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rfanews.org
Sign In
Sign Up
Sign In
Sign Up
Manage this list
×
Keyboard Shortcuts
Thread View
j
: Next unread message
k
: Previous unread message
j a
: Jump to all threads
j l
: Jump to MailingList overview
2025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7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6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5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List overview
Download
Cnews
----- 2025 -----
April 2025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 2024 -----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 2023 -----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 2022 -----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 2021 -----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 2020 -----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 2019 -----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 2018 -----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 2017 -----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 2016 -----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 2015 -----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 2014 -----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 2013 -----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 2012 -----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July 2012
June 2012
May 2012
April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 2011 -----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June 2011
Ma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January 2011
----- 2010 -----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 2009 -----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 2008 -----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cnews@rfanews.org
4599 discussions
Start a n
N
ew thread
07-2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20日 1.【网络长城】港府拟因应《国安法》制订新网络罪行法 评论担心为「封网」作准备 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建议为电脑网络罪行立法,规管非法截取电脑数据、干扰电脑系统,提供或管有作犯罪的器材或数据等行为,法改会指,有关建议是考虑《国安法》而制定。有业界人士指,新法例针对犯罪意图的定义广阔,忧虑市民容易坠入法网。另有评论指,新法例与《国安法》看齐,担心是为香港未来「封网」作准备。 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法改会)辖下的「电脑网络罪行小组委员会」周三(20日)发表《依赖电脑网络的罪行及司法管辖权事宜》咨询文件,就5项依赖电脑网络的罪行提出7项建议,包括制定一项全新针对电脑网络罪行的特定法例,并订明相关罪行适用的司法管辖权规则;在未获授权下取览程式或数据,应定为新罪行;为不诚实或犯罪目的而在未获授权下截取、披露或使用电脑数据,亦应定为新罪行。 法改会:修例是针对黑客等犯罪行为 法改会称,因应香港无单一条例处理网络罪行,参考大陆等司法管辖区法例发表咨询文件,建议定立新罪行,提出可分为5类犯罪行为,包括非法取览程式或数据、非法截取电脑数据、干扰电脑数据、非法干扰电脑系统,以及提供或管有作犯罪的器材或数据。 法改会指,修例是针对黑客等犯罪行为,鉴于犯罪者或会在取览数据后进一步带来严重伤害,建议若有意图进行其他犯罪活动,应构成加重罪行,其中涉及管有作犯罪的器材或数据的罪行;但法改会表示,若市民安装通讯软件,当中牵涉有非法讨论,不会误堕法网。 「域外法权」原则应适用是次修例 云端伺服器数据不在港亦有机会犯法 按照《普通法》,香港法庭的刑事司法管豁权受地域所限,不能延伸至外地。但今次文件提到,如果「犯罪元素」在香港发生,即受害人、犯罪者是香港人;目标电脑、程式或数据处于香港;以及犯罪者的作为已可导致对香港的严重损害等,则会受该新法例规管。法改会电脑网络罪行小组委员会成员陈政龙解释,「域外法权」原则应适用是次修例,当罪行与香港有事实及因果联系,本地法庭就可行使司法管辖权。 陈政龙说:现时比较普遍的,就是将数据放在云端伺服器,云端伺服器很多机会不在香港,资料不在香港,一个黑客亦未必是香港人,但是数据库里面的资料及人,很可能是香港人,如果是香港人的话,虽然数据不在香港,黑客亦不在香港,我们的建议是香港都应该有管辖权。 客观方式界定犯罪器材或数据 不论被告人的主观意图为何 文件提到,在提供或管有作犯罪的器材或数据上,在新法例下,蓄意提供或管有器材或数 据,如制造或改装该器材或数据的目的是犯罪,应定为基本罪行,而合理辩解可作为法定免责辩护。建议罪行的犯罪行为,应涵盖供应,如生产、提供、出售及输出有关器材或数据等。 法委会认为,建议的罪行若只适用于没可能有任何合法用途的器材或数据,会过于局限。因此,不论被告人的主观意图,任何器材或数据的主要用途,应以客观方式界定。 业界人士:法例针对犯罪意图定义广阔 忧市民易坠法网 香港互联网协会开放数据小组召集人黄浩华说,建议的新法例针对犯罪意图定义广阔,门槛不清晰,港府如何执法,对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压力。他指对条文有很多疑问,例如在非法取览程式或数据罪行上,如果市民从电话下载程式或数据,或收到由第三者传来的数据,是否已经构成犯罪?忧虑市民容易坠入法网。 黄浩华说:这么阔的时候,如何执行?叫市民可以怎么不害怕?这是很可怕,现在是讲明连卖器材的人都会「中招」,如果你卖伺服器或路由器给人,别人下载数据的时候,事情的龙门或空间,事件的界线是阔到很容易踩到,是会吓到不少人。当你尝试理解或细嚼条文的时候,会发现龙门或定义可以很宽阔。 他形容这份网络罪行的建议条文是「佛法无边」,担心会令软件行业空间萎缩,「一些从事程式或软件开发的人士,如何在香港生存?」 市民用VPN会犯法? 一般看Netflix就不会 对于有市民担心,使用VPN会触犯「非法干扰电脑数据」罪行。黄浩华说,从业界角度来说并不会。他解释,「干扰」意指政府或公营、商业机构系统,受到外来一方令服务受阻或瘫痪,才符合「干扰电脑数据或系统」。 黄浩华说:一般市民用VPN看Netflix,而牵涉到服务固障,都不像是(触犯罪行),但如果很多人上同一个网站,是否构成非法干扰系统?这个我无法回答。 黄浩华指,如果市民单纯浏览非法网站或资讯并不算犯罪,除非该网站或资讯有号召进行一些网络罪行,就有可能犯法。 评论:新法例与《国安法》看齐 忧为港封网作准备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三接受本台访问,他指新法例与《国安法》看齐,例如刑罚相当重,违法者最高可被判监14年以至终生监禁;不考虑被告是否「恶意」以及使用器材或数据的主观意图;更有机会将疑犯引渡等。他担心新法例会是未来香港「封网」的载体。 桑普说:他现在用电脑网络犯罪作一个大包围,换言之未来对于「封网」这一点我是很担心,即是网络的审查,将中国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关键用语的审查,如果将来可以进入香港执行,这些修正未必能够承载到这些内容,但将会有一个载体,就是这个专法,可以将恶法承载,这是我很担心的。 桑普指,新法例规定,即使被告人的行为在外国发生,但结果部分出现在香港,法庭都可以将他通缉到香港受审,届时不止引用《国安法》,更会用这条网络新法将这些人通缉。虽然目前法例处于咨询阶段,但桑普认为未来一定会通过,甚至「加辣」。 文件建议,5类罪行分别订有两项最高刑罚,一项适用于简易程序定罪可判2年监禁,另一项则适用于循公诉程序定罪可判14年监禁,罪行如涉及加重罪行,例如透过干扰电脑而影响医疗系统,危害病人维生仪器,造成人命伤亡,最高可判处终生监禁。是次文件咨询期3个月,公众可就咨询文件所讨论的任何议题提出意见、评论及建议。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7.21三周年】港多名独立记者坚持报道《7.21未完的案》 香港「7.21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3周年,在威权之下,不少昔日的报道被下架,揭露真相的记者和新闻机构被惩处,受害者要争取公义困难重重。不过,有份制作《7.21谁主真相》与《7.21寻源》专题报道的港台《铿锵集》前编导蔡玉玲,与多名独立记者仍坚持记录真相,在「7.21」前夕,在网上发布《7.21未完的案》报道,访问3位受袭者,冀港人毋忘血淋淋的历史。 蔡玉玲与多名独立记者于7月19日设立YouTube频道「HKIJ」,趁在元朗「7.21」3周年前夕,发布《7.21未完的案》报道影片。 19小时内已获超过3000人订阅,超过2.6万人次收看。 影片长约14分钟,访问了3位在3年前元朗「7.21」的当事人,包括在元朗西铁站因营救「立场姐姐」何桂蓝而受袭的屯门街坊Galileo;放工途中被数十名白衣人围殴至背脊「开花」的厨师苏先生;更有冒险向记者提供当晚闭路电视片段的元朗商户。 受访者均称,对于在威权统治下的香港,对追查当日的真相和争取公义深感渺茫。其中,Galileo和太太指已向警方提供高清片段和笔录详尽的口供,但当日众目睽睽下的施袭者却大部分仍逍遥法外。 有在721事件发生时,赶到现场的前记者阿海,向本台普通话组记者表示,很清楚记得当晚发生的细节,至今仍然对警方当晚的不作为态度,感到愤怒。他之后一直关注港府和警方对721事件的回应,对于官方的说法,他形容是颠倒黑白,十分恐怖。他指「官方的版本是将原告变成被告,说有一群黑衣人在撩事生非,所以有这件事发生,我们有一句话说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现在政府赢了,所以可以写政府的版本都没有问题,可能20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但已不会再有人再提,就像大陆当年发生六四事件后一样,大家都知道发生过什么事,但不能再说不能再提」。 另外,在721事件发生时,元朗居民JIMMY不停打「999」尝试报警,但打了很多次都不通,最后通了,接电话的女警只说「我知道啦」然后挂断了电话,他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721事件是反映人性的表现,如果612不能原谅,721更不能原谅,政府事后想淡化事件,甚至篡改历史,你如何能相信这个政府,如何能相信执法部门,当你遇到不公义时,你如何能够相信这个政府和制度能保护你,完全反映这种崩坏的状况」。 本身也是元朗居民的社会科学学者钟剑华表示,自己当晚也曾报警求助,但无法接通热线。他相信,官方一天不对721事件展开独立调查,还原真相,一天都不可能改变负面形象,挽回市民的信任,香港政府和民间也不可能有和解的一天。 《721未完的案》制作团队称,有受访者表示,提供闭路电视片段后疑被跟踪,曾惶惶不可终日,但从未后悔把证据公诸于世;也有受访者形容自己不停走入掘头路,但坚持「做到慨就继续做」。这群追寻真相的人,有人迫于无奈离去,有人选择留下,但无论走抑或留仍旧等待真相大白的一日。 团队称,报道总结过去几年间由民间社会搜集的线索,坦言现时仍敢公开评论「7.21」袭击的人寥寥可数,向该3位仍愿意上镜受访的当事人致敬。 团队又称并不隶属任何传媒机构,没有新闻平台,作为独立记者,没有薪金和足够资源,但秉持专业原则完成制作,仅冀「为香港这宗严重的袭击事件,留下更多记录」。 记者:李若如/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中国社会】传唐山官员威胁网民:称中央有人 就连蚊子都飞不进来 震动全中国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现在关于唐山事件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下来,因为网民一直在关注被打的四名女孩的状况。最新被卷入唐山事件余波的是唐山市的第五人民医院。有网民在网上分享录音,声称该院院长沈振明致电网民,要求网民不得再就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以及其他相关的实名举报案件在网上发言,录音之中,有人甚至扬言中央有人,「中央督导组他们唐山现在连蚊子都飞不进来」。 本台致电「唐山市第五医院」,医院值班人员称,网上所传是虚假信息已经向公安局报案,关于医院是否有正式澄清文告,录音中的语音是否是该院院长沈振明,以及如何联系医院的党委书记卢秀春等,值班人员均以业务电话繁忙没有正面回答。 医院值班人员:没有任何给你解答的,只能说这是不实信息。我们医院也有已经报案了,我们肯定会处理这个问题。网上的说的是不实的信息,虚假信息你别信就行了,你挺困扰是嘛,半夜里你还纠结这事呐,你就相信它是个虚假信息。我们那个能说的就这些了。希望你不要相信行吧。 综合陆媒及社交平台信息报道,最新被卷入唐山事件余波的是唐山市的第五人民医院。有网民在网上分享录音,声称该院院长沈振明致电网民,要求网民不得再就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以及其他相关的实名举报案件在网上发言。 录音:我警告你啊。你XX(粗口)以后不准在网上,再在乱发那个张荣的事情,还有那4个女孩的事情。你XX再发,不管你在中国什么地方,只要你不出国,我们都有能力啊,把你带到到唐山来,把你XXX关五院去,让你XXX一辈子都出不来,你信不信。 有陆媒指出,录音中所指的「五院」就是唐山第五人民医院是市级精神病医院,属心理病专科医院。 录音之中提到的张荣,是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之后的一波举报潮之中,其中一名实名举报人。她在短片分享平台实名举报,自称是「老革命的女儿」,表示受到委屈之后,走正常的程序反映问题,但是事情没有解决反而遭到殴打迫害。她举报对方的行为是:「打砸养老院,造假入党,人身伤害,财产侵犯,强制冠上密接人身限制等。」 但据陆媒声称,张荣女士在她举报的事情还没有正式解决之前,她就被逮捕了,被捕的罪名是「寻衅滋事罪」。在压力之下,她的儿子删除举报短片,关掉了直播,在网上寻找律师,希望有律师能接自己母亲的案子。但从7月3日被捕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回音。 录音片段之中,有人扬言唐山官员在中央有人。 录音:你信不信,有本事你XXX有本事哎,你XX去告去,你XX再去上北京去告去,我告诉你,XXX唐山多少人多少高官XXX都在中央当官,啊,XXXXX。中央督导组别说,中央督导组他们唐山现在连蚊子都飞不进来,中央督导组,他就算来了。他也是绕一圈。跟他们狗一样,灰溜溜地走了。你知道吗? 有网民表示,只要四名女孩一天没有露脸,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并认为这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虽然9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但是网民更想知道9名犯罪嫌疑人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背后是谁在当他们的保护伞。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中国人权】习到访前夕近千人临时转移 被强制接受一个月「法制教育」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巡视新疆前夕,当地再度提升维稳措施。据海外维吾尔维权组织披露,今年6月中旬,乌鲁木齐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等地的「社区矫正人员」以及涉嫌参与宗教活动的维吾尔族人,被转移到南疆多地。他们被告知必须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法制教育」。有分析指出,新疆维稳模式正向其他省份推进。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巡视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前夕,新疆警方再度提升维稳措施。据总部在德国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本周三(20日)对自由亚洲电台披露,一个月前,乌鲁木齐等地警方人员,以限制维吾尔族人行动作为「维稳」手段,数百人被临时转移到新疆南部地区。 迪里夏提说:在乌鲁木齐获得的信息,在习近平前往当地之前的一个月内,今年6月中旬,乌鲁木齐市公安部门将居住在天山区的所谓社区矫正人员两百多人,另外还有137个维吾尔族家庭成员中,涉嫌参与宗教活动,在当地社区正接受教育的维吾尔人,临时转移到南部阿克苏等七个地区,并强制这些人接受为期约一个月的所谓法制教育。 根据中国司法解释,中国的「社区矫正」对象是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 乌市派出所人员未否认 仅称「不知道」 本台就此致电乌鲁木齐市公安天山分局办公室,但无人接听,记者又致电天山分局南关派出所报警电话,查询是否有维吾尔族人被临时转移一事,接听电话的公安没有作出否认,仅回应「不知道」。 乌鲁木齐市天山分局南关派出所公安:啥意思啊?不知道(挂电话)。 习近平于7月上旬及中旬在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考察。上周五(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了34分钟报道习近平在新疆的活动。习近平说: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新疆工作总目标是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扎实推进。 迪里夏提还披露,6月中旬,新疆各地警方展开联合行动清查所谓从事非法宗教的人员。 迪里夏提说:另外,我们又同样获得相关信息,在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和其它几个社区,也采取了同样的强制方式,警察强行把维吾尔人或者其他突厥民族转移到南疆的部分地区,接受为期约一个月的法制教育,人数多达数百。也有当地人说近千人。 新疆和西藏两地一向被中国政府认为是国内最敏感的地区,其中新疆被指长期存在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必须加以打击,以维护新疆长期繁荣稳定。中国政府还认为,涉疆问题不是人权、民族、宗教问题,而是反恐怖和反分裂问题。 分析:新疆维稳模式正向其他省份推进 对此,关注新疆局势的时事评论人郭宝胜认为,新疆有关当局是为了确保习近平到新疆考察期间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郭宝胜说:新疆在中国来讲是最为敏感的维稳地区,一定要保持新疆稳定,不能出乱子。再有在中共二十大前,他们要把一切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所以要把那些在他们看来有不轨行为的人聚集起来,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中营。 郭宝胜认为,新疆的维稳模式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已经取得成功,而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向内地推进,比如地方当局对村镇银行维权人士、访民以及人权律师赋予「红码」,限制他们出行。他说,这些都是新的控制模式。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中国人权】路透:北京阻止联合国人权专员公布新疆报告 根据路透社看到的一封中国信件,并由收到信件的三个国家的外交官证实,中国正在要求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不要公布一份备受瞩目的新疆人权报告。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5月曾访问中国,但她遭到民间社会批评对中国过于软弱,此后她表示将因个人原因不寻求连任。 但在她8月底离开之前,她承诺将发表一份关于新疆人权的报告。人权组织指责中国政府虐待新疆的维吾尔族居民,包括在拘留营中大规模使用强迫劳动。中国极力否认这些指控。 四位消息人士,包括三位外交官和一位人权专家向路透社表示,由中国撰写的这封信对新疆报告表示「严重关切」,并旨在阻止报告的发布。他们说,中国6月底开始将信发给驻日内瓦的外交使团,并要求各国连署以示支持。 信中提到巴切莱特办公室时说:「(关于新疆的)评估报告如果公布,将加剧人权领域的政治化和集团对抗,破坏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的可信度,并损害人权高专办与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我们强烈要求高级专员女士不要发表这样的评估。」 中国驻日内瓦外交使团的发言人刘玉印没有说是否发出了这封信,也没有回答关于其内容的问题。 刘玉印说,最近有近100个国家在与新疆有关的问题上向中国表示支持,「并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的内政」。在7月8日结束的上一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有近100个国家连署公开声明,通过「联名信」表达了上述立场。 目前还不清楚巴切莱特是否收到了这封信,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也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他补充说,新疆报告在公开发布前正在定稿,而作为标准做法,这包括与中国分享报告以征求其意见。 该报告将讨论中国对其维吾尔少数民族的待遇。一个人权专家小组在三年多前就开始为报告收集证据,但由于不清楚的原因,报告的发布被推迟了几个月。 路透社无法确定这封信收到了多少个签名。四个消息来源之一,一位驻日内瓦的外交官,对这封信作出了积极的答覆,表示他的国家支持。 路透社看到的这封信的另一个版本对巴切莱特的行为提出了更多批评,称新疆报告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完成的,严重违反了人权高专办的职责」,并将损害她的个人可信度。但有签署该信的外交官说,「温和」的版本才是最终版本。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有时会通过要求其他国家支持其外交备忘录,在位于日内瓦的权利理事会中争取支持。 这些备忘录有时可以影响由47名成员组成的理事会的决定,理事会的行动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可以授权对涉嫌侵权行为进行调查。 两位日内瓦的外交官说,中国的这封信代表了北京寻求直接游说巴切莱特的一个罕见例子。他们说,有时,由于经济关系密切,各国很难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说不。 这份备忘录是在巴切莱特任期的最后几周,在尚未提名继任者的情况下,对联合国人权机构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 70岁的巴切莱特将于8月31日离任。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45个人权组织发表联合声明 促摩洛哥政府取消维吾尔活动人士引渡程序 维吾尔活动人士艾山被羁押在摩洛哥已一年时间,45个组织联署声明促摩洛哥当局取消将其引渡中国的程序,艾山友人抨击中共利用「红色通缉令」跨国镇压维吾尔人。人权代表也批多国政府采取鸵鸟政策致维吾尔人付出代价。 周二(19日),是目前被羁押在摩洛哥的维吾尔活动人士艾山(Yidiresi Aishan)被捕一周年。世维会、保卫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国际特赦、人权观察、维吾尔人权项目等45个人权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敦促摩洛哥当局取消对艾山的引渡程序。 声明认为,在艾山被捕一年后仍面临从摩洛哥引渡到中国的威胁,如果他被引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将在中国遭受酷刑。而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使用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来打压海外异议人士。 声明回溯艾山被捕过程和当前处境:2021年7月19日,艾山从土耳其乘飞机抵达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机场时,遭摩洛哥警方拘捕,理由是他在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的名单上。 20日,当地法院下令将艾山羁押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附近的提夫莱特(Tiflet)看守所。 去年8月2日,国际刑警组织在接到国际特赦等组织提供的材料后,暂时撤销对艾山的红色通缉令;而艾山在被捕后向联合国难民事务署提交难民申请。但摩洛哥最高上诉法院在此背景下,仍然于2021 年 12 月 15 日支持检方的引渡要求。 声明认为,摩洛哥与中国的引渡协议违反摩洛哥的国际义务,包括违反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第3条之规定,即「如有充分理由相信一个人在一个国家将受到酷刑,不得将该人引渡、遣返或以其他方式送回该国」。 45个人权组织呼吁摩洛哥总理阿齐兹·阿汉努奇(Aziz Akhannouch)立即停止引渡令。敦促摩洛哥当局「不驱回的基本原则」停止对艾山的引渡程序。并将他从长达一年的拘留中释放出来,声明也强调,在没有定期司法审查、个人评估和可信的情况下,摩洛哥当局对艾山可能构成任意拘留。 艾山的友人、土耳其籍的维吾尔人阿卜杜拉热尔曼曾于去年8月份到看守所送食品和生活用品给艾山,但遭到警察的拒绝。 阿卜杜拉热尔曼向本台表示,近年,中共当局将黑手伸向海外,诬蔑海外维吾尔人参与「恐怖组织」并借着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就是它们跨境镇压海外维吾尔人的无耻手段之一。 阿卜杜拉热尔曼说:中国政府迫害在国内的维吾尔人,也惩罚在海外的维吾尔人,我们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知道有没有被中国政府列入「红色通缉令」;我们就很正常生活在国外,也不是生活在中国,我们就觉得我们是安全的,然后我们去某个国家的时候,他们就说「你被逮捕了」,因为你是被中国政府发布了「红色通缉令」什么的,这是特别荒唐的一种事情,这就是中国政府明明白白的迫害,特别下流的一个手段。 阿卜杜拉热尔曼也指出,近年海外维吾尔人入境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穆斯林国家时,却惨遭逮捕及面临被遣返回中国的危险,这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些国家收受中国利益。 阿卜杜拉热尔曼说:当这些非穆斯林国家帮助我们、关注我们维吾尔人人权被迫害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摩洛哥作为穆斯林国家,它们想遣返我们的同胞到中国,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形容它们,它们肯定接受了中国的好处。它们作为一个国家,应该按照国际法律把他们遣返到他们来的国家土耳其,不要遣返他们到中国,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没有什么人权、法律。 「保卫卫士」项目官员劳拉‧哈斯(Laura Harth)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谴责中共当局不断升级的跨境打压,她指出:艾山被任意拘留一年是中共政权日益加强的跨国镇压的象征。中共当局从公然滥用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机制,到不断违背对其他政府引渡或驱逐出境的承诺,再到在外国领土上彻头彻尾的非法行动,中共不择手段地威胁和违背人们的意愿遣返(海外人士)。但包括欧盟在内的很多政府,却宁愿把头埋在沙子里而忽视这个问题,使像艾山、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付出代价。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质疑摩洛哥政府受到中方压力或与中方达成某种默契。他敦促摩洛哥政府必须意识到维吾尔人如果被遣返回中国的巨大危险,本着人道原则释放艾山,并敦促国际社会继续向摩洛哥施压。 迪里夏提说:确信摩洛哥政府直接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或者和中国之间有一种默契,因此才导致艾山被关押至今。我们期待着摩洛哥政府意识到中国正在推行的种族灭绝的这种极端政策现状下,将一个逃离中国的维吾尔人遣返到中国都面临着极端迫害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呼吁摩洛哥政府出于人道立刻释放艾山,允许他前往一个安全的国度,我们也呼吁这些正义的国家能够施加压力,迫使摩洛哥政府能够立即将他释放。 现年35岁的艾山又名伊德里斯·哈桑(Idris Hasan)来自新疆库尔勒地区,因中共当局对维吾尔人日益严酷的高压政策,艾山于2012年携家人移居土耳其并任职电脑工程师。 2016年中共当局开始大规模修建集中营,艾山开始帮助流亡海外的维吾尔人收集中共当局镇压维吾尔人的证据。 2014年至2017年间,应中国政府的引渡请求,土耳其当局曾三次将艾山拘留;2020年,艾山获得土耳其人道主义签证。 中国政府核准了与土耳其的引渡条约;艾山担忧其在该国的安全,决定向欧盟成员国法国申请政治庇护。 2021年7月19日他在途经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机场时被警方拘留,并被拘留至今。 据悉,中共当局最早针对艾山的通缉令于2014年7月发布;2017年3月,中共再透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对艾山的「红色通缉令」。 国际人权组织和联合国专家持续关注本案。 2021年8月11日,几位联合国特别程序负责人向摩洛哥发出紧急呼吁,要求摩洛哥政府确保不会违背他们在国际人权和难民法之下的义务。 2021年12月16日联合国专家再发声明,指出艾山如果被遣返回中国,可能遭受严重的人权侵犯,包括任意拘留、强迫失踪或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等危险。 在「中东和北非权利组织」(MENA Rights Group)和「保卫卫士」的要求下,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于2021年12月20日向摩洛哥当局发出采取停止引渡的临时措施的请求。 另外在沙特阿拉伯亦有四名维吾尔人面临被遣返中国的风险。他们是早前旅居土耳其的维吾尔宗教学者艾米都拉·外力(Aimadoula Waili)及友人若孜(Nuermeiti Ruze),他们于2020年3月前往麦加朝圣,当年10月于当地被捕;今年3月底,维吾尔女性阿布拉·布赫里切姆(Abula Buheliqiemu)和她的女儿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附近被拘。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于今年4月致信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Prince Faisal),要求沙特政府停止遣返计划,确保维吾尔人不被驱逐回中国。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苏旋 7.【中国人权】英国政府宣布将制订「黑名单」 禁止牵涉强迫劳动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将针对参与现代奴役恶行的企业制订「黑名单」,禁止从相关企业采购公共物资及服务。海外维吾尔人表示欢迎,认为会有效阻止参与新疆镇压的企业继续赚取英国纳税人的金钱,并把相关企业踢出英国供应链。 英国国会上议院周一(18日)就《采购法案》(Procurement Bill)进行辩论,上议员斯特劳德男爵夫人(Baroness Stroud)提出修订案,要求在法案中加入条款,使英国的供应链能抵抗经济胁逼及奴役恶行。 英议员吁减少依赖威权国家 捍卫自由民主 修订案要求内阁大臣制订规定,把被奴役恶行和人口贩卖活动玷污的产品和服务,从所有公营合约中铲除。修订案又要求所有承包商,必须披露和核实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产地等讯息,并要求政府公布染指奴役恶行和人口贩卖活动的承包商名字。至于「奴役恶行和人口贩卖」,应跟从2015年制订的《现代奴役法》。 斯特劳德男爵夫人在会上提到,在威权国家内难以进行可信的审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承包商从什么地方采购,更能提升资讯公开及透明度的标准。她强调,英国必须减少对威权国家的依赖,以捍卫自由民主价值。 斯特劳德说:我们希望成为全世界自由民主价值的灯塔,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减少对威权国家的依赖,以确保我们有自主权继续按照我们的价值观行事。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供应链中没有现代奴役恶行,以确保我们始终如一地按照我们的价值观生活。 英政府宣布将首次引入「黑名单」制度 上议院的内阁办公室国务大臣特鲁勋爵(Lord True)即场宣布,英国政府将首次引入针对参与现代奴役恶行的供应商「黑名单」,禁止它们参与公营机构的采购招标。 特鲁说:我们第一次明确规定,不再接受已知参与施行强迫劳动,或在其供应链中延续现代奴役恶行的供应商的投标。目前的法规太弱了,它要求供应商要被定罪、确认违反禁止强迫劳动的国际条约,或有证据证明它们涉及严重专业不当,才可被禁止。然而我们认识到,现代奴役恶行经常发生在未加入强迫劳动国际条约,且不太可能起诉肇事者的国家,这些国家也可能没有相关国内法律。附表 7 第 3 段允许当局在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现代奴役恶行的情况下,排除这些供应商并无视他们的投标。 海外维吾尔人欢迎英政府决定 英国维吾尔人权活动家、组织「停止维吾尔种族灭绝」(Stop Uyghur Genocide)行动的执行董事拉希玛.马赫穆特(Rahima Mahmut)书面回覆本台查询,对英政府的新措施表示欢迎。 拉希玛.马赫穆特说:我很高兴英国政府终于听取了长期以来的倡议,使参与了对我的同胞的迫害和种族灭绝的企业,不能再赚取英国公共资金。我们现在希望看到其他行业,从科技界到太阳能产业,都为未能解决供应链中的维吾尔人强迫劳动问题承担责任。 今年4月,前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Sajid Javid)宣布,将禁止采购牵涉现代奴役恶行的卫生用品及服务。拉希玛.马赫穆特表示,英国政府最新的决定,将把禁令从医疗卫生领域扩展至所有公营机构。 而值得关注的是,近70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本月初发起联署,呼吁英国政府对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的监控设备下达「双禁令」,包括禁止在英国销售和使用。这次推出「黑名单」制度后,海康威视及大华科技会否成为「黑名单」的「第一枪」,同样值得跟进。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台海局势】美军侦察机台湾海峡同框锁定美中台三方军舰相遇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布新闻稿表示,导弹驱逐舰「本福德号」(USS Benfold DDG 65),在符合国际法的情况下,于台湾时间周二(19日)在国际水域例行性通过台湾海峡。台湾军方表示美军驱逐舰通过台湾期间全程掌握,中国国防部批评美方挑衅破坏台海和平。台湾军事迷发现「本福德号」通过台海时,和解放军「山东号」航空母舰,以及跟踪「山东号」的台湾军舰相遇。 美军第七舰队在「本福德号」通过台海后发布消息表示,「本福德号」航经不属于任何沿岸国家领海的台湾海峡通道,并表明美方对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承诺。 在台北,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孙立方周三(20日)证实,美军一艘驱逐舰,周二航经台湾海峡由南向北行驶。 孙立方说:通过台湾海峡北驶期间,国军全程掌握我周边海、空域相关动态,状况均正常。 中国国防部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回应表示,7月19日,美国「本福德号」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 施毅指称,美方频频挑衅、作秀造势,充分说明美国是台海和平稳定破坏者、台海安全风险制造者。战区部队随时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另外,据《自由时报》报道,被军事迷戏称「妖怪」的中共「山东号」航空母舰(弦号17)航空母舰,周二被记录到现身台海中线以西,沿中国沿海由北往南通过金门外海,随后跟着一艘疑似补给舰,也被在西南空域盘旋的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锁定目标。 由于台湾军方也派出舰只,在海峡中线以东监视山东号动态,形成昨日美、中、台三方军舰同时在台湾海峡相遇局面。 到台湾访问的欧洲议会毕尔副议长访问团,周四上午拜会总统蔡英文时,毕尔在两岸议题上重申,要持续维护和平及稳定,并反对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挑衅作为。她指出,欧盟非常乐意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但是她也声明欧洲对中国逐渐趋向片面改变现状的做法表达严正关切。 毕尔说:片面改变现状的局面,不论基于任何情况或说词,绝对不能发生,「只有台湾人民可以决定台湾自己的未来」。她更呼吁中国应停止威胁恫吓,同时也告诫中国切勿破坏台湾的蓬勃发展,应该在与台湾互相尊重和对话的基础上,对维持现状扮演积极且有建设性的角色。 毕尔表示,台湾有实力、有尊严、有潜力,应当得力于自由、和平发展,透过活跃的公民社会,让民主茁壮成长。欧洲议会支持台湾对民主和平及主权的追求,她将致力实现欧洲议会的信念,促进区域的和平、安全及稳定。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美中脱钩】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跌破1万亿美元 根据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债12年来首次降至1万亿美元以下,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10%。 综合外电报道,延续2021年初开始的趋势,中国5月份的美国政府债务投资组合降至9808亿美元。这比4月份减少了近2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1000亿美元,或9%。 这也标志着自2010年5月以来,中国的持有量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日本现在是美债的主要持有者,持有1.2万亿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局一直在提高利率,以阻止1981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债券的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会下降,这意味着在到期前出售债券的投资者会有资本损失。 中国份额的下降也被认为是由于中国政府在努力使其外债组合多样化所导致的。 此外,美中两国之间还存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 《环球时报》评论员胡锡进发推文声称,中国正对美国经济及其信誉「失去信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 传滴滴被罚款十亿美元后将可在香港上市 《华尔街日报》周二(19日)报道,中国当局正准备对电召汽车公司滴滴出行处以超过10亿美元的罚款,代表对该公司长达一年的调查即将告一段落。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一旦公布处罚结果,政府计划放松禁止滴滴在其平台上增加新用户的限制,并允许这家位于北京的科技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式恢复国内应用商店上架。报道又指,罚款还将为滴滴铺平道路,滴滴的应用程式每月在中国有数千万用户使用,将启动在香港上市。 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没有立即回应《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问题。滴滴出行也没有立即回覆评论请求。 这样的罚款将占滴滴去年273亿美元总销售额的约4%,为这家中国科技公司动荡的一年画上了句号。 2021年6月,在滴滴出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几天,中国监管机构宣布对滴滴公司进行数据安全调查,滴滴的股价一度比其上市价格暴跌80%以上。 当时中国当局还命令滴滴的移动应用程序由中国的应用程式商店下架。滴滴在今年6月从美国交易所退市,此前它告诉股东需要这样做来解决公司的网络安全调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香港法庭】「羊村绘本案」控辩双方结案陈词 辩方指「煽动罪」条文字眼蒙糊不清属违宪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5人因出版《羊村十二勇士》等系列绘本,被控「串谋刊印、发布、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罪」,案件于区域法院审理。辩方周三(20日)结案陈词指,各被告对政府的批评属于合法,只是行使法律授予他们的表达自由;辩方又指,煽动罪条文字眼蒙糊不清,不同人对字眼有不同意会,就如港律政司司长称「美国制裁行为如技安欺凌」,但美国人非持相同想法。案件于7月30日继续由辩方其他大律师结案陈词。 5名被告依次为黎雯龄(25岁)、杨逸意(27岁)、伍巧怡(28岁)、陈源森(25岁)及方梓皓(26岁),均报称言语治疗师,分别为时任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主席、副主席、秘书、司库和委员,5人同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辩方:「煽动罪」条文字眼蒙糊不清 不同人有不同意会 代表杨逸意的资深大律师彭耀鸿指,煽动罪条文中的字眼蒙糊不清,尤其是控罪中「憎恨」、「离叛」等字眼,定义模糊,不同人对字词有不同的意会,如法律条文欠确定性实属不妥。彭以中国成语「盲人摸象」作例子,指每人有不同观点与角度,对同一事物或字眼的理解可以完全不同,但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合理」;彭又引述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日前曾称美国制裁律政司人员的行为,像卡通《叮当》中的「技安」般野蛮,彭认为基于观点及角度不同,美国人的看法可能亦不同。彭指,条文字眼欠法律确定性(legal certainty),无法满足合宪性要求,认为条例违宪。 彭又指,煽动罪导致社会造成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形容社会上的人或因煽动罪而选择不发表意见、会害怕因为发表异议而被拘捕甚至被拒保释,正如本案被告已被关押近1年。彭认为控罪对言论自由造成过大限制,因此属违宪。 辩方:煽动罪造成寒蝉效应 真相或会被掩盖 法官郭伟健一度质疑,言论自由会否容许人发布虚假资讯。彭回应指,这议题不需由法庭处理,因虚假资讯在市场会被自然淘汰;但如果社会因害怕有刑责而选择不表达意见,真相及证明或会被掩盖,令社会余下单一声音。 辩方:合法批评是言论自由下容许 另外,辩方又指控方须证明控罪涉及「引致暴力或制造公众骚乱或混乱」,并且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辩方又指,绘本无指名道姓,而绘本中的「羊」和「狼」同属虚构角色,每人对它可有不同理解,意思亦会随时间演变。辩方又指,工会成立之初已有既定政治取向,过往曾向政府反映对疫情措施的意见,例如向教育局表达关注恢复面授课堂,可见工作有合法目的。虽然有被告曾就2019年反修例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但意见并没有用上具煽动性的用字,合法批评是言论自由下容许。 控方代表、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周三重申,5名被告的角色有异,黎雯龄负责分派刊物、杨逸意承担出版的费用,而陈源森和方梓皓则分别拥有电子档案和管有电子器材,显示他们对事件知情并参与其中,符合共谋的定义。 控方:涉案绘本含反华情绪 破坏一国两制的底线 控方于周一(18日)陈词时指,涉案绘本含反华情绪、破坏一国两制的底线,控方只需证明刊物有煽动意图,法庭毋需考虑被告是否具煽动意图及涉案刊物内容的真确性,只要刊物具煽动性、而被告明知而发布便足以入罪。控方当时举例,一个大学生受薪派发宣扬「港独」的传单,他未必支持「港独」,但一定能够明白传单内容,这便构成煽动罪。相反,一个外国人派发宣扬「港独」的传单,他不会阅读中文,不明白传单内容,就不构成煽动罪。就本案而言,控方指涉案3本绘本含反华情绪,歧视在港的内地人,破坏一国两制的底线,挑起读者对内地政府及部门的仇恨。 控方:「煽动罪」是否合宪 可以考虑《国安法》立法背景 控方又指,2019年起社会运动演变成国安风险,破坏香港宪法秩序及一国两制,引致《港区国安法》生效。法庭考虑「煽动罪」是否合宪,可以考虑《国安法》及《基本法》第23 条的立法背景,控方并重申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是港府的宪制责任;又引用全国人大的《528决定》,指「香港现行法律中一些源于回归之前、本来可以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罪行,长期处于『休眠(dormant)』状态」。控方强调,即使煽动罪曾处于「休眠」状态,现时仍然适用,但强调不会轻易以此罪名起诉。 案件编号:DCCC 854/2021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 【离散港人】海外港人于5城市首次举办联合书展 为当地港人带来不经审查书籍 香港书展周三(20日)开锣,虽然主办单位说不会预先对书籍进行审查,不过书展早已一片「红海」,书商出版大量爱国爱港书籍,难寻被视为「政治不正确」的相关书籍。另一边厢,海外港人首次举办「五城书展」,主办方希望为台北、伦敦、曼彻斯特、 温哥华、多伦多5个城巿,带来一个没有审查的国际华文书展,让当地港人重拾昔日在港逛书展的时光。 由香港人在台湾开办的「一八四一」文化工作室,周三(20日)起一连7天主办「五城书展2022」,为台北、伦敦、曼彻斯特、 温哥华、多伦多5个城巿,带来一个没有审查的国际华文书展,将好书带到世界不同角落。他们找来约16位学者、社运人士、艺术家,包括白伟权、黄国才、沉旭晖等向读者推介书籍,例如不少学者也推介《破解香港的威权法治—伞后与反送中以来的民主运动》。 本台记者周三到台北会场,这个书展置身于细小的「1841餐酒馆」。酒馆放置了一个仿制壁炉,超过80本不同书籍并列放在木桌及黑色的架上,阳光从窗户照射到书上,甚是温馨。 海外华人对中文书籍需求大 台北策展人之一Angel周三向本台介绍,「五城书展」就是希望不要审查书本,其中一个区域主要放置香港相关的书籍,当中有部分已成「禁书」,或因与社运相关而变得敏感,例如《香港甚好的片刻》、《少年》等,也是在台湾出版。若把书本运到香港会有风险,所以只能在海外发售。 Angel续提到,在外国买一本中文书并不容易,因为运费跟书的原价可能一样,变相买一本书要付两倍价钱,因此他们希望透过这次书展让海外华人有合理的购书选择。 Angel说:我们在入书方面其实没有特别监察,例如我们有邀请很多不同的推荐人回来,他们选择的书我们也会放在这里。有一些我想应该现在香港是比较难买到,甚至书商难卖出的书。我们也希望透过今次「五城书展」,不单止是台北,甚至是英国、加拿大,另外4个城市我们可以凑合将香港买不到的书,我们也可以在外国买到。以及用一个比较便宜的价格,让海外的香港人,甚至是海外华人比较容易地接触到这些书。 除了香港相关的书籍,他们也为读者带来一些历史、社科相关、儿童绘本、动物等书籍,希望让不同年龄、兴趣的读者来到也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书本。 人在外 更不应忌讳卖「禁书」 「五城书展」负责人孔德维接受本台访问时说,人在外,更不应忌讳卖一些所谓的「禁书」,他希望这次书展让港人重拾昔日在港逛书展的时光。他续指,2019年后新一批的移民潮,当中大多数人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份子,他们对中文书是有需求;另外他觉得书本是一种很好的媒介让香港人有共同话题,因此便举办今次书展。 孔德维说:如何让大家维持一段关系,大家看相似的书,大家知道原来最近这个社区是有这种想法。你可以认同或不认同,但大家仍然有一个根基,我们都看过这些书。我认为书是资讯含量很高的媒介,理应有一些连结的作用,令大家思想上比较同步。即使不同步,也能令大家更互相理解彼此。 深信港人会运用创意 继续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香港出版社「山道文化」早前被贸发局拒绝参加香港书展,其出版社联同约10间书商原定另外自行举办「第一届香港人书展」,但最终被指违反部分场地使用条款,而被迫取消。而自首届起参展的独立出版社「次文化堂」今年也不再参与香港书展;不同的政治相关书籍也遭公共图书馆下架,香港是否再没有出版自由、而香港书展是否仍有价值? 孔德维认为,以前香港书展的确充满自由文化色彩,不单是次文化堂、山道文化等出版社,也有一些政治团体把握书展的机会,宣扬政治理念,但今天香港再无这种论政平台。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政权不愿意画清「红线」,不过他不认为香港书展已经毫无价值,因为除了政治相关的书籍,仍有很多值得欣赏的作品,而且他深信香港人会运用创意继续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孔德维说:过往拥有的价值,可能暂时只能在海外保存。但即使我们看2008年、2010年的年代,北京及上海有很多艺文团体,例如北京三里屯那些酒吧附近,后面有一条街全都是艺术家,他们有好多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政治讯息。在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公民社会,他们当年受的压力应该与今天的香港不遑多让。我不相信香港人做不到,用一些方式表达自己。 五城书展除了为海外华人带来没有审查的书本,他们同时举办线上线下直播讲座、签书会等,邀请不同学者等分享其心目中的推荐书单和心得。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未普评论】劝进和劝退 朝野不同调 中共20大转瞬即至。习家军和官媒开足马力,为习近平连任造势,但民间泼冷水的也没闲着。朝野因而出现了一些有趣现象:官方唱正调,民间唱反调;官方劝进,民间劝退。 习家军干将、四大直辖市第一把手们最近掀起新一轮称颂习近平的高潮,一个比一个调门高,一个比一个肉麻。这些因为吹捧习近平而获得快速提拔的干部,这一次还想走便捷的晋级之路,靠称颂习近平,助他连任,在20大再上一层楼,从政治局委员升为政治局常委。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表忠心总是高调门,这次他直接用习近平最喜欢听的语言,颂扬习近平是「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继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英明卓越领袖」,可谓是劝进的高手。 而中共官媒早在4月份就开始为20大营造舆论。几大官媒争先恐后举办了为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新华社开辟了「建言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栏目,人民网专门设立了「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央视网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频道。这些建言活动,据传是习近平今年2月份亲自部署的。习本人对网络民意很自信,认为这样的网络征言活动,会掀起一种全民劝进运动,为他在二十大连任铺路。主办方也认为,有千万网络评论员参与,加上有网络实名制作保障,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明报》发现,这些建言活动的确没出什么意外,不过,在几百多万条留言和建议中,几乎没有反对意见。这种状况应该与层层审核有关。 有趣的是,官媒热热闹闹地忙着,民间许多人士根本不买他们的帐。一些学者和写手纷纷推出袁世凯称帝是劝进丑剧和蒋介石非要当终身领袖是闹剧的微信与微博,与官方抗衡。他们说,早在一百多年前,袁世凯身边有一大批文人和武将,比如杨度、张勋、冯国璋等,很像今天围绕着习近平转的现代马屁官僚。在袁世凯称帝前,这些人都不顾民族安危,纷纷劝袁世凯早日登基当皇帝。后来发现不可能成功时,又出尔反尔,倒戈讨袁,让袁世凯悔不当初,临死前大喊:「杨度误我」最终落得一个孤家寡人、死不瞑目的下场。蒋介石非要连任第三任总统,虽有钱穆等杨度式的人物扮演劝进角色,但还有胡适这样的犯颜直谏之士。 除了袁世凯和蒋介石的以史讽今的例子,民间也推出了「20大建言献策」。但和官方的「建言献策」相比,民间版本充满了反讽。一个叫萧国举的网民,据说属亲共派,本想模仿《人民日报》等党媒,也搞个「向二十大建言献策」栏目,以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未料,这个亲共栏目,竟充斥了对中共严重不满的留言。评论区几乎一面倒地反对习近平连任,网民们认为习近平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和「七上八下」的规矩到站下车,不要恋栈;他们称,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反对任何形式的终身制,他们认为必须把最高层的权力关进笼子里予以监督。 萧国举的「建言献策」拍马拍到马脚上,但因为没有官办「建言献策」的层层审查,也没有成千上万的五毛保驾护航,反而折射出真实民意。官方和民间的「建言献策」一比,在习近平连任问题上,我们看出了以下端倪:1)官方劝进,民间劝退,劝进和劝退,朝野不同调;2)民间寡不敌众,民不敌「官」,网上的劝退民意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封杀了;3)但是汹涌澎湃的民意无法抵挡,习近平和官媒严重误判民意,所谓的全过程民主只是欺世盗名。最后,网监部门迅速封杀没有监控的网络,说明人民领袖其实最怕的是人民。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离散美利坚】打击中企在美国膨胀 阻中共渗透助光复香港 「光复香港」之路,除了靠各国政府制裁损害香港民主及人权的官员,以及推出救生艇措施保护受政治威胁的港人之外,经济措施也是反抗策略之一。香港前中策组顾问、经济学家练乙铮认为,海外港人可以游说美国当局,打击大幅膨胀的在美中国企业,不但可以阻止中共渗透,亦能阻截中共获利并且扩张。 不过练乙铮坦言,要政客及商家放弃中国市场并不容易,所以游说对象可转移至一般西方民众,希望由下而上推动抗中。经济时事评论员利世民表示认同,指海外港人应该以香港的教训,警醒仍拥抱自由民主价值的西方社会,要守护自身制度,不应被利益蒙蔽。 至于如何攻其要害,利世民认为,中国目前最希望出口其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等,美国只要做好监管,例如早前当局要求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按法例提交审计报告一事,他相信中国在国际规则下,其经济问题自然会无所遁形,自食其果。 嘉宾主持:梁颂恒 嘉宾:练乙铮(香港前中策组顾问、经济学家)、利世民(经济时事评论员)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9-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9日 1.【香港书展】反修例及六四等「禁书」绝迹 习近平书籍放当眼处 香港贸易及经济发展局举办第32届书展,将于周三(20日)在湾仔会展中心开锣。惟近年政治气氛高压,今年书展不再百花齐放。其中自首届起参展的出版社「次文化堂」,今年决定不再参展。另有出版商参展申请被拒,在民间自发举办「香港人书展」,都遇阻挠被迫终止。 第32届香港书展周三起一连7天在湾仔会展举行,主题是「历史文化.城市书写」。 记者周二(19日)在书展正式开展前一天到场参观,书商仍在布置场地,暂未见有书商展示与「反修例」运动、「六四」等有关的书籍;但能见到有书商出售乌克兰战争、中国官场贪腐分析,以及部分反共书籍。 入口处可见出版商三联、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等,在当眼位置摆放著一系列有关中国政治或历史的书籍,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论述问与答、共产党历史编述等,有关书籍用上湖水绿、浅蓝及白色等,外观未有如以往一样「染红」。 另外,书展亦有售不少有关「一国两制」书籍,包括《邓小平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变与不变》等;而《我的家在中国》、《大故宫》、《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等历史文化书籍都是重点推介。 贸发局周二举办记者会公布入场安排时,多次被问到会否就书本作出审查,包括反修例书籍会否被禁,以及会否担心独立书商被拒参展影响文化推广等。 但副总裁张淑芬都未有正面回应,她强调举办书展多年都没有预先审查,如有投诉将会纪录及配合执法机构的调查。 张淑芬说:其实我们没有做预先审查,我们亦都不会做审查一些书的动作,反而如果他们放出来的书,如果真的有人投诉,或觉得它的书有问题,我们一向会有机制,就是先检查一下,是否真的有这本书,如果书真的有问题,都不到我们贸发局决定书本有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始终都是一个推广的机构。 独立出版社「次文化堂」今年是32年来首次无参展,社长彭志铭早前在网上发布影片,解释背后不涉及政治原因。 彭志铭说:我们参加了那么多年,今年不参加了。今年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新书。不参加除了没有新书之外,书展的租金很贵。 但次文化堂今年不参展,引起业界讨论。过去次文化堂曾出版政治、文化相关书籍,例如黄毓民的《没有抗争哪有改变》。部分次文化堂过去出版的著作,包括陈云的《香港保卫战》、《香港遗民论》等遭公共图书馆下架。彭志铭亦曾在访问中表达对业界出现审查现象的忧虑。 香港书展被批评政治审查,早前至少3间香港独立出版社,包括有种文化出版社、山道文化出版社及蜂鸟出版被拒参展。他们去年参展期间有书籍被投诉违反《国安法》,调查后有关方面裁定投诉不成立。 「山道文化」负责人杨子俊在今年申请参展被拒后就另起炉灶,联同多家出版社及独立书店,原订上周四(14日)举办第一届「香港人书展」。惟开幕日前夕,主办方收到业主书面通知,指香港人书展涉嫌违反租约,即时终止出租场地,所有参展商必须即日搬走所有物资,主办方将书展改以网上形式如期举行。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美台互动】美前防长率团访台 倡华府远离「战略模糊」策略 正在台湾访问的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访问团,周二(19日)拜会总统蔡英文,访问团团长美国前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表示,「一中政策」现在已经没有用,美国应该要远离所谓的「战略模糊」策略。蔡英文表示感谢美国持续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未来将跟美国及民主夥伴合作,确保印太区域的和平与繁荣。 总统蔡英文在会见访问团时表示,过去这段时间,不论是在美国、欧洲或台湾,都发生许多变化。除了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威权主义的扩张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更提醒大家,民主夥伴之间必须强化结盟的力量,一起捍卫和平与民主自由的价值。 蔡英文说:上个月,G7峰会发布的联合公报,再度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我们也感谢美国持续依据《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未来,台湾会跟美国、欧洲等民主夥伴持续加强合作,确保印太区域的和平及繁荣。 「大西洋理事会」访问团团长,美国前国防部长埃斯珀致词时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证明专制国家持续存在于世界,并对民主造成极大的问题。然而,西方民主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俄罗斯,而是在亚洲,我们看到中国持续破坏以法治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威胁地区内所有热爱自由的人民,台湾则是处于前线。 埃斯珀说:台湾蓬勃发展的民主及繁荣的经济,及热爱民主的人民,完全违背中国共产党的信念,现在西方各个民主国家应该要站出来,支持像台湾这样蓬勃发展的民主国家,来反抗邻国的霸凌。 埃斯珀表示,目前在华府的政策当中有一个共识,就是应该一起支持台湾来面对中国所造成的威胁。他认为「一中政策」和「战略模糊」已经过时,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该采取新的方向。 埃斯珀说:我本人以及我们的访团,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这边,与您会面,还有台湾的内阁一起讨论贸易、外交、经济整合以及安全相关的重要议题。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讲,我认为「一中政策」现在已经没有用,我们应该要远离所谓的「战略模糊」。我想,我们在美国应该重新有不一样的讨论。 埃斯珀认为,要改变美国人的看法,就要告诉他们台湾所做的这些政策决定,包括:大胆提升国防预算,以及增加不对称战力、能力等等,这也包括延长征兵制役期、增强后备战力以及动员能力。 埃斯珀稍后举行记者会,回应传媒提问关于台湾防御能力时表示,台湾需要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军备战略上应强调不对称作战,包括采购和研发生产,例如刺针飞弹、反坦克系统、海马斯防空系统等。 埃斯珀认为,台湾应加强征兵制度,延长义务役期,让台湾的年轻人在军队中至少1服役年。他指出,后备军人的动员能力也需加强,为任何类型冲突做好准备,确保对中国产生威慑能力。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京胁:佩洛西若访台后果美方自负 欧洲议会高层访台:表政治支持 英国《金融时报》周二(19日)报道,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计划8月率领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如成行将是25年来首位访台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中国外交部即时警告,若美方一意孤行一切后果自负。另外,正在访台的欧洲议会副议长贝尔(Nicola Beer)说,欧洲对香港的支援来得太迟,不会在台湾问题上重蹈覆辙。 《金融时报》报道指,佩洛西此行除了台湾,也将访问日本、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也规划访问夏威夷美国印太司令部总部。 消息引述消息人士说,美国白宫对佩洛西此行表示担忧,因其访台时程将与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重叠,时机相当敏感。 佩洛西办公室、白宫及中国大陆驻美国大使馆无回应报道。台湾外交部周二表示,并没有接获相关讯息。 在北京,外交部再次就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表示坚决反对,要求美方不得安排佩洛西访台,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必须完全由美方负责。 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国国会是美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理应严格遵守美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中方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得安排佩洛西众议长访台,停步美台官方往来。 外界传出佩洛西有意访台的消息已非首次,有指她曾计划4月出访亚洲,期间访台,然而消息传出后惹来中国强烈反对,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当时批评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公然踩踏『一个中国』红线」,强调如果美方一意孤行,陆方必将作出坚决反应,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不过当时佩洛西也确诊新冠肺炎,因此宣布押后亚洲之行。 另外,欧洲议会副议长贝尔(Nicola Beer)周二抵台展开3天访问。贝尔甫下机即在机场发表讲话,表示此行是以欧洲议会副议长的官方身分正式访台,表达对台湾的敬意与政治支持。 作为首度正式访问台湾的欧洲议会高层,贝尔说,「我们不会对中国威胁台湾视而不见,欧洲对香港的支援来得太迟,我们不会在台湾的事情上重蹈覆辙,民主台湾没有中国侵略的馀地,此刻我们目睹欧洲发生战争,我们不想看见亚洲也爆发战争,所以现在是坚定与台湾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民主大家庭。」 记者:潘加晴 责编:毕子默 4.【两岸关系】柯文哲双城论坛首提共机扰台 分析:备战九合一选举 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周二(19日)线上举行,半小时议程创下历年最短纪录。台北市长柯文哲任内最后一次出席该活动,直言两岸关系「呈现恶意螺旋上升」,有别以往,他也不再提及「两岸一家亲」,反而提到共机扰台及中国禁台渔农产业等伤害两岸感情,呼吁两岸加强交流。上海市长龚正则回应,这些问题在过去都曾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分析认为,论坛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非常薄弱,对中国来说也只不过是「统战平台」,只是政治人物借为台湾年底九合一选举做宣传。 今年的台北上海「双城论坛」继续因疫情关系,连续第3年以视像形式举行,这次轮到台北主办,主题为「韧性、永续、人文」。不过这次议程只有个半小时,可谓创下历年最短时间纪录。 台北市长柯文哲致词时说,中国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台湾出口比重42.3%,超过一千亿美金。在台湾的陆配超过了37万人;同时,在中国求学、工作、经商、定居的台湾人也超过百万。可见两岸之间经贸关系密切,民间往来频繁,但近几年两岸关系「呈现恶意螺旋上升」。 日前称「扰台」定义不明、过去在会上也没有提及共机扰台的柯文哲,这次更主动在论坛上提及「大陆军机频繁出现在台湾西南海域」、台湾的凤梨、石斑鱼等输出中国受阻等,都成了争议的焦点,「伤害两岸民众之间的感情」。 柯文哲说:继续争吵、双方已读不回,甚至进行政治操弄只会让两岸关系越来越糟,透过沟通协商、寻求互相谅解,才能让这些台湾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们继续举办双城论坛的初衷。政治可以分歧,但两岸人民不应当有敌意。 柯文哲虽然重提「五个互相」(即: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及互相谅解),不过已无再提「两岸一家亲」。 他于会后接受媒体访问,被问及今年对中国态度,明显较以往强硬,是否因受到外界压力、或任期将届满已没包袱等;另外为何他以前没有提及共机扰台。柯文哲称「不是现在才讲」,以前还可以实体造访上海的时候,很多要沟通的事吃饭时或私底下讲得更多。他重申,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柯文哲说:应该是很多场合可以沟通,今天两岸之间不应该从已读不回变成不读不回,全部都断掉,我觉得这不是理想的状况。我还是那句话,不是关系不好才不办(双城论坛),倒过来,是关系不好才要办。这才是解决问题,面对中国大陆要有务实的态度。 除此之外,早前已有消息指双方事前有交换论坛上的讲稿;另陆委会拒为此统战活动背书而婉拒派人出席。柯文哲承认,双方会前交换讲稿但指明不干涉内容。 上海市长龚正致词则表示「两岸同胞心之相惜、情之相容,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并称「两岸一家亲」。针对柯文哲提到两岸的争议,龚正称这些问题在过去都曾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龚正说:这些问题也再次证明,两岸交流离不开共同的政治基础。在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的条件下,我们两市仍然坚持举办论坛,就是为了不断的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为改善两岸关系,累积善意。 台湾韬略策进学会副秘书长吴瑟致周二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双城论坛」原本的意义是促进台北及上海两个城市间的交流,但实际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却非常薄弱。虽然柯文哲这次谈及共机扰台等议题,但吴瑟致认为,柯文哲只是在塑立自己未来的政治风向,是政治盘算后的论述,而不是以市长身份所涉及的施政问题。 他续指,对中国来说,任何两岸交流机制或活动只是「统战平台」,用来宣传对台的政策或提出相关论述,若台湾政治人物只是用这些活动来处理自己政治需求,是不负责任,这些活动也没有发挥正面作用。 吴瑟致说:实际上它对于促进两岸关系,或者是我们看到纵然论坛里面,两个地方城市的首长进行交流,但实际上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恫吓,或经济上的制裁,一直在持续进行,所以这并没有改变两岸关系。我们看得出来中国也是透过这样的方式除了统战之外,也是两手并进,就是胡萝卜跟棒子同时放在手上来进行的一个两手策略。 对于双城论坛应否继续举办下去,已宣布在年底选举中参选竞逐台北市长的前卫福部长陈时中周二也表示,要有实质意义才会办,以目前来看,不是不能办,但目前不宜办。对此,吴瑟致认为,两岸交流或各种城市事务性的交流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否要以市长角色参与,这需要再讨论。 吴瑟致说:不能去说未来的市长就不能参与任何的活动,而是这样的一个论坛机制的设计,它的目的原本我们讲到是为了两个城市之间的一些相关合作或交流。但如果说抛离了这些重要的地方跟地方之间交流的宗旨的话,那么过多的政治盘算、目的,其实对于实际上的交流,或者说对于两岸关系的一个大环境改善并没有正面的帮助。我觉得其实不是说这样的一个双城论坛应该停止,而是市长应该握有一个举办论坛的决定权。 双城论坛自2010年开始至今,台北与上海连续举办了13次。龚正致词时也在细数过去双城论坛成果,包含已经签署了39项城市交流的备忘录,横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和旅游产业等,成为了两个城市长期交流的基础。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新疆人权】伊犁哈族警转发影片被拘 其姐曾关教育营被强制堕胎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公安局一名哈萨克族协警托合塔尔江.山拜,两个月前被当地警察从家中带走,目前羁押在当地看守所。他的姐姐告诉本台,弟弟被指转发「敏感」影片。而她本人曾被关「再教育营」逾年,期间遭强制性堕胎。 现旅居哈萨克斯坦的新疆伊犁哈萨克妇女热黑玛·山拜(Rahima Sendai),本周一(18日)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弟弟托合塔尔江·山拜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特克斯县的一位协警,今年5月30日被当地公安局刑事拘留,理由是托合塔尔江·山拜转发的影片内容敏感。热黑玛·山拜表示但对影片内容毫不知情。她是从新疆伊犁家乡母亲处得知弟弟被抓的消息,弟弟至今已经被抓两个多月,剩下家人和他的两个分别为4岁和7岁的女儿。热黑玛说,他的弟弟被捕后,母亲和两个女儿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热黑玛·山拜:说他是特克斯县公安局的协警警察。我妈妈说5月30日下班回家以后被抓的吧。他们工作单位里有人说,转发一个视频被抓到了,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那个视频不是他的,被公安局抓到了。我妈妈和弟弟住在特克斯县军马场三连,弟弟现在于公安局看守所。他加入公安局是2016年,又去了恰克恰县公安局。 哈萨克斯坦人权机构阿塔珠尔特志愿者组织创办人赛尔克坚向本台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说,经过多方核实,热黑玛.山拜所言属实。被刑事拘留的托合塔尔江现年30岁,从未出国。 赛尔克坚说:热黑玛·山拜的弟弟在特克斯当协警、后被派往南疆的喀什当协警、再被调到察布查尔县出任协警、最后回到特克斯县还是当协警。 赛尔克坚还告诉本台,热黑玛曾被关押于特克斯县再教育营,警方羁押她的理由是她手机安装了境外聊天软件。 赛尔克坚透露,热黑玛·山拜被捉时怀孕,热黑玛对计生办主任说,她有四个孩子是哈萨克斯坦公民,而且其丈夫亦为哈国公民,他们都居住在哈国。但计生办坚持要热黑玛堕胎。 赛尔克坚说:热黑玛·山拜女士曾经被抓到集中营时,她说自己是一个怀孕两个月的孕妇,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其后,她突然被释放,第二天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主任和警察到他们家去,强行把她带到特克斯县妇幼保健院强行堕胎。他们说你是中国公民,你的孩子我们说了算,你是超生、非法怀孕,所以给你强制性堕胎。 据知,热黑玛·山拜于2017年10月16日被关入再教育营,一年后,即次年10月获释,19日终于获准前往哈萨克斯坦与丈夫和四个孩子团聚。 记者:苏肯/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中国人权】维权律师王宇看病不成 反遭控「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治下,中国维权律师饱受政府的覇凌和滋扰。「709大抓捕」的其中名维权律师王宇周一(18日)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看病,医院说其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不是在成都做的,不让进。王宇认为不让进院看病就应该退钱,结果竟遭医院保安暴力对待,遂报警。公安称带她回华西坝派出所做笔录,到派出所后反咬她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王宇丈夫、也是维权律师的包龙军在其推特表示,周一早上接到电话说,王宇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现警方通知家属,要家属知道她的情况。 51岁的王宇曾代理多宗著名维权案件,例如范木根案、曹顺利案、尹旭安案、伊力哈木·土赫提案。 2015年7月9日凌晨,王宇被人带走,一家三口都失踪;上百位中国律师发表严正声明谴责警方,民间发起公民连署救援;在王宇后的48小时内,中共当局大规模抓捕维权律师、人权捍卫者,已逾57位被失踪、传唤、限制人身自由、约谈,传媒形容为「709大抓捕」,维权网11日向联合国、国际人权机构、各国政府发出「关注人权危机」的紧急呼吁。 2016年1月8日,王宇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逮捕,被关押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同一年,她获得部份奖项包括,2021年美国国务院国际妇女勇气奖、2016年欧洲路德维希-特拉里奥国际人权奖、2016年美国律师协会首届国际人权奖。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蔡奇亲信遭法办 人民日报:「常思己过才能摆脱利益集团」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是政治局委员,也被指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亲信心腹。但一位被指是「蔡奇的亲信」、前北京卫健委主任于鲁明近日却遭法办。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常思己过,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有网民认为,这篇文章似是「打著红旗反红旗」。 中纪委网站周一(18日)通报,原北京卫健委主任、原北京政协副主任于鲁明遭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即所谓「双开」。通报指于鲁明在土地转让、项目审批和工程承揽过程中收受「巨额财物」,一般估计,他所包揽的工程不外核酸检测或者是疫苗接种。 通报亦指于鲁明「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多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为官不廉,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贪欲膨胀,以权谋私」。 今年12月满61岁的于鲁明的仕途被指跟蔡奇高度重叠。他原来是精神科医生,曾任北京大兴县一些较低级职位。习近平在2017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登上权力高峰,蔡奇当上北京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于鲁明也在几个月后的2018年春天出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同年11月兼北京市医保局长。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于鲁明于同年11月被习近平和蔡奇委以重任,兼任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首都防疫工作由他领导担纲。今年4月,中纪委宣布他落马,接受调查。 在于鲁明被「双开」的同一天,《人民日报》第四版「人民论坛」发表署名「仲音」的文章,被指是「中央声音」的谐音。这篇文章标题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副题是「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文章强调:要「经常检视自身、常思己过,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不论甚么问题,不论谁出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文章亦引述北京冬奥会期间,习近平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谈及「不私,而天下自公。」 有网民认为,「仲音」这篇文章,似乎是「打著红旗反红旗」,是「低级红,高级黑」,甚至有网民认为「是冲著一心要在中共二十大连任的习近平而来的」。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移民潮】彭博:身价480亿美元的万名中国富人想离开 彭博社周二(19日)发表专题报道指,由于严苛抗疫加上经济放缓,约有1万名中国富人正寻求离开。但近期当局审批时间及要求增加,资产转移也更困难。 据指出,投资移民谘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计,这批富人移民会导致从中国撤走480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将成为俄罗斯之外第二大财富和人口外流国家。 报道引述了上海餐馆老板胡先生的例子。由于严重不满中共防疫政策,因此,尽管有离开的障碍,胡先生仍决定把自己和自己的钱调出中国,迁往加拿大。 46岁的胡先生说:你能想像,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在封锁之初,我几乎饿死了吗? 他最近以2000万元人民币(3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在上海两家高档餐厅的大部分股权,并聘请了一位移民律师和财富经理来帮助他搬家。 胡先生曾经认为移民是不可想像,他说,「我非常难过,但现在是时候离开了。」 中国的移民顾问和律师表示,今年春季,当上海处于封锁状态的时候,查询移民的人比一年前增长了三到五倍。报道又引述七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家表示,近期,有关如何把钱从中国转移出去的查询成倍增长。 上海的移民顾问苏米(假名)说:鉴于新冠抗疫的封锁,许多人真的觉得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我看到那些过去对移民犹豫不决的人这次终于下定决心。 不过,现在悬在中国富人头上的一个大问题是,习近平政权是否会让他们离开? 移民律师表示,虽然政策制定者没有明确收紧对搬迁的限制,但近几个月来,随著护照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文件要求的提高,移民变得更加困难。另外,长期以来,海外交易商一直通过私人互换帮助客户规避中国资本管制,但他们近期也在中国政府压力下开始「缩沙」,将大笔资金转移出中国也变得更加困难。 在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民粹主义运动中,中国富人和执政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本来已经很紧张。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有望获得史无前例的第三个任期,政府已经把「维稳」放在了重要位置。而中国人才和财富大规模外流则可能对维稳带来冲击,因为他们的撤资对打击「动态清零」的信心,及对国家经济带来长期打击。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唐宁思(Nick Thomas)曾编辑过几本关于疫情和政治关系的书。他向彭博社表示,人员和资本的离开「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明确的成本」,唐宁思说,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新冠病毒的风险正在被纳入经济计划和企业模型」。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一带一路】斯里兰卡宣布破产后 中国被指正部署「经济殖民」 斯里兰卡(Sri Lanka)宣布破产,作为其大债主的中国被指正部署「经济殖民」。近日,中国大陆多个媒体纷发文讨论斯里兰卡抵债方法,以防中国在当地投资被「打水漂」,包括建议用斯国土地及基建工程交换,目标之一是该国首都科伦坡(Colombo)。另英媒《BBC》整理数据指,至少4个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或步上斯里兰卡后尘。 斯里兰卡今年上月宣布破产,正面临70年来最严重经济危机。 近日中国多家媒体纷发文热议,忧虑中国在斯里兰卡巨额投资会付诸流水,讨论斯里兰卡「欠中国的贷务该怎么办?」 其中,《网易》在7月10日刊登的一篇题为「斯里兰卡政府破产,中国巨额的投资会打水漂吗?」的文章指出,斯里兰卡如果一时还不了钱,「就只能用斯里兰卡的土地及斯里兰卡的基建工程交换了,再划入几片经济特区,续租99年」,又表示「放长线,钓大鱼,是投资的大逻辑」,指斯里兰卡拥有地理优势,其汉班托塔港(Hambanthota Harbour)和科伦坡港口的投资,都具有「长期战略眼光」。 另《知乎》亦出现一篇题为「斯里兰卡国家破产了,但欠中国的几百亿债务怎么办?」的文章,更形容「此时的斯里兰卡和当年的清朝如出一辙,都是资不抵债,同样是国内动荡」,但两者不一的是,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战略要地,「不论是港口价值还是地缘价值都是中国非常看重的」,而且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热带农业资源,故「还不起钱了?没事,可以拿港口和土地来抵债,之前中国就已经拿下了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租借期限是99年」。 外界质疑,导致斯里兰卡陷入债务危机的主因,除了受国内官员贪腐问题、在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性通货膨胀、能源飙升和粮食短缺之外,最大的原因与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有关,指责中国借一带一路「引诱」贫穷国家落入贷款陷阱,实行「经济殖民」的战略,惟中国坚决否认说法。 斯里兰卡人口仅2,200万,国内通膨率达57%,外汇储备已「清零」,更欠下了510亿美元的巨债。其中,欠中国的债务高达至少1成。 事实上,中国近年透过「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借出巨款予斯里兰卡大兴土本,瞄准其具有战略地位的港口,其中包括10亿美元的汉班托塔港口建设和14亿美元的科伦坡「金融港口」计划等,惟一直未获得预期收益,斯里兰卡债台高筑,陷入无力还债的境地,甚至要卖地还债,包括2017年7月25日,斯里兰卡以11.2亿美元的低价贱卖汉班托塔国际港口集团公司(HIPG)85%的股权,与汉班托塔港及周边土地的99年管控权予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 英媒《BBC》最近整理数据分析指出,4个参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包括老挝、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及孟加拉,将步入斯里兰卡后尘。报道指出,该4国大债主之一同为中国,而它们属屡现财务赤字的经济体,受累于全球性通膨推高食品和燃料成本,往往会在政府增加补贴时面临严重阻力,加上本身债务危机,导致破产风险升温。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梁京评论】习近平的进退与中国权力博弈的底线重设(中)——红二代接班与习近平灾难 习近平上台与六四事件后中国权力博弈的底线重设有直接关系。邓小平以退为进,辞去所有职务,尤其是明确了最高职位任期不能超过两届,但还有一个未成文的政治安排,就是江泽民和胡锦涛要把权力还给红二代。没有这个安排,习近平根本不可能登上大位,但江胡为甚么要履行这个承诺?为甚么大位最后归了习近平?如果江、胡不交班红二代、如果接班的不是习近平,中国能躲过一场大劫难吗?或者说,红二代接班和习近平灾难与今天中国危机是甚么关系? 据我所知,毛泽东在目睹高干子弟在文革初期的种种言行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干部子弟将来是灾难」。六四后,中共元老决心交班红二代,让毛一语成谶。但干部子弟的必然灾难与中共和中国的命运究竟会是甚么关系,不要说当时的毛泽东无法想像,就连临终前的邓小平也无法想像。至于红二代自己,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邓小平开枪镇压的,在苏联解体、老邓南巡之后,都有不少人选择了「润」往西方之路,有更多人则「下海」经商,成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领头人。 当下,我们正在见证中国按揭购房者发动的「断贷」风潮。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重大群体事件的爆发,意味著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终于撑不下去了,而这个骗局能够发展到今天无与伦比的荒谬程度,红二代「功不可没」。从公房私有化,到土地商品化,再到房产资本化、金融化,一直到利用建房融资,将利率、汇率的全球套利集团化、传销化,一路走来,都有红二代和一代代新权贵「合作」的身影。江泽民为首的新权贵,既然知道很难不把大权传给红二代,也就不敢也不会阻止红二代发财,而是参与其中,率先「共同致富」。要害是,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游戏。 2010年,我在题为「中国模式与庞氏骗局」的评论中写道:「庞氏骗局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要素是引资者自己知道这是一个不道义因而不可持续的游戏,第二个因素,引资者能让足够数量的投资者相信,有短期获利的很大可能。缺少任一要素,庞氏骗局都不成立。庞氏骗局是不准备对投资者负责的,但这并不排斥引资者让部分投资者一时获利,尤其是让先投资的人获利,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但不论是否有投资者从这个游戏中获利,引资者自己对游戏的道德基础和可持续性并无信心,决定了这个游戏必定以不良后果而告终。」 习近平能在红二代接班中获得大位,与他的能力和德行并无关系。他获得权力的前提首先是因为江、胡都不得不交出最高权位,而且必须是交给红二代。另一方面,正如有人描述的,由于规则已定任期有限,令权力交接早已是「抱著定时炸弹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因为在江、胡任内玩大的庞氏骗局,越来越难以玩下去。让习接班大位,只是一个看上去对当权者更安全的选择,而绝不是对国家和社会更有利的选择。事实上,高层人人都卷入庞氏骗局,完全排除了另一种选择的可能。也就是说,换一个红二代,也不可避免灾难。不过,毕竟习接班会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另一个人,比如说不同于薄熙来接班。至于应运而生的习近平灾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具体后果和机会,将是下篇评论的内容。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8日 1.彭博:中国或不罚楼花买家断供 分析:中央或加强干预香港以阻资金外流 彭博社报道,中国当局可能允许楼花买家暂时停供而不受处罚,以期稳定楼市避免二十大前引发更广泛社会危机。评论指,当局的宽松信贷政策或导致资金透过香港外流,而当局为堵塞漏洞,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香港的管控。 彭博社周一(18日)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报道,允许楼花买家暂时停供而不受罚是中国当局目前稳定房地产市场措施的一部份,其他措施包括敦促地方政府和银行解决地产商的资金短缺问题。 报道称习近平政府内部对长达一年多的地产危机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风险感到担忧,这场危机始于中国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此后几乎触及了中国地产行业的每个角落。动荡部份源于中共因应习近平的指令出台措施,严打房地产「过度杠杆」和「投机炒卖」。 现时,中国面临史上最严峻的房地产泡沫,对此财,经时事评论员利世民向本台分析指,问题是由当局一连串政策失误造成。估计当局会采取宽松信贷政策以救市。 利世民说:所谓房地产泡沫带动出来的金融危机,原因都是宏观政策的转变,就是「三条红线」开始,16年开始讲「住房不炒」,但住房的泡沫又在哪里开始?就是15年为了救「A股」后,他们又一次的放宽信贷政策导致的反效果,所以是连串的政策失误,导致今日的一步。整个政府的层面,无论地方政府好,中央政府又好,他们想问题很简单,就是没事最好,那如何解决问题呢?一就是要令地盘「复工」,二就是令业主都要「复供」,所以现在就营造这个气氛。但是最终钱从何来?钱我都颇肯定一定是由上而下,即是由中央开始放宽银行体系的政策。 不过,利世民指,上述做法可能导致资金透过香港流出国外,为堵塞漏洞,中央有可能对香港采取更严紧的管控。他又指,以历史经验来看,要消化楼市的泡沫要花十年八载的时间,即使中央放水亦未必能够救楼市。 利世民说: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信贷,以为可以救到市,但我相信很多资金会尝试在不同的渠道流走,而流走的最大渠道一定是香港,但问题是,有很多人以为香港现时的情况邋炒得起吗?你要明白,永远在一个资产市场要炒起个市,只要少数人就足够,不需要全民一起去支撑,如果在香港的环境下;第二,我不知道这个现象会否令到北京觉得香港是一个走资的缺口,从而再进一步用各种方法,收紧香港一直以来的开放式政策。 彭博报道中的消息人士亦承认,在楼价下滑的情况下,当局允许楼花买家停供的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已建成楼宇的业主也可能会提出抗议以期获得救济;但监管机构仍然认为,允许暂时停供之举对于向市场注入信心和为地产商完成项目争取时间是必要的。目前这项提案仍需得到中国高级领导人的批准。 报道指,在今年秋天中共二十大之前,中国当局对任何触发社会动荡的迹象都特别敏感,本月初,中国网管全面封杀关于楼花业主威胁断供的众多类似声明。 事件对习近平的政府、业主和投资者都有很大的利害关系。根据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数据,全中国大约70%的家庭财富储存在「砖头」(楼房)之中;他们购入楼宇时,大约30-40%的金额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而土地销售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40%。这场「断供风暴」搅乱了中国股市,加剧了该国信贷市场的压力,并拖累了从铁矿石到铜的大宗商品的价格。 全球商业谘询公司Teneo的董事总经理韦德(Gabriel Wildau)回覆彭博的书面提问时指出:「在最坏的情况下,鉴于住房作为更广泛的金融系统的基石,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迅速采取行动,以遏制这一新兴危机。」 除了上述的楼花业主断供风暴之外,自5月以来,河南省因可能是全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银行骗案而爆发了抗议活动。尽管警方的调查仍在进行中,但当局已于上周开始有限度「垫支」部份受害者的款项,最多「垫支」五万元人民币。 在最近几天,楼花买家断供运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截至上周五(15日),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0个项目受到影响。据广发证券公司和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称,中国「烂尾楼盘」的按揭贷款总额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2960亿美元)。根据最新数据,全国的违约率约为0.3%。银行报告说,与「断供运动」有关的拖欠按揭为21亿元人民币,或不到其贷款总额的1%。总体而言,中国的银行拥有38万亿元人民币的未偿还楼宇按揭和13万亿元人民币的地产商贷款。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之一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说,该银行面临著他30年银行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年。 记者:胡凯文/方德豪 责编:毕子默 2.【铁腕清零】上海周二起再大规模检测 多市延长封控 在中国,新冠病毒Omicron BA.2变异株病毒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传染力更强的Omicron BA.4、BA.5变异株病毒又来袭。包括上海在内的几个中国大城市出现感染群组,上海市周一(18日)宣布,周二起一连3天展开大规模检测工作,计有9个社区全员核酸筛检。中国各地对数以百万计的居民进行反覆的大规模检测或延长禁闭时间,一些措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在深圳有居民爬墙逃亡。在广州市,COVID的控制人员在未经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撬开了公寓的门锁,在周末的社交媒体上激起了一片哗然。最离谱的是,有网民拍到大白在不明地点检测造假,不断自己替自己做鼻咽拭子检测,疑是为了敛财。 综合外电及社媒报道,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18日宣布,为尽早发现和控制疫情风险,决定对黄浦区、徐汇区、虹口区等9个社区全域,以及有阳性感染者足踪的街道,展开全员核酸筛查,时间为7月19日至21日,期间所有人员需持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才能出入社区。 「我很无语,」一位姓王的上海居民对路透社说,她每个周末都要在自己的住宅区接受检测。「这听起来像是在浪费资源,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中国民众对于新一轮严苛抗疫普遍表现出「厌战」情绪。由网络影片可见,在再次宣布进入封锁状态的深圳南山白石洲,有人翻围墙逃跑,有人冲关逃窜。 天津在最近几个月启动了多轮大规模检测,该周一表示,在发现两宗地方性感染后,它将再次对其1200多万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在河南省驻马店,其管辖的两个城镇的100多万人的禁闭期延长几天,直到星期二。其他四个城镇的300多万人的临时禁闭措施已延长至星期一。尽管上周进行了封控,驻马店仍然每天报告几十宗病例。 成都周一勒令各种娱乐和文化场所关闭。 首都北京在经历了一周的本地零感染后,周一发现了两宗本地病例——一名国际航班机组成员和该人的室友。当局已经封锁了受影响的建筑物。 广西当局周日晚些时候说,他们解除了北海市两名官员的职务,因为他们在应对COVID时表现不佳。北海市有190万人口,目前有超过500名感染者,已经启动了多轮大规模检测,并封锁了一些地区。截至周日,超过2000名游客被困在该市。 在广州邦华星际小区,居民在隔离之际,整栋楼一百多住户被破门砸锁,事件在周末的社交媒体上激起了一片哗然。广州当局周一向居民道歉。 这个问题是中国微博上十大热门话题之一。「这太可怕了,太可笑了,」一位微博用户写道。「没有人性,没有法律。」 在东北城市长春,自5月中旬以来,当地没有发生感染,地铁乘客被告知在整个乘车过程中要佩戴N95口罩。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只要求佩戴外科口罩。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对路透社说,N95呼吸器能够在重大疫情期间提供比外科口罩更好的保护,但是在COVID风险较低的地区可能成本效益不高。报道引述他说:「在一个没有病例的城市,N95口罩的任务将是痛苦和不方便的。」 最离谱的是,有网民拍到影片,显示,在不确定的地点,有大白检测造假,不断自己替自己做鼻咽拭子检测,疑是为了冲检测数量敛财。 另外在澳门,周一起一连5天,延长暂停所有工商业活动和场所运作。当局表示澳门这一星期进入「清零期」,展开第11轮检测,最终目标是「动态清零」。 据路透社根据截至周一的官方数据计算,在截至周日的七天里,中国报告了平均每天约390宗本地感染个案,高于七天前的约340宗。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疫情相比,这个数字很小。但中国坚持执行其「动态清零」政策,一旦出现疫情,就立即消除疫情。以前,当疫情爆发成为重大疫情时,地方官员被迫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如长达一个月的禁闭,甚至以经济增长为代价。 持续的疫情和更多的封锁增加了中国经济的压力,广泛的封控措施打击工业生产,第二季度的经济比第一季度大幅收缩。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铁腕清零】老人被强打疫苗后病危 院方推诿责任家人要打官司 中国受到Omicron疫情困扰,当局为达「动态清零」目标,近日中国全力在老龄人群「谷针」,却导致一宗悲剧发生。在上海市彭浦新村,有居委会干部被指于上周二私自上门,强制给98岁老人王伯伯接种疫苗,结果王伯伯翌日生命垂危,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最新消息是老人家属和院方开会,但相关官员百般推诿责任,家人扬言要打官司为老人取回公道。 综合陆媒及社交平台消息报道,这宗医疗事故发生在7月12日,当天彭浦新村居委工作人员带著医生,没有通知老人的家属,上门给98岁的王伯伯打新冠疫苗。家属表示,王伯伯患有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一直卧病在床,而且耳朵听不到。打完疫苗后,老人在13日基础疾病就发作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现在的情况是,不动手术王伯伯活不过几天,动手术不一定能撑得住麻醉,家人以「九死一生」来形容王伯的情况。王伯家属找居委会理论。 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居民对)这个上门打疫苗还是非常感谢的,感谢⋯⋯ 王伯家属:我们现在一条命都没了,感谢?!我告诉你,现在我们爷爷是个甚么情况?我告诉你,我们现在爷爷是甚么情况?医生今天说的:不做手术,最多三四天;做了手术,当天可能就没了,九死一生,他连这个医生都不知道。这个就是你们私自上门没见过我们家属同意给老人打疫苗,引发的并发症第二天就开始低烧,白血球非常的高。 到底王伯伯是不是自愿打针,变成了罗生门。工作人员承认老人没有同意打,但医生判定能打。但是居委主任说王伯伯自愿打,但证明文件不在社区,把皮球踢给了医生。家属同时提出3点疑问。 王伯家属:你们上门打疫苗的时候。我们今天要家里保姆就是你们刚刚说的有证人在边上对吧?他说的,你们上门打疫苗只是询问了我奶奶有甚么基础疾病,没有详细的询问,只说了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心脏病,我那说都有没有,去问我爷爷还有甚么基础毛病,你们首先第一,没有非常详细询问接种对象的基础疾病的这个问题。第二。你们打疫苗前没有对他做甚么量血压啊,这些一系列的措施去判定他能不能打这个疫苗。第三,你们打完疫苗之后没有留观30分钟,没有按照规定留(下)观(察),打完疫苗,立马就走了。你们这个是正常的操作流程吗? 居委会工作人员:这是您的一个怀疑,这是您的一个⋯⋯ 王伯家属:这个不是我的怀疑,这个就是当前的当天的事实流程,这个我们打官司的时候,证人也会到场。 另外,家属亦质疑,召开这场会议之前,家属一早要求涉事医生到场,但结果这场会议只有居委会干部解说。 居委会工作人员:反正先有时候叫我们现在一次性把你所有的证据啊,或者不管有没有或者有证据,我们要提供证据,没证据,我们会给你做个解释,解释通,那么能接受的最好的对吧?我们皆大欢喜。接受不了,那我们该走的就是下一步的工作,对吧? 王伯家属:你先按照我的(问题)回答你跟我解释一下。 居委会工作人员:目前情况下我仍没有明确的一个答覆。我知道了,我可以给你当场给你讲,我不知道的我不可能跟你当场解答,为甚么?比如说相关的政策,我,你跟我我今天是负责接待,但是你说叫我讲疫苗的政策,说实话我也不是专家⋯⋯ 王伯家属:那为甚么今天没有医生到场?我昨天已经要求过接种的医生到场,因为你们昨天居委会的李书记,他说是医生判定我们老人可以打这个疫苗,打完这个疫苗没有问题⋯⋯ 居委会工作人员:我可以打断一下吗?昨天有提出这个要求吗? 王伯家属:我有视频的,我可以给你看。 居委会工作人员:目前的情况下,我只能这个⋯⋯我们如果知道这个事情,我们早就提前安排了。目前情况下。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们下一步再安排对吧?这个没问题,这个没问题,这个没问题,我们联系,我们来帮你联系,那因为我我不懂,我非要说我懂,那我是忽悠你。我不懂,不能乱讲吧,这个我给你记下来,好吧,要求医生当时的接种医生到场啊。 王伯家属亦要求,当局要交代涉事医生的工作单位、姓名等资料。 王伯家属:还有,你们这个上门接种的医生的工作单位是哪里?他叫甚么名字?行医执照,这些我都需要看。 居委会工作人员:这个倒是有,这个肯定都有了。就两名身份嘛,对吧,等一下我去记一下,证照、疫苗品种⋯⋯ 王伯家属:你们都没告诉我们接受的是甚么疫苗,你们是到底是给他打的疫苗还是甚么针?真正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居委会工作人员:证照对吧?疫苗的品种? 国家卫健委曾经发文,打疫苗要自愿。上海也有规定,70岁以上老人打疫苗,必须有家属和志愿者一同在场才可以。 就这宗医疗事故,王伯家属认为当局必须解释的还有三点:为甚么居委不通知家属?判定文件在哪里?老人是否自愿? 据河南媒体「新洞察」报道,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声称,疫苗接种遵循自愿原则,但在执行的时候,领导人却提出僵化的KPI考核,比如在内部要求,每个人员要拉多少人头去打,完不成任务就处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避免惩罚,每每不择手段。比如有送大礼包的。有直接给钱的,而且钱越送越多。送礼包送钱还不愿意打的,就通过老人儿女施压。至于老人愿不愿意,适不适合接种,不重要。所以才会出现,老人血压178,被要求当场吃降压药,然后打疫苗的怪事。 「新洞察」怀疑,98岁的王伯被强制接种疫苗,是居委趁子女不在,偷偷拉老人去打了。 对于这宗悲剧,有网民说:98岁老人,熬过了民国,熬过了抗日,熬过了内战,熬过了自然灾害,熬过了新冠2年,熬过了封控3个月,还是败给了疫苗。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文字狱】记者撰诗怨蝉鸣疑惹上怒 遭微博封号单位通报批评 上海记者宣克灵因在微博发表打油诗,写道「高高在上」、「屁股唱赞歌」、「不知人间疾苦」抱怨蝉鸣扰人,其微博速被封号,传更被单位通报批评,要求他写检查。分析指,此当代文字狱反映习近平时代的言论审查远较前朝严苛。 上周五(15日),上海记者宣克灵因不堪忍受知了的蝉鸣滋扰,在其微博上发表题为《致知了》的打油诗,写道:闭嘴!说你呢,高高在上,一片聒噪声,平添几分燥热,自以为聪明,肥头大耳,土堆里蛰伏,5年以上,才爬出阴间,却只会用屁股,唱夏日里的赞歌,不知人间疾苦酷暑。 诗文语句引发联想,被网友质疑影射习近平。半小时后,诗文被作者从微博删除;其后,宣克灵的微博遭禁言。 加州「中国数字时代」研究员刘力朋曾任新浪微博审查员,他向本台透露,他曾听新浪部门经理提及,除中共审查部门外,有些网络审查的指令是从总书记办公室而来。刘力朋认为,习近平时代的言论审查远较前朝严格。 刘力朋说:也许审查的指令是从习近平的办公室来的!在胡锦涛时代,大部分的审查指令是让你盯著群体性事件。习近平政权稳了之后,从15年、16年开始,这些东西比过去更严,很多新的东西优先度明显提升,就是那些意识形态方面,还有民族主义叙事,就比如说习近平讲过的话,他的语误,反正所有的任何东西能和他直接相关联的早就禁了,现在都已经发展到隐喻了,非常魔幻,也很好笑。 刘力朋表示,中共不断加码审查制度,形成高压锅效应,一旦出现缝隙,就可能出现爆炸,未来审查制只会更严更紧,以防爆煲。 刘力朋说:变严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它只能更严,如果往回退一步,那也就是压力锅爆炸,所以现在不可能往回退,不撞南墙不回头,疯狂往前加速。 封锁措施并未能阻止消息传播,「知了」很快成为推特热词。 推友纷纷表示,恭喜习近平再添「知了皇帝」的称号。推特网友David表示,「知了」竟然成禁词,难道以后我们只能用眼神交流?推特网友Kevin认为,事件中最搞笑的是,宣克灵真的是在谈论知了,而当局封杀则起到「反向安利」作用。 旅美学者吴祚来也诗兴大发,在其新作《致知了》中写道:我们知道,上一只伟大的知了,制成了标本;我们有耐心见证,另一只知了成灰成烬。 瑞典华裔文学家、翻译家万之认为,习近平一方面炮制文字狱,一面把自己塑造成「人民领袖」,做法无耻。 万之说:成为一个大笑话!清朝的文字狱有一首叫「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说就是讽刺皇帝,写这诗的文人居然要判罪。可见现在中国的文字狱到了甚么程度,说明习近平多么昏庸,「知了皇帝」给他都是恭维他了,他是无知而且无耻。像这样的人还以为自己是盛世的「人民领袖」呢!如果中国人民还允许这样的人来统治自己的话,那也是中国人民的悲哀。 宣克灵是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的社会新闻记者。网传宣克灵供职的机构在收到关于这条微博的舆情报告后,立即致电宣克灵,并要求他立即删除微博,其后更在全员会议上对其通报批评,责令其检查。 网上流传的文件还原事件经过,称宣克灵有晨跑习惯,在小区跑步时,因头顶知了大叫扰乱心绪,遂写下这首打油诗。后发现网友评论误认为意有所指,且不断接到亲友电话探询,所以主动删除微博。 文件强调宣克灵本人意识到错误,对自己因「敏锐度」不足、把关意识不够、冲动下发布的微博言论做出深刻反思。该中心也进一步严明宣传纪律,要求全员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 本台暂无法核实网上文件的真实性,亦无法与宣克灵取得联系。 近年,随著中共当局审查愈加严苛,很多网友开始用谐音、错别字等方式规避审查,但各大网站也不断更新识别模型。上周三(13日),新浪微博发布公布,宣布将对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上月17日,中国网信办发布关于《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通知,拟规定网民发表任何评论都必须先审后发。 近日,「中国数字时代」获得一份长达143页的「小红书」审查资料,显示两年前「小红书」已从封杀早前的「谐音」称呼转向封杀可引发联想的词语。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加入546个敏感词,包括:细颈瓶、粪坑先生、梁家河贵州、倒车斯基、刁大犬、天安门合法继承人等。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学「习」思想】京官港官开会齐研究习近平讲话 分析:为港「23条」立法作部署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一(18日)率领多名高官,参与全国港澳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的「习近平七一访港讲话精神」研讨会,指习讲话是港府未来5年施政大方向。事实上,习近平「七一」讲话被港府称为「重要讲话」,发表后不足20天内,在中联办牵头下,港府以至民间团体等,密集式举办数十场「习精神」相关的交流会。有香港时事评论员认为,「习思想」宣传教育除了贯彻以往统战策略,亦是为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署「打底」,相信李家超会「非常忠诚地」按北京指示执行,料将比2003年的草案「更辣」。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一早上率领一众新任司局长等高官,赴湾仔会展以视像方式参与全国港澳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的研讨会,讨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 会上,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致辞称,习近平七一访港发表讲话「为香港由治及兴指路领航」,若香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得不到保障,稳定就无从谈起。他强调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要警惕「反中乱港分子贼心不死、美西方外部势力不会甘心」,随时可能反扑,须「坚决与美西方外部势力作斗争」,严惩反中乱港分子。夏又称,习近平的讲话殷切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务实有为,著力破解香港当前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 李家超出席研讨会后见记者时称「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将是特区政府5年施政大方向及指导」。被问及夏宝龙的说法,是否意味港府要尽快为《基本法》23条立法?李家超回应,正就23条进行研究。 李家超说:我们根据《基本法》以及《香港国安法》而需要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这个责任,政府当然会做好……从过去的经验得知,国家安全风险是可以突如其来,而且变化很大,所以现时最重要是订立一条法例,令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处理评估到的国家安全风险。我们正在进行全面的法律研究,亦参考不同地方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就是我们所订立的法律,一定会符合《基本法》。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整体分析称,今次北京向港府作公开性「指导」,不但为贯彻自2018年北京对香港落实的全面管治权,相信从近日习近平的教育宣传深入香港官场和建制阵营以至民间,可见落实习近平「七一」讲话已逐步形成政治宣传的态势,亦是为配合不久后香港《基本法》23条的立法,而层压式的「思想」部署,并在中共二十大前巩固习近平的威权统治。他预料,「23条」订立的条文会比2003年的草案「更辣」。 刘锐绍说:近日开始出现律政司司林定国就「23条」发表的言论,整体部署来看,不排除为慢慢全面落实北京的政策,先采取「温水煮蛙」,作意识形态的教育,之后再由官方推行。对于官方而言,必须营造「紧张」的气氛来产生「假想敌」,以令官方推行的政策「更合理化」。我认为以现时风气来说,未来成立的「23条」内文,不论精神、范围和执行力度,都比2003年所起草的《基本法》条文是更紧,且有利于官方。 刘锐绍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不可避免周旋于中外斗争中,北京至今仍忧香港「稳处未算稳」,故未来对港政策是「紧处未算紧」。面对港人在「一国两制」下的权益,他相信,李家超为搏取北京的信任,只会按北京的指示执行。 刘锐绍说:李家超一定会非常忠诚地、全面地落实北京的政策。与中央高度一致,这从他的理念和需要上,都无可置疑。未来一段时间,可以说李家超是完全按北京的指示和方向落实,是无可置疑。 出席周一研讨会的港府问责官员包括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等。另早前有传身在英国的前特首林郑月娥亦有现身会场。 另外,有份与会的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尽管香港已经有《国安法》及完善的选举制度,但不排除美国和西方国家会继续在香港进行干扰和破坏。而夏宝龙的发言正表明中央对此情况早有准备。他说,中央要求特区政府、官员及爱国力量在面对西方打压时要有强大战斗力,令港人相信中央和特区政府有能力抵御外来攻势、抵制、甚至压制。 翻查资料,自习近平今年「七一」访港发表长约32分钟讲话,谈及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和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等「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港府官方一直将有关讲话称为「重要讲话」。 本月初起,在中联办牵头下,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港府公务员事务局、18区民政事务处、26个省级同乡社团、三区社团联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内地经贸协会、香港妇联、民建联、经民联等多个亲中组织和机构,以至学校等,均密集式举办类似的学习「习精神」交流会。立法会更于7月6日起连续2日动议休会辩论「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七一讲话」。同时,与中联办关系密切的三联书店,纷急售由中国官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七一」讲话内容书籍。 刘锐绍相信,这类标榜「人数、次数」形式主义的政治竞争,短期内只会有增无减,但认为港人未必「照单全收」,在「反对声音」被禁的情况下,或只会采取「不磨擦」的「软对抗」。不过,参考中国大陆近年铺天盖地的「习思想」工程,他忧虑新生代难免会被「洗脑」。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香港法庭】《国安法》首案被告唐英杰被律政司追讨逾百万讼费 《港区国安法》首案被告唐英杰向高等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遭驳回,其后就《港区国安法》案件不设陪审团提出司法覆核败诉,他不服上诉再遭驳回,律政司正就两案向其索取讼费合共超过138万港元。 唐英杰早前被控「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及「恐怖活动罪」罪成判囚9年,目前正在服刑。香港传媒《明报》报道,律政司今年3月向唐英杰追讨陪审团案件的讼费,款项约73.65万元,并提出在今年3月14日限期前缴交。律政司今年5月向唐英杰再度发信,其中商讨人身保护令案的讼费,律政司提出唐英杰需支付两部分讼费,分别是35.8万元加利息的讼费,以及扣除法援后约28.9万元的讼费。 唐英杰以书信回覆《明报》访问时表示,当时得悉《国安法》案件不设陪审团,他认为可能对他和之后的被告造成不公,故提出司法覆核,当时未料被判败诉,上诉再遭驳回,并需付巨额讼费。他称感到无助,表示「假如要破产的话,我将来都唔知点算好」,又担忧日后再难置业或移民。 报道引述大律师陆伟雄解释,法庭判处败诉一方承担讼费,代表要支付对方的律师费用,一般属实报实销。他表示,律政司会发出信函追讨讼费,如被裁定须负讼费责任而最终未有支付,通常会弹性处理,例如分期或延期支付,若刻意拒付讼费,则可能有监禁、「钉契」及面对破产等后果,后果由法庭判断。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台海局势】国军汉光演习测试新战法 阻共军经淡水河行斩首行动 台湾军方年度汉光38号演习月底举行,据《联合报》报道,军方将强化「反斩首」新战术。消息指军方近日已在淡水河对岸台北港,部署大量战车和快艇等,并在周日(17日)先行演练在河中布雷以及施放阻断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表示,共军如使用登陆艇从淡水河口以时速90公里前进,15分钟就可以抵达台北市区登陆,对总统府及战时作战指挥中心衡山指挥所进行「斩首行动」。 台湾军方为强化反制解放军「反斩首」行动,今年汉光演习将加强台北港、淡水河防「反突击」科目,测试能阻挡共军经由淡水河进攻的「新战法」。 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指出,从淡水河口到关渡大桥约8公里,到总统府也只有22公里,解放军从水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抵达台北市。 揭仲说:在这种状况下,不要说中共的快速突击艇,就算是726气垫登陆船乃至于更大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船,它如果以每小时将近90公里的时速的话,大概15分钟之内就可以从淡水河口冲到大稻埕码头,然后再直接去攻击我们的中枢,譬如总统府。 揭仲表示,不管是中共自制的726气垫登陆船,或者向乌克兰购买的野牛,上面都可以放置装甲车甚至主力战车。 揭仲说:如果共军以后要武力犯台,势必会用到淡水河这个交通孔道,搭配直升机的机动空中作战。先尝试对我们的指挥中心,譬如总统府,甚至于另一端的国防部、衡山指挥所进行所谓的斩首行动,来瘫痪我们的作战指挥效能。因此,除了防御空中的直升机之外,怎样阻挡敌军利用淡水河这个天然的孔道快速的推进到我们中枢,就变成国军地面防卫作战的要点。 台湾军方在周日的演练中,由陆军用来架设临时桥梁的M三水陆两用机动浮门桥车,作为布雷艇,在淡水河面快速部署由爆裂物链结的「阻绝链」。除了作为阻断河面之外,里面还可以装载炸药,当解放军野牛气垫登陆艇通过时,立即遥控引爆摧毁目标。 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复兴表示,国军想出「铁锁横江」,虽然算不上是甚么了不起的创新,却还是值得肯定的尝试。 梅复兴指,欧洲野牛气垫船宽25公尺,长57公尺,是总重超过500吨的巨物。这种爆破锁所能装填的那点炸药,恐怕连一辆装甲运兵车都炸不坏。而且欧洲野牛登陆艇可搭载8辆装甲运兵车。 梅复兴说,军方在淡水河面部署的汽油桶就算填充爆裂物,对那么大的气垫登陆艇能发挥甚么作用,可能有待进一步了解。 揭仲补充说,遇到战争发生,军方防卫淡水河的做法,很可能直接炸毁中间的关渡大桥,使断落的大桥阻挡水路,让解放军登陆艇无法前进。他指,军方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来作战,这次的演练就是尝试其他的作战技巧。 揭仲说:所以我觉得,目前国军在淡水河防卫其实是有多重作为,他现在只是运用演习的话,把原本只是在纸上的计划实际进行操演。了解部队可以在多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部署,有没有那些后勤方面的软体需要改善。 台湾军方年度国军汉光38号实兵演习,将于7月25日至29日,军方表示,在淡水河部份,将模拟台北港遭中共武装直升机、战斗机和轰炸机攻击,并由国军进行联合反击作战。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中国严打】逾3200「寻衅滋事」案 评论:破坏正常诉讼程序 中共自6月下旬展开「百日行动」,严打所谓「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据官方最新公布,自该项行动展开以来,已有七万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捕,侦办寻衅滋事案件3200馀宗。有知情人表示,警方接到公安部「严打」指令,就将过往的旧案当作新案「凑数」;「严打」往往超越了法律,破坏了正常的刑事诉讼程序。 由中国公安部发起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进行两个多星期。上周五(15日),各省市公安机关举行「百日行动」推进会,会上公布,该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2万名。 对此,北京的王律师周一(18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口号式的「严打」行动早已有之,比如打击扫黑除恶、拐卖妇女等,这就像是一场运动,至于运动下的数据真实性就不得而知。 王律师说:唐山打人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人去排队举报,说明他之前扫黑除恶的行动根本不彻底,没有伤到黑恶势力的筋骨。现在公布的数据是不是真实,被指控「寻衅滋事」的人是不是冤假错案,这很难说。 王律师还指出,所谓「寻衅滋事」案涉及内容广泛,有些访民到北京维权,也会被以寻衅滋事论罪。 王律师说:所谓「扰乱社会秩序」的,有一部份是人家上访,发一些视频、发一些评论,都有可能被控「寻衅滋事」。上访的大部分公民,这几年成为政府维稳的对象。他们不过维权而已。 面对这场严打的「高效」办案,在短期内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2万名,民间担心当局滥用执法权。 曾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9年的中国异议人士李方告诉本台,根据他过往经验和观察,在非「严打」期间,普通民众报案,警方不理不睬或减少出警,一旦接到公安部或省级公安厅有关「严打」指令,这些警察就将过往的旧案当作新案处理。 李方说:他们就把平时积累的案件集中起来,一次抓上百人。一方面向上级显示政绩,一方面对普通百姓造成心理震慑。其实,严打往往超越了法律,破坏了正常的刑事诉讼程序。 李方又说,自从2001至2010年在广东韶关监狱被羁押期间,多次遇到被「严打」判刑入狱的人。至于这次严打,他认为与中共即将召开二十大和庆祝「十一」有关。 李方说:公安这种严打每一年都有几次,有的来自公安部,有的来自省公安厅,还有市、区县等不同级别公安的严打。我以前在监狱时,感觉严打的次数非常频繁。每一次严打就有新的犯人关进来,跟我们在一起。一年就要接待四至五批、七至八批,有时候十来批。 据知,「百日行动」由公安部于上月底统一部署,河北,上海、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均有所行动。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台湾「备份一座城市」展览 将港《苹果日报》备份重现 在台港人将于周二(19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备份一座城市」展览,将香港《苹果日报》新闻,以简报、实体报纸与电子档形式备份并展出,希望告诉台湾民众《苹果日报》的意义,并让在台港人重温及怀缅《苹果》的报道。主办方也鼓励大众一起参与备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有前《苹果》记者表示,备份能提醒后人香港曾经的价值,为未来抗争提供参照。 拥有26年历史的香港《苹果日报》去年一夜之间结束,「备份香港团队」联同「草原市务所」及「文化总会」,周二(19日)于台北文化总会举办「备份一座城市」展览。此前,主办方透过征集世界各地的香港人为《苹果日报》备份,最终收集了超过200份《苹果日报》,展览上会以简报、实体报纸与电子档形式备份并展出其中122份。 主办方「备份香港」周一(18日)接受本台访问时指,有些事情在香港的人没有自由做,海外港人便应该在自由的领土出一分力,而团队觉得展览是一个好的形式令大众关注香港、争取支持。过去不同香港媒体停运、《苹果日报》的消失等,都令很多香港人怀缅昔日的香港情怀。团队觉得「昨日的新闻是今日的历史」,要为未来做一个备份,而在公开收集《苹果日报》的过程中,香港人可谓一呼百应。 主办方说:我们觉得很不舍,因为我们团队当中,很多也从小到大,《苹果》已经陪伴我们一起长大。而《苹果》在社会运动的立场都非常鲜明,普遍站在庶民的一方,我们觉得《苹果日报》真的是好好记载香港历史的载体。我们在这里展出这个备份,也想和民众互动,希望他们备份对香港的记忆及情怀,及带走这个备份,之后埋下一个种子。 主办方续指,备份不一定是悲伤的事情,也不是希望人可怜香港,而是能让大家怀念香港的好时光,并知道仍有香港人在努力。 主办方说:将我们香港的特色留下来,我们要告诉下一代。有些历史要留下来,否则我们的故事就会变成红色。就算留一个我们曾经有反抗过的历史,哪怕只是留一句也好,我们也要尽量坚持去做,不可以令我们珍惜的香港消失。 至于往后打算怎样处理这些展品,主办方指仍然在考虑中,可能会捐赠或视乎会否有其他合作空间。 是次展览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苹果的滋味:咬一口香港的繁荣甜美,都是自由的馀味」、「不作『红』苹果:从世界的香港,到中国的香港」、「当苹果成为禁果:当不能改变时代,我们还可以记录时代」,以及最后的「苹果落下之后:一人一苹果,一齐备份(back up)一座城」。 走进展览,一阵阵报纸独有的味道扑鼻而来。展馆内收藏了香港《苹果日报》的实体创刊报、亦是香港第一份全彩色的报刊,当时头版的新闻是「特区行政长官名单无左派人士 北京已秘密『拣蟀』九人候选」。 然后在第一个展区,可见记录了香港美好时光的相关报纸头版,例如香港运动员成为世界第一、首间儿童医院启用等,都是令港人骄傲的新闻。 第二个展区,以香港1997年主权移交中国为起首,当时《苹果》头版写著「一个大时代的开始,香港信有明天」。主办方说后来《苹果》支持民主、捍卫自由的立场亦愈渐清晰,「不作红苹果,不当政府的喉舌。」 第三个展区则展出了2019年「反送中」发生后,一些社会抗争运动的记录,主办方认为《苹果日报》见证了香港最黑暗的时期。 香港的《苹果日报》因《港区国安法》被迫停刊,第四个展区便是「备份区」,除了展出《苹果日报》的最后一份报纸,当时的头版上写著「港人雨中痛别,我哋撑苹果」,另外还有一个装置叫「请把你的光借给我们」,以《苹果》最后一晚作为意象,将当晚读者与《苹果》大楼内的员工以手机电筒互照的情形呈现,只要参观者手持大会提供的手电筒,便可看到「惟愿长路有尽,路有小口,彷佛若有光」这句话。 主办方透过互动式展品,希望来看展的人能扫二维码,一同接力把《苹果日报》备份,然后传给其他人。另外主办方鼓励参观者从报纸架拿报纸到光管桌上面观看,珍惜拿上手看报纸的机会。 前《苹果》记者朱先生观展后对本台指心情带点复杂,他说「曾几何时看一份报纸是理所当然,现在原来一份报纸可以变为『禁果』」。朱先生说,一间新闻机构的停运并不等于消失。他觉得备份能提醒后人香港曾经的价值,为未来的抗争提供参照。 朱先生说:我不是说《苹果》是一份非常客观平衡的报道,但它后面代表了一个社会应该有多元化的言论自由的空间,可见正在萎缩,而且不是一份报纸,而是整个大的言论环境都慢慢减退。对于一份报纸也好或者对于香港,他好的东西是甚么,我们也应该备份。如果我们找不到或者不记得香港以前的好,那个可能是一个好的方向,让我们有一个目标,知道曾经有并相信的价值,再去追求。 朱先生续指,从停刊前最后几期的《苹果》,可见《苹果》与公众有很深的情感联系,而这部分亦令他最为感触。 朱先生说:看「再会篇」最后一、两期时,很多朋友、记者、管理层,以前是同事,甚至是同期的行家,那种感觉是既远且近,现在一年后再重看,我想是对人会多了一种惦念和记挂,特别是有些朋友现在可能于一个被困的环境当中,我希望能够祝福他们,无论甚么环境也好,可以好好活下去。 前《壹周刊》摄影师高仲明同日接受本台访问时说,看到有关于《苹果日报》的备份展览觉得开心,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回忆。 高仲明说:最难忘便是挂著的,即是以前游行的那些标语。再早期每一次游行都会见到公司的海报,那是最吸引我去看的。 多名香港《苹果日报》高层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以致集团资产被冻结,令《苹果日报》资金流截断,被迫于在2021年6月24日停刊,包括网站与社交媒体上的网路内容,也在一夜间全部关闭。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财经拆局】暴徒救市!中国式救市实录 过去一周内地最惹人关注的财经新闻,不是GDP增长逊预期,而是河南郑州四家银行存户发起的维权活动被暴力镇压,画面更在全球主要媒体中曝光。 对于香港人来说,「白衣人」来袭肯定引起恐慌甚至愤怒,即使对内地人来说,这种有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恐怕也是闻所未闻,但相信类似暴力解决民怨事件,只会陆续有来。 事件起因是今年4月中,河南、安徽等地多间村镇银行相继爆出客户存款「被清零」,存户无法提款。其中,河南四家村镇银行近40万用户,涉400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一夜间被非法盗用。 据报道,一名控制银行的房地产开发商滥用了这400亿资金,然后消失了。 受损存户尝试在上月举行一场抗议集会,但被郑州相关部门扑灭于「萌芽之中」,这些部门利用防疫健康码来限制上访的银行存户出行。这一先发制人之举虽然成功地阻止了存户的抗议活动,却在全国引起批评,多名被指滥用健康码的地方官员因此被撤职。 这些抗议者在郑州重新集结,这次地方政府部门采取了更直接的手段:数以百计维权的银行存户遭到一群便衣男子攻击,令这场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之一的公众抗议活动在暴力镇压下结束。 《经济学人》称,河南省政府派出白衣暴徒镇压,这种笨拙的做法正反映地方政府缺乏现金。数周以来,它拒绝了危机最明显最容易的解决方案:补偿存款被盗用的储户。直到7月12日,官方才提出部分解决方案:偿还最高仅5万元人民币,平息小存户的民怨。至于存款较高者(许多人正在寻求收回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将在稍后处理。 这批高额存户显然是被当局认为可以牺牲的一群:一方面他们本身是制度内受惠的人,财富累积也受惠于制度,因此被界定为最不会与政府对抗。同时,监管机构只要找到证据,指控这四家贷款机构为非法集资,即已属于金融犯罪。而这批存款被冻结的「富户」一旦被称为「金融消费者」,而不是「银行存户」,这意味著他们的钱可能不受存款保险的保护。 这可不是彻底解决了提出问题的人吗? 事实上,河南银行的挤提既突显了房地产市场几近崩溃带来的连锁效应,同时也是抗疫下经济放缓带来的持久问题。 中国的小银行占商业银行总资产若16%。然而研究表明,中国1,4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中,约有87%为私营企业,他们一向缺乏监管。许多公司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并且有权随时挪用存款。 河南似乎就是这样。控制四家陷入财困银行的房地产大亨,似乎一直在为自己的公司非法筹集资金。 所以河南银行出现的违规事件,背后理由同样是房地产市场爆煲,导火线当然是两年前针对开发商发出的所谓「三条红线」,简单讲就是要发展商减低负债。 两年下来,恒大几乎倒闭,但讽刺的是,今天的恒大仍然存在(虽然已被拆骨得支离破碎),反而违规贷款予这些发展商的银行更快出事。 近日中国「楼花」买家断供事件继续扩大,据内地网民统计,最新已有至少235个楼盘被业主单方面停贷,其中爆发村镇银行禁提款事件的河南占44个,湖北及湖南也各有24个;内房包括恒大、融创、富力等榜上有名,其中恒大楼盘占近三成。 烂尾楼及农村银行爆煲会否出现金融危机?我评估是中央会用尽所有救市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因此,类似河南用「白衣暴徒」解决上访或示威民众的方法,只要中央不追究,肯定会被其他地方仿效去「暴徒救市」。 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史,从来不缺救市经验。由我入行三十年以来,中国股市历来就有「国家队」稳定市场:由之前的央企,到2015年后出现的汇金、中投、证金公司,甚至社保基金,很多时都会在大跌市后出现国家队身影,但这些国家队特征是愈买愈跌,跟随他们做明灯,应该「死得人多」。 国家队之外,中国救市的特色,除了有「人行」定时定候减息降准,更重大的力度,通常是面对金融危机时,中央会出所谓「组合拳」,同时用货币财政政策救市,当中最经典当然要数2008年,由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的四万亿救市。 今天,中央(恐怕是李克强本人)亦已放风,表明会加大救市力度,投入比2008年「四万亿元救市大计」倍增的救市规模。 《彭博》报道,中国政府已准备好以7.2万亿人民币资金投入基建项目,当中约1.5万亿将来自提前下达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可能开创地方政府「先发未来债」跨年度筹集资金先例。 报道形容,中国政府这次大笔投资基建,属于「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反映经济政策重心从「控杠杆」转向「稳经济」。 读者可能对2008年金融海啸后温家宝提出的「四万亿元救市大计」印象深刻,虽然之后触发全国债务水平急升,后遗症更包括2015年股市泡沫爆破,但当时内地经济增长仍达9%。 相比之下,今天中国经济受疫情打击,拖累第二季GDP按年只增长0.4%,低于预期的1.2%增幅,也较首季的增长4.8%显著放缓,增速是2020年武汉封城以来表现最差,恐难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 如果李克强真的提出以7.2万亿救市,规模比温家宝提出的多出近一倍,但不同的是,今天内地经济在「共同富裕」的摧残下,不论房地产市场或科技巨企早已五劳七伤,起不到过去的火车头作用。 上周五(15日)的数据虽然显示,六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稍有改善,不过介乎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从五月的18.4%升至19.3%,创下新高。这是2018年有相关数据以来最差,势将抵销任何救市措施。 当然,要数中国救市最「成功」的一次,莫过于在习近平上台不久,2015年面对一次史无前例,由「熔断机制」引发的股灾,而当局最终亦决定以非常规方式拯救:史称「暴力救市」。 当局先由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财政部连发「十七道金牌」,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级救市行动,国家队前后动用约二万亿元的救市资金。但最后「杀著」却是靠公安部出手,严查恶意造空人士,包括由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率队前往证监会,排查近期恶意卖空股票和股指的线索,更在机场拘捕不少基金「大佬」。 最终「恶意沽空」成为「欲加之罪」,上证指数几近「腰斩」后才企稳。当时已有网民称,关键时刻还得靠暴力机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想不到今天这个「暴力机器」,已经由公安部摇身一变为「白衣暴徒」,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大家不是已经看到,河南银行事件已没有人能跟进吗? See!问题真的解决了,「暴徒救市」应该能够写入中国救市实录。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声如洪锺】党媒吹捧英揆大热辛伟诚 俄罗斯成G20众矢之的 自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辞职后,执政保守党启动选举新党魁程序,正当淘汰赛剩下5名候选人的前夕,在党内投票领跑的前财政大臣辛伟诚(Rishi Sunak)突然受到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祝福」。《环时》称赞辛伟诚在财相任内大力推动中英贸易沟通,相较于大部分候选人对中立场强硬,辛伟诚相对温和,在推进中英关系上有比较清晰和务实的立场。事实上,辛伟诚今年1月也曾呼吁,必须做出「像海一样大的彻底改变」(complete sea change),来重振英中关系。 这吸引了英国媒体的注意,《每日邮报》指出,此次党魁之争份外激烈,所有候选人无不全力争取各方信任,但如果这份信任是来自中共的话,则可能令所有人都避之则吉,而这份「可疑的荣耀」竟然落在辛伟诚头上。《每日邮报》上周五(15日)指出,中共喉舌《环球时报》批评大多数候选人对中立场强硬,唯独盛赞前财政大臣辛伟诚「务实」。如果辛伟诚顺利当选,是否代表英国对华政策便会逆转? 主持:锺剑华、曹家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CNWS]7-17-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7日 1.社民连被迫删脸书贴文 称被指涉违国安法 社会民主连线主席陈宝莹17日在脸书发表声明表示,社民连在强大压力下,被迫删除被指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的网上贴文,详情无法透露。 陈宝莹强调,社民连会继续发声,言论无罪,民主万岁。 在陈宝莹声明下方,有不少网友留言声援,有人质疑莫非「这就是香港政府想对外说好的故事!?」、「言论无罪?点解要被删除?」、「禁得住言论,禁不住思想」。 社民连每年七一都会举办游行,但在七一25周年前夕,陈宝莹上月28日在社交网站贴文表示,由于社民连部分义工及友人28 日被国安警察约谈,「我们经评估形势后,在七一当日不会有任何示威活动。形势艰难,祈请见谅。」 据了解,当时包括:陈宝莹、黄浩铭、吴文远、曾健成、周嘉发和余炜彬等6名成员,住处遭警方国安处警员搜查。6 人随后被带往不同警署约谈,提醒七一不要有示威行动。 除了社民连之外,今年五月国安处人员前往已解散的「热血公民」创办人黄洋达住处及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删除社交媒体的「敏感内容」。至于所谓「敏感内容」为何,黄洋达当时也和社民连一样,以回法透露来回应。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中国烂尾楼风暴 民间数据显示迅速扩大到286个建案 中国烂尾楼停贷断供风暴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旗下的官媒「金融时报」指称多个建案正在陆续复工,各方全力以赴「保交楼」,不过却遭到民间的程式社区网站「 GitHub」所刊载的「全国各省市烂尾楼停贷通知汇总」提出具体数字打脸。目前中国各地发布「全体业主强制停贷告知书」的楼盘,从短短几天前总计20个省分的 150个楼盘,升高到遍及25个省分的286个建案,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 中国「金融时报」宣称,包含深圳佳兆业樾伴山、广州奥园云和公馆、河南郑州名门翠园等此前遭报导停工的建案,已经宣布要复工,而江西赣州绿地博览城商住社区,则是让开发区政府收购部分没动工的土地,将资金拿来用于建设继续施工。同时十几家大型银行也发布声明强调风险可控,不过事实则是全中国 31个省市区,截至目前为止只剩下西藏、新疆、青海、黑龙江、宁夏与海南没有登录到强制停贷(断供)建案。而重灾区则是陕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都有超过 20个建案发生「烂尾楼停贷」。此前推出大蒜小麦抵首付的河南有高达57个建案发生「烂尾楼停贷」,其中又以省会郑州最为严重。 6月30日,江西烂尾楼业主决定开第一枪,宣布停止偿还房贷,消息传出后,多地受害业主纷纷响应,正式掀起烂尾楼风暴。陕西西安市14 日率先出现首起大型陈情抗议事件,上千名受害业主包围陕西银保监局,举起抗议纸张高喊「违法放贷」,要求查办银行违规放贷给建商。但中国媒体视若无睹,未予以报道,连中国网路社群也完全搜寻不到这起陈抗的相关议题。 *烂尾楼越演越烈* *金融风暴隐忧升高* 中国庞大的「烂尾楼」效应,是否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受到高度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16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 中期宏观峰会」上表示,今年第三、第四季经济成长预估会有逾5%以上的年增长率,全年增长可能超过4.5%,研判不会出现如同美国的次贷危机 。戴相龙认为,自 2016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提出「房住不炒」,住房从金融属性为主开始向居住属性为主转移,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业投资下降、房企债务违约增加、炒房客财富缩水等现象在所难免。针对房地产困境,戴相龙建议,首先是强化发展房地产业的信心,保持房价总体稳定;其次是住房贷款要对住房的梯度需求进行支持;第三是开辟多种住房融资管道。 不过烂尾楼的症结之一,在于开发商挪用资金,许多中国网友认为应该拘捕不良开发商,追索房贷去向。还有人回应戴相龙的说法,讽刺留言表示「戴行长所言极是,只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楼市泡沫就能继续吹下去」。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中国制造】港公院处方中国药物引热议 医管局:符合规定 本月7日有网民在脸书「公务员secrets 」贴文指,有公立医院向病人处方由中国药厂生产的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且只见国药注册号,未见香港注册,引起传媒关注。 医管局原本面对媒体追问,只肯回答「会按法例和卫生署的规定采购」,但风波越演越烈,医管局17 日终于正式回应表示,因应第五波疫情时,香港极度欠缺含「扑热息痛」成分的止痛退烧药的紧急情况,医管局透过特区政府从中国政府认可渠道,采购有关药物(即「对乙酰氨基酚片」)供病人使用。 医管局指,因应近期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需求,医管局根据《药剂业及毒药规例》(第138A 章)的规定,通过注册医生为治疗特定病人进口「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并根据《进出口条例》(第60章)向衞生署申请进口证,以进口有关药物。 医管局重申,在进口和使用上述内地生产的药物时,均符合香港相关法例规定。 对于公立医院使用的药物,医管局表示,不论其生产地,包括:中国以至世界各地,均按照香港相关法例进口和医管局的既定程序审批,审批标准相同。在特殊情况或当药物出现未能预计的供应问题时,如因疫情严峻导致个别药物供应紧张,医管局或需要从不同地区进口采购合约以外的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药物治疗,药剂部职员会因应实际情况提供所需讯息给前线员工及病人,确保用药正确。 至于采购中国药物的数量及金额问题,医管局指,因涉及与药物供应商的商业协议及商业敏感资料,有可能影响未来从世界各地采购药物的工作,因此不能公开。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上海居委私自为老人打疫苗命危 家属气愤讨公道 针对引发轩然大波的上海居委私自给老人注射疫苗事件,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公众号「幸福彭浦」16日发布相关情况说明。表示居委会陪同2 名社区医护人员,12 日上午为王姓老人和他的老伴林姓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在家庭保姆的协助下,医生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林某某老人思路清晰」,当场提供了医保卡等材料。 官方表示,医生判断两位老人没有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在征得老人同意并由林某某老人在两位老人的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为两位老人完成疫苗接种。接种后,在留观期间两位老人身体均没有出现不适 官方表示,了解到老人既往患有肠梗阻病史情况,在征询了老人家属意见后,医院开展了联合会诊,进行了及时治疗,目前病情有所缓解。继续与老人家属保持沟通。 家属则指控,居委私自上门,强制给98 岁的老爷爷打疫苗,导致老人第二天就开始低烧、白血球数量飙升,原本的基础疾病发作,因腹胀不适到医院急诊。医生说,不做手术,最多30 天;做了手术,「可能当天就没了」,因为不一定撑得过麻醉。没有看到书面同意书,也不知道施打的是什么疫苗,他们要求官方道歉并出面协商。 家属质疑,当时家中除了耳聋、卧床的98岁爷爷,只有家庭保姆以及92岁并且患有失智症的老奶奶在家,居委并没有通知其他家属。 根据上海市的规定,70 岁及以上民众前往接种时,须由家属或社区志愿者陪同。官方陈述的「同意」程序显然有问题,家属并要求施打疫苗的医生拿出判断可接种疫苗的证据。 中国COVID-19 防疫政策坚持「动态清零」,政府认为老年人和小孩的疫苗接种率有待提升,因此多地都加速推动相关工作。北京通州官方帐号最新发布,永乐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带队「送针下村、入户接种」,全镇老年人首针接种率已突破 91.3%。 澎湃新闻报道,上海的大学东路街道全力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为了避免老年人在高温酷暑下排队时间过久,还会安排车辆上门接送,甚至有专人背负或搀扶行动不便老人前往施打疫苗。 *澳门**18**日起暂停工商活动* *动态清零* 中国最新一波疫情从安徽开始爆开,伴随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Omicron的亚变种病毒株,也就是传播速度更快且传染力更强的BA.5 ,迄今估计已蔓延至少19省市。中国17日新增580例本土病例,单日新增244例的广西启动红区封控。 而澳门则宣布自7月18日零时至7月23日零时,延长暂停所有工商业活动和场所运作5 天,未来一星期将进入「清零期」,期间将继续按风险进行重点人群检测,最终目标是「动态清零」。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 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6-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6日 1.拜登政府第5度对台军售 提供1.08亿美元技术支援 美国政府于美东时间7月15日就「陆军车、兵及战材零附件」总额1亿800万美元对台军售案,进行「知会国会」程序,可望在1个月后正式生效。 在台北,国防部回应表示,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持续协助台湾维持足够之自我防卫能力,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基础,国防部对美方军售决定,表达诚挚的感谢。 国防部指,面对中共不断扩大军事威胁,维持装备妥善和新购武器装备同样重要,本次美方同意供售之车、兵及战材零附件品项,有助于维持台湾陆军车辆装备妥善与消耗补充,满足战备演训任务需要。 总统府发言人张敦涵表示,这是美国拜登总统上任后的第五次,也是本年度第四次宣布对台军售。该项军售案内容包括坦克及战车相关零附件及后勤技术支援等,不仅有助于维持陆军车辆装备妥善及落实战备演训任务,并有效提升国军自我防卫能力。 张敦涵表示,台湾会持续展现自我防卫决心、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捍卫国家安全与台湾民众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台湾也会与全球民主夥伴携手合作,为全球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贡献良善力量。 台湾外交部发布新闻稿指出,军售充分展现美国政府对台湾国防需求的高度重视,并延续近年来对台军售常态化的政策,协助台湾即时获取防卫所需装备,有效提升自我防卫能力。 外交部表示,面对中国持续的军事扩张与挑衅行为,台湾有高度自我防卫的决心,政府也持续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及不对称战力,以坚实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并深化台美紧密安全夥伴关系,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15日发布声明表示,美国国务院已同意批准向驻美代表处销售一篮子承包商技术支援与相关技术设备,总额达1.08亿美元。DSCA已知会国会这项军售。 声明指出,这次军售台湾的项目包括:非机密备件与维修零件,以及坦克与战车组装;后勤技术支援;美国政府与承包商代表技术与后勤支援;以及其他后勤与划支持。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恒大复牌遥遥无期 中国房地产危机发酵 中国恒大地产在香港提出复牌申请,联交所针对此事提出额外指引,指针对公司之清盘呈请 (或清盘令)要被撤回或被解除,并且解除任何清盘人的任命,方可复牌。 恒大公司则发布公告表示,将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前提,积极与债券持有人协商,以期尽快达成债券持有人认可的解决方案,在各方努力下共同化解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恒大称,正在采取合适措施以遵守复牌指引以及相关上市规则,有关公司的复牌最新发展,将适时作出进一步公布。 原本恒大在联交所重新恢复交易的日程就遥遥无期,如今又被增加新的条件,让复牌更加困难重重。恒大公告并表示,旗下恒大地产的债券持有人,近期就恒大地产境内债券「20恒大01」调整本息兑付安排进行表决。债券持有人未通过相关的调整安排,恒大地产未支付相关本息。 今年3月21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3家公司,因未能如期公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在联交所暂停交易。而法院将于8月31日进行首次的清算申请聆讯,恒大目前正在争取境外债权人的支持,以此作为证据,试图推翻清算申请。 中国恒大执行董事肖恩对媒体表示,目前集团董事会、风险化解委员会,以及各级管理团队运作均不受影响,各方正不遗馀力稳定生产,并继续与境内外债权人就境外债务重组进行积极沟通。联交所之前已针对中国恒大发布过一次复牌指引,要求公布上市规则中规定所有未公布的财务业绩、证明恒大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及向市场通报所有重要讯息,使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可评估恒大的情况。 *中国逾**50**城市 **爆发不满延迟交屋集体拒缴房贷风暴* 中国恒大集团的危机已经产生连锁风暴,中国近期有超过50座城市的百馀建案购屋者,不满地产开发商以资金困难为由延迟交屋,集体拒缴房贷。中国政府除了与主要银行讨论「银行抵押贷款断供」的风险外,西安住建局也发布公告「将惩处不能按期交屋、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开发商」。 瑞银集团(UBS)前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曾把中国房地产称为「全宇宙最重要行业」,房地产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目前中国未到期的房贷馀额人民币46兆当中,「受困开发商」的贷款馀额高达人民币13兆,预期对房地产的信心下滑,将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系统造成沉重压力。美国经济研究谘询机构「万神殿巨集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克雷格‧博瑟姆(Craig Botham)就忧心持续恶化的中国房地产,将因此引发更严重的慢性恶化,从而让抵押贷款的负面影响「冲击到整个金融部门」。 根据建银国际与广发证券的测算,目前中国面临风险的房贷规模已达到人民币2兆、断供可能影响人民币2兆的抵押贷款。又房地产对中国经济产出占比超过25%,估计多达7成的民众财富在房市,而且土地销售占地方政府收入高达4成,恒大触动的房地产危机万一越演越烈,冲击将十分惊人。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12港人其中两人另涉汽油弹案 两案共判囚31个月 「12港人案」15日宣判其中7人因妨碍司法公正罪,各被判处监禁10个月后,同案两名被告郑子豪及廖子文,与另外两名男子涉及2019年一宗藏有汽油弹案,4人早前承认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16日在区域法院被判囚27至38个月。 4名被告分别为:郑进(34岁,时装设计师)、郑子豪(20岁,港铁技术员见习生)、李威龙(28岁,厨师)及廖子文(19岁,学生),被控于2019年9月30日在湾仔骆克道金乐大厦一个单位内,管有玻璃樽、汽油和打火机油等。 法官游德康先就藏汽油弹案判郑进入狱28个月,李威龙则入狱38月。至于郑子豪及廖子文昨日因「12港人案」判囚10个月,法官决定部分刑期分期执行,两名被告两案的总刑期为各共囚31个月。 游德康宣判时表示,接纳专家指单位内原材料不足以成功制造铝热剂弹,所以量刑时不会考虑其威力,但案中涉及的材料,可制成16枚汽油弹,更有大头针等,可增加汽油弹的杀伤力,投掷爆炸时可以伤人。游德康指,被告藏有十多个打火机,显示汽油弹在制成后,拟分发于他人及在社会事件中使用,情节严重。 法官表示,28岁被告李威龙,身上有3张买樽装饮料的收据,闭路电视片段显示他曾4次到零售店购物,5次进入涉案大厦,又与他人讨论制造及使用汽油弹,又讨论教他人使用等,认为他是主要角色,以4年监禁为量刑起点,认罪扣减至38个月。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台北上海双城论坛19日登场 陆委会:交流非附和对岸主张 「2022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将于19日以视像方式举行,在上海与台北分别设立会场。台北市长柯文哲16日回应传媒提问表示,两岸经贸密切,关系却很差,不只政府,人民也互相讨厌,还有共机扰台,「迟早会出事」,还是要建立沟通。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随后透过新闻稿表示,多年来,论坛作为上海与台北两市间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平台,为促进两市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地同胞民生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果有目共睹。 她说,两岸加强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支持两岸城市之间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共用合作红利,造福两岸同胞。」 陆委会则回应表示,中共对台作为从来不是台湾「心之所向」。两岸交流的目的应在反映台湾主流民意与社会期待,不是附和对岸的主张。 陆委会强调,台湾民众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北京当局「一中原则」、矮化台湾,以及不断对台的军事恫吓打压;「四个坚持」才是台湾社会的共同认知。 陆委会又说,唯有中共放弃胁迫行径、放弃设定错误的政治前提,尊重民主自由,方能真正造福两岸人民、有助于双边良性互动。呼吁各界参与两岸交流活动,秉持对等尊严、遵守政策规范,共同维护台湾整体利益。 据台北市政府发布新闻资料显示,今年双城论坛以韧性、永续、人文为主题,并规划两市副市长就节能减碳、净零排放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相互分享两市面对气候变迁挑战的因应政策及具体作为。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是习近平一手造成的「停贷断供」风暴 内地爆发烂尾楼断供风暴,全国各地众多楼花买家集体停止偿还贷款。事情最早在6月底爆发,由江西景德镇「恒大珑庭」业主率先宣布集体拒绝向银行缴纳贷款,施压地方政府与承建商完工。消息一出,多地受害业主纷纷串连响应,迄今发表「全体业主停贷告知书」的楼盘(建案)已达235个,而且数目还在持续快速增加中。「停贷潮」传染力之快更甚于新冠病毒!内地《证券时报》连日发文关注事态,更警告,如果风气蔓延,可能对楼市造成冲击,不利楼盘销售,甚至损害金融系统稳定。 外媒《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负责监管的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在周二和周三(12、13日)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购房者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的行为。 就在地产商、银行资金鍊接连断裂之际,周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国发院「朗润•格政」第159期研讨会上指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全年经济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很大困难,下半年增长压力尤其大。 新冠疫情持续,铁腕清零依旧,经济放缓而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总指挥习近平如何拆弹?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6-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6日 1.拜登政府第5度对台军售 提供1.08亿美元技术支援 美国政府于美东时间7月15日就「陆军车、兵及战材零附件」总额1亿800万美元对台军售案,进行「知会国会」程序,可望在1个月后正式生效。 在台北,国防部回应表示,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与「六项保证」,持续协助台湾维持足够之自我防卫能力,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基础,国防部对美方军售决定,表达诚挚的感谢。 国防部指,面对中共不断扩大军事威胁,维持装备妥善和新购武器装备同样重要,本次美方同意供售之车、兵及战材零附件品项,有助于维持台湾陆军车辆装备妥善与消耗补充,满足战备演训任务需要。 总统府发言人张敦涵表示,这是美国拜登总统上任后的第五次,也是本年度第四次宣布对台军售。该项军售案内容包括坦克及战车相关零附件及后勤技术支援等,不仅有助于维持陆军车辆装备妥善及落实战备演训任务,并有效提升国军自我防卫能力。 张敦涵表示,台湾会持续展现自我防卫决心、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捍卫国家安全与台湾民众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台湾也会与全球民主夥伴携手合作,为全球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贡献良善力量。 台湾外交部发布新闻稿指出,军售充分展现美国政府对台湾国防需求的高度重视,并延续近年来对台军售常态化的政策,协助台湾即时获取防卫所需装备,有效提升自我防卫能力。 外交部表示,面对中国持续的军事扩张与挑衅行为,台湾有高度自我防卫的决心,政府也持续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及不对称战力,以坚实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并深化台美紧密安全夥伴关系,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15日发布声明表示,美国国务院已同意批准向驻美代表处销售一篮子承包商技术支援与相关技术设备,总额达1.08亿美元。DSCA已知会国会这项军售。 声明指出,这次军售台湾的项目包括:非机密备件与维修零件,以及坦克与战车组装;后勤技术支援;美国政府与承包商代表技术与后勤支援;以及其他后勤与划支持。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恒大复牌遥遥无期 中国房地产危机发酵 中国恒大地产在香港提出复牌申请,联交所针对此事提出额外指引,指针对公司之清盘呈请 (或清盘令)要被撤回或被解除,并且解除任何清盘人的任命,方可复牌。 恒大公司则发布公告表示,将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前提,积极与债券持有人协商,以期尽快达成债券持有人认可的解决方案,在各方努力下共同化解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恒大称,正在采取合适措施以遵守复牌指引以及相关上市规则,有关公司的复牌最新发展,将适时作出进一步公布。 原本恒大在联交所重新恢复交易的日程就遥遥无期,如今又被增加新的条件,让复牌更加困难重重。恒大公告并表示,旗下恒大地产的债券持有人,近期就恒大地产境内债券「20恒大01」调整本息兑付安排进行表决。债券持有人未通过相关的调整安排,恒大地产未支付相关本息。 今年3月21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3家公司,因未能如期公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在联交所暂停交易。而法院将于8月31日进行首次的清算申请聆讯,恒大目前正在争取境外债权人的支持,以此作为证据,试图推翻清算申请。 中国恒大执行董事肖恩对媒体表示,目前集团董事会、风险化解委员会,以及各级管理团队运作均不受影响,各方正不遗馀力稳定生产,并继续与境内外债权人就境外债务重组进行积极沟通。联交所之前已针对中国恒大发布过一次复牌指引,要求公布上市规则中规定所有未公布的财务业绩、证明恒大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及向市场通报所有重要讯息,使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可评估恒大的情况。 *中国逾**50**城市 **爆发不满延迟交屋集体拒缴房贷风暴* 中国恒大集团的危机已经产生连锁风暴,中国近期有超过50座城市的百馀建案购屋者,不满地产开发商以资金困难为由延迟交屋,集体拒缴房贷。中国政府除了与主要银行讨论「银行抵押贷款断供」的风险外,西安住建局也发布公告「将惩处不能按期交屋、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开发商」。 瑞银集团(UBS)前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曾把中国房地产称为「全宇宙最重要行业」,房地产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目前中国未到期的房贷馀额人民币46兆当中,「受困开发商」的贷款馀额高达人民币13兆,预期对房地产的信心下滑,将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系统造成沉重压力。美国经济研究谘询机构「万神殿巨集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克雷格‧博瑟姆(Craig Botham)就忧心持续恶化的中国房地产,将因此引发更严重的慢性恶化,从而让抵押贷款的负面影响「冲击到整个金融部门」。 根据建银国际与广发证券的测算,目前中国面临风险的房贷规模已达到人民币2兆、断供可能影响人民币2兆的抵押贷款。又房地产对中国经济产出占比超过25%,估计多达7成的民众财富在房市,而且土地销售占地方政府收入高达4成,恒大触动的房地产危机万一越演越烈,冲击将十分惊人。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12港人其中两人另涉汽油弹案 两案共判囚31个月 「12港人案」15日宣判其中7人因妨碍司法公正罪,各被判处监禁10个月后,同案两名被告郑子豪及廖子文,与另外两名男子涉及2019年一宗藏有汽油弹案,4人早前承认管有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16日在区域法院被判囚27至38个月。 4名被告分别为:郑进(34岁,时装设计师)、郑子豪(20岁,港铁技术员见习生)、李威龙(28岁,厨师)及廖子文(19岁,学生),被控于2019年9月30日在湾仔骆克道金乐大厦一个单位内,管有玻璃樽、汽油和打火机油等。 法官游德康先就藏汽油弹案判郑进入狱28个月,李威龙则入狱38月。至于郑子豪及廖子文昨日因「12港人案」判囚10个月,法官决定部分刑期分期执行,两名被告两案的总刑期为各共囚31个月。 游德康宣判时表示,接纳专家指单位内原材料不足以成功制造铝热剂弹,所以量刑时不会考虑其威力,但案中涉及的材料,可制成16枚汽油弹,更有大头针等,可增加汽油弹的杀伤力,投掷爆炸时可以伤人。游德康指,被告藏有十多个打火机,显示汽油弹在制成后,拟分发于他人及在社会事件中使用,情节严重。 法官表示,28岁被告李威龙,身上有3张买樽装饮料的收据,闭路电视片段显示他曾4次到零售店购物,5次进入涉案大厦,又与他人讨论制造及使用汽油弹,又讨论教他人使用等,认为他是主要角色,以4年监禁为量刑起点,认罪扣减至38个月。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台北上海双城论坛19日登场 陆委会:交流非附和对岸主张 「2022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将于19日以视像方式举行,在上海与台北分别设立会场。台北市长柯文哲16日回应传媒提问表示,两岸经贸密切,关系却很差,不只政府,人民也互相讨厌,还有共机扰台,「迟早会出事」,还是要建立沟通。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随后透过新闻稿表示,多年来,论坛作为上海与台北两市间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平台,为促进两市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地同胞民生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果有目共睹。 她说,两岸加强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支持两岸城市之间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共用合作红利,造福两岸同胞。」 陆委会则回应表示,中共对台作为从来不是台湾「心之所向」。两岸交流的目的应在反映台湾主流民意与社会期待,不是附和对岸的主张。 陆委会强调,台湾民众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北京当局「一中原则」、矮化台湾,以及不断对台的军事恫吓打压;「四个坚持」才是台湾社会的共同认知。 陆委会又说,唯有中共放弃胁迫行径、放弃设定错误的政治前提,尊重民主自由,方能真正造福两岸人民、有助于双边良性互动。呼吁各界参与两岸交流活动,秉持对等尊严、遵守政策规范,共同维护台湾整体利益。 据台北市政府发布新闻资料显示,今年双城论坛以韧性、永续、人文为主题,并规划两市副市长就节能减碳、净零排放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相互分享两市面对气候变迁挑战的因应政策及具体作为。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是习近平一手造成的「停贷断供」风暴 内地爆发烂尾楼断供风暴,全国各地众多楼花买家集体停止偿还贷款。事情最早在6月底爆发,由江西景德镇「恒大珑庭」业主率先宣布集体拒绝向银行缴纳贷款,施压地方政府与承建商完工。消息一出,多地受害业主纷纷串连响应,迄今发表「全体业主停贷告知书」的楼盘(建案)已达235个,而且数目还在持续快速增加中。「停贷潮」传染力之快更甚于新冠病毒!内地《证券时报》连日发文关注事态,更警告,如果风气蔓延,可能对楼市造成冲击,不利楼盘销售,甚至损害金融系统稳定。 外媒《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负责监管的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在周二和周三(12、13日)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购房者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的行为。 就在地产商、银行资金鍊接连断裂之际,周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国发院「朗润•格政」第159期研讨会上指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全年经济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很大困难,下半年增长压力尤其大。 新冠疫情持续,铁腕清零依旧,经济放缓而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总指挥习近平如何拆弹?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5-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5日 1.西安千名楼花买家围银保监局 银行人士曝开发商走佬 金融风暴恐卷走全部个资 中国「楼花」买家「断供事件」继续扩大,在陕西省会西安市,更有上千名楼花买家周四(14日)一度包围陕西银保监局。另外,国内15家银行披露涉及金额已超36亿。有银行业内人士向本台披露,有烂尾楼地产商把银行贷款资金转移至境外。有学者指,资金鍊断裂下,个人所有资产都会被卷入「填坑」。当局非常担心,停贷事件产生连锁效应,最终引发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 在上千名西安受害业主于周四(14日)一度包围陕西银保监局,要求查办银行违规放贷给建筑商。推特影片显示,业主们举起抗议纸张高喊「违法放贷」,现场有大批公安戒备。过程中,尽管有公安局长居中协调,银保监局官员仍一度犹豫是否步出大门与陈情代表沟通,业主则喊话:「领导不要怕,我们不打你!」 这宗烂尾楼引发的包围官署陈情抗议事件,陆媒均未报道,中国网路社群也搜寻不到只字片语。 综合网路讯息,西安是烂尾楼重灾区之一,非正式统计多达70几个。今年3月,近300名西安「易合坊」小区业主搬进复工无望的烂尾楼里,在没水没电没电梯的「清水楼」中艰难栖身。其后,西安高新区锦岭公寓100多户业主集体搬进烂尾近5年的楼房,有的打地铺、有的睡板床。地产商切断水电,业主自建厕所。 据房地产行业研究机构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个烂尾楼盘,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据业内人士估计最高将超过一千个。 工商银行深圳一支行个人贷款部经理李女士向本台透露,有开发商丢下烂尾楼盘,卷走从银行借贷到的款项「著草」。而银行一方在断供事件中,除要面对贷款者停止还贷,还要解决地产商欠款难题。 李女士说:开发商会说,我们没办法继续下去了,这个项目没办法完成。但是无法完成的这个项目,当时又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了一笔款。原来我看到他们做工厂的随便搞一块地,找银行抵押贷款4亿元,他们就没想要还款,银行不是坏账越来越多。贷款4亿就拿其中一亿搞基础开发,不断的卖「楼花」,好多发展商都把钱转走了,转到海外去了。 李女士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假如情况恶化,个人所有资产都会被卷入这个黑洞,而银行本身也难以应付这场史无前例的资金鍊断裂危机。 李女士说:房屋发展商无法如期交楼就形成烂尾楼,业主与银行的贷款协议中,如果抵押品房屋出现问题后,追款会延伸到你的其他现有资产,这对个人来说没有保障。如果涉及面大的时候,银行也搞不定。因为没有出现过大面积不还贷的问题。 中国财经评论人士柴欣也向本台指出,中国绝大多数银行与个人签署的《购房贷款协议》内容极不公平,可谓「霸王条款」。 柴欣说:几乎都是「霸王条款」,没有给购房者任何在法律上的保护措施存在。如果被抵押的物业贬值,银行还会追溯你其他的资产。这在国外几乎是没有的。 据《环球时报》网站引述央视财经周四(14日)晚间报道,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当天作出回应,要「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柴欣说,由此反映当局非常担心,停贷事件产生连锁效应,最终引发民众对银行的信用危机。 柴欣说:现在银行最担心市场对银行信誉产生动摇,如果民众对银行的信心动摇,那么银行可能就会出现大的问题。此次停贷事件从表面上看,对银行庞大的资产来说,影响并不是太大。但是,房地产公司如果是暴雷、倒闭,他跟银行的关联就比较大了。 据《第一财经》报道,至周五(15日)发稿前,包括五大行等等15家银行分别发布公告,披露涉断供风险金额累计已超36亿,但各行均指「风险可控」或「整体风险可控」。 记者:古亭/方德豪/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中共二十大】习近平隐身逾十日后现身新疆 神情憔悴惹外媒猜测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隐身逾十日后,7月12日至13日现身新疆。中共官方周四(14日)深夜报道此事,但党媒《人民日报》头版翌日并无报道此事。由于中共二十大将于秋天举行,习近平的动向引发包括彭博社等外媒的关注。 中共喉舌新华社周四报道,习近平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在乌鲁木齐考察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国际港区、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13日下午,习近平到新疆石河子市考察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八师石河子市一四三团等。从社媒流传的照片可见,在现任政治局委员陈希、丁薛祥和新疆区委书记马兴瑞陪同的习近平,神情相当憔悴。 习近平7月1日在香港参加主权移交25周年活动后隐身逾十天。彭博社指出,根据政府资料,习近平这次没有公开露面的时间是今年以来最久。他低调的露面行程经常在事情过后数天才会公开,如此作法可能是基于安全考量。 彭博疏理中共党媒资料指出,在这次缺席之前,习近平上一次离开公众视线是在2月7日至16日,也就是北京冬奥会前后的一段时间。去年8月1日至16日,他也没有公开露面,这段时间他可能在北戴河开会。但中国总理李克强和政协主席汪洋在最近几天都举行了公开活动,这表明今年的北戴会议可能还未召开。 该社亦指出,习近平「七一」访港期间,在6月30日与香港各界人士合照,其中香港民建联立法会议员何俊贤在两天后确诊。 亦有报道指出,《人民日报》周四和周五连续两天头版不见习近平消息,反而「李克强救经济」占据最显著篇幅。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共二十大】政治敏感时期 微博将集中整治「民煮」等谐音字 中共二十大举行在即,网络言论有全面收紧迹象。微博日前宣布,将集中整治谐音字、错别字,意味著网民惯常用来批评中共及讨论政治的用语包括「习禁评」(习近平)、「民煮」(民主)、「民孕」(民运)将受到严打。 中国微博管理员帐号周三(13日)宣布,为营造所谓「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态秩序」,站方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所谓「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主要内容如下包括加大对利用「错别字」借机传播所谓「不良信息」等行为的排查清理力度;微博又指,会「健全」平台用语管理机制,「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 中国网民在微博上批评当局或讨论政治时,一般都使用「错别字」或「谐音字」避开网管审查,例如网民会用「细颈瓶」或「习禁评」来影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新的严打运动之下,这类「谐音字」都将会被取缔。 微博近期一直在收紧言论空间。今年 4 月,微博曾宣布,将强制所有用户留言时都会显示当下的 IP 位置,功能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在中国境内会显示省份,境外则显示国家。 对于中共网管的最新严打运动,有网民表达不满,说「搅咁多嘢,索性删左留言功能啦!」也有网民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反送中4少年偷渡被捕 警方大公指境外势力人血馒头 组织批抹黑 香港警方日前拘捕「反送中」中枪少年曾志健后,连日高调详细披露案情,并罕有让媒体零距离拍摄刊登疑犯容貌。《大公报》继独家报道4少年意图潜逃台湾后,周五(15日)再率先披露被捕人被外国势力利用及出卖。有YouTube频道拍片反击,指花费逾百万曾安排货柜协助4人离港,批评警方抹黑其「吃人血馒头」。 亲中媒体《大公报》周五详细报道,周三(13日)在西贡被警方拘捕的曾志健等人是打算潜逃到台湾,他们被「外国势力」利用,及被海外组织出卖等。 周五,YouTube时评频道「升旗易得道」上传两段片段,声称经Telegram频道「探子」认识4人,其后花费过百万为4人提供食宿,并曾于去年底安排货柜协助他们离港,亦因此曾要求曾志健等拍片交代情况,打算如遇意外可作纪录。不过,主持人否认曾收取偷渡费及利用4人拍片众筹,批评警方抹黑。 主持人说:他们说甚么我们是不怕的,(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所说的所有事情,我们有齐充足的证据去反驳,我们都有所有资料,所以他们来搞我们,我们是不担心的。 该频道在周四(14日)已上传影片,提到「那么久以来,没有办法令曾志健离开香港,真的感到很自责。」而主持人前年在片中亦声称,曾协助中枪少年曾志健及其女友。 「升旗易得道」于2015年成立,主持人包括蔡明达及大律师霍嘉志,内容主要属时事评论,两人称在2020年7月11日已离港。《经济学人》去年报道,两人在英国协助寻求庇护者。据港媒《东方日报》及《香港01》等引述消息指,频道正受港警国安处调查。 事实上,由于被捕者曾志健为「反送中」运动期间遭防暴警枪伤的中学生,事件本身社会受到广泛关注,而警方处理案件的手法不同寻常,亦引起议论。 港警国安处在周四(14日)举行记者会交代详情,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详细披露,在短短1日已掌握事发经过,包括藏身地点、运送方式、所涉金额等。 李桂华说:在荃湾区一个工厦,环境十分恶劣、没有窗户,这4人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完全没有外出。转移时怕警务人员看见,做出一些很不人道及奇怪的做法,将他们全部放进纸箱内封住、当成货物般。今年初开始情况更差,窝藏地点已经没有交租,亦没有安排食物,这4人唯有自己用仅馀的存款买乾粮充饥。这4名人士共付了40多万元,最终未成事。 李柱华又透露,有组织游说4名反修例被捕者潜逃及协助窝藏,又利用4人拍片众筹,但4人从未收到款项,他批评组织「立心不良」、「吃人血馒头」。李桂华在记者会上未有透露涉案频道的名称,仅指目标人物接近10人,但相关人士已离开香港,部分人前往英国。 周四,事件中4名被捕者里面被控暴动罪的3人,被押到湾仔区域法院提堂。他们被押送往法院的照片,覆盖各大香港传媒的版面。据港媒《东方日报》、《明报》、《香港01》报道可见,被告下警车时,与记者距离相当近,未有警员拦阻拍摄,清楚见到曾志健、冯清华等人戴著口罩,长发披肩,身形消瘦,并未有戴上头套,双手及腰则均绑有铁链。 警方今次「优待」传媒有别于以往,被质疑是故意让记者拍摄被告容貌。有多年法庭报道经验的记者表示,一般传媒要拍摄到被告样貌是十分困难,只能影到被告在囚车内,而警车应驶入法院禁区闸内才押送被告下车;今次被告却经公众通道进入法庭,没有严密的保安,更让记者拍照,是很不寻常的安排。有10多年经验的摄影记者亦表示,在法庭从来未试过「零距离」拍摄被押送的被告。 有律师向本台解释,在一般情况下,疑犯被拘捕后警员会安排戴上头套送往警署,当中都会询问被告意愿;但将疑犯送往法院时,就无规定必须要戴上头套,但被告本身可提出要求。而被告年龄16岁或以下人士才会有特别安排。 同样对待涉嫌潜逃犯,警方处理「12港人」案时则严阵以待。当时被告在深圳服刑完毕回港,警方行程安排神秘,警署范围严密布防,传媒只能远观,被告全程戴上头套。 被告后来被押解到法院时,警方亦是高度戒备,一直有惩教或警员陪伴,传媒只能远距离拍摄到被告上囚车赴法院应讯以及车上的样貌,亦不会经公众人士通道上法庭。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中国制造】港公院再引未注册大陆抗生素 港府未正面交待 香港公立医院转用部分大陆制药持续引发争议,本台发现,公院使用的多款抗生素、止痛药上只见国药注册号,未见香港注册。记者反覆向卫生署、医管局,均未得到明确答覆,对引入国产药数量、来源和价格及所谓的负责部门,港府拒作清楚公开交代,令社会难以监察。 日前,有网民于脸书群组「公务员secrets」以图文并茂声称,从医护获悉,新界某间医院正在使用国产抗生素,其包装上同样以中文简体印有药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for Injeciton) 、生产商「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产药批号「国药准字H44022819」,但未见有印有「HK-XXXXX」样式的香港注册号码,且在卫生署网页亦未见任何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本台上周四(7日)曾报道,香港公立医院近来处方至少3款分别来自中国大陆药厂「中美史克」、「地奥集团」、「成都通德」生产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其包装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文简体字样,而卫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本台查询有公立医院处方疑未经卫生署注册的大陆药时,卫生署和医管局上周四(7日)未有正面回应。 卫生署称,据《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138章),所有「药剂制品」必须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质标准,并获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在本港销售及供应。而已注册的药剂制品会在包装上印有「HK-XXXXX」样式的香港注册号码。但有关条例「容许注册医生可以为治疗特定病人或进行临牀试验,而进口未经注册的药剂制品供管有及使用」。至于「就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的事宜,并不属于卫生署的规管范畴」。署方建议本台向医管局查询。 而医管局回覆本台时则称,「在特殊情况或当药物出现未能预计的供应问题时,如因疫情严峻导致个别药物供应紧张,医管局或需要从不同地区进口采购合约以外的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药物治疗。医管局在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后,方会引入有关药物」。 本台向医管局追问,港府引入的国产止痛药和抗生素细节,包括时间、数量和厂商等,以及局方所指的「获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具体是指何部门。当局只称「无其他补充」,会按法例和卫生署的规定采购。 记者:卫生署向本台称应找医管局回覆,又表明就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的事宜,并不属于卫生署的规管范畴,医管局就说是经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那「相关部门」是谁? 医管局发言人:就是「政府相关部门」。 记者:到底是哪一个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因为经许可,理论上都严格负责的部门吧? 医管局发言人:应该问政府。 记者:哪一个政府部门? 医管局发言人:会否政府新闻处可以帮到你?只是建议,我不太肯定。 而在有关问题上,前食卫局长曾明确表示,任何在港使用的药物必须在港注册,特殊情况需经过申请审批。 本台翻查近年多份立法会文件,包括2021年1月、9月和10月的文件,在港府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下,多位建制派立法会议员曾多次向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质询,应广泛应用大陆药,并引资料称,中国药品注册规管制度和标准,已与国际规管制度加速接轨,价钱却是香港药物的10%,且形容「平、靓、正」。 陈肇始多次回应称,中港药物注册制度有别,若要在香港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经过香港的注册程序,药厂需要将其药物提交当局进行注册,完成后便可以使用。医管局设有机制让医生在特殊情况下,因应个别病人的临床需要而使用药物名册以外的药物(不论注册与否),表示公立医院如有需要从其他地区引进未有在香港注册的药物供病人使用,「会按卫生署规定申请及经其审批」。 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制的药物具体资料,近年港府一直以「没有备存」为由,拒详细交待。最近的文件要追溯至2002年6月,当时时任卫生福利局局长杨永强书面回覆立法会议员吴亮星时称,在1999年至2002年,购买内地制造药物的开支平均每年为约1.2亿港元,占当时医管局总药物开支的约7%。 现届医务卫生局最新回覆本台查询时,并无交代医管局在近月第5波新冠疫情下,港府引入内地药物的清单细节,包括数量、药厂等资料;以及市民查证有关药物来源认证的途径方法。 局方指,经谘询医管局和卫生署后,认为医管局已经详细回覆其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包括内地)采购药物及提供药物供病人使用的机制。如有需要使用未在香港注册的药剂制品,医管局可根据《药剂业及毒药规例》,由注册医生为治疗病人而管有及使用有关药物,并根据《进出口条例》(香港法例第60章)向卫生署申请进口证,以进口有关药物。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是透过上述安排进口,包括已按机制取得卫生署进口证。 局方续指,卫生署曾指「就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的事宜,并不属于卫生署的规管范畴」,其意为卫生署不直接规管个别医疗机构如何选购药物,但署方会根据《进出口条例》审批个别医疗机构,申请入口未在港注册的药剂制品的进口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四川女医生朋友圈悼念安倍遭警方拘留及医院开除 四川女医生徐可佳因在个人朋友圈上发文悼念安倍晋三,遭围攻及举报,其后被警方行政拘留、医院解聘、官媒大肆渲染。与之形成对比,中国社媒上就安倍去世掀起「网络狂欢」。评论指,中共透过煽动民族主义,转移国内社会矛盾,长久狼奶教育下,国人颠倒黑白丧失人性。 四川泸州市公安局纳溪区分局周二(12日)发布通报,称接群众报警,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经查,现年58岁的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退休返聘人员徐某某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徐某某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公安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通报中并未说明当事人究竟在其个人「朋友圈」内发表了甚么「不当言论」,可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据悉,事件当事人为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医生徐可佳,因其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去世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为安倍的不幸去世,感到惋惜」的内容,遭到「爱国网友」举报。疑为回应,徐可佳又在该条「朋友圈」下的评论区写道「你道听途说,中国人就该杀」、「你的同胞是孬种,你不知道?」等内容。 本台拨打纳溪区人民医院电话,工作人员证实徐可佳已被开除,并责骂其为「坏人」。 纳溪区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说:她已经开除了,这个「坏人」已经开除了!她是坏人啊,怎么不开除呢?她做了甚么你们不知道啊?网上到处都有。你有甚么(问题)可以咨询公安部门。 本台就此向纳溪公安分局追问处罚所依据的法律及对「不当言论」如何界定?对方要求记者联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纳溪区公安分局警察说:我们这边公安已经正式发布了公告,通报上已经说了,她是有那个不当言论,已经违反了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公安是依法处理她。如果你有相关的疑问,你可以通过我们中国的大使馆或者我们国家与你们国家相关的沟通部门进行咨询。 中国官媒周三(13日)报道该事件时,未提及徐可佳被拘是因为悼念安倍。报导中反而大肆渲染徐可佳早前的微博言论中包括「丑陋的中国人」、「劣等民族」等,却不提徐可佳是在何种背景下发布相关内容。 据未遭删除前的徐可佳微博截图,早在广东英德县水灾期间,一些中国「爱国网友」误把「英德」当成英国和德国,在网络上兴灾乐祸,徐可佳于7月1日在「朋友圈」写道:英德是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县,而非英国和德国。在中国,一见英美韩日遭灾就兴灾乐祸,最应该灭掉的是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劣等民族! 事后,纳溪区人民医院迅速于7月8日做出通报,称已对徐可佳做出批评教育,并在全院通报,如果再发生就解聘的处理决定。而在悼念安倍的朋友圈发出后,周二,纳溪区卫健局发通报,表示医院对此事处理不当,已责成医院解除与徐某某的聘用关系。 事件发生后,徐可佳在中国大陆网站上已经「社会性死亡」,「好大夫」网站等已删除了关于徐可佳的推介。 旅居波兰的时评人Lisbort向本台表示,非常明显,中共官方藉安倍去世事件,再发动一波「民族主义」运动,以缓解国内社会矛盾。 Lisbort说:徐可佳医生被举报的点是她悼念安倍,中共以网友举报之名,杀一儆佰,一是整论网络环境,也是把「民族主义」当作屡试不爽的武器,来压制国内的社会矛盾。当前,类似疫情封城、郑州村镇银行储户维权行动等事件都是点爆社会的火药桶,中共当局需要找到「精日」、「卖国贼」作为靶子,来疏导「韭菜们」的不满情绪。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国民依然如当年的「义和团」。在这个荒谬的国家里,像徐可佳这样还有些清醒判断力的公民被公权力和被洗脑的民众联手淹没。 去年因质疑「中印冲突」中官方公布的解放军死亡人数遭当局追缉、目前已在荷兰获得政庇的王靖渝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指出,中共当局主导的「仇恨教育」意在巩固其统治。 王靖渝说:这种「仇恨教育」是中共它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把中国也彻底的「朝鲜化」。 他表示理解徐可佳与「愚民体系」抗争时的激烈表达和无力感。在这个事件中,公权力直接介入,扼杀有公民精神的人。长此以来,中国变成「黑白颠倒」的世界。 王靖渝说:安倍晋三遇害,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感到非常的痛心,一致去谴责杀手的恐怖行径。反观中国,很多人用各种各式的方式庆祝;徐可佳女士这个事件中,我看到公权力的出现,对哀悼安倍晋三的人进行迫害,充分说明了中共非法统治下,中国这个社会体系是黑白颠倒的,是没有任何法治、甚至是没有人性的。我更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国这个社会的悲哀。 安倍遇刺身亡后,唐山师范学院退休教师石文瑛、《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副社长奥萨卓玛、以及「澎湃新闻」拥有250万粉丝的女记者曾颖等人,都因发微博悼念安倍,以及批评汹涌的「民族主义」狂潮遭到「爱国人士」攻击和举报。疑有中共背景的一些微博大V,还指责徐可佳、石文瑛等人受西方「颜色革命」的渗透和影响。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拒绝遗忘】刘晓波逝世5周年 内地维权人士以文字受访分享感受 周三(13日)是中国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5周年。本台尝试联络中、港多位曾声援刘晓波的维权人士,惟部分人在政治压力下而婉拒访问。经过多翻联络后,本台成功跟目前在大陆的一个活跃维权人士「白水」(化名)接触,并以文字访问他,分享他对刘晓波逝世5周年,及现今中、港两地的人权状况的观察。 记:刘晓波逝世5周年,对于曾经纪念和关注的维权人士,是否被监控和威胁?人身安全情况如何?你认为官方的监控程度和甚么原因有关? 答:这次刘晓波逝世5周年,广州好多人都被警告了,要求不得参与悼念,尤其是集体性、公开化的活动;甚至有些人「7.13」当天被国保贴身控制。人身安全没甚么问题,但是人身自由被变相限制。官方监控的原因就是不希望2017年的江门海祭案重演,当年的集体悼念事件经过香港媒体报道,影响很大,在共产党内部看来属于「政治事故」,据说导致一个公安局副局长、一个派出所所长被免职,好多警察被处分。今年「7.13」5周年临近二十大,更是风声鹤唳,官员们不管有没有机会上位,起码要保证自己不掉乌纱帽,所以就高度戒备。 记:对于今年刘晓波的悼念日,有何特别感受?你会用甚么方式悼念? 答:今年悼念的人更少了,民间普遍沉默。2017年刘晓波患肝癌保外就医,到逝世有一个多月,好多公民、好多媒体、NGO、外交官关注,所以刘晓波逝世当天消息在网络墙内外刷屏了,包括推特、脸书、微信朋友圈、微博。当时的舆论有一个发酵的过程,现在的互联网管控,在墙内更精细更严密了,这种消息没有机会发酵,每个人都好像在自说自话,别人听不到看不到,除非是线下聚集、当面沟通,否则局域网(墙内互联网)有点变成民众时政沟通表达的障碍,或者说言论黑洞,不管你说了甚么,最后都消失不见,一点波澜一点涟漪都没有。 我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福,然后跟身边熟悉的朋友讨论他,讲述他的民主主张、自由精神、抗争事迹。陌生人就不太敢说,因为现在国内大家认知差距比较大,跟观念差异太大的人说太多没甚么意义,除非大家都愿意彼此倾听,各自表述。 记:面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为何你仍要坚持纪念刘晓波? 答:坚持是坚持,但是现在我也不敢公开悼念,因为每个人的处境、承受能力都不同。人民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已经觉醒,其他的多数在装睡,但是觉醒者要走到集体抵制、不合作、抵抗、抗争还得好几年,这个过程会是自发、零散、无组织、低组织化的。但是当权者会在这段期间极力挑动外部危机,为内部危机转化压力、转移视线,比如制造台海、东海、南海紧张局势。 记:你会如何形容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你认为习近平继续掌权的中国,人权状况会如何? 答: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当然是在急剧恶化,言论空间更加逼仄,政治反对派、异见人士、维权人士普遍沉默,但是民众乃至官僚的不满也在快速蔓延、升温。未来「终身制」正式登场,决策的不确定性大增,为了竭力保政权,政治高压、言论管控会持续升级,直到财政耗竭、货币金融秩序崩溃。 记:你认为香港的人权状况又如何?香港曾经是纪念「六四」和刘晓波逝世之重要发声地,对于现在的香港你有何想法?你有何说话想跟香港人说? 答:香港的人权状况就是大陆化。共产党高层对于香港官员和民众都不放心,视之为乱臣逆子,毕竟香港曾经是自由之地。所以为了迎合北京,有些香港官员、富商、名流要表现得比内地人更卖力,民众也要假装更乖巧、顺从才能适应《国安法》新时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离港逃难,但是随著内地局势持续恶化,这种表象终究不能长期维持,中央政权内部危机凸显,控制力下降之时,香港人心的疏离、反叛相比占中运动、反送中运动会愈加剧烈。 最后我想对香港人说,「等等,再等等,比命长」。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英中关系】英国建议撤销对中钢筋反倾销税 当地业界群起反对 英国国际贸易部辖下的贸易救济署(Trade Remedies Authority)近日建议,撤销自2016年起对中国一款钢筋的反倾销税,理由是忧虑俄乌战争将影响钢筋供应,推高建筑成本影响英国经济。这项建议引发英国业界强烈反弹,忧虑危及当地工人的就业。 英国贸易救济署周三(13日)发表声明,建议撤销现行对中国螺纹钢的反倾销税。声明提到,英国自2016年起对中国螺纹钢施加反倾销措施,但署方认为,随著英国建筑业对进口螺纹钢的需求增加,维持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英国经济利益。 声明提到,2020年至2021年,英国有27%进口螺纹钢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和白罗斯,然而,随著俄乌战争和制裁效应显现,预期进口螺纹钢将显著减少。而英国建筑业正值疫情后的反弹期,署方预期螺纹钢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并推高螺纹钢价格。这种钢筋通常用于建筑业,用来加固混凝土和砖石结构,以加强和保持混凝土的张力。 英国贸易救济署署长葛利芬(Oliver Griffiths)表示,署方有责任权衡进口商品倾销对英国螺纹钢制造商带来的影响,也要评估征收关税对英国经济的更广泛影响。而在评估过后,署方认为保留反倾销措施,对英国经济弊大于利。 葛利芬说:英国国内对螺纹钢的高需求加上国际供应短缺,意味著保留对中国螺纹钢的关税,将推高英国经济关键要素的价格,比如建筑业。我们的判断是,价格上涨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取消中国进口关税后,对英国唯一螺纹钢生产商带来的影响。 署方又强调,上月已推出新措施限制中国进口的螺纹钢数量,以保护英国业界。 不过,英国业界并不买帐,忧虑中国廉价钢铁大量涌入,将影响数百名英国本地从业员的生计。 英国目前最大的螺纹钢制造商是西班牙资金持有的Celsa钢铁集团,在英国卡迪夫设厂,雇用约800名员工。 Celsa钢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主管哈格(Chris Hagg)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批评,撤销中国螺纹钢反倾销税的做法不合常理。 哈格说:署方也说了,再次发生倾销情况的可能性非常高,对英国制造业的伤害也将非常大,但他们说这样做符合经济利益。 他们似乎在支持碳足迹比英国生产商高出五倍的中国钢铁制造商。 英国贸易救济署表示,公众可在未来30天向署方反映意见,署方考虑过后将制订最终建议,呈交给国际贸易大臣,由大臣决定是否采纳署方的建议。 英国钢铁游说组织「英国钢铁贸易协会」(UK Steel)批评英国贸易救济署的建议不合逻辑,且针对英国钢铁业,担心措施将危及数百个工作岗位,促请国际贸易大臣利用其职权驳回建议。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美台互动】美众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 挺台参与2024环太平洋军演 美国众议院周四(14日)通过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支持邀请台湾参与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众院亚太小组主席贝拉提出的「台湾和平与稳定法案」也纳入法案中,强化美台夥伴关系。 台湾中央社报道,经过多天的冗长辩论与表决后,美国众议院院会今天傍晚329票赞成、101票反对,通过「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 FY23)。由于有多达650条修正提案,最后法案内容还须待众院议事人员整理后才会对外公布。 根据众院公布的国防授权法案摘要,法案对台湾支持包括重申美国对台湾防卫的支持;重申美军印太司令部不需顾忌中国,有权与台湾进行联合演习;邀请台湾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 RIMPAC),以提高台湾军队备战能力并向北京传达讯息。 法案也全额赞助太平洋盟友与夥伴的军事演习以应对中国;支持对台湾防空能力进行评估,并就因应措施提出建议以尽速改善;须定期更新美国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的状况,并加快交付作业。 参议院军委会6月16日通过参院版国防授权法案,但尚未经参院院会表决。在参院表决通过后,由于参众两院版本不同,将透过两院协商寻求共识,并各自针对最后版本重新表决通过后,才会送交白宫由总统签署生效。 差不多同一时间,众院亚太小组主席贝拉(Ami Bera)周四亦透过推特表示,他所提出的「台湾和平与稳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周三晚间已经率先表决通过,作为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的一部份,「这项两党立法强化美台夥伴关系,并增强对北京企图胁迫和孤立台湾的威吓」。 贝拉与共和党籍众议员夏波(Steve Chabot)提出的「台湾和平与稳定法案」,则要求拜登政府在90天内提出政府整体战略报告,加强对海峡两岸冲突的威慑,并著重与盟友合作。法案也要求美国机构分析协助台湾经济与扩大发展的方法。 众议员金映玉(Young Kim)提出,外委会共和党籍首席议员麦考尔(Michael McCaul)共同提出的法案也以修正案方式获得多数议员支持表决通过,要求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政府向国会说明美国武器延迟送抵台湾与其他印太盟邦的原因,并想办法加速交付武器。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火山评论】业主停贷,祥子拉不动车了 郑州一楼盘业主集体停贷,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房地产界更是雪上加霜,金融系统亦一改骄横的做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维稳系统则如临大敌,火力全开。 原媒体人兽爷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祥子决定不拉车了》,不出所料,微博微信里很快被404了,好在墙外有人手快,这文章就只能墙外存活。 原因很简单,在恒大、碧桂园这种龙头房企都难以为继的现在,这100多个楼盘的业主一纸公开宣示楼盘直接点燃了房地产崩盘的导火绳,并引爆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其实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特别是郑州豫发白鹭源三期的业主,在声明中称自己是老舍笔下的那个只顾埋头拉车,到最后一无所有的骆驼祥子,但绝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让有司如临大敌。因为但在党国的逻辑中,只要不俯首贴耳,就有造反的嫌疑。于是,业主被重点维稳,撰写声明的业主更成为眼中钉,迅速封杀一切不和谐音,也只是惯常维稳套路。 但在我看来,这真不是「祥子决定不拉车了」,是祥子们压根就拉不动车了。 中央牢牢掌控利润空间巨大的垄断领域,地方政府卖地生存,中国14亿祥子,是薅不尽的羊毛,割不尽的韭菜。加上前些年对外韬光养晦,明里暗里狂揩欧美的油,羊毛韭菜生长快,可以尽情地薅。而房地产领域的预售制度,就是权贵和中央垄断的金融大鳄们将羊毛薅到极致的标志。 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房地产预售制度,一个地产老板,只要搞定地方主管官员,拿得到地,就可以向银行贷款,但银行实际并不实际出钱。房子还在开始打地基,就开始销售,由业主们的首付和每个月的按揭,去实际支撑整个项目。 地方政府和银行收走大头,房企留下还算丰厚的利润,留下的只是祥子们,在品质存疑的房子内,继续打拼10年、20年,甚至30年,偿还房贷。 其实,根据官方公开的资料我们都知道,这些房子,是否能存在30年,其实都是个问号! 但这个地方政府和央企银行的薅羊毛逻辑,是建立在经济持续繁荣,持续整增长的基础上的。但随著2012年习近平上位,对内严打,封新疆,占香港,对外战狼,政治与民生持续恶化,在短短9年内,中国祥子们先后经历了P2P、基金、地方小银行、网贷的轮番收割,底层民生和企业运营环境的持续恶化,已是公开的秘密。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并导致长达2年多的全球失控,成了压倒祥子们的最后的稻草。在2022年习近平最大手笔的春季清零战役中,全国范围内,数以亿计的人一夜之间政策性失业。 通俗地说,池塘乾了、羊群尸骸遍野,而一直被羊群抬著的房地产商们,也终于无羊可薅了。 所以,把业主们的表态视为反抗精神的觉醒,其实也是海内外反对者的一厢情愿。 短短一年来,郑州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逆来顺受,甚至是助纣为虐的故事层出不穷。 2021年7月20日水淹地铁五号线之后,前往当地采访的国外记者被郑州人围堵,骚扰谩駡,其中很多人真的就是一度浸泡在水中的灾民。包括那个死了丈夫的年轻女子,最后选择了和官方口径保持一致。 疫情封锁,郑州人再度上演底层互害,千里返乡的人,遭自己的乡亲无情的阻拦在家门之外。 河南村镇银行破产,这些血本无归的储户们高举著著毛泽东相希望给他们所谓的公平和正义,他们甚至忘了,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是不允许人们有存款的。 再后来,官方祭出了党国分化瓦解,区别对待、挑起群众斗群众的法宝,先垫付5万及以下的储户,剩下那些数十万上百万的储户,瞬间成了一天前还在一起呼天抢地的五万级难友幸灾乐祸的对象。一夜之间,郑州各大衙门门外风清水静、波澜不惊。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死不如赖活著」,在大多数同胞的意识里,只有有一丝机会,他们都愿意把自己藏在一个避风的场所里绝不抛头露面。如果还有一丝实际的利益,呵呵。此处自行联想。 所以,短短9年,在一轮又一轮的被薅过之后,在一轮又一轮的镰刀割过之后,祥子们不是不想拉车,而是拉不动了,何况,车也没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翻墙问答】虾蛄加密攻击规模恐怖 媒体成目标各界应重视 问:Cloudflare近日对僵尸网络虾蛄(Mantis)进行研究,发现它只由五千部机组成,却可以作出每秒二千六百万次的加密攻击,情况十分之吓人。照说加密HTTP请求其实是更消耗频宽以及运算能力,虾蛄如何能够做到以远比以往其他的僵尸网络少的机器数目,作出规模恐怖得多的HTTP DDoS攻击? 李建军:其实这个虾蛄网络之所以如此恐怖,因为这个网络的组成,主要都是主机级别的电脑,或虚拟机器,而非以往的物联网机器。物联网机器,数目确实相当庞大,但由于运算能力以至频宽都相当有限,要作出频密的攻击不易,更何况加密的攻击。像Cloudflare一类的公司,对旧式的人海战术式攻击可以轻松化解。只不过,当攻击发起的背后是主机级别的电脑,可以很快作出经加密的请求,还要有数据中心级别的频宽,所以五千部机所造成的挑战,远大于十万个物联网设备所带来的攻击。 问:Cloudflare对分析指,组成虾蛄的机器都是被黑客挟持。你有何评价? 李建军:由攻击对象来看,被攻击的主要是电讯网络,以及出版界。由此分析,被虾蛄用作发动攻击的机器,有部分可能是遭到骑劫。但我相信有部分被用作发动攻击的主机,可能是黑客自行租用,甚至是政府行为——因为一般俄罗斯、中国一类敌视新闻自由的政府最爱对传媒发动攻击。 问:假如说有黑客专门租赁主机级别的电脑去从事网络攻击,那为何有数据中心肯将主机租予黑客呢?难道不怕被执法部门查到? 李建军:一直以来,都存在所谓「防弹」数据中心,不少所谓暗网服务都与这些数据中心有关。另外,它们的服务对象也包括加密货币的矿工。这些数据中心的营运者透过复杂的公司架构隐藏实际拥有人身份,以避过执法部门耳目。 在以往加密货币相当有利可图时,黑客一般都会将运算能力强大的主机,无论是自己租用,还是挟持他人的机用作挖矿。但近日加密货币价格大跌,不少挖矿人士放弃租用数据中心挖矿后,数据中心出现相当大数目剩馀运算力和频宽。有部分被放弃的主机,有可能被黑客劫持,但有部分黑客主机被转为用作从事收费攻击任务殊不为奇。加密货币前景不明时,主机级别电脑的运算能力被用于其他犯罪活动,其实是预计得到。 问: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攻击意味甚么?对翻墙人士而言,又有甚么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因否引起关注? 李建军:由于这类攻击首要对象是电讯公司,因此,不少西方国家网络变慢,这其实亦变相影响翻墙的人,因为翻墙是依赖西方国家电讯网络,如果你用作翻墙的主机身处的数据中心,恰好是黑客的攻击对象,或黑客用作攻击之用,肯定会影响你的翻墙速度。因此,这些事对翻墙人士,肯定有著相当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类攻击亦针对新闻机构,事故这种情况也会有损新闻自由。 很多人翻墙上网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未经政府审查的第一手消息。虽然暂时这类攻击针对的都是与乌克兰战事有关的新闻内容,但不排除日后在一些政治敏感时刻,会有更多媒体的主机受到这类DDoS攻击。 譬如在中国,近日多个省市都有业主集体停止烂尾楼花的按揭供款,而中共二十大又召开在即,这些深远影响社会的事件发生期间,当局聘用黑客针对个别新闻机构的主机发动攻击亦不令人意外。 甚至,这类攻击还可以向社交媒体发动进攻。这次虾蛄有五千部主机,已经做到每秒二千六百万次的攻击,若当局调动更多主机,制造每秒上亿次的攻击,都并非甚么怪事。 虾蛄事件已敲响警钟,查出由哪些人发动攻击,并在未来禁止有份参与这类攻击的公司继续营运数据中心,对各国民众的资讯自由都十分之重要。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4-2022 CNEWS
by Bee Shan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4日 1.被控反送中4男被捕 大公:欲偷渡台湾 3人周四提堂被反对保释 「反送中」运动期间遭防暴警枪伤的中学生曾志健与另外3人周三(13日)在西贡被警方拘捕,亲中《大公报》指其欲乘船逃往台湾。他们当中被控暴动的3人周四(14人)被押到法院提堂。控方指他们潜逃风险极高,反对保释,还押至9月中再讯。 警方周三拘捕的4名均因反修例案被起诉及未有依时出庭,他们当中包括2019年中国国庆日在荃湾警民冲突期间中枪的曾志健「健仔」。周四,警方押解4名被捕者中被控暴动的3人,前往区域法院提堂。 3名被告分别是21岁的曾志健、16岁黄姓少年及23岁的冯清华。3人双手及腰均绑有铁链,法庭外走廊有多名警员看守。3人在开庭前会见律师,并由警员看管之下经公众通道进入犯人栏,聆讯完结时直接进入囚室。 冯清华身穿白衣长袖衫,乱发及肩,他神情呆滞、精神欠佳,长时间看著地下;16岁的黄姓少年则身穿黑衣,他没有律师代表,自行回应法官指会申请法律援助;而曾志健留了一把长发,体形明显消瘦。 控方指,3人有极高的潜途风险,故反对他们保释。3人均没保释申请,3案均押后至9月13日,以待辩方申请法援、提供法律意见等,保释金事宜留待下次提讯处理。 据悉,警方接到线报,于周三(13日)凌晨4时15分在西贡部署,在西贡北潭涌巴士总站截获并拘捕4人,当时冯清华身上有3部电话、1万台币、5张电话咭;黄竣贤身上则有1万台币、200英镑及洗头水、纸巾等用品。 3人分别面对不同的案件,案发时是中五学生的曾志健,于2019年10月1日荃湾警民冲突中,被防暴警员近距离以实弹射中左胸,事后被控暴动及袭警等罪。他自2020年12月没有再出庭应讯,被法庭发拘捕令;有海外组织曾指他已流亡。同案被告、案发时上前协助的理大博士生邱宏达,亦被控暴动罪。他后来承认交替控罪的非法集结罪,被判监禁1年,2022年6月刑满出狱;邱宏达周四(14日)有到庭旁听。 冯清华亦被控 2019 年 10 月 1 日在荃湾暴动,他于2021年2月审前覆核时缺席聆讯,被发出拘捕令。与他同案的另 4 名被告经审讯后,全数裁定暴动及纵火等罪成,2021年5月被判监禁51至56个月。 至于案发时 13 岁、现年16岁的黄姓男生,被指在 2019年10月13日在将军澳「私了」便衣警,被控暴动、非法禁锢、有意图而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以及身处非法集结时使用蒙面用品4罪,他于2020年11月19日缺席聆讯;同案5名被告的案件将于2023年5月2日开审。 另外,被拘捕的4人之中,王恺铭(案发时19岁,现年21岁)周四(14日)早上被押到东区裁判法院。他庭上承认2019年6月12日在金钟参与非法集结及管有危险药物两罪。他在 2020 年底上庭前声称肚痛须求医后失联,被法庭发出拘捕令。裁判官充公其 2000元担保金,案件押后8月31日再讯。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周四(14日)下午见记者交代案情,他表示经调查发现,自2020年有社交频道向一些等候审讯的被捕人士,作出弃保游说。4人期间曾试图向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寻求庇护被拒后,有团夥协助4人窝藏于荃湾的工厦,有人提供食物,但环境恶劣,期间曾被至少转移3个窝藏地点,并用纸箱将各人当作货物运送。 李桂华说,4人被苛索缴付偷渡费,先后共付40多万元,但各人一直在港,惟协助者已赴外国;之后仍继续游说4人透过拍片众筹生活费,但各人并无收到钱。至今年初,4人用馀下积蓄购买食物充饥,直至周三(13日)被警方拘捕。 李桂华表示,警方相信有关团夥的目标人物约有10人,部分人潜逃海外,包括英国。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一人抗争】甘浩望神父为政治犯绝食3天 不在乎成效只盼在囚者感有人同行 年逾七旬的意大利神父甘浩望(人称「甘仔」),周四(14日)起在酷热天气下只身于大屿山石壁监狱附近绝食3天,以声援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被囚的年轻人,及梁国雄和李卓人等政治犯。连同他日前为难民的绝食,将连续挨饿共6天。回顾甘浩望在港近半世纪维权路,绝食抗争至少25次,甘坦言如今首要目的并非成效,而是盼与在囚人士同行,分担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知道墙外仍有人记挂」。同时,他呼吁新一届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压制「停一停」,「畀大家抖一抖」。 香港近日受热浪侵袭,周四酷热天气警告生效,市区最高气温达约34度,新界更再高1、2度。不过,现年73岁的甘浩望神父仍坚持远赴大屿山石壁监狱,在附近的巴士站绝食静坐3天,以声援在囚的年轻人,以及被押逾1年的社民连梁国雄、前支联会副主席李卓人和秘书蔡耀昌等泛民人士。他说,期间有机会遇上来探监的家属,可代为送上「口讯」,告知他们有墙外的人同行。 甘浩望说:他们几十年为贫穷大众、工人服务,到底有甚么法律可定他们的罪?那些法律又是否对的?绝食希望分享少少他们痛苦,因为天气好热,他们应该好辛苦。他们在狱中亦可能感到孤独,不知道(监狱外的)社会人士还是否记得自己,希望今次告诉他们,我们仍非常关心他们。 不但要抵抗炎热天气,甘仔将要连续挨饿共6天。他早于周一(11日)在湾仔社会福利署外绝食3日,抗议社署拒让一名女难民与其女儿接触。今次到石壁监狱外绝食,甘神父一如以往准备了大量水、衣物和一把风扇,他说,多年绝食经验,身体早已习惯,故年老亦不成问题,笑言「当作排毒」。 「甘仔」说,最能让他撑过绝食的是3样「精神食粮」。 甘浩望说:第一、是祈祷,手机可看经文。第二、是写日记,记录接触了甚么人和想法。第三、是阅读。例如我今天看这两本书(《Quel poco di fede che mi porto dentro》、《Pedagogia dell’aderenza》,是关于我佩服的两位神父,看他们的行事为人对我很有帮助。 生于意大利米兰的「甘仔」(意大利名:Reverend Franco Mella),自1974年紥根香港,一直为难民、弱势和贫苦大众等争取人权。经历不同时期的政局动荡,他一直坚持以绝食抗争和发声。 「甘仔」说,由1986年为14名水上新娘被遣返中国大陆而首次绝食,至今已绝食抗争至少25次。较为人熟知的要追溯到1980年,要求北京当局释放香港民运人士刘山青事件,「甘仔」逐年绝食直至刘1991年获释回港;以及「九七」主权移交后,甘仔为无证儿童争取香港居留权等。如今绝食抗争似乎没有太大成效,就连来采访的媒体亦寥寥可数,「甘仔」仍望通过行动为在囚人士分忧。他又呼吁更多人以各自方式坚持发声。 甘浩望说:静坐绝食的第一目标不一定要讲究有没有用,只是随心而行,与他们分享痛苦。我当然不希望只有一人的声音,当然希望有更多人发声。现在有那么多人坐牢,不论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或有良心的人,都应该会用自己方法发声。 「甘仔」语重心长地指出,如今港府与市民的关系是「历来最差」,尤其「后国安时代」的香港,近年港府部分执法部门权力过大,过分压制市民发声自由和机会,不断打压公民团体和媒体,又指出若中共政府和港府「威吓」政策不变,日后只会适得其反。 甘浩望说:(政府)并不是不断拘捕和将人判监,才是一个健康社会,而是应正视别人的权利下,容许反对派发声。现在根本没有了反对派,否则就没有进步,或已停止了进步。大家不出声不代表问题都解决了,愈被镇压,问题日后会一下子爆发。政策应该正面沟通,而非使人害怕。 「甘仔」呼吁新一届港府早日释放政治犯,并将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压制「停一停」,「畀大家抖一抖」,才有望纾缓与市民紧张的关系,让港人更安心在港定居。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两岸关系】不少台湾人赴中被消失 团体立委吁政府设联系机制 中国近年以各种「惠台政策」吸引台湾人才,但在当地复杂政治和治安环境下,台湾人遭霸凌、拘禁、「被消失 」层出不穷。在台湾,经济民主连合和立委举行记者会,呼吁政府应积极建立台湾人赴中的人身安全保障联系机制,如果前往中国的台湾人在约定时间没有联系,政府可透过相关机制要求中方协助寻找。 经济民主连合邀请曾在中国任教三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所的张博士现身说法,他表示,当初抱持著到偏乡服务的心态前往中国任教,在课程安排、学术发表方面,都依照校方要求积极进取,工作时数约每天十二小时,却仍受到上司的言语羞辱、职场霸凌、贴上辱华标签,薪水更藉故被扣约五十万元新台币。 张博士说:我亲身的经验来讲,中国没有人权教育,教师的教学专业自主权也受到侵害,而我当时担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不敢张扬,但是在饱受精神虐待下忍耐至合约期满方返台。回台经心理衡鉴报告检视,出现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我的职业、社会功能、自我功能、工作能力有所负向影响,身心受损出现重度忧郁症、重度焦虑症和显著自杀倾向。 张博士指出,国台办自豪称目前有2000多名台湾青年学者,在中国各地高校任教,却未揭露职场霸凌、人身攻击的不公平状况 。 张博士说:惠台政策的本质是政治性圈套,中共想藉此统战与洗脑台湾青年师生,而且一定要注意中共「党管一切」的教育文化,让我们在台湾民主自由环境成长的人很难接受和适应。我站出来是不要有下一个受害人,特别是学弟妹们,你们前往中国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经济民主连合研究员许冠泽表示,张博士的例子不会只是个案,还有很多台湾人在中国工作、就学等,他们可能正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近年来很多人直接「被消失」,等到被判决家属才知道消息。 许冠泽说:我们希望政府可以建立一个联系机制,政府第一时间可以知道讯息,至少初步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的高低,由赴中国之国人与政府机关,或者是受托的机构约定人身安全定期联络之方式与频率,例如:每季、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方式,之前约定好用明语或暗语的方式联络。一旦联络中断,政府即根据与当事人之事先约定透过海基会启动安全协寻机制,跟对岸权责机关联系。 立法委员邱显智指出,台湾的外交部2002年开始,设立台湾人出国登录网页,让民众能在出国前自愿登录,留下个人紧急联络资讯。发生天灾、动乱、急难事件或有协寻请求时,驻外单位能立即联系已登录民众提供协助。他指,陆委会在2019年也因年也因香港「反送中」运动,推出台湾人赴港澳登录系统。 邱显智说:有赴港澳的、有出国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立国人赴陆、赴中国动态登录的相关机制。我们希望陆委会可以拓展既有的赴港澳动态登录系统,让前往中国大陆的我国人民也能够自愿登录,以掌握国人在中国的状态。尤其是赴中国的危险,恐怕不亚于去港澳或者其他有治安不佳的地区。 邱显智呼吁相关单位,积极以平等互惠的方式,与中国政府或各级机关学校洽谈人身安全的即时通报机制,以便即时掌握状况。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地产爆煲】中国烂尾楼盘恐逾180 买家走投无路集体拒供按揭 近一年来,中国地产市场不景气,不少房企资金链断裂。截至周四(14日),全国已有超过180个楼盘的业主联名,又有不少中国准业主组织维权活动。他们要求楼盘复工并按期交楼,否则购房人将集体停止偿还贷款。监管部门则连日召开紧急会议并约见多家银行代表,讨论地方楼盘项目停工及停缴贷款等风险。 去年以来,不少民营房企项目停工,延期交付或烂尾。一份社交媒体流传的汇总名单显示,河南省的「问题楼盘」数量最多,超过30个;其次为湖南省和湖北省。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河南郑州高新区「永威金桥西棠」住宅项目,附近4公里内有4所大学,吸引了大量高校教职工和毕业生购买。该号称「最高学历楼盘」目前已停工。为了督促房企复工,业主们组成法务组、监督组、视频组,多次与房企政府部门沟通协商,还营运起社交媒体、短视频帐号,将买房经历写成近7万字文章,但多方努力下至今停工7个月仍未复工。 楼盘烂尾问题恶化,迫使不少中国准业主组织维权活动。深圳宝安区的楼盘「佳兆业樾伴山」,两年前开盘就早已售罄,目前同样处于停工状态。网媒第一财经引述消息说,盛传这个「豪宅盘」”的全体业主已决定,若项目未能在下周三全面复工,还没还清贷款的业主将停止还月供,直到楼盘全面复工。也有部份楼宇买家联名向当地住建局、银监局、贷款银行发出了《强制停贷告知书》,要求强制停止偿还贷款,直至相关项目完全复工为止。 综合陆媒及外电报道,涉及这一轮「断供潮」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江苏、云南等。 广东省一名要求匿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向本台表示,「断供潮」蔓延并非危言耸听。 业内人士: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停工停产的项目不多,但是如果一、二线城市也出现有开发商大规模大幅度降价的话,这种状况一样会发生。几乎是必然的。现在像恒大般暴雷的房企全国有三十多家,只要有其中一家全国性规模的,尤其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开发项目的,类似恒大这样的抛售的话,就会引发一、二线城市的状况。 化名金山的中国经济评论员认为,一线城市和豪宅楼盘对于中国楼市有指标作用。若连豪宅业主也信心动摇,恐怕预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崩盘。 金山:一线城市的楼市包括豪宅在内,代表的是中国中产阶级往上的所谓社会精英群体对于硬件的物资需求。如果这个标杆倒闭的话,那其实是「自上而下」的崩塌过程。这个「滚雪球」效应,其实是带动下层更大范围低端消费的崩塌。标杆的意义比「从下往上」的低端停供停贷要严重得多。 受相关消息影响,中国银行股、地产股处于大幅下跌状态。路透社报道,投资者周四争相抛售中国的银行股、地产股以及中国地产商的债券。沪深300银行指数跌幅高达3.3%,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香港的金融股下跌1.5%,其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下跌多达6.3%和3.6%。 沪深两个市场的中国地产股也大幅下跌。中国上市的开发商金地集团和绿地控股暴跌超过4%,而在香港上市的龙湖集团暴跌5.4%至四个月低点。 投资者也回避中国房地产债券。中证房地产债券指数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而追踪中国高收益债券的指数创下历史新低。 多地之所以会出现楼盘烂尾,核心仍在于部份地产商处在现金流危机,无力给建筑商、供货商付款。 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证券时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指出,考虑到停贷风波极易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传染,破坏商业秩序,对金融系统稳定会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财政部门和银行共同出力减轻受困个人偿债压力。 记者:方德豪/高锋/江日禾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地产爆煲】疑有地产商买通房管局转走资金 「真正资金决定划拨权在房管局」 中国各大地产商资金链断裂,各地楼盘纷传出烂尾消息,准业主威胁断供,社会上更流传各种阴谋论。在社交平台,流传一段准业主和银行代表开会的影片,片中银行向购买了烂尾楼的准业主透露,真正资金决定划拨权不在银行,而在房管局。因此,有网民怀疑,有地产商买通了房管局领导,把资金暗中转走。 在中国产行业,本来有一个监管账户制度防止楼宇烂尾,楼房未建成之前,准业主所供的款项,理应都在监管账户里边,相关资金只能用于起楼;所以准业主在和银行开会时,都关心监管账户内现金的流向。最诡异的是,当准业主提出这个问题时,银行的答覆竟然是「不确定」。 准业主:如果楼房没封顶的话,监管账户里的钱,应不应该还在监管账户? 银行代表:不确定。 准业主:为甚么?我问一个问题⋯⋯监管资金是不是只能用于建设?这个项目的房屋建设? 银行代表:我回答你一个问题。我回答你,很简单的理解:你如果在这存钱了,你是我们的储户,我是一个⋯⋯(普通银行),对吧⋯⋯ 准业主:不,你们是监管账户!你们不是⋯⋯(普通银行),你们是监管银行! 银行代表:是监管账户。你如果向第三方转款了,你如果向第三方转款了,我还要核对你到底是买菜了,买面还是买汽车,还是买房还是买毒品吗? 准业主:预售监管的钱就是用于房屋建设的!你这是偷换概念! 在准业主的追问之下,银行代表终于承认真正资金决定划拨权不在银行,而在房管局。 银行代表:开发商向我们提请求,说这个钱要花到哪儿,我们也会把这些东西核准,最终交到房管局去;房管局批,可以转我们才转。换句话说,我们银行没有能力去核对开发商到底干了啥,我们也没有义务去核对,他到底发给工人了,还是支付给第三方了,还是还是他的海外贷款,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最终批准的权力在房管局。房管局有专门监督,监管资金使用的一个科室,他们说可以,我们就转。 准业主:你们是没有监管这个资金的权力,是吗? 银行代表:我们没有这个权力啊!他们的钱放这儿,我们咋控制他的钱花到哪儿呢? 对于银行代表的回覆,有准业主直:那你们何必要叫监管银行呢?银行代表则说:对不起,我们也不想!这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中国社会】中国多地医保缴费延至30年 民众怨医保名存实亡 广东、山东等地近期宣布提高雇员缴纳医保费的最低年限,男性增至30年,女性25年,缴费低于上述年份将无法获得终身医疗保障。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中国用于核酸检测的费用已经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这笔费用来自医保基金,惹来医保基金存款不足的猜疑。有学者认为,在经济不景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很难有人能工作满30年。亦有人抱怨上千种药物近期被剔除出医保目录,医保已名存实亡。 新华网报道,近期,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关于省内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提出,逐步统一全省职工医保缴费年限政策。累计缴费年限到2030年1月1日统一为男职工30年,女职工25年。未达规定的市,从2022年开始,在当地2021年缴费年限政策的基础上,逐年调整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 对广东提高缴纳医保费年限,武汉居民高先生认为是由于政府的医保基金资金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收费年限弥补。 高先生说:以前缴纳医保是15年限期,就可以享受终身医保了,以前无论男女都是缴15年。现在修改规定后,老百姓负担要大了,是否负担得起,还是问号。这对老百姓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有些人的工作年限短,不可能缴30年。 高先生认为,医保基金资金不足的原因是当局针对疫情坚持劳民伤财的清零政策。他指,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政府用于核酸检测的费用已经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这笔费用来自医保基金。 高先生说:医保的钱不多了吧,不然不会一下子猛涨,肯定是资金出了问题。 中国社会福利问题研究者毛先生对本台指出,因为医保基金存款不足,导致医保费缴费年限将逐步延长的消息流传很久。 毛先生说:各地核酸检测费用都从医保基金内支付,他们把职工缴纳的医保费消耗殆尽了,不得不延迟缴纳医保费的时间,以作为弥补。这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很多大,因为无形当中要多缴纳15年。 其实,在广东之前,去年底,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已宣布,全省统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男职工为30年、女职工为25年。这项政策似乎会逐步扩大,影响更多的省市地区。 对此,广东社会学学者张扬对本台表示,随著各地医疗保障局陆续推出这项政策,将造就更多自费看病的民众。他形容这项改变为「下下策」。 张扬说:就像回到20年前,因为20年前在没有新农合(农村合作医疗)之前,农民没有买医保的,都是要自费的。在胡温时期,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可能是医疗负担太沉重,不得不采取下下策。 医保新政策出台也就意味著,之前缴纳满15年医保费的企业员工,原本已「上岸」,但调整政策后,这批人就需继续缴费。 对此,张扬表示,政府提高居民缴纳医保费至30年,问题很严重,因为现在能缴纳30年医保的人不多。 张扬说:现在很多人无法25岁就上班,你如果读研究生或博士,毕业都要30岁以上。你(政府)要求缴纳30年,几乎不可能。因为你中途失业,无法缴医保,因为你只有正常上班,才会缴社保和医保。如果你不能上班,没办法缴纳。 中国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 学者张扬说,就以目前医保基金3.6万亿元的结馀以及常态化核酸检测,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医保结馀最多维持三年。医保受益者是公务员,而非普通居民。 就在医疗保险基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今年7月1日起,包括普通消炎头孢胶囊、感冒灵胶囊在内的995种药品,被剔除在可报销的医保目录外,成为「医保不支付」药品。舆论认为,医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中国医疗长期为人诟病,被称为「老大难」问题,与住房、教育并称为压垮人民的「新三座大山」,不少人至今面临「因病返贫」的困境。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TikTok澳大利亚高管承认 中国员工可访问澳用户数据 继早前被曝TikTok中国员工对美国用户数据有查阅权后,新近再证实,TikTok中国员工对澳大利亚用户数据同样有访问权。澳参议员及智库呼吁澳政府保护700万用户安全。有网络安全专家呼吁外国立法,以阻中共透过中国科技公司将大数据监控模式延伸海外。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澳媒周三(13日)披露,TikTok在回应澳大利亚影子网络安全部长、参议员帕特森(James Paterson)的质询时承认,其在中国的员工能够查阅澳大利亚用户的数据。 澳大利亚公共政策主管托马斯(Brent Thomas)在回应查询时称,TikTok从未向中国政府提供澳大利亚用户数据,亦从未被中国政府要求提供澳大利亚用户数据,如果被要求,它们也不会提供。目前TikTok澳大利亚用户的数据储存在美国和新加坡的服务器上。「其安全团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够访问数据的人数,只限于那些为了工作需要访问数据的人,且访问也受到一系列强大的控制、保护措施及其在美国的安全团队的授权批准」。 法国华裔信息安全业从业者Leo告诉本台,TikTok 澳大利亚高管自称用户数据不会受到损害,但现实中TikTok及中国社交媒体公司要想生存,就不可能抗拒中国政府迫令它们提供用户数据的要求。Leo担忧,中共成功在国内利用大数据对民众实施监狱式管理,未来会将这种模式推向海外。 Leo说:从中共当局使用大数据对内进行所谓精确化的监狱式管理以来,它已经尝到了甜头,大量的维权人士被这种大数据下管理压迫得寸步难行:湖南村镇银行爆雷、P2P、疫苗受害者等等。中共当局既然已经在国内得到这么大利益了,抱著「要把红旗插遍全球」目标的中共当局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收集海外人士的个资对它们来说是必然的,甚至还可能从各方面分析海外人士的情况,使他为中共所用。 影子网络安全部长帕特森对TikTok的说法也不买账。他在推特上表示:TikTok澳大利亚高管承认在中国大陆也可以访问澳大利亚用户数据,这使得中国政府可以访问这些数据,TikTok否认他们会将数据交给中国共产党,但考虑到中国的安全法,这很难让人相信。 帕特森呼吁当局警醒并采取行动保护700万澳大利亚用户隐私。 澳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周四(14日)发文,呼吁澳大利亚引入立法,以保护澳大利亚公民的隐私和数据免受所有大型科技公司的侵害,无论它们来自美国还是中国。文章指,TikTok 首席安全官克鲁蒂耶( Roland Cloutier )在 2020 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TikTok 的目标是让中国员工尽可能少地访问用户数据。变相承认 TikTok 的用户数据在中国被访问,而且当时该公司都甚至没有打算完全切断这种访问。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目前在德国高校任教的朱瑞指出,无论是抖音还是TikTok,在商业利益下都有收集用户信息的需求。举例TikTok不久前在意大利宣布向客户定向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与此同时,一些广告投放被曝背后有极强政治目的。例如微信早前在澳大利亚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以便在大选中针对某些人群推送选举内容。 朱瑞说:TikTok这种利用可以是纯商业的,比如广告营销,也可以是政治目的的。「字节跳动」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是一家中国公司,它在西方国家的经营社交网络产品,就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途径,去访问和分析西方国家普通用户的经济行为、政治偏好这些很敏感的信息,然后它就为中国政府对西方国家进行各种政治渗透提供便利。威胁到澳洲、美国、德国、法国 这些西方国家的国家安全。 朱瑞呼吁西方国家加大立法,限制中国通讯企业的一些权限。 朱瑞说: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立法机关应该要采取举措,切实保证它们国家公民的隐私、数据安全,限制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国内的部分访问分析这些数据的权限。最好的还是当年特朗普想做没做成的模式,让字节跳动把TikTok美国的业务出售给微软这些美国公司。 目前,澳大利亚联邦国库部长吉姆·查莫斯(Jim Chalmers )已对事件表示关切,并称相关担忧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警告TikTok用户要小心使用这一社交平台,并认识到其中的风险。 今年6月,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爆光TikTok美国公司80次内部会议录音,显示中国的工程师获取了TikTok在美国的数据;TikTok的美国雇员必须向中国方面请示如何处理美国数据,TikTok北京设有主管理员(Master Admin)。 其后六名美国参议员致信TikTok的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向其质询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中国员工是否获取过TikTok美国用户的数据公司以及该公司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周受资于6月30日回覆议员时表态:希望在近期最终确定新的升级版数据安全控制。 有美国议员呼吁政府下令TikTok撤销中资所有权,否则应全面禁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委员卡尔(Brendan Carr)则呼吁苹果和谷歌从其应用商店中移除TikTok。 TikTok由中国科技集团字节跳动(ByteDance)所拥有,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之一,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目前澳大利亚有700多万用户。 中国网络安全法要求中国公司存储用户数据,并允许中国当局对其运营进行抽查。这些法律还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在北京要求的情况下交出信息。 记者:吴亦桐 责编:毕子默 8.加拿大机构主办研讨会 冀增在加港人公民意识 加拿大有慈善机构邀得现职国会议员助理担住讲者,为香港移民举办公民参与研讨会,让新到埗的港人了解加拿大的政治及选举制度,吸引近二十名参与者以网上会议形式参与。 加拿大慈善机构家和社区服务中心周日(10日)举办公民参与研讨会,邀请香港监察联合创办人及信托人Aileen Calverley及联邦国会议员助理Katherine Leung出席,分享国会议员日常工作,及介绍香港监察的青年参与计划,希望助新到埗港人了解加拿大的三级议会架构及选举制度。 现职国会议员助理的Katherine Leung在研讨会上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体会,她认为香港人在加拿大的政治参与相较其他族群少,她举例乌克兰在加拿大便有成熟的倡议团体,亦有实习计划让乌克兰裔移民进入议会工作,亦可带著民主知识回国贡献;此外,西藏团体同样有获国会议员支持的实习计划。 Katherine在研讨会后接受本台访问,她认为香港人直到近年才有所觉悟,是故政治参与较不成熟。 Katherine说:乌克兰、西藏人受苦的比香港人醒觉的时间更长,乌克兰的实习计划由九十年代已经开始,西藏则应是由七十年代开始,所以香港人是慢了一步。 对于有参加活动的港人问及应如何平衡香港移民及加拿大人的身份,Katherine分享自己十年前由香港移居加拿大,最初只关注香港议题,但透过议员助理的工作心态有所转化。她坦言在加拿大从政应该要以加拿大选民角度出发,顾及本地政策,但相信加拿大人追求民主自由、反极权的信念与香港一致。 Katherine说:我无论如何都是香港人,我在香港出生和长大,但若非加拿大给予机会,我是不可能为香港发声,所以我很爱加拿大这个国家。现在我对加拿大本土问题都有相当的认识,包括社会、经济问题。 主办研讨会的家和总干事黄晓莹博士就表示,希望离散港人可以透过类似活动重新连结互相扶持,融入新环境。 黄晓莹说:(参与者)不单止帮刚刚离开的香港,亦有兴趣在加拿大这个新的家里,重建我们以前差不多的体系,令这些不会消失之馀,亦令两个体制共融,为加拿大带来更丰多的多样性。 加拿大今年会举行两场选举,除了刚在6月完结的省议会选举,10月份亦将举行市议会选举,有关选举的消息经常成为社会的焦点。黄晓莹就说,其所属的慈善机构机构受加拿大三级政府资助,有责任为移民提供公民意识方面的教育。她希望透过教育宣传,令参与者可为加拿大作出贡献。 黄晓莹说:不论是已移居很久,但不清楚整个投票制度或被选举制度,又或是经移民部新开设的香港移居计划而来的人,也可及早准备这方面的概念,无论是将来成为负责任的投票人,甚至是参与公职,也可预早准备。 研讨会上的参加者除关注加拿大政治制度外,亦关注政党运作,包括如何决定议员投票取态,及吸纳人才方式等。 Joshua是一名最近才移居加拿大的香港年轻人,他对政治参与有热诚,但承认,新移民初到埗,仍处于适应阶段,的确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面对。他认为研讨会有助年轻移民了解政治环境。 Joshua说:(新移民)未有身份,仍只持工作签证,要先顾及工作及生活,无法如在香港般容易参与(政治)。好多人对于这里很陌生,有些组织去支持或简介这里的政治环境,对刚来到的人是好事。 香港监察Aileen Calverley亦在研讨会中介绍即将推出的青年参与计划,希望为有志参与加拿大政治的四十岁以下年轻人,提供教育及实习机会。她指香港监察稍后会公布报名详情。 加拿大政府因应《港区国安法》后香港局势恶化,推出救生艇计划,放宽对港人的工作许可,及其后的移民申请。计划在去年2月启动,据统计,计划推出一年已有约1.5万人申请。 记者:胡彗蓝 责编:毕子默 9.【杜耀明评论】「红黄码」舍本逐末 卢宠茂散播仇恨 新任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近日表明有意推行类似大陆健康码的制度,以限制新冠肺炎确诊者及返港人士的活动范围,并声明愈快实施愈好。此举政治正确无可置疑,但却代表防疫政策的倒退,不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勉强执行的话,恐怕只会挑起社会矛盾。 卢宠茂透露,「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将改为实名登记,并引入「红、黄码」,红码用来标签确诊者,黄码则针对海外返港者,通过公共场所的辨识系统,示意禁止他们入内,从而堵截病毒的传播。在他看来,这叫精准防疫,因为「红、黄码」可以为这两类别人士划定不同的活动范围,分毫不差,其他人士则可凭「绿码」而通行无阻。 卢局长看来忘记了应付第五波疫情的策略重点,在于提高长者的疫苗注射率,确诊者按病情分流处理,加上社交距离措施,避免医疗系统负荷超重而崩溃。大致上,是类似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的抗疫方法,务求在控制疫情、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动之间取得平衡。如今疫情再度升温,是时候检讨一下,再调整不同措施的轻重,而不是为了「变幻原是永恒」,政策便变幻起来了。 例如,长者的疫苗注射率半年来确是提高了,但现时六十岁或以上人士接种两针的比率不及八成(79.8%),特别是八十岁以上的比率不到六成半(64.19%),而院舍长者接种两针疫苗者,五月中时仅仅超过5成半(56%)(打三针者更低至14%),因此政府若要精准抗疫,首先必须提出改善办法,加速提升长者的接种率。再如家庭聚会是公认最难制止的病毒传染途径,政府必须面对问题提出善法,降低传播风险,如建议聚会前先作快速检疫测试丶带口罩等等。 卢局长确实天生异禀,一眼就看中确诊人士及海外返港者,就是疫情升温的罪魁祸首。他不掌握有多少确诊者违反隔离令,也没有调查研究染疫者的来由是否与违例者有关,便认定确诊者进入公共场所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需要从严处理。同样莫名其妙的是,受限制人士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但就不等于能够制止他们的私人聚会,更何况「黄码」人士仍然可以上班,并且乘搭公共交通。 政府既然认定「红、黄码」人士是问题根本,其实可以用更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来对付。例如恢复营运超过一万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在国家支援下,更可增至五万张,足以容纳他们隔离七天,保安设施可以滴水不漏,何须七百四十万人冒著个人资料被窃的风险,以实名登记「安心出行」?还记得五年前,选举事务处曾经遗失三百万名登记选民的个人资料,至今仍未破案,试问当一个政府连缉拿资料窃匪归案也无能为力,市民又如何安心登记个人资料呢? 不错,香港若与大陆及澳门看齐,全民用「红黄绿」健康码,或有助与大陆通关,但正如上述,健康码不是万应灵丹,需要政策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堵截疫症的快速传播。再者,中港两地能否通关,关键在于过关前后的检测证明。当局应该首先想方设法,将病毒检测提速提效提量,并且降低费用,再与大陆当局据理力争,尽量简化过关的手续。 奇怪的是,卢宠茂不实事求是解决抗疫及通关问题,也只算是失职而已,但总不能毫无实据,以散播仇恨的言词,针对确诊人士及海外返港者,暗指他们要为疫情升温负责,更明言确诊者这些少数人的行动自由,会危害其他多数人的健康,因此必须运用「红、黄码」加以识别,再飨以闭门羹。 挑拨确诊者与其他人的对立,或有助政府争取某些市民支持健康码,但对于收服疫情根本不能对症下药,反而刺激起反对政府的情绪以至行动。今时今日,市民或再不能走上街头,但难保他们不会消极抵制健康码,怀疑确诊也不做检测,或者不呈报快速检测的结果,令政府无法掌握疫情实况,而健康码更成为官民对抗的新起点。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3-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3日 1.【香港书展】港民间自发「香港人书展」开幕前一天 突被业主要求立即清场 香港民间自发筹办的「香港人书展」原订周四(14日)开始举行,惟主办方在书展前夕接获业主发出的书面通知,指违反租约条款决定终止租借,要求立即清场。「香港人书展」主办方之一杨子俊表示,这是一个很清晰的讯息,反映香港现时的环境;亦有参展商感到可惜。 「香港人书展」前夕,主办方周三(13日)下午2时举行记者会,公布周四(14日)书展的安排。 出版社「山道文化」负责人、「香港人书展」主办方之一杨子俊,透露业主曾经接触过主办方,预料书展有机会未能如期举办,要考虑退款安排并以网上书展作为替代方案。杨子俊引述业主称,对方考虑终止租场,因认为活动有违签约时声称目的,又指今次活动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注意,令性质升级。 杨子俊不同意业主的说法,他指合约有清楚列明「香港人书展」的活动名义,更指业主表示过场地曾用作「市集」用途,并可提供相关相片及介绍场地工程承办商,反映知悉「香港人书展」的举办模式,对业主代表的决定感到极度失望及遗憾,他出席记者会时一度洒泪。 杨子俊说:我们很多工作人员,尽了很大努力去搞这个书展,我真的不知道可以再做些甚么,可以去继续坚持我们相信的事。如果我们在做坚信的事,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这会是一个很清晰讯息,反映香港现时的环境。 在记者会完结后约一小时,杨子俊经地产代理收到业主书面通知,指其违反了租约,包括「场地不能分租」及「不得导致场地人员有可能受伤害」的条款,须即时撤走场内所有物资。他认为有关理由不合理,惟参考法律意见后,认为业主有机会立即封场,为保障市民安全及减少损失,已建议参展商立即撤走所有物资,并正谘询法律意见,保留民事追究权利。 记者下午在现场所见,有参展商正收拾书本及物资。其中「MisyBaby」是售卖台湾儿童绘书的网店,老板Anna接受本台访问指,贸发局书展租金昂贵,这本应是书店第一次参加展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接触读者。她认为业主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店员花了3日时间去布置场地及运送图书,对于未能参展感到很可惜。 Anna说:都可惜,我们准备了一段时间,我们店铺已用了全部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都没有办法,我们不能赖死在这里。我又觉得不用太担心,可以做些甚么?最多离开,我们堂堂正卖书,又不是不能见光。我预想最坏结局中,这已经是最好,即一早跟我说不能做,总好过中途会发生一些事,才叫我们撤走。 现时政治气氛高压,售卖书籍都可能面对审查或打压。Anna入行以来,从来没有想过,一件很普通的事,都有机会踩到「红线」。 Anna说:现在好像阅读任何教你思考的书,都好像是错的,就算成人自己看都是,有一些出版了书,都突然被禁售,就算我跟台湾书商订书,他们都会说「你在香港卖要小心」,我觉得这个情况几「特别」,只能用「特别」来形容,以前都没有遇过。 由香港贸发局举办的香港书展于今个月举行,出版社「山道文化」两个月前突遭当局取消参展资格,杨子俊质疑事件是「政治打压」,「山道文化」后来决定自行改办「香港人书展」,希望在民间继续发声。「香港人书展」参展商包括香港文学馆、白卷出版、有种文化、界限书店、MisyBaby等。记者中午到场视察,书本种类繁多,有经典作品、本地文艺、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流行读物、亲子绘本、英文著作等。 杨子俊涉「非法集结罪」 7月21日审讯 今次主办方之一的杨子俊,曾任拔萃女书院通识科教师,有「爆眼教师」之称。在2019年6月12日被子弹击中右眼受伤,导致视力受损。事发当日,他被警方以「暴动罪」拘捕,就「暴动罪」成功「踢保」近3年后,他于今年4月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突然再被警方以「非法集结罪」上门拘捕,并即日于东区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案件获押后至7月21日,杨子俊获准以10万元保释外出候讯。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港府借华府「香港电影节」宣传回归25年 港人联署示威吁美馆切割 在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NMAA)与香港驻华盛顿经济贸易办事处(HKETO)合作,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年度活动「香港制造电影节」(Made in Hong Kong Film Festival)。活动却一度被港府以庆祝「香港特区25周年」之名作政治宣传。一批港人向NMAA反映后,相关宣传广告已被移除。在美港人又促请NMAA终止与HKETO的合作,免被利用为粉饰及洗白工具。 15个在美港人组织在周三(13日)向NMAA所属的国家资助博物馆机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秘书长朗尼.邦奇(Lonnie Bunch)及多名美国国会议员发出联署信,促请NMAA终止与HKETO的合作关系。有份联署的「We The Hongkongers」总监许颖婷表示,若NMAA继续接受来自港府的赞助,无异于赞同这个政权。 许颖婷说:好坦白讲,他们会展出、会批准的电影,并不反映香港的社会现况,而真正反映香港社会现况及政治议题的电影,全部都被香港政府禁播,那么国际观众所认识到的香港,只不过是香港政府以及中国政府想营做的香港形象。所以在我的角度来看,在华府这个美国城市里的政府,与香港政府合作,举办一个泯灭香港文化的电影节,事实上你就是收香港政府的钱,去制造一个不完全代表香港的电影节。 「香港制造电影节」由7月起会在华府的NMAA博物馆展出多套香港的电影作品,包括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精武门》、周星驰主演的《少林足球》、《功夫》等等。NMAA在网上介绍,活动是「向香港这个小岛制作的、深受世界各地喜爱的经典电影致敬,每个周末将带来一位著名的香港电影偶像,这个电影节得到HKETO的慷慨支持」。 在港府的「香港特区25周年」网页上,「香港制造电影节」一度被放在美国举行的庆祝活动版面。显然,港府视该电影节为庆祝特区25周年的海外活动之一。 一批港人对NMAA被港府利用作大外宣粉饰太平及对内愚民洗脑的场地感不满,据华府一批香港民主人士透露,他们曾经去信NMAA反映不满,馆方回应指,对活动被宣传成庆祝「香港特区25周年」感到惊讶,并承诺会要求HKETO移除相关的广告。 这批港人又在上周五(8日)电影节开幕时到场示威,其中有份拉「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横幅示威的文先生表示,希望观众知道活动由香港政府赞助,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 文先生说:对我来说,好明显就是他们想白洗香港政府的名字,让他们的形象等等得以改善,但是大家都知道香港过去几年发生了甚么事。其实整件事,他们本来是推销成与香港主权移交中国25周年有关,我们去(示威)的目的主要是想提供这个资讯给大家,大家都可以继续看香港电影,大家一起参与,但我希望大家想想这个关系。 本台记者翻查港府对该电影节宣传的网页历史,发觉相关的宣传广告现时已被移除,但6月22日的时候仍然存在。 HKETO回覆本台记者时,没有回应有关宣传广告被移除一事,只表示其使命是「丰富香港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投资、艺术和文化联系。我们将会秉承使命,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通过艺术和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向美国观众展示香港的人才」。 至于NMAA会否终止和HKETO的合作关系,NMAA就事件回覆本台记者时,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重申「史密森尼的使命是增进和传播知识,我们感谢港人组织的联络,我们作为博物馆,宗旨是通过各种学术和公共项目,促进大家对亚洲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3.【香港人权】美关注15港检控员侵害人权法治 吁美国及国际制裁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关注15名港检控人员侵害人权及法治,认为美国及国际社会需采取制裁行动。评论指,这班检控人员是党国机器的「刀把子」,不排除他日法官也受牵连。当制裁不再限于高官,阻吓性会增加。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于当地时间周二(12日)发布了一份名为「香港检控人员在政治起诉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报告,指控香港律政司刑事检控部门在处理有关国安案件时,受到政治因素干预,有侵犯人权迹象,其中确定了香港15名负责政治起诉的检控人员。报告建议若发现日后香港自由进一步受侵蚀,美国政府应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实施相关制裁。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三(13日)接受本台访问,指检控的公正与独立是整个司法专业的第一道防线。在作出决定和行使酌情权时,检控人员必须根据法律、可接纳的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控方已知的其他相关资料,以及任何适用的政策或指引,公正理智地行事。刑事检控人员也不得受自己「对政府、任何政党、任何团体或个人在政治上可能带来的影响」而影响检控决定。但现时实情并非如此。 桑普说:美国CECC指,现在这班刑事检控人员根本严格跟从上级指示,根本不是行使酌情权,换言之他们只是党国机器的刀把子,没有做其他选择的馀地。你看到就算香港《基本法》第63条表明,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检控人员应该独立行事,不受政治或其他不当或不必要的压力左右。但你看到,根据这个报告及我们对于香港形势的客观观察,这些原则在香港已经荡然无存。 桑普续指,香港已明显违反香港人权法案及联合国两大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 约》),他相信美国会再检视香港是否保持司法独立,若有足够证据,相信会有进一步的措施,而随著牵涉到范围扩大,阻吓性会愈来愈高。 桑普说:如果你说只是针对特首,或者是政务司,或者某些局长去做制裁的话,阻吓作用很小。但如果你针对一些党国的螺丝钉,不同的地方或检控人员、司法的法官都遭受这方面制裁的话,那个阻吓作用会增加。因为牵涉的人广泛了,而他们亦会有所忌讳。两边挑选一边,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来,香港也有好多海外法官已经离开。 美国政治风险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同日对本台指,这次CECC的报告算是延续过去几年美国的政策,但相信也不会令到这些检控人员收敛。假如对象扩展至法官,企业或者会对司法系统的信任打上问号。但纵观2019年来美国自几次制裁香港官员,也是改不了港府及北京政府的政治方向。 方恩格说:这些案件还是会继续,不会因为美国制裁法官,而香港政府就会放弃。会不会引起法官不满,然后加重判断(刑),会不会针对一些被告人令其不利?虽然法官会否认,但这也是值得观察的一个后果。 报告指至少有10,500人因政治和示威活动被捕,自2019年6月以来,律政司以《港区国安法》与示威相关指控起诉了至少2,944人,包括示威者、记者、公民团体人士、反对派政治人物等。报告说,如果允许香港检控人员行使《检控守则》(Prosecution Code)赋予他们的酌情权(discretion),政治起诉和任意拘留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报告指出,港府对异见和民主观点的强硬态度,令人非常担忧香港法治受到侵蚀。而香港的政治犯人数不断增加,印证这些担忧并非子虚乌有。 因此报告建议美国和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包括增加额外的 制裁,以解决法治和人权受到侵蚀的问题。 报告详细列出15位有份处理政治案件的检控人员,包括掌管律政司刑事检控科的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Maggie YANG Mei-kei),她亦曾是「47人初选案」的律政司代表;曾负责首宗《港区国安法》案件的署理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Anthony CHAU Tin-hang),当时24岁被告唐英杰被裁定「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及「恐怖活动罪」两罪罪成,判监9年;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Laura NG Shuk-kuen);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萧启业(William SIU Kai-yip);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Andy LO Tin-wai);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张卓勤(Ivan CHEUNG Cheuk-kan)。 此外还有9位不是、或不能被确认为特别职责小组的成员,他们处理过不同程度的政治案件,包括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陈淑文(Alice CHAN Shook-man)、检控专员陈颖琛(Derek LAI Kim-wah)等。 报告也提及,香港刑事检控科(Prosecutions Division)行动背后日益明显的政治动机引发了一些内部异议,但自2019年以来,可能由于报复(possibly due to retaliation),这声音未被听到。在2019年的抗争活动中,一群检控人员在一封公开信中匿名质疑其高层的廉正性,称当时的律政司司长及刑事检控专员在决定以暴动罪起诉44名抗议者时,将政治考虑凌驾在《检控守则》之上。有检控人员写信给高层,批评港府对示威活动的处理手法,但后来被停职,并可能面临进一步的纪律处分。报告也首次点名刚上任的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指已经注意到他声称不怕被美国制裁的言论。 报告重申,稳定的法律体系、自由流通的新闻和资讯以及肯定的权利保护,是香港经济和文化活力的基础,对商业信心和美港关系必不可少。 在5月份,已有7位美国国会议员联署致函美国总统拜登,促请美国行政机关制裁《港区国安法》指定法官及检控人员。而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去年11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更批评《港区国安法》指定法官,斥香港司法独立是虚有其名。 2019年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规定,美国总统有义务封锁被认定对包括任意拘留在内的侵犯人权行为负责的外国人的资产、甚至拒绝他们进入美国,建议政府考虑制裁上述人员。美国财政部早于2020年8月制裁11名中港官员,4名为中国涉港官员,7人是香港政府官员,包括林郑月娥、郑若骅、李家超、邓炳强、卢伟聪、曾国衞、陈国基、夏宝龙、张晓明、骆惠宁、郑雁雄。美国财政部的声明指出,受制裁对象本人、以及其直接或间接地持有50%股权以上的法人实体,在美国持有或由美国人拥有或控制的所有财产和财产权益,都会被冻结。 港府周三(13日)晚上发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发表的所谓「研究报告」,指该文件「散播不符事实的诋毁」,并尝试以所谓「制裁」恫吓香港特区政府检控人员,又一次展示该委员会「卑劣的霸凌行为」。发言人亦称,报告「公然践踏法律公义,尝试以霸权主义威吓尽忠职守、秉承公义的特区政府官员履行应有的检控职务,粗暴干涉香港事务,严重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大律师公会主席杜淦堃回覆《星岛日报》查询时称,「大律师公会以往曾多次强调,《基本法》第63条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预,是香港司法行政中重要的一环,任何在香港或境外的干预都应该受到谴责。」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中国社会】新冠康复者遇就业歧视 被迫睡公厕一个面包吃三天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中国政府厉行种种厉苛封控,间接造成新冠康复者遭遇就业歧视,有人甚至被迫露宿街头。中国社交平台近日疯传文章,上海一名农民工因感染过新冠,康复后未能找到工作,被迫睡在火车站公厕,一个6元的面包她要分三天吃。上海市政府呼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但陆媒则踢爆,上海当局明文指企业是防疫「第一责任人」,并引述企业表明,出现「招聘歧视」实属「无奈之举」。 近日中国微博热传一篇〈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刷爆全网,也让网友认识到了一个新词汇——历史无阳(从未核酸检测呈阳性)。 文章的作者在上海虹桥附近工作,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这个地方。不知道从甚么时候开始,她发现虹桥地下通道住满了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这个疑惑在她心里扎了根,直到她认识了一个女生,名叫阿芬(化名)。文章提到, 3月来到上海的女工阿芬,遇到封城并感染新冠,在解封后又因为「阳过」遭遇招聘歧视,积蓄花光,只能在火车站周边地区流浪。 在火车站里,阿芬和其他农民工朋友一起过著拮据的日子。每天到特定位置连接免费WI-FI,下载软件签到、抢红包,攒上几天再提取现金。共6元人民币的两斤面包,她能吃上3天。衣服洗完,就晒在行李箱上,或搭在火车站围栏。若要洗澡,就用盆子接厕所水,一直把手放在感应处让水流出。洗头没有风筒,就把头放在烘乾机下烘乾。 文章指,从5月底到7月,招工平台和中介都表明,需要「历史无阳」,不考虑进过方舱或曾阳性的工人。阿芬表示,她一直在等待,希望有一天「阳性康复和正常人一样」,在求职时不会受到歧视。 而火车站近期开始清退闲杂人员。晚上12时在通道坐下或躺著,不到半小时就会有人「清场」。阿芬说,以前「每个能睡的角落她都睡过」。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11日回应事件时声称,根据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又称社会各界应对阳性康复者更多关心关爱,不能给他们贴标签。据澎湃新闻周二(12日)报道,阿芬在多方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工作,将到顺丰速递任职。 但据财新网报道,多名企业透露,如果康复者不幸「复阳」,公司所有员工都要算作密接者,被隔离2天。办公场地也要封闭管理,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上海发布的复工政策里,企业是防疫「第一责任人」,一旦有复阳传播,企业负责人要负直接责任。报道一名企业主说,「企业招聘也不想歧视,实属无奈之举」。 也有网民反映,在〈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文章惹来关注之后,不少在社交平台转发这篇文章的帖子都遭到网管删除,也有网民指火车站的流浪群体已不见踪影,但他们怀疑这批流浪民工并非都找到工作和住处,已是被「强力部门」赶离了中国传媒和普通民众的视野;有网民以「中国速度」来形容上海政府这场「维稳运动」的「效率」。 另据「第一财经」周二(12日)报道,广东佛山市佛山大剧院最近张贴「历史有阳」不得入内的公告。该剧院在周一(11日)为此道歉,称有关禁止入场的表述「不准确」,并更改为「尚在居家健康监测期内的已治愈的确诊病例」不得入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中国社会】京朝阳区取缔早市动用特警 被嘲「实现共同贫穷」 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在两年前提倡「地摊经济」,但其主张很快就被打压。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信蔡奇出任市委书记的北京,打击地摊经济更是不遗馀力。近日中国有网络影片显示,朝阳区取缔早市,竟出动动用了大批特警,就连网民也看不过眼,嘲讽说「那武装的力量是足够打台湾和解放日本的了」。 最近有北京网民上载影片,显示北京市当局出动大批特警、消防、救护车,为的是要取缔朝阳区华荣街晨早墟市。 中国网民:华荣街取缔早市。动用了大量的特警、消防车,还有那个救护车。哎呀,你看看那武装的力量是足够打台湾和解放日本的了。 网民亦不忘指出,蔡奇治下的北京严打墟市,正好突显中国高层内部分歧。据中国政府官网,2022年6月,李克强曾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更形容「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有网民甚至断言,如今习近平「嫡系」蔡奇上演「严打地摊经济」,是「扇了李克强一记耳光」。也有网民以嘲讽语气指出:蔡奇此举是「清零私营业主」,「实现共同贫穷」。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中国社会】发改委调整落户制 学者:只为把农村人往城市赶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周二(12日)发布户籍制度改革文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宽。学者认为,做法是为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 据中国央视报道,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所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宽。 湖南学者李先生认为,当局这一政策与城市劳动力不足有关。 李先生对本台说: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真正的目的是把农村人往城市里赶。说是执政为民,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城市劳动力不足只是一个方面,因为中国还是自称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每年毕业这么多大学生,几百万、上千万,现在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我听说今年大学生扩招,是因为今年就业岗位形势严峻,如果不给这些人出路,他们毕业等于失业,那么社会就会不稳定。 经济学者宋昆仑本周三(13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上述新政策与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有很大关系,包括房地产、制造业、失业等都面临巨大压力,而通过小城市吸纳外来人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可推动及保持当地的房价稳定。 宋昆仑说:继续保持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维持在高位,拉高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 宋昆仑表示,如果小城市缺少年轻的劳动力作生力军,其城市老龄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因此各个城市都在设法吸引年轻人落户。 宋昆仑说:因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存在之后,那个地方很快就会是一个衰老的城市,或者是一个衰败的城市,也就不会有未来,也就不会有希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各地方都在不停吸引年轻人留在城市里。 宋昆仑以广州为例,以前对入籍者有诸多限制,而今即使从技术学校毕业,都可在广州落户。 不过他批评,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员合理流动,专家及学者早已要求废除户籍制度,现时的改变难以称为「改革」。 宋昆仑说:早就应该放开对户籍制度的管控。让人们无论在哪里,都能够自由生活,获取收入。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这种户籍制度改革在当前情况下,它属于迫不得已的做法,实际上谈不上是一种改革。因为现在用户籍把人套牢的政策。在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起源于1958年的户籍制度,把人牢牢的固定在居住地,并将户籍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影响了人群流动和妨碍他们子女受教育等基本权利。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接受官媒采访时说,新政策意味著,未来随著人口跨地区和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如果迁移到一个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那么落户过程就完全无障碍。他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迁入人士就应该无条件在当地落户,并且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条件。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拒绝遗忘】刘晓波逝世5周年 香港紧随中国大陆言论、悼念均「清零」 周三(13日)是中国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5周年。「刘晓波」、「零八宪政」等字眼继续在中国大陆「被消失」,《国安法》下的香港,昔日的悼念活动似乎亦已消声匿迹。本台尝试联络中、港多位曾声援刘晓波的维权人士,惟部分人在政治压力下而婉拒访问,有国内受访者叹言,现时情况正反映刘晓波生前积极争取的言论自由,在习近平治下愈趋恶劣;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表示「惋叹、唏嘘、可惜」。 「刘晓波」的名字,今年「7.13」继续在中国大陆成为「禁语」。香港昔日作为中国仅存能在事件上发声的地方,但今年亦都「失守」,不但香港街头「六四」周年时一片「和谐」,「7.13」当日,港媒未见任何刘晓波有关的报道,包括曾大篇幅报道刘晓波相关事件的《明报》、《有线新闻》等。其中记者在《有线新闻中》网页中以「刘晓波」作搜寻关键字,结果更显示「找不到相关纪录」。 以往常主办活动声援及悼念刘晓波的前支联会,多名成员现仍身在狱中。社民连作为「战友」,是去年唯一在港举办悼念刘晓波活动的团体,时任主席黄浩铭曾在中联办门外扬言「会继续坚守每年的承诺」。不过,今年香港街头都消失了社民连的踪影。本台曾以电话联络社民连现任主席陈宝莹和成员黄浩铭、曾建成等,均无人应机或称「不便受访」。 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则向本台叹言,该情况反映如今香港言论自由空间愈来愈收窄,逐渐与中国大陆看齐。 吴文远说:那么多年来,香港已出现就某些议不能畅所欲言。只能说是「惋叹、唏嘘、可惜」。不论是普通市民、民间团体和政党,甚至是媒体,都是面对同一个担忧。我相信很多前线记者或媒体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或者想报道,但鉴于今日的环境,他们连最基本报道都没有了。我担心香港假以时日,某些历史会被新一代遗忘,甚至被改写。 中国异议人士李方亦向本台指出,刘晓波去世迄今5年来,中国言论自由一路倒退,就连香港都不能幸免,又指不但「刘晓波」的名字在中国「被抹走」,中、港两地新闻工作者亦持续遭打压。 李方说:刘晓波海葬不允许家属之外的人参与。迄今,知道刘晓波的内地中国人居然是少数。这很荒唐,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样的全球至高荣誉,他的国家的绝大多数国民居然不知道他。2020年,包括美国之音记者叶兵在内10多名外媒记者被赶出中国。在疫情期间,公民记者张展被判刑,方斌、李泽华、陈秋实长时间失踪,方斌迄今下落不明。最近曝光的郑州储户抗议事件,自媒体被国保私信威胁,不准发布任何消息。习近平的十年中,中国言论自由一直是在倒退。香港居然把《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关闭,《众新闻》被逼迫关停,许多媒体人被抓捕判刑。 过去的「7.13」,不少维权人士因悼念刘晓波而被搜捕和严密监控,包括2017年刘晓波逝世被迅速海葬后,约20人因在刘「头七」,在广东江门新会海边公祭悼念刘晓波而遭当局搜捕。本台尝试联络部分刘晓波生前友人以及曾发起悼念的中国维权人士,对方称正受官方严密监控,最终婉拒访问,部分人指「如受访,可能一家人都没有地方住」。 其中,有人匿名受访时,引用刘晓波的经典语录叹言中国人民智不开,可怜可恨:「如果你把中国的问题归结为政治腐败,再及文化腐败,就会问:『为甚么孔子的思想能统治中国这么多年,至今阴魂不散?』我说过可能与人种有关。中国的落伍不是几个昏君造成的,而是每个人造成的,因为制度是人创造的,中国的所有悲剧,都是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和自我欣赏的,不要埋怨别人」。 如今要公开悼念刘晓波或只能寄望海外。今年「7.13」,台湾和欧美等媒体今年则仍关注事件。现身处美国的中国民运领袖王丹与多位中国异见人士、外国人权学者等,则于「7.13」举行刘晓波逝世5周年举办名为「黑暗中的盏明灯」的全球线上悼念活动。王丹同日于社交平台发文呼吁,「不要遗忘刘晓波」。 至2008年,刘晓波发起并起草《零八宪章》,呼吁开展宪政改革和实行多党民主制,隔年12月被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11年。刘2009年入狱前写下《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向中国政府作最后的呼喊,文中最后写到︰「我期待,我将是中国绵绵不绝的文字狱的最后一个受害者,从此之后不再有人因言获罪。」 在囚押期间,刘晓波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首位获奖的中国公民。全球见证台上一张空凳,代表刘晓波获奖。2017年刘晓波因患肝癌末期,多次要求出国求医被拒,最终在渖阳医院就医期间病逝,终年61岁。刘逝世后不足48小时,中国当局迅速将他的遗体火化和海葬,并严密监控其家属,而刘霞自刘晓波被捕后一直被中国政府软禁至2018年,相思成疾,现身处德国休养。 记者:李若如/古亭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逝去五年 刘晓波精神遗产仍在黑暗中照亮中国 2017年7月13日,中国首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渖阳逝世,临终前仍被中国政府囚禁,不得自由。五年过去,他的海外友人未忘刘晓波留下的精神遗产,在英国伦敦继续举办悼念活动,并在全球多地同步连线。他的生前好友以视像形式发言,表示中共虽然使中国民间运动边缘化,但只要继续悼念刘晓波,就会有更多「刘晓波」勇敢站起来,为中国争取民主自由。请听本台记者吕熙发自伦敦的报道。 中国首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五周年,中国国内的声音几乎被禁绝,刘晓波的海外友人则连续第六年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今年更从德国移师到英国伦敦,并和全球多地同步连线。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圣詹姆斯教堂内,约50人聚首,缅怀刘晓波这位「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德国赶到伦敦的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廖天琪发言时提到,刘晓波一生曾四次入狱,但最后一次未能活著重获自由,批评中共正意图抹去刘晓波在人们脑海的印象。 她形容刘晓波一生笔耕不断,其诗歌及政治论述显示了他对被欺压者的同情,赞扬他支持台湾和西藏人民,批判中共意图夺去港人的言论自由、民主和法治。而他当日的警告,今日已成现实。廖天琪形容,即使刘晓波已离世五年,他的精神仍安抚无数人的心灵。 廖天琪说:刘晓波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即使对迫害他的人,他也只是说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仇恨」。他的甘地式非暴力精神,在这个充满纷争的世代,安抚了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港人代表郑文杰发言时表示,刘晓波是香港人的一个集体回忆,从他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到逝世,香港人曾经有声援和悼念他的自由,如今却已不复存在。他认为即使部分香港年轻一代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仍和中国人拥抱共同的人类价值,而今日中共之手已伸向香港,香港人和中国人面对同样的命运,必须共同起来捍卫民主。 刘晓波的友人、八九学运领袖王丹以视像形式发言,他呼吁世人不要忘记刘晓波,因为这不单是纪念一位为众人而死的英雄,亦让世人记著中共如何超越文明社会的底线。 他形容习近平执政后,中国公民社会遭受严重打击,然而刘晓波的经历告诉世人,即使在六四屠城后最艰难和黑暗的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反抗之火亦从未熄灭,因此继续纪念刘晓波,就是启发更多人继承他的理想。 王丹说:中共可能消灭了一个刘晓波,但中国不会只有一个伟人,我们不应对中国国内抗争者失去希望,而应继续支持中国国内的抗争。纪念刘晓波,就是一个启发更多刘晓波的过程。 另一位刘晓波的友人、现居美国的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军涛通过网络发言,他忆述刘晓波刚开始从文学走向政治时,是一匹「黑马」、桀骜不驯。而刘晓波在六四后亦一直批判和审视反对运动失败的教训,但后来刘晓波和天安门母亲接触后变得温和,才有了其后温暖无数人的招牌笑容。他认为即使中国的民间运动被边缘化,刘晓波亦明确指出了中国未来的方向。 王军涛说:中共现在以暴政的手段,使中国的民间运动被边缘化,但在被边缘化的过程当中,中共并不可能扼杀中国的民间运动。其实我看到愈来愈多的年轻人,正迈向和刘晓波同样的步伐。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重温刘晓波走过的路,我们知道刘晓波的方向、角度是中国的未来,刘晓波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中国的未来。 台湾驻德国代表谢志伟也以视像方式发言,他形容刘晓波不会白白死去,他留下的人文精神,对公义、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将永远长存。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同日发表声明,表示刘晓波虽已离世五年,但他仍然是在中国寻求公正、自由和人权的人们的标杆,委员会将继续缅怀刘晓波留下的遗产。 声明还说,委员会将继续揭露中国政府的人权压制行为,加强对中国和流亡民主活动人士的支持,并继续敦促美国政府和盟友也这样做。声明最后强调,虽然遭到压制,但委员会坚信,中国人民争取尊严和人权的斗争必将胜利,到那时,刘晓波将被尊为中国的英雄。 记者:吕熙 9.【香港法庭】内地生自杀不遂欲杀人搏死刑 刀伤4晨运客「企图谋杀」罪成囚16年 在香港,3年前一名曾自杀未遂的内地男学生,为获死刑,在深水埗嘉顿山随机持刀刺伤4名女晨运客后回大陆自首不获受理,终返港时落网。该内地青年早前在高院原讼庭承认4项企图谋杀罪,法官杜丽冰周三(13日)判处他监禁16年。 被告刘越腾(现年26岁),报称学生。在内地长大,事发时居于嘉顿山旁边的美荷楼青年旅舍。他被控在2019年10月11日,在深水埗近石硖尾配水库(嘉顿山)山边企图谋杀吴伯弟、刘文联、张轩娣及林琼琼(50至57岁)。被告带著耳机,听著由书记为他将法官的说话翻译成普通话。他听取判刑期间一直低头,判刑一刻被告毫无表情,判刑后缓缓坐下。 法官杜丽冰判刑前指,引述法庭为他索取的精神科报告,被告过去曾患抑郁,小学时因为健康理由而被同学欺凌及排挤,中学曾数次自杀但不成事;其后他升读大学,案发时他就读机械工程系四年级。 被告期后产生「在结束生命前要享受人生」的念头,故他先在内地结识旅伴来港同游迪士尼及维港,其后他自行去购物及到访海洋公园,因感孤单故在港结识女伴,并付款送女伴新手机,惟两人争吵后女伴带走手机离开,令被告生气及失控,他一度打算割腕自杀,但他没有勇气而不成事,故他改变想法打算诉诸暴力行为、伤害他人,并打算回大陆接受死刑,故在嘉顿山犯案。 他还押期间尝试数次自杀,精神科医生认为他有「强逼型人格障碍」及「适应不良性调适策略」(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但经过治疗后被告情况稳定,不过自残及伤害他人的风险高,报告认为被告不需要接受医院令,但需要长远接受治疗。 杜官形容事件完全是懦弱胆小及无缘无故的袭击(coward and unprovoked attack),并指控罪非常严重,随机把涉案4名晨运客当作目标,被告袭击第一名事主后本应控制自己并停止,但被告选择继续追赶并施击另外3人,并立即逃回内地。法官指法庭判刑除了要有阻吓性,亦要显示被告行为危及他自己及社会。4名事主当日如常外出晨运却遭遇到可怕的袭击,法庭需要保护社会大众。 官:法庭需要保护社会大众 被告判囚16年 法官称读到被告父母撰写、令人心碎的求情信,希望法庭怜悯处理,但是此控罪实在太严重,被告是希望杀死她们,令政府可以判他死刑。法官称,香港并没有死刑,只会以监禁方式协助罪犯更生,在精神科医生及心理专家协助下防止他们继续以暴力行事。就4项企图谋杀罪中,杜官每项控罪以监禁16年为量刑起点,考虑到被告在最早阶段认罪,每项控罪刑期扣减至10年,其中3项控罪期中的两年刑期分期执行,共判囚16年。 案情指,案发当日早上约9时许,来自内地的吴、刘及张相约到事发地点晨运,而林亦在该处做运动,期间林留意到被告一直站在附近。约1小时后,被告突然取出20厘米长生果刀刺向林的背及颈,令她血流如注。其馀3名事主目击事件慌忙逃跑,被告却从后追上,用生果刀先后向她们施袭。4名事主分别颈、背、心口、腹部受伤,其中张须入住深切治疗部,原有焦虑症的林,事后更患创伤后遗症,需要作跟进治疗。 被告在犯案后离开香港,至在同月13日下午,经深圳湾管制站再入境时被香港警方拘捕。被告在警诫下表示,他在2019年10月1日来港,在超市购买涉案生果刀打算自杀,结果不成功。他及后改变主意,决定袭击他人,却发现原来杀人较自杀更困难。 被告续指,事发前他曾多次到访嘉顿山,当时已想过伤人,惟始终未鼓起勇气,直至当天他观察良久,认为是机会,便伺机向4名素未谋面的事主落手。事后他想过留在现场等警察,但始终因害怕而逃走,并乘的士拟返内地,只是当时身上没有证件,后来又发现双程证过期。辗转下他用护照返回内地,恤发后便向内地公安自首,却获告知因他是在港犯案,公安不能拘捕他,他惟有返回香港,在边境落网。 大律师陆伟雄指,一般来说,「在港犯案,内地不能受理」这讲法是正确的,因为关乎到司法管辖权不同,两地的法律原则亦不同,两地并非共同使用《普通法》,按国际惯例,司法程序都是在发生罪案的地方处理。陆指,如果在香港犯案,即使被告是其他国籍的人,亦要在香港接受审讯,「美国人都唔可以话系香港犯案,要返美国审」,故即使被告是内地人,也不能要求到内地受审,此案亦不涉及引渡议题。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陆委会等回应汪洋海峡论坛讲话 反对统战重申两岸互不隶属 第14届海峡论坛周三(13日)起在福建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开幕致辞时表示,只要台湾承认「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就能改善两岸关系。在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当晚回应表示,台湾及国际并不接受「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重申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份。另一方面,美太平洋舰队司令表示,2022环太军演会提高盟国合作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台湾2027」。 邱垂正回应汪洋的海峡论坛致辞表示,海峡论坛为中共统战场地,他谴责中共持续对台军事威胁及渗透分化,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邱垂正呼吁各界认清中共的两面手法。又重申台湾从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邱垂正说:中共长期以来企图透过交流统战平台,宣传根本不符台湾民意期待、矮化台湾的政治主张,我们认为毫无意义、也是徒劳无功。 台湾民众及国际社会并不接受北京当局定义「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台湾从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互不隶属才是客观现状与事实。 本届海峡论坛,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以预录影片方式参与,期间他表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动海峡两岸交往对话,坚持「反对台独」。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副干事长黄世杰表示,国民党掉入中国共产党统战的陷阱互相唱和。实质上来看,所有议题都是政治思考处理。 黄世杰说:像这样的统战做法跟论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历次事实上都没有得到甚么实质的回应跟帮助,都只是在统战的场合喊一喊话而已。所以我们要在此再次呼吁,所有台湾的青年和我们所有的台湾同胞,对于中国这样口惠而实不至,事实上都是违反市场经济运作的原理,用政治上的口号来取代经济上的发展,这样的危险投资或工作环境,大家一定要慎思跟注意。 汪洋在海峡论坛开幕致词时表示,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有共同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虽然岛内一些人不断鼓吹脱钩断链,民进党当局百般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但大陆仍一如既往鼓励台企到大陆投资、千方百计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创造良好条件。 对此,民进党立委刘世芳表示,海峡论坛声称是一个非官方论坛,但却有国家主席习近平自己写信去,说要提供台湾青年很多就业实习上的便利,「便利」这两字其实就是一种统战。她指出,习近平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就抛出很多方便门,提供台湾青年很多就业机会,最后都是一两年就无疾而终。 刘世芳说:我们也非常清楚,现在中国大陆无时无刻希望把台湾变成香港化。从过去香港的《国安法》修正或者过去的「反送中」,所有的台湾青年都了然于心,所以陆委会一再提醒要参加海峡论坛的人,千万不要中了中共统战的圈套,我相信台湾的青年一定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周二(12日)表示,正在进行中的2022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 RIMPAC)并非针对中国,但他明确表示,演习会聚焦台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Sam Paparo)在接受美国国防新闻《Defense News》采访时说,会透过今次联合军演加强盟友「对未来几年潜在冲突最为突出的技能和技术」,包括两栖作战和远程打击,以应对适用于「台湾2027」的战术。 记者:锺广政 责编/网编:毕子默 11.【抗衡中共】美将与南太岛国启新篇 分析:拉拢盟友阻中共渗透 就在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宣布破产之际,美国副总统贺锦丽透过视频在「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发表演讲,呼吁面对「不良行为者」破坏秩序时,要「团结一致」。她也宣布美国将在该地「开启合作新篇章」。评论指,中共近年对南太渗透严重,其投资项目不顾环保过度开发,相信美国的做法能将区内国家重新拉回民主阵营。 周二(12日),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透过视像方式参加了正在斐济召开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她呼吁,随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影响力试图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时,「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贺锦丽表示,美国已经意识到,近年,太平洋岛国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外交关注和支持,美国将改变这个现状,开启美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在太平洋地显著增加美国的影响力,承诺在短期和长期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并解决它们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近年中共在南太平洋国家扩张影响力,引发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民主国家的担忧。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向本台表示,毫无疑问,美国此举是为了阻止太平洋岛国落入中国的「统战圈」。 冯崇义说:所罗门倒向中国,王毅出访南太平洋,让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很紧张,所以要在这个地方增加投入,也纠正他们以前忽略这些岛国的失误,他们担心这些岛国先后都落入中国的「统战圈」里头。 冯崇义也表示,虽然这些太平洋国家都是民主体制,但近年当地一些政客被中共收买,可能让这些国家未来留在民主阵营时遇到障碍。 冯崇义说:这些岛国面临一个选择,中国在这些地方加大投入,它们是倒向中国呢?还是留在民主阵营?从政治上说这些都是民主国家,但是它们很穷,也有不少的政客比较「便宜」,他们容易被收买,所以这对民主阵营是很大的挑战。 今年3月,传媒曝光了所罗门群岛与中国已经签署警务协议,并正在审议一项全面的安全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允许中国警察和军队可以应所罗门群岛的要求向该群岛部署警力军力等武装力量,以维持 「社会秩序」;被认为给中国军队和海军舰艇在所罗门群岛进行后勤补给、中途停留和过渡打开了大门。西方国家质疑中国欲在南太地区建立前哨基地。 今年5月,中国外长王毅密集访问南太平洋国家,行前更是将一份安全和贸易的区域性合作草案发给10国,「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两名新西兰联合主席发声明,谴责中国正在对该地区分而治之及推动隐蔽军事化。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于今年2月访问斐济,强化美国的印太战略,以应对中国的影响。而今美国再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对此,生活在新西兰的《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认为美国打了漂亮的一仗,将中国渗透严重的南太平洋地区国家重新拉回民主阵营。 陈维健说:这二三十年来,南太平洋地区这些国家基本上都被中共渗透了,这些国家贪图中国的经济,放弃上传统上跟民主国家的关系。美国、西方民主国家也看到南太平洋这样一个比较重要战略要地被中共拿走了。这一次美国重新回到了这个地区,而且太平洋论坛也没有邀请中国参加,可以说美国打得非常漂亮,又把太平洋这些岛国拉回民主社会的怀抱了。 对于太平洋岛国未来的选择,陈维健显得比较乐观。他认为尽管中共「大撒币」暂时收买了这些国家,但中国投资的项目在当地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良性发展,这些国家已经看到这种恶果,因此不难做出明智的选择。 陈维健说:南太平洋这些国家因为它的经济体量非常小,中共又肯「大撒币」,花个多少亿基本就可以把这些国家养起来了,这些国家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对经济的发展,而是以中共那种完全破坏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现在这些恶果也体现出来,那麽美国、西方国家再进来,它们就有一个对比了,这个对比很明显嘛,西方的支持是良性的,它们又会选择西方国家。 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宣布破产,该国正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重点投资对象,外债里面有十分之一是向中国借贷。斯里兰卡爆雷,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评论形容一带一路为债务陷阱,导致参与国家陷于财困。 据贺锦丽在「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演讲上透露,美国未来将启动汤加和基里巴斯设立美国新大使馆的进程;任命第一位美国特使出席太平洋岛屿论坛;重新向该地区派出美国和平队(Peace Corps)的志愿者。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在采取措施扩大其足迹,包括在斐济首者苏瓦重新建立区域使命。 另外美国计划将用于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和加强海洋安全的资金增加两倍。从每年的2100万美元增加到每年6000万美元,未来10年将投资6亿美元;其它还包括应对太平洋岛国非常担忧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国家威胁;以及应对新冠病毒、打击海上非法捕捞等问题。 贺锦丽表示,美国将追求可持续、高质量、气候友好的基建项目,并且不会导致当地政府债台高筑。 贺锦丽还表示将与「蓝太平洋合作夥伴」(The 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简称PBP)共同推动这种努力;今年6月,美国宣布,为了加强西方民主国家与太平洋岛国的经济与外交联系,决定成立「蓝色太平洋合作夥伴」组织。 贺锦丽最后强调,美国将在尊重、信任和互利互赢的基础上,透明和建设性地参与该地事务,以加强太平洋岛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权;美国认为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非常重要,当美国看到「不良行为者」试图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时,「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在此基础上开启「新篇章」。 汤加总理索瓦莱尼(Siaosi Sovalen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美国将在汤加开设大使馆,这是个重要里程碑。 不过就在「太平洋岛国论坛」开幕前夕,太平洋岛国吉里巴斯宣布退出论坛,外界相信该决定背后受到中国影响。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中国社会】医学研讨会包钢管舞表演 药企营销总监:没甚么问题 本周一(11日),中国社交平台疯传影片,显示在一个在重庆举行的心脑血管慢性病研讨会上,出现了钢管舞表演。有陆媒引述参会的一名药企营销总监表示,没甚么问题。 澎湃新闻报道,该影片拍摄于周日(10日),该活动由北京凯德思达集团主办,重庆尚尔佳医药承办,研讨会地点在重庆希尔顿酒店。影片显示,会场门外,有一个牌子写著「基层名医心脑血管慢病学术研讨会」,场内有一名跳舞女郎在大跳钢管舞。 这条影片在中国墙内广泛流传,并引起网民议论纷纷。有网民开玩笑表示:「这是测试内容,看了以后导致心血管病,现场吃一颗药就能治疗」。但也有网民认为:「钢管舞有国家队所以没问题」。 澎湃新闻报道指,12日上午,参会的一名药企营销总监告诉该传媒,钢管舞表演在餐厅,「没甚么问题」。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未普评论】大陆人的民族主义 他们还有救吗? 每逢国际灾难发生,中国大陆总是会传出幸灾乐祸的欢呼声。这次日本前首相安倍遇难,也不例外。看著小粉红们满纸兴高彩烈的污言秽语,我不禁想:他们还有救吗? 大陆人的民族主义,有几种超级病态表现:其一,看见别人倒霉,自己特别高兴。安倍遇难的消息传出后,全世界几乎是一边倒的表示震惊、同情、难过与惋惜。但是大陆的微博和微信却传出几乎是清一色的幸灾乐祸之声,这像极了「911」事件后,许多大陆人喝酒庆祝,为凶手点赞,甚至说,多来几次这样的事件,中国就赶上美国了。这种和人类情感反其道而行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们,实在缺少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和道德水准。 其二,自己的家园有那么多的苦难和灾难,却假装看不见,别国一有灾难,马上大声叫好。这些小粉红们,做人的勇气实在可怜,只能对外不能对内。勇气不够,算计倒是很精细,对别国的灾难说三道四最安全。他们知道,为911大声叫好,美国政府不会找喝茶;为安倍被杀叫好,日本政府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反之,他们对自己本国发生的灾难,知道不管说甚么都不安全,所以假装看不见。这和文明国家太不一样。文明国家看到别国有难,能帮就帮,至少表示同情与安慰。至于发生在本国的苦难与灾难,他们绝不干休,一定要追究政府和相关人的责任,所以这些国家的抗议与游行总是没完没了。 其三,许多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一遇安倍事件,就暴露其黑暗与愚昧。黑格尔早在1831年出版的《历史哲学》认为,中国落后,其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190年的光阴过去了,这个现在看起来处处由现代化硬件武装起来的国家,其许多子民的内心,依然处于原始般的黑暗,在该有同理心、同情心的地方没有同理心,没有同情心,似乎依然处于自然的愚昧状态。 当然,把大陆民族主义的病态表现,都算在小粉红身上,是不公平的。这些病态的民族主义者们,首先是被中共当作能够随时煽动起来一致对外的有效武器,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反美、反澳、反英、反瑞、反加拿大、反日、反韩等历次政治事件中,发挥中共政府希望他们发挥的作用。不过,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在很多时候,也会造成相反效果,如增加文明国家对中国的反感等。 这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7月上旬出台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9个国家24525名受访者中,有68%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其中,日本人对中国负面观感高达87%,澳大利亚、瑞典、美国、韩国的比率也超国80%。中国政府其实也明白,一些民主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近年来持续下降。根据中国国安部的一份报告,海外对中国的敌意已达自1989年天安门镇压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相信,北京政府不会完全不在乎民主国家对中国如此不堪的观感,但此政府目前最关心的应当是,小粉红们的表演千万不要太投入,免得20大节外生枝。因此中国政府很快就会出手约束小粉红了。然而,习近平肯定安倍对中日关系的贡献,似乎并没有让小粉红们收敛。他们依然认为自己说的很对。他们说,安倍多次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仇视中国,支持台独,践踏中国的国家尊严和利益,他死了中国老百姓高兴一下有甚么不对?还说,中国人的敌人死了,开心;中国人的朋友死了,同情。谁死都伤心,那是病态。 缺少正常的人道情怀,反映了中国和文明国家的巨大差距。3年前,好莱坞推出电影《Midway》,再现了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大败日本海军、奠定二战胜利的史实;片尾道,谨以此片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丧生的美日两国海军所有将士。德国柯布伦兹的军事堡垒建有一座墓碑,纪念自一战、二战乃至新世纪维权战中丧失生命的所有德军士兵。在消失的生命面前,没有战胜与战败,没有这主义那主义,只有尊严同在。这是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中国的小粉红们应该从这里学起。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离散美利坚】在美上市中概股拒被审计 练乙铮:或与国家补贴有关 上集探讨过中国的内需、出口、房债等经济问题,今集继续了解中国的经济实况。早前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不按美国监管要求,拒绝提交审计报告的底稿,面临被迫退市。当中是否和中国经济实况有关? 经济时事评论员利世民认为,若果这些中概股公司连基本的会计报告也不能提交,真实帐目更加不堪设想。他举例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暂定除牌」名单的瑞幸咖啡,其实在两年前已经爆出假帐丑闻;而香港前中策组顾问、经济学家练乙铮则估计,这些公司有可能接受了大量国家补贴,破坏公平竞争的全球贸易规则,因为怕被发现违反入世贸(WTO)守则而拒绝提交审计报告。 另外,讲到香港的强积金(MPF)问题,利世民批评MPF从来都是少数人的既得利益,例如负责管理的基金经理,但当MPF的总金额愈滚愈大的时候,就会引来其他人对之虎视眈眈;而练乙铮则认为,有中国官员贪污舞弊,对MPF上下其手不足为奇,但以MPF来救中国经济的可能性则不大,因为相比起中国的GDP,香港的MPF总数只属小数目。 嘉宾主持:梁颂恒 嘉宾:练乙铮(香港前中策组顾问、经济学家)、利世民(经济时事评论员)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2-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2日 1.【逆权律师】美籍律师Bickett国会听证 斥港警只手遮天凌驾法治 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被控袭警而入狱的美籍律师Samuel Bickett,返回美国华盛顿后,周二(12日)首次出席国会听证会,以亲身经历说明,香港的司法制度如何迅速崩溃,警察凌驾法治,他又促请美国制裁香港中层的警察及检控人员。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于周二(12日)举行题为「香港公民社会的瓦解」听证会,希望在香港主权移交25年之际,了解曾经在当地参与香港公民社会工作和遭受迫害人士的亲身经历,以及听取他们对美国的政策有何建议。 其中,在反修例运动期间,因袭警被判入狱的美籍律师Samuel Bickett亦有出席作供。他以自身在香港经历过的司法不公,向国会议员说明香港的法治如何沉沦。他指出,很多人讨论《港区国安法》,但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其实是《普通法》被扭曲来迎合北京,因为大部份的抗争者或政治犯都被控以《普通法》的罪名。 Samuel Bickett说:如果案件涉及北京的政治利益,被告能够接受公平审讯的希望渺茫。与《国安法》相比,很少有人谈到传统《普通法》法院的沉沦,但绝大多数被告、政治犯,是被指控违反这些在书本上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普通法》法律,它被扭曲以迎合北京的需要。很多法官有份摧毁法治,把举证的责任倒置诠释。法官有时仍会要求检控方面提出证据,但却经常以被告没有充分理据证明自己清白,或者忽略甚至歪曲被告的辩论理由,来判其有罪。 他又重提自己在香港遭遇,不但在拘留时受到不人道的对待,在一个只有华氏35度(即摄氏2度)的房间问话,而且在审讯过程中亦见尽警察凌驾法治的行为。 Samuel Bickett说:法律要求律政司独立运作,但在政治案件中,其实是警察在发号施令。在我的案件中,第一位检控官曾告诉我,警察向其上司施压,指示必须落案起诉,因为我是外国人,而我在镜头前令警察尴尬。那个检控官很快被换掉,此后的每次庭审,都有两名警察坐在新的检控官后,并对其发出指示。这种政治官员在检控官耳边私语的场面,在现在的法庭和所有政治案件中已经变得很常见。 他促请美国当局加大对港的制裁力度,尤其针对中层的警察及检控人员,让他们为其行为付上代价,他又希望国会通过《美国竞争法》之中有关为港人提供签证的措施,让港人能够来美国工作并作出贡献,以及限制美国人投资在有份打压人权的中国公司。 记者:胡凯文 责编:潘加晴 网编:苏旋 2.美驻港领事指《国安法》营造恐惧氛围 形容港人过去三年「勇敢面对最黑暗日子」 即将任期届满离港的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周二(12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其「临别感言」的影片,他形容,港人过去三年勇敢面对最黑暗日子,部分人更因自由被政府剥夺而选择离开。史墨客又在一公开活动上,批评北京政府在香港实行《港区国安法》极大削弱香港的自治。 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周二(12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名为「总领事史墨客临别致香港家书」的影片。史墨客在3分钟的片段中,除了感谢在过去3年,香港朋友对他的支持外,也谈到自己对香港的感情,以及在港3年期间,看到香港改变的感受。他形容,「香港经历难以置信的困难,部分香港人因自由被政府剥夺而选择离开」。 史墨客:在过去3年,被大家视之为家的伟大城市香港,经历了难以置信的困难。当香港人要求政府聆听民意时,他们所享有的很多权利便会被剥夺;部分港人因此而失去所有的自由,也有部分人要作出离开香港,到其他地方开展新生活的困难选择。 史墨客在周一(11日)的美国商会活动上发表临别演辞,他批评北京政府在香港实行《港区国安法》极大削弱香港的自治。 他说,《港区国安法》通过模糊定义「国家安全」,适用范围广泛、粗暴,营造一种令人恐惧及胁迫的氛围。港府至今已经拘捕或拘留过百名社运人士、反对派及普通市民,即使在Facebook发表个人意见、甚至制作儿童绘本就可能要面临刑罚。 史墨客亦批评,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选举委员会中充斥亲北京人士,只支持一名特首候选人,导致一场无竞争的假选举,又大幅减少选委会的合资格选民人数,背离《基本法》定明实现普选的最终目标。 他促请北京让港人享有《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所赋予的自由、权利及高度自治,并重申美方希望香港成功,再次敦促「让香港做回香港」。他强调,美国承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香港独立。 对于中国政府将近年的香港动荡归咎于「外国势力」引起动乱和暴力,他称这是专制政府爱用的说法,是中国政府一贯避责和将问题归咎于外国,让外国成为代罪羔羊的方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批评史墨客的言论罔顾事实及危言耸听,对香港政治经济形势抹黑污蔑,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及坚决反对。 香港保安局也回应说,有关演辞内就《港区国安法》的评论乃不公平的指控,与事实全然不符,强调《国安法》明确规定特区维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 史墨客上周亦以视像方式出席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活动,批评北京违背承诺,破坏香港高度自治。 记者﹕潘加晴 责编﹕苏旋 3.【香港法庭】港资深社运人士古思尧拟抬棺材示威 「企图煽动」罪成判囚9个月 75岁患末期直肠癌的香港资深社运人士古思尧,涉计划于今年2月初北京冬奥开幕日,到中联办「抬棺材」抗议,惟未出发已被国安处拘捕,并被起诉「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行为」罪。经审讯后,《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周二(12 日)于西九龙裁判法院裁定他罪成,并判他入狱9个月。 75岁的古思尧身穿浅黄色、后面写上「保钓行动委员会」短袖衫出庭,向旁听人士扬手,精神不错。有亲友向古呼「记得加名!」意指提醒古将亲友的姓名加人可探访访客的名单内,古离庭前拱手向亲友致谢。 官:古是知名示威常客 但会确保他获得公平审讯 《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裁决前称,古是知名的示威常客,他过去亦曾亲自处理多宗古的案件,即使辩方没有反对由他处理本案,他亦会警剔自己摒弃一些与案无关的事,以确保他获得公平审讯。 罗官先裁定煽动罪的定罪门槛,毋须涉及武力元素,罗官称虽然煽动罪曾于 1970 年修订,加入「煽惑他人使用暴力」的条文,但立法原意离不开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秩序,至今没有改变,加上现今科技发达,法例亦应与时并进,认为现今社会并非必须涉及暴力,才能达致煽动,裁定就煽动罪无需证明被告有作出实质煽动暴力的行为。 官:已在社会利益与国家安全上取平衡 此控罪无违宪 至于控罪是否违反《基本法》及《人权法》,罗引述终院案例指,言论自由乃基本权利,但并非绝对,须适时给予约制;法庭在诠释此罪时,已在社会利益与国家安全上取平衡,此控罪并没有违宪。 罗官裁定被告在棺木写的口号均带有煽动性,棺木上的「结束一党专政」、「打倒共产党」字眼有推翻的意思;他使用「香港国安法,食屎都发达」,「屠夫政权遗臭万年」等低眨字眼,非良性表达,无疑会影响国安,法官信纳其煽动语句会引起人们对中央或香港特区政府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等。 古在录影会面中承认犯案,是出于对中央施政及共产党的不满,罗官认为他不单是纯粹的批评,而是打算推翻或改变国家宪法。录影会面中,古又提到《国安法》是「恶法」,权力大得可只手遮天,这无疑削弱市民对司法的信心,引起不满或憎恨。 官:海外已有对冬奥抨击声音 被告行为是壮大声势 罗官又指,被告在冬奥期间示威,当时海外已出现对冬奥抨击的声音,甚至有人扬言杯葛,被告在此时作出煽动行为,是壮大声势、互相呼应;加上香港曾发生一连串集体事件,不满情绪矛头直指中央及港府,事件虽看似平息但容易死灰复燃。 罗官形容被告是「资深示威人士」,早已知道行为属违法,但仍决定以身试法,被告已准备好道具、通知好记者,准备就绪,已达到「企图」阶段,使用棺木是为了增加侮辱性及新闻价值,游行至中央在港的最高机关中联办,透过传媒将他的讯息发放,他裁定古思尧罪成。 古思尧解雇律师团队自行陈词:不介意做民主运动的「烈士」 辩方律师团队在定罪后指,被告有指示不再需要律师团体的服务,被告将自行作求情陈词。 古思尧在犯人栏内自行陈词时指,他未来会做好三件事,就是配合法庭对他的裁决、配合医院对其病情的医治,以及配合惩教处对他的安排,积极面对。 他指,自从《港区国安法》在香港实行,中国政府消灭了香港的民主自由,亦对泛民人士采取斩草除根、大开杀界的态度,这是专制政府一贯的做法,「因为中国政府最怕民主自由、人权法治」。 他又指,他过去示威、游行、烧国旗区域,已经坐过13次监,他参与社会运动及民主运动,不介意做民主运动的「斗士」、「勇士」,甚至是「烈士」。他又指,中国政府在大陆对政治犯、良心犯、学者、记者、宗教领袖及维权律师加以秘密拘捕、审讯、判刑,「往往都系坐十年八年」,「今时今日,我面对百份百坐监,但比起中国慨维权律师,我付出慨微不足道。」 古在庭上再次高呼「民主人权高于一切,人民大于国家!」 古又形容自己「死不悔改,屡败屡战」,所行的路永不后悔,并着裁判官判刑时不用可怜同情他、对他仁慈,「坐监系我生活慨一部份,坐监愈坐愈聪明」。最后古在庭上再次高呼「民主人权高于一切,人民大于国家!」 罗官一度打断其发言,并提醒古不要在法庭讲政治色彩语论,「唔好将法庭变得政治化,否则就好得人惊㗎啦」,甚至会失去司法独立。古回应指,「连少少嘢法庭都容纳唔到,你叫我点讲呀!」另外罗官多次叫古思尧不要在庭上叫口号,古就称「我讲完喇!」 官:本案是严重事件 判处监禁9个月 罗官指,被告求情时提及的个人理念及立场、个人坚持、不惜代价等只属个人选择,不会对其判刑存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他的健康情况在他犯案前已存在,所以不属于额外求情理由;罗官指,煽动性控罪是防范性控罪,防止挑起事端、令事件恶化,本案是严重事件,判处阻吓性刑罚绝对恰当,但考虑到受被告煽动行为感染的人不多,判处他监禁9个月。 被告古思尧(75 岁),被控「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行为罪」,指他于2022年2 月4日,在香港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行为,引起对中央或香港特区政府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等,以及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等。 辩方早前争议「煽动罪」本身违宪,对言论自由施加了过度及不合理的限制;而本案也不涉及暴力,古作出同类行为几十年也从未被捕,而古只是指出港府及中央施政的不足,目的在于矫正该些错误或缺点。虽然表述方式可能冒犯他人,但他在本案中的言行是言论自由所容许。 案件编号:WKCC481/2022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民研调查】港市民对香港前途及「一国两制」信心净值显著上升 分析:市民或出现「躺平」心态 香港民意研究所就「一国两制」25周年进行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市民对香港前途及「一国两制」的信心净值显著上升,两者均创2013年3月以来新高。分析认为,数据正面可能与新政府上场有关,即港府表现好;另一方面是基于无奈,市民在政治气氛高压下不能舒畅表达,或出现「躺平」心态。 香港民意研究所于上周一(4日)至上周四(7日)以电话访问了1,003位香港市民,问及他们对特区政府、北京中央以及台湾政府的信任程度;市民对中港前途以及「一国两制」的信心。 市民对台湾政府信任净值 下跌5个百分点 香港民研周二(12日)公布结果显示,有47%受访者表示信任香港特区政府,较6月20至24日上升7个百分点;不信任的有31%,较上次调查下跌4个百分点;信任净值为16个百分点,较上次调查升11个百分点,并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 市民对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净值为正21个百分点,与5个月前一样;而市民对台湾政府的信任净值为负23个百分点,比5个月前下跌5个百分点。 港人对「一国两制」及香港前途信心 创9年新高 信心指标方面,57%受访者对「一国两制」有信心,较上次2月调查大升11个百分点,没有信心的有37%,较上次下跌10个百分点。而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净值为正20个百分点,由5个月前的负1个百分点,显著上升了21个百分点,是2013年3月以来最高。 另外,58%受访市民对香港前途有信心,较上次上升15个百分点;37%没有信心,下跌14个百分点;信心净值是正21个百分点,由5个月前的负8个百分点,显著上升了29个百分点,亦创2013年3月以来新高。 中国前途方面与上一次调查变化不大,其中68%受访者对中国前途有信心,25%没有信心,信心净值是正43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1月以来新高。 分析:市民或出现「躺平」心态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在会上分析,结果反映无论市民对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府或「一国两制」的信心明显上升;不信任的数据大幅下滑。他认为一方面是基于现实,数据正面与新政府上场有关,即政府表现做得好,例如在民生、经济做了实质的事;另一方面是基于无奈,市民在政治气氛高压下不能舒畅表达,出现「躺平」心态。 刘锐绍说:我感觉到后者,是因为无奈的现实,因为你仍然有高压,政治气氛不开放,大家觉得是一种没有什么预期、期望,这是另一种不站出来的躺平心态,官方所说的躺平心态是「你们要积极,回应政府、响应政府」,但从现实大家真的觉得「你不躺平可以做什么?」这个原因是我觉得值得提出。 调查未有公布受访者年龄分布,民研指今次亦有进行年龄层分析,但由于数据较新,并涉及过往几十年的数据,需一至两天处理后再公布。 民研:18至29岁市民对港府最不满 香港民研早前已公布25年来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程度的总结,分析不同年龄层的意见。 历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对于港府的满意程度,于1997年回归后至2012上半年期间相对集中。年龄层之间的分别在2012下半年开始逐渐扩大,18至29岁市民对政府最不满,30至49岁市民次之,50岁或以上市民则相对较为满意。 如聚焦18至29岁市民,他们于2007年下半年的满意净值曾经高达正45个百分点。但由2010年至今,该年龄层对政府满意净值一直维持于负数,并于2020年上半年跌至历史低位,当时净值为负93个百分点。 50岁或以上市民的意见虽然相对正面,但即使如此,在2022年上半年,此年龄层对政府满意净值同样为负24个百分点。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5.【两岸关系】海峡青年论坛习近平向台青「回信」 分析:习近平只在乎自说自话 第20届「海峡青年论坛」周一(11日)起一连两日于福建厦门举行,其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台湾青年「回信」,称「祖国」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学者分析,习近平只在乎自说自话,这种论坛把台青当作统战样板。陆委会批评,中国前年片面中断陆生来台就学至今,可见所谓向台青提供「优惠措施」仅是进行样板宣传。 中国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傅振邦周二(12日)出席第20届海峡青年论坛,在会中宣读习近平对参与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因海峡青年论坛同大陆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亲历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我很欣慰。」他续称「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论坛上也发布「台湾青年花式表白海峡青年论坛」影片。 影片中的台湾青年说:那在过去20年,海峡青年论坛不遗余力的为我们两岸青年创造、接触、交流的机会。那我相信在满20岁之后,我们的海峡青年论坛影响力更加扩大,能让我们两岸青年有更好的交流。 学者:习近平自说自话 把台青当作统战样板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周二接受本台访问时说,中共想透过这些论坛拉拢年青人,今年更发动所谓「50名台湾青年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信」,但写什么信根本不清楚,重点是让习近平透过论坛自说自话,而这种交流是不对等的,非真正聆听台湾青年诉求,这50名台湾青年也被视为统战样板及政治花瓶。 吴建忠说:同样的话,其实他(习迎平)也跟香港及新强的青年讲过,然后就没了然后。 (从台湾青年花式表白影片可见)他把这些台湾的青年作为一个统战的样板,让他们说出对中共的感受,对中国发展的期待。可惜这样的一个表演没有受到台湾民众的共鸣,目前台湾面对中共渗透手法的千变万化之下,透过这种交流,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收买,还有渗透台湾的铺路。 吴建忠续指,中共在沿海地区设立了许多「孵化企」,然后希望邀请台青到中国创业。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屡创下坡,台青到中国享受的是国民待遇还是超国民待遇,中国仍非常矛盾,因为会面对中国年青人觉得不公平。从是次论坛可见,中国已说让台青不一定到中国创业,而是可以就业,但在因经济下行、疫情封控等,都令很多台青止步。 「海峡论坛」紧接其后 中共下一个重点是台湾 被喻为中共对台大型统战平台的第14届「海峡论坛」,将紧接其后于周三(13日)举行,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将出席发表对台谈话;据指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将以视像方式参与。鉴于中共今年底将召开「二十大」,吴建忠分析指出,在目前港澳完全回归的情况下,中共下一个重点当然是台湾。周三的论坛便是要传递习近平的政治意志,为他铺路。 吴建忠说:汪洋势必在明天(13日)的会议上面,再度论述不管是两岸一家亲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些统战的语言。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下面到底有没有听众来收听他的指示。我认为2019年习近平的「告台湾同胞书」,已经为两岸关系做了一个新的定调。 据中国大陆国台办表示,今年现场出席论坛的台湾嘉宾约2千人。 陆委会:中国片面中断陆生来台 「优惠措施」仅是样板宣传 台湾陆委会回应指,中共长期以来将台湾青年视为对台统战重点对象,「习五条」提出后,陆方更积极推动两岸促融发展,意图提升台湾青年对陆认同感。他们亦提及,习近平信中虽称「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惟陆方教育部自前年4月9日「片面中断陆生来台就学迄未恢复正常,影响两岸青年学生双向交流。由此可知陆方举办相关交流活动,以及提供台湾青年『优惠措施』,仅是进行样板宣传,伺机吸纳我方优秀人才,填补其经济发展之缺口」。 台湾基进秘书长王兴焕批评,海峡青年论坛基本上就是统战活动,海峡论坛是不折不扣统战论坛,一定会邀台湾人出席营造支持统一的假象,亦会有国民党及特定团体配合参加。 海峡青年论坛创办于2003年,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中国国民党青工总会共同主办,称用以作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这封信是回应50名参加本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这50人日前写信给习近平,信中陈述在中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并且表达了「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安倍中枪】台湾副总统赖清德参加丧礼 成30多年来最高层级官员赴日官员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丧礼12日在东京铁塔下的增上寺举行,周一(11日)从台湾抵达日本的副总统赖清德周二(12日)抵达会场,以安倍家人邀的至亲挚友身分进入会场。部份台湾传媒以30多年来最高层级官员赴日,形容赖清德前往日本是外交重大突破。在台北,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这是赖清德私人行程没有评论。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则认为,赖清德的个人身分其实就是台湾「特使」的身分。 台湾的副总统赖清德11日抵达日本,参加前首相安倍晋三丧礼,引发日本传媒关注,日本共同社以台湾副总统为追悼安倍访日,断交后最高层级,中国一定抗议为标题。读卖新闻也发出中国可能抗议的报道。 在台北,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中,回应赖清德前往日本表示,安倍前首相是台湾珍贵的民主伙伴及最坚定的挚友。案发第一时间,总统蔡英文立即指示外交部与驻日代表谢长廷,向日本政府及安倍前首相的亲属表达台湾最诚挚的慰问,行政院长苏贞昌、外交部长吴钊燮及许多台湾民众都为安倍前首相祈祷。 欧江安说:有关媒体询问赖副总统已抵达东京吊唁的相关报道,我们有注意到相关的报道,但是诚如之前跟大家分享的,由于是赖副总统他的私人行程,外交部目前没有其他讯息,也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或评论。后续我方会与日方保持连系,若有其他具体事项要分享,外交部会适时说明。 欧江安指,安倍晋三是坚定支持台湾的好朋友,长年在国际间力撑台湾不遗余力,对深化台日全方位友好关系贡献卓越,台湾会永远怀念他。 欧江安说:在国际战略上,安倍提倡「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及「日美同盟有事」,因此日本与台湾需携手合作,实现「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FOIP)。今年俄乌战争后,安倍更敦促各方应调整战略模糊政策,明确表达协防台湾。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则认为,赖清德前往日本并非私人行程,而是代表台湾出席安倍丧礼的「特使」。 郑运鹏说:虽然双方我们都是表达,赖清德副总统是以个人的身分去日本,去到安倍的灵堂跟家里面去表达台湾的致意。但是我跟大家报告,两国关系赖清德是副总统的身分,个人身分就是外交身分,赖清德副总统前往日本就台湾的「特使」。就像过去台湾历任的政要、总统,过境美国其实就是入境美国,有些外交上面台湾的困难,因为中国的打压有一些为难之处,所以赖清德副总统的个人身分,其实也是「特使」身分。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赖清德访日是不会得逞的政治伎俩,又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所谓的副总统。 汪文斌指责台湾当局,利用安倍晋三被刺杀进行政治操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已就赖清德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日表示,民进党当局借吊唁之名行谋独之实是徒劳的。希望日本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记者:钟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德国外交部长:中国挑战「全球秩序」、危及世界「和平基础」 素以对华强硬态度著称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在访问日本期间再批中国破坏「全球秩序」,危及整个世界「共同的、和平的」生活基础。中国问题专家指俄乌战争后中国将成民主世界最大敌人,德外长敲打式言语是在警告北京不要轻举妄动。 据多家德媒报导,周一(11日),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东京与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 )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全球粮食短缺以及中国在东亚构成的挑战等问题,两国希望深化合作。 贝尔博克发出警示,指出「自信且一意孤行」的中国是「全球性挑战」,危及我们「共同的、和平的」生活基础。双方讨论中国对东亚经济安全的影响等问题时,贝尔博克表示,印太地区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心。而对于国际秩序,中国一再证明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这些规则不再有效。 贝尔博克还表示,21世纪的挑战是「未来的战争不仅可以用坦克和炸弹来发动,而且也可以用经济手段来发动,因此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问题」。 贝尔博克还会见了日本经济安全部长小林鹰之,她表示在经济安全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包括致力于对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和以数字方式免受网络攻击等。 日本外长林芳正强调了七国集团(G7)的立场,表示不会允许一些国家以武力改革地区局势,他们正在努力打造自由、开放的太平洋环境。他还强调了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认为有必要继续对中国施加外交影响。 贝尔博克也宣布,德国外交部目前正在主持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将包括「中国战略」。她回顾了近期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联盟战略概念,该概念将俄罗斯定义为北约最大的安全威胁,但表示「中国可能成为未来对我们最大的威胁」。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中国以经济为诱饵对世界秩序进行野蛮霸道的破坏,德国因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成为依赖中国很深的国家,因此仅仅意识到中国的威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印太战略」付诸实施,并和其他民主国家一起围堵中共。 德国早在2019年9月1日就推出「印太战略指南大纲」,旨在与欧盟的伙伴国家合作,加强与印度、日本、台湾等民主国家的合作,以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成世光说:德国外长对中共有更深的认识,从中共自我感觉良好、霸道的姿态,可以看出来中国对这个世界秩序的挑战、破坏。但德国做出实际的行动还是不够的,中国陷阱的毒饵就是经济,在欧洲所有国家里面,德国是把这个诱饵咬得最多、最深的。德国要以国家安全、世界和平作为着想,在国际上要促成「印太战略联盟」,围堵中共。 中国问题专家、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局长矢板明夫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俄乌战争上暗中力挺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合流,出动军舰环绕日本;中国武力恫吓台湾等,都使得民主世界时刻警戒并不时敲打中国,以警告习近平不要轻举妄动。 矢板明夫说:中国的膨胀、中国的扩张将成为整个世界下一个麻烦制造者、或是下一个焦点问题,现在全世界都担心习近平会像普京一样对台海采取军事行动,所以全世界就要敲打一下中国。因为在乌克兰战争的时候,他们低估了战争的危险,而且事先没有通过外交手段阻止战争,造成这么大的悲剧。我想世界他们积极的讲话都是表达我力挺台湾,告诉中国千万不要发出战略误判、你不要轻举妄动,我希望习近平能够读懂。 矢板明夫也认为,中国透过经济及其他渗透等「超限战」手段使世界深受其害。不管战争结果如何,都将削弱俄罗斯的实力,中国将成为民主世界的头号敌人。 矢板明夫说:其实世界早就变成中国「超限战」的受害者了,大家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这方面中国对大家的威胁。对德国来说,当然现在最大的威胁还是俄罗斯,但是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其实俄罗斯它已经输掉,它在战后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不复存在,它对各国的军事威胁也缩小得多了,全世界大家看到的最主要的敌人还是中国。 贝尔博克此行是前往巴厘岛参加G20国家外长峰会,周一访问日本是她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 7月8日,她同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时明确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当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正在大规模攻击世界秩序时,北京应该维护联合利益。 此次G20峰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全都表示支持国际规则,但中国这种外交表态似乎并未令国际社会信服。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苏旋 8.美财长指中国要为斯里兰卡问题负责 美国财政部长珍耶伦(Janet Yellen)周二(12日)在日本表示,中国在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重组方面并不合作,这一点「相当令人沮丧」,华盛顿已经与中国政府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路透社引述出任财长以来首次访日的耶伦指出,中国有许多不同的机构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而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很少(如果有的话)进行协调以确保他们参与债务重组。 耶伦说:「我们发现,试图让他们合作进行债务重组是相当令人沮丧的。这是我们与中国人在多个场合讨论过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国集团和7国集团讨论的一个议程。」 斯里兰卡的债务问题令该国处于7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该国正在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努力进口食品、燃料和医疗药品。为偿还外债,该国业已耗尽了外汇,不得不禁止销售汽油及柴油给私家车,导致民众排队购买燃料的队伍长达数天。 2022年7月9日,数千人冲进了位于科伦坡的总统官邸。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在10日宣布辞职。 斯里兰卡国家破产,西方国家称是中国造成斯里兰卡的债务陷阱所致,斯里兰卡位于大陆倡议的「一带一路」要冲,中国在斯国的汉班托塔和可伦坡也投入巨资建设,但这次决定见死不救。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维权事件 河南、安徽等地出台五万元垫付方案 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本周日(10日)到郑州集体维权之后,周一晚间,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表示,对村镇银行客户先行垫付人民币五万元。与此同时,安徽蚌埠也对村镇银行客户发布「先行垫付」资金的公告。当地人说,这5万元是当局不愿事态扩大的「慰问费」。 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写道,经研究,对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本金分类分批开展先行垫付工作。 7月15日开始首批垫付,垫付对象为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五万元(含)以下的客户。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五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公告还写道,资金垫付后,若发现客户存在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违法违规行为,保留追缴垫付资金的权力。对于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涉嫌违法和犯罪的资金,暂不垫付。 拿了五万元垫付 储户需作某种承诺 不少储户认为地方金融管理局为储户先垫付五万元人民币是一个好消息,但怀疑是否会提供全额款项。当地一储户张先生当天对本台说,这五万元只是「封口费」,储户要作出一些承诺,包括停止维权,等候当局处理结果。 张先生说:给你五万元只是暂时安抚你,五万元只是先哄你,而且还让你签字写保证书。我感觉后面的钱不会给你。这是因为大家都出来抗争,上面没办法了,先稳定局势,简直太霸道了,国民哪里有安全感。 公告中有两个关键词尤为引人关注。一个是「账外业务」,一个是「垫付」。这两个措辞究竟有何深意,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连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渺对此做出了解答。董希渺表示,「账外业务」其实是代表监管对资金性质的初步判断,有些资金可能没有进入这些村镇银行的系统,在账外运转。 「垫付」也是基于此判断。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五万以下的先行垫付,而不是通过存款保险进行赔付。因为存款保险基金的赔付有四个条件,目前都没达到。 专家质疑村镇银行有「账外业务」 不过,有专家质疑,储户将款项转向另一个银行帐号的指令,先由大行发出,首先要经中央系统核实账户的真实性,收款账户必须真实存在,且在央行系统可以查到,可结算,无瑕疵。如果是账户外业务,银行系统无法进行转账。 关注储户维权事件的湖北居民高先生对本台说,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维权事件已经震惊海内外,当局迫于压力才向储户垫付五万元,他相信这只是一笔所谓维稳经费,因为他也曾经历过维权过程,每一次拿了政府的钱后,在短期内须停止上访。 高先生说:郑州这件事是有点大,大的结果是政府出面给你五万元钱维稳,最后的结果谁也不好说。可能会要你写一定的承诺等什么内容,不是给你五万元啥事都没有了,你保证要签什么字都有,这是肯定的。 与此同时,安徽蚌埠银保监分局、蚌埠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就当地村镇银行储户追讨存款,也发出公告写道,经研究,对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本金分类分批开展先行垫付工作。 7月15日开始首批垫付,垫付对象为单人合并金额五万元(含)以下的客户。单人合并金额吴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 有人分析此次「金融维稳」乃是全国性行动,为的是确保中共二十大前政治安全。而此次最多只能取回五万元,其余大笔资金难以追回。而在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是国有资本占绝对地位,政府理所当然归还储户的存款。 今年4月起,河南省4家与安徽省2家村镇银行的储户存款被冻结,涉及金额约四百亿元;储户多次上访维权,但遭到政府驱赶、骚扰。本周日,近三千储户聚集在郑州静坐抗争,再度遭到驱散。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河南乡镇银行苦主仍被骚扰 有储户参与维权失去工作 周日,中国河南郑州约1000名乡镇银行储户举行大规模抗议,事件过后多名维权储户受到当局滋扰,有人更因此失去工作。 周日(10日)示威人士被疑似公安乔装的白衣人暴力驱散,其中一名受伤女子向《路透社》表示,她继续面临骚扰。这位32岁的耿姓妇女的前胸和后背仍有伤痕,她说她在周二(12日)早上被男人大声敲门吵醒,他们声称她的公寓漏水。 报道引述耿女士说:「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他们来到我的房子,但房子在我妈妈的名下。」鉴于此事的敏感性,耿女士只要求使用她的姓氏。 她说,她向来骚扰她的陌生人说,如果他们试图闯入,她就从窗户跳出去,然后在房间里躲了三个小时,这两个她无法辨认的黑衣人在公寓楼外站岗,然后她从另一个楼梯间离开。 耿女士说:「很多投资者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想没收我们的手机,想拿走视频和证据。」她和母亲在其中一家银行存了11万元人民币(16354美元)。 一位姓陈的储户说:「村党委书记会去你家里,会和你的家人谈话,说你在制造麻烦。」陈姓储户还说,他被指控为「海外间谍」,因为他与外国传媒谈话。 有储户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来协调取回他们的储蓄,他说当局指控他非法集会,对他造成巨大困扰,包括「打扰我生病的妈妈,打扰我的妻子,他们甚至去学校找我的孩子,要求我关闭聊天室」。 在呼吁关注他们的不满方面,维权储户们变得越来越勇敢,他们告诉路透社,警察、村里的共产党干部和雇主在最近几周拜访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不要进行抗议,包括威胁要失去工作。 一位在政府财政部门工作的人,在他试图参加抗议活动的行为被曝光后,被迫辞职。 维权者反应说,当他们前往抗议目的地时,警察、COVID-19预防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曾多次给他们打电话,询问他们将在哪里住宿,并要求见面。如果他们拒绝,这些电话就会昼夜不停。 其中两人说,在被警察拘留后,维权者被要求签署保证书,承诺不进行抗议。 上个月,河南地方当局处罚了五名官员,因为他们故意将数千名公民的健康码变成红色,因为这些银行的储户公开声称,当他们开始前往河南抗议取款受阻时,他们的健康码突然从绿色变成红色。 澳新银行研究部表示,由于高风险机构仅占中国银行业资产的1%,河南村镇银行的问题不太可能蔓延到更广泛的银行业。 不过,澳新银行表示,「尽管涉及的资产规模不大,但如果处理不当,该事件的社会影响可能会很大。它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监管收紧。」 河南储户的横额,矛头指向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储户横额直问:「楼阳生有通天关系,就可以办训诫中心、无访村、赋红码?」。 本周,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表示,河南和安徽省将开始向包括新民生村镇银行和上蔡惠民县镇银行在内的农村贷款机构中存款低于5万元的客户偿还部分资金。 当地银保监会和公安局最近指,河南等地个别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被「河南新财富集团」操控和利用,涉案犯罪嫌疑人被捕,并「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 河南省警方和中国公安部没有回应进一步评论的请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海外港人】香港公民组织被瓦解 海外港人成立新组织反映香港实况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相隔9年后,再度审议香港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以往不少香港公民组织都会派代表到联合国出席会议,反映香港人权实况,然而在《港区国安法》高压下,大批香港公民组织被瓦解而无法发声。离散港人则相继在海外成立新的公民组织,向国际社会反映香港真实情况。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继2013年后,再度审议香港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在这9年间,香港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更在港强推《港区国安法》,进一步扼杀港人自由和权利。 在本月7日和8日的会议期间,联合国专家质疑《港区国安法》侵犯人权,又就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的警暴问题向港府提出质询。而以视像形式出席会议的港府代表团,则声称《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不影响港人权利,并形容香港在2019年出现「恐怖主义行径」,又指控外国干涉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安全,因而必须以《港区国安法》和「煽动罪」打击。 港府称港人权利未受《国安法》影响 海外港人组织斥「极度荒谬」 正在日内瓦参与联合国审议的海外港人组织「29原则」(The 29 Principles)执行总监叶七轮,批评港府的说辞「极度荒谬」。 叶七轮说:政府的说辞根本没法听下去,因为实在是极度荒谬,而且并非基于事实而作出的陈述。比如形容示威者是「暴徒」,这样的说法,又例如指控公民团体和外国势力有勾当。事实是香港团体只是希望保障香港的公民权利,而非政府所说的「勾结外国势力」。 「29原则」总部设在英国,是去年8月由海外港人新成立的律师团体,关注律师人权及法治情况。 「29原则」联同国际律师团体「律师助律师基金会」(Lawyers for Lawyers)出席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会议,并提交有关香港人权状况的报告。 报告提到《港区国安法》不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的问题,以及香港律师会选举受政治干扰的情况。报告又提及「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被香港警方以《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势力」罪名拘捕,被捕者包括香港大律师吴霭仪。两个组织向联合国表达对香港法治情况恶化,及香港律师受到威吓和骚扰的关注。 香港民间团体首缺席联合国听证会 海外港人组织补上发声 以往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审议香港人权情况时,不少香港公民组织都会派代表出席会议,反映香港人权实况。然而在《港区国安法》高压下,大批香港公民组织被瓦解,或忧虑被控以《国安法》而无法发声。 叶七轮表示,当香港公民团体无法再如以往一样,正常为香港发声,就只能由海外团体如实反映香港情况,抗衡香港政府的论述。 叶七轮说:现在香港人和香港组织已没有有效渠道去发声,参与联合国机制亦然。如果香港组织参与联合国机制,会否被中共定性为泄漏国家机密?我们也很难说得准。因为在现在的政治环境,以任何渠道对外发声,都可能被控以一些口袋罪名。 实际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布尔坎(Christopher Bulkan)日前曾在会议上,要求港府保证不会追究向联合国提供意见的公民组织,然而当局未有正面回应。 除了「29原则」外,向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提交报告的新成立海外港人组织还有「香港人权资讯中心」(Hong Kong Human Rights Information Centre, HKHRIC)、「香港法治监察」(Hong Kong Rule of Law Monitor, HKRLM)及「香港劳权监察」(Hong Kong Labour Rights Monitor, HKLRM)等。 离散港人继续关注香港工运情况 「香港劳权监察」由前香港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以及一班关注香港劳工议题的组织者及研究人员在英国成立,专门监察香港的劳工权利状况,旨在透过研究、分析及倡议工作,把香港劳工声音带到国际 。 香港劳权监察早前发表报告,讲述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两年间,香港工会面对的打击。香港劳权监察总干事蒙兆达近日亦带同报告,向联合国人权专家及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反映香港工运人士被捕、组织遭打压的状况。 蒙兆达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希望能保持国际社会对香港工运的关注。 蒙兆达说:我们亦透过报告向国际社会讲解香港工运被打压的情况,以及持续有工人并未放弃为自己的权益抗争,希望得到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人权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注,希望为香港的抗争带来声援。 香港劳权监察的报告提到,自《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至少有 62 个工会被迫解散、一个工会被取缔,11 名工会组织者被捕或被检控。而当局亦频繁以「三步曲」向工会施压:先以官媒抹黑工会核心成员,再由港府高官宣称这些工会或违《国安法》,最后派出中间人「约谈」要胁,迫使工会解散。 报告指香港工会面临人才流失、行动掣肘及资金短缺三大挑战,使工会运动举步维艰,预计未来香港工人权益将遭受更严重的剥削,促请国际社会关注及支持香港的工人运动。 记者:吕熙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2. 路透:缅甸正在大规模安装中国制造监控系统 路透社周一(11日)引述三位消息人士说,缅甸军政府正在全国大规模安装中国制造的的监控镜头,这些监控镜头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直接了解缅甸项目的人和人权团体说,他们担心新项目可能被用来镇压民主活动和抵抗组织。 参与此项目的人员表示,在采购和安装监控镜头和面部识别技术的招标中,这些计划被描述为「城市保安项目」,旨在维护安全,在某些情况下,维护公民和平。 据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自2021年2月政变以来,地方当局已经为至少五个城市启动了新的摄录监控项目,其中包括该国第四大城市毛淡棉市。 据这些消息来源和当地传媒报道,除了这些新项目外,昂山素姬领导的前政府还在五个城市安装或计划安装被称为犯罪预防措施的摄录系统。 军政府发言人没有回答路透社寻求评论的电话。 10个市政府都是由军政府控制的,没有一个回答寻求评论的电话。路透社无法审查这些投标书,也无法访问这些城市以核实监控镜头的安装情况。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军政府正计划在缅甸七个州和七个地区的每个城市安装摄录监控系统,他在两个场合由不同的人向军政府介绍了军政府的计划。 军政府推广摄录监控系统的规模以前没有报道过。 三位消息人士说,这些招标由当地采购公司赢得,包括Fisca Security & Communication和Naung Yoe Technologies Co。三位消息人士补充说,这些公司从中国监控巨头浙江大华科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海康威视采购摄像机和一些相关技术。 总部都在仰光的Fisca和Naung Yoe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华为和大华没有回应路透社的评论请求。海康威视在一份声明中说,它从未直接向缅甸政府当局出售产品,它在海外市场的客户是经销商和集成商。它还说它没有向该国出售过面部识别技术。 海康威视没有回答关于它是否知道其能够运行面部识别软件的硬件被卖到缅甸的询问。 这三位消息人士还说,中标的缅甸采购公司有时会使用当地和地区公司开发的面部识别软件,因为中国的软件许可证费用很高。他们没有说出这些软件公司的名字。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使用闭路电视(CCTV)或视频监控系统来阻止犯罪。越来越多有争议的面部识别软件也被采用,该技术在美国的执法过程中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复杂的系统,例如中国城市使用的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将人的实时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图像相匹配。 直接了解缅甸项目的人和人权团体说,他们担心新项目可能被用来镇压民主活动和抵抗组织,这两类组织在政变后被军政府指定为「恐怖主义分子」。 他们无法提供军政府意图的证据。 人权观察组织亚洲区副主任罗伯逊(Phil Robertson)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说:监控摄像头对(缅甸的)民主活动人士构成了严重的风险,因为军方和警方可以利用它们来追踪他们的行动,弄清活动人士之间的联系,确定安全屋和其他聚集地,并识别和拦截活动人士使用的汽车和电单车。 缅甸军政府正在进行广泛的监控。路透社报道说,它在电讯和互联网供应商处安装了拦截间谍软件,以窃听其公民的通讯,并部署了「信息战斗」部队,以监视和攻击网上的异议人士。 2021年2月底叛逃的前上尉图塔(Nyi Thuta)告诉路透社,军队有专门分析监控摄像机画面的官员。他说,他不知道有多少军官被指派从事这项工作,但他描述了在首都内比都参观由士兵值班操作的闭路电视控制室的情况。路透社无法独立核实这一点,军政府发言人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梁京评论】习近平的进退与中国权力博弈的底线重设(上) 很多人开始相信,正如普京侵乌失败,让无法团结的西方国家团结起来一样,习近平的清零失败,让势不两立的中共高层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必须阻止习危害「党和国家」的生存。这意味着,一场决定亿万人的命运和中国国运的政治大博弈已经展开,这场博弈的核心挑战其实并非所谓的「中国向何处去」,而是中国权力博弈的伦理和道德底线该如何重设,具体来说,就是如何给习近平和他的支持者们安排一条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退路。 不难理解的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给中国带来一场大难,并加剧正在恶化的全球秩序危机,而这个问题若能解决,不仅「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会让中国在不可避免的世界秩序重建中,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许多人对中国问题有一种悲观的宿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信这个问题可能解决,但如果从文革和文革以来中国权力游戏的演变历史来说,我并不太悲观。 中国文明的权力博弈有非常血腥的杀戮传统,中共把这个传统推向了极端。土改和镇反的大规模杀戮,是毛泽东能推动极端激进的社会运动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几千万人竟无声地死于大饥荒的原因。文革时中共高层权斗带来的恐惧,连林彪这个接班人都有了劝毛泽东不杀高层领导的念头。因此,毛泽东死后,避免政治杀戮是中共内外的主流所向,直到六四,邓小平为了保权又动了杀机。如果老布什对邓的杀戮罪行不姑息,中国的权力游戏很可能要比今天文明许多。 现在,围绕习近平的进退,中国的权力博弈又面临着重设底线的机会和挑战。我之所以对中国实现某种历史性超越抱希望,有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由于多种原因,习近平与中共高层的绝大多数形成了一种恐怖均衡,习近平虽然曾经以为自己掌握了刀把子,但发现自己先动手的后果完全无法预料和控制,当然,习近平的对手面临着类似的局面,无法预料和控制先对习近平下手带来的后果。 第二,在社会基层和地方层面,也面临着类似的格局。一方面对习近平和中共政权不满相当普遍和严重,但绝大多数人都害怕出现历史上的「乱世」惨剧,虽然会有人产生揭竿而起的冲动,但历史上让这种冲动成功的技术环境已不存在,也就是说,只要中央政府还能运转,历史上自下而上造反的机制已经失效。 第三,外部环境也非常害怕中国出现内乱,简言之,中国的内乱不仅是周边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这种外部环境是史无前例的。 第四,总体上,国人和海外华人的信息、知识、人才和经验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历史性的成长,足以支持创建一个和平、且具有活力的内部和国际秩序。 问题是,这一切都不意味着围绕习近平进退的政治博弈必定会有良性的发展和结果。事实上,目前中国从上层到底层的「恐怖均衡」是相当脆弱的,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不存在有组织的政治力量来整合利用所有的积极因素。不过,这个因素也给中共高层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窗口,在解决习近平的进退问题的过程中,重设中国权力博弈的底线,从而增加中国不陷入大乱的可能性。这条路径之可欲容易理解,其可求的逻辑将在下篇讨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1日 1.豫银行爆煲三千苦主抗议遭白衣施暴 消息封锁下向美使馆求助当局始介入 河南多间村镇银行「爆煲」,约3000名存户周日(10日)上街要求归还血汗钱,却遭大批警员和「白衣人」围堵,并向手无寸铁的示威者施袭,现场传有孕妇和残疾人士被打晕并被阻止施救。民众狠批警察暴力如同「黑社会」。有关消息被官方屏蔽。大陆网民继而登录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连日呼唤「救救河南」。怀疑压力下当局介入,省银保监局、金融监管局周一(11日)傍晚发联合公告,承诺分阶段还款。首批5万元以下的散户会从周五(15日)起获得河南农村信用联合社垫付。 周日清晨5时许,近3000名存户齐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河南郑州支行门外抗议,据「河南村镇银行维权」推特帐户最近发布的多条影片和贴文指,当中有不少小童、老人及残疾人士。他们手持横额和中国国旗,不断高呼口号:「河南银行、还我存款」、「李克强,查河南」、「国务院,查河南」。其中有多个标语写有「抵制河南警察暴力对待储户,反压迫,要人权法治!」、「反对权力任性,反对河南省政府联合黑社会暴力殴打储户」、「自由、平等、公正」等,而银行门柱上挂有毛泽东肖像。 当局派出大批警员和警车在场戒备。突然,警员一方走来数以千计的「白衣人」筑成重重人链,包围手无寸铁的维权存户。不久后,「白衣人」冲入示威人群施袭,爆发流血冲突,示威者则向白衣人投掷水樽,场面混乱。不少存户惨遭多名白衣人围殴,众多维权人士受伤。有男人无故被扯跌继而遭拳打脚踢;有女人被拖住两脚,头部着地从楼梯级跌落地面,亦有人被白衣人跪压。现场传出有孕妇和残疾人士被打伤,包括一名坐着轮椅的男子疑遇袭受伤昏迷。 一名围观市民孙女士对本台证实,有白衣人连妇孺也不放过,几个人把一名女维权者打至爆缸。 孙女士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那么一点钱,存到抢劫窝里了。真不像话,几个男的把一个女的眼睛都打出血了。公家拿着私人的钱,把它变成自己的钱。还叫来一些人穿白衣的便衣打人,打得满身是血。 现场视频显示,大批维权人士被白衣人和身穿制服的警员强行拉上巴士。车上,维权人士不断痛骂警员「无人性」,说「看看这些人(白衣人有没有良心」、「人民警察,中共黑社会」、「河南的黑社会」。 有维权人士说:这伤者头部,头是被人踩了。这是另一个自杀的患者。(警员)说死了他,他负责,我们现在要求上医院,他们(警员)一直不理我们,车一直向前开。你问对得起老百姓吗?穿这衣服欺负老百姓,是吧?欺负老百姓,是不是?有人伤成这样,警察都无恸于衷,说人没事。 有存户表示,当地官方用尽方法打压,质疑白衣人疑是便衣警员,又派便衣警员混入示威人群,甚至部分警员是伪冒,力斥「人民警察打人民,人民公仆害公仆」。 中国当局封锁消息,不但事发现场干扰信号,微博上相关话题被删除,而微信上的讯息也遭屏蔽。有中国网友后改以其它标签等疯传相关影片、照片,其后消息被发到推特上。不少网民形容,是次河南冲突形同香港3年前发生的「721白衣人袭击事件」。 求助无门下,近日有大批中国网民涌入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要求「救救河南」、「帮帮河南」、「到郑州走走」。不过,亦被部分小粉红指骂是「抹黑中国」、「公然勾结外国势力、「真丢人」等。美国方面暂未就事件回应,不过已引起《CNN》、《法新社》等多间外媒关注。 今年4月中始,中国河南、安徽等地多间村镇银行相继爆出客户存款「被清零」,存户无法提款。其中,河南4家村镇银行包括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近40万银行用户涉400亿元人民币的存款的用户存款,一夜间被非法盗用,主要受影响的农民和中小企用户血汗钱,惨「被清零」。银行方面更关闭网上理财系统和提款机,导致存户无法取现或转账。数千人欲往河南取回存款,被当局冠上「红码」无法出行,事件不断发酵,近日更酿成流血冲突。 综合当地银保监会和公安局最近指,河南等地个别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被「河南新财富集团」操控和利用,涉案犯罪嫌疑人被捕,并「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 据中国现行的「先刑事后民事」原则,经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流程完成后,最后由法院作出刑事判决书并生效后,才能确定具体受害人数、金额,统一由责任方赔偿,料存户需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诉讼才能取回血汗钱。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2.【铁腕清零】沪重启方舱惹民众反感 兰州、海口多地严苛管控 早前采取密闭式封锁防疫长达两月的上海「解封」不过个多月,市内八个行政区以及其馀行政区中有阳性感染者轨迹的街道从明日(周二,12日)起将实施「三天两检」全员核酸筛查,并启动方舱医院接受密接者。另外,兰州市政府宣布自本周一(11日)起,在4个主城区实行一周所谓「临时性管控措施」。中国政府坚持所谓「动态清零」,全国上下付出极大代价,但上一波疫情还未完全过去,新变异毒株疫情又出现。民众对当局过度防疫深表不满。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近期在中国上海、西安等地先后爆发。上海现已启动所谓「精准防控」,实施局部封社区。 上海居民梁女士对本台指出,当局强调新变种的危害性大,政府要加强预防措施,她所在的社区仅因为出现「密接」就被封区两日。 梁女士说:我听说了,但是没看见。听说如果得这个病比上次对人伤害更大。听说他们(政府)预防要走在前面,哪里发生疫情再封楼,前几天,我们的小区也封了两天,那是因为有密切接触者。 上海网民上传的图片和最新影片显示,周日至周一凌晨(10日至11日),上海多条弄堂口被铁丝网和铁皮围住,有居民和政府方人员发生争执。据知上海杨浦方舱医院已经重新启用。 居民:说,你为甚么要封? 回答:因为我们是管社区的。 居民:你要把我们送到哪里? 回答:我们不是来和你吵架。 居民:你要把我们送到哪里?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6月25日曾宣布,「已实现和巩固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成果」,「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但言犹在耳,如今又要面对新毒株攻击。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政府人员要求动员60岁以上的人接种疫苗。上海青浦区徐泾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工作提示》写道,全镇党员干部、财供人员、政府聘用的第三方人员的60岁以上家属必须100%完成疫苗接种。财供人员务必须继续发动60岁以上未接种的直系亲属,于本周六、周日参加疫苗现场接种,违者将被停职、停薪、开除。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向学生发布的「暑假作业」是要求学生动员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种第一针新冠病毒疫苗,成功游说者可获颁发「抗疫小卫士」奖状以及精美小礼品一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第一针疫苗可获得现金奖励100元或超市购物券。 另外,兰州市政府宣布,本周一零时起,对市内4个属主城区的行政区实施一周临时管控措施,民众原则上居家办公,公共场所关闭,餐厅暂停堂食。 兰州居民马国强周一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当地已经实施管控措施,社区落闸上锁,政府呼吁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居民在过去两天已进行3次检测。 马国强说:现在不叫封城,叫临时管控,我们在48小时内已做了3次核酸检测。今天零点开始,这次最少7天,我们小区大门外,铁门都装上了,用铁皮把临街的大门上锁了。外卖可以,但不准堂食。我们都在家,自己煮饭吃。 马国强透露,当地许多人在新措施实施前,迅速离开兰州。原本从各地前往当地出席投资贸易会议的外宾也掉头就走。 马国强说:兰州最悲哀的是前天刚开幕兰洽会(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请来好多客商,还正儿八经的开几场发布会、地接会,这一下子打水漂了。好多人到了兰州转身又走。好多人到了火车站一看兰州的情况,买返程票赶快离去。 据兰州官方发布,截止周一上午10时,过去一天,兰州新增无症状感染个28宗,截至10时,全市共追踪到密接者2670人、密接的密接2152人,均已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当局已对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等4区实行一周的「临时管控措施」。管控区域内所有公众娱乐休闲场所、人员聚集经营性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暂停营业。 此外,杭州新冠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则宣布自周一零时起,相关区域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自7月13日零时起开始扫码查验,未取得72小时内核酸采样或检测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现有研究发现,BA.4及BA.5导致重症的机率尚无明显较高,重症率和原先Omicron的BA.1、BA.2差不多,但其传播力较之前在中国爆发的BA.2更强。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铁腕清零】香港拟仿中国推健康码 评论:「数码极权」来临 在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说,正考虑要求使用「安心出行」者实名登记,并实施类似大陆的「红黄绿」健康码,限制相关人士出入某些处所。分析认为可预见香港与中国制度接轨,忧终成全盘操控的「数码极权状态」。 香港特首李家超新班子、新上任的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在周日(10日)说,正考虑要求使用「安心出行」者须实名登记,并实施类似大陆的「红黄绿」健康码,当有人核酸验出病毒,手机程式会转为「红码」,限制相关人士出入某些处所。 他周一(11日)上午出席电台节目时再作解释,强调实名制主要是识别确诊人士,并非用于追踪,并重申当局不会无缘无故把市民的程式转为「红码」。 卢宠茂说:如果社会的共识也是想控制好疫情,特别是保护我们的老人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话,确诊的人员应该在家里隔离或定点隔离,那么我们的红码就可以预防到这里。要做到这点就一定要做到实名登记,所以我们主要用以识别而非追踪,我们要识别这个人原来是高风险,确保他不会危害我们的市民,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健康。 他于同日下午于疫情记者会再解释,当检测证实确诊后,患者的「安心出行」将转为红码,以阻他们进入公众场所。而入境人士居家监测时,「安心出行」将转黄码,限制进入特别或高危场所。 香港上届政府虽然曾确切表明,「疫苗通」足以达到实名追踪目标,不会在「安心出行」实施实名制。 香港居民麦先生接受本台访问时,对这项措施是否有效用作防疫表示质疑,忧虑只是当权者监控市民的藉口及工具,日后甚至可能会延伸为「中国社会信用系统」。 麦先生说:将人分为不同类别的人士,然后「红码」人士被拒绝使用一切设施甚至服务使用的权利,包括你在银行提款,就像现在河北(河南),拿不到钱。会否有一天夸张点,你是异见人士的话,你便变成「红码」。所以我觉得推出这个是唇亡齿寒,令到这个政府慢慢步入控制的阶段。 香港居民廖小姐对本台指,担心一旦措施推广,市民会被监控,香港与大陆无二。 廖小姐说:如果健康码会弄成这样,(我)怎样也会担心被监控。而且他那些(制度)好像跟得与大陆一体化,不觉得香港有甚么独特的管制及特权。 早有声音认为,大陆健康码在过去两年已被变成大陆当局的「维稳」工具。例如早前河南当局就将存户的健康码变成「红码」,令他们无法出门维权。此外,也有中国维权人士的「健康码」无故变红,又或是程式出现异常,使他们无法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例如维权律师谢阳去年11月原本计划到上海探望被囚公民记者张展的母亲,但他先被长沙公安局派人上门劝阻,翌日「健康码」更变成红色,使他无法出行。 作为使用健康码约两年的过来人、湖北居民高先生对本台指,现在于大陆,「黄码」连坐公交、进商场都不能;「红码」直接居家隔离。他认为这都是控制,维稳的手段。 时事评论员桑普对本台指,当局透过健康码制度制造恐慌和被劳役的惯性。以河南为例,有人抗争时,「健康码被突然转红」。至于香港会否步河南后尘?桑普认为只是时间的问题,最终中国与香港制度将完全接轨。「安心出行」将个人资料掌握并能贯穿生物识别,香港终成全盘操控的「数位极权状态」。 对于不少国家正有意甚至已经放松防疫政策,香港却反过来要加强监管,桑普认为这是开倒车。 桑普说:(卢宠茂)所谓的感染者无自由到处去,这件事好可怕。今天他可以认定你因为「武汉肺炎」而不能到处走,那明天可能可以认定一种病例如感冒,你不能到处走。第二天可以跟你说你有精神上或者思想上的问题,你不能到处走。他不理会重症率、致死率等因素。是紧跟共产党的意思行事,完全没有将科学、真相及理性放在他们的考量当中。 对于实施「安心出行」实名制的提议,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认为,落实有关措施后,未必可大幅度减低个案。他又指,香港正处于复常阶段,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是推广接种疫苗。 港府由当初自愿下载「安心出行」,到去年12月起,市民必须使用「安心出行」方可进出所有表列处所,而疫苗通更在今年2月起全面实施。 记者:淳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铁腕清零】澳门工商场所停运一周 分析:无异于封城禁足 澳门自6月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后进行了多轮核酸排查,惟仍未遏止疫情,至今累计超过1500宗个案。周一(11日)起,当地包括赌场在内,工商业公司暂停运作七天,所有市民要留在寓所,并首次实施口罩令。违反防疫规定将被判囚。官员否认澳门被「封城」,但有评论认为,新举措无异于中国大陆实施的「封城」和「禁足」。 澳门疫情爆发三星期,累计超过1500人感染,被形容为「有限度禁足」的措施周一凌晨零时起生效。澳门葡京娱乐场的员工准时拉下铁闸,并张贴暂停营业的告示。邻近的新葡京赌场则有防疫人员驻守,并架起围栏和帐篷。 进入当局所形容的「相对静止状态」,政府规定,所有市民都要留在住所。除非有必要工作、购买生活物资或者做全民检测等紧急原因才可以外出。当地的赌场、公司等工商业活动及场所,暂停营业至下周一(18日),维持社会必要运作及居民所需的行业获豁免,譬如公共交通、酒店、清洁卫生、批发及运输物资、超市、街市、药房等,其中交通工具只维持有限度运作。继续运作的行业,例如水电、电讯公司的员工持特许工作证才能乘搭。餐厅只可以做外卖。场所人数也有限制,而且民众进入时必须先扫瞄「场所码」。 口罩令也首次在澳门实施,成人必须戴上KN95或N95口罩,外科口罩不合格,如果违反防疫规定,最高判囚两年或罚款。但澳门官员强调,周一起实行的抗疫措施并非封城,也不是全民禁足。 澳门前社运人士周庭希认为,澳门当局在清零问题上毫无自主性,相关做法跟足大陆。 周庭希:澳门的政治自主权根本不在澳门官员手上。澳门官员也不是很习惯有自己的专业意见,全部是以中国大陆为马首是瞻。现在坚持清零也是以中国专家的意见为依归。封城或清零与否其实都不是澳门官员所能控制。澳门从来没有把自由自主和法治视为价值,绝大部分人都相当配合。澳门的执法力量也比以往要强硬很多,当局真的会抓人。 另外,澳门从周日(10日)起一连8天进行4轮全民核酸检测。居民需要每天完成抗原快测并上报平台。澳门前立法会议员区锦新同样认为,做法导致人群聚集,易造成交叉感染,与「半封城」的目的背道而驰。 区锦新:每次全民检测都有60多万人离家到检测中心。政府一方面希望人群减少流动,避免疫情传播,另一方面,却继续维持全民检测。连续七次的全民检测,每次都出现几十起阳性个案。这些检测不会马上有结果。几十万人到几十个点做检测,根本切断不了传播链。 区锦新向向本台表示,当地现时市面的秩序大致维持正常。 区锦新:新措施实施之前两天,也就是周六周日,市面上热闹了,却没有出现混乱。事实上澳门的供应链是充足的,超市、菜市场、食肆的供应是正常的,只是上街购物的人增加了。尤其是超市需要实施人流管制。秩序大致上是井然的。周一澳门人「很乖」,上街的人真的少了很多。超市的运作正常。 区锦新认为,「有限度禁足」实施一周问题不大,但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后果难以预料。 区锦新:澳门官员公开表示,雇主在停运期间没有需要发薪水,这对于低下阶层而言,第一个星期还能应付,但是之后又如何呢?他说有关「静止状态」先实行一周,若七日静止后个案遏止了,要不要继续(措施)呢?很明显可能会继续下去。若无效,(政府)也可能觉得一个星期不够而已,要增加下去。继续社会要蒙受经济损失,政府没有任何交待。 澳门升级防疫后,市面人流明显减少。平时经常堵车的主要大街「新马路」畅通无阻,连巴士等公共交通也十分稀疏。有警员到市中心截查车辆。街上有广播提醒市民切勿停留及保持社交距离。商业区的商店几乎全部拉起大闸,只有零星一两家食肆和报纸摊档继续营业。 这是澳门在2020年2月以来首次关闭境内所有赌场。澳门的经济非常依赖赌博业。澳门政府先前曾为了保就业,在是否关闭赌场上犹豫不决。 记者:高锋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两岸关系】国民党参与福建论坛 基进批其「见中舔中」 由大陆国台办等主办的第14届海峡论坛将于周二(12日)起在厦门举行,国民党宣布由副主席夏立言以视像方式参加。台湾基进周一(11日)举行记者会,批评国民党为「见美亲美、见中舔中」的「政治渣男」。国民党回应指,有能力、有经验到对岸去表达台湾的主张,才是真正保护台湾的表现。 台湾基进周一举行「政治渣男快回头!国民党『亲美反共』拢是假」记者会,与会者高呼口号,要求国民党退出海峡论坛。 台湾基进秘书长王兴焕指出,中国与台湾的任何交流,包括海峡论坛内容:青年论坛、金融论坛、职工论坛、社区交流、体育交流、民俗活动等,都不是「交流归交流,政治归政治」,都是「指归统战」。 王兴焕说:海峡论坛其实就是统战论坛,目的就是对台湾施压分化,假借民间交流的名义营造台湾民心向「祖国」的假象。虽然美其名是民间交流,但是对中国这个极权国家而言,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必须是官方掌控。所以在全球进行经济略夺的中国资本,在本质上必须是官股;号称民间团体的统促会,会长就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海峡论坛当然不例外,主办单位就是国台办。 王兴焕指出,国民党每年都执意要参加海峡论坛,因为国民党本质就是一个民族主义政党。 王兴焕说:台湾从没有因为这些交流,而获得任何有尊严、对等的实惠。国民党从2009年到今天,对海峡论坛都是热情参与,与其说国民党违反了祖训,不如理解为国民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中国民族主义政党,所以不惜联共制台独。在海峡论坛中,国民党跟中国是一搭一唱。 台湾基进台北市议员参选人吴欣岱表示,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今年6月访美时曾说,「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中国国民党是亲美反共政党」,经过35天后,朱立伦与他的「反共好朋友」,就要去跟中共开海峡论坛。 吴欣岱说:我想请问中国国民党,你在海峡论坛上,你还要不要反共?你还敢不敢提到「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我们统计去年2021年一整年,共机扰台高达950次,甚至同时有52架飞机飞来台湾,一天高达三次。当中国派出那么多共机扰台的时候,台湾要派出更多的架次,不断加强军事演习国防训练的业务,造成我们的空军疲于奔命,甚至增加失事的风险。请问国民党在海峡论坛,敢不敢因为这件事谴责中国? 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林家兴回应表示,国民党秉持党纲、党章的规范,在捍卫中华民国与民主自由的同时,与对岸做有原则的沟通,推动民间往来交流以降低台海冲突风险,才是维护台湾安全与台湾人民权益最好的方式。 林家兴表示,观察这几年台湾内部对于两岸关系的民调,可以发现不分蓝绿的智库或媒体,倾向支持两岸交流、和平发展的民意,几乎都在7成甚至7成以上,包括陆委会的民调也是如此。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联合国审议香港人权状况 委员批《国安法》及「煽动罪」侵害人权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就香港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连日进行审议,会上有委员质疑《港区国安法》侵害公民权利,及港府以「煽动罪」打压民主自由。港府代表回应指《国安法》保障人权,而「煽动罪」的庭审都有尊重《基本法》所保障的人权。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上周四(7日)起连日审议香港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布尔坎(Christopher Bulkan)就《港区国安法》提问,质疑《国安法》立法程序,批评该法把批评政府的行为刑事化,并具有域外管辖权等。 布尔坎又提到,即使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曾向港府提出「煽动罪」定义过广,港府仍无意收窄其定义范围,更在2020年后动用这条由殖民地政府留下的「煽动罪」,针对行使基本言论和集会自由的社运人士、学者、记者甚至普通市民,对他们作出拘捕、检控和定罪,包括禁止出版儿童书籍、在法庭鼓掌、呼叫「光复香港」(Liberate Hong Kong)等口号或只是在社交媒体批评港府防疫政策这些民主社会下的正常行为,要求港府交代这些行为如何危害国家安全。又要求港府交代《港区国安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下的人权。 布尔坎说:这些行为在民主社会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合法地行使《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护的言论自由。在民主社会,个人有权批评政府,「煽动罪」不应成为打压反对声音的藉口。 另有委员强调,即使在国家安全考虑下,也不能削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障的人权。而《国安法》被告中有25%不足二十岁,其中九名被告是未成年人士,甚至有三人只有十五岁。而125名《国安法》被告中,有一半已被羁押超过一年。 这次是继2013以来,联合国机构再度对香港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进行审议,也是《港区国安法》生效后的首次。不过,港府以疫情为由,只由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率领代表团,以视像形式与会。 香港保安局副秘书长廖李可期(Apollonia Liu)反驳委员的相关指控,强调《港区国安法》条文列明保障人权,并不影响港人权利。 廖李可期说:这可导致严重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这些问题都引起国家安全忧虑。我们必须强调,这些煽动和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可导致严重后果,我们必须防止及打击。 她又强调,动用「煽动罪」的背景是2019年的社会混乱及暴力,包括「港独」和「自决」活动。另有人以传媒、文化及艺术等「软对抗」方式「激化」大众,煽动对中央政府及港府的仇恨及对抗。但她声称,近期的「煽动罪」庭审,法庭都有尊重《基本法》所保障的人权,并在国家安全和言论及集会自由之间取得平衡。 记者:吕熙/江日禾 责编:毕子默 7.【香港法庭】上水清洁工遭砖掷毙误杀案 法官引导陪审团明退庭商议结果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中, 一名70岁男清洁工疑遭硬物击中头部死亡。两名案发时未成年男子否认误杀、有意图伤人及暴动3罪。案件在高院原讼庭完成审讯,法官杜丽冰周一(11日)总结证供及引导5女2男陪审团,料周二(12日)陪审团将退庭商讨结果。 首被告刘子龙(19岁)及次被告陈彦廷(18岁)现同被控误杀罪(原为谋杀)、暴动罪及有意图而伤人罪。 法官杜丽冰周一总结证供及提醒陪审团,指陪审团考虑证据时,不应猜测、不应带有偏见、不应同情案中受伤事主「X」(获法庭颁令匿名作供)及案中死者罗长清,应以理性、客观角度审视庭上的证据,并谨记举证责任在控方,举证须达至毫无合理疑点,辩方不需证明他是无辜。杜官提到,虽然主控在审讯中以「市民」及「黑衣人」来分辨两批不同政见人士,只是以简单直接的方法分辨两批人士。 法官又向陪审团解释控罪元素及法律原则,就误杀一罪,控方需证明被告的行为导致死者死亡,其行为属属蓄意及非法,而且任何神志清醒及合理的人预见有死亡风险但罔顾风险行事。控方称两被告没对死者掟致命一击,但依赖「共同犯罪原则」(joint enterprise),两人与掟砖的人为同一团伙,故应承共同担误杀罪责。 杜官解释「共同犯罪原则」是指,如两人以上的团伙有共同目的犯罪协议,即使犯罪时扮演不同角色,就如行劫银行时有人把风、有人驾车,即使他们没有进入银行都会被视为有同等罪责。在本案中,供证显示首被告攻击X时,死者已经倒在地上,如陪审团接受被告夥同其他人蓄意从事不法行为,而这些行为是任何合理的人都知道会令死者暴露于危险之中,而最终令到死者死亡,就应裁定被告误杀罪成;如不肯定则可判罪脱。 而就有意图伤人一罪,控方需证明被告预知到其行为有可能令人受伤,但仍罔顾他人受伤的风险,有意图非法及恶意伤害任何人;辩方则解释首被告当时因看到X挥棍而「自卫」及保护第二被告。法官指如陪审团接纳被告行为是「合理武力」、出于自卫,被告就脱罪;但法官又提到,由于首被告没有出庭作供,庭上没有证据显示他是为了保护次被告才有以上行为。 就暴动罪,控方称事主X认出首被告曾在现场出现。法官指陪审团可以考虑X用了多少时间辨认被告、当时的距离、被告的特征等等决定X是否正确认出首被告;而陪审团可参考第二被告录影会面片段及专家证人作供,后判断他当时精神情况及是否焦虑症影响,再决定是否相信他在录影中的招认。 事发于2019年11月13日,当日上水有两批政见不同者互掟砖头,其时一名70岁男清洁工疑遭硬物击中头部死亡,一名60岁男子遇袭受伤。 记者:余法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专访严歌苓】张艺谋《一秒钟》屈从中共审查 原创人柏林抗议跨境精神谋杀 知名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疑因一句「习近平是人贩子」遭中共全面封杀。作为张艺谋电影《一秒钟》的原作者,严歌苓的名字在影片中被删除。该影片周日(10日)在德国上映,严歌苓及一众支持者在影院前抗议。严歌苓夫妇接受本台专访,斥外国公司配合中共输出文化审查,跨境扼杀创作者自由灵魂。有大陆文化人指,近年中国言论自由严重倒退,高压下文艺界集体「阳痿」。 张艺谋电影《一秒钟》(One Second)改编自知名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因中共封杀严歌苓,严歌苓的名字在电影及宣传海报上被消失。 《一秒钟》目前在国际院线放映。周日在柏林影院上线时,严歌苓与其丈夫兼经纪人的王乐仁(Lawrence A. Walker)及一众支持者到柏林「Neus Off」影院前抗议,示威者展示「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犯罪」、「对作者不公平」、「别再偷我的作品了」、「作者的权利就是人权」、「停止在德国的中国式审查」等标语,并向观影者派发「没有作者的电影」传单。 严歌苓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陆犯焉识》这部作品凝结了其家族几代人的经历,这段家族史烘托出中国历史及「反右」悲剧,也引出她对自由的思考。侵权者的行为相当于谋杀原创人的精神生命,作为作家,她要为精神自由而抗争。 严歌苓说:作家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就是她的著作吗?一辈子能产生几个像《陆犯焉识》这样的作品?那都是伤筋动骨的呀,这是我花了30年、几代人的经历我才能凝结成这样一部小说,其中包括我对「甚么是自由」的哲学思考,我是非常看重它!然后我这样一部分精神生命被扼杀、被cancel掉了。这样的一个作品无视我的精神产权的话,那就是杀掉了我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作为人要为自己的人权抗争;作为一个作家她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就应该去抗争。 中共当局对严歌苓作品明显的封杀始于新冠疫情爆发后,严歌苓当时在网络上发表了批评中共当局掩盖真相的文章《瞒瞒瞒》。其后怀疑因为她发文关注锁链女等社会事件,当局打压进一步升级。 面对来自政权的无形威胁,严歌苓表示,她永远不会做一个政权的讴歌者,她的作品里,公民个体的勇气、自由、尊严等是内核。作为一个作家面对关乎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公共事件时,无法选择沉默。 严歌苓说:到了这种时候,一个作家从感情上还能接受、从道德上还能接受,就不配合有一个可以从事文学的审美观,从审美观上就是丑陋的。我可以付出更高的代价还争取一种真相,不管这个真相是病毒、还是这个真相是铁链女、还是这个真相是我的一部作品被扼杀或阉割。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承担这个杀手的责任,任何人来做这种指示的时候都是一个无面孔的、无姓名的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严歌苓表示,自己为冲破思想禁制的笼牢而选择漂泊异乡,但眼下中国式审查正向海外蔓延。 严歌苓说:我把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看得那么重,为甚么现在我选择宁愿漂泊在海外?如果这个事情只是在中国国内我完全理解!可是你在整个国际上无视我的知识产权、精神产权的话,这太过分了。而且我觉得这些公司也在配合它们做这个事情,这是国际上它们双重道德标准特别可耻的体现,这就是非常可悲的,文明的基点就是让人自由思考,自由的发表他思考的成果。 严歌苓表示,作为曾与张艺谋有过多次合作的作家,她理解张艺谋作为中共审查制度「受害者」的困境,但她不能接受张艺谋作为创作者,在事件中失却同理心一味选择逃避。 严歌苓说:我们在国内被迫修改电影的经历太长了,每一部电影都面临怎样能让它过关的很痛苦的经历,作为电影艺术家来说,每个人都有过被禁掉的作品。所以张艺谋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对一个作者干这样的事,他是被迫做了这件事情;我对他不够满意的地方就说,他应该事后跟我有一次沟通和交心:他作为个人来说,艺术家对艺术家抱著这种同情、这种「我不得不这样做」的无奈!我不原谅的是他这一点。 严歌苓丈夫兼经理人王乐仁告诉本台,目前他们已请委托律师在美国、法国、德国起诉《一秒钟》的制作方北京欢喜传传集团及国际发行公司。但国际发行公司大多无视知识版权规则,默许了「中国式审查」作品在海外的上映。 王乐仁说:我们应该做的都做了,那个律师函都寄了,可是没甚么结果,它们照例在放,有些人地方就慢慢地谈判,在法国……其它地方甚么声音都没有,所以我们就为了这个事情开始上街了。中国的权力很大,可是它们的审查不应该跟著出口啊,因为自由社会本身也受威胁啊。 王乐仁表示,此前严歌苓曾收到《一秒钟》制作公司——北京欢喜传媒集团的威胁信息,警告严歌苓「不要将矛盾上升到个人与国家的对立层面」。 王乐仁说,从周日街头抗议行动中有企业家、音乐家、经济学者、诗人、艺术家、来自中国的人权活动人士等参与,事件也在社交媒体推特上成为公共焦点,可见事件超乎严歌苓本人,而是涉及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 王乐仁说:版权是人权之一!现在那么多人跟我们走了几条街,跟我们示范了、抗议啊,这恐怕不是个人的事情,这个问题比个人还要大,这个是一个整体的、原则和基本的问题。如果你压迫了一个人,那不关我的事,下面一位可能就是你啊。纳粹时代有名的一句话,它说: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抗议,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来抓共产党的党员,我没有抗议,我不是共产党的党员;最后他们来抓我,没有人抗议了…… 有份参与此次街头抗议的包括曾因在「非新闻」网站发文遭当局拘捕的中国公民记者李婷玉。她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早年她被羁押时读到《陆犯焉识》一书,为她在黑暗的日子中点燃了一盏灯火。多年后,严歌苓遭中共当局封杀,象征了中国言论自由恶化。 李婷玉说:严歌苓真的是我从高中开始最喜欢的作者,我是在看守所看的《陆犯焉识》这本书,其实当时的环境是作者和电影是可以放在一起的,是可以光明正大 署名的,她的书也是很畅销的。走到今天这一步,因为她为正义发声,为女性发声,她的名字已经一天天没有了,一个作者的声音被抹杀了,可以看得出来整个国家的变化是非常可悲的变化。 目前流亡法国的中国知名导演胡雪杨,透过邮件告诉本台,在电影中删除原作者的名字是中国电影丑陋无耻的一幕,这是整个中国审查的罪恶案例。中国电影人曾经有过反抗电影审查的火花,但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当代的电影导演成了最堕落的一代导演,与中国堕落无耻的制定和官员相得益彰。 本台今日再多次拨打该公司电话,对方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制作人赵毅军也拒绝接听本台记者电话。 早在2911年,张艺谋与严歌苓签署《陆犯焉识》版权使用协议;张艺谋据此拍摄了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电影《归来》;张艺谋后再以该书另一条线索拍聂了《一秒钟》。电影中早前标注「本片受到严歌苓女士作品的启发;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2019年2月,《一秒钟》在柏林参加电影节时,突遭中共当局审查,在媒体观影前一小时突然宣布「因技术原因」退出。最终电影按照官方旨意删除所有「敏感元素」后才获准上映,但致谢严歌苓的内容被删除。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9.【安倍离世】日港台人纷纷悼念 港人对其为反修例发声印象深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上周五(8日)在奈良中枪身亡,终年67岁。日本驻港总领事馆周一(11日)起一连两日设立吊唁册,民众带同花束致哀,有港人感激安倍晋三在反修例事件时表达关注;有在港日本人称感到很难过,直指安倍离世是日本很大的损失,亦有台湾人感激安倍一直以来对台支持,又称失去安倍非常可惜。 安倍晋三离世震惊国际,香港周一(11日)早上10时起陆续有民众到日本驻港总领事馆悼念,领事馆大楼外的日本国旗,下半旗致哀。馆内严禁采访及拍摄,几名保安在大堂戒备,有民众带同花束悼念。 有港人表示对安倍晋三离世感到震惊,没有想过日本那么和平的地方,会发生这些事,形容是很大的悲剧。其中梁先生提到,安倍晋三在香港反修例示威时有发声,对此印象深刻。 梁先生说:纯粹是反修例时,他有支持香港、关注香港,所以来纪念一下。觉得他为日本做了很多事,亦设定了不同议题,他都想尽力改变日本现时的状况,我想对将来都会有影响力。 不少日本人到场致哀,其中年过70岁的Saito形容安倍晋三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受访时情绪激动,直指安倍离世是日本很大的损失,他认同安倍的强硬对华立场,并指自己在过去两次选举均有投票予安倍晋三,助他两度拜相,失去安倍令他十分难过。 Saito说:我感到很难过,我尊敬他,我觉得他是战后日本最好的首相,我对于他离世真的感到很失望,我很想念他。 台湾人拓马来港工作几年,因工作关系而经常奔走于日、台两地,他周一特意抽空来悼念,表达对安倍的尊敬。 拓马说:安倍对台湾一直是最好,很亲近的友人,因为安倍不仅在贸易上,在印太战略上都给予台湾很强烈的支持,他也曾经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台湾有事」,所以他一直对台湾表达加油,我们对失去安倍非常可惜。 日本驻港总领事馆位于中环交易广场,领事馆周一(11日)起一连两日设立吊唁册,并开放电子版吊唁册,市民可以电邮方式签名。 记者:董舒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中共权斗】参与孙力军案团伙「妄议中央」:司法部原部长傅政华被提起公诉 据最高检官网周一(11日)发布,与原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案件有关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近日已被提起公诉。在中共官方公布中,曾任公安部副部长、司法部部长的傅政华被罗列的罪名包括「涉嫌受贿、徇私枉法」,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兼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今年3月31日的公告曾明确指出,傅政华「参加孙力军政治团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且「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 最高检官网指,傅政华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已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但该公告并无说明案件的审理日期。 现年67岁的傅政华曾任公安部副部长,2018年至2020年担任中国司法部长,之后退居二线,转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去年10月2日,在孙力军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后仅两日,傅政华亦宣告落马。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傅政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3月31日,中共反贪污腐败机关宣布开除傅政华的中共党籍与全国政协公职,即所谓「双开」。 2020年4月19日,中国公安部曾发布新闻稿,将孙力军与此前落马的周永康和原公安部副部长、原国际刑警主席孟宏伟并列提及,表示要从多方面「肃清周永康、孟宏伟、孙力军等人流毒影响」。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财经拆局】今是而昨非?谈暂缓「熔断机制」 李家超一上任就提出暂缓被外界诟病已久的航空「熔断机制」,当然绝非主动释出善意,制造所谓「领袖蜜月期」,只是履行习近平提出四个要求的其中一项:「珍视香港联通世界优势。」 可惜的是,只是暂缓一个熔断机制,不可能令香港重拾昔日的光芒,反之是一日不放宽隔离措施,甚至变本加厉在港执行「健康码」,只会更快失去亚洲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由国际航空地图上「消失」,这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狠批香港防疫政策,最一针见血的形容。 一直被航空业及旅客批评的航线「熔断机制」,据统计,今年以来约有100个航班被「熔断」,其中这些被「熔断」的航班有五分之一为国泰航空运营。 2019年,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而机场数据显示,去年的数字比这一水平低了98%,由于仍有货机往来,航班数量才能维持2019年的三分之一。 负责制定防疫政策的医卫局局长卢宠茂解释,动态清零「方向是减数」非要「绝对零」 ,而暂缓「熔断机制」是由于今年截至6月底,共100航班熔断,找到534宗个案,平均每熔断一次航班只能找出5.34宗输入个案,而检疫、核酸检测措施已可有效找到这些个案,故决定暂缓「熔断」。 李家超在有线新闻的专访中表示,疫情处理要采取快、准、狠的策略,暂缓航班熔断机制是「精准」的防疫抗疫政策,特区政府经过分析认为,熔断机制的成本与效益不成正比。 被问到于上届政府出任政务司司长时,有否提出要暂缓「熔断机制」,李家超只是狡辩不想讨论历史,指现时情况与之前不同,中央在物资和经验方面已提供很多支援,强化本港有关方面工作,认为不应该作出比较。 事实上,李家超在过去一年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亦是制定防疫政策的主要官员,甚至是由他本人亲身带队北上,与内地官员商讨通关,为何要到自己担任行政长官时,才觉「今是而昨非」?这个试图将自己过去的责任划清界线,根本与「无赖」无异。 说到底,恢复香港昔日地位,是习近平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必须」其中一项:「珍视香港联通世界优势。」 习近平表明,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 「熔断机制」说穿了,就是将防疫责任转嫁到航空公司身上,试问一个地方有人染疫,航空公司如何得知?即使事前有做核酸测试,也难保是隐性或在航班上被感染,特区政府如果真的要「外防输入」,大可索性像内地一样封关。现在航空公司及机组人员却成了代罪羔羊。 何况今次政府只是「暂缓」而非正式取消熔断,万一疫情有变化,这个暂缓随时可以撤销,难怪即使暂缓了「熔断机制」,维珍及英航仍维持原定9月及10月直航客机抵港的安排,无意即时恢复正常航线。 而且不要忘了,香港的隔离政策丝毫没有迹象改变,卢宠茂甚至已经表明,短时间内没可能与内地免检疫通关,与国际免检疫通关亦有难度,「是否要回到2020年,疫情发生前这么方便……我相信在短时间内这不是一个合理期望,完全无检疫的通关,我想短时间内真的完全无可能」。 由Facebook专页「HK Quarantine Support Group」中,看到即使在「暂缓熔断」后,仍然有不少中外人士求救各式各样的防疫问题,例如核酸证明不合格、防疫酒店爆满、隔离酒店设备不足,甚至投诉膳食质素。这个专门针对外国人的专页,已有近十万人加入,甚至设有Buddy Program提供物资互助,可见防疫隔离政策,仍然困扰很多入境香港人士。 更令人担心,是香港会否仿效内地,以防疫之名进一步限制市民自由?卢宠茂证实,正研究透过「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实施类似内地「健康码」的制度,限制高风险而未接受强制检测的人出入某些处所。这种科技应用不正是李家超口中的「精准」防疫? 有谁可以保证,香港日后不会出现河南四间村镇银行「爆雷」,政府却以「健康码」限制存户不能上街维权? 在过去两年多的防疫政策,已经从「筋骨」处损害到香港的国际枢纽及金融中心地位,过去两星期,不论《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及《华尔街日报》,都在讨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开始转移,香港已拱手相让至新加坡手上。 特区政府一度寄望,今年秋天重新举行的「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可以成为对外宣传香港恢复活力之都的重要任务。 甚至香港金管局已邀请全球金融界重量级人物参加可能在11月举行的一次会议,大约与「国际七人榄球赛」同时举行。 多年来「国际七人榄球赛」一直是国际银行家和客户拓展亚洲人脉的重要场合。不过「香港榄球总会」已表明,今年赛事准备采用闭环方式举办是次赛事,参赛的16队球队及随行工作人员需接受闭环管理,方案参照了今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的闭环模式,将参赛运动员和其他参与者与公众区隔离开来。 换言之期间所有入境香港的旅客都必须接受为期七天的隔离,意味著赛事虽然恢复,但往年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客蜂拥而至的热闹场面不会重现,一名获金管局邀请参加会议的跨国银行负责人亦表明,如果需要强制隔离,他就不会考虑参加。 事实上,由于香港仍然存在隔离措施,很多每年一度在港举行的国际性会议,均已搬迁到新加坡。其中「AVCJ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论坛」,将于11月中旬改在新加坡举行。疫情爆发前,私募基金「大佬」每年都会来到香港出席这一论坛。另一个通常在香港举办的私募股权会议SuperReturn Asia也将于9月移至新加坡。 《经济学人》提出,衡量城市相对优势的一个指标是财富管理。正是在这里,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香港管理和基金谘询资产,从2010年的近1.3万亿美元,上涨至2020年的3万亿美元以上。但新加坡的类似指标从1万亿美元左右,飙升至3.4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早在2017年就已超过了香港。 当然,香港的股市市值仍然远高于新加坡,上市集资能力更一直是全球三甲。曾担任《路透社》记者,前美国商会会长早泰娜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香港已经变成一个只聚焦内地的金融中心,内地企业可以上市集资,用中国的条款(Chinese terms)可以与全世界做生意,前题是你要接受这些规则,那么你将有美好的明天。 「但对于那些习惯了过去香港模式的人,这个香港已经消失。」 我相信,香港仍将是投资中国的一条途径,但它不太可能吸引其他类型的新业务。愿意搬到香港的企业更有可能以中国人为主。对国际投资者来说,香港推迟重新开放,正是反映政府实际对自己的全球地位漠不关心。 李家超说要向外国「说好香港故事」,甚至不惜要「画公仔画出肠」。我只想奉劝一句:将自己肚皮全部揭开来,清醒的人看到的会是藏污纳垢的恐怖画面。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沈旭晖评论】悼港人的国际关系启蒙老师、《追龙》预言家倪匡 作为读过卫斯理全集的人,一直潜意识地把倪匡当作跨学科融会贯通的启蒙老师之一。而这些学科,也包括了本行国际关系。 第一本读的卫斯理小说是《妖火》,中一时从中学图书馆借阅,然后逐渐半借半买地读完全套;特别是后期出版的那些,几乎是出一本买一本。后来网络时代,卫斯理全集在网上随处可见,就算到了今天,依然时不时心血来潮,上网随便找一个卫斯理故事重看一遍,就像探望老朋友。而卫斯理的周边小说,如非人协会系列;倪匡的武侠小说,如《六指琴魔》;他亲友续写的,如倪震的《少年卫斯理》和叶李华的《卫斯理回忆录》,基本上也读过。这种贮藏收藏品的感觉,是宝贵的儿时回忆。 回忆既是对这些作品,也是对旧香港。 喜欢卫斯理小说,却和科幻完全无关。事实上,一直觉得倪匡最擅长、最感兴趣的内容也不是科幻。他每次写起旧中国的武林、三教九流,就仿佛判若两人,特别用心,明显不少来自个人半亲身经历或耳闻;那些科幻元素、外星人,反而更似向专栏交代。我们很少看到科幻小说有那么多帮会、武侠元素,这两者的交合,倪匡几乎只此一家。 我喜欢福尔摩斯,更多是喜爱维多利亚英国时代背景;喜欢卫斯理,多少也一样。倪匡笔下的旧中国充满神秘的魅力,甚么青帮、碳帮、金沙帮,还有大量篇幅的苗疆、西藏,比起纯正武侠小说、神怪小说更有社会意味。卫斯理时代背景的一大主题正是1949年的巨变,令这些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伦理、人情味都被连根拔起,不少江湖中人被清洗,也有向政权投诚再协助训练特务。 这段历史非常警世,而且对今天特别实用。 卫斯理全盛期的香港,正是港英的黄金时代。而倪匡的国际视野,也充份反映在香港应有的国际化身上,这也是一般科幻小说鲜有触及的。卫斯理本人那种金正恩式的通晓无数语言、詹姆斯·邦德式的世界各地都有接头人,正正反映了那时候「八方风雨会中州」的旧香港。因缘际会下,中国各地各种奇人云集一个小城,再连结各自的外国、外星势力,正是卫斯理小说的基本背景。 在卫斯理的香港,有从印度土邦来到的土王随从,有泰国降头师的徒弟,会主办世界扒手大会,也是国际特务集中地。卫斯理的故事有发生在欧洲袖珍小国安道尔的古堡、南太平洋的神秘小岛、格陵兰地底科研基地、中东不产石油的军火贸易酋长国等冷僻地方,题目触及在巴西搞分离主义独立、炸开黑海令俄罗斯得到出海口、尼泊尔王室与文莱王室的秘闻等。这些,全都是国际关系非常有趣的冷题目。至于美苏冷战争霸,更是贯穿了前期几乎全部小说,虽然多少有模仿詹姆斯·邦德色彩,但也逐渐发展出富香港特色的冷战观,值得再三研究。 倪匡熟悉历史,将历史揉合科幻也是他的强项。中国历史传说或文物如兵马俑、聚宝盆、成吉思汗陵,西方古代历史如埃及木乃伊猫、玛雅文明灭绝之谜等,他都提供了另类解释,无疑脑洞大开。至于《头发》把人类四大宗教始祖化身「ABCD」,更是神来之笔,已成永恒经典。 直到重看几次之后,卫斯理那些情节(包括其中实在不少的漏洞、犯驳)都不再感到新奇,却更能欣赏倪匡对人性、和对某个政权一针见血的洞见。例如小说有不少角色都直接是中共高层或其他共党高层,除了有名有姓的毛泽东、林彪、邓小平(「老人家」)、贺龙(即卫斯理七叔)、罗瑞卿(即卫斯理好友铁蛋)等,还有朝鲜金日成、赤柬波尔布特都出过场。 不过最精彩的,还是倪匡对整个中共特务体系的刻画,入木三分。例如有特务高层非常平易近人,充满魅力,对香港人的自由民主理念非常理解,口中会说出「理想谁没有呢」一类说话,但依然深信自己利益至上的唯物主义能够控制一切。这令人想到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根本就是现实的白描。 又如他讲述一些独裁小国的王室成员操纯正牛津英语,接受西方高等教育,有几个博士学位之类,但会坦言民主会破坏他们既得利益、为甚么要支持,这也是现实写照。卫斯理再三强调「最讨厌特务(其实就是国安),无论来自哪个阵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人性道德」,这教条深深影响了我,也深深教化了国际关系的一代人。 而须知,倪匡年轻时也做过公安,都是切肤之痛。 不过说到对政治以外的人性最有洞见的,倪匡还有更深入的作品:一本是我这里曾多次推荐、讲述「情感勒索」的《背叛》;另一本,自然是大家都在定期重温的《追龙》: 「要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战争,几个人的几句话,几个人的愚昧无知的行动,可以令大城市彻底死亡。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人人都知道他们的言行,会使城市毁灭,他们却不这样以为。」 这段话,相信大家已经毫不陌生,但每次读来,都是一字一泪。而且《追龙》结局也提醒大家,「别以为世上所有的事都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目的,事实上,世上有太多的事,再努力也达不到目的。」这正是智慧老人的先见之明。至于故事再三强调的讯息:「如果有可能,赶快离开这座快毁灭的城市,别存半丝半毫幸念,赶快,尽一切可能!」是甚么意思,就自行意会好了。 卫斯理回到属于他的无边世界,这是一种解脱。根据卫斯理小说,他起码提供了十多种可能性,让我们未来再能够遇到倪匡。这一点,他的读者肯定心领神会。可惜翻遍倪匡所有小说、文字、节目,都没有一处诉说「这个城市」可以逃离毁灭的气数,毕竟世事总有不能强求之处。 感谢倪匡带给我们的一切,但愿在某个《天书》的平行宇宙再见。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3.【声如洪锺】斯里兰卡破产,村镇银行破产,中共信用破产 斯里兰卡宣布国家破产,由于国家已没有足够燃料和粮食供应,数千名愤怒的斯里兰卡人冲进总统府,迫使总统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下台,其已逃离斯里兰卡。《彭博》警告,斯里兰卡作为第一个主权债务违约的国家,这只是个开始。 斯里兰卡位于大陆倡议的「一带一路」要冲,过去十年,中国为斯里兰卡的基建项目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为何昔日的投资令斯里兰卡陷入如今绝望的境地?正值习近平倡议的「一带一路」第十个年头,斯里兰卡这个「失败」实验结果,对「一带一路」有多大代表性? 中国眼白白看著斯里兰卡因欠债溃败未出手相救,国内地方银行也自身难保,河南再爆出储户维权冲突事件,周日(10日)有近3000名当地的村镇银行储户到中国人民银行郑州支行外抗议,却被一群警察和白衣人士围困,双方发生流血冲突。网传图片显示,大批到郑州维权的银行储户当中,不乏小童及伤残人士,多人手执标语要求银行归还存款,甚至写有「反对权力任性,反对河南省政府联合黑社会暴力殴打储户」、「抵制河南警察暴力对待储户,反压迫,要求人权法治」。这看在香港人眼中,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警察与白衣人暴打,感觉似曾相识。 早前国内才谴责河南郑州官员滥用健康码给维权市民禁足,如今胡乱「赋红码」事件又再发生。另一边厢,香港新上任的医务衞生局长卢宠茂周日(10日)表明,正考虑「安心出行」实名制,以及仿效内地或澳门推行「红黄绿」码,限制确诊或高风险人士在社区活动。内地健康码作维稳之用,香港日后是否也有机会仿效? 主持:锺剑华、曹家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0日 1.【中国社会】河南村镇银行3千存户维权爆流血冲突 中国河南省有四间村镇银行近期传出“爆煲”消息,存户无法取现或转账,8日3000 名取款难的存户,在省会郑州展开维权行动,现场遭到警方与不明人士围困,警民爆发流血冲突。 河南村镇银行存户4月无法提领现金,6月想前往河南取回存款,却被“天降红码”无法出行。事件引起极大关注,而涉及金额可能高达近人民币400亿元。 综合传媒与网路消息,这群血本无归的储户8日清晨5时左右集结到中国人民银行郑州支行外抗议,当中有儿童与残障人士。 储户们手持的标语横幅写着“反对权力任性,反对河南省政府联合黑社会暴力殴打储户”、“反对河南政府腐败、暴力,40 万储户在河南破灭了中国梦”、“反对省委楼阳生掩耳盗铃的三零政策: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当局在现场加派警力,除了警方外,还有白衣人组成人链,这群白衣人站在警方前方,阻挡维权储户抗议,并且对他们施暴。 银行储户被警察围困后,双方发生严重的推挤,网路影片显示,双方爆发流血冲突,白衣人对维权储户拳打脚踢、暴力拉扯。而维权人士则投掷水瓶还击,场面混乱。 根据网上照片显示,有维权储户两眼被打到流血,妇女被殴到嘴里都是血,还有残障人士被打到昏迷。白衣人多人联手制伏群众,一路踢打维权人士。 中国当局封锁消息,社交平台微博上的“河南人民银行门口数千名储户被围困”相关话题已被删除,而微信上的讯息也遭屏蔽,只剩推特可以找到相关冲突视频。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中国网民欢庆安倍逝世 教授指为“支那劣根奴”被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演讲中遭枪击身亡,中国社交平台微博涌出大量网民的“欢庆”言论。河北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石文瑛,在微博贴文批评网民是“支那劣根奴”遭到围剿,校方决定成立调查组处理。 安倍晋三7月8日遭到枪击身亡后,中国大陆网络涌现一片欢庆气氛,网友在微博贴出大量庆贺留言,更有商店推出买一送一活动,庆祝安倍遇刺身亡。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石文瑛,用笔名潇元开设的微博发文:“关于安倍先生遇刺,我很庆幸,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没有看到欢呼雀跃的支那劣根奴。道不同不相为谋!”她还说,“今之土地,人性扭曲,灵魂肮脏丑陋,愧不如先祖古人。” 石文瑛这段话引来大批中国网民批评,亦有网民涌入唐山师范学院官方微博留言,要求对此事进行处理。 她随后又发帖文:“我为我的民族感到羞愧!歌德说: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唯一让他高兴的事,就是别人倒楣了。一些人在低劣时,除了喜欢看到别人的不幸,已无其他乐趣可言!。” 唐山师范学院9日发表声明指出,石文瑛原是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已于2017年9月退休。 声明称,“近日,石文瑛在个人微博帐号就某焦点事件发表错误言论,我校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目前已搜寻不到石文瑛的微博,网页显示:“该帐号因被投诉违反法律法规和《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 唐山师范学院发布的声明冲上微博热搜,中国网民仍不留情面批评石文瑛,留言包含高喊取消她的退休待遇、指责她分不清敌人、更有网友称,污辱中国网民等于污辱全体中国人。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彭帅在哪里”现温网 活动人士拟女双决赛发T恤 上周一(4日)在伦敦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遭到保安人员拦下的活动人士人表示,如果找到“闯关”的方法,10日将会有数以百计的球迷穿着 “彭帅在哪里”的T恤,观看温网最后1天的比赛。 代表“自由西藏”(Free Tibet)和“香港思源”(Power to Hongkongers)的4名活动人士,4日穿着印有“彭帅在哪里”( WhereIsPengShuai)的T恤,到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比赛现场,被主办单位“全英具乐部”(All England Club )的保安人员拦下。这两个团体表示,将于10日回到球场,并在女子双打决赛前将T恤分发给现场观众。 曾在温网女双夺冠、女双世界排名也曾高居第1的彭帅,去年11 月在社群媒体指控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曾强迫她维持多年不伦关系,之后发文不仅遭删除,人也一度“神隐”长达3 周时间,引发全球关切。世界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为此暂停办所有在中国举行的比赛,今年赛事也不会重返中国。 本月4日在温网被拦下的其中一名活动人士利斯(Jason Leith)说:“全英具乐部似乎很怕惹恼中国政府及其盟友。” “我们4日的小行动获得网球迷大力支持。我们认为他们会想声援彭帅及其他的中国人权受害者。” 中国否认有关侵犯人权的指控,并称他们反对让体育“政治化”。 全英具乐部并未对此做出评论。 温网女双决赛将由大会头号种子比利时梅丹斯(Elise Mertens)与中国张帅的组合,对上第二种子、捷克双姝卡雷茨科娃(Barbora Krejcikova)和斯尼科娃(Katerina Siniakova)组合。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王毅警告布林肯台海议题 台外交部:一贯伎俩夸大扭曲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9日,在印尼峇里岛G20 外长会议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并在会后举行记者会,表示曾向王毅传达美国高度关切北京对台湾日益挑衅的言行,以及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在台北,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10日表示,对于美国政府再次关注台湾受到中国胁迫的情形,以及重申支持台海的和平稳定,外交部表达诚挚感谢。 外交部指,注意到在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声明中,以其一贯伎俩刻意夸大、扭曲台海议题的讨论。外交部重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是事实也是两岸现状,只有台湾人民依民主程序才有权决定台湾的未来。中国政府近日来升高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以大批机舰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指称台湾海峡并非国际水域等挑衅行径,甚至在会谈前一日( 7月8日)派遣解放军军机飞越海峡中线,加大对台湾军事恫吓,企图以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转移世人焦点,让人忽视其内外交迫的事实。 外交部强调,“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从未受中国政府管辖,台湾人民更不会屈服于中国政府的武力威胁。政府会持续加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并与美国及其他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中国专家:“死胡同”等表述 双方接近摊牌* “环球时报”10日引述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分析指,中方在此次峇里岛会晤中释放出“双重讯号”。 吕祥认为,对比此前几次外长会,及先前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 )会晤后的中方表述,这次王毅对美方的提醒和警告更细致,也是用语严厉程度最高的一次。 吕祥表示,“死胡同”等一系列表述,意味双方已走到接近摊牌的地步。他认为,中美关系要么缓和,要么双方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相信中美双方都已意识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吕祥指出,中方也把此次会晤定义为实质性和建设性,预测美方应是在会晤期间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否则中方不会作出会晤是建设性的定义。 此外,这次王毅对美方表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吕祥说,这也说明中美在台湾议题上面临的风险已非常高,并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9-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9日 1.美中外长会谈 布林肯:忧心台湾问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9日在印尼峇里岛,出席G20外长会议期间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展开会谈。这是美中外长自去年10 月以来再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近一个月内两国高层的第五次互动。专家分析指出,这显示中美关系复杂棘手,高层各层级坦诚对话旨在减少误判,管控分歧。 布林肯在会后表示,与王毅会晤超过五个小时,向对方提及出现分歧的领域,以及管控风险。他说,双方会谈具「建设性」,但他对于包括台湾在内的问题感到担忧。 布林肯在会谈后表示:「尽管我们的关系很复杂,我可以有信心地说,我方代表团认为今天的讨论有益、坦诚和具建设性。」 布林肯指,他也表达了对台湾、香港、人权和乌克兰等问题的担忧。重申:「有鉴于北京对台湾日益挑衅的言辞和活动,以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我传达美国对此议题的深切关注。」 王毅说,中美是两个大国,两国有必要保持正常交往,与此同时,中美确实需要共同对话,以确保关系继续沿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美国官员表示,布林肯与王毅的会面,包括上午的会谈和工作午餐,目的是保持美中关系稳定,防止双方陷入冲突。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上海医院血案 随机砍人掳人4伤 中国上海的瑞金医院7月9日上午惊传随机持刀砍人案,民众在11点30分向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报案,警方到场后在逐层搜索,最后在门诊部7 楼寻获凶嫌,当时该名男子砍人后持刀挟持人质,并且跟警方对峙,僵持不下。当嫌犯准备动手伤害人质时,警方开枪制伏,凶嫌受伤后束手就擒。 根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报道,共有4人受伤,其中包括医师和民众,所幸都没有生命危险,但并未提及凶嫌的具体伤势。 目击网友表示,持刀凶嫌先在2楼又转往7楼进行无差别攻击,知情者表示,该院2楼有小儿内外科与便民门诊,7 楼则为妇科、产科与复健科,似乎专挑妇科和儿科下手。伤者至少包括一名10多岁少年,也有医师受伤。民众惊慌奔逃,一位中年女子手臂满是怵目惊心的鲜血。 网传影片并显示,警方持防爆盾牌到场时,大批民众逃出,场面一片混乱,有人吓到腿软跌坐在地上,也有人摔倒,院内往大门口路径上则满布血迹。另有一段目击影像是一名男性疑似失去意识,被多名救护人员放到担架上,地板有多滩鲜血。 犯案动机还有待调查,有中国网友感叹,「我觉得再不恢复经济,大怨种会越来越多」、「经济不景气,人的戾气越来越重」。另外有许多人竟然幸灾乐祸,网友翻墙看报道后表示自己快气死。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安倍遇刺举世悼念 唯独中国社会出现狂欢潮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丧生,中国境内却出现迥异于国际间一片哀悼声浪的反应。虽然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达了慰问之意,但有别于其他国家元首第一时间表达悼念的作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起初并未亲自发声,拖了一天,迟至 9日才向日本发出唁电。 尽管全世界几乎都同声谴责暴力,许多中国网友却笼罩在极端民族主义的氛围下,大肆狂欢,甚至公然发表各式悖离人性的「庆祝」言论。中国近年来因为钓鱼台、东海、南海争议到台海问题,都跟日本有歧见,安倍的力挺台湾态度,更是激怒众多中国民众。而中国官媒央视新闻,有关安倍遇刺报导的评论区,获得最高点赞数的留言竟然是「墓前状态良好」,短短几分钟内,就有高达 13万点赞。最夸张的是许多店家和餐厅公然挂上红布条,有的写道「昨天七七事变,今天安倍再见」,或是推出买一送一促销活动大肆「庆祝」安倍遇害。中日建交即将在 9月迎来50周年,日本的「日经民调」显示,超过七成七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感,中国民间的这些作为,恐怕会导致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好感度进一步下滑。 *黄安激进言论* *称安倍遇刺「乾杯!好日子!」* 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台湾歌手黄安,向来以极端民族主义言论频频引发激烈争议。安倍遇刺之后,黄安在微博连发数则内容,除了转发过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谈安倍对台友好言论的评论,还写下含有高度敌意的:「凡是跟中国过不去的,没有下场的!」黄安还分享一群人举杯的影片,影片中他说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乾杯!好日子!」有些中国网友纷纷附和黄安,直呼「好日子」、「安哥真汉子」。当路透记者提问赵立坚,中国网民的这些评论时,赵立坚的回应是「不予置评」。虽然之后有看不过去的中国网友引用礼记「里有殡,不巷歌」要求黄安检讨,不过他回击「 2022 年,一个敌人的死亡,凶手还是它们自己人,你管我唱不唱歌?」、「像你这种抱残守缺,不知与时俱进,拿中国经典羞辱中国人的,看到你就烦」。黄安并且狠呛「安倍死了以后,网上出现不少要我们『反思』的声音, TMD,我反思个屁」。 *中国驻日记者哽咽* *竟遭讽「不配当中国人」* 中国澎湃新闻驻日记者曾颖,在直播安倍事件时一度情绪激动哽咽落泪,竟然遭到中国网民出征,斥责她「不配当中国人」,还要她乾脆归化日本国籍。导致曾颖被迫发文致歉,解释自己只是因为对治安的恐慌及日本经济的绝望,才会因此失态。但她也不忘强调,任何恐怖主义行为都不应该被狂欢。 *台将降半旗悼念安倍 蔡英文:台日持续并肩同行* 在台北,总统蔡英文称安倍是「台湾最坚定的挚友」,并在脸书发文表示,感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为全球民主价值的付出,包括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宣布降半旗悼念,台湾也宣布 11日政府、公立学校降半旗表达最深哀悼与感谢。并强调,她相信台湾会和日本持续并肩同行,深化合作,坚定捍卫民主自由价值。 蔡英文还写道,日本安倍晋三前首相是她的老朋友,她一直相信,有一天可以在台湾相见,请他好好品尝台湾的美食,到台湾四处走走。昨天他不幸过世的遗憾消息,今早起来依然让人难以置信。台湾民众前往安倍前首相的脸书热烈留言,感谢他曾协助捐赠台湾友情疫苗,和台湾共同对抗疫情。还有很多人贴出他和台湾凤梨的亲切合照,以及亲笔写下「台湾加油」的照片来怀念他。蔡英文指出,这都让人深切感受到,安倍前首相生前对台湾的温暖。 国际间一片哀悼声浪,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都发表推特,表达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哀悼。联合国安理会在会议之前,也为安倍默哀一分钟。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拜登:尚未决定削减对华关税 美拟禁对中输出14纳米晶片设备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8日表示,仍未就是否削减对中国关税作出决定,政府将「逐项」审查这些关税。 拜登8日再次与资深顾问举行会议,讨论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据路透社报道,拜登正考虑剔除部分关税项目,或就部分进口商品提供豁免。 不过,拜登8日签署保护堕胎权利的行政命令后,回应传媒询问中国关税问题时,则表示尚未作出决定。 过去几个礼拜,对于是否削减对中关税,相关官员持不同看法。 包括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等官员表示,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政府订出的对中关税政策,很多都是「非战略性」,只会增加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认为,关税是重要的谈判筹码,可以保护美国的贸易利益。 *美考虑禁止对中输出晶片设备* 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美国商务部正研究,禁止出口晶片制造设备给特定的中国大陆先进半导体工厂,主要瞄准生产14 纳米或以下的晶片制造商,枪口指向中国最大的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的发展。 报道指出,限制对象将是生产14 奈米以下晶片的制造商。不过,为维持全球晶片供应稳定,帮助世界从晶片荒中恢复,若同一家晶片商也有生产较不先进晶片的工厂,美国商务部将允许制造设备出口给这些工厂。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没有直接进行回应,但表示与半导体有关的出口许可证申请方面,商务部和其他审查机构在作出许可证决定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拟议出口的技术制程。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8日 1.【安倍中枪】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亡终年67岁 「安倍经济学」曾救日经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周五(8日)在奈良市发表演说期间,背后遭手枪射击,日媒报道,安倍最终抢救无效不治,终年67岁。事发时,安倍正在参加日本参议院选举的竞选活动。对安倍晋三遇袭中枪不治,多国致哀。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周五(8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左右,在奈良市为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在街头助选演讲时,遭一名男子持枪枪击,安倍当场流血倒地,紧急送医。 安倍是遭人从背后大约3米处开枪,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表示当场有听到两声枪声。安倍右颈部受枪伤出血、左胸皮下出血。警方当场逮捕涉嫌开枪的41岁男子山上彻也,他曾经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员。大约62年前,即1960年7月14日,安倍外公、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同样遇刺,但他只是腿部受了刀伤,身体并无大碍,直到1987年才病逝。 出身政治世家 与妻膝下无儿女 安倍晋三出身政治世家,外公岸信介、外叔公佐藤荣作都曾当过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弟弟岸信夫为现任防卫大臣。太太为安倍昭惠(旧姓松崎),是森永制菓株式会社千金,出身显赫,两人膝下无儿女。 曾两度任首相 「安倍经济学」救日本经济 67岁的安倍晋三于2006年9月首度出任首相,当时年仅52岁,是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但因健康原因仅一年就离职;2012年再度当选首相执政,并积极改革以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经济困局。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被外界称为「安倍经济学」。安倍所提出的「三支箭」政策,包括以宽松货币政策、紧缩财政政策及结构性改革,三管齐下解决日本经济问题。一直到2020年9月,再次因「溃疡性大肠炎」困扰而下台,最终以连续在任3,188天,成为日本宪政史上任职最久的首相。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拜登:安倍受袭时仍致力民主工作 约翰逊:后世会铭记安倍领导才能 对安倍晋三遇袭中枪不治,多国领袖纷纷致哀。美国总统拜登指,安倍即使在受袭的一刻,仍然是在从事民主工作。而英国首相约翰逊则在推特上,以英文及日文发文表达悲伤。 美国总统拜登发声明,以「朋友」称呼安倍,指事件令他震惊、愤怒和深感悲痛,形容对日本和所有认识安倍的人都是一场悲剧。拜登忆述自己曾在担任副总统时到东京拜访安倍,又欢迎过安倍来访华盛顿。拜登赞扬安倍毕生致力于服务日本国民,即使在受袭的一刻,仍然是在从事民主工作。拜登表示,在这一悲痛时刻,美国与日本站在一起,并向安倍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而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尼峇里岛出席20国集团(G20)峰会见记者时就事件表示,深切哀悼安倍,指悲剧令人深感震惊和不安。对很多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强烈的个人损失。布林肯赞扬安倍是美国的一位非凡合作夥伴,在任期间促成美日同盟关系达到高峰,并形容他是一位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具有远见的领袖。 刚辞任执政保守党党魁但会留任英国首相至选出接班人的约翰逊则在推特上分别以英文及日文发文表达悲伤,指消息令人难以置信,他赞扬安倍,指其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展现的全球领导能力将会被后世铭记。约翰逊并表示在这个黑暗和悲伤的时刻,英国与日本同在。 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领袖都分别致哀。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对事件深感悲痛,形容安倍多年来一直捍卫民主,向他的家人、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以及日本人民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事件表示震惊。 另外,俄罗斯声言以「最强烈措施」谴责该「滔天罪行」和「恐怖主义行为」,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又赞扬安倍是伟大的爱国者。 韩国总统尹锡悦就安倍晋三去世,向其遗孀安倍昭惠致唁电表示深切哀悼。据《韩联社》报道,尹锡悦在唁电中表示,向失去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备受尊敬的政治家,他向安倍遗属及日本国民致以诚挚慰问,并称此次枪击事件是绝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 而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对事件感到震惊,指出安倍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作出贡献,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慰问。而在安倍中枪后,中国外交部周五(8日)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随即问到中方「是否愿向安倍先生家属表达慰问?」,赵立坚回应指「我们注意到这一突发事件并感到震惊。我们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脱离危险、早日康复。我们愿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3.【安倍中枪】蔡英文感痛心遗憾 马英九失「台湾的好朋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逝世,在台湾,总统蔡英文闻讯后表示痛心遗憾,并严厉谴责暴力行为。前总统马英九表示安倍是台湾的好朋友,对相关消息表示震惊。台湾基进党认为,安倍去世令抗中同盟失去了重要推手,呼吁台湾加倍警戒,持续稳固对抗中国的同盟。 蔡英文周五(8日)下午出席台湾——科技大学交换学生结业典礼时,就安倍晋三遭枪击事件,严厉谴责暴力行为。 蔡英文说:我要借用这个机会表达,在今天发生国际最触目事件,就是日本安倍前首相在演讲中遭受到枪击。日本根巴拉圭一样都是我们台湾重要的民主夥伴,安倍前首相长期致深化台日友好关系,我们严厉谴责暴力的行为,也会跟安倍前首相祈福。 总统府发言人张敦涵表示,安倍晋三是国际社会重要领袖,更是台湾最坚定的朋友。其离世,不仅国际社会失去一位重要领袖,台湾也失去了一位重要挚友。总统蔡英文闻噩讯后至感痛心遗憾,并代表台湾政府及人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台湾的外交部表示,安倍前首相是国际间备受推崇的政治领袖,一生为守护自由民主理念、抵抗威权扩张,令人敬佩。安倍前首相多次在国际场合为台湾仗义执言,强力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台湾,共同守护民主价值。安倍前首相是台湾珍贵的民主夥伴以及最坚定的挚友,在任内致力提升台日友好关系,卸任后仍全力为台湾发声。 外交部指,安倍前首相的逝世,无论对日本、台湾、乃至对全球民主社会均是一大损失,令人无限惋惜。台湾政府诚挚感谢安倍前首相,为提升台日关系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前总统马英九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长期以来,前首相安倍先生与其家族对台友好,相关消息令人震惊,马英九严厉谴责暴力行为。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向安倍晋三的家属以及日本国民,表达致上最深切的哀悼与慰问,并且再次严正谴责所有不理性、违法的暴力行为,深深违反台湾与日本共享的民主法治价值。 朱立伦说:我想今天听到这个噩耗大家都非常的震惊,我们不但强烈谴责这个暴力枪手,安倍前首相是台湾永远的好朋友。 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表示,安倍晋三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除了对中国态度坚定外,也非常重视台湾在区域内的角色,他过去更是多次公开发表挺台言论。 柯文哲说:安倍首相一直以来都是台湾的好朋友,在国际上相当支持台湾,我也认为这是台日关系很大的损失。不过,台日关系友好稳固,所以我认为就算安倍首相走了,我想台日关系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过我们还是谴责暴力,有问题不同意见应该有解决方法。 台湾基进党发表声明表达震惊,谴责暴力并对安倍的逝世表达哀悼。 台湾基进强调,安倍主导推动的东亚抗中阵线同盟形成的过程,虽然未明言,但已让站在抗中前线的台湾,实质上成为了这个网路的核心之一。这也是为何安倍晋三长期以来对台湾大力关注、相挺的原因之一。安倍被视为对中鹰派,他对中国霸权的警觉及一系列的倡议,对于东亚防堵中国战略的成形,居功厥伟。 台湾基进提醒,安倍的遭遇不单纯是暴力事件,更可能对接下来整个东亚乃至国际以及台湾局势造成重大影响。台湾基进呼吁,台湾接下来更须加倍警戒,持续稳固对抗中国的同盟,将安倍围堵中国威权扩张、遏止中共霸凌亚洲的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安倍中枪】微博紧急封杀热搜词「可惜不是你」 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中枪身亡事件震惊国际,在中国大陆,有网民借题发挥,在安倍遇刺的帖文加上「可惜不是你」的标签,但在瞬间被网管封杀,更有音乐平台把由歌手梁静茹演唱的《可惜不是你》紧急下架。有网民直言:「中南海哪位估计吓得不轻。」 除了使用「可惜不是你」的标签外,也有网民使用「可惜不是ni」希望逃过网管审查,但一样不成功。也有网民在影片网站豆瓣语带双关地留言,表示想看1998年的美法合资电影《下一个就是你》。不过,网管仍留下一个「可惜不是你」的「超话」,但讨论的是爱情议题。 另外,在中国音乐分享平台QQ,由歌手梁静茹演唱的《可惜不是你》亦被紧急下架。其他音乐平台虽没有下架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但评论区也被封闭。据网民截图显示,较早时间有人在音乐分享平台的留言区写上「翠」字,暗喻「习帝死两次」。 其实,网民在使用「可惜不是你」或类似标签时,都没有明言这个「你」到底是谁,但中共网管似乎都跟中国网民「心灵相通」,第一时间猜到彼此的「心意」;因此,有网民说:「这些审核的比咱们还要懂」,也有网民称:「太逗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亦有网民认为:「中南海哪位估计吓得不轻。」 安倍晋三周五(8日)上午11时30分(香港时间10时30分)左右,在奈良帮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助选时,遭一名男子持枪枪击抢救无效身亡,终年67岁。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安倍中枪】小粉红幸灾乐祸 大翻译运动誓将丑行公诸于世 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五(8日)不幸中枪身亡,终年67岁,有中国「小粉红」(极端民族主义者)竟然幸灾乐祸,由于其恶行令人发指,专门揭发中共「小粉红」劣迹的「大翻译运动」誓言要将之一一公诸于世。 在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微博的留言区,充斥著「小粉红」各种恶毒的言词,包括「但愿人有事」,「枪没事吧?」,「人有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愣著干甚么,鼓掌啊!」等等。 对于「小粉红」的歹毒言论,专门揭发他们劣行的「大翻译运动」在其官方推特帐号宣布要一一将之公诸于世,让全球看到中国「小粉红」的真面目。不少网民亦不齿「小粉红」所作所为,呼吁「大翻译运动」一定要将之翻译成日文,也有网民直问:「人性呢?」其他网民则回应说:「韭菜有人性就成精了。」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铁腕清零】北京市急收回「疫苗令」 香港仍要求打针方可进入指定场所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周三(6日)在记者会上公布,从下周一(11日)开始,除不适宜接种者以外,凡是进入电影院、博物馆、健身场所、演出娱乐场所等人羣聚集场所的人员,都必须接种疫苗,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此限制措施的城市。 此措施惹来中国网民批评,认为违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事件发酵短短一天,当局就急急收回有关措施。 据《北京日报》于周四(7日)深夜发布的报道指称,就北京市关于疫苗接种的有关资讯发布后,引发一些市民的关注和疑虑,北京市防控办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他指目前北京市民在严格测温扫码和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即可正常进入市内各类公共场所。另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第9版「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的人应接尽接,「北京市将严格落实,积极推进」。 其实翻查北京市卫健委的公开资料,早在2021年9月28日,北京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全程接种率98.42%,而截至2022年4月17日,3到11岁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1%,6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达80.6%。这意味着,北京似乎已经实现了疫苗接种全覆盖。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过去中国各地方防疫部门大多以核酸阴性证明及健康码等作为「管控行为自由」的措施。在接种疫苗上,虽然中国官方强调「自愿」接种疫苗,但到地方政府却以威迫利诱的方法,例如限制出行及奖励等。反观香港,政府则早已明确推行「疫苗令」亦即「疫苗通行证」,一般香港人需打齐三针疫苗,才能进入指定场所,例如餐厅、健身中心、美容院、戏院、体育场所等。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中国民主党人接连被捕被传唤 分析:二十大前清查异己 正在浙江家乡养病的中国民主党人陈子亮周三(6日)被多名国保以涉嫌寻衅滋事为由强行抬上警车。另一民主党人邹巍周四(7日)遭国保传唤6个小时。据信两人被打压均与民主党人徐光案被批捕有关。 陈子亮于本周三在浙江缙云被多名县公安局国保以涉嫌寻衅滋事带走,目前情况不明。陈子亮的友人宋先生告诉本台,陈子亮身患重病,被捕时未带任何物品。他分析陈子亮被捕可能与徐光案有关,估计当局欲从其身上获得指控徐光的证据,同时希望抓捕更多的民主党人。 宋先生说:浙江民主党人陈子亮近日因为徐光案,已经多次被当地国保传唤,这一次陈子亮再被警察强行带走传唤。国保认为陈子亮是徐光的好友,在徐被捕前又曾前往探望徐光等民主党人。因此打算通过抓捕陈子亮作为突破口,获得指控徐光的证据。陈子亮病情严重,但近期被国保多次传唤。 本台周五多次致电陈子亮的家人,但电话无法接听。 据维权网消息,周三上午,在浙江老家缙云家中养病的浙江民主党人士陈子亮,被缙云国保带走刑事传唤。国保称,再次传讯陈子亮,是为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杭州徐光案。据报,身患脑梗的陈子亮行走不便,而且因近日病情加重,正打算去医院求诊。 维权网还表示,徐光于5月26日被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一个月后被检察院批捕。而陈子亮就在徐光被拘捕前两日前往杭州探望了徐光。 浙江另一位民主党人蒋先生告诉本台,陈子亮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追求自由民主,要求平反六四。这次因为徐光案被公安多次传唤及抄家。 蒋先生说:陈子亮本人也被抓了,他现在还患病。浙江这边的民主党,多年以来都以公开身份活动,之前几个被抓,初期的罪名都是寻衅滋事,这次抓人主要是因为徐光案。现在涉及的不是一个人了,其后还有谁会被抓,现在很难说。 蒋先生预计,在今年秋季召开二十大前,浙江当局可能还会采取更加严厉的行动,清查当地的异议人士。 就在徐光被抓不久,另一位民主党人邹巍本周四被杭州市公安文晖派出所传唤六个小时。邹巍的友人洪先生告诉本台,警方明言,传唤邹巍是因为他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警告他此举会带来严重后果。国保对邹巍说,这一次考虑他刚动过手术,仅传唤他六个小时,不然传唤时间将会更长。 洪先生说:7月7日9点钟,因为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被国保带到了文晖派出所,以寻衅滋事为由传唤,国保要求邹巍不得接受外媒采访。否则,后果严重。 上个世界九十年代后期至今,浙江先后有多位民主党人曾经被捕入狱或目前仍在狱中,包括王荣清(已故)、力虹(张建红,已故)、王东海(已故)、朱虞夫、毛庆祥、吕耿松、陈树庆、祝正明、徐光等。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维权律师】709大抓捕7周年 王全璋指监控打压仍持续 7年前发生的「709大抓捕」中,过百名中国维权律师和工作者被捕和问话,其中包括遭拘押近5年的王全璋。回首事件,王全璋说,他为中国维权律师无惧高压、挺身捍卫公义感到骄傲,此役向世界彰显了这个群体的使命感。王全璋2年多前获释与家人重聚,但至今言行自由仍被剥夺。妻子李文足表示,一家难以再过正常人的生活,多年来被监控和骚扰,年幼的儿子不仅学业受到影响,至今仍会时常做恶梦。 中国维权律师王全璋在两年多前获释回家,与妻子李文足和儿子重逢的一幕,感动人心。 王全璋表示,虽然「709大抓捕」当中,被判刑的律师先后获释,包括被当局指称为「主脑」的锋锐律师事务所主任周世锋也会在本月刑满获释,但他认为,事件不会就此完结,一些与事件有关联的人仍然在囚。例如律师谢阳,最近再度被当局扣押,显示官方对维权律师的打压,仍然持续。 他表示,「709事件」发生后,中国维权律师和家属,愿意为公义站出来维权,也是向世界彰显这种精神。 王全璋说:「709事件」是权力对公民和律师镇压和迫害的高峰,「709」的意义是当时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律师被带走和问话,官方用最大规模做舆论宣传,即使在权力持续镇压人权自由的时间,仍然有一些中国的律师在法律的战线上,维护公民的自由和尊严,也能让世界看到这一点。709的家属妻子们能够团结,走上街头抗争,等于否认官方对公民在街头抗议的打击和压迫,这也是事件的意义。 王全璋表示,回家至今两年多,慢慢适应重返社会的生活,但在与家人团聚的同时,也不代表他们有真正的自由,相反仍活在监控当中。 王全璋说:我被监控的日子主要在敏感日,例如人权日、欧盟日和美国宪法日等,他们(公安)会在我们家外堵门,这几年都是这样的过来;709的纪念日如去年,得知我有一个发言,就一直跟踪我们,当天我们刚好去了石家庄,当地与山东的警察就有20多人过来。 他表示,不仅自己的行动自由被剥夺,言论自由和司法权利,也受到限制。 王全璋说:肉身虽然有一定的自由,但我不仅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感觉被剥夺了司法权和诉讼权,我现在想提出民事诉讼,要提出起诉和立案都非常困难;我在自媒体上的发言受到限制,我刚获释时不太了解,用自己的微信写了一些文章,其实我只是写了一篇法律分析,是根据《立法法》写的,后来我这个微信号就被永久性销号了,说我传播和散播谣言,我微博也随著我粉丝的增加被删号,我觉得他们是在试图消除我们的声音和影响力。 尽管如此,王全璋表示,法律工作者对社会有一种使命感,他并不后悔选择当维权律师。只是儿子需要与他们一同面对被打压的压力,他为儿子的成长路因他受影响,感到很内疚。他指,过去几年,儿子要不断转到不同学校,学业受到影响,心理造成伤害。 王全璋的太太李文足表示,现在虽然一家人可以团聚生活,让儿子能在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但「709事件」对他们的影响还未消除。 李文足说:儿子上学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之前一直拒绝他上学,我们是无法进入公立的学校,只能安排儿子到私立的学术中心学习,但这些地方会被政府严厉管控和打击,儿子没有办法在一个好和稳定的环境中上学。 李文足又表示,当王全璋身陷囹圄之时,她为夫维权,期间儿子目击她被国保公安拦阻争吵的情况,到现在仍经常会做恶梦,梦见妈妈被捉走。她表示,儿子去年的生日愿望是不再有警察到家门外,但她感慨自「709事件」后,一家人已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难以实现儿子的梦想。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中共权斗】孙力军案一审开庭 择日宣判 据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微信帐号报道,被指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一起搞「政治团伙」并「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的原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一案周五(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宣布择期宣判。 据报道,中国当局对孙力军案罗列的罪名包括「受贿、操纵证券市场、非法持有枪支」。但在2020年4月19日,中国公安部曾发布新闻稿,将孙力军与此前落马的周永康和原公安部副部长、原国际刑警主席孟宏伟并列提及,表示要从多方面「肃清周永康、孟宏伟、孙力军等人流毒影响」,对党员干部「妄议中央大政方针、阳奉阴违、当『两面人』以及执法犯法、贪污腐败等问题」严厉惩罚。 在2021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亦发布消息,指孙力军「在党内大搞团团伙伙⋯⋯,形成利益集团,成伙作势控制要害部门,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甚至出现指孙力军「私藏私放大量涉密材料」等罕见表述。 去年9月30日,已经被立案调查一年半的孙力军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孙力军被正式「双开」仅两日后,曾任公安部副部长、司法部部长的中国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傅政华亦宣告落马。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原日本公安调查厅调查分析官:中国向日本派遣2万间谍 原日本公安调查厅的调查分析官藤谷昌敏在电视访谈中表示:估计中共目前已经向日本派遣了2至2.5万名左右的间谍或特工,但日本公安调查厅的职员只有1700人,双方人数完全不成比例。 现任日本战略研究论坛政策谘询委员会成员的藤谷昌敏周四(7日)在日本网络电视台ABEMA的「晚间新闻」(ABEMA Prime)节目上说:「通过与各国情报机构合作,目前推测中国已经向日本派遣了2至2.5万名左右的间谍或特工,如果加上朝鲜和俄罗斯,在日本的特工数量是个巨大的数字。但我们公安调查厅的职员只有1700人,完全跟不上对方。只能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尽可能去对应。」 藤谷又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情报组织,我们必须关注基本人权。⋯⋯但我们可以考虑到风险程度和其他因素,付费获取线报。我不能告诉你具体细节,但这是在常识的范围内。即便如此,最好的合作形式是让当事人尽可能地信服并主动合作。 否则,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情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加国港人办抗争艺术展 吁当地人以港为鉴 加拿大有港人组织举办艺术展,展出多项纪录香港民主运动的艺术品,希望以艺术作品与西方社会沟通,提醒他们要以香港人抵抗极权的历史为鉴,好好守护民主自由,免遭极权国家蚕食。 多伦多香港行动组从上周日至本周日(3至10日)会一连八日在多伦多市中心举行举办主题为「人权的衰落:从香港至世界(The Fade of Human Rights: From Hong Kong to the World))」的艺术展,展出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围绕香港近年的抗争运动。 多伦多香港行动组召集人李肖君(Mimi Lee)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加拿大的普罗大众对香港情况了解不多。他们举办展览的目的是要透过展品,让加拿大主流社会了解香港的抗争运动,以反思守护民主自由的重要。她指,展览开幕日有不同族裔人士前来参观,其中亦有逃避极权统治的移民,被展览深深触动。 李肖君说:绝对是一个面对主流社会的展览。香港发生的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但大部分加拿大人都不知道或不理会。其中一个(参观者)是由中欧极权国家移民来加拿大,所以他对香港有很深感受,亦知道我们(展览)在做甚么。 李肖君认为艺术展览有别于游行示威,可以较软性方式向更多人传递信息。 李肖君说:游行集会并非人人受落,艺术的好处是不同人有不同感受,不一定如游行示威般「硬绷绷」,可以接触到不同阶层,认受性会不一样。 有份展出的艺术作品「Dinner with Someone on 26th May 2017, 2019, 2021」,以影片形式记录一群香港青年两年一聚的对谈,尝试记录部分港人由2017后「雨伞」、2019「反送中」运动到2021《国安法》后的心态转变。 作者Sam是伦敦艺术大学的全职讲师,他表示创作的缘起是希望西方社会循国际新闻以外的视角,了解不同香港年轻人的想法转变。他举例说,作品中2021年的影片里,有受访者的想法随年月而变得「实际」,称已不介意到中国发展。他认为这反映历史不会变,但人对历史的理解却会随时间而改变。 Sam说:每一年中心思想都是两个问题:你如何看过去,及如何看未来。每一个(受访者)思想的改变,以前明明不是这样思考,但现在想法又不同了。你并非窜改历史本身,而是你窜改了对历史的理解,这种观感的转变就是我很想记录的东西。 Sam表示「Dinner with Someone」的作品计划会再进行至少二十年,他期望参观者欣赏作品后会有更多反思。 这场艺术展上亦有展出其他作品如光绘涂鸦,及以描画小女孩因母亲离开而与爷爷同住的绘本故事,暗喻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的情况。场内亦设有连侬墙供参观者留言。艺术展上另会设讨论会,让参观者与包括Sam在内的艺术家现场交流。 记者:胡彗蓝(加拿大) 责编:毕子默 12.【离散港人】在台港人办「香港时光屋」 重现记忆中的香港 在台港人于台南策展「香港时光屋」,希望重现记忆中的香港,凝聚香港人互相支持,让台湾人了解香港现况,并让大家写下对未来的盼望。策展人表示,台湾也是从漫长的戒严时代走过来,当初或许没有人想过能拥有今天的自由,因此虽然香港现在非常黑暗,但希望香港人勿对未来失去盼望。 在台南中西区信义街的一条小巷子里,隐藏了一间「香港时光屋」。虽然空间不大,却展现了「香港人记忆中过去与现在的香港、与及对香港未来的盼望」。策展方希望让台湾人了解香港2022年的现况;另一方面凝聚香港人互相支持。 推开木门,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盒子,创作者希望用这个形式模拟香港的城市景观,呈现一栋栋高楼大厦,背后则贴上「狮子山」。台南香港关注组发言人晓琳接受本台访问时介绍,每一个黑盒子都有一个主题,存放著「香港人记忆深刻的历史事件」,失去的人权自由,例如新闻自由、游行集会自由、出版自由及选举权利等;另外还有香港人心中的儿时回忆等。 其中一个黑盒讲述「失去的家人朋友」,从仿制的「电脑萤幕」上可见身处各地的亲人正进行视讯;旁边便条贴上面写著不同国家时区;另一边则是一幅幅香港机场里离别的画面。晓琳说,这件作品令观众中的离散港人感触良多,反映香港「第二次移民潮」中,很多港人被迫离开家园,这件作品反映离散各地的港人要见面并不容易,要突破时空障碍,以视讯与家人保持联络。 晓琳说:因为好多香港人无论因为移民还是流亡,好多人都要各散东西,所以我们其中一个盒是关于很难与家人朋友再见面。有时都会想…不知道这一辈子仍否有一个机会,大家可以同时聚首一堂呢?所以这个其实是很多在这边(台湾)的香港人来参观时,最(令他们)感触的盒子。 另一个黑盒则呈现一个「监仓」,当中贴满这两年内,一些有关「反送中」案件判刑的新闻标题,例如「男生携镭射笔囚半年」、「圣诞节商场叫口号 24岁侍应被指领头者囚4个月」等等。晓琳指他们在做资料搜集时,也觉得这些罪名很不可思议。 在展览的「现在」的部分,可以见到很多有关香港文化及社运的书籍,晓琳说都是从香港运到台湾,部分在台湾是买不到。另外,他们亦介绍香港现有及新兴的新闻媒体。他们不想只是怀缅过去,所以希望透过呈现现时香港新的出版,表达即使看香港看似已没有街头示威,但大家仍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及研究香港。 在「未来」的部分,墙上挂著100多个字词,如「盼望」、「香港人」、「不被限制」、「愿黑暗完结」……晓琳指他们之前发起网上收集大家「对香港及自己未来的盼望」的回应,然后从中摘取的关键字,组成这个作品,亦有一部分是参观人士现场写下的「心声」。 晓琳说:虽然好多人会觉得对于香港,可以有甚么盼望呢?因为眼看现在的香港好像很黑暗。很多好像很平常的事,但可能今时今日已经没有了。但其实我们想一想,好多地方都经历了很漫长的黑暗时间。例如我们看看台湾,其实他们都经历了很漫长的戒严及白色恐怖时代,可能我们想像1980年代或者70年代的台湾人,其实他们也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很自由地在街上游行,或者可以有今时今日的言论自由,所以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对未来有盼望。 虽然展览以香港为主题,当中亦有不少台湾人参观,与香港人的比例各占约一半。台湾人小绿观展后更一度落泪。 小绿说:是不希望台湾人以后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或是透过这个方式去记得,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都有经历过这样的一段历史。然后我们要求进步不要退步,也要从这些事情里面去找到方法,去想我们的未来要怎么做,我觉得这是整个事件可以带给我们的一个回馈。 这次展览由多名居于台南的香港人所组成的「台南香港关注组」、「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及台南社区大学人权志工社主办。晓琳说,今次展览希望用软性方法吸引台湾人从另一角度认识香港。 展览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两年的日子开办,她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令大家再次关注香港,而且《国安法》实施后,香港人权自由迅速消失,所以他们都希望透过展览让台湾人知道这两年香港失去了甚么。她说「可能香港好多新闻媒体已经停止营运,所以台湾得不到香港的消息」,而且街上几乎再没有示威,令台湾人以为香港已回复从前。但其实是「香港人现在做事很低调,好多人仍继续做好多不同的事,可能是从文化或者人与人之间连结,都没有放弃」。 展览筹备了两个月,晓琳坦言最困难是制作黑盒子,因为他们只是素人而非艺术家,而且大家亦要上班、上学,所以并不擅长制作艺术装置。虽然展览空间不大,反而让他们能加深与参观者的沟通、互动。例如她遇到一个从欧洲来的参观者,也分享他们国家发生的事,当初他们是如何争取民主自由。晓琳续指,展览反应不俗,开展一星期已有约500人参观,因此将延长展期至7月15日。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翻墙问答】苹果新Lockdown模式 有限度隔离免黑客入侵 问:苹果刚公布,在秋季推出的iOS 16以及Mac OS 13会引进Lockdown模式,据知这项新功能可以保护异见人士等敏感人物免受当局支持的黑客攻击。Lockdown模式究竟是甚么?怎样用?又有甚么人能够使用?会否像Facebook、Google推出的保护异见人士特殊服务,要获邀请才能使用? 李建军:iOS 16和Mac OS 13的Lockdown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用。只不过当用户启动了这个模式的保护手段后,平时会使用时会带来相当大的不便。因此,一般的苹果用户其实不见得要用到Lockdown模式。但对中国用户而言,面对天罗地网的大数据监控,就比较有「机会」用上Lockdown模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甚么是Lockdown模式。当用户启用该模式后,系统就会自动对任何黑客有可能传入病毒或木马的各类途径作出封锁,例如iMessage上那些不请自来的连结会全部被封锁,不会打开。又例如,除非你将个别网站列入白名单,否则Safari浏览器上有很多常被用作入侵的Javascript功能都会被封。再譬如,除了图片,邮件附件大部分都不会被接收或打开,亦不会有邮件预览功能。而FaceTime上那些不请自来的邀请亦会被拒。总之,几乎所有被iOS和Mac视为有可能用作入侵的位置都会受到封锁。亦因这个缘故,进入Lockdown模式后,装置上会有相当数目依赖Javascript或其他更复杂系统功能去运作的程序都会无法运行。 问:那甚么时候启动Lockdown模式会比较适合? 李建军:如果你本身身份敏感,又经常收到一些古怪钓鱼邮件、短信,其实就应该考虑打开Lockdown模式。除此以外,在一些敏感日子,例如八九民运纪念日,你都应该考虑打开Lockdown模式。因为当局的黑客会在这些敏感日子千方百计了解你手机的内容。 以中国苹果用户为例,特别维权人士、民运人士之类,Lockdown模式其实是相当有用,既保持最基本互联网通讯,但又能保护资料不会外泄。 至于香港,由于当局所用的手段越来越卑鄙,所以Lockdown模式其实都有相当作用,特别如果你有朋友是香港当局的针对对象,甚至已经因《国安法》之类法律被当局拘捕的话,你启动Lockdown模式,都不失为保护自己的其中一个方法。 问:那为何要有Lockdown模式? 李建军:理论上,要确保个资安全,当然是彻底断绝系统对外的数据联系。但在现实世界,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完全断绝互联网通讯的做法就与断绝外界通讯无异。而Lockdown模式就是一种折中,可令用户安全使用部分互联网通讯功能,而不必因担忧攻击而被迫放弃使用智能手机。为此,苹果研究了不少复杂攻击的做法,然后选择性去封锁某些高危的网络功能。 苹果推出这个新手段去保障用户私隐,某程度上也是由于那些由政府支持的黑客所使用的木马程式越来越狡猾。苹果知道,要对付由政府支持的黑客,并不能单靠法律,因为他们正是以执法人员的名义行事。因此必须在法律以外,想出其他手段去保护用家。 问:苹果与安卓(Android)的Lockdown模式有何分别? 李建军:Android的确也有Lockdown模式,但理念完全不同。Android的Lockdown模式,是指手机不接受指纹、人脸辨识等方式解锁,避免有人迫你用指纹、人脸辨识解锁,只有输入密码才能解锁,但并非对互联网通讯功能作出限制。相反,苹果的Lockdown模式并无限制使用FaceID、TouchID等功能,主要针对互联网通讯能力作出管制。两者都有所谓Lockdown模式,但实际理念是两回事,不要搞错。 问:如果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一类作业系统,又可以采用Lockdown或有其它甚么方法去应付由政府支持的黑客程式吗? 李建军:在Windows世界,有不少防毒软件可以选择,只要防毒软件公司并非来自中国,都可作考虑。微软自家的Defender程式,口碑都相当不俗。至于苹果公司,因为iOS和Mac基本上系出同源,所以两者同时推出Lockdown模式本身就是一石二鸟的做法。再加上现时Mac的用户越来越多,一些政府也开始针对Mac打鬼主意,因此苹果必须作出应对。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7-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7日 1.丧妻陷狱郭飞雄绝食体重不足百斤 姐吁当局留活口勿让孩子变孤儿 中国维权人士郭飞雄狱中持续绝食超过半年,目前生命危在旦夕。郭飞雄妻儿为躲避中共株连早前逃亡美国,郭飞雄去年为争取赴美照顾罹患绝症的妻子,听信国保承诺「认罪」却被控「煽颠」,导致妻亡子散、身陷牢狱。郭飞雄姐姐吁当局「让郭飞雄活著,别让未成年儿子成孤儿。」 郭飞雄(杨茂东)在妻子离世前一直请求赴美,以尽丈夫最后的责任,惟不但不获当局准许,并于去年12月遭捕,其身在美国孩子形同孤儿。 郭飞雄的姐姐杨茂平表示,周三(6日)下午,律师在广州看守所通过视频会见郭飞雄,获悉郭飞雄目前体重不足50公斤,且体重以每月2公斤的速度衰减,如果体重持续下降,恐有生命危险。 杨茂平指,郭飞雄被捕以来持续绝食抗争,持续超过半年,体重大降,狱方用灌食方式维持其生命。她吁当局公正对待危在旦夕的郭飞雄,不要让尚未成人的孩子再失去父亲。 杨茂平说:我听律师说,杨茂东自从2021年12月5日开始绝食,(看守所)就被动地在给他进食,他的体重下降得很快,他以前是150多斤的体重,现在不到100斤,体重如果继续下降是有危险的。他还有两个孩子,最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孩子未成年,我非常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我希望给他一个公正的处理,让他活著,让他的孩子不成为孤儿。 杨茂平告诉本台,郭妻病重时,国保向郭飞雄做出虚假承诺。郭飞雄为求获放行赴美照顾病重妻子无奈「认罪」,但却被指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结果夫妻至死不得相见。杨茂平呼吁当局在造成郭飞雄巨大的家庭悲剧后,不要再指鹿为马。 杨茂平说:「颠覆国家政权罪」,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个指责,杨茂东一个人他能翻船吗?他能颠覆谁啊?就是为了看妻子、争取权利,杨茂东也一直很相信给他承诺的人,他们说给他向上反映。我也相信,我在不停的给我们国家各个能够帮助他出国、见他病危的妻子的人写信,我甚至跟他们说「我愿意做人质」,结果到张青死他都没有见著,叫一个家庭都毁掉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用最起码的良心来对待杨茂东,不要再指鹿为马了。 本台记者致电广州第一看守所,向工作人员咨询郭飞雄绝食状况,对方以电话咨询无法确认身份为由拒绝透露详情。但对方称绝食是个人行为,看守所会有应对,无意中透露出对事件知情。 看守所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不接受电话咨询的。按照我们国家法律,现在你这个程序只能是律师可以跟他会见。绝食他是个人的行为,我们也会给他做思想工作,那至于下一步律师肯定也跟他做工作的吧? 现年55岁的郭飞雄曾参与「八九学运」,早在20年前就开始投身中国基层民主和维权抗争运动。曾遭当局报复多次入狱,其中2013年他因参与「南方街头运动」被判监6年。2019年郭飞雄刑满获释后一直遭国保监控,但他不改初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力促习近平进行政治改革。 一直为郭飞雄奔走呼吁的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表示郭飞雄多年系狱,身体已经很差,此次绝食让人担忧。 张伦也指,活动人士早前呼吁月访问广州的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到看守所探访郭飞雄,但巴切莱特无动于衷。他再次呼吁巴切莱特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就事件表态。 张伦说:我当然非常担忧,郭飞雄先生几次进监牢,身体已经受过很多摧残。也希望各界施加压力,改善他的情况。联合国的人权高专专员访问中国,郭飞雄是这样一个状况,我想专员她有责任向中方表示关切,联合国高专必须在这个事情上有所表态。 一直关注中国人权状况的英国华人学者、「张展关注组」创办人王剑虹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郭飞雄作为中国人权抗争的代表,中共对他本人和家人进行报复,炮制了一个超越人类底线的人权迫害案例。 王剑虹说:郭飞雄多次被捕入狱,遭受惨无人道的酷刑;他的妻子被迫流亡。郭飞雄的妻子张青患不治之症后,当局仍然不给他出境,还将他抓捕;在张青不幸去世后,还将他正式逮捕,罪名竟然是「煽颠罪」。这家人的惨烈遭遇,确实可以看到暴政之暴虐、无人性跌破人的底线。 王剑虹又提到,因报道武汉疫情被判入狱的中国公民记者张展同样以绝食方式抗争中共不公判决,其境况被曝光后得到广泛关注,并促使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施压。王剑虹说,张展目前状况稍微得到改善。她呼吁各界就郭飞雄绝食一事行动起来。 王剑虹说:郭飞雄目前在狱中健康急剧恶化,张展也是在狱中绝食,当她病危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激起国内外众多朋友的关注,促使国际社会向中共当局施压,强烈要求给她保外就医,虽然保外就医的目标我们没有达到,但是2月中旬我们知道,在狱中的张展她的处境有所改善,今天我们该为郭飞雄发声了。 由于郭飞雄长年维权遭当局打压并遭株妻儿,妻子张青被迫于2009年带同孩子流亡美国。去年1月,身患癌症的张青在美国接受手术,郭飞雄致信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公安部长赵克志,请求中国政府出于人道允许其出境照顾妻子。他拟赴美国探望张青时在机场遭到边控。去年12月郭飞雄突遭抓捕,并与外界失联。 今年1月10日,张青不治离世。其后,美国国务院发声明表示哀悼,并呼吁中共当局立即给予郭飞雄人道主义救济,准许他前往美国处理妻子后事。 中共当局则公布,已于1月12日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正式逮捕郭飞雄。 今年3月,郭飞雄在给姐姐的信中表示愧对妻子,并交代身后事;今年6月16日,郭飞雄在长期与外界隔绝后,首次获准与律师会面,他提出三点诉求,促请当局成立调查组,对广东公安进行调查和追责;要求中国人大撤销「危害国家安全」类案件不允许律师会见当事人的规定;以及敦促中国政府进行人权改革。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丹东封城】九旬翁受辱自杀涉案公安被辞 网民:问题在习总身上 因抗疫采取严苛封锁措施的辽宁丹东,一名九旬老人因被阻就医并遭警察酷刑,上周上吊身亡。最新报道指,多名涉案警察已被开除党籍或辞退,社区书记被开除公职。有网民认为,习近平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才是罪魁祸首,苛政一日不改,这类次生灾害还会继续发生。 丹东93岁老人遭警察酷刑后,上周一(6月27日)不堪受辱在社区门口自尽身亡。 悲剧发生后,他遭受酷刑的影片被发到互联网,其中包括老人遭到警察背铐双手,拖拉、推撞,老人展示被打伤的双手,留下瘀青。他无力的躺在家中,邻居询问老人伤势。 邻居:在车上下来打的啊?你看把嘴都打坏了,在车上戴著手铐时被打的,好几个人打的。他们怎么对你啦,爷爷? 老人:掐我,他们拿著鞋子执法,扇我的嘴巴。在车里打我。 邻居:你的牙哪里去了? 另一邻居:没有了,找不到了。 上述影片上周开始在网络扩散,引发热议。 在疫情中痛失父亲的武汉肺炎受害者张海对本台说,他看到这段影片后,感到难受之馀,也很愤怒。 张海说:这件事归根到底还是武汉当年瞒报病毒传染性,造成了一系列的次生危害,特别是基层社区、物业人员有了一点权力,根本不讲人性。特别是这位93岁老人要去看病,反应稍微迟钝一点。警察出警也没有把他当老人对待,使用手铐、暴力及殴打。 张海认为,这类人祸时常发生在中国的大地上。 张海说:他打人就是执法,人家还手就是袭警,打人的警察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有网民留言:一个93岁的老人,不管因为甚么,都不应该下此重手,如何忍心下手;请大家帮助这位可怜的老人,还老人一个公道吧。 也有网民认为,这宗次生灾害的最终极原因,就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坚持所谓「动态清零」政策,一日「动态清零」政策不改,这类次生灾害还会继续发生。 关注此事的网络评论人士王先生对本台说,他对社区人员和警察所为感到非常愤怒,涉案者应被追究法律责任。 王先生说:他们都不属于人类了。我只能说,皇朝末年群魔乱舞,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做人的极限,我没有语言来形容他们。 据当地居民在微信群披露,死者已经出殡火化,涉案警察被开除党籍,4名辅警和社区书记被开除。受害老人家属获得106万元人民币赔偿。不过,当局并未公布这起案件的处理结果。 这件悲剧的起源是封城中老人想社区出具核酸阴性证明,以便去医院拿手术后的药物,但被工作人员拒绝,老人解开裤带想证明小肠气的手术伤口,裤子不慎滑落。社区人员报警指老人「耍流氓」。 据陆媒「天目新闻」报道,警察到现场后,把老人以涉嫌「耍流氓」铐上了警车。经过简单的审问处理后,老人被送回了家中,其牙齿遭警察打掉。到上周一凌晨,老人为了自证清白,在社区门口上吊身亡。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国制造】港公立医院转用部分大陆制西药惹争议 卫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本台获悉,香港公立医院近来处方至少3款内地药厂生产的药物,而卫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事件引起争议。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称「问题不大」,相信当局有严格把关,不过理论上所有在港销售的药物,均应先获当局注册登记,认为当局需要令社会释疑。 本台最新接获1宗个案,日前从伊利沙伯医院获处方包装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文简体字样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其写有药厂「中美史克」,以及「必理痛」标志。在医院药包说明上,注明「止痛/退烧用」,以及「此药换了新装,但有效成份一样」。 翻查资料,「中美史克」是英国为总部的全球知名药厂葛兰素史克集团(简称GSK)和中国天津中新药业集团(Tianjin Smith Kline &French Laboratorles Ltd,简称SK&F)的合资企业,全名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亦是国内非处方药(OTC)领域的龙头之一。旗下产品包括香港畅销的扑热息痛品牌「必理痛」,中国版包装会注明简体「对乙酰氨基酚片」。而港人在医院和坊间熟知的「必理痛」包装,大部分是中文繁体和英文,原产地爱尔兰。 至于近日热议的另一宗个案是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物,注明品牌标志为「同克」(TONGKE),属于中国大陆的「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揭发由玛丽医院处方。另据悉,葛量洪医院、屯门医院、天水围医院等也已转用同款止痛药。 另外,港媒《明报》日前报道指,接获个案分别从天水围医院和博爱医院获处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字样的药物,则由「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Chengdu Tongde Pharmaceutical Co Ltd)出产。 据中国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的网上名册,该3款「对乙酰氨基酚片」,包括来自「中美史克」、「地奥集团」、「成都通德」均列于「国产药品」名单上。不过,本台记者在卫生署药物办公室网页的「香港注册药剂制品」选项搜寻,则未能找到任何相关资料。 另公立医院由中国大陆引入的药物数量,包括港府在早前透过「内地援港计划」引入的物资,当局并无公开详细数字。本台只能从「地奥集团成都药业」官网,得悉其集团于今年3月中曾发布「坚决完成调运任务,保障香港疫情防控物资」公告,称接到由「援港抗疫工作专班」发来的「紧急任务调运单」,已于3月21日前向香港调运规定数量的「对乙醯氨基酚片」750万片、包装规格为12片/盒、500片/瓶,其中12片/盒的供应量不少于220万片。 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向本台称,市民或对处方简体字样的国产药名称不熟,又未能清楚在当局药物注册名单搜寻,认为当局有需要多加解释。 蔡坚说:如果评估过药物水平是合格,尤其是这些普通成药,即在坊间到处都可以买到的,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只不过可能是对药名不熟悉,就会惹来担心。所有在香港销售或使用的药物,都必须经卫生署批准、注册及监管,经评估合格才准登记和贸易。在卫生署的「药簿」上都应该找到相关药名、制造来源,若没有,应由卫生署药剂师部门向你们解释。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向本台称,早前香港第5波新冠疫情肆虐,止痛药一度「断市」,港府以「特事特办」方式加快引入国内药物应付需求亦无可厚非。又指香港公立医院引入中国大陆的药物非新鲜事,故不能过于武断指「国内药物等于有问题或无效」,但若有市民服用有关药物感到不适,则值得关注。 医院管理局回覆本台称,药物品质及安全是医管局采购药物的首要考虑,并称「在特殊情况或当药物出现未能预计的供应问题时,如因疫情严峻导致个别药物供应紧张,医管局或需要从不同地区进口采购合约以外的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药物治疗。医管局在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后,方会引入有关药物」。又指药剂部职员会因应实际情况,提供所需讯息给前线员工及病人,确保用药正确。 而卫生署发言人回覆本台称,根据《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138章),所有「药剂制品」必须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质标准,并获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在本港销售及供应。而已注册的药剂制品会在包装上印有「HK-XXXXX」样式的香港注册号码。 不过,署方称有关条例「容许注册医生可以为治疗特定病人或进行临牀试验而进口未经注册的药剂制品供管有及使用」。至于「就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的事宜,并不属于卫生署的规管范畴」。 港府的医疗「大陆化」似乎大势所趋。早于去年10月底,时任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书面答覆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的提问,就「再次考虑在审批新药时接受内地药物规管当局发出的审查和注册证明文件」时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属于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的成员并正执行相关的指引,据了解目前仍有待完全符合该会议所公布技术标准和要求」,不过,在确保药物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质有关标准的原则下,港府当局会不时检讨药物规管的相关注册要求,包括参考内地以及其他国家的药物规管当局所给予的注册审批。 除了引入国产药,为解决香港医护人手短缺问题,医管局早前推出「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引入大湾区三甲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来港服务,包括早前曾来港支援抗疫的医护人员。有港媒报道指,伊利沙伯医院将会成为首个试点医院,今年内引入最多10名医生来港。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港国安警:黎智英英国大状违法要引渡 律师联合国申诉斥跨国威胁 英国三名代理黎智英案的律师收到声称是香港国安警发出的电邮,通知他们违反了《港区国安法》,可能被引渡到香港,警告他们不要试图踏足中国领土。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伦敦著名的大律师事务所「Doughty Street Chambers」三位代表黎智英的大律师,包括英国御用大律师加拉格尔(Caoilfhionn Gallagher)、高级大律师Jonathan Price及Jennifer Robinson,分别收到以「Gmail」地址发出、声称来自香港的「国家安全部门官员」,指控他们违反了香港的《国家安全法》,有可能会被引渡。电邮续称「拒绝遵守香港法律的人均可以被其他司法管辖区引渡」,又指「外国人将被控颠覆罪」,更恐吓说「你已被警告不要试图进入或登陆中国领土」。 在收到恐吓电邮之后的周四(7日),加拉格尔及其律师团队发声明,表示已经向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的「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Arbitrary Detention)提出紧急申诉,指控港府对黎智英长期未审先囚是违反国际法,呼吁工作组马上采取紧急行动。 加拉格尔表示,对香港的记者、人权倡议者和律师的威胁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她批评这些恐吓手段现正在中国和香港以外的地方蔓延。她又指,黎智英指示律师为他在联合国上维护其权利的行为,竟然被当局认为具有颠覆性,这是令人深感担忧,并破坏了法治和国际保护人权的机制。 加拉格尔及其律师团队于四月时曾经发表声明,指黎智英遭到香港警方的无端指控,声称这些指控是「法律骚扰」(legal harassment),呼吁联合国介入调查。 中国当局暂时没有对《泰晤士报》的报道予以回应。 有了解香港的人权观察员表示,当局经常利用中间人来发出有关《港区国安全》的威胁。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5.【香港法庭】中四生淋汽油烧学校罪成 官指不涉人命判入教导所 香港一名中学生,涉于前年向校门淋泼汽油和投掷燃烧物纵火,被裁定纵火而意图或罔顾财产受损罪成,周四(7日)判刑,法官指控罪严重,如是成年犯人应判即时入狱3年,但考虑到被告年轻,故判处他进入教导所。 正在还押的被告关昊侃(现年20岁),因要索取教导所报告,已经剃上短发,他周四上庭时架上眼镜,不时望向旁听席。判刑后,他向亲友举起拇指,返回囚室前轻轻躹躬,并挥手道别。 辩方求情时指,教导所报告显示被告成绩虽然「麻麻」,但是操行不差,只是升上高中时刚巧香港发生社会事件,被告加入了一些网络群组,才干犯了此罪行。被告坦白向感化官讲述案件的详情,感化官认为被告有悔意,被告亦明白需要承担法律后果,希望服刑后可以继续读书。 辩方又指,被告成长期间家人均有支持,审讯期间家人每日都有到庭,未来会继续关注及支持被告,希望法庭考虑到被告案发时只18岁、现时仍是20岁的小伙子,他亦因本案曾还押约3个月,已经上了很宝贵、不容易的一课,希望可接纳报告建议,给予被告一次机会,判处被告进入教导所,被告定必会珍惜法庭给予的机会。 法官林伟权提及,涉案学校事后的维修费用达8万9千多元。对此,辩方指被告在案件后停学,曾出社会工作,但现时无业亦没有经济能力,而父母亦因疫情没有工作,其姐的收入亦不高,难以作出赔偿。林官指,被告应为自己的责任负责,他无意叫被告家人代为赔偿。法官最终并没有颁下赔偿令。 林官判刑时指,他已裁定被告就「有意图而纵火罪」罪成,被告曾在校门前纵火,损坏校门、旁边的花槽和墙壁。不过,法庭认为其意图只是纵火而意图或罔顾财产受损,其纵火意图并非危害他人生命。 尽管如此,林官指,被告干犯的罪行严重,若是成人犯人应判即时监禁,刑期应是3年;被告现时仍未满21岁,是年轻犯人,但判处刑期应与罪行严重性相称,故法庭拒绝接纳建议判处被告刑期较短的劳教中心报告,下令索取刑期可达36个月的教导所报告,以配合罪行严重性。 有关报告显示,被告缺乏管教、交上损友、受人影响而犯下本案,认为被告应接受全面的惩教训练及更生锻练。法官指,当时社会仍在动荡之中,被告有预谋有计划与另一人犯案,但是,考虑到被告行为只涉损害财产、不涉人命伤亡,以及犯案时年轻,法庭不能忽略其更生需要,判处教导所既有惩教及阻吓作用,亦可达至更生,比起如成人在监狱中服刑更好,故判处他进入教导所。 本案原有两名被告受审,包括事发时17岁的张凯杰及18岁的关昊侃,两人同被控一项纵火意图危害他人生命罪。案发于2020年7月24日,两被告涉用火损毁青衣乐善堂梁植伟纪念中学的花槽、墙壁及正门,以及意图藉此危害他人的生命,或罔顾他人生命是否会受到危害。张另被控刑事损坏及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即于同年5月25日损坏该校正门,及在该校外管有两支伸缩棍。 当日学校对面商场的闭路电视拍摄到,案发前有两人拿著便携式石油气瓶和一个罐走向一条楼梯,不久学校正门便遭到两人纵火。警方事后在商场楼梯一角找到6个塑胶盖,一个铁盖和一双浅蓝色胶手套。塑胶盖和铁盖与纵火现场找到的便携式石油气瓶和白电油铁罐互相配合,而手套内层亦有被告的DNA,故法庭肯定被告就是两名纵火者的其中一人。 林官早前裁定17岁被告张凯杰3罪均表证不成立,当庭释放;并在判词中指警员未能合理解释为何将被告父母带回警署,令人怀疑是否如被告所言,曾遭威吓如不招认便拘捕其父母。考虑到被告及其母亲的供词,林官信纳被告是在警员威吓及诱使下录取口供,并斥警员故意不警诫被告,是蓄意违规,剥夺疑犯的缄默权利。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京官推新「一国两制」论 美代表唱反调 评论:涉港问题成中美矛盾长久战场 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邀请逾百名在港外资商会与使节出席宣介会,推销新「一国两制」定义和「说好香港故事」。美国驻港总领事同一天在智库活动上批评北京令「一国两制」走样。评论指,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发声,是要维护由美方建立的游戏规则,又指香港问题是中西方价值观之争,相信矛盾会长久存在。 北京把官场文化进一步引进香港。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周三(6日)在港主办宣介会,邀请过百名外国在港外交人员和外国商会代表出席,推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一国两制」定义,说好香港故事。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刘光源发言时表示,习近平七一的讲话如同向香港和国际社会派定心丸,相信外资可透过香港打开中国市场。 刘光源说:习主席的重要表态,作出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郑重宣告,给国际社会和香港各界派了定心丸。国际社会大可以放心,香港将始终是中外交融、东西合璧、独具魅力的香港,其特色依旧保持,地位无可替代。在香港耕耘发展的国际持份者们,可以通过香港这扇窗,打开中国宏大的市场,通过香港这一站,抢搭中国发展的快车。 在同一天,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也发表对香港和「一国两制」的看法,但意见与中方官员近乎相反。 在2019年7月到香港的史墨客,一路见证香港「反送中」运动,他透过影片方式,出席华盛顿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活动时,分享他在港3年期间的经验和看法。 史墨客说:「一国两制」的做法在初期看似有成效,但很可惜在过去几年,北京的行动正在损害香港的自治,香港变成另一个大陆城市对谁都没好处,尤其是中国,呼吁中国让「香港做回香港」。 他表示,美国国会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通过《香港政策法》(Hong Kong Policy Act),以展现美国对香港自治的支持,希望香港能在「一国两制」下,保持高透明度、尊重人权和有法治环境等特点继续发展。但《香港政策法》报告指出,在过去3年,北京破坏香港的民主制度,对司法制度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香港在学术、文化和新闻自由等方面,大受影响,大批民间团体被迫解散;他又说,北京损害香港的独特,对谁都没有好处。 史墨客又说,北京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后,有一名美国公民被拘捕及监禁;又说,被北京改造的香港,不只会影响国际对香港的信心,也会动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大量香港和国际人才,也因为无法评估未来的变化,选择离开香港。他强调,美国希望香港能成功,会继续关注香港。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美国为香港发声,也是切合和维护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虽然美国在香港的持份不如英国,但美国有过千间企业驻港,过去多年在港赚取大量的经济利益,香港的改变也会直接损害美国和美国投资者在港的投资和回报。 刘锐绍说:因为美国在香港的利益,老实说是很大的,不光是经济的利益,还有对于中国的研究和情报,以及维护西方价值观等,美国都需要香港发挥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都会有很大的力量,与中国抗衡,美国不用付出好高的代价,也有很高的效果,所以在(香港)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美国都会抓紧的。 刘锐绍表示,中美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代表不同的价值观,中国近年对香港的行动,正是冲击美国的核心价值,加上美国在香港问题上,亦需支持盟友英国,相信香港问题将成为中美两国持久的战场。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两岸关系】国民党参与福建论坛 陆委会望能维护主权民主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周四(7日)宣布,第14届海峡论坛将于下周二(12日)起在福建举办,国民党表示将由副主席夏立言以视像方式参加。在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指出,海峡论坛是中共对台统战大型平台,呼吁参与者留意社会观感,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及自由民主。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在周四(7日)的例行记者会中表示,海峡论坛不论实体或视讯录影,不改变统战平台的本质,不可在台湾举办论坛分支活动或是延续性的活动。台湾的政府、人民或团体不得与陆方在台合办论坛相关活动。 邱垂正说:政府禁止中央部会及所属单位人员出席相关实体或网路活动,不乐见地方政府人员参加相关活动。禁止机关构、个人或团体,政党以任何形式参加涉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或所谓中共定义的民主协商活动。 邱垂正重申,推动两岸人民正常交流往来是政府既定的政策。 邱垂正说:我们支持、秉持对等、尊严、合于规范、不涉及任何政治前提的两岸交流。我们呼吁国内各界应留意社会观感、掌握国内的民意脉动,以及国际视听,切勿配合中共对台统战操作,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及自由民主。 前总统马英九认为,两岸能够增加一些沟通,对台湾的安全有助益。 马英九说:我现在还不晓得国民党的做法,不过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两岸之间沟通那么少,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沟通,对台湾的安全是有益的。 记者问:你认为应该要把「九二共识」拿出来讲清楚吗? 马英九说:对,本来就应该。其实「九二共识」本来就很清楚,大陆把它看成定海神针,台湾就看成两岸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东西两岸怎么谈呢? 而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则表示,海峡论坛等方式是走小路、开小门的做法,应该以政府对政府方式和台湾对话。 郑运鹏说:其实两岸之间,台湾跟中国之间最正确的是政府跟政府之间的对谈,这才是正途。全世界没有政党可以跨越国家的分际跟国家的立场,去跟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党或者政府去对谈的,这都是不对等的。虽然这个不能说是一种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但会造成国际的误解,更会造成国内在权利义务上面解读的不同,这会造成两国之间的继续混乱。 郑运鹏认为,相关论坛只会让两岸关系无法进入正常状态,建议停办。 郑运鹏说:已经召开要到第14届的海峡论坛,国民党跟共产党之间他们每次都是以政党身分过去的。如果你今年为了选举,或者因为朱立伦主席刚拜访完美国,看起来好像要走一点亲美路线,为了选举快到把这些票让他们继续支持国民党,这些都是骗票的行为。我不认为这样的政党之间、不同国家中国跟台湾之间的政党交流要继续,而是他们国民党应该要呼吁,中国或者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一党专政的国家,让两岸之间要变成两国之间的政府对政府的对谈,这才是正办。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周四在北京表示,本届海峡论坛主场设在厦门,台湾有关政党代表、社团负责人等约有2千人参加。本届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携手台胞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助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澳中关系】澳中外长将于G20外长会破冰会面 近三年来首次 中国周四(7日)证实,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会面。这将是自2019年以来两国外交部长的首次会晤。 《环球时报》旗下「环球网」报道7日,法新社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关注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即将参加本周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外长会」的细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指,王毅将同澳大利亚等国外长分别举行双边会见。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吁进行独立的疫情溯源调查,中国其后对一系列澳大利亚产品采取制裁,中澳关系在过去两年陷入低潮。 今年5月,澳大利亚举行联邦大选,在野工党赢得众议院所有151个席位超过76席,成为执政党,党魁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自动成为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寻求连任失败。在选竞期间被指「对中国态度友好」的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宣誓就职时,被记者问到澳中关系会否改变时,他曾形容「跟中国的关系将仍然是困难的。」他更声称:「现在是中国自己变了,不是澳大利亚。」 另外,黄英贤曾于6月底公开表示,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构成的军事威胁感到担忧是对的,因为中国正在寻求加强其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军事存在。中国今年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澳大利亚担心这将使中国能够在该地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黄英贤亦在5月底发表声明,关注到一年前被中国政府以「间谍罪」闭门审讯的澳大利亚籍华裔作家杨恒均仍未被判刑。她当时曾呼吁,中国政府应根据国际规范及中国自身的法律责任,为杨恒均制定基本的正义标准、程序公平和人道待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约翰逊辞去保守党党魁职务 新首相最快六星期内产生 在超过50多名内阁成员和高级官员辞职施压后,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周四(7日)辞去了保守党党魁的职务,但他将继续担任首相,直到选出继任者为止。 综合外电报道,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外的演讲台上对一群支持者和围观者说:「保守党国会议员现在显然希望有一个新的党魁和新的首相人选。」「现任内阁在新领导人就位之前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国家。」这一过程可能至少需要六周或更长的时间。时间表将于下周公布。 宣布离任之时,约翰逊没有显得情绪化,也没有为其备受批评的行为道歉。相反,他将自己的下台归咎于他的政党,将他的同僚比作「互相践踏的畜生」。他说:「正如我们在西敏寺看到的⋯⋯当畜群移动时,它就会互相践踏。而我的朋友们,在政治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 他向他的妻子凯莉(Carrie Johnson)表示敬意,凯莉抱著他们的小女儿在看他的演讲。约翰逊说:「我知道有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也许也有不少人将会感到失望。我想让你们知道,放弃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是多么难过。但世事每每就是如此。」 英国将不会有大选。相反,新首相将由保守党党员投票选出,保守党将继续执政。 尽管在英国政坛,首相留任至其继任者人选的情况并不罕见;文翠珊(Theresa May)在2019年留任了约两个月。但一些立法者和党内大佬警告说,约翰逊正在玷污党的声誉,他造成的损害太大,无法留任到夏天。 路透社引述两位匿名「资深保守党议员」说,希望立即把约翰逊「解决掉」,指他「毒性太强」(He’s too toxic),并认为副首相蓝韬文(Dominic Raab)将是一个合适的替代者。 该社亦引述苏格兰首席部长施雅晴(Nicola Sturgeon)表示,如果约翰逊宣布辞职,不应允许他暂时留任,并表示大选将符合国家的利益。 施雅晴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说:「如果说他将继续担任首相三到四个月,那是相当不可思议的。」她认为举行大选「符合英国目前的整体利益」,但她认为这种结果不太可能。 约翰逊过去多天因为原副首席党鞭平彻(Chris Pincher)之前被指性骚扰一事误导公众,多名高级官员相继请辞,包括财政大臣辛伟诚(Rishi Sunak)与卫生大臣贾伟德(Sajid Javid)。其中,辛伟诚暗批约翰逊管治失败,他指政府应「正确、有能且严肃地运作」,强调自己因捍卫这些标准而辞职,并相信民众应对能否得到更好未来获悉「真相」。贾伟德则发表公开辞职信表示,英国民众已不感到政府有诚信及以国家利益为先,认为「情况无法在约翰逊领导下有所改变」,因此已对约翰逊「失去信心」。 现年58岁的约翰逊2019年7月接替文翠珊成为英国首相,但去年底被揭发在英国封城期间涉多次违反防疫规例举办派对,陷入「派对门」丑闻。上月保守党又在两场国会议席补选失掉席位,加上这次平彻传出性丑闻,连串事件打击约翰逊的威信,党内的不满声音渐大,惟约翰逊一直坚拒下台,称自己「厌恶保守党或其他政党内的欺凌以及滥用权力」。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杜耀明评论】「四个必须」隆重登场 「一国两制」告别台湾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对「一国两制」的「香港重要讲话」,看来完全不把台湾放在眼内,因为这套「一国两制」,不但一切以北京为主,更需要各界举办「学习大会」,恭奉礼拜,但对于早已告别威权社会的台湾人,相信毫无悬念,只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重要讲话」的重点,首先要数习总提出的「四个必须」。第一个必须指出「一国两制」能否正确贯彻,在于能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而关键在于特区所有居民能否「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亦即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又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说白了,「一国两制」之根本在于「尊重和维护」中国共产党。「尊重和维护」它,即等于「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也等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了。要注意是,「尊重和拥护」的意思,除了不能以行动破坏中共的安全和利益,或者以言辞或消息冒犯其声名之外,更需要言行上时刻都必恭必敬,支持它所做的或没做的一切。换上宗教的语言,就是钦崇中共在万有之上。 第二个必须的含义非常奥妙,就是「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两者看似矛盾,因为中央和特区的权力关系是零和游戏,但现实却十分简单,以《港区国安法》为例,便不难理解两者是怎样如习总所讲的「统一衔接」。《港区国安法》由全国人大常委按政治需要制订,事前没谘询香港,甚至特首林郑月娥也没看过一眼,即可颁布实施,体现北京管治香港的全面权力,完全不管《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明文规定,国家安全立法必须在本地立法。换言之,全面管治权包括可替香港法制改梁换柱的权力,而特区当局只须照单全收、贯彻执行,就是习总所讲的「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第三个必须——「爱国者治港」,是保障政权掌握在「爱国者」亦即北京信任者手中。北京以「完善」选举制度之名,多设置三重措施,确保自己属意的人选出任行政长官和议会议员。首先是改变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及选举方法,如个人票改为团体票,大幅削减支持民主派的票源,又组成第五界别,由关系紧密的「爱国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出任,民主派取得他们的提名参选,是不可能的任务。其次是增加选委会的权力,除了挑选行政长官,更可选出超过四成立法会议席。其三是成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加上原有的当选人宣誓效忠《基本法》的要求,官方认定「不爱国」的,立即被摈出局。 最后,第四项必须是「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不过前提是「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利益是一致」,而「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则是中央从「战略和全面高度加以考量」,香港只要接旨执行,就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重大贡献了。换言之,香港必须言听计从,只能是北京大棋局的一颗棋子。 问题是,当香港的独特地位,不再符合大棋局的需要,亦即中央不再视此为国家利益,是否可以随时废弃其原来特色?又例如,当香港自身利益有异于北京,如动用香港外汇储备购买人民币债券的话,当然符合中央的实际利益,但比起其他投资项目,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香港金融管理局到时还有自主权吗? 「四个必须」意思清晰,坦露习总年代「一国两制」的真实意义。一国之下,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独特的地位,但条件必须是:所有人民(没有例外)钦崇中共在万物之上,任由中央按政治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并由官方认可「爱国者」掌握政体实权,再按照中央的指示,发挥地方的既定角色。 即使不去问这套「一国两制」跟台湾的现实有多大距离,或者根本无须多此一问,只要比照三十九年前邓小平对台湾「一国两制」的六点原则,包括台湾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丶司法独立、有自己的军队丶大陆不派军队及人员驻台丶台湾自己管理党政军等系统、中央政府为台湾留出名额等(所谓邓六条),习总的「四个必须」早将原有构想脱胎换骨,变得面目全非,若有人仍说该构想从没走样也不变形,也就是说,「一国两制」的全部真相至今才原形毕露,那就更匪夷所思了。 「四个必须」的直率流露,对拥抱民主自由的台湾人,只会加强反感,受到打击的反而是主张「九二共识」的亲中派,他们将失去幻想空间而顿失所依。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1.【文韬政论】由治及兴还是从专制到独裁?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沦陷二十五周年当天,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就职致辞中最重要的讯息是,他已经收拾前特首林郑所留下的烂摊子,准备带领香港重新出发,林郑一直用来打压反对势力的理由就是要让香港由乱转治,在听命于李家超的警队宰制下,加上北京政府的介入并强势推行《国安法》,警法及国安系统能顺利地全面接管香港。李家超自然认为功劳其实是在他身上,故此他指摘「外部势力干预特区,危害国家安全」,同时感念「北京中央强大后盾支持」。 同日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表达对新政府的支持,讲话的目的是要分别对内及对外传达不同的讯息,对外要用一套矛盾的说辞来为其摧毁「一国两制」的做法打个圆场,他假惺惺地表示「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一手摧毁「一国两制」的罪魁祸首竟然说被他摧毁的是个好东西,若真是这样,那又为甚么要摧毁它?这种说法是要说给台湾及国际社会上支持北京的人听的。对内习总强调的是全面管治及「爱国者治港」,意思是反对人士不要指望有甚么机会反扑,而挺中央比较容易尝到甜头。 李家超的发言当然是要呼应习总的讲话,除了制式的说法如要支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外,他特别提到要「维护中国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这跟过去只强调贯切《基本法》不同,出现了根本性改变,「维护中国宪法」怎么会成为香港的目标及使命?这个说法的含义在于香港其实已经在实行「一国一制」,所以中国宪法跟香港息息相关。 当然他赞扬「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香港都能克服挑战,并「重上新台阶」。可是这个「新台阶」是甚么呢?目前未到画大饼的时候,但李家超提出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从林郑的由乱转治到目前的由治及兴,李家超有信心政府将会「迎难而上,以结果为目标,提升管治效能,为市民解困」。 李家超在七月六日在立法会提出多项解决内外问题的「新政」,当中政府将成立4个工作小组,研议如何处理跨代贫穷、土地房屋、地区问题比如脏乱等。这些「新政」其实早已是老生常谈,港人最关注的房屋跟贫穷问题直到现在都不断恶化中。另外他亦透露考虑成立特首政策组,协助他审视中国发展及国际形势,这个可能跟过去的中央政策组有别,特首政策组是主导对外关系。在北京全面管治下,多一些服从习总及跟中央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当智囊是可以强化北京对李家超的信任。 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促进行政、立法良性互动,以及实践「行政主导」,李家超建议每月举行立法会「前厅交流会」,由司长或副司长带领各局长与议员交流。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交流会容易变成黑厢作业,甚么东西都在这种交流会中「乔」(协调)好了,议员们的反对意见都在交流会中被搓汤圆搓掉,目前专制的行政主导有可能成为独裁的行政主导。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6-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6日 1.传北京理工大学职工学生聚集对校方严苛抗疫表不满 近日中国OMICRON疫情有趋于严峻迹象,在北京理工大学,由于教职员及学生不满校方出台严苛措施限制他们进出校园,有传周二(5日)发生人群聚集抗议事件,北京方面派出大批公安到场。 据历史学者章立凡周三(6日)在其推特转发的两段短片可见,大批人群在北京理工大学校聚集,多辆警车和警察在场戒备,进入教学区的道路被封堵,但双方并未发生冲突。据指聚集地群众包括学校教职员和学生。有现场群众说,学校保卫处处长亲自带人封路。 本台致电北京理工大学保卫处询问情况,但对方得悉是传媒采访后即挂断电话。 北京大学保卫处:你好,是的(北京理工大学保卫处)。抗议?你是哪里?(挂断)。 章立凡在推特中揭露,该校周二突然出台新的防疫管控规定,教职员及学生认为相当不合理,在操作上不可行,令他们进出校园造成严重不便。 据了解,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在周二(5日)发出通知,宣布由即日起实施新的防疫政策。根据新规定,居住在校外的离退休教职工如需进出教学区,须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向离退休工作处报备,得到批准后,也要凭一卡通、72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结果、行程码等,经过扫码和测量体温后才能进出教学区。有境外、京外旅居史的人员,也要按照相关政策入校。居住在该校社区的离退休教职工要进出教学区,亦按照同样严格要求。 新规定又称,若存在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也要指定一名「共同居住人」,提前一个工作日申报,得到批准后,也要凭身份证并按照上述繁琐程序才能陪同进出教学区。 本台致电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联系人周老师对本台表示,自己不清楚大学校园有教职工不满新规而聚集的事情,但表示新规定收到很多反对意见,为此校方今天下午有开会讨论。 周老师:我觉得没有甚么,我们这个理工大学应该我还算知道,没有甚么事情,挺好的。我们理工大学说我们聚集了你找我了,我们检验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然后你进教学区,出示一下你有核酸证明呀,至于抗议吗?但是关键你抗议甚么?我们是这样,有正常的渠道反映,你对甚么不满意,你说,你随便说,而且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汇总起来,如果你有甚么建议,我随时收任何建议。你看我们下午开会就是,我们愿意听,我们要听所有建议。我管那么多人,意见正好相反,我想听民意,可是民意他有一半不一样,一半这样一半那样,你说我做这个决定对还是不对? 据北京市卫健委周三通报,北京在前一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个案6宗、无症状感染个案1宗。 近月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乃至天津大学,先后传出学生不满大学严苛封控而出现聚集的事件。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长三角爆新疫情西安「管控」一周 供应链再中断工厂生产受限制 过去几天,中国平均每天新增本土感染病例超过300例,其中安徽和江苏两省占九成。上海十多个区域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古城西安本周三(6日)起要管控七天。由于此次疫情主要在中国经济重地长三角地区爆发,导致部分地区的供应链再次被中断。 中国部分地区新冠疫情近日有急增趋势,在短短一个月内已波及安徽、上海、福建、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陜西及天津等十多个省及直辖市。其中确诊人数最多的安徽,本轮疫情已有近一千宗感染。安徽当局形容疫情处置处于关键期,省长要求保持所谓「战时状态」。宿州市下令3天内实现所谓「社会面清零」。 本周二(5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该市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个案者18宗,当局宣布自本周三零时起,全市公共场所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 政令一出,西安顿时由古城变死城。当地居民聂先生周三告诉本台,当地的大部分设施已经关闭。 聂先生说:全市管控期间需要一个星期时间,管理很严格,学校全都封闭了。餐饮、娱乐场所都关停了。人流多的地方关停,七天后要看疫情发展情况。 根据西安官方通报内容,被关闭的有公众娱乐休闲场所如KTV、网吧、酒吧、棋牌室、茶馆等、人员聚集经营性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以及福利院、养老机构。另外,该市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室外景点、餐饮单位(外卖)、商超市场等场所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措施。当局并将雁塔区驾坡街道白杨寨村调整为高风险区,西安市共有高风险地区5个、中风险地区3个。 至于早前封城两个多月的上海,近日也再度爆疫。当地居民称疫情来自江苏无锡。上海居民吴女士周三对本台说,各区居民被要求反覆接受强制性核酸检测。 吴女士说:有3个人到无锡吃水蜜桃,吃桃子吃出来的。现在每一个区又有人感染了,所以从昨天(周二)开始,上海各区全部都在大筛查,三天筛查2次。居民出门还可以,但48个小时核酸码不能少的。你少了核酸码,医院、超市,商店就进不去。 另外,无锡市爆发规模性疫情。截至本周一(4日)24时,无锡累计发现172名阳性感染者。上周,有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产妇正抱著新生儿,排队准备上大巴。据称该医院妇产科发现一宗阳性个案,医护人员、孕产妇及新生儿紧急转移至新瑞医院。 无锡居民沈先生说,疫情下,许多工厂因为疫情,实施封闭式管理,也有的企业因为各种防疫措施,无法按时交付货物和机器零部件,影响生产。不少人担心供应链再次中断。 6月26日以来,长三角地区江浙皖三省13市再次出现感染病例,累计感染人数已超千人。官方称病毒源头均为安徽泗县。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中国严苛防疫隔离措施窒碍工作 亚投行开设海外办事处 《华尔街日报》周二(5日)报道,为了应对中国针对海外旅行的严苛防疫限制,就连以中国为主要出资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亦将开设在北京之外的首个办事处。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阿布扎比是这个临时办事处的首选地点之一,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季开始运作。报道称,除了让驻地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地旅行,该办事处或许还可以帮助亚投行扩大全球影响力。亚投行一位发言人向《华尔街日报》证实了设立海外办事处的计划。 由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坚持所谓「动态清零」,中国一直实施极为严苛的管制。就在不久前,中国还要求入境人员接受为期数周的隔离;至6月28日,中国卫健委终于公布最新检疫规定,宣布放宽检疫安排: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但相对许多国家,这个安排仍属非常严格。在此背景之下,在华国际实体难以吸引海外人才,工作人员也难以进行商务旅行。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的不只是来自境外的跨国公司,就连亚投行也要寻找出路。 在新冠疫情时代,阿布扎比的入境政策目前相对宽松。接种了疫苗的人员无需出示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也不需要接受隔离。 201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亚投行,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西方支持的多边贷款机构的一个替代选择。亚投行行长由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担任。中国持有亚投行26.6%的股权,是该行第一大股东,对任何重大决定实际拥有否决权;亚投行的重要决议需要75%的绝对多数支持票才能获得通过。 根据官方网站上的资料,自成立以来,亚投行已经批准了近360亿美元的贷款,为33个经济体的181个项目提供资金,这些项目涉及扩大印度钦奈的地铁系统、在乌兹别克斯坦建造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厂等。亚投行现有105个成员。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19个港人组织发起联合行动 全球反中国「姊妹城市」 19个港人组织在七一发起全球行动,促全球163个城市终止与中国「姊妹城市」的关系。周三(6日)德国的港人组织再发公开信,吁德国58个城市与中国「姊妹城市」断盟。行动参与者指,中共藉由这一外交策略进行统战、渗透和内宣,呼吁各地政府捍卫正义和民主价值。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周三在网站上发表请愿信,引述研究报告指,「姊妹城市」协议是由中国外交部下属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管理,「姊妹城市」协议起到统战和内宣的作用。 请愿信指,这种城市结盟是中国直接干预和影响其他国家主权事务的工具。捷克布拉格市长贺瑞卜(Zdenek Hrib)曾踢爆,他要求删除北京和布拉格的「姊妹城市」协议中遵守「一个中国」政策的表述,但遭到北京的漠视和经济报复。 请愿信强烈敦促德国58个与中国结盟的城市,面对中共在东突厥斯坦、西藏和香港的暴行和国际违法行为,以具体行动回应人权和尊严的吁求,结束与中国城市的友好协议。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秘书长Amy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行动目的旨在推动全球城市捍卫正义和西方价值观。她指,世界透过中共对香港的打压已经认识到中共是一个不守承诺和扩张极权的政权。 Amy说:中共近年如何打压香港民主自由,世界有目共睹 ; 然而,中共对外的极权渗透及扩张亦从没间断,建立姊妹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文化及商业为由,对各地政府及社会各阶层进行间谍式的软渗透,以图淡化其丑恶罪行。综观历史,中共是一个不守承诺的政权,你看它如何看待《中英联合声明》和与中国结盟的乌克兰城市,大家便清楚明白。我们作为曾受过中共压迫的一群,决意要共同对抗中共极权主义。敦促德国58个与中国结盟的城市终止相关的姊妹城市协议,捍卫正义和德国的价值观。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主席安德瑞森(Aniessa Andresen)告诉本台,该协会已经向德国的58个城市发出邮件。目前只收到罗滕堡(Rothenburg)和沃尔姆斯(Worms)的回覆。罗滕堡称已与中国友好城市靖江数月未联系;而沃尔姆斯的公式化回覆中并未回应该协会提出的诉求。 上周五(1日),19个海外港人组织发起全球联合抗争行动,促请各国和当地市政府断绝与中共「姊妹城市」关系。行动横跨亚洲、美洲、欧洲及大洋洲,涵盖7个国家的163个城市。 行动声明中指出「姊妹城市」沦为中国外交渗透策略,是中共政权操纵世界及扩大其极权统治影响力的工具。 声明也谴责中国臭名昭著的人权纪录和践踏国际条约的恶行,包括中共极权政府不断侵蚀香港的高度自治,粗暴打压香港民主和践踏新闻自由,公然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导致数千名港人沦为政治犯;中共亦在新疆大规模关押维吾尔人及其他突厥穆斯林等,这些都凸显出中共极权主义的本质,但很多国家都因为经济利益而选择视而不见。 声明赞赏了瑞典多个城市与中共「姊妹城市」割席的行动。声明促请各地市政府重新审它们与独裁政权的密切关系,以正视听,反对与漠视人权、自由和民主的中共建交,并最终透过终止与中国的「姊妹城市」关系来捍卫人权和遏止其渗透。 有份加入行动的英国的港人组织「Newcastle Stands with Hong Kong」,其发言人K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她痛斥中共扭曲「姊妹城市」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原意,利用这一外交政策去操纵世界,包括英国的纽卡斯尔(Newcastle,港译:纽卡素)也是受害城市。 K说:「姊妹城市」的原意,是用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同文化交流,但是中共政权,就系利用这一个外交政策意图去操纵世界,并扩大其影响力。中国用「姊妹城市」协议,在经济上不停渗透本地政府,包括在Newcastle,中共亦都用这个策略。我们有三个「姊妹城市」合作,两个同大学有关,学术自由都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决定发起今次行动,希望Newcastle市议会可以取消与太原市的「姊妹城市」合作,并令Newcastle大学重新审视他们与中国所有的合作关系。 K说,他们将在本月正式向当地市长、议长、该市国会议员递交请愿书。他们的组织正商讨为这个行动设立社交媒体、网站等,以鼓励公众参与。K表示,早于这次全球活动之前,当地在「612」周年纪念集会中,示威者就呼吁该市终止与中国太原市的「友城」关系,当时出席的市议员亦表示支持。 K说:希望Newcastle市议会能正视中共及撑共红色资本在Newcastle的渗透,并履行他们作为City of Sanctuary(避难所城市)的责任,捍卫人权,不与侵犯人权者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朱瑞目前任职德国高校,他是这场全球反中共「姊妹城市」行动的支持者,习近平政权的恶行已让西方国家警醒,作为统战手段的「姊妹城市」正在崩溃。 朱瑞说:中共在西方国家,一直通过类似这种「姊妹城市」的合作关系,在城市层面上进行统战和渗透,这种统治和渗透同时也为中共渗透西方大学、窃取技术提供便利。习近平不加遮掩地公开打压维吾尔人、藏人、香港人,在全球媒体上变成过街老鼠,西方城市很难再和已经变成过街老鼠的中国维持甚么姊妹城市,中共白区党在海外的统战,土崩瓦解也是迟早的事情。 近年,西方国家的城市不断发出与中国城市解除「姊妹城市」关系事件,除布拉格外,瑞典的哥德堡市(Göteborg)等多个城市前年起陆续终止与上海等中国城市的伙伴关系;2021年7月,荷兰阿纳姆市(Arnhem)也解除了与武汉「姊妹城市」关系。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港新特首冀向外国「说好香港故事」 惟被制裁下外访或困难重重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周三(6日)到立法会,出席首场立法会答问会,强调新一届政府会派官员海外访问,利用不同平台放胆讲好香港故事。惟分析认为,李家超以及问责高官在美国制裁下,走出香港都成问题,「说好香港故事」之路可能困难重重。 李家超周三于立法会特首答问会上,被问到特区政府如何加强解释政策及宣传香港。 李家超回答说,港府过往较为保守,指今届特区政府要做好解说工作,统整香港的优势及各方面的成就,有一套理论及基础向世界宣示,说好香港故事。 李家超说:在世界上我们虽然是君子,但有很多小人,15个局里面都有一些很好的成就,很好的成绩,我们要表示出来,我们不可以再「有麝自然香」,我们有时还要做到「画公仔画出肠」,重复地说。 李家超强调要说好香港故事,要放胆去说话,港府亦要利用好平台,向传媒、市民及世界,将讯息发出去。他说除了用传统方法、亦会用新的沟通方法如新的社交媒体;更要亲身去说,他会派官员到海外访问,在外国加强宣传香港的成就,亦会邀请各界人士,共同把香港的事实和成就告诉别人。 香港时事评论员锺剑华认为,李家超因被指损害香港自治而受到外国制裁,此前提下他想对外说好香港故事有一定难度。 锺剑华说:他自己被制裁,走出香港都有困难,取钱都要收现金,凭甚么讲好香港故事?先不管你讲得好不好,技术上他已经有很多地方去不到;第二,你都要有人肯请你去,我想他最多回大陆,某些亚洲的会议,如果中共在背后做一些功夫的话,他去到也不出奇,但如果根据过往惯例,如果他想去一些香港重要贸易夥伴,吸引资金的地方,如欧洲、北美,我相信是寸步难移。 资料显示,历届香港特首董建华、曾荫权及梁振英,都将美国作为首次海外访问的目的地,希望加强与美国的经贸等方面合作,其中董建华及曾荫权都获美国主要官员接见。 2005年10月,曾荫权到访北美,获美国副总统切尼(Dick Cheney)在白宫接见。他曾经提到,加拿大和美国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夥伴,希望当地的商界加强在香港的投资。2013年6月,梁振英率领由200位港府、工商、金融及专业界等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访问纽约,谋求加强与美国的经贸等方面合作。 而上届特首林郑月娥遭美国制裁有入境限制,在任时未曾访美,她声称自己本来也「没有打算造访美国」。 以往香港特首海外访问都会出席重要经贸活动,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2018年峰会在南太岛国巴布亚新畿内亚举行,前特首林郑月娥亦有出席。2017年,林郑月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时出席在越南举行的APEC会议。至2020年,林郑月娥被美国制裁,她同年11月以视讯出席APEC峰会,此后APEC就未举办实体峰会。 今年APEC领导人峰会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李家超早前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计划出席,指相信美国制裁不会影响他外访。 除了特首,历届其他问责官员都会到访欧洲。2004年,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访问欧洲推广香港投资机会,当时他访问过伦敦、柏林、布拉格及都柏林等地,向当地政府及商界介绍香港的最新情况,并在伦敦出席「粤港-欧洲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 在2020年8月7日,时任特首林郑月娥、当时仍然是保安局长的李家超、特首办主任兼国安委秘书长陈国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及警务处长邓炳强等11名中港官员,被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行政命令列入制裁名单,作为对有关官员对侵害人权及破坏香港自治的惩罚。在新一届政府中,李家超是特首、陈国基是政务司长、曾国卫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邓炳强任保安局长。 根据美国财政部前年年底公布的执行细节,制裁不会限制美国公民与港府部门往来,但不得与被制裁官员进行交易和签约。在制裁下,美国公民禁止与受制裁官员进行交易买卖,或处理买卖财产及财产中的权益;包括任何由最少一名受制裁官员直接或间接持有5成或以上的实体。美国当局又提醒国民,要注意与港府的来往是否牵涉受制裁官员,并举例称,国民在交易时,可以与不受制裁影响的港府官员代表签约。 有关制裁下,最直接的影响是受制裁官员不能使用美国及与美国的银行有关的金融服务,例如前特首林郑月娥曾表示,因为美国制裁,她没有银行账户,收入支出只能用现金;近日选举事务处公布李家超竞选开支显示,李家超因只能收现金捐款而购入几部数钞机。 另外,早前李家超的YouTube竞选频道疑因美国制裁,被Google(YouTube母公司)关闭,但其脸书未受影响。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香港法庭】15人涉于连侬墙喷漆贴海报 其中香港健力女代表认刑事损坏罪 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3名女子被指涉于2019年10月在九龙城行人隧道用胶水张贴关于社会事件的海报,以及管有喷胶和鎅刀等,3人分别被控刑事损坏、管有物品意图摧毁财产共3罪。她们周三(6日)在九龙城裁判法院答辩,其中一名香港健力女代表承认刑事损坏罪,她即时还押至7月20日判刑;而另外两女则否认管有物品意图摧毁财产罪,案件10月12日审讯。 本案的3人之中,第一被告陈素贤(30岁)承认刑事损坏罪,即于2019年10月25日,在九龙城太子道西331号至379号行人隧道内,无合法辩解而损坏属于香港政府隧道内的墙壁,即用胶水将海报贴在墙上。 被告承认的案情指,当日晚上约11时,警方收到公众举报有15名蒙面人在涉案隧道内喷漆及贴海报,警员到场见到一班人在隧道内写上「This is the land of the brave」、「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We will never forget We will never forgive」、「不自由,毋宁死」等字句。 众人见到警员后四散逃走,并将工具及物品丢弃在地上,现场遗下大量物品及400张政治海报,警员追截并在隧道外10米截停了3人。第一被告被拘捕时,其袋内有口罩及沾有黑色油漆的手套。被告警诫下称「我同我家姐收铺经过隧道,见到有人贴,所以我同家姐一齐贴,其他人我唔识」。路政署就事件清洁费用约为3.4万元。控方申请赔偿令,被告需要赔偿8592元予香港政府。 辩方求情时指,被告陈素贤有良好背景,常做义工、愿意服务社会,为患病父母的主要照顾者,亦协助管理家人营运的餐厅;另外被告的成就不凡,她是代表香港的健力举重选手,2018至2021年期间夺奖不少,代表国家争光。除了个人成就,她亦考取不同健身教练等牌照,努力教授年轻人。 辩方希望法庭考虑到被告有充份悔意,当日警员没有目睹她的行为,被告亦招认用胶水贴纸;被告的行为并非同类案情中最严重的案件,亦非涉及暴力、没有警民冲突、没有凌霸目标商铺等,加上案发时2019年10月,但控方延迟两年才起诉她,被告愿意赔偿及承担责任,希望法庭可以先索取社会服务令报告,作全面评估再作判刑。 裁判官梁雅忻指,被告在体育运动上有一定成就,虽然被告行为未必是同类案件之中最严重,但是法庭须考虑事件背景及当时社会气氛,案件亦涉另外10多人,「呢啲背景判刑系严厉嘅,我相信好多人都知道」,官指,此罪行判处即时监禁亦非过份,但姑且为被告索取一份社会服务令报告,但期间被告需要即时还押,7月20日再作判刑。 而同案中不认罪的2人为工程师谭雯雯(27岁)及文员彭紫玲(28岁),2人各被控一项管有任何物品意图摧毁或损坏财产罪,谭雯雯被指于同日同地保管或控制一支喷胶、一盒墙贴纸、两卷胶纸、一把剪刀、一把鎅刀、7个口罩及3支双头笔;彭紫玲则被指保管或控制两支喷胶、一只手套及一个口罩,意图在无合法辩解的情况下使用,或导致、准许他人使用该物品,以摧毁或损坏香港政府隧道内的墙壁。 法庭将案安排于10月12日开审,辩方将争议证物检取及证物链完整性,控方将传召4名证人,预计审期两日,2人以原有条件保释候审。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香港法庭】2019年「黎明行动」大三罢 23岁男子认非法集结及击碎交通灯还押候判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中,11月有网民发起「黎明行动」,旺角一带爆发警民冲突,一男两女被控参与非法集结及刑事损坏交通灯。其中一名男被告周三(6日)于九龙城裁判法院承认两罪,法庭先索取他的背景报告,并订于7月20日判刑,被告需即时还押。 本案被告之一消防设备技工张焯棋(23岁)承认于2019年11月11日,在亚皆老街、塘尾道和诗歌舞街一带连同其他身份不详的人非法集结,以及同日在旺角樱桃街与塘尾道交界,无合法辩解而损坏属于路政署的交通灯。 案情指,为抗议修订《逃犯条例》,其时有网民发起「大三罢」,号召案发当日在全港各地扰乱交通,当日下午有约50名示威者集结在旺角案发地点的马路附近用杂物堵路、掘砖、拆铁栏。新闻片段拍下本案被告曾经站在栏杆上,并用物品击碎交通灯,当时有人打开雨伞掩护他;片段又拍下被告拖住巴士站牌堵路,并拍到他多次与一名女子同行前进,其后警方作驱散行动时在后巷拘捕被告及另外两名女子。机电处证实该处有3组交通灯被破坏,维修费用28360元。 辩方求情时指,被告张焯棋中三毕业后辗转做过多份工作,最后在其父亲开设的消防工程公司工作,努力工作后升职为助理工程师,他对未来有已有规划并继续在此行业发展,希望考牌晋升为工程师,接手父亲公司。 辩方又指,案中没有证据证明3组交通灯均是由被告损坏,但被告仍然愿意作全数赔偿;事件中没有人受伤、被告亦没有带领及煽动角色,被告坦白承认控罪、愿意赔偿以显示悔意,重犯机会低,希望法庭就刑毁一罪判处4个月以下的刑期,并与非法集结罪刑期同期执行。 裁判官梁雅忻指,事件相当严重,案中受影响的区域是九龙区的交通中枢,事件至少持续40分钟,即使警方执法后上址交通亦持续受影响,该区人口密集,50名示威者的行为对区内已做成很大影响,裁判官先索取被告的背景报告,并要求控方给予案发时的片段供法庭参考,被告即时还押至7月20日判刑。 同案另两名被告亦被控非法集结,第一被告设计师陈雯欣(23岁)拟不认罪,而第二被告女侍应吴卓贤(24岁)则申请押后与律政司商讨以其他方式处理案件,两人继续获保释,案件押后至8月15日再讯。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未普评论】习近平毁了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年年听,今年听来,格外伤感。那个「东方之珠」去哪了?7月1日,这两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习近平去了香港,说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可是香港几近毁灭,所庆何来? 习近平当然有他的理由庆祝。他想要庆祝的是,香港政权再次掌握在爱国者手中。他在李家超就职会上斩钉截铁地说,「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那么,李家超这位爱国者是甚么人呢?此公警察出身,他被选为香港新任特首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2019年他领导镇压了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这很像1989年3月,胡锦涛在西藏八角街镇压骚乱而被邓小平看中,钦点为江泽民接班人。不过习近平的那番话,等于愚蠢地向世界承认,他口中的所谓爱国者治港,实际上是警察治港! 习近平还要庆祝的是,他最讨厌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香港差不多灰飞烟灭了。近两年来,香港著名的异见人士不是被捕就是被迫流亡,多家新闻机构关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苹果日报》被勒令关闭,老板黎智英、总编、副社长、主笔都被逮捕,报社资产被冻结。习的这些做法,毁灭了这个曾以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闻名于世的样板城市。我们都知道,习近平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一向以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为仇寇。他剪灭了大陆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几乎所有通道,又试图把香港变成他可以说一不二的内地城市。 习近平还想庆祝的是,他强行推出的《国安法》,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变成了一个充满恐惧的高压社会。两年前,美国国会一份报告称,「香港已丧失自治地位」,没有了自治,公民社会焉能存活?而习近平历来把公民社会视为眼中钉,他把大陆的公民社会绞杀殆尽,对香港的公民社会,决不会容忍他们继续存在。香港现在有数千人被捕,数万人被迫流亡,抗议活动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香港当局忙著重写教科书,以爱国主义为名,编撰和宣传中共的故事。对许多香港居民来说,所有这些举动已彻底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目。 习近平或许还要庆祝的是,邓小平向世界承诺的「一国两制」已经沦为「一国」独大,「两制」难存的境地。2017年,习氏人马为了一本下三滥小册子《习近平的情人》而不惜大动干戈,派警察越界到香港抓人。那次越界抓人,意味著习近平当局已经发出了要终结「一国两制」的信号,但那时许多人不相信习会真的这么做。但是现在习的做法让他们跌碎一地眼镜。自从2020年习近平将国家安全法强加于香港后,「一国两制」就迅速破局。而习近平竟然诡辩,一国两制是个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奇怪地是,习近平在北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哪来的底气非要去香港呢?他的清零政策、力挺俄罗斯、和美关系难以改善、和欧洲关系迅速恶化、来自党内的杂音以及经济急剧下行的压力,都使他坐立难安。他为甚么一定要去香港呢?想必有这样几个理由:他需要把香港回归25周年作为他的政绩,在20大上为自己歌功颂德,借此宣示他在党内的巩固地位,铲除反对者的声音。他还需要借香港宣传他的伟大复兴愿景,让他的中国梦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可是,习近平算错了帐!他以为香港人只在乎民生,不在乎民主和自由;他以为他可以用经济繁荣换取中共统治;他以为他今天收获了胜利,就可以永远罔顾民愤;他以为他摧毁了东方之珠,就可以高枕无忧。其实,或迟或早,习近平都会自食其果:他毁了香港,无异于毁了中共对世界的承诺,中共政权在国际社会再无诚信可言。一个不遵守条约、不信守承诺的政权,一个笃信警察治国的国家,对这个世界,除了威胁,还能有甚么? 法广(RFI)在2019年转发过《苹果日报》的一篇报道,称朱镕基2002年11月19日访港时曾说过,「如果香港搞坏了 中共就是民族罪人!」天佑香港!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9.【华府看天下】「放长双眼」,时间总在争取自由的年轻人一边 「反送中」抗争至今已经三年,香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离散和留港朋友感到悲观,十分自然。但只要我们放长双眼,我们仍是可以找到乐观的理由。 一直以来,香港买卖投机股票,一个下午便转手几次。炒卖房产,很多时候一个物业还未完成交易便被转手套利。很多香港人思考问题的时间参照都不会太长,浮躁短视。但世界各国争取自由的事业,都是漫长的起伏,缺少一点耐性也不行。1956年布达佩斯反苏起义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镇压后,到了1989年,施害者才需要面对转型正义。1947年「二二八」之后四十年,台湾才开始走出恐怖与压制。 而当台湾、匈牙利、捷克等地天亮之后回头,我们都发现在那些高压年代,总有内敛沉著的人们,在各种不被察觉的角落追求自由。不论是隐蔽的读书会、偷听自由世界的电台广播、抑或是地下摇滚,都让大家能在思想和意志上准备转变机遇来临的一天。 中共进入习近平体制之后,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领袖一人。集体领导与培养接班的党内机制消失。历史上的终身领袖个人独裁体制,都会在独裁者寿终正寝时出现危机,危机最后会带来更大的自由,还是更大的压制,难以事先预测。但为改变的机遇忽然来临时作好准备,却是必须。 很多人说「唔好死」、要同独裁者「斗长命」,这不是被动地不作为。在这或长或短的等待之中,保持清醒头脑、磨练触觉增长知识、巩固主体意识,不消沉不投降,十分重要。在香港内外的朋友,现在要追求的,恐怕不是消耗最后一分精力的冒险硬碰,或只能带来一刻满足的镁光灯,而是电影《十年,本地蛋》那个不幸言中的荒诞极权社会里,隐蔽地发亮的地下图书馆。 北京近年重手打压私企,不惜让本来已经减速的经济进入更大险境。但就算在《国安法》订立之后,北京仍未能下定决心为堵死香港的「国安漏洞」而牺牲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例如在2021年初,北京舆论,都将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延伸到香港,说成是定局。该法一旦在香港实施,香港的跨国公司便要在遵守美国等地法律制裁港中官员,和遵守中国法律无视西方制裁之间作出不可能的选择。最后中国政府在香港金融界的游说下,于去年夏天宣布暂时搁置伸延到香港。 在2022年初,中共喉舌强调香港在应对疫情时,一定要实施中国大陆式的强硬清零。一时全民强检、封城好像不可避免。一些中共官员学者,甚至将香港是否进行大陆式封城,说成是香港官员是否愿意走中国道路,是否仍怀恋西方殖民主义的指标。但最后上海进入长达两个月的极端封闭管理,香港的封城却不了了之。特区政府还在商界压力下,缩短旅客从外地到港强制隔离的时间。2019年有论者认为习近平将把香港新疆化。但当外媒说上海在封城时已经「被新疆」时,北京连在香港强推封城的决心也没有。 《国安法》之下,香港失去的自由,比所有人原先想像都多。但香港相对于其他被中国强行同化的边区,甚至中国大陆,都因为北京还没下决心完全摧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仍充满变数。 经历过自由的年轻人,忽然要潜藏低调甚至身陷囹圄,是痛苦和压抑的。但肯定的是,时间在他们一边,他们都能活得比独裁者长,只要不自残自弃,保持健康,终会迎来转机出现的一天。确保清算施害者的一天到临时自己仍能精力旺盛,乃是我们的集体责任。 - 孔诰烽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0.【离散美利坚】练乙铮:习近平搞清零「刷存在感」 利世民:人民币走弱阻资金外流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尤其大受习近平坚持所谓「动态清零」打击,加上地方债、内房债等问题,中国经济到底是如中共官方所描述的如日方中,只待转型,还是已经江河日下,无力还天? 香港特区政府前中央政策组顾问、经济学家练乙铮认为,中国经济不被看好,原因之一是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导致走资,而政治因素并非短期的事,影响难以预测。另外,习近平不善于搞经济,但又需要政绩,故大搞「动态清零」以「刷存在感」,却进一步打击经济。 而经济时事评论员利世民则表示,留意到习近平与李克强似乎在经济政策上面有分歧,他认为这是基于两人著眼点不一所致,他指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总理,著重的是保就业、保民生,而习近平只著重于保住中共的执政地位,他又估计近日人民币汇价走弱,与阻止国内资金外流有关。 嘉宾主持:梁颂恒 嘉宾:练乙铮(香港前中策组顾问、经济学家)、利世民(经济时事评论员)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5-2022 CNEWS
by cnews
*******************��������̨���ﲿÿ�������ż�******************* ******�������ű��ϻ����������ż��йص������������cnews(a)rfa.org****** ****************************************************************** =========================================================================== 2022��7��5�� 1.������ά������ţ����ĸ���Ź㶫��������ϰ��¼��С�����嵥���ٷ��� ������ά�������б�����Ϊ������ţ��������ﳤ�����������߾����裬��ĸ�ɿɽ� ������㶫����ϵͳ�������ţ��ڼ�����ϰ��ƽ��¼��С�����嵥��������˾����Ա�� Ҫ��Ϊ�����ѷ����������ԩ��ƽ��������������ԩ����ϰ��ƽ������Ϣ�ع��������� �Ƿ��참���̹��ܹ��ʹ�ע������24����������δ�����˱����̡� ������ά���������������꣬���ܸð���ý���ع�������������㷺��ע����24���� ������������������������ԩδѩ�� ��һ��4�գ����䣬ţ����ĸ�ɿ��ٷ����¹㶫����ϵͳ�Ĺ����ţ�Ǵ����밸���� ˾����ԱΪ����ְ���ƣ������ߵ�����ԩ����Ҫ��㶫����ϵͳ�����˲�Ҫ��Ϊԩ�� �������˱��飬��������ԩ�ٴ�����Ϊ24��������ƽ���� �ɿɽ��ܱ�̨����ʱ��ʾ�����ӱ�����Ϊ������14�����̣��������о������д���ߵ� ������أ��ɿɱ���Ҳ�����㶫��Ժд�����ţ���ʯ���������Ⱥ���Ƹ���ʮ ����������ʦҲ��ָ�ѹ��������˳���������������ڸ�dz���ɿ�������㶫 ����ϵͳ���������š� �ɿ�˵���������Ƶ���ţ��������Ҿ���������ߣ���˵��������ഺ�˷������ ������ߡ�����ȥ��Ͷ�θ��㶫��Ժд�������ţ�ţ������2021��11��Ҳ��㶫��Ժ �ύ�����߲��ϣ����㶫�����Ͳ����ظ��������Ծ�����֪�����������Ҹ�ţ������� ʮ��λ��ʦ��������в�˳��ˣ��Ҿ;��ú��б�Ҫ������д�ţ��������Ƿ��������Dz� ����������ȥ�������Ǻ��ӵ��ഺ����Ц�� �ɿ�˵����ð���㶫���й��ڹ��������ߣ��й�������ŭ���ѣ��ʴ�ȥ���𣬰����� ��ï��ï��������ӳ����ҫ��ï�������ָ��ֳ��������Ȳ�������ԩ����10���˱�ץ �������������㶫����ȴ�ٳٲ�ԸΪ������ά����ԩ���������ɿ�����ϰ��ƽ������ʾ �㶫˾�����ţ���������ƽ��ԩ��������ѡ�� �ɿ�˵�����ҫ��һЩ���ֱ�ץ������ȥ�ˣ����Ƿ�Ժ�������������м��Ժ����Щ �ˣ��Ҿ�����Щ�˶�Ӧ�ñ���������������ǣ���ʷ���м���ġ�ϰ�������һ�� ��˵�úܺá���������ֵû���С�Ľ�����嵥����Ҳϣ�������������ǵ�ѡ��һ ��Ҫ����Щ��������������껪�ĺ�����ƽ���� ������ϰ��ƽŮ��ϰ����ͽ��˼ҹ������Ϣ�ع�������ԩ������24�������˻��̡� ���ǵ�����6����Ȼ��Ѻ������18�����������͡����ݿɿ�¶�����������˵ľ����� �ǣ������Դ��ھ������ܼ���£�Ҳ�������η������������������Ĵ����ڡ��ɿ� ˵����εĹ�������Ϊ�������е���ԩ���Լ�������д��ϣ�����粻Ҫ�����й���Ƭ�� ���Ϸ����� �ɿ�˵�������dz����Ժ������ã����DZ���أ���Ϊ���������η��������ᱻ�� ��������Ų�����Ϊ������Щ�����ǣ�Ҳ��Ϊ�������ˡ����ԩ�鲻�ܱ����ӡ������� ��������Ҫ��24�����ӵı������������ݣ����Ǵݻ��й����Ƶı�־���顣 �ɿ��ڹ������лعˣ��참������24�������������Ѻ�ڷ�ɽ�ڼ䣬������ʩ�ӿ����� �������������Щ�����˵�����Ȩ����������ֹ���ˡ���ʦ֪�顣 �����Ż��ع⣬���漰3��Ȩ��֮�ӣ��참�������ܻ�¸��������ǣ�����ţ���� �����������ⱻ���������Ļ���9��δ�����ˣ�����֮�⣬�㶫�참�����ԷǷ����� �ֶα������¼���֮���ڵ�ţ����ĸ�ף���������������Ա�����������ء� ������������ά�������ı�����Ȩ��ʦ�����ڽ��ܱ�̨�ɷ�ʱ��ʾ���㶫˾���������� ��������ԩ������ץ�˵���ֹ���������ߣ�ÿһ�����ڶ�������Υ����Ϊ�� ����˵�����߰�������������϶�Υ�������й��³�̨һ��˾�����ͣ������������߰� ����ֻҪ�㵱����������룬�����κ���鶼�����������������ʱ�о���24�����ӣ� ��ʵ��һ��ʼץ�ˣ����ο�ʼ����Υ���ģ�������߽Ρ����нΡ�һ�� �����Ǵӳ�����ʵ�壬���������ְ���������϶�����Υ���� 2019��5�£�������վ���찶�����͡�֧��ά�����ع�ϰ��ƽŮ��ϰ������ �ҹ�ĸ�����Ϣ������6�£��й�����������ר���飬�㶫ʡï��ï��������ӳ�Ϊ�� Ҫ�칫����λ�� �㶫ï��ï��������Ӷӳ����ҫ����ץ�������ع��ߣ���ʹ���ƻ���ľ�ַ������ �����й���½���ڵġ�����ά������վ��ά��Ա�ͻ�Ա����2019��6�����Ⱥ���ȫ�� ץ����ʮ���������������������ǹ�Ѻ�ڹ㶫��ɽ��ï�����أ�ʹ�ÿ��̱��ȵ������� � 2020��12��29�գ�24��������һ��ȫ�����̣��������20��ġ�����ά����������Աţ �������Ϊ������������14�꼰������13��Ԫ�� ���ɿ��¸�����ý��¶���鲢����������ߣ�������������ע��2021��3�µף��� ���������¹���ŷ�˵����ڵ�9��פ����Ȩ��Ա��ɿɻ�����˽ⰸ�顣 ��λ�й���Ȩ��ʦҲ���밸��������ţ������ʱ��ţ�����ع��ڱ��Ѻ�ڼ����ܵ� �����������·����ô�������ֳ���ȷ��˿��̣� �Լ��참��Ա������Ȩ�� �����˵ĸ�ĸ��¸����������������ġ����а����� 2021��4�£���ǰ����һ�����̵Ĺ㶫ï����Ժ������������ֹ��ʦ�������˺ͼ� ����ͥ��������ά��һ���о����� ����2�±�������ǰϦ�����������������������й�ίԱ���CECC�������������� ͽ��������ţ�����������С������ͼ��ô�פ��ʹ����ǰ���鱾���ܺ��ҳ�����Ȩ�� ʦ�������ύʩ�ӿ��̡�����������غ����е���Ա���������ų���������Ļ���Ȩ�� ���������Ա�����Ʋá� ���ߣ�����ͩ/���ġ���ࣺ����Ĭ 2.���й�Ȩ������������������ס�Ф������һ���Ϻ����� ����Ϊ�������塸�����ס��Ľ��ڴ���Ф�������ڡ�ʧ�١�5������һ���Ϻ��� �� ���ô����ʱ���������Ϣ������Ф��������һ�������Ϻ��е�һ�м���Ժ���� ��Ժδ����ع���������֤�����ô�פ�й���ʹ��������֤ʵ��ӵ�м��ô�Ф���� ���й��������Ϣ����ָ�����ô����¹�Ա�������й�ע��һ�����������ļ����ṩ�� �·�������Ҫ������̽�ӡ��� ����6��9�գ����������ձ�������֪����ʿ����Ϣ���Ʊ����ԡ��Ƿ����չ��ڴ�� ��������й��̷�������ɣ�Ф������3��10������������ؿ��м�10�����ϡ� ����50���Ф����ϵ�����ʱ����š�����ϵ�������ˡ�������ϵ������44�ҽ��ڻ����� �ɷݣ��ʲ���ֵ���ƴ�3����Ԫ�����ʢ��������ǰ�й����Ҹ���ϯ��������ġ��� ���ס��� ����2017��1��27�գ���ũ������ʮ�����й���½��Ա������ļ��Ƶ���Ѻ����½��5 �����й�û�й����������κ���Ϣ���ݡ��������ձ���ָ��Ф�������й���½������ ���ڽ��գ�����������Ϻ����������Ծ����ۺʹ�½���ڽ���꣬��ָǣ�治������ �������ϵ�����������ߺ����һֱ��ע�����永���� Ф�������۲��ڼ䣬�й���½���ڼ�ܲ���һֱ�ڴ��ò�������������ϵ�����ڵ� �����ʲ���ȥ��2��7�գ������е�һ�м���Ժ�ö����������Ʋ����������еĵ�һ��� ����Ф�������Ƶ����켯�ţ��ֹ�89.27%��2020��7��17�գ���½���ڼ�ܻ������ѽ� �ܡ�����ϵ��4�ұ��չ�˾���������й�˾������֤ȯ��˾��һ���ڻ���˾������� �Ľӹ�ԭ�����������Υ��Υ�澭Ӫ��Ϊ���͡�����ʵ�ʿ����˻�ֹɱ�������˾���� ʧ�⡹������عɼ��ű�ʾ����������Լ��Ž������顣 ��ࣺ���º������ࣺ���� 3.���й���Ȩ���㽭ѧ��������ⱻ��������������ʳ���˱���� �㽭���ݴ�ѧǰ�˾�ѧ����������ڽ�����������ǰϦ�������ά�ȣ���ⲻ������ ����������ƿ��鼰�شٵ���ƽ�����ģ��漴�⾯���ԡ�����Ѱ����������¾����� ��ǰ�����Ժ����������Ϣ�����ý�ع������������Ѽ�������ʦʩѹ�� ǰ�˾�ѧ��������⣬5�µױ������й����������־������ӡ�Ѱ����������¾� ����ֱ��һ�����º���������2�գ�����ⱻ���Ժ��ͬ�����������������Ѻ�ں� ���������־ֿ��������ݽӽ���ҵ���ʿ�ƣ�����ʳ����������ǿ���Ա��ǹ�עά�� �������� �㽭������ʿ��Ρ�ܶ���5�գ���̨��ʾ�����ļ������������ӵ�������֪ͨ �顷��������ί�еĴ�����ʦ��6����Ѯ����������������⣬��֪�����ھ�ʳ�� ������Ρ��ʾ������ڼ䣬�����������¼�������ý�ɷã���α��������档����ʦ Ҳ�ܵ�ѹ���� ��Ρ˵�������������������ӵ��ʼ����ġ�֪ͨ�顷������ھ�ʳ���У����������е� ���ǣ���Ϊ�ϴν��ܲɷ��Ժ�������ȥ���ҽ��ܲɷ�ʮ����Ӻӵ������绰�� �����ˣ������������̸�����Ρ������һ�Σ�������ʦҲ����˵��ô����Ϊ�����Ƚ� ���У�����û˵��ô������ί����һλ������ʦ����λ��ʦ�ܵ���ز���̸����Ȱ˵�� ��̨����µ����Ľ�����㣬��ʼ�����˽����� �������˽�С�������������̨��������ڿ�������ʳ���������˿��ǡ� ��С��˵�����ļ���˵���ڿ������ھ�ʳ��ǰ���죬����շת�ܵ������˵���Ϣ��˵ �����ΪѰ�������ﱻ������ ��С��˵ÿ������������ǰϦ����ⶼ���յ����Ծ����ľ��棬���������ģ���ʱ�� Ҳ�ᱻ�������ǿ�����Ρ����굱�ֵ�ά�ȴ�ʩ�䱾������������ǵ��ɳ������ƿ� �飬�������Ѻ���ߡ� ��С��˵����������ǰϦ������ܵ����ؾ����ķǷ�������֮���ֱ������ѺͨѶ�� �����ֱ������ɳ������о��档֮��������д�С�ƽ�����ġ���ֽ�ŵ��ɳ����� �飬ͬһ�죬��ⱻ�������Ҳ���ʽ�Ѻ�� ����5��31�գ���������������Ȫ�ɳ����������ţ���������������ڼ䲻������Լ� �������Ϸ������ۣ������������������ֻ������գ����ȥ��Ȫ�ɳ���Ҫ���ֻ����� �飬������������ 54�����⣬1989��Ͷ����ݴ�ѧ�ڼ䣬�������롸�㽭�����������90��������� ����Ҫ���ͷŵ�ʱϵ����������ʿ������κ������98������齨���й��������㽭ʡ�� ���г�ί�������ԡ��߸�������Ȩ��������꣬2004�������ÿ���������� �գ���ⶼ�ᷢ�����»���������ʽ���شٵ���ƽ�����ġ� ���ߣ�����/���ġ���ࣺ���º������ࣺ���� 4.�����й�ϵ��Ү����������ͨ�����������ע�й�����ƽ������Ϊ ������������Ү�ף�Janet Yellen�����й������������ܶ���5�գ�������һ������� ̸��˫��������һϵ�����⣬�����������й���Ʒ���յĹ�˰�����������º���ڻ�̸ ��������Ү�����������˴��ڿ���ս����ȫ�õ�Ӱ�죬��Ӧ���жϣ��Լ������� �й���Ʒ���չ�˰�����⡣ �ۺ���籨�������������������������������˸��ԵĹ��С��������������Լ������� ��˵����ν����ǡ�̹�Ϻ�ʵ���Եġ���������˵��Ү�ס�̹�ʵء�����˼���ֵ�ù� ע�����⣬���а�������ս����ȫ�õ�Ӱ����й��IJ���ƽ������Ϊ�� �й���˵�����ԡ�����ȡ�����й��Ĺ�˰���Ʋ��Լ���ƽ�Դ��й���ҵ�������ʾ�� �С����»���˵����Ա�����ˡ���ͬά��ȫ���ҵ����Ӧ�����ȶ����������������� ��������桹���»��籨��˵�����ͨ����Ӧ������Ҫ����еģ���˵���̸���ǡ��� ���Եġ����й���������û���ᵽ����˹���ڿ�����ս��������ʾ����Ү����Ϊ��ǰ ȫ�����١��Ͼ�������ս�� ����3�£�������ͨ�������ʴ���40�������¸ߣ����ͼ۸�Ҳ������ʷ�¸ߣ�������ͳ �ݵ��ϸ���Ҫ�������Ŷ��о��п���ȡ�����й���Ʒ��һЩ��˰�ķ������Ի��������� ���ߵ�ѹ���� Ү�ױ���Ҳ��ʾ���������������յ�һЩ��˰��û��ս�����塹�� �������й����൱������Ƴ�Ϊ�������������������壬�������ͼ�ʮ�������й�Ѹ ����С�����˿��ٵö�������IJ�ࡣ Ԥ�ưݵǻ������ļ����й�������ϯϰ��ƽ��̸����Ŀǰ��û����ȷ�����ڡ� ��ࣺ���º������ࣺ���� 5.����Ҹ۱ҡ�����������Э�顡������Ϊ������ҹ��ʻ����ܲ���Ҫ���� ��۽��ڹ��������й�����������һ��4�գ��������й�������������۽�ܾ�ǩ���� ���/�۱ҳ�������Э�飬��˫����2009�������Ļ��һ�����������Ϊ���������� �ţ���������������������ģ��ԭ����5000��Ԫ�����/5900�ڸ�Ԫ�����������8000 ��Ԫ�����/9400�ڸ�Ԫ��1200����Ԫ���� �й��������и��г��˹�ʤ��ʾ���й�������������۽�ֽܾ�˫���ѽ����Ļ��һ��� ��������Ϊ�����������ţ�������Э����������ǩ��������Ч����Ҳ���й��������е� һ��ǩ������Э�顣 ���ڸ�Ԫ����Ԫ�ҹ����������л���9400�ڸ�Ԫ�͵����õ�1200����Ԫ��ҡ���Ԫ ��Ȼ�ǹ�������ͨ�����Ļ��ң����������ȫ����㴢���е�ռ��ֻ��3%���¡����� ��۽�ܾ����ݣ������2022��5�µ���㴢���ʲ�Ϊ4650����Ԫ��Ҳ����˵������ ���б�����ķ�һ�����㴢���ʲ�������۽�ܾ־�������8000��Ԫ����ҡ� ����ʱ������Ա�������ʾ������Э�飨swap line��������֮���Ǻܳ���������Ҫ�� ������ұ����Ͳ���������ͨ���ң�������۽�ֲܾ������У��䴢������Ԫ�Ӧ�� ���ã����������/�۱һ���Э�鲻�����岻���ҷdz���֡������Ʊ����ԭ�� �ǣ��й�ϣ���������и�����ʹ������ң����ֲ��ҽ�����ұ����ȫ���ŵ��г��� ������˵��������г���������һ���߶Ȳٿص��г���Ϊ��ôҪ��һ��Э�飬��Ҫǣ�� ����ܾ֣���Ψһ�Ľ��;��ǣ������ǵĹ������������˵��ɹ��ˣ���������������� �ҹ��ʻ���һ����Ҫ��̱������ǵ������ʹ�ã�����û���������û���ã������ û�������������û����ô���������Ӳ����룬��Ϊ����ֻ��ִ�����ߣ�û������� �߱�����û����ô©��������ôȱ�ݡ���ʵ�Ǻܲ���Ҫ������Ҫ�����ߴ����˲���Ҫ�� ���ա����ԾͿ������ã����������һ�����ڲƾ��ƶȣ�һ��Σ���͵��ںܶ��˵����� �����Ʋ��� ������Ϊ����ʱ��ֵܾIJ���������������������۵IJƾ�������Ȼ���ţ������� �����˲���һ����۵IJƽ�������Ϊ�й������ӡ�� ��۽�ܾ�ǰ�ܲá����������Ա��־�գ�3�գ���ʾ����۳�ԶҪ���Ͷ���Ԫ���� �����������Ҫ�ӿ��ƶ�����ҹ��ʻ���ϣ�������ھ����ʱ����ʱ���Ŀ������Ҷ��� ����Ϊ������֧�Ľ���λ�ͲƸ����档 �����������ʱ��ͣ����㴢������ծ�������������Ǯ������������������й����� ��ó��ս���Dz������㴢��Ͷ������۵Ķ��ᷢչ�� ���ߣ������ġ���ࣺ�˼��� 6.��23����������������̸�°�23��ǿ���롸���á������ۣ����Ⱦɰ��������ظ��� �Ծ�ѡ����һֱǿ�������ά�����Ұ�ȫ���ε��������������ҳ��ܶ���5�գ����� �������ᾡ��͡�إ��������������Ҫ�������о���ϣ�����ɡ����á������������� �ġ����۹��ƣ���ҳ�����ʱ�任�ռ䣬��ȡ����ʱ�����°�23������ˮ��©����ȫ ��λ��ظ��ˣ����ű�2003��ľɰ�23����Ϊ������ ���������ҳ����ܶ���ϯ���κ��״��������飬���ڻ�ǰ������ʱ����Ӧ����ݻ� ����������23������������ʾ���͡���������23���������������Σ�������ǰ�����뿼 ����ϣ�����ɡ����á��������������ġ� ��ҳ�˵�������ǻᾡ��������������ԭ���£���Ҫ���������Ƿ������������������� �����ع������գ�ϣ�������ǡ����á����ܴ���Ԥ���ڵ��������⣬��ϣ������������ �κ��ġ� ��ҳ���ʾ�����ڲ�ͬ���Ҷ��г�̨һЩ���Ϲ��Ұ�ȫ���·��ɣ����а���ʹ����ͨ�� ˾���ĵ�����ֵ�òο�������˵����Ҷ�����ǵ������������ټ��ˣ������������ȹ��� �dz������ġ� Ҷ������Ҳ��ʾ��δ��5��ᾡ������������������������� ʱ������Ա�����ܱ�ʾ����ҳ������κ�û��������������������23�������������� �����������ݻ��������෴����Ҫ��ʱ�任�ռ䣬�������������������� ������˵��ϰ��ƽ��������4��Ҫ��һ��Ҫ������۵Ĺ���ˮƽ��������ҳ��� ��̨������Ҫ�ó����ø��Ƶij����ɼ����ſ����и����˵������23������ʱ����� �䣬ֻҪ��һ��ij����ɼ���23�������ͻ����ϳ�̨�����ߴ��������������������� ����ܾá� �����ܱ�ʾ����Ȼ����Ѿ��С����������������ǽ�����ڵķ��ɣ���Ҫ������ⲿ�� ���Ļ��ڣ�������23���������ص��������۱����Ļ����ָ������ҳ���Ӧ����ʱ ˵��ϣ����������Ҫ�����κ��ģ����ƽ���̨���°�23�����ݣ���Ⱦɰ������ ������˵������ϣ��23�������ܺ��Ƿ������棬������������ʶ��̬��δ��23���� ���ݱض���2003��ʱ23���ij�����ϣ����ú���������У����������������ǹ��� �ķ����� ʱ������Աɣ�ձ�ʾ����ҳ��ᵽ��23����ο�һ����ͨ�������ķ��ɣ���������˵�� ���¼��£���Ϊ�¼�����ȥ�����·�����ר�Ź淶��������������ҳ�����辵���ص� ������Ϊ��۽������������� ɣ��˵���¼���ȥ��ͨ��һ���������������������罻ý����վ�ͻ�������Ӧ����¶�� ���ĸ������ϣ���������������Ϊ�е������յ����ݣ��������ݾ��Ƿ��������Ҽ�ǿ ʹ��AI��������͵���˵��ȫ���ļ�ء���ô�ǹ��Ұ�ȫ�أ����ǹ�����˵�Ǿ��ǣ� ���Ҳ���¼�������������ص㣬ֻҪ��������Ϊ�е���Ϳ������Σ����о��Ե��ж� Ȩ�� ɣ�չ��ƣ�����2003��ľ��飬�۸����°��23��ʱ�������統������еĹ����ͬһ ����������������÷ֲ�ķ����������Ա����ͨ���� ���ǰ��������Ա���Ǎo��ʾ���������ʹ�õ�ɿ����̷��ϡ����������ᣬ���Ÿ� �����ɿ������뽫�����°�23�����У�������߱����˱���������ޡ���Ҳ���ģ��� �����23���������У��йع��һ��ܵĶ���д������������ܸ���������ص������� ���������ʿ������ۼ��������й����� ���ߣ����ӷǡ���ࣺ���������ࣺ���� 7.��612���𡿸�35��ʦ�ա�612���������ʦ����Ҫ����͡�����ʦ���¼��Ϻ��� ��ý����������ʦ��������Լ35������ʦ���ţ�Ҫ�����Ϊ�λ�ֱ�Ӵӡ�612������ ȡ�������ش���ʦ���ö�Ϊרҵʧ�����л��ᱻ�����ʱ��������ʽȡ��ִҵ�� ����ҵ����ʿ���ݣ��¼��ȽϺ����������ʦ�������ٴ������������ʦ������� ָ��Ҫ�Ӻ���ʦ�Ƿ�ȡ��ͬ�������ƭ���ڣ��뽻�ɴ���ʦ������������ ��ý���ǵ��ձ����ܶ���5�գ�������Ϣָ������ʦ����������27�����º�Լ35������ ��״��˽��ִҵ���ʾ���5�����£�ָ������2019����ȥ���ڼ䣬�ֱ����һ���ڲ��� ��Ժ������Ժ�ġ��������������ı��棬��������ȡ��Ƹ�����ƹ���ʦ��ֱ�Ӵ� ��612�˵�֧Ԯ������ȡǩ����֧Ʊ���������ơ����Ĵ���ʦ������н3000Ԫ�� 6000Ԫ�������շѡ� ��Ե��۾�����������ǰ�в�5����612�˵�֧Ԯ���������ˣ�ָ������Υ���������� ������ͬʱָһЩ��ʦ�ʹ���ʦ���ṩ���ɷ���ʱ����������רҵʧ����Ϊ������ʦ�� �ʹ���ʦ��������Ͷ�ߡ� ���������Ա���������ʦ������Ա�ָ̨�����������˵�й���ʦ�з�Υ������Ҫ �Ӻ��й���ʦ�Ƿ�����ƭ���ڻ�ͥ���������Ƹ�����ʦ�Ƿ�ȡ��ͬ���飬��ֱ���� ������Ǯ��������ָ�й�ͬ����ֻ���ڷdz��ٵ�����³��֣�����ʮ������û�������� ��ҵ�綼�������š� ������˵��һ������ʦ����������ֹ���˵�ѣ����ܹ���conduct unbecoming����ֹ�� Ϊ������������Ӱ�쵽��ҵ�����IJ�ǡ����Ϊ�������ǡ����Ϊ�������ܶ��£�Ʃ�� ����˵��ȥ��ƭijЩ�ˣ�����Ӧ��ҵ��������֮��ȥ����������һ�̾Ͳ��ܼ������� Ǯ�ģ���һ��һ��û�еõ�Ƹ����ʦ��ͬ�⣬���������Ǹɷ�����ƭ����Ϊ�� ��������ͣ��й�ͬ����ֻ���ڷdz��ٵ�����³��֣�����ʮ������û����������ҵ�� ���������š� ����ʦ��������Ա�ָ̨�������������Ӻ��йش���ʦ�кν��ͣ����ս���Ҫ���ɴ� ��ʦ�����������þ��� �����˵��ǣ����ô�����ʦ����Ȼ�Ǻ�����������������Щ������Ǹ�����ˣ����� ǣ�浽30���ˣ���Ȼ�Ǻ�����������ۿ���������δ�Թ��� ��ҵ����ʿ����̨¶�����չ�������ʦ��Ҫ����ʦ������ȡ�������ɿ���ֱ��֧�� �����ʦ�����й治��ֱ����Ǯ����������ʦ�п�֧Ʊ������ָ�����ʦΥ��רҵ�� ���п������ټ�¼��Ѷ������ǿ������¼��ȽϺ����� ��̨�ܶ���5�գ������ʦ�����ѯ����ظ�ָ����������˽��е��飬����ɵ��� ǰ���������������չ�����������ۻ�ظ��� ���ǵ���������������ʦ���ᷢ�����ż����ݣ�Ҫ����ش���ʦ�г��ں�����º����� �ĸ����з�Ժ�����漰�ķ�����ʾ����ʱ�����ƹ���Ƹ����ʦ��������ֱ����ȡ����ʦ ��612����ǩ����֧Ʊ���ֱָ��ش���ʦ�津������ʦ���ᡶ��Ϊ����7.8 ��b����������ܴ���ʦ���շ�ָ�������Լ���ʹ����ί����ʦҲΥ����ʦִҵ����� 5D���� ��۴���ʦ���ᡶ��Ϊ����7.8��b������ָ�������Ǹ�������˾��ֵ��ʦ���� ��ָʾ��ͥ�������Ȼ�ô���ʦ������������ɣ�ִҵ����ʦ���κ�����¾�Ӧ������ ����Ƹ����ʦ����������ͻ���֧Ʊ֧����רҵ���� �����κ�����£��������ý��� ���ֽ�֧������רҵ���á��� ���˽��ִҵ����ʦ���ܡ���Ϊ����Bar Code����ܡ����д���ʦΥ��������� ����ʦ����ִί��ὫͶ��ת�����ʦ��������������Ѷ����������������������� Ա��������Ժ��ϯ����ί�Ρ�������������ʦ���ö�Ϊרҵʧ��������ʦ��������� ��Ȩ�䲼���ɴ��֣����������ʱ��������ʽȡ��ִҵ�ʸ� ���ߣ������á���ࣺ���������ࣺ���� 8.����۷�ͥ����������ʦ�ܹ���5��Ա��ɿ��������Ѻ��1���տ��� �����������ʦ�ܹ���5������桶���ʮ����ʿ����ϵ�л汾�����ء���ı��ӡ���� �����ַ���չʾ����ɿ��������������ܶ���5�գ�������Ժ���ط������� ���´ʣ���ϸ�г��ܹ����ɵ�ѡ����ǰ����������������٣�������汾���Ա����ý ��ķ������ݣ����Թ����DZ������ƶ������������ŵĹ���ƽ̨����DZ������ǻ�� ��ı������ʵ�У����������ַ�ɿ��������ݱ����ͯ�����˵�˼�룬�ڸ����۷��з��� �������� 5��������ȥ��7�¼�8�·ֱ������𱻻�Ѻ�������1�ꡣ�ܶ�ͥ��5�˾�����ɢͥ ʱ�������ѻӶ�������Ƶ�����绰�������ġ���������ֻ�Ӧ�� 5�������������������ʦ���ֱ���ʱ�������������ʦ�ܹ��ְͬλ��5�������� ��Ϊ������ϯ�����䣨25�꣩��������ϯ�����⣨27�꣩��������������28�꣩��˾ ���Դɭ��25�꣩��ίԱ����𩣨26�꣩�������ɹ�����ָ�����ٹ�ΰ�������� �ط����������´ʣ�ָ�ܹ����ڷ������˶�������������Ǽ�ע��Ϊ���ᣬ���ڻ�Ա ����ϱ���ѡ�����»ᣬ���ǵIJ�ѡ���پ�������������ָ���ҵ��������������Σ��� ����������Ȩ��ͬ�У������������ɵȼ�ֵ���ش�������Ӧ���������ʾ������� ��Ŀ�ġ��б����� �������֮ʱ���б������ý����ʣ��ἰ���������ѡ�����������������Ϸ����� ��ȡ����...�������ǻ��������㡢����������ʧ��Ȼ����������ʹ����գ�ֻҪ һϢ�д棬���Ƕ���Ϊ�����ȡ���ס����ط��ƣ���Щ����ʾ������5�������������� �ƶ������������ŵĹ���ƽ̨�� �ط�ָ����ͥӦ�ӷ������˶������ʷ�����μ���ᱳ���������永ɿ����������ʼ� ʵ��Ӱ�죬�����ǡ�ϵ���ǽ�������ͬ��ʷ����ᱳ�����汾���������뵱ʱ��۸��� ��ἰ�����¼��йأ�����塹�����Ǵ塹��Ȼ�����۸����ڵأ���ͬ����ᴩ4���� �ᣬ���������������ѪԵ��ͬ�����Ը���룬���ж���Ⱥ����۾����������˵�С �ڣ�ͳ������Ѫ���ã��б����ʡ� �ط���3���ѳ���Ļ汾�Լ�һ����δ����Ļ汾���ݶ�������������������ߡ��� �����ʮ����ʿ���������������Լ�5�˱���ʱ��δ����ġ����ͶƱ�ա��� �ط�ָ������������ߡ������ָ���ӷ��������Ǵ�ѹ������ֶΡ����˱������� Ѻ�������ͽ��Ϊ����ʿ����ɿ������ʹ�����������������������ʮ����ʿ����12 ���ӷ�����Ϊͦ�������Կ���Ȩ����ʿ��������ҡ��������ɣ������12�˵ĺϷ��� �����������˶����˾�������ޣ����漰����ġ�����������и����س���� �⣬���ڵ�������Ϊ�������������������壬����ƽ�ؽ�Ⱦ�����ι�������ǣ������ ��������ޡ���3���汾���ۻ�ЧӦ����Ӱ���������߲����й��˺Ͳ��ֹ��ҹ�� ʵ��������߹���������塢�������弰���ѹ��ң�����ɥʧ����ͬ�С� ����δ����ġ����ͶƱ�ա����ط���Ϊ��ͥ����˾����֪ȷ��������������ָ35+�� ѡ�������ɷ�������������47�˱����ߣ��ط���Ϊ��������֪���¾���ɿ����ͼ�� �ط���ָ���汾��ʵ��桢�����ϵ��Ӱ桢���������棬ʵ���汾�����൱�������� ��һ�ڻ�������ֽ��Big Wolf Is Watching You���������������罻ý���������ļ�� �������ȡ�汾���Լ�������ӡ���ˣ�������ٰ��վ�ɷ��汾�������������Ӷ��� �ᡣ �ط�ָ�ƣ�5�������»����壬���������ܹ��������������������������һϵ�л� ���������ݲ�ͬ��ɫ����һ���浣�ι���Ĺؼ����P�����ˣ��ָ������硸�Ƶ�� ������������Э����ӡ��������Ŀ�������¼�ȣ��ط����Եó����ɿ��ܵ����ۣ��� ��ͬ�ӡ��ɿ����ͼ������������ڷ����Ĺ۵�������۳���������ͼ���±��� ������ɧ�ң���DZ������ǻ�Ѵ�ı������ʵ�У����������ַ�ɿ��������ݱ����ͯ�� ���˵�˼�룬�ڸ����۷��з��۵������� �緽�����������ܷ����������飬�����永�����Ƿ��ɿ����ͼ���Ƿ�������������� �칫��ɧ�ҵ���ͼ���Լ��永�����Ƿǡ����롹���Լ��Ƿ�����ܷ�����ı����� �ɵ�Ȩ���ȵȡ��������齫����Ѷ��ᡢ˫�����´�ʱ������ ������ָ��5��������2020��6��4����2021��7��22�գ��������ͬ��ָ���ӵĹ������� �ƿ���������ˣ���ı��ӡ���������ַ���չʾ����ɿ������������������ �ߡ��������ʮ����ʿ����������������ͼ���������ر����������������˾ �����������ӣ�������������ߵ����ѣ�ɿ������ʹ�ñ���������ʹ���˲��ط��� �����ӺϷ���� ���ߣ��෨����ࣺ���������ࣺ���� 9.����۷�ͥ����12 ���ˡ��������ϱ�����Ϯ����������Ϊ���ײкݶ�������3��� ��12 ���ˡ�֮һ�IJ���Ա������������2019��9���ڽ��ӡ�ȫ��Ȩ���С��в��뱩 ����Ϯ�������ܶ��� 5 �գ�������Ժ���������������ʱ��������Ϊ���ײк� ��������ָ����ʾ���ߡ��ƻ�����ΰ����õĹ������������������ͱ�����Ϯ�������� �ɣ�����3��롣 ������ί����֣�ͺ����̳ƣ������ͣ�����ʱ31�꣩���������佺ֽ����������Ʒ���� ��·�ϣ�������Զ�������Թ۲����ƣ������б���������һ����ɫ�����Ϊ�������ݣ� �ӱܷ������Ρ�������Ϊ���������������ص��Ǹ�д��¥��������ҵ���ģ�������ʾ ���߸ɷ�������������Ӱ�챾���ΰ����õĹ�����������������Ӱ�콻ͨ������ʾ���� Ͷ�����͵�שͷ�ȣ���Ȼ�����������Ա��ʾ���߰�ȫ����в����ͥ�������� ��Į��ִ����Ա��Σ����Ϊ���ʱ�������4��9����Ϊ������㣬�����ۼ���3������ �¡� ����Ϯ���֣����Ϊ�������š�������Ϣ��������שͷ��Աͷ������4�£���Ϊ ���ײкݶ������Һþ�Ա��ͷ�������������ˣ�����12����Ϊ������㣬�����ۼ�8 ���¡�֣��ָ������������ͬ��ִ�в��ܷ�ӳ���������ԣ��������4���·���ִ �У����ﹲ����3��롣 ���������͵Ĵ���ʦ��������ʱ��ʾ��ָ��Ʒ���������á�����ͬ�¡����ѡ�����ϲ�� ��֧�֣��ڻ�Ѻʱ��������Ĵ�ѧ���˸�����ѧң��γ̡�ָ����Т˳�����ڷ��� �����Ȱ�����ȣ��緽�����ͬ����һ���ﱻ������̹���ͥ�ο���30��Ů�����羭�� �����ӳ��ϱ����ȥ�� 6 ��������Ժ���д� 2 �� 8 ���¼����֣�ٻ�Ӧָ���� ��������Ӧ�еĴ���֮�������������������ڿۼ��� ���������ͣ�����ʱ31�꣩������һ����PϮ���ָ����2019��9��29�գ��ڽ� �ӵ�һ������ͬ�������ݲ�����˲��뱩�����Լ���ͬ���ڽ��ӵ�̫�Ź㳡��Ϯ����Ա 6117�� ������ϵİ���ָ�����������й��ڷ���ȫ��Ȩ�����С���Լ2����ʾ������ͭ ������ٻ����е����������ܲ�������Լ5ʱ���� 100 �� 200 ��ʾ������Զ������ ������ĺ���·�ۼ�����·�ơ���ɡ�������·��ʾ�����ھ����ƽ��³��������ӵ��� ����һ��ʾ����ϡ���������ڽ��ӵ�����ߣ�����Ͷ�����͵�������������� Ա�� ������5ʱ17�֣������ڽ��ӵ��������ֽ��磬��ʾ���߷�����ᵯ������������ ���ӵ����ƽ���ʾ�����������ˣ��뾯������70��80���롣ȥ��ͳһ���ļ�̫�Ź� ��֮�䣬����������ǰ�ƽ���ͬʱ��һ����Ա�������ӿ�����ӵ������в��������߰� �������͡� ���ʱ������ɫ�¿㣬����ɫ������ɫ��������ѳ�1�������������ܡ������̶� �ܡ����佺ֽ���˴�ͨ����ɫ T ��������绰���绰������Զ������Ʒ�� ��Ա���ڼ䣬��Ա 6117 ������������ݺ�չ���أ���ץס������֡���˦���� �����뿪���ٴα��þ�Աץס��������������ֳ�שͷ������þ�Աͷ�� 4 �Ρ��þ� Ա��ʱ�д�ͷ�����е���ͷ�Σ�û�о�ҽ�� 2020��8�£���12 ���ˡ� ����DZ��̨�屻�ڵ�ˮ���ػ������������ڵ�����8���� ͬ��12�±��ڵط�Ժ�ö���͵Խ�߾�����ɣ��м�7���£���������ȥ��3��Dz���ظۣ� ��Ѻ���� ���ߣ��෨����ࣺ���������ࣺ���� 10.������������չ����ؿ����д�����Ļ� ��������������һ��3��4�գ��ٰ��������չ���Ĵ��м����������ض����������� ����룬����궫����ʾϣ���Դ˱�������Ļ��������㶫���д���һ���� �ڶ�����е��������չ���Ĵ��м���һ�����յĻ�������������������չ ���ж���������������̯�������������������ͯ�㶫���̲ġ�������ѧ�鼮�� ����������Ļ��йص��ֹ���Ʒ������ ���������췽����賡�ؾٰ�ʱ�����̳�������˾Ҫ�������չ�ϵ��鼮���� һ�����衣��������и���Ը�������أ�����չ˳�����С� ��չ���ظ�����Mavis��һ���л���Ʒ��Ķ���������̨��ʾ��������ѽ�������� Ϊ��չ���أ���Ҫ����֧������˵���ꡣ Mavis���̳�������˾����Ҫ����ÿһ�����ڵ�ÿһֻ�֣������ǣ����췽��֪�Ѷ� �ˣ�������˾˵�������̾��У�˽�˵ط���������Ҳ���ԡ����ǵ���ܶ��������δ�� ���ٳ�����������ʾ��ã���չ���������塣 Mavis�ֱ�ʾ���μ���չ����������ԭ��Ԥ�ڸ��ߡ� Mavis�������źܶ�����չ�����Ѷ���Ϊ������л��䣬ͬʱ���úܿ�ϧ����Ϊ�кܶ� �������������ȫ�ı䣬���Ƕ�������һ�����Ķ�����Ϊ��� ��䱾�ض�����������зݲμ������չ������Sandra��������������Թ㶫��Ϊ���� ���鼮��������ͯ�̲ġ�ȥ��Ż������ô��Sandraֱ�ԣ�����㶫�����ȫ������� �ۡ� Sandra�����Ǻ���������ڼ��ô��С���Ѷ���Ҫ���ǹ㶫�����������������ܶ� �汾�������ţ��Ŀγ̣�ϣ����С���������ʶ�����֡� Sandra��˵����۵��������´��������ߡ�����������飬����ҵҲ�ս�ʽ��� ����������Ҳ���ٻ�Դ���⣬���ܹ�����۵ij������൱�ѵá� Sandra��������۳��������ټ��٣�������Щ����۵����Ҳ���ҷų����������Ҿ��� ��˿ͽ�����ʵ��������һ�����Ѿ����ѵã����Լ�ʹ�÷ɻ����ˣ�����Ҳ����Ѽ� Ǯ����̫�ߣ�ϣ������˿�����õ��� ��һ�������긺����Sharon���ʾ���Լ�ͬ�����Ĺ�����۵��鼮������Խ��Խ�١� ���������Σ����Ҳ��Ϊ��ʹ������Ӫ�����Ķ����� Sharon������������Ӫ������ԭ����ϣ�������������������Լ�˼��������ˣ� �����Լ�����Ϊ���д���ǵ���ʷ�����˽����ǵ���ʷ�����˼�����⣬Ҳ�ɽ����� �ǵ���ɢ���ݡ� Sharon���������Ӫ��������࣬��������̨���ѧ���鼮Ϊ����������������ɢ���� ������Щ�鼮�ҵ���������֤��ʷ�� Sharon����۳����ܶ�˼��KOL�����Dz���������������ֻ������һЩ���������� ��Ӣ��ѧ���о������������������KOLд����ʷ���鱾�����硶������ݱ���ҡ����� ���ô������һЩ�����ǵ�������д����ʷ���鱾�� ��������⣬��չ�ֳ����������Ϊ������ֹ���Ʒ����������Ʒ���Լ����T���� ����T�������Hanna��Stephaneϣ���Ը۲�Ƭ����ʽ����Ϊ������Ƶ�T�����ڼ��ô� ��������Ļ��� ���У��ڶ���̹㶫����Hanna˵��ϣ����T���ƹ�㶫��������Ļ��� Hanna������ϣ������㶫���Ļ������������������ô��ˣ����������ǽ̹㶫���� ��ʦ���������Լ��ľ��鼰������������ס����Ļ��� Stephane��ϣ������ɢ���������뵱��֮�ţ�ͬʱ��������Ļ��� Stephane����Щ�˶Ա�������Ļ����ֻ����뵱���кܴ������������ʵ�������� һ ��������Ϊ��������������룬��ͬʱ����Ա�����ϲ�������ȥ����֪�����Ҳ�� �õ�һ�棬��Ҳ�������봫�ݵ�ѶϢ�� �ڼӸ��˳�Ůʿ��������������������ͯ�����������ʷ�飬��˵ϣ���պ��и������ ����չ�� ��Ůʿ�����ͯ������С�����˽���ǰ��۵��Ļ���ͬʱҲ��֧����Щ��������ҿ��� �˽��Щ������������ۣ����м���ʽ��ҹ�ͨҲ�ɸ����ġ� ����������չ���Ĵ��м��������������̳���ĵڶ����֡������������̳�������� �ξٰ죬��֧�������������������Գ������Ǯ־�����죬��̳Ŀ����ϣ���� �ả����˵�������������۾�������չ��������һǰ�ٰ��˶ೡ���ֻᣬ�� ��������������̽�ר���������δ���� ���ߣ�����������ࣺ����Ĭ 11.�廪�졸�����ƽ��̳������Ӣ����ʹ�û������˹�����ڿ��� �й������廪��ѧ��һ�ٰ�һ���������ƽ��̳��������פ�й���ʹ��������ѵõĻ� ��������˹�����ڿ�����������ʹ˵�й���Ӧ�������˹�ġ����˹ɡ��� ·�籨��������פ����ʹ����˹��Nicholas Burns�������廪��ѧ��֯�������ƽ�� ̳�Ϸ��ԣ����ݶ���˹�����ڿ����ǡ���ȫ����������������в��������˹˵����ϣ ���й����⽻��������ֹͣ�ظ�ָ��Լ����ս���ġ�����˹�������� ����˹˵����ϣ�����й����⽻��������Ҳ��ֹͣ˵����������������ʵ���ҵĻ��ԣ� ��Щʵ�������ڿ����������ڡ� ����˹�������Ӣ���ͷ�����ʹ���ұ����й�ѧ������Ͷ���˹��ʹ�� ��֯�߳���λ��������Ϲ�����������������¹�����֮������ۣ������ս������й� ������̳�ı�����������쳣���Զ���˹���ڿ�������Ϊ���������й�ý��� �������л���ȫ����ɱ�� ����˹�������ڿ���������Ϊ���ر��ж�����Ŀ���ǽ���ڿ�������װ�����������ܷ� ��˹���ӵ��ֺ����ڿ�������������˵������˹��ָ���Ǻ����ݵģ�ս�����˵��� ����Ϊ�� ��Ȼ����������ǡ����Ϲ���ȫ��������������λ������ʹ�������˶���˹��ν�� ���ڿ����ķǷ����ԣ�����˹פ����ʹ��������Andrey Denisov���ܾ������ֶ��ԡ� Ӣ��פ����ʹ��������Caroline Wilson��������ֳ����ڣ��������˹�óѣ����ǽ� ����ȫ��������״̬�� ����פ����ʹ������Laurent Bili��˵������˹�����ڿ���Υ���˹�����������д�ʼ ԭ�� �������ҵĴ�ʹҲ���й����ڽ��档���������������ܾ����й�����ŷ���ڿ������� ��Ԯ���ӳ���ս����˵���� �����������˹�����������˹ɢ�������������Ϣ�͡���˵�˵�����ָ���ڿ��������� �����������IJ����� �й��⽻�����������������ճ����б�Ҫ���Ӧ����˹���ڱ����ظ�����˹�������� ��ʱ˵��������������йع�Ա���������й����棬һֱ��ɢ�������Ϣ�ͻ��ԡ� ���Ϲ�����ʾ������֪���ڿ������κ����������ƻ��� ��ࣺ���º������ࣺ���� 12.���������ۡ�ϰ��ƽ����һ�����������¡�������ս�����й�Σ�����£� ����21���ͣ������˶������͵��ֹ��ڴ�����������Ȼһ�δε��ֶ�������������Ҷ� �ԣ��������������˶����վ���Ԥ��ʧ������ɵ��˼�Ҿ������ͻ������ڣ��վ� ����ͼ����һ����չ���ڿ����������ܱ߹��ҡ������ţ��ܶ��˶���ʶ����21���Ϳ��� ��������һ�����Ƽ��������������������˶�������������������ģ�����ѣ�����һ �Σ�����п��ܴ������������ij����� �����վ���֪����ս��������ȫʧ�ܣ��Բ�ϧ�ľ��������ڿ�������ʩ�����Ҳ����� ��������ϰ��ƽ���յ���Դ�䵽�վ����У����ߣ�ϰ��ƽ�����վ�������һ�����ݺ� ��թ�������������������ǣ��������վ�����ս�������Ұܣ���ϰ��ƽ�ġ�ɵ��֮ ��������뷨�������˵����ϰ��ƽһ�˿������£����а�������������˼��һ���й� �о��Լ�Ҳ������Ļ��ᣬ��һ������ϰ��ƽû�б��£����������������Գ�ȫ�й��� ��ʷ������ϰ��ƽ��Ȼ���������룬�������������ף�һ����Ҫԭ�����վ������� �����Ĺǡ��� ��ô��������Ұܶ�ʧȥ���Ĺǵ�ɵ�ж�ϰ��ƽ����������ô������ʷ�����أ������� ��Ҷ�����������ս������������磬���ٿ�ǰ���ֱ䲻ȷ���ԣ���Ŀ��ܣ������� �����е��ش�Σ�������ӱ������ӻ�Թǧ��ĵ�Ե���γ�ͻ���������������Ļ�ս���� ����ս�����������Ⱥ�ս���Ӿ��������ѣ��Ӷ�����Դ����ʳΣ����ȫʧ�ء���ʷ�ϣ� �й��ġ������ɡ���Ҫ��������������һ�Σ�Ҳ���˻���ȫ��ġ�Ͷ������������ʱ�� ɵ�ж�ϰ��ƽ��������һ�������ӻ�ͷ��������ת����������ô����ѡ���أ� ����Ϊ�������������¶����������ˣ������ܼ���ؼ���ȫ���ֱ�IJ�ȷ���ԣ��Ҳ��� Ҫ̫��ġ��ι����������£��Ϳ���ʵ�����ġ�Ӣ���Ρ��͡��й��Ρ�����һ�������� �Ծ��й��ʷ�Ч������ʽ��������½������ͳ̨�壬��̨���Ƿ�����������Ƴ���ʮ�� ��һ���꣬�ɺ����̸�С����ܺ�Ͷ��������ڶ�����Ϊ��ȡ���ڹ�����ᣬ������ ���������ڵ�����Ӣ���Ϲ����Ļ����ϣ����һ��ʵ�ָ������ε���Լ���ţ����� �����ƶ����Ϲ������ش�ĸ�ϳ��������¹�һƱ���Ȩ�� ϰ��ƽ�п������������й���һ�䳣˵�Ļ������ǡ����Ʊ���ǿ�����ҵĿ����ǣ��� ��ս���������ʺ������Ƶı仯�������������ֿ����ԡ������˸��ݶ�ϰ��ƽ�Ը�� �˽��Լ����й������Ļ��Ĵ�ͳ���жϣ�����Ϊ�����ܡ����˻���Ϊ����ʹϰ��ƽ�� ��������������Ҳ����������Ϊ���Ͼͻᱻ�˸���� �ҳ��ϣ������ķ���ȷʵ���ڣ�������ϰ��ƽ��������������Ĵ��£�ͬʱҲ������ ��������ϰ��ƽ�����ȹ������Ŀ����ԡ������ǽ����й����Ƶ���֮���������˶��� ���ˣ�ϰ��ƽû�б��¡�����һ�𡹣��������������ҽ����ҡ��������롸�����ҡ� ͬ���ھ���Ҳ������ô���ף�����û���վ���ܶ��������ı��¡���Ȼ�վ�������ͼ�� ϰ��ƽ�¡�ָ���塹�������ǿ������վ���Ԥ�Ͱ���й������������ս��ʧ������� ��ˮ���ο���ϰ��ƽ���ߵ��ˣ�Ҳ����Ч��Ȱ��ϰ��Ҫ������ɵ�� ���������۴������߸��˹۵㣬����������̨�������� ���꣩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罻ý�壺 Facebook ���飺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أ�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Ŀ�Ĺ㲥Ƶ�ʽ��춶̲�����20��23֮�䡣�㲥ʱ��ã�����ʱ�䣩�� ��10ʱ��11ʱ�������У������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4-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4日 1.倪匡、罗启锐逝中港民众惋惜 张学友、林二汶「投共」两边不是人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及导演罗启锐离世,两人不受限地域得到中港民众爱戴,他们的离世不但触动香港市民,中国网民也表示惋惜。反观不少香港歌手因「投共」而受港人唾弃。近日张学友、林二汶的政治立场,牵起争议,落得「两边不是人」。评论指出,倪匡及罗启锐过往创作出很多经典作品,除了引起港人共鸣,更是中港民众的精神支柱;而现代歌手的动机太明显,「中国民众只当是一场戏。」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及导演罗启锐近日离世。消息传出后,两岸三地民众纷纷悼念,形容两人以科幻小说和港产片,让全球华人找到文化认同,堪称是「东方之珠」和「东方荷里活」的重要贡献。其中倪匡一生「反共」,他死后仍然引来不少大陆网民到他的微博留言,缅怀及感激他所写下的作品。 相反,近日有香港歌星因政治立场及言行而受中港网民抨击。香港歌手林二汶在主权移交25周年,推出爱国情怀歌《中华.颂》贺七一回归,并自称一直对国乐有浓厚兴趣。不过,不是所有大陆民众都表达欣赏之情;而歌手张学友近日接受央视访问拍片贺回归时,因为一句「香港加油」,以及无提「祖国」而被大陆民众声讨,质疑是否爱国。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倪匡及罗启锐能受中港民众爱戴,而现代歌手轻易因为言行而遭到唾弃? 倪匡生前好友、香港著名作家陶杰周一(4日)对本台指,中国人并非一辈子只为追求GDP,在衣食温饱后,人就要追求精神生活,而倪匡及罗启锐的作品,正反映人心所向。 陶杰说:倪匡是近60年来或更长时间,香港电影、小说及流行文化重要的代表人物,而罗启锐拍过多少套电影,都表达过身为香港人,在殖民地时代长大过的那种感情,《岁月神偷》、《玻璃之城》、《秋天的童话》,这些好的作品是会受到民间的欢迎,这就是四个字,人心所向。 陶杰又称,倪匡对于世界、中国、香港政治的看法,引起很多香港人的共鸣,尤其是对70、80年代的回忆,而他的作品不但受港人喜爱,亦因为大陆民众能够在网上看到倪匡的书,亦令他受到中国民间热烈欢迎。陶杰说:大陆民众喜欢他的小说,都有很多人赞同他的反共立场,他们不能在大陆直接表达政治观点,唯有借追捧倪匡而有一种抒发。 至于张学友面对的抨击,陶杰认为,未必是代表整个大陆市场的歌迷,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亦可能有政治组织或网络水军的参与。这是香港歌星进入中国市场时,经常遇到一个现象,反映「中国市场没有免费午餐,你一定要付出政治代价。」 陶杰说:他们例如林二汶,她作的歌或唱的歌,那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动机是太明显,不但香港,中国的歌迷都知道她想挣人民币,是想取悦市场,多于真的对中国有感情,所以这些动机那么明显,中国的观众或歌迷都看得出,当是一场戏,当她是做戏,但是做戏这种层次太低。 对于倪匡和上述歌手所受到的不同待遇,社会学学者锺剑华分析,在中国大陆,很多人看到倪匡的小说,但他从不理会「小粉红」,亦从来不要向北京表忠,因此拿他做批评的箭靶毫无意义;相反现时香港演艺歌手争相表忠,其实是在制造恶性循环。 锺剑华说:就算围攻他(倪匡)、杯葛他,他也不会理会,他们(大陆网民)就不会做这些事(抨击),但现在香港演艺界歌星,你愈是向他(中共)表忠,他知道你有所求,当然会去到尽(要求更高),愈是紧张,要做些事表忠,要讨好,自己制造恶性循环。 倪匡周日(3日)逝世,享年87岁。倪匡1935年在中国大陆出生,于22岁时偷渡到香港。他在1950年代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其后以笔名「卫斯理」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被喻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倪匡一生以「反共」闻名。他以曾经作为公安的身份,看破大陆制度的本质,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开始,他已公开表示不信任。他2019年曾在香港电台访谈节目《铿锵说》访问时再次重申「根本不相信一国两制这回事」。 倪匡说:我根本不相信一国两制这件事,有甚么破不破坏?不存在这个问题,共产党说了算,有甚么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共产党说的,共产党的话甚么时候靠得住? 倪匡晚年被誉为「智慧老人」及「预言家」,不少人赞他说话很有先见之明,甚至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陶杰在Facebook发文悼念倪匡时,亦提到他是「全球华人世界70年来大脑最清醒的人」。 另外,香港著名导演及编剧罗启锐因为突发性心脏病于周六(2日)离世,终年69岁。他1952年在香港出生,毕业于拔萃男书院及香港大学,及后到美国纽约大学留学,与女友张婉婷是影坛少有的「夫妻档」,制作过多套经典电影,包括《秋天的童话》、《七小福》、《玻璃之城》及《岁月神偷》,两人在华语电影界素有「雌雄大导」之称。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主权移交25年】台湾团体办座谈会 学者指习近平讲话「鬼打墙」 台湾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举行「香港移交25周年观察」座谈会,有与会学者形容,习近平讲话鬼打墙,香港一国两制已经打对折又夭折。对于倪匡逝世,不少网民怀念其旧作,有学者叹《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打破禁忌的传统已经荡然无存。另外从张学友也被小粉红攻击的事件中可见,将来香港再也没有不表态的自由。 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周一(4日)举行「香港移交25周年观察」座谈会,邀请学者针对香港未来发展与台港关系未来走向等议题,作出探讨和分析。 台湾智库谘询委员董立文指出,不少评论指出,习近平这次访港是收割成果,但他觉得习近平这次是承担罪名,指习迎平的讲话,「每一段字都是鬼打墙」。 董立文说:他(习近平)虽然一再宣称要坚持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成功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一国两制早就变质,那个「50年不变」,中共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还公开宣称,这个「50年不变」是哲学概念而非一个数字概念,这表示他们自己在鬼打墙。此时此刻,香港的一国两制对折又夭折。 董立文续指,香港正面临史无前例的人口和资金流失。过去60年香港人口几乎每年都增加,但2019年到2021年底,剩流出25.2万人;2022年头3个月人口剩流出14万人,当中高级人才流失增至12%,非常惊人;另外这两年共减少2万间公司;据欧盟统计,有1成欧盟侨民已经离港。 他亦指政治方面是最令人绝望,现在香港立法会选举清一色都是建制派,90个议席中只有1席是非建制派,并非中共官员所说的五光十色。他认为香港回归25周年已失去东方之珠光彩,香港变成中国内地城市之一,习近平亲手扼杀了香港这只「金鸡」,很难想像他为何要这样做。在习近平访港也不敢在香港过夜可见,他不信任香港政府、警察及害怕香港人民。 台湾制宪基金会副执行长宋承恩指出,法治部分向来是香港政府或香港主权移交后维持的一个指标性指数,建立各国对香港法治的信心,借此吸引外资。港府表面维持司法独立,跟国际说没有崩坏。他又指,虽然香港最近司法观察指数亦维持在19名,但在人权及法律能否节制政府的指数都在下降,大概与《国安法》实施有关系。他说法律明文承袭《中英联合声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但是实际上都不断被破坏,令人关注的是香港终审法院终审权是否会被中国介入。他举列,《国安法》首名被告唐英杰、黎智英案件的陪审团都被取消,国安案件法官都是由港府直接指定,令外界质疑香港司法并不独立。 另一方面,香港知名作家倪匡周日(3日)传出逝世的消息,宋承恩则提及网路上有很多怀旧以往的文章。倪匡标志著香港大才子的年代,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在创新与流行文化相当蓬勃,台港互相呼应。反观《港区国安法》实施后,这些都不见了。 宋承恩说:你可以去用表面上的宣传说他还活著,但实际上只有你最清楚整个公民创新、自由表达,其实都与《国安法》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自由创作、打破禁忌的传统已经荡然无存。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的分析,引用到歌手张学友,因日前接受央视访问时提到「香港加油」等字眼,而被中国「小粉红」攻击一事,他指张学友在影片中表现出的不卑不亢,对中共而言非常刺耳,张学友没有讲出「祖国」,对小粉红而言就是刺激。习近平要的是香港人「心悦诚服地回归」,不能表里不一。他关注未来香港不只要噤声,还会没有不表态的自由。 香港边城青年理事长江旻谚关注到,《港区国安法》不仅限制、收捕、镇压、逼迫香港境内团体,也对香港境外移民产生效果——如果还希望回到香港探望家人,或希望在海外有稳定的生活,就不要成为中共的眼中钉。 江旻谚说:我也很明确的遇过几个案例,香港人被追踪、在路上被攻击、工作及居家场所被攻击。就是告诉你说,你做了怎样的行为,你就会遭至怎样的法律后果。在这个之外,透过某些私下的手段或威胁的手段,产生了恐惧。透过这样的恐惧,延长《港区国安法》或中共政权对香港人的控制。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萧督圜则谈及,中下阶层的香港市民期待经济上能够活下去,社会制度对他们有更多支持,因此会选择在政治上当一个顺民。他估计未来除了23条立法,北京会继续在香港推进全面监控,而且会有更多与大陆接轨的法律出现。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阿里云警方数据库遭入侵 10亿个资及数十亿警讯20大前泄露 上海公安系统存储的10亿个人信息及数十亿条报警记录遭泄露,社交平台电报(Telegram)上一名黑客索价10个比特币(约20万美元)出售这批资料,部分个资现已提前放送。消息说,上述数据原本存储于阿里云,去年已被盗。有分析认为,事件疑与20大有关。 一个Telegram频道在周日(3日)曝出,上海公安系统数据库怀疑遭泄露的消息,泄露的敏感信息高达23.88TB(容量单位),涉及10亿名居民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地址、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以及数十亿条警情资讯,有报案时间、报案人姓名、电话、报案人描述的案件具体事件内容等。 该信息发布者,打算以10个比特币(约20万美元)出售这些数据。 了解此事件部分内情的网络热点事件关注者常先生周一(4日)接受本台采访表示,上述信息由上海市公安系统存储在云端,因该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造成重大泄密事故。 常先生说:大概率是去年泄露出去但现在被人拿出来卖,上海调查去年落马的公安局局长龚道安(涉受贿案),可能有关,大概率是从阿里云泄露的,当时上海市公安局的存储信息的供应商是阿里云,没用腾讯。因为当时龚道安觉得阿里云比较好用。现在泄露出去的资料都是真实的。 常先生又说,早在上周四(6月30日),上海警察数据库信息遭泄露的消息已在小范围流传。目前,境外各个领域的专家通过已经泄露的部分数据,分别对中国人口结构、消费群体、生活习惯以及犯罪行为,进行分析。 常先生说:因为数据涉及到10亿人,我看到他们都在分析样品。我看到推特上,已经有人在分析人口数据下降的幅度、电信诈骗等很多,在作研究了,很多人已经下载了一部分。 2020年中国进行人口普查,但被指人口统计中虚报和重复计算现象严重。有网友通过这次网络黑客事件,联想到中国人口危机问题。 推特上有网民质疑中国官方公布的人口数字造假:「10亿国民,果然没有14亿人。」另有推特用户留言说,上海公安数据库泄露10亿人口数据。其中25万人数据已经公开,他拿到了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中国人口危机的严重程度超乎大家想象。 一个「黑客技术」网站称,从售卖者文内所说的信息来看,本次遭攻击导致泄漏资料的主机为:oss-cn-shanghai-shga-d01-a.ops.ga.sh。该地址属于公安局域网,与互联网做了物理隔离,由阿里云提供私有云服务。 此次泄露的数据乃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最大规模。中国警方掌握的居民数据,除了身份证和电话号码,还有网购、购票、旅行、住宿酒店等所有缴费,甚至包括个人政治立场、银行信贷记录等,有个人照片、脸部识别参照图,可谓包罗万有。 时事评论人士李昂认为,此次大数据被泄露并非一般的黑客和手段,而且选择在中共「二十大」前几个月公开这些数据,发布者的政治意图超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李昂说:不是一般的骇客,是高技术手段才能获得并把它公布出来。如果说是从自己内部泄露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内部立场是一致的,所以不太可能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不是打击对手,他是针对一个团体。但我认为也不是偶然事件,这个资料人家早就掌握了,只是选择一个时机公布。 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有中国网民认为对自己伤害不大。一位网民留言:「别人拿到我的信息我根本无所谓,我这普通人也没啥隐私,对我的影响最多可能就多接到俩诈骗电话⋯⋯」不过也有不少网民认为,如此庞大的数据,20万美元的开价过低。 截止本周一,上海官方尚未就此次事件公开回应,中国各社交媒体出现的相关议论均被屏蔽。舆论认为,这类事件,官方不会出面证实,以免让骇客有「成就感」。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4.【中国社会】河北刑警队长实名举报省公安厅副厅长保护黑社会 中国河北省唐山一家烧烤店传出男性集体暴打女性的暴力事件,成为近日中国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社会事件。虽然目前涉事的9名疑犯已由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执行逮捕,但涉及河北省公安包庇黑道的丑闻仍挥之不去。一名曾任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公安日前拍摄短片,实名举报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李云隆护黑护恶。巧合的是,李云隆也曾经出任唐山市公安局局长。 由中国民主党主席谢万军转发的短片显示,原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洪手持公安证件,实名举报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李云隆,指他「护黑护恶,借刀杀人,炮制冤假错案」。 张洪:我叫张洪,原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东关刑警中队中队长,我实名举报原唐山市公安局局长、保定市公安局长、市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副厅长李云隆护黑护恶,借刀杀人,炮制冤假错案,残酷迫害打击报复公安干警。2000年4月3日,我队查获一名军官包娼,李云隆派人来说情,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怀恨在心。 张洪声称,他在2001年10月一个晚上,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在保定市一间酒吧遇到黑道袭击,他最后被迫「自卫开枪」。 张洪:2001年10月22日晚,我加班到本市某酒吧找老板周某,原要找市公安局民警要线索问事,期间遇到一伙均有前科劣迹,并带著刀的流氓渣子行凶,砸店,我挺身而出进行制止。不料对方仗著人多,4名歹徒突然动手袭击了我。周某勒住我的脖子使我动弹不得,并捶击我头部五六拳。陈某持刀猛扎我的要害部位,顿时血流如注,生命垂危。我迫不得已掏枪准备鸣枪自卫,张某看到我掏出枪就抢夺我的枪,为了保护枪支不被抢走,危害社会,我拼命把枪抢回,立即开枪击伤二人,我却被连扎4刀,扎在后心和左右后肋部,伤口深达7厘米,宽5厘米,造成了血胸,气胸。 张洪又称,在开枪事件后,李云隆借机对他进行报复。 张洪:万万没想到,李云隆竟丧心病狂的实施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手段。一,案发第七天就要拘留我,因医院怕我有生命危险,坚决不同意,仅又过了一个星期,就要把我强行送进看守所。我在看守所躺了一个月才能下地。二,我住院期间就失去了人身自由,每天派一个刑警中队看守我。 河北省唐山市发生打人事件后,外界关注当地的黑恶问题。该市在上月中旬宣称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行动,惟不少民众反映举报电话打不通,唐山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大厅有逾百人到场希望反映问题,有人等了4小时仍未能内进。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小粉红「出征」在日维吾尔餐厅 店主曾向中国驻日使馆抗议兄长被关集中营 四名中国留学生日前光顾日本一间维吾尔餐厅,期间店主提示他们行为违规,留学生随即在「小红书」上指其为「疆独餐厅」,煽动民族情绪,大批小红粉翻墙出征,恶意在谷歌上对该餐厅给予一星差评。评论指,涉事餐厅老板的兄长是被中共抓入集中营的其中一名维吾尔人,质疑小粉红网暴行动背后是否有中共黑手。 日本相模原市的一家维吾尔餐厅近日被中国网友集体「出征」,恶意刷1星差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餐厅老板由理知沙见是在日本生活多年,已归化日本的维吾尔人。他在推特上讲述了事件的起因。上周四(6月30日)晚,有四名中国留学生到其餐厅就餐,期间由于自带瓶装饮料,由理知沙见以日语提醒他们应遵守餐厅规则。 在四人表达不满后,由理知沙见再次提醒他们,出于食品安全原因日本餐厅一般拒绝客人自带酒水。 四人当晚在「小红书」指责该餐厅为「疆独餐厅」,进行「种族歧视」等,并召集中国网友为餐厅打出差评。很快大批中国网友翻墙涌入谷歌页面,为该餐厅打出一星差评,并在留言中发表清一色「服务态度差」、「种族歧视」、「差别化对待中国人」等评语,令该店的评分很快从此前的4.7分高分下降至2.8分。 旅日华人丁东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小粉红」的行为涉嫌犯法。据日本《刑法典》233条规定,对散布虚假新闻或使用诡计妨害他人业务,处3年以下惩役或50万元以下罚金;轻者处拘留或罚款。 丁东说:在日本如果自带食物或者饮料,不仅是礼仪的问题,日本的法律规定,客人如果自带食物中毒的时候,店家也必须停止营业。中国小粉红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在日本应该叫做「营业妨害」。 目前,由理知沙见已报警。而他在推特陈情后,引发大批网友关注和留言,批中国留学生复制中国政府煽动民族情绪和国家主义做法。包括一些中国留学生、海外维吾尔人、日本人在内的网友发起反击行动。 本台记者浏览该店的过往评分和留言纪录,大部分为日本ID, 很多人赞扬食品美味和店主诚实经营,打分大多为五分。而从7月1日起的一星差评和留言,ID显示为中国网友。谷歌似乎在接到网友的反击举报后,已删除了大量中国ID的一星恶评。 至周一(4日)该店谷歌评分已达4.5分。疑在压力下,「小红书」上,发帖者也已主动删除「征兵」内容。 对此,丁东称赞大批网友反击中国小粉红是正义之举,特别是其中有很多是摆脱中共民族主义洗脑教育、非常清醒的中国网民。 丁东说:这几天我看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帮忙刷好评,特别让人欣慰!是自由世界的一种反击;刷好评的朋友里面甚至有许多来自中国国内,他们来自北京、湖南等地,支持受迫害的维吾尔人、给维吾尔人加油,这么多清醒的中国人参与反击,特别让人感动。 事后,旅居日本的维吾尔人AK代由理知沙见向声援的网友表示感谢,指事件峰回路转,也他体会到越来越多网友对维吾尔人处境的关切和理解。 AK说:小粉红在「小红书」上呼吁抵制这个餐厅,说店主歧视中国人,完完全全煽动这种民族情绪、民族主义,基本是在大陆的用户就开始匿名去攻击这个餐厅谷歌上的评星。我们看完以后就非常生气,就希望抵制这种行为。包括在日本的明事理的中国人去餐厅吃饭,为这些人的行为感到抱歉,支持店主,所以现在店主非常欣慰,公道自在人心! 但AK 认为,这件事不应该轻易被放过。他说,由理知沙见的兄长去年底被关集中营,由理知沙见曾前往中国驻日使馆前抗议。他怀疑,这次事件背后有中共当局无远弗界的黑手。 AK说:店主哥哥去年被抓到集中营,判了7年以上的徒刑,店主跟他妹妹去(中国)大使馆游行,所以在这种故事背景下,他本身的压力就很大了。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打压是越来越严重,它的手都伸到了海外,香港的一些餐厅也受到过小粉红的攻击,这次的这种小粉红网暴事件也是跟中共脱不开干系的。 店主由理知沙见的兄长阿布都哈力力·阿布都热依木,1998年毕业于新疆大学,1999年赴日本千叶大学攻读维吾尔文字研究生课程,毕业后留校担任研究员2年。2010年,阿布都热依木回到新疆,2016年前在新疆电力公司工作,后进入一家餐饮公司从事IT管理工作。 阿布都哈力力于去年6月被当地警方带走;11月获释后,再次于去年12月10日被捕,并被关入集中营。今年2月由理知沙见和妹妹古丽尼沙·阿布都热依木曾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举牌抗议,并要求中共当局无罪释放他们的兄长,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日本及国际社会对维吾尔精英遭中共迫害现状的关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严苛抗疫致饲料供应链断裂 江西农场疑猪吃猪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坚持「清零」抗疫,导致多个行业出现供应链断裂问题。其中,由于饲料供应链断裂,江西一个养猪场据指超过一个星期没有饲料,导致「猪吃猪」现象。 一条于周日(3日)拍摄的网络影片显示,疑似江西正邦公司属下的养猪场,由于超过8天没有饲料喂猪,因此出现「猪吃猪」的现象。工作人员忙于用棍棒敲打饥饿抢食死猪的猪群,猪群却只抢食不顾敲打。视频显示被啃食的多只死猪尸体。 本台试图联系正邦集团总部及其下属的饲料公司求证视频反映的情况,均无果。 正邦集团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3个「中国五百强」。旗下的正邦科技上周五(1日)晚间公告,拟转让10家全资子公司各49%股权。10家公司业务为生猪饲养和销售,均资不抵债。 作为国内养猪大户的正邦科技上6月8日自曝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5.42亿元商票逾期,消息直接导致其后两天,正邦科技股价跌去11.18%。6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5.48元/股,市值172亿元,相较于2020年巅峰时期的800亿元市值,已蒸发80%。 2018年之前,正邦科技主要业务以饲料为主,饲料占公司营收比例达60.30%,生猪养殖占公司营收比例则比较低,仅为27.83%。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生猪养殖有巨大利润,正邦科技迅速通过自建、改造及租赁等方式快速增加了生猪产能。正邦科技在2020年创出了公司史上最好业绩,当年实现营收491.7亿元,归母净利润57.44亿元;累计销售生猪955.97万头,销量跃升行业第二。进入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大量释放,市场供过于求,正邦科技开始迎来史上最差业绩,极速养猪业一哄而上极速扩张,致使中国猪肉市场价格剧降,正邦饲料资金供应链断裂,当下前途未卜。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曾于6月下旬发出通知,倡议同业参与中国国务院发起的「保供保畅,稳产复产」活动,但显然相关活动未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香港法庭】9人涉包围深水埗警署1人承认暴动 案情指其手套残留物与警署内碎砖吻合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中, 2019年8月有市民号召「遍地开花放映会」,其中深水埗警署外发生警民冲突,多人被控暴动等罪,当中9人的案件周一(4日)于区域法院开审,一名44岁汽车维修工人被告,于案件开审当日承认暴动罪。控方案情指他有份向警署掟砖,在其身上搜到的手套上的砖头残留物及矿物粒颗,与在警署内被检取的碎砖吻合。法庭会于8月19日、即本案审讯完毕后听取其求情及判刑,期间被告须还押;本案其馀被告均不认罪,他们的案件会在周二(5日)开审。 9名被告之中,第2被告戴家荣(44岁)承认控罪。控方案情指,2019年8月29日晚上约10时,数十名人士在深水埗警署对面集结,并叫「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等「反送中」的口号。至11时多,集结人数增加至约70人,警方呼吁集结人士离开但不果,有人用雷射笔射向深水埗警署及警署内的警员。警方多次用扬声器发出警告、在高处高举警告旗,但是人群并没有散去。 至约11时半,有5名蒙面人士从人群中跑过钦洲街到达警署大闸附近,包括第2被告在内的5个人,抛掷物品到警署后随即跑回人群内。警方再次发出警告后,约11时45分警方开始驱散及采取拘捕行动,从不同方向前往人群集结地点,并以「非法集结」罪拘捕了18人,包括本案9人。 第2被告被捕后保持缄默,他当时身穿黑色短袖衫、黑短裤,颈上套有灰蓝色颈套、右手持有防毒面具;其后在警署搜身,警方在他身上搜出一对3M手套及一个黑色口罩,其背囊则搜出手抽、雨衣、纱布绷带、缩骨遮、行山杖等物品。 警方另在本案其中一名被告身上检取了一支雷射笔,经专家检验后证实是3B类雷射笔,直视20米内可致视觉受损。同日警员在警署内变电站顶部及附近地点,发现及检取了7块碎砖,这些碎砖在5名蒙面人向警署掷物前并不在警署范围内。 而第2被告被拘捕时,其短裤右侧袋搜出的手套被送到化验所化验,证实手套上有砖头残留物,而这些砖头残留物的颜色及矿物粒颗,与在警署内被检取的碎砖吻合。 警方其后翻查附近店铺的闭路电视及网上媒体录影片段,警员观看片段后根据各被捕人士的识别特征,从片段中认出第2被告曾参与暴动,及期间曾向深水埗警署投掷物品。 第2被告戴家荣被法官游德康裁定暴动罪成。控方透露,戴有4项定罪记录,但控罪均与本案无关,控方除了知悉被告的出生年份、今年44歳等基本资料外,其他个人资料被告均不愿透露。 法庭会于本案审讯完毕后,听取辩方的求情及判刑,第2被告的案件押后至8月19日,期间他继续还押。 本案9名被告分别为学生李倩莹(20岁,俱为案发时年龄)、汽车维修工人戴家荣(41岁)、学生黎擎智(26岁)、学生陈姓男生(17岁)、学生彭嘉豪(18岁)、学生林姓男生(16岁)、学生林智鸿(20岁)、学生梁嘉诺(20岁)、无业梁皓天(18岁)。他们同被控在2019年8月29日在深水埗警署对出的钦洲街一带,与其他身份不详的人参与暴动。李倩莹涉管有一个能发出镭射光束的装置,另被控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同案其他被告不认罪,案件周二(5日)续审,审讯期间8 人获准继续保释。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财经拆局】噤声的香港——「跌出口袋」的新闻自由 踏入七月是香港主权回归中国25周年,期间为一些媒体做了回顾及展望,当中最令人感叹,是香港的新闻自由完全被噤声,整个行业被打压得支离破碎。 先回顾一下25年回归以来,我自己最深刻的采访经验,两次都发生在金融危机中的银行挤提事件。首次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另一次就是十年后,2008年雷曼倒闭引发的金融海啸。 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当时我是年资尚浅的财经记者,面对挤提风波的主角是港基国际银行IBA。还记得当年上午银行已经出现挤提传闻,当然很多新闻机构都有报道,很多市民提取现金,庆幸是银行方面很快出来公开澄清,一天后,挤提的危机已经解决,今天的港基银行亦已变成了富邦银行。 至于零八年发生的挤提事件,主角就换了东亚银行。当时我已是财经台主管,如果大家尚有印象,会记得当年是网络上出现传闻,称东亚银行财政不稳,于是全港的东亚分行都开始出现提款的人龙。 经营银行最重要的不是资金是否雄厚,而是银行能否给予公众足够的信心。一旦发生挤提,任何资金雄厚的银行,也不可能应付存款的大规模转移。在东亚银行传出挤提的早上,我们的采访部已经知道事件,新闻部的高层要迅速决定是否要将这个报道播放出街。 当时有部份同事提出,银行挤提是重大事件,应该尽快向公众发布。但包括我在内的几名采主都不同意这样做,因为更大量的提款,只会令东亚银行更快出现财政问题,甚至有机会倒闭。 于是当时我们做的决定,一方面派出大批同事到不同的东亚分行做采访,了解提款的情况,同时亦向东亚银行、政府及金管局施予一定压力。无错,当年媒体的确是可以向当权者施压,原因好简单,因为媒体作为第四权,我们背负的是公众利益,当权者是有责任向公众解说,而传媒就是公众的代言人。 我当时跟金管局说明,如果到下午政府仍然对挤提事件不表态,我们就会将相关挤提的报道播放出街。当然这是弄了一些手段,因为最终会否播出其实未有定案。结果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主动现身澄清,东亚银行亦配合表明用解款车一车车将现金送去不同分行,银行挤提危机两天时间就获得解决。 今天道出这两桩旧事,并不是要说电视台有甚么「巴闭」,而是想说明传媒实实在在要站在公众利益一方,如果只求和谐不搞对抗,新闻机构就会变成当权者的发声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同样情况如果发生在今天《国安法》底下的香港,当局一句以安全稳定为理由,相关挤提的新闻不可能出现。 有留意内地新闻的读者都应知道,河南四间村镇银行传闻「爆雷」,而农业银行也规定存户每天领取现金的额度,加上有传北京的银行普遍规定每日取款五千的上限,导致人心惶惶。最新网传深圳市中国银行大排长龙,迅即传出挤提。但这些消息很多时都难以再作跟进,因为当局好快就会以维稳做理由,禁止跟进消息真伪。我们是否可以确保香港不会出现同一情况? 当大家见到本地媒体愈来愈清一色,甚至被官员要求所有媒体都应该向《文汇大公》学习,好像前记协主席杨健兴所言,现在新闻自由已经不能够再用「半杯水」理论欺骗自己,因为剩低的可能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当香港的无国界记者「新闻自由指数」由2020年第18位跌至今年148位,有几十位新闻从业员甚至面对牢狱之灾,过去只会发生在内地及第三世界,难以想像发生在香港。但当权者仍然告诉你,新闻自由一直「袋了落袋」,这种说法实在难听过粗口,就好似政府不断称香港仍然是法治城市,其实你知、我知、他们自己都知,根本是谎言。 但悲哀的是,当大话讲够一千次、一万次、十万次,这种洗脑式教育真的会生效,就好像内地「小粉红」一样,难道我们希望见到下一代变成这样? 我在其中一场「世界香港论坛」,有幸与前民意研究中心的锺剑华博士及移英后创立个人YouTube频道的王俊彦共同讨论「在噤声的香港下,海外媒体如何接捧?」接捧这个说法,的确是非常沉重,因为《苹果》、《立场》和《众新闻》被打压倒闭后,香港很多出色记者都失去了原有平台,部分近日愿意重新上路成立「自媒体」,但经营模式和营运均面对很大挑战,加上香港「红线」处处,衷心祝福他们可以平安。 同样问题在海外媒体一样面对困难重重,不少记者或评论员透过YouTube或者收费平台继续发声,但这种经营模式亦都好脆弱,一方面因为海外没有大台资源,同时恐怕在网络安全法及假新闻法通过后,这些平台内容未必可以在香港出现。 我觉得海外媒体要持续发展,更要善用自己的优势,在不同平台上发声,真正做到人在海外,仍然心系香港,关心香港的每一件事。 我自己专长在财经新闻及数据分析——以往我经常与同事说,「让数据说故事,因为数据不会讲大话。」 据我观察,香港媒体已经不允许花资源做一些被认为有损香港名声的新闻故事,包括移民、走资及联汇制度存废,因此我更刻意寻找相关数据,希望从数据引证移民外流的影响。 其中我在今年三月,首次在「自由亚洲电台」发表评论文章——「该走的那时」,就是首批媒体运用独立评论员DAVID WEBB的系统数据,统计机场净移出人口数字,有系统表达一、二月离港人数急增,之后其他新闻媒体亦陆续运用有关数字做分析。 另一例子是上个月当税局发表个人报税表,我稍为翻寻资料,做了一些比较,发现过去两年税局发出的报税表少了30万份,侧写引证香港移民人数增加的事实。 我相信海外媒体人将有一个优势,就是过去三年有二、三十万人离开香港,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我们是「世界的香港人」,这份信念不会因为融入当地社区就会消失。最近我出席一个香港人市集,大家都是熟悉的面孔、共同的语言,那种「安心是吾家」的感觉很是强烈,如果能够善用这个群体做成的力量,对媒体人来说是可行的出路。 只有大家善用个人手上的工具及经验,才可以确保自己的平台能够持续营运,所谓「兄弟爬山,各自修行」,但同时又不要忘记大家是同路人,不应该在小圈子内互相攻击,甚至可以安排互相Crossover,在不同平台互相客串,目标是成就最大的「公约数」,连系最多同路人。 共勉之。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9.【声如洪锺】习总打「飞机牌」,离间西方又撼动商界 中国三大航空集团突然向美国波音公司的对手欧洲空中巴士公司大爆买!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和中国东航上周五(7月1日)分别发出公告,宣布已与欧洲空中巴士公司签订购买协议,总共购买292架、总值高达2400亿元人民币(372.57亿美元)的飞机。美国波音公司随后发声明称「令人非常失望」,称是「地缘政治差异的分歧」限制了飞机出口,并希望中美对话。 中国为何此时「爆买」飞机?中国准备解封了吗?中国准备向全世界通关并恢复旅游及航空业吗?但习总上周在武汉还再三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躺平,航空业复苏还是遥遥无期。如果中国需要飞机,何以偏偏只向欧洲空中巴士购买呢?美国波音认为这是中美关系恶劣才蒙上损失,并因此而责怪拜登政府,中共是否目的已达?如今中国此举是要离间美法两国,又会否成功? 相反,过去两年本来中国因为要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而要购买的波音飞机,只买了合约所要求的18%。曾在奥巴马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担任高级经济学家鲍恩(Chad P. Bown)早前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说,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换句话说:「中国最后一点儿也没有买」。 中国没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如今白宫因为通胀危机而犹豫是否撤回中美贸易战时加征的中国关税,撤回关税,未必可纾缓通胀,但却肯定是向中国低头了,值得一搏吗?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3-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7月3日 1.TikTok承认部份中国员工可以取得美国用户数据 中国字节跳动有限公司(ByteDance Ltd.)旗下的影片分享平台TikTok承认,美国境外的某些员工可以获取美国用户的信息。有美国国会议员批评,他们一早对该社交网络的数据共享做法提出了警告,但政府似乎无动于衷。 较早时间,九位美国参议员指责TikTok及其母公司监控美国公民,并去信该公司要求解释。信件的问题包括:在中国的员工是否有机会接触到美国用户的数据?这些员工在塑造TikTok的算法方面发挥了甚么作用?这些信息是否与中国政府共享? 彭博新闻社引述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Shou Zi Chew)的书面回覆指出,目前,通过一些内部安全协议的中国员工可以取得TikTok美国用户的某些信息,包括公开影片和评论。他说,这些信息都没有与中国政府共享,并且受到「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控制」。 TIKTOK又表示,它正在与美国政府合作,加强这些信息的数据安全,特别是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定义为「受保护」的信息。相关计划被称为「德克萨斯项目」,包括将美国信息实际存储在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拥有的美国服务器上的数据中心。TikTok也正在将其平台转移到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这意味著应用程式和算法将从国内数据中心为美国用户访问和部署。 田纳西州共和党参议员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周五向彭博社说:「TikTok的回应证实了我们对中共在该公司的影响的担忧是有根据的。这家由中国人经营的公司从一开始就应该坦白,但它试图掩饰其数据安全问题。美国人需要知道,如果他们在TikTok上,共产党享有他们的信息。」 几位参议员都是共和党人,他们在6月27日的信中引用了BuzzFeed新闻的一篇报道,称TikTok的美国消费者数据被该公司在中国的工程师获取。这些参议员在信中说,TikTok及其母公司「正在利用他们对美国消费者数据库的访问来监视美国人。」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曾跟习近平相隔一排合照 何俊贤确诊新冠病毒 在香港,立法会渔农界议员何俊贤在其脸书专页表示,周六检测确诊新冠病毒。根据资料显示,6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港期间,与各界人士会见及大合照,当时何俊贤站在第三排中间位置,与习近平、行政长官李家超及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相隔一排。 何俊贤称,目前身体情况还可,上月30日的检测样本为阴性,7月1日样本是极低传染性的低病毒样本,定性为不确定,但为保障公众安全,自己没有参与七一活动。他又表示,已通报相关部门及自我隔离。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张学友贺七一政权移交只字未提中国 小粉红出征央视下架影片 7月1日是香港主权移交中共政权25周年,中国大内宣找艺人拍影片宣传,歌星张学友疑因只字未提「祖国」、「中国」,遭中国大陆小粉红炮轰「不爱国」,中央电视台也立即下架影片。 张学友在影片 <
https://twitter.com/Byron_Wan/status/1543267109160923136
>中说道:「香港这25年经历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为我是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我从这里出生,从这里长大,我仍然相信这个城市,仍然希望这个城市会变成一个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张学友只字未提「中国」,触动到「小粉红」暴怒四处出征,中央电视台也立即下架影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刘慧卿现身德国慕尼黑机场 前香港民主党主席刘慧卿在其推特帖文 <
https://twitter.com/EmilyLauWH/status/1543445879981346816
>,表示已到达德国慕尼黑机场,但她没有解释是否永久离开香港。 对于刘慧卿现身德国,网民纷纷表达不同期许。有网民留言希望刘慧卿能争取机会去联合国发言,平安就好,也有网民叫她好好享受自由。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中国时装巨头Shein面临数十宗「盗用设计」诉讼 在短短几年内,中国时装巨头Shein通过提供大量的廉价服装,成功占领了追求便宜的Z世代购物者的市场。但与此同时,Shein亦面临各大品牌和精品设计师的连串关于版权盗窃的诉讼。 《华尔街日报》报道 <
https://on.wsj.com/3yBbf9M
>,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泛大西洋投资」(General Atlantic)等大牌投资者的支持下,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Shein(发音为「she-in」)获得了蓬勃的增长。它的吸引力包括低廉的价格、与在线影响者的成功合作以及每天多达6,000件新产品的无尽的衣橱。 Shein的崛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诉讼,这些诉讼指称该公司从他人的设计中获利。根据公共记录,在过去三年中,Shein或其香港母公司Zoetop Business Co.被列为美国至少50起联邦诉讼的被告,指控其商标或版权侵权。 法庭记录显示,原告包括在家庭工作室工作的小型设计师和零售巨头,也包括拉尔夫-劳伦公司(Ralph Lauren Corp.)的一个部门和太阳镜制造商奥克利公司(Oakley Inc.)。在社交媒体上,独立设计师向粉丝们抱怨,并交换他们所说的产品或设计未经许可出现在Shein公司销售的故事。 法庭记录显示,在许多案件中,Shein与原告达成了和解,金额通常不公开。投诉人说,在某些情况下,Shein公司通过指责第三方供应商来回应有关其作品被山寨的投诉。 今年3月,街头服饰品牌Stussy Inc.起诉Shein,称Shein未经许可销售带有Stussy商标的衬衫和鞋子等产品。在诉讼所附的一张图片中,Shein公司在其网站上出售一件黑色T恤衫,正面印「Stussy」字样。根据Stussy的诉讼,这件T恤在Shein的网站上的售价为17.67美元。Shein在一份法律文件中否认了Stussy诉讼中的指控。 《华尔街日报》引述Shein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无意侵犯任何人的有效知识产权,这样做也不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他没有对具体案例进行评论。「Shein供应商被要求遵守公司政策,并证明他们的产品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我们将继续投资并改进我们的产品审查程序」。 发言人补充说,当有效的知识产权持有人提出合法的投诉时,Shein公司会及时处理这种情况。Stussy公司的一名律师拒绝向《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 对版权侵权的指控在时装行业中并不罕见,零售商面临著保持低价和不断刷新产品的压力。但针对Shein的诉讼数量在竞争对手中非常突出。搜索公共法律记录显示,自2019年以来,它被列为联邦版权或商标侵权案件的被告,几乎是其竞争对手H&M的10倍。 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教授斯卡菲迪(Susan Scafidi)向《华尔街日报》表示:「Shein是几个超快时装零售商中的一个,他们是设计盗版的新『常客』。」她补充说,诉讼的风险是这些公司做生意的成本。 今年1月,Shein公司与Nirvana LLC达成了一项未公开的和解,Nirvana是上世纪90年代grunge乐队的版权所有者。涅磐乐队曾指控Shein公司未经许可在其服装中使用该乐队的艺术作品,包括在其T恤衫上使用至少两张涅磐乐队的专辑封面。 Shein之所以能够每天以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数千件新商品,部份原因是其利用了中国发达的服装供应链。T恤和短裤等主要商品在其网站上的售价通常为5美元或更低。 通过瞄准西方消费者并避开实体店,Shein被大流行时代的网络购物热潮所推动。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估计,这家私有公司的销售额在两年内增长了六倍,到2021年达到19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H&M同年的收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秋天的童话》导演罗启锐离世 终年69岁 香港著名导演及编剧罗启锐因为突发性心脏病于周六离世,终年69岁。 罗启锐女友是香港著名的女性导演张婉婷,二人自组的电影班子,拍摄了多部香港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包括《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七小福》、《八两金》、《我爱扭纹柴》、《宋家皇朝》、《玻璃之城》、《北京乐与怒》、《岁月神偷》等。 作品多由二人自编自导,其中2009年作品《岁月神偷》夺得柏林影展的水晶熊奖,风靡全球。1987年的《秋天的童话》席卷华人影坛,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等多个电影奖项,1988年的《七小福》更包揽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多个奖项。九十年代的《宋家皇朝(内地名:宋家三姊妹)》,更成为中国大陆电影学院中的电影素材著名教案。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2-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mailto:cnews@rfa.org******> ****************************************************************** =========================================================================== 2022年7月2日 1.【主权移交25年】华府港人抬棺材示威 纽约港人扮「小智」携「比卡超」游行 香港主权移交25年的七一当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港人延续示威常见的做法,抬道具棺材到香港驻美国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抗议。而在纽约,有港人打扮成卡通角色「小智」,携同巨型「比卡超」毛公仔游行,讽刺新特首李家超。 华府港人组织「DC4HK」在周五(1日)发起「7.1丧礼邀请——悼念香港逝去的自由」活动,十多人穿上黑衣,带备白色鲜花,并抬著一个道具棺材,到香港驻美国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示威。 示威者在办事处的阶级上,摆放香港政治犯的照片,又高叫「光复香港,时代革命」、「Stand with Hong Kong,Fight for Freedom」等口号。参加者先在现场默哀两分钟,然后逐一上前向道具棺材献花及鞠躬,悼念香港已死的自由。 「DC4HK」成员敖卓轩在发言时表示,在他心目中,「一国两制」早在两年前《港区国安法》实施时已宣告死亡。他又认为,港人由始至终都知道「一国两制」有缺陷,但仍然一度对「一国两制」抱有期望,然而经过25年验证后最终失败,港人不应再存幻想,而需好好思考如何争取自决。 敖卓轩说:整个「一国两制」做出来的时候,香港人是无法拥有一个追索权,万一中央不守承诺,那么香港人可以如何是好呢?所以当习近平上任的时候,就每下愈况了。 而如果可以从头再来,在80年代的时候争取「香港自决」就是一定的,可是既然历史已经写了下来,而第一次我们无法行使自决权的时候,去到这一刻我们可以做的是,无论在这里美国又好,或者在其他西方社会都好,不要再有甚么幻想,我们回复「一国两制」,要求中央兑现1984年的承诺,那么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之下,去讲我们值得拥有「自决权」呢? 而在纽约,大约100人在时代广场集合,有港人打扮成卡通角色「小智」,携同一个贴有香港新特首李家超头像的「比卡超」毛公仔游行,亦有人带同白花及道具香烛,悼念去年七一刺警后自杀身亡的香港男子梁健辉。 集会人士其后在多面巨型黑紫荆旗带领下,游行到中国领事馆,纽约警方沿途戒备,中领馆人员见状后马上关闸,并派保安出来拍摄集会人士。港人到达后轮流发言,又向途人派发传单,最后集会人士挥打「比卡超」毛公仔,以示反对其认受性。 记者:胡凯文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2.【主权移交25年】多伦多七一500人游行 望海外延续抗争 七月一日是加拿大的国庆日,但对加拿大的香港人来说,则另有一番意义。香港七一成为绝响,加拿大多个地方均有香港人举办示威及研讨会,希望在海外延续香港抗争精神。其中多伦多有约500人参与游行,除了延续港人抗争之外,亦希望唤醒加拿大人抵抗中共对当地民主自由的侵蚀。 多伦多港人团体举办七一游行,约500名民众由多伦多市中心登打士广场,游行至弥敦菲腊广场,沿途高叫口号,有人高举「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也有民众举起加拿大国旗。 游行人士于终点继续集会,主办团体港加联邀请加拿大台湾同乡会主席Michael Chen、前加拿大参议院议员Con Di Nino、中欧及东欧移民社团代表Marcus Kolga到场支持及发言。其中台湾同乡会Michael Chen呼吁大家,不要将民主自由视为必然,必须努力捍卫,为下一代守护值得珍重的价值。集会最后以高唱《愿荣光归香港》结束。 参与港人:在海外要珍惜游行机会 参与游行的香港人Paul表示,海外港人应该珍惜游行示威的机会:「我想来到加拿大更加需要出席七一游行,及为香港发声的行动,因为香港已连续三年失去七一大游行,亦很难再出现与政府有不同意见的游行示威。」他续说:「希望更加多香港人会在海外不忘仍然在囚的手足,亦尽量珍惜在海外能够发声的机会。」 港人便当接受本台访问时说,海外港人要把握机会为香港发声:「自2012年开始,我每年七一都会游行,但去年及前年已再无机会,今年来到加拿大终于再有机会参与七一游行。好像有些遗憾,因为在香港的朋友已再无机会七一游行,作为在加拿大的人我们要把握机会。」 港人办研讨会 延续香港议题讨论 除游行示威外,多伦多亦港人举办《世界香港论坛》,邀请多位讲者分享港人移民关心的议题,包括:前黎智英助理Mark Simon、周小龙、传媒人曾志豪及陶杰等。研讨会一连四日举行,主题包括:「世界香港政经议题」、「香港人文化承传」、「香港人心灵健康」等。 主办人钱志健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举办论坛是要在海外延续关于香港议题的讨论 钱志健说:「香港是一个好世界(性)的地方,香港人这个族群是全世界的,香港人的族群不是(只)在香港这间大监狱。世界香港论坛便是要讲商机、要讲香港的政局。」研讨会上亦播放了黎智英的最新纪录片,研讨会结束后亦会紧接进行香港人书展。 记者:胡彗蓝(多伦多报道)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李家超台上谈提升管治能力 习近平台下梦游周公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七一」发表就职演讲时,台下以习近平为首众多官员,被捕捉到闭目养神甚至陷入昏睡,相关图片在网路疯传。 香港举行主权移交25周年大会暨第六届香港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30日访港出席主权移交25周年活动,但官方对习近平行程极度保密,而且习近平并未在香港留宿,当天返回深圳过夜。 7月1日习近平又从深圳搭乘高铁抵港,主持新一届香港政府官员就职典礼,以及和中港官员一起,听取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就职演说。 不过,根据现场流出的画面显示,李家超演讲虽然只有短短13分钟,但台下以习近平为首的官员已迅速进入梦乡。包括:刚卸任的特首林郑月娥、林郑丈夫林兆波、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等人,都明显进入睡眠休息状态。 政治学者汪浩,在社交网站贴习近平在典礼上疑似「打盹」照片,只见习近平双手扶著椅子把手,眼睛闭上,头歪向左边,似乎已进入睡眠状态。汪浩在照片标注:「习近平在香港庆祝大会上睡著了?昨晚跑回深圳去,睡眠不足?」 照片引起网友热议,在人认为是故意截取视频中,习近平刚好闭上眼睛的画面,把他说成睡著了。但随即有网友回应指,这种歪仰头的姿势,和开会睡觉的样子一模一样。更有网友点出,林郑月娥的丈夫林兆波几乎要从椅子上滑下来,说明已经进入沉睡状态,并非从视频中挑选眼睛闭上画面造假。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4.港七一庆典高规格设防 仅8记者获准采访升旗礼 香港「七一」采访高规格设防,先有多间媒体不获邀,再有10馀名记者因「保安理由」被要求撤换。最终仅有8人采访升旗典礼,就职典礼也戒备森严,记者上厕所都有职员一路跟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隔5年赴香港,出席主权移交25周年庆祝活动,当地保安戒备森严,媒体采访也不例外。之前先有至少10家外媒和港媒未获港府新闻处邀请,采访庆典等相关活动。6月28日起,再有10多家原已获邀的媒体记者接获通知因「保安理由」无法入场。由于当局要求入场记者需自26日起每天接受核酸检测,因此一些媒体无法换人采访。 港府新闻处和其他部门,也都有公务员未能通过国安处保安审查。 据获准采访的记者表示,最终只有8名记者采访升旗典礼,包括:文汇报、中国评论通讯社、凤凰卫视、商业电台、无线电视等。记者在1日凌晨1时30分要先到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等待结果和安检后,才可前往举行升旗的金紫荆广场,安检严谨。习近平未出席这场在户外举行的活动,但参加了稍晚在会展中心举行的庆祝大会和新政府就职典礼。 报道引述另一名采访就职典礼的记者说,场内的保安和防疫措施相当严格,出发前要求记者先寄存消毒液、饮用水和雨伞等物品,会场内使用洗手间也有职员跟随,确保「记者在视线范围内活动」。 港府新闻处对此表示,本次活动规格极高,采访安排需兼顾防疫、保安和场地限制,一直努力协调各方。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表示,习近平2017年访港出席「七一」活动时,港府新闻处有与记协联系,了解采访需要,今年没有这样的安排,认为是「不与新闻界合作」的姿态。他也促请当局解释,被拒到场采访的记者涉及的「保安理由」为何?以什么准则审查和筛选记者?否则香港能否维持「资讯之城」地位已是「心中有数」。 责编:锺广政 网编:刘定坚 5.【声如洪锺】西瓜大蒜谷内房,经济溃败势难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中国将努力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可是,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不妙,首当其冲是眼下的内房危机。 恒大以及雅居乐等财政状况不良的内房民企,纷纷把发展项目售给各地方国企,令地方政府都负起托市任务!山东青岛地方政府早前爆出约谈「恶意不买房」的市民等谷楼市怪招令人哗然,广西玉林市的镇政府公务员又透露,今年2月以来,「卖房」反而成为他的主要业务,不但要调查境内村民购房意愿,还要安排进城看房,这关乎他的考核绩效,部分镇政府更推出「购房就提供就业机会」的诱人措施。 地方政府的暴力托市会有效吗?这会刺激到内需盘活经济吗? 河南早前有发展商推出大蒜买房,又引来南京地产商的楼盘仿效,推出西瓜抵扣购房款活动,收购价每斤达10元,最高可抵扣10万元,这说明甚么现象? 评级机构标普预期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3.3%,该行表示,虽然5月份出口和生产数据改善,但由于官方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地方官员执行严格防疫措施,或进一步限制年内经济活动。零星防疫封锁很可能抑制消费者情绪,因此消费会首当其冲受到放缓影响。除了标普,评级机构惠誉早前也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至GDP增长不到4%。 「动态清零」已成如今中国经济的最大拦路虎,可是偏偏在习近平访港前夕,在访问武汉时重申,不可放弃「动态清零」。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
http://www.rfa.org/cantonese
>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7-1-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7月1日 1.【台苹卖盘】新东家中资背境未获厘清 团体发起连署吁驳回买卖 在台湾,经济民主连合等团体周五(7月1日)在经济部前举行记者会,号召全民加入连署,要求经济部驳回任何涉及台湾《苹果日报》资料库个资移转的买卖。《台苹》6月8日宣布出售「苹果新闻网」,员工随同公司资产(含资料库)将移转至新公司,但新东家中资背景一直未获厘清。 台湾民间团体包括经济民主连合、台湾人权促进会、劳工阵线等代表,周五在经济部前举行记者会,高呼口号要求当局禁止《台苹》出售料库和个人资料。 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宣布发动连署,要求台湾人在《台苹》的个资不准卖,重申任何违法出售行为,必将追究、追诉到底。 赖中强说:(台湾)《苹果日报》现在已经要结束了,《苹果日报》已经向台北市政府劳工局申请大量解雇的申报。他要把所有的员工解雇,然后把资料库、网域、会员资料这些卖给潘杰贤。我们要指出,这样的交易不管潘杰贤的背景是甚么,这样个资的买卖、移转都是违法的,都是超过原本个资原本取得的目的。 赖中强指出,这些个资包含21年来,台湾《苹果日报》与《壹周刊》纪录了台湾人物的大小事:有高官巨富、影视名人、也有升斗小民,有公开活动、匿名爆料、也有走在法律边缘的狗仔跟拍,更有国安密帐涉及国家安全。 赖中强说:这些资料《苹果日报》要把它卖给买家,这个确实会是台湾史上最大的个资侵害事件。我个人也曾经接受《苹果日报》的访问,我个人也曾经在《苹果日报》投稿,我们这群夥伴也包括有《苹果日报》的会员跟订户。当初我们信任黎智英先生跟《苹果日报》的「报格」,我们在《苹果日报》投稿,填上了我们的身分证字号、出生年月日以及银行帐户,这个资料不应该被买卖。 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表示 ,去年12月为了阻挡港府委派的清盘人来台对台湾《苹果日报》清盘与移交所有资产,经济民主连合和其他公民团体曾前往《苹果日报》大楼声援苹果员工,呼吁勿将《台苹》许多涉及台湾人个资的资料交出去。 施逸翔说:当时候的行动暂时挡下了这一波清盘行动,但是才过了六个月,我们很遗憾到现在还要来阻挡这次的交易。这一次其实我们再次面临非常巨大的,台湾许多人个资的危机。我们呼吁相关部会,包括:经济部、文化部以及相关的部会,应该要基于台湾宪法所保障的隐私权跟个人资料的自主权。我们要求台湾《苹果日报》,不可以在未取得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非法将涉及个资的资料移转给新的公司经营者。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干事牧师林伟联表示,周五是香港沦陷25周年,从「反送中」以来香港民心的变化,就知道过去《苹果日报》在台湾设立登记的时候,和今天不可比拟。 林伟联说:过去《苹果日报》在台湾设立登记的时候,经济部许可是因为信任《苹果日报》是一个有公信力的媒体,是一个注重新闻自由的报纸,所以许可它来设立登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创办人黎智英先生,因为违反香港的《国安法》已经被监禁,时空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期待经济部能够硬起来,针对未按照程序买卖移转的过程,要严密的来监督。 记者会后,由经济部投审会苏组长出面接收陈情书。 苏组长表示,有关《苹果日报》交易案,经济部已主动关心相关进展,不过目前未收到交易方正式申请。未来如果提出申请,经济部会严格审查。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2.【主权移交25年】今日香港明日台湾? 陆委会:拒「一国两制」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台湾重申拒绝「一国两制」。在民间,过去台湾民众对七一并没有太大关注,但「反送中」运动后,台湾人对香港议题的关注有所提升。近年不少人说「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台湾民众是怎样看待香港今天的情况?他们如何评价中共保证香港「50年不变」的承诺?又会不会担心台湾迎来同一命运? 本台在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当天(7月1日)访问了几位台湾人的意见。台湾人熊小姐对本台指,25年过去,香港已经彻底改变,例如以前香港不论是传媒或出版业都非常蓬勃。台湾在白色恐怖时代,有很多禁书都由香港帮忙出版。现在却反过来,香港人要自我审查,很多作者要到台湾寻求出版,可见「50年不变」只是政权欺骗人民的谎言。 熊小姐担心台湾有朝一日也会变成香港。她认为,问题关键是台湾人的意识会否觉醒。她担心随著时间拉长,关心的人愈来愈少,意识愈渐淡薄,台湾会走上香港之路。 熊小姐说:因为台湾的内部势力还是有很大的一块是亲中,甚至连当初说要出来创党,成为第三势力的白色力量的那一个政党民众党。他们其实在很多议题上也是亲中的,我觉得其实与香港有建制派是一样的。最怕的情况是香港被这些亲中人士给卖掉,我也会担心台湾变成香港这种模式。若大家的警觉心也随著新闻的热度下降,某种程度上我也会担心人民的健忘会让台湾走上香港的路。 熊小姐指自己高度关注香港议题,若有能力及机会,也会不断提醒身边的人,保持香港议题的能见度、热度,尽可能避免台湾变成香港。 另一名台湾人陈小姐对本台表示,不相信中国说的话,从香港特首也是由中国选出来可见,香港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 陈小姐说:确实如果照这个方面说,他(中国)管他(香港)是正常,但毕竟以前香港不是一开始就在中国的统治下,所以对香港人来说一定不会是正常。 陈小姐也担心台湾会跟香港同一命运,但指自己无能力改变,只能听天由命。 而台湾人杜小姐在接受本台访问时则慨叹,25年过去,香港没有明显的民主化,中国专制政权管治反而更严重。眼看香港目前的情况,在台湾问题上,她也不太信任「九二共识」这些说辞。她也担心台湾会「被一国两制」,假如不幸真是发生,只希望「如果真的被统治,生活会过得好一点。」 香港边城青年冯诏天接受本台访问时指,2019年「反送中」令台湾人加深对香港的关注,但台湾人一直以来对香港主权移交的认知不多。之前香港是中国的首要目标,当今日香港已沦陷,最后的版图只剩下台湾, 他续指,过往中共在香港套用「一国两制」的框架,中国也用类似方式哄骗台湾,例如用「九二共识」、和平协议等,但近几年惹来台湾人民反弹,所以剩下来较大机会使用的手段就是武力侵台。 冯诏天说:希望台湾不论大众也好,都希望他们保持对中国的关注,而非事情暂时过去了就变成遗忘。我们作为香港人,虽然现在香港情况非常严峻,但也希望其他地区例如台湾,可以保持警觉。 冯诏天说,香港边城青年会于七一当日到台中的「连侬墙」向台湾人讲解香港的历史,希望台湾人认清历史、吸取教训,别让「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发生, 台湾官方就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发表回应。对于习近平指,「一国两制」是好制度,香港浴火重生,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周五(1日)回应指,「香港是好是坏,看香港人民所受的痛苦就一目了然,看香港的经济就一目了然」。 苏贞昌说:才25年,过去答应的50年不变,「舞照跳、马照跑」都已经不见,连自由民主都已经荡然。大家都看出来,中国答应香港人民的,已经被世界看穿、被香港人民唾弃,我们也更可以知道,我们一定要坚守台湾的主权、自由民主,中国所谓的「一国两制」根本不堪检验。 陆委会表示,香港的自由民主快速流逝,以及港人的人权法治倒退紧缩,表明中共对港政策已非当年所指「井水不犯河水」,也反映了「中共在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其本质与普世价值相捍格」。陆委会重申,台湾人民已一再透过民主选举,向全世界及中共表达台湾拒绝「一国两制」的坚定立场。台湾坚持自由民主宪政、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并吞、坚持中华民国台湾前途须由台湾人民决定,这四个坚持是其明确底线。 国民党:愿终有一日不是纪念港回归任何政权 而是回归自由 另一方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引以为傲的『人权、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却逐渐黯淡。他续指,一个极权政府从来不可能延续多久,人民追求自由的心,也不可能永远箝制,「愿终有一日,人们不是纪念香港回归任何政权,而是欢庆香港终于回归自由」。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主权移交25年】官媒报道评论区关闭 即有评论亦属官方「精选」 习近平出席香港回归庆典活动,内媒以新华网、央视、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报道为准,原文转载。在社媒上,官媒有关报道评论区不少被关闭,即使有评论,皆似经过官方「精选」。分析认为,百姓为生存焦虑,无心关注香港回归;而内媒则要避免党庆被香港议题抢风头。 周四至周五(6月30日至7月1日),世界各大传媒广泛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香港,出席香港回归25周年日庆典等一系列活动,焦点包括习近平在中国大陆「龟缩」893日后首次出访,香港特区政府为习近平采取前所未有的严密保安措施等。 「墙内」风景则截然不同,中共党媒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则重点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和民众如何「欢迎」习近平,甚至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但内媒普遍对「回归廿五周年」反应冷淡,连在活跃用户达2.5亿的新浪微博,网民的讨论也远不如普通的社会事件,评论甚少。 学者沈先生七一当天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大部份内媒对香港回归25周年的报道不如以往热烈,原因是中央根本没有把香港放在第一位。 沈先生说:我们看到有些媒体没有报道,也能看出其实中共对香港的事情并没有把它放在第一位,也已经不太在乎是习近平还是谁去。中国的媒体报道肯定是要朝著一个中心走,不能把香港事情放在太中心的位置,它肯定会选择部分媒体报道香港那个事情(25周年)。 沈先生指出,「七一」同时是中共党庆,香港的报道绝不能抢风头。 沈先生说:报道香港这个事情导致香港25周年庆典的影响力超过了党的生日,所以他们会控制一些媒体。在中国,媒体除了坏事报道不出来,就连好事你想报道,都不一定能报出来,那是因为他要选择性的报道。 他感概,香港曾经是一个自由港,但自从香港《国安法》正式生效后,香港政治制度已经彻底改变。 沈先生说:以前英属的香港是经济的自由港,言论自由、贸易自由等很多方面都自由,到现在中国的香港,经济已经一塌糊涂,言论基本上只能有一种口径。 在微博评论区,官媒发表有关香港的庆典活动,网民反应冷淡。有舆论分析,在新冠疫情下,经济停止发展,民生凋敝,就连「五毛」也不愿出来说几句祝福香港的话。 广西资深传媒人韦先生告诉本台,中国内地民众不但对香港回归25周年没兴趣,就连对中共101周年党庆,也不理会。原因是百姓都在为生存奔波。 韦先生说:现在疫情之后,各地民生凋敝,大家都在想怎么过接下来的日子,下一步怎么活下去。香港回归估计也没甚么人去关注,现在老百姓也没甚么人看电视。 较令人关注的是人民网有关「庆回归」的报道下,帐号评论区中能看到二十多条评论,不过清一色只写道:「祝福香港、祝福祖国」,很难看到其他即使是赞美香港的留言。 至于中国网直播帐号「政视频」则是关闭了香港庆典活动的报道评论区。《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帐号,仅有的9条评论,只显示2条说:「不知不觉25年了,祝兴旺」和「祖国万岁」。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评论区3条评论,仅显示其中一条「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讲话强调「一国两制」独特优势 可有效挽回国际投资者信心? 香港移交主权25年,「后国安时代」,大批移民和彻资潮,令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备受争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1日)在港发表讲话时,大篇幅谈及香港经济,强调香港正「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对于习能否如愿挽回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多位学者分析,视乎未来香港能否切实「保持独特」,让投资者在自由和公平环境赚取应得的利润。 习近平周五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港府第6届就职典礼,并发表讲话。习首先肯定,香港发挥连接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又说香港正处于「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期」。 前金融服务界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向本台称,认为习的讲话强调「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包括法制、税制,有助增强海外对香港的投资信心。他又认为,倚著背靠大陆,他对香港经济前景乐观。 张华峰说:因为我们(香港)已开始依赖大中华市场、金砖五国,其经济实体在世界占比不少,都有40%,香港应会积极发展东亚市场。香港受美国制裁影响相对(中国大陆)轻些,因始终还是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所以我不太担心。 但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则向本台分析指,整体而言,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平稳」,无特别挑起关系矛盾,只是要求香港做好本份,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和角色。他相信,若香港在融入大湾区发展上,突出自己独特透明、公平的制度,引入不同国家的人才和国际融资,同时改善青年和住屋问题,香港仍有一定吸引力。但香港无可避免受中美角力影响,只能尽量将影响减到最低。 李兆波说:除非有明显证据,如事件争议不大,如洗黑钱,香港仍可发挥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参与者的角色。当然当中的执法有困难,考验执法者功力,尤其是跨境执法问题上。 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向本台称,外资和人才或因检疫过关、政治和社会问题等因素而离开香港,但认为只属暂时性,归根究底是视乎香港未来能否切实「保持其独特性」,让投资者在自由和公平环境赚取应得的利润,以及人力、商业及产品服务等资源。 麦萃才说:最主要问题是,原有提供的营商条件是否仍在?在营商条件上,政治是次要考虑,最紧要考虑是企业能否可赚取合理利润。否则赚不了钱,就算有多民主和自由也好,那些企业也未必会进驻。 麦萃才指出,香港现时相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制度仍有一定区别,如果香港提供良好营商条件,相信资金和人才会回流。 麦又指,面对国际政治矛盾,香港始终处于「被动」,唯一可以做的是「分散投资」,以减少单一市场的影响。他亦留意到,2008年「金融海啸」后,香港与美国的贸易量开始减少,香港大幅转向中国市场,近来亦与邻近的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区内政治、自由贸易、检疫受限制亦较少,形容香港的「分散风险」的布局已逐步成形。 翻查资料,由2018年迄今,因就中国人权争议,包括新疆问题、香港问题以及俄乌战事、中伊关系等,已有数十间中国实体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当中有不少在香港注册。加上近年北京全面管治香港,并实施《港区国安法》,香港被英、美等西方国家指由「一国两制」步向「一国一制」,失去特殊地位,把香港当作中国境内一个城市,甚至港企被视为中国企业「多加警剔」。 翻查港府统计处最新数据,由2019年迄今录得20多万人口净流出,被视为新一波移民潮。另截至2021年,驻港外资公司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而美资及日资公司数目均呈下跌趋势。外资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的数目为1457间,按年跌3.1%;相关就业人数则达16.1万,按年少9%。共有254家美企设驻港地区总部,按年同期少约10%,有关数字创过去18年来新低。日本驻港地区总部亦创近15年来新低,仅有210家,按年同期少约7%。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为「一国两制」定下红线 评论:中共会整顿教育将香港全面中国化 香港经历主权移交25年,是「50年不变」承诺的中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他眼中「一国两制」的应有模样,是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为前题,强调「一国」原则越坚固,「两制」优势才得以彰显。评论认为,习近平的言论,等同重写「一国两制」定义,欲将中国式管治复制到香港,扭曲「一国两制」的含意,是以语言伪术掩饰其治港政策失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1日)出席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典礼发表讲话,为「一国两制」作中期总结。 习近平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 习近平解释,制定《港区国安法》和改变香港选举制度等,都是为了香港好。他又强调「爱国者治港」的重要性。 习近平说: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习近平同时为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的班子监誓,并为香港未来发展,提出4点希望,要提高治理水平,排解民生忧难,做到良政善治,又指出,香港是「不能乱也乱不起」,要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分析习近平的讲话,指他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用家长语气向香港训示,具体说明他眼中「一国两制」的总网领,是要先服从「一国」,港人要爱国,才能落实「两制」,等同否定旧有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提出他的新定义,重写「一国两制」的内容。 陈道银说:他提出的4个特点,就是对「一国两制」的内涵,作出重新解读和重新定义,谈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问题,所说的没有必要改变,与当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不一致。邓小平是说,「50年之后大陆变成与香港一样,香港就没有必要改变」,但习近平是反过来说,50年之后,香港变得与中国一样,也没有必要再变,要以正确的「两制」作为前题条件。如果偏离这个轨道,他们可能纠偏,好像这几年一样进行,所谓的由乱至治。 陈道银提到,习近平谈及4点希望,反映他已把香港与中国的城市看齐,又说,习近平说明,特区需要坚持行政主导体制,他对三权关系的解读所用的话,都是中国官方的政治用语,暗示中国的管治手法,将完全在香港落实。 陈道银说: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的关系,讲到行政、立法、司法的关系,完全是大陆对行政、立法、司法关系的表述, 行政与立法是互相牵制与协作,在大陆的语言当中,也是形容国务院与人大之间的关系。他特别提到香港的司法时,用的词完全是大陆宪法对法院说要依法行使审判权,是与香港司法权并不一致,就是大陆化的语言表达。 陈道银也留意,习近平留港2天不止一次提及香港已「由乱到治」,要有新开始。他相信北京暂时会维持现有对香港的高压管治,暂时不会再加压。 陈道银说:他对香港有一个新的看法,叫新的起点,特别强调香港由乱到治,《国安法》主要是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在乱的状态下出台的法律,在治的状态下不可能经常去用他,最少在现在看来,他认为今后的一段时间,香港已达到治的状态,我觉得应该会暂时缓一缓,但他是会暂时放在这里,随时有需要就可以使出《国安法》。 陈道银又表示,习近平肯定了25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成果,能起到中国与世界重要桥梁和对外窗口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作出贡献,但他强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在中共落实全面管治权的前题下行使。习近平特别要求港府,要解决青年学业、就业、创业和置业的问题,是将香港年轻人在2019年时,对民主自由追求的矮化,希望未来会加强爱国教育,令香港的年轻人变成爱国的一员。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习近平刻意扭曲对「一国两制」的解释,淡化香港已是「一国一制」的城市,是要转移治港政策失败的事实,也减轻被国际共同抗共的理据。 桑普说:他不要在全球面前,树立一个共同的对立面,如果说「一国两制」已完了,等同引诱欧美共同对抗中国,更重要的是,如果说「一国两制」已完了,败在自己的手上,就等如说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导致「一国两制」的失败,他不要落到这个骂名,硬要说是重新启动,是言语的包装法。 桑普表示,习近平强调「爱国者治港」,又谈及三权要相互配合,显示想把中国法庭为党服务的一套,搬到香港,担心会要求法律界必须要爱国,被视为不爱国的法官会被辞退,香港司法界可能成为政权未来的针对目标。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被判无期三次中风王炳章独囚廿年坚持写作 海外民运吁国际营救 多个海外民运组织周四(6月30日)在华盛顿组织活动,抗议中共迫害王炳章,并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作为中国海外民运创始人之一,王炳章在2002年6月被中共特工从越南绑架至大陆,其后遭判处无期徒刑。亲属表示,王炳章陷狱20载一直被单独关押,至今没减刑一天。 周四,海外民运人士和组织在华府举行研讨会、游行和集会,王炳章的儿子王代时有份通过视频参加「纪念杰出中国民运领袖王炳章研讨会」。王代时感谢外界关注王炳章一案。他透露,王炳章已快75岁,服刑期间至少三次中风。他又讲述了长期以来营救父亲的历程,以及曝光了王炳章从事中国民主运动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包括他闯关回国组党被驱逐、泰国被礼送出境、越南被绑架回国后判无期刑等等。 王代时律师:感谢各位的关注,政治犯最怕的就是被世界忘掉,他今年已经快75岁了,而且他在牢里已经中风至少三次了,他身体不太好,我们每天都担心得到不好的消息,其实我一开始上高中的时候想做律师的这个念头,就是跟我爸爸的生涯有关系。我做律师学到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就是你要有一个有效的法律系统,保护人权的系统,其实这个不是一个法律上的问题,是政治上的问题。我一直在想办法去怎么样用美国的法律系统来促进国际人权状况。我现在对这种案子最有兴趣,如果有办法去做的话,那我就想办法去做。 王炳章在2002年被中共跨国绑架,王代时当年只有17岁,正在读大学预科。后来他走上了律师的道路。父亲被捕20年间,王代时已经成为一名国际人权律师。 王代时告诉本台,他在2019年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并命名为「North River Law」(北江法律),灵感是来源于父亲被判无期徒刑后服刑的第一个监狱——「广东省北江监狱」。 一直为营救哥哥不懈努力的王炳章弟弟王炳武则对本台表示,由于疫情,直系亲属已经有3年无法探监,直到最近,家人才收到王炳章从广东韶关监狱寄信报平安。身陷牢狱二十载的王炳章意志坚定,他嘱家人给他寄书,他继在狱中著作的《神谕圣经宪法揭密》于2017年发表后,正著手新书的写作。 王炳武:很幸运的最近收到他的一封来信,我们是上个礼拜收到的,我们知道他现在至少还活著,我们前两天也跟监狱打电话,然后也确认了王炳章还活著,而且身体状况还可以,这是跟监狱直接的联系所得到的消息,这个消息我们家人也非常的欣慰。我代表我哥哥,也代表我的家人,感谢所有的关注王炳章的人,二十来年了,不光是我们家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大的压力。精神上也好,物质上也好我们做出了非常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成功,还没有能够让我哥哥得到自由。 周四,在组织纪念王炳章的研讨会结束后,中国民主人权联盟、民主中国阵线、对华援助协会、中国民主党全委会、全国神职人员协会、自由中国运动、自由联盟公园、美国家庭研究协会等多家民运团体和宗教团体成员沿中国城、国家纪念牌、白宫、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游行,沿途高呼「释放王炳章」、「打到共产党」、「消灭中国共产党」、「自由香港」等口号,并在白宫和中国驻美大使馆前焚烧中共党旗。有份参加游行的中国民主党全委会主席王军涛说,王炳章是目前仍然生还、被中共判处无期徒刑的异议人士,而他目前身体状况堪忧。他要求中共立即释放王炳章。 王军涛:今天我们中国民主党来到美国的首都声援王炳章博士,要求中共释放王炳章,王炳章在今天算的话已经被关押20年,他是中国的异议人士中只有两个被判无期徒刑,一个是彭明,他已经死在监狱中,王炳章先生的身体也非常不好,王炳章先生是中国海外民运的创始人,也是我们中国民主党的创始人,我们在这里非常关心他是因为王炳章他把一生贡献给了中国,贡献给了中国民主运动的事业,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王炳章在1947年生于渖阳武汉,是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医学博士留学生,他作为中国之春运动总召集人,参与创建多个民主政党。由于80年代中共不再延长王炳章的护照,他继而失去中国国籍,虽然他获得美国居留权,但一直拒绝加入美国籍,而其儿女都在加拿大出生,是加国公民。其弟弟王炳武是加拿大岩土环境工程专家博士,曾多年回国讲学并开设奖学金资助国内的学生,却在2014年被中国使馆拒发签证,从此回国无门。 去年初,王炳章家人曾与加拿大驻华大使见面,希望加国采取更多行动营救王炳章。 记者:马立克/江日禾 责编:毕子默 7.【丹东封城】93岁老人买药被殴受辱 社区门口上吊自杀 中国各地爆发OMICRON疫情,由于中国厉行「清零」政策,各地实施严苛封控,造成次生灾害不断。在近期仍处于封城状态的辽宁丹东,一名93岁老人因去医院就医被当地社区阻止,社区工作人员指其「耍流氓」并报警。据称老人被捕后遭到虐待,之后不堪受辱于凌晨4时许在社区门口上吊自杀。 据陆媒「天目新闻」报道,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一位93岁老人,因为小肠气手术后需要去医院拿药,去社区开通行证明被质疑,老人试图给工作人员看手术刀口,结果裤子不小心滑了下去,社区工作人员称老人「耍流氓」,随后报警。老人被警方带走时被戴上手铐,且被打得满嘴是血。居民要求警方出示执法记录仪时,警方称「没有」。 有当地街坊表示,在悲剧发生后,当地公安派出多辆警车到场,但死者家属儿子不让公安运走老人尸体,要求当地公安局局长亲自到现场「给一个说法」。 据天目新闻指出,当地警方回应称已接到报警,在处理。不过,天目新闻的这篇报道很快被删除。 根据丹东市官方通报,6月25日—29日,丹东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个案分别是7宗、6宗、4宗、3宗、7宗。 8.【中国社会】访民党庆上访 公安暴力拖往派出所 周五(1日)是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党庆。安徽访民裴莉去到安徽省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上访,但在回程路上遭遇公安使用暴力将她拖到派出所。 据裴莉在其推特反映,她的一座别墅在2006年被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强拆。她在周五前赴安徽省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并于第二接待室反映问题。但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一群公安强行把她拖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中山路派出所,再把她转交包河公安分局常青派出所。 十多年来,裴莉为了维权多次拘留,刑拘。2016年清明节,她去陜西省富平县习近平父亲习仲勋陵园献花篮,被控「寻衅滋事罪」,包河区法院判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奥迪无视「种族灭绝」在长春建新厂 评论:助纣为虐道德沦亡 尽管在清零等因素下不少德国公司从中国撤资,德国大众(Volkswagen)旗下奥迪(AUDI)在长春的新厂却在本周开工。关注人士指,德国大众在中共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问题上纪录不佳;也有评论责大众无视中共在乌克兰问题上暗助入侵者俄罗斯,为了经济利益罔顾国安弃守价值,呼吁德国政府立法制裁。 本周二(6月28日),德国大众旗下子公司奥迪与中国国企一汽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新厂在长春举行开工仪式,位于德国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的奥迪总部以视频方式参与该仪式。 包括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省委宣传部部长阿东等省市官员、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翟谦、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驻德国慕尼黑总领事童德发、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等中共官员大阵仗出席活动。国务院国资委向该活动致贺信。 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经济总处主任白瀚德(Hendrik Barkeling),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Jurgen Unser)亦出席活动。奥迪董事会主席杜思曼(Markus Duesmann)透过视频发表演讲时称:长春新工厂成为奥迪在中国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德国舆论关注了奥迪长春建厂这个最新动态。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认为,德国车企被利益绑架,在很多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大背景下逆向而为,其实是对品牌的「自杀」行为。 成世光说:从新冠病毒开始、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开始,德国人有很大的觉醒,但是很可惜,奥迪、大众汽车却反其道而行,到中国去投资,甚至工厂都要设党支部、工厂也要跟著封城、也要停工,它们完全没办法抵抗中共的压力,这样的建厂会使德国很多的工业机密直接流失到中共那里去,这是对品牌的自杀。 今年5月,中国欧盟商会曾发表报告,指中国坚持严苛的「动态清零」政策,加上俄乌战争等因素,令在华欧企受到重创,考虑撤出中国市场的欧企比例为近10年新高。但德国车企似乎不在此列。 对此,成世光认为,事关国家利益与价值,德国政府应该立法制裁相关行为。 成世光说:德国企业不应该再继续帮助这样一个在俄乌战争和俄罗斯站在一起、来对抗自由世界的共产党政权;应该知道它们的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忍痛撤出中国市场;我们要透过立法的程序阻止、制裁奥迪背叛自由民主的行为,必须让企业的自由放在人权的尊重上面。 今年6月初,德国《世界报》报道,大众公司的一项在华投资计划,因该企业涉及人权问题未能获得德国政府担保。舆论认为德国政府向供应链等涉及中共侵犯人权的在华德企发出了警告信号。不过,该事件显然未改大众在中国开设新厂的决定。 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同指责德国车企为利益弃守价值。他指出,大众及很多德国车企的人权劣迹早有纪录,二战期间很多车企使用犹太人充当奴工,在面对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的「21世纪新种族灭绝」时,大众及奥迪再次选择无视。 迪里夏提说:中国正在推行21世纪的种族灭绝。但是大众奥迪继续在那扩大投资,从希特勒和现在的中共,大众一直给这些专制的独裁者服务,获取更多的商业经济利益。大众作为民主国家的一个企业,它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基本的维护人权的价值,就是在协助专制政权的推动种族灭绝的极端政策,协助中国挑战国际制裁。 他说,美国和欧洲正在推动「印太战略」,德国车企本来可以选择赚有良心的钱,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台湾等民主国家。 迪里夏提说:大众与奥迪完全可以民主投资到的国家,印度、台湾啊……为甚么说非要选择在中国?! 自1988年以来,奥迪一直在长春的一汽大众工厂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型,另外大众在新疆设有工厂。奥迪今年以来还在上海的上汽大众工厂生产,惟受封城影响严重。 而最新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据悉总投资超过35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届时,大约3,000名员工每年将为中国市场生产多达15万辆电动汽车。 建成后的新工厂将超越德国内卡苏尔姆(Neckarsulm)的奥迪工厂。除了冲压、车身、涂装和总装车间外,新工厂还将配备自己的高压电池装配车间,专为大众高端豪华纯电车型使用,生产基地建成后,首批投产的车型将是奥迪A6 e-tron和奥迪Q6 e-tron系列的三款纯电车型。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0.【主权移交25年(二)】政治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之路如何了? 香港主权移交25年,不但普选没有实现,选举制度更是「民主大倒退」。随著近年《港区国安法》出台,中央大幅修改选举制度,立法会再无反对声音,香港的政治制度和环境出现重大改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路,还可以怎样走下去?本台今集继续走访港英两地,从政治角度审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第25年的变迁。 「当我在香港时,人生第一次保存了我的日记,我希望这是一项凭证,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并且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前港督彭定康 香港曾拥有更多民主自由,但这25年起了很大的变化。真普选的承诺不但没有兑现,更换来中央出手改变香港选举制度。 究竟这个新的选举制度,还是不是香港人心目中,回归时承诺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 2014年,香港爆发历时79日的「雨伞运动」,市民争取真普选,反对人大「八三一」决定。香港《基本法》曾经承诺,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但人大作出「八三一」决议,限制参选人资格和数目,特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指假普选,最后被立法会否决,2017年的行政长官选举,最终没有普选,由选举委员会1200人投票选出。 2021年,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 选委会的组成经过改动,委员改由团体而不是个人投票产生,被批评是民主倒退。单是香港特首选举,就由第一届的3位候选人,到今年已剩下1位,即是大陆所讲的「等额选举」。 李家超说:今天是行政长官选举日,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今天亦是母亲节,再衷心感谢每一位,关心今天选举的所有朋友和市民。 原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年辞职参选新一届特首,在没有竞争对手下,他以1416张支持票,成为历来最高得票的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有1428名选委投了票,投票率达百份之97.7。 今届再次晋身立法会、自称「非建制派」的议员狄志远,身兼社福界的选委,是少数仍然由业界合资格选民个人投票选出的选委。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认为,在今届「一人选举」之下,仍然相信未来能够争取双普选。 狄志远说:大家都要面对一个客观现实,社会经过很大的动荡,对中央政府来说,他的安全系数是受到一种威胁。我觉得未来要向前看,既然《基本法》承诺有双普选,我们要以双普选为目标,现在来说是一个过程 。 2019年6月之后的大半年,社会运动不断升级,示威者和警方爆发大规模冲突,社会出现严重撕裂,同年举行的区议会选举,被视为一次政治表态,非建制派大胜。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大幅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强调要落实「全面管治权」及「爱国者」管治模式。在大幅修改了选举制度后,立法会议事堂内加上了国徽,再没有不同政党针锋相对的场面,新一届的立法会,议员数目增加到90人,直选议席减到20席,民主派没有参选。 陈茂波说:构思财政预算案的时候,我也不停问自己,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一个独特的国际城市,应如何定位及发展? 在修改后的选举制度下,记者来到立法会采访《财政预算案》。立法会内近乎「清一色」是建制派,辩论大会并没有以前的火药味,在不到两小时的议员发言,预算案获得近乎一致通过。 作为唯一「非建制派」的狄志远,亦是唯一投弃权票的议员,他说不会做很多政治表态,要争取空间和建制派合作。 狄志远说:我投弃权票,我不是为弃权而弃权,纯粹我有我的观点,相信议员都明白,我的基础和我的立论点,对于他们谅解不会排挤我,是有帮助的,第二方面,我也要很努力寻求合作的空间。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立法机关亦经历过一次「大换班」,回归前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方案,1997年前最后一届立法局的民主派议员未能过渡,由临时立法会取代,回归第一天,民主派议员回到街头。 民协是唯一参加临时立法会的民主派,民协的廖成利于1997年时并没有跟随其他议员「下车」,他指自己是一个「民主回归派」,是同意香港要回归祖国,而在没有「直通车」的情况下,只能够有临时立法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留在临时立法会,紧守岗位。 廖成利今年再次出任民协主席,他接受本台访问,形容回归25年,民主运动回到原点,谈到政治,他说经常重看已故支联会主席司徒华的回忆录《大江东去》。 廖成利说:华叔(司徒华)当时回忆,整个香港政治制度的发展,由1997年的临时立法会,说到5区公投,我们回归时那一刻,去到现在这一刻,中间起起跌跌,大风大浪,好像向前走几步,又向后退几步,然后好像个循环,又回到原点,但是整个过程中,人民已经觉醒,现在的基础已经不同了。 2021年被大幅修改后的立法会选举,民主派政党没有参选。民协作为传统的反对党,廖成利指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只好集中所有的力量,放回地区深耕细作,民生是他们主要的方向。 《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参与政治可能随时踩到无处不在的「红线」,47名参与2020年立法会初选的民主派去年年初被捕,指他们触犯「颠覆国家政权罪」,虽然至今仍未排期审讯,但被捕人士一直被还押。 曾经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年青人,纷纷消失于香港政坛,前学联成员罗卓尧考虑人身安全,现在身处英国,他接受本台访问说,「因社会气氛愈来愈沉,变得比较消极,决定离开香港」。 罗卓尧在1997年时只有4岁,他觉得主权交接后初期,政治气氛比较宽松,他参加过2014年「占中」,2019年成立过工会,但今日再回头细细品味回归至今香港的处境,恍然大悟已然改变。 罗卓尧说:他(中共)不再像最初回归那样,会容许谈判妥协,甚至希望哄哄香港人,有些政策有些想法是那样,但是现在基本上,对异见人士全面打压。 他说自己这一代回归后成长和出生的香港人,这几年的经历,令他们经常思考身份认同问题。 罗卓尧说:我们这一代很明显,他们觉得失败了,所以要改革教育,更加要改革教育,他控制不了你,更想要控制你。 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一直关注香港问题,他在回归头几年都住在香港,今年3月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现在被香港警方通缉。他在英国接受本台访问说,「一国两制」走了一半,预料未来只会更差。 罗杰斯说: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主权移交典礼时的致辞,香港人继续管治香港,很明显并没有发生。我想香港正逐渐成为普通一个由共产党管治的中国城市。在香港发生的事,是习近平对异见零容忍的展示,对他和共产党来说,他们重视全面管控,多于经济成就。未来25年,我相信只要目前的中央领导层仍然在位,香港的前景很苍凉,情况只会愈来愈差。 回归25年,政治制度和环境出现重大改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路,还可以怎样走下去?罗卓尧认为,当空间这样收窄,便很难再有社会运动发生,因为没有方法公开地讨论,所有事情都应该会在地下进行。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近日出版新书《香港日记》(Hong Kong Diaries),披露他在1992年至1997年在任期间,如何和中方角力,以确保香港民主与自治在1997年后维持不变,但最终却事与愿违。 对于港人当下面对的困境,他坦言感到心碎,而对于香港的末来,他唏嘘地说:我相信香港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我也希望香港会再一次成为伟大的城市。 《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参与政治面对很多「红线」,47个参与2020年立法会初选的民主派去年年初被捕,指他们触犯「颠覆国家政权罪」,虽然至今仍未排期审讯,但被捕人士一直被还押。(石头 摄)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6-3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30日 1.【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访港赞一国两制是「好制度」 评论驳:「好制度」是荒谬之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面临台风来袭和疫情爆发之际访港,港府安排人海和旗海迎接习近平专列。习近平抵港时发表讲话表示,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在风雨挑战中浴火重生,证明「一国两制」是好制度。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受访时反驳说,香港的异见人士被约谈,政治团体不能示威发声,香港失去了原有的自由,香港主权移交25年只剩下「一国」,没有「两制」,香港人也只有怒火,没有浴火重生。 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隔5年,再度到访香港,他与夫人彭丽媛周四(6月30日)下午,搭乘专列抵达西九龙高铁站,官方安排大批中、小学生和工作人员,手持红旗和花束,在车站等候。 现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与丈夫、候任特首李家超、现任和候任港府高层官员,都在场迎接,但不见下个月将满85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回归后首任特首董建华。 习近平从下车到上台讲话前,一直戴著口罩。习近平在发言时表示,十分高兴在香港回归25周年,再来香港,他说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在风雨挑战中浴火重生,证明「一国两制」是能为香港带来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 习近平说:在这5年我一直关注香港、牵挂香港,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香港经受了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的福祉。「一国两制」是好制度,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香港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第一天的行程,在湾仔与香港各界人士见面,再到访香港的科学园和香港礼宾府,之后返回深圳。习近平的相关活动,全程以闭环式管理,香港警方封闭多条习近平车队有机会经过的道路,加派警员在市区巡逻,搜查经过的车辆。 据本台了解,在习近平到访前,香港多名民主派人士,曾被警方约谈或电话查询,要求他们交代七一的行程,以及向他们打听其他异见人士的动向。有被约谈的民主派人士表示,首次经历如同天安门母亲般的待遇,家门外有警察把守,外出有警员跟随。香港社民连因为受到压力,取消在七一举行示威活动的惯例。 目前流亡海外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反驳习近平指「一国两制」是「好制度」的说法。他表示,「一国两制」是代表香港与中国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香港人在香港的民主和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50年不变,但在25年的今日,在高压管治下,香港监狱已有过千名的政治犯,香港人以往享有的自由完全被剥夺,证明「一国两制」已被消失。 许智峯说:习近平说「一国两制」是「好制度」,与香港人如同活在平衡时空当中,港人的感受与他并不一样。《基本法》所保障的人权自由,已经完全消失,已经没有了「一国两制」,香港已是「一国一制」,2047已来临了,他(习近平)的说法是荒谬和可笑。香港人在2019年所经历的痛苦,至今还未复原,若说香港是浴火重生,但我只看到香港的怒火,对政权只有憎恨和愤怒。 他表示,以往从未发生异见人士被约谈的情况,但如今在香港发生,过去在香港回归日,向来举行的游行示威传统都被消失,是香港自由大倒退的最好例子。 许智峯说:回归25年,国家领导人访港很多次,从未试过没有游行示威,政权与人民之间已失去联系,反映政权对人民的怯懦;约谈、威胁与禁声,这种情况是香港从未曾发生,以往只会在中国大陆出现的情况,今天发生在香港,在没有反对声音之下,是反映香港的成功,还是自由的沦陷呢?是香港的极大倒退。 他表示,观看习近平抵港时的欢迎礼,如同在看电影一样,在场的人和安排,都是中国模式,与香港人没有关系。许智峯相信,香港在北京和港府高压管治下,《基本法》23条立法,互联网也将受管制,香港的未来没有更好,只有黑暗。 另外,曾经是香港最大反对党的民主党,在习近平访港的同一天,发表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的立场书,表示相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最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安排,但北京与香港对「一国两制」的落实与期望,有很大差异,要做到香港的民心回归,是要让香港人有真正的民主,享有高度自治权;又说港府对市民缺乏信任,对社会作全面管控,鼓励互相监视,只会加深彼此的不信任,无助解决社会争议。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访港即参观科学园 学者:中港科技合作恐重创香港经贸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港首日特别参观科学园。消息指,「南沙方案」是习访港讲话重点,强调香港融入大湾区以助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美中科技战持续,香港如何自处?有港商称,香港「向内走」是大势所趋。不过,美国近来频频制裁中国实体,当中有不少在香港注册的企业上榜,学者关注,香港正渐失「一国两制」独特地位,外国甚至对港企提防,恐创香港在国际上的经贸发展,忧港企重蹈「商汤」覆辙。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前夕,习近平周四(30日)下午3时抵港。一如港媒消息预料,习在会展会见主要官员和各界领袖后,其座驾随即在港警装甲车及电单车队护送下转往科学园,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陪同下,于下午约5时35分抵达园区内视察,据悉,他逗留了约半小时就离开。 港府新闻处在晚上近8时,才发放新闻稿及约1分半的影片,指习近平在科学园参观了一家属创科局重点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重点实验室,结束视察前,他向30多名香港科研人员和青年创业者代表发表讲话并勉励他们,重申中央对香港创科的重视和肯定。出席者包括在港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年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及创科企业代表等。 事前,多间亲中港媒引建制阵营消息指,中国国务院日前推出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方案),为是今次访港讲话重点。该方案亦是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及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三大重点之一,表明南沙是大湾区内重要的粤港澳合作建设科技创新产业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 抵港前,习亦赴湖北武汉考察科企,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分析,习近平以科学园为三大访港视察选址之一,以宣示粤港科技合作讯息。 刘锐绍说:香港高科技研发不俗,只是生产和人才不足,要透过与大陆合作可「互借东风」,南沙经济现况已大副下滑,国内投资额正在下降,由香港注入创科投资都对南沙是好事。 刘补充,今次是习近平这两年来首次国际曝光,相信他亦希望藉机展示北京全力挺港的「利好」讯息,对外宣示对香港未来经济政策和吸引外资有信心。而最近中、港两地盛传将放宽过关检疫措施,港人到国内工作的税务便利等,反映北京有意营造良好的营商气氛。 不过,习近平访港前夕,美国再燃起美中科技战火。美国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周二(28日)制裁多5间支持俄罗斯军工的中国实体,当中4间在香港注册,包括世捷达物流有限公司(World Jetta (H.K.) Logistics Limited)、信诺电子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 Co., Ltd)、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King Pai Technology Co., Ltd)和维科电子有限公司(Winninc Electronic)。 由2018年迄今,因就中国人权争议,包括新疆问题、香港问题以及俄乌战事、中伊关系等,有数十间中国实体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当中不难看见香港企业的身影。被列入名单的实体在采购美国的货物时,其出口、转口和美国国内转移等活动将会受限制,或需要申请额外的许可证,另会在获取美国技术上受到严格限制。 美中角力会否对深入大湾区发展的香港,带来打击?香港天旭科技投资集团联合创办人暨行政总裁杨全盛向本台称,美国制裁带来「心理影响」居多,又称暂时只对美国经贸,或拟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多些麻烦」。虽会造成一些阻滞,但香港有足够高科技研发,完善法律制度和税制的优势,因此相关制裁不会对港企拓展其他欧洲和亚洲市场有大影响。 杨全盛说:最大影响创科企业在退场策略(exit strategy)上有很多考虑,当然并非有利因素。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有大份额的公司,以前不会烦,想到纳指上市就去,因是最快、方便离场策略。现在有危也有机的,现在多了改到香港上市,可能对港交所是好事。对于创科企业一定有影响,我也有很多朋友的实体经济和出入口就一定有影响 ,不论是税务、成本上多了烦恼,相比其他地方香港暂时尚算方便。 杨全盛称,在商业利益考量上,「何处更有利就何处走」。在现时大环境下,香港由以往较多「向外」转为「向内走」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和邻近东南亚国家,会是未来香港的主要创科市场。对于近年来中国大规模整顿创科和网络企业,杨不太担心当中的投资风险,称「食得咸鱼抵得渴,市场份额大都要有一定社会责任」,又指港企在国内市场通常由国内员工主理,以合乎国内要求。 翻查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共有254家美企设驻港地区总部,较上一年同期减少约10%,有关数字创过去18年来新低。除了美国,日本驻港地区总部亦是近15年来新低。最新显示,共有210家日企设驻港地区总部,上一年同期为226家,减少约7%。 本台早前报道,今年首季,本港金融及保险业就业人数只有不足28万人,按年少7000人,至于资讯及通讯业有约13.2万人,按年少2800人。 对于香港外资和人才外流,杨全盛认为对创科业而言此流动是经常出现。香港有足够高科技研发,应趁机「紧握中国潜在的庞大市场」,吸金和吸纳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游戏、媒体方面,又认为习近平到访香港科学园,有助为香港创科业打「强心针」,期望港企可与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合作。 不过,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作战资讯安全研究所所长曾怡硕对香港创科的未来深感忧虑,又质疑「南沙方案」的「对外门户」的成效。 曾向本台指,受美国制裁而近日股价暴跌的港产人工智能企业「独角兽」商汤集团(0020)正是一例,该企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少不免要政治正确」,而美国揭该公司与中国监控和剥削新疆人权有关,与美国、印太国家、G7、北约等投资伙伴的倡议价值不符,「尤其是数位科技要符合人权、民主价值和有透明的机制」。曾指,现时外界对香港「有戒心」,对香港连与东南亚合作「都有阻碍」。 曾怡硕说:方案强调是「一国两制」,但现在香港予人印象是只有「一国」没有「两制」。不管香港是白手套,还是中国操控下的灰色地带,对台湾和美国而没有灰色地带,香港出来东西会好好把关。商汤科技之后,对香港创投科技有不同评价。香港的《国安法》、中国的《情报法》下,只要与数位科技相关,就会把香港当成中国境内的,台湾、美国是同一步调,把香港当作中国企业一样,台湾接受香港的移民审查上,都会看重有否敏感科技,是有把关。 曾又指,大湾区政策中的三大方案,包括南沙方案、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未来到底是粤港澳领导小组说了算,还是香港创科局说了算,是否只有粤港澳领导小组指定的厂商才可进驻?都是重要指标来显示香港的独特地位改变」。 曾怡硕认为,大湾区政策不可忽视具有北京统战的目的,意在宣示香港是在习手中「由乱到治,由治到兴」,并以「机遇」拢络年轻人,「让外面还是认为『一国两制』的牌子继续立著,就必须利用香港这牌招牌,尤其是至少要在二十大前,香港已融入大湾区内的景象,是有利于习近平的权力布局,故这在大外宣和大内宣是不会停」。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主权移交25年】海外港人延续七一游行传统 悼「一国两制」终结 香港在七一前后加强监控,一切示威游行成绝响。而离散全球各地的港人就在当地发起游行集会,延续香港抗争精神。 在香港主权移交25年的七一当日,美、英、加、日等国家都有港人举行游行集会等活动。在美国,纽约港人组织「NY4HK」号召于周五(1日)晚上7时在时代广场红阶梯举行集会,并游行到中国领事馆,表达对港共政府的不满。成员阿威(化名)表示,活动已经获纽约警方批出许可,到时警方会全程戒备,不担心有「小粉红」踩场,甚至欢迎他们前来表达言论自由。 阿威说:所谓的「五十年不变」现在刚刚走了一半,大家都看到他这个「一国两制」本来的谎言,所以我们选择了七一要站出来,主要是这个原因,以及要「庆贺」李家超上任,一定要给他一些见面礼。香港人一直对所有「612」、「721」、「831」或者诸如此类的怨愤,我们都可以集中地在七一可以表露出来。 华府及三藩市也会分别举办「7.1 丧礼邀请——吊念香港逝去的自由」活动。其中,华府的活动将于周五下午4时在香港驻美国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举行,届时「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董事会主席周永康将会出席。他指,七一没有甚么好值得纪念及回顾,大家打算穿上黑衣及带鲜花到场悼念「一国两制」已死。 周永康说:今年七一,社民连都不会举办任何示威活动,你都会感觉那个全面镇压及监控,真的非常严重,而吴文远那个非常隐晦的声明,大家都会猜到他是被软禁,似乎是北京的那套监控,现在于香港上演中。特别是习近平七一来港,他说留在深圳,而不会在香港过夜,会住在深圳,引来很多猜度,香港及大陆的情况都是风声鹤泪,在繁华的背后,其实都有很多政治的争夺及角力,而香港是其中一个受到牺牲及牵连的地方,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感觉是在香港以外,还可以有自由空间活动的海外香港人,包括在美国华府的大家,都感觉需要行出来。 而三藩市方面的「丧礼」预计在周五晚上7时,于三藩市中国领事馆外举行。主办这场活动的「美国香港人会馆」在脸书上批评,中共曾承诺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证香港「五十年不变」,但期限只是过了一半,北京已摧毁所有承诺,故呼吁大家穿上黑衣,悼念香港逝去的自由。 在加拿大,多伦多及温哥华都有集会。其中多伦多的七一游行将会于周五中午12时由登打士广场(Dundas Square)出发,游行至市政府所在的弥敦菲腊广场(Nathan Phillips Square)。 而在英国,由周四至下周一(6月30日至7月4日)一连五日在超过10个城市均会出现游行集会及街站等活动。其中在伦敦,七一当日有两场活动。首先是晚上6时在皮卡迪利圆环(Piccadilly Circus)举行悼念会,哀悼去年七一刺警后自杀身亡的香港男子梁健辉。伦敦当晚7时在香港驻伦敦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会还会有一场「七一悼念会」。 而在日本,多个在日港人组织将于周六(7月2日)在JR涉谷站八公出口举行集会,他们表示,7月1日是「香港陷落25年,《港区国安法》实施2年」的日子,希望大家穿黑衣到场。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4.【主权移交25年】《中英联合声明》再成国际焦点 中方却避而不谈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前夕,刚闭幕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连续第二年在公报中提到香港,呼吁中国履行在《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保障港人的权利和自由。中方继续以「纯属中国内政」敷衍应对,却对《中英联合声明》避而不谈。而英国国会周三(29日)就香港情况进行辩论,议员促请英国政府采取更多措施,追究中国政府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责任。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临近,港府全力营造一片「喜迎习近平」的祥和氛围,以掩盖记者被严控、民间声音被打压的肃杀气氛,然而国际社会并不买帐。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发表联合公报,连续第二年提到香港,呼吁中国恪守在《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诺,确保港人享有权利、自由和高度自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继续以一句「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作为挡箭牌,声称香港过去25年来,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强调中国依据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治理香港。然而对于《中英联合声明》,他却只字不提。 而英国国会周三就趁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以及《港区国安法》生效两周年之际,就香港情况进行辩论。发起辩论的英国保守党议员、保守党前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在会上促请英国政府必须采取更多措施,追究中国政府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责任。 施志安说:英国政府已宣称中方持续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但老实说,我们在向中国追究责任上,并没有做得很多,也做得不够。当然我欢迎因此而推出的BNO签证计划,为超过10万香港人打开大门,让他们移民英国,这非常慷慨,但这终归只是人道行动,而不是问责机制。 施志安在会上批评中国违背对港承诺,又入侵南海、在新疆施行「种族灭绝」及强迫劳动、迫害基督徒,并扭曲全球经贸秩序,质疑英国政府为何仍要继续和中国做生意。 英国工党议员法比安.汉密尔顿(Fabian Hamilton)就在会上敦促英国政府,制裁侵犯香港人权的中港官员。 法比安.汉密尔顿说:没有一个人被我们制裁,为甚么?美国当局已制裁了那些官员,那为甚么我们没有?我希望国务大臣能尽快回答。 他批评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两年后,香港的机制从根本上被改变。他又提到台湾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因此在台港人被要求保持低调。他对此感到伤心,促请英国政府正视BNO签证费用的问题,以让更多面对迫害的港人可以移居英国。 1984年,时任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于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列明中国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国要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确保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保障香港人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各项权利和自由,并在香港《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这份声明经英、中两国政府签署确认,并在1985年送交联合国登记。然而在中共治下,香港的民主自由逐步受压,更迫使港人在2014年的「雨伞运动」中走上街头抗议。中国外交部在2017年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前夕,更以「历史文件」形容《中英联合声明》,指声明「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引起轩然大波。 及至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港警以暴力镇压示威,北京更在2020年7月1日前夕强推《港区国安法》,触发英国政府强烈反弹,狠批中方「严重违反」 《中英联合声明》,并宣布启动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救生艇」计划。 记者:吕熙/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北约峰会通过新版战略概念 首度列入中国议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峰会周三(29日)通过新版「战略概念文件」,首度列入中国议题。北约秘书长史托腾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中国对北约构成严重威胁,霸凌台湾等邻居。台湾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说,乐见北约正视中国对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统性挑战。将持续与国际民主夥伴加强合作,维护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 北约领袖峰会于6月29日通过新版「战略概念文件」(Strategic Concept),首度将中国议题列入,并以大篇幅提及中国对北约利益、安全及价值的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强调中国的胁迫政策、恶意网路及复合式作战及假讯息操作、寻求控制关键战略科技及供应链,以及中俄深化战略夥伴关系等,损害北约成员安全,并企图颠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台北,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表示,北约是继2010年里斯本峰会后,时隔12年再度更新本文件。外交部乐见北约展现全球视野,正视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统性挑战,并强调与欧盟及印太区域等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合作共同应对的重要性。 崔静麟表示,台湾作为印太地区负责任的成员,将持续与国际民主夥伴加强合作,共同对抗威权政体带来的混合式威胁,维护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 民进党立委刘世芳表示,北约秘书长这两天提及中国构成严重的威胁,其中提到中国大幅增强包括核武在内的武力,并且霸凌台湾等邻居。 刘世芳说:这是从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首度提到中国跟台湾的议题。站在台湾的立场,我们非常感谢北约的秘书长,他已经可以体认到除了北约在西方跟欧洲各国之外,其实中国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既然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是有经济上的挑战和军事上的挑战,还有战略战争上的挑战。有关战争与战略上的环境,北约方面特别提到是属于核武方面。中国方面现在在军事上的崛起,不只是在传统兵力上的挑战而已,对于核武也是非常大幅度的增强。 刘世芳指,中国核武能力已经可以涵盖到北极圈,也就是北约各国防范范围之内,引起北约将中国威胁提出来。 刘世芳说:我们非常谢谢北约各国,就战争战略跟战略环境上,知道台湾是居于邻居的地位有一个弱势。所以我们未来在西太平洋,除了以美国为主的印太自由战略之外,希望北约各国更能够了解西太平洋,包括北边从韩国、日本到澳大利亚,其实都有可能是中国的战略威胁的方向。我们很希望北约各国,能跟亚太的各国站在民主同盟的立场,一起来反对非民主国家对于民主国家的霸凌。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北约的新「战略概念文件」,顽固坚持错误定位,抹黑中国对外政策,对中国正常军事发展和国防政策,说三道四,充满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赵立坚指出,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也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强调北约应该立即停止针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和挑衅,放弃搞乱欧洲、搞乱亚太的危险行径,为欧洲和世界安全稳定做好事。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多地公务员降薪两三成 医生被讨5年夜班费 评论:防疫加速经济衰退料政府转嫁风险 广东、浙江及江苏等地公务员薪水降幅最高达三成,引发舆论关注。另外,云南省昭通市一家医院的医生被追讨过往五年的夜班费及绩效工资。分析认为,铁腕防疫令原已放缓的经济雪上加霜。有市民忧政府缺钱继而会转向搜刮民脂民膏。 据《财新网》本周三(29日)报道,中国东部沿海多地公务员陆续遇降薪潮,各地取消各类自设的奖励性补贴,公务员工资下调幅度约两至三成。 时事评论人士高先生本周四(30日)对本台表示,在武汉,许多公务员的额外补贴被取消。 高先生说:武汉公务员已经降薪了,原来一年能拿5万元的奖金,现在没有了,从去年就开始了。市属机关的处级干部正常的工资以外,年底原本有4到5万块的年终奖励,今年过年前就停发了,没有了。 高先生说,疫情以来政府不停地要求居民做核酸检测,耗费了数千亿元,让原本疲软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高先生说:两年多的疫情,造成政府整个财政、医保都没钱了,公务员降薪,各个事业单位收回教师、医生的绩效工资、补贴等,都是因为财政出问题了。 时事评论人士毛先生则认为,此次公务员降薪与新冠疫情的关系不大。他分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有重要关系,他说在疫情爆发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走下坡。 毛先生说:(公务员减薪)主要是经济下滑,多个地区事业编制,包括公务员编制的一些部门,他们没有钱,他们的小金库也不充实了。为了保证本单位正常运转,他必须要把过去明知道是违规发放的或者违法发放的这些钱收回来,才能够保障它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领导的权威性。要不然,连工资都发不出。2017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就出现了明显的衰减势头,疫情使其雪上加霜。纵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以前的东德、苏联,他们都曾经走过自己经济的辉煌时代,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做支撑的话,所有的一切东西可能都不能进行到底。 《财新网》的报道举例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公务员受冲击较大。深圳龙华区一位科级干部估算,自己的收入将缩减超过20%,过去加上奖金补贴,其年薪可达人民币37万元左右。江苏苏南地区一名副科级干部的降薪幅度大致为25%,到手薪酬减少约十万元。而浙江宁波一乡镇基层科员此次被直接砍去占其收入四成的奖金。 报道引述学者分析:在疫情开始前,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增速,2020年其增速骤跌至2.83%。除了疫情影响导致公共预算收入下滑,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及增抵退税政策也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下,东部沿海多城今年4月财政收入大减。 不过,《财新网》的相关报道目前已经被删除。早前有网民就报道留言写道,深圳的教师早就降薪了;另有网民留言:又降薪又要刺激消费,两难岂能自解?物价、房价、贷款利息未见降低,凭甚么降工资? 网民王女士对本台指出,公务员降薪有多种因素,而当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后续就会转嫁风险。 王女士说:除了跟疫情有连带关系,还有跟政府卖地减少,财政收入到了饱和状态,没有了卖地的收入,地方政府的开支就成了问题,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 近日,网上一篇文章引起关注。这篇文章说,昭通一医院要求医生退回过去5年夜班费和绩效工资,不退就不让晋升。医生爆料,其所在医院要求他们退回夜班费和绩效工资,所涉时间为2015年至2019年。配图显示,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违规超额自行发放在职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1200多万元,违规自行发放在职在编人员夜班费及交通补助共计146万多元。当地卫健委要求医生退回合共1000多万元。 据红星新闻报道,昭通市卫健委对此回应称,医生应当领取的夜班费和绩效是正常发放的,现在组织退费的部分是当初多发放的违规部分。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中国社会】学者:大陆近10亿人月收入低于二千元 2021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孔岳近日公开指出,中国有9.4亿人的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而且现在有八亿人负债,二亿多人失业。 在网络流传的影片显示,李孔岳表示,中国最穷的百份之二十,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7800元人民币,即一个月600元人民币。 李孔岳:中国有9.4亿人的(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中国最穷的百份之二十,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7800(元人民币),一个月600(元人民币)。百份之二十啊,2.8亿(人)。次低收入的百份之二十,每年的收入16000(元人民币)。16000(元)是多少?一个月1200多(元人民币)。 他又提到,现时中国大陆有百份之四十的人口平均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币。 李孔岳:这百份之四十的群体,他的收入的平均不到1000(元)。中国有6个亿的人月工资不到1000(元人民币),实际是5.96亿(人)。前百份之六十的人注意了! 他又指出,即使是中等收入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其年均收入也就是25000元人民币。 李孔岳:另外中等收入的百份之二十的群体收入多少?年均25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注意了⋯⋯这前百份之六十的人的平均是不到2000(人民币)的。这就9.6亿人。实际是9.4亿。 2020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曾提到,中国大陆有6亿人月入仅1000元人民币。李孔岳这次进一步提到中国大陆有9.4亿人的人口每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令外界质疑中国是否真如习近平所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二十大】民间建言活动「翻车」 网民纷纷劝退习近平 中共「二十大」将于今年秋天举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寻求连任。近日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场「二十大建言献策」征集网民意见活动,岂料活动出现「翻车」(意想不到的结果)情况,网民纷纷留言反对终身制,支持领导人「到点下班」,并「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中共网管紧急屏蔽相关讨论。 这个网络「建言活动」由中共官方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萧国举发起。但参与「建言活动」的网民之中,很多都表明要劝退习近平。例如网民「philipKang」就留言说:「您辛苦了,快点歇歇吧,别再为人民服务了行吗,取消核酸取消健康码,做个跟全世界剩馀两百多个国家一样的正常国家吧。」另一网民「长老」则直言:「能量再大,大不过天。给一个人10年的时间,该发挥的能力基本都可以发挥出来了,再继续干下去,阻碍后人进步,不符合发展规律。」「康小炜」则指出:「习主席辛辛苦苦十年,白发可鉴。诚挚的说一声『您辛苦了』,是时候退休享受一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了。」 除了劝退习近平外,网民还留言要求「取消特权,官员公布财产」。也有网民指出:「执政党要遵守宪法,要知廉耻,要有人性,还政于民,归还公民选举权」。亦有公民要求中共「放开言论管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 中国民间劝退习近平的巨大声浪,跟近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先后向习近平表忠形成鲜明对比。至周三,劝退习近平的留言已遭网管屏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系狱近三百天黄雪琴获国际记者奖 发起MeToo撑反送中遭报复 中国独立记者黄雪琴获2022年度瓦利斯·安嫩伯格女性记者正义奖。她自去年二度被拘至今被关押在广州看守所逾280天,期间被禁与律师和家人会面。学者认为黄雪琴因揭露社会真实问题遭习政权报复,而联合国人权高专早前到访广州时竟对该案漠不关心。有组织望黄雪琴获奖能引起国际对受压中港记者、作家的关注。 周一(27日),「国际女性媒体基金会」(IWMF)宣布,目前被中共当局拘押的中国独立记者、中国#MeToo运动的发起人黄雪琴获得2022年度瓦利斯·安嫩伯格(Wallis Annenberg Justice for Women Journalists Award)女性记者正义奖,该奖旨在表彰具有非凡勇气和坚持的女性记者,每年颁发给被不公正地监禁、拘留或被系狱记者。 现年34岁的黄雪琴曾先后在中国《新快报》、《南都周刊》等媒体工作,一直关注性别平等、平权、官员贪腐、环境污染、社会公正等议题。 英国华人学者、「张展关注组」创办人王剑虹得知黄雪琴获奖后表示高兴。她向本台表示,黄雪琴是真正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体人,却因触及真正的社会问题遭习近平当局重点打压。其案件是中国政府对异见者任意拘押、酷刑、炮制「煽颠」等口袋罪的典型案例,其处境令人担忧。 王剑虹说:听到雪琴获奖的消息,为她感到高兴。凭著黄雪琴敏锐的思考、独特的女性视角、专业媒体人的水准、国际视野,她本来是可以将真正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却被习近平当局重点打击。2019年她支持香港「反送中」运动被指定居所,三个月受到的摧残令她后来很久都难以恢复;这次给她的罪名竟升级到离谱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而且还是强制失踪、酷刑、律师和家人不能会见,我非常担忧她的身心健康。 王剑虹批评早前访华的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对黄雪琴等人权案件的漠视。 王剑虹说:上个月,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在广州一所大学演讲时,说到人权、公民空间、青年行动,我觉得相当讽刺,也很愤怒!她可知道有那么多的青年行动者被关押在广州?黄雪琴、王建兵、王爱忠、高恒等等。 今年5月,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到访广州和新疆。黄雪琴及与她同期被捕的人权工作者王建兵的家属曾发表公开信,吁请巴切莱特前往广州第一看守所探视两人,并深入了解他们所受的一系列酷刑;要求中国政府立即无罪释放两人,并撤销所有非法控罪、保障其与律师的会见权,要求中国当局为两人提供健康保障等,但公开信未得到回应。 而黄雪琴和王建兵一直处于秘密羁押之中。其中,黄雪琴处完全与外界隔绝状态,被禁止与律师和家人会见,王建兵的律师在今年4月1日获得唯一一次视频会见。3月27日,两个的案件已被提交至广州检察院。 旅居瑞典的时评人、独立中文笔会秘书长张裕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黄雪琴获得这项国际奖项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受迫害女记者、作家、活动人士的关注。 张裕说:黄雪琴荣获女记者正义奖,这说明她为维护新闻自由权和女权的努力及所遭至的打压迫害得了更多国际关注。在笔会的狱中作家、记者名单上, 现在仍被关押者已达10人。笔会借此呼吁国内外各界更加大关注中国女作家、女记者、女学者及女权人士的人权侵犯状况,敦促中国有关当局尽快无条件地释放她们,确保她们在被关押期间的一切基本权利和身心健康。 张裕透露在独立中文笔会的狱中作家、记者名单上,现在仍被关押者黄雪琴外,还有香港荣誉会员邹幸彤、中国大陆荣誉会员张展、李翘楚、耿潇男、维吾尔的古丽米拉和热依拉、香港的何桂蓝和陈沛敏,澳籍的成蕾等人。 颁奖的「国际女性媒体基金会」在声明中回顾黄雪琴作为女权捍卫者的经历,她曾公开自己被性骚扰的故事,并在2018年发起「中国女记者性骚扰问卷调查」。声明表示,作为一名中国自由撰稿人,黄雪琴曾报道中国人权和性别平等议题;亲历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她还在自媒体平台发文章《抵抗暴政,从小事开始》,分享她对2019年香港「反送中」抗议运动的观察以及对抵抗暴政的思考。 因此,从 2019 年 10 月到 2020 年 1 月,黄雪琴被指定监视居住(RSDL),颁奖方指,这是中国政府任意拘留被指控「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的一种方式。而当局的打压并未令她噤声。2021年6月,黄雪琴在「端传媒」发表文章《女性抗争者李翘楚:我有英雄情结,但我幻想的英雄是我自己》,该文获得亚洲出版商协会 (SOPA)「卓越女性议题报道奖」金奖。 在获得该奖项3个月后,2021年9月,黄雪琴在前往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途中失踪,一个月后,她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拘的消息才曝光,黄目前仍处被拘留中。 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IWMF)是唯一一家为专职记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紧急支持、安全培训、全球报道机会和资助的全球非营利组织。今年同时获颁新闻勇气奖的获得者还有《纽约时报》摄影记者艾达里欧( Lynsey Addario)、乌克兰自由记者洛希娜(Victoria Roshchyna)和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自由记者卡塞尔(Cerise Castle)。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0.【香港法庭】被指在前线掘砖堵路角色鲜明 厨师认暴动蒙面被判43个月 2019年香港《禁蒙面法》生效翌日,有网民发起「反极权反紧急法大游行」,26人被控在湾仔轩尼诗道一带干犯暴动罪,其中一人早前承认暴动及使用蒙面物品2罪,案件周四(30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王诗丽指,被告亲眼目睹前线的暴力行为仍选择留在现场,在前线积极参与对抗,掘砖堵路、主动参与暴动,有实质具体行为、角色鲜明,罪责相对较重,判他监禁3年7个月,并因为他屡次违反宵禁令充公全数保释金。 被告陈振羚(现年33岁,案发时31岁)听判时不时摇头;听到法官读出量刑起点时,睁大双眼甚状惊讶,再望向亲友,半举挥手作「拜拜」之意。散庭后他在犯人栏向亲友叫「睇住我妈呀!」 法官王诗丽周四判刑时指,暴动罪是十分严重的行为,特别是针对执法者的行为。法庭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是和平安宁的社区,绝不容许本案无故、针对执法者的暴力行为。这场暴动规模不小,由集结游行演变成暴动,于铜锣湾闹市进行了约1小时。暴动中的500名示威者,漠视警员重覆的警告,不断作出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示威者在与警方对峙22分钟期间,投掷了8枚汽油弹,在警员推进时再投掷6枚汽油弹。汽油弹杀伤力大,火势可蔓延祸及他人生命及财产;当时有2名记者亦被汽油弹击中,身体著火。 而本案被告的确有实质及具体的行为,他除了在现场现身,还被拍下拾起砖块,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掟砖,但他于前线位置,亲眼目睹前线行为仍选择留在现场,表明认同他们的行为,自己亦在前线积极参与对抗。 王官强调,虽然另一宗案件就同一事件的审讯中,该案法官就暴动罪的量刑起点为39个月,但该判刑对她的判刑并没有任何约束力。王官称,被告当日身穿黑衣、戴上护目镜及防毒面具,掘砖堵路、袭击前线,主动参与暴动、角色鲜明,罪责相对较重,综观所有因素,就暴动罪,王官定下量刑起点为57个月,因订下审期后才认罪,不能得到全数三分一扣减,扣减25%后,此罪判囚42个月2星期;而蒙面罪的量刑起点为12星期,认罪扣减后判囚9星期,当中两星期分期执行,没有其他减刑理由,即总刑期为监禁43个月。另外,王官指因被告「一而再,再而三」违反保释条件中的宵禁令,下令没收他全数5000元保释金。 被告陈振羚在距离开审10个月前表明认罪。求情时指他当日原本想去海洋公园,只因巴士路线被阻未能成行才在铜锣湾逗留,一时冲动起拎起砖头,并非一心参与暴动,且被告并没有全副装备,亦非带领角色。 案情指,2019年10月6日约下午2时,大批示威者参与未经批准游行,由轩尼诗道近怡和街前往遮打花园,并占据行车道。约下午4时许,有示威者在大厦外墙喷漆、拆掉铁栏及执拾砖块作为路障;亦有示威者放火点燃杂物。警员其后于轩尼诗道设立防线,多次警告不果后发射多攻催泪弹。当时约500名示威者于该处集结,继续与警方对峙。 有片段拍到,被告曾拾起地上的砖头,并站在与警方对峙的前线位置,有示威者投掷砖头及汽油弹,另两名记者曾被汽油弹击中而著火。警方其后推进,制服被告在内的36名示威者,他当时身穿有黄色图案的黑色上衣、黑色手袖,另戴著透明护目镜及防毒面罩。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杜耀明评论】解决房屋问题,有劳中联办展示底线思维 香港回归中国二十五周年,号称第二次回归,代表香港在北京的全面掌握之中重新起步,踏上新里程,但全面的管治权也代表全面的政治责任,他日香港有何成就或差池,谁领导香港谁就要负上全责。 按照官方说法,随住《港区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先后实施,香港已经「由乱入治」,并正「由治及兴」。有些亲北京政客更明言,民主派代表只会在议会内外阻碍政府施政,如今都给全部扫光,换上政治取向近乎清一色的所谓议会代表,都以支持当局施政为己任,加上国安法的护翼,政府必可大展拳脚,全力发展经济,并且改善民生。 「爱国者」的政治亢奋未免不切实际。香港素来行政主导,政府主宰施政议程,立法会难以置喙,因为议员的提案权有严密限制,涉及财政开支的议案需要政府同意才能提出,加上民主派在立法会只占少数,而且议案需要直选及功能组别两组议员分别有过半数支持,才能通过议案,成功机会微乎其微。只有当民主派议员与民间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反对声音和群众运动,才能制止不得民心的政府措施(「送中」修例),否则耗费庞大公帑如高铁工程,即使公众视之为大白象工程(已停运逾两年),即使民主派在议会如何拖延,也阻不了政府如期施工。 再看土地供应不足。刚卸任的特首林郑月娥,由发展局长升至政务司长再出任特首,官越做越大,一直有权有责处理房地供应问题,但十五年来,私楼越卖越贵,公屋轮候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土地问题解决不了,竟然来个画饼充饥,提出需时二、三十年完成、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计划,来充撑场面。无疑,土地和房屋问题非常复杂,但把民主派视为罪魁祸首,来原谅自己的施政失败,不是大话,也是笑话。 当然,老实面对问题的话,也许更难堪。特区当局首先要克服私利的诱惑,因为除了问责官员(上届为例)绝大部分都拥有本地物业(一至六个单位),权力核心组织行政会议成员当中,坐拥四百块土地以上的地主起码两名,持有过十间物业者也不下四人,增加房地供应,将房价降至中产者的购买力之内,无异于大幅削减自己的资产价值。根据政府去年公布的数字,千禧年代头五年投入劳工市场的大学生,十五年来,人工升幅两倍,但翻查同期住宅物业升幅,则高达五倍。换言之,楼市要跌六成,其升幅才能与人工的增长幅度看齐。 再者,即使高官可以克服私欲,楼价大幅下滑直接等同蒸发大量政府收入和民间资产。据估计,有物业人士起码占人口两成(150万人左右),楼价即使贬值三成,除了过百万人财富蒸发,近年入市者大部分都会沦为负资产,到时将重蹈董建华覆辙,不仅有产者民怨沸腾,更导致经济危机。 同时,过去三年卖地收入占政府收入大约16%至24% (22-23年估计是16.8% ),加上每年的物业交易总额(去年超过9000亿元)可以比库房总收入为高,也可替政府带来可观的附带收入(如地产发展商及代理物业公司利得税、印花税等),因此政府若要弥补因物业跌价而导致收入下降,只有薄利多销,推出更多土地,发售更多公营房屋,但结果只会进一步推低房地价。 不过,政府未走到这一步,相信已遭到劝阻。本港地产商回归以来,不仅本业稳固,更向其他行业扩展,成为财雄势大的财阀之馀,其利益更得到现行政制的保障。在负责选出特首和超过四成立法会议席的选举委员会之中,他们加上盟友占有不少席位,至今五位特首,除了梁振英,都得到四大地产商出面支持,加上他们有上达北京高层的游说渠道,特区当局如何不损害地产商利益又可以解决房屋问题,相信是近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 当然,中共领导之下,只要在港最高权威机构中联办拿出迎难而上的底线思维,香港房屋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不过,据调查所得,中联办是香港地产的好友,至2019年2月底,在港拥有757个物业,当时总值约34亿元,因此能否用口说说「由治及兴」之馀,更能不怕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下令特区当局以霹雳手段彻底改变现行房地产格局,让香港人得以安居乐业,的确值得北京多加垂注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6-30-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30日 1.【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访港赞一国两制是「好制度」 评论驳:「好制度」是荒谬之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面临台风来袭和疫情爆发之际访港,港府安排人海和旗海迎接习近平专列。习近平抵港时发表讲话表示,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在风雨挑战中浴火重生,证明「一国两制」是好制度。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受访时反驳说,香港的异见人士被约谈,政治团体不能示威发声,香港失去了原有的自由,香港主权移交25年只剩下「一国」,没有「两制」,香港人也只有怒火,没有浴火重生。 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隔5年,再度到访香港,他与夫人彭丽媛周四(6月30日)下午,搭乘专列抵达西九龙高铁站,官方安排大批中、小学生和工作人员,手持红旗和花束,在车站等候。 现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与丈夫、候任特首李家超、现任和候任港府高层官员,都在场迎接,但不见下个月将满85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回归后首任特首董建华。 习近平从下车到上台讲话前,一直戴著口罩。习近平在发言时表示,十分高兴在香港回归25周年,再来香港,他说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在风雨挑战中浴火重生,证明「一国两制」是能为香港带来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 习近平说:在这5年我一直关注香港、牵挂香港,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香港经受了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的福祉。「一国两制」是好制度,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香港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第一天的行程,在湾仔与香港各界人士见面,再到访香港的科学园和香港礼宾府,之后返回深圳。习近平的相关活动,全程以闭环式管理,香港警方封闭多条习近平车队有机会经过的道路,加派警员在市区巡逻,搜查经过的车辆。 据本台了解,在习近平到访前,香港多名民主派人士,曾被警方约谈或电话查询,要求他们交代七一的行程,以及向他们打听其他异见人士的动向。有被约谈的民主派人士表示,首次经历如同天安门母亲般的待遇,家门外有警察把守,外出有警员跟随。香港社民连因为受到压力,取消在七一举行示威活动的惯例。 目前流亡海外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反驳习近平指「一国两制」是「好制度」的说法。他表示,「一国两制」是代表香港与中国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香港人在香港的民主和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50年不变,但在25年的今日,在高压管治下,香港监狱已有过千名的政治犯,香港人以往享有的自由完全被剥夺,证明「一国两制」已被消失。 许智峯说:习近平说「一国两制」是「好制度」,与香港人如同活在平衡时空当中,港人的感受与他并不一样。《基本法》所保障的人权自由,已经完全消失,已经没有了「一国两制」,香港已是「一国一制」,2047已来临了,他(习近平)的说法是荒谬和可笑。香港人在2019年所经历的痛苦,至今还未复原,若说香港是浴火重生,但我只看到香港的怒火,对政权只有憎恨和愤怒。 他表示,以往从未发生异见人士被约谈的情况,但如今在香港发生,过去在香港回归日,向来举行的游行示威传统都被消失,是香港自由大倒退的最好例子。 许智峯说:回归25年,国家领导人访港很多次,从未试过没有游行示威,政权与人民之间已失去联系,反映政权对人民的怯懦;约谈、威胁与禁声,这种情况是香港从未曾发生,以往只会在中国大陆出现的情况,今天发生在香港,在没有反对声音之下,是反映香港的成功,还是自由的沦陷呢?是香港的极大倒退。 他表示,观看习近平抵港时的欢迎礼,如同在看电影一样,在场的人和安排,都是中国模式,与香港人没有关系。许智峯相信,香港在北京和港府高压管治下,《基本法》23条立法,互联网也将受管制,香港的未来没有更好,只有黑暗。 另外,曾经是香港最大反对党的民主党,在习近平访港的同一天,发表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的立场书,表示相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最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安排,但北京与香港对「一国两制」的落实与期望,有很大差异,要做到香港的民心回归,是要让香港人有真正的民主,享有高度自治权;又说港府对市民缺乏信任,对社会作全面管控,鼓励互相监视,只会加深彼此的不信任,无助解决社会争议。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主权移交25年】习近平访港即参观科学园 学者:中港科技合作恐重创香港经贸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港首日特别参观科学园。消息指,「南沙方案」是习访港讲话重点,强调香港融入大湾区以助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美中科技战持续,香港如何自处?有港商称,香港「向内走」是大势所趋。不过,美国近来频频制裁中国实体,当中有不少在香港注册的企业上榜,学者关注,香港正渐失「一国两制」独特地位,外国甚至对港企提防,恐创香港在国际上的经贸发展,忧港企重蹈「商汤」覆辙。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前夕,习近平周四(30日)下午3时抵港。一如港媒消息预料,习在会展会见主要官员和各界领袖后,其座驾随即在港警装甲车及电单车队护送下转往科学园,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陪同下,于下午约5时35分抵达园区内视察,据悉,他逗留了约半小时就离开。 港府新闻处在晚上近8时,才发放新闻稿及约1分半的影片,指习近平在科学园参观了一家属创科局重点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重点实验室,结束视察前,他向30多名香港科研人员和青年创业者代表发表讲话并勉励他们,重申中央对香港创科的重视和肯定。出席者包括在港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年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及创科企业代表等。 事前,多间亲中港媒引建制阵营消息指,中国国务院日前推出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方案),为是今次访港讲话重点。该方案亦是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及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三大重点之一,表明南沙是大湾区内重要的粤港澳合作建设科技创新产业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 抵港前,习亦赴湖北武汉考察科企,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分析,习近平以科学园为三大访港视察选址之一,以宣示粤港科技合作讯息。 刘锐绍说:香港高科技研发不俗,只是生产和人才不足,要透过与大陆合作可「互借东风」,南沙经济现况已大副下滑,国内投资额正在下降,由香港注入创科投资都对南沙是好事。 刘补充,今次是习近平这两年来首次国际曝光,相信他亦希望藉机展示北京全力挺港的「利好」讯息,对外宣示对香港未来经济政策和吸引外资有信心。而最近中、港两地盛传将放宽过关检疫措施,港人到国内工作的税务便利等,反映北京有意营造良好的营商气氛。 不过,习近平访港前夕,美国再燃起美中科技战火。美国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周二(28日)制裁多5间支持俄罗斯军工的中国实体,当中4间在香港注册,包括世捷达物流有限公司(World Jetta (H.K.) Logistics Limited)、信诺电子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 Co., Ltd)、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King Pai Technology Co., Ltd)和维科电子有限公司(Winninc Electronic)。 由2018年迄今,因就中国人权争议,包括新疆问题、香港问题以及俄乌战事、中伊关系等,有数十间中国实体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当中不难看见香港企业的身影。被列入名单的实体在采购美国的货物时,其出口、转口和美国国内转移等活动将会受限制,或需要申请额外的许可证,另会在获取美国技术上受到严格限制。 美中角力会否对深入大湾区发展的香港,带来打击?香港天旭科技投资集团联合创办人暨行政总裁杨全盛向本台称,美国制裁带来「心理影响」居多,又称暂时只对美国经贸,或拟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多些麻烦」。虽会造成一些阻滞,但香港有足够高科技研发,完善法律制度和税制的优势,因此相关制裁不会对港企拓展其他欧洲和亚洲市场有大影响。 杨全盛说:最大影响创科企业在退场策略(exit strategy)上有很多考虑,当然并非有利因素。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有大份额的公司,以前不会烦,想到纳指上市就去,因是最快、方便离场策略。现在有危也有机的,现在多了改到香港上市,可能对港交所是好事。对于创科企业一定有影响,我也有很多朋友的实体经济和出入口就一定有影响 ,不论是税务、成本上多了烦恼,相比其他地方香港暂时尚算方便。 杨全盛称,在商业利益考量上,「何处更有利就何处走」。在现时大环境下,香港由以往较多「向外」转为「向内走」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和邻近东南亚国家,会是未来香港的主要创科市场。对于近年来中国大规模整顿创科和网络企业,杨不太担心当中的投资风险,称「食得咸鱼抵得渴,市场份额大都要有一定社会责任」,又指港企在国内市场通常由国内员工主理,以合乎国内要求。 翻查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共有254家美企设驻港地区总部,较上一年同期减少约10%,有关数字创过去18年来新低。除了美国,日本驻港地区总部亦是近15年来新低。最新显示,共有210家日企设驻港地区总部,上一年同期为226家,减少约7%。 本台早前报道,今年首季,本港金融及保险业就业人数只有不足28万人,按年少7000人,至于资讯及通讯业有约13.2万人,按年少2800人。 对于香港外资和人才外流,杨全盛认为对创科业而言此流动是经常出现。香港有足够高科技研发,应趁机「紧握中国潜在的庞大市场」,吸金和吸纳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游戏、媒体方面,又认为习近平到访香港科学园,有助为香港创科业打「强心针」,期望港企可与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合作。 不过,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作战资讯安全研究所所长曾怡硕对香港创科的未来深感忧虑,又质疑「南沙方案」的「对外门户」的成效。 曾向本台指,受美国制裁而近日股价暴跌的港产人工智能企业「独角兽」商汤集团(0020)正是一例,该企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少不免要政治正确」,而美国揭该公司与中国监控和剥削新疆人权有关,与美国、印太国家、G7、北约等投资伙伴的倡议价值不符,「尤其是数位科技要符合人权、民主价值和有透明的机制」。曾指,现时外界对香港「有戒心」,对香港连与东南亚合作「都有阻碍」。 曾怡硕说:方案强调是「一国两制」,但现在香港予人印象是只有「一国」没有「两制」。不管香港是白手套,还是中国操控下的灰色地带,对台湾和美国而没有灰色地带,香港出来东西会好好把关。商汤科技之后,对香港创投科技有不同评价。香港的《国安法》、中国的《情报法》下,只要与数位科技相关,就会把香港当成中国境内的,台湾、美国是同一步调,把香港当作中国企业一样,台湾接受香港的移民审查上,都会看重有否敏感科技,是有把关。 曾又指,大湾区政策中的三大方案,包括南沙方案、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未来到底是粤港澳领导小组说了算,还是香港创科局说了算,是否只有粤港澳领导小组指定的厂商才可进驻?都是重要指标来显示香港的独特地位改变」。 曾怡硕认为,大湾区政策不可忽视具有北京统战的目的,意在宣示香港是在习手中「由乱到治,由治到兴」,并以「机遇」拢络年轻人,「让外面还是认为『一国两制』的牌子继续立著,就必须利用香港这牌招牌,尤其是至少要在二十大前,香港已融入大湾区内的景象,是有利于习近平的权力布局,故这在大外宣和大内宣是不会停」。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主权移交25年】海外港人延续七一游行传统 悼「一国两制」终结 香港在七一前后加强监控,一切示威游行成绝响。而离散全球各地的港人就在当地发起游行集会,延续香港抗争精神。 在香港主权移交25年的七一当日,美、英、加、日等国家都有港人举行游行集会等活动。在美国,纽约港人组织「NY4HK」号召于周五(1日)晚上7时在时代广场红阶梯举行集会,并游行到中国领事馆,表达对港共政府的不满。成员阿威(化名)表示,活动已经获纽约警方批出许可,到时警方会全程戒备,不担心有「小粉红」踩场,甚至欢迎他们前来表达言论自由。 阿威说:所谓的「五十年不变」现在刚刚走了一半,大家都看到他这个「一国两制」本来的谎言,所以我们选择了七一要站出来,主要是这个原因,以及要「庆贺」李家超上任,一定要给他一些见面礼。香港人一直对所有「612」、「721」、「831」或者诸如此类的怨愤,我们都可以集中地在七一可以表露出来。 华府及三藩市也会分别举办「7.1 丧礼邀请——吊念香港逝去的自由」活动。其中,华府的活动将于周五下午4时在香港驻美国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举行,届时「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董事会主席周永康将会出席。他指,七一没有甚么好值得纪念及回顾,大家打算穿上黑衣及带鲜花到场悼念「一国两制」已死。 周永康说:今年七一,社民连都不会举办任何示威活动,你都会感觉那个全面镇压及监控,真的非常严重,而吴文远那个非常隐晦的声明,大家都会猜到他是被软禁,似乎是北京的那套监控,现在于香港上演中。特别是习近平七一来港,他说留在深圳,而不会在香港过夜,会住在深圳,引来很多猜度,香港及大陆的情况都是风声鹤泪,在繁华的背后,其实都有很多政治的争夺及角力,而香港是其中一个受到牺牲及牵连的地方,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感觉是在香港以外,还可以有自由空间活动的海外香港人,包括在美国华府的大家,都感觉需要行出来。 而三藩市方面的「丧礼」预计在周五晚上7时,于三藩市中国领事馆外举行。主办这场活动的「美国香港人会馆」在脸书上批评,中共曾承诺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证香港「五十年不变」,但期限只是过了一半,北京已摧毁所有承诺,故呼吁大家穿上黑衣,悼念香港逝去的自由。 在加拿大,多伦多及温哥华都有集会。其中多伦多的七一游行将会于周五中午12时由登打士广场(Dundas Square)出发,游行至市政府所在的弥敦菲腊广场(Nathan Phillips Square)。 而在英国,由周四至下周一(6月30日至7月4日)一连五日在超过10个城市均会出现游行集会及街站等活动。其中在伦敦,七一当日有两场活动。首先是晚上6时在皮卡迪利圆环(Piccadilly Circus)举行悼念会,哀悼去年七一刺警后自杀身亡的香港男子梁健辉。伦敦当晚7时在香港驻伦敦经济及贸易办事处门外会还会有一场「七一悼念会」。 而在日本,多个在日港人组织将于周六(7月2日)在JR涉谷站八公出口举行集会,他们表示,7月1日是「香港陷落25年,《港区国安法》实施2年」的日子,希望大家穿黑衣到场。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4.【主权移交25年】《中英联合声明》再成国际焦点 中方却避而不谈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前夕,刚闭幕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连续第二年在公报中提到香港,呼吁中国履行在《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保障港人的权利和自由。中方继续以「纯属中国内政」敷衍应对,却对《中英联合声明》避而不谈。而英国国会周三(29日)就香港情况进行辩论,议员促请英国政府采取更多措施,追究中国政府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责任。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临近,港府全力营造一片「喜迎习近平」的祥和氛围,以掩盖记者被严控、民间声音被打压的肃杀气氛,然而国际社会并不买帐。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发表联合公报,连续第二年提到香港,呼吁中国恪守在《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诺,确保港人享有权利、自由和高度自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继续以一句「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作为挡箭牌,声称香港过去25年来,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强调中国依据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治理香港。然而对于《中英联合声明》,他却只字不提。 而英国国会周三就趁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以及《港区国安法》生效两周年之际,就香港情况进行辩论。发起辩论的英国保守党议员、保守党前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在会上促请英国政府必须采取更多措施,追究中国政府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责任。 施志安说:英国政府已宣称中方持续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但老实说,我们在向中国追究责任上,并没有做得很多,也做得不够。当然我欢迎因此而推出的BNO签证计划,为超过10万香港人打开大门,让他们移民英国,这非常慷慨,但这终归只是人道行动,而不是问责机制。 施志安在会上批评中国违背对港承诺,又入侵南海、在新疆施行「种族灭绝」及强迫劳动、迫害基督徒,并扭曲全球经贸秩序,质疑英国政府为何仍要继续和中国做生意。 英国工党议员法比安.汉密尔顿(Fabian Hamilton)就在会上敦促英国政府,制裁侵犯香港人权的中港官员。 法比安.汉密尔顿说:没有一个人被我们制裁,为甚么?美国当局已制裁了那些官员,那为甚么我们没有?我希望国务大臣能尽快回答。 他批评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两年后,香港的机制从根本上被改变。他又提到台湾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因此在台港人被要求保持低调。他对此感到伤心,促请英国政府正视BNO签证费用的问题,以让更多面对迫害的港人可以移居英国。 1984年,时任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于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列明中国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国要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确保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保障香港人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各项权利和自由,并在香港《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这份声明经英、中两国政府签署确认,并在1985年送交联合国登记。然而在中共治下,香港的民主自由逐步受压,更迫使港人在2014年的「雨伞运动」中走上街头抗议。中国外交部在2017年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前夕,更以「历史文件」形容《中英联合声明》,指声明「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引起轩然大波。 及至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港警以暴力镇压示威,北京更在2020年7月1日前夕强推《港区国安法》,触发英国政府强烈反弹,狠批中方「严重违反」 《中英联合声明》,并宣布启动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救生艇」计划。 记者:吕熙/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北约峰会通过新版战略概念 首度列入中国议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峰会周三(29日)通过新版「战略概念文件」,首度列入中国议题。北约秘书长史托腾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中国对北约构成严重威胁,霸凌台湾等邻居。台湾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说,乐见北约正视中国对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统性挑战。将持续与国际民主夥伴加强合作,维护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 北约领袖峰会于6月29日通过新版「战略概念文件」(Strategic Concept),首度将中国议题列入,并以大篇幅提及中国对北约利益、安全及价值的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强调中国的胁迫政策、恶意网路及复合式作战及假讯息操作、寻求控制关键战略科技及供应链,以及中俄深化战略夥伴关系等,损害北约成员安全,并企图颠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台北,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表示,北约是继2010年里斯本峰会后,时隔12年再度更新本文件。外交部乐见北约展现全球视野,正视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统性挑战,并强调与欧盟及印太区域等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合作共同应对的重要性。 崔静麟表示,台湾作为印太地区负责任的成员,将持续与国际民主夥伴加强合作,共同对抗威权政体带来的混合式威胁,维护台海及印太区域和平稳定。 民进党立委刘世芳表示,北约秘书长这两天提及中国构成严重的威胁,其中提到中国大幅增强包括核武在内的武力,并且霸凌台湾等邻居。 刘世芳说:这是从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首度提到中国跟台湾的议题。站在台湾的立场,我们非常感谢北约的秘书长,他已经可以体认到除了北约在西方跟欧洲各国之外,其实中国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既然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是有经济上的挑战和军事上的挑战,还有战略战争上的挑战。有关战争与战略上的环境,北约方面特别提到是属于核武方面。中国方面现在在军事上的崛起,不只是在传统兵力上的挑战而已,对于核武也是非常大幅度的增强。 刘世芳指,中国核武能力已经可以涵盖到北极圈,也就是北约各国防范范围之内,引起北约将中国威胁提出来。 刘世芳说:我们非常谢谢北约各国,就战争战略跟战略环境上,知道台湾是居于邻居的地位有一个弱势。所以我们未来在西太平洋,除了以美国为主的印太自由战略之外,希望北约各国更能够了解西太平洋,包括北边从韩国、日本到澳大利亚,其实都有可能是中国的战略威胁的方向。我们很希望北约各国,能跟亚太的各国站在民主同盟的立场,一起来反对非民主国家对于民主国家的霸凌。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北约的新「战略概念文件」,顽固坚持错误定位,抹黑中国对外政策,对中国正常军事发展和国防政策,说三道四,充满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赵立坚指出,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也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强调北约应该立即停止针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和挑衅,放弃搞乱欧洲、搞乱亚太的危险行径,为欧洲和世界安全稳定做好事。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多地公务员降薪两三成 医生被讨5年夜班费 评论:防疫加速经济衰退料政府转嫁风险 广东、浙江及江苏等地公务员薪水降幅最高达三成,引发舆论关注。另外,云南省昭通市一家医院的医生被追讨过往五年的夜班费及绩效工资。分析认为,铁腕防疫令原已放缓的经济雪上加霜。有市民忧政府缺钱继而会转向搜刮民脂民膏。 据《财新网》本周三(29日)报道,中国东部沿海多地公务员陆续遇降薪潮,各地取消各类自设的奖励性补贴,公务员工资下调幅度约两至三成。 时事评论人士高先生本周四(30日)对本台表示,在武汉,许多公务员的额外补贴被取消。 高先生说:武汉公务员已经降薪了,原来一年能拿5万元的奖金,现在没有了,从去年就开始了。市属机关的处级干部正常的工资以外,年底原本有4到5万块的年终奖励,今年过年前就停发了,没有了。 高先生说,疫情以来政府不停地要求居民做核酸检测,耗费了数千亿元,让原本疲软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高先生说:两年多的疫情,造成政府整个财政、医保都没钱了,公务员降薪,各个事业单位收回教师、医生的绩效工资、补贴等,都是因为财政出问题了。 时事评论人士毛先生则认为,此次公务员降薪与新冠疫情的关系不大。他分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有重要关系,他说在疫情爆发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走下坡。 毛先生说:(公务员减薪)主要是经济下滑,多个地区事业编制,包括公务员编制的一些部门,他们没有钱,他们的小金库也不充实了。为了保证本单位正常运转,他必须要把过去明知道是违规发放的或者违法发放的这些钱收回来,才能够保障它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领导的权威性。要不然,连工资都发不出。2017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就出现了明显的衰减势头,疫情使其雪上加霜。纵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以前的东德、苏联,他们都曾经走过自己经济的辉煌时代,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做支撑的话,所有的一切东西可能都不能进行到底。 《财新网》的报道举例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公务员受冲击较大。深圳龙华区一位科级干部估算,自己的收入将缩减超过20%,过去加上奖金补贴,其年薪可达人民币37万元左右。江苏苏南地区一名副科级干部的降薪幅度大致为25%,到手薪酬减少约十万元。而浙江宁波一乡镇基层科员此次被直接砍去占其收入四成的奖金。 报道引述学者分析:在疫情开始前,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增速,2020年其增速骤跌至2.83%。除了疫情影响导致公共预算收入下滑,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及增抵退税政策也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下,东部沿海多城今年4月财政收入大减。 不过,《财新网》的相关报道目前已经被删除。早前有网民就报道留言写道,深圳的教师早就降薪了;另有网民留言:又降薪又要刺激消费,两难岂能自解?物价、房价、贷款利息未见降低,凭甚么降工资? 网民王女士对本台指出,公务员降薪有多种因素,而当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后续就会转嫁风险。 王女士说:除了跟疫情有连带关系,还有跟政府卖地减少,财政收入到了饱和状态,没有了卖地的收入,地方政府的开支就成了问题,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 近日,网上一篇文章引起关注。这篇文章说,昭通一医院要求医生退回过去5年夜班费和绩效工资,不退就不让晋升。医生爆料,其所在医院要求他们退回夜班费和绩效工资,所涉时间为2015年至2019年。配图显示,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违规超额自行发放在职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1200多万元,违规自行发放在职在编人员夜班费及交通补助共计146万多元。当地卫健委要求医生退回合共1000多万元。 据红星新闻报道,昭通市卫健委对此回应称,医生应当领取的夜班费和绩效是正常发放的,现在组织退费的部分是当初多发放的违规部分。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中国社会】学者:大陆近10亿人月收入低于二千元 2021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孔岳近日公开指出,中国有9.4亿人的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而且现在有八亿人负债,二亿多人失业。 在网络流传的影片显示,李孔岳表示,中国最穷的百份之二十,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7800元人民币,即一个月600元人民币。 李孔岳:中国有9.4亿人的(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中国最穷的百份之二十,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7800(元人民币),一个月600(元人民币)。百份之二十啊,2.8亿(人)。次低收入的百份之二十,每年的收入16000(元人民币)。16000(元)是多少?一个月1200多(元人民币)。 他又提到,现时中国大陆有百份之四十的人口平均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币。 李孔岳:这百份之四十的群体,他的收入的平均不到1000(元)。中国有6个亿的人月工资不到1000(元人民币),实际是5.96亿(人)。前百份之六十的人注意了! 他又指出,即使是中等收入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其年均收入也就是25000元人民币。 李孔岳:另外中等收入的百份之二十的群体收入多少?年均25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注意了⋯⋯这前百份之六十的人的平均是不到2000(人民币)的。这就9.6亿人。实际是9.4亿。 2020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曾提到,中国大陆有6亿人月入仅1000元人民币。李孔岳这次进一步提到中国大陆有9.4亿人的人口每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币,令外界质疑中国是否真如习近平所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二十大】民间建言活动「翻车」 网民纷纷劝退习近平 中共「二十大」将于今年秋天举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寻求连任。近日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场「二十大建言献策」征集网民意见活动,岂料活动出现「翻车」(意想不到的结果)情况,网民纷纷留言反对终身制,支持领导人「到点下班」,并「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中共网管紧急屏蔽相关讨论。 这个网络「建言活动」由中共官方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萧国举发起。但参与「建言活动」的网民之中,很多都表明要劝退习近平。例如网民「philipKang」就留言说:「您辛苦了,快点歇歇吧,别再为人民服务了行吗,取消核酸取消健康码,做个跟全世界剩馀两百多个国家一样的正常国家吧。」另一网民「长老」则直言:「能量再大,大不过天。给一个人10年的时间,该发挥的能力基本都可以发挥出来了,再继续干下去,阻碍后人进步,不符合发展规律。」「康小炜」则指出:「习主席辛辛苦苦十年,白发可鉴。诚挚的说一声『您辛苦了』,是时候退休享受一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了。」 除了劝退习近平外,网民还留言要求「取消特权,官员公布财产」。也有网民指出:「执政党要遵守宪法,要知廉耻,要有人性,还政于民,归还公民选举权」。亦有公民要求中共「放开言论管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 中国民间劝退习近平的巨大声浪,跟近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先后向习近平表忠形成鲜明对比。至周三,劝退习近平的留言已遭网管屏蔽。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系狱近三百天黄雪琴获国际记者奖 发起MeToo撑反送中遭报复 中国独立记者黄雪琴获2022年度瓦利斯·安嫩伯格女性记者正义奖。她自去年二度被拘至今被关押在广州看守所逾280天,期间被禁与律师和家人会面。学者认为黄雪琴因揭露社会真实问题遭习政权报复,而联合国人权高专早前到访广州时竟对该案漠不关心。有组织望黄雪琴获奖能引起国际对受压中港记者、作家的关注。 周一(27日),「国际女性媒体基金会」(IWMF)宣布,目前被中共当局拘押的中国独立记者、中国#MeToo运动的发起人黄雪琴获得2022年度瓦利斯·安嫩伯格(Wallis Annenberg Justice for Women Journalists Award)女性记者正义奖,该奖旨在表彰具有非凡勇气和坚持的女性记者,每年颁发给被不公正地监禁、拘留或被系狱记者。 现年34岁的黄雪琴曾先后在中国《新快报》、《南都周刊》等媒体工作,一直关注性别平等、平权、官员贪腐、环境污染、社会公正等议题。 英国华人学者、「张展关注组」创办人王剑虹得知黄雪琴获奖后表示高兴。她向本台表示,黄雪琴是真正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体人,却因触及真正的社会问题遭习近平当局重点打压。其案件是中国政府对异见者任意拘押、酷刑、炮制「煽颠」等口袋罪的典型案例,其处境令人担忧。 王剑虹说:听到雪琴获奖的消息,为她感到高兴。凭著黄雪琴敏锐的思考、独特的女性视角、专业媒体人的水准、国际视野,她本来是可以将真正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却被习近平当局重点打击。2019年她支持香港「反送中」运动被指定居所,三个月受到的摧残令她后来很久都难以恢复;这次给她的罪名竟升级到离谱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而且还是强制失踪、酷刑、律师和家人不能会见,我非常担忧她的身心健康。 王剑虹批评早前访华的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对黄雪琴等人权案件的漠视。 王剑虹说:上个月,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在广州一所大学演讲时,说到人权、公民空间、青年行动,我觉得相当讽刺,也很愤怒!她可知道有那么多的青年行动者被关押在广州?黄雪琴、王建兵、王爱忠、高恒等等。 今年5月,联合国人权高专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到访广州和新疆。黄雪琴及与她同期被捕的人权工作者王建兵的家属曾发表公开信,吁请巴切莱特前往广州第一看守所探视两人,并深入了解他们所受的一系列酷刑;要求中国政府立即无罪释放两人,并撤销所有非法控罪、保障其与律师的会见权,要求中国当局为两人提供健康保障等,但公开信未得到回应。 而黄雪琴和王建兵一直处于秘密羁押之中。其中,黄雪琴处完全与外界隔绝状态,被禁止与律师和家人会见,王建兵的律师在今年4月1日获得唯一一次视频会见。3月27日,两个的案件已被提交至广州检察院。 旅居瑞典的时评人、独立中文笔会秘书长张裕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黄雪琴获得这项国际奖项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受迫害女记者、作家、活动人士的关注。 张裕说:黄雪琴荣获女记者正义奖,这说明她为维护新闻自由权和女权的努力及所遭至的打压迫害得了更多国际关注。在笔会的狱中作家、记者名单上, 现在仍被关押者已达10人。笔会借此呼吁国内外各界更加大关注中国女作家、女记者、女学者及女权人士的人权侵犯状况,敦促中国有关当局尽快无条件地释放她们,确保她们在被关押期间的一切基本权利和身心健康。 张裕透露在独立中文笔会的狱中作家、记者名单上,现在仍被关押者黄雪琴外,还有香港荣誉会员邹幸彤、中国大陆荣誉会员张展、李翘楚、耿潇男、维吾尔的古丽米拉和热依拉、香港的何桂蓝和陈沛敏,澳籍的成蕾等人。 颁奖的「国际女性媒体基金会」在声明中回顾黄雪琴作为女权捍卫者的经历,她曾公开自己被性骚扰的故事,并在2018年发起「中国女记者性骚扰问卷调查」。声明表示,作为一名中国自由撰稿人,黄雪琴曾报道中国人权和性别平等议题;亲历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她还在自媒体平台发文章《抵抗暴政,从小事开始》,分享她对2019年香港「反送中」抗议运动的观察以及对抵抗暴政的思考。 因此,从 2019 年 10 月到 2020 年 1 月,黄雪琴被指定监视居住(RSDL),颁奖方指,这是中国政府任意拘留被指控「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的一种方式。而当局的打压并未令她噤声。2021年6月,黄雪琴在「端传媒」发表文章《女性抗争者李翘楚:我有英雄情结,但我幻想的英雄是我自己》,该文获得亚洲出版商协会 (SOPA)「卓越女性议题报道奖」金奖。 在获得该奖项3个月后,2021年9月,黄雪琴在前往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途中失踪,一个月后,她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拘的消息才曝光,黄目前仍处被拘留中。 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IWMF)是唯一一家为专职记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紧急支持、安全培训、全球报道机会和资助的全球非营利组织。今年同时获颁新闻勇气奖的获得者还有《纽约时报》摄影记者艾达里欧( Lynsey Addario)、乌克兰自由记者洛希娜(Victoria Roshchyna)和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自由记者卡塞尔(Cerise Castle)。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0.【香港法庭】被指在前线掘砖堵路角色鲜明 厨师认暴动蒙面被判43个月 2019年香港《禁蒙面法》生效翌日,有网民发起「反极权反紧急法大游行」,26人被控在湾仔轩尼诗道一带干犯暴动罪,其中一人早前承认暴动及使用蒙面物品2罪,案件周四(30日)在区域法院判刑。法官王诗丽指,被告亲眼目睹前线的暴力行为仍选择留在现场,在前线积极参与对抗,掘砖堵路、主动参与暴动,有实质具体行为、角色鲜明,罪责相对较重,判他监禁3年7个月,并因为他屡次违反宵禁令充公全数保释金。 被告陈振羚(现年33岁,案发时31岁)听判时不时摇头;听到法官读出量刑起点时,睁大双眼甚状惊讶,再望向亲友,半举挥手作「拜拜」之意。散庭后他在犯人栏向亲友叫「睇住我妈呀!」 法官王诗丽周四判刑时指,暴动罪是十分严重的行为,特别是针对执法者的行为。法庭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是和平安宁的社区,绝不容许本案无故、针对执法者的暴力行为。这场暴动规模不小,由集结游行演变成暴动,于铜锣湾闹市进行了约1小时。暴动中的500名示威者,漠视警员重覆的警告,不断作出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示威者在与警方对峙22分钟期间,投掷了8枚汽油弹,在警员推进时再投掷6枚汽油弹。汽油弹杀伤力大,火势可蔓延祸及他人生命及财产;当时有2名记者亦被汽油弹击中,身体著火。 而本案被告的确有实质及具体的行为,他除了在现场现身,还被拍下拾起砖块,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掟砖,但他于前线位置,亲眼目睹前线行为仍选择留在现场,表明认同他们的行为,自己亦在前线积极参与对抗。 王官强调,虽然另一宗案件就同一事件的审讯中,该案法官就暴动罪的量刑起点为39个月,但该判刑对她的判刑并没有任何约束力。王官称,被告当日身穿黑衣、戴上护目镜及防毒面具,掘砖堵路、袭击前线,主动参与暴动、角色鲜明,罪责相对较重,综观所有因素,就暴动罪,王官定下量刑起点为57个月,因订下审期后才认罪,不能得到全数三分一扣减,扣减25%后,此罪判囚42个月2星期;而蒙面罪的量刑起点为12星期,认罪扣减后判囚9星期,当中两星期分期执行,没有其他减刑理由,即总刑期为监禁43个月。另外,王官指因被告「一而再,再而三」违反保释条件中的宵禁令,下令没收他全数5000元保释金。 被告陈振羚在距离开审10个月前表明认罪。求情时指他当日原本想去海洋公园,只因巴士路线被阻未能成行才在铜锣湾逗留,一时冲动起拎起砖头,并非一心参与暴动,且被告并没有全副装备,亦非带领角色。 案情指,2019年10月6日约下午2时,大批示威者参与未经批准游行,由轩尼诗道近怡和街前往遮打花园,并占据行车道。约下午4时许,有示威者在大厦外墙喷漆、拆掉铁栏及执拾砖块作为路障;亦有示威者放火点燃杂物。警员其后于轩尼诗道设立防线,多次警告不果后发射多攻催泪弹。当时约500名示威者于该处集结,继续与警方对峙。 有片段拍到,被告曾拾起地上的砖头,并站在与警方对峙的前线位置,有示威者投掷砖头及汽油弹,另两名记者曾被汽油弹击中而著火。警方其后推进,制服被告在内的36名示威者,他当时身穿有黄色图案的黑色上衣、黑色手袖,另戴著透明护目镜及防毒面罩。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杜耀明评论】解决房屋问题,有劳中联办展示底线思维 香港回归中国二十五周年,号称第二次回归,代表香港在北京的全面掌握之中重新起步,踏上新里程,但全面的管治权也代表全面的政治责任,他日香港有何成就或差池,谁领导香港谁就要负上全责。 按照官方说法,随住《港区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先后实施,香港已经「由乱入治」,并正「由治及兴」。有些亲北京政客更明言,民主派代表只会在议会内外阻碍政府施政,如今都给全部扫光,换上政治取向近乎清一色的所谓议会代表,都以支持当局施政为己任,加上国安法的护翼,政府必可大展拳脚,全力发展经济,并且改善民生。 「爱国者」的政治亢奋未免不切实际。香港素来行政主导,政府主宰施政议程,立法会难以置喙,因为议员的提案权有严密限制,涉及财政开支的议案需要政府同意才能提出,加上民主派在立法会只占少数,而且议案需要直选及功能组别两组议员分别有过半数支持,才能通过议案,成功机会微乎其微。只有当民主派议员与民间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反对声音和群众运动,才能制止不得民心的政府措施(「送中」修例),否则耗费庞大公帑如高铁工程,即使公众视之为大白象工程(已停运逾两年),即使民主派在议会如何拖延,也阻不了政府如期施工。 再看土地供应不足。刚卸任的特首林郑月娥,由发展局长升至政务司长再出任特首,官越做越大,一直有权有责处理房地供应问题,但十五年来,私楼越卖越贵,公屋轮候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土地问题解决不了,竟然来个画饼充饥,提出需时二、三十年完成、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计划,来充撑场面。无疑,土地和房屋问题非常复杂,但把民主派视为罪魁祸首,来原谅自己的施政失败,不是大话,也是笑话。 当然,老实面对问题的话,也许更难堪。特区当局首先要克服私利的诱惑,因为除了问责官员(上届为例)绝大部分都拥有本地物业(一至六个单位),权力核心组织行政会议成员当中,坐拥四百块土地以上的地主起码两名,持有过十间物业者也不下四人,增加房地供应,将房价降至中产者的购买力之内,无异于大幅削减自己的资产价值。根据政府去年公布的数字,千禧年代头五年投入劳工市场的大学生,十五年来,人工升幅两倍,但翻查同期住宅物业升幅,则高达五倍。换言之,楼市要跌六成,其升幅才能与人工的增长幅度看齐。 再者,即使高官可以克服私欲,楼价大幅下滑直接等同蒸发大量政府收入和民间资产。据估计,有物业人士起码占人口两成(150万人左右),楼价即使贬值三成,除了过百万人财富蒸发,近年入市者大部分都会沦为负资产,到时将重蹈董建华覆辙,不仅有产者民怨沸腾,更导致经济危机。 同时,过去三年卖地收入占政府收入大约16%至24% (22-23年估计是16.8% ),加上每年的物业交易总额(去年超过9000亿元)可以比库房总收入为高,也可替政府带来可观的附带收入(如地产发展商及代理物业公司利得税、印花税等),因此政府若要弥补因物业跌价而导致收入下降,只有薄利多销,推出更多土地,发售更多公营房屋,但结果只会进一步推低房地价。 不过,政府未走到这一步,相信已遭到劝阻。本港地产商回归以来,不仅本业稳固,更向其他行业扩展,成为财雄势大的财阀之馀,其利益更得到现行政制的保障。在负责选出特首和超过四成立法会议席的选举委员会之中,他们加上盟友占有不少席位,至今五位特首,除了梁振英,都得到四大地产商出面支持,加上他们有上达北京高层的游说渠道,特区当局如何不损害地产商利益又可以解决房屋问题,相信是近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 当然,中共领导之下,只要在港最高权威机构中联办拿出迎难而上的底线思维,香港房屋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不过,据调查所得,中联办是香港地产的好友,至2019年2月底,在港拥有757个物业,当时总值约34亿元,因此能否用口说说「由治及兴」之馀,更能不怕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下令特区当局以霹雳手段彻底改变现行房地产格局,让香港人得以安居乐业,的确值得北京多加垂注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9 months
1
0
0
0
6-29-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28日 1.工信部宣布「摘星」 分析:多重「电子镣铐」加身 国人1984式监控处境不变 中国工信部突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分析认为,中共已借疫建立对公众的高科技管控系统,「摘星」不会让公众出行变得顺畅,新做法只为平息习总心腹、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透露长年常态化防疫管控所引起的民愤。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官网周三(29日)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上的「星号」标记。 「通信行程卡」是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中国电信和中移动、中联通等于2020年3月共同推出的行程查询服务。用户14天内去过的地方如果为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就会被标注「星号」。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通信行程卡」和「健康码」已成为百姓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就在一些网民为「摘星」奔走相庆时,中国人权律师庞琨在推特上表示:取消星号并不会对出行更方便,因为各地的防疫政策由各地来制定,各地层层加码,有星没星都可能面临出行难。 法国独立电影导演、时评人王龙蒙就预言,未来中国各地方会在习近平的「动态清态」总方针下推出各自的狠招,公众未来出行只会更加困难。 王龙蒙说:中国政府在疫情之后为百姓套上多重无形的电子锁,今天只是摘下一个小的而已,像「健康码」、「出行码」等「电子镣铐」一个都不会少;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保政绩,在中共当局「动态清零」总方针下,一定会推出各自的狠招,未来公众出行只会更难,「良民证」时代马上就会到来。 王龙蒙也认为,习近平将疫情管控基础上的全面社会管控当成了重要的政治资产,甚至希望借此完成他在20大权力的延续。 王龙蒙说:中国媒体报道,习近平强调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看来,习近平是铁了心要把这套强硬的管控当成他的政治资产了,并希望借著这种高科技集权管控,来完成他在20大权力的延续。各级官员相继表忠,也表明只要习近平在位,这套反人类的社会管控措施就会持续下去。 多家官媒报道,周二(28日),习近平在新冠疫情爆发地武汉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宁可影响一点中国发展,且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实施这一政策,警告不要搞「集体免疫」以及「躺平」等防疫方式。 本周一(27日),被认为是习近平心腹的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第13次党代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说法随即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不少人唯恐当局以疫情管控之名采取长期、全面社会管控。 现时当局推出「摘星」一举被不少人解读为当局试图平息民愤的做法。 对此,北京人权律师王宇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蔡奇的讲话引起巨大社会恐慌,政府已经借疫情管控建立一套完整的高科技社会管控系统,「通信行程卡」摘星并不影响这套系统继续运作,工信部推新措施降温,只不过是为政治维稳。 王宇说:中国以疫情为借口,通过这种高科技、大数据进化如何去控制人,制定一整套对人的控制程序。所以它这个取消星号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个手段,就是做一个维稳,压制一下很多人比较恐慌、比较愤怒的情绪。 王宇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例,每天进入小区都要经过层层「扫码」,她指,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被当局随意掌握,整个中国完全进入「1984」,甚至是新疆化管理模式。 王宇说:进小区我们就要刷码,自己买的房子、个人私产,我不刷码我进不了屋。每一个人不管是做甚么,完全是在政府的一个监视管控下;中国人每个人都是「铁链女」,政府完全比「1984老大哥」的眼睛还「雪亮」,中国大陆基本上已经做到了新疆化管理了、整个就是一个「集中营」。 疫情以来,大陆网上频频曝出如物流卡车司车因「挂星」被限制通行事件。今年4月,北京人权律师余文生和妻子许艳也曾因「通信行程码」带星,遭山西临汾高速拦截,他们因此被禁到当地入住。 工信部宣布「摘星」的通告中表示,新做法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助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铁腕清零】习近平再为「动态清零」政策辩护 上证A股指数立即应声下跌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8日在最早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期间再为其「动态清零」政策辩护。他再一次把「与病毒共存」形容为「躺平」,指宁可影响经济,也要坚持「动态清零」。习近平坚持「清零」消息一出,上证综合指数立即应声下跌。 新华社报道引述习近平指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他又强调,中共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习近平又声称:「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社区这个重要基层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受习近平讲话消息刺激,原本向上的上证A股指数再次应声下跌。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周三收市报3,361.52点,下跌47.69点,市值蒸发1.40%。滙丰研究同日表示,中国经济复苏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疫情形势的演变,预计北京今年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将2022年内地GDP增长预测由4.9%下调至4.1%。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3.【二十大】各地警察武装巡逻严防社区渗透 评论:或涉派系斗争 中国公安部宣布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天津、湖北武汉等地已出动武警武装巡逻,警力既要上街「显示实力」又要下基层社区驻守。对于这次「严打」触及基层,有分析认为,或涉「二十大」派系斗争。但亦有意见认为,相关行动仅仅是一种政治表达形式。有评论担心,基层官员在执法过程中「加码」,令百姓受到更严苛管控。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上周六(25日)召开。会议强调,要「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化解」各类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要快查各处「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还提出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迎接「二十大」召开。 关注中国社会现状的时事评论人士方文祥认为,中共「二十大」将于秋季举行,近期当局的安保措施不断升级,怀疑事出有因。 方文祥对本台说:对基层公共场所进行比较激进的管理方式和行动,从他们执政习惯来说,应该是出了甚么重大问题或出了甚么重大事情,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然后才会出现这样一个加大力度的措施。 方文祥估计,背后可能涉及派系斗争,具体可能是在社区居委会或村一级行政区出了问题。对于当局提出「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制度」、「武装巡逻,加强重点部位、区域的夜间巡控」,方文祥认为,这种现象比较罕见。他又表示,公安部此次「严打」行动的内容,非常细化,如果落实到基层,经过官员「加码」,恐怕只会更严厉。 方文祥说:在基层,在权力的最底端,涉及到民众,把中国的社会形势牢牢的控制住,也许还有其他派系在基层活动,他的基层是极为不牢固的,包括军队也是如此。 在唐山黑道打人案发生后,公安部会议声称要「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团夥」,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会议还表示,要「强化社会面管控」,强化重点物品动态管控,严管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等。 对此,时事评论人士孙楠对本台反映,现时各地警方都如临大敌。不过,他就认为当局对相关物品的限制不切实际。 孙楠说:确实是都怕发生暴力事件,这是一方面,另外在中国,他们(政府)很清楚中国人的暴虐性很强,如果出现暴力事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所以他们要限制。但是限制的意义并不大,夏天大家都爱喝啤酒,酒瓶打碎也可当武器,限制某些工具的使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学者刘先生更认为,这种运动式的所谓「严打行动」仅仅是一种政治表达形式,目的是做给最高领导人看。 刘先生对本台说:刚刚上任的公安部长王小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借此行动显示自己上任后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以这次声势浩大的行动为秋季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保驾护航。 在公安部的命令下,武汉目前每日投入近5000名警力驻守街头。天津市公安局发言人本周三(28)在新闻发布会说,全市公安机关将全力投入「百日行动」。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政绩工程】昔日习近平「千年大计」:雄安站每天只剩一趟车 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近日再传最新「烂尾」消息。有陆媒查阅中国铁道数据,发现相当于六个北京站的雄安站,现时每日只剩一趟车。 据中国自媒体「海住研究院」报道,受京冀两地疫情防控政策及雄安新区发展现状影响,雄安站近期每天只保留了1趟往返北京西站的列车。报道提出质疑直问:「如果一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后客流惨淡,这是否是一种严重的资金浪费和资源错配?」 雄安新区曾被视为习近平的「政绩工程」。中共官方曾形容,「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历史性工程」,甚至指雄安新区是习近平心中的「千年大计」。五年前中共官方宣传雄安新区计划时,曾夸下海口,声称要斥资30万亿元人民币,「打造一座未来之城」。 雄安站站场总规模13台23线,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2020年12月启用之时,中共党媒曾以「中国高铁新名片」来形容雄安站。 由于相关消息在政治上相当敏感,中共网管对这条消息似有特别安排。现时在「海住研究院」的微信帐号上相关资讯仍然存在,但在百度搜查「雄安站每天只剩一趟车」,却无法搜到这条消息。 对于雄安站沦为「大白象工程」,翻墙看到消息的中国网民纷纷作出冷嘲热讽。有网民揶揄指出:「炸一炸改造成未日废土主题公园,或是当影视基地拍《终结者》续集多好!」也有网民说:「你不懂,这千年大计啊,一千年后就满负荷运转了。不信你到时候再看。」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5.【澳中关系】澳外长: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有担忧是对的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说,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构成的军事威胁感到担忧是对的,因为中国正在寻求加强其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军事存在。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黄英贤周三在吉隆坡对记者说:「我理解人们为甚么感到不安。我理解为甚么人们在变革时期感到紧张,所以我们必须以自信、清晰和目标感来采取行动。」 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军事建设感到震惊,因为北京试图加强其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领土主张。中国还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澳大利亚担心这将使中国能够在该地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黄英贤对马来西亚首都的访问是为期五天的东南亚之行的一部分。黄英贤在吉隆坡出席当地商界人士和政要的早餐会上说:「我将加强我的部门对东南亚的关注,这样澳大利亚就能更好地与该地区进行接触。」 另外,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周三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澳大利亚人认为,在未来20年内,中国非常有可能或有点可能成为澳大利亚的军事威胁。这个结果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大幅增加。只有1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或「有点」相信中国会在世界范围内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洛伊发现,俄罗斯、中国和台湾战争的前景现在被视为对澳大利亚利益的最大威胁。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美制裁5中国实体包括4香港注册公司 涉支援俄罗斯军事行动 美国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制裁多5间支持俄罗斯军工的中国实体,当中4间在香港注册。美方表示,会继续致力削弱俄国发动战争的能力。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反驳,中俄经贸合作是正常的关系,但就拒绝正面回应是否愿意让独立审计员调查这些公司。 美国商务部辖下的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于周二(28日)宣布,制裁6个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的实体,其中5间为中国公司,包括:香港世捷达物流有限公司(World Jetta (H.K.) Logistics Limited)、信诺电子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 Co., Ltd)、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King Pai Technology Co., Ltd)、维科电子有限公司(Winninc Electronic)和柯奈柯特电子有限公司(Connec Electronic Ltd)。其中4间:世捷达物流、信诺电子、金派科技及维科电子均有在香港注册。 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实体,在采购美国的货物时,其出口、转口和美国国内转移等活动将会受限制,或需要申请额外的许可证。 BIS在声明中表示,该6间公司会在获取美国技术上受到严格限制,因为他们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不顾美国现有的出口管制,持续向俄罗斯军方供货。 声明中强调,商务部已向全球的企业和政府表明,会持续加强防止俄罗斯逃避包括实体清单等管制手段。而今次行动「是对各方发出明确信息,美国及其盟友将会毫不犹豫地迅速采取行动,根据我们的法律和政策,继续在全球经济上及获取敏感技术和物资上,让俄罗斯被边缘化,以大幅削弱其发动战争的能力」。 负责工业与安全的商务部助理部长艾斯特维兹 (Alan Estevez)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共同实施的全面出口管制,是用来限制俄罗斯军队在维修、更换和补给上的能力,俄罗斯总统普京愈坚持,我们就愈加大力度」。 今次裁决,由美国的「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RC)作出。ERC指,基于有具体和清晰的事实证明,这些实体一直有参与,或明显风险将会参与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除了这5间实体外,还有20个与中国有关的实体因为帮助伊朗或支持军用而在同一天被列入清单,包括中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和中船集团的一家研究院。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周三(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批评「美方以所谓支持俄罗斯军事和国防工业基地建设为由制裁打压中国企业,此举没有国际法依据,没有安理会授权,是美方搞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他又试图解释中国和俄罗斯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不应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预和限制。美国在处理对俄关系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中方正当权益」。 当记者追问中国是否愿意让独立审计员调查这些公司,以查清其是否向俄方出售了货物时,赵立坚没有正面回应,只重申「美方应该做的是,撤销有关的制裁措施」。 美国过去给予香港特殊地位,美国公司可以向香港出口一些敏感或军民两用技术。但近年,香港公司多次「荣登」美国实体清单,包括2019年美国就因国安顾虑,对多家香港公司实施制裁。至2020年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令,明确香港在出口上不再享异于中国大陆的特殊待遇。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7.【台海争议】黄介正称「台海是国际水域」在国际海洋法上站不住脚 舆论压力下国民党与之割席 中国日前声称台湾海峡非「国际水域」而是中国内海,在台湾,国民党国际事务部主任黄介正周二(28日)接受传媒访问时附和中国,并指美国称台海是「国际水域」在国际海洋法上站不住脚。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周三(29日)谴责指,相关讲法严重背离台海事实。在舆论压力下国民党随即发表声明,不接受中国指称台湾海峡是「内海」的说法,更不能接受黄介正相关讲法。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副干事长黄世杰,周三回应黄介正言论时表示,中国单方面声称拥有台湾海峡主权,已被世界各国质疑,台湾的外交部、陆委会也回应,绝对不接受内海化说法,甚至国民党本身的反应,也说明中方立场不被认同。 黄世杰说:国民党自己那么快就出来,打脸自己的国际事务部主任黄介正先生不当的说法,这已经回答了一切。这不是国际法上名词的文字游戏,而是牵涉到区域的和平稳定,以及国际上对于区域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水道航行是否能自由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严肃议题。我们希望国民党不管是党中央,或者担任相关党职的人员,不要用政治上口水的方式,轻忽的说这些立场。 黄世杰指出,黄介正言论违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亲美立场,而且讲法背离事实。 黄世杰说:朱立伦主席在美国就说要亲美,回到台湾自己所钦点的国际事务部主任,却为中国无理的相关论点去背书,然后甚至说会有甚么流弹。彷佛如果中国使用武力的话,好像还有他的法理基础在一样。这样的说法,我们觉得背离事实,也是跟国际法不相符合的,所以在这边要严肃的予以谴责。 国际法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候选人宋承恩表示,黄介正并没有站在台湾的立场讲话。 宋承恩说:我原来期望他坚持「中华民国」,会讲「中华民国」也有管辖水域、「中华民国」也有专属经济区,台湾海峡不是全部中国说了算。可是他完全没有站在中华民国的立场发言,反而是顺著中国的立场发言,这是我觉得最吊诡的地方。他的内容当然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似乎他不赞成中国把台湾海峡内海化,就是顺应国际的讲法:台湾海峡不可能不开放给国际使用。但是他另外一方面又对于美国所谓国际水域这个说辞,他认为国际法上站不住脚,在这点上他又顺著中国的意思走。 宋承恩指出,早前解放军机绕台时,国民党立委吴斯怀表示,只要不在台湾领空都算是国际空域和水域。对比黄介正这次发表的论点,国民党对于国际水域定义前后矛盾。 宋承恩说:我就要问哪一个是国民党?你倒是站在说只要不受台湾或中国管辖的,不管是海域抑或空域,飞机或者是船舰就可以自由绕行或者是航行,像吴斯怀这样讲?还是黄介正这样讲,说这个是不可以的,这是有质疑的?到底哪一个才是国民党?到底哪一个才是国民党的法律立场?前后不一。为甚么中国的时候,你就说共机可以绕台,美军就不能通过台湾海峡?这件事让我非常质疑。就是似乎你不管怎样解释,你就是站在有利中国那一方面来解释国际法,这让我们觉得非常不妥的地方。 在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周三发表声明,除了不接受中国和黄介正谈及台湾海峡是「内海」外,还重申支持世界各国在台湾海峡的公共海域,享有合法航行与飞越权利。又指,欢迎也相信相关国家航行台湾海峡,有助于台海和平与台湾安全。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香港法庭】前年香港「71游行」首次被禁 多名民主派人士被指「煽惑」游行 前民阵召集人陈皓桓、前立法会议员胡志伟等8名民主派人士,被控煽惑他人参与2020年七一游行,当中7人认罪,判囚半年至1年。前东区区议员陈荣泰否认控罪,周三(29日)在区域法院作供。他供称,虽然案发时警方已就71游行发出反对通知书,但主办单位会提上诉,他料游行上诉得直,强调无意煽惑他人参与非法集结。 本案第5被告、前东区小西湾选区议员陈荣泰(58岁),被控一项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指他于2020年6月30日,在终审法院外非法煽惑其他身份不详的人,明知而参与一个属未经批准的集结的公众游行。暂委法官郑念慈周二(28日)裁定案件表证成立。 陈荣泰周三供称,他为一名传媒工作者,曾在多间报章、电视台及电台工作,最后一份工于D100电台任职监制。他从未从政,于2019年萌生参选区议会的想法,主要是因为2018年台风山竹袭港,陈认为他居住的住小西湾区清理树林等议题与其他区有很大分别,指「当区代议士做得好差」,他想改变自己社区,故放弃电台工作,开始落区实践自己的想法,再参选区议员。 他于2019年11月24日胜出区议会选举,翌年上任东区区议会小西湾选区的区议员。但本来四年区议会任期,他去年9月「被DQ」,被指违反宣誓内容,他认为被DQ是因为他有份帮忙做民主派初选的票站。 陈称,案发前一日,他收到曾健成「牛哥」通知,指希望他出席案发当日的记者会撑场,该记者会的召集人是陈皓桓。陈皓桓当时是社民连的人,但为人所知他是民阵的副召集人及发言人。陈荣泰答应到场支持,他认为该次记者会是民阵就71游行被警方拒绝上诉而进行,「作为香港人同新任区议员,当然希望游行上诉成功,尤其71游行系2003年至2019年嘅传统,政府每年游行完都有回应...我衷心希望可以批准」。 案发当日在终审法院门外,陈身穿黑衫、戴口罩出席记者会,「我一直都系企后面,我觉得自己冇角色」。陈指,他当日只是去「撑场」,认为自己到场已经足够,并无打算发言,即使是陈皓桓发言完毕后向后问他「冇嘢要发言?」陈亦回应「唔需要」。 而当日在记者会发言的人之中,陈最熟悉的是「阿牛」曾健成,两人相识十几年,在工作中认识,后来因「大家都系柴湾人」而相熟。陈称其他人不太熟悉,徐子见亦是东区区议会同事;至于胡志伟,陈形容「工作上有采访过佢,谈不上认识,没有私交,没有来往」。 陈荣泰当日曾有约50秒的公开发言:「(听日)大家著啲花啲嘅衫、有啲节日色彩嘅衫,唔好著黑衫、留返我哋著。而另一样嘢,我想讲嘅就系话2003年有份行出嚟嘅时候,大家都可以咁样行出嚟,点解今年一个所谓《国安法》出嚟啦⋯⋯听日系我哋指标嚟㗎,作为一个香港人,假期想去行街,喺铜锣湾行下Sogo都系会有事嘅,咁我哋都想试吓,到底系有咩嘢事?」 陈解释,他本来从没有打算发言,但是陈皓桓回答记者问题时,曾称「有记者问佢以咩身份,我今次以个人身份,冇同民阵夹过...我相信企系我后面嘅立法会议员、区议员又好,都有有被捕嘅风险。」 陈指,他当时心想,他出席是「一心撑民阵」,陈皓桓的说话与他本来出席的理念不相同,「我觉得佢唔代表我,我冇犯罪意图同动机,我从无谂过自己会被捕」,「所以我需要出嚟讲我系撑民阵,并唔系撑个人身份嘅意见」,故在陈皓桓发言后就称「我想讲两句」,并作出以上发言。 他指,他在言论中提及年轻人,是因为当时有人认为年轻人穿黑衫就是「搞事」,他出于关心青年人而作出言论,他当时主要是想表达支持民阵游行,强调发言并没有准备、没有讲稿。 当日他有与其他被告一样,手持写上「71齐上街 反对国安法」的纸张合照。陈解释纸张是陈皓桓给他,内容亦是民阵申请71游行的主题及口号,合照只是「仪式及指定动作」。 他强调,从来没有参与过政治组织或有政治连系,他只是关心社区、作为香港人关心香港发展,完全没有打算进一步选立法会或争取更多政治本钱。被问到有没有想过叫市民71无论如何都要出来游行,陈称「绝对没有,我唔会犯法,更加唔会叫人犯法。」 盘问下,控方质疑陈皓桓发言时曾提及「上诉都必然系唔成功...无论如何都会游行」,如他不同意说法,为何陈听到既不澄清、又不离开?陈称因为当时民阵并没有放弃上诉,上诉亦在案发当晚6点有结果,「我当时都系觉得、真实希望可以上诉得直」,其他人的说话他没有太多关注,「政治人物讲嘅嘢都大同小异」,「佢表达自己不满,冇咩问题;呢啲系佢哋嘅睇法,唔系我嘅睇法」。陈强调,他无意煽惑任何人,「我唔代表任何人,亦冇任何人代表我」。 陈又透露他的婚姻状态,多年前因赌钱问题而与太太离婚,其后决心戒赌,并与前妻再次结婚,不过陈称不想因为此案而连累到太太,「可能要好多钱,或者诉讼压力」,故决定再次与妻子离婚。 控方周四(30日)作结案陈词。 同案另外7名被告为陈皓桓(24岁)、曾健成(64岁)、徐子见(53岁)、胡志伟(58岁)、朱凯廸(43岁)、梁国雄(64岁)及邓世礼(58岁)。他们早前已认罪。首4名被告承认一项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另除曾健成和陈荣泰外,其馀被告被控一项举行或组织一个未经批准集结,及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徐子见、胡志伟、朱凯廸和邓世礼被控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则获存档法庭。7人被判囚6至12个月,其中正因其他案件而服刑的陈皓桓、梁国雄及朱凯廸,本案部分刑期须分期执行,3人须加监1至3个月。 往年香港在71主权移交日都会有大型游行,但在2020年首次被港警禁止。今年回归25周年,往年在71发起示威的社民连因近日被问话,取消今年所有集会活动。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9.【离散港人】在台港人分享移居台湾心路历程 学者指移民可解决「少子化」问题 近期不少声音指出港人申请定居台湾困难,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周三(29日)举办分享会,希望透过在台港人分享其在台的心路历程,减少社会上的歧异。有在台港人分享,移民一定要因为喜欢那个地方,而非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否则去到哪里结果也一样,并不合适。也有学者提出,台湾面临少子化问题,政府一定要揽才、育才及留才,让人才留在台湾。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周三(29日)举办「携手连心&迈向美好:在台港澳人士生活分享会」,希望透过对话交流,减少歧异。 在台港人、现于科技公司任客服工程师的周凯欣2014年来台,今年已是第8年。当初考完HKDSE后便到台湾念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她觉得台湾不少制造业在全球地位也是数一数二,工程系工作发展前景较好,所以毕业后她选择待在台湾,希望5年后再申请定居。别人看她会觉得她一帆风顺,其实并不是。她提到,当初毕业时也经历过4个月空窗期, 每天都很忧虑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担心雇主是否愿意帮忙跑文件。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她也多次问自己是否要留在台湾,不用再为政策的事情烦恼。但她最终决心留台,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个性较合适待在台湾。 她对本台指,当初选择到台湾的另一个原因,是感受到台湾的人情味,令她对这个地方有所憧憬。作为以侨生身份来台的一份子,她也有留意一些关于港人留台困难的消息。她同意目前留台比以往困难,等待时间较长,她认为原因是申请个案增多,难以短时间内增加人手处理。而且台湾政府首要目的是要为国民负责,所以审批个案谨慎,周凯欣续指,移民的门槛一定会有一些限制,因为必须选择一些真正对台湾具有贡献、有益的人才会让这些人得到审核通过。她希望大家也能够理解这一点,彼此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互相理解。 周凯欣又觉得一定要因为喜欢一个地方才移民当地,而非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否则去到哪个地方结果也一样。 周凯欣说:我的建议是可能要比多一些耐心去认识这片土地,留一、两个月,看看是否真的习惯及认识这个地方。重点是决定去一个地方定居的话,背后原因及动机不是为了想逃离某一样东西,否则来到这个地方,这里一样有问题,是否又继续逃离?而是你来到这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你发现很适合你,你觉得很喜欢,在这个地方生活你会更幸福快乐,因正面的原因留在这里或申请移民,而非为了逃离某一东西。 在台港人、美食旅游YouTuber黄恺晴分享,自己来台已有两年半,并准备与台湾男友结婚,之后定居台湾。现时她的工作主要是经营其YouTube 频道。她非常喜欢台湾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活,而且许多景点可以媲美外国。这段时间她渐渐对台湾有归属感,因此希望用微小的力量,利用拍片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台湾,亦分享一些资讯给想来台湾的香港人。她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她同样觉得一定要喜欢那个地方才考虑移民,并要融入当地文化。 黄恺晴说:我觉得好多人可能会被一些媒体或网络上的声音误导,可能以为台湾人不欢迎香港人。但其实我自己亲身的经验,不觉得有这个问题。我身边的台湾朋友也对我很友善,以及例如我遇到甚么问题,要打去一些机构问,他们都很乐意答我。所以我不觉得特别被台湾人排除在外。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荣誉会长、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说,台湾这块土地没有天然资源,每年都有天灾侵袭,台湾能够有竞争力是来自于人才,但却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少子化问题亦非常严重,他觉得接收移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张五岳说:不管谁执政,台湾政府都必须要面对3个问题,第一个一定要揽才,延揽优秀人才到台湾;第二个一定要育才,这块土地能培养优秀人才;第三个共同部门,社会各界最关心的就是留才,让人才留在台湾这块土地,才能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他指许多港澳人士分享相关经历,希望台湾政府能广纳意见。 近年许多港人移民台湾,去年获在台居留许可的港人达1.1万人,创历年新高。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港青移居加国感旁徨 国会议员倡取消五年毕业限制 加拿大政府去年2月推出为香港人而设的救生艇移民计划,吸引年轻港人申请移居加拿大,但计划中的工作签证设有「5年内毕业」限制,有国会议员质疑计划门槛过高,要求政府取消5年限制,使持合资格教育证书的港人,在当地工作满一年后,均可以申请永久居留。 针对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加拿大去年为港人推出救生艇计划,放宽对香港人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的要求。该计划让过去五年于大专毕业的港人申请Open Work Permit(OWP)工作签证,并于工作一年后以「香港通道」(Hong Kong Pathway)取得永久居留身份(Stream B),惟同样规定申请人不得毕业超过五年。不符上述资格的港人可用学生签证循Stream A移居加拿大。 本台访问了两位分别受五年毕业限制影响的香港年轻人,他们不约而同认为有关的限制,令他们的移民之路困难重重。 2018年大学毕业的Mannix,今个月中取得OWP抵达加拿大,他需要赶及在今年9月前找到工作,并在明年提交Stream B申请,以符合五年毕业限制。他表示,此限制令他的计划变得非常仓卒:「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工作,时间之短,好多工作都要被迫去做,亦担心因太心急而坠入求职陷阱。」 本身从事教育界的Mannix直言,自己因应搵工时间仓卒而降低了职位要求:「我可能会找一些餐饮业或零售业的工作,因为以我了解加拿大的职场,若要找文职工作,可能都需要一至两个月时间去做背景审查等,变相我亦被迫要从事本身不擅长、甚至未接触过的工作。」 至于已经大学毕业并投身职场十年的Eric,不符合Stream B的申请资格,他已获加拿大大专课程取录,但目前仍在香港,苦恼应否以Stream A学生签证移居。他表示除了学费支出,自己亦担心能否适应加拿大的教育:「始终(加拿大)与香港是不同的教育模式,再拣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连的科目去读,都会担心自己是否应付得到。」 他认同当局应取消五年限制:「取消了五年门槛一定会更吸引,节省的学费可用作适应当地生活,并在到埗后了解当地哪些行业适合自己,再去进修相关科目。因在香港根本不清楚当地实况,或会为了永居身份而报读未必适合自己的课程。」他又指若成事自己会考虑申请Stream B:「(因为)香港的政治环境,好像一觉醒来好多东西都失去,有种旁徨。都会想可否在其他地方寻回失去的东西。 加拿大国会议员兼新民主党移民、难民及公民事务评论员关慧贞(Jenny Kwan)上周去信加拿大移民部,要求取消OWP及Stream B中的五年毕业限制。关慧贞认为,这些例子证明移民部未有考虑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好明显他们无考虑过香港申请者的意见去进行。有很多移民,甚至难民都为加拿大带来很多贡献,我相信香港朋友如果不受这些限制,将可带给加拿大经济、文化等社会贡献。」她批评政府这些限制只是带给申请人阻拦,亦未有想深一层,顾及这些限制所带来的困难,会「迫大家求求其其搵份工」,无机会用自己的才能作出贡献。 关慧贞又鼓励香港新移民可以将自己的困难及意见,向政府及当区国会议员反映,要求政府改善救生艇计划,令计划可以真正帮助香港。 记者:胡彗蓝 责编:潘加晴 11.【主权移交25年(一)】自由篇—「一国」成真「两制」为幻 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实验做了25年,维园「六四」烛光熄灭了;「民主女神像」倒下了;公民社会瓦解了;反对声音消失了;《苹果》被摘掉了;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名誉被抹去了;而不变的是由恐惧促成的大规模移民潮。本台走访香港和英国,了解多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港人,经历回归后所谓的「温水煮蛙」,迄今如何评价这实验中期享有的「自由」?自由亚洲电台特别从「自由」及「政治」角度,去审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第25年的变迁,现在请先听听「自由篇」。 时光回到1980年代的中英谈判,港人面对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大限将至,尤其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对于香港日后能否继续维持现行享有的权利、自由、民主、法治,以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少港人都忧心忡忡,导致数以十万计港人远走他乡。 邓小平说:不会变,就是50年不变。50年这个不变,也没有变的道理。 香港在主权移交前被恐慌气氛笼罩,时任中国国家主席邓小平向港人派「定心丸」,承诺「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现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50年不变」,港人仍「马照跑,舞照跳」。 回归后,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实验开始,考验中共能否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为首任接手香港的中共政府,时任国务院总理朱熔基2002年11月访港曾向港府官员,自信满满地如此说。 朱熔基说:香港回归祖国了,如果在我们手里搞坏了,那我们(中央政府)岂不成了民族罪人? 主权移交25年,尽管中国领导人在1997年前后作出过无数的承诺,仍无法保守香港的「不变」。 尤其直至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紧接2020年《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以及北京修改香港选制,「一国两制」被英国、美国等先进民主国家视为名存实亡,美国更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地位。这个曾由1995年至2019年连续25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东方之珠」,2021年开始不再获得美国传统基金会独立评级,香港被视为中国其中一个城市。 香港经济学博士罗家聪向本台称,不少港人以往一直处于「温水煮蛙」的状态,直至近年香港局势急转直下,才惊觉已面目全非。罗曾在中资银行工作14年,直至2019年「被迫辞职」,直言见证香港过去20多年来不同领域的制度、资金和人员逐步被中国大陆「同化」和主导,香港经济外资比例减少,「一国两制」步向「一国一制」。 罗家聪说:你以前看这里任何领域的事情,政治经济很多都是和内地不同,数据和股市也不同,但你现在慢慢地同化了,没有分别。归根究底都是那一句,你是本身在这里的人适不适应?最初比较著紧较重点的领域,像金融银行,他会安插人员,但很多领域不知觉间便会被全部更换,甚至一些不赚钱的,例如教育学校也是。因为他要洗脑,也都换了他们的人,你现在看看哪一所大学校长不是内地人?哪个院长不是内地人? 悼念「六四」一直被视为「一国」是否可以真正分开「两制」的指标。回归后,香港是唯一一个每年都有「六四」公开悼念活动的中国城市。直至「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仍有18万人参加。不过,今年香港的「六四」,维园再没有烛光。加上近两年香港紧随北京「清零政策」,港人已经习惯不能聚集的新常态。 2022年6月4日当日,有市民坚持身穿写有「人民不会忘记」黑衣,出现在昔日「六四晚会」集会地点——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 香港市民说:来很和平地纪念「六四」这天,他们说不是「屠杀」,就叫「事件」吧,怎样也好,都会用另外一些不相关的理由阻止你,和平也不可以,那还有甚么自由呢? 不但维园「六四」烛光被灭,「六四」印记亦被绝迹,包括原本竖立香港大学的「国殇之柱」被一分为二拆走;被髹上「六四」标语「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歼豺狼民主星火不灭」的港大「太古桥」被校方洗刷一空;支联会「六四纪念馆」的民主女神头像等纪念物品被警方带走;由陈维明制作的两项著名作品,包括位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民主女神像」及香港岭南大学的「天安门大屠杀」浮雕被清除。 「一国两制」承诺香港人继续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回归后的香港的确曾经还是「示威之都」,每年「七一游行」、「元旦游行」备受国际注目,多次创下游行纪录,包括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的50万人游行;2019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两次游行,人数分别达到100万及200万。但在《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塞爆」港岛的示威人海经已「被消失」,要求官员下台、「光复香港」、「香港加油」等不少口号更成为「煽动禁语」。 就连主办集会游行的民阵和支联会都被迫解散,更有多位主要成员被捕,连同数十名泛民人士至今仍身在狱中。在教协、职工盟等逾60几个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一一解散下,公民社会正式被瓦解,反对声音变得微弱,数以千计的议员、律师、教授、医生和学生沦为「政治犯」。 意大利神父甘浩望因向往共产主义理想,70年代来到被视为中国对外窗口的香港,致力帮助弱势社群,见证著香港公民社会的发展。他说,香港公民社会力量消失,对港府管治并非好事。 甘浩望说:他们应该明白100万人、200万人去示威,是为了甚么?一个聪明的政府,见这么多人示威,这么多人去烛光晚会,应要去明白,不是镇压,不是禁止人们。 在「后国安时代」的政治风险下,甘浩望仍继续一个人的抗争。他说,即使声音微弱都不应放弃。 甘浩望说:不想发声,不想行动,甚么都不想做,会变了一个麻木的社会、大家恐惧的社会。 香港被消失的声音,亦包括新闻界。至少10多个报刊、独立网媒、电台被迫停运,包括《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及多名高层因《港区国安法》被囚押至今逾1年,《苹果》2021年6月25日出版最后一份报纸后就被迫停运;《立场新闻》2021年12月29日因《港区国安法》而被迫停运,2名高层仍被还押;《众新闻》亦在2022年初在政治压力下被迫结束。 前《立场》采访主任林彦邦现转型为公民记者,在社交媒体自设网媒专页,以1人之力继续报道新闻。对比以往的团队工作,他认为现在有必要学习摆脱旧有思维。 林彦邦说:我们已经不可能去想像,再有《立场》、《苹果》,用一个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群去做一个有影响力所谓自由派的传媒,是不可能。他不会容许你这样做,那么你只可以思考怎样化整为零。主流传媒会报道记者会,李家超见记者,即使我想做都不能进去,我现在没有记者证。剩下需要我这种身份去补位的,通常就是那些街头发生的事,或是这些所谓「政治犯」出狱,未必在主流媒体的视线内,就算有也不明显,这些是我要去补的位置。 林彦邦于2006年入行 ,曾在多间主流电视台和报章工作。他没想到如今不但自己曾经工作的新闻媒体因政治原因被迫停运,更与昔日共事的同行「战友」囚窗相隔。 林彦邦说:《国安法》之后,有很多说话不能讲,很多东西不能写,甚至做一个专访都不行。没有预料过写文章原来是刑事罪行,没有预料过你说一些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且那些都是客观事实陈述,原来会被叫作煽动,而不需要煽动对象,你也不知煽动了谁人。 对于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全球新闻自由排名,香港由2002年首次公布的第18名,跌至2022年的148位,林彦邦认为数字反映事实。 林彦邦说:排名是一些硬梆梆的数字,但是你亲眼看著所有事情一直恶化,然后到2021年《苹果》、《立场》和《众》没了,所以排名跌至低于菲律宾,是合理的。我不知道最自由的状态是怎样,我只知道很不自由的状态是怎样,就是现在的模样。 为找回自由的天空,不少港人决定离开。根据入境处数字,过去连续3年香港人口录得净移出,今年头3个月,净流出香港的人数超过14万人,人口逐年下跌至741万人。虽然并没有具体移居海外的数字,但是普遍被视为新一波移民潮。 有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英国,是不少港人离港后的目的地,包括香港政治名人、专才、艺人和教授等。而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前会长马仲仪亦是其中之一,不过她对有人表示离开香港是因为要「做更多的事情」的说法就另有看法。 马仲仪说:我自己有时去讨论香港的事,我会很在意去想,在香港的朋友听到我的评论,会有甚么感觉?他们已经在受苦,我不知道他们,喜欢听到我好像为他们发声,还是会越听越觉得沉重?我想,说要为了做更多的事情而离开,这句说话是不是没有人做到?例如你是罗冠聪这些政治人物当然做到,因为他在香港动弹不得,但是对于一般来这里的香港人,或者我自己,我不觉得可以谈得上这样。 「一国两制」史无前例,这个实验做了25年,多位早前出席英国当地「六四」集会的移英港人,直指香港人当初深信「50年不变」的想法是「天真」。罗家聪则称全面被控制难以避免,「只是习惯与否」。至于林彦邦则认为,回归25年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是不可行,其在于「这地的人跟他们的宗主国是没有信任可言」。香港人,来到主权移交25年的今天,你们又有何结论呢?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2.【未普评论】这些缓和迹象说明甚么? 进入2022年以来,中国政局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中,但最近似乎出现一些和缓迹象。大陆政治学者吴强先生最近在接受明镜CEO何频先生的专访中表示,中共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和解信号。 我也认为,大陆在某些方面,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似乎和缓的信号。比如,习近平的三名臭名昭著的干将退居闲职,西方对中国在新疆、香港和俄罗斯问题上的强烈不满,因而略微释怀;中国的战狼外交似乎正在收敛,中国和美欧的关系似趋于和缓;红二代中有人被重用,可能预示著习近平和红二代之间的紧张关系会缓解。 习近平的干将,包括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新疆书记陈全国和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都是习近平的忠臣,都在任上使劲浑身解数,向习表忠讨好。乐玉成就是在普京二月访华时,道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的名句,这肯定代表了习近平当时的心声而颇获官媒好评。但此时非彼时,近来中俄关系的不尴不尬,让习近平心生烦恼,于是,这个自1986年起就搞外交的乐玉成,顺理成章地成了替罪羊,被发配去搞甚么广播电视的劳什子。陈全国,在新疆使出非人权的霹雳手段,把上百万新疆人关进所谓的「再教育营」,引发西方国家的集体声讨。他去年年底被调离新疆,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至于张晓明,此公在港澳干了36年,本来没甚么大本事,只因一贯戮力推动极左政策,为习近平提早收复香港,断送香港「一国两制」立下大功。张在国际上成了过街老鼠,最近被任命为中国政协副秘书长。有人说,此举是对张的贬斥!香港作家颜纯鈎嘲讽说,这三个部级高官,在外交﹑民族﹑港澳三个层面,以极左面目张狂多时,本以为可以邀宠升官,未料习近平的极左政策面临「收皮」,三个极左马前卒被「祭旗」,意味著中共的大国策,正处在全面反省检讨的前夕。 中共是不是真的在「全面反省检讨」,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西方国家已经体会到中国官方试图传递的和解信号。最近,中国派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走访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法国、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据了解内情的人说,吴红波所到之处都放软身段,承认中国「犯了错误」,从处理新冠疫情、实施「战狼」外交,再到经济管理不善等,「中国明白他们走得太远了。」 美中两国之间也出现了些许缓和的蛛丝马迹。6月13日,杨洁篪同沙利文在卢森堡会谈进行了四个半小时,双方分别用「坦诚、实质性、富有成效」和「坦诚、深入、建设性」总结这次会面。就连美中两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和魏凤和6月10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会晤上,双方指著鼻子骂对方是台海地区的威胁,也被《华尔街日报》神秘地解读为,双方大放狠话,「实则是在缓和局势」。 再有,红二代潘岳近日被委任为民委主任,有人说,他可能会用美国的大熔炉理念处理新疆问题,有人还得出红二代被重用的结论。或许他会用不同于陈全国的方式治理新疆,但很难就此说红二代被重用。同是红二代,罗点点给马晓力最近披露的公开信,就直指习近平清零政策的荒诞。尽管马晓力和习近平的私交曾经不错,在习近平初上台之际,曾率众多红二代鼎立相挺,但罗马二人绝无可能被重用。 那么,这些缓和或试图缓和的迹象说明了甚么?依我之见,说明习近平在让步。向党内不满他的力量让步,向欧美国家让步,向红二代中原本支持他但现在不支持他的力量让步。为甚么让步呢?因为经济太糟,不让步,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崩盘;中国经济崩盘,习近平依赖的财源就有可能枯竭,社会就有可能陷于动乱;党内不稳,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三者连结而来,习近平根本无法招架,连任就可能破局。所以说,习近平必须让步,不让步,大家一起完蛋!这是没有选择的。 根据习近平的心胸、认知、野心及政策的走向和执政的轨迹,他在此时此刻玩点让步的把戏,搞点权宜之计,可能性很大。他这样做十有八九是为了助自己度过难关。一旦过了难关,只怕他会向认定的极权方向大步迈进。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3.【离散美利坚】各地港人留学生团结互助 无惧小粉红袭击继续抗争 在美国一些港人聚居的大城市,如纽约、三藩市等,举行抗争活动时,相对容易号召同路人帮忙,但在大学校园内要筹备活动的话,人手往往是一大难题,不但增加举办活动的难度,而且有更大可能遭受「小粉红」的威胁,甚至袭击。 刚刚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气象学学生T仔,就在今年「612」前夕于校内张贴撑港文宣,而被「小粉红」推跌并抢手机,T仔忆起当时惊险的情形,仍犹有馀悸,但表明不会因此而被吓退。 T仔又透露,自「反送中运动」后就与多名同学成立了 「东亚自由促进会(Cornel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East Asian Liberty)」,为东亚受压迫群体发声,虽然人手短缺,亦需兼顾学业,但自觉身处美国自由国度,有责任提高香港议题关注热度。过去3年,T仔都风雨不改、身体力行,由最简单的张贴文宣,以至举办讲座、集会等都有做过,基乎都是「一脚踢」。有见及此,T仔亦加入了港人留学生组织「自由香港学生运动(Students4HK)」,冀发挥守望相助精神,与其他一样在筹备活动遇上困难的留学生,互相分享资源及交流经验。 主持:胡凯文 嘉宾主持:邵岚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0 months
1
0
0
0
6-28-2022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2年6月28日 1.林郑:期待习主席重要讲话 社民连:被约谈故不办示威游行 还有3日就是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的日子,过往都会于7.1示威的社民连,其主席陈宝莹周二(28日)发声明指,由于部分义工及友人被国安警察约谈,该党今年不会有任何示威活动。香港各区出现一片「红海」。会展一带亦开始严密布防。警方在记者会上指香港本土主义冒起,加上国际形势,故高度关注恐袭威胁。而即将卸任特首的林郑月娥在脸书确认,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来港,并发表讲话。 陈宝莹周二发声明指,部分义工及友人被国安警察约谈,经评估形势后,在7.1当天不会有任何示威活动,她强调:「形势艰难,未能透露详情」。 今年7.1将会是社民连首次不举办任何示威活动。以往每年7.1,社民连都会在湾仔一带示威抗议,近年因疫情限制而缩减至4人。去年是中共7.1建党一百周年,4名社民连成员按惯例游行,要求当局释放所有「政治犯」。社民连上一次举办活动,是在「六四33周年」在铜锣湾摆街站,并悬挂无字的黑布,以悼念「六四」及哀悼表达自由的丧失。而对上一次的游行示威,则是5月8日的特首「选举」日,主席陈宝莹及两名成员拉著「一人一票选特首,立即实行双普选」的横额,本打算由湾仔家计会游行至会展,期间有约30名警员沿途紧随,最终社民连3人只能游行至中环广场。 7.1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的纪念日临近,香港市面上亦见保安明显加强,警方已开始派人到港铁站巡逻,周二下午在港铁金钟站和会展站的大堂,见到大约10名身穿反恐特勤队、铁路应变部队以及机场特警组新制服的人员先后到场,亦有警员到月台巡逻。典礼会场湾仔会展中心一带,上午有多辆警车停泊,会展中心、港湾道瑞安中心、中环广场亦设置了大型水马和铁马,有警员驻守部分出入口。 特首林郑月娥周二在其脸书确认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大会暨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指这是「彰显中央对特区的重视和关怀」又指「期待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的重要讲话,为特区指明方向,助港再上新征程」。 而香港警方发言人周二发新闻稿表示,「警方正以国家主席可能来港出席活动为前设作保安部署,警方会采取适当的保安措施以确保整个安保行动能在有序及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发言人指,将会实施封路、临时交通改道及人流管制,主要活动场地外会设有采访区,方便传媒工作,警方亦会在保安区外预留「指定的公众活动区」供市民进行公众活动。他又呼吁参与公众活动的人士,要遵从在场警务人员的指示外,亦需保持社交距离及遵守相关防疫规定,以免违法。 警务处助理处长吕锦豪在周二的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来港的安保部署包括提供近身保卫、场地保安和车队护送,又归咎近年香港本土主义冒起,警方高度关注恐怖袭击威胁。 吕锦豪说:至于讲到如何评估现时的风险级别,我们警队一向都有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我们亦有向海外及内地的情报单位不时交换情报,作出适时的风险评估。到今日为止,我们香港没有具体情报显示我们香港会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所以我们在香港现时的风险级别维持在中度。但就主席来港出席25周年庆典,及第6届政府就职典礼而言,我们亦有做风险评估并不时更新。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形势,我们国家主席来港出席活动,一定会是世界的焦点。 综合香港媒体消息,林郑月娥已发出请柬,邀请嘉宾周四(30日)下午4时35分在会展中心出席「香港各界人士会面并合照」活动,但请柬没有提及是与谁会面。据了解,获邀的包括准备离任的特区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与全国政协委员。另有消息指,将要宣誓的候任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等,将于周四早上入住邻近会展中心的万丽海景酒店隔离。 记者: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 2.【中共二十大】京津沪书记向习表忠 李鸿忠「爱戴核心」措辞露骨 近期,北京、上海及天津等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在党代会上发言,对总书记习近平表忠心。有分析指出,习近平执政乏善可陈,内政外交决策接连出现失误,因此唯有让其嫡系亲信在二十大前大搞肉麻的个人崇拜造势。 中共「二十大」将于数月后召开,各地近期正在举行中共党代会。北京、上海及天津等地的市委书记先后在会上向习近平表忠。 其中以天津市市委书记李鸿忠的措辞最为露骨。在天津市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李鸿忠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地位和权威。他还说,要自觉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感情上衷心爱戴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等等。 李鸿忠曾经在数年前第一个用「习核心」称呼习近平,又发表过「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等金句。 资深媒体人夏田对本台表示,向习近平表忠的各地高官们希望进入中共中央新一届政治局,而借疫清零就是他们高升的阶梯。 夏田说:支持习近平的人都是在位的,而且是地方大员,习的清零政策对官员来说,搞经济远没有清零这么容易出政绩,搞清零,只要控制好就行了。所以相对来说,这是地方大员近几年在清零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支持习近平的原因。 夏田指,在吹捧文化盛行的中国官场,如果官员不会吹捧就很难晋升,何况习近平对此很是受用。 夏田说:虽然习只是一个接班人,但是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是从走资派手里建立起一个新时代,这个功劳很大。上面人喜欢这种吹捧,下面人才会这么肉麻,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肉麻。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对本台说,邓小平在晚年反对搞个人崇拜、反对把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放大高挂,但是四十年后,中国把一个人捧为神的时代再次到来。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曾经被称为「伟大领袖」、华国锋被称为「英明领袖」,习近平是「英明、卓越领袖」,说明对他的个人崇拜已经超过了华国锋。 杨海英说:习近平主席是「英明、卓越领袖」,说明他已经超过了「英明领袖」华国锋,很有可能跟「伟大领袖」并驾齐驱。今年秋天,党的二十大会议即将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将走上「卓越领袖」的最高顶峰。这是全国人民表忠的机会。 有分析指出,再过数月就要登场的中共的二十大,攸关中共高层权力布局和人事更叠。不过,外界广泛批评习近平执政乏善可陈,内政外交决策接连出现失误。有指习近平唯有让其嫡系亲信在此时大搞肉麻的个人崇拜造势。 除了李鸿忠,被认为是习近平心腹的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在第12次党代会上表示,「最有力的行动是勇担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而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在做报告时,提及备受外界瞩目的「领袖」措辞,并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和领袖风范」。 记者:乔龙/程文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维权律师】「中国律师界良心」张思之丧礼 当局严控亲友及律师悼念 被称为「律师的良心」的著名中国维权律师张思之近日离世,享寿95岁。周二(28日)是他的丧礼,但当局严控亲友及律师悼念。有大陆维权律师批评,连张思之的告别仪式都无法参加,是中国近年人权律师环境严重倒退的其中一个讯号。 中国第一代维权律师张思之上周五(24日)下午1时许在北京逝世,他的丧礼周二(28日)早上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在中国律师界举足轻重的张思之离世,不少人都希望前来送殡,但都被拒之门外,包括在2014年委托张思之辩护的维权律师浦志强。 浦志强周二(28日)在社交网发文指,告别仪式上,他未能进入厅内:「连家属在内只让20人内进,厅里不准停留,不让拍照,在交涉下只让一人负责拍摄」。他在帖文内附上几张照片,显示亲友在馆外停车场拿著张思之的照片合影,以及场地门外有人驻守,帖文讽刺道:「殡仪馆服务人员,著淡蓝色罩袍,站姿极其飒爽。」 大陆维权律师莫少平与张思之认识近20年,他接受本台访问称,据说是因为疫情关系,告别仪式只允许20个名额,亲属来了10几人,其他人都不准内进。他对于未能参与张思之的葬礼感到很遗憾。 莫少平说:很遗憾,因为跟张思之,我们的交往算蛮多的,我们每年都会去看看他,因为他后来身体不好,往后我们也是经常探视他,去他家里探视。 莫少平忆起与张思之的往事,他们曾共赴德国、台港两岸三地参与法律研讨会。在他眼中,张思之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是中国律师界的标志性人物。 莫少平说:肯定是在中国律师界,起码我个人认为是标志性的人物,这个人非常正直,有正义感,因为他代理了很多敏感的案件,虽然大家都说「他代理的案件可能没有一个是胜诉的」,但是代理这种案子本身就需要勇气,本身就需要非常责任心,非常投入。老先生也是一位非常一位谦逊、和蔼的一位令人尊重的先生。 大陆维权律师尚宝军接受本台访问指,张思之是他的前辈,非常尊敬他,他们每年都有见面,又称张思之一生非常传奇,作出很多贡献。他与很多律师都想出席张思之的丧礼,遗憾不获准许。他认为情况反映中国司法倒退。尚宝军形容,现今在中国做律师的环境愈来愈差,加上近年疫情,情况更艰难。 尚宝军说:连张老这样的告别仪式都无法参加的话,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讯号。我当律师也有20几年了,最近几年的退步确实是非常严重,从2014年以来这个形势愈来愈紧,尤其最近几年都有疫情的问题,在疫情的控制下,显得这个环境更加迫切,我想你们(香港)也能感觉得到。 张思之于上周五,享寿95岁。张思之除了是文革「江青四人帮」的律师外,也曾为「六四」事件中的鲍彤、魏京生、王军涛等人辩护,以及为高瑜、浦志强等自由派人士、维权律师辩护。张思之曾说「人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面子」。 张思之于1927年11月出生于河南郑州,是1949年后第一代法官、第一代律师,被誉为是「中国律师界良心」。1956年,张思之受命组建北京市第三法律顾问处,翌年被划为北京律师界第一名右派分子,开始了长达15年的劳改生涯。 他生前任北京市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名誉理事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曾创办《中国律师》杂志,著有《甚么是法律》、《我的辩词与梦想》、《我们律师》等著作。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专访李明哲】国际救援促成公开审判及待遇改善 五年牢狱「实地考察」中国人权 曾被中国当局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入狱五年,四月刑满获释获准返台的NGO工作者李明哲周二(28日)接受本台国语组专访,透露原订本月下旬赴美出席听证会,但因在大陆狱中接种的疫苗不被美国接受,无法成行。他此行原本想强调,其案件获公开审判且狱中待遇得到改善,美国等国际救援起了关键作用。 李明哲原订上周四(23日)启程访问华盛顿进行「感恩之旅」,但因在去年于狱中被施打的三剂中国智飞新冠疫苗并未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遭美国卫生当局驳回豁免申请。 李明哲周一(27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表示,原订周一(27日)受邀出席美国国会议员史密斯主持的听证会,与中国维权律师丁家喜妻子罗胜春和中国非政府组织「长沙富能」负责人程渊的妻子施明磊同台阐述中国人权状况;另在周三(29日)于国际宗教自由峰会分组论坛上发表演讲并有一场记者会,行程中还会拜会美国国务院、国会议员、美国国会及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CECC)和民间机构,之后转往德州访问。 最后一刻确定无法成行,李明哲说,虽有遗憾,但相信未来疫情好转,或美国边境政策改变后会再赴美。李明哲认为,他有责任跟国际说清楚国际救援能起到的作用。 李明哲说,网路上有种说法认为国际救援没用,所以他才会被关五年。但他最近拜会多个公民团体表达感谢时,都对他们强调,包括美国、欧盟、联合国、欧洲议会等每一个国际救援动作,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自认其案件可获公开审判,跟他的台湾人身份和美国的救援有很大关系。 李明哲说:我的案子是习近平上台后,所有用颠覆国家政权罪唯一一个公开审判的案件。公开审判有很大的好处,他必须把所谓的罪证搞清楚,不能栽赃我是间谍,也不能说我是去中国嫖娼。中国所有在法庭上公开的所谓我的罪证,都是我在网路上的言论,没有一个是我在中国实地做了甚么(事情)。他公开审判,他所有证据变成指证它自己违反世界言论自由的罪证,中国给它自己的罪证。 李明哲说,很多中国政治犯家属都被剥夺探监权利。而他的妻子李净瑜在疫情前能正常探监,李明哲认为也是此案深受国际关注的原因。李明哲又提到,因为国际关注,他没有受到肉体酷刑,但遭受最大精神虐待是单独囚禁,而这正是中国打压政治犯的常用手段。 李明哲说:不让你和外界联络,没有正式逮捕,没有律师介入,你看不到任何书籍、杂志、电视,完全软禁状态,二十四小时二个人看着你,包括上厕所、洗澡,对人造成很大精神压力。很多中国政治犯出狱后,精神状况不好,就是指定地点、限制居住拖到好几年。我很幸运,在国际压力下,(这种情况)只经历二个月结束。这对身心的伤害,已构成联合国认定的精神酷刑。 李明哲又提到,台湾非政府组织曾发起一人一信声援活动。他在牢里「见证」这种做法有效。 李明哲说:中国对国内宣传,这些人是配合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推颜色革命,破坏中国安宁。不知道的警察搞不好真会相信我是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在互动时出现过激的行为。你寄信去监狱,警察知道很多人寄信,这人有很多关注,不能有过激行为。中国有句话说,「没有没有理由的爱」,「没有没有理由的恨」。这么多不认识的陌生人寄信,会给警察和狱方一种观感:这似乎不是十恶不赦的人。 李明哲以其亲身经历证明中国监狱是「血汗工厂」,指他被关押湖南赤山监狱期间,一天强迫劳动十二至十三小时,远超过法律规定的八小时。很多狱警跟他说,因他妻子国际救援成功,他才享有一周休息一天的待遇,其他监区都没有。等他调离该监区,又恢复没有休假日的情况。 李明哲曾一度移监到北京,他问监狱警察,为何狱中伙食有一股臭味?警察告诉他因为用的油太差。 李明哲说,在赤山监狱期间做鞋子、手提包和手套,还有缝纫、裁鞋子等工作,裁切工厂布屑满天飞,造成他如今鼻子过敏的后遗症。他出狱后,身体检查发现胆囊有息肉,而且在长大。 李明哲:医师说,因为这几年吃的东西太不乾净。我们在赤山监狱喝洞庭湖的水,烧开以后,水里有沉淀物,连监狱警察都不喝,因此很多监狱长期服刑者出狱后,都有尿道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就是环境太差。 李父在他身陷牢狱期间离世,儿子李明哲其时被禁止返台奔丧;五年牢狱生涯李明哲受尽磨难,但对这段经历,李明哲仅在脸书称「中国湖南赤山进修所结业归国」,没有负面字眼。 他说,坐中国监牢五年最大价值是,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人权的台湾人,有机会进入中国监狱「实际考察」,这对他了解中国统治者心态,和继续关心中国、香港人权有很大帮助。 李明哲今年四月获释返台后,在六四天安门事件33周年纪念集会、香港「反送中」612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中,都可见到他的身影。他表示,未来将持续在文山社区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他呼吁台湾人要珍惜守护前辈牺牲换得的自由民主价值。 李明哲又指,从其案件可见中共「长臂管辖」向外延伸。 李明哲:还想谈中国藉由我的案子,把管辖权无限延长到它从未统治过的台湾,包括把网路言论都当成颠覆国家政权罪证,打压言论、网路,管辖手臂伸长到所有世界上使用中国社交软体的人。这是中国对世界民主自由价值的冲击,包括最近把台湾海峡视为内海,这都是对台湾主权很大的侵害。 访谈最后,李明哲表示担心刚刚结束庭审的中国维权法律学者和律师许志永、丁家喜的案件。他说,二人都不是第一次坐牢。中共二十大要开了,不排除两宗案件会被习近平拿来「祭旗」。 李明哲说:习近平上台后,很多人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你严格看这些民间NGO的人,他们没有一个反对共产党,没有一个要推翻共产党统治,他们都只是告诉执政者要遵守自己的法律、依法行政,告诉人民可以用法律作为武器,维权自己合法的权益。他们都只是在建造一个公民社会,真正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但是他们都被用这么重的罪来办,表示中国政府对民众要求依法行政感到很恐惧,这很清楚证明,中国共产党政权本质完全打压民间力量、完全不可能依法行政。 现年47岁的李明哲曾担任台湾民进党党工、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长期关注中国民主运动,支持中国公民社会,曾于网上和中国大陆友人分享台湾从白色恐怖(包括二二八事件、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到民主转向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并协助维权运动人士及家属。 记者:夏小华/李宗翰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申铧 5.【台苹卖盘】潘杰贤收购苹果新闻网 其上海合夥人被指与中国党政军关系密切 《台湾苹果日报》(简称:《台苹》)出售案备受关注,外界关注收购人即「17Live」共同创办人潘杰贤有否中资背景。在台湾,民间团体「经济民主连合」质疑,潘杰贤历来的事业、其资金筹措主导者均指向张钟予,而张钟予是中国军武企业等的投资推手,「经民连」要求当局驳回《台苹》投资案。对此,潘杰贤发声明称「百分百无中资、百分百爱台湾」,并指张钟予并非神秘金主,未投入任何资金。 《台苹》工会日前内部信指出,新东家为新加坡商人潘杰贤。他是「17Live」共同创办人,其百分之百持有的台湾公司「新海环球有限公司」拟收购台湾《苹果新闻网》,并称无中资介入。对此,有台湾民间团体表示质疑。 「经济民主连合」周二(28日)举行记者会,表示「新海环球有限公司」登记资本额竟只有3万元新台币,要收购《台苹》显然需要另行筹资。虽然潘杰贤是新加坡人及台湾女婿,无中资色彩,但他历来的事业,无论是约会网站Paktor的融资、收购「17 Live」直播平台,或买下台湾区块链公司Dapp Pocktet,其资金筹措主导者均指向同一人,便是潘杰贤名下「龙丞资本(Turn Capital)」的上海合夥人张钟予。 经济民主连合研究员许冠泽举例,去年「龙丞资本」,先收购Podcast平台声浪媒体科技(Sound On),再收购台湾区块链公司Dapp Pocket旗下的Dapp Pocket及Cappuu两款产品。而《科技新报》2021年5月10日报道,Dapp Pocket收购案是由「龙丞资本」张钟予所主导。 许冠泽指出,潘杰贤创业及并购扩大事业版图的过程中,张钟予确实扮演重要筹资的角色。而张钟予目前也是中国私募基金「领中资本」的合夥人。 许冠泽说: 我们可以看到潘杰贤历年来创业,在台湾拓展版图的过程都脱离不到张钟予这个角色。张钟予协助他最初完成Paktor的A轮融资,完成了B轮融资,助长他到台湾登记Paktor公司收购「17直播」,收购Sound On,到现在他有这么大的企业版图,都脱离不了张钟予。所以今天我们看到《苹果日报》这个交易案,如果要说背后没有中国的色彩,绝对是背离事实。我希望主管机关一定要明确调查,向社会交代,用最严格的方式调查苹果交易案。 经济民主连合研究员欧栩韶进一步指,张钟予正是中国AI人工智慧大数据投资、中国文化大外宣文化事业与中国军武企业的投资推手。他们从「领中资本」的网页,以及张钟予在领英(LinkedIn)的履历中可见,张钟予与中共党政军关系密切。 欧栩韶说,张钟予曾在2018年受邀出席由中国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担任宁波赛区评审委员。另外她担任合夥人的「领中资本」官网写到,该公司2016年于上海成立,主要关注领域中,有「军民融合」等行业。 欧栩韶说:不仅官网首页合作对象出现具官方背景的百度与上海国创中心,其具体投资组合标的居然包括研发军用精确打击弹药、防护材料、航空装备、装甲车、无人机与机器人的「中天引控」与「中天智控」(公司),从事火箭研制的「蓝箭航太」公司,水下智能装备的「工博道雅」公司。 欧栩韶续指,经民连发布会办记者会的消息后,「领中资本」官网便将相关资料删除。 欧栩韶说:匪夷所思的是,就在经民连昨天下午采访通知发出之后,这两个「中天引控」与「中天智控」投资组合,已经从「领中资本」的官网删除了,「领中资本」的团队成员上面,也将张钟予删除了。 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批评,「领中资本」官网马上删除资料,看起来就是心虚。他呼吁台湾经济部应以「中资有无重大影响力」来判断买方是否为中资。 赖中强说:在这个个案中,投审会应该以中国人张钟予对于潘杰贤的投资有重大影响力,驳回本案。我们要呼吁经济部,要以中资有无重大影响力,来判断买方是否为中资。千万别再以(前经济部长)尹启铭时代所谓的「中资有无控制力」或「中资持股是否超过30%」作为判断标准。千万不能够再让中资用这个尹启铭时代的法规,绕道买《苹果》,玩数字游戏,在那边转来转去,如入无人之境。 本台透过「网站时光机」翻查「领中资本」官网,可见3月16日,「领中资本」团队成员一页可见,张钟予仍为合夥人。但目前「中天引控」与「中天智控」投资组合,的确已经从「领中资本」的官网删除了,但却没有被列入「已退出」一栏里面。 记者会结束后,潘杰贤立即透过《台苹》记者发声明,称「百分百无中资、百分百爱台湾」,无论是投资多间台湾新创的「龙丞资本」、或是拟收购《台苹》的新海环球有限公司,每一间公司都是由他100%个人持有,从未接受任何外来投资。 他强调,张钟予与《台苹》投资案无关。他说张钟予是新加坡人,他们早于2014年认识,当时张钟予在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旗下创投「祥峰投资」担任投资经理,2016年离开后曾前往中国工作数年。潘杰贤续指,2021年他成立「龙丞资本」时,由「领中资本」挖角张钟予成为「龙丞资本」的聘薪(不占股)合夥人,协助处理区块链业务,2021年中,张钟予再转任「龙丞资本」旗下区块链新创Coinomo执行长。潘杰贤指,张钟予的职涯始终是高阶经理人,「并非神秘金主,未投入任何资金,也未参与本案」。 潘杰贤也在声明中提到,《台苹》现时有300位员工,周一(27日)傍晚他才向员工发出意向书征询其意愿,并称「不到数小时内已有过半数员工表示愿意加入新公司,和我一起打拼建立新的《台苹》」。他续指,这次收购案终于令他亲身体验到台湾民主。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周二表示,尚未收到申请案,若收到申请,将谨慎审查厘清资金来源。至于外界质疑的中资问题,投审会表示,由于《台苹》已通报大量解雇,若要支付资遣费后新聘,需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因此背后的债权、资金来源等,投审会将谨慎审查。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联合国海洋大会】中共赶绝台湾参与 图瓦卢外长退出抗议 2022年联合国海洋大会(United Nations Ocean Conference)周一(27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中国要求台湾邦交国图瓦卢,将代表团中的3名台湾成员踢出名单,引发图瓦卢外长退出联合国海洋大会抗议。台湾的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周二(28日)表示,中国任意施压的行为再次彰显其恶劣本质,台湾将续与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反制中国在联合国不断扩张的恶意影响力。 今年的联合国海洋大会周一至周五(7月1日)举行。由于图瓦卢代表团内有3名台湾籍成员,而中国是大会的资格审查委员会(Credentials Committee)成员,中国要求图瓦卢代表团剔除台湾籍团员,否则全团将遭到撤销参与资格。 图瓦卢外交部长柯飞(Simon Kofe)为表达对中国的行为不满,自己和3名台湾成员都宣布退出代表团。 台湾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周二在例行记者会中就中国作为予以强烈谴责。 崔静麟说:对于中国无理滥用他们在全权证书委员会的职权,要胁我国友邦图瓦卢修改团员名单,外交部给予强烈的谴责。对于图瓦卢政府协助我国参与,图瓦卢外长Simon Kofe无惧中国的滥权霸凌,坚定情谊相挺台湾,外交部表达由衷的谢忱。 崔静麟指出,联合国各委员会中各会员国的代表团组成,一向是由各会员国自行决定。 崔静麟说:联合国全权证书委员会成员,对于各会员国代表团的组成,无从置喙。外交部强调,中国任意施压会员国的行为,只是再次显露了他们的恶劣本质。我国政府将持续与友邦以及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共同反制中国在联合国不当且不断扩张的恶意影响力。 至于传媒询问这三名台湾人的身份,崔静麟则没有正面回覆。他指,今年会议是聚焦讨论海洋污染、海洋保育养护,以及确保海洋资源永续的利用等实质议题。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郑运鹏指出,中国会在全世界每一个会议、团体跟公私活动上,都对台湾进行打压。 郑运鹏说:她(中国)不会管你甚么政治归政治、体育归体育、联合国归联合国,没有这种事情,只要有机会,中国会在任何一个角落打压台湾。中国对联合国的海洋大会施压,让台湾失去会籍,这表示中国的压力大到联合国都可以不顾国际的主流价值,不顾国际的社会责任。他用政治的压力就可以把这些海洋的岛国,包含台湾、图瓦卢不顾他的权益,所以联合国也有他被政治控制的地方,这一点我对联合国表达抗议。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台湾当局惯于在国际上搞小动作,其所谓「人员」自降人格,担当别的国家的随从,企图挤进联合国海洋大会,这只能自取其辱。中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各方合法依规参加联合国海洋大会。 赵立坚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北约将在战略计划中标明中国为「系统性挑战」 彭博社周二(28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北约在本周概述其新的政策指导方针时,将把中国称为「系统性挑战」,而北京与俄罗斯所谓「上不封顶」的夥伴关系是北约关切的重点。 报道指出,该战略概念文件将概述联盟未来十年的优先事项,并将由北约领导人在本周的马德里峰会上签署。2010年发布的上一版本没有提及中国,并将俄罗斯称为合作夥伴,这一措辞将被废除。 报道引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盟国不会走得太远,把中国称为对手。该文件预计将强调对中国在网络安全和虚假信息等领域的关切,亦会关切中国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和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遵守。 北约盟国几个月来一直在商讨该重要文件的措辞。关于中国的措辞一直是平衡盟国不同利益的一个特别困难的障碍,美国对北京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包括德国在内的几个欧洲盟国与中国有著密切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它们在文件中寻求一种温和的立场。报道强调,关于该文件的谈判仍在进行,在领导人签字之前,该文件可能会有变化。 中国经常指责美国试图压制其发展。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利用其年度新闻发布会警告华盛顿不要试图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版本的北约,称其目的是「维持美国领导的霸权体系」。 一些亚洲国家一直在寻求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关系,以避免被中国所支配。中国与包括日本、印度和越南在内的邻国有著边界争端,并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外交和经济压力。 这些人说,盟国可能同意对与中国的接触保持开放。相比之下,俄罗斯将被称为对联盟安全的「直接威胁」,对俄关系的改变将取决于莫斯科停止北约所说的侵略行为并遵守国际法。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周一告诉记者:「我们为之努力了这么多年的有意义的对话,没有摆在桌面上,没有发挥作用,仅仅是因为俄罗斯的行为--他们选择了对抗而不是对话。我们对此感到遗憾,但我们当然需要对这一现实作出回应。」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美中角力】对抗美元主导地位:中国央行与国际结算银行制定「人民币流动性安排」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结算银行签订人民币流动性安排,两银行共同指定一个新的储备金池计划,包括香港金管局在内共六间中央银行各出资不低于150亿人民币,该计划向参与的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有分析指出,相关计划出台,是要「对抗美元的主导地位」。 综合外电报道,新的储备金池计划是希望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首批参加方,包括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印尼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及智利中央银行。 计划要求参与的央行出资不低于150亿人民币,当遇上市场波动,任何一方有流动性需求时,可以提取或押借池内资金。 有分析指出,由于美国开始实行货币正常化以抑制高通胀,北京对美元的主导地位和全球投资者寻找安全港的担忧加剧,因此该计划出台。分析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正在加速收紧货币体系,并在6月启动了资产负债表收缩进程。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推出对「化解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金管局说,欣然成爲首批参与安排的中央银行之一,与其他参与央行起互补作用,有助促进金融稳定。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清零及核酸检测耗费大量医保金 千种药品需自费 基础药不报销 下月起,近千种药物将被剔出中国医保范围外,包括消炎和普通感冒药及一些基础药品停止报销。分析认为,调整有助打击医疗产业官商勾结。但也有网民指,当局从医保抽出大量资金做核酸检测,造成医保金浪费,才导致医保目录内药品逐年减少。 据微信圈流传的一份「2022年7月1日调整为『医保不支付』药品编码信息」显示,包括普通消炎头孢胶囊、感冒灵胶囊在内的995种药品,很快将被剔除在可报销的医保目录外。 工作在新疆的一位医药代表姜先生向本台证实,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他指,以前每个省的医保药入目录都是自己决定,但从2019年疫情爆发后,国家医保局要求,今后医保目录统一由国家负责调整。 他认为,新措施出台后对百姓有利。过去因为药厂销售入围医保名录,使同样的药名目繁多,价格不一,容易导致产生地方医保官员和药厂等一条医药利益链条。调整后地方的一些利益链条被剔除,而对在医保内看病的民众影响不大。姜先生举例现在社会公司法强制缴纳的社保基金,医保部分基本上是保在报销的80%左右。相对而言,由于行内竞争加大,对药厂和医药代表来说,药品销售工作的难度会增加。 姜先生:对保健品、进口药物他不纳入医保。剩下的大部分的在医院里的(药房)基本上都是纳入医保的。比方说国家对有些药生产能力强了,技术也达到要求了有产量了,他就可以把有些药外面不让你私人买卖,就纳入到医保范围内了,住院看病他就范围内可以报销了。有些效果不好的,价格太低,不是说疗效不好,医院药厂也挣不到钱了,医保范围剔除去一部分。他就是每年接受一部分药厂的药进到医保。一些药厂他有些品牌的药,他就不生产了,他就把这些药不放在医保了,他就剔掉了。社保基数基本上是报(销)个百分之八十左右。 不过,有网民就对调整表示不满。网民刘女士告诉本台,普通民众已经看不起病,上半年各地封城,许多人想看病都难。她又指,在医保目录中,有些价格昂贵的药,不会用在普通民众身上,比如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等专门为高级官员提供医疗服务和贵价药属于「特供」,但这些支出最终由医保承担。 有微博网民留言写道,「不理解,从医保抽出大量资金,浪费在没有效用的中成药和无序的核酸检测上。这么多基础药品却被迫停止报销。脸都不要了」;另有网民指「曾经听说每年底,慢性病患者可领取一、两个月药品,医保配额快用完的时候,医生会尽量少配药,超出配额的要医院自己承担,但到6月,医院已经用完全年的药」。 根据官方今年3月4日公布,去年政府医保支出超2.4万亿元人民币,接种疫苗28.3亿剂次,累计结存3.6万亿元。 据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测算,疫情至今中国核酸检测费用已达3000亿元人民币,且50%是发生在今年前4个月,常态化核酸费用70%至95%由医保报销,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占比很小。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 责编:方德豪 10.中国放宽检疫规定 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时间减半 中国爆发新冠病毒疫情以来,一直采取严苛封控措施。中国卫健委周二(28日)公布最新检疫规定,宣布放宽检疫安排: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另外,按照最新规定,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北京和上海周一表示没有出现新的本地传播的新冠病毒感染个案,是自2月以来首次达到所谓「清零」目标。不过,中国的严苛抗疫安排,在全球仍属异类。在2月至6月,中国为求所谓「清零」,包括上海出台措施限制居民外出,造成人道危机及次生灾害不断。 6月27日,中国大陆发现新增确诊个案16宗。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党庆。有网民调侃指出,中共在党庆前夕「成功抗疫」,「难道病毒也有党性?」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香港法庭】上水清洁工遭砖掷毙案改控误杀 被告母作供指录口供时警拒被告服药 香港「反送中」期间,一名七旬清洁工,疑于2019年11月的上水北区大会堂冲突中遭砖头掷毙,两名青年被控谋杀、有意图而伤人及暴动共3罪,其后因证据不足改控误杀,案件周二(28日)于高等法院续审。辩方传召其中一名18岁被告陈彦廷的母亲作供,陈母称儿子自13岁起患焦虑症,病发时需要服药;警方2019年上门拘捕当时16岁的儿子时,陈母看到他「眼神惊慌」,至陪录影会面时看到儿子中途手脚震抖、不断流汗,但警员拒绝在录影会面期间让他服药。 法官杜丽冰于周一(27日)向陪审团表示,由于证据未能确立谋杀罪的基本控罪元素,裁定以罪责较轻的误杀罪取代谋杀罪。周二(28日)早上,控方向陪审团解释修改控罪,针对两名被告的第一控罪,将由「谋杀」修改为「误杀」。首被告一方不会传召任何证人,亦不会自辩;而次被告的大律师则指,次被告一方将会传召3名辩方证人,包括次被告的母亲、哥哥,及一名精神科医生。 次被告陈彦廷母亲赵佩因供称,她是单亲妈妈,丈夫离世,独力抚养次被告及其兄,3人一同居住。2019年12月13日下午约4时,她收到自称是大埔重案组CID的陈沙展来电,称有一宗伤人案需要调查,要求她尽快回家。当她回到家外的走廊,陈沙展已在场及告诉她需要带次被告回警署接受调查,称「好小事架咋,唔使担心,返嚟问啲嘢啫」。当她一回到家,已见到有3名警员在家,次被告及其兄则坐在梳化上,她形容次被告当时的眼神「比较惊慌」。其后警员带他们回警署接受调查,出门时,有警员将属于次被告的药物给予她。陈母解释,陈彦廷有焦虑症,并经常病发,外出需要常备药品在身。 3人到达警署,警员称陈母须陪同当时未成年的次被告做录影会面,但警员提醒录影期间她不可以说话。录影期间,警员问了数条问题之后,陈母留意到儿子手脚开始抖动、眼神开始无法聚焦。陈母称儿子焦虑症发作,她想叫他服药,但因警察曾叫她不要说话,她至休息才问陈是否需要饮水及服药,陈则回应「我个头好痛」。 警员向陈母称,录影期间不可以服药,如要服药需作出申请,录完后就可以吃药。第二次休息期间,沙展向她说「好快就录完啦,等多阵啦」,最终两小时的录影完结后才让陈彦廷服药。 控方盘问时,陈母称她是一名清洁工。当被问到警员如何告知她儿子涉及谋杀,陈母称「警察同我讲好小事架嘛,好快问完架嘛,我系好相信警察架嘛」,又称「我个仔都冇做(杀人)过! 」 陈母称,陈自13岁起有焦虑症,「因为一件事、一句说话,都可能会发作」,不定期会出现手脚抖震、眼睛放大、流口水鼻水、流汗、怕光、想躲藏、头痛等征状,甚至会伤害自己,「有时好似好正常咁,但啲眼神已经唔同咗」。医生建议他尽量上学及见人,陈母称陈会主动报告他正在做甚么、见甚么人。 陈母又称,录影会面时她有陪伴儿子在侧,但当时她「个脑系实晒,一片空白」,只专注儿子的情况。被问到警员不容许陈吃药是亏待他,她又有否向其他人了解,陈母称「警察话唔可以讲嘢嘛,我仲可以同边个了解?」,「我以为规定咗系咁...我唔知啱唔啱,一方面有规定,一方面我想我个仔食药,我净系想快啲录完,个仔快啲食药」。她又形容,当时「我净系睇到我个仔震,喺度流汗,我净系想我个仔快啲录完」,对会面的内容没有印象。 庭上陈母一度激动欲哭称,「警察打俾我、又坐车又去差馆,我(脑袋)真系转唔到罗……我唔系一个学历好高嘅女人……我只系个清洁阿姨嚟,我唔知会变成咁样,今时今日坐喺度。」控方向陈母指出,在录影会面期间,陈并没有焦虑或惊恐症病发,亦没有警员曾经与他说过不可以服药;陈母哭著回答「佢有」。 而陈彦廷的哥哥陈彦勋作供指,2019年12月13日他在家中睡觉,下午有一名女子按门铃称有文件要签收,开门后就有4名男便衣警员站在门外,指控他参与暴动,「你做过啲咩自己知」。警员入屋后向他展示一条片段,问该人是否他弟弟,并称「依家要拉你同你细佬,你都唔想你女朋友有事架? 」,陈兄回应「唔好搞啲咁嘅嘢」。警员要求他致电弟弟,弟弟回家后问兄有否找律师,期间有一名较年轻的警员一拳打向弟弟心口,并说「咁样同你哥哥讲嘢㗎咩?」 陈兄称他有向警员要求找律师,但是警员说「好小事啫,冇必要咁做」。其后警员51398带了弟弟入房,过了一会突然房内警员出来问陈兄「佢咩事,拎杯水俾佢」。他当时说弟弟应是焦虑症发作,需要服药。当他递杯水给弟弟时,「佢两只手接住,但两手震得好犀利」。 陈兄指,弟弟的药放在电脑枱下,但警员一直没有让他服药,只叫弟弟留心睇片,「转头喺差馆讲返俾我听」,警员又要求陈兄致电母亲要求她回家。事后他有被拘捕,但没有被起诉。 陈兄又承认在案发当日下午曾发WhatsApp语音讯息给弟弟问「你哋今日劈嗰个阿伯呢,好似话生存渺茫,应该冇得救」。陈兄解释, 当日与女友回家时,遇见陈彦廷的朋友,该人说「听讲你细佬今日砍咗人喎,仲话好似冇得救」,他听到后感到疑惑,才询问弟弟;但之后看新闻,「有人俾砖掟,但冇人俾人斩,应该系搞错咗,所以我冇继续追问。」他承认自己发讯时是先入为主,以为他真的有斩人。 次被告哥哥陈彦勋周三(29日)将继续作供。 该案两名被告依次为刘子龙(19岁)及陈彦廷(18岁),两人现被控误杀、有意图而伤人及暴动3项控罪。 记者:余法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2.【梁京评论】习近平面临历史性抉择——俄乌战争与中国危机(中) 上篇评论的核心结论,就是普京侵乌战争的战略失败,让习近平失去了打台湾的历史性机会,但也给习近平创造了有积极意义的历史性机会,这是习近平的傻人之福。但习近平会这么看吗?台湾国策研究院的执行长郭玉善认为,习近平不仅不这么看,反而把俄乌战争视为他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一方面,习近平利用普京的失败对俄国反客为主,另一方面积极离间欧美关系,加紧拉拢和控制专制国家,更自觉地扮演反美、反民主的「全球霸主」角色。 我同意郭玉善先生的看法,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出现了持久化趋势的情况下,普京虽然输定了,却有可能在习近平的支持下稳住权位,而习近平也不可能选择在此时抛弃普京,因为这样做无异于政治自杀。问题是,习近平为了支持普京、为了保住权位,与美国对抗能走多远呢?他不怕这种虚张声势导致擦枪走火,甚至导致一场热核大战吗?他真的相信自己还有武统台湾的机会吗?他还坚持「东升西降」的妄想吗?或者是,习近平已经下定决心像普京那样,不惜与美国同归于尽吗? 我对习近平的理解是,他的所有作为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惜代价延长他留在最高权位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不会做华国锋,不会做赫鲁晓夫,更不会做戈尔巴乔夫。为此,他应做尽做,当然很多是坏事,但我认为也不能排除他也想做好事。与毛泽东相比,他不会为了经济大跃进事前就准备死几千万人,但为了保住权位,习也不会在乎结果会死几亿人。他本无毛泽东那样的帝王野心和能力,但他意外得到这个权位,绝不放弃,因为他相信,放弃不仅是自取其辱,而且是自寻短见。你可以说习近平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而轻蔑他,但历史把这样的人放在这个位置,主要不是他的错。 对关心天下大势的人来说,真正的问题是,他这样的人被放在这个位置,面对当前的形势,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意味著甚么样的风险?会不会也意味著某种机会?如果普京完全得手,三天拿下乌克兰,习近平打台湾的可能性会非常之大。现在普京惨败,但还没有被赶下台,习近平会做甚么样的选择? 对中国和世界最有利的,当然就是习近平借著这个机会改弦更张,不仅给中国一个自救的机会,也可能让整个世界避免一场浩劫。如果习近平做这个选择,他确有可能遭遇很大的个人风险,但我相信,他也确有机会「万古流芳」,成就他超越父亲的「英雄梦」。即便他失败了,他的历史地位也将是正面大于负面。 不过,包括习近平自己在内,很多人都不认为他会做这样的选择,有些人认定他的品性决定了他不会这样选择,更多人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这样选择的客观条件。还有一种逻辑就是,假定习近平可能做出良性的选择,对正义的一方是不利的。 我的态度是,由于普京侵乌失败,美国和世界正义的力量,除了准备普京习近平联手与西方开战,同时也不要排除另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对最坏可能性做准备,不能代替对最好可能的努力。在这个前提下,假定习近平有可能做出有利和平的抉择,虽然做出的努力也可能失败,但在目前的大格局下,会带来非常积极的结果,下篇将对此做讨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3.【硕破天惊】北约转型挑战中国,G7六千亿抗衡一带一路 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引发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广,由西方制裁俄罗斯引发的能源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粮食危机以至变成全球通胀及经济危机,甚至更为广泛的排放危机! 理论上,谁可停止俄乌战争就可阻碍以上全球化问题的蔓延,上星期中国主持的金砖峰会却为发动侵略战争的俄罗斯提供舞台,在外交上中俄联手先发制人,针对本周的G7峰会以及北约峰会叫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峰会上承诺将帮助四个经济大国发展,这无疑是包括了被制裁的俄罗斯,这是等于中国准备好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报复吗?习近平承诺的帮助未有提及金额援助规模,只是建议「促进」贸易、投资和融资,并将与金砖国家合作,「助力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习近平又敦促更多国家加入新开发银行。这对金砖国家有吸引力吗?从金砖五国峰会成果而言,这能起到与G7甚至北约国家分庭抗礼的作用吗? 另一边厢,北约以及G7国家都准备好迎接中国领导金砖国家带来的挑战! 《法新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的战略重点仍然紧盯著中国,在马德里北约峰会产生的「战略概念」中,将首次提及这一点。《路透社》周一(27日)引述外交官们报道指,北约领导人除希望团结协助提供乌克兰更多的军事援助迎战俄罗斯,并且同时「更坚定对抗中国的军事崛起」。 与此同时,七大工业国集团(G7)从周日(26日)在德国举行为期三天的领导人高峰会,除聚焦乌俄战争、粮食危机、通货膨胀及能源等议题外,美国总统拜登率先在周日宣布,将在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筹集6000亿美元资金,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 主持:锺剑华、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antoneseRF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cantoneseRFA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2 years, 10 months
1
0
0
0
← Newer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
184
Older →
Jump 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Results per page:
10
25
50
1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