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rfanews.org
Sign In
Sign Up
Sign In
Sign Up
Manage this list
×
Keyboard Shortcuts
Thread View
j
: Next unread message
k
: Previous unread message
j a
: Jump to all threads
j l
: Jump to MailingList overview
2025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7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6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5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List overview
Download
Cnews
----- 2025 -----
April 2025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 2024 -----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 2023 -----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 2022 -----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 2021 -----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 2020 -----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 2019 -----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 2018 -----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 2017 -----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 2016 -----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 2015 -----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 2014 -----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 2013 -----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 2012 -----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July 2012
June 2012
May 2012
April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 2011 -----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June 2011
Ma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January 2011
----- 2010 -----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 2009 -----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 2008 -----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cnews@rfanews.org
4599 discussions
Start a n
N
ew thread
6-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1日 1.上海企业家吁躺平 「复工不复产」倒逼中共20大政改 上海经历长达两个月的铁腕封城后经济一蹶不振,就在当局终于下令解封之时,一封上海企业家要求中共20大推行政改的公开信在网上传开。在封城中遭重创的企业家呼吁业界「复工不复产」,以躺平姿态向当局反抗。评论指,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导致中国经济活力尽失,也令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尽失。 周三(6月1日),上海宣布全面解封。但就在一日前的周二(5月31日),一封主题为《躺平清零:复工不复产 静观20大》的公开信在网上大范围流传。 公开信表示,作为居住在上海及相邻地段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他们的投资规模达数千亿、聘用员工达数百万,在疫情管控中却举步维艰,而这届上海政府令他们彻底清醒,使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外部环境四面楚歌、内部民心凋敝、政府信用坍塌,解封后外资将大规模离境、内资也将外逃。面对可以预见的社会动荡,公开信发起人誓言不再甘为「待宰肥羊」,因此做出「复工不复产」的选择,并力促中共当局在20大进行改革。 本台记者透过中间渠道联系到多位公开信发起人,他们表示,这是他们的心声,他们拒绝再安于「苟存性命于乱世」的现状,会继续推动一些具体的行动,但出于安全考虑,暂不便接受公开采访。 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向本台透露,他本人也接到上海企业家的委托,请海外人士代为传播这封公开信。他认为参与公开信的企业家虽然只是以躺平姿态进行抗争,依然值得赞许,今次事件有可能是倒逼当局改革的开始。 王龙蒙说:我可以担保,这是来自上海部分企业家的真实心声,他们没有像南京企业家侯国新一样选择自杀,而是绝地反击。即使是「复工不复产」的躺平之策,这也体现了勇气。而且这封公开信点到了要害,那就是如果不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活力;我对中共20大做出政治改革并不抱希望,但我也相信现在选择以躺平方式对抗当局的企业家,未来会酝酿更多的行动,倒逼当局做出改革。 就当上海企业家这封公开信在网上被广泛流传的同日,南京市政协委员,茅台酒代理商、企业家侯国新被迫自杀后留下的绝笔信也广为流传。信中披露由于政府疫情管控,企业经营翻盘,其不堪债主非理性逼债、以及当局、执法部门、官媒的威胁和逼迫,最终选择自杀。 因支持八九学运而流亡法国的四通公司创始人万润南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已导致中国经济活力尽失,民心尽失,甚至中共的执政合法性也尽失。 万润南说:习近平蠢不可及、野蛮透顶,甚么叫清零啊?病毒能够清零吗?这回把自己给清零了、把中国经济给清零了、把民心给清零了,党心、民心、军心他都没有了。企业家也是民心的一部分、社会力量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主要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企业家也是最实际的,所以怎么能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被糟蹋成这样?!我很支持民心民意的表达。 万润南对公开信的清晰而得当的诉求表示支持。他说,习近平的独裁政策在内部激起民愤,在国际上引发挞伐。企业家们深知,如果20大再不启动政治改革,他们也终将被绑定在中国这艘将沉的大船上。而习近平就是政治改革最大的阻碍力量。 万润南说:习太荒唐了,把一个国家搞成这样。这个企划挺好的,就是说经济会怎么样?就看下一步20大会怎么做,习不下台,我们不复产;如果那个人继续赖在位子上不走,那对不起,我们不陪你玩了。 上海企业家们在公开信中提出的具体诉求包括:严惩疫情防控期间违法乱纪、罔顾民意的各级政府和基层官员,严惩僭权滥抓滥捕的执法、司法人员,整肃公检法队伍,去其政治化;释放、平反疫情期间为民发声或捍卫个人权益而遭受政治、司法迫害的公民;平反近年企业家的冤假错案,如「任志强案」、「孙大午案」等,追回蒙冤企业家损失;释放、平反良心犯、思想犯、政治犯等。 最重要的是,公开信要求当局刻不容缓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给经济发展解除政治束缚;要求当局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尤其应确立私人住宅为永久产权;还权于民,重新制宪,开放党禁报禁,消除特权阶层,取消户籍、政审及其它一切不合理制度。 公开信发起者还表示,他们将静观中共20大能否带来生机,在此期间念及同胞生计,不进行罢工罢市行动,而是希望和企业家、公民们达成共鸣,以复工不复产,裁撤冗馀部门、变卖不良资产、拓展海外市场等与中共暴力不合作方式,在「冰川期」中积蓄力量,呼吁企业家和民众重新收回公民权利,重建国家秩序。 上周三(5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全国稳信经济大盘的万人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称当前经济困难比2020年疫情之初受到冲击时还要大。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下降5.9%,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更快,下降6.6%。李克强要求各地在5月底前推出刺激经济、助企纾困措施。 但李克强的讲话遭中共官媒阻击,中国国务院下属党报《经济日报》当天发表题为《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文章,文章在翌日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党媒全文转载,分析人士认为,党媒基本否定李克强讲话,显示中共当局内部巨大的政治角力。 上海市政府周日(5月29日),出台了50条经济重振措施,包括全面复工复产、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为企业提供更多税务优惠和雇佣补助等,以加速提振陷入低迷的经济。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上海「解封」居民凭证出入 生活倒退喜忧参半 实施新冠疫情封控措施两个多月的上海终于解封,周三(6月1日)零时,人们在上海街头发出吼叫,行驶在马路上的车辆鸣笛,似乎是对长久居住在封闭环境中的发泄。不过,目前市民进入商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仍要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另有上海居民当天告诉本台,仍有社区处于封控状态,不知何时解封。 周三零时零分,上海繁华地区多条街道,忽然响起人群的狂欢,途经的各种汽车也发出长时间的鸣笛,似乎是在表达某种发泄。 「鸣、鸣鸣⋯⋯鸣⋯⋯哦⋯⋯哦哦哦,解封啦!」 这座人口有两千五百多万人的中国第一大都市,在中国防控模式下,过去两个多月,民众被困在家中。 网民上传的短片中,有小区居民开车庆祝「解封」。 在另一条短片中,一只可怜的猫被围困在店内一个多月,主人无法喂食,猫儿凭著自己的生存能力竟然逃过防疫人员无数次消杀、断食。民众路过时,猫发出凄凉的叫声。拍摄影片的人隔著门缝,给猫倒水,塞入几片午餐肉:「喵呜⋯⋯(民众):我给你带猫粮啦,只能这样(隔著门缝)给它它倒一点水。希望它能喝点水,好可怜,水流过去了,希望它能活下去」。 直到周二(5月31日)挨晚,上海各街道办才确认「这一次上海真的解封」。 居民说,进入购物中心或超市,除了需出示核酸证明,门口也有人管控客流量,当达到总承载量75%,店方会截断人流。上海静安区居民何女士告诉本台,解封前几个小时,许多居民为了外出,排队做核酸检测。 何女士说:现在挺烦的要48小时核酸证明,我半夜去做核酸,因为今天出门需要48小时、72小时核酸证明。到超市购物都要看这个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就像一把刀子悬在头上,你坐公交车要,坐地铁也要。 上海居民陈女士对本台则表示,他们屋苑居民须凭刚领到的居住证出入,非屋苑居民未经许可,不得探访。她又透露,杨浦区至今仍未解封。 陈女士说:我们这边居住证都发了,是昨天晚上发的,居住在这个小区的人,进门要有这张证。杨浦区居民到现在都不能出去。有些地铁站也是不停车的,而杨浦全区都没解封,他们按照低中高风险地区划分的。 周三清晨,有人到外滩黄浦江边跑步等运动。上午,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部分恢复营业,室外类型的A级景区等也将分批开放。但各类影剧院、文博场所、健身房等密闭场所则继续停业。上海市委、市政向居民致感谢信,表示感谢全体市民的支持和付出,将全力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不过,大部分居民对这次封城感到不满,许多商户因此倒闭、家庭成员失业,甚至有人得不到治疗,死于家中,也有人坠楼身亡。 有网民嘲讽到「始于愚人节(4月1日),止于儿童节(6月1日)」,还有网民留言,今天起,又有人在感恩戴德了,看了这情景想哭,而不是笑。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三(1日)通报,过去一天新增68宗新冠病毒本土个案,包括22宗确诊和46宗无症状感染。上海有5宗确诊和10宗无症状感染。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北京封控】河北设检查站阻止河北居民进京上班 民工聚集示威要求通勤 北京近日疫情升温,当局厉行严苛封控措施,激发社会矛盾。周三(6月1日)上午,河北燕郊进京的白庙检查站阻止河北居民进京上班。愤怒的民工继而聚集示威,要求通勤,遭到警察镇压。据报最后在市民顽抗下,当局宣布解封。 中国民主党主席谢万军在推特发布影片,显示民工高叫口号,要求通勤。期间公安使用暴力镇压。 民工:通勤!通勤!通勤!警察打人!警察打人啦! 在跟公安对峙期间,民工要求找领导对话,并质疑北京的封城措施。亦有民工质疑,防疫人员能进京城,为何民工不能进京;亦有民工要求封锁进京通道的公安出示官方文件。民工表明,他们都有核酸检测的阴性结果,认为当局的封控措施缺乏理据。 民工:找领导!找领导! 这里的领导归国务院管。 上岗!上岗!上岗! 大白能进,我们为甚么不能进? 你们封城有红头文件吗? 所有东西都是复制粘贴的! 我们要核酸有核酸,要阴性有阴性,你们凭甚么封我们这么久? 天天(验)核酸天天封小区,你们目的是甚么啊? 本台致电通州白庙北检查站试图了解详情,对方看到来电显示是国外号码时,比较谨慎。被问及周三早上是否有群众聚集,对方表示不知情,但就说通勤未受影响。 通州白庙北检查站:我看你显得号是甚么号,是你手机号吗?那不知道,那我不知道。通勤,对对,能通呐。能过能过。 网传冲突爆发后,三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黄学军抵达现场,在市民压力下最终同意开通,表示「可以通勤,能去也能回」。 本台其后再致电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称进京的通勤同往常一样,称现阶段没有进行通勤封闭。 北京市疾控中心:白庙,先生您是要进京是吗?通燕高速的进京方向的北京段是正常开通的,没有封闭情况,你可以正常通行。但涉及到外省人员和车辆返京,需要你遵守北京疾控中心的统一要求。但你进京的时候,他会有进京的检查站,检查站就是归交管部门负责了,如果要通勤的话就是属于防疫的,你得跟交管部门再确认一下。 陆媒报道,燕郊通勤族往返于河北与北京,在疫情这三年里,他们需要接受两地防疫政策,小心翼翼往返公司与住处。有时衔接失措,他们就只能悬置在检查站。 据中国卫健委周三通报,5月31日0—24时,中国大陆新增确诊个案35宗,其中北京占14宗。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台港互动】台湾曾现快测剂抢购潮 「小豪子」联同在台港人从港采购派给台弱势社群 台湾自4月底起新冠肺炎确诊数持续急增,近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在8万上下徘徊,市面上快速检测剂量不足,一度出现抢购潮。就此,已移居台湾的香港电台前《头条新闻》主持曾志豪联同在台港人,从港采购快测剂,并于周二(5月31日)起一连两日派发给台湾弱势社群。曾志豪指,这些群体经济负担较大,希望透过善行表达港人对台湾的心意。 台湾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激增,近日的数字持续在8万上下徘徊。周三(1日)再新增88247宗本土个案、46宗境外输入个案,总确诊人数已突破200万宗,有212万1231宗。由于确诊人数持续攀升,民众对快速检测剂(台湾称:快筛)的需求大增,但起初因缺货而导致药房出现抢购潮等乱象,而且被指价钱非常昂贵。 有见及此,港台前主持曾志豪(人称:小豪子)联同九月茶餐厅,周二(5月31日)起一连两天率先派出200支由香港采购的快测剂,到台湾欧伊寇斯社区关怀协会及台湾乐作创益协会,对象包括台湾弱势家庭、独居老人及身障者。他们指这些服务对象的家庭负担较大,表示希望将物资派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上。 周三(1日)曾志豪到位于桃园的台湾乐作创益协会送赠快测剂时,更特别制作30盒点心及烧肉。被称为「乐儿」的服务对象收到点心的一刻,都展露灿烂的笑容,其中一位「乐儿」周桂香说:「我很喜欢」,并打趣到「我想说姐姐漂亮,哥哥又很帅。」 曾志豪接受本台访问时说,透过这次活动可以将香港人的心意带给台湾人,希望对台湾作出贡献。 曾志豪说:虽然台湾现在也买到(快测剂),但都需要一定的价钱。今次是一些社福机构,里面是一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小朋友,那些家庭就真的不容易,可能会有些经济负担。所以运了这些由香港(寄)过来的快测,免费派给他们可以帮助他们。另外因为Andy的九月茶餐厅是做一些港式食品,他带了一些点心,我特别喜欢这部分,这也是饮食的交流。 曾志豪续指,经过今次交流,更能了解台湾一般社福机构的面向及处境。 曾志豪说:我也有和他分享香港的经验,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台港交流。我说其实都很相似,香港也是要自己筹款,小机构少人认识,需要多些心机去做,我发觉香港和台湾好多共同地方、很相似。毕竟我也是初次接触,其实如果你说我们多做几次这些义工服务,可能又会再了解多一些台湾,例如社会人士的接受程度,或者有没有其他难处。 社团法人台湾乐作创益协会公关组长陈正评及秘书长陈爱珠对本台指,对于有香港人特地从香港采购物资,再由台北跑到桃园派发,感到很意外并窝心。 陈正评说:前阵子我们快筛的物资也是非常的缺乏,那我觉得他们(港人)率先把快筛捐过来。他们(乐儿)应该也是没有试过这个港式小点,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也是拓展了一个新的经验,然后又看到有新的朋友认识我们,所以他们是非常开心。 陈爱珠续介绍,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有中重度身体障碍的人,平常中度身障的「乐儿」会做一些代工,例如贴信封等,以提升其工作能力及让情绪更稳定。她续指,外界可能对「乐儿」不太认识而感惧怕,她觉得不论港人还是台湾人能亲身来到服务中心探访是「很棒的事情」,因为能了解到乐儿的需求并真正认识他们。陈爱珠说,其实「他们都是很热情的孩子」,她觉得这次是很好的交流。 在台港人Alice 周三也一起来当义工派发物资,她对本台指,觉得香港人来到台湾不应只是「围炉」,而要出一分力投入台湾社会。对于近期台湾社会上就批出港人定居的议题有不少讨论,Alice明白港人的焦虑,自己听完不少个案后也担心最终结果会否不似预期,但来台半年后,她决定选择以平常心面对、以开放心态接纳。 Alice说:因为始终是自己去一个新的地方,台湾政府有自己的政策,他是否接纳,他是有最终决定权。我们来到只可以做的是活好每一天,日子也要过,既然来到别人的地方,不如尽情投入那个社会,可以付出便付出,可以参与便参与。希望日子过去后,不单是你会更适应这里的生活,希望台湾大局也会看到,原来这班香港人来到,除了经济之外,在生活各方面、服务各方面、人民社会方面,也很融和甚至有贡献。希望这份力量令他们更欢迎香港人留下来。 去年5月台湾爆疫初期,九月茶餐厅老板Andy 也有义务免费供餐及送糭给台湾医护。对于今次活动,Andy 说近日再收到不少港人指希望出一分力,捐出自己有的物资,例如快测剂等,他非常乐见,预计稍后会再安排相关派发。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中国研究人员称已开发出预测高超音速导弹轨迹的人工智能 中国《宇航学报》近期刊登武汉空军预警学院研究人员张君彪等人的文章,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计高超音速导弹的轨迹。高超音速导弹能以五倍以上的音速飞行。中共军方研究人员声称,这套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防空系统可以估计来袭导弹的潜在轨迹,并在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内启动反击措施。 隶属于空军预警学院预警情报系的张君彪在文章中指出:「世界各军事大国围绕HGV(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研发正在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HGV的不断发展对各国空天安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因此HGV轨迹预测的研究对空天防御拦截和作战意图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从太空发动攻击,与传统的弹道导弹不同,它可以像石头在水面上跳动一样进出大气层,并向左或向右倾斜--使其更难追踪和拦截。在5马赫或更高的速度下,它留给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很少,人们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阻止高超音速滑翔导弹。 但张君彪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克服上述困难。他表示,防守方通常对敌人武器的质量、大小、形状、空气动力控制系统或目的一无所知,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观察到的飞行数据做出相当准确的猜测。他表示,一枚导弹无论多么先进或快速,都需要遵守某些物理规律,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其设计、能力和任务给出一些微小但有用的提示。 因此,人工智能运算可以从高超音速飞行的早期阶段收集的数据中学习,并使用新获得的知识来计算飞行的最后阶段最可能的轨迹。 张和他的同事承认,将这一理论转化为一个实用的模型并不容易。他们说,预警系统收集的原始数据包含很多噪音,可能会混淆人工智能,而且太多的数据也可能使电脑不堪重负。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该团队开发了一种独特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去除他们检测到的信号中的噪音。为了节省计算资源,该算法还模仿了人脑的运作,只关注最新、最重要的数据。 尽管比以前任何用于高超音速轨迹预测的人工智能都要复杂,但根据该研究,新系统可以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运行,并在15秒内得出结果。模拟测试表明,该方法对以高达12马赫的速度飞行的各种武器仍然有效。 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发了许多类型的高超音速武器,而美国正在竞相追赶,并在本月早些时候进行了一次成功的5马赫测试。 军事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对策,包括建立天基预警系统,或者使用高功率激光器来蒙蔽或摧毁传感器或导弹。但这些技术大多仍在开发中。 据报道,中国海军已经在较新的军舰上安装了一种新的大炮,它说可以通过每分钟向高超音速武器的预测路线发射1万发炮弹来击中它。 有分析指出,人工智能将在高超音速武器防御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例如,高超音速导弹被极热的电离气体所包围,会令到雷达难以精确探测其运动。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美台宣布新贸易倡议加强经贸关系 首次会议于月底在华府举行 美国与台湾周三(6月1日)共同宣布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双方将就11个议题展开谈判。该倡议的第一次会议,定于月底在华府举行。 美国副贸易代表毕昂奇(Sarah Bianchi)与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于周三(6月1日)进行视像会议后,邓振中随后即联同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外交部长吴钊燮及经济部长王美花,在当地晚上举行「深化台美经贸关系重大成果记者会」,交代对话成果,包括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 邓振中说:双方确认,台湾跟美国要启动一个重要的贸易倡议,我们共同的名称是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根据倡议台美双方会启动贸易谈判,以便在未来能获得一个高标准、具经济利益的贸易协议。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首先要开始下面11个议题的谈判,我这边跟大家报告一下,这11个项目包括贸易便捷、法规制定、农业、反贪污、中小企业、数位贸易、劳工、环保、标准、国营企业、非市场经济,双方同意这个倡议的第一次会议,本月底在华府举行。 而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则发新闻稿表示,该倡议旨在深化双方经贸关系,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推进互利的贸易重点,促进创新,为工人和企业带来经济增长。 较早前,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相信有意藉此抗衡中国在区内的影响力,创始成员来自13个印太国家,但第一轮受邀名单并未包括台湾。邓振中在记者会上表示,「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就是有助安排谈判,以建立可长可久的经贸关系,希望藉此继续推动台湾争取参加IPEF。 除了加强贸易联系,美台在防务上亦加大合作。《台湾夥伴关系法》主要发起人之一、美国参议员达克沃丝(Tammy Duckworth)早前访问台湾期间,与总统蔡英文会面。蔡英文在会面后表示,「美国国防部现在正在积极筹划,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国军的合作」,但她没有透露细节,只表示期待台美在区域安全的合作上能更深化、更紧密。而达克沃丝其后在谈到将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其他国家配对,以协助培训和协力合作的计划时介绍,该计划「将与你一起建立你的全面防御」。她又透露,访台代表团中包括美国国民警卫队「国家伙伴计划」的负责人。 北京对此马上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周三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议员访问台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并指立「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近期在台湾问题上发出一系列错误信号,美国政府应该做的是,把拜登总统有关『四不一无意』的表态落到实处。」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7.【香港法庭】47人初选案起诉超过一年 第6次提讯日17人交付高院审讯 香港47名民主派人士因「35+初选」被控《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安排周三至周四(6月1至2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作第6次提讯,处理将案交付高等法院审理的程序。罗官于周三(1日)终下令,将其中17名被告交付高等法院原讼庭审讯,法庭周四(2日)将会继续处理未完成交付程序的被告。 聆讯由早上约11时半开始至下午5时半暂止,法庭尚未完成所有被告的交付程序。该案由《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处理。罗官周三下令将其中17名被告交付高等法院原讼庭审讯,交付审讯17人包括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刘伟聪、黄碧云、施德来、伍健伟、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林景楠、柯耀林、李予信和余慧明。案件周四早上将会继续开庭处理馀下被告交付高院事宜。 47名民主派人士同被控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7日期间,串谋他人旨在颠覆国家政权,起诉至今超过1年,仍未完成交付高院审讯的程序。 案中有13名被告先后获准保释,包括杨雪盈、林景楠、吕智恒、刘伟聪、黄碧云、郑达鸿、柯耀林、彭卓棋、何启明、施德来、李予信、陈志全、黄子悦;其馀的34名被告均正还押或因另案服刑中。 47名被告于去年2月28日到警署报到后随即被落案起诉,3月1日被带到法庭并进行长达4日的「马拉松式」提堂及保释申请,原定去年7月8日进行交付程序,惟两度押后至9月23日及11月29日,期间获准保释的被告曾两度被要求赴湾仔警察总部领取过万页文件。另外,部分被告提出申请,法庭多次开庭提堂处理,并于3月4日及4月28日继续处理交付程序,至周三第6次作提讯日。 控方代表为律政司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被告之中刘頴匡、冯达浚及吴政亨没有法律代表,自行应讯,其馀被告有律师代表。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香港法庭】镭射笔照休班警 港男袭击、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成囚4月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有一名休班警员于港铁拍摄他人涂鸦后,疑遭28岁电脑程式设计员以镭射笔照射。程式设计员早前就普通袭击及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两罪受审后被定罪,周三(1日)被判入狱4个月。 报称电脑程式设计员的被告谢其聪(现已29岁)被控于2019年9月15日,在新界屯门建丰街港铁屯门站F出口外,用镭射笔照射一名正在拍片的休班警,其后警方在其腰包内搜出2支镭射笔,他被控普通袭击及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两罪,他审讯后被判两罪均罪成。 辩方周三(1日)进一步求情时指,背景报告显示被告是个努力向上的年轻人,虽然他在10年前的公开试失手,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修读副学士的同时再重考公开试,最终凭自己努力升读香港大学学士学位,在学期间关心社会,主动做义工。虽然家有财政困难,他仍然努力养家,支援患病父母。辩方引呈上的14封求情信,其家人、公司上司及大学师长均对被告评价极高,表扬其品格。 辩方指,案件距今已两年半,被告于2019年9月被捕,警方在2020年5月一度告知被告不会再检控案件,但其后又于2021年3月再重新拘捕被告并落案起诉他,案件的落差对被告影响非常大,令被告有心理困扰,被告亦因本案被解雇,一度有自杀倾向,现正接受治疗;希望法庭接纳此为单一事件,寛大处理。 裁判官施祖尧判刑时指,当日一名正准备以喷漆涂鸦的男子向被告通风报信,指见到一名休班警拍摄及报警,法官指即使是一名普通市民,见到有人犯案主动拍摄及报警,亦非挑衅;但被告使用3B 级别镭射笔有伤害性,专家报告指该笔可做成轻微皮肤灼伤,以及燃起物品的风险,而休班警作供时亦指,其手机镜头被镭射笔照射后损坏、出现一条条横间,受镭射笔袭击后他面部有灼热感,裁判官认为被告照射他人脆弱部位、距离近,造成伤害的风险大。 施官续指,被告当时面带头巾,遮掩罪行,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案件与反修例运动有关,但众所周知,当时很多犯罪行为都有用面巾蒙面及使用镭射笔,认为需要判处阻吓性刑罚。就普通袭击一罪,此控罪判处监禁30日为起点,因案件拖延已久、被告过往背景良好、受本案困扰,而酌情减刑7日,即判监23日。 就管有攻击性武器一罪,被告蒙面掩饰身份、带有2支镭射笔,并放在腰包内可随时取出使用,显然有备而来、非一时冲动;该镭射笔达3B级别伤害力大,虽然没有对休班警做成严重伤害,但专家测试时1米内能烧焦纸张,伤害力大,加上被告审讯后定罪,没有展示悔意,此控罪量刑起点为5个月,同样因案件拖延等因素减刑1个月。两罪同期执行,即判监4个月。 审讯时庭上曾透露,被告于2020年5月收到警方交还的2支涉案的雷射笔时,获警方告知律政司不起诉,被告遂弃置该2支本不属于他的雷射笔。至2021年3月律政司正式起诉被告,被告才得知控方早于2020年1月中,已请警方专家撰写雷射笔报告。 辩方争议,当控方重新检控时,辩方已失去机会请辩方专家检验涉案雷射笔,对被告造成不公。由于丢失证物,辩方曾向法庭申请永久终止聆讯,并指若继续法律程序将对被告造成不公,但被法庭拒绝。 审讯后,控辩专家就涉案雷射笔伤人程度争辩。施官认为辩方专家的质疑并不充分,法庭接纳控方所指,即使涉案的雷射笔被弃掉,使用同型号的雷射笔作测试,亦能证明涉案雷射笔的质素及表现。施官认为,若被告认为涉案2支雷射笔不属于他,不应该到警署取回该些雷射笔,裁定控方使用同类雷射笔作测试没有不公情况,亦接纳控方专家报告,判被告两罪均罪成。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六四33周年(二)】消失的六四记忆 「六四舞台」列明慧:透过舞台剧说香港的故事 香港在《国安法》生效后,香港人享有的各种自由逐渐消失,包括悼念六四事件的自由。曾担任六四烛光晚会司仪多年的列明慧,接受本台专访,她感慨晚会的消失,象征旧香港已不复返,她创办的剧团「六四舞台」,也没有办法再在香港演出。她又说,曾协助「六四舞台」演出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被捕,反映法律已变成打压异见的工具。她认为,六四事件与香港的命运紧紧相连,当局会用处理六四的方法,把2019年在香港发生的事「污名化」,香港人有责任不要让谎言掩盖真相,希望能继续透过舞台剧说香港的故事,把香港人的坚持,告诉全世界。 过去30年的六四,香港维园都举办烛光晚会,悼念1989年六四事件的死难者,前支联会义工列明慧在其中10年,担任烛光晚会的司仪,带领参与晚会的香港市民,呼叫口号和燃起烛光。 列明慧接受本台专访,回顾她悼念六四相关的经历。她感慨香港在过去几年,改变和失去太多,支联会和烛光晚会的消失,代表自由的香港已一去不复返。 列明慧说:2019年原来是香港最后一个烛光集会,我感受很深,香港容不下烛光和悼念的人,让人很伤感。香港人只是用海量的烛光作出控诉,表达依然记得六四事件,在很多人眼中,这种如同行礼如仪和没有实际作用的仪式,都不能在香港再发生,显示香港已无办法回到以前自由的香港。 列明慧形容,2019年是她创立的「六四舞台」剧团,最后一年可以在没有恐惧下,公演以六四为主题的舞台剧。 她表示,以六四难属为主题的舞台剧《5月35日》,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生效之前,最后一次在香港演出,但受疫情影响,没办法找到场地,只能借私人地方表演,透过互联网作全球直播,当时有56万人观看。列明慧感谢身为大律师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当天晚上在现场守候,让他们安心,才能顺利完成演出。提及邹幸彤时,列明慧很悲伤,她认为邹幸彤的经历,反映法律在香港已成为政权打压的工具。 列明慧说:演出当晚我们是担心有警察上门,做不成全球直播,当时我是找了阿彤(邹幸彤),她当晚是以义务法律顾问的身份,在场与我们一起,直到表演完成。但是因为支联会的事,阿彤被拘捕,想起她,我会有一点情绪波动,那种感觉很讽刺,我们以为用法律可以保护自己,但其实法律现在是一种工具,去虐待和残害人。 她表示,「六四舞台」在2009年六四20周年创立,10多年来,创作了7部舞台剧,曾在香港公开演出,也有在不同的学校巡回表演。但她表示,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相信「六四舞台」的创作,没办法再在香港表演,也显示香港的创作自由,在满布「红线」的环境下,逐渐消失。 列明慧说:随著2020年《国安法》之后,我觉得香港创作自由的空间已收窄很多,在业界当中弥漫恐惧,你不知道红线在哪,因为以前只是红线,现在是红海,到处都是红线,做同一件事以前是合法,但我不知道日后会否变成不合法,如同支联会一样,你无法估计相同情况会否在戏剧界发生,在剧场创作当中是弥漫著恐惧。 2021年,支联会和教协等香港公民社会重要的团体被迫解散,列明慧觉得,香港已是不能逗留的地方,她带著「六四舞台」的创作一同离开香港。列明慧表示,因为太多的朋友被拘捕、判刑,剧团解散,她经历几个月的意志消沉,但多年来筹办六四纪念活动的经历,在临近6月的时间,唤醒她的意志。她希望,继续透过舞台剧,纪录历史,不只是说六四的故事,也要说香港的故事,因为香港的命运与六四是紧紧相连,香港人有责任,不要让谎言掩盖真相。 人生如戏,列明慧说,《5月35日》是她在「六四舞台」中,最喜欢的作品,她借用《5月35日》的一句读白,鼓励香港人。 列明慧说:有一句读白很触动我,主角小林在临终前说:我的儿子曾争取,即使没有成功,但他曾经争取。每一次听这句读白都好触动我的心,我们似乎多年来没有成功争取了甚么,尤其看到香港现在的状况,是极大的倒退,但我们曾经努力过、争取过,纵使没有成功,但我们曾经也有争取过。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未普评论】对台既清晰又模糊,拜登和国务院演双簧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日本时表示,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将会军事介入、保卫台湾。此话一落地,立即招来热议。批评者说,拜登又口误失言了。白宫也立马澄清,称拜登的言论不代表美国会改变对台政策。拜登真的又失言了吗? 非也!我认为,白宫和国务院是在唱双簧。在目前的美中台关系上,演双簧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它对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双重作用:对大陆既吓阻又安抚;对台湾既坚守承诺,又警告台独不要鲁莽行事。可以说,美国采取对台既模糊又清晰的战略,目前对美国而言最有利。毕竟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面临著在欧洲和在南海两面作战的可能,而美国并不希望如此,尽管俄罗斯的军事软肋让美国看透了,就是两条战线作战也没啥了不起。 美国共和党保守派大佬,曾担任过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对拜登及其政策总是批评有加,但这一次对拜登的「失言」,却不吝赞扬。他说,拜登承诺在中国决定发动攻击时美国支持台湾是「本能地」正确,但他的国务院却打他的脸。金里奇是何等人物!他怎麽会看不出拜登和国务院之间堂堂皇皇二重唱的背后藏著猫腻?!问题是,拜登和国务院为何非要唱不同的调子呢? 唱不同的调子,是为了同时应对大陆的武统派和台湾的台独派。拜登假装失言,用意更在于,必须让习近平知道,如果中共试图武统台湾,一定会付出高昂代价,就像普京在乌克兰付出高昂代价一样。在过去的几年里,习近平肆意改变游戏规则,毁掉了香港的一国两制之后,又进一步膨胀了收复台湾的野心。那麽拜登这一次的假装失言,会不会对习起威吓作用呢?美国政府网站于5月5日突然删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描述,这次又承诺美国协防台湾,美国双管齐下,看来就是要明确告诉北京政府,断了武统台湾的念想吧。这一次,北京政权应当不会误判了。 除此之外,拜登和国务院的双簧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演给美国国内的知华派们看的。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起,美国国内依然有很大的声音,强烈反对放弃「战略模糊」,改采「战略清晰」,这种声音既来自智库也来自政界。葛来仪(Bonnie Glaser)3月23日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论坛上说,此时对台采取「战略清晰」政策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会对中国产生威慑作用,反而将进一步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3月1日访问台北的美国前将领和国安高层团队人员格林(Michael Green),认为现在公共领域里有关战略清晰的讨论「非常二元化」,而这不是美国政府看待问题的方法,而是学术和理论的「象征性辩论」。但他强调,若美国推行战略清晰政策,便无法和关键盟友达成这些声明。他认为,战略模糊是为了维持国际团结,必须作出的妥协(trade off)。 相比较他们的看法,认为美国现在对台战略模糊应该调整似有更充足的理由:1)俄乌战争带来的核心教训就是,战略模糊行不通,孤立可能受攻击、脆弱的民主政体是很危险的;2)现在中共领导人对解放军的能力更有信心了,美国政府若继续实施战略模糊政策,小心翼翼走微妙路线,可能只会压制美国,而不是中国;3)「文明世界不能师出无名」,是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所突显的最大弱点,也是「战略模糊」的最大弱点(沈富雄)。 现在美中台战略关系其实相当复杂。美中台关系现状有些方面模糊有些方面清晰,有时模糊有时清晰,说的模糊做的清晰,名义上模糊事实上清晰。但总趋势是,美中台关系正在呈现越来越高的战略清晰化程度。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华府看天下】布林肯对华政策 美中竞争意志与策略演进 在拜登访问印太多国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5月26日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拜登政府对中政策的重要演讲。一些华文媒体报道这个演讲时,只是归纳了里面提到美国政府与中国应竞争时便竞争,要合作时则合作的取态,看来好像只是拜登上台后不断重复的论调,没甚么新意。 但只要认真閲读演讲内容,我们便会发现,演讲是美国政府,起码是民主党政府,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对世界秩序威胁的本质、爲何美国对中采取强硬对全世界有利、和美国与中交往今后的指导原则等重要问题。 布林肯演讲不可避免地挑动中国官方神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演讲发表后不久,即在推特上用英文连发十一条推文反驳演説。华春莹更表示中国敢于与美国比试谁的制度比较好,大呼中国人民有此自信。但她对布的反驳,竟然只在中国人民被禁止观看的推特上进行。尤有甚者,有关演説的全文或节录,在中国媒体和网上世界遭到全面封杀,连美国驻华大事舘官方微博发表的演説中译,也被屏蔽。这种自信,确实是很特别。 演説指出中国的崛起「受益于国际秩序提供的稳定和机遇….地球上没有哪国国家比中国从中收益更多。」但中国在获益后,「与其利用其权力来加强和振兴促成其成功的法律、协议、原则和机构机制,以便其他国家也能从中受益,北京正在破坏它们。」 简单讲,就是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乃是作爲世界安全、自由与繁荣基石之法律与机构的破坏者与守护者之间的竞争。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已经是关乎战后维持和平与发展多年的世界秩序能否存续的斗争。 对于美国要怎样应对中国,布林肯指出「我们不能指望北京改弦更张。因此,我们将塑造北京所处的战略环境,以推进我们建设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 1990年代以来,美国主流政界、商界和学界流行一种一厢情愿的观点,觉得只要处处向中国忍让,不问中国人权问题与中国交往做生意,中国的政治体制便会慢慢开放,美国只要等待中国成爲更自由民主的国家,美中的各种摩擦冲突便会自然化解。 布林肯的宣示,等如宣布这种忍让与期待的政策原则,已经被心死与施压的原则取代。华府已经放弃寄望中国体制的改进,而改以建立全球联盟迫使中国在国际压力下改变行爲。 演讲预示了这个原则转变将带来怎样的政策转变。其中一个具体转变,乃是美国将放弃以大开国门给中国国家代理人及其渗透行回应中国对美封闭的以德报怨政策,转移到以眼还眼的对等政策。演讲特别提到「中国对我们的市场享有比我们的公司在中国大得多的市场准入….这种不互惠是不可接受的,它也是不可持续的 。」 在台湾问题上,布林肯重申了美国没有改变对台政策,同时强调《台湾关系法》中「保持我们抵制任何诉诸武力或可能危及台湾安全,或社会或经济体制的其他形式的胁迫的能力」的承诺。布林肯在拜登连番表示若解放军攻台美国将介入的宣示之后重提这个承诺,特别值得留意。 美国已经决心动员全国力量和建立全球联盟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过去二百多年,美国的民主体制一直让人觉得争论不休,但当美国上下各党通过民主程序达到共识之后,每次都能以惊人的意志与行动力取胜。若北京继续无视美国民主制度的这个优越性,将犯下巨大的历史错误。 - 孔诰烽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0 months
1
0
0
0
5-3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31日 1.【铁腕清零】上海6月1日「解封」 居民:没接到通知 上海市政府宣布,周三(6月1日)解封。当局强调,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各基层部门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区的居村民出入。不过,有上海居民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也未感觉防疫措施发生变化。另外在首都北京,部分地区已封控约20日,有传当局正在秘密兴建超大型方舱医院。 经历约两个月的封城之后,上海将于周三凌晨零时起迎来解封。有微信圈流传的视频显示,有十多个上海居民正在拆除铁皮和铁栅栏:「乒乒乓乓、乒乒乓乓(敲击声)⋯⋯」 不过,本台记者致电多位上海居民,他们均未听说「解封」。静安区居民何女士周二(31日)告诉本台,他们被限制在小区范围内,只能外出购物2个小时。 何女士:我们没有听到消息,而且小区里问居委会,明天6月1日上班能否出小区?他们都没有回答。每一个街道都不一样,有的是防范区,有的是管控区,有的是封控区。封控区的人甚么也不能动,足不出户。我们小区要上班的居民,他们公司打来电话问,说明天要复工,你们居委会放不放人?居委会没一个人回答。 上海市政府宣布,6月1日起,终止施行机动车电子通行证制度,计程车、网约车恢复正常运行;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私家车和单位用车正常出行。 不过,上海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管控区和封控区。有网民上传微信的视频显示,在与上海接壤的江苏昆山路段,马路两侧均被封锁,发自上海方向的车辆,人员不得下车:「严防死守,巡逻的在京沪高速两侧密集的检测、检查,防患于未然,全是栅栏,谁也别想出来。防上海真是防得太痛苦了!」 另外网上有传徐家汇街道办5月30日的通知称,虹桥路400弄南丹小区已自周一(5月30日)起,实施临时闭环管理。全员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自觉做到足不出户」。 上海居民沈女士告诉本台,她所在的小区未收到放宽防疫措施的通知。除此之外,江苏、浙江等地的人都不欢迎上海人。 沈女士说:我问过浙江,他们说我们浙江省有规定,说到了绍兴住酒店500元一天,集体隔离。然后再要居家隔离七天,他还说,不希望我回老家。现在不知道是甚么情况,都不相信现在说的情况。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昨针对疫情现况称,「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他坚称,要坚持动态清零,全力抓好常态化防疫,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夺取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要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另一边厢,在首都北京,海淀居民郭先生告诉本台,他所居住的区域已被封控二十天左右,他预料短期内不会解封。 郭先生说:你只能在楼底下转悠,不能出去。快递不能接,只能扔在一个公共地方,你去取就行了。看这样子可能要到今年年底。不可能今年6、7月份就结束了。 虽然公开数据显示北京疫情日趋缓和,但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北京却开始兴建大型方舱医院,其规模可容纳六千人,比武汉的火神山方舱医院还大四倍。兴建中的方舱医院位于北京凤凰岭景区,当局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在这个地方盖了一大片新的方舱医院,面积相当的广,一台台的卡车载著这些组合屋进去,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6月5日前必须全部完工。 中国卫健委网站周二消息,过去一日新增97宗新冠本土个案,在28宗确诊个案中,北京占最多的16宗,亦有2宗无症状感染个案,涉及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丰台区政府当天凌晨发布公告,决定由即日至下月5日,全区实行居家办公,市民要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而上海新增31宗本土个案,其中2宗是早前的无症状感染。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清零政策打击经济 中国各地纷发债券应急 中国各省正争先恐后地在6月份发行约2,250亿美元的债券,望能振兴因为「清零抗疫」而奄奄一息的经济。有政策顾问呼吁,中国在下半年必须进一步发债。 路透社报道,国务院周二(31日)告诉地方政府,将确保2022年3.45万亿元人民币(51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特别债券发行在6月底前完成,将最后期限提前三个月,以促进投资。 这意味著各省在未来几周需要发行近1.5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根据财政部的数字,截至5月27日,中国发行了1.85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占总额的54%。所筹集的资金将在8月底前使用。 国盛证券的分析师说,此举可能会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压力,迫使央行拿出更多现金,可能通过银行的中期贷款机制和降低存款准备金。 分析师说,所筹集的资金可用于支持推动扩展到以5G、人工智能和数据为重点的新基础设施,现在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传统项目的回报率低得多。 中国国务院周二表示,它已经批准了新类型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 基础设施支出的增加遵循了中国政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而通常遵循的模式,尽管过去的基建投资导致了一些大白象项目的出现。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重申,中国将在第二季度寻求经济的同比正增长。 许多民营公司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在4至6月的季度将出现收缩,这将是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一次。 分析师认为,随著中国城市放松封锁,未来几个月将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但在中国防疫政策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再发生疫情时经济将再度面临重创。 上海从周三开始对其2500万居民中的大部分人解除行动限制。与此同时,政策顾问和智库均呼吁中央政府发行特别债券,以帮助受COVID影响的行业,并在下半年维持基础设施支出。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告诉路透社:「我们应该积极准备,规模应该与2020年的规模类似。」「我们在实现年度增长目标方面面临著严峻的挑战,但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贾康说。 中国今年设定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目标越来越遥不可及。 智库「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呼吁发行约2万亿元的特别国债,理由是需要在下半年将经济增长提高到6.5%,以实现全年近5%的增长。 2022年被视为政治敏感的年头,让经济重回正轨显得更加紧迫,因为习近平预计将在秋季中共二十大再度连任。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美台互动】美参议员达克沃丝访台 苏贞昌提后备动员等防卫协助建议 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二(31日)会见美国联邦参议员达克沃丝(Tammy Duckworth)访问团时重申,台湾和美国是彼此在印太区域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夥伴,对于美国政府所倡议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台湾会持续向美国政府表达参与意愿。行政院长苏贞昌则希望,美能在后备动员和国民兵防卫上给予更多协助,以对抗中国日益扩张的威胁。 蔡英文会见达克沃丝访问团成员时表示,台湾和美国是彼此在印太区域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夥伴,双方共同对抗疫情,也一起捍卫民主自由。今年初以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台湾和美国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也提供乌克兰协助。 蔡英文说:就在上周,美国拜登总统和日本岸田首相在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前几天,美国布林肯国务卿演说时也再次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对全球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要谢谢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视,也要特别感谢达克沃丝参议员,多年来关注台湾安全议题。 蔡英文指出,去年7月,达克沃丝参议员领衔在美国参议院提出「台湾夥伴法案」(Taiwan Partnership Act),获得跨党派支持,也因此,美国国防部正积极研议国民兵与台湾的合作交流。最近,达克沃丝参议员也进一步提出法案,支持美军的印太部署要优先因应台湾安全情境。 蔡英文说:我们期待,台美在区域安全的合作上,能更深化、更紧密。同时,面对后疫情时代挑战,台美也已经针对各项实质的经贸合作议题,进行盘点。对于美国政府所倡议的「印太经济架构」,台湾会持续向美国政府表达参与意愿,而我们也期待,在短期内,台美将以崭新的作为,一起规划出具体的途径,共同深化台美双边经贸夥伴关系。藉这个机会,我也要感谢美国在这个月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为台湾发声,各位贵宾的来访,更再次展现台美坚若磐石的情谊。 达克沃丝参议员说,她要再次重申,美国和台湾站在一起,不会让台湾孤军奋战,正如同去年她来台宣布美国捐赠第一批疫苗给台湾,当时美国捐赠疫苗给许多国家,台湾是第一批捐赠的对象,这也再次证明台美之间是真实的夥伴关系,并且是他们非常重视的。 达克沃丝强调,她对台湾安全的支持不只是军事上,也是经济上的。针对拜登总统推动提升台美之间更密切的经济及国家安全关系,她也特别表示支持。 行政院长苏贞昌稍后会见达克沃丝一行时表示,台湾在面对中国极权专制、一直声称不排除武力对付的情况下,也决定加强自我防卫。 苏贞昌说:我们更是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来加强民间的各种力量,来加强对抗侵略的韧性而努力。我们知道参议员在国民兵防卫这方面深有经验,而且也很愿意协助台湾在这方面的努力。期待台湾和美国之间,就相关的后备动员、国民兵防卫种种,能够给台湾更多的协助。 达克沃丝则表示,这次访台希望强化台美两国夥伴关系,而且鉴于乌俄战争情势,她必须传达美国将与台湾站在一起,不会让台湾孤军奋战的讯息。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涉财务违规 印度调查Vivo、中兴等逾500中企 印度针对中国企业启动新一波调查,继小米遭罚后再有Vivo 、中兴等500家企业被查帐。中印交恶时印度曾大规模下架中国应用程序。专家认为这是在欧美「印太战略」大背景下,印度在为产业链转移至该国做好准备。 印度继早前重罚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后,再掀起新一波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行动。「彭博社」周一(30日)报道,印度当局以涉嫌财务违规对中国通讯制造企业中兴(ZTE)和Vivo的印度子公司启动调查。彭博社还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消息透露,印度企业事务部已启动对逾500家中企的会计账簿调查程序,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还包括小米、OPPO、华为,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数个印度子公司。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向本台表示,由于中国政治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但原本在中国设厂的外企,连很多新型中企也希望转在海外寻找承接地,印度从劳动力成本、市场体量等都是最理想之地,但印度此番动作,使中企愿望搁浅。 贺江兵说:对中企往外转移极其不利,这个打击可不是花点钱能够解决的。因为中国的老龄化、税费过高啊、用人成本过高、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叠加啊,中企往外转移的挺大,印度是最好的承接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印度从严监管中企,就把它们的念想断了。 他又指,当前的大背景是美国的「印太战略」,一些欧美国家的产业链将从中国转向印度。而「中国特色」的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时,普遍将中国社会中的逃税、贿赂等违规手法带至海外。印度严查中企违规行为,相信是为完善具有法治的市场环境。 贺江兵说:印度跟中国本身就存在替代跟竞争关系,它是想接收中国很多产业链转过去。美国「印太战略」它是重要的一环啊,现在它必须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印度对中企这一波大规模整治,这是它的目的;中国的企业也有问题,它有一些在国内的土豪做法,不把规则当回事,满世界带,那把柄很好抓啊。 台湾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李酉潭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从政治角度解读事件,他认为在欧美联合推动「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印度有十足底气做此动作,以迎接更多的欧美企业将产业链转移至此。 李酉潭说: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包括印太经济联盟对抗中共扩张跟称霸野心所做的一个调整。印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包括很多厂商会从中国移出来,印度也会受益了。印度这个时候打出这样一个调查,它们应该看到这个趋势了。 李酉潭表示,中国不但有「战狼外交」,也有「战狼经济」,印度对中企的调查,与其说是经济问题,其实是凸显背后的体制之争。 李酉潭说:中国它的「战狼外交」背后就是「战狼经济」,只要有利可图,它甚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它必须会跟自由民主国家的法治、维护自由的程序产生冲突,这次中国和印度产生冲突的话,背后就是自由、民主世界用法治维护自由跟私有财产,会凸显出来自由民主跟威权或极权的一个本质上的冲突。 据「彭博社」查阅过的文件显示,印度企业事务部(The Ministry of Corporate Affairs)将仔细审查审计这中兴与Vivo印度分公司的报告,不具名信息源称,它们存在包括欺诈行为在内的潜在违规行为。 文件显示,今年4月印方启动对Vivo的调查以发现「所有权和财务报告方面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行为」,同时要求相关部门检查中兴的账簿并紧急提交调查结果。 匿名知情人士表示,印度企业事务部已致函这些中国公司,要求提供有关董事、公司股东、最终受益人和所有者的详细信息,该人士补充说,调查报告预计将在 7 月发布。一旦审查报告准备就绪,该部将决定是否需要由「严重欺诈办公室」进行进一步调查。 自 2020 年以来,印度加强了对中国公司的审查,当时两国在喜马拉雅边境发生了几十年来最致命的武装冲突。当时,印度总理莫迪 (Narendra Modi) 下令禁止了 200 多个来自中国供应商的移动应用程序,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购物服务、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的 TikTok 短视频以及小米手机上使用的应用程序等。 今年1月,印度追缴小米公司5.6亿元税款;本月,印度该国的反洗钱机构扣押小米科技印度公司的银行账户,指控其涉嫌违反外汇法,该决定在法院命令后被搁置。 至截稿时止,小米、OPPO、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以及中国驻印度使馆均未回覆本台置评请求。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菲律宾抗议中国单方捕鱼禁令和海上骚扰行为 菲律宾周二(31日)表示,它已就中国单方面宣布南海禁渔令向中国提出外交抗议,并投诉中共海警对其管辖权的骚扰和侵犯。 综合外电报道,菲律宾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指责,中国船只扰乱了一项联合海洋科学研究任务,以及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两个地点的能源勘探活动。 在另一份声明中,它谴责中国实施旨在恢复鱼类资源的休渔期,这一年度禁令包括越南和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的水域。 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对菲律宾声明的评论请求,这些声明提到了3月和4月的最新发展。 马尼拉说,中国海警的行动「明显侵犯了菲律宾的海洋管辖权」。 菲律宾没有说明为甚么马拉尼等了一个多月才对这些事件发表评论。 抗议活动显示了当选总统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面临的挑战,他在追求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的同时,也不希望在北京挑衅时示弱。 马可斯在5月9日的选举中获胜,分析家认为他属亲北京,但上周他说他将捍卫主权领土并抵制中国的侵占,这是他在外交政策方面最强烈的评论。 此前,他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谈话中表示,他将把双边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菲律宾和中国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很不稳定,原因是北京在南海的主权声索及其海警和捕鱼船队的行为,每年至少有240万美元的海上贸易经过这个海域。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吸引人才】英国推出全新工作签证 冀吸引各地顶尖大学毕业生 英国内政部在周一(30日)推出新的工作签证计划,希望吸引各地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到英国。根据英国政府网页,去年的顶尖大学名单包括香港的港大和中大。 根据英国新推出的「高潜力个人」(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签证计划,在英国以外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过去5年内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可申请2年工作签证,获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可申请3年签证。所有成功申请者如果符合某些资格要求,日后可以转为长期工作签证。 申请人毋须事先在英国获得聘用,申请费用715英镑,相当于大约7千港元,并要有入境卫生附加费,令申请者可以使用国民保健署服务;申请者的家人也可以一同前往英国,但必须有至少1270英镑的生活费,相当于大约1.3万港元。他们还必须通过安全和犯罪纪录检查,并精通英语,至少达到B1中级水平,即「与英语母语使用者流畅交流」。 成功申请到「高潜力个人」签证的人,可以在英国寻找工作、自雇创业、与合资格的伴侣和孩子在英国生活、从事义工、自英国出国旅游后返回英国。但是这一签证持有人不能申请大多数公共福利或国家养老金、从事职业运动员工作、延长签证或申请在英国永久定居。 在宣布「高潜力个人」签证途径后,英国财政大臣辛伟诚(Rishi Sunak)说:我们希望今天就在这里开始建立起明天的企业,这就是为甚么我呼吁学生们,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在英国开拓他们的职业生涯。 申请人就读的大学必须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或者英国一间高等教育调查机构发表的QS世界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至少两个进入前50名内。 英国政府在官网上公布的2021年合格大学名单中,有包括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20所美国大学;在亚洲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记者/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六四33周年前夕 邹幸彤就支联会颠覆案上庭 高呼「毋忘六四,抗争到底!」 在香港,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和邹幸彤周二(31日)就「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一案上庭,正值六四33周年前夕,邹幸彤出庭即呼喊「毋忘六四,抗争到底!」,又做出「六四」的手势。她更就法官早前拒绝其解除报道限制的申请,提出司法覆核,入禀高等法院。 已被迫解散的支联会及三名前正副主席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周二再度提堂。「邹幸彤后援会」表示,周二为该案第三次交付提讯,历时大约两小时。三名被告出庭时与旁听人士互相挥手,李卓人和何俊仁高举拳头,而邹幸彤则大喊「毋忘六四,抗争到底!」,又做出「六四」的手势,而旁听席上则有人回应高呼「平反六四」、「撑住」,被保安要求肃静。月初出狱的社民连成员曾健成、支联会前干事梁锦威及一些外国领事亦有到庭旁听。 《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决定,把第一至第三被告,即支联会、李卓人及何俊仁的第四次交付提讯日,定为6月24日下午4时开始,届时邹幸彤也会出席。另外,邹幸彤要求就此案展开的初级侦讯,就排期于8月10日至10月12日进行。 另外,「邹幸彤后援会」表示,邹幸彤已入禀高等法院,就罗德泉早前对报道限制的裁决申请司法覆核。 该案受报道限制所约束,按《裁判官条例》第87A条规定,除非裁判官下令,否则除了被告、裁判官、双方律师的姓名、被控罪行或摘要、裁判官有否将被控人交付审讯等基本资料之外,任何人不得报道相关庭审内容。邹幸彤今年4月25日曾提出解除报道限制,但遭罗德泉拒绝。 案情指,李卓人、何俊仁及邹幸彤被控一项「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指他们违反《国安法》第22及23条,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在香港煽动他人组织、策划、实施或参与实施以非法手段旨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即推翻、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或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权机关。 李卓人、何俊仁及邹幸彤目前因涉六四集会等多宗案件而正在服刑中。另外,支联会被国安处指为「外国代理人」,包括邹幸彤在内5人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实施细则中「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邹幸彤与另外两人将于7月13日进行为期5天的审讯。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涉YouTube拍片及法院旁听拍手喊煽动字句 两「旁听师」否认煽动罪 香港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经常出席法庭聆讯、经营YouTube频道「牧师和你颠」的59岁牧师彭满圆,涉于今年初法庭处理邹幸彤涉煽动他人参与六四集会案时,联同6旬妇人赵美英在旁听期间拍手、叫嚣等行为,彭另被指发布多条被指有煽动成份的YouTube影片。二人被控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及发表煽动文字两罪,案件周二(31日)在西九龙法院答辩,两人均否认控罪,《国安法》指定法官之一、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将案订定9月1日开审,预料审期7日。男被告保释被拒需还押,女被告则继续保释候审。 这宗案件获多名旁听人士到庭支持,坐满法庭的旁听席及法庭外的伸延部分,法庭内的旁听人士大多为上年纪的「旁听师」,即自「反送中」运动以来常到法院旁听的常客。被告彭满圆步出犯人栏时,多人挥手呼「撑住呀牧师!」、「牧师加油!」 正在还押的第一被告彭满圆没有律师代表,自行答辩;而获保释的第二被告赵美英则有律师代表。两名被告周二表示会否认控罪。控方指将会传召8名证人,包括1名法庭保安人员及7名警员证人,另会呈堂约5小时长的录影会面、约半小时的YouTube片段、以及15分钟的法庭录音。 彭满圆明言审讯时会自己代表自己,他尚未决定传召多少名辩方证人,并在庭上向控方索取文件,「全部文件我都想收到,因为我要研究点样抗辩」;以及要求控方给予涉案YouTube片段的完整影片,以了解事件来龙去脉及上文下理,另亦向法庭要求本案过去5次聆讯的誊本记录。 罗官问控方,只撷取YouTube影片的某一部分会否断章取义,建议播放全数6小时的片段,控方称保守估计需要两个月时间准备影片誊本。而第二被告赵美英的代表大律师表示,只需盘问3名控方证人,不会传召辩方证人。 《国安法》指定法官之一、主任裁判官罗德泉豁免被告申请法庭聆讯誊本的费用,并将案订定9月1日审讯,预料审期7日。 彭满圆过去多次向法院申请保释,周二他再次申请担保外出,罗官听取陈词后,不相信被告不会继续作出危害国安的行为,考虑后再次拒绝他的保释申请,彭满圆需还押候审;而赵美英则可继续以原有条件保释。 男被告彭满圆(59岁)被控于2020年11月17日至2022年2月16日期间,在香港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作为,即制作、上载及广播YouTube影片并维持该频道,意图引起对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引起香港居民间的不满或离叛;及/或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彭另和无业女被告赵美英(67岁),被控于今年1月4日在西九龙法院大楼3庭发表煽动文字,意图引起对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及/或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的文字。 翻查资料,2022年1月4日当天,西九龙裁判法院第3庭正在处理邹幸彤涉嫌煽惑他人参与六四集会案,邹当日被裁判官陈慧敏定罪,邹自行求情有旁听人士拍掌,最终3男1女旁听人士被登记个人资料及赶离法庭,包括本案两名被告,有人曾讲过「拍咗手就起身,洗乜惊啊」、「依加呢个法庭,无晒法律喇」等说话。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香港法庭】沙田「和你Shop」演变暴动 2男1女罪成判囚40至44个月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期间,大批市民在沙田新城市广场参与「和你Shop」示威,随后演变为冲突。一对情侣及一名曾搬小巴站牌的男子被控暴动罪,其中情侣中的男友因欲拉走被警方控制的女友而被加控阻差办公罪。3人经审讯后早前被裁定暴动罪名成立,男工程师另被裁定阻差办公罪成。案件周二(31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谢沈智慧判3人分别监禁40至44个月。 3名被告依次为销售市场主任陈乐怡(26岁)、工程师周锦威(25岁)及地产经纪黄溢霖(45岁),他们同被控于2019年9月22日在沙田源禾路好运中心外,连同其他身份不详的人士参与暴动;周锦威另被控于同日同地管有故意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高级督察58483林佩武。第一及第二被告原是情侣,并打算今年结婚。 法官谢沈智慧指,本案暴动涉及100人,因警方及时执法暴动才维时不长,示威者原在沙田新城市商场集合,其后转到好运中心外源禾路聚集,以摺叠闸门等杂物架设路障,并有人将垃圾筒、小巴牌等物品放入加固路障,有人指挥并浇上易燃液体,并大声呼唤「魔法师!」随即就有人纵火,显然有组织及预谋,纵火是意料中事。 第二被告周锦威被捕后承认他与第一被告陈乐怡是响应号召到场,希望港府听取意见,但两人被搜出有大量装备,戴口罩及护目镜,轮流手持一把锤子。法官不接纳第三被告黄溢霖称是买健身食品而留在商场,他被拍到戴上头巾,并协助搬小巴牌堵路,法官认为他明显非巧合路过,他留在暴动现场是认同犯案者的所作所为。 不过,法官同意此案并同类案件之中最严重,没有证据显示本案3被告煽动及带领聚集;但本案严重之处,是本案早有预谋,暴动人士带备物资堵路及纵火,他们明显有组织行事、各司其职,5分钟内已令繁忙的沙田市中心交通瘫痪,大部分参与人士都穿黑衣蒙面,首两名被告有大量装备,第三被告动手协助设路障,就暴动罪的量刑起点为监禁3年半。 就而第二被告被控阻差办公罪,法官指当时现场有暴动,警方执法理所当然,第二被告意图将犯案的第一被告拉走,目无法纪,这控罪的起点为监禁6个月,其中3个月刑期需要分期执行。 法官指,3人因于审讯后被定罪,不获认罪扣减。据背景报告及给法庭的信件显示,3人犯案前均是背景良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可是上诉庭已颁下案例,即使判处背景良好的年轻人长期监禁,是其家庭甚至社会的悲剧,但法庭必须坚决打击罔顾法纪的犯罪行为。 辩方求情时又指,3人均为家庭经济支柱,判刑将严重影响家人,法官认为既然如此,犯案前应小心考虑,况且此一直以来亦非求情因素。为3人撰写求情信的人均异口同声指,3人都是关心社会的人,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表达意见,但这亦非减刑因素。法官又引案例指,现今社会有一群真诚但固执己见的人,因为他们的极强信念而不惜一切将想法强加于社会,法官认为此举如同骑劫一样,如初期法庭不表明行为无论用意多么良好也不会被社会所容忍,要制止此行就很困难,认为需要以整体阻吓性为判刑首要考虑。 法官又指,奉行法治的文明社会,必定有其他合法方式达成诉求,不能使用暴力,即使他们说是受政治信念驱使犯案,也不构成求情或轻判理由,否则人们只会更自以为是,承受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的法律后果。被告的个人动机、犯案原因自认为多么崇高、一般来说全部都不是求情理由。 辩方求情时指3名被告已十分后悔,法官批评被告们是审讯后被定罪,称有悔意是「口惠而不实」,尤其是第一被告,法官引述其求情信提到「从没想自己会经历这件看似与我无关的事」、「政治一事难分对错」,法官指3人绝对可以有自己想法,他们被控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违法的方法犯案,批评第一被告「冥顽不灵」。而定罪影响两名男被告的原本大好前途,法官指如他们珍惜前途就不应犯案,定罪是咎由自取。 法官认为唯一可以减刑的理由,是3人热心公益及参与义务工作,第一及第二被告酌情减刑一个月,而一直热心公益的第3被告可减两个月,即三人分别监禁41个月、44个月及40个月。 案情指,当日警方到场清场时,源禾路3线阻塞,约100名示威者在路障后集结,与警员对峙,又向警方掷物辱骂。警员上前追捕,在近担杆莆街交界一个花槽位置制服陈乐怡,周从花槽跳出再拉陈的手,试图拉走她,转而再遭警员制服;黄则因拒绝离开,同遭拘捕。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不敌洪流】营运成本高昂无人承接 半百世纪珍宝海鲜舫6月告别香港 香港有近半百世纪历史的热门旅游地标之一「珍宝海鲜舫」,去年因疫情停业一年多后,仍未有合适的经营者接手。其母公司宣布下月将移离香港,并物色新营运者。有市民大叹可惜,认为海鲜舫具有历史价值,应该得到保育。 位于香港仔的珍宝海鲜舫(珍宝王国)自2020年3月停业后,曾与港府达成合作协议,无偿捐赠予海洋公园营运。不过,珍宝王国的母公司香港仔饮食集团周一(30日)表示,海洋公园已于去年底正式通知,未能找到合适的第三方机构营运,不能落实捐赠计划。 珍宝王国于1976年开业,但自2013年起,开始入不敷支,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饮食及旅游业饱受冲击,珍宝王国累积亏损超过1亿港元,每年仍然要耗资平均数百万港元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加上香港没有泊位,而海鲜舫海事牌照下月到期,决定下月将海鲜舫移离香港,并物色新营运者。 这意味有近半百世纪的珍宝海鲜舫,将告别香港。 记者周二(31日)到访珍宝海鲜舫,不少市民特意来拍照留下纪念。老伯伯Human带著一部专业相机,为海鲜舫留下倩影。他对于海鲜舫要告别香港,觉得很可惜,说朋友的生日宴及结婚都在这里举办,他自己则多数来吃海鲜及乳猪,他形容珍宝海鲜舫「外面金碧辉煌,里面比较旧式」。 另一满头白发的叶太自小在南区长大,珍宝海鲜舫陪伴了她几十年。叶太说,每次有朋友从外国回来,都一定带他们到珍宝海鲜舫吃晚餐,他们都喜欢这个景点。对于没有人接手海鲜舫,叶太感到很可惜,希望港府能够作出保育。 「很可惜,因为政府都有盈馀,是否可以能帮忙补贴?因为这些旧式的景点有历史性,很值得保育、留下来。」叶太说。 除了老一辈,亦有年轻人专诚来观摩。Coco住在将军澳,她从未到过海鲜舫,无耐还未来得及光顾它就已经结业。 「觉得是一件不真实的东西,本身没有经历这个年代,所以纯粹想来体验一下。」Coco说。 问到市民珍宝海鲜舫对他们有何特别意义,当中有人答得很快,说:有,我的名字都叫珍宝。 珍宝是一位稍有白发的太太,得悉海鲜舫要离开香港后,住在新界大埔的她远道前来,她说年轻时常常到访,觉得坐在艇上很有风味,别具香港特色,惟现时只能怀念。 「那个年代所有怀旧的东西都消失了,一个社会发展总有很多失落,我们几十岁人,一定很多失落,希望它更好发展,或者比珍宝更加好,唯有向前望。」珍宝说。 香港「港识多史」创办人Godfrey接受本台访问指,对海鲜舫离港感相当可惜,虽然珍宝海鲜舫在40年代后才出现,但香港早在20年代左右,就有水上人开设的酒楼,历史意味悠久,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载体,值得保留。Godfrey指,港府有能力去保留香港的特色地方,相反一般市民的能力及责任很小。 Godfrey说:政府当然有能力去做更多,经济比较好,有更多资金,是否应该在这些地方做多点功夫,去保留一些香港的特色地方?当然政府及海洋公园都有很大的责任,但还有很多方面都有责任,本身的经营者它是否有责任将珍宝海鲜舫与香港市民的连结加强?更加宣传本身的景点或文化?大企业有否尽社会责任帮香港保留景点? 海鲜舫搬离香港,他认为对于香港人来说,是失去一个重要的旅游地标,但可能对长久保存更有帮助,如果其它地方的维修成本较低,对船只有正面影响。 南区区议会前主席罗健熙回覆本台指,珍宝海鲜舫和太白海鲜舫是南区市民的集体回忆,亦见证香港仔避风塘发展,不论在文化保育抑或是历史传承上均有重要角色。他对海洋公园接手海鲜舫的营运表示支持,认为总算是一个令海鲜舫继续留在香港仔避风塘的方案,无法理解为何由特首在施政报告宣布落实的计划,竟如此儿戏便突然间消失。 罗健熙希望港府把握最后机会保住海鲜舫,如政府应首先特别考虑海鲜舫的各项牌照要求,如果海鲜舫暂仍未有营运方向,应对其海事牌照作特别安排,让其在原位摆放。他促请港府介入,甚至物色适合的法定机构暂时接手海鲜舫,应付其日常的保养开支。 特首林郑月娥曾于2020年《施政报告》提出「跃动港岛南」,推动海洋公园协作,重新活化海鲜舫。 林郑月娥周二在行政会议前见传媒,表示不会因要保留而勉强耗用大量公帑介入。她说当日提出南区发展,是得到海鲜舫拥有者的慷慨无偿捐出,所以政府亦讲明,不打算由政府斥资营运,当时伙伴是捐出者及海洋公园,海洋公园亦有活化计划,但如果这两个单位无法达致完美方案,这亦是无可厚非。 林郑月娥说:这两个单位如果没有办法可以达至一个完美的方案,这也是无可厚非,我不会因为在《施政报告》说了一些事,但实际是没有办法执行,或者需要政府大量公帑去执行而勉强去做,所以这种情况我觉得没有甚么大问题, 我对于海洋公园尽了努力,以及珍宝海鲜舫拥有者曾经作出提议,都是表示感谢。 位于南区深湾的珍宝海鲜舫,由商人王老吉集资筹建,惟开业前曾于1971年遭大火吞噬,酿成多人死伤;及后王转交「赌王」何鸿燊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郑裕彤打理,斥资3000万元重建新的珍宝海鲜舫,于1976年落成及开业。 珍宝海鲜舫是香港的著名景点,由于它位于海中,以传统中国皇宫特色装修,所以成为外国游客必到之地,至今累积游客人次超过3000万。 珍宝海鲜舫亦是一众影迷的重要回忆,多部国际电影都在珍宝海鲜舫取景,包括1955年荷里活电影《生死恋》(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1973年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2003年的港产片《无间道2》等等,当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香港影星周星驰的《食神》诞生之地。 过去不少达官贵人及中外游客都曾光顾海鲜舫,包括汤告鲁斯(Tom Cruise)、尤伯连纳(Yul Brynner)、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尊荣(John Wayne)等荷里活巨星,最著名的更有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 记者:董舒悦 编辑: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梁京评论】今年夏天很关键 在政治意义上,2022的夏天会是一个炽热的夏天。核心问题,就是与当前局势有关的大国博弈,能否阻止普京和习近平做困兽斗可能给世界带来一场比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惨烈的大灾难。第一场博弈,就是围绕俄乌停火甚至是停战谈判。我相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之所以敢高调敦促泽连斯基以放弃部分领土换和平,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许多国家都害怕战争拖下去给本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与一些国家发生饥荒相关连的动荡风险。老迈的基辛格虽然还保持著机会主义的品性,毕竟失去了对现实的敏感,泽连斯基怎么可能接受放弃领土呢? 问题是,泽连斯基如果坚持不割让领土,是否就意味著普京能通过战争升级,包括把粮食武器化来制造一场全球大灾难?从俄国的反应来看,还不到这个程度。俄国一方面要求以解除部分制裁来交换放行乌克兰粮食出口,同时又明确表示不会使用核武器,以换取拜登在对乌军援上手下留情。看来,尽管普京知道自己大盘已输,但他对国内的控制还有相当信心和把握。或者是按照美国历史学者科特金(Stephen Kotkin)的逻辑,那就是普京知道他若发出毁灭地球的命令,未必会被执行。因此,即使普京没有三长两短,俄乌战争拖下去而不至酿成全球大灾难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些。 对比之下,中国最近的内部局势变化则让人看到了更大的变数。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解读李克强居然召开了一场全国(十万)各级长官听训的救经济大会。此举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英语舆论界的关注重点是中国经济遭遇空前灾难,而华语世界则更多关注这个大会是否意味著习近平20大不能连任。我认为英语世界抓住了重点。正如很多人没有想到普京真的会发动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一样,几乎没有人想到习近平的「清零」会走这麽远、走这麽「绝」,以至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因「清零」而发生崩盘。 那么,如何来解读这场史无前例的「十万人大会」与当前中国经济灾难和政治危机的关系呢?我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习近平有本事救经济,李克强就不可能有机会开这个大会,反过来,如果李克强和支持他的反习势力知道如何救经济,那也就无需开这个大会,他们或是乖乖地帮习近平救经济,或者是想办法把习近平逼下台,就像当年元老们逼华国锋下台一样。换句话说,这个「十万人」大会的怪事之所以能发生,实在是证明中国的经济灾难已经非常之严重,而且,看来当局不知如何应对。 第三个重要问题,就是当下中国经济超出预料的困局,对美、中、俄的三国博弈意味著甚么?亲俄的乐玉成离开外交部,有可能传达的是这个信息:中国愿意以牺牲俄国来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因为要救经济,只有求美国。很显然的是,拜登,甚至是美国精英都没有料到会遭遇这样的挑战。 2022的夏天之所以很关键,就是因为普京和习近平的历史性误判引爆的世界秩序危机,把世界推向了一个新的关口。这个夏天,美、中、俄以及一些重要当事国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困难而又影响深远的决断。美国的角色最为关键,但正如世人所见,美国自身也深陷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否意味没有乐观的理由了呢?当然不是,普京和习近平的惨败,本身也包含著很多希望的因素。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0 months
1
0
0
0
05-30-2022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30日 1.【六四33周年】香港维园技术性「爆满」 世界各地将遍地开花点燃六四烛光 距离今年的「六四」33周年仅5天,当局续以疫情为由禁绝维园集会,支联会被迫解散后,迄今仍未有团体公开表态拟举办「六四」集会。仅余发声组织之一的社民连,其正、副主席代表分别向本台称,未有申请维园订场,仍踌躇香港今年的「六四」悼念方式,形容如今香港形势凶险,当局设法洗太平地,指「各部门都想尽办法对付欲正常发声的人」。惟庆幸的是,即使「六四」烛光和「国殇之柱」在中、港两地「被消失」,仍于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他们相信港人的「六四」记忆不会被「洗白」。 以往香港被视为中国大陆承传「六四」悼念的重要基地,过去逾30年,历年数以万计港人赴维多利亚公园(维园)足球场,参与「六四」烛光晚会。不过,自2020年的反修例运动持续及《港区国安法》的实施,港府以新冠疫情为由,拒绝支联会的维园「六四」集会申请。 维园足球场被约满「踢波」 未有团体有意举行六四集会 本台周一(30日)以市民身分向康文署部门查询得悉,即使最近疫情放缓,当局仍以疫情为由,暂停非指定用途活动订场, 而维园硬地足球场只准踢波,更报称当日球场已被约满,至于6月1至3日晚上6时后的时段,及6月5日的上午时段亦被约满。换言之,料今年「六四」的维园烛光人海不能重现。 距离今年「六四」仅余5日,支联会等多个民间组织早前已被迫解散,其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和邹幸彤等更身陷牢狱之灾,目前仍未有团体表明有意举行「六四」集会。社民连外务副主席周嘉发向本台称,现仍未有决定,亦暂未有申请维园订场。 周嘉发说: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想尽办法,用其法例去对付欲正常发声的人,今年形势不明朗。好似(六四)走出街都不知是否可行,要再考虑一下。 周嘉发:政治打压更严峻坚守信念不易 惟最重要谨记真相 除了今年维园球场的被订满踢波外,他提及,身兼社民连成员的民间电台台长曾健成(阿牛),日前与电台成员在铜锣湾摆街站期间被数10名食环署人员包围,以「未经批准展示标语」为由,没收「释放政治犯」等标语及票控;以及周日(29日)社民连的「六四」街站,仅挂无字黑布来哀悼「六四」及表达自由丧失,都被大批警员包围和拍摄:而最近有不同界别人士都难抵政治压力,选择离港,周嘉发叹道「今年香港政治打压形势更为严峻,小小事都被扣上煽动罪,坚守信念不易」。 周嘉发说:虽然政权没有说不可悼念「六四」,但在每间大学可见,清洗那么多年「六四」记忆和痕迹,仿如要令「六四」未曾存在一样,可能再过几年后,会用不同「理由」去解说那么多人悼念「六四」的原因,例如他们是被煽动、唆摆。但每个香港人都是有血有肉,不论1989年或2019年,都曾勇敢上街。但谨记真相,是我们最重要做到的事。 陈宝莹:庆幸多位社民连成员出狱归队 乐见世界各地港人坚持承传烛光 另外,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近日被当局就「612人道基金」案件,以《港区国安法》拘捕。天主教香港教区回覆查询时称,基于前线同工及部分委员顾虑恐触犯《国安法》,因此今年不会再举行追思「六四」弥撒。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向本台称,的确如今在香港「弧军作战」悼念「六四」困难重重,但庆幸多位社民连成员曾健成、吴文远、黄浩铭、邓世礼等出狱归队,「可分担一点」,更乐见世界各地港人坚持承传烛光。她透露,其丈夫社民连梁国雄因非法集结罪和《港区国安法》等罪而身在狱中,目前虽不时因心脏和皮肤疾病求诊,但并无大碍,仍意志坚定。 陈宝莹说:就是所谓团结的力量吧,大家一起做的感觉是很重要。希望港人在不同地方去悼念,希望「六四」烛光不灭。 「国殇之柱」于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多个城市将重现六四烛光 现时,世界各地正为悼念「六四」加紧接力。其中,雕塑「国殇之柱」去年底被香港大学拆除并移离校园。事隔约半年,雕塑创作者高志活(Jens Galschiot)致力协助于各国重竖「国殇之柱」,包括上周三(25日),挪威奥斯陆大学竖立于同样8米高的「国殇之柱」复制品,将展出1个月。最近,他再宣布于6月4日亲赴布拉格Doxs Museum,参与「TRUTH PREVAILS - Hong Kong Movement after Václav Havel」,关于香港反修例运动3周年及「六四」33周年的展览活动,并展出「国殇之柱」和演讲。 另国际特赦组织宣布,今年「六四」将在各国20多个城市重现「六四」烛光,以悼念1989年北京镇压的「六四」死难者,包括旧金山、华盛顿特区、首尔、台北、乌兰巴托、悉尼、奥斯陆、巴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冀透过连续2年组织一系列全球烛光活动,声援香港。在台北,华人民主书院会联同其他非政府组织,亦于中正纪念堂举行悼念「六四」晚会,并竖立高3米的「国殇之柱」3D复制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六四33周年】台北举办悼念晚会:重新树立国殇之柱 港版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维园六四集会成绝响,华人民主书院30日举行记者会宣布,将在台北中正纪念堂举办六四33周年悼念晚会,并在当天重新树立在香港被拆毁的国殇之柱(台湾称耻辱柱)理事长曾建元表示,台湾是站在全球抵抗专制的最前线,我们要更勇敢的来对中共说不。 华人民主书院、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台湾人权促进会等团体,30日在中正纪念堂举行记者会,宣布以众筹方式,在台湾以3D列印技术重新打造的「国殇之柱」,并在六四晚会当天正式揭幕。 华人民主书长理事长曾建元表示,重塑的「国殇之柱」是获得原创作者、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授权后,且获众筹活动支持的成果。 曾建元说:这个「耻辱柱」是延续去年被香港政府、香港大学所催毁的,原本树立在香港大学校园的「国殇之柱」。我们得到原作者的授权,还原了他在全世界同样作品,同样的名字「耻辱柱」在台北来重现。我们也透过「耻辱柱」象征接续了香港维园、香港的大学校园主办六四薪火的香火。 曾建元指,在宣布以众筹方式重建「耻辱柱」的募款活动,以及宣布六四重现「耻辱柱」讯息后,引发台湾社会不同的声音。 曾建元说:譬如昨天就有朋友告诉我,不要关心别人的事,要做也是别的国家的事。然后我告诉他错了,六四33周年是我们的事,不是别的国家的事,为什么?因为当年六四镇压的这个国家,他的军机、他的军舰三天两头就侵犯了我们的领空、我们的领海,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吗?我们并不是为了别的国家而改变中共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台湾、我们的自由民主、我们的宪政而努力。 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表示,如果现在台湾内部仍有人说,六四天安门事件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去重建「耻辱柱」还有人说,到底是那一国的耻辱,这是非常自私而且毫无人权意识的发言。 施逸翔说:当全球已经无法阻止,中共政权在新疆再教育营的种族灭绝的反人类罪,无法去莫视香港境内的人权倒退,台湾的六四晚会就变成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在台湾举办六四晚会,已经不只是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而已,这也是民主人权在对抗极权反人类的战争。这不只是关乎当年六四被镇压的中国人,追究中共政权暴政的责任,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权议题,而台湾不能够置身事外。 台湾永社副秘书长洪崇晏认为,自由国家、民主体制必须要站出来抵抗,必须要议识到中共这些威权政体的威胁。 洪崇晏说:我们必须要站出来抵抗,如果我们只是对内消极、保守、自顾自的民主,却没有去抵抗这些威权的扩张,民主恐怕会成为民主社会的那么民主恐怕会成为民主社会的墓志铭。我们希望这件事情发生,不希望这个现象继续蔓延,所以我们站出来抵抗,所以我们必须站在这边抵抗。我们纪念六四事件,抵抗中共各种侵害跟压迫,每一个站出来的人,每一个发出来的声音都是重要抵抗力量。 六四33周年悼念晚会将于6月4日下午6时40分在中正纪念堂民主大道举行,会上将揭幕香港大学耻辱柱重建版本。耻辱柱香港译名为国殇之柱,由高志活创作以悼念六四事件死伤者,在香港大学校园竖立达23年,后被举报违反国安法,于2021年12月22日连夜遭到拆毁。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逾百名英国会议员联署 促政府审查中港官员在英资产为制裁铺路 「武官」出身的李家超获任命为香港特首后,外界预期他将继续执行北京的「铁腕治港 」政策。在他就任前夕,过百名英国国会议员联署致函英国外相,促请英国政府审查中港官员的在英资产,为制订针对香港的制裁名单而铺路。 这次联署共获110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参与,包括86名英国下议院议员,以及24名上议院议员。他们致函英国外相卓慧思(Liz Truss),促请英国政府审查和侵犯人权有关的中港官员在英国的资产,为推出针对香港的制裁令而铺路。 联署信直斥香港官员表里不一的做法。 「这些香港官员和他们的中国伙伴一同谴责所谓的『西方干预』,公开攻击英国履行对港人历史、法律和道德承诺的权利,却同时继续把他们的财富隐藏在英国的物业中,这是不对的。」 「香港监察」报告成议员联署理据 联署信引述总部设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的报告,指有5名香港官员和6名香港立法会议员在英国持有物业,而他们都有份持续打压香港人权。 「香港监察」4月底发表的报告,指出共有21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和立法会议员在海外持有物业,遍布英、美、澳、加等国,当中以英国物业最受青睐。 被点名在英国持有物业的香港官员包括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以及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等。而在北京引入「爱国者治港」原则后当选,并宣誓效忠北京的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君彦、霍启刚和林新强等,亦被点名在英国持有物业。 联署议员:仿效针对俄罗斯手法 制裁中港官员 联署发起人之一,英国保守党议员、保守党前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表示,英国应仿效针对俄罗斯的手法,制裁中港官员。而制裁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掌握中港官员在英国的资产。 施志安说:北京在港实施严厉的《国安法》两周年之际,外交大臣应学习西方针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残酷战争的统一回应,审查香港和中国官员在英国的资产。这将为英国推行针对香港的马格尼茨基式制裁铺路,列出要为香港持续侵犯人权行为负上责任的官员名单。 值得留意的是,这份联署声明发布的时间点,正值李家超就任香港特首前夕。而香港国安早前以《港区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势力罪」,拘捕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引来英国舆论猛烈批评,国会下议院翌日更举行紧急质询。 英国迟迟未制裁香港官员 罗杰斯:仍重视英中商贸 自北京在港强推《港区国安法》以来,作为香港前宗主国的英国一直严词炮轰北京违背《中英联合声明》,并作出相应行动,包括暂停和香港的引渡协议、把针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禁令扩大到香港,并启动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计划,使大批港人得以移居英国,却一直未如美国一样,就此对中港官员实施制裁。 然而相较之下,英国政府已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对超过100间企业和过千名个人祭出制裁。 「香港监察」创办人兼行政总裁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北京在新疆的严重暴行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制裁中国官员和实体,却一直以香港未达到《马格尼茨人权法》的标准,未有出现严重酷刑和劳役情况,而迟迟未制裁参与打压香港人权的中港官员。 他认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英国政府仍然重视和中国的商贸往来。 罗杰斯说: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英国政府仍不想过份刺激北京,英国仍重视和北京的商业关系,对此我并不认同。我希望英国政府三思,并期望110位国会议员的联署可推动政府重新审视。 他认为即使英国政府推出BNO「救生艇计划」,也无法取代制裁中港官员带来的影响,促请英国政府接纳议员建议,启动对中港官员在英资产的审查。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潘加晴 网编:苏旋 4.【特首任命】香港新特首上京接委任状 习李淡化国家安全以保国际投资者留港信心 香港新特首李家超上京「接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形容,香港新选举制度能落实爱国者治港和港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总理李克强希望,新政府能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评论指出,习李淡化国家安全重要,是要减低过去一段时间对香港的打压,以及对香港声誉和国际投资者信心造成的负面影响,希望转移焦点,以保国际投资者留港投资的信心,但不会真的放宽对港的管治力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30日),在北京接见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习近平赞扬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贡献,对他充分肯定和信任。 习近平:港新选举制度 落实爱国者治港和港人当家作主权利 李家超是在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后,首任「当选」的特首,习近平认为,在新制度下的特首和立法「选举」是成功的,能落实爱国者治港,符合「一国两制」方针,是符合香港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政治与民主制度。 习近平说: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对于落实爱国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动形成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建设香港的良好局面,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他形容,香港回归25周年将至,「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北京在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动摇、不会改变。 李克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 总理李克强当天上午在北京向李家超颁发委任状,他希望,新一届香港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特区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 李克强接见李家超时的媒体拍摄片段,有提及「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同时,也说北京会落实好对香港特区的全面管治权和爱国者治港。 评论:习李讲话淡化国家安全 以保香港国际投资者留港信心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习近平和李克强与李家超见面时,在中共非常重视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是轻轻带过,并不代表中共想放松对香港的管治。他认为,中共想要转移在香港问题上的焦点,挽救香港正在流失的经济活力。 刘锐绍说:由乱到治,由治及兴,是反映(领导人)他们感觉到现实,特别是在经济问题,香港受到好大的伤害,不能够不把政治问题暂时放开,只能够包装成为早前对香港的政治加压和打激有效果,现在要着重民生。 刘锐绍表示,这一次北京没有任何惠及香港经济发展的举措,庆祝李家超上任,也是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如5年前,再透过「派糖」的方式,协助香港经济发展。 评论:习近平赞扬李家超和新选举制度是为自己贴金 时事评论员桑普就表示,香港订立《国安法》,以及更改选举制度,都是习近平的主张,认为他在见李家超时,用了较长时间赞扬新选举制度,也是为自己贴金。 桑普说:这叫做自我感觉良好和自己往脸上贴金,因为新选举制度都与李家超和林郑月娥无关,是与习近平有关,是由习近平主推这件事,习近平是要显示,香港今日要由乱及治,是他的功劳,由治及兴就是交予李家超的任务,这个讯息已很清楚说明。 桑普表示,李克强没有对香港「派糖」,只是旧调重提要香港巩固三大支柱的角色,没有再公布优惠香港的政策,也反映香港的独特和地位已不如前,在北京眼中能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英中关系】英国诺定咸港人发起联署 促与姊妹城市宁波「分手」 英国中部城市诺定咸(Nottingham)的市议会,今年3月因不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宣布和两个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城市切断「姊妹城市」关系。有当地港人近日发起联署行动,指中国背后支持俄罗斯,促请市议会和中国「姊妹城市」宁波割席。目前全英国有48个城市和中国城市有「姊妹关系」,这次行动会否引起连锁反应? 俄罗斯2月底入侵乌克兰后,英国中部城市诺定咸(Nottingham)的市议会,即在3月初宣布,和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Minsk)和俄罗斯城市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切断「姊妹城市」关系,即时生效。当地港人团体「Nottingham Stands With Hong Kong」近日发起联署,呼吁市议会基于同一准则,和中国「姊妹城市」宁波割席。 在英港人:香港人应告诉当地人 不应和中共建立关系 「正因为我们香港人明白,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件事上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宁波这个地方,都不应和我们诺定咸这个城市存在姊妹连结。作为一个抗争团体,我们希望借着我们住在这个地方,去和诺定咸的人说,我们不应和中共建立这些关系。」 发起这次行动的「Nottingham Stands With Hong Kong」成员K(化名)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近年中共和俄罗斯的极权扩张,使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受到影响,以诺定咸为例,就一直受孔子学院及与中国的经贸协议影响,而中国更是暗中支持俄罗斯。 斥中国是俄罗斯「共犯」 他们在联署信中罗列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证据,包括背弃保护乌克兰免受核威胁的承诺,而当国际法庭要求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时,中国和俄罗斯一同投下反对票。中国更支持保留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席位,并购入大量俄罗斯燃料。 联署信直指中国是俄罗斯的「共犯」,加速乌克兰局势恶化,并指出从1989年天安门事件,到2014年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行为,再到粗暴打压2019年的香港民主运动,都让世界看到中共极权如何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民主。 「姊妹关系」带来了什么? 翻查资料,诺定咸是在2005年和宁波结为「姊妹城市」。诺定咸大学更设有宁波校区,并直接命名为「宁波诺定咸大学」,是首家获中国教育部认可的中外合办大学。宁波诺定咸大学在2006年落成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都有出席典礼。 K表示,诺定咸当地有大量中国留学生,两地更一直保持密切经贸往来。在2014年,当地政府甚至直接把一座有轨火车桥命名为 「宁波友谊大桥」 ,因此两地的 「姊妹城市」 关系不单是一个象征性关系,更是有接近20年的深厚连结。 团队计划收集1000个联署,并在6月12日香港抗争纪念游行后,把请愿信交给当地议会,呼吁地方政府切断和宁波千丝万缕的连结。 K表示,即使今次行动最后不成功,他们也会继续坚持,并期望让更多当地居民,以至其他英国国民,都关注所住城市和中共的关系。 英中共有48对「姊妹城市」 翻查资料,目前全英国有48个城市和中国城市有「姊妹关系」。以英国首都伦敦为例,就和中国首都北京有「姊妹关系」,而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则和长春市是「姊妹城市」。 K期望诺定咸成为第一个和中国「绝交」的英国城市,并希望扩展下去。 K说:我们可能是英国第一个城市启动这件事,我们的开始希望可以鼓励其他地市去响应这个行动。 这并非全无先例。作为第一个和中共建交的西方国家,瑞典曾有116座城市和中国有「姊妹城市」关系。然而瑞典和中国的关系近年持续恶化,先有瑞典籍书商桂民海被捕事件,近年再出现新型肺炎疫情引致的纠纷,瑞典更关闭孔子学院,陆续有瑞典城市和中国姊妹城市「分手」,形成骨牌效应,最终超过100个瑞典城市和中国「姊妹城市」切割。 学者:香港抗争进入新阶段 前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助理教授黄伟国表示,所谓的「姊妹城市」,传统上是两国建交时为增强文化和经济交流,而特别拣选一些城市成为「姊妹城市」,以展示两国友好姿态。 他认为当大批港人移居英国后,香港的抗争运动进入一个海外化,并在英国在地化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策略展开对华抗争。 黄伟国说:我想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英国朝野内外,聚焦中国对全球政治和道德造成的威胁。以往一些所谓的协订,是否应作为针对对象?所以我相信要求诺定咸市终止和宁波的「姊妹城市」协订,是目前对华抗争中,在香港人认知范围内可以做的事。 他认为部分英国政治人物的对华姿态强硬,却未有如美国一样对华制订惩罚性措施,且中国在英国高校等范畴的渗透仍然猖獗,英国政坛日后会否形成对华强硬鹰派力量,仍然有待观察。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王毅出访太平洋岛国签警安合作项目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批中国「分而治之」 中国外长王毅密集访问南太平洋岛国,行前将一份安全和贸易的区域性合作草案发给10国,目前还有两个太平洋岛国签署警察合作项目。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两名新西兰籍主席发表声明,批评中国正在对该地区分而治之及推动隐性军事化。 中国国务委员、外长王毅从上周四(26日)起,密集对8个太平洋国家进行10天的访问,媒体曝光,中国此前至少将一份安全和贸易的区域性合作协议草案发给了10个太平洋国家,引发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高度关切。 据澳媒和当地媒体报道,在王毅已经完成的访问行程中,中国除了拟在所罗门群岛建立新的警察培训中心外,还将帮助萨摩亚建立警用指纹实验室。 王毅访问的首站为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该国外长马内莱(Jeremiah Manele)上周四宣布了与中国的安全合作计划。 马内莱在被当地媒体抵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本国脆弱的安全环境,中国将进一步考虑帮助本国建立警察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和提供警用设备的提议。 上周六(28日),王毅会见了萨摩亚总理马塔阿法(Fiame Naomi Mata’afa),讨论了包括区域安全在内的议题。 会后,萨摩亚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将在此前宣布建设一所警察学院的基础上,帮助建设一个新的警用指纹实验室。声明还强调,中萨双边关系的基础是「一中原则」。 中国拟在所罗门群岛建立警察培训中心的提议与2020年中国在萨摩亚建立警察学校的承诺一脉相承,中国寻求通过警察培训支持增加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今年3月,所罗门群岛警方公布了其官员挥舞着中国政府捐赠的步枪仿制器械进行训练的照片,这是中国支持该中心警察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当时,该国一些学者和反对派政客认为,引进仿制武器的举动清楚地表明,该警方计划未来从中国引进真正的武器。 周日(29日),「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联合主席——新西兰国会外交、国防和贸易委员会主席奥康纳(Simon O’Connor)和新西兰议员里瑞(Ingrid Leary)联合发表声明,质疑中国交易的动作令人生疑,有意采取「分而治之」方式,意图使「太平洋军事化」。 声明表示,包括领导人会议在内的「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的这些交易在今年7月之前,他们对这些公告的时间安排以及与个别国家达成的交易深表愤怒。两个太平洋岛国宣布中国将在它们的国家建设警察基础设施,这是隐性军事化的第一步,表明中国意图快速将「太平洋军事化」。 声明也认为,这是一个「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气候变化是南太平洋岛国首要的长期议题,但当前的重点必须放在中国向该地区扩张的意图、规模、速度和广度上。中国已经在萨摩亚和所罗门群岛达成的安全协议以及早前泄露的地区协议草案证明了这一点,该协议草案披露,中国拟与10个太平洋国家达成合作协议。 为此,「对华政策跨国议会」两位新西兰联合主席敦促:太平洋岛国要行使主权和自决权,先举行自己的战略会谈,然后再走到一起回应东方或西方的要求。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前政治领事陈用林,亦曾在斐济任职多年,他披露,中国政府在这些南太平洋岛国大展金元外交,除投资基建项目外,中国使馆设有「大使基金」,也称「对台基金」,用以拉拢、渗透太平洋岛国官员,以收集情报,签署有利中国的合作项目,及阻止它们与台湾建交等。 陈用林说:我在斐济长驻过,其中有个「大使基金」,也叫「对台基金」,直接使用现金美金塞给那些小国家官员,甚至对总理府办公室秘书都进行贿赂,让他们给你情报、帮你说话、挤压台湾的生存空间,不排除有岛国官员个人受了巨大的贿赂之后,会违背本国的利益,私下和中共达成一些交易,这完全是金钱外交嘛。 陈用林也表示,中共用其他基础援建、区域安全等做幌子,实际上最终目的是在此建立军事基地,这也是为未来空间战做准备。 陈用林说:警察(项目)的这种合作,实际上跟军事性质就差了半步,因为中共的武警就属于中共武装的一部分,这些小国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中共官员访问,它现在看到这些岛国将来都可以发展为中国的军事基地、海上军事补给停靠的地方;这些岛国有很多是在赤道地区,处在近地轨道,那么对中国发射卫星、建立卫星地面站都非常重要的。 对王毅带来的区域贸易和安全协议,陈用林认为这些岛国知道,只有民主国家才会真正保护这些国家的安全,因此除了被中共巨额金元收买的国家,不会整体上达成中共的安全协议。 陈用林说:这些小国家它们也是待价而沽,但是价值上,总体上它们还是亲西方,真正安全上能得到保护的还是欧美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中国只是在利用它们。所以如果是澳洲、美国这边表态了,它们就会非常慎重的,不会签区域贸易和安全协议。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对本台表示,王毅的整个访问根本不透明,有很多私下交易部分,也充分显示出中共急于在该地区重建秩序,以取代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在此地安全秩序中的作用。虽然中共早前金元外交在起效,但更多的岛国会非常谨慎。 冯崇义说:中国是一个系统性的动作,战略意图就是把中国和这些岛国的关系升级,目标是安全;这些岛国如果在安全方面倒向中国,就相当于它们把传统的盟友甩在一边,重新建立新的安全秩序,把中共政权当成靠山,改变它们二战之后立国几十年来的外交导向。但是这些国家都是民选政府,有反对声音,它们会比较谨慎。 冯崇义也认为,中共这种对外咄咄逼人的扩张,在国际上很难奏效,更多的是对内发动民族情绪以缓解执政危机。 冯崇义说:这种咄咄逼人的外交,一是它得寸进尺、扩张的野心;更重要的是在国内政治,它依赖民族主义作为政权的支撑,用这种东西来去国内收买民心。 一如学者的分析,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王毅周一(30日)在斐济会晤了太平洋10国外长,中国重塑该地区的美梦落空,未能与各国签署包括安全和贸易在内的区域合作协议。斐济总理拜尼马拉马(Frank Bainimarama)强调了太平洋岛国会把各国的共识放在首位,早前已传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对该协议明确表示反对。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潘加晴 网编:苏旋 7.【中共二十大】调侃习总「交棒」 微博大V遭炸号 中共二十大将于今年秋天举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届时是否能够连任成为焦点,中共对网络言论的管控有加强迹象。一名微博意见领袖近日借一条央视新闻「抽水」,笑指习近平要「交棒」,其帐号立即被炸。 近日一名微博意见领袖(大V)「马特特别胖」在其社交平台转发一条央视新闻,题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并附带一句评论:「那你倒是交棒啊」。 )「马特特别胖」的帐号目前已被炸,微博上再无法搜到相关帐号。 对于「马特特别胖」的帐号被炸,墙外网民亦纷纷留言讨论。 有网民开玩笑说:左手交右手不可以?也有网民关心到「马特特别胖」的安危,说:确实找不到了,希望人没事。 亦有网民就帐文的图片嘲讽习近平,说:除了会低头读稿子,还会啥?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中国小学教科书插图丑态激怒网民 教育部全国排查出版社急忙道歉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插画近期遭到网民的抨击。在这些已经公开的插画中,可见到少儿少女目光动作奇怪,长相奇特,网民还发现画中的小男孩疑似裸露下半身。中国教育部上周末紧急下令收回教科书并全面排查。 中国教育部下属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教材插图受到多方指责,近日登上热搜榜。众多小学生和家长批评教科书插图充斥着丑陋、色情、猥琐及变态情节,纷纷谴责教育出版社。一位学生家长发布短视频,讲述他的孩子对教科书插图的直接看法: 学生:妈妈,我告诉你,我之前已经跟你说,这些图片好丑,你一看封面,两个人在那儿相对面,你要换一本数学书好不好,吐舌头,全班都吐舌头,这个 、这个、这个,这个课代表都吐舌头,我一看这些图片就做恶梦。 小学生向家长投诉教科书 众多中国网民和学生家长留言,指最新出版的小学生教科书插图中的人物眼睛很小,没有精神,眼距很宽,有人歪嘴、斜视、吐舌头、纹身、歪着身体站立或歪坐在凳子上,甚至有一群男孩裸露下体,在游戏中抓女生的不雅动作。 在文字部分,充满诱导性的不雅提问。家长们看后目瞪口呆,质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想把孩子带向何方。就连俗称「五毛」的官方网络评论人也对教育出版社发出谴责。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本周一(30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出现上述情况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的漫画起步较晚,内容粗劣,毫无高雅可言。 杨海英说:现在的漫画都是从日本向全世界扩散,中国非常粗糙、低俗,无论是画法也好,内容也好,水平低劣。另外,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政党 ,还是毛泽东造反上山的人,即使进了城也无长进。 低俗文化充斥教科书 杨海英说蒙古文化,维吾尔文化及藏文化都有着璀璨的历史,但带有民族文化的教科书,已被当局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汉文化教科书。最近被发现的小学生教科书中荒唐、扭曲的内容,将严重污染学生们的心灵。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文写道,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插图的事 ,我觉得谁看了都会愤慨。那些插图明显突破了「风格」的范畴,无论从道德还是文化正确性上都完全不可接受。支持严肃查处这件事。 教育部发文全面排查 中国教育部上周六就网民争议发声明,指当局高度重视事件,决定责成涉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而教育部亦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教育出版社对此致歉,表示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教材插图整改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学期可以使用新教材。 中国教育出版领域的前编辑孟宪良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最近几年,中国教科书被教育出版社所垄断,因此,内容愈来愈差,家长们却无奈。 孟宪良说:以前学校有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出社,现在都不允许了。现在必须要用统一教版,才导致这个结局。以前可以选择教科书,这个规定现在废除了。教科书出版业没有压力,想做成什么就什么,教科书这行业有很高利润。 教科书被投诉早有前科 中国教科书长期不讲究对学生的知识性和启发性,只讲政治正确。早在2014年 ,曾有教师投诉「插画人物难看呆板」,「不符合时代发展」。 孟宪良说,执政者的审美能力一向很差。他举例说:央视的『大裤衩』(总部大楼),人民日报的『阳具楼』、军事博物馆边上的世纪坛等,他们都是这种审美能力。他们没有美感。他们所谓的美感就是领导题词。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发烧死亡 家长控诉校方刻意隐瞒家长耽误治疗 中国爆发Omicron疫情,多间大专院校实施封校措施,造成次生灾害不断。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封校期间,一名学生发现上呼吸道感染并且发低烧后死亡,家长控诉校方「刻意隐瞒家长」、「耽误治疗」,在校园拉起横额抗议。 据网民「YANINA缘」于微博发布的图片,家长在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大门拉起横额,上书「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还我女儿蒋心茹」。 抗议期间学生家人情绪激动,倒地痛哭。 据指出,蒋心茹15日发现上呼吸道感染并且发低烧,但校方没有把她立即送院治疗,而是在学校医务室打点滴;在一个星期后蒋心茹情况严重,22日送到医院,当晚立即送入抢救室(深切治疗部)抢救,至27日死亡。 家长表示,不满校方在15日发现蒋心茹身体不适后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家人,也没有第一时间送院,一直拖到22日,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暂时未有回应传媒查询。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香港独立歌手庄正等11人被控油麻地暴动 33名飞虎队证人获匿名上庭 2019年香港理工大学冲突期间,逾200名示威者在港警围捕行动中被拘捕,全数被控「暴动罪」,其中8男3女被告,包括香港独立歌手庄正否认暴动罪,案件周一(30日)于区域法院审讯。控方开案陈词指,有被告八达通及WhatsApp记录显示,他们当日傍晚刻意前往案发地点附近,虽然控方没有实际证据显示被告做出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但控方认为法庭已可以肯定他们身处现场,作为鼓励的一份子参与暴动。 控方开案陈词指,2019年11月11日开始,大批示威者进占香港理工大学并发生暴动及其他违法行为,警方在附近一带设防,至案发当日仍然持续,港府及警方期间不断发放公告,告知公众理工大学及九龙一带的执法情况,呼吁市民注意交通情况及不要造访有关地区。运输署当日凌晨已封闭涉案路段,港铁亦于下午约3时关闭油麻地站。 当日约晚上9时,警方调派队伍到弥敦道至加士居道一带处理示威活动,警方在推进期间不断遭受示威者投掷汽油弹等杂物,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示威者。警方在弥敦道及窝打老道交界的南边与示威者对峙时,示威者无视警方警告,以大量人数集结、拒绝散去,不时冲向警方防线并投掷汽油弹,令行车线上火光熊熊。从片段中估算,警方推进期间示威者向警方投掷了约250枚汽油弹。 警方当日约晚上11时半发动围捕行动,在封锁区内截获213人,包括11名被告。其后带所有被告到警署,并以暴动罪拘捕。警方事后巡查封锁区,发现碧街近油麻地港铁站出口附近有大量被弃置的物资及工具。有4名警员在执勤期间受伤,包括因汽油弹残余物滑倒受伤、被玻璃樽碎片割伤等。 控方:八达通及whatsApp记录 证被告刻意到场 控方开案陈词指,八达通记录显示,第7被告庄正当日约晚上10时半从石峡尾站乘搭港铁前往太子站,而第3被告湛沛林则在晚上7时从钻石山站乘港铁前往何田文站,显示两人当日傍晚时份,刻意前往案发地点附近。检验被告手提后,庄正电话内有与第2被告翟柏龙在WhatsApp的对话记录,显示他们当日计划一起到佐敦范围,并带备雨伞。 控方指称,本案毫无疑问发生了暴动,控方可以肯定11人参与了涉案暴动,因为案发前几日一直发生众所周知的「理大事件」,当局不断发出强烈警告,而在关键时段内的涉案地点并非正常生活的状态,交通、商店均没有运作,他们亦并非居住涉案地点附近,11名被告没有前往的理由;而警民对峙期间,涉案地点已出现示威等情况,虽然交通受阻,但11人有充足机会离开现场,例如步行离开,他们必然知道现场情况,一般市民必然知道现场非常危险而没有可能围观,而11人选择在现场逗留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11人自身装束及携有的装备,虽然本案中 11名被告没有被辨认、观察或拍摄到他们本人做出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但本证据足够令法庭肯定他们身处现场并参与暴动,起码作为鼓励的一份子的形式参与。 案件料审25日 33名飞虎队证人获匿名上庭 案件预料审讯25日,案件周二(31日)继续。 11名被告依次为地盘管工欧阳浩明(25岁)、摄影师翟柏龙(28岁)、学生湛沛林(19岁)、发型师陈思进(18岁)、文员陈子宏(21岁)、无业郑太君(25岁)、音乐教师庄正(28岁)、学生周嘉慧(19岁)、学生周诺澄(19岁)、音乐教师简澧然(24岁)及酒吧店员黎子欣(22岁),他们同被控于2019年11月18日在窝打老道与咸美顿街之间的一段弥敦道参与暴动。 法官林伟权上周批准本案中33名飞虎队成员证人的匿名令,并使用特别通道出入及在屏风后作供,传媒不得报道33名飞虎队成员证人的资料。 案件编号:DCCC 461/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香港法庭】6人涉油麻地纵火及租酒店自制汽油弹 两男认罪判囚4年两个月 前年2月正值香港疫情严重之初、港府仍未「封关」时,有休班警长在一个深夜,于九龙油麻地跟踪及拘捕涉向马路投掷汽油弹的黑衣人,其后搜查涉由他们租用的酒店单位,搜出载有易燃液体的玻璃瓶、液化石油气等物品,先后拘捕及起诉6人纵火及管有物品意图损坏财产罪,其中两青年周一(30日)在区域法院认罪,法官练锦鸿判处两人监禁4年两个月。 案中第一被告陈鸿基(现年26岁)及第二被告陈国强(现年28岁),同被控一项纵火罪及一项管有物品意图损坏或摧毁财产罪。纵火罪指,其中5人于2020年2月4日,在油麻地弥敦道与甘肃街交界附近,无合法辩解而用火损坏交界的一段车路;管有物品意图损坏或摧毁财产罪,指6人于2020年2月3日至5日期间,在油麻地 Casa Deluxe Hotel 的一个单位内,保管或控制10枚汽油弹、两罐汽油、一樽腐蚀性液体、4条毛巾、2罐液化石油气、4罐喷漆等物品。 控方案情指,案中有被告于前年2月2日晚租用涉案酒店房间,案中6人其后多次被闭路电视拍到出发往附近五金铺购买制作汽油弹的工具及材料,酒店职员和技工曾于2月4日下午应召往房间维修,发现房内充满浓烈天拿水气味。 第一被告独自走向两名休班警时被截停拘捕 2月4日晚,两名休班警长于涉案的弥敦道十字路口,目睹5名穿深色衣服的人士搬动帆布及杂物设置路障,点燃并投掷5枚汽油弹焚烧路障及路面。 5人纵火后逃往附近的循道中学,于侧门换衫后沿加士居道折返,其余4人逃回酒店,第一被告独自走向两名休班警时被截停拘捕,并被搜出酒店房咭及五金铺的收据等,陈称他们5人当晚较早时带同汽油弹从酒店房间出发,警诫下陈自愿表示曾在涉案弥敦道交界架设路障,阻碍行车。 第二被告在步出酒店房间时被拘捕 警方其后到涉案酒店调查,第二被告在步出房间时被拘捕,他当时携有酒店发出的按金收据。警方就纵火事件施行警诫,第二被告表示曾向巴士喷漆,但否认投掷汽油弹。其后他被警方以「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拘捕时,警诫下他称「啲工具同材料系我同另外两个朋友一齐买慨,但有啲工具我都唔清楚买嚟做乜」。 部分被告在房间内亦被捕,警方于房内搜出制作汽油弹的工具和材料,包括10枚汽油弹、两罐汽油、一樽通渠剂、毛巾、漏斗、士巴拿等物品,又有镭射笔、防毒面罩及深色衣物,大部分物品都验出易燃物质。 第一被告电话内有搜寻「燃烧弹材料」的搜寻纪录,而第二被告的电话则有搜寻附近警署及五金铺的资料记录,亦有相片显示涉案房内改装汽油弹的情况。同案其他被告的手提则有拍下戴着防毒面具的自拍,及正戴上手套组装汽油弹的过程。 辩方求情:两被告都因还押 而未能见亲人最后一面 辩方求情时指,同意罪行严重,被告最大求情理求是坦白认罪,第一被告陈鸿基被截停时已向警方承认犯案,并在调查期间合作,他现时对过去行事愚昧深感后悔。他打算服刑后继续贡献社会,故在狱中修读中大辅导及心理治疗学。他在狱中已失去抚养他成人的嫲嫲,因为还押而未能尽孝及未能出席她的丧礼;现时他爷爷已年届96岁,希望法庭可以轻判,以让被告及早出狱照顾爷爷。 而第二被告陈国强同样因为还押未能见婆婆最后一面,辩方指他有家庭支持,还押期间令家人为他奔波而感到后悔。被告很早投入社会工作,犯案前任职运输工人,即使他读书不佳,但他在狱中仍持续进修,希望服刑后希望可以从事心理学范畴的工作。被告明白监禁无可避免,但希望法庭可以将两项罪行刑事同期执行。 法官:事件是2019社会事件动荡余波 被告行为将暴力灰烬死灰复燃 法官练锦鸿判刑时指,法官作为香港普通市民,可以作出司法认知,今次事件是2019年下半年社会事件动荡的余波,两名认罪被告陈鸿基及陈国强与其他没有深思熟虑的人一样,以为单靠破坏就可以令港府失去威信、港府就会无从管治,甚至推翻现行社会政治架构,但至于如何改革、推翻之后怎样建立新的政府,被告与参与社运的大部分人一样,都「不大了了」。练官又指,案发时正值疫情严重之时,2019年社会运动余波亦稍为休止,市民以为可以休养生息之际,但被告的行为将暴力的灰烬死灰复燃,令其他对社会仍有不满的人重新引发作出类似的暴力行为。 法官:个人背景并非有效减刑理由 判两人监禁50个月 练官指,尽管求情陈词指第一被告身世坎坷、第二被告还押后发奋努力,但其个人背景并非有效的减刑理由,控罪严重必须判以阻吓性刑罚。 练官称,本案特别之处在于行动有计划、有部署,涉案有6人之多,并分工合作,其行径及单位搜出的物件显示被告有系统地重覆干犯罪行;加上被告们于九龙繁忙的商住林立地区建立基地及犯案,随时可以引起严重人命伤亡,以监禁5年6个月为量刑起点,认罪后扣减至44个月;而另一罪中,被告租用作民居的地方作为制作极为危险、成份不稳定的汽油弹,此控罪以3年监禁为起点,认罪后扣减至24个月,其中6个月分期执行,即两人须监禁50个月。 除了认罪的两名被告,本案其中一名学生被告刘智曦(犯案时17岁)早前已承认纵火罪,被判入劳教中心。另有3名被告,包括林天咏、莫熙阳及陈鸿辉拟不认罪,押后至明年6月27日开审,审期为14天。 案件编号:DCCC 1073、1074/2020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财经拆局】警察政权是如何练成的?由网络安全到众筹规管 警察政权Police State的特质,是以维护市民安全之名,全方位监控每个公民的生活环节,务求将所有威胁政权的潜在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因此在每个生活环节,由经济、教育、网络、传媒及社交媒体,甚至一些不起眼的部分,例如众筹都要规管设限。 之前一篇文章「完美封暴」中已指出,相信香港在廿三条及假新闻立法及网络安全法通过后,政权就有足够法律理据要求社交平台,以国安理由封锁或移除经常批评政府的意见及KOL内容。 上周五(27日),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提到,有人逃到海外勾结外部势力,企图里应外合,与一些想危害国家安全的本地媒体或组织「连成一线,煽动仇恨」,明显就是针对部分在海外继续批评政府的意见及KOL。 之后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刘赐蕙更直接表明,本港网络安全有局限,特别是社交平台数据库均设于境外,而且惯常拒绝本地调查单位的请求,再加上本港的法规并无规管网络供应商监控网络言行、保存用户的网络足迹,以及查核和记录用户的身分,限制了警方执法。 因此刘赐蕙建议本港要建立「全方位战略性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由这个部门担当牵头角色,全盘推动策略制定、分配部门权责,以及统筹网络安全工作。 按这个构思,即是在假新闻立法及网络安全法通过后,还会有一个上层建筑「全方位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执行网络规管,审核每个用户的网上留言。恐怕这个议题对政府来说的迫切性,甚于廿三条立法,届时香港变相封网的日子,很快就会出现。 除了网络规管,政府会加快监管的,是过去三年在本港遍地开花的众筹活动。政府表明会检讨众筹活动的规管,计划于第四季展开公众咨询,目标是「切断逃亡海外不法分子在港的众筹资金链。」 目前众筹主要有四个类别,即股权众筹、点对点借贷、慈善或政治活动的捐献性质,以及预售服务/商品性质的众筹。 据保安局称,执法部门调查2019年以来的反政府案件时,有3宗涉违《港区国安法》案件怀疑以网上众筹取得资金危害国安,又有5宗案件涉挪用众筹资金干犯「洗黑钱」、欺诈或盗窃罪。 早在2019年12月,为支援因社会运动而被捕人士的「星火同盟」,先被汇丰银行中止户口,期后警方以涉及洗黑钱的罪名拘捕四人,并冻结星火约7,000万元。 至于规模更大的「612人道支援基金」,在去年8月宣布将有序地停止运作后,到今年5月11日,警方国安处以涉嫌「勾结外国势力罪」逮捕五名信托人,由于「612基金」捐款人数以万计,事件迅速在香港社会引发巨大震荡。 政府作出的咨询,将包括众筹平台是否须获得牌照或进行登记,募集者是否须作出披露身份,有关规管架构会包括众筹平台和筹募人要否需要注册、登记、披露及审核账目等。同时需建立汇报制度,识别及举报可疑交易。 按这套要求,要众筹就几乎等同成立一家公司,既需要注册及领牌,同时有公司董事负上责任,以及日后每年审核帐目。更甚是众筹要有汇报制度,这个几乎是只有银行才有的反洗钱汇报要求,可以想像日后民间大部分众筹都会消失。 目前科技界不少项目都是靠网上众筹起家,当中不乏初创企业及网媒,原因是众筹在不同集资渠道中门槛较低,不少初创企业会网上众筹,虽然过去亦有「磁能线」、「智能咖啡机」等烂尾项目,但一些平台如Kickstarter亦能成功为很多初创可以先募集资金再制作产品,一旦加强规势必窒碍创科发展。 同一时间,很多支援弱势社群的社企,亦是靠众筹募集资金,部分有规模的会领有慈善团体牌照,但也有很多是规模较少,例如支援少数族裔或流浪动物的团体,亦是靠网上众筹支持经费,一旦面临规管,恐怕这些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族群,将会失去依靠。 更大打击会是独立媒体行业。近年不少网媒亦是透过众筹成立,包括最早的《传真社》以及之后的《立场新闻》,以及一月解散的《众新闻》。目标都是希望不依赖财团支持,靠民间众筹以维持财政独立。 到近日不少已离任的新闻记者亦重拾初心,希望成立新的平台,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例如专门报导法庭新闻的媒体,靠的亦是众筹,希望可以维持新闻独立自主。一旦规管众筹后,这些媒体日后众筹会更困难,最终市民及社会亦会失去硕果仅存、独立媒体的选择。 新闻媒体靠人民支持及众筹,在全世界有不少成功例子,当中最著名当然是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一,俄罗斯《新报》创办人穆拉托夫。 香港的独立媒体能否参考这条道路? 《立场》及《众新闻》的成功经验,一度令人满有信心,相信是独立媒体营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但最终都被政权直接或间接瓦解。 当然众筹平台仍可设于外地,特别是香港银行一向视众筹平台为反洗钱的高风险机构,不会为他们开设帐户,因此由本港支付的众筹资金,转帐多数是到海外帐户,用户在港以信用卡或其他网络付款,政府难以追踪资金,但这种迂回的注册方式,涉及的行政及开户支出庞大,个人或小型机构不容易负担。 今天政权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进一步收紧众筹的方式,受害的不止是本港的创科、社会的弱势社群,恐怕连独立媒体的最后出路都会被切断资金。加上当局表明会加强规管网络安全,令人忧心香港的资讯自由进一步受限,同时不能排除外资会担忧资讯封锁,最终令相关投资却步,打击的将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硕破天惊】无限检测透支医保基金,上海人誓言不婚不生 内地坚持动态清零,严重打击地方经济,人们以为核酸检测产业是当下经济大赢家,但事实看来并非如此。 微信公众号「深蓝观」发文指,核酸检测业看似遍地黄金,但实际上,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纷纷陷入政府回款「拖欠门」之中,不得不靠大量借贷维持生存。文章说,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参与上海核酸筛查一两个月,至今还没有结过帐。深圳一家核酸检测公司去年核酸筛查的回款,到今年3月份仍未收到。北京一家国资背景的核酸检测公司部门负责人称,一个季度回款算是快的,有的回款期长达半年到9个月,拖欠几亿元人民币的都有。 中国推动COVID-19常态化核酸检测,引发拖垮财政疑虑之际,中国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函各地,明令禁止动用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大规模核酸检测费用。那么,在中央明令禁令之前医保被挪用了几多? 总理李克强上周召开「穏住经济大盘」的十万人线上大会,警告若不采取行动恐造成经济萎缩。根据《南华早报》报道,李克强在会上指出,粮食安全是优先考量事项。隔日再度强调,夏收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刻不容缓,并敦促各级政府确保夏粮丰收,且「不允许任何地方政府以任何理由设置影响夏粮收成的检疫站。」 按李克强的说法,设置检疫站会否影响夏粮收成?如何检疫才会不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是否可豁免检疫呢?地方政府既要执行习近平严厉的清零政策,又要确保夏粮丰收,还要出资支付无限的核酸检测,如何办得到? 主持:钟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9-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29日 1.北京核酸检测造假频传 10天累计3间受查 北京市公安29日通报,再多一间核酸检测公司涉嫌违法犯罪,查获「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并拘捕公司王姓法定代表在内8人。北京10天内累计已有3间核酸检测机构涉嫌违法被调查。 除了29日通报的检酸检测造假外,北京公安指另一间核酸检测机构「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自4月25日以来,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五混一、十混一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本案共17人被抓捕,当局下令禁止执业活动。 至于本月21日被查获作假的「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衞健部门已吊销实验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根据衞健部门移送案件资料,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实验室实际控制人周姓男子、武姓法定代表人等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据北京市房山区纪委27日公布,房山区衞健委副主任杨大庆、医政科科长晋长皓、医政科三级主任科员邢曼,因在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监督管理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房山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习李矛盾加剧 李克强:不许疫情扰夏粮收割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不断大动作曝露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并发出警告,直言指称若不采取行动恐造成经济萎缩。中国进入「三夏」时节,李克强强调,不能让疫情扰乱小麦收割,「如果辖区内粮食产量不稳定,将追究地方官员责任。」然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却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并不惜付出庞大成本与代价,李克强等于公然和习近平唱反调,引发侧目。 《南华早报》报道,李克强早在25日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的时候就表示,粮食安全是优先考量事项。随后再度强调,夏收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刻不容缓,并敦促各级政府确保夏粮丰收,且「不允许任何地方政府以任何理由设置影响夏粮收成的检疫站。」 根据在会议现场官员的影音记录,李克强表示,收成期间即使出现疫情,也不能停止收割,要求各级政府负起责任,「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若辖区出现粮食生产量不稳定,将对地方干部严肃究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呼应李克强的观点,主张不该将防疫当成唯一目标,同时也要让防控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李克强跟习近平唱反调 地方陷两难 行事低调的李克强最近一反常态,25日紧急召开多达十万名省、市、县级干部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毫不讳言经济困难,3、4月份的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情况甚至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李克强要求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以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不寻常的举动,立刻引发跟习近平较劲的联想。彭博社进一步引述中共官员透露的消息指出,习近平与李克强之间越演越烈的不同调矛盾,让基层陷入两难境地。 8名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和财政官员匿名指出,中央两大人物政令不合拍,各唱各的调,导致地方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习近平继续紧抱「坚决推动清零政策」,而李克强则是敦促各级政府「提振经济,以达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习近平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地方官员对这个政策的理解就是严重冲击经济的「静态管理」。所有人必须足不出户,居家办公、学习,包括工厂、商业等活动全部暂停。而李克强在同时却公开要求各地,要稳住经济「大盘」,以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跟习近平要求的「清零政策」完全矛盾。而地方官员认为,习近平的「动态清零」还是最高指导原则,否则就会危及事业前途,至于启动经济项目对个人的好处有限。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逃不出上海 虹桥车站每日2千人滞留 上海5月中放松疫情管制,各大火车站前涌现大批急著离开上海的人潮。然而,由于列车停驶、抢不到票、核酸检测、健康码等因素,虹桥火车站前每天滚动滞留民众平均多达2000人上下。 上海疫情趋缓,市政府5月中旬起放松管制,众多户籍仍在外地的上海居民纷纷急忙收拾行李,涌向市内的枢纽站─虹桥火车站,试图搭乘高铁或普通铁路离开,被戏称为「离沪逃亡潮」、「润出上海潮」。站外排队的人潮,更一度排到汽车通行的高架桥上。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排队人潮虽有所趋缓,但据参与疏导及安置人群的闵行区公安局、虹桥运管委等单位估计,每天平均安置的站内外滞留旅客达2000人左右。 至于旅客滞留车站原因,当地传媒和微博消息指,不少旅客担心住家所属的居委会或街道办「更改政策」,临时无法离开小区或街道,乾脆趁还能离开时先逃到虹桥站,再来网路订票或现场购票都行。 不过,就算能抵达虹桥站,也不见得能马上离开。由于上海发出的高铁及普铁列车班次仍不多,加上可能因各地新增疫情而取消班次,导致座位有限,有些民众甚至已经待在站外抢了好几天,仍抢不到返回老家的车票。 此外,还有旅客依规定在上车前48小时内做了核酸检测,但因为列车被取消及抢不到票等原因,导致检测过期必须重做,车站又没有设置检测点,于是进退维谷,只好在车站滞留。 《澎湃新闻》报道指,上海近来连日大雨,虹桥站方面为此搭建遮雨棚等设施,不少滞留旅客入夜后就在棚下席地而卧,还有人利用流动厕所的水龙头洗头。 由于滞留人潮众多,虹桥站外的景象近日逐渐受到中国各界关注,部分中国企业为这些旅客募集泡面、矿泉水等物资,并发放物资包。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英诺定咸港人连署 吁与宁波断绝姐妹市关系 居住在英国诺定咸的香港人所组成的团体「诺定咸与香港站在一起」Nottingham Stands With Hong Kong,简称NSWHK,正在举办「我们立场,向极权说不!」运动,从5月至6月展开一系列抗议。近期的重点则是发起联署行动,促请当地市议会切断与中国浙江宁波市「姊妹城市」的关系,理由则是中国乃俄罗斯在俄乌战争的共犯。NSWHK表示,要致力于揭开中国共产党极权主义,呼吁大家抵抗。 联署信直指中国扮演俄罗斯共犯的角色,导致乌克兰局势加速恶化。从1989年天安门事件、2014年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行动,再到打压2019年的香港民主运动,都足以让世界看到中共如何剥夺人民的自由与民主。 NSWHK指控,中共和俄罗斯的极权,最近几年持续扩张,冲击世界各地。以诺定咸为例,当地不断受孔子学院及与中国的经贸协议影响。 「诺定咸与香港站在一起」计划争取1000人联署,并打算在6月12日香港抗争纪念游行后,将请愿信交给当地议会,呼吁诺定咸与宁波切断关联。 NSWHK不愿具名的成员表示,就算这次连署行动没有成功,也会继续坚持,希望让更多诺定咸当地居民以及其他英国国民,都关注所住城市与中共的关系。 诺定咸与宁波市是在2005年缔结为姊妹城市。诺定咸大学更在宁波设置宁波校区,名称即为宁波诺定咸大学,这所学校也是首家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中外合办大学,双方合作关系相当密切。宁波诺定咸大学在2006年宣告落成时,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还亲自出席典礼。 总计目前全英国有48个城市与中国的城市有「姊妹城市」关系,这次行动是否会产生连锁效应格外引人关注。 先前诺定咸的市议会抗议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因此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切断姊妹城市的关系,在当地的香港人也呼吁诺定咸应该比照办理,与宁波市切割关系。 前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助理教授黄伟国指出,香港人移居英国后,香港的抗争运动进入海外化,并在英国在地化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策略展开对中国抗争。 黄伟国表示,部分英国政界人物对中国姿态强硬,但尚未有如美国一样制定对中国惩罚性措施,而中国在英国高校等层面的渗透仍然猖獗。英国政坛日后会否形成对中国强硬鹰派力量,仍有待观察。 NSWHK目前正积极争取请愿签名,并于6月12日在当地展开游行活动,结束后把蒐集到的请愿连署信递交给诺定咸市议会代表。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总理喊穷冇银用 外长撒币好轻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25日)主持召开逾十万人线上参与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痛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严峻,比两年前武汉爆疫更差,敦促各地抓紧推出符合地方的稳经济政策。有分析指,这情况有如当年毛泽东「三面红旗」总路线导致全国大饥荒一样之后的七千人政治局扩大会议。同是经济不堪严峻,当年的扩大会议令毛泽东认错检讨,最后退居二线,如今李克强的十万人会议又会否检讨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总路线,令他二十大连任失败? 李克强在会议上向十万各级领导「交底」,中央财政紧拙,根本无力筹措救灾等应急开支,要地方政府自救,却偏偏在此时的另一边厢,外长王毅访问太平洋准备外交大撒币!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周四(26日)起开启为期10天的外访,所罗门群岛、吉里巴斯、萨摩亚、斐济、东加、万那杜、巴布亚纽几内亚、东帝汶等8国,并于下周一(30日)在斐济与太平洋岛国共同召开外长会议。根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向10个太平洋岛国发布的公报草案与5年行动计划显示,北京有意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透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为太平洋岛国举办中高级警务培训,还承诺在数据网络、网络安全、智能海关系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并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自由贸易区,支持应对气候变迁和健康等问题。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28日 1.【六四33周年】香港维园足球场技术性爆满 国际特赦接力悼念 以往每年举办六四大型活动的维多利亚公园足球场,康文署以疫情关系,暂停非指定用途活动订场,只有踢足球才能预定。经向维多利亚公园订场单位查询,六月四日从上午7时到晚上11时,全部6个硬地足球场已被不同市民,以踢足球理由租用。 《港区国安法》上路之后,多年来举办六四维园集会的支联会解散,香港今年并未有团体宣布举办六四悼念活动。天主教香港教区也因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被当局依《港区国安法》逮捕,决定不举行追思「六四」弥撒,往年国际关注的六四维园集会已不可能出现。 国际特赦组织接力悼念六四 国际特赦组织宣布,被港府镇压的天安门守夜活动,今年六四将在世界各地重现,将有20多个城市的民众点燃蜡烛,以纪念1989年北京镇压中的丧生者。举办守夜活动城市包括:旧金山、华盛顿特区、首尔、台北、乌兰巴托、悉尼、奥斯陆、巴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 国际特赦组织表示,一年一度的香港六四悼念活动已经举办了30多年,但由于政治原因,自2020年以来一直被禁止。国际特赦组织正在组织一系列全球烛光守夜和其他活动,继续为香港伸张正义和声援香港。 「国殇之柱」将在台北重现 在台北,华人民主书院会联同其他非政府组织,在中正纪念堂举行晚会悼念六四事件。理事长曾建元表示,今年六四晚会的亮点,是把香港大学被拆除的「国殇之柱」(Pillar of Shame,耻辱柱)在台湾重现。他表示,早前华人民主书院透过众筹,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高3米的「耻辱柱」。他表示,「耻辱柱」在香港的倒下,不仅代表香港社会的沦陷,也象征台湾的使命。 除了六四晚会之外,「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也计划把以六四事件为主题的香港舞台剧《5月35日》搬到台湾,分别在6月1日和3日在台南和台北举办首映,作为悼念六四事件的活动。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时代革命下月Vimeo上架 是否犯法港警不评论 2019年反送中纪录片《时代革命》,将于下月一日在串流影片平台Vimeo上架,网站上已有《时代革命》预购和预租网页,美东时间6月30日晚上12点开放下载。 这部电影并未在香港戏院放映,也没有送交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审查。 《时代革命》团队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毋忘初衷,希望纪录片走得更远、接触到更多更多人:《时代革命》已在世界最触目的影展及颁奖礼备受肯定,随后更于不同国家戏院公映及进行遍地开花式的社区放映。 团队指出,至今仍不断收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未有机会看到电影的观众查询,希望有途径看到电影,故团队决定于2022年6月1日,将《时代革命》于网上平台 Vimeo 上架,让全球观众都有机会看得到。届时将会有「中英文字幕」及「英文字幕」两种版本选择,及后更会推出不同语言版本。 团队贴文指出,2019距今3年,《时代革命》团队与片中抗争者信念如一,希望藉著纪录片,让世人了解当年抗争的经过,见证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与勇气。 至于影片在串流影片平台上架,是否会违反《港区国安法》,警方回覆传媒查询表示,不会就个案评论,至于个别活动会否触犯国安法,须视乎相关情况,包括事实、相关行为和意图、所得证据等因素而定,并根据相关法律处理。 《时代革命》去年于法国康城影展首映,并在台湾金马奖获选为最佳纪录片。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中国财富报告:户均资产仅次美国 网批过度失真 由中国财经学者任泽平主持的「泽平宏观」和投资管理企业「新湖财富」联合发布的「中国财富报告2022」指出,2021年中国家户平均资产为人民币134.4万元(约19万7千美元),仅次美国,居世界第2。这个数字不但引发议论也遭到吐槽,讨论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人民币687兆,2005到2021年年均复合成长速度高达14.7%,远高过美国、日本。 这份报告也提到,2021年中国家户平均资产约为人民币134.4万元,中国居民的财富规模仅次于美国。 据报告,美国人民的财富总额常年维持在世界第一,2021年已突破人民币1000兆。中国人民的总资产从2005年到2021年间,从77兆快速上升至687兆,年均复合成长速度高达14.7%,较美国的5.1%和日本的0.65%高出不少。中国庭户平均资产从2010年46.2万元上升至2020年122万元,2021年预计可达134.4万元。 此外,这份报告也揭露,比起金融投资,中国民众更加看中实物资产。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实物资产占总财富比重高达69.3%,主要为房地产,全中国住房市值达到476兆;金融资产占比30.7%,其中以现金和存款超过5成的占比最高。受储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投资偏保守,2005到2008年间,现金和存款曾高达78%。 网民质疑报告数字失真 然而这份报告发布后,引发不少议论与吐槽,「中国居民财富总量687万亿(兆)元」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截至目前仍有超过1200万次的阅读量。 不少评论都提及平均数没有意义:「我钱呢?我钱呢?啊~原来我不是中国人」、「要脸吗?发出来不心虚吗?」、「资产达不到134.4万的通通开除国籍」、「我和马云总财富几千亿,户均超千亿」。 更有网友点出,户均资产就像「居民平均收入」一样很悬浮,可能还不如「户均资产中位数」更具可参考性。比如,美国2019年户均收入为74.88万美元,但户均资产中位数只有12.17万美元,差别有6倍。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美台官员拟6月会谈 强化经贸合作应对北京挑战 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日前宣布的第一轮名单并未包括台湾。当时台湾的经济部长王美花和外交部次长田中光都表示,将进行双边协商加强实质经贸关系。 中央社28日引述知情官员消息报道指,台美有深化经贸关系的具体方法,但相关内容暂时不便说明,目前持续安排、讨论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的会面,希望日期能早于6月下旬,且不限实体或视讯。 官员表示,邓振中与戴琪已说定,这段时间让双方谈判团队安排、讨论,找到加深双边贸易关系的方法,并预计在未来几周内碰面,不限视讯或是实体方式,「找具体办法来提升关系,说定后双方就照著做」。 美国商务部主办的Select USA投资高峰会将于6月26日至29日登场,行政院官员曾透露,今年将由邓振中率团出席。对于这场高峰会是否就是邓振中与戴琪见面的良好时机,知情官员表示,当然Select USA投资高峰会也是一个机会,但目前期待双方见面的时间愈早愈好、愈快愈好。 IPEF部分成员惧中国报复拒绝纳台 彭博引述美方消息指,美台会谈将聚焦加强经济合作和供应链弹性,但未达到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次协议很可能涵盖贸易便利化、供应链及农产品贸易等领域。 这些元素类似于美国总统拜登本周访问东京期间所公布的「印太经济架构」支柱。IPEF目前有13个成员国,根据熟悉整个过程的消息人士说法,美国两党一群国会议员希望将台湾纳入,但部分同意加入IPEF的国家因担忧北京报复而拒绝纳台。 知情人士说,这场会谈目的是致力提升美台经济关系,且将超越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下现有的协商。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诈骗非礼影裙底,高薪养警食塞米 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伉俪周六(28日)起程前往北京,料下周一接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颁发委任状,成为历来最迟上京领取委任状的候任特首。前港督彭定康点评未来特首説,李家超只是靠2019年打压反修例示威获特首之位,对经济及社会政策毫无认识。 众所周知李家超警队出身,欠缺政务官行政经验,如今林郑特首协助李家超架构重组,变成将来的六司十五局,人多是否好办事?李家超是否又有本事领导如此复杂臃肿官僚?民建联创党主席曾钰成说,任何有管理常识的人都不应乐观地估计,增加一些高层职位就可以改善政府施政效率。 姑勿论是否有能力领导「六司十五局」,李家超自2017年起担任香港历史上第一个警队出身的保安局局长,几年内扶摇直上至政务司司长,但在他治下的警队形象每况愈下,除了在纪律部队中民望长期包尾,近年犯罪率更是惊人,本周警员犯案判案见报率更令人咋舌! 《香港01》周一(23日)报道,新一届学警首日入班,进入黄竹坑警察学院训练,其间有长官发现一名学警为通缉犯。该学警因未缴交交通罚款,被法庭通缉;休班高级督察涉嫌于去年11月在商场内非礼怀孕3个月的女店员,并于同日涉嫌企图以100万现金要求该店员及其丈夫放弃追究,案件周二(24日)再讯,被告获准保释外出;周二,铁路警区特遣队人员于港铁中环站巡逻期间,发现一名男子在扶手电梯以手提电话偷拍29岁女子裙底,被捕男子为一名休班警员;同日,港岛总区重案组拘捕4名男子,年龄30至58岁,涉嫌「串谋诈骗」,其中3人为警员,已被停职,另一名退休警长亦涉嫌冒警被捕。 警方每次都表示,非常重视人员的操守,任何人员干犯违法行为,绝不容忍和姑息,定必严正处理。但为何警队每次「零容忍」之后,警员犯案数字都未停过? 主持:锺剑华、曹家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7-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27日 1.【中国学潮】天津大学学生抗议: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 中国爆发OMICRON疫情,政府实施「清零政策」,各所大学严苛抗疫引发学潮不断。北京多所高校学生聚集要求「放我回家」,最新发展显示学潮蔓延至京畿以外。周四(26日)晚上,天津大学学生接力发起「放我回家」抗议集会,学生高呼「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口号。 周四晚上8时,大批天津大学学生于校园北洋园集结。学生提出多项诉求,包括要求校方明确交待期末考试方式和时间;要求大学回应线上上课,线下考试政策;要求管理层明确交待放假时间和返乡时间;要求校方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考试周压缩问题等等;最后是要求校方在示威之后不追究责任,不向相关学生约谈。 集会期间,学生均佩戴口罩,手持手机播放校歌,并打开手电筒。学生流传的电子海报又呼吁,天津大学人要「联合起来」,并加上「#TJU(天津大学)放我回家」的标签。网络影片显示,大批公安前往天津大学校园。 周四深夜,有学生建议各学院选出代表和校方对话,但有学生拒绝安排,认为应该要由校方领导到现场和同学对话。 学生甲:请各个学院选出自己的代表跟我一起和校领导⋯⋯ 学生:拒绝代表!拒绝代表!⋯⋯ 学生甲:那同学们的意思是大家都是继续在这边,来等校领导来和我们所有人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吗? 学生:对! 本台先后致电天津大学学生会、团委,但对方电话均无人接听。本台尝试联络该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同样不果。 据一份网络流传的学生联合声明指出,天津市最近疫情状况相当严峻,学校在以此为由要求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却以线下考试为要挟逼迫学生留在学校。声明批评,校方高层「懒政、怠政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尽显」。 声明又指,学校对学生的意见毫无反馈,对个别学生的特别需要也毫不体谅。学生批评,校方「以十分彻底的一刀切之态,把几万学生困在疫情严重的异乡,和每天核酸,线下集中考试的感染风险中」。 学生强调,三月有馀的封校、严格管控,「学生不曾反抗;或者,竟偶有反抗者,只是被无声的镇压了」。学生质疑,「我们的配合、沉默、服从,给我们带来的是甚么?是天津疫情爆发时的无障碍返乡吗?想来,我们中的大多数,在过去几月中所体味的就只有不自由、思乡、离别和种种苦楚。」 声明呼吁「所有有诉求的同学」,认为「我们应当联合起来,一个人的声音在他们眼中不是声音,虽然一群人的声音也未必洪亮,但我们也该为自己做甚么了。」 声明进一步指:「我请求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求,让他们(学校高层)听见我们的声音。」 近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先后传出学生不满大学严苛封控而出现聚集的事件。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铁腕清零】北京青年延误医治死亡 老父悲愤社媒控诉 中共坚持严苛的清零防疫政策,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周四(26日),一位北京市民在社交媒体实名举报,顺义区120急救中心拖延急救,导致他32岁的儿子在管控区苦等近一小时后死亡。事件引发舆论关注,顺义区急救中心相关责任人已被停职。 举报人自称叫宋*武,北京市怀柔区人,是一名农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在举报信中写道,宋*新是的他的独子,32岁,租住在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后俸伯村平安街93号青年公寓。5月11日凌晨,儿子突感胸闷、胸痛,难以缓解,于凌晨3:38分给120打电话求救。 120接电后,先是告知儿子属于管控区需向村委会报告。又于3点44分来电说,急救车在南彩镇(距后俸伯村约3公里),急救人员准备出发,且正在联络接收医院。 「我儿子强忍疼痛,等候至4点03分(距求救后25分钟),120又来电告知顺义区医院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接收患者,正在联系区妇幼医院。」 举报人说,儿子当时已经十分难受,由女友陪伴到楼下等候急救车。两人在凌晨的大街上又苦等15分钟。此时,儿子病情突然加剧,于凌晨4点21分(距求救后43分钟)摔倒在地失去意识。 儿子女友一边对他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一边再次紧急拨打120工作人员电话求救。「但直到10分钟后,120急救车才于凌晨4点32分到达现场,距离我儿子首次向120求救已经过去54分钟」。 举报人写道,据他儿子女友回忆,儿子被抬上急救车后,120急救人员没有对儿子进行抢救。 凌晨5:00左右,急救车到达5公里外的顺义区医院,沟通了数分钟才将儿子送入急诊室,「此时,我儿子早已没有呼吸、心跳」。清晨7点30分左右,顺义区医院宣布儿子死亡。 举报人说,顺义区医院到他儿子所在地只有5公里多,车程只需10分钟左右。如果从120告知的南彩镇出车,到达他儿子所在地只需6、7分钟。但顺义区急救中心拖延了54分钟,延误了他儿子原本十分充裕的急救时间,使他不幸去世。 「我儿子生前身体健康,从未得过大病,按北京目前的医疗急救水平,他这样的患者只要安全到达医院完全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举报人说,顺义区医院拖延急救害死了他儿子,给一个只有独子的农民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他请求市政府调查公布事实真相,追责问责。督促相关单位立刻整改,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正式向他赔礼道歉,并承担全部责任,进行民事赔偿。 举报人表示,对所有陈述的真实性负责,随时配合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调查。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32岁北京青年在管控区苦等救护车54分钟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网友表示:「西安、上海、北京,类似的悲剧重复,我们该吸取甚么教训???」「陕西、吉林、上海的剧本轮到北京公演。」 「几乎所有医疗资源都被投入核酸和隔离,这和疫情扩散导致医疗被挤兑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次生灾难。」 「现在国情是,疫情最重要,其它疾病都是小病,可以等,可以自愈的。」 「上海这样的悲剧太多了,我身边就有,孩子同学爸爸的同事。30岁的女生,心源性猝死,去医院说核酸过期,回家当晚就不在了。」 「没用的,连新闻热搜都上不去。疯狂的防疫政策,参考郎咸平教授的母亲就是这么死的,社会名流家属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如蝼蚁一般的生命。」 「医生在家隔离呢!一个连感冒都不如的病毒,停工停学,动用全部的资源来防控,真的很可笑。」 5月26日,顺义区政府官微发布通报称,已对这起事件启动全面调查,顺义急救分中心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巳被停职,接受调查。 中共坚持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民众就医难问题一直没有改善,导致许多悲剧发生。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铁腕清零】上海交大博士生封校期间「逗猫」遭严惩 网民炮轰「真红卫兵!」 中国爆发OMICRON疫情,政权采取严苛「清零」封控,「一刀切」的措施被批极端。本周四(26日),网传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逗玩校园内一只网红猫「奶牛猪」,遭校方通报并严厉批评并作出处分。对此,有网民对该校的做法感到不满,怒轰交大管理层「真红卫兵!」 上海交通大学于周三(25日)发布一则《上海交通大学(徐汇等校区)关于近期学校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为《通报》),并在网络上疯传。 《通报》提到,本周日(22日)下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孟某在徐汇校区内近距离用小草逗流浪猫,且未佩戴手套,「给学校疫情防控带来风险」,「影响较为恶劣」。因此宣布对孟某「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取消个人本年度评优资格;个人提交书面检查,自行承担隔离产生的一切费用。」 上海交大4月4日曾发通告,其中包括「严禁个人投喂、逗玩流浪猫狗等动物」。据有该校学生称,涉事猫咪是上海交大第一网红猫,名字叫「奶牛猪」。因为长得圆圆滚滚,憨态可掬,深受同学的喜爱,谁见了它都想撸两下。 消息当天在网络上引发炮轰:「真红卫兵!」「虐猫没见处理那么及时果断。」「偷拍女厕所都没这么严肃的通报措辞。」「天呐,现代社会怎么了,这种事都要大费周章来个处罚?还有没有点常识和人性啊!」也有人嘲讽表示:「如果这样搞的话,下一条新闻会不时会是『流浪猫闯入上交校园,百名学生疯狂乱窜』?」 中国大陆为所谓「防疫」,各种乱象和怪招频出,早前,上海复旦大学在女生宿舍浴室门外附近新增两个监视器,引来学生强烈反对,但校方强调校方安排是为了「防疫」。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六四33周年】天安门母亲几乎与外界失联 手提无法接通境外来电 每年的六四前夕,中共都会派人监视天安门母亲主要成员,阻止她们与外界联络。天安门母亲发起之一张先玲对本台表示,怀疑当局今年改变监控方式,由派人监视变成阻止她们接听境外来电,令她们无法与外界接触。她形容,为亡儿讨公道的路甚艰难,但不会因打压而放弃。 「六四」这组数字,对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之一张先玲而言,只代表伤痛,以及她对亡儿王楠的思念。 1989年的六四事件发生至今33年,中共对天安门母亲的监控没有停止,张先玲表示,六四临近,今年在疫情下,当局改变了监控的方法。 张先玲说:今年有一个比往年更厉害的手段,就是我的手机不能接境外的电话,以往只要打我的手机,就可以采访我,但今年我的手机境外电话一律接不了,不只是我,也有一些天安门母亲成员的手机,一样接不了境外的电话,与往年不同。 张先玲形容,多年以来活在监控当中,为亡儿讨回公道的路很艰难,但在公义彰显之前,她不会放弃。 张先玲说:只能说道路很坎坷,我们艰难前行33年,相当不容易,但是我们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我们的亲人不能白白地死去。当局一句话,所谓党和政府的决定,就能将那么多人鲜活的生命一笔抹掉,当这笔血债没有,这是没有可能。我尽我自己的力量,坚持这件事,直到我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还没有解决,我到了天堂还是会追究这些人的责任。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从1990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举办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以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中的死难者,以及要求平反六四。但在《国安法》压力下,支联会在去年被迫解散。 张先玲感谢香港支联会在过去30年,举办维园烛光晚会,聚集支持她们的力量。她相信,悼念死难者的烛光,已从维园散开,在全世界有正义感的每个人心中点燃。 张先玲说:维园没有烛光晚会了,但维园的烛光是在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心中,继续点燃,到了六四的时间,全世界各地始终会有悼念六四、谴责惨案的聚会,所以维园的烛光不会消灭,也不会熄灭,会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永远点燃。 今年已85岁的张先玲表示,自己说话和行动能力都比以前迟缓,反应也减慢,她会尽量保持身心健康,将群组的工作交予较年轻一代的成员处理。 天安门母亲发言人尤维洁表示,多年来,天安门母亲已有64名成员离逝,但也有年轻遇难者家属加入为成员,目前天安门母亲的成员人数,大约有120人。她表示,虽然疫情影响她们的一些活动安排,但每年在六四前夕发表祭文的安排,不会改变。 尤维洁说:我们每年必须有的天安门母亲群体祭文,以及几位难属的发言,会在六四前夕公开,但因为疫情因素,我们原本想做更多与难属有关的事情,要暂时停止。 她表示,过去两年在疫情下,天安门母亲已很少聚会,也减少探望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她表示,丁子霖身体状况良好,等疫情过去,也会安排成员与她见面。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今年首季BNO签证申请人数环比增25% 去年初至今已逾11万人获批 英国内政部周四(26日)公布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共有19, 500人申请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比上季大增25%,是英国启动BNO签证计划后首次出现季度增长。 整体以言,截至今年三月底,BNO计划启动以来共收到123,400份申请,共批出113,742份,即有92%申请已获批。以上数据包括主申请人和受养人。 英国政府在去年一月底开放BNO签证申请,容许持有BNO护照的港人及其家人申请签证到英国工作、读书和生活。 在2021年第一季,即BNO签证计划开放只有两个月(1月31日至3月31日),申请人数高达34, 300人,第二季就下降至30,600人,跌逾一成;第三季再跌逾两成,至24, 000人。而第四季就再跌三成半,至15, 600人。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受香港疫情、政治压迫愈紧等因素影响,申请人数大增25%,至19,500人。 英国内政部还表示,今年第一季共拒绝了159宗申请,但未透露拒签原因。 英国内政部指,获批BNO签证的申请人中,有65%是持BNO及/或香港特区护照,而获批签证的受养人当中,有76%持有BNO及香港特区护照以外其他国家的护照,包括74%持有中国护照,和上季公布的数字相若。 英国官员曾经估计,在计划启动的最初5年内,BNO签证申请人数可能超过32万人。另外英国政府今年10月将扩大BNO签证计划,容许1997年7月1日或之后出生、满18岁的香港年轻人,只要父母其中一方持BNO资格,即可以个人身份独立申请BNO签证。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毕子默 6.李家超赴京接受任命为下任香港特首 传习近平七一将访港 香港候任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周六(28日)前往北京接受中央政府任命,预料将会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届时他将会提交其新管治团队的人选名单。另外,有消息指,习近平有可能在香港回归25周年时,即日来回到访香港,出席下届政府就职典礼。 香港政府于周五(27日)发新闻稿表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周六(28日)前往北京,接受中央关于他担任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的任命,下周二(31日)返港。陪同李家超赴京的官员包括候任行政长官私人秘书杜洁丽及新闻秘书陈元德。李家超夫人亦会同行。 《南华早报》引述消息人士预计,李家超将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并向中央政府提交其新团队的最终人选名单,以待批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自2020年1月18日出访缅甸后,未踏出国门的习近平,可能会于7月1日香港回归25周年的时候到访香港,出席下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演讲,又会视察驻港部队及当地要员,可能在当天下午出访完就返回内地。但知情人士亦透露,习近平的行程还未确认,如果疫情再次爆发就有可能会取消赴港。 在5月8 日,北京「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下的首场特首「选举」中,李家超是唯一参选人,以1416票的支持高票「当选」。欧盟即日发声明对新选举制度下大幅收窄选民基础表示遗憾,认为是违反民主原则及政治多元化,形容是另一次「瓦解一国两制」的一步。 此外,据《香港01》引述接近李家超的人士透露,新管治团队的多个问责职位人选尚未确定,包括外界最关注的政务司长一职,李家超的「心水」人选能否获批仍有待定夺,反而财政司长陈茂波、律政司长郑若骅留任机会较高。 记者:胡凯文 责编:潘加晴 7.【美台互动】回应布林肯对中政策演说 苏贞昌:中国应负起大国责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四(26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讲,在台海部份批评中国军机绕台确坏台海现状。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周五(27日)回应表示,感谢美日注意区域和平安全,呼吁中国负起大国责任不要破坏台海和平。民进党立委罗致政分析指,布林肯演讲显示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但美国走向跟中国竞争的方向非常明确。 行政院长苏贞昌周五回应传媒询问,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谈及台海问题内容表示,看到这些民主国家谴责中国,军机绕台是破坏现状,也是一种武力的不当使用。台湾一定会坚强保卫自己,但也会跟价值相同的国家一起坚定地维护区域的和平。 苏贞昌说:我们非常感谢像美国、日本许多的国家,不但能够注意和平,注意区域的和平安全,更在世卫组织大会上都为台湾发声,台湾的努力愈来愈被世界看见、重视,我们会继续努力,也希望中国能够以一个大国负起责任,维护区域的和平、世界的和平,才不会被坚持自由、民主的国家所唾弃。 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美国布国务卿林肯于演说中,聚焦美中战略竞争关系,并重申美国持续恪遵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及「六项保证」的「一中政策」,也谴责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台湾的安全及外交胁迫行径,强调美国反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等长期立场。 欧江安说:由于台美一直有紧密良好的沟通管道,美方在事前已经分别在华府及台北就国务卿的演说向我方详尽简报。外交部乐见布林肯国务卿再次重申美方坚守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并且将继续支持台湾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对台湾在安全、经济及国际参与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已引起美国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面对中国政府不断挑战且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赖全球民主盟友及夥伴团结合作、共同应处。 欧江安强调,台湾将持续与美国及其他理念相近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对抗威权扩张,维护台海安全,以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民进党立委罗致政分析指,布林肯谈话核心关键就是在讲「竞争」,美中关系未来的走向跟核心,就是一种竞争关系。布林肯继续维持美国长久以来的立场来处理台海问题,仍然是采取平衡的政策。 罗致政说:换句话说,美国跟中国是竞争的关系,而美国跟台湾是站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台湾是美国在这个地方很重要的利益。而且美国不断强调,对台湾政策都没有改变,继续维持一个所谓「双重吓阻」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所谓不支持独立,可是同时亦强调反对中国用武力来解决台湾的问题。所以美国的政策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但是美国大的战略,也就是走向跟中国竞争的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批评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是散布虚假资讯,渲染中国威胁,干涉中国内政,目的是遏制打压中国发展,维护美国霸权强权,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汪文斌重申,台湾、涉疆、涉港、涉藏等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空间。「港人治港」遵循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联合声明》。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澳中关系】澳大利亚新外长黄英贤:继续关注杨恒均命运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周五(27日)发表声明,表示关注到一年前被中国政府以「间谍罪」闭门审讯的澳大利亚籍华裔作家杨恒均仍未被判刑。 声明强调,57岁的杨恒均是澳大利亚公民,周五是他因国家安全指控在北京接受闭门审判一周年。一年过去了,但杨恒均仍未得知判刑结果。就相关延宕,澳大利亚政府非常关注。 声明续指,自2019年1月19日被拘留以来,杨恒均一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络,而且只能获得有限的法律支援。 刚于周一(23日)上任的黄英贤呼吁,中国政府应根据国际规范及中国自身的法律责任,为杨恒均制定基本的正义标准、程序公平和人道待遇。 她指出,将继续维护杨恒均的利益和福祉,澳大利亚驻中国领事将向杨恒均及其家人提供支持。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国家安全】英国首次动用《国安和投资法》 审查中资对英国最大芯片厂收购案 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Wingtech)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公司(Nexperia),去年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厂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Newport Wafer Fab, NWF),引发英国国家安全争议。英国商务大臣关浩霆(Kwasi Kwarteng)终于宣布,将根据新实施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重新评估这项交易,是英国政府首次动用该法案,被视为英国政府的重大战略转向。 安世半导体公司去年7月以6300万英镑,收购英国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位于英国南威尔士(South Wales),是全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并和英国政府有多份合约,包括承接英国国防相关项目。该企业曾参与至少14个由英国资金支援的项目,包括设计战斗机雷达系统等。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则是中国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龙头,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小米、联想及苹果等,而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则由闻泰科技全资拥有。美国财经新闻媒体CNBC曾引述分析,指闻泰科技有30%股权可追溯至中国政府。收购方和中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加上纽波特在英国供应链的战略地位,都使这项收购案变得格外敏感,并引起英国国会议员的关注。 几经转折下,英国商务大臣关浩霆(Kwasi Kwarteng)周三(25日)终于宣布,英国政府将介入该收购案。 关浩霆说:我们将根据新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对收购案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欢迎海外投资,但绝不能威胁到英国国家安全。 关浩霆将有30天时间,决定阻止或通过收购案,也可要求收购方制订补救方案。如有需要,他可把审批期再延长45天。 新的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自今年1月4日起实施,授权内阁大臣审查和阻止可能损害英国国家安全的外资收购案,并列出17个 「敏感产业」,当中包括量子科技产业。值得留意的是,法案授权英国政府追溯过往交易,甚至取消已完成的交易。而这次针对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交易案的审查,将打响《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生效后的「第一枪」。 安世半导体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会继续争取通过收购案。「我们已知悉国务大臣的决定。对于有机会参与并提供资料,协助有关我们在英活动和投资计划的辩论,我们表示欢迎。」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政策及倡议总监Sam Goodman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这是英国政府的重要政策转向。此前英国政府曾一度批准交易,又迟迟未对交易案展开审查。他认为在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若英国政府容许中资企业收购英国关键芯片制造商,是「疯狂」行径。 Sam Goodman说:这宗收购案不只对英国半导体产业有重大意义,更关乎整个供应链,一旦通过,我们未来将为此付出代价。英国政府在作出决定时不能无视这些因素,特别当中国有策略地渗入国有企业及和政府有密切连结的中国企业,试图主宰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而全球亦正因中国疫下封城和乌克兰战争,而面对半导体供应短缺难题。 亦有意见认为,目前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的技术只达200纳米制程,远远未达到领先尖端技术水平。不过Sam Goodman就引述部分专家意见,认为纽波特技术背后的知识产权,以及它与英国政府及科研究机构进行的半导体研究,都使它对英国有著重要意义。 他表示英国一直容许外资收购国内关键企业,形容美国和德国都不可能这样做,认为英国是时候扭转这个局面。 牛津大学中国近代史及政治学教授拉纳.米特 (Rana Mitter)回覆本台查询时表示,这次决定显示英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愈来愈挑剔,认为英国政府一方面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的主要金融中心,但同时对涉及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变得愈来愈敏感。是次审查将让商务大臣有更多时间,决定是次交易是否牵涉国家安全问题,而必须处理。 而另一方面,英国国会商业、能源及工业策略委员会(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 BEIS committee)亦启动一项调查,探讨英国半导体产业及供应链的优势和弱项。委员会主席琼斯(Darren Jones)表示,将参考英国政府对纽波特收购案的评估,以衡量事件对英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影响。 纽波特半导体制造厂的收购案经历重重波折。去年7月初,闻泰科技宣布已和纽波特母公司签署收购协议,但相隔数日,英国政府宣布介入调查交易案。 然而到今年4月初,英国国会外交委员会发布长篇报告,指政府迟迟未对交易案进行评估。其后9名美国国会众议员联署要求美国总统拜登出手干预,更建议若英国不接受美方提议,美国应把纽波特纳入出口管制名单,甚至把英国踢出敏感技术输出的「白名单」。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德企巴斯夫和大众新疆工厂无关停迹象 维吾尔学者:它们未汲取纳粹历史教训 新疆警察文件曝光,再为中共种族灭绝维吾尔人添有力证据。国际舆论对消息感到震惊,但德国企业巴斯夫和大众没有关停新疆工厂的迹象,维吾尔学者批这些德国企业正在重复当年与纳粹为伍的历史。 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访问新疆前夕,「新疆警察文件」被曝光,文件揭示中共当局以「恐怖主义」为借口,将大量的维吾尔人关入集中营或监狱,而这一残酷政策的决策者指向习近平。 在此背景下,德国《商报》(Handelsblatt)驻北京记者海德(Dana Heide)周四(26日)在推特上发文指出,尽管新疆存在侵犯人权行为,但德国的化工业巨头巴斯夫(BASF)和德国汽车巨头大众(BASF)等公司仍然坚持其在新疆的工厂。 海德曾于去年与德国另外一名记者吴策(Steffen Wurzel)成为首批参观巴斯夫新疆公司的国际媒体记者,大众汽车新疆公司则拒绝了他们的访问。他们在访问期间遭遇盯梢和盘查。 海德的推文内容引发了欧洲议会对华小组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utikofer)及其他网友的关注。 生活在美国的维吾尔学者、「世维会」副主席伊利夏提向本台表示,大众有支持德国纳粹的历史,但在今天,这些企业丝毫没有汲取历史教训。 伊利夏提说:历史在重复,二战的时候,为纳粹服务的这些工厂,包括大众,当时它们也号称不存在集中营;苏联古拉格的时候,美国的福特也曾经建厂,它们也说不存在强迫劳动;但现在我们知道,那些人他们只是装看不见。德国工厂说它们是商业,无关政治,还要再用维吾尔种族灭绝的血再次染红他们的手,这是不应该的! 伊利夏提表示,国际社会和民主国家应该严格立法,要求企业在「种族灭绝」正在发生的地方停止商业活动。 伊利夏提说:国际立法应该更为严格,比如通过立法把东突厥斯坦列为不得进行商业交易的地方,因为它存在种族灭绝,这样的立法才能使工厂不能自己造借口逃避制裁。 巴斯夫新疆工厂位于库尔勒经济开发区,距离市中心几公里。早在2013年5月,巴斯夫与新疆美克化工签署建合资厂的协议,2016年1月,双方宣布丁二醇(BDO)生产装置正式投产。 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早前的调研报告,库尔勒如同新疆其他地区一样,也建有集中营。2019年曾有一段令人不安的、警方转运数十被缚维吾尔男子的视频流出,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鲁塞尔(Nathan Ruser)对比细节后,确实转运地点为库尔勒市西部的一个火车站。 大众汽车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工厂于2013年正式投产。2019年4月,大众汽车董事局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称该公司将在2028年前,交付22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一半在中国生产。 在其后的记者会上,有记者向迪斯提问大众在新疆投资建厂、与中国政府关系及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大规模囚禁维吾尔人的问题时,他称不予评论,亦不知道有集中营。其言论引发广泛挞伐。 两家德国企业不仅仅是受到在有集有营的地区建厂的道德压力,还被质疑在其生产和供应链中是否存在针对维吾尔人的强迫劳动。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德国某高校任教的朱瑞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企业投资大多是基于当地的资源、税收优惠、劳动力成本等多方考虑,但他们不得不被卷入习近平的「种族灭绝」的大背景中。 朱瑞引用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专家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的说法,认为在一个有种族灭绝的地方,试图确保企业不违反人权的举动是非常滑稽和不切实际。 朱瑞说:德国的企业被卷入了习近平的种族灭绝事件。但是,站在2022年的今天,德国企业应该要看到,在新疆的投资给他们带来的是越来越严重且难以控制的公共关系危机。在一片正在发生种族灭绝的土地上,试图确保企业内的工人工作符合人权保护的标准,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滑稽。此外,就连中国政府本身,也会觉得,你在我这里提倡尊重和保障人权,简直是对我中国政府赤裸裸的挑衅。 朱瑞呼吁德国企业从新疆撤资,以摆脱在新疆建厂的道德困境和避免违反本国《新供应链法》中涉及强迫劳动的制裁。 朱瑞说:德国企业应该怎么做呢?中策应该是目前的财政部长林德纳说的那样,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增加投资,分散投资风险。但是更明智的上策应该是,结束在新疆这些地方的投资,清盘退场。 巴斯夫媒体部门回应了本台记者的查询,他们表示:巴斯夫了解新疆地区的问题,也自然会关注当前媒体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境况的报道和政治讨论,并且知道中国政府的声明。巴斯夫不断评估其业务关系,每当意识到其供应链中存在侵犯人权行为时,都会呼吁合作伙伴制止这些行为。 巴斯夫承诺:在全球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童工、强迫劳动、奴役或人口贩卖。这也适用于库尔勒,根据巴斯夫行为准则与合作方签订合同,并获得主要供应商的书面确认,表明其接受巴斯夫的供应商行为准则。在使用员工过程中遵守所有国际劳工和社会标准公约。 巴斯夫还透露,已聘请外部审计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新疆合资企业的背景等进行调查,未发现合作企业有任何强迫劳动、侵犯人权和侵犯宗教自由的行为。 另外,本台至截稿时止,未收到大众公司回应。 在新疆文件曝光后,德国经济部长、副总理哈贝克(Robert Habec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中国是一个主要贸易伙伴,但也存在人权方面相关的问题,德国正多元化发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且将会密切审视有意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的申请,以排除供应链中的人权侵犯和强迫劳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1.【官场异动】传外长大热乐玉成倒灶:「俄国通」调任广电总局副局长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外交部副部长、「俄国通」乐玉成本来被视为外交部长的大热人选,但他近日已被调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仍为副部级,意味着他与外长宝座无缘。 今年满59岁的乐玉成是外交部排名第一的副部长,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也是副外长之中唯一的候补中央委员,本来被视为下任外长大热人选。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已经超过68岁,而且当了将近十年外长。 乐玉成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工作。他曾两次在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工作,担任过驻俄罗斯公使,是外交系统的「俄国通」。今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后,乐玉成在吹风会中告诉记者:「中俄关系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 外交部和广电总局官网仍未更新相关资料。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六四33周年(一)】从本土思潮分庭抗礼到六四烛光在港熄灭 5个台港青年隔空对谈台湾应否接棒 「传承六四」看似老生常谈,但当香港不能继续延续六四烛光,支联会30多年来的坚持,也在港共政权迫使下告终,坊间议论,邻近的台湾是否可以接棒?台港年青一代从过去对悼念的形式及身分质疑,到今天眼见香港所遭遇的打压,在传承的态度上有否出现变化?本台向5位台港青年了解过,他们的本土意识强烈,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并疑惑应以甚么身分悼念六四?但归根究底,「六四事件」就是一场血腥镇压民主运动的悲剧,从这班年青人口中不难找到一个共通点,便是悼念六四是对世界的一种警惕,正正因这个简单的目标,令海外新一代的烛光得以传承。 当初在英国殖民地时代下成长的香港人,因为声援「八九民运」而在情感上与中国大陆重新连接,出发点或多或少存在一种中国民族意识。因为目睹了中共的血腥镇压,有港人对「九七大限」感到恐惧,再后来回归后中共对港政策逐点收紧,到香港本土思潮兴起,部分港人都陷入身分认同的迷思,悼念六四晚会面临传承的问题。 支联会高呼「建设民主中国」等口号,并一直以此为主要纲领,希望为中国争取民主,令不少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国香港人」的年轻一代却步,并质疑行礼如仪的晚会没有作用。2013年,支联会一度将六四晚会的口号改为「爱国爱民,香港精神」,惹来更大的反弹。后来本土派分拆到尖沙咀钟楼举行集会、2015年大学生不再以学联名义参与六四晚会,并于翌年,11间大专院校联合举行六四论坛。继续悼念六四的意义何在,是否要继续?这个问题已被争辩多时。 但到2022年的今天,支联会已经解散,昔日被部分人指「行礼如仪」的悼念集会在香港已不复存在,若新一代仍对悼念的意义抱著怀疑的态度,悼念活动可如何坚持下去? 「反送中」运动后,大批港人移民英国及台湾等,有人或会著眼将悼念活动放于海外。相较于英国,台湾更邻近中国及香港,地缘政治及语言文化都与香港较接近。除了较直接受中国影响,其本土意识愈加强烈。有人也批评六四屠城与悼念活动是中国的事,与香港或台湾无关。华人民主书院早前发起在台湾重建「国殇之柱」(在台名为:耻辱柱),已出现不少反对声音,例如指那是中国六四的纪念物,与台湾无关。多年来台湾的六四晚会许多时只有约百人出席,关注度明显比香港低,但当集会自由、民主价值在香港消失得荡然无存,2022年的台港青年,对悼念六四会否有新的看法?本台向5位台港青年了解过。 在台港青王先生曾经是反对支联会悼念活动的本土派之一,他认为发生在中国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应该留给中国人民悼念,所以现在即使身在台湾,他也不会悼念六四。对他而言,悼念六四的意义,只在于让人类认清中共政权的真面目。 王先生说:在香港应该没有机会再悼念六四,支联会都倒下了,台湾亦无责任悼念六四事件,因为始终是对岸的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例如台湾美丽岛事件、韩国有光州事件,学习自己国家历史比较重要。 台湾大学生Frank在台湾悼念六四一事上是中间派,处于观察状态。他说:「我不知道用甚么身分、甚么原因去悼念。」在台湾华人民主书院重建「国殇之柱」这个议题上,Frank带出了一个对一些台湾人而言的核心问题,「国殇之柱的『国』指的是甚么?」 他指,香港的本土意识有华人成份也拥抱西方民主自由,台湾的本土意识偏向希望与中国作根源上的切割。他认为,台湾悼念六四的意义是要警惕所有台湾人。 Frank说:我觉得在台湾悼念六四是一个警惕,警惕在这座岛上的所有人。你可以去做(悼念),那为甚么会有些人觉得不行?因为这牵涉到历史上的脉络。「国殇之柱」这个东西,我觉得对于台湾比较偏右派的独派人士来讲,他们会觉得这个东西,不应该叫「国殇」。因为在讨论说像是悼念,悼念是一种礼仪,那这个礼仪很重要是说,第一是意义、第二是功能。 这两位香港及台湾青年均从身分问题上对悼念六四抱有疑问。而第3位受访青年、在台港生阿飞,过去也从来没有出席过悼念六四的活动,她也不认为自己要为中国争取民主,但随著支联会的倒下且经历过「反送中」运动,她决定今年要参加悼念,「要不停提醒全球的人,共产党曾经做过一件这样的事情。」悼念有甚么意义呢?阿飞如今已经找到答案,她说「对我来说,是要不让人忘记曾经有一班人勇敢地追求民主自由,亦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权是如何堆砌而成。」 每年悼念六四曾是香港自由的象征,但如今香港民主已被正式「宣告死亡」。在香港倒下后,作为亚洲民主指数之冠的台湾,在悼念六四上会否有新的角色?阿飞不觉得重任应该落在谁身上,「与其说它是一个责任,我会觉得只是一个义务,不可以让中国极权吞噬世界」。她续解释,中国崛起已对世界造成影响,例如有国家要与中国合作赚钱而不敢发表得罪中国的言论。而六四事件正是「警惕每一个人在一个极权国家底下的统治会是如何。」 另一方面,也有台港青年一直也坚持悼念六四。在台湾读书已有4年的港生陈维聪,中四时首次在网上参加悼念六四活动。当时正值学联退出支联会、本土派在尖沙咀钟楼另起炉灶的时期,港青陷入迷思,觉得悼念六四的活动行礼如仪没有实际帮助,对悼念的出发点、形式等都有不同看法。那么到底继续悼念的意义何在?陈维聪表示,自己不反对悼念,但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身分,出发点纯粹因为邻近地方发生过一场这样的民主运动,他想悼念死难者并纪念这种争取民主的精神。但「建设民主中国」这件事应该留给中国人做,香港人做的最多是纪念六四及声援。作为香港人,眼见六四在港已被禁绝,他固然希望悼念活动能出现在不同地方,不止台湾。 来台后陈维聪继续参与六四集会,而他发现在台湾关注六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台湾教科书亦不会提及。他在台湾六四晚会有不同的体验,议题相对多元化,也有不同族群参与,例如包含藏独人士、原住民等。而由于台湾人强烈的国族意识,所以对将六四悼念「搬到」台湾甚为敏感。 陈维聪说:但要做多少,纯粹声援还是你的诉求是以后都要悼念或为他们(中国人)追求(民主自由)发声,这个层面是不同。说到底你在台湾,台湾和六四的关系更远,你说要接这个任务回来,这是两回事,特别是台湾人的国族意识比香港人还要强。我想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为何这么反感要将六四原本在香港的重心变(搬)来台湾。 台湾青年陈邦安过去也有悼念六四的经验,大学年代曾出席台湾的六四晚会。虽然有意见认为,为中国追求民主是中国的事情,与香港甚或台湾无关,但他认为台湾作为国际上的一份子,亦应该声援。他说:「争取民主这件事情是一件很漫长的道路,台湾也是这样经历过来,白色恐怖、228。争取民主这件事情不是天上掉下来,而用血泪换取而来。 他认为台湾在这件事情上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全球提高警惕,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是不可信任。他提到不少台湾人在香港「反送中」运动前仍想亲中,之后看到「港警对手无寸铁的年轻人施暴,愈来愈多人对中共痛恨」。 陈邦安说: 对于六四晚会,可能一般人没有那么了解。我觉得我们这一辈应该更要告诉更多不了解六四天安门这件事情的人,然后让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从这班年青人口中不难找到一个共通点,不论是否支持悼念或以甚么身分参加,他们都认同悼念活动是对世界的一种警惕,让世人不要遗忘中共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席讲师、现任国立台湾大学访问学人梁启智说,过去香港六四悼念活动的出席人数的起落,正反映中港之间关系的变化。他提醒,香港维园六四晚会亦有一段长时间含有爱国元素,但并不代表去维园的人也保持住这种心态,好多人并非爱国,而是持普世价值、希望表达对中共政权不满而出席悼念活动。即使在随后的香港本土浪潮及台湾历史脉络下,他认为悼念可以只是表达对政治环境的不满,不一定要扯到爱国议题上。来台后他重遇香港学生,他们中部分人曾经都质疑维园六四集会、甚至另起炉灶,但现在已觉得无所谓,不再分庭抗礼。 另外,梁启智说,当感到受威胁并希望做一些事情,这便是悼念的其中一个目标,不必想得太过复杂。 梁启智说:台湾一直有人做,只是多与少。如果可以有更多人参与便去参与,那些人可以来自哪里?可能是香港、亦可能是台湾人。我觉得所有事最后的出发点其实真的是你的政治信念,及你觉得专制是有问题,这个专制影响到你,你希望表达想法,那么你在世界各地也一样。但当然台湾比较近,被专制所带来的影响亦较直接。 他相信日后会继续有人悼念六四,因为这是信念问题,「 专制政治永远会制造受害者,受害者会想反抗,所以自然会有人想办法提醒专制政治,你曾经做错过甚么,就是这么简单。」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翻墙问答】微软Bing搜寻关键字联想功能配合中共作政治审查 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最近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微软Bing(必应)搜寻服务的自动填写功能,一遇上特定中国政治人物就会无法发挥效用。甚么是自动填写功能?为何要对自动填写功能作出政治审查? 李建军:自动填写功能就是当使用者在搜寻引擎中填了一个热门关键字后,系统会自动配对出与之相关的关键字组合。例如一般情况下,当用者在谷歌输入张高丽这,系统会联想显示出彭帅,因为大部分人都因彭帅事件而想搜寻张高丽。本来这个功能的设计是为方便引擎的用家,亦几乎成为了大部分搜寻引擎的标准功能。 只不过,这个功能,亦可能令不少中国人知道一些中国当局不想国民知道的内容,例如输入张高丽出现彭帅的话,原本不明真相的公众自然就会认为彭帅事件很可能与张高丽有关,这就会令到中国当局的消息封锁破防。因此,中国当局就以不同的手段,迫令微软一类公司,在用户输入特定政治人物姓名时不得启动自动填写功能,那就会少很多网民,因这个自动填写功能而了解到一些敏感事件。 研究发现,大部分受到Bing自我审查影响的关键人物,都是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例如习近平或江泽民,甚至梁振英都名列该审查名单上——很可能是为避免有人搜寻梁振英时,系统自动列出一些与之相关的而不便曝光的公司名称。另一些受影响的人,就与中国民运有关的人,例如王丹和刘晓波就也名列在名单之中。而香港亦有人列入字表之中,包括曾被中国当局无理拘禁的记者程翔,以及已解散的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等等。这些被列入名单的香港人,大多数都与民运以及六四事件等有关。 从这份名单就可一窥中国当局到底最担心哪些事会被国民知道。 问:如果我用VPN翻墙,使用北美IP进行Bing的搜寻,又会否解决问题? 李建军:这次加拿大公民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显示,你就算翻墙用北美IP使用北美版的Bing搜寻服务,都不见得可以避过这个问题,因为只要用中文对敏感人物名单上的政治人物作出搜寻,有关功能就会失效,与你使用的IP,甚至使用微软户口所在国家都无关。由此可见,部分美国公司为了进军中国市场,已经置中国以外华语圈的言论自由于不顾,这正正是最值得担忧的地方——美国公司会否为了商业利益,进一步出卖美国价值? 从这个事例可见,翻墙只是维护网络言论自由的技术手段,但要确保中国当局不会在网上世界只手遮天,美国政府有需要于政策甚至法律上对美国的公司加以监管,禁止美国公司在审查言论上助纣为虐。美国有国会议员希望推动立法,监管这些公司与中国当局合作的所作所为,其实正是针对这个现象。中共极权扩张延伸到海外、到互联网世界,这个问题一直都受到不少政界人士关注,只不过很少像公民实验室一样,提出这么清楚明确的证据去证明中国当局所作所为。 问:哪改用其他搜索引擎服务,例如谷歌,或以私隐为标榜的DuckDuckGo,又能否解决问题? 李建军:先讲DuckDuckGo,虽然DuckDuckGo标榜尊重私隐,但实际上,DuckDuckGo有不少技术是与微软的Bing有密切关系,因此,这次Bing出现的审查问题,DuckDuckGo都受影响,除非DuckDuckGo不用微软的技术,否则只要微软Bing有任何自我审查,都难免会波及到DuckDuckGo。 至于谷歌,虽然公民实验室未有报告指出谷歌搜寻的问题,但大家留意一下谷歌搜寻中的相关搜寻功能,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海量的中国用户透过恶意污染手段,令谷歌的相关搜寻列表中,有大量被中国当局用作攻击异见人士用的字词组合。因此,谷歌的问题,本身亦相当值得研究。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6-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26日 1.美起诉5名中共间谍后 「自由雕塑公园」义工向FBI自首 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宣布逮捕5名中共间谍,包括伪装成民运人士和作家的王书君,另有3人与破坏「中共病毒雕像」事件相关。在美国收网行动的震慑下,一名「自由雕塑公园」义工向FBI自首承认间谍身份。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后,在美国的华人雕塑家陈维明创作了以习近平头像为蓝本的「中共病毒雕像」,后放置在加州「自由雕塑公园」。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不明人士接连闯入公园,暴力破坏和焚毁了该雕塑作品。 今年3月16日,美国司法部门宣布,提诉5名中共代理人或间谍,其中包括活跃在民运圈的王书君;另有3名被告被控「策划摧毁一名中国异见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并在艺术家的工作场所和汽车中安装监控设备」。该艺术品即为「中共病毒雕像」。 周三(25日),在美民主人士披露,一名早年间赴美的云南人陈雷,在2019年主动加入「自由雕塑公园义工」行列,在美国司法部宣布抓捕并提诉5名中共间谍后的第二天,已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自首。陈雷交待自己是中共当局指派的间谍,负责监视陈维明及「自由雕塑公园」相关人员和活动动向。在他自首之前,已多次向中国国安接头人员汇报信息。 据悉,还有另外一人准备向美国联邦调查局自首。其身份尚未被透露。 「自由雕塑公园」和「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理事郑云向本台介绍了陈雷的一些背景和过往经历。 郑云说:陈雷是云南人,50多岁,他09就来美国,原先是在弗吉尼亚这边。他是说从网上看到雕塑园的事儿,他就主动要来帮忙做义工,他就一直在陈维明老师这儿做义工,雕塑园的活动他一直都参加,当王书君(被捕)这个事出了之后,他是先给洛杉矶民主平台的个别人说了,有人找过他,向他要过这边的情报,后来可能他越来越害怕了吧,他就去投案自首了。 郑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陈雷是否在抵美之前就已是间谍,还是在到美国之后被中共招安,专门来破坏让中共当局恐惧不已的「中共病毒雕像」项目。但确信他只是底层线人,而中共也是将这些人视作炮灰。郑云呼吁更多的人做出正确选择,勿助纣为虐为中共效劳。 郑云说:他们这些确实是很底层的中共小喽罗,中共肯定用了就丢掉。烧「自由雕塑公园」这个习病毒的像,美国收这个网,王书君被抓之后,有些小粉红、特务就吓破了胆,然后主动投案自首,听说还有一个人正准备去投案。这个事情警示那些还有侥幸心理的助纣为虐的那些人,让他们看清形势,不要做中共的炮灰,这是一条死路,不会有甚么好结果的。 郑云也指出,近年,中共使用各种手段分化、泼污美国民运圈,以削弱民运公信力;坊间亦有「民运毫无建树」的指责声音,但中共不断向民运圈派出间谍进行破坏的行径,恰恰证明海外民运数十年间坚守的价值。 郑云说:很多人都说海外民运人士这几十年了,没有甚么用。有特务就说明海外民运是有用的!不然中共为啥要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派这个特务呢?说明它们还是很忌惮海外民运。而且事实证明我们这些年坚持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上发声,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不管它们现在怎样抹黑民运,只要坚持做事,它就是有用的。 在「六四大屠杀」中被中共坦克碾断双腿的旅美民主人士、「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会长方政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认为事件显示美国对中共间谍的收网行动,起到了威慑作用。 方政说:陈雷这次能够去自首,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欢迎他。表示美国政府对在美国境内的中共间谍的活动这种威慑力,应该去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个事,欢迎这些人弃暗投明,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做中共的间谍,是没有好下场的。 原「中共病毒雕像」被毁后,陈维明再创作「中共病毒二世雕像」,拟在美国时间6月5日揭幕。 「自由雕塑公园」的一名义工晏奇恩告诉本台,他与陈雷有过两次交集,陈雷行事低调,鲜少与人合照,确信他的任务就是收集「自由雕塑公园」活动信息和阻止「中共病毒雕像」落成。 晏奇恩说:我见过他两次,跟他谈话时间不长,就是聊一些日常的事情。我猜测他就是想阻止公园的发展,阻止习近平这个病毒像。它(中共当局)搞了,后来陈老师又重建,6月5号就揭幕,所以它们就是想动作吧。 「中共病毒雕像二代」开幕在即,疑中共拟再将其毁坏。本周二(24日)午间,一名30多岁的男性再到园区进行破坏,被随后赶到的美国警察逮捕。 「中共病毒雕像」于2020年10月底开工,2021年「六四大屠杀」纪念日当天落成揭幕。2021年7月23日下午,该雕塑遭不明人士纵火烧毁。 位于美国加州的「自由雕塑公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共产暴政为主题的标志性主题公园。主要发起人为知名雕塑家陈维明。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英媒:帝国学院学者教导中国制造更致命军火 英国新闻网站《UnHerd》周四发表调查报道,指一名长期获得英国国防部资助研究的伦敦帝国学院的武器专家伍德利(Clive Woodley)近8年来和中国互动频繁,涉向中国教授更致命和更先进的武器技术。在今年7月,伍德利可能前赴北京出现一项国际国防技术会议,讨论包括高超音速武器、新型装甲、量子计算和「伤口弹道」等敏感议题。 报道指出,67岁的伍德利目前隶属于伦敦帝国学院冲击物理系,他从年轻时就从事高科技武器的研究。他去年10月曾去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出席一个活动并发表演讲,主题是「弹药的新材料技术」。根据事后发布的一份官方报告,这次活动「标志著火炮、炮弹和导弹发展的一个新篇章」。 伍德利的大部分研究都得到了英国国防部的资助。作为国际弹道学会的前主席,他曾在国防部控制的QinetiQ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QinetiQ公司于2001年成立。当时国防部将自己的实验室私有化。到2018年,伍德利曾为英国国防部的许多「关键杀伤武器」提供建议。 据报道,伍德利在济南的会议由中国顶级军事研究中心之一的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53所)举办,研究所所长兼书记齐晓亮举行了该会议的盛大开幕仪式。会议文献明确指出,很多中国军工行业的领导人物,包括来自中国国有巨头北车的关键人物。北车制造坦克、战斗机、无人机、导弹、大炮和炸弹。会议的另一个赞助商是中国兵工学会,该学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大学和军火公司的22,000名研究人员,全部致力于「促进国防发展的需要」。 报道指出,伍德利跟中国互动的时机非常耐人寻味。2012年,以及之后的一些年,英国和中国沉浸在卡梅伦领导下启动的英中关系「黄金时代」。那时,中国还没有因为对其维吾尔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种族灭绝而广为人知,也没有压制香港的自由。直到2020年,英国政府才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将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制造的设备从英国的5G网络中剔除出来。 然而,济南的会议是在最近举行的,即2021年10月14日和15日。它据说是「国际性」的,但事实上,非中国代表只有伍德利,一个俄罗斯人和一个波兰人。几周后,军情六处处长摩尔(Richard Moore)发表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说来自中国的威胁现在是他的机构的「唯一最大的优先事项」,并警告说我们必须提防「针对我们的大规模间谍行动,目标是那些对中国国家特别感兴趣的研究」。报道认为,中国对「像伍德利这样的专家」特别感兴趣。 报道还强调,济南会议并不是孤例。报道指出,在过去八年中,伍德利至少七次参加了为中国国防工业和与中国军队合作的大学部门的高级人士举办的研讨会和讲座。他还是两家由军工企业资助的中国期刊的共同编辑。自2014年以来,他有八篇论文在中国期刊上发表,或与与中国武器制造商合作的中国科学家共同撰写,最近的一篇是在2021年。 如果情况允许,伍德利很快将再次飞往北京。在7月的四天里,他将共同主持国际国防技术会议,主持涵盖敏感军事技术最新发现的会议。伍德利在会议网站上的「欢迎词」中列出了这些主题领域。其中包括高超音速武器(俄罗斯人在乌克兰的部署具有致命效果)、「爆炸和冲击」、新型装甲、量子计算和「伤口弹道」。 正如去年10月份的会议一样,出席会议的大多数人将来自中国的军工业。伍德利的共同主席将是中国最杰出的两位国防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的冯长根和南京大学的栗保明。两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职业生涯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军事。 英国国防部向《UnHerd》表示,它并不认为上述活动可能构成任何风险。它的发言人拒绝回答关于伍德利与中国的关系的问题,并重申:「我们有健全的程序,以确保研究合同不会有助于海外军事计划,与外国国家有联络的个人或组织不能进入我们的敏感研究⋯⋯我们确保进行严格的审查检查。」 帝国学院在回应查询时向《UnHerd》表示,「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对英国国家安全的责任」,但也拒绝回答具体问题。帝国学院发言人补充说,当伍德利与中国同事共同撰写论文时,他「不应该使用 」帝国学院的头衔。在这一方面,伍德利似乎并不知道有相关指令:在即将举行的北京会议上,他像往常一样,被称为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员。 至于QinetiQ,报道引述其发言人说,该公司有「健全的程序来审查我们的员工和他们在企业内外的活动」。 然而,报道指有「其他人」表示担忧。报道援引一位前军情六处高级官员表示:「事实上,不仅仅是一两次会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会面和接触模式,这令人深感担忧。我想不出还有哪位英国讲师多次访问中国,谈论武器技术,并在中国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报道又引述这位前军情六处高级官员指出,伍德利的意图可能是无辜的:希望与国外同事分享研究;但这位前官员认为,他充其量是非常天真:「在科学论坛上进行会谈或演讲的公开关系,很容易成为敌对情报机构试图进行更深入讨论的幌子。对我来说,这看起来是中国情报部门工作方式的一个典型例子。」 报道亦引述前英国情报人员说,在伍德利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可能试图从他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中窃取数据,而他甚至不知道。「我们一直建议前往中国的商务人士只携带没有敏感数据的一次性手机和电脑。」 事实上,在2013年,也就是伍德利开始与中国合作的前一年,有消息称,中国间谍通过两名员工的笔记本电脑入侵其电脑系统,从他当时的雇主QinetiQ窃取了大量敏感信息。他们窃取了13000个QinetiQ服务器密码,并获得了超过130万页的文件。 报道亦引述保守党议员、前陆军军官、下议院外交事务特别委员会主席图根哈特(Tom Tugendhat)说,这篇文章发表后,他的委员会将进行调查。报道援引图根哈特表示:「这个个案引起了人们对我们军事机密的完整性以及一位英国专家与一个潜在的敌对国家之间的合作程度的严重关切,我们将调查究竟发生了甚么--以及为甚么以前没有人提出这样的关切。」 伍德利的活动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他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为其领域的巨人。他的贡献包括开发以等离子体为动力的大炮,用高压电脉冲代替老式炸药发射;利用数学建模改进发射机制和炮弹的巧妙方法,从而使大炮的目标更加准确;以及提高其炮弹引爆的暴力和速度的方法。他的另一个专业领域是轨道炮--下一代高超音速火炮武器,以六倍于音速的速度发射弹丸。 报道强调,没有人认为伍德利泄露了机密信息,或有意识地试图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然而,中国在部署轨道炮的竞赛中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优势,这是一个事实。2020年,它透露了一个安装在军舰上的原型,并说它计划在2025年前广泛部署这些「超级炮」。据说英国和美国远远落在后面。2019年,伍德利发表了一篇与栗保明和他的南京大学同事共同撰写的会议论文。其标题是「电磁轨道炮多物理模型的最新进展」。 伍德利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访问中国,中国网站说,当时他给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科学家做了「一个重要讲座」。同年,他加入了中国期刊《火炸药学报》的编辑委员会,该期刊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工学会共同拥有。这两个机构的负责人都是焦开河。 伍德利为该学报撰写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其2014年12月号上。它描述了铝的微小颗粒如何能够加速炸药的引爆,从而使枪支更加致命。该论文指出,这一创新将「对所有小武器、中口径和大口径枪支系统,包括海军枪支、陆基火炮和直射炮有很大的好处」。该论文的致谢中指出。「这项工作是由英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科技实验室(DSTL)资助的,属于英国能源学(UK-E)计划的危险建模和模拟任务。」 伍德利于2015年在同一期刊上发表了另一篇论文,并于2018年发表了第三篇,内容是关于枪支和炸药行为的数学建模。迄今为止,他最后一篇《火炸药学报》的论文于去年8月发表,涉及被称为「封闭式炸弹」的新形式炸药。这篇论文是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西安现代化学研究所的四位中国专家共同撰写的。该研究所的网站说它是「中国最大的从事爆炸物和破坏性燃烧技术的综合研究机构」。 同时,在2016年,伍德利在另一份中国期刊《国防科技》上撰写了一篇论文,该期刊由武器工业机构--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它讨论了在低气压和极端温度下使用炸药的问题,并指出它是基于「由英国国防部资助」的「武器科学与技术中心」(WSTC)的研究。 他还成为该期刊的三位执行编辑之一,与他一起在7月共同主持会议的两位科学家栗保明和冯长根也在其中。冯长根曾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并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他也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国的武器研究。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伍德利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2015年,他参加了北京理工大学下属的爆炸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秋季研讨会。第二年,他在南京的栗保明实验室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系列研讨会,介绍他在QinetiQ的工作--照片显示,这些研讨会用带有QinetiQ标志的幻灯片来说明。根据报道,除了他的讲座和研讨会,他还与中国学者举行了私人会谈。 2018年,他与冯长根和栗保明共同主持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国防技术会议。该活动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工学会和另一主要武器制造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赞助。由于大流行病的影响,2020年秋季的第二次会议不得不在网上举行。到那时,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已经真正结束。尽管如此,伍德利还是在那里。 《UnHerd》记者强调,曾多次试图通过一系列电子邮件向伍德利询问有关他的出版物和中国之行的问题。当他没有回应时,记者去了他在肯特的家。据称伍德利告诉《UnHerd》记者,如果记者不离开,他就会叫警察,然后把门摔上,并拒绝接受所有书面问题。记者想问的问题包括:他与中国同事和期刊的合作是否收到任何报酬;他在访问期间采取了哪些安全防范措施;以及他是否认为与中国的研究人员合作与与英国盟国的专家合作有甚么不同。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布林肯:美国无意遏制中国或产生冲突 但坚定捍卫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周三(25日),网上传出深圳市殡仪馆一张截图显示,尸体火化需要逝者核酸检测证明。本台周四(26日)向深圳殡仪馆查询,工作人员证实需要逝者48小时核酸证明;而上海龙海殡仪馆人员说,逝者及家属均需提供核酸报告。另外,中国多地居民外出均需领取「遛弯证」、出入证等,农民下地耕种则须持「干农活证」。 在「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各地政府出尽防疫措施。本周三,有网友在微信发出一张截图,在「i深圳」APP的「智慧殡葬」页面,一条「温馨提示」显示:「在疫情期间,对封控管控防范区的逝者,报丧人除需提供《死亡证明》或《遗体接运单》外,还需根据该区域的核酸检测要求,提供逝者核酸检测证明。」 本台记者于是致电深圳市殡仪馆向工作人员查询。 记者:您好,问一下逝者火化是否要核酸证明? 工作人员:要核酸,48小时内都可以。 记者:死之前,没有马上做怎么办? 工作人员:没有马上做啊,你要持有48小时的证明,(尸体)才能进来。没有的话,你进不来的。 深圳市殡仪馆人员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这项政策由深圳市卫健委、民政局、公安局三个部门联合发布,来自疫情封控管控防范区的报丧者的确需要提供逝者的核酸检测证明。 另据殡葬业内人士披露,4月1日起,上海各殡仪馆已要求逝者家属提供核酸证明,而到4月下旬,北京、杭州、宁波等地已陆续出台相关指引。上海龙华殡仪馆人员接受本台查询时称,他们除了要求逝者核酸报告,就连死者家属的核酸报告亦要一并提交。 上海龙华殡仪馆人员说:需要核酸证明,最近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你做了两天48小时都没做出来(出结果),在审核中没关系。你要是有再前两天、三天、四天都可以。我们要家属的核酸证明,死者的也要,就是没这么严检。如果是阳性或阴性要提前告知我们,因为防护级别是不一样的。 上述条款引发热议。 北京丰台居民王女士对本台说,这一波新冠疫情对社会和人的危害远不如流行性感冒,但是官员们大张旗鼓的动作让很多人怀疑。 王女士说:这回疫情没有那么大,他们搞得那么大都为了利益。北京、房山已经抓了六个疫情(核酸检测报告)造假的人。 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周四对此表示,在中国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下,各地已经发生许多次生灾害,包医院拒收导致病人延误了抢救时间,失去生命,或病人得不到治疗而坠楼身亡。 张建平说:这些都是坚持清零政策不放松、不动摇造成这些次生灾害的证据,你想像哪里还有人死后,还要核酸检测报告?这些都是核酸检测的巨额利润,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 5月份以来,中国各省市防范疫情的力度不断提升。上海等地发出遛弯证、临时出入证等,农村居民须凭干农活证才能下地。 对此,农民出身、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张建平说,感觉几十年过去,社会没有进步。 张建平:我作为农民出身的人都无法想象,当年在我们小时候、毛泽东时代,在自留地做经济作物,他会割资本主义尾巴,到现在,几十年过来了,农民种地竟然要受限制。对于这种防疫手段,我作为一个初中生,我理解不了。 在上海某小区,周三再度传出一独居者饿死多日的消息,网络流传短片显示,防疫人员用黑色袋子包裹尸体,呼吁居民不要拍摄现场:「都不要拍照,没甚么意思,我跟大家讲过了,不要拍照,叫你们不要拍,还要拍。」 而在北京,一方面,市民面对严苛的防控措施,可以和当局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另一方面,当局就加紧对违反防疫措施的单位个人采取严肃处理。比如北京石景山区,周三就通报了13间未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单位。当局警告,对屡教不改的市场主体,区冷链指挥部、区市场防疫组各成员单位将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香港法庭】港警首次以票控形式控告街站筹款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及3义工认罪 港府继续打压街头活动,去年6月,政党社会民主连线(社民连)在沙田站外摆街站及筹款,支援组织内的在囚人士,事后社民连主席陈宝莹与3名义工被票控「没有许可证在公众地方筹款」罪,4人周四(26日)在沙田裁决法院认罪,署理主任裁判官张志伟判筹办街站的陈宝莹罚款1200港元,3名义工罚款800港元。控方确认,因应过去几年情况,警方今次是首次以票控方式处理同类型筹款街站案件。 开庭前,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在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陪同下在庭外指,今次票控有「政治目的」,因组织没有经济能力与律政司纠缠,故将会「硬食」认罪。她指,条例下列明没有申请许可证即属违法,但此条例并不合理。 陈宝莹称:街站最重要的目的是与市民沟通,市民认同他们的行动自愿捐款,而过去的宣传街站中,警方很少阻挠,最多只是警告,但现在连网上众筹全部都要规管,空间愈来愈窄。 她又透露除了本案,社民连另有两张传票下月处理,控告社民连在街头以二维码筹款,「佢哋不断用票控方法扼杀我哋街头筹款嘅渠道」。被问到未来会否继续筹款,陈指「街站一定会继续摆」,但次次筹款都被警员围住查询,「筹埋啲款都攞嚟交罚款」,但她强调社民连会守住基本公民权利,在艰难环境下坚持下去 。 传票内容指,被告刘伏枥、陈宝莹、唐婉清及周树荣,于去年6月26日在沙田港铁站B出口外行人路,无合法权限或解释而在公众地方组织、参与或提供设备以进行任何筹款活动,且并非根据及按照民政事务局局长或社会福利署署长授出的许可证而进行该活动。 4人周四均承认控罪。案情指,去年6月26日有警员到案发地方处理非法街站案件,陈宝莹及3名义工设街站,街站有黄色枱布可供签名,并有两个内有纸币、上有「撑住」字样的筹款箱,街站后有横额岑子杰、梁国雄、陈皓桓、吴文远的姓名及肖像,写上「义人无罪 释放所有政治犯」字样;另有易拉架写上「捐款撑长毛」、「捐款撑吴文远」等。陈宝莹及刘伏枥持扬声器,在场敦促捐款及签署,唐及周则呼吁捐款及派发传单。陈宝莹向警员承认她为街站负责人,街站物品属于社民连,没有向港府申请许可证。 辩方求情:警抄下资料后没有终止街站 情节轻微 代表3名义工被告的代表大律师求情时指,3人坦白承认控罪,他们只属协助者,事件中没有个人得益,案情亦没有指控他们对公众有任何妨扰或阻碍,警方抄下他们资料后亦没有终止他们的街站,情节轻微,加上其中两人年纪老迈,已年届70岁,希望可以罚款处理。 而陈宝莹没有律师代表,自行陈词称,过去社民连的经费主要来自游行或年宵期间市民募捐、党内议员薪金捐赠,但过去数年均因活动取消、议席无效等原因令经费大幅减少,现时主要依靠街站及市民募捐作日常经费。陈称,今时今日民间团体生存对面极大困境,除了言论思想的收紧,收入亦紧绌,认为一个健康、多元的社会应容许不同的团体存在。 看过案发片段后,裁判官张志伟一度查问,帮他人支付刑事案件费用是否属于违法,辩方代表大律师明确指明并非违法。 署理主任裁判官张志伟判刑时指,案发时横额只占据栏杆、被告没有主动截停途人、没有以激烈的方法进行筹款,纯粹以语言及派发传单方式募捐,活动大致平和,而警方了解事件时被告态度合作,警方事后亦没有终止街站。张官明言,法庭不会考虑活动背后的目的,活动并没有涉及其他犯罪行为,法庭只会考虑活动未经批准,认为可以罚款处理。考虑到3名义工是协助身份行事,以罚款1200港元为起点,认罪扣减至800港元;而陈宝莹则以罚款1800港元为起点,认罪扣减至1200港元。 散庭后,陈宝莹称:条例原意只是避免阻碍途人,但社民连并没有阻碍行人,控方自己也称,多年来都未有案例、未试过如此检控。组织需要依赖市民捐助来生存,虽罚款比想像中低,但未来政治团体的经费募集将会困难重重。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香港法庭】「熊仔饼」周柏均涉抢枪案8月裁决 辩方质疑开枪警过度敏感 香港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在11月11日的「大三罢」行动中,香港岛西湾河发生警员开枪射伤示威者的事件,绰号「熊仔饼」的周柏均中枪入院,其后他与另一男生被控涉阻差办公和企图抢劫等3罪。控辩双方周四(26日)于区域法院作结案陈词,辩方质疑开枪警员当时未处理过社会运动事件,当时表情「惊惶失措」,质疑他不够经验。案件8月29日裁决,两名被告准以原有条件保释候决。 两被告为周柏均(21岁)和胡子键(20岁),同被控2019年11月11日在西湾河太安街、筲箕湾道与成安街十字路口附近,故意阻挠警员A,以及企图抢劫A的警枪。周柏均另被控企图从警员A的合法羁押下逃脱。 当日在西湾河开枪、驻守交通部的警员为控方证人,获法庭颁令匿名,以代号「警员A」代表。 警员A审讯时供称,当日到场处理交通事宜,在涉案路口时发现自己「落单」,听见背后人说「唔好放佢走」,顿觉自己处境非常危险,于是手按枪柄戒备。同时见一名白衫男朝他走近,后又有人尾随,他恐怕会遭受袭击,于是拔枪指向白衫人士及他身后的人,并决定箍着白衣男欲拘捕他。两人纠缠间,首被告周柏均走到他前面并伸手欲「抢枪」,他遂立即缩开。其时,他又见有人在他左边经过,感到背后有危险,并称「感觉到佢哋会前后夹击,抢我支枪,甚至向我射击」,A认为当时生命受到威胁,于是朝首被告腹部开了一枪,首被告亦随即倒地。 就警员A 开枪是否有使用过份武力,辩方指开枪并非「正当执行职务」,又指警员A作供时曾称「当日唯一危险出现在白衫人,所以只能专注在白衫人」,质疑两名被告当时都并非目标危险人物,警员开枪并不合理,亦非「正当执行职务」。 控方则称,警员在未开枪前,两名被告已接近警员A,警员A将手放在枪袋上,两人仍步步进逼,仍尝试向手枪的方向「抢枪」,加上警员A作供时指当时气氛有人对他「虎视眈眈」,有人手持武器;又指在警员A 开枪前,因第一被告有扬手动作,警员A才开枪。控方形容,警员A 开枪是合理地必须(reasonably necessary),《警队条例》指出,警员可以「使用一切必须的办法以拘捕任何强行抗拒逮捕或企图逃避逮捕的人」;以及《公安条例》中提到使用武力的限制是「不得大于为达到该目的而合理需要的程度」,控方认为法庭只须根据法例理解,以及审视本案证据,裁定警员当时使用的武力是「合理地必须」。 第二被告被指抢去被警员A控制的白衫男而「阻差」,辩方称引用英国案例,指自卫及保卫他人是阻碍警员执行职务的辩护理由,如告真诚相信警员A 对第一被告造成伤害,第二被告可作出行动自卫及保卫他人。 控方回应称,即使辩护理由适用,但是第二被告没有作供,不知道「抢枪」动作的原因,未能支持此辩护理由。但第二被告胡子键的代表大律师吴维敏反驳,第二被告行为的出发点有迹可寻,他被捕后警诫下已称,「想由警察手上抢返白衫男,但唔成功」,其后听到枪声才趴在地下,被告并非没有表明过他的出发点。 就控方指两人「抢枪」,条例指控方需证明被告有意图永久地剥夺他人财产,或不顾该另一人的权利而意图将该东西视为自己的东西处置。控方指,控方指控第一被告不只一次尝试扬手,实为想「抢枪」;因被告没有选择作供,唯一的合理推论必然是两人想将警员A的枪据为己有、甚至开枪发出子弹,法庭已有足够证据显示两人「抢枪」。 辩方反驳第一被告首次的手部动作只是「拨走」枪支,第二次正正是他中枪后双手抱身的动作,根本并非「抢枪」的动作。而警员A作供时指第二被告当时「捉住咗我只手,左手手腕同埋枪嘅位置」。辩方认为警员A只是形容第二被告接触到他的「位置」,并非指被告想「抢枪」。 代表被告周柏均的资深大律师骆应淦指又指, 根据片段及相片,案发时警员A,表情「惊惶失措」,亦从未做过「打暴动」的案件,「系咪佢唔够经验,对咁嘅大场面有过度敏度,将『拨开』嘅动作以为『抢枪』动作呢?」 法官谢沈智慧听取双方陈词后,定于8月29日作出裁决。 被告周柏均在西湾河被警员以实弹射击受伤后情况反覆,多次进出医院,他曾提到由于子弹卡在脊椎导致骨折,不能长期站立、步行,手术后遗症频频发生,轻则剧痛,重则须入医院打止痛针。他受枪伤之后做手术,曾表示想吃乐天熊仔饼,获支持者送赠一大袋熊仔饼,因此他被称作「熊仔饼」。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提早上楼(二)】港府精简规划程序拟今年内「杀到」 公众参与权成「代罪羊」 港府积极迎合「大湾区国家发展」,建设「北区都会区」更是新任特首李家超施政重中之重,称助港人加快上楼。为加快发展,港府继有意为湿地缓冲区「解禁」扩区,更拟于今年内精简规划程序,为发展商「拆墙松绑」。此做法冲击湿地生态,且削减公众参与权,因此引起争议。本台发现,多个财团就元朗南生围及米埔湿地缓冲区附近一带,罕有地大举入纸「闯关」,申建近百幢住宅,包括潭尾方舱医院用地,申请兴建 36 幢高密度住宅,以及邻近米埔湿地的元朗新田练板村,自2008年后再卷土重来,将建29幢住宅,当中多个项目将于李家超7月上任后才开会表决。 据港府城规会资料,截至周四(26日),现正邀请意见的修订图则申请多达12项,较以往同期的1至2宗,多逾6倍。有关用地申请主要属「北部都会区」发展范围,并配合港铁北环线发展,包括元朗南生围、牛潭尾、新田、上水、屯门等,大部分申请建屋,拟建至少约百幢洋房。 当中至少3个项目邻近元朗南生围和米埔的后海湾湿地保育区,有关区域过去受生态保育争议,当中多个项目将于李家超7月上任后才开会表决。包括新鸿基地产就早前向港府借出的两幅潭尾方舱医院用地,及冠珍酱园地等,属南生围湿地缓冲区内的用地,申请兴建36幢楼高10至29层高住宅大楼,提供9,940个单位,发展密度高,地积比达2.25倍,更被形容形同为沙田第一城。 另有财团就新田邻近练板村的一幅用地,即米埔鹭乌林以北,向城规会申建29幢住宅,提供4,176伙。值得留意的是,有关项目曾于2008年申请改为「综合发展及湿地改善区」遭城规会否决,当局理由指「有关批准理据不足」,其地积比率为 0.293 的改划申请,对后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供应产生不利影响,更明言会「开创不良先例」(set an undesirable precedent)。 但发展商近来却罕有地密密入纸「闯关」,与以往被指「囤地」、「挤牙膏」推地的现象大相径庭。香港本土研究社研究员黄肇鸿向本台称,除了看准港府「北区都会区」政策时机,为湿地缓冲区「解禁」扩区外,发展局今年内拟推「精简规划程序」修例,亦对这些发展商产生「加持」作用。不过,他指出,有关修例配合新任特首李家超以结果为目标「提速、提量、提效」的施政思维,恐为社会带来恶果。 黄肇鸿说:李家超称,以结果为目标,但规划过程才是重要,好过程才有好的结果。当中公众谘询很重要,以往有多重结果,成功免去灾难式,如避免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景贤里被摧毁等。现在只有一轮申述会是不公平,申述会是有意义的,否则以往有暴力迫迁。改例后只有地产商、地主才可申请改划。以前是任何人都可以,例如前面有屏风楼,我可要求反对。现在连表达意见都会被城规会资格审查,有筛选变相增加通过成数。今次是「借刀杀人」,削弱民意、反对声音,必令规划质素大减、破坏生态、屏风楼、交通挤塞。 港府欲「精简规划程序」,源于将建屋发展缓慢归咎于规划程序过于繁复费时,并将矛头指向公众参与程序。 黄肇鸿指出,修订规划程序仅能令造地程序快数月,重申发展商「囤地」问题才是大幅拖慢造地建屋的主因。其中被指「囤地重灾区」的棕地,至少达1,500公顷,港府过去2年仅收回 90公顷(6%),目标最迟2029至30年度收回700公顷,不足5成。他质疑港府误导,将「罪责」推向公众,令规划集权,以达到其利益目的。港版方舱医院的兴建正是一例,以「欠谘询、欠透明」,由港府和承建商主导一切,「是快了,但入住市民怨声载道」。 黄肇鸿说:规划质素差,选址亦差。如潭尾,正常跟城规程序是很难通过,因为紧急原因,挠过所有程序,在湿地公园门口发展建屋。今次发展商在借地后立即申请建屋,「米已成烟」,速度「快了」,但所有东西都是错配。快一定甩漏,发展商不理生态、只看盈利。以规划思维是,是由发展商主导,没有check and balance,只会则向发展商,现时趋势将民意削减,整件事是否真是对社区、环境好? 今年3月,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就于立法会提出,就《精简土地发展的法例》修订内容,大幅削减公众申述程序,包括将多轮城市规划委员会制订图则时的公众参与申述会,由多重缩减为一轮;毋须立法会拨款,即可启动收地及赔偿;容许未谘询就边规划、边填海,收完地可任改「公共用途」定义等。虽然坊间对修例抱持怀疑态度,但在立法会由「绝大多数建制派」组成的情况下,加上他们已表明同意有关修例,料很大机会通过。 过去环保团体被财团视为阻碍,对于今次财团趁势密密向湿地「开刀」,环保触觉研究主任刘加扬向本台形容「欲速则不达」。 刘加扬说:发展应透过双向意见改善。谘询少未必会快了,市民有可能透过司法覆核挑战决定,反而令时间变长。我们较担心这忧虑、这些发展。有不少发展商的发展用地位于湿地保护区或其边陲,现在发现有些地方开始被人填土,有些不妥,担心令他们有更多发展方法时,有更多非法的方法填土或用途。精简架构方面,有些发展未必重新有环评,未必会更新。我们担心,若湿地保护区发展,当中的生态生物是每次考察都不一样,恐对生态评估有偏差。 刘加扬又指出,研究分析2012年至今的24项牵涉共48块绿化带中,改划申请的所需时间,发现由港府披露发展意向、展开行政程序,至完成法定程序,平均至少需时约3.3年,最长一项申请更需时8.1年,而公众申述及公听会平均需时不足3个月,占整个程序所需时间仅约7%。公众参与不但无拖慢建屋,更有利推动符合公众利益的城市规划。 刘加扬忧虑,林郑月娥在新界北湿地公园未有任何细节时,发展商已趁势申请大兴土木,「未保育、先发展」,元朗南生围及米埔湿地生态岌岌可危,「被破坏后未一朝一夕就可复原,所谓的修复亦难阻原有生物一去不返」。 城规会于1939年成立,当时的《城市规划条例》明言,需要有不同阶段的公众参与,设立无筛选的公听会,供公众可以表达意见,平衡不同持分者权益。过去不少甚具争议的项目申请,申述会都有助城规会审批项目时更全面了解情况,令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地方获保留,例如马鞍山村一幅绿化带,原改划为私人住宅,城规会举行公听会,经矿工后代得知矿场历史恐被毁,及了解环保团体意见,最终否决改划申请。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杜耀明评论】让无畏者坚守岗位 记协勿被恐惧支配 报章近日频频传出香港记者协会正考虑解散,在今时今日的香港,一点也不意外,只是在面对终极挑战时,万望记协同仁以善始善终的态度,参考不同的应变办法,才作最后决定,切勿被恐惧所支配。 不错,解散记协是个艰难的决定。五十四年来,记协以捍卫新闻自由为职志,以维护记者利益为目标,特别自八十年代领导层本地化,工作更为贴地,积极监察香港新闻自由的表现,对妨扰自由的不当行为大声疾呼,并且专业与权益并重,致力改善同业的工作待遇,也通过培训工作装备记者,提升行业的水平。可见一旦解散,不但新闻自由失去监察,记者遇上问题时,亦欠缺工会支援。 不过,不解散的话,记协同样面对存亡的挑战。亲北京政客、北京在港党媒的点名批判,不断为政治压力升温;职工会登记处向记协索取资料,当然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查找记协有违会章之处,即可吊消其工会注册;以至执委的人身安全,也该是记协存废的重要考虑;还有资深会员衷心告诫大家时移世易,立即躺平以求平安,也是不能忽略的忠告。因此解散与否,确是个真问题。 记协当前面对的冲击,其实似曾相识。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职工盟等组织解散前,都有类似的遭遇和苦思的历程,最后敌不过挥之不去的白色恐怖,唯有宣告自行解体,以避过他们认为必定来临的更大灾祸。结果香港国安人员不费一兵一卒,两大公民组织已经连根拔起,也代表教育界和工会运动的民间力量遭到巨大的挫败和损失。 覆巢之下无完卵,也许已成民间社会的主流意见,完全可以理解,但同期间,也有民间组织者为免蒙上不白之冤,坚持到底,与当局对簿公堂。例如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拒绝向国安处交出该会的资料,为的是表明两点:首先,支联会既然不是国安指控的「外国代理人」,便没有责任按照国安法交出资料,否则等于变相承认;其次被告人并无责任自证清白,否则便违反国安法第四条保障人权的规定。无疑,审讯旷日持久,邹幸彤自己也不好受,但她既然选择走上这条艰难的道路,同路人除了尊敬,就是支持。 同样,「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面对国安法实施后的政治气候,依然坚持至最后一刻才告解散。该基金以信托形式成立,主要作用是提供法律服务及人道救援所需的资金,以实践法律公义和慈善目的,因此自问既无意图也无行为抵触法律,从后果看,更没有破坏社会秩序,所以紧守岗位运行下去,直至教协解散。因为「六一二基金」的众筹款项寄存于教协辖下组织「真普选联盟」的银行户口,但随住教协解散,该组织亦同步消失,该基金也就无法运作下去,才被迫停运。 「六一二基金」对今后的官非看来也会坚守到底,不仅为了保住清白,也通过审讯揭示执法者的天赋异禀。例如当局控告五位基金信托人没有申请注册成为社团,首先是假定信托基金一定要以社团身份注册,但信托和社团既是两类不同的组织,官方便须作合理解释,何以信托要以社团注册为基础,而各式各样的信托组织(如家庭信托、投资信托)又是否全都是注册社团,否则一切只是欲加之罪。 又例如官方喉舌指「六一二基金」以法律援助支持「黑暴」(反「送中」运动被捕的抗争者)的非法行径,以至「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在党媒说说大家反对不来,但日后若穿凿附会变成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又怎能不以事实和法理抗辩到底,并展示法律遭人滥用?无疑,据理力争绝非易事,即使五位信托人基于现实考虑放弃抗辩,相信大部分支持者也会尊重其决定,但若然坚持到底,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意志,大家又怎能不由衷佩服和支持呢? 参考上述,记协可冷静面对挑战。一方面,固然不能强人所难,要求现任执委不计后果也坚持下去,因为他们上任前相信都没预见今天的处境。不过,也不该盲目结束记协,特别是下届执委(有的话)都是明知山有虎而来(希望没有人参选是为求解散记协),他们见义勇为,对记协代表的价值和角色深信不移,不怕付出个人代价坚守阵地,以留清白在人间,我们应该敬佩也来不及,难道还站到压迫者那边,除之而后快?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8.【文韬政论】中共可以如何反制美国力挺「台独」? 俄侵乌之战爆发后,不少国家都关注中国会否趁乱攻台。面对年底中共二十大的连任压力,习总书记为了巩固地位及提升声望,趁著各国忙于对应俄罗斯的扩张野心,而选择攻台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习总书记应该由于知悉普京侵乌后声望大增,故猜想攻台对连任大大有利。正如月前被泄露的俄罗斯情报局报告指出,中共原本有计划秋季攻台,这印证中共攻台可能不再演「狼来了」的故事,而是会付诸行动。 先不论美国情报机构过去所收到的情资是否也是大概如此,或许是为了不想进一步遇到不必要的新地缘政治冲突,美国近月多次表达挺台态度,但这亦引发台湾岛内关于美国是否只是咀巴挺台而已的一连串政治争议,争论的重点在于美国会否真的出兵护台。不过,此争议由于近月台湾人受到中共武汉肺炎病毒的侵扰而降温。然而,正值台湾处于此内忧严重的时期,中共乘人之危而攻台不无可能。 我们不清楚拜登总统是不是因为收到中共武力威胁的新情资,所以近日才高调表态,若中共攻台,美国将武力保台。但随著俄乌战争持续,美国国内经济可能会出现停滞性通膨的灾难性结果,美国政府主动出击表态护台的做法大概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尽量避免出现台海战争这大麻烦。根据美国独立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去年8月26日公布的民调显示,若北京进犯台湾的话,有52%的美国民众支持美军协助进行防御。不过,俄乌战争爆发后情况有否改变暂时不得而知。 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则表达台湾人高度自保决心来顺应美国的善意,自保决心其实反映在近月岛内的相关民调之中,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及台湾国际研究学会今年3月15日发表「乌克兰战争与台海安全」的民调显示,在美国不支援的情况下,只有34.7%的人认为台湾有能力单独抵挡中国的军事行动;但在保卫台湾安全的态度上,若中国对台动武,有高达70.2%的人表示愿为保卫台湾而战。换句话说,即使大部分台湾人不看好能够独力保台,仍有七成人愿为保护家园而跟解放军奉陪到底,就连亲中的国民党之支持者中,愿意上战场的人比不愿意的要多。 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与乌克兰当地的InfoSapiens公司长期合作做民调,在2020年的调查里面,被问到「是否会为自己国家而战?」,当中有57%的人回答「会」;而在今年二月俄乌开战一周后做的同一种调查中,比例上升至67%。我们可以想像,台、中之间万一爆发战争,愿意上阵守护台湾的人应该会比现在的七成还要高。面对台湾人比乌克兰人还高的对战决心,加上美国正面表态保台,中国除非有速战速决的能力及信心,否则不会贸然出兵。 中共近年对台咄咄逼人及处处打压的做法,最终引来美国改变了「模糊政策」。美国的政策大转向或许已经令北京政府十分错愕,在没有得到好处下跟美国的对立升温,无疑对习总书记的连任造成了一定冲击。当然北京政府一如预期的发表了对美国政府措词相当强硬的批评,谴责其支持「台独」。不过,谴责归谴责,习总书记若不做出具体行动反制,美国政府可能会「变本加厉」地挺「台独」。即使北京制裁部分美国官员,也起不了作用,或许只有参照罪名普世适用而又包山包海的「港版(中国香港)国安法」主动订定「台版(中国台湾)国安法」,这样的话,美国所有支持「台独」的官员及国会议员都可以被判触犯「台版国安法」,这才能有效吓阻美国政府进一步挺台。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5-2022 CNEWS
by Cnews
*******************��������̨���ﲿÿ�������ż�******************* ******�������ű��ϻ����������ż��йص������������cnews(a)rfa.org****** ****************************************************************** =========================================================================== 2022��5��25�� 1.���й���Ȩ���½���й���ϽҾ���Ӫ������ǹ�������ߡ����� ���Ϲ���Ȩ�����רԱ�������أ�Michelle Bachelet���û�֮�ʣ��½���Ȩ����ר ��֣������Adrian Zenz���ܶ���24�գ���ͬ��ҹ��ʴ�ý���ع�����й��½�����Ӫ ��֤�ݣ���¶�ٷ�����ǹɱ��ͼ�����ߡ�Ӣ������ͬ�շ������������й��ֺ���Ȩ���� ���ⳤ��ֱ���ԡ����˱������֤�ݡ����й��ⳤ����Ҫ��չ�����顣�����й�פӢ�� ʹ�����ԡ���ͷ��β�Ļ��ԡ�Ϊ�ɣ��������ָ�ء� �¹�ѧ�ߡ��½���Ȩ����ר��֣������Adrian Zenz��������ƪ���棬����һ������Ϊ ���½������ļ�����Xingjiang Police Files���Ļ��ܹٷ���Ƭ���ļ������ڲ���ʾ�� ������Ӫ����ò���������������½���ʲ�踽�غ��������ؿ�˹�ع����ֵĵ���ϵͳ�� �Ǻڿ������ָ�ϵͳ���ȡ��Ϊ�����½�����Ӫ�ڲ�����ģ��й���ݡ� �����ṩ�IJ�����Ƭ��ʾ�����ֳ�ľ����������Ѻ��һ�������������ͽ��͡�ͷ����ɫ �����ı���Ѻ�ߡ�Ҳ����Ƭ��ʾ���������Բʷ�����װ��Ա����ͻ����ǹָ��ɫ�� ����ͷ�ı���Ѻ�ߡ��ڲ��ļ����ҷ�ǰ�½���ί��dz�ȫ�����ڲ������У�������� Ա�ɶ���ͼ������ �����Ͽ�ǹ���Ȼ����ٱ��桹�� ����ָ����Щ��������Ƭ���ٷ�ָʾ���ڲ��ݽ���֤����ʾ����Щ�߶Ƚ䱸��Ӫ�أ��� ���й������Ƶġ�ְҵ���ܽ�����ѵ���ġ���������Ѻ���������ʿ��Ҳ�����й��ٷ� �����ݵġ���Ը��ѧԱ���� ��ҹ��ʴ�ýͬ�ո���������Ϸ�������������Ӣ���㲥��˾��BBC�����ر��������� רҳ����ϸ��¶�����������ߵ���Ƭ�����ϣ�����������ı���Ѻ��ֻ��15�꣬���곤 �Ĵ�73�ꡣ Ӣ��ά�����Ȩ��ҡ���֯��ֹͣά��������������Stop Uyghur Genocide���ж� ��ִ�ж�����ϣ�꣮�������أ�Rahima Mahmut����ʾ��������綼��ͨ���Ҵ��ߵĿ� ���˽��½�����Ӫ���ڲ����������ȥ�й��½�����Ӫ��Ӱ�����ϣ���ֻ�к��Ļ����� ��Ƭ�����ֵ���ۣ�Ȼ�������������������ǻ��������ڲ�֤�ݣ��ݺݴ����й������� ��ϣ�꣮��������˵��ÿ����Ƭ�ı�������Щ���Լ��Ĺ��£����ǵĴ��˺����ǵ��� �����ݻٵ����������������ı���������15���Ů��������һ����˵IJ��˵����� Ϊ�����Ϲ���Ȩ�����רԱ�������طû����й��Ѿ�����һЩ�dz������ľ�ͷ���� ��������Щά����������ڶ�ô���ֵ��ƶ��¡����ǽ���ı������й��������ԣ����� ��һ�������ȹ�ȥ�� ������ά����������˵���������̨��ʾ�������ع��֤�ݣ�֤���й�������ά �������Ϊ�����ҵ��ˡ����㷺ʹ�á��ֲ�����ָ�ء��� ��������˵���й���������������о���ǹ��ά����ˣ�ϵͳ�������������������ά �����ÿ�ն�������ʧȥ���ɵ�Σ��֮�С������ٴκ������Ϲ��ٿ��ر���飬����ά ���Σ����������Ϲ���Ȩ���»��ȡ��ʩ����ô�û�����û�д��ڵ��κ������ˡ� ������¶��֤��Ҳ������������Ĺ�ע��һ���ԶԻ�ǿӲ���Ƶ�Ӣ��������˼��Liz Truss��ͬ�ռ�����������������Щ�й��й����½��ַ���Ȩ��ϸ�ڡ������� ��shocking details�������ԡ��������ŵ��Ⱥ�����appalling persecution�������� ����ά�����˹�ֺ����������������Ϊ�����ֶ����Ϲ���Ȩ�����רԱ�������ص� �û��г̱�ʾ��ע�� ��˼˵�������������dz���������������ϣ���й��������Ϲ���Ȩ�����רԱ�ܹ� �������������Ƶؽ����½����Ա�Ե�����ʵ������г��������������������й�ע �����ܵķ��ʡ���������������Ƶؽ����½�����ֻ��ͻ���й���ͼ�������½����� ��Ϊ�����ࡣ ��ǿ����Ӣ�����������ѹ�ͬǴ���й���Ϊ����ͨ���Ʋ��й���Ա������Ӧ��ǿ���� ���Ĵ�ʩ���������Ϲ�Ǵ���й��������й������Ρ� ����Ӣ������Ļ�Ӧ����ϣ�꣮�������ر�ʾ��ӭ����ǿ��Ӣ�������ȡʵ���ж����� ���������ǿ���Դǡ�����ΪӢ����������Ӧ���ɹ���Ľ��飬�϶��������½���Ϊ�� �ɡ������������������������ȡ�Ʋô�ʩ����ֹ�漰ǿ���Ͷ��IJ�Ʒ���Ӣ�������� ŷ����չʾ��ͷ���á� ͬ��Ӣ������Ժ���н������ۣ��絳����Ա����Ӣ��������ȡ��һ���ж��� �¹��ⳤ�������ˣ�Annalena Baerbock��ͬ�պ��й��ⳤ����ͨ�������¹��⽻�� ������������ʾ����������ͨ��ʱ̸�����й��½���Ȩ�ܵ������ַ��ľ��˱������֤ �ݡ����������й�����Щָ��չ�������顣 Ȼ���з�����������ָ��ʸ�ڷ��ϡ��й�פӢ����ʹ�ݷ���������ָӢ���㲥��˾ ��BBC���ı�������˿���ʵ��ɢ������Ĺ��£����﹥���й��ν����ߣ��������� �̰������Դ˼�����ԡ�ǿ��Ǵ�� ����ָ�з��ѷ�������������ָ��ν�½����ٽ������ġ��������ģ�н�����˵���� ����ͷ��β�Ļ��ԡ��������������͡�ý�塢ѧ�����һ����������ҥ���£��Ǵ����� Ȩ������ͼ�ƻ��½������ȶ��������й���չ�� ���ߣ�����/�ء���ࣺ���������ࣺ������ 2.���й���Ȩ��ʱ��17�꣺ϰ��ƽ��Ѷ����������� �й�������ϯϰ��ƽ�����������õ����Ϲ���ȨרԱ�������أ�Michelle Bachelet��������Ȩ�����ϣ��й�����Ҫ�Ա����ָ��ʹ�ġ���ʦү������ǰ��ʢ�ٽ� ���Ըù���������½����ʳ�Ϊ������ �ۺ���籨��������������һ�������½�֮�е���Ļ��άȨ��֯�Ƹõ���������100�� �˱���Ѻ�ھ���Ӫ�У����ٿ��̺�ǿ���Ͷ��� ý�屨���ͻ��ʿ��˵���õ�����ά�������������������ܵ����������ǿ�Ⱦ� ������Щָ�ر������ͼ����������ҳ�Ϊ��������� �����ߵ��ģ��������ص��й�֮����17�������Ϲ���Ȩ�������˵��״η��ʣ��䷶Χ ���ܵ��������ơ�������߲��������������ķ��ʡ� ���������ַ�Ȩ����˵����������ЩӪ�ر�������ְҵ��ѵ����ʩ���Դ����˹��ռ�� �����½��������ڽ̼������塣 ϰ��ƽ5��25���ڱ�������Ƶ��ʽ����������ء��й���ý�»�������ϰ��ƽ˵������ Ȩ�����ϲ�����ʮȫʮ���ġ��������������Ҫ�Ա����ָ��ʹ�ġ���ʦү���������� ����Ȩ�������λ�����������˫�ر�������ȨΪ��ڸ����������� �»������������ڹ��ݵİ������ر�ʾ������л�з��˷��������ѽӴ��ҷû�������17 �������Ϲ���Ȩ��ר�״ηû�����ʮ�����Ӻ���ϧ��η��ʣ���ͬ�й������������� ��ʿ�㷺�Ӵ���ֱ�ӹ�ͨ��������η��ʽ��������Ҹ����˽��й����� ��ϰ��ƽ������������֮ǰ����������Ժ�������ܶ����ᵽ�������صķ���ʱ˵������ ���������ͬ�������һ���������ҵ¹�һλ����Ա��ʾ���ù������й�����Ȩ ��¼��ȡ��������̬�ȡ� �ܲ����ڻ�ʢ�ٵĹ��������ܺ����������ܶ������˴�����Ƭ�ٷ��ļ���ָ���� ����Ȩ�Ա���Ѻ���½�����Ӫ����ʹ�����������ֶΡ� ������Ҫý�幫�������ݰ���2800���ű������ߵ���Ƭ���������������һ��14���Ů �������ṩ�˹�����ѹ�ж���ϸ�ڣ������������ߵĸ�ɱ�������ߡ� ����/��ࣺ���º������ࣺ������ 3.���Ƕ�����Уѧ���ۼ�Ҫ���һؼҡ�������˭δ�����������취��У ���ձ�������OMICRON���飬������ѧʵʩ��ش�ʩ����ȥ���գ�����ʦ����ѧ������ ��ѧ�ֱ𱬷�ѧ��ʾ����Ҫ��ؼҡ�����ѧ�����գ�У��������ѧ�����ҡ��������Ϣ ��������Ѹ�ٱ�ɾ�� ���й��罻ƽ̨����ѶϢ����ʦ��ʾ�����ܶ���24�գ���8ʱ���ҷ�����ѧ����У�� ���������ݱ���ۼ��� ѧ�����ѧ���������������Ҫ��У����ȷ������ĩ���Է�ʽʱ�䣻��ȷ�����ż� ʱ����ܷ��磻У��Ӧ�����Ӧѧ������Ҫ��У����ʾ�������𡢲�Լ̸�� ��֯�ߺ���ѧ���ֳ��ֻ���У�裬���ֵ�Ͳ����Ըֱ�Ӳμ��߿���Χ����ʾ֧�֡��� ֯��������μ�������ÿ��֣��Ա���������˽�� �ܶ�����10ʱ������ʦ��ѧ�����罻ƽ̨����������ʤ���ˡ�����Ϣ����ָ������У�� �Ŵ���ѧԺѧ�������칫�Ҹ�����ʦ����ʦ��ŵ���Դ���ȫУ��������ʦ����ѧ���� ʾ��ѧ��������������ύ���룬����Ϊ��ѧУ�е����岻���ʡ�����������ܵȼ� �ɣ�ͬʱ��ѧ�������ύ���յ����������ļ����Լ��ҳ�ͬ����ļ������⣬������ ���������ȫ��ѧ�����εij�ŵ�顣 �й��˴�У�ѣ��þ������Ĺ���ʤ���ţ�У����ѧ����Э����һ��ԭ�������������յ� �ٽ��йء� ����ʤ����Э��ԭ��֮һ����������ʵ������Թ���ڣ��ײ�ɲ�����У�쵼��ʵ�Զ�̬ �������ߺܲ�������һЩ��������һ��ԭ����DZ�����У����������ʱ�ڣ������� �����������ˡ� ���գ�����ڶ������ѧԺ��������ѧ���й�������ѧ���Ⱥ�ѧ��������ѧ��ض� ���־ۼ����¼������ڱ�ʦ��ʾ����ǰһ�켴��һ��23�գ����й�������ѧҲ���� ѧ�����顣����������������ʾ����֯�߹�������ѧ��ǰ������ʾ��ʱ�����ֻ�����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Է��������Ϊ�����ġ�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2014���� �۱�����ɡ�˶�ʱ�������������ʣ��ԡ���˭δ��������Ϊ����Ϊ���̡� �����·����գ�������ѧ��֪ͨ������ѧ��������У������ͬ����Ҫ�Ȼ�üҳ������� ������ͬ�⡣ �����н�ί���ŷ���������������25�գ����¹�������ط�������ǿ����������ϵͳ ������ҡ��֡���̬���㡹�ܷ��룬����ͬʱ��ʾ�����ݡ���ѧ�ڵ��ص��ѧϰ���࣬ ����У��������һ����ĩ��������������ĩ����ŵ�ǰ���£�ͬѧ�ǿ��� ȫ�������緵�ҡ��� ����������ѧ���ۼ��������ض�Ƭ�������º���Ѹ�ٱ�ɾ�����ַ�����Ϣ�ľٶ����� �˻��ɲ���ʾ��ѧ�������Ƿ���IJ��ᱻ�������⣬�����ж���ѧ���ܳɹ��õ����� ��������ͬ���飬����δ֪֮���� Ŀǰ�����������������������ͼƬ��ʽ���������罻ƽ̨���������������ӰƬ�� ��ǽ�⡣ ����/��ࣺ���º������ࣺ������ 4.���ߺ��ˡ����о�ָ��һ���ܷ����ߺ�һ���֡����˺���֢�� ������������������࣬�����˳��ֿ���ƣ�ͼ���Ծ������š�������ѧ�о����鷢 �֣���һ���ܷ��������鱬����һ�꣬���ִ��˺���֢��״����Ԥ�Ͼ�����5������ ���ж��3��4�������������״��������ض��оʹ������ڼ䣬�������ڵľ��� �������о����������ʾ�����ھ����ֲ�ͬ�̶ȵľ������⡣ ���������ѧҽ�Ƽ�����ѧԺ�Ŷ���2020��12����2021��2�£�����۱������IJ��� ���ڼ���е��飬�˽�������������鱬��һ����־����˵��ձ�̶ȡ������� �绰������3011�������Լ�������31�����������̸�� ������֣���12.4%�ܷ��߳��ִ��˺���֢��״��PTSD symptoms���������������Լ� �䡢�����˷ܡ��ر���Ϊ����ʧҵ��û�и������롢�����̶Ƚϵ͵��ܷ��ߣ��ϴ���� ���ִ��˺���֢����״�� ����ҽ�Ƽ�����ѧԺԺ���ǿ���ƣ�������5��������ж��30%��40%������ ���˺���֢��״����Ϊ��5��������������ء� �ǿ˵��Ϊ��ô�һ�˵��5���Ƚ϶ࣿ���DZȽ����ԵĹ��ƣ���5���Ƚϵ�4����ÿ ���м�����ȷ�ҽԺ�ղ�����ô�ಡ�ˣ���ʵ��ıȽ��е㴴�ˡ������Կ�������� Ӱ�죬�����������궼���У����飩�����˾���ƣ��֮�⣬������һЩ������Ӱ���� �ǣ���ȥ�Է������ζ����У��ܳ�һ��ʱ�䶼�ڼң������Щ��������飬���������� �����⡣ �Ŷ���֣��ۿ��������ŵ�ʱ��ʹ��˺���֢��״�����س̶��йء�ÿ��ۿ�����1 Сʱ�������ŵ��ܷ��ߣ�һ��������ӷ��ߴ�ʩ����ؽ��飬������и����صĴ��� ����֢��״���ǿ���ƣ������˻�������ʧʵ��������Ѷ���ܵ����ţ��������� ���ⳤʱ���տ�������ݡ� ���ʵ��ܷ��ߵĴ��˺���֢���Ƿ���ڿ����ܸ۸�ʵʩ����ͨ��֤���е�ѹ�������� ��Ϊ����Ⱦ�ߣ��ǿ˵���绰������δ������ز��֡� �о���Ŀ���ʳ����ҽ�������о�����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Fund�������� 140���Ԫ���о����������BMC Psychiatry��BMC Geriatricsѧ���ڿ������� �о��Ŷ�������31λ65������ϳ��߽��з�̸�������ܷó�����Ϊ�¹ڲ�����Ⱦ�Ժ� �ߣ��ڼұ��������Ǹ�����������������������ʾ�������������㣨�����ָ������ �������ˣ����� ����Ӧ������ѧϵ�����������Ľ��飬�������������ṩ��������������Ѷ���� ӦͶ�Ÿ�����Դ�ڳ��ߵ�֧Ԯ���磬�ر���ǿ���������������ǰ���֧Ԯ�����ͳ��� �ǵ����ǡ� ������ȫ��������ڼ䣬�����Ӹ������ڵĽ��Ǻ�ѹ���������������ձ��������� 2020�꣬�ձ�����ɱ��11�����״�����������Ů����ɱ�ʼ�����15%������ԭ������� ����Ӱ�죬�����������µ����ʡ���״������������ӢýBBCȥ��2�±���ָ�����ú� ���뷢չ��֯��OECD����������ʾ���������֮һ�����˵����Լ�������֢��Ŀǰ���� ����ɱ�뷨��������ͬ����ǰ���������10%�� ������ض��ж���������ľ���Ӱ������о���Ӣ��ţ���ѧȥ��4�µ��о��� ʾ�������¹����鿵�����������³���û��ζ����������������н�������֮һ�Ŀ� ������6�����ڳ������س̶Ȳ�һ�ľ������������������״���о���ʾ����23. 5�����¹�״���������У�34%�Ļ��ߺ�������ϳ����о������⣬���������ص��� ��ϵͳ���������������������ǣ�17%���������ϰ���14%���� ������ҽѧ����־�����о���ʾ���¹ڷ��������������ڴ��˺�ѹ��֢��Ⱥ��PTSD�� �ı����ߴ�30%�����������ġ�911�¼������ձ���311�¼����Լ������Ŀ�����쫷磬 ������SARS��MERS����ʱ��32%�� ���ߣ������á���ࣺ���������ࣺ������ 5.������33����찲�Ź㳡�Ϸ����ص�6��15�� ����������33���꣬��������������й���ʮ���й��������ݽ������й��ٷ������� ����Ҫ�����ϴӽ���ʵ������ش�ʩҪ���찲�Ź㳡��5��25����6��15����ͣ���� ԤԼ�ι۷��� ���������������찲�ŵ�������ίԱ���������������ȫ�д��ϴӽ���ʵ������ش�ʩ Ҫ���찲�Ź㳡��5��25����6��15����ͣ����ԤԼ�ι۷��� �ڴ��ڼ䣬�ο�����ǰ����1��ԤԼ���ֳ�����б��������������48Сʱ�ں����� ����֤�����ο�����������������²����ȹ�������������ɲι��찲�Ź㳡�� 1989�걱����ѹ�����˶��������¼���ÿ�궼�д����������ά�����ǹ��μ��� ��֧�����������⼯�ᡣ��ȥ���꣬�۾�������Ϊ�ɣ������췽��������֪ͨ�飬�� ��6��4�յ��죬���˹�ȥ����������������ά������������ء� ����/��ࣺ���º������ࣺ������ 6.��ϰ������������֪ͨ�ط�һ�����ٿ����Ⱦ��ô��̡�������� �����鼰��Ե��������Ӱ�죬�����й����������᧿�Σ���й��������֪ͨȫ����ʡ ��������������������һ������������25�գ�����3���ٿ��ؼ��绰������飬���й� �������ǿ���֣������й����롢����Ժֱ�����ߵ�ȫ�����ظ�����Ա������Ϊ����ס ���ô��̣���֣����� ��½�������������й�����������ξֳ�ί��ίԱ������Ժ��ȫ�����ظ������������� �쵼����ȫ���������߳�ϯ�������й��쵼�˽�������Ҫ�Ⱦ������ߡ� ������ָ����3��������������½��һ�ֱ������鷴������������ѹ���Ӵ�½ ����ͳ�ƾ����¹�����4�¾���������ʾ���й���½��ҵ���������ڡ�Ͷ�ʡ����ѵ�ָ ��ȫ����䣬�������ʧҵ��������2020��3��������ߡ� 5��23�մ�½����Ժ�������ָ������ǰ��������ѹ�������Ӵ������г�����ʮ���� �ѣ�Ҫ�ӿ���ʵ�й����뾭�ù��������������������ȷ�������߲��Ӵ�ʵʩ���ȣ��� ������˼·������ȡ���ȡһ���������ǿ��������Ч��������ؾٴ룬��ס���û��� �̡� �������������ձ������ձ���������������Ϊ�й���̳�����ֵĹ���Ժ�������ǿһֱ ��������ϯϰ��ƽ��Ե����������ǿ��ƾ������Ӱ�������»�Ծ��������Ϊ�й��� ���߲��ʮ��δ����һ��DZ���ƺ���������������������Ա�ͽӽ����߲�Ĺ��ʳƣ��� �й���������������صľ�������֮�ʣ����ǿ���ڷ������ã�����ϰ��ƽ�ص�һЩ�� ���й�Զ����ʽ�ʱ����岢���ֵ����й����÷Ż��Ĵ�ʩ�� ����/��ࣺ���º������ࣺ������ 7.���ϲ��ⶥ�������Ʋ����У��ж��������Ͽ���ս��Ѳ�� ����˹���ڿ����Ѿ���������ս��̶�����й���û�����ǡ��ж�ս�Ի���ϵ�ϲ��� �����ij�ŵ�����ܶ���24�գ����ж��������ձ�����ս�����п�����֯ʵʩ���Ͽ���ս ��Ѳ���� �»��籨���������ж�������Ⱦ��º����ƻ���5��24�գ������վ����ձ����������� ��̫ƽ�����Ͽ���֯ʵʩ���������Ͽ���ս��Ѳ���� ������ֱָ������˹���ڿ����Ѿ���������ս��̶������ȴ���й�������ϯϰ��ƽ���� �����ޱ��ݡ�Ҳ��������Ϊ���ж��˾١����ձ��ع���������������װ��ש���ߡ����� Ҳ��������Ϊ����Ҳ��֪��������ݵ��ǡ�ֱ�������������������ǡ�������ͷ���� �ɡ����� ����/��ࣺ���º������ࣺ������ 8.�����н�����������������������Ⱥ��չ��̫ƽ�����֮�á��г�������ý�Ѳɷ� �й�����ίԱ���⽻�������㽫��δ��ʮ�����ٷ������̫ƽ������ý���������� ��������ʽ�ij��á������й�������̫ƽ���������Ұ�ġ������ǿ�й���õ������� ҵ�Ͱ�ȫ��ϵ�������������ڵ��ص�Ӱ�졣�������̫ƽ��֮�û���Ϊ���ȵ��� �µ��ؼ��ߵĿ��顣 �ۺ���籨����������Ⱥ�������������ף�Manasseh Sogavare����һ����֤ʵ���㼴 �����á�����������ȫ��������˵�����Ĺ��ҽ����ڱ�����Щʱ��Ӵ��л����� �����ĸ߲�á��� �Ĵ����ǹ㲥��˾��ABC��ָ�������㽫����������ִ�������Ⱥ������������������ ����������������Ⱥ�����쵼�˻��档 ���ķ��������������һ����������°�ȫЭ�������ܽ��С�����һ�����εİĴ��� ����������������˹��Anthony Albanese����˵������������Ӧ�Ե�ս����ս�� �������̫ƽ��֮�û���Ϊ���ȵ����µ��ؼ��ߵĿ��顣ϣ��Ϊ���ʴ�ý������ ��������Ⱥ��֮�еļ���˵�����DZ���ֹ�μӲɷû������Щ����������ļ������� ���������ܵ��������ơ� ������Ⱥ����ýЭ�ᣨMASI����ϯ�����ǣ�Georgina Kekea��˵��Ҫ����й�������� �ù�����Ϣ�������г̱����Ƿdz����ѵġ� ����������������ʾ��������һֱ��Ҫ���ã�����ģ��г̣��Ա������ܹ������ ȡ��Ƶ����вɷã���һֱ����Ҫ�졣�� ����/��ࣺ���º������ࣺ������ 9.�����й�ϵ�����ֿϱ��ܽ������й��й����ߵ���Ҫ���� ���������䲼�ֿϣ�Antony Blinken���������ģ�26�գ������Σ���ʢ�ٴ�ѧ������Ҫ �����ݽ�����ϸ�����ݵ������������й�ϵ�ķ�ʽ�� ��������Ժ��һ�������б�ʾ��������Э�Ὣ��2022��5��26����������10ʱ�Ӵ����� �䲼�ֿϷ��������������������л����������ߡ������ֿ���5��4�յ��¹ڼ�� �����Ժ����й��й����ߵ��ݽ����Ƴ١� ���ֿϽ�����������ͳ�ݵǷ����ձ����йص��ݽ����ݵ����ձ���ʾ������й��� ��̨�壬������Ը����о��¸�Ԥ�Ա���̨�塣�ݵ�������˵��������̨�������ϵ� ս��ģ������û�иı䡣 ����/��ࣺ���º������ࣺ������ 10.����̨����������ӡ̫���ÿ�ܵ�һ�ݴ�����δ����̨�塡�������ί���� ̨�岢δ��������������ӡ̫���ÿ�ܵ�һ����������������ý����ί���к����� չ��̨�徭�ò�����������ʾ������ó�״��������Ѻ�̨��Լ�ã�����֮�����Ǣ̸�� �������ݡ������������ί���ɣ��Ƿ����̨�����ù�ϵ��˫�߿�ܶ���������� �ƣ��⽻���γ����й�ָ�������������ȡ�� ������ͳ�ݵ���һ��23�գ���������ӡ̫���ÿ�ܣ�IPEF��������һ������������δ�� ��̨�塣������������25�գ�������Ժ�⽻������ίԱ���Ϊ��ѯ���㡣 ������ί����ϼѯ���⽻���γ����й⣬��ǰ�������⽻���ò���˵��̨���л� �����ӡ̫���ÿ�ܡ�������������ӡ̫���ÿ�ܣ���������������֯���ܵ��й���ѹ ��Ȼ�����̨�徹δ�����롣����ϼ���ɣ�������û̸�ã�����������ô���⡣ �⽻���γ����й��ʾ����������ӡ̫���ÿ�ܵ�һ��������ʽ���Ѿ�����̨�����ء� ���й�˵��̨��֮������һֱ��һ��Ĭ�������Dz�Ҫ��surprise����������Σ������� �����������ģ����������̨�岻��IPEF�������Ҿ����Ǹ�̨��һ�����أ��ҵĽ���� �����������ڿ����������������������̨������Ժ����ίԱ��������������APEC̸�� ������������������ӡ֤��һ������һ������Ȥ�Ĺ۲��ص㡣��Ϊ����Ҳ˵������ ���е�̸���Ƿdz������˹������൱�л����������������ڴ�����һ�Ρ� ���ò����������ڻ�Ӧ��ýѯ�ʣ�̨�����ӡ̫���ÿ�ܺ�������ʱ��Ҳ��ʾ̨������ ��˫��Э�̡� ������˵������������Ժ����ίԱ�����У���̩������APEC�����ʱ��˫���н���̸ ������ܹ㷺���ر����ᵽ���˫���ڹ�Ӧ�����ڻ������������������ȵ����⣬�� ˫�����Ŷ���ȥ����������֮����ټ��档�������������һЩ�ȽϾ�������Ҫ ���С� �������ί������ָ�������й�˵��Ҫֻ��ӡ̫���ÿ�ܣ�ҲҪ�������͵����е�˫�� ��̸����˼�Ƿ���̨������˫�߿�ܣ���̨�岻����������ˣ� ���й��Ӧ��ʾ��ӡ̫���ÿ�ܻ��ǻ�������С� �л�ս��ǰհЭ�����³�����з�����Ϊ��̨��û���ڵ�һ�������У������������� �ء���ָ�������еĹ����кܶ�����ڲ����صĿ���������Ϊ�������桢����½��ǧ˿ ���ƵĹ�ϵ����Щ�������������Ӱ°�������������ͳʱ�ʹ��ڡ� �����˵����ʵ̨��û�вμ�������˿�����ģ������������ڹ�ȥһ��ʱ�����棬���� ����̫��Ĵ����жϸ��ڴ����Ҿ�����������Ҫȥ�����֡������ֿϹ������̸���Ŵ� ������ʱ������ʱ�Ľ�����˵��ӡ̫���üܹ�����ܣ��ǿ��Ű����Եģ����ų��κ� ������̨�����ڡ�����仰�Ȳ���̨ͬ��һ�������ţ���ʵ���о���ġ���ʵ�� ���������������֪���𰸵ģ���Ϊ��פ�����������ٵ�̸�����ڼ���֮ǰ��������ý �����̸�����棬��ʱ�õ������ǡ�������IJ��롹�������һ����ȷ��Ѷ�ţ���֪ ���� ����б�ʾ����һ�������������������������ο�����ϣ��������������ڲ�����Ը�� �ı��������������е�̨�����������֦�ڡ���Ȼδ�����ų�̨���Ե��Է�ʽ���뵱�� ���ݳ���Ŀ����ԣ���ҲҪע�⻪���Ƿ��ڶ����ڣ�������̨��˫�߿��ǿ���˴��ڹ� Ӧ���ϵĺ�����������������̨����ʽ���������ܡ� ���ߣ����������ࣺ���º������ࣺ������ 11.������ʱ����������η���������������ǧ�ˡ���������Ȩ�ü������������Ⱥ��� ���� ����������֯���������ίԱ���HKDC�������о����棬������2019������С��� ������۵��������η�����ǧ�ˣ�������3���ڼ����������˹�����Ű͵ȹ��� ͬ��ˮƽ������15%��δ�����ˣ���δ��������������ձ顣ίԱ��ִ���ܼ�����ƽ�� ��̨��ʾ���о���ӳ����������������ڼ�������������±��в������̣���ʾ���δ� ѹ��ֻ�����֪��������ߣ����Ǵ��ģ��������ˡ������е����ǰ��������Ա���� �o���ţ������������С�������½�����͵���ͥ��������η��������ᱶ���� 2019����۷���������������ġ������С�ʾ������������������˱��в����������� ���������ίԱ���HKDC������������η����ݿ⣬�о�������η��������ӵ��� ����������ʱ����һ��23�գ����������о����棬������۵����η���������3��� ����������1ǧ�ˡ� ������ʾ��2019��6����ۡ������С�ʾ����ʼ������ۡ�����������Ч�������� 1014��ʾ���ߡ������ʿ����������ȱ����̣�������η��������η�������۵� ��ͨ�����漰��ְͬҵ������ѧ����������ʦ�������Ա����ʦ�ȣ������ַ��֣��� ��һ���������η���������25������£���15%������δ�����ˡ� �������ίԱ��ִ���ܼ�����ƽ�Ա�̨��ʾ���о���ӳ����������������ڼ��������� ����±��в������̣���ʾ���δ�ѹ��ֻ�����֪��������ߣ������Ǵ��ģ������� �ˡ� ����ƽ˵������һ������25�����£�������15%������δ���꣬���˱���ض��Ƿ� ����������������ߺû������ö�dz�������ʣ�����ʣ���Ҳ�б�����й������� �������δ�ѹ��ֹֻ����֪���ȵ�������� �����������������ᣬ�в���2019�� �˶������Ͻֵ��ˣ����˺õ��ĵ����������������ö��˶�Ҫ������ ����ƽ��ʾ������ڶ�ʱ���ڣ����η������ٶȾ��ˣ����ӵ����������������˹���� ��Ű͵�ר�ƶ��ù��������������������ٶȷ�ӳ��Ȩ�Թ������Ĵ�ѹ�����ж� �� ����ƽ˵����ȥ���������ڣ��й��ǽ�����������������ʹ�ѹ���������˥�˻��� �ܴ�ѹ���ٶȣ���ȥ�Ƚ���һЩ�ط��ܼ��������������ȥͬ������ĵط������ܶ��� ��ʱ���ר�ƣ�����ǻ��������ɣ����������������ɵĵط�������ͻȻ�䣬������ ����ᱻ��ѹ�������������˹���Űͺ����ȹ��ҿ��롣 ����ƽҲ��ע�����η�δ�����������Խ���ձ顣������ʾ������������ʿ�ɱ������� �̣�ƽ����Ҫ�Ⱥ�500�գ����������ر��������ʿ���ѻ�Ѻ�����3�꣬����� ������������Ч���в���Ѻ��������η�������ʷ�¸ߣ�����69���ѱ���Ѻ���� ��1�ꡣ ����ƽϣ���������������ƶ��������ң�Ϊ��۱���ѹ������ʾ���ߣ��ṩ����ͧ�� �ţ�Ҳϣ�����Ϲ��ܵ�����۵���Ȩ״���� �������������������ǰ��Ա���Ǎo��ʾ������й�������η�ͳ�Ƶ����ݡ����� ���ɱ�������������η��������ٶȡ�����ʾ��ÿ�շ�ͥ���������������С��İ����� �����Ⱥ�ÿ�춼����۷������������η�����δ�����һ�����ӡ� ���Ǎo˵��ÿ�춼�������ˡ�û��֪���ȵ����������Ϊ����2019��Ŀ����˶���ÿ �챻������Ϸ�ͥ������1��౻�����ˣ�δ��������̵�����Ӧ�ûᱶ������������ ����ʿ��Ŀ������������������ ���Ǎo��ʾ�����������Ҫ��ע��֪���ȵ����η�����������֪���ȿ�������ԵĴ��� ���ѡ�������������ϣ���������ѧ��Ѱ�������ӻ���������д�ţ�֤�����DZ������� ������ϣ����ŷ���ͼ��ô�ȹ��ң����Զ������Ϊ���������Ⱥ����˷Ō��ƾӵ�Ҫ �������ǿ���Զ�����δ�ѹ�Ļ����� ���ߣ����ӷǡ���ࣺ���������ࣺ������ 12.��δ�����ۡ��������ԵĻĵ�����Ӧ�������κ���ʵ�Ļĵ� �������½������������ɣ�����ټ٣�����ʵʵ����������ת����������һЩ������ �صIJ����ף�����������֮����������֮���й��ƺ������˶�ʮ��ǰ�Ȼĵ����������� �����������Լ��ڡ� ��Щ�ĵ����������ԣ���ʵ��Ӧ�����й����εĻĵ�����ʵ�Ļĵ����й�Ŀǰ����ʵ�� ���dz�����Ұ���������˻ĵ������У��й��߹ٵķ����������˹�ע�����磬���ɽ�� ϰ��ƽ����������ִ���ϰ��ϯ�˺����������ְ�����������������������ƺ�ϰ�� ����ȥ��˵�Լ���һ��ϰ�ı�ĻԱ����ǫ���������൱���������������˹������ �����ǿ�Դӱ������˾��õ�һ���ֵĹ�ڣ��ƺ��ͳ����й���̳�Ͽ��п��Ľ� ɫ��������ֳ��˹�ý�������ģ�һƪ���ľ�Ȼ�ܳ����ڡ������ձ�������Ҫ���棬�� �ֺ����������ձ���Ҫ�������ı��⡸���ǿ�߳�ϰ��ƽ��Ӱ��Ŭ�����й����á��� �������й���ʵ�Ĺ��졣 ϰ��ƽȦ�ӵĻĵ�Ҳ������է�࣬���ļ����ijЩ�߹پ���¶ijЩ���ࡣ���������ձ� ��Ϊ��ǰ�������F���ľ�����������ܾ��Ǻ���֮ͽ������ģ�����ȴ�����Լ����ļ� ���ѣ���ʮ�а˾�����ġ�5��15�գ��й�����칫��ӡ���ˡ����ڼ�ǿ��ʱ�������� �ɲ����Ľ��蹤�����������Ҫ�������ݸɲ���Ա���ص��ļ��ɹ�أ�˵���������й� ���ɹ�أ��������鵳����������룬���ô��������Եĸ������ۣ����ò���Ƿ���� ��֯�����������ԭְȨ��ְ��Ӱ��Ϊ�Լ�������ıȡ���档�����F�������粻���� �ģ��������ɷ�н��µ��ļ����˶���֮�����㲻����ģ���������ļ������װ� �����˵��Ļ��ܣ������������ݸɲ���ϰ��ƽָָ��㣬���鵳����������룬���Ҷ� ������ĸ������ۣ����ơ� ϰ��ƽ����ָ�����Բ���ġ���̬���㡹�����dz����������ĵ�����������ֶζԸ� ������Զ�������е��¹ڲ������������Ǹ����ڴ����ӣ����������ڡ������ɡ���̬�� �㡹��ʱ��ݱ����䣬�ð���������ࡣ�ϰ������µ��ǣ�������ǡ���˵�������Է� ��������գ����������ԡ�����̬���㡹�����й���������Ϩ�������ڹ�������д�� ��������Ȼ��̸���ã���Ϊû��̸���ã�����ѧ�������̸���ã�ȴ�Ĵ����ߵġ�ΰ ��ʤ��������ÿ�����յ�ƽ�������ӳ���ʮ�졣��һλ�������ľ���ѧ���������� ����Ȥ�������µ�ϰ��ƽҪ���й�����GDP���ٳ����������������䲻�ã��־�˵���� ��������������һ��ᳬ������2�������ܽ����й������Ѿ���˥��һ����Ϳ������� ��Ҳ�ò����Ķ�ȥ�� ��ʮ��ǰ�������ʮ��������һ�ֻĵ���������֮��ȥ��3��4�ձ�������������һ ���Ĺ�Ա�·��ļ���Ҫ���ֹ���۶�ʮ��һ��ӵ��9000��Ա�ij�����Ҫ�ٿ���Ҫ �ĵ����ᣬ�ϱ�ֱ���·��������Ǹ��ɲ���������ͨ��Ա�������������ʮ�� ���ַ������ĸ↑���������й�һ��һ��ؿ��ž��ߺ��䣬��ͼ���й����α���� ��һ���Ŭ�����������ۡ��й����˼�ʮ��ġ��鲽ǰ����������ͳͳ�����ԭ�Ρ� ��ϰ��ƽ��������������ġ��鲽ǰ�����͵�����°�ĽӰ����ƶȣ���һ��ĬĬ���� ������ίԱ��һԾ�����Ϊ������ȡ�����ǿ���˺����εİࡣ�����ڣ�ϰ��ƽ���˵� Ҳ���°࣬�������������ۣ�����ʹ�Ӱ��������Ϊ��ʮ������Ҳ��ȫ����ɻ���� �⡣ ��֮���й���Ұ���µĻĵ��������ĵ����ʦSamuel Beckett���µ����ֻĵ�����Ҫ�� �μ���ˡ�����������ǣ��ĵ��Ƿ������й���չ���˼��£����ܸ��ĵ��� ���������۴������߸��˹۵㣬����������̨�������� 13.����ɢ���������ģ�ض�����������Ů���䡹����Ӣ���˼������������� ���������˶�������ɢ������ص����㣬�������Լ��ķ�������������������˵���� ������˵Ĺ��¡���Ӣ���Ķ�������������Catherineȥ������һ����Ů���䡹��װ ��������Ӣ���ġ�Top Model UK��ģ�ض�������̨���ж����ٸ��ˡ� Catherine��ʾ����ʱ�и���۵Ŀ�����ʼ������λ������ϣ���Բ�ͬ��ʽȡ��ͻ �ƣ��ٴλ��ѹ�ע�������Դ˷����Լ�����Jasmine�����롸����ս�ߡ���Catherine̹ �Թ�����������û�Ȼ���ʣ����������Լ��ĸо���δ�����������������ʽ�� ���������ڡ�612���������ʱ����Ӣ���ٰ�չ�����ѡ��������˶��������Խ�Ŀ� �������Ƭ��ӰƬ���������ٴγ����ڹ�����ǰ�� ���֣������� �α����֣���� ���������۴������ּ��α����˹۵㣬����������̨�������� ���꣩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罻ý�壺 Facebook ���飺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أ�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Ŀ�Ĺ㲥Ƶ�ʽ��춶̲�����20��23֮�䡣�㲥ʱ��ã�����ʱ�䣩�� ��10ʱ��11ʱ�������У������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4-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24日 1.「612基金」信托人被票控无申请注册最高刑罚1万 辩方批浪费法庭时间 香港「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包括大律师吴霭仪、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加拿大籍香港歌手何韵诗等,早前遭警方国安处以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拘捕,其后获准保释。吴霭仪、陈日君、何韵诗、许宝强、何秀兰、施城威6人各被票控一项「没有在指明时限内申请注册或豁免注册社团」罪,案件周二(24日)在西九龙法院提堂。6人否认控罪,法庭安排于9月19日开审。 6名被告依次为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大律师吴霭仪、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许宝强、在囚的前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加拿大籍香港歌手何韵诗,以及基金秘书、社会民主连线成员施城威。传票控罪指称,6人于2019年7月16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香港,作为「612人道支援基金」本地社团的干事,没有在指名限时内,遵从香港法例151章社团条例5(1)的规定。 控方由政府律政司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代表,所有被告由资深大律师彭耀鸿等人代表。德国驻港领事Joannes Harms等外国领事、社民连曾健成及吴文远等人有份到庭旁听。 周二早上,众被告包括已年届90岁的陈日君、吴霭仪、许宝强及何韵诗一同抵达法院,其后何韵诗及许宝强一同搀扶陈日君上梯级及扫瞄安心出行进入法院。他们经过公众人士候票区时,正在排队参加旁听的人士向他们打气,称「枢机!」、「撑住!」、「加油!」 陈日君等5人坐在犯人栏前面的被告席,陈日君需要戴上耳机助听,亦有律师团队成员坐在陈日君旁解释文件。 因另案正在还押的何秀兰最迟步出,独自坐在犯人栏内。隔在玻璃之外的5人向何秀兰伸手打招呼,旁听人士亦纷纷挥手,何秀兰用手「比心」回应。 开庭前,身为大律师的吴霭仪在被告席站起,问控方「系咪应该俾份brief facts(案情撮要)我哋呀?我哋6个人」,并指「DOJ (律政师)点会咁㗎啫,你哋控方嚟㗎嘛!」控方从文件夹中翻出数份文件给予辩方。在旁的陈日君问「依家先俾我哋?」 吴霭仪则称「系呀, 依家先俾我哋!」众被告随后低头阅读案情撮要。 案件由《国安法》指定法官之一、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处理。控方呈交同意检控书,控辩双方不反对6张传票一并处理,6名被告均表明不认罪。 控方称现时还有少许证物链需要处理,预会传召17名证人,案件的10箱文件及8小时的录像片段,控方承诺今个星期内会传达所需的文件给辩方。 辩方代表资深大律师彭耀鸿指,「唔系要教律政司如何起诉案件」,但这是一宗传票案件,最高刑罚只是罚款1万元,「嘥咁多法庭时间处理咁简单嘅案件,似乎有少少过份」。 彭大律师又指,相信大部分案情不受争议,将就法律议题作出争议,包括「612人道支援基金」是否一个社团、各被告以甚么形式为社团「干事」等。 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将案件安排于9月19日开审,料审期5日,并于8月9日作审前覆核。因本案属传票案件,各被告不需要另施加保释条件,惟各人护照早前已被港警国安处扣留。 散庭后,法庭延伸区的旁听人士向被告呼「枢机平安」 、「保重」、「愿主保佑你」。吴霭仪在庭外指,各被告已在庭上表明不认罪, 「因为个控罪系唔啱嘅」 ,她指审讯时提出最重要的法律争议,就是「612基金」根本不是一个需要登记的社团,但详情不能再讲更多。被问到开审前控方仍未给法律文件予被告,吴称「你去告人,唔该你正经啲啦,有啲嘢要做得好啲罗,呢个始终系个法制体系运作。」 在2019年6月成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成立目的是为在「反送中」运动中受伤及被捕的人士提供医疗费用、心理/精神辅导费用,法律费用及其他有关援助等人道支援。去年8月,基金会被多间官媒追击,指其勾连外国势力及未有社团注册。压力下,基金会宣布有序停运。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香港法庭】戴耀廷刊登广告宣传「雷动计划」 召致25.3万非法选举开支判囚10个月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前副教授戴耀廷涉就2016年立法会选举,宣传「雷动计划」,鼓励选民投票给在胜出边缘的非建制派候选人,连同两人在两份报章刊登共6份广告,3人事隔5年被廉正公署起诉4项「在选举中作出招致选举开支的非法行为」罪,涉款逾25.3万元。戴耀廷早前承认全数控罪,法官郭启安周二(24日)在区域法院判他监禁10个月。国际特赦组织就此发声明,指判刑是又一次出于政治动机的攻击。 该组织要求香港当局和大学停止压制异见学者。 戴耀廷现因47人初选案而正在还押。周二他就「雷动计划」案件宣判出庭。宣判完毕散庭后他挥动双手,有旁听人士叫「耶稣爱你!」、「撑住!」同案被告、心理学家叶剑青亦有到庭旁听,他早前获控方提出签保守行为处理。 法官郭启安判刑时指,控罪本质上不属于舞弊,但「雷动计划」涉及 25.3 万元广告费、22 名候选人,其策略规模及影响无疑是非法行为中的严重罪行。郭官又指,选举管理委员会对选举广告设限,是为了候选人在框架内公平竞争,法庭亦必须维持选举的公正性。虽然辩方求情时称,被告推动「雷动计划」是回应「比例代表制」下的选票及议席不协调现象,无法如实反映民意;但郭官指「讽刺的是,被告透过众筹刊登广告,其作为召致25.3万非法选举开支,同样亦影响选举公平性,对建制及独立候选人不公平。」 法官强调策略性投票并不违法,违法的是被告并非候选人,亦非候选人的选举开支代理人而刊登广告,而获推荐的候选人最终亦没有申报开支,表示「即使被告个人有民主、正义的考虑,有多么崇高及正确的理念,只能用合法方式争取,不能用非法行为纠正现象」,认为被告计划的执行于法不合。 但是,郭官又指,本案有其独特之处,即计划没有推举特定的候选人、平台仅宣传「雷动计划」,被告多次公开解释计划理念、加上被告没有获益、没有隐瞒事件,使案件的严重程度减低。法官认为,被告并非普通市民,作为资深法律学者,有能力了解条例,犯罪实是难辞其咎,难以接纳粗心大意为求情理由。考虑到案件规模及程度大、涉及获推荐的人数达22人,以及涉款25.3万,法官将每项控罪的量刑起点订在 18 个月监禁,认罪扣减至 12 个月监禁,所有控罪同期执行。 另外,辩方盼法庭考虑本案延迟 5 年检控而减刑。控方解释指期间需要等候公众谘询、证物鉴证结果、以及等待律政司的法律意见。郭官批评上述因素均不影响检控决定,认为延误并不合理,延迟实属不必要,调查时间理应可以缩减一半。法官考虑延迟检控而扣减两个月刑期,被告总刑期为 10 个月监禁。 案情指,被告戴耀廷(57岁)于2016年提出以动员选民投票予在胜出边缘的候选人,令泛民或非建制派取得逾半数立法会议席;并透过「鸡蛋同盟有限公司」同年在两间报章刊登广告,宣传投票计划,涉及费用共253,540元。 本案另两名被告、即鸡蛋同盟的董事的叶剑青(56岁)及石守正(51岁)同被控该4罪,两人早前获不提证供起诉,以自签4万元守行为一年处理。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反送中」后香港政治犯人数破千 过半未满25岁 美国港人游说组织「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周一(24日)发表首份研究报告,统计了香港自「反送中运动」以来,政治犯的人数已突破1千,并预计数字最终可能上升至2千。 HKDC发表一份长37页、题为《香港达到一个严峻的里程碑》的研究报告,指出从「反送中运动」爆发,由2019年6月9日至2022年5月10日,香港共有1014名政治犯。当中有582人仍然在押,432人服刑完毕,另外还有过千宗政治案件在进行中,多数涉及暴动、《港区国安法》罪名及和煽动叛乱。HKDC预计该数字会持续上升,即使假设未来不会再有大型政治事件,香港政治犯人数最终亦将达到1500到2000人之间。 报告又指,该1014名政治犯中,几乎找到香港公民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的领袖、记者、维权人士、教师、学生、律师、政治人物等。当中,年轻人最被针对,超过四分之三的香港政治犯年龄只有30岁以下,一半以上的政治犯更是未满25岁。 HKDC执行总监梁继平表示,「这份报告是首份全面概述香港政治犯的报告。数据来自HKDC的数据库,并说明了香港迅速沦为威权主义城市的代价。香港成为了世界上政治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情况与白罗斯、缅甸和古巴不遑多让」。他又预期「尽管世界不再看到香港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活动,但这一数字(政治犯人数)将继续上升。世界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拯救尚未被捕的人,延缓的话只会将令我们走向另一个严峻的里程碑」。 HKDC表示,香港的人权已出现了严重危机,他们促请美国政府扩大制裁名单,及加快为受政治迫害的港人提供开人道主义途径,并要求香港终审法院馀下的十名海外非常任法官全部辞职,又促请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调查有关香港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要求港府立即释放所有政治犯等等。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4.【六四33周年】港府指因疫情维园足球场只租予「踢波」 维园烛光难再现? 今年是六四事件33周年,天主教香港教区表示因同工忧犯《国安法》,今年不会再办追思六四弥撒。而康文署指,因疫情关系,香港维园足球场暂不会出租予「非指定用途活动」。有民主派人士对政权打压不感到意外,但相信「人民不会忘记」。而天安门母亲对此感到遗憾,但也相信香港市民不会忘记六四,形容「点燃在维园的烛光早已植根于有良知的人心中。」 港府过去两年以疫情为由,拒绝六四集会申请。近期香港疫情有所放缓,但自从两年前港府实施《港区国安法》,多位民主派人士入狱,就连每年在维园举办六四集会的支联会亦已经解散,相信今年会是连续第3年,维园没有烛光。 港媒《明报》指,有港人致电康文署,查询6月4日维园足球场出租情况,该署职员表明当日康文署暂停足球场出租,同月其他日子可以预约租用。 本台记者周二(24日)向康文署查询获回覆指,因为疫情关系,已经暂停处理辖下免费康体场地作一般「非指定用途活动」的预订申请。而康文署截至周二并没有接获市民或团体拟于本年6月1日至5日期间,租用维园足球场举办「非指定用途活动」的查询或申请,期间市民仍可预订维园足球场作踢足球用途。 记者浏览康文署网页,显示该署本月12日曾发公告,指维园其中两个足球场由5月维修至6月16日,期间暂停开放。而维园共有6个足球场,供公众免费使用。 今年是《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的第二个「六四」纪念日,多年来主办六四烛光晚会的支联会,去年已解散,至今未有团体公开表示有计划申请六四集会。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回覆本台查询指,未决定今年的安排。而前主席吴文远对本台指,暂时没有计划举办六四相关活动。对于今年维园足球场租用申请被禁,他不感到意外,但形容政权愈打压,人民更不会忘记。 吴文远说:过去这几年很明显政府都用不同理由,拒绝让市民举办大型集会,所以如果不批准别人今年申请举办六四(集会),我都觉得完全不意外。那当然政府不断地希望,市民忘记六四,但我相信人民不会忘记,6月永远都会有4日。 天安门母亲发言人尤维洁接受本台访问指,作为六四难属的其中一人,对于今年香港再次不能举办集会感到遗憾,但相信香港市民不会因此忘记六四事件。 尤维洁说:坚持了30多年,点燃在维园的烛光,早已根深在每个人有良知的人心中,这是点燃在每个人心中的烛光,也是对生存自由的渴望,我相信香港维园烛光不但不会灭,会在世界各地,更多地被有良知的人点燃,香港市民依然会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同伸张公平正义,直到六四惨案得到平反为止。 香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回覆港媒查询表示,基于前线同工及部分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委员对于举行追思六四弥撒活动是否会触犯《国安法》感到顾虑,因此今年不会再举行这项活动。教区提到,按照天主教信仰,纪念亡者可用不同方法,举行弥撒是一种方式,在私下或小团体中为亡者祈祷也非常有意义。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去年6月4日,在7间天主教堂举行「追思亡者弥撒」。 去年六四期间,香港警方封锁维园一带防止市民入内,对于今年会否于6月4日当晚在铜锣湾一带加强警力,禁止市民入维园,警方指部署属行动细节,不会公开。 警方又表示,截至周一(23日)并未接获任何团体通知,拟于6月4日于港岛区举行公众活动。警方发言人称,尊重市民和平表达意见的权利,在处理每宗公众活动通知时,会因应最新情况作出独立风险评估。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六四33周年】台湾接棒香港纪念六四 首映六四舞台剧及重置「国殇之柱」 今年是「六四事件」33周年,多个台湾团体发起举办与六四悼念相关的活动,其中「华人民主书院」表示,台湾有责任接棒香港,继续举办六四悼念晚会。另外,「国际特赦」台湾分会也将举办六四主题舞台剧《5月35日》的首映。 过去30多年的六四晚上,香港维园都有烛光和歌声悼念六四事件中的死难者,同时也像征香港是个仍有自由的地方。但近年维园被禁止举办悼念六四的晚会,筹办晚会的香港支联会亦在去年被迫解散。香港维园的烛光虽然熄灭,但台湾的烛光继续点燃。 「华人民主书院」协会理事长曾建元表示,今年六四晚上,会联同其他非政府组织举行晚会悼念六四事件。曾建元表示,台湾过去在民主化的过程中,也有从香港吸收养分,在香港无法悼念六四的今天,台湾应有责任继承使命。 曾建元:(台湾)过去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很羡慕香港的自由与法治。至少在我个人成长当中,在香港买了很多,也进口很多禁书到台湾。过去台湾民主化过程受到香港的养分和贡献,今天在香港六四活动没有办法举办,我觉得我们台湾人当然义不容辞,为香港人和所有中国人发声。这个是在两岸四地唯一可以公开纪念六四的地方,我们义不容辞。 曾建元表示,今年六四晚会的亮点,是把香港大学被拆除的「国殇之柱」(Pillar of Shame,耻辱柱)在台湾重置。他表示,早前华人民主书院透过众筹,计划筹募150万元台币,重建5米高的「耻辱柱」。但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受到不同意见团体的攻击,捐款人担心被攻击不敢参与,影响计划成绩。目前已约筹得目标金额的一半,可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高3米的「耻辱柱」。他表示,「耻辱柱」在香港的倒下,不仅代表香港社会的沦陷,也象征台湾的使命。 曾建元:「耻辱柱」移到台湾来,也是港台关系的重要象征。离台湾这么近的香港,自由法治都沦陷,表示在中共的扩张渗透与包围下,台湾也遭受到很大的威胁。虽然在香港倒下来,但是我们在台湾重建「耻辱柱」,就是继承香港「国殇之柱」的精神。台湾过去在日本殖民时期,到国民党政府威权时期,我们也历经民主化奋斗的历程。现在台湾已民主化,台湾人对历史有使命,除了保护台湾民主的成果外,也是要将台湾的民主作为典范,证明华人也可以实施宪政民主的生活。 曾建元表示,在香港的六四纪念馆也因支联会解散而关闭,相信有不少与六四事件相关的资料已流出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如果有收藏者愿意把物品交予华人民主书院,他们也会将收集的物品在台湾展出,让公众更了解六四的历史。 除了六四晚会之外,「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也计划把以六四事件为主题的香港舞台剧《5月35日》搬到台湾,分别在6月1日和3日在台南和台北举办首映,作为悼念六四事件的活动。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对本台表示,台湾过去主办六四相关的活动比较严肃和沈重,希望透过播放舞台剧让六四事件的关注度可以走出同温层。 邱伊翎:这两年,在香港主办的纪念六四的活动其实都遭受到各种禁止与打压。我们也希望把《5月35日》舞台剧搬到台湾,延续舞台剧的震憾与带给观众的反思,期待透过舞台剧能走出同温层,让更多台湾人认识六四事件。 在台湾,过去在六四事件的悼念与追究的问题上,年轻人的关注程度较低,有人更觉得不需要关注。今年「国际特赦」组织举办的舞台剧放映会台北场已爆满,需要加场放映。 邱伊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权运动和议题上,年轻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他们也带来很多的改变,我们也很期待触及更多的年轻人。例如,台南放映是选在成功大学校园纪念郑南榕先生的广场举行,希望可以吸引一些过去比较关注台湾自己民主人权运动的年轻人,他们也可以有机会了解中国和香港的情况。 邱伊翎希望,相关活动除了能吸引台湾的年轻人关注台湾的议题,也愿意了解其他地方的人权状况。 邱伊翎又表示,虽然「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后关闭,但「国际特赦」组织总部的中国组仍持续运作,继续研究与中国有关的人权议题;台湾分会也在研究以台湾的角度,关注中国和香港的人权问题。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中国人权】西方学者发布绝密新疆文件:习直接下令增建集中营 研究人员周二(24日)表示,有黑客自中国新疆官方数据库取得数千张照片和官方文件,并指相关档案有助外界认识新疆地区的暴力手段侵犯人权问题。 法新社报道,这些文件由德国新疆问题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获得,并在联合国人权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访问中国时公布。 报道引述郑国恩表示,一名入侵新疆官方数据库的匿名黑客向他提供了警方的照片和内部文件,这些资料都是新疆当局大规模拘禁新疆人的证据;泄露的文件亦显示,包括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内的北京高层领导人呼吁进行强力镇压。 有照片显示,官员们用警棍约束戴著头罩和镣铐的囚犯,而其他身著迷彩服的警卫则拿著枪支站在一边。 这些文件还包括前共产党新疆书记陈全国2017年的内部讲话,据称他在讲话中命令警卫开枪打死任何试图逃跑的人,并呼吁该地区的官员「对宗教信仰者实行严格控制」。 另外,中国公安部长赵克志在2018年的一份内部讲话中提到,习近平直接下令增加拘留所的容量。 人权活动家说,中国当局在该地区的拘留中心和集中营中拘留了100多万维吾尔人和其他主要是穆斯林的少数民族。中国政府否认相关指控。 在最初否认其存在后,中国政府声称这些设施是职业培训学校,自愿参加,旨在消除宗教极端主义。 但泄露的文件让人了解到领导人如何将少数民族人口视为安全威胁,赵克志警告说,仅新疆南部就有200多万人「受到了极端宗教思想渗透的严重影响」。 由新疆公安局获得的2800多张新疆被拘留者的照片中包括一些未成年人,如17岁的阿卜来海提(Zeytunigul Ablehet),他因收听非法演讲而被拘留,还有16岁的卡西姆(Bilal Qasim),他显然是因为与其他被拘留者有关系而被判刑。 这些细节与早些时候泄露给法新社的另一份警方名单相呼应,该名单显示政府的镇压行动每次都会从村庄里抓走数百人,其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庭。 郑国恩在与泄露文件同时发布的视频评论中说:在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到那种偏执的威胁意识,以及为甚么要对整个人口采取行动的内部理由。 郑国恩为设在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工作。 据报道,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世界报》在内的多家新闻机构已经核实了这些文件的部份内容。 英国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周二发表声明,指新泄露文件的细节「令人震惊」,并敦促中国允许巴切莱特「充分和不受限制地进入该地区,以便她能够对当地的事实进行彻底评估」。 但中国外交部驳斥了这些被泄露的文件是「反华势力抹黑新疆」的「拼凑材料」,发言人汪文斌指责传媒「散布谎言和谣言」。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巴切莱特到埠即获赠习近平人权专著 关注者批其收受「毒物」 吁探望维权囚徒 联合国人权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周一(23日)抵达广州,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其会面并送上由习近平讲话汇编的「人权论述」中英对照本。此情此景加重了国际人权组织的担忧。人权组织代表认为巴切莱特毫不拒绝收下「有毒礼物」,为其中国行定下「按剧本出演」的基调。有狱中维权律师家属联名致信巴切莱特,要求她探访被囚禁的维权人士及向中共提出放人要求。 周一,联合国人权高专负责人巴切莱特抵达广州。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其会面,期间王毅向巴切莱特赠送习近平的《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英汉对照本。 王毅在会面中重复了习书中的内容,自夸中国在大力推进自身「人权事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毅又说,发展国际人权事业一要坚持「相互尊重,不把人权政治化,不搞双重标准」。他说,在此基础上,中国愿同人权高专办开展建设性合作。 中国外交部官网对这次双方会面作通报,称希望这是一次「增进了解之旅,加强合作之旅,也是正本清源之旅」。这番用词颇有为巴切莱特访问定调的意味。 中国官方通报还称:巴切莱特积极评价中方在很多人权发展领域所作「贡献」。人权高专办高度重视中方作用,希望以此访为契机,增进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而联合国人权高专在官方推特帐号上的发布与中方则有所不同。推文指,巴切莱特会上表示:「我将讨论一些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希望这次访问能帮助我们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和促进人权合作」。 这次巴切莱特访华,引起国际人权组织普遍忧虑,认为她将不能够看到中国的人权实况,反而会被中共利用,为其恶劣的人权纪录洗白。对于巴切莱特首日的「表现」,美国「人道中国」主席周锋锁向本台表示,巴切莱特毫不拒绝地收下习近平「有毒的礼物」,这一幕,其实是近年俄罗斯、中国等极权国家操控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的缩影,也预示著巴切莱特此行从一开始就像「提线木偶」,配合中共演出。 周锋锁说:我对于联合国这种机构,本来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名头越大的机构,受中共控制的越多。看到巴切莱特做出那样一个一点都没有拒绝、没有抗议、很高兴地收到独裁者习近平这样一个「胡言乱语」的姿态,的确感到很愤怒。这个基本上也反映了她到中国之行的本质:就是和中国政府配合演戏,粉饰太平!巴切莱特现在就反映了联合国体制性腐败的问题。 周锋锁也表示,作为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应该倾听受害者的声音,而非与中共官员「宾主尽欢」。他呼吁巴切莱特关切中国政治犯的处境,以及到新疆实地考察集中营。 周锋锁说:一个人权官员,你要看的是受害者,而不是听一个政府的。我们要求巴切莱特真正去倾听王炳章、高智晟、许志永、张展这些政治犯的情况;当然在新疆,这些集中营的地点都是有的,很多人关在里面,她应该去确认一下,这才是一个人权专员应该做的,我从来没有看到她在这方面有承诺,这的确是应该谴责的。 周一,目前被羁押的709律师谢阳的妻子陈桂秋、律师丁家喜的妻子罗胜春和NGO工作者程渊的妻子施明磊联合致信巴切莱特,她们列出21位中国人权捍卫者的名单,呼吁巴切莱特能够探访以及向中国政府要求立即释放这些失去自由的人权捍卫者。 名单中除她们的丈夫,还包括李翘楚、许志永、律师常玮平、郭飞雄、唐吉田等人。 陈桂秋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这些人士的遭遇就代表了中国黑暗的人权状况,探视并与他们交流,及敦促当局释放他们,应该成为巴切莱特访华之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桂秋说:我们列出有代表性的21位人权捍卫者,他们自身的状况就是中国人权状况的体现,他们所做的事情都为了推动社会的民主与进步而遭到中国政府的关押的。这些人就是社会的希望,代表了正义,代表良知。我们的诉求就是巴切莱特女士能够去探望这些人,与中国政府谈判,立即释放这些人,当然这个需要看她是怎么把我们所列的这个名单的重要性放在她的考量范围之内。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在推特上写道:巴切莱特如果到中国以外的国家,会将人权问题称之为「敏感」吗?估计不能。 周二( 24日),德国学者、新疆人权问题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再公开一批来自新疆的官文件和图片,来源是黑客侵入新疆(喀什)疏附县和(伊犁州)特克斯县公安局的电脑系统获得,期间展示的大批维吾尔人被暴力拘捕的图片令舆论震惊,文件中又包括新疆前书记陈全国和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的讲话,当中明确传达出种族灭绝信号。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再喊话巴切莱特,仔细观看这些来自中共内部的机密文件,这才能揭示新疆的人权状况,而非习近平的「人权谎言」。 《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于2021年12月出版,汇集了逾160篇习近平的讲话、指示等文稿,宣扬中共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在习近平执政后,使「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该书于巴切莱特到访前的5月19日出版了英汉对照版本,疑为巴切莱特量身定制的「见面礼」。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8.【网络审查】马化腾朋友圈转发文章 因「内容违规」无法查看 中国网络审查滴水不漏,就连作为中国最大社交平台微信的老板的马化腾,竟然也不能幸免。马化腾日前在朋友圈转发文章内容涉及评论当今中国经济,竟被认定为「内容违规」而无法查看。 中国当局较早时公布4月份经济数据,《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形容为「触目惊心」,并发表文章呼吁中国政府「拿出震撼弹级别的措施来让市场恢复信心」。在胡锡进5月20日发表评论的当晚,有网民发表《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一文,赞扬胡锡进说了「大实话」。马化腾也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的其中一段(注),并自己加上引言「这段描述得太形象了」。 周二(24日),马化腾转发的这篇文章已经显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就连微信老板本人的帖文内容也被指「违规」,中国网民均认为感到「不可思议」。 有网民直言:「微博微信的最高权限在网信办」、「微信夹了微信老板的转帖,说明甚么呢,说明最终审核帖子的不是微信的员工,而是另有其人」;也有网民半开玩笑说:「Pony(马化腾)委婉的表示内容审查不是腾讯自己能决定的,顺便为将来在国外的言论官司准备抗辩素材。」 注:马化腾转发的这一段文字说:部份网民关心经济的方式是:企业可以破产,但不可以裁员;企业可以破产,但不可以加班。至于甚么叫中国经济?他们不懂,也不关心,他们唯一关心的中国经济就是芯片和所谓的硬核科技,至于衣食住行,都太俗不可耐了,不重要,当然,如果他们叫的外卖晚了十分钟,他们可是会骂娘的,骂起外卖小哥来比谁都狠。」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脱钩中国】Airbnb将正式关闭中国大陆本土业务 据彭博社、CNBC、《华尔街日报》等传媒报道,Airbnb将正式关闭中国大陆的本土业务。据指出,Airbnb中国(爱彼迎)将完全下线中国本土的房源和体验业务,仅保留出境业务;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完成。 综合外媒报道,Airbnb中国计划最早可能在北京时间5月24日早上将此消息正式告知中国区员工。CNBC报道,虽然关停了中国本土业务,但将继续在中国维持一支团队;Airbnb未来留在中国的团队,将主要由参与全球产品和技术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以及负责 Airbnb中国用户出境游的业务和客服团队组成,总人数规模将在数百人左右。 就在这个消息传出的前两周,Airbnb正式宣布推出号称「十年来最大更新」的App功能优化;5月4日,Airbnb发布了2022年度第一季财务报告,全球住宿过夜加体验预订总数首度破亿,但是亚太市场业务仍相对低迷,尤其是处于紧张防疫状态的中国市场。 截止至发稿时,Airbnb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尚未回覆传媒查询。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锁国政策】中国禁组团出国游 网民:习皇表演封国给你看! 随著各国政府研判群体免疫力条件已成熟,近月多国政府放宽出入境管制,但中国政府仍反其道而行,对国民采取严格管控规定,组团出国旅游一律暂停。国家移民管理局周一(23日)重申,不鼓励个人出国旅游或访朋探友。有网民对此嘲讽说:封城算甚么?习皇表演封国给你看! 在周一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追问目前中国的出境政策。刘海涛声称,由于疫情原因,目前组团出国旅游活动仍然暂停。 刘海涛说:当前的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病毒不断变异,输入病例较多,国际旅行的风险依然较高,外防输入的形势依然严峻。短期出国,有出即有入,国际航班尚未全面恢复,短期出国人员如果滞留在境外,将增加染疫风险,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目前组团出国旅游活动仍然暂停,也不鼓励个人出国旅游观光、访朋探友。 有记者向刘海涛追问,哪些情况属于紧急、必要的跨境出行;刘海涛回应称,目前尚可出国的理由包括劳务派遣、商务、科研、留学、就医、照顾探望危重病人、家庭团聚等等。 在中国网络防火墙外,网民纷纷对中国的锁国政策表达不满。 有网民调侃说:国家外汇不够了;也有网民嘲讽说:封城算甚么?习皇表演封国给你看!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居沪意大利人冲门抗封锁 领事馆声援公安撤退解封 中国上海爆发Omicron疫情,政府实施严苛封控措施,造成冲突和抗议事件不断发生。在长宁区豪宅「嘉里华庭」,有意大利侨民冲出屋苑抗议围封,并一度与公安对峙,但其后意大利领事馆职员赶到,公安最终撤退,屋苑解封。 网络流传影片显示,该屋苑意大利籍居民周二(24日)集体不满当局限制,冲出屋苑,公安派出四辆公安车到场准备镇压,但意大利领事馆职员赶到,公安其后撤退,屋苑解封。 据公开资料,「嘉里华庭」自2022年4月11日以来,一直被划为「防范区」,居民只可以在屋苑内活动;每户指定一人,7天两次限时、分批前往超市购物、药店配药等。 对于这次抗议事件,网民纷纷批评公安「媚外」。有网民感叹说:「百姓怕官,官怕洋人。几百年来,从未变过。」也有网民悲愤怒骂:「古有华人与狗不得内进,今有华人与狗不得外出。」、「说明了『境外势力』才能救中国百姓脱离苦海!」「这哪是新中国这是大清国!」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美日峰会】拜登岸田会谈 央视播出《珍珠港》被指挑拨离间 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23日)在东京举行高峰会谈。当晚八点,中国央视第六套节目突然播出有关二战时期日军突袭美国的电影《珍珠港》,引发网民各种解读和嘲讽。有学者认为,中共此举有挑拨离间之嫌。 正在亚洲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周一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高峰会谈。双方除谈及印太、乌克兰局势,亦针对中俄联合军演、东海及南海问题展开商讨。会后,拜登在被记者追问时,表示对台湾「有承诺」,并强调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 而据环球网报道,就在当晚8点,中国央视节目表显示,央视六套播出了著名战争电影《珍珠港》。 美国影片《珍珠港》反映了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向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舰队发动偷袭,引发美国对日宣战的历史。 中国军事评论人士高先生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央视此举是提醒美国政府应与日本保持距离,提点美国珍珠港事件还会重演,有离间美日关系之嫌。 高先生说:挑拨美日关系可能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提醒美国永远不要忘记太平洋战役是如何打响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国卷入二战。另一方面是提醒美国,千万不要忘记日本曾经是你的敌人。 中国网民也就央视在此时此刻播放《珍珠港》作出各种解读。网民「HYH无情」留言写道:六公主(央视六套)明天要不要放《日本沉没》?「妙语与君悦」调侃:拜登与岸田文雄举行会谈,结束后一起观看战争电影《珍珠港》。还有网民留言:六公主又撒娇了。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认为,中国官媒在美国总统拜登到访日本之际播出《珍珠港》明显是挑拨离间。而此举的另一层意思是叫美国分清敌我,最好远离日本,而加强与中国合作。 杨海英对本台说:意思说当年和美国一起反对法西斯的是我们(中国)。法西斯日本曾经给你(美国)珍珠港带来灾难。希望美国人不要忘记历史,日本更不要忘记历史,不然你们两国政府勾结在一起。这就像普京要打乌克兰的「纳粹」一样,当然他们没有胆量播出抗美援朝的电影。 杨海英又认为,中方仅仅是在央视播放《珍珠港》影片,没有更高阶的反美举动,可见中国还是想和美国改善关系以及避免与日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留一条后路,所以在美国对台湾问题上,(外交部)反应比较低调,不会骂美国,我感觉他还是掌握了分寸。」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周一下午在例行发布会上发出警告:「不要站在14亿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本周二(24日),拜登于东京出席「四边安全对话」(Quad)会议。期间美国、日本、印度及澳大利亚四国领袖举行会谈。拜登还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拜登的发言则围绕在乌克兰战争上,反覆强调俄罗斯入侵造成的人道惨剧,「是历史的黑暗时刻」,「不只是欧洲面临的问题,而是世界共同的问题」。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美台互动】拜登正面回应「保卫台湾」提问 欧江安:与美日共同捍卫台海安全 美国总统拜登周一(23日)正面回应「保卫台湾」提问。在台湾,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孙立方周二(24日)表示感谢,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指,会持续提升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与美日共同捍卫台湾海峡的安全。 针对美国总统拜登表示,若中共侵台,美国将军事介入防卫台湾的讲法,台湾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孙立方周二表示,将与理念相近国家,共同维护台海与印太区域和平稳定。 孙立方说: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持续协助我方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确保台海跟区域的和平稳定,对此国防部表示感谢。国军对坚定保国卫民的决心,与美国在内所有理念相近的国家来持续的紧密合作,共同捍卫民主自由的价值,来维护台海跟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跟繁荣。 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对于拜登总统以及美国政府重申,坚守对台湾坚若磐石的承诺,表达诚挚的欢迎跟由衷的感谢。 欧江安说:中国对于台湾海峡所构成的挑战,至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我国政府会坚定的捍卫台湾的自由民主,以及人权价值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方也会持续来提升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并且我们会持续跟美国和日本这些理念相近国家深化合作,共同捍卫台湾海峡的安全,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同时促进印太区域的自由跟开放,以及和平与稳定。 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表示,综合各界智库分析,美国在「美日安保条约」的正式场合下,提到出兵防卫台湾这是一个严肃的承诺,而为了安抚中国的情绪,由白宫做非正式的缓和的动作,这一招对拜登政府来讲是时常使用的。 王定宇说:在去年他多次被询问到有关台湾的问题,他都同样维持基调,就是台湾地区安全和平稳定,中共武力犯台美国对这个事情会出兵干预,他们对这个是有承诺的。这个基调其实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谈,而他这样的基调下每次发言后,美国的白宫或相关的发言人,就会向中国释放出缓和的情绪说,没有问题,美国还是坚持「一中政策」。但提醒大家,美国的「一中政策」跟中国的「一中原则」有根本性的差别,那就是没有包括台湾。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美国总统拜登对台政策讲话,他形容美方「费尽心机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玩弄文字游戏」,但他声称,「世界上没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步伐」。 汪文斌指出,美国违背在台湾问题上所做的承诺,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明里暗里怂恿支持台独分裂活动。如果在错误道路上走下去,将造成中美关系难以挽回的后果,最终也使美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美国总统拜登周一表示,愿意以武力保卫台湾,美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确保中方不会武力犯台。拜登说,如果中国侵台,美国将以武力回应,「这是我们的承诺」。 白宫官员稍后回应表示,正如拜登总统所说,美国对台湾政策没有改变,拜登重申了「一中政策」以及美方对台海和平的承诺,美国会根据《台湾关系法》为台湾提供自我防卫力量。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4.【梁京评论】拜登将打赢两场历史性的正义之战 尽管拜登的民调似乎又创新低,但我相信他一点也不会为此而烦恼,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成为不仅是美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幸运的政治领袖:他将在自己任内,甚至可能在今年,也就是2022年内,领导自由世界打赢两场影响历史走向的正义之战。一场,当然就是支持乌克兰抵抗俄国侵略的战争,而另一场,则是遏止中国发展高科技的全球供应链重建之战。半年前,这样快的格局变化是无人能想像的,而现在,就连普京和习近平最「铁杆」的支持者,也看明白了这两个强人大势已去的现实。 人们都看到,拜登最大的幸运,来自他的对手,也就是普京和习近平这两个独裁者几乎同时犯下「颠覆性」错误。我们都知道,如果普京倾全力占领乌克兰南部,而非企图一口吞下整个乌克兰;如果习近平借著奥密克戎(Omicron)新变种毒性较低,及时退出「清零」的防疫策略,拜登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百年机遇。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理解和描述普京和习近平的「昏招」对整个世界格局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又如何给拜登赢得两场正义之战带来了必胜的机会? 我认为用核裂变做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当前世界的状态。在2022年之前,普京和习近平都用一种持续施压和胁迫的策略来威慑和分化西方乃至世界,除了核武器,普京靠的是能源的垄断,习近平则靠的是供应链的控制,他们在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不断增加控制世界的权力,这有点像可控核反应。但是,俄乌战争和中国「清零」, 无意中把这个危险的游戏推向了「链式反应」的临界点。如果说,俄国粗暴入侵乌克兰迫使所有政治和文化精英不得不即刻做出明辨是非的立场抉择,那麽,中国的野蛮封城,则迫使全球贸易玩家不得不做出去留中国的利害选择。立场选择之变犹如中子源增加,而利害选择的结果是让物流扰乱和市场震荡带来的总量不确定性,突破了经济灾变的临界点。 面对这个挑战,拜登和美国必须也必将打赢对普京的俄国和习近平的中国这两场战争,不仅是因为整个世界都看到,让普京和习近平得手的后果不可接受,而且,许多人还看到,美国不出手,普京和习近平祸害造成的国内乱局,也将对世界秩序构成巨大威胁。拜登的幸运和美国以及世界的幸运就在于,拜登有足够的经验,包括失误的经验来理解这一切,同时也有能力,赢得足够多的民主国家领导人和精英的合作。 拜登领导的这两场正义之战必胜的原因不难理解,但其代价则难以估量。总体上,普京和习近平任何一个能早一点「体面」下台,都有可能大大减少全球的代价。这种可能性目前在俄国和中国都在增加,因为两国的体制内精英都对「主子」失去了信心。中国是否有更好的机会?毕竟普京给俄国百姓带来过一些实惠,而习近平执政十年,几乎让所有人都失去更多。我对普京和习近平「体面」下台仍抱希望,还来自这样一个因素,那就是这两个人现在都是「病夫治国」。我相信,两人的生理和心理病态,与他们所犯的「颠覆性」错误不无关系。两国的政治精英,如能创造一个让独裁者以「健康理由」下台的机会,将标志著这两个东方帝国,向「现代政治文明」迈出了宝贵的一步。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硕破天惊】拜登拉拢印太另起炉灶,习总折腾民企经济糟糕 在中国外长王毅一片骂声中,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拜登扬言:「我们聚首出于一个简单目的,就是廿一世纪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印太地区,在我们这个印太地区,覆盖全球一半人口和逾全球六成国内生产总值。有份在今天出席的国家和将来会加入框架的国家,正承诺一起创造经济愿景,造福所有人民。」 印太经济框架如今有十三个国家加入,创始成员除了美国、日本、印度,还有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另外七个东盟国家。意外的是,台湾并未成为成员之一,有台湾评论者认为,台湾只是美国一只战略棋子,美台关系并未在经济与安全上有实质进展,这讲法合理吗? 拜登说印太是未来经济的焦点,期望框架可以提高区内环境、劳工权益等标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最理想本应是美国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其实两者皆重视制定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可是如今的「印太框架」却缺乏降低贸易关税及解除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似乎没有显著的好处,为何各国皆如此踊跃参与?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3-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23日 1.巴切莱特到访中国 人权组织吁勿沦为中国剧本的「演员」 联合国人权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周一(23日)抵达中国,将在6天的行程中到访问广州和备受关注的新疆。世维会等人权组织吁其不要成为中国剧本的「演员」;良心犯家属、人权律师等呼吁其关注人权个案。 联合国人权高专负责人巴切莱特周一飞抵广州,开启为期6天的中国访问之旅,但多个人权组织、维吾尔人代表担忧其沦为中共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罪行洗白的「工具人」;一些中国良心犯的家人、人权律师也呼吁巴切莱特关切人权个案。 在2016年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为境外提供情报罪」重判19年的中国公民记者张海涛目前被关押在新疆沙雅监狱。他的姐姐张清珍周日(22日)发出公开信表示,从2018年4月她最后一次在沙雅监狱会见张海涛起,到目前为止她多次向狱方和新疆监狱管理局申请会见皆无果;就弟弟生死不明的情况,她向中国各级政府的询问和投诉也石沉大海,为此她请求巴切莱特帮助寻找生死不明的张海涛。 张清珍说:到现在它不让律师会见,也申诉不了;我一直在申请,那边就一直不让见,现在张海涛也没有音讯了,你说这人到底是生是死呢?作为家人,我们都非常焦虑,希望巴切莱特帮助我首先是见到我弟张海涛,希望得到我弟的确切消息,对我弟在那边各方面的待遇有所改善。 另外,本台持续跟踪报道的「恶俗维基案」中,网络青年牛腾宇被判入狱14年。牛腾宇的母亲可可也向巴切莱特发出公开信陈情,希望到广州访问的巴切莱特能向广东当局质询这宗由当地公检法炮制的冤案,并呼吁中国高层领导重启案件调查、撤销违法判决,无罪释放牛腾宇及其他被冤判的年轻人,追责炮制冤案的司法人员等。 可可说:获悉巴切莱特女士这几天在广州,正好牛腾宇等24名孩子的冤案也发生在广东,我希望巴切莱特女士能够向广东当局提出,撤销枉法判决,无罪释放牛腾宇及24个孩子。如果有机会希望她能够向国家领导人提出本案,督促广东纠错。如果本案能够得以纠正,不仅挽救了24个孩子及其家庭,还可挽回广东炮制冤案给中国司法形像、政府公信力造成的损坏。 今年3月获释的北京人权律师余文生也在推特上表示,虽然知道巴切莱特没有访问北京的行程,但还是期待能有机会直接向她介绍中国人权现状。 709律师王宇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中国人权律师被打压是中国人权恶劣状况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巴切莱特能够关切到这一点,并就在押的人权律师个案向中国政府施压。 王宇还表示,作为伊力哈木曾经的代理律师,她强烈呼吁巴切莱特在新疆之行中去探视伊力哈木。 王宇说:中国天天宣传它是「法治国家」,但是律师受到这么严重的打压、迫害。巴切莱特女士既然来了中国,希望巴切莱特能够和中国的人权律师见面,探讨中国人权、法治问题;然后关注现在还在监狱里面的李昱函、常玮平、丁家喜、覃永沛这些人权律师,和中国政府这边当面提一下他们的人名;我作为伊力哈木的代理律师,如果她到新疆的话,(希望她能)去看一下狱中的伊力哈木。 早在5月13日,「世维会」及20多个人权团体在日内瓦举行抗议,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递交请愿信,敦促巴切莱特不要再拖延公开联合国所做的新疆人权报告,并呼吁她在到访新疆前,向流亡海外的「新疆集中营」幸存者、维吾尔人权组织代表等进行咨询。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告诉本台,他们的请愿行动未获巴切莱特的任何回应。他认为中国政府早已写好巴切莱特访问的剧本,包括以家人安全等相威胁,安排一些新疆当地人与巴切莱特见面,因此巴切莱特不可能看到真实的新疆人权状况,因此他担忧巴切莱特根本无法「不受限制」的访问,甚至会配合中共剧本的演出,成为中共洗白其种族灭绝恶行的工具人。 迪里夏提说:中国不可能让巴切莱特透明的、不受限制、独立的进行调查。北京需要在目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利用她的这个访问漂白针对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安排一场欺骗国际社会的政治宣传。中国已经是编写了一个剧本,只是需要一些演员罢了。 迪里夏提还猜测,巴切莱特迟迟发布新疆人权报告,也疑早与中国达成默契。 迪里夏提说:巴切莱特在去(中国)之前并未公布关于维吾尔的调研报告,拖延这么久,确信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直接影响,或许也达成了某种默契。 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上周五发表声明,认为巴切莱特访问中国「应以解决危害人类罪为首要任务」,认为其中国行程将关系到她的公信力。 总部位于爱尔兰的「前线卫士」(Front Line Defenders)也呼吁巴切莱特会见目前被羁押在广州的女权活动人士和公民记者黄雪琴、NGO工作人员王建兵,以及伊力哈木和张海涛等人士。 联合国人权高专和中国外交部上周五(20日)共同宣布:联合国人权高专负责人巴切莱特于5月23至28日期间访问中国。 联合国人权高专的声明表示:巴切莱特将到访广州、喀什和乌鲁木齐。这是2005年以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首次出访中国。 访问期间,巴切莱特将会见中国国家和地方级高级官员,此外,她还将与民间组织、企业代表和学术界人士见面,并在广州大学发表演讲。在访问结束的5月28日,巴切莱特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及发表一份声明。 4月25日以来,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先遣队在到广州为巴切莱特的访问做准备。检疫隔离期满后,先遣队在广州访问并举行会议,然后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美台互动】印太经济架构首轮名单未包台湾 经济部长:将有崭新做法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周日(22日)表示,印太经济架构首轮名单并未包括台湾。台湾的经济部长王美花周一(23日)证实消息,指台美经贸关系紧密将会有崭新的做法。外交部对未被纳入首轮名单表达遗憾,未来仍积极争取参与。民进党立委陈明文认为,台湾在第一轮未能加入是政治因素,呼吁经济部表态争取纳入第二轮名单。 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周一回应美国并未将台湾纳入印太经济架构(IPEF)首轮名单时表示,台美经贸关系非常紧密,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上周五(20日)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会面时,也提到数周后双方会再见面,讨论未来的经贸关系。 王美花说:台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包括:供应链、环境、永续、劳工等等,后续会做深入的讨论,也约了在数周之后双方会再见面。我想台美的关系,会有崭新的做法。 台湾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表示,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跨党派议员,近期都大力支持台湾参与印太经济架构,而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也公开强调,印太经济架构是一个具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架构,不会对台湾在内的任何夥伴关闭大门。 崔静麟说:外交部对于我国未纳入印太经济架构首轮名单,感到遗憾。台湾作为重要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扮演关键角色,绝对符合参与印太经济架构的资格,因此我国政府未来仍将持续积极争取参与。 民进党立法委员陈明文表示,细看第一波可能公布的国家地图,不难发现印太经济架构,可能就是为了围堵中国而来,是一种新的经济围堵政策。他指,台湾竟然成为这个经济围堵政策的破口,明显不符合亚太地区利益。 陈明文说:不管在政治上、在外交上、在经济上,我们第二轮国家名单里面不可以没有台湾,我想这一点应该很清楚。我也相信了解到,台湾没有加入印太经济架构绝对不是经济因素,完全是政治因素。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我想在这一波名单的讨论里面,事实上经济部应该要强烈的表达,美国跟台湾是重要的贸易伙夥伴,台湾也是世界上半导体的供应链,怎么我们可以排除在印太经济架构之外?我想这样对台湾的外交贸易,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中心副执行长李淳表示,台美关系很复杂,很多层面要考量,不能单纯理解为「朋友做甚么都要算你一份」,美国成立印太经济架构,是希望在印太地区确保领导地位,但不希望各界解读是结盟「围堵中国」。 李淳认为,台湾在首轮加入易挑起「抗中」敏感话题,让部分原本就已抱怨印太经济架构缺乏市场机制诱因、「牛肉不够」的国家,更产生不愿加入的疑虑。 李淳指出,台湾当然会对无法在首轮加入印太经济架构「有感」,但从美国近日一连串举动,可见美国也明确理解台湾的感受,因此多方给予台湾其他的保证。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台海局势】拜登:若中国侵台美国将保卫台湾 白宫:台湾政策没改变 美国总统拜登到访亚洲,周一(23日)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面,据《路透社》报道,会后有记者直接问拜登,如果台湾被中国攻击,美国会否保卫台湾?拜登当场说:会(yes)。 拜登说:「这是我们作出的承诺(commitment)⋯⋯我们同意一个中国政策,但如若果以武力解决,那就不合适了。」 《路透社》记者随后就拜登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询问白宫,官员只回应称「美国对台湾政策没有改变」。 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对本台表示,相信美国还是维持「战略模糊」、维持「一个中国」政策。 丁树范说:当然从北京角度来讲,他(拜登的提法)是背离「一中原则」;但是从美国角度而言,我还是在「战略模糊」与「一中政策」框框里,设法改善与台湾关系。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苏紫云对本台表示,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让印太国家有急迫感,包括日本、韩国,甚至新当选的澳洲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都认为,要继续对中国保持强硬路线。因此他认为,拜登最新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显示美国不再模糊。 苏紫云说:在这种背景下,拜登总统这一次所做的宣示,应该是建设性清晰的,最不可动摇的一部分。 去年10月21日,拜登出席一个美国电视节目时,同样被记者问到如果台湾遭到中国攻击,美国会否保卫台湾。拜登当时也表示:「会,我们对此有承诺。」后来白宫发言人澄清拜登的发言,表示美国「并不是在宣布任何政策变化,我们的政策没有改变。」 另外,美日元首会晤中,拜登强调,美国对日本的防卫承诺坚定不移:「美日同盟长久以来是印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基石,美国对日本防卫坚定不移,我们共同面对今天和未来的挑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回应:「你今次来访展示,无论局势如何,美国继续加强投入印太地区,我真诚欢迎你来到日本。」 日本传媒报道,美日元首在联合声明中可能写入加强美国以核武及常规战力,参与日本防卫的「延伸威慑」,并展开相关协调,亦会宣布成立印太经济框架,并跟有份参与的韩国、澳大利亚等举行视像会议。 记者:温晓平/黄春梅/江日禾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台海局势】汪文斌回应拜登「保卫台湾」言论:中方必定采取坚定行动「说到做到」 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周一(23日)表示,若然台湾被中国大陆攻击,美国会「保卫台湾」。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即日强硬回应了拜登言论。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中方对美方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汪文斌:中方对美方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汪文斌声称,中方必定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说到做到」。 汪文斌:中方必定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说到做到。 拜登到访亚洲,周一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谈面,据《路透社》报道,在会后有记者直接问拜登,如果台湾被中国攻击,美国会保卫台湾么?拜登当场说:会(yes)。 他接著说:这我们作出的承诺(commitment)⋯⋯我们同意一个中国政策,但如若果以武力解决,那就不合适了。 《路透社》记者立即询问白宫,官员只回应称「美国对台湾政策没有改变」。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澳洲变天】新政府预期澳中关系仍然困难 「是中国自己变了,不是澳大利亚」 在周六(21日)举行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工党赢得众议院所有151个席位超过76席,成为执政党,党魁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自动成为澳大利亚总理。在选竞期间被指「对中国态度友好」的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宣誓就职,他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澳中关系会否改变时,他表示「跟中国的关系将仍然是困难的。」 他更指「现在是中国自己变了,不是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强调 ,澳美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阿尔巴尼斯宣誓后,将启程往日本,参与在东京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会谈,议题集中如何压制中国的扩张。 记者:温晓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铁腕清零】北京海淀全区封控一周 党媒坚持「动态清零」遭炮轰 北京新冠防控措施再度升级。上周六(21日),北京官方宣布海淀区自当天开始实施为期一周的「全域静态管控措施」,各小区、村实施封闭式管理。本周一(23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要求必须坚持「动态清零」,遭到网民炮轰和嘲讽。 中国国家卫健委本周一通报,过去一天新增174宗新冠本土确诊个案和628宗本土无症状感染个案。本土个案中,上海占558宗,北京有83宗确诊和16宗无症状感染。北京海淀区被列入「封控」区域。上周六,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按照「非必要不流动」原则,自5月21日12时至5月28日12时,海淀区全域实行提级管控措施。 换言之,北京封控区除了朝阳区、丰台区、房山区、顺义区,新增了海淀区,实行居家办公,封控区内的居民,需接受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野靖环周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她所在的区域已被「封控管理」二十多天,在此期间,居民被要求居家办公,学校、幼儿、餐厅及公交车停止运作。她说,很多被封闭的小区根本就没有发现到任何确诊病例。 野靖环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小区都是阴性的,竟然也被封控。我们十八里店,一个叫李海容的居住小区根本就没有阳性,连他旁边的小区也没有。竟然也被封控二十来天,前两天才被解除。 野靖环指出,被解除封锁的小区居民外出,仍然受到限制。 野靖环说:出十八里店乡地界,还要拿通行证、核酸检测证明等等。昨天(周日),北京有5个区,都要求居民居家办公,途经的公交车都停了。 另外,早前出现疫情的房山区,其中长阳镇碧桂园小区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窦店镇一街村由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房山阎村镇一名居民王女士告诉本台,当地疫情并不严重,但封控措施却异常严厉,这苦了那些患病在身,急于求医的居民。 王女士说:我们现在每家每户门口装了电子狗(出门即报警),都出不去,你出去也没用,没有交通工具,而且商店全部关了。我们前面南北通道有两三里地,有两里路有四个岗哨,你往哪儿跑啊? 目前北京城内,除了东城区和西城区,其馀的均被封控。 北京朝阳区北大屯一居民小区居民上传的短片显示,工程人员正在居民楼门口搭建围板,准备封门。一居民批评有关当局的做法。 居民:看政府来封我们楼门,一栋26层住著一百多户,几百人。现在要把门全封了,安全隐患怎么办?如果楼内著火怎么办,有老人生病怎么办?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东西有意义吗? 本周一,官媒《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的署名文章,称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网民回应道,所谓重视生命是假命题,找藉口,真那么好,为何不全民免费医疗?还有网民写道,封城期间医院关闭,大量病人看不了病,孕妇没有核酸证明生不了孩子,你却说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你自己信吗?还有网民以大跃进借古讽今,说「亩产三万斤也是他们说的吧?」 近期,众多网民在网上转发嘲讽中国清零政策的文字图片,有图片写道:人类四大发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新冠清零。还有「每日金句」:所有的国家都不抗疫了,就是还有一个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仍然在抗疫。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六四33周年】延续33年烛光 香港移民为英国悼念带来活力 六四33周年将至,全英各地都将有大大小小悼念活动。在伦敦中国大使馆外办了30几年集会的英国港人社运人士吴吕南博士,今年六四将一如既往在大使馆外点起烛光,而同日伦敦另一地点亦有港人教会举办悼念会。当香港形势恶化、大批港人移居英国后,会为英国的六四悼念活动带来新活力。 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吴吕南在英国风雨不改悼念六四,已经有32年。1988年,他放下香港的公务员工作到英国进修,没想到一年后就发生六四屠杀,他在中国驻英大使馆外留守了100日。之后的32年间,他坚持在伦敦举办六四悼念活动。 然而过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当民众悲愤退去、海外民运渐归沉寂,很多年的伦敦六四集会,都只有寥寥十几人参与。 吴吕南说:33年中,除了开初的十年之外,第11年到第30年,海外悼念都是处于一个比较低沉的状态。社会运动也有高潮和低潮,人们的诉求也随社会变化而不同。 然而这个状况近年有所改变。从2019年六四30周年开始,随著香港局势的恶化,伦敦六四集会的参加人数反而拾级而上。2019年约有200人参与集会,到去年英国政府启动BNO签证计划后的第一个六四集会,大批新移英港人抓紧在自由空间下悼念六四的机会,参与人数急增至过千人。而在万里之外的香港,当局已连续两年以疫情为由,禁办六四晚会。 今年是六四33周年,也是香港支联会被逼解散后第一个六四周年,吴吕南将一如既往,延续他几十年来的承诺,在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外举办六四烛光集会。当香港悼念活动几乎全部被禁绝,就连支联会也难以再发声,他深感办了几十年的海外六四悼念活动,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吴吕南说:我们希望可以继承这个六四烛光晚会的传统,在海外遍地开花。我们在伦敦也会尽这个责任,主办单位都在这里很久了,这已经是第33年,不要让烛光熄灭。 今次集会的主办组织,除了有吴吕南成立的英国「支援中国民运行动」(Chinese Solidarity Campaign)、国际特赦组织英国分部等老牌团体外,还有多个新成立的港人组织。 作为办了32年六四集会的「老手」,吴吕南热切期待新人事带来的新冲击。 吴吕南说:香港申请签证来的,很多都只是来了几个月至一年,最多也就两年。他们仍记忆犹新,很多人仍带有创伤,希望把香港的抗争带过来延续,他们的热情特别高昂,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原本在这里的人,也会被这些新来的香港人影响,像加了兴奋剂和强心剂一样,使我们也要加把劲去做。 除了集体静默、宣读死难者名单、播出天安门母亲的讲话、颂唱纪念歌曲和点起烛光外,吴吕南亦努力为集会加入新元素,包括邀请英国国会议员、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发言,更希望连结乌克兰人、藏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 吴吕南认为,追求民主自由不分国度。至于部分年轻人对六四情意结不强,而更希望关注6.12、7.21事件,他认为亦不必介怀,并尊重他们在自由社会表达诉求。 在六四33周年当日,伦敦皮卡迪利圆环(Piccadilly Circus)亦有另一场六四悼念会,由「英伦好邻舍教会」主办,时间在中国大使馆的集会之前,主题为「别国的事,共同的义 」。 教会传道人陈凯兴接受本台访问时强调,他们是在英国新成立的港人教会,以香港人为本位,已连续第二年在伦敦举办六四悼念会。他认为自2019年香港抗争运动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愈来愈强烈,逐步跳出以「中国人」的身份框架思考和理解六四。 以他本人为例,他对香港支联会「建设民主中国」的纲领已经死心。他认为他们的集会集中以教会角色悼念死难者,并以港人角度出发诠释事件,向中国说不。这使他们的六四悼念会,和中国大使馆外的六四集会,在意识形态上略有不同。 陈凯兴说:李家超上台对参与「反送中」运动人士的清算,再看新疆集中营,你可以看到北京不当人命是人命。你和一班不谈民主、只谈暴力的人谈论民主是徒劳。重点是参与我们集会的香港人,我相信他们对于中国,对于建设民主中国,或是觉得中国是自己国家的这个身份认同,我相信是零。已经是别国的事,而不是我们国家的事。 不过他强调,即使是「别国的事」,抵抗极权、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是人类「共同的义」。陈凯兴寄望六四相关活动可以成为起点,让香港人在之后的6.12、7.1等重要日子延续抗争活动,并联合世界各国向极权说不。 他以自己三月到乌克兰做人道支援为例,认为无论是关注乌克兰还是悼念六四,都是帮助极权下受苦的人。而这些受害者背后,都离不开中国的影子,最终亦影响全世界。 陈凯兴说:这个「共同的义」不再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事情,也是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事情。我早两天和教友提起,我们为何会参与支援乌克兰,为甚么我们会讨论六四,其实这件事有一天会影响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当你今天仍在用中国制造产品,仍在觉得六四和我无关,继续玩抖音,其实中共是会逐渐控制你,所以我们会有这个解读。 从五月底开始,英国各地都将有大大小小六四悼念活动,包括电影放映、研讨会等,继续遍地开花、薪火相传。 记者:吕熙(伦敦)/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香港法庭】网媒记者「军火佬」直播期间提及「七警」 官指「喧哗言论」扰乱秩序罪成囚一个月 香港去年4月的「国家安全教育日」,自称「军火佬」的网媒《高登讨论区》记者胡家辉涉在已解散学生组织「贤学思政」街站喧哗叫嚣、又用粗口骂警被捕,他否认公众地方扰乱秩序等三罪受审。案件周一(23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裁决,裁判官郑念慈指,被告当时「态度嚣张,言论挑衅」,提及「七警」、「朱经纬」等众所周知的警员不当行为,言论会引起在场人士仇视警员,判被告公众地方扰乱秩序罪成,但阻差办公及拒绝服从警员两罪则脱罪。被告拒绝求情,裁判官判被告入狱1个月。 被告胡家辉(45岁),被控于2021年4月15日,在香港九龙旺角西洋菜南街与豉油街交界在公众地方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即喧闹行为,意图激使他人破坏社会安宁;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即侦缉警员58799刘达明;以及拒绝或故意忽略服从警务人员,即警务督察岑劲安。 胡家辉原审讯期间就另一案件服刑,上周获释。他周一身穿黑色风褛到庭,, 在该案判罪成后即时再还押。 控方案情指,事发当日警员在「贤学思政」的街站附近驻守及拍摄街站情况,初时没有引起混乱、尚算和平,被告一早在现场挂上记者证、看似用电话拍摄。其后督察岑劲安到场处理阻碍街道的投诉,被告多番追问警员会否票控现场人士,质疑脚架袋内是否藏有警棍,期间不断大声说话,包括称警察打人及盗窃等其他罪行。据案发片段显示,被告多次问:「警察唔会打人?朱经纬唔系警察?暗角七警唔系警察?」督察岑劲安要求他冷静,并使在场警员只能集中拍摄他,原本的工作受阻。 裁判官郑念慈裁判时指,就第一项控罪在公众地方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即喧闹行为。裁判官认为「喧哗」意思明确,是事实问题,不用解释。郑官认为本案作供的警员大部份口供都是可靠,综合多个警员的口供,被告10分钟内多次高声质问警员,不断提及「七警」、「朱经纬案」等警员打人案件,又提及警员盗窃、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等罪行,声浪巨大、夹杂粗口。郑官认为当时围观人数约40至50 人,被告的行为必然让他人专注在其身上,郑官认为被告行为「态度嚣张,言论挑衅」,10分钟内无间断地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警员不当行为的罪行,但这些罪行明显与场的执勤的警员无关。考虑到被告说话的内容、声线及态度,必然勾起在场人士记起警员不当的行为,或令在场的人以为警员做过不当的行为,引起在场人士仇视警员,裁定此项罪名成立。 而阻差办公及拒绝或故意忽略服从警员两罪,郑官指,其中一名拍摄的警员在拍摄现场情况并向被告称「继续讲吖!继续讲吖!」。虽然警员作供时解释是回应身后的同袍「继续拍摄」,并非叫被告「继续喧哗」;但郑官看过片后,认为警员的解释牵强,警员可能真的是向被告说话,又考虑到被告没有做过任何行为遮蔽警员镜头,警员其实可以行开到其他地方继续拍摄,认为被告并没有阻碍警员工作。 而被告被指不服从督察岑劲安要求他「冷静」,郑官认为警员的命令需要合情合理、使人可以清晰跟随,例如「后退十米」等。但督察要求「冷静」有主观成份,案发期间岑首次命令被告「冷静」,被告很快就已离开,只是另一警员向被告说「继续讲吖」,被告再回头质问警员意思为何。郑官又指,岑督察要求被告「冷静」的语气及神态有机会令人产生印象是劝告而非命令,而被告当时已很快离开,语气亦没有之前激动,故法庭不能肯定这是否命令、被告又有否遵从命令,故裁定胡这两项罪名不成立。 控方指,被告在2003年前有31项与此案不类同案底,其中17项前科为爆窃,他另涉及一宗2019年管有攻击性武器及危险驾驶的案件,审讯后罪成被判囚14星期。 求情时,辩方代表大律师指,被告向他指示,除了他今年45岁、为一间工程公司东主此项资料外,被告不作任何其他求情陈词。郑官称「我乜背景都唔知喎,任何家庭、收入背景都唔打算讲?」辩方代表律师再次索取指示后,补充他已婚及月入约两万元这两项资料,并维持原有决定,不作其他求情。裁判官指,考虑到犯案地方在闹市,围观人数多,他犯罪维时约10分钟,加上被告没有求情,没有可以减刑的因素,判被告入狱一个月。 记者:余法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华府港人组「Hongkongers」龙舟队宣扬香港 首次出赛华府龙舟赛摘一金一铜 第19届华府龙舟赛上周六(21日)举行,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到场剪彩。今年比赛中有一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港人组队「Hongkongers」参与,首次出赛即获得一金一铜的佳绩。活动期间「Hongkongers」又设立文宣摊位,向当地人宣扬香港人的身份及文化。 第19届华府龙舟赛于上周六(21日)在滩声船舶中心(Thompson Boat Center)及甘乃迪中心(Kennedy Center) 前方的一段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上举行。今年有港人组成一支名为「Hongkongers」的龙舟队参赛,并在250米(公开B minor组别)及500米(公开B major组别)赛事,分别获得金牌及铜牌。 队长Gordon表示,几年前已经萌生组织离散港人群体参加龙舟赛的概念,但当时因为疫情关系所以打消念头,今年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复办赛事,所以马上组队。他又指出,虽然大部分队员没有扒龙舟的经验,但最终仍能获此佳绩,全靠队员努力及团结。 Gordon说:中间都有些难题,因为有队员确诊新冠肺炎而要找后备,大家亦很努力,其实我们只有两次练习机会。今次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香港人参加,以及我们设立一个摊位,有很多人经过都会问下我们,「你们香港人,是不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大家交谈交流都很好,因为以前比较多是「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或台湾人来参加。 在比赛之前,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以及华府市长办公室的人员,亲自来到「Hongkongers」的摊位为队员打气。萧美琴表现亲民,主动走进摊位与队员合照,并一起高呼「香港人加油」及「台湾人加油」。 驻守「Hongkongers」摊位负责讲解的文宣组员Mary表示,活动期间不但有很多香港人前来探望,而且有不少曾经居住过香港、或与香港有联系的人,特意到摊位了解。 Mary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香港人来到发现,原来有一群自己人都在这里,原来可以团结、真的出赛,真的可以连结起来做些活动。我觉得很开心,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出赛,我们亦不是一些专业人士去搞活动,但是我们真的「一条心」去做,希望为香港而努力,以及成功融入到这个华府的社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现场的文宣物品包括:介绍港人今次参赛目的、香港的文化及政治环境的明信片;香港乐坛新星的应援物品;纽约黄店「荣叔西饼」的港式椰挞及炖蛋等。而队员穿上的队衣前面印有代表「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符号,后面印上「Hongkonger」,手臂则印有「香港加油」的标志。 根据场刊介绍,「Hongkongers」是一批港裔美国人组建的队伍。队伍希望通过龙舟赛,团结离散港人,加强彼此联系,并提高当地人对香港文化的认识,加强港人在华府社区的参与度。 由于香港的政局动荡和民主危机,近年很多香港人移居美国,连带在华府的港人数量亦迅速增长。因此,协助新来的港人安定下来,并融入美国社会,成为了离散港人群体的当务之急。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10.【财经拆局】权力游戏——由经济数据看内部权斗 内地疫情持续,受上海等多地封控影响,被称为「三头马车」的工业、零售及固定投资,四月数据全逊预期,工业及零售大幅下跌创逾两年新低,前四个月投资按年增速亦降至年内低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相应升至逾两年高位。 当中最触目惊心,是一直认为是增长火车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大跌11.1%,远逊市场预期的负6.6%,为2020年3月首次爆发疫情以来最低,反映全国「降级消费」已成主流。 但与其将重点放在经济有几差,我反而觉得数据背后有两点极不寻常,值得思考的理由: 1. 官方的政策反应并不强烈。虽然政府高层围绕支撑经济进行大量讨论,但现实是,到目前为止,实际的政策反应异常平淡,几乎是以「不作为」应对。 2. 四月份经济数据令很多人惊讶,不只因为数据恶劣,更在于「这么差的数据也可以发布」,背后原因值得深究:是否有人刻意强调、甚至放大经济放缓效应? 针对第一个问题,与过去几次内地公布极差数据同时,人行往往会在同日出手,包括调低指标利率或存准金率,被视为是作出救市的政策回应。 但是今次甚么也没有发生。 当然,有评论指人行早在5月15日,已事先表态将下调首次购房者的抵押贷款利率下限,即是减按息。 之后在上周五(20日),又再出乎市场意料调低5年期以上品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达0.15厘,降至4.45厘,但同时1年期LPR则维持在3.7厘水平不变,是2019年LPR改革以来首次单边下调5年期以上品种。 分析认为,只减5年期LPR反映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料可同时提升买地意欲,支持地方政府财政,同时亦有利较长期的基建项目融资。 有经济报章大字标题:「人行出大招」形容今次下调LPR,但是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人们不能出去看房,那政策差别根本不大,而维持一年期LPR即是短期利率,亦救不了早已陷入水深火热的小微企。 针对第二个疑问,我认为在这个敏感时刻似乎更加关键。 《经济学人》以「When bad data are good」形容上周一(16日)出炉的三头马车数据,指国统局愿意公布一系列比经济学家想像更差的数据,表明中央是面对现实,不再以过去人为手段「修正」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中国的许多经济指标可能正在急剧萎缩,但他们的可信度有所上升。 」 我认为这想法颇为片面,乏略了中国的政治因素,特别是十月即将举行的二十大。中共内部已掀起了一场权力斗争。 过去数天,内地已是传闻满天飞,包括今年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会有惊人变化。 首先是《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李克强走出习近平阴影,努力修复中国经济》的文章,指过去一直被边缘化的李克强,正凭自身影响力「重新活跃」,成为中国政府高层「近十年未见」的潜在制衡力量,在中国陷入近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之际,李克强正在发挥作用,力促习近平回调一些导致中国远离西式资本主义并部分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的措施。 翻查今个月以来,李克强现身官媒次数,的确非比寻常: 20/5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任命李家超为第六任行政长官。 19/5 李克强周二至周四(19日)在云南省曲靖、昆明考察。 18/5 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 14/5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同时刊登了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超过九千字。 11/5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计划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人民币再生能源补贴。 7/5 李克强在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批示。 当然习近平亦有反击迹象,先是中共对元老级人物下达了「封口令」,不许妄议中央,疑似是重点针对曾批评习近平寻求永续连任的前总理朱熔基。 到近日《华尔街日报》再爆料,指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年3月发出内部禁令,明言将禁止擢升那些配偶或子女在国外拥有大量资产的高级干部,报道认为,此举可能是习近平加强今年换届影响力的其中一项措施,反映内部权力斗争正在加剧。 显然官方愿意释出接近真实数据,背后一定是别有用心,考虑到国统局是发改委属下机构,上任局长宁吉喆更是兼任发改委副主任,属国务院直属机构,相信作为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对国统局有足够的影响力。 李克强会取代习近平吗?坊间炒作「习落李上」,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始终习近平是近代第一人权力集中程度不下毛泽东,加上有先进的大数据及监控技术,要造反是绝不可能。 而且这样的巨变,必然会在国内外做成极大震荡,甚至会动摇整个中共的管治,一旦失控更可能重蹈十年文革的灾难。 但习寻求个人永续连任,已经引起党内元老不满,加上近因是国内「动态清零」搞到民间怨声载道,上海的封控更引发了广泛的愤怒情绪,令习近平原来心目中的下任总理候选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招致了党内批评。 因此真正寻求一个可以制肘习近平的总理人选,应是共产党元老的共识。据报李克强力挺的候选人,包括汪洋和胡春华都可能获得更大支持。汪洋是全国政协主席,胡春华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外贸外资事务。两人都曾在共青团担任过职务。 这样的局面对香港有甚么影响?行政长官唯一参选人李家超,已经获李克强任命为第六任特首,恐怕中南海有甚么人事变动,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但这位由领导人挑选的特首,日后面对中央权斗可能令李家超面对更大制衡,甚至可能出现政策前后矛盾,新届特区政府如何确保自己不会站错边,将会是值得观察的课题。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2-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22日 1.台湾未获邀参与WHA 蔡英文:台湾不应该被排除在外 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WHA)2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台湾并未接获邀请参与世卫大会。 总统蔡英文22日以录影方式,向「海外侨界赴日内瓦声援推动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活动」致词表示,台湾绝对有能力参与全球防疫体系,也愿意做出贡献。这两年多来,台湾透过公私协力,捐赠口罩给全球80多个国家。 蔡英文表示,积极贡献国际医疗公卫的台湾,不应该被排除在WHA外。全球防疫体系的完整,不应该因为单一国家的政治干预,造成破口。去年,包括美国、日本,超过40个国家以及欧盟,以多元方式表达支持台湾参与WHA。 蔡英文指出,这股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声浪,应该被正视。台湾先进的医疗卫生成就和能力,一定能为维护全球健康,带来强劲的力量。尤其,现在是全球面对疫情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相信,台湾的参与是不可或缺。 台湾「世卫行动团」抵达日内瓦 由卫福部次长李丽芬率领的「世卫行动团」21日抵达日内瓦,李丽芬表示,会尽量争取与友邦的双边会谈,也会跟所有友好国家争取对谈机会。 行动团成员包括:国民党立委李德维、陈玉珍、民进党立委林静仪,以及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 林静仪接受访问时表示,每一年台湾都试著用各种方式,例如外交部透过友邦或理念相近国家发声,让全世界能够看见。她说:「过去两年疫情期间,全世界对台湾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的能量更加了解,所以我相信会有更多认识我们的国家了解台湾的特殊处境,更认同台湾应该要进入国际组织,和全球一起运作。」 林静仪解释行动团的角色,第一是来了解外交前线努力的成绩与现况;第二是立委代表人民的力量与声音,「用这个角色让全球知道台湾人民对于加入国际组织、和全球夥伴一起捍卫公共卫生和医疗相关工作,台湾人民有意愿,希望能和全球一起努力」。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北京核酸检验实验室数据造假被查获 北京传出核酸检验机构造假的弊案。北京公安局21日在官方微博通报,一间核酸检验实验室,通报原始检测数据少于样本检测数量,也就是根本没有检测却上报结果「造假」。卫健部门已吊销该实验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实验室实际控制人周姓男子、法定代表人等6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进一步调查当中。 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消息指出,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被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武彦峰。在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学检验实验室今年4月的审核合格机构名单中,朴石医学列名其中,为房山区3家核酸机构之一。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曾表示,在近期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品质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北京海淀区跟进提级封控 共封5区影响千万人 而北京市因应已经持续一个月的最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官方21日宣布再升级防控措施,同时海淀区也宣布提级管控,全区居家办公、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一周。总计目前为止,北京已有朝阳、房山、顺义、丰台、海淀等五个行政区实施居家办公,涉及人口超过千万,几乎达到全市半数人口,同时北京也已经大规模暂停室内经营场所。影响最大的封控区包括繁华的商业区朝阳区、以及身为学术机构重镇的海淀区。 自4月22日以来,北京累计报告1399例感染者,涉及15个区。北京市政府发言人徐和建昨宣布,从严从紧加强社会面防控工作的四项措施,包括:一、朝阳、丰台、房山、顺义、海淀五个行政区列为防疫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其他区进一步降低到岗率,减少人员流动。 二、坚持非必要不聚集。实行居家办公的五区,除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超市、菜店、餐饮机构(只提供外卖服务)、医疗机构等正常营业外,区内所有室内文娱健身场所暂停营业。 三、降低人员流动性。五区继续执行现行公车地铁运营调整措施,其他区新增的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公交线路过站不停或停运,地铁站点封站,计程车限制区域运营。全市等级景区景点暂停开放。 四、加强社区(村)和公共场所防疫管理。全市居民减少外出。此外,北京所有大专院校严格实施校园封闭管理,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上海静安区解封无预警反覆 北京升级防疫管控,疫情趋缓的上海则分阶段解封,最新进入解封第二阶段,恢复部分地铁和公共交通,进行复工复产复商。但是金融商业重镇静安区,却又毫无预警的突然宣布22至24日期间所有人员不出家门,超商和店家关门不营业,已发放的出门证暂停使用,展开3轮核酸筛查。解封措施反覆,让静安区居民大表不满。 上海静安官方微博21日晚发出「告静安居民书」,内容直指,为进一步巩固COVID-19疫情防控成果,将于22至24日期间在全域范围内对所有人员连续展开3轮核酸筛查。所有居民务必参加筛查,并一如既往配合防疫工作,应检未检人员的健康码将赋黄码。 内容提到,在全员核酸筛查期间,商超、沿街店铺将停止线下营业,所有人员足不出户,已发放的出门证暂停使用。将持续作好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继续开放线上电商平台,确保居民必要生活物资和求医购药的管道畅通。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22日在疫情记者会中宣布,将分两阶段做好社区疫情防控。首阶段至5月底,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进一步减少,将不断缩小封控区和管控区范围。第二阶段将实施疫情风险地区划分,若区域内无封控区、管控区,则该区域可视为低风险地区,解除防范区。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金融时报》:美官员对中国与两太平洋岛国洽谈安全协议表担忧 中国上个月与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签署安全协议,引发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关注后,《金融时报》引述美国和盟国官员消息指,中国正与另外两个太平洋岛国商讨类似协议。 报道引述美国及盟国官员说,中国与基里巴斯及至少另一个太平洋岛国商讨安全协议,内容与所罗门群岛的协议大致相同。基里巴斯距离美国设有印太司令部的夏威夷3千公里。 美国官员表示,中国与基里巴斯已经断断续续讨论了多年,而且已进入尾声,又认为中国试图在太平洋国家建立「战略据点」。基里巴斯外长富恩(Michael Foon)否认正与任何合作夥伴讨论安全协议。但基里巴斯反对党领袖兰伯恩(Tessie Eria Lambourne)则透露,虽然不知道谈判内容,但相信基里巴斯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军事存在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 《金融时报》的报道还说,中国上周五与瓦努阿图达成协议,升级卢甘维尔(Luganville)国际机场,这个机场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重要军事基地。 美国国务院官员说,对于与基里巴斯安全协议引起的关注,美国非常认真对待,认为中国似乎正在全球,致力扩大能够以军事或准军事方式运作的地方,这令人担忧。 中国外交部并未回应《金融时报》查询。而早前外交部门曾表示,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安全合作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所罗门群岛及南太平洋岛国不是哪个国家的后院,中方将坚定不移推进与南太平洋岛国各领域务实合作。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台湾同婚合法3周年 民调:6成民众认同同婚权利 台湾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个月24日届满3周年,行政院性别平等处22日表示,截至今年4月30日止,台湾已有7906对同性伴侣登记结婚。 性平处也公布最新民调显示,60.9%民众认同同性伴侣应享有合法结婚权利,较同婚法案通过前的37.4%,提升23.5个百分点;更有71%民众同意「同性配偶应该有领养小孩的权利」。 民调也显示,71.8%民众同意「同性配偶一样能把孩子教养好」,民众逐步认同同性伴侣除享有平等成家的权利外,也应有领养及教养小孩相关权利。 性平处表示,民众对跨性别者的了解及友善程度方面也逐步提升,有66.9%民众同意「跨性别者包括男跨女或女跨男,装扮常和自己的生理性别不同」,较去年调查增加5个百分点;76.5%民众同意「跨性别者可以选择自己最舒服自在的打扮在学校读书或在职场工作」;高达89.4%民众认为「可以与跨性别者当同事」。 性平处指出,性别刻板印象方面,传统性别角色定型观念持续松动,有72.9%民众不同意「男性的责任是赚钱,女性的责任是照顾家人」,有78.7%民众不同意「太太应该比先生花更多时间在做家事」,有92.0%民众不同意「女性不适合念理工科系」, 其中高达91.2%民众同意「女性和男性一样适合当高阶主管」。 这次调查对象为年满20岁以上的民众,以电话访问(CATI)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计完成有效样本1076份,以95%信赖度估计,抽样误差约为正负2.99个百分点。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20日 1. 拜登尹锡悦峰会:台海和平稳定攸关印太安全 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21日下午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府首度进行高峰会,两国都表达了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强调这是印太区域安全与繁荣的基本要素。 声明指出,两位总统重申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是印太区域安全与繁荣的基本要素,美韩也对印太地区人权状况具有共同关切,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权和法治。 拜登和尹锡悦强调,将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其他海域的和平与稳定,以便进行合法和不受干扰的贸易,并尊重包括航行自由、领空自由和合法使用海域的国际法规。 声明还提及,两国同意加强对朝鲜的威慑,并且在网路安全、核能、区域安全和供应链等一系列措施上扩大合作。 路透社报导,在联合声明中,两位领导人矢言扩展联盟关系,以因应朝鲜问题,同时也对与平壤对话保持开放态度。 声明指出,考量到平壤「诡谲多变的威胁」,拜登和尹锡悦「同意开始讨论,把在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的范围与规模扩大」。 另外,两国也对朝鲜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高表示忧心,并且重申对平壤提供援助的立场。 联合声明指出:「两位领导人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近日爆发COVID-19疫情表示忧心。大韩民国和美国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对DPRK提供援助,以对抗病毒。」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拜登访日前夕 林肯号航母首度停靠横须贺基地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19日展开就任以来首度亚洲访问,预计结束韩国行程后,于22日抵达日本。而在拜登抵达前,美国核动力航母「林肯号」(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21日首次停靠日本横须贺美海军军港,为连续两年,有母港非横须贺基地的美军航母停靠。 美军指,「林肯号」靠港是要补给及让船员休息,预计短期内就会出港。「林肯号」以美国圣迭戈为母港,今次是继去年8月「卡尔文森号」后,再有母港并非横须贺基地的美军航母停靠。美军相关人士表示,并非意味双航母体制。 「林肯号」连同20日从横须贺基地出港的美军核动力航母「列根号」,在美军第七舰队负责的印度太平洋地区,持续有2艘美军航母活动。分析认为,可能是考虑到北韩、中国,以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情况。 据共同社报道,「林肯号」上约有5000人,在采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下,允许船上官兵离开基地外出。 根据日本NHK分析,拜登有意再度确认「扩大吓阻」,也就是藉由公开宣言,把对盟国的攻击,视为对美攻击,并采取报复行动,藉此吓阻他国对美盟国发动军事行动。分析认为,拜登访日韩确认「扩大吓阻」机能正常运作,来藉此牵制中国,也被视为向台湾传达支持讯息。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台湾尚未受邀参与WHA 苏贞昌:中国政治干扰 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WHA)2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行政院长苏贞昌21日证实,台湾尚未接获邀请参与世卫大会。 苏贞昌表示,疫情肆虐全球,全球都特别感觉到我们要对付的其实是病毒,而且防疫是不分国界的,台湾的防疫经验,可以作为全世界最好的贡献,却因为中国的政治干扰,不让台湾参加。 苏贞昌指,愈来愈多的国家非常清楚地表态,希望台湾应该可以参加。台湾也持续往这方面来努力,并且希望愈来愈多的国家表示态度,让台湾能够早日来参加国际的卫生组织,为国际做贡献,也让台湾被看见。 多国驻台机构声援台湾参与WHA 美国在台协会、澳洲驻台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及日本台湾交流协会,21日发布联合新闻稿,重申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并以观察员的身分参加世界卫生大会。 联合新闻稿指出,第75届WHA即将召开,但台湾仍有相当大程度被排除于全球公卫体系之外,台湾的专家现正尽全力对抗扩散中的COVID-19病毒社区感染,而阻挡台湾参加WHA将使这些努力受限,也有损全球健康安全。台湾若能有意义地参加WHO的论坛与技术会议,将使台湾两千四百万民众与全世界都受惠。台湾在公卫安全的成就值得赞赏,台湾在疫情初期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分享个人防护装备,也持续开发疫苗,积极希望能对全球疫苗研发的努力有所贡献。 外交部:国际支持台湾力度显著增长 台湾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开议前夕,全球已有71个友好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部门及跨国议会组织,逾3,700名政要、议员及各界国际友人,以多元方式展现对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强劲支持,外交部表达诚挚欢迎与感谢。 外交部声明指,国际社会支持台湾参与WHA的力道显著增长,足证各国日益认知台湾参与WHO相关活动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外交部呼吁WHO实践其宪章与宗旨,并倾听各方支持台湾参与WHO的诉求,尽速接纳台湾平等、有尊严参与WHO所有会议、活动及机制。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杜鲁多支持禁止华为参与加国5G网络建设 加拿大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周四宣布,禁止中国电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及中兴,参与加拿大5G网络设备供应市场后,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为这项禁令辩护指,目的是保护加拿大国民安全,符合国家利益。 杜鲁多表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和责任确保公民、商业及通讯网络安全,加拿大政府审慎分析情况、研究所有元素、深入检视盟友采取的行动后,决定禁用华为,以便在世界踏入5G时代保护加拿大人民。 杜鲁多指,有关禁令是艰难的决定,亦有重要意义,虽然要取缔中国公司的所有电讯产品需时数年,但5G网络时代好快来临,当局作出有关决定是合适时间,同时会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公私营机构和国民,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华为对加国政治决定感失望 华为加拿大公司发声明,对加拿大政府作出禁止华为产品和服务进入加拿大电信系统的决定表示失望,认为明显是一个政治决定,与技术、网络安全等无关。 华为加拿大公司表示,华为设备一直在接受政府及安全机构的定期严格软硬件审查,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件。禁用华为设备和服务,将对加拿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华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无法影响这一决定,但会尽力维护客户、夥伴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大陆驻加拿大使馆表示,该举动严重的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和自由贸易规则,损害陆企合法权益。加方声称就决定同「盟友」进行协商,说白了就是配合美国打压陆企。加方所谓的「安全」考虑,不过是政治操弄的幌子。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把元老管起来,要权贵卖家财,与虎谋皮异想天开? 距中共领导人换届还有约五个多月,谋求永续连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连日来怪招尽出,令人啧啧称奇! 中共官方周日(15日)刊发文件,要求「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党员「不得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每年要为离休干部党员讲课,而且要求元老离境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有评论分析,习近平的执政引起党内不满,反对力量能否组织习永续帝制,将是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一大考验。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四(19日)报道,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年3月发出内部禁令,明言将禁止擢升那些配偶或子女在国外拥有大量资产的高级干部,以防未来受到西方各类制裁的影响。报道认为,此举可能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加强今年换届影响力的其中一项措施。 习近平如此主张可以为自己「加强影响力」吗?如果高官家人在海外持有资产,中央是否有能力把所有官员的财产状况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习核心中央都清楚知道官员们家属的海外财产状况,那是否代表「习中央」一直都明知而纵容官员们贪污并有系统把财产转移海外?如果「习中央」不知道,那岂非叫官员乖乖自觉对党坦白自报财产?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2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20日 1.【香港书展】被拒官方书展 「山道文化」杨子俊冀上庭前自办「香港人书展」 距离香港贸发局举办的香港书展仅约2个月,出版社「山道文化」无故突遭当局取消参展资格,该出版社负责人为有「爆眼教师」之称的杨子俊。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质疑事件是「政治打压」,指「山道文化」决定自行改办「香港人书展」,冀与官方的「香港书展」同期举办,以告诉港人「即使官方平台扼杀发声机会,民间仍有发声空间」,并拟举办网上「国际香港人书展」,广纳世界各地港人共同参与。 杨子俊向本台透露,「山道文化」举办的「香港人书展2022」,目前仍努力寻觅合适场地,尽量希望与贸发局举办的香港书展一样,于7月中在湾仔举办,碍于时间紧迫,需花不少心力重新调配过去数月安排的近百人手、物流运输等。杨重申,即使困难重重,仍坚持自行举办属于香港人的「香港人书展2022」,别具意义。 杨子俊说:即使我们再无法在官方平台有发声机会,但在民间仍有发声空间。 杨子俊感谢近日获不少书商和出版人提供意见,并向其表示愿意加入书展,他冀书展可于7月21日即其「非法集结案」上庭前顺利举行。他指会尽快公布详情。而即使最终都无法成事,都会举办网上「国际香港人书展」,让世界各地的港人都可购买书籍。 杨子俊叹言称,「山道文化」过去两年均顺利参与局方举办的书展,今年由1月按程序申请以来都「一直如常,并无任何不妥」。直到今月初,贸发局多次以「技术问题」为由,取消其摊位选择权,并于周一(16日)通知其「申请不获接纳」,但拒绝交代理由。他表示「难以接受」,事件难免令人怀疑是「政治打压」。 杨子俊说:我们(山道文化)除了去年书展有摆放社会政治书籍,以及我个人身分敏感,最近重新被警方以「6.12非法集结」拘捕。除此之外,我实在难以明白,我们与其他参展商有何特别,要被人取消资格,因为我们并无违规。贸易局亦无合理解释,无疑令人联想涉政治打压,对此我表示失望。 杨子俊于2016年成立「山道文化」,经常出版发售关于民主运动和社会政治的书籍,最近出版乌克兰照片集,人道义卖捐助陷于战火的乌克兰人。 在去年的香港书展,「山道文化」成功参展,并售卖柳俊江的《元朗黑夜》、《逆权教师》及《如水赴壑──香港历史与意识之流》等书籍,被亲中团体「香港政研会」指控涉违《港区国安法》,事后虽有港警到场检查,惟仍顺利完成参展和销售。 曾任拔萃女书院通识科教师的杨子俊,有「爆眼教师」之称。在2019年6月12日被子弹击中右眼受伤,导致视力受损。事发当日,他被警方以「暴动罪」拘捕,就「暴动罪」成功「踢保」近3年后,他于4月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突然再被警方以「非法集结罪」上门拘捕,并即日于东区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案件获押后至7月21日,杨子俊获准以10万元保释外出候讯。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香港法庭】两学生涉「三罢」非法集结罪成即时还押 兼需赔港府围栏费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有人在全港各区发起「三罢」,期间在中环一带发生警民冲突,5名学生被控暴动、非法集结罪名。其中2人周五(20日)出庭聆讯,承认「非法集结」罪并即时被还押。两被告亦因损坏围栏,需赔偿2万7千多元维修费用。 两名被告郑溢(19岁)、李崇希(20岁)共面对一项非法集结罪,郑溢另被控一项在身处非法集结时使用蒙面物品罪。他们早前获准保释,周五(20日)到区域法院应讯,两人表现平静。 案情指,在2019年11 月13 日,有人在一些网络媒体上呼吁群众正午 12 时到中区参与名为「和你Lunch」的集会。同日约正午时分,有人开始在毕打街一带非法聚集,部分人穿一般上班服装,其他人则穿黑色衣服并戴上口罩。这些人同时开始叫喊「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口号,一边叫喊,一边举起五只手指等。 当日约中午12时12分起,警方开始收到该区事件举报,涉及各种违法行为,包括刑事损坏、纵火和堵路等。防暴警察于约1时12分时在毕打街一带设立防线。片段拍摄到,两名被告及其他人合力拆毁了干诺道中旁的花槽围栏,并把围栏横放在干诺道中的行车路上。警方随后清场行动时,将涉案两人制服。 控方指,案发时两被告人连同其他人在中环毕打街一带参与非法集结,即他们一起集结,而如此集结的人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或作出带有威吓性、侮辱性或挑拨性的行为,意图导致或相当可能导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结的人会破坏社会安宁,或害怕他们会藉以上的行为激使其他人破坏社会安宁。 案件由区域法院暂委法官黄士翔审理,在控方宣读控罪及案情后,两名被告表示「明白」。郑溢及李崇希承认非法集结罪,至于在身处非法集结时使用蒙面物品罪,控辩双方同意不予起诉,留法庭存档。 两名辩方律师指,希望法庭考虑到被告出现在示威现场时间短,当日在警方收到举报有非法行为,到非法集结开始的时间未有清晰的说法,由被告出现到被捕少于1小时。辩方亦希望法官考虑非法集结的人数,虽然当时有300人,但真正参与的只有少数,是上班族或充当「旁边鹤」,有人嗌口号、举手,表示「是好和平,路人经过照行,激烈做嘢嘅都系10几个,最主要堵路及掟砖,在非法集结中非最严重。」 辩方指,两人均无刑事定罪纪录,考虑到被告年纪,希望索取报告再考虑处罚方式,包括社会服务令。惟法官指陈词无提及社会少年犯罪行为,质疑本案是否适用社会服务令。辩方指,所有案件的判刑可能性都可以考虑,只是索取多份报告以作考虑。 法官指,案件押后至6月6日下午于区域法院审理,期间索取劳教及教导所报告。辩方问是否能取更新中心报告,惟法官回应称:「我决定了命令。」拒绝辩方要求,并下令两人即时还押。 另外,因被告损坏围栏,需赔偿维修费用,金额是27,600港元,各人支付一半即每人支付13,800港元,获法官确认,赔偿的受害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19年11月13日,有网民发起在全港各区「三罢」,及后演变成警民冲突。其中5名男学生分别在当日参与示威后被捕,分别被控一项暴动罪、一项非法集结罪及4项在身处非法集结时使用蒙面物品罪共6罪。 5名被告全报称学生,依次为麦宏基(24岁)、谭家梁(21岁)、郑溢(19岁)、李崇希(20岁)及周柏希(22岁)。案中其他被告正在服刑或等候审讯,其中麦宏基去年承认暴动罪判囚40个月。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24岁男生涉送汽油弹罪成欲上诉申请保释 惟不慎「填错文件」及逾时保释被拒 香港一名24岁男学生前年被控管有两支汽油弹,他早前否认「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受审,辩方指本案是由一名警长「自编自导」策划,以金钱诱使被告在不知情下犯案。裁判官早前裁决时称,没有证据证明警长设局陷害,裁定被告罪成,并判处被告14个月监禁。当时辩方提出为被告申请保释等候上诉被拒。辩方周五(20日)明言被告打算就案件上诉,希望可以再次申请保释等待上诉,但裁判官屈丽雯以过了时限为由,拒绝听取保释词,被告须继续服刑。 被告林伟豪是高级文凭学生,他被控于2020年4月13日,在葵涌警署附近一带公众地方,携有两支汽油弹。裁判官屈丽雯今年1月裁定被告罪成,本月5日判处监禁14个月,,案件周五继开庭处理覆核事宜。这段时间内被告已被还押了15日。 周五庭上,林伟豪从囚室步出犯人栏后,一直望著旁听席的亲友,他的体型明显比审讯时清减。散庭后他看著亲友,耸耸肩后回到囚室。 案讯表显示周五(20日)开庭处理覆核事宜。辩方指,被告因不谙法例,在狱中「填错文件」,被告其实是想就案件「上诉」,并非覆核定罪或刑期;而被告仍在求学阶段,辩方亦希望就此机会为被告申请保释等待上诉,希望法庭酌情处理。但控方反对法庭听取保释陈词,指条例规定覆核须在定罪后14内以书面提出,聆讯当日已过时限,法庭没有权限覆核案件。 屈官撤销定罪及刑期覆核申请,并指被告的申诉文件中没有透露要申请保释,故不批准辩方的申请,提醒被告有权向高等法院申请保释。被告的代表大律师陆伟雄在庭外指,将会为被告就定罪及期罪上诉,亦会到高等法院为被告申请保释。 早前审讯时,辩方案情指,案发时被告在Instagram看到友人的招聘讯息,为了5千元报酬替人运送红酒,他最终按指示将手提袋放在葵涌警署附近公园的石枱,因为鼻敏感问题,他闻不到汽油味,最后在放下手提袋后被捕。 辩方指,中间人A串谋一名叫「力Sir」的葵涌警署特遣队警长,「自编自导自演」一宗汽油弹案,让「力Sir」亲自处理。辩方以辩方证人身份传召被指策划设局的警长苏志恒出庭,惟他否认设局。而关键的中间人A,辩方多次向他发出证人传票,惟无法联络。律政司早前亦决定不检控苏警长,警长最终复职。相反,屈官指被告自称鼻敏感闻不到汽油弹的说法不可信,运送途中多处令人起疑,自称谨慎的被告却无视,裁定他罪成。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离散港人】移民后你快乐吗? 调查发现:近半移英港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 自英国政府啓动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计划后,已有近10万名港人移居英国。然而,香港人移民到英国后,除了要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香港社会状况留下的心理创伤。首份移英港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现,近一半受访的移英港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但他们却极少主动寻求心理支援。这背后的原因是甚么呢? 在英港人团体「英国港侨协会」(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和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Mark Liang合作,进行移英港人心理健康展开调查,该团队在2022年3月至4月,向在英港人发放问卷,成功收回658份回覆。当中近9成被访者是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人,少部分是仍在申请政治庇护的香港人,和已入籍英国的香港人;年龄以35至44岁为主,在英时间以7至11个月最多。 作为首份针对移英港人心理健康的报告,调查发现,18.9%受访者有明显抑郁症临床症状,而有明显焦虑症临床症状的受访者则有25.8%,两者都是根据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标准进行评估。而移英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和香港政治情况有关。23.8%受访者因2019年香港社会运动和《港区国安法》实施,而有明显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临床症状。 主力撰写报告的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Mark Liang表示,不少港人即使已身在英国,却仍无法摆脱过去伤痛记忆,在努力适应在英生活的同时,也尝试处理个人情绪。 而影响移英港人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语言、就业情况、家庭及子女关系等典型移民问题外,团队还发现一个香港移民群体独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不敢自由谈论政治话题。 Mark Liang说:有相当一部分在英港人忧虑讨论政治会招致报复,同时担心仍在香港的人。这是我们的重要发现之一,即使这些BNO持有人已到了英国,这里尊重法治和言论自由,但仍有因素窒碍他们公开谈论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受访者说他们仍有家人在香港,他们仍想回去看他们,这令他们很难讨论政治情况,担心不能回去看望家人。 报告引述一位被访者的话:一想到不能自由回到我的故乡,我就觉得很讨厌。没有人希望被流放,或被称作「逃犯」。 正因如此,报告显示即使9成移英港人已登记英国国民保健署的系统,却只有6%受访者曾向家庭医生反映心理健康问题;75%受访者认为,他们未来半年都「不太可能」(unlikely)接受心理治疗。 而更多移英港人则选择私下与朋友和家人倾诉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太愿意向港人团体及政府治疗师倾诉。他们也甚少向华人团体,以及非洲裔、亚裔及其他少数族裔(Black, Asian, and minority ethnic, BAME)团体倾诉。 Mark Liang认为,这显示移英港人正努力重建他们失去的社会支援网络,但同时显示他们对其他族裔的团体缺乏信任,背后亦涉及政治因素。英国政府早前拨款向港人提供教育、心理健康等支援服务,却有中标的华人团体有被中共渗透之嫌,增加了港人的不信任感。 Mark Liang表示,既然英国政府致力欢迎港人融入当地,就必须关注能否向港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援。他建议从学校、教会及职场开始,加强不同支援团体的沟通,以处理香港家庭的需要,并研究推广由香港人提供、专为港人而设的心理治疗服务,同时令港人建立对英国社会支援的信心。 Mark Liang说:港人这个移民群体仍在处理很多不信任和政治问题,这使他们不能自由地和某些团体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有一些会说粤语、曾在香港生活,并受过特定训练、不会无视政治情况而是会意识到政治环境造成的心理影响的人,他们可以和香港人倾谈的话,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建议。 《南华早报》则引述在香港的临床心理学家Brent Horner表示,人们不愿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因素,包括财政问题、社会污名化,以及担心寻求协助是软弱的表现。 Brent Horner说:新移民可能很难找到以他们属意的语言提供的服务,也很难找到了解他们个人和文化经历的治疗师。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报告同时发现,62%的港人认为移民英国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铁腕清零】上海疫情趋缓北京升温 房山区阎村镇24个村被封 上海疫情回稳,但北京防疫措施却在升温。当局除早前宣布北京朝阳区封控以及100个地铁站关闭,近期,房山区因10宗大学生核酸阳性导致区内一个镇就有24个行政村被封控。连带那些核酸阴性的住户也受累顿失生计,加上物价飞涨,市民叫苦不已。 上海居民被封控两个多月之后,当局正在逐渐解除封控,分阶段复工复产。上海浦东居民方女士周五(20日)告诉本台记者,上海公布的新冠阳性感染著人数虽然减少,但解封的速度很慢。 方女士说:今天说明天解封,明天说后天每天开业,不知究竟哪一句话是真的。小区许多人要领取出门证,可到现在没发。街道后来发了一份名单,还没有我们小区的份。我们小区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测出阳性,但就是不解封。他们不在每一个人身上做三、四十次核酸筛查,疫情不会结束。 北京卫健委周四(19日)通报,周三(18日)下午3时至19日下午3时,当地新增COVID-19本土个案64宗,其中从社会面筛查出2宗,其馀62宗都是管控人员。新增个案中有10宗在校大学生,住址在房山区阎村镇,这也是官方通报中的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的地址。 北京虽然未紧随上海「封城」,但实际处于「封城」状态。房山区阎村镇居民张女士周五告诉本台,当地从上周二(10日)开始封控,截止目前,该镇24个村被封控。 张女士说:封城了,我们这栋楼说有一个密接者,全楼被封,结果没有,把我们关了十八、九天。我们全村都封了,挨家挨户门上贴的封条,安装电子狗(出门就报警)。阎村镇就封闭了24个村。 张女士表示,大门被封之后,居民叫苦连天。 张女士说:不仅仅是小贩破产了,我们买菜根本买不到。我们现在买5个辣椒要12.9元,以前2块5,最贵3块5毛钱,3棵小白菜将近13块钱,黄瓜、土豆之类的都涨价。 中共房山区委发言人张明智说,位于阎村镇的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教育学院现有师生670人,当地检出阳性个案后,已对校区内所有人员进行了全面排查,目前正在安排将所有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截至周二,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5个,中风险地区32个,在此期间陆陆续续关闭100多个地铁站。在此之前的5月1日起,北京居民进入公共场所和公园,必须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对此,北京一位短片拍摄者说:「进公园也要核酸阴性证明,公园就是个开放空间,我不知道他们为甚么要核酸证明,他们是闲著没事吗?测核酸,很多人认为是政府在掏钱,其实全花的是医保的钱……那都是我们老百姓交的钱。 近期,中国社会舆论批评核酸检测公司通过核酸筛查,谋求巨额利润。而动辄「封城」的措施则打乱了居民正常生活。 网络图片显示,不少北京居民为了生计,在路边摆摊,甚至有北京烤鸭业者把烤鸭拿到街边出售。有北京居民说,在疫情下,许多人考虑已不是失业,而且如何活下去。 中国国家卫健委本周五通报,过去一日,全国新增193宗新冠病毒确诊个案和990宗无症状感染个案,无新增死亡个案,再多309名病人康复出院。新增确诊个案有176宗属于本土个案,上海占88宗,北京50宗,四川20宗。本土无症状感染有939宗,同样以上海占最多,有770宗,其次是四川的102宗,以及河南的24宗,北京有12宗。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铁腕清零】北大学者:中国4月青年失业率远超美欧 防疫要避泛政治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周三(18日)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中国4月青年失业率远超美欧;此外,今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注)数量成长已落后于美国。他呼吁中国在疫情防控等领域要「避免泛政治化」。 陆媒「财新网」报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三举办「中国与西方:全球经济的新观察、思辨与应对」研讨会,卢锋在会上发言。他表示,4月16到24岁青年失业率,中国达18.2%,欧洲为13.9%,美国为8.6%。自2021年年中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青年失业率均在持续下降,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则自2021年10月以来出现持续、加速的攀升。 报道引述卢锋表示,几年前看到欧洲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数据,年轻人失业率达到20%,当时觉得这太难以想象,这是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现在中国也到达此一水准,从短期政策角度看,应用足货币财政政策,能用尽用,追加宏观政策措施来救助及稳定宏观经济;但从中长期角度看,还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政策取向进行优化、完善和必要的校准。 此外,近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成长已落后于美国,2022年前4月,美国新增94个,中国新增3个。对此,卢锋认为,新增独角兽数量大幅减少,固然与疫情期间可能缺乏人员交流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中国国内的企业成长环境,在客观上出现局限性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关。 卢锋表示,在教育培训、房地产、「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甚至在疫情防控领域,「可能在工作中要注意防范和避免泛政治化,将一些具体的工作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这种倾向有可能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近年出台严苛措施打击教育培训、房地产等行业,其理由是要推行「共同富裕」政策。此外,习近平亦跨下海口,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自中国爆发新冠病毒疫情以来,中国实施严苛封控。这次措施都被指属「泛政治化」。 注:「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10亿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场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中共权斗】外媒:中共禁部级或以上官员及家属持海外资产 外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亲属在海外也持有资产,但美国《华尔街日报》周四(19日)报道,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年3月发出内部禁令,明言将禁止擢升那些配偶或子女在国外拥有大量资产的高级干部,以防未来受到西方各类制裁的影响。报道认为,此举可能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加强今年换届影响力的其中一项措施。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3月份发布的这一指令禁止部级官员的配偶和子女直接或间接持有海外房地产或海外注册实体的股份。官员必须签署承诺书,声明遵守新规定。知情人士亦向《华尔街日报》表示,除非高级官员及其直系亲属有合法的理由,比如学习或工作,否则他们也将被禁止在海外金融机构开设帐户。 中共官员的亲属利用离岸公司持有资产并不是秘密。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引用一批泄密文件称,多位中共高级领导人的亲属与离岸商业活动有关,其中包括习近平姐夫邓家贵。邓家贵被指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两家基金公司。香港传媒则指出,邓家贵两家公司的登记地址为香港谢斐道。 讽刺的是,习近平今年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份做人、乾净做事」。 报道声称,目前尚不清楚上述规定是否具有追溯力,不过一些高级官员的家庭成员已经出售了海外公司的持股,以遵守相关规定。目前还不知道该指令是否会对外公开。 这些人士称,习近平希望把中共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降至最低,担心如果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对中国官员及其亲属实施制裁,就像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有海外资产的官员可能成为拖累,为此出台了上述指示。 2014年中共称发现约3,200名「裸官」,这些人将配偶和子女送到国外,并在海外藏匿金融资产,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因职位高且家人拒绝回国而被降职。作为打击所谓白领罪犯和官员腐败的「猎狐」和「天网」行动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还派人跨境「执法」,追捕海外逃犯。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今年4月曾表示,希望北京「从俄乌危机中吸取正确的教训」,暗示如果中国对北京声称是其领土一部分的的民主自治岛屿台湾使用武力,西方将对中国实施严厉制裁。 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坚持认为,有人说要把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孤立措施用在中国身上,这吓不倒中国。乐玉成在一个论坛上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甚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但中国没有垮。不仅没有垮,而且还在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还有甚么可怕的?」 中共中央组织部没有回应《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就职六年】民调:近五成民众对蔡英文两岸政策感到满意 在台湾,总统蔡英文20日就职满六周年,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发布两岸关系民调显示,近五成民众对蔡英文两岸论述感到满意,48.3%对她未来处理两岸关系有信心。对于未来两岸发展,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两岸短期不会发生战争。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认为,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充满自信,对两岸关系看法并没有受到中国文攻武吓影响。 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周五举办「蔡英文总统就职6周年满意度」民意调查记者会,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大陆对台武力威吓成为关注焦点。民调显示,百分之76.3受访者认为,两岸短期内不会发生战争,认为中国会藉机开战只有百分之6。如果中共对台采取武力侵略,百分之61.4受访者愿意为保卫国家而战,25.1民众持相反意见。 对于如果两岸爆发战争,有百分之54.5民众认为,国际会对台有「实质支援」,认为不会的占百分之29.1。 在两岸关系方面,百分之52.2民众认同,在「中华民国台湾不属于台独」的基本原则下与对岸沟通对话,不认同的民众占23.9。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后,两岸恢复往来议题,百分之68.5受访者支持在疫情稳定的前提下,放宽中国大陆人士来台管制,恢复两岸人员往来,16.1民众不支持。 民调亦显示,百分之48.3受访者对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有信心,49.2对她的两岸政策表达满意。 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分析,从民调数据可以看出台湾民意趋势,就是并不会因为对岸给台湾多少恫吓,或者是军机绕台而受影响。 林廷辉说:这些比较威胁性的作为,台湾民众似乎被吓到或者是被恐吓到,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少一点,为甚么?第一点,这里面竟然高达将近六七成左右的民众,还是支持两岸在疫情之后可以交流、开放,这显现出台湾民众的自信心。因为即便有太多中共政府的一些对台不友善的作为,而且是片面的作为,但是对民众的想法跟民众的呼声来讲的话,似乎这个层面来讲,并没有被恐吓到。 对于民调中显示,如果两岸发生战争,有超过六成台湾民众愿意参加作战,林廷辉指,芬兰最近一份针对欧洲国家,面对俄罗斯威胁下民众愿意为国上战场的意愿调查看出,乌克兰民众有百分之62愿意,显示台湾人的意志和乌克兰人差不多。 林廷辉说: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台湾的民众愿意为国家打仗,上战场防卫自己国家的能量,可以讲跟乌克兰的民众不相上下,其实是差不多一样的意志。所以你不要呵责我们要达到九成或者是八成,其实在欧洲国家来看,民调指数就是这么高,大概六成左右是一个最普遍而且常态的。如果你高达九成这样很奇怪,那是不是一个操纵过的民调指数? 台湾世代智库执行长陈冠廷认为,民调显示不管哪个政党,对两岸逐步开放交流支持度都是相对的高。 陈冠廷说:也就是台湾不管是执政党或者是在野党,不管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安全认知有再大的不同,对中国或者是中国人民的交流支持的比率是非常高。也就是说,未来两岸之间发生任何冲突,支持度都有可能下降。所以这样子的状况之下,我们可以思考两岸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是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前进。如果中共当局能够正视台湾目前的状况的话,并不会有一定敌视仇视的状况。 这次民调在周三至周四(18日至19日)进行访问,成功访问1073位成年人,在百分之95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为正负2.98个百分点。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加拿大禁华为中兴参与5G网络建设 加拿大禁止华为及中兴参与5G网络建设。加拿大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周四(19日)宣布,禁止中国电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及中兴,不准两间公司参与加拿大5G网络设备供应市场,又指两者对加拿大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路透社》报道,商鹏飞表示,已安装华为或中兴设备的供应商,将被要求停止使用并移除。他指出,加国企业将被要求在2024年6月之前移除这些5G设备,且不会得到补偿。使用这2个中企4G设备的公司,则必须在2027年底前拆除。 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五眼联盟。五眼联盟其他盟国都已禁止使用这些设备。由于加拿大与中国的外交紧张局势,这项决定已被推迟。 2018年底,加拿大应美国政府要求拘押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国之后拘留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与商人迈克尔。孟晚舟去年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缓起诉协议后获释回国,两名加国公民亦获释。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中国人权】联国人权高级专员下周访华 外界忧其被中共政权利用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将于下周一(23日)访问中国六、七天,期间到访广州和新疆。她将成为2005年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但有人权组织表示,担心她被中国政府利用,让她为中共政权的新疆政策背书。 综合外电报道,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办公室发言人特罗塞尔(Elizabeth Throssell)周二说,巴切莱特抵华时毋须接受防疫隔离,将与数名「非常资深的中国官员」会面,并与部分驻华外交使节进行视像会议。一支先遣部队已到中国为这次出访做准备,目前已结束隔离期。 巴切莱特将在周一与在中国外国外交官举行虚拟会议。人权组织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指责北京将主要是穆斯林的维吾尔族人关进大规模拘留营,作为「种族灭绝」运动的一部分。中国否认一切关于新疆发生侵犯人权或种族灭绝的指控。 在这次访问之前,美国国务院本月概述就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可怕的虐待」向中国施加压力的计划。 一项将于下个月生效的美国法律将禁止从新疆进口商品,除非公司能够证明这些商品不是用强迫劳动制造的。华盛顿还在考虑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对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更严厉的制裁,该公司生产用于新疆的摄像机和监控系统。 巴切莱特的访问经过多年的安排。它被新冠疫情和关于她将有多少访问权限的谈判推迟了。去年,中国和欧洲就安排各国大使访问新疆的讨论陷入了僵局,新疆地区的一名官员抱怨说,外国使节想去见「罪犯」。 2021年2月,澳大利亚呼吁中国让国际观察员立即和不受限制地进入该地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说,北京欢迎有「公正观点」的外国公民访问新疆。他说:「我们反对以人权为藉口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反对有罪推定或基于此的任何调查。」 特罗塞尔说,外界期待已久的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关于新疆局势的报告不会在访问前公布。 人权组织「人权捍卫者」的中国问题专家倪伟平(William Nee)指出,延后发表报告「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并担忧巴切莱特之行能否见到新疆人权真相。 倪伟平对彭博社说:「巴切莱特正在走入一个圈套。几乎不可避免地,她将被迫在严密监护和编排的情况进行访问,中国政府将利用她办公室的信誉向国内观众表明,她认同(中国)政府的新疆政策。」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五(20日)在官网上证实,巴切莱特将于下周一至六(23至28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美中关系】拜登借首次亚洲行聚焦抗衡中国 拜习未来数周或通话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于美国时间周四(19日)展开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访问日本和韩国。分析指较早时间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分散了美国对中国问题的关注,这趟出访反映他重新聚焦抗衡中国。但与此同时,拜登可能会在未来几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 综合外电报道,除了访问日本和韩国外,拜登还将四方安全对话(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提升到更高的地位;除美国外,该集团还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这些国家共同关注北京方面在亚洲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拜登访问东京期间,该集团将于下周二召开一次面对面峰会 。 此外,作为美国政府新的贸易倡议「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正式启动程序的一部分,预计拜登还将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经济会谈。拜登还将著手加强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夥伴关系,并正式公布一项旨在加强与该地区贸易和投资往来的经济倡议。 但眼下地区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北韩加大了武器试验力度,包括试射一枚洲际弹道飞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三告诉记者,美国的情报显示,平壤「真有可能」在拜登出访之前或期间进行核试验或飞弹试验,或两种试验都进行。 沙利文说:「我们正在为所有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准备,包括我们在韩国或日本时,朝鲜做出这种挑衅行为的可能性。」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加剧了外界对中国的担忧。亚洲官员和安全分析人士说,在美国专注于欧洲战争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会放心大胆地加大对台湾的军事施压,并进一步扩大对周边邻国的外交、经济和其他形式的胁迫。 但与此同时,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四在空军一号上表示,拜登可能会在未来几周与习近平通话。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中遣特使赴欧灭火 分析:疆港问题及撑俄态度令中欧关系难复返 《南华早报》披露中国下周将派特使访欧,据知中国已不再冀望「欧中全面投资协定」能有推进,这次访欧只望解套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外交政治压力。不过,评论认为,中方近年在新疆、香港的作为,及对欧盟国家立陶宛的霸道作风,加上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力撑俄罗斯,欧洲人对中国彻底失望,料不会改变未来对华强硬态度。 《南华早报》周四(19日)独家披露,中国下周将派遣一名高级特使前往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目的是要挽救陷入困境的中欧关系。 布鲁塞尔的消息人士说,中国政府欧洲特别事务代表吴红波将与欧盟官员会面,讨论4月初「欧中视频峰会」的影响。此后,吴红波将在欧盟对外行动署就欧中关系举行会议。 一位资深消息人士也透露,自上次「欧中视频」峰会以来,欧盟官员一直无法确定与中国举行两年一度的高级别经贸对话的日期,该对话一般是在6月底前举行。 今次是吴红波在约半年内第二次访欧。去年11月,吴红波曾在欧洲多国进行了一场「公关之旅」,当时中国的「外交公关」组合还包括中国驻德国前大使史明德访问了柏林,拜会被北京制裁的欧洲议会对华小组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utikofer)和另一被北京制裁的机构——德国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所的所长胡谧空(Mikko Huotari)。 消息人士表示,吴红波上一次欧洲之旅的主要目标是取消针锋相对的制裁,以恢复「欧中全面投资协定」。 德国的欧中问题专家史明向本台表示,吴红波此次的特使访问,与去年11月的访问诉求将有很大不同。北京已不再奢望「欧中全面投资协定」通过,而是疲于解套在俄罗斯政治上失败后,西方将把中国当作下一个对付目标的压力。 史明说:俄国人政治上它已经输了嘛,如果在军事上再输第二阶段的话,再加上北约势力的迅速增加,开始下一步是不是集中在「对付中国」?现在已经明显有一些迹像是这样。中国方面很明显,它不是要签协定的事情,那个已经不可能了,欧洲经济界是有一批人要退出中国。我想是地缘政治的问题,中国现在想法是(欧盟)不要这么公开的收拾我。 史明分析,中国想游说欧盟不要启动两个策略或决定,包括游说欧盟不要实施「印太战略」,以及不要让中国加入核谈判和裁军。 史明说:欧盟主要国家都已经表示出强烈参与印太战略的兴趣,这个对于北京来说不是好事情,这次他(吴红波)到欧盟来所谓挽救,可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做笔生意,中国不再去支持俄国、不再说甚么北约的扩张,「欧洲在亚洲放我一马」;它要争取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不要逼中国加入核谈判和裁军。 对于欧中未来关系走向,史明表示,欧盟现在拥有极高的议价权,也会像美国一样,在包括南中国、新疆、西藏、香港等政治、经济、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提出明确的要求。 史明说:欧洲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提出价码,美国已经有了。 据称,中欧目前关系紧张的主要来源,包括北京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和对立陶宛的胁迫;另外布鲁塞尔仍然关注人权问题,特别是中共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和对香港的镇压。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目前在德国高校任教的学者朱瑞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新疆集中营、香港《国安法》并未真正唤醒欧洲,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上海封城等彻底让欧洲人不再冀望中国市场,中国模式至此真正坍塌。因此他认为,中欧不可能修复关系。 朱瑞说:一直以来,尽管新疆集中营、香港国安法一直提醒欧洲人中国没有民主自由法治。但是许多欧洲人仍然到中国投资、工作生活。普京的铁蹄踏入独立国家乌克兰,中国强制性动态清零,一切都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在上海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阿福们」突然发现,没有民主自由和基本的法治,一切的「小幸福」都只是因为铁拳暂时没有砸过来。中国模式的成功神话突然坍塌了。中国的真面目渐渐在欧洲人面前清晰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完全看不到中国和欧盟修复关系的可能。 吴红波之后,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谢振华也计划本月晚些时候访问欧洲。 对于中方试图重振与欧洲的关系,欧洲议会对华小组主席比蒂科夫在推特上写道:中国特使将失败。 不久前,中国外交部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前访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等国家访问。据报道,她试图向东道主保证,中国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并提出将中国极力打造的16+1 集团降级为外交部长级对话。去年,立陶宛退出该集团,周四,多位捷克议员也提出了一项决议,敦促布拉格新政府效仿。 对应的是,布鲁塞尔目前与中国的竞争对手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包括与日本建立「数字伙伴关系」,并同意升级与台湾的贸易关系。上周,七国集团(G7)发表声明,从中共对人权的打压、镇压香港民主派到盗取知识产权和强制性经济政策等,全方位谴责中国。并要求中国不要协助发动侵略战争的俄罗斯、破坏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等。 本台打通中国驻欧盟代表团电话,对方未按约定回覆本台置评请求。 去年3月,欧盟就中共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制裁4名中共官员和1个实体;随后北京报复制裁了十名欧盟个人和4个实体,其中包括8名欧洲议会议员。这也导致「欧中全面投资协议」被冻结。 今年4月1日的「欧中视频峰会」上,北京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顽固态度令欧洲领导人大跌眼镜,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中欧关系。欧盟官员还表示,北京也不愿意讨论它们因立陶宛与台湾建立友台关系后的经济胁迫问题。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形容此次峰会为「与聋子的对话」。他在欧洲议会关于中国的一场激烈辩论中表示:中国想搁置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它们不想谈论乌克兰、不想谈论人权和其它事情,只想谈「积极」的事情。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3.澳洲大选前夕中国图释善意 反驳军情船「没甚么好担心」 澳大利亚大选将会在周六(21日)举行,澳中关系是焦点之一。选前有中方外交人士放风表示,中国「真心希望改善两国关系」,希望大选后两国能够重启谈判,但同时又反驳指,上星期在西澳海岸发现中国军情船只一事不涉敌意,是「没甚么好担心的」,亦间接承认事件曾经发生。 澳大利亚大选投票将于周六进行,选前澳媒SBS引述一名中方高级外交人士透露,中国视今次大选为两国重新发展关系的机会,并指无论哪个政党获胜,北京都会愿意与该党进行新的谈判。 报道又指,这位中方外交消息人士表示,「我们是真心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并认为大选后是缓和中澳紧张局势的「好机会」,但该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没有详细说明中国政府会采取甚么行动,或有没有甚么行动,来打开外交对话渠道。 澳中双方之前在修复两国紧张关系的问题上,一直陷入僵局。在大选前夕,澳大利亚政府于上周五(13日)表示,在西澳海岸发现一艘中国军方情报船只,驶过位于埃克斯茅斯(Exmouth)的一个海军通讯站,当时国防部长达顿(Peter Dutton)甚至形容,这是北京的一种「侵略行为」。对此,该消息人士亦意图缓和紧张局势,对SBS说「这没甚么好担心的,在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出现这样情况的一艘船,不应该被解释为有敌意」,亦间接承认事件曾经发生,当时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没有回应事件。 澳中关系是今次大选的焦点,选前约一星期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公布一项民调结果,在受访的全国2千人之中,有40%的受访者表示,政府的对中政策安排将会影响他们投票意向。有78%受访者表示不信任中国政府,有84%受访者更批评,中国政府会以贸易来在政治上惩罚澳大利亚。 而在当地华文媒体针对华裔选民的民调中则显示,澳中关系是当地华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澳中关系陷入低谷,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总理呼吁就新冠起源展开独立调查后,中方对澳大利亚采取报复措施,包括禁止进口其红酒、煤矿等。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近年加大力度打击中共在当地的渗透。其中在这次大选中有份竞逐议员的堪培拉中文学校创办人兼校长李复新,日前被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揭发,过去十年至少在中国6个省级的统战机构担任要职。李复新否认相关指控。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14.【翻墙问答】微软Edge浏览器的VPN服务能否翻墙? 问:微软正测试新一代的Edge浏览器,加入VPN功能,有微软帐户就可以每月免费使用1GB的数据传输量,这个服务原理如何?又是否一个好的翻墙工具? 李建军:微软Edge浏览器内置的VPN服务,理论上可以作为一个简便的翻墙工具﹐但某程度上,这个翻墙工具并不完整,而且未知对中国的用户会如何安排。 微软Edge浏览器的VPN服务是与Cloudflare合作,通过Cloudflare网络派出的一个异地IP保障用户私隐,但微软声称,为顾及用户看到身在地方有关内容等所需,仍然会使用当地的搜寻服务。换言之,如果你身在中国,派出的IP位址好大机会是中国,看到的Bing搜寻内容可能仍然是中国当局进行过滤审查的结果,这根本有违翻墙的意义。因此,与苹果的VPN服务相比,微软的VPN服务并不适合打算翻墙的听众,在自由世界一些无加密的咖啡室使用公众Wi-Fi时就有用,但对于要突破中国当局网络封锁的人,无必要为微软的服务花冤枉钱。 问:微软声称每25小时后会删除相关用户上网纪录资料,以保障私隐,微软在这方面的承诺,其实又是否可信? 李建军:对于在美国、英国或欧盟国家的听众,微软的承诺或者可信,因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私隐法律都相对比较严。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听众,我对此感到怀疑,因为中国当局可以用其他法律要求微软保留纪录,在必要时交出资料,甚至乾脆禁止微软向中国用户提供相关服务。所以如果要翻墙,微软Edge浏览器内置的VPN服务,显然并非首选,或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作后备用途,并作出一些低风险操作,但一些高风险的内容,并不宜透过微软的网络交流。因为微软有可能与中国当局合作的话,你就会有风险。 因此,保留真正有能力翻墙的服务,仍然是十分必要,作业系统或大型云端服务的VPN服务,只适合偶然使用,而且要确保交流的内容要政治风险十分低。 问:虽然中国当局封锁谷歌,理论上根本无法使用谷歌的VPN服务,但谷歌的Google One VPN,都是无法改变你IP身处的地区,为何谷歌和微软,都要推出无改变IP所属地区的VPN? 李建军:无论谷歌还是微软,他们VPN服务考虑是保障私隐,而非突破网络封锁。另一方面,碍于荷里活以及大唱片公司作出的的版权限制,谷歌和微软等大公司都不敢推出可以突破地区限制,改变地区所属IP的VPN服务。而纯粹推出VPN的公司,他们某程度上就与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有利益冲突,两者服务的本质是完全不同。 问:选择VPN服务时,是否要看清楚服务内容才作出决定? 李建军:这很明显VPN发展到今天,已并非纯粹翻墙的工具。西方国家的网民由于对私隐和保安有疑虑,对VPN服务有需求,所以针对这种需求而衍生的VPN产品,并不会将IP跳到另一个国家,折损速度以及做成另一些私隐疑虑。而中国网民对VPN的需求,并非私隐,而是突破中国当局的网络封锁,将资料交到西方国家比留在中国更安全,两种消费者著眼点完全不同。因此,选择VPN时,仍然要以翻墙能力为优先考虑,不要浪费金钱去购买并无提供停止过滤审查的服务。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19-2022 CNEWS
by cnews
*******************��������̨���ﲿÿ�������ż�******************* ******�������ű��ϻ����������ż��йص������������cnews(a)rfa.org****** ****************************************************************** =========================================================================== 2022��5��19�� 1.���̽�����и�̨������ʿ��������ǰ�����Ի������鳤�������4���й����� �������Ժ�ܶ���17�գ���һ���������Ⱥ��������ӵ��й����Ұ�ȫ����Ա���ߡ��� �У������굣�Ρ������ҫ���������������鳤�����������ָ��Ϊ�й��������� �����ˣ���̽�и�̨������ʿ����Ϣ�������ٵ���һ�����������ʿ�������и�ýָ�� ����Ϊǰ֧���ḱ��ϯ�ο��ʡ���������ʿָ���������ֲ�ȡ����ж�����Ϊ��ʾ�� �������������Աָ���ӹ�����������ɼ����й�ȫ������ۡ� ������˾���������Ÿ壬5������ֱ�Ϊ����73�ꡢ��������ŦԼ�ʺ���������� ��Wang Shujun�����룩���й�������Ա�ط棨Feng He���룬�������κذ塹�����й� ������Ա�ͽܣ�Jie Ji���룩���й�������Ա������Ming Li���룬���������ơ��� ��С������й�������Ա�����壨Keqing Lu���룬���������ϰ塹����������� 2022��3��16�ո�������ָ�ر��������������Ժ����ڱ���Ѷ���Ρ��������½��Ȼ�� �ӡ� ����˾����ָ���������һλ֪����ѧ�ߺ����ң��������ڻʺ���������һ�������й� ��ǰ����������Ȩ��������֯��Ȼ�������ٴ�2011�꿪ʼ����������������й��Ȱ��� �ֲ�ͬ������Ⱥ���еĵ�λ�����ݣ�Ϊ�й����������й������ռ��й�֪����Һ��� Ȩ�������Ϣ���ط桢�ͽܡ���������������Ϊ������������ˣ�ָ�����������й� ��Ϊ���е߸��Ե��ض����˺����壬�����������ҡ�̨����������ߡ�ά������ �����ң�������й��ض�����Ͷ�ȫ������Ҫ����Ϣ�� ��ŦԼ��������ʿ��������̨���ܣ�������dz�����ӻԾ�μӺ�������Ȧ�Ļ���� ��С�ᾭ���ܼ���������Ӱ���������һ���ر𣬾������۸�˭��������������� �Է�����������˵����������һ�������������ߡ�Ȧ���˶�������˽�¶�������ı��� ���������²⣬�ʶ�����һ���ľ���ͷ����� ��������������������������������Ȧ���������ûƢ����Ц���еģ���˭���ر��� �á����˻��ʱ����Ҫ����ȥ������ô�����ͦ�����ġ������Ҳ������С���� �ˣ�˵���ǹ�����Ա�����Ǵ�������ô֮��ģ��Ҿ����ⶼ�е��̧��������Ƚ����� �ķ����Ŷӣ��������û�ݡ���Ҳ���벻�����Ǹ߲㣬���������˵����ġ�ץ������ �������Ǹ���Щ����������������Ҫ����������Ȼ���Ⱥ������������ʿ��һ �����ѣ�FBI ��һֻ����ʱ����ץ�����ǡ� �������Ժ�������������������ͨ��ʹ�ü��ܵĶ���Ӧ�ó�ʽ�͵����ʼ����Լ��� �й���������̸�У���ط桢�ͽܡ������������幵ͨ�����������ṩ��Ϣ�������� ָ����������������ռ�����Ϣ��¼�ڵ����ʼ����ռǡ��У�����ȫ�����ġ���Щ���� �ǡ�����������������ֲ�ͬ�����ߵ�˽��̸�����Լ�֧���������ʿ����Ȩ��֯�� �ϸ�ڡ��ڶ����������ǰ��ס�����е��Ѳ��У������������д���ط桢�ͽܡ��� �����������������ȫ����Ա��Լ163ƪ���ռǡ��� ���������ᵽ����2016��11��22��ǰ���һϵ��ͨ���У��ͽ�ָʾ������ڼ������е� ���������ijλ�λ��߶Խӣ�������ɡ����ϰ壨ָ�����壩ָ�ɵ�����������ָ ����������������ء�ά����˺��ɹ��ˡ�����ϵ����ףԸ�������ȡ�á��õĽ� ��������2016��11��16��ǰ�����һ�ν����У��������֪�����������ո���һλ֪�� ��Ȩ����������ָ��������ˡ���Ҫ�����⡹�����õ��ˡ�̹�ϡ��Ļش����� ��Ӧ˵���ܺá���������һ����Ĵָ�ı�����ţ�ָʾ���������д�ڡ��ռǡ���� ����Ϊ�⣬�����黹�ƣ�������������й��ֲ�ͬ�����ߵĵ绰�������������ת�Ƶ� �й���ȫ����������������ִ�����������ش���ٳ�������ٷ��������й���Ա��ȫ ������ϵ�� ��������ָ��������һ����������й��������ٱ������������ʿ��������ط�û �й����������������ʿ��������ֻ�����Ϊ����������ʿһ�š�����ۡ��������� �ijƣ�����������ǰ֧���ḱ��ϯ��������ǰ��Ա�ο����Ǻϡ� ʱ������Աɣ����̨��ͨ�����ʾ��������ϸ�����漰�й������̽�����������ʿ ��ϸ�ڣ��������������ӣ���ʾ̨����硣ɣ���ֱ�ʾ���ӹ��������Ϸ�ӳ���й��� ������3�����档 ɣ�գ��ο����ѱ��в����ڼ�������������û��Ч���Ѹ�һ���䣬��ʾ�й�����۵� ���ѱ�����ʽ������۵����Ӹ���̨�壬�й��������Խ��벻ͬ���档�й����� �������֣�һ�Ǻ�ģ����������������֣���һ�����ǻҵģ������յķ�����DZ ���ڲ�ͬ�ط�������������ˣ�����һ����ͨ�����ˣ�����һ�����������DZߣ��Ȼ� ���ơ����̸��̣��ܴ�̽���е�ѶϢ�� ����˾������������Ź�������ŦԼ������������Ƥ˹��Breon Peace��ָ�������� ����ָ�ص�����������������Լ��������г䵱�����鱨��Ա�����Ӳ������Ĺ�ͬ�� �桪���й��������Ұ�ȫ���ij�Ա�����й�����������Һ���֯��������Ϣ���� Ƥ˹��ָ����������������¶���������й���һ���ж������ж���в����ס�������� �й�����İ�ȫ�����ɣ�ֻ������֧�����������������ۡ����ǵİ칫�Һ����ǵ�ִ�� ⷰ齫���־��裬�������ҹ�����;��������������� ���Ÿ�������˾�������Ұ�ȫ˾������쳤�¶�ɭ��Matthew Olsen����ʾ�������Dz� �������й����κζ����������ҹ�������ѹ���������Щָ�ر�����˾�����ᶨ���� ��������������Υ�����ǵķ��ɣ���ͼ����������ѹ�Ʋ�ͬ��������ֹ�ҹ�������ʹ ��Ϸ�Ȩ�����˵����Ρ��� ˾���������������ε���˹�ƶ���Michael Driscoll��˵�������Ϊ�л������� �����μ�����������������֯��������֮֯��һ�л������˹�ƶ����ݣ��������� ��ס�������ijֲ�ͬ�����ߣ������ǵ���������Σ��֮�С�����ָ�������й�����һ�� ��һ�ε�֤������Ը�������������������Щ���Ը���Ȩ���ˡ��������������ǵ�ִ ��ⷰ�����������Դ����Щ�ж�������ϣ����Щ�����Լ���ȫ�����ܹ��������ǡ��� ���ߣ����º�/������/���ӷǡ���ࣺ���º������ࣺ������ 2.���й���Ȩ��������ؾ���ѧԺ��ȡӢ�������ʽ�Ϊ��ѹ�½������ṩ��ѵ ���Ϲ���Ȩ�����רԱ�������أ�Michelle Bachelet�������½��ڼ���ʹ�½���Ȩ �����ٴγ�Ϊ���ʽ��㡣Ӣ��һ����������֯�ҷ�һ���ṩ���ʾ�����ѵ��Ӣ��˽���� ҵ���Ͷ�������½���ѹ���й���������ǧ˿���ƵĹ�ϵ�������̵��ǣ���ҹ�˾���� ȡӢ�������ʽ�Ϊ�й���У�ṩѵ�����൱����Ӣ����˰�˵Ľ�Ǯ��������������� �½�����ѹ�� Ӣ����������֯�����ڿ��̵����ɡ���Freedom from Torture���ܶ���17�գ��������� �±��棬�ҷ�Ӣ��������������й��������½�����ѹ�� ����ָӢ��˽����ҵ��Ӣ���ؾ���ѧԺ����London Policing College��LPC����8�� �й������к�����ϵ�������Ϻ�����ѧԺ�����Ͼ���ѧԺ���������ʾ������������ ̳���Ͼ��й����֡��й�������ѧ�Լ��й������������ж������������ʵ�б��� ���½��ĸ�ѹ���ߡ�����䡸Ӣ���ؾ���ѧԺ�������ǻ��Ӣ�������ĺ��ⷢչԮ�� �ʽ� �Ժ��Ͼ���ѧԺΪ������У���½�����ѧԺ�к�����ϵ����������ʾ��У֮�����ѵ�� ������ϡ����½�����ѧԺ��ָ�����ַ���Ȩ����2019���ѱ������Ʋá� ����ָ����Ӣ���ؾ���ѧԺ��Ҳͨ�������ʾ������������̳�������½�����ѧԺ�� ֱ����ϵ��ǰ������̳�ĸ���ϯ��λ֮һ������������ִ̳�����µ�λ֮һ�� ���⣬��Ӣ���ؾ���ѧԺ��Ҳ���й����������������й��������쵼�ġ�Ԯ������ ������ȫ�����ص���Ԯ���첿�����½�����ʵ���й������ĸ�ѹ�ν����ߡ� �����ʾ����Ӣ���ؾ���ѧԺ��Ҳ���й�������ѧ�к�����ϵ����������ѧ���к��� ������ѧԺ���Լ��½�����������������ѵ���½����������½�����������Ź����֣� ��������ַ���Ȩ����2020�걻�����Ʋã��½�����������Ź����ָ���Ӣ�����Ʋö� ��֮һ�� Ӣ��ά�����Ȩ��ҡ���֯��ֹͣά��������������Stop Uyghur Genocide���ж� ��ִ�ж�����ϣ�꣮�������أ�Rahima Mahmut�����Ա������ݱ�ʾ��ʧ���� ����ʾ���������������౨��ҷ��й��������½����ַ���Ȩ��Ϊ�������Դ��ģ�� Ѻ�����ּ�ǿ�Ⱦ����ȼ��˴�ʩ���ά����ˣ���Ӣ�����������϶��й����½�ʩ���� �������������ά�����ͥ�IJþ�������ΪӢ�����������ܼ�װ��ô����֪���� ��������Ӣ��������������Ӣ�о�����������������Ϊ����Ӧ������ֹ���й��� �к�������Ҫ����Ӣ�������ڲ��Ծ�������²��뱱�����½��Ķ��С� ��ϣ�꣮��������˵������һ��˫����һ�����ڹ�����̨�ϣ�Ӣ���������Լ������һ ��֧����Ȩ�Ĺ��ң������й��������о�������һ��ȴ��������������Ϊ��������ʶ�� �����������ʵ����������ȶ��У���Ѻ�������ˣ��������ȥ���й����κκ������� Ӧ��ȫ����ֹ�� ����ά�����ᷢ���˵���������̨��ʾ���й������DZ�������������ߵ�ֱ�Ӳ��� �ߺ�ִ���ߣ����κ���ʽ�������ṩѵ�������ǹ������Ϻ������й���������������� �ߣ���������ش�Ӣ����������ֹͣ�����ѵ�� �Ͳ����½���ѹ�ж����й���������ǧ˿���ƹ�ϵ�ġ�Ӣ���ؾ���ѧԺ������Ȼ��һ ���ṩ���ʾ�����ѵ��˽����ҵ����ͬʱ��Ӣ��������ϵ���У��䴴���˼���ѵԱ���� ����ǰӢ�������٣�����������ʾ�ĵ�ַ������һ������ǰ�ؾ�����������ֲ��� ��Ӣ���ؾ���ѧԺ����ͨ�����й���Ӣ���Ļ�����Э�ᣨBritish Council China�������Ӣ�������ĺ��ⷢչԮ���ʽ�֧�������Ϻ�����ѧԺ�����Ͼ���ѧ Ժ����չ����5��ĺ����ƻ������ؾ���ѧԺ���й�������ѧ�ṩ�ķ���ѵ����Ҳ�� �й��������ã�Ϊ�������½����е���ν�������ж��������������� ���½������ı�����ȫ�㷺Ǵ��Ӣ���������ַ���Ȩ����Ϊֱ�Բ��䣬�����ͬ ʱ��Ӣ������ȴ��ʩ�ӿ��̵��������֡�����֯�����ڿ��̵����ɡ������Ÿ��У��ں� Լ��ѷ������Ӣ����˰�˵Ľ�Ǯ����֧���½����У�������������Ҫ������ֹͣ��غ� ����ֹͣΪ�������½�����ѹ��Ϊ���飬ʹӢ����Ϊ��ĥ������İ��ס� ���ߣ�����/�ء���ࣺ���������ࣺ������ 3.�����糤�ǡ��۸�ָTG����ס��������á�Ω����������ס�ƽ̨�Ӷ������� �۸���ͨѶ����Telegram������ݡ���ⱡ�Ϊ�ɣ��⡸ȫ����á�����ƽ̨���������� ��Ͷ�����ش���������ʿ����ס����ϵġ���۽��ܡ���վ��ȴ��֮���������������� �֡�˫�ر���������ס������ϡ�һ�����ơ�����̨�ٸ����˽⣬����������4�λ� Ӧ����۽��ܡ��ġ���ס�Ͷ�ߣ��������Ի�Ծ�����������ԡ���վ�����رա������� ������������ˡ��ղء����ơ�һ��������˦���ñ�ͽ�������Ρ����б���������ס� ���ܺ�����̨�ƣ���ȥ���ⲻ����ʿɧ�ţ�������ԡ���ϸ����������������� ���ƽ̨��ɷ�н��£����������ͨ�������վ��������������Ѷ�Ƽ�����ʿ�� Ϊ�����������㹻������Ȩ��ȥ���������������ǡ���������������������˽��רԱ�� ����ظ���̨��ʾ���������۸��������ִ���ж����������ݼȶ��������������� �����2019�걬�����������˶�������һ����Ϊ����۽��ܡ�����վ�����ش����� ����ʿ��ʾ���ߡ����ߡ�����ȱ�����ס�����Ϣ������Щ��Ϊ���Ҹ۱�ͽ��������վ ��ȥ�����ǿ�������Ͷ���£����۸�Ҫ��رգ�Ω�º������Բ�ͬ���������Ҹ� ȼ���� ������˽����������ȥ��10��ʵʩ������������»����������������ϽȨ�������� ��������˽��רԱ����Ȩ��������ֹͣ��¶֪ͨ��Ҫ��ѶϢ�������ڵĵ���ƽ̨�Ƴ� ����ס���Ϣ����ֹͣ�������κ��������ƽ̨�Ӵ��ѶϢ����Ӵ��������ƽ̨�� ����������۽��ܡ��������糣����������ַΪ��www.hkleaker.net������վ��ҳ���� ����д��������վ�����رգ�����վ�����Ѿ��ij� hkleaker.net��hkleaks.pw�� hkleaks.kz��hkleaks.kg�������ղأ�һ��������˦���ñ�ͽ�������Ρ�������ͣ���� �����С������ص����м�������Ӫ������ӰƬ�����ţ�����������������������ʵʩ�� ���������ơ�ѡ���ƶȺ��������ѡ�ٺ͵�6�����ס�ѡ�١��ȡ� ��̨���֣�����۽��ܡ���������λ������������ɼ����ÿ��ƽ���������700������ Google��Bing���ٶȺ�Yandex��������Ķ��йء���ס����ϡ����������罻ƽ̨ Twitter������Ϊ����۽�����Fan Club��רҳ�����ء���ס����Ϻ�����������ʿ�� ���¡������ȡ� ����ʱ����۽��ܡ���վ���ݷ��棬�乫����¶�ġ���ס����Ϸֱ�Ϊ���Ҹ�ͷĿ���� ����˿��ʦ�������������ߡ������Ҹ۱�ͽ��������ͽ���ס����������Ϸ��ű��ࡣ�� �����������ټƣ�������������Ӫ���ԡ��Ҹ�ͷĿ����Ҽ��ý����������Ӣ����60λ ǰ��ƻ���ձ������ߣ�ǰ���з���ϵ���ڴ�ҫ͢��ǰ����˾˾���·��������С������ ��֮����֮�Ƶ�������������͢���ο��ʺ�̷�ĺ�����ʮλǰ������������Ա��Ҷ�� Դ�ȶ���ǰ��Э��Ա���繤����ʦ�����ʦ��άȨ��ʿ������˵ȡ����⣬����վ��Ϊ Э��ʾ���ߵġ��Ƶ�����ʳ������䳵�������ϰ� �йء���ס�������ϸ��ͼ�IJ�ï����������ְҵ����������֤���롢�绰���롢�� �ʡ�סַ��������ַ���������ڡ������������罻ƽ̨��վ�����ơ��������ϵ�˽���� Ϣ������������ṩ��Ǯ���ͣ������ṩ����Ŀ��ġ���ס����ϡ� ���2019�귴�����˶��У��⾯���������۵İ���Ů��Ժǰͨʶ�ƽ�ʦ���ӿ�����2019 ������һֱ���������������������������ڡ����˵绰��סַ�ͼ������ϵȡ�����̨ ��ʾ����ȥ���ͼ��˶�α�������ʿɧ�š� ���ӿ�˵�������յ�����ѶϢ�������������Ű��壬������Ҽ���˵��֪������ס�� ��������������һֱ���ڣ�ʼ����ô���Ҹ������ϱ������������»ᱻ����֮ͽ���á� ��Ϊ�������������ˣ���һ��������ʿ�����ر��������ǣ���������Щ��������ͼֹͣ �����ж��� ������۸�������˽��רԱ�������Telegram �͡���۽��ܡ��ĸ���̬�Ȳ�һ������ ����ʾ��ʧ������ ���ӿ�˵�����ԡ���ϸ���������⣺ƫ�ģ������ǣ���������˽��רԱ������˵���� ������۽����������Ѷȸߣ������ˣ�����ʱ���ǹ�����ô�ö�δ���ж�������Ϊһ�� �ܺ��߶��ԣ����Ǻ�ʧ���������Ƕ����ٷ������Ա����Ա����һƽ̨�ϱ������� ��ɷ�н���Ҫ������ƽ̨�������ɼ��в������� ��ۻ�����Э�Ὺ������С���ټ��˻ƺƻ���̨̹�ԣ��Աȵ��ִ��Telegram�͡��� �۽��ܡ������Ϊ�����ȣ������߲��Զ��������������۽��ܡ���վ��Telegram���� ���ס��������顢���ͳɱ���������������ؾ��鴦��Υ����վ�� �ƺƻ�˵������۽��ܡ���վ�������Ϊ��Telegram��Ⱥ�������֣�����2019��6�� ���С�ͬ��һ���·�������Ψ������۽��ܡ���վ������ά�֣��Ǻ����˷ѽ⡣������ ������ͬʱ��10�ࡢ20������ͬʱ���У���ȥ����������ʧ������һ����Ϊ���˾ٱ��� ���������˽��רԱ�������ж����£����Ǹ���������һֱ����10�ࡢ20�����ݡ� �ƺƻ���ƣ�����۽��ܡ���վ��ʹ��ͣ�������������ŷ�������Ա���ھ��⣬��� �����Ѷȣ�����������ƿ�ʩ������������������ķ���Ȩ�������֡�ֻ�軨��Щ ʱ������������ԶԸ����������Ϊ�����ж����� �ƺƻ�˵����������Ѱ�����ɺ���ע�ᣬ��ʹ����ע�����ݱ����أ�������������� ��ע�ṫ˾�ҳ��й����������ϣ�������Ҫ��������ɻ�����ȡ���ϣ�ֻ��Ҫ����Щʱ �䴦�������ļ��������������������ġ� �ƺƻ�ָ��������δ���������������йء���ס���Ϊ�ľ��巽���ͻ��ƣ���Telegram Ϊ������������ô�̶ȲŻ��ж������������Ա�ֻ���ʵ�abuse@telegram.orgͶ�ߣ� ������ī���Ƿ��д������˵�֪���� ��ʵ�ϣ���������˽��רԱ����ԡ���۽��ܡ����ಢ��İ��������4�Ȼ�Ӧ�й�Ͷ�� ��ѯ������2019��9�£�����۽��ܡ���վ���ҷ�����ǰɳ������Ա������������ �������������ʿ��ָ�ظ�����¶�ĸ������������й������ṩ����ʱ�������Ӧ��ý ��ѯʱ��ʾ����ֱ��Ҫ�����վ�Ƴ�����ʱֹͣ�ϴ�����ס�����Υ�����ݣ��������� ������վ�����Ǽ��ڶ���˹���ŷ��������ۣ����ϵ�ʱ�ġ�˽��������û������� ϽȨ���ʹ�����ȨҪ���ṩ��վӪ�������ϡ��� ͬ��10��2�գ������Ӧ��ý��ѯ����۽��ܡ�������ƻ���ձ���Ա����������ʿ�ĸ� �����ϣ����ơ���������˽��רԱ����������й���վ�Ѿ�ֹͣ�������� Ȼ����ͬ�� 28 �չ���ָ�����ӻ����������ظ��� 3,021 �ڣ��漰13���罻 ƽ̨����̳��2,170����վ������HKleaks��LIHKG��Telegram��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ȣ����д�ǣ�澯Ա��������ġ���ס�������չ�������ж������º� ����ɾ����ҳ���Ტ����Υ�������������й�ƽ̨�ṩ��������������ӵ������ע�� ���ϻ�IP��ַ�� �����ǿ��������ƽ̨Ӫ����ע�ʱ��ͥ��������ʱ������κι��ڲ�����δ���� ��ͬ�������£�¶���켰����˵ĸ�����ϸ��Ϣ�����������Ϊּ�ڻ���ܿ��š� ɧ�š���в��������������ǡ������ƽ̨Ӫ���̻ᱻ���棬�ɡ����ӷ�ͥ���� 2020��10�£�����ӻ�Ͷ��ָ����۽��ܡ���վ������������Ĵ�ѧУ���γ��Ǻ����� ��˽�����ϣ���ע��Ϊ���Ҹۻ�ʦ������ָ���䡸Ŀ���ͣ�����̻�����뱩������ѧ ����������ظ���ý��ѯʱ�ƣ���������վ������������۾���Ǽǣ������������� �����������Ҫ�����������̨���֣���ʱ�γ��ǵ�����������ڸ�����ʧ�� ���������ݣ���������˽��רԱ����ظ���̨��ʾ���������۸��������ִ���ж����� �������յ��йء���ס���Ͷ���������֡���ס��ĸ��������ݼȶ����������� �����������������������ϣ�˽����������ʵʩ��չ���µ����ֹͣ��¶ͨ ֪�� ���ߣ������硡��ࣺ���������ࣺ�����ᡡ 4.����۷�ͥ������ѶϢɿ�����˱������ݻ��7��ɡ�TGƵ��26�����Ա����6��� ��ָ��TelegramƵ����SUCK Channel������Ա��26��������ӣ�����2019��10����2020 ��6�¼䣬�����Ƶ���з������챬ըƷ��ѧ�������·�ϵ�ѶϢ���ֹ������˲����� �Ĵ�ѧһ���ı������������ݻ�ȣ����ش�ıɿ�������ݻ𡢱�����7�����ǰ���� �ö�7������ȫ����������ί��������ǿ���ģ�19�գ��������6��롣����Ϊ���� ����Telegram ɿ�����������ķ����������������ͻ�ӭ��ͥ�þ�����Ϊ�������� �á� �������ĺƣ�26�꣩��������Ѷ����Ա�������������ѻ�Ѻ��19���¡�ɢͥʱ������ �ڷ��������v������������ʿ������ּ�Ц��������ʿ������ס����������ѽ���� ��ί��������ǿ����ָ�����淸��ʱ��������ֵ�����������������ij����Υ����Ϊ �������ڴ˷�Χ�±���ɿ����Ϊ���ԼӾ��ƻ���ᰲ���ķ��ա����永Ƶ��Ϊ����Ƶ ������Լ11���˶��ģ���ʹû�ж��ģ��κ�����ɿ���Ƶ�����ݡ�����ָ�����ļ�ѶϢ ��ʹ���DZ��淢������ΪƵ����ӵ���ˣ�����Ȩ�ļ�ɾ��ѶϢ����������Ƶ�������� ��ѶϢ���ڣ�ʵ���в�����ȴ������ �������ĺƱ���7���롸��ıɿ�����ˡ���ؿ�������ݰ�������ɿ�����ˡ��ɷ�ij Щ��Ϊ������̷�Ϊ���ض������е�����̷���������Ϊ��������ɿ�������ݻ����� ըҩ��������ˡ�������ʩ�ö�ҩ���ʵ���Ϊ�����أ�ɿ�������̻ټ����ڷ�����Ϊ �Ρ� 7������֮�У�����������ص���ɿ�����˷��ݻ������ָƵ������ɿ��������· �ϡ��������͵���ѶϢ��ΪʱԼ3���£������Լ��6��Ϊ��㡣��ɿ�����˲����� ��һ���ı������Լ�ɿ�������ø�ʴ���ʻ�����������������Ա��������������ֱ� Ϊ5�꼰4�ꣻ��ıɿ����������ըҩ���������������ڸ��������������ɱ������ֱ� ����2����Ϊ��㡣 ������ָ����Ƶ��ɿ�������̻١���������������ᣬ�Լ���������������̱������ ��ѶϢ��ѶϢ����Ϊʱ7���£����ݴ���ڷ�����Ϊ����ڱȴ�ҫ͢����֮���� �����������������������Ϊ18���¡� 1����ıɿ�����˷��ݻ�� Ƶ���ڶ���ѶϢ��������ȼ��·�ϡ��������͵����Ż�������ҵȣ��̵�������� �������͵������ȼ����ȵȣ�ΪʱԼ3���£�����൱���أ������Լ��6��Ϊ��㡣 2����ıɿ�����˷������ Ƶ���������˵��д�һ�����뱩����Ƶ��һ������90���ϵ�ѶϢ�����������ԡ�Χκ�� �ԡ��ķ���֧Ԯ�дɼ��¼��мƻ������˴�����������ʵ����������������Ϊ5 �ꡣ 3����ıɿ����������ͼ�����������������˺�� ����16������ɿ���������ж�����ʴ�ԡ���ȼ�����ʻ�����������������Ա���Խ�ʵ�� ���أ������������Ϊ4�ꡣ 4����ıɿ����������ըҩ� Ƶ����4���ڷ���6��ѶϢ��ɿ�������ò�ͬ�Ļ�ѧ������ը��Ʒ�����۸���������� ָ����Ƶ���ṩ�ķ����Ƿ������ըҩ���л��ɣ���Ϊ��ʹ������Ҳ���ᱬը�������� ���ij�Ч����ͨ���͵������������������Ϊ2��6���¡� 5����ıɿ������ʩ�ö�ҩ�������к�����Ʒ���к���Ʒ� Ƶ�������ڷ���3��ѶϢ���������������ڸ��������������ɱ�������н�ѧ���ᡣר ��ָ������Ϊ�ж����壬��Ũ���������������١���θ����ʹ�������������������� ��������൱���أ������������Ϊ2��6���¡� 6����ıɿ�����˷�������� �����������ڣ�Ƶ��������127��ѶϢ�����������Բ�ͬ��ʽ����Ի١���˿���� �̡�������ͨ��ʩ���������������ᣬ�Կ����Լ��18����Ϊ������㡣 7����ıɿ�����˷����ڷ���� Ƶ������ɿ�����˶���������̱����ͨ���г������롸���ա���ѶϢ����ɿ�����˲��� ��2019��11����2020��7���ڼ�������άʱ����7���£���Ϊ��ڱȡ���ҫ͢������ ��֮�������������������Ϊ18���¡� ���ǵ����������ԣ��Լ����ֿ����ʱ�估�����ص������ٽ���������ͬ��ִ�У���ָ �緽û���ر�Ϊ��������һ�����飬û�п��Լ��̵����ɣ��б�����6��롣 ��ί��������ǿ��ǰ�þ�ʱָ���������ĺ����ϵ��롸SUCKER���ʻ������ʻ���Ƶ�� ��SUCK Channel����ӵ�����Ȩ������ΪƵ��ӵ���ˣ���Ȼ֪Ϥ�永ѶϢ������ ��SUCKER�����巢��ѶϢ����ʹ�������Է���ѶϢ��������Ȩ���������ߣ������ṩƽ ̨��������ɢ������ɿ��ѶϢ��Ҳ���й�ѶϢ�Ӷ��������ö�ȫ������������ ��ͥ���̺������簲ȫ���Ƽ��ﰸ����ƣ��ж��飩�ܶ�����ӱ�����߳ƣ���ӭ ��ͥ�þ�����Ϊ�þ����������á� ���ӱ�˵����ʹ��ͥ�ö�����û����Ƶ���з���ѶϢ������ΪƵ����ӵ���˼������ˣ� ��������Ȩ������ʿ��Ƶ���з���ѶϢ���༴�DZ����ṩһ��ƽ̨���˴������������� ɿ���Ե����ۣ��Լ�ѡ�����������ѶϢ��û�н�ɿ����ѶϢɾ����������֮�£��� ͥ�����㹻֤�ݲö���ɡ� ���������ѣ��ߵȷ�ͥ�䷢��3����ʱ����������Ч���ֱ��ֹ��Ծ�Ա��˾����Ա�� �������������ס�����Ϊ���Լ��ڽ�ֹ������ƽ̨������ɿ��ʹ�ñ�����һ��Υ���� ��ɷ����ӷ�ͥ����������������Է��� �����ǵ�3�����Telegram Ƶ��ӵ���˼���������������صİ��������ǵ�1�ھ���ͥ ��Ѷ����İ������������꣬�������ϲ��������������磬���������������۵�Ȩ ���������؆�������ϵ���Ԇ�����Щ���ɲ��Ǿ��ԣ���������һ�������в���֮ͽ���� ������Υ����Ϊ���������������뼰����ִ����ά�ֹ�����ȫ������ ���ʵ�������ʱ�Դ���������ͬ�స�����Լ������Ը�������˽��רԱ��������ס� ѶϢ�ƻ�����Telegram�к���� �������ֻ��Է�ͥ��������Ӧ��û�в��䡣 ���ߣ��෨����ࣺ���������ࣺ�����ᡡ 5.��ϰ������������ԡ�Խ��Խϲ�������������۳����û��� ��������ý���й��������ǿ���߳��й������ϰ��ƽ��Ӱ����ϰ���ϵ��Ϊ���ڹ�ע �Ľ���֮һ�����й���½�����ʾ���������ı�ʾ��Խ��Խϲ���������������ġ����� ���û�Ͷ������Υ�桹���й��罻ƽ̨������˿۳����û��ġ����û��֡��� �������й�������ͼָ�������������������ġ�������䷢��֪ͨ��ָ������������ ����Խ��Խϲ�����ǵ������ˣ����������ϲ�������ۡ�����Υ�桹��������ܵ����� �û��ֿ۳��������� �������������ձ������ձ���������������Ϊ�й���̳�����ֵĹ���Ժ�������ǿһֱ ��������ϯϰ��ƽ��Ե����������ǿ��ƾ������Ӱ�������»�Ծ��������Ϊ�й��� ���߲��ʮ��δ����һ��DZ���ƺ���������������������Ա�ͽӽ����߲�Ĺ��ʳƣ��� �й���������������صľ�������֮�ʣ����ǿ���ڷ������ã�����ϰ��ƽ�ص�һЩ�� ���й�Զ����ʽ�ʱ����岢���ֵ����й����÷Ż��Ĵ�ʩ�� ����/��ࣺ���º������ࣺ������ 5.���Ϻ���ǡ������ָ�����Ե㡹��������ͨ��ͣ�ڡ������Ƭ��ȫ�Ǵ����״̬ �Ϻ���������ǰ����������һ��16�գ���ʼ��ȫ�зֽ��ƽ����̸��У������ֳƣ��� ��16������ʵ����������㣬�����ش̽���������16���Ѹ������������Ϻ�����ͨ ����Ƭչʾ��Ŀǰȫ���Դ��ڷ��״̬����ν����⡹ֻ�ǻָ����ˡ���Ե㡹�ϰ࣬ ����Ŀǰ�Ĵ������ı䡣 �Ϻ����������������Ա���һ���ƽ����̸��еġ���⡹��ʩ������ͨ����Ƭ��ͼ Ƭ�����ɵ������Ժ͵��ش�ý���Ϻ������پ��ı�����ֱָ���֡���١��� ���ܶ���17�գ���һ�Ρ��Ϻ�������ף��⡹�Ķ�Ƭ������������Ȼ�����е������ϴ� ��һ�������෴�Ķ�Ƭ��������˵���Ϻ�����������������С����δ��ȫ��⣬������ �����ڰ�����ף����Ƭʱ��һλ��ү���ڲ���ֹ��Χ��Ⱥ��Ҳŭ�⡸��ʽ�� �塹�� ��Ƭ֮�У�һ��������ֹ��ף���ļ�������˫��������ִ�� ���ӣ�������𣿽������������٣�֪����������ô��������١���������ô�� ������ �����ߣ���ʽ��������̫���֡� �Ϻ��ֶ�����һЩ����Ҳ�Ķ�Ƭ֤ʵ������С��������60�죬������Ȼû�н�⡣���� һλ��Ƭ�����߳ƣ�������5��16������9��21�֣��������Ϻ��ֶ�С��������С������ ������Ҫ�����ǿ����������Ϻ�û�н�⣬�������������������ţ��Ҳ�֪������ô�� ��ģ���������С��������60���������Ȼ��һ���˶����ܳ�ȥ��ÿ�첻ͣ�ĺ���� �⣬��ԭ��⡣ ����������˵�����˺����⣬ÿ������Ҫ���¾��ǡ����ˡ�������ʳ������ʹ�Ӧ ��û�еõ��ܺõĽ���������Ѿ��������ˣ��������ʵ�����������������ý��ģ� �Ҿ�Ҫ���ʣ����һ��2800���˵ij��У�������ʮ�����ʮ����ֻ����Ϊ������������ ��Ե�Ķ�����������ͽн��������� �Ϻ�����������Լ���˵���Ϻ����н�ͨ����ͣ�ڣ�16��������δ��˵��һ����⡣ ������˵��С����DZ�Χ��������ʶһ����ס�ڽ�ɽ������������Ҳ�DZ�������һ�� ��Χ���ڹ涨ʱ���ڽ��л�����������ڽ�������� �Ϻ��еط����ڼ�ܾ���������������864�ҽ��ڻ����������������������˽��ڽ��� �г����ܵ�λ���������С�֤ȯ������ҵ�ߣ�̨�ʽ��ڻ������Ϻ�����Ҳ�����С��� �����Ϻ�Ԥ��ÿ�ܹ���һ�ΰ������� ��������Ϊ���Ϻ�Ŀǰ���ȷſ���Ա������ֻ��Ϊ�ȶ����ã���ס��ҵ�� ������˵����Щ��λҲ��û�취����Ҫ���˹�ȥ�ϰֻ࣬������һЩ���Ƚ�⡣�Ҹ��� �ھ������ڳ����ϰ࣬����˵����û�ϰࡣ ��һ�ζ�Ƭ��������˵�������ڵ�С����������ⶼ�����ԣ����Ǿ�����Ȼ������ ������ȥ��ί�����ʣ���������Ա����Ӧ�� �Ϻ���Ƭ������˵�������ھ�����һ�ʣ�����С��14+7�Ѿ����ˣ�һ������Ҳû�У��� ôʱ���ܽ�⣿��ôʱ�������dz�ȥ����û���˸����ǽ��ͣ���˵������û��˵������ ���ҡҡͷ����ô��������˶�ʮ��κ��ᣬ��������Ϊ��ô���ܽ�⣿���ش��κ��� ����ǣ����ǣ�����̬�ȣ� ������Ϸ�ʣ��Ϻ���ǧ�����ˣ�����ʮ���˸����������Ա���ֹ���������˵��⣬�� ��С��ŷ硹�����ж�Ƭ��ʾ���о���������������Сʱ�����ڳ������Ŷӵ����� ���������ף����ҳ������ƹ˿���������� ���ߣ�����/���ġ���ࣺ���º������ࣺ������ 6.����Ȼ����ʵ��֤�����ܿ��ֶ��������¹�ԭʼ���� ��ȫ�����OMICRON�����������й������Ͽ��ķ������ߡ���Ӣ��Ȩ��ѧ���ڿ����� Ȼ�������Լӿ�������ʽ��ǰ���������ģ�ָ���¹ڰ��ܿ��ֱ��ֵĶ��Ե���2019�� ���¹�ԭʼ���ꡣ�й������¡���־����Ҳת���������Ѷ�� ����Ȼ������ָ����������2019���人������¹�ԭʼ������ȣ����ܿ��ֱ��ֵĶ��� �������֢״������ԭʼ���꣬�����Dz�������ķβ���Ⱦ����� ���о���֪������ѧ�ҡ�������˹������ѧ���ѷ��У���ձ�������ѧ���ںӸ���ԣǣ ͷ����ѧ���״�������ģ����֤ʵ���¹ڰ��ܿ��ֱ��ֵĶ��Ե���2019����¹�ԭʼ�� �ꡣ �о������֣���û�м�����Ⱦ������£�����¹ڲ���ԭʼ������Ƶļ�������͵��� ҩ���Omicron���ֵı������������͡� ���¹ڲ���ԭʼ��������2019����人���¹ڷ��������Omicron���ֶ��������� 2021��11�±��������������֯��WHO����Omicron��ԭʼ����BA.1Ѹ�����С��˺��ֳ� �ֶ����DZ��壬������������ϰ��꼪�ֺ��Ϻ��ȵ������Omicron BA.2���Լ��㶫ʡ ���±����һ�ڸ�ȾBA.2.12.1�DZ���ľ������������ �о���Ա��ʾ���ڶ���ģ����������ֳ����º���������ĸ�Ⱦ�ԣ���ζ��������� �ļ��������Ը��͡�Ŀǰ����ʵ���������סԺ�������������Ҳ��һ�µġ����о��� ����Ҫ��ϸ��֤���˷�����Ƥϸ���У���һ����Ƿ�Ҳ������ ����/��ࣺ���º������ࣺ������ 7.���Ҹ�ָ�����ۼ�ͥ�Ҹ�ָ�����ʹ�δ��͡���������ǰ��ᶯ��ʱ���µ� ��ۼҸ��ṫ��2022���ͥ�Ҹ�ָ���������ʾ�����ͥ�Ҹ�ˮƽ��2019����ᶯ���� �������µ�������ָ��2019����Ҹ�������Ѻܵͣ��������������顸�ʹ�δ��͡��� ��������Ӱ���ͥ���룬�����¡�ƶ����ƶ�������������Ϲ����չ�����2022��� ȫ���Ҹ�ָ�����У��������81����������72���й��� ��ۼҸ���ί����������о����ڽ���1�������������ʽ��������������绰���� ���ռ�2,002��18������������ͬס����۾����������ʾ����� 26 ����Ŀ������ �������룺��ͥ�Žᡢ��ͥ��Դ����ͥ�����������ϵ�������Դ������ƽ�⡣�ʾ��� ���˽��ܷ����������£���ͥ���뼰��ͥ��ϵ�Ƿ��ܵ�Ӱ�졣 �����ʾ�������ۼ�ͥ�Ҹ�ָ����ˮƽ��2019���µ���2019��ġ���ۼ�ͥ�Ҹ�ָ ���������ڸ���7��8����ᶯ���ڼ���У���ʱ�ļ�ͥ�Ҹ�ˮƽΪ 6.31������������ ���Ӱ���£���ͥ�Ҹ�ˮƽ��һ���µ��� 6.10������һ�㡹ˮƽ�ĵͶˡ��������ַ� Χ��0��10�֣��������ߴ����Ҹ�ˮƽ���ߣ�7.5�����������ã�6��7.5��Ϊһ�㣬5��6 ��Ϊƫ�͡� ��������������о���ʵ�����ܼ�������ָ����ε����Ǹ���2019������¼����˽� �������꣬������δ����£���ۼ�ͥ�Ҹ�ˮƽ��Ρ�����ε����ռ���2000�����ܷ� �ߵķ���������ߴ����ԡ���ָ�����������Ӱ���£���ͥ�Ҹ�ˮƽ����һ���µ���6. 10�����ݵ���������������˵��ġ� ������˵���ڹ�ȥ������࣬�������2019��Ƚϣ��������Ҹ�ˮƽ�����µ���2019�� ��ỷ����ʱ�����Ƕ�֪����ʱ��һ���͵���㣬��ԭ���ʹ�δ���ͣ����ҵأ���� ����δ�������ʱ��֪�������ÿ��ܻ�ָ���������һ�㣬��ԭ�����ǣ����־� ��������飬ԭ�������µ��� ���Ҹ�ָ����6��ָ�귶�룬�������ϵ�����������Դ���µ�����������ܷ��� �������������ͣ������µ����ѧУͣ�Ρ��ڼҹ����ȣ��Լ����õ�����Э�� �ȣ������йط���÷��µ��� ���������Դ����Ӱ���ͥ�Ҹ��У�5���ܷ��߱�ʾ��������������٣�������������3 ��Ԫ��ͥ�Ҹ����µ����ԣ�ƶ�������¼�ͥ�����ϼ�ͥ���Ҹ��е����ϴ� ��2019���2022��ĵ�������֣���ͥ����ͼ�ͥ�Ҹ�ˮƽϢϢ��أ���2022�����ݷ� �֣���������������ͥ�ļ�ͥ�Ҹ�ˮƽ����൱�ɼ���ƶ��Խƶ��������ֻ�� �ڲ����ϣ�Ҳ�����ڼ�ͥ�Ҹ��ϡ� �Ҹ����������ӽɺ��ʾ�������ȻӰ���ͥ�Ҹ��У��ڵ�5���������ӳ����Ҫʱ �õ��������ѡ��ھӡ��������������ʮ����Ҫ�������ֽἯ����Ԫ֧Ԯ���磬��ǿ�� ������������һ����������������ۼ�ͥ�Ҹ�������ʩ��Ŀ�ꡣ ����ǼҸ���ڶ��ζԡ���ۼ�ͥ�Ҹ���ָ�����е������֣���һ����2019�ꡣ��ε� ��δ�н��������ռ�����¼�����ָ������֮�ڣ����۹������꣬��2019�귴�����˶� �۸�ǰ��ʵʩ�����������������������������ɱ�������۳��ִ��ģ���� ���롸���ơ�ѡ���ƶȣ�������յ��ԣ����п���Ӱ���Ҹ��С� ���⣬���Ϲ����չ�����2022���ȫ���Ҹ�ָ�������У���������5���������ֹ� �ң������������������ŵ�2����3�����������81����������72���й��� ��������͵Ĺ��Ҽ���������Ϊ����ҹ��ҡ����ֱ��DZ���ս�ҵİ����������� �پ��ñ���������ۺ����������ֱ��������β2��β3�� �����ۺ��˹���GDPˮƽ��Ԥ���������������ɡ����Ԯ���ȸ������أ��ó��Ҹ�ָ�� ˮƽ��2022�걨���ص�ع˼�����ȫ��������¹�����ı��֣���Ϊδ������������ ���� ���ߣ������á���ࣺ���������ࣺ������ 8.�����չ�����й��Կ�·�ߡ����¹�����֧��̨���ػ����� �¹������籨����DIE WELT��������18�գ���������������Ὣ���һ��֧��̨����� �����Ŀ絳�ɶ��飬Ԥ�ڽ�������ȫ�������ͨ������75������������ἴ����Ļ���� ŷ��ȫ��20���������̨ͦ����Ϊ�۲�Ա��ᣬΩ�й������ԡ�һ���й���ԭ��ʩ���� ��ѹ����ֹ��̨����δ�յ�������뺯�� �����籨������ָ���¹�������ᵳ�ź�������˷�����쵼�ĵ¹���������֧��̨��� ������������֯��WHO���� �ñ������һ����ִ�����˼���Ұ�����˵���CDU/CSU���Ĺ�ͬ�����ļ������Ǻ����� ������������Ϊ����������֯�ij�Ա���ƶ���������̨�����������������ִ����μ��� ��������ᣨWHA������ʹ�����ܹ���������֯�����л�ù۲�Ա��λ���ö���Ԥ���� ���ĵĵ¹�������Ժȫ�������ͨ���� �¹�̨����ʱ���˳�������̨��ʾ���¹�����������֧��̨������������鰸���� ��˵�ǵ¹���������Կ��й���·�ߣ�����˵��������µķ�ʡ����ָ������ս�� �¹�������ʶ�����ù��ҵ�Σ���ԣ�������ڿ�����̨�������϶���������ȷ��ѡ �¹�����Ҳ����˳Ӧ���⣬����¹�ѡ�����ѡƱ˵���� ������˵������˵�¹��ǶԿ��й���������˵����������������ľ��ѣ���Щ����ֻ�� ��˳Ӧ��������������ѡ�����¹�������˳Ӧ���顢�������ı�Ļ�����������ڸ� ���ᵹ̨�����ڵ�����Ҫ�ú����ϰ��յ�������Ҫ�ú�ע��������ֵ�� ��������˵��̨�����������ʵ�����顣����2003��ɳʿ����ʱ��̨��������������� ���Ϲ���Ȩ����ȷʾ��������ζ��¹������Ӧ�Դ�ʩ��Ҳ���������ҵ�ʾ��ģ �壬���й����÷��ʽ�����γ������Աȣ�������ȴ���й������θ�Ԥ�½�̨���ų��� ������ ������˵���й�������Ȩ������ѹ����̨���ų����������¹������Ҫ����������֧�� ̨�����»ص���������Ҳ���������Ҫ����ѣ�̨����Ϊһ�����ң��Լ�̨���ڹ����� ���ϵľ���ͳɾͣ��������Ϊ�����ij�Ա�����̨��ȡ�÷dz��õĿ��߳ɾͣ�Ҳ���� �ܶ�������ʣ�����Ҫ������������������˵�����������ơ���ȫ��Ĺ�ʶ�ǵֿ��� ����õİ취����Ե��Ϻ�2500��ľ�����������õ������Dz��еġ� ��ε¹��������漰̨������Ķ��飬�Ǽ̵¹�������������ͨ�����ڿ����ṩ�� �������Ķ�������ڵڶ��������������⽻����ָʾ�Ŀ絳�ɶ��顣֮ǰ�����ڿ� ���Ķ��飬��Ե��Ƕ���˹������̨�����⣬�¹��������Ŀǰ�������й��Կ���· �ߡ� ̨�廪��������Ժ���³�����Ԫ�ڽ��ܱ�̨�ɷ�ʱ��ʾ�������������ij�̨�������� ������塣 ����Ԫ˵���¹����ٶ����ܵ�����˹��Ȼ�����ڿ���ս����Ӱ�죬�й����Ӷ���˹���� ˹����Ϊ����Ӧ�ľ��Ƕ�̨����Ȩ���������¹���������Ϣ������ڵ¹���ŷ������ ��������ɺܴ��Σ�������ԲŻῼ�ǵ�һ��Ҫ��ijЩ�������棬Ҫ�����й����� Ҫȥ��սȫ���������������Ե��������ǵ����š��� ��̨���������ų⣬�¹�������ᵳ���⽻���߷�������ϣ�أ�Ulrich Lechte���� ý���ʾ������ȫ���Ϳ������в��������ϣ���������Ȩ����Ϸ������ȷ��ܡ��� ��̨�����⽻�ϴ��ڹ���״̬��������ͨ������ҽ�����ʵȷ�ʽ��Ϊ�����¹ڴ������� ������Ҫ���ף�̨�����Ϊ������֯���ش��ף���������֯�����й�ѹ���ܾ�֧��̨ ��μ�������ᣬ�Dz������εģ����뱻�ı䡹�� �¹�������ᵳ���������߷������ڶ�����Andrew Ullmann��Ҳ��Ϊ����̨���ܹ��� ���Թ۲�Ա���ݲμ���������ʱ���Ѿ����졣ÿ���˶���������档�¹ڴ����б� ����ȫ���������粻Ӧ�����κ�©����ȫ��������������ܱ����λ����� ̨��פŷ�ͱ���ʱ�������ڹٷ������ϸ�л�¹���������֧�֣�����ʾ̨��Ը��Ҳ ������Ϊ���������ش��ס� ���������������䲼�ֿϣ�Antony Blinken����������������ǿ�ҳ���������֯����̨ ���Թ۲�Ա���ݲμӵ�75��������ᡣ ��Ŀǰȫ������������ձ���ŷ��̨�����ѵ�20�������֧��̨�����������ᡣ ���ģ�̨���⽻��������ŷ�����ڼ����ϱ�ʾ��̨������Ϊֹû���յ���75�������� ��������뺯�� �й��⽻���������������������ķ���������̸���������Ʒ���������������̨������ ���������ɷָ��һ���֡�����̨����������֯������������֯����⣬���밴�� ��һ���й���ԭ���������� 1971���й�ȡ�������Ϲ��Ĵ���Ȩ���л���������˳����Ϲ���1972�꣬��������� �й�ȡ���л��������ϯλ����1997����̨�峢���Ը�������μ�����������ܡ� 2009����2016�̨꣬�屻�����Թ۲�Ա���ݲμ�������ᣬ���ɲ��ֲ���������֯�ļ� �������ƺͻ����2016�꣬������ᷢ����仯��Ҫ��̨������ԡ��л�̨ ���������������й��ĸ�Ԥ�£�̨����2017�������������ų����⡣ �����϶�����̨���������������й�����ͳһ��������Խ��Խ���ѹ������������в �⣬������ʹ�þ��á������ֶΣ��Լ����繥�������������˶���������ֹ̨��� Ϊ������֯�ij�Ա�� ���ߣ�����ͩ/���ġ���ࣺ����Ĭ 9.��������̨������ж���ǰ�������ߡ����ֿϣ��ų�̨������� ���������������ᣨWHA���������գ�22�գ����У�̨��������δ�յ����뺯��̨�� �⽻��������ŷ������ʾ��������������֯��WHO������û������̨���ϯ�������ź� �벻����̨��Ϊ����ȡ��������������ᣬ������������������֯�ж���ǰ������ �ߡ����������䲼�ֿ�Ҳ����������ǿ�Ҷش�WHO����̨���Թ۲�Ա���ֲ��������� �ᣬ�����ų�̨�岻�������������߰����Ե�ȫ���������� ��̨�����⽻��������ŷ���������ģ�19�գ����еļ����ʾ�����ź���ĿǰΪֹ�� ��û���յ������75��������������������뺯�� ŷ����˵�����Ƕ�������������֯��û�л�Ӧ���硢�������ǿ��֧��̨�壬Ҫ�Թ۲� Ա���ݳ�ϯ�����������������Ҫ��ĿǰΪֹ��û�и��������뺯���Դ��ҷ����� �ź�������Ҳ��������������֯û�а취����������רҵ��ԭ��һ�ٺ���̨�������� ����������֯����ػ��ƻ���Լ���ϯ����������������ı�Ҫ�Ը������ԣ����Ƕ� ��WHO�ٶȾܾ�̨���Թ۲�Ա���ݳ�ϯ����������ᣬ����Ҫ���ﲻ�������ǵ��ź��� ŷ����ָ����̨���а��13�����ң���������������֯���鴦�������̨���Թ۲� Ա���ݲ�������������ᡣ ŷ����˵��������Ҫ���Բ�����Ŀ�������뱾�������������ȫ��������ۡ����� �Dz����ܹ�����ȫ�����̣���������������������ίԱ�������Ƚ���һЩ���ۣ��� ��Ҳ����ȫ��������ۡ����Ƕ����ѰĿǰΪֹ��չ�ֶ�̨��ļᶨ֧�֣������ҷ� ��ֿ�ĸ�л�� ŷ�������̨꣬��Ϊ����ȡ��������������ᣬ������ȡ�ľ��ģ����������������� ��֯�ж���ǰ�������ߡ� ŷ����˵������������ж��ţ���������������γ������������ţ����ǵ��ŵ��DZ��� �������������صĽ��������ǻ�Ԥ�������ɹ��ϻ������ǿ�������¼��½����� ��֮�ɽ��ԡ�רҵ��̳�Լ���صĻ�� ŷ����ָ�������������䲼�ֿϣ�Antony Blinken����������18�գ�������̨���Թ۲� Ա���ֲ��롺������������WHA����������ǿ�Ҷش٣�strongly advocate�������� ������֯����WHO������̨���Թ۲�Ա���ݲ����75������������ᡣ ŷ����˵���ڵ�75��WHA�����ٿ�֮�ʣ�����֧��̨�����WHO�������淢ǿ������ݵ� ��ͳ��ǰǩ������Ժͨ���ġ�Ҫ��������ⶨ����Э��̨���ػ�WHO�۲�Ա��λ�� ����������������ֿϹ�����������ٶ�չ��������̨���ǿ��֧�֡� ��������֮�⣬ŷ����������Ħɳ���ֲ�����Formosa Club��������ͬ��ϯ���Ρ��� ��ŷ��������ڹ�34�����ҡ�1504λ������Ա���������������º�����������֯�ܸ�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Ӧ��̨���ϯ��������������ᣬ�� ����������������֯�Ļ��顢���Ƽ���� ���ߣ����������ࣺ���º������ࣺ������ 10.�����й�ϵ��ɳ�����������ͨ�磺̨�����Ƹ�˵���� �������Ұ�ȫ�������ɳ���ģ�Jake Sullivan��������18�գ����й��������ξ�ί Ա���������¹���ίԱ��칫��������������е绰��̸����ָ��ζԻ��Ľ����ǵ� ����ȫ����ͺ˲���ɢ���⡣��������û��ڶԻ��о�̨�����ƴ������£���ʾ����� ��ִ���̨���ơ������ؽ��Ѿ�������Σ�վ��ء����з������ȡ���ᶨ�ж���ά�� ������Ȩ�Ͱ�ȫ���棬��˵���������� �ݰ����������ͨ����3��14��ɳ���ĺ���������������������֮�����һ�ν� ��������ָ������ζԻ��Ľ����ǵ�����ȫ����ͺ˲���ɢ���⡣�����Ÿ廹¶�� ɳ���ĺ�����������˶���ս�������й�ϵ�е�һЩ���������⡹������û���ἰ���� ��ϸ�ڡ� �й���ý�»���֤ʵ��ɳ���ĺ�����������ͨ������������ԡ�������ȡ��һϵ�и� ���й����������з�����Ĵ������С�������������������ʾ���з��Դˡ������ �ԣ�����������Ӧ�ԡ��� �»��绹�����������ʾ���������ִ���̨���ơ������ؽ��Ѿ�������Σ�վ� �ء������������ʾ���з������ȡ���ᶨ�ж���ά��������Ȩ�Ͱ�ȫ���棬��˵���� ������ ������Щʱ������������ս���������ϣ�Michael Gilday��˵��̨�����ͨ�������� �壬���������ȷ��������ѵ����ΪӦ���й���DZ�����������������ڿ���ս����ʼ ������������ǿ�˶�̨���֧�֣��������͵��˸���ķ��Lindsey Graham�����ڵ�һ ���������Ա�ϸ��·�����̨�塣�й�����η��ʵĻ�Ӧ���ڸõ��������п��кͺ��� ѵ���� ���ܣ�����Ժ����������վ�Ϸ�����һ��̨��ſ����ܣ�ɾ���˲�֧�ָõ��������� ��������������Ϊ��һ�����ȵ��������塹������˵��̨���ǰ뵼����ҵ�͡������ؼ� ��Ӧ�����е�һ���ؼ�����ⷰ顣 ������50��λ����Աǩ���ţ��شٰݵǽ�̨����Ϊ����ⷰ����������ӡ��-̫ƽ �ÿ�ܣ��Կ����й�������Ӱ�졣�ݵǽ��ڱ����Ժ�ʱ�俪չ����֮�У��ڶ��� ���ձ���ӡ�ȺͰĴ����ǵ��쵼�˾��з�ᡣ ���⣬�����籨�����������һ�ڡ������ձ����ģ�ָ�����������š�Ԥ���ڽ����� ����е��й���ʮ���ᡣ���Ԥ�ƣ�ϰ��ƽ����ͼ����ε������ϴ��ƽ���ʮ��� ��̬�ٴ����Ρ�ϰ��ƽ��2018�������ܷ���ȡ���˹�����ϯ���ڲ��ó������εĹ� ����Ϊ���Լ�����ִ����ƽ�˵�·��������Ż�˵���������Ի�ʢ�����й���ʮ��ǰΪ ѹ�ƺͿ����й��������κ����С����Լ����Ӧ���� ������������Ϣ���й��ⳤ�����������ձ������ַ���������Ƶ���������ӡ���ķ� ��ȫ�Ի����Ʒ���������������˵��������ͬ�˹�ϵ�����յ��С���ƽ�Ѻ��� Լ��������˫�ߺ�������Ӧ������Ӫ�Կ�������Ӧ�����з�����Ȩ����ȫ�ͷ�չ�� �桹�����㻹��в˵���ձ���ҪΪ���ˡ�����ȡ��������Ҫ�ߡ�����Ϊ�ֵ���;���� ����/��ࣺ���º������ࣺ������ 11.����ҫ�����ۡ�����̬���㡹ע���������ꡡ����ȡ��غ����ǰ�� �й����¾������ݱ��ֲ����۵����������ֿ콫���ţ����������������ߡ����㡹 �����������÷�չ�������������ⲽ�����εľ������֣���δ���ƻ����Ұ�ȫ�� Ҳ����Ӱ������ȶ��� Omicron��Զ���죬չʾ�������ѡ��ֻ���벡�����棬�����㡹ֻ�������쿪���� ��ǡ����ߡ�����Ϊ���Ŀ��ߴ�ʩ��������ἰ���óɱ��߰���ֱ���Ͽ徭�ã����Ҽ� ʹһʱ��Ч��������ͨ�غ������ֻ����������������ѭ��������û��û�ˣ������ ��ڴ��ڵ����崣��й����ý���5.5%������Ŀ�껹�����ﵽ�� ���·ݵ��й�����������ʾ�������㡹���ߴ�ʩ�ľ��ô��۲��ơ����֮�£����ѻ ����������Ʒ���۶������ͬ�ڼ�11.1%�������¼�3.5%����һ�������µ������ܶ�� ��ԭ��̤������ҵ�������棬���·ݱ����¼�7.08%����ȥ��ͬ�ڼ�2.9%������������ �ٴγ��ָ��������·ݣ��������������ĵ������ţ�������ͬ�ڼ��˽��ijɰ� ��43.5%������ȥ���̶��ʲ�Ͷ�ʴ����Ƹ�������ֵ�����Ҳ���ֻ��£����·���ֵ�� �����0.82%�����½��������̶��ʲ�Ͷ�ʵ������轵���ɵ�һ����9.3%������һ���� �µ�6.8%�� ��ס���ѡ���ҵ���̶��ʲ�Ͷ��������ͬ���»��������н�����������ʮһ�����д��� ���״̬��һЩ���ڻ���������й��ڶ����������ʣ���5.1%����4.2%�������Ŀ��5. 5%�������ۡ����ߣ����ò���������ȫ������ʧҵ�������6.1%����2020����������� �¸ߣ����������ˣ�16��24�꣩ʧҵ�ʸ��ߴ�18.2%�����Ͻ��������ľ�ҵ�˿ڴﵽ 1,100�����ң������̼��۰�̨��Ͷ����ҵȴ����½�16.1%��������С���̬���㡹�� �Ͽ��ֶΣ��ֿ��Գ�ס���ú;�ҵ�����ſ��������ǻ۵Ĵ���ս�� �ٿ���ۣ���������������Ḷ�����ش��ۣ������߹����岨���顣�������Ҳ�̸���� �۾��ø�����ߣ���һ�����ó��ָ�������-4%��������˽�����ѿ�֧��-5%�����̶�Ͷ �ʣ�-8%����������ڣ�-4.5%�������ֿ��ݣ������·��������۶��13.8%������ҵ ����������м�¼�����µͣ�������ʾ�����뾡�ٰ��ѷdz�״̬�����òſ������ա� �������ֽ����ſ��罻������ƣ����ڶ��ڴ�ʩ��������ָ������������ڵIJ��� ������ȷ�����߷��롣Ȼ�������߳������꣬���ֲ������֣��պ������ٱ��������Ӧ �ԣ�����δ֪֮�������������֮�У���۾����ǡ��벡�����桹���Է���ע�併���� ��֢�����ٲ��Լӿڷ�ҩӦ����֢��ҽԺϵͳ��������Ӧ����֢�ȵȴ�ʩ���������д� ½ģʽ���ñջ�ʽ������۴ֵ��������Ժ������������������ܸ�����ƴ� �����Է���ҽԺ�������ˣ�ʵ�ڹغ���������Ҳ�غ��������������Բ��ܼ����в��� ��ʵǰ���ɼ��Ļ�������д��ǽ�ϡ����ȣ���½�����Ϸ��ġ���̬���㡹���ߣ�ֱ�� ���÷�չ��������Ҳ�̻̲������ա�ͬʱ�������ֶ�������ʵ���������㡹�� β�����ǿ���ִ����������Ҳ�첻����ȫ�����ñչأ����Ȳ�Ը��Բ���������ʧ���� ʵ��Ҳ����������������̬Ӧ�䣬������֢���ƻ��������ô�����ڿ־壬�����糣�� � ������һЩ�ױ�������ȴ���ŷ�������С����Ǽ�����ۡ���̬���㡹�������½ ͨ�أ��Ӷ��ƶ����ø��գ����������½���ã�Ϊ���ǰ������һƬ�ʺ硣�����ǣ��� ½�����ܿ����������ۣ����Ǹ������ޣ������ټ�������������δ�������ܷ����ȶ��� ��������Ҳ�����ʣ�����Ҫ˵�������ϵĴ��������ͬʱ������ۡ� ����½����ǰ���������ʣ������Ӧ����ร����ע�ط�չ���ʾ��ã����������� �ҵĹ�ϵ�����ֹ��ʽ��ڼ���ó���ĵ�λ������ı�����ķ�չ�ռ䡣������������ ½ͨ�ص�ͬʱ����������۵Ĺ���ɫ�ʼ��ˣ���Ϊͨ��������Ȼ�����ط������߿��룬 �����벡�����棬����������ԭ���£������Ž����ϣ�����谭��۵Ĺ��ʽ����� �ɼ�����۵Ŀ������߲������ڡ��벡�����桹�롸��̬���㡹֮��ȡ�ᣬ������һ�� ��ʷ��ѡ���������½���ù����裬���DZ������ʷ�չ�ռ䣿 ���������۴������߸��˹۵㣬����������̨��������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罻ý�壺 Facebook ���飺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أ�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Ŀ�Ĺ㲥Ƶ�ʽ��춶̲�����20��23֮�䡣�㲥ʱ��ã�����ʱ�䣩�� ��10ʱ��11ʱ�������У������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05-1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8日 1.【东航空难】《华尔街日报》指或涉蓄意撞毁 东航:无证据 今年3月21日,载有132人的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失事,未有发现生还者。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二引述「美方消息人士」指出,飞行数据表明驾驶舱内有人故意撞毁这架波音737-800客机。 网络流传的影片显示,MU5735航班在高空巡航时,突然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降,以极快的速度撞山。《华尔街日报》引述「美方消息人士」指,从坠机中找到的一个黑匣子的数据表明,有人在控制室内对飞机装置发出指令,导致飞机发生致命俯冲。 报道形容该名消息来源是「一位熟悉美国官员初步评估的人士」,并引述他指出:「飞机是按著驾驶舱内某人作出的指令操作」。该评估包括对从飞机受损的飞行数据记录器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这位人士向《华尔街日报》表示,美国官员的评估也是基于此。领导调查的中国当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3月21日在中国南部坠毁的飞机有任何机械或飞行控制问题。该机型是全球航空业的主力机型,在商业飞行中拥有最好的安全记录。 熟悉此事的人士说,东航调查中迄今收集到的信息使参与调查的美国官员将注意力转向一名飞行员的行为。这些人说,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飞机上的其他人可能闯入驾驶舱,故意造成坠机。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给《华尔街日报》的一份声明中说,没有出现任何证据可以确定涉及事故的飞机是否存在任何问题。该公司重申其高层3月份的声明,即飞行员的健康和家庭状况良好,并补充说他们的财务状况也很好。 航空公司说它不负责事故调查,并提到了官方公告,包括中国政府4月20日发布的初步报告摘要。该摘要说,对受损黑匣子的数据恢复和分析仍在进行中。 东航声称:「任何非官方的猜测都可能干扰事故调查,影响全球航空运输业的真正进展。」 中国的航空安全监管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没有回应《华尔街日报》传真的评论请求,也没有接听电话。该机构没有对坠机的任何潜在原因发表评论,并在上个月说调查人员继续调查该事故。 在被问及驾驶舱会否有人闯入时,东航表示这种情况并不靠谱。该公司引用了3月25日新闻发布会上的信息,其中中国当局说在坠机前飞机没有发出任何紧急代码。 在坠机事件发生后,东航将其整个机队的同一型号的波音飞机停飞了大约一个月,然后开始将其其他737-800飞机重新投入客运服务。东航表示,它继续检查与出事飞机差不多同时制造的飞机。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沪政府假新闻粉饰太平遭网民举报 上海人解封即大逃亡 上海宣布本周一(16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同日,官媒发出多张上海超市食品丰富的图片,但随即遭居民举报「政府睁眼说瞎话」,此后相关图片已撤下。另一方面,却有市民发帖投诉当地超市混乱,被上海警方指造谣受罚。上海居民向本台反映,当地目前仍物资短缺。另外,封锁措施稍微放松后,上海人纷纷逃离当地。 人民网微博早前发表图文「直击上海」,指周一起,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帖文写到:「首日,早餐店、烧卖店、小吃店、快餐店、菜市场、理发店、大型超市,人间烟火气,袅袅升起」等等。但是立即遭到大批网民向「国家反诈中心」举报。 网传截图显示,网民的举报留言要求当局:「请管管这个人@上海发布」,还有留言指上海政府「睁著眼睛说瞎话」。另有留言写道:「能去管管上海发布么⋯⋯老开新闻发布会骗我们,管管上海政府吧。」 在网民的指责下,人民网周二(17日)撤下相关图文。对此,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对本台说,上海当局近期发布的不实信息,已经引起网民愤怒。 张建平说:尤其是生活在苦难当中的人,像上海现在这种环境,当然要气愤。上海人民对党媒发出的虚假信息的指控,值得肯定。作为媒体,他自己(人民网)应该检讨。公安撒谎,公安发布虚假信息一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感。 官媒造假粉刷太平,同时,民众发布上海封城期间种种问题,却被当局以「造谣」的名目严苛查办。上海市政府周二晚转发上海市公安局的通报,指卢某(男,39岁)于16日至环球港华润万家超市购物。当日下午,其为「博人眼球」,「凭空编造」超市被政府强迫营业,管理混乱、遍地污物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卢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被普陀警方依法处以行政处罚。不过,警方未说明对卢某采取何种处罚。 另一方面,上海警方周二公布,近期查处了5宗倒卖火车票的案件。 据知,当地的火车黄牛票现时炒高两千多到三千多元,而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当地市民在封城个半月后,在封锁措施稍微放松时,立即纷纷「大逃亡」。更有网民拍到虹桥火车站外的人龙排至高速路上的画面, 有上海居民向本台反映,实际上,当地物资目前仍然紧缺。上海徐汇区居民周先生周三(18日)向本台证实,他所在的小区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即使外出也买不到生活物资。 周先生说:现在很多店仍然停业,你即使出去也没用,即使开业的店铺也没商品卖,他也没进货。封城几个月,有经营者没东西也偷偷去自己店拿一点货,日常用品都没有。你要买东西,还是要依靠团购。 周先生还说,上海高官最近纷纷露面,为所谓的疫情清零做宣传。 周先生说:现在领导要作秀啊,包括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面,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彩排了,好像要准备庆功了。 据周先生说,上海许多居民买不到水果,就是买到,也是高出平时价格五成。以他所在小区为例,苹果售价十多元一斤。 另有上海居民向本台反映,他们外卖水果却被当局指违反《防疫法》,被阻挠接收。 一位女子说:我们只是要求吃水果。说是禁封到15日,但到16日还是不给我们外卖水果。我现在没有办法,为了孩子能活下去。现在几个男人对我拉拉扯扯。我们老百姓有没有活下去的权利! 上海当局本周一宣布,上海已经实现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面清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周二视察奉贤区疫情防控时说,「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在所谓「控得住、放得开」上「下功夫」。而上海市长龚正同日在视察松江区时提到,要「加快疫情清面收尾步伐,做好防范区有序放开和压力测试」,「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准备」。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国货币政策指标人物 人行前司长孙国峰被查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周三(18日)通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货币政策司前司长孙国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在中国金融圈,孙国峰是货币政策指标人物,突遭免职被查已引发议论。 台湾中央社引述公开资料显示,孙国峰1972年出生,今年满50岁,黑龙江黑河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国峰1996年8月至2016年10月,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2018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2022年5月遭免职。 人行货币政策司主掌研究拟订货币政策调控方案、本外币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方案和操作规程等,是操作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核心单位。 孙国峰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4月14日,人行召开2022年第1季金融统计数据记者会。当时疫情冲击经济,人民币持续走贬,人行是否降准引发关注。中央社引述孙国峰当时透露:「下一步,央行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援力度」。 4月25日,人行宣布降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人民币5300亿元,但并未降息,引发金融市场议论实效。 在中国金融圈,孙国峰是多年来的货币政策指标人物,经常出席论坛、发表文章并出版数本专业著作。他突遭免职被查,已引发市场议论究竟是涉及贪腐还是政策图利。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习李互动】李克强现身云南 为就业及农村问题「救火」 被指「走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阴影」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18日)现身云南。李克强这次扮演著「救火队长」的角色,考察了云南大学2022年的招聘会,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打气,他亦跟农村代表座谈,提出给农民融资补贴以及对较早贷款作出宽限,以协助农民渡过疫情及经济不景的难关。 中国今年各级各类高校(即大专院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净增167万人。中国教育部称「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李克强亲身到云南大学2022年招聘会,了解大学生在寻找工作面对的困难。 李克强:云南大学还是了不起的(总理好!)(谢谢!谢谢总理)你们带著云南大学的大名,应该为它骄傲。将来云南大学应该为你们骄傲。(好!谢谢!谢谢总理!) 另外,有农民投诉现在农资涨价比较低,希望政府给农民融资补贴;而疫情打击了乡郊旅游业,李克强亦强调要给他们「停歇」。 李克强:你们这是一个好地方啊。云南这个山清水秀,而且呢?你们这里多民族在一块,和谐相处。这里面让我们感觉到不止有美,还有生气!刚才座谈会的时候,也听到了你们讲的困难。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你们这些人都感受到了。一个是种粮的话,现在农资涨价比较低,我们⋯⋯他们希望我们应当给你们融资补贴是不是这样?再一个就是你们这些乡亲,有一些人开旅游业,由于疫情,游客也不来了。来不了。原来贷著款,付息有困难。我们要给他停歇。让他把这一段撑过去,相信将来四面八方的人会到你们这里,享受美好的风光。 对于李克强近日似乎转趋高调,有网民表示,「李克强所到之处,都是最多问题的地方,而习近平所到之处,都是最少问题的地方」。也有网民说:「李克强现场讲话居然不看稿子?」、「最少比小学生亲民。」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多年来,作为中国政坛二把手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直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边缘化。如今,李克强正凭藉自身影响力重新活跃起来,成为中国政府高层近十年未见的一股潜在制衡力量。报道引述政府官员和接近决策层的顾问称,在中国陷入近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之际,李克强正在发挥作用,力促习近平回调一些引导中国远离西式资本主义并部分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的措施。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香港法庭】「12港人」中2人承认管有半制成汽油弹 案情指需摄氏800度以上才能燃点「铝热剂」 香港5名青年因涉反修例运动期间在2019 年中国国庆前夕于湾仔单位内以原料制造汽油弹,案件周三(18 日)于区域法院审理。被告中其中三人为「12 港人」邓棨然、郑子豪和廖子文,除邓棨然仍在内地服刑,郑子豪、廖子文及同案另两被告,均承认属交替控罪的「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案件押后到下周二(24日)求情及判刑。 本案原有5名被告,其中邓棨然(31岁)仍在内地服刑中,其馀被告包括时装设计师郑进(32岁)、港铁技术员见习生郑子豪(18岁)、厨师李威龙(26岁)及学生廖子文(18岁)。 还押中的郑子豪和廖子文周三上庭时在犯人栏内并坐,两人不时交头接耳聊天,又望向观众席,而原本保释中的郑进和李威龙则坐在一起。法官游德康宣布4人罪成后,郑进和李威龙须即时还押。4人进入囚室前,郑子豪向亲友挥手,而郑进则举姆指示意。 廖子文早于开审前已透露拟认罪,而郑子豪原拟否认控罪,但在开审首日其代表大律师称有「新指示」要求押后,周二(17日)正式透露打算认罪,周三4人均正式承认交替控罪「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指他们于2019年9月30日在湾仔骆克道金乐大厦一个单位内,管有玻璃樽、汽油和打火机油等。他们面对的「串谋意图危害生命而纵火」罪,法庭宣布罪名不成立。 控方案情指, 2019年9月30日晚上约10时半,第二被告与邓棨然进入湾仔骆克道金乐大厦地下大堂后,被警员截停,当时邓手持两个以长褛包裹著的泵及一些食物,而第二被告则持有匙卡及饮品。约15分钟后,警方持搜查令进入涉案单位,当时第三被告在其中一个房间中,而第四及第五被告则从房间爬出窗外的檐蓬位置,其后分别被救回安全地点后被拘捕。 警方在单位内发现一些半制成汽油弹及制造汽油弹的材料,例如21个载有多枚大头针的玻璃樽、助燃剂如异丙醇、乙醇、打火机油、镁粉、铝粉、氧化铁、洗衣粉等,并有漏斗、量杯、打火机等器具。警方进入单位之际,一个玻璃瓶及一个黑色手抽纸盒被发现掉到大厦平台上,该手抽纸盒其后检验发现有第四被告的指纹。 警方又在单位内及第四被告的背包发现多张收据,显示案发当日购买多枝玻璃瓶烧酒、啤酒及米酒的交易。 而该单位由业主透过互联网平台,由201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以港币2502元租予一个自称「Patty」的人。 第二被告在警诫下,声称他于Telegram(TG)中认识邓,他以TG用户名称「Dump」称呼他,并不知道邓的全名。邓向他表示有意制造汽油弹,并叫第二被告在案发当日到金乐大厦协助制作,第二被告声称他拒绝协助,只是出于好奇才同意到涉案大厦。 案发当日下午5时他们会面,邓带领他到该单位,内有两名邓的朋友正在谈天,他见到单位内有十数支啤酒樽及一些粉末物质,又在厨房的地上见到两个载有汽油的罐。邓将单位匙咭交给他,以便稍后协助带领其他人出入单位,其后留在单位内饮酒看电视。同日晚上他应邓要求,到地下会合邓去买外卖,回到大厦即被截停。 而第三被告及第五被告警诫下保释缄默,而第四被告则说「我冇嘢讲」。 闭路电视拍下众人多次出入大厦,而警方在第二被告手机中发现多段制造及投掷汽油弹的片段及互联网搜寻纪录;并有多幅相片如阐述汽油弹成份草图等。警方检查第二被告手机 Telegram 的讯息记录,在一个成员包括邓的通讯群组讯息中,显示案发前成员之间讨论制造汽油弹及在公众活动中使用,包括向警方投掷;并落实于案发当日到该单位制造汽油弹,供以 2019年10月1日举行的公众活动中由成员中人或其他人使用。 而第四被告的手机内被发现有与第二被告的汽油弹片段及相片,电话浏览记录亦曾以「汽油弹制作」在互联网上作搜寻。第四被告亦是该Telegram 群组成员,讯息记录显示第四被告曾与邓讨论就制作汽油弹向他人提供指导。 港府法证化验师指,以该单位的易燃液体及材料计,足以供制造约16枚附有火芯的汽油弹。单位内找到镁粉、固态氧化铁等可形成铝热剂混合物,「铝热剂」一旦燃点其燃烧温度较普通汽油弹高,若人体触及会造成严重的伤势,例如对皮肤造成四至五级烧伤、伤者承受即时及长期折磨甚至痛苦地死去,亦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影响呼吸系统。但铝热剂大多难以燃点,需摄氏800度以上才能燃点,能否点燃混合物成疑。 偷渡离港的「12港人」中,其中邓棨然和乔映瑜仍在内地服刑,其馀10人于2021年3月遭遣返回港,他们涉国安法、暴动罪、制造爆炸品罪、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等罪,并因偷渡而另被加控「妨碍司法公正罪」。继黄伟然上星期承认制造爆炸品罪判囚20个月,针对其的「妨碍司法公正罪」不作起诉,现时郑子豪及廖子文亦承认本来涉及的「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还押候判。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网络长城】「起底」猖獗传港府拟禁Telegram Telegram:对消息深感惊讶 香港多间亲中港媒最近引消息指,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正考虑全面禁用即时通讯软体Telegram,将影响10多万香港用户。Telegram回覆本台指,对有关消息深感惊讶,强调公司禁止涉「起底」内容,并有机制处理讯息内容。但重申,任何与政治审查或限制人权有关的请求,例如言论自由或集会权等,「都不会被考虑」(are not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而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回覆本台称,不会评论个别个案的执法行动,会视情况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 亲中港媒《星岛日报》、《香港01》周二(17日)分别引消息指,港府留意到大多数违规「起底」讯息来自通讯程式Telegram群组,内容达数以千计,涉及警队、立法会议员、港府官员及其家人等。公署不停向平台的对口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删除有关讯息,惟情况一直未有改善,且未获对方正面回应,「起底」讯息有「死灰复燃」之势。 有关报道指,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考虑首度引用《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66L条所赋予的权力,停止或限制市民连接有关应用程式发布讯息,甚至要求下载程式平台,删除Telegram应用程式。届时,香港无法下载Telegram应用程式,旧用户不能继续使用,将影响10多万香港用户。 Telegram发言人Remi Vaughn回覆本台指,对于有关消息感到惊讶(surprised),指出Telegram一直强烈反对共享个人私隐讯息,禁止「起底」内容。公司管理员定期删除来自世界各地的「起底」内容,亦会处理所有透过应用程式或电邮abuse(a)telegram.org 发送的举报。 Remi Vaughn称,不论报告的来源,公司处理有关内容的举报时,都会按Telegram 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进行审查和跟进,若当中包含非法色情或鼓吹暴力等,将采取相应的行动。不过,任何与政治审查或限制人权有关的请求,例如言论自由或集会权等,「都不会被考虑」(are not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又指有关管理政策通用于每个国家或地区。 就上述内容,包括Telegram的回应,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回覆本台称,不会评论个别个案的执法行动,但称会视乎有关的「起底」讯息数量及频密性,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公署指,「起底」属严重罪行,而新修订的《私隐条例》,包括第66L和66M条,赋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法定权力发出停止披露通知,要求讯息发布所在的电子平台移除「起底」信息,或停止或限制任何人透过相关平台接达该讯息,或接达整个相关平台。任何人违反停止披露通知即构成刑事罪行。 据公署专员锺丽玲周一(16日)在政制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对于屡劝不改、起底情况猖獗的海外平台,公署会积极考虑「作相关进一步、果断行动」,包括表明可行使新修订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66L条赋予的法定权力,「封锁」有关平台,并透露正考虑就屡次上载起底资料的平台设立黑名单。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高薪厚职】港府增设副司长月薪36万港元 超中、英、美多国元首 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公布港府架构重组方案,增添多个公务员职位,每年额外增加9500万港元薪酬开支。其中新设的3名副司长月薪达36万港元,薪酬高过中、英、美多国元首。分析认为,重组方案令港府团队冗肿,担心变成「政治酬庸」;而港府延续公务员高薪政策,是想保留制度上的稳定。 候任特首李家超提出的政府架构重组方案,周二(17日)获行政会议通过。7月1日后的新政府,由三司十三局,扩大至「三司、三副司长、十五局」。按有关方案,港府要额外增添13名政治委任官员和57个公务员职位,与目前架构比较,每年额外增加9500万港元薪酬开支。 李家超表示,要加强司长的统筹和督导能力,需增设副司长协助,包括设立律政司副司长,但李家超未正面回应有关安排是否与《国安法》有关。 按港府提交的立法会文件,建议增设的3名副司长中,他们的职级及薪酬属于司长与局长之间,薪酬高于局长1.75%,即月薪363,400港元。 副司长薪酬将根据每年调整机制,在7月1日起调整。副司长的附带福利与司长看齐,但不会获配官邸,亦不会享有非实报实销酬酢津贴。 文件指出,行政长官「当选人」认为,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及律政司司长职责广泛及繁重,因此建议增副司长分担工作。3名副司长均会获提供辅助人员,包括政务助理、新闻秘书、政治助理、秘书及贵宾车司机等支援。 此外,行政长官「当选人」亦建议为律政司司长私人办公室开设一个政治助理职位,以便与立法会议员或其他持份者组织联系,与另外两名司长私人办公室的架构看齐。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前助理教授锺剑华认为,李家超的架构重组方案,令整个政府团队冗肿,人手增加未必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带来庞大开支。他相信李家超的扩大团队方案,是想制造多些位置,去酬谢那些支持李的人。锺剑华担心,做法最终变成政治酬庸。 锺剑华说:是否每一个局都要有副司长?这是一个很大问题,因为整个团队增加了很多人,我不认为对协调有何好处,你看到其实上一届已经看到一个情况,水平很有问题的人居然入了政府做局长或副局长,这次重组,我担心变成另一种方式的酬庸机制。 香港政府一直奉行「高薪养廉」,公务员薪资福利优越。今次新政府架构,更需额外增加9500万港元薪酬开支,受到外界争议。 锺剑华指,部分问责高官能力成疑、缺乏威信,但照加人工,相信会令纳税人不满,他说:「过去几年香港管治团队的薪酬,全部30多万,有些局完全没有作为,不知道在做甚么事情,我只能说纳税人有理由愤怒。」而低层公务员亦未必服气。长远来说,香港未来行政体制,可能受政治影响而变得没有动力。 锺剑华说,公务员调薪幅度每年都会有所调整,目前港府一方面想公务员「贴贴服服」,不要有多馀声音,要效忠国家及《基本法》;同时需要保持一班稳定的公务员,令政务得以延续,因此偏向较高薪的政策,去保留一些制度上的稳定。 香港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周三(18日)向公务员事务局提交薪酬趋势调查报告,将影响公务员调薪幅度。报告显示,今年的薪酬趋势总指标录得正数,高层薪金级别8.3%,中层薪金级别5.58%,低层薪金级别3.2%;经扣除递增薪额,高层薪金级别公务员薪酬趋势净指标为7.26%,中层为4.55%,低层为2.04%。 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主席李銮辉表示,高层公务员的趋势总指标录得8.3%,虽然未知是否历来最高,但肯定是明显较大的幅度。他又说,港府会根据「薪酬趋势净指标」,再一篮子考虑香港经济状况、政府财政状况、职方对薪酬调整要求、生活指数指标、及公务员士气5大因素,决定最终调薪幅度。 过去两年,公务员薪酬趋势都录得负数,全体公务员连续两年冻薪。今次报告出炉,香港整体公务员有望加薪。 根据港府资料显示,特首林郑月娥在2021至2022年度的薪金开支是508万港元,而非实报实销的酬酢津贴的预算开支为约98万元,以预算薪金计算,她的平均月薪是42万港元,在全球各国和地区的领导人中排名第2。 全球薪酬排名第1的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年薪约161万美元(1255万港元),平均月薪约104.5万港元;瑞士总统Ueli Maurer年收入为48万美元(约372万港元)排名第3位,平均月薪约31万港元。 综合美媒及英媒报道,截至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的年收入是40万美元(约312万港元),平均月薪约26万港元;英国首相约翰逊,年薪总额为20万美元(约16.1万英镑;157万港元),平均月薪约13万港元。 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年薪,英媒BBC于2018年报道,约为2.2万美元(约17万港元),月薪1.4万港元。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创作自由】移英香港艺术家以艺术展探索中共全球「审查红线」 寻找仅存创作空间 自《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政治审查之手除了牢牢控制政治异见外,也步步伸向艺术界。有移英香港艺术家不甘被白色恐怖支配,决定以行动尝试刺探及摸索那条飘忽模糊的审查「红线」,盼能找到继续创作的空间,并希望以此连结在中共全球扩张下深受其害的人民。 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个由港人主理的艺术空间「山」里,传来了香港艺术家黄国才(Kacey Wong)的声音。这是他2019年10月在奥地利维也纳的TED Talk上的演讲片段,其时他以「Protesting through Art(用艺术抗争)」为题,讲述自己在雨伞运动和「反送中」运动中创作的抗争艺术。 然而事隔不到两年,在愈收愈紧的政治「红线」下,黄国才被迫流亡台湾,当日的演讲片段也唯有在海外才能安全地公开播放。 这是不少香港艺术家的流亡故事。香港艺术策展人张嘉莉(Clara),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下的区议会选举当选,成为湾仔跑马地选区区议员。然而这批民主派区议员很快就成为港府针对的目标,在巨大政治压力下,她去年辞去区议员职务,和家人一同移居英国。 卸下区议员职务,但并未放下香港艺术家的身份,张嘉莉一直思考如何继续在海外为香港发声。在移居英国半年后,她在英国策划艺术展《24901哩红线》,展出不能再在香港公开展示的香港艺术作品,更邀请缅甸和泰国两个「奶茶联盟」的艺术家参展。24901英哩正是地球的圆周长,艺术展的命名是象征中共向全世界伸延的审查「红线」。 张嘉莉表示,很多展品,在香港以前的政治环境下,展出不成问题,但在当下「红线」处处的香港却变得敏感,无法再公开展出。身在海外的她不想被白色恐怖支配,尝试邀请相识多年的香港艺术家参展,让他们的作品得以在海外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展出。令她惊喜的是,艺术展最终得到不少仍身在香港的艺术家支持,他们更不吝「抛头露面」,全部选择以真名参与。 张嘉莉表示,她和一众参展的香港艺术家都希望藉著这次艺术展,尝试刺探及探寻审查「红线」的所在,盼能在「红线」底下找到继续创作的空间。 张嘉莉说:大家都觉得怎样都要试一下,不然创作空间就只会愈收愈窄,被「红线」箍得愈来愈死。如果可以试到一点点空间,或者可以动一下?可以向前走一下?否则只会被白色恐怖拉得愈来愈紧。 张嘉莉表示,自己在2019年前也曾到中国大陆和中国艺术家合作,发觉很多中国艺术家都清楚明白「红线」所在,并尝试挑战「红线」,甚至在「红线」上舞蹈。相比之下,她认为当下香港的艺术创作环境比中国大陆更差,因为港府各个部门却争著邀功斗忠诚,对艺术创作的箝制亦愈收愈紧,而红线飘忽不定也无处不在。 她认为即使港府投放多少资金成立M+博物馆、办多少次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都无法让世界相信,香港仍是一个有艺术创作自由的城市。 张嘉莉说:香港的情况更差,是因为现在香港掌权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想邀功,他们的箝制好像比我们感觉的大陆的状况还要厉害,好像各个香港部门,比如国安、电检等,好像都在斗谁更忠心、忠诚,所以我们感觉香港的箝制比在大陆更差。 在港府高压下,「去与留」问题在香港艺术家当中引起讨论。有艺术家选择离开香港,寻找「100%自由」;有艺术家则认为创作灵感源于生活,担心离开香港的土壤后,就很难继续创作回应香港社会议题的艺术品。 被问到艺术家去留的问题,张嘉莉提起2018年的一段往事。当时她和团队在一次街头艺术行动中,发现一位观众格外仔细地观看每一件艺术品,令她心生疑窦。这让她反思社区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信任基础,已经在政治打压中被磨蚀。在香港当下的政治氛围下,人与人间难以再坦诚交流。 张嘉莉说:其实2014年后,再到2018年再到现在,我认为要做社区艺术,要有一个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信任。其实我提到的2018年这件事,都还没到2019年和现在,其实已经开始知道社区的变化,信任的建立已被拆解。到这里以后,我想看有没有机会再连结,重新拿回信任。 对于这次艺术展主题的「红线」,她除了希望试探和突破外,也希望能以此尝试重新连结仍在香港的香港人,找回信任。她又提到,疫情后英国社会开始反思亚裔身份,而作为移英香港艺术家,她盼望能有机会和当地艺术家交流,探索新的创作。 《24901哩红线》上其中一件展出的艺术品、香港艺术家邓国骞创作的短片《东京梦华录》,就集合了被香港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指涉及触犯《港区国安法》及「煽动罪」,要求删剪的电影片段。展览除了播放这条短片,更贴出港府部门的回覆,让观众一探香港的审查「红线」。 另一件香港艺术家梁洛熙的作品「粉饰太平」,则展示香港政府和亲政府人士撕去街头抗争海报和涂鸦后留下的痕迹,藉以唤醒港人以行动抵抗不义的回忆,以及展示港人的自由如何被限制。 是次展览也展出多位缅甸和泰国艺术家的创作,其中一件作品,是多条挂起的缅甸传统女性筒裙「笼基」(longyi)。根据缅甸习俗,男性如果从女性的笼基底下走过,会招致厄运。因此在缅甸政变后,当地妇女在街头设置「笼基」路障,以此拖延军警追捕,也成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张嘉莉说,中共背后暗助缅甸军政府,并以「一带一路」影响多国政局,因此不少在极权国家下生活的人民,面对的敌人其实是一致的。她也希望未来可以藉艺术,把更多在中共全球扩张下身受其害的人民和香港人连成一线。 而缅甸和泰国艺术家的作品,也感动了港人观众。到场观展的港人阿谦表示,香港的打压可能是把异见人士扣押收监,然而在缅甸等军政府的治下,异见者却是直接被处决。他只能安慰自己,也许香港的情况还未到最坏。 阿谦说:缅甸一位艺术家直接被虐待12个小时后死亡,他的太太想他们归还尸首都不行,然后旁边就看到淋漓淋浪的作品,描绘香港一些自杀、被自杀的例子。我都不知道该说甚么,很沉重。还在世的人可以做甚么?这是重要的。不能永远留在过去的伤痛中,之后如何用艺术和社区介入,用媒体等方式,看可以做甚么。 他表示,这场展览也让他反思何谓「红线」。到底是人们清楚看到「红线」而决定回避或突破,还是人们自设「红线」? 是次展览在曼彻斯特的艺术空间「山」(Saan1)举行,前身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在港人Kan主理下,这幢建筑被改头换面,成为一个艺文空间。 Kan说取其名曰「山」,除了是因为曼城有很多山,亦蕴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喻意。 Kan形容近期大批香港艺术家及有识之士移居英国的情况,有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中国知识份子逃难到香港的情况。他寄望「山」可以成为港人的聚脚点,同时连结港人和本地人。在「陋室」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次《24901哩红线》艺术展将在曼城展出至5月22日,之后会移师至锡菲市(Sheffield),在5月28日至6月25日展出。 记者:吕熙(曼城)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美IPVM报告再揭海康威视助纣为虐 在中共种族灭绝中扮演角色 美国视频监控研究和测试公司IPVM发布白皮书,再揭露海康威视为中共提供技术,助力在新疆集中营、清真寺、维稳中心等实施监控,侵犯人权。本台记者以联系业务为名向海康威视刺探,工作人员表示,其产品能监控面部表情、步态。而这些均是集中营中常用的监控技术,与幸存者指海康威视产品在集中营里充当虚拟狱警的证言相吻合。关注人士呼吁美国对侵犯人权的中国公司加大制裁力度。 周二(17日),IPVM发布了长达32页的「海康威视、新疆、维吾尔人与人权侵犯」白皮书,期间披露中国高科技公司海康威视助纣为虐,为中共针对维吾尔人实施种族灭绝恶行。 报告详列海康威视与新疆当局的合作,为对方提供全方位监控技术,监控的处所除了一般市面监测外,更明确在包括集中营、清真寺中提供人脸识别监控,合作方中也包括因打压维吾尔人被美国制裁的实体。 本台记者就白皮书内容拨打海康威视总部查询,但电话被直接挂断。其后记者以咨询合作的名义联系了海康威视和田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方称,该公司从看现场、做方案到提供产品服务一条龙,他隐晦称其监视设备用于监禁场所时,甚至可以捕促人的表情、步态等。 海康威视和田分公司工作人员说:这个项目需要的话,我们看现场、做方案、提供产品都可以的;房间内部的话,我这个产品,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啊,还有人的步态啊,可以识别信息出来。 上述技术正是集中营普遍使用的「虚拟警察」监控功能。事实上,IPVM的白皮书中引述流亡美国的集中营幸存者图尔达昆( Ovalbek Turdakun)证实:海康威视的监控摄像在集中营里充当虚拟狱警,他和22名狱友受到全天候的监狱。 旅美法学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向本台表示,海康威视与华为一样,名为私营企业,却都为中共所控,成为中共镇压维吾尔人的帮凶,是中共高科技极权的一部分。 滕彪说:海康威视像华为一样,它并不是国有企业,但是它也完全听命于中共,帮助中共建立对维吾尔人的监控体系,等于是完全卷入了中共对人权的侵犯和对社会的集权监控。海康威视也是中国高科技极权体制的一部分,最近一些年,中国加速了建立高科技极权主义的步伐,新疆的状况已经越越了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边所描述的那种监控程度。 滕彪也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对海康威视这样的企业给予更严厉的制裁。 滕彪说:像海康威视的这种行为必须要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应该受到经济贸易方面的制裁;加强对更多这样企业的审查和制裁的力度。美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在采取这样的步骤。 IPVM的白皮书指,2017 年,海康威视与新疆公安机关签署了价值2.75亿美元的5个合作项目,包括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墨玉县、于田县、洛浦县铺设防控系统,及在乌鲁木齐铺设「平安城市和社会综合治理监控系统」。 海康威视为这些合作单位提供人脸识别、集中营监控系统、清真寺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全区布控摄像头、智能警务系统、警察检查站、无人机监控、视频监控分析中心等,令公安可以直接追踪参加清真寺讲道和聚会的伊玛目和穆斯林,这些人随时可能因此被贴上「恐怖主义倾向」的标签,并被送到集中营。在墨玉、皮山县和于田的项目中都直接为清真寺指定了视频讲座系统,其内容直接关联到中共民族事务委员会审查过的布道内容。 另外,海康威视的监控系统一直出现在关于新疆集中营的调查中,海康威视为集中营直接安装和运行监控系统。 也有证据表明,海康威视在中国官员的指导下开发了维吾尔人脸识别系统,并且完全知道中共当局将该技术用以镇压维吾尔人。 报告也指出,海康威视在新疆监控中的作用可能远远超出已知的这五个「公私合作」项目,新疆大部分县市维稳指挥中心使用海康威视平台。比如,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海康威视与受美国政府制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3师第45团合作,监控当地民众,当地80%人口为维吾尔人。 另外,在乌鲁木齐的中国武警部队,海康威视运营一个名为「杭州海康威视新疆研究院研发中心」,专注于开发大规模监控和人工智能技术。 2020年,IPVM在海康威视的中国官网的地图上找到了该机构,并在乌鲁木齐发现大量的海康威视研发职位,显示该公司正在新疆从事大型政府安全项目。在IPVM 向海康威视询问该研究所的情况后,该公司将研发中心在其官网地图上删除,并对外否认在新疆设有研究机构。 IPVM 表示,希望透过该报告帮助世界各地的组织了解海康威视扮演的角色,及推动美国财政部将该公司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名单」(SDN清单)。 生活在美国的维吾尔学者、「世维会」副主席伊利夏提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感谢IPVM对中共新疆监控系统参与方的详尽调查。他认为,不论是海康威视、还是有份参与维吾尔警报项目的华为、阿里巴巴等,都是靠助力中共作恶而获利,他期待美国对这些公司有更进一步的制裁措施出台。 伊利夏提说: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助纣为虐,帮助中国政府监控每个维吾尔人,那些中国公司无耻没有底线,维吾尔人面临种族灭绝,它们都愿意赚这个钱。所以海康威视这样的企业,不光应该揭露,美国很早就已经(把它)放入制裁名单里了,现在还要对它有更严厉的制裁,比如说财政部的这种制裁,让它破产,成为过街的老鼠。 早在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但该制裁未能限制该公司继续向美国出口;英国《金融时报》5月4日援引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美国正拟对海康威视实施新的严厉制裁,列入美国财政部SDN清单。受此消息影响,海康威视5月5日以跌停开盘。 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为世界上最大的监控设备公司,拥有5万3千多名员工,目前市值为3607亿元人民币,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市场份额。是新疆监控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在新疆建立庞大的监控网络、提供用于识别维吾尔人的「人工智能」设备,以及参与清真寺和集中营监控等。但海康威视一直否认IPVM及其他机构对其侵犯人权的指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0.【美中关系】美国司法部指控赌业大亨 游说特朗普取消郭文贵签证 美国司法部入禀法院,要求赌业大亨史提芬.永利(Steve Wynn)注册为「外国代理人」。法庭文件披露史提芬永利于2017年,曾应中国公安部前副部长孙力军要求,多次游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遣返一名中国商人。《纽约时报》披露,这名中国商人就是郭文贵。 79岁的史提芬.永利是美国永利渡假村前行政总裁,亦是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前财务主席,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关系友好。 美国司法部在当地周二(17日)入禀华盛顿的联邦法院,指控史提芬.永利在2017年,利用跟特朗普以及政府官员的关系,促进北京利益,目的是要保护他在中国和澳门赌场的商业利益。今次是超过30多年来,美国首次按《外国代理人登记法》首提出的民事诉讼。 案中另一名关键人物,是长期替特朗普筹募政治经费的布罗伊迪(Elliott Broidy)。他曾透过妻子发短讯告诉史提芬.永利,中国公安部前副部长孙力军感到非常高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他的协助亦表示赞赏。孙力军涉嫌受贿和操纵证券市场等罪名,今年1月被检察机关起诉。 在2017年8月,布罗伊迪同史提芬.永利坐游艇出海期间打电话给特朗普,询问该名中国人的情况,特朗普回覆称会跟进这件事。 美国助理司法部长解释今次诉讼,是要确保民主制度的透明度,又补充如果外国政府利用美国人充当代理人,影响美国的政策决定,美国人需要知情,又表示自2018年起,三次建议史提芬.永利登记,但遭到拒绝。 史提芬.永利的律师表示,当事人从未担任过中国政府的代理人,会在法庭上作出抗辩。 永利在澳门的子公司于2006年在澳门开业,可说是较早期引入拉斯维加斯经营模式入澳门的集团,即是集赌场及度假村的模式。 记者/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未普评论】美国为何突然修改美台关系的相关描述? 本月5日,美国国务院网站突然更新了美台关系现状的相关描述,删除了2018年版本中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字句,将「六项保证」纳入一中政策。事后,美台都试图淡化这个问题,称美国的相关政策没变,但中方则异常愤怒,谴责美国在玩掏空「一中原则」的小动作。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的动作不是「小动作」,而可能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动作。问题是,美国为何此时推出这个大动作?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1)美中台关系面对的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2)美国相应的对台政策和对策必须随之改变;3)2018年版本中的描述存在漏洞,这个漏洞对美国不利。 首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中台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历来是美中台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对这些敏感议题,美国一向推行「战略模糊」政策。对外界的相关问题,如若中国大陆武力攻打台湾,美国会不会派兵支援台湾,美国从不明确表态。过去几十年间,美国认为这种暧昧与模糊有助于在台海之间维持一种平衡,既让北京不敢轻易动武,也让台湾不敢轻言独立。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这种暧昧与模糊面临著破功的可能。 拜登刚上台时,华府内部曾有很强的声音认为美国应放弃对台战略模糊,但这种声音并没有成为主流,一直到俄乌战争爆发。俄乌战争变成一个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美中台关系的重大因素。美国的考虑可能有:普京以北约东扩为由,悍然入侵主权国家乌克兰;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不是联盟胜似联盟」的关系,无论如何不肯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北京精心算计中国在武统台湾方面,能从俄乌战争中获得的经验和启示。中国大陆武统台湾的可能性,因此而骤然升高。 鉴于此,美国相应的对台政策和对策,必须随著俄乌战争的爆发、发展及终结而发生重大改变。美国政府内部要求放弃对台「战略模糊」,改采「战略清晰」的呼声,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重新高涨起来。拜登政府的「亚洲沙皇」坎贝尔(Kurt Campbell)去年10月曾主张,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当维持「战略模糊」政策不变。但今年5月12日在美国-东盟峰会前夕表示,美国绝不允许下一个「乌克兰危机」在亚太上演。美国官方最近数月对台湾的访问和采取的各种友台措施,也颇能说明问题。 更重要的是,2018年版本中对美台关系的描述存在漏洞,美国必须补上这个漏洞,否则会损害美国利益。对此,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认为,国务院之所以会调整关于美中台关系的描述,是因为之前的阐述方式令人混淆,他说,事实上,从1959年6月以来,没有一个美国政府说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承认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漏洞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成了美国政府必须要处理的大事儿。 有趣的是,弥补这个漏洞的契机,由中国外交官汪文斌提供。4月26日,布林肯访问乌克兰后在国会作证时说,「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决心确保台湾拥有一切必要方法保护自己免受任何潜在的侵略,包括中国采取单方面行动破坏数十年来存在的现状」。汪文斌回应道,既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又何来大陆「侵略」台湾一说?美方多次表示不支持台独,那为何持续对台售武,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5月5日,美国国务院即修正了2018年的说法。二者之间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现在修补这个漏洞,对美国而言,是一件好事。美国可能意识到,中方会借这个漏洞,名正言顺地出兵攻打台湾。乌克兰至今不倒,是因为乌克兰这个主权国家得到了欧美国家的全力支持,除了直接出兵。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美欧等国则防护台湾无名。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05-17-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7日 1.美媒曝光新疆疏附县维吾尔人百分之四入狱 成全球最高监禁率地区 《美联社》获得并部分核实了一份新疆疏附县数据文件,每25人中就有1人被以「恐怖主义」罪名关押,成为已知的全球甚至有史以来最高监禁率地区。专家指出这是一份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的新罪证。 近年,中共当局以「反恐为名」将大量维吾尔人关入集中营以及进行种族灭绝。 《美联社》援引一份泄露文件数据,披露在新疆南部的疏附县(Konasheher),有1万多人被以「恐怖主义」相关的罪名关押在监狱中。 该县的人口大约为26.7万人,这意味着25人中就有1人入狱,是已知的全球最高监禁率。 事实上,该名单不包括具有典型刑事指控的人,例如杀人或盗窃。相反,它侧重于与「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或传统上用来对付持不同政见者的模糊指控相关的罪行,例如「寻衅滋事」。这也意味着被监禁的真实人数会更高。 泄露文件显示,这些被以「恐怖主义」罪名关押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也不分长幼和性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维吾尔人」。其刑期为2至25年,平均刑期为9年。 据流亡海外维吾尔人的说法,名单上的人大多是在2017年被捕,但他们的刑期很长,以至于绝大多数人目前仍处系狱状态。 《美联社》获得并部分验证的这份名单,也是迄今为止曝光的被监禁维吾尔人最大、最详尽的名单,是新疆学者斌吉恩(Gene Bunin)从一位自称汉人的匿名人士处获得,这位汉人反对中共当局在新疆的镇压政策。 专家表示,这清楚地表明,被关押者仅仅因为是维吾尔人而成为拘禁目标。名单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中共对维吾尔人监禁规模之大。 研究新疆大规模监禁系统的专家白道仁(Darren Byler)表示,这是史上最高入狱率,大多数逮捕都是任意和非法的,从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看到整个一个地区的所有人都被视为恐怖分子,中共正在试图重建国家叙事。 但中共当局强烈否认这一结论,新疆地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阿那衣提(Elijan Anayat)辩称:「判决是依法执行的,我们不会针对特定地区、民族或宗教,更不会针对维吾尔人;我们不会冤枉好的,也不会释放坏人」。 目前流亡瑞典,上周日(15日)获颁德国纽伦堡「国际人权奖」的新疆集中营吹哨人沙依拉古丽(Sayragul Sauytbay)告诉本台,作为亲历者,她能够证明这份泄露数据的真实性。 沙依拉古丽说:作为一个证人,我也能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一直强调被关押的人数,已经超出目前国际社会报导的数字。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表示,曝光的疏附县入狱高比例在新疆当地是一种常态,这份详实名单成为又一中共对维吾尔人整体民族进行种族灭绝的佐证。关键是,国际社会不能只是发谴责声音,而是要对中国政府进行实质制裁。 迪里夏提说:美联社所曝光的这个数据库,这个比例在当地是非常普遍的常态现象,再次反映了中国针对维吾尔的反人类迫害和种族灭绝,它是锁定了整个民族,不分男女老少。期待国际社会不能只是发出一个强烈的谴责,因为中国已经习惯了这种谴责的应对,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只是谴责,对中国来说是无动于衷的,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制裁。 迪里夏提也特别敦促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 )就此发声,以及要求其立即公布一份逾期未公开的人权报告。 迪里夏提说:在如此令人震惊的消息曝光的前提下,至今我们没有看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高级专员做出任何形式的反应、谴责,人权高级专员应该高度的意识到:不能再沉默,不能再任由中国政府的摆布了。应该立刻公布联合国人权理会所撰写的这个关于当地局势的报告。 上周五(13日),世维会及其他20多个人权组织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所在的日内瓦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巴切莱特不要再拖延公开新疆报告,并在她拟于5月访问新疆之前,向流亡海外的新疆集中营幸存者、维吾尔人、藏人和香港人权团体咨询。迪里夏提强调,《美联社》曝光的这份数据加大了他们对巴切莱特提出诉求的急迫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马立克 网编:苏旋 2.【铁腕清零】防疫初期老人接种疫苗率偏低 分析指政府犯连串错误陷困局 随着中国的「动态清零」变得更加严厉,在经济上也更具破坏性,中国多次表示,若不采取严苛抗疫措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老人死亡。但彭博社周二(17日)发文质疑,在国产疫苗供应充足、政府开动强大国家机器防疫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60岁以上的老人在疫苗上市一年多后仍未接种疫苗。报道引述专家指出,中国犯下连串错误,包括开发疫苗初期并没有明显关注对老年人的影响,在首波「清零」后也没有把握时机为长者接种疫苗,反而只着重为年轻人打针。 彭博社引述中国国家卫健委于上周五(13日)公布的数据指出,约有2.16亿60岁及以上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接种疫苗,几乎占该年龄组的82%。还有1.64亿人已经接受了第三针「加强剂」。但是年龄越大群组,接种率就越差,中国官员在3月份说,只有大约50%的80岁及以上的人已经接种了疫苗。 该报道又指,中国不愿意强迫最容易受到Omicron不良后果影响的年龄群组接种疫苗,并认为这现象「十分不寻常」。报道指出,中国当局严格执行大规模封锁和测试,以及对学生和国有企业员工施加压力以接种疫苗,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当初在推行长者接种疫苗方面并不「积极」。中国实施强制政策并不算罕见,比如它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直到2016年才废除。 彭博社认为,中国现在正为这个「薄弱环节」付出代价,即使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干扰,中国政府仍然要坚持「清零目标」。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社会学教授王丰对彭博说:中国在过去两年中真的错过了一个机会。 他曾对中国的人口变化进行过研究。 「在大多数其他国家,他们从老年人开始,他们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只有在中国,才会把精力放在为年轻人接种疫苗上。」 据指出,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疫苗开发过程的开始。中国开发的针剂在临床试验阶段并没有明显关注对老年人的影响。这意味着对老年人(其中一些人有复杂的健康状况)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的了解相对较少,并导致官员对潜在的健康风险的担忧,据王丰说,一些医生积极劝告有其他疾病的老人不要打针。 另据指出,中国早期成功「清零」也导致缺乏中国政府没有把握关键窗口期去为老人接种疫苗。在武汉成功「清零」后,官员在2020年的大部份时间和去年上半年基本上没有新个案。中国政府当时以为,缺乏明确和可见的威胁意味着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并不是当务之急。老年人一般不用工作,不用学校,也较少逛商场等公共场所。 彭博亦引述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副教授陈希表示,尽管政府控制着信息,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封闭的,但这个国家和它的老人也不能幸免于反疫苗的宣传,这种宣传使疫苗在欧美的推广受到阻碍。 当中国爆发具有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疫情时,中国老年人接种率偏低的影响开始变得明显。在同样实施「清零」防疫的香港,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最终占了大多数的死亡人数。在上海,也是如此,上海当局声称部份地区实现「社会面清零」,但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占了死亡的大部份。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疫下健康】香港疫情下八成护老者出现抑郁 机构建议加强地区支援及基层医疗 香港疫情下累计死亡个案有近万宗,当中逾9成为60岁以上长者。有机构调查显示,逾8成护老者疫下出现抑郁的情况,当中近1成更曾想自残或寻死。机构建议加强地区支援及基层医疗,强化疫后的心灵支援服务,以为第6波疫情作准备。 香港第5波疫情已累积确诊近120万宗,逾9000人死亡。港府数据显示,约55%死亡个案来自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超过95%死亡个案为60岁或以上长者。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周二(17日)举行记者会,公布「护老者疫下困境与压力」调查结果。服务处为了解护老者在疫情下所面对的困难及所需支援,上月进行问卷调查,成功收集了287份问卷。 80%护老者疫下现抑郁 服务处企业拓展及研究部研究及倡导干事朱汉荣说,结果显示逾80%护老者疫下现抑郁,当中逾一半受访者出现中度或以上抑郁,近一成人更曾想自残或寻死。 朱汉荣说:究竟护老者在第5波疫情底下,精神状况如何?我们看到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是出现中度至重度,接近一成经常出现自杀或自我伤害的念头,超过三分二,即67.6%的自评护老者的护老压力偏高,更发现年纪愈大、受教育程度愈低的护老者,愈容易因疫情消息出现恐慌情绪。 调查又发现,护老者面对5大困境,依次为对隔离机制的认识不足(53.3%)、欠缺正确医疗资讯(45.6%)、因照顾长者而减少个人生活选择(45.6%)、欠缺呈报机制的详细资讯(36.6%)、对病情的认识不足(33.4%),其中4项均与防疫及医疗资讯相关,反映护老者难以处理大量且不断变更的疫情资讯。 79岁护老者因照顾太太患抑郁 确诊后忧死亡 记者会上分享了两位护老者的经历,其中陈先生今年79岁,需照顾同龄患有认知障碍症的太太。他表示太太不懂何时需进食、食药及穿合适衣服,偶有幻觉,并曾走失,陈先生因照顾压力大而患上抑郁症。 3月中,两人的快速测试结果呈阳性,由于太太患有认知障碍症,陈先生对太太需同时服用认知障碍症药物,以及纾缓疫情征状的中药;隔离设施及有否足够人手照顾太太等事项感到担心。 陈先生说:现在没有(确诊),明天或后天,肯定有,迟早的问题,现在她(太太)的问题,怎么办?大多数都是长者,我仔细想想,开始很惊慌,「难道就这样离世?如果两个人一起(离世)比较好,如果只是走一个,一个没有走?怎么办?」会想这些事情。 强化地区支援网络及心灵辅导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建议强化地区支援网络,由港府部门统筹各地区组织,按当区染疫名单派送防疫物资及日常用品;增拨资源及人手予各区短期食物援助服务队等。 在善用基层医疗系统方面,服务处建议建立有效分流机制,由私家医生或诊所、地区康健中心、社区药房等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症患者及安排配送药物。同时,建议港府在安排治疗及隔离措施时,应优先照顾年长体弱患者的特别需要。 被问到会否担心第六波疫情来袭,以及有何应对措施。跃动晚年及社区照顾服务协调主任张燕琳说,现时较多服务由民间自发,除了生理或技术上的支援工作,亦希望强化护老者疫情期间或疫后的心灵辅导服务。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 防止自杀求助热线: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2389 2222 生命热线:2382 0000 明爱向晴轩:18288 社会福利署:2343 2255 撒玛利亚会热线(多种语言):2896 0000 东华三院芷若园:18281 医管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 7350 利民会:3512 2626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Open噏」:http://www.openup.hk 4.【网络长城】因应「起底」情况仍然猖獗 港府或考虑「封锁」Telegram 香港「网络长城」的筑建持续。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周一(16日)在立法会一个委员会透露,因应新修订《私隐条例》将「起底刑事化」实施半年来「仍旧猖獗」,透露正考虑就屡次上载「起底」资料的平台设立黑名单,尤其针对是屡警告不改的海外平台。亲中港媒《星岛日报》引消息指,当局关注近年绝大部分的起底讯息,是来自市民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体Telegram,公署正研究「封锁」相关平台。 港府2021年10月实施新修订《私隐条例》,将「起底」行为刑事化,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周一(16日)在政制事务委员会会议表示,在去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期间,向 12 个网上平台发出227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1,111项「起底」讯息,当中约8成讯息已经移除。另公署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分别就两宗涉干犯「起底」罪行进行拘捕行动,公署上周连同警方就另一案件进行联合拘捕行动,该案涉及有人在社交平台披露警务人员、70名立法会议员及其家人的个人资料。 钟丽玲指,打击「起底」讯息的困难主要在于海外平台,形容海外平台的「起底」行为猖獗,且讯息量庞大,但海外即时通讯软体提供者显得「不合作」。她称,公署会发出海外平台警告信,并向海外对口单位多次投诉,相关「起底」讯息未见移除,即使移除后其亦「周而复始」再三重现。相反,她形容本地平台是「百分百合作」,因公署会对不合作的本地平台作即时行动。 被问及针对打击海外平台的法例不足时,钟丽玲称,除了要求海外平台移除讯息外,新修订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66L条中亦赋予公署权力,停止或限制任何人接达相关平台上有关讯息发布所在的部分;以及要求主机服务提供者停止向相关平台提供服务,变相「封锁」整个平台。钟指出,对于屡劝不改的平台,公署会积极考虑「作相关进一步、果断行动」,并透露正考虑就屡次上载「起底」资料的平台设立黑名单。 亲中港媒《星岛日报》引消息指,公署所形容的「不合作的平台」正是为港人常用的海外即时通讯软体Telegram,并指出,公署已留意到香港自2019年起绝大部分「起底」讯息来自多个Telegram的群组,令Telegram成为当局特别注视目标。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规管法官】港司法机构18年来修订《法官行为指引》 比英国指引更具体 香港司法机构更新《法官行为指引》,包括新增法官日常使用社交媒体时应该格外审慎,以及不应直接回应传媒批评或匿名受访;在网上遇辱骂或遭「起底」时如何应对等。这是香港18年来首次修订指引,相比英国的相关指引,更具体列明法官的行为规范。 香港的《法官行为指引》自2004年首度发表以来首次更新,内容包括取消法官聆讯资格和表面偏颇的指引、处理涉及公众争议案件的一般原则、法庭内言行举止,以及在履行司法职能时,对诉讼各方和他人作出评论等方面的指引。 港司法指引:吁法官使用社交媒体要审慎 新修订的指引提到,法官私下用社交媒体不会引起非议,相反缺乏认识,会予人与社会脱节的观感,但法官应留意潜在风险,包括确保社交媒体内容不会不必要地公开,避免从中评论案件、法律议题等,将任何人或团体「加为朋友」、「赞好」 或「追踪」都应格外审慎,避免有关联系,削弱外界对法官公正的观感或破坏对司法机构信心。 网上被辱骂应避免直接回应 避免匿名受访 指引提及,就近年互联网出现的「起底」情况,网上亦有辱骂法官或针对法官的「起底」行为,若法官遇上这种情况,应避免直接回应,及如情况合适,应请示法院领导。 在应对传媒及公众批评时,法官应避免回应,不应于开庭处理其他事务时,加插对有关批评的意见。另外,若法官认为传媒报道失实,应请示法院领导,司法机构可发出新闻公报说明或采取行动。 另外,法官应避免向传媒发表意见,即使匿名亦然,面对传媒查询,应转交法院领导,法院领导一般会交由司法机构的新闻及公共关系组跟进。 指引又提到,案件审结后,法官不时会收到对聆讯结果不满的诉讼人及其他人的信件或信息,内容涉及对法官本身或其他法官所作判决的批评。法官不应与发出这些信件或信息的人在书信中争辩。强调「如不肯定是否需要回应,或这类信息不胜其扰,又或内容带有威胁成份,便应向法院领导报告,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香港《法官行为指引》 比英国更具体 记者翻查英国司法机构(Courts and tribunals judiciary)网站,根据《司法行为指引》(Guide to judicial conduct),亦有为法官的行为作出指引,全份只有20页,当中的条文不及香港具体。英国当局在社交媒体部分,未有列出在网上辱骂法官、针对法官作出「起底」等情况,或遇评击如何应对等;亦未有指引列明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态。 2018年3月,英国当局就司法人员使用社交媒体方面有新的修订,提到虽然法官使用社交网络、部落客和Twitter等是个人选择,但使用时都要注意:包括不必要地发布过多的个人讯息;在使用社交网时应提高私隐设置等等。指引指出,虽然司法机构成员不是禁止发表评论,但不得表明自己是司法机构的成员,并必须避免表达个人意见,以免损害公众对自己的信心。 英国指引未提匿名受访 香港司法机构建议法官应避免匿名受访;而英国的指引则未有提及,或如何应对传媒报道失实的行动。英国指引列明,在应对公众及传媒部分,所有法官都应谨慎行使与媒体交谈的自由,法官应避免回应公众对判决或决定的批评,亦不应在媒体上就司法决定发表不同意见。 指引提到,如果法官要参与公众辩论,或写信予公众时应深思熟虑,不得对特定案件或司法决定以及政治敏感话题发表评论。 汤家骅:《指引》保障司法独立 香港传媒引述本身是大律师的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表示,建议当局每5年检讨一次《法官行为指引》。对于法庭判决,尤其是牵涉反修例示威的不同政见者所犯下的行为,不同法官都有加上他自己的意见而引致各方很大的回应。她说曾有法官在判辞加入个人意见,以及有3名法官匿名向外媒发表对反修例的意见等,引起更多不必要的争议,以及法官是否政治中立的认受问题,她同意法官不应讲得太多,认为《指引》更新后更清晰,令人放心。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指出,自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后,出现「起底」、网上欺凌等行为,认为《指引》提醒法官小心使用社交媒体、不要回应,除了保障法官自身安全,亦保障司法独立,以免影响市民对于法庭、法官的观感。 港媒《明报》引述资深大律师戴启思说,更新《指引》是因应近年公众对不少法官言论有颇大回响,提醒法官在庭上慎言。他指出,英国亦有与香港涵盖类似范畴的指引;惟英国没有限制法官匿名表达意见,仅提醒其身分或被揭露,故匿名发言具风险。 港司法机构:审理案件涉及的情况愈趋复杂 港司法机构指,自《指引》于2004年首度发表以来,司法行为的议题有不少议论和发展,有见审理案件涉及的情况愈趋复杂,公众对法官和司法人员履行职责方面亦愈见关注,认为在秉承2004年订下有关法官行为的指导原则下,现时是合适时候检讨和更新《指引》。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表示,根据《基本法》,香港司法机构是独立的司法机关,秉持无惧无私、不偏不倚的宗旨,维护法治及执行司法工作。他指法官及司法人员肩负审理案件和执行司法工作重任,备受信任,必须对公众及自己负责,在行为上时刻严守至高标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香港法庭】23岁学生原审判社会服务令 律政司提覆核「加刑」失败 前年5月香港反国歌法游行中,23岁男学生被指在旺角非法集结及袭击两警员,受审后被判非法集结及袭警罪成,原审裁判官考虑到男学生曾被还押逾5个半月,终判他120小时社会服务令。律政司不满原审裁判官判刑过轻,要求上诉庭覆核。辩方称男学生只余4小时就完成全数社会服务令时数,如改判监或做成「双重刑罚」。上诉庭3名法官考虑后指,社会服务令并非是合理刑罚,但考虑所有因素后拒绝律政司的覆核申请,维持原判。本案是自反修例运动以来,首宗律政司因刑期过轻申请覆核而遭驳回的案件。 原审判120小时社会服务令 认为更有助其更生 覆核由上诉庭法官彭伟昌、潘敏琦及彭宝琴处理。答辩人为学生李汶锜(23岁),他被控于2020年5月27日在亚皆老街及弥敦道交界非法集结罪,以及袭击两名警员受审。 经审讯后,原审裁判官郑念慈裁定3项控罪成立。判刑时因为考虑到被告曾因违反保释条件已还押5个半月,如判处半年刑期被告或可即时获释,故控罪以监禁6个月为起点,但判处他120小时社会服务令,认为更有助其更生。 律政司:社会服务令「太宽待」被告 要求覆核判刑 申请方由律政司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特别职务)罗天玮代表。律政司一方指,原审裁判官判处的刑罚种类及刑期均犯原则性错误,刑罚明显过轻,认为本案应判以监禁式刑罚,判处被告社会服务令是「太宽待」被告,要求覆核判刑。 律政司认为,本案涉及的非法集结有数十人在马路堵路和叫喊,被告袭击两名警察和投掷铁桶和砖头,案情属严重。律政司认为,以案情而言,原审裁判官不可以因被告已还押多时,而采取较低的刑罚,仍需要处以监禁式刑罚,以反映阻吓性;即使判处社会服务令,120小时亦不足够。 辩方:现时改判监会否构成「双重刑罚」及不公平 辩方称,被告现时的社会服务令已完成达9成时数,即116小时,仅余下的4小时将在本周六(21日)完成。上诉庭法官彭伟昌问律政司一方,如何回应答辩方的关注,被告已接近完成社会服务令,如现时改判监会否构成「双重刑罚」及不公平。 律政司一方认为没有冲突,明言「呢个系一个刑事定罪记录慨问题」,认为上诉庭可以改判被告一个即时获释的刑期,但是法庭要申明法律原则。 律政司又称,本案不应在刑罚上过于着重被告的更生,特别是原审裁判官在判刑上已订下6个月的量刑起点,质疑答辩人可因定罪前已还押一定日子,令裁判官改判社会服务令,因而受惠于《罪犯自新条例》,未必适合。答辩方则回应,原审裁判官在量刑时的其中一个出发点,是希望对答辩人未来的更生有益处,加上被告曾还押5个月,原审裁判官才使用酌情权裁处被告社会服务令。 据《罪犯自新条例》,如个别人士犯罪前没有案底、犯罪后判处监禁不超过3个月或判处非监禁式刑罚,经过3年不曾再被定罪的罪犯得以自新,可免予披露的定罪纪录。 3名法官休庭考虑后,指原审裁判官原则性犯错,法庭不认为社会服务令是合理刑罚,但考虑案件所有因素后,拒绝律政司的覆核申请,详细判刑理由稍后书面颁下。 案件编号:CAAR17/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无国界记者组织」评选新闻自由指数 台湾获亚洲第二 台湾获「无国界记者组织」评选新闻自由指数亚洲第二,外交部国传司司长徐咏梅表示,中国对境内国际媒体打压,以及香港实施《国安法》后压缩言论自由,都让外国媒体改为选择台湾作为驻点。另外,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也宣布,第一个在亚洲办事处将设在台北市,并指出台湾是进步而有活力的民主国家,成为公民社会团体和媒体立足的热门据点。 「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这个月公布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台湾排名由去年(2021年)的第43名,跃升至第38名,成为亚洲排名第二。 (亚洲排名第一的是全球17位的东帝汶。) 外交部国传司司长徐咏梅表示,排名显示台湾民主发展,与良好新闻环境深受国际肯定。 徐咏梅说:近年来中国强力打压其境内国际媒体,另外就是从香港实施「国安法」之后,中国的司法势力侵入香港,已经大幅压缩香港的言论自由及司法独立,这些因素也造成部分外媒逐渐移驻台湾。外交部对国际媒体进驻台湾表示由衷的欢迎,同时也就外媒申办来台驻点的相关事宜,积极提供协助。 徐咏梅指出,截至5月15日的统计,共有来自全球20国的75家国际媒体,派遣137名记者驻台。其中,2020年至今的二年多期间,新增并留驻台湾的外媒,共29家及63位记者,较2020年之前数量增幅超过三分之一。 徐咏梅说:驻台国际媒体的报导不仅数量众多,内容更丰富多元,包括:两岸情势、区域安全、台湾防疫成果、产业发展、艺术文化等各面向主题;报导触角也扩及中国、东协、印太各国议题,显示台湾资讯流通自由快速、透明公开,可以提供外媒自由的新闻工作环境。 「无国界记者」在世界新闻自由日发表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以「分化的新时代」来形容过去一年全球新闻自由的发展趋势,其中香港成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区,而中国则是依旧垫底。组织指,随着全球新闻自由急遽恶化,中国也想趁机扩散其资讯控制模式。 除了「无国界记者组织」之外,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世界评比中,台湾不只被列为「自由国家」,其中自由度及社会多元性,更连续两年以94分,位居亚洲国家第二名。 徐咏梅认为,这些自由环境,有助于吸引外国媒体以台湾作为驻点,观察邻近区域情势,或从事便捷的旅行采访。 徐咏梅说:我国政府将持续提供外国媒体在台湾从事新闻工作必要的协助,并竭诚欢迎未来有更多国际媒体来台驻点,运用台湾自由、多元、便利的采访环境,维护民主人权的共享价值。 另外,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宣布,将第一个亚洲办事处设在台湾台北市的中正区。 保护卫士在官网刊出新闻稿表示,特别关注中国及其邻近区域威权国家的人权恶化状况,而台湾拥有开放的社会和地理文化上的邻近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设点选择。台湾最近几十年逐渐摆脱了威权历史,这个进步而有活力的民主国家,现在已经成为公民社会团体和媒体立足的热门据点,尤其在香港人权状况,受到北京控制下迅速恶化的此刻。 「保护卫士」工作主轴涵盖任意监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留置」的黑监狱体系、强迫认罪、全球性的骚扰和绑架等跨国镇压现象,以及中共的秘密警察机构,国家监察委员会。 新闻稿指出,与台湾相关的部分,包括:「保护卫士」对中国的跨国镇压的研究和倡议,涵盖了海外台湾公民被非法送中、非被遣返回台的议题,以及中国对已出狱的台湾公民实施限制出境等。 根据「无国界记者」2022年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排名前三名的国家是挪威、丹麦与瑞典,而排名最后三名的则是朝鲜、厄立特里亚与伊朗。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是香港,从2021年的第80名下滑至2022年的第148名,而中国则是在持续使用立法为武器来限制人民,并将其隔离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下,在180个国家中排在第175名。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李克强讲话成标语 高悬遵义市政府便民服务厅 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和三年前的两句公开讲话内容,近期出现在贵州省遵义市政府便民服务大厅内,引发热议。一句是「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另一句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评论认为,李克强的讲话被公开展示,实属罕见。 本周二(17日),微信朋友圈热传一段网民「齐天大圣」发出的短片,并留言写道,「贵州遵义,信号明确了,刚刚添上去的字」。在这段7秒钟的短片中,在政府便民服务大厅内,墙上挂着写有:「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的红字,署名是「李克强」;在墙壁另一侧挂着写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共17个字,虽然没有署名,但这是李克强于去年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有中国资深评论人士认为,李克强的讲话「上墙」不太符合中国的政治规范,但是这种现象尚未普遍,因此不能说明政治大格局已经生变。资深媒体人宋扬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此事唯一说明的可能是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分工,进行了细化,其中《人民日报》全文刊登李克强早前的讲话全文,这些都极为罕见。 宋扬说:最高层的权力分配,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这个体制不变,本质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无论李克强上,还是谁上,你看到这种防疫消杀的模式,封城封控的趋势,本质上应该没有什么其它的变化。李克强似乎是历届总理中最弱势的一位。 李克强在2018年中国人大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说过,「小」题还需「大」做,只有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才能做好「发展大事」。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 李克强在2021年6月下旬的疫情期间,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今成了遵义政府服务大厅的座右铭。 近期李克强频繁曝光 惹民间猜测 2022年5月14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同时刊登了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超过九千字。李克强连续曝光,实属罕见。对此,政治学者黄永为对本台说,网民对近期李克强的名字频繁出现,感到兴奋亦给予希望。 黄永为说:最近谣言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期望,主要是对现在的这种状况相当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谣言四起,传递很快也很广,但是把希望寄托在李克强身上,机会不大。中国的政治体制如果没有权力的改革,单依靠某个人上台下台,不能解决问题。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郭宝胜认为,中国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导致民怨沸腾。因此,民众把希望寄托在李克强身上。他说,现在有人把李克强的讲话贴到墙上,无非是想给民众留下希望。 郭宝胜说:他就给你一个希望所在,对他们体制还是有利的。李克强毕竟也是中共高层官员,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该给你一点期盼。所以习近平亦给李克强露面的机会。 郭宝胜认为,习近平是仿效当年毛泽东给周恩来露面、讲话的机会。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甘肃宁县政府常务会议:学习李克强讲话精神 多地转载「稳住经济大盘」讲话 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被指「走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阴影」,情况引起关注。在中国甘肃省东南部庆阳市宁县,县政府周二(17日)召开常务会议,会议集中学习了李克强相关的农业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讲话的内容;会议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的讲话精神。 据宁县官方微博帐号「宁县融媒」消息,当地在周二召开十八届县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会议集中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在农业农村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政同责的意见》等内容。会议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讲话精神。 与此同时,多个跟中共官方有关的微博帐号,周二均转载了有关李克强的官方报道。其中,包括「云南国资」、「合肥财政」、「翠屏公安」、「钦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县文旅」、「泗县山头镇」、「蓬安交警」等官方微博帐号,均在同一日转载了李克强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的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多年来,作为中国政坛二把手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直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边缘化。如今,李克强正凭借自身影响力重新活跃起来,成为中国政府高层近十年未见的一股潜在制衡力量。报道引述政府官员和接近决策层的顾问称,在中国陷入近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之际,李克强正在发挥作用,力促习近平回调一些引导中国远离西式资本主义并部分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的措施。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铁腕清零】朝鲜官方短片指Omicron致死率低 中国网民热议微博紧急审查 朝鲜近期出现Omicron疫情,平壤官方电视台周日(15日)播放科普宣导片,强调此病轻症率高达90%以上,居家5天左右可自愈。有中国网民转发这条短片,借此非议大陆的严苛清零防疫措施,微博随即审查屏蔽相关帖文,但仍有少数「漏网之鱼」仍在社媒上流传。有网民借「称颂」朝鲜表达对中国「清零」政策的不满,指「看来以后,我不能再嘲笑朝鲜了」。 根据朝鲜官方宣导片,Omicron变异株BA.2传染性强,症状非常弱,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数量更少,再感染的风险也更低。该毒株致死率比Delta低75%,感染者中93%属于轻症,只需门诊就诊或居家治疗。一般感染后5天可恢复健康。如果感染,要科学治疗,不可过度服用药物。而该影片亦已于微博多个帖文被屏蔽,但仍有少数「漏网之鱼」仍在社媒上流传。 由于中国采取「动态清零」与严苛封控措施应对疫情,影片在微博引发热议。有网民说:隔壁能够如此客观和数据化的去看待(疫情)。 有人说:谁能想到,迄今为止看过最通俗易懂的奥密克戎科普节目居然是从朝鲜电视台看到的。 也有不少网民不满这条短片遭中国审查屏蔽,表示「朝鲜的宣传片也要屏蔽。好想知道你们还想干什么。」、「笑死朝鲜宣传片戳你肺管子了?」、「朝鲜那个防疫宣传片看到一半被删了⋯⋯以后都不好意思碰瓷朝鲜了吗」。 也有网民表示:看来以后,我不能再嘲笑朝鲜了。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日前曾表示「将参考中国防疫做法」,但上周四(12日)朝中社曾报道称,金正恩告诉他的人民:比恶性病毒更危险的敌人是非科学的恐怖、信心不足和意志薄弱。 另据朝中社周一(16日)报道,14日晚至15日晚,朝鲜新增发热个案39.3万宗。共治愈15.3万宗,死亡8宗。从4月底至5月15日,朝鲜全国报告发烧个案共计121.4万宗,其中64.9万宗已治愈。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梁京评论】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自毁的文化逻辑(下) 由海权帝国建构的现代世界所推动的全球秩序,并非是能用公平和道义来辩护的秩序,但对陆权帝国主导的政治秩序而言,海权帝国的挑战具有极大颠覆性。这是因为,海权帝国向其他文明展示了一种「主权在民」的理念之可欲与可能的愿景,这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和自毁的文化逻辑,乃至理解人类可能自毁的逻辑,都十分关键。 海权帝国对陆权帝国的挑战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文化共同体身份认同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价值认同的挑战。统治者当然要强调前者来维护秩序和既得利益,而反叛者则必然从「洋人」带来的「自由」理念中获得极大启示和激励。但无论是当权派还是造反派,都很难摆脱陆权帝国政治文化的束缚,因为这种政治文化不仅是一种符号,也不仅是传承的故事,而是前辈从历史灾变中得以幸存选择的生存策略。无论在哪个社会层面,改变这种生存策略的风险都是极大的,但「自由」的诱惑又难以抗拒,因为这种人类共有的文化本能深植于远古祖先的生存策略留下的共有基因。 没有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是否会走上一条更好的路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我倾向于认为,联省自治那段历史以及后来一些省份和地区的自治成就,特别是阎锡山在山西的成就,也包括贵州石门坎的地域文化重建奇迹,可以支持这样一个判断,那就是没有一战和俄国革命,由地方文化精英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基督教文化精英合作推动的社会变革,很可能有利于现代社会自治的资源快速成长,从而不仅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进入良性进程,而且对整个人类都带来巨大的福祉和机会,尽管中国的政治版图有可能会失去东北,且收不回台湾。 不难理解的是,俄国革命给中国急功近利的变革者带来了一种似乎可以两全其美的现代化方案:既能完成主权在民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革命,又不失去大清帝国的庞大疆域,更重要的是,避免中国分裂乃至被瓜分的「乱世」之灾。我相信,这是「走俄国的路」能吸引如此多中国文化精英最深层的原因。历史证明,俄中两个陆权帝国选择建立「红色帝国」的生存策略来回应现代世界和海权文明的挑战,不仅未能完成「主权在民」的变革,反而造成了空前的社会和人道灾难。俄罗斯因冷战失败再度面临解体危机,而毛死后的中国甚至发生过被「开除球籍」的忧虑。 中俄的改革派虽然在经济市场化方面获得了某种成功,但无法改变多元自治的道德和文化资源严重不足的基本格局。结果是,通过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获得的财富急剧膨胀,俄中再现了托克维尔解释法国大革命的逻辑,所不同者,在所谓「转型」过程中获得权力和发了横财的新贵,更缺乏正当性,从而陷入「我将无我」的极度恐惧。我认为,正是权贵和平民对帝国秩序瓦解的恐惧,把普京和习近平这样的人推上了权力的顶峰。两人的共同之处,都是帝国秩序的维护者。两人利用多数人对帝国崩溃的恐惧来攫取和巩固个人权力,却不得不选择自残自毁的治国方略,根本原因,就是陆权帝国以「人命换天命、空间换时间 」的生存策略来延续和扩张的内外环境,已不复存在。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16-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6日 1.【香港法庭】《苹果》大楼涉租务「欺诈」案 前高层被告转做控方证人获豁免起诉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集团行政总监黄伟强,被指违反将军澳工业邨租契而被控两项「欺诈」罪,案件周一(16 日)在区域法院踏入第6日审讯。控方传召本案被告之一、壹传媒集团营运总裁兼时任财务总裁周达权出庭作供。控方为周达权申请获以特别通道出入法庭,毋须与公众人士共合使用公众出入口。代表控方的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确认,周达权获控方发出「免予起诉书」。 周达权(64 岁)原为本案被告之一,早前获法庭批准与黎智英(74 岁)及黄伟强(60 岁)分拆案件处理,他的案件于 7 月 21 日再讯。法官陈广池开庭就称,若有人用任何方法接触及影响证人,很大机会或可能须负上刑责,「轻则刑事恐吓,重则妨碍司法公正」,又指「以言可以入罪,唔系斋讲就可以冇事。」 周达权在早休、午膳及散庭后,均由法庭书记引领他使用法庭通道出入,毋须与公众接触。在犯人栏内的黎戴著助听器,审讯期间大部分时间倚著墙壁,低头聆听。 周达权于1993 年加入壹传媒,至2016年成为集团财政总裁。周作供时,确认黎智英的私人公司「力高顾问有限公司」于 1998 年,更改注册地址至将军澳工业邨骏盈街 8 号,惟该公司名称从未在涉案《苹果》大楼的「水牌」上出现。法官陈广池追问原因,周表示「唔知同事漏咗丫,定有意唔show 出嚟,实际个原因我唔知,唔系我去处理。」陈官称证人不用作出猜测。 周又称,「力高」雇员除了会计部员工外,亦有聘请船员、船长及司机,为黎及其家人服务,形容「力高」的业务与报业印刷「完全没关系」。 周供称,「力高」办公室原位于涉案大楼 1 楼,其后位置不够用而渐渐搬上同层 4 楼;并称黎智英的私人助手 Mark Simon 及集团行政总监黄伟强,亦有份处理「力高」业务。周形容Mark Simon 是「力高」其中一个「话事人」,亦会处理黎智英的私人事务,「公司都知道佢(Mark Simon)系黎生助理、左右手」。 周强调,「力高」所有实际利益、股票价值均属于黎智英,「力高100%所有嘅钱都系佢(黎)拎出嚟」,他只是以信托形式持有「力高」的50%股权,没有实际得益,公司最终决策人是黎智英。 周表示,将军澳工业邨租务事宜由《苹果》印刷公司行政部负责处理,并由黄伟强与科技园公司接洽。至于为何文件由周达权签署,而非黄伟强,周就解释,行政部与科技园公司谈好细节后,再由他在承诺书等文件上签署,并称他得悉「力高」没有申请牌照,当时是由黎智英及同其他董事决定,强调「我都唔知点解」。 案件押后至本周三(18 日)续审,周达权作供料需时约一星期。 控罪指,黎智英被控于1998年4月1日至2020年5月19日期间,而黄伟强则被控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9日期间,连同「其他人」藉着欺骗,即向香港科技园公司隐瞒,将军澳工业邨骏盈街8号的处所,并非按1999年5月25日订立的租契协议的指明用途使用;以及向科技园公司虚假地表示,处所是按该租约协议指明的用途而使用,并以此意图诈骗及诱使科技园公司,不执行租契协议下的权利去采取行动,导致该《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及或「力高顾问有限公司」获得利益;或导致科技园公司蒙受不利或有相当程度的可能性会蒙受不利。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香港法庭】两醉酒男认去年7.1毁20支国旗判囚两个月 官批行为贬损国家尊严 去年中国国庆日,2名男子在香港黄大仙一屋邨用打火机点燃及扯落20支挂在路旁的国旗,2人同被控一项「侮辱国旗」罪。33岁装修工人和50岁无业汉早前认罪,案件周一(16日)于观塘裁判法院判刑。主任裁判官称被告的行为贬损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尊严,判2人入狱2个月。 报称无业的被告卢景扬(50岁)和装修工人卢蔚浚(33岁)被控于2021年10月1日,在九龙塘横头磡邨宏安楼外富美街,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或玷污的方式侮辱20支中国国旗。 主任裁判官钱礼裁决时引述案例指,《国旗及国徽条例》第7条的立法目的和控诉要旨,旨在全面保护中国国旗免遭侮辱,以维护象征国家尊严、统一及领土完整之国旗的合法利益。法庭量刑时,必须审视被告的行为对国旗造成、带来或引致的侮辱程度。 侮辱国旗罪的量刑因素包括被告的实质作为,即对国旗带来或引致的侮辱;辱旗行为的时间、地点、场景,及在案发现场可能引起的反应或后果、是否有预谋下及夥同其他人犯案等等。 裁判官同意事发时为深夜,亦并非在公共集会中进行,虽然控罪没有量刑指引,但是控罪性质明显严重,现场的闭路电视拍下2名被告有交谈,第一被告并戴上口罩,用打火机行事后,又来回折返现场,事后多支国旗被烧毁。虽然辩方称2被告是醉酒后行事,但是裁判官认为2人清楚知道自己行为,须判以阻吓式的监禁式刑罚,判2人以监禁3个月为量刑起点,认罪后扣减至2个月。 案情指,九龙东潮人联会在去年中国国庆前夕,于涉案马路两旁各悬挂10支中国国旗。两人于案发日清晨约6时现身案发路段,首被告用打火机点燃国旗,并在富美街至富裕街来回行走,发现火种熄灭时随即再点火,其后扯下多支旗丢在地上。次被告则焚烧或扯下共10支旗,逐一丢落地。警方到场发现17支国旗有焚烧痕迹,其中共15支国旗遗在地上,另2支有烧焦痕迹的国旗留在栏杆上。闭路电视及行车纪录仪拍得2人涉案经过,卢景扬警诫下称半夜喝了啤酒,卢蔚浚则在警诫下承认「一时贪玩」。 辩方早前求情指出,两人受酒精影响,低估犯案的严重性,事件与政治无关,现已非常后悔,首被告并亲撰求情信,向「祖国」及国旗物主,即九龙东潮人联会道歉。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认知作战】中国提供资金给台湾「网红」 陈明通证实进行处理 在台湾,国家安全局长陈明通周一(16日)前往立法院报告时证实,中国提供资金给台湾「网红」从事认知作战,相关部门已进行处理。对于立委关切当局开放港澳高中学生来台就学,是否会引起国家安全疑虑,陈明通强调大家应对自由民主制度有信心,相信这些学生来台后会受到影响而改变对极权的看法。 国家安全局长陈明通受邀前往立法院报告前,回应传媒询问,关于中国培训台湾网红对台统战,也透过社交软件影响台湾青少年认知时表示,按相关法规,国安局是负责收集情报和研判,发现确实有这些现象,已有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陈明通说:像上次乌克兰的事情,所谓「来自宝岛的纲纲」,根本就是在深圳中共培植的网红,炮制所谓的「关西机场事件」,人根本没有在,还大声嚷嚷中共派飞机把台湾人载回去,讲一些配合他们统战的话。我们在24小时内就把他揭露是在深圳,而且根本是对岸培养的「网红」。 对于传媒追问,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多时,陈明通说,这不便透露,国安局会尽一切职责去掌握这些现象。 陈明通提及的「关西机场事件」,是指2018年9月日本关西机场因为台风关闭,导致大批国外旅客无法自日本返国。网路传出台湾旅客靠中国驻日使馆派车接应,才从机场脱困的假消息,引起网民留言批评台湾驻当地官员办事不力,当时担任驻大阪经济文化办事处长苏启诚,在舆论压力下自杀。 另外,民进党立委林静仪关切当局近日放宽「香港澳门居民来台就学办法」,开放不具有居留资格的港澳居民来台就读高中,引发各界忧心国安问题。 林静仪说:2012年香港就开始实施全港中小学幼儿园要挂国旗,2012年他们推动中学教育的德育及国民体育课,内部要做赞扬中国共产党民族主义的历史。这是他们2012年所提的洗脑课程,我想这个您都有掌握。也就是说,以2012年他们开始进行洗脑课程,或者接下来要做这些课程,它对于现在的高中生,你认为在思想教育上,有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曾经在台湾大学任教的陈明通回应表示,他有很多大陆学生,来台之后,自然会受到当地情况影响。 陈明通说:陆生到台湾来以后,他整个思想开放,这个时候谁在教育谁其实很清楚。所以大陆方面有一阵子就把陆生停掉,他很怕这些人来了以后想法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有时候要对自由民主有信心,因为自由民主基于人性。他们来了以后,他们看到人的生活应该这样过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制度有自信心,他去搞这些东西,坦白讲,我不客气讲一句话,我以前念书时老师讲过一句话「爱国没有专利,爱国没有专家」。今天没有甚么爱国者治港,爱国没有专家,爱国也没有专利。 陈明通指,陆生来台之后,接受台湾自由民主教育,他们就会反思,就有机会重新再社会化。但他同时强调,国安单位会负起责任,追查有问题的特殊个案。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中国经济】4月零售年减逾一成失业率超6% 跌至近两年新低 中国政府周一(16日)公布多项4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在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调查的失业率等方面均跌至两年多来的最差水平。中国国内要求对中国「清零」政策进行微调和增加刺激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分析人士警告说,经济下滑尚未见底。 综合外电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减11.1%,远超越《路透》先前调查预期的6.1%降幅。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工业生产则下降2.9%,未达小幅成长的预期。今年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而上个月调查的失业率上升至6.1%。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傅凌晖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坦言疫情的影响「明显大于预期」,但他仍声称,打击将是「短期的情况」,「经济有望逐步复苏」。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胡东安(Tommy Wu)向《南华早报》表示,上海长期封锁、在中国的连锁反应,以及高速公路管制导致的物流延宕,严重影响国内供应链。胡东安补充提到,家庭消费受到的打击可能更大,活动中断预计会延续到6月,反弹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铁腕清零】北大架设围栏「防疫」引爆学生聚集抗议 中国首都北京近日出现Omicron疫情,当局厉行严苛封控措施,引起民众恐慌及不满。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当局于周日(15日)连夜架设围栏,更引发「天子门生」聚集抗议。北大副校长陈宝剑到现场喊话,最后围栏拆除了。此事在大陆网路引起热议,但相关短片、话题很快被删除。 由网络流传的影片可见,学生聚集时不断高叫口号,要求拆除围栏。 学生:拆!拆!拆!拆围栏! 在学生抗议现场,身兼北大党委常务副书记的陈宝剑出现向学生喊话,承诺跟学生对话。 陈宝剑:第二,我叫陈宝剑,我有名有姓,我就在这办公,每个同学都可以跟我谈;第三,大家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疫情期间不能聚集,但是保证大家的学习、生活、科研工作,这是学校的承诺,也是我的承诺。如果大家信任我,你们待会儿咱们十人一组⋯⋯(学生:现在任何措施都没有通知我们)我现在就要跟大家说就是:今天晚上就要跟大家说措施,每一项措施⋯⋯我既然承诺如果解决不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听我的:一个区、一个楼层,我谈一次,好不好?一个楼层一个楼层跟我谈,然后跟大家沟通。 陈宝剑又要求学生放下手机,「保护北大」,并返回学生宿舍。 陈宝剑:但是请大家有序的回到自己的宿舍,如果今晚、如果今晚哪一个宿舍我没有走到,那是我的责任,如果今晚哪个宿舍哪个同学有意见,我们都可以谈。同学们,请大家……现在我做第一件事,请大家把手上的手机放下保护北大! 有北大学生在社交平台表示,最后围栏拆除了。此事在大陆网路引起热议,但相关短片、话题很快被删除。 5月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亦曾因围栏问题引发师生聚集抗议。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中央「习」权】中央办公厅发「意见」 禁元老「妄议中央」 中共官方周日(15日)刊发文件,要求「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党员「不得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每年要为离休干部党员讲课,而且要求元老离境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评论分析,习近平的执政引起党内不满,反对力量能否组织习永续帝制,将是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一大考验。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确保离退休干部,特别是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党员,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意见》又规定,中共元老「不得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不得传播政治性的负面言论,不得参与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并要求各级党委每年举办示范培训班,党委或有关方面每年为离退休干部党员讲1次党课,并强调离退休干部党员出境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周一刊登文章表明除了加强学习、宣传、辅导、培训之外,还准备由「党内法规」著手,达到令元老「禁言」的目的。 时政评论人士夏明教授指出,习近平执政10年,各方面的工作现在都面临著危机,为持续政权,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管住中共的这些党员。但矛盾的是习近平掌权以来,借反腐之名大肆党同伐异,也让这些中共老干部意识到习近平已经打破党内轮流坐庄的任期制,一家独断,引发了中共各个派系抱团抵抗。 夏明:对老干部进行控制,尤其是以他们的退休后的福利,各种待遇作为一种要挟的手段,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就在人事任命,而这里面很大的一批人,他们的升迁不是感恩于习近平的,他们都是在江泽民和胡锦涛任期内得到的提拔,这些老干部离开的时候,一定把他们的人马全部安插在保护他的位置上。所以对习近平来说,他今天的敲山震虎针对老干部,其实还是对他下面有许多的干部,他控制不住。也反映习近平他现在已经第十年了,最终还是没有把权力完全控制住。 夏明认为,党内反对习近平的力量能否阻止习将帝号传承下去,将是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一大考验。 夏明:如果他能够被逼宫下台的话,也反应出中共的力量也还有些弹性,那么或者说作为中共的党内民主集中制还有一点点效果。但是如果这次习近平个人力量,个人权力和他的小圈子,把这个党国给否定的话,那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就走向了一个更大的灾难。 近月以来,外界均流传中共元老对于习近平的内政外交感到不满。《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曾报道,今年10月满94岁的朱熔基对于习近平破坏中共的接班制度感到不满。而在4月份,网络亦流传今年6月满92岁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资中筠的重磅文章,她批评中共的亲俄路线未能「以人为本」,无视战事生灵涂炭。 一股「反习声音」,在今年隐约成形。今年2月,海外网络流传一篇4万字长文《客观评价习近平》,吹响了「反习号角」;3月中,第二篇反习文章《祸国殃民的习近平必须下台》出现,乾脆要求他下台。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加强监控】河南三大电信商:国际港澳台短信接收须申请开通 中国多地电信运营商通知客户港澳台及国际短讯收发功能已被自动关闭,开通必须提交申请。分析人士认为,当局目的是要掌握境内人士与海外的关系。又认为当局的监控是一步一步由弱到强,到最后要实施全国全面封锁。 近日,浙江多位网民声称,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移动浙江的一则短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防范境外电话诈骗,保护客户财产安全,浙江移动将默认关闭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对此,中国移动浙江相关负责人回应指,此事属实。还称,公司正通过短信形式分批次通知客户。若用户需要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须另外进行登记。 时事评论人士鲁难本周一(16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他亦在网上看到上述消息。他认为中国官方此举的目的是要摸清国人的海外关系,有利于当局对国民继续针对性的监控。 鲁难说:等于逼迫你去开通国际电话,我理解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外汇流失,让在国内的人不要「恶意出境」,不要「恶意出国旅游」,保住中国岌岌可危的外汇储备,第二,为了搜集个人与海外关系信息,哪些人开通了国际电话接听功能。 他又表示,中共对百姓采取的大数据监控近年已渗透到各个角落。 鲁难说: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他们现在对手机数据安全方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 本台上周五曾报道,多个省电信部门下令,关闭手机接听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功能,若要开通须另外开通登记。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河南电信4月26日发布公告,自5月7日已将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默认为关闭状态。当局指做法是为防范电信诈骗。 公告声称,因境外诈骗短信案件「高发」,根据河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要求,5月7日零时起,将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业务办理调整为依用户申请开通,届时,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默认为关闭状态。对于有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需求的河南省用户,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提出开通申请。 据工信微报网站消息,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发布联合公告,为严控境外诈骗短信,自3月28日起,江西省内用户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业务调整为依用户申请开通。另外,1月25日零时起,辽宁电信关闭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去年11月27日起,贵州电信也关闭手机境外短信功能。 中国江西媒体人郭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上述几个省份只是试点,他相信不久将来,这种限制中国民间与境外的手机通信做法将扩大到全国范围。郭涛又认为,官方有限度切断中国境内外的通讯联系,只是采取封闭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未来更会一步步封关锁国。 郭涛说:就是要为下一步更大的动作,封控、封国、封网作准备。这些短信、电话控制只是措施的一个初级手段。他们是一步一步封控由弱到强,最重要的是他要全面封锁。 郭涛认为,民众若想摆脱当局对电话通讯内容管控,似乎没有办法。 郭涛说:他(政府)想要全面管控的话,你是没有甚么太好的办法,包括上海、北京发生的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出民众没有甚么太好的规避办法。除非国际社会给中国民众帮助,否则的话,没有其它路可行。 在电话通讯之外,中国当局一直在网络以及通讯软件上加以审查监控,批评政府的言论成为禁区。据一位电脑工程师称,即使用户使用翻墙软件聊天,当局仍能破解内容,况且许多翻墙软件属国产货,当局随时可以通过这些国产翻墙软件获取用户的资讯。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不肯走红色申报通道:珠海水货客与海关职员爆冲突 自2020年出现新冠疫情之后,深港陆路口岸没有恢复,所以很多走私的电子产品都是用船到澳门,然后组织水货客带货到拱北,再带回深圳批发。两年多以来当局一直没有特别处理这个问题。但中国海关人员近日突然出手,并在「执法」过程之中和水货客爆发肢体冲突。 据网民拍得的短片显示,身穿防疫保护服的中国海关人员把疑似水货客在地上拖行,把水货客及其背包拉到红色申报通道进行检查。期间,水货客和海关人员均跌倒在地,场面混乱。也有网民上载海关内部拍得的照片,显示被充公的货物推积如山。 对于相关暴力场面,网民纷纷留言表达意见。有网民认为:「(中国政府)最近缺钱,所以得加大力度搞钱。」、「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动手能力这么强的国家了!」也有网民指称:「都是跟上海学的,海关也开始大闹天宫了!」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财经拆局】争夺港股定价权——人民币计价股票 港元会被边缘化吗? 上篇探讨了香港有可能被移出SWIFT的备用方案,坊间亦出现不同角度的讨论,包括数名中港学者认为现时人民币已经足够强大,认同「新香港」要有「底线思维」,在当今中美关系恶化环境下,应考虑港元尽早与美元脱钩,港元可以改为与人民币或一篮子货币挂钩,相信脱钩有利于国家。 我认为有人刻意放出港元要与人民币挂钩的讯息,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地缘政治不明朗下,希望采取措施包括推出人民计价股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代价甚至是不惜逐步边缘化港元,以及把港股定价权拱手相让,好让港元能够脱离美元制衡,能早日与人民币挂钩。 「人民币计价股票」是去年八月由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提出,要把人民币以国际货币的方式有意义地推向国际市场,包括开放50只至60只恒指成份股,以人民币计算、报价、交易及结算,投资者可以自行决定用哪个货币,例如用人民币买入,沽货时用港币取回款项。 过去三年全球受疫情打击,加上俄乌战争令反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约15%至20%,远比不上美元的主导地位。 因此,有内地媒体及本港学者,均提出香港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交易平台,责无旁贷,应执行「国家任务」,发挥枢纽角色使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 先回顾一下历史: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2014年提出「互联互通」,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设计:在港股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以人民币买卖港股,需要透过闭环交易系统自动完成换汇,换句话说,买的港股以港币计价,交收却以人民币资金兑换港币。内地资金由买入到卖出,都不涉及中央最担心的走资问题。 然而按机制要求,汇率要在收市后而非交易时段确认,而且当客户买入或沽出港股通股票时,券商系统一般会预先冻结成交金额的3%作按金,以防止当天汇率大幅波动造成的结算资金不足,晚上清算后再「多除少补」。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日子,难免涉及额外汇兑风险,按金规定也变相令交易成本增加。如果日后能以人民币计价及买卖港股通股票,便可降低北水南下的汇兑风险与成本,势必刺激港股通交投量。 另一个好处当然是可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因为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可以进一步增加,而且不排除部分国际投资者会舍弃港元、宁愿增加人民币资产,也为推动人民币报价股票证券提供窗口。 香港拥有中国内地以外最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存款规模在今年初一度超过1万亿人民币,较2017年初的5000亿人民币倍增。未来更多人民币资金涌入也有望强化并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理财中心的地位。 当然还有一个潜在好处,就像中国最大投行——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所说,一旦地缘政治风险发生变化,港股通的人民币定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可能的外部冲击。例如,「针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港币和以港币定价的股价产生冲击,而人民币定价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冲效果。」 弦外之音明显就是,如果香港被外国制裁或真的被移出SWIFT,放心,人民币定价可以起到稳定香港金融市场作用! 但过度开放人民币买卖,会否是有计划逐步削弱港元地位?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又能否支撑日渐庞大的交易量?一个更深层次考虑,是更多港股使用人民币计价后,股票市值的定价权,会否由港元投资者转换至人民币投资者手上? 稍有读过经济学都知,任何产品定价都是由供求决定,但如果同一产品(上市公司股票)有两个货币需求(港元/人民币),应如何定价?理论上当市场资讯流通,汇率又自由浮动,供求终会趋向平衡(Equilibrium),即是股票定价只反映基本估值因素及市场需求,汇率理论上会自行调节,撇除汇率差价后,不论港元或人民币,应该是同价。 当然这个经济学假设只存在于书本上,实际上看目前AH股差价,参考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过去一年反映A股比H股的溢价维持在三成以上,高峰时溢价甚至超过五成。换句话说,也就是同一股份,H股相比A股存在大幅折让, A股有套利空间。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都留意到相关差价问题,他在今年初已表明,当局研究重点是确保人民币、港元柜台价格和交易不会「碎片化」,「做法之一是设造市商,但需要解决两边买卖套戥成本问题,如印花税、外滙不够流动都会带来阻力。」 问题是即使有市场庄家,是否必定能解决差价问题?套戥如果失效,香港股票的定价权,会否由港元的投资者,转为落入人民币的投资者手上? 第一次听到「争夺定价权」这个说法,是在2015年。当时,内地公募基金获得南下买港股的许可,随后香港市场出现一波资金南下的高峰。 当时在个别微信群里,不少人就提出了「南下炒港股,争夺定价权」、「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 结果在2015年内地爆发股灾后,这些争夺定价权讨论就完全消失。不过在今时今日的「新香港」,重夺经济话语权有机会再次出现。 以2014年底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累计流入规模已经近2万亿人民币,南向持股分别占港股通「标的」和港股主板总市值的8.8%和5.2%左右,南向成交更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25%。 按原定的计划,人民币计价产品,原本只覆盖恒生指数成份股大约五、六十只股份,但根据最新的计划,似乎人民币计价产品是有倾向覆盖全数五百只港股通的流通股份,届时人民币资金占比势必大幅上升。 要知道,内地股民的投资文化,与香港及国际水平均相当不同,除了充斥短线炒买,更多是充满内幕交易,以港股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均是中资机构,实在令人担心定价权如果落在内地投资者手上,会否出现更多违规的内幕交易。 作为人民币计价股票倡议人,任志刚一再重申,不担心港元地位会受到影响,反指措施有助减少港元资金流出流入的规模,稳定港元汇价。(这点作为财经记者,实在难以认同:香港不是一直以作为资金自由港而自豪吗?为何会变成减少进出是好事?) 回顾任志刚在2015年出版的《居安思危》,他在序言指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在参与各地大部分国际金融活动,要以港元进行是天方夜谭,港元重要性长远而言将减退,有必要容许人民币在香港可以便利地担当货币功能。 不过这几年随著任志刚加入行政会议,已经改口称联系汇率制度仍行之有效,最近更称,在一国两制下,港元与美元有稳定关系。如果人民币因为内地有政策或经济需要走某一条路,港元仍然作为与美元同水平的货币,为国家效力。任说:「我觉得无太大所谓,亦都几好。」 潜台辞不正是「为国家效力」?套用电影对白「国家终于有任务畀你」,港元地位不正是此时此刻要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吗?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0.【硕破天惊】普京习总传病重,俄兵折损国又穷 历时超过八十天俄乌战争出现重大转折!乌军日前击退俄军,将之赶出第二大城哈尔科夫,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Kyrylo Budanov)近日接受英国传媒访问时称,普京患癌病重,《泰晤士报》亦引述俄国企业大亨称,普京患了血癌。布达诺夫估计乌俄战事8月中旬会出现变化,至年底接近结束,届时乌克兰甚至有望重夺早年失去的克里米亚半岛。根据英军情报,俄罗斯军队目前损失了2月份以来部署在乌克兰的三分之一的地面部队。对于普京而言,可谓祸不单行!另一方面,芬兰及瑞典双双决定加入北约,令自称反纳粹的普京更是面目无光! 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周六(14日)结束,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和邻国摩尔多瓦的外长波佩斯库也到场参加这次会议,欧盟最高外交代表博雷利周五(13日)在七国集团会议上宣布,欧盟将向乌克兰额外提供5亿欧元的军事援助,以帮助其抵御俄罗斯的入侵。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向基辅保证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为其主权而战,直到乌克兰取得胜利」。七国集团又誓言,永远不会承认俄国侵略而获得的领土。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在莫斯科一个外交与国防智库集会上说:「西方已集体向我们发动全面混合战。目前很难预测会维持多久,但清楚不过的是所有人都将无一例外,会感受到其后果。」他又强调俄罗斯已竭尽所能避免与西方直接冲突,但指该国已习惯制裁,将欣然接受挑战,又形容美国及其盟友抢夺俄国近半约3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国家盗窃」,呼吁其他国家减少对西方的经济依赖。拉夫罗夫指,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正是历来最好,该国又正与印度建立优先战略伙伴关系,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将注定失败。以目前形势看,中国与印度能帮得上俄国甚么? 此刻,来自英国的媒体引述消息报导习近平的恶耗!根据外媒《每日邮报》报道,习近平遭传出罹患「脑动脉瘤」、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的消息;不过,该言论目前已被大陆官方全面封锁。报道指,习近平不愿意接受重大手术,希望能透过传统医学来治疗。在中共二十大前,也是在北戴河会议前,「习核心」以党建名义发了一个针对离退休干部「封口」的文件。这是否反映中共内部已有剧烈内斗?习总欲封元老之口,是否感到连任有危机? 主持:郑宇硕、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05-13-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3日 1.【锁国政策】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严格限制中国公民非必要出境」新规 打破「润学」希望 近期以逃往海外为主题的「润学」(注)在中国社会火爆,但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新规打破人们逃离的希望。新规从严限制中国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动」。有金融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对外汇储备不足的应对之策。亦有评论人指出,中共借疫情管控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管控。 中共多家官媒周四(12日)报道,中国公安部副部长、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在周二(10日)的一次会议上,传达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坚持「动态清零」旨意,并以防疫政策为由,部署最新的严控出入境政策,以迎接中共二十大。 新措施要求出入境管理部门和边检总站,严格执行从严从紧的出入境政策,从严限制中国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动,严格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要严防滞留境外人员抵边聚集、非法入境「带入疫情」等。 许甘露还宣布,要严打「非法出入境」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獴猎行动—2022」。 这无异于给近期爆火的「润学」投下重磅炸弹,网友惊呼:闭关锁国真的开始了。 本台拨打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办公电话,未获接听;打通该部门咨询热线后,工作人员解释了「非必要出境活动」范畴,以及何为「必要出境」活动。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咨询热线工作人员说:非必要事由是包含旅游和探亲的,边检人员这边会进行劝阻;必要主要是出国留学、就业、商务、或者是出境就医、参与防疫抗疫、运送救灾物资等事由。 但持有「必要事由」的中国公民是否可以自由出境?本台再向北京边检询问,工作人员表示要严格查验事由、证明文件等,并以现场执行情况为准,显示即使必要事由,出境前景依然黯淡。 北京边检工作人员说:如果是商务这种,执意出境,边检现场是正常查验有效的证明文件,然后说明出境事由,是因为什么出境。北京没有说严禁禁止你出境,但是具体能不能出?还是要以当时出境的时候,以现场执行情况为准。 一家不愿具名的在美国、中国都有办事机构的留学机构告诉本台,鉴于目前的出境管控,很难以留学之名为学生办理护照。 留学机构工作人员说:这边都限制出行,现在护照管控比较严格。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从经济角度解释为何当局现在严控公民出境,更大的原因是经济下行、疫情管控使中国出口不足,这些都导致外汇储备不足,因为当局想截断公民出国换汇之路。 贺江兵说:限制出境,从经济、金融角度就是减少外汇消耗,中国外汇现在出现紧张。现在由于经济下行、出口减少、加上清零政策,中国自身的出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样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如果大家都去换汇,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不可能既要保外汇储备还要稳住汇率,那是不可能。外汇储备对中国尤其重要,你如果说出去留学、或者说是移民,你要换取大量的外汇,这样它的外汇储备保不住,汇率也保不住。 早在2015年,为了稳定当时的汇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动用了近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诚然,中国政府严控公民出境有经济上的原因;但中共当局借疫情管控实现了社会全面管控,也势必会引发大规模抗议。 王龙蒙说:中国政府以「疫情管控」为由,已经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管控。迁徙自由本就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联合国确认的基本人权之一。从早年间中共当局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一些异见人士进行边控;再到严控维吾尔人、藏人的护照发放;中国人民丧失的基本自由越来越多。你可以想像一个闭关锁国,与文明世界隔绝信息后的中国会走向何方,要么是公众变成没有思想的奴隶,要么是为了基本的自由大规模的抗议,中国政府会为这些极权管控作法付出代价。 早在2021年7月,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下发通知「对非必要非紧急出境事由,暂不签发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近期有人曝光中国海关剪掉留学生、和持有海外国家绿卡的公民护照一角事件。 疑为止停民众的愤怒情绪,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还做出「辟谣」,称「停办护照」、「对绿卡剪角禁止出境」为「假消息」。 注:润学,动词形式润(罗马拼音:run,引申为跑开、移民海外之义),是一个源于中国大陆的网络流行用词,意指研究如何离开中国并移民到发达国家的学问。 「润」与内卷、躺平被认为是中国90后和00后年轻人职业发展的三种选择。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上海封城】黄浦区屋苑阴性住户强制转移隔离 居民拍片自保点击过百万 上海市近月受到奥米克戎疫情困扰,当局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甚至将没有染疫的阴性居民集体强制转移。在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的中产屋苑「淮海坊」,最近也被纳入强制转移隔离区域,居委会和公安都「劝导」居民交出门匙让工作人员入户消毒;有居民对入户消毒政策不满,和公安理论,并拍片放到网上,这条短片现时点击已超过一百万。 在短片之中,这名女住户首先向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公安(大白)询问当局消毒杀菌的范围。 居民:这个场所消杀包括什么地方? 大白:包括什么地方? 居民:走道?还是什么地方?公共区域? 大白:对!公共区域,整个大楼。 女住户其后向公安表明,不愿意让当局派员进入其住宅进行消毒。 居民:公共区域的话,昨天前天不是已经有后门让我们打开进楼道,楼道是公共区域,对吗?已经进楼道消杀过了。那么,是不是还要继续进公共区域就是楼道消杀?是楼道,对吗? 大白:还有其他地方。 居民:其他地方包括什么可以跟我讲清楚吗?比如? 大白:这大楼外面门内外都要消杀。比如你现在站在这个院子里。 居民:我自己的院子,也就是说我自己的院子里面!我们锁起来你们怎么可以进我的院子里面呢? 大白:如果愿意....... 居民:我不愿意! 大白:我说的是如果,先听清楚,如果你愿意....... 居民:所以我在一件 ....... 大白:对啊,你先听我说完啊! 居民:对对对。 大白:要不要解释,如果您愿意把这个钥匙交到居委会消杀,他会帮你把这个门打开,然后有相关的人员会进来,对你的房子进行消杀。 居民:好的,那如果我不愿意呢? 大白:不愿意,那你的房间就暂时不进行消杀,我们去消杀这个能够进行消失的地方,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公共场所楼道。 公安其后警告女住户,指她不能在网上传播短片,短片「只能她自己一人看」,并声称她流出短片有可能触犯「扰乱公共秩序」罪名。 大白:停!我现在告知你,您有权对我进行录像,这个我也建议,因为你监督我执法;第二个,这个视频我希望你不要在网上乱传;第三个,这个视频不要断章取义,不要发一段,你一定要发完整。你一定要发完整的。如果说....... 居民:OK。 大白:违反了相关的虚构事实,什么扰乱公共秩序....... 居民:呵 .......呵 .......呵(大笑) 大白:你自己承担,就这么简单。拍可以,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看....... 居民:对对对。 大白:你不要发给其他人。 其后另一公安介入,直接要求女住户「配合」。 大白2:我知道,你这个问题不要这样无理取闹的问题,你有什么困难提出来! 居民:我也....... 大白2:没有困难就配合一下,就这么简单! 公安其后亦表明要把所有屋苑居民运走隔离,但隔离地点却没有告诉住户。 居民:那么我们要被运到哪里去? 大白:运到哪里,现在等接通知,具体的肯定不是方舱,是隔离场所。 居民:隔离场所指的是市一级的?区一级的?还是宾馆级的?还是....... 大白:你听我讲啊!因为我现在不确定,所以我也没办法保证到底是什么地方,但它绝对是个隔离场所。因为现在咱们是做工作,车还没有来...... 居民:好的....... 大白:等接到通知了,我们会告诉你去哪个地方。 居民:好的,那这个隔离场所是所有阴性的在一起,对吧? 大白:是!你们这一排阴性的楼进行转移...... 居民:对,这些因为我要确认,我要保证自己安全嘛,对吧? 大白:刚才居委会跟你讲过,肯定说过了...... 这条短片目前点击已超过一百万,有网民留言说「淮海坊因为这位勇敢的女生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也有网民认为:「这是有视频有互联网!你可以想象如果是封闭的,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干!估计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上海封城】沪93岁老人新冠病身故「火化」 医院搞错身份亡者死而「复活」 上海一名93岁老人在养老院内染疫,被送到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 4月22日,医院通知老人的家属说老人病故,当天送殡仪馆火化。家属未获准告别遗体。养老院为老人注销户口后,本周家属得知老人已经康复出院。此事震惊微信朋友圈。 上海封城后的奇葩事件不断发生。继该市普陀区一养老院发生活人被送殡仪馆火化事件之后,近日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传出将一名93岁老人的身分张冠李戴,送殡仪馆火化。网民「Bush」留言写道:真奇葩,我同事奶奶,前几天说,是从养老院送去方舱,然后死了吗,结果,昨天(10日)又回养老院了,结果不知道死的是谁。 「Bush」还称,反正当成他同事奶奶给火化了,棺材也写的他奶奶的名字。事件当事人「诸葛先生」发帖称,他的奶奶健在,好坚强,现在出院回护理医院。诸葛先生上传了他奶奶的照片说,照片刚才是护理医院拍摄的,周浦医院搞错身分,严重失职。本台记者周五(13日)致电周浦医院,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上海防疫方法更像中世纪防疫 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对上海发生此类事件感到不可思议。 他对本台说:这件死而复活的事件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另一位死去的老人究竟是谁?他的子女又在哪里?这种大规模的封控、方舱,这种人道灾难。有人说上海的防疫措施有点像文革时期,我感觉更像是中世纪的防疫,把人当成牲口。 当事人亲属发文写道,历史将永远记住2022年的上海。封控至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了!妹夫的母亲93岁高龄,久住浦东东海养老院。上个月不幸感染新冠后,被送去周浦医院治疗。 4月22日,病情恶化,医院通知妹夫,老人病故!妹夫当时被封控在青浦家里,无法送母亲最后一程。然后确认死者信息,当天送殡仪馆火化。当时,家属向殡仪馆提出能否拍摄遗容,但被拒。仅拍了灵柩、吊唁牌及寿衣的照片。 老人「死而复生」 吓得儿子一夜未眠 之后,妹夫委托养老院处理母亲后事并注销户口。 5月10日晚,养老院突然通知妹夫,他母亲没有死,已基本康复,被周浦医院送回了养老院,并拍了老人的短片。老人死而复生,吓得妹夫一夜未眠。网文质疑,4月22日被火化的究竟是谁?此前5月1日,该市普陀区一养老院安排运送「死亡」的长者时,竟将一名还有气息的老人被塞进尸袋,送往殡仪馆打算火化,被殡仪馆人员发现,救回老人一命。 评论人士张建平对此感慨道:「上海防疫出现这么多乱象,你还不能发表意见,你若发表意见,官方就说你怀疑和动摇他们的清零政策。此事官方尚未出来回应。」 上海一居民和本台记者通话时,当地派出所警察已经赶到。她在电话中匆忙的说:「现在派出所又来接我,可能昨天我与你聊天后,他们又来找我了,我没犯法,我怕什么。」 上海居民陈先生说,在上海封控期间,家里一旦有人患病或病故,只能由官方处理:「现在家里有事很麻烦,家里有人死,不能到殡仪馆参加追悼会。我们天天要做核酸,喇叭一直在叫你下楼做核酸,现在做核酸的人愈来愈少。」 新冠索赔团法律顾问团愿提供协助 另外,协助上海新冠疫情遇难者维权的「新冠索赔法律顾问团」发文,呼吁上海市政府尽快停止非法、非人道的城市封锁管控方式,以免造成更大的人道灾难。该文提到,愿意为遇难者家属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及索赔维权指导。 中国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创办人陆军对本台说,近年以来,疫情清零政策导致众多侵犯人权事件的发生,有些是因为政府政策所导致,也有的是官员玩忽职守所导致。 陆军说:这些造成了极其严重后果和非常恶劣影响的行为,侵犯了民众正当权益,但是在中国,公民维权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维权的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维权者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 陆军说,在中国历次重大公共事件中,人权律师从未缺席,从2008年危机到问题疫苗的危机等。这一次新冠疫情爆发后,多位律师组建新冠索赔法律顾问团,为多名武汉肺炎受害者成功索赔。 新冠索赔法律顾问团在文中请新冠病毒遇难者家属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整理后发送至顾问团秘书长罗胜春女士的电子邮箱。他们将在审查后提出证据补充意见,为下一步的国家赔偿申请做准备。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加强监控】中国手机用户须登记 否则关闭国际及港澳台接听功能 近日中国大陆各地的手机用户陆续接到通知,下令所有想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的国人要在限期之内登记,否则将关闭国际及港澳台接听功能。有网民揶揄,「要像北韩(朝鲜),跟外国通话就处死」、「偷听敌台罪马上就有了」。 据中国网民上载于社交平台的图片显示,中国移动向手机用户发出短讯,表示为打击境外诈骗电话案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落实国际及港澳台电话接听功能按需开通工作。有需要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的用户,须在5月20日前确认登记,否则相关功能将被关闭。 对于中国政府的最新管制,网民有不同意见。有网民认为这是北京当局试图阻止大陆民众接收外界讯息,并称「要像北韩(朝鲜),跟外国通话就处死」、「偷听敌台罪马上就有了」。但也有网民认为:「又不是断网……现在谁还直接打国际长途的?」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翻墙问答】中国移动要求用户登记接听国际电话 问:中国移动近日向客户发出通知,表示为了打击境外的诈骗电话,有需要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的用户,须在5月20日前确认登记,否则相关功能将被关闭。其实要打击境外诈骗电话,中国移动是否要因此关闭接听境外电话功能?究竟这项政策是否另有政治或经济目的? 李建军:基本上,很多诈骗电话,或电话诈骗集团都是在中国作为运作基地,香港那些装作政府或执法部门的电话,有部分实际来源其实是中国,过往中国当局都破获不少电话诈骗集团并大肆宣传。由此可见,现时中国当局的做法,主要目的是阻止中国手机用户与海外的通讯往来,而非真正要拦截诈骗电话。 而在经济上,有可能涉及接入国际电话造成的外汇支出的原因。由于美国取消中国移动以及其他中国国有电讯公司的美国营运执照,中国移动已经无法在美国营运,过往有不少国际电话可能是途径美国的系统以节省成本,现在因成本暴升而作出这个行动。不过,现时大部分国际直拨电话都是利用IP接驳,其实可以用其他方式节省成本,而真正受影响的国家都是相当有限。 另外,一个更大可能在于讯息封锁。电讯公司要求用户要接听电话作出登记,中国当局就可以作出监控,当局既可以对已登记人士的电话作出审查,如果怀疑来电国家有可能有威胁就立即截断,亦可以干脆拒绝相关登记,再配合封锁国际直拨电话功能,断绝大部分海外的话音通讯,令受影响人士造成相当大的不便。因此,这项行动很大机会基于政治目的,与近日中国当局限制国民「非必要出境」行动相呼应,实际的目的就是封关。 问:如果要维持国际电话通讯,接听国际电话功能上的便利,又应该怎办? 李建军:首先,应该避免用传统国际直拨电话话音通讯,由于该部分技术十分之落后,几乎无加密可言。从避免当局监控的角度,改用Signal的话音通讯功能,可能是更加安全实际的做法。而Signal的话音通讯功能,可以负起你与亲友之间的话音通讯的重任。 不过,像银行或大企业一类机构,仍然十分之依赖传统的电话话音通讯功能,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改用Skype,再付一些钱使用虚拟电话号码服务,当对方打你的虚拟号码,就会转驳到你的Skype帐户,不过你要透过翻墙功能保持Skype一直上线,而翻墙功能维持正常,就可以接听大部分电话。除了Skype,都有其他公司提供类似的功能,这种虚拟号码服务,过往其实是不少外贸公司为了维持与海外客户联系大规模使用,因为他们的客户可以用比较便宜的电话费,就可以联络到位于中国的销售或支援部门,对业务相当有用。不过,在当局疯狂封锁通讯的情况下,与海外亲友或企业经常联络的人,现在就有可能要使用到这类服务。 问:登记虚拟电话号码,又是否需要身份证明等文件? 李建军:其实提供这类服务的国家,大部分都不用这类文件,有少部分国家会要求使用者提交可以获准居留当地的证明。此外,Skype有提供香港电话号码的功能,只不过,在现时香港《国安法》之下,再加上香港政府受到中国当局越来越严密的控制,使用香港电话号码是否一件安全的事,就十分之令人怀疑。因此,我个人建议听众,开立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的号码比较安全,至少美国或其他西方民主国家的法律保障比较完善,微软不能随便将你的资料交予中国当局。 6.【中澳关系】中共间谍船驶过澳美共用潜艇通讯站 澳防长形容为「侵略行为」 澳大利亚政府周五(5月13日)表示,当局在过去一周于西澳大利亚海岸发现一艘中国军方情报船只驶过位于埃克斯茅斯(Exmouth)的一个海军通讯站,澳大利亚、美国和盟国的潜艇都使用该通讯站。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对此表示「担忧」,国防部长达顿(Peter Dutton)甚至形容,这是北京的一种「侵略行为」。 路透社报道,解放军「海王星号」上周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约50海浬范围内出没。总理莫里森说,这艘中国海军舰艇没有进入澳大利亚领海,但它的出现「令人担忧」。 莫理森告诉记者:「这显然是一艘情报船,他们在观察着我们,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着他们。」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达顿在珀斯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侵略行为,我认为特别是因为它已经来到了南半球这么远。」 达顿强调,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军舰来到这么接近澳大利亚的海域,应该要先跟澳大利亚当局打个招呼,但这并没有发生;他称这情况「十分不寻常」。 澳大利亚将于5月21日举行全国大选,对中国构成的国家安全威胁的指控一直是一个主要的竞选议题。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台海局势】共军反潜直升机扰台 台湾防空飞弹追监 台湾中央社周五(13日)报道,中共军方一架「卡28」反潜直升机当天侵扰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ADIZ),台湾空军派遣空中巡逻兵力应对、广播驱离、防空飞弹追踪监控。 报道引述台湾空军公布指出,被称「反潜神鹰」、前苏联海军「卡27」舰载反潜直升机出口型的「卡28」反潜直升机,活动轨迹于东沙群岛东北方一小区块;因「卡28」主要搭载「054A」飞弹护卫舰,不排除自护卫舰上起飞执行反潜任务。根据国防部统计,2021年10月1日共38架次共机扰台;同年10月2日39架次、10月3日16架次,10月4日更高达56架次,这也是国防部自公布即时军事动态以来架次最多的一次;另外,今年1月23日有39架次共机扰台,是今年以来数量最多一次。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印太战略】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华府承诺投放1.5亿美元助发展 美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于周四及周五举行特别峰会。美国总统拜登致开幕词时承诺,华府将拨款1.5亿美元,协助东盟的基建、安全、防疫等方面发展,以抗衡中国在区内的影响。 路透社报道,拜登与汶莱、印尼、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九国代表在白宫南草坪上合影,之后举行晚宴。这次峰会没有邀请缅甸军政府参加。 虽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被提上日程,但拜登政府希望能向这些国家表明,华盛顿仍然关注中国所带来的长期挑战。东盟领导人将于周五与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随后跟拜登举行会谈。 近年北京积极拉拢东盟国家。仅在11月,中国就承诺在三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美元的发展援助,以打击COVID和促进经济复苏。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美国东盟举行峰会,指美国作为域外国家,应当为地区和平发展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不能打着「合作」的幌子,搞选边站队,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玩火。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612基金案】英国会紧急辩论陈日君被捕事件 英中经贸对话或再受阻 「武官」出身的李家超当选特首后第三天,香港国安警即火速以《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势力」罪,拘捕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以及歌手何韵诗等五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震惊国际社会。梵蒂冈、美国和欧盟迅速回应。英国下议院更进行紧急质询,跨党派议员促请英国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外界关注事件会否使英中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令中断多时的英中经贸对话再被搁置。 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当选特首后第三日,香港国安警即以《港区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势力」罪,拘捕五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歌手何韵诗、岭大前客席副教授许宝强,以及法律界前议员吴霭仪,而因非法集结罪成被囚的前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周四(12日)也在狱中被捕。 除何秀兰外,四名被捕人士当晚即获准保释,虽然他们暂时重获自由,但事件则在国际社会持续发酵。 英国官员批港府行动「不可接受」 英国下议院周四(12日)就事件进行紧急质询,外交国务大臣祁湛明(James Cleverly)在会上点名提到陈日君、何韵诗、许宝强和吴霭仪四人,批评港府以《国安法》针对民主派人士的行为不可接受(unacceptable),重申英方强烈反对《港区国安法》。 祁湛明说:我们多次向中方及香港当局表示强烈反对《港区国安法》,我们认为这法律被用作打压自由、惩罚异见,并让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和发表反对声音的空间缩窄。 他又强调港人的言论自由及示威权利,受《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保障,对港人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批评中方持续违反《中英联合声明》。 祁湛明又重申,英方已针对《港区国安法》作出多项举措,包括启动BNO签证计划、暂停和香港的引渡协议,并把针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禁令扩大到香港。 跨党派议员促政府采取实际行动 不过官员的回应未能让议员满意,跨党派议员在会上要求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包括向中国大使馆提出关注、制裁香港官员,甚至要求政府放弃重启英中经贸对话。 工党下议员、影子外交国务大臣韦斯特(Catherine West)则表示,关注英国政府会否就事件和中国大使馆交涉。 韦斯特说:港府在强硬派领袖当选后数天拘捕反对派活动家,包括一位90岁的枢机主教,我们迫切需要作出进一步行动。我想请问国务大臣,你会否向中国大使馆提出紧急关注?第二,政府会否考虑采取制裁行动? 保守党下议员、前保守党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质疑英国在制裁行动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并点名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等已被美国制裁的中港官员,促请英国政府对他们祭出同样制裁。 施志安说: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政府来到议会的公文箱前,合法地谴责中国的各种行动,但在根据马格尼茨基人权法要求对个人祭出制裁上,我们却远远滞后。这些人已经被美国制裁,并参与了这次拘捕行动,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被英国制裁。我们是时候挺身而出,作出明确行动。 港府拘捕行动或窒碍英中贸易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港府是次拘捕行动,或动摇英中经贸关系。 外界盛传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计划今年重启英中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China-UK Joint Trade and Economic Commission,JETCO)会议,以及英中经济财金对话(U.K.-China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ialogue)。这两项对话让英中两国部长及高层官员商讨经济合作,却因香港问题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而相继在2018年和2020年中断。 施志安在国会质询上,促请英国政府在制裁中港官员之余,同时放弃重启对华经贸对话。这或使已中断多年的英中经贸对话,因香港问题而再次被窒碍。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表声明,指英国官员批评港府拘捕陈日君等人是「不可接受」,其言论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方又重申中国是法治国家,香港是法治社会,「任何人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何身份背景,只要违反法律,就要依法受到惩罚」,又强调香港警方依据《国安法》执法,「无可指摘,不容抹黑」。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铁腕清零】陈肇始拒取消熔断机制 香港特区政府近月推行「航班熔断机制」,航班上有若干乘客发现被感染新冠病毒,整条航线即停飞一段时间。 「航班熔断机制」广受国际社会批评,但在周五(13日)立法会一个委员会上,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指要控制人流,坚拒取消熔断机制。 在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上,陈肇始表示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即使熔断机制令不少海外港人无法回港,特区政府仍无意取消。 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外地疫情仍严峻,亦有很多变种病毒,我们都是一直留意着。我们最担心就是,若有变种病毒进来香港,流入社区引起爆发,这个我们都不希望的,熔断机制最主要目的是控制人流。 但即使是亲建制的旅游界议员立法会议员姚柏良,也不同意陈肇始的说法。 姚柏良:其实一天仍有熔断机制存在,对于外国航空公司要恢复一些停飞航线,起到的作用是不大的。 另一亲建制立法会议员、民建联成员陈恒镔亦反驳陈肇始的讲法。 陈恒镔:这班机同一出发点,它多人确诊就熔断七天或三天,但同一个国家可能第二日又有飞机来,熔断又只是熔断航空公司飞机,而非熔断那个国家,作用何在? 陈肇始重申,一直以「动态清零」为目标,并无动摇,是坚定的,而中国大陆「专家」已解释过,清零不是「永远是零」,而是当有确诊个案时,「有能力尽快扑灭」。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提早上楼(一)】港公屋轮候时间6年再创新高 新特首「先入伙后增资源」政策恐重演「悲情城市」 北京视解决香港「住屋难」为维稳要策,务求「2049年香港告别劏房」。将身负重任的香港新特首李家超,称「破格」提出「公屋提早上楼」,让平均等6年的公屋轮候者早日「告别劏房」。本台深入了解,香港早于董建华时代的「八万五政策」,已有类似「先入伙,后增资源」的公屋规划。有监察团体力斥相关政策倒退,亦「本末倒置」,盲目求快只恐重演「悲情城市」,质疑「现已无街市、无学校、无商场,有何条件将公屋轮候缩短1年?」曾提名李家超任特首的土地及建设咨委会主席黄泽恩直言,以港府现有建屋规划,即使完全牺牲社区配套,公屋轮候者亦仅「等少几个月」。 公屋轮候时间为6年 创23年新高 香港现任财政司长陈茂波去年中,引用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说法,称「当2049年国家实现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香港必须要告别劏房及笼屋」。因此重启「3年上公屋」的目标,被视为「告别劏房」的关键之一。 去年12月底,运输及房屋局《长远房屋策略2021周年进度报告》推算,目前居于不适切居所的住户已升至12.71万户,当中有7成、即大约9.2万户现居于劏房。 然而,港人距离「3年上公屋」的愿望愈来愈远,运房局长陈帆表明,要10至20年才有望达成这目标。据港府最新的资料,在过去12个月获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6年,创23年新高,当中长者1人申请者平均要等4年。截至去年12月底,约有15.2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9.65万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 港新特首倡「公屋提前上楼计划」 冀缩1年轮候时间 新「当选」香港特首的李家超早前发表「以结果为目标」的政纲,在土地及房屋供应方面,指出要「提速、提效、提量」,并提出「公屋提前上楼计划」。 李家超说:给轮候公屋的市民一个选择,如果他希望以即时解决他的居住环境和面积为优先,不介意未有充分提供配套,交通未有太方便,买东西不太方便,他想选择提早上楼,我就会让他选择提早上楼,目标是缩短他的(轮候)时间约1年。 董建华年代「八万五政策」计划类似 曾成功达成3年上楼愿望 建制、亲中阵营纷纷形容有关政策「破格」,惟本台翻查资料,其实早于香港回归后首位特首董建华年代的《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提出的「八万五建屋计划」,已有类似做法。当时为解决香港劏房和笼屋问题,董建华在1997年至2002年任内,提出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7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令有关目标提早于2003年达成。 惟配套未完善 新市镇变「悲情城市」 此后,虽「密密建屋」达成3年上楼愿望,惟新移民涌入,人口急剧暴涨,加上在欠缺交通、社区设施的规划下,各区人口负荷过重,居民求助无门,伦常惨剧连连。最为人熟悉的是「天水围新市镇」,自2001年天水围北部多个屋村入伙后,发生连串家庭暴力事件,包括2004年天恒村一家四口灭门惨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6年时任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林郑月娥曾形容,天水围是个「悲情城市」,港府在社会舆论压力下终改变建屋政策,加入社区配套设施规划。 随着香港人口急升,公屋持续供不应求。过去10年,多条新建屋村再现「先入伙,后增资源」的公屋规划,新迁入的居民被指成为「开荒牛」,在欠缺街市、商场、交通、学校和社区设施下入伙,伦常惨剧再次重现,包括被形容为「孤岛」的东涌逸东村、葵涌村、启晴村、德朗村、观塘的安达村及安泰村等。其中,东涌逸东村更是继天水围之后,被名为香港第2个「悲情城市」,老人和青少年自杀事件频生。 团体质疑「加快上楼」的成效 一直关注新屋村问题的「监察公共屋村福利规划联盟」成员吴堃廉向本台称,事实上,香港公屋现已是「先入伙、后增资源」的情况,与李家超说法类近,质疑「加快上楼」的成效。 吴堃廉说:加快公屋没有人会反对,但如照他所言「先入伙后配置」,是有些本末倒置,变相是令街坊做开荒牛。加快有很多方式,现在本身就是配套后置,他有何条件将其缩短一年?已经没有街市、无学校、无商场,究竟缩到什么程度?若然只求结果,以往正因配套不足,令新屋村惨剧发生,20年前天水围「悲情城市」正因没有社区支援所致。 吴堃廉又指出,因应配套未到位,令出入交通、购买日常用品等成本大增,及考虑子女读书、就业问题等,尤其是如粉岭皇后山村这类位置遍远的屋村,付出成本恐比住劏房更多,更难以吸引准租户提早入伙。 李家超亦建议「组装合成」建筑法 加快兴建效率 除了公屋提早上楼,李家超政纲中亦提及,因社区及交通配套复杂而拖慢的项目,也要以单一标准化设计及规划加快流程,亦要引入「设计及建造」的采购模式,鼓励承建商更广泛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机电装备合成法」和其他新科技,以进一步加快兴建效率。 土地及建设咨委会主席黄泽恩向本台称,有关做法并非新鲜事。他称,当年「八万五政策」之所以快,正因以单一标准化设计及规划,公屋用样本楼方式快速建成,惟对现今社会而言,注重社区规划配套,故未必会接受。 黄泽恩说:3年上楼愿望,在1996至2002年,董建华时代政府是做到,「八万五政策」,拆7层公屋和觅地,主要是用样版楼模式。首3、4年至后期超标,由3年上楼变1、2年就可上楼,事实证明香港有能力、人才冲到。现在社会未必接受样版楼,因要求多了,需要多样设施。 黄泽恩:属权宜之计 助缩短公屋轮候时间有限 黄泽恩重申,以前建公屋比现在快,并非因技术退步,而是前期规划不足,故认为「公屋提早上楼」、广用新技术亦属权宜之计,助缩短公屋轮候时间有限。 黄泽恩说:以前图则是固定的,如和谐式,现在每一幅地有不同设计,度身做会难,设计难、建筑难,尤是「裙楼」较为浪费时间建,(MiC技术可加快?)我认为不会加快很多,加快极都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如要新技术又要很快,就可能跟以前做法,不用「裙楼」,这就快了。我个人认为,香港现在建屋慢,并非建筑问题。多了很多社福设施,付出了一年、多一年代价,但可以更便利,下楼就有社福设施。现在辛苦说那么多,只减大半年,但可能要减少设施,付出了代价才成,只缩短了2、3个月。 黄泽恩建议,港府应将着墨于「打第一条桩前」的前期工作,包括土地规划、将「生地变熟地」的过程、楼宇设计,并做好区议会、城规讨论咨询等,表示「若做得好,更有可能缩减3年轮候时间」。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05-12-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2日 1.【国安时代】90岁陈日君枢机涉「612基金」被捕震惊国际 惟香港宗教界低调回应 香港警方国安处以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中的「勾结外国势力」罪名,拘捕已停运的「612人道支援基金」5名信托人,包括现年90岁的陈日君枢机,为香港开埠以来首位被捕的天主教高层神职人员。香港宗教界对陈日君枢机被捕,未见有高调回应和行动,只透过网上声明为主。反观国际社会对事件反应就较大,多间外媒都有作出报道。梵蒂冈就表示,密切关注陈日君枢机被捕,外界认为事件可能加剧中梵的紧张关系。 4名「612人道支援基金」的信托人周三(11日)被港警国安处拘捕,包括岭南大学前客席副教授许宝强、法律界前议员吴霭仪、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以及歌手何韵诗。港媒消息指,因非法集结罪成、仍然在囚的立法会前议员何秀兰周四(12日)亦在狱中被捕。 首位被国安拘捕的枢机 港国安法最高龄被捕者 香港警方周三晚表示,国安处拘捕了两男两女,年龄介乎45至90岁,涉嫌干犯「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违反《港区国安法》第29条。警方亦向法庭申请传票,控告上述人士及另外一名37岁男子,没有遵循《社团条例》要求为「612人道支援基金」作出注册,此一部分的案件,将安排在5月24日在西九龙法院提堂。据港媒报道,37岁男子为前「612基金」秘书的社民连成员施城威。 《港区国安法》实施近两年,多名民主派人士被捕。现年90岁的陈日君,是首位被港国安警拘捕的枢机,亦是港国安法最高龄被捕者。香港保安局指,截至今年3月31日,共175人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捕;而连同今次事件,已至少180人被捕,当中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传媒业高层,47人案中多位前立法会议员等。 香港宗教界未见有高调回应和行动 只以网上发声为主 香港宗教界对陈日君枢机被捕,未见有高调回应和行动,只透过网上声明为主。本台记者周四早上到位于坚道的天主教座堂,欲等候现任天主教香港教区周守仁主教,惟职员表示两场弥撒都不会有主教人物到场。 同日本台记者查看天主教香港教区官网,见到其就事件发新闻稿,表示极度关注陈日君枢机的情况及安全,亦热切地为枢机祈祷,指「我们一向支持奉公守法的处事原则。相信《基本法》会继续维护宗教自由。促请香港警方和司法机关能以合乎情理及公义原则来处理陈枢机事件。」 而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周四亦在社交网发文,写道「为枢机爷爷和所有义人祈祷,愿他们在乱流下平安。」 香港天主教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周三晚在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网上平台「沸点」举行的分享会中,表示「要继续为那些需要我们记挂的人祈祷」,并特别提及陈日君枢机。据基督教传媒《时代论坛》引述,夏志诚主教称:「特别是今晚发生的事、陈枢机,我们记得他们,他们不是孤独的。」 管浩鸣:陈日君不是坏心肠 事件与宗教自由无关 香港圣公会牧师、立法会议员管浩鸣出席完立法会会议后,被问到对事件的回应,他指认识陈日君枢机多年,知道他不是坏心肠,又认为事件与宗教自由无关。 管浩鸣说︰枢机被捕的事因为已进入司法程序,关于案情我不多评论。以我认识枢机这么多年,我知道他不是一个坏心肠的人,我会继续为他祈祷,个人来说希望他可以无事,可以平安。 国际关注陈日君被捕 教廷:高度关注事态发展 香港宗教界对90岁的陈日君枢机被捕未见有高调行动,反观国际社会对事件反应就较大。除了外媒作出报道,天主教通讯社《亚洲新闻》周三引述梵蒂冈新闻办公室的声明称,教廷得悉并关注陈日君被捕,高度关注事态发展。 英国组织「香港监察」主席罗杰斯(Benedict Rogers)谴责事件,指拘捕行动显示北京有意加强镇压香港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香港监察」又引述前港督彭定康说,事件是令人发指的又一例子,显示中共一心将香港变成「警察社会」。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Twitter说,高度关注拘捕事件,重申香港《基本法》及《中英联合声明》下基本自由必须获尊重。美国白宫发言人吉恩皮尔埃(Karine Jean-Pierre)要求当局,立即释放陈日君及其他被无理拘捕或检控的人士。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发声明,呼吁立刻释放被捕人士,并要求各国政府立刻对香港当局施以外交压力要求放人。联盟指,这些逮捕标志着对香港公民社会残余的镇压进入了一个新的、令人深感担忧的阶段。 外媒:陈日君被捕可能加剧中梵的紧张关系 美媒《华尔街日报》、英媒《金融时报》等外媒都对事件作出报道。 《金融时报》指,现年 90 岁的陈日君是香港民主运动的公开支持者,他被捕可能会加剧教会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指尤其是影响今年9月到期的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 《华尔街日报》在社评中质疑,梵蒂冈回应软弱,认为应该放弃中梵「浮士德式」的协议(Vatican’s Faustian pact)。社评又说,陈日君在李家超获「授予」(anointed)特首不足一周后被捕,事件并非巧合,并提及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主政浙江时曾打压天主教会。 中方强烈不满美国及西方 污蔑、抹黑港警正当执法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四回应说,注意到相关报道,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所有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强调坚决反对任何诋毁香港法治,干预香港事务的行径。 外交部驻港公署对美国及西方个别议员政客,污蔑抹黑香港警方对「612人道支援基金」相关人员正当执法行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强调权利自由不是违法乱港活动的挡箭牌,敦促外部干预势力立即停止充斥意识形态偏见的拙劣政治表演。 港府:执法行动与被捕人士的职业或宗教背景无关 香港政府发言人强调执法行动,完全与被捕人士的职业或宗教背景无关。如果有证据显示任何人犯法,无论他是什么身份或背景,都要面对法律制裁,无人可享有特权;并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必须采取措施防范和制止,确保危害国家安全的人,须面对法律后果。 陈日君坚定支持香港民主运动 陈日君枢机现年90岁,一直坚定支持香港民主运动及批评中共政府。 2003年7月1日,陈日君为「七一游行」祈祷;在2004年6月3日,即「六四事件」15周年前夕,香港教区举办了一个名为「民主中国」的活动,陈日君说,香港正受到一个「没有流血的六四镇压」。 2010年6月,已经退任香港教区主教的陈日君枢机发表声明,反对港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对民主党提出的「区议会方案」亦有保留。 陈日君枢机亦强烈反对中共干预教会的传教活动及宗教自由。近年来,他还与梵蒂冈发生矛盾,批评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与中国达成的协议,该协议让北京在中国天主教主教的任命上拥有发言权。 在2020年9月底,当时已88岁的他远赴梵蒂冈求见教宗,希望反映对香港主教人选的意见,却不获教宗接见。他曾接受本台专访,表示北京是想要一个「完全听话」的人出任香港主教。他表示若教廷最终仍以「北京喜欢」为标准,他也无话可说,但他仍希望教宗方济各三思。他又表示,在《港区国安法》下,即使自己随时或因发表言论而被捕,但「真理还是真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台港互动】台湾民间撑「612基金案」被捕人士 吁政府给予政治庇护 香港政府11日以「港版国安法」,拘捕歌手何韵诗、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等「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香港边城青年和多个团体12日在立法院外举行记者会,声援被捕的信托人,并呼吁台湾政府给予香港民主运动人士政治庇护。 香港边城青年、华人民主书院等多个团体,12日下午在立法院外举行记者会,高呼口号声援被港府拘捕的「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 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指出,香港作为中国境内少数受到「公民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拘束的区域,在这个情况下,「港版国安法」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施逸翔说:我们要强力的主张,香港国安法本身切头切尾,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就是完违反「公民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所有国际人权法的相关价值。因此,昨天「612基金」的信托人以及香港国安法上路以来,所有遭到逮捕、入罪的所有香港手足全部都无罪。有罪的是谁?有罪的是中共政权,有罪的是林郑月娥,有罪的就是李家超这个傀儡特首。 济南基督长老教会牧师黄春生表示,台湾民主化过程当中,外国关注其实给台湾许多动力。 黄春生说:我们也期待在这次612逮捕事件当中,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特别国际社会的关注。就像台湾以前在戒严时代受到国际的关注,使得极权的政权不敢大力的压制。我们也渴望在香港追求民主里面,普世价值追求当中,能够有更多的国际团体能够为此来关注。 无党籍立委林昶佐表示,港府对于香港民主派,以及公民团体的打压根本没有停止,人道工作的个人及团体,都成为他们压逼的对象。 林昶佐说:中国的态度、中国的本性是非常清楚的,在国际民主阵营这边,他们没有任何蒙糊的可能性。尤其从他们这一连串以及未来可能可以预期到,他们对香港可能持续要做出来的行动。所以我想,同样的在这样的前题之下,台湾也没有犹豫的本钱,台湾必须坚定的跟国际社会站在一起支持香港。无论是制度性的或在声援方面、在态度的方面,我们都应该持续跟国际社会,站稳台湾应该要在国际主会里面的岗位。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睿人呼吁,总统蔡英文,以及前副总统陈建仁,在给予港人政治庇护上清楚表态。 吴睿人说: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政府以及台湾社会呼吁,我们应该再一次认真思考,给予民主运动的参与者政治庇护的问题。首先,作为前题我们应该把移民问题与政治庇护予以脱勾,分开处理。对于身陷立即危险急需救援的民主运动参与者,我们应该启动庇护机制;对于已经来台的示威者,这些年轻人,我们应该基于人道原则,协助他们能够在台湾长期安心居留。 香港边城青年秘书长冯诏天指出,新任中共傀儡特首唯一的工作,就是确保香港将不再有民主、自由,不断进一步打压异己,而异己就是我们每一个香港人。 冯诏天说:中共在612的前一个月,就是刚好5月11号的时候去开始逮捕「612基金会」,他就是希望透过这个对香港人意义非常大的日子的前一个月的时候,让大家去害怕,不再去勇敢的发声,畏惧大家应该要去争取的东西继续去争取。现今香港公民社会的空间的确慢慢日渐减少,可是香港人并不会轻言放弃,会在这个夹缝中间继续抗争。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对于「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被捕回应表示,对于一切假国安之名、行迫害人权自由之实的恶行,予以强烈谴责。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国大使馆向主办方施压 指控巴丢草艺术展「抹黑习近平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艺术家巴丢草全球第二场艺术展周四晚(12日)将在布拉格开幕,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周三(11日)致电展览组织方施压,称巴丢草的作品诋毁中国领导人和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主办方明确告知中方:我们不会取消此次展览。 周四(12日)晚上7点,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巴丢草的个人作品全球巡展第二站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DOX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此次主题为「中国制躁」(MADe IN CHINA)。 巴丢草以辛辣而具有冲击力的政治漫画著称,本次展品涉及「六四大屠杀」、「香港反送中抗议」、「维吾尔人对中共种族灭绝政策的抗争」、「新冠病毒与封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主题。 其中还包括多幅嘲讽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漫画,比如将习近平与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脸交叠后「共同一张脸」的漫画,用以表达香港的自治权受到中共侵蚀。 巴丢草向本台透露,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共当局明里暗里支持普京,他就此再创作一批新作,加入本次展览中。其中包括一幅作为该展览封面的普京与习近平的脸交叠的大型油画,每个参观展览的人首先会看到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独裁者形象。 这些作品又一次触动了北京的敏感神经,中共复制巴丢草个展意大利首站时向主办方施压的作法。周三(11日)下午,DOX当代艺术中心的项目负责人诗尔波霍娃(Michaela Šilpochová)突然接到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文化事务部工作人员郝红(音)的电话,吊诡的是,对方拨打的是诗尔波霍娃的非工作手机。 郝红称,是奉中国大使馆的指令来打这个电话,她指控巴丢草的作品「诋毁中国领导人形象」、「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该展览将会「破坏两国关系」等。 诗尔波霍娃做出清晰回应:DOX当代艺术中心绝对不会取消巴丢草的个展。该中心的负责人瓦尔卡(Leoš Válka)笑称,中国大使馆在过去曾向他施压过,他决绝的态度应该是中国使馆官员不敢再给他打电话的原因,DOX艺术中心拒绝接受任何恐吓和威胁。 本台记者拨通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文化事务部电话,郝红承认她给诗尔波赫娃打电话,并再次重复了中方对本次展览的指控。 郝红说:我跟诗尔波霍娃说了,我是代表使馆表达严重关切这个展览,不要办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展览啊!我是听说这个展览之前在意大利办过,所以我们对这个展览的内容有了解,就感觉这个就是在诋毁抹黑中国的形象、中国领导人的形象,这个是特别伤害我们人民感情的,会影响两国关系啊!我们就是不希望看到伤害这种中国人民感情的展览,我们就是一定要表达我们的反对。 郝红还指称巴丢草是靠政治漫画「博人眼球」,甚至以此「达到政治目的」。 郝红说:艺术家一定要通过损害这个国家、损害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表达政治观点、来出名的吗?我觉得可能就是吸引一些对中国比较不友好的人,借用艺术来达到「政治目的」。 对此,巴丢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长期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抹黑中国形象」等作为审查和打压的借口,而他的作品恰恰是要呈现中国民众的苦难与抗争,为中国人发声。 巴丢草说:中国政府把所有的批评都视作为抹黑,像这种所谓伤害人民感情、抹黑啊是他们避免被批评、监督的籍口而已。我的展览批评中国政府,也表扬中国人在政治困境当中的抵抗,比如说像李文亮医生、刘晓波先生。我自己作为华裔,我对中国人从来没有歧视或者说想要伤害中国人的感情。恰恰是政府它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声音,因为它不是一个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府。 对于中国使馆指责他用艺术干预政治。巴丢草回敬道,政治既是公众的生活,捍卫生活也是艺术的主旨,因此艺术就是要进行政治表达。 巴丢草说:艺术就应该干预政治,我宁可选择一个社会,它的政治被艺术干预,而不是在一个社会,它的艺术被政治干预。 巴丢草也表示,作为政治漫画家,他在全球巡展中也会选择捍卫艺术自由的合作者,此次DOX当代艺术中心令中方固化的海外长臂管辖触到铁板,从而可以让他的艺术作品里的中国被世界所看到。 而中国使馆送上的这幕「真我演出」,将会让曾经历共产党铁幕的捷克,更理解和同情在独裁统治下的中国人,并有可能引发捷克对中共的抵制等。 巴丢草说:针对艺术家的扼杀、审查、威胁,这种事情发生在民主国家是很荒诞的。捷克曾经也生活在威权的社会,被审查的记忆是非常清晰的。中国政府这样做,再现他们历史上惨痛的记忆,反而能够让捷克的民众了解到我的展览的意义,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现在中国人所处的情况,从而激发对中国人的同情,对中国政府更清醒的认识,甚至引发一系列抵制行动的开始。 前往布拉格支持巴丢草个展的美国「人道中国」主席周锋锁,亲历中国使馆官员电话威胁塞尔波赫娃的全过程。早在2019年4月,「人道中国」曾资助刘晓波雕像在DOX当代艺术中心落成,当时也曾遭到中方威胁。 周锋锁说: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有很强硬的反应,说危害中国和捷克的关系。 3年前这里为刘晓波立雕像的时候,就听到同样的说法。一方面这是可笑,一方面也可恨。中共害怕巴丢草的作品,试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堵住反对的声音。他们现在是用错了地方,也看错了时候,现在全世界对中共这一套都非常的厌恶、抵制。而捷克是有支持自由表达、反对专制的这样一个传统。 据悉,很多捷克本土媒体正在跟进中国使馆干预展览的事件。展览将于周四晚开幕,届时捷克外交部及一些国会议员等将与会。 现年36岁的巴丢草于2009年移居澳大利亚,其政治漫画多关注中共政权对人权的践踏;在其本人和家人相继遭到中共当局的威胁后,2019年,巴丢草在纪录片「中国异议者」中摘下面罩,将真实面貌公之于众。随着他创作大量的关于香港反送中抗议、中共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等重大公共议题的作品,及与美国球星坎特(Enes Kanter)等人的合作,巴丢草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华裔政治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班克西」( 班克西为英国著名涂鸦艺术家)。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苏旋 4.【民航意外】中国客机偏离跑道着火 逃生滑梯烧破多人跳机逃生受伤 一架中国客机周四(12日)在起飞时偏离跑道并起火,现场冒出浓烟,损毁严重,连逃生滑梯也被烧破,有人被迫跳机逃命,造成36人受伤。 综合外电及陆媒报道,这架载有122人的西藏航空公司航班从重庆起飞,飞往中国西藏东南部林芝市。 据河南商报椒点资讯引述一名A先生表示,当时飞机出现强烈的震动,接着氧气面罩掉了下来,所有人都惊醒了。接着飞机出现很严重的异响,就开始侧偏,机组人员发现机身冒烟的下面已经有燃油泄漏,有快要燃烧现象,要大家赶紧下机,大家通过航空气囊滑梯往下滑,走到一半时火势变大,前侧的空气气囊被大火烧爆了,后续的乘客就直接从上面往下跳,第一时间大家都在跑,远离飞机。 他说,他从飞机上跳下来,腰和腿都有闪到。其他有的人是在机上因为移动的撞击,头碰破了。 国家媒体分享的视频显示,飞机的左侧着火,似乎是乘客的人正在离开现场。消防车向飞机上喷水。西藏航空公司表示,事故发生在上午8点09分。 这架空客A319-115飞机上有11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党媒声称他们都被「疏散」。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西南地区分局称,在疏散过程中,有36人受伤,有扭伤或擦伤。 航空当局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起飞过程中,机组人员发现飞机有异常,按照程序停止起飞。飞机离开跑道,发动机着地后起火。目前火势已被扑灭」。 一名乘客龙安泉(音译)告诉中国新闻社,在起飞过程中,他听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之后飞机开始向一侧倾斜,机翼撞向地面。龙安泉迅速向前弯腰,将双手举过头顶,但冲击力太强,他仍然受伤。 龙说,他感到很幸运能活下来。他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说:「我已经用尽了我一生中所有的运气」。 据飞行追踪平台VariFlight说,这架9年半机龄的空客A319-115,目的地机场为林芝米林机场。林芝米林机场为4D级军民合用支线机场,属高高原机场(海拔2948.9米),也是国内飞机起降和航班正点保障难度最高的机场,是世界上最难飞行的机场之一。 据民航局称,事故发生后,三条跑道中的一条被关闭。该机场说,大约两小时后恢复了服务,并正在进行调查。 此前,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在中国东南部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那次事故中,飞机突然俯冲,在一个山区撞向地面,目前仍在调查中。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铁腕清零】北京否认封城 首都居民紧急囤粮 北京政府周四(12日)否认即将封城,并敦促民众不要囤积食物,但首都居民越来越担心当局对持续爆发的奥米克戎疫情采取严苛封控措施,纷纷涌向杂货店及超市囤粮。 综合外电及陆媒报道,北京市政府发言人徐和建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关于北京将被封锁或进入「静默期」的猜测是谣言。徐和建说,该市约2000万居民不需要对食品供应感到紧张,而且送货也没有停止。 徐和建声称:「囤积食物是不必要的。」「民众不需要担心,城市的运作不会受到影响。」 过去几周,北京的防疫限制措施不断升级,在社交平台上,网民均猜测北京可能会像上海一样出现封城。周四下午,民众开始在超市和杂货店前排起长龙,货架上的新鲜蔬菜和其他主食都被清空了。网上食品杂货店的送货时间也延长。 北京在截至当地时间周四下午3点的24小时内出现了36宗新增确诊病例,其中只有4个是在社区感染的。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是将所有阳性个案和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隔离在政府隔离场所。这一战略依靠的是封闭边界、隔离、封锁和大规模测试,随着世界其他地方与病毒共存和开放,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孤立。 上海已经被封锁了一个多月,在限制的头几周,出现了食品短缺和交货延误。该市2500万居民中的大多数仍然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之下,政府寻求从社区内部达至所谓「清零」,但经济和社会成本不断增加。 上海的一些社区已经宣布了「静默期」,居民不允许外出,送货也受到限制,同时根据对密切接触者的新定义,更多的人被运往政府管理的隔离集中营。 在新冠疫情期间,北京从未出现过全城封锁的情况,即使是在2020年的早期,因此在中国的权力中心,这样的举措将被视为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上海封城】「大白」威胁处罚「影响三代」 沪民霸气回应:「这是我们最后一代」 上海爆发奥米克戎疫情,个多月来当局实施严苛抗疫措施。周三,中国社交平台一度疯传一条短片,「大白」威胁不肯被带走隔离的上海市民,要「治安处罚」他并「影响三代」,这位市民霸气回应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微信公众号「张敏新号」于周三发布一条作者不明的短片。片中,几个防疫人员试图强行拉「密切接触者」去隔离,但一位没有出镜,只听到其声音的上海市民强调他有人权,并援引法律称防疫人员无权强行拉「密接」人员去隔离。 上海居民:我是有人权的,我不是你们可以随时拉走的人。我们是阴性的,你们没有权力强制把我们带走,不好意思,你只能带走阳性的。 一名身穿印有「警察」字样白色防护服的人员威胁称:不配合隔离,就进行强制处罚,强制处罚被记录,不光对当事人目前影响,还会影响后三代。 大白:我告诉你,现在已经通知你了,做好准备,如果你不执行市政府的命令,就要对你进行处罚,进行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 上海居民: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网友纷纷转发这段视频,这种政府搞株连执法,对有意见的当事人抗争,记黑档案,祸及三代威胁,引发了上海市民极大的担忧和愤怒。 虽然该短片目前在墙内已经遭到删除,但已有网民将之放在墙外的YouTube供网民观看。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上海封城】市中心布置鲜花 疑中央领导人将到庆「动态清零」 上海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市政府亦开始为完成「清零」任务做庆祝准备。有愈来愈多的居民拒绝做核酸检测,并要求上门的警察出示强行做核酸的法律依据。另有核酸阴性居民被送入方舱医院,居民投诉无门。 在微信圈内,周三有上海网民发出两张图片,配文写道,上海最好的消息,延安路沿线开始布置花和修剪草坪,目测有大人物要亲临上海宣布抗疫胜利了。这种鲜花寿命最多一个星期,加油,20号之前肯定能有晚会。照片中,马路干净整齐,路中央的分割线上摆放着红、粉两种颜色的盆栽。不过,有上海居民说,其他地区的马路仍然没有解封,各区之间街道继续被铁栅栏分割。 上海各区政府立下疫情「动态清零」的「军令状」后,新冠病毒感染个案连续两天低于1500宗。官方本周四(12日)公布,过去一日,上海新增1449宗新冠本土个案,包括144宗确诊个案和1305宗无症状感染个案,其中106宗确诊个案是早前的无症状感染个案,其余都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没有上海人相信感染数字会清零 近期,黄浦区已发生多宗核酸假阳性报告。对此,多数居民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核酸公司的工作程序出现问题,更有担心假阳性报告给居民造成伤害。两天前,一批被强行送到方舱医院的居民,在现场通过视频告诉外界,他们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却被送入方舱进行隔离。 方舱医院的居民: 我们几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核酸阴性被拉过来和阳性在一起,已经住了一个晚上,没有人管我们。昨天(8日)打电话要求覆检,但没人给我们覆检,还说要我们负法律责任,昨天单管检测是阴性。 对于上海本周疫情出现下降趋势,居民薛先生说,当局在为公布上海疫情清零做准备,但是否真的清零,无人知道。 薛先生说:这两天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每一个区都立下了军令状,感染数据直线下降,届时数据显示达到完成任务的指标,他们就可以解封了。说好今天居民可以外出活动,但还是不行,还是要继续巩固。 居民促警员出示法律文件 公安无言以对 上海居民薛先生周四告诉本台,他所在的小区,大部分人拒绝下楼做核酸检测,即便有警察拍门催促下楼,一概拒绝。 薛先生说:现在有人不做核酸检测,公安就上门催促,问违反了哪一条法律、具体条款,要对方拿出来,叫他具体说清楚,警察也没话说。我们小区做核酸的人愈来愈少,他们拿着喇叭一直在叫喊,大家都不相信,因为政府说话都不算数。他们这些行为都是领导的个人意图。老百姓不懂法的,他(警察)就跟你说是违法行为,如果你不去,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等。 上海居民说,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武定路的魏琴,从没做过核酸检测。警察、居委、疾控已多次上门。魏女士最近一次拒绝做核酸的理由是《防疫法》没有规定正常人应该做核酸检测和如此频繁地做、国务院和上海至今没有发布过与奥密克戎病毒相关的紧急状态令。另外,人群聚集做核酸检测将造成大规模扩散和感染。居民提供的短片中,魏女士与两位警察就拒绝做核酸进行交涉。 警察:没有参加做核酸的话,你的健康码可能会变黄,对你出行有影响。违反防疫法及通告,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格处理。 魏女士:请把相关文件给我,不要口头跟我说,你把文件发到网上,让老百姓都知道是哪一个部门发出的。 警察:作为我们属地派出所,这是一个善意提醒。 魏女士:我告诉你,我等把我抓进去,看你们给我一个什么说法。你们已经违法,还在强词夺理。我没违法。 另一上海居民徐女士告诉本台,目前处于「静默期」,他们不能购买生活必需品。 徐女士说:这几天过去后才能买东西,我一直是团购的,这两天我看他们(居委会)发不发食物,我现在吃的是以前买的。团购的商品也很贵。 提及中国当下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有网民发出的两段视频中,广东湛江一居民花了两百多元购买了三两左右的生猪肉,外加两片白菜叶子。另一边,一名小贩切下一颗白菜的叶子,每两片为一堆。顾客如果买贵价肉,附送两片白菜叶,亦单独售卖白菜。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上海封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民宅是私密地方,入户消毒科学依据不足 上海近月爆发奥米克戎疫情,当局厉行各种严苛封控措施,其中政府派员闯入民居入户消毒更引起民众普遍不满。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在接受上海官媒采访时,也引述疾控专家指出,入户消毒的科学依据不足。 李泓冰在接受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采访时强调,民居是个「私密的地方」,她注意到上海市民的关切,也理解上海人有抗拒情绪。 李泓冰说:家是一个很私密的地方,也能理解这种(抗拒)感受。咱们上海证明其实素质很高,已经顾全大局,特别是能够全力配合和支持疫情防控。那说到这个入户消杀,我注意到一些居民非常关切。 李泓冰强调,入户消毒除了需要法律依据外,还要关注其科学依据,例如说室内物体表面病毒能够成活多久,物传人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她引述国家卫健委的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较早时的发言指出,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认为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聆听国家级专家的意见。 李泓冰说:这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呀,曾经在1月22号和3月22号两次谈这个问题,国家卫健委的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就说了,说现在有研究表明,感染者这个病毒呢,是可以污染物品表面,但不会增殖,而且注意啊,他说了一句话,就是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当然是不同物品的存活时间是有差异的,比如说这个印刷品,它通过时间不会超过24个小时,但是低温潮湿等一些环境呢,它可能会延长存活时间,然后他还特地提到就是入境物品导致境内人员感染证据不足,那这物品呢是一样的。 她又指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亦得出结论,指物体的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风险比较小,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造成传播。 李泓冰说:3月份这次是非常著名的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他和贺青华说的基本一致,他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造成传播。一般来说,物体的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风险比较小。 李泓冰亦引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是接触物品的1000倍,她呼吁当局防疫措施必须有科学依据。 李泓冰说:那么综上专家所述,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说对于印刷品或者干燥通风环境物品的喷杀消毒可能意义不是很大。那么也有媒体报道研究说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是接触物品的1000倍,但是当然我们也要想到就是物品必然哦,毕竟啊,它是有传播病毒的可能,这也是我们一再被告诫要好好洗手的原因。所以呢,究竟具体,刚才我觉得这几个问题病毒呢?在不同物品、不同环境能存活多久,我们希望能够延请到上海的相关病毒学家来为大家做做这方面的科普,然后有这样的科学依据,才能够指引科学有效地去消杀。 官方资料显示,李泓冰在198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并成为高级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香港法庭】「12港人」黄伟然涉制DNT判囚20个月 早前因潜逃台湾被捕已在内地服刑7个月 「12港人」之一的黄伟然,本身涉及在上水家中制造爆炸品DNT,被控一项制造爆炸品罪后,与另外11人潜逃台湾期间被内地执法机构截获,在内地服刑7个月后,回港后被加控一项妨碍司法公正罪。黄伟然周四(12日)在区域法院承认制造爆炸品罪,针对他的妨碍司法公正罪控方则留档法庭,不作起诉。法官姚勋智听取求情后,判处他监禁20个月。 已在港还押约一年的黄伟然(31岁)身穿西装褛出庭,白恤衫之上没有领呔。开庭前黄多次与指示律师交谈,期间有说笑,神态轻松。法官判刑后,黄流露高兴之意,并与代表律师握手致谢。 涉案DNT浓度为65% 估计爆破范围可达2至4米 案情指,2020年1月14日,警方在沙头角公路马尾下段孔岭吴屋村32号住所将他拘捕,警方搜查期间发现载有微量二硝基甲笨(DNT)的分液漏斗、载有约3公斤硫磺的胶袋,以及高浓度硝酸及硫酸、以及量杯、滴管、防毒面罩等工具。警方搜查被告电脑,其浏览纪录显示在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有人搜寻如何制造多种不同炸药及如何引爆,包括DNT。拘捕两日后,警方再搜查被告家的后院,在一块松散潮湿的泥土中发现载有软块的胶袋。 港府化验师及炸药专家指,硫磺、硫酸及硝酸是合成DNT的材料,认为该软块是DNT,浓度为65%。而炸弹专家测试点燃后产生浓烈黑烟,认为软块是高性能炸药DNT,但DNT需要雷管才会爆,警方在被告住所找不到任何雷管。另外发现软块状况不佳,估计是保存在没有封口的薄胶袋,而胶袋埋在潮湿的土地会令DNT降解及受污染。专家并估计,一般DNT如份量与涉案软块相若,爆破范围可达2至4米不等,或会引致死亡、严重受伤或对附近造成结构性损毁。 引爆DNT需超过400度高温 被告没有试图引爆 被告在警诫下的录影会面中,承认从网上学习如何制造炸药,任何人都可以制作,步骤需时一晚。他称因「贪玩」制造炸药,原先打算到山头引爆看看威力如何,但制造炸药后觉得不应该这样做,又不知道如何处置炸药,最终决定埋在地下,要引爆DNT需要温度超过400度,正常情况下不会爆炸,他没有试图引爆炸药。 其后他与另外11名有案在身的被告,经其他人协助计划潜逃,并于2020年8月23日乘坐快艇经海路离港,被内地执法机关截查拘捕。被告自愿向警方透露,他计划与乔映瑜及黄临福在台北经营咖啡店谋生,被告与本案其他被告在凭相认人程序中认出一名叫「恩典」的女子,亦有被告认出接戴他们到布袋澳的司机,一些共犯目前仍在逃,部分更已逃离香港司法管辖区。 辩方求情:已在内地服刑 希望法庭不要加刑 辩方求情指,涉案地点是在被告当时与家人同住的祖屋内、位置远离城市;而被告只是「贪玩」初次尝试制造涉案的炸药DNT,并不专业,他绝对无意用于社会运动中或用于伤人。辩方称被告「错就错咗,但无一错再错」,他没有将涉案DNT带出街,事后将其埋在泥土下,物料已降解、性能不佳。辩方强调,今次是被告个人行为,没有与其他人串谋犯案。 而就他事后潜逃一事,辩方指被告已经知错、感愧疚,事后被告亦已付出代价,在内地服刑,希望法庭不要加刑,并考虑他第一时间坦白认罪、有真诚悔意,向警方全面披露及作出招认,宽大处理。 法官:因潜逃而在内地服刑是咎由自取 法官姚勋智判刑时指,制造爆炸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案发时适逢社会运动,不能忽视若爆炸品落在其他人手中可导致的严重后果,但法官同意涉案爆炸品是埋在泥土中,在同类案件中危险亦属较低,案情比其他案例较轻。而被告因为潜逃而在内地服刑7个月,姚官认为是他咎由自取,考虑后决定以两年半为量刑起点,认罪后扣减至监禁20个月。 姚官判刑后向被告说,他已经采纳较轻的量刑,亦已考虑过他曾在内地服刑,叮嘱他服刑「出返嚟唔好再干犯任何控罪」,黄高声回应「清楚明白!」 被告黄伟然(31岁),报称机械技工,控罪指他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4日,在沙头角公路吴屋村附近,制造爆炸品即俗称DNT的强力炸药。另外不予起诉的妨碍司法公正罪,指他与其余被告包括廖子文、郑子豪、张俊富、张铭裕、严文谦、黄临福、李子贤及郭子麟,即「12港人」,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23日期间,在香港连同一个称作「废中」的人、一个称作「恩典」的人、一个称作「Zizi」的人及其他人,意图妨碍司法公正而作出一项或一连串妨碍司法公正倾向的行为,即协助他们自己、乔映瑜、邓棨然和李宇轩逃离香港司法管辖区,以阻碍香港警务处的调查。其中年纪最轻的黄临福已认罪,被判入教导所,其余被告将于7月14日答辩。 案件编号:DCCC 570、934/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香港法庭】六旬妇涉去年「七一」阻差办公判囚10日 裁判官称法庭需保护执法警员免受侮辱 香港去年的七一游行被拒后,当日仍有市民在铜锣湾聚集,一名六旬妇被截查时,涉以背包揈到警长手臂及将身份证丢到地上,被控袭警、阻差办公及未能出示身份证3罪,袭警一罪早前审讯后罪脱。案件周四(12日)于东区裁判法院,就她承认阻差办公及未能出示身份证两罪判刑。裁判官梁嘉琪表示,阻差办公控罪严重,警方执法必须受到尊重、不可受到阻挠、威胁及受侮辱,判处被告监禁10日,罚款1000元。 袭警罪脱 被告认阻差办公 被告卢加敏(60岁),报称售货员,她原被控3罪。她早前否认于2021年7月1日,在铜锣湾记利佐治街袭击警长刘贯恩,她受审时辩称当时只是将背包倒出,以证自己没有违禁品,未有「乱揈」背包,此罪审讯后脱罪。她开审前已承认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员,以及未能在规定下出示身份证明文件两罪。 辩方求情:被告有悔意、自觉有错 辩方周四进一步求情指,押后案件期间为被告索取的感化及社会服务令报告,感化官对被告评价不错,但被告个人意愿不想接受感化及社会服务令,因为两判刑接受监管维时长,加上她的身体及情绪情况,她感到大压力想尽快离开香港。辩方指,已向被告解释过如不接受感化及社会服务令,法庭的判刑选项有限,但希望法庭考虑到案情非十分严重,被告亦有悔意,自觉有错,知道自己浪费社会资源及情绪控制不够,可以判刑短期监禁甚至缓刑。 裁判官梁嘉琪质疑,辩方是否已经向被告解释控罪性质,此控罪不可能判刑缓刑,认为辩方「冇可能咁样提出」。辩方更正指,知道是阻差办公一罪不可判处缓刑,但希望法庭考虑其背景、案件性质及其悔意,判处重额罚款代替,或者法庭认为短期监禁无可避免,则给予认罪全数的三分一扣减。 被告坚持不拾起地上物品 又高举双手维持「五一」手势 裁判官梁嘉琪裁判决时指,案发在2021年7月1日铜锣湾近崇光百货港铁站外,警方因应特别日子高度巡逻,当时多人围观,警方以扬声器警告市民或违反限聚令,期间有警员要求被告出示身份证,被告将身证份及袋内所有东西丢在地上,坚持不拾起地上的个人物品,又高举双手维持「五一」手势,并说「Sorry Sorry」。警方其后拾起其物品点算,被告叫警员望地上的身份证的方法检查身份证。裁判官指,被告一度拾起其信用卡,但没有执起身份证,裁判官显示她其实可以拾起东西,但被告以此态度叫警方以此方式检查其身份证。 裁判官:警方执法必须受到尊重 法庭必需保护执法警员 梁官指,被告有另一伤人案底,当时判刑被告感化令,被告在感化令的最后一日犯案;根据案例,阻差办公控罪严重,警方执法必须受到尊重、不可受到阻挠、威胁及受侮辱,法庭必需保护执法警员;考虑到控罪性质、被告年纪及报告的内容,即时监禁是唯一合适选择。就阻差办公一案,以监禁15日为量刑起点,认罪后扣减至监禁10日,而没有出示身份证一罪则罚款1000元。 梁官又提到,案件裁判当日被告缺席聆讯,法庭发出拘捕令,其后获知因为服药后「瞓到唔知醒」而缺席,故象征性充公保释金200元。 案件编号:ESCC1399/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杜耀明评论】特首超现实 任务不可能 一场香港特首「选举」引起的尴尬,只有奥维尔(George Orwell)小说「一九八四」中负责官方宣传的真理部施展浑身解数,才能稳住阵脚。 北京驻港代表中联办发表的新闻稿,颇有真理部的辩才。首先是选举的代表性。新闻稿说李家超高票当选,「既是选委们的郑重选择,也是市民意愿的集中表现」,显出中央极其希望新特首是民望所归,因此不顾逻辑犯驳,把1461名选委等同全港市民,也忘记「完善选举制度」的初衷,不在乎民意支持,而在乎能否加强中央的控制,排除民主派的参与,以确保北京确认的「爱国者」全面掌权。如今初衷达成,却又强说特首代表市民意愿,既与事实不符,也对中央当初的权威决定信心动摇。 其次是强调今次「选举」的认受性,在于「选举依法依规」,并得到「香港社会广泛参与」。 1428个选委循规蹈矩投票,没人会争议,结果有1416票支持李家超也是事实,但1416票是全港人口不到万分之二(0.002%),竞选活动亦集中于享有尊贵特权的选委圈子,又如何说得上「社会广泛参与」?其实不到1500人的小圈子投票,目标该是百分百的全体参与,但竟然有3%人下看来不服中央决定(包括33人没投票丶4人投白票、8人投反对票),才是真问题。 其三是指出新特首的工作重点。新闻稿说,「香港正处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不过,以公安背景的李家超出任特首,工作重点放在捍卫国家安全,「抵御来自内外的威胁和破坏」,正好说明香港仍在「由乱到治」的转型期。 再者,虽然有人认为香港已贬降为一个中国城市,但其国际联系及融资力量比起大陆城市仍有优势,不能自断一臂,放弃与国外不同地方的政经联系。特别当香港是「由治及兴」的话,特首应该对外开创局面,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将外资及人才引进香港和大陆。因此特首人选必须擅长对外关系,以利香港以至大陆的经济发展。除非香港「由治及兴」不用特首经济外访,否则李家超的问题岂止是英文水平,更涉及他被美国制裁,不少外国机构及企业为免麻烦,恐怕未必乐意与他交往。 另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是,中联办将「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同时「推动落实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换言之,中央不但有权管治香港,更会全面落实,不留余地。如是者,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即使没有消失,相信已经脱胎换骨,变成港人按照中央的意思治理香港而已。 不过,中联办的想法同时透露了玄机。委派李出任特首,即使他不熟悉经济及社会政策也毫不重要,反正中联办才是中央在港的特区最高领导人,特首人选只是落实香港全面管治权的一着,至于其他人选、大政方针、社会政策,中联办不会令你失望,特首依计行事,看来便等于「港人治港」了。 最后,中联办寄望李家超团结带领特区和社会各界,开启香港「由治及兴」的新篇章。这任务看似普通不过,香港人的特首修补社会撕裂,团结齐心走出政经困局,理所当然。不过,李家超由不到0.02%香港人投票选出,民意基础不必说了,更不要说,竞选活动开始以来,从没有直接面对反对派民众,上任后又何来决心,跟接近六成人口的不满政府人士握手言和呢? 更何况,他深得中央宠信,最终问鼎特首的「丰功伟绩」,当然要数制订「送中」条例、拘控民主派初选案人士、《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高层被捕以至倒闭、支联会及多个公民组织在庞大的政治压力下解散等等。凭着这份业绩,李家超面对支持这批民主派领袖及新闻媒体的社会民众,如何说服他们政府一面以公权力收紧公民自由,但又有诚意达成社会大和解?这个大疑问,恐怕使他连接触民主派组织也会却步。 中联办对李家超的四点认可(有代表性丶有认受性丶走向「由治及兴」丶带领社会各界),以至一点自我期许(贯彻港人治港又落实全面管治权),或出于良好意愿,奈何现实与梦想差距太大,难以令人置信。不过,陈腔滥调不断重覆,不在乎实效,如夜行人吹哨子那样便可以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文韬政论】警察治港下的类戒严 前警察头子李家超在没有落选人的香港特首「选举」中以超过99%压倒性的1416票当选,整场「大龙凤」复制中国选举的模式及结果,国际社会对此选举结果表示关注。或许大家都不会想到,李家超甫当选便施展下马威,以触犯《国安法》为由,抓捕包括知名歌手何韵诗及前天主教枢机主教陈日君等多人,凸显「警察治港」的实力,顺便向习总书记展示当侍从的忠心,此举势必引来国际社会的挞伐。然而,既然北京能钦点受到国际社会制裁的李家超当特首,就表示习总的政权不会介意国际观感,西方国家不痛不痒的声明更是发挥不了什么制衡的作用。 香港正式进入类戒严的时代,习总书记及其侍从李家超未来将会以恐惧治港。其实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定期民意调查,「反送中」爆发后,李家超的民望净值长期处于负值;在2019年10月的民望净值为负63.4%。香港研究协会今年4月初的民调显示,其得分为2.25分(满分为5),处于不满意水平。近日政府公布中小学教师离职率高于百分之七,情况非常严重,可见作为最有见识的一群人已经用脚投票。不过,北京既然不介意起用民望如此低的人选当特首,就是代表不在意大家对他的期望。 2020年在中共使用「杀手锏」《国安法》后,反对派原议员不单无法参选,更被港府以曾参与初选违反《国安法》为由将他们起诉,大部分人不获保释,而审讯过程一拖再拖,变相在未审先判下已经坐牢一段日子了。中共后来「全面完善选举」机制设下了种种参选限制,反对派政党明白中共的意图是赶尽杀绝,根本没有胜算,加上狱中战友被罗织莫须有罪名,故决定集体杯葛延后至2021年的立法会选举。 缺乏了反对派监督的立法会形同一言堂,任何恶法未来都可以按照北京的意愿通过,香港连仅有的一点点民主元素都没有了。政府缺乏监督,整个架构的螺丝就开始松脱,之前香港疫情超级大爆发的期间,就出现多宗政府领导层成员违规群聚,亲中政党民建联出身的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及一名总惩教处主任被去职。虽然特首林郑主动处置,但是这些官员胆敢公然违规,跟缺乏监督不无关系。 《时代革命》中受访的著名香港资深媒体人李怡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的确如此,《国安法》在没有经过香港民主讨论就被强加在香港人的法律中,香港人当然就没有了自由。 《国安法》通过后,《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先后被「抄家」,相关媒体工作者及领导层被抓,主动停刊的网媒如《众新闻》比比皆是;另外包括民阵等几十个民间团体宣布解散,就连具有相当高国际声誉的国际特赦组织也撤离香港。 中共在反送中后这段三年多的期间内以防疫为名禁止所有社会活动,全港被失败主义笼罩。 《时代革命》纪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失败历史,但以失败主义来面对这暂时的失败,最终不会迎来胜利。另一部刚结束在台湾上映的反送中电影《少年》带出一个核心思想:「纵使徒劳无功,绝不无疾而终。」然而,在类戒严的状况下,决定留港或流放他乡的大家能如何自处,能够如何继续抗争?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1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1日 1.「612基金」多名信托人被捕 各人获准保释要交出旅行证件 香港警方于周三(11日)以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中的勾结外国势力罪名,拘捕已停 运的「612人道支援基金」至少3名信托人,包括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加拿大籍艺人何 韵诗及大律师吴霭仪。各人深夜获准保释候查,但要交出所有旅行证件。警方一日前在 机场逮捕基金另一信托人、学者许宝强。另外有传警方计划周四(12日)拘捕另一信托 人、目前因另案在囚的前议员何秀兰。 据悉,香港警方由傍晚开始采取行动,《明报》称获两个法律界消息透露,前立法会议 员兼大律师吴霭仪在周三(11日)傍晚被捕;何韵诗的助理亦证实何韵诗被捕,但现未 有进一步资料,正向律师了解情况。 另有消息指,陈日君则在晚上约8时,在柴湾的修院被警方带走。《香港01》报道指, 陈日君、吴霭仪和何韵诗被捕后,分别被带返柴湾警署、湾仔警署及西区警署。资深大 律师、公民党主席梁家杰其后到柴湾警署了解事件。 至深夜,《东网》报道,他们被指涉嫌干犯「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 安全」罪,违反《港区国安法》第29条,被警方国安处要求交出所有旅行证件,并将获 准保释候查。 《东网》报道透露,另一名「612基金」信托人、前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将于周四(12 日)再被捕。何秀兰因涉 818维园非法集结案现时正被还押。报道又指,另一名「612 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前岭南大学学者许宝强已于周二(10日)在机场准备境时被 捕,据悉,他原本准备离港前赴外地担任大学访问学者,但机场出境时被捕。 此外,《东网》报道称,警方向法庭申请传票控告上述人士及一名37岁男子,涉嫌没有 遵循《社团条例》要求,为「612基金」注册。报道称,该37岁男子为基金秘书、社民 连成员施城威,并指警已方掌握多名「612基金」捐款人及组织资料,并正在调查。 假如情况属实,即警方一共逮捕5名「612基金」信托人,准备对他们及基金秘书提诉。 已获保释后查到何韵诗离开警署后,在脸书上发了一则无字帖文,上面只有4个表情符 号,包括双手合十、OK手势、心形以及鞠躬,配上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帖文下马上收 到大量留言祝福及支持。 前立法会议员、岭大校友罗冠聪则在社交网站表示,记挂在挤满学生的课堂听许宝强讲 课的日子,形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保重。」 「612人道支援基金」于2019年6月成立,旨在为「反送中」运动中受伤、被捕或有关人 士,提供人道支援的基金,包括医疗、心理/精神,法律及其他有关援助,惟去年8月 宣布解散。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2.【特首选举】伊朗驻港总领馆恭贺李家超「当选」英美罕有未表态 学者:外国对 「一国两制」不再存有幻想 香港唯一特首候选人李家超「当选」后,获得中央大力支持,以及得到中国盟友伊朗的 驻港总领事馆恭贺,但未见西方国家如英、美等表态支持,相反,七国外长及欧盟就特 首「选举」发声明,批评是违反民主原则和政治多元。分析认为,只有与中国同声同气 的国家或地区表示赞赏或恭贺;西方的主流国家都否定香港的变化,显示外国对「一国 两制」不再存有幻想。 伊朗驻香港总领事馆周三(11日)在社交网Twitter发文,恭贺李家超获选举委员会委 任(appointment)为下任香港特首。领事馆称,伊朗一直支持「一国两制」及爱国者 治港倡议。 文中转发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帖文,引述「李家超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体现了 香港的主流意见和各界共识,香港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相反西方主流国家及传媒,对今次香港特首「选举」看法一致负面。七大工业国集团 (G7),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外长,以及欧盟高级代 表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严重关注香港特首「选举」遴选过程,认为提名程序及由此产生 的任命,与「普选」目标背道而驰,多国又批评「选举」是违反民主原则和政治多元。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会因应本身对民主、政治的态度,或外交 政策而衡量他们的反应。目前可以看到,香港的现状未能得到西方主流的认同。 刘锐绍说:现在可以看到西方的主流国家,对香港的情况表示不接受或置疑,表示赞赏 或恭贺的,基本上都是与中国比较同声同气的国家或地区,在这种情况,更值得观察香 港的现状或趋势,是否得到世界主流的认同?很明显不能。 刘锐绍指,在官方角度,李家超只是一个地方官员而非国家元首,除非与香港有密切经 贸或历史关系,如英、美,否则不会直接批评或表态;而目前西方传媒对于香港现状不 单止是否定,更毫不留情地批评,反映无论官方或民间都是否定香港的变化。 2012年梁振英以及2017年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首时,英国及美国的东亚事务官员或驻港 总领事均有恭贺特首当选人;今次李家超「当选」,则未见英美有类似表态。 刘锐绍指,现时香港的情况与「一国两制」的实质,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负面改变,在 2012年及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上台,但当时的治港政策未有太大改变,但 经历2014年「占领运动」及2018年中共第19届四中全会后,现实有所不同。 刘锐绍说:在梁振英或林郑月娥当选时,(英美)都有按外交礼仪恭贺,但到现在反映 了外国对「一国两制」基本上不再存有很高的寄望或幻想。 刘锐绍指,即使伊朗或再有其他中国盟友发声恭贺,相信是因为自身国家的外交元素, 不代表香港的特首「选举」得到世界主流的认同。 李家超「当选」后,英国驻港领事在Twitter转发了英国外相卓慧思(Liz Truss)的帖 文,指香港的特首「选举」表明中国完全不尊重香港的反对意见和自治权。英国和G7成 员一致认为,新任特首必须尊重香港的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新闻及集会自由。 而美国驻港领事亦在Twitter上,分别转发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的帖文,表达对香港特首「选举」过程的 严重关切,认为是损害政治多元化和港人基本自由。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强烈驳斥欧洲联盟及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外 长和美国国务卿与欧盟高级代表,就香港举行的第6届行政长官选举分别发表的两份声 明,发言人批评,声明中就特首选举作出的无端批评和不实评论,是公然干预纯属中国 内政的香港事务,亦明显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早前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在香港新选举制度全面落地生根,民 主发展优化提升之际,欧盟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对此次选举的过程和结果指指点点及抹 黑,这充分暴露了他们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干涉中国内政。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台海局势】解放军武装直升机台海中线徘徊 国防部副部长:实战化验证威吓台湾 台湾军方周二(10日)公布,一架解放军武装直升机在台海中线徘徊,台湾国防部周三 (11日)回应立委质询时证实,出现在台海中线的是「武直-10」直升机,曾越过海峡 中线0.5里。国防部副部长王信龙认为,行动是解放军一种实战化的验证并威吓台湾, 但相信中国军方后勤及两栖作战能力还不足以攻台。 中国武装直升机出现台海中线,周三引发立委关切,国民党立委江启臣质询国防部情报 次长颜有贤,直升机是否越过海峡中线时,颜一开始只表示,军方对共军活动都有掌 握。 颜有贤说:这个部份,共军他每天的活动部分我们都有掌握。 江启臣说:我只问昨天,昨天这架武装直升机有没有? 颜有贤说:昨天有,他过来大概0.5里,大概中线那附近0.5海里是都有的。 江启臣说:有没有越过? 颜有贤说:中线这段是不是? 江启臣说:对,有没有越过中线? 颜有贤说:这新闻里面报的,报告委员这部分涉及国家机密。 对于解放军近日在台海周边频繁活动,颜有贤指出,动机就是威吓台湾。 颜有贤说:对我们来讲,我们国军通通会掌握,而且里面所有东西我们每天研析小组都 做评估报告。至于他(解放军)实际行动这一部份,不外乎驱离外军,不管做联合演训 也好,他包含空中的、水面的,甚至到水面下的,现在连直升机都出来,这段时间我们 一定都有掌握。至于他的企图,不外乎就是威胁,让台湾形成很大的威胁压力。 国防部副部长王信龙表示,针对共机的行动,台湾军方一定会实施广播驱离、飞弹追踪 监控等多重作为,对方所有行动方案,也会纳入军方的训练构想。王信龙强调,解放军 目前并未具备攻台能力。 王信龙说:第一个,他的后勤是有问题,资源有问题;第二个,两栖作战的能力有问 题,力有未逮。一直从事相关的演练做甚么?第一个,海军联合作战的验证,验证他实 战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威吓。中共也对外宣示有做这一项的演 训,文攻武吓。 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表示,近几天,中共在台湾周边军事行动相当多,「武直-10」直升 机在海峡中线这个灰色地带踩线,以及「卡-28」反潜直升机出现,代表可能从附近海 域的解放军舰起飞,相信台湾军方会采取因应措施。 王定宇说:但是我们必须提醒中共,在全世界对侵略深恶痛恨的当下,中共不断的以军 事行动在宫古海峡、台湾东部海域、西太平洋、台湾的西南空域、东南空域进行多批次 的军事行动骚扰。这除了坐实了中国是国际麻烦制造者以外,对于全世界来讲,这必须 提高警觉严加防范的,对中国来讲也一点好处都没有。中国不如把他的心力用在他们内 部的防疫,或者内部经济的振兴。 另外,美国第七舰队公布,提康德罗加级(Ticonderoga-class)导向飞弹巡洋舰皇家 港号(USS Port Royal CG-73)周二通过台湾海峡。王定宇指出,时机刚好是美国国务 院在美台关系事实清单上删除「台湾是中国一部份」以及「反对台独」这两段文字。 王定宇表示,这次美国军舰通过台海,除了是每个月例行的一次以外,当然有另外的政 治诠释和安全上的意义。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台海局势】美国家情报总监:大陆正加强军力以取下台湾 分析:中国廿大前一定 以维稳为主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Haines)指,相信中国宁愿在不采取军事行动的情况 下接管台湾,但亦正加强军力务求在面对美国干预下能取下台湾。但海恩斯不认为俄乌 局势会加速中共武力攻台。有学者分析,中国二十大将至,习近平一定以维稳为主,在 台湾没有挑衅的情况下,中国动武的动机相当低,但仍会加强军力以克制台独。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于当地时间周二(10日)举行有关全球威胁的听证会,美国国家 情报总监海恩斯出席时,被问到台湾海峡局势。海恩斯指,美方相信中国宁愿在不采取 军事行动的情况下接管台湾。但中国同时加强军力,务求在面对美国干预下,也能取下 台湾。 海恩斯说:他们正致力有效地达到一个地步,他们军队能在我方干预下接管台湾。他们 宁可不使用军事力量夺取台湾,宁可用其他方法。 被问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是否看到有入侵台湾的机会。海恩斯说,不认为俄乌 战争会加速「北京夺取台湾的计划」。 出席同一听证会的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贝里尔(Scott Berrier)亦相信,以武力取下 台湾并非中国的首要选择。对于中国大陆从俄乌战事中领悟到甚么,贝里尔认为中方获 得「非常有趣的教训」,并从中学习包括了解小部队战术及使用正确武器系统的重要 性。他续指,由现时到2030年,台湾面临的危机最危急,美国将会与印太地区夥伴以及 台湾接触。 贝里尔说:我们将在国防部层面,与印太司令部的夥伴以及台湾的军方及领导层接触, 协助他们了解这场冲突。他们能从中学到的教训,以及将资金集中投放到哪些防卫及训 练上。 台湾军事专家、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周三(11日)对本台分析,从 这次俄乌战争,以美国为首的美欧日等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等,都会令中国三思对 台动武后的后果。他相信在中共还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下,不会在这个时候对台发动攻 击。他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定是以维稳为主,在台湾没有挑衅的情况下,中国动 武的动机就相当低。 李正修说:他(习近平)要在今年的中共二十大寻求第3任期,既然一切要以维稳的这 个前题的情况之下,他何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攻击台湾呢。如果成功还可以,万一失败 呢?或像这次俄乌战争一样拖延那么久,到时候中国大陆内部的反弹是不是更加剧烈? 由于台湾总统只能连任一次,意味台湾总统蔡英文未来将不能再连任;至于习近平是否 能够顺利连任则仍是未知之数。两岸局势将如何发展?李正修认为,基于两岸之间实力 的差距,台湾挑选刻意挑衅中国的人的领导人选,机率是愈来愈小。 李正修说:因为台湾人愈来愈知道说,我们虽然不愿意在现阶段跟中国大陆进行这个统 一的谈判、协商等等,可是至少我们知道,也不要在这个「统独」议题上,去刺激中国 大陆。所以未来任何人想要竞选中华民国总统的政治人物,都一定会走维持两岸现状的 这条中间路线。 即使美国国务院在美台关系事实清单(U.S. Relations With Taiwan Bilateral Relations Fact Sheet),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用词删 除,李正修指这也只是基于「一中政策」,大家都很清楚台海关系上的底线。对于海恩 斯所说中国会持续做准备加强军力,李正修表示认同,因为中国也会为了克制台独势力 的冒起。 在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早前称,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强调台湾是中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此外,美军导弹巡洋舰罗亚尔港号亦于周二(10日)通过台湾海峡,是近半个月以来第 2次。美军第七舰队形容,罗亚尔港号通过台海是符合国际法、在国际水域的例行航 行,并展现美国对自由开放印太地区的承诺。 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称,东部战区对罗亚尔港号全程跟监警戒,并批评美国 频频滋事挑衅,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讯号,蓄意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中国各地司法部门纷纷成立「法理斗争民兵排」 文革「文攻武卫」死灰重燃 广东东莞下发的的「法理斗争民兵排」征召令在网上热传。中央党校前教授蔡霞表示: 文革已死灰复燃;知名时政评论五岳散人认为,高科技新文革来临,未来中国社会将采 取常态化管控;有律师指,成立相关组织缺乏法理依据,斥「法理斗争民兵排」不伦不 类,指法治与暴力互不相容。 周二(10日),广东东莞司法局一份题为《关于组建法理斗争民兵排的通知》文件在社 交媒体上热传。文件称该局根据东莞市武装部的要求,将在5月底前组建「法理斗争民 兵排」,目前向全市律师事务所征召18名律师或律师助理加入。 文件列出征集人员条件为:年龄在18到45周岁,身体状况良好,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优 先。要求各律所于下周一(16日)前提交报名表。 目前在东莞司法局官网上已经无法查到相关内容。本台记者按照文件上的联系方式打通 东莞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科电话,当值人员称负责报名工作的官员去参加培训,下周才 能回来,言语中侧面证实了文件属实。 东莞司法局工作人员说:清楚报名的,她这周出去培训了,不在!你看下周再打过来 吧。 目前生活在美国的中央党校前教授蔡霞在推特上评论:这个文件如果是真实的,很值得 关注。文革时期的各种做法改头换面的死灰复燃了。「斗争」是文革时期的主旋律,以 各种借口挑起民众斗民众,并且还是政府组织一支队伍斗争民众。 目前生活在日本的知名时政评论人五岳散人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法理斗争民兵 排」的重点落于「民兵排」,这其实就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是中国当前「动态清零」 的政治运动催生出的暴力机构。他预料当局在当下提出组建「民兵排」,是为了对付那 些以法理来挑战「大白」及一众野蛮「执法者」的不服民众。 五岳散人说:民兵排本身就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它是归武装部管。为甚么是民兵排? 政府在一个大的社会运动的时候,必须掌握一个更宽泛的社会暴力机构,你不可能把这 些律师、律师助理发配到基层执法机构去,必须得有一个东西承载它,就是民兵这一 块。那社会运动是甚么?就是我党对于疫情的防疫、各种各样的措施。所以下面这些事 情就都用「法理斗争民兵排」来解决。 五岳散人在他最新一期YouTube视频中戏谑道:「法理斗争民兵排」是个好东西,令人 想起毛泽东时代的民兵组织,有一种「文攻武卫」的气质蕴含其中。他对本台解读「法 理斗争民兵排」这个充满矛盾的名字,认为未来这类组织会极可能从文攻走向武卫。五 岳散人说,这完全重复了文革老路,唯一分别是在高新技术支持下,社会管控更加密不 透风和具有隐藏性。 五岳散人说:因为它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它又掌握一定的国家暴力的权力,那它当然 就可以「批判的武器」然后改成了「武器的批判」,在极权社会它是非常好的转换模 式,就是法理不行的时候,它肯定要「物理解决」,你看它的要求也是「18到45岁,身 体健康,中共党员,然后加上退伍兵优先」,这肯定是做著「文攻武卫」的准备,就跟 文革是一样的,我们当今圣上「今自部署、亲自指挥」疫情应对,未来中国会把所谓的 这个疫情变成社会管控,成为一个常态化管理。 不过,当局组建民兵排的做法就在法律界中引起争议。北京律师王才亮透过社交媒体表 示,目前观察到一些法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成立「法理斗争民兵排」,但从 《兵役法》、《国防法》中没有找到设立该组织的依据。他质疑「 法理斗争」到底是 和谁斗争? 流亡美国的人权律师陈建刚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表示,律师是为民众提供法律服 务,是践行「法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理斗争民兵排」则是国家机器下的暴力机 构,让律师加入暴力组织,显示习近平时代的荒诞。 陈建刚说:如果说让律师组织成「法理斗争排」,也就是一个暴力机构的话,那法律还 有甚么用?讲法治和讲暴力这就是两条路、两个方向,完全不能相容的两件事。现在中 国在习近平的统治下,已经荒诞到让人难以置信,我们所看到的这种乱像完全是反法治 的,已经走到了无法无天的状态。 本台记者翻查资料,发现「法理斗争民兵排」早于两年前已经开始出现。2020年8月, 贵州「黔成起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宣布与贵阳市观山湖区「法理斗争民兵排」联合开 展活动;2021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法院就曾发布通告,称该法院8名干警集结组 成「法理斗争排」,并称基干民兵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群众性武装 组织,肩负著「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上月18日,湖北监利县法院也 召开大会,该院20名干警成立「法理斗争支援排」。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前澳总理陆克文投稿华尔街日报:习近平连任不会风平浪静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二(10日)刊登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文章。陆克文直指,若 然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想于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共二十大无风无浪顺利连任,恐怕他会失 望。他指习近平连任主要障碍来自经济前景不明朗,并预言习提出的刺激经济方案不能 根本解决问题。陆克文警告,习近平有可能利用民族主义和更具争议性的外交方向来转 移视线。 陆克文指出,中国当今的经济前景看起来较年初时明显疲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对 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降至4.4%,而其他经济学家则预测数字低于4%。资本一直在逃离中 国,仅在3月份,外国投资者就抛售了180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和超过70亿美元的中国股 票。他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原因有四点,包括习近平出台措施「锤爆」占国内 生产总值29%的中国地产行业、严打科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习坚持的「清零」 防疫政策。 这位前澳大利亚总理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今年5.5%的正式增长目标「看起来不切实 际」。他指若然中国经济不达标,在政治上将是「灾难性的」。今年4月,有报道指习 近平告诉党内官员,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必须超过美国,以证明中国的威权制度优于正 在衰落的西方。但陆克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超过美国将十分困难,原因是中国的民营企 业,亦即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被习近平边缘化,因为他坚持国进民退的方针。 陆克文又提到,习近平已下令采取一波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在4月底的中央财经委员 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他说中国需要「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 「扩大内需」。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宣布迫切需要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确保「国家 安全」,面对潜在的「极端情况」。 此外,文章亦指出,习近平不情愿地撤回其发起的严打科企运动。他在最近一次政治局 会议特别承诺「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暗示中国陷入困境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得到 缓解。据报道,中国监管机构已经与科技公司高层会面,解释他们将放宽监管。 但陆克文认为,上述措施都不能解决中国经济最根本的问题。他表示,刺激措施不会恢 复外界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因为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总是把政治控制放在经 济自由之前,所以很可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刺激性支出也不会做得更多,而只 是掩盖中国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正在达到其极限这一现实。中国的人口正在达到顶峰并 迅速老化。它的劳动力正在萎缩,生产力增长正在停滞。 文章又引述最近的经济评估预测,中国的增长轨迹将急剧放缓,到2030年约为3%,到 2050年为2%。如果事实证明是这样,而习近平不从根本上改变路线,全球战略和经济意 义将是深远的。中国将不再是世界的增长引擎。它可能不会在十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即使它超过了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陆克文警告,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如果习近平转向民族主义和更具争议性的外交 政策,以加强其国内政治合法性,世界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加危险的阶段。他总结指出, 摆脱这种未来的唯一途径是习近平带领中国走上一条更可持续的政策道路。但鉴于他的 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倾向,这将是困难的。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铁腕清零】世卫谭德塞:中国防疫策略无可持续性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在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之际,中共总书记习 近平却一再重申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二(10日)首次表态指出,中国政府坚持的「动态 清零」的防疫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 综合外电报道,谭德塞指出,考虑到病毒目前活动形态及对未来的预期,他认为中国政 府的清零策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世卫已与中国专家讨论过这个问题,而过渡至另一政 策非常重要。 世卫组织紧急事务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也表示:「应对新冠状病毒爆发的任何 措施都应表现出对人权的尊重,我们需要平衡控制措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经济 的影响,这并不容易。」 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亦重申:「在全球范围内, 我们的目标不是找到所有确诊个案并阻止所有传播,目前真的不可能做到,但我们需要 做的是降低传播,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之下,中国坚持所谓「动态清零」政策, 即要求各级政府找到所有确诊个案并阻止所有传播;为达至习近平提出的目标,有个别 地方政府在只有一个确诊个案的情况之下,也实施封城措施。据今年4月中旬的数字, 中国45个城市的约3.73亿人已处于某种形式的封控状态。封城措施造成各种人道危机, 包括食物供应不足,各种医疗服务停摆,而封城也严重影响经济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上周四(5日)举行会议,主持会议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 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并要「坚 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习近平在会上重申, 「坚持就是胜利」。他声称,「实践证明,中国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上海封城】上海假阳性话题上百度热搜 防疫名词又翻新多区进入「静默期」 因疫情封城一个多月的上海市,官方称,8个区和浦东新区部分街镇社会面「基本清 零」,本周进入「静默期」。嘉定、徐汇等地的居民说,区内居民这段时间不得团购或 收快递。另外,有居民怀疑核酸筛查公司伪造假阳性报告,在网上求助。「上海同一小 区一天测出13个假阳性」话题,周二登上百度热搜榜。涉事公司股价大跌。 上海徐汇区斜土路街道办周二(10日)发通知称,当地从周二至周日(15日)为「静默 期」,全体居民足不出户,所有团购暂停、外卖、快递拒收。紧急就医及有证明的医 护、保供人员等必须外出的,由居委会审批报备后方可放行。奉贤区海湾镇政府办公室 的通告则称,周三( 11日)至下周二(17日),「防范区」的居民实施「一人一户一 证」错时出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次不得超过3小时,居民需凭小区出入证入场购物。 上海各区防疫措施不尽相同。上海嘉定居民王先生对本台说,其所在区域现已进入「静 默期」。 王先生说:天天做核酸连续十几天,现在所有小区的门全部装了铁栏。原来快递可以 送,现不准送了。今天我已经做好核酸检测,听说搞甚么「静默期」,他们说小区现在 没有阳性了,不准团购,至少要九天没有阳性。 上海封城期间,不少居民投诉物资短缺,不少小区有幸透过团购解决「粮荒」。黄浦区 居民马女士告诉本台,她的母亲八十多岁,新冠病毒测试阳性,因为没有营养,11天才 转为阴性。 马女士说:我妈妈基础病很多,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她这一次无症状感染,她为 甚么转阴性比较慢?那是因为没有营养,饿啊,有很多人三、五天就阳性转阴性,她万 一被弄进方舱医院怎么办,她随时处于惊恐状态。我们现在没食物吃啊。你(政府)把 疫情搞得鸡鸣狗盗,把老百姓折腾的崩溃,还打著为了老百姓,为人民,这太扯了 吧?! 不过,有被验出新冠呈阳性的市民,也对核酸检测的准确度提出质疑。据第一财经报 道,五里桥街道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部分居民发出的求助信表示,怀疑核酸检测数据的 准确性,「强烈要求撤换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异地或黄浦)对五里桥街道的 检测工作」。有关「上海同一小区一天测出13个假阳性」话题,周二登上百度热搜榜。 中科润达的母公司润达医疗当天股票大跌近4%。 上海居民告诉本台,中科润达首批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分布在虹口区、黄浦 区、浦东新区、宝山区。上述地区的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已受到质疑,居民要求停止该公 司的检测业务。 过去一天,上海新增228宗本土确诊和1259宗本土无症状感染,增加7宗死亡个案,死亡 个案平均年龄是87.3岁。上海市卫健委官员周三上午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说,徐汇区达 到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已共有8个区和浦东新区部分街镇社会面基本清零。说明降新 增、防反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成绩并不稳固,反弹风险依然存在。上海仍要坚 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锁国政策】网传浦东航站楼下令:恶意出境一概销毁卡证 本台周二(10日)报道,中国边防人员近加强盘查出入境国人,追问在海外生活详情, 甚至出现动辄「剪护照」的例子。在中国网络上,正流传更多相关资讯。有网民在社交 平台上分享一张截图,显示浦东航站楼的保安单位下令:「凡出现仇国仇党情绪的不予 出境」,「恶意出境一律当场销毁卡证」。 根据这个「浦东五队巡逻」的群组通讯截图指出:浦东机场第一航站「加大国际航线安 检过程审查力度」,「发现疑似国际航线可疑人员带到警务室备案」。 相关批示又指:「凡出现仇国仇党情绪的不予出境,如行李中出现别国永居卡、大量外 币、别国储蓄凭证等,凡存在恶意出境动机的,一律当场销毁。」 批示又强调:「各分队领导夯实工作,严抓审查过程,严防漏网之鱼」。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上海封城】妻病逝后夫徒步7小时到高铁站:无论如何要带她回家 中国上海受到奥米克戎疫情困扰,当局厉行严苛封控,期间人道危机不断。一名江苏老 人带著患癌妻子到上海接受化疗,期间妻子病重去世,由于上海市在封城期间市内已没 有公共交通服务,他忍受饥饿徒步7小时去高铁站,为的是要完成妻子心愿,把其骨灰 运回老家安葬。 综合陆媒报道,本周日(8日),来自江苏的黄建才抱著妻子的骨灰,徒步7小时走到上 海虹桥高铁站,准备坐高铁回家。他的妻子因患淋巴癌,上周五(6日)在上海去世, 他坚持要带著妻子的骨灰回家乡安葬。提到离世妻子的时候,黄建才忍不住伤心硬咽。 黄建才说:我想把她(太太)接回去的。我不想把她留在外面。 这位60岁的老人家表示,在路上就吃了两个梨子,一个橙,「走得累了我就搞点这个吃 吃」。 他又透露,因为「年纪大不会抢票」,一天只有一趟车由上海到常州,所以叫儿子和媳 妇和侄女一起出动抢票。他一边上路步行去高铁站,家人亲属一边在网上购票;在家人 协助下,黄建才终于买得车票,带著妻子的骨灰回乡。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香港法庭】惩教助理涉串谋释囚为囚犯送烟 被控「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判囚7 个月 在香港,塘福惩教所内有囚犯与惩教人员结识后,获释后为仍然在囚的友人增值储值 卡,又担任传声筒叫惩教人员买香烟送入所内。廉政公署调查后落案起诉3名曾在塘福 惩教所羁押的定罪人士与两名惩教助理,指他们串谋触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纵容囚犯 未经授权在监狱管有及使用手提电话及为他们引入香烟。其中一名惩教人员及前囚犯在 周三(11日)承认一项串谋触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两人分别被判囚7个月及半年。 本案原有5名被告,周三只处理其中两名被告,分别是曾驻守塘福惩教所的惩教署二级 惩教助理李浩维(27岁),以及现已获释、曾为塘福惩教所在囚人士林翰祺(24岁)。 两人承认一项串谋触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控罪指两人涉嫌于2020年7月16日至10月 23日期间,串谋使李浩维在履行公职期间或与其公职相关的情况下,无合理辩解或理 由,蓄意及故意地作出不当行为,纵容身为在囚人士的刘燕俊于塘福惩教所未经授权管 有及使用一部手提电话,以及为刘燕俊将未经授权的香烟引进塘福惩教所。 同案其馀3人,即惩教署一级惩教助理杨敬伦(43岁),以及前在囚人士刘燕俊(28 岁)及张锐明(36岁)均不认罪,案件将于12月5日开审。 案情指,塘福惩教所属惩教署辖下的中度设防男性囚犯院所。第二被告李浩维案发时是 驻守塘福惩教所的二级惩教助理,曾被派到维修组工作;控罪中所指的刘燕俊,及本案 被告林翰祺均为在囚人士,两人分别在不同时段派到维修组。林于2020年9月3日获释, 而刘于去年1月9日才获释。 2020年9月4日,即林翰祺从塘福获释后翌日,当时已获释的另一被告张锐明在WhatsApp 建立对话群组,并加入刘、林为群组成员,3人互相发送讯息。林在群组内指常收到刘 的来电,在塘福工作的李浩维则称刘要清早起床,又经常无事可做。刘曾3次要求林翰 祺替他储值卡帐户增值,分别涉款300、500及50元。 刘又多次透过林翰祺作中间人,叫在塘福工作的李浩维为在囚的刘购买香烟。2020年9 月17日及22日,刘向林翰祺两次发短讯,指示及提醒他叫李浩维翌日替他买包香烟,林 翰祺在WhatsApp群组照办。其后在10月13日及18日两日,林翰祺两次叫李浩维帮刘买万 事发哈密瓜味香烟及储值卡,并将香烟带给正在囚的刘。李浩维曾回覆他觉得逐次买很 麻烦,林建议他预先购买几条香烟。 同月23日,廉署行动中在刘燕俊身上搜出电话、两包万宝路香烟、一包万事发香烟。该 电话内有储值卡、没有上网功能的手提电话,在2020年7月16至10月16日期间,多次以 通话或SMS短讯方式与亲友沟通,包括林翰祺,同日多名本案被告被捕。 案情指,惩教人员李浩维纵容在囚人士刘燕俊未经授权管有及使用手提电话,及为刘燕 俊引进未经授权的香烟,从来没有就此违规行为向惩教署报告。案中4人串谋在李浩维 执行公职过程中,滥用其身份,无合理辩解或蓄意作出不当行为,有关失当行为损害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职人员应有的基本操守标准。 法官游德康判刑时引述辩方求情,被告李浩维是民安队成员、社会福利署义工,亦曾得 到惩教署的工作嘉许。被告在亲自撰写的求情信中向同事及上司道歉,指行为令惩教蒙 羞、他自己亦自毁前程。而林翰祺曾于2018年因贩运危险药物而被判囚47个月,他求情 时解释,贩毒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他在囚期间与刘成为好朋友,获释后只本著帮朋友 的心态,自己没有收取利益,获释后在父母的排档工作卖家庭用品,又学习电工,积极 更生。 法官判刑时称,控罪性质严重,但是案件在同类案件中相对轻微,李浩维利用职权行 事,违反惩教对他的信任,但没有证据显示李有所得益,事实上除了当时在囚的刘燕俊 外,没有其他被告有任何实际报酬。 就惩教助理李浩维,以12个月监禁为起点,因为他有良好品格扣减1个月,认罪后扣减 至监禁7个月;而林翰祺因只担任中间传话人的角色,以9个月监禁为起点,因获释后短 期内犯案加刑1个月,但又因重新还押对其更生有打击而减刑1个月,认罪后扣减至监禁 6个月。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未普评论】习近平为何总是自挖墙角? 最近有不少文章提到,习近平的许多决策和行为有明显的自残、自毁或自戕倾向。如何 解释这种倾向?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习近平这两年自挖墙角的行径。从去年起,习近平以「共同富裕」为 名,打压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私营企业和私企企业家,严重削弱了中国经济成长的 重要力量;这对以经济成长为重要合法性基础的中共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自毁行为。今 年二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习近平一直坚挺普京及其入侵行为,为此不惜迅速恶化了和欧 盟的关系,而欧盟无论是在经济贸易上还是科技创新上,都是除美国之外无法替代的重 要伙伴,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另一种自残行为。此外,习近平非要在中国新疫情爆发 期间,强力推行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清零政策」,直接导致几十个城市封城或半封 城,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经济。 在理性人看来,习近平的这些举措,具有严重的自残与自毁的非理性倾向。但习近平自 己一定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的坚持是一种清醒理智的选择,是一种自救和救党的大 战略,具有党内同僚和智囊们无法企及的思维高度。于是,这里的问题就变成,外界对 习近平自毁倾向的认知,和习的自我认知,为何有如此南辕北辙的差别?为何在很多人 看来明明是不理性的,习却要固执己见,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知和逻辑并据此做出决 策? 在我看来,外界对习的普遍看法是出于「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理性人」是指,作为决策主体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 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这种理性人假设,无法解释独裁者和政治 狂人的行径,也无法解释习近平一系列决策与行为的任意与疯狂。但是如果从非理性认 知的角度分析习近平,则有可能理解习近平何以有严重的自残倾向。 关于习近平为何总是自挖墙角,一种解释说,这是因为习近平精于个人算计,譬如习近 平一意孤行坚持清零,就是为了证明他亲自指挥的抗疫才能成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习不惜自残。这种解释当然有道理。个人算计――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通常属于理性 人的范畴,但用个人算计其实很难解释得通习近平自挖墙角的行为。以防疫为例,习在 这个问题上如果选择不清零,可能反倒对他个人有利。习非要清零,就像一个人非要挖 自己家的墙角,任凭墙角坍塌,不惜掩埋自己。一个人如果没完没了地挖自己家的墙 角,而且到处乱挖,他若不是疯了,又怎么解释呢? 一个具有这种非理性思维的人,碰巧是一个极权国家的领袖,那么他对这个国家对世界 都极具危险性。从习近平近十年的执政来看,习近平显然具有一种不可救药的非理性思 维和偏执性认知,这应是中国陷入目前困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非理性思维方 面,习近平非常像当年的毛泽东。宋永毅的新书《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政治心理与文 化基因的新阐释》,就是试图从毛的非理性思维和心理疾病的角度来看他的文革决策。 他说,毛泽东晚年的恐惧症、偏执人格,对人的无端猜疑等都对文革决策有重大影响。 习近平也恐惧自己权位不保,总是害怕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要搞他下台,总是担心敌对 势力要对他搞和平演变。这些恐惧与偏执,无疑影响了习所主导的各种决策。 有一些迹象显示,习近平的党可能在忙著和他切割。这说明他们可能也觉察到习近平患 有非理性思维的痼疾,而这个痼疾会断送中共。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1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10日 1.中国边防人员加强盘查出入境国人 追问在海外生活情况动辄「剪护照」 近期有网民在社交平台爆料,其搭乘的南方航空公司航班由曼谷抵达广州口岸入境时,机上所有人被边检人员一一盘问其在海外生活等情况,甚至有人被「剪护照」。一位代办海外留学的中介说,政府已停发中小学生出国护照。 据网络媒体「迪拜快报」本周日(8日)消息,南航CZ3082当天9点落地广州机场,机上所有人被边检人员盘问。 一网民爆料称,他的朋友从迪拜经泰国曼谷回国。在该航班上,手持迪拜、菲律宾、柬埔寨签证的中国人都被盘问,其内容包括出国做甚么、在国外的工作做甚么、这次回家的原因等,还追问是否再出国等。有一个有缅甸入境签证的国民被盘问20分钟。甚至有人的中国护照被剪。 经常因事出国的张小姐本周二(10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边境人员剪国人护照一事,已有多年。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国民出境比以往更难。 张小姐说:剪护照已经有两、三年了。现在出(境)卡得严已持续了两年,所有持中国护照的出境,他(边检)能不让你走就不让你走。现在都是无痕式执政,没有发相关文件的。他们(边检)的原则是所有持中国护照的出国都是问得非常详细,要你提供很多材料,确实是收紧了。 另有网民发文抱怨,他持留学签证去加拿大读大学,但在出境时仍然被边检人员追问去加拿大干甚么,还问加拿大的学校有没有「线下课程」,当回答「我先读语言,目前还是线上课」时,边检人员直接把护照剪了,说「没有线下课,你出去干甚么?」还有网民在微信投诉即使他持有外国绿卡,也被边检人员剪掉。 浙江时事评论人士陆先生对中国公民出境时遭到边检人员各种刁难,感到愤怒。他对本台说,近期不断有网民在互联网上留言说自己出境时,遭到了边检人员拒绝,甚至他们的护照被剪掉。 陆先生说:因为此前有很多信息显示,很多网友在申请护照或者更新护照时,遭到了拒绝。这一系列事实说明中国政府正在设法减少国人出境,他是担心国人离开中国之后,可以了解到外面世界真实情况。 一周前,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陈杰在发布会上通报,今年一季度中国公民出境1462.2万人次,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5.9%。 对于当前疫情形势下,出入境政策是否调整的问题,陈杰回应称,将继续实施从严从紧的出入境政策,即从严审发证件签证,但会继续倡导内地人员非必要非紧急不出境,继续为赴境外留学、就业、商务和来华进行经贸、科技活动以及人道主义等确有紧急必要事由人员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有分析认为,当局所谓「精准有效服务」就是仅准许小部份人士出境。长期代理中国学生海外留学业务的广州中介机构黄女士对本台披露,政府已经暂停公民出境就读中小学,希望中小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 黄女士说:现在国家已经说了,没有必要的人不要出境。现在年龄太小的也不让家长往外送。以前有的小孩中学可以去泰国、英国读书,现在他开始限制了,你只能出国读大学。这和疫情有甚么关系呢,他不希望那么多中国人出去。 近期,中国官媒和教育部门多次强调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要「爱劳动」,并将劳动课纳入今年秋季课程,以扭转过往「重学习,轻劳动」的思想。黄女士说,政府担忧孩子出国接受西方教育。 黄女士说:孩子在外面学习西方文化价值观,他们回来(政府)肯定觉得不好管理。你学生见识多,你的想法就多,他(政府)不需要你有很多见识,你做工人的就简简单单做工人就好了,你若有那么多想法,我提一个建议,你会提那么多反对意见,好管理吗。 黄女士分析,等到疫情结束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可能也会受到限制。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2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将「从严审发证件签证,非必要、非紧急不出境」,同时明确继续实施从严从紧的出入境政策。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美台关系】美国务院更新网页删「不支持台独」等字眼 分析:「一中」政策没有改变 美国国务院近日大幅度更新网站上的美台关系事实清单,移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用词,并大幅强调「六项保证」。分析指,美方偶然会对台湾释出类似的善意,显示美国高度关切台海的和平稳定,但「一中政策」仍是不变,虽然没有写不支持台独,亦不代表支持台独。中国外交部回应指,美方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是虚化和掏空「一中原则」的小动作,试图改变台海现状的做法,必将引火烧身。 美国国务院过去会针对所有与美国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作简介,不过上周四(5日)更新后,有关美台关系事实清单(U.S. Relations With Taiwan Bilateral Relations Fact Sheet)一页,被发现有大幅改动。 旧版本内容主要依据《台湾关系法》与美中三公报说明美台关系,称「美台享有强健的非官方关系」,「根据1979年的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认知的中国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旧版本也提到,「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与台湾保持强健的非官方关系是美国的主要目标,也符合美国在亚洲追求和平稳定的期望」,「美国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分歧,反对单方面改变任何一方的现状」。 不过根据本月5日发布的新版本,「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用词则被删除;并提到「台湾作为民主领头羊和科技重镇,是美国在印太区域的重要夥伴」(Taiwan is a key U.S. partner in the Indo-Pacific)。又指在投资、公卫、半导体、其他关键供应链、投资审查、科技、教育和进步的民主价值等领域,也是美国的重要夥伴。 新版并未引用美中三公报(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的内容,而是新增「美国有长期的、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联合公报与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 另外新版本提到,虽然美台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这段非官方关系相当稳健(robust unofficial relationship ),且美国在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稳定上有持久利益。基于《台湾关系法》,美国将令台湾能够获得足够维持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美国持续鼓励以符合台湾人民意愿和最佳利益的方式和平解决两岸分歧。 原本国务院网站的版本于2018年8月31日上架,最新版本是5月5日上架。 事件引起外界关注美台关系是否更稳固,会否引起中国不满等等。美国政治风险管理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周二(10日)对本台指,近几年美国也会对台湾「有类似的小动作」,偶然会对台湾释出类似的善意,但「一中政策」仍是不变。 方恩格说:不管怎么样,美国的官方还是会强调「一中政策」。不管是拜登政府的时候,这些细节变来变去,他们还是会强调政策没有改变,这是美国很常的做法。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丁树范周二(10日)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美国是透过这种方式说明美国高度关切台海的和平稳定,但美国仍在战略模糊、一个中国的政策前题上,深化与台湾的关系、提升台湾地位的重要性。 丁树范说:应该说在具体的做法上美国会逐渐深化跟台湾的关系,突出台湾这种地位的重要性。美国会采取逐渐的做法,比较慢,但还要看中国怎样做。如果中国采取更激烈侵略性,可能美国也会把这个步伐变得快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个美国怎样做,跟中国采取的政策有关系。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吴崇涵对本台指,同样认为美国没有偏离「一中政策」,而战略模糊是维持台海稳定非常重要的论调。 吴崇涵说:他(拜登)在用所谓切香肠战术(萨拉米香肠战术),一个一个切。但是我觉得这个红线还是在那里,就是美中的红线就是台海问题。拜登虽然用切香肠战术,但不至于会碰这条红线,为甚么呢?他没有写不支持台独、不代表他支持台独。 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周二(10日)回应说,美国国务院及美国在台协会均已对外说明,强调美国的相关政策并没有改变。 欧江安说:拜登政府自上任以来,重申恪守《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对台承诺「坚若磐石」,美方也不断联合印太区域内外盟邦及相关夥伴,公开声明对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视。我国政府将持续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坚定维护台湾自由民主制度的决心,与美国等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台海及整体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美国在台协会(AIT)发言人邓艾德(Ed Dunn)发声明回应,指40多年来,美国的「一中政策」一直都是依循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以及六项保证。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若磐石,并为维持台湾海峡与区域内的稳定及和平做出贡献。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就台湾问题和「一中原则」作出了郑重承诺,美方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是虚化和掏空「一中原则」的小动作,这种在台湾问题上搞政治操弄,试图改变台海现状的做法,必将引火烧身。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李明哲出狱后首场记者会:因为想回家才配合作口供 被中国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五年的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服刑期满返台隔离后周二(10日)举行记者会,重申在中国被绑架后因为想回家才配合作口供。他批评审讯过程是演戏,被关押的赤山监狱更是只顾利益的血汗工厂。李明哲庆幸太太李净瑜的奔走和国际救援,让他这五年免受不人道待遇,值得往后相关家属进行营救时参考。 李明哲在记者会上对在场记者表示,自己在2017年3月由澳门入境珠海时被国安人员逮捕,戴上头套带往不明地点,当时毫无头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明哲说:大概当时我因为人生地不熟被绑架在异乡,面对一群独裁统治的爪牙,真的感到非常的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是我当时唯一的希望,也是我唯一的出路,中国不是我的国家,中国政府也不是我的政府,我在中国土地没有牵挂,我唯一的家乡就是台湾。所以我后来就配合中国政府的审讯,依照他们的要求完成颠覆政府的笔录与供词。在我心中认为,我也希望各位心中了解,这些证词都是无意义的,因为那场审判本身就是非法的,我被绑架后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回家。 李明哲批评,中国对他的审判,是一场有如马戏团般的非法公开审判,他配合演出目的就是为了回家。 李明哲说:这场公开的审判就如同演戏一般,必须要有律师的装点。中国政府希望这场大戏不要有任何的意外,因此在审判的过程当中,中国的政府不允许我做任何的答辩行为。他甚至不允许我在法庭里面讲话,只允许我念一篇他们事先审核过的认罪书,其他都由所谓的官方律师代替我来发言。而这些发言也只是替中国政府擦脂抹粉,想要迷惑世人,使大家认为中国政府是依法行政。 谈到狱中生活,李明哲说,中国监狱像一间大型工厂,受刑人狱中劳动每天长达11至12个小时,除了农历过年没有休息日。他指,冬天没有热水洗澡,食物用劣质油脂烹煮,有馊水味道,但一切都在太太高调救援下续渐改变。 李明哲说:我在坐牢的时候,监狱不准其他犯人跟我说话,只容许几个特别的几个犯人和我接触,试图监管我的一言一行。和我说话的犯人,会受到关禁闭的处分,这给我很大的精神虐待,因为我没有人可以讲话,只有几个他们特别安排好的人是可以跟我互动的。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在其他的劳动上面,并没有像其他犯人有任务压力。甚至最后一年,他们调我去一个劳动相对轻松的监区,安排我做轻松的工作,而且每年都安排我到当地的大医院做一次健康检查。我相信这完全归功于我太太及相关人士的国际救援,这点值得以后的家属及救援工作人员参考。 对于传媒询问,他返台之后有甚么要对中国政府说的话,李明哲表示,监狱在犯人的劳动上不遵守国家法律,只为了生产的利益,他也就此向监狱警察抗议。 李明哲说:中国的监狱警察常常用一句话回应我,他说,「你是被管理者,我是管理者,因为你是被管理者,你的话就算再有道理,我也不能听你的。」我觉得监狱这位警察的话,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就是中国政府跟他的人民是甚么关系。中国政府是想,「中国人是被管理者,我中国共产党是管理者,所以我跟人民的关系,不是你讲有没有道理我就要听你的,我要维持管理者的尊严。」中国政府是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的人民,所以我只有一句话想跟中国政府说,我们台湾人不接受你这种讲法,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就是这么简单。 在记者会中,李明哲太太李净瑜宣读大批感谢名单,但独缺台湾当局,其做法引起传媒好奇。李明哲回应指,营救政治犯是人道事业,国家应该以主权和尊严为首要第一考虑,并非每次都可以顾及到每个人,「他已经感受到蔡英文政府对他的营救」。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王岐山晤文在寅:避提习近平名字连用三个「他」代替? 赴韩出席新任总统尹锡悦就职仪式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周一(9日)与即将卸任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王岐山和文在寅会面时,连用3个「他」来表述习近平,被外界质疑王岐山是否「只字不提习近平的职务、名字」。 综合韩媒报道,在和文在寅会晤的开场白之中,三次以「他」代替习近平。 王岐山:刚才等你(文在寅)的时候,你的外长跟我说:我将是你在青瓦台会见的最后一个外国客人。我非常感谢你在今天在百忙中还能抽时间拨冗会见我,这次我首先要代表他(习近平),转达他对你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我亦一定把你对他的问候转达…… 不过,在其后,王岐山有提到,「习主席」日前收到韩方的邀请函;所以对于「避提习近平名字」的说法,网民之间也有争论。 有网民提到,王岐山过去提到习近平的时候,也曾有过「出格」的例子。 2021年,王岐山代表习近平出席博鳌论坛,王岐山当时曾说:我只是报幕的,致辞的是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 也有网民认为:看得出来关系不太好,老王全程面无表情。 亦有网民戏谑说:这不就Harry Potter里面的you know who吗?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中国热炒德国冷待两国元首视频会 分析:欧盟看清中俄本质 脱中势在必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周一(9日)举行视频会谈,中方通报中警告及要求欧盟在俄乌战争中以「负责任的方式」推动解决问题。惟德国方面回应语气冷淡。分析认为,德国乃至欧盟看清中俄专制本质,已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相信未来在政治经济上均会疏远中国,在区内加强与日本和印度合作。 周一,习近平与肖尔茨进行视频会谈,主要议题之一为俄乌战争。中方称会谈「深入而坦诚」,但该外交用语在中方语境中一般是「分歧」的代名词。 中方其后在其冗长的通报中,以强硬而居高临下的口吻警告欧洲不要让乌克兰战争升级,习称:「乌克兰危机将欧洲安全再次推到关键十字路口。要全力避免冲突激化、扩大化,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习告诫「欧方要拿出历史担当和政治智慧,著眼欧洲长远安宁,寻求以负责任方式推动解决问题。欧洲安全应该掌握在欧洲人自己手中」,并再次重申「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的外交套话。 德国法学学者、《欧华导报》前主编钱跃君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习近平的警告,显然是在暗示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影响力,意欲分化欧洲和美国。但此次俄乌战争,让欧洲国家看清俄罗斯和中国的本质,因此在政治和经济上,德国及整个欧盟都会调整对华政策。 钱跃君说:在关键时刻,中共明确地站在侵略者一边,是自己选择与欧美为敌。德国通过这次俄乌战争血的教训,看清专制政权不仅对本国人民践踏人权,而且会没有底线地威胁已有的世界和平秩序,德国将会完全调整对华政策。在政治上,德国很快地冷却对华关系,其次是在经济上,欧盟会逐步疏远中国,将产业逐步地转移到东南亚其它国家,将会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来消减欧盟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钱跃君也认为,中国官方对此次两国元首视频会谈大书特书,依然是为愚弄国内百姓,让他们误以为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还有著国际地位。 钱跃君说:肖尔茨与习近平的视频通话,本来也就出于最基本的礼节应付一下而已,因为欧盟还没有做出具体如何与中共拉破脸的决议。所以德国方面对这次网上会谈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几句,但中共却把这样的视频谈话大肆宣传,当作大内宣的资料,让中国民众误以为中共在世界舞台上还有甚么国际地位。欧美民众是不可能相信这样的谎言的。 对比中方通报不遗馀力歌颂习近平讲话,称「过去50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中方发展中德关系的初衷不变,同德方加强合作的真诚愿望不变」,德国方面仅对这次会谈作出廖廖数语的通报,德国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表示,双方讨论了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和经济领域合作,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及其对全球粮食供应和能源安全的影响;新冠疫情、气候保护、能源转型和中欧关系等。 对此,目前在德国高校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朱瑞向本台表示,不仅是中方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令德国失望,此次上海封城令德企和在沪德国公民受到严重影响,相信德国政府高层不会再相信习近平的漂亮话。 朱瑞说:德国总理和习近平通话,不知道有没有谈到德国侨民在上海封城而被迫去方舱隔离这些事情。中国的防疫措施导致了经济的停滞,至少在去年2021,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交付的汽车下降了14.1%。习近平说「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但他向来好话说尽,坏事做尽,正如那个在上海被隔离的德国人录音里说的那样, 在习近平漂亮话的背后是fxxx Chinese government。 朱瑞相信,从上月肖尔茨绕开中国访问日本可见,新一届德国领导人已开始了时代转折,一改早前默克尔、施罗德时代的做法。因此,此次习近平与肖尔茨的视频会谈有可能是中方为挽颜面、主动邀约,但难改德国与日本、印度等合作的新战略方向。 朱瑞说:习近平和德国总理肖尔茨视频会面。不知道是不是中方邀请德方进行这个会面?肖尔茨在4月28日和日本总理岸田文雄会面。德国总理在过去20多年间,对亚洲访问的第一站都是北京。从今年2022开始,改成首站访问东京了,肖尔茨访日发出了一个信号:对德国来说,亚洲除了中国,还有日本。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在报道中指出,西方外交官们抱怨,习近平本人并没有利用他对普京的影响力力促俄乌战争的结束,相反,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习近平不愿与普京决裂,一直给予其政治支持,强调北京与莫斯科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将美国和所谓的「北约东扩」描述为战争的主因。该报认为,德国新政府上任后,已有调整对华政策的迹像,而俄乌战争及习近平对普京的支持,使德国政府进一步重新评估与北京的关系。 早在4月1日,欧中峰会期间,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与习近平视频通话时,警告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否则会对中方形像造成严重破坏,她亦要求北京不要干预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澳情报机关主管:中方官员暗中向堪培拉提供机密讯息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周二(10日)报道,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ASIS)局长西蒙(Paul Symon)当天透露,越来越多心怀不满的中国官员正在向澳大利亚情报机关提供讯息。 在洛伊研究所纪念该机构成立70周年的演讲中,西蒙表示:越来越多的中方官员对中国的保守封闭感到不满,愿意对外分享讯息并承担风险。 报道引述西蒙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但现在(习近平)却强制要求统一思想⋯⋯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官员和个人愿意跟ASIS分享讯息。 西蒙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说,在废除固定任期限制后,习近平「统揽一切权力,造成体制内普遍的不满」。他形容,这令澳大利亚「坐享优势」。他说,「专制政权打压内部异议」,令体制中人愿意对外分享讯息,ASIS的情报活动从中受益。 西蒙在演讲中尖锐地提到了中国,他斥中共政权「自制信任危机,把别国当作利用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夥伴」,「战狼错误地判断了全球公民的智慧」。 西蒙重申澳大利亚对所罗门群岛和中国之间的秘密协议深表关切,担心这可能导致中国海军舰艇和部队驻扎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不到2000公里的地方,并在发生冲突时切断通往美国和亚洲的重要供应线。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香港法庭】深水埗的士铲上行人路后司机遭「私了」 男经理认暴动蒙面判囚三年 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一辆的士于2019年10月在深水埗铲上行人路撞伤2名途人,涉事59岁司机郑国泉在现场遇袭。事后1男1女被捕,同被控暴动、有意图而伤人和非法集结时蒙面3罪,案件周二(10日)在区域法院提讯。庭上透露,原本否认控罪的女被告已死亡,被告的控罪书已没有法律效力,控方结束对其的控罪;而案中男被告则承认暴动及使用蒙面物品罪,被判囚3年。 被告案件原定于周二开审,庭上透露,本案第二被告女教师锺泳仪(25岁)已经死亡,控方撤销对她的控罪,其证物将会交由其家人处理,警方就其死因正在调查中,待有报告再决定是否展开死因聆讯。 女被告对上一次出庭聆讯是去年10月19日,她当时获准保释候审,并透露打算否认控罪。据知,被告死因并非染疫、亦非自杀,案件本于今年4月1日作审前覆核,女被告当时已没有出席。 犯人栏内只馀男被告公司经理张子龙(32岁),他身穿笔直的西装,在等待期间站著,并望向公众席,向亲友点头。他承认暴动及非法集结时蒙面两罪,针对他有意图使的士司机郑国泉身体受严重伤害一罪则留档法庭,不作起诉。 控方在庭上播放案发时候的多条片段,显示的士转弯铲上行人路,其后引发人群围殴司机的情况。 案情指,2019年10月6日案发当日,有数百名黑衣人用路障堵塞深水埗钦洲街。下午约5时15分涉案郑姓司机途经上址的路障,群众因而情绪激动,一群蒙面人上前围堵的士及敲打车身,部分人强行打开的士左侧乘客车门,并爬进车厢用削尖的铁通猛打司机。司机未能控制的士,以致该车失控冲上行人路,行人路上两名女子被的士撞倒受伤,随后有施袭者从的士前排座位下车。 撞车使本来已情绪激动的群众更加愤怒,有约30名蒙面人破坏的士,有群众把司机拖出车外施以毒打,用脚连续踢他的头部,包括第一被告在内的人群徒手或用硬物围殴已倒在地上血流披面的司机。第一被告曾用脚踩向司机的方向,又两次用长形硬物打向司机上身。人群亦对的士大肆破坏,包括用雨伞、铁通、锤子及石头等硬物破坏车身及击碎玻璃窗,拆毁倒后镜等。 经诊断后,郑姓司机头部多处受伤,左头皮需缝4针,左下唇需缝3针,右边两条肋骨骨折、左边5条肋骨骨折,身体多处瘀伤及擦伤,左眼结膜出血,留院5日后出院。郑姓司机放于的士的23,000元现金及一只价值 14万元的手表无法寻回;而该被破坏之的士无法维修,经已报销,的士公司损失16万元。 网上不同录像及新闻片段显示群众情绪激动向的士叫骂,又威胁要打死司机,案情又指,片段拍摄到暴动情况及第一被告的容貌、行走路线及独特装束,控方指被告参与暴动,以及身处非法集结时,戴著阻止识别身份的一个黑色挂耳口罩。同月15日,被告在住所被拘捕。 辩方求情指,被告亲自撰求的求情信中显示其真诚的悔意,他案发当时只是途经上址,上前看看有何可以帮忙,当时司机被人拉出,附近的人纷纷说「撞死人啦」、「撞断个女仔只脚」等的说话,故被告一时受现场气氛影响,在地上拾起长条物打了司机数下发泄,维时只有数秒,并非全心全意令司机受伤;辩方亦希望法庭接纳,被告拾起挥动的「黑色长身硬物」,并非致命武器。 辩方又称,被告的衣著与在场的黑衣人有很大分别,他当日4点才离开深水埗住所打算接母亲回家,途中遇上此事,显示他并非有预谋;而他案发后已即时回家,没有逗留在现场参与毁坏的士,有别于其他案件是有备而来、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场面。 辩方称,被告在单亲家庭下成长,但在社会有一定成就,显示他曾有一番努力,其大学同学及同事撰写的求情信显示他为人善良、孝顺。被告还押期间亦积极进修,本来拥有稳定收入及前途,并打算与未婚妻结婚,但都因案件大受影响,望法庭轻判。 法官李庆年考虑后称,同意案件是偶发性、非早有预谋,但认为暴力程度及规模属中等,破坏的士的人有约80人,而向司机施袭的则有20人,暴动维时5分钟,袭击则维时4分钟,而施袭者大部分都遮盖面容,意图逃避侦查及拘捕。案中多人互相影响,未拿捏事件始末便对事主施以无情的袭击,令人咋舌。 法官引述辩方求情指,被告教育程度至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及法律硕士学位,案发时在会计师楼担任人力资源经理一职,月入约4万。法官认为被告受过高深教育,应有能力冷静看待、弄清事实,才作出合理合法的行动,可惜他被暴力支配情绪、被激情驾驭理智,因而犯罪。就暴动罪,法官以监禁4年半为量刑起点,认罪扣减至监禁3年,而蒙面一罪则判刑2个月,两罪同期执行。 涉事的士司机郑国泉于2020年3至5月曾多次接受亲中媒体访问,同年8月郑国泉在建制派议员何君尧陪同下现身记者会,他承认已破产,事后曾获建制组织捐款52万。被问及是否蓄意撞向人群,他指「依个系有警方嘅调查,如果系有蓄意撞向人群,相信律政司都唔会介入事件,警方亦都会检控我危险驾驶。」他拒绝向受伤女生道歉,称自己毋须负上责任。 事发当日,郑国泉驾的士铲上行人路期间涉撞伤两名女子,其中一名23岁女生被撞断双脚。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于2020年向法庭提出私人检控,控告的士司机郑国泉危险驾驶,惟律政司其后介入案件,并撤销该私人检控。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香港法庭】香港支联会拒交资料案再提讯 控方拒向辩方披露「代理人」资料 香港前支联会高层,包括前副主席邹幸彤在内4人,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实施细则中「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案件周二(10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再次提讯,其中前干事陈多伟承认控罪,押后至周三(11日)早上判刑。另外,庭上继续处理控方须否向辩方披露资料的法律争议,被告邹幸彤要求当局说明支联会究竟被指是哪个外国政府或组织的「代理人」。 4名被告包括邹幸彤、邓岳君、陈多伟及徐汉光。他们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附表5第3(3)(b)条,于去年9月8日,作为支联会在香港的干事或在香港管理或协助管理该组织的人士,并已获根据上述《港区国安法》条例送达通知,但没有遵从根据该通知的规定。 4人早前否认控罪,但前干事陈多伟周二(10日)在庭上改变答辩意向转为认罪。代表陈多伟的大律师求情时指,他在定下审期前认罪,仍可享有三分一认罪扣减;且他于去年9月8日被捕后还押45日才获准保释,相当于已服刑68日。辩方指,早前被判囚3个月的梁锦威,同样涉及六四集会案的煽惑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惟陈多伟没有相关刑事纪录,望法庭轻判,判处让他能立即获释的刑期。 《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表示需时考虑,押后至周三(11 日)早上判刑。 案件周二起一连两天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提讯,继续处理控方须否向辩方披露资料的法律争议。控方早前以「公众利益豁免权」(public interest immunity)为由,拒绝向辩方披露部分资料情况。 邹幸彤就反驳,自己并非要求控方披露政府机密文件,只想知道控方对自己的指控,这是构成控罪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支联会究竟被指是哪个外国政府或组织的「代理人」,否则无从抗辩。 虽然支联会及相关案件属较触目案件,但据现场记者指,周二旁听公众不多,在11时案件开庭后,4楼3庭外的法庭延伸部分仍空无一人,而正庭内的旁听席也尚未坐满。至11时半,邹幸彤完成陈词,她在发言期间情绪一度略为激动。 审讯期间,法庭书记朗读案情出现口误,引来多名旁听人士窃笑。书记指,「民建联」于1989年成立,其后至2020年的每年6月4日,「民建联」均会于维园进行烛光纪念。被告、律师和旁听人士均面露疑惑,经罗德泉提醒后法庭书记才改称「支联会」。 支联会拒交资料案,控方原控告5人,前常委梁锦威去年12月认罪,被罗德泉判囚3个月;其馀4人继续上庭,今年1月下旬曾于西九龙法院作第二次审前覆核,案件原被押后至4月6及7日处理,但因疫情原因押后至今。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香港法庭】中大保安去年被撒粉警入校调查拘捕多人 四学生遭起诉「非法集结」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保安去年初数次与学生冲突,其中去年1月11日发生保安员被撒粉,事后警方先后拘捕涉案7名男子,当中包括时任中大学生会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区倬僖。4名男学生被落案起诉一项非法集结罪,案件周二(10日)于沙田裁判法院提堂,4人获准保释至7月5日再讯。另外,警方日前拘捕4男2女,指他们涉嫌在通讯软件Telegram开设群组,发表宣扬仇恨及暴力的言论,其中3名男子被落案起诉一项串谋煽惑他人有意图伤人罪,案件同日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3人不准保释,需还押至7月5日再讯。 就中大保安去年被撒粉的案件,4名被告均是有学生会职务的现任学生或毕业生,依次为曹德熙(21岁)、区倬僖(23岁)、梁溢希(23岁)以及梁颢维(26岁)。控罪指,4人于2021年1月11日在中大校园内的出入口检测站,与其他人不知名人士参与非法集结。 辩方申请押后案件以索取文件,署理主任裁判官张志伟批准4人以3至15万元不等担保外出,期间不得离开香港、须交出所有旅游证件,在报称地址居住,每周到警署报到3次。4人亦需遵守宵禁令,不干扰控方证人,除仍是中大学生的第一被告曹德熙外,另外3人不得进入中文大学本部范围。 案发于去年1月11日中午时分,中大近大学站保安岗位,多名身穿黑衣的人士推倒栏杆,一名55岁男保安被泼不明粉末,事后眼部感到不适送往医院治理。一名20岁姓曹男子被保安截获,其后被警方拘捕,消防到场对白色粉末进行检测,有关粉末呈弱酸性。沙田警区重案组第二队翌日进入校园内调查及蒐证。警方经深入调查后再拘捕6人,分别涉嫌「非法集结」及「袭击他人意图导致不作出某些作为」。 另外,警方上周六(7日)展开拘捕行动,在全港多区拘捕4男2女,年龄介乎16至36岁。警方形容6人均为「本地激进组织」成员,当中两人为学生。警方会见传媒指他们涉嫌在通讯软件Telegram开设群组,发表宣扬仇恨及暴力的言论,讨论策划暴力行动,包括用利器刺死警员、防疫人员、讨论制作炸弹并研究购买电枪、弩等具杀伤力的攻击性武器等。其中3名男子被落案起诉一项串谋煽惑他人有意图伤人罪,案件周二(10日)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主任裁判官严舜仪应控方申请,将案押后至7月5日,以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严官听取控辩双方陈辞后,拒绝3人的保释申请,3人还押惩教看管。 被告依次为仓务员陈思诺(35岁)、无业李浩源(17岁)及电脑技术员黄滪罗(36岁)。他们被控于2022年4月8日与5月7日间,在香港意图使其他人身体受严重伤害,而与其他不知名人士串谋非法煽惑流动应用程式、即Telegram的使用者,非法及恶意伤害其他人。 控方申请押后案件,以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包括检验被告电话及电脑,其中被告黄滪罗被搜出武器及毒品需要检验。本案另有3人被捕,警方需时调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排除再拘捕其他涉案人士。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梁京评论】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自毁的文化逻辑(中) 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的「血性」以及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奴性」,在当下历史大事件的展开中尽显无遗。俄军士兵在乌克兰的残暴,固然有普京的怂恿,但也有很深的传统,中国大陆的「清零」闹剧以及香港在此番「特首」更替中呈现的官场丑态和种种的两面人伎俩,也是如此。那么,我称之为陆权政治文化传统是怎么来的呢?为甚么人性都有「幽暗」的一面,但东方和西方的表现会如此不同呢? 新史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地缘政治的全球史逻辑。从这个角度看政治文化的演变逻辑,我的第一个心得就是,陆权之争容易陷入「你死我活」的僵局,而海权之争则给「你活我也活」更多机会。青铜时代的崩溃与欧亚大陆北方草原马背族群兴起后对周边文明的冲击和征服,极大地扩展了陆权帝国的疆域,压制了海权的政治空间。而把陆权逻辑推到顶峰的,就是成吉思汗帝国。在现代世界诞生之前,斯拉夫民族和华夏文明都臣服过这个帝国,而他们的生存策略,让他们都得以在金帐帝国的灰烬中获得重生。这个生存策略的内涵,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纵深和人口再生产潜力,「以空间换时间,以人命换天命」,熬垮善于以少胜多,却解决不了帝国治理难题的蒙古征服者。当然,通过这个策略从马上人的征服下存活过来的共同体验,给斯拉夫和华夏民族的政治文化添加了更多的「幽暗」遗产,这就是无视人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即所谓的「血性」和「奴性」。 但是,当西方文明借海权文化的复兴而获得了海洋争霸的全球优势之后,面对现代世界诞生带来的全新文明挑战,俄罗斯与华夏的应对策略却出现了不同的嬗变。俄罗斯借助西方文明的各种文化资源,发扬了血性的一面,从被征服者,反转为征服者,而华夏文明则在明末危机中,迎来了最后一个「征服朝代」大清。明朝没有抓住基督教文明主动与华夏文明直接交往的历史性机会,在血腥无序的造反文化与臣服北方的「奴性」文化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么,这个选择是不是必然的呢?这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倾向于认为中国错过了机会,因为中国有大大超越俄罗斯的海路贸易资源,而对贸易的依赖,是发扬海权文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崇祯退守南京并通过汤若望与梵蒂冈教廷结盟,华夏民族有可能超越俄罗斯而获得融入现代世界的先机。讨论明朝为甚么会失去这个机会或不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对于中国未来的路径选择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讨论会改进我们对历史解读的分析框架,超越制度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的束缚。 尽管俄罗斯获得了融入现代世界的先机,但俄罗斯从被征服者变成征服者,并未改变其政治文化的底色,即无视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因为支持这种文化的内外环境不是能轻易改变的,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要保持自己文化身份的国际地位,以空间换时间、人命换天命的策略来对抗来自西欧的挑战,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中国则因为大清人口危机的发生,更难摆脱无视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文化困境。 那么,进入现代的中国,是否就不可能有另一条演化路径,而只能有习近平强调的唯一的历史选择呢?当然不是这样的。我将在下次评论中讨论这个问题。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9-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9日 1.【上海封城】沪实施「一人阳性、全楼拉走」 政府强征民居做隔离点被拒 上海网民发布视频指当局实施「连坐制」——一人新冠阳性,全层甚至全栋楼的居民要带走隔离。另有居民说,有许多未感染者被强行隔离后,在方舱医院被感染。更指当局将正常人隔离至阳性才罢休。另有地方政府试图强行征用一千间民居,遭到居民拒绝。 中国防疫措施无奇不有,近期更是登峰造极。本台获得一段相关视频显示,在某居民区,两名防疫人员在楼下大喊,一人阳性,全部隔离。 防疫人员:居民们请不要出门,一人得阳,全楼拉走,居民请不要出门,一人得阳,全楼拉走。 在第二个视频中,有居民说,其所在的小区,有人核酸检测阳性之后,楼内居民都被拉走隔离。而第三个视频显示,凌晨一点钟,防疫人员不停的敲打、拉推居民的房门:「咣当、咣当、咣当⋯⋯敲门声」。居民透过闭路电视,看到两名穿白色防护服的人员,设法进入住户家。而另一个视频显示,工作人员手持消毒喷雾,拉开居民家的柜子,掀开桌子,进行全屋喷药。 上海居民陈先生周一(9日)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小区原本没有几个确诊者,但由于不停的做核酸,核酸阴性居民最终成了阳性感染者,现在搞连坐,一人阳性全楼人拉走。 陈先生说:天天做核酸,做一次发现几例,天天筛查,天天有(阳性),我说是不是非要把阴性做成阳性,你们才甘心?现在又搞连坐,很多人反抗。我说以后抓了一个贪官,那就把办公市所有领导都抓起来。我说,这是哪一个领导的主意?这完全没有道理。 也有微博帐号「玻璃缸里做梦的鱼」分享一段影片指出,上海出的新防疫规定是同层连坐。一层只要有发现一个阳性者,同一层所有人都要被带走隔离。 上述视频目前已被删除。 上海「封城」转眼已两个月。有网民称,防疫人员态度强硬,不听任何解释,一口要咬定是执行「上级命令」。另一个视频中,防疫人员要求居民把钥匙交出来,征用她的住房,但遭到拒绝。 居民:我就在家里,我就不出去,行不行? 防疫人员:我们要征用整栋楼。 居民:你们要安排我们家人住在里面,因为我没办法,算我倒楣。我不出去也不行吗?我没犯罪,你要我去坐牢吗? 防疫人员:你再这样,我们政府跟公安机构人员要来。 居民:我们不是不配合,外面有这么多的酒店,你们为何不去?非要来我们民居这里,为甚么你们不听一下我们的诉求? 防疫人员:已经没有(酒店),现在我们需要一千间住房。现在政府要征用。 网民称,在上海,荒诞的防疫手段可谓层出不穷,居民不知当局此举是防疫还是在刻意扩大疫情,居民挣扎在随时被感染环境中。据BBC报道,家住上海黄浦区的李燕(化名)过去几天心力交瘁。她多次核酸和抗原检测为阴性,期间出现过一次阳性结果,要求覆核无果,无奈被送去方舱医院。出舱后反而开始发病。 一位被困数月的女子无奈之下发视频寻求帮助,她只能说共产党好,她想找一份工作:「共产党万岁!我要上班啊,马上要交房租,怎么办啊?已经三个月没有上班,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日本鬼子。」 有网民说,这位女子不敢反政府,她在借反美国和日本发泄对政府的不满。网民说,这种情况和居民播放《国际歌》的目的一致。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铁腕清零】师生不满围栏隔离: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爆发示威 在中国,由防疫问题引发的示威不断,连首都北京也不能避免。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发生人员聚集,导火线是院方被指未经谘询「私自」建立围栏分割居民区。 有知情人向本台透露,在未发现阳性病例的情况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上周五(6日)晚突然对该校教职员家属宿舍采取物理性隔离,排除在校园直辖区。官方解释做法以疫情相关法律为依据。惟该校目前采取远程上课,校内几乎没有学生,隔离之举根本起不到保护学生和防止人群交叉感染的作用。加上当局对隔离的做法含糊其辞,并未保证相关措施为临时性、疫情后将复原,业主担忧当局趁机更改房屋产权,故群起抗议。 历史学者章立凡周一在推特发帖表示,北京第二外语学院校区居民表示,校方先施工后通知,而且隔离方案根本没有达到防疫效果,增加居民出行不便,并造成居民活动空间减少,实际上反而造成聚集。 居民又向校方投诉,一旦发生特殊情况,消防车或急救车要先报备警卫开门,会耽误时间;他们又担心相关工程找来一班工人施工,而他们不带口罩,因此担心疫情发生。 周日晚上,该校教职员学生等在校园内聚集抗议,大批朝阳区公安立即到场,并反覆向师生提出警告,要求他们解散离开。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上海封城】质疑沪封控措施违宪 宪法专家童之伟遭微博禁言 中国爆发奥米克戎疫情,政权为实现清零目标,实施严苛封控措施。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者童之伟日前在微博发文,质疑上海两项封控措施属于违宪,其文章已遭审查删除,其微博目前也处于禁言状态。 童之伟是中国宪法专家,其微博有超过46万名追随者。他的微博现在处于禁言状态,其原因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童之伟日前撰写长文,提出上海当局对居民使用强制手段移送方舱医院隔离的做法是非法的。其理据是,中国《宪法》第67条第21款规定:「紧急状态」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宣布才出现或存在,「绝对不是任何机构或官员可以随意认定和信口开河宣告的」。 童之伟认为,上海市任何组织或官员用强制手段强行把除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以外的任何居民送方舱隔离的做法都构成对相关公民人身权利的非法侵犯,应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他又指出,已经受到人身权利被侵犯的任何市民在事后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得到法律保护和补救。 此外,上海市有官员强制要求居民交出住宅钥匙、离家,并声称要入户进行病毒消毒杀菌。对此,童之伟亦认为相关做法违宪。童之伟援引中国《宪法》第39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童之伟强调,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让居民向公务人员交出住宅钥匙后离家,让后者进入居民住宅进行病毒消毒杀菌。 童之伟是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他表示,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之中,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科院、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北京大学等教育学术机构的总共20馀位教授表达了意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近日中国各地疫情此起彼落,中共政权实施严苛封控措施,造成人道危机不断。不过,「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严苛抗疫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没有退让迹象,他在上周四(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上海封城】新闻报道形式戏谑上海封城 脱口骚演员DAWN WONG爆红 上海厉行封控措施一个多月,近日中国社交平台出现一名网络红人DAWN WONG,她以新闻报道形式戏谑上海封城期间的各样「怪现象」,其发帖的阅读数超过100万,转评赞数量达8.2万,追随者数量也在短时间内冲上近5万。 DAWN WONG于周六(7日)及周日(9日)分别发布了「假新闻报道」。 她的第一集「报道」名为「保持正能量」,在短片中,主播及记者均由DAWN WONG本人饰演,二人以连线形式用英语谈及上海封城苦况,包括没有粮食,片中的十穿著睡衣的「记者」拿者已经发芽的马铃薯,「称赞」政府「给我们数以吨计的食物」;报道期间她又不断要做「核酸检测」;最后她的测试结果虽是阴性,但仍被拉去隔离。不过,她最后还是说:看好的一面吧,那是免费的! 第二集的「假新闻报道」题为「此内容无法查看」,其形式和第一集相同。在「报道」之中,穿著睡衣在喝酒的「记者」一提到「封城」(LOCKDOWN)这个用词,报道立即中断并出现「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的字句。报道其后继续,「记者」表示,「这完全是我的错」;之后「记者」改用「那件事」代替「封城」,「直播」才能继续。之后,「记者」提及每天都要下楼做「核酸检测」,报道再度中断,记者要用「代名词」取代「核酸检测」,「直播」才能继续;但到最后,「报道」还是因为「此内容因违规」而完全中止。 据微博资料,DAWN WONG的IP地址在上海;据网民介绍,DAWN WONG本人是一名脱口秀演员。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铁腕清零】中国4月出口增长3.9% 创两年新低 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放缓至3.9%,为2020年6月以来最差。分析指中国严苛抗疫措施打击工厂生产,扰乱供应链,并削弱国内需求。 综合外电报道,以美元计,中国4月份的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9%,低于3月份14.7%的增长。进口同比持平,贸易顺差511.2亿美元。但从美国进口下降了1.2%。 分析指出,4月份的数据显示了中国受到清零防疫政策的影响。其中,上海严格封控措施已经持续了六个星期,扰乱了包括特斯拉和苹果在内的公司的营运。 受消息影响,大多数亚太市场的股市周一都出现了下跌。日本日经指数领跌,下跌2.5%,中国沪深300指数下跌近1%,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下跌1.2%,韩国KOSPI指数下跌1%。 投资者担心,即使在世界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央行官员也会继续加息以冷却通胀。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特首选举】唯一候选人李家超高票「当选」 分析:他不会比任何一位特首有更高认受性 北京「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下的首场特首「选举」,唯一候选人李家超高票「当选」。分析认为,这是北京在严密操控下产生的结果,整个「选举」缺乏香港人的参与,即使李家超高票「当选」,都不会比任何一位特首有更高认受性。而李家超「当选」第二天即拜会中联办,象征香港真正的决策权在于中央。 香港第6届特首「选举」周日(8日)举行,唯一候选人李家超在出席投票的1428名选委中,以1416票的支持票获胜,「当选」香港特首;另有8人投反对票。 李家超「当选」后致辞,出现不少口误,包括误将香港这个「地区」说成为「国家」,成为这场「选举」中传媒报道的焦点。 李家超说:接触市民,以及市民透过实体写信给我,或者在网上留言,发给我几万则回应及意见,都加深了我对社会各界,对各阶层的了解,令我更加明白大家是多么深爱香港这个「国家」。 另外他又将母亲节说成为圣诞节。 李家超说:特别今天是母亲节,所以我很诚意邀请我太太到来,分享这个历史时刻,亦都利用这个机会感谢我太太,作为一个母亲照顾我的家庭,多年所作出的贡献,亦都利用这个机会,去祝所有的母亲,都圣诞⋯⋯都母亲节快乐。 今次「选举」共有1428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投票,投票率为97.74%。对于李家超是历来最高票「当选」的特首,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锺剑华认为,这个说法是中国改变举制度下的宣传方法,李家超是北京在严密操控下产生的代理人或傀儡,即使他高票「当选」,仍欠缺认受性。 锺剑华说:用一个历来最少人选出的选委,选出历来最高票的特首,中间的荒谬很清楚,先是令有份投票的人减至最少,然后控制著最少的人达到最高的一致性去选出一个特首,我觉得这是用一种谎言去掩饰另一些谎言,1416票代表著甚么?整个选举都缺乏香港人的参与,缺乏香港人的授权,这位特首都不会比任何一位特首有更高的认受性。 在「当选」第2天,李家超周一(9日)到特首办公室与现任特首林郑月娥会面,二人会面后在政府总部见记者,记者会不设问答环节。 同日,李家超到司法及立法机关作礼节性拜访,分别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及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会面。他下午亦拜访了4个中央驻港机构,包括中联办、驻港国安公署、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以及驻港部队。 锺剑华指,今次李家超拜访中联办,这个行为的象征意义很大,反映真正决策在于中央。 锺剑华说:中联办或背后的人是李家超成为特首的主要造王者,如果失去这班人,几时轮到这位表现能力拙劣的人做特首?所以他到中联办拜票、沟通,都是很(合理),我相信如果香港日后还有特首选举,每一位特首都会这样做。即是表示扭转了在《基本法》的写法,中联办不单止是一个驻港的事务的机构,事实上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权力重心,某程度上特首都要向它负责。 李家超到访中联办期间,主任骆惠宁亲自外出迎接,6位中联办副主任及1位秘书长都有参与会面。中联办其后发稿,引述骆惠宁指,李家超高票「当选」既是选委们的郑重选择,也是市民意愿的集中体现,「这次选举依法依规、公平公正,香港社会广泛参与,让广大市民再次感受到了新选制的进步性、优越性,向世人再次展现了香港特色民主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光明前景。」 骆惠宁提出三个「一如既往」,包括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推动落实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李家超亦拜访驻港国家安全公署,与署长郑雁雄会面。《中通社》报道,郑雁雄祝贺李家超高票「当选」第6任行政长官,指出新选举制度下的三场选举均取得成功,有效践行「爱国者治港」原则,为香港良政善治带来了新的气象。相信新一任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一定能带领社会各界谱写出「一国两制」新的篇章。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Fontelles)周日(8日)发声明指,曾任香港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在无对手之下,「当选」成为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欧盟对新选举制度下大幅收窄选民基础表示遗憾,认为是违反民主原则及政治多元化,形容是另一次「瓦解一国两制」的一步。博雷利在声明中说,欧盟著重香港高度自治及尊重人权及基本自由,并呼吁中国及香港当局履行本地及国际承诺,尤其是最终透过普选产生特首及立法会议员的目标。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9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在香港新选举制度全面落地生根,民主发展优化提升之际,欧盟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对选举过程和结果指指点点、攻击抹黑,充分暴露了他们打著民主自由旗号、干涉中国内政、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真实面目。 赵立坚指,李家超高票「当选」,选举过程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有序,结果充分彰显了香港新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先进性,说明新选举制度是一套符合「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好制度。他强调,香港是中国的特区,香港的选举怎么选、谁「当选」完全是中国内政,轮不到任何外部势力说三道四。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台港互动】李家超「当选」香港特首 分析指「经济发展变成可有可无」 在台湾,港澳之友协会周一(9日)举办「香港特首选举后的台港新形势」座谈会,会上师范大学教授范世平认为,李家超当选香港特首对台湾有利,因为未来香港只搞政治审查不搞经济,台湾因此少了一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手。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吴峻鋕指出,香港未来只注重顺从北京的政治方向,经济发展变成可有可无。 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表示,李家超当选香港特首,从台湾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高兴的。 范世平说:香港过去是四小龙,是哪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所以你今天不搞经济,你搞一个警察出身的人来当特首,你就不搞经济了。你不搞经济对台湾来讲,本来有三个竞争对手就少了一个,对我们来讲太好了,我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香港的金融人才、经济人才、外商看到李家超当特首,知道没有法治了,警察当特首未来一定是愈管愈多。香港过去所强调的自由,或许没有民主但是有自由,自由没有了、言论自由也没有了、金融自由也没有了。 范世平指,习近平相中李家超当特首,不愧是「总加速师」,除了把上海封城搞得天怒人怨外,也把香港搞烂,对台湾来讲当然是欢迎。 范世平说:台湾人看到李家超这种人都可以当特首,「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一国两制」都没有了,变「一国一制」,你要台湾人去接受「一国两制」就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事情,台湾人怎么会接受?这样搞变成警察国家、警察社会、警察独大、警察当特首。台湾人看到这种景象,真的觉得香港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在这个情况之下,台湾还要接受「一国两制」吗?不可能的事情。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吴峻鋕表示,李家超当选后,香港「一国两制」不会有存在空间,中共专断定义「一国两制」内涵,不是香港人民能够决定,也非外界所想像的「一国两制」。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吴峻鋕感到悲观。 吴峻鋕说:(香港)在政治上就是向北京看齐,跟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这是香港必须要配合的部份。第二个在社会上,从李家超的出现就知道,未来就是强力维稳的状态,就是处理第23条修法、防止各可能的社会反弹,这个我觉得是他未来警察国家、威权国家的实现。第三个经济的部份,其实不在意经济的发展,对于北京当局而言前面两项更重要:掌握政治、控制社会。经济如果可以发展,就顺著深港澳把他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办法,我觉得对北京来讲也可有可无,对他来讲不是那么重要。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认为,台湾协助港人应回归初心,政府不应把港人当作工具。 黄介正指,台湾当局应该让港人感受到善意,当局不应该从一开始就自己吓自己,认为香港人都是可能的「第五纵队」,要严格排查,这种心态更伤香港同胞的心。 黄介正说:我们自己该做好的国安是我们的事,我们自己做不好是我们没有做好,所以自己的国家安全当然要自己负责。但是我们的对港政策,就大局观来讲,对香港有利对我们有利,为甚么要被限制在可能的「第五纵队」想像当中?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另外一个就是专业的排挤,其实真正要来台湾的人数,没有多到会改变台湾的专业结构,没有那么大的冲击。 黄介正呼吁政府「好事多做、恶言不出」,不要心理上「揽炒」香港,让港人认为台湾把香港当成是「给北京难看的工具」,这样只会跟香港的心越来越远。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专访】郭凤仪公开匿名众筹登报经历 拟政庇留美延续抗争星火 在华府港人组织「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的游说、倡议、放映会等活动上,总能见到一名少女努力张罗的身影,这名少女叫郭凤仪,是HKDC的策略及活动总监。日前她公开自己曾是G20成员,G20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三次策划「全球登报众筹计画」。郭凤仪在接受本台专访时说,希望以自身故事勉励同路人继续抗争,并透露准备向美国当局申请政治庇护,以便留在国际线长期作战。 自从加入HKDC之后,郭凤仪愈来愈多在公众视野下曝光,别看她表面文静有礼,原来很「硬净」,从来都不怯场。反修例纪录片《时代革命》的纽约放映会上,郭凤仪以一口流利的英文,与台上的嘉宾罗冠聪对答,主持观众发问环节过程淡定有序,其出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近日,郭凤仪在社交媒体发文公开自己曾在2019年以连登帐户「家乐牌通心粉」身份,发起三次G20「全球登报众筹计画」,并参与「水底」(匿名网络)的联络及活动。她表示,「希望与香港人,特别是过往以匿名参与运动的香港人,分享我的故事,并呼吁曾经与我共事过,或存在过于同一匿名脉络体系的你,与我一起在不同岗位延续2019年的点点星火」。 对于这次「政治出柜」,郭凤仪坦言,内心一度挣扎。 郭凤仪说:都挣扎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到最后按键发帖的一刻,其实有些松了一口气、 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有一个令自己很压抑、很窒息的位就是,其实这么久以来、三年以来,很多我做过的事,其实我没有怎样跟别人说,或者更大的是我自己下的决定,就是不回香港留在美国的决定,投身做HKDC的工作这件事,其实真的没有很多身边的人讲过。 今年25岁的郭凤仪,在香港土生土长,但年纪轻轻已经有著逾8年参与推动香港民主的历练。中五毕业后,她到联合世界书院挪威分校继续学业,当时碰上「雨伞革命」爆发,她就组织校内活动,讲解香港的民主运动;然后她升上纽约大学攻读媒体及哲学,期间发生「反送中运动」,她亦在校园发起声援行动,更一度与校内「小粉红」短兵相接。 但讲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抗争行动,恐怕要数反修例初期的「全球登报众筹计画」。郭凤仪忆述为G20团队统筹登报工作绝不容易,当时不但要与时间竞赛,而且要与全球不同时区的香港人网络合作,处理广告合约、会计、策略、设计、文稿等问题。她表示,当时能够完成创举,「深深感受到香港人的世界级团结及效率,有幸与当时的战友一同协助奠定香港在2019年运动的去中心化形象及国际社会定向」。 然而随著《港区国安法》「杀到」,多位同伴相继被捕、被控,郭凤仪感受到危险越来越逼近,她再无法不去仔细思考是否要再返港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内心十分挣扎。她说,连做梦也梦见自己在香港被国安拘捕,梦中自己正在回家路上,已经到了屋苑楼下,「就差那一点点才到家里」。 几经思量,她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逃避。 郭凤仪说:我想了很久很久,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真的很想回香港,但如果你决定了要回香港的话,由那一刻开始你就有很多说话不能说,很多事都不能做,因为你要确保你回到香港的路是开放的话,其实你不可以再有一些较高调,或者他们所谓过火的言论,而你亦都不可以再去做一些随时会被人发现,或者中招的工作。 我觉得那一刻是非常无助及孤单,那一刻是非常绝望,因为你袖手旁观,甚么都不做。所以我就决定我都是站出来开始做不同的事,令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去到最大,这样才是有意义,否则我会觉得对不起现在坐牢的朋友,而我亦都不知道怎样跟他们解释,纯粹因为我很想回香港,所以我不做任何事,只在等。 一旦有了决定,前面的目标立时变得清晰。她决意不再被恐惧支配,不再因为想「留后路」而自我审查,不再思前想后……郭凤仪毅然加入HKDC,为香港游说,现正为《美国竞争法案》的香港议题倡议。 当初以学生签证进入美国的郭凤仪透露,准备向美国当局申请政治庇护。她承认的确可能有其他方法留在美国,但考虑到要长期有效地为HKDC的倡议工作及香港的民主运动努力,政治庇护确实是较好的选项。 郭凤仪说:另一方面是,没有理由我叫其他人申请政治庇护,但我自己又选择了其他的方法留低,所以我会觉得,如果要彰显现在香港愈来愈多人被捕的问题,其实我作为一个走进国会倡议救生艇措施的人,如果我是一个申请政治庇护的香港政治难民的话,会比较有说服力,可以说明现在香港很多人身处的处境。 郭凤仪希望今次公开身份及未来的计划,可以唤起战友归队。 郭凤仪说:其实在《国安法》通过之后,陆陆续续有些人会筋疲力尽,或者很沮丧,或者做到很累,或者有自身安全或生计的问题要处理,所以有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网络了,可能不再「上水」。当然他们需要疗伤,他们需要休息,这是一定必须要的,但我希望透过我的故事,可以呼吁当时2019年有参与的人出来,就算他们现在还需要休息,起码这个群体依然要存在,或者大家在疗伤的过程,不要离这个群体太远,因为到最后,我们都要一起去完成这件事,而我们要完成这件事,需要的就是每一个人。 郭凤仪对记者说,她没有想过为这场战斗订下时间表,只要仗未打完,她就会坚持下去。她又表示,「即使我们这一代未必能见到光复之日,但我们都不能失去信念、放弃希望,我们除了信念以外便一无所有。因此,我们要带著自己与同伴的希望,逐步寻找光复的道路,重新建立香港」。 记者:胡凯文 责编:潘加晴 9.【专访】90后港青凭《半生瓜》夺台北文学奖 尝试在台为广东话剧「保留血脉」 香港土生土长90后刘绍基凭《半生瓜》赢得第23届台北文学奖舞台剧本组评审奖,近日更将作品带上台湾舞台,并设广东话专场。他接受本台专访,解话坚持设广东话专场的原因,是希望在异地为广东话戏剧保留血脉。今次演出经验令他学会活用两地语言,同时保留广东话的趣味性。香港创作自由已所馀无几,但继续在台湾隔海创作被港府视为敏感的议题或导致「有家归不得」,面对两难,刘绍基坚拒自我审查,指「如果我在相对自由的地方也不做时,还有甚么人会做?」至于来年将要续签台湾居留证,成功与否仍是未知数,刘绍基与不少在台港人一样,对前路也感迷惘。 《半生瓜》的剧情以香港为蓝本,故事背景发生在一栋香港唐楼,久未回家的女儿突然归家,说要趁父亲节送上亲手做的糯米糍给患有失智症的父亲品尝,却被母亲指不要打扰父亲睡觉。剧情以两母女之间的对话串连,到故事尾声,女儿得知父亲原来早就不在房内……这套剧是由一个喜爱戴「CAP帽」、外表斯文的90后港青——刘绍基创作,最近更赢得第 23 届台北文学奖舞台剧本组评审奖。 刘绍基接受本台访问指,创作意念来自他多年前阅读的一则香港新闻,讲述一对夫妻的家庭伦常惨案,因长期照顾病患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导最后致悲剧发生,老公的头颅被老婆斩下。后来刘绍基来到台湾读书,他发现类似的事件也在台湾发生过,对他造成很大冲击,他意识到台港有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认为华人社会规范了人的思想,大家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有问题也习惯隐藏。他希望透过这个以黑色喜剧为基调的故事,能令观众直视社会议题。 刘绍基说:我觉得戏剧就是可以用一个天马行空的方式去用不同角度看一件事,平时可能看完报纸就算,但你真的进了剧场看一套戏,真的感受到那个氛围、演员或角色的情绪时,又会有另一番体会,我想藉这个方法令人更关心这些事。 《半生瓜》在台湾公演,一连3日共4场的演出顺利完成,在唯一一场广东话专场,不论票房及观众反应,都比国语场次更好,令他意料不及。剧场可容纳约120人,虽然近日疫情来袭,不少人退票,但广东话场次仍成功卖出约7成票。他认为今次是一个好的尝试,亦从中学懂将来要克服的一个问题:如何将剧本译为国语时,同时保留广东话的趣味性。他举例,剧中一些幽默的地方,广东话场的观众很有代入感会发笑,但国语场则反应不大;相反在感人情节,国语发挥较好,广东话场反应不大,他估计或与广东话语气较倔强有关。这些经验令他学会下次创作时如何再调节,活用两种语言的特色。 刘绍基自幼接受广东话为母语教学,来台后在创作过程上也遇到不少困难,包括两地语言差异,他要考量如何将用词「在地化」。「有些字好难转做书面语,例如『上岸』这些香港人日常生活用语,对台湾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翻译后便成为『冲过了终点』。」他觉得这极具挑战性,在转换用词的过程中,反而令他再深一层去审视剧中角色的想法。 虽然台湾比较少纯广东话演出,但刘绍基仍坚持设广东话专场,原因是「这是香港独有的语言、香港剧场独有的特色」。 刘绍基说:一直都在寻求身分认同,可能以前在英治时期我们便用广东话做戏剧,到1997后为何我们又不做普通话戏剧,依然做广东话的戏,这个就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寻求身分认同的一个方法。去到台湾看到香港的创作环境愈来愈差,可能很多自由都会被打压时,可见的将来或者有一日是香港连广东话的戏剧也不能做,我就想保留这个特色在台湾尝试做一些事,看有否机会帮广东话戏剧保留血脉。 刘绍基自小学已参与剧社活动,在香港若要继续发展演艺事业,大多数人也选择演艺学院。但相对地台湾艺术相关学府较多、艺术资助也较多,因此他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2018年毅然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就读剧本创作的硕士课程。完成课程后,与同为港人的黄晓晖创立了「隔离岛」剧团,成员以在台港人为核心。 当初剧团以港人为核心,是因为想保留香港艺术特色,加上陆续有香港艺术人来台,大家人生路不熟,他想给予其依靠,让大家可以继续创作。不过谈到将来发展,他坦言他日在台湾立案注册剧团,也必须要有台湾人,所以之后都会想招揽台湾人加入,这才是「健康且非故步自封的发展方向」。今次演出中,灯光设计、舞台设计等也是台湾人,他说两地剧场文化也有少许不同,例如香港很多演出场地也有场馆的人帮忙,但台湾则要自己再找人力,今次是很好的文化交流。 做舞台剧艺术创作,剧本少不免会围绕社会议题。但眼见香港的创作空间所馀无几,刘绍基说他们早已预视会有这一天,「政治审查及扼杀创作自由在不同国家历史也发生过,只是香港以前很自由,没有想过几年间急剧变化。」 刘绍基说:那时候没有想到那么长远,打算毕业后如果台湾有工作机遇便在台湾工作,可能香港也有,两个地方又不远,坐一程飞机可能也只是一小时,机票也只是一千多元。那时也很理想地觉得可以台湾香港两边走、去工作。但现在也看到香港不论政治生态或者疫情也不太健康时,所以暂时也想先留在台湾,将来有否机会回香港我也未敢想。 已从北艺大学毕业,未有定居身分,刘绍基与其他在台港人一样感到迷惘,面对如何继续留台的问题。目前作为自由艺术工作者的他,来年也要续签证,未知会否成功,唯有见步行步,再看会否申请例如就业金卡等,但他强调会坚持创作:都会害怕,也有担心,但如果我在相对自由的地方也不做时,还有甚么人会做? 《半生瓜》一剧以社会议题为主,此外,其实刘绍基「一直也有相关社会运动的创作,但暂时未有渠道公开 」,例如《Tears Guest》,一个关于「理大围城」众生相故事,他希望将来有机会也能呈现给观众,并角逐台湾人权艺术节。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财经拆局】金管局的秘密夹万:被踢出SWIFT的Plan B? 上星期金融市场最震撼的消息,当然是联储局加息半厘:震撼不只是廿二年来首次,更震荡的是金融市场的反应——美股连续两日大上大落一千点,更值得注意是美国十年期债息一举突破3.1厘,跳升至最高逾3.1厘的逾3年新高,反映了加息预期。市场恐慌指数飊升,迅速流入美元避险,美滙指数急涨1.2%,英镑则创出2020年7月以来低位。 港元虽然与美元挂钩,但在港美息差套戥下,加上担心资金流出,港元兑美元亦跌至近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为近三年来最弱。 留意上次美国加息周期为2016至2018年,当时加息9次共2.25厘,港美息差拉阔,2018年最终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港元汇率在2018至2019年共35次触发兑换保证,期间录得1,256亿港元流出。 港滙在今年倘触及弱方兑换保证,对比上次美国加息周期情况,相信会来得快且触发次数更多,当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银行体系总结馀会收缩,以目前总结馀约3,300多亿元,有银行界人士估计,今年底银行结馀有机会会少于1,000亿元,即是会流出逾2300亿港元,而当1个月拆息升至2厘,最优惠利率(P)或有条件上调,最快或今年第三季有加P的条件。 在金管局表达港息可能加快上升的同时,我留意到总裁余伟文,罕有回应香港有可能被牵涉入欧美制裁的「风眼」之中,特别是有机会被移出SWIFT,这种表态是过往从未见过,可惜这样重要的论述在本地主流媒体中甚少有提及,其中一份经济报章更是只字不提,令人怀疑是否受压要低调处理? 先讨论余伟文为何突然谈及香港有可能被欧美制裁?按余伟文当时解释,他留意到美国正在草拟有关对俄罗斯或相关企业的制裁行动,而地缘政治变化复杂难料,金管局因此对不同情境都与银行界一起做了预案,例如资产被冻结或被移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他强调,香港的外汇储备不少资产都在欧美,因此希望作出预案后,如果发生极端情况,也能及时与业界沟通及推出措施应变。 早在任志刚担任金管局总裁期间,在IFC88楼的总裁办公室已经有一个「秘密夹万」,入面放著对各种金融危机的备用方案,据闻当中已有不同备案:港元与美元脱钩、联汇制度或重新厘定港元与美元的兑换水平,甚至是与人民币及一篮子挂钩等。据闻都有不同应对方案作预备。 但说到香港被移出SWIFT,恐怕是2019年发生反修例事件后,当局才会认真思考应对的方案。还记得当时本港及内地多名处理反送中事件的官员,首次被美国制裁,之后中央订立「反外国制裁法」,当时已有讨论本港会否被禁止与美元挂钩,又或是可能被移出SWIFT。当时任志刚接受我们的访问时指出,这招是「七伤拳」,外国所受的损失同样巨大。按当时评估,以上情况不会发生。 那么,目前香港在甚么Scenario下会被剔出SWIFT?我认为有三个可能性值得讨论: 1. 中国因为支援俄罗斯,包括提供科技和物资,虽然有机会违反欧美对俄的制裁令,但除非中国直接提供军事援助,否则欧美亦不想直接制裁中国,因为对本身的金融及贸易均构成重大伤害。 2. 中国或香港持续侵犯人权,迫令欧美要提升对香港的制裁级别。但除非直接影响当地公民或投资利益,否则按同一理由,恐怕都是以制裁个别官员为主。 3. 中国攻打台湾,欧美届时不得不牺牲经济利益制裁中国,香港亦直接卷入风眼,这应是目前评估唯一会令香港有机会被剔出SWIFT的重大事件。 那么中国会否攻台?正如俄罗斯突然攻打乌克兰,事前根本无人能预料得到,中国领导人如何盘算,恐怕这刻大家都只是推敲。不过以欧美冻结俄罗斯央行在其国的官方储备资产,这不得不令中国高度警惕,需要评估自己的储备资产会同样被冻结或没收吗? 《经济学人》分析,在中国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三分之二为西方国家国债,所以必要时美国可以冻结这些资产。但是,即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也可以找到其他方法来反击,特别是可以夺取外资在中国持有的大量资产,包括没收其拥有的3.6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和2.2万亿美元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组合投资。这一总和是外国在俄罗斯所持有的六倍多。 中国证监主席易会满以及人民银行及财政部官员,上月22日曾与国内外银行,包括滙丰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旦对中国实施类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制裁,如何保护中国的海外资产,特别是3.2万亿美元的外滙储备免受制裁。 《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指,中方官员担心若发生「地区性军事冲突或危机」,美国可能对中国采取同样制裁,虽然官员及与会人士没有提及具体情况,但外界认为若北京对台动武,可能引发类似制裁。 中方官员有这样评估,当然已明示或暗示为开战做好准备,香港有一日被移出SWIFT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问题回到最基本:为何余伟文要选择这个时候,对外预测香港有机会被资产冻结或被移出SWIFT? 到底是金管局要做好管理预期,抑或是余伟文失言「讲大咗」?以金管局过去的紧慎作风,基本上可以排除后者。但如果说是做预期管理,普罗市民听后只会更加恐慌。 要知道,这个消息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及市民来说﹐都是极其震撼的,令人担心一旦持有的香港资产,被国际社会冻结或剔出SWIFT,就等同大幅贬值甚至化为乌有,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以一夜瓦解,而一旦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持有的港元资产将如何?这些道理,金管局上下岂会不知? 值得留意——本港外汇储备目前为4,816亿美元,相当于37,500亿港元,连同财政储备9,400多亿,总规模多达47,000亿元,虽然数字上远比不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31,197亿美元(24万亿港元),但值得留意中国外滙储备已连续4个月减少,并创2016年11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反映封城之下走资趋势明显。 香港没有外债,这四万七千多亿资金,一旦在中国面对欧美制裁时,能够保障香港的外汇储备,就能够为中国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援。 这种说法是否危言耸听?我不知道,但七月一日起我们会有一个纪律部队出身、祖国极度信任的特首上任,加上现在立法会清一色,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通过数千亿元的政府拨款,如果有一日中国或香港真的被移出SWIFT,那么香港的储备就是最好的Plan B。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8日 1. 李家超躺平当选特首 陆委会吁停止伤害香港自由人权 香港第6届行政长官选举8日上午投票,唯一候选人李家超获1416票支持票、8票不支持,以得票率百分之99.16当选特首。 对于选举中出现8张不支持票,李家超表示,感谢有关选委到场投票,会尽力做自己想为香港做的事,他之前已经努力向各界解释施政理念,以及解决香港存在的问题的方法。他亦会去说服不同意他的人,但明白做法需时,希望能够以结果去说服他们。 李家超在会见传媒时表示,基本法23条立法是宪制责任,会与政策局、法律专家等研究实际内容,再适时推进相关工作,他重申政改并非优先项目,有其他工作需要尽快处理。至于会否和民主派人士沟通,李家超指,会继续与各界沟通,但沟通方式会按实际情况进行。 陆委会:应尊重港人追求民主权利 陆委会发表声明表示,对于新一届香港特首,陆委会呼吁应多多倾听及回应民意,尊重港人追求民主的权利,并停止伤害香港自由人权。陆委会表示,长期以来,台湾方面均秉持互惠原则,以人民福祉为优先,推动台港关系发展。未来亦将秉持一贯立场,持续推动台港各领域有序交流。 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认为,李家超的得票率只反映政圈,或「爱国者治港」范围内的认可及支持度;从社会大众、专业界别,甚至在本港有一定地位的国际商界来看,高票当选未必有指标性作用。 许桢指出,李家超未来仍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包括:因为今次选举气氛未见升温,令部份市民对他的认知及熟悉程度打折扣。他表示,在中美欧俄的大型国际格局变动下,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甚至是回归25年来前所未见,包括金融人才流失、在本港首次集资上市的企业数字及总金额下跌,以至负责金融贸易的官员有可能被制裁等。 许桢认为,李家超及他的团队,需要具国际视野及专业知识,才能应对多项与环球政经相关的挑战,认为目前要「疑中留情」,不应过份乐观。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 长沙比亚迪附近多人流鼻血 居民疑工厂排毒气抗议 湖南长沙比亚迪公司的汽车油漆散发出强烈气味,附近几个社区居民近来出现大规模流鼻血现象。据推特帐号「红劫终了时」发布视频显示,居民5日晚上前往工厂门口抗议,打出横幅标语:「日夜排毒,苦不堪言,残害百姓,辗转难眠!」 《中国慈善家》杂志报道指,今年4月以来,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嘉和城的部分业主及孩子出现了身体不适,主要症状为频繁流鼻血、头晕、恶心、久咳不止等。 多位业主反映,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有的班级40多位学生,其中至少21人近两个月内出现过流鼻血的症状,一位有著多年教龄的老师坦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同时流鼻血。」 报道指出,家住嘉和城小区的林女士透露,4月以来,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弥漫整个小区,尤其是晚上,她因此都不敢开窗。林女士的女儿最近几天更连续流了3次鼻血,有时很难止住。林女士称,「我2020年刚搬到小区,当时并没有这种气味,但最近一年以来,特别是从上月开始,这股刺鼻的气味越来越浓。」 自从今年4月份以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不断有当地网友反映长沙比亚迪污染问题。有网友留言称,长沙比亚迪在建油漆厂导致附近小区空气里弥漫著一股油漆味,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白天闻不到气味,但是每天凌晨两三点总是会被浓烈的废气熏醒,到早上又什么都闻不到。」 今年4月中旬和五一小长假前,雨花区环保部门组织约20名居民代表和比亚迪公司等多方召开过两次协调会。小区居民指出,「比亚迪代表在会上说了一大堆数据,居民也听不懂。」仅知道比亚迪承认刺鼻气味来源于长沙比亚迪,但是不承认存在排放超标和污染。 比亚迪在官方7日晚上微博回应表示,比亚迪长沙雨花区紧挨工业园区的部分居民区,或存在异味情况,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并积极改善。针对网传「排放超标引起流鼻血」的情况,属于恶意捏造关联,已报警处理,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 国台办愿助台购买快筛剂 陆委会:先悲怜封城中的苦难人民 台湾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每天感染人数超过4万,导致市面快速筛查试剂严重缺货,多地民众清晨五点便要前往药局排队轮候抢购。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6日表示,愿协助台湾购买快速筛查试剂。 陆委会回应表示,台湾近期虽面临疫情的挑战,但政府是以减灾为目标,兼顾经济与防疫,正常过生活。台湾的民众仍可自由地上街聚餐购物旅游,欢庆母亲节,中共想藉近日台湾快筛试剂议题大搞刺激分化,陆委会甚感遗憾。 陆委会强调,政府目前已在积极调度必要防疫物资,但中共有关部门与其藉台湾医材紧张之际放大相关议题,其实更应该悲怜近在咫尺,被迫困在封城中的苦难人民,保障他们极度欠缺的民生物资,舒缓他们极为紧绷的精神压力,如此方为正办。 卫福部长陈时中8日回应表示,可根据台湾的法规来办理。 台北市长柯文哲并不反对国台办的提议,但他认为应纯粹当作国际贸易处理,价格多少、品质多少,按照国际商业往来条约处理就好。 国台办助台中国网友不领情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7日指出,4月以来,台湾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近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万例,十分关切抗原检测快测试剂严重短缺的问题,「台湾同胞尽快获取抗原检测快筛试剂,对疫情防控、诊疗至关重要。」 朱凤莲表示,台湾有关企业机构需要对接大陆相关生产企业洽商采购,大陆有关方面愿提供协助,「我们十分牵挂岛内同胞生命健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生活恢复正常。」 国台办愿协助台湾取得快速筛查试剂新闻,在微博上大量转传,微博帐号帝吧官微回应指,这种场面话大家就不要骂了,台当局是不会要的,除非给钱他们自己去买进口货。部份网友留言指,「不如先帮帮上海吧」、「管好你自己,自己都顾不上,拖累百姓生活,还要到处装逼」、「台湾生活恢复正常的时候,大陆能恢复吗」、「国台办官员应该带头去台湾做义工,大陆的防疫政策都是全世界的笑话了,掩耳盗铃好玩吗」。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铁腕清零】中国核酸检测月花1212亿人民币 中国坚持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政策,常态化对民众进行核酸检测。证券团队研究报告推算,中国一线、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初估每个月费用为人民币1212亿元(约180亿美元)。 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公众号「川阅全球宏观」释出研究报告,内容提到:假设一座城市经济规模,相当于上海市2021年经济总量为4.32兆元,这座城市平均每月实施局部封锁经济损失占2成,则1个月封城2周经济成本为人民币1568亿元。 这份报告指出,如果未来中国所有一线、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则每个月常态化核酸费用上限为1212亿元。从成本方面来看,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防控措施可能优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措施。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夥人、律师钱宙接受中新经纬采访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项目的采购方往往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上述机构进行公开招标适用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不一定要公开招标,只有服务专案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才必须采用公开招标。 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接受传媒访问指出,从中长期来看,这是目前应对高传染力Omicron社会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积极应对疫情,客观上也能为一部分新经济带来机会,能够为数位和医疗等抗疫措施带来0.2至0.3个百分点增量。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5-7-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5月7日 1.中国辽宁号航母太平洋演练 美日军舰紧随监控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7日公布,中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从5月3日到6日,一连4天在太平洋演练舰载机起降,日方除派遣出云号护卫舰监控,战机也紧急升空因应中方舰载机。 统合幕僚监部表示,海上自卫队5月6日上午9时左右,在日本冲绳县石垣岛南方约170公里海域(即台湾东南方以东太平洋海域),确认6艘中国海军舰艇航行,包括:辽宁号航舰、3艘052D型飞弹驱逐舰、1艘055型飞弹驱逐舰,及1艘901型综合补给舰。 统合幕僚监部指出,继5月3日到5日后,海上自卫队确认辽宁舰接著又在6日上午9时起到晚间9时止,一连4天实施舰载战机歼-15与直升机直-18起降演练。 辽宁舰这次编队南下,5月1日及2日在东海被海上自卫队发现后,穿越日本冲绳本岛与宫古岛间海域南下。 日本出动隶属第一护卫队的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进行必要情蒐与警戒监视。另外,对辽宁舰起降舰载战机,日方战机也紧急升空因应。 美日军舰同时监控辽宁号活动 大陆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6日晚间在推特发文指出,美国航母列根号和两架灰狗舰载机,前往菲律宾海活动。另外林肯号航母两架鱼鹰舰载机也出现在日本冲绳以南空域,显示美日军舰正在监控辽宁号演练活动。 台湾的国防部6日晚间发布消息指,解放军共派出18架军机进入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最远飞到台湾东南方太平洋海域,这些军机包括:歼-16战机6架次、歼-11战机6架次、空警-500和轰-6各2架次、运-8反潜机和运-8远干机各1架次。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专访】参选英国地方议员港人崔天成:望充当港人和政府的桥梁 英国地方选举结束,这次选举其中一个焦点,是持BNO护照的香港新移民也可以投票,更有BNO港人参选。移民英国一年多的港人崔天成(Alex Chui),代表自民党出选港人热门聚居地伦敦萨顿(Sutton)地区议员。他在选举前后两度接受本台专访,表示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当选,但他仍不忘参选初心,希望能担当港人和英国政府之间的桥梁,同时希望让英国人看到香港移民积极融入当地社区 。 「这个放三条吧!」四月底的一个阳光午后,在大伦敦南部萨顿(Sutton)区一个本地慈善团体的中心,港人崔天成(Alex Chui)和一班港人义工忙著把食物分装。这群港人义工每个星期都会到这里,把从农场运来的食物从货车卸下,再一份一份分好,让有需要人士领取。 当地人盛赞港人勤奋有礼 慈善团体的负责人Andrew Ritchie(安德鲁)表示,近期很多香港新移民选择在萨顿定居。而从去年夏天开始,就有港人义工到中心帮忙。对于港人义工,他赞不绝口。 Andrew Ritchie说:港人义工很勤奋、很有系统、很有效率,也很有礼貌。上周市议会卫生部门来检查我们的食物安全,当他们拿著评分板走进中心时,所有港人义工排好队,笑脸迎人。What a team! 这一切,由香港新移民崔天成开始。去年3月,崔天成有感在香港无法再安心生活,于是和家人以BNO签证移居英国,几个月后到伦敦萨顿区定居。安顿后不久,他就积极在当地找机会做义工,并主动联络Andrew所属的慈善团体,成为第一个在该中心做义工的香港人。他之后再邀请同区其他香港人加入,逐步形成港人义工团队。 崔天成说:我本身在香港也有服务无家者,主要在观塘码头和铜锣湾,来了以后也会找这种义工来做。 而除了参与当地慈善团体的义务工作,崔天成亦热心服务当地港人社群。采访当天,他连走两场,到慈善团体中心分发食物前,他又在为新移英港人而设的课堂担任助教。 为建立港人正面形象而参选 而除了参与地区事务,崔天成更以新移英港人身份,参选萨顿奇姆(Cheam)选区议员。而无论是投身选举还是参与地区事务,他都希望表达一个讯息。 崔天成说: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融入社区,第二就是想发放一个讯息,香港人来到英国是想融入社区 ,而不是想来拿福利,建立一个正面印象。 就是这样,崔天成今年2月决定参选。由于认同自由民主党的理念,他选择加入自民党,并积极为自己及党友助选。而他争取支持的对像不限于香港人,而是所有当地居民。几个月来,他和党友一同逐家逐户聆听居民需要,包括对医疗服务,以及地区规划的意见。 参选失败 但港人选票彰显力量 5月6日清晨,选举结果出炉,崔天成最终未能当选,奇姆选区三个议席由保守党包揽,但值得留意的是,崔天成所得票数在十名候选人中排名第四,更是自民党得票最多的候选人。 他在选举后再度接受本台访问。分析选举结果,他表示该区上届同样由保守党全取三席,所以对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对于自己在自民党候选人中得票最多,他表示可能只是名字拼音关系,使他在选票上成为排名最前的自民党候选人,因此想选自民党的选民可能就会先选他。 不过他认为更值得留意的是,他所得的1213票中,估计有1000票来自本地人,约100至200票来自香港人。他更希望这些来自香港人的选票,可以让当地政府重视港人声音。 崔天成说:香港人的意见没有被忽略,即使我选唔到,地区政府也至少知道有一班香港人在这里,他们的民生议题会被注视。你自己匿埋一边,或喺网上写到天花龙凤,都冇人会理你,总之要找机会反映自己的意见。 经历英国选举洗礼的香港移民 经历选举洗礼,崔天成表示自己获益良多,例如深切明白到英国地方议会议员,和香港区议员的性质不尽相同。英国地方议会议员负责的事务为当区环境、街道清洁、医疗、学校和身心灵健康事务。而议员每月只有约1000英镑补贴,因此多为兼职性质,不同于香港区议员多为全职,并有资源开设办事处及聘请助理。 不过崔天成的参选资格也曾被质疑。根据大伦敦市政府的文件,持BNO护照并于英格兰居住的港人享有参选权。然而英国选举委员会的指引,则表示参选人要拥有永久居留权,或无需居留许可就能在英国居留,换言之持BNO签证的港人,在移英头五年未必能符合要求。 崔天成表示听到消息时也吓了一跳,但他认为既然选举主任已核准他的参选资格,显示他的参选权利没有问题,因此决定继续参选。 初心不变 续为港人发声 虽然最终在选举中失败,但崔天成强调,他的初心不会改变,会继续致力为港人发声。 崔天成说:我是想连结来了英国的香港人及英国政府,做一个桥梁角色,以及争取一些有关税务、就业、专业转介和创业指导的资料和支援。港人清楚整个过程后,可以促进地区稳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而我以移英港人身份加入政党后,或可便于把香港人诉求反映给政党。 不过问到他来日会否卷土重来再参选,他说九成机会都不会。 崔天成说:我还是比较有兴趣做地方社会服务,类似做香港的非政府机构。我的方向可能都是服务食物银行、关怀弱势社群或露宿者,又或是教小朋友功夫。 像崔天成一样以参选实践政治权利的新移英港人,目前几乎绝无仅有,不过大量移英港人则热衷于在这次选举中投票,更有港人在选前制作「懒人包」,呼吁港人提防怀疑立场亲共的候选人,又提醒港人不要以为保守党为港人开放BNO签证,就盲目支持保守党。 而事实上,执政保守党受疫情和「派对门事件」影响,在是次地方选举中接连失利,首相约翰逊的执政地位预料将再度面临挑战。 记者:吕熙(伦敦报道)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对抗中国科技威胁 拜登:迅速通过《跨党派创新法案》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6日前往俄亥俄州出席民主党期中选举活动时,向民主共和参众两院议员喊话,呼吁尽速通过《跨党派创新法案(Bipartisan Innovation Act)》促进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避免国家受到亚洲地区供应链受阻的情况。 《两党创新法案》其中一项内容,是政府提供520亿美元补贴,资助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提高生产效能。拜登指,这项拨款可以鼓励半导体企业在美国设厂,有助避免出现像现在发生的晶片不足问题,而影响汽车及电子业的困境。 拜登表示,这项计划一方面也是为促进美国经济转型,为衰退的传统工业生产地区「铁锈地带(Rust Belt)」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契机,改为生产更多晶片与重要的半导体元件,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抵抗中国威胁。 拜登呼吁,尽速通过这个法案,并交由他签署生效,这样就有助于降低价格、带来就业机会,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 拜登指出,法案目的在强化美国的技术和创新,并与主要地缘政治对手中国保持同步。他表示,难怪中国共产党正聘请说客进行游说,试图阻止这项法案通过。 目前参议院、众议院的民主、共和党议员,正为法案的两个版本进行协商。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台湾争取以观察员身份 参与日内瓦世卫大会 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即将在5月22日到28日于日内瓦登场。COVID-19疫情爆发之后,世界卫生大会(WHA)过去2年都以视讯方式召开,但是因应全球逐步解封,今年首度恢复以实体方式办理。台湾目前仍然迟迟未能收到大会的邀请函,台湾外交部与卫生福利部都表示,正全力争取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卫福部长陈时中7日进一步透露,本来希望能够亲自组团前往日内瓦,在WHA会场举办论坛等交流活动,分享台湾的医疗成果,进行国民外交。但担心按照走势研判,到五月底台湾境内恐怕会出现疫情高峰,同时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的陈时中需要坐镇台湾,所以将委派卫福部次长李丽芬率团前往。 不满政治因素排挤台湾参与WHA 国际纷纷声援 2009年至2016年为止,台湾曾经受邀以观察员身分连续参与WHA。但自2017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便以政治因素为由不再邀请台湾。陈时中7日在疫情说明记者会上宣布,今年规划由该部政务次长李丽芬率领「世卫行动团」赴日内瓦表达台湾参与WHA的诉求与决心,并与各国代表团就对抗疫情等全球公卫事务交流,外交部将全力配合办理行动团相关事宜。 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指出,台湾以实际作为展现专业的医卫实力、积极贡献防疫经验,获得理念相近国家及国际社会高度认同与肯定,足以证明台湾受邀以观察员身分参与WHA的必要性。国际间的有力声援,包括美国副国务卿麦肯伊(Brian McKeon)当面呼吁世界卫生组织(WHO)干事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WHA,日本最新发布的外交蓝皮书也重申,在防疫不应有地理空白前提下,坚定支持台湾出席WHA。 同时,美国联邦众议院日前也通过「要求国务卿拟定策略协助台湾获得WHO观察员地位」法案;丹麦、拉脱维亚、斯洛伐克等国立法部门及欧洲议会都以致函、通过决议案等方式,呼应台湾期盼参与WHA的诉求。 台湾外交部对于国际间的热烈支持与声援表达诚挚感谢,将与卫福部持续与友邦及理念相近国共同力促WHO邀请台湾出席WHA。 外交部持续以国际文宣等多元管道,反映台湾2350万人民参与WHA心声,透过社群媒体、推案短片、专文投书,及WHA专刊等方式,凝聚并强化国际支持声量。外交部也在5月2日发布推案短片「远来的朋友」(Sweetness of Friendship)展现台湾数十年在海外医疗合作计划的贡献。 记者/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声如洪锺】普京穷得只剩下核弹?连香港也预演金融核弹 早前有报道盛传俄罗斯将于下周一(9日),即俄国卫国战争胜利日向乌克兰「全面宣战」,虽然俄国官方已否认说这纯属谣言,但俄国大型电视频道「俄罗斯-1」的知名战地记者斯拉德科夫(Aleksandr Sladkov)却在散播更大的恐怖信息,指总统普京很快地会被逼得别无选择,只能动用核武,把乌克兰变成「有好几个州那么大」的巨型核弹坑。 西方国家有被普京的核恐怖勒索了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公布第六轮制裁俄罗斯措施,包括将于半年内逐步禁运俄罗斯石油,并将俄罗斯最大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剔出全球支付系统SWIFT,这是俄乌战事爆发以来欧盟提出的最严厉制裁。 有说法指制裁俄罗斯解决不了俄乌战争问题,伊朗便是好例子云云,这说法是否也适用于俄罗斯?这会否言之过早?虽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为明显违反国际法及犯下战争罪行,可是美国如今的头号劲敌也并非俄罗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上周四(5日)的讲话中,将概述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战略。《华尔街日报》当天披露,拜登政府原准备向外界宣示,美国眼中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是中国,而非俄罗斯。而与过往有所不同者,是这次演讲所提及的对华策略,与白宫过去的表述虽然相近,即「与盟国合作,与中国对抗和竞争」,但同时建立「护栏」,但如今防止竞争变成彻底的敌对。 欧美国家针对俄国的制裁,令中国甚为戒惧,上周有美媒《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当局与银行界近期曾讨论保护资产免受美国制裁的问题。英媒《衞报》日前也报道,北京早前下令多个政府机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评估中国一旦遭西方国家如同对俄罗斯一样实施的制裁,会对经济造成甚么影响,而这些压力测试更早在俄国入侵的二月底至三月初便模拟举行了,可是外界未必会想到,北京眼中的制裁压力可能会牵连到香港!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周二(3日)出席立法会简报工作会议,重点交待俄乌局势对香港金融业的影响,余伟文说,金管局及银行业界已就不同情境做了预案,即使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希望亦能把风险管理得最好。 是甚么因素令中国如此未雨绸缪?习近平是要矢志支持普京的不义之战,还是准备武统台湾?那为何日前《新华社》访问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时,却首次明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05-06-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5月6日 1.【重获自由】社民连曾健成出狱 手持邹幸彤画像勉所有政治犯「撑住」 香港社民连成员曾健成因前年「七一游行」抗议《港区国安法》,与多名泛民人士被判「煽惑他人参与非法集结」罪成,判囚10个月。曾周五(6日)于赤柱监狱刑满出狱,在晴天下展示写上「阳光总在暴雨后」的标语,和手持正囚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画像,形容她是「现代秋瑾」,冀为她和所有政治犯「打气」,慨叹香港今非昔比,各大小监狱囚禁大批「律师、教授、医生、学生及前议员」,暗示特首林郑月娥「打散香港」,盼「主赐新一届特首智慧,修补撕裂」。 数十市民拍手迎接 警察提醒遵守「限聚令」 人称「阿牛」的香港社民连成员曾健成,周五(6日)上午九时半在阳光明媚下步出赤柱监狱,获数十名市民拍手迎接,当中更有人上前以传统习俗「碌柚叶」为他洗走霉气。 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曾长期支持「保钓运动」的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昔日「保钓」战友兼社民连成员陈裕南、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现任主席陈宝莹、外务副主席周嘉发、次文化堂出版社社长彭志铭等亦到场支持。曾健成先特意与陈日君相拥,眼泛泪光,引来聚众围观,十多位驻守的警员不断要求在场人士遵守「限聚令」,返回行人路。 展示「阳光总在暴雨后」及邹幸彤画像「打气」 重获自由的曾健成,不忘为仍在囚的政治犯「打气」。他向记者展示亲笔绘制、写上「阳光总在暴雨后」的标语,形容经历仅大半年的牢狱生活,已深明「坐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惟仍有大批反修例运动的政治犯被重判,更有不少身负《港区国安法》控罪的被告遭扣押时间比他的服刑更长,至今仍未开审。他特别举起写有「撑住」字句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画像,表扬她如同「现代秋瑾」无畏无惧。 曾健成说:邹幸彤是有「现代秋瑾」的感觉。她是高材生、大律师,她选择站于真理一方,继续抗辩。她面对一大堆文件资料,在欠缺上网查资料和书籍之下,凭记忆抗辩,她只是冰山一角。目前香港各大小监狱,有律师、教授、医生、学生及很多前议员。今日的香港已经不是昨日的香港,很陌生。好打得(特首林郑月娥的坊间别称)打散了香港,打散了狮子山精神。 寄语新特首解决香港的撕裂 北京改变香港选制后首届特首选举举行在即,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以过半数有效选委提名下,成为唯一一名候选人,如无意外将成为首位由「武官出身」的香港特首。曾健成语重心长地寄语新特首解决香港的撕裂。 曾健成说:希望主能赐予第六届特首智慧,释出善意,解决香港的撕裂。狮子山精神是大家奋斗出来的。今日,(李家超)由保安局局长升上政务司司长,他是唯一(候选人),星期日只有那1500人有选票,我希望他可以释出善意,解决反修例运动产生的矛盾、黄蓝之分。 他建议,新一届政府应就反修例运动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解决社会撕裂,另应就就第五波疫情作出检讨,助劏房户上楼及设立「全民退休保障」等。 对于出狱后首件「要务」,曾健成展示孙儿照片,笑言「今天孙儿两岁生日,第一时间希望打电话给他」。曾又笑指,自己在狱中成功戒烟,并瘦足17公斤,招牌肚腩消失。 涉前年「七一游行」非法集结 同案多人仍被扣押中 前年「七一游行」,大批市民上街抗议《港区国安法》实施,前民阵召集人陈皓桓、民主党前主席胡志伟、立法会前议员「长毛」梁国雄、朱凯迪,及社民连成员邓世礼,分别承认多项「非法集结」等罪,被判囚6至12个月不等。除曾健成、邓世礼,其余人仍就该案或「47人泛民初选案」等案件被扣押。 现年66岁的曾健成是香港民主党创党成员之一,活跃政坛,在1995至1997年间出任立法局议员,2005年创立民间电台,2006年筹组社民连;另在2003至2011年期间担任东区区议员,2019年再次当选,至去年7月辞任。曾也是「保钓行动委员会」召集人,分别于1996年及2012年登上钓鱼台。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 【特首选举】港特首「选举」唯一候选人举行造势大会 前政协冀其组班时要有「自知之明」 香港特首选举还有两天就举行,唯一候选人李家超周五(6日)举行造势大会,获多位政商界人士撑场。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认为,今次唯一特首人选的安排,体现了北京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判断,而将国家安全、维稳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如果李家超要让香港休养生息,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在社会撕裂、黄蓝对立上做好功夫。 造势大会逾千人出席 李家超:同为香港开新篇 香港唯一特首人选李家超周五(6日)下午在湾仔会展举行造势大会,主题为「我和我们同开新篇」,有逾千人出席,大批政商界名人现身撑场,包括多名立法会议员及政商界名人,如长江集团主席李泽巨、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全国侨联副主席卢文端、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等。 李家超致辞时说,过去40多年,他跟随香港的发展进程,从前线官员到参选特首,有不同经历,影响他的人生。他期望出席活动的人士支持特首「选举」日,如果他当选,会与市民同为香港开新篇。而他政纲会以结果为目标,并强化团队精神。 李家超说:政府做事要以结果为目的,行事既要符合程序,但更重要的是要达致成果。我要带给市民一个实践型、一个执行型的政府,我提倡强化团队精神,以我和我们的团队文化,共同解决问题。 竞选办主任、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形容,今次聚会是历史性,今次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特首「选举」,大家都是为香港开新篇的先锋。不同界别人士分批到台上,表达对李家超的看法及意见,包括本身是政协委员的警务处前处长邓竟成、乒乓球运动员杜凯琹,以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等。 港特首一人「选举」 刘梦熊:体现北京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判断 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周五(6日)早上,于赤柱监狱迎接香港社民连成员曾健成刑满出狱,对于周日(8日)的特首选战,刘梦熊回应本台提问时,就反问今次是否一个「选战」,他认为唯一特首人选的安排,与北京的思路改变密不可分。 刘梦熊说:有选战吗?现时所谓特首人选,基本上是体现了北京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判断,如果认为国际形势,和平发展是主流的话,香港就会继续实行「一国两制」,搞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及优势,如果认为中国与美国以至西方国家,冲突、脱勾是不可逆转的主要态势,当然要做全面战争准备,国家安全第一位、政权第一位、维稳第一位。 刘梦熊:希望李家超组班子时要有「自知之明」 对于李家超是否合适的特首人选?刘梦熊直言,是否适合都并由全港750万人或登记选民 作主,因为北京要落实全面管治权。不过,他认为李家超内外都有短板,希望他在日后组织班子,即管治团队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尤其在没有民主派下,如何听取各界诉求。 刘梦熊说:内的话他本身没有经济、民生、金融的交集,外又受国际制裁,无法做香港的友好使者,做公关说明工作,去说好香港故事,重建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在用人方面,包围着他(李家超)的基本上都是同温层,尤其在香港泛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已被捕及离港,公民党、民主党基本上已经偃旗息鼓,而政府在处理的过程要顾及各个阶层的利益及诉求。 刘梦熊又称,「新班子如果要让香港休养生息、团结一致,聚精会神搞好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话,相信要在处理社会撕裂、消除黄蓝对立上做好功夫。」 李家超造势大会设传媒采访限制 李家超造势大会不开放民众参加,亦有不少限制。包括只准获邀传媒机构所派出的代表进场,出席传媒代表在登记时需出示身份证以核对身份,所有进场人士需通过安检。记者现场所见,会场外保安森严,进入会内要至少经过两次保安检查,本台记者以及大批传媒未获邀请,只能在场外远观。 翻查历届特首候选人的造势大会,2017年,时任候选人曾俊华曾在中环爱丁堡广场举行造势大会,除了政商界人士,亦有普通市民参与,大会估计有5000人;警方估计高峰时有3500位市民出席造势大会。而另一候选人林郑月娥的造势大会在会展举行,竞选办指有800人出席,林郑月娥当时的造势大会都需要有采访邀请才能参与,但当时大多网媒都获邀请。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因言入狱】涉「侵害英雄烈士名誉」 中国知名传媒人罗昌平被判囚7个月 中国知名传媒人罗昌平,因在微博被指「侮辱英烈」,他早前认罪,周四(5日)一审被判监7个月,并须在媒体公开道歉。此外,罗昌平愿赔偿8万元人民币,用于纪念或宣传抗美援朝烈士精神事迹,并已支付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法院「予以认可」。 需于报章公开道歉 赔偿8万元宣传抗美援朝事迹 海南省三亚市城郊法院微信公众号通报,周四(5日)对罗昌平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判处罗昌平有期徒刑7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法治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公开道歉等民事责任。此外,罗昌平愿意赔偿8万元人民币,用于纪念或宣传抗美援朝烈士精神事迹。 被指「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美援朝精神」 海南省三亚市城郊法院的判决称,罗昌平使用微博帐号发表侮辱、嘲讽英雄烈士等违法帖文共9篇,其中去年10月6日在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发文侮辱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引发公众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认为他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美援朝精神,行为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上述贴文被微博用户举报,微博在同日10时8分处理,处理前被阅读2万2397次。罗昌平隔日删文,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后,他在下午1时48分于微信朋友圈发布致歉声明,但是先前贴文内容已经在网上传播。至下午2时许,罗昌平到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大东海派出所投案。 早前一位罗昌平的前同事对本台指,此事在于让更多人闭嘴,即便是面对官方扭曲基本事实、虚构所谓的光荣和感动,也没人敢再说真话。 罗昌平曾举报原国家能源局长刘铁男贪腐 罗昌平曾任《中国商报》首席记者、《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财经》杂志副主编,并公开举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贪腐,而导致其落马。他被称为80后舆论领袖、新一代媒体领军人物。在其微博帐号被封前,拥有超过220万名粉丝。 2021年10月,中国官方为进行反美宣传,力推爱国电影《长津湖》,引发知识份子的反弹,罗昌平在微博对中国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以及被冻死的「冰雕连」的牺牲提出了质疑,但迅速遭到官媒和小粉红的围攻。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上海封城】工人被关月多难购生活物资 台资MacBook代工厂爆发冲突 中国各地奥米克戎疫情此起彼落,其中上海实施严苛封控措施,企业必须「闭环生产」,员工一律被关在厂内留宿不许外出。中国社交平台周四流出影片,显示一间台资苹果笔记簿代工厂发生员工冲突,据传原因是员工一个多月以来被关在厂内,无法外出购买生活物资,最终忍无可忍决定集体「冲卡」,跟守着关卡的「大白」发生肢体冲突。目前尚未取得厂方及官方正式回应。 综合台媒报道,传出暴动的工厂是达丰电子厂,为台湾上市公司广达电脑的子公司。网络影片显示,工人集体冲出封锁线,有人一度跟警卫发生肢体冲突;但后来全厂工人前仆后继跳过闸机走出工厂,警卫也无法阻拦。 达丰电子厂共有8座厂房,4月初配合当地政府封控措施停工,月中则在严格防疫规范的前提下,申请局部复工复产。达丰电子厂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和苹果。对于网络暴动影片、消息,广达电脑暂时未有作出公开回应。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 5.【上海封城】家人隔离无法探望 留医老人遭受虐待短片曝光 中国各地备受奥米克戎疫情困扰,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指挥」之下,上海厉行严苛封控措施,衍生次生灾害不断。一名中国网民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其爷爷因病入院,家人因为要隔离无法深望,而有医院职工拍得短片显示,他在住院期间遭受医护人员虐打。上海黄浦区官方周五(6日)通报,确认短片内被打者及打人者是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院的病人及医护。 近日中国社交平台疯传一条据称是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医院的短片。短片之中一名医护人员不断脚踢一名住院长者,并用一根管状物鞭打他。事发时,老人家已经坐在地上。 5月4日,微博帐号「逃离北蔡垃圾镇」发帖表示:「视频中的老人是我爷爷,87岁,因身体不好多次120急救入院后续转院住在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医院。之前因疫情缘故我们除了送爷爷进医院那天之后都不让我们再去医院看望。3月18日我们被隔后,爷爷的状况全部都是靠护工提供的视频。爷爷已于5月2日 去世」。家属说:「全家万万没想到,爷爷在去世前遭受看护脚踹殴打。」 家属说:「我们最后一面也没见到爷爷,当时爷爷被推出来是全身包裹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也不让我们靠近,只能远远间隔望着。」家属又表示,家属已于4日报警,并称5日警方已受理此事件,目前只知此影片拍摄日期为4月27日,具体情况还待警方调查。 家属表示,奶奶非常爱爷爷,一直把爷爷当小孩照顾。家属一直瞒着爷爷情况,怕奶奶不能接受,现在得知奶奶已看过爷爷被打的影片。 上海黄浦区官方周五通报,该区卫健委组成调查组,核实查明情况。目前,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护工已停职,其所属家政公司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整顿工作。区卫健委工作组已入驻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调查,核查该中心在此次事件中的管理责任。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铁腕清零】分析师指中国核酸检测开支1.7万亿元 超越2021解放军总军费 中国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近日发表报告,称按照估算,中国坚持所有一线和二线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比中国2021解放军总军费1.37万亿元人民币还要高。 陶川报道表示,中国坚持一二线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但他仍然认为,这低于封城造成的经济损失。他又补充,鉴于当前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可能需要中央发行特别国债来兜底。 对于中国坚持成本高昂的「动态清零」,网民纷纷表达不满。有网民表示:「只能接着诈骗到灯枯油干,这是奴才化中国人的国运。」亦有网民悲观地估计中共政权可能把成本转嫁老百姓,并以反嘲语气指出:「可以考虑另外加征核算检测险,从工资里面扣,变成六险一金」。更有网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主席不倒,加速不止」。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铁腕清零】习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同一切否定我国防疫方针言行作斗争 近日中国各地疫情此起彼落,中共政权实施严苛封控措施,造成人道危机不断。不过,「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严苛抗疫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没有退让迹象,他在周四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对此,有网民感慨指出:「现在怀疑也要被斗争了。」 综合陆媒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周四(5日)举行会议,主持会议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并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习近平在会上重申,「坚持就是胜利」。他声称,「实践证明,中国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对于专家呼吁考虑「与病毒共存」抗疫模式,习近平再次提出反对原因。他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 对于习近平下令「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墙外网民普遍反应负面。有网民痛批习近平:「总是说最好听的话,做最邪恶的事!」也有网民认为:「上海还有得搞了,(习近平的)意思就是:不坚持动态清零就斗争你!」亦有网民以反讽语气指出:「现在怀疑也要被斗争了,人民不需要自由,这是最好的时代。」 记者/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铁腕清零】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疑警告习近平:如果不改清零政策 欧盟企业将用脚投票 中国欧盟商会报告指出,中国坚持严苛「清零政策」,再加上俄乌战争,令欧盟驻华企业遭受重创,考虑撤出中国市场的欧企比例为近10年新高。有金融学者认为,中国愚蠢的政治决策将摧毁40年间建起的「世界工厂」。 周四(5日),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发布一项主题为《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与俄乌战争对欧洲在华企业产生严重影响》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两个因素都给欧洲企业在华商业运营带来了严重挑战,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考虑削减在华投资。 四分之三的欧盟受访企业表示,鉴于中国的严格疫情管控政策,公司整体运营受到严重影响,主要集中在物流仓储压力、商务旅行暂停以及线下会议取消这三方面,受影响企业分别占94%、97%和94%。 中国的港口关闭、公路货运量下降以及海运价格飙升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供应链上下游面临严峻考验,92%的受访企业受到严重影响;逾四分之一的欧洲企业遭遇人才流失;六成受访企业预计2022年收入将下滑。因此7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因疫情管控政策,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 另外,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俄乌战争导致的供应链断裂正在进一步加剧企业面临的挑战。近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面临中欧间的物流中断。此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分别给63%和58%的受访企业带来挑战。 因此,23%的受访企业基于中国疫情政策,正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转移至其他市场。这一结果与2022年初有此想法的企业数量相比,增加了一倍多;也是过去十年间达到的最高值;另有7%的受访企业表示,俄乌战争导致他们正考虑取消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 就在报告出台的同一天,习近平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重申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并提出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疑警告习近平:如果中国政府继续「清零政策」,欧盟企业将用脚投票。 他说:中国欧盟商会的会员企业愿意咬紧牙关渡过眼前困难,但如果现状持续下去,更多企业将开始评估替代中国市场的其他方案,与一个潜力巨大但是不稳定而且供应链濒临瘫痪的市场相比,可预测性强且运作正常的市场更具吸引力。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向本台表示,疫情管控和俄乌战争这两个因素正在摧毁中国市场。 贺江兵说:当然就是跟「清零措施」有关,这有一例、两例就封城,企业关门再开门,它中间损耗会很大,这样产业链它连不上;俄乌战,从俄罗斯撤走400多家跨国公司,中国和俄罗斯又走得比较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它害怕未来也对中国制裁,它再跑就来不及啊。所以这种不确定性它们非常担心,中国不是个特别正常的经济体,是瞎折腾那种不靠谱的经济体。 贺江兵也认为,中国在40多年间打造的「世界工厂」将解散,对中国来说,甚至比中美贸易战之后危机还要严重。 贺江兵说:这次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是本质上的,跟以前贸易战不一样,贸易战搬出去还有可能会转回来。不仅是欧洲、日韩、美加这些国的企业都会撤出去折。对中国的产业影响非常大,因为中国过去花了40多年时间才组建了世界工厂,但拆起来很快啊,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不保。 因支持八九学运被迫流亡法国的四通公司创办人万润南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认为全球与中国脱钩已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欧洲企业撤离中国也在这场洪流中,习近平的清零政策无异于最后的「挥刀自宫」。外企撤离让中国失去经济活力,并为习政权带来政治上的危机。 万润南说:欧洲在中国的一些企业撤离,它是一股大潮当中的小流,中国的供应链靠不住,本来世界就要跟中国脱钩,本来很多企业为了赚钱不想放弃中国市场,最后中共自己来这么一下子,又是封城、又是清零,现在中共完全是「挥刀自宫」,有人形容习(近平)啊,「挂着倒档、猛踩油门,后面是悬崖绝壁」,清零政策是看得到的胡搞,是后一定是把共产党清了。 据该报告,2022年,中国至少有45座城市实施了全面或局部封控,上海封城导致的人道灾难震惊国际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仍然奉行「坚持就是胜利」,民众以各种形式的反抗遭到当局镇压,这些都加速了外企撤离。 中国欧盟商会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51家会员企业,主旨是代表欧盟不同行业和在华欧盟企业的共同声音,并向欧盟企业游说服务。上月,该机构向中国国务院发出呼吁,指出当前防疫措施已经严重干扰中国的供应链。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日台互动】日相力指台海和平重要 台外交部:反映民主国家心声 正在英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四(5日)表示,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对日本很重要,也攸关国际情势稳定。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回应表示感谢,并认为反映民主国家的心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会见日本防相岸信夫,也表达对中国武力扩张的担忧,认为可能对印太地区的繁荣安定构成挑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英国,5日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举行会谈,这是他上任7个月以来首度访问英国,双方并签署历史性的共同防卫协议。 岸田文雄随后在记者会表示,现在是七大工业国组织巩固和团结的时候了。他警告,如果主要大国不做出一致的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可能会在东亚重演,今日乌克兰可能就是明日的东亚。岸田文雄强调,必须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也攸关国际社会的稳定。 在台北,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对于岸田文雄关于台海的谈话表示感谢。 欧江安说:日本一贯立场为期盼透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今后并将持续密切关注。岸田首相的发言,再度彰显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深获国际重视,外交部对此表示高度欢迎与感谢。岸田首相另指出,此次乌俄情势对亚太区域的影响,凸显出共享相同价值观的国家应强化协调合作,反对以武力片面改变现状,更不容东亚发生类此情事。 欧江安指,相信岸田文雄的主张与呼吁,不仅反映民主国家的心声,也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赞同。 欧江安说:台湾与日本地理相邻,国民情感深厚友好;在威权主义向外扩张,挑战全球民主秩序,造成国际情势动荡之际,台湾将继续与日本等理念相近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捍卫国际正义与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另外,前往美国访问的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5日拜会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 奥斯汀也提到对中国的担忧。他指出,俄罗斯侵略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因为这挑战了所有人努力建立与捍卫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在印太地区,美日两国数十年来致力维持自由开放的秩序,让所有人都能实现繁荣与安全,但中国近来的行为对支撑这一秩序的共同规范、价值观与制度构成深度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奥斯汀指出,美日将讨论如何建立更加开放与自由的印太地区,包括共同努力强化美日同盟。他并重申对防卫日本的坚定承诺。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翻墙问答】中国强制政府部门改用国产电脑 问:中国当局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要改用中国国产电脑以及作业系统,由于软件不兼容,要额外安装Windows模拟器执行原有Windows软件,效能差劣令不少用家怨声载道。其实在苹果Mac仍然使用英特尔处理器时期,就经常有人用模拟器跑Windows,速度好像不错。就算现时苹果使用自家ARM晶片的电脑,都可以模拟英特尔平台令旧的Mac软件可以很快执行,为何中国国产Linux跑Windows模拟器就会有问题? 李建军:首先,苹果本身有丰富跨晶片平台编写软件的经验,苹果由IBM的PowerPC平台跳到英特尔平台,再由英特尔平台跳到自家ARM晶片平台,都经过多年部署,手持大量提升模拟器效率经验和技术。基本上,中国所谓的Linux作业系统,都不具备这些经验和技术部署,因此,Windows跑得慢绝对可以理解。 而且中国的所谓Linux作业系统,有否夹带私货,本身都是一个问题。中国官方认定的Linux套件,究竟有多少经过开源社群审视当中程式码,这点相当令人怀疑。而这些中国当局用作监控之用的元件,随时是效能低下的元凶,因此,中国在使用模拟器平台转换的问题上,做不到苹果的顺畅,除本身的技术和经验不足,还加上当局的立心不良,就留下不少的问题。 问:现阶段中国当局只强制要求政府部门采用中国组装的电脑,以及使用中国当局推荐所谓国产作业系统以及办公室软件,并没有要求使用国产晶片,但下一步,中国当局会否强制政府部门使用中国自家晶片的技术? 李建军:除非中国当局嫌现时的电脑跑得太快,否则中国现时并无条件摆脱英特尔或超微的晶片,其在桌面电脑市场上接近垄断的地位。如果中国坚持要用国产晶片,就只能用落后几代的技术,基本上无人想用。 使用ARM平台技术,中国比较有机会可以采用自家晶片,但问题在于,ARM晶片为实现省电和高效能兼备,对晶片制作工艺的要求极高,基本上,全世界绝大部分的ARM平台晶片,都是由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两大集团所包办,中国的中芯国际,在技术上差台积电以及三星电子一截。 而中国所谓的飞腾晶片,不论用英特尔、升阳还是ARM的技术做基础都好,但其硬件晶片的制造商,仍然是台积电,只要美国的制裁措施令中国相关公司和解放军部门无法设计晶片,或无法委托台积电代工晶片,都不会有任何所谓的国产晶片。因此,所谓国产晶片这件事,根本是不现实。中国当局在技术上,不具备强制政府部门使用中国自家晶片的实力。因此,某程度上,这件事变成了一件笑话。现时世界有很多电脑都是中国组装,除了强制电脑使用中国的山寨作业系统,其实整件事对实质推展国产化意义不大。 问: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遭受国际社会制裁,中国政府也担心面对类似困境。中国如何推展电脑国产化的计划而不受美国可能进一步制裁的影响? 李建军:没错,现时美国在软硬件上都掌握关键技术,只要美国进一步实施制裁,就很容易令中国陷入无晶片,亦无软件的困境,就算Linux套件上不少技术,都涉及美国技术,只不过美国过往甚少采取出口管制,但基本上,像北韩、叙利亚一类国家,连用Linux都不得可以取得美国商务部相应的技术出口认可。因此,中国如果遇上像俄国一类的制裁,甚至更严厉的制裁,所谓国产电脑都根本解决不到问题。而中国的技术水平,要达致软硬件上的独立自主,亦根本可行性甚低。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1 months
1
0
0
0
← Newer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
184
Older →
Jump 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Results per page:
10
25
50
1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