斯基正在面对来自欧洲国家多大的压力,敦促他接受习近平和普京的条件。 从美国明确表态反对就地停火的习近平方案来看,习近平此番获得戏剧性成功的概率不大,但这并不意味著习近平会放弃努力。有两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将会最后决定习近平未来在俄乌战争结局中扮演的角色。一个就是即将发生的春季大战,如果乌克兰大胜,并导致普京倒台,那习近平就没有多大戏唱了,反之,则很可能出现某种新冷战的局面。另一个大变数就是中国经济,如果中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则习近平的调停筹码就不多了,因为乌克兰不能指望中国在战后重建中有重大贡献。 因此,此次习近平访俄,与普京共谋的核心大计,应该是如何构建一个比较能持久的新冷战格局,这是两人、而不是俄中两国真正的利益之所在。那么,这个新冷战格局会成为一个像老冷战那样持久的格局吗?我并不这样看,因为整个世界都与那个时代大不相同了。 新冷战的最大输家将会是中国,因为中国不仅将为救普京失去大量资源,而且会错过重大机会。在旧冷战中,台湾非常幸运地躲过一劫,而在新冷战中,台湾会不会还有这样的好运气,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数。这是因为,新冷战不大可能像旧冷战那样漫长,其终结的方式则可能非常惨烈,其中就包括,习近平为了「兑现」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对台湾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事实查核|韩国人被驻韩美军殴打引发大型示威抗议? 标签:错误 一分钟完读: 近期中国版抖音博主「开芯喵」上传一支「韩国人被驻韩美军殴打,被油管各国网友群嘲! 」的短视频,迄今获得超过2.7万点赞、900多次评论及分享。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证后发现,短视频中剪辑了两个抗议片段,但它们都与「驻韩美军殴打韩国民众」无关,属于移花接木的错误资讯。 深度分析: 中国版抖音博主「开芯喵」在上周一(13日)上传了这段影片,称最近有韩国人被驻韩美军殴打,遭到油管(YouTube)上的网友们群起嘲讽。 影片以字幕「最近在外网上又刷到一个视频,宇宙第一强国的老百姓,又被他们的保镳殴打了」开场,搭配两段韩国民众静坐与游行的影片,但并未出现驻韩美军殴人的相关画面或是新闻画面。这部影片上传迄今,收获了两万七千次点赞,超过九百次转发。 这则短视频搭配了两段民众示威抗议影片,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两则影片都和「美军打韩国人」毫无关系。 首先,影片00:01-00:05的画面,画面中的字卡写著「尹锡悦 耻辱外交 OUT!」,以关键字搭配Google以图搜图,可以查出是韩国时间3月6日在首尔的静坐抗议。 韩国总统尹锡悦在3月6日宣布,将由政府创建公共基金,向二战期间遭日本强迫劳动的韩国受害者提供赔偿,并不再要求日本企业提供赔偿金,目的是要改善日韩两国关系。 韩国民众当日聚集在首尔市中心,手拿「撤回方案」、「尹锡悦 耻辱外交」字卡,举著白色烛灯。将影片画面截图比对美联社当天晚上的外电照片,内容一致,《纽约时报》、《朝日新闻》也皆有针对当晚游行进行报道。 因此影片00:01-00:05的画面确定与驻韩美军打人事件无关。 同样以Google以图搜图查证影片00:06-00:12的画面,并逐一比对「建设工会(건설노조) 加油(힘내라)!」的大型红色布条位置,确定画面是2月28日在首尔举行的建设工会抗议。 经比对,此画面与韩国联合通讯社旗下的「联合新闻TV(연합뉴스TV)」于3月2日上传的影片内容一致。韩国SBS新闻直播也有全程录下该活动。 根据《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将在任期内根除工地的勒索、暴力行为,引发建设工会不满,2月28日号召成员在首尔世宗大路附近举行集会。因此此段影片也与驻韩美军施暴无关。 在移花接木两段与驻韩美军毫不相关的影片后,紧接著是一张又一张从YouTube留言区撷取的网友留言,并叠压在建设工会抗议的影片上,难以判断是否属于上述影音的留言截图,更无法追踪留言来源。 至于近期是否有驻韩美军对韩国人施暴的相关新闻?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以驻韩美军(주한미군)为关键字,查询韩国主流媒体新闻网站相关报道,发现最近一宗相关案件发生在2022年11月,《朝鲜日报》报道,一名驻韩美军向一名计程车司机施暴。 不过开心喵以「最近在外网上发现」的模糊时态制作影片,并且佐以毫不相关的其他国内抗议画面,难以断定是否就是指向这宗事件。 细究中国抖音号「开心喵」,其主打制作「油管五常」的讽刺影音。油管五常取自联合国五个常务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讽刺在YouTube上也有五个经常引发论战的「常务理事国」,分别是印度、韩国、越南、土耳其、波兰。 「开心喵」便经常以此五国为主题制作嘲讽影片,其影片结构皆为一段5到10秒不等的片段,接著拼贴大量不知来源的YouTube留言,难以判断真僞,以及是否与前段短视频相关。但这个抖音号的内容受到许多网友欢迎,有一定影响力。 结论:在中国版抖音上流传且受到热议的「韩国人被驻美军殴打引发网友群嘲」实为移花接木的拼贴影片,为错误讯息。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2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20日 1.【习普会】习近平见「战犯」普京 布林肯:世界不会被中国支持的俄国策略愚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抵达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普京跟习近平会面时,表示会「小心地研究」中国提出终止乌克兰战事的建议,并会尊重中方的提议。而习近平就表示,相信俄罗斯民众会支持普京在2024年连任总统。习近平是国际刑事法院(ICC)上周五(17日)对普京发出拘捕令以来第一位与普京握手的外国元首,该拘捕令涉及战争开始以来莫斯科将乌克兰儿童驱逐到俄罗斯。莫斯科拒绝接受这一指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见「通缉犯」,显示习近平认为普京不需要为战争罪行负责。 布林肯说: 全世界不会让由中国支持的俄罗斯策略所愚弄。 俄罗斯国营《塔斯社》报道了习近平抵达后的发言。报道引述习近平说:「我非常高兴,应普京总统的邀请,回到我们近邻的土地上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和俄罗斯是好邻居,是山水相连的可靠夥伴。」 这次访问是普京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习近平首次访问俄罗斯,这是习普二人第40次会面,最近一次是在去年9月的中亚峰会期间。一支军乐团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欢迎习近平,俄罗斯负责旅游、体育、文化和通信的副总理切尔尼申科在机场迎接他。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周一(20日)接受本台访问时形容,习近平要「硬著头皮」跟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的普京会面,主要是因为面对美国及西方的包围压力。 李正修说:虽然国际法庭向普丁(京)发布了战争罪通缉令,可是因为习近平早先就安排了这几天去国事访问,所以他当然在这个关键点不可能退缩。如果他认为这样(不要跟「战犯」会面握手)的话,是对他跟普京的私人情谊还有中俄关系是一个大打击。中国大陆现在要面对美国跟其他国家的包围压力之下,他更不可能放弃跟俄罗斯建立关系,所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硬著头皮过去。 中国试图将习近平塑造成一个能够「促成和平」的调停人,但西方领导人普遍对此表示怀疑,并担心他的访问实际上可能为莫斯科的战争煽风点火。对此,李正修强调西方正密切观察「习普会」的结果。 李正修说:中国大陆在2月24号发布了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一个十二点声明,希望促成俄乌停火的决议,所以大家都在看你习近平今天有没有办法说服普京停火,甚至撤军。因为目前能够跟普丁说话的大概只剩包括习近平在内的极少数的国家领导人。中国大陆就是唯一有办法有能力去说服普丁停火撤军的(外国领导人)。 中国作为俄罗斯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夥伴,既没有谴责入侵,也没有直接支持入侵。去年9月,习近平和普京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区域安全峰会时,普京隐晦地承认北京对战争的担忧。当时普京亦赞扬了中国的「平衡方法」,但补充说:「我们理解你们在这方面的问题和担忧。」 在接待习近平之前,普京特意展示了他的掌控力。在国际刑事法院指控他在乌克兰犯有战争罪并发出逮捕令的第二天,他于上周六(18日)访问了被俄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并继续前往乌克兰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俄罗斯在去年基本摧毁了该城市后占领了该城市。 据俄罗斯官员称,普京和习近平将于周一对记者发表讲话,并举行闭门会议,讨论包括国际事务在内的敏感问题。星期二(21日),习近平将出席与俄罗斯总理的会议,参加会谈,并在克里姆林宫出席国宴。 作为回应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的拘捕令,俄罗斯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一名检察官和三名法官展开刑事调查,《纽约时报》指这种象征性动作可能是针对俄罗斯公众。俄罗斯调查委员会是该国相当于联邦调查局的机构,它说,国际法规定国家元首「对外国的司法管辖享有绝对豁免权」。 中国国营传媒报道,陪同习近平前往莫斯科的高级官员包括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外交部长秦刚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 记者:方德豪/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2.【习普会】习出访前中俄领导同步发署名文章 挺中俄关系巩固发展 出访俄罗斯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发表了署名文章,显示中俄关系巩固。 评论认为,中俄联盟令中方初尝国际反美阵营领军滋味,为巩固中俄联盟反美,习近平不会也不能对俄乌劝和,料提高中俄经济和军事技术合作,将令俄乌战争持久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展开对俄罗斯的3日访问,出发前他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等发表署名文章,以《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为题,表示10年前当选国家主席时,俄罗斯是首访国,10年后已到访俄罗斯8次,强调中俄关系位于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习近平表示,世界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点名批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对世界的危害深重,形容在乌克兰危机上,中方积极劝和促谈,是体现国际社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重申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相信务实对话协商,一定能找到解决危机的合理途径。 他表示,期待与普京共同擘画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发展新愿景、蓝图和举措。 普京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批评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采取双重遏制政策,愈加横行,俄罗斯被宣布为「迫切的威胁」,中国被称为「战略竞争对手」,又指责西方挑起乌克兰危机。指俄方对以政治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保持开放的态度,感谢中方对乌克兰问题采取的态度,欢迎中方发挥建设性作用解决问题,俄方对习近平此行寄予厚望,认为访问意义重大。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国诚表示,从两国领导人的署名文章看到,中俄战略思维高度吻合,已形成全方位合作格局,认为中方希望塑造的和平大使形象只属姿态,中方更希望俄罗斯陷入战争当中。 宋国诚说:这是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等于是建构一个21世纪的邪恶轴心同盟,对抗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只要俄罗斯一直是陷入战争里面,他就一定会产生经济上的短缺,中共就一定会在俄乌战争的危机之下,发所谓的「战争财」,应用这样的一个联盟,继续无论是在外交和经济方面,稳定中国跟俄罗斯之间一种石油的供应链,以这样的联盟,完成未来发动台海战争。 中国问题专家林飞表示,对中方而言,习近平是次出访,最重要展示中国领导人重返国际舞台,对国际局势起重要作用。习近平此行的目的,更想与俄方建立软性反美和反西方联盟,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林飞说:中国第一次发现可以居于当年苏联老大哥的地位,居于世界的反西方联盟的领导者的地位,他们会不遗馀力地策应性地支持俄罗斯,把这场战争长期化、持续化下去,这样有利于一种长期对抗格局的展开,有利于中国扮演著国际反美、反西方联盟阵营领导者的角色,更有助于中国领导人的长期的执政。 中俄关系观察员鲁斯滨表示,中方在不可能完成劝和停火的国际期望,亦不可能直接军事支援俄罗斯的情况下,相信习近平会向俄方提出,加强两国在经济和军事技术的合作。 鲁斯滨说:习近平这次访问俄罗斯,主要的行程还是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现在中方对俄罗斯的最高阶的科技和飞弹,跟俄罗斯在战场上面得到实战经验,获得西方武器里面的技术,是相当感兴趣。习近平会寻求跟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共同的研发新的武器。另外,你看到中国大量的汽车制造商,进入到俄罗斯境内,汽车制造很容易可以立刻转变为军事上的技术。目前,中俄之间的合作,比较会采取弹性和灰色地带的合作,不会明目张胆的提供实际上的军事援助给予俄罗斯。 鲁斯滨表示,习近平更有可能借今次访问,协助普京完成远东地区开发的计划,但中国远比俄罗斯依赖国际市场,估计中俄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乌军从缴械中发现中国制零件 分析:中俄军事合作恐「无底线」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20日)首次访俄,据报将谈及军事技术合作。不过,日前乌克兰军方公布指,俄军坦克T-90M「无敌」神话破灭,在西方制裁下,竟要「旧车扮新车」,当中更有以中文简体字样写有中资「高芯科技」的探测零件,再加上美国证实中国弹药被用在乌克兰战场,有专家分析忧虑,俄军坚决打持久战,中国亦全面加大投入军工产业,在今次习普会面后,中俄的军事合作发展恐「无底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访俄4天前(1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战利品和未来武器和军事装备研究中心的代表、高级中尉安德烈(Andriy Rudyk),在军事媒体中心的记者会上表示,迄今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至少损失了15辆T-90M,形容俄军号称最先进的主战坦克T-90M,其「无敌」和「完美」的神话已被乌军打破。 安德烈又展示相片和数据指,经拆解虏获的T-90M,发现俄国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重击下,已无法量产军备,只能被迫重用已退役、前苏联研制的T-62和T-72坦克,而部分原本产自西方的零件,则由中国产品代替,当中更有「偷来的」美国和西方国家零件。 据有关资料显示,T-90M出现以中文简体字样写有中资「高芯科技」的红外线探测器零件,型号为MADC-24A5,序列号为7C218,生产日期为17/12。 据内地查册网显示,「高芯科技」全名为「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红外线探测器,应用于国防安全、测温检测、安全监控、个人视觉等领域,其最大股东为A股上市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辖下国有企业「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亦是主要股东。 据中国专家评论指,上述具「夜视」功能的仪器,一直是俄国自前苏联以来的「弱项」。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向本台称,不只红外线探测器,相信目前俄军各方的军事设备匮乏,在失去欧美的支持下,有必要依赖盟友中国、伊朗的大力支援,以增强军备。 侍建宇指出,随中国近年进入「军工时代2.0」,全面加大投入军工产业,相信大部分输出对象为俄罗斯。侍又指,俄军坚决打持久战,直至乌克兰投降,在新一轮习普会面后,中俄的军事合作发展恐将是「无底线」,并非如中国所言促进「俄乌和谈」。 侍建宇说:(习普会面)真正的目的是,为促进中国和俄国的高科技上的合作,尤其是军工合作。俄罗斯在困境时很乐意作技术转移,及把产业经验交给中国。其实中国很早就说了,中俄之间合作是无底线的。中国在外交层面上还是会说,希望俄乌坐下来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可是中国还是会趁此时和俄罗斯作高科技交流,这交流可能真是没有底线的。只要俄罗斯愿意输出技术,中国只要出钱、出物资就可以换来。 事实上,刚公布新一届中国高层人事布局中,半数副总理具有军工背景,是中国过去20年来罕见的现象。在今年GDP增长目标只有5%的背景下,国防预算却逆势按年增长7.2%,连续3年增长。而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围绕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最新数据,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逾1年以来,俄军损失惨重,包括至少3,500辆坦克, 逾6,800 架战斗装甲车。俄国防部指,T-90M正加强训练摧毁乌克兰北约坦克,包括美国M1艾布拉姆斯、德国豹2型及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 目前习近平已抵达俄罗斯访问,据俄国克里姆林宫指,中俄两方将在会谈上讨论有关能源、军事技术合作(military-technical cooperation)的议题、以及乌克兰冲突问题等,届时也会签署两份重要联合文件,包括俄中关于加深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讲述发展中俄经济合作重点领域至2030年的计划。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日本《共同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国政府在乌克兰战场上发现产自中国的弹药,怀疑是由俄罗斯军队发射,并已将相关讯息通报夥伴国家时,汪文斌再次否认中国向俄军提供军备的指控,更反指「向乌克兰战场提供武器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两岸关系】马英九访大陆「祭祖」 分析:为中共塑造和平角色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下周将赴大陆,成为两岸分开统治74年来,首位去大陆的台湾卸任总统。虽然他强调没有太大政治意味,是单纯「祭祖」及「学生交流」。不过分析认为,现时正值习近平访俄及蔡英文访美时期,马英九此行一定有政治目的,似乎在为中共塑造和平的角色。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将于下周一(27日)至4月7日赴中国大陆,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开统治74年以来,首位踏入大陆的中华民国卸任总统。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周一(20日)召开记者会,指出马英九此行是「祭祖」,并会率领约30位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青年学子,与中国学生交流。他们预计会访问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与上海,但并不包括北京。 马英九将带领学子到相关省分参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遗迹,也会与湖北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的中国学生进行交流。 他并提到,目前没有参加甚么当地邀请的活动,如果有当地的朋友希望会面或吃饭,他们也会客随主便。 不过据台湾《联合报》引北京消息人士表示,按上次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问模式,马英九此次到访的中国各省市,当地中共「一把手」即省市委书记都将出面会见并宴请。尽管不会有「习马会」,但王沪宁、宋涛则可能分别在上海及南京与马前总统会面。 此行定性为「祭祖」及「学生交流」,亦不会举行「习马会」。据报道指出,原因是马英九深知此行会引发政治效应,甚至成为国内部分阵营所用的政治攻击手段,藉此影响明年总统大选。 萧旭岑指,马英九认为两岸因为政治纷扰与疫情因素,学生交流中断已数年,两岸人民敌意上升,让他忧心。如今两岸因政治因素冰封中断,民间交流与学生交流更加刻不容缓。如果能够为两岸和平尽一分心意,马英九责无旁贷。 萧旭岑说:当年青人愈认识彼此,每增一分情谊,风险就会减少一分。我想我们买再多武器,都不如让两岸年青人认识彼此,深入交流。马前总统认为这应该是解决当前两岸敌意上升,人民对立的一个基本解法。 萧旭岑并强调,马英九今年7月将届满73岁,从事两岸工作近40年,从未去过中国,「中华文化讲究慎终追远,基于为人子孙孝道,马英九此时赴中国祭祖实属必要」。 萧旭岑并表示,今次他也会一同前往,而随行成员还包括总统府前秘书长曾永权、总统府前专门委员王光慈、政治大学东亚所名誉教授邱坤玄及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 对于马英九何以选择在此时前往大陆,萧旭岑指出,因为马英九被台湾总统蔡英文延长了两年的管制期限,之后又遇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所以也无法到中国祭祖。现在中国已经解封,他相信是「春暖花开」的好时机。另外,他强调今次行程自农历新年已开始规划,并不知道蔡英文有访美的行程,「只是巧合」。 对于此行会否影响到2024年总统选举,萧旭岑称马英九是顾全大局的人,国际、国内情势都很复杂,既然是到大陆祭祖这么单纯的事,就单纯化处理。 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周一(20日)对本台分析,马英九此行跟政治有一定的关联性,「祭祖」等都只是推诿之词。另一方面,习近平正要出访俄罗斯及蔡英文也要去美国,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安排明显有政治目的。 吴瑟致说:再来是说,明年即将要总统大选,那这个时间点也不得不让人家想像到2005年当时,(台湾前副总统)连战风尘仆仆到中国进行相关交流,所以其实这样的铺陈是不是有一定程度的为国民党选举上任何的遐想,我觉得一定是存在的,不会是如同马英九幕僚说得那么简单。 他认为马英九难以与前总统这个身分切割,而且享有国安待遇、维护安全的准备,因此无论用甚么身分去中国也难以让大众信服。 至于马英九此行有甚么政治目的,吴瑟致指出,马英九过去一直提出「疑美论」,展示出应该跟中国进行谋和,而这个立场也呼应了习近平近期在处理俄乌战争的「和平」倡议。 吴瑟致说:马前总统似乎在替中共塑造一个和平的角色,在习近平到俄罗斯访问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是在去塑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形象,这个形象当然是想要打造促进和平的面向。所以马总统这个时候选择到中国去,我觉得也是要试图去为中国粉饰对台军事上的威胁及状况。 其实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即仍就任总统期间,曾与习近平在新加坡会晤。虽然当时并无签署协议或共同声明,只就两岸关系交换意见,不过因是两岸分开统治66年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所以也被视为象征两岸历史上最大的突破。 本台同日向台湾总统府查询回应,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表示,总统府已于周一早上收到马英九的出访申报,基于马英九出境管制期限已届满,总统府尊重马英九祭祖规划,「了解相关安排后,并洽相关单位,就马英九此行的安全等事宜,给予必要协助」。 林聿禅并说,这段期间适逢国际社会正聚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中国于台海、印太周边持续军事扩张的敏感时刻,马英九前往中国访问,「仍期盼作为前任国家元首,此行能向对岸及世界展现符合国家利益与国民情感的作为,以及台湾民主自由的价值与两岸交流对等尊严的立场」。 陆委会回覆本台指,台湾政府的两岸政策一贯,任何交流互动应秉持对等尊严、合于规范,真正促进相互理解,「不应片面设置任何政治前提与终局」。在当前台湾人民及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质疑中共对台胁迫及持续扩张威胁之际,「希望马前总统此行,能充分反映台湾民意坚持民主自由、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共同维护台湾最大利益」。另外并说,政府高阶官员在任期间,担负国家政策拟定与机敏公务的推动及处理,离职后依法仍负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与一般民众有所不同,即便于解除赴陆管制身分后,赴陆从事相关活动,「仍应考量国际视听与社会观感,并谨守两岸条例及相关法令规范,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中国国台办同日发新闻稿,不过未提台湾、前总统等字眼,仅称「大陆方面欢迎马英九先生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交往,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国民党:交流取代交恶对话代替对抗 可维护区域和平 国民党表示尊重马前总统办公室规划,也对此「致上祝福之意」。国民党称不断透过行动实践 「亲美,友日,和陆」方针,证明以「交流取代交恶,对话代替对抗」的方式,可以有效捍卫中华民国、守护台湾民主及维护区域和平。 民进党立委范云同日表示,马英九当然有去中国祭祖的自由,但作为台湾「仍享有卸任元首礼遇的前总统,希望他不要变成中共的统战最大样本,不要伤害台湾主权,不要让其曾经作为总统的国家被中共矮化、羞辱」。 时代力量发言人余佳蒨表示尊重马英九祭祖自由,呼吁他诚心祭祖,谨言慎行,「避免成为中国宣扬两岸一家亲的样本,而变相为政治利益而消费祖先」。 余佳蒨并说,马英九往年都是到苗栗马家庄祭祖,这次却特别选在习近平刚获连任及台湾总统大选年赴中,行程绝大多数又与祭祖无关,这种「祭祖政治学」相信社会大众都看在眼里。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国共合作均以国民党吃亏告终 学者:马英九没汲取历史教训 国民党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合作,都是以决裂告终,第一次令中共坐大,第二次间接令国民党失去了中国大陆。有台湾学者认为,马英九这次访问大陆,很明显是没有汲取历史教训。按照以往经验,国民党与北京走得越近,对选情越不利。 1923年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达成协议,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历史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但在1923年至1927年间,共产党利用这次机会,全方位渗透进国民党内部,并且得以壮大,最后两党决裂告终。之后国民党全面围捕共产党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挟持蒋中正(蒋介石),国民政府被迫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原来被国民党赶到去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日战争增强了自己军力,国民党反而损兵折将,间接促成了1949年中共统治中国大陆。 2015年,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在与中国大陆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会面,但这样对国民党选情没有多大帮助,一年后民进党蔡英文接任台湾总统后,北京对台湾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态度。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副教授吴建忠指出,每次国共合作,国民党都吃亏,马英九很明显没有熟读历史。 吴建忠:在过去时间点里,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其实都在国共合作之下吃了亏,马英九没有从历史经验里,再去重蹈覆辙,所以说仇恨可以蒙蔽双眼,因为(国民党)讨厌民进党,所以才跟共产党合作。 吴建忠分析,以往每次国民党得到北京加持,在随后选举中都会惨败收场,所以这次马英九访问大陆,也会令国民党下年总统举选产生负面变数。 历史学者魏京生指出,当下的国民党忘记了历史的教训,为内斗引狼入室,不去保卫台湾的民主体制,势必会对台湾产生危险。 魏京生:现在的情况是共产党已经不得人心了,而且在对抗整个西方,越来越独裁专制。在这个形势下,为甚么国民党有些人还是要跟共产党合作,要以外敌来进行内斗,这就是一种劣根性了。国民党这些官升迁道路也跟共产党那边也差不多,都是在一个专制体制下,靠拍马屁升上来的。他们自己也没本事跟人家民进党斗,也没有甚么能真正吸引老百姓的口号。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大陆对台湾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很多老百姓也害怕大陆来打台湾,那么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吸引老百姓。你不说去保卫她,你还又去跟共产党摇尾乞怜,引共产党来插手,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魏京生指出马英九现在的举动是在为一己之私出卖整体台湾的安全利益。并不能代表当下整体国民党的共同立场。 记者:淳音/程文 责编:温晓平 6.今年中国税收锐减官方放水地产救急 中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 中国今年前两月,在主要的13个税收大项中,9个大项大幅下跌,其中证券印花税更下降61.7%。面对严峻形势,官方拟以「大规模放水」刺激经济,不过,新增部分近九成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吞食。有前国有房企高管告诉本台,「放水地产」只是饮鸩止渴;又指,由于担心地产市场暴雷,国内中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 据财政部上周五(17日)发布的最新财政收支资料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人民币(655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人民币(5682亿美元),同比下降3.4%。 在其主要的13个税收大项中,9个大项大幅下跌。如国内消费税下降18.4%、进出口消费增值税下降21.6%、关税下降27%、车辆购置税下降32.8%,印花税下降31.3%、证券印花税下降61.7%。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三项出现增长,但于整个税源的影响有限。 而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资讯是,自2000年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零售市场晴雨表之一的化妆品销售,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意味著内需、就业、交易、大宗商品销售都出现大幅下滑。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进出口贸易海运商告诉本台记者,目前中国的经济有问题,第一线的营运者都有切身的感受,但在一些经济数据上却显现耐人寻味的变动,他认为,官方图以经济放水支撑楼市,及大搞基建拉动就业。 资深进出口贸易海运商说:因为我这边是做进出口海运的嘛,我们海运这一块的话,下降得很厉害。经理人采购指数为甚么会上涨得那么厉害,我们海运这一块波罗的海指数也是暴涨嘛,从500多点涨到1600多点,重要的原因是铁矿,煤炭这两样东西呀。另外一部份原因是那个南美的粮食,要运粮了,这块是季节性的上涨嘛。后来我也一直在探究到底是甚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海运指数的上涨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又要搞大基建。昨天有个房地产的业内人士说,房价下半年可能还会涨,原因是经济放水。他们除了会搞房地产,还会搞甚么嘛? 央行放水一说似有迹可寻。10天前中国央行发布的资料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馀额同比增速创下自2016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增部分的89%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拿走。 但在国内城镇住房超3.6亿套之后,放水地产能否持续,成了大家都在追问的事情。 一位刚辞职转投移民领域的前国有房企高管匿名告诉本台记者,政府挽救经济黔驴技穷,唯有继续吹谷地产泡沫。 前国有房企高管说:刚刚听那个讲,就是国资的这个体系下来的,他说现在中国主要的财政收入45%以上,还是要依靠房地产。所以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说中国人才多少?这个大环境,除了靠地可以卖,还有甚么可做的?这个下去的话,迟早还是要暴(雷)嘛。我觉得自己还是要自己寻找出路。 她还透露,习近平连任之后,国内中产阶级人心动荡,都想移民,包括她自己也已加入移民大军。 她说:我是2014年在做这个事情,那时候量还可以,但现在的话,经过疫情三年以后,再加上二十大和那个两会,谘询这一块的量呢很大,一下子涨上去了。现在大家对海外的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看好,但是觉得相对而言,把自己的钱放在海外,自己家人在海外,保障相对要多一些,是这个样子的。 本台记者就此采访财政部,但财政部新闻办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直接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中港矛盾】港拟禁中港民众「互相歧视」 评论:震慑港人新法宝 疫情后中港全面通关,两地人的磨擦亦随之再度增加。香港平机会拟修例,禁止港人与内地人「互相歧视」。评论认为,中港矛盾是深层次问题,以法例规管只会带来反效果,是治标不治本,忧虑是埋下更大的「心理炸弹」。 香港平机会2年前透露计划修订《种族歧视条例》禁止「族内歧视」,即包括禁止港人及内地人「互相歧视」。平机会主席朱敏健周一(20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称,相关建议修例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 他强调,以立法处理歧视问题是最后手段,但考虑到内地居民在雇佣范畴及使用公共设施上,的确受到不必要的侮辱、敌视,因此希望以「族内歧视」的方式去处理。 朱敏健说:立法方面,我们绝对同意立法应该是最后手段,以「族内歧视」的方式这个问题,是希望内地居民的权利和受到的遭遇能够正式作出规范,现在目前到最后的细节,其实我们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有密切联系,一旦有成果会再与立法会议员互相交流。 有议员关注近期内地人在港受歧视情况,朱敏健表示,自两地恢复正常通关以来,平机会收到有关的投诉及查询数字未有提升。他指平机会2022至2023年度首10个月,收到749宗投诉个案,并于6个月内完成处理85%的投诉,而个案成功调停率为86%。另外,平机会处理了10宗法律协助申请。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一对本台指,修例做法治标不治本,不但未能有利中港融合,反而会带来反效果,令每个人都失去免于恐惧的自由,并质疑今次修例是整个《国安法》系统中,打压香港的另一个「法宝」。 桑普说:一直以来香港有《国安法》、《刑事罪行条例》的煽惑罪,都是针对国家或政权的仇恨、敌视、煽动颠覆、污蔑,这(修例)最大的重点是,结果涉及言论,涉及中国大陆人不敬的话,是否都会被法网所网罗?我认为这件事只会将彼此文化差距、价值观差别卷在心中,无办法或被禁止用言论,以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只会治标不治本,将不满潜藏起来,只会造成一种更大的心理炸弹,等待时机爆发。 他指出,「歧视」定义广阔,可能引起执法问题,预料有关修例会令很多人堕入法网, 例如一些「黄店」表明不招待大陆人都会受影响。 桑普指出,中港矛盾问题深远,不是单靠立法可以改善,而是新移民需要认同香港原有的文化及价值观;而在「新香港」下,「真香港人」被迫作出配合。 桑普说:问题在于结果要促进中国大陆的人,要融入香港成为新移民,关键的地方是要认同香港的价值,包括自由、民主、法治普世价值,问题是在「新香港」下,这种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不是说煽动彼此的敌视问题,而是最后香港人要配合「新香港」的论述,过一套不同价值观的生活,这是最悲哀的地方,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歧视,而是用新的法律制服、慑服香港人,这才是真正目的。 香港对大陆开放「自由行」后,为各区市民日常生活带来滋扰,发生多次示威游行。早在2009年4月,香港对大陆开放「一签多行」,大量「水货客」出现;2012年起,香港民间组织多次发起反水货客示威,包括「光复上水」、「捍卫沙田」等行动。 大陆食品的安全问题,亦触发大量陆客来港「抢资源」。在2014年,港人在尖沙咀广东道发起「驱蝗行动」,要求减少「自由行」,不满他们来港抢奶粉 ,抗议大陆旅客霸占香港人的生活空间及抢夺资源。 另外,新移民来港表演卖艺,亦造成噪音滋扰问题,引起港人不满。2019年7月,香港出现「光复屯门公园大游行」,抗议包括康文署在内的香港政府部门,长年放任「大妈」于屯门公园非法卖唱下所造成的噪音及风化问题。 香港对大陆人的称呼亦成为争议。在2000年代后期起,「强国人」、「支那人」、「蝗虫」成为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新贬称,「支那人」被视为对中国人的污辱性代名词,亦有香港人将中国大陆游客比喻为「蝗虫」,责备他们扫空商店货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美国务院报告关注47人案 批北京持续破坏香港自治 美国国务院周一(20日)发布《2022年度各国人权报告》,有关香港的部分独立成章,直指北京在过去一年持续破坏香港的政治自由和自治,违反中方在《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中的承诺。 报告提到香港的选举制度在2021年后被北京从根本上改变,阻止任何北京不认同的人士参与政治,并特别提到李家超去年当选香港特首的过程。报告指出作为前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去年以唯一候选人的姿态参选特首,并获得选举委员会的99%支持。而选举委员会的1500名成员,全部都经由政府审查产生。报告指这场选举被批评违反民主原则,而且离香港《基本法》下的普选目标愈来愈远。 报告又提到在《港区国安法》成立后,香港警务处成立的国安处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并容许中国大陆的国安人员加人,又指港府新成立的国安委员会,不受香港法律规管。报告直指,外界已无法确定港府的文官能否有效、自主地管理香港的保安事务。 报告又关注「47人案」,指大部分被告在2021年2月后一直不准保释,部分被告「未审先囚」超过700天,亦难以得到公平审讯。报告提到在《国安法》下,港府官员直接指定法官审讯,而非由陪审团处理,让人质疑做法限制被告权利。 报告指出,自「47人案」后,大量泛民主派政党和组织都在《国安法》实施后相继散,担心成员受到政治压迫,而亲北京传媒及政客亦不断指控反对党「勾结外国势力」。 报告列举列子,指香港护士协会和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对大陆赴港抗疫医疗人员的语言和专业能力提出担忧后,遭到北京控制的《大公报》的攻击。报告又关注香港传媒被审查、公民组织瓦解的情况,并列举《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独立媒体被迫关停的例子。 记者:吕熙(华盛顿) 网编:毕子默 9.【立场案】锺否认串谋林绍桐 控方质疑《立场》就《国安法》征询 香港「立场案」周一(20日)续审,控方推论《立场》跟前总编辑锺沛权及署任总编辑林绍桐间有犯罪协议。锺回应指不希望同事承受压力及风险,林亦「仔细老婆嫩」,故本打算寻求「街外人」接手惟不成功,他同意在行政上最信任对方。 周一开庭,主控伍淑娟即透露会就控罪中关于「串谋」的元素向锺作出盘问,从而推论《立场新闻》、作为公司董事及前总编辑的锺沛权,及署任总编辑林绍桐间存在犯罪协议,又指自己在担任本案主控前「唔识《立场》」,仅靠警方现场搜证、截图及锺的口供等证据撰写开案陈词,坦言在听取锺庭上作供后,确影响控方最初评估,而接下来她的盘问将集中具争议的事实,及会测试锺证供的可信性。 伍的盘问由《立场》母公司成立等背景开始,提及当时《主场新闻》由蔡东豪创办,锺沛权为时任总编辑,并与林绍桐、余家辉等人一同工作,并问锺公司透过秘书公司成立海外公司及进行信托安排,而实际受益人是信托人,「即系边个?」锺指自己已忘记,及后再进一步解释,有关安排由秘书公司负责,文件列明如清盘并放弃资产,资产只捐给不点名的慈善及非牟利团体,没个别受益人,又指《立场》办公室应有相关文件,但他个人没有保留。 至于《立场》报刊注册、银行户口管理及英国设立分社借贷等事务,以及《立场》停办是否有与蔡东豪商议,锺回应自己当时已被扣押,没有参与决定,但有透过其他人,通知同事自行决定;另他又以总编身分在谘询同事后,就文章下架、遣散员工及要求董事局成员辞职等向董事交代,而董事会完全尊重编采权,当中包括行政权力及编采自由。 对于另一被告林绍桐的角色,伍淑娟指根据《立场》2015年至2021年报税表,林的薪金仅次于锺沛权及余家辉,甚至较艺术总监及其他编辑高,是否反映其工作能力及锺对其信任?锺简单回应称:「都可以咁讲」。 而林自2021年7月起获授权签发公司支票,伍就问锺是否当时已打算叫对方顶替自己?锺回应在《苹果日报》高层被捕后,其太太陈沛敏被落案起诉及还柙,他一直有危机感自觉有机会被捕,或因而无法继续履行职务,故打算寻找他人接替总编辑职务,他并形容林是「好出色、有能力、有承担嘅新闻工作者」,不过对方「仔细老婆嫩……唔想同事冒呢个险。」 伍之后指,留意到林被编为副主管,但锺指公司实际上没有「副主管」此工作职位,而警方在《立场》办公室及林绍桐桌上检获的工作时间表,显示锺跟林两人的假期没有重叠,伍遂问:「系咪希望你放假时D3(林)帮你睇住个场?」锺回应林只是其中一名俗称采主的「坐堂」,但伍就指林「直情系你副手」。 锺之后解释,每更会安排两至三名资深同事担任「坐堂」,负责审稿及把关,林是其中之一,但非由他决定所有文章内容,因其工作本身已相当繁忙,且希望「坐堂」透过集体决定跟互相提醒做好把关工作,而同事一般能够自行「拍板」。 不过,伍质疑此说法有违锺早前指「即时新闻要快、狠、准」的原则;锺反指,由于一般即时新闻非独家新闻,鲜有同事会争持不下,且新闻没有「一定要出」,若有争议大可「唔出住」。而在行政工作上,锺就同意自己最信任林。 然而,伍继续向锺指出他把最重要的把关工作交予一众「坐堂」处理属不合理;锺重申,此为中小型传媒机构常见安排,但伍再质疑「坐堂」处理即时新闻时间紧迫,实如何互相协调及分配审阅稿件工作。锺沛权就指为免重覆审阅,同事一般会「直接大嗌」,虽看似混乱,但同事工作模式经磨合下,实际确是如此运作,更形容「系有啲山寨嘅,但我哋so far so good啦。」 主控伍淑娟下午转为就锺沛权在《苹果日报》的专访,以及林绍桐曾以副总编身分出席网上高峰会作盘问,亦触及《立场》曾在《国安法》生效后向律师谘询法律意见的情况。 锺在盘问下指,没确切记忆是否因他推却出席由林代替参与「我们的知与未知」的网络媒体高峰会,而林在出席前,也没事先跟他讨论发言内容,直言自己基本上信任同事。 至于林在会上发言指《立场》希望读者愈接近事实,更理解运动本身,甚至参与运动,伍指林的意思是推动读者参与反修例运动,但锺表示不认同,并指据控方就相关片段的腾本,他理解林的意思是希望《立场》提供最接近事实的资讯,给希望讨论、评价及参与运动的读者参考,没鼓动或推动人参与的意思。 控方另已停运的《苹果日报》在《国安法》草案发表后两天的文章「【苹果25】《立场》总编辑锺沛权:言论自由空间 体现在《苹果》存活」,当中专访锺沛权,当中他提及13岁记者被警方带走调查引起争议事件,认为不论对方是否记者,任何人在公开场合都可以自由观察及记录,认为这是言论自由一部份。惟伍就追问锺,指在混乱场面下,对13岁儿童在现场采访有何意见。锺重申,访问中仅表达不论年龄、性别或背景,如在现场和平及没阻碍执法下旁观,是否需被带走或辱骂。 伍之后问及《立场》曾就《国安法》索取法律意见,向锺提问当时会面的形式。锺忆述,由于法例相当新,故当时邀请一名相熟律师到《立场》办公室与几位经常审批文章、对新法例有疑虑的「坐堂」同事交流意见。伍就关注对方是否真的提供法律意见及有收费,还是双方纯粹倾谈。锺指对方没有收费,此时伍闻言即指:「咁唔系法律意见喎!」质疑《立场》为何不到律师楼索取「正式意见」。锺就反问:「做咗呢样嘢会好啲?」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此时就发言提出疑虑,质疑或会涉及法律专业保密保障问题,又对控方认为没有收费就不属法律意见的说法表示非常反对,更指自己没有收钱都是提供法律意见。 审讯周二(21日)再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0.【香港法庭】隐世市集摊档涉卖煽动刊物 三被告认罪囚5至10月 香港「隐世市集」涉售煽动刊物案,3人被控「串谋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周一(20日)判刑,判官指被告经连串精心策划,「出钱出力」,借佳节档期人流吸引过路人,而购买刊物的人士会同情甚至认同示威者行为,如同埋下「计时炸弹」,判3人入狱5至10个月。 本案3名被告分别为李龙现(52岁)、姜嘉伟(31岁)及陈尚恩(48岁),3人本于上周五(17日)已认罪,但由于控方把摊档另外逾2千件货物都纳入案情,被裁判官质疑或需要在判刑时考虑,做法对被告可能不公,最终控方同意修订案情,案件押后至今天重新处理答辩,再一拼处理求情及判刑。 辩方大律师黄锦娟今早求情时,强调第三被告陈尚恩坦承印刷涉案刊物是其主意,被告只是从网上下载已有图片及资讯等作刊物内容,没有任何呼吁行动,又指香港在案发时已进入「由治及兴」阶段,社会气氛回复正常,不见因刊物有任何「死灰复燃」情况,而涉案时段较短、规模较小、刊物数量亦不多。 辩方续指,三人虽被控同一控罪,但各人在案中角色不同,如李龙现及姜嘉伟只负责推广及销售,认为法庭判刑时应有相应考虑。此外,辩方补充指首被告于去年9月曾接受心导管手术,术后大腿产生血管瘤,需使用拐杖或轮椅行动,同时引致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今年3月还柙期间便曾突然晕倒,撞脱上排牙齿,因血糖低需送院治理,上周四(16日)才出院,现时仍需住在羁留病房。 主任裁判官罗德泉指,本案非只局限利用社交媒体的「一唱一和」式煽动行为,是有实质行动,形容各被告经一连串精心策划,由设计、生产到印刷刊物,再于实体摊挡上展销,并分工合作借佳节档期,吸引顾客,强调虽然混乱违法示威现时已沉寂,但部份人心情尚未平复,有人甚至仍耿耿于怀,易受刺激挑起情绪。 罗官续指,大部分愿意购买者均属「志同道合」人士,他们同情甚至认同示威者行为,于是更容引起死灰复燃,形容各被告行为如同埋下「计时炸弹」,明言需判处阻吓式刑罚。 对于首被告为刊物提供销售平台,考虑在案发时身体欠佳,没积极参与犯案,角色最轻,以10个半月为量刑起点,认罪扣减后,再因被捕后身体急剧转差等获酌情减刑两个月,判监禁5个月。 次被告姜嘉伟在销售以外,亦于个人Facebook专页积极推广刊物,罗官指社交媒体传播力强,认为姜角色重要,以12个月为量刑起点,经认罪减刑判监禁8个月;至于第3被告陈尚恩,其角色最重,是「始作俑者」及核心犯案者,刻意没有提供书刊的作者和出版社资料,是为逃避侦查及搜证,故以15个月为量刑起点,经认罪扣减后,被判入狱10个月。 案情透露,李龙现为「影衰Mi杂货店」东主,与陈尚恩为夫妇,店铺由陈与姜嘉伟协助经营;「影衰Mi」经社交平台推广一本没有书名、超过300页的书籍,内容有关2019年6月起香港社会动荡发生的暴动及暴力事件,邀请公众订购刊物,而该本刊物内有讯息具意图引起对香港政府及警方的憎恨、藐视或离叛,另有图片内容激起香港居民企图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以及有认同示威者非法行为的内容。 控罪指他们于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间,一同串谋和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在Facebook、Instagram以及位于旺角西洋菜南街2A号银城广场地下的摊档内,推广、出售及或为出售而展示刊物,具意图:(a)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激起对其离叛;(b)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c)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或(d)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1.「孔乙己文学」VS「正能量」 分析:习近平治下年轻人前途绝望 中国年轻人以「孔乙己文学」发泄对就业形势的不满,官媒发「正能量」文章,告诫年轻人要挣脱「孔乙己的长衫」投入现实。结果引起民愤,网友指体制性原因造成就业难。有评论更直指习近平斩断年轻人前程。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年轻人自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以表达绝望心境,令「孔乙己文学」上周登上社交媒体热榜。 「央视网」和「共青团中央」上周四(16日)发文,要求年轻人不要困在「孔乙己的长衫中」,警告年轻人:面对就业困难要平衡理想与现实,不要宣泄情绪和甘于躺平,更不要一味站在高处批判。 「共青团中央」文章更为年轻人指点「返乡出路」,称习近平在两会期间聆听了一位「新农人」代表返乡就业的故事,指「乡村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不料引起网民反感,在有关文章下留下大量负评,有网友甚至要求官方先解决「当代孔乙己出现的制度性问题」。 一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Jacob向本台表示,年轻人不甘于「韭菜」命运,也无力改变现实,于是衍生出「孔乙己文学」,中共不容消极抵抗,故图以「正能量」进行洗脑,但认清现实的年轻人已不再相信这套说辞。 Jacob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庞氏骗局似的东西,然后它在错误的环境下让你奋斗,结果就是你白给它干活。别人只要不想当它们的韭菜,它们就用「上进」这个词就骗你。在这个环境下,你越上进,你得到的结果却会越坏,如果你犯蠢的话,你相信这套的话,你会被剥夺得更多。到最后,完全没有人会再去相信这套故事。 旅居德国的知名诗人杨炼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习近平执政以来致中国内忧外患、经济崩溃,关闭了年轻人通住未来之门。中共的愚民教育失效,年轻人的觉醒让官方感到紧张。 杨炼说:像习近平这种倒行逆施,让中国经济崩溃,也让年轻人的出路处在崩溃状态,年轻人准备打开整个世界的时候,但恰恰面对的是被关掉的世界,已经看不到可能性,怎么可能不迷惘、不愤怒啊?躺平已经是很不错了,要不是在高压之下早应该上街了。很长时间里头,人们还觉得至少通过奋斗还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洗脑绝对不可能压住年轻人。 据中国官方数字,今年中国将有1158万新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已向体力劳动阶层迁移,很多希望通过读书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梦想破碎。有两会人大代表就曾提议当局还魂「上山下乡运动」,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鲁迅于1918年塑造的没落读书人孔乙己形象在1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2.英议员访台赞民主灯塔 中国抗议 在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一(20日)接见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她希望台英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创造双赢的发展。台英国会小组主席史都华(Bob Stewart)则称赞台湾是世界的民主灯塔、世界的典范。中国驻英大使馆周一表达不满,扬言要作出「反击」。 《中央社》报道,蔡英文下午在总统府接见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蔡英文致词表示,这是国会小组这届会期第一次访问台湾,她相信将为台英双方带来更加紧密的交流。 蔡英文说,近年来英国国会挺台湾的力量越来越大,例如,去年2月,英国下议院由史都华发起举行台英友谊与合作的辩论,当时多名议员为增进台英关系积极发声,去年11月,英国国会的外交委员会也来台湾访问,展现对台湾的重视。 蔡英文感谢史都华对台湾的情谊,她同时感谢英国从2021年起就多次透过G7等多边及双边的平台,重申维护台海的和平及稳定的重要性,她期待台湾和英国不论是在维护区域和平或各领域发展,都能够有更多合作交流。 史都华致词时表示,这次访团6名国会议员,有一半是保守党、一半是工党,共同点在于大家都是台湾坚定的友人。 他说,台湾跟英国还有更多共通之处,英国是欧洲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屿,台湾是亚洲这块大陆之外的岛屿,虽然台湾的人口约英国的一半,但态度与相信的价值是相似的。 史都华表示,台湾比英国还要民主,经济学人的民主指数排名当中,英国排名全球第18名,台湾排名全球第10名,这显示台湾过去30年来民主蓬勃发展、历经非常大的变化,英国在800年内的变化可能都还不及台湾的变化。 史都华说,台湾是世界的民主灯塔、世界的典范,他很高兴看到台湾跟英国有非常深刻的经贸连结。他说,很高兴看到有许多台湾人民到英国生活、工作或就读大学,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英国学生来到台湾。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周日谴责台英国会小组访问团访问台湾。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的一份声明说,议员们「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坚持要访问中国的台湾地区」。大使馆说,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错误信号」。 它补充说:「我们要告诉相关的英国政客,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肯定会受到中国的有力反击。」但它没有详细说明「反击」是指甚么。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俄罗斯成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 根据中国政府数据,在2023年前两个月,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有业内人士指,中方以大幅折扣买入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 《路透社》引述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来自俄罗斯的到货量共计1568万吨,或每日194万桶,比2022年同期的每日157万桶增长23.8%。 俄罗斯是中国去年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合共对中供油8620万吨。 两个月期间,沙特原油的进口量共计1392万吨,相当于每日172万桶,低于去年同期的每日181万桶。 2022年,沙特是中国的第一大供应商,在这一年里销售了8749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175万桶。 在莫斯科入侵乌克兰之后,西方的制裁和对俄罗斯原油海运的价格上限限制了俄罗斯供应的买方群体,导致俄罗斯原油的交易价格比国际基准价格低很多。 中国的独立炼油商是这种定价权转变的主要受益者。在这些炼油商中,许多位于山东省。 2月抵达山东港口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原油」在1月以相对于「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基准价」低约8美元的折扣买入。但由于印度私营炼油商亦进入ESPO市场,中方的定价优势已被削弱。 然而,随著中国取消「清零」政策后国内燃料需求上升,国有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在2022年底短暂暂停后,即欧盟开始对俄罗斯石油禁运前,于2月恢复购买俄罗斯乌拉尔级原油。 中国炼油厂利用中间贸易商处理俄罗斯原油的运输和保险,以避免违反西方制裁。 海关数据还显示,在此期间,从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为每日65万桶,比去年同期增长144.2%。马来西亚经常被用作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受制裁原油的中介点。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事实查核|照片里的美军正在「偷窃」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吗? 一分钟完读: 近日,一些中国官方媒体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新浪、网易等中国门户网站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热转一张图片,并将其称为是「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的证据。经查证,该照片来源于美国陆军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为美国士兵在土耳其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场面。美国国际开发署回应亚洲事实查核中心表示:所谓「美军偷物资」的说法「明显错误」。 完整分析: 最近网路上流传「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主要依据是这张照片: 美国陆军官方Instagram帐号3月7日发布这张照片,一名美国陆军士兵扛著白色袋子,袋上印有「应急救灾」、「数量:1套」等简体中文字。配文写道:看看第101空降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士兵们持续工作,以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对土耳其地震灾民的救援工作。 这篇IG文底下有不少人以中文留言嘲讽,像是「震惊,美军通中证据找到」、「偷中国的救灾物资?」、「搞笑,扛著中国的物资来宣扬他的人道主义」等。 另有网民将照片转发至推特,直接指控美国窃取了中国提供给叙利亚的援助物资,然后以人道救援为藉口将其运往土耳其。还有网民在自媒体平台「网易号」发文,称「习惯偷盗叙利亚石油和粮食的美军,即便在百年一遇天灾的背景下,也未停止自己的罪恶行径,公然掠夺中国援叙物资,并将其转头送给土耳其,自己则收获美名。」 甚至隶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通传媒也在推特发文质疑,「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 但美国陆军IG发布的照片与配文,呈现的资讯只有士兵搬运物资以支持对土耳其地震的救灾工作,网络上的各种指控也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能证明士兵所搬运的物资是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 美国「国防影片与影像发布系统」(DVIDS)其它照片、影片也可见到同一位士兵。其中一张照片,他与另名士兵搬运貌似装有帐篷的白色袋子,上面写著UNHCR(联合国难民署),配文介绍了士兵所属的美国军事单位,其工作支持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行动。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再根据美国军媒「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的报道,以及美国陆军的新闻稿:在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强震后,土耳其南部的因吉利克空军基地(Incirlik Air Base)成为全球向土耳其援助物资的枢纽,这些物资包括来自德州的医疗设备、来自中国的毯子、来自哈萨克的睡袋等。美军直升机协助将援助物资从因吉利克空军基地运送至受影响的埃尔比斯坦(Elbistan)、帕扎西克(Pazarcik)等地。 经比对相关照片、影片与新闻报道,已可知包括该名士兵在内的多位美军执行的任务,是协同土耳其内政部灾害与应变管理署(AFAD)等合作单位,搬运从国际涌入土耳其的援助物资,许多物品的外包装都出现了不同国家的语言、国旗。 美军IG发文中提及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发言人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提供背景说明表示,没有理由相信「美军偷物资」这种明显错误的说法(we have no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se claims are anything but patently false);美国政府专注于为土耳其与叙利亚人民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以拯救生命和减轻痛苦,已承诺提供超过1.85亿美元的援助。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向美国国防部、陆军部(Department of the Army)、美国中央陆军(United States Army Central)发信询问,但至截稿时尚未获得回覆。一旦获得回覆,将即时更新补充本文。 结论:在社交媒体和中国媒体上流传的「美军偷中国援助叙利亚的救灾物资」一说并无根据,为错误讯息。 15.【财经拆局】香港楼市「逃生门」正在关上,「大阳春」仅幻象? 去年十二月中在此栏发表《中港通关时间表将大幅提前,有利复原但前景充满政治隐忧》一文,指出提早通关「有机会拯救已经深度衰退的香港经济」,有利资产市场。之后在一月再发文《「新香港人」离弃,香港楼市「小阳春」实为最后「逃生门」》,指两地通关之后楼市出现的「小阳春」,实为卖家最后的「逃生门」。 事隔两个月,我自己身边有朋友,已成功透过楼市反弹成功卖楼套现,并计划稍后移民英国。在社交媒体亦见不少家庭近日成功以理想价钱卖出手头物业,并陆续移民离开香港。可见不少「离开的人」,真的把握了这道「逃生门」,衷心祝福他们一切顺利。 现在剩下要问的问题是,到底这道「逃生门」还可以开放多久?真的有心卖楼的朋友,能否再等一下能套现更多吗?近日西方出现的金融危机,又会否令联储局放慢加息步伐,对香港楼市有利吗? 由农历年后的楼市成交数据反映,二手楼价指数连升四周,中原城市领先指数创20周新高,连升4周共4.2%,以去年全年下跌一成半计算,楼价「筑底回升」似乎成了市场共识。而根据戴德梁行统计,龙头屋苑如太古城及沙田第一城的楼价更是按季急弹了11%和20%。面对楼市气势如虹,代理当然发表乐观言论,称楼市由「小阳春」变成「大阳春」,指楼价升势会持续。 不过由发展商的部署,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另一个「故事」:事实上,新盘近期出现劈价潮,例如上月会德丰开售的观塘蓝田站《KOKO ROSSO》,首批单位较第一期折实均价平约10%。到近日由华懋及港铁合作发展的何文田站项目《瑜一》公布首张价单,定价比同区二手楼盘平两成,亦为近三年半以来售价最平市区铁路盘。 之后到长实及新地合作发展的屯门第55区《飞扬》第2期,折实平均尺价低至约12500元,较去年6月的第一期平近17%,劈价幅度更深,反映发展商去货决心大,是全港近3年以来首批折实均价最低项目,发展商自己形容为「深水炸弹价」,如果说楼市正值反弹期,那么发展商定价如此克制,实际上是有违常理。 近日美国矽谷银行因存款流出需沽出长债引发亏损而倒闭,连锁效应引发全球金融信心崩溃,连欧洲最大投行瑞信,市场亦忧虑会出现流动性问题,估计联储局在「对抗通胀」及「稳定金融」两个双任务中,有机会放缓加息步伐,利率期货反映约一半人估计今个星期当局不会加息,部分则预料最多加0.25厘,但普遍共识是认为这一轮加息周期已经见顶,息率逐步回落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利率可能见顶,不单代理发表利好言论,甚至有经济学家称有机会令本港提早完结加息周期,因为美汇指数转弱降至近月新低,令港元转强创大半个月新高,按过去经验甚至有机会令资金重新流入本港,有机会令港息比美息更早回落,将有利楼市复苏云云。 但回顾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第一波,当时资金避险,实际上有大量外资是先流入新兴市场避险,当时香港资本市场一度亦以为能「避过一劫」,但当外国银行出现「火烧连环船」,香港不单无险可避,甚至成为外资「提款机」,不单重挫股市楼市,之后引发的「雷曼迷债」风波,不单令销售银行为「千夫所指」,对监管当局以至整个政府,都引发了一个「政治炸弹」。 因此,今次西方的金融危机,对香港来说可能只是前奏,单单以为美国可能提早完结加息周期就认为对楼市有利,似乎是过于片面及短视。 我去年底提及经济及楼市有利重要因素,是本港和内地封关达三年之久,一旦通关复常,内地客有望赴港置业。 事实是否如此?内地与本港通关,加上楼市反弹,二月份辣税成交增加。据税局资料显示,2月份涉及买家印花税(BSD)成交共有61宗,较1月弹升79%,并创8个月新高,涉及税款则约1.8亿元,较1月份升94%,反映期内非本地买家入市个案大增。 据美联物业统计,封关期间被压抑的BSD购买力合共约7200宗,相信全面通关后,具内地背景买家的购买力将会陆续释放,推动相关成交。 我不敢说这个推论是否正确,但正如本栏一直强调,2020年《港区国安法》订立后的新‧香港,不单政治及法律环境有巨大转变,甚至投资市场亦因为外资撤出及移民加剧人材流失,即使内地资金在重新开放后,亦情愿转至新加坡,内地客是否会持续在港置业,实在令人怀疑。 同一时间,作为最大全球谘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发表调查发现,指未来三年约有10%至15%内地旅客表示将减少在港消费,转到海南或澳门购买奢侈品,或透过「代购」买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麦肯锡分析,结果显示香港或失去作为购物、金融服务和医疗中心的优势。 值得留意是,尽管因中港恢复通关和疫情消退等因素而反弹,出现了所谓楼巿复苏,而且今回利好消息远多于去年,但成交量却未能回复甚至升破去年4月时水平,反映小阳春未必持久。 那边厢,中国经济未有出现外界预计的「报复式反弹」,一、二月合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仅增3.5%,虽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现正增长,但只仅符合预期,反映疫情过后消费情绪未见显著改善,部分领先指标如汽车销售更大跌9.4%。 而且去年以来一直疲弱的出口亦对工业生产造成影响,首两个月工业生产增2.4%,差过市场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生产单计2月仅按月微增0.12%,显示出口非常疲弱,亦解释了新一任政府为何只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约5%的保守目标。 更重要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2月的5.5%升至5.6%,青年失业率更自12月的16.7%增至18.1%,恐怕实际情况只会比官方数据更严峻,日后可能会成为内地不稳的「计时炸弹」。 香港官员由特首李家超至财爷陈茂波,过去几个月不断强调香港可以依靠内地通关,能够出现「追赶式」增长,甚至估计全年GDP最乐观可达5.5%,同时调高未来四年的中期经济增长预测至回归以来最高水平。但随著内地经济因内部因素及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令经济失速甚至要处理庞大的失业大军,实在有需要开始担心香港依赖通关令经济复常可能最终事与愿违,近日楼市「大阳春」可能只是一个幻象,楼市「逃生门」恐怕会提早关上。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9日 1.近百港人多伦多集会 声援香港在囚政治犯 加拿大多伦多周日(18 日)有近百名港人参与集会,声援香港在囚政治犯,并促请加拿大政府介入向港府施压,释放所有政治犯及谴责参与政治检控的官员。同日亦有港人在英国伦敦发起集会,发起人表示是要显示全球海外港人的共同决心。 多伦多有香港人团体在北约克赖士文广场外发起集会,声援香港在囚政治抗争者,近百名港人在严寒及风雪的天气下,带同示威横额及旗帜到场声援。发起集会的团体香港政治犯关注组以广东话及英语发言,希望呼吁加拿大政府向港府施压,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政治检控的香港人。集会亦有多个港人团体包括香港监察、港加联等发言,亦有于附近刚参与反政府集会的伊朗人发言支持香港人。 香港政治犯关注组代表于集会开始时宣读声明,指不会忘记仍留守香港的抗争者:「今日我们在严寒下聚集,为的是告诉所有人,我们仍然和在香港国安恶法底下被不公正起诉的所有政治犯站在一起。我们是团结一致,要求无条件释放所有香港政治犯。我们虽然已经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但我们绝对不会忘记留下来的人,及走不了的手足。」声明又提出加拿大政府应介入向港府施压,以示支持普世价值:「我们呼吁加拿大政府站在香港人及所有香港政治犯一方,捍卫他们的权利。我们敦促加拿大政府,第一,要求香港政府撤销对香港政治犯的所有指控,立即释放他们;第二,谴责所有参与迫害香港政治犯的当局官员。」 *主办方望加国提防中共干预* 关注组又认为,中共的「长臂」已不单在侵扰香港人的自由,更逐渐延伸到全世界的国家,包括在加拿大设立警岗、涉嫌干预联邦大选等等,加拿大不能对这些威胁视而不见。关注组亦在现场收集联署,促请加国政府要求港府无条件释放因参与民主派初选而正受审的香港 47人。 参加集会的多伦多港人表示,出席集会是对近日香港关于政治犯审判的抗议,其中林先生便质疑法官早已有既定立场:「当然好荒诞,好多人转载文字话究竟审判如何,听得出法官都已有了立场。」他又指,明白出席集会未必有实时效果,仍希望将声音带回香港:「香港政府好硬颈,亦未必会理会这些要求。但我觉得除了向世界各国或香港政府表达声音,最重要是让正受苦的人知道,海外手足仍关心香港,而非一走了之。」 *出席港人批无罪推定已在港消失* 另一名出席集会的港人May 亦对香港的政治审判应到愤怒:「(对审判)真是只得愤怒两个字,已经不是以前我们认识的香港,无罪推定究竟去了哪里?心里面亦有少少觉得自己是逃兵,出席(集会)应该可以帮助到少少。」 不少出席集会声援的港人团体亦有发言,其中香港监察联合创办人Aileen Calverley 发言时表示,海外的集会抗争绝非无作用:「其实我们之前成功地与外交部联络,能够将一名被拘捕的香港知名人士可以获得保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今日出席(集会)是无用,其实是有用。」她又指,会协助将今日集会的声音及联署转交到加拿大外交部,又呼吁任何在加拿大遭中共警岗威吓的港人与他们联络。至于港加联会长冯玉兰则批评香港法庭在政治审判中归边:「(香港的)法律已经完全归边,完全是听党话,所有法治精神,所有正常的法治程序,已经荡然无存。」冯玉兰又指会继续向加拿大政府展开游说,协助扩大救生艇政策,帮助更多仍在香港的抗争者。 记者:胡彗蓝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河南村镇银行受害者过1年仍拿不回存款 放气球挂布条抗议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后,储户依旧得以取回存款,震撼中国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储户。部分受害者12 日在郑州施放悬挂抗议布条的大型气球,控诉存款至今仍遭官方非法冻结,网友称为「气球运动」。 综合网络消息,有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受害储户12日分别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的黄河大堤及万达广场,施放粉红色的大型气球,气球下方则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抗议布条。 根据网络图片显示,在黄河大堤施放的气球下方,悬挂的是印上「河南政府欺上瞒下非法冻结存款」的布条;在万达广场施放的气球下方,悬挂的则是印上「银联卡全球可取为啥河南不给取」的布条。 有参与施放气球的储户控诉,硅谷银行破产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3 天内就宣布兑付储户存款;反观中国村镇银行储户被逼得报警,却一直没有被立案,受害储户权益被当局无视达1年之久。 中国基层金融机构运作不健全,却以高利息吸引存户的作法,一直被各界视为金融秩序及社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等 4家在资金压力下,2022年4月起停止储户取款,波及40万名储户,同年7月10 日更在郑州爆发大规模示威。但当地政府却对前往抗议的受害者给予健康码「红码」以图吓阻,引发更强烈民怨。 根据中国传媒报道,在上述大规模示威后,中国官方同年7月11日宣布向受害储户提供人民币5万元赔偿。至于5万元以上的存款则分批赔偿,同年8月底开始赔偿50 万元以内的储户。今年1月上旬,官方开始受理存款50万元以上储户登记求偿,但截至目前尚未垫付。 有储户反映,只有透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存款的储户,才可预约办理垫付;已知超过1000名透过柜台办理活期存款储户,仍无法取款。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武汉市场貉疑是新冠宿主 世卫促中国公布病毒溯源数据 欧美科学家采用1月由中国研究员,短暂上传的一批关于三年前新冠病毒武汉爆发点的数据研究,认为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出售的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世卫新型病源体起源科学咨询小组(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Origins of Novel Pathogens, SAGO)发表声明指出,世卫留意到上星期全球公共病毒数据库(GISAID )出现新的新冠病毒基因数据,但后来读取受限,估计是上载数据的中国疾控中心更新数据,在接触中国疾控中心后,对方表示会用新数据更新一份学术论文。 小组认为,有关序列显示貉曾经出现在市场,而且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为最终扩散至人类的感染来源,但其后阅览有关信息的权限受到限制,因此世卫要求中国分享更多数据。 中疾控论文的预印版本指,未有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样本,验出新冠病毒,但最新数据显示,市场的环境样本对新冠呈阳性,含有其他动物基因,包括貉、马来豪猪、竹鼠等,证明中国当局在 2020年1月关闭华南海鲜市场前,市场内曾出现相关动物。 据《香港明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17日质疑中国为何不早一点交出证据,日前上传后又为何撤回,要求中国马上分享数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未正面响应,只强调中方始终支持和参与全球科学溯源合作,又指国际科学界有很多线索把病毒源头指向全球范围。 世卫新冠病毒首席流行病学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17 日表示:「我们需要一览全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数据存在,却不准备提供给国际社会。」世卫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出,这些数据应该在三年前就能对外分享,呼吁必须马上与国际社会分享。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日本外相访所罗门群岛 意图强化影响力抗中 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出访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周日(19日)跟总理苏嘉瓦雷(Manasseh Sogavare )等政要会面,被解读为意图对抗扩大对太平洋岛国影响力的中国。 日本《TBS电视台》报道,林芳正这次首度以外务大臣身分访问所罗门群岛,19日除了跟苏嘉瓦雷会面外,也跟该国外交部长会谈。 所罗门群岛2019年与台湾断交并跟中国建交,接着又在2022年与中国签署安全保障协定。 就在中国扩大对太平洋岛国影响力的情况下,林芳正希望强化与所罗门群岛关系,牵制中国在此建立军事据点。 共同社日前报道,所罗门群岛以太平洋战争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Battle of Guadalcanal )为人所知,现在也成为美中在太平洋争夺影响力的第一线。 所罗门群岛距离澳洲不到2000公里,日美澳都对中国有意派军舰赴当地、作为实际上军事基地使用保持警戒。 另外,在19 日外长会谈时,谈到岛国间十分忧虑的日本福岛核电厂「核废水」将排放入海,林芳正特别说明「日本政府会在确保不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才会排放」,寻求对方理解。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8日 1.TikTok疑监控美公民及记者 美司法部展开调查 美国司法部门正针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展开刑事调查,怀疑有人透过TikTok系统,针对美国公民和至少2名采访科技业的记者进行不当监控。 《金融时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指,字节跳动(Bytedance Ltd.)去年12月承认,有员工滥用职权,为查明公司机密信息外泄的问题,而从TikTok 中访问了记者的数据。 据《福布斯》及《纽约时报》报道指,TikTok确认,4名字节跳动员工与事件有关,其中2人在中国,另2 人是美国员工。司法部和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检察官办公室已发出传票,要求字节跳动提供有关工作人员如何使用TikTok ,查找有关美国和英记者位置,以及其他私人数据的详细信息。 字节跳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涉及这些活动的人士,重申是个人行为,并证实已解雇有关员工,内部调查仍在进行,将配合有关当局的调查。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23日将出席众议院能源暨商业委员会听证会,计划就保障用户私隐和数据安全等问题进行说明。目前再增加6 名跨党派议员,支持两党参议员早前提出法案,授权商务部可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TikTok等外国技术,总计支持议案的议员已经增至18位。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逮捕令 拜登:决定合理 国际刑事法院周五(17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发布逮捕令,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认为,法院决定是合理的。 据《法新社》报道,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17日以俄国非法将乌克兰儿童迁移出境为由,对普京发布逮捕令。 拜登表示,俄罗斯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Rome Statute )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基于普京涉嫌犯下战争罪的控诉而发布逮捕令,这个决定「合理」。拜登指,虽然(ICC )没得到国际认可,但他觉得,这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观点。他提到,美国也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 对于传媒提问,普京是否应该为战争罪受审?,拜登回答称「他明显犯了战争罪」。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夜间影片演说中表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将导向历史性的究责行动。」 泽伦斯基说,被带走的乌克兰儿童实际上可能「远远不只」1万6000名,这构成了「国家邪恶」的政策,「恰恰是从这个国家最高阶的官员开始」。 泽伦斯基还说:「没有恐怖主义国家掌权者的授意,就不可能实行这种犯罪行动。」 俄称逮捕令毫无意义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 )告诉记者:「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不承认这座法院的管辖权,所以从法律观点来看,这座法院的决定无效。」俄罗斯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札哈罗娃(Maria Zakharova)也说,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对俄罗斯「毫无意义」。她在通讯应用程序Telegram 上说:「俄罗斯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不负任何义务。」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洪都拉斯拟与北京建交 布林肯:台湾可为世界作出许多贡献 在洪都拉斯总统卡蕬楚(Xiomara Castro)日前宣布有意与中国发展正式关系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五(17 日)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台湾可为世界做出「许多贡献」。 布林肯指出:「我认为,能够参与世界事务符合人民利益。台湾可以做出许多贡献,像是在国际机构中,那里有极具才华人士,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 布林肯表示:「是否及如何从中受益,各国必须为他们自己做决定。」他还说,美国已经给予台湾人民支持,但也奉行其「一中政策」,只承认北京。 他指出:「各国必须就自身外交政策做出自己的主权决定。我们让他们自行决定。」 此外,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T)也于16 日发布声明表示,洪都拉斯政府应了解,中国做出的许多承诺都跳票;台湾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也是美洲和全球的可靠伙伴,美国鼓励所有国家扩大与台湾的往来,并继续站在良善治理、透明和法治的这一边。 台湾的外交部周六(18日)发表声明指,美国国会已有逾20 位参众两院外交议题国会领袖,以及重量级议员以推文等方式发声,重申美国国会对台湾的坚定支持,并呼吁洪都拉斯政府切勿相信中国的空洞承诺。 外交部表示,诚挚感谢美国行政部门及国会友人在此重要时刻积极发声,并再次强调,政府部门迄今仍努力维持台宏邦谊,尽最大努力争取,但台湾绝不会与中国进行金钱竞逐。 外交部再次提醒洪国政府,既已饱受债务问题困扰,切勿饮鸩止渴,太多国家的案例都已证明,陷入中国债务陷阱只会为该国及人民带来灾难。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因应「台湾有事」冲绳首度疏散演练 估6天撤12万人 由于担心中国攻打台湾时会波及日本,日本政府与冲绳县周五(17日)首度针对疏散先岛群岛居民进行模拟演练,初估6天可让约12万人撤至九州岛。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与冲绳县根据「国民保护法」,为将邻近台湾的先岛群岛上约12 万居民及观光客迅速撤往九州岛,在模拟演练时针对确保运输方式及路径等进行确认。 先岛群岛包括冲绳县宫古岛市、石垣市、竹富町、与那国町及多良间村共5 个市町村。模拟演练是假想日本周边情势恶化恐有武力攻击之虞,可能要将先岛群岛居民及观光客撤往其他地区。 这场模拟演练共有日本内阁官房、陆海空自卫队及5市町村防灾负责人等约40人齐聚冲绳县厅,透过视讯方式与日本国土交通省等单位共同进行。 日本政府与冲绳县将于2024年1月再度实施模拟演练,希望强化保护民众的体制。 《每日新闻》报道,冲绳县政府在演练前与相关机构协调后,试算出透过增加空中临时航班及增加船舶载客量,紧急时期每天载运人数可达平时约2.36倍,预估最短可用 6天时间让约12万人全数撤离到九州岛避难。 不过,在实际演练时因衍生出机场安检耗时、机场工作人员人数难以因应大批疏散民众等课题,一旦在民众顺利移动及信息传递出现问题的话,要在6 天内完成撤离仍有不小难度。 由于这次演练是首度实施,所以目的是找出撤离居民时可能遇到的状况,并未将完成撤离前就发生武力攻击及天候恶劣等情况纳入考虑。 冲绳县政府负责这项业务的人士说,目前课题堆积如山,在下次演练举行前会不断进行检讨。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7日 1.香港青衣联合船坞被建议改建住宅 评论:显示香港航运业衰落 香港昔日全球货柜龙头地位,近年已被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取代,失势下就连港口用地亦恐遭瓜分。其中,青衣联合船坞已向城规会提出申请,连同附近港府土地,建议改建逾1.5万个住宅单位及设游艇俱乐部,打造「新版」黄埔花园。有分析认为,是发展商对港口业务前景看淡的「警示」,又指该位置属港口支援「重地」,难另寻新址,故若今次成事,不排除香港港口设施将逐步「送中」,丧失自主。 据香港城规会资料,长和集团旗下的「香港联合船坞集团」,申请拟将青衣市地段第108号馀段、青衣市地段第80号,以及毗连已闲置多年的政府土地,发展为私人住宅及公共房屋,涉及总面积达约19.9公顷,当中联合船坞现有工业用地面积占约10公顷。 有关申请文件又提及,南部可兴建34座27至48层高的私人住宅大厦及游艇俱乐部,北近青马大桥则兴建10座22至34层公共房屋大厦,将合共提供逾1.5万个住宅单位,当中私人住宅数目占逾1万个,等同昔日同以船坞用地改建的黄埔花园。 翻查资料,青衣联合船坞一带用地邻近作为全球10大港口的葵青货柜码头,提供港口主要工业支援设施,包括油库、船坞、大型化工、物流,为远洋船只补给等。 前葵青区议会副主席张文龙向本台称,港府过往虽曾多次研究该处用地,但该些设施难以迁移,加上社会反对声音强烈,故一直只规划作工业用途,而今次发展商如此「有信心」申请改划,是港口业务前景惨淡的「警示」,反映发展商不看好前景,逐步放弃香港港口业务。 张文龙说:其实香港可以找到搬迁这些设施的地方真的不多,所以他们(长和集团)这次如此有信心申请改划,我相信地产商已与政府内部试探过一些口风。而在珠三角地带,不一定需要有香港的码头,我相信他们已认为留下香港港口的必须性降低了。参考上海等内地城市,其搬港口多数直接迁往另一个市镇,故我估计一旦香港港口要搬走,就不会再于香港有业务。 据最新数字,香港以葵青码头作为主要港口,货柜吞吐量全球排名已经跌至第9位,近年一直被稳坐「一哥」的上海、宁波及深圳等内地城市超越,去年吞吐量甚至大跌11.7%,创下金融海啸以来最大跌幅。 事实上,自林郑月娥政府开始的「土地政策研究」,至今已有不少政策讨论搬迁葵青码头,包括将部分设施和业务迁往大湾区,以腾空土地用作解决房屋问题。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向本台分析,他指港府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势要解决房屋问题,对发展商「是一个好时机,增加获批成数」。不过,黄肇鸿指出,虽然香港港口衰落,但不代表要放弃,指涉事用地是重要港口「补给重地」,且是「策略性用地」,为葵青码头周边提供成熟的基建配套设施,不应随便撤走。强调是关乎香港城市命脉的业务。 他认同,今次反映发展商「不看好」香港港口业务前景,趁现时地价便宜,补地价下降,宁愿卖楼赚钱,又指港府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势要解决房屋问题,形容「是一个好时机,增加获批成数」。不过,黄肇鸿指出,虽然香港港口衰落,但不代表要放弃,强调是关乎香港城市命脉的业务。 黄肇鸿说:香港由一开始就是港口城市,虽然正衰落,但也是重要的,占香港GDP有一定百分比,故完全放弃是一个问题,香港有否其他经济支柱支撑?另基本的城市功能,如果因为港口缩小,又没有油库,没有船来香港,货物要经第3地才可到港,未来疫情怎么办?有很多事情将受制于其他地方,风险也增加了。 据港府2022年立法会文件资料,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立法会会议上,答覆叶刘淑仪议员问及释放葵青货柜码头部分用地以作发展时,称香港超过9成的货运量经由水路运输,货物包括食品、饮品、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等,2019年新冠疫情时,香港货柜码头对供应维持稳定是「极为重要」。陈帆当时强调,「香港有必要保留自身的货柜码头和目前的处理量」,而葵青码头周边已有成熟的基建配套设施,不应改变。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香港非刑事国安案聘海外律师亦需特首批 评论:无限扩权,影响大 北京要求港府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为聘用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设置重重关卡。香港律政司最新表示,聘请海外律师需经特首批准范围会扩大至非刑事案。评论指,港府无限扩权,影响巨大。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前解释《港区国安法》,要求涉国安案件,要得到香港特首批准和发出证明书,才能聘用海外律师,港府需要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配合。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周五(17日)出席立法会会议解释修订,建议设立甄别、申请和覆核等多层把关的申请机制。 林定国表示,在新建议下,所有申请先经过律政司和特首评估,不涉及不利国安和国家秘密等,符合特殊要求的情况,才会获特首发出的认许证明书,又说,不只刑事案才涉及国安风险,也包括民事案,设覆核批准机制,能随机应变。 林定国说:为确保建议能有效应对国安风险,有必要加入覆核的机制,经过专案认许后,有可能情况有变,例如发现新的证据,显示案件实际上涉及国家安全风险,法院必须要主动或因应律政司司长的要求,向行政长官提出和取得新的证明书,行政长官的任何决定,是不容许接受任何挑战。 议会上,兼任立法会议员的香港律师会前会长林新强提议,乾脆「一刀切」禁止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他更要求增加参与国安案律师的门槛。 林新强说:《港区国安法》是用中文写成,律政司司长会否同意,海外大律师根本不适合做《国安法》案件的代表律师,是否应设立机制,评核中文底子好的本地律师,才能作为《国安法》案件的代表。 林定国解释,基于多项因素决定不「一刀切」。 林定国说: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更弹性处理不「一刀切」,让一些拥有很高国际声誉,很有经验和能力的海外大律师,帮助香港法院,提高我们在世界和法律界的地位,展示我们的开放性,是更符合人大常委会对《国安法》的解释。 林定国在会议后被追问,「黎智英案」能否聘请海外律师,他表示,「不评论有法律程序在处理的案件。」 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表示,人大常委会释法的内容,只限于涉及「国安罪行」的案件聘用海外律师时,才需得到特首批准,但港府把需申请批准范围,扩大至非刑事案件,质疑港府自行把限制提高。 任建峰说:不只是国安的刑事件,亦包括民事案,绝对是他(港府)无限放大,问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订立的《国安法》,国家安全的定义十分广泛,是有十几个范畴,所有的社会、政治和各方面的政策稳定,都可以涉及国安,如果是这种情况,很多民事案件他们喜欢时都可以说与国安有关。 他表示,新建议实际上等同未经律政司司长和特首同意,国安案不能聘任海外律师,只是把对海外律师的政治审查机制合理化,使法院沦为橡皮图章,同时剥夺被告人的选择权。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大众漠视新疆人权 遭德卡银行停止投资金融产品 德国大众(Volkswagen)被指帮中共洗白,并坚持在新疆办厂,因此在一项国际评级中被指控涉新疆强迫劳动,近日遭「德卡银行」(DekaBank)停止投资其金融产品。分析估计,会有更多基金公司采取类似决定,导致大众面临再融资困难。有维吾尔人权人士期望金融业界采取更强硬措施,迫使中共停止打压人权。 德媒《经济周刊》(WirschaftsWoche)近日披露,大众现在面临著再融资的问题,因大众公司可能涉及新疆人权问题,德国投行「德卡银行」的基金经理不再被允许投资大众的可持续金融产品。据知「德卡银行」去年11月起,已将所有大众股票从其可持续产品中移除。相信其他基金公司都可能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事源去年11月4日,美国评级公司「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 中国大陆称为明晟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大众汽车的运营中存在强迫劳动的指控」,因此在「劳工权利和供应链」及「劳资关系」中获得了红标。据德国《经济周刊》消息,大众汽车在获负面评级后立即寻求MSCI进行谈判,但未能说服其改变立场。 欧洲议会对华政策小组主席包瑞瀚(Reinhard Butikofer)在推特上赞扬了「德卡银行」的做法。他表示,如果沃尔斯堡(Wolfsburg 指大众总部所在地)的傻瓜们拒绝遭中共迫害的受害者、人权活动家、议员和民众的要求,也拒听工会的声音,也许,他们要听听金融市场的声音了。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德国金融市场汲取俄乌战争的教训,终于重拾价值和道德。 成世光说:中国共产党政府对维吾尔族所做的种族灭绝迫害人尽皆知,大众汽车自己讲自己没有问题,这是笑话!「德卡银行」所做的这个宣告是非常合宜的,我也相信这些金融投资机构也看到「如果太短视近利的话,会再发生一次俄乌战争这个问题」;我们很高兴金融机构能够把道德的考量、价值标准作一个投资论据。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再次谴责大众与中共为了利益达成默契。他认为这次德国金融市场迈出关键而有效的一步,期待业界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中国停止打压人权。 迪里夏提说:大众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需要大众来漂白中国所推行的种族灭绝和正在持续推行的21世纪现代版的奴隶制,这是一个典型的为了相互利益、进行默契配合的肮脏交易。这是从金融方面迈出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否阻止大众汽车支持中国在当地所推行的种族灭绝,金融机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阻止的方式就是将其股票踢出可持续发展产品中,我们也期待更多投资银行给大众施加更大的压力。 去年9月大众新任总裁,奥博穆(Oliver Blume)不理国际社会对中共种族灭绝暴行的指控,力挺大众新疆工厂。上月底,德国大众中国总裁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在大众新疆工厂考察2天后,并声称该厂没有侵犯人权迹像,再引众怒。 德国政府早前已决定取消对大众的在华投资担保。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4.中国汽车市场有史最大降价潮 业界:榨乾技术后扫外企出门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价潮,有业内人士指出,外资贡献了最初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之后,中方就另起炉灶,并以低价倾销占领市场,最后这些外国车企则被踢出局。过程当中,更不排除涉及骗取政府补贴。 这场降价潮由「合资企业」东风雪铁龙率先发起,湖北政府提供高额补贴大促销,其名义是为了在7月1日「国6B碳排放标准」实施前最大可能地去库存。据湖北官方公布的购车政策显示,湖北本地人购买该车,政府和车企方分别提供5万元补偿。这意味著原本20万出头的雪铁龙C6车价几近折半。 一位「一汽」供应商告诉本台记者,一汽奥迪启动七折促销,其它车型,降价幅度基本在六五折。另一位要求匿名的长安汽车供应商告诉本台记者,现在国内车企基本都闻风而动。 他说:最近十年这个汽车行业急剧的扩大产能,几百万辆的库存,然后那个碳排放又来了,都逼得没有办法了,雪铁龙这个品牌是法国的嘛,东风雪铁龙,它最近10年比福特的业绩还要差,卖得更不好。所以说他20万的车政府给5万左右,然后企业补贴5万左右,这样一搞嘞,然后其他的都在跟进。这个降价的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名业内人士指,在强制性产业升级的大棒下,这场血拼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那些和中国组建合资车企的外国车企。这些由中国官方主导的「合资企业」中,外资贡献了最初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之后,中方就另起炉灶,并以低价倾销占领市场。最后这些外国车企则被踢出局。 他说:一定会有一批汽车大佬会倒下,包括福特。长安现在的销量已经全面超过福特了,比如长安他的新能源车、混合动力车包括传统的那个汽油车。他先给日本的那个铃木合作,长安铃木,最后也被搞死了,死了几年了。国内的汽车的话他是通过低价来进行竞争嘛,他就通过这些东西,时间长了就把你搞下去了,像福特的话就是开了年之后呢,不断地在裁减人员其他的,比如像东风雪铁龙的话,也不断地在裁员。 另一位匿名的资深的业内人士另向本台透露,中国不择手段弯道超车的战略非常清楚。而下面的国内汽车企业则以新能源骗补,在晶片等高精尖技术领域造假。 他说:西方进来的东西管理思想生产线比你那种国营企业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说像这种家电以前都是日本人的,后来这种东西都起来了吗?包括他为甚么要去强推电动车,一个是节能环保,一个是原来那种燃油车的那种发动机的技术障碍。这种过程中这种骗补啊,这种假大空的东西,这是事实。 本台记者亦联络长安汽车一位负责品牌宣传人士,但她没有对此置评。东风汽车方面也没有回应本台记者的采访。中汽协多个部门也没有回应此事。 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资料,今年1月自主品牌份额升至52.4%;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1.1%。1月份日系车市场份额则下滑至21%,美系车和法系车市场份额则更低。2月份国产品牌则同比增长29%。 这意味著欧美车企正在吞下他们投资中国后的苦果。自2018年以来,广汽菲克、铃木、菲亚特(港称「快意」)、标致雪铁龙、雷诺都已经被踢出局。 虽然大众、通用、日产、丰田、特斯拉等大牌车企依然销量排名靠前,但由中国政府深度介入的替代行动,一直在持续拉近距离。同时,中国官方舆论正在有组织地压制特斯拉,并严禁报道比亚迪等国产新能源车的负面消息。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洪都拉斯拟建交中国 台吁莫受骗 拜登特使访中南美斡旋 洪都拉斯日前对外宣称因经济需要,计划和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台北,行政院长陈建仁周五(17日)首度回应表示,希望洪都拉斯认清中国真面目不要受骗。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重申,不会跟中国大陆竞标金钱外交,对于洪都拉斯的邦交仍在努力当中。另外,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特使从周五至下周二(17至21日)前往巴拿马与洪都拉斯访问;有民进党立委认为,美国并不希望中国的外交势力延伸到自己的后花园,料届时并会就事件斡旋。 行政院长陈建仁周五前往立法院接受施政总质询前,回应传媒询问,关于洪都拉斯外长雷依纳(Eduardo Enrique Reina)周三(15日)宣称希望和中国建交表示,一直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洪都拉斯的国家建设,而且一直保持诚信,中国一直为了打压台湾的外交,所以才会挹注特定国家相关的经费,为了要阻断台湾的外交发展。 陈建仁说: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从这几年来中国「一带一路」政策里面可以发现,他对特定国家所做的这些基金挹注,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失败的,而且导致这些国家财政的困顿、通货膨胀,所以我们很希望洪都拉斯能够认清中国的本质,希望能够维持我们的邦交,不要受骗。 外交部长吴钊燮回应立委质询时表示,对洪都拉斯的邦交仍然努力当中。 吴钊燮说:有关于洪都拉斯的状况,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当中,我们向来是不放弃所有可以努力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必须要讲得非常清楚,就是我们不会跟中国竞标金钱的这种外交,我们一定会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对于立委询问,洪都拉斯出现外交警讯之后,会不会波及其他中南美邦交国。吴钊燮回应表示,目前主要邦交国关系仍然稳固。 吴钊燮说:有关跟巴拉圭的邦交,目前还相当的稳固,他们接下来会有一个选举,这个选举我们也正密切观察当中。除了外交之外,我们跟巴拉圭或者其他的邦交国,不管是在外交层面、政治层面,甚至是经贸层面我们都持续加强当中。 美国国务院周四(16日)发表声明,总统拜登(Joe Biden)的美洲事务特别顾问陶德(Chris Dodd)会在周五至下周二前往巴拿马与洪都拉斯访问,台湾舆论认为,美国正协助台湾阻止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 民进党立委郭国文认为,美国并不希望中国的外交势力延伸到自己的后花园,所以出手帮助台湾。 郭国文说:只要蔡英文总统一出访,他们的外交手段就会出炉,我觉得中国平常就有进行一些外交「养案」的动作。对美国来说,他作为一个世界强权,在他后花园的部份,他也不希望看到。 国民党立委江启臣分析指,美国的出手并不意外,因为过去所罗门与台湾断交的时候,也传出美方居中斡旋。 江启臣说:过去的这些案例看来,纵使有美国的出手,效果其实也有限,就算谈出一个价码,会不会几个月之后又生变?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在当地时间周二(14日)于推特宣布,已指示该国外长处理跟中国正式建立邦交关系事宜。 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依纳(Eduardo Enrique Reina)周四(16日)向传媒表示,洪都拉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因为经济需要,并指台湾拒绝增加财务援助。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立场案】控方:专访梁颂恒有铺排 锺沛权:非煽动应准不同声音 香港「立场案」本周五(17日)续审,控方围绕梁颂恒专访及张昆阳博客盘问前《立场》总编辑锺沛权,指访问刻意铺,以图煽动对司法系统的不满和对中央政府的仇恨。锺沛权否认,指为寻常访问手法,又说相信在多元开放环境下,应容许有不同关注点、价值观、原则和立场的声音。。 控方继续盘问锺沛权,为第21日作出盘问,围绕《【专访】流亡美国 誓争取金融制裁、救生艇计划 梁颂恒:盼重返属于港人的香港》一文,当时梁颂恒以视像形式,接受《立场》视像直播访问,庭上亦播放有关片段。 主控伍淑娟在庭上先提及梁颂恒的背景,指他在2016年赢得新东立法会议席,宣誓期间因身披「Hong Kong is Not China」横额,及用英文说出「支那」字句等,最终被裁定宣誓无效,同年11月再被高等法院裁定丧失议员资格,亦被终审法院拒绝其上诉申请。锺表示对事件有印象。 伍之后续指,梁甚少出现在大型示威场合,不曾于2019年示威场合被捕。而在同年9月,梁因2016年冲击立法会事件被判非法集结罪成的高院上诉申请被驳回,须即时判监,其后再传出的消息,就是他流亡海外。伍淑娟指,梁非《立场》博客或曾专访对象,质疑为何能在对方宣布流亡后,于短时间内即能成功约访,并问负责报道的记者林彦邦「系咪识佢?」 锺沛权回应,梁为受瞩目的年轻政治人物,同事得知其流亡后,便自动联络相约访问,望能为读者提供独家内容,同时指梁当时非完全沉寂,例如对方曾重新建立组织「香港民族阵线」,故其宣布流亡受传媒关注。 不过,伍质疑梁已解散「香港民族阵线」,也没有参加初选或发起「反中乱港」活动,为何觉得自己被通缉,直言「呢个佢作出嚟啦」。锺就指,梁有分离主义意识,「香港民族阵线」虽在《国安法》生效前解散,但能理解梁自觉有被通缉、被捕及追究的可能。 伍及后再指,梁在受访中提及「执法权在政权手上,司法系统有几能够企得直、揸得正做,我谂大家心里面有个答案」,直指其说法是诋毁司法系统,引起他人对司法系统的不满及仇恨,锺表示「不认同」。 控方之后在庭上播出有关访问片段,并多次指记者林彦邦在访问中为梁「特登铺排」问题,以展现其精神面貌,包括指林彦邦先提及香港处于离散状态,问及梁逼于无奈离开香港的原因及心情,认为问法令人对梁更同情;又指林彦邦在访问中提到罗冠聪对自己的离开曾透露感愧疚,问梁是否有同感,认为林彦邦是「谂啲嘢特登咁问」,以展示梁亦有愧疚。 锺表示,同意伍「特登」的说法,惟解释是因梁颂恒、罗冠聪两人,由年纪到从政时间都相近,两人虽政治路线不同,但不时有人把他们作对比,故记者抽取罗冠聪专访元素向梁颂恒提问,以了解他是否有相类感受,从而显示出新闻价值,不同意控方所指,记者是要把梁铺排成海外斗士,并反指当中只是访问技巧,助被访者更清楚和完整说出感受及资讯,非「特殊技巧」。 伍淑娟之后又提及,梁在访问中承认,在进行游说工作时会称需要「两国两制」,直指他等于推动「港独」,质疑《立场》是让梁有机会讲述「港独」信念。锺则指梁有回避直接说出争取「港独」,惟不否认他有分离主义,而梁提出的资讯关乎公众利益,故须作记录报道。 至于梁在访问片段中,亦回应别人指他是「鬼」的质疑,但就指记者林彦邦「避重就轻」,未有继续追问即转移话题。锺表示「不同意」,称相信记者准备一连串问题发问,望尽快完成,认为记者是判断对方答法差不多,再追问下去不会有结果,才转问其他问题。伍淑娟最后总结,指有关专访塑造出梁对香港感内疚,又指他会为香港发声及有承担,而锺沛权是能预计会影响读者。锺就回应指「不同意」,亦不同意专访引起读者对中央政府的憎恨及仇恨。 控方之后开始就第15篇检控文章,即由张昆阳撰写的博客文章《回应国安法通缉:历史不留白 真理永世在人间》盘问,惟在提问前,先引用《立场》于2019年发布的报道,以显示张昆阳早期的政治理念,指从报道可见,张在2019年起已认为中共打压香港,有抗共、打国际线等政治理念。 锺沛权回应,指张作为学界代表,大多从事外国连结及游说,而政治纲领方面,没有明显及清晰地主张香港独立,认为张是否属「抗争派最激烈」视乎如何理解。 伍又续指,张曾参与「35+」初选并出线,并引述他另一篇专访文章《国际揽炒胆博胆 张昆阳:迫中共现真身》,质疑他参与初选是想把「揽炒十步曲推到最尽」。锺沛权再次表示「不同意」张是最激进人士,惟同意对方预期会出现「揽炒」局面,并令政府继续出招,同时指虽然同意张昆阳有时会流露分离主义色彩,惟相对梁颂恒,有关流露较隐晦,并明言反对控方理解张是要慢慢渗透「港独」的主张。 控方之后针对检控文章《回应国安法通缉:历史不留白 真理永世在人间》(2020年12月28日22:39刊出)作盘问,指《立场》于同日晚上曾用新闻报道形式,引述张昆阳回应被《国安法》通缉一事,质疑两者内容相若,是要让读者「睇完再睇」,变相为张提供渠道以发表煽动性言论,并加强张的宣言达至「更加煽动」。锺表示「不同意」,指全文刊出能反映一个政治人物的完整思路、论述水平,认为不一定是加强煽动效果,亦指《立场》从无预计有如此效果。 控方又综合早前审讯时曾衍生的议题,并呈上《立场》新闻报道作进一步盘问,指《立场》曾报道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在《国安法》生效前,评论特首委任法官有损司法独立,又建议新法例应确保行政长官在「指定法官」时,基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或人员推荐委员会的建议,确保专业及独立。锺则回应,指大家的担忧最终得不到解决,李的建议亦无被接纳。 至于法官郭伟健曾质疑,《立场新闻》及区家麟针对《国安法》指定法官的批评中,没提及法庭的判词内容,伍就呈上《立场》当日就判词撰写的新闻报道并提问,质疑不论《立场》抑或区家麟,应否先阅读判词再作评论。锺表示,各大媒体报道亦没有把重点聚焦「指定法官」相关段落的判词。 伍就质疑,区家麟及梁颂恒不停以「指定法官」批评法庭在《国安法》下没有司法独立,但锺指不知悉对方有否阅读判词,而即使阅毕,亦可能继续批评,作为编辑会容许他们发表观点。 法官郭伟健就加入提问,指「判词睇唔明唔紧要」,但当中提及指定法官制度符合国际标准,质疑「呢点系完全冇人讲喎,点解唔提呢一点?」锺回应自己「没有补充」。伍此时再次追问,「《立场新闻》唔觉得呢样唔系重要新闻?」再质疑《立场》刊出多篇批评司法独立的文章,惟竟不认为有关部分重要。 锺沛权就强调,不单《立场》,就算后来为《国安法》辩护和解释的组织团体,都比较少引述有关部分,甚至连控方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在律政司工作,执行运用《国安法》,如不是法官提醒也没有引述,伍就反驳称:「冇错,就系因为你哋冇报嘛!」又指「咁你传媒都唔报吖嘛,一般市民点会知啫?」认为传媒若有报道「指定法官」内容,公众才会得知。 锺最后再强调,传媒固然对报道有判断,但相信在多元开放环境下,容许有不同关注点、价值观、原则和立场的传媒共存,便不会影响大众接收资讯。控方伍再新呈递3篇《立场》在《国安法》生效前的报道作盘问,并预告下周将就《立场》运作及馀下两篇检控文章盘问,料可于两天内完成。案件下周一(20日)续审。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3被告认隐世市集售煽动刊物 官质疑2千货品列「环境证供」或不公 香港旺角银城商场地下的「隐世市集」,被警方在去年12月派员乔装顾客展开卧底行动,并在市集内其中一个摊档,多次购入煽动刊物,其后再作突击搜查行动并拘捕多人,其中3人之后被落案起诉「串谋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罪,3名被告周五(17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承认控罪。而根据承认案情,当中除包括47本没有书名、跟2019年社运有关的刊物外,控方亦把逾2000项货品列为「环境证供」。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庭上多番质疑案情并不清晰,控方最终澄清,只针对刊物检控,惟罗官强调案情会影响判刑,质疑做法对被告不公。控方最后同意修改案情内容,案件将押后至下周一(20日)才读出修订案情,然后一并处理求情及判刑。 3名被告为李龙现(52岁)、姜嘉伟(31岁)及陈尚恩(48岁),控罪指他们于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间,一同串谋和与其他身分不详的人在Facebook、Instagram,以及位于旺角西洋菜南街2A号银城广场地下的摊档内,推广、出售及或为出售而展示刊物,具意图:(a)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激起对其离叛;(b)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项;(c)煽惑他人使用暴力;及/或(d)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辩方大律师黄锦娟求情时强调,本案非同类案件中最严重,案情显示被告在租用摊位后,才有印刷刊物想法,而摊位店铺内其他约2000项货品,只属「环境证供」,希望法庭可摒除考虑。 主任裁判官罗德泉此时闻言开腔,质疑店铺只售卖具煽动意图的物品,与店铺有售卖其他普通货品、而唯一只卖涉案刊物,在判刑上应有不同考量。对于辩方指控方似只针对涉案煽动刊物,罗官再质疑指根据承认案情,有关货品与刊物属同一性质,认为若是无关就不会写入案情,并反问控方是否希望把情节细致至如此,并强调自己需作全盘考虑。 罗官之后休庭供控辩双方商讨争议,控方休庭后表示不会修改案情,同时确认有关内容只属「环境证供」,显示被告「全心全意」煽动。不过,罗官再多次质疑案情列出其他货品,更附上大量相片,并追问应把涉案的规模视作「2000几(件货品)定47(本刊物)呀?」控方最后澄清,是针对2000多件货品。 惟辩方指出,控罪详情只针对刊物,非其他货品,罗官亦指控方把其他货品放入案情,必会影响判刑,又质疑或会对被告不公。控方最终同意删除有关段落,但又表示会改指店铺有约2000项「相类似」货品。 罗官此时再次开腔表示不满,著控方「不如你做啲有意义嘅嘢」;控方最终同意控罪只针对47本刊物,其他均是「中性货物」。由于需修改案情,故先撤销3名被告定罪,押后至下周一处理,届时亦会一拼处理求情及判刑。 案情透露,李龙现是「影衰Mi杂货店」东主,跟陈尚恩为夫妇,店铺由陈与姜嘉伟协助经营;「影衰Mi」建立了Facebook及Instagram社交平台,分别于去年12月20日、22日及25日,发布及持续显示多则附有图片的贴文,推广一本没有书名、超过300页的书籍,内容涉及2019年6月起香港社会动荡发生的暴动及暴力事件,邀请公众以200元订购。 案情续指,该刊物没有载有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等资讯,内附讯息具意图引起对香港政府及警方的憎恨、藐视或离叛,激起香港居民企图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以及「撑手足 撑到底」等认同示威者非法行为的内容。「影衰Mi」另在两个平台公布,于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隐世市集」设临时摊挡。而警方在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16日之间,5度派员乔装顾客并以260元购买涉案刊物及进行视察,各被告均分别称刊物及店内其他产品由他们店铺设计及生产。 警方随后在2023年1月17日下午,搜查「影衰Mi」摊挡,一共搜出47本涉案刊物及2448件产品,包括衣服、电话壳、水樽、银包、人偶及音乐盒等类别,又捡取部分销售记录,当中显示姜嘉伟在14个营业日中,有12日参与业务交易。在搜查期间,陈尚恩现身摊挡并自称为店主,随后被拘捕,警诫下保持缄默;李龙现及姜嘉伟则在同日分别于住所被捕,两人同保持缄默。李其后在录影会面下承认自己是店铺东主。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港大律师公会4月访京 5年来首次被形容「关系破冰」 香港大律师公会将于4月组团应邀访问北京,这是该会5年来首次再度组团访京,外界以「破冰」描述今次访京。 大律师公会主席杜淦堃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表示,预计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基本法委员会、港澳办等多个中国官方部委会面。希望与中国讨论多个与香港法律界有关的重要议题,包括《港区国安法》及《基本法》23条立法等;也会表达在西方国家对香港制裁风险之下,香港法律专业人士所面对的挑战。 杜淦堃并透露,今年2月曾获邀与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深圳会面,并有如实反映香港法治情况,但具体不便透露。 对于外界以「破冰」描述今次访京,他形容公会过去一直有与中国内地交流,相信北京也重视本地法律界,今次只是复常后重启交流,形容与内地「多沟通,当然好过少沟通,增进互相理解」。 大律师公会过去多年来定期都有访京,不过自2018年起,资深大律师戴启思及夏博义先后接任大律师公会主席后,公会与北京及港府关系变得紧张。戴启思曾形容释法是香港法治面对的最大威胁。其后遇上疫情,公会便未再有访京,仅应律政司邀请参与部分中国内地活动。中国内地则曾邀请公会前主席谭允芝及林定国等参与官式活动。 另一方面,律师会全体理事会成员亦将于本月底访京,该会对上一次访京已是4年前,当时获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接见。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乌军击落中国制无人机:经改装荷载炸弹成武器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乌克兰士兵周末(11日)在东部前线使用AK-47自动步枪击落了一架中国厦门制造的无人机。无人机经过改装,搭载一枚约44磅(20公斤)的炸弹。 报道指出,周五夜间至周六,乌克兰安全局(SBU)告诉CNN,他们在俄罗斯控制区的特工提醒他们,有一架无人机从那里出发,正朝著乌克兰的一个目标前进。乌克兰安全局随后向驻扎在乌克兰东部斯洛维扬斯克市附近的军事单位发出警报。 周六凌晨2点左右,乌克兰国土防御部队第111旅的战士听到了无人机在头顶上的声音,甚至看到飞机上有讯号灯闪烁,于是部队向它开了很多枪,打下了无人机。报道引述乌克兰军人马克西姆(Maksim,受访者只愿透露其名字)表示,该无人机在非常低的高度飞行,近到足以用手持武器将其击落。 据指出,这架无人机的型号为「Mugin-5」,是由「厦门云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商用无人机。有科技博客形容它是「阿里巴巴无人机」,因为它们在包括「阿里巴巴」和「淘宝」在内的中国网购平台有售,价格约为15,000美元。 「厦门云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CNN证实,这是他们的无人机,称这一事件「非常不幸」,该公司强调对这宗事件「深感遗憾」,强调「不容许」无人机被用于作战,并且正尽全力阻止。 CNN也进一步联络这架无人机的其他零件商,包括台湾伺服器制造商广运科技(MKS),广运科技发言人表示,部分无人机制造商会搭载广运科技伺服器用于军事用途,「我们对此并不高兴,这违反公司使命及愿景。」这架无人机上还有加拿大制零件。 这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民用无人机被改装和武器化的最新例子。 有线电视新闻网络向俄罗斯国防部寻求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但尚未收到回覆。 英国陆军退役军官、无人机战争专家琼斯(Chris Lincoln-Jones)向CNN表示,这架武器化的商业无人机没有安装摄像头,这意味著它不可能被用于监视,而且本质上使它类似于「哑弹」。 《有线新闻网络》引述琼斯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的这种特殊的无人机,如果它有一个像样的摄像头,会更有效。」「这似乎是一种非常粗糙的、不成熟的、技术上不太先进的行动方式。」他补充说,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些机器的价格非常便宜。 他认为,这台无人机反映出俄罗斯不是世界预期的那种军事超级大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中俄宣布习下周访俄 「普习会」将第40度上演 中俄两国共同宣布,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下星期一至星期三国事访问俄罗斯。这将会是习近平成为中国国家主席后第40次会见普京。在外媒报道乌克兰军方击落中国制「哑弹」无人机之际,北京坚持中俄合作「坦坦荡荡」,「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另外,国际刑事法院周五(17日)以「在乌克兰干犯战争罪行」理由向普京发出拘捕令,但俄罗斯强调法院的任何裁决都是「无效」。 综合外电报道,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习近平将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同日表示,双方领导人将会讨论进一步发展俄中全面战略协作夥伴关系下的热点问题和合作,并会签署一些重要的双边文件。 汪文斌又称,中俄合作正大光明,坦坦荡荡,不受第三方干扰和胁迫,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一贯依法依规管制两用物项出口。 在他作出这番言论之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乌克兰士兵周末(11日)在东部前线使用AK-47自动步枪击落了一架中国厦门制造的商用无人机。该无人机经过改装,搭载一枚约44磅(20公斤)的炸弹(哑弹)。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传媒访问时表示,中国将继续与俄罗斯建立「背靠背」的战略合作关系,又强调北京和莫斯科加强关系,只是为了应对国际舞台上的不稳定局势。 中国和俄罗斯在2022年2月达成了「上不封顶」的夥伴关系,当时普京正在访问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礼;几个星期后,俄罗斯正式入侵乌克兰。 此后,双方继续重申其关系的「战略定力」。自入侵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飙升,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是莫斯科的一个关键收入来源。 自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与普京会面了39次,最近一次是在9月的中亚峰会期间。 另外,国际刑事法院周五向普京发出拘捕令,指控他作为俄罗斯总统涉嫌在乌克兰干犯战争罪行。俄罗斯批评国际刑事法院提出的问题令人震惊及不能接受,强调法院的任何裁决对俄罗斯都是「无效」。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事实查核|ChatGPT专题之二:为甚么它有时胡说八道? 1989年,赵紫阳犯了甚么错呢? ChatGPT:1989年,中国政治家赵紫阳因其在六四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中的行为而遭到了批评和指责。具体来说,赵紫阳是当时北京市委书记,他被指责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中给予暴力镇压命令,导致了数百人死亡和数千人受伤。 一个赵紫阳, ChatGPT的多种表述 1989赵紫阳从中共总书记变成了北京市委书记?而且下令镇压六四天安门抗议的,不是邓小平和李鹏吗? ! ChatGPT的答案让人很震惊。但或许是「犯了甚么错」这种问题先设定了某种判断和取向,于是我们再换一个语气问: 「赵紫阳在六四天安门事件中扮演甚么角色?」 ChatGPT:当时赵紫阳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委主席,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之一。赵紫阳曾试图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学生和平示威的问题,但由于政治派别斗争和各方面利益的复杂性,他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在事件的最后阶段,赵紫阳被认为是一个支持对抗示威者的「软派」,并被政治上更保守的领导人孤立。 职务仍然不对,但整体来看,这次的答案「正常多了」。 为甚么同样问赵紫阳,答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而且连当时的职务这样的事实都会产生错误?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测试在ChatGPT上以中国敏感词进行问答,发现操作ChatGPT时使用不同语言或不同问题,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观点,甚至出现事实上的偏误。我们透过专家分析ChatGPT的问答生成原理,以及资料库运作逻辑。 OpenAI用GPT模组打造了ChatGPT,2022年优化的GPT-3.5还未退烧,GPT-4狭著图文辨识功能,再度惊艳世界。 GPT全名为「生成式预先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是以大量的网路文本资料进行「预先训练」,文本资料涵盖大部分的网路文章,甚至是社群媒体上的对话内容,不分语言的喂给GPT。 这样的训练?能给我们百分百正确的解答吗? 我们选了一个中共党史上较冷门,却应该不难获得答案的题目:「『高饶反党集团』的成员有哪些人?」,除了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定调的高岗、饶漱石两人外,ChatGPT在共4次的繁简中问答,皆给出了与此事件无关的人名组合,职位更是颠三倒四。甚至出现到文革时才被整肃的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则是几年后才另案被牵连。 又或者张子善,他的职务并不是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而是中共天津地委书记。遑论他早在1952年就因三反运动遭处决,按时间线根本无法成为1953年高饶反党事件的主角。 理应饱读诗书、畅答无阻的ChatGPT为何连基本事实都无法理清? 虽然OpenAI尚未发表ChatGPT的完整论文,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副教授陈縕侬以ChatGPT的姐妹模型(sibling model )InstructGPT解释ChatGPT的生成原理。 首先,GPT仰赖大量的网路资料学习「文字接龙」,例如使用者给出「今天」,GPT便被训练要接上「是」;当看见「今天是」便要学会接上「星期」,循序渐进的完成「今天是星期三」的完整句子。 陈縕侬解释,GPT能给出通顺的答案,是经过大量的文本训练,并非真的理解何谓通顺的句子,「怎样的句子符合文法?要有一个动词啊。其实都不知道,它只觉得它看了很多就是这样接(接龙)。」 为何网路文本中有正确答案,ChatGPT仍会给出错误的资讯?陈縕侬解释,GPT采用文字接龙,但接续的文字有许多种组合的可能,因此模型会针对这些组合列出机率,将爬梳所有文本后较高机率的文字接龙提供给使用者,而非给出正确答案。 因此在「高饶反党集团」成员这题,除了高岗与饶漱石外,ChatGPT可能会给出经常与高、饶二人接续出现的词语,或是与反党相关的用字,因而让答案变得「似是而非」。 另一项测试结果,更能作为陈縕侬教授评论的注脚:当我们询问ChatGPT「2022年白纸运动发生的原因是甚么」时,有三次它回答「2022年超过了它的资料库范围」;另有一次它回答的内容是台湾太阳花运动。 当我们用英文进一步限定「发生在中国的白纸运动」时,它回答的内容是反性骚扰的「me too」运动。 流亡藏人将1959年3月10日定为「西藏起义日」,那日西藏拉萨爆发公共和私营部门大规模武装冲突,解放军镇压,导致达赖喇嘛流亡印度。这场「起义」被中共定调为「西藏叛乱」,而达赖喇嘛也被中国国务院批为「一个死心塌地为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作走狗的叛国分子」。 中西方世界对达赖喇嘛的评价两极,我们以简体中文刻意询问特定人物评价「达赖喇嘛犯了甚么错误?」,ChatGPT曾给出「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不能对个人或政治人物的行为或言论做出价值判断或提供政治观点」的回应。 作为人工智慧机器人,ChatGPT为何会回避特定问题?且「知书达礼」劝退使用者? 陈縕侬举例,使用者询问ChatGPT「如何霸凌别人」时,基于未筛选的资料库,ChatGPT极有可能会产生各种霸凌他人的建议,但这并不符合伦理。因此OpenAI以真人给出优化的答案,例如「霸凌是错误的」、「霸凌会引发社会问题」,再将资料放进模型,再次进行训练,这一步即是人工干预。 ChatGPT给出优化后的答案后,会再次由人工标注分数,评分结果则会一同训练「奖励模型」(reward model)。陈縕侬解释,奖励模型就像是ChatGPT的老师,持续用这套评分过的内容训练ChatGPT,让ChatGPT持续进步。 陈縕侬比喻,GPT3就像是饱读诗书却未社会化的模型,但ChatGPT透过人工干预以及奖励模型的训练,更加社会化,让ChatGPT在触及暴力、人权、隐私等议题时会给出相应的「警语」。 不过OpenAI目前并未公开人工干预以及人工标注的细节内容,是否有人为操弄的空间?陈縕侬坦言有可能。 她曾实际询问,「在AI领域你觉得哪一间公司是最有潜力的?是Microsoft还是Google还是Meta?」ChatGPT的回应中提到:「在AI领域中的投资与贡献非常大的是Microsoft、Google跟OpenAI」,并在OpenAI后以括号补充「Not Meta」。 这样「偏心」的应答,陈縕侬认为不太可能是GPT模型在第一阶段资料学习时会说出的答案,这部分应该是由OpenAI写出来并喂给ChatGPT的。 人工干预的过犹不及,都有可能产生资料呈现偏误。陈縕侬也表示这也是为何台湾政府希望开发自己的ChatGPT,「如果资料库本来就有很多中国的大外宣,可能这个量因为很大,然后不一定有做很好的这些筛选,这些内容就会支配这个机器产生出来的结果」。 对于陈縕侬点出的,经过中国政府筛选的「知识」对CahtGPT文本资料库的影响。在本系列专题之一中,我们以不同语言进行问答,发现「再教育营」和「大饥荒」的答案中,带著中国官方叙事的影子;但关于「六四」事件和「达赖喇嘛」,ChatGPT的答案带有较多元的观点。 回答「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时,ChatGPT在三种语文的回答内容十分一致,即使简体中文,也没有一面倒向中国立场。 我们发现,当ChatGPT碰上「中国敏感题材」,有时答案内容一致,有时在简中版确实带有较强「中共立场」。这个现象令我们好奇它究竟如何处理多语言问答? 陈縕侬指出,AI模型其实没有语言的概念,并非在使用者输入内容时判断语言,再到该语言资料库捞取资料。 「中英文都是你的母语的时候,你不会思考现在听到的是甚么语言,而是会思考说传达给脑子是甚么意思,然后再回应。」陈縕侬以人类比喻,ChatGPT便是透过大量且多语言的语料库学习如何接龙,这也是为何即便中英夹杂问问题,ChatGPT仍有作答能力。 至于操作ChatGPT时使用的语言是否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观点? 「用英文问他,当然很自然而然就是用西方的观点回答,因为看到这样子的内容是比较多的。」陈縕侬说明,回答品质取决于该问题的中英资料库够不够丰富,因此当中文资料库也有充足的西方观点,ChatGPT的回应也就会更加多元。 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创办人杜奕瑾指出,ChatGPT文本主要来自英文,所以回答英文时会比较完整,中文虽是第二多,但仍与英文资料量相去甚远,「用哪个市场训练,就是那个地方文化思想的输出。」 杜奕瑾也坦言,人工智慧在做语言模型训练时,其实会把文本内容偏见及思想学习起来,而偏见的来源即是收集来的语料库以及人工标注。 针对ChatGPT的意识形态,陈縕侬说:「完全就是因为资料量、资料上面的差异而导致,所以这个也是为甚么很多国家他都会想要自己建置它的ChatGPT。因为他们才可以控制要喂进去怎样的资料,确保资料是符合国家的使用情境,也比较能控制品质。」 12.【翻墙问答】5G汽车晶片保安漏洞大件事 或被骑劫上演生死时速 问:三星中央处理器晶片出现严重保安漏洞,连部分使用三星5G晶片做通讯以及导航的汽车都受到波及,车主被告诫在未安装修补软件前,要尽量避免使用Wi-Fi或Voice over LTE的通话功能。到底这次汽车晶片引发的保安漏洞,会造成甚么具体问题? 李建军:在以往,汽车保安漏洞不应该是这个节目讨论的课题,因为车内的电脑系统一般不接驳互联网,因此就算车内有晶片,但黑客一般很难做手脚。只不过,现今的汽车因为要实现自动导航功能,有不少已经有5G连接能力。当汽车驳上互联网后,一旦本身的软硬件出现保安漏洞,黑客就可以骑劫并且遥控汽车,上演生死时速。假如黑客本身是国安国保人员,不但可以对目标人物进行监听,也可以得悉其行踪,严重可以人为制造车祸,对海外的异见人士、政治人物构成人身风险。因此,汽车相关的电脑保安问题,定必成为一个新兴的课题。今次三星晶片面对的问题,日后可能在其他有接驳5G功能的汽车上发生。 问:那现时买有接驳5G功能的汽车,又是否一个好主意? 李建军:这主要视乎车主的身份,如果车主或常规乘客是中国当局目标人士,我个人并不建议买任何接驳5G的汽车,因为正如上所述,乘客和车主若不及时发现晶片的保安漏洞的话,后果可以相当严重。手机有保安漏洞,影响的是当事人乃至联络人的个人私隐,但即时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好低,而汽车一旦有问题,可能导致交通意外,受影响不止车主和乘客本身,连其他道路使用者都可能受影响。毕竟汽车接驳互联网仍然是新兴事物,目前,身份敏感的人,并不应该考虑接驳5G的汽车,直至世界各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车主本身不属于身份太敏感的人,又有一定技术水平,那使用附带5G功能汽车,基本上是无问题,毕竟黑客或极权政府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兴趣。当然,仍然建议要比起平日用的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设备更频密检查保安更新,如果能够到相熟乃至原厂车房定期检查,则更为稳妥。汽车始终并不是电脑,并非一般人懂得资讯科技就可以妥善检查汽车内部各类问题。胡乱自行改变内部设定,是有可能危及驾驶安全,因此,同可信任的车房合作是相当重要的。 问:现时即使是传统动力的汽车,内部也都装有晶片,但就没有接驳5G的功能,没有联网的汽车是否就不存在保安疑虑? 李建军:汽车晶片无接驳互联网能力的话,一般不会有甚么安全上的顾虑,现代汽车电脑和晶片推出了这么多年,都未曾成为黑客的目标。一如之前都不会有黑客针对家中的洗衣机、雪柜进行攻击一样,但日后有物联网功能的雪柜或洗衣机,会不会成为黑客目标就很难讲。联网汽车的情况也相似。何况汽车的攻击价值,明显远远高于一般家中的洗衣机和雪柜,因为汽车本身价值,以及能作出的攻击效果都远大得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5日 1.美国四成参议员发起决议案 促取消香港在国际组织投票权 美国100名参议员中有超过40人共同发起一项决议案,敦促美国政府对中国镇压香港异议人士的行为做出强而有力的回应,包括使用制裁和其他手段。决议案还罕有地鼓励美国当局,联同其他国家,推动取消香港在多个国际组织的独立投票权地位。有财经分析专家认为,若果香港真的被除名,就跟大陆其他城市没有分别。 决议案提到,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亚太经贸合作峰会(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和专门对付洗黑钱的国际金融特别行动小组( 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均有独立投票权地位。决议案「鼓励美国联同其他政府在国际多边组织采取行动,确保在投票程序中,香港和中国不再有区别。」 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新闻稿就直接说明,「鼓励美国政府联同其他国家向多个国际多边组织施压,不再给与香港有别于中国的投票权。」 此外该决议谴责港区国安法,支持香港人「为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而斗争」,并谴责强加「虚假和出于政治动机的指控」,以及监禁亲民主人士、香港传媒大亨、已停刊的《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里施(Sen. Jim Risch)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决议要求释放所有被错误指控的被告,并鼓励美国政府和民主夥伴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来追究北京和香港政府的责任。」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决议案对政府并没有约束力,主要是对政府表达参议员的强烈意见。 对有关决议案,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表示欢迎,认为再一次显示美国国会对香港争取公义的态度坚定,亦继续寻求对抗中共,尤其提出有关不再让香港在国际组织上享有一票中国之外的投票权,避免成为中国的影子成员。 郭凤仪说:在过去几年,我们都渐渐见到虽然在这些组织里有她(香港)的参议权、投票权,但实际因为香港完全被中共操控的情况下,她的投票都只是多给中国一票,尤其在美国,在2019年已定性香港不再享有特别待遇,所以如果在这个想法上延伸,香港在这些(国际)组织都不应该享有特别待遇。所以今次声明预视了未来两三年时间,我们会见到美国政府及其联盟,会更多把香港政府这些「走盏位」捉出来,以及中共利用香港去做的不同手段。 前香港有线电视财经台主管颜宝刚认为,如果这建议落实的话,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打击相当大,到时候香港真的跟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没有分别。 颜宝刚:一旦把香港在这几个组织除名,对香港国际城市地位有颇大影响,例如APEC,基本上只有21个地局成员,如果香港取消了,香港在亚太经济地位就明显被排除出外面,WTO也是,虽然香港没有关税,香港如果被排除出WTO,香港产品出口外国可能面对征收关税,由去年底开始,香港出口大幅下跌严重,这主要受内地出口影响,所有行动代表香港被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独立性相对受到外国投资者质疑,亦令香港很难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只是跟内地城市一样,没有了金融、法律、文化独特角色。 颜宝刚表示,香港参与国际金融行动工作小组,有助国际社会对香港建立信心,可以向国际社会确保香港不会成为洗黑钱集中地,所以如果香港被除消资格,对香港吸引国际资金具负面影响。 截至2022年10月底,香港已经有超过一万人因为参与2019年「反送中」运动被捕。较受国际关注的初选47人案和立场新闻案仍在审理中。 责编:温晓平 2.德国:中国拒关非法海外警局 民主人士:德须确保人民免受恐惧 德国内政部证实,中国无视德国政府要求,继续在德国运作非法警局。消息曝光后,德国政界纷纷对中国秘密机构持续对德国安全构成威胁表示关切。有亲受中国非法海外警察威胁的香港活动人士要求德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领土上人民免受恐惧的自由。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周二(14日)报道,德国联邦内政部承认,尽管存在间谍活动嫌疑,但中国仍然没有关闭其设在德国的非法警局。 此事在德国政界引起哗然。德国刑警协会主席菲德勒(Sebastian Fiedler)认为,德国应该对这些非法警局零容忍,除了官方外交机构,不应该有其他中国秘密代表机构存在的馀地;联邦议员、外交专家季塞维特(Roderich Kiesewetter)也表示,中国以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方式,对德国基于规则的秩序和安全构成威胁,德国联邦政府应该立即干预并最终关闭相关机构;欧洲议会对华政策小组主席包瑞瀚(Reinhard Butikofer )表示:德国政府不能再容忍中国非法警察局继续侵犯德国主权。只要此类机构存续,就应搁置中德对话会议。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主席安德瑞森(Aniessa Andresen)告诉本台,有会员曾遭疑似中共海外警员的骚扰,其后对方还向该协会发送威胁信息。 安德瑞森说:这几年我们在德国各地举办不同的抗议活动,当中负责人、参加者被拍「大头照」,甚至扬言要「举报」我们;当中更有人被跟踪、骚扰及恐吓。 她批评德国面对中共的海外长臂执法,反应过于保守和迟滞。 安德瑞森说:中共公然违反国际法律,甚至无视德国关闭这些海外派出所的要求,实在是狠狠的掴了德国一巴掌。德国政府迟缓的反应是助长中共肆无忌惮的嚣张、纵容中共对我们在这块自由地方上生活的异见人士的逼害,这样只会赔上德国的国家安全。我们敦促德国政府立即采取强硬的措施,关闭所有海外派出所或服务站,让我们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去年11月3日,德国外交部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出外交照会,要求他们立即结束中国在德国非法警局的活动。但中国大使馆回覆称:保证没有这类活动。德国外交国务秘书米歇尔利斯(Andreas Michaelis)去年12月回答议会问询时表示: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向中国大使馆明确表示,不会容忍侵犯其主权的行为,并仍在就此与中方进行沟通。 这次曝光的内政部文件提及了两个「中国海外警局」,指它们是由所谓的华裔社团领导,其中一些组织者已获得德国公民身份,而他们与中国的外交使团有著良好的联系,并得到中国安全部门的信任。这些机构是来自福建、江浙等中国典型移民地区警方的非法前哨。内政部认为这些机构同时也在监视海外华人,包括宣传中共思想和政治方针及收集中国公民信息等,内政部强调中德并没有这些机构合法化的双边协议。 流亡德国的香港活动人士、组织「自由香港」(Freiheit fur Hongkong e.V.)创办人之一黄台仰向本台表示,中共海外非法警局危及在德港人和反共人士安全。他认为,中共坚持不予关闭相关机构,是「战狼外交」的表现,对此德国必须采取强硬立场。 黄台仰说:反映中方认为德国是软弱的,它们觉得即使不关闭那两所警局,德方会因为害怕中国的反制而不敢有任何动作,这无疑是中国外交层面上「敢于斗争」的表现。德国应在此事上坚持立场,要准备采取必要措施,迫使中国尊重德国主权,及保障居德的香港人、所有反共人士的人身自由。 去年9月,西班牙人权组织「保卫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发表报告,披露中共在全球设立非法警侨服务站。当年10月,「保卫卫士」更新后的报告指中共在全球53个国家共设有102个警侨服务站,包括德国法兰克福。 但德国远不止德国内政部承认的两家,德国华文媒体《华商报》曾于2021年1月份宣扬中共政绩,报道浙江丽水公安局已在德国设立5家「警侨驿站」。在「保卫卫士」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后,这家报纸将报道删除。 而中国政府一直否认在海外设立非法警局,但承认建有一些帮助海外中国公司办理行政手续的服务站。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3.黄明志16城巡演独香港站申请未获批 评论:疑港府为表忠自作聪明 曾创作被指辱华歌曲的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下月在16个城市举办巡回演唱,唯独香港站申请被拒,黄明志对此感到遗憾,指「五十年不变」成空话。评论表示,港澳对申请处理有差别,可能是港府为表忠而自作聪明,或反映《国安法》后,港府言论管控比澳门更严,打压路线和立场不同表演者。 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爆红的歌曲「玻璃心」,因歌词暗讽中国,被指辱华而遭禁播。2022年香港「反送中」运动3周年当天,黄明志发布《我们的海阔天空》的重新剪辑MV,当中收录香港人上街游行遭遇警察暴力等新闻画面。 他下个月以「一起跨越禁飞区」为主题,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首站4月1日在台北举行,16站包括温哥华、悉尼、伦敦和澳门等,但他周二(14日)出席演唱会记者会,提到这次巡回演唱会,最早申请的香港站,在最后一分钟被拒绝,黄明志表示很遗憾,不明申请被拒的原因。 黄明志说:申请不到香港,我也不知为甚么,我觉得可能是一些压力,因为之前的演唱会我在那边都办过,但这次突然间不可以,我觉得有点不公平,不只是对我不公平,我觉得主要是对香港的人民民众不公平,因为现在50年还没到嘛,50年还没到为甚么会有不能办的演唱会?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没办法接受,我相信香港人也没办法接受。 黄明志表示,选台北为巡演的首站,因为台北是最自由的地方。 黄明志说:台北站是最自由的,通常都是最容易申请的一站,不用太多麻烦,因为其他一些地方、有些国家,他们甚至要要求歌单歌词,一个字一个字去看,表演的内容都全部要审核,台湾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有这个问题。 他在脸书专页再发文,表示16座城市独缺香港,仍在努力中。又说,如果香港的商家、政治人物愿意帮忙,可以跟他们联系,可以交换条件。 时事评论员曾志豪表示,在事件曝光后,不知道香港和澳门会否改变主意,但他表示,港府在最后一刻拒绝黄明志的申请,可能与无法确保黄明志的言行不触撞红线有关,显示在《国安法》后,在言论管控上,香港比澳门管得更严。 曾志豪说:一个很清楚的讯号是在《国安法》后,所有事都以国安为最优先的考虑,就是香港政府在舆论管控的层面,很严肃的正式发表或是文艺界,现在都抓得很紧。何韵诗、黄耀明也是,政府只要感觉你那个人的政治立场和路线,跟香港政府不相同的话,就不给你空间去表达,所以黄明志曾经唱过这首歌(「玻璃心」),就不让他进来,比较之下,香港是没有甚么自主的空间。 曾志豪表示,在新环境下,香港人只能到其他城市,才能欣赏他们想看的表演。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黄明志16个城市巡回,只有香港卡关,显示香港的自由度,比其他亚洲城市更低。又说,港澳处理申请的标准不一致,也可能只是港府「自作聪明」。 桑普说:连澳门都给了,是中共的指令不给,还是香港这批官员,特区政府、中联办,甚至港澳办,自己要严防死守,做多一些最上面没有去决定的事情,以表现强悍,抓到任何蛛丝马迹就马上打压,好像全球艺人社会信用系统一样,不到及格的分数,就把你走,那这种情况就告诉你,独裁的秘密在于奴才们的自觉。为向中共习近平表忠的机会比较大,自作聪明为主,不能乱为辅。 桑普表示,事件反映香港与中国城市的分别,只有港币和低税率,「一国两制」只剩下躯壳,港府近期努力打造新香港也是徒然。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奥斯卡】大马杨紫琼获奥斯卡 胡锡进谈「中国崛起」被网民嘲讽 马来西亚影星杨紫琼成为第一位夺得奥斯卡影后的亚洲人。《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发文祝贺时,大谈「中国在崛起」,结果遭到网民嘲讽。评论指,中共设法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不惜造假,显示文化极度不自信。 杨紫琼凭其主演的影片《奇异女侠玩救宇宙》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周日(12日)在微博个人账号发文为杨紫琼祝贺。帖文写道,「中国在崛起,亚洲在崛起,华裔以及亚裔人士一定会在世界受到更多关注和凝视,还有尊重以及复杂的对待」。 中国大部分媒体则以「亚裔演员」描述杨紫琼的身分,还突出「杨紫琼祖籍中国福建,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 翻查资料,杨紫琼的祖先在1949年中共建政前逃离福建,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安家落户。 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三(15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共借杨紫琼获奖为自己贴金,而中国媒体和喉舌带著舆论导向的任务报道这则新闻,但若深究杨紫琼的家族史,就会戳破中共血腥统治的真相。 蔡慎坤说:总是让人觉得海外优秀的华人都是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才有今天取得的成绩就而感到自豪。他们总能找到给自己贴金的地方,这我觉得实在很搞笑。当年他们的祖辈逃难,逃离这块土地,你要是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他如果不逃离这块土地哪有这么多优秀的华人。1949年之后,到海外那么多的优秀华人,他现在都要贴上(中国人),归到自己的名下。 有网民回应胡锡进的微博,说「首先恭喜杨紫琼,其次她不是中国人,别给自己贴金」;还有网民留言:「老胡既然这么推崇,那个电影为啥我们看不到呢?」此时立即有网民提醒道,「别说啦,不要命啦」。也有网民留言写道「感谢上帝,杨紫琼的祖先在1949年后逃离了共产主义中国」,还有网民问胡锡进「芬太尼给了你这种兴奋?」 时事评论人士鲁难对本台说,中共常提「四个自信」,然而,但凡海外华人取得经济、文教或科学艺术领域的成就,中共当局都会设法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不惜造假。他以北京邀请美国籍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为例,认为正正反映了中共的虚怯本质。鲁难批评,在中国的制度和环境下,不可能培养出先进人才。 鲁难说:我觉得本质上是文化的极度不自信,比如中国足球越踢越臭,从过去请洋人当教练,甚至有些运动员在国外培训完再送回来,都没办法解决问题。杨紫琼这个例子也很显然,中国在文化和思想全被禁锢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一个耀眼的艺术成就,怎么办?到处去拉关系套近乎,因为自己培养不出来这样的演员,艺术是需要自由的。 中国本身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江苏宜兴评论人士张建平指,中共因此更要挖空心思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西方优越,在教育和宣传方面,政府长期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民众的价值观。 前两年,中港两地连续停止转播奥斯卡颁奖礼,据信是由于当年有关香港「反送中」的纪录短片「不割席」(Do Not Split)入围,及华裔导演赵婷(Chloe Zhao)执导的「游牧人生」(Nomadland)获提名并最终得奖有关。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港议员再吁加快「国药港用」 指「内地药研发有一定保证」 继港府去年将中国加入药剂制品证明书(CPP)地区列表后,工联会多位立法会议员周三(15日)于政总请愿,要求修例容许只持有内地注册认证的新药物在港注册,无须再按原有机制,获得至少2张不同表列地区的药剂制品证明书,指这做法可助国家药物「走向国际」。本台问及,万一有内地药物出事,港府是否有权除名,工联会代表则称:「中国人平均寿命比美国人更长,说明内地药研发有一定保证」。 香港公立医院早前因使用未经香港注册的内地药引起争议,惟亲中及建制阵营仍马不停蹄促港府修例,加速将内地药「合规格」地直送香港。其中,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等人周三(15日)趁立法会会议召开时,于政总门外向医务衞生局代表递交请愿信,要求港府加快「国药港用」,放宽内地药在香港的注册门槛。 工联会指,虽去年特首在施政报告接纳该会诉求,港府同年11月1日起将中国、韩国、新加坡、巴西加入药剂制品证明书(CPP)地区列表名单内,与美国、英国等30多地并列,惟门槛仍过紧,促请港府改革原有「第二层审批」机制,将申请在港销售或分销的新药,须获至少2张表列地方发出的CPP减为1张;或仿效澳门前年的做法,直接容许只持有内地注册认证的新药物在港注册。 本台引述香港医护界的忧虑,问及包括「新增国家药物的监管制度和法规的透明度是如何?香港政府有多熟悉?港府及卫生署把关权力和监察能力有多大?万一有国家药物出事,港府是否有权力问责,甚至将其除名?」等问题时,陈颖欣回应称,中国药监局有现行机制、注册制度、医保制度「行之有效」,「相信有一定临床数据才会获注册」。 陈颖欣说:刚才阿彪(邓家彪)也说了,我们(中国)人均寿命比美国更长,说明内地药研发有一定保证。再加上在疫情下,我们都可见到用了不少内地研发药物救急扶危,成效相当显著。 本台再追问港府把关权力问题时,陈颖欣称,已向当局反映可研究长远与内地政府合作,建立独立药物审查及注册机制等,逐步实现「国药港用」。 据去年12月的立法会会议,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回应陈颖欣有关「改良药物注册制度」质询时称,由于新增的中国、韩国、新加坡、巴西4个参考药物监管机构「并非世衞所指定的严格监管机构」,并且仍待全面推行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相关指引,因此现阶段「新药」注册申请「不可只凭藉完全来自该4个新增监管机构发出的证明文件」。 本台早前报道,据综合医管局和卫生署早前的说法,目前当局引入内地未注册药物,主要因应紧急特殊情况,以「特定病人」(Named Patient)方式,或以「特事特办」方式,如疫情期间经「中央援港」计划引入的内地药才可获豁免注册。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立场案】控方:《立场》访罗冠聪推港独 锺:吁政改非反政府 香港「立场案」周三(15日)续审,对控方质疑《立场》专访罗冠聪的文章刻意铺排美化,专访影片配上中文字幕,是要给世界各地认识中文但不识广东话的人看,指罗冠聪明显想「推港独,甚至推翻中央政府」,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否认,指「(中共)可通过民主选举持续执政」。 「立场案」踏入第41天审讯,也是锺沛权第20日接受控方盘问。控方署任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庭上围绕涉案罗冠聪的专访,列举约14篇早前呈递法庭的新闻报道及中国外交部发表的《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支持反中乱港势力事实清单》,指罗冠聪的政治路线一直没有变更,一直进行国际倡议制裁中港政府,损害香港自治,伍淑娟继就罗在《2021香港约章》会谈中发言,指他「好明显想推港独呀,甚至乎系推翻中央政府」。 锺沛权回应表示他不同意,认为罗只是模彷捷克《七七宪章》及刘晓波《零八宪章》提出政治纲领,内容亦是围绕争取民主,没有推动港独或推翻中央政府。伍就追问锺,其意思是否指「结束一党专政唔等同推翻中央?」锺表示同意,称那只是宪制上的改变、改革,希望中国实施民主化,有多党制竞争,「唔系叫必然推翻一个政府执政地位」,又指中共可通过民主选举持续执政。 伍之后指专访文章是美化罗在国际线的工作成果,提供平台给他再次提倡制裁,以争取更多人支持。锺回应,罗作为政治人物,有责任公开交代工作和想法,从而得到认同或向支持者交代。惟伍指《立场》在访问罗前,已知悉其政治理念,是要求外国反制中国,质疑没有新资讯需要多写一次。锺以反问回应:「你觉得冇必要再写?」伍回应认为没有必要时,锺就指那是观点角度问题,解释文章铺排罗冠聪在英国的生活及工作等,是让读者了解他最新的政治主张,立体地交代他的最新情况。至于引述其FB相关帖文,亦不是美化违法行为,只是交代罗的想法。 相关专访影像片段亦成为伍淑娟的关注点,她指《立场》为配合罗的言论,故意剪裁黄之锋、周庭及2019年社运示威者等片段,惟锺强调,如此处理是影像报道的寻常做法,为画面呼应口述内容,便会有意识地剪裁相关素材;伍之后质疑,片段配上中文字幕,是为能让阅读中文,但不懂广东话的读者观看,如内地及台湾,以扩大观众群。锺反指,配字幕为香港新闻界影像报道基本配置,目的是方便不想听声看片者观看,好令读者不会因聆听问题而影响资讯吸收。 控方此外亦围绕「12港人」议题盘问锺,质疑罗冠聪配合外国言论,撰文推动制裁,问及锺制裁「会唔会系有利于国家利益呢?会唔会影响国家安全?」锺指由于个人认为寻求外国制裁无效,故不会形容有关倡议会危害国安。控方之后指,12港人有案在身,各人选择弃保潜逃,最终在中国水域被截获,明显是属偷渡,继而再三追问「系唔系应该喺中国法院处理?」锺称无法判断。 就罗在文中使用「暴政强权」的字眼,伍质疑是明显想煽动读者对中央的仇恨,但锺表示不同意,而罗在文中谈及具争论性事件,以他理解只是交代其判断,不同意罗是想挑起读者对中央嘅仇恨,重申罗只是表达他对香港政治环境的感受。 伍淑娟之后就第13篇涉煽动文章、《立场》记者撰写的《【专访】举家流亡海外 许智峯:最亲的人安全在侧,就放心向政权全面宣战》向锺沛权盘问,此时辩方再对案件进度表达关注,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指,得知法官下月无法处理本案,加上辩方需时覆问,忧虑未必否在本月完成锺沛权的证供,重申不是批评控方,只是不想案件拖延。主控伍淑娟就回应,指相信本周五可完成就文章的盘问,惟仍需时盘问关于《立场》的运作。 伍淑娟然后在盘问中指,许在专访中透露在英国开设Patreon,控方翻查发现,人们对许打国际线有不同程度的支持,续指《立场》专访是帮许卖广告。锺指,专访仅在交代许的作为,强调没从广告角度出发,重申任何报道采访都会提供读者感兴趣或需要知道的资讯,不同意是卖广告,亦指出这不是合适说法。 伍其后引述专访内容,指许打国际线、收钱、推动制裁等是违法主张,锺认为未能确切判断是违法,又指即使许的言论被某些人士或官方舆论指控违法,亦因他作为触目政治及新闻人物,有责任解释自己的倡议,当中关乎公众利益,认为专访应发布。 此时伍闻言即高声质疑:「唔系唔讲先系关乎香港利益?」又追问钟:「你觉得系有利?」锺回应,发布不关乎有利或损害,重申许作为政治人物,在外国提出会影响香港的倡议,不论有害或有利,双方意见都要纪录,以为读者提供相关资讯。伍之后再质疑许离港前不曾提及国际线,指《立场》提供平台让他讲述新战线,锺对此表示不同意。 伍之后提及,《立场》报道许宣布流亡的文章发布时间为晚上7时,但许当时在晚上7时55分才于Facebook正式宣布流亡,质疑「点解个时间早咗咁多」。锺解释,当日下午已流传许流亡消息,文章可能是《立场》较早时报道的相关消息,许正式宣布流亡后,同事修改文章内容,故时间有可能是文章第一稿储存时间。 对于伍再质疑网上搜寻可见,其他传媒均有报道丹麦保守党全国青年委员会前主席Anders Storgaard披露许的离港计划一事,但不见《立场》相关报道。锺就回应指,「呢类新闻冇乜原因会遗漏」,辩方此时指,曾在主问锺沛权时引用多篇《立场》报道,当中不少为官员批评许智峯,惟伍续质疑没有报道指许智峯弃保流亡欺骗法院。 锺再回应,当时官方频密地批评许智峯,而《立场》均有报道,否认是有心回避,但伍引述报道内文质疑是欲描述许非立心欺骗法院;锺就指出,有关说法是许的回应,而《立场》只是作出引述。伍之后引述专访另一段,质疑《立场》容许其说法,令读者倾向相信许受到港府迫害一说。锺表示并不同意,又重申记者的意图不是替许掩饰。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7.中、伊、俄在中东进行联合军演 中国国防部周三(15日)公布 ,即日起至周日(19日),中国、伊朗、俄罗斯等国海军将在中东阿曼湾举行「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伊朗和俄罗斯目前均受到西方国家全面制裁。 中国国防部通报,「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演由2019年、2022年先后两次举行的中伊俄海上联演发展而来,中方派出南宁号导弹驱逐舰参演,主要参加空中搜索、海上救援、海上分列式等科目演练。通报指,此次演习有助于深化参演国海军务实合作,进一步展示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与能力,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 今次是约半个月内,中国再次携手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上月20至27日,中国、俄罗斯和南非在南非东部沿海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由于军演时间接近俄乌战争周年,也是战争爆发以来中俄再次展开联合军演,事件引起西方关注。 美国与菲律宾周二(14日)刚宣布,将于4月在菲律宾周边水域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澳大利亚也预计参加,外界分析这次演习矛头直指中国在该区域的军事威胁。这次演习被命名为Balikatan,菲律宾语意为并肩作战,订于4月11日至28日举行,包括首次在南海的实弹射击,并在台湾以南约300公里的菲律宾小岛上,进行模拟防御演练。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8.美军无人机黑海遭俄战机拦截后堕海 俄否认战机曾与无人机碰撞 美军指,美国一架无人机在黑海的国际空域执行任务期间,被2架俄军战机拦截而堕海,并向俄罗斯表达强烈抗议,指责其行为「鲁莽」。不过,俄方否认指控,辩称涉事无人机是因「动作角度过大」坠毁,又称是美方「挑衅」,但不寻求与美国冲突。外界忧虑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俄关系更趋恶化。 美军欧洲司令部发声明指,美军一架MQ-9死神无人侦察机(MQ-9 Reaper)周二(14日)早上在黑海国际空域执行例行活动时,遭两架俄罗斯苏-27战机拦截,一度并行30至40分钟。无人机遭其中一架俄国战机撞击,令螺旋桨受损,最后被迫坠落黑海,仍有待打捞。 声明批评,俄方行为「鲁莽、不安全且不专业」,几乎造成两机都坠毁。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指,今次事件显然违反国际法,已传召俄罗斯驻美国大使抗议,美国驻俄大使亦已向俄罗斯外交部提出强烈抗议。北约军方官员称,已向成员国通报事件。 《法新社》报道,美国MQ-9死神无人侦察机长期以来一直在黑海上空作业,留意俄国海军部队动向。 不过,俄罗斯国防部否认俄军战机曾与无人机接触碰撞,反指无人机「动作过大」,急速转弯失控堕海,而涉事两架俄罗斯战机已安全返回基地。又指,早前已发现美方无人机接近克里米亚,形容企图侵犯俄方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俄罗斯传媒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Anatoly Antonov)指,事件发生在有争议的国际水域,批评是美方作出挑衅,但强调俄方无意寻求与美国发生冲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美参议院通过关于印中边界决议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两党决议,宣布承认「麦克马洪线」为印度和中国的国际边界。它还承认中国称为「藏南」(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的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综合外电报道,参议员海格提(Bill Hagerty)提到:「在中国继续对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构成严重和不断增加的威胁的时候,美国与我们在该地区的战略夥伴,特别是印度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是至关重要的。」海格提与参议员默克利(Jeff Merkley)在参议院提出该法案。这项决议的共同提案人是参议员康宁(John Cornyn)。 海格提周二还提到,这项两党决议表达了参议院对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的一部分的全力支持。它还谴责中国为改变实际控制线的现状而进行的军事侵略。参议员说,这一步骤也是为了加强美印战略夥伴关系。 这项决议是在中国军队人员多次试图「入侵印度领土」,最近的一次侵犯发生在阿鲁纳恰尔邦的塔旺镇附近。中国政府称阿鲁纳恰尔邦为藏南地区。 参议员默克利补充说:「美国支持自由和基于规则的秩序的价值观必须成为我们在世界各地所有行动和关系的中心,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动另一种愿景的时候。」决议还谴责中国军队的「挑衅行为」,其中包括试图推动国际边界,在这些有争议的地区建造村庄,以及公布这些地区在中国境内的地图。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彭博:网民嘲习「全票当选」 网管审查删帖 习近平上周五于中国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以2952票「全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有中国网民在社媒上作出嘲讽;现在于微博上,「#2952」标签已成敏感过滤词。 《彭博社》引述「Freeweibo.com」消息称,就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开始其打破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后,有网民以「好棒」或「最大规模的民主投票活动」作出嘲讽,但相关言论都遭到网管审查。「Freeweibo.com」网站由持不同政见者营运,追踪在类似微博上被封杀的帖子。 微博公司和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都没有立即回应《彭博社》就此事的评论请求。 中国政府向来有禁止其认为批评习近平或其政策的内容的做法。2017年,中国政府禁止了卡通人物「小熊维尼」的图片,因为它们被用作讽刺习近平的外型。 去年10月13日,北京闹市四通桥出现「反习横额」,直批习近平为独裁国贼,推行严苛「清零」政策,令百姓失去自由、尊严和饭碗,立即审查人员限制网民在社交媒体搜索「北京」。 习近平上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投票反对是在2013年,当时他以2,952比1赢得他的第一个五年任期,有三名立法者弃权。 他还在2018年全票「当选」,同年,中国废除了禁止他获得第三个任期的宪法条款。当时的结果是2,970比0。 中国的审查人员也在删除过去几年批评「全票制」的国营媒体文章,例如2011年3月17日发表的《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在民主选举中,很难出现一边倒的支持,尤其是很难出现全票当选。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意见不一致是正常的。」「如果绑架民意的全票当选惯例继续下去,人民的逆反感会悄悄累积。」文章还引用鲁迅的名言,强烈警告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澳祈显义获委任为香港终院海外法官 成《国安法》下首位「新人」 香港立法会周三(15日)通过决议案,同意委任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前法官祈显义(Patrick Keane)为香港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意味他将成《港区国安法》生效及海外法官离职潮后,首名加入终院的海外法官。但在会议上,有资深司法任命建议小组委员会委员称,该委员会虽一致支持任命,但认为鉴于曾有海外非常任法官借辞职企图抹黑《国安法》,当局必须在司法任命前了解人选背景,尤其曾否发表过针对中国的言论。 今年1月,香港特首李家超接纳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建议,任命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法官祈显义,为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任期3年。立法会大会周三(15日)通过有关任命决议案,任命将于本月内生效,届时终院将有11名海外非常任普通法法官。根据《终审法院条例》,非常任法官任期可不限次数续任。 会上,身兼资深司法任命建议小组委员会委员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表示,小组委员会一致支持任命,但指以往有个别海外法官透过辞职抹黑《港区国安法》,更有英国个别人士试图煽动海外法官「拉队走人」,形容做法「可耻」,认为当局必须在司法任命前了解人选背景,尤其以往有没有发表过针对中国的言论。 周浩鼎又建议要减少对海外法官的依赖,增加常任法官数目,而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日后应考虑更多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其他普通法地区,以及对中国社会价值「更熟悉」的海外法官。 对此,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回应指,有关地区的法律制度与香港差距相对较大,但若有具备顶尖司法及专业才能的合适人选,亦会获得考虑。 陈国基又指,祈显义地位崇高、声誉卓著,在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出任法官长达10年,相信今次任命对终审法院有很大贡献,亦有助彰显《基本法》保障香港司法机构依法行使独立审判权,及维持外界对香港司法制度的高度信心。 现年70岁的祈显义,成为终院历来第4名来自澳大利亚的非常任法官。他过去曾任澳大利亚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2013年于澳大利亚司法制度最高级别的高等法院出任法官,直至去年10月退休,被澳大利亚传媒形容是当地高等法院的「大脑」,经常撰写主要判辞,推崇澳大利亚宪制下法官可保持中立,而非如美国法官处理政治问题。 不过,祈显义亦引起一番争议。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多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离任,包括澳大利亚法官施觉民(James Spigelman)、英国最高法院正副院长韦彦德(Lord Reed)及贺知义(Lord Hodge)等,并批评香港法治情况。今年1月,祈显义加入终院消息传出后,外界斥责恐遭港府利用「贴金」。 祈显义当时向澳大利亚《卫报》反驳称,明白部分人的质疑,但批评此看法是「短视」,亦是种政治表态,将终院当作政府的政治延伸;又强调经三思后认为海外法官应把握机会贡献,而非「退场」(vacate the field),「我们要小心避免因忧虑可能被要求做坏事,而拒绝做好事」。 祈显义又指,虽然有英、澳法官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辞任终院,但提醒仍有其他海外法官留任,相信他们亦深思熟虑过其立场,又透露今次接受任命前并没有谘询澳大利亚政府。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初选案】区诺轩:否决预算案非参选前提 只认「协调会议共识」 香港「初选案」周三(15日)续审,区诺轩同意候选人在签署提名表格时,只认同「协调会议共识」,如地方选区在否决财政预算案上没有共识,就不会包括否决预算案的议题。区更确认,林卓廷在选举论坛提及,如政府向香港人每人派3万元,就会支持预算案。 「初选案」踏入第25日审讯,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份续接受辩方盘问。大律师沈士文代表民主党的黄碧云及林卓廷,就「共同纲领」的初稿或最后版本,以及参选人签署的提名表格提问。区确认戴耀廷在2020年6月9日的记者会上,明确地(expressly)指候选人毋须签署「共同纲领」文件;沈又问及,在提名表格提问中提及「我确认支持和认同由戴耀廷及区诺轩主导之协调会议共识,包括『民主派35+公民投票计划』及其目标」,区再确认提名表格是唯一要求初选参加者签署的文件,同一张名单上的其他参选人,亦同样需签署该声明部份。 沈其后展示「35+计划」的文件,问区是否即是「民主派35+公民投票计划」的文件,法官陈庆伟亦问及两者是否一样?区指没有一份文件叫「民主派35+公民投票计划」,指「35+计划」文件是协调会议早期的文件,及至在初选记者会上,戴耀廷提及时,即已指向各区的共同纲领,而当时亦包括提及否决预算案的段落。 区接续再解释,文件中提及的「目标」,同样指各区的共同纲领,包括五大诉求,并希望参与者认同是协调会最后的共识,并同意提名表格没有明确指示「民主派35+公民投票计划」是甚么,若有人要他解释,他当时会指示是共同纲领的内容。 沈士文再问及,候选人在签署提名表格时,无论协调会上的共识是甚么,只要声明是认同「协调会议共识」,如在否决预算案上没有共识,即提名表格相关部分,就不会包括否决预算案的议题?区回应,毋庸置疑有关部分是以协调会议共识为先,同意沈士文指,如地方选区在否决预算案上没有共识,便需视乎参选人本身的看法及每个选区的共识。 另外,区亦确认,在提名表格内有提及拥护《基本法》、保证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字眼,指若候选人在就此方面作出声明指不拥护,即不可以参加初选。 区诺轩续指,黄碧云及林卓廷两人,分别参选的九龙西及新界东选区,就否决预算案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并确认两人夹附在提名表格的宣传单张中,没有提及跟预算案相关的议题,立场与民主党一致。沈进一步指,林卓廷曾在初选选举论坛中提及,需视乎具体议案才决定是否投反对票,举例如政府向每一港人派钱三万元,他将投赞成票,区表示同意。法官陈庆伟就问,根据林卓廷的说法,即他是不会一概而论(give a blanket)、无差别地行使否决权?区亦表示同意。沈士文已完成盘问区诺轩,最后他向区表示:「I wish you peace and good health」。 区诺轩之后由代表施德来的大律师黄廷光作出盘问,先围绕施德来及所属政党民协的背景。区同意施德所属的民协,主要服务深水埗草根阶层,关心民生议题,成员多是区议员,而施德来为民协新生代、务实的区议员,双方曾多次合作。 对于施是否「和理非」?区认同对方是「好和平理性非暴力」,此时法官李运腾突插口问区有否听过「和勇不分」(惟先是口误称是「和理不分」)?区解释,反修例运动参与者可分为两类,「勇武」为主张直接行动者」,不排拒暴力行动。李官就追问相关例子,区就提及如参与暴动或掟汽油弹等;而在反修例事件之所以成为持续运动,正因和勇交替出现,成为运动一直持续的条件之一,例如虽然现场不时有暴力场面出现,有时为令运动继续,就有「和理非」参与游行。 黄廷光就问及区,有否听过民协相关的口号「又倾又砌」?区指对此口号熟悉,解释指「倾」是因民协的政治路线,主张透过谈判争取权益,而「砌」是指不排拒透过一些社会行动争取,而民协即使「砌」,行动都很和平。 黄之后的提问,包括质疑区诺轩记错有否出席九龙东选区在2020年5月4日举行的第3次协调会议,区确认自己有出席,惟黄并没有证据证明区没有出席;他亦问题九龙东参选人夹附在提名表格的共同纲领,并非「35+计划」的官方文件,区表示同意。黄廷光其后完成盘问。 代表陈志全的大律师马维騉随即接力盘问区,并称会先问及一些简单问题,望区可精简回答,区称自己「会努力」。 区在盘问下同意,自己跟陈志全在立法会同事多年,两人对福利政策有相同意见,不时一同用膳、交谈,更会经常玩「Pokemon Go」游戏,视陈为朋友。至于陈是否其中一名勤力的议员?区肯定地回答「系」,更指陈志全的工作受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肯定。马进一步指,事实上梁君彦是指陈志全最勤力,他的出席率近乎100%,获区同意。他又同意,对全民退休保障议题,陈志全的取态跟另一政党社民连立场一致。 在马维騉提问下,区确认陈于2016立法会选举在新界东胜出,连任立法会议员后出任「人民力量」主席。至于陈的绰号为「慢必」,而本案另一被告、同为「人民力量」成员的谭得志则名为「快必」,两人曾一同主持电台节目,虽同一政党,但两人有分别(different),区尝试回应时,即被法官陈庆伟打断,指问题并不相关。 马维騉之后问及,区作供时曾标签一些传统政党,「人民力量」不在其中,问区是否同意「人民力量」可归类为进步民主派?区同意归类,又指陈志全为「人民力量」唯一的立法会议员,故可视他为「人力」标志(icon),又指陈「唔系真系好激进」。盘问之后一度触及区的「未来」,他指自己本身已计划离开香港,甚至决定退出「35+」工作,其人生计划更是离开政坛,故假设选举如期举行,他指自己亦不会见证「揽炒十步」。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3.郭文贵涉逾10亿美元欺诈被捕 美国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周三(15日)发出新闻稿,公布中国流亡商人郭文贵因策划超过10亿美元欺诈,于周三上午在纽约市被捕。美国政府没收了其超过6.3亿美元的涉嫌欺诈收益。 新闻稿指,纽约南区检察官达米安·威廉姆斯(Damian Williams)和联邦调查局公开一份 12项罪名的起诉书,指控郭文贵和 KIN MING JE,又名「William Je」,涉及各种电汇欺诈、证券欺诈、银行欺诈和洗钱指控。郭文贵已在周三上午在纽约市被捕,并将于当天下午出庭。JE 目前在逃。 检察官威廉姆斯说:正如所指控的那样,郭文贵领导了一个复杂的阴谋,从他的数千名网上追随者中骗取超过 10 亿美元。郭被控用偷来的钱中饱私囊,包括为自己和他的近亲购买一座 5万平方英尺的豪宅、一辆价值 350 万美元的法拉利,甚至还有两张价值 36,000 美元的床垫,以及资助一艘价值 3700 万美元的豪华游艇。 新闻稿说,郭文贵是一名流亡中国商人,自 2015 年以来一直居住在美国,并在网上拥有大量追随者。 大约在 2018 年左右,他成立了两个据称是非营利组织,即法治基金会和法治协会,并利用非营利组织聚集追随者。这些追随者与他声称的中国政策目标一致,并且也倾向于相信郭关于投资和赚钱机会的说法。 至于起诉书提到的另一人JE拥有香港及英国双重身份,主要居住于英国。JE拥有并经营著该计划核心的众多公司和投资工具,并担任其财务架构师和主要洗钱者。 责编:温晓平 14.【未普评论】习近平的这颗定心丸能让民企定心吗?(上) 上周一(6日),习近平在两会上再次表示,他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为此,中国官媒众口一词地说,民企和民营企业家这下子吃了定心丸。是吗? 依我之见,这颗定心丸很难让民企定心。要想让民企免除焦虑、配合政府把经济搞上去,固然把马云请回来,把孙大午放出来,把强抄的资产还给人家能管一些用,但管不了大用。真正管大用的应当是:1)党和政府退出对民企的干预,2)建立保护民企利益的司法系统并依法治国,3)停止以莫须有的罪名抹黑民企,还民企以真面目及其他。这些管用的措施,习近平会采用吗?我看很可能不会! 习近平喜欢说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却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迫害民营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没甚么信用可言了。迄今为止,习近平至少在三个不同的场合说了民企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2018年11月,习近平在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对50多位企业家说:「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说这话,而且说的似乎很真诚,以至于一些民营企业家听的感激涕零。后来,他在2022年12月和今年两会上,即2023年3月再次老调重弹,寄希望于绝大多数民企和民营企业家都能对他感激涕零。 可是自从他对民企施予伤筋动骨的打击之后,还有多少人对他的「自己人」之说信以为真,并且感动不已呢?企业家中一些有思想敢说话的人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送进大牢被重判,即见证了习近平对民企从未停止的迫害。2020年9月,任志强被判18年监禁,理由是犯有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等罪,其实他真正的罪行是批评习近平。2020年10月,马云在金融峰会上批评中国的金融管理制度之后便倒了大霉,不仅被约谈、实际控制的蚂蚁集团不得上市,他自己也被迫退出商海并被罚数百亿。孙大午一案更是搞得伤天害理、人神共愤。2021年11月,警方逮捕了孙大午夫妇、儿子儿媳、公司高层等28人。孙大午被判有期徒刑18年,罚金311万元,他家人和公司高管也分别被判9至12年,而孙大午的真正罪名是,同这个所谓的司法体系不同流不合污。这种「满门抄斩」式的打击,真正令人痛心疾首!哪一个有良知的人还会感激涕零呢? 习近平不会不知道,民企是下金蛋的母鸡。根据2018年的数字,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由个体、民营企业完成,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民营企业从2010年的1家升至2018年的28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习现在之所以又重弹老调,显然是发现,要想让他统治的中国共产党有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无法靠扶不起来的国企「阿斗」,还非得靠民企把中国经济搞上去。 在2018年11月的那次会上,习近平还按照自己的思路,用新华社的话,很「真诚」的为面临难题的民企们开了六剂良方,以示定心作用: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3)营造公平竞争环境,4)完善政策执行方式,5)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6)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新华社,2018年)。这六剂良方直到2023年的今天,仍然被官媒津津乐道地称颂。好像众多民营企业家不为此「拨开云雾见月明」,就是不知抬举! 其实这六剂良方各有各的问题,其中问题最大的是第五剂「新型政商关系」和第六剂「保护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若说魔鬼藏在良方的细节里,一点儿也不夸张。这些细节里的魔鬼恐怕是大多数民企对习的定心丸不感兴趣的根本。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离散美利坚】在英港人办文化月 拉近与当地社区距离 英国港人在三月份大举出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香港文化节「Hong Kong March」,规模覆盖超过15个英国城市,藉宣扬香港的历史、音乐、电影、以及饮食文化,让更多当地人认识港人群体,拉近彼此距离。 活动由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HKUC)主办,获超过20个英国组织支持合办。活动筹委之一、香港前区议员刘珈汶表示,筹备过程仅半年,顺利举办的关键除了是得到各组织的支持,也有不少商铺推出相关优惠计划配合,互相宣传达致双赢。 刘珈汶又介绍了开幕日的特色摊位,包括具香港特色的小游戏、艺术家「淋漓淋浪」的作品展,又邀请到音乐人周博贤及香港童装品牌Chickeeduck老板周小龙参加当日的活动。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4日 1.两男疑涉藏「羊村绘本」被捕 评论:「法庭定性」及「举报文化」增风险 港警国安处周一(13日)拘捕两名涉嫌「管有煽动刊物」男子,多间港媒引消息指,涉及「羊村」绘本。警方回覆本台时称相信与较早前已审结的煽动案件有关。不过,2年前港警曾就「羊村案」称,「管有并不违法」。有法学者向本台称,警方昔日说法已不能作准,当刊物被法庭定性为「煽动刊物」,加上国安热线鼓吹的举报文化,港人面对的法律风险较以往高。 港警国安处与香港海关较早前联合行动,国安处于周一(13日)在九龙及港岛区采取执法行动,以涉嫌「管有煽动刊物」拘捕两名分别38岁及50岁男子,并正扣留调查。 港媒《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和《香港01》分别引述消息指,涉案刊物为「羊村案」绘本。 港警回覆本台查询时,拒进一步确实刊物内容和数目,以及是否收到举报,仅称该两名被捕人涉嫌管有多本具引起他人憎恨或藐视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司法,煽惑他人使用暴力以及怂使他人不守法的煽动刊物,「该刊物亦相信与较早前已审结的煽动案件有关」。警方根据法庭手令,搜查两人的住所及办公室,并检获有关怀疑煽动刊物。 对于是否更多人士会被捕,以及任何人持有「羊村」绘本,是否会触犯法例?港警未有正面交代,但呼吁市民「切勿以身试法」,提醒违反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条例》第10(2)条「管有煽动刊物」属严重罪行,首次定罪已可被判处监禁1年及罚款2,000港元;其后定罪可处监禁2年。 不过,翻查资料,警务处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2021年7月就国安处对「羊村案」执法时称,市民单是管有绘本,「看不到有违法的成分」,但呼吁书店、机构、家长尽快把绘本丢弃或停发。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律学院访问研究员黎恩灏向本台分析指,若今次案中涉及「羊村案」绘本属实,警方昔日的说法已不能作准。他称,据香港现有法例,以及有关绘本去年中已被法庭定性为「煽动刊物」,而「羊村案」被告仍就定罪等候上诉,故港警「够依据」采取拘捕。 黎恩灏说:2021年7月,警方对「羊村案」,呼吁家长销毁涉煽动仇恨儿童绘本,惟管有并不违法」,此说法已不能作准,因为当时法庭仍未就「羊村绘本案」作出裁决,而当时警方只是拘捕该5位涉案人士,我相信现在警方有足够依据去拘捕有关人士,其管有「羊村」绘本而没有一个合「法」辩解,很大机会面对法律诉讼。 黎恩灏又形容,在处理、收藏刊物和书籍上,如今港人面对的法律风险较以往高。 黎恩灏说:现在政府除了依赖警方执法,亦乐于依赖国安举报热线。今次的行动是基于国安处主动调查,抑或是有人举报,其实还没有足够资料。但在客观环境上,警方指已收到逾40万个国安举报,此制造的氛围的确会令港人三思如何处理所拥有的刊物。 对于市民管有如《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等被控以「煽动」,或是批评政府和中共刊物的风险,黎恩灏指,由于有关案件未完结,加上现时法庭未有确切列出一系列具体刊物名单,故难以「一刀切」去判断是否受影响。 今次传出涉事的羊村绘本,由前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出版,包括《羊村守卫者》、《羊村十二勇士》及《羊村清道夫》,内容为以寓言为蓝本的儿童绘本,讲及有关2019年反修例运动、「12港人案」及医护罢工等,遭港警和港府官员多次批评绘本「合理化」暴力事件,以散播谣言和不实文宣「洗脑」,荼毒儿童思想。 该会5名前成员2021年7月被捕,去年9月被裁定「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成,被判监禁19个月,因该5人已还押逾1年,故服刑多1个月便刑满出狱。其中,两被告包括该会主席黎雯龄及司库陈源森,不服定罪上诉,惟至今仍未有上诉结果。 「羊村案」一直备受欧美国家高度关注,批评严重削弱香港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惟港府就坚持强烈反对。 由海外香港教育工作者组织的「羊村2.0」,去年9月底,即「羊村案」被定罪后,经网上免费分享羊村绘本系列6册档案,并提供售书平台,惟其网站怀疑多次黑客入侵和伪造网站攻击,更有电子书平台疑受港府施压而将绘本全数下架。该组织曾批评这些打压「均显示政府为封锁真相无所不用其极,誓要全面封杀绘本内容」,呼吁港人尽力下载广传。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美华裔警在抖音微信发拥共挺俄视频 分析:杀伤力胜非法海外警察 纽约一名在职华裔警察在中国大陆社媒发布拥共视频,甚至威胁反对中共政策的美国公民。事件曝光后引起关注,相关视频随后被删。有评论指,该警察手掌公权却为中共效力在美国打压异见声音,危害甚于中国的非法海外警察,促美国进行调查。 近日,纽约华裔在职警察黄斌豪(Ben hoo Wong)在抖音和微信上发布亲中拥共视频被曝光,其中包括身著美国警服、疑正在值勤的黄斌豪于今年纽约新春大游行上的视频,字幕称「在异国他乡听到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祖国的国歌,心中异常激动」,及前年西安警方对美籍华人姜某处以行政拘留,黄斌豪在视频中斥责姜某不服中国抗疫措施「给祖国添乱」,威胁如果姜某回到美国「看我怎么收拾你」。另外在中共建政周年庆时,黄斌豪都会发布「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视频。他还力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称「中俄必须是肩并肩、背靠背的好兄弟,希望俄罗斯能打胜仗,因为俄罗斯如果倒了,西方下一个围堵目标就是中国」。 黄斌豪的做法引起争议。网友向其服务的警局和政府部门投诉,要求启动调查。其中有美国的推特网友在向律师咨询后,草拟了4个版本的投诉信,认为黄斌豪身为纽约警员为外国政府对待美国公民开启了危险的先例;并指出其在执勤过程中唱中国国歌有违职业伦理和背叛美国警察及公民誓言。美国空军退役准将、目前是哈德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 III)也在推特上表示应该进行调查。 事件由中国异见人士王靖渝意外揭发。上周四(9日),目前流亡荷兰的王靖渝在推特上公开了黄斌豪的多段抖音视频。王靖渝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使用抖音时或推送黄斌豪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黄斌豪在推特和与中国社媒上发布的内容截然不同,形容他是双面人。 王靖渝说:我偶然发抖音,它就自动推送「纽约警察」,第一个视频就是他以警察的身份去威胁美国公民。然后我就发现他有特别多支持中共的、支持俄罗斯侵略的这种视频,完全跟中共大外宣一样,看到这个就很愤慨嘛,我就发到推特上,引起了蛮大的关注。这个人很聪明的就是他的推特还有「TikTok」,从来不会发那些支持中共的视频,他只在中国的软件上面歌颂中共。 一直备受中国海外非法警察威胁的王靖渝认为,相比中共跨境执法,黄斌豪事件更令人不安。 王靖渝说:现在这个警察他是一个合法的纽约警察,他是掌握公权力的,他用他的公权力帮助中共做事、威胁恐吓美国公民,我觉得这个危害性是比中国非法设立在全球的海外警察局危害更大。 「中国人权」新任执行主任周锋锁向本台表示,中美发展关系40年来,涌现很多「两面人」,在享受民主国家带来的自由时,亦希望从极权中国捞金。黄斌豪事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周锋锁说:这些亲共的人两边通吃,一方面享受这个国家提供的各种好处,但另一方面他为极权国家唱赞歌,这种人非常多。当然我们知道的像他这样穿警服的还是第一个,但它反映的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就是美国的执法部门受中共的影响,为中共政权张声,甚至威胁一个从美国回到中国的人,这个是不能允许的,值得调查。 黄斌豪在中国社交媒体抖音的用户名为「纽约JC叔叔/隔壁老黄」,拥8.5万中国粉丝;其微信名为「Ben Ben 老黄说事」。目前,黄斌豪已经删除了抖音和微信上明显的亲中视频。 据纽约警局第79分局官方网站信息,黄斌豪于2019年调职至此。该警局目前尚未就事件做出回应。 据网友起底和公开资料,现年51岁的黄斌豪1991年随父母和家人移民纽约。2010年,38岁的的黄斌豪成功成为一名警察。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3.【立场案】法官:评论应先读判词 控方:罗冠聪明显违国安法 香港「立场案」周二(14日)续审,控方指撰写涉及煽动文章的作者区家麟不相信共产党、《国安法》和「一国两制」。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指不能单凭文章几句作此演绎。《国安法》指定法官郭伟健问锺沛权区,作者应否阅读高院就「唐英杰案」所颁下的判词后才作评论。锺沛权回应,不会要求作者阅读所有材料后才有资格评论,有其角度亦应予发表。其后控方开始就罗冠聪、许智峯及梁颂恒的专访盘问,指罗争取美国向香港施加强硬政策,「做法好明显违反《国安法》」,锺指不敢妄断。 「立场案」于区域法院踏入第40日审讯,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甫开庭,即指由于案件审讯较原定日子延长,其副手、大律师黄卉仪下周起开始休假,故辩方律师团队将新增另一名大律师管致行加入辩方团队。此外,法官郭伟健指本案情况较为特别,故批准辩方可于锺沛权作供时与他沟通,又指相信辩方不会教导锺如何作供。 主控伍淑娟指,把《立场》于2020年7月1至2日,即《国安法》生效后所发布的报道和评论作出分类并整理为列表,涉及共83篇文章,分成四个类别,并图以「中性」及「负面」两类划分,如报道是引述骆惠宁、张晓明及林郑月娥等人支持《国安法》的说法,则属「中性」,另有文章是对《国安法》持负面意见、中性意见、不相关及无法查看,问锺会否同意,除「中性」、不相关及无法查看外,其馀都是「负面」文章?辩方即提出反对,质疑控方标准不一致,「报道批评《国安法》系负面,赞成《国安法》就系中性?」又指传媒报道「有碗话碗」,正、反面报道都应归纳为同一类别,同时质疑负面批评与煽动无关,亦无助控方证明涉案文章是否属煽动。 辩方之后续指,控方没把相关文章呈堂,而如何把文章分类可有不同意见,直言对此感到忧虑,「变咗个波交俾我,覆问时唔知点样处理呢个问题……我真系唔知范围去到边,我觉得真系去得太远牵涉嘅工作好多,唔系证案入面有煽动嘅文章,好难喺覆问处理。」 伍指,是要带出《立场》的立场。认为有关《立场》35篇博客文章中,除两篇属「中性」、9篇不相关及1篇无法查看外,馀下23篇均为「负面」文章。锺指自己需时阅读相关文章,控方就指可留待辩方覆问时处理,惟法官介入指,认为控方可待锺阅读后再作提问。 另外,控方上周五(10日)曾就区家麟撰写的《摧毁即贯彻 揽炒即繁荣》文章盘问锺时,提到文章结语「套用《1984》的新语模式」;主控伍淑娟今自言在当日审讯后「返去google过」,并重提《1984》小说,指故事于1984年被拍成电影,《中英联合声明》于同年签署,「都几脍炙人口」,而时任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曾跌倒一幕「触发香港人危机」,并引文中指「党安即国安」,认为显示区家麟不相信共产党、《国安法》和「一国两制」。 锺回应认为说法笼统,难以单凭文章几句作演绎,「你话有『三不信』呀嘛,好难判断。」但他同意控方所指,读者可理解区认为《国安法》损害「一国两制」及破坏《中英联合声明》下的承诺。 伍又续指,区举不同例子反覆批评《国安法》,目的是希望公众关注、讨论及同意其观点。锺表示不同意,重申作者只是真诚表达观点。对于控方认为,基于锺认识区及经常阅读其文章,能预计有读者会同意、讨论及支持区的观点,锺直言在审批文章时不会特别推断预想,重申审批文章时没有思考是否「预咗」。 控方今在完成所有就区家麟文章盘问后,法官郭伟健问及锺沛权,区在撰写文章时,有否看过法庭就「唐英杰案」申请人身保护令谈及《国安法》指定法官议题的判词,又解释在唐案中,代表唐的大律师其中一个申述理据,是《国安法》令指定法官失去司法独立,笑言该申请「好重要」,又续指处理案件的法官其后颁下判词,裁定指定法官安排符合judicial conduct及欧洲人权公约,并合符司法独立,并反问「你话法律、指定法官唔公道,你冇预期作者批评呢点时,系咪应该睇睇(判词)?」 锺回应指,一方面不知区有否看判词,或看后会否有同样评论,而作为编辑,不会要求作者阅读所有材料才有资格作某些评论,即使作者遗漏,若能自圆其说,有其角度亦应发表,而评论质素及观点是否合理公道则可作讨论。 控方在完成涉及区家麟的文章后,转为就3篇涉案专访开始盘问,内容关于已流亡海外的罗冠聪、许智峯及梁颂恒三人,盘问先由背景开始。 伍淑娟关注《立场》为何会访问罗冠聪;锺称罗是早期以流亡姿态离港且为触目的政治人物,是注目的政治新闻,故安排特约记者作访问。另外关于许智峯的访问,在他宣布流亡后不久透过视像进行。对于控方质疑三篇文章发布时间相近,锺解释是因许及梁流亡时间接近,而罗的访问因延误故迟了发布,又澄清有关文章中,未有提及罗冠聪的受访日子。 伍就根据控方制作的时序表,指出文章发布时,涉及美国宣布制裁时任特首林郑月娥等多名中港官员,而罗亦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面等,指罗违反《国安法》,锺则回应称自己不敢判断。 案件周三(15 日)将续审。 记者:吴婷康/温晓平 责编:毕子默 4.【47人案】区诺轩认与戴耀廷为「35+」主推手 对参与者感内疚 香港「初选案」周二(14日)续审,被告之一区诺轩续以控方证人身份接受辩方盘问,确认自己与戴耀廷为「35+计划」的主要推手,他主要负责出席协调会议、联络不同派别人士沟通及举办选举论坛,戴负责「计划」的论述工作,自己与立场相对保守的参与者接触较多,「佢哋个别亦都系托付于我」,内疚自己最终不能维护多元声音,但法官就未准他继续发言。 「初选案」踏入第24日审讯,审讯只安排在下午,续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高等法院),由代表被告民主党黄碧云及林卓廷的大律师沈士文继续上周的盘问。沈在盘问时再引述区诺轩早前录取的口供,就「会积极」运用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的用字,问区有关选择是否戴耀廷创作及选择使用、字眼是想作「大家讨论的平衡点」,以及使用在协调文件后,在九龙西及新界东没再进一步讨论相关议题?区均一概表示同意,并确认最早于3月24日的「35+计划 民主派九西协调机制(初稿)」中,已存在「会积极」运用权力否决预算案的用字,亦确认他确不知道戴耀廷是否有把协调文件初稿发予所有与会者。 对于戴耀廷曾在2020年6月9日的初选记者会上,指初选者无须签署共同纲领,沈问区其中一个原因,是否因当时参加者就有关运用权力否决预算案的段落持不同意见?区就以「戴耀廷当时应该没有这样想」作回应,并引述戴当时回答传媒的说法,是不想制作一份可令政府用作取消参选者资格的文件。 沈士文又指,民主党的立场是为日后留空间,不想与否决预算案捆绑,黄碧云及林卓廷没签署共同纲领,亦没有把共同纲领夹附在提名表格,做法与党的立场一致;区诺轩确认民主党在《墨落无悔》声明公开后,立场不变,亦指看不见黄、林两人立场改变。区续指,《墨》声明与「35+计划」毫无关系,他不同意任何参选人尝试强逼他人同意否决预算案的做法。 另外,沈亦在盘问中提及吴政亨,吴以笔名「李伯卢」在2020年7月3日,于《苹果日报》刊登「三投三不投」全版广告,区确认「三投三不投」必定不是「35+计划」大会的一部份,又指自己是从报章得知有关资讯。 法官陈庆伟就关注,虽然区本人与「三投三不投」无关,但他并不能代戴耀廷回答有关计划是否属「35+计划」下的子计划(sub-project);区就回应,称:「我只能够讲我自己罗」。 另一法官李运腾之后追问,两者之间是否有任何财政、架构或管理上有任何关连,区指戴耀廷只提及他有跟吴政亨联络,但有关财务或宣传详情,自己一概不知;在法官追问下,区确认自己与戴耀廷为「35+计划」主要推手,而民主动力及其代表赵家贤只属协助角色,主要负责计划的财政事务。 法官陈仲衡就指,若「三投三不投」为「35+计划」的子计划,必然会被纳入「35+计划」的财政开支内;区就回应,自己虽然不是负责财政事宜,但按其理解「三投三不投」不在申报资料中。 李官就再关注区戴两人作为主要推手的分工问题,区解释指自己主要负责出席协调会议、联络不同派别人士沟通及举办初选的选举论坛。至于谁是计划的主脑?(Who was the brain of this project),区回应,指戴耀廷负责「35+计划」的论述工作,也出席协调会议及相关活动,并主要负责与香港民研联络,在「35+计划」的理论上负责较主要角色,又指可参照戴在案发期间的公开言论,在发言方面属较主要位置。 区诺轩继而再自行补充,表示自己与立场相对保守的参与者接触较多,当中包括民主党及社民连,并形容称:「甚至佢哋个别亦都系托付于我」,而指「我自己系觉得好内疚……」惟发言即被李官闻言打断,指「大家不用深究这点(We don’t need to go into that)」区最后就续谓自己「维护唔到多元嘅声音。」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毕子默 5.美澳英公布「核动力潜艇计划」细节 拜登:改变博弈形势一著 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领导人周一(13日)公布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的计划细节,以对抗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野心。有军事专家指出,核动力潜艇续航力强,能延续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军事部署。 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美国总统拜登、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英国首相辛伟诚确认2021年首次宣布的AUKUS项目计划,该项目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美国海军基地,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母港。 拜登周一告诉阿尔巴尼斯,核动力攻击潜艇将是「改变博弈形势的一著」(a game changer)。 拜登说:我认为这将是一个改变博弈形势的一著。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军事专家李正修周二(14日)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中共军力扩张,美国必须在南太平洋增强和盟友的合作。 李正修说:随著中国大陆军力现代化和扩张,美日已经没有办法单独面对中国大陆在东亚地区甚至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挑战。尤其是中国的足爪延伸到几个南太平洋岛国,美国又觉得自己的军事力量没有办法部署到南太平洋,所以它必须要借助澳洲、纽西兰的协助。 他又解释,核动力潜艇续航力强,形成了关键优势。 李正修说:传统潜艇以柴电为主,核动力潜艇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续航力,还有它的推力,当然如果它的推力足,这个潜艇所搭载的传统武器就可以高于柴电动力的潜艇,这样对于澳洲协助美军来吓堵解放军在南太平洋,甚至南海,就有相当的帮助。 美英澳三国联合声明说,根据该协议,美国打算在2030年代初向澳大利亚出售三艘美国维珍尼亚级核动力潜艇,这些潜艇由通用动力公司建造,如果需要,还可以选择再购买两艘。 三国的声明说,这个多阶段的项目将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生产和营运新级别的潜艇--SSN-AUKUS--一种基于英国下一代设计的「三方开发」潜艇,这种潜艇将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建造,并包括「尖端的」美国技术。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声明说,英国将在2030年代末接收其第一艘SSN-AUKUS潜艇,澳大利亚将在2040年代初接收其第一艘。 英国的声明说,这些潜艇将由BAE系统公司和劳斯莱斯公司建造。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该协议还将订明美国和英国的潜艇部署在西澳大利亚,以帮助培训澳大利亚海军并加强威慑。联合声明说,美国和英国最快将于2027年开始这些轮调部署,该官员说,这将在几年内增加到四艘美国潜艇和一艘英国潜艇。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周二说,澳大利亚就其与美国和英国的核动力潜艇项目向中国进行了通报。 中国周二对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合作建立新的核动力潜艇舰队表示强烈反对,称他们无视国际社会的关切,并为核扩散带来风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发布会上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思维,只会刺激军备竞赛,破坏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 记者:方德豪/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应对中俄威胁及挑战 英首相诺未来两年增60亿军费 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周一(13日)承诺将英国防卫支出未来两年增加50亿英镑(约60亿美元),以回应来自中共当局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划时代挑战」带来的威胁。 美联社报道,作为英国外交和防卫政策重大更新的一部份,这次增加防卫支出的数额比军方官员希望得到的要少。辛伟诚表示,英国更长期的计划是将军费支出提升至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5%,但是没有定下一个日期。英国目前的军费开支占GDP的2%多一点。军方官员希望能升至3%。 辛伟诚表示,未来两年的额外开支部份用于填补英国因向乌克兰提供支援抗击俄罗斯而被消耗掉的弹药库存。另一些则用于澳英美达成的为澳大利亚建造核动力潜艇的计划。 辛伟诚周一在加州圣迭戈会晤美国总统拜登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确认三边安全协议(AUKUS)的未来步骤。面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咄咄逼人的势态及行动,澳英美三国2021年达成为澳大利亚建造核动力潜艇舰队的安全计划。 英国2021年制定了一个针对国防、安全及外交策略的综合评估报告。随后,在俄罗斯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打乱欧洲安全,英国同时对中共越来越进逼的军事、金融和外交活动所构成的「划时代挑战」愈发感到不安之际,英国政府又下令对评估进行更新,以回应日益动荡的全球局势。 美联社说,英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的军力、隐密行动及经济实力越来越感到不安。英国国内安全情报机构军情五处(MI5)处长麦卡雷姆(Ken McCallum)去年11月说,中共的活动对英国构成最能改变局势的战略挑战。 另外,英国外交部周一指出,辛伟诚已裁定,在2024至25财政年度将投放于公务人员中国事务能力培训计划的资金,提升为现行两倍;英国政府去年也启动小型先导计划,有20名公务人员赴台湾学习华语。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金融时报》:北京阻挠南海海底铺设电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在阻挠行经南海的海底网际网络电缆的铺设与维护计划,寻求进一步掌控这块要地的数据传输基础建设。北京当局的审批长期延后、要求更加严格,促使许多企业设计避开南海的铺设线路。 报道指出,连结日本、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的海底电缆铺设计划「SJC2」,已因北京当局反对与旷日废时的许可证问题,被延误超过一年。这条海底电缆由台湾的中华电信、中国的中国移动、美国的Meta(Facebook母公司)等公司共同拥有。 知情人士说,这条电缆要在香港海域周边铺设的申请过程,被北京当局拖了好几个月,理由是担心承包商可能进行间谍行为或是安装额外设备。 曾为美国海军潜舰高阶军官、目前任职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Bryan Clark向《金融时报》说:「中国正试图加强管控其领域内的海底活动,部分是要避免美国的监控系统被夹带在海底电缆铺设工程中。」 根据国际法,想铺设海底电缆的国家或企业,若电缆经过一国领土的12海里内,就须向该国政府申请核准,若行经一国领土外12海里至200海里的所谓专属经济海域,则通常不必申请许可。 不过,欧洲两家海底电缆公司的高阶主管、以及两位合作的律师都指出,中国等好几个亚洲国家已开始要求,若电缆铺设在12海里以外的领海,也须申请许可。产业人士也透露,北京当局已把12海里内的许可审批过程变得很漫长且繁琐。 北京能藉由要求申请许可,监督与影响负责管理亚洲跨国数据传输的企业。好几位产业人士也向FT透露,中国监控海域活动,是要报复被排除在跨国计划之外,也担心企业可能用海底电缆从事间谍活动。 全球约95%的洲际网际网络流量,透过逾400条的海底电缆传输。这些电缆总长1400万公里。 《金融时报》指出,为避免申请卡关,海底电缆团队现在寻求规划新路径,避开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例如未来将从新加坡传输数据到日本的Apricot电缆、以及从新加坡传输数据到美国与Echo电缆,就改道印尼,绕过南海。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事实查核|北溪爆炸案谜团:「亲乌组织 」就是拜登政府吗? 一分钟完读: 《纽约时报》上周二(7日)报道,美国官员检视的新情报显示,一个亲乌克兰组织去年袭击了天然气管线北溪二号(北溪),但没有证据显示乌克兰当局涉入;对此报道内容,乌克兰、俄罗斯官方表态不接受,美国、德国表示持续等待调查结果。 中国外交部对北溪二号爆炸案的立场是 「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十分必要 」。然而,在调查未完成前,有中国官员、官方媒体借纽时的报道,在社交媒体发布文字、图片影射美国拜登政府为幕后主使。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这些说法有失客观、公正。 深度分析: 北溪一号与北溪二号是从俄罗斯穿越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天然气管线。北溪一号于2011年开始供气,在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为报复欧盟经济制裁,于9月初宣布北溪一号无限期断气。北溪二号总长约1200公里,路线绕过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已于2021年建成,但德国为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暂停批准这条备受争议的天然气管道啓用运行。 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强烈反对北溪二号,主因忧心它会使欧洲更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强化俄国影响力,提高俄国侵略乌克兰的风险,成为 「危险的地缘政治武器 」。 去年9月26日,未在运行的北溪一号、二号先后传出遭到破坏,各界指向人为蓄意破坏,俄罗斯、乌克兰、美国等国都曾遭怀疑,但至今未有足够证据表明确切起因与肇事者。 然而,针对北溪爆炸案的爆料、阴谋论不断。美国资深记者、普立兹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Myron Hersh)今年2月在个人网站撰文,揭露拜登政府密谋这项破坏行动的许多细节,直指美国是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但白宫、国防部等单位随即反驳,指赫什文章内容纯属捏造。 纽约时报上周二引述美方最新情报指出,一个 「亲乌组织 」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相信实施破坏者最有可能是乌克兰或俄罗斯国籍人士,或两者的某种结合,但没有证据显示乌克兰当局涉入。针对纽时的报道,乌克兰政府表示没有参与破坏行动,也没有所谓亲乌组织的相关资讯,俄罗斯政府则称西方媒体报导是为转移注意;美国与德国官方皆表示须等待调查结果。 北溪调查未完 中国官员却指向拜登政府? 中国媒体也随即跟进北溪爆炸案,环球时报英文版上周三(8日)刊出一篇未有记者具名的报导,称纽时报道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但多数读者不相信所谓 「亲乌组织 」涉案的说法。该报导并称:常见的两个评论是, 「据现有资讯,亲乌的就是美国 」、 「这个组织叫拜登政府吗? 」 环球的报导藉由网民评论质疑拜登政府涉入北溪爆炸案,其搭配的图片叙述更直接写着 「美国是罪魁祸首 」。 中国驻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上周三在推特转发环时的文章与图片,其推文称纽时的报道无法说服人们北溪爆炸案是由「亲乌组织 」所为,因为有人问 「这个组织叫拜登政府吗? 」 接着,通传媒的推特帐号再转发张美芳的推文,写道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女士一针见血:有人问『这个组织叫拜登政府吗?』呵呵,其实全世界都知道是谁炸的……」。通传媒还进一步附上漫画图片,图中一名貌似美国总统拜登的人物潜水到北溪管道,按下红色按键。 根据香港中通社网页介绍, 「通传媒」是香港中通社在推特及其它社交平台的帐号。而中通社隶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中国官方媒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20日在例行记者会呼吁,对北溪爆炸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十分必要,然而国际调查持续期间,中国外交官员、官媒却仍在传播没有证据的文字与图片。 结论:北溪爆炸案原因尚未有确切证据,德国、丹麦、瑞典正在进行联合调查,到目前为止,调查结果并未指向任何一个国家。虽然许多媒体有不同猜测,但目前未有确切证据和结论。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调查结果未明之前,具影响力的中国官员、官媒藉由网民说法、制作漫画等方式影射美国为「祸首」,有误导读者之嫌。 9.【梁京评论】评习近平的重大外交突破 习近平特意安排在自己获得历史性再次连任国家主席这一天,同时向全球宣示了中国外交斡旋获得重大突破:促成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复交。这个重大的外交突破既有重大的象征意义,也有重大的实质性意义。象征意义是,中国利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失败,让习近平抓住了机会,显示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容置疑的大国地位,同时也向美国表达,他不仅有决心、也有能力把这场大国对抗的博弈,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质意义,就是习近平试图建立一个能够应对美国和西方全面经济制裁的贸易和货币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试图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来对抗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世界贸易和货币体系。 习近平会成功吗?这首先要看如何定义成功。如果说,习近平的目的仅仅是延长自己「做皇帝」的时日,或延长中共的「国祚」,而不在乎继续伤害中国的百姓和未来,他可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沙特的原油成本低,供给弹性大,能够大大增强中国经济承受能源价格动荡的能力。但是,仅有这个因素,并不能化解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与能源供给的关系其实不大,而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长期恶化趋势,即急速的老龄化与劳动人口锐减,以及老弱病残的社会福利需求急速增长。在这个要害问题上,与专制国家的军事结盟和经济整合,并不能给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带来任何帮助。 更何况,沙特与伊朗,甚至是俄罗斯与习近平的合作都是高度机会主义的,而且,每个国家的内部都有极其严重的危机。对此,我相信彼此都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习近平能够与沙特和伊朗做出一种长期稳定的贸易和货币体系的安排。但是,习近平试图与沙特和伊朗联手对抗美元霸权的这一明显意图,也反映了习近平还不想与美国做直接的军事摊牌,也不想同归于尽。那么,习近平有甚么本钱来支撑这样一个反美、反西方同盟呢? 习近平在自己连任的「当选日」公布此次外交斡旋的成功,潜台词就是,我已经拿下中国,现在是我一人说了算。问题是,整个世界,包括中国人如何看这个既成事实呢?不难看到的是,除了被习近平绑上战车的人,主流的反应是忧虑、恐惧和无奈。无人知道,这场史无前例的权力劫持大戏以甚么方式收场,以何种代价收场。这是当今世界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习近平的外交突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内部危机的爆发,同时引发其他地区和国家内部危机与之叠加的现实危险。 可以预期的是,习近平的这个外交突破,将有助于全球反动势力打击各国进步势力的合作,而反过来,反动势力的全球合作,也必然促进进步力量加强全球合作。因为,正如二次大战一样,每一个焦点地区和国家爆发的冲突,都具有了全局意义,这就是乌克兰战争如何发展,为甚么越来越关乎新的全球秩序。 至于今日中国,我认为有点像马航370,被机长擅自转出了预定的航向。机上的乘客和地上的社会,还有机会和手段阻止他的罪恶念头吗?我认为无论是机上的人还是地上的人,都不应放弃努力。道德上,别无选择,而技术上,我认为也并非没有机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3日 1.【奥斯卡】甄子丹担任颁奖嘉宾 王丹批其港人伤口上洒盐 获奥斯卡邀请作颁奖嘉宾的港产武打演员甄子丹早前指,2019年「反送中」不是示威,是暴动。有关言论引发争议,大批海外华人、民主组织当地时间周日(12日)早上在奥斯卡会场外抗议,89学运领袖王丹批评甄子丹的言论是在香港人伤口洒盐,并已去信美国国会议员,要求关注中共对美国的文化入侵。早前发起反对联署的港人汤伟雄对大会未撤销邀请感失望,但对事件激发更多人关注香港人权感安慰。 第95届奥斯卡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荷里活的杜比剧院举行前,近200名海外华人在会场外抗议,反对主办方奥斯卡邀请香港武打演员甄子丹作颁奖嘉宾,前「八九学运」领袖王丹、方政亦有到场,参与示威人士手持横额及标语,包括写上「宇宙最(老粉)红」,以及甄子丹和习近平的合照,讽刺甄子丹是中共的支持者。 王丹在活动上发表演讲,批评甄子丹的言论是在香港人身上洒盐。 王丹说:甄子丹的讲话无疑是在香港人的伤口上洒盐,是对香港人的污辱,甄子丹根本就不配做一个香港人,他只配做一个「人渣」。 王丹同日在Twitter上发文,指有近200人参与集会,他引述洛杉矶的朋友说,今年美国警方的外围戒备特别严格,在会场外「几条街都封住了」,他们只能在隔离网之外十几米的地方集会。他又称,对于未能阻止住甄子丹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感到抱歉,又指「很遗憾奥斯卡主办方还是向中共叩头了,相信他们会付出代价。」 王丹又指,已经去信美国新成立的「对中共委员会」(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希望当局关注中国对美国的文化入侵。 王丹说:奥斯卡的主委会邀请甄子丹,这样的共产党支持者,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来参加这样的一个文化盛典,也要抗议新任的奥斯卡主席叫Janet Yang(杨燕子),大家不要忘了Janet Yang,就不会有甄子丹的邀请。在我看来,是中国对美国进行一种文化入侵,我已经给美国众议员最新成立的反中共的委员会写了信,要求他们高度关注这个事情,关注今天好莱坞和奥斯卡学院,跟中共之间是不是有利益勾结。 另一发起联署反对奥斯卡邀请甄子丹作嘉宾的港人汤伟雄周一对本台指,已将联署结果提交奥斯卡委员会,不过大会未有撤销决定,他指对结果感到失望,不过感激参与者支持人权。 汤伟雄说:那种民意被忽视,其实并不意外,不过真的很失望,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一个组织,又不是一个政治明星,其实他们不单止是因为甄子丹,而是甄子丹侵犯那个人权,令很多守护人权的人走出来,所以有11万人已经很满意。 香港武打演员甄子丹早前提到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是暴动,不是示威」;又批评西方传媒唱衰中国;针对有关言论,曾经在「反修例」示威中被控暴动,但最终脱罪的「赴汤杜火」汤伟雄,批评甄子丹的言论涉侵害人权,发起联署促请奥斯卡取消邀请甄子丹担任颁奖嘉宾,最终逾10万人参加联署。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奥斯卡】港官称杨紫琼彰「香港演员」实力 评论:损国际形象 马来西亚影星杨紫琼凭《奇异女侠玩救宇宙》成为首位奥斯卡亚裔影后,杨紫琼大马家乡一片喜气洋洋。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亦再次「沾光」,称杨紫琼获奖彰显了「香港演员」的实力;至于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美籍越南华裔男星关继威,却未被港府提及。港府行径引发争议。 继今年1月,马来西亚华裔影星杨紫琼凭电影《奇异女侠玩救宇宙》获得第 80 届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经官方发文祝贺,并以「香港演员」形容杨紫琼,掀起一番「抽水」争议后,杨润雄续以「香港演员」恭贺杨紫琼于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成为首位奥斯卡亚裔影后。 杨润雄的声明称,「杨紫琼曾经在香港影坛发展多年,继而进军国际发光发亮」,她这次获奖「彰显了香港演员和香港电影圈实力」。言论再引起马来西亚、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等华人地区争论。 综合所见,赞成者普遍认为香港电影在杨紫琼生涯中比重甚高,可以理解她为「香港演员」;反对者则认为,杨紫琼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指只是在香港发迹不代表就是香港演员,称她是「香港演员」并不恰当,又批评港府言论有「抽水」之嫌。 另一批评则认为杨润雄未曾提及过以同一电影获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美籍越南华裔关继威。关母是香港人,早年在香港「难民潮」时期,曾以越南难民身分随家人登上载有约2700名越南船民的「汇丰号」在港登岸生活,再移民美国。他过去曾参与多套港产片,包括为元奎做龙虎武师、《2046》副导演,以及出演《无限复活》、《1997飞虎奇兵》等。 前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锺剑华向本台称,港府做法有损国际形象。 锺剑华说:杨紫琼是马来西亚人属不争的事实,她也已经有很多年未在香港拍戏,而是一直在荷星活。杨局长这样抽水(占便宜),有何意义?作为局长、作为政府连这些水都要抽,说明甚么?是否代表你没有甚么东西可炫耀,只能捉人手襟攞彩,为自己面口贴金? 翻查资料,杨紫琼生于是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早年在「马来西亚小姐」夺冠后在香港影坛发展,凭《皇家师姐》一片成名,成为香港头号女打星,90年代开始全面进军荷里活和欧美影坛,凭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登上国际影坛高峰。 杨紫琼虽出走大马,但仍活跃大马圈子,曾先后获封马来西亚丹斯里效忠领袖勋章 (P.S.M.) 、 拿督和拿督斯里封衔,及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4月,杨因出席大马官方的「首相与您有约」晚宴公开力挺首相纳吉,引起当地争议。 而在国际舞台上,她是以马来西亚华裔或亚裔身分,成为康城、金球奖和亚洲电影大奖等国际电影奖的评审以及得奖者。2016年,杨亦是以大马裔获委任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亲善大使。 除了今次奥斯卡得奖,杨紫琼在多次获国际奖项时表达对香港的感受时,均形容香港是她「另一个家(extending family)」和事业开始的地方。据马媒《星报》2004年报道,被问及最爱城市时,杨称是邻近马国的香港,又指「怡保不算,因为她是我的家乡,永远排在榜首。我的家人住在那里,我经常回家」。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网信办专项行动整肃自媒体 大V人人自危 大陆网信办周日(12日)公告新一轮整肃自媒体行动,除了继续严打「造谣传谣」外,自媒体人自行解读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追踪重大灾难事故和热点事件等都被列为打击重点。多名自媒体名人表示言论空间进一步遭严重挤压,新闻类自媒体人更随时可能惹上官非。亦有分析指,新规定在两会换届期间,有为新班子「立下马威」之意。 网信办周日宣布「清朗,整治自媒体乱象」9条行政命令,除了传统官方表述的严打造谣传谣之外,亦增加了对蹭热点的打压;自媒体人自行解读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追踪重大灾难事故和热点事件、都被列为「坚决打击」的对象;此前被视为相对安全的红色自媒体、传统文化等自媒体,亦被列入了严控范围;呈现底层民众恶劣生存状况「卖惨」,从而收取打赏的内容则可能被划为骗取流量变现,而被视为违规营利而遭打压。 一名要求匿名的资深红色自媒体创始人称,对比以前类似的整肃行动基本都是常规的严管套路,这次整治不留任何遗漏,就是一个巨大的口袋,把所有人都装进去,只要上网就可能有罪。该新规定在两会换届期间推出,有维稳和为新班子「立下马威」的意思。 他说:以前有过,但是没有规定得这么细,你要按他那个规定你只要在自媒体上去发生去说话,谁都得犯罪。非法经营啊,寻衅滋事想搞你了,随时都有帽子可扣。现在正好是权力更叠吗?这个时期就是不希望你多说话有意思的是,有些自媒体拍马屁也被封号被删帖。 据悉,由网信办制定的「清朗,整治自媒体乱象」,早在本月2日即已经出台,并于上周五(10日),以视像会议的方式,向各省市网信办进行了部署和传达,并于周日对外正式宣布。 新规定中提到违规营利部分引起各界关注。天津市网信办的人士接受本台采访时解释,一旦发现需要市场监管或警方介入,他们就会将收到的相关信息转给市场管理局或公安局,该官员没有提及实施细则。 天津网信:这个文件就是明确了吧,就是说我们举报中心收到相关的线索,如果是涉及到市场监管的违法违规的情况,就转给市场监管部门。如果是涉及到一些更大危害的,有可能会转给甚么公安部门去处置了。涉及到哪个部门应该就是联系哪个部门就一块处置了。 这名地方网信办官员承认已经收到了文件,又透露,这次整肃,主要依然是把责任和压力直接施加给了各平台,由他们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和管理。 国家网信办则没有回应采访请求,该机构的多部电话都无人接听。 一位长期关注及揭发社会不公,并导致多名高官落马的知名自媒体人对本台指,网信办的文件再为当局打压言论自由提供依据,新规定传递的明确讯号就是管控越来越严厉,但官方的红线在哪里无人知晓,大家都在沉默中观望。 他说:谁都有影响,当然有影响了。他就是越来越严吧,口子收得越来越紧,怎么说呢如果他要整理的话,这个甚么国新办的文件用不用都无所谓,他随便找个藉口就整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大家都是在观望。 自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12年上台后,中国官方迅速实施了严厉的舆论管控,除了大规模禁言和关键词屏蔽,公安部门还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多轮针对知名网络自媒体人的刑事打压。 2013年8月,中国官方首次发起了针对众多网络大V的刑事围剿,并导致包括记者刘虎在内的多名知名大V入狱。 2015年,中国官方即发起了当年规模最大的「雷霆净网专项行动」,并直接将打击对象锁定海外媒体人。其中,香港铜锣湾书店案,即系该专项行动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网信办的严厉信息封锁和单向放行之外,各省市公安厅(局)的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亦用了严密的智能监控系统,对每一个网民都进行适时监控,也直接导致大批网民被抓。但迄今为止,10年来因言论被抓的网民人数不详。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路透:连任成功习近平即访俄 分析:策应普京将致国际制裁中国 路透社报道,破例再获连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快下周将到俄罗斯拜会普京。中国问题专家预料中俄「无上限友限」将加强,一旦中国跨过红线将引发欧美的联手制裁。 路透社周一(13日)引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披露,刚获连任成功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快下周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晤。 早在今年1月30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称,普京已邀请习近平春季访俄;《华尔街日报》上月报道,习近平可能会在 4 月或 5 月初访问莫斯科;上月22日,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了主管中国外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毅,并暗示习近平将访问俄罗斯。最新消息看来,中俄领导人会面比预想中要早。 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史明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习近平连任成功后,选择与俄罗斯老大哥结盟,预计普京会在会面时要求中国策应其入侵乌克兰的战争。 史明说:假如习近平他真的要去莫斯科拜山头,中俄走近看起来不会有甚么大的改变,就算习近平有这个想法他也不敢放弃普京,因为普京翻起脸来会对中国下狠手,习近平咬著牙、赔著笑脸他也不能够把俄国得罪,要不得罪,普京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你在俄乌战争当中的策应。 史明预计,假如习近平答应在入侵战争上支持普京,就将迎来美欧联手制裁。 史明说:跟中俄走近这件事紧密相关的是中国国际形势会进一步的恶化,最后惩罚中国的就不再是美国一家,那就是欧美联手制裁,而且制裁动作不会太小,那对中国的打击就太大了,中国经济完蛋得就更快。 习近平访俄计划曝光之际,正值中国表示愿意促成乌克兰的和平,但鉴于中国对俄罗斯一直以来的支持,这一努力被西方质疑。《华尔街日报》周一引述消息人士指,习近平将在访问莫斯科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首次会议,预计会以视像形式进行。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拒绝就此事置评,中国外交部亦未回应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 日本静冈大学蒙古裔教授杨海英认为,连任后的习近平野心膨胀,支持俄罗斯并不令人意外,习近平有意透过支持俄罗斯,为武力犯台增添筹码。 杨海英说:习近平连任了,春风得意,他肯定是充满自信,赌注下到普京。那么他这个自信表现到怎样的战略方面呢?他去支持俄罗斯,让俄罗斯挺住,那么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拖得越长,对他越有利,有利于他下一步打台湾,这些都是练兵啊。 去年 2 月,普京参加北京冬奥会,中俄达成「无上限伙伴关系」。当时距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仅仅几周。 周一,中国两会闭幕。习近平打破先例,藉由这次两会第三届担任国家主席。自他2012年上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已与普京会面 39 次,最近一次是去年 9 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中亚峰会期间。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5人认「围魏救赵」 一被告囚42个月母患末期肾病 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在理工大学爆发冲突,213人在油麻地一带被围捕,部份人被控以「暴动罪」,其中一宗案件有5人在开审前认罪,他们周一(13日)被判入狱42至48个月,包括其中一名被告因母亲患末期肾病,获法官「酌情」扣减一个月刑期。 案中5名认罪被告,分别为何健聪(现 36 岁、仓务员)、李卓朗(现 33 岁、音乐导师)、梁健平(现 28 岁、装修工)、朱梓莹(现 23 岁、案发时为岭大学生)及黎国文(现 26 岁 销售员),他们在开审前承认暴动罪。另何健聪原面对的「管有物品意图摧毁财产」罪,则获法庭存档不予起诉。 法官引述各被告求情内容,指何健聪在事件中颈椎受伤,需休养近一年,其母患有精神问题,近年父母健康稳定,家庭相处融洽。被告明白自己行为令家人及女友担心,感后悔内疚,期望在服刑时完成文凭课程,将来回馈社会。 被告李卓朗接手了母亲的琴行生意,因本案已将琴行易手,另外他在2013年曾因不诚实使用电脑被判处社会服务令。 另一被告梁健平在中一时患脑痫症,其母亲于2020年患末期肾病,由梁与父亲合力照顾,负责准备膳食、一日协助母亲洗肾3次,他羁押前与父亲一同任装修工程,辩方希望法庭宽大处理,让他早日回家照顾家人。但严官最终只酌情再减刑1个月,最终判梁健平42个月监禁。 朱梓莹已完成学位课程,预计今年毕业,她对自己行为令家人朋友担心感难过自责,承认参与本案暴动,但无作出任何暴力行为。至于黎国文与女友已有结婚计划,他对自己行为忏悔,称案发时在网上得知呼吁后前往油麻地支援,承认守法意识薄弱。各被告对犯案感悔懊,如今已作反省,强调案发当日没有暴力行为,亦非领导角色。 暂委法官严舜仪判刑时认为,案发地段商住大厦林立,示威者投掷汽油弹对商户、居民、警方及记者等现场人士带来直接人身伤害及财物损失的风险;公共设施被破坏,案发后现场一片狼藉,地上有玻璃樽、砖块,易燃液体器皿等杂物,对公共开支造成负担,并称本案「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严官续指,示威者恃着人多势众,破坏社会安宁,无论各被告于何时加入,都必然清楚暴动实况,增加集结人群的声势,令暴动可持续下来,遂以5年监禁为量刑起点,考虑5名被告分别在审前覆核、开审日等不同阶段认罪,会得到相应刑期扣减,分别为12个月至16个月不等。严官另考虑其中3人犯案时25岁或以下、只携带保护性装备,就梁健平及黎国文二人酌情减刑1个月,犯案时刚满20岁的朱梓莹则获减刑3个月。严官最终判朱梓莹42个月监禁、李卓朗及黎国文45个月监禁,何健聪则被判监禁48个月。 至于其馀15名不认罪被告,审讯押后至4月13日结案陈词。案情指,有市民于2019年11月18日呼吁于油尖旺一带组成「战线」,尝试营救理大内的人,本案暴动发生于油麻地窝打老道与咸美顿街之间的弥敦道,示威者无视警方口头和举旗警告、继续集结拒绝散去、用镭射笔照射警方、又用两伞、铁栏等筑起阵地、向警方投掷至少 251 枚汽油弹等。至晚上近 11 时半,警方展开围捕行动,有大批示威者由弥敦道尝试转入碧街近油麻地站 A1 出口位置逃离现场,最后共 213人被截停。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金门士兵失踪 陆委会证人在大陆 一名驻守台湾外岛金门的陈姓士兵日前失踪,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周一(13日)证实,「人现在确定在大陆」,但对于是否涉及逃兵、何时回台,则要由国防部、法务部等相关单位做后续的处理和了解。 邱太三13日出席立院内政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会前受访时,对于金门士兵失联,传出已被大陆海警救起,目前人在厦门。邱太三回应证实,人现在确定在大陆没错,国防部跟相关单位都在积极了解进度跟状况,陆委会、海基会也透过原有的协商机制联系。 他说,只要有任何国人在大陆情况不明,都会透过相关机制来向对方做确认,以便了解后续连系或是否需要协处。对于两岸是何时、透过何种机制联系,邱太三仅说「我们有很多的一个管道跟机制」。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英媒:大陆攻台或伪装军演 美军预警最短只数小时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为台湾而战」作为封面故事。报道分析,如果中共决定侵台,其将要进行自二战以来最大型的登陆作战,中共更可能将相关部署伪装成军演,美国最快也只能在两星期前预警。若是小规模作战,预警时间甚至只有短短几小时。 据报道,有美军司令以及情报人员认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已命令解放军在2027年前发展出侵略台湾的能力。他们认为中美两国都担心时间不足,美方担心中共的军事实力变的太强大而无法再对其进行有效的威慑;中共则担心和平统一的前景逐渐消失。 报道亦引述兰德公司预测,若战争不幸爆发,即使没有演变成核战,台海战争将对世界造成巨大的损失。若战事长达一年,全球将因失去台湾生产世界90%的半导体零件,而陷入经济危机。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曾揭北京瞒报SARS:传「中国良心」蒋彦永逝世 有「真话军医」之称的中国名医蒋彦永,被传出于周日(12日)去世,享年92岁。蒋彦永毕生忠于「人民利益大于一切」,不但最早揭发北京瞒报2003年「沙士」疫情,更亦率先揭露中国官场死囚器官交易丑闻,亦多次公开要求「平反六四」。惟蒋亦因敢言屡遭官方限制自由,英国《卫报》3年前曾独家报道,蒋于2019年再遭北京当局软禁。 据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志安周一(13日)在Twitter发文称:「非典事件中的吹哨人蒋彦勇医生,于3月12日下午3点39分去世。2003年4月8日,他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首次披露了北京非典疫情的真实情况,由此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蒋医生一路走好。」另一著名媒体人唐建光亦在微博宣布同一消息。 2020年2月,即中国最初爆发新冠疫情时,英国《卫报》独家报道,蒋彦永由2019年4月遭到北京当局软禁,并送入其曾服务将近60年的解放军301医院「住院治疗」。报道引述蒋妻华仲尉和其多位好友指,「被住院」的蒋彦永被严密看守,其出入和联系管道被严格限制,当局不允许家人探望 ;又指蒋彦永治疗服药过程中还出现「严重的记忆衰退(severe memory loss)」。 外界当时揣测指,中国当局软禁军医蒋彦永主因之一,不排除是蒋彦永多次公开要求「平反六四」,2019年3月更上书要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六四」正名及认错。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国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恶化,在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因新冠离世后引起群情激愤,蒋彦永这位「抗沙士英雄」亦被提起,进一步触动官方更严密看守蒋彦永。 本身是中国外科医生的蒋彦永,1931年出生,出身于杭州的金融世家。他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全军肿瘤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以及解放军301医院外科部主任。 2003年中国俗称「沙士」(SARS)疫情爆发,4月3日,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公开称北京市「只有12宗非典,死亡3宗」。蒋彦永随即率先向国际外界戳破北京当局谎言,并揭露严重疫情。当时中国党媒《人民日报》以「披露瞒报疫情第一人」赞扬蒋彦永,而当局又以铁腕措施处理疫情,并将张文康免职。他亦因而于2004年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誉的拉蒙.麦格塞塞奖(Ramon Magsaysay Award)。 另于2015年3月,蒋彦永向港媒《有线新闻》揭露解放军在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主政任内腐败内幕,揭军医院普遍违法「擅自移植、买卖死囚器官」,当中更勾结周永康所掌控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301解放军总医院更会派车至刑场拉死囚「争抢活鲜器官」。 蒋彦永毕生以敢言见称,其名言:「要讲真话、心里话,虽是难上加难,但我一定坚持要讲真话」,以及「人民利益大于一切」,留存民众心中。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曾助推严苛「清零」政策 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获最多反对票 中共全国人大会议周日(12日)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随后公布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各部委名单。其中,马晓伟被宣布任中共国家卫健委主任。他有21票反对,8票弃权,在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中,现年63岁的马晓伟获得最多反对票。 过去三年,中共在全国推行严厉的「清零」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受到重创、民不聊生。2022年4月,马晓伟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除了吹捧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疫情防控上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他还强调反对「病毒共存」等观点,声称卫健系统要和「反对清零」的主张作「斗争」。 由于中共政权的严苛封控,中国多地去年终于爆发「白纸运动」,民众上街手持白纸,代表反对「清零」政策。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财经拆局】假装复常 戳破谎言 说「真」香港故事 踏入2023年,当香港步入「复常之路」,特区政府花费巨额公帑向国际「说好香港故事」,官员频频外访希望进行「形象工程」。不过国际社会显然不接受这一套,近日由英美政府以至联合国属下委员会,均对香港政治环境、新闻自由及司法独立发出警号,部分智库及研究机构亦对这个昔日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布报告,用实际行动反驳官员的「似是而非」的歪理。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委员会)就香港特区根据《经济、社会及文化国际公约》上周提交的第四次报告发表结论,当中提及《港区国安法》令香港司法独立实际已被废除,并要求检讨《国安法》,以确保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其干预。 当中委员会提及充分了解香港记者、人权律师和民间社会人士被任意逮捕、拘留和审判的事件。逮捕记者是委员会特别关注的问题。 联合国委员会的报告结论我认为相当重要,因为这不是单方面的报告,特区政府二月时不单派出庞大代表团出席听证会,而且建制派发动不少本地组织交意见书,但结果仍然不似预期,不单指香港已失去司法独立,连近日《立场新闻》及黎智英面对不公义审讯,以及有独立漫画家受打压,以至大学教师及学生被国安理由拘捕,在报告内都有详细描述,反映联合国委员会对掌握香港实际情况是相当精准及到位。 有读者在我的专页中留言,表示即使联合国委员会作出近乎谴责香港政府的报告,但到底会有怎样的后果?有实际作用吗? 我同意即使是由联合国属下委员会作出批评,亦未必带来实际效果。实际上去年七月,联合国另一人权事务委员会发表有关香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也敦促港府采取行动废除《国家安全法》,但当时甚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不过由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清楚表明尽管中共已派出巨大资源尝试影响甚至渗透联合国组织,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支柱、捍卫普世价值代表的联合国,仍然是由具备良知及坚守人权自由的人员主持,他们清楚知道,香港发生的转变,在《国家安全法》于2020年7月实施后,对社会进行的压迫及不公审判。 在对《立场新闻》编辑的审判正在进行中,对他们的指控清楚地表明,独立的新闻专业现已成为刑事犯罪,这不单是对《立场新闻》及其编辑作出的刑事检控,亦是政权以《国家安全法》对香港长久以来一直拥有的新闻自由及遵从这个守则的新闻工作者,作出一个政治审判。 因此作为国际社会最具认受性的联合国,他们发表有关香港的报告,权威性及认受性已经超越一般外国政府的水平,在国际社会及投资市场,均有重要影响力。在官员要一面强调「说好香港故事」的同时,联合国委员会的报告就是强力的证据,证明香港的所谓「复常」,只是自欺欺人,但实际是谁人也骗不了。 尽管针对是次报告,港府深夜发表长达五千多字的声明,强烈反对这个审议结论,但理据看来是如此薄弱无力。面对委员会提出一系列证据及指控,港府发言人仅指出「非但毫无事实根据,也令人费解」,仍然停留在玩弄「语言伪术」的层面,只懂不断强调司法制度继续受《基本法》保障,但只要看一看近日司法机构在《立场新闻》及《支联会》案中提出的荒谬政治指控,任何反驳都是如此可笑及不功自破。 除了联合国的报告,必须要指出是过去一年,更多国际社会及智库组织更认识清楚香港过去四年发生的实际转变。 先有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议员,不断警告香港政府不可打压香港人,然后美国国会辖下的「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早前也提出,要对香港司法机关人士作出制裁,呼吁美国总统拜登制裁负责「初选案」及其他民主派人士相关案件、参与政治检控的律政司检控官。 然后有两名参议员重提《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提出重新评估香港失去自治地位后,如认为香港经贸办不应再享有相关特权、例外和豁免,便应关闭。 英国方面,由一个上下议院跨党派团体组成的「全党议会团体」(APPG)亦已采取行动,包括成立「香港全党议会小组」,以应对香港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并在今年2月,决定对香港的媒体自由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黎智英和《苹果日报》的案件,并将考虑2020年《国家安全法》对香港言论自由和媒体多元化的影响。 我早前就代表海外香港传媒专业人员协会(AOHKMP),向「全党议会团体」 递交意见书,表明香港正对传媒的审查开始进行清洗,并对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审判感到恐惧,这些审判威胁著传媒专业人员可能面对终身监禁,并且已经看到法庭严重破坏独立媒体运作的裁决,可能会证实令人最担心的事情, 审判对媒体专业人士产生了寒蝉效应,因为新闻报导在政府眼中被视为犯罪行为。 香港在无国界记者组织编制的2022年新闻自由指数中的排名下降68位至第148位,已跌至与一些极权国家同等水平,而在二十年前,香港的排名是全球第18位。 香港政府在疫情过后,先后推出「你好,香港」、「开心香港」等计划,力求让世人看见香港已经重回国际舞台,步入正轨,称「由乱及治、由治及兴」,但国际社会已清晰理解「新·香港」已经不可能「复常」。 除了上迹提及的新闻自由排名指数,香港在《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民主指数中跌至第 88 位,而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机构公布的「全球民主报告」,在179国家或地区中,香港被列为全球民主程度最低的20%至30%地区,排名为倒数41位,跌到全球第139名,变成封闭专制地区。 还有作为特区政府最重视的排名榜,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表2022年世界人才排名报告,香港排由去年排第11位跌至第14位,较去年大跌3位。 彭博资深专栏作家Matthew Brooker早前以《香港的新常态无法欺骗任何人》为题,正正指出对香港许多人来说,「你好,香港」是超现实的,关键是忽视了自疫情爆发至今,香港社会所发生的重大政治变化。这三年来疫情影响,香港生活面目全非,而港府推行的清零政策完全失败,造成港人经济及心理困扰,鼓励更多港人移民。 文中提到,中国按照共产主义的形象重塑了香港社会:关闭新闻机构、逮捕政治活动人士、强迫工会解散,并在学校推行自己一套的所谓「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场旨在消除异议的全面镇压。 对游客而言,大多数海外人士并不会过分担心香港的政治环境,一月份的入境人数仍比大流行前水平低93%,因此有很大的复苏空间。香港保留了许多景点,包括壮观的海港天际线、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郊野公园。 但不要忘记,《港区国安法》可以针对外国人,还有包括他们在自己国家发布的被界定为「煽动」的言论。五十万张免费机票看似非常「著数」,但你必须要担心自己入境后会否被政权视为敌对的「外国势力」。 在宣布复常的同时,政府的策略似乎是假装一切都没有改变。「但只要这座城市继续监禁人们行使他们曾经承诺可以保留的公民权利,它就只能是一个新的异常。」 我们作为在2019年后离开的人,始终有一个责任,就是将香港真实的状况面貌,正确向世界描述及展现。当官方在拥有巨大资源、尝试扭曲改写过去四年发生的真实历史,将不同声音「灭声」,甚至在法庭上用一些偏颇报道去审判真正的新闻工作者,要向世界「说好香港故事」,我们更加有一种责任,就是戳破这些谎言及扭曲历史真相的伪证。 今年刊登的第一篇文章「重拾初心」,我当时写「在海外的香港媒体工作者,能够重拾「初心」,可以继续透过一枝笔、一个镜头、一枝收音咪,继续讲述我们《无法封嘴的故事》。」 共勉之。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2日 1.首位被美国制裁解放军上将李尚福任中国防长 美中军事对话增添新障碍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日(12 日)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李尚福接任魏凤和上将,获选为国防部长。 李尚福接任防长引发外媒关注,肇因他是史上第一位被美国制裁的解放军上将。2018 年,美国因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制裁当时任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主管武器工作的李尚福。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李尚福向俄罗斯购买苏恺-35战机与S-400 地对空飞弹。随后美国宣布制裁,禁止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李尚福申请出口许可与进入美国金融系统,并将其加入美国财政部的特别指定名单,禁止美国公民与受制裁者有生意往来。 65岁的李尚福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解放军战略支持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等职务。2019年7月,晋升为上将。 此外,李尚福亦具有航天背景,长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曾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司令员,绕月探测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嫦娥二号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等职。 据香港传媒分析,中国国防部长最重要职责是军事交流,李尚福担任防长,无疑是向美「示威」,华府也许会感到被「冒犯」。港媒认为「中国与美国军事如何交流,怎么交流,两国防长要不要见面,变得非常微妙。」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支联会3前常委判刑 欧盟发言人痛批:滥权压制基本自由 已解散的支联会3名前常委,前年拒应警方国安处要求交出资料,周六(11日)判囚4个半月。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发言人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 )发表声明指,香港支联会的常委邹幸彤、常委邓岳君及徐汉光,因为不配合港警国安处的通知,遭到判刑四个半月。这是当局滥用法律压制基本自由的又一个例子。 (Hong Kong: June 4th vigil organisers Chow Hang-tung, Tang Ngok-kwan & Tsui Hon-kwong were sentenced to 4 months ½ in jail for failing to comply with a notice from the national security police. Another example of the authorities abusing legislation to suppress fundamental freedoms.) 已解散的支联会前年被国安处指控为「外国代理人」,前副主席邹幸彤(36岁,律师),及两名前常委邓岳君(53岁,无业)和徐汉光(72 岁,退休人士),因拒按警方国安处要求提交资料,11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被裁定一项「没有遵从通知的规定递交资料」罪成,判处3人监禁4个半月。 中国方面对于欧盟发言人声援支联会的推文恼羞成怒,反应激烈。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周日(12 日)发表长串响应,批评欧盟发言人对案件审判说三道四、对香港特区司法公正妄加置喙、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公署发言人称,支联会有关成员抗拒配合警方依法提出的要求,特区司法机关对其依法审判,体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是维护香港国安法权威的必要之举,无可指摘。」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邓燕娥案 何俊麒、邓燕梨涉嫌串谋妨碍司法公正获准保释 警方国安处周六(11日)拘捕一男一女,涉嫌串谋妨碍司法公正,两人已获准保释候查,须于4月中旬向警方报到。消息指,两人与李卓人妻子邓燕娥的案件有关。 被捕人士分别是63岁女子及65 岁男子,据了解,两人分别为职工盟前总干事邓燕娥胞妹邓燕梨,以及邓燕娥的律师、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胞弟何俊麒。警方表示,两人日前涉嫌在警方持法庭手令搜查邓燕娥寓所前,取走与一宗「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有关的证物,包括:计算机、文件、电话,企图阻碍警方调查。被捕人已获准保释候查,须于 4月中旬向警方报到。 已解散的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妻子邓燕娥,日前因涉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国安处拘捕,周六(11日)获准以20万元保释。 邓燕娥离开警署时表示,需要交出护照、手提电话、信用卡、提款卡,下星期五(17日)再向警方报到。 邓燕娥说,对于被捕感到莫名其妙,表示自己一直从事与劳工权益等工作,不明白为何会触犯涉及国家安全的罪行。 邓燕娥前年9月底离港赴英,丈夫李卓人早前在狱中跌断手,她本月初回港探望丈夫,女儿则身在外地。 邓燕娥表示,当日探望完李卓人随即被捕,对方身体状况不错,亦知道自己被捕。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中国国足「假、赌、黑」泛滥 体育总局局长称坚决打击腐败 中国足球风气盛行,但是通称「国足」的男子足球运动却积弱不振,乱象丛生。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12 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其中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响应有关足球、篮球和排球三种集体球类运动,也就是「三大球」相关问题时,放出重话痛批,「实事求是地讲,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三大球,特别是男子项目发展不尽如人意,男子足球的水平一路下滑,足球业内出现了诸多乱象,这与中共党中央、大陆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期盼形成了强烈反差。」 高志丹表态要坚决打击、严厉惩处足球和其他领域的腐败和假赌黑问题,正风肃纪,严明纪律。他的发言,等于承认国足的确存在以上的各种严重歪风。高志丹接着表示「要以猛药去痾、重典治乱的决心,聚焦当前『三大球』工作中存在的精神不振、正气不足、作风不硬等突出问题」。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1日 1.华大集团再陷漩涡 遭英国官员指控入侵基因数据库 美国上周把 「华大集团」两间子公司列入「贸易黑名单」后,英国议员呼吁政府对华大集团启动国安审查,并将其逐出政府采购供应链。与此同时,有英国官员披露,英国政府早于 2014年已知道华大集团频繁入侵英国基因数据库,却仍在疫情期间采购华大集团子公司的新冠检测包,引起朝野讨论。 英国国会议员奥瓦蒂(Taiwo Owatemi)、麦克唐纳(Siobhain McDonagh)、卡迈克尔(Alistair Carmichael )和斯佩勒(John Spellar),联同「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英国主任拉希玛·马赫穆特(Rahima Mahmut)致函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 ),敦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基因公司巨头「华大集团」启动全面国家安全评估,以衡量英国金融机构对华大集团的投资,以至华大集团在英国的业务及和英国大学的合作,有否构成英国国安挑战。 *英议员促首相审视华大集团国安风险* 4位议员分别是英国国会卫生和社会保健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以及跨党派维吾尔小组的成员。他们又要求英国政府在正在审议的《采购法案》(Procurement Bill)中,确保把华大集团同类、和中国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基因公司,逐出英国政府采购供应链。 议员在信中引述路透社在2021年的一篇报道,指华大集团透过一款产前测试,在全球收集超过800万名孕妇的基因资料,并和中国解放军共享。 而华大集团两间子公司,「北京六合华大基因」(Beijing Liuhe BGI)及「新疆丝路华大基因」(Xinjiang Silk Road BGI ),也被指在新疆强行收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基因数据,而在2020年被美国制裁。而华大集团旗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BGI Research )和「香港华大基因科技服务」(BGI Tech Solutions (Hongkong) ),上周也被美国商务部列入「贸易黑名单」,禁止美国供货商向其出售技术。 *华大子公司被美制裁* *却仍获英国退休基金投资*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 (Hong Kong Watch)政策及倡议总监古德曼(Sam Goodman )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英国国会近年一直就华大集团的争议进行辩论。而他早前也发现,英国的退休金管理者也有投资华大集团,相当于拿英国纳税人的钱,投资涉嫌侵害人权的中国企业。 古德曼说:我几年前就我们的退休基金,进行了一个让人忧虑的研究,发现英国最大退休金管理者法通保险,也有投资华大集团。当我们向他们指出问题,提醒他们有关华大集团的指控,问他们会否撤资时,他们拒绝。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和美国一道,限制对华大集团的投资。 *英官员指控华大入侵英国基因数据库* 与此同时,英国科学、研究及创新总署国务大臣乔治·弗里曼(George Freeman)日前也在国会投下震撼弹,披露他在2014 年准备向当时访英的习近平发表演讲时,已有官员向他表示,华大集团企图入侵英国的基因数据库,然而其子公司华大基因,却仍在2021 年获批过千万英镑的新冠检测合同。 弗里曼说:我当时正准备向华大集团的工作致敬,但我的同事指出,当时英格兰基因体公司每周都会收到来自华大集团的几次黑客攻击,这向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不过政府其后发声明,表示没有证据证明相关指控。华大集团发言人则表示,公司从来、也永远不会参与针对任何人的黑客攻击,并强调集团所持的所有英国数据,都存放在英国和欧盟,并遵守当地信息安全标准及私稳法规。 古德曼表示,英国官员在国会指控特定企业,情况并不常见,认为政府有责任彻查相关指控。 记者:吕熙(伦敦报道)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邓燕娥获准以20万元保释 对被捕感莫名其妙 已解散的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妻子邓燕娥,日前因涉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国安处拘捕,周六(11日)获准以20万元保释。 邓燕娥离开警署时表示,需要交出护照、手提电话、信用卡、提款卡,下星期五(17日)再向警方报到。 邓燕娥说,对于被捕感到莫名其妙,表示自己一直从事与劳工权益等工作,不明白为何会触犯涉及国家安全的罪行。 邓燕娥前年9月底离港赴英,丈夫李卓人早前在狱中跌断手,她本月初回港探望丈夫,女儿则身在外地。 邓燕娥表示,当日探望完李卓人被捕,对方身体状况不错,亦知道自己被捕。 警方续查邓燕娥案 国安处拘两男女涉搜查前取走证物 在邓燕娥获释同时,警方国安处在港岛区拘捕涉嫌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的一男一女。据了解,两人邓燕娥的案件有关。 警方表示,两名被捕人士分别是63岁女子及65 岁男子,他们日前涉嫌在警方持法庭手令搜查一个处所之前,取走与一宗「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有关的证物,企图阻碍警方的调查,两人正被扣留调查。 邓燕娥曾任「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董事,港媒引述消息指,警方调查发现,该机构自1994年起,收受多个国家逾1.1 亿元资金用作支持亚洲劳工运动,惟资金来源和去向成疑。《港区国安法》自2020年生效,中心前年仍获外国组织捐款共约922万元。 《文汇报》报道引述消息指,邓燕娥长期出任「职工盟」要职,涉嫌参与管理「职工盟」境外势力的资金项目,惟在2021年9 月中旬被媒体曝光涉嫌进行勾结境外势力的活动后,随即停止「职工盟」关联组织「亚洲专讯数据研究中心」运作,并于月底前往英国,「职工盟」则于10月初宣布解散。 李卓人因2019年参与非法集会罪及2020年6月「煽惑他人参与、组织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等罪分别被判入狱,总刑期20个月,目前因其他案件仍在还押中。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不少政治及公民组织解散,创立31年的劳工界组织职工盟也于2021年10月宣布解散。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理大围城」9人涉油麻地暴动判监61至64个月 创最长刑期 2019年11月「理大围城」,有人发起反包围警方行动营救被困示威者,油麻地共有213人被围捕,全被控暴动罪并分成多案起诉。其中9男1 女被控在窝打老道附近参与暴动,案件周六(11日)于区域法院判刑。9名被告分别判监61到64个月,认罪女被告则判入教导所。 暂委法官郑纪航判刑时表示,当时示威者向警方投掷汽油弹、便携式石油气罐、以激光光照射警员、架设伞阵等,可见暴动非即场发生,而是有预先计划。 郑官表示,现场交通完全切断,有示威者破门进入碧街附近商铺内,将木板搬到弥敦道上,掘起渠盖砖头,街道满目疮痍,商铺无法营业。批评暴动者的行为目无法纪,肯定会令相信法治的市民震惊及心痛,法庭必须重判被告,以显示破坏法治、破坏秩序的人须付上沉重代价。 郑官认为,其中两名被告参与程度较高,以5年6个月为量刑起点,基于辩方同意大部分案情,节省法庭时间,扣减2个月刑期,判囚5年4个月,另外7名被告判囚5年1 个月,至于开审前认罪的女被告则判入教导所。 根据数据显示,油麻地围捕案已有60人被判刑,当中5年4个月为目前为止最长刑期。 10名被告为:黄权龙(见习工程师,25岁)、高晞朗(物理治疗系学生,21岁)、林君悦(学生,19岁)、林子浩(外卖员,33岁)、李沛翘(数码媒体工作者, 28岁)、马奕熙(社会科学系学生,22岁)、彭大展(广告从业员,29岁)、宋博通(系统分析师,33岁)、邓永明(无业,25岁)和董浩霖(见习测量员,27 岁)。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美众议院419:0票通过 要求解密新冠病毒起源情报 美国联邦众议院今天无异议表决通过,要求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Haines)解密关于新冠病毒起源情报,加强施压拜登政府公开相关情资。 继联邦参议院3月1日无异议通过后,众议院周五(10日)以419票对0票也通过要求情报单位解密疫源情资,接下来就看总统拜登(Joe Biden )要签署完成立法或否决。 白宫发言人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指,会检视法案,但目前没法交代时间表,强调拜登会运用所有工具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同时保护机密资料。 获国会通过的解密令,主要针对与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的情报。 自从2019年底中国的武汉出现第1 例确诊后,华府政坛两党都高度关切并展开辩论。相关论战在上月再次回温,因华尔街日报率先披露美国能源部的结论,认为疫情可能起因于中方实验室病毒外泄;而中方向来否认实验室外逸理论。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能源部根据一份机密情资报告,做出病毒源自实验室外逸的判断,但标注这项判断「信心程度低」;另外4 间联邦机构仍判断新冠病毒可能源于自然传播,还有2间尚未论断。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共和党籍主席特纳(Mike Turner )呼吁有关单位尽快解密,称「美国民众有必要知情一切,包含病毒如何产生、尤其这是否为实验室相关事件所导致的结果」。 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龙头海姆斯(Jim Himes)也称要求解密的提案是重要起步,「我希望这能厘清相关揣测及目前外面一些谣言」。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1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10日 1.邓燕娥回港探断手丈夫被捕 前工会战友称「爱本无罪」 港警国安处以《港区国安法》「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拘捕前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妻子、前职工盟总干事邓燕娥。有指邓燕娥前年9月底已离港赴英,而丈夫李卓人早前在狱中跌断手,邓燕娥回港是为了见李卓人一面。前职工盟蒙兆达表示,「不要问她为何要回去,因为爱本是无罪。」有评论认为,国安处不近人情,而且做法卑劣,大陆国安利用家人就范的手段在香港出现。 港媒报道指,邓燕娥前年9月底离港赴英,丈夫李卓人早前在狱中跌断手,她本月初回港探望丈夫,女儿则身在外地。 李卓人及邓燕娥虽然分隔两地,依然情系对方。邓燕娥两年多前在职工盟宣布启动解散程序后,曾接受《明报》访问说,「不会想丈夫刑期多长,会一直等他出狱」。 邓燕娥被捕的消息,震惊香港社会及民主派人士。其中,已离港的前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昨在facebook不点名说,「不要问她为何要回去,爱,本是无罪。」 本台周五向蒙兆达查询,截稿前未获回覆。而另外两位前职工盟代表亦婉拒受访。 李卓人及邓燕娥并肩为工人争取权益多年,是香港社运界的元老,亦因而认识对方。人称「娥姐」的邓燕娥现为国际家务工联会秘书长,为家佣争取权益;去年6月仍有为联会拍摄短片,教导佣工如何促进平等及保护免受暴力伤害。 邓燕娥1982年获工运元老刘千石成立的基督教工业委员会聘用,因而认识李卓人,3年后结婚。两人多年并肩为工人争取权益,1990年与刘千石、已故民主派元老司徒华等人创立职工盟。 她1995年出任职工盟总干事,2011年交棒予蒙兆达,其后转到全球家务工人联会出任国际秘书。邓燕娥另一为人熟悉的身份是她曾于2005年世贸会议在港举行期间担任韩农代言人。 时事评论员锺剑华对本台指出,过往未曾听闻邓燕娥在国安处的通缉名单之上,如果港警国安处因她回港而趁机拘捕,不但不近人情,而且做法卑劣,大陆国安利用家人迫使其针对的异见人士就范的手段在香港出现。 锺剑华说:是否政府利用他(李卓人)作为饵?这个我不知道,但是威吓一些目标的家人,这个做法其实广泛传出一段时间,有些甚至是名不经传的人,只要你在被针对的机构做一个普通的职员,都已经被大陆的公安滋扰你在香港及大陆的家人,这也有听闻。 锺剑华又指,当局以「勾结外国势力」罪名将她拘捕毫无道理,更指不少外国人在香港生活,亦有人从事海外劳工权益工作,随时可能成为目标。 锺剑华说:实际上(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香港有几十万加拿大人在香港生活,有几十万菲律宾、印尼佣工、9万多美国人在香港生活,有些人在做海外香港劳工权益的工作,其实一直以来回归前也很正常,现在「砌生猪肉」(砌词诬告),指她「勾结外国势力」,文汇、大公报点名后,警方找执法部门跟进,试过很多次了,所以整个做法相当荒谬。 邓燕娥曾任「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董事,港媒引述消息指,警方调查发现,该机构自1994年起,收受多个国家逾1.1亿元资金用作支持亚洲劳工运动,惟资金来源和去向成疑。《港区国安法》自2020年生效,中心前年仍获外国组织捐款共约922万元。 《文汇报》报道引述消息指,邓燕娥长期出任「职工盟」要职,涉嫌参与管理「职工盟」境外势力的资金项目,惟在2021年9月中旬被媒体曝光涉嫌进行勾结境外势力的活动后,随即停止「职工盟」关联组织「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运作,并于月底前往英国,「职工盟」则于10月初宣布解散。直至早前邓燕娥秘密回港。 《大公报》前年9月批评,职工盟靠境外势力「豢养」,相关的「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26年来收受「美西黑金」,相关款项以美国官方及欧洲多国基金会资金执行项目名义拨出。 「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当时发声明称就《大公报》一篇失实报道表示关注,解释并不从属任何本地或海外机构,完全独立运作;1968年成立起关心亚洲各国劳工权益,特别是职业安全及健康问题。声明又称,过去数十年凭着本港作为国际城市的便利运作,惟好景不常,「越来越感受到在香港运作的压力」,同月底宣布停止运作及不再接受捐款。邓燕娥于同月底离港。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习近平连任党、政、军独揽大权 评论:将为中国人带来灾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次全体会议周五(10日)在北京举行,在无反对票下,习近平顺利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开展其前无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同时全票连任中央军委主席。评论认为,习近平施政上将更加肆无忌惮,延续他的极权统治,并为中国人带来灾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周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一共有2952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 会议首项议程先表决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草案,以2951赞成、1票反对,表决通过,之后会投票选举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和国家副主席等。 习近平以2952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再度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展开其第3个任期。习近平亦全票连任中央军委主席。 中国宪法原本于1982年规定国家主席只能连任一次,当年的邓小平认为,这可避免重演毛泽东的错误,因权力过度集中令国家走向灾难,这亦是造成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的主要原因。但习近平在2018年撤销了这任期限制。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周五(10日)对本台指,党内其他派系的人已被「清理」,剩下的都是习近平的手下及「第一把手」,预料习近平会倒行逆施,在施政上会更加肆无忌惮,延续他的极权统治,为中国人带来灾难。 冯崇义说:各种政策都会变极加厉,他(习近平)不会有甚么重大的改变,而且会更加嚣张、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再也没有人阻止他,因为过去还有像李克强,各种派系的人会有些撤走,现在没有了,他会更放肆,中国人会受更大的罪,中国人在内政外交、国际、民生只会愈来愈差。 外界关注,习近平连任会否「武统台湾」。冯崇义认为,目前无办法掌握时间表,但在习近平权力加大下,风险随之增加,无人能够阻止习近平专制统治,是否攻打台湾,全在于他的一念之间。 冯崇义说:他的权力是无限的,所以他要是发疯,为了他个人权力,或者为了功业,他可以完全将生命财产不顾,即使对国家民主、国际秩序带来极大灾难,他在所不惜,他只考虑他自己。 另一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本台指,相信习近平会增加政治及军事张力,但具体行动要视乎2、3年的形势如何,因为「现代化」战争除了军力,还涉及国际形势等问题。 刘锐绍认为,习近平相当有部署,早已取消连任限制,今次两会是进一步强化「党」的管治能力,改革的重心是「强党弱政」,相信仍会逐步作出改革,预视政权会更加收紧。 刘锐绍说:经济上它会努力争扎、摆脱困境,但政治上会愈来愈紧,从北京的角度,它认为内外都是很不稳定,外就是指外部势力,这是他们长期的梦魇,至于内部来说,随著经济形势下滑很多民生问题都会浮面,预视他政治上仍会握紧,以至更收缩。 刘锐绍指,新国务院领导班子上任,但李强及丁薛祥都未曾在中央政府工作过,两人未来如何领导新班子仍值得观察,相信在管治上会有更多困难。 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2018年首次和第2次被推举为中国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会主席,并于2018年透过更改中国宪法取消国家主席连任不得超过二届的限制,为习近平开辟第3任期之路。 2018年3月17日第一次连任中,习近平得票率为100%,「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会主席。 针对习近平连任,港澳特首都纷纷送上祝贺。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声明,称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对习近平全票当选表示热烈祝贺。李家超表示,习近平曾多次表明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注入强大信心,亦是香港发展的巨大动力,又称特区政府将继续团结各界,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美好香港,做好和说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实。 澳门特首贺一诚就指,衷心拥护习近平继续当选,认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包括澳门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指在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和支持下,澳门特区必将按照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的战略部署,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澳」根本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立场案】国安法官未看过《1984》要锺沛权解说 香港「立场案」周五(10日)踏入第39天审讯,检控官伍淑娟引述区家麟的文章时曾提及《1984》,法官郭伟健一度表示不知是甚么,只能凭书名号猜测是书籍,要求锺沛权作解说。锺沛权跟伍淑娟辩论时,提出一个社会要有充分言论自由,才能体现司法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信心。 在立场刊登的其中一篇区家麟文章,提及「京官胡乱诠释谓8.31谣传太子站警察打死人也犯法」,伍淑娟呈上多则报章报道,显示8.31两周年有人到太子站献花,以及引述前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举例解释《国安法》条文的报道,当中指恶意造谣8.31有人被警察打死或构成犯罪,认为张晓明是指出有人恶意造谣、憎恨要造成严重后果才属犯罪,但区的文章,却撮写成说8.31打死人也犯法,质疑写法不公道,对张晓明亦不公平。 锺回应指能理解区的批评,因当时8.31事件真相未明,有人发布揣测的消息如或堕入《国安法》定罪元素,而张的说法未能减轻公众的疑虑。惟伍指《立场》曾制作8.31专题报道,并指是「一定有死人所以先要verify(证实)有冇死人」。锺表示不同意,反驳正因不能证实是否有死人,才透过报道探讨。 伍淑娟继而引述文章中指「法律连外国人在外国的言行也要管辖,自以为是宇宙大王」,并以美国911恐袭为背景引用提问,问锺沛权假设恐怖分子乘坐飞机在美国境外,收到指示准备劫机及进入境内撞世贸中心,此类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应否管制:「未到港独地步,系挑衅你国家,未到港独咁极端,《国安法》应唔应该管?」锺就回应,限制言论自由条件主要有关暴力手段,避免伤亡要尽办法针对处理,因人命是最重要原则。 控方另外又提到文中一段,提及「《1984》的新语模式」;锺指相关句子可理解为《国安法》维稳中共政权、摧毁一国两制,政府进一步失去公信力及市民信任。期间郭官指自己没有看过《1984》一书,向锺问:「你可唔可解吓?」锺沛权就解释,《1984》是英国著名作者描述极权政府的一个预言虚构故事,新语模式则是该极权会提及的几句口号,而区家麟是将其改写并应用在香港情况。 伍淑娟就认为,锺沛权口中有关区写文章的事实基础,并非根据已发生的事实,而只是一部分人的忧虑质疑;锺就重申,作者根据条文、个人对政治局势的理解、历史判断作事实基础,惟伍淑娟再反驳,区家麟整篇文章都只是质疑及忧虑,并非事实基础,但锺都不同意。 伍淑娟又引述区家麟文章段落:「国安法下,我们正目睹一场灾难,一场人权灾难、法治灾难、教育灾难;每天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嘴脸,是一场美感灾难、逻辑灾难。」问锺教育灾难是否意指教育局有灾难?锺沛权认为是整个教育范畴出现灾难,直指:「呢句表达更加广泛,比起你讲法更加强烈,应该有利于你对文章嘅判断。」此时旁听席有人窃笑。 伍淑娟指出,文章指控警察、律政司及法院引起各方面有关人权的灾难。锺不同意,澄清文章仅指《国安法》引起灾难。伍又指,文章没举具体事件说灾难从何而起,读者看后不知从何讨论,又以类似「大字报」的口号将律政司、教育局污名化,再三诋毁法庭法院,锺沛权一律不同意。 伍另问,重大的议题评论不应更加公道?锺认为言人人殊,控方或觉得不公道,但亦会有人觉得公道,故更不应禁制评论,才能给人有反驳、澄清及解释的机会。伍认为发布此文是将言论自由凌驾在维护司法制度信心之上,锺则认为不应将对司法制度的信心和言论自由对立,因「充分嘅言论自由先可以体现司法制度嘅信心」。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4.荷兰联手美日将禁出口高端光刻机 习近平中国芯碎 荷兰政府周三(8日)首次确认将对高端光刻机实施出口管制。专家指,民主国家形成对华芯片制裁同盟,将击破习近平的「芯片梦」。而目前有迹象显示,中国欲突破西方封锁,正在全球网罗相关技术人才。 据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荷兰政府周三确认,将对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实施新的出口限制。 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Liesje Schreinemacher)在给荷兰议会的一封信中写道:鉴于技术发展和地缘政治背景,政府得出结论,为了国家和国际安全,有必要扩大对半导体特定设备的出口管制。荷兰政府希望阻止荷兰技术被用于军事系统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避免失去其在生产尖端芯片制造设备方面的领先地位。 虽然施赖纳马赫尔的信中没有明确提及中国,但媒体认为,新政策显然针对的是中国。今年1月传出日本、荷兰加入美国对华芯片制裁行列。 德国的中欧问题专家吴文昕向本台表示,面对中共军事威胁和建立高科技极权的野心,荷兰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极紫外线光刻技术的国家,成为国际对华芯片制裁的重要环节,民主国家的合作,封堵了过去的漏洞。 吴文昕说:荷兰政府明确的表态,就是参与美国和日本对中共的芯片制裁,单单美国制裁还不行,因为中共一直是这样对付西方的制裁,「你不卖给我,我找别的国家」,都联手制裁的话,芯片制裁就非常有效。 据知,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包括「最先进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该机型是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ASML)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之一。 阿斯麦证实,公司现在「需要申请出口最先进的深紫外线光刻机的许可证」,但未收到「最先进」的确切定义。该公司还称2023 年财务前景不会改变。 今年1月,该公司曾表示中国订单占比为18%。 对此,吴文昕指,阿斯麦似乎还对中国市场抱有幻想,好在欧洲国家的政府终于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选择了前者。 吴文昕说:经济同安全是分不开的,阿斯麦公司它们还没有明确的看到,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还是国家安全的问题,你要做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还是「要命不要钱的」,中共会越来越被孤立。 在美华人AI专家王威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今届两会上芯片产业代表受到习近平重视,可见芯片产业对中国打造高科技极权非常关键。他也从美国一些校友群获悉,中国正在全球网罗芯片人才,显示习近平正欲突破西方国家对芯片的制裁。他指,生产世界尖端光刻机的荷兰加入美、日制裁同盟,对习近平的「芯片梦」无疑是全方位的阻击。 王威说:中国之前那个芯片企业全部亏掉了,中国政府肯定是不会放弃的,肯定会加大力度、采取更激进的一些措施来再次发展芯片。荷兰这个行动非常了不起,欧洲、美国趋向同步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它单一制裁不起作用,必须全产业链的制裁才起作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周四(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批荷兰「以行政手段干预限制中荷企业正常经贸往来」,表示已向荷方提出交涉。希望荷方不要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同时毛宁也批评美国「霸道行径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医生揭行业黑幕遭报复无处容身 分析:利益集团要从业者噤若寒蝉 肿瘤医生张煜揭露医疗黑幕后不断遭到打压,从北医三院被迫辞职后,一年中被10馀家医院拒绝,刚在来家一间二甲医院找到工作,10天后又因院方受压再告失业。知情业内人士指,利益团夥和官方对吹哨人实施「双重围剿」,寒蝉效应下,从业者对医疗欺诈、陷阱只能假装失明。 上月24日,张煜披露自己终于在老家浙江衢州的一间二甲医院找到了工作。虽然要告别北京妻儿,但张煜表示,很高兴能继续做医生。但10多天后,他被迫再度离职。 本台记者联络了张煜本人,他证实了已从衢州这家医院离职,原因是有人向医院领导施压,院方用苛刻的条件逼他离开。但他获知是外媒采访后,他拒绝了透露更多详情。 张煜说:因为有些人去我单位搞鬼,给了我单位领导很大的压力。你是哪个地方的记者呀?海内外都知道?我不希望扯到境外媒体,不好意思啊,我不想和任何境外媒体谈这个事情。 他在微博中透露,在巨大的压力下,甚至对家人都造成了伤害,他放弃了揭黑,只想当一个好医生,但即便是这样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张煜在国内顶级医院有17年从业经历,原本是北医三院肿瘤主治医生。去年2月,他被迫从北医三院离职后,一年来他找了十多间医院,但当他们知道他公开揭露过国内癌症治疗乱象后,都将他拒之门外。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张煜遭遇来自官方和利益集团的联手打压。其中,网名「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副主任宁方刚,是一个重要的推手。他同时也是攻击新冠预警人艾芬的主要写手。 这名业内人士说,「阿宝」频繁闹出丑闻,其出轨对象王慕雪自杀前,曾多次表达,希望「阿宝」身败名裂,但即便是在她自杀身亡3年后,这个遗愿依然没有实现,他依然能在各方的庇护下活得风生水起,并靠抹黑说真话的医生捞取巨额的打赏费。相反,一些愿意出来揭露腐败的医生,却频繁遭其谩駡攻击。 这名业内人士指,张煜医生声援「聊城抗癌假药案」(注)的受害者,结果遭到各种利益集团和腐败因素的围剿,现在被逼到走投无路。 她说:就是有一个「聊城假药案」你知道吗?张煜是肿瘤科的医生嘛,就帮助揭露这个聊城假药案的真相,然后「阿宝」现在就针对张煜。张煜先从北医三院搞辞职了,后来回到了他的老家浙江衢州找了一间二甲医院的工作,结果「阿宝」闹得那个医院顶不住压力,他后头有一帮子人,还有卫健委的一些人,所以张煜就又辞职了。 她还指出,无论是艾芬,张煜还是李文亮,他们的遭遇业内人都看在眼里。虽然大家都知道谁对谁错,但只要还想在医疗圈子里混,就没人敢出来为他们说一句话,人人噤若寒蝉。 「聊城假药案」受害人亲属王玉青告诉本台记者,她昨天看到张煜医生又失业的消息,很难过,但现在她连发声都做不到,相关帖子根本发不出去,而包括「阿宝」在内的大批水军造谣污蔑他们,却畅行无阻。 王玉青:昨天晚上,我看到张煜医生又失业了,我们感觉太冤枉了,作为我是受害者家属,我非常感谢张煜医生。但是,不让我发声,我也无能为力。 王玉青表示,她的父亲因癌症去世后,她查了聊城的肿瘤医生推荐的所谓印度仿制药卡博替尼,结果发现是在中国造的假药。他们有人去印度和斯里兰卡调查,发现连药盒包装上的地址、电话都是假的,但山东三级警方,山东省市两级药监局都不追查。 本台记者就此事致电卫健委医政司,该机构回应称,他们不了解情况,并且此事需要经宣传司统一答覆。但宣传司的电话则一直无法接通。 医政司:你是通过甚么途径找到我们这里的?你现在的想法是甚么?是想了解情况还是怎么样?有哪位我具体不了解这个事情,我要去了解一下这个情况到底是甚么。你是哪个报社呀?我记一下,我要给领导汇报一下。我们的流程是要找宣传司,对媒体,都是宣传司在统一安排。 中国社会实行医疗双轨制,高级(厅级以上)官员拥有极为奢侈的医疗保障,而普通民众甚至包括体制内的一般职员则普遍面临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并深受过度医疗,欺诈医疗之害。 包括艾芬这样的知名医务从业者亦公开举报称,遭爱尔眼科的欺诈医疗陷阱,导致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张煜所揭露的癌症领域的欺诈医疗,多年来更是痼疾,但管理机构一直对此讳莫如深。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太平洋岛国总统临离任前斥中国贿赂、威胁和干涉内政 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即将离任的总统在一封公开信中指称,北京官员在密克罗尼西亚贿赂民选官员,甚至「直接威胁我的人身安全」。 英国《卫报》报道,在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的总统任期届满前两个月,他在信中指称中国正在为武统台湾做准备,而中国干涉密克罗尼西亚的目的是使该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保持中立」。 帕努埃洛指出:「中国正在寻求确保在我们的蓝色太平洋大陆上发生他们与台湾之间的战争时,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最好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而不是美国结盟,最坏的情况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选择完全『弃权』。」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是美国的长期盟友,两国有正式的「自由联合契约」。美国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国防负有全部责任。 在他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会和各州州长的信中,帕努埃洛还公开建议将该国的外交承认从北京转到台北,甚至公开了这样做的叫价:五千万美元。 他说他在今年2月与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会面,「向台湾征求如果我们把外交关系转为支持他们而不是中国,他们对密克罗尼西亚的潜在援助会是甚么样子」。 「我和吴外长是透明的;我们预测我们需要大约5000万美元的注入以满足我们未来的需要。如果我们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我们可以并将在三年内得到这笔钱。」 他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还将收到每年1500万美元的「援助计划」,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自行决定如何使用。 然而,帕努埃洛的信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指责中国目前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活动。他说,他相信中国正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海洋领土上以「研究」为幌子进行间谍活动,并寻求控制关键的通讯和军事基础设施。 他写道:「简单地说,我们正在目睹我们国家的政治战争,这包括公开的活动,如政治联盟、经济措施和公共宣传,以及秘密的活动,包括贿赂、心理战和勒索」。 帕努埃洛声称他受到了中国官员的监视。 「你们可以想像,今年7月在斐济举行的太平洋岛屿论坛期间,我被两名中国人跟踪;当确定他们为中国驻苏瓦大使馆工作时,我更加惊讶;当发现其中一人是解放军的情报人员时,我更加惊讶;而当我得知我有多个内阁和工作人员曾经和他在密克罗尼西亚相遇时,我继续惊讶。」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印太战略】澳防长:核潜艇计划有助威慑中国 澳大利亚国防官员和政府顾问说,澳大利亚的核潜艇是保卫该国36,000公里海岸线和保持对抗中国的优势的关键。美英澳三国预计将于周一在圣地亚哥宣布该计划的细节。 《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Richard Marles)周五(10日)说:「这(核潜艇计划)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在军事能力方面迈出的最大一步。这比我们能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它将使我们在一个相当困难的世界里能够照顾自己。」 据指出,澳大利亚目前只有柴电舰队,转向核动力潜艇后,舰队航程可以更远、更具隐蔽性和打击能力。鉴于堪培拉的贸易对海路货物的依赖,以及出于保护海底电缆以维持电讯服务不被中断,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路透社》曾报道,澳大利亚预计将在2030年代购买多达五艘美国维珍尼亚级潜艇,然后根据两国的合作关系在南澳大利亚建造一艘英国设计的新潜艇,该合作计划称为AUKUS。大约在2027年,美国的核潜艇预计将部署在西澳大利亚。 这三个国家预计将于周一在圣地亚哥宣布该计划的细节。从六艘常规潜艇到核动力舰队的转变,其价格估计为1000亿至1700亿澳元(660亿至1120亿美元),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防项目。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评论》的合著者迪恩(Peter J. Dean)说,核潜艇是美国比中国海军更有优势的一个关键领域,中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该评论已于上个月提交给政府,并将于4月公布。 他说,当中国扩大其核潜艇舰队并深入澳大利亚北部水域时,澳大利亚拥有同样的能力来威慑,甚至在必要时打击中国,他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迪恩向《路透社》表示:「潜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猎杀其他潜艇。」「我们需要能够追踪这些潜艇,如果真的与任何人发生冲突,要做出适当的反应。它们是我们威慑能力的一个真正重要的部份。」 美国国防部去年的一份报告说,中国解放军海军拥有340艘舰艇和潜艇,包括12艘核潜艇,其中6艘配备弹道导弹,和44艘常规动力潜艇。报告还说,中国将在本十年中期前建造一艘导弹潜艇。 不过,《路透》引述亚洲协会中国分析中心执行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说:「中国潜艇的技术不太先进,噪音也比它们应该有的大,所以更容易被发现。」 另外,澳大利亚《雪梨晨驱报》(Sydney Morning Herald)及墨尔本《世纪报》(The Age)连日以头版头条和大篇幅报道,引述5位国安专家的分析,一旦中共军队决定武力入侵台湾,可能引爆美澳联盟跟中共之间的战争,最快可能3年内、即2026年就会发生,中共有可能在对台开战的72小时内,就对澳大利亚发动飞弹袭击和网络攻击,但澳大利亚民众和军方都尚未准备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金融时报》:蔡英文月底纽约智库演讲 英国《金融时报》周四(9日)报道,台湾总统蔡英文3月30日将在纽约一场由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赞助的活动演讲,并接受该智库颁发「全球领导力奖」。访问美国期间,蔡英文也将与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 《金融时报》援引数名知情人士,指蔡英文将在纽约演说并获颁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全球领导力奖(Global Leadership Award)。这个年度奖项历年受奖者包括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传媒大亨梅铎(Rupert Murdoch)。 根据哈德逊研究所官网,全球领导力奖表扬终身成就以及对促进民主、自由市场和经济成长、创新、国家安全及强健公民社会有功并展现战略领导力的人士。 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周三(8日)在新闻简报会上表示,台湾高层官员过境符合美国长期遵行的一中政策,以及与台湾的非官方和强健关系。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47人案】区诺轩:初选文件没提揽炒文 无策略实现「五大诉求」 香港「初选案」周五(10日)续审,区诺轩续接受辩方盘问,确认杨雪盈在初选落败后,仍报名参选立法会,与协调共识「背道而驰」;又指从未听过彭卓棋对他或任何人说过,自己会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区同意在初选提名表或「35+」文件中,均没提戴耀廷的《揽炒十步曲》;部分地区的协调会议中,各参选人亦没有就否决《预算案》表态,达成的共识亦与否决《预算案》无关。区在盘问中又指,作为组织者,并无有效策略实现「五大诉求」。 「初选案」展开第23天审讯,三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昨关注案件进度,忧或需要至今年圣诞才完成审讯,周五聆讯速度就较早前加快,16名不认罪被告中,有6人在上午已完成对被告之一、以控方首位证人身份作供的区诺轩的盘问。 其中被告杨雪盈由大律师张耀良作代表,在审讯中开始盘问区诺轩,先确认区跟杨雪盈的认识背景及杨没有任何政治联系。区在盘问中同意,杨雪盈在港岛区3次协调会议中,都没有对戴耀廷所提倡以否决《财政预算案》争取「五大诉求」表达任何意见,唯独发言为反对由罗冠聪提倡采用「灵童制」作替补机制。对于杨雪盈在初选中落败,但仍继续报名参选立法会,区指是与港岛区参选人达成的共识背道而驰,杨亦没被指定为任何一位候选人的替补人选。 区在回应代表彭卓棋的大律师卢敏仪的盘问中,同意港岛区只曾在首次协议会议中,谈及「运用《基本法》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也是唯一一次提及有关议题,又同意戴耀廷的《真揽炒十步 这是香港宿命》文章,从没在初选提名表格、文件或港岛协调会议中被提及。区又在法官及辩方追问下,承认从未听过彭卓棋对他或任何人,表态自己会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 盘问之后由同属九龙西选区的被告何启明一方及自行代表的刘伟聪接力,何启明由大律师阮伟明代表,区诺轩在盘问下同意,九龙西首次协调会议主要讨论初选协调机制,戴耀廷虽然曾在会上提及否决《财政预算案》事宜,但没有吸引与会者注意,只由戴耀廷单向地向与会者介绍理念,当时没有其他人回应或讨论,亦没有人提出反对。而最终九龙西选区参选人达成4方面共识,只涉及九龙西会举办初选、目标胜选议席数目、替补机制及会办选举论坛,否决《财政预算案》议题不包括在内。 区又在盘问中指,在案发期间持续听到戴耀廷使用「宪制武器」字眼以形容其主张,但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立会过半是「大杀伤力宪制武器」。而民主派内不同人对「揽炒」的意思有不同理解,他认为何启明所属的民协是传统民主派,更是较温和的一部份。他又指,《墨落无悔》声明跟协调会议完全无关,是因戴耀廷在初选记者会上,表示参与者无须签署共同纲领,因而衍生的结果。另外,他又供称,自己从没视「李伯卢」(吴政亨)为初选组织者。 自行代表的刘伟聪就向区指出,对方称他曾出席九龙西第2次协调会议,惟实际上他没有出席。区回应指没有更多证据指对方有出席,不排除自己错记,「我好欢迎大家否定」。 刘之后指出,「35+」和「35+公民投票」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政治上的愿景,以确保立会取得过半议席;后者则指向2020年7月11及12日的投票活动。区同意有关说法,称「的确可以是两个不同概念」,并同意初选是民主派阵营内竞争参选资格。刘伟聪完成盘问时,更特别向区诺轩表示:「I wish you the best in the future proceeding」(祝你在将来的程序顺利)。 大律师沈士文代表民主党的林卓廷及黄碧云在下午开始盘问区诺轩,区被问到35+计划的「初心」和真正目标,他同意早在计划开始前,与戴耀廷的「初心」已不相同,并不认同戴的政治主张,认为计划真正目标是争取立会过半,而非捆绑参选人当选后否决财政预算案,以实现「五大诉求」。 沈士文指出,「35+计划」的真正目标有非常清晰界线,就是只关注民主派内部如何协调参选立法会,以确保不会浪费任何选票,而非关注过半后各人会有甚么行动,区回应称这是其「初心」;区又同意,即使同意「五大诉求」是参加初选的条件,但那只是近乎口号或愿景,背后没有实行的确切计划,承认各方一直对立会过半后如何实现「五大诉求」,未能商讨出一个具效率的策略应对。 区之后在法官追问下,解释自己跟戴耀廷在立场上的差别,指戴一开始便很重视宪制上如何运用权力,而他在整件事中的行动则要去做协调,争取民主派最大胜算。区在盘问下同意,综观协调会议内容,在2020年3至4月时,不少初选参加者对讨论否决财政预算案、如何实现「五大诉求」不感兴趣,但同时指,在4月底于部份协议会议中有所转变,如九龙西各方便曾争拗否决《预算案》的问题。 区又同意沈指,自己没有认同戴耀廷的政治主张,即参选者当选后否决财政预算案与「35+计划」捆绑一起,但承认戴耀廷在后来多个记者会有很多说法,他都没有鲜明反对,又指当时未立《国安法》,没有留意这些主张会触犯法律,而他亦有误解,因当时对《基本法》的理解,否决财政预算案其实都是行使一些宪制上的权力。 区诺轩之后又供称,戴耀廷就否决财政预算案的想法非一致,而是逐步形成(evolvement),解释指戴耀廷于2019年底刊登的文章,只提出一些运用宪制权力的可行性,至翌年3月的文章,才提到要特首下台。他曾质疑戴耀廷作为初选「主事者」,不可能不顾其他人的意见而表达如此激进立场,惟戴当时认为使用「积极运用」字眼可让参选人有不否决的空间。沈士文跟进提问,指即使戴耀廷选择用「会积极」这字眼,其实仍有空间可不运用该否决权,区表示「正确」。 另外,区在盘问下同意,黄碧云及林卓廷均没有亲自出席任何九龙西或新界东的协调会议,只派代表出席。至于戴耀廷有否在会议后发送共同纲领初稿予两人,区表示不清楚新界东情况,而从戴口中得知,戴有及初稿予与会者。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0.【翻墙问答】ChatGPT年代巧辨真假 防假真网站盗窃个资 问:现时很流行ChatGPT或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有传潜在被中国政府变成宣传工具的危险,甚或被利用去制造假网站盗取个资。这些说法可信吗? 李建军: ChatGPT人工智能需要通过电脑深度学习,但由哪些人去预备给机器学习的资料,以及学习资料的来源包括哪些?暂时ChatGPT并无不公开,因为外界不知道ChatGPT学了甚么。英文版的ChatGPT,暂时知道是以一些国际顶级大传媒的资料作为学习基础,只不过,中文版ChatGPT资料来源若与英文版一样来自传媒,由于中文媒体内容中大量为中共喉舌,就可能对ChatGPT造成洗脑效果,因此中国当局要污染ChatGPT的答案并不难。要防止这种情况,除非ChatGPT的公司OpenAI聘用专门人员,防止中共利用他们的媒体霸权,令机器学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至于制造假网站去偷资料的做法则更为高超。以往一些假网站是基于真网站资料再进行伪装,但很容易在一些不能够靠抄去伪装的位置露底——例如一些客户服务,或一些需要与用户互动的内容就不能靠抄。稍为聪明的用户,都可以凭一些互动方法,识破伪冒网站。例如在大陆模仿香港的网站,那些客户服务人员居然不懂繁体字,一下便穿帮。但现在可以透过机器学习弥补到这些不足之处,原本透过互动辨别真假网站的做法就不再发挥作用了,用户就要更小心去由技术资料区分真假网站,但并非人人都具备这样的技能。 利用ChatGPT或者类似的技术,中国当局要制作一个民运人士钓鱼帐户,亦会比以前更容易,例如用相关技术假扮民运人士,发表文章掀起争论,甚至大举取得网上一些异见用户资料亦可以。因此在人工智慧流行的年代,像推特和脸书的用户身份认证功能之所那么重要,因为在人工智能的年代,你不容易单凭语气和笔法去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亦因此,如果你本身是有一些名气的网络用户,在安全容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善加利用推特或脸书的用户身份认证功能,特别是针对名人使用的版本,因为纯收费的身份认证的功能,中国当局仍然可以抢把假用户认证来达到目标,因为中国当局仍然有一定经费去做这类抢注工作,中国亦有不少人,做抢注他人域名来赚钱的工作。 防止中国当局利用人工智慧来模仿用户,这是相当之费煞思量。在这方面,可能只有YouTube会稍好,因为YouTube的版权管理工具,以及广告收益分享的安排,都会对用户真实身份作出核证。 问:那日后使用网站,遇到人工智能程式所作出的一些提问,应该如何处理? 李建军:对于一些可靠的西方电子商贸网站,他们的人工智能客户服务人员,暂时都仍然是可靠,因为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保安系统,他们只是利用ChatGPT之类的演算法。另外,现时大部分西方电子商贸网站,不会泄漏不必要的个人资料,或者作出一些古怪提问。当然,你要小心伪装网站用人工智能模仿成真的客户服务人员一样,所以你要学懂分辨网站真伪,例如有否出现古怪的域名之类。 对于中国的电子商贸网站,会否有政府当局乘机安插后门,借人工智慧作为偷资料的工具,这点是未知之数,因为技术上是有可能的。因此,如果你用中国的电子商贸网站,碰上人工智慧程式问一些与你要求的服务无关的问题,你应该改用其他支援方式,或者稍等一等,再试另一个人工智慧程式的提问。人工智慧的流行,并不见得令网络更安全。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3-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3月9日 1.国安处拘捕李卓人妻邓燕娥 评论:赶尽杀绝民主派和工运 多间亲北京港媒报道,警方国安处人员周四(9日)中午在赤柱监狱外拘捕前职工盟秘书长、前支联会主席李卓人的妻子邓燕娥,指她涉嫌违反「勾结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她现被扣留于赤柱警署。邓燕娥曾担任职工盟总干事一职。有评论认为,最新发展显示中央针对民主派和工运的打压要「赶尽杀绝」。 在众多报道之中,由中联办拥有的《文汇报》更拍下邓燕娥被带走时的影片,可见中午12时许,警方国安处多名便衣探员在赤柱监狱外,拘捕身穿黑衫黑裤的邓燕娥,并将其押上七人车带走。 跟李卓人和邓燕娥熟谙的时事评论员、律师桑普周四接受本台访问,表示李卓人夫妇多年投身工运,以前被称为「大中华胶」,从无意推翻中国政府,跟危害国家安全完全沾不上边。 桑普说你(国安处)「老屈」(冤枉)她「颠覆国家政权」,又说她「危害国家安全」,而我知的李卓人,我所知的邓燕娥,从来不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其积志。他们所要做的只是争取工人权益和民主中国。我记得他们1985年结婚,1990年创立职工盟,一直为香港工人和国际工运投入很多心力,这些心力和危害国家安全又有甚么关系呢?难道帮助海外家庭雇工,参与工运事件和国家安全有关? 他认为,最新发展显示中央针对民主派和工运的打压要「赶尽杀绝」。 桑普说:这基本上是把「政敌」予以歼灭,《国安法》的打压,针对民主派和工运中重要人物,是越演越烈,而且会赶尽杀绝。 《文汇报》报道引述消息指,邓燕娥长期出任「职工盟」要职,涉嫌参与管理「职工盟」境外势力的资金项目,惟在2021年9月中旬被媒体曝光涉嫌进行勾结境外势力的活动后,随即停止「职工盟」关联组织「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运作,并于月底前往英国,「职工盟」则于10月初宣布解散。直至早前邓燕娥秘密回港。 邓燕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投身工运,期间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李卓人、刘千石、司徒华等人,并且协助成立职工盟。她担任职工盟总干事至2011年,同年转到新成立的全球家务工人联会出任国际秘书。 至于李卓人由于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的「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现正还押候审。之前他于2019年参与8.18流水集会、8.31集会,又于2020年参与六四集会,以及在2021年元旦在立法会旁海边放写有「释放政治犯」直幡的氢气球,被警方拘捕及控告多项罪名,前后多宗案件的刑期累计共20个月。 记者:方德豪/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检控官错指刘晓波是「维权律师」 又指刘不是「坐到死为止」 立场案进入第38天,主控官伍淑娟继续以区家麟的文章具「煽动」性为由,指控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伍淑娟与锺沛权在庭上互相对质,锺沛权多次更正伍淑娟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伍淑娟就继续以她的个人理解和推测指控文章具煽动性质。锺沛权赞扬区家麟是「冒著风险、事业、人身安全」,强调文章没有煽动成分,而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提出观察和批评。 伍淑娟在提到区家麟文章写到诺贝尔和平奬得主刘晓波时,错误形容刘晓波是「维权律师」,又指文章写刘晓波「被囚禁至死」,会令人误以为刘晓波被判囚终身,「坐到死为止」。锺沛权即时更正刘晓波不是维权律师,伍淑娟回应:「唔系唔系,我讲错咗,系民运人士。」锺沛权认为刘晓波的事迹广为人知,相信不会令人误解。伍淑娟在前两日的盘问中,已提出文章写到「刘晓波,听个名都知道唔妥当啦」。 (资料)刘晓波参与过1989年民主运动,2010年成为首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奬,在颁奖礼上,大会摆放了一张空椅。1999年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被劳动教养三年。2009年,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17年6月,刘晓波因确诊肝癌末期,才获批准保外就医,但仍被禁锢在医院内,除了太太刘霞,没有人能接触他,直至7月13日因病死亡那一刻,他仍未得到自由。 伍淑娟指刘晓波曾在网上发布「煽动性」文章 伍淑娟继续提问,提到事实上刘晓波曾在网上发布多篇煽动性文章,其后内地法院在判决中更指,文章涉及批评中国独裁、祸国殃民,因此属煽动民众推翻中国共产党。锺沛权表示对有关判决的细节没有印象。伍及后指出,有人会认为刘晓波入狱是「冤狱」,但有人会觉得是「罪有应得」,问锺是否同意有两方面的声音。锺同意。 伍遂指,文章没有写出刘晓波要求甚么政治改革,「唔写落去唔知㗎喎」。锺则回答,写法属简洁整合、合理,又言:「我理解到佢点解咁写……呢句表述方式我认为冇问题嘅,都几准确总结到刘晓波先生嘅遭遇,我认为系事实嚟嘅。」 锺沛权:区家麟自觉作为公共知识份子有责任记录 锺作供时一度提及,控方早前让他阅读160多篇由区家麟撰写的文章,阅毕后更加肯定,区家麟在《国安法》生效后仍冒险写文章,意图必定不是煽动憎恨,而是他自觉作为公共知识份子有责任记录。 锺又谓:「我理解到佢(区)基于咩事实,对于某价值、原则嘅坚持……你可以话佢判断错,甚至一路坚持嘅普世价值喺新香港环境底下要让路畀国家安全、其他利益……可以辩论讨论,我觉得唔可以诋毁作者意图煽动憎恨、人民之间叛离政府,我唔知你点解可以达致作者有呢个意图嘅结论。」 伍淑娟指区家麟提黎智英和唐英杰案是煽动 控方接著引述文章另一段内容向锺盘问,「在香港,煽动元素再结合国安法就更美妙,一支旗帜、一句口号、几句宣言,就足以控告收押、不准保释、未审先坐、冻结财产,也不需要告诉别人理据,只要保安局长相信即可」。 锺称「一支旗帜」会回忆到唐英杰案件,伍淑娟问还有甚么事件「一支旗就要收监」?锺表示没补充。伍反驳指唐「做咗好多嘢,唔系就咁一支旗帜」,并指出包括驾驶电单车、插著光时旗,冲向警员,但文章「畀人感觉系一支旗就死得」。锺回应指,此为概括写法,皆因案件焦点在于旗帜上的口号有否提倡港独,口号本身是关键的定罪元素,亦是当时不少人的担忧。 伍再提高声调问:「佢当事实咁讲呀,一支旗就可以收监,唔畀保释呀?」又言:「佢将唔少人嘅担忧当事实咁写。」锺回答是作者的判断,但是否亦为他的判断,锺表示没意见。 锺补充,在文章发布前长达年半的时间,群众在公开示威活动的行为,如支联会叫「结束一党专政」口号不知会否误堕法网,甚至有人举白纸会被警查问,或因其他行为被警带走或被捕,可以理解文章的事实基础。伍又提问:「你讲咗咁耐,读者唔知你讲边宗案件,支联会嗰阵未拉。」锺表示:「咪讲咗……当时有人觉得支联会迟早被捕,有提出担忧。」 伍淑娟:冻结壹传媒资产基于合理理由 控方又指,冻结资产是要在保安局局长基于合理理由,相信某人财产与《国安法》罪行相关才可充公,亦要书面通知及法庭许可,当事人若认为决定错误可申请司法覆核,质疑文章「咁系一个合理讲法咩」?锺表示,当时冻结针对黎智英个人财产及一间上市传媒公司,甚至引起财经界争论争议,写法是作者表达对政治局势环境、《国安法》执行过程的怀疑。伍两度在锺回答时称:「佢将怀疑当事实咁写,你同唔同意?」锺重申理解作者的批评。 至于文章提及「法官竟然还有自主,渺茫的公义都只会姗姗来迟」一句,锺认为是呼应前文「未审先坐」论点,指即使法官仍能自主作出公义裁决,但被告可能已坐监一段长时间,或财产冻结后出现不能挽回的代价致公义「姗姗来迟」。伍再问:「但个大前题系法官有自主,冇自主就唔会有公义,就会姗姗来迟?字面理解系话法官冇自主。」锺不同意伍的理解。 种沛权:区家麟担忧港府用法律武器对付反对声音 伍淑娟续问,文章题为《「煽动」作为一种法律武器》,从而指出,中港两地「仲唔系用法律欺压市民」?锺表示「你要咁理解,我冇乜意见,都可以」,重申区家麟是担忧及批评港府用法律武器对付政治上异见者及反对声音。 伍指出文章提及「六四」及「占中」,事件在港均是「牵动人心」、有很多民情民粹,问「啲市民睇咗会唔会好嬲」?锺认为,他判断不会有煽动情况,亦不会出现仇恨升温,但或会有读者得到共鸣。 伍又问,合理的评论人是否应将足够、正确事实放在文章给人考虑?锺认为,是否足够视乎合理铺排,有时只引伸一句背景交代建立观点,但若事件受公众关注,可能事实「一句起两句止已足够」。锺又指,事实固然要正确,但「讲A不唔讲B」是否不正确?如果作者认为其他事实是微支末节可不交代,便要视乎他如何铺排观点及与事实的关系。 记者:吴婷康 责编:温晓平 3.民调显示民主党仍为第二大党 前主席勉励「一定要撑落去」 在中共全面打压下,香港老版民主派政党民主党,已没有参与选举,工作亦十分低调,但在最新的民意调查里,民主党在香港人心目中仍排在第二位。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寄语港人,不要放弃,「一定要继续喺香港撑落去。有人被人拉、被锁起几年,都唔会打撃我哋嘅士气。」 民意调查机构「香港民研」周四(9日)发表政团民望调查结果。调查以电话方式访问了500多位18岁以上香港市民,并在没有任何提示之下,请该位市民讲10个他最认识的政治团体。结果显示,虽然最多市民提到民建联,但第二最多港人提及的政团就是在立法会内一席也没有的民主党。 在民调公布记招上,主持张凯尧指受访港人在未获提示下能够说出的政团之中,民主党排名第二。 张凯尧说:首先我们讲一讲提名。何谓提名?我们的访问员成功打通给受访者的电话后,就会在没有任何提示之下,请该位市民讲10个他最认识的政治团体。我们整合数据之后,发现以下十个政治团体提名的情况最高:第一名是民建联,最多市民提到民建联;接着下来第二是民主党;第三是工联会;第四是新民党;第五自由党⋯⋯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指出,民主党仍为港人所熟悉,而且在立法会没有议席的情况之下评分仍居第五位,这现象值得关注。 刘锐绍说:按照这个五大政治团体的「提名」,「提名」就是说在没有提示之下,民众会提到的团体或政党的名字。民主党我觉得值得一提,他已经没有很多公开活动;议会里面,立法会里面,也没有(议席)。但他仍然在民众之间自己提出来,并记得民主党。这一趋势其实是要注意。五大政治团体的评分之中,民主党排第五,它活动已没有太多,连春茗也搞不成,为甚么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老百姓仍然会主动记得民主党,同时它的提名度也这么高? 刘锐绍认为,港人仍然会主动记得民主党,是基于该党以温和理性的方法,长期争取民主,并展现出韧力,其理念和做法得到很多市民认同。 刘锐绍说:民主党的韧力是基于对他对香港民主逐步走出一个温和理性的方法,逐步争取而不是(像建制派那么)不争取,这个理念其实是得到很多市民认同。 前民主党香港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强调,民主党年轻党友都很努力继续争取民主。 刘慧卿说:民主党仍然在市民心目中,我们很感激,夫子(刘锐绍)刚才也说,我们的年轻党友,在去年12月改选了新的常委和中委;他们都很继续冒著被拉的风险都继续去做。 刘慧卿直言,相信民主党不会犯法,希望社会「畀条路民主党生存」,她又寄语港人:「唔好被人打到乱阵脚、无晒心机,因为我哋一定要继续喺香港撑落去。有人被人拉、被锁起几年,都唔会打撃我哋嘅士气。」 记者: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4.俄罗斯封杀微信中共失声 网民讽「鹅爸惯性打仔」 面对俄罗斯封杀微信,中国政府和官媒集体失声,与早前美加对联邦政府设备发出「TikTok」禁令后,中方的「战狼」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评论指,习近平无上限支持普京,甚至采取舆论管制为俄罗斯护航,惟双重标准下让民众看清中俄所处的不平等关系。 俄罗斯政府以加强国内安全为由,从月起禁止政府部门、国企、政府资助的机构、商业及金融机构等使用9款外国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中国微信(WeChat)也赫然在列。 消息曝出后,中国政府顿时失语,官媒也集体噤声,但难阻网友新一波冷嘲热讽。有网友讥「俄罗斯习惯性打孩子」;「前有美帝禁抖音,后有鹅爹封微信,精神分裂谁最强,当属中华抗麦郎」…… 美国「对话中国」成员关尧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事件反映中俄畸形的同盟关系,而中国政府非常介意民众透过隐喻曝光这种不平等关系,于是采取严密资讯封锁,甚至连动画片都要封杀。 关尧说:「功夫熊猫」爸爸是一只鹅(普通话中鹅、俄同音),隐喻是俄罗斯,这些隐喻都会不自然的想到这两个国家这个微妙的关系。这种隐喻在中国高压的言论环境状况下都被封禁。所以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下,民众当然都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关系非同一般。 关尧说,美国下达「TikTok」封杀令后,中国官方及民间舆论采取夸张、曲解宣传,而掩盖「TikTok」涉安全风险。到俄罗斯封杀微信后,中国官方失声的同时,却授意公众号洗地,明显是双重标准。 关尧说:只要是俄罗斯与中国发生的一些不平等的事件,它们都是有一定的过滤,尽量的去美化,给中国民众做一个所谓的解释。当然很多民众也都不买帐,很多评论区也会与「TikTok」事件做对比,民间也觉得这个反差特别巨大。 「辱包」(侮辱包子,指专门调侃习近平的网络文化)博主「冲浪之音」向本台表示,尽管中共严控言论,但美俄封杀中国软件时间相隔太近,网民对中共以「战狼外交」回应美国记忆犹新,后者彷佛要对中国打脸。 「冲浪之音」说:众所周知,中国政府一向是秉承著舔俄爹的传统习俗,这次被网友群嘲的事件,也在墙内互联网平台进行了言论审查来限制舆论的发酵,但间隔战狼外交部炒作美国禁止抖音的新闻太近了,网友们自行的把两件事关联起来,纷纷用来嘲讽中共政府。感觉随著战狼外交姿态的加剧,以后这种「翻车」(出乎意料控制)新闻会越来越多。 在俄罗斯封杀包括微信在内的9个外国通讯软体之前,美国和加拿大于2月底下令政府机构限时30天内,禁用TikTok。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责美国「过度扩大国家安全概念,利用国家权力打压别国公司」,并留下社交媒体笑梗「美国太不自信了」。当时网友也纷纷以中国封杀推特、脸书等外国社交媒体回敬。而这次则有网友模仿中国官媒语气评论道「俄罗斯作为世界面积第一的大国,竟然如此害怕一款年轻人喜欢的软件,未免太不自信了」, 在中国官媒的沉寂中,一些公众号通过网易新闻平台辩白,称俄罗斯没有做错,并不只是针对微信,不需大惊小怪;中国大陆网友则嘲笑道「所以美国禁止抖音也很正常」。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举报风潮】南京高校教师堂上言论遭学生拍片投诉后被停职 南京一所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被学生举报后,被停职调查。有分析认为,相关言论并不违反中国现行法律;并指能够发表不同观点,才能体现学术自由。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陈赛彬授课期间,对学生发表涉及中西方文化与社会现象的言论,被学生举报。据网上截图显示,陈老师说:「中国都是靠欧美赏饭吃,如果美国制裁,一大半中国人就等著饿死」。 举报者补充道,陈赛彬说数学物理全部来自西方,连马克思主义都是西方的,大学这么多定理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命名的。工科是这样,文科更是这样。还称,美国有枪是一件好事,有枪可以更好的保护妇女权益,如果私闯民宅可以一枪打死。这也是他们(美国)更加发达更加文明更加自由的标志。因此发达国家犯罪率低,比我们更安全。我们(中国)犯罪很多的,比如唐山打人案。 本周三(8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发出「情况说明」:目前,网络平台出现我校一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的网帖,引发舆论关注。我校高度重视,已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程序,调查期间暂停该教师的教学工作。我校对师德失范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将视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本台记者周四致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管委会,查询陈赛彬被暂停职务,该校办公室一位女士告诉记者,校方正在对该教师进行调查。 记者:关于陈赛彬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论被学生举报,是否属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职员:这个我们党委都说过了,回应过了。这个事情正在调查,还没有结论。 上海退休教师顾国平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陈赛彬的言论没有触犯中国宪法和法律。 顾国平说:所谓的不当言论并不违反中国现行法律。发表不同观点、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体现了学术氛围有充分民主的概念。 时事评论人士毕鑫对本台指出,陈赛彬所言属实,而学生举报老师已经成为中国校园内可怕的文化。 毕鑫说: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友盛东在上课的时候说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其中「梦」应该是幻想而非理性,结果遭到学生举报后被解雇。重庆师范大学文学副教授唐云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十分粗俗,严重破坏了汉语的优雅性,遭到了学生投诉,他被撤销了教学资格。学生举报老师成了更可怕的文化。 湖北网民毛先生也关注此事,他对本台说,告密是独裁统治的产物。 毛先生说:无论在社会哪一个层面,人与人都会造成极端的相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恶化社会道德底线,在这样的社会,民众不可能会对这样的政权信任和任何支持。 对于学生举报陈赛彬的言论内容,有疑似水军指其言论「影响恶劣,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查」,要求「大力去除毒教师和毒教材」。但亦有网民留言,「陈老师究竟说错了没有,我不明白」。另有网民说,「这是实话而已。」有网民感叹道:「说真话就这么难?高校不能自由讨论还是高校吗?」「这拍视频发网上的都是甚么学生,你不同意老师观点,当场可以提啊!以后建议学生上课禁止带任何电子设备。」也有网民留言,「难道只有一边骂美国,一边出国定居的人才得到认可吗?」 记者:古亭/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澳最大航展中俄禁参与 3中国男子疑为间谍高精技术摄录战斗机 澳大利亚早前举行的大型国际航展上,中国和俄罗斯双双被拒之门外,但在不对公众开放的展览首日,就有3名形迹可疑的中国男子在现场用专业相机拍摄战斗机,被一名澳大利亚安全专家怀疑为中共间谍。分析指,澳大利亚选出新政府后,望与中国修好关系,中共再次加强渗透。 《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于 2月28日至3月5日举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阿瓦隆国际航空展(Avalon International Air Show ),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800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22名各国军方负责人,展示新防御技术航空产品,包括澳大利亚制造的新型尖端无人机等。在印太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及俄乌战争背景下,俄罗斯和中国都被禁止参加展览。另外展览前三天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官员或佩戴登记徽章的人才得以进入。 但澳大利亚安全专家、「深度科技」国防创新顾问帕克(Lincoln Parker)在推特上披露,展览的第一天,就有三名中国学生利用远程变焦相机拍摄F22猛禽战斗机和人群。他质疑这几人可能充当间谍,拍下了三人的照片并提供给《每日邮报》。他强调此事与种族歧视无关,并表示如果有人假装对中共渗透闻所未闻,可以参见澳大利亚安全情报机构(ASIO)在2017年警告「中国留学生」充当间谍的报道。帕克说他准备向澳大利亚安全情报部门及国防部提交报告。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前政治领事陈用林向本台表示,中国此次被航展拒之门外,但断然不甘放弃任何窃取情报的机会,因此不排除派人混入其中。 陈用林说:中国在航空方面是落后于西方的,虽然偷窃了很多西方的航空技术,但是自我研发能力非常低。像这种航空展,中共百分之百会派人潜入,并且应该是在它的计划之中,至于是不是这3个人呢?你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就确定,但是他们用了非常先进的相机,看来不是普通的人。 陈用林认为,澳大利亚对中共间谍活动打击的力度仍然太弱。 陈用林说:这个主办方应该当场查验3个人的身份、背景。这说明澳洲对中共间谍的这种警惕性还是不够。中共的间谍在澳洲是长期部署,已经是网络遍布澳洲各个行业,澳洲采取的措施很弱。 「澳大利亚价值联盟」成员、时评人皇甫静认为,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共抛出橄榄枝,让中共的渗透活动又开始变得肆无忌惮。 皇甫静说:中共在澳大利亚有无数的、各种各样的间谍,它是无孔不入的。合理的怀疑这些人是中共的间谍。工党政府现在正好是被中共钻空子的政府,它现在希望跟中共做生意,改善澳中关系。 目前尚不清楚涉事三人是以甚么身份和手段进入会场。海外中文网站「留园网」上,「爱国小留」骂声一片,纷纷指责帕克藉机博眼球,他及媒体报道涉嫌「种族歧视」,建议被拍的三名男子进行提告。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47人案】区诺轩:不肯定政府回应「五大诉求」会否换来让步 香港「初选案」周四(9日)续审,辨方律师盘问区诺轩被法官多次打断,指法庭不需要区诺轩讲授香港的政治运动,对香港政治历史没有兴趣。辨方律师解释因控罪指向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是「非法手段」,他希望让证人说明初选是追求合法而非「非法手段」。区解释立法会处理《预算案》的机制,提及政府跟立法会应互谅互让透过谈判处理问题,「揽炒派」则认为要不断透过施压要求政府妥协。对于若政府回应「五大诉求」会否让步,区答「我真系无相关嘅资讯。」 周四续由代表吴政亨及余慧明的大律师石书铭盘问控方首名证人、被告之一的区诺轩。对上一日审讯时,对于是否由石书铭接续盘问区诺轩,一度引来庭上讨论,最终法官指示以为自己排在最后的石书铭立即开始提问,今天庭上律师的座位安排亦有变动,石被调至前排坐在主控旁边。 区诺轩曾在庭审中提及由戴耀廷所撰写的《揽炒十步曲》文章,更形容「文章挑动国家情绪、过份咗」,石书铭今称会在稍后再就文章再作盘问,同时转为问及区诺轩参与民主运动的经历。区确认在2009年22岁时加入民主党,曾参与组织「左翼21」,他又在中大完成政治与行政学系的学士及硕士,研究范畴为亚洲的全民退休保障,另他亦是城市大学的客席讲师。此时法官陈庆伟即开腔,质疑问题并不相关,石书铭就解释,会由区诺轩参与民主运动的经验,带到初选的议题。 石书铭继而问及区诺轩任南区区议员和于2016年参选立法会,以及曾参与「民阵」工作,指据其政治及学术背景,是否应熟悉政治改革?区回应称「正确」。石再问,那「35+」是否属政治改革历史上的一页?区表示,如是指建立一套民主派协调机制,他是同意。两人之后又谈及立法会选举跟议席问题,提及民主派在每届选举中都是多票少议席;法官陈庆伟即打断指,已知相关背景,并续指他们对香港的政治历史没有兴趣,并只是对控罪有兴趣,又指法庭不需要区诺轩讲授香港的政治运动;法官李运腾则要求石转问其他问题。 石书铭于是转为问及「35+」,问区是否同意「35+」是民主运动的延续?区同意。石再问他直至 2019年,有否与其他组织商讨;法官陈庆伟再打断,指问显太广泛,同时提醒石不要在法庭上提倡政治主张。石其后于是问区,如指「35+」计划性质是要争取立法会议席过半,说法是否公道?区回应称「公平」,又同意「35+」计划是要政府问责及面对公众的意见,惟指计划进行时,缺乏有关要点。 区称,觉得在初选中的组织者及参与者,有两种主要声音,一是支持「揽炒」,否决《财政预算案》,而另一种声音就是要争取立法会过半,以增加谈判空间;区在法官李运腾追问下,同意两种声音均来自民主派。 石书铭之后问及区诺轩曾在文章中提及「五大诉求」,包括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独立调查警暴、撤回暴动定性、特赦被捕者及争取双普选,问区是否同意?区同表示同意,并补充指诉求亦有其他提议,如官员为警暴问责及林郑月娥落台。 法官就追问,除「五大诉求」外是否仍有其他诉求;以及「五大诉求」是否包括林郑月娥下台?又指有关文章所述的五大诉求较空泛。区同意,亦指部分诉求是间或出现。法官李运腾再问,是否「35+」的目标不只争取「五大诉求」,而实际多于「五大诉求」?区解释,当时社会舆论中,大家确不断提出「五大诉求」,只是不同人有不同说法,而大家未有清楚讨论究竟是那五项。李运腾之后以圣诞树作比喻,问是否就如圣诞树,挂甚么都可以?引来被告栏内一阵大笑声。区就以「仍离不开那7只树枝」回应。 石书铭其后向区展示一篇由戴耀廷撰写的文章,标题为《立会夺半 走向真普选重要一步》,文中提到「立会夺半若能成功,最重要的不是能直接改变香港制度的本质,而是令立法会转变为一个守护香港核心价值的重要堡垒。」问区对其中一句「最重要的不是来直接改变香港制度的本质」有否相同感受?区回答,自己确认同过该章,故才跟戴耀廷开始合作;惟当石书铭打算请区进一步解释为何同意时,又被法官陈庆伟打断,指问题不相关,要他改问下一问题。 石于是引述该文中其中一段,涉及立法会如何审议《财政预算案》及《预算案》如被拒绝通过的处理机制,其并问区如何理解文中指「立法会的最强大的力量是财政权」一说,惟再被陈庆伟打断指问题不相关。 区诺轩之后在盘问下,主动进一步就立法会跟政府处理《财政预算案》的机制作表述,称自己一直解读《基本法》第49至51条的条文,当中精神是政府跟立法会大家互谅互让,当出现分歧时,透过谈判处理问题,「当我做立法会议员嘅时候,曾经就住《财政预算案》同《施政报告》,同特首或者财政司司长会面。一个良好嘅政治制度,应该要做到呢一点。」他之后续指,在「35+」计划下,如大家仍继续沿住有关的谈判空间发展下去,他确曾期望新选出的立法会,会跟政府一同透过谈判解决反修例风波,惟他同时补充,指需要留意揽炒论一派,是另一种看法,为「不断透过施压要求政府妥协」,而两种看法多年来在民主运动中一直有出现。 审讯在休庭后继续,但先由法官处理关于辩方盘问的问题。法官陈仲衡认为,法庭对石书铭的盘问感困惑;另一法官李运腾亦称,看不到石的盘问问题如何与控罪及吴政亨和余慧明有关。石书铭就回应,指现时的控罪,是指无差别否决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属「非法手段」,而他希望从盘问区的过程中,区说出控方指控的初选,并非非法手段。不过,法官仍不满认为是浪费时间盘问证人,希望石可善用法庭时间。 在讨论期间,法官陈庆伟亦多次问及石书铭,问他期望区诺轩提供甚么的说法;石再解释,希望区的证词,可提到举办初选的想法,并说出初选的整个上文下理(whole context),但陈庆伟就以太恐怖(this is too horror)回应,更问石其盘问想达到的目的。石再称,是希望带出整个初选计划是追求合法手法。法官随后表示不再就此争论,同时提醒如不明白辩方的问题目的,会视为不相关。 石书铭之后再提问,称根据区诺轩的观察,较激进阵营曾否表达若政府回应「五大诉求」,或不否决《财政预算案》?区回应指是「未发生的事」,此时法官加入提问,指法庭曾播放不少片段,亦不限于选举论坛,包括区曾出席协调会议,是否有人曾提及若政府回应「五大诉求」便会让步?区再回应,指自己的难处,是当事人没有特别提及,亦跟他没有私交,而当时的氛围,未到讨论是否否决预算案的问题,最后只称「我真系无相关嘅资讯。」 最后盘问跟「揽炒」有关,问涉及的定义,是否双方都不让步,导致双方有所损失?获区表示同意;石书铭然后引述一篇题为《【选举近了】面对 35+ 憧憬与「囚徒困境」 民主派有可能协调吗?》的文章,提及戴耀廷的构思,是办一个「有公民参与的协调机制」,石然后问区关于「揽炒」的实际运用。区指从「囚徒困境」中,双方是会选择合作,而不合作就是一种「揽炒」;又解释指「囚徒困境」理论,正是提供合作诱因,而「揽炒」本身,就是「你唔合作,我都唔会合作。」 石书铭然后问「揽炒」如何适用于「35+」?区称自己解读部分民主派,理解为如对方不合作,自己便不会合作,「我系咁样相信『揽炒』个意思罗」;石书铭就指,戴耀廷在2020年4月时的文章中,曾使用「揽炒」一词,涉及政府拒绝回应「五大诉求」,民主派会拒绝合作,问区此描述是否公道,但法官陈庆伟则阻止提问,认为问题应由戴耀廷回答。 周四审讯结束前,法官李运腾对本案进度,表示非常担忧,认为不可能在8月初完成,而他需在9月底处理另一审讯;翻查资料,应为涉及黎智英及《苹果日报》被指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的国安案。庭上大部分辩方大状均认为,原定的90天审期内,可完成控辩双方案情,又透露邹家成、林卓廷、黄碧云及施德将出庭作供。另自辩的刘伟聪则直言对审期乐观。法官陈庆伟就预计,连同处理裁决及求情,料案件要延续至圣诞节才完成。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台海局势】美军将领:台海若开战首要击沉中共船舰防封锁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维巴赫(Kenneth S. Wilsbach)周三(8日)表示,台海若爆发战争,击沉中共船舰势必将成为美军首要任务,以防中共封锁台湾,这也是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去年访台时,带给他的启示。 美国军事新闻网Military.com报道,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维巴赫周三出席美国空军暨太空军协会在科罗拉多州奥罗拉举办的战争研讨会时,发表上述言论。 维巴赫在研讨会中告诉记者:「你们都看到前众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时,中共对他们的船舰做了甚么⋯⋯他们把船舰部署在台湾东侧,作为一种封锁手段。」 这些船舰上的地对空飞弹,将为共军创造出维巴赫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接战区」。由于行经这个空域有被击落的风险,藉此降低敌军战机飞越意愿。 维巴赫说,尽管美国官员仍将吓阻中共侵台列为优先事项,「我们劝告中共不要试图以武力夺台」,但要是吓阻无效,接下来该怎么做仍是一大难题。 谈到美国太平洋空军在台海开战时的第一步,维巴赫说:「我们必须击沉中共船舰⋯⋯击沉船舰不但是太平洋空军的目标,也是任何将涉入这宗冲突的外国军队的主要目标。」 维巴赫表示,为了因应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美国及盟国军队正在计划并加强共同演练次数。他旗下的空军联队经常在许多岛屿间,演练疏散机组员及战机的战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资安风险】FBI局长:中共可透过TikTok控制用户数据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周三(8日)表达对TikTok带来的美国国家安全隐忧,他称,中国政府可以透过TikTok控制美国数百万用户数据,并藉此影响公众言论,包括关于台湾的论述。另外,而法国数码经济部长代表巴罗,周五(10日)将会见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总法律顾问,关注Tiktok用户数据安全等问题。 《中央社》报道,美国联邦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周三举行全球威胁公听会,委员会副主席鲁比奥(Marco Rubio)在质询克里斯托弗.雷时,问及中国是否可以要求TikTok母公司「北京字节跳动」(ByteDance)的合作,控制数百万用户数据时,克里斯托弗.雷回答:「是的」。 鲁比奥并追问中国是否可能利用TikTok推动自身论述,以分化美国民众看法,比如在入侵台湾时,确保美国民众看到的影片大谈为何台湾属于中国,以及为何美国不应该干预时,克里斯托弗.雷再次承认鲁比奥所言不虚。 克里斯托弗.雷还进一步表示,美国民众需要了解到,对美国而言,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区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这是「一条在中共运作上不存在的线」。 在回答参议员班纳特(Michael Bennet)质询时,克里斯托弗.雷指出,拥有最佳讯息者即能拥有权力。进行各项大数据操作即是对数据的控制,对算法的控制,以掌握影响力。这是对软体的控制,以存取数百万台设备,这是一个最终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工具。 10多位美国联邦参议员周二提出法案,如果中国应用程式(App)TikTok等外国科技技术对美国国安构成威胁,政府将有权予以下达禁令。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的华纳(Mark Warner)表示,这项法案让美国商务部得以对TikTok等构成国安风险的科技技术施加包括禁止在内的多项限制措施。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也特别发出新闻稿赞扬这项跨党派法案。苏利文在声明指出,这项跨党派法案「将赋予美国政府权力,阻止某些外国政府利用技术服务,导致美国民众的敏感数据和美国国家安全暴露在风险之中」。 另外,法国也开始警惕TikTok带来的安全隐患。法新社报道,法国数码经济部长代表巴罗(Jean-Noël Barrot)周五将会见「字节跳动」总法律顾问安德森(Erich Andersen),安德森目前正在欧洲巡回访问,以回答欧洲各国对字节跳动有关用户数据访问权限的质疑和批评。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印太战略】澳前总理陆克文:与中国存「擦枪走火」爆发战争风险 在就任澳大利亚驻华盛顿大使之前,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对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危险」提出警告。他又以「突兀」(blunt)来形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针对美国的批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陆克文在接受该台专访时表示,「美中关系的整体状况处于糟糕的战略修复状态。」 他说,作为美国的朋友和盟友,澳大利亚的作用是帮助在两国关系中建立「护栏」,以避免危险的恶化,⋯⋯这样我们就不会意外地出现危机、升级和战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对美国进行了异常直接的批评,国营传媒周一(6日)援引他对中国政协委员的演讲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陆克文形容:「这很不寻常,而且很突兀。」 前中国驻美国大使、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则更进一步,宣称如果美国不改变路线,中国必然会与美国发生「冲突对抗」。 陆克文认为,对这些言论的部分解读是,中共高层正在对国内民众喊话,寻求转移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困境的指责。 陆克文说:「但这确实表明中国对美国的总体战略姿态更加强硬。」 他又指出,中国的快速军事化令澳大利亚和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大国纷纷审视其军事能力,特别是应对中国海军的扩张。 根据五角大楼2022年11月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国海军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目前拥有约340艘军舰和潜艇,其中12艘为核动力潜艇。该舰队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到400艘。 陆克文说:「由于这一事实,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他说,中国政府反对日本、韩国增加国防开支和菲律宾与美国之间的新防务安排,以及澳大利亚自己决定致力于AUKUS的新潜艇项目。 他强调:「中方的反应并不意味著我们为维持自己的国家安全所采取的行动是无效的。」 然而,他也指出,中国宣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军事联盟和AUKUS协议按道理并不使其成为中国的目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事实查核|中国维护宗教信仰自由,从未对少数民族进行屠杀和种族灭绝吗? 一分钟完读: 2023年2月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标榜中国政府尊重人权,强烈谴责其他国家对穆斯林的歧视和迫害,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人民的宗教自由。2月2日、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先后谴责了丹麦政客焚烧古兰经的行为和美国社会存在对穆斯林的「严重歧视」,并称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2月21日晚,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又在推特上发了十张图片,列举「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的十大原因。其第一条「原因」就是:中国从来不对少数民族进行屠杀、掠夺和种族灭绝,从来不允许发生「我无法呼吸」事件。 经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核,中国外交部的这些言论不仅涉嫌对内对外「双重标准」,华春莹称中国从未对少数民族进行屠杀、掠夺和种族灭绝等,并非事实。 深度分析: 在2023年2月2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发布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问及中方对丹麦政党「强硬路线」(Stram Kurs)领导人在土耳其驻瑞典使馆附近焚烧《古兰经》一事的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答说:「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穆斯林的信仰和宗教感情应当得到尊重。」她并表示: 「发生这样的事情,充分说明一些西方政客自我标榜的所谓『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何其虚伪。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同伊斯兰国家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共同维护包括穆斯林民众在内的各群体宗教信仰自由。」 一日后,在2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环球时报》记者要求外交部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国际宗教自由峰会」上发表的有关新疆问题的讲话进行评论。包括布林肯提到的美国于2022年11月以「严重侵犯宗教自由」为由将十几个国家列为「特别关注国家」,以及中国对以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族人实施持续的「种族灭绝」等。 毛宁则否认了这些指控,并称美方「罔顾基本事实,诋毁中国宗教政策,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毛宁表示,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国也从来没有搞过「种族灭绝」。 她说:反观美国,75%的美国穆斯林认为美国社会对穆斯林存在严重歧视。美方没有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2月21日晚,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文称:「美国一些声音总是声称中国要在世界上取代美国。事实上,中国根本无意『超越』美国,也无意把自己变成另一个美国。这里有10点原因(至少)」。 在随后的推文中,华春莹发了十张图,第一张图显示的就是1890年12月发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伤膝河大屠杀事件。华春莹配图所发的文字是:「中国从来不对少数民族进行屠杀、掠夺和种族灭绝,从来不允许发生「我无法呼吸」事件。」 华春莹引述的「伤膝河大屠杀」,根据史料记载,1890年,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淘金人的安全,驱赶当地印第安人。当时拉科塔部族被包围在南达科他州的伤膝河(拉科塔语: Čhaŋkpé Ópi Wakpála)附近,印第安人已经照要求交出武器,但是福赛思上校认为仍有一部分武器未交出,命令士兵搜查。据说有一名听力障碍的印第安人「黑郊狼」(Black Coyote)不明白这些士兵的意图,在争执中发生了枪支走火。美军士兵随后开火,无差别的射杀手无寸铁的印第安人。此次事件共有大约300个拉科塔人(包括妇女和小孩)在屠杀中死亡。华春莹引用的图就来源于该事件的历史资料。 在伤膝河等地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的19世纪晚期,中国正处在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太平天国」等叛军,针对自己国人的「屠城」行为屡见不鲜,包括针对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屠杀。如1862年至1873年的「陕甘回乱」期间,陕甘总督左宗棠指挥「平乱」,屠杀了大量回民。在陕西,清军在渭南、西安附近分别屠杀了数万回民;在宁夏,清军北路刘松山部在灵州金积堡对回民进行灭族,屠杀了全部500多座回民村的超过五十万回民。当时,屠杀、战争、饥病导致了数百万回族人口死亡,就连镇压回民的左宗棠也感慨说,这是「回族千数百年未有之浩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亦有大量民众被处决或迫害致死,其中包括多次针对少数民族的屠杀。 1958年,青海省循化县的藏族和撒拉族人因抗拒「合作化」,并要求释放被扣留在「学习班」的加乃化仁波切与当地干部发生冲突。中国政府出动解放军步兵第55师163、165两个团共约四个营、55师工兵营、炮兵306团一个混合炮兵营,以及循化县两个民兵骑兵营,围歼「叛匪」。军队在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攻击民众。直到解放军发觉「叛匪」们并不具备反击能力,自动停火,才发觉死伤者全是手无寸铁的民众。在4小时内,民众死伤719人,其中435人被击毙。史称「循化事件」。 文革期间,大量清真寺被关闭,红卫兵禁止回民参加礼拜,查抄焚毁伊斯兰教典籍,批斗阿訇及穆斯林。「九一三」事件后,云南省的穆斯林群众开始抗争,要求信仰自由,他们到昆明上访,并强行重开清真寺。1975年7月29日至8月4日,解放军第十四军在云南省7个县区展开了大屠杀,共造成约1600名平民死亡,其中866人来自沙甸。死者中包括300名儿童,另有近千人伤残。 2001年,中国政府开始以「9.11」为名将维吾尔人与国际恐怖主义联系起来。 2017 年,他们以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的名义将伊斯兰教信众关进集中营。根据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2018年9月19日发布的合并定期报告,中国政府扩大了「恐怖主义」的定义,并涉嫌以含糊不清的「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罪名将和平的公民表达定义为犯罪,维吾尔族、藏族佛教徒和蒙古族民众都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这份报告还专门提到,据估计大约有数万到一百多万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民众被拘留在「再教育营」中,对于没有被拘留的维族人,政府也实施了长期的监控和旅行限制。 位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维吾尔人权项目」(Uyghur Human Rights Project)于2019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摧毁信仰:破坏、亵渎维吾尔清真寺和圣地》(Demolishing Faith: The Destruction and Desecration of Uyghur Mosques and Shrines)的报告。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当局拆除了10000至15000座清真寺、坟墓和圣地。 该项目于2021年发表的另一份报告《维吾尔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之失踪》(The Disappearance of Uyghur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lites: A New Form of Eliticide)中显示,中国当局自 2014 年以来在维吾尔地区进行大规模镇压,逮捕了至少 630 名伊玛目和宗教学者,其中18人在拘留期间死亡。 中国当局于2017年12月逮捕了著名的维吾尔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萨利德·达莫拉(Muhammad Salid Damolla)及其家人,他是《古兰经》维吾尔语译者,自由亚洲电台当时证实,这位学者于 2018 年死于狱中。 去年曝光的「新疆公安文件」(Xinjiang Police Files)中,五千多张维吾尔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被公开,其中包括被拘禁在「再教育营」中的维吾尔人的身份信息、被逮捕原因、亲属资料和警方文件等。根据其中的文件,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喆于2018年6月的讲话内容被曝光。 在那次讲话中,他说:「新疆有200万人倾向于支持『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而且这种意识形态毒害了南疆超过200万人。」 从他的话中,可以估计中国当局在维吾尔地区的集中营中关押了至少两百万人。 结论:中国政府将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捆绑在一起,由此将其对信教人士的迫害解释成「反恐」,将针对维族人的镇压、控制、文化消灭和种族灭绝也解释成「挽救和转化极端分子」。外交部声称中国民众「依法」享有的宗教自由其实就是没有自由,发言人标榜的中国从未做的事情其实正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从来不对少数民族进行屠杀、掠夺和种族灭绝」是一句彻底的假话。 12.【杜耀明评论】敢与国际规范脱轨,香港还奢求甚么人权牌坊? 当特区政府倾力说好香港故事之际,联合国人权机构又一次毫不留情批评《港区国安法》有损人权,并敦促特区当局检讨法律,以保障司法公正、工会权利及学术自由等等。言下之意,香港从文明之都倒向人权落后的第三世界,甚或贬作一个中国大陆城市,特区当局要抢人才拼经济,相信事倍功半。 政府眼见说好故事不成,唯有闹好香港故事,痛斥审议人权状况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失实、偏颇和误导」。但事实摆在眼前,正如「香港劳权监察」提交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港区国安法》实施至去年中,起码一个工会被取消资格,62个工会被迫解散,另有11名工会干事被捕、被控甚至定罪。显然,这是《国安法》对自由结社的威胁造成的寒蝉效应。 奇怪是,当局派出十人代表团到日内瓦解说,硬说香港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受法律保障,过去三年来权利丝毫无损,但丝毫无损的话,62个工会被迫解散,难道只是一场误会?若指他们从事非法行为,因畏罪而解散工会,那些罪名当然涉及《国安法》的罪行,其中罪名含意空泛笼统(如煽动颠覆丶勾结外国势力),如何符合国际人权规范,相信极难辩解。但代表团总该直面问题,不能圆满解释,也应趁机宣扬《国安法》如何合情合理,因此大量独立工会退场理该如此。但如今左闪右避,言不及义,又如何令人置信呢?早知如此,又何须大洒公帑,派团到日内瓦当众出丑呢? 不过,这已是不幸中之大幸。日内瓦的聆讯如果今日才开始,政府面对委员会对集会权利和司法公正的质疑,只会更狼狈。上周日(5日),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原本主办妇女节游行争取妇女权益,由于警方指网上有「暴力团伙」响应行动,该会须为游行引起的后果负上法律责任,最后只好取消活动。同时,警方要胁社民连成员不得参与游行,否则将予拘捕。《明报》近日调查发现,网上留下「煽动」字句鼓励上街的,主要是一直支持政府的网友。 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如此怪事,真不知警方可以怎样解答以下三个问题:既然认为字句有「煽动性」,应立即刑事调查,何以未见执法,难道亲政府者就不算犯法?警方以拘捕要胁社民连成员不得上街,若无合理解释,是否知法犯法,干扰人身自由、践踏集会权利?根据国际人权规范及香港终审法院判例,当局有责任维持秩序,确保市民行使公民及政治权利。警方究竟是刻意背弃责任,还是遗忘了这项法律原则,又或者是力有不逮,没有信心维持游行的秩序? 再看近日两宗政治案件的审讯,亦足证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的判断有据。立法会初选案,大部份被告未审先囚接近两年才开审,法治原则如无罪假定丶迟来的公义等于剥夺公义等,在《国安法》之下,变得名存实亡。一些谨小慎微的法官,遇上庭内出现喧哗,也交当局刑事调查,但面对这些重大问题,一概变得渺小。 又如支联会拒交资料罪成,同样突破常识。警方只要有「合理理由相信」支联会是「外国代理人」,即可根据《国安法实施细则》要求支联会交出内部资料,以供调查。换言之,警方不用提出确凿的证据,即可指控被告人是「外国代理人」,被告依法需要交出资料,也等于自证清白或自证有罪,但两者都超出普通法的底线。 再者,《国安法实施细则》由特首李家超会同「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而后者主席正是特首本人,其馀成员除了中联办主任当顾问,都是特首的下属,可说与行政机关同体。因此,具有法律效力的《实施细则》并非出自立法机关,而是来自行政机关领导人的手笔。不过,裁判官罗德泉认为《实施细则》的法律地位不容挑战,相当于确认行政机关有权制定法律,立法机关及法院都无权过问,也代表在国安问题上开了先例,确立行政凌驾立法丶司法。 相较十七年前,行政长官曾荫权以行政命令授权执法人员,在认为涉及公众利益的时候进行截听,结果被高等法院裁定违法,今次罗官的裁决再次确认现在是新香港年代,正逐步与国际人权规范脱轨。特区权贵当然不满国际人权组织的严厉批评,抹去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光彩,但说到底,独裁与人权并存,比鱼与熊掌兼得更难,权力都在长官手上,还贪求甚么贞节牌坊呢?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3.【财经自由讲】国际社会「说好香港故事」 给香港和中国人的「逃生门」是否开始关上? 香港政府花了几十亿港元,向全世界「说好香港故事」,成效是怎样?没有人知 ,但国际社会就用另一种角度说香港故事。 先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议员,不断警告香港政府不可打压香港人,然后是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发表报告,直接了当确认,香港已失去了司法独立。 到星期二(7日),美国智库组织大西洋理事会,亦专门为香港的营商环境发表研究报告,警告仍然留在香港的企业,有必要重新评估在香港投资的政治、经济风险。 当然还有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机构,近日公布「2022年全球民主报告」,香港排名被列入封闭专制地区,跌到全球第139名,直追中国的171位。 中国同香港的国际形象弄成这样,越来越多人打算离开,但一些热门投资移民地方,开始相继「落闸」,有人说,逃生门开始关上,往后会出现甚么状况呢?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 month
1
0
0
0
← Newer
1
2
3
4
5
6
...
184
Older →
Jump 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Results per page:
10
25
50
1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