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rfanews.org
Sign In
Sign Up
Sign In
Sign Up
Manage this list
×
Keyboard Shortcuts
Thread View
j
: Next unread message
k
: Previous unread message
j a
: Jump to all threads
j l
: Jump to MailingList overview
2025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2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7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6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5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4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3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2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1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10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9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September
August
July
June
May
April
March
February
January
2008
December
November
October
List overview
Download
Cnews
----- 2025 -----
April 2025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 2024 -----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 2023 -----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 2022 -----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 2021 -----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 2020 -----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 2019 -----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 2018 -----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 2017 -----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 2016 -----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 2015 -----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 2014 -----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 2013 -----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 2012 -----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July 2012
June 2012
May 2012
April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 2011 -----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June 2011
Ma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January 2011
----- 2010 -----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 2009 -----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 2008 -----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cnews@rfanews.org
4599 discussions
Start a n
N
ew thread
5-3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30日 1.习近平吁国民坚持「极限思维」 准备经受风高浪急惊涛骇浪考验 习近平周二(30日)主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时,提出多个新的极端口号,要国民坚持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新华社报道,身兼 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的习近平主持了二十大以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会议指出,中央国安委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习近平认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对中国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推动把经济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新华社首次提到,总理李强首次以国安委副主席身分出席会议,另外出席的两位副主席还有赵乐际、蔡奇。 另外,美国国防部周一(29日)发表声明,指中国已通知美国,中方拒绝了美方5月初邀请美国国防长长奥斯汀邀请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新加坡会面。美国国防部认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保持军方对军方的公开沟通渠道是重要的,这可以确保竞争不会转向冲突。 责编:温晓平 2.【六四34周年】港官高姿态防「特别日子」危国安 程翔:愈高压愈要持续悼念 「六四事件」34周年临近,《港区国安法》下的香港亦犹如北京一样进入「紧张」状态。保安局长邓炳强近日以「特别日子」来形容,且明言针对当日危害国安行为,将果断执法。据悉有部分泛民人士被港警询问活动,包括计划续派蜡烛的前区议员朱江玮。而社民连指今年政治「肃杀」气氛更浓,决定停办坚持逾30年的活动。早前因「六四集会」而入狱的前支联会骨干蔡耀昌,谈及其昔日战友邹幸彤等人还在囚中,至今仍「难以接受」支联会被入罪。港人面对重重打压下,是否仍有出路?曾亲身采访「八九六四」的资深传媒人程翔称:「百姓『没有遗忘』本身就是与极权斗争的武器」。 距离「六四」仅馀数天,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周一(29日)率先主动在公开活动向传媒指,「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软对抗行为在香港一直发生」,其中更就「六四」强硬表态。 邓炳强说:未来几日将会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很多人会利用这个特别的日子去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包括宣扬「港独」,包括想颠覆国家政权,但我想跟这些人说,如果你是进行这些行为,我们一定会采取果断行动,会将你拘捕,有证据便会控告你,你是不会有侥幸的。 被问到是否不建议市民「六四」当日到维园悼念,邓炳强就指市民违法与否视乎很多因素,包括其出发点、立心和行为。 据悉,有部分泛民人士被港警询问会否举办活动,包括前西贡区议员陈嘉琳在网上透露,收到「警方」来电询问她会否申请举办悼念「六四」的活动。 前区议员朱江玮周二(30日)向本台称,同日早上收到来自西九龙警区的电话,询问他「六四」有何安排。他告知对方「今年继续如去年般在其经营的商店,派发『天安门母亲』电子蜡烛」,对方就草草收线,但他称暂未收到国安处来电。 对于邓炳强的说法,社会有不少声音忧虑,包括网上分享等任何公开对「六四」的表达方式,会否触犯法例?朱江玮认为「难以猜测」。 朱江玮说:对政府而言,他一定不想你这样做,这态度是明显的。但他动用公权力或政府权力去甚么程度,其实无人可以猜测,因为现在没有任何制约政府的可能性。 在2021年,朱江玮仍是区议员时曾在朗豪坊开街站派蜡烛,曾被大批警方包围。他认为,那年是香港仍有「六四」公开活动的分水岭。 朱江玮说:那年最后一次公开活动,当时公开活动仍处于界线位,因「六四维园案」仍未有判决,当时仍是模糊。但按现时所有案件判决,你一上街有活动就可能被捕。对于公众活动,(警方)现有大量执法权力……但以我仅有的理解,我想不到究竟悼念犯了甚么法……现活在香港,完全没有恐惧是很难的,但有些事更为重要。我个人认为有自己的底线,要用尽力气去记住它(六四)……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事,当年责任、价值和牺牲者、天安门母亲都是我们要记住的。 社民连过去未曾间断举办「六四」活动,即使过去2年《国安法》生效后和疫情期间,屡遭警方和食环署「限聚令」打压,但社民连都坚持与多个民间团体办街站,提醒港人「毋忘六四」。不过社民连副主席周嘉发指,今年再无「限聚令」,但有感政治「肃杀」气氛更浓,故社民连不办公开活动。 周嘉发说:因为始终见到不论劳动节和妇女节,警方明明在没有「限聚令」下,依然用那么多高压手段去对付组织者,所以今年我们(社民连)在「六四」都不会有行动。其实也很无奈,澳门早两年都开始禁止「六四」集会,香港本来比澳门是在共产党仅存下可公开地、大批地悼念(六四),的确是很可惜。 周嘉发又向本台透露,警民关系组过去惯常「每星期都问我有冇嘢搞」,但暂未有国安联络他们。 过去30多年,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港人赴维园或部分天主教会参与悼念活动。周嘉发相信港人一直「毋忘六四」,会有自己方法去铭记历史,正如过去2年仍不少市民自愿冒「限聚令」的风险上街点起烛光。他重申「悼念六四本身是无罪」。 前支联会副主席蔡耀昌早前因多项「六四」非法集结罪被判入狱12个月,去年刑满出狱,他叹言「似乎香港现在和可见将来都不会再有六四烛光集会」。而令他更难过的,是有不少昔日支联会战友仍在囚中等待「国安案」审讯,包括刚获韩国「光州人权奖」的邹幸彤、李卓人和何俊仁等。 蔡耀昌说:我相信过去支联会工作都是被大家认同。我难以接受,因支联会过去做的事而面对法律指控。尤其部分被还押,失去人身自由长达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正式审讯和判决,我真在难以接受。 对于香港「六四」印记近年被大批「清洗」,包括由2021年支联会的「六四」纪念馆被港警拆走取证;「民主女神像」等长驻各大学的「六四」艺术品被消失;最近丹麦雕塑家高志活的「国殇之柱」,更被港警以《港区国安法》调查支联会案为由「扣留」成证物:以及「六四」相关书籍变成香港公共图书馆的「禁书」等,蔡耀昌都深感「可惜」。 蔡耀昌说:官方没有理由这样做,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应有足够空间,容许这些存在香港多年的(东西),我看不到这些刊物和艺术品如何危害国家安全。 曾亲身采访「八九六四」的资深传媒人程翔,其有份撰写的《我是记者——六四印记》亦上榜港府的「禁书」名单。他向本台重申,悼念「六四」是每个人的责任。 程翔说:你不容我在维园悼念,难道我不可以在自己的地方点起烛光吗?我们可以有各式各样方法,这都不是可以被这「恶法」扼杀的。邓炳强若准备以高压方式禁止人悼念「六四」,这是更说明我们是有绝对理由,持续悼念「六四」。 程翔又引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笑忘书》中一句名言「人类对抗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对抗遗忘的斗争」,寄语老百姓在手无寸铁之下如何应对极权。 程翔说:硬碰硬,必定输,但持续悼念去表明没有遗忘;而「没有遗忘」本身就是武器去与极权斗争。正因极权做错事,才怕市民去悼念。 港警向本台回覆称,现暂未有收到任何拟于6月4日举行的公众活动。据了解,警方当日会部署机动部队及军装警员,在维园、铜锣湾、湾仔及中联办等地「高姿态巡逻」,留意是否有人未经批准的集结或违反《港区国安法》。 行会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周一(29日)于社交媒体表示,市民个人公开悼念「六四」不会犯法,惟有组织意图以不法手段呼吁他人推翻国家政权,例如喊「结束一党专政」,就可能触犯《港区国安法》。 而当日维园将连续第4年没有「六四」烛光集会,今年更改由一众亲中的广东社团总会、福建社团联会等团体占用举办「家乡市集嘉年华」,主办方称不怕被「骑劫」,亦「希望不会有任何明火」,届时会有保安维持秩序,但未知会否搜查入场者的随身物品。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香港法庭】苹果案审期增至83日 控方有6主要证人作供并新呈两专家供词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3间《苹果日报》关联公司,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案件排期今年9月25日开审,周二(30日)在高等法院进行案件管理聆讯。控方庭上透露,将有6名主要证人作供,料每名证人需时5至10日处理,令审期需由40日延长至65日。而法官李运腾考虑控辩双方结案陈词所需时间后,进一步认为审期将需一共83日。 黎智英被指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一案,由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及李运腾处理,3人周一(29日)颁下书面判词,一致驳回黎智英一方的永久终止聆讯申请。由于早前曾获法庭批准不用到庭应讯,故正身在狱中的黎智英,周二未有被押解到庭。 控方由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代表,透露审讯时控方将有6名主要证人,相关证供已涵盖很大部分的控方案情,并预计每名证人将需时5至10日作供,如以此推算,将令审讯日期需延长至65日,超出原定的40天。而控方除该6名主要证人外,亦应辩方要求,届时将传召18名证人出庭。 不过,法官李运腾就质疑控方建议的65日审期未必足够,问及当中是否已包括让控辩双方作结案陈词;控方回应指65日审期只是处理证供的时间,李官其后假设指,如控辩双方需时两周准备书面结案陈词,法庭另给予双方各两日作口头陈词,审期便共需83天,即接近4个月的时间。 法官杜丽冰就指,有关预计只是预计需要的审期,让各方能获得一个较贴近现实的预算,以预留时间处理审讯。庭上又透露,控方近期新呈交两份专家供词,据法官杜丽冰表示,当中一份专家供词涉及Twitter及Facebook运作;另一份专家供词则有关制裁(sanction),控方就补充指相关供词,跟制裁的法律效力有关。 代表黎智英的资深大律师彭耀鸿指,现阶段不打算传召辩方专家证人,但需时审视控方专家供词,而即使审讯时或会质疑有关的专家证供,料只需花约半天审讯时间。另辩方不打算盘问多名控方证人,虽现时仍要视乎新增证据情况,仍认为83天的预计审期过多。他又提到近日从另一宗案件的经验,担心控方有机会「搬龙门」再呈递新证据,而辩方不想再改动9月25日开审日期,又同意可在开审前一个月再作案件管理聆讯。 法官李运腾就对辩方疑虑表示理解,称控方去年夏天已表示准备好案件,但现时又呈交新增证据,令他想知悉控方会否再有其他新增证据。至于80多天的审期颇长,李官希望辩方审视证据后,可告知法庭会否有进一步的控辩双方承认事实。 法官杜丽冰亦回应,表示明白辩方想如期开审,但指法官李运腾跟控辩双方的团队,均有参与「35+」案;对于彭耀鸿指「35+」案已接近完成控方案情,杜丽冰就形容,该案「开始见到隧道尽头的曙光」(to see som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彭耀鸿最后强调,如控方有打算呈递新证据应在现时表明,不应于开审日或审讯时才呈递,望控方可确认不会再呈递新证据;惟法官杜丽冰指彭应明白法庭难以要求控方作此承诺,另指示控方开案陈词如有修改、控辩双方有新增承认事实,以及辩方对证供的可呈堂性的争议等文件,需于8月1日前呈交法庭,并定出在8月18日再作另一次案件管理聆讯。 记者:吴婷康/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六四前西安翻译学院处分反封校生 各地对白纸运动参与者秋后算账 西安翻译学院近日对一名男生作出处分,理由是他煽动学生聚集。该男生早前在学校饭堂演讲抗议防疫封校。目前他因受压被迫噤声。有「白纸运动」参与者指,中共在运动平息后悄然对参与者进行持续报复打压。分析认为,习近平的高压恐怖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更深层次问题。 上周日(28日),西安翻译学院对数月前抗议封校的一名学生给予违纪处分的视频曝光,一名校领导指称,名为张力牧(音)的学生在该校食堂公开号召学生抵制「学校管理」,引发「大量聚集、围观」,「严重破坏正常生活秩序」。 本台多次拨打西安翻译学院电话,皆未有人接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该校学生向本台透露,因担忧无法毕业,当事人在压力下已被迫噤声。 中国白纸运动的参与者黄意诚目前在德国留学。他向本台表示,面对沸腾的民意,中共当局不敢直接大规模镇压「白纸运动」,但其后陆续秋后算账。 黄意诚说:在民情激愤的时候,共产党不会直接镇压,等到事情过去之后,共产党就瓦解这种反抗的力量,很多人就会遭到秋后迫害。国内的同学尽量保护好自己,不要盲目冲塔。 留学法国的墨子「白纸运动」期间在当地组织声援集会。她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大陆的高校已沦为中共奴化教育的工具,然而年轻人的反抗精神并未在中共残酷镇压下消亡。 墨子说:记得在台湾威权时代,当时的大学生发起抗议《戡乱临时条款》,当政府试图抓捕学生时,教授和校长挡在学生们的前面。反观中国大学,却是党性十足,校方沦为中共的工具,帮助当局打压有思想、敢于反抗不公的学生,这样的大学只能为党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党国奴才。西安翻译学院的这位同学,被校方做出违纪处分,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认证。「六四大屠杀」34周年临近了,这些敢于在中国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发声的年轻人,都让我们看到在中共的高压下,勇气尚存,火种犹在。 中国过去几年的严苛防疫政策正导致国家经济走向衰退,而近期国内的矛盾激增,连连发生震惊社会的血案,情况为过去少见。辱包博主「冲浪之音」担心,在习近平的恐怖管治下,中国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况将导致社会问题恶化,最终走向极端。 「冲浪之音」说:秋后算账可以说是共产党体制的常规手段了,校内管理层的党员干部一定把习近平那句: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牢记)。最终目的还是让人人自危,用事后清算的恐怖治理,压抑住每个人心中对自由的表达。但长期这样事后的清算会让无法忍受的人们最终放弃协商与妥协,反正也会被清算,可能以后欧金忠(注:福建莆田村支书灭门案主角)这样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去年11月,中共极端封城政策导致「乌鲁木齐大火」灾难,点燃中国各地民众对中共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满情绪,多地高校率先发起「白纸运动」,不断蔓延的抗议迫使中共当局在随后宣布放松防疫规定。 今年3月3日,西安翻译学院学生透过社交媒体抗议校方仍坚持半封闭管理模式,学校于3月7日宣布会取消相关措施,但其后并未信守承诺。3月8日,校内爆发抗议活动,其中一名学生在食堂的演讲被发布到网络,引起舆论。 当天的视频显示,校方管理人员对抗议学生不断推搡,甚至强行揪住学生衣领以压制学生。学生们纷纷要求校方不要对学生使用「暴力」。随后,一名学生高声演讲,斥责校方的封闭方式犹如以严酷管理著称的「衡水模式」,并问在场同学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同学纷纷回应「不能接受」。 中共当局至今仍在各地和各高校悄然拘捕「白纸运动」的抗议者。其中在「白纸运动」的发源地南京传媒大学,中央工作组进驻,并将事件定性为「境外势力煽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台海问题「无法解决」 评论:中国被围堵之际替其缓颊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日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以「无法解决」(insoluble)形容两岸问题,他认为「除交给时间外,别无他途」。在台北,外交部及国防部都作出回应。评论指,基辛格长期为中国讲话,他的说话主要是讲给西方国家听,只要他们不再去干预台海发展,两岸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周二(30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尊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讲法,但指「台湾不是问题」,近来台海情势升高,主因在于中国政府对外扩张的野心,企图片面改变现状,甚至一再扬言不放弃对台使用武力,才是台海甚至整个印太地区的最大威胁,也是问题所在。 刘永健说:我们认为问题的解答就是民主,由人民作主。只有尊重台湾2300万人民对于自由民主生活的坚持,尊重台湾2300万人民对于「中华民国台湾」对于前途自主的选择,台海问题不需要交给时间,而在对岸领导人的一念之间。 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表示,两岸问题透过对话方式,而不是威慑跟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价值。 孙立方说:台海周边的区域和平跟稳定,维持这种和平安全跟稳定,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要民主国家的共识,同时也是这个区域里面,相关各方国家的共同责任。任何的做法,有助于维持台海区域和平稳定的做法,我们认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台湾教授协会副会长陈俐甫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基辛格长期为中国讲话,在全世界面临对中国的新冷战时期,民主国家联手对抗中国扩张之际,基辛格显然是替中国缓颊。 陈俐甫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大家要围堵中国的时候,基辛格说台海问题我们不要去涉入,他说要让时间解决,等于说不要让各国涉入。现在大家的情况,是这两、三年来各国提升对台海的准备,各国的军舰都在通过台海、演习和G7各种声明都是针对台海的时候,他说要交给时间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大家不要介入,要静观其变。 陈俐甫指出,基辛格已经离开政府职位很久,他的发言其实代表一批和他有相同想法派系学者的意见,而发言更并非要求中国作出改变。 陈俐甫说:基辛格讲的话从来不是叫中共做甚么,而是要欧美做甚么,因为他是美国国际政治的导师。他提出的意思是希望指导西方各国不要对台海有新的动作,而不是要中共不要。所以我们应该放在这个架构看他的发言,他是讲给西方听的,就是你们不要再去干预台海的发展,时间就会解决。但时间是中国不断的增强武力,准备并吞台湾。 基辛格是1970年代擘划美中关系的地缘战略推手,他5月27日届满百岁,《华尔街日报》上周五(26日)刊出他的专访。其中针对台湾问题,基辛格以「无法解决」(insoluble)来形容,并认为「除交给时间外,别无他途」。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韩团Blackpink濠江演唱会毕致谢「澳门人」 招来网暴称涉「澳独」 韩国人气女团Blackpink于本月20、21日在澳门举行演唱会,官方微博事后向「澳门人」(Macanese)致谢,因为没有使用「中国人」(Chinese)称谓,惹来网暴连场;有不明来历的帖文狂批Blackpink「支持澳独(澳门独立)」,还上纲上线,把事件连系到「支持限韩令」,「国家面前无追星」等议题。近日该帖文已更新,向「澳门人」(Macanese)致谢改为向「澳门」(Macau)致谢,但就没有用「中国人」(Chinese)称谓。 Blackpink官方微博帖文以英文写道「We were deeply touched by our Macanese BLINKs this week. Thank you for all the heartfelt support. We are truly blessed to have you guys. 520 forever BLINKs!(我们深深被澳门人(Macanese)的BLINKs打动,谢谢你们由衷的支持,有你们好运,永远520吧BLINKs!)」 不过由于内文是写「Macanese」,这一词是指在澳门土生土长,以葡萄牙语为第一语言的民众,引起中国粉丝不满,不少中国粉丝在帖文底下留言。微博亦出现许多批评Blackpink的帖文,但未知是「水军」还是真正的「小粉红」。这些帖文包括:「不尊重中国的,麻烦你们滚出中国,别来赚钱」;「支持限韩令」;「国家面前无偶像」;「国家面前无追星」等等,其口径跟中共官方如出一辙。 不过也有理性粉丝的认为,「这个微博又不是Blackpink本人发的,你们骂错人了」、「这就辱了啊?别太自卑了我说!」、「可能是他们想写澳门的,然后搜了一下搜到了这个词」。 而目前帖文中的「澳门人」(Macanese),已于29日下午2时许改成「澳门」(Macau),但偏偏就是没有说感谢「中国人」(Chinese),有中国网友一看更恼火:「改成Chinese会死吗?」令事件持续发酵,还冲上微博热门搜寻。 此次Blackpink澳门演唱会也发生不少事件,先是有粉丝朝台上丢可能带有针孔的小熊娃娃;而Blackpink的高人气也招来批评,由于许多中国艺人包括Angelababy(杨颖)、虞书欣等,都前往参加演唱会,导致中国网友不满,也疑似让松动的「限韩令」直接再次变得严谨。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北京拒绝中美防长于新加坡会晤 在美中竞争日益紧张的情况之下,华府寻求管控分歧,在各领域和各层面维持接触,避免出现误判引致冲突。虽然较早时两国商务部长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但本周北京又拒绝两国防长藉在新加坡开会的机会接触。有分析指,中国认为在经济领域最有筹码,所以刻意只谈经济不谈国防。 综合外电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和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将于本周稍后时间出席于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美方提出二人藉此机会举行场边会晤,但中国已正式拒绝美国的要求。 五角大楼周一(29日)发表声明指:「中国昨夜通知美国,他们拒绝了我们5月初邀请奥斯汀部长本周在新加坡与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会面。国防部坚信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保持军方对军方的公开沟通渠道的重要性,以确保竞争不会转向冲突。」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要求美国取消2018年对李尚福的制裁。李尚福被指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违反了美国的禁令。拜登政府曾权衡过取消制裁的可能性,5月21日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曾被问及取消制裁的可能,他回应说「现在正在讨论之中」。 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Pat Ryder)在声明中强调,美国的制裁「并不妨碍奥斯汀部长在进行美国政府公务的过程中与他(李尚福)会面」。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在维也纳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会面。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会见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这是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 《华尔街日报》引述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表示,中国决定与商务部长会面,但不安排奥斯汀和李尚福会面,这似乎是一种「战略选择」。 报道引述库珀指:「中方认为,在与处理经济问题的官员打交道时,他们有最大的筹码。因此,他们将经济对话置于涉及国安对话之上」。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防受中国牵制 美国等14国家达成供应链协议 为了防止在全球供应链上受到中国牵制,美国和另外13个来自「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的国家,于美国时间周六(27日)于底特律举行的IPEF部长级会议上,宣布缔结一项供应链协议。该协议是IPEF的14个参与国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协议,也是第一份有关供应链事务的国际协议。 综合外电报道,新订立的供应链协议强调在危机期间确保「替代供应链」的合作,以免出现像中国2021年限制柴油机废液(油渣)出口,导致其全球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根据协议,各国将成立一个供应链理事会,以加强参与国之间的合作。该理事会将监督14个参与国政府是否限制任何对供应链有负面影响的行动,扩大投资以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改善物流,并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 IPEF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新西兰和斐济。除了最近达成的供应链协议外,其他3个关键领域,即贸易、清洁经济和公平经济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中国猛烈抨击IPEF的成立,中共党媒《环球时报》在周日(28日)声称,IPEF供应链协议是一个「缺乏实质性贸易协议」的「危机应对网络」。它还说,参加IPEF的大多数国家也是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协定」(RCEP)的成员,暗示这些国家应该遵守RCEP列出的供应链规则。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吉林女孩失踪半年后尸体被发现 失踪时间距胡鑫宇20天 中国江西上饶15岁中学生胡鑫宇离奇失踪的案件轰动全中国,而在距离胡鑫宇失踪只有20天的时间,吉林高三学生郑春梅亦告失联。郑春梅父亲周一(29日)透露,女儿失踪6个多月后,她的尸体于上周六(27日)终于被人发现。 中国《澎湃新闻》周一报道,郑春梅父亲郑云江于周日(28日)上午收到警方的消息,称其女儿的尸体于周六在吉林市清源桥附近被人发现,吉林公安已做DNA比对并确定死者身份。 郑春梅于去年11月4日失踪,据公安检视闭路电视所知,她最后出现的地点是当天晚间于吉林大桥。郑云江当时向吉林市昌邑区东局子派出所报警。警方叫他们不要抱希望。但郑云江坚持一定要见到自己的女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会不了了之地结案」。 郑春梅与胡鑫宇失踪时间相差20天,当时一同上了大陆社交平台热搜。胡鑫宇于2022年10月14日傍晚在全封闭式管理、到处都是闭路电视镜头的寄宿学校内离奇失踪,但学校当天的监控录影被删除,当地警局对此一度不肯立案。事件引发大陆网络高度关注后,事隔3个多月,在2023年1月29日,江西上饶市警局突然发通报称找到胡鑫宇遗体,此官方通报亦引发大量网民质疑。 去年年底,中国大陆频繁发生学生失踪案件。如2022年11月5日,广东汕头市金平区中山路附近一名15岁男孩失踪,茂名市化州市一名15岁女孩失踪;10月23日,广东广州区番禺区大石街道大兴村一名17岁女孩失踪;再加上胡鑫宇和郑春梅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七一占领立会案警凭知名度认出王宗尧 辩方争议两被告当时记者身份行事 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有大批示威者在7月1日当天于金钟立法会大楼一带集结,其后示威者更进入及占领立法会,其中涉及13人被控暴动等罪的案件周一(29日)开审,其中7人审前承认暴动罪被即时还押。另包括艺人王宗尧在内的6名被告否认暴动罪受审。控方周二(30日)继续读出开案陈词,有两名被告在案发时,分别任网媒记者及城大编委,辩方指法庭如信纳两人当时正以记者身分履行职务而裁定暴动罪脱,控方将无法指控两人以记者身分违反行政指令,法官就要求控辩双方就此提交书面陈词。 七一占领立法会案周一正式开审,控方读出7名承认暴动罪的被告之承认案情,揭露案发当天,立法会保安因评估无法应对欲闯入大楼的示威者,先要求警方派员到场增援,警方之后派员经政总前地进入立法会布防,惟至晚上建议保安人员撤离,防暴警亦随即撤走,不久立法会即「失守」,有大批示威者涌入大楼并作出破坏,包括在会议厅内涂污区徽及喷口号等,最终招致逾3600万元的维修开支费用。 而涉案13名被告中其中7人,包括「初选案」被告之一的刘頴匡,及港大学生会前会长孙晓岚,周一在审前承认暴动罪,被撤销保释须即时还押。至于其馀6名被告,除1人尚未答辩,当中5人均否认暴动罪,包括时任城大编委记者黄家豪、时任网媒记者马启聪、艺人王宗尧、吴志勇及林锦均,其中黄家豪、马启聪、王宗尧及吴志勇,另被控违反《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发出的行政指令,进入或逗留在会议厅范围,王宗尧及吴志勇承认控罪,而林就另外否认一项刑事损坏罪。 控方在庭上继续读出开案陈词,提及各被告案发时的个人作为,其中有新闻片段拍到王宗尧在当晚11时47分,现身立法会大楼1楼会议厅,当时身穿黑色上衣、没有遮盖面容,并与其他示威人士及记者谈话。又指负责检视相关案发片段的警长,从片中认出「任职演员、有公众知名度」的王宗尧,警方之后于同年9月30日把王拘捕,并检获一件印有「1/2,000,001我自由故我在I’m free, therefore I am」的黑色上衣,化验结果显示,经以实物与片段中王的衣著对比,发现3处对应特征与片中男子所穿的衣服相符,可能是同一件上衣。 至于两名当时同为记者的被告、时任城大编委记者黄家豪及网媒记者马启聪,控方指警方在会议厅内主席台附近检获的《基本法》小册子上,检验发现有黄家豪的左手姆指印。而新闻片段就拍到马启聪曾身穿白色上衣、戴上黄色头盔,于当晚9时许在立法会大楼地下出现,举手机拍摄现场,其后亦曾进入会议厅,并走向主席台方向,他另于同一晚上约11时半于议员入口(2)出现。 黄家豪于2019年8月27日被捕,警诫下称自己当日为城大编委的传媒代表,在立法会大楼内访问及拍摄。而代表他的资深大律师潘熙就提出,案发时有不少传媒正在现场采访,若法庭信纳被告当时是以记者身分在立法会大楼及附近履行记者职务,因而裁定其暴动罪名不成立,辩方则认为在此基础下,控方没有一个独立指控,指黄以记者身分干犯违行政命令的罪行。代表马启聪的大律师陈德昌亦采纳潘熙的陈词,希望控方清楚解释,重申其当事人案发时,为一名受雇记者。暂委法官李志豪最后建议,双方就此争议撰写书面陈词。 其他受审被告方面,有不同新闻片段拍摄到吴志勇身穿黑色上衣、左耳戴耳环、颈上有饰物及右手持金属拐杖,他曾在会议厅内,与他人商讨去留决定,亦曾在主席台前受访,表明决意与部分人「死守」,并有心理准备面对长时间监禁;他于2020年1月9日被捕,警诫下承认当日曾参与民阵游行及在晚上曾进入立法会,又承认曾在大楼内吸烟及在场接受《苹果日报》访问,最后被示威者抬离大楼时已过午夜12时。吴事后在不同片段认出自己,但对部分片段未能肯定身份,仅认为与自己相似。 控方开案陈词又提及,警方于同年12月18日在落马洲与皇岗口岸交界的天桥上,与内地执法部门交接被告林锦均,林在警诫下否认在七一当天曾进入立法会大楼破坏,称自己只在外面地下「撞过玻璃,撞完就走咗」。他在警诫录影会面中进一步承认,曾在「煲底」外拾起铁枝及铁马撞向立法会大门玻璃,因而受伤,并承认是希望让他人进入立法会大楼内示威。而警方在现场检获一个自制盾牌,验出上面有林的左手掌印,林承认曾接过上述盾牌及在「煲底」协助传递物资,及事后曾与警方到场进行重组案情。控方就透露,辩方对林的招认及重组案情有争议,稍后会传召负责作警诫的警员及与林重组案情的警员出庭作供。 审讯周三(31日)继续,控方将开始播放长约11小时的案发「精华片段」,料于周五(6月2日)才播放完毕。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英政府被批评把移英港人税务资料「送中」 英国《泰晤士报》周一(29日)报道,英国税务部门一直跟中方相关部门互通两地侨民的税务资料,包括他们在英国的地址、银行结馀、缴付税额和个人资产等。有国会议员担心,这做法会被利用作针对已移居英国的异议人士。 中国政府在2018年开始,加入了英国跟多个国家签订的税务合作协议,即为防止洗黑钱和逃税漏税等问题,签署国可以互相通报移居当地侨民跟个人与税务相关的资料。 自从香港于2021年通过「港版国安法」后,英国推出了BNO 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万香港人移居到英国。 英国为了堵塞这漏洞,早前已终止了跟白罗斯和俄罗斯在这方面的合作。但英国政府仍未就香港的现实情况作出检讨。 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凯恩斯(Alicia Kearns)告诉《泰晤士报》记者,过去5年,没有中国和香港移民提出过这样的申请,其中原因,英国税务部门从来没有宣传过有这一选项。 凯恩斯认为,那些到英国寻求庇护的人,应该有权知道他们可以在英国免受中共的逼害。因此,英国政府应该主动向BNO持有人广泛宣传,让他们知道有这样的权利。 责编:温晓平 12.【梁京评论】习近平的底线思维与中国的政治文化陷阱(上) 周末,CNN国际关系节目GPS主持人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在节目中提到了《经济学人》杂志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 「Is Chinese power about to peak? The country’s historic ascent is levelling off. That need not make it more dangerous」,翻成中文,大意是「中国权势已触顶, 勿让变局太危险」。虽未读全文,但不难理解作者的用心,代表了当下外部世界对习近平独裁中国之危险走势,越来越深的忧虑。一些搭中国崛起便车而名利双收的留洋「精英」,仍在用「巧舌」描绘未来中国的「美好前景」,却无法说服任何人,只是彰显自己的无知和无耻。 事实上,习近平和他的奴才们越来越不掩饰,他们自己也不看好中国。中共目前的一个宣传重心,就是降低国内外对未来中国的预期,除了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宣称「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那么,习近平用甚么来替代他对外宣扬的「伟大复兴」,对内承诺的「小康水平」呢?那就是他著名的「底线思维」。从概念上,我相信许多人都能理解习近平的底线思维,就是他「绝不做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不做亡党之魁」。但面对急剧恶化的国际环境和有崩盘危险的中国经济,习近平的底线思维究竟意味著甚么样的具体选择,已经是所有人评估未来风险的难题。 目前华人与美国和西方的最大分歧,就是习近平会不会打台湾。对中国知情较深的华人,多数都不相信习近平会打台湾,认为这完全是自杀,而美国和欧洲的主流精英,则越来越坚定地备战。这看起来十分矛盾,其实都有道理。美国和西方若不「料敌从宽」,也就是做好打仗的准备,政治家无法对选民交代,因为多数选民对中国的戒备意识已经被唤醒,他们接受了这样一个判断(或宣传),那就是习近平若攻打台湾,将威胁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安全,因此不能不防。 由此提出的问题就是,习近平不打台湾,世界就太平了吗?在这个问题上,华人内部因立场和认知的不同,产生了差别远大于习近平会不会打台湾的判断和主张。比较同情习近平的华人,认为既然习不会打台湾,美国就不该升级两国的紧张关系,而是应放习近平一马,放中国经济一马,这对所有人都有利;而强烈反共反习的人则倾向于相信,习近平治下的中国经济已无药可医,也不该去救。 但我们正在看到的而且将继续看到的是,尽管代价极其高昂,美国和西方一方面必须继续加紧备战,一方面还要尽力维系与中国的经济交往,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不这样做会有甚么样的风险和后果。这样一种尴尬的困境,与习近平底线思维的关系就是,习近平在内政外交都失败的情况下,仍坚信他的「底线思维」的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中国人只要不面临饿死的威胁,就不会放弃「好死不如赖活」的理念。可怕的是,中国确实有相当多的人,包括许多已经「润」出中国的海外华人,也相信习近平相信的这个假设。如何理解这个困境?这个困境能长久吗?我的看法是,需要引入政治文化的角度,才可能理解和破解这个困境。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0 months
1
0
0
0
5-2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9日 1.港府硬销器官捐赠指「假新闻」误导市民 众高官却拒交代有否登记 中港拟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引发港人「取消登记潮」,更被港官和亲中建制阵营升级定性为有人「反中乱港」、「煽动造谣抹黑」的政治问题,港府甚至要求警方介入调查。不过,本台最近向特首及各正、副司局长等问责官员查询「有否登记器官捐赠」,港府拒正面回应。有病人组织认为,港府应「以身作则」向市民交代,「若高官都登记,说服力更强」。又认为事件争议不休,反映港府近来的解说未能释除公众疑虑,公众谘询欠奉,有必要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资讯取信于民。 近日,港府官员马不停蹄解说中港两地拟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包括特首李家超、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分别以同一口径公开澄清,内地器官移植系统「完善」、「配对绝对公平公正」,呼吁市民勿误信谣言,要「支持大爱精神和器官捐赠」。 不过,本台上周四(25日)分别逐一向一众问责官员,包括特首李家超、三司十五局的正、副司局长,询问「有否登记器官捐赠」及「会否要求公务员登记器官捐赠」,港府发言人只以综合形式回覆,并无正面回应有关问题,仅引官方一贯新闻稿内容,称在器官捐赠上「绝对尊重自主自愿作决定」,以及港府推广器官捐赠的方法等。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向本台称,自己亦有登记器官捐赠,认为港府官员若能「以身作则」开诚布公,会更有说服力。 林志釉说:如果港府那么重视器官捐赠和要大爱,正如官员出来带领市民接种疫苗那样,带动市民参与。当然这是个人决定,亦值得尊重。但如果官员可以以身作则,登记成为捐赠者,我想会更带动市民大爱地参与。 由上周一(22日)起,港府一直就针对市民取消登记捐赠器官作出严厉批评,指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有5785个取消登记的申请,逾一半是根本从未登记却申请退出、或重覆取消的「无效取消申请」。港官和亲中建制阵营纷形容是「恶意」行为,「意图扰乱中央名册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员的行政负担」,甚至称涉及「反中乱港」分子「煽动」,和散播中港共享器官新制度的「谣言」所致,特首更下令警方介入调查。 医卫局长卢宠茂上周四(25日)于立法会辩论并全票通过「落实与内地的器官移植合作」无约束力议员议案,以半点名批评境外媒体「抹黑」中国器官移植捐赠发展。日前,他出席器官捐赠活动时向传媒指,港府「不因谣言而退缩」。 卢宠茂说:对新制度,市民可能有误解或因网上不实言论而有错误观念,当局会尽量解説,希望通过传媒给予更多真实信息,不希望虚假信息讲得多而变成真实,谎言必须识破。 卢宠茂强调,只有当某些器官捐出来,香港没有合适病人,才动用「第二层机制」,器官捐赠和移植亦从来不记名和不论背景,以防歧视。 台湾国际医学联盟秘书长黄嵩立以文字向本台称,是否「抹黑」,重点在中国器官来源和取得途径的确实记录以及资讯透明化,以确保捐赠的自愿性。另外,中国境内捐赠器官如何分配的规则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指「如果全部透明可稽,自然就没有抹黑疑虑」。 林志釉则引用去年12月,港府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中、港两地官方曾向公众交代器官来源、运送方式、移植医院等资讯,以往捐赠者登记时未有考虑到会输出境外,认为港府多增加此类资讯透明度和监察机制,有助加强公众信心,认为港府「应多作考虑和讨论」。 值得留意的是就「有效取消登记」方面,卫生署近期回覆本台指,由2018年至2021年,每年介乎266个至748个;2022年则达1,068人。而署方早前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已有2,880个,以倍计超出历年数字。惟港府近日仅一句解释指:「背后原因多样」。 林志釉认为,突然飙升的退出人数,除了可能受移民潮影响,亦不可排除公众对新器官制度存疑。他惊讶在如此严肃、重要的政策,港府至今竟未曾举办公众谘询或研讨会,质疑在谴责「假资讯」以外,港府是否已充分收集市民意见? 至于港府近日解说指,中国储存全国轮候移植病人的资料,包括性别、岁数、临床状况、血型和居住省份等,系统24小时运作,每当有人捐出器官,系统就会根据资料即时配对,形容「绝对公平、公正」。不过,中国《澎湃新闻》近日报道,安徽一单医生私自摘取死者器官的案件,经历几年司法程序,被害人儿子本来成功申诉,但到上周五(26日)竟然被指涉嫌敲诈勒索摘器官案的被告,遭当地公安局立案调查,原告变成了被告。案件更揭发出多10宗同类事件。 官方一直称,中国器官捐赠人数为全球最高,但不少人亦质疑香港人是否真正受惠。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香港法庭】黎智英案 永久终止聆讯申请被3指定法官一致驳回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3间《苹果日报》关联公司,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黎智英一方早前申请永久终止聆讯,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周一(29日)颁下书面判词,一致否决,意味黎智英将须受审,案件将在周二(30日)作案件管理聆讯。 涉案4名被告,分别为黎智英(75岁)、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及苹果日报互联网有限公司,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及串谋刊印煽动刊物等罪;而永久终止聆讯申请就只由黎智英一方提出,所提出的理据包括,现时由特首任命《国安法》指定法官审理案件,惟相关事宜欠缺透明度,令法庭对黎智英表面上存有偏颇的情况,令他得不到公平审讯的观感。 此外,黎一方又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委)的成员,及其他据称代表中央意见的人士不真诚地行事,以看来如联合行动方式,恶意阻拦黎智英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代表抗辩,对法院批准Tim Owen以专案认许方式参与案件的命令置诸不理,做法属「迫害」而非检控,并显示行政及司法之间受宪法保障的「职权分立制度」荡然无存。黎一方认为,随后进行的审讯将不能免受政治干预,亦等同滥用司法程序,故申请永久终止聆讯。 《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及李运腾早前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词,经考虑后,周一一致驳回黎智英的申请。3人颁下的书面判词指,虽同意特首在选择指定法官事宜上有很大酌情权,但并不同意特首在此事上全不受约束,因指定法官必须为司法人员或暂委法官,而司法人员任命均经由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建议,委员会属独立谘询机构,所建议任命人士,均被视为有合适资格,即使按《国安法》任命为指定法官,相关人士的资格亦不会因而改变。 判词又指,分配案件工作也由司法机构负责,且聆讯一般为公开进行,裁决理由亦是公开宣布,被告人也可就定罪提出上诉,加上每位法官均须严守司法誓言及《法官行为指引》,认为有关因素都有助增强公众对司法独立的信心。 就黎智英一方提出特首选择指定法官时之质疑,判词指有关质疑没有事实根据,认为专业法官会认真对待司法誓言,裁决时会排除个人意向并只根据证据及适用法例行事;针对黎智英一方指司法誓言在2021年时有所改变,增加对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的提述,判词中指此论点不应是论点,并断言新增条文没改变司法誓言的意思。 至于现时港府没有公开《国安法》指定法官数目,判词认为可合理地预期指定法官人数会因应需处理的案件数目等而出现变化,而单是处理Tim Owen来港代表黎的申请,由高院原讼庭、上诉庭及终院便已有7名法官参与,并赞同黎一方的裁决,直言是「清晰地显示香港毋容置疑的司法独立」。(编按:不过,现实是最终国安委的一个「建议」,即可简单地令有关「裁决」形同失效,而法庭亦拒绝受理相关的司法覆核申请。) 判词续指,没有证据证明国安委不真诚行事,认为在《基本法》第35条下,黎智英获保障的「选择大律师」权利并非绝对,黎智英没有权利坚持由一名在香港不具有全面执业资格的大律师代表他,而即使黎不能聘用Tim Owen代表抗辩,仍可得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及6位大律师组成的律师团队提供服务,当中包括一名本地资深大律师和多名资历不浅的大律师,各人亦对处理刑事案件经验丰富。 判词最后认为,《国安法》的整体立法原意与《基本法》并行一致,为香港特区的司法独立提供充分保障,法庭衡量双方理据后,考虑案中罪行的性质及严重程度,认为案件明显倾向应进行审讯,而黎智英亦可得到公平审讯,并裁定其提出申请的所有理由皆不成立,故驳回是项搁置法律程序的申请。 法庭颁判后,案件将于周二开庭进行案件管理会议,审讯则将在9月25日开审,预计审讯为期 40日。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第一滴血】曾办悼念六四活动30年 澳门民联会国安法下自行解散 澳门近期修订《国家安全法》,1989年成立的澳门民主发展联委会(简称民联会)成为第一个自行解散团体。前民联会主席区锦新担心过去参加过民联会的成员会受到打压,早在去年就开始进行解散程序。他认为,民联会解散只是第一枪,后续澳门的公民社会将变得更加衰弱。 从澳门特区政府的公报显示,民联会已获政府接纳解散申请。该会最后一任主席、澳门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区锦新接受本台访问表示,希望解散后,过去和目前的成员不会受到政治清算。 他说:现在的政治氛围可能会导致到,一些原来民联会的成员,如果有进一步打压的时候,会影响到过去巳经停止活动的一些民联会成员。因为民联会一些前领导层,过去是有公众支持的人物,如果民联会继续存在,发生清算的时候可能会令到这批人受到骚扰。 区锦新指出,虽然民联会在修订《国安法》前就准备解散,但相信《国安法》修订之后,会引起寒蝉效应。 他表示:争取民主本身可以构成推翻现行宪政制度,也就是可以解释为争取民主是一个非法行为。香港的《国安法》里面争取民主就是「港独」,你未来争取民主就是「澳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修改了《国安法》之后,执法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威慑性会大很多,也会令到已经不强的澳门公民社会更加衰弱。 1989年诞生的民联会,创立宗旨是回应中国民主运动,推动澳门民主发展。其中回应中国民主运动,就是每年举办六四悼念活动。但是区锦新表示,受到政治气氛影响,这两年都不可能举办公开悼念。 区锦新说:前年我们在室内做了一个活动,去年其实所有六四纪念活动都全部停止,包括展览和六四烛光晚会都没有。唯一的就是我自己个人,六四当晚在网上直播一支蜡烛,甚么都没说。我今年会继续做,就是只点一支蜡烛,我自己觉得象征悼念,但是没有其他的政治行动。 澳门问题专家谭志强接受本台访问指出,2021年开始澳门警方已不批准民联会举办悼念六四活动,去年警方除了驳回申请外,还加上「活动可能和叛乱或颠覆中国政府有关」,直接将活动定性。 谭志强说:刚刚澳门国安条例通过了,如果根据去年的《国安法》修订条例之前,警方的定性是无法起诉他们。但现在已经通过了修订案也生效了,现在即使申请,马上可以拘捕全部人。既然民联会既不能办活动,又可能被人拘捕,倒不如解散。 谭志强并不同意修订《国安法》之后引起寒蝉效应的讲法,认为是澳门政府逐步落实中央对澳门的严格管制,从前年政府取消三位民主派立法会候选人资格就已经开始。 谭志强说:现在其实有些似澳门1966年12月3日「123事件」之后几年的状态,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烧到来澳门,醒目的就快点缩起来、移民或者改去从事其他工作。 他预料,澳门将逐步仿效香港的「严加管制」,收紧对民主派人士的控制,近期部份民主人士改行做直销或者移民外国,就是怕受到清算。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4.六四前多伦多中领馆外集会悼念促放所有政治犯 六四34周年将至,《港区国安法》实施前,香港支联会每年会在维园举办纪念活动,如今烛光却只能在海外重新燃点及传承。在刚过去的周日(2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有团体到中国领事馆外悼念六四,参与者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和西藏人,他们要求中共释放所有中港在囚政治犯。 多伦多支持中国民运会周日到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外举行「毋忘六四 决不放弃」集会,抗议及谴责1989年6月4日中共政权以武力镇压于天安门集会争取民主的示威者,并要求释放所有因参与中国及香港民主运动而入狱的政治犯。集会有数十人参与,包括来自中国大陆、西藏、香港、台湾的加拿大移民,不少人举起印有在囚政治犯相片的示威牌,包括黎智英、戴耀廷、李卓人,及因「初选47人案」被还柙人士,以示他们并未被遗忘。集会人士其后转到多伦多约克大学,向摆放于校内的民主女神像献花。 居于温哥华的香港人Parkie带同以3D打印制作的香港民主女神像到场参与集会,他指自己正带同民主女神像巡回加拿大,希望纪念六四之馀,同时记纪念香港的「反送中运动」。 Parkie说:2019年时我在温哥华见到香港的情况惨不堪言,我的感觉是和八九六四没有分别,他们都是在屠杀我们的年青下一代。所以我在2021年时制作了一个民主女神像,希望我们记念六四的同时,亦记念香港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 Parkie又指,将会在6月4日的六四晚会,再次带同香港民主女神像出席当地的纪念活动。 香港失明维权律师陆耀辉(Joy Luk)有份参加在中领馆外的示威,他在发言时,呼吁在加拿大的香港人,勿忘为民主运动牺牲的人士。 陆耀辉说:香港和其他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受中共极权影响的地方,尤其是中国大陆、台湾,都应该一齐奋起对抗中共,不会忘记他们做的坏事,中国人有句说话叫遗臭万年。我们亦永远不会忘记在1989年牺牲的朋友,亦不会忘记2019、2020年牺牲了、仍在狱中甚至已死去的朋友。 另有参与周日集会的香港移民表示,在逃离香港后,更明白自由的珍贵。 这名离散港人说:香港发生的事,令我们知道自由的珍贵,所以我们更加应该珍惜自由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要出声、必须要行出来。黎明之前的黑暗是最黑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心中的信念,始终要相信有日黎明会来临。 多伦多支持中国民运会指,由于以往用于六四晚会的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正进行建筑工程,今年的六四烛光集会将移师到多伦多北约克赖士文广场举行,晚会将于六四当日傍晚7时正开始,集会前将设有艺术展览,希望海外港人届时踊跃出席,将维园烛光延续到多伦多。 记者:胡彗蓝 责编:毕子默 5.【中共长臂】在英港人「羊村」活动被取消 教会忧借场地会受影响 多个在英港人组织原订周一(29日)在英国一个教会举办「教育营」活动,并以被港府指为「煽动刊物」的「羊村」儿童绘本为蓝本,却在活动前夕突然被取消场地,原本承诺租出场地的英国教会承认忧虑活动性质对团体带来影响。港人担心中共影响力蔓延至英国,使港人举办活动及表达意见的自由被打压。 在英港人组织「Kongtinue」、「英国港侨协会」(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和「羊村2.0」团队原订周一(Guildford Baptist Church)举行「羊村保卫战——公义教育日营活动」。主办方在活动前两天突然被场地方取消租约,由于未能及时找到替代场地,决定取消活动。 主办方其后解释,原本同意租出场地的侨福浸信会堂,初时以新入职员工不知道当日为公众假期、教会不开放为由取消活动,经主办方追问及提出更改日子后,教会才承认和活动性质有关。教会在信件中表示,他们初时未意识到活动和「羊村日营」有关,基于教会团体「由不同国籍人士组成」,并了解到「羊村绘本」的潜在问题,忧虑对团体带来影响,决定取消批出场地。 Kongtinue创办人兼负责人之一郑家朗向本台表示,活动原计划以「羊村」故事为背景,以游戏方式教育儿童不公义的社会对个人生活有何影响,强调活动符合英国基本价值;而英国外相日前发布的 《香港半年报告》,同样对「羊村案」表达关注,然而中国的影响力正蔓延至英国本土。 郑家朗说:英国的教会或不同场地,真的会受到不同压力而取消租出场地。所以坦白说,教会或不同场地真的会受中国影响而作出决定。我们对事件感到忧虑。 他认为这使港人即使到了英国,仍无法自由举办活动,呼吁英国政府关注。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在2020年起出版以反送中运动为背景的「羊村系列」儿童绘本,5名工会成员被控「串谋刊印、发布、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并被判囚19个月。其后海外「羊村2.0」团队把「羊村系列」的电子书重新上载,并制作有声书等,被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点名指为「外部势力挑战港区国安法」,近日更声言要「隔洋报警」,要求英国警方调查。 郑家朗认为,是次活动场地被取消,和梁振英的攻击有必然关系。 他说:虽然他(梁振英)已卸任特首,但他仍有另一顶帽子,就是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所以他也是一个中共的高层,即领导人的身份。所以他在公众场合直接施压,其实真的会让不同机构,包括在英国内部的组织感到恐惧。 英国港侨协会创办人郑文杰接受本台访问时强调,这次并非单一事件,过去不少港人团体在英国寻找活动场地时屡屡碰壁,更曾有写著「香港加油」、「Free Hong Kong」标语的工艺品在英国市集被要求下架。而涉事的英国本土机构并不限于教会,更包括学校、慈善组织和政府场地等。 他不认为相关英国本地机构是被中共收卖,而是对港人活动有误解,担心会引起争议、刺激部分人士,因此以「政治中立」为挡箭牌。他认为有必要以正视听,让英国政府、本地机构和公众明白,港人同样守护英国本身的自由民主,以及和平共融的价值观。 郑文杰说:英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体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是常识。为何我们突然要把它视为一种政治立场,而要去回避?而这种回避的态度,只会容易被中共的大外宣或亲政府人士利用,攻击港人是偏激、引起仇恨或煽动对立,正中极权专制政体的下怀。 据本台了解,侨福浸信会堂过去曾提供场地,供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举办活动。翻查教会社交网站帖文,教会也曾举办声援乌克兰、为巴基斯坦政治迫害祈祷的活动,因此并非完全「回避政治」。是次教会临时决定取消「羊村」活动场地,是否收到「不同国籍人士」的投诉,或受到威胁?本台已去信了解,至截稿前未获回覆。 主办活动的港人组织强调,他们不希望针对特定教会,或使教会承受更大压力,而希望带出港人组织在英国面对「租场难」的整体情况,期望英国本地机构不要单纯因惧怕活动引起不同社群的不满,而拒绝向港人批出场地。 3个活动主办组织周日晚(28日)发布联合声明,对人权及公民教育活动的审查从香港延伸至英国,感到震惊及遗憾,并对英国本地机构或无意中「默许及纵容跨境镇压」感到担忧,呼吁英国公众和政府坚持多元化和自由的价值观,对跨国打压保持警惕。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毕子默 6.事实查核|因为「俄国人将会死去」,美参议员大赞「钱花得成功」? 一分钟完读: 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琳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上周五(26日)在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周日(28日)的报导中「引述」格雷厄姆说:「俄罗斯人将会死去。我们还从未这样成功的花过钱」。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跟进了卫星通讯社的报导,并剪辑了影片搭配字幕「美议员称俄罗斯人将会死亡。这是我们花过最成功的钱」。香港通传媒转发了这则影片,在华文社群流传。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看完整影片后发现,「俄罗斯人将会死去」以及「我们还从未这样成功的花过钱」各有前言后语,并非格雷厄姆的连续发言。流传的影片是经剪辑和拼接的结果。 深度分析: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琳赛·格雷厄姆上周五在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周日报导,称格雷厄姆在会中表示「俄罗斯人将会死去。我们还从未有这样成功的花过钱」,但报道没有附带影像。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以「Lindsey Graham」为关键字在推特上搜寻,看到亦有许多西方帐号转贴了英国《太阳报》(The Sun)剪辑的影音,发出时间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导刊出的时间大致相同。 中国官媒《环球日报》以此为素材,发表「美议员称『俄罗斯人正在死亡』所以援乌成功,网友:美政策真面目」一文,其中亦提到「根据英国《太阳报》发布的视频……」并且将《今日俄罗斯》作为第二消息来源,阐述「在会晤中格雷厄姆告诉泽连斯基,『俄罗斯人正在死亡,我们从未这么成功地花过钱』。」一事,并搭配短视频。这则短视频在微博与推特上皆有流传。 检视《太阳报》影片可发现0'23"至28"秒摄影机为同一视角,泽连斯基和格雷厄姆对话如下: 泽连斯基: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自由或死亡。) 格雷厄姆: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自由或死亡。) 泽连斯基:现在你们自由了。(现在你自由了。) 格雷厄姆:是的。(Yes.) 泽连斯基:我们将会自由。(我们会的。) 格雷厄姆:俄罗斯人将会死去。(俄罗斯人快死了……) 接着0'29"秒切换至另一镜位,紧接着对话如下: 格雷厄姆:我们花过最成功的钱。 (Best money we've ever spent.) 泽连斯基:非常感谢。 (Thank you so much.) 由于第29秒前后有明显剪接痕迹。为了验证影片是否遭移花接木,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视了路透社提供的完整影片。发现格雷厄姆提及「花过最成功的钱」是回应泽连斯基感谢美国两党合作的支持。 格雷厄姆周日以电邮路透社回应争议,表示他向泽连斯基提到「乌克兰已经接受了美国的箴言——要么自由,要么死亡。美国帮助乌克兰免于俄罗斯战争犯行是很好的投资」。 结论: 我们无法证明《太阳报》的剪辑基于何种动机。但经过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推特部分网民及中国官媒的传播及解读下,格雷厄姆对美国援助乌克兰成效的赞赏,连结上了在俄乌战争中死亡的俄罗斯人,极可能造成误解。 根据完整影片,格雷厄姆表达「我们还从未有这样成功的花过钱」是回应泽连斯基感谢美国的援助。至于「俄罗斯人将会死去」一说,则是回应泽连斯基表达乌克兰会为自由奋战至最后一刻的说法,两者并无关联。 7.中共删逾140万网帖 严打自媒体经营者逾2000人被约谈 中共中央网信办周六(27日)发出通报,称自3月以来的严打行动中,清理了超过140万条社媒帖文,92.7万馀个「自媒体」帐号被「处理」,其中超过6.6万个帐户被永久关闭,超过2000名「自媒体」经营者被约谈,其中特别提到部份「谣言」是关于江西失踪少年胡鑫宇。 综合外电及陆媒报道,中共自3月10日起开展「清朗」行动,由各级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拳整治中国「自媒体」,约谈「自媒体」营运者2089人次,「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核查处置线索2268条」。通报承认,中央网信办将继续把整治「自媒体」作为工作重点,并呼吁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通报等别提到部份「谣言」是关于江西失踪少年胡鑫宇一案。胡鑫宇是就读于江西省致远中学的高一学生,自2022年10月14日在校内失踪,当地警方调查监控亦未发现其离校线索。胡鑫宇的失踪调查过程,直至最后寻至遗体,都被认爲有著「诸多未解决的疑点」,引起全国关注。官方认定胡鑫宇是自缢死亡,但不少「自媒体」均不认可警方结论。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中港大融合】互换公务员「暂驻」 粤公务员赴港或可实质工作 香港公务员不单要签纸「效忠」,更要实地学习「国家」文化。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接受大陆传媒访问时透露,香港与中国大陆「公务员交流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重新开展,粤港两地将互派公务员「暂驻」对方机构,交流期亦由4星期延长至3个月;杨何蓓茵表明,参与者将被分派至「具体岗位」,并进行实质性工作。 中国《南方都市报》周一(29日)刊登杨何蓓茵专访,她表示,自2002年开始的「公务员交流计划」在新冠疫情过后重启,将首先开展与大湾区城市的「交流」,「交流期」亦由4星期延长至3个月。同时,中国大陆公务员也将前往香港「交流」。她透露,参与「交流」的公务员将被分派至「具体的岗位」,「进行实质性工作」,但报道中未有明确交代,大陆公务员会派至哪一个香港岗位。 杨何蓓茵强调,香港公务员不单要做好份内事,更要对中国的最新发展,以及国家相关策略和规划有更深了解。 要更「融入」国家,香港政府自今年起,政务官(AO)将再没有保送到美国哈佛及史丹福大学进修的机会。公务员事务局早前声称,是受疫情影响海外进修安排,但《明报》引述官场传闻指,是哈佛甘乃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主动取消与与港府的合作关系,目前AO只馀下到北京大学修读公共政策硕士课程的进修渠道。 杨何蓓茵于专访中表示,正安排第二批高级公务员参加今年北京大学的两年制公共管理硕士课程。她指出,除课堂外,还特别设置了「社会实践」,目前已选定云南一个县城和另外一个地点作为实践,学员将观察并了解当地的「乡村振兴情况」。 此外,当局亦会与中国9间大学合办课程,让中高级公务员作培训,当中包括排名较高的北大清华,亦有外交官摇篮的外交学院,以及排名较低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9.港否认有维吾尔人抵港后「失踪」 韩媒指事主「安全身在韩国」 国际特赦组织早前表示,维吾尔族男子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外力(Abuduwaili Abudureheman)本月10日由韩国飞抵香港后「失踪」,外界忧虑他可能已被有关部门拘留并被送往中国大陆,香港政府否认这个说法。韩国传媒周一(29日)最新报道,阿不都外力目前安全地身在韩国。 《韩联社》周一引述阿不都外力的大学指导老师、韩国国民大学体育系学院院长(音译:Cho Wook-yeon)指,国际特赦组织的公告不是真的,他指「阿不都外力没有出境香港,目前安全地在韩国」。他又表示,一直与阿不都外力联系,为他攻读博士学位提供指导,并多次确认「他确实在韩国」,又称「我不知道为甚么国际特赦组织宣布,在韩国的阿不都外力在香港失踪。」这名教授又称,计划联系国际特赦组织纠正事实。 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上周五(26日)透过一份声明指,一名维吾尔人学生两星期前从韩国抵达香港后一直「失踪」,他最后的讯息指自己在香港机场被「中国警方」审问。国际特赦组织忧虑这名维族学生在未经正当程序下被非法引渡到中国大陆,并可能面对任意拘留和酷刑,指香港政府必须透露他的下落。 该组织说,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出生,姓名为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外力(Abuduwaili Abudureheman)的学生在5月10日前往香港探望朋友,当他抵达香港机场,向一名朋友发送被审问的讯息后,就再无音讯。根据国际特赦组织向《法新社》展示的消息,他最后的通讯是给他在机场等候的朋友发的一条简短短信,内容是「中国警察正盘问我」。他的朋友越来越担心阿不都外力的人身安全后,决定公开事件。 声明又指,阿不都外力过去7年在韩国首尔学习,并于去年完成了体育产业与休闲的博士学位。他的朋友形容阿不都外力是一个说话温和、勤奋的学生,最大的兴趣是踢足球。国际特赦组织又指,根据他们的理解,阿不都外力因为有出国旅行史,而被列入中国政府的新疆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的「观察名单」。 针对事件,港府周日(28日)晚强烈反驳,指该名人士并没有入境或曾被拒绝入境香港。港府发言人批评,对国际特赦组织毫无根据、无中生有、企图抹黑特区政府的言论予以强烈谴责。又指该组织在没有查核真相就肆意攻击特区政府,诋毁香港人权状况,「其歹毒之心显而易见」,对其立心不良的言论予以强烈谴责并要求道歉。 涉事39岁男子Abuduwaili Abudureheman在新疆土生土长。其不愿具名的朋友曾向港媒《明报》称,Abuduwaili自2016年底赴韩国修读体育及足球相关硕士及博士学位,去年毕业后一直留在韩国找工作。据她所知,Abuduwaili赴韩进修后没有返回中国内地,今次是他首次来港。两人相约从不同地方出发来港旅游,Abuduwaili原定本月10日晚11时落机,当晚10时53分,他以简体中文发短讯称「我在接受检查,中国警察在问我问题,还有我可能需要时间出来,所以你回酒店等我,把酒店房间号码留给我」,此后再没任何消息。她说Abuduwaili生于普通家庭,家人都在新疆生活,从没做过奇怪或敏感的事。 本台向韩国的出入境部门及有指他所乘搭的国泰航空查询,暂未获回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两洛杉矶华人涉贿赂美国税务官员被起诉 揭发中国跨境打压法轮功 美国司法部于上周五(26日)起诉两名居洛杉矶侨领,指他们涉嫌参与由中国政府策划的打压「法轮功」阴谋,企图贿赂美国税务官员,教唆他们取消美国法轮功组织的免税资格,目的是要「打垮」这个曾于1999年发动「万人包围中南海」的宗教气功团体。 根据司法部声明,陈军(Chen Jun,英文名John Chen)和林峰(Lin Feng,音译)分别在上周四(26日)清晨于家中遭联邦调查局(FBI)探员逮捕,二人被起诉多项罪名,包括一项充当国外政府间谍贿赂美国官员罪;一项充当国外政府间谍罪,隐藏身分罪;一项贿赂政府官员罪;及一项跨国洗钱罪,各项罪分别最高判刑5至20年。 司法部指控,案件涉及中国政府针对在美异见人士的打压行动。据指出,陈军于今年5月14日在纽约与乔装成美国国税局官员的FBI卧底探员会面,陈军向该探员提供了1000美元的现金贿赂,并提出如果对方立案调查法轮功,并最终取消法轮功的免税资格,他将再支付50,000美元的酬劳。4日后,林峰在纽约甘廼廸国际机场亦向FBI卧底探员支付了4,000美元现金贿赂,作为推进该计划的额外贿款。 司法部引述陈军被监听的电话内容,指他明确表示,「中国的目标是打垮(topple)法轮功」。陈军和林峰又讨论了从中国官员获得关于贿赂计划的「指示」。 司法部声明引述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雷伊(Christopher Wray)表示:「中国政府再次显示出其对法治和国际规范的漠视。联邦调查局不会在美国容忍中共威胁、骚扰和恐吓人民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对抗中国政府违反我们的法律,镇压我们国家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行径。」 陈军曾经是中国公民,但现已归化美国。林峰目前仍为中国籍。《世界新闻网》引述消息指,陈军是洛杉矶地区知名侨领,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出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认为香港「去殖化」不够彻底。而林峰则是前中国自行车国家队运动员,曾担任「南加爱国护港青年大联盟」主席。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香港法庭】涉7.1占立会刘頴匡等认暴动 王宗尧只认进入或逗留 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爆发后一个月,大批示威者于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纪念日当天,在金钟立法会大楼一带集结,有示威者其后更进入立法会并占领议事厅,警方事后拘控14人,包括「35+」初选案被告刘頴匡和邹家成、艺人王宗尧及港大学生会前会长孙晓岚等,控以暴动及进入或逗留会议厅范围等罪,案件周一(29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区域法院)开审。 港大学生会前会长孙晓岚周一早上已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预告」自己的认罪决定及分享心路历程。她在早上8时多即到达法院外,有多名亲友到场支持,并跟她拍照、拥抱。而身穿白色T恤到庭应讯的孙晓岚,染上一头紫红色头发,步入法院前特意主动步向传媒让记者拍照。王宗尧就在早上约9时,手牵女友、在对方陪同下到达法院,他架上眼镜,身穿蓝色西装外套,并向现场传媒轻轻点头示意。 王宗尧在散庭后亦有回应传媒提问,表示按其认知,自己在事件中被指有参与的部分,不牵涉控方的指控,自己会以平常心,诚实地面对未来的审讯,坦言「只要自己诚实说出自己的部分,不论结果如何,觉得都可以勇敢面对。」 本案原涉及14名被告,惟邹家成因另涉「35+初选」案并否认控罪需要面对审讯,而该案与本案审期重叠,故早前获法庭批准把案件分拆另案审理,排期于10月16日审讯,料审期为15日。而馀下的13名被告,依次为黄家豪(20岁,学生)、罗乐生(19岁,厨师)、何俊谚(21岁,运输工人)、毕慧芬(24岁,无业)、孙晓岚(23岁,自由工作者)、潘浩超(31岁)、马启聪(30岁,记者)、王宗尧(42岁,艺人)、沈镜乐(23岁,地盘工人)、刘頴匡(26岁)、吴志勇(26岁)、范俊文(28岁)及林锦均(25岁)。 早上甫开庭,控方即表示得悉除报称任职运输工人的何俊谚外,其馀被告已准备好答辩,其中7名被告承认暴动罪,包括罗乐生、外号「占旺女村长」的毕慧芬、孙晓岚、外号「占旺画家」的潘浩超、沈镜乐、刘頴匡及范俊文。 他们均被控一项暴动罪,指他们于 2019年7月1日在立法会综合大楼参与暴动。另各自同被控一项进入或逗留在会议厅范围罪,当中只有毕慧芬表示认罪,其馀被告面对的此项控罪就获准存档法庭。至于潘浩超另涉的非法集结及刑事损坏罪,同样获准存档法庭,他就此3项控罪答辩时,先后提高声量称「唔认罪」、「都唔认罪」及「再唔认罪」。 至于馀下5名被告,包括城大编委记者黄家豪、网媒记者马启聪、艺人王宗尧、吴志勇及林锦均则否认暴动罪,林另被控一项刑事损坏罪,他亦同样否认控罪,而除林锦均外,各人亦同被控一项「进入或逗留在会议厅范围」罪,涉违反《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第8(3)条所发出的行政指令,即逗留在会议厅时未有遵守秩序,或遵从立法会人员为维持秩序而发出的指示。其中王宗尧及吴志勇承认控罪,惟由于辩方争议案发时没有发生暴动,因此控辩双方未能就同意案情达成共识。 暂委法官李志豪就问及,现阶段是否不应把二人定罪?控方就指现时已同意的案情,足以把两人定罪,故可记录两人的认罪答辩,并会先读出两名被告同意的案情。而未能同意的案情就可召开「纽顿聆讯」处理。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2.事实查核|俄罗斯自由军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喊话了吗? 一分钟完读: 最近网上流传「俄罗斯自由军团喊话中国人民解放军」短视频,画面是俄罗斯自由军团成员以俄语发言,简体中文字幕写著「你们的猪头皇帝跟普京一样,都是欺压百姓的独裁者」等字句。 经查,俄罗斯自由军团(Liberty of Russia Legion)确实发布了这条视频,但内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关,流传版本的中文字幕的翻译与原视频不符。是由推特用户「墙国荒诞字」加上。但发布者声明,他的作品大多是配字幕搞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部分网媒、网民转发这段二次创作的中文字幕短视频时,没有标注字幕是讽刺创作,可能会导致受众信以为真。 深度解析: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在油管(Youtube)拥有逾40万订户、自介「坚持报导真相,对抗中共极权」的频道「升旗易得到新闻媒体」近日发布一段短视频,标题为「俄罗斯自由军团喊话中国人民解放军」。画面为身穿军服男士以俄语发言,简体中文字幕写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我们是俄罗斯自由军团,我们将为我们的同胞而战,为自由而战……你们的猪头皇帝跟普京一样,都是欺压百姓的独裁者」。 首先,我们查核视频真实性。 「俄罗斯自由军团」上周一(22日)在推特发布短视频,多家媒体均有转载、报道。据加拿大广播公司、英国《泰晤士报》旗下的泰晤士电台的报道和翻译,该视频内容大致是在讲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充满谎言、腐败、审查、限制自由,是时候结束克里姆林宫的统治了,俄罗斯将获得自由。这些新闻报道中,并未提及该视频中有涉及中国和中国解放军相关内容。 再者,我们查核视频中的中文翻译来源。 原始视频右下角浮水印为「俄罗斯自由军团」徽章,但中字短视频右下角浮水印却写著「墙国荒诞字」。经查,「墙国荒诞字」推特账户上周三(24日)凌晨发布中字短视频,截至上周四(25日)下午观看次数逾58万,超过400次转推。该视频推文下有留言称赞字幕很有趣,但由于视频并未标明此视频翻译是讽刺笑话,也有人问「这是真的吗」,另有留言评论指出,不该故意传播错误讯息。 「墙国荒诞字」账号上周三在其推特的评论中两度声明,他并非专业翻译,也非官方新闻频道,「本推视频作品大多是配字幕搞笑而已!质疑字幕真假实属没有必要!」。而他的推特帐号介绍也写道,将电影、电视片段编辑中文字幕进行二次创作,以搞笑、讽刺等形式,揭露独裁者的荒唐、邪恶。 然而,与前述发布此视频的「升旗易得到」类似,部分油管、推特账户在转发该视频时,并没有标注这是一个讽刺笑话作品。 结论:俄罗斯自由军团的视频为真,搭配的中文字幕则为讽刺的二次创作,因此所谓「俄罗斯自由军团喊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不属实。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认为,搞笑、讽刺属创作自由,而且多数受众都能辨识明显为恶搞的内容,但自称媒体的平台转发此类影片时如不注明,仍有可能造成误会。 13.【财经拆局】谁是衣食父母?——由国泰事件谈中港经济关系的谬误 香港国泰航空「歧视」风波,先是大陆网上批评3位空姐在机仓内服务态度不专业,升级至国泰内部纪律问题,再到国家层面启动官方机器评击要国泰重拳整顿,到底一切是「小题大做」? 触发了中港两地多年累积的新仇旧恨?还是官方借事件要整顿英资机构在香港的地位、甚至要同化香港的本地语言及本土价值?讽刺的是,当官媒「理直气壮」说「内地游客是香港服务业的衣食父母」,但不论国泰甚至香港经济本身,均是「食四方饭」的国际枢纽及金融中心,并非单靠内地单一客源。如果说谁才是「衣食父母」,实际上不论由外贸盈馀以至外商直接投资反映,更多是内地需要依靠香港作为对外窗口。 国泰航空3名空中服务员涉及在航班休息区内嘲讽乘客英语用字错误,引发歧视风波,国泰将3人解雇并多次致歉。事件在内地网络上引起很大回响、甚至官媒都猛烈狙击当事人。结果国泰管理层三日内四次道歉,新上任的行政总裁林绍波只懂再三向内地居民道歉,并草率地在一日内便完成调查并作出解雇决定,完全将内地旅客放到最首要位置,甚至毫不理会做法会否打击员工士气及企业形象。 平心而论,国泰航空3名空中服务员涉及在航班的休息区中,嘲讽乘客英语用字错误,不论是否有乘客听到或录音,均是歧视行为,亦非专业的服务态度,国泰如经调查后并听过机组人员解释,如果证实投诉属实,采取纪律处分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今次事件不单已升级至涉及机组人员被内地网民围攻,甚至罕有启动了国家机器、以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公众号「侠客岛」评击国泰,质疑由外国人成立、母公司为英资的国泰,企业文化似乎「保留了某种崇拜洋人、尊重香港人而看不起内地人的乖戾情绪和莫名优越感」,又指香港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内地人支持,「内地游客是香港服务业的衣食父母之一」。 中新网亦发表评论文章,引用内地网友反问,「为甚么在中国的国土上,国泰航空的空乘会对讲中国普通话的乘客有这么大的恶意!?」文章指「从众多内地乘客被歧视的经历来看,国泰航空很多人对说普通话乘客的歧视和傲慢已经『深入骨髓』。」 由官方媒体的狙击,反映已经不单单是对个别员工甚至国泰一家企业的整顿,相信是官方借事件要全面整顿英资机构在香港的地位、甚至要进一步提升普通话以至中国居民在香港的社会地位,变相形成「特权阶层」,情况就一如电影《十年》中描述的两段「本地蛋」及「方言」所预言,要同化香港的广东话及本土价值。 讽刺的是,尽管由国泰高层以至特区政府甚至特首李家超本人,都希进尽快将事件降温甚至平息风波,但不论国泰甚至香港经济本身,多年来均是「食四方饭」的国际枢纽及金融中心,事实并非好像官媒说的「衣食父母」或某些官员所指单靠内地单一客源。 只要翻查一下国泰年报,就会发现这个管理层非常强调重要性的内地市场,实际对国泰盈利贡献有限。虽然国泰未有区分中国市场单一盈利贡献,但以2022年为例,六大客运主要航线中,包括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北亚航线」,所占的可运载量仅占整体比例13.5%,虽然比重较前一年约一成有所提高,但最重要反映盈利的「收益率」,却减少了近17%。与此比较的是,飞美洲及欧洲可运载量占整体34%及24%,反映这些才是国泰作为「食四方饭」的国际枢纽航空中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更重要是国泰希望加大开拓内地市场的愿望,并非容易实现。现时与香港有直航往来的内地城巿其实有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内地很多城巿的机场都并非国际机场,不设出入境关卡;除非香港国际机场如高铁一样设有「一地两检」,否则出入境仍受到限制,不可以与更多内地城巿直航。 今次事件发生在香港复常之际,事件影响不止国泰一家英资企业,对是对正在缓慢复苏的旅游业又一打击。不错,正如官媒所言,服务输出一直是香港重要经济命脉,与新加坡一样是全球占GDP比重最高地区,以2018年为例服务输出占GDP比重一度达31.5%。不过经过几年政治环境及疲情影响,服务输出占GDP比重已经大为收缩,过去两年降至只有21%及23%水平。 更重要是本地服务输出一直以金融服务及运输为主导,两者合共占比逾七成,相反旅游业的服务输出占GDP比重只有0.5及0.8%,即使到今年第一季两地通关后,旅游业明显复苏,但占GDP比重仅回升至4.5%,仍然远未及疫情前水平,更谈不上甚么「衣食父母」吧! 相反,香港自从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来对「祖国」是贡献良多,即使在今天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作为出口大国,香港一直贡献巨大贸易盈馀,以今年首四个月为例,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就为中国提供近800亿美元的贸易盈馀,相当于6700亿港元,占内地整体贸易盈馀多达三成,排名仅次于美国,甚至多于整个欧盟及英国。 过去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香港如何依靠内地的谬论:「不是有东江水,水都无得饮」、「无大陆出口食品,菜都无得你食」,类似说法好像很有道理,但请记住这些产品我们是足价消费,国际贸易的「输赢」其实是贸易盈馀抑或亏损,即是出口与进口货量抵销的净值,有盈馀才是赢家,以内地对香港这个细小城市能赚取这么庞大的贸易盈馀,香港恐怕才是内地真正的「衣食父母」。 而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中国的贡献不但在贸易上,更重要功能是提供资本及资金流入,翻查2021年的数据,香港就为内地提供「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就达到1317亿美元,相当于逾万亿港元,更占当年全国FDI 总数逾七成二,远远抛离所有地区/国家,当中反映正是全世界都透过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将资金投入到内地,可见在引入资本方面,香港一直发挥巨大金融传导功能,是内地最大外来投资来源。 不错,香港只是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一个细小特别行政区,但说到作为「衣食父母」,恐怕这个只有730万人的城市,才是真正对内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当然今天已经二次回归的「新·香港」,这些香港巨大经济价值已经没有人会再强调,官员们甚至自愿「矮化」香港对内地的贡献,放弃自己昔日的国际枢纽地位,甚至令每一个香港人变成「二等公民」,也是令人惋惜及痛心。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7日 1.国安法阴霾下公民党通过解散 梁家杰:我的心情是也无风也无雨 在香港创党17年的公民党,周六(27 日)召开特别会员大会,有超过四分之三出席党员同意清盘解散。该党已委任清盘人正式展开程序,意味著这香港民主第二大党,正式在政治舞台上消失。「末代主席」梁家杰会后回应记者时表示,「世事都有限期,这来得很自然,我的心情是也无风也无雨。」 周六下午举行的特别会员大会,有多名资深党员出席,包括前立法会议员余若薇、吴霭仪及陈家洛等。事实上,公民党于大半年前的周年大会,由于没有党员参选换届执委会,当时主席梁家杰已预告,该党很可能一年内解散。 梁家杰表示,经表决后,今次出席的31名党员,以30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根据公司法将公民党清盘。他指出,该党仍有5 位数字的资产,稍后将捐予慈善机构。会后多位资深党员离开时均拒绝回应提问,而梁家杰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世事都有限期,这来得很自然,我的心情是也无风也无雨。」更指公民党完成程序后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梁家杰在主席报告中表示,公民党于香港政制争议的爆发点时成立,一直决心捍卫民主法治,守护港人权益。遇上民主运动低谷期时,该党在政治议题外与港人一同经历低潮,在困境中互相支持。他表示:「过往 16年就算未够行到顶峰,公民党已走了应行的路,来到属于这民主派政党的终点。」他又指从历史可见世事变幻无党,望香港人抱著乐观的心活好当下,期待明天。 *创党党员曾国丰:当最温和的异见声音都不被政权容许* 公民党17 年历史终结,感受最深莫过于一众党员,特别是资历较深的一辈。本台访问了创党党员兼创党总干事曾国丰,他在过去多次大大小小的选举中,曾任候选人的幕僚,出谋献策,亦披甲上阵参与区议会选举,被民建联李国英形容为「高质素的对手」。今次他以短短 200 字诉说出多年来对公民党的感受,表示,创党时众人都满怀希望,香港不久的将来会有全面普选,亦明白会是一条艰难的路,指「今日公民党的遭遇正正证明了这一点。」 他又指公民党的结束,并不代表路已经行完,相反在最艰难的时刻,「当最温和的异见声音都不被政权容许,正好证明了今日这个政权已经虚怯到极致,要以各种荒谬的方式去打压我们。」曾国丰最后指,「党虽然结束,但路没有行完,只要坚守信念,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曙光。」 由「基本法23条关注组」到「45 条关注组」,之后再筹组成公民党,由于创党成员多来自法律界,故外界称其为「大状党」。从创党到清盘,以执政为目标的公民党一路走过17 个年头,早年在政坛甚至政府而言都甚被看重。本已成功交捧新一代,但自19 年抗争及《港版国安法》后,多位身兼立法会议员的党员,先后因初选案被捕后退党,郭荣铿亦出走外国,多名区议员党员亦退出,该党俨如只有「空壳」。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2.港官批媒体抹黑中国器官移植 中国又发生私摘器官案「原告变被告」 中港两地器官移植机制,引发大批市民取消登记捐赠器官,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更半点名批评,包括本台在内的两间传媒「抹黑中国」。无独有偶,中国《澎湃新闻》报道,安徽一单医生私自摘取死者器官的案件,经历几年司法程序,被害人儿子本来成功申诉,但到周五( 26日)竟然被指涉嫌敲诈勒索摘器官案的被告,遭当地公安局立案调查,原告变成了被告。 卢宠茂周四(25日)于立法会发言时表示:「当大家上Google 搜寻中国器官移植,会发觉有很多大乜乜、自由乜乜的文章资讯出现,这些都是抹黑我们国家器官移植捐赠发展。」但事实上,中国的器官移植的负面新闻,过去一直都不少,其中安徽一单比较受注目的案件,最近有新发展。 事件起因源于2018 年,安徽人石祥林一家遇袭送院,其母亲于怀远县医院抢救无效不治。石祥林康复后发现,母亲的器官竟然被私自取去,于是控告至法院。法院查明,医院当时声称取得死者丈夫及女儿同意捐器官,于是联络江苏及北京的医院寻求接受移植的病人。 两名安徽其他医院的医生,于是驾驶私自己改装的救护车,并在车上进行摘取器官手术,取下死者的肝和肾,再乘高铁送到北京。 石祥林经过多次上访和控告,法院判决该几名医生违反《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更揭发多10 宗,他们经手的私自摘取器官案,最终以《故意毁坏尸体罪》判刑两年多,被告上诉后仍维持原判。石祥林认为背后有重大的利益链,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追究该几名医生涉嫌组织出卖器官。其中一名涉案医生解释是「医院安排的公务行为」。 *原告人五年后突然变成「敲诈案」被告* 该几名医生刑满出狱后,向公安机关控告石祥林敲诈勒索,石承认曾收过46 万元人民币,但指是对方「自愿补偿的封口费,更在收钱当天向当地卫健部门如实说明。当地公安局起初两度不受理,指调查过石祥林没有犯罪事实。 但事件发生到今年4 月,石祥林因酒驾没有缴交罚款,被警方刑事拘留后,到本月中他则突然收到通知书,指涉嫌敲诈勒索一案符合立案条件,当局决定调查。石祥林的家属已联系律师准备作出辩护。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3.河北一派出所烟花爆炸致6死5伤 河北大城县臧屯派出所周五发生罚没烟花爆炸事故致11 名警务人员伤亡,有证据显示这场惨祸是人祸并直接和执法创收的腐败有关,但当地官方则直接管控了打往当地的电话试图封锁与此有关的资讯。 河北省大城县臧屯镇派出所周五(26日)下午4时发生烟花大爆炸的重大事故,该事故迄今为止已造成4人死亡、2人失踪和5人受伤。 据匿名的当地市民透露,官方的简报称,是该派出所员警在取样鉴定被没收烟花时,导致爆炸,但当地流传的说法,则是员警在烟花仓库吸烟导致的惨剧。 据该匿名消息称,该派出所储存了从去年底以来被没收的,价值至少数十万(也有说上百万)的烟花爆竹,但却一直没按照规定立即进行销毁,而是一直在进行私下交易变现,最终导致了此次惨剧。 而员警变现被没收物品的做法,一直是公开的秘密,并且当地因为财政紧张,包括派出所在内的经费紧张,这也是导致大批去年12 月以来的被没收烟花一直留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但迄今为止,当地官方除了透露11名伤亡者主要是员警和辅警外,没有透露更多的资讯。至于外界的质疑,官方则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但本台记者在调查此事时发现,当地市民和村民因为压力,不敢直接谈论此事。一位村民明确告诉确实发生了爆炸事故,但在问及详情时,他迅速保持缄默。 村民说:有两三公里吧,很近,具体情况不知道,我没出门,这两天。 一位元知情人有限底透露了事故的资讯,但在压力之下,她也无法更多的讨论与此有关的资讯。 她说:人家那个是公安派出所,查收的吧。因为我们这边查得是很严的这件事情。距离我们的话,也就10 公里左右,我这边了解的暂时是这样的。你是去现场?具体我们这边不太了解现场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去打一下公安的那个电话问一下。 但采访当地官方的尝试,遭到无法克服的障碍。事发后,藏屯镇、大城县都切断了海外的来电接听许可权,当地官方机构的电话,都处于境外拨打无法接通的状态。本台记者多次拨打藏屯镇 -派出所和镇政府,藏屯市场管理所等相关机构的电话,但都无法接通。 廊坊市政府和廊坊市公安局的电话,也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 在回应本台记者采访时,廊坊市应急管理局的官员称,他们也不了解情况,因为周末,办公室没人。 廊坊市应急管理局:不太清楚,我们刚接的班。管这事有管这事的人,具体谁管我们也不知道。今天周末,办公室应该没人。我们只是值班,而且刚接的班,我们一班就是几个小时。 廊坊被称京津要冲,历来被视为进入京畿重地的东大门,而隶属于廊坊的大城县,距天津仅50 多公里,距北京亦仅百余公里。而查禁包括烟花爆竹在内的违禁品,则被视为保卫中共京畿要地的重要常态维稳手段之一。但据大城警方公开信息显示,警方与烟花地下运输和销售的猫鼠游戏,多年来没有任何改变。 记者:黄小山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05-2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6日 1.太平清醮飘色政治味减 参与者:今年有《国安法》免得多事! 香港长洲太平清醮飘色巡游周五(26日)复办,是《港区国安法》生效和疫情3年后,首次举办。虽然仍有小孩扮演政治人物讽刺时弊,但数量较往年少,仅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等,而过去多年都有特首「出巡」,今年则独欠李家超。在画讽刺性政治漫画都会被噤声的今天,有飘色单位和当地居民向本台称,「有《国安法》,免得多事!」 拥百年历史的香港年度盛事「长洲太平清醮」,因疫情停办3年,终于周五(26日)佛诞日复办。下午2时举行的飘色巡游为重头戏之一。烈日当空下,逾万人涌入长洲,令这个小岛迫满人龙,警方派出约200人维持秩序。 今年的飘色是在《港区国安法》生效下的首次举办,一如既往请到一众「小神仙」驾临。不过,港府高官和政治人物就比往年大减。以往大会都会让小朋友扮成历任特首林郑月娥、梁振英和曾荫权,更会讽刺他其任内施政,如林郑2017年的普选方案「一锤定音」等,惟今年特首李家超「缺席」巡游。飘色团队之一、惠海陆同乡会飘色总监黄成就接受本台访问时有以下解释。 黄成就说:今年没有特首,他也没什么表现,没有什么成功,也没什么做错。以往有(特首),今年有《国安法》,免得多事。 参与团体:没有受压,但讽刺高官少了 以记者观察,今年只见黄成就的团队有高官角色现身,包括派糖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再配上「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为主角,主要是讽刺香港百物腾贵,「加声四起」,期望高官就公营机构加价申请做好把关工夫。黄成就坦言,虽然活动没被外人干预或受压,但的确今年巡游中讽刺高官的团体比往年少,亦少谈及政治,主角亦不似以前般多元。 黄成就说:以前讽刺(前特首)林郑(月娥)是指名道姓。今年好似只有我有「波叔」(陈茂波)和叶刘,其他人都没有指名道姓,其实我也只是轻轻带过。因为普天同庆日子,大家和谐了。 他表示自己制作飘色多年,一直都有讽刺时弊,代街坊发声,「总之做得好的,我就赞,做不好的,我就弹(批评)」,今年他亦有表扬消防赴土耳其英勇救灾。但翻查资料,过往他们曾因应最低工资的议题创作「廿蚊张」,来讽刺自由党立法会议员张宇人、亦以「阿茂整饼」讽刺陈茂波,讽刺味道明显较今年大很多。 长洲居民:在国安法下,有谁敢乱说什么! 有长洲覆核王之称的郭卓坚向本台称,往年都会特意观赏飘色巡游,但今年「不抱期待」故没有参与。他亦得悉不少当地同乡会都怕触及「红线」,叹言与昔日百花齐放的场面「今非昔比」。 郭卓坚说:现在国安法,有谁敢发声。以往该年的讽刺时弊的议题都会在飘色巡游表现出来,如曾荫权的施政问题,现在大家什么都不敢说。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综观今年整个飘色巡游,共有8条队,共有约19台车,除了中国神话主角外,大多表扬医护、消防救护、警察、运动员、防疫人员、中国航天员,而发声议题以民生为主,如批评渡轮和电力公司大幅加价等。较为「政治」一点,则有长洲中兴街街坊会以区议会改制为主题,展示《基本法》、18区区议会标志,其主席梁国明向港媒指,内容与官方会相约,仅事实陈述,「相信不会太敏感」。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2.黄耀明香港演唱会取消 会展突然拒绝租借场地 正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唱的香港歌手黄耀明,在他脸书个人专页宣布,原本八月在香港会展举行的演唱会取消,原因是会展突然退回订金,表示不能出租场地给他。 黄耀明在脸书说,自2021年12月,最后一次达明一派伊馆的演出后,他就每月不停申请不同的场地。终于在今年1月,收到会展的回覆,申请成功,可以八月开演唱会,之后团队随即展开筹备工作。 到5月25日,团队收到没有说明理由的信件和退回订金的支票。理由是”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proceed”。黄耀明形容,回覆是「非常坦诚和直率的回覆,绝不含糊又非常准确。」 他说,从收到通知会展批出档期,团队内的每一位,都知道那有那容易,整个筹备的过程中,他们都知道随时有机会被煞停。所以在收到通知时,大家反应平静,是一个不用塔罗牌都可以推算出来的结局。反而是觉得不好意思,令会展原本批出申请的同事们,在这段日子担惊受怕,相信一定受了很大的压力吧。 黄耀明认为,会展的管理层还是欠香港市民大众一个公开的解释,「为什么一个热爱香港的市民可以被剥夺为其他香港人演出的权利。希望他们好好说这个故事,让世界知道这个国际都市办事有多公正多透明。」 他最后说「给我们一点时间,吸一口气,再唱下去。」 多位曾支持抗争者的歌手均被打压 于2021年8月,黄耀明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他被指在2018年香港立法会香港岛区补选中为参选人区诺轩助选时唱歌,违犯《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案件在8月5日提堂,黄耀明听取及同意案情后,获准以2000港元自签担保守行为18个月,撤回控罪。 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的黄耀明,在香港乐坛地位崇高,自从2014年公开支持雨伞运动后,已没有到中国大陆发展。 跟黄耀明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何韵诗,她去年在香港艺术中心的演唱会也因为场地问题而被逼取消,而旺角麦花臣场馆亦在去年取消了阮民安的演唱会。 责编:温晓平 3.行政院废止大陆地区人为「中华民国」人民 在台港人望确认「香港人不是中国人」 几年前一单大陆人在台湾遇上的意外,家属以「中国大陆人民也是『中华民国』人民」申请「国家赔偿」官司获胜,引发舆论不满。几年后的今天,台湾行政院发函各政府机关,将行之多年的「大陆地区人民为『中华民国』人民」规定取消,这做法随即引起部份在台港人担心,怕新规定日后会伸延到港澳人士,影响申请定居权益,并希望当局长远可确认「香港人不是中国人」。 一名中国男子2018年在台环岛踩单车,在高雄遭路灯电死,家属以「中国大陆人民也是『中华民国』人民」申请「国家赔偿」,最后法官判其获胜,外界出现不少质疑,行政院因而修改相关规定。行政院长陈建仁周五(26日)回应表示,这30年前的规定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 陈建仁说:所以我们为了要使两岸人民的权利义务,能够有更好的规范,陆委会也审视了相关内容后做出这样的决定,希望这样的内容修正后,能够避免持续引起不必要的困扰,也能够避免国人或是国际上的误解。 大家可能未明白,为何中国大陆人士会是中华民国人民?其实早于49年国民党迁往台湾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包括香港只是暂时由共产党和英国管治,国民政府仍拥有这些地方。到1993年,法务部曾发出法律解释函,定义「中国地区人民亦为『中华民国』人民」。高雄地方法院法官,这次就是以法务部30年前解释,作为判决依据引发争议。 在台港人汤伟雄接受本台访问表示,看到新闻感到担心,怕未来当局将中国人身分加在留台港人身上,尤其是因政治原因来台的人。 汤伟雄说:我们就是因为不认同中共这个政权和他抵抗,之后才会来到台湾。但是如果假设台湾当局一直要把我们归纳在中国的底下,我们必定会被中国的身份影响到我们在这边的权益,这一点绝对是担心的。 汤伟雄指,理解到台湾当局必须做这件事,因为台湾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地位和继续向国际发展,必定要和中国的身份划清界线。 汤伟雄说:但是我们希望是可以和中国的身份划清界线,香港的身份可以分得开。万一真是分不开的话,希望台湾当局会根据当初签订合约那天的条款,即是尊重合约精神,不要将未来要改变的内容,影响到之前留在台湾的香港人。 他表示,长远来说,希望推动台湾确认「香港人不是中国人」法例,但相信短期内很难成功。 台湾香港协会理事长桑普律师接受本台访问表示,台湾这次用速度快的方式,解决以后所有政府部门将中国大陆人民,规定为不是「中华民国」国民这点讲清楚,相信行政院会推动法律修正的两步曲。 桑普说:对于香港来讲,可能会在第二步曲修订法例的时候,会同步修订《港澳关系条例》,《港澳条例》确认到现在的港澳人不是「中华民国」国籍,我想他可能会有相关的规定,我的预测是这样。 他认为就算修订《港澳关系条例》,对于港人申请来台、在台定居和在台的自由,不会有直接影响。 桑普说:我相信他就算今天,或者未来很短的时间,说香港和澳门居民不是「中华民国」国籍的人士,我想这件事大家都能够接受。因为大家都知道,来台湾移民的都希望拿到「中华民国」护照,这是很多人想拿的东西。你想想,因为你没有「国籍」才需要「国籍」,这件事实际上影响有多少?没有什么大影响。 行政院对中国籍人士的做法会否延伸到港澳人士呢?陆委会回覆本台时表示,「九七」、「九九」后,政府于97及99年后制定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关于港澳居民之权利义务,适用这条例的规定。 记者:钟广政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4.英国最新《香港报告》透露 外相曾向韩正谈及黎智英案 英国外交部周四(25日)向国会发布新一份《香港半年报告》,批评港府用国家安全法迫害民主派人士,呼吁废除国安法。报告更透露,外相于本月初,曾向韩正谈及黎智英案。香港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欢迎英国在官方外交层面向中方谈及黎智英事件,但认为力度不足,应在更严肃的场合公开说这件事。 英国外交部每半年发表一次的《香港半年报告》(Six-monthly report on Hong Kong),最新一份在英国时间周四(25日)发布,内容详述《中英联合声明》于2022年7月1日到12月31日在港执行的情况。 英方批港府用国安法迫害民主派人 与过去多份报告不同的是,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在前言章节,披露自己在5月初,向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提及黎智英的案件,及已经向香港当局的最高层提出了这个问题(raised it at the highest levels with the Hong Kong authorities)。报告没有提到英外相是当面、或是其他途径与韩正接触,但在五月初,韩正代表中国出席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大典。 祁湛明指,在今年 2 月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已强调香港如何利用《港区国安法》及过时的煽动罪(antiquated offence of sedition),来迫害与政府意见不同的人。他们故意针对著名的民主派人士、记者和政客,以压制他们并抹黑他们(to silence and discredit them),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关注区议会选举改革 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 报告亦提到,英方密切关注港府的政制及司法制度修订,包括区议会的选举改革,大幅减少直选议席。又指港府5月10日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要求不具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必须事先申请并获特首批准,才有资格参与国家安全相关案件,且特首有权随时改变决定,报告认为这令曾经属于司法机构的权力,转移予行政长官,形容「面对国安控罪的人失去了在法庭上挑战当局决定的权利。」 此外,报告并用时序方式详述了有关香港的重大事件,包括羊村案的判决、612基金被指没有遵循《社团条例》要求罪成,甚至旁听人士首次被判煽动罪成判囚等等,也记录在内。 建议废除《港区国安法》 祁湛明认为,中国仍处于不遵守《中英联合声明》的状态,又指香港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高度自治权遭持续侵蚀,呼吁北京执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7月份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废除《港区国安法》。 他并总结,《国安法》和煽动叛乱这些过时的罪行若持续使用,只会损害香港的生活方式(damage Hong Kong’s way of life),并强调英国将继续支持香港人,并履行作为这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的共同签署国的责任。 评论:欢迎英国在官方外交层面向中方谈及黎智英事件 香港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向本台指,今次是英国政府首次将废除《港区国安法》的建议纳入报告,指这是比以往强硬的立场。他欢迎英国在官方外交层面,向中方谈及黎智英事件。 许智峰说:也是我们外界首次听到他有正式说法,但我觉得整体来说还是力道不够,应该可以用强硬字眼,在更严肃的场合公开说这件事。 他并认为,香港人可能觉得报告软弱无力,感到沮丧,但这些报告确实是他们做游说工作时的强力证据。 许智峰说:我们作为香港人讲香港人权情况有多差也好,但也只是代表我们第一身发声。如果多些自由国家的盟友清楚地说香港人权倒退,国安法是侵犯人权,很明确的立场而不是左摇右摆,长远也是凝聚我们在自由国家里面其他的盟友,相对走向强硬立场,也有带领作用。 港府:恶意诋毁 外交部驻港公署:不要沉溺殖民旧梦 港府在报告发表当天发声明反驳,指「这是对『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下的香港的恶意诋毁和政治攻击」。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则促请英国「立即停止粗暴干预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不要沉溺殖民旧梦,立即停止插手干预香港事务」。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5.英国学府成立欧洲首个香港研究所 盼助决策者了解香港社群 随着大批港人流散海外,有关香港的研究成为学界热门课题。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成立欧洲首个香港研究所(Hong Kong Studies Hub),希望进行更多针对香港的学术研究,帮助决策者了解香港社群。研究所也正建立全新的香港研究图书馆,计划收集包括香港禁书在内的图书。请听本台记者吕熙发自伦敦的报道。 欧洲首个香港研究所(Hong Kong Studies Hub),由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国际政治高级讲师马宝康(Malte Philipp Kaeding)创立,香港学者钟剑华及黎恩灏出任副研究员,组成研究所的核心团队。研究所的定位,是推动更多有关香港的研究,带动有关香港政策的辩论,并重新探讨港人群体在国际关系上的角色。 创办人:望香港研究壮大 如中国研究 香港研究所总监马宝康是德国政治学家,和香港有深厚渊源。他在香港浸会大学取得博士,并曾执导电影《香港本色》(Black Bauhinia),访问香港本土派人物梁天琦和黄台仰,探讨香港本土主义。 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早在2017年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期间,已萌生在海外成立香港研究所的意念,而随着近年海外香港社群壮大,有必要让决策者更深入认识香港社群。他期望研究所能带动跨学科的香港研究,包括在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历史等不同范畴上,甚至发展成可以媲美中国研究和台湾研究的独立科学:「我们希望推动香港研究向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研究方法上,使香港研究能壮大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像中国研究和台湾研究一样。」 近期香港公共图书馆出现「下架潮」,有关六四事件和反送中运动的著作,以至民主派政治人物的作品都相继被下架。有见及此,马宝康正在萨里大学建立全新的香港研究图书馆,目前已收集一定数量有关香港研究的图书,可供学生查阅,并正筹建网上图书馆。他表示,当准备工作就绪,将呼吁港人捐出藏书,以保存和香港有关的著作。 近年中国留学生成为不少英国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不少大学因而有所忌惮。不过马宝康表示,萨里大学校方完全支持成立香港研究所,而目前在校内举办的香港活动也未曾受到「小粉红」滋扰。值得留意的是,全英国共有30家由当地大学和中方合作开设的孔子学院,而萨里大学并未参与。 英国外交部研究员:英国须考虑一系列因素调整对华政策 香港研究所周四(25日)举行开幕式时,邀请到有学术背景的英国政府中人担任讲座嘉宾。被问到英国近日对华态度明显放软,会否影响对港政策时,英国外交部亚太研究小组主管杰玛‧奥尼尔(Gemma O’Neill)表示,英国政府需要根据很多不同因素,持续调整对华论述:「政府需要考虑一系列威胁,包括国家安全、价值议题、保护英国海外公民、经济增长议题等。所有这些都对英国很重要,牵涉国家利益,这是需要保持一致的。」 她表示,即使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英国政府仍必须继续和国际伙伴谈判,包括中国。她相信如果双方有更多沟通渠道,就有更多机会在争议问题上进行对话。 内阁办公室副主任伊莫琴·帕森斯(Imogen Parsons)表示,政策制订者不会单靠一篇学术论文,作为制订政策的参考,因此不能期望学术论文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策转变。不过她表示,政策制订者会不断阅读相关研究等资料,研究者若能更好地总结研究成果,并解释其建议,将有助政策制订者在百忙中快速理解,协助政策制订。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温晓平 6.六四迈向34年 天安门母亲: 中共应负全责说出真相 六四事件遇难者家属组织「天安门母亲」一直坚持「真相、赔偿、问责」三大诉求。三十多年过去,「六四」在中国仍旧被视为禁忌。当局的严厉管控手段让先后离世的死难者家属留下遗憾。部份仍然在世的难属认为,即使人事全非,中共对这场历史悲剧,仍然责无旁贷。 1989年6月4日,张景利的丈夫刘永良独自前往北京天安门,结果遭到枪杀,去世时只有26岁,遗下了妻子和当时1岁半的儿子。 34年过去,张景利作为难属代表,代表「天安门母亲」在脸书专页发言。她说:「在这漫长的30余年中,生活上的困难我都可以忍受承担,心中的苦却没有地方申诉,精神上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并质疑:「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出动全副武装的军人、坦克真枪实弹,在北京街头,在天安门广场,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开枪才能解决吗?」 尤维洁表示:「失去丈夫她很痛苦。如果没有家人对她的帮助的话,她根本就没办法能够生活下去。就好像我,当年我失去丈夫,面对我的孩子,我也得勇敢地活下去。随着他们年纪大了,他们有机会站出来说话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 过去一年再有七名难属去世 「天安门母亲」发言人尤维洁接受本台专访时透露,过去一年再有七名难属去世,多年来累计已有超过70名难属离世。她说,虽然当局企图抹去人们心中这一残酷事实的记忆,但难属的诉求不变,就是「真相、赔偿、问责」。 尤维洁说:「应该说,我们非常诚恳想跟政府对话。就当年的惨案,政府一直回避自己的责任。遗憾的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看到六四惨案,有出自于政府对各个家庭的交待。一位已经去世的家属自己就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件事情不能够放弃。」 习近平掌权的10年被普遍认为是给中国带来巨变的10年,无论政治还是言论自由都在走回头路,但尤维洁认为,平反六四现政权责无旁贷。 尤维洁说:「虽然现任政府他们自己可以认为,我跟当年下令开枪没有关系,但是我要说的是,执政党就是共产党,现在的政府就应该担负起全部责任来,要对人民说出当年所有的事情。」六月四日当天,尤维洁将和其他难属到北京市郊的万安公墓集体祭奠。 尤维洁说:「去年在疫情期间,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在万安公墓祭奠这个事情上为难我们。我们每年都去了。我想,今年也不会为难我们。」 在港版国安法的压力下,香港支联会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成为历史。尤维洁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港人透过烛光晚会谴责当年的流血事件,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她也感谢港人的坚持与执着。 记者:高锋/程文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7.【小破冰】美中商务部长会谈 美国就中方针对美公司行动提出关注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四(25日)晚上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于华府会晤,雷蒙多就北京最近针对美国公司采取的行动表示关切。美中商务部长周四的会面,是两年多以来中国官员对美国的最高级别访问。有前白宫高官指出,中方愿意恢复经济对话,是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出席三藩市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打底」,避免习「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美国商务部的声明指出,在华盛顿的会议上,雷蒙多谈到了「最近中国对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她没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但中国在周日以「国安」理由封杀美国半导体大厂美光(Micron)的产品,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日前亦表示,美国商务部亦应将中国存储晶片制造商「长鑫存储科技」列入贸易黑名单。此外,中国近期亦高调突击调查包括「美思明智」、「贝恩咨询」等美国公司,以及总部位于纽约和上海的咨询公司「凯盛融英」。中共党媒指控上述公司涉及「刺探中国国家机密」。 商务部称,两人就与美中商业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和实质性」的会谈,包括两国贸易和投资的总体环境以及潜在合作的领域。中国商务部则另行发表声明中说,这次会谈是坦诚和建设性的,王文涛向雷蒙多表达了对美国晶片政策和出口管制的关注。 美国将于11月在三藩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的麦艾文(Evan Medeiros)向《日经亚洲》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着手为他可能的美国之行「打底」。报道引述麦艾文表示:「我认为中方认识到,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他们的利益,因为习近平很可能会来美国参加APEC会议⋯⋯这样习近平在美国出席APEC会议时就不会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综合外电报道,这次商务部长会议是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5月初的会谈的成果,两人同意恢复高级官员接触。上周日(21日),拜登在参加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年度领导人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中关系很快就会「解冻」。但是,美中在经济方面恢复会谈的同时,华盛顿和北京仍然在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和美中国防部长会晤等安排上僵持不下。 传拜登今夏颁令禁投资中国国防工业 另据美国网媒《AXIOS》报道,拜登政府正着手敲定一项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中国国防工业的行政命令,预计该禁令于今夏颁布。报道指,拜登政府的官员,特别是财政部的官员,一直努力说服欧洲和七大工业国集团的盟友,让他们相信有必要协调行动,因此美国行政命令的发布必须推迟。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美国大选】共和党德桑蒂斯:若当选总统将视中共为「最重要地缘政治威胁」 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日前宣布争取共和党提名,竞逐明年总统大选。他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表示,如果他当选,会把中国(中共)视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 在推特上宣布参选总统后,德桑蒂斯周三(24日)接受《霍士新闻》专访。他表示,中美之间的经济依赖太多,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是没有这么多的经济联系的,所以必须认识到中共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他担心,美国目前的关键供应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太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恢复关键制造能力至关重要。这位参选人提议,美国要与日本、南韩、印度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盟友建立牢固的关系,通过与这些国家密切合作,美国可以有效对抗中共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此外,德桑蒂斯还强调,中共在西半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德桑蒂斯要赢得总统宝座,要先过共和党的一关。 《霍士新闻》、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和昆尼皮亚克大学周三发布的调查继续显示,同样有意代表共和党出战的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支持度上仍较德桑蒂斯有双位数的大幅优势,其他竞争者则以个位数远远落后,而且德桑蒂斯的支持度,比今年较早时有所下滑。 不过,德桑蒂斯在2024年的竞选中仍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他在去年的州长竞选活动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竞选基金,在2022年周期创造了州长筹款记录,在春季开始时,他的筹款委员会手上有1.1亿美元的现金,当中大部分可能会被转移到一个「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该委员会正在全国的关键选举州部署活动,并承诺为德桑蒂斯花费多达2亿美元的资金。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9.【新文革】习总下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多地栋笃笑及音乐演出相继取消 中国栋笃笑艺人HOUSE(李昊石)「辱军」风波持续扩大。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本周二(23日)「提醒」文艺界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时间风声鹤唳,多地栋笃笑及音乐演出都因「不可抗力」相继取消,据说许多被取消的节目都涉及外国艺人。有业内人士直言:「现在我们头上感觉全是刀悬着。」 李昊石5月中在一场栋笃笑表演中,称自己收养了两条流浪狗追松鼠,使他联想到「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由于「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军方的训示,李昊石被指「辱军」。他所属的中国喜剧工作室「笑果文化」被中国当局处以1335万(人民币,下同)的罚款。北京警方表示正对李昊石事件立案调查。 李昊石出事后,多地近期纷纷取消栋笃笑表演。除了「笑果」所有演出活动无限期暂停外,另一北京栋笃笑公司「北京单立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亦取消了原本定于5月21日开演的表演。此外,5月20日,杭州滨江原本有一场栋笃笑表演,邀请了笑果《脱口秀大会》的嘉宾来做主打,但日前「笑果」收到主办方通知已紧急取消。陆媒「潮新闻」引述主办单位经纪人表示:「现在我们头上感觉全是刀悬着,整个行业全国都有影响了。行业太小了,笑果文化和行业捆绑太深了。」 除了栋笃笑之外,就连有外国艺人参演的音乐会也遭到牵连。 《纽约时报》报道,日本乐队「吃茶去」的主音药师司宽邦上周三(17日)在其Facebook发帖透露,原定于当晚在广州举行的音乐会已被取消。之后,其杭州、北京和上海的演唱会也相继取消。药师司宽邦的帖文表示:「我仍不明白这个事件有什么意义?我现在只感到遗憾。」 本周二(23日),上海乐队「上海秋天」亦在其微博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当晚演出被迫取消。帖文还以英文表示:「在自由世界继续摇滚」(KEEP ON ROCKING IN A FREE WORLD)。另一加拿大RAP歌手BBNO$亦于其微信帐号宣布,「由于不可抗力」,其长沙演出将缩小规模,变成一个维时15至20分钟的小型演出。与此同时,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最近亦取消了「坂本龙一经典作品音乐会」,该中心的一名员工声称,取消的原因是「票房反应欠佳」。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周二(23日)致信中国美术馆庆祝建馆60周年时,不忘「提醒」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中国《证券时报》则引述笑果文化演出运营总监陆逸云指,栋笃笑、即兴喜剧等新兴演出模式在疫情三年间发展迅速。从2020年到2022年,整个栋笃笑行业的票房翻了20多倍,从最开始的2000万,涨到了4.8亿。栋笃笑市场开始不断伸延,在非一线城市也都很受欢迎。如今,笑果的栋笃笑不仅在小剧场表演,更是进入到上海大剧院、陕西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等全国各地的地标性剧场,甚至与大剧场联合举办「演出季」,驻场演出数个月。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新冠疫情重现北京特别严峻 专家预计下月底全国每周6500万人感染 中国新冠疫情卷土重来,首都北京新冠数字连续四周排名全国第一,较一个月前上升近四倍。陕西省也发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中国官方预计,在6月底高峰期内,整个中国每周感染人数6500万。 综合陆媒及外电报道,北京市卫健委周四发布2023年第20周(5月15日至21日)疫情周报,北京市COVID-19感染数字自4月24日起连续4星期排名全国第一,较一个月前上升近四倍。但当局没有透露新冠感染个案的详细数字。 因应疫情反弹,北京市当局建议市民重新戴口罩;多地大学部署第二波疫情防控,有民众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身边家人及朋友「二阳」(二次感染)情况增加;不少市民表示,会储备防疫物资。 近日,中国多地学校也发出通知,建议师生做好防控措施,减少外出,戴好口罩。陕西省教育厅亦于周三(24日)发布《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第3号预警》,将新冠病毒感染列为「特别关注事件」。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周二(23日)表示,要求对教学区域、住宿区域及校园餐厅等场所展开全面消毒杀菌。 中国防疫专家钟南山周一(22日)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第2波疫情于4月中旬上升,4月底至5月初为小高峰是「预料到的」,6月底则出现第2波高峰。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翻墙问答】录音App变成偷录窃照片软件 Google Play审查机制出漏洞 问:近日有网络保安公司发现,一款萤幕录影App竟然在推出的更新版本中藏入恶意木马程式,能偷录及窃取手机内的影片、照片和文件等档案。该软件2021年在Google Play上架时成功通过审核,评价也没有问题,究竟Google Play Store的审查机制出现了什么问题﹖ 李建军:这次被网络保安公司发现有问题的软件叫做iRecorder Screen Recorder,这款软件内部的木马是轻量级,所以谷歌和一般用户,都不会察觉软件突然变得好大。而这些软件,亦不会取得过量的授权,不会在推出更新版时索取用户新的私隐授权,因此用户被人长期安装了木马亦懵然不知,除非有保安公司逐一对不同软件作出保安审计。 而这款软件,不仅会偷录你平日的一言一行,还可以窃取手机内的影片、照片和文件等档案,除非用户认真审视耗电量,以及数据使用量,否则大部分人都不易察觉到。 现时还不知道其他软件是否有类似问题,在谷歌仍未改变软件审查政策,采用更严谨的方式前,用户在Android上安装软件时必须要谨慎对待,以免自己安装了木马软件也不知道。 问:如果现时谷歌甚至苹果的审查机制,都未必能保障个人资料安全,用户又应该怎样去选择软件下载? 李建军:如果你用的软件是西方国家大公司出品,甚至是谷歌或苹果原厂的,会比较安全,因为他们资源比较多,做事亦会比较谨慎。如果中国大公司出品,你可以假定是ha有风险不宜安装,因为中国当局会要求他们加插后门。 如果软件是免费,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维持运作,就要小心。过去有公司为了赚更多广告收入,罔顾使用者私隐安全,已为人所诟病。现时经济不好,广告收入难免下跌,有公司为了维持营运,可能会加入一些罔顾使用者私隐安全的部件,甚至将整间软件卖给中国或俄罗斯背景有关人士。因此,避免使用来自印度、中国、俄国等国家,纯粹依赖广告收入营运的软件,这点是很重要。 另外,一些收费的软件亦要留意其异动,例如软件突然由收费变免费,出现免费的广告版本,或者软件公司改了国家,甚至软件开发人改了名,你都要小心提防,因为有可能软件由第三者接手,或者原有软件开发商因为出现财政问题,营运作出一些转变。因此,对来自印度、中国、俄国等国的小公司推出的软件,应持一个审慎保留的态度,以免自己的资料落入不明第三者,甚至中国政府手上都不知。 问:与谷歌相比,用户在苹果下载软件会否安全一些? 李建军:苹果审查人员的水准会否出现同类问题,暂时不清楚。只不过,现时苹果比较少这类问题,原因是苹果iOS在在作业系统和保安上的设计比较保守,很多功能不让开发者随便使用,一如以往有不少软件,Windows版功能较多,Mac版功能比较少的情况一样。 从网络保安的角度来看,或者是一件好事,黑客比较少机会有机可乘,入侵用家的系统,甚至窃取私隐。对听众而言,如果想安全一些的话,在功能上要作出一些取舍,以及要忍受一定程度的不方便,这可能是必要的。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5日 1.【歧视风波】国泰空姐疑网上声援被炒同事 遭小粉红「起底」批斗 香港国泰空姐被指「歧视」大陆旅客馀波未了,有国泰空姐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只会说英文及广东话」,指这是她能够提供服务的语言,疑似声援被裁的同事。而该空姐遭内地网民「起底」,并到她的社交帐户留言抨击。有现职国泰空姐表示,连串事件严重打击国泰员工的士气,言行举止变得谨慎已经成为常态。又指同事都经常遇到歧视或被偷拍,但申诉无门。 有国泰空姐周四(25日)在Instagram的限时动态中,疑发帖声援被炒的同事,直指「我只会说英文及广东话,这是我提供服务的语言」(I can only speak in English and Cantonese. These are my service language.)更附上疑为她工作名牌的照片,当中写著「粤语」。 有关帖文其后被大陆网民截图转载到「小红书」,写上「有必要广而告之,让大家知道国泰的乘务员是甚么态度。其实重点不是会不会说中文,主要是她们嘲笑不会说英文的旅客!」 帖文亦被大陆网民转载到微博,并发文指:「真实爽文:疑似国泰空姐在Instagram挑衅内地网友,之后迅速将帐户设为私密,结果Facebook被网友翻出,常去的瑜伽馆被网友冲了」。大批大陆网民留言说,「直接用中文骂她,反正她听不懂啊,骂她看看敢不敢回嘴」、「先挑衅就不好怪别人了,网友干得漂亮」;亦有网民留言说「继续举报,炒了这货」,又嘲讽该国泰空姐是「菲佣后代」。 这名空姐的Facebook及Instagram帐户更被公开,大批网民到她帐户进行留言;该国泰空姐急忙将社交平台帐户转为私密。有香港网民认为,大陆网民的做法是歧视港人不懂普通话,又关注大陆人「起底」港人,相关部门如何执法。 涉「歧视」内地客的3名国泰员工迅速被裁,事件更掀起其他声援的员工被「起底」,国泰空服员再成被讨论对象。 现职国泰空姐Audren(化名)周四(25日)接受本台访问指,连串事件严重打击国泰空服员的士气。她指,香港这3年间,由国泰裁员减薪,到如今国泰涉「歧视」风波,员工发声表达诉求都立即成为目标,亦质疑社会对空服员存在歧视。 Audren说:无论我们做些甚么,「态度好是应份,因为你做这行,做得不好,当然啦你读得书少」,很多标签,言行举止变得小心点已经变成常态。飞行或职业对我们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分享自己生活的权利都失去了,正正是因为很多人标签我们、留意我们,我们做甚么都被指责,如果你说我只是跟你说英文是歧视,而我做甚么你都指责我,我更加觉得这是一种歧视。 外界关注,港人及内地人的「互相歧视」问题被搬上枱面;而国泰空姐不说普通话,惹来大陆网民一片谩骂。Audren强调,空服员对内地客从来不存敌意,亦不涉歧视,她亦曾经服务过很好的内地客人,即使自己不懂普通话只说英语,对方都有帮忙解画。 Audren又指,每位空服员受训时都是用英文,英文是必须及基本的语言。每位空服员身上的名牌,都会写上自己所识的语言。对于空服员来说,识普通话是一种额外技能,如果要写上国语,需要再额外投考普通话广播牌照。 国泰工会周三(24日)对内部员工发信,指根据「机舱服务指引」(Inflight Service Delivery Manual),如空中服务员在未经同意下被乘客拍摄及录影(filming or photographing),可向乘客提出删除有关内容,如遭拒绝可通知机长及机舱服务经理。 Audren回应指,空中服务员在机上经常被偷拍,一旦遇到有关情况,的确可以向上级汇报,但实际上是申诉无门。 Audren说:登机的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录影,有些人的帽戴著GoPro(摄影器材),全程录影,整个服务、航班都会录影,我们就自己避开,不是有甚么不见得光,而是有点不尊重,我又不是一个名人,为何要被偷拍?除了工会所说汇报上级,基本上汇报后,经理真的会帮我们向办公室报告,客人是否收到电邮就会把影片删除?放了上网就是放了上网,是否能够收回?是不能,所以如何处理?看不到实质上,能够帮助我们作为最底层被偷拍的人有甚么事可以做到。 Audren又说,根据网上所见,相信涉事空服员是在厨房(Galley)被偷拍,而空服员在机上没有休息的地方,工作或闲谈都会在厨房,而她不认为事件是涉及歧视。 Audren说:老实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我们的观感不好,我们其实已经很大压力,上班大家都知道只有9000元薪水,没有办法,我们纯粹在闲谈,开心或有趣的事分享下,都只是我们上班唯一的乐趣,但不针对任何人。我们自己同事做错事我们都会取笑,所以不觉得事件很严重,或者涉及歧视。 针对上述空姐被内地网民「起底」,是否触犯香港法例,而大陆网民是否涉歧视港人?如有当中该如何执法?本台周四(25日)就事件向私隐专员公署及平机会查询。私隐专员公署回覆指,个别讯息是否构成《私隐条例》下的「起底」讯息,要视乎讯息的内容及披露者的意图,不评论个别个案。而至周四,公署未接获相关投诉。又指任何人士如怀疑其个人资料私隐受到侵犯,又能提供表面证据,可向私隐专员公署作出查询或投诉。 平机会同日回覆本台查询指,于2021年向政府提交报告建议修订《种族歧视条例》,但相关细节及条文,例如歧视者及被歧视者定义、适用范畴、居民身份和居民来源地等细节仍有待和政府商讨。 平机会又指,建议中的修订法例应涵盖所有人士在香港不会受到「族内歧视」,其他地方新来港华人也应受到相同的保障。禁止族内歧视的条文会是双向,不仅禁止港人歧视内地人,亦禁止内地人歧视港人。 另外,《种族歧视条例》主要是规管于香港境内发生的歧视或骚扰行为,但在一些情况下,如种族歧视或骚扰作为在香港境外的以下地方发生,法例仍然提供保障,例如在香港注册的船舶;在香港注册,并由一名以香港为主要业务地点或通常居住于香港的人所营运的飞机或动力承托的航行器;或属于政府或由政府管有的船舶、飞机或动力承托的航行器。 香港国泰航空近日卷入「歧视」大陆人风波,有内地乘客投诉,指国泰服务员「歧视」非英语乘客,事件在内地引起很大回响,国泰至少4度就事件致歉,并仅用一日时间就极速完成调查,解雇3名涉事服务员。国泰工会周三(24日)对内部员工发信,表示「对众多不实指控感痛心」。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港府屡以严厉口径回应民生问题 分析:无解决反助长「批斗文化」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接连严厉回应民生事件,包括国泰航空疑「歧视」非英文乘客、滥用「取消器官捐赠登记」等,分别以「痛愤伤害同胞感情」、「有不寻常之处要求警方撤查」等来定调,中港矛盾情绪持续升温。有分析认为,港府有责任以务实、公开、透明和开放的态度去缓和双方紧张关系,若马上将问题「无限扩大」上升至政治问题或矛盾,不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反助长「批斗文化」。 「国泰航空疑歧视非英语客」起初只是一则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的帖文投诉,惟短短2日内,中国官媒狠批,和内地民粹意见领袖和小粉红纷纷「出征」攻击,甚至勾连反修例运动的「黑暴」问题。虽然国泰航空3度在微博以简体中文发表道歉声明,并迅速解雇涉事的3名空服员,事件仍未得以平息。 港府却以更严厉措词批评国泰及涉事员工,令事态「火上加油」。先由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周二(23日)深夜发声明,表示对国泰部分机组人员的不当言论感到「十分痛心」,指「事件严重违背香港优良的待客之道、一贯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朱敏健更公开称事件有可能构成「间接歧视」,更有建制阵营随即重提加快设立「族内歧视」条例。 特首李家超周三(24日)在广州出席粤港合作周启动礼致辞时,亦主动提及事件,并形容空服员言行「恶劣」。 李家超说:这些不敬的言行伤害了香港和内地同胞的感情,破坏了香港一贯的尊重、有礼、共融的文化和价值观……我已向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先生指出,事件破坏香港形象,伤害香港和内地同胞感情,是严重的事件。虽然涉事的3名机组人员已经被解雇,但类似情况不容再发生。 同场的林绍波更就事件亲身以普通话致歉。但港府强硬态度却未有令事件平息,疑声援被炒同事的国泰空姐都受牵连(另见稿)。为涉事员工人权、私隐和坊间不实内容发声的,仅馀国泰工会。 熟悉中港时政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分析指出,事件本身来自一段偷录的音档,且是一则社交平台的投诉,而非正式的官方投诉信,只有拍片者的单方面供词,港府若过早为事件定断,将民生或文化差异事件「无限扩大」,上升至政治议题或矛盾,只会有更多反效果。 刘锐绍说:作为政府应去调和双方紧张情绪,而不是马上有所取态。必须注意一点是,如果这只是民间讨论,不涉及公权力问题,但由官方姿态去表达,不论动机为何,都有公权力的色彩。官方须小心处理,应就这类事件本身去讨论,不应是马上由一点跳去另一点,甚至更广,反而后遗症会更多。如果同样事件发生在国内航班上,外国人因不懂华语而被歧视,大家反应又如何?除了港府,商业机构过于侧重某一方,亦会造成内部矛盾,对业绩未必好处。过于取悦某群体,亦会开罪另一群体。 另就器官捐赠方面,自近月港府拟与中国内地建立常设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后,在过去5个月,共有近6000个器官捐赠申请取消登记。李家超日前已定调「数字不寻常」,他周二(23日)出席行会会议前见记者,狠批有人「搞破坏」,更责成警方调查有否违法行为;就连「长者2元乘车」亦被扣同样的帽子。 李家超说:我留意到有不寻常的数字,是有关取消器官捐赠,这个数目包括超过一半涉及根本没有登记捐赠器官而取消,亦有很多涉及重复取消。如果一个人没有登记而又被取消,这是非常可疑的、破坏整个系统的行径……任何破坏系统的人士,我们都应该严厉谴责,这简直是令我们觉得耻辱的行为。 事件令官员忙于为特首解画,称「只针对违法人士,市民有取消登记的权利」。 对于社会有意见认为,港府言行助长「批斗文化」,刘锐绍指「有需要警剔」,「现在至少两地已出现情绪上有抵触,已说明问题。这是内地普遍文化,要捍卫民族尊严,但往往间接鼓励了『玻璃心』、磨擦加深等后遗症」,不利两地交流。 刘锐绍说:我希望港府在事件未有具体结论前,勿将事件性质推动至是否有人搞破坏,或引向此为结论。以调查结果来说话,这是在事件未上升至磨擦时应有的取态。官方劝吁是很重要的,不是马上就上纲上线,只要提供不同角度就可以。 刘锐绍认为,「器官捐赠」等惠民措施本身是好事,但亦视乎港府推行政策时,要以尊重个人权利的角色出发,呼吁港府慎言,以防酿成反效果。 而近日连串事件,再令更多港人不满自主权和人权被剥削,亦有人扣连早前中国官媒只字不提香港在汶川大地震高达200亿捐款,质问昔日标榜「血浓于水」,「到底是谁伤害大家感情?」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浙亿万富姐吴英狱中疾书控被黑打 官方黑箱处置资产债权人分文未得 曾在全国引起关注的吴英案近日有新进展。浙江当局低调宣布涉案资产基本完成处置,但包括债权人分文未得,吴英创立的本色集团,旗下优质资产被贱卖,她举报的浙江官员不但未受罚,反而获提拔。吴英16年前被指非法集资遭拘捕,一度被判死刑,其时吴英才廿多岁,被称为浙江亿万富姐。吴英一直坚拒认罪,更在狱中写下近千字长文还原了遭黑打的全程。吴英父亲、律师、债权人、调查本案的记者纷纷讲述案件背后黑幕,而官方则持续保持沉默。 被控涉嫌集资诈骗近4亿的吴英被抓16年后,当地官方早前低调表示,除了部分珠宝外,吴英非法集资案剩馀1.7亿元资产已经处置完毕。案中第一债权人、被欠款3.2亿元的林卫平申诉,迄今为止没从资产处置中获得一分钱的退赔。案中其他债权人的情况也类似。 本台与吴英父亲吴永正取得联络,他指,吴英的资产被违法强行拍卖,而债权人分文未得。他指,吴英案黑幕重重,吴英曾向办案机关检举了自己被迫向各级官员行贿的过程和金额,结果反而差点丢了性命。最后是因舆论压力,最高院才没核准吴英的死刑,最终判其死缓。吴永正说,吴英始终认为自己不构成犯罪。尽管10多年来,经过按期减刑,现在面前还有20年的漫长刑期,吴英并未放弃,在狱中写下了长达880页的材料,详细地记录了事件的经过,包括其生意的运营,及如何遭黑社会绑架及被抓捕,希望终有一天真相大白。吴永正称,为了女儿,他已奔波呼号了10馀年。他现在活著的意义,就是为女儿申诉。 吴永正说:身体上面呢还可以,她现在是要坚持到底呀,不愿意减刑。日程计算的话,应该是2014年开始计算,2014年改判的有期(徒刑25年)。资产处置这一块,他们从来就不通知我,执法程式就是违法的。你政府和公安,没有法律授权拍卖,你既然要强行的拍卖,你要把这个钱切实地还给债权人!你为甚么不还? 吴英的代理律师蔺文财也证实,吴英在 二审期间就向办案法官检举了向10多名官员行贿的过程和金额,但结果浙江方面的受贿官员无一被处理,相反,涉受贿官员陈军更是被一路提拔,后来担任东阳市副市长,甚至当了吴英案资产处置的负责人。 蔺文财:这张图就是他那个(二审)法官金子明到看守所提审她的笔录,那个是在卷宗里复印出来的。也就是说,她总共向10几个官员送礼,其中有湖北的三人。湖北的三人被处理了,浙江和东阳的一个没处理。后来陈军就担任了副市长,他后面就主管(担任)她案件的财产处理组长,吴英公司处理的财产的钱,都落在陈军个人的银行账上。 蔺文财透露,10多年来,他一直向浙江省高院就吴英案进行申诉,但浙江高院既不拒绝,也不受理。更离奇的是,连卷宗都被丢失三次。 有一直调查此事的媒体人告诉本台记者,浙江方面围绕此案的违法行为,以及资产处置中的灰色操作让人触目惊心,导致吴英本色集团旗下的大量优质资产被廉价拍卖。 他说:哎,她那个资产处置是这样的,车他是怎么卖的呢?十个车打一个包,这样就没人买嘛。谁神经病买十个车呢?房子也是这样打包卖的。最近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但是债权人却一分钱没有拿到,所以就很荒诞。东阳公安他们把十辆车打包在一起,需要资金量就大了,参与拍卖的人就少了。公安在未判决之前是不允许处理资产的,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面对吴英以及众多当事人的控诉,浙江官方则始终保持沉默,本台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浙江省高院,但该机构一直拒接电话。 而作为吴英案的主要推手,浙江省东阳市政法委也一直拒绝回应此事。 2007年,年仅26岁的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其后,在浙江东阳官方的施压下,吴英一审和二审都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但此事立即引发了法律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存疑的经济罪犯不应该被判死刑,成了法律界呼吁刀下留人的主要原因。 2012年5月,浙江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8年,吴英再次减刑至2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10年。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毕子默 4.中财长为伺主出巡让外史吃闭门羹 评论:表忠是天朝为官头等大事 中国早前让准备动身访华的德国财长吃闭门羹,德媒曝光原来是中国财长当日要陪习近平出巡已沦为鬼城的「千年大计」雄安。有评论批中国官奴为表忠侍主不顾国家利益。也有中德问题专家指,事件显示习近平既要摆出战狼姿态,又想拉拢西方,其状欲拒还迎沦为国际笑话。 德国媒体《明镜周刊》(Der Spiegel)周二(23日)报道,德国财长林德纳( Christian Lindner)早前吃中国闭门羹,原因是中国财长刘昆舍弃与林德纳的会见,以陪习近平视察雄安。 《明镜周刊》消息指,本月10日,林德纳原定在赴日本参加G7会议前访问北京,但中国政府突然以「日程安排冲突」为由临时取消了该访问计划。这一发展令德国吃惊,因会前四天,中方还建议两名部长官员共进晚餐,而不是仓促举行工作会议。 至于林德纳本应抵达北京的当天,习近平带领一批高级官员前往雄安视察,刘昆位列期间。 德国法学学者、《欧华导报》前主编钱跃君向本台分析,雄安是习近平打造的政治工程,他心血来潮视察雄安,掌管中国钱袋子的刘昆显然认为讨好主子高于一切,在习近平和林德纳之间,他选择了表忠,而非中德关系或者中国经济。 钱跃君说:中国官员的首要大事,是要让主子满意,至于国家利益,都是放在最后的。习近平临时心血来潮要去雄安,帮习近平管钱袋子的刘坤,自然必须在身边,刘坤也希望借这机会讨好一番主子,所以他不顾国际礼仪,不顾与德国修好关系的重要,而临时取消与德国财政部长的会面。 钱跃君相信,中方取消林德纳的访问,与林德纳本人及其政党的强硬对华立场也不无关系。 钱跃君说:林德纳已经是两次受到中共政权的羞辱!雄安离北京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刘昆完全可以赶回北京会见林德纳,但他没有这么做。所以也可以看出,中共对林德纳依旧心存不满,所以找一个借口就羞辱一番林德纳。目的是要展示给西方政治家看,谁对中共不友善,就有可能受到中共的刁难,让他回国后无法向他的选民说明。 林德纳所属的「自民党」(FDP)一直以来持友台立场。今年3月,「自民党」籍德国教育部长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曾访问台湾。而林德纳本人早前也多次批评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中的立场,主张中国公开解决人权问题。早在2019年7月,香港「反送中抗议」爆发后,林德纳在亚洲访问行程中,在香港会见民主派人士;随后的北京行程中遭中国官员粗鲁对待,甚至被一名官员就香港问题怒骂30分钟。 下月20日,中德政府磋商会议将在柏林举行,预计届时两国财长将会面。 中德问题专家史明也认为中共有意给林德纳一个惩罚。但下月就是中德政府磋商会议,中方又要找一个借口化解林德纳被拒事件的负面影响,正是体现了在当前国际政治危局中,习近平既想要拉拢欧洲,又不肯放弃战狼姿态的扭曲心态。 史明说:一个财长跟著自己的国家主席上哪儿去视察,这是很大的秘密吗?它只是想到了一个借口,要由《明镜周刊》用揭露的方式给揭露出来。这说明对林德纳的态度是一个外交姿态的态度,表示拒绝你,表示惩罚你。这样自我打脸、自我导演的事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看到习近平整个对欧洲的政策互相矛盾,他一方面要拉欧洲的人进来,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对欧洲表示了非常的恼火,就说明中国外交决策陷入了最高层决策的两难境地。 对中方单方面取消双方会见议程,林德纳早前表示,不会让自由主义价值轻易被收买,也吁德国不应过度专注经济而忽略价值和文明使命。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美又一对华温和高官传将卸任 正当美国总统拜登宣称美中关系会改善,外电亦报道他有可能跟习近平会面之际,外电周三(24日)引述消息,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周三在会议宣布,将离开「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Office of China Coordination)的主管职务。 报道指,华自强一直主张要跟中国对话,并且在年初安排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彭博社报道,华自强预计今年6月底卸任。 据彭博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说:「过去2年来,国务卿布林肯从华自强对中国和台湾的专业中受益匪浅,感谢他建立了中国组。」 华自强从2021年7月起担任亚太副助卿,负责中国与台湾事务;去年12月,国务院新成立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由他领头,职责包含处理美国在中国的外交机构相关事务、与美国在台协会(AIT)的往来等等。华自强还主掌过蒙古事务,当过北京大使馆的政务参赞,也曾任职中东相关单位,会说中文、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今年初,美中关因为「间谍气球」事件急遽恶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因而推迟访中行程。之后,美国持续释出开放沟通的信号。3月,华自强曾低调访问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工作层级沟通」,被认为是替布林肯访华铺路。 路透社指出,华自强是拜登政府内较倾向与中国互动的人物。据路透社取得的内部信息与邮件,「间谍气球」事件爆发时,美国推迟了针对中国的人权相关制裁,希望降低双方关系恶化的程度。当时华自强曾写信告诉员工:「国务卿的指示是暂缓『跟气球无关』的行动,这样我们可以专注于相对应的、仔细斟酌的回应。我们可以过几周再考虑其他做法。」 在月初,另一名对华立场较温和的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宣布她打算提早退休。 责编:温晓平 6.中国黑客攻击关岛美军基地 疑针对台海战瘫痪通讯 西方情报机构和微软公司周三(24日)表示,自2021年中以来,由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伏特台风」(Volt Typhoon)一直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发动攻击,在相关系统之中植入恶意软件,包括电讯设施以至关岛的美军基地皆受影响,其目的可能是在未来台海战事中,瘫痪美国和亚洲地区之间通讯。 微软公司的网志发现,「伏特台风」在美国电讯系统中植入了恶意软件,其攻击目标非常广泛,受影响的行业包括通讯、制造、公用事业、运输、建筑、海事、政府、讯息技术和教育。 微软公司周三公布了相关恶意软件的详细讯息,使企业用户、制造商和其他人能够检测并删除它。同一天,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联合其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和加拿大的网络安全机构,一起发布了一份长达24页的公告,其中提到了微软的发现,并详细说明了黑客如何开展行动以及网络安全团队应如何应对。 微软指出,这些由黑客操控的恶意软件会长期潜伏在被攻击目标的电脑系统之中,尽可能不被对方发现。据指出,这些恶意软件被称为「网络炸弹」(web shell),是一个可以远程访问伺服器的恶意攻击软件。家用路由器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没有更新软件和保护的旧型号。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主任奇切斯特(Paul Chichester)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份联合声明中说:「至关重要的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营运商要采取行动,防止攻击者隐藏在他们的系统中。」 《纽约时报》报道,中共渗透的重点是关岛和美国其他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这让美国情报部门感到特别震惊,因为一旦中国大陆入侵台湾,关岛美军反应将至为重要。 这是已知的中国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最大型网络间谍活动之一。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7.台防长:上任后每天都感觉到中国即将攻台 港人去留立场两极化 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四(25日)前往立法院报告时表示,中国航母在台湾东部活动,严重威胁台军原本将战机等武器存放在东部的战略,今年汉光演习会针对相关情况调整演习内容。对于两岸是否几年内可能发生战争,他表示「从接部长以后每天都有这个感觉」。港人的应战立场则两极化,有人计划将资产和家人送离台湾,希望减轻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但亦有经历19年香港抗争的港人,愿意留下抵抗中共。 台湾的外长吴钊燮日前接受外国传媒访问时提及,中国正在为攻台做准备,2027年是可能的时间点。前国安局长陈明通亦提及过,中国计划2023年「以战逼谈」。国防部长邱国正周四于立法院报告前,回应传媒相关提问表示,接任部长后,每日都有中国即将攻台的感觉。 邱国正说:你不会因为学者专家讲2023、2025、2027年,我想你讲2025年就可以缓个两年,建军备战没有一天可以停的,所以我们的压力我们要自己承担,光紧张没有用。有同仁说部长震怒,我没有震怒,要震怒可以解决问题我每天震怒一次就好了。现在所做的,就是在应对当前紧张状况下,我们可以做最完善的准备。 台湾军方年度汉光演习实兵操演,将于7月底举行,对于中国航空母舰曾于台湾东部海域、西太平洋军演,外界评论严重威胁台湾军方在东部基地保存战力的策略,质疑军方是否因此增加了东部滩岸登陆演习。邱国正指,海滩、高地、要地等,都是平常例行的演练区域。 邱国正说:台湾是一个岛,现在大家也看到他的(中共)航舰也在西太平洋出现过,台澎防卫作战尽量要避免,一旦开打的话真的很惨……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所以演练是没有停过的。事实上不光是为了汉光,以汉光这个主轴每一年做一个工作,以后战训的本务就依照汉光所推的结果做调整,但平常演练都没有停的。 台海情势紧张。在台北市一间医院工作的港人郑医生接受本台访问表示,近两年台海爆发战争新闻,以及官员发言非常多,让他感到害怕,所以陆续采取行动,分散财产和安置家人,确保在两岸开战时不会一无所有。 郑医生说:如果我们无能力将资产留在其他国家,香港也算是一个可以放部份资产的地方。像是我的小孩,现在把儿子送去美国念书,看看他能不能留在美国。再等一两年,看看他读完书或者实习几年,再看台湾的稳定度是不是回来了,所以是紧张的。 郑医生指,自己年轻时来台湾读大学,之后留在台北工作,觉得自己对两岸战争的想法,和儿子以及年轻一辈差异非常大。 郑医生说:我的儿子本身不怕战争,是我们这个年纪全部都是为下一代著想。但是年轻人的想法不是这样的,年轻人对(中国如果打过来)非常不爽,不爽的话就会抗争到底。 郑医生表示,从儿子以及下一辈的想法看到,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比香港过来定居的人,对两岸战争的看法截然不同,认为台湾人愿意保卫家园,但在台港人就未必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但另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港人木子则表示,相对香港的低气压,来台半年已感受到台湾的自由空气,所以即使中共「打到来」,他亦会选择留台协助「抵抗到底」。他认为,19年香港人的抗争得不到回应,所以若真的一战,作为香港人,很愿意为台湾、为自由民主出一分力。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8.【香港法庭】高院颁黄之锋违禁制令案判词 如当年聆讯料不会认罪 反修例运动期间,一名警员于西湾河向示威者开枪后被网民起底,法庭颁令禁披露警员身分。不过,黄之锋被指仍于其Facebook贴出附开枪警员及家人个资的连结,黄之锋早前承认违反法庭命令,被判囚3个月,现正服刑。高院法官周四(25日)颁书面判词,指黄不顾后果发文引发涟漪效应,最终铸成伤害,强调不论政治理念都必须遵守法庭命令。 本案申请人为律政司司长,答辩人为黄之锋,他被指控于2020年8月14日在Facebook专页转载一条连登讨论区连结,内附改图及一名开枪警员和其家人的个人资料,帖文两天内被删除,同时录得约4900个互动、186个留言和376次转载。 黄之锋早前透过律师求情时向受害人和法庭致歉,并为没有及早道歉致歉,又谴责一切因帖文而引起的不当言论。而律政司一方就向法庭申请,向黄之锋索取逾22万元讼费,惟法官高浩文考虑到律政司一方在检控中出现重大延误等因素,最终只下令黄向律政司支付5万元。 法官高浩文在判词中强调,法庭命令不是指引,必须得到遵守,不会因被告个人政治理念或情绪状态而改变,而遵守法庭命令为法治基石,黄作为公众人物,自知受大量公众人士追踪及关注,拥有相应影响力,惟其帖文以「公开信」形式标籖另一拥有同等影响力公众人士,并附有「起底」连结,令造成的损害更大。 虽然黄之锋一方早前强调,相关帖文中涉及暴力、色情留言非黄帖文发布的原意,惟高浩文法官指法庭并不关注发帖原意,直指黄不顾后果行事令情况升温恶化,即使在两天内删除帖文,惟伤害已铸成,又认为黄在案发时的社会气氛下,如果假设帖文不会引来恶意言论实属「天真」。 法官高浩文又指,黄之锋一方求情时,指无意引起伤害一说不具说服力,因为社交媒体发布内容容易,并使人不思考行动后果,忽视造成的影响或是「广泛而长远」,而相关个人资料流传至公共领域,造成「涟漪效应」,进一步令受害人被滋扰。 法官高浩文又特别指出,黄之锋的心态在2020年后出现重大转变,并指如本案是在2020年第三季作聆讯,即案发后不久之时,不相信黄必然会同样认罪,惟他仍信纳黄如今已确定其立场,明白自己此方法追求目标并不恰当。 判词又同时指出,律政司处理本案时涉及延误问题,于2022年5月才向高等法院申请许可,把黄交付民事藐视法庭程序,距黄之锋相关藐视法庭的行为相隔约21个月,而法庭至今不清楚律政司一方为何需时20个月,才能从警员取得初步证据。 高浩文最后认为,本案「起底」情节属同类案件中最严重,考虑到黄之锋对法庭及受害人迟来道歉,理应判较长的监禁刑期,但念及事发已久及其他求情因素,故酌情判处黄之锋3个月监禁。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香港法庭】光城者策划放炸弹案1被告囚5年8个月 3人判入教导所 「港独」组织「光城者」成员连同另外5人,被指策划在香港多处放置炸弹,部分人早前承认一项「串谋导致相当可能危害生命或财产的爆炸罪」,案件周四(25日)在高等法院由法官李运腾作出判刑,其中3名案发时15至18岁的被告,法官指他们在案中角色相对较小,被判入教导所;至于另一名案发时19岁的男生,案情显示他负责租用酒店客房及制定计划和制作炸弹,法官指其罪责较重,故把他判囚5年8个月。同案另有两名被告,案件将押后至9月27日提讯。 本案6名被告,依次为郭文希(案发时18岁)、何姓男生(案发时17岁)、欧文(案发时19岁)、陈姓男生(案发时15岁)、罗姓男生(案发时15岁)及苏颖贞(案发时18岁),其中郭文希及何姓男生的判刑押后处理。 法官李运腾在判刑时指,「串谋导致相当可能危害生命或财产的爆炸罪」没有判刑指引,需视乎具体案情,社会环境状况为判刑考虑一,并指本案案情严重,因为警方在被告的计划萌芽时就制止,才实际上没爆炸品或炸弹被制造出来,亦没有造成伤亡。 李官又指,案中有多项加重案情严重性因素,包括当时香港社会动荡,多人诉诸暴力行为等,指各被告的行为会令当时社会情况由「差」变「更差」,被告亦罔顾炸弹会造成人命伤亡的后果。 此外,案中被告锁定法院大楼为目标,如成功会严重损害象征香港法治的司法机构之尊严。而网上很易得到制作炸弹的资料,原材料亦可从商用或家用物料中找到,故判刑上的主要考虑需具阻吓性。 李官指,尽管本案各被告参与同一串谋计划,但各人罪责不相同。其中被告欧文的罪责较其他人重,因案情显示欧负责租用酒店客房并制定计划和制作炸弹,需考虑整体案情因素及保障社会安全等,多于被告更生需要,监禁是唯一合适判刑选项。惟李官表示,判处的刑期不应压倒被告更生的机会,决定以8年半作量刑起点,经认罪扣减后,判被告入狱5年8个月。 至于案发时只有15岁的陈姓男生及罗姓男生,法官形容两人在案中角色为「步兵」,而被告苏颖贞则协助搜集炸弹原材料但不成功;3人案发时不足20岁,考虑在案中角色相对较小,更生需要不应让路予阻吓及惩罚的因素。而各人教导所报告正面,故认为判处教导所的判刑不会太宽松或太严苛,既顾及被告更生需要,亦能达阻吓作用。 李官又特别指出,被告入教导所的时间由6个月至3年不等,刑期不可扣除还押时间,实际羁留时间由惩教人员视乎情况决定,被告离开教导所后或须接受为期3年的监管。 代表被告欧文的大律师求情,指欧学术成绩不俗,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对参与犯案及自己的行为感后悔,庆幸计划最终没有成真,强调他并非「deep-rooted bad guy(根深蒂固的坏人)」,现时已知道如何适当地处事,并已报读都会大学课程,望重返社会时可有得体工作。 代表陈姓男生的大律师曾蔼琪则指,被告在案中角色较被动,其教导所报告正面。李官就指他打算跟从报告建议作教导所判刑,惟曾仍补充,指考虑律政司一方有机会就判刑上诉,故仍望继续陈词以留记录。而李官就回应指「看不到有此风险」。曾又表示,计算刑期后,由于被告已还押2年,连同教导所的羁留时间被告实际还押时间约3年半,已相等被判5年半至6年的监禁。 承认案情指,案中17岁何姓男生是策划串谋计划的主脑,负责制造TATP炸药、简易爆炸装置等炸弹,同时为计划招揽人手;他与另一被告欧文于2021年6月开始,在尖沙咀一间酒店租用一间客房至同年7月,在房间内制定计划及制作炸弹。及至2019年中旬,中六女生郭文希与何姓男生参与反修例示威活动相识,郭文希2021年初加入「光城者」,负责在街站筹款,维持组织运作;何姓男生则随社会运动发展变得激进,计划运用激进手段反抗,构想在全港不同政府大楼放炸弹并针对法院大楼,望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香港情况。 就其他被告的角色,何姓男生于2021年5月开始与陈姓男生联络,两人其后于同年6月一同到屯门及观塘裁判法院视察,之后何联络陈运送炸弹并提供500港元酬劳;陈招揽自己的朋友、即15岁罗姓被告男生;何又向陈透露计划于2021年8月前展开行动,送炸弹到观塘法院内垃圾桶,再用电话引爆,如失败就由罗姓男生在不知情下手动引爆炸弹。至于最后一名被告苏颖贞,则在警诫下称自己是何姓男生的邻居,案情显示,她没有直接表示参与计划,但同意为何姓男生搜集炸弹原材料包括双氧水。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香港法庭】3人涉藏镭射笔管武罪成 高院申上诉两人获撤销控罪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4名17至22岁男女被指在9月串谋破坏港铁油塘站设施,并管有锤及镭射笔,最终经审讯后,被裁定「管有适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及「管有攻击性武器」等罪罪成,分别被判入狱3个月、入更生及劳教中心。其中3名涉藏有镭射笔而「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成的被告,就定罪提出上诉,高等法院周四(25日)开庭,由法官陈仲衡处理。 陈官指,控方在审讯时未有传召负责搜查出镭射笔的警员作供,无法证明另一警员接手前,证物有否被干扰,认为裁判官假设搜查的警员,必然会把证物资料告知接手同僚属明显犯错,考虑控方证据无法填补相关警员没有出庭造成的缺口,撤销其中两名被告的定罪。至于另一辩称警员曾把两支镭射笔对调的被告,翻阅案中片段后,认为警员没有对调镭射笔,故驳回上诉。 案件原审时涉案的4名被告,为曾庆彰(18岁,学生)、许伟飞(22岁,装修工)、麦家浩(17岁,学生)及李漪澄(18岁,外卖员)。他们同被控在2019年9月2日串谋损坏港铁油塘站设施,经审讯后获判无罪。 不过,李就另被指控在观塘鲤鱼门广场管有一把锤,「管有适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并意图作非法用途使用」被裁定罪成,判入更生中心,他其后放弃上诉;至于另外3人,则因管有镭射笔而被裁定「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成,分别被判囚3个月、判入更生及劳教中心。 原审裁判官莫子聪曾在裁决和判刑时指,各被告经审讯后被定罪,没有悔意,故没有减刑空间;而管有的锤和镭射笔具杀伤力,镭射笔属3B线别,可伤害眼睛,并直指控罪严重。 针对其中一个上诉人曾庆彰指,警员曾把两支镭射笔对调,法官指在翻阅案中片段后,认为警员把两支有绳的黑色圆柱体对调,但涉案镭射笔一支有绳、一支没有,故警员「可能」把电筒和其中一支镭射笔互调而非把镭射笔对调,由于未能证明裁判官错判,因此驳回上诉。 至于另外两名上诉人许伟飞及麦家浩,法官指涉案警员25410曾清楚指出,自己接手镭射笔前,已有其他警员处理过相关证物,惟控方并没有传召相关警员出庭作供,亦无法证明在25410接手前,是否曾有其他警员在两名被告的背囊内搜出镭射笔,以及相关证物是否有被干扰。由于此乃证物连贯性不可或缺部分,法官强调裁判官不应由警员接手后才开始考虑证物链问题。 另外,就裁判官假设协助搜查的警员,必然会通知接手同僚中,属明显犯错,由于协助的警员没有出庭,故有关内容只属传闻证供,不能用作证明从被告背囊搜出镭射笔,考虑到控方证据无法填补有关警员没有出庭所造成的缺口,故此决定撤销2名被告的定罪。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1.俄三科学家被控向中国泄密可作高超音速导弹资料 尽管俄中关系表面上「如胶似漆」,但俄罗斯三名高超音速导弹科学家,却因为被指向中国「泄密」于过去一年相继被捕,面临「叛国罪」指控,最高刑罚是终身监禁,其中一名科学家将于下周接受闭门审讯。克里姆林宫表示,这三人面临 「非常严重的指控」。 《路透社》引述圣彼得堡市法院网站消息,指76岁的马斯洛夫(Anatoly Maslov)的「叛国案」将于6月1日开庭。法院表示,该案件被列为「最高机密」案件,将不对传媒和公众开放。法院资料又显示,在周三的非公开听证会上,马斯洛夫的拘留期被延长至11月10日。俄罗斯议会上月通过将叛国罪的最高处罚,从20年提高到终身监禁。 马斯洛夫与西伯利亚「克里斯蒂安诺维奇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Khristianovich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ITAM)的两名同事、包括主管希普留克(Alexander Shiplyuk)和兹维金采夫(Valery Zvegintsev),都于过去一年中因涉嫌「叛国」而被捕。三人都是高超音速领域的专家,该领域对俄罗斯下一代导弹的开发具有关键意义,能够以10倍音速飞行。 对这三人的指控细节是保密的,但他们所在的科学城的新闻门户网站说,马斯洛夫被指向中国递送机密。而《路透社》则引述两名匿名消息人士指,ITAM的主管希普留克涉嫌在2017年在新西伯利亚举行的会议上向中国传递机密。但报道又指,希普留克否认这一指控,称有关讯息在网上公开可用。ITAM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并在其网站上说,它被注册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一部份。据英国《金融时报》2021年曾日报道,中国军方在2021年夏天进行了两次高超音速导弹测试。 研究所的员工上周发表了一封为他们辩护的公开信,警告说这些起诉有可能损害俄罗斯科学研究。 马斯洛夫去年6月在新西伯利亚被拘留,送往莫斯科的莱福尔托沃监狱,之后再被安置在在圣彼得堡沙勒纳亚街的联邦安全局监狱,许多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曾被克格勃关押在这里。马斯洛夫的律师丁泽(Olga Dinze)拒绝对此案发表评论,仅称「情况极其困难」。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2.美众院委员会报告批中共迫害维人 建议今年内立法「加强制裁」 美国众议院新成立的「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通过两份报告,对北京针对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做法进行反击,并寻求阻止台海发生冲突,报告期望部份关于「加强制裁」和「管控强迫劳动商品进口」的建议,能于今年内成为法律。 「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于本年1月成立,并不撰写立法,而是提出政策建议。委员会集中讨论并说服美国民众,他们应该关心与中国的竞争问题,周三(25日)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小组成立以来两份报告。事实上,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是美国国会中少数得到两党支持的政策之一。 其中维吾尔族报告的建议包括:对被认为参与种族灭绝的中国科技公司实施制裁,以及加强对进口使用维吾尔族强迫劳动的商品的现有法律的执行。 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强调:「让我们发出一个两党讯息,即国会将站出来反对灭绝种族罪行,这是所有罪行中最严重的罪行。」 人权组织指责北京的侵犯人权行为,包括强迫劳动和将100万或更多的维吾尔人囚禁于新疆的「集中营」。中国极力否认,并解说建立「职业培训中心」以遏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 委员会关于台湾的一些政策报告建议,包括改善美国和台湾军队之间的联合训练,加速交付国会已经批准出售的武器,以及「加强」美国在台湾的基地。这些建议,好可能会被添加到根据《国防授权法》而制订的年度国防政策之中。 该小组的民主党人克利胥纳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指出:「台湾人民应该生活在和平之中,不受威胁和恐吓」。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13.【杜耀明评论】禁书一味靠估 施政目中无人 审计署催促下,香港公共图书馆大手禁书,以维护国家安全之名,厉行思想控制,结果不但「敏感」题目的异议书籍全数下架,甚至把一些「敏感」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格杀勿论。 其实禁书不单违反思想自由言论开放的文明原则,操作上也必定十分儿戏。《明报》调查发现,过去两年至少有195项涉及政治议题及人物的资料或书籍下架,不过有多少项经过仔细研究,指出问题所在再征询法律意见,相信绝无仅有。不过,审查者就算没有认真从头到尾看过作品,单凭标题和作者便作决定,也完全可以理解。试想,先来一个读书报告才决定是否禁书或移走录影资料,功夫非常繁重,近乎不可能的任务,更何况整个过程不用交代也不受监察。 严格来说,公共图书馆馆员需要看过每一页藏书、每一格录影,才有把握可以删除一切直线曲线或软的硬的「反动」资料,甚至需要定期再审,追上政治形势的需要,才算尽职审查保障国家安全。但香港公立图书馆共藏有超过一千五百万项资料或书籍,单从人手看,注定是马夫行事,只有根据一些关键字词来做决定,「有杀错无放过」。 不过,宁枉毋纵丶宁滥无缺下,特区当局制造又一个一塌糊涂的香港故事。今次的审查摆明因人废言,例如邝俊宇的爱情文集丶黄照达的亲子漫画丶吴霭仪的生活小品、彭志铭的粤语研究丶尊子负责插图的书籍等等,都一概遭殃,完全言不成理。反而其中部份书籍可以在大陆城市的图书馆找得到,偏偏在这个国际都会,却为了「国家安全」而一律下架,难道说好大陆故事比香港的更重要? 可见眼下的香港,不但收紧政治尺度,扼杀言论自由,公共行政更是紊乱不堪。首先是观念不清。特首李家超解释,图书馆有责任确保馆藏符合「香港利益」,但何谓「香港利益」,从来没有界定,但没有界定不等于没有责任,因为被下架的书籍或录影制作便等于不符合「香港利益」,作者和出版商若认为有损声誉,大可控告政府诽谤,以邝俊宇的《有一种幸福叫守护》或者区家麟《潮池》散文集为例,若政府指明或暗示不符合「香港利益」而下架,诽谤官司肯定不胜无归。 其次是整个禁书过程竟然纯属康文署的行政决定。有份负责国安法的保安局不知是没有提供专业意见,还是没有专业意见提供,一直置身事外,而康文署亦从不征询公共图书馆谘询委员会的意见,无疑可免去向公众交代,但没有压力下,一切随随便便,没有一套有理有据的审查准则,也没有可以交代的工作程序,到了公众质疑,又可以怎样招架? 特首一味说馆藏符合「香港利益」,但连禁书有何具体标准和程序也拖泥带水,正好说明,特首施政目的不在乎服众,不在乎效率,而只在乎自己也不能説清楚的「香港利益」,当政策出了问题,也纯属你的问题,因为施政和他自己既然为了「香港利益」,当然没有错,错的永远是香港人。 这套信念已经成为李家超辩护政策的万能锁匙。例如香港与大陆设立器官移植互助机制,近五个月来卫生署收到近六千宗器官捐赠人士取消登记,其中过半未曾登记捐赠。在他看来,互助机制有「香港利益」更有「国家利益」,所以香港人不会真心退出的,因此李家超对大批人退捐深表怀疑,甚至认为有人在「破坏整个系统」,需要追究,却连基本情况也未搞清楚,例如登记系统设计有甚么问题丶器官移植互助机制有何可疑之处等,便破口大骂。 同样,长者乘车优惠计划由65岁降至60岁,必定吸引更多长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少乘客为求方便,短途旅程却搭乘车资较高的长程车,反正车费都是两元,政府因此须付出较多的津贴。其实问题不在于乘客,而在于津贴的规则。一来没有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分段收费,二来津贴额不是按车费的比例计,而是一律两元。政府觉得津贴付多了,首先要检讨现行津贴规则是否出了问题,而不是如特首那样错误指责受惠者滥用优惠计划,因为他们不过依规则行事。 一个特首只须开口「国家安全」,埋口「香港利益」,但可以不着边际丶不讲程序丶不理民意丶不顾实际丶不用问责,而一切政策却可坚持错误到底,正是目中无人因此施政如入无人之境的新香港。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文韬政论】对中共的绥靖政策将使西方国家自食恶果 日本广岛G7峰会于日前结束,重申「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及「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根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强调若中国单方面对台湾采取行动,多数G7成员国都有共识会做出回应,「我们不会告诉中国他们能怎么做,但在此同时,我们会让台湾处于他们能够自卫的地位」,这是否意味拜登准备加紧对台军售? 明年台湾将举行总统选举,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被中共视为头号眼中钉,其立场比起当年的李登辉及陈水扁更不符合北京的要求。对北京政府而言,宣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实际上是贯彻台湾乃主权独立国家的论述,跟李登辉的「两国论」及陈水扁的「一边一国」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差别在于冠上的一个国名「中华民国台湾」,也就是说,台湾已经是有名有实的主权独立国家,不必再宣布独立。到底习总书记的底线在那里?如果相对开明的江泽民都忍受不了李登辉及陈水扁,习总书记有可能会对赖清德当选视若无睹吗?美国及其他G7领袖了解目前的情势相当严峻吗?面对中共多次严重的挑衅,台湾需要的是直接军援。 G7领袖呼吁中国及台湾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同时还关注中国人权状况及其发展的核武能力。但拜登总统却同时明言:「我们不打算与中国脱钩,我们正在试著降低风险并使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多样化。」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或许是跟近月北京反制措施有关,当中包括增修《反间谍法》并同时对不止一家的驻中国及香港的外国谘询公司进行「违反国安」之调查。最近更宣布制裁美光,这很显然是要反击美国制裁华为及其他中国公司。难道是因为中国反制所以就放松对抗北京威胁? 近日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西安举行峰会,跟G7峰会互别苗头。大唐帝国当年积极开拓「西域」,如今习式帝国主义以经济方式进行开拓及掠夺;这次峰会有如各国代表来到「天朝」接受各项赏赐,习总书记于国内经济在后武汉肺炎时期出现困境仍大洒币来收编这些「小弟」,可谓皇恩浩荡。趁著俄罗斯的弱化,中国乘虚而入,增加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相当高明。 G7一方面谴责及加强制裁俄罗斯非法侵略乌克兰及宣称致力裁减核武及加强不扩散核武体制,另方面却对积极援助俄罗斯侵乌并大力扩充核武器的中国毫无作为。或许各个G7领袖都在仿效到北京天朝朝拜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要与中国交好,以为交好有益无害。马克龙乃识时务者之俊杰,他近日更表示俄罗斯注定输掉俄乌战争,因而会沦为中国附庸。如此说来,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在马克龙眼中,中国会继续壮大,合作是王道,这种叩头病毒是会传染的。 G7大多数领袖都在老调重弹,大多是全球主义开口闭咀都在强调全球合作,难怪他们强调要「透过深化伙伴关系而非脱钩的方式维护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推动能源转型等」,中共大肆扩张其帝国主义,新的任务是确保中亚五国成为附庸,独裁政权是要维护中国的利益,中国甚么时候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习政权近几年在武汉肺炎肆虐下以因应能源危机为由而大肆扩充煤矿来减少对外的倚赖。西方国家希望北京会在各方面合作其实是缘木求鱼,而纵容其为作欲为,必将自食恶果。独裁中共羽翼已丰,必将更为嚣张地予取予求。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财经自由讲】G7无意跟中国脱钩 习近平却把中国引向自我了断模式 G7会议结束,最大看点是发达国家组成二战后最强大的联盟阵容,为中国制造的不稳定作好准备,在科技、经济、军事层面形成一个包围网。 这个联盟阵营也作出声明书,不愿跟中国完全脱钩,即中国未发动战争前,联盟仍给中共一条生路,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习近平是否能捉紧这个逃生门的锁匙。总结他近期的政策,是对方还未真正出手,他就先自行了断,破坏自己的经济命脉,赶走外资。这样下去,中国会否走向前苏联老路,即未跟西方全面摊牌,就进入自我毁灭模式?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4日 1.3国泰员工疑「歧视」内地客即被炒 工会:对众多不实指控感痛心 香港国泰航空卷入「歧视」大陆人风波,有内地乘客投诉,指国泰服务员「歧视」非英语乘客,事件在内地引起很大回响,国泰至少四度就事件致歉,并仅用一日时间就极速完成调查,解雇3名涉事服务员。国泰工会对内部员工发信,表示「对众多不实指控感痛心」。有国泰员工认为,事件是「以言入罪」。 有网民周一(22日)在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发帖称「实名举报国泰航空歧视非英语乘客」,这名网民公开相关录音及以文字分享,声称上周日(21日)乘搭国泰航空,由四川成都飞往香港时,听到几名空中服务员,不断以英文及广东话抱怨乘客。 当中提及有人取笑内地乘客错将地毡的英文「carpet」当成毛毡「blanket」,录音中听到有空中服务员用英文笑称,「若你不能以英文说出毛毡,就不能获得它。」(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帖文又指,有长者起飞后带小朋友如厕,空中服务员以广东话广播,要求他们返回座位,之后以广东话跟同事称客人「听不懂人话啦」。 这名网民声称在香港生活11年,操流利普通话、英文及广东话,自己无受到歧视,但两个半小时航程,座位靠近空中服务员休息的地方,听著他们「阴阳怪气」,对旅客「侮辱言语」,又形容航程中心情没有一刻是「不心痛、不难过、不愤怒」,并在落机前找乘务长了解情况,并表明会正式投诉。 乘客公开事件后,国泰先在同一帖文留言致歉,再在自己的官方微博发道歉声明。至周二(23日)晚,国泰再发声明,行政总裁林绍波代表国泰向受影响乘客和社会各界致歉。周三(24日)林绍波在广州出席一个活动后,再回应事件并特意以普通话致歉。 林绍波说:作为国泰航空的行政总裁,我谨代表国泰航空再次向受影响的乘客,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摰的歉意。对于个别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及道德准则行为,国泰将秉持零容忍态度,类似的情况绝不容许再次发生。 林绍波指已完成调查事件,并按公司制度解雇3名涉事空中服务员。又指为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他将亲自领导跨部门工作小组,重新审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和相关制度,以提升客户至上的文化,重塑尊重有礼的服务形象,最重要是确保所有国泰员工必须尊重每位旅客,提供专业及一致的服务。 香港前国泰港龙空中服务员Connie接受本台访问指,不清楚今次事件中,国泰如何与涉事员工沟通,但按一般程序,一旦员工出错受罚,会先作出口头劝告,再出文字报告,在程序展开后,解雇才是最后一步。 对于语言问题,她指出,每间航空公司规矩不同,按她理解,香港航空公司都是国际的航空公司,员工有不同国籍,因此英文是主要言语。而飞往内地的航班,最理想的做法是每班机至少有一个人懂中文,至于如何与客人沟通则要视乎情况。 Connie说:香港的航空公司都是国际的航空公司,他们的员工有不同国籍,所以训练最主要是用英文,英文是我们的共通语言。所以一般训练、教材都是英文,如果客人需要讲中文,而自己(空乘人员)没有能力讲中文,可能会叫其他同事帮手,或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或者用笔写或画图,或者用身体语言代替。 对于有内地评论认为,国泰空服员乘外航去其他国家都应先讲普通话,Connie指如果航空公司是飞国际航线,一旦英文不是主要的语言,会造成沟通障碍,因为由机长到航空控制塔的共同言语都是英文,而转用中文的话,代表所有人都需长时间重新受训。 在国泰航空任职多年、化名Susan的空服人员对本台表示,有关录音不是涉事旅客拍,是有人偷录和公开空服人员在后舱闲聊的内容,形容事件是「以言入罪」。 Susan说:国泰说要调查事件,但几小时后就说员工违反公司守则而解雇,不符合正常程序的调查,不公开调查了甚么,有没有申辩机会等,只会造成人心惶惶。事件根本没有原告,用一段偷录和没有前文后理的录音,就说空服歧视不说英文的旅客,是上纲上线和以言入罪。我们在飞机上都不敢说话,也不敢与旅客交流。 她表示,国泰的空服来自不同国家,在疫情后重新聘请的旧空服,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为主,英文是她们工作时的主要用语,同一航班有非中国籍的人员,大家会尽量用英文以示尊重。 针对事件,国泰空中服务员工会周三(24日)亦向成员发出内部电邮,提到对国泰空中服务员现时面对众多不实指控及网上传言「感痛心」;又提出根据「机舱服务指引」(Inflight Service Delivery Manual),如空中服务员在未经同意下被乘客拍摄及录影(filming or photographing),可向乘客提出删除有关内容,如遭拒绝可通知机长及机舱服务经理。又指公司政策表明对不守规乘客采取「零容忍」态度,并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员工处理相关事件时得到全面支持。工会称,本期望国泰会支持员工保护自己及提供相关指引,遗憾最终得到令人伤感的消息。 工会在电邮指,理解一众空中服务员现时心情沮丧,工会相信一众员工即使在人力短缺、疲惫飞行更表、「有竞争力」薪酬等的情况下,仍致力提供专业服务,又指正如国泰强调,空中服务员应包容接纳多元化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信一众员工惯例均是平等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和乘客。 记者:董舒悦/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港府及官媒批国泰员工「歧视」 评论:借题发挥「再教育」港人 香港国泰航空「歧视」风波持续升温至国家层面。中国官媒发文,指大陆乘客是香港服务业的「衣食父母」,需「重拳整顿」;香港特首李家超更形容,事件伤害香港和内地同胞的感情。 有评论认为,当局借题发挥、政治凌驾一切,上纲上线以「香港人去殖文化不彻底」,要港人经恐吓后受到「再教育」。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24日)在广州出席一个论坛时,主动回应国泰航空员工疑「歧视」内地乘客的事件。 李家超说:我感到非常痛心,这些不敬的言行,伤害了香港和内地同胞的感情,破坏了香港一贯的尊重、有礼、共融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恶劣言行发生在香港的航班上,我感到痛愤和失望。 事件亦在国内继续发酵。官媒《中新网》在周三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国泰不能仅仅解聘这几名空中服务员就万事大吉,更需解除背后普遍存在的傲慢与歧视,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呼吁国泰航空必须刮骨疗毒,全面检讨,彻底改掉老毛病,发自内心地彻底摒弃傲慢与歧视,才能重新赢得民心。而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众号「侠客岛」周二(23日)发文称,事件发生在「香港回归祖国25年多后、香港局势由乱转治已3年的2023年,尤为震惊」。文中亦质疑,由外国人成立、母公司有英资背景的国泰,企业文化似乎「保留了某种崇拜洋人、尊重香港人而看不起内地人的乖戾情绪和莫名优越感」,「暴露部分人的民族认同偏差、心理扭曲以及文化和专业素养之低」。 文章称,香港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内地游客是香港服务业的衣食父母之一,国泰航空不能只是每次道歉,而应「重拳整顿,建章立制,从根子上刹停歪风」。文章又指出,相信类似事件只是偶发,「香港崇拜英语而看不起普通话的逆流,势必将湮灭于历史大潮」。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周二亦评论事件,认为国泰需为员工提供「尊重乘客教育」,而国泰发声明致歉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他建议,非广东地区乘客以后坐国泰都只讲普通话,认为国泰理应为飞内地航班安排能讲普通话的员工,而乘外航去其他国家建议都先讲普通话,讲不通再说外语。 胡锡进还提到,一些国泰员工在反修例事件期间「有非常错误的表现」,认为端正员工的价值观并于服务中浮现,是「每一个大型公司都要重视去做的一件事」。 时事评论员桑普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当局借题发挥,以政治凌驾一切,借机打压香港人,亦反映当局要彻底将香港「去殖化」。 桑普说:现在升格到一种「香港人去殖文化不彻底」,仍然跟著英国的笛子起舞,仍然眷恋著英文及粤语,用这件事觉得香港人不能尊重非粤语的华人,尤其是中国人,他们用这个方式来做大炮轰击,来令到香港人经恐吓后受到「再教育」,之后乖乖贴服。事情根本是黄豆那么大的事,他把这变成是整个香港人被针对,去殖文化不够,国泰被针对,口诸笔伐,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桑普指出,从港人取消器官捐赠,到国泰「歧视」内地人风波,港府都将两地同胞感情搬上枱面,并「上纲上线」,都同样令香港人自我审查。 桑普说:用恐吓的手段,使香港人好像装了一个「小党委」的角色在自己心房,然后自我审查所有的言论和行为,这是所有极权专政制度执政的秘密。 香港社会对于「反歧视」内地人立法早有讨论。疫情后中港全面通关,两地人的磨擦亦随之再度增加。香港平机会两年前透露,计划修订《种族歧视条例》禁止「族内歧视」,即包括禁止港人及内地人「互相歧视」。 平机会主席朱敏健3月在立法会会议上称,相关建议修例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他强调,以立法处理歧视问题是最后手段,但考虑到内地居民在雇佣范畴及使用公共设施上,的确受到不必要的侮辱、敌视,因此希望以「族内歧视」的方式去处理。不过,有评论认为,中港矛盾是深层次问题,以法例规管只会带来反效果,是治标不治本,忧虑是埋下更大的「心理炸弹」。 针对是次国泰员工「歧视」风波,平机会主席朱敏健周三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种族歧视条例》下的受保护特征,并不包括宗教及语言等,因此今次个案理论上并非直接与「种族歧视」有关。但朱敏健指出,如果服务提供者在没有凭据下,要求顾客必须用某种语言提出需要,才会提供相关物品,令某类型或某背景的顾客难以达到相关条件,因而遭受不公平待遇,便有机会构成「间接歧视」。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世卫大会受压中国:台湾记者不得入内 国际组织谴责打压新闻自由 台湾中央社2名记者早前向世界卫生大会(WHA)申请采访证,并获批,但取证时遭拒,联合国工作人员透露收到中国施压「不得放行台湾记者」,除非出示「台胞证」。多个国际新闻组织发声明,质疑世卫组织不应以记者国籍定夺采访权,并持续关注类似打压新闻自由事件。 据中央社报道,该社驻欧洲记者曾婷瑄、田习如依规定于几星期前,于联合国媒体申请平台递交世界卫生组织会议采访证。曾婷瑄表示,由于国籍选项没有台湾,故两人选取了泰国,并在备注栏中写明来自「台湾(中华民国)」,上星期收到许可通知。 曾婷瑄说:但是今天我们在排队领证的时候,对方感觉有点疑惑,然后透过电话,他们内部沟通之后,有一位工作人员请我们到旁边,告诉我们说:很抱歉,虽然已经收到了通过的通知,但是我们没办法给你们记者证。 曾婷瑄指,经过与工作人员确认后,才知道是受到中国的压力。工作人员更明确表示「不再承认台湾护照」,并向两名记者表示无奈。 曾婷瑄说:他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是中国给他们施压,不能让台湾的记者进入。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我们在上周才收到通知,为甚么中国在这几天就知道这些消息?他告诉我们,中国甚么都知道而且甚么都管。他说唯一的条件就是我们可以提供我们的护照加上台胞证,我就告诉他,我们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没有台胞证。 台胞证是由中国发出的证件,一般台湾人到大陆均需申请。 就有关情况,台湾外籍记者联谊会(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 Club, TFCC)副主席何贵森(Chris Horton)接受本台访问表示,记者取得资讯或参与活动的权利,不应由记者本身的国籍来决定,特别在采访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场合。 何贵森说:联合国应该尊重所有记者,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当然他们受到中国的压力。中国在联合国内的影响力蛮大的,今天会影响到台湾,明天会影响到哪个国家的记者呢?如果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可能新闻自由的空间就愈来愈小。 他指出,维护新闻自由是向强大机构问责的基本要件,月初世界新闻自由日,联合国纽约总部才发表声明,声称保障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以及获取资讯的自由,与追求和平、永续发展等目标是密不可分。 何贵森说:如果有任何国家、组织不尊重新闻自由,我们会持续表态声援。台湾有2千3百万人民,台湾人的声音是非常重要,应该受到尊重。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发表声明表示,自2017年以来,WHA屈服于中方压力,持续拒绝对台湾公民和媒体核发采访证,WHA的藉口指,这些国家和护照未获正式承认。无国界记者组织东亚办事处执行长艾玮昂(Cédric Alviani)强调,以记者国籍或媒体登记地址为由拒绝给予采访权,这明显是「歧视」,也违反公众取得资讯的权利。 国际记者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同日发声明,呼吁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遵守其宪章,敦促WHA不能因记者国籍限制其采访自由。 台湾的外交部发表声明,对于在背后施压的中国政府,口说照顾台湾民众,却干尽伤害台湾人民的恶行,表达强烈谴责。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4.荷兰外长访华公开就中国渗透表关注 秦刚反诬「夸大中国威胁」 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访华期间,就中国海外警察威胁荷记者等干预行为,当面向中国外长秦刚提出交涉。秦刚断然否认,并要求停止散播「中国威胁论」。分析指,中共确在海外扩张渗透,情况已引起民主国家关注,其一再以受害者身份转移视线,目的是煽动国内反西方民粹。 据外电报道,正在访华的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会面,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谈到贸易、台海局势、人权和乌克兰战争等议题。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胡克斯特拉对中国干涉荷兰主权表示担忧。 他说:像中国一样,我们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国安。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攻击,以及有报告指有外国势力在荷兰领土上作出针对包括记者的干预行为,荷兰深感忧虑。 秦刚即时作出否认,并反驳有人「夸大中国威胁」,「毒害了两国关系」。 人在海外、在推特中文圈极具影响的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早前因发布中国白纸运动信息,遭到疑似中共海外警察的威胁和骚扰。他接受本台采访指,中共近年加强在海外扩张渗透,惟西方近期才觉醒并开始重视该问题,而中国一贯予以否认,称是外界「夸大中国威胁论」,并以此在国内进行反西方的民粹主义洗脑宣传。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说:并不是记者夸大了中国威胁论,而是说一直以来中共整个的转向,它扩大了西方感受到的来自于中国的威胁。近几年来,中国战狼外交,国内对于民粹的煽动,整个中国的舆论环境它都是把西方当作了一个对立面,然后去进行这样的宣传。 荷兰《人民报》(De Volkskrant)前驻华记者瓦拉斯坎普(Marije Vlaskamp)从去年起接连遭到恐吓和威胁,包括有人以其名义在荷兰各地发出虚假炸弹威胁。相关情况相信与瓦拉斯坎普报道中国海外警局非法活动有关。瓦拉斯坎普早前公开其遭遇,受到业界及社会广泛关注。 流亡荷兰的中国异见人士王靖渝表示,中国透过海外警局等机构在荷兰非法执法,证据确凿,面对荷兰摊牌,中共坚决抵赖,但这并不能消减对方的疑虑。 王靖渝说:荷兰的外长向中国外长交涉中共在荷兰设立海外警察局,以及威胁荷兰记者。中国外长不但不承认,还倒打一耙,不难看出中共它撒谎成性。因为不管是中国海外警察局、还是虚假的炸弹威胁,都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是和中国政府、中共大使馆有关系,中共这个行为对荷兰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荷兰政府忍无可忍了。 王靖渝认为,目前荷兰司法部门在打击中国渗透问题上,力度仍未足够。他呼吁荷兰及其他欧盟国家应立法加强堵截漏洞。 王靖渝说:荷兰的执法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中共跨国迫害的严重性,如果像这样把很明显的、有证据指向是中共跨国迫害的案件当成普通个案办案的话,中共违法成本很低,中共它还是会肆无忌惮的迫害我们,我觉得包括荷兰在内的欧盟国家,应该有个专项的法案去打击中共间谍行为、中国的跨国迫害行为。他们应该借鉴美国FBI办案方式。 荷兰情报部门上月在年度报告中提出「中国对荷兰经济安全构成最大威胁」。 有报道指,这次中荷外长会面中,秦刚语带讽刺地就相关指控提出反驳,而他在记者会上就荷兰增加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问题表达严重关切,强调中国是夥伴,不是威胁,不要刻意制造紧张。 周三(2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了胡克斯特拉。双方强调了双边贸易议题。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事实查核|美国制裁中国企业没有依据吗? 一分钟完读: 中国近日宣布限制美国美光公司晶片产品在中国销售,美国政府随即回应指中方对美光的禁令「没有事实依据」;部分中国媒体与网民以美国制裁华为等中企为例,指控美国「双标」,质疑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时候没有依据,现在要求别人讲依据?」 事实上,美国制裁华为有其依据。美国司法部2019年1月公布对华为和一些实体(个人和公司)的起诉书,指控华为密谋向伊朗提供被美国政府禁止的金融服务,因而有合理的依据认定华为「从事了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 深度解析: 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周日(21日)宣布,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路安全问题隐患」,对中国关键讯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国家安全,中国国内关键讯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美国商务部、国务院、白宫分别回应此事,指中国以安全为由对美光公司实施禁令「没有事实依据」,这些行动与中国宣称的开放市场及致力建立透明监管的说法不一致。 美国政府的回应却被部分中国媒体与网民视为「美式双标」。中国日报网周三(24日)报道美国对美光禁令的回应,称美国对于中国的批评,再次显示美国政府的双标与虚伪;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员高凌云接受《环球时报》访问时表示,美方相关表态是其在对华态度上大玩双标的典型表现。另有网民在推特标注「美式双标」,称「虽然我没有证据华为威胁国家安全,但你中国禁美国芯片就是不行。哎,就是这么不要脸。」 「共青团中央」微博视频号周二(23日)发布经剪辑的一分钟短视频,标题以简体中文写著「回答『美光』等问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搞笑了记者」,内容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周一(22日)于例行记者会上,与美联社记者马修·李(Matthew Lee)有关美光禁令的部分问答。截至周三已累积逾百万次观看,一千多则留言,有网民酸:「主打一个双标」「说不赢就跑了」等。 画面中,李提问:「你们有没有禁止或试图禁止一家中国公司在这里或海外开展业务?为甚么不允许他们做同样的事?」米勒回应:「美国已明确表示禁用华为和华为技术是出于国家安全的担忧。」 李追问:「中国是不是也可以有国家安全的担忧?」米勒说:「他们是,但正如我所说,他们已明确表示他们对商业开放⋯⋯」李打断米勒的发言,笑说:「但你也明确表示,你也对商业开放」。米勒接续说:「他们说有透明的监管框架,我认为我们这里有,但他们没有。」紧接著下一个画面便是米勒转头离开了讲台。 美国国务院周一记者会的完整影片显示,米勒之后解释美中不同之处在于透明监管框架,法治在美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米勒谈完美光禁令后,并未立即离开讲台,而是继续回答其他记者的问题。 2019年1月,美国司法部公布起诉书,指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以及两家分支机构涉嫌银行和电信欺诈、窃取商业机密、违反制裁伊朗的规定等共23项刑事控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当时表示,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构成双重威胁。华为随后发表声明否认全部指控。 美国商务部于2019年5月中宣布,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未来若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取得零组件和技术。商务部声明指出,有合理的依据认定华为从事了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司法部此前公布的起诉书指控华为涉嫌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妨碍司法等。 结论: 美国商务部2019年宣布将华为与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时,明确揭示了取得的资讯与法律依据,并非中国网民所称「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时候没有依据」。中国部分媒体与网民以华为案为证指控美国双重标准,并不属实。 6.内部会议揭昆明深陷债务危机 职工无事可干每天学习思想 一份疑似昆明城投会议纪要外泄,透露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深陷债务困境,虽然昆明国资委同日迅速发「严正声明」辟谣,但宣传部严厉的禁令显示政府债务的广度和深度并非空穴来风。 据周二(23日)这份长达5页,以专家谘询问诊的方式出现的会议纪要,透露了昆明市政府国资委旗下的融投资平台全面陷入债务危机,在未来半年期限内,部分平台的到期债就超过200亿元。而整个昆明国资委旗下的融投资平台的债务总量则没在纪要中出现。 纪要中称昆明城投平台始终在拆东墙补西墙,在此之前,这些平台募集的大部分专项债,甚至是社保基金也已经被挪用,包括产业投资、交通投资、轨道交通和滇池投资,所属职工已经有3到4个月没有拿到工资。目前,昆明方面寄望向自己的定点帮扶城市上海求助,希望上海方面兑现去年承诺过的援助资金。 但据上海2022年的财政收支显示,他们自己也自顾不暇。 该纪要甚至还透露出在今年初昆明市基本处于破产状态,连市级公务员也一度被欠薪2到3个月。 该会议纪要一出现,即导致昆明,甚至整个云南的城投陷入动荡中,此前集全省资金勉强度过违约风险的云南城投的股价,亦应声下跌,跌幅超过2.68%。而更大的麻烦在于,这会导致省外投资者迅速逃离,并导致银行收紧给他们的贷款和授信。 昆明市国资委周三发布严正声明,称该流传的「城投专家会议纪要」是谣言,并给国企和有关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称要采取法律措施。 但本台记者获悉,该会议纪要泄露后,云南省和昆明市两级宣传部下达了严厉的封禁令,不但禁止当地媒体涉及此事,更禁止相关企业和机构公开谈及此事。 垄断了所有资源的官方融投资平台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有城投员工称,他们春节后很长一段时间上班无事可做,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被强制组织起来学习所谓的习近平思想。 面对外界的一片质疑声,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昆明产投在回应采访时,拒绝谈及任何公司困境的资讯。 产投:我没有任何义务要回答你这个问题,这和你有甚么关系吗?你和我一个工作人员说这些有甚么意义吗? 而昆明城投办公室人员先承认是城投公司,一听是采访他们欠薪的情况,立即否认自己是城投公司了。 昆明城投:你是哪位?记者?不好意思,我不太清楚啊。我们不是城投公司,不好意思啊。 而昆明国资在回应本台记者采访时,承认他们确实已被通知不许说话,所有的对外口径,必须以昆明网信办的正式回应为准。 国资委:我们已经对这个事情进行辟谣了嘛。现在目前的话,我们接到上级的要求就是一律以昆明市网信办的口径为准。就是现在你反映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帮你记录下来了,但是现在目前的话,我这里没办法回答你相关的这些问题。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的媒体高管告诉本台记者,城投本身就是依附在房地产上的政府融资平台,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特别是三年疫情导致的民间财富的缩水,直接引爆了所有此前被掩盖的问题。 他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卖不出去啊,它整个资金链都断了嘛。三年疫情,老百姓手里的确没钱。第二,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没有甚么信心了。那么多年房地产开发,市场已经有饱和的趋向。 他还指出,接下来可能的做法,政府动用一切手段将亏空转移到民间,其中,利用民间房企资金断裂低价接手他们的在建资产并进行新的融资,事实上已成为各地官方融投资平台惯常的做法,而这些民企将成为牺牲品。 而另一个几乎无法回避的后果是,昆明和都存在严重债危机的地方政府,可能会效仿南宁市城市收费泊车的做法,将本该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变成赚钱的工具。 昆明在2021年人口普查中跻身全国特大城市之列,在去年的百强城市排名中,硬经济指标排名第34位,软经济指标位列24。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刘定坚 7.加政府拒公开调查中国干预大选 前国安官员及反对派感失望 中国涉嫌干预加拿大内政引起轩然大波,原本反对党和民间期望加拿大政府能展开全面公开调查,但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委任的「特别报告员」,周二(23日)却决定不赞成。这决定引来很多加拿大人批评,直指这决定损害了加拿大的民主。 总理杜鲁多于3月委任81岁的前总督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担任「特别报告员」,研究是否需要独立调查事件。约翰斯顿周二发表报告,认为不需要对「外国」干涉加拿大选举和社会的指控进行公开调查,杜鲁多将采纳相关建议。 约翰斯顿在渥太华的记者会上说:公开调查根本无法提供加拿大民众所期望的透明度和紧迫性水平。我所审查的情报必须维持机密。因此,现实是任何可信的公开调查根本不会公开。 但约翰斯顿说,应该对外国干涉加国内政的指控进行公开听证,而且只涉及不属于机密的内容,包括中国及香港流亡人士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他又建议杜鲁多政府把听证会作为其第二阶段工作的一部份。约翰斯顿将在「特别报告员」这个职位上工作到10月,杜鲁多表示,将采纳约翰斯顿的建议。 保守党前国会议员赵锦荣(Kenny Chiu)接受本台访问时指,约翰斯顿的报告令人失望。 赵锦荣说:令人极之失望,他现在所提议的公开听证,与公开调查不同之处,就是没有传召证人的能力。国会委员会也有传召证人的能力,但他连这点能力也没有。 赵锦荣又质疑约翰斯顿并未有彻底收集保守党提供的证据及资料,即使保守党愿意主动提供选举期间被外国势力抹黑的资料,仍被视而不见。 赵锦荣说:在(报告)临结尾的一星期,他才约见奥图尔(Erin O’Toole),奥图尔已一本正经收集所有证据,但后来才发现,在会面当日,报告英文本已送到加拿大政府翻译部门作翻译,即代表文本已经写好,这叫加拿大人如何认信这些做法? 至于执政自由党国会议员厄斯金・史密夫(Nathaniel Erskine-Smith)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则认同庄斯顿的初步报告中,不举行公开调查的观点。 史密夫说:我认同约翰斯顿指公开调查将引致国家安全风险,故此不是最佳选项,然而,考虑到信任在民主的重要性,我仍然认为约翰斯顿需要确保接下来的调查程序能得到各个政党的信任。 对于报告内提到中共的干预针对侨民社区,他表示联邦政府正为此制订应对方法,并会确保不会导致对侨民人口的歧视。 曾在通讯安全机构和加拿大全球事务部任职的前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威尔琴斯基(Artur Wilczynski)向加拿大《环球新闻》表示,约翰斯顿不进行公开调查的决定令人失望。他说:「在我看来,(约翰斯顿)所做的一切只能延续目前存在的深刻党派分歧,而不是试图透过对话消除纷争,这对加拿大民主的损害甚至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大。」 反对派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认为,由前保守党总哈珀任命为总督的约翰斯顿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因为他曾是杜鲁多父亲的「皮埃尔-埃利奥特-杜鲁多基金会」的成员。博励治进一步指出,约翰斯顿的报告是为自由党「洗白」 ,强调需要一个全面的公开调查,以弄清北京对加拿大的干预。 记者:胡彗蓝/方德豪 责编:温晓平 8.事实查核|美国脱口秀演员也会因为批评军人被重罚吗? 一分钟完读: 「笑果不得好死(脱口秀演员House名字的谐音)」。——这句在微博与微信上还可见到的反讽谐音哏,具体描绘中国脱口秀演员李昊石(艺名:House)近来掀起的风波。House以一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他所领养野狗的剽悍,导致自己遭北京朝阳区警局立案调查,所属公司笑果文化线下演出在中国多地已暂停,并面临上千万元罚款。 多方舆论批评中国政府反应过度,但中国时政博主「孤烟暮蝉」上周三(17日)在新浪微博和推特上表示,在美国,如果脱口秀演员讲了涉及军人的笑话,后果同样也很严重。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孤烟暮蝉指出的例子确有其事,但却只有部分属实。美国确实有脱口秀演员因为讲了涉及美军的笑话引起争议、批评和讨论,但却没有被政府行政罚款、刑事立案调查这样的遭遇。 深度分析: 「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这八个字,每个价值人民币超过183万元——对中国脱口秀演员House来说,他这一阵子形同「祸从口出」的表演,让自己和所属公司在经济上损失惨重,但行政处罚只是各种后果的开始。 本案起于上周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接到「群众举报」,对上海笑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法立案调查。经查实,公司及其演员李昊石肆意篡改演出申报内容,于13日下午、晚上连续两场「笑果脱口秀」演出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决定没收经营所得及罚款共约1467万元。 House到底说了甚么「严重污辱人民军队」了吗?根据网上流传的,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节选整理逐字叙述如下: 「我们是从家附近的一座山上捡回来两条野狗,(观众笑),我们都不算救助他们,因为他们在山上那个食物链上、完全不需要我们的救助……。这两条狗他们在山上确实就是食物链的顶端,我看到他们第一时间,我感觉我不是在看两条狗,是动物世界的拍摄现场,就两条狗追著一只松鼠,像炮弹一样发射出去。那你平时看到一些狗,你会觉得很萌,心都要被融化了,你会想到这些词;我看到这两条狗,内心只闪烁出八个大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观众大笑、鼓掌)『非常优秀』。我牵著这两条狗在上海的街头威风凛凛。」 「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2013年3月接见解放军人大代表时提出。在这两句话之前还有一句「听党指挥」,习近平当时要求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 用习近平对解放军说过的话开了一个关于狗的玩笑,House在中国网络上掀起这个笑话是否污辱解放军的热烈讨论。笑果文化赶紧出面声明,认了这是「不恰当比喻」并立刻道歉,且无限期停止House的工作。 中国官方的反应则将这个事件的严重性进一步升级。 首先北京市文旅局认定,House及其公司违反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25条、第26条规定,并依据同一《条例》的第46条作出相应行政处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万元、罚款1335万元。 随后,北京公安局上周三宣布对House个人展开立案调查,公安局认为,House在演出过程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一旦认定House构成犯罪,是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可能被公安机关引用的《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第32条明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诋毁、贬损军人的荣誉,侮辱、诽谤军人的名誉;第65条则提到,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诋毁、贬损军人荣誉,侮辱、诽谤军人名誉,或者故意毁损、玷污军人的荣誉标识的,由公安、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信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造成精神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事发之后,中国内外舆论许多批评,认为政府反应过度,但也有人支持政府的处置,其中就包括拥有近700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博主「孤烟暮蝉」。她在一则帖文中表示,就算是美国,也有不能污辱军人的红线。她举出美国知名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 SNL)2018年演出中,脱口演员戴维森(Pete Davidson)调侃才当选联邦众议员的共和党人克伦肖(Dan Crenshaw)像是色情片里的杀手,也遭到上百万网友抵制,官员还出面呼吁开除戴维森。 克伦肖在美国海军服役派驻阿富汗期间失去了右眼,戴维森拿他因公受伤的外貌开玩笑,的确引发轩然大波,两党都有政治人物谴责,时任白宫发言人史派塞(Sean Spicer)的确也公开要求制作单位应开除戴维森。 这则帖文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引发讨论,有网友就此评论,「吹捧美国自由的人从来不会提及美国也有底线」。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证,美国脱口秀演员经历的「严重后果」,与House、笑果所面临的行政、刑事处罚并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孤烟暮蝉没有言明,美国官员的批评也只是当时众多美国舆论讨论的观点之一,戴维森不但没有因此被开除,时隔一周,克伦肖与戴维森一起上「周六夜现场」节目回怼他,同时也不忘自嘲是戴维森的失言让像他这样的共和党人有了好形象。至今,戴维森仍然活跃于喜剧界。 克伦肖更借这一次争议的机会教育、呼吁美国民众不要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忘记了美国一向能在不同意见中妥协找到共识,他更提到戴维森的父亲是「911」事件因公牺牲的消防队员,以此呼吁美国民众要懂得原谅,更勿忘第一线军、警、消人员的为国付出。 戴维森并非开美军玩笑的唯一案例。另一名美国脱口秀演员博尔(Bill Burr)同样在2018年的线下演出中质疑美国军人的英雄地位。他当时针对航空母舰上的战机起降指导员,明白指出这样的工作不过是在「做瑜珈练习的『战士一』姿势」般,同样的段子也曾引发争议。 有观众直接在现场回呛博尔应该尊重军人,但也有身为退伍军人的观众支持让博尔把话说完,而博尔不但没买单,事后还上节目数度公开飙脏话痛骂批评者,别想拿爱国主义的大旗来指控他的说法是恨美国。 尽管博尔在女性主义等话题上也常引发争议,但他仍有演出机会,更主持播客节目。 美国政府机构也没有能力因为某位官员的一句批评,就对企业或个人展开调查或直接处罚。这类文化演出的边界在哪,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仍多是由市场与观众的笑声决定。 结论: 「那你们还……」(Whataboutlism)的话术,常是许多中国意见领袖用来批判美国「你不也一样」的论证技巧,但在笑果文化与李昊石这次风波的例子中,孤烟暮蝉拿美国脱口秀演出涉及军人的例子做参照,却刻意不提美国政府的公权力不会针对所演出内容进行处罚,更无法调用司法调查,这种对比的说法是在误导读者。 9.反修例时驻港「打黑」有功 谢锋任驻美使:我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 中美关系越趋紧张,自上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当上中国外交部长之后,此职位一直悬空近五个月,是1979年中国大陆跟美国建交以来该职位悬空最久的一次。本周二(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终于抵美履新,他亦不忘摆出一副「战狼」姿态,高调表示「我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谢锋于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派驻香港担任外交部驻港特派员。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发布的消息,指谢锋当地时间周二(23日)抵达纽约机场后发表简短讲话。谢锋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希望美国与中国相向而行,加强对话、管控分歧,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但他表明,「是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 今年59岁的谢锋是外交部中的「美国通」。早于2000年,就被派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先后担任国会处参赞、新闻参赞、使馆发言人等职。2017年6月,谢锋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在2019年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谢锋曾批评抗争者是「丧心病狂的暴力犯罪」,又指反修例运动是「外国势力干预」,因其「敢于斗争」据报「受到高层认可」。 2021年1月,谢锋奉调离任回京,出任负责政策规划,美洲大洋洲地区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亦曾痛斥美国「将中国当作二次大战时的日本、冷战时的苏联,妖魔化中国」,更指责美国「抗疫不力还欺压原住民」,称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指手划脚谈民主人权。」其「勇战」表现,被媒体称为「新战狼」。 亲台湾佛州州长拟参选美总统 另外,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的发言人证实,他将于当地时间周三(5月24日)晚间正式宣布参选总统。德桑蒂斯以往受访时,曾被问及若中国大陆入侵台湾,美国是否应介入。他指台湾是美国的强大盟友,「我认为这是关键利益」;他也将台湾与日本、韩国等「美国主要盟友」相提并论,也曾表示维持台湾现状至关重要,而当前目标应该是「以威慑防止军事情况发生」。 2022年9月,德桑蒂斯签署行政命令,禁止佛州政府部门向中国采购可能有资安威胁的产品,还曾邀请台湾驻迈阿密办事处处长纪钦耀出席见证。当时德桑蒂斯曾表示,台湾最了解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能协助佛州认清中国的阴谋。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10.疑不满G7围堵中国 中方拒派代表赴日出席宣传杭州亚运活动 日本日前于广岛举办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中国的军事扩张及经济胁迫等问题,惹来中方连日批评。日本爱知县原订于本周末(27日)举办推广今年杭州亚运会的活动,但中国方突然取消出席,结果活动被迫取消。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名为「Fun Run」宣传活动原计划于本周末在爱知县的县城名古屋举行,来自杭州2023年亚运会组委会的代表原定出席,但爱知县周一接到中方通知,他们将取消到日本的行程。爱知县知事大村秀章表示,曾要求中国组委会和亚奥理事会解释为甚么取消出席,但中方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大村秀章认为,中方突然缺席亚运宣传活动,反映北京对最近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不满。他指出,在七国集团广岛峰会之后,中国传召日本驻北京大使并表达不满,他指出,可以说是这次峰会影响了他们的活动。 爱知县组织这次宣传活动,是因为爱知县将接杭州的棒,于2026年主办下一届亚运会。杭州亚运原订于去年举行,但因为新冠疫情关系,推迟至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 2021年底,新疆被爆出去连串侵犯人权事件,惹来多个国家以不同方式不派官员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季奥运会。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愤怒指责「将体育政治化」,利用冬奥「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台男夺韩国跆拳道赛铜牌后举五星旗 被揭是中共党员 在韩国全罗北道举行的亚太壮年运动会,来自台南的李东宪,日前于跆拳道夺得铜牌后,竟在颁奖台上高举中国大陆「五星红旗」,更批评台湾独裁、没有言论自由。事件引起台湾民众争议,更被「踢爆」指他没有考过跆拳道教练执照,却违法招收学生,还跟不少教练借钱,早在圈内恶名昭彰,才投靠中国大陆,并于去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由时报》揭发,李东宪现在长居中国大陆,去年7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照片也被网民曝光。李东宪除了自称是「跆拳道教练」外,还是中共外围组织「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的副会长;他在台南的跆拳道馆就是「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台南分会」的据点。李东宪曾以「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副会长」的身份,接受中国大陆传媒《海峡卫视》的采访,扬言要「教育」台湾青年,「让我们这些同学知道大陆的民主集中制怎么产生的。」 《三立电视台》引述中华民国跆拳道协会副理事长蔡旺诠表示,已发出公文要求中华民国跆拳道协会召开惩戒委员会,并与协会取得共识了,利用视像会议就可快速决议「除名」处分,李东宪未来将无法再透过台湾的中华跆协国际体系获得认证。蔡旺诠亦指,李东宪「没有正式取得五段B级教练证的资格,也不能够在这边(台湾)教授学生。」,并指李东宪为了招收学生,跟很多的资深教练产生冲突,甚至确实有一些财务的纠纷。 而《自由时报》更引述一位陈姓资深跆拳道教练表示,李东宪口才非常好,常谈理想抱负,有些前辈为了提拔后辈,借钱给他周转用作招生和办活动,但他四处借钱未还,而且在未有教练资格情况下,私底下设「黑馆」收学徒,也曾到学生社团任教,最后都是财务不清不楚。 按照台湾《户籍法》,出境2年以上就必须被户政单位「迁出登记」。关于李东宪是不是「中华民国台南市人」的问题,台南市民政局回应台媒查询时表示,涉及个人资料,目前无法查证李东宪是否人仍设籍台南市。 另外,台湾籍港人凌友诗因担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最近被台湾的内政部门开罚50万元新台币,折合约13万港元;这是继她2018年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再次被台湾有关部门开罚。凌友诗回覆查询时坚持拒绝缴交罚款,她称如果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她「可以考虑回去缴款」。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12.【香港法庭】湾仔纸箱冒烟案 被告辩称对友人放烟雾弹不知情 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生效翌日,港岛多处有人示威,湾仔集成中心外有一纸箱突冒烟,警方之后拘捕两名男子,控以一项对公众造成妨扰罪,其中一名被告在案件开审前认罪,另一人则不认罪受审。被告周三(24日)出庭作供自辩,称在案发当日,原计划与友人(同案另一被告)选购电脑零件,两人沿途一度分头行事,及后因发现商铺关门改到快餐店进食,其间听见轻微爆炸声响,并看见远处有烟雾,坚称自己事前对「烟雾弹」毫不知情,又指警方从其家中和工作地点搜出的涉案化学品并不属于他。 案件周二(23日)被裁定表证成立,被告李浩琛(31岁,兴趣班导师)选择出庭作供。他在庭上忆述,于2019年12月底透过Telegram上的饮食群组,结识同案另一被告原柱健。案发前一个月,双方在一次多人聚会中首次见面,形容彼此关系为「啱倾嘅朋友」。 而在案发当日,两人相约在位于炮台山、被告任教的教育中心,一同吃饭、看电影,被告之后表示欲到湾仔298电脑特区商场买电脑零件,原柱健就指自己也有事需要去湾仔,两人于是同行。被告之后透露,原柱健沿路撞见朋友,自己因此著对方先行,并相约对方在集成中心的麦当劳餐厅内会合。 不过,他在到达集成中心时发现已经落闸,惟见麦当劳餐厅内仍然有人,于是便尝试另找入口,并一度在中心防烟门外徘徊,图等待有人出入时开门,但最后并不成功。 李又忆述,由于当时自己开始有「便意」,遂转到附近另一间Jolibee快餐店希望找厕所,其间与原再度会合,两人一同去洗手间,又因自己不知上厕所会多久,故建议对方先行到电脑商场,自己之后便进入厕格,没有理会对方在外面。不过,两人随后发现电脑商场亦已关门,于是折返Jolibee进食,其间听见轻微「嘭」声,原建议出外察看,被告指当时看到在集成中心方向有烟出现,原柱健自言「有啲嘢要搞」著他先离开,并相约1小时后在炮台山会合。 李称自己对集成中心外有烟雾弹发出浓烟一事,事前毫不知情,又指警方从其家中背囊及行李喼中搜出的化学品,而背囊和行李喼都不属于他,亦不知属谁人,也不知内有化学品。而警方从教育中心搜出的化学品同不属于他,惟他同意中心导师在上课时,并不需要使用有关用品。 暂委法官王兴伟就追问被告,事后有否了解背囊及行李喼属谁人;李称自己假设如家人知道会向他透露,惟如果没有告知,则假设他们不知道或不想告知他。 控方盘问时就质疑,李沿路见有堵路及示威发生,等人时为何不先确认电脑商场是否有开门;李就解释当时只一心寻找入口到麦当劳。控方另质疑,他可在麦当劳招牌下的行人路等候,惟被告指由于原柱健曾表示不知所需时间,故他希望到餐厅自行坐下。 对于控方指出,李是在视察集成中心出入口,和原柱健分头行事的实际原因,是为「扮唔识」掩人耳目,他均表示「不同意」。控方就质问指,被告看见远处有烟雾溢出时,为何没尽早离开?他就指当时怀疑是催泪弹,但因已购买了食物,店内也有不少人继续逗留,故认为留下没有问题。 至于警方从他家中及教育中心搜出相同化学品,控方指并非巧合,因均由被告拥有,他与原柱健案发当日相约在教育中心会面是为预备犯案,并在快餐店附近厕所内混合化学品,再分工于集成中心外施放烟雾弹,被告亦一律表示「不同意」。 被告李浩琛被控于2020年7月1日与同案另一被告原柱健,在湾仔轩尼诗道集成中心,藉在中心外的行人路上非法引致烟雾发放,而对公众造成妨扰;原柱健(30岁,文员)开审前已认罪,现还押候判。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3.【未普评论】在王气已终的废都,习近平梦回唐朝 为了和日本广岛G7峰会分庭抗礼,习近平在古都西安召开中亚五国峰会,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铺张炫富,极尽豪华,像极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再联想起张艺谋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一脉相承的宏大叙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极权主义美学。 反观日本G7峰会,非常简朴,但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这份联合公报可以和历史上《波茨坦宣言》相比,1945年美国、英国、中华民国签署这份公告,既限定日本法西斯必须无条件投降,也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当时苏联因为和日本的和平协议未作废,所以没有签署这份文件。 这次广岛峰会联合公告,也具有类似的历史意义。首先,公告断绝了俄罗斯以战求和的念头,要求它必须撤出侵占别国的领土,换言之就是不服打到你服,只有普京认输才有和平。其次,联合公告一致反对中国的「经济胁迫」,虽然不和中国「脱钩」,但必须去除风险。这既是从俄乌战争得到的惨痛教训,也是国际社会对北京政权的认识日益加深而得出的清醒结论。 而习近平依然沉迷在他的「中国梦」里,皇都焰火,豪华国宴,十足藩邦来朝的气派。习近平的中国梦实际上是帝国梦。最近一件看似很小的风波,恰恰反映出中国已在这十年里走向王朝化。一个说单口相声用「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来形容自己的狗,节目被停而且重罚上千万元,看来还要刑事问罪。理由是污蔑了军队,但更关键是那八个字是习近平语录,等于皇帝的金口玉言。 说相声的不能说笑话,这是中国式荒诞。更荒诞的是,中国政治现在仍然离不开皇帝。中国人没有皇帝的日子其实并不太长,当年辫子大帅张勋复辟帝制未成,毛泽东轻而易举就办到了。他就是皇帝,甚至超过前朝皇帝。 文革吃足苦头的邓小平对毛并无敬意,但不能砸了祖宗牌位,顶多去除个人崇拜。邓小平明令拆除全国到处矗立的毛塑像,不得悬挂任何领袖画像;不得创作鼓吹个人崇拜的文艺作品。那时中国人经过十年浩劫,终于舒出一口气,原来没有皇帝,也是可以活下去的。 谁知日子一久,有人贱骨头就发痒。中华崛起了盛世了,就迎来了英明君主。记得习近平执政之初,不甘寂寞的太监式拍马好手,以及崇拜强人的愚民庸众就纷纷为领袖涂脂抹粉,有官媒发掘出习在福建任职时游武夷山,曾有成尺长的大鱼跃上竹筏,这是周武王「白鱼入舟」的祥瑞典故,这个编故事的人还算有点墨水,其他马屁功夫就实在不堪了。 比如,某官媒挖掘1996年习近平在福建如何「顶著烈日」驱车翻山去看望贫苦乡民,另一家官媒宣传习是如何「冒著零下十多度的严寒」驱车前往去河北贫困地区阜平县视察。当然,被大家熟记的还有这个擦鞋段子——习近平刚上台时,在雾霾天到街头表演亲民,被官媒赞颂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试问,当地的福建山民和河北乡民,不成天都顶著烈日和冒著严寒吗?再说,不和人民同呼吸,习大大应该怎么呼吸?虽然不说都知道,中南海有特别定制的空气过滤系统,领袖呼吸的是特供空气。 习近平对个人崇拜来之不拒,有严重精神自恋,真觉得自己满腹经纶,胸怀大志,要把头顶的光环照耀到全世界每个角落,这已经追上当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只不过老毛在乎的是革命教宗地位,习近平野心更大,他认为自己可以指引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毛泽东不过写过「五卷雄文」而已。而连文稿都读得白字连篇的习近平,却出版无数本著作,内容包罗万像。 这种典型人格,西方也会见到,但碍于现代成熟的民主制度,他们即便翻出点浪花来,也是可控的。但试看独揽大权20年的普京,让俄罗斯掉到火坑里出不来了。而习近平执政十年,却以加速度直追普京,闹得整个现代文明世界和他割席。这样的英明领袖,正是中国人民的劫数。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离散美利坚】华府港人龙舟队夺金 在地交流宣扬香港人身份 在美国华府的港人龙舟队「Hongkongers」上周六(20日)出战第20届华府龙舟节,并在200米公开组B minor组别,以大幅抛离对手的姿态夺金, 蝉联往年同组别的成绩;而500米方面,龙舟队由去年排名公开组B major组别,今年上升一级至A minor组别,可惜最终仅以0.8秒之微屈居亚军,与奖牌擦身而过,但整体速度及合拍度均比往年更好,队员们都表示虽败犹荣。 队长Gordon表示,今年队伍以旧带新,很开心活动能够持续得到区内港人的参与及支持,有机会的话,下年希望派出两队参赛。今年队员继续穿上前面印有「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符号、后面印有「Hongkonger」的队衣,延续龙舟队成立的初衷,团结华府离散港人的同时,宣传香港人的身份及文化,并让在比赛场地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岸上的人,看到「香港人」力争上游的拚搏精神。 而文宣摊位方面,今年特别制作了一张单张,介绍华府及美国各地包括德州达拉斯(Dallas)、柯士甸(Austin)及芝加哥(Chicago)的港人龙舟队。负责设计的阿强(化名)表示,鉴于当地不少人知道香港本身有龙舟竞渡,但就不认识美国的香港人社群及龙舟队,希望以单张介绍离散港人的由来,及龙舟队成立的目的。 去年为文宣组组员的文先生,今年改为上船划龙舟。他表示,为港人龙舟队出一分力,特别让他勾起童年时在香港观看龙舟竞渡的回忆,很兴奋能够在代表自己文化的活动之中,与同伴齐上齐落。 由「大华府台美文化协会」(TUSCA)主办的华府龙舟节,是当地大华府地区(DMV area)一年一度盛事,今年一共有39队报名参加,不少华府政界人士都有出席,包括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等等。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3日 1.港警拨款连年创新高惟暴力罪案仍攀升 评论:过于侧重「处理政治」 香港元朗近日有继子电锯街头弑母,继数月前的「蔡天凤肢解案」后,再次震惊社会。连同近来三合会、持械劫案和暴力血案急增,社会质疑在《国安法》下,香港并非「由乱转治」,反沦为「国际大刀会」,回到「省港旗兵」年代。有前警司分析,不排除受政治和社运影响,导致前线巡逻警员和侦缉探员人手不足,令不法分子肆无忌惮。亦有评论指,问题在于港警近年侧重「处理政治」。 本台据警方和立法会数字,了解香港在2020年实施《港区国安法》后的治安情况。其中总体罪案数字有升无减,由2020年63,232宗,升至2022年的70,048宗,升幅近1成,较2019年更升近2成。最新今年首季达20,584宗,按年升近5成。而整体罪案率同样急升,去年数字已回到2014年「雨伞运动」的水平。 而案件类别方面,除了诈骗案急升外,凶杀案、三合会相关案件亦持续攀升。凶杀案方面,由2019年24宗稍为回落后,升至去年30宗,而今年首5个月已达至少10宗,包括最新的「元朗电锯谋杀案」、4月的「长洲涉黑帮追数命案」、3月的「葵芳阁遇窃凶杀案、元朗七旬翁疑因投诉噪音被买凶取命,以及2月的「蔡天凤肢解案」等。 至于三合会相关案件,自2019年后升势不止,由1353宗升至去年的2554宗,今年首季亦按年显著升近7成,达503宗,逼近去年全年的2成。当中主要是非法赌博、诈骗和斩人案件。 虽然2020年后行劫、伤人及严重殴打案有微跌,惟当中街头持械斩人和行劫案件愈见频密。由医学界前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医生去年10月开始设立「陈仔安全频道」,据新闻报道来统计纪录2022年以来的「与刀相关罪案」,今年截至5月14日为止共86宗,已刚好超出去年全年纪录,包括例如本月的3名南亚男匪手持刀及锤洗劫屯门钟表行;今年4月元朗大马路大批持刀南亚男子出没追斩;3月的「荃湾私家车司机遭6刀汉追斩」、 4 名南亚男持刀洗劫尖沙咀表行、去年12月尖沙嘴么地道围斩案等。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前助理教授锺剑华向本台分析时表示,警队一直维持3万多人来维持香港7百万人的治安,比例上属高水平,而且变化不大,问题在于港警近年过于侧重「处理政治」。 锺剑华说:你看数十人的游行示威,都要两倍警察包围去处理,令其他岗位少了人。问题不在于警察少了人,几年前,你会见到街上很多警察行「孖咇」,现在你见到很少,很多都(警察)成了打压市民工具。 锺剑华以「元朗721白衣人袭击」事件为例,事件疑涉三合会成员施袭,而警方的执法被质疑过轻,有可能令三合会活动更肆无忌惮。他又指,《国安法》实施后,大批公民组织瓦解,亦令香港损失民间重要监察、情报来源和教育渠道。 任职香港警队10多年的前警司黎家智向本台称,受多重因素影响,治安明显恶化,认为警队人手和资源分配不理想,需要调整。 黎家智说:2019年后,连续3年疫情、整体经济影响,电骗也多了,多了不同方法搵钱,而金钱上的纠纷和利益冲击,亦会带来更不理性行为,如打人和杀人。在街上的打斗、电锯杀人,当然如有多些前线警员巡逻,会有助阻吓。至于黑帮仇杀和争拗,除了前线警员亦需要背后「O记」和侦查人员去帮手,收集情报,去查牌,这些的确2019年前较多。最近多了黑帮问题,是否与做少了反黑、查牌有关?这是值得思考的。现有街头血案、黑帮仇杀多 了,是否有需要加配人手处理呢?多人巡逻,后面支援亦可减少工作和人手压力。 警务处拨款预算连年创新高,最新达逾268亿元,称霸7大纪律部队,为何市面罪行愈趋猖獗?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15日出席扑灭罪行委员会会议,回应治安情况时指,严厉防疫措施解除后,社会生活「复常」,「传统罪行也回复疫情前水平」。 据警务处本年度预算文件中,「维持社会治安」部分的开支最高,预算达到129.14亿,较22/23年的修订预算多出5.15亿(4.15%)。至于「行动单位的工作」,23/24年的预算达到57.68亿,较22/23年的修订预算多出6.31亿(12.28%),增幅是 4 个纲领之中最高。 至于警务人员的调配情况,以 2024 年预算计,负责「前线行动」的数目达到 28,755人,占全数33,505名警务人员的85.8%。不过,近年人手补充情况一直未能达标。 警队《策略方针2022-2024》指出,警队需透过重新检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包括研究架构重组、外判及文职化;将耗费大量人力资源的工作自动化,以及就更多警务工作及职能重新订立优次等。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2.中港工程师资格互认可跨境执业 业界坦承两地标准不同需时适应 香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香港工程师学会与内地工程师团体,近日签署「资格互认协议」。这意味两地工程师可以跨境在当地执业,有关细节仍待公布。外界忧虑大陆「豆腐渣」工程会带入香港,不过有业界认为,香港会做好把关及审查,相信质量有保证;但他们亦坦言,香港建筑程序较复杂、要求较高,两地都需要花时间适应。 香港工程师学会(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与中国工程师联合体(Chinese Society of Engineers,CSE),上周日(21日)于「大湾区工程师论坛」签署资格互认协议。香港工程师学会又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多个团体,签署资格互认意向书或合作备忘录,促进大湾区工程界交流,并容许两地工程师在当地执业。 香港工程师学会卜国明表示,机电工程界去年已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完成资格互认,因应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等基建项目陆续展开,涉及填海、土地开发等工程,希望先就土木和岩土工程师的专业进行互认,但暂时未能估算经协议赴港工作的大陆工程师人数。 香港机电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张永豪周二(23日)接受本台访问指,有关计划能够纾缓本地业界人手不足的问题,随著香港及大湾区关系愈来愈密切,工程师资格互认是一个趋势。他又指,输入外劳不是「一刀切」,要经劳顾会或优才输入计划等现行机制,按照每项工程需要输入外劳,会有人数限制及按步执行。 外界关注,中港工程业界制度不同,如何可「资格互认」?张永豪承认,两地工程界在语言、技术指引及法例法规上是有差异,但相信只是时间适应问题。 张永豪说:第一,他们(内地)会用普通话,第二,两地的术语有点不同,在法例上,譬如在起完新楼后,我们(香港)要验消防,由不同部门去审视,我们在香港做开,知道流程怎么做,到国内可能由不同的部门做,变相要重新适应流程。香港的程序复杂一点,所以很多时候,香港起楼的速度不及国内快,因为香港有加多不同的部门去监管,所以要更多时间去做不同部门的审批,才做到这件事。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同日接受本台访问指,香港工程界会用英文,国内则以中文为主;除了语言上,业界亦都忧虑在营商环境或标准上,两地都有差异,要重新适应,实际情况有待观察。 黄平说:法律上制定的标准都有不同,香港用欧盟标准或英标,国内用国标,两个单位可如何换算?大家都要互相适应。即在建筑上,都有收货标准、材料要求,按一般理解欧盟标准的要求高一点,就像汽车排污用欧盟标准;水泥标准、钢铁标准都会有点差异。 外界担心,两地法制不同下,大陆「豆腐渣」工程会带入香港?两个工会都分别表示「不担心」,张永豪指出,香港始终有审批制度。 张永豪说:不会,在建完楼后,始终把关都需要不同政府部门审批。相反,就算国内工程师来香港做这件事,都是就香港的制度做这件事,所以我觉得不会因为那个人(工程师),而令成件事质量下降。 针对输入外劳会否剥削本地工人就业情况,两个工会都表达关注,认为输入外劳可先按工种进行,而非一下子引入大批外劳,并呼吁港府加大本地工人培训,令工人一专多能及提升薪酬待遇等。 黄平指出,业界最担心会被「抢饭碗」,在两地工程师资格互相认证后,忧虑对本地专业人士造成冲击,包括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未能提升。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卜国明上周日在「大湾区工程师论坛」表示,业界现在面对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不足,认为培训人才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年4月发表的人才调查估计,业界将出现2成空缺,未来5年平均每年会缺少6000名专业人士,其中3000名是工程师。建造业议会的调查亦显示,以土木、岩土、机电、环境等界别的工程师较短缺。 香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同日表示,港府一直积极推动香港和中国大陆工程专业资格互认,两地将继续就更多工程专业范畴签署资格互认,促进相关专业人士跨区域流通。另外,未来几年政府的工程开支,会由现时每年的800亿元增加至每年超过1000亿元,而已公布的新田科技城规划布局、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建设,将是香港未来策略发展的据点。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政府经费短缺 各地官方机构大规模罚款创收 据美资投行高盛最新估计,中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23万亿美元,债务沉重加上政府运营经费面临严重短缺,中国各地官方机构近期正在以大规模罚款的方式填补收入减少,这不但导致各地权力腐败现象更加严重,亦让后疫情时期的民众的处境雪上加霜。 仅仅因为是外地人,即便是有上海本地车牌,这个名叫「谁将十万横扫三江」的线民,也依然无法办理网约车许可证。虽然网约车平台认证了他的运营资格,他也有上海长期居留证,但他依然被奉贤区交通委罚款1万元。 对方的答覆很简单,外地户口,不可以在上海开网约车。 他向交通委的执法人员说了自己的无奈:失业,家里孩子要上学、要还房贷、家中两个老人,一个换肾,一个肺癌手术后,需要跟进治疗,已经被逼到无路可走。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海运商告诉本台记者,这只是全上海、甚至是全国近几个月来大规模罚款创收的冰山一角。那些从事国际海运的商人指出,他们最近正遇上了上海海事局方面最严苛的执法。大量的船只被罚款,甚至是扣船。一家散货运输船,仅仅因为其船上的印尼籍水手倒挂了中国国旗,就被罚款5万元。这种以罚款为目的所谓执法,正在催生更为严重的腐败。 他说:最近一来的两个月海事局乱罚款乱扣船,而且这个罚款的数额非常大。有一个印尼籍船员,把国旗挂倒了,罚款5万。现在有执法权的都在创收,就中央直属的这些单位,他们的权力很大,但是呢,他们的那个收入很低。降到甚么程度呢,就是在江苏这些发达的地区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科员,一年的收入6万块钱,根本就养不活家庭的。所以就造成这种到处都乱创收,在制造这个潜规则。 本台记者发现,在最近的几个月里,这种大规模的罚款在各地已成为常态。一位要求匿名的重庆商人也告诉本台记者,因地势导致停车难的重庆,此前就开展了长达个多月的所谓乱停车整治,其实就是大规模的罚款。而大家都知道,这是警方和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借此敛财。 他说:就说前段时间重庆针对这个道路上停车嘛,在前几年经济比较好的情况下,他是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很短的一段时间的交通整治,然后就结束了。今年哪前段时间就进行了,起码至少有一个月这样的大规模的长时间的罚款。全国都有这样的情况。财政没钱了,没钱发工资呀,他就开始罚款嘛。用这个跑运输要跑海运啊,都很恼火,成都人都知道这叫鸡脚杆上都要刮油。 尽管人人都质疑行政管理部门借执法的名义创收,但官方在回应这些质疑时,却总是能以维护法制的名义信誓旦旦。 国家海事局:你说的话要为你这个话负责啊,这个电话是录音的。这不是敲诈勒索,你没有违法,没有人会对你违章处罚,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你如果对这个处罚觉得有疑议,要是不满的话,你可以向他们的上级机关提出行政覆议。 一位匿名的重庆的处级官员则明确告诉本台记者,财政紧张是事实,他们也都降薪了,特别是年轻人,降幅更大。她还指出,这种罚款创收的方式一定会激起民怨。 她说:现在就是财政非常困难,但是现在用罚款这个方法肯定是不行的,要激起民愤的。前段时间那个南岸区有一个罚款几十亿吧,那个协管员、临时工,录入错误,实际上是几十万的罚款写成了几十亿。就是说中国这个差异很大的,还有行业的问题。我们这里倒闭的多的很,非常恼火。因为我在管这个投诉举报,现在就是叫三家来调解,打电话去他说我已经倒闭了,现在这种情况挺多的。 但在被问及他们是否参与罚没创收时,她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称自己没有负责这一块。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4.【新文革】「辱军」风波扩大 知名「大笑」艺术家岳敏君遭批斗 中国「辱军」风波持续发酵,继「栋笃笑」演员House之后,中国大陆知名当代艺术家岳敏君,因为绘画军人「大笑」,又成为被攻击目标。有评论认为,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文明只会跟世界背道而驰。 中国佛山顺德一间美术馆近日以「大笑」系列驰名的艺术家岳敏君举办个人展览,但却招惹「小粉红」及「大五毛」的不满。多个中国大陆自媒体将矛头直指岳敏君,指责其作品存在「丑化亵渎解放军」,更认为「触犯《英烈法》」。其中,拥有近5万粉丝的「大V」(意见领袖)「大白话古今」认为,「能画出这样的画,作者其心可诛也!」 「大白话古今」又指,「美术馆明目张胆地展出这样的画」,质问美术馆没有「审核」和「把关」。「大白话古今」承认岳敏君在业内很有名气,但揶揄他「顶著很多吓人的头衔儿,被某些人顶礼膜拜,捧得很高」。他呼吁「这样的画家和这样的美术馆都应该接受调查处理」。 虽然岳敏君在中国大陆被围攻,但在墙外,却有不少网民提出不同意见。有网民直指,「原来画个解放军开怀大笑也犯法」;也有网民质疑「不就是笑得开心点吗,这也不行?」;「依靠严刑律法维护已经崩塌的声誉,只有共产主义军队」。 时政评论人士陈破空指出,当下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和娱乐事业都处于被遏制和绞杀之中,根本谈不上创作空间,艺术文艺从业者如履薄冰无法开拓创作的灵感,中国文明进步停滞 ,实际上跟世界文明发展背道而驰。 陈破空:外界都在议论,这些年一直在议论:文革卷土从来是习时代的一个特征。现在看来这些议论不是说说而已,而且是现实版文革,走过来是另一种面目出现,是21世纪的文革,是2.0版的文革。像现在中国人不仅没有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表达自由,现在也没有笑的自由。 岳敏君今年61岁,他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以自画像的大口男人在大笑作为品牌造型。此形象常见于其作品,引发观众反思。2007年10月,他的作品《处决》在伦敦苏富比以293万欧元(约4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卖,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纪录。 在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之下,中国当局对其认为「辱军」的一切言行作出非常严重的处分。早前中国大陆知名「栋笃笑」演员House (李昊石)在北京演出,用解放军口号「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野狗,其后被一名官媒记者发微博指「侮辱人民子弟兵」,大陆当局于上周三(17日)宣布对House立案,暂停其所属的「笑果文化」在北京的一切演出,并罚款逾1335万人民币。 记者:方德豪/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5.高志活复制「国殇之柱」在柏林「复活」 六四抗争精神续开花 已遭港警扣押的六四纪念雕塑「国殇之柱」在德国柏林「复活」,原创者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为复制品揭幕并发表演讲,痛心香港沦陷之馀,谴责政权挟「国殇之柱」打压异见声音。前学运领袖表示,「国殇之柱」会成为今年六四悼念主题之一。有港、台、维吾尔活动人士及中国留学生纷纷表示,「国殇之柱」及六四抗争精神将继续在全球遍地开花。 在香港展出二十四年的「国殇之柱」月初遭香港警方扣押,但「国殇之柱」的复制品,从周一(22日)起会在柏林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自由基金会(Axel Springer Freedom Founda-tion)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 作者高志活发表演讲,认为「国殇之柱」不仅象征中共对天安门运动的镇压,而且是以一种令人悲伤的方式,揭示香港当前处境。他指,学生和市民捍卫民主,但他们被打压,很多人被关入监狱,香港政府最后把这个雕塑拆下来放入集装箱里,用于在法庭上对付那些在香港展出这个作品的人士。 策展基金会的创始人兼联席执行长希普曼(Antje Schippmann)表示:我们希望与持不同政见者合作,在柏林向更多的人展示「国殇之柱」,以让专制国家试图审查和禁止的内容变得清晰可见。 「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在香港于2021年拆除「国殇之柱」后,就在美国多所大学,及台湾乃至世界各地推动该艺术品的复制、传播。他表示「国殇之柱」也会成为今年「六四」34周年主题之一。 周锋锁说:「国殇之柱」成为六四记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香港在几周前把「国殇之柱」作为煽动颠覆的证据,非常的荒唐,显示了在六四屠杀中犯下罪行的共产党政府的心虚、恐慌。非常感谢艺术家在柏林复制「国殇之柱」,在保卫真相、言论自由这些方面我们有很多共同盟友,现在这是全球纪念六四的很重要的活动。 周锋锁说,矗立在柏林街头的「国殇之柱」也提示德国等西方民主国家不要被中共欺骗。 周锋锁说:我想「国殇之柱」在香港被警察收缴,在柏林立出来,它显示得就是中共政权和普世价值是势不两立的。德国在这点上尤其要清醒,不能像以前一样喂肥一个纳粹德国一样的中共政权。 目前生活在法国的知名导演胡雪杨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艺术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解构中共极权的方式。他呼吁更多人接力以艺术形式延续抗争。 胡雪杨说:我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声音谢谢非常了不起的丹麦艺术家。「黑红狂啸冲天去,血漓人骨抹唏嘘;矢志不渝惟六四,悲怆奏鸣火如炬」。 在「国殇之柱」复制品揭幕式上,流亡德国的香港活动人士、「自由香港」联合创始人黄台仰也发表感人演讲,指「国殇之柱」自矗立香港后,成为香港民主运动的核心,见证香港抗议者不屈的精神。它也不断提醒香港人生活在无耻的中共政权下,这个政权屠杀那些敢于追球自由和民主的人民;「国殇之柱」也提示港人,如果不付出一切代价争取香港的民主和自由,终将与中国大陆一样。现今香港以荒谬理由扣押「国殇之柱」。面对中共打压,港人会继续「如水」前行并声援维吾尔人、藏人等。 「世维会」柏林办公室负责人海玉尔·库尔班(Haiyuer Kuerban)谴责中共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及文化、宗教的破坏。但乌鲁木齐大火后的白纸运动为维吾尔人带来抗争希望。 中国大陆留学生田瑞辰早前在德国持续声援白纸运动被捕人士,他亦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他表示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并不愿意被中国政府绑上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战车,他们通过「大翻译运动」、「白纸运动」等表达抗争,令人仿佛看到1989年北京街头青年们的影子,那些年轻人的笑容、永不低下的头、不屈服的灵魂不会因为中共暴政而消失在历史中。 台湾驻德国大使谢志伟强调,「国殇之柱」足以让中共政权感到羞耻,「六四大屠杀」不仅让无数勇敢的中国人失去生命,还埋葬了中国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希望。而自由世界没有忘记中共政权的无耻和中国人民的勇气。香港人、藏人、维吾尔人,中国人理应拥有享有普世价值的权利。 「国殇之柱」为高志活系列作品之一。其中纪念六四大屠杀遇难者的雕塑于1997年完成,1998年进入香港大学对外展示。自2008年4月起,香港支联会和四五行动成员将柱身涂为橙红。2021年10月初,该作品遭举报违反香港《国安法》,当年12月被移除。高志活誓言让「国殇之柱」在全球遍地开花。至本月初,香港警方扣押「国殇之柱」,并称其与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相关。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彭博:中国地方债高达23万亿美元 并且将恶化或影响习近平「大计」 《彭博社》报道,据美资投行高盛估计,中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23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包括各省市设立的数千间融资公司的隐性借款。报道指,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将不得不削减开支,或从促进增长的项目中挪用资金,以继续偿还债务。又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希望在2035年前,将收入水平提高一倍,同时缩小贫富差距的大计可能会受影响。 《彭博社》报道,2021年,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鹤岗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进行财政重组的地方政府。这是自国务院在2016年公布从县到省的地方政府,应如何处理债务风险的规则以来,第一次有城市管理部门采取官方紧急措施。 2020年,鹤岗市表示,由于缺乏资金,它无法支付价值55.7亿美元的债务利息和本金。根据官方来源和传媒报道的数据,到2021年,该市的债务总额已攀升至近300亿美元,或约为其总财政收入的230%。 鹤岗市的居民现在正感受到财政紧缩的冲击。当地人抱怨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供暖、出租车司机说他们被处以更多交通罚款、公立学校的教师担心传闻中的裁员、有街道清洁工的薪金被拖延了两个月。 报道指,虽然鉴于中国政府对债务的隐性担保,中国发生地方政府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更大的担忧是,地方政府将不得不痛苦地削减开支,或从促进增长的项目中挪用资金,以继续偿还债务。对习近平来说,这关系到他在2035年前将收入水平提高一倍,同时缩小贫富差距的雄心壮志,这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为他可能要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统治共产党。 美国智库马可孛罗(MacroPolo)的经济学家宋厚泽(Houze Song)向《彭博社》表示:「许多城市将在几年内变得像鹤岗一样。」宋厚泽还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萎缩,意味著许多城市没有劳动力来维持更快的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 宋厚泽又指,中央政府或许可以通过要求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延期,以在短期内保持稳定。如果不提供贷款延期,「现实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地方将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在鹤岗所在的黑龙江省,债券投资者已经对相关风险保持警惕。其它城市的问题也很明显,河南拥有770万人口的商丘市最近引发关注,该市因资金匮乏差点暂停其唯一的公交服务;上海等富裕城市的公务员,据报也被减薪;在贵州省,官员们已经请求北京提供救助。 过去3年中共极端的「清零政策」掏空了地方财政,政府债台高筑,面临违约风险。根据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预算报告,中国各省份2022年仅在疫情防控方面,就至少花费了3520亿元人民币(约合506.9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中央为刺激经济而实施减税政策,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此外,中央打压地产商造成了席卷全国的地产危机,这也打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与土地销售有关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份额约为40%,但2022年的土地销售收入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在支出大幅增加、收入骤减的局面,使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为填补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举债。 《彭博社》又引述美国史丹福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戴慕珍(Jean Oi)指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遍布全国」,「虽然富裕的沿海地区将有更多的机会来偿还债务,并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但像鹤岗这样欠发达的地方,他们能做的事情将受到更大的限制。」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英在华私校教学生做「小军娃」 手持国旗步枪作「鹅式步操」 近日有网上影片显示,有在中国福州营运的英国私立学校教导学生做「小军娃」,「等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守护祖国」;另一在武汉的英国品牌学校则可看见年纪稍长的学生身穿军装、手持中国国旗和步枪作「鹅式步操」,并高喊「保衞祖国」。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条由英国寄宿学校「赛德文学校」(Sedbergh School)在福建福州的合作学校「融侨赛德伯学校」发布的短片显示,一名小男孩身穿军装,说「我是一个小军娃,爱国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是一个小军娃,等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守护祖国,美丽如画」。据悉,该所学校每年收费高达2.3万英镑(约22.5万港元)。 另一条据称来自武汉「康礼高级中学」(Cranleigh School)的片段可见,一群身穿军装、手持步枪及中国国旗的学生,一边进行「鹅式步操」,一边高喊「保衞祖国」。「康礼」声称片中学生不高于六年级,学校只提供教育。据「康礼」官网介绍,英国传统私立学校「克雷格学校」(Cranleigh School)为其合作夥伴。 报道提到,英国的私立学校透过授权合作夥伴在内地办学,成功赚取数以百万计英镑的收入。据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SC)表示,现时中国约有77所英国品牌的私立学校在营运,包括「哈罗」(Harrow)、「德威」(Dulwich)和「威灵顿」(Wellington)等。以「哈罗」为例,自2020年9月开设第一所学校以来,已通过其贸易公司获得约382万英镑(约3717万港元)的收入。 2019年3月18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曾强调,培养拥护社会主义人才,要「从娃娃抓起」。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8.中方出资2.4亿美元合作涉被制裁公司 名校柏克莱未向政府披露 中共渗透美国学界引起社会关注,近日更传出美国知名学府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收受中方合共2.4亿美元,而没有向美国政府申报的消息。美媒报道指出,相关项目涉及与后来被美国制裁或被指控为侵犯人权的中国公司合作,以及令具有军事用途的科技流入中国。柏克莱和中国清华大学合办的学院,更加设有党委,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思想。 《每日野兽报》报道,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没有向美国政府申报,它从深圳市获得了巨额资金支持,用于中国境内的一个科技项目,其中还包括与后来被美国制裁或被指控为侵犯人权同谋的中国公司合作。 据报道,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没有申报,单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研究园区,深圳市政府已向该大学提供2.2亿美元。柏克莱大学的一位发言人告诉《每日野兽报》,该大学尚未申报这笔投资,因为该校园仍未完成。然而,一位曾经帮助管理该部门外国礼品和合同披露项目的前教育部官员说,投资协议必须在签署后6个月内披露,而不是在完全执行时披露。 柏克莱大学承认,它也没有向美国政府披露201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的1900万美元的合同,而清华大学是由中国政府的教育部控制。 根据《每日野兽报》独家获得的合同文件,该项目的中国赞助方承诺,为研究国家安全敏感技术的柏克莱大学学者提供丰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和博士生。项目开始后,柏克莱大学的研究人员让中国官员私下参观了他们在美国的尖端半导体设施,并将他们生产的知识产权的「优先商业化权利」交给中国政府支持的基金。 尽管如此,柏克莱与中国政府和受制裁的中国公司的关系,肯定会在华盛顿引起关注,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美国技术流入中国,特别是那些具有军事用途的技术。 该项目被称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这是一个由柏克莱和清华大学支持的联合研究计划。该研究所的网站显示,几十家中国公司,包括华为和其他被美国政府制裁的公司,也作为行业顾问支持该学院。 通过TBSI,柏克莱大学与中国政府建立了异常密切的夥伴关系。根据《每日野兽报》获得的会议记录,柏克莱当时的副校长施莱辛格(Patrick Schlesinger)在2015年说,「深圳市政府的积极参与」是TBSI的一个「不寻常的特点」,使其有别于其他美国大学。 然而,柏克莱大学从未向联邦政府披露从中国获得的财政支持,这可能没有遵守美国的《披露法》,该法要求大学报告来自外国来源的大额捐赠。 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库瑞尔(Dan Currell)告诉《每日野兽报》,「如果事实真如柏克莱大学的文件所声称的那样,这正是大学必须报告的事情。」他后来补充说,「学校没有遵守一个明确适用的联邦法规」。 根据柏克莱大学2015年的一份文件,自研究所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占据了管理委员会11个席位中的3个。深圳当时的市长许勤出席了2014年启动该学院的签字仪式。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是签字仪式的另一位出席者,他明确将TBSI定位为「大学—政府—产业合作」。TBSI还有一个党委,在2018年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 柏克莱大学的一位发言人说,柏克莱大学只通过TBSI进行基础研究,这意味著所有的研究项目最终都会公开发表,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它没有进行任何专门有利于中国实体的专有研究。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事实查核|美国起诉中国官员,是以捏造的指控行使「长臂管辖权」吗? 结论:误导 一分钟完读: 四月中,美国司法部以从事「跨国骚扰」为由,起诉44名嫌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警察、官员及两位在美国公司工作的华人。中国政府随后批评美国的行动是「跨国镇压」,以「基于捏造的指控,对中国公民行使长臂管辖权」。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详阅起诉文件后发现「捏造指控」的说法具有误导性。美国司法部门公布了大量证据支持其指控。 中国官员的言论也混淆了「长臂管辖权」与「境外管辖」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中国对美国将其法律适用至境外的指责,虽然在某些方面是合理的,但却忽略了中国自己最近所颁布与适用的法律中,同样有境外适用的规定,其藉此扩张的权力,同样令人不安。 深度分析: 4月17日,美国官员在两宗刑事案件中,总计对44名中国公民提起刑事追诉。其中一宗案件控告34名中国警察;另一宗案件的10名被告中,有6名中国警察,2名网信办官员和2位民间公司职员。美国司法部指控他们骚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持批评态度的美国居民。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随即对路透社表示,「美国方面根据捏造的罪名行使长臂管辖权(长臂管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21日的记者会上指出,「美方有关指控完全是政治操弄,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刘鹏宇和汪文斌的声明,呼应了今年早前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恣意行使司法权」。 是的。美国对于骚扰的指控,确实提出了证据。第一案起诉书共89页,其中在第86至160段描述了中国公安部34名官员如何骚扰14名美国居民。第二案82页的起诉书中,第24至176段的针对其他10名中国官员的骚扰行为,提出了详细纪录文件。对于所指控的线上骚扰行为,这两份起诉书提出了图片、引文、以及中国公安部团队成员内部通讯的摘录。 例如起诉书引用了一条推文,它来自一个社交媒体账户,设立这个帐户的目的是骚扰一位受害者,内容是:「我想请所有网民不要被谣言、流言和强奸犯、瘟疫鬼(编按:指这位受害者)控制的媒体所利用!」 2020年5月31日,涉嫌骚扰者在纪念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视频会议上发表的另一条评论是:「所有民运人士家属的母亲去死吧!!你难道没有一点想法,你当时在天安门杀了多少士兵,抢了多少枪,烧了多少坦克?」 起诉书提到,一名嫌疑人删除了15名美国居民的Zoom账户,原因是怀疑这15人和居住在美国的一名中共批评者有关。 刘鹏宇批评美国行使「长臂管辖权」。但亚洲事实查核中心发现,美国本案件中行使的不是「长臂管辖权」。国际法专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威廉·道奇(William S. Dodge)教授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表示,所谓的「长臂管辖权」(长臂管辖)并不是国际法上的概念。实际上,此处所讨论的议题是美国法律制度中行使的刑事管辖权的界限。 事实上,同样在四月下旬,美国联邦检察官也宣布逮捕了两名卢姓与陈姓的在美华人,他们被控在纽约设立「境外警察局」。美国纽约东区检察官办公室战略运营与传媒官员(Strategic Operations & Communications Officer)丹妮尔·哈斯(Danielle Hass)对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解释本案时说:「在联邦法院管辖区域犯罪之人,美国法院皆得行使管辖权;嫌犯的国籍为何,在所不问。」 她强调:无论是本案的卢姓与陈姓被告,或周一所公布的起诉书中之任一被告(按:指前述的44人),都有权行使管辖权,因为他们被控的行为地都在纽约东区。 台湾制宪基金会董事,国际法专家宋承恩对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表示:依上述美国官员所指出,本案美国法院行使管辖权之依据,属于刑事管辖权的「属地主义」,意即犯行如果发生在法院管辖区内,法院即可行使刑事管辖权。实务上,这是属于一国刑事管辖权的界限问题。在许多国家的刑法上都有相同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宋承恩说,「长臂管辖」与上述的「属地主义」不同。 「长臂管辖」一词,如同道奇教授受访指出,是美国在州与州之间对个人管辖的界定规则。倘若A州立法规定该州有权管到身处B州的人民,则法律上要问:A州如此立法的依据何在?是否B州的人民与A州有怎样的联系? 扩展到国际法上,若是A国立法,授权自己管到B国人民或实体(例如公司)之行为,法律上同样要问:A国如此立法的依据何在?中国的讨论中,同样称此为「长臂管辖」,但宋承恩指出,为避免与美国法上的概念混淆,应称之为「境外管辖」(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主张「境外管辖权」的例子,例如1980年代美国为防堵苏联取得军事上的机敏科技,立法禁止位于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向苏联输出该等科技。或在著名的「孟晚舟案」中所依据的立法,基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止任何个人或公司与伊朗的实体进行机敏物件的交易等。 宋承恩指出,不论称之为「长臂管辖」或「境外管辖」,上述立法例指向主张此种管辖权者,其管辖权之界限,与刑事管辖权的界限,属于不同事物范畴的管辖主张。 中国真正反对的,是美国在境外行使刑事管辖权。 新加坡国际法专家Zhengxin Huo 和 Man Yip在《中国法律的境外适用:神话、现实和未来》一文中,指出:「中国政府所强烈谴责的美国长臂管辖权实践,特别指的是美国单方面将其国内法律用于境外,对外国实体和公民实施制裁,而这种行为在国际法中没有合理的基础或理据。」 不可讳言,美国确实不乏基于自身利益,将其法律适用于境外的例子。最近的包括将嫌犯拘禁于关塔那摩湾以逃避司法控制,或以非法揭露美国机密的罪名起诉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然而,美国制度上仍存在制衡机制,以确保当局不会对任何境外人士恣意起诉。 道奇教授指出:只有在所指控的罪行符合刑法上的明文规定的情形下,美国当局才提起追诉。同时,法院对于法律的域外适用,会施以较严格的审查把关,这意味着除非法规明确表明它在境外也适用,法院通常仅将法规限制在国内适用。法院还适用一项假定,即国会不打算违反国际法,因此法院在解释法律(包括刑法规定)时,会实践「符合国际法解释」,而不将法规解释为以违反国际法的方式,在域外适用。 同样也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结论: 关于美国对中国公安部门官员提出的指控「没有依据」的说法是具有误导性的。 AFCL认为美国司法部门的确向法院提交了相当的证据以支持其起诉,并非全无证据。 AFCL还发现,中国外交官批评美国起诉中国公民的案件是「长臂管辖权」,这是误用法律概念。中国当局实际上评论的是美国对外国公民或实体行使刑事管辖权。但中国自己的法律里,同样有适用境外的规定。其藉此扩张的权力,同样令人不安。 10.【香港法庭】瑞士籍摄影师脱「扰乱秩序罪」 律政司不服上诉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有人在中环发起「和你Lunch」活动,一名七旬瑞士籍摄影师当日在场拍摄,被指关上大厦大门阻碍一名内地男子离开,致令对方遭示威者袭击,因而被控一项「协助犯及教唆犯在公众地方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罪。该摄影师于2020年11月被裁定罪脱兼得讼费,律政司随即提出覆核裁决,但原审裁判官维持原判,律政司不服讼费命令再提上诉,高等法院周二(23日)开庭处理,法官杜丽冰听毕双方陈词后,将在3周内颁布判词裁决。 本案上诉方为律政司司长;答辩人为报称76岁的退休人士、瑞士籍男子Progin Marc Gerard。他原被控于2019年10月4日,在中环遮打大厦地下外,协助及教唆他人作出喧哗或扰乱秩序的行为,意图激使他人破坏社会安宁。 案件于2020年11月13日审结,当时裁判官裁定被告罪脱兼得讼费,但律政司不服,随即申请覆核裁决。事隔一年半后,即去年4月底时,案件再次由原审裁判官作聆讯覆核,最终维持原判,裁定被告无罪,控方并需赔偿辩方讼费。 不过,律政司一方就不服讼费命令,代表律政司的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萧启业指出,从案发片段可见,当时内地男子蔺楠被情绪高涨的人群包围指骂,著他「返大陆」。当蔺楠准备前往遮打大厦离开现场时,通道本来畅通无阻,惟答辩人此时却上前把大厦大门关上,致蔺楠未能离开,并被他人袭击。律政司一方认为,答辩人刻意关门的行为,实属自招嫌疑。 律政司一方在陈词时,特别以「受害者」(victim)来形容蔺楠,又指即使原审裁判官无法判断答辩人当时有犯罪意图,惟此与是否自招嫌疑无关,认为答辩方不应获得讼费。 不过,答辩方就反驳,指答辩人当日关门及挡门只为拍摄,事发片段亦没有拍到答辩人曾关门,故行为不属自招嫌疑。又指原审裁判官既然已裁定控方未能证明答辩人的犯罪意图,讼费裁决不应偏离有关裁决,否则不论答辩人有罪与否,都会因此而受惩罚。 另外,答辩方陈词时一度就律政司一方称涉案内地汉为「受害者」(victim)作回应,指本案不涉袭击控罪,认为不宜称为「受害者」,但法官杜丽冰就认为此与本申请无关。 资料显示,本案在2020年11月13日审结,当时裁判官崔美霞判被告无罪兼得讼费,但律政司随即提出覆核裁决,最终崔官在去年4月28日再作裁决,宣布维持被告无罪的原判,并指不认同控方指被告是「故意无视」(willful blindness)的说法,认同被告当时并非刻意关上大厦大门,只是为了找个好位置影相,且没有证据显示被告有意图协助黑衣群众袭击事主,认为被告并没有阻碍事主进入大厦,事主实际上可随时开门离开,同时裁定被告可获讼费。Progin当日在裁决后曾在庭外表示,案件是浪费时间及金钱,因控方没有新的事实及证据支持覆核,并指维持原判是意料中事。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香港法庭】831半周年警民冲突 两男图袭警及盗窃罪成还柙候判 港铁太子站831事件半周年时爆发警民冲突, 3名男子事隔两年被控意图袭警及盗窃头盔,其中一人早前认罪被判监8个月,另两名不认罪被告则受审,周二(23日)被裁定罪成,还押候判。辩方争议被告被捕后因被警员殴打、威吓及诱使而认罪,但裁判官批准把招认口供呈堂指涉案警员诚实可靠,而案发时其中一名被告已冲到男警附近,因对方擎枪才放弃,认为已属著手犯罪;另一被告就把警员头盔据为己有,明显意图剥夺他人财产。 本案两名不认罪被告,分别为张家培(25岁,升降机技工)及方智勇(40岁,物理治疗助理),张被控于2020年2月29日,在旺角西洋菜南街近豉油街附近,意图袭击警员34731;方则被控于同日同地偷窃侦缉警员34731的警察头盔。同案另一被告许俊伟(25岁)则在去年承认袭警罪,被判囚8个月。 辩方早前在审讯时,曾争议两被告的招认口供,是在警员威迫利诱下作出,反对将口供呈堂。两被告亦分别有出庭作供,其中张家培供称,被捕当日被带到后楼梯,警员将其压向墙并拳打他腹部,被带回警署后,有警员取走他的手机并要求解锁,当时曾拳打其心口,要求他认人外,又以「你认想打冇嘢㗎,都冇打到佢(警员)」为由劝其认罪,并指如愿意承认伤人亦最多需坐监半年。 张亦供称录取口供时,自己图解释在案发时,只是「想睇」现场发生甚么事,惟警员闻言即用力敲桌威吓称:「咩想睇啫,想打就想打啦」,他曾多次要求致电回家但被警员拒绝,并压著记事册不让他阅读内容,要求他先签署。 被告方智勇作供时就表示,警员拘捕时没作警诫,他被查问下承认在现场混乱下取走警员头盔,因担心被指袭警未有交还,但方指警员要求他提供「更好」说法,他曾要求找律师及服药,但警员以「你唔合作就乜都唔畀」为由拒绝,他因此交出手机密码。方又指被带回警署后,警员与他彩排录影会面,当他重复早前说法时,警员指并非有关版本,有另一警员曾冲入会面室挥动警棍恐吓他,需由其他同袍制止,亦有警员恐吓把他送入新屋岭,有警员就向他指袭警「好小事」,承诺他若愿认罪,警方会劝说律政司不作起诉。 辩方曾传召心理专家及精神科医生作供,指方因多年前意外从高处堕下,后患有创伤后遗症,亦患有严重抑郁症。方就称自己在录影会面时开始出现幻听,有声音怂恿认罪,他只记得当时望尽早离开,现已对录影过程全无印象。 不过,裁判官施祖尧拒绝接纳两人的证供,批评两被告供词自相矛盾、不合情理,又指所有涉案警员均诚实可靠,证供相互脗合,没有不合情理之处,亦不受盘问动摇,接纳他们的证供,并容许控方将两被告招认呈堂。 施官在裁决中分析两被告的供词,指出如辩方说法属实,张家培是在受威吓下配合警方,理应在录影会面中完全配合,但他却提供令警员不满意的开脱性说法,认为是自相矛盾、不合理;施官又指警员与方智勇的录影会面中,说话包含许多口语,不像对著图书背诵般说话,故不信纳会面经彩排,并指被告称不记得会面过程,在盘问下却又记得少量会面内容,明显是前言不对后语,反问若没有印象,为何会记得当时只想快点离开?强调被告当时身体语言非常正常、对答流畅,绝不像精神病发作人士。 他最后裁决指,张家培案发时非只预备袭警,是高速冲向警员,因对方擎枪才离开,即使没打到对方,已属著手犯罪,裁定他意图袭警罪成;而方智勇若希望交还头盔,大可直接报警处理,但他却将头盔据为己有,明显意图永久剥夺另一人财产,把头盔视为个人物品处理,亦裁定他盗窃罪罪成。两人罪成后均须被即时还柙,案件将押后至下月7日判刑。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梁京评论】乌克兰的和平难题与西方对中国「去风险」 此次日本广岛G7峰会,具有多重的历史意义,无论是对国际社会近期的多边和双边关系,还是对所谓「新冷战」全面展开的格局,乃至对新世界秩序的未来导向,都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即时且深远的影响。当然,直接牵连到世界秩序所有层面的就是乌克兰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给世界带来的难题。 美国历史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科特金(Stephen Kotkin)在不久前的一次对话中,对乌克兰的难题讲的很清楚,那就是战场上的一时胜利难以转化成持久和平,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个难题,只有借习近平的中国之力才有可能解决。(Episode #236: Dialogue with Stephen Kotkin,The Hub Canada)科特金的基本逻辑是,乌克兰的和平问题涉及到了跨代的身份政治难题,俄国虽然输掉了战争,但心不会死,而中国的实力可以让有心无力的俄国撑下去。因此,除非习近平能够在《北京条约》中签字担保,乌克兰将难以赢得持久的和平。 我非常认同科特金教授的历史观,包括他最近研究当代中国形成的一些洞见,但是,我并不认同他关于北京能帮乌克兰赢得和平的议论。我认为他很大程度是以幽默的方式强调,中国对当前世界面临的所有难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科特金对俄国和中共认识之深,我认为他对一个担保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北京条约」,不会抱任何幻想。 这是否就意味著西方乃至乌克兰会完全放弃与习近平商议《北京条约》或者《西安条约》的文本呢?我认为恰恰相反,西方绝不会放弃拉习近平入局议和的努力,因为仅仅为了策略原因,也不应放弃这种努力。习近平当然乐意有一个他签字代表中国的「和平协议」,但普京会接受吗?泽连斯基会接受吗? 科特金用韩国在停战后获得长期繁荣的例子,婉转地指出了对乌克兰不理想、却可能更现实的一种选择,那就是把领土问题先搁置起来,通过接受停战而获得加入欧盟的实惠。习近平的中国显然乐意促成这样的「和平协议」,而我们也都知道,如果今年战局发展的结果让乌克兰和西方的代价太大,停战的选择就会变得非常现实。问题是,到那时乌克兰和西方还会不会让习近平借签订「停战协议」又在北京或西安风光一回?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我的基本理由是,今明两年的世界变数太大,多数国家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预感,大趋势对习近平非常不利。也就是说,既不会是「西升东降」,更不会是「东升西降」,而是大家都降。在此背景下,广岛G7峰会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不仅达成了中国是激化所有全球性风险的头号来源这一共识,而且协调了应对中国风险的立场和策略。广岛G7峰会,日本在西方阵营「去中国风险」的集体努力中历史性地扮演了领导角色,意义格外重大。原因是,西方精英很难看懂中国行为的历史和文化逻辑,数度导致严重的误判和失误。科特金们有助弥补西方领导人的认知不足,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科特金不可能扮演当今的乔治·坎南(George Kennan),更代替不了安倍晋三代表的民主政治领袖,而广岛G7峰会表明,日本对中国的深刻理解,已经成为全球民主阵营应对中国挑战的宝贵资源。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05-2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2日 1.中港拟「共享」器官移植后港取消捐赠人数急升 港府批「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 港府正与内地商讨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不少香港市民担忧影响本地器官移植分配,引致近日取消「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数字急升,港府称有关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 有病人组织表示,对取消捐赠人数增加感到可惜,认为情况反映市民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部分人强烈反抗捐赠器官到内地。 针对公众对「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及「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关注,港府周一(22日)主动发新闻稿回应。香港医务卫生局表示,卫生署留意到近期到器官捐赠中央名册网站内,取消登记的数字「不寻常」,由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93个取消登记的申请,远较过去数字为高,然而其中超过一半的2,907宗取消登记申请,申请人根本从未登记捐赠器官,或属重覆取消,其中2月份单月无效取消登记比率达74%。 本台周一向卫生署查询,由2008年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成立至今,取消登记的人数,正等候回覆。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一直采用「自愿捐赠」模式。港府指中央名册自2008年设立以来,登记人数一直持续增长,由2009年的45,150人增至现时超过357,000人,反映器官捐赠受广大市民支持。 港府发言人指,不排除少数人意图扰乱中央名册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员的行政负担,特区政府认为有关行径「极不负责任并予以谴责」。又呼吁市民「不要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动,而破坏香港多年建立、得来不易的器官捐赠氛围」。对于同期取消登记的有效申请有2880宗,也远较过去数字高,港府指背后原因多样,「医卫局及卫生署重视每一个登记,会积极加强推广器官捐赠」。 发言人指,可幸的是,同期新增登记人数为5,091人,中央名册数字仍然录得正增长,反映广大市民对器官捐赠的支持。 病人组织:市民对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周一对本台指,取消器官捐赠人数急升,最直接原因可能与中港器官互通机制有关,但同时新增登记人数仍然录得正增长,难以单凭取消及新增人数来判断本地病人权益受剥削。不过从数字反映,的确多了市民退出器官捐赠计划,除了移民等因素,亦源于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部分人对于捐赠器官到内地的意欲出现强烈反抗。 林志釉说:因为他们(捐赠者)都不知道,这个机制是如何,有些人可能对国内的捐赠感抗拒,觉得不是他原先的想法,而有退却。其实这可能也影响到,帮香港人的事情,因为他一退出,原先可以救活其他人的器官,本身可能救活香港人,但因为这样退出,这其实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林志釉指出,站在病人权益的角度,器官捐赠不分国籍,惟香港对有关计划缺乏讨论及咨询,未能取信于港人。 林志釉说:配对计划中,会不会有一个很小的比率,(公布)这个器官在香港的名单是完全没有人可以受惠,因此器官可能会在国内受惠到,这都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政府如何取信于香港人,机制不会被滥用,或者机制不公平使用,因而导致捐赠者的意欲剥减?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一直高于中国 中港「共享」器官计划令人关注,包括如何确保港人利益受保障。大陆器官捐赠人数比例和意愿都较香港低,国内14亿人口对比香港700多万人口而言,其器官需求不逊于香港,港府如何确保港人利益受保障? 林志釉亦质疑,在国内供不应求下,是否真的有多余器官捐至香港,「因为国内捐赠者低,所以开诚布公是重要的。」 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IRODaT)数字,过去10年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pmp)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但一直比中国内地高。而最新数字,香港去年pmp为4.66,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港府:个别人士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 针前公众对「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及「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关注,港府发言人又指,留意近日互联网上有少数人歪曲器官捐赠的利他奉献精神,宣扬登记器官捐赠者应审视受惠者身分,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完全违背器官捐赠的精神,医卫局表示遗憾。发言人又批评「个别人士肆意贬损内地与本港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的积极意义,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及过往各种无私捐献互助,以至内地捐赠器官挽救香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实,漠视两地轮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亦曲解国家的器官捐赠及移植的发展和分配制度」。 中国器官移植来源备受争议。去年12月,香港经「特事特办」为一名4个月大女婴芷希完成首宗来自内地的器官移植手术后,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随即加快推动将香港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今年3月中,卢宠茂曾到访北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交流,商讨与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协作机制。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2.G7峰会形成围堵中国格局 学者:各国对华经济制裁仍有保留 为期3天的G7峰会周日落幕,峰会虽然没有如外界猜测「严厉」批评中国,但各国仍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胁迫,公报强调要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英国首相已直言,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当今时代最大的挑战」。其实今次作为主办国的日本,特别邀请一些非成员国参与峰会,整个格局可见,进一步围堵中国的格局已成形。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正式闭幕,峰会两大重点主题分别是讨论对俄罗斯实施更严格的制裁;以及防止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 G7:各国将采取措施 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 但不寻求脱钩 七国领袖公报指,经济上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或内转」,而是随时准备与中国建立稳定而且具建设性的关系。并指:「我们的政策手段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也不是为了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虽然字眼上看似温和,但强调,各国将采取措施,减少关键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 G7对「经济胁迫」感忧虑 另外,峰会其中一场会议讨论「经济安全保障」议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因应经济安保课题的重要性急剧提高,所以今年有是次讨论。他们并首次发表经济安保领袖声明,声明没有明确指是中国,只提到对「经济胁迫」感忧虑。岸田文雄表示他们达成共识,认为有必要加强供应链及基础建设的强韧化,对于非市场性的政策及惯行、对经济的威胁有必要加强因应等。 英: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当今时代最大的挑战」 英、美两国领袖在峰会结束后也提到关于对中的态度。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形容:「中国对全球安全和繁荣构成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在国内越来越独裁,在国外越来越强硬,我们跟七国集团将采取措施,阻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干涉其他地方的主权事务。」 美国总统拜登则透露G7各国已达成共识,他们无意与中国脱钩,但同意在对中关系上必须去风险化,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免过度仰赖一个国家。 此外,在台海议题上,拜登说大部分盟国有明确共识,即如果中国片面对台湾采取行动,将会有所回应,他强调「我们会让台湾处于他们能够自卫的地位」。一切的言行和措施,其实明显就是针对中国而设。 日本别出心裁邀请一些非成员国参与峰会 进一步围堵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今次岸田文雄还邀请了一些非成员国参加峰会,包括澳大利亚、巴西、科摩罗、库克群岛、印度、印尼、南韩和越南。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接受本台访问,指这些非成员国中,南韩与中国半导体贸易有重要交往;越南因为廉价劳动力,在部分半导体成品的低端装嵌方面能取代中国,因而可见日本在邀请国家上也下了功夫。 郑宇硕说:的确希望在G7 的对话之际,影响这些跟中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从而发挥美国及日本在科技上多加围堵中国的力量。所以我相信在美国及日本的部署下,第一方面当然希望说服欧洲的强国,即使说服不了,也希望拉着自己传统的友好国家,日本、印度、南韩、越南,来对中国设防。 分析:全球对中国经济制裁仍然是有限度 虽然国际围堵格局进一步成形,然而从公报及声明等可见,各国对中国经济制裁的态度仍有一定程度上的保留。那更进一步的是,面对如此局势,中国有什么谈判筹码?郑宇硕认为,中国过去几年也积极部署应对,例如提高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特别在半导体及人工智能上。外交上,在俄乌战争期间更加强与俄罗斯关系、能源供应提高;又举行中亚峰会,提供人民币融资及无偿援助;促进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和谈。郑宇硕觉得全球对中国经济制裁仍然是有限度,因为任何经济制裁对原本的国家也有代价。 郑宇硕说:西方国家对中国提高警惕之际,和中国的贸易往来,除了个别高科技环境外,一般影响不太大。我们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虽然紧跟美国,但中国最近也恢复和澳大利亚进口木材等。甚至看中美贸易的数字,过去两、三年除了因为疫情的关系,基本上中美贸易没有怎样下降。 分析:国防上美国想在东亚以自己为轴心 不过从军事角度,郑宇硕说美国在东亚希望发挥过去以自己为轴心,再与不同国家协防,目前则有不同程度进展。例如美英澳签署合作协议,为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美日印澳的国防初商机制逐步加强;美国舰只访问越南,大规模参与海军演习等,可见美国不断提升与盟友的国防合作,提升震慑力量。 原本要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四方安全对话」,也改在广岛举行场边会谈。成员国美国、日本、澳洲和印度周六发表联合声明称「我们坚定维护印太海域和平稳定,强烈反对透过武力或要挟意图改变现状破坏稳定或单方面行动。」 中国多方面反击表达不满 就今次G7峰会,中国多方面从外交及言语上反击。中国外交部、驻日大使、驻加拿大大使,以及党媒《环球时报》等,出尽全力反击,批评是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及损害地区稳定等。 中国网信办在G7闭幕当天宣布国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而中国网信办更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周日晚即G7闭幕当日宣布,美国半导体大厂美光(Micron)的产品存在较严重网路安全隐患,影响中国国家安全,要求国内营运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3.G7峰会闭幕多国加强支援乌克兰 泽连斯基大丰收 一连三日于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周日(21日)中午闭幕。周六才赶到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不足24小时之内,与多个大国领袖面谈局势及寻求支援。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加强军事支援;而英国首相辛伟诚发声明支持乌克兰,表示G7峰会向泽连斯基及世界发出强烈信息,是G7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 在G7峰会最后一天的会议,七国领袖于上午举行有关乌克兰问题的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泽连斯基的出席是「游戏的转捩点及建设和平的方式」。而泽连斯基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展现的领导力,以及G7成员国给予的支持致上深深谢意。 泽连斯基周六下午抵达日本广岛后,先后与多国领袖会面,除了G7成员国外,亦与被邀参加会议的印尼总统及印度总理会谈。美国总统拜登与泽连斯基见面时,承诺美国会竭力加强乌克兰防御力量,包括弹药、大炮和装甲车。 英国首相辛伟诚亦发表声明支持乌克兰,指G7峰会向泽连斯基及全世界,发出G7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的强烈信息,共同面对乌克兰承受的可怕攻击,以显示歞蛮力量与压迫,战胜不到自由和主权。辛伟诚强调,英国对乌克兰在军事上的支持永远不会动摇。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国内的电视会议上表示,G7的讨论和决议,目的是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双重遏制,更指美国利用乌克兰局势,迫使其他西方国家完全屈服于美国的意志。 至于中国,虽然七国领袖公报中并没有「谴责」中国,相反用了一些较温和字眼,但中国仍感到酸溜溜,驻日大使馆发声明,对G7峰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指领袖公报操弄涉华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执意对华施压,更直指日本作为今次会议主办国,更应反思所作所为,不可一再违背信义,并称中方已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4.中国不满G7「抹黑攻击中国」召大使交涉 日使馆反驳:议题有理有据 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导人周六(20日)发表「联合公报」,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提出警告,惹来中方不满,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周日召见日本驻中国大使垂秀夫,形容七国集团「炒作涉中议题」并提出交涉,但垂秀夫则反驳,强调七国关切有理有据,并重申中国改变军事扩张及经济胁迫等行为,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中国外交部官网周日发布讯息,指副部长孙卫东当天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作出「严正交涉」,指控日方作为今年G7轮值主席国,在峰会系列活动和联合宣言中「伙同有关国家抹黑攻击中国」,认为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也在网站上发出垂秀夫的三点说明反驳,指关于G7广岛领袖声明所提出与中国相关的议题,包括东海与南海、台湾、人权、经济胁迫等问题,均属有理有据。垂秀夫强调,如果中国不改变行为,G7提及共同关切自属理所当然;声明重申,如果中方要求七国不提这些关切,中国首先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作出改变。 垂秀夫也提到,关于近期日中民间交流的情况,在日中关系严峻的时刻才更需要推进民间交流,中方也经常说日中民间交流很重要,但实际上每当日中关系氛围恶化之时,中方就阻碍日中民间和文化交流,望中方妥善处理此事。 中共近日全力开动党国宣传机器反击七国集团峰会。在峰会揭幕前一日,中国驻日大使馆于上周四(18日)发表声明,称对峰会的涉华问题表达严重关切,要求停止峰会成为反华的「政治表演」。一日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布驻加大使丛培武接受《彭博社》专访的内容,表示中方强烈敦促七国集团深刻反躬自省,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共党媒《新华社》周一(22日)发表文章,除了访问日本亲中学者及亲共团体外,还指控美国是「怂恿七国集团炒作『经济胁迫』的主要黑手」;另一党媒《环球时报》的社评亦指,G7峰会是借「炒作中国议题刷一刷存在感」。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5.美光产品在中国被禁销售 转投36亿美元日本设厂两年后投产 中国网信办日前宣布,美国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隐患,要求中国国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分析指,美光的关键产品早已停止向中国销售,网信办的禁令没有实际意义。而上周,美光公司宣布在日本投资36亿美元,用于先进制程存储晶片生产。 在3月31日,中国网信办表示,将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路安全审查。至本周日(21日)晚,网信办公布审查结果,指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中国关键资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因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还称,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国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半导体业人士陈女士,周一(22日)接受本台查询时说,美国、日本等国,一早限制高端晶片和一部分半导体材料卖给中国企业,包括美光公司。 陈女士说:美光在华公司也在执行美国的政策,不会卖受美国政府管制的高阶纳米晶片和高新技术给中国。这次网信办禁止国内企业购买美光的产品,美光在华销售金额会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企业购买美光同类产品的成本将会上升。 禁美光产品 转购同类产品更贵 陈女士还说,禁国内业者购买美光产品,转购同类产品会更贵,得不偿失。 陈女士说:比如最普通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等产品,都是当前业内急需品,现在要向外国其它公司购买,价格可能更贵,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现在看来可能不止「八千」。 禁美光在华销售 做给国内百姓看 关注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李昂接受本台采访时说,美光的关键产品早已停止向中国销售,因此网信办的禁令没有实际意义。 李昂说:人家美国人早就说了不给中国提供晶片了,如果你在美国没说之前这么说,我认为你(中国)可能是在抵制他。它是做个姿态而已,主要是做给国内的民众看的,它给国内百姓要有一个交代。 美光公司晶片制造移师日本 将在2025年投产 《法新社》报道,美光发布声明说,已接获中国网信办通知上述审查结论,美光将评估结论内容与后续行动。记者询问美光是否会提出申诉时,美光发言人表示:「我们期待继续与中国当局进行讨论。」 而美光公司代表上周四(18日)在日本宣布,在日本政府支持下,该公司将在日本投资约36亿美元,用于先进制程存储晶片生产,将在2025年投产。 美光在中国销售产品 大多由外国制造商购买 美光公司去年营业额在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第6,去年营收达308亿美元,其中约10%来自中国。不过,分析师指出,美光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有很大部分是由外国制造商购买,目前还不清楚网信办的决定是否会影响这些外国买家。 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晶片用以生产手机、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去年,中国用于向外国购买晶片的金额达数千亿美元,相同于购买原油、天然气的金额。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香港法庭】男子涉刑毁地铁设施案件开审 女警作供否认曾「跟错人」 《港区国安法》2020年正式生效后翌日为每年七一,有示威者在港岛区集结,两名男子被指控以雨伞,企图破坏天后站内闭路电视镜头等,被控企图刑事损坏、刑事损坏及企图纵火等罪,一名18岁男生早前否认控罪,案件周一(22日)开审。女警署警长庭上供称,当日独自在天后站附近视察,见到两名黑衣人士遂尾随对方,辩方就质疑为何女警长在炮台山才作出截停,女警长回应当时人手不足以采取行动,否认曾「跟错人」,又指「我哋畀人打返转头大过我哋能拘捕渠哋」。 同案另一被告早前认罪判囚16个月 涉案被告为黎俊熙(18岁),被控两项企图刑事损坏罪及一项刑事损坏罪,控罪指他于2020年7月1日,在港铁天后站B出口外,无合法辩解而企图损坏属于港铁公司的闭路电视和电子显示屏,以及属于港铁公司的四支荧光灯管。他另外再被控一项企图纵火罪,控罪指被告同日在北角英皇道14号外,企图用火损坏纸箱,以及被指管有打火机意图损坏财产作交替控罪。至于同案另一被告张世康(案发时17岁),早前则承认所有控罪,并被判入狱16个月。 控方在开案陈词中透露,案发当日下午4时许,两名涉案被告并排行至港铁天后站B出口外,其中黎当时头戴黑色鸭嘴帽,以及一个只露眼的黑色面罩,全身穿黑衣,手持一把长伞。两人双双用各自长伞遮头,再击打B出口外闭路电视镜头两至三下,惟并没有造成损坏。两人之后进入站内,同用长伞敲打天花板4支萤光灯光管,令光管碎片散落一地,又以伞拍打站内的LED显示屏,惟没有造成损坏。 作供警指见两人衣着脗合示威者装束故开始尾随 案情续透露,两人之后离开港铁站,而当时站外英皇道已被铁栏、雪糕筒等杂物堵塞,两人在行车线上蹲下,尝试利用打火机点燃地上纸箱但不果;随后有人高叫「警察」,两人即马上逃跑,同时边跑边脱下帽子、面罩及黑色衣服,放入各自背包内;其中黎因此露出金色短发及青绿色T恤。两人最后逃跑至炮台山地铁站附近,并被警员截停及带至站内警务室调查。黎被搜出黑色布巾、3M手套、打火机、防毒面具及护目镜等物品,警员当场宣布把他拘捕。 警署警长李玉霞今在庭上供称,案发时她为铁路警区特遣队主管,当天以便装当值,接报指网上有人鼓吹到港岛区聚集破坏,于是与队员分布各处观察,而在当日下午,她独自在天后站B出口附近视察,其间在人群中看见两名全身黑衣人士,衣着脗合示威者装束,与身边普通穿着市民不同,于是开始尾随跟踪两人。 称由天后至炮台山跟踪过程没有相同装束人士 辩方大律师伍頴珊就在盘问时质疑,伞阵可能阻挡其视线,惟李否认,指自己会按环境随时走位,不会「企定定」,「渠哋移动,我都会移动」;对于为何要在炮台山才截停被告,而不是在目睹两人烧纸箱时上前拘捕,李回应指根据自己处理「黑暴」经验,必须有足够人手才能制服示威者,而当时只有自己与两名同袍,现场则有许多支持示威者人士,直言:「我谂我哋畀人打返转头,大于我哋能够拘捕渠哋」,因担心同袍遇袭,故决定继续跟踪及观察,至其他同袍到场支援。伍就质疑,李在过程中或会「跟错人」,但李再次否认。法官王诗丽就问及,由她于天后站见到两人,整个过程是否有看到其他相同装束人士?李表示没有。 记者:吴婷康 责编: 温晓平 案件编号:DCCC154/2022 7.劳权组织指中国今年至少爆130宗工潮 为去年全年三倍多 总部设在香港的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通讯」汇编的数据,今年首5个月,中国至少已爆130宗工潮,是2022年全年的三倍多。该组织估计,他们所掌握的数字,可能仅代表中国实际工潮总数的5%至10%。 上周三(17日),福建厦门市的一间空气清新机工厂工人为欠薪问题爆发示威,已是本月累已有近30次工潮。 《卫报》报道指,中国工潮多属小规模。由于没有任何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劳工通讯」的数字提供了中国各地工潮的轮廓。对于大多数罢工,其根本原因是钱。虽然中国于去年年底停止了三年来的严苛清零措施,但工厂仍在争扎求存,加上中美之间不断恶化的政治关系也开始波及经济。 中国政府对国内3000家工厂的月度调查中,所有13项经济活动指标,包括新订单和价格,在4月份都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上周一(15日)公布的数据,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年仅增5.6%,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6%增幅。 由于资金短缺,不少工厂想出各种手段剥削工人,包括停发、拖欠薪金或想办法在不支付遣散费的情况下解雇工人,例如将工人搬迁到无法前往的地方就业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和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弗里德曼(Eli Friedman)指出,中国今年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后清零时期的工潮「新时代」。讽刺的是,中国共产党号称代表工人阶级,却容不下独立工会。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教系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向《卫报》指出:「这和一个拥护消费主义的共产主义制度一样具有讽刺意味。」中国的所有工人都有权加入工会,但该工会必须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这一政府机构,他认为这导致了工人和工会之间互不信任。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权威研究指1/3中国人反对攻打台湾 仅1%认为要直接开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过,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但真的是「全体」吗?一项由权威学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份之一中国人反对北京挥军攻打台湾,支持全面开战的仅占55%,较外界预料的要低;更有25%受访者认为两岸最终不一定要统一。 这项关于台海战争的民意调查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分两阶段进行,上周一(15日)刊载于著名的《当代中国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在1824份有效回应中,55%赞成必要时以武力统一台湾,33%反对,12%称不确定,仅1%的人认为不必再尝试其他方法,现在就可以开战。 被问到有哪些手段可以逼迫台湾接受统一,58%认为在台湾外围发动有限的军事行动是可行的,包括收复金门和马祖,逼台湾接受统一;57%人认同透过经济施压,例如经济制裁,甚至断台湾的经贸及人员往来;另有55%中国受访者认为应该一面维持现状、一面增强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直到台湾同意统一。 至于最核心的话题,两岸究竟需不需要统一?调查得出令人惊讶的答案,虽然71%人表示无法接受最后没统一,但同时有22%受访者明确认为「两岸最终不必然是要统一」,各自维持自己的政治体制就好。 负责研究的学者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刘遥(Adam Y. Liu)、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副教授李晓隽(Xiaojun Li),他们表示,这份调查挑战了「收复台湾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意愿」这种主流说法。虽然中国领导人不是透过选举而上台掌权,但仍会尝试确保他们的政策和舆论尽可能一致,避免引发内部强烈反弹,「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政权合法性的关键是民族主义,尤其在领土和主权议题上」。 报告也提到,受访者的学历大多是大学毕业,教育程度较高。考虑到强行统一台湾要付出的经济、人力和名声等成本,还有美国可能介入,都降低了受访者选择激进手段的意愿。 这项调查还试用其他问题来衡量受访者的民族主义程度,发现有受访者的民族主义受同侪压力影响,形成了放大效应,驱使他们去支持更激进的选项,并迫使温和派的人服从。 调查更发现,年纪较大的受访者更倾向选择激进策略,例如全面开战或军事压迫。两位学者指出,「也许年长的中国人现在变得更没耐心、更想看到台湾问题在他们有生之年就解决,无论什么方式,都比无止境的等待好」。 台海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拜登周日(21日)在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进一步承诺继续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强调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共识,即西方盟友必定回应中国大陆任何单边行动。他强调,虽然美中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华府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仍然坚定。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9.马来西亚栋笃笑艺人罗杰叔叔 嘲讽中国被微博封杀 继House之后,中国再传出封杀栋笃笑艺人的消息。马来西亚籍栋笃笑演员、以「罗杰叔叔」(Uncle Roger)为艺名的黄瑾瑜(Nigel Ng),上周四(18日)在推特上载短片,以中国严密的社会监控开玩笑,并反嘲恳求中国共产党不要「让他消失」,被小粉红质疑辱华,现在他于内地社媒微博已被封杀。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报道,黄瑾瑜上周二(16日)在推特上上载其最近单人巡回栋笃笑表演的其中一段的片段,在片中,在得知一位观众来自中国广州后,「罗杰叔叔」以反讽言气说中国是一个「好国家」。他说:「我们现在必须这么说,对吗?他们(中国人)的手机都被监听」,引来观众哄堂大笑。然后他说「习主席万岁」,然后开并玩笑说他的「社会信用分数上升」。 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黄瑾瑜还谈到了台湾问题,说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有一天会重回祖国的怀抱」。然后他以嘲讽语气要求来自广州的观众为他向当局「说好话」。他反嘲地说:「罗杰叔叔是个好同志,请不要让他消失。」他更并且自嘲一番,称「罗杰叔叔快要消失了」。 结果被自己的「预言」料中,到周六(20日),他在中国微博平台上的帐户已被禁止发布新帖。微博上的一条消息说,黄瑾瑜被封杀是「由于违反了相关法律和法规」,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已经联络黄瑾瑜和微博,暂未获回应。 黄瑾瑜被的完整单人栋笃笑节目定于6月4日发布,这一天是1989年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民主抗议者的纪念日,对中国当局来说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日子。 32岁的黄瑾瑜的短片涉及很多政治话题,三年前一片成名,片中的「罗杰叔叔」是一个「每事踢爆」的中年男子,说着浓重的马来语口音,恶搞BBC美食节目主持人帕特尔(Hersha Patel)的中国式蛋炒饭烹饪方式。该片点击至今已经超过3400万次。 中国官方对言论的监控,连楝笃笑都不放过,早前中国大陆知名脱口秀演员House (李昊石)在北京演出,用解放军口号「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野狗,其后被一名官媒记者发微博指「侮辱人民子弟兵」,事件登上热搜。大陆当局于上周三(17日)宣布对House立案,暂停其所属的笑果文化在北京的一切演出,并罚款逾1335万人民币。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香港法庭】《国安法》生效翌日湾仔纸箱冒烟 男文员承认对公众妨扰罪 《港区国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晚正式生效,翌日七一当天,港岛多处有人示威,而在湾仔集成中心外,更有一纸箱突然冒烟,令警方一度大为紧张。事件最终有两名男子被捕,被控一项对公众造成妨扰罪,案件周一(22日)在区域法院开审,其中一名被告在审前改为认罪。 警闻「爆炸」巨响 集成中心外发现纸箱冒烟 本案两名被告,分别为30岁报称任职文员的原柱健,以及31岁报称任兴趣班导师的李浩琛。原柱健表示承认控罪,法庭宣布他须即时被还押;至同案另一被告完成审讯后,届时再作求情及判刑,其间将为其索取背景报告。两人同被控于2020年7月1 日,在湾仔轩尼诗道集成中心,与对方借在中心外行人路上非法引致烟雾发放,对公众造成妨扰。 案情指,事发于2020年7月1日,当天有大批人士在港岛区聚集,有人在湾仔一带掘砖堵路,至晚上约7时半,警员9511听到一声似是「爆炸」巨响,并看到湾仔集成中心外冒出白烟,警员到发出声响位置查看,嗅到现场散发出酸性味气体,有白烟从一个啡色「Vita」纸箱冒出,而纸箱内有4个胶樽,其中一个已烧焦,另一个则变形,同时附有白色固体状物体。 闭路电视拍到认罪被告现场行径 警方事后翻查闭路电视片段,发现被告原柱健,与另一男子当日下午2时许,曾在炮台山永升中心出现。及至当日傍晚约6时,一名不知名人士把一个「Vita」樽装水纸箱放于湾仔集成中心走火通道外,并在现场派发樽装水,被告与该名男子一度在附近徘徊,及后曾进入不远处位于轩尼诗道的「快乐蜂」(Jollibee)餐厅,而当被告离开时,有镜头拍到他的右后裤袋,疑有樽装物体凸起。被告之后不久把一支樽装物放到相关的「Vita」纸箱内,同行男子则在附近徘徊,约10分钟后,上述樽装物发生「爆炸」并冒出白烟,同行男子两人则进到「快乐蜂」内用膳,两人同时不时望向集成中心。 警方在同月23日以「制造或管有炸药」罪拘捕被告,在其住所搜查后,找出涉案衣物、八达通等。当天同行男子亦同样被捕,警方在其住所检获以不同容器盛载的的白色、灰色及黑色粉末,以及消毒漂白九和嗅粉砂等,又在其位于炮台山永升中心的工作单位搜出白色粉末、带机油味淡茶色液体及多个饮品胶樽。专家化验后,证实涉案「Vita」纸箱内有「聚乙二醇」的碎屑及微量「三聚氰酸」,惟警方爆炸品专家指,所检取的残留物并没有爆炸性物质。 辩方提醒法庭可留意案件爆炸性质 非碎片四飞 而在控方读出案情期间,曾提及由被告原柱健放进纸箱的樽装物「爆炸」,代表原柱健的大律师石书铭就指出,有关说法涉及「爆炸」二字,「就咁睇可以好严重」,惟强调本案非「令到碎片四飞嗰种爆炸」情况,希望法庭可在阅毕闭路电视后才留意和考虑。暂委法官王兴伟就指,相信辩方会于求情时再详述。 至于同行被捕男子,警方就在其家中检获含「聚乙二醇」、「三氯异三聚氰酸」、「次氯酸钙」等物品,其中白色粉末为「高氯酸钾」,属爆炸品常见成分。法证及化学专家陈凯耀博士指出,当混合「聚乙二醇」、「三氯异三聚氰酸」及「次氯酸钙」时会产生火焰及烟雾,而「三氯异三聚氰酸」被燃烧时,或会产生有毒氯气。医药及法证病理学专家英浩云就指出,人接触氯气会影响呼吸道及眼睛,可引致皮肤损伤、恶心、流鼻水及头痛,以及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严重者甚至会因急性肺部受损害而死亡。 案件编号:DCCC959/2021、DCCC960/2021(合并)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财经拆局】人才清单「乱抢人」 全面「换血」 「留岛不留人」一步步成真 去年十月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抢人才」,当时我写下「抢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缓」,认为政府与其花费巨额公帑「抢人才」,更重要应是采取措施留下一批本地培训人才。但大半年过去了,政府一个「留人才」的政策都没有,反而继「高才通」后,又扩大「人才清单」三倍,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换言之连同「高才通」一年将有七万名「新血」由外地来港,当中绝大部分均会是内地专才,显然政府「换血」目标明显,前港督彭定康担心的「留岛不留人」,已经一步步实现。 继早前推出吸引全球百大名校毕业的「高才通」计划,政府再宣布扩大「人才清单」,涵盖的专业工种增加三倍,由原来13项增至51项,涉及9个行业,并即时应用于三个引入海外专才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政府的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逗留不少于一年。 我自己一直有追踪这三个入境处引入海外专才的计划细节,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这三个计划的分别: 1. 针对内地专才的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2. 号称以全球为目标,以计分制为标准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3. 向全球招募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惟该计划并不包括内地居民。 值得注意是,首两个项目实际上均是针对内地专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固然全部是内地居民,即使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过去几年内地居民比重均超过九成。 由图表可见,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数目一度显著下跌,由当年高峰的一万四千人「腰斩」一半,至2020年大跌至不足七千人。不过去年在香港「由乱入治」以后,输入内地专才人数明显反弹,已经回复至疫情前的八成三。 至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劳工及福利局表示,自今年取消优才计划的限额后,加上全面通关影响,政府所接获申请数目已超过2万宗,较以往大增,今年首几个月有约3000宗批出,这个数目已经超出去年全年的水平。 真正出现「断崖式」下跌是除内地以外、向全球招手的「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按当局要求,这个计划是针对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申请人,并不设名额限制,申请人只要获得聘用就符合资格。 从图表可见,这个「一般就业政策计划」是特区政府昔日「抢人才」的主力,2017-19年人数每年都有近四万人,占整体输入人数多达七成半。不过在2020年,数目就出现急跌,按年大跌近七成,去年整体仍低于一万四千人水平,反映外国人才已经再无兴趣来港工作。 今次政府放宽的人才清单,于由原来的13项扩展至51项专业工种,新清单涵盖9个行业领域,包括热门的「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及「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同时亦包括「创意产业、艺术文化、表演艺术」,并全新加入「医疗服务」和「发展及建造」两个行业,显然正是要弥补过去三年本港大量流失的专才。 特区政府提出扩大「人才清单」目标是每年有3.5万名人才来港,虽然表面上比过去三年的输入计划都要多,但如果比较2017-19年,实际上反而减少了近三至四成。 当中关键正是向全球招聘的「一般就业政策」,过去三年一直呈下跌趋势,而且比起2018年的高峰跌了67%,反映香港昔日的国际大都会及金融中心形象已经彻底改变,很难再吸引外国专才来港,唯有将注意力放到国内。 这个扩大「人才清单」计划被不少业界批评是「闭门造车」,事前没有向所属商会或界别咨询,甚至身为建制派的工联会亦批评港府没有咨询劳工界,质疑计划门槛低、人数无上限,形容目前是「中门大开」,令本地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限制本地雇员上流的机会。 至于这三个计划以外,去年底才推出并一度闹出丑闻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上月底表示已收到2.4万申请,至今批出超过1.5万份申请,「非常有信心」达成各项措施合共每年吸纳3.5万人才的目标。入境处曾表示截至今年二月获批的申请中,来自内地申请数目占整体近95%。 为了尽快填补因移民离港失去的劳动力,这个在去年12月28才推出的「高才通」,其中一项申请条件为须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在计划推出不足3个月,特首李家超已透露拟检讨,考虑在「百强大学」名单加入海外或国内的「优秀学校」,料更多内地重点学府将纳政府考虑之列,有评论已指,计划只是执行不足半年已经要放宽审批条件,担心由「抢人才」变成「乱抢人」。 换言之连同扩大「人才清单」连同「高才通」计划,未来每年将有七万名「新血」由外地来港,当中绝大部分均是内地专才。我无意贬低这批内地人士能力,但他们绝对是对当权者言听计从、绝对听话的「专才」。 值得注视是香港的总劳动人口由2018年的高峰逾400万人,跌至最新只剩下377万人,五年间减少了23万人,跌幅5.7%。此消彼长的是,新加坡劳动市场同期却显著改善,去年整体就业人口创纪录新增22.7万人,12月就业人数达362.9万人,到今年首季进一步增加到365.9万人。这一数据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还增加3.9%。 同一时间,报税季节来临,税务局表示23/24年度暂时发出约240万份报税表,较对上年度再减少33万份,如果与2020至2021年度的297万份报税表比较,减少数目更达到57万分,跌幅近两成,可谓相当夸张。 令政府「乱抢人」原因很简单,就是特区政府一直不愿意承认事实:过去三年多时间,有逾三十万人因为不满不断收紧的自由被迫离开自己的出生地,选择移民到其他地方,面对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政府不得不启动众多「抢人才」计划,而且目标清晰:就是抢内地专才。 前港督彭定康早前接受前港台主持韦安仕(Steve Vines)访问,提出一个说法很值得参考:他认为共产党在2019年后提出的治港构思,就是「Hong Kong without Hongkonger」,我会意译为「留岛不留人」。彭定康形容情况就如向一个城市投下一颗中子弹:不错你是夺得了一个城市,但当中已空无一人,那个城市亦已经不再欣欣向荣。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于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1日 1.【新冠疫情】中国自行研究数据流出后被删除 世卫指责中国隐瞒 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外界一直质疑病毒是由武汉实验室或海鲜时市场传出。中国方面最近原来都进行了将病起源,与野生动物联系起来的研究,但当被一些国际病毒专家发现后,中国马上删除了这些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开腔指责中国官员隐瞒。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今年一月在网上出现有关中国将新冠病毒的起源,与野生动物联系起来作研究的数据,由病毒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于是下载并分析,但当这批专家提出与中国合作分析后,相关基因序列数据最近离奇「消失」,从一个科学数据库中被删除了。 在疫情爆发初期一直「维护」中国的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批评中国隐瞒数据,并说:「这些数据本可以,也应该在三年前就拿出来,现在需要立即与国际社会分享缺失的证据。」 专家凭已获取的数据,支持了新冠大流行,可能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内非法交易的貉感染人类开始的观点,但这仍有待证实。 在疫情初期,大量基因讯息从该批发市场的兽笼、手推车和其他动物身上取得,直到一年前,病毒专家才由中国科学家的一篇论文中知得中国已手握了这些数据。到上周,法国一名生物学家于数据库发现这些基因序列,并与其团队进行研究。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2.G7峰会闭幕多国加强支持乌克兰 泽伦斯基大丰收 一连三日于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周日(21日)中午闭幕。周六才赶到的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不足24 小时之内,与多个大国领袖面谈局势及寻求支持。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加强军事支持;而英国首相辛伟诚发声明支持乌克兰,表示G7峰会向泽伦斯基及世界发出强烈信息,是 G7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 在G7 峰会最后一天的会议,七国领袖于上午举行有关乌克兰问题的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泽伦斯基的出席是「游戏的转折点及建设和平的方式」。而泽伦斯基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展现的领导力,以及 G7成员国给予的支持致上深深谢意。 泽伦斯基周六下午抵达日本广岛后,先后与多国领袖会面,除了G7 成员国外,亦与被邀参加会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及印度总理会谈。美国总统拜登与泽伦斯基见面时,承诺美国会竭力加强乌克兰防御力量,包括弹药、大炮和装甲车。 英国首相辛伟诚亦发表声明支持乌克兰,指G7峰会向泽伦斯基及全世界,发出G7 会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的强烈信息,共同面对乌克兰承受的可怕攻击,以显示歞蛮力量与压迫,战胜不到自由和主权。辛伟诚强调,英国对乌克兰在军事上的支持永远不会动摇。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国内的电视会议上表示,G7 的讨论和决议,目的是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双重遏制,更指美国利用乌克兰局势,迫使其他西方国家完全屈服于美国的意志。 至于中国,虽然七国领袖公报中并没有「谴责」中国,相反用了一些较温和字眼,但中国仍感到酸溜溜,驻日大使馆发声明,对G7 峰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指领袖公报操弄涉华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执意对华施压,更直指日本作为今次会议主办国,更应反思所作所为,不可一再违背信义,并称中方已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3.泽伦斯基抵达日本广岛 准备列席G7峰会 正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日前一直传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y )或会透过网络参与会议。日本政府早上(20日)宣布,泽伦斯基会亲赴广岛出席,并于周日(21 日)与一众领袖讨论俄乌战争问题。泽伦斯基所乘坐的法国专机,下午已抵达广岛。今次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年多以来,泽伦斯基首访亚洲。 泽伦斯基在沙特阿拉伯出席完「阿拉伯联盟峰会」后,凌晨乘坐由法国政府提供的专机,下午抵达日本广岛机场。 日本政府的新闻公告指,今次G7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乌克兰局势,本首相岸田文雄月初(3 日)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时,已邀请泽伦斯基透过网上参加峰会,但当时泽伦斯基认为,在面对俄罗斯将发起大反攻前,他希望直接参与峰会,要求美国总统拜登,以及各国首脑扩大军事支持。预料泽伦斯基将与拜登及岸田文雄举行会谈。白宫表示,拜登「期待」在广岛与泽伦斯基见面。而美国于周五( 19日)已率先宣布支持训练乌克兰军方使用F-16战机,泽伦斯基形容为「历史性决定」。 而七国集团领袖亦共同发表有关乌克兰的声明。声明重申,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非法、无理的侵略战争」,并以最强烈措辞谴责俄罗斯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七国集团对乌克兰人民的损失和苦难表示同情和哀悼,并向勇敢抵抗的乌克兰人民致敬。声明强调,七国的支持不会动摇,将不遗余力减轻俄罗斯非法行动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亦会采取制裁及其他措施对抗俄罗斯。 泽伦斯基今次行程,除了会与G7领袖讨论乌克兰问题外,亦受邀出席包括印度、南韩及七大国首脑的和平与稳定议题会议。 责编:李荣添 4.G7公报:反对武力改变印太现状 不寻求跟中国「脱钩」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周六晚(20 日)发表七国领袖公报。外界原预料公报内容会针对中国,并采取强烈字眼。最后七国领袖于公报中强调,并不寻求「脱钩或内转」,而是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性的关系。但对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及北韩发射弹道导弹,公报对两国则使用了「最强烈谴责」。 早在周六下午,英国《金融时报》) 率先披露公报草案内容,指G7领袖因应中国的经济胁迫及南海的军事行动,将会「最强烈讉责」(strongest condemnation)中国。日前亦有报道指,G7的公报会针对中国作出响应。然而,G7 峰会于晚上上载的公报内容,有关中国的部份,强调并不寻求「脱钩或内转」,而是随时准备与中国建立稳定而且具建设性的关系。公报指:「我们的政策手段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也不是为了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但强调,各国将采取措施,减少将关键供应链的过渡依赖,并呼吁中国在多方面与 G7国家合作。 *G7**公报提及香港:吁中国履行《中英联合声明》* 对于南海和东海局势,G7 集团强烈反对任何以武力或胁迫的方式,单方面改变现状,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又指七国成员在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明确的对华政策,呼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公报亦指成员国将继续表达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包括西藏和新疆的强迫劳动。同时呼吁中国履行在《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之下,给予香港人权利、自由和高度自治的承诺。 不过于早一日发表的「广岛愿景」联会文件,G7领袖指中国发展核武缺乏透明度,对世界及地区而言是一种忧虑,要求中国公布核战力资料。 今届峰会另一个重点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公报将其置于第一个要表达的事项,对俄罗斯发动侵略发表「最强烈谴责」,指严重违反了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并称俄罗斯残酷的侵略是对全球的威胁,七国领导人会坚定不移支持乌克兰,包括在外交、财政、人道和军事支持,以增加俄罗斯及「支持其战争的国家」的成本。同时亦呼吁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战,无条件立即撤军。 至于北韩发射弹道导弹,G7 的公报亦同样予以「最强烈谴责」,指北韩的行动违反多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北韩停止任何破坏稳定或升级的行动,并指联合国需采取进一步重大措施以制止。 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最新关注点,G7领袖公报亦有提到,指需要评估AI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倄识产权、讯息操控及虚假讯息等。 *G7**峰会与中国**-**中亚峰会形成强烈对比* 过去G7峰会被视为「富豪国家聚会」,因应当今世界局势,今届7 国成员更邀请了澳大利亚、巴西、南韩、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库克群岛领袖,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参加,更重要是连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能亲赴广岛,与多国面对面商谈局势。 相比之下,中国疑似用作「打对台」的「中国-中亚峰会」,中国与5个中亚国家领袖签署的《中国- 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均是一些虚浮且假大空的内容,包括多方同意在涉及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互相坚定支持,及重申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等。习近平更不惜向中亚国家大洒 260亿元人民币融资及无偿援助,以示峰会有「实质成果」。 不过消息一出即引起中国国内的年青网民躁动,港媒《追新闻》报道指,有网民认为「260 亿又没了,能不能援助一下我、失业半年了,饭都吃不上」,亦有网民留言「真是慨当以慷,大手一挥260 亿就送出去了」、「好想移民过去中亚,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的确,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年轻世代的失业率达到20%。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5. 【倒退式选举】区议会选举后才公布委任名单 落选者随时输变赢 香港政府进一步削弱议会民主,提出「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包括大幅降低直选区议员比例至不足两成,改为委任制。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接受《有线新闻》访问时指,收到过万份意见书,普遍支持政府提出的方案,又指委任议员名单会于选举后公布,意味着会有人可能选举失利后透过委任「败部复活」。 根据香港政府方案,参选人除了获得当区市民提名外,要取得三个地区委员会(分区委员会、防火委员会及灭罪委员会)的提名,然而这些地区委员会多数由亲政府建制派把持,有民主派担心,由于每名委员只能提名一人,民主派更难「入闸」。麦美娟表示,不会增加委员可提名的人数,又指这些委员较熟悉地区情况,「可以协助我们找一些熟悉地区情况,又有心为地区服务的爱国者」。 对于民主派认为这提名方法不公,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指「大家的思维方式是时候改变」,更战狼上身的批评说:「过去很多反中乱港的人士企图搞乱香港,无论政府做甚么,他们都先入为主觉得是阴谋论,永远都是你做甚么就指你官商勾结、益自己人,再不然就指你政治酬庸,用很多方式令政府公信力拉低。」 至于委任议员方面,麦美娟指会「一如既往」在选举后委任。主持人问到,会否如以往政府在委任时,特别说明有没有委任到落选者,麦美娟没正面响应,仅指政府的委任,只会考虑该人士的能力、专长和贡献小区服务的热诚,「当然他定是要爱国者」。过去在立法会和区议会选举,香港政府不止一次,在选举过后立即委任落选者担任公职,最明显的事例是 2012年,民建联刘江华于立法会选举败选后几个月,即获政府委任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 记者/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9日 1. 80亿国安经费两年多用完?港府再拨50亿 评论:将港当「提款机」 港府在「维护国家安全」开支再度增拨50亿(港元,下同),连同2020年首次拨出的80亿,至今公布的国安开支已达130亿。平均每月花近3亿,一年开支相等于3个廉政公署。惟港府一直以《港区国安法》为理由,拒绝披露开支款项的细节。评论认为,国安费用缺乏透明度,违反问责政府精神,并将港府当作「提款机」,滥用纳税人金钱。 港府2020至2021年度首次公布,拨出80亿(港元,下同)用作「未来数年」的「维护国家安全」开支。事隔2年几后,港府在周五(19日)刊宪公布最新一期政府账目,当中指财政司长陈茂波经特首批准,增拨50亿专门款项用作「维护国家安全」开支,但今次无提及会用以支付「几多年」的国安开支。 港府拒披露开支细节 「特区国安委工作不受港区任何干涉」 香港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周五回覆本台查询指,在2023年3月,财政司司长按《港区国安法》条文的要求,从政府一般收入中拨出50亿,用以增加专门款项,以支付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开支。 发言人指,根据《国安法》第14条,特区国安委的工作不受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何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工作信息不予公开。因此,不会对该笔专门款项的细节作进一步披露。 根据《港区国安法》第19条,经行政长官批准,财政司司长应当从政府一般收入中拨出专门款项支付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开支(「专门款项」)并核准所涉及的人员编制,不受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限制。财政司司长须每年就该款项的控制和管理向立法会提交报告。 评论:拨款缺乏透明度 违反问责政府精神 社会学者锺剑华周五对本台表示,国安有如「秘密警察」,而有关拨款不会公开在经常账目,缺乏透明度,亦违反问责政府的精神。 锺剑华说:决定权亦不在港府上,老实讲现时国安最大,它要多少(钱)政府都不会不出,根本这班国安开支就像秘密警察。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社会,问责的政府,没有理由是这样,但现在香港倒退到一个阶段,现在用这么大笔钱,几年之间要支出130亿,除开每年要花费40亿,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人手编制, 不知道请甚么人,不知道人的薪酬结构,我觉得是相当不合理,亦都违反问责政府的精神。 评论:国安将港府当「提款机」 滥用纳税人金钱 锺剑华形容,130亿是大数目,惟国安费却未有披露人手编配,质疑是滥权,国安亦将港府当「提款机」,滥用纳税人金钱。 锺剑华说:像「提款机」一样问你拿钱,特区政府就给,立法会议员不会问,传媒未能跟进,做法是食髓知味,就算不是每年取,隔年取,都是被「揿住嚟抢」。 80亿港元每年可聘请约6万名公安 目前公布的「维护国家安全」开支已达130亿,今次国安再度增拨款,反映国安一年花费恐达40亿。外界关注,80亿究竟是甚么概念? 本台早在2021年报道,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政府自《港区国安法》生效后首次披露国安费用,涉及80亿。以一名深圳公安月薪起薪约11,300港元计算,80亿港元每年可聘用约59,000名公安。 相比其他政府部门,根据《财政预算案》,香港警务处2023/24年度预计人手编制38,265人,而新财政年度预算开支268亿再创新高。当中129亿用于「维持社会治安」。至于购置警队车辆、维修警轮、用于警队特别用途车辆等预算开支约13.3亿,按年增加3.7%。 国安每年平均开支相等于3个廉署 除了香港警察,另外5大纪律部队在2023/24年的开支预算亦有公开,11,000多人的消防处为87.9亿;8,900多人的入境处为68.4亿;近8,000人的海关为58.4亿;7,200多人的惩教署为52.5亿;350多人的政府飞行服务队为6.2亿。 另外,以香港廉政公署为例,其2023/24年开支预算为13.3亿。当中涉1,533个非首长级职位。港府2020年12月拨出80亿国安开支,至今年3月为27个月,即平均每月花近3亿港元,一年花近40亿,开支相等于约3个廉署的费用。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 G7峰会登场将谈「针对中国议题」 习近平打对台办中亚峰会 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周五登场,中国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议题。适逢中国威胁让国际间感到压力,据报G7将提出「应对中国的基本原则」。但在各国有既定利益及考虑的情况下,G7是否真的能就此达成共识?学者认为毕竟国际政治不一样,欧洲也不希望和中国经贸关系受太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中国主办的中亚峰会也正在举行,打对台的意味甚浓,学者相信大战略也是为了跟美国竞争霸权。 G7峰会(七国集团峰会)今年由日本担任轮值主席,周五(19日)在日本广岛开幕,为期3天的会期进行10场会议讨论,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7国领袖将针对俄乌冲突、台海问题、核武不扩散等议题广泛讨论。除了俄乌议题,被认为重中之重的议题,便是中国议题。首日预计将举行3场会议:「世界经济」、「乌俄战争局势之应对、加强对俄制裁」、「外交和安全」。 各国元首参访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综合媒体报道,首个行程为各国元首参访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由日相岸田文雄亲自解说1945年8月6日原子弹投放到广岛所造成的破坏和伤痛,这是G7成员史上第一次聚集于此,展现出成员推动「无核武世界」的决心,也象征G7各国反对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以任何形式启动核武。 岸田文雄:维护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今日第一场「世界经济会议」发表开幕致词,指出 G7峰会的2项关键任务是「一、维护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二、加强与G7集团以外的国际夥伴接触」。 中国威胁让国际间感到压力 G7将提出「应对中国的基本原则」 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中,曾指台海冲突无关欧洲,称「欧盟不应成为美国政策的追随者」、「不要陷入不属于我们的危机」等,引发外界担忧G7内部团结。据报各国正协调将台海议题写入声明。 媒体引美官称将发表关于中国「使用经济胁迫」声明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透露,G7将提出「应对中国的基本原则」。另外《路透社》引述一位参与会前讨论的美国官员称,将发表一份关于中国在全球各地「使用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的声明。声明可能是共同公报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项有关G7国家将如何合作抵御来自任何国家「经济胁迫」的计划提案。这位官员还透露,七国领导人峰会主要声明将涵盖「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部份」,列出一份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与其他行径的具体关注清单。 能就「应对中国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学者:应该只会暗指中国 但在各国有既定利益及考虑的情况下,G7是否真的会就「应对中国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认为,毕竟国际政治不一样,估计不会直接指名道姓中国。 王智盛说:可能会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这种单一国家,他们应该全面反对,然后破坏整个亚太地区自由航行的国家,他们可能也会反对。或者是说这种半导体上,如果借由晶片垄断或者基础截取等,然后发展会影响到其实工业国、影响整个世界和平,他们可能也会反对。 他又指,今次G7之所以备受国际关注,因为这两年中国的威胁也让国际间感到压力;而峰会在日本广岛举行,也反映了工业国对于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的核威胁有戒心;而疫情后大家也在评估经济的整合。所以相较于之前,今年G7更让人关注。 学者:欧洲不希望和中国经贸关系受太大影响 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郑宇硕则认为,西方国家近年对中国的强硬外交政策提高了警惕,也在中国高科技上作出一定制裁,并维持与美国一定程度合作。然而欧洲更重视的是在商言商,不希望和中国经贸关系受太大影响。 郑宇硕说:在舆论上当然对中国人权、台湾问题等比较多严厉的批评,这是清楚的,但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有严重疏离。整体来说,欧盟希望和中国保持对话,特别是现在习近平政府表示愿意促成俄乌和谈,这方面西欧国家是有期望。 俄乌战争成另一议程核心 据报与会国家将公布新一轮对俄制裁 G7另一议程重点是俄乌战争,据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此前,泽连斯基已密集会见了G7成员国的领导人,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 《路透社》引述一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透露,与会国家将公布新一轮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已带头严厉制裁俄国企业、银行与个人,新制裁旨在重申世界强国援乌抗俄的决心。G7旨在阻断俄国获得战场所需物资的能力、消除规避制裁的漏洞、进一步降低各国对俄国能源的依赖度等。 中亚峰会同时登场 习:国际关系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一向用战狼外交的中共,于G7举行前一日, 即周四(18日)在西安陕西举办了「中国-中亚峰会」打对台,官方指是中国与中亚5国建交31年来,6国元首首次以面对面形式举办峰会。「中国-中亚峰会」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疑要对抗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5个参与的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 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大唐芙蓉园设宴及举行迎宾表演,会场铺上鲜红色地毯,四围挂上灯笼,表演者均穿上古装盛舞,极具「中国特色」。习近平说会视此次峰会为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也形容为国际关系的「新模式」。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发表讲话时,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他表示,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上走在前列」;并坚决反对外部势力策动「颜色革命」。 中亚峰会抗衡G7?学者:大战略为了跟美国竞争霸权 中亚峰会首次举行,而且举办日与G7相近,因而被认为是要对抗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王智盛说,打对台的可能性很高,大战略为了跟美国竞争霸权;另一面是更想掠夺本来俄罗斯有的权力。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上需要中国帮忙,因此只能看著中国踏入自己的后花园,与中亚建立关系。 王智盛说:中国在这个时候举行中亚峰会,当然就是希望巩固路上整个的权利基础,等于用路权对抗像G7这些海权国家。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说,中国也很清楚他面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围堵,他也必须要找一些国家相互取暖,来达到抗衡的表面效果。 学者:中亚峰会是中国一连串外交攻势的重要一环 不过郑宇硕则认为,中亚峰会未至于针对性与G7打对台,只是争取外交表现,是一种想摆脱西方舆论批评的外交攻势。他认为中亚峰会是中国近期一连串外交攻势的重要一环,中国疫后特别在美国及西方国家范围以外的国家的外交关系,有较大进展,中亚峰会便有两个小突破。 郑宇硕说:过去由于尊重俄罗斯在中亚五国的势力范围,中国通常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俄罗斯一起接触中亚国家。现在中国单独和中亚展开峰会,显然认为是得到俄罗斯默许。 另一突破是,一向不结盟的重要能源生产国土库曼也在中亚峰会里,相信中国可透过峰会补充其外交缺口。 峰会在西安举行其实也有另一种象征意义,这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中国、亚洲和通向欧洲;亦将中国与中亚和中东联系在一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时,中方也在西安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其实中亚已成为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去年中国对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的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3. 英美议员伦敦聚首 冀团结两国抗击中共 由7位美国国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近日访问英国,周五(19日)和多位英国议员会面。在英国对华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的当下,英美议员重申,两国必须重拾抗击专制政权入侵的光荣历史,团结反击中共的升级侵略,并指出英美议员应联合施压,尽全力协助黎智英重获自由。 美国国会代表团周五(19日)早上在伦敦和8位英国议员会面近一小时。美方7人代表团成员涵盖共和及民主两党,包括参议员乔尼·恩斯特 (Joni Ernst)及6位众议员,全部都是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带队。而8位英国议员都是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的成员,因此这次会面,被外界视为英美对华鹰派议员联手抵抗中共的表态。 英国对华政策急转 英议员:我们正经历「艰难时期」 会后英美议员一同出席记者会。一向对华强硬的英国保守党前党魁、下议员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表示,会面集中讨论中国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国的挑战不单是在军事层面,更在于经济和文化层面,还有对人权及自由的挑战,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因著中国是一个巨大经济体等种种因素,使当今中国对我们造成的挑战,在深度和规模上,甚至比俄罗斯更大。」 施志安形容英国正经历「艰难时期」,批评英国政府的对华态度正在转变,并列举英国政府未把中国列为「威胁」、拒绝关闭孔子学院,以及没有驱逐涉嫌殴打香港示威者的中国外交官等多个事例。他欢迎美国议员到访,共同讨论相关议题。 加拉格尔:是时候重拾英美抵抗极权的光荣历史 美国代表团团长加拉格尔表示,过去30年,美国、英国和欧洲狠下赌注,和中国进行稳健的经济接触,期盼推动中共党内的政治自由化,却事与愿违:当中国变得愈来愈繁荣,中共却变得愈来愈专制。 他表示,新疆发生的种族灭绝、中共在南海的军事化行动、被违背的香港一国两制承诺,以及连串事例,都显示英美面对中国的升级侵略,必须团结反击。 加拉格尔说:看看在我们自己国土上的中国非法警察局,这是在侵犯美国和英国的主权。看看针对我们政府网络的网络攻击,看看中国的统战力量如何影响我们。我们的政治人物、商界领袖和文化机构都成为目标。英美有抗击专制政权入侵、捍卫自由的光荣历史,是时候让我们一起重拾这段历史,在为时已晚之前作出反击。 英美议员关注黎智英 英美多位议员都主动提到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的情况,认为英美议员应联合施压,尽全力协助黎智英重获自由。而在台湾问题上,加拉格尔强调美国要加速对台售武,协助台湾自我防卫,并批评目前延后交货的问题不可接受。 英国政府近日对华态度明显放软,除了强调要和中国进行「具建设性接触」,更处处小心提防,避免作出可能触怒北京的举措。会上英国议员猛烈抨击政府的转向,然而相较之下,美方团长加拉格尔则显得小心翼翼,拒绝直接回应英国政府是否过于软弱的问题,只强调会和英国友人就中国威胁进行坦率对话。 美议会晤英防相 加强英美军事合作 美国代表团之后到美国大使馆,和英国国防大臣华礼士(Ben Wallace)会面。加拉格尔期望能加强英美在军事领域的合作。 加拉格尔说:我们希望致力打破两国国防合作的障碍,特别在于《国际武器贸易条例》改革上。我们相信,我们必须尽力和英国夥伴紧密合作,发展尖端科技,并在习近平的道路上施展硬实力。我们相信这才是通往和平的最佳道路,并震慑印太地区。我期望听听英国国防大臣的看法,看看我们如何在国会加速两国的合作。 美国众议员乔·科特尼 (Joe Courtney)提到,澳英美联盟(AUKUS)早前宣布核动力潜艇协议的细节,正是跨国军事合作、抗击中国军事胁迫和控制的例子。 记者:吕熙(伦敦) 责编:温晓平 4. 卓慧思拜会蔡英文提「经济北约」对抗中国 蔡英文冀台英签订投资贸易协定 来台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周五(19日)拜会总统蔡英文时,提倡建立「经济北约」,在经济上对抗威权政权胁迫。蔡英文则希望,促成台英双边签署投资贸易协定,持续深化经贸合作关系,让民主自由的价值延续与扩大。 首次来台湾访问的卓慧思,由蔡英文陪同参观总统府,更特别在留言墙上,写上Celebrating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Taiwan,即是「 赞扬台湾的自由与民主」。两人之后举行会谈。 卓慧思向蔡英文表示,台湾经济成就让她印象深刻,包括非常强健的经济成长率,以及在关键产业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为现代世界提供动力。 卓慧思说:英国非常清楚的了解到,必须要维持台海的和平以及稳定,现在看到全世界在民主跟威权之间的对抗日益增强,台湾的成就是需要被保护的。我认为,我们必须要确保台湾有自我防卫的能力。 卓慧思指出,自由民主是造福社会及人民的最佳方式,带来更大的财富、繁荣以及幸福。 卓慧思说:更重要的是,必须要确保我们有建立经济上的连结,并且和其他的自由民主国家,像是英国打造更密切的关系。我正提倡「经济北约」,希望理念相近的民主国家,可以一起来在经济上进行更多的合作,来对抗威权政权的胁迫。 蔡英文则表示,卓慧思是第一次访问台湾,也是继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之后,第二位访问台湾的英国前首相。期待在不同世代的共同努力之下,台湾与英国的关系能持续扎根发展。 蔡英文说:台湾和英国是理念相近的夥伴,我们共同为全球的民主自由发展而努力。几天前,她和卓慧思下议员都参与了「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卓慧思下议员也在会中强调,面对威权主义扩散,全球民主阵营合作的重要性。 蔡英文又指,全球民主国家携手团结合作,必能让彼此更强大,也能让民主自由的价值延续与扩大。 蔡英文说:这几年来,台湾和英国在各领域都有丰富的合作成果。期盼未来台英双方在供应链韧性、网路安全、以及科技新创等领域,开创更多合作交流,并一起努力促成双边签署投资贸易协定,持续深化经贸合作关系。 卓慧思访台期间接受中央社访问提及香港问题指出,没看到跟中国谈判能取得甚么成果。以英国和中国在80年代谈判后,签署了保护香港人民的《中英联合声明》,但到今时今日,联合声明被中国无视,中国照样制定了「香港国安法」,直言「跟中国谈判绝不可靠」、「谈判没有好下场」。 卓慧思应远景基金会邀请,16日抵达台湾访问5日,期间曾拜会副总统赖清德、行政院长陈建仁等高层,并发表公开演讲,行程于周六结束。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5. 【香港法庭】法官指国安委监督权为「中央专有」 驳回黎智英司法覆核申请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本获法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代表抗辩,及后香港国安委建议入境处处长,拒向Tim Owen批出工作签证,黎智英上月以国安委的建议「越权」为由,入禀申请司法覆核,求撤销有关决定。高等法院周五(19日)颁下书面判词,指出监督国安委的权力为「中央政府专有」,香港法院没有任何监督权,故此亦不容司法覆核挑战,并驳回黎的司法覆核申请。 香港法院无权裁定《国安法》中任何条文违宪 判词由首席法官潘兆初颁下,他首先指出主要争议,为特区政府是否具司法管辖权可司法覆核国安委的决定,并引述《基本法》指出,特区政府只在香港「高度自治」范围内享有独立司法权及终审权,而被纳入《基本法》附件3的《国安法》,为跟国防、外交及其他不属特区自治范围相关事务的法律,人大常委会把《国安法》纳入附件3,同时也反映维护国家安全属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外事宜。此外,人大及人大常委会根据《基本法》条文及程序订立《国安法》,故不可指其与《基本法》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不符而对其立法作覆核,故香港法院无权裁定《国安法》中任何条文违宪。 他续指,综合《国安法》中相关条文的规定解读,国安委工作不受包括法院在内的任何机关干涉,有关条文亦订明,国安委决定不受司法覆核,监督国安委的权力为「中央政府专有」,故香港法院对此没有任何角色或权力。潘官又指,基于国安委工作性质,《港区国安法》禁止公开其工作内容,但在司法覆核过程中,这些资讯却无可避免需要公开,有违保密规定之目的。 对于黎智英一方庭上力陈,若国安委决定不受司法覆核挑战,国安委如越权将市民随意判监或充公财产,香港法院亦无法制衡,潘兆初在判词中亦有作出回应,指该说法「完全错误」,重申香港法院不获授权监督国安委于《国安法》第14条下的工作,故令法院失去监督权的问题「并不存在」,又反驳国安委受中央直接监督及控制,认为质疑相关监督是否有效全无根据及无理,更批评黎一方当时举例「非常极端但脱离现实」,认为国安委在没有法院牵制下可能滥权,是属「凭空想像」及「危言耸听」的评论。 法官指国安委决定「没越权」 潘官在判词总结中指出,香港法院对国安委工作没有司法管辖权,国安委不受司法覆核挑战,故此驳回申请,拒绝批出司法覆核许可。同时指,虽然香港法院无权监督国安委工作,惟却同时裁定国安委的决定没有越权,并解释是为消除双方大律师陈词对人大释法可能引起的误解,认为解释黎一方申诉全无理据的做法合宜。 潘官并指出,黎智英一方指出根据人大释法,没有就海外律师参与危害国安案件是否可能引致国安风险问题作出回答,只交由特首向法院发出证明书处理,认为国安委只有「把关」角色,无权直接裁定Tim Owen代表黎智英一事关乎国家安全,若要作出裁定便需先向特首索取证明书,而有关解读实属「完全错误」,因为人大释法先订下中央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提供指引,并指派特首及国安委实际处理,若法院没向特首取得证明书,国安委便须履行职责即时介入处理作相关判断及决定,并没有需要先向特首取得证明书,故国安委的决定没有越权,执行国安委决定的入境处处长亦然。 至于黎智英另一项入禀,要求律政司宣布,人大释法不影响法院早前批准Tim Owen来港的决定,潘兆初亦指,基于有关国安委越权的覆核许可被拒绝,所以这「已成为学术讨论」。 今次案件的起因,是黎智英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去年10月获高等法院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抗辩,律政司上诉,但被高院及终审法院驳回,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认为在有关「危害国安」的案件,聘用海外律师要先得到由特首发出的证明书。黎智英一方认为,人大释法不应该影响Tim Owen早前已获批来港抗辩的决定,同时要求法院向特首取得聘用海外律师的证明书,以及国安委无权建议入境处拒批签证,于是在今年3月及4月提出司法覆核。 案件编号:HCAL566/2023、HCMP253/2023、HCCC51/2022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荣添/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 【专访尊子】承认因「政治压力」停刊 《国安法》后难判断前路仍坚持留港 香港政治漫画家尊子在报章连载40年的漫画专栏,突然被停刊,引起各界关注。尊子接受本台专访承认,政治压力使漫画停刊,形容香港的改变比预期更快,规管更严格。尊子认为,官方打压政治讽刺漫画和「栋笃笑」,是当权者难容权威被挑战的表现。尊子的漫画陪伴港人40载,经历几许风雨 ,尊子叹言,即使今年「六四」不能再画,也有其历史意义。 香港政治漫画家尊子在《明报》有40年历史的专栏突然被停刊,《明报》没有说明是否与尊子在过去半年,被港府高官点名批评达6次有关。尊子接受本台专访回应事件,他承认,是因为政治压力,让《尊子漫画》被叫停。 尊子说:当然是政治压力,不会是稿费太低使我不再继续画,这次很明显与政治形势有关,而要停刊专栏。政府发声警告报馆等,是会看情况作弹性处理,在他们没有任务时,会放得比较松,但在紧的时间,便动辄得咎,再微小的事也会用放大镜放大看,任何事都可以入罪。 港言论自由收紧程度比预期更快 他认为,《尊子漫画》被叫停引起社会的大回响,是因为事件反映香港的言论和表达自由收紧速度和程度,比预期快和严格有关。 对于他在公共图书馆书架上的作品,在专栏停刊后即时被下架,会否担心被扣上犯《国安法》的帽子。尊子表示,《国安法》后,住在香港的人都感受社会的改变,再不合理的事都有可能发生,现在难以对前路作判断。 尊子说:他们(政府)觉得这些书对社会或人有影响,不想大众受到影响,才有这种行动,就像大力地做清洗和清擦。例如司徒华,根本无可能会犯《国安法》,人已经不在了,还要把他的书下架,并没有道理。对我们在禁书名单上的人,当要告你的时候,你再温和也没有办法逃脱。他们(政府)的行动,是看社会效果,此时很难做判断,当局会否有进一步的规管。 当权者难以接受权威被挑战 香港的政治漫画、中国的「栋笃笑」,都成为当权者的打压对象,尊子认为,漫画只是表达的手法,问题在于官方难以接受权威被讽刺和挑战。 尊子说:漫画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讽刺的手法。与讽刺有关的,他们(当权者)都难以接受。因为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形象或权威性,变相所有搞笑和笑话,或者引起他们被取笑的事,他们都想尽量减至最少。以讲道理的方式处理,他们会嫌太烦和效果太慢,即使采用的手段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是很粗暴,但从他们实用的角色看,这种粗暴都可以被人接受,往后可以继续粗暴下去。 《国安法》下画「六四」主题政治漫画风险高 每年的「六四」纪念,尊子都以此为主题在专栏发表作品。但他在主流媒体唯一的专栏,在今年「六四」前被停刊,尊子的「六四」漫画,是否犹如维园的烛光一样成为绝响? 尊子说:在「六四」这件事,以往当然是尽可能去做,现在觉得危险度是高了很多,其实不再画也是反映现实很好的标志。例如这个人年年都画,像维园每年都有人去烛光晚会,突然间没有了,国际都会关注。不再画之后,大家可以统计有多少年没有「六四」主题的漫画,这段留白的时间,是很强的历史纪录。 尽力做好自己 使香港不要太过黑暗 用漫画陪伴香港走过40年,经历中英谈判到香港实施《国安法》,在尊子眼中,哪个阶段是香港最黑暗的时代?尊子表示,他会留在香港陪大家经历未来。 尊子说:我会留在香港,过往香港曾经历很多不同的黑暗时代,当事人置身其中觉得最痛会形容是最黑暗的时代。今时今日的香港是否最黑暗呢?我相信不一定,我觉得如果要为黑暗评级,倒不如尽力做好自己,使香港不要太过黑暗,或者是朝光明的方向去走。大家继续努力,我都要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尊子的首幅漫画以中英谈判为主题,写著「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回望40年,尊子表示,香港依然是漫画中被操控的纸鸢,对自己的前途和去向都没有话语权。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 黎智英获颁美国弗里德曼自由奬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周四(18日)在美国获颁授2023年弗里德曼自由奬(Milton Friedman Prize),由于黎智英仍在狱中,由他的儿子黎崇恩代为领奬。 对上一位获得这奬项的华人,是中国独立经济学家茅于轼,他在2012年获奬。 弗里德曼自由奖设立于2002年,是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而设立,两年评选一次,该奖旨在表彰那些推动个人自由的重要人士。 黎智英面对多项刑事起诉,包括涉嫌触犯港版国安法、和一些涉及游行抗议或出版自由的其他案件。而最备受瞩目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原定于2022年12月开审,但因香港特区政府试图透过法院阻止黎智英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出庭辩护失败,继而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就《香港国安法》释法,高等法院裁定押后至2023年9月再审。 黎智英就这次事件上诉,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于5月19 日作出裁决,否决黎智英申请,判词中明确说明,监督国安委的权力为「中央政府专有」,香港法院没有任何监督权,故此亦不容司法覆核挑战。 责编:温晓平 8. 美资公司在北京受查 连带撤离香港员工 《路透社》周五(5月19日)报道,早前在北京受查的美资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在香港的职员已经开始撤离到其他地区。 《路透社》引用两名知情人士称,最近两个月,公司接连被中国公安调查,管理层为了在华员工安全,正进行撤离工作,包括调查员和香港办事处负责人等六人被调离香港。 《路透社》说,近几个月来,中国当局明确向公司员工警告不能从事尽职调查工作。一名与美思明智有过业务联系的人士说,现在有几名美思明智驻港员工正在新加坡,他们暂时没有返回香港的计划。估计他们会继续留在新加坡,直到中国当局的相关调查结束。 《路透社》说,他们的记者在办公时间前往美思明智香港办事处了解情况。但看到的是那里空无一人,门锁著,灯没亮。附近办公室有两名雇员说,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没有看到美思明智办公室有人工作。 中国一方面要求外资投入中国市场,以帮助中国经济复苏,但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却不断调查驻华外企。今年3月,美思明智北京办公室遭到中国国安的搜查,五名中国员工被拘留。在几乎同一时间,日本一家药物公司驻北京的高级主管因所谓的「间谍」指控被拘捕,引发日本的不满。到4月,中国公安又到贝恩咨询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突击搜查,向公司员工进行了盘问并带走了公司部分手机和电脑。五月初,中国国安对美国咨询公司凯盛融英(Capvision)在中国多地办事处进行突击搜查,其中包括上海、北京、苏州和深圳。当局称该公司没有认真履行反间谍安全防范责任义务。 香港一直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实行一国两制,一般外资企业均以香港作为地区基地,相信香港的法治系统能保障公司和工作人员安全,这次美资公司在北京出事,短时间内连带撤离在香港的员工,自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比较罕见。 责编:温晓平 9. 【香港法庭】3男831太子站非法集结及暴动罪成 判囚8个月至5年半 2019年8月31日旺角及太子站内先后发生冲突事件,3名男子分别被指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破坏港铁设施、袭击乘客及抢去乘客手机等,早前经审讯后被裁定多项控罪罪成,3人今(19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被判刑。暂委法官徐绮薇判刑时批评,示威者在旺角站大肆破坏不负责任,并为之后发生的太子站暴动埋下导火线,其中两名被告曾向乘客以弹叉射及投掷水樽,积极参与暴动,亲自作出破坏社会安宁行为,终两人监禁58及66个月。至于另一被裁定在旺角一带参与非法集结的被告,则被监禁8个月。 被告置身其中已起鼓励作用 本案3名被告,分别为现年24岁的简梓滨、现年22岁的连俊雄及现年26岁的卓嘉豪。暂委法官徐绮薇今天在在判刑前,先覆述各被告的个人背景及求情内容,提及简梓滨生于内地,与父母价值观不同且缺乏沟通,彼此关系欠佳,曾重读中四,努力不倦下终修毕心理学副学士,惟本案定罪或令他无法如愿成为加密货币从业员。 至于另一被告连俊雄,徐官指根据辩方呈上的精神报告,显示连生于单亲家庭,不时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虐待,小学时曾获法庭颁下保护令,中学时曾因操行问题入住男童院,又透露报告指他患有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对立反抗症及躁郁症,或因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影响情绪而犯下本案。 被告卓嘉豪则是一名运动导师,在中小学田径队任教足球、花式跳绳及复康训练等,因本案需搁置向小学求职的计划;另外,他与友人成立社区组织帮助地区内低收入人士,并与区议员合办心理健康课程,获亲友、学生及家长等撰写逾30封求情信,赞扬他乐于助人。 徐官判刑时指出,涉及被告简梓滨的非法集结罪,发生在弥敦道及奶路臣街交界,人流车流络绎不绝,当时逾百名示威者占据行车线,有司机因移走路障被掟杂物,巴士欲驶过亦不果,认为万一有车上乘客下车理论,或激起示威者强烈反应,有机会演变成暴力事件,而当时示威者叫喊「没有暴徒只有暴政」、「光时」、「香港警察知法犯法」等侮辱性口号,鼓吹煽动对政府及警察的仇恨、加深社会撕裂,直指不应姑息此等行为,虽无证据被告有实质举动,但身穿黑衣并戴口罩置身其中,已起鼓励作用,故以监禁9个月为量刑起点,因被告没刑事定罪记录,酌情减刑至监禁8个月。 一被告经常任义工获酌情减刑两个月 徐官续指,警方采取驱散行动后,示威者跑入旺角站大堂继而大肆破坏,对港铁乘客及职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绝不能容忍此不负责任行为,其间片段拍到被告连俊雄持弹叉破坏控制室玻璃屏幕,在暴动期间犯下刑毁罪,直言是担当主动角色并积极参与其中,故就两项控罪,分别判囚54个月及15个月。 及后由于在旺角站内的示威者为逃避警方追捕,阻挡车门关上令列车不能驶离,徐官指此举为之后的太子站暴动「埋下导火线」,由于案发时已是晚上11时,示威者行为无疑令归家心切的乘客不满,一名男子Y选择投诉便遭示威者连番袭击,包括被人利用铁通状物体拍打,又被扯头发及掌掴,连俊雄不时对车厢内乘客拉开弹叉并向X射击,另一被告卓嘉豪就跟他人在车门谩骂车内乘客,并向乘客投掷水樽,两人均积极参与暴动,直言涉案暴力行为在紧闭环境下发生,对市民人身安全及财产构成威胁,最终没有人受重伤纯属侥幸。 徐官最后就发两名被告在太子站内的暴动、袭击他人致身体造成伤害及普通袭击罪,以监禁5年、9个月及3个月作作量刑起点,其中连俊雄连同旺角站内的暴动罪及刑毁罪,共面对5项控罪,徐官基于涉案地点不同,下令部分刑期分期执行,而其精神状况不构成特殊减刑理由,判他一同监禁66个月。 至于卓嘉豪涉及3罪的在同一地点发生,徐官下令同期执行,判他入狱60个月,惟留意被告众多求情信显示他经常任义工,协助基层人士,故酌情减刑两个月,总刑期监禁58个月。 案件编号:DCCC737/2020 记者:吴婷康 责编:温晓平 10. 中国参与老挝军演 越南忧心忡忡 中共解放军近日高调参与邻国老挝的军演,并藉机向万象展示其最先进武器。有分析指两国越走越近,令区内的越南感到不安。 本台英语组报道,为期三周的「友谊盾牌2023」军演于5月9日至28日于老挝首都万象附近的一个军队训练场举行,约有200名中国军队和700名老挝军队参加。 中共央视周三(17日)播放关于该军演的简讯,其中看到老挝军人在中国教官的指导下用中国枪支和步枪进行实弹打靶练习。另一党媒《环球时报》说:「老挝部队首次获得了⋯⋯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下一代军用步枪的亲身体验。」该报引述中国专家的话说,这些交流「显示了高水平的互信和军事合作」。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部队还练习了车载武器、便携式火箭发射器、榴弹发射狙击手和迫击炮的实弹射击。演习中使用的中国轻武器包括快速手枪、多姿态步枪和远程狙击步枪。 中国国防部发表声明,指这次演习旨在「交流两国军队的经验,也是深化两国之间友谊和促进合作的具体措施」。 台湾独立军事分析家颜文德(Wendell Minnick)在接受本台英语组采访时指出,老挝和越南之间的越走越近,「这样的活动肯定会让越南军队忙不过来」。他认为越南是老挝最大的传统盟友,但近年来万象一直在向中国靠拢,强调自越战以来,中国军队一直在老挝。 中国一直盯著老挝作为其出口军火及军事装备的市场,但到目前为止,这个内陆国家由于缺乏资金而没有购买多少。老挝军队使用的大部分武器和军事装备都来自苏联时代,之后是俄罗斯。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4月,北京向老挝国防部赠送了「办公设备」,外界怀疑这实际上可能是国防设备。该年11月,万象宣布了一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从中国国有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购买武器和设备。由于老挝没有进一步披露交易细节,外界也无从得悉该交易最终是否有落实。 中国军队在联合演习中带来了一种新型突击步枪191型,据说与解放军以前的95型步枪更轻,使用寿命几乎增加了一倍。191型首次出现在2019年中国70周年阅兵式上,据了解最近已发放给新疆军区的部队。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专门研究解放军地面武器装备的高级研究员许智翔说:「我不认为新的步枪有那么大的优势。」他在接受本台英语组采访时指出,「也许新型号的弹药有所改进,虽然口径相同,但191型仍然只是另一种中国制造的突击步枪,与他们以前的型号QBZ-95没有太大区别。」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步枪是否会提供给老挝。 颜文德说,虽然像步枪这样的小型武器价格低廉,而且老挝军队也能买到,但它们 「不会改变大局」。但解放军「知道老挝需要甚么,而且小型武器成本低、维修成本低」。 颜文德说:「如果老挝的国防需要更高级的技术,中国将简单地把老挝置于其国防保护伞之下。」「导弹和雷达可以简单地以免债租赁协议的形式转移到老挝,并由中国技术人员在老挝操作。」 越南国营传媒没有报道是次演习,但越南的军事分析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越南曾经是老挝的唯一军事盟友,因为两国于1977年9月签署了国防条约。两国的共产主义政权有著牢固的联系,这种联系早在1975年越战后他们上台前就已存在。 但随著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长,北京与万象的夥伴关系也在加深。越南和中国曾在1979年打了一场边境战争,两国在南海同时有主权声索。 河内的一位因话题敏感而不愿透露姓名的观察家说,虽然「老挝有大量的中国军事装备,但总的来说,它们的质量并不高。」 另一位来自波士顿学院的分析家康武(Khang Vu)告诉本台越南组,正在进行的联合演习可能有助于令老挝更进一步靠拢中国。康武说:「中国和老挝之间加强防务合作将削弱越南和老挝的防务关系。」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 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感担忧 人民币跌至近半年低点 中国人民币币兑美元汇率在周五(19日)跌至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近期经济数据乏善足陈,表明中国复苏步履蹒跚。 在岸人民币周五下跌0.3%,至1美元兑7.057元,延续了本周的连跌走势,此前4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者支出和工业生产疲弱,青年失业率亦创新高。 这些数据使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怀疑,在去年放松严苛的清零限制后,市场曾预期中国经济会出现强劲反弹。 另外,在日本股市节节上升之际,中国股市周五亦下跌不止,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疲软业绩打压了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基准沪深300股指下跌0.5%,而香港恒生指数回落1.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超过2%。市场对科技行业的悲观情绪超过了对美国可能很快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和避免违约的希望。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2. 英日签《广岛协议》 强烈反对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周五(19日)在广岛登场,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四(18日)先行会晤,并签订《广岛协议》,强调英日将致力强化双边「全球战略夥伴」关系,并指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安全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合外电报道,《广岛协议》呼吁中国大陆采取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应有作为,并提及英日皆严正关切东海与南海局势。英日强烈反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企图单方面透过武力或威吓胁迫改变现状的行为,并敦促和平解决两岸议题。 针对中国及俄罗斯等国扩散其影响及冲击国际秩序,英国与日本不点名回应指出,两国「有决心强化以法治原则为基础的自由开放国际秩序」,并维护联合国宪章,包括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英日强调改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重要性。英方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协议重申,英日将致力寻求彻底解除朝鲜持有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和弹道飞弹,接著点名中国大陆「应正视自身国际责任」。英日是「最密切夥伴」,将肩并肩一同应对前所未见的全球挑战,推展安全、韧性、繁荣,以及促进印太区域的自由开放。 英日指称,印太区域与欧洲-大西洋区域的安全繁荣密不可分,两国将就安全议题加强双边密切谘商,并将致力寻求举行规模更大、复杂度更高的联合军事规划和操演,以及增进双边安全防卫产业整合。 在安全防卫事务方面,《协议》提出加强两国军事合作,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印太区域的自由开放,包括提升双方武装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密切协调自第三国撤侨的应变计划,并将日本自卫队采取「资产保卫措施」的可能性纳入行动构想。 此外,英日将联合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与日本的合作,一同强化英日与「北约新夥伴」以及北约在印太区域既有夥伴的对话和合作。北约目前在印太区域有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等4个正式夥伴,并规划在东京开设联络办事处。 在经贸和科技领域方面,协议提到,英日将强化关键矿产合作,规划今年底前签署相关合作备忘录。英日将建立半导体夥伴关系,善用各自的强项,包括晶片设计、先进半导体封装、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材料,并将透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合作增进半导体供应链韧性。 在能源领域,除了再生能源,英日重申将进行核能合作,其中包括小型模组化反应炉、次世代反应炉、核融合等高科技项目。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3. 美日元首会晤 双方同意加强威慑中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四(18 日)与到访出席G7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两位领导人强调决不容忍任何以武力改变印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现状,鼓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同意继续密切合作解决与中国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日美联盟的威慑和反应能力。 综合外电报道,拜登目前正在日本参加周五至周日(21日)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日本外务省声明说,两人就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其基础是认识到决不能容忍任何以武力改变印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现状的单方面企图,重申台湾海峡两岸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两人亦就美日之间的安全合作交换意见,在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和在日本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日美联盟的威慑和反应能力。 日本外务省声明又指,拜登欢迎日本和韩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意继续在日本和美国之间,甚至美日韩之间密切合作,在加强区域威慑力方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岸田还要求美国继续给予理解和合作,以便立即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 声明说:「两位领导人同意与七国集团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密切协调,继续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拜登和岸田确认了接触和支持「南方世界」(非洲、拉美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两位领导人同意密切协调,向世界展示七国集团在解决国际社会和该地区问题方面坚定不移的团结力量。 拜登和岸田共同认识美国对该地区经济秩序的参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就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进行了讨论。岸田转达了日本对《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看法,两位领导人分享了促进和保护关键技术的重要性。 两位领导人欢迎日本和美国的大学和公司计划在量子和半导体领域签署夥伴关系,并同意将合作扩大到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拜登和岸田分享了为加强能源安全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两位领导人同意通过日美经济政策磋商委员会进一步实现经济安全合作。 根据日本外务省发布的声明,岸田称日美联盟是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MeWe:https://mewe.com/p/自由亞洲粵語rfacantonese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8日 1.「光州人权奖」如期颁予邹幸彤 代领奖友人:她象征香港的希望 韩国最大人权组织「光州5.18纪念基金会」早前向还押中的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颁予人权奖,颁奖礼周四(18日)晚如期举行。代邹幸彤领奖的韩国人权组织秘书长接受本台专访指邹幸彤获奖,是象征著香港的希望。他表示领奖后身份曝光,或从此被禁足香港及大陆,但仍无畏无惧。他与邹幸彤认识逾10年,虽然身在韩国,每年「六四」都会为她到中国大使馆点起蜡烛,他希望邹幸彤早日获释回家。 「她就像烛光,是香港民主运动的希望,所以她有资格获光州人权奖。」 「虽然我在韩国,但我想为她点起烛光。在她得到释放之前,我会坚持每年六四都到中国大使馆外做相同的事。」 ——邹幸彤相识逾10年的朋友。 代表邹幸彤领奖的,是总部位于首尔、关注全球人权问题的非政府组织「韩国国际团结之家」(Korean House for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秘书长罗贤斐(Na Hyun-phil)。他发言时一度哽咽,并为邹幸彤读出演讲词,当中提到这个奖项是属于每位争取自由的港人,「这个人权奬代表了,大家是和香港人在一起的。」 罗贤斐接受本台访问,被问到为何会代邹幸彤领奖,罗贤斐先是叹了一口气,指港人因为安全原因,无法亲临现场,故邹幸彤的朋友联络他,因为知道他是邹幸彤珍重的朋友,又极关注香港人权问题。 罗贤斐说:主要原因是基于安全问题,因为现在香港人不能到韩国(代领奖),香港人出席光州人权颁奖礼有很大的风险,因为颁奖礼是一个公开的活动,所有资讯都是公开的,这代表中国政府会认出代为领奖的人。为了保护香港人,他们认为我作为韩国人比较适合,能够保护她的家人或朋友。 罗贤斐称在收到邀请后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毅然接受使命,情愿冒上禁足香港及大陆的风险。 罗贤斐说:因为中国官员已经知道我的行动,所以……我都不知道。我希望到香港去见其他香港朋友,不过我认为风险很大,我都很想到香港,但我不肯定我自己及其他朋友的安全,所以我想我会放弃这个机会,不再去香港或中国大陆。 2021年「六四」纪念日前夕,香港警方连续第二年以防疫为由禁止维园集会,邹幸彤表示以「个人名义」到场悼念。惟「六四」当日,邹幸彤即被港警以「涉嫌宣传未经批准集结」为由拘捕。 在邹幸彤被捕当日,罗贤斐印象深刻。他称当日看到新闻后,身在首尔的他,独自到中国大使馆外为邹幸彤点起烛光。 罗贤斐说:我见到新闻,之后一个人带蜡烛到首尔的中国大使馆外守夜,促请当局释放邹幸彤。虽然我在韩国,但我想为她手持烛光,去年「六四」,我亦做了相同的事,带蜡烛到中国大使馆外守夜,可能今年都有一样的行动。在她得到释放之前,我会坚持每年「六四」都做同样的事。 罗贤斐与邹幸彤相识近12年,两人初次见面,是2011年在台湾一个亚洲联合会议上,当时与其他国家人权组织代表讨论劳工权益问题。邹幸彤早期是中国劳工权益倡议者,在邹幸彤成为律师之前,两人已有交情,在香港或韩国都曾经碰面。罗贤斐形容,邹幸彤是一个良友,并对她印象深刻。 罗贤斐说:她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对工人很有心,她坚持做正确的事,做人很有原则,即只要她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会去付诸行动。她真的很有热诚,为天安门事件举行烛光活动,她对于在香港能够举行烛光集会感到自豪,对此我印象很深刻。 罗贤斐本身亦是国际劳工及人权议题倡议者,以往工作亦涉及香港人权状况,在2014年「雨伞运动」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时都曾到访香港,并在街上闻过催泪弹。不过,在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随著「红线」收窄,他逐渐将研究重心转移至东南亚其他地方,例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对于香港的关心变得「地下化」。 罗贤斐说:对香港现时没有行动,因为香港现时是一个沉默的社会,我们都找不到方法去争取香港民主。但无论如何,我们会观察著香港的情况,希望可以找到方法。 虽然重心转移,但是罗贤斐都有关注到香港公民社会瓦解的情况,对此感到很可惜,因为香港劳工组织曾为改善世界各地的劳工权益作出贡献。他记得当时职工盟曾经为韩国工人议题发声,包括在2016年到驻香港的韩国领事馆,抗议韩国政府拘捕韩国民主劳总主席,要求释放所有被捕工会会员及撤销控罪。 3名中国领事馆人员早前当面要求主办方「光州5.18纪念基金会」,撤回将人权奬颁发给邹幸彤,最终被主办方拒绝。罗贤斐认为,中方官员到访,更加证明邹幸彤获奖是正确的决定,亦令人权奖更加有意义,反映主办方只著重人权,不服政治打压,而事件亦激起更多韩国人对邹幸彤的支持。 对于邹幸彤获得奖项,罗贤斐认为是实至名归,她获奖亦象征香港的希望。 罗贤斐说:她就像烛光,是香港民主运动的希望,所以她有资格获「光州人权奖」。 最后,罗贤斐向港人作出寄语,表示:「韩国人没有忘记香港,我们会支持香港民主运动。」 邹幸彤5月初获选为「2023年光州人权奖」得主,是首次有香港人获此奖项。评审委员会以「民主运动和民主抗争的人权律师」来形容邹幸彤,又指颁奖予邹幸彤是「对香港政府的反民主及反人权作出反抗,给了全世界人权活动人士和公民勇气和希望」。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全民监控】港警「安全城市」网倡课室装CCTV学校设感应电网 香港警务处新推出的「安全城市.香港」网站,为学校保安建议一系列「良好做法」,包括将安装闭路电视范围扩大至课室。有前线老师向本台关注资料收集和处理方式上「是否合乎比例、合理和透明」,否则难免有「被监视」的压力,直言「教书照书读就最安全」。《国安法》生效后,曾就学校课室安装监控设施引起社会强烈争议,而过去教育局一直称「不鼓励」。 警务处周三(17日)推出「安全城市.香港」网站(SafeCity.HK),涵盖个人安全、处所保安和科技罪案等。其中,在「学校保安」栏目列出10多个「良好做法」,包括在课室内、走廊、楼梯、接待处、保安出入口、球场等安装闭路电视,变相各方位布置「天眼」。 不过,港警的建议似乎与教育局看法有出入。在2021年,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多次促请教育局,要求学校在课室内安装闭路电视,但局方一直表明「并不鼓励」,亦「暂时无计划」作出强制要求。教育局当时指「课堂录影或影响学生情绪及互动」,「录影监控属消极做法」,「不少教职员认为缺乏信任,表明反感,而且家长亦持不同意见,相关政策存在争议」。 多位要求匿名的前线老师分别向本台称,近年来,甚少学校会于课室内安装闭路电视,主要按港府要求和校内情况,例如智障儿童或特殊学校,又或是一般中小学具危险或贵重设备的课室、实验室和电脑室等安装。 他们又指,要加强校园保安而扩大监控范围「是可以理解」,例如学校经常发生课室内偷窃、欺凌等问题,「都可有片为证」。不过始终要平衡「究竟目的为防范罪行发生,抑或是监控师生言行举止?」又指,部分女校会在课室内更衣,闭路电视安装角度要特别小心。 前线老师说:校方收集资料内容、处理方式和权限上又是否合乎比例、合理和透明?监控设备的收集范围会否涉及声音、人脸识别等?谁可以接触、查阅和储存这些资料?资料会保存多久?会不会直接向警方提供?课堂是否可一如以往自由讨论?如果校长可以随时监察你教书,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教书照书读,不讲其他的就最安全,那又是否好呢? 至于港警又倡议学校在各出入范围可引用「智能脉冲感应电网」、「张力网」、「微波雷达侦测器」、「红外线动作感测器」等科技设备,主要当感应到入侵者时,会触发系统或警报。老师则认为,由于不少学校夜更保安人手不足,引用新科技亦无可厚非。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向本台指,在是否推行及怎样推行相关措施时,最重要是港府和校方有充分解释和谘询各持份者的意见。 方保侨说:不同持份协者都应该协商,一般(监察)系统都要有私隐评估,学校可以征询私隐专员的意见,或生产力促进局等半官方机构作私隐评估,知道我们这样做有无违反私隐条例。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这是一个平衡点。如果我们不做,有事发生的时候没有纪录。现在连行车纪录仪都有纪录,例如「易通行」亦是只会影车身,车入面会蒙蔽。所以大家要去协商。 2021年3月,香港中学校长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以「是『保障』还是『窒碍』学生学习? 假如将CCTV『引进』课室……」为题发表网志回应,香港中学校长会执委们一直担心过度监察(包括安装CCTV),或将政治矛盾直接带进课室现场,将教育专业沦为外行领导内行。 文章又批评全程以CCTV监察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倒退」,打击教育专业,「对全体教师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将政治矛盾直接带入课室,教师从此将被迫依书直说,教学变成单向灌输,师生变「职业关系」。 事实上,过去学校安装闭路电视的争议不断。包括2017年,兴德学校被揭校方在茶水间、教员室及操场等多个地方安装闭路电视,单是教员室就有约10部,部分且有录音功能,被质疑侵犯私隐。2020年初,保良局辖下25间幼稚园暨幼儿园被揭,将陆续在全校安装可收音的闭路电视,事前未有谘询教职员及家长。 2020年底始,张宇人等多位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因应反修例示威和《港区国安法》生效,多次要求教育局促学校安装闭路电视,又澄清建议指闭路电视仅对著教师,以监察教学质素;另曾提及监察老师在教学时有否加入政治元素,以及发表颠覆国家政权的言论等。随后,《传真社》揭露多间学校在未有事前谘询师生、家长下,在课室内安装闭路电视,引起争议。 教育局回覆本台称,「学校须据校园的环境情况,并参考相关法例及政府部门不时发出的建议或指引,制定校本保安政策及采取适当措施。学校是否安装保安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属校本决定,须审慎考虑其必要性、合理性、公开性,并取得持份者的共识,在保安与私隐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学校如在校园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必须遵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486章),以及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发出的《闭路电视监察及使用航拍机指引》。」 私隐专员公署回覆本台指,「不同政府部门或机构不时就与个人资料私隐有关的事宜谘询私隐专员公署,公署亦会反映的意见」。至于警方网站上显示疑有学校在课室内安装闭路电视时未有按规定则出告示,公署称不评论个别个案。 至于警方方面,回覆本台时,未有正面回应谘询事宜,称新网站的设立,方便市民大众更有效及快捷取得防罪资料,「而有关机构应就实际情况考虑如何采纳建议。 」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 4.台湾连续7年无收WHA邀请函 台外交部:中国阻挠随时随地存在 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WHA)将于周日(21日)举行,受到中国打压,台湾连续7年没有收到邀请函。外交部长吴钊燮和卫福部长薛瑞元周四(18日)举行记者会,吴钊燮重申,台湾和中国互不隶属,中国无权代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薛瑞元计划周五(19日)率团前往日内瓦,向国际表达台湾争取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决心。 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中国阻挠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这件事,随时随地都存在,今年阻挠情况跟过去几年一样。台湾无法收到世界卫生组织(WHO),以观察员身分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函,主要阻力来源就是来自中国。 吴钊燮说:「中华民国」台湾是自由民主的主权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只有台湾民选的政府,有权代表台湾人民参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我要再次呼吁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正视各国声援台湾的强劲呼声,坚守专业和中立,接纳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机制下的会议和活动。 吴钊燮指,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这几天所通过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里面,提到反制中国借由扭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案阻挠台湾参与国际,的确对台湾未来参与国际组织有帮助。 吴钊燮说:我们除了在美国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国会,会尽量去说明这件事情对我们参与的重要性之外,也会跟其他国家的行政部门来进行必要的说明。务使各个国家相信,台湾人民只有台湾的民选政府能够代表。 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指出,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指出,联大第2758号决议仅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不涉及台湾,并强调美方反对任何在未经台湾人民同意下,试图改变台湾地位的倡议。 卫福部长薛瑞元表示,虽然到目前仍未收到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函,但是周五(19日)仍会率团前往日内瓦,目的是要表达台湾缺席世界卫生组织可能造成的遗憾,并强烈要求有机会加入世卫组织,或以观察员身分参与世卫大会。 薛瑞元说:借由这一次行动团的这些活动,能够很正确、很忠实的表达台湾2300万人民,希望加入国际的卫生相关的组织,尤其是WHO的理念。也希望在这一次,能够更展示全球主要的民主国家,他们支持台湾的共同理念。 吴钊燮表示,推动参与世卫组织是台湾各政党和民众的期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国际社会给台湾的强劲支持。目前已有12个邦交国致函世卫总干事谭德赛,要求将「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WHA」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他指,除了邦交国之外,声援台湾的理念相近国家比以前多、层级也比以前高,显示支持比以前更大。 此外,法国外交部长柯隆纳(Catherine Colonna)表示,法国支持台湾参与部分专业国际组织,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将带来附加价值,且法国已同意台湾参与即将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辛伟诚「反口」拒全面关闭孔子学院 英媒批「出尔反尔」 正在台湾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呼吁其接任人、现任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即刻兑现竞选承诺,关闭所有孔子学院;但英国首相府却声称,彻底关闭孔子学院的做法「并不相称」。有英国主流传媒直指,辛伟诚「出尔反尔」。 卓慧思周三(17日)在台北点名其首相接任人辛伟诚,呼吁他立即落实去年夏天竞选保守党党魁的承诺,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及全面关闭孔子学院。卓慧思主张,应以别的组织取代孔子学院,并善用来自台湾和香港的人才。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以「辛伟诚出尔反尔拒绝关闭英国孔子学院」为题,并引述唐宁街声明指,辛伟诚政府正尝试与中国改善经贸关系,「我们正在采取行动,取消政府对英国孔子学院的所有资助,但目前决定禁止所有孔子学院是不相称的」。声明续指,孔子学院需要像其他在英国运作的国际机构一样,在法律范围内透明地运作,并充份致力于符合英国的价值观,包括开放和言论自由。 声明重申:「我们认识到对海外——包括通过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干涉的担忧,当局有定期评估学术界面临的风险。」 有英国官员补充指,担心对英国的孔子学院有所动作时,会惹起北京的报复,包括对付英国文化协会。 辛伟诚的对华政策备受争议,一方面扬言寻求限制中国在英国工业供应链中造成安全风险,但同时也在寻求加强其他领域的对华经济联系。英国商业及贸易部国务大臣庄敦文(Dominic Johnson)上周访港,他是自2018年以至《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英国国务大臣首次来港。 英国境内约有30所孔子学院,除了在大学院校运作,部份也提供中小学华语教学资源,部份项目受英国教育部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三驳斥了卓慧思的讲话,直言「对于一个英国政治上的失意政客来说,利用台湾来抢夺注意力,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政治利益」。他还批评台湾当局挥霍纳税人的钱,「以讨好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关于孔子学院限缩言论自由、进行渗透收编与影响力作战等传闻不绝于耳。辛伟诚去年在首次竞选保守党党魁时声称,中国正在「渗透」英国大学,如果他成为首相,他将禁止孔子学院,因为它们正被中国政府用来促进其软实力。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6.【香港法庭】记协陈朗升被控阻差:曾被公开身份证故欲证警身份 香港记协主席、网媒「Channel C」主任陈朗升被控阻差办公一案被裁定表证成立后,周四(18日)陈朗升自辩,称案发当日被截停及要求出示身分证,由于曾在被截查时,被警员把其身份证在直播镜头下展示,故希望确认截查者身份,而对方只取出一个卡套「好快咁递咗一下」,陈续追问对方资料,强调知道不能在警方查身分证时抗拒,自己亦无意反抗或逃走。 控方在周三(17日)完成传召证人,辩方没有中段陈词,裁判官梁嘉琪随后裁定案件表证成立,被告需要答辩,陈朗升选择出庭作供,辩方同时不会传召其他辩方证人。聆讯周四继续,由陈朗升先接受辩方主问,忆述案发当日时的情况,他被一名没有穿警察制服的便衣女警26781突然截停并向他说:「先生,身份证」,他因而向对方问及「你系咪警察?你系乜UI(警员编号)?你守边度?」及「点解截查我?」等连串问题,惟因为对方没有回应,其间只是三度快速展示相信是委任证的证件,直至另一名军装警员介入,而他在军装警员出现后,亦同时从银包取出载有身分证的银色卡套打算配合,又指自己跟进警察新闻多年,熟知警方的行动及《警察通例》等,知道不能在警方查身分证时抗拒,而他当时亦无意反抗或逃走。 对于被指案发时大声说话兼情绪高涨、激动,更手舞足蹈,陈就解释,是因案发现场,即旺角麦花臣场馆外环境较为嘈吵,且当时有多名警员在场,自己亦与涉事警员身高有一定差距,故此需要较大声说话;至于「手舞足蹈」,只是因为挥动卡套并向在场警员指出对方军装跟便衣警员有分别,而自己向对方解释期间,女警才突透露自己隶属「旺角差馆公众活动组」。 陈又指,之后再有另一便衣警署警长上前,要求他合作和退后,故他问对方身份「你又系边位?你系咪警察?」该便衣警署警长曾快速递起委任证,及后突然指示拘捕他,及指对方:「又冇做到警诫,又冇宣布拘捕,我都唔确定佢系讲下定点」,故自己身体才有郁动,惟称自己无意反抗或逃走。 陈作供时并解释,欲采访的朗屏邨业主大会当时已开始,需赶往采访,而自己身分证资料曾被警员公开,故希望确认便衣女警身分,日后若有需要可作跟进投诉,而自己过往多次被警方截查时,警员被查问时亦愿提供姓名及编号等资料,及会解释截查原因。至于为何取出卡套后最终没出示身分证,陈解释自己当时准备配合,再有署理警长黎学宇出现需应对,女警亦没再要求他出示身分证,也没有任何警员警告他阻差办公。 控方盘问时就指,若便衣女警没有提供任何资料,陈有何基础怀疑对方为警员?以及预备出示身分证;陈指当时有军装警上前,加上女警曾出示疑似委任证,故开始相信对方为警员。而追问对方所属单位等资料,是因姓名和编号有可能记错,但所属单位较易记,跟进或投诉时会更清楚。 控方庭上又播放陈朗升当日获释后在警署外的直播片段,质疑他当时只大篇幅描述被捕后被警长不礼貌对待,却没提及自己三度追问女警却不获回应一事;陈指自己当时已被扣押11小时,感到非常疲倦,故没有提及很多环节,而相对被截查经过,当时对被警长粗暴对待情节较为深刻故集中讲述。他又在盘问下同意,被截停时非在直播中,女警也没有手持摄录器,对于控方质疑他没有理由担心女警泄露其身分证,陈指警方现可用手机查身分证,「唔知佢会唔会影低或者录低」,重申当时非常担心个人资料再被公开。 控方指,陈拒绝出示身分证,并非因担心资料被公开,而是全心阻拦警员执勤。陈回应时指,现时回想当时自己可更冷静处理,惟因为迟到及其他原因,令自己可能情绪激动了,「但从来冇谂住要阻碍警察」。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7.中国派特使抵乌克兰斡旋 乌外长:不能以割让领土换取和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访问俄罗斯,称要「斡旋外交解决俄乌战争方案」,但在接近两个月后,俄军节节败退之际,中国才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问基辅;但乌克兰外交部发表声明,强调乌克兰绝不会接受领土遭到俄罗斯侵占的情况下,换取停火和平,乌克兰不需要「为了调解而调解」。 曾于2009年至2019年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的李辉,于周二(16日)至周三(17日)访问乌克兰,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向70岁的李辉表明,恢复可持续和平的原则,是建基于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及领土完整,强调基辅方面不会接受任何涉及割让乌克兰领土的建议,不讳言乌克兰不需要「为了调解而调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乌克兰高级官员向《法新社》表示:「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而妥协去结束战争是行不通的」。 李辉此行预期将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与俄罗斯,寻求斡旋为乌克兰战争提出外交解决方案。中国外交部扬言,「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北京表示,李辉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就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与各方进行沟通」。不过,作为莫斯科的亲密盟友,中国尚未公开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李辉是自 2022 年 2 月莫斯科入侵乌克兰以来,访问基辅的最高级别中国外交官,他周二抵达基辅,三个星期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习近平通了电话。 在中国「俄国通」李辉访乌之际,《法新社》于周三(17日)引述乌克兰官方消息,指乌军在最近几天从俄罗斯军队手中夺回巴赫穆特镇周围20平方公里的土地,该镇是乌克兰东部领土数月来战斗的主战场,遭战争轰炸已被摧毁成焦土,但乌军誓言要将俄军在此置于死地。 此外,近日传出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遭乌军用「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击落的消息。俄罗斯政府周三表示,三位参与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研发的科学家面临「叛国罪」指控;据外电指出,整个俄罗斯科学界对于当局把科学家当成「代罪羔羊」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深度专题|「蜜獾行动」揭密(下):操作中国信息战的官商协作机制 《深度专题|「蜜獾行动」揭密(上):一张萤幕截图泄露中国隐密的舆论操作》 中提到,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ASPI)揭露了中共利用垃圾邮件营造网络影响力,全力营造美国「网络霸权」的形象。 ASPI还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协力帐号,发现盐城市公安局与蜜獾行动有著密切关联,并通过宣传贴文中的细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网络公司奇安信与其他中国政府机构的联系网络。 ASPI以多项证据表明,盘古实验室所属的奇安信公司可能通过提供宣传素材,支持中共的网络影响力营运。又作为蜜獾行动的一环,奇安信公司藉此壮大自身在网络安全服务的影响力,将产品推广至一带一路国家。 ASPI收集散播「美国霸权病之一」文章的帐户,发现这些帐户的关系纽带与盐城市公安局相连,这些帐户有的头像就是警察或派出所的照片,这条与中国盐城市公安局紧密相关的联系网络,也指向中国的公安机构可能是中国宣传系统在美国和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展开Spamouflage活动的关键行为者之一。 「讲好盐城警察故事,展示盐城平安形象。」2018年时任盐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巧全在一场公共活动中这样说道。 ASPI解释,自2019年以来,中国各地的政法机关如一直遵循习近平的指示,全面提高引导公众舆论和传播宣传的能力。而盐城市公安局以警务宣传工作闻名,2018年6月,中国公安部以「首颗平安中国之珠缘何花落盐城?」为题举办研讨会,召集中国各地共200多名公安宣传部成员向盐城市学习。 中国的政法系统也以操控「网络评论员」而闻名。 2018年时任中央政法委员会秘书长陈一新公开鼓励政法干部、警察和宣传员开设社交媒体帐号,「著力培育政法网红大V,研究网络斗争新战略、新战场、新战法」,影响线上舆论并操控热门话题。 但ASPI也提到,公安局警察虽然有可能参与协调 Spamouflage 宣传活动、生产内容和操作某些社群媒体帐号,但他们极不可能直接控制所有假帐号,因为大多数贴文主要是在工作时间发布的。 ASPI指出,当中国政府官员包括警察在内,以隐蔽的方式在中国社交平台发表评论时,他们通常会在工作时间之外发布。但这一波Spamouflage 宣传活动皆是北京时间的「996期间」(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发布的。ASPI因此推测大多数社群媒体上的虚假帐号营运可能是外包给一组经过特别培训的网络评论员,他们受雇于中国网信办(CAC)的盐城办事处或者是商业公司。 ASPI通过采招网找到商业公司介入的最直接证据——盐城市公安局与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约,提供在线舆情监测推送通知服务。 另外,ASPI以2021年的一则报道证实盐城市聘用网络评论员,报道指出,盐城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2020年度全市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网络评论员受邀其中。而同年2月,时任盐城市网信办主任、盐城市宣传部副主任董光威坚持要求地方政府打造一个「网络铁军」,落实整改。 而盐城市网信办早已和盐城市公安局紧密合作,两单位于2018年曾联合召开「全市网络舆论安全通气会」,会中明确表示要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为盐城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确认盐城市网信办雇用评论员后,ASPI分析了Spamouflage网络中一个名为「新垣结衣」的知乎帐号,认定此人极有可能就是网信办雇用的网络评论员。 ASPI指出,「新垣结衣」在2022年突然大量转发美国霸权病文章以前,曾收藏「情侣在一起旅行容易分手」的男性视角知乎帖子,以及另一篇「有哪些男性可能不知道的女性常识」,推测这个帐号很可能由一名年轻男性操作。 且通过「新垣结衣」IP位置以及他大量收藏有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的文章,ASPI推论「新垣结衣」可能是一名在盐城生活的兼职学生。而未有大学学历者,是无法成为政府公务员的,这也是ASPI推论此一风向操作并非由政府机构直接插手的缘由。 除了盐城市公安局,这整场舆论战中的武器,是由奇安信公司旗下盘古实验室推出的网络安全报告。 2017年12月,当时中国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仍以「360企业安全集团」名义经营业务,在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啓动仪式上,董事长齐向东指出,「网络恐怖袭击、网络经济犯罪、网络舆论乱局成为全球公害。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和战争胜败。」 当时齐向东还是全国工商联大数据运维(网络安全)委员会成员,该组织在统战部辖下。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樊友山称赞,该委员会在控制中共公众舆论和帮助中国成为「网络强国」方面做得很好。 ASPI认为,这些言论强烈表明奇安信在齐向东的领导下,有意通过操纵网络舆论来追求中共的目标。 奇安信公司过去被称为360企业安全集团,是360集团的子公司,2019年奇安信与360集团正式分家,2020年以奇安信之名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奇安信仍被称作360企业安全集团时,与盐城市公安局签订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还共同推出了两个新的合作中心「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实验室涉网犯罪预防与打击合作中心」和「网络违法犯罪预防与打击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020年,奇安信为江苏省政府提供了防火墙系统,其中包括盐城市。 奇安信与盐城市公安局除了枱面上的合作往来,ASPI也通过一些间接证据,推断奇安信与这起Spamouflage有密切关联。 有些Spamouflage帐号的图片贴文中使用了360公司的标志,暗示中国网络安全公司正在捍卫自己,以抵御NSA的网络攻击。 ASPI指出,Spamouflage网络以前从未在宣传材料中使用过中国企业标志,目前尚不清楚动机,但可能是为了推广中国的网络安全公司。 ASPI认为,奇安信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商业活动经常与中共的外交政策利益保持一致。根据奇安信现任总裁吴云坤表示,奇安信将网络安全服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用以保护中国公司如华为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2019年,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和印尼AG集团(Artha Graha Network)主席郭说锋(Tomy Winata)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建立一个网络威胁感知基础设施平台。 郭说锋是印尼华人富商,与中国政商关系密切。 《洛杉矶时报》曾揭露郭说锋协助中国军事情报部门,以非法渠道将资金通过崔亚琳(Charlie Trie)向美国民主党候选人捐款,这成为1996年美国竞选财务丑闻的一环。 ASPI也指出,郭说锋是中国航天国际控股公司的高管刘超英的商业夥伴,而刘超英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五局上校副局长。 据奇安信称,与AG集团合作是中国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海外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项目。 ASPI分析,中共可能会将该协议视为与印尼政治和军事精英建立更紧密关系的机会。 此外,ASPI也指出,奇安信是中国技术外交的关键角色。 2022年奇安信旗下的盘古实验室发表美国国安局APT攻击报告的一个月后,奇安信邀请来自18个中东与非洲国家的20名军事武官,展示奇安信全套的网络安全产品。 ASPI认为,奇安信发布这份报告,目的是要说服一带一路国家的军事与政治精英,中国网络安全公司有能力监测美国的网络操作。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影响力营运仍是塑造全球公众舆论和增强中国「国际话语力」战略的一部分,但ASPI认为,中国共产党暗中影响国际公众舆论的策略与工具,和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ASPI指出,这些行动推动公众舆论朝向对中共更有利的立场,甚至干预其他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这些行动通过运用中国本土网络安全公司的新兴技术,为中共在西方社交平台的秘密行动赋予了新的能力。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对本研究的翻译负全部责任。该报告的英文原版可以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网站上找到。 9.报告指须提防中共军方使用人工智能 惟亦忧陷恶性军备竞赛 中国将人工智能用于战争,引起五角大楼及美国矽谷的关注。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Eric Schmidt)提出,美国必须重新设计其军队以应对这一威胁,国防机构必须加快使用人工智能。与此同时,亦引发了对「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担忧,最终可能加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冲突,比如人工智能决定对人类目标、太空卫星或核子设施发动攻击。 作为「美军加速应用人工智能」倡议的负责人,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周三(17日)举行的众议院关于中国的听证会上作证。他的「特别竞争研究项目」在本月发表报告,指出美国必须重新设计其军队,以应对这一威胁。 报告描述了中国30年来为研究美国的作战行动所做的努力,目的是为了能够刺穿美国的军事力量,现在更是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认为一支比敌人更快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军队将是其实力的关键。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巴杰拉卡里(Ylber Bajraktari)向《彭博社》解释,撰写这份报告目的是向国防部、国会和公众传达加快努力发展人工智能的紧迫性,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亦引发了对「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担忧,最终可能加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冲突。 施密特在众议院听证会上发言时警告,在中国商业公司与军方密切合作的「军民融合」之外,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远远超过美国。他说,美国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略微领先」几年,但他警告说,「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有更多人在从事战略人工智能工作」。 包括特斯拉(Tesla Inc.)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在内的一些美国科技巨头呼吁,暂停开发用于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美国武装部队领导人已承诺停止让自主武器自行选择人类目标。 尽管如此,国防部和国会的许多官员认为,如果美国不迅速开发强大的人工智能武器,它将有可能在未来与中国的冲突中失利。 自2017年以来,美国国防官员特别注意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野心,当时中国透露了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导者的计划。2019年,中国推出了一个新的军事概念,将人工智能融入其战争行动的每个部分。五角大楼在2017年开始自己的努力,为战斗场景开发和部署AI。 美国国防专家担心可能会越过红线,比如人工智能决定对太空卫星和核设施发动攻击,而且鉴于目前的敌对气氛,美中两国对快速升级的风险仍然没有充分探讨。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没有直接评论中国据称拒绝美国讨论军事人工智能的传闻,但表示中国「非常重视预防和管理人工智能相关风险和挑战的需要,并积极努力推进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 他说,中国在2021年向一个联合国论坛提交了一份文件,建议规范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鼓励其负责任的发展,并准备加强 「与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以解决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带来的风险。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恐中共取得后台数据 蒙大拿打响美国州份全禁TikTok第一枪 由中国科技公司「字节跳动」持有的短片分享平台TikTok一直争议不断,外界质疑中共党委可以审查内容、取得用户私隐及具有访问后台数据权限。于美国众议院就TikTok召开听证会后两个月,蒙大拿州(Montana)州长詹福特(Greg Gianforte)周三(17日)签署法案,由明年起完全禁止所有应用程式商店在该州把TikTok上架,违法者可能面临每天高达10,000美元的罚款,成为美国第一个完全封杀TikTok的州份。 詹福特表示,禁止TikTok是为了「保护蒙大拿人的个人和私隐数据不被中国共产党取用」。TikTok发言人奥伯韦特(Brooke Oberwetter)回应称,这项禁令是「非法」,并称禁令侵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权,但她拒绝透露该公司是否会提起诉讼。奥伯韦特说:「我们想向蒙大拿人保证,他们可以继续使用TikTok来表达自己,谋生,并参与(虚拟)社区,因为我们继续努力捍卫蒙大拿州内外用户的权利。」 新措施订明,从2024年1月1日起,安卓和苹果应用程式商店在蒙大拿州境内若再提供TikTok给用户下载,将被视为非法,违法公司可面临每天高达10,000美元的罚款,罚款多少将取决于应用程式商店提供TikTok下载的次数,但处罚不适用于用户。 截至2023年4月,所有联邦公务员已被禁止在公务手机或电脑使用TikTok,在全美50个州中,有34个州禁止雇员在公务手机及电脑使用TikTok。蒙大拿州这次立法不止针对公务手机或公务电脑,打响了美国州份全禁TikTok的第一枪。 TikTok在美国拥有1.5亿用户。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受资3月于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作证时曾声称:「字节跳动不归中国政府所有或控制。」但根据该公司一名前管理层较早时提交法院的诉讼状,「字节跳动」北京总部设有中共党组,负责监控该应用程式,「指导该公司如何推进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党组「对公司的所有数据都拥有最高访问权限,甚至能存储在美国的数据」。 周三,詹福特还宣布,从2023年6月1日起,他将禁止州立设备上和州立企业使用所有与美国「外国对手」有关联的社媒应用程式。他列出的应用程式包括母公司位于中国的微信,以及成立于俄罗斯的Telegram Messenger。美国一半以上的州和联邦政府对官员有类似的禁令。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杜耀明评论】尊子政治漫画无疾而忠 官员煽动市民不满政府 遭到官方六度谴责之后,《明报》决定尊子漫画上周日(14日)开始停刊,结束他四十年来针砭时弊的志业。尊子被迫引退,也代表新香港掌权者脆弱得可以,既容不下政治讽刺,又不能依法取缔政治漫画,只有用其他方法不停向传媒施压。 整件事件的诡异之处,在于《明报》至今对停刊事件不作解释。尊子漫画是否抵触法律?又有否伤风败俗或者违反专业操守?有的话,何以至今才宣告停刊呢?都没有的话,又为何停刊?是否受到武力或言词恐吓,因此不得不就范呢? 宣布停刊后,保安局长邓炳强指(明报)编辑不想报章被利用来「煽动市民对政府的不满」,因此停刊是负责任的决定。《明报》不作回应,是默认还是哑忍?该报好歹也是上市公司旗下的刊物,怎能够不加解释,但又百般不舍地送走和报章一起见证社会变迁四十年的政治漫画家,更不要说尊子早已成《明报》的标志呢? 反观特区当局也是含混其词。特区官员认为,他们指责尊子的漫画,目的是对「任何失实、偏颇、污蔑、误导的信息」,直斥其非,以正视听。不过,政治漫画不是新闻报道,官员的指责只反映他们对政治漫画一窍不通,怎能用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来规范表达批评的讽刺作品呢?正如当局介绍「明日大屿」填海计划,或者香港融入「大湾区」的构思,都属于未来的蓝图,不等于事实,官员有关的介绍不少仍在空中楼阁的阶段,但新闻机构能否无视这些计划的价值,单从新闻报道的要求,断定官员发言内容不是根据事实,因此是失实偏颇夸张之类,而不予报道? 其实政治漫画不外以漫画表达议论或批评。漫画的内容当然不是写实,而是从时事之中提炼一个话题,想像一种情景,以简洁构图及文字,点中议题,让读者联想到时事本身的含意,引发共鸣和思考。例如尊子被批评的一张漫画,内有「人才办」贴街招急聘世界级人才,上面写着「接受苛政管治者优先录用」。当然,政府从来没有这样做,更不会承认自己是「苛政管治者」,不过过去两三年,香港人以至海外雇员移居外地者高达二三十万人,当中不少属于专业人士,正是特区当局急于招揽的对象,而他们离开香港,为数不少是不接受由《国安法》而来的苛政管治。 不错,官方可以辩称苛政无可避免,因为只有霹雳手段才能「由乱及治丶由治及兴」,但不能否认苛政就在眼前。若非苛政临门,当局又如何解释,迅速离开香港的人群可以十万计呢?不面对这个根本的原因,招来的人才可以在香港安身立命吗?不能的话,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解决吗?其实尊子非常厚道,不是断定苛政不能吸引人才,而是提出另一可能性:专门吸收接受苛政的人才,成功机会自然倍增。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真正否认事实—苛政,是特区当局自己,不是尊子。再者,当局即使相信尊子漫画的信息「失实、偏颇、污蔑、误导」,但抵触了哪条法律?《国安法》生效差不多三年,若说违反了,根据何在?若有根据,过去三年,尊子天天在画政治漫画,何以不见执法,是谁人的错漏?若説抵触煽动法,那就更离谱了,因为该法从来有效,二十六年来,任由尊子不断「煽动」市民,除了保安局长和特首难辞其咎,中央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看来也责无旁贷。 更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人如果公开「犯法」二十六年,政府可以从不检控或干预阻止,岂非变相鼓励纵容甚至是协同犯罪?其次,尊子可以长期日日「犯法」,不但没有破坏任何公共秩序,反而裨益大家的政治想像和思考,这些法律是否多此一举? 当然最合理的解释是尊子从来没有犯法,否则犯法就是犯法,当局怎会轻易放过。唯一可能是尊子违反专业操守,但当局自称苦主,作为投诉人,应交由第三者裁定,否则自行判断尊子不专业,便有利益冲突,违反自然公义(如果这个还重要),但当局却从没有向新闻专业组织投诉,又凭甚么得到可以服众的判断? 今次尊子停刊事件的恐怖,正是特区的恐怖。一个专业创作者没有违法也没有违规下,被勒令停业,而当权者还可以口没遮拦,胡乱指控尊子有犯法之嫌,除了亲身示范何谓「失实、偏颇、污蔑、误导」之外,假如他所言代表政府,就更是「煽动市民对政府的不满」。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2.【财经自由讲】经济、外交全面崩盘 拜习会北京还有甚么筹码? 美国总统拜登周三(17日)表示,未来将有可能跟习近平会面。此时此刻,究竟那一方更需要对方? 对中国来说,最新官方经济数据显示,并没有出现原先预期的经济复苏,年青人失业率超过两成,全民处理躺平心态,民间投资意欲空前低迷,中产和富裕阶层都想尽一切办法离开中国。 在外交方面,中国的战狼风格几乎令所有西方国家都敬而远之,剩下的盟友只有俄罗斯、伊朗等同样在崩溃边缘的国家。 习近平一方面不想外资撤离,但他亦摆脱不了自己设下的意识形态框框,把所有政策都放在国家安全和斗争的大原则下,不论内政、经济、外交都进退失据。 在牌面上,中国在这严峻时刻,更需要美国放松对她的压制,但在很多方面又寸步不让。 在本周G7峰会前夕,拜登政府讲明,不想跟中国全面对抗,已不断向习近平表明善意,中国能否把握这次令中国摆脱困境的机会?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7日 1.【川震15年】官媒不提港澳台捐款 网民感念港人捐200亿被举报遭罚 汶川大地震15周年,大陆近日发布汶川捐款榜,对香港只字不提。中共过往曾承认香港捐出高达200亿(人民币,下同),超过榜首十个国家的总和。不少港人批「多谢都无句」,也有大陆网民为香港抱不平,却遭举报,最后被微博以发布「不实消息」为由处罚。评论认为,中共舆论导向「唱衰」香港,令两地关系恶化,港人不再认同「血浓于水」。 《新浪新闻》近日发布的统计,世界「百大汶川捐款」名单中,首十位依次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美国,分别捐款3.5亿至3千多万元不等。 不过据中共官媒和亲中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和《大公报》、《文汇报》等过去的报道,香港当年捐出总数高达约200亿元,远超今次名单首十位的总和;占全国捐款约650亿元的近三分之一。而台湾亦捐出15.2亿元,澳门灾后10年来亦斥资约50亿元援灾,三地却均不获上榜。 更有甚者,近日大陆微博上,有网友分享香港民众为汶川地震慷慨捐款200亿的旧闻,被举报为「造谣」,最终该网友的帐号遭「扣除信用历史分15分,禁言7天、禁被关注7天」的处罚,理由是其散布「不实消息」,微博辟谣指当年港澳台只捐了30多亿元。 香港时事评论刘锐绍当年曾在北川灾区步行8天,协助筹款赈灾和学校重建。对今次事件,刘锐绍批评,中共著重对港的负面宣传,在内地激发斗争情绪,令两岸三地关系更紧张。 刘锐绍说:大政策令两岸三地紧张,自然会影响下级的人,在不了解当时状况下,以其今日的认知去判断,故说有些资料是不对。现在官方扩大两岸矛盾和感情上的抗拒,因官方现对香港的宣传经常侧重了香港的反对势力、境外势力入侵,令下级的抗拒情绪、斗争情绪高涨。官方有需要检视,否则问题有时是作茧自缚。 事实上,不少香港网民在看到有关排行榜后批评「连一句多谢都无」,质疑官方为表「一中」,忘了港澳台的付出。刘锐绍指,情况反映港人的身份认同和两岸三地的关系都有别以往。 刘锐绍说:当时两岸、香港与内地都较不紧张,香港当时还强调「血浓于水」,各界反应热烈,当时气氛跟现在很不同。而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一段长时间,两岸、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在2012年双方各方面分别磨擦增多,尤其政治矛盾增多,令情绪有抵触。 他又指,中国大陆当年650亿元捐款中,有至少500亿元去向不明、地方政府贪污和过份炫耀捐款数字等丑闻,亦「影响大家的心情」。 在台湾,传媒报道,不少人指大陆增加对台湾部署飞弹密度,并继续扩大对台军演,扬言「绝不放弃武力犯台」,这种「以怨报德」的作为,看在台湾人民眼里不胜唏嘘,「试问习近平及大陆国台办,到底是谁在伤害两岸人民的情感?」又指出,日本于2011年发生311大地震,台湾各界共募资超过200亿日圆,达全球之最,而「这份恩情日本官方及民间一直谨记在心」。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新文革】官方定性「侮辱解放军」 笑果遭罚千万House被立案 大陆当局周三(17日)宣布对脱口秀演员House(李昊石)立案,暂停其所属的笑果文化在北京的一切演出,并罚款逾1335万。House日前在演出时用「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野狗,被官媒CGTN编制举报「侮辱子弟兵」,事缘此句曾被习近平用作对解放军的期许。《人民日报》、新华社已定性事件为「严重侮辱解放军」。评论认为,中共无力解决内忧外患,故煽动民粹、发动文革2.0,做法料加速经济衰退、外资人才流失。 周三,北京朝阳公安透过官微公布,由于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对演员李某某立案调查。 北京文化旅游局则宣布,没收House所属的笑果文化「违法所得」近133万元、罚款逾1335万元,并无限期暂停笑果文化在京所有演出活动。 但事件的影响范围似乎不局限在北京。周三,笑果旗下艺人梁海源在武汉的演出取消。另外,估值40亿的笑果文化上市计划疑被搁浅。中国传媒业股受事件影响周三跌幅超5%。 「八九艺术家」季风认为事件被当局故意放大,可视为「文革2.0」的第一张大字报。 季风说:就是2.0版的文革,哪里有个事拽出来,上纲上线!刚开始是点小事,然后你看新华社、《人民日报》、军队一参与就是大事了,这个偶发事件被它们抓住、无限做大。就是维稳,把不同的声音消灭掉嘛,就是要树旗子嘛。 《人民日报》、新华社周二(15日)发文,将事件定性为「严重侮辱解放军」。北京市文化执法大队宣布介入调查。 笑果方面则火速跪低,检讨团队「在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在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表示愿接受「处罚」及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并宣布作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立即解除与House的合同;对团队分别进行留职察看、减薪处分;对全国各地线下演出进行全面整顿、学习;将设审核部门,派监场人员,全流程、无死角把关。笑果保证,会对管理层、全体员工、演员开展常态化教育,「以让笑果每一份子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会因为无知导致触碰『政治红线』、公众底线。」 知名辱包博主「墙国蛙蛤蛤」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已进入了「大举报时代」,人们发表一切表达时都要小心翼翼。 「墙国蛙蛤蛤」说:大举报时代,民间民粹沸腾争相举报表忠心。没有敌人便创造新的敌人,于是一向「岁月静好」的House也成了侮辱抹黑人民子弟兵的敌对势力。预想接下来,一切有影射中共官方宣传话语体系嫌疑的梗都将逐步成为禁语。 「墙国蛙蛤蛤」警告,「民粹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这趟历史倒车会令外资、人才加速流走。 「墙国蛙蛤蛤」说:一旦民粹煽动起来,官方再想要平息,只会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战狼粉红们不断发威,在国内吓跑外资,加速精英移民步伐,在国外进一步恶化中国国际形像,煽动民粹的中共最终要自己吞下一切恶果。 周一,《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发文,呼吁公众给笑果文化和House反省和改进的机会,但很快被淹没在「民粹主义」狂潮里。 观察到事件的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贾葭认为,事件也会打击国内各行各业的信心,令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贾葭说:无限制的上纲上线,有点「养蛊反噬」。随意降低意识形态的容忍的话,你很多产业是没法发展的。你想这个时候胡锡进都变成「良心代表」了,那你这意识形态的阀门有多低啊。你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那就不要动辙文化执法大队就出来。 上周六(13日),笑果艺人House在演出中形容收养的两只野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其后, CGTN新媒体部主编和制片人举报其「侮辱人民子弟兵」。 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曾表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队伍。此 12字后成为解放军的口号。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3.【抢人才】港扩输入「人才清单」 遭批中门大开推高本地青年失业率 针对各行业出现「人手荒」,港府公布扩大输入「人才清单」,将涵盖专业由原有13项增至51项。有劳工界立法会议员质疑,扩大「人才清单」门槛低、人数无上限,如同「中门大开」,又指港府没有谘询业界下迟早「撞板」。 港府扩大「人才清单」,涵盖的专业由原来的13项增至51项,涵盖9个行业领域,包括创意产业、创新科技以及海事服务等,有关更新即时应用于现行的3项入境计划,分别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新增的「医疗服务」专业范畴涵盖13项工种,包括医生、牙医、护士、中医师、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发展及建造」则有11项工种,包括建筑专才、土木结构、屋宇装备和机电工程专才、屋宇、工料和土地测量等方面专才。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周三(17日)在立法会外会见传媒,他表示已检讨「人才清单」,而符合「人才」的要求,最起码要有大学毕业及一定工作年份;期望每年可吸引3.5万名海外专才来香港。 孙玉菡说:在人才方面,我们的绩效指标,即大家惯用的KPI,是一个大的KPI,大的即行政长官所说,在今年及未来2年,每一年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吸引到3万5千名海外专才来香港,而他们来香港不少于12个月。 孙玉菡表示,相关计划最主要是提供入境便利,而来港工作的牌照及工作要求不会同步放宽。他又以医疗专业为例,输入的专业人才如要在港执业,仍要符合相关的香港法例。 工联会4名立法会议员周三批评港府宣布计划前没有谘询劳工界,质疑计划门槛低、人数无上限。劳工界议员郭伟强形容目前是「中门大开」,令本地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限制本地雇员上流的机会。他又说,收到有行业反映,雇主可能因为有更多人才选择因而裁减本地人手,促请当局多谘询劳工界。 郭伟强说:扩大人才清单,大前题香港要「抢人才」,但是否就可以「中门大开」,不设任何门槛及把关?目前情况下政府因为没有把关、没有深思熟虑,如何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及上流,可以说是零。我们希望政府注意打工仔目前面对的情况,不能够因为「抢人才」,而甚么都不讨论。现在似乎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都是不打算与劳工界讨论,这迟早出现问题,迟早会「撞板」。 「人才清单」于2018年港府首次公布,并在同年8月起应用在「优才计划」,初时共有11项专业工种,后来再增至13项。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去年《施政报告》宣布将更新该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 至周二(16日),港府公布经检讨后,「人才清单」扩展至51项专业工种,除了加入新的职业,部分原有职业也有调整内容。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英前首相卓慧思访台 称「香港自由已被剥夺」不能允许台湾发生 事隔27年再有英国前首相访台,卓慧思(Liz Truss)周三(17日)访台期间发表演说,强调台湾位于自由民主奋战的前线,西方必须致力捍卫,她引用香港自由被剥夺为例,指不能允许台湾发生这种事。不过对于黎智英之子早前批评英政府未为其父一事强硬表态,卓慧思未正面回应,只说希望英国政府尽其所能帮助香港。 英国前首相、现任下议员卓慧思周二(16日)晚上抵台,由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亲自迎接,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行程。她抵台后在机场表示,这次能来台湾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在这个台湾面对威胁的关键时刻。 她行程第二天(17日)的重点,是上午应台湾智库「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邀请,在台北君悦酒店发表演讲。 25分钟的演讲围绕著台湾的民主与自由发展。卓慧思强调台湾是自由民主灯塔,位于自由民主奋战的前线,台湾很清楚目前的威胁。 卓慧思说:在台湾的你们知道威胁是甚么,你也知道替代的会是甚么,是暴政取代自由、是控制而非选择、是武断的决定而非适切的正义。你之所以知道这种威胁是甚么,是因为在 80 英里之外有一个极权主义政权,这是现实。 (You here in Taiwan know what the threat is, and you know what the alternative is. It’s tyranny, instead of freedom; it’s control, not choice; it’s arbitrary decisions made, rather than proper justice. The reason you know what that threat is, is only 80 miles away, there is a totalitarian regime where that is a reality.) 她透露今次访台是因为自己非常景仰台湾及其民众,希望更了解台湾,尽可能帮台湾持续取得成功。她认为西方必须致力捍卫自主台湾,并以具体措施给予支持。 中国威胁持续上升,特别在习近平掌权之下,强调要「祖国统一」,共机并经常绕台。卓慧思说从六四事件和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等等可见,自由被剥夺时社会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故此「我们不能允许这些再发生在台湾…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姑息讨好,抑或采取行动避免冲突。」 她并提到,当台湾自由受到威胁,台湾人民会挺身而出,「但台湾也需要自由世界盟友的支持,我是盟友之一,而且我要告诉你们,台湾在自由世界拥有很多很多朋友」,此话获全场听众鼓掌支持。 她强调,中国共产党正在与自由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斗争,而且与俄罗斯、伊朗和朝鲜联盟意图支配世界,这是思意识形态之争。有些人会说「我们不想要另一场冷战」,但中国已经选择如此、并在承平时期进行史上最大规模扩军,「我们唯一的选择是采取行动遏止冲突」。 于演讲后的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卓慧思如何看英国政府被批评未对英国公民、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遭关押强硬表态一事。卓慧思未作正面回应。 卓慧思说:当我担任外交大臣时,我们取消了英国法官在香港服务的资格,因为我们根本不相信香港法治会被遵循。所以是的,我相信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会尽其所能,但可悲的事实是,香港失去了自由,我们不希望看到其他任何地方失去自由。 她之后接受《中央社》专访时,直言根本不用跟中国谈判,并再次以香港作例子,指中英两国在早年就香港问题谈判后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但中国仍无视,最后更颁布《港版国安法》。她不讳言「跟中国谈判绝不可靠」,并指中国不会信守承诺,谈判没有好下场。 演讲上卓慧思也提及国防与经济方面,她表态希望英国政府支持台湾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同时否决中国成为CPTPP的成员。她说台湾加入CPTPP不仅会促进每年85亿英镑的英台贸易关系,更有助于跟台湾这个重要的民主国家建立进一步的经济关系和供应链韧性。她亦提出经济北约(economic NATO)的概念,认为西方国家应该组成经济联盟以对抗中国。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当所有G7国家和欧盟相加起来,经济体超过全球50%,是一股可观的力量,中国依旧非常仰赖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在中国尚未称霸全球经济前,西方国家应加强合作。 在国防上,她提到如果真的要防止南中国海发生冲突,就要切实展开军事和防务合作。 最后卓慧思以「你们的未来便是我们的未来」(your future is our future)作结。 外交部长吴钊燮、美国全球妇女议题无任所大使柯莉(Kelley Currie)、日本前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远景基金会董事长陈唐山、执行长赖怡忠今均出席这场演讲会并参与座谈。 是次五天访问行程中,卓慧思并将与台湾总统蔡英文及副总统赖清德会面。卓慧思是继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1992年与1996年访台后,睽违27年再有英国前首相来台访问。 另外,两名在台港人包括赴汤(原名:汤伟雄)及前中大学生会外务副会长罗子维,同日早上带同香港在殖民时期的「龙狮旗」,以及写上Sanction NSL Judges,Free Jimmy Lai(制裁国安法法官,释放黎智英)的横额,到达卓慧思发表演讲的会场外。 他们希望能亲身向卓慧思递交请愿信,该信的内容提及,希望卓慧思能说服跨党派议员及英国政府,谴责中共及港府剥夺黎智英和所有香港政治犯的政治权利、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并要求释放所有政治犯。他们也希望英国政府和议会能够与在英港人组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制定制裁侵害人权的港共官员名单。 赴汤认为,英国政府应进一步向中国施压,他指,不一定是为香港而做,而是为人权为民主自由而做。 赴汤说:我觉得到今天为止,英国没有真正做到可以施压中共政府,令他惧怕侵害人权后会受到任何后果,希望英国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罗子维则认为,英国在接收政治难民方面,及在制裁官员及法官方面都做得未够好。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同日发长篇声明表示不满,中方认为卓慧思访台有挑衅之意,抨击她与台独势力「沆瀣一气,试图挑动两岸对立与对抗、加剧两岸紧张态势」,「其行可鄙,其心可诛」。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5.【卓慧思访台】港人请愿盼英国政府「做得更多」 制裁国安法法官 周二(16日) 抵达台湾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卓慧思,周三(17日)将会就台湾的民主自由发表演讲。两名在台港人在会场外请愿,希望向卓慧思反映,期望英国政府为中共及香港政府打压人权而「做得更多」,包括制裁法官。 两名在台港人,包括赴汤(原名:汤伟雄)及前中大学生会外务副会长罗子维,早上到达卓慧思发表演讲的会场外,他们带同香港在殖民时期的「龙狮旗」,以及写上Sanction NSL Judges,Free Jimmy Lai(制裁国安法法官,释放黎智英)的横额到场。 他们希望能亲身向卓慧思递交请愿信,该信的内容提及,希望卓慧思能说服跨党派议员及英国政府,谴责中共及港府剥夺黎智英和所有香港政治犯的政治权利、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并要求释放所有政治犯。他们也希望英国政府和议会能够与在英港人组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制定制裁侵害人权的港共官员名单。 罗子维认为,英国政府可以做得更加多,例如在接收政治难民方面,及在制裁官员及法官方面都做得未够好。赴汤则认为,英国政府应进一步向中国施压,他指,不一定是为香港而做,而是为人权为民主自由而做。 可惜两人最后未能见到卓慧思,当面递交请愿信。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6.国民党总统选举终极定案 推新北市长侯友宜迎战赖清德 一直就由谁出选明年台湾总统选举迟疑不决的国民党,于周三(17日)中常会正式提名新北市长侯友宜上阵。意味将会是一场国民党侯友宜与民进党赖清德的对决。侯友宜表示,国际情势兵凶战危,台湾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必须政党轮替才能救台湾。侯友宜虽然赢得党内初选,但有民调显示,他的支持度仍输给赖清德。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中常会表示,根据科学数据和各地县市长、立委的共同意见,宣布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年总统选举。 他说:为了台湾人民能够过好日子,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团结。为了两岸的和平,国民党一定要重返执政,让我们大家放下小我,共同创造大我。为了全台湾的民众,我们一起团结努力,团结胜选。 侯友宜致词时,除了感谢国民党之外,亦感谢郭台铭的团结精神。他表示,要展现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参选就要胜选、团结国家、带给人民希望。 侯友宜说:现阶段我们的国家,在国际情势兵凶战危,国内冲突对立百废待举,让年轻人看不到未来。我们必须大魄大力再次让政党轮替,才能够救国家救台湾。 在国民党宣布侯友宜代表参选总统的同时,争取党内提名失败的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在脸书贴文,恭喜对方获得征召提名,代表国民党挑战2024总统大位。郭台铭指,侯友宜是国民党内最稳固的民意基石,由他承担更大的责任,是理所当然,也是国民党内最好的人选。 郭台铭重申,将信守承诺,尽最大努力支持侯友宜于大选胜出。 国民党随后亦公布综合全台民调比较,结果显示侯友宜以百分之37支持度,小输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0.9个百分点。 美丽岛电子报民调则显示,赖清德以百分之45支持度,胜过侯友宜的百分之39.3。不过,民调也显示,如果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和侯友宜搭档参选,两人目前以百分之46.6支持度,领先赖清德的百分之40.7。 民调专家戴立安接受本台访问指出,两岸关系将是这次大选重中之重,将左右未来民意支持度。侯友宜在两岸政策上未有太多表述,未来表态后会影响支持度,而赖清德台独倾向却深入民心,可能在选举后期产生不良影响。 他说:他(赖清德)也认知道这样的情况,他过去很明显的给民众鲜明的印象,他是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几个月前美丽岛民调也问民众,赖清德、侯友宜跟郭台铭,民众认为他们的统独立场是甚么,那个时候有过半的民众认为赖清德的统独立场是主张「台湾独立」的。 至于对香港政策,两党总统候选人尚未明确明态。台湾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接受本台访问认为,相对于民进党,国民党如果重返执政,对港人更不利,而且更不喜欢开放更多港人来台。 他认为:你说国民党执政,他对香港人好,那么多香港人来台湾,对他是不利的。大家都知,香港人不会支持国民党的,如果香港人在台湾拿到身分证,选票会投去哪里呢?一定不会投给国民党的。 今年66岁的侯友宜,出生于台湾嘉义,曾担任刑事警察局局长、警政署长、警察大学校长。2018年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苏贞昌当选新北市长,去年12月竞选连任成功。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7.「富察」被捕逾50天 国台办首披涉「煽颠」 台湾出版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李延贺)3月赴大陆探亲时被上海警方拘捕。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周三(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首度表示,李延贺涉犯的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已安排李延贺的妻子和他进行通话,强调会「保障李延贺的各项合法权利」。 李延贺被捕至今超过50天,案件终有细节。马晓光周三在记者会表示,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今年3月21日依法对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李延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他又指,办案单位已安排李延贺妻子在上海与其进行通话和通信,并将继续依法保障李延贺的各项合法权益。 被问到李延贺事件是否代表两岸在制度上有差异。马晓光说,这是涉嫌煽动违反国家安全事件,和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尊重台湾的社会制度,台湾同胞也应该尊重大陆的社会制度。」 马晓光强调,李延贺案是一个「个案」,犯有「煽动分裂国家罪」。他称广大台湾民众并没有这样的主观恶意和行为,所以不应该有任何对于两岸交流的疑虑,「我们欢迎鼓励广大台湾同胞来大陆从事正常的交流活动,并且持续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他又强调,任何主权国家的安全都是不容挑战,「不是你所谓自由、民主之名就能取代」。 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李延贺(笔名:富察)于197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后与台湾人结婚生子,搬到台湾定居,2009年在台湾成立八旗文化出版社,为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品牌。他今年3月赴中国后失联,遭中国以「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为由拘捕,在大陆失联至今已超过50天。据了解,「富察」今次回中国是要注销中国户籍并探亲。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香港法庭】马鞍山烧人案围观夫妇遭律政司上诉:指骂或引致暴力 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的马鞍山烧人事件,一对当时在场夫妇被控公众地方扰乱秩序罪,后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不服上诉,指原审裁判官未考虑涉案夫妇的指骂或引致暴力;答辩方反驳,若律政司的说法成立,应控告施袭者。法官听毕陈词后将择日颁下判词。 本案以案件呈述方式处理,上诉方为律政司司长,答辩人为原审时两名被告人陈海云及邝耀文,二人为夫妇,被控于2019年11月11日,在马鞍山公园连接马鞍山广场的行人天桥作出喧哗及扰乱秩序的行为,意图激使他人破坏社会安宁,或相当可能导致社会安宁被破坏。翻查资料,裁判官林希维于2020年8月时,裁定两人罪名不成立。 律政司一方今由高级检控官陈颖琛代表,陈词指两名答辩人虽然当时没有鼓吹暴力,但案件关键在于涉案被焚男子X,会否因两人的指骂及挑衅,从而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并因此构成「激使他人破坏社会安宁」。 律政司一方又在庭上播放片段,指案发时曾有一名男子阻止X追截黑衣人,惟X反扯著该男子衣领,至对方踢他才松手,又指X被在场人士指骂后,有人曾叫嚷称「讲还讲,唔好郁手」,可见X非「净系口讲,唔会郁手」,故两名答辩人指骂他「返大湾区啦」及「你走啦,中国人」等,或令当时情绪激动的X使用暴力,继而破坏社会安宁,而原审裁判官却忽略此可能性。 陈另指,原审裁判官没充分考虑案发时社会环境,指X当日敌众我寡,遭不同政见人士指骂并就2019年「非常非常敏感嘅话题」起争执,而两名答辩人当时所言,或可能加剧X与他人冲突,而有关人士在案发时社会环境下,相当可能对X造成威胁,而原审裁判官仅考虑X实际有否害怕受袭,没客观地评估X是否相当可能感到害怕,与控罪预防性质背道而驰,恳请法庭颁令把案件发还原审裁判官重新考虑。 代表两名答辩人的大律师伍頴珊回应,控方原审时未提及X可能会使用暴力,亦无就此向X提问,至今天才在庭上提出,批评做法有欠公允。伍亦指,若按律政司一方说法,如两名答辩人说话引致X施袭,却反而是两人作出扰乱秩序行为,遂反问:「似乎应该要俾人告嘅,会唔会系第一证人(X)呢?」 答辩方续指,即使X曾与他人拉扯,但整个过程只见口舌之争,法庭不能轻易达致X有机会动粗的结论,且原审裁判官已裁定围观者均是「动口不动手」,可见已考虑在场人士反应,交由原审裁判官重新考虑裁决,将对两名答辩人不公允。 资料显示,事发当日,X于马鞍山跟政见不同人士争执,与示威者追逐及互殴,其后遭淋易燃液后点火焚身。警方其后将焚烧案列作企图谋杀处理,并在翌年初通报,涉案两名男子已潜逃海外。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逾千一万毕业生将涌入市场 中国青年失业率创新高或再恶化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月16至24岁年轻人失业率达到20.4%,几乎是全国失业率的四倍。有经济学家指出,这个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在未来几个月还可能会进一步攀升,原因是今年夏天估计有1158万毕业生将涌入人力市场。 《彭博社》报道,即使经济增长从结束「清零」防疫后反弹,整体劳动力也下降,但中国失业率仍激增,这凸显经济在吸收劳动力方面殊不容易。报道引述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指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将在7月左右加大。」庞溟强调,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将较难找到工作。 失业率的上升增加了年轻人对其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挫折感和焦虑感。去年夏天,一些大学爆发了罕见的「白纸运动」,抗议当局长期实施清零封控,同时许多人也对个别行业的大规模裁员感到失望。 中国政府则进一步呼吁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同时还有其他迹象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步履蹒跚。国家统计局强调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包括工业产出、零售销售和固定投资等数据,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预期。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傅玲慧早前表示:「需要做出更多努力,稳定和扩大年轻人的就业。」中国官方《新华社》上月引述中国人社部部长王晓萍指,要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字节跳动前高层踢爆 TikTok偷内容及将香港民主相关短片降级 影音分享平台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一名前高层近日入禀美国三藩市法院,指控这间科技巨头存在「不法文化」,除了窃取竞争对手内容,推动贿赂监管官员外,还充当中共宣传工具,将支持香港民主抗争的内容降级。他更反驳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早向于美国国会的证供,直指该公司中国工程师能取得TikTok美国后台数据。 《纽约时报》报道,36岁的余尹涛(音)入禀三藩市法院,控告「字节跳动」不正当解雇。他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任职「字节跳动」美国业务的工程部主管。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3月于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作证时曾声称:「字节跳动不归中国政府所有或控制。」但根据余尹涛的诉讼状,「字节跳动」北京总部设有中共党组,负责监控该应用程式,「指导该公司如何推进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党组「对公司的所有数据都拥有最高访问权限,甚至存储在美国的数据」。 诉讼状中披露,TikTok创立初期,会从竞争对手Snapchat和Instagram复制短片和帖子,然后将之发布于TikTok;此外,为了催谷浏览量,「字节跳动」更不惜「大规模炮制虚假用户」,余尹涛说他曾向上级举报这种做法,但上级「不以为然」,还说这「没甚么大不了」。 至于该公司内部的「不法行为」,该诉讼声称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曾推动向负责互联网监管的中国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行贿。鲁炜在2018年被指控受贿并定罪,当时中国传媒报道了此案,但并未提及行贿人是谁。 诉讼还指控字节跳动负责开发中国版程序的工程师,将支持香港民主抗议的内容降级,同时给批评抗议的内容更多推荐。 联邦调查局局长雷伊(Christopher Wray)最近表示,TikTok「带来的国家安全隐患呼之欲出」。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20多个美国州份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上周五,「字节跳动」在一封电邮表示,「强烈反对我们认为是毫无依据的主张和指控」。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苹果中国籍工程师涉偷自动驾驶车技术 被美国调查后急逃返中国 美国周二(16日)宣布5宗技术盗窃案,涉及窃取技术使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受益。被起诉人士包括一名曾在苹果公司工作的中国工程师,他被指控窃取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和其他商业机密,然后逃往中国。 综合外电报道,美国司法部与商务部今年2月成立的「破坏性科技打击任务小组」(Disruptive Technology Strike Force)主责这类技术盗窃及违反制裁案件。据透露,加州法院已经起诉35岁的王维宝(音),他于2016年至2018年在苹果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王维宝在2018年被搜查住所后仅数小时,就逃离美国前往中国,他被指控从苹果公司窃取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和其他商业机密。 另据纽约南区的美国检察官威廉姆斯(Damian Williams)表示,39岁的乔湘江(音),又名乔.汉森(Joe Hansen),被指控违反美国制裁令,试图将等静压石墨送往伊朗,亦被控洗钱和银行欺诈罪, 乔湘江同样逃返中国。等静压石墨是一种高科技材料,用于制造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 在另一宗与中国有关的案件中,64岁的南加州男子李立明(音)于5月6日被捕,他被指控从他工作的两家美国公司,窃取智能制造技术,然后提供给中国的企业。这些先进技术被用于制造核潜艇和军用飞机的零件。起诉书中没有指明李立明所任职的美国公司。 美国官员又表示,司法部瓦解了一个,据称帮助俄罗斯情报部门获得敏感的美国军事技术和飞机零件的采购网络。 司法部国家安全司司长奥尔森(Matt Olsen)表示告诉记者:「我们在执行美国法律时保持警惕,以阻止敏感技术流向我们的外国对手。」「我们致力于尽我们所能,防止这些先进的工具落入外国对手的手中。」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2.庄文浩称曾跟加国安官员会晤三次 另两议员疑亦成中国恐吓目标 加拿大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及其香港家人遭受中国当局恐吓,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加拿大及中国互逐外交人员。作为当事人,庄文浩周二(16日)黄昏出席加国下议院程序和议院事务委员会作证,表示北京并非首次对他和他在香港的家人作出恐吓,并指他曾三次与加拿大安全情报局接触,概述了威胁事件始末。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则表示,除了庄文浩外,他们已联络了两名怀疑也受到中国恐吓的议员,其中一名是香港移民关慧贞(Jenny Kwan)。 《环球邮报》报道,庄文浩在听证会上表示,他不想谈论具体细节,但他相信中国特工是这些恐吓的幕后黑手。他说:「我收到的威胁,我相信可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具体我就不说了。」他又指「这是不止一次的威胁,其中一个事件涉及上一次联邦选举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其他事件是在联邦选举活动之外,涉及向我发出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我在国外旅行的威胁。」 他指与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这些会面发生在2021年8月5日、2022年2月25日和2022年7月18日。然而,庄文浩强调,他带给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讯息与中国外交官赵巍的活动无关;赵巍上周被驱逐出加拿大。据《环球邮报》5月1日报道,赵巍在2021年曾因庄文浩推动谴责中国于新疆推行「种族灭绝」而试图恐吓他及其香港家人。 庄文浩说,在他三次与加拿大安全情报局接触时,对方从未告诉他赵巍的目的是甚么。事实上,庄文浩说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在2021年6月24日向他提供了一份关于外国干涉加拿大内政的简报,但从未提及赵巍。庄文浩称,他是在《环球邮报》刊登了赵巍恐吓他和他在香港的家人的事情后才知道这个人。 过去一段时间,执政自由党政府一直面临著巨大的压力,要求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对抗中国对加拿大民主的干涉,包括试图干涉过去两次联邦选举。 就在庄文浩作证之前,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门迪西诺(Marco Mendicino)宣布,他已经正式指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调查并披露任何针对议员、其家人、工作人员或议会本身的外国威胁。门迪西诺先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将向部长通报任何与外国干涉议员的活动,以更好地处理和减轻这些威胁。」 门迪西诺还表示,要为那些代表外国活动的人士建立一个外国代理人登记册,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登记制度。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正在拟定一份可能被中国恐吓的议员名单,以便听取关于中国政治干预的简报,并且在庄文浩被告知他和他的家人是恐吓目标的一个多星期后,已经联络了两位反对派议员,分别是前保守党党魁奥图尔(Erin O'Toole),她是2021年选举中的总理候选人;以及一直直言不讳批评中国的新民主党议员关慧贞(Jenny Kwan)。 在他的证词中,庄文浩赞同由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向国会议员及下议院议长通报所有威胁事件的想法。他说,任何试图恐吓国会议员或参议员的人的名字都应该公开披露,即使是外交官。他说:「这将向加拿大境内任何将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发出一个明确的讯息,即议会将采取行动来保护其成员。」 庄文浩又说,他希望委员会查明为甚么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从未被告知赵巍对他的威胁。他指,总理的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Jody Thomas)告诉他,2021年加拿大公共安全部的报告已经发送给枢密院办公室和相关政府部门。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主任维格诺特(David Vigneault)也向庄文浩证实,在他向国会提出谴责中国在新疆地区的行动是种族灭绝的议案后,他和他的家人成为北京的目标。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3.【未普评论】调停俄乌战争,习近平到底图甚么?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十五个月,习近平承诺要调停这场战争。本周一(15日),习近平钦点的特使李辉在世界充满狐疑的眼光中,开始了中国所说的和平之旅。 对这个和平之旅,美欧起初并不看好。人们普遍怀疑,一个始终偏袒俄罗斯的国家怎能在俄乌双方扮演不偏不倚的公正角色?调停俄乌战争是个异常艰难的工作,习非要去做,到底是为了甚么?关于习的动机,目前有这样几种猜测:第一,北京斡旋俄乌冲突是为了重新定位中国在全球的角色,就像斡旋沙特和伊朗的矛盾一样,树立自己的全球大国形象,展示中国外交实力。 第二,中方派一个和普京关系不错、熟悉俄罗斯的李辉参与调停,是让普京放心。中国不希望普京输或输的太惨。多方新闻显示,乌克兰军方已为反攻做了数月准备,计划在年内「不可逆转地击败俄罗斯入侵者」,那时,普京可能凶多吉少。派这个李辉去,习进可攻退可守。换言之,成了功劳是习的,不成失败是李的。这是习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一贯做法,李辉能有甚么脾气? 第三,中国试图改善和欧洲的关系。毕竟,同时和美欧交恶,对北京而言,有难以承受之重。中国需要欧盟参与构建他的多极化世界,以对抗美国的单极霸权。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与各国的关系中,中国只对美国不假辞色,经常指名道姓地抨击。今年2月,美国警告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汪文斌立刻回呛,「美方没有资格对中方发号施令。我们也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 不过,欧美对习近平调停的态度有所改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初公开承认,中国有可能在俄乌和谈中发挥「非常有益」的作用。有专家分析说,美国立场的转变主要为了回应一些欧洲盟友的态度,因为这些盟友认为,习近平可能是唯一一位可以影响普京对俄乌战争看法的领导人。再有,中方呼吁各方克制,强调「核战没有赢家」,也确实是欧美诸国无法反对的。 那么,欧美为何对中国斡旋俄乌冲突从怀疑转变为开放?这可能是因为,1)欧美诸国为支援乌克兰打赢这场长达十五个月的战争而师老兵疲;2)美欧认为,习有特殊优势,可直接接触普京,在这方面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习;3)在调停的名义下,各方都先暂时熄火,就像剧场休息一样,演员和观众都喘口气。不过,可能更重要的是,美欧各国领袖都看出来了,习近平是在走钢线。 习近平非要以偏袒俄罗斯之身去拉架,似乎是进不得退不得。俄乌关系远比沙伊关系复杂,习近平能调停沙伊矛盾,却未必调停得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而俄乌双方对停火的态度,中国都知道。俄想要乌东,但乌克兰不会给;不给乌东,俄罗斯不会撤;北京不想让普京输,美国不想让他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让俄乌和谈很难看到曙光。那为甚么习近平还要「自找苦吃」呢? 如果从习近平的意愿、能力和资格几个方面看,也许能多少了解一些习为何「自找苦吃」。习近平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当一名呼风唤雨的角色。有人说,习如此热衷于调停,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改变俄乌战争的论述。此外,习近平对自己的能力超级自信,特别是在中东调停了沙伊之间的冲突之后,他的自信更是空前暴涨。至于资格,习长期偏袒俄罗斯的立场举世皆知。这也许就是为甚么中国在联合国4月底谴责俄罗斯的提案中,破天荒地投了赞成票。习近平可能想在调停上增加一点资格。 习近平图的仅仅是刷存在感,还是真的缔造和平?从他的动机、愿望、能力和资格看,他很难成就后者。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6日 1.港警疑用假社交帐户狙击泛民人士 评论:挑起社会矛盾 香港「初选案」审讯中披露港警国安处曾共用一个假名Facebook帐户,于戴耀廷的帖文留言「唔犯法都等天收啦你!!!!!」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后,该帐户随即消失。本台跟进了解,有关帐户疑似早于2016年已不时于社交平台狙击泛民人士;《国安法》生效后更于多位「初选案」被告帖文内辱骂对方。评论指港警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及挑起社会矛盾。 据「47人案」周一(16日)审讯,控方传召负责就该案搜证的驻守警方国安处警员冯小敏作供。冯小敏透露,警方内部以一个名为「邓奇」的Facebook帐户「搜证」;之后辩方展示戴耀廷一则于2020年7月14日的Facebook帖文,显示「邓奇」在该文留言称「唔犯法都等天收啦你!!!!!」。冯小敏供称「没印象」,但确认只有警员使用该帐户。 多间港媒报道,该留言者显示并非名为「邓奇」,而是「邓汉其」,不久该帐户就突然被删除。 本身是法律学者的时事评论员桑普接受本台访问,质疑若上述帐户属警方国安处用作「初选案」搜证,且是辩方庭上盘问证据之一,而案件仍在审讯中,该帐号「消失」,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 桑普说:是否被消灭了证据?当无申请封存资料,要靠大众截图处理?如果觉得公然坦荡、无违法,为何要删除?他们是执法机关,怕甚么? 本台跟进了解,据「Google网页存取」发现,涉事「邓汉其」帐户在「大专院校」一栏报称自己2014年9月7日开始「在理工大学读BTM」(建筑系),并有疑似一家3口合照,封面相片为日本热门动漫「灌篮」,惟其他内容已无法阅览。 据港网媒《独立媒体》周一(16日)报道,该帐户共有5名「朋友」,包括「LaLa Angela」、「Mongena Liu」、「龙龙」、「Roby Pranata」及「Satirah Kiox」,另曾赞好多个专页,包括黄店「3C维修工作室」、「中国移动」、「Rolex」,以及2个疑似是「内容农场」专页,包括「Taipei豪情Club」及「笑到你仆街」。而「3C维修工作室」东主赖振邦在2020年9月被捕后,一直还押至今,他被律政司首次引用《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措施)条例》控告,一旦罪成最高可判囚终身。 本台综合搜索结果和网民资料,发现该「邓汉其」帐户疑似至少早于2016年就「出动」,于Facebook针对黄之锋等人留言。当时香港「雨伞革命」发生后2年,黄之锋在国际声名大噪,刚与学联前秘书长罗冠聪等人成立「香港众志」数月,就频频赴国外参与政治论坛,同时亦成为亲中及建制阵营狙击对象。 「邓汉其」的留言最早见于2016年10月5日。当时黄之锋拟出访泰国时,突被泰国禁锢逾10小时并被拒入境,罗冠聪以时任立法会议员身分在Facebook帖文谴责事件。「邓汉其」就留言称:「峰(锋)哥仔,一于拉大队过去围佢地(哋)!占领机场!我撑硬你!」 而黄之锋曾于2016年11月30日帖文写道:「好耐冇试过咁早起身」,「邓汉其」则留言称:「你不务正业梗系唔洗日日早起身啦仆街仔,香港好多人要一早起身返工架,你老母」。当时黄刚与新加坡社运人士联络,拟举行网络论坛。 2017年4月,罗冠聪曾就点评电影《树大招风》被内地封杀,「邓汉其」留言:「咁暴动,你点睇呀?」 再于2019年中反修例运动时,「邓汉其」于2010年8月23日在前众志有关呼吁学生9月2日罢课的帖文留言,指「你班垃圾」、「罢课同你争取嘅嘢有乜关系?」 2019年10月8日,罗冠聪曾转发前《苹果日报》有关「200消防救护联署声明:与港人同行,耻与警暴为伍」的报道;「邓汉其」留言称:「但系成个消防,得200人咋喎…仲支持佢地吗?」 2020年6月18日,前民阵召集人岑子杰以社工身分网上发帖文,声援在反修例运动被捕的前社工刘家栋。「邓汉其」留言称:「犯法,破坏变成社工天职,可悲。」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6月《港区国安法》生效后,「邓汉其」的留言就变得更活跃。其中,于同年7月就有至少6次针对多位「初选案」被告的帖文留言,其中包括前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余慧明在同年7月5日关于初选街站时间表的帖文,「邓汉其」留言:「加油呀!肥婆」;前香港东区区议员徐子见同日关于初选街站帖文,「邓汉其」留言:「好心就唔好开口埋口讲咩『良知』啦!!!!!!!!」。 已流亡的张昆阳分别于同年7月13日帖文嘲讽「中国制裁美国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等人」,「邓汉其」针对前《立场新闻》董事、歌手何韵诗在该帖文留言:「好心你啦何搵屎,你仲未死嘅咩?」;前香港黄大仙区议员施德来于同年7月27日批评港府禁堂食防疫,「邓汉其」留言:「咁你有咩好提议呢?」大律师刘伟聪同年7月30日批评港府防疫朝令夕改,「邓汉其」留言:「咪就系怕你地出嚟暴动罗!!!!!」;同年9月8日,「3C维修工作室」公布东主被捕消息时,「邓汉其」留言转发《东网》有关「快必」被控煽动文字罪的报道。 对于社会上不少意见质疑,港府「国安」开支拨款高达80亿港元,部分却用于「网上谩骂」;亦有人不满警方在网上的言行,桑普指,若国安执法机关利用「邓汉其」到处留言,又质疑言论属「主动挑起社会矛盾」,部分更有一定「煽惑意图」,似乎超出「搜证」等公务应有范围,严重损害港警形象,甚至踩法律界线。 桑普说:用假名做事,其实与中国一些内容农场做法相似,远超出香港警察、香港政府、香港国安的事。有策略的行动、挑衅,不只是如「五毛」一样发文赚钱般简单,而是激起大家怨怼。按香港现有法律,是否激化了社会矛盾?亦会引起寒蝉效应,向公众传达国安正观察你网上一言一行。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周一(15日)出席扑灭罪行委员会会议后,被港媒问及有否指引规管警员网上言行,他仅称「不评论正在审理的案件」,但强调「警员所有行动均跟据法律进行」。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中国成污染超级大国 分析:经济下滑只能重走老路 中国公布最新数据,青年失业率升破20%,4月零售额、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低于预期,央行坚称中国未出现通缩,且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但另一方面,芬兰非政府组织「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最新报告指出,中国今年第一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历来单季最高纪录,是全球头号污染国家。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正走回头路,依赖成本低但污染大的能源,恐中离「碳中和」目标愈走愈远。 这份报告发表于英国气候新闻网站《碳简报》(Carbon Brief)。网站引述芬兰非政府组织「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上周五(12日)公布,与去年相比,中国2023年前3个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创下超过30亿公吨的历史新高。 报告的作者劳里.糜伟(Lauri Myllyvirta)和中国分析师齐秦(Qi Qin)在报告预料,今年度中国碳排放量势必创下新高:「展望今年剩馀时间,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意味著中国的排放量,可能会在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2021年的峰值。」 报告分析,这增长是由于中国年初解除防疫限制后,经济开始反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刺激措施,以及降雨量少和持续乾旱导致水力发电疲软所致的。碳排放量增长的第二大原因是建筑材料产量增加,主要是钢铁和水泥。 不过,中国碳排量增加的趋势备受全球关注,令人质疑中国近年致力改善的空气质素,恐怕会走上回头路,尤其是在北京。2021年,中国官方订下2030年为该国碳排量最高的年份,之后逐年下降,并在2060年达到「零碳排」。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碳排量增加,却未能如实反映在中国的经济表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16日)发表的最新经济数据,远逊市场预期,显示内地经济受出口疲弱影响。其中,工业生产表现令人失望,4月按年增长5.6%,按月仅录得0.12%增长,逊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0.9%。 另外,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12日)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的通胀率,连续第3个月回落,同比仅上涨0.1。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周二(16日)对本台指出,官方数据反映通货膨胀率下跌,产品在市场难以销售,亦导致工业生产表现疲弱。而疫情后中国经济仍未走出衰退期,整体表现受第二产业拖累,相信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相当大的难关。 司令说:中国如果要靠工业,中国政府现在是束手无策的,只能依靠传统大水漫灌,搞工业让经济上升,只能依靠这种方法让经济增长,但由于这个增长动力是有限的,无法抵销整个中国经济巨轮严重下沉的情况。 外界关注,近年中国核电厂全速发展,新能源车大行其道,天然气使用增加,惟中国碳排量不降反大升,污染问题为何仍然严重? 司令指出,事实上中国仍依靠传统煤电,来支撑整个中国工业经济,不管公共或民用都依靠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模式,因此中国与「碳中和」目标愈来愈远。 司令说:整个中国现在如果想促进整个工业经济领域发展,势必大量依赖对于能源的巨大增长需求,煤电带来的污染,可以说是所有发电模式中最严重。我们不能依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就认为,现在中国核电好像超过法国传统核电大国的水平,事实上中国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在能源供给上的清洁度。 中国近年积极建设新能源,包括北京在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声称期望在2025年之前拥有新能源70GW的运营装机和30GW 在建装机容量。 记者:董舒悦/Subel Rai Bhandari(英文组)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3.中国说话不算数 德政府认定中国海外警察仍在运作 在美国抓捕多名中国海外非法警察之际,中国却似乎无意关闭在德国及欧盟的警察网络。德国官方发言人透露,虽然中国政府在年初承诺不会在德国境内开展警务工作,但中国的非法警务活动仍然存在,这将使德国新执政联盟重新评估仍未出台的对华政策。 德国外交部和内政部周一(15日)表示,尽管北京已于今年2月份向德方保证会关闭警侨驿站,但目前仍在德国领土上开展非法警察活动。 德国联邦内政部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国安全当局继续认为,在德国仍然有两个所谓的中国海外警察局。 这位发言人还进一步表示:这些受到质疑的「警局」不是固定的场所,而是移动性「设施」,一些中国公民和非中国公民代表北京开展警察活动。 去年11月初,德国外交部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它们立即关闭这些侵犯德国主权的非法警侨驿站。当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回覆称:保证没有这类活动。 去年12月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米歇尔利斯(Andreas Michaelis)回覆议会质询时表示: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向中国驻德大使馆明确提出,不会容忍侵犯德国主权的行为,并仍在就此与中方交涉。 德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周一表示:中国方面2月初回应称,这些中方所称的「警侨驿站」已经关闭。这位发言人还补充道:柏林仍在与北京交涉解决该问题。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德国执行主任穆勒(Kai Müller)向本台表示:中国政府通过所谓的「警察局」在德国开展的隐蔽活动非常令人担忧。 我相信即使是「警察局」这个词也是一种委婉说法。 大家应该清楚我们说的是甚么,这些针对反对中共的旅德华人的行动更像是「斯塔西」式的恐吓、骚扰、颠覆和勒索, 这必须停止! 流亡荷兰的中国年轻异议人士王靖渝去年11月22日到柏林报警,因为对其持续进行死亡威胁、骚扰的人中,有至少两人居住在德国。此前,一名自称中国海外警局志愿者的德国华人超市管理人员,前往海牙威胁王靖渝时被荷兰警方拘捕。 王靖渝向本台表示,德国能够意识到中国海外警察依然在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进展,但相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仅有同中方的交涉远远不够,应该就此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王靖渝说:从我个人的案子上来说,德国、荷兰警方能够确定至少有两个嫌疑人是来自德国的,有一个人就是德国一个中国超市的管理(人员)。它们接受中国政府或中国大使馆的指派,对我、其他异议人士或记者进行骚扰。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所谓的海外警察局,可能不是正经的办公地点,可能是流动的。但我觉得德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去交涉是远远不够的,它们应该像美国或者加拿大一样,派遣执法部门去搜查、逮捕这些海外警察。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秘书长Amy 是去年六四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她在这场位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前的活动中被一名华人男子拍照,其后再遭该男子骚扰、试图跟踪,她就此向德国警方报案;今年4月,德国国会议员向她和另外的受害人了解相关情况。 Amy说:我们知道在德国确实是有异见人士被追踪、骚扰、甚至恐吓的个案;而我们亦知道当事人曾经有向德国警方要求协助及报案。我们希望德国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警方,重视这些案件,保障受害人的基本人权,让他们可以在免于恐惧的情况下继续正常的生活。 法国华人独立导演、时评人王龙蒙也在不久前向法国当局提交了一份中国海外非法警局在法国活动的报告,预计法国也很快启动应对行动。他认为中国海外非法警局这一挑衅他国主权的行为,使得欧盟国家对华政策转向强硬。 王龙蒙说:中国海外警察局最早应该是一些省市,执行习近平对外扩张战略的政治工程,后来中国驻外使馆利用这些组织监控、打压在海外的华人异见人士,这个组织已日渐成形,中共不会轻易收手。也正是因为这个直接侵犯到他国国家主权的动作,让即使是对中国非常绥靖的德国也忍无可忍,也迫使德国必须重新评估对华政策时,转向强硬。 去年9月,「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发表报告揭露中共当局在全球各国设立非法警侨驿站,其中德国有两家。但德国远不止这两家,据德国华文报纸《华商报》于2021年1月曾发文,称浙江丽水公安局在全球设立「警侨驿站」,其中德国有5家。在「保护卫士」引发关注后,该报删除了该内容。 本台数次拨打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政治处、新闻处的电话,无人应答。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4.安徽母绑上二幼女投河死 大陆血案频发一周内已致数十死伤 仅过去一周内大陆发生为人所知的六宗惨剧,最近一宗发生在安徽岳西,一名母亲捆绑两幼女双手后一起投河死亡,当地官方疑隐瞒不果,警方终于在两日后证实事件但拒谈原因。有死者邻居向本台透露,死者一家受疫情封控影响生意不景,家庭不和及重男轻女等因素下,可能最终令其走上绝路。观察者强调目前中国社会失衡,官方无力解决问题,只是不停提升封锁和管控。 上周五(12日)晚,岳西县一名年轻的母亲王某某带著分别8岁和2岁的女儿到距家约500米的衙前河东山桥上,把孩子和自己的双手绑上一同投河。翌日早上,三人的遗体浮出水面,震惊了整个县城。两天之后,外界才终于得悉这宗惨剧。当地警方周一(15日)通报透露王某某已于2020年离婚,但仍同住,不确定死因是否和家庭矛盾有关。 岳西县官方则拒绝对此发表更多的说明。本台记者拨打多个岳西县政府部门的电话后发现,来自海外的电话疑似已被定点封锁,自动语音称,这些电话没有接听许可权。 大陆网民质疑官方压住消息两天,直到纸包不住火,才发布语焉不详的通报。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媒体人告诉本台记者,惨案反映的是近年民间真实的绝望情绪。但在高压之下,没人尝试了解悲剧的原因。体制内媒体自我审查,主动避开敏感事件,而民间则完全没有能力进行基本事实呈现。 他说:很悲惨,只能说人间惨剧吧。肯定是这个国家出了问题。这个社会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矛盾,人人都过得不舒服,大家本来都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你不知道是哪根稻草压垮了骆驼。这么大一件事情,没有声音,没有人去挖掘真相。这就是现在这个国家的常态呀。这种事太多呀,我也不是救世主啊,我也没那个能耐,每件事我都去追踪。 对于惨剧背后的原因,坊间有传,投河的母亲王某某因为没有生男孩而被歧视,家庭不和,自己又无生计,种种艰难,于是选择和孩子一起寻死。 有死者邻居向本台记者确认,死者生前与丈夫不和。王某某一家经营一家眼镜连锁加盟店,但和大多数服务行业一样,三年疫情管控令生意受到重创。面对困境的不止王某某一家,其所在的金翠兰社区,一些人为了生计,将自己的房间分租,以获得一些补贴。而本身就处于弱势的王某,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这可能导致她最终走上绝路。 她说:就网上说的那些,跟我们知道的是一样的。我只知道他老公那个眼镜店开在思源学校那里嘛。思源实验学校后门有一个眼镜店,就是她家开的。因为我们是第二天上班的事后,看见那个河边很多人围著,然后才知道的。 本台记者多次拨打王某某前夫的电话,但手机已经关机。本台记者留言,但一直没收到回馈。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近一周内,中国已至少发生5起惨烈的血案。上周三(10日),山东济南教师怒杀村支书一家三口后自杀;上周四(17日),辽宁丹东东港马岗村村民因土地纠纷持刀致11人死亡;上周五(12日)发生在广东中山的装卸车当街撞击过往车辆,以及重庆当街砍人事件,都遭全面封杀,连具体的伤亡数字亦没公开;上周六(13日),山西吕梁兴县郭某某持刀致7死11伤,其中包括警务人员。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多伦多港人办展览延续发声:不能让恐惧渗透加拿大 香港的艺术表达空间在《国安法》下日渐收窄,政治漫画家尊子专栏遭停载,多位创作人的作品相继被公共图书馆下架之际,五名加拿大港人艺术家在刚过去的周末举办香港人艺术展,期望在海外延续香港人的创作自由。 艺术展览「Revolution in Color颠倒黑白」由5位驻多伦多的香港艺术家HUMA、Ricker Choi、黄丽文(Fiona Yellow)、Planet Sponge、RockFrogger 合办,于多伦多费尔围公共图书馆举行,吸引300名港人到场参观。 艺术家Ricker在揭幕介绍点题作「颠倒黑白」时说,希望透过举办今次艺术展,提醒大家切勿灰心。 Ricker说:狮子山被政权颠倒,但希望大家仍记得2019年《因为爱所以革命》这套纪录片的其中一幕,在维园6月的一场大游行,好像自由女神一样屹立不倒,大家毋忘初心。 参展的Fiona指,面对政权打压艺术创作自由,抗争精神在海外无限延续。 她说:尊子应该是香港最后一名抗争的插画师,连他也不能再在明报刊登,但我们仍见到这类创作已经散落世界各地,我们见到阿涂的作品在英国会有,VA Wong Sir在台湾有艺术展,还有很多包括Ricker也继续去做创作,我只不过觉得香港(政府)实在太幼稚。 展览除展出他们的画作外,亦邀请新移民的香港音乐人演出原创歌曲,以共同将香港人的艺术创作遍地开花。其中一名音乐人Perry接受本台访问时说,自己移居多伦多接近两年,其间创作的歌曲《Inside of me》便是由Ricker的画作中取得灵感,然后透过音乐延续。 Perry说:都正寻求,自己身为香港人,感觉到(在多伦多)开始习惯,开始会有同化、融入,是一件好事,但那种伤痛我觉得是需要转化,艺术是可以令香港人这条路可以继续伸延下去,所以就开始读音乐、作曲。 作品第一次公开展出的Perry指,今次艺术展令他非常感动。Perry又指自己都曾收到学校教授提醒,指即使身处加拿大,创作抗争歌曲亦非完全安全,但他认为离散港人更须要继续发声,不能让恐惧渗透到加拿大。 Perry说:我自己很有感觉,我自己比起刚刚来(多伦多)时那种伤痛是有少少转化,见到这一次的展览,我觉得香港人的身份会慢慢地继续深入下去我们的心里面。 有到场观展的香港新移民表示,这类艺术展为离散港人提供了宣泄情绪的出口。同时海外港人的积极参与,对主办方是很大的鼓励,也可鼓舞更多港人继续在海外筹办不同的抗争活动。 新移民加拿大港人说:对于香港人来说,在多伦多其实没甚么出口,除了一些定期活动,好像612、721、831外,其实平日基本上这边没甚么人会做这些活动。有这些画展,其实不单是老华侨,也适合刚来到的朋友,他们不是忘记了,但他已经无一个方法可以在这里去再记得,有不同的画展可提醒大家,即使只是「打咭」也好,我觉得也是一种宣泄方法」。 展览现场亦义卖艺术家的画作制成的明信片,为细叶榕人道支援基金筹款,支援香港的在囚抗争者。 记者:胡彗蓝(多伦多) 责编:潘加晴 网编:毕子默 6.【47人案】控方传召证人毕 案件押至月底再讯处理法律争议 香港「初选案」周二(16日)续审, 4名警员被传召作供,他们分别从Facebook,《苹果》、《立场》和《明报》等媒体搜证。聆讯押后至月底再续,以处理有关「共谋者原则」及有被告反对匿名证人X所摄片段和录音呈堂的争议。 本案踏入第58日审讯,由控方传召的第8至11名证人均为警务处国安处警员,分别为警员黎启东、警长梁乐文、警员梁晋荣及警长王锡辉,其中黎启东供称自己于2021年2月10日收到指示,到湾仔警察总部,从《立场新闻》前总编辑锺沛权手上,接收有关民主动力广告的文件,当中包括WhatsApp记录、电邮记录及单据等,签收后他要求锺录取一份提供文件的口供但遭拒绝。代表何桂楠的大律师Trevor Beel就提问,有关文件是否藉「提交物料令」而取得,黎表示同意,但指自己没有看过「提交物料令」的文本,亦不知该命令是何时送递至《立场新闻》。对于「提交物料令」列明需在7天内送递,及要求提交由6月9日起的资料,黎均指不清楚相关事宜。 梁乐文就供称自己负责何桂蓝与「35+初选」相关的Facebook帖文截图,因见Facebook帐号有「蓝tick」而相信为何桂蓝所使用的帐号;梁晋荣则负责搜集及保存戴耀廷在《苹果日报》及《明报》刊登的文章,搜寻范围由2019年中旬至2020年「35+初选」举行时,惟并没特定搜寻哪些文章;王锡辉就供称,自己于2021年2月25日在湾仔警署接收由壹传媒及《苹果日报》根据「提交物料令」而由律师楼职员代表交出的一只DVD光碟,内有约200页涉及「35+初选」的文件,而他对文件详情及「提交物料令」均不清楚。 需先处理「共谋者原则」法律争议 控辩下周存档陈词 至于控方第12名证人,为2021年1月6日时隶属反黑组的警员黄柏烽,他在庭上供称,按指示到何桂蓝家中拘捕对方,而在出发前曾收到涉及拘捕内容的文件。何桂蓝的代表大律师Trevor Beel就指,黄执行拘捕时之说话内容,提及何涉及参与「35+初选」,以达成戴耀廷在《苹果日报》提倡的「揽炒十步」等,问黄当时是否有「揽炒十步」的文章复本在身;黄回应指没有。Beel再向黄提问,是否知道自己当时在说甚么?黄回应称不知道,若何当时问及「揽炒十步」,他会转问上司。 控方代表、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之后指,控方已完成传召所有控方证人,并接近完成控方案情,并指法庭裁定是否表证成立前,将需会先处理有关「共谋者原则」的相关法律争议。另外,亦需处理就何桂蓝的代表大律师Trevor Beel反对匿名证人X所摄录的片段和录音呈堂之争议,控辩双方将在下周存档相关书面陈词及回覆,并于5月29日再作口头陈词。而代表黄碧云及林卓廷的大律师沈士文就透露,辩方有意就「共谋者原则」的法律争议,准备一份联合书面陈词,另其他被告,亦可能另准备个别陈词。聆讯将押后至5月29日再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7.【香港法庭】记协主席陈朗升阻差办公 警称曾多次警告遭辨方质疑 香港记协主席、网媒「Channel C」副采访主任陈朗升被控阻差办公罪,案件周二(16日)开审。涉案女警称案发时曾3次出示委任证表露身份、2次解释截查原因、及2次要求被告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辩方质疑女警说法,指据闭路电视片段,两人对话只有15秒。 陈朗升被控「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员」及交替控罪、阻碍公职人员罪,控罪指他于2020年9月7日,在旺角奶路臣街38号麦花臣场馆外,故意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即女警员26781;交替控罪的「阻碍公职人员」罪则为同日同地阻碍女警员26781执行公务。 涉事女警梁敏仪在庭上供称,在案发当日穿便装于麦花臣场馆附近一带当值,进行公众活动管理工作,因该处举行朗屏邨的业主大会,预计有逾百人出席,并称收到情报有人在网上鼓吹媒体和居民举牌,警方因而认为有相当可能发生混乱。她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与队员到达现场,与另一男警22256一同巡逻,其间见到两名男子于奶路臣街「打斜过马路」走向麦花臣场馆,其中一人背黑色大背囊,另一人(陈朗升)则背及按著斜背袋,因觉得陈有机会进入麦花臣场馆进行示威活动,故引起其注意,随即上前截停二人,而男警向另一人出示委任证表露身份,她则向陈出示委任证表露身份,并称是根据《警察条例》截查陈,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明文件。 梁续指,当时陈同一时间反问她「你点解要搜我?」而她就指回见对方「斜cut过嚟,又㩒住个袋」,要求陈出示身份证明文件,惟陈就追问她「你守边度?」她就回答「旺角警区活动管理组」,并再著陈出示身份证明文件,她并见对方情绪「非常激动、大吵大闹」及续问「你点解要搜我,你守边度?」她于是再次回答「旺角警区活动管理组」及解释搜查原因,又再表示自己驻守旺角警区活动管理组,及再要求陈出示身份证明文件。 梁供称,她其后向陈发出警告,指对方或已构成阻差办公,而陈被警告后仍情绪激动,其后警员11130及署理警长58490到达她身旁,她向署理警长表示已向陈出示委任证及解释截查原因和已警告陈,但陈仍没有出示身份证。梁又指,陈之后在袋中取出银包及拿出一个银色卡套,遂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但陈只拿著卡套「一路咁挥」,又向在场其他警员逐个重复问对方「你守边度、你守边度」。 梁指另一警员之后向陈发出阻差办公警告,陈并没有理会且情绪愈来愈高涨及激动,警员随后开启随身摄录机,其间另一警署警长张青龙(音译)到场,著众人退后不要阻碍街上途人,又著陈不要再大吵大闹并引起途人围观,及先后向陈两度发出警告,指陈涉在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惟陈没有理会,更一度用手指指向张,故她著陈冷静,其后张著在场警员以涉嫌阻差办公及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罪拘捕陈并上手铐。梁指出,她自己曾3次向陈出示委任证、2次解释截查原因及2度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明文件。 辩方其后盘问该名女警,指她在案发当日录取一份证人供词,及在12日后再录取另一供词,女警指第二份证供是在阅读自己的记事本后回想起的事情,再作补充,没有「扩大」证供,写的都是事实,又指有些事情当刻记不起,现时则记得。 辩方就指出,女警在其证供中均称只出示过两次委任证,但今天在庭上却称曾出示3次,而在庭上提及「收到情报」和会有逾百人出席活动的说法,并没记录在记事本上。女警回应,一般不会在记事本记录情报,但主控提问下有相关印象。 辩方其后向女警指出辩方案情,指她当时一走近被告便称「先生,身份证丫」,当时被告曾问她「你系差人?咩名咩number?守边度?咩原因查我?」但她没有回答,只很快展示一次委任证,其后被告重复相同问题,她再出示委任证并重复「先生,身份证」,由于她没回答问题,被告遂再重复问题,她则第3次出示委任证,而被告当时没有情绪激动或大吵大闹,惟女警一概表示不同意。 辩方之后指出,根据案发现场的闭路电视片段,女警与被告的对话时间只有15秒,辩方随即在庭上快速读出女警指称在出示委任证前与陈的对话,共花24秒时间,并指两人的对话虽然可能重叠,以及读出的内容包括部分描述,但仍不可能在15秒内发生,女警同样表示不同意。 辩方续指,被告当时在拿出银色卡套时,曾向女警表示自己正拿身份证出来,又向对方称如果是警员,应该戴起委任证执行职务,其间另一警员则问被告为何不早点拿出身份证,陈就解释因不知道女警身份,并提及自己曾被人在网上公开身份证,故要先确认警员身份,而拿卡套指向军装警员与穿便装的女警,是指两人衣著有别,非情绪激动。女警再一概表示不同意。 至于穿便衣的警署警长张青龙到场著众人退后免阻碍途人,辩方指被告当时指街上没有人,因此没阻碍他人,并问张的编号及所属单位,故才出现片段中,张拿出委任证;而陈亦曾向在场另一警员称女警没有回答驻守单位,此时女警才透露自己是旺角警署的公众活动组,故张青龙到场时才会说出「你又系公众活动组?」但梁一概不同意。辩方最后指,被告当时忙于回应军装警员,因而未及出示身份证,女警再一概表示不同意,并表示事前不认识被告,不知道他是记者或记协主席。聆讯周三(17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泰国选举】皮塔置人权于国际政策核心 曾扬言改善对台关系 泰国周日举行大选,在野前进党党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宣布胜出,并扬言准备组建新政府。皮塔对中国的态度跟巴育(Prayuth Chan-ocha)有明显不同,他明确反对缅甸军人发动政变,反对泰国购买中国疫苗,把尊重人权放在国际政策的核心;此外,皮塔在竞选期间曾表态称要改善对台关系;因此,有分析认为,皮塔真的当选,「对中国不会是好消息」。 泰国选委会周一(15日)表示,将在60天内宣布正式选举结果。不过,在泰国国会下议院选举中获得选票数和下议院席位数领先的皮塔,已经宣布前进党在此次选举中获胜,已经做好组建新一届政府的准备,自己也已准备好担任总理一职。但皮塔若要当选总理仍有阻碍,因参议院250席由军方把持,若要独立组阁,必须得在众议院赢得376席。若皮塔当上泰国新一届总理,他将会是继北韩和芬兰后,全球第三名80后领导人。 相比中国,皮塔更倾向和台湾建立关系。他接受台湾公视专访时表示,他们曾经和台积电代表当面谈过,如果可以顺利执政,希望能增进与台湾的关系,并参考台湾模式调整泰国的产业结构。 皮塔对中国的态度跟巴育有明显不同。当2021年2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之时,皮塔对缅甸军政府作出严厉批评,并与泰国政府的官方立场保持距离;但以巴育为首的泰国政府,就一直通过秘密外交推动解决危机,一方面是担心冲突可能对边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担心刺激中国,因中国或多或少地公开支持缅甸军方。 此外,皮塔过去曾大声疾呼,要求巴育政府停止购买中国疫苗。最重要的是,这位可能的未来总理虽然拒绝公开表态支持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但他把尊重人权放在国际政策的核心。皮塔最近在接受《标准报》采访时说:「国际关系不是选择一个领域,而是选择原则。」他并承诺「促进基本人权将是泰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皮塔在本届泰国总理候选人中学历最高,他从小在纽西兰留学,大学回国就读泰国法政大学商业和会计(金融和银行)系,并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毕业后皮塔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奖学金,更成为首位获得哈佛国际学生奖学金的泰国人。学历优异的他,毕业于哈佛公共管理(MPA)硕士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管理(MBA)硕士。 皮塔父亲曾是泰国农业和合作部顾问,他在皮塔25岁就读硕士期间不幸去世,皮塔也因此返回泰国接手家族生意CEO Agrifood Co.,Ltd,并在两年后回到美国继续硕士课程。在2017至2018年,皮塔被委任为Grab Thailand的执行理事,2018年加入泰国未来前进党(Future Forward Party),2019年成功获选为国会议员代表。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美驻日大使:七国集团峰会将出台具体办法 联合应对中国经济胁迫 今年七大工业国家集团(G7)领导人峰会将于周五(19)至周日(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周二(16日)透露,七国集团正在制定具体的合作方式,应对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 伊曼纽尔在周二(16日)发布的一条推文中说:「(我们)不仅仅是期待关于经济胁迫的表态和公报,(我们)期待行动。」又说:「七国集团成员正在研究办法,以遏制和抵御中国的经济恐吓和报复。」 外界预料,中国的「经济胁迫」将成为七国集团峰会的焦点议程。七国集团包括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欧盟以及美国和日本。该集团的贸易部长们上个月对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表示「严重关切」,并表示七国将探讨联合应对措施。 《彭博社》报道,美国和欧洲国家就如何应对中国「经济胁迫」仍未取得共识。美国主张七国集团国家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而欧洲国家则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协调和对胁迫行为的一般性警告上。 这场辩论反映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所面临的困境,即当他们的供应链与中国保持如此紧密的联系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因七国集团国家在一些关键领域,都以某种方式依赖中国商品。 北京被指责利用贸易政策来针对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就此,日本已经邀请两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参加峰会的扩大会议,而中国就一再回击关于「胁迫」的指控。 另据日本放送协会(NHK)周二报道,七国集团的谈判人员正起草一项《联合声明》,承诺支持被「经济胁迫」的国家。除了《联合声明》外,峰会预计将产生另一份关于应对「经济胁迫」的实质方案文件。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0.美报告严厉批中国践踏宗教自由 逾2600人因信仰监禁 美国国务院周一(15日)发表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指宗教自由在世界各地受到无情践踏,特别是在国务院称为特别关注的国家,包括中国、伊朗、俄罗斯、缅甸等国。在有关中国的部分,报告指中国政府共监禁了2649名行使宗教或信仰自由权利的人。 《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旨在回顾2022年全球宗教自由状况。在中国部分,报告引述宗教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传媒报道指出,中国政府继续对宗教团体进行控制,限制其认为威胁到国家或中国共产党利益的宗教信徒的活动和个人自由。报告提到,非政府组织和传媒继续报道在押人员的死亡情况,以及政府对已登记和未登记的宗教团体的信徒进行酷刑、身体虐待、逮捕、失踪、拘留、判刑、强制灌输中共意识形态。 美国国务院又指,在过去一年,因宗教信仰而被监禁的人,估计从几千人到超过一万人不等。非政府组织「人权无国界」估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政府共监禁了2649名行使宗教或信仰自由权利的人。 报告亦指出,去年3月1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生效,禁止未经授权的国内网上宗教内容,并禁止海外组织和个人未经许可,在国内经营网上宗教信息服务。 据指出,中国政府继续对青海、云南、北京和上海的回族清真寺和其他穆斯林宗教场所进行「汉化」,这是针对新疆以外穆斯林的5年「汉化计划」的一部分。报告亦引述本台报道指,去年6月27日至28日,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访问了青海省西宁市的东莞清真寺,视察当地的「改造项目」,包括拆除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特征。 报告亦援引本台去年7月12日报道,指河北省石家庄市当局在6月底拆除了天主教油通地下忠贞教会堂的聚会场所,因为该教会拒绝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不服从「国家的宗教管理」。此外,去年11月24日,中国政府任命彭卫照为「江西教区辅理主教」,该教区未得到罗马教廷的承认。在11月26日发表的声明中,罗马教廷表示「惊讶和遗憾」。 报告又指,去年6月1日,修订后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开始生效,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宗教团体和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并对捐款和地产的处理进行了规范。中共党员和武装部队成员被要求是无神论者,并被禁止从事宗教活动。国家法律禁止组织或个人涉足教育,实质上禁止18岁以下的人参加大多数宗教活动或接受宗教教育。 美国国务院亦指,中国政府封锁了大批宗教网站,并对微信中的宗教内容进行审查。当局审查了提及耶稣或《圣经》的普通话和粤语网上帖子,删除了基督教相关平台发布的文章,并删除了名称中含有「福音」或「基督」的帐户。中国政府亦禁止未经授权在网上直播宗教仪式。 2021年,美国政府估计佛教徒占中国总人口的18.2%,基督教徒占5.1%,穆斯林占1.8%,民间宗教信徒占21.9%,无神论者占52.2%,印度教徒、犹太人和道教徒占不到1%。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梁京评论】西方与中国博弈的新阶段 虽然普京输掉俄乌战争的大势已定,但怎么个输法?变数仍很大。变数的来源不止一个,首先能看到的,就是战事本身的发展尚难预料,而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来源,那就是西方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政治现实,普京和习近平绑架了两个大国,特别是绑架了两个伟大民族的身份和文化尊严。也就是说,普京和习近平还能利用这个现实,动员相当的国力和民力,不仅给美国整个西方带来重大损失,也给世界秩序带来巨大冲击。 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还有不少人相信,习近平还是能够利用美国和西方的弱点,逼西方做出重大让步。拜登以各种方式不断寻求与习近平对话,终于绕开了「气球事件」的难题,让苏利文与王毅进行了深入对话,并释放出美国愿意推迟一些制裁措施的信息,这让习的支持者更有信心。但更多的事实表明,美国和西方对普京和习近平已经不再有天真幻想,而是做了最坏的准备,包括核大战爆发的准备。 对不少华人来说,他们难以理解的是,既然如此,美国和西方为甚么还要不遗馀力地保持与中国沟通的各种渠道呢?这究竟是一种策略还是阴谋,或因恐惧而示弱呢?我的理解是,近几年与中国打交道的挫折经验,令西方对中国有了两个重要的认知突破,第一,双方的价值不仅存在根本性的冲突,而且,中国对西方价值的挑战具有前所未有的颠覆性,这是价值自信的西方以前没有想到的;第二,中国坚信西方衰落不可避免,因此,西方原以为理性交往可以改变中国人的想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既然如此,西方坚持与中国当局保持沟通,意在何为呢? 我的看法是,西方越来越懂得利用中国文化的「面子和里子」的概念来与中国打交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首先是因为讲道理经常行不通,而不与中国打交道又不行。讲道理行不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专制的中国越来越算不清自己的账,给足习近平面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西方帮助中国对自己的得失,搞得明白一点,从而扩大西方与中国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可能。 问题是,在独裁者的个人得失完全绑架了整个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还有这种可能性吗?这是一个只有通过实践和尝试才能回答的问题。这种努力的策略性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西方一定要尽最大努力疏离普京与习近平之间的关系,但这很难说是阴谋,因为这样对习近平、甚至对普京个人也并非注定就不利。原因就在于,西方的政治领袖非常明白,后普京和后习近平时代的世界秩序,有可能是天下大乱的局面,因为普京的军事泡沫和中国金融的庞氏骗局都在破灭之中,这两个人自欺欺人加上相互自欺,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后果,而他们绝不可能收拾自己造成的烂摊子。 因此,我所理解的西方与中国博弈的新阶段,就是在对彼此的价值冲突和文化差异高度自觉的基础上,西方文明联合所有接受民主价值的力量,调动各种可能性,自我救赎以减少中俄两个大国失序给世界带来的风险和灾难这麽一个新格局。这是一个非常态的格局,所有玩家都可能犯致命错误,并加剧全球性的灾难。但我相信西方文明和价值将会再次经受考验,而中国文明也将在劫难之后,获得新生。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5日 1.爱国侨领间谍罪成囚终身 究竟他是否「双面谍」? 中国刚修订《反间谍法》,苏州法院周一(15日)宣判,近八旬的美国公民及香港居民梁成运间谍罪成,判处无期徒刑。长期在美国德州活动的「爱国侨领」梁成运被中共定罪入狱引起外界关注。有当地活动人士认为,可能习近平要在情治部门清理门户。也有学者认为,中共为防「双面谍」渗透杀鸡儆猴。 苏州法院公告指,梁成运(英文名JOHN SHING-WAN LEUNG),男,1945年5月1日出生,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人民币,通报还详细列出他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号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号码,以及美国护照号码。 相关发布未说明梁成运从事哪些「间谍活动」,此前美、中双方也没有他被控间谍案的任何披露。 通报透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江苏省苏州市国家安全局于2021年4月15日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就在他被捕前一年,美国突然强制关闭中国驻休斯顿的领事馆,指责其外交官协助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经济间谍活动,企图窃取科研成果。 翻查资料,梁成运是美中友好促进会会长、也长年在美国德州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担任主席,而和统会是中国统战部旗下组织,所以梁成运跟当地中国外交官有连系。同时梁成运跟中国长年建立关系,曾与多位中共高层及政界人物同场合影,包括前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 总部在美国德州的对华援助协会创始人传希秋表示,外界很难知道梁成运被中共重判的真正原因,他认为有可能是习近平在清理门户。 传希秋说:习近平上台后,对其情治单位单位进行大清洗,凡是对习不绝对忠诚的,那就是绝对不忠诚,一律予以清洗。拿梁成运开刀,给各个部门杀鸡儆猴。 资料显示,梁成运亲中立场鲜明。他所属的美中友好促进会曾在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发表支持立法声明。另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5月,美国南部地区侨胞在休士顿联合举行座谈会,梁成运当时表示「一国两制」不仅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也能促进和保持「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 另报道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访美时,当地华文媒体称侨领梁成运表示欢迎,称「中美高层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和互信的基础,尤其有利于华侨华人在美国的安居乐业。」 梁成运的爱国行径亦受到官方肯定。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在2004年国庆系列报道,介绍梁成运的爱国事迹。报道指,他1945年5月1日在香港出生,16岁赴美国接受教育,后来在美国联合国总部担任公务员,之后在美国从商,一直居于美国。他在1997年设立「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并担任主席,一直促进中美流交。 根据德州休士顿简体中文媒体《世界名人网》,梁成运被称为「爱国侨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积极向美国各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多次邀请中国民族乐团及艺术家来美演出,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另根据该媒体,梁成运2015年10月还曾以「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著名侨领」之姿,与美国一名华人眼科医师在江苏连云港赞助60名农村贫困儿童治疗白内障。 熟悉中国政局的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周一向本台指出,即使梁成运有亲中背景,包括支持两岸统一、《国安法》等,都被定罪,反映习近平担心政权不稳,将安全系数提升至最高级别,目的是防范「双面谍」。 吴建忠说:我们看到(中国)《反间谍法》7月1日要开始施行后,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它想要起到寒蝉效应、杀鸡儆猴的这些作为,除了过去很明显地反对中共的人事之外,中共也担心有些人是阳奉阴违,或者是低级红、高级黑的情况,更担心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这些间谍,有可能是「双面谍」的情况。在中共的维稳思维下,如果没有绝对表达忠心,或者过去的这些经历,是中共或习近平接受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被逮捕、被定罪、被判刑。 过去中共罕有将美国人以间谍罪判处入狱。对上一次,是在2016年9月,中国上海市公安以涉嫌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从事间谍活动,拘捕美籍华人李凯(Kai Li),2018年7月被判处监禁10年。 对此,吴建忠指,中国过去一直采用「人质外交」,抓人不会考虑国籍。 吴建忠说:过去铜锣湾书店老板桂民海,他是个瑞典人,但是中国外交部说,「我知道他是瑞典人,但过去曾是个中国人我就有管辖他的需求跟必要性。」是不是美籍的部分,对中共来讲,它现在想要管理、进行的操作,它才不管你的国籍、外交礼仪或国际礼仪?现在中共完全是不管这一块,更不要讲国籍的部分。最近上海有4间美国公司,被控《反间谍法》而进行搜索,中共也没有因为它是美籍的公司就因此变得比较客气。 吴建忠指,今次涉及美国人,预料中美外交关系将处更严峻的局面。针对事件,中国外交部暂未有回应。 美国驻华大使馆电邮回覆美联社查询时表示知悉相关判决,但无进一步评论,并指保障美国在海外公民的安全是国务院的最优先考虑。 中国上月重新修订了《反间谍法》,扩大了对「间谍行为」的认定范畴,从涵盖国家机密和情报,扩大到「任何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关键基础设施的网路攻击,均可视为间谍行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间谍罪可被判处10年至终身监禁。 记者:董舒悦/马立克 责编:温晓平 网编:江复 2.【禁书时代】港图书馆继删敏感书 评论:焚书坑儒制造恐惧 「后国安时代」下的香港,公共图书馆屡被揭以「清理违法或国安」书籍为名,下架大批政治、敏感和被官方点名狙击的书籍,包括黎智英和《苹果日报》、「六四」、「尊子漫画」相关等书籍近乎「清零」。在上月审计署敦促署方加强「护国安」后,就连温和泛民如民主党党鞭司徒华回忆录《大江东去》、知名传媒人和学者等都一一被下架。本台综合估算至少涉及多达250部书目,较两年前官方报称多约3倍,而《明报》周一(15日)亦报道指,涉政治资料两年少4成。 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本台和多间港媒《明报》、《独立媒体》、《HKFP》和前《立场新闻》迄今分别多次跟进报道,港府康文署辖下的香港公共图书馆,被揭频频下架大量政治敏感书籍。 整合现有资料,本台综合统计至少涉及多达250部书目,较2021年6月官方唯一一次公开具体交代报称的疑违《国安法》的72部,多约3倍,当中还未计算影音文档。 而《明报》周一(15日)亦报道指,2020年底起,整合了468项涉及政治题材及人物的录影资料及书籍,现时至少有195项资料已下架,即两年多内4成下架,其中96项是在过去1年内被移除。 涉及「六四」及「天安门事件」、「公民抗命」、及被视涉为「港独」议题等的内容全被「清零」。而雨伞运动及「反送中」运动相关的,则只馀少数书籍和资料获幸存,不过当中主要是亲中和爱国阵营所撰写。 而被下架作品所涉的个人或机构,几乎全属正涉及《国安法》案件或「反送中」运动案件的被告、被港官和亲中阵营狙击、社运支持者、维权人士、反共、批评中国、被指涉「港独」,多达至少30个。内容不限于时事纪录、学术研究、史书、旅游文集、漫画、言情小说、文学评论等,部分曾为推荐馆藏,甚至获奖作品。 当中大部分相关书籍和影音文档,近乎全被「封杀」或不供外借,包括黎智英和《苹果日报》、支联会、戴耀庭、黄之锋、吴霭仪、区家麟、毛孟静、陈淑庄、已故作家李怡、《来生不做中国人》作者锺祖康、以及内地知名作者余杰、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兼《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刘晓波等。 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整体认为,在《国安法》下,北京全面管治香港,港府现取态凡事「左三分」,形同将香港推向「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或文革时代,亦令台湾以至国际更难相信「一国两制」。 刘梦熊说:(港府做法)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分别?同文化大革命十年酷劫的「破四旧」有何分别?凡事左三分,左来邀功、左来表忠这是最恶劣的做法,历史已证明对一国两制百害而无一利,是损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利益和国家改革开放。 另「新上榜」被下架的,还有被视为温和派的人士,包括已故民主党党鞭司徒华回忆录《大江东去》及其有关的34本书籍,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兼爱情小说家邝俊宇、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及公民党梁家杰,以及多位学者、传媒人、文化界,包括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文化研究学者许宝强、资深传媒人区家麟、前《头条新闻》主持吴志森及曾志豪,政治漫画家「尊子」和黄照达等。 到底图书馆下架书籍程度是否「矫枉过正」?资深大律师、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向本台表示,自己亦拥有《大江东去》,此类书籍只是口述历史,不见得有违法问题。他又指,康文署负责管理香港公共图书馆,有权考虑决定陈列甚么书籍,其考虑因素外界难以置评,但署方应清楚解释准则。 汤家骅说:我希望图书馆一方面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亦可作出平衡,让读者有更多元化的参考,图书馆判断应据社会普遍认同的一般常识,而不应因政治过于自我审查。 港府图书馆下架的书籍名单会否被视为「禁书」名单,令社会参考?汤家骅指,据《基本法》、《港区国安法》和香港法律,「单纯藏有或向读者提供此类书」,如本身并无犯罪目的,干犯罪行机率不高。 汤家骅说:任何人管有、分发书籍,必须自己负责,考虑其行为是否干犯法律,其中重点行为是否会伤害国家利益、是否有伤害国家意图。我觉得不应会有甚么「禁书」名单,书籍会否被视为犯罪,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犯罪者图意和行为。 今年3月,康文署署长刘明光表示,图书馆内明显违反《港区国安法》的藏书已全部完成处理,但相关工作仍在不断进行。他指,若收到市民投诉或对藏书有意见,会先将书籍下架,再检视有无违法之嫌。若证实有问题,会将书籍销毁,不会再列入馆藏中。不过,署方多次被传媒查询之下,一直拒交代具体数目和准则、原因。 而审计署今年4月底发表报告,建议康文署需加强检视图书馆资料「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采取跟进行动」,署方在馆藏中文书数量连续4年不达标情况下,「清书」情况却更愈趋严重。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近6成台湾人满意蔡英文护国表现 学者:中共威胁令台「因祸得福」 台湾总统蔡英文周六(20日)就职7周年,面对中国「战狼外交」在全球四处引战,各国对台海稳定与民主价值等议题关注日增。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周一(15日)发民调指,59.6%民众满意蔡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表现,在国防上的表现满意度达49.8%。整体而言,有50.7%受访者认同蔡政府过去7年执政路线,比前任总统马英九就职7年时的约20%高出超过一倍半。 回顾7年来世界各国对台湾的态度,分别有77.5%及60.5%台湾民众认为,全球对台湾关注及支持有增加。两岸问题专家、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范世平分析指,中国对台武力威胁日增,对台湾来讲原本是「祸」,但因此获得国际关注算是「福」,也证明台湾不轻易屈服于中国。 范世平说: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说,台湾要不要挑衅对岸,而是习近平把统一台湾作为继续执政或搞终身制的合法基础,可能很难去阻挡他的规划。这不仅是台湾担心,我们看到连日本、韩国、菲律宾都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范世平指出,蔡英文执政7年满意度仍超过百分之50,非常不容易,可以看出民众对政府的肯定。但他表示,民调看出蓝绿分歧明显,而且是高度对立,让中国非常容易见缝插针。 范世平说:这种高度对立化,对于像中国这种威权国家就是一个很好操作,为甚么?因为你社会呈现高度分裂,当你社会呈现高度分裂情况之下,我要见缝插针、遇洞灌水,当然就很容易。我觉得这是一个民主政体所面临到的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很多意见其实是相当尖锐的对立。 台湾教授协会副会长陈俐甫表示,民众对于国防满意度近五成,不满意则集中在40至50岁的民众,而满意度最高的是30岁以下族群,表示即将或者正在服兵役民众,对于兵役从4个月延长为一年政策没有太大不满,不高兴的是父母亲舍不得儿子当兵。 不过,蔡英文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则大为失分,52.3%受访者不满意。陈俐甫指出,除了死忠于国民党的阶层外,年轻人表达不满比例最高。 陈俐甫说:蔡英文政府执政这7年里面,在青年的部份其实是还要再加强的,因为他们对经济是很明显的不满意。事实上他们对台湾的经济结构不一定有那么高的了解,因为他们那么年轻,可是他们却已经很不满意了。我认为是青年对台湾经济未来没有想像。因为你没有想像、没有方向,不知道国家会不会变得更好,你就会不满意。 这次民调访问于5月10日至5月11日进行,成功访问1067位全台22县市年满20岁以上的民众,时间上反映了民众对蔡英文过境美国,与众议院议长会面之后的态度。 记者:锺广政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4.House脱口秀被指「映射军人」遭无限停工 评论:举报无处不在 大陆脱口秀演员House演出时用「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野狗,被观众举报「侮辱人民子弟兵」。官媒跟进指责,事件上热搜。演员和公司道歉并无限期停职。评论批评中共开历史倒车,洗脑文化下举报思维深入民心,创作人在白色恐怖下只能歌功颂德。 大陆知名脱口秀演员House (李昊石)上周六(13日)在北京演出,其后被观众发微博指「侮辱人民子弟兵」,事件登上热搜。 事缘网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曼联球迷天某」发微博称,House在脱口秀中说领养了两条野狗,他刚见到这两条野狗时,它们正在追松鼠,让他想起八个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这名网友认为House是在「侮辱人民子弟兵」。 周一(15日),House所在的「笑果文化」发致歉声明,称House在演出中的不当比喻引发观众争议,就此向社会大众真诚致歉。已对House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其反省,并无限期停止House后续一切演艺工作。 House本人也在微博发文道歉,表示「深感愧疚与后悔。我将为此承担责任,停止一切演艺,深刻反省,重新学习」。 旅日知名时评人、YouTuber 「五岳散人」向本台表示,事件反映中国的举报文化无处不在深入骨髓,很多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受中共意识形态洗脑。 「五岳散人」说:他们不是原来一直对脱口秀有恶感的人,他不是对脱口秀成心的要去举报,但是他在从小的这种或者是这些年的意识形态灌输当中,他始终有一个底线,各种各样的对于国家、民粹、民族这方面的观念所在,你不能触碰它,所以他不会完完整整的接受脱口秀就是一种「冒犯的艺术」。 「五岳散人」认为,随著中共审查收紧,中国脱口秀不敢触及任何雷区,只能沦为「自嘲」的小丑式艺术或纯为「歌功颂德」而生。 「五岳散人」说:在整体的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大框架叙事之下,就像中国的相声没有未来是一样的道理。脱口秀它从最开始针对社会现象来进行调侃,或是和政治是息息相关的。看看现在的脱口秀又变成某种形态的不牵扯根本意识的相互之间的讽刺和嘲笑,它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所有这种冒犯的艺术,下滑曲线是一致的。 《北京日报》周一发文,指House用野狗影射「军人」,用低级段子贩卖恶俗和侮辱,声言要守住「底线」。但这次事件与以往不同,网友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网友甚至批举报者是「红卫兵的后代」,认为举报者过分联想本身才是对军人的侮辱。也有网友认为这种举报令中国脱口秀行业没有未来。 旅居德国的诗人杨炼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批评中共开历史倒车,让国人心灵扭曲。 杨炼说:举报也算共产党文化的典型特征。举报文化重新盛行,就说明中国的大倒退。这个再继续发展一点点,那就是文革时的儿女揭发父母、妻子告发丈夫……总之共产党把人性、社会关系破坏到肮脏、丑陋无比的状态。 杨炼指在中国审查环境里,脱口秀演员、作家及一切艺术从业者、知识分子都没有创作空间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杨炼说:这个演员遭到举报,处在恐怖环境之中,他只是受害者之一。整个文化环境之所以如此鸦雀无声、如此犬儒自私,实际上就是整个中国就在这样一个恐怖统治之下。 「笑果文化」总部位于上海。去年11月,有微博网友爆料,当局对脱口秀审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上海「开放麦」进驻官方审查员,演员要按照事先申报的文案读稿,并且限制现场互动。 今年2月,「笑果文化」前脱口秀演员池子在美国演出内容遭封杀,因其在演出中称在中国的演出内容遭言论自由审查;以及透露一位来自新疆的脱口秀演员卡姆不能办护照。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北上广深人口减沪占半 官方未提新冠死亡数 分析:经济差润潮盛 中国传媒引述官方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人口出现负增长,截至去年底共减少近28万人,当中近半出现在曾长时间封城的上海。另外上海最近向全国重点大学硕士生,发出到上海落户的邀请。学者认为,人口下降主因是中国经济衰退,又认为作为全国楼价指标的上海,房产亮起红灯。国内舆论在报道有关数据时,指人口下降属短暂现象,惟未提到各地在疫情中的死亡数字。 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影响力的4个「一线城市」人口全部出现负增长。大陆《每日经济新闻》周日(14日)引述各地统计局数据来源披露,截至2022年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统计「集体负增长」。其中,北京人口减少4.3万人,上海人口减少13.54万人,广州常住人口减少7.65万人,深圳则减少了1.98万人,中国「一线城市」合共减少约超过27.5万人。 关注中国人口状况的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吴强周一(15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北上广深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城市,相信人口骤降的主因是清零政策下国内经济环境急速恶化。 吴强说:4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其实是在表明中国与全球化的脱钩,这种渐行渐远造成中国大城市的衰落。特别是深圳,它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菁英人口,吸引了资本,现在意味著中国的大城市已经陷入死亡,中国和全球化脱钩已经开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变缓,就业机会减少,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涨情形之下,新增人口抵不上流失的人口,尤其是过去3年的新冠疫情所造成的人口减少,这些汇总叠加造成中国的4个大城市人口出现减少和外流的趋势。 大陆媒体进行有关报道时,分析经济因素为人口减少主因,但强调只是短暂现象,指大批人口已陆续回流。但吴强认为,中国大批社会菁英在经历3年疫情封控之后,设法移民海外,非如当局所言是短暂效应。 吴强说:在疫情之后,大家讨论中国中产阶级「润」的现象,都跟著4个大城市人口减少有直接关系。 刚从上海回到日本的学者郭志森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他看到在上海的几个朋友精神上很压抑,都想出国。他说,中国「一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速度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郭志森说:都生活的很压抑,都活的很有压力,上海还要补充人、要补仓。北、上、广、深人员流失太多了,他们政府「腾笼换鸟」换的不是鸟,凤凰飞走了,现在招一些鸟进来。 上海市政府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省市高校招揽硕士毕业生,并承诺为这些人才提供户籍。 对此,复旦大学毕业生高丽娜告诉本台,以往北京、上海户籍很吸引年轻人,但是今非昔比。她认为上海政府希望引入高端人才在上海定居买房子,背后可见当地楼市已亮起红灯。 高丽娜说:4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价比二、三月份下跌约40%,一手房认购的人也少了,租金下跌,房地产市场岌岌可危。高材生要能在上海安家,肯定要买房子。因为前几次,上海的房价被炒起来都是因为出台类似政策。 陆媒亦引述专家分析,指在中国整体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人口高速增长时代已成为过去,未来这些人口基数已经不小的城市,将很难再现人口增长的盛况。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曾参与反送中港人涉颠覆国家 返中国探亲时被捕判6年 曾参与「占领中环」及「反送中」的港人覃秋艳(妮珂,Nicole),前年返深圳探亲时于罗湖口岸被捕,其后被控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近日传出案件去年中已秘密审结,覃秋艳被判监禁6年。 44岁的覃秋艳前年3月19日经罗湖口岸到深圳,准备隔离14天后返回家乡广西柳州庆祝母亲80岁生日,不料在解除隔离日(即2021年4月4日)被中国警方秘密抓捕,自此失去联络。本台曾向其友人求证,证实她于21年4月20日已被柳州市警方拘捕,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案件于去年7月14日已闭门审理,只能由官派律师代表,到近日由关注大陆维权事件的《维权网》披露。 《维权网》指出,覃秋艳因在香港参加反送中运动,且频繁将运动实时讯息发于推特而被控,最后被柳州法院判刑6年,目前疑被羁押于柳州市看守所。 覃秋艳原籍广西柳州市,早年曾在深圳生活,2014年7月移民香港,已获得香港公民身份。她是香港、广州、深圳三地人权活动者,曾多次参与深圳等地的公民行动与公民聚会,并曾资助生活贫困的公民。覃秋艳在港期间,积极参加「占中」运动;2019年更投入「反修例运动」,经常在香港街头进行站台宣传与抗议。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7.【47人案】林景楠解参选原因 国安警供「假名」搜证后FB内容被遮 香港「初选案」周一(15日)续审,阿布泰创办人林景楠以控方证人身份出庭,解释参选原因,定义自己为「非建制」。控方亦传召负责就搜证的国安处警员出庭,披露警方内部以一个「假名」Facebook账户进行截图,有关帐户曾在戴耀廷帖文下留言反对,相关帐户页面庭上曝光后,突变为显示作「无法查看此内容」。 本案踏入第57日审讯,林景楠今身穿黑色西装、蓝色领带及戴著深蓝色口罩出庭,惟庭上只有代表何桂蓝的大律师Trevor Beel对他作出盘问,故不用一天即作供完毕。而林在离开法庭时,由两名男子陪伴到停车场乘车离开。该两名男子之后返回法院大楼,可不经安检直接进入。 林在接受Beel盘问时确认,曾在2020年3月与沈旭辉就参选功能组别一事有接触,但没有提及初选。对于曾在证人供词指沈联络他「参加初选功能组别」,林指应是当时警员输入错误而他没作纠正。至于他曾在2020年3月4日于Facebook发文,宣布打算参与功能界别的进出口界,并曾出席同年3月28日举行的协调会议,同意是跟沈旭辉联络后才作宣布,同时记不起该次协调会议有何人出席,惟同时指会上没有讨论过初选。 林景楠又在盘问中同意,自己曾在同年6月18日于Facebook发帖文,表示支持提名何桂蓝参选新界东,当时自己未打算参选新界东,而根据书面供词,他在翌日曾联络区诺轩,表示欲转参选新界东,惟区望他留在进出口界但没积极游说,他之后与戴耀廷商讨,获告知就参选新界东事宜,可与赵家贤联络。 辩方又在庭上展示林的Facebook帖文,指「面对制度败坏,我决定『不会』参选2020年立法会功能组别的进出口界选举」,并问林「制度败坏」之意思。林解释,他接触很多不同地区选民,他们都不能在功能组别中投他一票,「所以呢个就系我所指嘅制度问题」,指其意思是一些指定或合资格选民才可在功能界别投票。 法官陈庆伟就问林,是否因功能界别选民主要来自建制派而认为不公平,同时举法律界为例,指多年来都由民主派胜出议席,问林是否也认为是「败坏」;林回应指过去4届立法会的进出口界,都在无竞争下由建制派人士自动当选,而并非从事相关行业就可成为该界别选民,故形容是制度问题。 他又被问到会否形容自己为民主派,林就称:「如果我要定义自己,我会定义我系非建制」,并承认当时认为,自己在地区直选会有较大胜选机会。 法官李运腾就在庭上问林,为何在支持何桂蓝参选新界东后,同样拣选新界东参选,是否要跟对方竞争?林先以「我想先承认自己啲政治触觉其实都几差嘅」作回应,继而解释自小在新界东长大,也是新界东选民,而自己当时在新界东约有7间分店,不时会与不同市民和顾客沟通,因而拣选新界东参选。 对于其在新界东初选中获得的票数在首7名,而林及后宣布会参选进出口界,Beel问林当中原因;林就回应称:「既然都冇人参加,我有资格参加,咁不如试一试」,又称自己经出口界出选亦不容易,截至报名当日,才刚取得足够提名。 控方在林作供后,就传召警务处国安处女警员冯小敏(编号:WPC16117)出庭。冯供称自2013年加入警队,2020年加入国安处,并透露审讯文件中,有关戴耀廷在报章发表的文章之网上版以及相关facebook帖文,均由她作截图。冯之后在Trevor Beel盘问下同意,在2020年初选选举日前,获上司训示从网上搜查有关「35+初选」的资料调查,查看有否违反《国安法》,而在调查期间,发现戴耀廷为「35+初选」主要人物,并著重作调查。 陈志全的代表大律师马维騉盘问中,提及警方以一名显示为「邓奇」的facebook帐户登入作截图,冯指该账户为「昵称、假名」,并确认是她用作截图的facebook帐户,及透露与同事共用该账户。马之后向冯展示一则fb截图,显示一个名为「邓奇」的fb用户,并曾在戴耀廷所发表、回应中联办指初选违法的帖文下留言,写上「唔犯法都等天收啦你!!!!!」,并问冯留言是否由她撰写?冯回应指没有印象。而相关帐户页面,在今午庭上曝光后,突变为显示作「无法查看此内容」。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二胡伯伯」否认7控罪 案开审主控患新冠申押后 人称「二胡伯伯」的六旬翁李解新,曾因在东涌以二胡演奏《愿荣光》而被票控无牌演奏,最终获裁定无罪。他早前再因于旺角东、大围和中环等地街头以二胡演奏,分别被控7项传票控罪,案件合并处理后,周一(15日)于沙田裁判法院开审,被告否认所有控罪。不过,负责案件的高级检控官因感染新冠肺炎缺席聆讯,控方建议顺延审讯,但被告反对押后,并对检控官患病说法表示怀疑。最后法庭只处理答辩及双方承认事实程序,案件周二(16日)续审。 本案被告为报称退休人士的李解新(69岁),他继续没有律师代表,选择自行抗辩,并否认7项传票控罪,当中包括指被告于2021年8月3日、8月18日及9月9日,3度于港铁旺角东站外,无合法权限或解释,且没有警务处处长发出的许可证,在港铁旺角东站B及C出口的公众街道或道路上奏玩二胡连扬声器,因而被控3项「没有许可证而奏玩乐器」罪。 被告另外亦否认3项「没有许可证而在公众地方筹款」罪,控罪指他于2022年6月24日早上11时45分,及8月24日早上11时27分,在港铁大围站 A出口的行人路上;以及在同年9月29日下午6时30分,在中环干诺道中天桥近国际金融中心出入口,无合法辩解或合理辩解,且没由社会福利署长,或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发出的许可证,而组织、参与或提供设备以进行筹款活动。此外,被告另否认一项「没有许可证而奏玩乐器」罪,指他同日在中环无合法权限或解释,且没有警务处处长发出的许可证,奏玩二胡连扬声器。 案件原定周一开审,但控方指,由于负责案件的高级检控官林晓敏在上周三确诊新冠肺炎,因未完全康复,故缺席聆讯,并建议审讯顺延至周二及周三开审,或将整个审讯押后。 被告就以「对所谓证人有甚么病毒有怀疑」为由表明反对,并指应撤销所有重要证人作供。裁判官朱文瀚就向他解释,现时是案件主控而非证人感染,亦信纳对方的确染病,指对方在律政司工作,相信定有相关证明并获病假;裁判官又指,法庭事前没有听取证人证供,需要他们在庭上讲述事情经过,故不会撤销证人作供权利,又对被告强调「控方有举证责任至毫无疑点,所以请放心」。 不过,李解新续反对把案件押后,更指「香港主控官太多,我现在是1比12、13,比例完全是不对,我是坚持到底」;裁判官再对他解释,现时主控缺席是为各人健康著想,又指本案涉及7张传票,案情有别于一般简短刑事案件,相信由原来负责的主控继续处理证人证供较合适,又再向被告强调「你可以放心」,指法庭会留意进度,并确保审讯公平公正进行。 控方随后处理控辩双方同意事实,指根据从女途人手机所拍摄的影片、警员巡逻或处理噪音投诉时对被告进行的观察,以及调查期间所摄录的片段及相片,可反映被告及其随身物品之情况。而被告在所有案发时间,从未申请或持有由警务处处长发出的奏玩乐器许可证,亦从未申请或持有由社会福利署长或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发出组织、参与或提供设备以进行筹款活动的许可证。控方另透露,被告没有刑事定罪纪录。 被告就确认上述同意事实,另亦同意不争议相关录影片段中的身分,及在关键时刻,自己曾在公众地方奏玩二胡和使用扬声器。审讯周二继续,将续处理控辩双方同意事实。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海外「中国警察局」越揭越有 加拿大承认有更多在运作 中共于海外纷设「中国警察局」惹起各国关注。加拿大魁北克省首府蒙特利尔两个社区中心,三月时传出被用作「中国警察局」,恐吓和骚扰华裔加拿大人;当时杜鲁多政府一度宣称「加国的中国警察局已全部关闭」。但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后,加拿大当局终于承认,可能有更多「中国警察局」在加拿大运作。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门迪奇诺(Marco Mendicino)在周日(14日)接受「CTV电视网」采访时指出:「我相信,(加拿大皇家骑警)已经采取了具体行动,捣破与这些所谓的『警察局』有关的外国干涉活动,如果有新的『警察局』再冒出来,我们将继续采取果断行动。」 今年3月中旬,加拿大皇家骑警宣布,他们正在调查蒙特利尔、温哥华和多伦多的「中国警察局」,指中国政府利用这些「警察局」对加拿大的华人社区成员施压,有时还威胁加国华人在中国的朋友或亲属,4月底时当局声称加拿大的「中国警察局」已全部关闭。 但「CTV电视网」5月1日报道,至当日为止,蒙特利尔两个被指设有中国秘密警察局的「社区中心」包括位于蒙特利尔唐人街的「大蒙特利尔中国家庭服务社」和位于蒙特利尔近郊布罗萨德的「华南中心」,仍继续运作。 加拿大传媒较早时间发表了几篇报道,指中国试图干预2019年和2021年的加拿大选举。杜鲁多受到压力,要求他打击来自中国的干预,并要求对此事进行公开调查。杜鲁多已经任命了一名特别调查员来调查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否认「干预加拿大内政」的说法。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台女子网购反共书后收疑似中共统战电话 诚品被指外泄资料 台湾自通关后不少港人赴台旅游,到诚品打书钉成为大家行程之一。不过,有台湾人近日于台湾诚品网购一本关于台湾军事知识的书《阿共打来怎么办》,几个月后,收到疑似中国口音人士的来电,声称是诚品市场部作调查,除了说一大堆「唱好中国唱衰台湾」的内容外,更「关心」读者为何要买「内容不恰当」的书。事主怀疑诚品将客户资料外泄。台湾数位部要求诚品解释。 《自由时报》报道,事主杨欣慈2月在诚品书店购买《阿共打来怎么办》一书,怎料三个多月后,于周六(13日)晚接到3次「28」字头的电话,一名自称是「诚品书局市场部」的女子来电,在电话中表示要进行顾客调查,主动提到因该书内容「不恰当」,希望访问读者看法。 杨小姐直指,当下便察觉有异,于是假装愿意接受「市场调查」,并准备好录音。10分钟后对方打电话来,这次换成一个口音不像台湾人,反而似中国大陆口音的男子。杨觉得对方演技超级差,也没有隐瞒立场,电话中不断强调「中国军事实力很强,台湾绝对不可能战胜」,也毫不避讳一直重申,「美国不会帮忙」、「台湾军人惧战」、「国民党比较好」、「统一台湾势必发生」,而且也不知道台中是台湾的县市。 事主认为,该「市场调查」电话是想知道台湾舆情,想知道台湾人的想法。她跟对方讲明「会买这本书的人,根本就不会被洗脑」,又指诚品书店有必要解释,为何会在网路购书会接到中国统战电话。 协助杨小姐的台湾基进党主席王兴焕表示,民众购书导致个人资料外泄,被中国大陆拿来对台进行认知战,透过「市场调查」电话散播疑美论、疑军论、投降论,声称台军打不赢等,政府单位应正视此一问题。 台湾数位发展部产业署,将要求诚品生活公司并提供相关资料,以解释个人资料保护措施是否符合法规。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1. 12.【财经拆局】追加利率成真 资金市场恐慌 香港经济真系有官员咁乐观? 去年面对银行体系结馀下跌,我已撰文称一旦银行体系结馀跌穿五百亿,银行好大机会会「追加」利率,果不然先由滙丰带头上调最优惠利率(P),之后更因为拆息飊升至十五年新高,中小银行因为资金成本上升,罕见要自行加息四分一厘,令香港踏入「三个P年代」,而面对利息开支增加,二手楼市已扭转首季升势再次陷入调整。香港经济同时面对追加利率因素及内地经济「失速」,全年表现真的可以有如财金官员预测咁乐观? 港元拆息上周一度全线升破4厘,原因是市传两家发钞银行近日要问银行同业借入大额短期港元,消息令资金市场担心流动性短缺,「抢钱」令隔夜拆息持续高企,一度飙升至4.8厘,创逾15年高。与楼按相关的一个月拆息更是16连升,到上周五才稍为回落,但累计仍然急升1.7厘。而彭博终端更显示,在场外交易港元隔日拆息(即明日借钱、后日还钱)息率叫价惊见5.75厘,反映资金市场已出现恐慌情况。 银行拆息短期急升,显然并不寻常,特别是考虑到美国联储局利率好大机会已经见顶,之后传出两间发钞行要「抢钱」,事缘是有基金公司拟搬总部到新加坡,由于需要调动资金转往一家本地有网点的星资银行,基于滙款需时,令两间发钞行近日要问同业借钱,致港滙紧张而转强,市传金管局更要致电上述新加坡的有关银行了解。 有市场人士分析,由于银行体系总结馀大减逾三千亿,近期已处很低水位,市场会对资金变化更为敏感,当大型放款银行都不够钱而要向同业拆借,「市场心里有数」,遂在港元拆息报价上反映。 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只能说新加坡「躺著也会赢」,单单因为一家基金迁册就令港元拆息大幅波动,可见资金市场已是捕风捉影,市场信心相当脆弱,更重要时银行体系结馀跌穿五百亿后,市场对流动性的看法或有所改变,拆借取态更为审慎,市场资金状况已缺乏缓冲,任何不利消息都容易引发市场恐慌令资金拆息波动,结果是港元拆息(HIBOR)升幅加快。 回看美国5月3日公布加息0.25厘,市场视之为美国今次加息周期最后一次加息。香港三大发钞银行滙丰、中银香港、渣打香港率先上调最优惠利率(P)和港元储蓄户口利率0.125厘,其他银行也相继调高息率。 但「追加」利率趋势似乎只是刚刚开始,中小银行集友银行突然宣布上周五(12日)起,将优惠利率由5.625厘调整至5.875厘,上调幅度为四分一厘,高于已宣布加P银行的上调幅度。随着集友宣布加P幅度达0.25厘,令市场出现3种不同最优惠利率,分别为5.75厘(滙丰、恒生、中银香港等)、5.875厘(集友),以及6厘(渣打、东亚、工银亚洲、花旗等)。 事实上,大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基础有很大分别,当息率向上及拆息上升,中小型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往往相对较大,与楼按相关的1个月港元拆息今已升至4.5厘,连升16个工作天,且已明显高于市场主流按息3.5厘,尤其反映中小型银行之资金成本出现上升压力,或预视港元拆息将续高于H按封顶息率一段时间,在资金成本压力下而决定加息0.25厘,预计更多中小银行会追加利率。 面对银行追加利率已经冲击二手市场,多个指标屋苑交投几近停顿,二手成交零星且造价回落,多个屋苑成交价扭转首季楼价近7%的升幅,部分成交价已经显著回落,二手市场呈闷局下,睇楼量持续回落,部分地产代理统计的50个指标屋苑,周末预约睇楼量,创近16周新低。 有地产界人士表示,近期楼价偏软,与二手气氛回落有关,三大数据均显示市场气氛正在转弱,不利后市发展:包括成交量持续走低、业主信心动摇,以及睇楼量积弱,皆遏抑二手楼价升势。其中35个大型屋苑本月首周(1至7日)录40宗成交,不但按周挫近三成,更创下32周新低,即市场成交量已重回去年9月通关前的低迷水平。 我过去一段时间不断强调,本港楼市以至整体经济最大隐忧不是来自资金外流或单纯加息,最大不明朗其实是自08年以来全球的超低利率环境,令不论商界、中小企以及市民,均忽略了银行追加利率的风险,加上本港家庭负债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4.2%,升至下半年的95.5%,创有纪录以来新高。 现在优惠利率升至5.75厘的十五年新高,更重要是考虑到是去年3月以来,美国累计加息5厘,但香港累计加息仅0.75厘,香港与美国利率之间差距多仍达4.25厘,未来追加利率机会仍然相当高,这对很多家庭以至中小企,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从未经历过,利率及资产错配很可能会令债务及财政出现困难,一时间的「周转不灵」,正是令家庭或企业债务「爆煲」的原因。 面对这个巨大的利率风险,令人诧异是财金官员完全忽略风险意识,反而像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只是不断向市民发出经济复常的讯号,二人甚至满有信心称今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接近早前政府预测3.5-5.5%的上限区间。 但如果真的是信心十足,那么令人奇怪是政府经济顾问在上周五(12日)发表首季经济只有2.7%的同时,却只是维持早前政府预测的3.5-5.5%水平,未有向上调整。原因是信心不足?还是实质经济表现根本没有官员想像那么乐观? 现实是特区政府予以厚望在内地经济带动及两地通关之后,中国经济表现愈来愈接近出现「失速」的困局,先是有内地4月进出口数据差过预期,令今年首季出口乐观趋势「断缆」,之后中国4月制造业PMI 跌至49.2重陷收缩,是去年12月以来首次,其中大中小企皆转差。更重要是刚公布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0.1%,差过市场预期,升幅较3月放缓0.6个百分点,按月亦跌0.1%,创下26个月低,反映经济复苏仍不均衡,甚至有通缩风险。 当然本港经济仍然有不少正面讯号,包括失业率降至只有3.1%的低水平,反映几乎全民就业,但背后原因是四年来总劳动人口减少了逾24万人,至于首季经济增长只是由消费带动,出口及投资均未见起色,令人担心趋势能否持续。昔日的财金官员教我们要「居安思危」,但现在的一批却一味只懂粉饰太平,「说好香港故事」,到真正危机来临时,恐怕一切补救都已来得太迟。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1日 1.CECC主席促制裁港法官胡雅文等 黎崇恩以父为荣:黎智英恐黑狱渡馀生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周四(11日)就香港问题举行听证会,委员会主席史密斯促请美国政府制裁多名有损香港法治的法官,包括胡雅文(Amanda Woodcock)及郭伟健。黎智英儿子黎崇恩作供时悲观表示,父亲被控违反《国安法》的案件,虽9月才开审,但结果基本已注定,黎智英很可能要在狱中渡过馀生,父子恐再不能相见,但他坚定以父为荣。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周四举行名为「一个城市,两种法制:香港的政治犯和法治的侵蚀」(One City, Two Legal Systems: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the Eros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的听证会。会议一开始,委员会主席史密斯(Chris Smith)即点名多位香港法官损害香港法治,指有需要被制裁。 史密斯说:香港已没有了法治,只有依法管治,我形容是不公义的法律,像胡雅文这类法官,她破坏了香港法治,服膺于中共的指令,我们(美国)刚制裁了在委内瑞拉和伊朗的所谓法官 ,他们在审讯过程中损害了宪政, 同样地胡雅文也是损害了法治和司法制度,破坏了香港法治,另一位我认为要制裁的是地方法院法官郭伟健,他判了5名语言治疗师19个月监禁,指他们出版了三本儿童书具煽动意图,这实在令人震惊。 其后,黎崇恩率先作供。他简述了父亲黎智英的遭遇,指《苹果日报》敢于向中国政权发声,黎智英作为创办人一直遭中国当局针对,例如中国威胁要关闭所有「佐丹奴」在内地的店铺,导致他不得不放弃经营其一手创立的时装王国。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后,黎智英因为《苹果日报》说出真相而入狱。黎崇恩指,年届75岁的父亲很有可能馀生都要在狱中渡过,作为儿子的他也因为到处为爸爸发声而不能再回港,换言之父子或再不能相见,但黎崇恩坚定地说「以爸爸勇于对抗中国,为民主站立为荣」。 黎崇恩说:(香港)当局严厉打压爸爸,是要向他和其他人发送信息,反对声言是不会被容忍的,(香港)没有新闻自由,没有法治。我爸爸的案例象征著香港的法律制度已经崩溃,这是对所有商界人士的一个警告,香港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我们展开了「#释放黎智英」的行动,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我们需要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帮助。 黎崇恩批评英国当局对要求释放黎智英,或者就事件作出谴责的立场不够强硬,即使他及爸爸都是英国公民,也得不到英国政府实质帮助,所以他促请美国政府持续关注。 有份作证的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律中心高级访问学人任建峰慨叹,香港本来有更多人,比他更有资格就香港问题作证,可惜他们不是身陷囹圄,就是已被噤声。他批评香港的法官看来,仍如往常一样,穿起黑袍戴上假发,但内心已投向共产党,尤其在黎智英一案上,香港法院曾尝试以批准海外律师参与来表现出一点骨气,但在北京释法后,通通跪低。 任建峰说:香港特首李家超之后立即向北京寻求释法,同时,所有北京官员都反过来指责法官采用所谓的国际价值观,但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然后当释法来了,法官被推翻了,司法部门通过发表声明来再次羞辱他们,说我们真的很尊重全国人大的决定,情况就像你被黑帮打了一拳,你仍然要笑著感谢他们打了你一拳。所以法官们并不是活在现实以外,而是他们知道是谁在打压,他们亦知道通过服从,他们将有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和晋升前景。 听证会另一位证人Brian Kern则向CECC提交了香港政治犯的最新数据,他指,根据上年他有份撰写的研究报告,当时统计得出从「反送中运动」爆发以来,香港有1014政治犯,但一年过后的今天,数字已上升至1459名,上升率接近50%。他又指出,被捕者主要是参与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年轻示威者,并估计人数会持续上升,即使假设香港不再出现大规模搜捕行动,数字到下年仍会达到2000人。 Brian Kern说:让我从全球的角度来说明情况,在过去三年里,关押政治犯的速度比香港快的国家,只有缅甸和白俄罗斯,但这两个国家几乎没有法治可言,这更显得在香港所发生的事情并不寻常。与白俄罗斯和缅甸不同,在2019年之前,即使香港没有民主,但仍然拥有相对健全的法治。 而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则促请国会,继续推动对港人提供救生艇的法案,又建议将现时给予港人的「延迟强制离境」(DED)待遇,应升级至「临时保护身份」(TPS)。另外,她又敦促美国加大制裁。 郭凤仪说:此外,拜登政府应进一步运用制裁手段和2019年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2020年的《香港自治法案》,这些法案今天上午再次获委员会的强调和认同,并得到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CFHK)和「重光团队」(Stand with Hong Kong, SWHK)等香港的倡议团体的支持。今年11月,已被美国制裁的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将现身二藩市,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白宫应该仔细研判并处理这个问题。 史密斯亦有在会上提到,将会在日内发起一封联署信,促请英国政府协助,向港府施压释放黎智英,并邀请英国支持CECC提名6名香港知名民主人士角逐今届诺贝尔和平奖,包括黎智英、李卓人、邹幸彤、黄之锋、何桂蓝及陈日君。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2.美警拘一波士顿华人 指其四年来将包括港异见者资料交驻纽约公安 过去四年,在美国的港人因为声援香港示威者而被骚扰,美国当局终于采取行动,在波士顿拘捕了一名长期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美籍华人。 美国警方周二(9日)在波士顿布莱顿拘捕一名美籍华人梁利棠(Litang "Henry" Liang),起诉罪名是在没有申报下担任「外国政府代理人」,若罪名成立,最高可以被判15年监禁。 控罪提到,被捕男子过去四年里,在不同的反中共集会中,拍摄示威者样貌,然后交给中国驻美外交人员及公安。他亦被指组织支持中国和统一台湾的示威活动。控罪指,梁利棠自2018年开始,持续跟中国外交部与及在纽约的中国公安联络。 控罪特别提到,于2018年8月18日,当时有示威者到波士顿州议会大楼示威,梁利棠就在现场拍摄及搜集示威者资料,并举报给中方人员。 当天在现场的示威者许颖婷向本台忆述,梁利棠不但向中方举报示威者资料,其同夥更进行捣乱、甚至威吓示威人士。 许颖婷说:甚至有人走过来我们这边,毁坏我们的海报,推我们的义工,我们其中一个义工的车軚被恶意笃爆,游行完后我亦被人跟踪我回我学校宿舍,所有都有证据和影片。 许颖婷表示, 过去四年,她们一直都有向当局求助,不明白美国警方要用四年时间去调查,质疑是否因为美国外交政策转向,警方才正式采取行动。至于跟踪她的中国男子,早已逃回中国。 许颖婷说:其实在我们香港人圈子里,承受著很大压力,亦面对很大危机,他们在外面有自由时间越长,代表我们要面对的危机越大越长,所以这件事对我们圈子有点不公平。 许颖婷希望,在这次拘捕行动后,美国人能提高对中国渗透的警惕。 去年十二月,一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因涉嫌向一名张贴支持中国民主海报的人作出跟踪及发出威胁和骚扰信息等行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拘捕。 记者:程文 责编:温晓平 3.港府多次狙击后《明报》停刊《尊子漫画》 尊子:自由是争取而来 《尊子漫画》过去半年被港府最少6次点名狙击后,被迫于《明报》划上句号。《明报》编辑部周四(11 日)表示「多谢尊子40年来与我们一起见证时代的变迁」。尊子向本台称,决定经「协议」得出,会完成馀下两日的漫画。对于日后会否在其他平台发表作品,他称「若可以,义不容辞」,称「自由是自己争取而来的」。 《明报》编辑部周四在报章A14版「Emily 版」以编按形式宣布,「Emily版尊子漫画及世纪版乜议员漫画,将于本周日(14日)起停刊,《明报》多谢尊子40年来与我们一起见证时代的变迁。」 「明报职工协会」同日发声明,对《尊子漫画》停刊表示「遗憾和无奈,亦感激尊子多年来为《明报》付出的心血」,呼吁各界尊重言论自由,以及守护《明报》的核心价值,包括专栏作者,维护社会公正和善良。 尊子向本台称,为专心于剩馀2日的漫画创作,暂只方便以书面形式回应。问及为何有停刊决定,他说:「明报漫画停刊是协议出来的,我不便为《明报》代言。」 尊子昔日长年刊载的《苹果日报》和《壹周刊》,两年前却因被控违《国安法》而被迫结业,现在他的漫画在多次被港官点名批评后,连最后一个刊发平台《明报》都失去。 尊子向本台叹道:「漫画只是表达工具,只要有平台空间,有社会需要,便会自然出现的。看香港自由报刊愈来愈少,但不见得鸦雀无声。时代在变迁,发声的平台也在变迁,这是条没有终点的长路」。 尊子又说:「自由是自己争取而来的」,透露无打算离港,但希望「去趟旅行」。对于日后会否在其他平台发表作品,他称:「若可以,当然义不容辞!」 对于香港报章刊载政治漫画的空间,前记协主席、资深新闻人杨健兴同日出席香港民意研究所发表有关「市民对新闻自由看法」的民调时称「不乐观」。 他说,一方面大批有一定规模的纸媒和网媒被迫停运,另一方面在官方权力日益扩张,港府取缔自媒体的成本很少。 杨健兴说:一张漫画,亦是一种以嬉笑怒骂的言论表达,这是言论自由一部分。现在是尊子变了,还是政府包容程度变了?大家都有目共睹。过去说甚么都可以、怎画都可以,香港言论多元是很阔。现在收窄很多,很多地方和风险是掌握不到,冷不防就无故越了红线。 杨健兴又指,若政府继续强调「以往香港言论太自由」,现要用法律处理问题,此取态影响深远,「大家会有很多自我审查和猜度,大家讲少了,找人去评论的人少了;见人讲少了,自己都讲少了、恶性蔓延」。 据资料,港府部门过去半年内,至少6次发文批评《尊子漫画》。最近一次,针对漫画周二(9日)发表的内容讽刺区议会大幅度改制,指只要「长官」认为合适即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同日发文批评,漫画有歧视成份及抹黑政府,形容是「政治凌驾道德的行为」。 民青局局长麦美娟周四(11日)在出席立法会后说,「不会评论个别机构或人士的决定」。 麦美娟说:作为政府会虚心接纳不同的意见,但对于不实的言论或与事实不符的事,必须要澄清,让给市民清楚知道真相。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同日见记者回应停刊之事表示,「编辑不想有人利用平台煽动市民对政府不满,作出停止决定属负责任做法」。 邓炳强近月亦曾指,《尊子漫画》谈及纪律部队更新器材须预留200亿元,而非52亿元,属「误导性指控」,挑动市民对政府不满,又指行为「过去6个月不止一次」。 其馀港官有关批评还包括,,去年10月,《尊子漫画》于《明报》曾发表一张「人才办」告示,列明「急聘世界级人才薪高粮准接受苛政管治者优先录用」,及后遭劳福局长孙玉菡于社交平台不点名批评漫画「荒谬而严重偏离事实」;同月,香港警察去信港媒《明报》投诉当时一副《尊子漫画》会令读者对警方产生错误观感,有损警队形象,惟《明报》编辑部称,会「本著专业,支持专栏作家提供专业作品」;同年11月,《尊子漫画》曾刊登描绘一个展览馆藏内容显示「censored」(审查),事后文体旅局以同样方式不点名批评有报章漫画「哗众取宠、恣意抹黑」。 年届68岁的尊子,原名黄纪钧,为香港著名漫画家,以时事政治讽刺漫画闻名,过去40多年漫画生涯中,谈及不少政治敏感话题包括「六四」、警权问题、香港社运等,笔下触及不少官员包括历任特首、已故总理李鹏、前港督卫奕信、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等。 本台曾于2020年《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专访尊子,问及对于继续讽刺时弊和官员,会否忧虑误踩「红线」,他当时称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不妥协」,「当然如果我能够继续画下去的话,我会继续画下去,至于逼害去到甚么程度,可能有人拿把刀,把我的手放在砧板上,再画的话便把你的手斩掉,那便不画了,唯有这样」。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习近平率团考察雄安李强罕见陪同 评论:抢救「烂尾」形象工程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周三(10日)再到雄安新区考察,除了带同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新任总理李强亦罕见陪同。分析形容是习近平以「一尊」地位率习家军去抢救已「烂尾」的形象工程,这项由他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却被外界视为中国第一大「鬼城」。 大陆官媒报道,习近平周三在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陪同下,对雄安新区进行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陪同考察。 在《央视》播放的画面中,习近平在雄安发表讲话时,同时配戴墨镜和口罩;而李强、蔡奇等官员垂手聆听习近平指导。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周四(11日)对本台指,雄安新区由习近平亲自策划、指挥,不过变成「鬼城」,在党内面对很多质疑。习近平「二十大」后全面掌权,今次率领强大团队去考察,是为了抢救这个「烂尾」工程。 冯崇义说:这些人都是他的跟班,都是他原来的幕僚,纯粹「习家军」,他叫谁,谁随时都要听命,外界看来好像动员很庞大,但其实他把这些人看成是他的马仔,反映他的雄心壮志,要做出结果来,主要给中国一个讯号,「不惜任何代价,我需要把它(雄安新区)搞起来」,是很荒唐的,属于一个政治意图,做这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外界关注,上任中国总理李克强罕有与习近平共同出巡,亦未曾一起考察雄安,今次李强则陪同习近平赴雄安。冯崇义指,反映习近平独揽大权,中国从集权走向极权。 冯崇义说:他(李克强)不可能,那时候属于不同部门,也不同派系,李克强在很多地方都配合习近平,但让他去孭这个黑镬,让他去做些事情为习近平站台,(当时)还有一些别的规矩还在运作,现在他(习近平)底下已没有任何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整个党政军大权在握,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同日对本台指,习近平率领3个常委出巡,显示对雄安新区的重视,也凸显出习近平「一尊」地位,并是一种政治姿态,展现出党内团结、凝聚在习近平身边。 刘锐绍说:现时那么大阵仗的视察、考察,形成了习近平的专利,即没有其他领导人可以那么大规模,即使李强南下或到其他地方考察,当地的地方官都不是两个全陪,省委书记及省长不是全陪,相反习近平到访的地方一定是两个全陪,以至有其他领导人跟随,这更加突出习近平「一尊」的地位。 习近平周三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要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著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 习近平又表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要著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 根据资料,早在2017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设立「千年大计」项目「雄安新区」,并将之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并列。 习近平亲自敲定河北雄安新区发展方案,原本打算投资30万亿。雄安新区是中国第19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官方称,雄安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还称要「打造一座未来之城」。去年10月,河北省委副书记廉毅敏在中共「二十大」的第一场记者会上说,雄安新区5年来已累计完成4600亿人民币的投资。据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雄安新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0个。 至2023年1月,总投资逾8千亿元人民币的「雄安新区」房产价格不断下跌,并传出其所建的号称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杂草丛生,不见人影,各项工程烂尾化明显。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川震15年(上)】遇难学童家长叹维权路难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8.2级大地震15周年,当年有近7万人遇难。不少因豆腐渣工程遇难学童的家长,多年来坚持维权讨公道。今年初再到京上访时,却遭政府派人以暴力手段驱离,慨叹上访路难但不会放弃。有曾多次维权的家长表示,政府动辄查三代背景,担心再维权会影响另一名孩子的前途,即使心有不甘,亦只能放弃。 都江堰聚源中学是「512大地震」遇难学生的重灾区,整座教学大楼倒塌,造成超过200名师生被活埋,包括当年15岁半读初三的卢前亮,失去儿子的周兴蓉也因此走上15年的维权路。 周兴蓉对本台表示,至今仍无法走出丧子阴霾,多年来坚持上访超过100次,想为儿子和自己讨公道,但官方一直不受理。曾多次上访的她,今年2月在疫情封控解除不久,与另一名遇难学生家长,再尝试到北京上访,但被自称是公安局的人用暴力手段强行带走。 周兴蓉说:我和另外一个聚源中学的家长,到了北京之后,不敢去租需要身份证的旅店。第二天早晨六点多,我们想早点出门去办事,结果我们出门,我们还懵著,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有4、5个口音全是北京、河北的彪形大汉,把我控制住,把另外一个家长捉住,强行把我们扔上车,抢我们的背包,我的小包背带是铁链的,都把我扯断,抢了我们的手机,然后收走我们的身份证,我说我们违了甚麽法。有一个彪形大汉,他就说「我们是公安局的」,就是骂我,不让我说话,还说要用胶带封我的嘴。 周兴蓉形容,这次到北京上访的计划失败,无法到信访局,只能在石家庄高铁站拍一张相片,为自己曾作出的努力留点证据。 周兴蓉说: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处于弱势,我想报110,手机也没有,甚么都没有,怎样报?然后我们同行的家长就叫我,他说「大姐,你别叫了,我们已经落在他们的手,敌不过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然后,都江堰聚源镇政府就来了几个人,然后就上车,直接把我们拉到石家庄,买了回都江堰的高铁。在上了动车之后,我就要求拍一张石家庄车站的照片,那时候他们就把手机给了我,我想留一个证据吧。 她表示,自儿子遇难后,她尝试过用不同方法要求讨回公道,例如曾写信到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但所有的信都没有回音。要求地方法院立案,案件未开庭已直接被结案。她无法讨回公道,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周兴蓉说:地方政府的人,大家都认识,他们都叫我们别去的,就说去不了,说我们的身份信息,都被都江堰市掌控,一旦购票,他们就知道。又说,有甚麽事情回来处理和解决,但是回来,又没有甚麽说法,又不给解决,然后就是控制你的人身自由,就是不让你出去。前几天,我想出去散散心,重庆都不让我去。 15年过去,周兴蓉感慨维权路太难,但她强调,再难也不会放弃。 周兴蓉说:我要的是承认当年是豆腐渣工程,当初也承诺过追责,但是到现在为止,15年没有人追责,这15年实在太难太难啦!没有机会就不等于我不去争取啊,他们是违法的,这边豆腐渣工程不追究,他们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对我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家庭伤害、身体伤害也不给说法,不等于我就坚守。我现在依然在坚持,他们不给我说法,我会永远坚持下去,不会放弃的。 曾多次就豆腐渣工程,为儿子桑兴鹏维权的绵竹市富新二小家长桑军,与周兴蓉有不同体会,他已不相信上访能讨回公道。 桑军说:当时温家宝说会追查违建的事情,叫我们回家等消息。15年了,已经换了3位总理,李克强、李强,习近平上台,都没有提到「512」,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说法。北京我也去过,还是叫我们回到地方解决,所以我们现在说,只好放弃,因为维权太难了,实在太难。 桑军承认,是心有不甘,但担心会影响另一个儿子的前途,是他放弃维权的主因。 桑军说:为娃娃的事情,我曾被抓过6、7次,被拉到派出所,也被拘留过,当时把我加入了黑名单。但我另一个孩子读书很好,如果跟他们作对,对孩子日后的工作会有影响,他们(政府的人)是这样说,因为中国政府会秋后算帐,三代都要查,我只能放弃。说实在话,都想维权,但害怕影响这个孩子,不想挺而走险,只能去悼念。 桑军表示,不少富新二小的家长都有同样的担心,不敢再上街表达诉求,但每年「512」下午都坚持到市政府外悼念遇难的孩子。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6.异见人士芬兰中使馆示威被捕 批中使馆及海外警察报假警以消声 两名中国流亡异见人士在芬兰中国大使馆前抗议,遭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报警涉及多项严重犯罪,示威者被芬兰警方拘捕及扣押2天后获释。他们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今次事件中,中国使馆透过报假警手段图窒息海外异见声音,与中国海外警察长年在欧洲大陆惯用的手法一致。不过中国大使馆就否认举报者为其工作人员。 日前一名活跃在欧洲的疑似中国警察被「芬兰中央犯罪警察局」(KRP)拘捕,流亡异见人士王靖渝受芬兰警方邀约指证嫌疑人。上周五(5日),王靖渝到达芬兰后,与另一流亡异见人士赵云庭前往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抗议,使馆报案称抗议者阻扰其正常办公,警方对两名抗议者询问后予以放行。到了第二天(6日),王靖渝和赵云庭继续到使馆前抗议,其后警员到场将他们拘捕,并在翌日(7日)宣布对两人正式逮捕,称他们涉嫌严重犯罪,问讯过程中王靖渝被告知,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Zhang Kui」报警指控他们携带炸弹、敲诈勒索、和抢劫。按照相关罪名,王靖渝和赵云庭有可能要判监一年。 在律师及「芬兰中央犯罪警察局」的帮助下,王靖渝和赵云庭在被拘两天后获释。王靖渝在周三(10日)向本台讲述了事件经过。 王靖渝说:芬兰警察把我们逮捕了、关起来了;5月7号是正式把我们逮捕的,一名警察说我和赵云庭涉嫌严重的刑事犯罪;5月8日,芬兰警察又来提审我,告诉我一个叫「Zhang Kui」的来自中国大使馆的人给他们打了报警电话,说我、赵云庭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安了炸弹,说我们抢劫了它们的外交财产、说我们敲诈勒索。经过芬兰警方的调查,确定我们没做这个事情。 王靖渝也表示,他在过去超过一年里面连番遭死亡威胁和骚扰,数十次中国海外警局人员报假警,此次情况属同样套路,可证中国使馆与中国海外非法警局有关联。 王靖渝说:曾经是自称中共海外警察的人也用同样的方式,这次由中共官方做的相同的套路来陷害异议人士,很明显,这样一个方案就是由中共当局、由中共大使馆传递给在海外的这些打手、这些警察的。 赵云庭谴责中国使馆虚报妨碍司法公正。他对此次被捕经历心有馀悸,指被带到警局后遭强行搜身,他呼吁芬兰警方彻查。 赵云庭说:我去一次他们报一次警,然后这一次我和王靖渝去了就直接报我们的炸弹威胁。谁最不希望我们去那边抗议嘛?只有中国大使馆。(芬兰)警方应该查清楚这件事情背后是谁组织的,如果是中国政府背后这个行为,他们应该严厉的谴责。 本台数次联系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公开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后打通领事部、经商处、领馆热线等电话,对方称使馆内没有叫「Zhang Kui」的人。 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工作人员说:啊,没有!我们使馆没有这个人。最近芬兰这边冒用使馆名义进行诈骗活动有些发生,我们使馆已经在官网上发布了相关提醒。 芬兰警方未回应本台其是否了解报警人的背景。目前芬兰律师准备对警方的行为提起国家赔偿。王靖渝督促警方公开虚假炸弹威胁报警者的相关信息,及发表公开谴责声明。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奥地利禁公务手机用TikTok 奥地利政府周三(10日)公布,基于安全疑虑,将禁止公务员在公务手机上使用中国拥有的影片分享应用程式TikTok。这是继英国、美国和数个欧盟成员国后,又一国家对TikTok实施禁令。 路透社报道,奥地利内政部长卡纳(Gerhard Karner)周三在内阁例行周会前,被记者问到奥地利政府官员是否还能继续使用TikTok,他表示,公务手机将禁用,但私人手机则仍然可以使用。 TikTok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持有。由于外界担忧,中国政府可能利用这个应用程式来收集使用者资料,因此TikTok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一些政府和监管机关的关注。美国众议院于三月时便就此举行听证会,但首席执行官周受资面对两党议员连番质询,仍无法解释TikTok的数据安全和私隐保护问题,更未能解答TikTok与中共的微妙关系。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8.深度专题|「蜜獾行动」揭密(上):一张萤幕截图泄露中国隐密的舆论操作 「美国一直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没有规则。」2022年3月,推特帐号Clark Roosevelt发表了一则推文,附上文件截图「美国霸权病之一:永不关闭的监听之门」,指控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叫嚣」,却「无视国际规则和道义」。 这个帐号在推特上宛若孤狼,未与任何帐号建立连结,这篇推文也仅收获一个点赞。但巧合的是,「美国霸权病之一:永不关闭的监听之门」这则萤幕截图,2022年12月时却在微博上获得两百多个帐号的转发。 澳洲战略研究所(ASPI)的一份研究「操弄舆论」,收集Twitter、Facebook、Reddit、新浪微博和字节跳动产品等多个平台的数据,揭开了一个与「Spamouflage」相关的中共网路影响力营运行动,旨在描绘美国的网路霸权形象。 ASPI将Clark Roosevelt指向「垃圾伪装Spamouflage」中国大外宣行动的一环,而Clark Roosevelt截图的一隅疑似泄露了这一行动的代号——「蜜獾行动」,背后牵涉的是中国盐城市公安局以及中国网路安全公司奇安信。 Spamouflage结合英文单字Spam(垃圾邮件或讯息)和Camouflage(伪装),代表一个散播虚假消息的行动单位。 Spamouflage一词最早由社群媒体分析公司「Graphika」提出,一个行动单位由数个虚假帐号组成,他们的头像多数来自图库甚至是AI生成肖像,并使用虚构的名字,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抖音影片或是风景照,却也穿插对特定政治话题的看法,时而轻松时而政治地的偷渡假讯息攻击。在Spamouflage网络中的帐号经常在同一时间发表类似的内容,也经常点赞、分享或评论彼此的贴文。 2018年下半年Spamouflage就已略见活跃,被用以攻击中国异议富豪郭文贵,但并未激起涟漪。 Graphika接着观察到一个跨平台的中文社群网络在2019年持续在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上攻击香港示威者,目的疑似在支持中国政府。 历时5年,ASPI发现Spamouflage更进化了,这个社群网络更加专注于影响中国以外的受众,推送的叙事从中英文扩展至俄语、菲律宾语、韩语、法语、日语、印尼语、西班牙语等,且至少在全球40个社群平台上运作,中国与俄罗斯都不例外。 且有别过往Spamouflage的假帐号只在圈内互动、使用假名假图的特征,ASPI发现这些虚假帐号开始学会打造自己的「人物设定」。 2021年美中在澳大利亚大打稀土之战,ASPI揭露Spamouflage帐号更直接的介入澳大利亚政治,试图煽动边缘政党和支持阴谋论的个人帐号,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些虚假帐号变得更加「真实」,他们有名有姓有工作,将自己打造为一个真实的澳大利亚人。 将时间推进至2023年4月,ASPI发表了最新报告「操控舆论」,揭露2022年期间社群平台上再度出现一起疑似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网路行动,大力宣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正在不负责任地对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网路间谍活动。 ASPI仍根据社群平台上的多方证据,认为这些论述的目的除了战略宣传,甚至可能为了支持中国网路安全服务拓展到一带一路国家。 ASPI首先从中国网路安全公司发表报告嗅到不对劲。 从2015年至2022年,中国网路安全公司至少发布了16份报告将针对中国的APT攻击(注)归咎于美国,其中2015年与2016年的两个高峰,各自起因前一年度的斯诺登事件以及美国中情局Vault 7(中国译作「穹顶7」)外泄事件。 2022年中国网路安全公司相关报告数量突增,但前一年美国政府并未有大规模泄漏事件,俄罗斯网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也未有相关报告,因此ASPI认为这并不寻常。 同年,ASPI统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至少评论了13次有关美国网路活动的问题,中国官媒如《环球时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至少发表了23篇有关美国网路行动的英文文章。 通过分析中国政府的公开声明及官媒报道,ASPI发现「美国的网路间谍行动」的指控,主要是基于两家中国网路安全公司在2022年发表的报告,同时社群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且同质的舆论。 奇安信旗下的盘古实验室于2022年3月宣称美国国安局(NSA)使用后门程式Bvp47监控45个国家长达十年;9月,中国一家网路安全公司「奇虎360」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表调查报告,指控NSA曾经试图渗透中国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网路安全公司发布美国网路活动报告,接着中国官方与媒体口径一致的指责美国的网路霸权,再到社群平台可疑帐号的群起唱和,隐晦透露了中共产党的对外宣传。 ASPI认定「蜜獾行动」是一项对外宣传串联行动的专案代名,它来自一则推文的萤幕截图,截图中露出了「蜜獾行动……扩散工作情况」,让ASPI一窥这个代名。 「蜜獾行动」的主轴,是在网络上力推一篇文章「「美国霸权病之一:永不关闭的监听之门」(One of the diseases of American hegemony: the door of wiretapping that never closes)」。 ASPI收集了他们认为是「蜜獾行动」的帐号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间所发布的 3,560 则推文、209 则网站论坛文章、126 则 Reddit贴文、37 则部落格贴文、10 则 Facebook 贴文和 71 则新浪微博贴文。 ASPI发现,这一舆论操作网络中的帐号应该已经存在多年,因为他们与过去遭揭发的Spamouflage相关帐号具有相同的特征,像是使用AI生成的图像,以及曾张贴批评郭文贵的贴文。而这些贴文皆是在北京时间的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发布,发文频率更是在盘古实验室发表报告后达到高峰。 在Twitter上,这些帐号经常使用 #USCyberHegemony、#USsurveillance、 #美国黑客入侵别国、#美式霸权、#抵制云法案、#骇客美国、#霸权主义等标签,并搭配嘲讽图卡,谴责美国的网路操作。 ASPI还发现,这些帐号并未把宣传范围局限在Spamouflage之间,而是与中共的宣传者一同唱和。环球电视网评论部门T-House以及中国驻喀拉蚩总领事李碧建,都曾转发推特一则由Spamouflage帐号发表的推文,该推文指控美国是骇客帝国。 蜜獾行动也不只局限在西方社交平台,更与中国社交平台协作。 ASPI从发布内容、时间以及IP位置揭露了这一行动的串连证据。 ASPI观察到,「美国霸权病之一:永不关闭的监听之门」的报告截图在twitter上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互动,因此不太可能触及到中国网民,并将其搬运到中国社交平台。 ASPI在中国网站上搜寻后,却发现有200多个帐号曾发表相同的截图和描述,而这些帐号通常使用卡通或女模当作大头贴,这与西方平台上Spamouflage帐号特征雷同。 且与先前的Spamouflage网络一样,几乎所有新浪微博贴文都是在北京时间的「996期间」(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发布的。且这些帐户明显非真实,却没有被微博视为假帐号而停权,ASPI认为平台没有阻止Spamouflage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可能是中国政府默许。 ASPI进一步追踪微博以外的社交平台,发表类似贴文的帐号IP位置经溯源,来自盐城市的有8个,南京市有8个,镇江市有7个,另外有5个来自北京——几乎都环绕在江苏省。 首先ASPI发现知乎上一个名为「新垣结衣」的帐号反覆发布一篇题为「美国霸权病之一」的文章。这个帐号先前的活动历史包含曾点赞盐城市阜宁县和响水县小学教师工资问答,并收藏了有关江苏自学考试报名的文章。 而在字节跳动旗下的平台今日头条,一个名为「吉娃娃呀吉娃娃」的帐号仅发布了6篇有关美国监视的文章,而这些文章传播范围仅止于中英社交平台上的Spamouflage帐号。 ASPI发现,截至报告发布时,这个帐号仅有4个粉丝,每篇文章最多只被阅读了7次。且「吉娃娃呀吉娃娃」关注的帐号只有一个——盐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其一是仅有一篇贴文,且正巧与美国网路霸权相关的帐号「大鹏5776」,其大头照是一名中国员警的自拍,且贴文发布位置显示为江苏。另一则是名为「用户7763546981」的帐号,其大头照是一公安局,华邮通过定位得出该照片为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港北派出所。这两个帐号在本文发表前都以自行向微博申请注销。 但ASPI也表示,尽管这些帐号存有潜在的关联,但仍然没有足够的公开证据可以证实盐城市公安局直接经营Spamouflage帐号。有鉴于推特和脸书母公司Meta早已将Spamouflage归咎于中国政府,ASPI根据上述证据推断,中国公安机构可能是中国宣传系统开展Spamouflage行动的关键行为者之一。 中共有插手Spamouflage吗? 长期以来,各大智库或是民主国家机构一直缺乏直接证据证明Spamouflage这类型的资讯战,是直接由中国解放军或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直接伸手操作。 ASPI指出,由于各大社群平台开始揭露帐号来源,Spamouflage行动需要通过VPN掩饰,且要进行跨中西平台的资讯操作,中国需要批准这些帐号绕过防火墙,以上显示中共极有可能投入人力与成本经营Spamouflage行动。 ASPI发现蜜獾行动中多数帐号的操作手法并不成熟,显示这些帐号可能是由商业公司或是网路评论员操作的。报告引述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分析师的说法,指出Spamouflage 关联帐号并非由中国军方运营,而可能是由中共宣传部门、统战部门或两者共同营运的。 ASPI认为,中共通过这一波外宣,企图展示中国网路安全公司有能力揭发美国的秘密行动,并营造中共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下一篇我们将讨论奇安信公司与盐城市公安局在这一波宣传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网路安全公司如何配合外宣,并进一步满足自身利益。 注:APT攻击全名为进阶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意指针对特定组织的复杂且多面向网路攻击,这类型攻击时间可以是数天、数周甚至是更长。 9.日外相证与北约商在日设办事处 势招中国反弹 日本外相林芳正证实,基于俄乌战争直接影响太平洋区域安全,日本正在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商讨开设办事处,预料这一发展可能会惹来中国不满。 林芳正周三(10日)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专访时透露正与北约商讨,但还未就全部细节有最终定案。他特别提到俄罗斯去年入侵乌克兰,指其影响不止在于欧洲,迫使日本重新思考区域安全问题,认为:「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自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以来,世界(已经)变得更加不稳定。」 林芳正强调,日本不是北约成员,但北约若在日本成立办事处可以发出了一个讯息,即北约与其亚太夥伴日本有恒常接触,以「非常稳定的方式」合作。 北约暂时未有回应,但《日经亚洲》日前的报道指,北约于日本的办事处将于明年启用,并分析指,北约将与太平洋地区的夥伴国,更紧密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而中国官方亦曾就北约「东扩」提出反对,认为「势必破坏地区和平,促进阵营对抗」。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0.一带一路又触礁?意大利拟安全退出又不受中国报复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意大利计划与中国就退出「一带一路」举行会谈,但强调仍寻求和北京保持友好关系。 意大利是否退出「一带一路」一事,引起外界关注。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周三(10日)在布拉格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辩论是开放的」。但《金融时报》引述匿名意大利官员消息指,梅洛尼政府希望能找到方法,让自己退出「一带一路」之馀,又不激起北京的愤怒,或受到惩罚性的报复。 报道引述这位官员说:「我们希望与他们(中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努力避免问题升级。」他补充说,意大利不希望与中国「对立」。 但根据《彭博社》日前报道,梅洛尼较早曾向到访的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暗示,打算在年底前退出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的四年协议包含一项不寻常的条款,即在2024年3月到期时自动续约,除非意大利提前三个月通知中国政府会退出。因此梅洛尼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作出决定。 《金融时报》引述意大利前驻北约大使斯特凡尼(Stefano Stefanini)指出,鉴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状况欠佳,意大利不能在保持美国盟友身份的同时继续参与一带一路, 必须尝试与中方谈判一个和平、或最小破坏性的退出方案。 意大利是唯一一个G7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在2019年3月加入时遭到了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斥责。梅洛尼在去年的竞选中也公开称这个决定是「一大错误」。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11.连续第二年停办六四弥撒 教区:一切追忆会于5月弥撒中进行 今年是六四事件34周年,继去年后,天主教香港教区今年亦不会举行六四追思弥撒。香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周三(10日)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对一切的追忆和期盼,将会在5月24日为中国教会祈祷的弥撒中进行。 天主教香港教区去年已明确表示,因同工忧虑触犯《港区国安法》,因此不会举办追思六四弥撤。当时适值是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接任主教后的第一个六四,他于西湾河圣十字架堂主持五旬节提前主日弥撒时,过程中虽然未直接提到六四事件,但祈祷时加插一段,称「教会、国家及人类历史中,有为了人的尊严、自由献出一切的『先贤』」,请教友懹感恩之心为他们祈祷。」 而两年前曾于7间天主教堂举行「追思亡者弥撒」的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现已改名为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星岛日报》周三报道说,有职员表示今年六四并无活动。 周守仁今年4月也应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李山的邀请,到北京访问。这是香港教区主教38年来首次访问北京。其后周守仁在《公教报》中强调人民要爱国,又呼吁教友要守法,又表示期望香港教区与中国内地的教区建立长远的关系,互相学习及补足。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2.报告指中国投得世银三成金额贷款 部份由被制裁实体投得 美国政府责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简称GAO)周三(10日)发表报告,指美国作为大股东的世界银行,近年贷款合约之中,按金额计有近三成由中国投得。报告又指,部份贷款竟判给被制裁的个人或机构。 报告显示,中国从2013至2022财政年度获得了29.2%的资金,相当于约21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的比例为2.4%,即17亿美元,法国为4.4%。就合同数量而言,法国获得4.3%,美国获得3.3%,中国获得2.9%。 美国政府责任署又指,这种差异的部份原因是美国企业投标的次数很少,而根据2017年以来的数据总结,美国企业在投标时有七成的中标率。 美国政府责任署亦发现,从2017年到2021年,有28份合同竟判给被美国制裁或面临其他限制的个人或机构,合约总额约为7600万美元。该署官员解释,银行官员确认其中只有6份合同,是判给美国制裁名单上的个人或机构。 该报告是应田纳西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哈格蒂(Bill Hagerty)、阿肯色州的科顿(Tom Cotton)和爱荷华州的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的要求而撰写的。三位议员表示,世银借款合同可能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问题。 世界银行发言人回应指,世界银行章程规定,来自所有189个成员国均可投标申请贷款,但受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制裁的实体,或根据多边开发银行之间的反腐败协议被暂停资格或禁止申请贷款的个人或机构除外。 美国是世界银行最大的股东和资金来源,自世界银行为二战后重建欧洲而成立以来,历任行长都是美国人。 记者:方德豪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3.【杜耀明评论】讲立场不讲道理 求管控不求观瞻 按既定程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干事会,竟遭校方下令不得参与校政,导致干事会感到无事可为而总辞。事情絶非莫名其妙,而是事出有因,更是掌权者在「由乱入治、由治及兴」新香港的时代写照。 浸大校方决定果敢,但不合情理,更且以身试法。校方指责学生会发布的政纲及其他文件,内容「不符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却只私下告知学生会干事事情涉「发布仇恨言论」,相信涉及他们对反修例运动的一些描述,但究何所指,则不予说明,结果几位同学无法搞清楚具体指控是甚么,便遭校方剥夺参与校政的权利,真不知怎样讲得过去,更不要说浸大也该算是高等教育机构。 从法律看,校方指控十分严重,惩罚等于取消学生会的主要功能,实在非同小可,但作出惩处决定之前,竟未给予学生会申辩的机会,连具体罪状也不知道,抵触自然公义的法律原则。其次,据报道,校方对今次事件写好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当然涉及几位学生会干事,但他们至今无法取得校方的调查报告,显然违反私隐条例的规定,即机构如有文件涉及的某些人物,便有责任向他们公开。 真不明白,香港纳税人每年资助这间大学超过十二亿元(2019-2022),加上月薪超过六十万元(比特首还多三分之一)的校长卫炳江,当非等闲之辈,而且浸大近年还聘有全职法律顾问,却也可以犯上如此低级错误,未免匪夷所思,因为就算不知道法律程序有错,也该明白事情连人情道理都讲不通,更不要提,此举与公开辨明是非真伪的教育原则背道而驰。 当然,从新香港的新管治眼光看,匪夷所思的已是见怪不怪了。首先,涉及2019年反修例运动引发的社会运动的叙事或论述,只容许官方的一套,其他都是离经叛道。其次,采取激烈行动对付他们眼中的离经叛道者,大可不计程序丶不计后果了,反正教育当局对「政治正确」之事,只会支持不会过问。三是受压迫者资源有限,多数不会花钱花时间诉诸法律途径,其他院校的学生会也解散得七七八八,无力支援,而私隐专员阅报后发觉此事又会否主动干涉,也是未知之数,校方又何惧之有呢?最后是观感问题,校方以隐秘手法加严重处分对付学生会,近乎形象自杀,但只要硬着头皮,自己不怕尴尬,尴尬的就是其他人了。 其实特区当局推行新区议会方案,何尝不是抱着这种大无畏心态。今次「完善」区议会,也是源于2019年反修例运动,当年区议会93%议席直选产生,结果八成半议席落入反对派手中,区议会成为争取「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基层民意组织,对当权者来说,当然是大逆不道,穿越政治红线。如今拨乱反正,不但直选名额降至不到两成,参选人更须取得委任的地区组织委员提名,选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不过,扼杀民主又如何,市民无法以法律途径推翻,也难以取得当局批准,以公开的抗议行动表达反对声音,甚至现任区议会打算讨论今次的区议会方案,民政专员亦会拉队杯葛离场,而特区高官可以继续宣扬,区议会并非政权组织,不必在意民选议席多少,制度对市民好便可以了。 但老实说,直选产生的区议会代表全港民意,反对派占了大部分议席的话,是谁之过?政府不反省不检讨不改过,却一手干掉反映民意机构的代表性,以至取消和平请愿行动的申诉渠道,是否表示当局无信心、无能力争取多数人支持,甚至害怕民众的反对声音?若说不是政权组织便无须民意代表,但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是政权核心,但又有多少民主?区议会不能由市民自由选择自己的代表,会对市民有甚么好处,又如何担当地方谘询的角色? 最后,破坏民意代表机构,官方不觉得难看,便再没有难看的问题。非常清楚,当解释政策不是要去说服反对的巿民,那堆说不通的道理是让你看到,这里就是不讲民主,甚至不用讲理,而是只讲立场-「爱国爱党」。只要「爱国人士」鼓掌欢呼便可以,其他人明白便明白,不明白也要接受,不接受也不得反抗,因为不要说示威抗议,香港传媒对政府稍有微言亦务必温温吞吞,避免卷入官非。 当无畏无惧的不是传媒而是政府,莫非就是新香港的新方向?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文韬政论】勿让「富察」成为习总书记新版《反间谍法》的牺牲品 中国与西方的敌对状态持续升温,近月延烧到公开抓捕双方「代理人」,为了名正言顺扩大抓捕范围,中共颁布新版《反间谍法》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网络攻击等行为」定性为间谍,将在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 当初中共于习近平上台后不久,在2014年11月1日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间谍法》,该法取代原《国家安全法》(简称《国安法》)相关内容,此举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处罚间谍罪的行为样态,将广泛涉及中国境内外的相关行为及活动视为触犯间谍罪。 近期中国国安机构,以窃取军事与金融情报为由,对谘询公司凯盛融英(Capvision)进行「公开执法」,突击搜查了该公司位于苏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办公室。重点是这则新闻直接由央视在周一(8日)报道,也就是说,中共高调宣传以「依法治国」去查办涉嫌「间谍」行为的机构,这很显然是要报复美国上月法办中国驻美的秘密公安组织。这起突击搜查事件的详情未有公布,但难免会引起中国经营的外国谘询公司之恐慌。所谓的谘询公司都是私人公司,在中国的目的是了解中国金融经济状况及企业营商环境,并对企业客户提出投资中国的建议以收取谘询费。 不过,根据央视的说法,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打压中国的策略,「窃取我国军事军工、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情报消息」。中国国安机构在调查后发现,许多境外机构,特意淡化其外资背景,「规避中国法规的省查与监管」,藉由「谘询公司等行业,窃取我国重点领域国家秘密和情报」。问题在甚么资讯算得上是「情报消息」,如果经济金融资讯都算是「情报消息」,那么所有谘询公司都有可能被视为间谍机构。 《反间谍法》的修订进一步增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可能性,根据曾被中国关押5年的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的说法,当年被捕后,中共为了令他入罪,竟然将他所参与网路社群也被视为颠覆国家政权的组织,台湾人及香港人进入中国都有可能随时被抓捕及以「反间谍」定罪。日前被证实遭到中共逮捕的八旗文化总编辑李延贺(笔名:富察),有可能会被《反间谍法》起诉。国台办4月26日证实,富察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正接受调查。 台湾人权促进会联合出版及文化界发出声明指出,富察被强迫失踪一案是中国对台湾人民各种人权侵害案件之一,直接冲击自由民主台湾的出版文化事业。他们郑重呼吁中国政府「遵守国际人权规范,立即释放富察、停止违反人权与施加酷刑程序,进行制度性改革与问责」。这种营救行动必须扩散至世界各地,请求各国对中共施压,才能有效。 - 梁文韬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5.【财经自由讲】中国搞AI大跃进注定失败 将长期落后于美国 中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争,中共所面对的困境,不只是无法用到技术所需的芯片,亦受制于市场规模。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自主研发之人工智慧技术应用,将长期落后于美国。但由于有中央国策扭曲,可以出现乘机浑水摸鱼「搵著水」的投机现象。 另外,中共最近颁布反间谍法,涵盖范围除国家安全以外,亦加入「国家利益」;而香港亦准备廿三条立法。当企业连最基本的市场资讯亦无法获得,亦必然会影响到正常商业运作。更令人忧虑当中共将进一步收紧资讯自由以及社会知情权,下一步会否亦限制香港接受外来的资讯。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0-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0日 1.法新社:明报周日叫停《尊子漫画》 过去半年遭港府多番狙击 港媒《明报》刊载的《尊子漫画》再遭港府狙击。《尊子》周二(9日)发表的内容讽刺香港区议会大幅度改制,指只要「长官」认为合适即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民青局)同日发文批评,漫画有歧视成份及抹黑政府,形容是「政治凌驾道德的行为」。据法新社引述知情人士,经港府连番批评后,明报将于本周日正式停止刊发尊子漫画。 据今次涉事《尊子漫画》,为「乜议员」系列之一,以3格图展示一名男子向一名女子说:「我同意呀,学历不同于做嘢能力𠺝,香港高分低能嘅人好多𠺝……」,「会考中英数唔合格,胆固醇过高,痴肥,有心脏病,矮细,色盲大近视都冇问题𠺝……」,「只要长官认为合适,都可委任佢哋做防火灭罪委员会,由佢哋把关筛选区议员,市民都很放心𠺝……」。 民青局同日随即于其Facebook专页发文,强调港府委任原则是「用人唯才」,批评漫画「扭曲并抹黑」政府委任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委员的原则,「内容无视事实,混淆视听,并带有歧视成份,侮辱胆固醇过高、患心脏病、色盲等人士,暗示他们无能力贡献社会,有违传媒道德」。 局方又斥,《明报》接二连三针对区议会新方案作「误导性」的言论,扭曲解读方案内容,形容是「政治凌驾道德的行为」。 翻查资料,连同今次,港府部门过去半年内,至少6次发文批评《尊子漫画》。对上一次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尊子漫画》谈及纪律部队更新器材须预留200亿元,而非52亿元,属「误导性指控」,挑动市民对政府不满,又指行为「过去6个月不止一次」。 其馀包括,去年10月,《尊子漫画》于《明报》曾发表一张「人才办」告示,列明「急聘世界级人才薪高粮准接受苛政管治者优先录用」,及后遭劳福局长孙玉菡于社交平台不点名批评漫画「荒谬而严重偏离事实」;同月,香港警察去信港媒《明报》投诉当时一副《尊子漫画》会令读者对警方产生错误观感,有损警队形象,惟《明报》编辑部称,会「本著专业,支持专栏作家提供专业作品」;同年11月,《尊子漫画》曾刊登描绘一个展览馆藏内容显示「censored」(审查),事后文体旅局以同样方式不点名批评有报章漫画「哗众取宠、恣意抹黑」。 年届68岁的尊子,原名黄纪钧,为香港著名漫画家,以时事政治讽刺漫画闻名,于《明报》刊载漫画长达40年,作品亦曾长年连载于已被迫结业的《苹果日报》及《壹周刊》。本台曾于《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专访尊子,他当时表示,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不妥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高志活公开信轰港警「荒谬」 愿亲身到港作证承担责任 制作「国殇之柱」(the Pillar of Shame)的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周三(10日)向港府发出公开信,要求港警交代,为何没有知会他就取走了「国殇之柱」,形容事件「荒谬」。他更声称愿意到香港出庭作证,由他一个人承担责任。 高志活在公开信中强调,他是「国殇之柱」的拥有者,在香港也有法律代表,不理解港警在没有知会他的情况下便取走了他的私人财产。 港警国安处于5月5日早上持法庭手令,检取放置在元朗嘉道理中心的「国殇之柱」,指其为一宗「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案件的证物。 高志活表示,港警做法「荒谬」,没有法律依据,他强调由制作、运送,到树立「国殇之柱」,只是他一个人的主意与行为,其他人都不应负上任何责任。他愿意亲自到香港法院作证,事件跟其他人无关,他亦建议当局询问前港督彭定康,因为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由他批准「国殇之柱」树立在香港。 矗立香港大学近25年的「国殇之柱」,前年12月底被校方漏夜「行刑式」强拆,并放入货柜,至今仍未能物归原主。去年4月,高志活本来已准备就绪将该雕像运离香港,惟逾12间香港物流公司因忧虑被当局「清算」而拒绝运送。 责编:温晓平 3.中方要求撤邹幸彤「光州人权奖」 主办方:无惧中共进一步行动 韩国最大人权组织因向还押中的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颁予人权奖,遭3名中国领事馆人员当面要求撤回决定。主办方接受本台访问指,对这次中方官员的到访「感到奇怪」,表示不希望事件变得「政治化」,但指基金会无惧中共进一步行动,将坚持举行颁奖礼,以表达对邹幸彤及香港人权的支持。 韩国「光州5.18纪念基金会」代表金小姐(Bo hyung Kim)接受本台访问时忆述,周一(8日)有3名中国驻光州领事馆官员到访基金会,当时她亦在场,而中方对事件「表达了立场」。 金小姐说:对中国政府来说,他们觉得邹幸彤是其中一个破坏中国法律的人,他们认为她是其中一个罪犯,不是争取民主和人权的社运人士,对于邹幸彤获人权奖,他们感到非常遗憾,所以他们要求我们重新考虑颁奖予邹幸彤。 外界关注,中国官员主动接触当地人权组织的做法罕见。金小姐指,据她所知今次是首次有中国官员主动到访基金会,有关做法奇怪,但会面气氛和平,她强调基金会不想将事件「政治化」,或升级至政府之间的层面。 金小姐说:感觉奇怪,但我们欢迎他们(中国官员)到访,他们表达了意见,他们希望就这件事与基金会沟通,我们聆听他们的意见,没有冒犯的感觉。我们只是有一个正常的会面,我们基金会主席和选委他们关注的,是不想这件事扩大升级,变得政治化。 基金会最后拒绝中共要求,金小姐指基金会作为非牟利组织,捍卫人权、自由、民主的价值,不会跟从政府的决定。她又说「我们只是倾听他们(中共)的意见,这只是他们的决定,不是我们的决定。」 金小姐指,基金会视邹幸彤与其他得奖者一样,希望奖项能够赞扬她对民主、自由的贡献,就算她身陷囹圄,都希望展示对她的支持。基金会亦都希望透过关注邹幸彤,令她早日得到自由,并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香港的人权状况。 金小姐指,由邹幸彤获得提名至得奖,这半年间尝试透过不同方法接触邹幸彤,包括联络人权组织或已解散的香港支联会等,但至今不果,不少人都表示,「如任何人与邹幸彤有联络,都会有麻烦。」金小姐说,情况反映香港实际的情况比想像中更差。 金小姐说:对其他国家来讲,很难清楚知道香港的情况,因为他们没有报道真相,我们只知道他们好或者还好,但真实的情况比我们想像的更差。我以为我们公布邹幸彤是得奖者后,我们可以接触到她,或更容易找到她,但并没有,直到现在我们都不能联络到她,所以我可以直接感觉到,香港的情况真的很差。 「光州5.18纪念基金会」颁奖礼下周四(18日)举行,届时将有代表为邹幸彤领奖。对于会否忧虑中共有进一步行动,或事件会上升至外交层面?金小姐相信中方不会想事情变得更复杂,如果中方真的进一步威胁或施压基金会,问题会「非常恶劣」。 金小姐说:我们不担心基金会,我们担心她,即是邹幸彤,因为她现时身在狱中。光州是象征民主、人权的城市,如果他们采取进一步行动或作出威胁,对他们没有好处,我们不担心,我们只是在乎这些事下星期不会发生。 「光州人权奖」由「光州5.18纪念基金会」主办,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目的是纪念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目前是韩国最大规模的人权组织,自2000年开始设立「光州人权奖」。 邹幸彤上周获选为「2023年光州人权奖」得主,是首次有香港人获此奖项。评审委员会以「民主运动和民主抗争的人权律师」来形容邹幸彤,又指颁奖予邹幸彤是「对香港政府的反民主及反人权作出反抗,给了全世界人权活动人士和公民勇气和希望」。 现年38岁的邹幸彤,于2021年9月8日被港警国安处拘捕后还押至今。此前她因2020年「六四」未经批准集结,及2021年「六四」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两宗案件,共被判监22个月。邹幸彤其后就2021年「六四」案上诉成功,但她当时已差不多服刑期满。今年3月,邹幸彤亦因拒绝交出支联会资料案,被判囚4.5个月,邹幸彤已就这宗案件提出上诉。 除此之外,邹幸彤与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等,也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下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正等待审讯。值得关注的是,此罪一旦罪成,最高刑罚可被判终身监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港府通过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 评论:为港府赋「无上限权力」 香港立法会周三(10日)通过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草案,当中列明不具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法》案件,须先取得特首批准,而即使获批后,特首日后仍有权再改变决定。新修订中未列明覆核设限及申请者上诉机制。有律师向本台指,方案为港府赋予「无上限权力」赶绝海外律师,认为「黎智英案」的审讯「不容乐观」。 香港「近乎清一色建制派占据」的立法会,周三(10日)三读大比数通过《2023年法律执业者(修订)条例草案》,为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设下重重关卡。 是次修例根据去年底人大就《港区国安法》第47条规定的释法,订明凌驾性原则,及特首处理律师资格的主导权。 当中重点包括,不具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若为涉及「国家安全」有关的案件担任辩护人,不论案件属刑事、民事与其他类别,都须先经过律政司和特首申请及评估,并获特首批出「认许证明书」。又订明覆核机制,即当申请经批准后而「情况有变」,或被发现「有问题」时,法庭或律师师应「主动」向特首提出,而特首有权再覆核结果,惟修例未有列明会否为覆核设限,以及申请者的上诉机制。 至于申请者,必须书面证明不涉及「不利国安和国家机密等」,符合特殊要求的情况,才会获该「认许证明书」。而具体文件要求、申请时间等,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同日接受港媒《NOW新闻》专访时称,「不能一概而论」,又拒评论对「黎智英案」的影响。 前香港「法政汇思」召集人、律师任建峰(Kevin Yam)美东时间周四(11日),将联同黎智英之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以证人身分出席美国国会有关香港法治问题的听证会。他向本台分析指,修例赋予官方「无上限权力」,认为「黎智英案」的审讯「不容乐观」。 任建峰说:「黎智英案」以目前进展,特别国际社会对他的情况爱理不理,他只会有一个结局,无论如何打官司,只会输。因为就黎智英相关案件,已有好几次有亲北京人士说,如果香港法院搞不定他,就会送他到大陆,视作「复杂国安案件」在大陆审讯。无论香港法官如何自称多独立也好,听到这么多资讯,会如何判呢?对黎智英的情况,真是不容乐观。 事实上,回顾过去半年黎智英国安案的进展,审讯要求不断被增加。 该案原于去年底开审,由《国安法》指定法官审理,不设陪审团,原本高院批准聘请Tim Owen来港为黎智英辩护。惟特首随即向人大提请释法,人大指《国安法》具凌驾性,国安委和特首有最高决定权,引发港府展开《法律执业者条例》修订。案件被迫延至今年9月开审,以待处理黎智英聘请海外律师问题。 虽香港法院仍未正式否决Tim Owen来港参与「黎智英案」的资格,惟国安委早前已建议入境处拒批他的工作签证。黎智英一方就有关做法提出司法覆核,料1个月内有结果。根据资料,港府提请修例时原说明,任何在修例生效前已提出或已被法院处理的专案认许申请,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任建峰指出,三权沦为傀儡,一国两制荡然无存,香港已逐步脱离法治环境。他又认为,随著海外律师来港执业的难度大增,不但影响「黎智英案」,亦恐「吓走」海外或持双重国籍律师在港处理其他案件,影响香港的法治、多元形象和国际地位。 任建峰说:在诉讼上特首有特别权力,在所有政策上,国安委有特别权力,以他们的指示就可以治港。以中国法律的国安定义,基本上所有政策范畴都可与国家安全有关,无一例外。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已沦为傀儡。 任担心,今次修例「只是开始」,不排除香港再推行「指定律师」,加上对律政司近日建议修订《刑事诉讼程序条例》,让控方可以就高等法院不设陪审团、被告被判无罪释放的国安法案,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诉,变相可「一告再告」,忧虑「国安案件」被告未来的审讯情况。 最近继联合国经社文委员会和人权委员会批评《港区国安法》后,有联合国法官兼独立报告致信中国政府警告说,中国强加给香港的《港区国安法》及收紧被告雇用外国律师的规定,破坏香港「司法独立」,违背国际人权条约,违反「一国两制」。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港府拟进一步修例禁辱区旗区徽 涵盖网络世界辣过大陆澳门 港府提出修订《区旗及区徽条例》,修订后与《国旗及国徽条例》及《国歌条例》保持一致,将禁止任何人公开及故意侮辱区旗和区徽,并涵盖至网络世界,相比大陆及澳门更严苛。 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周二(9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将可构成侮辱区旗及区徽罪行的条文「进一步清晰化」,包括明确禁止任何人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区旗、区徽或其图像的方式,或以其它方式侮辱区旗或区徽,或意图侮辱区旗或区徽而故意发布侮辱区旗或区徽,条文明确涵盖「现实生活及网络世界中的侮辱行为」。 文中未提及罚则。据现行规定,侮辱区旗或区徽最高罚款5万元及入狱3年。 港府提交的修例文件指出,特区政府在现行18区设置的指定回收点,除收集破损、污损、褪色或不合规格的国旗及国徽外,亦会同时收集情况相似的区旗及区徽,由特区政府定期统一处置。 当局亦建议在条文加入不得倒挂、倒插、随意丢弃区旗或区徽,以及活动主办方须在活动结束后,按行政长官规定的方式收回或处置现场使用的区旗或区徽等规定,又指除非获得行政长官批准,否则不得展示或用于丧事活动。修例亦列明,参与或出席任何升区旗的仪式时,在场人士当守的礼仪,视乎情况面向区旗肃立、行注目礼或敬礼。 修例订明,当局检控时限为警务处长发现有关罪行的日期之后1年内,或犯该罪行后2年内,以较早者为准。 澳门亦有法律订明区旗及区徽的使用及保护,但不及港府所建议修订的仔细,亦未列明涵盖至网络世界。 澳门立法会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71条(1)项,所制定的法律,有关「在区旗及区徽的使用及保护」,在侮辱区旗、区徽罪上,列出以言词、动作或散布文书,又或以其他与公众通讯之工具,公然侮辱区旗或区徽,又或对其不尊重者,处最高2年徒刑,或最高240日罚金;构成对区旗或区徽不尊重的情况,包括焚烧、毁损、涂划、玷污或践踏区旗或区徽。另外,不得倒挂、倒插或随意丢弃国旗。 大陆亦有针对侮辱国旗罪的立法,但法例未见明确涵盖至网络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19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9条: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记者:董舒悦/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黎智英儿见华府政界 戳穿港府大外宣:港人失民主人权陷绝望 黎智英儿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出席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听证会前一日,于周三(10日)联同黎智英国际律师团队的英国御用大律师加拉格尔(Caoilfhionn Gallagher),在华府出席活动,揭穿港府大外宣谎言,指港人丧失民主人权陷于绝望。他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将在9月开审的黎智英「国安案」。 黎崇恩及加拉格尔周三在华府出席题为「媒体自由及争取民主:香港、亚洲及更远处」(Media Freedom & the Fight for Democracy: Hong Kong, Asia and Beyond)的早餐会上,期间与超过50名华府政界人士、人权倡议者及媒体见面。 黎崇恩在会上表示,香港的新闻自由和民主不再。他回忆起父亲被捕时,香港人排队购买《苹果日报》以示支持,其中一名市民接受访问,说了一句「白纸都买」,令他印象深刻,反映香港人面对新闻自由被剥削时的无助及绝望。黎崇恩说父亲深受天安门事件影响,从一名商人变成一个报业大亨是因为觉得香港需要有一份敢于向政权说真相、说民意的报纸。 会后,黎崇恩向本台透露他今次美国之行的目的,就是要延续父亲敢于说真相的勇气,向世界揭穿香港政府的大外宣及谎言,并唤起国际社会对香港政治犯的关注。 黎崇恩说:我希望我在这里可以令到世界见到,我爸爸以及许多政治犯,现在正面对不公义的审讯,特别是现在这个时间,香港政府向全世界说「我们有新闻自由」、「我们有法治」,并发起「你好,香港」的大外宣,真的是非常衰格(粤语,意指无耻),这明显不是真相,你看例如有些人,简单赞好了一个社媒帖文,或者分享了一个社媒帖文,就被捕了,有很多这些情况可见(香港政府)讲一套做一套,世界有需要知道。 黎崇恩又提醒,在香港的营商成本愈来愈高,建议任何有意在香港扩展业务的商人,上网看看「苹果日报遭搜查」的画面,就会明白相比其他国家,商人能够在香港自由说话的空间愈来愈小,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均面对更大的法律风险。 而加拉格尔则表示,在黎智英身上,她看到极权中国打压异己的三个新趋势:第一,是发动「法律战」(lawfare),以黎智英为例,当局不但运用《国安法》这种传统入罪的手法,更用到其他常见法律例如「欺诈罪」将其监禁,目的是污蔑其人格及声誉;第二,是企图改写历史,例子有TikTok最近一度暂停制作黎智英纪录片的「阿克顿学院」的帐号及下架部分影片;第三,是随著渗透,中共的打压不再有国界的局限。 加拉格尔说:中国现在想用其长臂来压制世界上任何人的批评,当中有不同形式,例如会发威胁信予《华尔街日报》指其评论违反《国安法》,又会威胁总部设于伦敦、致力于香港人权问题的非政府组织,今天早上我们看到一个重大新闻,FBI在波士顿逮捕并起诉了一名男子,涉嫌在 2019年收集参与在波士顿反共抗议活动的人士名单。所以这不仅是香港和中国的问题,而是美国、英国、以至所有关心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人的问题。 美国国会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亦有份出席周三的早餐会,他发言时说,中共试图埋葬黎智英种下了的第一个苹果,但中共不知道里面的种子还在,现在黎崇恩需要让种子在世界传播,并长出苹果树,国际社会需要帮助他,及帮助他的父亲获释。 记者:胡凯文 责编:温晓平 7.菲美军事演习升级 分析:更有效抵制中共威胁 美国和菲律宾刚于4月底完成年度「肩并肩」(Balikatan)大型军演,5月两国空军即举行「雷霆对抗」演习,为该项演习时隔33年后,首度重返菲律宾。分析说,虽然两国没有对外说明,「雷霆对抗」的对象是哪一个国家,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美菲军事合作深化,更能有效在南海抵制中共威胁,但目前在台海问题上,菲律宾会避免得罪北京。 今年以来,菲律宾与美国双方军事互动频繁,从扩大开放军事基地、上月的「肩并肩」联合军演、「2+2」部长级对话、到本月初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访美会晤美国总统拜登,美菲「雷霆对抗」(Cope Thunder)也如火如荼进行中。 「雷霆对抗」有包括美军、菲军及澳大利亚军人参与,演习从上周一持续至本周五(1日至12日)一连12日,演习所在的吕宋岛西面,便是西菲律宾海,该区被菲律宾当局划定为「频繁的军事训练区」。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长苏紫云向本台指出,美菲已有约30年没有做空军演练,这次「雷霆对抗」预示美菲军事合作深化及升级。 苏紫云说:「肩并肩」算是一个地面为主的联合演习,「雷霆」算是空军联合战术作业。所以未来不排除未来美国海军跟菲律宾海防队,会有联合演训,也就是陆、海、空各自的这种特性,有不同演练科目。 军事专家、 台湾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亦向本台分析,今年两国恢复「雷霆对抗」意义非同凡响,明显剑指中国,对稳定南海局势有很大作用。 他表示:对菲律宾来说,(空军)最有可能攻击的地面目标就是在南海的一些群岛,那这些群岛当然应该主要是中共控制的群岛,所以过去是为了避免引起中共的反弹,所以当然尽量进行一些没有针对性的联合军演。可是这次很明显的,他们其实没有对外说明,可是「雷霆对抗」的对象是哪一个国家其实大家都知道。 菲律宾上一任总统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被外界视为立场亲中,李正修认为,新上任的小马可斯在面对中共在南海的威胁下,以美军作为一个平衡,避免共军坐大。不过,李正修认为,菲律宾要避免开罪北京,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会保持谨慎。 李正修说:他当然怕得罪北京,所以他也讲了愿意让美国使用这些军事基地,并不会当成攻击共军的前线基地,因为这里离台湾南方就更近,他说这不是为了台海战事所准备。 中国近年在南海的军事活动不断,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该国也是离台湾最近的东南亚国家。但在台海的议题上,菲律宾又是否会介入?上周四(4日),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结束访美行程后,表示如果中国以武力侵犯台湾,菲律宾的美军基地可能会「有用」。 东协(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正在印尼举行,有份与会的小马可斯说,鉴于台海情势日渐紧张,他将在峰会上提出讨论,希望各国对这项议题能得出一致的立场。小马可斯并表示,将在此次峰会上尽力完成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综合外媒报道,菲律宾空军周二(9日)开放媒体采访这项军演,由菲国空军的FA-50战机和美军的F-16战机进行联合演习。 菲律宾空军发言人卡斯蒂约(Maria Consuelo Castillo)受访时指出,「雷霆对抗」演习于1976年首度在克拉克空军基地举行,最后一次于1990年登场,但美国空军于1991年撤离克拉克后,这项演习移师到阿拉斯加,并更名为「阿拉斯加红旗」(Red Flag Alaska)演习。 卡斯蒂约说,菲美两国于2016年开始双边空军特遣队演习,并于去年决定,今年军演将重新命名为「雷霆对抗」演习。 她表示,今年「雷霆对抗」演习现时处于第一阶段,有225名美军和300名菲国空军参加,第2阶段演习将于7月2日到21日举行,规模预计更盛大,可能会有上千名菲美空军共同参与,演习区域也将从克拉克空军基地周边扩大到菲律宾中部维萨亚斯群岛(Visayas)和南部民答那峨岛。 菲律宾空军表示,今年演习第一阶段的首周著重于「防守型制空」(Defensive Counter Air),包括识别、追踪和拦截友军附近的敌机;第二周著重「进攻型制空」(Offensive Counter Air)训练,包括对敌机和地面目标的攻击。下一阶段将会有运输机加入参与行列,「以模拟为大型舰队进行装备与人员补给的演练」。 菲律宾与美国最近军事互动频繁,菲律宾上个月根据美菲在2014年签署的「加强国防合作协议」,除了目前5个现有的军事基地之外,再允许美国使用4处菲国军事基地。 此外,美国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4月与菲律宾外交部长恩里克·马纳洛(Enrique Manalo)和国防部长卡利托·加尔维斯(Carlito Galvez)在华盛顿举行「2+2」部长级对话。这是美菲睽违七年多以来的首次外长、防长「2+2」对话。会后双方同意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完成美国安全援助菲律宾的路线图,用以支持在未来五至十年交付优先防御平台项目,包括雷达、无人机系统、军用运输机以及沿海和防空系统。 另外美国国防部也公布了一份涵盖美国与菲律宾国防合作指南行动方针,未来美国将朝与菲律宾共享即时军事情资以及加强双方协调的方向发展,目的在防范中国在南海和台湾周边地区的任何胁迫行为。 美菲上月举行的「肩并肩」军事演习,是30多年来美菲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5400名菲军、12200名美军,以及111名澳大利亚士兵参演,总规模近18000人,是去年军演的几乎两倍。包括日本在内的12个国家也派出观察员参与演习。演习中,美军首次演练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之一「爱国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回应美菲军演时表示,有关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应当针对第三方,应当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而不是相反。美菲军事合作不得介入南海争议,更不得损害中方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安全利益。但就美菲「雷霆对抗」,目前未见中方回应。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刘定坚 8.东盟峰会开幕:美中竞争成焦点 东盟峰会于周三(10日)在印尼开幕。合共有九国领导人将在渔城拉布安巴约讨论一系列议题,包括在美国和中国的竞争中的定位。 《共同社》报道,今年的东盟主席国、印尼总统维多多(Joko Widodo)在他的开幕致辞中表示:「(美中)竞争正在尖锐化,全球动态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他呼吁该集团的其他领导人一起探讨,东盟在当前的全球局势中是「只做旁观者」还是「和平与增长的引擎」。 维多多说:「我相信,我们都相信,东盟可以,但关键是团结」。「通过团结,东盟将能够成为带来和平与增长的核心角色。」 关于该集团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在本地区的作用,菲律宾在主席声明草案中提出了一个段落,强调该集团在「大国竞争和诸如四国集团(QUAD)和奥库斯(AUKUS)等新安全安排的崛起中的中立地位」。 四国集团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AUKUS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三边安全夥伴关系。 周三,领导人还计划通过东帝汶正式加入的路线图。东帝汶目前是东盟的观察员。 消息人士说,印尼还将努力把2025年作为东盟和中国目前正在起草的南海《行为准则 》协议的最后期限,以免该地区发生冲突。 东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缅甸在2021年2月的政变中被军方夺取了权力,它没有参加为期两天的峰会,因为东道主印尼坚持东盟的立场,即军政府只应派出一名非政治性代表。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中外长访德放软身段 德外长续批中国俄乌立场及人权问题 中国外长秦刚早前讽德国外长为「西方教师爷」,时隔不足一月,他周二(9日)访问德国,再次面对德国外长时态度放软,即使面对俄乌战争、台湾、人权等方面的批评,仍对德国和欧盟未与中国脱钩表示「很高兴」。分析认为,中国极力拉拢欧盟,但相信因其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密,不会取得成功。更有评论指,德国应全面对华脱钩,以迫使中国改革。 周二,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与到访柏林的中国外长秦刚会面,会后新闻发布会上他指,德国向北京提出的话题中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贝尔博克敦促北京在结束战争方面发挥作用,说服中国公司不要向俄罗斯供应军民两用产品,秦刚未就此回应。 近期包括德国总理及外长以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都提出对华「去风险化」政策,秦刚在回应记者相关提问时态度软化,称「很高兴看到德国、欧盟并未与中国脱钩……中国不输出自己的制度,中国对外输出的是机遇不是危机,是合作不是对抗,是稳定不是动荡,是保险不是风险,不要把正常的经贸投资政治化」。 不过,中国外交部官网周二在提到有关问题时态度则依然强硬,指责「有的国家正在发动新冷战,破坏国际规则,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 德国中欧问题专家史明认为,欧盟将北京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作为红线问题,而北京到目前为止没有放弃俄罗斯的迹象,因此其拉拢欧盟的战略不可能成功。其中欧盟火车头德国已意识到中共扩张风险,其对华「去风险化」政策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 史明说:北京大面上不会放弃俄罗斯,而这点就是欧盟给北京划得非常明显的一条红线,秦刚放软身段要跟欧盟改善关系、拉拢欧盟,但是北京成功的机率有多少?这个看起来没有希望。德国「去风险化」的第一个大的范围就是军民两地,在这种背景下,秦刚说了和没说一样,这就是政治化啊,去风险不只是经济风险,还有地缘政治的风险。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认为德国对华经济关系不应仅仅是「去风险」,应该透过「脱钩」迫使中国作出改变。 成世光说:在经济方面这个脱钩应该是要进行的,中共的经济它是靠欧洲、美国这种先进国家帮忙的,这些国家可以用脱钩的方式,来使中共改变它这种不人道、不民主、对世界的威胁。我们知道东德、前苏联就是因为经济的崩溃而崩溃的,中共也要因它经济的崩溃而改变、崩溃。 德国的「伊力哈木倡议」组织创办人恩弗尔·詹(Enver Can)在德中外长会面期间,亲自到德国外交部前抗议,他向本台表示:德国作为欧盟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应以身作则来对抗中国的扩张。舒尔茨不应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向习近平求助,因为无法让一个独裁政府反对另一个威胁政府。德国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应该善用这些实力并更正早前的对华绥靖政策,不要让德国陷入中国泥潭。 另外,德中外长会面期间,贝尔博克还提出了包括台湾、自由贸易、人权等议题,更特别提到在他上月访华期间,北京人权律师余文生夫妇在应邀前往欧盟驻中国代表处路,上遭刑拘一事。贝尔博克促北京放人。秦刚对此则坚称: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依法行事,不容忍任何干涉内政行为,双方要平等对话。 上月德国外长访华期间对台海局势及中国人权问题当面提出批评。其时秦刚反唇相讥,指「中国不需要西方的教师爷」。这次他访问德国则主要是为将下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德政府磋商做准备。 贝尔博克表示,为了使两国磋商取得成功,各部长间的磋商是必不可少的,此话明显是对中国取消德国财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访华之旅的批评。林德纳原定周三(10日)前往北京,但临时被中方取消了行程。林德纳曾批评中方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2019年7月因在香港与民主活动人士黄之锋等人会面,在访问北京时遭冷遇。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10.德总理:欧盟须在不脱钩情况下减对华关系风险 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周二(9日)表示,由于北京在与欧盟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咄咄迫人,欧盟应该减少与中国关系中的风险。他又认为欧盟不应自我定位作为「世界第三强权」,被指和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唱反调。 综合外电报道,肖尔茨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方面的竞争和竞争毫无疑问地增加了。」「欧盟意识到了这一发展,并且正在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意见: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脱钩,而是明智的脱险」。 肖尔茨说,虽然中欧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仍然把北京看作是一个合作夥伴。他说:「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夥伴、竞争者、系统性对手』来描述。但是显而易见,中国现在作为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的成分正在增加。」 他又呼吁,欧盟应在平等条件下开展更多的全球合作,而不是努力将欧盟变成与美国和中国并列的第三个「世界强权」。肖尔茨说:「那些仍然怀念欧洲强权梦、为强权幻想服务的人都还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肖尔茨的这番表述与欧盟其他一些领导人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呼吁欧洲成为与美国和中国并驾齐驱的国际力量。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港人团体发表报告 指港府未采纳联合国建议保障人权 去年7月27日,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就香港政府实施《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状况发表《审议结论》(concluding observations),提出一系列观察及建议。就此,关注香港人权的港人团体「香港人权资讯中心」近日撰写报告,指港府不但拒绝采纳委员会的建议,而且在多方面都加剧了对人权的侵犯。该中心对此表示非常失望,并要求港府立即落实委员会的建议,及停止一切对人权的侵害。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纪录自去年7月27日至本年3月31日为止的约八个月内,港府对审议结论的具体行动和回应。其中,在《审议结论》中,委员会严厉批评北京在港实施的《港区国安法》和《刑事罪行条例》中的「煽动罪」。委员会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紧急废除《国家安全法》和「煽动罪」。但「香港人权资讯中心」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拒绝了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提出的所有意见。 该中心指出,在报告期内,香港政府拒绝废除或停止实施《港区国安法》和「煽动罪」,还是坚持继续审理国安法及煽动罪相关案件。香港人权中心注意到,至少有22人根据《港区国安法》或「煽动罪」被捕。其中,至少有10人被起诉。 报告又指出,香港政府曾声称,中国政府是在「广泛征求(香港)各界民意的基础上」制定《港区国安法》;但事实上,在法律颁布之前,当局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公众谘询,公众甚至无法了解该法案在起草和讨论时的内容,法律的全文直到生效当天才向公众公布。 该报告亦批评,香港法院一直在继续认可相关法律的合宪性。除了香港终审法院裁定《港区国安法》的合法性和合宪性不能受到香港法院的质疑外,2022年9月,在一次关于《羊村绘本》儿童书籍的审判中,区域法院也肯定了《刑事罪行条例》下的「煽动罪」是合宪的。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认为,从《审议结论》颁布之日到报告撰写之时,「我们看到法院高度尊重政府对与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解释」。虽然《港区国安法》第4条明确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的人权应受到保护,但据观察,法院很少依赖并充分重视这一条款。 报告亦提到,包括尊子等知名漫画家因为其政治讽刺作品而遭受极大政治压力;亦批评港府没有保障港人的和平集会以及结社自由。此外,报告也称港府的法援机制及投诉警暴机制亦无得到改善。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指出,港府有义务履行《公约》的所有条文及尊重《公约》规定的监察制度,政府应该是在非常强而有力的理据支持下才可以拒绝委员会提出的建议。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香港法庭】涉淘大商场冲突 两男藏武及拒捕罪成各囚3.5及4个月 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淘大商场内两派人士因政见不同起冲突,其中两名被捕男子,早前经审讯后被裁定拒捕及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罪成,案件周三(10日)判刑。裁判官指两案检控均出现延误,对被告造成不公,酌情减刑后分别判入狱3.5个月及4个月。 香港法庭周三对2019年两宗发生在淘大商场的案件颁布判决,其中一案被告为范子谦(31岁,程式设计员),控罪指他于2019年9月14日,在香港九龙牛头角道77号淘大商场1楼,抗拒在正当执行职务的高级督察邝志文。邝早前在审讯时供称,自己当日截停被告时,被告极力挣扎及摆脱,令其反被拖行逾十米,督察最后澄清自己是从后捉紧被告,而因被告向前冲故令其双腿被拖行。 至于另一案被告为刘佑炜(现29岁,侍应),涉于2019年9月14日在牛头角彩霞道55号彩頣居外,管有一个可发出雷射光的装置和一支行山杖。 两名被告均由大律师梁丽帼作代表,梁丽帼在为范子谦求情时指被告于2019年11月踢保后获释,至2022年5月再被重新拘捕,其间一直有稳定工作,继续努力生活,直言本案延误影响被告的人生规划,强调明白警方调查及索取法律意见需时,非责难控方,但延误非由被告造成,即使控方没有犯错,法庭同可考虑被告因延误蒙受巨大压力,希望可酌情作出减刑。 裁判官刘淑娴判刑时就强调,案发时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当日商场内有上百人聚集并发生殴斗事件,而本案严重之处在于警员正当执行职务时截停被告,惟被告没有理会,更挣扎及拖行对方,而被告被按在地上时,仍一直奋力抵抗致警员无法扣上双手,为其他人制造机会向警员施袭。在考虑所有因素后,决定以4个月为量刑起点,念及案件已延误三年,其间被告已建立稳定生活,因此酌情减刑两星期,判被告入狱3个月两星期。 梁丽帼为刘佑炜求情时就指,被告有两项刑事定罪记录,过往曾被判入教导所及戒毒所,服刑完毕后欲与母亲修补关系,惟即使被告已断绝与损友来往,母子关系仍未改善。梁又指被告特意交代望告知法庭自己被还柙12天时的感悟,形容过往服刑犹如「畀人放弃喺世界角落」,但如今有亲友同事探访,更会以书信来往,故希望珍惜得来不易的关系,尽快回到所爱之人身边,毋须承受分离之痛。与此同时,梁亦重申理解警方有大量调查工作,非质疑有不合理,但望法庭考虑检控延误而运用酌情权给予减刑。 负责该案的裁判官屈丽雯判刑时就表示,案发时正值社会事件高峰期,当日曾有达3000至5000人聚集,人群明显情绪高涨,集会情况有机会恶化,被告明知风险仍带备可伤人的雷射笔及行山仗到场及不断徘徊,明显有备而来;虽然没有证据被告曾使用有关物品,但物品收藏在背囊易取出使用,被告绝对可在混乱间用以伤人,并指本案案情不轻微,为保障公众安全及防止罪案再次发生,判刑须具阻吓性。 警方两年后才获法律意见 被告申保释上诉获批 而就案件延误一说,裁判官认为属片面之词,指根据控方提供的时间表,警方在案发同月已开始搜集及分析证据,于7个月后向律政司索取法律意见,考虑案件复杂程度,另需把雷射笔送交检验,再加上2020年疫情,认为相关调查工作没有明显拖延;至于警方在两年后才获律政司提供的法律意见,裁判官认为是基于证据繁多及受疫情影响,惟虽然理解律政司需时准备,但指本案用上两年才能提供法律意见,拖延并不合理,对被告不公及影响其更生,经考虑后,决定以监禁5个月作量刑起点,同时仅接纳律政司花两年时间才提供法律意见属拖延,因此酌情减刑1个月,最终裁定被告入狱4个月。 辩方之后随即为被告申请保释等候上诉并获裁判官批准,保释条件包括1万元现金、不得离港及交出所有旅游证件、居于报称地址、每周到警署报到3次等。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3.卓慧思下周二访台5天 相隔27年再有英国前首相访台 英国前首相卓慧思将于下周二(16日)访台5天,是时隔27年再有前英揆访问台湾。台方表示,卓慧思届时将与政府高层及相关部会首长会面,及与社会各界交流。到埗翌日会出席远景基金会主办,有关民主自由的演讲。中国方面暂时未有任何反应。 台湾外交部认为,卓慧思来访充分展现对台湾的坚定支持与台英紧密友好情谊,诚挚欢迎。卓慧思也发表声明指出,北京政权的言行日益具侵略性,她十分期待访台亲自展现她与台湾人民同在。她又肯定台湾是自由民主的灯塔。 据财团法人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发布的新闻稿,卓慧思将以「台湾屹立在自由民主之前线(Taiwan: On the Frontline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为题发表演说。远景基金会表示,卓慧思是将台海安全纳入英国国际视野的要角之一。在她担任国际贸易大臣任内,英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跨太平洋全面进步协定」(CPTPP),在她担任外交大臣期间,英国开始积极对台海安全发声,多次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和平解决两岸争议、反对片面改变现状。他们期盼卓慧思的演讲能让更多台湾民众对捍卫民主自由有更坚定的信心。 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卸任后,曾于1992年、1996年两度访台,这次卓慧思的旅程将是时隔27年再有英国前首相访台。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14.【逐使风波】杜鲁多:加拿大不会被中国吓倒 加拿大政府周一(8日)就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在港家人被中方骚扰一事宣布,驱逐涉嫌有份参与的中国领事官员赵巍。作为报复,中国要求加拿大驻上海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ynn Lalonde)在5天内离开中国。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周二(9日)表示,加拿大不会被中国吓倒。有分析认为,中国近月关注粮食安全,而粮油正是中加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因此中方在升级报复行动时可能有所顾忌。 综合外电报道,杜鲁多在渥太华告诉记者:「我们理解(中方)有报复行为,但我们不会被吓倒,我们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使加拿大人免受外国干涉」。 自2018年华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拘留以及北京随后以间谍罪逮捕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史佩弗(Michael Spavor)以来,中加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这三人都在2021年获释。 一些人担心最近的冲突可能会对加拿大产生经济影响。去年,中国对加拿大商品的进口增长了16%,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加元(748亿美元),而且中国是加拿大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夥伴。 去年,中国政府解除了2018年对加拿大贸易公司李察逊国际公司(Richardson International)和威特发公司(Viterra)进口油菜籽的三年禁令。中国也是加拿大钾肥和小麦的主要进口国。 加拿大农业食品政策研究所总经理麦卡恩(Tyler McCann)向《路透社》表示:「对中国来说,总是存在报复的风险。」「(但是)中国政府似乎比几年前更关注粮食安全,这可能会减轻风险。」 由于乌克兰战争,全球小麦和植物油的供应更加紧张,这可能使中国难以限制对加拿大小麦和油菜的进口。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播出的采访中说,中国 「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回应」。他说,中国可以通过驱逐一名更高级的官员或多名官员来作出回应。 赵朴还说,他预计中国不会诉诸经济制裁,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向外国公司保证,在严厉的「清零」封控限制被取消后,一切正在复常。 今年,北京为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内的西方领导人铺上了红地毯,中国总理李强也向企业领导人伸出了橄榄枝,确保中国现在对企业开放。 赵朴称,北京正在展示亲和力以说服外国企业回到中国投资,「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加拿大实施制裁会向外国公司发出一个非常不好的讯息。」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5.传中美贸易代表本月底特律会谈 《彭博社》周三(10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计划本月晚些时候在底特律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将是自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以来两国之间最高级别的当面接触。 报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指,戴琪和王文涛很可能藉著5月25日至26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的机会举行场边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是在去年宣布召开的,在正常情况下,预计王文涛将出席。但自间谍气球事件发生后,虽然美国方面提出要求,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高层接触已基本中止。另外,中国领导人在去年12月停止严苛「清零封控」后才开始再次出国旅行。 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媒体都没有宣布王文涛将前往APEC会议。美国贸易代表署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中国商务部和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有一些迹象表明,中美之间将恢复沟通,这两个经济体因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和限制中国获得高端技术的出口管制而使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周一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这是秦刚担任该职务以来的第一次,这表明北京可能很快会允许进行更高级别的接触。 《彭博社》援引在奥巴马政府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说:「伯恩斯(和秦刚)的会晤表明,华盛顿在『刑罚箱』里的时间可能要结束了。」「直到现在,伯恩斯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中方)拒绝参加高级别会议。」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6.【未普评论】东亚地缘政治变局,「中国威胁」成最大输家 在过去的两星期中,美国白宫先后高调接待了韩国总统尹锡悦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中国政府为此坐如针毡。发生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地缘政治变化,对北京非常不利。 一直试图在美中之间玩平衡游戏的韩国,居然明确选择站在美国一边,铁下心来与美国结成亲密的军事同盟关系;韩国和日本积累的宿怨百年未消,竟然在近几个月内消解,两国不仅分别与美国建立了紧密关系,还深化了美日韩联盟。这让北京情何以堪?而菲律宾在过去几年中,明明与美国疏远与中国亲近,小马科斯上任以来改变了前任的疏美亲中倾向,不仅向美国增开了四个军事基地,还和美军举行史上最大规模军演。种种迹象显示,北京俨然成了东亚争斗的最大输家。 韩国的在野党批评尹锡悦访美花了韩国企业几十亿美元,「只是在世界上最昂贵的卡拉OK唱了一首歌」。这首歌恐怕是世界上让北京最不爽的歌。北京的不爽首先表现在台湾问题上。韩菲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哪壶水不开专提哪一壶,触及了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让北京异常恼怒。尹锡悦和小马科斯的表态呼应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说法——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表达了同样的逻辑:台湾有事韩国有事,台湾有事菲律宾有事。尹说,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一个问题,而且像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问题。小马说,如果台湾海峡有事,很难想像菲律宾不被卷入。 北京的第二个不爽是,韩国、菲律宾还有日本与美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这相当于美国在中国邻家门口放置随时可爆的火药桶。这军事同盟关系可不是一般的军事同盟,而是核级别的军事同盟。美国在《华盛顿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中称,美国同意定期向韩国部署美国核潜艇,并让韩国参与其核规划,而韩国同意不发展核武器。美国借这个同盟强化了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在东北亚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形成军事钳制;同时又借菲律宾的9个军事基地,在东南亚形成台湾有事民主国家有事的包围圈。 还让北京气噎的是,韩国要求与美国打造技术同盟,这是另一壶不开的水!尹锡悦说,美国核心技术与韩国先进制造能力的融合,将使双方共同获益。这话是不错的,但这让处处受到美国高科技掣肘的中国,心中极不受用。让北京更不受用的,这种东亚的政治生态变化对中国是一种严重的安全挑战,这对近年来不断强调「外部安全」的习近平来说,真的是,是可忍熟不可忍!可是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北京能怪谁呢? 北京应当怪自己的「中国威胁」。「中国威胁」是韩国和菲律宾疏中亲美的根本原因。对韩国而言,朝鲜固然是威胁,中共是更大威胁。韩国不得已放弃了平衡战略,和美日结盟,想必做好了承受中国可能报复的准备。而韩国政府的转向和民意是一致的。4月出笼的一项韩国调查显示,1000名被访的韩国青壮年中,91%对中国没好感,77%认为中国是威胁(法广,2023年4月23日)。 在菲律宾,大多数人也认为中国是一个紧迫的威胁(《纽约时报》,2023年5月4日)。这和菲律宾沿海经常受到来自邻国的骚扰有关。小马科斯自2022年6月上任以来,已对中国在自家门口水域的咄咄逼人行为,提出数十次外交抗议,但无果。小马科斯说自己为此「夜不能寐、日不安枕」。向美国开放新的军事基地,和美军举办军演,「弃中亲美」,看来是他对「中国威胁」的忍无可忍的反应。 显然,在这一轮东亚地缘政治角逐战中,「中国威胁」输惨了。导致惨败的真正责任人是推动「中国威胁」背后的北京执政者。不过,北京政府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威胁,也不承认自己在东亚的失败,他们会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美国对华的打压和遏制。这不,两天前新科外交部长秦刚接见美国驻华大使,要美国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这种幼儿园小朋友式的思维和语言,让人除了摇头就是叹息。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7.【离散美利坚】离散港人制作广播剧 保育香港语言及文化 为保育香港文化,离散港人可谓绞尽脑汁,最近又有新搞作。今年初,一个新的粤语广播剧团「港声你听」(VoxHK)正式成立,希望透过广播剧延续香港的语言及文化,以及连系香港本地及世界各地的香港人。 该广播剧团由经济评论员利世民牵头组成,他表示,制作广播剧的好处是不受地域限制,现时团员有近30人,分布香港、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大家只需在网上相见,即可制作出一出出以香港为创作背景的广播剧。 利世民又指出,所有剧本均为原创,虽然过程中需要花更多时间及心思,但唯有加入创作元素,香港人才能自己讲自己故事,更有效表达及传递香港的独特性。 嘉宾主持:许颖婷 Frances Hui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9-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9日 1.加中互逐外交官 继「孟晚舟事件」后两国关系最严峻一次 加拿大政府周一(8日)就议员庄文浩在港家人被中方骚扰一事宣布,驱逐涉嫌有份参与的中国领事官员赵巍。作为反制,中国要求加拿大驻上海领事在5天内离开中国。加拿大总理强硬回应,指不会接受外国干扰,不论中国接下来作何抉择,都不会接受恫吓。学者指,今次是中加建交来首次外交驱逐,虽然对中加关系是一大打击,但料不至于影响两国基本关系。 针对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政新领侨处负责人赵巍,涉参与威胁加拿大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及其亲人一事,加拿大政府在当地时间周一(8日)宣布驱逐赵巍,指控他「长期干涉加拿大内政」、「骚扰加拿大议员的家人」。加拿大外长赵美兰(Melanie Joly)指,经慎重考虑所有因素后,决定将赵巍列作「不受欢迎人物」,并警告其他在加拿大的外交官员,如果从事干扰行为,将同样被驱逐出境。 中国随即也作出「对等反制措施」,周二(9日)下午宣布,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alonde)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周六(13日)前离华,中方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加拿大方面罔顾中方严正交涉,以所谓『干涉加内政』的谎言为由,公然宣布一名中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则批评,加拿大政府严重违反中加双边相关协定,蓄意破坏中加关系。 就中国方面的反制,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在首都渥太华向记者表示,早料到会有报复行动,但仍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作为,以确保国人免受外国干扰。杜鲁多指必须采取负责做法传达明确的讯息,而不论中方接下来作何抉择,加拿大都不会接受恫吓。 加拿大保守党国会议员庄文浩表示,在加拿大的中方外交官多年来都有作出这些行为,他批评加拿大政府不应等这么久,才作出驱逐决定。 此类外交驱逐在加拿大并不常见,对上一次在2018年,加拿大与西方盟友一起驱逐了俄罗斯的外交使节,原因是克里姆林宫特工被指使用神经毒剂毒害66岁的前俄罗斯间谍谢尔盖·斯凯瑞帕尔和他33岁的女儿尤利娅·斯凯瑞帕尔。 今次是华为「孟晚舟事件」以来加中关系面临最严峻的一次考验。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接受本台访问时,加中今次互相驱逐外交官,据记录是两国建交以来首次。 郑宇硕表示,西方国家民间社会及反对党绝不会接受中方这种欺凌态度及行为,尤其是现时加国反对党攻击执政党对中国软弱。 但郑宇硕认为,今次对抗行动不至于影响加中的「基本关系」,特别是贸易、投资、旅游方面。郑宇硕解读,中国之所以驱逐加拿大驻上海领事而非驻北京大使,原因是外交行动「对等」,加拿大所针对的亦非大使馆人员。 郑宇硕说:相信大家都会小心从事,将风波减到一定范畴。影响当然是在形象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的形象,在加拿大民间有一定的打击。但相信加拿大政府不想影响中加重要经贸往来。 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周二向本台指,中加近年关系不好,眼前加拿大主流是反中或者对中国不信任。被视为较亲中的杜鲁多一直寻求与中国的关系改善与促进,但这几年逐渐产生变化。今次中国干预加拿大内政的事情自然令社会一片哗然,加拿大政府必然要作出反应,他相信短期内两国关系会进一步冷却。 赖荣伟说:中方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觉得短时间会恶化,最后他们会寻求要管理跟控制,就像拜登这样子。但是管理控制不是代表说两国关系会迅速改善,我觉得一步一步来啦,你先释放出一步善意然后我再释放出一步善意。那我们看几年来他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基本已埋下了冲突点,所以很容易就引爆,现在两国关系不是很稳定。 加中关系恶化其实非一日之寒,华为副董孟晚舟2018年在加拿大被逮捕后,中国随后拘捕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他们被正式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加剧两国之间紧张关系并被喻为是「人质外交」。就在前年加拿大释放孟晚舟后,中国也释放了康明凯和史佩弗。 而至近几个月来,有关中国干预选举的指控也震惊了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间媒体披露了多份遭到泄漏的情报报告,指责中国政府及其驻加拿大外交官试图操纵过去两次选举,以确保杜鲁多所属的自由党获胜。当时赵美兰已表示,「我们绝不接受中国外交官在加拿大领土上任何违反『维也纳公约』的行为」。 据报,加拿大众议院周二通过一项动议,包括:政府须建立外国代理人登记制;对外国干预加拿大选举展开公开调查;关闭加拿大境内的中国警察站;驱逐所有卷入渗透干预活动的中国外交官。 此前,庄文浩指控他在香港的家人被中方骚扰,有企图恐吓之嫌。事件引发加拿大政界相当大反应,直指政府对中国态度软弱。事后加拿大传媒报道,赵巍涉及今次事件。 2021年2月,庄文浩发起议案联署,直指中国对待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手段是「种族灭绝」行为,获得加拿大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同年3月,加拿大与英国、美国就新疆问题制裁中国后,中国外交部宣布反制措施,庄文浩被列为制裁对象。根据中方制裁内容,庄文浩被禁止入境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并禁止中国公民及机构与庄文浩进行商业交易或往来。 综合加拿大传媒近日报道,被驱逐出境的中国外交官赵巍,在驻多伦多领事馆上班,负责侨民事务。他曾多次组织侨民活动支持中国政府,包括动员侨民要求「释放孟晚舟」。 另根据资料,甄逸慧为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政治、经济和公共事务领事,曾任加拿大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发展事务参赞,加拿大全球事务部阿富汗处副处长,战略政策和绩效处副处长,以及玻利维亚,巴西和加勒比地区计划的项目主管。 近年,中国外交官也在别国发生过冲突。例如中国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事馆人员,强行将在英港人示威者拖进领事馆围殴,事发两个月之后,中方将6名总领事馆官员自行调离英国,当中包括总领事郑曦原。中方声称总领事任期已满,不久前已奉调回国,形容是中方正常的人员轮换。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小粉红」出征吁抵制加拿大产品 加拿大驱逐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外交官赵巍后,中国周二(9日)立即反制。中国大批「小粉红」出征,于网上呼吁增加反制力度,抵制加拿大产品,羽绒品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首当其冲。 加中两国的新一轮外交风波,引起大批中国内地网民关注。在微博上,不少人认同中方的「对等」反制措施。 其中,《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周二(9日)发文指,「驱逐外交官几乎等于是与对方交恶的宣示」,认为加拿大因为一名反华议员提出他和家人受威胁的指控,而驱除中国外交官展示当局「搞坏中加关系的狂妄态度」,而中方今次态度「明确」,反映「中国不会求著加拿大保持正常关系,我们没理由哄这个美国的附庸国,它想闹事折腾,我们成全他们」。 大批网红「大V」和「小粉红」更扬言,中方应「应该加倍回应,否则被认为软弱可欺」,呼吁关闭加拿大驻港领事馆、制裁今次事件起因的加拿大反华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及其在香港的家人;更有认为要驱逐所有在中的加拿大人,并没收加拿大人在华所有资产。 呼声最高的制裁措施包括抵制加拿大产品,及加征「驱逐」税。其中,多间近年以中国作为主要拓展市场的加拿大品牌被点名,包括奢侈羽绒品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知名运动品牌「lululemon」等。 其中,「加拿大鹅」在2018年「华为创始人女儿孟晚舟被捕风波」及2021年「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风波中备受针对。公司当时虽受两轮中国抵制影响而导致股价急挫,市场一度蒸发数十亿元人民币,但近年销量却持续增长。根据官方数据,在2022财政年度,中国国内市场直销(DTC, Direct to Consumer)营收的增长就达逾1倍。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中外交官「踩场」韩最大人权组织 威胁撤回「罪犯」邹幸彤奖项 三名中国领事馆人员当面要求韩国最大人权组织负责人撤回将人权奬颁发给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的决定,但最终被拒。有人权组织表示,中国近年公开升级对其他国家的干预,外交官在海外频频主动出击,令国际形象更趋负面。 中国使官亲上门要求撤回颁奖决定 威胁或导致「中国人对光州的印象变得负面」 韩媒报道,中国驻光州领事馆3名官员,包括总领事张承刚在内,周一(8日)到「光州5.18纪念基金会」办公室,要求基金会主席重新考虑向邹幸彤颁奖的决定,指邹是「参与损害中国的暴力示威活动罪犯」,向她颁奖可能导致「中国人对光州的印象变得负面」,威胁会对光州和中国友好关系造成障碍。 报道说基金会拒绝了中方要求,强调并非透过颁奖以表达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满,希望中方不要过份敏感。基金会主席表示,「一个国家应该尊重基金会对人权状况的评估,以及颁发奖项的决定」。 位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 「中国人权理事会」主任周锋锁就事件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外交官过去罕有亲自上门向人权组织施压的做法,过去十分罕见,但他认为中国现时公开升级对其他国家的干预,效果会适得其反。 周锋锁:这种线下的这样的行为,可能还是少有的,以前从我所了解的,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通过写信、电邮、电话这种办法。现在这种官员亲自出面而且三个人等等,当然是很明显升了一级。这个当然只能被国际社会耻笑,肯定只能加强「光州5•18人权基金会」的决心了。 「光州人权奖」由「光州5.18纪念基金会」主办,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目的是纪念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目前是韩国最大规模的人权组织,自2000年开始设立「光州人权奖」。 邹幸彤上周获选为「2023年光州人权奖」得主,是首次有香港人获此奖项。评审委员会以「民主运动和民主抗争的人权律师」来形容邹幸彤,又指颁奖予邹幸彤是「对香港政府的反民主及反人权作出反抗,给了全世界人权活动人士和公民勇气和希望」。颁奖礼将在下周四(18日)举行,报道预料届时邹幸彤的代表会赴当地代为领奖。 现年38岁的邹幸彤,于2021年9月8日被港警国安处拘捕后还押至今。此前她因2020年「六四」未经批准集结,及2021年「六四」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两宗案件,共被判监22个月。邹幸彤其后就2021年「六四」案上诉成功,但她当时已差不多服刑期满。今年3月,邹幸彤亦因拒绝交出支联会资料案,被判囚4.5个月,邹幸彤已就这宗案件提出上诉。 除此之外,邹幸彤与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等,也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下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正等待审讯。值得关注的是,此罪一旦罪成,最高刑罚可被判终身监禁。 记者:董舒悦/胡凯文/马立克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47人案】前建制议员助理、匿名证人作供 摄录初选协调会寄警 香港「初选案」周二(9日)续审,获颁匿名保护令的控方证人「X先生」开始作供,透露曾任职建制派议员助理,指获邀出席初选协调会议,闻戴耀廷表示,透过否决财政预算案逼特首下台。X称,会上准备了录音笔及摄影机。法官关注其他与会者知否会上录音,X先称「我唔知佢系咪知道,我就咁摆喺袋度」,指现场没有人指不能录音。他证实在《国安法》生效后,将有关录音录影匿名寄予警方。 「初选案」踏入第55日审讯。X先生获安排在屏风后作供,控方今由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代表负责主问,X指自己从2019年底至2020年初,曾多次听到戴耀廷在不同场合提及「35+计划」,目的是取得立法会过半议席以两度否决预算案,从而瘫痪政府及逼使特首下台,又指戴曾在泛民人士饭局中分享有关计划的概念。X之后确认,自己曾出席2020年5月8日举行的新界西协调会议,透露自己不属任何政治组织,而当日是获人民力量的梁家声邀请,因梁当时有意从新界西出选。 他续指,当日会议在元朗屋苑世宙一个区议员办事处内举行,当时房中间放了一张桌子,与会者围桌而坐,约有数十人,又透露自己在会议上,利用录音笔及一个「细细摄录器材」分别录音及录影。 法官李运腾就问及是否以手提电话摄录?X否认;李官再问X是公开还是隐蔽地录音录影?控方此时一度指事件重点应为影片中显示的事情,X最后确认控方所称是「公开地录音录影」。不过,李官再问及是否所有出席会议人士都知道有录音?X就指自己是把器材「就咁摆喺袋度」,说法引来被告席及公众席一阵笑声。 李官之后续关注X是否公开地录音,并问X是否有尝试隐瞒令他人不知道他在录音;X就回应称记得现场没人提过不准录音,惟他不清楚是否有人知道自己在录音,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在录音。至于录影方面,他透露自己以一部跟手提电话大小的摄影机拍摄,同样不清楚他人是否知情,惟指自己全程「攞喺手度,有摆喺枱,有周围影」。 控方其后问及X作录音录影的原因,X回应指,因在会议前戴耀廷提过「想搞『35+』就想推翻政府啦」,而他认为新界西的协调会议是讨论「35+」,故有机会可做记录,因而事前购买摄录器材,「做个记录畀自己了解」。他之后在控方提问下,引述戴耀廷曾称「35+计划」,是要透过控制立法会否决财政预算案,从而逼使特首下台,因而引起其关注,认为「咁就好有问题,唔系为社区做嘢」。 X续指摄录原非打算给予警方,而是《国安法》生效后,他于2020年9至10月左右决定,将11段录影及2段录音烧到光碟,匿名地寄予警方,而匿名是因想协助警方调查,不想自己「曝光」及「麻烦」。 控方其后在庭上播放数段由X所拍的录影,当中拍到戴耀廷说话,他提及有关共同纲领及「会运用《基本法》权力,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说法,镜头大部分时间不断晃动,有时只拍到桌子下方及其他与会者的脚,或拍摄天花板。控方其后即完成主问。 X之后接受辩方盘问,代表郑达鸿及梁国雄的大律师黄宇逸问及X在听到戴耀廷提及「35+计划」的目的时,区诺轩、赵家贤或锺锦麟是否在场,X指自己不记得。代表何启明的大律师阮伟明就向X指出,他没有在两份于2021年录取的证人供词中,提及戴耀廷曾称要「推翻政府」,是今天才首次在庭上指出; X就指自己当时口供的字眼可能没有提及。阮再指戴耀廷从没有提及要「推翻政府」,X则回应,与戴耀廷倾谈过程中,对方提及要逼特首下台,而按其理解即是「推翻政府」。 代表黄碧云及林卓廷的大律师沈士文就向X指出,他在2021年4月29日及同年5月4日录取的首两份证人供词中,都没有提及自己是匿名寄录影及录音档案予警方的人,X表示同意,又指两次录取口供均由警方主动联络。 沈士文又问X,是否获得当日任何与会者准许摄录,以及就该些录音及录影做了甚么研究。X同意当时没获准许,又指自己当时「相对大方」,曾周围拍摄及放摄影机在桌上,而由摄录后至寄出录音及录影予警方期间,他曾重复听及看录影和录音约2至3次,惟当法官李运腾之后追问X声称的「研究」是甚么意思时,一度批评X「在逃避问题」。 沈士文之后读出X于今年2月录取的第3份证人供词,并指根据X的证供,他在购买器材时,根本不知道将会有5月的协调会议,惟X表示不同意。沈士文再指出,如X的证供真确,即X是怀疑初选违法而想摄录相关事情作研究时,刚巧获人民力量梁家声邀请参与会议,X表示同意,并指非由自己要求出席,惟他没向梁提及会摄录会议作研究,亦不认为有需要提及。 沈亦问X是否视自己为民主派的支持者;X就回应称:「我唔认为我有支持任何派别嘅人,我到宜家都冇支持」,又反问「我有时支持(民主派)、有时唔支持,咁点答呢?」法官李运腾就问X,他除出席泛民阵营饭局,是否也有出席建制阵营饭局?X称「可以咁讲」,又指自己不会特别支持泛民或建制,「我只系做地区(工作)」。他然后又在盘问下,透露过往曾任职数年建制派政党的议员助理,同意自己认识很多该政党人士,惟同时又指自己都认识很多「你哋所谓嘅民主派」。 而代表何桂蓝的大律师Trevor Beel就问X,是否有任何第三者著他摄录协调会议,X称没有,表示是其个人决定。至于摄录器材已坏掉并于去年弃置。Beel亦问及X,提供有关录音及录影会否得到报酬?X就表示不知政府会否给他好市民奖。X随后作供完毕,审讯周三(10日)将应何桂蓝一方要求,传召一名选举主任出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5.配合官方粉饰太平中国高校就业造假 分析:严峻经济触发青年运动 中国各地高校生网上曝光各高校就业数据造假证据,不少高校要求学生提供就业证明才准发毕业证。面对铁证,涉事高校在接受本台访问时,将责任推往「个别教师个人行为」。有高校内部文件显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当地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足三成。有金融学者指,官方为粉饰太平,由上至下纷纷数据造假。有「白纸运动」参与者认为,今年逾千万青年从高校毕业,面对严峻经济环境,或激发年轻人社会运动。 中国疫情管控逾3年对经济造成重创, 1158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毕业季。一些高校开始祭出大跃进式的造假招数。 网上有截图显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要求申请毕业的学生必须出示已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境内外升学录取通知书等;实习生则须开具在职证明;其他情况则需提交自由职业证明。校方还表示,已发动全院老师为学生介绍工作,吁学生积极投递简历,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 柳州工学院则鼓励毕业生入伍,并称当局会有政策支持。另又通知毕业生参加月底毕业答辩时必须明确就业去向。 本台联系到柳州工学院,院方先是极力否认,在记者询问网友爆料的截图内容后,对方即改口称不排除是「个别老师」所为,校方正在进行调查。 柳州工学院工作人员说: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是明确规定不能以学生答辩为要挟,要求学生填所谓的就业协议或者就业去向啊,然后来保证学校的就业率啊,这是明确不行的……我们也是今天知道了这个事情,现在正在排查,排查是哪位辅导员或是哪个学生然后「反应出了这样的问题」。当然是不是有些老师知法犯法、顶风作案,或者是这个教师的个人行为,我们正在查。 不过,有网民表示,情况并非个例。有人引述上海海洋大学内部会议消息,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30%。有网友指,因为就业数据太难看,所以各方层层造假,整个社会所有的环节都在造假。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告诉本台,中国当前外资撤离、民企衰落、经济下行,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面对难堪的就业数字,官方由上而下造假,各高校也暗中作假。他举例,官方数据显示,上月中国青年失业率为19.6%,涵盖年龄段为16至24岁,并非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做法粉饰太平。 贺江兵说:官方是19.6%的失业率,它是16岁到24,16(岁)一般还在上学,这样它的基数就扩大了,你如果光统计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可能就非常大。只得让学生造假,说找到工作了,这样失业率就降下去了,不然的话不给毕业证的。就业主要靠民企、外企、合资企业,如果产业链转移的趋势不改变,就业好不了! 上海青年黄意诚是「白纸运动」的参与者,曾一度被带上警车,目前已逃离到德国。黄意诚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面对严峻就业环境,中国青年会思考背后体制性的症结,继而作出反抗,「白纸运动」就是年轻人觉醒的例证。 黄意诚说:中国不太可能再重现以前那种高速、稳定的发展,所有体制性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大学生其实都意识到,原来可能它的经济还可以,那就再忍一忍,现在「白纸运动」之后,整个年轻人是很觉醒。从失业率高传导到社会运动之间,需要一个发酵的过程,我认为社会运动今年是会有的。 中共当局其实已经意识到青年失业率高企问题的严重性,担忧会导致政权不稳,早前频频带风向,炮制包括「夜市摆摊日入过万」、「年轻夫妻回乡收废品」等舆论,鼓励大学生低端就业;官方并引导「新上山下乡」运动。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港浸大学生会成立不足两周 全体成员均被罚决定集体请辞 香港浸会大学新一任学生会干事会内阁「沧溟」上月成立不足2星期,就被校方指网上宣言内容失实的投诉成立,并纪律处分涉事4名学生。「沧溟」周一(8日)深夜于网上发文,最终内阁全体成员均被惩处,批评校方做法粗暴无理,决定全体请辞。又指至今仍未获调查报告,对作为上诉方的干事会成员造成不公。 「沧溟」于其社交平台发声明表示,自上月收到校方的纪律处分以来,干事会全体成员均被惩处,当中有4人被即时剥夺参与校政权利至来年8月31日。 「沧溟」力斥,在校方粗暴无理之惩处下,干事会无法参与校务会议、预约学校场地等,失去参与校内事务之权利,活动筹备工作滞后,实在难以维持日常运作,故全体成员决定请辞,在获评议会通过后,干事会将随即解散。 声明又指,上诉聆讯排期至本月29日进行。不过,校方宣布投诉调查结果迄今逾3星期,干事会多次遭校方和学生事务处拒绝披露调查报告,阻碍他们了解有关纪律程序,亦对作为上诉方的成员造成不公。 经过3年出缺后,浸大学生会第56届干事会内阁「沧溟」上月2日才就任,却因内阁政纲和就任宣言,遭校方上月中声称接到投诉,指其「并不符合社会的标准和价值观」,而将相关学生进行纪律处分。 据「沧溟」就任宣言的内容指,上一次浸大学生会有干事会候选内阁就任,已经是2019年的「千鹄」。这4年间,学生会经历过社运、疫情、《港区国安法》立法、校方停止代收会费、各大学生会相继倒下,会员人数亦下降至约2000人。而「学生会的收入、话语权亦今非昔比」,未来希望「积极提升同学的社政关注度」,「团结一众同路人」,「捍卫普世价值」等政纲内容。 据「沧溟」当时就任宣言的内容提及,除了浸大学生会,近年「八大」学生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压,包括全数被校方停止代收会费,被剥夺学生会地位,及被迫迁出会址。在浸大学生会请辞后,香港目前只有科技大学有获官方认可的学生会。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7.【香港法庭】听障男袭警案重审 曾被警殴至骨折遭骗在口供上签字 香港一名男生被指2019年袭警罪成。男生其后上诉得直,案件周二(9日)重审。对控方指被告被捕后曾招认「我一时冲动先会打警察」,辩方指被告从未作上述招认,强调被告事前遭警员殴打至肋骨骨折、后脑严重受伤,近乎全聋的被告被制服后从未被警诫,未获发还助听器,在警署会面时没获安排手语传译员,警方并违规诱导被告及其母在会面记录上签名。 案发时19岁的被告罗镇杰为学生,被控一项《警队条例》下的袭警罪,涉于2019年9月15日在铜锣湾港铁站轩尼诗道C出口外,袭击执行职务的时任高级警司区永梁。案件在今次重审时,法庭安排传译员透过打字传译,被告可透过电脑萤幕,阅读控辩双方及法官的说话内容。 辩方今在庭上确认,辩方案情是警方当日上前欲截停一名男子,其间大批记者及示威者挤向该男子方向,被告在被挤压下,身不由己撞向区,致令对方误会想抢胡椒喷剂。 区永梁现为湾仔区总警司,他在盘问下同意,事发时有大量警员及记者涌向该男子方向,并出现推撞情况,又确认其他警员上前协助他时,曾使用警棍,同意自己的伤势不是由被告直接攻击造成。 不过,就辩方指被告案发时受人群挤压动弹不得,有机会因被推撞而意外撞向区,区则一律不同意,并在追问下指被告绝对有意图抢其胡椒喷剂。 区永梁在早前出庭时供称,由被告双手捉住其手中胡椒喷剂至两人双双倒地,历时约20秒,其间他曾尝试拨开被告手指。辩方周二引述区在近4年前录取的书面口供,指区从未在口供中提及上述细节,区回应自己没阐述详细动作,但有说过自己用手保护胡椒喷剂。 辩方其后再引述区原审时的证供,质疑当时他供称拉扯过程时间很短,2至3秒内他已跪在地上;区解释,自己是指整个过程为时20秒,非由拉扯到跪地的时间。 辩方其后覆述区日前的证供,并指区有关说法完全不是真相,与原审时证供更大相径庭,区再解释是因应不同问题,而提供不同的答案。 对于辩方反对控方把被告口头招认及录影会面内容呈堂,双方最后同意以「案中案」形式处理有关争议。辩方指出,被告为一名永久严重失聪人士,在没有助听器下近乎全聋,并引述控方称,一名侦缉警员案发当晚于铜锣湾站C出口梯间,以「非法集结」及「袭警」罪名拘捕被告后,指被告曾招认称自己「一时冲动先会打警察,阿sir对唔住,俾次机会我」,辨方说事实上,被告从没有作出上述口头招认。 辩方庭上强调,被告曾在骆克道被多名身分不详警员殴打,肋骨、后脑及四肢均严重受伤,亦被施以胡椒喷剂,眼睛及脸部灼热疼痛,他是在离开港铁铜锣湾站C出口梯间后,才获警员发还助听器。 辩方续指,没有任何警员向被告施行警诫及宣布拘捕,而由于被告没有助听器下近乎全聋,即使有亦不会听见。而在警署会面时,警方没有安排手语传译员协助被告,亦没有主动带被告看医生,警员更向被告及其母亲不当地诱使,指会面记录非「口供」,稍后可再作更正或补充,嘱他们先签署,并称被告如肯认罪可获刑期扣减,指上述行为违反查问疑犯守则。 辩方同时力陈,被告其时的精神及心理状态处于极度惊慌失措,作出招认时没获得任何法律意见,口头招认亦没有即时记录,指招认可靠性因此非常值得怀疑,即使警察没有违规或恶意,法庭仍需行使酌情权把招认摒除,而被告被指称的招认是「打警察」,非抢夺胡椒喷剂,认为招认内容与控方案情格格不入,法庭应予摒除。 聆讯将于周四(11日)继续,料将传召涉案警员就「案中案」出庭作供。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8.台民团联署促放「富察」 批中共冲击台湾出版文化业 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李延贺(笔名:富察)今年3月赴中后失联。台湾人权促进会等9个民团或人权组织发表声明,批中国审前羁押「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促立即释放富察。 台湾人权促进会周一(8日)发表联合声明,直指富察恐正经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声明提到,富察被强迫失踪一案是中国对台湾人民各种人权侵害案件之一,直接冲击自由民主台湾的出版文化事业。他们郑重呼吁中国政府遵守国际人权规范,立即释放富察、停止违反人权与施加酷刑程序,进行制度性改革与问责。 联合声明提出4个诉求:第一、确保富察接受调查与审判过程中,受到国际人权法基本人权保障,免于各种酷刑与残忍不人道的对待;第二、富察有权委托律师辩护,享有律师会见权与通讯权,中国政府应确保该名律师不会受到任何政治打压;第三、确保台湾与中国的家属能合法探视富察;第四、言论自由无罪,立即释放富察与确保其平安返回台湾。 据报,祖籍辽宁渖阳的富察2009年移居台湾,他为完成台湾公民身分申请,因此3月赴中处理注销在中国户籍相关程序。而据本台早前报道,富察并要前往渖阳探望生病的母亲,但到达大陆约3、4天后便失联。国台办4月26日证实,富察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正接受国家安全机关调查。 台湾的陆委会早前曾透露,富察「人是平安的」,但尊重家属意见,不对外详细说明情况。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在立法院受访表示,富察母亲、妹妹和太太都有被中共接触和被警告。 是次联合声明周一发布至周二中午12时,已有超过400多人参与联署。 富察失联的消息一出,得到不同界别人士的声援,包括部分八旗作者与工作伙伴、曾遭中国非法关押的台湾人权捍卫者李明哲、台北市议员苗博雅、美国笔会(PEN America)、无国界记者组织、国际出版人协会(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台湾公民社会等。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再有跨国谘询公司驻华办事处被查 业内人人自危 中国官方周一(8日)晚间发布通报,指控谘询公司「凯盛融英」(Capvision)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至少有二人被捕。有外媒引述业内人士说:「每个人都在担心发生了甚么。」上海美国商会周二要求中国当局说明「红线」划在哪里,让业内人士避免「触雷」;较早时间,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亦曾警告,中国当局的调查促使许多外国公司搁置重大投资。 综合外电报道,中共中央电视台周一指出,苏州市国家安全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统计局日前对辖区内谘询企业凯盛融英信息科技(上海)公司苏州分公司开展「联合执法」。「凯盛融英」谘询服务公司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的办公室也遭突袭检查。 报道还作出指控,称这间企业「沦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至少有2名「凯盛融英」的谘询专家因为涉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捕,又称专家接受谘询的问题包括军机的保有量等敏感内容。 公安告诉江苏广电总台,「凯盛融英」经常联系中共的「涉密人员」以及国防和科学等敏感领域的官员。当局指责「凯盛融英」以「高额报酬」雇用谘询专家「非法获取我国各类敏感数据」,称其「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风险隐患」。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周一的另一篇报道说,在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后,一名国有企业员工被捕,他因向「凯盛融英」的外国客户提供「国家秘密、情报」而被判处六年监禁。 「凯盛融英」一位在香港从事尽职调查的前客户告诉《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调查行动在去年年底已经开始。 CNN引述这位消息人士说:「每个人都在担心发生了甚么。」由于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他要求匿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对谘询业)越来越糟。」 上海美国商会周二表示,它对最近有关美国在中国的尽职调查和谘询公司被调查的报道表示关注。该商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说:「如果当局能更清楚地划分出公司可以或不可以进行这种尽职调查的领域,那将会很有帮助。」 在「凯盛融英」被调查之前,美国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等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亦陆续遭到中国政府调查。 随著习近平政权加强对商业的控制,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这与中国取消「清零」封控后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努力发生冲突。 上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说,美国公司对中国最近扩大适用范围的《反间谍法》深表关切,这可能使他们仅仅因为寻求有关中国经济和他们可能寻求合作的当地企业的讯息而面临法律风险。伯恩斯说,这些混杂的讯号促使许多人搁置重大投资。 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将投资计划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和其他被认为政治风险较低的经济体。 无论是否有政治动机,这些调查都是在中国与华盛顿、欧洲和东京的关系因人权、台湾、安全和技术方面的争端而变得紧张的时候进行的。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疑不满德教育部长访台 中方推迟中德财长会议 中德财长原定于周三(10日)于北京会晤,但中国政府在最后一刻以「日程安排原因」会议临时推迟。据德国财长所属自由民主党估计,这次会晤被取消与德国教育及研究部长3月访问台湾有关,并批评中方突然延后行程是对德国财政部长和自由民主党无礼的冒犯。 《彭博社》报道,德国财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的发言人卡维(Nadine Kalwey)表示,中方临时提供了另一个跟中国财长刘昆的会谈日期,但德国政府无法安排林德纳在这一日期应约,将协调稍后会面。 卡维在柏林的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后勤方面的原因,这是不可能的」。她补充说:「会议将在以后的日期举行。」中国政府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林德纳原计划在北京停留,为下个月的中德政府磋商打下基础,然后前往日本新舄参加5月11至13日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这位德国财政部长也是自由民主党的主席,自由民主党是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的执政联盟中的三个政党之一,执政联盟还包括社会民主党和绿党。 中国大陆对林德纳的自由民主党同事、教育和研究部长瓦茨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3月份对台湾的访问作出强烈反应,称这是一种「恶劣的行为」,并指责柏林政府「干涉中国的内政」。 欧洲议会绿党议员比蒂科夫(Reinhard Buetikofer)说,中国的推迟两国财长会晤是一种侮辱,不仅与自民党有关。 担任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的比蒂科夫在一条推特上说:「柏林的正确反应是社民党和绿党各派一名部长很快飞往台湾。」「我们不会让北京主宰我们的中国和台湾政策。」 2021年3月,比蒂科夫是被中国制裁的10个欧盟政界人士之一,中国称他们「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 当时欧盟制裁一个被指控在新疆侵犯人权的中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处罚,中国称「制裁」比蒂科夫等十人是对欧盟制裁的回应。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1.抗衡中国 传加拿大拟加入AUKUS 据《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正在寻求与澳大利亚和英国一起加入美国领导的奥库斯(AUKUS)军事联盟,但不是为了获得核动力潜艇,而是希望讯息共享和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如海底防御能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高超音速导弹。 报道指出,虽然加拿大总理小杜鲁多(Justin Trudeau)此前曾表示,渥太华对这个在2021年订立的安全公约不感兴趣,但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周一告诉《环球邮报》,加拿大已改变主意,现在正寻求加入。 当被问及官员们是否已提交正式申请时,加国国防部长阿南德(Anita Anand)周一回应指出:「加拿大对与我们最亲密的盟友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他具有国防关系的先进技术方面进一步合作非常感兴趣。」 阿南德说,加拿大与「五眼联盟」盟友有著紧密的联系,并有意在人工智能和其他创新工作方面进一步合作。加拿大现在正在等待,看AUKUS三方对其可能的参与有何反应,一个消息来源说,渥太华已经与每个成员分享情报,如果它被纳入其中,可以扩大合作。 其他国家也表示愿意加入AUKUS,新西兰考虑参与该协议的非核部分,英国国防采购大臣暗示其他国家也可能参与。 AUKUS协议是为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威慑中国而制定的,但面临来自北京的批评,北京称该协议将促使军备竞赛,并损害地区稳定与和平。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2.【梁京评论】中国的「反动」与世界秩序的十字路口 过去一周,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个世界产生一种不寻常的新闻体验。最没想到的,就是台湾的《中天》电视竟然全程直播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大典。这可能与不少蓝营倾向的观众有关。除了好奇,英王的加冕大典会勾起一些华人对本土帝国传统浮想联翩。倘若大清君主立宪成功,北京的加冕大典绝不会比伦敦逊色。而如今,江山几度易手,人民仍不自由。中共的所谓共和国,有一个事实上的「习皇帝」。如果把现代科技与科举和郡县传统相结合,我相信很多人会同意,这个模式会比习近平的党天下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多得多的福祉。这个思想试验,加上英国人保住了王权形式的现代秩序,让许多中国人强烈地意识到,中国文明的现代秩序,其实有另外的可能。 问题是,「共和」和「共产」的实验不仅在中国遭遇惨败,也让回归帝制几乎不可能。不过,中共政权在西方,包括在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协助下经济崛起,还是滋生了一种「复辟」思潮,那就是中国人学不了、也不需要西方人的「自由」。习近平利用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对现代世界最新、也最基于实力的一种朦胧的「反动」,正是这种「反动」,把当今的世界秩序推向了一个十字路口。 习近平当权的中国,不仅对美国和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秩序激烈批判,更利用实力展开了一场争夺霸权的地缘政治博弈。习近平的意识形态并不自洽,但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挑战确实有颠覆性。这尤其具体地体现在当今世界秩序危机的两大地缘政治焦点上,一个就是俄乌战争,另一个就是台湾。全世界都在谈论俄乌战争和台湾,同时也在谈论习近平。因为习近平能影响俄乌战争的结果,也能影响台湾的命运。 支持和反对中国的「反动」潮流的华人和中国人,多以预测结果的方式来介入这场世界秩序危机。有人断言西方无力支持乌克兰打下去,有人则论证习近平根本不敢打台湾。这里缺少的,是对未来秩序的想像或设计。中国人没有能力想像和选择未来的秩序,其实是当代世界秩序危机的一大来源。 百年前,马克思对未来秩序的想像打动了许多人,这是苏俄与中共能够借资本主义秩序的危机,推动共产革命实验的重要原因。对共产主义幻灭的经验,不应成为对自由幻灭的理由。人性难改,因此,人对自由的向往也难改,会变的是人类对自己的理解、对自由的理解,是这些新的理解激发的对未来秩序的想像。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秩序缺乏的就是这种有魅力的想像。自认为获得自由的西方世界,无法理解为什么俄国和中国有这么多人不能理解自由,而俄国和中国也确实有太多人,不能理解西方人为甚么一定要把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强加给别人。这意味著,大规模的冲突很难避免,但冲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自由没有终极模式,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尽管总是有风险,甚至有毁灭人类自己的风险。马斯克与一般发明家之最大不同,就是他的发明,都源自追求自由的冲动。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大势不可逆转,当世界老大已不现实,但21世纪的中国可以对人类文明做出无法替代的贡献,那就是创造一种与文化传统血脉关联的大规模自由秩序,若不成,将是所有人的灾难。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8-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8日 1.港促Google删183项包括《羊村》绘本 评论忧港府借机「封网」 美国科技公司Google指港府在去年下半年提出56次移除内容要求,涉及183个项目,当中55项被指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包括涉《羊村》系列书籍的网页和云端储存。Google对港府要求的近半项目未作移除。香港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对本台表示,香港要认真考虑是否立法进行规管,最坏情况是Google撤出香港市场;有评论关注港府会否借机「封网」,限制港人言论及资讯自由。 Google最新一期《资讯公开报告》显示,香港政府在2022年7月至12月期间,提出56次「移除要求」,涉及183个项目,当中55个涉及「国家安全」,52项涉及「隐私权和安全性」,其馀与「冒用他人身份」、「欺诈」、「管制商品和服务」等有关。而183个项目,有128个项目是由香港警方要求移除。 Google又披露,其中2项来自香港警方的移除要求,涉及包含《羊村》系列书籍的网页和云端硬碟资料夹。Google表示,未有对相关云端硬碟资料夹采取行动,该协作平台网页已找不到相关内容。 本台记者周一(8日)在香港从Google上仍搜寻到与《羊村》有关的云端硬碟资料夹(Google Drive)。 Google的报告显示,在183个被要求移除项目中,48%项目(88个)Google未采取移除行动;共44%已移除、包括因法律、政策规定而移除;其馀的则是资讯不足及找不到内容。 本台周一就事件向香港警方查询,获回覆指,不会就个别案件作出评论。 又指在调查各类型案件时,会向有关人士或机构(包括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要求提供资料或作出配合,有关要求均按照相关法例、程序及守则行事。 而根据法例,任何人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或输入煽动刊物;或无合法辩解而管有煽动刊物,即属犯罪。 警方又呼吁市民「与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或其他香港法律的非法行为,划清界线,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周一对本台表示,目前香港法例仍有很大的「漏洞」,无足够程序和权利处理相关的违法项目。他认为香港可认真考虑效法英国订立《网络安全法》,网络服务商若违反法例,有机会受全球性罚款,但有关做法恐令包括Google的科技巨头撤出当地市场。 汤家骅说:我觉得主要是生活习惯,我不用Gmail、用Yahoo,是否可以?可以的,我不用Facebook,用微信是否可以?可以的,不会死人,只不过是香港人生活是否习惯?最终是可以习惯的。但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香港不用Google,用Facebook,是可跟内地一样?是否给人一个感觉「香港是否变成内地?」、「一国两制在哪里?」,都会这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对于一旦Google撤出香港,会否影响外国或港人营商?汤家骅指出,这个问题可以克服,而内地不少人都用「翻墙」的方式。 汤家骅说:初初来讲可能不习惯,但绝对不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阻碍,内地都很多外国商人做生意,他们都可以处理到,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翻墙的技巧、科技,内地一样很多人在用Google,我们回内地都在用Google,可以用翻墙、VPN等,我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要小心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可以立法就立法,或者不需要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几严肃的问题。 港府多次表明今年底或最迟明年初就《基本法》23条立法,届时是否会涵盖「网络安全」一并立法?汤家骅指,暂时未知23条立法会否触及「网络安全」,例如一旦涉及「国家机密」在网上披露或进行就可能违法,但认为不会是全面监管网上的法例。 本身是律师的时事评论员桑普同日对本台指,港府多次以《国安法》为由,要求Google删除内容,质疑港府是要Google成为执行《港区国安法》的「白手套」。在今次《羊村》的案例里面,桑普说,Google drive并非香港境内所管豁的系统,即使当局提出删除要求,惟做法未能「一了百了」。他担心港府利用事件借机「封网」。 桑普说:因为离开香港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香港不及新加坡,很多投资安全及自由度高,关键是香港人是否能在香港使用Google服务,而港府会否失心疯,将整个Google服务,无论VPN、网络搜寻、cloud、drive的服务设限?对部分或全面设限?这是香港未来相当大的挑战。 桑普指,一旦香港被「封网」,会变成另一个内地城市,言论自由、资讯流通度与中国看齐。 近年Google多次被卷入香港政治风波,例如港队有份参与的国际运动赛事,屡次发生主办方播错国歌事件,引起港府强烈不满,要求Google于用户搜寻国歌时,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置顶」,惟遭Google拒绝。事件更升级至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支持港府坚定维护国歌尊严」。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传美拟军援台湾5亿美元 分析指能增强飞弹防卫战力 多间外国传媒近日报道,美国拟比照乌克兰模式,军援台湾5亿美元。在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一(8日)表示,已与美方商谈援助内容且军援武器并不算军购项目。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认为,军援显示台湾是美国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伙伴,学者则希望拨交武器能增强飞弹防卫战力。 台湾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一(8日)前往立法院报告前,回应传媒关于美国国会批准透过总统拨款权(PDA)对台提供5亿美元武器援助表示,5亿美元军援并不算在军购项目当中。他指,因为台湾购买武器装备延宕,美国可能将现货或者以其他替代方式,先做救急或者弥补。 邱国正说:这个没有在军购里面,譬如说有那个武器没有来,他就先把模拟器或者有关的弹种先送过来,这是他以现货来作取代。比照这个价码,在5亿美元以内作一个提供。 对于外国传媒报道,这项军援美国将比照援助乌克兰方式处理,邱国正认为,是否比照乌克兰并不重要。 邱国正说:人家怎样看我们台湾有没有比照乌克兰,我觉得都不重要。台湾我们自己国家,我们要守护好。至于人家怎样譬喻,现在有很多不管学者专家和很多人讨论,国防部从来不参与意见。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很清楚,自己国家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集委员、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指出,军援的源头是《台湾政策法案》,后来融入到年度的美国《国防授权法案(NDAA)》里面,把对台湾每年20亿美元的军援、20亿融资借款,以及10亿美元的总统拨款权,都绑在《国防授权法》里面。 王定宇表示,如果美国真的透过总统拨款权对台军援,将显示出多重意义。 王定宇说:第一,台美之间的国家安全高层必然有所沟通,才知道彼此需要甚么。这是根据打造防卫台湾需求所进行的拨款,所以两边当然要讨论。第二,也代表了台湾在整个美国战略部署里面,是重要的战略伙伴,是直接可以由总统拨交装备跟服务,不用再经过国会同意,用最快速的方法提供给台湾。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长苏紫云表示,5亿美元约可购买3千枚标枪飞弹或6千枚刺针飞弹,或是500枚鱼叉反舰飞弹,或120枚爱国3型飞弹,可快速增强防卫战力。 苏紫云表示,基于俄乌战争经验以及5亿美元额度,预估品项将以飞弹援助为主。 台湾国防部周一(6日)发布新闻稿回应表示,美国的总统拨款权(PDA)为2023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NDAA)「强化台湾韧性法案」之一,主要内容为提供美军库存弥补军售延迟交运的防卫缺口,对于友盟国家协助,国防部乐观其成。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2月23日曾签署《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授权未来5年提供台湾100亿美元军援,并要求加速处理台湾军购请求。 总统拨款权是加速提供安全援助的授权办法,过去美国援助乌克兰亦采用这种方式,让美国总统得以在紧急情况下,不经国会许可即转移美国库存中的物品和服务。 记者:锺广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3.中外长见美驻华使指要稳定中美关系 学者:两国关系回暖仍不乐观 中国外长秦刚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北京会面,秦刚指要避免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促美国深刻反思,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外交部只字未提伯恩斯的说法或回应。学者对中美关系回暖仍不乐观,认为中国此言只为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面对美国围堵有压力,需与美改善关系,估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快要7、8月后才可访中。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周一(8日)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秦刚表示,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成功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但此后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了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双方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两国关系再遇寒冰,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又指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应该是中美之间最基本的共识,也是国与国、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他重申,中方将坚持按照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希望美方深刻反思,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困境,重回正轨。 秦刚又指,「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同时美方必须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停止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纵容「台独」分裂势力。 不过中国外交部官网只详述秦刚之说,只字未提伯恩斯的说法或回应。伯恩斯则在其Twitter上发布与秦刚会面的合照,并简单表示与秦刚「讨论了美中关系中的挑战,以及稳定关系并扩大高级别沟通的必要性」。 原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在今年2月访中,却发生「侦察气球」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至今仍未成行。布林肯访中行程,是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的会谈共识。布林肯上周三(3日)再被问及此事,虽然他未有透露下一步规划,但表示要建构美中关系的基础与护栏,都必须透过交往。 伯恩斯上星期接受美国智库专访时也指,自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访台后,中方主动切断很多与美国的官方联络管道,其后又出现气球事件,加剧美中分歧,但美方已准备好与中国对话。 种种迹象,是否意味中美目前胶著的状态将会回暖?台湾政大名誉教授丁树范周一接受本台访问时说并不乐观。他认为,秦刚之所以说「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仍为中国原本基调,并不见扭转对美国策的迹象。他指,美国对台军售及不同国会议员到台湾访问,这些在中国眼里,就是美方在「说一套做一套」。中国会希望美国在关键议题特别是对台议题,有所改变。如果中方持续认为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相信布林肯访中难度很高。 丁树范说:因为大家都知道美中关系不好,对全世界也不好,那么要避免美中持续的冲突。这也可以是中国用来对全世界宣传,像伊朗跟沙地阿拉伯恢复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就以此为例,一直在国际上宣传「你看中国是多讲究和平」等。我觉得在某种程度来讲,等于是中国想在国际上,把自己描绘成一个非常正面的国际形象。 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同日接受本台访问,说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努力重构美中之间的沟通管道,设法进行危机控管,希望中国不要误判形势。至于秦刚这次的表态,他认为反映中国在当前美国围堵下感到压力,因此有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 吴瑟致说:进出口贸易、在半导体的产业以及晶片的限制之下,加上拜登近期也传出有意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相关AI产业,以及相关高科技产业的一个行政命令措施,所以其实中国的压力是大的。毕竟在这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却是仰赖外资以及技术的引进,这部分的依赖度其实是很高的。 吴瑟致预计,布林肯最快也要7、8月后访中,因为中国在6、7月会有重要会议,例如国家发展会议,这是一个时间点观察中国是否释放政策,让美中关系有突破空间。 去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到台湾访问,令中国相当不满,中美关系跌至低谷。中国并切断了与美国的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两国军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过至去年11月,美中元首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上会面,并承诺进行更频繁的对话,令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外媒:欧盟拟制裁援俄中国公司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制裁七间中国公司,理由是它们被指控对俄罗斯出售武器配件,可用于俄国入侵乌克兰战争。 报道指出,欧盟国家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讨论的制裁提案,该名单需要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才能生效。在被列入提案的公司之中,有些已被美国制裁。 报道称,总部位于内地的「三合成半导体」和「金派科技」,都在拟议的制裁名单上。名单亦包括五间香港公司,包括新诺电子、希马科技、Asia Pacific Links、Tordan Industry和Alpha Trading Investments。 金派科技等公司已经被美国制裁,美国称其为俄罗斯军工企业多个实体的中国供应商。 报道称,该提案指责电脑晶片制造商「三合成半导体」试图逃避出口管制,获取美国原产物品以支持俄罗斯的军事或国防工业基地。据报道,还有一项建议是制裁一些参与制造和向俄罗斯供应无人机的伊朗公司,以及扩大禁止向俄罗斯出口的范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一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贸易是「完全公开的」。 他补充说:「如果你提到的报道是真的,欧盟的行为将严重破坏中欧互信与合作,加深世界的分裂和对抗」。「这是很危险的。我们敦促欧盟不要走上这条错误的道路,否则中国将采取坚决行动,维护我们的合法和正当利益。」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5.传播观察|俄乌战争一年多来, 中国怎样讲战争故事?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迟迟未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触,直到今年春季传出乌克兰准备反攻,习近平于4月26日与泽连斯基通话,这也是俄乌开战后两人首次通话;中方坚持劝和促谈,并将派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与各方深入沟通。习泽通话当天,联合国大会一项议案提到「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中国在全案表决时仍投下了赞成票,此举让外界猜测中国对俄乌战的态度有所改变。 过去一年多,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强烈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俄罗斯「友好无止境」的中国则始终宣称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但相关研究与数据显示,中俄叙事存在一致性,中国政府及其控制的舆论环境,实际上协助宣扬俄罗斯关于战争的论点。 近日,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与台湾民主实验室(DoubleThink Lab)、乌克兰公民组织Detector Media和研究机构IRI Beacon Project联合发布研究——「入侵乌克兰的一百天:中俄两国战争叙事比较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从俄军侵乌后100天内,中文信息空间的叙事以低成本的方式重复俄语叙事,并且,中俄两个信息空间中可观察到共同主题︰反美主义与反西方情绪、认定俄罗斯为受害者和英雄。 俄乌战事进入第二年,类似传播现象仍在持续。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观察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叙事,发现,中国媒体仍经常转载俄方论点,但宣传重点有所调整,两个主题逐渐成为主流叙事:中国为「劝和促谈」的「英雄」、美国为「拱火浇油」的「反派」。 上述报告收集了2022年2月12日至5月31日的叙事,选择三个话题进行分析:生物武器实验室理论、布查大屠杀、制裁俄罗斯。根据角色、故事寓意和操纵技巧分析叙事,其中将西方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角色进一步细分为英雄、反派、受害者、棋子。 叙事分析表明,中国叙事在普通话信息空间中以低成本的方式重复俄语叙事,一种方法是在中文语境中间接或直接引用俄罗斯官员或媒体的言论。在生物武器实验室阴谋论中,俄罗斯在两个信息空间中都扮演了英雄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中俄宣传都旨在推动一个叙事,即美国和乌克兰正在合作攻击俄罗斯。 在针对俄罗斯制裁的叙事中,俄罗斯通常被描绘成受害者,且在中俄两个信息空间观察到的叙事都突出了西方机构和国际社会在俄罗斯制裁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例如,在布查大屠杀的叙事中,很多媒体报道将西方社会描绘为反派,俄罗斯则被描绘为受害者,这些叙事格外注意将布查大屠杀的责任转嫁给乌克兰和西方。 亦有其他机构发现,俄罗斯虚假信息使用的主要叙事在俄乌战争期间持续进行。美国国务院为揭露和打击外国宣传和虚假信息所设立的「全球参与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 GEC),在俄乌战周年之际发布「克里姆林宫为无理战争诡辩的谎言之年」报告,介绍俄罗斯虚假信息和宣传生态系统所采用的五种最主要的虚假言论:1)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以及俄罗斯「不是侵略者」;2)「 乌克兰挑衅」和「对顿巴斯的种族灭绝」;3)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4)将战争从「去纳粹化」重新描述为「去撒旦化」;5)「捍卫俄罗斯主权」对抗西方。 「全球参与中心」特使暨协调员鲁宾(James Rubin)日前接受英国广播电台(BBC)访问时表示,中国一遍遍重复俄罗斯关于这场战争的谎言,重复俄罗斯对于生物武器主张的谎言,还称美国推动这场战争,这都是他们的虚假陈述。另据德国之声报导,鲁宾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花费数十亿传播虚假信息,包括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与俄罗斯保持一致的虚假信息。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逾14个月,据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Taiwan AI Labs)所设置的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观测发现,中国外交部提到乌克兰、俄罗斯的次数在战争初期出现高峰,当年5月后减少,今年2月至4月显著增加。 今年2月至4月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包括俄乌战周年、习近平访问俄罗斯、芬兰加入北约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视中国外交官员近期有关俄乌冲突的发言,发现他们经常提及中国「劝和促谈」、美国「拱火」。这些高级别官员的观点,也经过中国国内媒体进一步传播、放大。 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查询中国外交部使用「劝和促谈」、「拱火」等关键字的次数,发现中国外交部在俄乌战初期说过,但今年2月至4月出现使用高峰。要注意的是,中方常用这两个词回应俄乌议题,但谈论台海情势时,也会指控美国拱火。 今年2月以来,中国陆续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前在俄媒发表文章,都可看出中国将自己角色定调为政治解决危机的倡导者、劝和促谈的推动者,站在正义和正确一边。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后的中方声明更明确指出「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方将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若套用本文开头所列举,按照报告中定义的角色类别,中国正塑造自己为「英雄」。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指控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中国否认向冲突的任一方提供武器,并塑造自己为遭污蔑抹黑的「受害者」。 有关军援争议,中国一方面澄清,一方面藉机传播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向乌克兰战场输送致命性武器、大发战争财的「拱火」反派。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4月6日例行记者会直说,「美国还有北约这样的军事集团对乌克兰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也经常以「拱火」为题报导,例如新华网「一年了,美国还在给乌克兰危机拱火」,中新网「美国继续拱火,为乌克兰办『兵棋推演』」等。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观察到,在俄乌战争中,中方立场站在批评美国、北约,但外交官员在正式场合发言时,对某些较敏感议题表现相对克制。然而,不少有官方背景的媒体会在官方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并增添误导、虚假的细节报道(参考:事实查核 | 中国促俄乌和谈,美国主张「战争不应停止」?);而在观点评述时,中媒则经常直接单方面地引述俄国媒体、专家的评论。 例如,美国总统拜登2月密访乌克兰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仅简短回应:「各方尤其是大国,应采取负责任态度,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多做有利于政治解决的事,而不应火上浇油,更不能趁机牟利。」 而环球网自2月20日至21日对拜登密访乌克兰发布多则具针对性的报导,以下列举三则: 「拜登突访基辅再次宣布军援,梅德韦杰夫回应,提到一个问题」指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媒发文,指西方向基辅提供大量武器和资金,允许北约国家的「军事工业综合体」赚取大量资金,并「隐藏」武器以将其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 「白宫谎报行程之后,拜登闪访基辅送5亿美元礼包」指俄新社称,俄罗斯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古谢夫认为,拜登此次访问乌克兰证明美西方已成为乌克兰冲突的直接参与方,意味著在美西方国家支持下,俄乌冲突对抗将继续进行下去。塔斯社称,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扎里欣认为,拜登此举意在挑战俄罗斯总统普京。 「拜登突访基辅在社交媒体引馀波:网友质问『为甚么不去俄亥俄』? 」一文大量引用推特网友说法,质疑拜登为何不去近日发生「毒列车事件」的俄亥俄州,并搭配嘲讽拜登的漫画、照片等。而且,这一篇又出现上述报导引用的俄国学者古谢夫与扎里欣。 上列几则新闻,有的仅报导单一俄罗斯官员说法,有的虽然引述《卫报》、《纽时》等英美媒体报导拜登行程的内容,但在观点评述上,明显以俄罗斯媒体报导所访问的俄国学者为主。 另一个案例是芬兰加入北约。中国外交官过去曾多次公开抨击北约东扩,但去年5月谈及有关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时,中方称「重大的进展」,并表示会给中芬关系带来新的因素;芬兰于今年4月正式加入北约,中国官方并未对此表态。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中国官方相对冷处理芬兰入北约,但《中国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报导了俄罗斯官方立场,俄罗斯官媒也引述所谓中国专家的分析,指芬兰加入北约将损害欧洲安全。 从上述报导可见中国官媒持续引用俄罗斯官员或媒体的言论,以及中俄宣传协作的痕迹;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中国官员、官媒在宣传工作上的角色与分工。 结论: 透过上述研究、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未来媒体暨虚假讯息研究中心的数据资料,以及深入分析中国针对俄乌冲突的发言要点,我们发现,俄乌开战至今,中国对这场战争的叙事有其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中国媒体的战争叙事始终和俄国媒体舆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变化的是,在中国媒体和官方发言的战争叙事中,中国对自身角色定位随战事出现微妙转变,从初期官方表面上维持中立,欲置身事外,到后期更变为积极打造和平维护者的「人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总结观察到的现象:1)从俄乌开战至今,中国一直透过引述、转载等方式协助俄罗斯宣传,也持续将责任归咎于美国和西方;2)中国今年尤其频繁传播自己「劝和促谈」,指控美国「拱火浇油」,包括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后的中方声明,也使用这两个词;3)涉及美国领导人出访、特定国家加入北约等较敏感议题,官方正式发言相对克制,由官媒借引述俄国官方、媒体说法,或是所谓国际专家分析,以达到批判目的。 6.《人民日报》大洋洲负责人为新西兰最大反对党捐款华人之冠 近日新西兰选举委员会公开的捐款文件显示,与中国驻新西兰使馆互动频繁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澳新(大洋洲)负责人陆欣宴,为去年向新西兰国家党捐款最多的华人。时评人指中共代理人长期透过政治献金渗透新西兰,影响其内外国策。促立法堵塞漏洞。 据新西兰选举委员会(Electoral Commission)上月末公开的捐款纪录,新西兰国家党(The New Zealand National Party)2022年度的捐款者中,有多名与中共关系密切的华人。 其中原籍上海的陆欣宴(Vicky Lu)以近两万纽币问鼎捐款最多华人。公开资料显示,陆欣宴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代理处负责人、其另外一个身份为新西兰彼岸国际传媒总裁兼董事长。 捐款名录中,另一位捐款者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老板王立立(Lili Wang)。官网在北京注册的《 先驱报》在2019年被曝光由中共官媒中新社旗下公司运营管理。 中国和统会新西兰分会前会长、现任新西兰华人联合会的黄伟璋(Steven Wong)也出现在捐款名单上。他经常在中国官方和中国驻新西兰使馆的活动上曝光。 生活在新西兰的《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向本台表示,中共长期在新西兰透过个人名义的捐献渗透政党,继而达到干预该国政府目的。 陈维健说:共产党的白手套、这些代理人捐款还是没有收手。《人民日报》海外的代理不是一般普通人,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当捐款,但是法律上找不到甚么问题的,她只要在《捐款法》中间的话,你也没有办法!新西兰到现在还没有《外国人代理法》;最关键的问题:整个新西兰政府都相当亲共,对这种事情只要你没有明显违法的话,它不会管。 澳大利亚时评人皇甫静接受本台采访时,批评中共利用政治献金加大外宣,影响西方的华人乃至他国政治。 皇甫静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绝对是大外宣,陆欣宴一边干著中共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对海外华人进行洗脑,又要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政治献金,几乎找不到他们的麻烦,他们的这些动作都会对所在国的主要政党里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一项长期的中共渗透。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也认为,与澳大利亚相比,邻国新西兰至今未立法填补有关漏洞,令中共代理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政治献金活动,毫无收敛。 冯崇义说:新西兰还没有制定这样的法律,这里的法律漏洞很大,所以中共的这些代理人,这些大使馆的红人很露骨,政治献金还是跟以前那样活跃。 早在2017年、2018年,新西兰华人富商张乙坤及其助手郑时佳、郑恒佳虚构假的捐献者,分别给新西兰捐出两笔逾10万纽币的捐款,以避开 1万5千纽币的捐款披露门槛,2022年该案判三人政治捐献欺诈罪名成立,但都只判社区羁留数月和社区劳动。未能对中共背景的政治捐献者起到威慑作用。 而这次被曝光的陆欣宴,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已两次获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和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会见,期间中国使领馆承诺将继续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携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早在2015年9月9日,陆欣宴创办的彼岸传媒与「人民日报海外网」合作开设海外网新西兰频道,并将之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7月,陆欣宴前往中国参观《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并再向中共表忠,承诺「不忘初心,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7.成蕾被扣千日 澳「深切关注」 中国国家广播公司CGTN的前主播成蕾于2020年8月13日失踪,后来被指控「向海外提供国家机密」。至周一(8日)成蕾在中国已被拘留了1000日,堪培拉再次呼吁释放这位澳大利亚籍记者,让她与家人团聚。 《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对成蕾案的拖延宣判表示「深切关注」,许多人认为该案件是出于政治动机。 黄英贤发表声明说:「尽管与她的家人分离了这么久,但她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和勇气。」「所有澳大利亚人都希望看到她与孩子们团聚。」 成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黄英贤此前曾表示,在澳中两国试图修复关系的过程中,在中国被监禁的澳大利亚国民的命运是一个绊脚石。 在被问及成蕾被拘留一事时,中国外交部周一表示,她的「各种合法权利得到了依法保障」。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发布会上说:「成蕾的犯罪嫌疑由中国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自她失踪以来,成蕾与外界的联系有限,只有每月一次的领事探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作品疑涉上海封城敏感字句 深圳艺术展开幕2天后即闭馆 深圳「2023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上周四(4日)举行开幕仪式,其中有内地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你」,疑因涉及去年上海封城的敏感字句,主办方在展览开幕2天后,突然宣布「闭馆维修」并即日关闭,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今次是「湾区当代艺术联展」第3次举办,主题为「时间的分岔」,展出23位艺术家、70多件作品。其中一位参展艺术家黎薇来自北京,她的作品《宣言》用泥土摆成一句话,「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你」,以中英文对照出现的几行大字,吸引许多民众驻足观看。 这句话源于去年上海封城,当时有警察要求一个核酸检测呈阴性的青年去方舱隔离,并称「不去方舱影响三代」,青年回应称「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相关片段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不少网友批评当局防疫过严,又被指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不愿再生育和对现实的绝望。 展览原定展出时间为1个月,至6月25日,但开幕仅仅2天之后,主办方「燕晗高地404空间」就突然发出《闭馆通知》,声称「因场地原因」从当天起「闭馆维修」,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网民:中国容不下这些「泥巴」 展览闭馆的消息受网民热议,在推特上,有网友留言:「泥土已经寻衅滋事,中国容不下这堆泥巴」、「官方一次完美参与完成了这件作品」、「可以再出个绿色版,用韭菜摆在地上」。 另有网友猜测,艺术展出现「敏感」作品,可能是「场地维修」的原因,目前未知这次展览是否还有其它触动当局敏感神经的作品。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9. 10.【47人案】锺锦麟称戴耀廷「超级大好友」 下一控方证人获准匿名 香港「47人初选案」本周一(8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续审,踏入第54日审讯。控方第3名证人、时任民主动力副召集人锺锦麟完成作供,其间锺被问及对民主派在原定立法会换届选举中,能否取得逾35席之评估,锺指当时估计是会较困难。法官陈仲衡就追问确认,这是否其看法而非戴耀廷的看法;锺回应指戴耀廷为「超级大好友」。另外,法庭亦处理一名控方证人的匿名令申请,法官陈庆伟最终颁下匿名令,将以「X先生」称呼该控方证人。换言之,被告、法律代表及传媒不得发布、公开或广播任何有可能令公众悉别出「X」身分的资讯,「X」亦会在屏风后作供。 代表何桂蓝的大律师Trevor Beel周一继续盘问锺锦麟,问及他是否因为不同媒体的亲政府或亲中央政府人士,对初选的评论会对选举主任有影响,并导致参选人被取消参选资格,锺表示同意。 Beel 之后续指,「35+计划」是戴耀廷的愿景,希望透过取得立会过半议席,令政府回应民主派诉求;锺锦麟认同,对指Beel提问时形容「为争取五大诉求而去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说法,较贴近实际情况,同时坦言不能就「五大诉求」如何被回应,跟议员取态之分别提供答案。Beel再问及锺,是否认为民主派不可能在原定于2020年9月举行的立法会换届选举中,取得超过35席? 锺直言,自己当时估计会较困难,因当时大家根据2019年区议会换届选举评估选情,当时的选举结果,表面是民主派有压倒性胜利,但其实反对民主派票数创新高,得票率方面没有大改变,故认为不能简单下结论认为民主派能在立法选举一样大胜,并指自己「个人睇得比较保守啲」。法官陈仲衡就问,这是锺的个人看法而非戴耀廷的看法?锺就称戴「佢系超级大好友」。 Beel其后亦有问到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情况,锺指当日就决定举行初选而非弃选,以及新界东目标议席数目是「6+1」已有共识。至于为何理解当时有「共识」?锺解释,因当时所有原提倡弃选方案的参加者,都已接受初选方案,且戴耀廷当时曾说过「大家有共识系初选方案」,会上没有因多人同时发言而出现混乱情况,亦没有举手投票等做法,并再次确认会上没有参加者提及否决财政案事宜。 在何桂蓝一方完成盘问后,柯耀林一方就简单问及锺,因柯同为西贡区区议员,根据区议会会议记录,柯在新界东第2次协调会议当天,由早至晚均有出席区议会会议,而锺当日以主席身份负责主持该会议。惟锺庭上指,不记得柯耀林当天离席时间。由于控方之后没有覆问,锺锦麟随即完成作供,控方之后读出黄碧云、林卓廷及何桂蓝的第二份承认事实。 控方之后向法庭表示,欲就一名控方证人申请匿名令,同时表示收到部分被告反对,其中代表李予信的大律师关文渭指,该证人的资料已被公开,认为没理由下令保密已公开的资料。 不过,法官陈庆伟指知悉有关情况,惟仍认为需要禁止进一步公开该证人的资料;法官李运腾就指,证人曾表达担心自己在庭上作供的事情,会引来网络欺凌等,最终法官陈庆伟颁下匿名令,将以「X先生」称呼该名控方证人,而被告、法律代表及传媒不得发布、公开或广播任何有可能令公众识别出「X先生」身份的资讯,直至有另行通知;「X先生」可在屏风后作供,以及可使用特别通道出入法庭。陈官同时另加一项命令,任何违反有关规定人士,有机会干犯藐视法庭罪,并可能被判处相应刑罚。 至于控方早前曾称有4名从犯证人(accomplice witnesses),当中包括区诺轩、赵家贤、锺锦麟及林景楠,据知控方现不打算传召林景楠出庭作供。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1.港府研与内地设恒常器官移植互助 料捐受双方不知器官去向来源 香港女婴芷希成为香港首宗内地器官捐赠移植至香港病人的个案,港府正研究与内地设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据《明报》周一(8日)引述消息指,港府将安排香港移植专家下周前往广东省交流,助拟定互助机制安排,并指捐赠者和受赠者将不知道器官去向和来源地。 《明报》报道指,香港捐赠者和受赠者互相不知身分,虽然芷希的个案有对外公布获移植心脏来自内地,但日后互助机制推出后,消息人士称,捐赠者和受赠者料不会知道器官去向和来源地,当事人或其家属亦不会知道器官来自内地或输往内地,强调这与现行在香港进行移植的安排一致。 拟设互助机制下,如内地遗体器官无法配对合适病人,将捐赠来港配对移植,香港器官亦然。至于日后若有跨境器官移植个案,会否如芷希个案般对外公布?消息人士表示,移植前公布捐赠者身分有违伦理,但可考虑事后公布所捐赠的器官,以及在捐赠者家属及移植者同意下公布概括资料。 立法会医疗卫生界议员林哲玄认为,只要两地确保器官是自愿捐赠、满足医学配对和运送质素,毋须每宗个案逐一向公众交代,但器官来源并非敏感资料,港府可按需要弹性公布,不用刻意保密,例如有多少宗器官捐赠来自内地。 消息并指,港府正邀请香港移植专家前往广东省,到访国家衞生健康委员会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以便了解内地器官捐赠的情况,同时或会试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届时料会与中心主任王海波会面探讨。据知香港随行人员包括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以及不多于10名移植医生参与,名单待定。 医院管理局回覆表示,为跟进探讨加强两地器官移植合作,正与医卫局、香港及内地相关单位和组织安排进一步交流,举办交流活动为恒常沟通其中一环,而互助机制建议细节仍在磋商中。 医务衞生局早前回覆提到,内地去年有5628名遗体器官捐赠者,捐出逾1.7万个器官,当中有逾千个器官因不同原因未能分配;而香港现有逾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每年遗体器官捐赠者仅「寥寥三数十」,香港过去则仅有2宗器官向境外捐赠。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12.日韩峰会强调「共同价值」 分析:两国加强合作应对中国竞争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日(7日)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举行会谈,这是两国领导人十几年来首次在首尔举行正式峰会,二人商讨多项议题。外媒分析指出,日韩允诺加强合作有助应对朝鲜威胁与中国竞争。 综合外电报道,尹锡悦在与岸田文雄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韩国和日本领导人之间的穿梭外交现在正在全面展开,这一点很重要。」由于近年来在向殖民统治时期被迫在日本矿山和工厂工作的韩国人支付赔偿金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定期访问已停止多时。 岸田文雄的两天之行是在尹锡悦3月份访问东京之后进行的。这意味著,在两国领导人因历史问题分歧而于2011年结束定期交流后,日韩穿梭外交重新走上正轨。他们在周日誓言要深化关系,这对华盛顿来说是另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华盛顿一直在敦促东京和首尔放下过去的仇恨,进行更多合作。 岸田文雄提到日本过去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时说「感到痛心」。岸田还说,「作为日本首相,我有责任与尹(锡悦)总统和韩国合作,继续我们的前任为克服困难时期所做的努力。」 虽然岸田文雄没有作出正式道歉,但他和尹锡悦确实就愈合历史创伤和改善关系的更多步骤达成一致。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们说,当尹锡悦出席本月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时,他和岸田文雄将参观一座1945年原子弹爆炸的韩国受害者纪念碑。岸田文雄还表示,日本将允许韩国专家检查被海啸摧毁的福岛核电站,以确保计划从那里向海中排放的100万吨水是安全的。 许多韩国人,包括主要反对党领袖要求日本作出明确和直接的道歉。虽然岸田的话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但尹锡悦说,他不会纠缠于寻求道歉一事上面。尹锡悦表示:「这不是我们可以单方面要求的事情;这应该是对方的诚意所自然产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放弃这样的观念,即在过去的历史得到解决之前,我们不能为未来的合作迈出一步。」 尹锡悦表示,目前形势太紧迫,日韩都必须放下历史包袱。他说:「韩国和日本都面临著东北亚严峻的安全形势,岸田首相和我都认为,我们正站在历史性转变的十字路口。」他指的是朝鲜日益增长的核和导弹威胁以及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加深的竞争关系。「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韩国和日本必须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 岸田文雄说,他的立场跟尹锡悦是一致的,他赞扬韩国领导人改善双边关系的「决心和行动能力」。 尹锡悦改善与东京关系的决心部分得到了韩国公众舆论变化的支持。在最近的调查中,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他们心目中「最不友好国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上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会见尹锡悦时,感谢他「勇敢、有原则地与日本开展外交」。日韩摩擦使美国感到头疼,因为美国需要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合作来推进华盛顿的全球经济议程,以加强应对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威胁。拜登政府也一直在寻求其合作夥伴的帮助,以全面遏制向中国出售先进的晶片设备,这一政策旨在防止中国在一系列尖端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尹锡悦和岸田文雄表示,同意在晶片方面进行合作,但没有详细说明细节。 《法新社》引述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授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表示,虽然尹锡悦和岸田文雄在联合记者会上没有提到与中国的纷争议题,但他们确实谈到人权、法治和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等共同价值。 他还说:「这代表首尔和东京当局,在加强供应链安全、抵制经济胁迫及吓阻亚洲地区单方面使用武力等层面越来越一致。」 《路透社》报道,日韩领袖允诺加强合作受到美国的欢迎,因为这将有助更能应对朝鲜威胁和中国竞争。 《纽约时报》指出,韩国、日本和美国在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有著强烈的共同利益。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可能会像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那样试图侵略台湾。如果发生这种状况,部分专家警告,朝鲜可能会趁机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如此会使美国军队在这个地区同时开辟两条战线。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3.【财经拆局】「揽抄加速」 以《反间谍法》封闭经济数据,外资加速撒离 习近平在上一任的十年当中,政权对政治异见人士的高度打压,这是公认事实,但对经济资讯的流通和商业报道还是相对开放,相当于默认这个仅存的自由。可是这个被认为相对资讯公开的领域,今天已经面临挑战,内地通过修订《反间谍法》,限制外资企业不能取得经济及企业信息,多家外资均有内地高层及人员被带走调查,「揽抄加速」将令外资加速撒离,更重要是,香港未来会走上同一条路吗? 《彭博》及《华尔街日报》均引述消息称,内地讯息公司「万得资讯数据」Wind 最近数月不再允许在中国以外地区客户,使用其平台进入公司注册数据库,称有关改变主要是基于监管要求。同时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企查查」和「天眼查」,其用户于中国以外地区亦有一段时间未能进入数据库。 在我仍处理财经新闻期间,万得资讯Wind是中国最重要的数据库之一,其中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被中国国内外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广泛使用。万得能提供广泛企业及资金流向资讯,而天眼查更是内地的企业注册资料库,可以翻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两者均是重要新闻资讯来源。据Wind网站资料显示,他们收集了超过2亿家企业和2.7亿法定代表和高管的数据。包括有关公司股东和关联公司、筹资和投资活动、法律纠纷和经营风险等讯息。 显然,这一切都是在中国最近扩大《反间谍法》适用范围以应对所认为的外国威胁后,许多外国智库、研究机构和其他非金融实体发现无法续订万得资讯,原因正是「合规」问题。 中国在五月初修订了《反间谍法》,将所有「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纳入保护,相比之前「国家机密和情报」的范围要大得多,「间谍」的定义已被无限扩大。更重要是这些事件释出的整体信号:在中国,独立收集资讯面临的风险大大上升,即使是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等相对常规的工作也是如此。这似乎很有可能对外资产生直接的寒蝉效应。 这一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越来越坚信,西方、尤其是美国,威胁到中共权力掌控的存续。习近平最近主持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党内术语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一个信号,即要将抵御外国威胁的重要性放在欢迎外资的前面。 这种对外资取态的根本性改收变,还反映在今年以来,更多外资企业已被中国公安部门盯上: 美国谘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称其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最近受到中国公安盘问;对晶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在华销售产品启动了网络安全审查,当局并拘留了日本药企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 Pharma Inc.)的一名高管,理由是怀疑这名日籍男子从事间谍活动,这令外国公司高管颇为惶恐。 其中还有是美国尽职调查业者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称其北京办事处遭到突击搜查,其工作人员被拘留;四大会计师行之一德勤(Deloitte)的北京分所因涉嫌在对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存在缺陷,被处以罚款约3,100万美元,该办事处业务已被暂停至6月。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警方最近几个月对凯盛融英(Capvision)的上海办事处进行了突击检查,该公司是一家驻纽约和上海的专家谘询和研究服务提供商,公安向凯盛融英当地员工询问了他们的中国专家名字。 虽然在中国工作的外企高管称,有关部门的约见或造访一直存在,但上述拘留事件以及行动的总体强度颇为引人注目,特别考虑到对万得资讯等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已被收紧。 经济资讯自由过去十多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唯一容许自由流通的资讯,尽管内地的经济数据往往被指存在「水份」,但企业仍然期望透过掌握这些数据为进军内地庞大市场做好部署。 但今天这个最后的资讯「自由堡垒」正在崩塌:眼下这场整顿运动表明,中国政府及习近平本人已很有把握地认为,很多外资公司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不可能说走就走。 不过投资者显然已经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全球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跨境交易环节从中国股票中净撤出近32亿美元。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最长的一次资金外流。而根据中国两个清算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减持了相当于260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同时,2022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锐减48%,至1,800亿美元,为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在一个月前写下《「走先啦系咁先啦!」 资本大逃亡撤离中港市场》,当时已提及全球最大基金领航、以至主权基金如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GIC)正在撒离中国或减少内地投资,但这个趋势未有停止,据报加拿大第三大养老基金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OTPP),上周已经将其驻港的中国股票投资团队停运,以其规模高达1800亿美元,这消息在投资界引起巨大震撼。 更重要的问题是,香港会否走上这条封闭资讯的道路?三年前我应该满有信心答绝对不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嘛,中央不是说香港是联通内地与国际的重要桥梁吗?资讯封锁正正是资金流通的最大天敌,两者只能二取其一。 不过在今天的新‧香港,这个答案我就不太肯定:两年前政府落实公司登记查册新安排,公司登记册上的董事资料可以由通讯地址取代住址,同时只披露身份证字母加3个数字,当时我已撰文批评这只会损害金融中心地位,好像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借此隐瞒身分,进行关连交易,甚至David Webb发表著名的《谜网50》报告,背后亦需要大量公司查册及核对个人资料,实际上这个改动影响深远。 但政府显然没有理会这些批评,之后更进一步收紧车辆登记查册,令香港仅馀可以进行的调查报道,亦失去了重要工具,律政司甚至以此为理由将正当监察社会的记者告上法庭。这一切都显示,今天强调所谓国家安全盖过一切的新‧香港,好有可能逐步走上内地的资讯封锁道路。更重要是当局表明会参考内地《反间谍法》进行《基本法》廿三条立法,一旦启动现时仍然可以进行的尽职审查、公司查册以至一些被视为敏感的经济数据,日后能否仍然可以合法掌握?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7-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7日 1.墨西哥总统:有证据芬太尼从中国青岛走私进来 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 )表示,已掌握证据,在墨西哥流通的芬太尼并非国内生产,而是从中国走私入口。他指,近日在一艘来自青岛的货轮,搜出一批芬太尼,已要求中国协助拦截和调查。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周六(6日)报道,墨西哥海关人员在拉萨罗卡德纳斯(Lázaro Cárdenas)港口货轮上,查获约34公斤(75 磅)藏在燃料用树脂中的芬太尼和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这艘货轮是从青岛出发,停靠韩国釜山港后抵达墨西哥。 奥夫拉多尔表示,他3月曾致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中方协助打击走私芬太尼走私,5日再度向北京呼吁,以非常尊重的方式,要求中国协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上月6 日记者会中,否认与墨西哥存在芬太尼非法贩运问题,她指,美国的芬太尼滥用问题根源在自身,该问题完全是美国制造。美方应正视自身问题,在加强国内监管、减少需求方面采取更多实质举措。 美国财政部随后在上月14日,宣布制裁两间中国企业与5名个人,包括:武汉硕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uhan Shuok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姚华涛(Yao Huatao)、销售代表吴雅琴(Wu Yaqin)和吴永昊(Wu Yonghao ),以及武汉硕康的合作者王洪飞( Wang Hongfei )。苏州小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Xiaoli Pharmatech Co., Ltd )。 另外1名被制裁的个人,是危地马拉的芬太尼前驱化学物质经纪人泽亚(Rubio Zea )。美国财政部指控他们,向墨西哥贩毒集团提供化学品,非法生产毒品芬太尼并销往美国市场。 根据资料显示,芬太尼的药效比吗啡强50至100倍,美国缉毒署(DEA)表示,2021年因药物服用过量或中毒致死的10万7375人当中,百分之67 与芬太尼或类似鸦片类止痛剂有关。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财政爆煲】哈尔滨等多省市财政恶化 预算入不敷出 中国地方财政日益恶化,据哈尔滨市去年预算执行报告,岁收人民币(下同)262亿2000万元;但支出却高达1545亿5000 万元,其他如重庆等省市也陷入同样困境。 根据今年1月底公布“关于哈尔滨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哈尔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2亿2000万元,年减率28.3% ;但支出却高达1545亿5000万元。 哈尔滨的财政缺口需经上级补助收入、使用上年结转资金、调入资金、争取一般债券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专案后,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副教授沈荣钦周日(7日)脸书发文说,“哈尔滨面临赤字危机。哈尔滨2022年预算收入262.2亿元(下降 28.3%,其中税收仅195.2亿元,下降30.6%),而支出却高达1545.5亿元”。 他说,“因哈尔滨无力维持庞大官僚体系,哈尔滨已开始开除公务人员”。 另据网易号“慧翔百科”4月11日报道,哈尔滨不仅天气冷,财政也冷得让人不寒而栗;统计显示,另有6 个城市包括呼和浩特、银川、南京、重庆、长春、西宁的财务窘境也类似哈尔滨,财政自给率低于50%。 这7城的财政自给率分别是哈尔滨29.2%、西宁40.52%、长春40.62%、重庆42.81%、南宁45.4%、银川45.45%、呼和浩特49.82% ;中国35个大城市中,只有杭州财政自给率超过100%。 另据慧翔百科列表,重庆入不敷出达2799亿元,其他入不敷出逾千亿的城市还包括:上海1056亿元、北京1292亿元、天津1228亿元、广州1192 亿元、武汉1177亿元。 中国地方债务危机浮现骨牌效应,据中国财联网报道,继贵州通报财政吃紧公开向中央求援后,云南多个县市也相继发声喊穷。 报道引述万得资讯发布的金融数据,以云南永平县为例,去年负债率45.59%,债务率991.01%,财政自给率低到仅15.66%。 云南喊穷之前,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调研”报告提及,债务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 这篇报告另指出,贵州省若干地方政府的地方债务问题严重,“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有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元月间发表地方财政发展报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去年各省债务增速远超收入,而且各省债务增速明显超过GDP和收入,偿债负担加重。 报告并阐述地方财政面临的危机,包括近2 年财政收入结构恶化,地区间财力不均;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刚性支出需求扩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为平衡收支矛盾,地方举债快速增加。 中国财政部在今年2月间发布去年财政收支数据指出,中国广义财政支出超过收入达人民币8兆96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个数字甚至超过疫情爆发的2020年。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日媒民调:近9成日本人忧中国武力犯台 根据日本《共同社》周日(7日)公布有关安全保障的最新民调,担忧中国可能武力犯台的日本民众高达89% ,赞成日本拥有破坏外国弹道飞弹基地的“敌方基地攻击能力”者占61%。 共同社于今年3月至4月针对全国18岁以上3000 人进行邮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被问到中国武力犯台造成“有事”(有紧急状况)的可能性时,回答“很担心”及“某种程度担忧”者总计占89%。 民调显示,针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明,为了加强国防能力将增税的方针,回答“支持”的民众占19%、“不支持”的占80%。 日本政府预计从2023年度起5年之间的国防经费增为原本的1.5倍、达43兆日圆。对于这个方针,回答“不适当”的民众占58% 。对于日本拥有敌方基地攻击能力,表示赞成者占61%、反对者36%。 报道说,从民调结果看来,安全保障环境趋于严峻,日本民众认为拥有一定程度的国防能力是不得已的事,但不希望大幅增加国防费用或借由增税来提供。认为有关国防能力的议题,首相的说明不够充分的日本民众高达 88%。 不支持由增税来增加国防费用的受访者,被问及理由时以回答“国民无法忍受比现在更大的缴税负担”的最多,占48%。此外,对于政府考虑将部分311 大地震复兴(重建)财源转为支付国防经费的方针,反对者则有73%。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英外相晤韩正谈港台新疆 中国官媒只字不提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英国国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加冕仪式,期间会晤英国外交大臣祁湛明(James Cleverly )。然而祁湛明于会谈上阐述英国对于香港、新疆与台湾情况一事,中国官媒报道却选择只字未提。 不过祁湛明5日在推特发文清楚指出,“ 今天与韩正副主席会见,我阐明英国对香港、新疆和台湾的看法”、“我们也就气候变迁、经济关系与人民交流的合作事项从事讨论”。 新华社周日(7日)凌晨报道,当地时间5日至6日,韩正代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伦敦出席查理斯三世国王加冕仪式及相关活动。 报道提及韩正在英国期间,分别与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威尔斯亲王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等人进行简短会见,另与副首相杜永敦(Oliver Dowden)会面。报道并提及,当地时间4 日晚,韩正出席中英工商界所举办的欢迎晚宴,并在晚宴上致辞。不过新华社的报道却完全未提及祁湛明与韩正会见一事,疑似跟祁湛明涉及敏感的台港以及新疆议题有关。 路透社报道则指出,在中英关系处于低谷之际,这是两国高阶官员举行罕见会谈。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6-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6日 1.港国安处长:检走国殇之柱非因六四临近 港人组织:攻击天安门死者记忆和遗产 警方国安处周五(5日)在元朗港大嘉道理中心检走「国殇之柱」,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周六(6日)接受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专访时,被问到行动是否与「六四事件」34 周年临近有关,他响应说,这不是特别的考虑,指调查到某个阶段就要采取行动,又指不方便谈论个别案件的细节,但强调警方会锲而不舍调查任何案件,一切以法律及法庭程序为依归。 被问到警方今年会否批准与六四相关的公众集会活动,邓炳强说,会根据法律考虑,亦会因应组织者有无能力控制活动不被人骑劫、活动主题是否违反包括《国安法》在内的法例等作出决定。 捷克港人组织《我地 NGO DEI》发声明,批评警方以国安罪名检取「国殇之柱」,呼吁归还有关证物。保安局周六(6 日)回应指,就这宗涉及《港区国安法》下「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案件,调查工作一直进行中,警方持法庭手令,根据调查发展进行取证,协助推展有关案件,是合法合情合理。局方谴责有组织对警方取证行动,作出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指控,企图混淆视听,假借艺术自由为名,要求归还有关证物,并无理谴责和恶意抹黑警方的合法执法行动,形容完全是漠视法律、罔顾法治精神的行为。 保安局发言人指,警方取证行动是彰显公义,与政治立场、背景或职业无关,强调政府会继续依法处理有关案件,要求有关组织立即停止不符事实的指控。 《我地 NGO DEI 》早前发表声明表示,曾经港大校园内的「国殇之柱」都是香港人纪念六四受害人生命的载体,这次香港警方的行动不仅是对艺术自由的侵犯,也是对天安门屠杀受害者的记忆和遗产的攻击。 《我地》呼吁香港当局尊重艺术自由,立即将「国殇之柱」归还,亦敦促国际社会共同谴责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犯人权和创作自由的行为,并向香港政府施压以保护香港市民的权利和自由。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2.强制核酸检测卷土重来? 东莞连续8天展开核酸检测引恐慌 五一黄金周假期后,中国多地传出民众再度感染新冠肺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五(5日)发出通知表示,从周六(6日)至下周六(13日)安排连续8 日的核酸检测。公告引起民众恐慌,担心「核酸盛世」再度来临。 东莞市东城街道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5月6日至13 日东城街道核酸检测安排」的通知指称,根据工作安排,街道将继续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有检测需求的市民,可前往东城医院和台心医院两个核酸点进行采样,愿检尽检人员单采费用不高于每人每次 13.5元人民币。 虽然通告上没有提及强制字眼,但不少市民担心,最后会突然演变为封城强制检测。通告也引起网友热议:「买太多了,得去库存」、「还以为是去年的新闻,一看日期我去,就昨天的啊」、「测出来又能咋样呢,不还照样是头疼治头脚痛医脚」、「哎,世卫组织都宣布这事过去了」、「你是真不怕做核酸的时候给感染啊!正常人去做干嘛!不正常的去做害人吗?」。 东城街道卫健局周六(6日),以「莫慌」响应网络留言。卫健局表示,今次核酸检测是按相关规定,为满足群众需求,为自愿进行核酸检测人员提供,非强制性的。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光城者」炸弹案6人认罪 还押5.25求情判刑 组织「光城者」被指涉嫌策划在法院大楼、港铁等公共设施发动炸弹袭击,6名中学生被告周六(6 日)在高等法院认罪。案中主脑何裕泓承认触犯《香港国安法》下的「串谋恐怖活动罪」,其余5 人则承认交替控罪「串谋导致相当可能危害生命或财产的爆炸罪」。法官李运腾将案件押后至5月25日求情及判刑,期间为三名不足20岁的被告索取教导所。 6名被告依次为:郭文希(20岁)、何裕泓(19岁)、欧文(21岁)、陈绰轩(17岁)、罗启颖(17岁),以及苏颖贞(19岁),6 人都没有案底,郭文希去年承认一项「串谋煽动他人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入教导所。 案情指,2021年4月至7月期间,6 名被告在香港一同及与其他人串谋,为胁迫中央或特区政府或者威吓公众以图实现政治主张,组织、策划、实施、参与实施或者威胁实施意图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何裕泓承认控罪,其余被告否认。 至于交替控罪「串谋导致相当可能危害生命或财产的爆炸罪」,指他们在香港非法及恶意一同串谋藉爆炸品导致爆炸,危害生命或对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除了何裕泓外,其余 5名被告都认罪。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4.传美政府供台5亿美元军援 陈建仁:备战才能止战 对于外电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打算比照对乌克兰军援的紧急授权,运送价值5亿美元的武器援助给台湾。行政院长陈建仁周六(6 日)响应表示,面对威权的扩张,台湾一定要备战,才能够止战,我们要能战,才能够避战。他认为,加强台湾的战力,维持国家的自卫能力,是相当地重要。 陈建仁表示,大家都很清楚,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确保印太地区的自由开放,一向是理念相同的民主国家,大家所共同努力的目标。台湾也会跟理念相同的国家,一起来把所有的防卫工作做得很好,对于国家的防卫相当地有信心,国防部也做了各式各样的努力。像军方透过自制军舰、军机的方式,来加强自卫的能力。 陈建仁强调,未来会跟理念相同的国家一起合作,来维持印太地区的自由稳定,保障自由、民主的价值;更重要的,来避免威权的并吞,还有侵略。 国防部周六(6日)对此表示,总统拨款权(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为美国2023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 NDAA)「强化台湾韧性法案」之一,主要内容为提供美军库存弥补军售延迟交运的防卫缺口,对于友盟国家协助,军方乐观其成。 外媒:美国拟对台提供5亿美元军援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5日表示,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今年2 月在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曾提到,他有意利用拨款授权;但这名发言人不愿说明政府是否在推动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这名发言人说:「我们的做法与美国长期政策维持一致…我们正努力履行我们在台湾关系法(TRA)下的义务,也会继续这么做。」 目前还不清楚这项对台军援计划包括哪些项目,也不知道何时执行。 最先报道这个消息的彭博(Bloomberg )提到,动用总统拨款权可以让美方省去发包、生产武器的漫长程序;国会议员认为,漫长的程序导致已获批准却尚未运交台湾的武器积累达190亿美元。 责编:钟广政 网编:刘定坚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ews mailing list Cnews(a)mail.rfanews.org
https://mail.rfanews.org/cgi-bin/mailman/listinfo/cnews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5-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5日 1.港警持法庭手令检走「国殇之柱」 创作者高志活:事件「很疯狂」 本台获悉,被香港大学「行刑式」强拆的「国殇之柱」(the Pillar of Shame),被港警国安处以涉及「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检走。创作雕塑的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向本台称,事前并无收到任何风声,亦不知涉及何宗案件,质疑北京和香港政府借词继续「绑架」(kidnap)「国殇之柱」,形容事件「很疯狂」,又笑言官方行为亦算是「一种艺术」,反映香港言论自由收窄。 据了解,港警国安处周五(5日)早上持法庭手令,检取放置在元朗嘉道理中心的「国殇之柱」,指其为一宗「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案件的证物。 高志活向本台形容事件「很疯狂(crazy)、很离谱(outrageous)」。他指出,雕塑于香港主权移交前已竖立于香港大学20多年,以其个人艺术展品展出,不认为港府可依据《港区国安法》移动雕塑。他质疑是北京和香港政府的政治打压,借词继续「绑架」(kidnap)「国殇之柱」。 高志活说:在我看来是,港府绑架(kidnap)了我的雕塑。犯罪的人不是我,香港政权和港大才是犯罪集体,侵犯了我在香港的个人财产。事件中,有问题的不是我,而是当普通(ordinary)的艺术品、言论都在香港任何地方容不下,才是问题所在。我想,事件反映中国大陆政府并不想雕塑(国殇之柱)出境离港,因这是与军事镇压有关(the military crackdown)。 高志活称,据他了解,藏于货柜箱的「国殇之柱」被港警整箱取走,他事前并无收到任何港大和港警方面的通知,他正透过在港的律师协助了解,现仍未了解被一分为二的雕像的实际损毁情况。 但他笑言此事「是福也是祸」,至少事件「有些进展」(keep going),因自从「国殇之柱」被放入货柜箱后,几经他和法律团队多番努力,都被港府和港大「冷处理」,至今逾1年半仍未能取回雕塑。 高志活说:官方将「国殇之柱」强拆,再放入货柜箱闲置,再擅自将雕塑连同货柜箱取走,都可算是一种「艺术」,反映香港言论自由的情况。事实证明,艺术象征的语言是无法被摧毁的,愈受打压只会变得更强大,令「国殇之柱」和关于「六四大屠杀」(June 4th massacre)的讨论,会比现在更多。 高志活强调「不会放弃取回自己的作品」。 高志活说:若港府继续「绑架」我的作品,我不排除控告他们侵犯我的私人财产。在法治社会下,他们不能任意取走他人的私人财产。 对于他会否亲自或派代表来港处理事件,他称担心被港府以《港区国安法》之名控告,亦担忧其代表会遭殃,称:「除非港府保证没问题,我才会考虑」。 高志活又指,虽然香港的「国殇之柱」倒下,但逾千个复制品以3D打印、AI等形式正于世界各地百花齐放,包括美国、德国、匈牙利、丹麦、捷克、挪威、荷兰和台湾等地,告诉世界「六四」的惨痛历史。 协助高志活取回雕塑的团体「NGO DEI」同日发声明指,对港警的行动「深表关注和愤怒」,指警方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为藉口,没收象征民主和人权的「国殇之柱」,「令人深感不安」,呼吁香港当局尊重艺术自由,立即归还雕塑,又敦促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并向港府施压以保护香港市民的权利和自由。 本台曾报道,矗立香港大学近25年的「国殇之柱」前年12月底被校方漏夜「行刑式」强拆,并放入货柜,至今仍未能物归原主。去年4月,高志活本来已准备就绪将该雕像运离香港,惟逾12间香港物流公司因忧虑被当局「清算」而拒运送,高志活说既然港府和港大同意将雕像运离香港,「现在竟然无人愿协助运送,真是很奇怪」。 港对这次事件,大发言人回覆本台称,警方周五(5日)早上出示搜查令,于元朗港大嘉道理中心内取走一件证物,但拒绝交代详情,及如何处理「国殇之柱」的归还事宜。 港警则回覆本台称,今次搜证行动「仍在进行中,暂时未有人被捕」,又指「警方采取任何行动,均会按实际情况,依法处理。惟警方拒透露涉及何宗案件,和如何处理「国殇之柱」。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中共再修订《反间谍法》 陆委会:赴中拍照留念也可能被当间谍 最近先后有多名台湾政党人士或出版编辑在进入中国大陆后,被指违反《国安法》等罪,遭拘捕或限制自由,近日中共再修订《反间谍法》,台湾陆委会提醒台湾人,赴中风险进一步提升,甚至拍照留念也可能被当为间谍。曾被中国关押5年的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认为「危险一直存在」,他说中国法律是用来管理群众的工具,日后平民可因各种名堂被捕。 中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修订《反间谍法》,新法条文从40条增加到71条,扩大「间谍行为」范围至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关键基础设施的网路攻击,并赋予中共当局检查涉嫌人士随身物品的权限,新制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不少台湾人赴中国后遭到拘捕或限制自由,例如八旗文化总编「富察」李延贺,就被中国官方证实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而遭拘捕;台湾民族党前副主席杨智渊也遭中方以「从事台独分裂、涉嫌分裂国家」为由拘捕。除此之外,据传上月东森新闻台两名记者在中国福建平潭拍摄军演画面,被当地国安单位扣留在饭店,限制自由。 此外,亦屡传出美商或是外商驻北京办事处人员,因违反中方认定的《反间谍法》,而遭到搜索、约谈甚至拘捕。可见中国打压迫害的对象,不限于台籍人士。 究竟现在台湾人去大陆还有保障吗?曾被关押在中国5年的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周五(5日)向本台指,危险一直存在。他表示,在中国,法律是用来管理群众的工具,有权力者可以随意解释法律,现在修改就是要把过去的潜规则「明文化」。李明哲相信,现在中共就是想要封锁中国人跟外国人的联系。 李明哲说:比如说日本的教授,他只是从事地质探勘,然后就判间谍罪。你就理解说,中国对间谍罪的定义是完全不是法律定义,而是统治者可以扩张解释,他有没有违反《反间谍法》。今天《反间谍法》的这些条文通过,其实就是把过去的潜规则「明文化」而已。 李明哲指,杨智渊及「富察」因其在台湾的行为如出版、参加政治组织,也被当作是中国公民来处罚,对台湾人来说很危险。 李明哲说: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的主任就写文章说,中国应该针对台独的挑衅强化制裁措施。他这个制裁措施到后面怎样写呢,他说中国应该透过双边或者多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机制,将海外的台独份子缉拿归案。过去我们都认为不要去中国、香港、澳门可能就没事了,但是他这个思考是甚么,就是任何跟中国有双边协议的国家,你都有可能有人身自由的危险。 李明哲担心,未来即使只是普通的台湾平民,进入大陆也可以被用各种理由抓捕。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同日向本台指出,《国安法》、《反间谍法》等本身定义模糊、漏洞百出,主要作用是服务于中共「长臂管辖」。 吴建忠说:它(反间谍法)的范围及定义都是相当模糊的这状态之下,然后他去做这种域外立法的情况,解释权全都在他(手里),基本上他没有甚么程序,也没有甚么样的要求,就可以做这些操作。 吴建忠并说,不但台湾,身处世界任何角落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他指身边稍微对中国有了解的人,在习近平上台后,如非必要都不打算再去中国。 吴建忠说:我们台语就叫「打人喊救人」的这种概念,这种是扭曲情况,然后把他们自己在做的事情,强加、强盖在外国人手上,所以我们就可以看为甚么他要修订《反间谍法》。 台湾陆委会认为,中共大幅提高台湾人赴中风险,特为此汇整中共运用间谍罪,以国安罪名进行拘捕、追诉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例子,例如在中国从事学术交流蒐集资讯,会被当成从事间谍活动危害国安;与中国企业、中共官员密切交往,也会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若拍摄港口或军演画面、从事地质调查、经常往返边境,有可能会视为从事间谍活动,或被指控为外国刺探国家秘密罪;宣扬民主,更可能涉及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分裂国家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非法向境外提供情报罪等;至于台湾人出游常会对建筑物拍照留念、使用GPS地图,或于网路搜寻当地官方、企业资讯,与当地人士闲聊、访谈或参加宗教活动,以及于海外工作频繁更换任职单位,与外国机构互动等,都可能被罗织触犯间谍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 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周四(4日)批评,中共常藉法律遂行政治目的,对「间谍」行为定义不明确、司法程序不透明,引发外界诸多质疑,将大幅提高台湾人赴中风险。中共罗织国安罪名的对象,已不限于传统政治性、敏感性高的维权或异议人士。因此提醒国人前往中国之前,应特别留意评估人身安全等风险。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历经抗争与等待 沪季风书园店主妻终获放行赴美 已关闭的上海季风书园前店主于淼说,其妻子在长达9个月的限制出境后,今天终于得以赴美团聚。不过,与此同时,中国整体出境管制正变严,已退休的北京清大教授郭于华日前欲前往香港就被挡。 《中央社》报道,曾是季风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于淼周四(4日)在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上发文说,其妻子谢芳去年8月1日在上海被限制出境,目的是藉此强迫他回国。经过5个月的据理力争、1个月的公开抗争,和3个月的静默等待,终于盼来了家人团聚。 于淼并附上谢芳在机场拿著花束的照片,藉由献花给太太盼驱散阴霾。 今年1月,谢芳在网络上发布长文求援,提及在2022年初返回上海照顾母亲后,8月被以违反「出境入境管理法」为由限制出境,「并要求于淼回国接受调查,就能换回自己的出境自由」。上海公安曾多次找她谈话,询问2022年上半年间,于淼是否用笔名在美国发表并上传批评中国政府的文章。于淼对相关指控皆否认。 总部位于西班牙的非政府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自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中国扩大了出境限制的实施频率与适用范围,有时甚至超出法律正当性。」 《路透社》对中国最高法院资料库中的出境禁令进行分析,显示在2016年至2022年间,有关出境限制的案件增加了8倍。 很多中国人都是到了机场等口岸,才发现自己被限制出境。中国独立记者高瑜1日在推特发文说,社会学家郭于华和丈夫上周自驾游到深圳,准备过境到香港时,在海关受阻。深圳海关拿出一份北京市公安局的文件,告诉她在限制出境之列。 推文说,郭于华非常生气,斥责海关,既然不让出境,为甚么还让她办理港澳通行证?深圳海关回答说:「不让你出境总比不让你入境好。」 据了解,海关方面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限制郭于华出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上千国人被困缅甸电诈园区 中方各部互推诿 记者求助逾月无行动 大陆及港台民众被拐卖东南亚从事诈骗甚至被贩卖器官一事,去年受到广泛关注。事态有新发展,本台记者接获一名被转卖到缅甸妙瓦底的中国人绝望求助,指近千中国人因陷电信诈骗被困当地,其冒险向中国警方求救不获受理,面临生命危险。记者超过一个月向中国警方、使馆、外交部门报案、求助,惟各机构互相推诿,未采取任何行动。 向本台记者发出求助的小陈和两名湖南同乡去年被转卖到了缅甸妙瓦底东风园区,他指该园区目前至少有上千名中国人被困,希望得到中国官方的协助。小陈说,赎身要付最低3万美金,他们家庭贫寒,根本无法凑出这笔钱;即便是交了赎金,也不一定能离开,因随时可能被园区里的其它军阀或团夥二次绑架。此前,他的朋友用尽办法联系上了国内的亲人,并通过他们向湖南警方报案,但警方不但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是警告他们赶紧回国,否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小陈说,假如能回国,他们根本就无需求助。在看到中国官方宣布和缅甸、泰国联合行动,打击电信诈骗的新闻后,3月底,小陈决心向本台发出求救。他称,如果被发现,轻则挨打,重则关水牢,甚至是丢命,被卖器官等。 本台记者自始多次尝试联系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但该馆的所有的公开电话都无法拨通。 本台记者联系湖南省公安厅,希望能得到反电信诈骗中心的协助,但该机构直接拒绝了记者的求助。 湖南省公安厅说:我们是湖南公安服务平台。探索一个人甚么困在缅甸,问我找谁?这个你要问派出所,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电话,因为我们是单独的一个技术部门。 本台记者又多次联系外交部,希望他们为这些被困国人提供领事保护,但外交部办公室将问题推给了领保部门,领保部门则表示不属其职能范围。 外交部说:你打这个全球领事处,怎么可能没人接呢?都是打这个电话,你再试试吧,你跟他们说,我们不管。 妙瓦底和泰国只有一河之隔。本台记者于是向中国驻泰大使馆求助。该使馆称离妙瓦底最近的是中国驻清迈领事馆,嘱记者致电该分馆。 中国驻清迈总领馆则对记者回应称,他们知道很多中国人被困在缅甸妙瓦底,但那属于缅甸的领区,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如果有人能逃到泰国,他们才可以协助,但他们不建议偷越国境行为。在被问及中、缅、泰三国打击电信诈骗联合行动的进展时,该领馆人士称,没有其事。 清迈领事馆说:没有的。所以呢,如果希望我们协助的话呢,那个当事人需要那个从缅甸跑到泰国来。可是呢,我们不建议。就是说偷渡入境是那个非法的行为,明白吗?所以要先接受泰国那个法律法规先进行那个判决。所以当事人说要这样行动的话,也需要早知道这个惩罚。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反复交涉后,小陈和夥伴们的希望彻底破灭。此前他只能每隔几天才发出非常有限的资讯。在得知中国官方无意提供帮助后,他称,处境越来越危险,不能再与记者联系了。消失之前,绝望的小陈仍希望透过本台记者提醒单身的海外华人,指如果收到任何以美女身份发来的交友、投资等资讯时,要警惕电信诈骗,切勿上当。 记者:黄小山/程文 责编:毕子默 5.前囚犯亲证中国监狱「血汗手套」混入美上市公司美沃奇供应链 有美媒经过长时间深入追踪报道,揭发美国百年老字号、上市公司美沃奇(Milwaukee Tool)采用的中国供应商,从湖南赤山监狱采购「血汗手套」,这些手套由监狱强迫囚犯高强度劳动生产而来,不少囚犯在过程中患病。有法学者认为,西方企业未对「供应链涉强迫劳动」作全面、认真审查,相关产品和企业应受到制裁。 美媒「威斯康辛观察」(Wisconsin Watch)周四(4日)发表调查报道,透过采访曾在赤山监狱服刑人士在狱中被强迫劳动的经历,及对上海赛立特公司(Shanghai Select Safety Products)进行密访,加上从美国监管文件中抽丝剥茧,确认与赤山监狱有合作关系的赛立特,为美沃奇生产「高性能手套」。换言之,拥有百年历史的美沃奇之前虽极力否认其供应链涉强迫劳动,实情并非如此。 调查报道采访了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他早几年被中国以「颠覆国家政权罪」投送赤山监狱,期间和其他囚犯被指派制作手套,每天工作约13小时、每周7天,工资每天48美分,仅在春节期间获准休息。「威斯康辛观察」也采访到了另一位化名「徐伦」的前赤山囚犯。他透露,很多囚犯在温热的监狱工厂里患上了湿疹,因为吸入大量织物粉尘,他本人患上了过敏症。 李明哲和徐伦分别认出市面上多款美沃奇手套为被强迫劳动期间制作的型号,他们并透露美沃奇的供应商为上海赛立特公司,狱中曾听到、也在订单上看到这家公司的名字。 遭中共判刑5年的公益组织「长沙富能」创办人程渊目前也在赤山监狱服刑。程渊妻子两年前流亡美国,她持续披露丈夫遭酷刑和强迫劳动的境况,并吁美沃奇停止采购监狱血汗手套。 本台就事件采访李明哲,他表示,赤山监狱将囚犯培训成熟练技工,强迫其制作产品,血汗工厂会伪造记录,很多供应商贪图高利润,与监狱黑工厂达成隐秘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不会公开到供应文件中,因此强制劳动问题不为外界所知。 李明哲说:赤山监狱的劳动条件是非常差的,企业和赤山监狱的合作利润是非常高的,像我们每天工作13到14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只有过年休息4天。中国有《监狱法》规定犯人每天工作是8小时,一个礼拜有1天的休息日跟假日,但是监狱为了掩饰它违反法律的行为,它会做假的监狱日志,然后逼迫犯人签名。不是美沃奇直接下单给赤山监狱,它中间有个转包的厂商,叫做上海赛立特公司……从人证的部分大概可以证明,美沃奇的手套是在中国赤山监狱生产。 李明哲认为,美国大公司至少有责任要求中国供应商遵守中国自己的法律。 李明哲说:中国监狱的劳动是连自己的法律都不符合。美国政府应该要要求它的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供应链最少要符合现在中国的法律。 旅美法学者、纽约市立大学讲座教授滕彪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监狱和一些法外羁押场所,如集中营等,常常沦为中共敛财黑工厂。西方大公司未对供应链作认真审查。 滕彪说:很多西方的公司、包括国际知名的品牌,它们在供应链涉及强迫劳动的时候,大多都否认。像中国这种情况很难找到证据,美国应该要求这些公司做特殊的调查程序,这些公司如果没有办法反驳这些证据、线索的话,那就应该受到制裁。 美沃奇并未对「威斯康辛观察」记者的查询提供明确回应,仅表示公司定期对其全球运营和供应链进行全面彻底的审查。 在中国,监狱运营费用由省政府支付,监狱设立工厂,让囚犯充当廉价劳动力,赚取收入来维持监狱系统的运营。很多监狱工厂为牟取暴利,苛待囚犯。 据悉,赤山监狱约有2,900名囚犯。 同一个监狱公司在大院内拥有11个生产车间。中国知名的解放牌球鞋也来自赤山监狱。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6.加拿大考虑驱逐中国外交官 中方:若执意挑衅将奉陪到底 综合媒体报道,加拿大外长乔美兰(Melanie Joly)说已就有中方人员涉嫌企图恐吓加拿大华裔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一事,传召中国驻加拿大使表达关注。她表明加拿大不容忍这种干预,正考虑各项应对选项,包括驱逐中方外交官。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强烈敦促加方「立即停止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指如果加方执意挑衅,将坚决奉陪到底。 乔美兰(Melanie Joly)在当地时间周四(4日)出席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会,受到议员庄文浩的质询,她回应指「考虑驱逐一名中国外交官」。根据一份2021年的情资报告,这名外交官曾试图追踪加拿大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在香港的家人,藉此恐吓庄文浩。 她并补充,加拿大政府正小心衡量中方报复的可能性,但相信中方或采取涉及经济及外交等利益方面的报复。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声明称,大使丛培武会见加拿大外交部负责人时,对于加方威胁可能驱逐中国驻加外交人员提出强烈抗议。丛培武指出,中方外交领事官员一向恪守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加领事协定,依法履职。加拿大个别政客和媒体为捞取政治私利和博人眼球,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大肆操弄涉华议题,肆意攻击抹黑中国,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此前,庄文浩指责加国政府官员对中国人骚扰他的家人视而不见。加拿大国内要求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对北京试图干预该国内政的行为,进行公开调查的压力越来越大。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中国将与老挝举行罕见联合军演 中国将在本月与内陆邻国老挝举行一次罕见的联合军事演习,分析指中国政府试图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安全关系,目的是要对抗美国在东南亚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路透社》报道,中国国防部周五(5日)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个战区司令部之一的南方战区司令部将派部队到老挝参加「友谊之盾2023」联合演习。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这次演习将于5月9日至28日举行,将模拟对「跨国武装犯罪集团」的攻击,有900多人参加,包括200多名中国军队。 这次演习标志著中国和老挝军方在老挝举行的「和平列车」联合人道主义医疗救援演习的升级。 今年,中国和柬埔寨首次在柬埔寨水域举行演习,南方战区司令部也参与其中,其行动区域包括主要由北京声称的南海。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国际法都说这些水域不属于中国。 据新加坡国防部周五称,中国也刚刚结束与新加坡在南海南部国际水域的联合演习。 今年2月,中国国防部向老挝、越南和文莱派出了一个工作组,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会谈,重点是「双边防务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南亚盟友加强军事联系的同时,北京也在外交上推动深化与南方邻国的交往。 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对到访的老挝总统西苏里说,两国必须确保努力「建立中国和老挝之间的共同未来」。 在老挝举行演习的同时,美国也增加了在该地区的军事演习,在印尼和泰国举行了年度战争演习,并在上个月与盟友菲律宾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年度演习,涉及人员超过17,000。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周四说,允许美国进入菲律宾军事基地是一个防御性步骤,如果中国攻击民主治理的台湾,这将是「有用的」,中国声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美前国安顾问:中国或2年内侵台 台海局势升温,引发国际关注。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担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日前接受日媒访问时表示,中国可能会在2年内入侵台湾,他敦促日本和美国坚决对付北京。 奥布莱恩本周一(1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网上访问时表示:「我认为时间已经缩短,我想现在剩下1年或2年。」他强调,如果日本、美国和盟国「不提供台湾自我防御所需的武器,不给台湾必要的外交力量来阻止中国认为可以入侵台湾而没有后果,台湾可能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奥布莱恩即将访问日本,并于5月16日在「读卖国际经济座谈会」(Yomiur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ociety)致词。此外,他也将前往东京出席一场国际会议。 2021年,时任美军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说,中国可能会在6年内,也就是2027年之前入侵台湾。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共谍邵维强收买军官发展组织达20年 台法院一审判15年 在台湾,旅行社负责人邵维强涉自2002年起发展共谍组织达20年,吸收前《军闻社》孔姓记者、前八军团指挥部上校向德恩等人,还著军服笑签「投降承诺书」。金门地院周四(4日)以违反国安法、银行法判15年,没收犯罪所得。 《中央社》报道,邵维强侦讯时否认有替中国大陆拉拢军官发展共谍组织,直到法官审理时,因相关罪证明确,才坦承犯案。但经查他并无在担任电视台地方记者期间刺探军情。至于涉地下汇兑违反银行法部分,他则坦承犯行。 金门地方法院考量邵维强自91年起持续为中国大陆地区发展组织,直到遭查获已长达20年,并导致向德恩为违背职务收贿,对国军士气及国家安全危害重大。就违反银行法部分,则考量其他从事地下汇兑期间甚长、金额重大与整体规模,已严重影响金融秩序与外汇管理。 金门地方法院审结后,周四以违反国家安全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褫夺公权4年;违反银行法部分判处有期徒刑5年,合并应执行刑15年,褫夺公权4年。并没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台币254万3570元(82,947美元)及人民币18万元(26100美元),全案可上诉。详细判决书仍待之后公布。 金门地方法院发布新闻稿表示,曾任记者,现任金门县安全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邵维强自2002年起就为中国拉拢发展共谍组织。他先成功吸收前军闻社孔姓记者,2019年间又吸收时任陆军八军团指挥部作战处上校副处长向德恩,此外还涉吸收3名军官,但未成功。 此外,邵维强2016年1月至去年2月还涉及违反银行法办理新台币与人民币汇兑业务,金额高达新台币9011万360元(2,938,490美元)。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0.联邦快递亚洲总部香港迁至新加坡 美国联邦快递(FedEx)宣布,该公司会把亚太区总部由香港迁往新加坡,以便整合亚太、中东及非洲总部至新加坡办公室,令营运更快和灵活。FedEx强调,他们会继续在香港市场维持领导地位,强调只有少于15%的职位会由香港转至新加坡。 《金融时报》引述该公司声明称,联邦快递将维持香港办事处。声明说:「我们将在新加坡整合一些亚太、中东和非洲总部的职能,以连接我们在这一地区的所有业务。」 声明又指:「在联邦快递香港数码港办事处的职位中,有不到15%的职位将转移到新加坡⋯⋯。 我们的香港总部将继续为我们的联邦快递中国、北方、南太平洋⋯⋯业务提供重要支持。」 不过,据传媒报道,FedEx早前已因为香港的严格防疫措施取消驻港机师。亦有报道指出,FedEx今次把亚太区总部搬到新加坡,当中管理层将于9月就会一同去到新加坡,而地区主席Kawal Preet亦会一同转到新加坡。 虽然FedEx在中国也有据点,不过这间美国公司与中国的关系似乎并不太好。其中,中国亦多次针对FedEx的包裹,甚至乎曾试过在广东扣留FedEx的机师。 香港曾经是众多跨国公司营运其亚洲业务的明显选择,但2020年的政治镇压和严苛防疫封控政策促使公司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1.【47人案】锺锦麟:戴耀廷曾指不要求参选者无差别否决预算案 香港「初选案」周五(5日)续审。时任民主动力副召集人锺锦麟作供时提及,曾跟戴耀廷私下商讨可否取消对初选参选者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要求,戴当时回应「只会话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去否决财政预算案」。锺并透露,初选过程中,赵家贤对戴耀廷「有好多唔同担忧同不满」。 「初选案」踏入第53日审讯,控方第3名证人锺锦麟出庭续接受控方主问,供称自己当天主持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在会议完结后,曾拉戴耀廷到一旁,并对戴表示如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很可能会导致所有人被DQ,并向戴提出「可唔可以唔好要求大家否决财政预算案?」他续引述戴当时称:「我唔会要求大家无差别否决,我只会话积极运用《基本法》权力去否决财政预算案,我讲明《基本法》权力,咁就唔会有问题喇啩?」而当时区诺轩跟赵家贤均不在场。 法官李运腾就问及锺,为何当时带出有关话题,是否与协调会议内容有关?锺回应是因当时自己看到不同媒体也有亲政府或亲中央政府人士,指如无差别否决预算案,会导致参选人被DQ。 控方之后指出,在该次会议后发出的「35+新东.docx」协调机制文件初稿,当中写到「会积运用《基本法》赋予立法会的权力,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问锺与戴耀廷对话时有否提及「会积运用」字眼,锺确认有收到及打开文件,同时回应没准确印象是「会」还是「积极」。 锺又供称,曾在新民主同盟的群组收到由范国威转发的「35+新东.docx」文件,相信戴耀廷在首次会议后,有发给所有与会者,又忆述当日会议,是集中讨论初选或弃选方案,以及目标议席的议题。而于2020年5月5日举行的第二次协调会议,他因西贡区议会会议超时故缺席。 控方之后展示「35+新东final.docx」协调机制文件,锺同意有收过但没特别留意有关运用否决权的内容,亦没留意字眼由初稿的「会积运用」改成「会运用」,只留意是否如戴指是个《基本法》赋予的权力。 控方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在早上休庭后,表示控方完成主问锺锦麟,惟他在主问锺锦麟时,曾多次被法官陈庆伟指其问题范畴模糊不清,更一度指其开放式问题「宇宙般阔」;法官李运腾就曾开腔质疑部分问题的相关性,并指现在非审判锺锦麟,而是处理各被告的案件。 锺锦麟之后开始接受辩方盘问,其中吴政亨、余慧明、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及刘伟聪一方均表示没有问题需提问。而代表郑达鸿及梁国雄的大律师黄宇逸,就问及锺梁国雄是支持争取全民退休保障及普选,及是否有提及因预算案没提及全民退保,故成为否决预算案的理由,均获锺表示同意。 赵与戴2019年区选协调时已「弄得相当不快」 至于代表黄碧云及林卓廷的大律师沈士文,就锺昨供称赵家贤曾希望在立法会换届选举中「有角色」一事展开盘问,问到是否因民主动力已参与协调工作多年,故逻辑上会参与其中?而另一原因是赵不想民主动力被边缘化及被排除在外?锺指前者非最主要原因,并同意后者是主因,因会影响之后区议会选举协调工作,并指赵是因2019年的区选结果而有此担忧。 沈士文又问及锺锦麟对否决财政预算案的关注,除因担心参加者被取消参选资格,也因觉得传统民主派不会同意这样做。锺就称自己没听过任何人表示不同意否决财政预算案这想法,但的确令很多刚取得议席议员处于困难情况。至于赵家贤有否表达相同担忧?锺就回应指不肯定对方担忧是否与自己相同,同时透露赵家贤对戴耀廷在初选过程中,「有好多唔同担忧同不满」,并指随著初选的执行,赵对戴的担忧和不满愈来愈强烈。而其实早于2019年区议会选举协调时,赵与戴已经「弄得相当不快」。 法官李运腾之后问及锺,在2020年2月与戴耀廷的会面中,是否有关注初选参加者当选后在立法会的行为;锺指当时没有相关讨论,并认为戴耀廷也不觉得民主动力有能力执行民主派议员在立法会的所作所为,而民动过去协调区议会选举,也没监察参加协调者当选后的投票取态,故认为立法会选举情况应相近。 锺锦麟在盘问下又指,自己当时相信戴耀廷,认为用「《基本法》赋予的权力」的说法,即运用相关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会是合法,没有仔细考虑「不予差别」或「无差别」否决预算案,又直言虽意识到无差别否决预算案,或有机会带来DQ风险,但实际理据并不清楚,而他对戴耀廷称「会运用」或「会积极运用」否决权的分别也不太能理解,同时没有印象在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上,曾讨论否决财政预算案的议题。 法官李运腾之后再问锺是否满意戴耀廷就其对否决预算案的关注之回应,或有否减少其疑虑。锺就指,自己觉得最好不要要求参选人否决预算案,但当时是相信戴耀廷「呢样嘢系合法」,重申表面上,《基本法》确是赋予立法会审议开支的权力。 聆讯下周一(8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12.抗议薪酬待遇及AI抢饭碗 美编剧工会发动15年来首罢工 美国编剧工会(WGA)与资方就加薪问题谈判破裂,近日发动15年来首次罢工,超过1万名会员上街示威,同时抗议AI的兴起抢走饭碗,亦是目前首次关于AI「抢饭碗」的大规模罢工抗议。目前罢工仍持续,亦令不少当地电视节目面临停播危机。 美国编剧工会自3月起与迪士尼和Netflix等制片商或串流平台谈判,要求提高薪酬待遇,包括让编剧在串流平台播放中,获得更高比例分红,但遭对方以「经济压力」为由拒绝。 双方经过6星期谈判终告破裂,逾1万名工会会员本周二(2日)起走上街头抗议薪酬问题,并堵塞Netflix、迪士尼、派拉蒙、亚马逊等公司门口。工会又指,以往剧集播出或重播,都可以收到约撰稿费一半的分红,但剧集版权售予串流平台后,只获得原本稿费的5.5%分红,更只有数美元,而制片厂却在获得串流平台的庞大营利。 今次示威浪潮暂仍未见缓和,影视行业陷入一片混乱。电视节目首当其冲陷入停播危机。多个知名脱口秀包括知名主持人吉米.法伦(Jimmy Fallon)和吉米.坎默尔(Jimmy Kimmel)在内的节目停播。喜剧小品节目《周末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也将无限期停播,电视台暂改为重播旧节目或剧集代替,至于电影暂未受波及。 对上一次美国编剧工会罢工是2007年,持续100天,导致洛杉矶娱乐产业损失约21亿美元。 同时,示威者亦要求制片厂限制使用AI,强调「编剧要人类来做」,这亦是目前首次关于AI「抢饭碗」的大规模罢工抗议。 国际商业机器(IBM)行政总裁Arvind Krishna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BM大约7800个职位将在5年内被AI和自动化工具取代。他亦宣布IBM将暂缓招聘非直接对接客户的岗位。早在2月,他就曾表示AI会取代文职白领工作,4月他提到AI会在降本增效中扮演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因为AI技术的出现,2027年之前,全球劳工市场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新时代」。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3.【翻墙问答】Gmail引入蓝剔认证 有助识别冒充大机构的钓鱼电邮 问:谷歌推出新功能,现在起在Gmail以及其他使用以Gmail为基础的电邮服务上,认证帐号会被加上蓝剔。这项功能对用户有甚么好处?又该怎样做才能获得蓝剔认证? 李建军:电邮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技术,比Web技术更早得多出现,几乎是现代互联网第一项应用。经过多年以来发展,由于当初推出电邮这项技术时,并无假冒主机的问题,以致后来出现了很多钓鱼电邮问题。近年为了解决假冒其他公司的钓鱼电邮问题,谷歌以至其他业界人士,都在研究电邮来源认证的技术,希望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辨认电邮的真假。在以往,只有对互联网技术有相当认识的人,透过阅读电邮上的技术资料,才能辨识出假的电邮,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不多。 谷歌的新做法,是透过同时查核电邮来源的IP,以及电邮上的数码签名,去确认发件人的真实身份。如果电邮来源IP与其标榜的发信公司DNS登记脗合,而数码签名又可以作出核证,那谷歌就会自动将蓝剔加在电邮之上,证明电邮确由相关公司发出,这样便能杜绝那些伪装成大企业的钓鱼电邮,从而减低散播木马或病毒的风险。 而企业用户要得到蓝剔认证,亦不用特别向谷歌申请,只要依照谷歌的技术指引,妥善部署相关的数码签名就可以,因为数码签名相关的数码证书认证,已经某程度是一种核证身份过程,所以谷歌就不用多此一举,要求企业向谷歌付费后再取得蓝剔。现时谷歌Gmail已经对合符资格的电邮加上了蓝剔。 问:这技术听来很不错,但有没有甚么限制呢?以后我们就不必担心中国当局散播的钓鱼电邮了吗? 李建军:这项技术仍需要一段时间普及,估计大部分西方大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会逐渐部署相关技术,防止有人盗用其招牌搞假冒电邮,相信日后能有效杜绝相当一部分伪装成大公司电邮,去窃取资料的行为。 只不过,暂时该技术只能防范伪冒大型机构的钓鱼电邮,并不能对散户身份作出识别。换言之,Gmail用户可识别出他人以假冒的大机构邮箱对其发送电邮,但对一般普通用户身份的钓鱼电邮,就因没有蓝剔机制,很难辨别出对方的真实身份。除非谷歌在个人邮箱中引进类似推特、脸书的蓝剔认证机制,否则仍然离完全防止这类伪冒行为有一段距离。 问:那么对散户而言,要防止自己的电邮被中国当局伪冒,有甚么好方法? 李建军:现时个人假如有专有的域名,即可透过谷歌的收费服务,部署各类所需技术,从而取得蓝剔认证,杜绝中国当局或者其他人伪冒。 现时购买域名十分便宜,不少域名,只要数美元就已经可以注册用一年,这也是近年假冒域名横行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现时要注册域名真的又便宜又容易。 注册域名时,应避免采用中国、香港或澳门为国家码的域名,因为这些域名都难免要向当地互联网域名管理组织登记,而这些组织,大部分都有政府参与,甚至是政府部门,这与送羊入虎口无分别。在海外登记域名,并且选择不向公众披露域名持有人的资料,这对你的保障最大——既可以有自己的域名以便取得电邮蓝剔,又不用因域名持有人资料披露问题而惹上麻烦。 而在海外登记域名,最好自己翻墙去海外的域名公司购买,不要向中国那些公司购买,以避免中国公司将资料交付中国当局。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4-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4日 1.发黎智英纪录片TikTok号被删 评论:周受资瞒TikTok为中共帮凶 制作黎智英纪录片的「阿克顿学院」遭TikTok暂停帐号,部分影片一度被以「违反社区规则」为由下架,其后TikTok解释为技术错误,并作解冻。「阿克顿学院」批TikTok诡辩,真正原因是中共不想让世人得知黎智英和香港的真相。分析指,事件反映TikTok协助中共在海外散播大外宣及审查反对声音。 「阿克顿学院」(Acton Institute)上月中开始在Youtube等社媒上公映其制作的纪录片《香港人:黎智英为自由奋战》(The Hong Konger: Jimmy Lai's Extraordinary Struggle for Freedom)。其中,他们在TikTok发布纪录片的视频浏览量达到230万。但在周二(2日),「阿克顿学院」TikTok帐号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解释下被暂停。 事件引发多家美国媒体关注,TikTok其后回应《华尔街日报》时称,「阿克顿学院」帐号被错误删除,现已恢复使用。 但「阿克顿学院」传播和营销总监埃里克·科恩(Eric Kohn)在推特上表示:帐号只是部分被恢复,其中两个视频因「违反社区规则」被下架。 仅仅一个多月前,TikTok执行长周受资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誓言TikTok不受控于中国审查系统。科恩就此质问,「难道香港人表达面对恐吓时的决心、无畏和永不妥协违反了TikTok的『社区标准』」?科恩认为TikTok不是错手删号,真正原因是中共害怕香港和黎智英的真相被公开,「这也是《苹果日报》被停刊的原因。」 「香港人在德国协会」主席安德瑞森(Aniessa Andresen)就此接受本台采访,她认为事件直接撕破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上的谎言。 安德瑞森说: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声称该平台是独立动作,不受中共影响,这次Acton Institute被停用,再一次证明了TikTok在替北京做审查。黎智英的故事不单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代表整个香港反抗的群像,它承载了香港人对中共打压的不屈精神。 在过去数月里,「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一直组织黎智英纪录片放映活动。他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阿克顿学院」因为制作此片被中共列入制裁名单, 而TikTok一再否认受控于中共,但其对「阿克顿学院」的审查之举背后明显是北京的国家行为。 周锋锁说:黎智英的片子不见容于中共,TikTok完全这样执行,这也是本相必露,完全是一个国家行为。TikTok在听证的时候各种辩解跟它实际的表现是完全两样的,我们非常支持美国对中共所控制的公司各种反制。 流亡德国的香港活动人士、「自由香港」(Freiheit fur Hongkong e.V.)创办人之一黄台仰向本台表示,事件证明TikTok是中共言论审查及大外宣的帮凶。和周锋锁一样,黄台仰认为民主国家应该对TikTok采取行动,避免中共透过TikTok进行渗透。 黄台仰说:黎智英作为在香港对抗中共极权的重要人物,北京明显不希望更多人认识到他。这次事件又再一次证明TikTok是协助中共大外宣及维稳的工具,他们意图打压所有批评中共的声音。此举却只会令到更多人对被TikTok打压的内容有兴趣。所有西方国家必须要密切监视TikTok,避免让其成功打压作为民主社会基石的言论自由。 今次已非「阿克顿学院」首次遭TikTok审查内容。科恩向传媒透露,他们于4月21日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讨论了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美国国务院前顾问玛丽·基塞尔(Mary Kissel)表示「这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大的错误」。视频中还有香港警方向香港抗议者发射催泪弹的镇压画面。TikTok声称该视频含「暴力和血腥内容」,对之予以删除。当时「阿克顿学院」提出上诉,视频在数小时后被恢复。 现年76岁的黎智英,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被捕,目前受控多项串谋及勾结外国势力与发布煽动出版物罪名。 去年9月,「阿克顿学院」制作完成黎智英纪录片。该片早前已在全球多国放映。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2.元宇宙:中国有组织在西方散播煽动资讯 招聘兼职发动极右翼示威 脸书母公司元宇宙(Meta)表示,发现有多个中国网络组织透过社媒,一方面为中共洗地,另一方面透过在英国成立媒体公司,聘请网络英语写手,在欧美散布大量不实内容,包括极右翼政治宣传,内容主要针对在西方具争议的移民、警暴、种族和同性恋问题,且更煽动在现实世界采取实际行动,如在欧洲招募兼职人员进行示威游行。另外,这些中国网络组织在印度和非洲也有行动。 Meta在周三(3日)发布的《季度对抗威胁报告》中披露,一个基地在中国的网络组织于社交媒体开设大量账户,从Facebook到YouTube,从Telegram到Twitter,并在欧洲和美国推发侧重于煽动性政治问题的内容。元宇宙透露,该公司已经删除了100多个与该网络有关的Facebook页面、资料和Instagram账户,理由是它们违反了元宇宙「反对组织性不真实行为」的政策。Meta补充说,另外50个与另一个中国网络有关的账户也已被删除。Meta又提到,另一个主要关注印度和西藏的中国团体在Facebook上花费了73,000美元的广告。而虽然Meta公司已经下架了一些账户,但这些网络的大部分内容仍然在线。 Meta指出:这些最新的网络尝试了一系列我们以前在基于中国的行动中没有见过的策略。最新的行为包括在西方创建一个幌子媒体公司,在世界各地雇用自由撰稿人,提出招募抗议者,以及在非洲与一个非政府组织合作。 具体内容方面,元宇宙报告以推特上名为「新欧洲观察」(New Europe Observation)的账户为例,其主要分享攻击前往欧洲的移民和LGBT活动人士的煽动性内容,以及转载使用极右翼账户的推文。去年8月「新欧洲观察」更发推文招聘「兼职人员」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反对亿万富翁慈善家索罗斯(George Soros)的抗议活动。索罗斯是一位金融家,经常成为极右阴谋论的目标。 元宇宙说,另一个账户是由该网络营运的,它更多地关注美国的争议性问题,包括警察暴力、犯罪和LGBT权利,穿插著宣传中国政府在中国西部地区新疆政策的内容。 元宇宙说,有关网络是通过一家名为伦敦新欧洲有限公司(London New Europe Ltd)的英国幌子公司运作的,公司记录和谷歌地图显示,该公司在伦敦东北部一栋不起眼的住宅里运作。该组织试图雇用自由撰稿人来制作内容,并「试图让个人录制由该网络编写的英语短片」。虽然该网络采取了措施隐瞒其来源和参与人员的身份,但元宇宙发现它与一家名为「西安天地网络科技」的中国公司有关。 「西安天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新欧洲观察组织」均没有回覆外媒的查询。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被指责经营「内容农场」,试图影响西方的公众舆论。但Meta的最新发现表明,以中国为基地的行动正在变得更加精妙复杂。 美国当局上个月表示,他们已经起诉了一批中国公安部官员,称他们运营了一个传播亲北京讯息的社交媒体账户网络。 今年2月,研究公司Graphika透露,它发现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网络,该网络推广一个名为Wolf News的虚构新闻机构,该机构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主播来传播亲北京的谈话要点。 记者:方德豪/程文 责编:方德豪/毕子默 网编:刘定坚 3.加议员指中国国安骚扰其香港亲人 加拿大反对派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指责政府官员对中国骚扰他的家人视而不见。加拿大国内要求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对北京试图干预该国国内政治的行为进行公开调查的压力越来越大。 《环球邮报》周一(1日)报道,中国的情报机构曾就这位保守党议员对北京侵犯人权行为的批评,在香港寻求有关庄文浩亲人的资料,「以便进一步进行潜在的制裁」。该报道还说,该行动背后,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职员赵巍(Zhao Wei)有份参与。 周三下午,庄文浩告诉记者:「加拿大国内有人作出针对我和我的家人,以及针对其他议员的行为,但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政府两年前就知道这件事,却甚么都没做。」 杜鲁多告诉记者,该国的情报机构需要做得更好,与联邦政府分享更多关于国会议员及其家人受到威胁的讯息。 杜鲁多说,他以前不知道这些指控,只是通过《环球邮报》的报道才了解到这些指控。杜鲁多说,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后来告诉他,这「不是一个足够重要的问题」,不需要通知他。 庄文浩又表示:「他们(加国政府)并没有驱逐(赵巍)。事实上,他们继续认可此人为外交官,给予此人加拿大人所没有的特殊权利和豁免权」。他补充说,他相信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在决定不通知杜鲁多时有「政治考虑」。他形容杜鲁多被蒙在鼓里一事反映出「总理的领导能力正令人震惊地崩溃」。 庄文浩一直是北京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并在2021年发起一次议会投票,承认中国对维吾尔人实施种族灭绝。他说,出于对家人安全的「慎重考虑」,他在几年前就决定切断与香港家人的联系,不知道他们可能面临甚么威胁或骚扰。 周三早些时候,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说,他发现CSIS不会告诉总理或他的最高公共安全部长这些威胁,是「非常难以置信」。 博励治说:「这太疯狂了。你知道,如果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下议院的投票而威胁一个议员的家人,你们会被关进监狱。这个人不仅没有入狱,他在加拿大有外交豁免权。」 中国多伦多总领馆周四(4日)在回应庄文浩指控时说,关于领事官员「胁迫」一名加拿大立法者及其家人的报告「没有事实依据,纯属无稽之谈」,并指称加拿大传媒和政客「别有用心」。一份领事声明说:「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庄文浩说,他以前在2021年与其他立法者一起听取了CSIS关于一般外国干涉威胁的简报,但情报机构从未提出过具体细节。 博励治和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辛格(Jagmeet Singh)都曾多次呼吁杜鲁多对中国的选举干预工作进行公开调查。最近任命的特别报告员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预计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就是否召集调查作出决定。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4.邹幸彤获「光州人权奖」 评审:她为世界人权者带来勇气 韩国人权组织「光州5.18纪念基金会」周三(3日)公布,已解散的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身陷牢狱的邹幸彤获颁「2023年光州人权奖」。她的未婚夫野渡回覆本台时表示,捍卫人权与自由是普世价值。 综合韩国媒体报道,「光州人权奖」评审委员会指,颁奖给邹幸彤的理由是她作为「为纪念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遇难者举行烛光守夜活动,继续为香港民主而斗争的人权律师」,「对香港政府的反民主及反人权作出反抗,给了全世界人权活动人士和公民勇气和希望」。 评审委员会表示,希望透过颁发「光州人权奖」,强烈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香港民主、捍卫人权,并向香港政府和港人表达国际社会团结支持港人争取民主的意愿。由于邹幸彤身在狱中未能赴韩出席5月18日的颁奖礼,报道说届时将有代表在场。 邹幸彤的未婚夫野渡回覆本台时表示,感谢「光州5.18纪念基金会」。又指此奖项证明了对人权与自由的捍卫,是全世界所有正常的国家、正常的社会都认同的价值观。 邹幸彤2021年9月8日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拘捕后,还押至今。此前她因2020年「六四」未经批准集结,及2021年「六四」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两宗案件,共被判监22个月。邹幸彤其后就2021年「六四」案上诉成功,但她当时已差不多服刑期满。 今年3月,邹幸彤及两名支联会常委因拒绝按警方国安处要求交出资料,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实施细则中「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各人被裁定罪成并判监4.5个月,邹幸彤已就这宗案件提出上诉。 除此之外,邹幸彤与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等,也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下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正等待审讯。值得关注的是,此罪一旦罪成,最高刑罚可被判终身监禁。 「光州人权奖」由「光州5.18纪念基金会」主办,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目的是纪念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目前是韩国最大规模的人权组织,自2000年开始设立「光州人权奖」。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美参院外委会通过决议 斥中共破坏香港民主法治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周三(3日)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京破坏香港民主和法治。 综合外电报道,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在一份声明中说:「我欢迎委员会批准我们两党的决议,谴责北京破坏香港民主和法治。」「随著我们的决议接下来进入参议院表决,我们申明我们承诺与香港人站在一起,继续呼吁港人的言论自由、个人安全以及民主和人权必须得到尊重。」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成员、共和党籍参议员里施(Jim Risch)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委员会通过这项决议,再次确认了美国对追究北京和香港政府侵权行为责任的承诺。」 声明说,该决议谴责《港区国安法》以及与执行该法有关的侵犯人权行为。里施说,香港政府必须停止以不实和出于政治动机的指控继续骚扰黎智英和陈日君枢机主教等香港人。声明说:「委员会今天通过这项决议,重申美国致力于追究北京和香港政府对其侵权行为的责任。所有被不当指控的被告都应立即获释。」 周三通过的决议支持香港人民争取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斗争,并谴责中国共产党对香港人提出不实和出于政治动机的指控的做法,以及谴责中共窃夺黎智英的传媒公司《苹果日报》的行为。 决议敦促美国政府使用一切可用的工具,包括《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授权的工具,以应对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行动,并鼓励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向多边组织施压,要求它们不再给予香港独立于中国的投票权。 该决议案由多位参议员共同提出,包括里施、梅嫩德斯、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鲁比奥(Marco Rubio)、威登(Ron Wyden)和克鲁兹(Ted Cruz)。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彭博:疫后中国人偏境内消费 学者:香港奢侈品爆买地吸引不如前 港府指经济持续复苏,连续多个月零售数字与去年同期比较有双位数增长,3月零售业销货额为336亿元(港元,下同),同比「激增」40.9%,其中珠宝、钟表及名贵物更升165%。不过,业界和经济学者指,数字暴升仅因去年疫情肆虐下的基数太低,实际水平不足疫前「正常」3至4成。另一方面,《彭博》报道,随著现时中国人大多倾向境内消费,香港作为内地人首选境外奢侈品「爆买地」地位已大不如前。 港府统计处周四(4日)公布零售业总销货值的临时数字,指今年3月达336亿元,较去年同月上升40.9%,为连续2个月升约4成。今年首季达约1028亿元,按年升24.1%。其中被视为反映旅游相关的销情指标之一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类别,今年3月按年升165%,达约5.07亿元,今年首季达约14.5亿元,按年升88%。港府认为,数字「急升」反映今年2月通关后,个人及旅客消费继续改善。 不过,香港零售业管理协会执行总监罗振邦同日就报告回应指,「实况并非如数字所说那么好」。 罗振邦说:数字急升是和去年的超低基数有关,去年3月正处于疫情高峰,生意游客绝迹之下生意市况是更差,而总销售货值并非增幅那么大。「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方面,虽然说今年3月有165%的升幅,但比较今年2月和3月,只是维持约50亿元,两个月只是多了几千万元的生意。 罗振邦亦公布该协会的零售业调查报告,其于4月访问4,300间店铺及6.8万名员工,了解他们对今年4、5月的市况看法,当中涉及复活节长假期、港府发放3,000元消费券,及「五一黄金周」的因素,当中大部分业者认为,最近只轻微带动单位数或低双位数增长。 不过,比较今年和2018年「五一黄金周」首3日,即4月29日至5月1日,有近7成受访公司认为今年人流和消费均较以往下跌,跌幅更达高双位数。而钟表珠宝、运动用品和电器的跌幅最明显。 罗振邦对本台指,业界整体形容今年「五一黄金周」销情淡静,而据实际数字,销情和人流只是回复到疫情前即2018年和2019年的不足3至4成,旅客购买力甚至比疫情前更弱,奢侈品方面亦有同类情况。他预料,香港零售「小阳春」至少要再等9个月至1年。 香港过去一直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及购物之都,过去吸引大量内地旅客,惟近来情况有变。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受访时指,「十一黄金周」是香港经济复苏的试点,他对结果持悲观态度,说经济模式已在疫情间「大洗牌」,香港对内地人作为境外「爆买」之选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李兆波说:内地人多了不少购买选择,如多了网购、在内地境内都可以买到。加上近月中、港化妆品、奢侈品的差价收细,变相不用特别长途跋涉、花费机票来港购物。 美媒《彭博》近日亦引述研究机构Sandalwood Advisors的数据报道,近年新冠疫情改变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习惯,奢侈品牌虽受惠国内疫后开放及经济复苏,但大多改往在境内购物。上月逾6成人倾向在境内消费,较疫情前2019年4月的41%显著上升。 报道又指,当中主因是国内的奢侈品供应日益全面,且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海外商品价格上涨,而奢侈品牌亦开始特别重视内地市场,并于重要节日和传统文化推减价促销,进一步削弱中国消费者的出境意欲。 《彭博》上周亦引述消息报道,国际奢侈品品牌LVMH集团已把资源由香港转移至内地,包括把旗下部分品牌的地区总部及高层管理人员转到上海,投资集中于上海、广州、成都及深圳等发展迅速的大都会。主要是因内地客减少来港买奢侈品,转为在内地购买。而集团今年首季销售增长17%,至210.4亿欧罗,是市场预期的逾两倍,主要受惠于中国疫后的销售额。 事实上,香港近年游客急跌,加上租金成本上涨,大部分品牌已减少香港的门市数量,同时改往内地大举开店,包括Prada、周大福等,令内地人购物更方便。 另外,免税政策亦为内地开辟新奢侈品市场,「海南自贸港」就是其中之一。单是2021年海南岛免税销售额已达495亿人民币,占内地奢侈品市场规模约13%。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7.传台拟提高港人移民门槛 陆委会郑重说明未有决定及时间表 近日有传台湾陆委会内部研议修正,将现行港人在台连续居留满1年可申请定居的标准,收紧为4年。消息一出港人圈议论纷纷,忧虑受影响。若修订消息属实,最快何时会生效?本台向陆委会查询,获回覆指「目前没有做决策决定,也没有时间表」。不过就有律师向本台解说,此类「行政命令」可由内政部拟定并由行政院核定发布,无需由立法院审议通过。若情况特殊,最快20天就可以实行。 台媒《自由时报》日前独家引述官员报道,称台湾陆委会正研议修正「港澳居民进入台湾及居留许可办法」,将现行港人在台连续居留满1年即可申请定居,改为至少须居留4年才能申请。 本台周三(3日)报道提及,消息一出令港人圈大为紧张,不少在台港人关注,修订涵盖哪一类申请定居的香港人,及生效日期前已入纸申请定居的人会否受影响等。有港人认为修订合理,能明文规定而非用「加监」方式拖长审批问题,而且放眼其他国家亦不可能1年就取得身分证;也有港人认为过去「加监」加条件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政府的信任已破灭,不确定即使4年后会否又改例提高门槛。 官方目前并无正式对外公告此事。不少在台港人希望了解,一般而言此类修订最快何时便能生效?专长移民政策的立扬法律事务所律师林日春向本台解释,「办法」属「行政命令」的一种,可由内政部拟定并由行政院核定发布,无需由立法院审议通过。按照「内政部主管法律及法规命令草案办理预告作业要点」第4项,最快可20天就通过。林日春估计,相关修订目前仍在研议当中,当局放风以探测民间的反应。林日春认为有必要举办一个听证会让港人参与,表达意见。 林日春说:现在被延迟(加监)的人怎么办?办法一旦修正以后,他是用新的办法还是旧的办法?这1年期间,办法修正从1年变4年,你才可申请定居证?提出申请时,应该以你提出申请时为准据。 虽然行政命令无需经立法院审批,但根据「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60条,各机关依其法定职权或基于法律授权订定之命令送达立法院后,应提报立法院会议。若出席委员认为有违反、变更或抵触法律,如有15人以上联署或附议,即会作出审查,经议决后,予以更正或废止之。 台湾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接受本台访问时说,若修订新办法,已申请定居的港人应按照旧有规定。 廖元豪说:其实之所以会有这些争执,就是因为大家都发现说,为甚么这段时间香港人申请居留(定居)都一直被刁难,其实规定里都很简单的,当初跟我讲要交甚么文件我都交了,等到过了几个月突然就叫我加这个加那个。我觉得他们(当局)被批评了就说,好了以前给你们这么优惠,现在不要给好了,有一点这个态度。就像前几年香港人来申请居留,后来一直被刁难最后就放弃,其实让你知难而退,自己也不用做坏人。 他指出,《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原本没有明确规定「定居」的等候时间,而是空白授权给主管机关订定办法,因此即使将居留时间加长,也与「关系条例」没有抵触。 本台周四(4日)再向陆委会查询包括修例的研议进度,何时会向公众公告,以及目前在台已申请定居港人是否受影响等。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回应时郑重指出,「目前没有做决策决定,也没有时间表」,又指移民政策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是否要修正会持续判断。若将来有修改,会衡量各方需求,特别要整合国内各界共识,才逐步推动。 詹志宏说:我表达说我们随时在注意,但是我也注意到现在不同立场的人,对于我们这个制度,事实上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最近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很多人就针对这个消息,不管他是真是假,就一直做负面评论,我觉得我今天这样说明,他们应该休息一阵子,不必再……(讨论)。 他又说,台湾政府态度一直是欢迎各国人才来台湾居留、工作,甚至申请定居,而且不限国别。不过他也提到,香港或其他国家的人在台申请居留或定居,社会上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支持、有人不赞成,这些一直都存在。」詹志宏另外提到,香港有「一组人」特别针对台湾任何政策,丢出有一些不好的评论,这些评论是没有依据,「但我们也尊重他们的发言权,因为他们剩下的自由权不多了。」 同日,中华博爱台港共融协会理事长徐百弟发表联署,坚决反对政府延长港人申请定居居留期限。他向本台指出,若政府强行推动此政策,不仅摧毁台湾一直宣称之「支持香港人」的承诺,更形同废除《港澳关系条例》,影响在台港人权益,令台湾在国际上之声誉蒙羞。他认为,过去两年多台湾已一直提高港人定居门槛,没有多少人想再移民台湾,因此这个明确说明更改为4年「是没有意义」,以后无论用甚么方法也很艰难,大门已封闭。 台媒《自由时报》周一(1日)引述台湾知情官员报道,国安单位意识到中共可藉香港渗透台湾,正加紧脚步填补国安漏洞。官员认为目前港人仅须居留1年就可申请定居拿身分证的宽松规定已不合时宜,现正著手修例。在香港出生、与中国没有关系的港人,未来比照外国人,须在台居留4年才可申请定居。若来自中国大陆,在港取得永久居留者,想要再转来台湾定居,则要居留满6年。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8.【47人案】民动副召集锺锦麟作供 协调会上参选者就约束力无共识 香港「初选案」周四(4日)续审,由控方第3名证人、时任民主动力副召集人锺锦麟开始作供。锺称,他联同时任民动召集人赵家贤在2020年2月跟戴耀廷见面,会面确认民动会助戴耀廷所领导的初选或者协调,但不清楚具体委托是否至5月才落实。他又透露,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上并未就初选约束力深入讨论达成共识,一部分人选择一个初选方案,一部分人选择协调初选方案。 「初选案」踏入第52日审讯,锺锦麟架上黑框眼镜及戴绿色口罩,并穿上白色有格花纹裇衫及黑色西装外套出庭,宣誓时透露自己没有宗教信仰。 控方由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负责,先问及锺个人背景资料,锺确认现年33岁、已婚,有文化研究学士学位及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自幼对政治感兴趣,未成年时已任范国威义工,中学时会阅读法律相关书籍,内有不少涉及宪制部份均由戴耀廷撰写;他及后加入民主党及转为加入新民主同盟,自2012年起任西贡区区议员,2019年成功连任后再获选为主席。而他在加入民主党后,先后认识区诺轩及赵家贤,曾于2007年向赵家贤请教地区服务技巧,获对方建议报读调解课程,又透露自己于2014至2015年加入民主动力。 锺锦麟续供称,在2020年1月至2月时,民主动力曾尝试就立法会换届选举进行协调工作,「其实系赵家贤曾经希望,喺当年嘅换届选举有角色,但系,err,冇咩人睬佢」。锺指出,当时民主动力另一时任副召集人冯智活得知赵家贤的情况,同时知悉戴耀廷及区诺轩正游说不同民主派人士进行换届选举协调工作,故安排戴耀廷于2月跟赵家贤及他本人,在太古城东隅酒店一间餐厅见面。他忆述,戴耀廷当时称已联络相当数量民主派人士进行协调或初选,并已联络资讯科技人士设计程式及初选流程,而戴耀廷当时更希望有关的初选程式,可发出一个「token(数码代币)」作认证,能在初选以外于日后社区议题上可作决策工作之用。 锺又忆述,戴耀廷会面中建议,初选以众筹方式募集所需经费,惟他与赵家贤都有保留,认为应由初选协调的人摊分开支以控制成本,但戴就担心有政治素人或会认为摊分成本要付高昂费用,导致初选协调成为「大党制度」,故认为众筹较可取,且对众筹很有信心。锺续指,戴耀廷当时无论是联络候选人或实际执行协调都已准备好,惟因没有一个注册团体及相关银行户口执行计划,故希望民主动力协助,而该次会面后双方已有共识,就是民主动力会协助戴耀廷所领导的初选或者协调。 法官陈庆伟就问及锺,民主动力是否于2020年5月才正式获委托办初选?翻查报道,由于前一作供证人、时任民主动力召集人赵家贤曾证称,民主动力是在2020年5月才正式答应承办初选。锺锦麟就回应,称:「我唔系太清楚,我冇其他嘢可以协助法庭」;陈官此时再问,正式获委托意思是否有白纸黑字写明?锺就以「我对一啲明文嘅协议并唔知情」作回应。 锺又在庭上提及地区召开协调会议的安排,指戴耀廷认为不同地区选举协调应由不同选区区议会主席协助,故联络他及时任沙田区议会主席程张迎,负责主持新界东首次协调会议,戴耀廷当时除邀请有意参选人士外,多个在新界东活跃的人士或团体即使无意参选亦有获邀出席;而会议由他、程张迎、区诺轩及戴耀廷主持,赵家贤及时任民主动力总干事黎敬辉就出席旁听,而他当时曾就采用初选及弃选方案,以及目标议席等议题带领讨论。 法官陈庆伟再问锺,由于他当时为民主动力副召集人,同时亦是西贡区区议会主席,如同「戴著两顶帽」,但当时会议角色「只戴一顶帽」?锺指法官的理解正确。 对于该次会议上,有部份与会者选择一个初选方案,部分人则选择协调方案,锺解释是由于「部分嘅参与人系会担心,系有人唔承认个协议……」,惟各人仅对协调方案的约束力表达关注,最终并未再深入讨论执行及落实细节。法官陈庆伟另问及锺是否有「35+计划」的文件在会上介绍予与会者,锺指自己没印象收过有关文件。控方就问会议是否有作纪录,锺指自己没获告知会议会有记录,亦没有看过由黎敬辉所作的会议笔记。 聆讯将于周五(5日)继续。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9.港府语言运用或趋「大陆化」 建制议员倡内部沟通全用中文 港府的语言运用或趋向「大陆化」。继人大常委、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早前建议增设公务员普通话考试,同党的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周三(3日)亦提出书面质询,斥港府仍以英文为主,长期「打压中文」,建议内部沟通全转用中文。公务员事务局回应指,愈来愈多公务员用中文沟通,会加强他们的中文和普通话能力。 据颜汶羽的书面质询指,自香港回归以来,政府内部依然以英文为主流语言,形容「中文的地位在政府内部长期被打压」﹐建议各政策局及部门日后的内部文件,包括通告、通函、布告、公告及电邮通讯,均改为以中文草拟及发出,或者必须中英对照。他要求港府内部提升中文及普通话的地位,建议由首长级公务员率先加强在政府内部使用中文。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回应时,就引用《基本法》第9条,指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使用中文及英文,而中、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享有同等地位。 香港的公务员队伍一直维持通晓两文三语,即广东话、普通话和英文。不过,杨何蓓茵又称,当局有措施推动公务员在公事上多用中文,包括编订和更新政府部门常用辞汇,供公务员拟写或翻译公文时参考、普通话语音辅导及拼音服务等等。 她指,政府内部处理公事和沟通所用到语言,会因应对象、性质和需要而定,而「经过多年努力,政府内部公事上使用中文的比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公务员直接用中文撰写公文」,未来亦会继续推动多用中文。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事实查核│各国从苏丹撤侨,美国却弃国民不顾? 一分钟完读: 苏丹4月15日发生夺权内战,伤亡惨重,各国陆续撤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上周六(4月29日)在推特发文比较美中撤侨的不同,指中国派军舰顺利撤侨,美国政府迅速撤离使馆人员,却没有撤离美国公民的计划。中国媒体、社媒平台也有许多关于美中在苏丹撤侨的文章,将舆论导向「中国顺利撤侨,美国弃国民不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美国撤侨速度也许较某些国家慢,但并非「弃国民不顾」。在苏丹爆发冲突后不久,美国已派军舰至苏丹外海待命,也采取措施联络在苏丹的公民以协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于上周六宣布,由美国组织的车队已将逃离苏丹战火的美国国民和其他国家公民撤离到沿海城市苏丹港。 深度解析: 苏丹自2021年10月发生军事政变,局势动荡。今年4月15日,政府军和武装团体「快速支援部队」(RSF)爆发冲突,期间虽曾达成停火协议,仍未能阻止双方交战,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苏丹局势持续恶化之下,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陆续展开撤侨行动。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上周六表示,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于北京时间上周三至周六(4月26日至29日),从苏丹港撤离940名中国公民、231名外籍人员至沙特吉达港。新华社、央视等官媒大幅报道中国成功撤侨,新闻画面、照片中,军舰上挂著「欢迎祖国同胞回到温暖港湾」的红色横幅,撤离人员挥舞著五星红旗,受访者说:「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华春莹上周六在推特发文「最先vs.最后」,将其描述为中美之间的「又一区别」——在国外遇到危险时,美国官员先撤离,但中国外交官总是帮助公民撤离,最后才离开。这则推文搭配了一张图卡,左边图片是中国撤侨画面,并写道「中国已派2艘军舰撤离940名公民」;右边图片则是美国主流媒体所报道的美国撤侨行动,配文写道「美国政府迅速用飞机撤离美使馆工作人员,却没有由政府协调撤离美国公民的计划」。 观察者网微博视频号、中通社旗下「通说」等媒体都转发了华春莹的推文,网易等平台也出现许多比较美中从苏丹撤侨差别的文章,像是「中国火速撤侨任务完成,美国却不顾美公民生死」、「中国宣布成功撤侨,美国却丢尽了脸,关闭大使馆不管上万公民死活」等。 4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美军协助撤离在苏丹的政府人员,并暂停美国驻苏丹大使馆的运作。美国政府以飞机撤离约70名使馆人员,其他国家也陆续撤离当地的政府人员或该国公民。但美国国务院仍表示,由于首都喀土穆的安全局势不明且机场关闭,目前由美国政府协调撤离美国公民并不安全,但政府仍致力于协助留在苏丹的美国公民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离开。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报道,美国官员估计在苏丹约有1万6千名美国公民,多数为双重国籍,而且他们「并不想离开」。美国政府的反应引起人们不满,CNN、《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了在苏丹的美国人,有人感到被政府抛弃,有人说自己像是二等公民,他们也抱怨国务院毫无用处。 从苏丹爆发武装冲突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官柯比(John Kirby)等官员都有回应关于撤侨的问题。综合美方官员的说法,政府2021年起便通过「旅游建议」等渠道警示民众勿前往苏丹,在苏丹内战后,也与当地的美国公民联系,并积极协助他们离开苏丹。而大规模撤离居住海外的美国公民并非政府的标准程序。上述官员的立场,其实在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网站都有说明。 在苏丹政府军与RSF同意延长停火协议后,美国政府展开大规模撤侨。据《纽约时报》报道,苏丹当地时间上周五(4月28日),载有约300名美国公民的车队从喀土穆出发,前往苏丹港,而美国的无人机一直在监控车队撤离路线。 美国国务院上周六发布声明指出,一支由美国组织的车队已将逃离苏丹战火的美国国民和其他国家公民撤离到苏丹港;美国在区域和国际合作夥伴的支持之下进行密集谈判,为上千外国和美国公民撤离创造了安全条件,包括这次的行动。 也就是说,在华春莹发推比较美中撤侨之前,美国政府已采取行动大规模撤侨。事实上,在政府组织撤侨前,也已通过其它方式联系、协助在苏丹的美国公民。 4月15日苏丹内战,布林肯便通过声明对外说明苏丹局势,并表示一直在与可能在该地区的美国公民沟通安全措施。美国国务院16日发布安全警示,指目前苏丹局势不明且机场关闭,尚无美国政府协调撤离的计划,建议留在原地避难;有意撤离的美国公民可填表,若遇紧急状况可致电联系。 17日,布林肯分别与苏丹交战双方的两位将领谈话,「强调达成停火的急迫性」。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外交使团的车队17日在苏丹遭遇炮火袭击,所幸无人伤亡。此后,布林肯多次与交战双方及相关国际夥伴交谈,敦促苏丹停火,并于21日、24日、27日分别宣布达停火协议或同意延长停火。 22日,美国暂停驻苏丹大使馆的运作,以军机撤离美国政府人员及家属,国务院并更新了对苏丹的旅游建议。 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上周一(4月24日)报道,海军已先行部署驱逐舰特拉克斯顿号(USS Truxtun)到苏丹港附近,另派遣排水量高达7万8千吨的基地船路易斯·B·普勒号(USS Lewis B. Puller)至苏丹外海待命,以支援国务院作业。 国务院副发言人巴特尔(Vedant Patel)在上周五记者会表示,只有不到5000人与国务院联系希望能够离开苏丹;截至本周二(5月2日),美国政府协调组织了三个车队,让700人得以离开,而自苏丹爆发冲突以来,美国政府与盟友及合作伙伴一起帮助1千多名美国公民离开苏丹。 结论:美国政府对于从苏丹撤侨行动的反应与速度,确实在国内引起质疑与抱怨,但自苏丹内战以来,美国政府持续通过多种管道联系、协助当地公民离开,并非外界所指控的毫无计划、弃国民不顾。中国官员、媒体藉美国民众批评声浪进行宣传,甚至在美国已大规模撤侨后,仍发布未经更新、不完整的资讯误导受众。 11.中美关系紧张 拼多多迁册爱尔兰 中国网购平台「拼多多」及其在美国的同类网站「Temu」的母公司已将总部从中国转移到爱尔兰,以保护其不断扩大的全球业务,免受美中紧张局势影响。 《金融时报》报道,在最近的美国交易所文件中,「PDD控股」将都柏林列为其「主要行政办公室地址」,将其所在地从上海改为爱尔兰。 此举突显了Temu市场对「拼多多」越来越重要,该公司于9月在美国成立了子公司,希望像其他中国品牌,如快时尚巨头Shein等一样,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气飙升。 分析师说,在美国上市的「PDD控股」正在预先调整其公司结构,以保护Temu免受华盛顿对中国科技集团的任何升级行动的影响。 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字节跳动」将其短片平台的全球分支TikTok的总部迁至新加坡,以回应华盛顿对中国拥有这一短片应用程式的担忧。去年,申银万国将其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在当地积极开展招聘工作。 「PDD控股」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将公司总部转移到爱尔兰有税收方面的好处,并可能使Temu业务的任何上市之路更加顺利。 Wintell & Co公司驻上海的律师翁冠星(Eugene Weng)向《金融时报》表示:「一种可能性是PDD (控股)正在为Temu海外上市铺平道路。如果是这样,在爱尔兰或欧洲其他地方设立总部可能符合投资者的走出(中国)要求。」他代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 翁冠星补充说,在爱尔兰设立总部将使与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税收问题更容易协调。根据招聘网站领英(LinkedIn)上的帖子,Temu正在都柏林招聘法律顾问和贸易合规官员。 爱尔兰的低税制吸引了一系列跨国公司,包括科技巨头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它们都在当地设立了欧洲总部。TikTok也增加了在都柏林的业务,并在2020年雇用了1000多名员工。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2.台湾贸易代表率团访美 台美贸易协议谈判首阶段接近完成 台湾的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政务委员邓振中率企业团访美,他于美国时间周二(2日)赴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拜会美国副贸易代表毕昂奇(Sarah Bianchi),双方对「台美廿一世纪贸易倡议」进度交换意见,该倡议第一阶段协议已经进入最后文本确认阶段。 台湾《中央社》报道,台美去年6月1日正式启动的「台美廿一世纪贸易倡议」。根据台美3月中旬公布的第一阶段协议谈判内容,双方在关务管理及贸易便捷化、中小企业、反贪污、良好法规以及服务业国内规章等5项议题达成共识,有望先签署行政协定。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则回应表示,台湾是重要区域里充满活力的合作夥伴,和美国共享价值,美方希望能尽快宣布谈判的最新进度。 邓振中在接受《美联社》专访时则表示,台湾半导体制造商将在他们有能力的情况下扩大在美国的生产,但他坚持认为,尽管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紧张,台湾仍然是生产半导体的理想地方,也是美国做贸易和商业投资的良好选择。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13.【杜耀明评论】民主清零成本效益低 官主体制回到殖民时 特区政府推出「完善」区议会的办法,其实全无新意,与过去「完善」特首选举制度,「完善」立法会选举都一样,谁出任特首和议员,全由官主不是民主,交长官决定好了。 所谓新的区议会制度只是新瓶旧酒,甚至比旧酒的更陈旧。新香港的区议会470个议席,不计27个当然议席(新界乡事委员会主席),其馀的,四成议席由官方委任,四成议席变相委任(由官方委任的三类地区谘询委员会人士互选),只剩两成共88个议席是直选产生。不过,参与直选者除要争得区内市民提名之外,还要过两关,一是取得三类地区谘委会每类各三人合共九人提名,再经官方的参选资格审查委员会通过,才能参选。 相形之下,当年殖民体制也望尘莫及。四十年前,区议会启动时,民选议席占约四分一,不但数量上比未来区议会多,而且不设政治审查,不用受到政府监督以至处分,也无须听命于由民政专员出任的区议会主席。更且由第二届开始,官守议员全部退出,由增加的直选区议员补上。 从民主成份看,特区政府的地方行政已经一步退至旧时,甚至是回到区议会出现前,由港英政府一手主导地方政务谘询的殖民年代。眼下当局的布局,是以三类地方组织为基石,即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及地区防火委员会,前两者都是70年代以来,殖民政权遗留下来的委任组织。特区政府即使不避忌讳,也该看到,由这些委任成员互选产生四成区议会议席,并由他们提名才能参加直选,由此产生的区议员与民主无关,只能是执政者权力的延伸,而执政者的认受性有多少,区议会就有多少。 基层民主倒退半世纪,但不代表特区可以提升地方行政功能。从效率看,四十年前区议会一半是官守议员,是公务员全职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要向当区民政专员及所属政府部门负责,也要应付地方需要,绝对不能放松。反观未来八成委任议员是业馀人士,他们对地区事务,只要令民政专员称心愉快,便连任有望,无须向区内市民问责。 倘若政府要听民间的反对声音,提出社区以至政策问题所在,找他们显然是找错对象。但若只要求为政府呐喊助威的啦啦队,把多个地区组织合并起来便可以了,何须每人每月给酬金三万五千元,连同实报实销的「营运及杂项」开支,每月花费差不多十万元在一个区议员身上,值得吗?单从衡工量值的成本效益计,政府该怎样向审计署解释? 过去每区均设有地区管理委员会,由当区政务专员任主席,主要政府部门的地方负责人为骨干成员,再连同民意机构的区议会,合力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当局现在既不信任反映民意的区议会,大可把每年用于区议会的五丶六亿元增聘人手,深入民间,更快更多地发掘及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市民。 但当局不单没有这样做,更把公帑浪掷于既无民意功能亦无行政效益的区议会身上,同时又架床叠屋,成立由政务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负责制订策略方针及理顺区内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等,再设有「地区治理专组」,由副政务司长主持,负责处理区内的老大难工作,并根据领导委员会定下的方针制定相关政策。 换言之,连同地区管理委员会在内,政府内部也有三层架构去处理地方行政问题。问题是,甚么叫策略方针,甚么叫就方针制订政策,又甚么叫做老大难问题,固然费尽唇舌也难分难解,下级组织为免行差踏错,自然会将问题交由上级决定,结果蹉跎岁月之馀,地区管理委员会更花费不少时间与上方周旋,结果内部行政多了,地方行政难免少了。 民主倒退半世纪丶行政效率注定下滑的区议会,一个比当年殖民体制更不如的地方行政制度,特区高官却可以说成是「好制度」。现实的不可理喻,也许早给俄国文学家及异见者索忍尼辛看透,他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知道他们在说废话,他们知道自己在说废话,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废话,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废话,但是他们依然在说废话。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财经自由讲】「五一黄金周」成复苏假象 香港被卷进大陆「内卷黑洞」 香港政府公布,经济终于走出谷底,首季经济录得2.7%的增长,扭转对上一季负4.1%的收缩,政府相信第二季经济表现会更好,全年整体经济亦会较去年为佳。 至于旅游业期待已久的「五一黄金周」假期,上周末录得76万人次入境,当中32万人次来自中国大陆,政府估计整个假期将有超过60万内地旅客访港。 正当香港官员对经济反弹表现出雀跃之际,似乎他们忘记了香港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税收基础收缩、结构性财赤、贸易增长动力消失、总体劳动力萎缩,最令人关注的,是香港经济已被融入至中国经济的「内卷黑洞」,跟国际社会脱轨,这就是香港经济长远最大隐忧。 当香港官员陶醉于「五一黄金周」满街中国大陆游客时,是否忘记了香港面对的真正问题? 主持:利世民、颜宝刚、梁颂恒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3-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3日 1.台湾拟再收紧港人移台要求 在台港人感气馁:信任早已破坏 有台湾媒体指陆委会正研议修正「港澳居民进入台湾及居留许可」,将现行港人在台连续居留满1年即可申请定居,改为至少须居留4年才能申请。消息一出,港人圈议论纷纷,其中不少人担心早前已入纸的申请受影响。多名以不同身分留台的港人在接受本台访问时均要求当局说明条例生效时间及涵盖范围。也有人表示对台湾当局丧失信任,担心即使4年后,当局又更改游戏规则。 《自由时报》周一(1日)引述台湾知情官员报道,国安单位意识到中共可藉香港渗透台湾,正加紧脚步填补国安漏洞。 官员指,目前港人仅须居留1年就可申请定居拿身分证的宽松规定已不合时宜,现正著手修例。在香港出生、与中国没有关系的港人,未来比照外国人,须在台居留4年才可申请定居。若来自中国大陆,在港取得永久居留者,想要再转来台湾定居,则要居留满6年。 消息引起不少港人的忧虑。最多人感困扰的是,修订涵盖哪一类申请定居的香港人、生效日期前已入纸申请定居的人会否受影响,以及若入籍需否如外国人要放弃原居地户籍等,本台就此访问了数位以不同身分留台港人的看法。 以投资移民方式来台的M(化名)已递纸申请定居,与不少在台港人一样被「加监」1年。原本年底他便满「加监」的限期,需再向当局补交在台营生情况等文件,不过修例的消息一出令他非常旁徨。 M说:加监1年差不多又到期了,但原来到期前又有新的提案,我又不知道有甚么遭遇。 M觉得台湾有权利修例,但不应影响条例生效前已申请定居的港人。他说当局有责任列明新修例的生效期及相关条款,这方面情况目前并不理想。以其情况为例,因为资讯模糊,他不确定是否要按新制增聘台湾人,从而「加分」增加获批定居的机率。M说现时并无公开的具体条文,一切只能凭空猜测。 M说:不会令我安心了,因为不知道这个新的修订会否仍有其他细节,而且修订案出来后会否隔一段时间又有新的修订?因为过去几年他不断有新门槛推出时,都没有考虑已经在台的港人的处境。由于过去的经验,所以阴影仍在,心有馀悸。 早前本台报道,不论以就学、投资、专业及依亲等移民方式,港人留台1年后也遇到被「加监」半年甚至1年等情况,当时有港人质疑局方「搬龙门」没有「合约精神」。另外,本台去年报道港人在台湾申请专业移民也遇到不少问题,包括有不少申请人突然被额外要求补交台湾相关专业考试证书,或从事台湾相关工作半年的证明文件。 前护士黎小姐(化名)来台近两年,同样即将到「加监」1年的期限。由于被要求在台工作,她早前排除万难总算找到一份妇产科相关工作。今次改例风声一出,她最大的忧虑也是自己再被纳入新例,前功尽弃。黎小姐说,如果受影响,「会马上离开台湾」。她说香港人喜欢明码实价,但台湾当局过去不爱对外明确说明条件,她担心就算居留满4年,届时说不定台湾当局又改例提高门槛。 黎小姐说:我个人在台湾其实对于这个台湾政府推出的措施很不信任,他也白字黑字写明居留1年,但中间又不出声便(加条件)要你考试、找工作做。你现在吹风加4年,那么你最后是否给我们(定居)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被戏弄到有点疑惑他们说的是否真做到。 就学方面,现时港人留台就学毕业后,可选择留台工作连续5年,或是先回港澳工作满2年后再来台居留1年,才申请身分证。 目前在台就学的港人Kitty(化名)就对记者说,由于香港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台工作不容易,部分人会选择回原居地工作两年再返台的途径,而此次修例并未明确对这条途径会造成甚么影响,她甚至担心新例是变相废除这条途径。对于台湾当局朝令夕改,她担心「改得一次就有第二次」。 Kitty说:如果我真的由2+1变2+4,那么和我学生(身份毕业留台工作)的5年是没有分别,那么我为何要回香港做两年工作,再等那4年? 不过也有在台港人认为修例合理。台港互助共融志工团长陈维聪说,「放眼其他国家都不可让你移民过来1年就可以拿到身份证」。他指过去不少港人来台1年也未能取得身分,现在只是明文提出要求。 陆委会回应说,近年因港澳情势变化快速,各界屡有检讨港澳居民居留定居制度的建议。针对相关意见,因所涉层面广泛,政府尚在整体评估,会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及衡量人道考量、整体国家资源下审慎研议,并与各界充分谘询与沟通,凝聚社会最大共识后,再行推动。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2.新闻自由排名中国「尾二」仅胜朝鲜 记者:至暗时刻远不及民国 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公布2023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国排「尾二」,仅高于朝鲜。有资深中国记者受访时,感叹新闻自由在中国消失殆尽。另一名上海前记者告诉本台,她新闻系毕业的同学,在最近十年内陆续转行。排名中位居140的香港,较本身在2019年的排名下跌67位。有离散港人组织呼吁各界关注28名被逮捕和起诉的香港记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八零后」前记者张佳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和她同期毕业的新闻系同学,在最近十年内陆续离开报社或电视台。 张佳说:现在就说我以前的那些新闻系的同学,还有我以前做记者时候所有的同事,全部都已经转行了,留在媒体继续工作的可能连1%都不到。 张佳还说,这些年轻记者转入其它的行业,主要原因是记者不能自由报道。 张佳说:一个是收入不行了,媒体已经没落了;第二就是他们现在所有的新闻自由度已经失去。转型后的记者一般去从事企业公关,或者企业市场部,或直播带货。 贵州老记者赵先生曾是中国西部地区一家晚报的创办人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投入新闻工作,对比当年,赵先生感慨现在中国的新闻自由度为零。他对本台说,中国新闻从业者的黄金年代是民国时期和八十年代。 赵先生说:我是八十年代做新闻的,初登新闻舞台,我觉得自己还是个角色,还敢说几句话。最好的是八十年代中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中期、胡耀邦带头说真话的时期。1989年以后就不行了,麻绳见水节节紧。那时候人们还敢说几句话,新闻记者好像是无冕之王,现在还是有冕好。 赵先生说,在1989年之前,中央一度酝酿草拟《新闻法》,但是「八九学运」被镇压以后,局势大变。他又指,尤其是习近平上台以来,新闻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赵先生说:那个时候政府反腐可以说没有力度,但是新闻报道有力度。现在不行了,两任总书记之后就没了,还不如民国时期,当年鲁迅每个月薪水400大洋,还敢骂国民党。 在无国界记者组织周三发表的年度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180个国家里面,中国大陆排「尾二」179位创新低,虽仅胜于垫底的朝鲜,但比伊朗、叙利亚都要差,被无国界记者组织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记者和新闻自由倡导者的监狱」。 对岸的台湾排第35,领先日本、韩国。 香港在榜上排140,夹在南美国家、毒枭大本营哥伦比亚以及非洲国家、恐怖组织盛行的索马里之间。报告里面提到,去年全球有55名记者和4名媒体合作者因公殉职。 中国官媒周三对「世界新闻自由日」的话题讳莫如深。而武汉公民记者方斌因为公开武汉疫情被以寻衅滋事罪秘密判刑3年,本周日刑满出狱后,却找不到立身之地。另外公民记者张展在武汉报道疫情,被以同样的罪名判刑4年,目前仍然身陷囹圄。 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新闻自由报告指,自从旨在打压独立声音的《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这个曾经的新闻自由堡垒,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挫败。由离散香港传媒人组成的《香港海外传媒协会》,希望在「世界新闻自由日」呼吁,大众和捍卫新闻自由的组织,继续关注28名被逮捕和起诉的香港记者,在香港司法制度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他们极有可能面临重判和监禁。而事实上,他们当中有不少已被关押两年多候审,有的更被单独监禁,协会要求港府尽快释放被囚同业。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世界新闻自由日」前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透过影片发表致辞表示,「记者及媒体工作者从事他们重要工作时都直接成为攻击目标,记者们每天都受到骚扰、恐吓、逮捕和监禁」。古特雷斯指,「新闻自由是人权的命脉,但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新闻自由都在受到攻击」。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3.【香港法庭】蔡玉玲查册虚假陈述罪成提终极上诉 法官择日颁判词 香港电台《铿锵集》前编导蔡玉玲,因报道元朗7.21袭击事件向运输署申请车牌查册,被裁定虚假陈述罪成。蔡申请终极上诉,终审法院早前批出上诉许可,并在周三(3 日)开庭审理,法官听毕双方陈词后,择日颁下判词。 蔡玉玲就查册案的终极上诉,恰在周三世界新闻自由日开审。本案由首席法官张举能、常任法官李义、霍兆刚、林文瀚及非常任法官甘慕贤处理,蔡玉玲由资深大律师陈政龙作代表,就如何诠释申请查册表格中的「交通及运输事宜」,及署长是否有权拒批其申请,以及被裁定明知下作出虚假陈述,对她造成严重不公提出争议。 蔡玉玲在审讯后于庭外会见传媒,形容案件「接近尾声」,自己会一如既往以平常心看待结果,同时重申决定上诉非因从结果作考虑,「一路都系觉得,应该做就去做,有能力做嘅就去做」,惟仍希望法官可在衡量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和个人私隐间取得平衡,并厘清现行法例下,是否有赋权政府可单方面、一刀切排除新闻工作者使用车牌查册获得的资料。 对于一旦败诉,蔡坦言会感到遗憾,而自己一直本著希望能为业界,或为新闻行业「做自己可做的事」之立场;而现实是,她指自己被检控及罪成后,留意到很多媒体机构不再容许记者查车牌,形容「恶劣情况」早已发生,故即使败诉,也不会令到情况更坏。 今次上诉涉及两项法律争议,包括:根据《道路交通(车辆登记及领牌)规例》的第4(2)条,运输署署长是否可因申请查册与「交通及运输事宜」无关,因而拒绝申请;以及如何诠释「交通及运输事宜」,是否包括涉及使用车辆而进行的记者调查。另外,蔡亦争议她为采访而查册并作出陈述,却被裁定是「明知」而作出虚假陈述,认为裁决构成实质和严重不公,因而要求推翻原审裁决。 代表蔡玉玲的资深大律师陈政龙在陈词中指出,法例本身没有给予运输署署长权力拒绝向申请人发出证明书,传媒长期以来用车牌查册来报道,报道严肃认真,作此侦查报道已有一段日子,蔡玉玲亦在片段中交代申请过程,查册时亦使用真名,因此不可能明知地作出虚假陈述,记者取得资料是作采访用途。 首席法官张举能就问及,署长在甚么情况下可拒绝申请,若申请者使用假名,署长是否仍需提供资料,界线该如何界定?陈政龙回应,署长可查问申请查册的目的,若取得相关资料是用作犯罪用途,署长可拒绝申请,惟亦直言需按个别情况考虑,难有界线;法官霍兆刚及法官林文瀚就先后问及,报道八卦新闻跟私隐问题,陈政龙指传媒要作监察,并举例如调查贪污官员有多部车辆,与收入不符,而就本案而言,车主以公司名义登记,并不涉私隐问题。 律政司一方就指,申请表格中的用字清晰,任何理性的人都会认为采访查册不是「交通及运输事宜」,传媒查册申请不应获批。惟首席法官张举能质疑蔡玉玲查册是用于交通相关用途,有甚么问题。法官林文瀚亦问及为何记者调查不属「交通及运输事宜」,又举例如查册是调查交通意外,是否亦不属此类? 律政司回应,指查册目的需要从本质上有关,潜在相关亦不行,强调一定要在诠释范围内。但法官霍兆刚就指,那须证明「交通及运输事宜」只有一个诠释,才可证明申请人陈述为虚假,认为律政司一方缩窄范围,以证明蔡是作虚假陈述。5名法官听毕双方陈词后,将择日颁下判词。 蔡玉玲在2021年被裁定两项「明知而作出要项上虚假的陈述」罪成。控罪指她为取得车辆登记细节,明知而作虚假陈述。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4.港警降入职要求以「补血」 评论忧质素降「最安全城市」地位不保 香港警队近年流失率高企,空缺为港府各部门之冠。警务处为「抢人才」,宣布取消最低身高体重、视力、学历等要求,警队更自订「中、英文选择题考试」。有前警司向本台形容是「倒退至回归前水平」,「连毅进仔都不是」,恐难以符合市民期望,呼吁当局慎思「究竟填人数,抑或维持香港的亚洲最安全城市地位,哪个更重要?」 香港警务处宣布,由本周五(5日)起,大幅降低入职警队门槛。其中学历方面,除了见习督察外,警员的入职要求无须再有最低学历要求,即达「毅进文凭」资历,或等同于会考(CE)或中学文凭试(DSE)5科,包括中文和英文科合格成绩。取之代之的是,只须通过警队自设的「警员中、英文笔试」,就可被视为符合警员职位的语文能力要求,而相关成绩永久有效。 警队称,有关「警员中、英文笔试」试题,将各设50至60条选择题,答题时间为60分钟,又强调获公务员事务局认可,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英文科第2级为基准。 由港英年代起任职警队10多年的香港前警司黎家智向本台表示,港英年代亦曾有类似做法以增加人手,但没想到在当今社会知识水平提高下,警员学历要求竟「退到回归前水平」,不排除影响警队自尊心,导致有能力的人才反而却步。 黎家智说:对手如何挑衅他们(警员),「毅进仔」。今次是进化版,连考毅进课程都不用,直接投考警队订立的中英试。这中英文笔试是甚么水平?当DSE是公认的学历和成绩,他们考不到,但考警队订立的中英试,却可以合格。我想市民再需要知道这两个考试的内容是甚么。 黎家智重申,目前警队最短缺的是前线警员,当填补空缺的新人本身学历低,且中、英文水平不达标,而警校和入职培训不能使警员提升至应有水平,将严重影响市民和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印象。 黎家智说:在现有新任警员中,市民都普遍认为他们的知识水平未够。在新制度下学历水平降低,而新入职警员避免不了在前线执勤,亦是代表警队第一人接触报案人,市民印象是非常重要,警方若以此方法去吸纳前线警员,去北京找人才都没法了,要这样做不要紧,但培训要求一定不可以降低。 另外,警务处亦宣布,投考警员、见习督察及辅警警员,将取消最低身高及体重要求,目前男士需至少高163厘米,至少重50公斤;女士则为至少高152厘米,至少重42公斤,两个要求皆会取消。同时,投考者在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下亦可通过视力测试。 黎家智称,综合所有入职条件下降,将限制警队人手分配,与影响执法效能。他以今年年初三,港警被1.8米菲裔男人追打后开3枪事件为例,反映警队人手、语言能力、体能、训练、知识水平等问题。 黎家智说:你只有5尺高,你够打吗?现在很多非裔、印巴裔都很高大,警察到场造成甚么问题?随时拿枪出来?我不够打,就用最高武力去打你。当他喝醉发狂,我又按他不住,我有何选择?六大武力使用守则是否很快没用了?我警告不了、警棍又被取走。你找到那么多人入警队都没用,他要很多人帮忙,不就浪费了警力吗? 黎家智再三呼吁当局慎重思考,「究竟填人数,抑或维持香港的亚洲最安全城市地位,哪个重要?你所做的有否效益?」 黎家智认为,到内地招人难免要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问题,反应和成效亦不彰,建议可参考新加坡和美国做法,尽量在不降低入职要求情况下,与私人保安公司合作,招收有警队经验和同等能力的人士,如退休警员,协助警方简单警务执勤、巡逻治安等工作,同时亦可趁机以晋升机会吸纳年青人才。 根据公务员事务局今年2月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截至2022年3月31日,最多职位空缺的部门是警务处,共有6,312个空缺,空缺率高达16.7%;当中初级警务人员有5,284个空缺,占编制人数近18%,是政府内最缺人的职系。而保安局早前向立法会交代警队人手时透露,去年度警队流失共806人,流失率2.89%,创3年来新低。而去年只成功招聘654人,连全年招聘目标的一半都达不到,亦是3年新低。 为扩大招募,警队指去年在11间大学举办招募,同时派代表团前往广东省和福建省,向在内地大学读书的香港学生首次举行招募,但最终只收集106份报名,当中只有三分之一人成功通过面试。今年4月再派员到北京及武汉多间大学,亦只接获49份申请。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5.明报:习近平禁年轻干部做「储君」 分析:党内不满习唯我独尊 《明报》周三(3日)刊文,引述上月全国发行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习选」)中一段话,指习近平在2018年的一次讲话中称「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认为有助理解胡春华、孙政才等人事出局。分析认为,反映党内不同派别对习近平唯我独尊深感不满。 《明报》文章题为「习近平不让年轻干部做『储君』」,指出《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首度公开习近平在2018年7月3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有关「储君」看法的一段讲话。习近平称,挑选、培养年轻官员时,「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又指,「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注意补充新的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明报》文章作者署名孙嘉业,内文两处副标题,分别指政治局暂未有接班人,以及培养干部重忠诚。文章最后表示,从习近平当年这番话,能够帮助理解近年内地人事调整的逻辑,包括胡春华、孙政才等人出局的原因。 本台翻查资料,发现《明报》位处嘉业街上,孙嘉业仅为一笔名。换言之,该文背后可能有一个写作组。而至截稿前,「习近平不让年轻干部做『储君』」一文仍能在《明报》网上看到。 时政评论人士王军涛分析指,《明报》翻出习近平对『储君』的说法,让习近平难堪,显示党内其他派别对习近平唯我独尊做法的不满。 王军涛说:《明报》其实还是上海那边大一点,受上海的影响重。对习其实是不满意,现在官场其实叫习近平给收拾服了,但是他们在外面还是有些喉舌嘛,还可以继续说话,身体已经被习近平给毁掉了,但那舌头还在。 王军涛说,习近平上台后,将之前中共内部之间的派系平衡进行扫荡,达到权力高度集中。 王军涛说:中共改革开放之后,为了保持政治的稳定和延续,他们(中共)制定了一整套的干部的提拔规则,习近平接班的时候,中共有一套比较成熟而且也比较规范的规则。习近平上来之后,他准备重新洗牌,他要制定一套新的干部规则: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认同他的执政新理念。在选拔程序和方式上,要重新洗牌。 习近平自中共十八大上台后,胡春华、孙政才、陈敏尔曾被外界称为「储君」或「接班人」,但他们的仕途令外界大跌眼镜。 胡春华是中共十八届、十九届政治局委员,他与另一名当时的政治局委员孙政才,曾被视为中共十九大后的「接班人」,不料在十九大之前,孙政才突然落马,胡春华通往「接班人」的路也受阻。 在中共十九大上,胡春华并未如愿进入常委,只是保留政治局委员,并担任排名第三的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总理的五年,胡春华十分低调,到处扶贫,还时常发表向习近平表忠的言论。 中共二十大之前,胡春华被视为进入中共最高层政治局常委的热门人选,甚至一度被认为有可能接替李克强总理职务。但最终结局出人意外,团派的李克强、汪洋、胡春华全部出局,胡春华只保留中央委员。 今年3月,中共两会结束后,胡春华正式出任全国政协党组副书记,这也意味著尚未到退休年龄的胡春华,提前「退居二线」。 中共二十大高层洗牌,不仅胡春华出局,被视为习近平热门接班人选的陈敏尔也意外没有入常。 记者:马立克/方德豪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6.政局紧张加剧 美对中投资欲急降 因为美中之间的政治关系日益紧张,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在去年年底创下纪录后明显急降,外国投资者在2023年的第一个月净买入200亿美元的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股票,但在此后的三个月里只增加了60亿美元。有基金经理表示,许多投资者为了应对紧张局势的升级,一直在寻找投资于新兴市场但不包括中国的基金。 去年年底,中国解除严苛「清零」封控的消息传出后,几经疲弱多的中国股市短暂出现升温。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据基金经理和交易数据显示,今年的交易活动已经回落。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的期权交易自去年11月创下纪录以来,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期权交易的减少,是因为人们对中国在第一季度的超常增长之后能否维持经济反弹的疑虑越来越多,而且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恶化。 中国在12月开始取消对Covid的限制,为在反流行病制度下被隔离三年后重新开放铺平道路,「清零」封控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4.5%,远高于2022年的3%的记录。 总部设在纽约的Centerstone Investors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德什潘德(Abhay Deshpande)向《金融时报》表示:「轻松的钱已经赚到了。他说,Centerstone在去年中国共产党大会期间价格暴跌时买入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集团阿里巴巴的股票,但对中国大陆仍持谨慎态度,以弥补宏观风险,例如政府对公司的监督加强或进一步制裁。」 几年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低迷,最近几个月关系更变得特别紧张。1月下旬,美国空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预测美国和中国可能会在2025年开战,随后一个月,美国上空发现了中国的间谍气球。 中国的蓝筹股沪深300指数在去年10月底创下了三年半的新低,当时「清零」封控对经济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该指数在1月底前反弹了近20%,但此后一直在走低。 专注于市场结构和监管的投资者贸易团体「健康市场协会」(Healthy Markets Association)主席盖拉什(Tyler Gellasch)向《金融时报》说,该团体一直在努力确保投资者为美国政府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来为风险做好准备,比如限制美国公民在中国投资。 据报道,基金公司Vontobel的投资主管德林特(Christel Rendu de Lint)说,许多投资者为了应对紧张局势的升级,一直在寻找投资于新兴市场但不包括中国的基金。 她说,许多人在看到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后变得格外谨慎,这些投资者被困于持有俄罗斯资产,这些资产在乌克兰被入侵后受到西方制裁。在许多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已经将这类资产注销。 她说:「制裁的风险加上中国政府监管的风险,都在同一方向上推动了想要接触(新兴市场)(中国除外)的投资者」。 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扩大一系列计划,将其封闭的金融系统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上周五(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23年4月28日起施行。 此举是继允许投资在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与香港之间双向流动的计划,以及允许内地储蓄者在金融区获得投资产品的「财富通」计划。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7.台美举行国防产业论坛 无人机及下一代战机成重点 在解放军扩大灰色冲突、逾越台海中线并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之际,「台美国防产业合作论坛」周三(3日)在台北登场,25家美国军火商组团参与,包括被中国大陆制裁的洛歇马丁、雷神等,多名美军退役将领也参与,将讨论与台湾的军事科技合作,包括研制无人机等。 《中央社》报道,美军火商代表团由美国太平洋陆战队退役司令鲁德(Steven Rudder)率领,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Rupert Hammond)也随行,是2019年以来美国首次聚焦国防工业的大型代表团访台。访台军火商及相关单位,包括洛歇马丁、雷神技术、战术空中支援公司、宇航环境公司、通用公司、2049计划研究所等,成员中包括多名无人机研制专家。 在会上,台湾无人机制造商「经纬航太」董事长罗正方呼吁美方除深化合作,也能技转无人机技术,让台湾能在危机时自给自足;他认为,台湾需要更多的产业合作以利快速增加不对称战力;为了加强亚太地区的和平,台美在无人机方面可以一起合作并研发新科技,同时加强情报蒐集与训练,甚至希望美方可以销售更多作战型无人航空机给台湾,以提升防卫能力。 罗正方也呼吁,美方应技术转移无人机相关技术应用,让台湾能研制自身的无人机,以利遇到危机时能够自给自足;他提到,台湾目前已拥有许多美国武器系统,若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强化本地生产,相信台湾的供应链将对美国产生莫大助益,并连带改善西太平洋战区的后勤能力。 另一军工商「汉翔」董事长胡开宏也表示,「国机国造」是长远发展的计划,期望美方支持台湾自主开发下一代战机研发。 据报有亲共「统派团体」部署到论坛会场抗议,台湾当局提前戒备。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8.虽有美国晶片管控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有放缓 美国去年实施微晶片出口管制,以打击中国开发用于发展核武器的超级电脑和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但《路透社》报道称,相关措施对中国的科技行业只有很小的影响。 报道指出,出口禁令限制了「辉达」(Nvidia)和「超微半导体」(AMD)两间微晶片制造商的出货,这些晶片已经成为全球技术行业开发聊天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标准。 但是「辉达」已经为中国市场创造了其晶片的变种,这些变种运算速度较慢,因此能规避美国的禁令规则。业内专家告诉《路透社》,最新的一款--3月份宣布的「Nvidia H800」执行一些人工智能任务可能需要多10%到30%的时间,与「辉达」最快的美国晶片相比,一些成本可能贵一倍。 即使放慢速度的辉达晶片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进步。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腾讯控股在4月估计,使用「Nvidia H800」的系统将使其最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时间减少一半以上,从11天减少到4天。 报道引述86Research驻上海的分析师Charlie Chai说:「与我们交谈过的人工智能公司似乎认为,这个障碍相对较小且可控。」 《路透社》指出,美国政府和行业之间的互动,暴露了美国在减缓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而不损害美国公司的挑战。 美国制定规则的部分策略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冲击,即中国会完全放弃美国的晶片而加倍开发自己的晶片。 一位要求匿名的晶片行业高管在谈到与监管机构的私下讨论时说:「他们必须在某个地方划定界限,无论他们在哪里划定界限,他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挑战:如何不立即造成破坏,但也如何随著时间的推移降低中国的能力。」 出口限制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晶片运算极其精确数字的能力设置了上限,这一措施旨在限制可用于军事研究的超级电脑。晶片行业人士说,这是一个有效的行动。 但是运算极其精确的数字在大型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工作中意义不大,在这些工作中,晶片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更为重要。 「辉达」正在向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出售H800,包括腾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百度公司,用于此类工作,但它还没有开始大批量运送这些晶片。 「辉达」上周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政府并不寻求损害竞争或美国产业,并允许美国公司为商业活动提供产品,如为消费者提供云服务。」它补充说,中国是美国技术的一个重要客户。 「辉达」上周指:「10月的出口管制要求我们创造的产品与两个市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在遵守规定的同时,在每个市场提供尽可能有竞争力的产品」。 「辉达」的首席科学家戴利(Bill Dally)在本周的另一份声明中说,「随著培训要求继续每6至12个月翻一番,这一差距将随著时间的推移迅速扩大」。 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督这些规则的工业和安全局的发言人没有回覆评论请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9.【香港法庭】6人涉6.12金钟非法集结 被判囚5个月至9个月3星期 2019年6月12日有大批市民在香港金钟夏悫道一带集结,抗议港府强行修订《逃犯条例》,事件演变成警民冲突,警方更将其定性为「暴动」。当日有示威人士被拘控,其中6人被指控在金钟夏悫道参与非法集结,当中两人在约两年半前已表明认罪,惟一直保释候判;另一人则在潜逃后再被捕,最后选择认罪。其馀被告则经审讯后,最终被裁定罪成,案件周三(3日)在观塘裁判法院判刑,裁判官刘绮云把6人判囚5个月至9个月3星期不等。 本案被告分别为罗兆赫(26岁)、冯智彬(31岁)及郭睿轩(25岁),3人被指于夏悫道近添华道一带连同其他身分不详的人非法集结;冯另被指于夏悫道近添美道一带参与非法集结;另外两名被告梁耀安(28岁)及何沛锴(24岁)就于2020年10月27日开审前承认非法集结罪。馀下一名被告王恺铭(22岁),则在匿藏1年半后被捕,并于去年7月承认参与非法集结及藏有大麻。 辩方求情时指,首被告王恺铭的父母离异,其母最近被诊断出患有肠癌,将入院接受手术切除肿瘤,情况实属不幸,无人可预料,「令成个家庭更加大件事」,强调相信王恺铭短期内无法照顾家庭,盼法庭考虑整体性酌情减刑。 裁判官刘绮云判刑时就指,案发当日有数千名示威者以水马及铁马筑起路障,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并向警员投掷砖块及杂物,警方鉴于示威者人数远超预期,一度需撤退,强调本案集结暴力程度、规模及范围相当大,行为针对政府建筑物、损毁他人财产,明显是为阻拦警方执法,采取激烈对抗心态。 刘官又指,示威者的暴力行动有计划和预谋,非只为发泄情绪,行为严重危害公共秩序及安全,各被告虽然行为有所不同,但严重性相若,均属助长、鼓励及挑动现场示威者,因此罪责绝不轻微,决定以9个月及10个半月作两项非法集结罪的量刑起点。 针对认罪的被告王恺铭,除认罪扣减外,念及本案多次押后及其母患癌一事,决定再酌情减刑4个月,同时下令把非法集结罪与藏毒罪的部分刑期分期执行,一共判囚6个月。 至于在审前认罪的梁耀安及何沛锴,两人亦获认罪扣减,而刘官再就判刑多次押后及两人积极更生,酌情减刑1个月,分别判两人入狱6个月及5个月。 而被控两罪的冯智彬,刘官指他直接使用武力,故两罪各被加刑3星期,但同时考虑本案已处理多时,而被告属初犯,决定酌情减刑1个半月,同时下令两罪同期执行,故冯被判监禁约9个月3星期。同样不认罪的两名被告罗兆赫及郭睿轩,同因初犯及案件处理时间等,获酌情减刑1个半月,同被判囚9个月。 事发于2019年6月12日,而案件早于2020年10月27日开审,当时两名被告在审前改认罪,惟首被告王恺铭缺席聆讯,法庭随后发出拘捕令,审讯因而多度押后,及至去年5月才正式审结。而在去年7月,王恺铭亦与「健仔」曾志健匿藏逾1年半后在西贡被捕;王随即被押到法庭应讯,并承认参与非法集结及藏有大麻,不过刘官当时决定,待终审法院就一宗非法集结案作出判决后,再向辩方要求补充陈词,终把案件押后至今才作出判刑。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10.【未普评论】卢沙野撒野不小心露了习近平大国外交的馅儿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最近似乎在坐过山车。二月份他踌躇满志地推动「让中欧关系重新热络起来」,安排马克龙总统访华,俨然是个人物,4月份就成了国际舞台上人人喊打的老鼠。他的「前苏联国家并无主权国地位」一说掀起惊涛骇浪。 有日本舆论认为,卢的这番话是习近平授意的,是奉旨胡说。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无从查证,但是依我之见,卢的这番狂放胡说,却十足反应了习近平的心思。对此,我至少有这样几个根据:1)习在刚上任时的新南巡讲话,显示了他对苏联解体的真实感受:惋惜、遗憾、憎恶和愤怒,对前苏联国家终于摆脱老大哥专制统治的自由和喜悦,他基本无感;2)习这种对专制的迷恋和普京丧失苏联广大领土而造成的遗憾和愤怒,是一致的,二人因此而惺惺相惜;3)二人对美国的反感也是一致的,美国领导的乌克兰反侵略战争,成为他们共同的眼中钉,习近平因此在俄乌战争爆发长达14个月的时间里,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当然,卢沙野风波绝不这么简单。他的狂言暴露出习近平冠冕堂皇的大国外交外壳下包裹著的见不得人的「馅儿」。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习近平大国外交中那些不可言说,不可外扬的「馅儿」吧。 在习近平的大国外交中,大国是主导者,小国微不足道。对这种从大国势力范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把较小的国家视为大国的棋子,《新苏黎世报》称之为「帝国主义的世界观」。卢沙野的言论显然暴露了习近平的「帝国主义世界观」。最近在访问俄罗斯时,习近平表示,要与俄罗斯一起推动百年未遇的国际变局,他认为,只有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才是中国最有分量的合作夥伴,所以北京在俄乌问题上明显倾向俄罗斯的立场,忽略比俄罗斯弱小的国家,包括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小国的利益和主权。 另一个见不得人的「馅儿」是,现存的国际法根本不在卢的眼里,也不在习的大国外交应遵循的制约之内。卢沙野称,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那些前苏联国家甚至没有有效的国际法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认定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这显示,中国口口声声称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只是表面文章而已。最重要的是,卢沙野的狂言透露了习的一个心中梦想:中俄共同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并创立对他们有利的「世界新秩序」。 第三个见不得人的「馅儿」是,卢沙野的撒野暴露了中国任命外交官的标准,忠诚和好斗是主要的,资格和修养是次要的。卢沙野的狂放和肆无忌惮,正好符合习近平大国外交的重要内核之一——斗争精神。王毅对习近平的大国外交思想有个专门的阐述,其中,要求中国外交官要有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使命,卢如此撒野显然是被习的大国外交思想所鼓励。当然,卢对习的大国外交思想也有贡献,比如,坚决反击对中国的批评,传播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和获取国内民众的喝彩等。 只是卢此时释放狂言,时机显然不对,使正在回暖的中欧关系进一步退两步。中国借马克龙访华,好不容易在欧盟和美国之间插了一根楔子,又好不容易得到马克龙的公开表白,欧盟要「战略自主」、「减少对美依赖」。但卢沙野这么一闹又将欧盟向美国推近了一把。这个事件也等于是提醒马克龙和整个欧盟,中欧之间依然存在著根本的利害冲突和矛盾。 至于卢的狂言能否致命地损害中欧关系,还需进一步观察。但中国眼中的小国立陶宛却发出震耳欲聋的不满,他的外长说,我们正在养活他们的经济,却让他们破坏我们的规则;中国正在打赌,我们将重覆这个错误。现在是时候尝试别的东西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2-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22日 1.港府大幅改动区议会选举 直选仅馀两成委任间选各四成 香港继特首和立法会后,区议会选举制度将全面改变。港府宣布,直选区议员由9成,大减至历来最低的2成,大幅被委任和间选取代;区议会主席改由民政事务专员担任,又引入资格审查和内部监察制,「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多位学者指,反映香港民主大倒退,「比港英时期更差」。不少现任泛民区议员表明「未必参选」,「因更难做且没意义」,又指新选举更趋「内卷」,「比背景、比关系、比财力」,而非比表现和民意,大幅削弱认受性和民众信心。 趁现届区议会完结,港特首李家超周二(2日)下午3时半,率主责官员举行记者会宣布,大幅改革区议会制度,依据「国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充分体现行政主导」,防止区议会成「黑暴、揽炒」之地。 未来区议会将会动「大手术」,具体包括,紧随立法会,增设多重「入闸」门槛。所有参选人都须通过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的「区议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资格审查,以符合国安要求。 另外区议会议席将由479名减至470名,分三大界别,包括委任议员、政府委任的俗称「三会」互选产生、以及民间直选产生,其比例为4比4比2,变相将以往9成直选议席大减至2成,为历来最低。详细为「三会」界别参选人,须当区「三会」即地区分区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每会各3个委员提名。而参加直选的人要求最高,除了「三会」各 3 个提名外,亦须得到参选选区不少于50个选民提名。而当选人改由「双议席单票制」产生,即每名选民只能投 1 票,得票最多的 2 人当选。 另区议会现有的 27 个乡事委员会当然议席将会保留。 对于新制区议会选举的民主成份被削,无法反映民意,李家超称是按香港实际情况而定。 李家超说:以前行错路,有一些港独、助长黑暴和揽炒的人进入区议会,曾经出现的乱象差不多到悬崖边、危害国家安全。我不容许区议员破坏香港整体利益、揽住任何一名市民跳崖。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分析指,反映中共为「牢牢掌握和管治香港」,务求做到「滴水不漏」,近年改变香港选举制度,沦为「大陆化」,仅保留民间极少量投票机会,去演示「香港有民主」,实质与公民对民主的认知距离甚远。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对新区议会选制感到「十分失望」,他说,民主成份和区议会能发挥的职能比预期中更低,提名门槛却大幅增加,暂时未有决定来届区议会中民主党会否参选。 多次参选的「将军澳民生关注组召集人」陈展浚,向本台称,随著港府会将大量选区合并,全港18区原本划分的452个区议会选区,将减至 44 个,变相要「一人要对十多万人口」,形同「选一个小立法会」,而且新选举制度本身就不公平,「不但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甚至有可能要向昔日的对手、败选者或者不同立场的人「求」提名。他形容新选制荒谬,反映香港民主大倒退,「比港英时期更差」,他亦表明无意参选。 陈展浚说:一来直选议席,我真没想到少得如此地步。勿论提名门槛问题,一个选区大到这样,一个人负责大于一个地铁站的范围,一个选区只有2名(民选)议员,加上一个选区等于原本10个选区,技术上做不到,经费上至少要10万,未计亏损,而且认受性那么低。 陈展浚又指,新制度更荒谬是,「不但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甚至有可能要向昔日的对手、败选者或者不同立场的人「求」提名。 政府近日已「放风」有关选举改革消息,不少泛民阵营的现任区议员分别向港媒表明无意参选。其中,任沙田区议员10多年的当区议会主席麦润培向本台称,早于两年前公开表明不再争取连任,并培育接班人,惟今次改制出炉后,就连接班人都打算放弃参选。 麦润培说:我培育多年的接班人都说不出选,因对改制感到失落和遥不可及。 麦润培指,问题不只在于是资格审查门槛提高,而是民主成份被削,选举更趋向「内卷」,改为「比背景、比关系、比财力」,而非比表现和民意。 麦润培说:第一、你有良好社区关系,第二要有庞大资源支持。以前区议员讲求你服务市民做得好,地区工作人做得透彻,你就可当选,成为民意代表,现在完全扭曲此意义。以前市民希望监察政府,以民选区议员来作为监察和沟通的桥梁,而政府亲自毁掉这桥梁。你就算做得好,都要过关系、兼顾不同持份者,得到政府支持,令很多人想选都却步。 麦润培认为,即使当选后,工作量和压力比以往更百上加斤,「而人工待遇又无增加,为何要选?」 麦润培说:委任议员的知名度往往比直选议员低,甚至工作量更少,有部分委任议员连办事处都没有。市民之后找议员都会倾向曾投票的议员,一区那么大,以沙田为例,60几万人,只有8个民选议员,做死人吗? 麦又指出,即使港府指委任议员可让市民跨区求助,但区议员的原本动力是源于市民选票,但在新制下,区议员将「服务政府多于服务市民」,市民更会求助无门。 麦润培说:委任的议员是否会真的落区?做又那么多,不做也是那么多。民选议员要做好,因为要向市民负责。委任不是,做好本份要向政府负责。我预计未来区议会在本身已集权中央,区议员是为政府护航和理顺民生事务。 麦润培并质疑,区议会主席将改由民政事务专员担任,控制会议讨论框架,又加设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督导委员会」统筹和监督,又引入由上而下的履职监察制度,均是「自己管自己人、自己人查自己」,区议会的作用更被矮化。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香港法庭】黎智英申终止聆讯 批港府阻聘海外律师属「迫害」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黎智英一方表明拟就案件不设陪审团申请「永久终止聆讯」,相关聆讯程序周二(2日)开庭审理。3名负责案件的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及李运腾,听毕陈词后押后裁决,料月内将颁下书面判词。 虽然黎智英是今次聆讯中的被告及申请方,但他早前曾去信法庭,最后获准无需出席今次聆讯,故周二(2日)未有出庭应讯。至于控辩双方代表,律政司由副刑事检控专员(特别职务)周天行、高级检控官李庭伟及署理高级检控官陈颖琛任代表;而黎智英一方则由资深大律师彭耀鸿及大律师关文渭代表,3间《苹果》公司的代表则为大律师王国豪,另清盘人代表「David Lau」获授权代表3间公司应讯。 黎智英早前曾入禀要求法庭声明,释法不影响他委聘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另同时提出司法覆核,质疑国安委越权,案件上周在高院审理,同样由资深大律师彭耀鸿代表黎智英。而彭耀鸿周二向法庭申请把案件永久终止聆讯,提出的理据主要有两方面,包括现时《国安法》指定法官任命机制实施上并不透明,或予公众观感认为法庭存有偏见,未能达致公平审讯;另外,提出政府行政机关包括律政司,恶意阻拦黎智英选择Tim Owen任其法律代表,彭耀鸿形容做法实看来是「迫害」(persecution)而不是「检控」(prosecution)。 彭耀鸿续陈词,明言非挑战指定法官的机制,亦不是质疑处理本案的3名法官之公正性,惟争议机制在实行上予大众之观感,力陈根据《港区国安法》第44条,《国安法》指定法官由行政长官直接任命,任期为1年,惟机制实行时不具透明度,公众无从得悉成为指定法官的条件、委任或续任的过程等资讯,会予公众有关法官存有偏见的观感。 彭耀鸿并援引外国案例,指《国安法》指定法官任期只是1年,可能令法官存在动机为争取续任而影响裁决。不过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高等法院国安法官均属原讼庭常任法官,除处理《国安法》案件,同时亦要处理其他刑事案;法官李运腾亦认为,任命国安法官只属扩阔职权,指派他们处理某一类案件,不存在争取续任的问题,因他们本就是常任法官。 法官李运腾其后再追问,辩方有否证据,行政长官在任命《国安法》指定法官前,没有谘询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彭回应没有相关证据,惟强调根据《港区国安法》第44条,当中没有规定不得公开《国安法》指定法官的任命条件,但现时不透明做法,却会予公众产生法庭有所偏颇的观感。 李官就笑言,自己正是曾批准黎智英保释外出的法官,彭一面感激法庭当时作出的决定,但同时指出公众或会认为,指定法官处理案件时不欲「惹事生非」(rock the boat)。李官就直言,此乃大胆假设。 彭续指,现时指定法官的任命及续任过程均属秘密进行,而且只有1年任期,公众有机会认为法官存有某些动机,为获续任,或担心被标签为「顽皮的法官」(naughty judges),有损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强调由于公众无法得知法官获任命或不获任命的原因,或认为指定法官不受任何问责,从而得出黎智英无法获公平审讯的结论。 对于彭耀鸿指行政长官有机会只考虑任命某一类法官,法官杜丽冰就指说法全属揣测;彭澄清非指特首曾如此做,但按现行做法,特首拥有如此空间,而且负责任命指定法官的现任特首李家超,过去更曾在黎智英正式受审前,形容他是威胁国家安全的「罪犯」。不过,杜丽冰再次质疑,指专业法官处理刑事案件时,只会考虑庭上证据而非传媒报道或特首言论,又指陪审团案件不会提供裁决理由,而就本案而言,法官会在书面判词中列出所有裁决理据,公众阅读判词便能释除疑虑。彭同意判词可增加透明度,但重申如刑事案陪审团是由特首任命,公众亦会认为审讯并不公正。 至于黎一方的另一理据,认为行政机关包括律政司、入境处、香港国安委等部门,在处理Tim Owen的签证续期时,尝试阻止Owen加入辩护,属「恶意行事」。法官李运腾就向彭问及,是否指控行政机关「不怀好意」(bad faith)?彭回应称「of necessity, yes(一定要答的话,是的)」,重申控方是在「迫害」而非「检控」。他又重整事件发生的时序,指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2月通过释法,香港国安委翌年1月开会建议入境处拒批Owen签证,其间黎一方曾去信律政司查询Owen的执业资格,但律政司没有给予明确回应。黎一方因而投诉,如律政司长真诚行事,应向法律团队主动告知国安委的决定,惟现时在处理Owen代表黎智英的申请时,政府一方一直没有清楚指出该申请如何牵涉国家安全,以及Owen代表黎智英为何会引起国安问题的关注。 对于黎智英一方上周五(4月29日)曾就国安委拒批Tim Owen来港签证的决定申请司法覆核许可,李官认为在该案未有决定,不能假设国安委的决定越权及不合法,彭耀鸿就解释,控方在该案的立场,是国安委的决定不受司法覆核挑战,惟现时申请永久终止聆讯的理据,焦点在处理Tim Owen在港代表黎智英的申请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chain of events),不涉国安委决定是否合法问题。李官最后指,当司法覆核许可申请有决定后,如有需要,会要求各方作进一步陈词。 控方就回应,指根据「唐英杰案」,虽然特首负责委任《国安法》指定法官,但个别法官审理甚么案件,仍属司法机构权限内,非由港府决定,而李家超于2021年6月就壹传媒被搜查的行动开腔发言,只重申任何人透过新闻工作危害国安,港府会依法严厉打击,并非直接批评黎智英。法官听毕双方陈词后,宣布押后裁决,并会于1个月内颁下判词。 记者:吴婷康/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香港法庭】6人涉「私了」便衣警 4被告审前改认罪还押候判 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有人在10月13日发起「18区开花」行动,6名男女被指在当天入夜后,在将军澳「私了」一名便衣警员,被控非法禁锢、伤人、暴动等共11项罪名,案件原定周二(2日)在区域法院开审,当中4名被告,包括一对夫妇及一名案发时只有13岁的男生改为认罪,须即时被还押至10月9日求情及判刑。馀下两名否认控罪的被告则继续受审,审讯周三继续,涉事侦缉警员将被传召出庭。 4名承认控罪的被告,分别为报称任职演唱会舞台技工的刘文全(案发时24岁)、销售员林芷莹(现年32岁)、保险经纪吴婉菁(案发时21岁)及案发时为13岁的男生(现年17岁)。当中刘、林两人为夫妇,庭上披露,二人现时育有一名未满一岁的儿子。 周二甫开庭,控方即表示基于双方的认罪协商,针对被告刘文全面对的有意图而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罪(俗称「伤人17」),将改控为较轻的对他人身体加以严重伤害罪(俗称「伤人19」),而刘同时承认一项非法禁锢罪及一项暴动罪;至于其妻子、另一被告林芷莹,则承认一项非法集结罪;而被告吴婉菁就承认一项暴动罪及一项有意图而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罪。 至于案发时为13岁的男生,则承认4项罪名,包括非法禁锢罪、有意图而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罪、暴动罪及非法集结中使用蒙面物品罪。而3名成年被告本身亦面对一项使用蒙面物品罪,获存档法庭不作起诉;另林及吴两人涉及的非法禁锢罪,亦同样存档法庭。 根据同意案情,案发当日侦缉警员6191与另一侦缉警员以便衣执勤,在唐明街公园远距离观察50至60名黑衣示威者,及至当天晚上近7时半,侦缉警员6191被一名示威者发现,即退至唐明街公园出口外近基督教宣基中学位置,惟被4名现认罪的被告在内共约30人包围,当中有片段拍到,被告刘文全要求警员脱下口罩以确认他并非警察,并一度拉扯其头发约12秒,被告林芷莹则向警员叫喊「你唔系警察,啲防暴做乜X会嚟,X你老X」。而在众人拉扯警员之际,被告吴婉菁就以槌子击打警员右大腿,另案发时13岁的男生,则把手机镜头对著警员,再3度以雨伞「戳」向警员。 该名警员之后虽然成功逃向唐德街,惟其间仍被追至的示威者踢跌,再被撞至路边花槽,有人再以尖锐硬物袭击他,其中被告吴婉菁亦再多次以槌子击打警员,13岁男生就以雨伞击打及多次「戳」向警员。男警最后由原本同行的同袍扶起,两人再一同逃向唐俊街及唐德街交界,但不久后再被人群截停,其中警员遭人以扳手袭击及以气体压缩罐喷射,有示威者就以绿色雷射光照向其头部,而被告刘文全再分别以膝盖及拳头袭击警员头部。最终一名途经现场的休班海关人员为警员急救,该警员验伤后,证实脸、头部及四肢多处受伤,包括头皮有直径4厘米的血肿,另鼻骨骨折,下巴、前额、膝盖、大腿、手指等则有多处裂伤。 13岁男生当时即日被捕,警诫下承认参与集结,看见警方便逃走;至于刘、林夫妇二人,则于同年11月5日被捕,而吴婉菁则于2020年初被捕。法官李俊文其后宣布4名承认控罪的被告罪名成立,各人随即被撤销保释,须即时还押,案件将押后至10月9日处理求情及判刑。 馀下两名不认罪受审被告,为卢嘉欣(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学生、21岁)及雷艺佳(电脑程式员、23岁)。控方预计将传召7名证人,周三早将首先传召涉案遇袭侦缉警员6191出庭作供。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中国扩大以限制出境打压异己 评论:习近平治下人人皆处笼牢 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周二(2日)发表报告,揭习近平政权愈加频繁及扩大使用出境限制手段,受针对的包括人权捍卫者、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外国记者和政敌等,该手段更引入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等多项法律条文,为限制人身自由提供法律依据。评论指中共以出境限制手段打压惩罚、控制及恐吓反抗者,令中共权力不受监督,人民百姓无处发声。 「保护卫士」报告 《困于笼中:中国日益泛滥的限制出境问题》,揭示在习近平的统治下,中国持续扩大限制出境政策作为中共控制人民的工具之一,从人权捍卫者到贪腐嫌疑人等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有些出境禁令缺乏任何法律依据。此举目的是要惩罚人权捍卫者及其家人;让活动人士噤声;挟持家庭成员,借此胁迫其家属返回中国;控制民族和宗教群体;作为人质外交的工具,以及恐吓外国记者等。 北京八九艺术家季风就是限制出境措施的其中一名受害者,他在接受本台采访时透露,国保常常会要求反抗者低调,以此作为取消旅行限制的交换条件。季风认为,中共以限制出境作为切断反抗力量的手段之一。 季风说:我现在在北京的边控名单上。一是在国内把这些人看管起来,二是消磨这些人的意志,让你放弃抵抗。更多的是,它知道到了海外后这些人还是继续干。总而言之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或者跟它们对抗的那种力量。 另外,近年至少有5部新的或修订过的法律允许发出限制出境禁令,中国相关法律总数达到15部。「保卫卫士」活动总监哈思 (Laura Harth)向本台表示,中共正将此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合法化」,授权限制出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明显增加,说明在习近平治下,每个人面临的人身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周一(1日),北京知名记者高瑜在社交媒体推特上透露,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持拟赴香港旅游时,在深圳海关受阻,对方出示了一份北京公安局文件,称她在限制出境之列。高瑜向本台表示,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国内被噤声,同时也被禁出境,这种方式相当于一种政治迫害,而这种迫害针对每一名公民,高瑜说,「保护卫士」报告形容中国是一个笼牢,符合当今现实。 高瑜说:郭于华被限制出境了,一些被它们(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这些人,它们根本就不给公民权,言论是第一被剥夺的,现在旅行的自由这种权利被剥夺了,这个就是一种政治迫害的方式,它是一个对整个社会的恐吓、威胁。中国就是一个大笼子,民主国家它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中国正好相反,它把揭露它们的、批判它们的这些关进笼中。实际上中国所有的人都在笼子里,只有它们拿著鞭子,在笼外头抽打所有人,可以禁止所有人的各种权利。 「保卫卫士」的报告指,中国早在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后就已经开始实施出境限制。近年,中共更频繁及扩张使用这一手段。被中共限制出境的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人权捍卫者。2015年的「709大抓捕」之后,数十名律师及其配偶子女被禁止离开中国,人权律师谢燕益、王全璋、刘晓原、余文生等均在中共出境黑名单上。 最令人气愤的两起案例包括中国人权律师唐吉田前往日本照顾病危的女儿、以及中国维权人士郭飞雄前往美国探望病重妻子时,均遭到中国海关拦截。郭飞雄直至妻子病逝都未能如愿成行,还被当局以「煽颠」罪名拘捕。 另外,很多外国公民也渐成中共限制出境目标,包括一些商业人士、被中共认定为逃犯的外国籍家属,以及外国记者。自2018年起,已经有至少四起外国记者成为出境禁令的目标或受到出境禁令威胁,包括英国的BBC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以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记者卡尼(Matthew Carney)。 另外中国一直针对藏人和维吾尔人实施限制出境。当局对少数民族护照申请予以严格的审查。在新疆开始大建集中营后,更要求当地居民上交护照;2019年泄露的新疆文件显示,当局甚至将申请护照当作将人关入集中营的理由。 报告也指出,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被限制出境,直至在边检处被拦截才发现自已位列黑名单,他们无法获知被禁止出境的理由,亦无处申诉。一些人权捍卫者不得不铤而走险以走私方式逃离中国。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中国官媒力捧个体经济 民企「受宠」可持续多久? 占中国经营主体数量7成的个体和民营企业,近期受到官方「力捧」。天津市近期成立了首个「区级扶持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助民企走出困境。《经济日报》不久前发表评论文章,指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个体户。评论认为,官方重提保护民企说明中国经济出现大衰退,亦证明国有企业想做大的计划失败。 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控,大部分公司成立了中共党支部,企业营运出现困难,当局的监管措施再次引发外界对「国进民退」发展趋势的讨论。甘肃一民企负责人宋先生周二(2日)告诉本台,疫情防控3年,许多个体户停业,就连银行提存都受到限制。 宋先生说:我们这个地方,现在你把美金存到银行被锁死了,拿不出来。你把美金换成人民币也提不出来。问他们甚么原因,回答说是外汇管理局的规定。他也不多作解释。 然而,近来中国民营企业似乎再次受到官方扶持。《天津日报》上周报道,该市滨海新区建立全市首个「区级扶持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报道称,企业在向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求助时,当即被纳入「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帮扶对象,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对多个事项合并办理并容缺受理。报道指,该「联席会议」制度,成员还包括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等12个单位,以推动国家和该市的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能为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所用。 资深评论人士马聚周二(2日)对本台说,今年初以来,官方重提保护民企说明中国经济出现大衰退,亦说明国有企业想做大的计划失败。马聚说,中共执政以来一次又一次打压私营经济,但在此环境下生活的人很容易忘记过去,相信今次又会继续有人上当。 马聚说:在这几十年里,可以说翻来覆去,折腾来折腾去,这样的路走了无数次,实际上每一次走回头路的时候,都是在否定自己的主张。犯再多的错误,他们都能把老百姓继续忽悠住。有人跟我讲,可能这一次他们难以再忽悠私营经济了,实际不是,他们还是能够忽悠很多的人。 不过马聚警告说,这一次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不能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东山再起,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马聚说:但是这次飞蛾没有一个可以变成凤凰,再也没有过去那样的机会,这是一个现实。今天又大吹特吹民企,在如此之高的失业率,以及没有办法解决社会难题和财税收入,我觉得现在的忽悠方式很难成功。 由中共中宣部主办和管理的《经济日报》,两周前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个体户」写道,前不久,江苏南京发出了该省第1000万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江苏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突破千万户的省份。文章回顾,40多年前,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又随著深化改革而持续发展。如今,个体工商户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又写道,截至目前,中国个体工商户已达1.15亿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数量的三分之二。多年来,他们靠勤劳发家致富,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繁荣了经济,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成为抵御经济下行风险、增强经济韧性和回旋馀地的有力支撑。数以亿计的个体工商户发挥著就业「蓄水池」、社会稳定器、共同富裕生力军的重要作用等。 记者:古亭/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6.美跨党派议员去信美证监 要求调查SHEIN是否涉新疆强迫劳动 二十几位美国众议员组成的两党小组呼吁,在核实由中国人许仰天于南京创立的快时尚巨头Shein(希音)涉及新疆强迫劳动指控之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应暂停止该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 《路透社》报道,该小组去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说美国立法者希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制要求Shein公司独立审计并核实「该公司没有使用维吾尔族强迫劳动,作为在美国注册发行证券的条件」。 有消息称,Shein公司正在考虑今年稍后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2022年,《彭博社》的一份报告发现,其服装含有与中国新疆地区有关的棉花。人权团体和政府指责中国在新疆强迫劳动和拘禁维吾尔人(主要是穆斯林少数民族)。北京方面否认有任何侵犯权利的行为。 一些政治家和分析家认为,Shein成功的关键是一项鲜为人知的贸易豁免,这一例外允许销售廉价中国商品的网站逃避数百万美元的税费,同时又可规避禁止在消费品供应链中强制劳动的法规。 这一倡议由民主党众议员韦克斯顿(Jennifer Wexton)领导,共和党人罗斯(John Rose)和民主党人布卢门瑙尔(Earl Blumenauer)也签署了这一倡议,他们曾在2022年提出立法,将有效地结束对来自中国和其他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的低额豁免关税优惠。 信中说:「我们坚信,能够在我们国内交易所发行和交易证券是一种特权,希望这样做的外国公司必须坚持对全球人权的明确承诺。」 现在总部设在新加坡,成立于中国的Shein公司继续从中国采购许多服装。该公司将在3月筹集20亿美元的资金,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在回应相关报道时,Shein的一位发言人告诉CNBC:「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Shein非常重视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我们致力于尊重人权,遵守我们经营市场中的当地法律法规。」 「我们的供应商必须遵守严格的行为准则,符合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公约。我们对强迫劳动绝不容忍。」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英外相料晤韩正 提香港新疆问题 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周二(2日)说,他预计在本周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英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大典时跟他会面,他称到时将提及香港及新疆问题。 《路透社》报道,祁湛明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被问及他是否会与韩正会面。他说:「我怀疑我会的。」「而当我这样做时,我将讨论一系列的事情,就像我与其他中国官员见面时一样,包括那些我们有批评意见的领域。」 他说:「当我们接触时,是要确保中国政府了解我们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包括那些我们强烈认为他们的行为不恰当的问题,例如,他们没有遵守在香港的承诺,或对新疆的维吾尔少数民族的待遇。」 在5月6日西敏寺的加冕大典之前,许多外国政要和国家元首本周将访问伦敦,部长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与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议。 伦敦因国家安全问题限制中国投资,并对北京日益增强的军事和经济自信表示担忧,祁湛明和韩正的会晤都正值英中关系的低谷期。 上周在伦敦市长官邸(Mansion House)的一次演讲中,祁湛明敦促中国对他所谓的和平时期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集结更加公开,并说对其计划的保密可能导致「悲剧性的误判」。 他还说,尽管他对新疆维吾尔人的待遇感到「反感」,但英国应与中国进行「有力和建设性」的接触。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美菲领袖联合声明 重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 美国总统拜登周一(1日)与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会谈,会后两人发表声明重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对在菲律宾新增美军基地表示欢迎;美国重申菲律宾军队、公务船只或飞机若遇袭,将启动防御承诺;两国也强调在南海航行自由的坚定承诺。 《中央社》报道,拜登(Joe Biden)周一在白宫与来访的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举行双边会谈,会后仅发布联合声明,并未召开记者会。 拜登向小马可斯重申美国对菲律宾的坚定同盟承诺,强调在包括南海的太平洋地区对菲律宾军队、公务船只或飞机发动武力袭击,美国将援引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U.S.-Philippines Mutual Defense Treaty)第4条,启动防御承诺。 两人也对根据美菲「加强国防合作协议」(EDCA)新增美军基地表示欢迎,认为将强化菲律宾安全并支持菲律宾军事现代化目标,同时推动美国对菲律宾当地社区投资并改善人道救援与救灾能力。 拜登与小马可斯也强调对南海航行与飞行自由的坚定承诺,以及根据国际法尊重各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主权重要性,声明也提到2016年南海争议裁决。双方也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并指出冲突对印太地区粮食与能源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在台海部分,拜登与小马可斯重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全球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的要素。 两人也重申支持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的中心地位与东协印太展望,期待建立菲日美、菲澳美三方合作模式,也欢迎「四方安全对话」(Quad)支持以东协为中心的和平稳定、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推进自由开放印太地区。 声明也谈到美菲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包括创新经济、洁净能源转型与关键矿产部门、粮食安全投资;美菲也将在明年于马尼拉共同主办印太商业论坛,进一步确立菲律宾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枢纽地位;两国也将透过美菲贸易投资框架协定(TIFA)优先展开双边经济合作。 此外,拜登与小马可斯也谈到民主制度、法治与尊重人权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劳工权利,气候变迁、核能合作、环境保护、科学合作与知识共享等也是美菲将扩大合作的领域。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涉训练中共空军 澳警搜飞行员宅 法院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澳大利亚警方搜查了一名英国前试飞员的家,寻找与中国「歼-16」战斗机、澳大利亚的情报夥伴和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有关的文件。 《路透社》报道,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之际,11月的搜查行动是对西方军事飞行员训练中国军队的调查的一部分。 英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宣布打击为中国飞行员提供培训的前军事飞行员,英国表示要修改其国家安全法,以阻止他们为包括南非飞行学校在内的中介机构工作,该学校被指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招募飞行员。 南非试飞学院(TFASA)的行政总裁哈特利(Keith Hartley)没有被起诉。 他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对搜查令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对搜查令的措辞提出质疑,并要求归还查获的文件。 法院于4月28日驳回了他的申请,并公布了判决书。判决书令外界对南非飞行学校的调查有了新的了解,该学校与中国国有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有合作关系,在南非培训中国飞行员,并曾雇用过几名有军事背景的西方飞行员。 以联邦法院所知,联邦警察搜查了哈特利的住宅,怀疑他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提供由中国指导或资助的军事培训,从而触犯了法律。 搜查令寻求证据,以支持澳大利亚警方对哈特利的调查,他涉嫌组织或协助飞行学校 「为解放军飞行员提供有关军用飞机平台和军事理论、战术和战略」的培训。 哈特利的律师米拉利斯(Dennis Miralis)告诉《路透社》,他正在审查法院的裁决,并就是否上诉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哈特利和TFASA否认在这件事上有任何刑事不法行为。」 判决书显示,警方搜索了文件和数码记录,包括与TFASA、解放军、解放军四种型号的战斗机和战斗机训练机(包括「歼-16」攻击战斗机和「歼-11」战斗机)、中航工业和两个名字被删节的人有关的电子邮件和加密信息。 判决书显示,警方还搜索了其住宅是否藏有澳大利亚的五眼情报联盟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英国,以及北约和澳大利亚空军的参考资料。 法官亚伯拉罕(Wendy Abraham)在判决书中写道,当哈特利阅读逮捕令时,他就会清楚被指控罪行的性质,警方不需要向被告提供解放军被指控如何指导或资助培训的细节。 她写道:「申请人没有证实逮捕令是无效的。它指出了能够构成犯罪的行为,并且它以合理的准确程度这样做了。」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梁京评论】虽遭全面重挫,习近平难改「底线思维」 综合一周来国际和国内的重要时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习近平虽然遭遇全面重挫,但难改「底线思维」,这对后势影响深远。 国际方面,我完全同意这样一个判断,那就是卢沙野关于前苏联国家主权的出格议论引起的强烈反弹,标志著战狼外交的滑铁卢之变。卢沙野不可能是擅自放胆胡言,但为甚么习近平要紧急补救?我相信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习近平认识到普京近期输掉战争的风险大增,卢沙野虽然按照他原来的意指行事,却已危及中共对欧外交可能全面崩盘。中国最近在联合国的投票,也反映了北京此刻害怕进一步得罪欧盟的态度。而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的突破性发展,也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拜登对习近平摆出了不怕打核战的强硬姿态。 这种强硬态度,两个月前都是难以想像的,现在拜登看明白了,习近平的日子不比普京强太多,因为习在国内也遭遇了极大麻烦。最大的麻烦,就是经济复苏远不如去年底解除封城时许多人所期望的那样强劲。政府财力的亏空、外资信心的动摇,美中对抗风险不断升级,这三个因素相互推动,极大地压制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意愿,彻底摧毁了通过加强内需和经济内循环来稳住经济的如意算盘。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如同病毒一样推动了一场替代新冠的大流行病。习近平的新班底拿不出良策,唯有祈求习近平在外交方面多给国内经济创造一点喘息的空间。但习近平培养的战狼,是中共这些年财大气粗的产物,他们只知仗势欺人,不懂经济,更不知道中国经济并非如他们想像,是一条永不会沉的大船。因此,在中国经济盛极而衰的转折关头,战狼们的言行与李强代表的经济操盘人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面对内外形势迅速恶化,习近平是甚么样的态度和策略?我的理解是,六个月来的形势演变,比习近平的期望要差很多,从而会迫使他做出重要调整,但也将更加强化他一贯的所谓「底线思维」。这意味著,习近平外交内政的调整,总体上只会加速危机的爆发,而不是相反。我的依据何在?基本依据就是,习近平无合适之人可用,更没有能力改变国内僵尸般压抑的政治氛围。 先说外交,我相信这一次习近平确实想为早日结束俄乌战争做出实质性贡献,这是他稳住国内经济之急需。为此,习近平不可能启用战狼,那么,他派往乌克兰的李辉这个职业外交官加「俄国通」,能不辱使命吗?我的判断是不能。倒不是李辉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李辉身后毫无支持他的政治力量。退休的李辉不可能不知道,只要他改变不了习近平对普京的特殊感情,也改变不了外交部战狼充斥的现实,就不可能完成促和的使命。 习近平内政的困局,突出表现在「农管」之神秘。「农管」使命究竟是甚么?我猜是防止大饥荒。为此,习近平不敢信任地方官,不敢信任主管部门,而要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薪水由中央直发,执法不受地方和部门辖制,这支无人能问责的执法队伍的诞生,本身就说明,习近平对各级政府在危急时刻的做为已不抱任何幻想。那么,无人能问责的「农管」,会不会成为引爆危机、突破底线的直接导火索?无人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答案。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5-1-2023 CNEWS
by CNews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ews(a)rfa.org****** ****************************************************************** =========================================================================== 2023年5月1日 1.港「五一游行」绝迹 社民连:千人贺「姜涛诞」就无被骑劫风险? 香港解除防疫限制后首个五一劳动节,昔日万人空巷的工运游行却未见「复常」。职工盟、劳联等多个劳工团体曾申请游行,均被迫告吹,仅能小量派员到政府总部请愿。相比之下,前日千人迫爆铜锣湾贺艺人姜涛生日。社民连主席陈宝莹质疑:「为何『姜涛诞』就没有被骑劫的风险,警方又可维持秩序,而工人搞百人游行就不能?」香港工会数目近年急跌,对于未来的工运发展,陈宝莹不乐观。 2020年前的香港,每逢五一劳动节,都会与国际社会同步举办游行,唤醒社会关注劳工权益。但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港府均以防疫为由拒绝所有游行申请。今年起防疫限制全面解除,不少团体尝试争取港人昔日游行的权利,但获批举行的游行仍寥寥可数。而今年「五一」更无任何工会或关注劳工团体成功举办游行,改为小量派员到政府总部请愿。其中昔日「五一游行」常客的社民连,主席陈宝莹等5位成员亦有到场。 陈宝莹发言时,对于今日香港「水尽鹅飞、没有游行」表示「失望、愤怒」。 陈宝莹说:今日在全港都找不到有一个游行,因为主办者都被警方劝退,被警方用一些子虚乌有的藉口,令主办者被迫撤销申请。……昨日有一千人在铜锣湾庆祝姜涛生日,警方都可以协助维持秩序,都没事发生。为何今日,5月1日,警方可以制造那么大的恐慌、暴力的威吓迫使游行没法进行呢? 回顾近月,前职工盟成员、和劳联等多个昔日「五一游行」常客,均有入纸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惟4月初,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时,开腔称「游行不是表达利益诉求的唯一方式」,且恐防「被人骑劫」。虽然亲中建制阵营解读称「不代表不准港人游行」,惟工联会和劳联先后已以同一口径称「怕被骑劫」,而宣布放弃办游行。而一直坚持申办游行的前职工盟主席黄乃元,上周三(4月26日)继被查问专页帖文的留言后,再突被港警带走问话,事后情绪崩溃,其后更宣布取消游行申请。 陈宝莹向本台提出,警方以「协助维持秩序」的态度,去面对逾千人迫爆铜锣湾祝贺艺人姜涛生日,质疑为何对于争取工人权益的活动,就不以同一态度处理,反而以「国安」为名,安上种种不合比例的限制? 陈宝莹说:五一游行、公众集会,警方更应去维持秩序,令活动顺利进行,才是警方应做的角色,而非是对「五一」、「三八」,用一个恐慌的理由(阻止)。昨日很明显,很多人聚集也没事发生,反映港人很清楚游行目的,并跟随行事。 陈宝莹忆述港人坚持办「五一游行」约20载,直至两年前,仍可与国际社会同步,不只是为发声和表达诉求,更是一个重要日子去凝聚工人的力量,迫使政府听取公民声音。反观如今立法会内铺天盖地都是雇主的声音,本地劳工却丧失了一个重大的发声平台,反映政府不尊重打工仔的权益及尊严。她亦对于工联会和劳联,作为亲政府的大型劳工团体,都主动放弃发声机会,感到失望。 陈宝莹说:以往上午是亲北京的团体如工联会游行,下午就是独立的前职工盟,基本上当天很热闹,整日劳工议题都不断提出来。现在看不出来香港劳工的诉求获政府重视,因为游行本身是工人展示力量的其一重要方法。 问到社民连未来会否尝试申办游行,陈宝莹提及,香港妇女劳工协会3月初趁「三八妇女节」前夕,申办妇权游行,并一度宣布获警方不反对通知书,原以为将成为香港疫后首个获批的大游行。惟到游行前,协会多次被警方约见后,遗憾宣布煞停。当时,社民连4名成员遭国安警察问话,警告不得参与游行,明言如坚持出席将遭拘捕,陈宝莹说,作为「已被国安盯紧的团体,要参与集会游行的机会甚微」。 翻查资料,2019年反修例运动一度引发新工会登记浪潮,惟至2020年《国安法》后,职工盟等60多个工会和团体被迫宣布解散。劳工处回覆立法会特别财委会质询的数字显示,过去3年新登记职工会数目持续减少,由2020年495个,大跌至2022年只馀40个,已登记职工会总数也由前年底1527个,跌至去年底1454个。申报会员亦逐年减少,由2019年的93万人跌至前年的89万人。 对于工运未来去向,陈宝莹指出,虽然发声机会减少,但仍有必要争取发声机会,又称「除非香港已解决所有劳工问题,否则就有工会存在的必要,而发声亦是必须的,有组织才有发声力量」。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2.官方热炒淄博热点 学者:假日经济难持续 多项经济数据显疲态 「淄博烧烤」一词近期热爆大陆网络,各地游客便趁著「五一」长假涌向淄博体验。官方高调宣扬淄博繁荣景象。不过,有学者认为,假日经济难以持续。据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采购经理指数(PMI)跌破临界点,反映制造业持续萎缩。另外,今年一季度电商代运营公司业绩录得持续跌势。 连日来,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毫无疑问是山东淄博,原因是「淄博烧烤」近期意外在网上走红,大批各地民众趁长假涌往当地。 不少网友在微博分享淄博盛况。现场游客田先生说:在我出来的时候,入口处进行了人员限制,人员完全是饱和的,但不得不说淄博的安保人员、警察,包括一些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搭了人墙,每隔一到两米引导游客按照顺序往同一个方向走动。 据时代财经网站报道,人流量节节攀升,营业额也跟著水涨船高。王牌烧烤店主王小立透露,现在一家店1天的营业额大概是原来的3倍。「鲁小串」的老板孙刚也说,现在工作1天,抵得上原来工作3天。 当局也在淄博的热闹繁华上再添一把火。据称该市在20天之内在一片空地建成能容纳万人的烧烤城,自4月底揭开「淄博烧烤节」的序幕,邀请乐队、歌手表演,让游客能够一边喝啤酒、吃烧烤,一边享受表演。当局安排人流单向前行,以免发生意外。市文旅局上周三(4月26日)已向游客发出了「温馨提醒」,晒「五一」期间中心城区酒店已基本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表示「虽然我们已经全力以赴,但服务供给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官方估计,「五一」期间将有超12万人前往当地,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景区接待等相关行业都面临巨大挑战。根据美团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南—淄博」火车票开售1分钟即售罄,「五一」期间淄博旅游订单(含酒店、景点门票)同比增长超2000%。 青岛居民张先生告诉本台,淄博这次「出圈」,有意外成份,但也靠得到官方在背后加持。 张先生说:最有名的是济南烧烤,它(淄博)主要的赢点就在于去年疫情期间隔离了一批大学生,他们走的时候,区政府搞了一个小活动,给他们免费烧烤,然后淄博烧烤就火起来了。 早前外界均唱淡中国经济。这次淄博生意火红,媒体上即有扬眉吐气的景象。不过,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认为,「假日经济」带来的喧闹只是短暂的繁荣,节日假期过后必然是更长时间的冷清和萧条,如果单凭1年几个假期来乐观判断中国经济,纯粹是自欺欺人。 蔡慎坤说:这么多人跑到淄博去吃烧烤,也就是地摊经济的一次复兴。这种复兴对中国内需的拉动,我觉得没甚么太大的意义。很多人都说一票难求,酒店价格翻了三、五倍,就好像内需一下子被拉动起来了,实际上那是一个虚假的繁荣。 周日(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PMI指数,录得数字为49.2%,环比下降2.7%。统计局在公布中也承认,「数值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PMI指数中,大、中、小企业的表现均低于临界点;在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等也低于临界点。 另外,据财新网上周六(4月29日)报道,今年一季度电商代运营公司业绩延续2022年下滑趋势。截至4月28日晚,上市头部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丽人丽妆、壹网壹创、若羽臣陆续披露2022年财报或2023年一季报,收入利润双降成趋势。 记者:古亭/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3.北京维稳驱赶行动加剧 王峭岭李文足相继遭迫迁 北京当局进一步加强打压和驱赶维权人士。「709大抓捕」维权律师之一的王全璋,住所被断水电气后,出入更被大批便衣跟随,使他们找新居十分困难。他的妻子李文足表示,警察劝他们回山东,同时限制他们离境。同样是「709大抓捕」家属的王峭岭,让李文足母子暂住,竟也遭房东要求两周内搬离。评论指,这次行动,是有关部门想孤立和削弱维权人士的力量。 「709大抓捕」维权律师王全璋的住所被断水断电断气,同时,因为房东拒收租金,引发「欠租」之说。王全璋对本台表示,正尝试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又说在找新房时,遇到不同的阻挠。 王全璋说:原先居住的房子里,断水断电断气,不具备居住和生活的条件,我们只能去找地方,现在就是一帮人的围困,我们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就不让我们找到新的房子。至于诉讼的话,我们也不抱甚么希望,但是既然立上案了,我还要去应对。从法律上来讲,我们还有一些占优势的部分,但是这个案子,少不了权力的插手,对结果我们也不抱甚么希望,要求我们限期搬离,基本上就这一个结果吧。 他的太太李文足与儿子周六(4月29日)搬到民宿暂住,但李文足表示,所到之处都有大批便衣出现,并有警察出言劝她们回山东。 李文足说:出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都在后面跟著,跟踪我们的人在我旁边就说:「哎,你们那就是这个情况,还死扛著干甚么呢?山东多好呀!」从他的话当中,我认为他们这次的意图,是想把我们赶出北京。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人,就是这样对待的,他们也不允许我和全璋办护照,在国内的话,他们就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迫害我们。 李文足表示,会继续在北京找新的居所,不会离开北京,但她承认,这次事件对儿子上学和心理都造成负面影响。 李文足说:这样的情况,对泉泉肯定是有一些影响,他在情绪上有点烦躁,但是因为我们这个孩子特别的善良,他这两天跟我谈,他会压抑情绪,因为他说爸爸妈妈要去应对那么多人,他觉得我们也挺不容易,所以他要表现得乖一点。我们过一天看一天吧,我们去一个能扛得住压力的朋友家先住一下吧,但他家离学校比较远,上学的路途要好几个小时,辛苦一点,暂时是这样安排的。 同样是「709家属」的李和平太太王峭岭表示,周六到民宿探望李文足时,被3男3女的便衣跟随她到场,相信当局针对她们的维稳力度正在增加。 王峭岭说:我跟文足出去给她家的车充电时,发现跟我们的人也上车了,一直在旁边慢慢开著两辆汽车跟著我们。到停车场充电的地方时,我们下车为汽车充电,我们在旁边走一走,然后就跟著3个男人,就这样跟著我们,离得不远的距离。维稳也升级了,迫迁的力度,也比过去都要大,迫迁的手段也比过去要恶劣。 王峭岭表示,周六晚邀请李文足母子到她的家暂住一晚,但在她们抵达不久,她在通州的房东突然登门,要求李和平一家要在两周内搬走。 王峭岭说:因为他们家已经断电了断燃气的,就王全璋律师就在那个停水停电的房子里,住了一晚,李文足带儿子住在民宿里面。我正好昨天去找他们,我就说下午可以到我们家,晚上住在我们家,当时李文足女士还是很担心说,「我住在你们家,会不会让你们的房东也会迫迁?」我说,房东迫迁估计是早晚的事,我说不用担心了,包括我先生也说不用担心。就在文足上门不到2个小时之后,我们的房东就上门,给我们两个星期的期限了。 王全璋、李文足和王峭岭都表示,不会离开北京,担心若离开北京,地方政府对他们的维稳手法,会更加无法无天。 时事评论员李法天一直关注中国维权人士的情况,他认为这次针对北京维稳人士的行动,是想孤立和削弱维权人士的力量。 李法天说:当然是北京想达到的目的,可能北京太集中这些各种各样的人,想分散比较集中的那些敏感的维权人士,把这些人打散,分子化、原子化他们,让他们孤立无援,这样当局就达到目的,就觉得是维稳成功和安定,就是这样一个目的。 李法天表示,据了解,广州和杭州等地,早前也有维权人士被类似的手法迫迁,而再被迫离开当地的情况,不排除是当局的新维稳手段。 记者:陈子非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4.奔驰总裁称与中国脱钩纯属幻想 评论忧阻修正德国对华政策 德国知名汽车品牌奔驰(Mercedes-Benz,又译宾士)的总裁称与中国脱钩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评论指德国车企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唯利是图不顾人权价值,担忧会阻碍德国对中国「去风险化」进程。 奔驰总裁康林松(Ola Källenius)接受《周日图片报》(BamS)采访,当被问及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时,康林松承认与中国存有分歧;他亦承认,新冠疫情曝露了德国供应链的脆弱,因此德国必须变得更有弹性,例如在锂电池方面,要独立于个别国家。不过,他仍然希望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因中国对德国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康林松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称奔驰在中国的销售数字正在增长,指中国人的购买力对公司有利。 他强调:欧洲、美国和中国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脱钩是不现实的。 双方都可以在(经济)增长和气候保护方面取得成功。与中国锐钩是一种幻想,也不可取。与中国决裂对整个德国工业界来说都是不可想像的。 中国媒体广泛对康林松这一说法进行报导,称「越来越多的欧洲政治和经济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利益在许多领域是重叠的,合作远远多于分歧」。 关注事件的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巴丢草向本台表示,从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在发生21世纪种族灭绝的新疆地区建厂,到奔驰反对与中国脱钩,都显示这些企业根本不在乎发生在中国的严重人道灾难,也不管中国政府是否为独裁政府,及其经济日渐衰落,全心只顾将中国的钱赚到最后一刻。 巴丢草说:这些企业唯一在乎的就是利润,以及在这片土地有多少时间能够谋取这样的利润,至于其他的价值方面,这些企业是不在乎的。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心态吧,只要它能在中国赚一天钱,它就会支持中国政府这种非人道政府的合法性,并不是它对中国经济没有判断,只是它希望把钱赚到最后一刻。 早在2018年,奔驰在其Instagram上引述了达赖喇嘛的一句与政治无关的名言,结果遭中国粉红抗议,奔驰马上便删除了相关内容并跪低认错。巴丢草更曾因此前往柏林,抗议奔驰为利益放弃价值。不料五年后奔驰仍无反省。巴丢草指,德国社会整体对华依赖态度是问题的症结。 巴丢草说:当然这也不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整个德国主流社会、政府也好,它们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俄罗斯的人权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它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到对中国市场与资源的依赖,这个都是一个逻辑,这是它们一贯而为的做法。 旅欧学者朱瑞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奔驰今天已经断绝了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但三年前,德国人也不能想像与俄罗斯脱钩,直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尝到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苦果,一年内便找到能源替代方案。朱瑞说,短视、唯利是图的德国车企必须意识到,欧洲已经开启「去风险化」(de-risking )对华政策。 朱瑞:德国同中国的关系,在五年前看,真在毫无脱钩可能。但如果在2023仍然这样想,就是懒惰短视和拒绝面对现实。这个政治现实就是台湾。如果下一年中国出兵武统台湾,这样奔驰、大众这些德国企业,就必须施行之前无法想像的撤离,中国的供应链、市场,都是要say bye bye。这个就是欧洲现在关于中国 de-risking 的意思。 朱瑞担忧的是,亲中德企可能会影响政府修正对华政策。 朱瑞说:短视、亲中的德国企业,他们对德国政府的影响实在令人担心的。德国交通灯联盟在上台之初话要推出中国政策,但现在还还没有能出街,就是因为亲中企业的反对。他们是德国政府的中国政策的巨大阻力。 目前,德国大众、宝马(BMW)以及奔驰的母公司等并没有停止对华业务的脚步,大众汽车还在中国加速电动化转型。 在新疆建有工厂的大众近年饱受批评,今年2月,大众中国区总裁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声称亲自考察了新疆工厂后,力证「没有人权侵犯的迹象」,被批为中共种族灭绝洗地。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 5.中共阻欧记者查海外警局 栽赃称使馆遭放炸弹 中国跨境胁迫出新招,调查中国海外警察局的欧洲吹哨者不只接到恐吓要求噤声,更多次因有人举报放炸弹、绑架而遭拘留。吹哨者王靖渝告诉《中央社》,对象已扩及外国公民,严重影响国际秩序。 《中央社》报道,总部位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RSF)发出新闻稿,对在荷兰和德国的记者因调查中国而遭到新型手段跨境胁迫表示谴责,要求相关当局加速深入调查以揪出骚扰者。 曾驻中国近20年的荷兰大报《民众报》(De Volkskrant)资深记者瓦拉斯坎普(Marije Vlaskamp),她因去年10月开始调查中国旅居荷兰异议人士王靖渝而成为中国恐吓目标。 根据她4月8日在民众报揭露的亲身经历,她先收到一连串恐吓短信,包括自称Alice的人要求她不得发稿。接著有人威胁她:「中国驻海牙使馆将出现炸弹威胁,然后你会成为主嫌遭到逮捕。」 不久后,有大批警察到使馆搜查炸弹,而瓦拉斯坎普和王靖渝也因匿名报案人的指控而被带到警局讯问。此外,瓦拉斯坎普也接到以她之名预订在中国海牙使馆附近的饭店。 事情还没完,之后瓦拉斯坎普和王靖渝再度被匿名报案人指控在挪威奥斯陆中国使馆安置炸弹。当然,经过调查审问,嫌疑很快解除,当地警方也要求中国当局提供解释。 王靖渝4月29日接受《中央社》电访时表示,奥斯陆中国大使馆只告诉挪威政府,消息来自中国外交部。 王靖渝说,记者已接受警方保护,但因报假案多次遭警方拘留,心情大受影响。「(瓦拉斯坎普)在中国没遇过这样的事,没想到竟在自己国家遭中国恐吓,荷兰政府还无能为力,让她很崩溃。」 此外,骚扰者经常以王靖渝之名在全球预订饭店。据王靖渝表示,有时一天就要付几万欧元,接著再以他们的名义发出炸弹威胁,「因这些事情,我们天天被警察传唤或拘留,搞得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压力非常大」。 王靖渝说,荷兰警方已清楚他们受害者的身分,但中国会向其他国家发出炸弹威胁,对方会透过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要求荷兰逮捕他,「欧盟很多国家,不是每个国家都知道状况,之前比利时警方就想要把我引渡过去」。 中共跨境迫害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王靖渝告诉《中央社》,「最近出现新方法,就是打报警电话举报我家里有人质、炸弹,还向比利时政府报案说我在中央车站放炸弹。」 王靖渝说,他们过去每天都收到人身威胁,已经无感,「现在中共用这些方式对我们骚扰恐吓,这是管用的。」 中国复制澳大利亚民运人士柏乐志(Drew Pavlou)去年7月在中国驻英使馆抗议后,因涉嫌威胁炸弹袭击使馆遭逮捕的模式,用手段让当地执法部门逮捕异议人士,进入漫长的诉讼过程,消耗异议人士精力、扰乱情绪。 王靖渝严正表示,中国在海外设立秘密的警察局,是对外国主权和自由民主的严重侵犯,因为对异议人士的迫害已经超越国界。「如果今天不加以阻止、谴责,那么迫害目标就不仅是中国人了;现在已逐渐改变,开始迫害外国公民了,对国际秩序有重大影响。」 美国执法单位4月中旬在纽约逮捕涉嫌运作中国海外秘密警察局的两名男子,指控公然侵犯美国主权,但欧洲目前没有类似行动。 王靖渝无奈表示:「欧洲警方蛮无能的,即使我的案件已逮捕几位嫌犯,却没有把他们跟中国政府联系起来,认为只是个案,我感到很遗憾。」 瓦拉斯坎普在《民众报》自述中写道,不期待警方能逮捕任何嫌犯,「中国海外干涉的问题在于很难被证明。中共以制造混乱、迷惑警方、操控和施压他人、让他们彼此攻击的手段闻名,但就是缺乏实证」。 她指出,荷兰警方和司法单位对这种新手段大开眼界,称为「据测来自中国政府的恐吓」,且很多受害者不愿发声,但她在衡量个人安全与讲述攸关民主社会故事的记者责任后,选择公开经历。 无国界记者组织东亚办事处执行长艾玮昂(Cédric Alviani)则表示,「这些方法相当恶毒,虽是匿名行事,但却具有中国政权恐吓手段的所有特色」,并呼吁德国和荷兰当局加速深入且透明的调查,「以指认、惩戒这些阴险行动的涉事者」。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6.菲总统访美 增印太合作围堵中共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周一(1日)将展开华府访问行程,这也是继上周韩国总统尹锡悦后,另一位到访华府的印太国家领袖,显示美国强化印太夥伴联盟关系及围堵中共的决心。 《中央社》报道,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周日抵达华府,展开4天访问行程,预计周一将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举行双边会谈,预料将触及扩大商业往来以及中国议题。 美方资深官员在电话背景简报时表示,美国正在强化与印太区域的往来与合作,包括上周尹锡悦的美国国事访问、即将举行的美菲领袖双边会谈、拜登5月前往日本出席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美日韩三边会谈,以及之后前往澳大利亚访问,「现在是我们与该区域盟友与合作夥伴互动的极为重要时期」。 这名官员表示,中共近来在菲律宾关切水域不断进行一系列挑衅行为,让菲律宾担忧。他也提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日前警告马尼拉别忘记在台菲国劳工安全,许多菲律宾人认为隐含威胁。对小马可斯而言,虽然和中共长久往来,但他对中共正在采取的行动深感忧心。 对于小马可斯的华府访问,另一名资深官员透露,预计将宣布双边防务指导方针,深化陆海空作战、太空与网路合作与互操作性;经济方面,将宣布美方一个贸易投资代表团访问菲律宾,针对洁净能源转型与关键矿产投资等。此外,美菲也将宣布教育倡议,培养年轻人。 至于美菲领袖是否也会公开提及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官员表示,菲律宾和其他印太夥伴一样了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同样符合其国家利益,不仅因为区域贸易可能因冲突中断、全球商业与金融可能面临挑战,也因为许多菲律宾人居住在台湾,他们的生计与生活都可能受到影响。 官员指出,菲律宾清楚表明准备强化自身武力,以协助并维护菲律宾领海的和平与稳定。菲律宾采取谨慎态度,并未挑衅,菲律宾期望与西太平洋各方维持良好关系,并寻求以谨慎负责方式强化与美国关系。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7.新加坡有条件支持AUKUS 新加坡外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周一(1日)表态,提出「有条件」支持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之间澳库斯协议(AUKUS)。根据AUKUS安全夥伴关系协定,澳大利亚最早在2030年代建立一支使用美国技术的核动力潜艇舰队。 《彭博社》报道,维文周一在在堪培拉举行的「新加坡-澳大利亚联合部长级委员会年度会议」后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维文说,只要奥库斯协议对地区安全做出「建设性」贡献,新加坡就会支持它。 他说,他希望看到美中关系能够稳定下来,以「使我们所有人的选择最大化」,但他承认华盛顿和北京需要时间来重建信任。 在中国和菲律宾的船只在这具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地区差点相撞之后,维文对南海局势升温表示「严重关切」。 维文说,新加坡政府希望所有国家,包括超级大国,能共同努力,确保东南亚及其海上通道的「自由进出和机会」。 他周一在堪培拉对记者说:「因此,很明显,我们对任何争吵,海上的事故,都表示严重关切。」 近几个月来,中国和菲律宾在有争议的、资源丰富的南海水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4月23日,,一艘中国海警船在南海逼近拦截一艘载有传媒记者的菲律宾海岸防卫队巡逻舰,双方船舰差点相撞。北京和马尼拉都为其船只的行动进行了辩护。 新加坡外长说,必须「制止这些情况」,并强调东盟正在进行的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的重要性。 他说:「这不会解决有关主权的争端,但它可以帮助建立信任」。 新加坡共和国海军(RSN)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4月28日至5月1日进行了海上合作演习。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8.巴拉圭大选亲台总统候选人胜出 蔡英文盼两国持续友好深化 台湾友邦巴拉圭共和国于周日(4月30日)举行总统、副总统及国会议员选举,由国家共和联盟(红党)的总统候选人潘尼亚(Santiago Peña)当选新任巴拉圭总统。在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周一(1日)表示,蔡英文期盼两国邦谊持续友好深化。 《中央社》报道,林聿禅透过新闻稿指出,蔡英文代表政府与人民,诚挚祝贺潘尼亚顺利当选巴拉圭新任总统,并期盼未来巴国政府在潘尼亚总统领导下,各项施政顺利、国家发展昌盛,两国邦谊持续友好深化。 林聿禅表示,依据巴国最高选举法院公布逾99.89%的开票结果,潘尼亚及副总统候选人阿里亚纳已获得近42.74%选票,大幅领先位居第2位的在野「新巴拉圭联盟总统候选人艾里格里(Efraín Alegre)约27.48%得票率,潘尼亚已发表胜选声明当选新任总统。 林聿禅指出,总统府诚挚祝贺友邦顺利完成民主大选,驻巴拉圭大使韩志正已于第一时间向巴国总统及副总统当选人表示祝贺,对于巴拉圭人民展现民主素养,顺利完成大选深感敬佩。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9.中共杯葛中美危机沟通热线 前五角大楼官员:刻意散播疑虑 《华尔街日报》报道,为避免美中任何一方军队误判引发冲突,美国政府尝试建立美中危机沟通机制,但中国一直在杯葛这个做法。有前五角大楼官员认为,中国拒绝沟通是为了在美国官员心中散播疑虑,中共希望「让人觉得局势一旦升级就会难以控制,或者让人觉得这种风险可能会失控」。 报道指出,中美两国已有一些可供双方领导人沟通的热线,包括2008年两国军方建立的直通电话。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有时在危机时刻拒绝使用这条热线,导致该热线在处理紧张局势方面并不能成为可靠的工具。此外,与荷李活电影中的红色电话不同,通过中美军事热线的会议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 今年2月,在美方击落了一个飘入美国大陆上空的疑似中国侦察气球后,中国方面拒绝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通话。当时,中国称美国没有为对话创造合适气氛。 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3月的一次智库活动中表示:「我们曾在冷战期间建立这些热线,我们认为现在也同样适用。」但坎贝尔承认,到目前为止,这些缓和美中关系的举措尚未见效。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也说,他忧心于无法迅速联系到中国军方的对等官员。 2021年上任后不久,阿奎利诺说他向中国发出了请求,希望与中国东部和南部战区的指挥官交谈。他说,中方从未作出回应。中国的这两个战区分别执行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行动。 阿奎利诺今年3月在新加坡参加一场活动时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我没有能力在一旦有必要的情况下与某人交谈。」至于该地区的其他指挥官,他说:「他们可以迅速联系到我,我也可以迅速联系到他们。」 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国防部中国事务副助理部长的斯布拉吉亚(Chad Sbragia)说,中国不开口是为了在美国官员心中播撒疑虑。 报道引述他表示:「如果在杂技演员身体下方放一张网,杂技演员会跃得更高」。相反,中国希望「让人觉得局势一旦升级就会难以控制,或者让人觉得这种风险可能会失控」。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美中建立可靠热线的一大障碍。 2008年建立的中美军事热线(被称为国防部直通保密电话通信线路)旨在建立两国最高国防官员之间的联络渠道。根据2008年的协议,该热线的中方负责机构是一个被称作中南海电信局的中共办事机构。 但在中国官员看来,这类热线为美国继续在中国的后院进行中方认为具有挑衅性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掩护。 台湾身处这一挑战的旋涡中心。美国希望改善与中国沟通渠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台湾周遭的重兵驻扎可能造成意外事件。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对台湾越来越多的支持破坏了两个大国之间建立可信沟通所需的信任基础。北京方面声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随著美国和中国的军机及海军舰艇在有争议的空域和水域附近活动,这种局势已更为严峻。中国寻求遏阻美国在南海的行动,两军时有对峙。中国对南海大部分地区宣称拥有主权。 中国利用军事演习对台湾施压的做法使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上升。今年4月,为回应美国众议院议长、加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麦卡锡(Kevin McCarthy)与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加州的会面,中国在台湾周围实施了军演,当时,一艘美国航母在仅几百英里外的地方活动。 在对置评请求的书面回覆中,中国外交部指责两国军方关系受到困扰是美国造成的。中国外交部表示,不能为沟通而沟通。 中国外交部称,美国不应一边破坏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一边声称想要保持沟通。 中国国防部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美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表示,令人不安的是,中国「似乎将我们为改善沟通而开展的外联努力视为双边关系中可加以利用的点」。 责编:方德豪 网编:江复 10.【财经拆局】「愈迟买愈平」 银主盘增加反映楼市将秏尽购买力 去年本港楼价大跌一成半,令负资产数量急增至逾1.2万宗,创十八年新高。惟随着今年第一季楼价回升7%,负资产个案亦减少。实际上,单单负资产本身不等于已构成问题,但真正令人担心是过去两个月,本港银主盘成交显著增加,反映部分业主开始陷入财困令物业被银行接管,如果情况持续恐将秏尽购买力,楼市复苏亦会成为「假象」。 香港楼价在首季度回升7%,令负资产个案减少,金管局数据显示,3月底止,负资产宗数按季大幅减少48%至6379宗。负资产宗数回落,不单令发展商及地产界松一口气,对政府财金官员来说,亦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如果楼价持续下跌,不单会拖垮楼市,甚至会成为银行体系的计时炸弹。 其实,单单负资产本身不等于已构成问题,还需视乎按揭用家的还款能力有否转弱,就业环境有否恶化而导致断供率上升、银主盘增加才会增加实质负面影响。现时负资产个案当中拖欠比率偏低、供款负担比率仍低、加上失业率跌至3%低水平,即使负资产宗数上升,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及市场风险仍低。 不过翻查今年以来银主盘拍卖消息,却是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是集中在楼市正在加快复苏的三、四月份,涉及层面广泛,由新入伙仅两年的居屋以至一些名牌屋苑,甚至有富豪海湾「十九按」、西半山罗便臣道「十二按」、蓝湾半岛「十四按」银主盘,亦有前主播转战商界后自用贝沙湾物业沦为银主盘,更有深圳富豪40亿物业被接管,涉及甲级商厦、港岛超级豪宅等等,反映银主盘范围广泛,而且很多都是贵重物业,往往涉及银码均数千万元。 理论上,如果物业沦为负资产,银行有权Call Loan,甚至要求取消贷款,银行可以透过法律程序将物业收回变成银主盘。但银行现实上不会随便进行上述行为,因为银行不单要采取法律行动,涉及大量法律费用,需时亦长,而且会令银行坏帐上升,影响财务表现,银行可以的话是很少做得「咁尽」。 真正令银主盘数目急增,不单纯是因为美国加息因素,始终本港银行一直未有跟足美国的加息步伐,现时按揭利率未算偏高,反而影响楼市的基础因素,包括供应变化及楼市政策转变,才是当中关键: 1. 供应积存增加,新盘愈迟买愈平 港府持续增加土地供应,私楼潜在供应亦顺势增加;据房屋局最新公布,截至3月底,未来3至4年一手私宅潜在新供应增至约10.7万伙,按季增加2000伙,再创2004年有纪录以来新高。至于该10.7万伙新供应单位中,已落成货尾更有1.8万伙,按季增2000伙或近13%,再创2007年初后的新高。 货尾积存单位数量大增,直接影响是发展商未能做到「货如轮转」,加上利息开支近年不断提高,要增加去货速度,唯有「将货就价」,以减价促销,这亦做成近年少见怪现象:楼市愈升愈有时,新盘却爆发减价战,置业人士愈迟买愈平的矛盾景象。 翻查首季新盘成交3530宗,与去年第四季相比按季升3倍,但整体与去年第3季录约3585宗水平相若。当中又以四个「擘价」焦点盘沽货最多,当中就包括长实和新地合作的屯门飞扬货尾减价最多17%,更形成楼市「震撼弹」,令之前买家惨食「深水炸弹」,部分未入伙已经要「蚀几球」,被迫上街抗议,亦形成新盘愈迟买愈平的怪现象,与整体楼市气氛好转形成极大反差。 2. 通关因素失色 BSD辣税低近七成 本港于2月初与内地全面通关,惟原以为内地客会大举来港置业的预期并未实现。早前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反映公司客和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入市情况的买家印花税(BSD)个案共有92宗,虽属近14个月新高,但相对疫情前一年,即2019年的高位仍低近七成。 BSD个案连升两个月,3月有92宗,较2月的61宗增50%,不过,对比爆发疫情前的一年,即2019年10月最高录296宗,目前较当年高位仍相差69%;据税务局资料,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港购入住宅物业,都需要缴交楼价15%的BSD税款。 分析员表示,近期内地人来港置业不算多,上月BSD数字偏低,相比疫情前平均每月有约260宗,现时内地人来港买楼的需求颇弱,坦言3月份BSD个案仅92宗属低于预期。内地通关因素,一直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刺激香港经济及楼市的「强心针」,但尽管访港内地旅客增加,但不论零售及楼市的购买力均大不如疫情前,加上鉴于内地楼市本月再出现回落迹象,认为内地人经历去年楼市低迷后,不再视买楼为可靠的储蓄工具,削弱他们来港置业的信心。 3. 家庭负债增加 成银主盘增加主因 这个因素我认为是最被市场忽略,但却是银主盘急增的关键理由。金管局三月发表的《货币与金融稳定情况半年度报告》,指出本港家庭负债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4.2%,升至下半年的95.5%(见图2),比起2020年足足多了十五个百分点,创有纪录以来新高,其中有近70%比率负债是来自住宅按揭贷款。 翻查纪录,20年前香港人的年收入相对楼价负担比率仅约5倍,但近年却曾一度升至20倍,收入杠杆比率(即供楼开支相对收入中位数比例)也由03年只有约两成一度升至八成(见图3),反映因收入追不上楼价而令置业供楼负担急剧恶化。 金管局虽然强调银行新批按揭贷款的供款与入息比率仍处于健康水平,有足够缓冲应对潜在的冲击,但家庭负债急升,反映在反修例运动及三年防疫严格限制下,香港百业均难以复元,加上三年来移民人口达30万人,令同期间总就业人口减少逾20万人,经济显见有收缩迹象,市民整体收入减少而负债增加,这个正解释银主盘数目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 4. 「地主会」失势 地产商恐陷内地「共同富裕」后尘 这个因素未必与一般置业人士或小市民有很大关系,但正正可能是基于政策转变,令香港几十年来楼市长升长有的神话,会一夜转变。 众所周知,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收入,主要是靠三大来源:利得税及薪俸税、印花税及卖地收入,其中后两者均是与地产市场兴衰息息相关,好像去年卖地收入仅为711亿元,按年大跌四成,就令政府财赤增加至接近一千四百亿元,反映卖地收入对政府财政储备举足轻重。 正正是楼市升跌对政府收入影响巨大,俗称「地主会」的地产商会,对政府政经政策均有重大影响力,但这个「地产霸权」现象很可能在「新.香港」的新常态下,会出现翻天覆地改变。 其中一个迹象是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来港考察,留下的日数是历来最长,亦与众多社会各界人士会面,包括在政府总部会见商界代表,唯独地产建设商会却未获邀出席。地建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回应事件,指没有感到失望,「唔会话吃不到嘅葡萄就酸嘅」。 夏宝龙上任后,除了一直加强对香港控制,过去对香港的房屋问题亦非常关心,曾经表态香港要「告别劏房、笼房」,房屋问题要得到解决,今次来港行程亦花了很多时间考察未来的供应「重镇」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项目,显然今次行程刻意不会见地产商,就是向他们暗地施压,表明政府加大供应力度是势不可挡,甚至不排除使用内地的「共同富裕」及「房住不炒」的政策措施,到时不单地产商「无运行」盈利受压,过去楼市只升不跌神话亦会破灭。 - 颜宝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1 year, 11 months
1
0
0
0
← Newer
1
2
3
4
...
184
Older →
Jump 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Results per page:
10
25
50
100
200